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通信技术概念

通信技术概念

时间:2023-06-12 14:45:0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通信技术概念,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通信技术概念

第1篇

1.15G无线通信技术

5G通信技术是以之前的无线通信网络技术为基础进行技术升级和改造,使其各项性能均优于之前的无线通信网络技术,为用户提供更多、更优质的业务服务。相比较2G、3G、4G无线网络通信技术而言,5G通信技术继承了它们的优势,并且在此基础上引入更加先进的技术,使得通信技术更加完善,一旦投入运行,势必会占据较大的通信市场份额。从5G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来看,其在建设中运用了纳米技术、隐私保密技术,更重视通信传输的安全性、便捷性和灵活性,大幅度提升传输速度,降低能量损耗,5G无线网络的拓扑结构如图1所示。综上,5G无线通信技术能够更好地保护个人通信信息,若在信息传输中遇到问题,5G通信技术会及时分析和解决问题,加大对通信信息的保护力度。

1.2技术优势

1.2.1传输速率更快

5G通信技术是最为先进的移动通信技术,相比较4G通信技术而言,是其数据传输速度的十倍以上,具备传输速率快的显著优势。从5G通信技术的实践应用来看,可在波段为28GHz的情况下保证传输速度可达1Gbps,而4G通信技术在同等条件下的传输速度只能达到75Mbps,并且非对称的数据传输能力仅高于2Mb/s,由此可见5G通信技术实现了传输速度的大幅度提升。

1.2.2兼容性更好

5G通信技术是一项兼容2G、3G、4G网络通信技术于一体的全通信平台,该平台不仅能够支持多种网络通信技术的使用,而且还能够接入BLUETOOTH、WIFI等无线技术,拓展通信服务功能,使5G通信技术具备良好的兼容性。尤其在网络平台支付方面,能够提高支付操作的安全性。

25G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

2.15G无线通信关键技术

在5G无线通信网络中,MIMO和D2D是两项较为关键的技术。

2.1.1MIMO技术

MIMO即多端口输入与输出技术,其通过加大对发射功率的复用及通信带宽的复用,从而使无线通信网络的性能变得更加完善。早期的MIMO只能实现单点对单点,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现在已经可以实现单点对多点,具体的技术方案是将多根天线置于发射或接收端,由此可满足时频资源下,空间多路复用增益最大化,这样能够提升整个通信链路的可靠性,通信系统的总吞吐量将会随之大幅度提升。目前,业内的专家学者加大了对集中布设天线的研究力度,有的学者提出可以融合云无线接入网,获得一种全新的MIMO系统,如果该系统开发成功将会使整个5G无线通信网络的性能获得进一步提升。

2.1.2D2D技术

这是5G无线通信的关键技术,它的主要作用是对蜂窝系统进行补充,使无线数据流量的增长成为可能。D2D能够对资源进行精简,并且还可以减少外界的干扰,同时,传输效率的提升,使传输成本大幅度降低。在对D2D技术进行具体应用时,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是无线资源管理和通信实时性的保障,这将成为D2D技术的研究关键,上述问题解决后,D2D技术在5G无线通信中的作用将会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

2.25G无线通信技术的具体应用

安卓系统是以开放源代码和Linux为基础开发的操作系统,被广泛应用于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系统中。安卓系统采用了分层架构,从高到底总共分为4层,分别为应用程序层、框架层、运行层和内核层。在分层架构中,5G纳米核心技术被应用于系统内核层,可以完全分离安卓基础文件与硬件的驱动系统。利用5G通信技术的高速无线传输优势,可保证云储存端与终端同步实现硬件驱动,从而缩小储存数据信息所占用的空间,并且还能够提高终端硬件外设装置的丰富性。安卓系统具备开放性强的特点,这也对信息数据的安全性带来了严峻考验,而利用5G通信技术中的纳米技术,能够对通信进行加密,引入量子密码学的相关技术避免通信中出现信息泄露问题,保护安卓终端设备的安全性。

3结论

综上所述,5G无线通信是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它的出现不但会带来更加安全和高速的网络之外,还能使全球网络的无缝连接成为可能。同时,5G无线通信的良好兼容性,使其能够在更多领域中获得应用。在未来一段时期,应加大对相关方面的研究力度,为5G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作者:姚蕴珍 单位:山东科技大学电子通信与物理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景尧,白岩,孟祥娇,崔雪然.5G无线通信技术发展跟踪与分析[J].现代电信科技,2014(12):1-4.

[2]马子嘉.5G无线通信技术概念及相关应用[J].电子测试,2017(z1):64-65.

第2篇

关键词:电子通信技术;农业发展;有线通信;无线通信

1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发展现状

1.1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

通信技术在现代化社会中已经十分普遍,主要是通过电子设备传播数据、语言、图像等信息的传输系统。其按照传输媒质可以分为有线通信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

1.2通信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发展现状

高科技农业生产方式在世界各地的农业领域十分盛行,大大减少了人力的资源和费用,同时提高了农业生产的工作效率。我国相比于其它发达国家来说,通信技术在农业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但是我国对于通信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的研究速度是十分快速的,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具备相对完善的通信系统[1]。但仍有少部分地区通信技术在农业领域的研究应用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农户思想传统,对通信技术的认识不足,认为其安装成本高、暂时利益小,从而不愿意在通信设备上进行投资。因此,我国要加强对通信技术的研究力度,解决通信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中的难题,实现全方面的农业生产信息化发展。

2通信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1有线通信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有线通信技术是通过两个不同空间的电子设备作为传送数据的媒介,其优势在于传播数据稳定、抗干扰能力强等。在农业生产领域常用的通信技术主要有RS-232/422/485、Field-bus、Ethernet等。RS-232/422/485在农业生产早期应用较为广泛的有线通信技术受到地势、距离以及环境的影响,其安装以及维修的成本较高,当受到恶劣天气或是环境变化的影响事,容易导致电子通信设备受损,从而降低其传播数据的质量,因此这种通信技术逐渐被农业生产所被淘汰。Field-bus技术在农业发展的几十年间不断研究和创新,在40多种技术中最具代表性的有CAN、PROFIBUS、FF等。它取代了传统的分布式控制系统,实现了用户的互操作性、网络的开放性、通信网络的全数字化。虽然这种技术可以节省成本及硬件数量,但其受到距离的限制,要依靠Ethernet和信息网的骨干Inter-net进行传送数据,这两种通信技术的融合对实现全球化生产以及精细化生产起到促进作用。

2.2无线通信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无线通信技术根据所需通信距离可以氛围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和长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包括无线局域网以及无线个域网,长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包括无线广域网和无线城域网。无线广域网主要采用GSM,GPRS,CDMA,GPS和3G等常见的全球化通信技术;无线城域网采用WiMAX(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性)通信技术,可以利用天线向地面设备提供高效的互联网连接;无线局域网就是生活中最为普遍的WI-FI,用户只需简单的操作和小小的投资就能获得良好的网络资源。但是Wi-Fi受距离限制和环境的干扰而产生信号强弱变化,其路由器电子设备耗电量大;无线个域网主要包括Bluetooth,IrDA,RFID等技术,小范围下的个体间传播数据的网络通信技术。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建设中,无线广域网在大型农业设施及其管理领域中获得极大的收获,例如,根据GPRS、GPS、GSM等技术为设计基础的土壤信息实时监测系统、农田水样数据监测系统、温室大棚控制系统等。方便农户实时掌握农作物状态的同时,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另外,随着通信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研究的深入,无线个域网在农业科技工作者的研究下也取得了许多成果,例如基于红外线技术为基础的变量磷肥施肥系统、以蓝牙技术为基础的温室环境控制系统、对农作物灌溉水量的控制系统等。无线通信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较有线通信技术的应用更为广泛,因为无线通信技术在设备的建设和维护方面的资金更为低廉、组网操作便捷、扩展更为灵活,可以根据不同的生产需求使用不同的无线通信技术,促进我国农业设施的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建设[2]。

3结束语

电子通信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根据不同的农业生产需求可以选择与之相对应的通信技术,在合理使用现有通信技术的同时,加大对新型农业装备通信技术的研发力度,促进我国精细化农业的发展,为我国农业生产提供新的现代化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刘涛,郑承云,张宾.无线通信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2010(12):174-175.

第3篇

【摘要】无线通信技术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非常先进并且发展迅速的一门技术。超宽带通信的出现将无线通信技术推向新的高峰,本文主要介绍了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的特点和应用领域,并分析讨论了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 特点 发展趋势

无线通信技术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的运用和发展更是让通信技术和人们的生活迈向了全新的阶段,超宽带通信技术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成为未来发展的主流趋势并将在更多领域取得更大的进步和发展。

一、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的概念及特点

1.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的概念。超宽带技术在无线通信中的应用将无线通信的流通速度和流通范围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根据民用领域开放的超宽带无线通信参数定义来看,超宽带技术是指相对带宽不小于0.2或绝对带宽不小于500MHz,并在指定的专门频段3.1 GHz~10.6GHz使用的通信方式。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将个人的局域网PAN与无线局域网LAN的接入技术实现无线通信技术的低功耗和高带宽,并且无线通信技术变得更加简单方便安装和操作。

2.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的特点。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的显著特点首先是传输速率高,超宽带技术上使用的是上千兆赫兹的超级宽频带,即使是发送信号功率谱的密度很低,仍然可以保证较高速度的信息传输速率。另外一个特点是通信的距离将被缩短,信号传输受到距离的影响和高频信号强度会衰减很快,因此超宽频带的使用更加适用于短距离之间的通信。第三个特点是凭据发射功率较低,在短距离的通信应用中,超宽带发射机的发射功率通常可做到低于1mW,从理论上而言,超宽带信号所产生的干扰仅仅相当于一宽带的白噪声。这样有助于超宽带与现有窄带通信之间的良好共存,对于提高无线频谱的利用率具有很大的意义,更好的缓解日益紧张的无线频谱资源问题。并且超宽带信号的隐蔽性较强,不容易被发现和拦截,具有较高的保密性。第四大特点是其多径分辨率极高,因为其采用的是持续时间极短的窄脉冲,所以其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分辨率都是极强的,方便进行测距、定位、跟踪等活动的开展,并且窄脉冲具有良好的穿透性,所遇超宽带在红外通信中也得到广泛的使用。最后,是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的便携性,此技术使用基带传输,无需射频调制和解调,因此其设备功耗小,成本也较低,灵活的使用特性也使其更适合于便携型无线通信的使用。

二、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发展

1.使用领域广泛。由于超宽带无线通信使用的是一个超宽的带宽,拥有整个频谱的使用能力,所以其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可以在很多领域例如只能交通系统、成像应用以及无线传感网等众多领域进行深入发展和应用,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在未来的发展中将在更多的领域得到应用和发展。对于超宽带技术的应用也将逐渐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得到普及,例如家庭应用、办公应用电子产品应用等等,数字化生活将全面到来,改变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生活方式。早期的有线连接方式将被无线方式全面取代,人们的生活中超宽带无线技术将得到广泛的推广和规模化应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都将变得更加方便快捷。在未来的发展中,超宽带无线技术将取代现有USB接口的线路按连接,推动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在各个领域和层面得到更好的发展和实现。

2.技术研究日趋成熟。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作为一项新兴的技术在通信领域以及各无线领域得到使用和推广,其技术上仍然存在很多局限性,例如频率管制和标准化等难题的解决,这都是超宽带技术在未来的发展中将加强和完善的方面,技术上的成熟和完善是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的未来主流发展趋势。

三、结语

超宽带无线通信技作为一种新型的无线通信技术,将无线通信变得更加便捷,并且大大提高了对无线频谱资源的使用效率,是无线通信技术的一大进步,在未来的发展中,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将在更加广泛的领域得到应用,并且,其技术将更加成熟,在电子领域和通信领域获得大规模的使用,发展前景十分广泛。

第4篇

关键词: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OFDM;通信技术

中图分类号: TN92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前言

到目前为止,移动通信技术已进入到了3G时代,它以提供高速数据传输和快捷方便的无线应用为主要特征。然而,随着人们对通信技术要求的不断提高,3G移动通信逐渐难以满足多媒体通信的更高要求,因此,第四代通信技术概念应运而生,以期带给人们更完美的通信体验。

2、4G通信技术概念

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简称4G,是能够快速传输高质量视频图像以及图像传输的通信技术产品。4G系统的速率是拨号上网的两千多倍,能够为用户提供完美的无线通信服务。在价格方面,4G也有提速不提价的相对优点,且能够为用户指定灵活的付费方案。除此之外,4G可以有效覆盖有线技术无法达到的区域,因而它与3G相比有着十分突出的优点。

3、4G重点通信技术介绍

OFDM技术是4G通信的关键技术,本文将对其进行重点阐述。

3.1OFDM技术基本原理

OFDM是正交频分复用技术的英文缩写。其工作原理是:数据信号通过由若干正交子信道组成的信道并行传输,其中子信道上的信号带宽都不大于信道总带宽,因而能够消除各子信道符号之间的干扰。而且保持各子信道之间的均衡变得更为可行。

3.2、OFDM技术优势

(1)OFDM技术能够有效克服多径接收,这显著提高了系统的传输码率。 (2)在OFDM技术下,信道由多个正交子信道组成,各子信道上的子载波实行并行传输,能够避免信号波形间的干扰,大大改善了频谱效率。 (3)OFDM技术可自由配置数据容量和功率,能够实现数据的高速和变速综合传输。(4)OFDM技术具有较大的系统容量、抗多径干扰性强、以及频率扩散能力等,能达到多径和移动信道传播要求。 (5)OFDM技术能及时监控传输介质上通信特性的异动。能够灵活控制载波的接收,进而保障通信的稳定。

3.3、OFDM技术缺陷

OFDM系统输出的信号由多个子信道叠加而成,如果所有子信号相位一致时,叠加信号功率将会远大于信号功率,直接导致射频放大器的功率效率降低。此外,OFDM还有易受频率偏差影响的缺点。

4、OFDM的核心技术

4.1、峰值平均功率

OFDM信号为多个正交子载波信号叠加而成,当所有子信号都处在峰值时,OFDM信号达到最大值,此时信号峰值功率远远大于平均功率。为准确传输高峰值的信号,发送端和接收端的功率放大器的线性度要求相对较高,且发送效果不理想。

4.2、同步技术

OFDM系统须以稳定的同步技术作为支撑,其中频率同步最关键。移动无线信道在传输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无线信号频率偏移的问题,会严重破坏OFDM系统子载波间的正交性,导致子信道间的信号发生扰动,因此频率同步是保证OFDM系统稳定的关键技术。

4.3、信道编码和交织

信道编码和交织技术可有效处理无线衰落信道中的随机错误和突发错误。OFDM系统能够利用一般的信道特性信息,可以在子载波间进行编码,形成编码的OFDM,OFDM技术与信道编码、频率时间相结合,能显著改善系统性能。

5、各种类型0FDM介绍

版本不兼容、版本标准凌乱是应用OFDM技术的主要障碍,OFDM技术主要有如下几种。

5.1、V-OFDM

V-OFDM由Iospan公司和Cisco系统公司联合开发。它利用空间分集技术,借助特殊天线的帮助,通过发射多重信号的方法提高带宽。特殊天线接收信号后并加以处理,使处理过的信号转变成高数据流。

5.2 W-OFDM

当前,W-OFDM已经正式成为IEEE 802.16a标准物理层调制技术。网上有消息称Wi-LAN公司的W-OFDM是标准版本。W-OFDM是在正交信道之间引入额外频率空间,将已知数据插入W-OFDM数据的每一帧中,以此计算出传输信道的“传输函数”,再利用其来矫正选频衰落的影响。通过这种技术处理,能有效降低干扰,可更好的容忍OFDM传输过程中遇到的一些诸如抖动等问题。无线互联网服务提供商通常将W-OFDM运用到城域网中,因为城域网中的收发信机一般在室外并要求较好的容错性能。

5.3、F-OFDM

1998难,Bell 实验室研发出了F-OFDM,Flarion公司后来推出了其的商业化产品。相比其他技术,它能够更好地适应移动环境,是一种最佳的移动宽带接入Internet解决方案。F-OFDM融入了快速跳频扩频技术,使其能够在传输过程中不断变换频率,因此在任何时隙中可以随意选择不同用户所用的子载波频率。这种系统能够有效提高信号的抗干扰能力。由于高速切换子载波,可保证相邻节点使用同一个频率的子载波,因此能显著改善频率利用效果。F-OFDM与GSM具有很好的兼容性,能为蜂窝电话用户和其他移动用户提供优质的宽带通信服务。

6、OFDM的应用现状

OFDM凭借自身良好的技术性能,它已成为很多领域流行的主流技术之一。随着互联网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社会对数据业务的要求不断提高,公众期盼借助移动通信系统的帮助能够实现更多种类的业务应用,诸如话音数据、视频通话、多媒体和宽带数据传输等。国际电信联盟为打造具有现实意义的宽带无线系统,已开始谋划研制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即4G。一旦4G标准被制定和推广,OFDM将作为重要技术与4G共进退。由于OFDM具有许多不兼容标准,会直接制约其的快速普及和应用。同所有新技术一样,OFDM技术的标准化同样面临着艰难挑战,但是只要解决了关键技术瓶颈,其最终会显示出巨大的应用价值。

7、结束语

虽然4G移动通信系统还停留在概念上,IEEE等标准化组织仍处在制定4G标准和规范的阶段,但是,4G系统融合了当下最先进的无线接入技术,必将会成长为一个无缝连接的统一系统,能够实现移动业务的便捷式全球漫游,是迎合未来市场更苛刻需求的新一代主流移动通信系统,它将带领我们遨游充满个性化的通信世界。

参考文献

第5篇

一、课程的结构体系和教学内容的优化

目前,《通信技术》这门课讲解内容有:(1)均匀传输线理论与天线的基本概念,主要介绍均匀传输线方程及其解,传输线的阻抗与状态参数、无耗传输线的状态分析,评价天线性能的几个主要指标,基本振子辐射和天线常用的各种电参数;(2)微波中继通信系统,主要介绍数字微波中继通信的概念,工作原理,设备组成,微波中继站的转接方式;(3)卫星通信系统,主要介绍通信卫星和地球站,卫星通信的分类、工作频率及其特点;(4)光纤通信系统,主要介绍光纤的结构与分类,光纤的导光原理和传输特性,光纤通信的主要特点,数字光纤通信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5)移动通信系统,主要介绍移动通信的特点和工作方式,移动通信中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移动通信组网技术,数字调制技术,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参照国内外重点大学此类相关课程教材,结合自身的特点,需适当调整《通信技术》这门课程的结构体系和教学内容,尤应增加当今最前沿的通信技术及其发展趋势,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如3G通信技术在现实中的应用及其市场发展前景,认知无线电技术基本概念及其主要研究成果,激光通信技术,可见光通信技术等.《通信技术》课程大部分相关教材内容很少揭示通信问题所对应的数学模型,很少用数学的理论去解释一些通信中的结论,而数学类专业学生的数学理论基础扎实,教学中可以补充相应内容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理论、方法研究通信中的问题.比如,讲解均匀传输线理论时,可以与学生一起建立均匀传输线系统数学模型,得到传输线上任意一点z处电压和电流的基本方程式中:U、I分别为电压、电流,Z=R+jwL为单位长度的串联阻抗,Y=G+jwC为单位长度的并联导纳.

数学类专业学生求解上式方程的稳态解是件容易的事,因此可以安排学生自己求出方程的解,最后再将方程解中各个参量的物理意义解释清楚.这样,学生不仅可以体会到学习数学的用途和运用数学理论、方法解决问题的快乐,而且对通信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再比如,卫星通信系统按轨道分类有低轨道和中高轨道,可以引导学生推导轨道高低与通信卫星电波覆盖地球表面的关系,使学生了解需要多少颗卫星才能实现全球通,进一步考虑通信卫星使用寿命、发射成本、维护难易、干扰的抑制以及保密性能等因素,建立一个多目标评估系统,根据多目标优化理论,建立数学模型,通过数学方法分析模型,结合软件进行数值仿真验证,最终提出实际可行的参考报告.《通信技术》课程每个章节都有这方面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挖掘这样的教学素材.

二、教学观念、手段的更新

以往教师讲授《通信技术》这门课主要是单向说教,老师唱独角戏,形式单调,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欠缺.教学应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变为研究式的教学,用研究式的教学作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

研究式教学要求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对于习惯了“模仿+记忆”的教学模式的学生来说必然会碰到更大的困难.在讲授天线、卫星通信、光纤通信以及移动通信等内容时,老师可以先布置课外查询任务,查阅这些技术的起源、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交流对这些内容的认识、理解.老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汇总那些理解不清的概念、技术等内容,然后详细讲明白“是什么”和“为什么”.现在网上有大量的新技术科普片,观看科普片同样可以获得新知识,也是丰富课堂教学方式的途径之一.因此可以收集天线、卫星通信、移动通信、激光通信等新技术的科教宣传片,在授课过程中穿插科教宣传片,使学生能更加直观理解通信相关技术.

三、课外专题的研讨

组织兴趣小组,分组进行课外专题研究,最终各小组形成讨论专题报告,并在全班进行研究结果的回报.其目的是进一步强化运用数学理论、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课外讨论专题具体如下:1.智能天线在实际中的应用,采用智能天线提高系统容量及服务质量的数学模型,解决该模型的数学方法及其性能分析.2.为什么要使用MIMO系统?如何做到在不增加总的发射功率或者带宽的情况下,使MIMO信道容量随发送、接收天线数有显著增长.3.同步卫星的轨道高度计算,低轨道小卫星通信中信道公平合理切换策略,卫星通信技术的信号覆盖问题所对应的数学模型,结合性能、实用性、成本、市场价值等因素如何优化模型.4.编码技术被认为是克服由噪声、自然干扰、人为干扰、衰落以及其他信道损耗所造成的不良影响的一种有效方法,研究编码问题中的数学方法应用.5.频率复用是通信中一项重要技术,建立频率分配优化方案,在实际应用系统中如何通过优化的数学模型参数设置,减少系统整体信道间的总干扰,提高通信系统的通信质量.6.MIMO信号检测就是按照一定的准则从被噪声和干扰所污染的接收矢量r中译出发射符号矢量s.根据MIMO信号发送方式的不同,往往会采取不同的检测算法.建立MIMO系统的信号检测的系统模型,比较不同的检测算法的性能,针对某些算法不足,提出改进的方法.

作者:戴建新蒋志芳殷晓晖单位:南京邮电大学理学院

第6篇

【关键词】智能电网;电力信息通信技术;应用研究

智能电网的概念很早以前就被提出,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智能电网正处在快速升级、完善阶段,不断对信息通信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为跟上智能电网发展的脚步,提高电力供应的安全可靠性,应加快提高信息通信技术在电力行业的应用水平,使电力信息通信技术被广泛应用。

1.智能电网时代电力信息通信技术应用的作用

1.1对电力通信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智能电网时代,电力通信中接入的网都将连入用户中,所以必须加强对智能电网的扩展,从而可以使之与用户端相连,方便为用户提供有关电力资源。为了促使智能电网与用户端相互连接,必须将信息通信技术应用在其中,从而方便电力信息传输。电力信息通信技术在电力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例如电力市场交易、发电系统监控、新能源并入等,极大的促进着电力信息化、智能化发展。

1.2对智能光纤通信有很大作用

为了提高电力通信的效率和质量,现在电力通信中使用光纤通信,电力信通通信技术对构建庞大的光纤通信网络也起到很大作用。我国经济正在不断发展,科技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电力系统也在逐渐科技化及智能化,电力信息通信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加快了智能电网的建设,加速电力领域通信智能化的发展。

2.电力信息通信技术

2.1光纤电力通信技术

光纤电力通信是电力信息通信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电力信息通信技术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光纤电力通信技术是以光导纤维作为介质,用来传输不同信号的一种信息技术。这种技术的优点是,比较安全并且承载量较大。利用绝缘材料来制作光纤电力通信技术,并且经常采用多芯来组成光缆,有利于传输更加快速,信息所占用空间缩小,传输质量有所保障,所以光纤通信技术应用比较广泛。

2.2通信网络技术

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电力工业技术也在不断增强,在质量和数量上都有所变化,并且微波电路也在不断被应用,信息系统更加自动化和智能化。为了使电力工业不断发展,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要加强通信网络的实时监控,从而保证电力系统正常运行。

2.3智能电力设备技术

智能电力设备主要由现代电子技术和储能技术两部分组成,新能源的使用有时会影响输电系统,当这种现象发生时,电子技术这一现代技术可以被使用,这种技术应首先对电能进行处理然后再运输给用户,从而保证电能供应稳定。当电能不能被储存时,储能技术可以对这一问题进行有效地解决,可以有效便利的提供电能。

3.电力信息通信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作用

3.1应用到发电领域中

智能电网系统中,发电领域也是重要的一部分,为了使发电领域更好的发展,将电力信息通信技术应用到这一领域中,在市场交易过程中可以使用此技术,在对此技术应用时,对发电系统要进行实时监控,还要加入新能源,从而使电力工作正常运行。所以,电力通信技术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可以保障电力系统向智能化方向不断发展。

3.2应用到输电领域中

智能电网中,输电领域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主要作用是进行电能输送,如果输电工作出现问题,就无法正常进行输送服务,并且输电领域还会影响电能的控制及电力保护方面,在输电领域中应用电力通信技术,可以使电力输送工作更加合理,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3.3应用到变电领域中

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科技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电力系统也会更加科技化以及智能化,将此技术应用到变电领域中,可以使智能电网快速发展,使变电领域更加快速。所以将通信技术应用到变电领域中可以保证智能电网更加安全。

3.4应用到配电领域中

为了使智能电网快速建设,建设人员应保证其质量,所以将电子通信技术应用到这一领域中,可以使电网的自动性能有所提高,可以使配电更加灵活,还能保证通信更加可靠。

3.5应用到用电领域中

智能电网的建设有利于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电能,电力系统中,用户扮演很重要的角色,所以要提高电力用户服务的服务质量。但在我国用户数量非常多,用户需求也相对较多,所以数据信息管理相对困难,在用电领域中应用电力通信技术,此技术可以使数据整理更加方便,也可以使用户对电力使用更加方便。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智能电网时代,电力信息通信技术还在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针对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应对问题仔细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把电力信息技术应用到相应的电力领域中,并对电力信息技术不断进行探究,相关部门也要对之进行大力支持,使电力通信技术发展快速,使智能电网发展更加顺利。

作者:罗林波 王国仕 单位:海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参考文献

[1]万锦华.智能电网时代电力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和研究[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6(5):00121-00121.

第7篇

智能电网指的是电网智能化,是电网技术发展的2.0版本。智能电网以信息和通信技术为支撑,建设高集成度、高速信息传递的电网系统,利用高速传感器以及先进测量技术,引进理念先进的决策支持系统,对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以及友好应用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2智能电网运行特点

智能电网在设计和运行过程中,利用高速双向通信通道进行信息传递,并利用传感器技术、测控技术等进行数据采集和指令的执行。总的来说,智能电网运行特点如下。

2.1自愈功能

智能电网的自愈功能是指当电网在遭受突发事故破坏时,例如雷击、地震、火灾或其他自然灾害以及人为破坏后,能够在短时间内对故障进行诊断、定位、隔离以及修复,以自身能力对电网进行保护,实现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自愈功能发挥作用的基础是系统对电网实时状态的监控和掌握,能够在尽可能少的人工干预下,进行备自投、故障隔离等操作,实现电网的自我恢复。

2.2较高的兼容性和集成性

智能电网的标志之一是较好的兼容性和较高的集成性。智能电网的兼容性首先表现在数据格式的兼容,能够提供不同的数据格式的支持;其次,表现在设备的兼容性上,不同厂家、不同标准的设备能够与智能电网进行互通和运行;智能电网的兼容性还表现在对于不同用户的用电需求能够实现精确控制,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高度集成的系统对于信息采集、处理以及信息安全的保障具有重要作用。

2.3安全性

智能电网的安全性除保证电网的供电安全外,还包括与变电站、客户、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网络的数据信息安全,智能电网通信技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是光纤通信,数据流量大,通信质量有保障。

3智能电网信息及通信技术关键问题

当前,智能电网信息及通信技术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通信技术、信息安全以及通信体系标准化建设等方面,这些关键技术的革新,将会给智能电网的建设及发展带来飞速发展的契机。

3.1通信技术问题

通信技术及通信网络,是智能电网信息输送的动力源泉以及大动脉,对于智能电网终端信息采集、数据传输以及保护、网络控制等意义重大。解决通信技术及通信网络的建设问题,是发展智能电网的基础保障。当前,以光纤通信为代表的信息通信技术是该领域的主流。

3.1.1光纤通信技术问题

光纤通信技术是以光纤作为信息传递的通道和载体,实现数据互通的技术。一般而言,光纤通信技术可以借助MPLS(Multi-ProtocolLabelSwitching,多协议标签交换)技术将传统光纤由2M带宽扩容到100M,可有效降低成本。目前智能电网光纤通信技术的主要问题是在架设以及更换加挂时光缆型式的选择。智能电网通常采用OPGW、OPPC、ADSS等光缆进行网络建设。OPGW光缆在敷设时具有以下两种优势:第一,OPGW光缆在敷设时与地线可复用架设,能够减少工程量,降低成本。第二,OPGW光缆能够将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损失控制到较小的程度,适用于智能电网长远距离信息传输使用,以确保通信质量。其主要缺点是易受雷击,需附设防雷击装置以对其进行保护。而ADSS光缆相较于OPGW而言,在防雷击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且由于其采用低密度材料,在敷设时更加便于施工,对输电线路影响更小;此外,该光缆敷设采用杆塔添加形式,维修和线路优化工作便于展开。该光缆应用的主要缺点在于电腐蚀情况较为明显。OPPC光缆目前主要在发达国家应用,其主要特点是能够与相导线复合使用,借助相导线的高压对光缆形成天然的保护,成为OPGW以及ADSS光缆敷设盲区的最佳替代品。三者相比,OPPC以及OPGW光缆主要适用于新建线路中,而ADSS光缆则主要用于老旧线路加挂时使用。

3.1.2电力通信技术问题

电力通信技术目前主要问题有两种:第一,电力线缆本身的射频干扰以及载波频率过低,都对其寻找合适的替代品带来较大难度,另外,新材料应用的技术难题也困扰着电力通信技术的发展。第二,互联网通用的TCP/IP协议无法兼容与电力线通信,许多新技术难以得到应用。针对目前电力通信技术的主要问题,一方面可以从开发新型信息承载材料入手,解决电力线缆的使用弊端;另一方面,BPL标准开发的发展,将为未来电力线兼容互联网协议提供标准体制上的极大助力。

3.2信息安全技术问题

智能电网从自身分布式的系统以及终端获取运行数据信息,实现数据的交换,因而,信息传输的安全与否直接关系到电网运行的安全,甚至能够影响国家战略部署和社会安定。因此智能电网ICS/MCS系统的安全问题显得愈发重要。ICS/MCS系统的安全问题主要包括物理安全、运行安全以及信息安全三个方面。而由于智能电网的数字化程度高,易遭受网络恶意代码的攻击,对电网造成极大威胁,这类威胁主要分为主观威胁和客观威胁两类。客观威胁主要来自电网内部,包括自身电力设备及网络设备的损坏或故障,由于工作人员的疏忽带来的威胁也属于客观威胁;而主观威胁则主要来自系统外部,主要包括商业间谍、犯罪分子以及网络黑客的攻击。智能电网信息安全防护的重点在于保证信息的完整性以及及时性,一旦信息完整性被破坏,无法及时进行传递,会造成整个电网运行的控制指令的错误甚至电网瘫痪。而传统信息安全中所指的私密性在电网信息安全中反而处于较低的优先级。为保证智能电网信息安全,需建立完整的信息安全方案,主要目的是:①设备接入控制:防止除系统许可的各类电气设备、网络设备等之外的设备接入系统。②数据信息认证:确认系统接收信息来源的合法性和信息完整性。主要技术手段可采用:第一,对终端各设备进行离线注册并分别分配密钥,并采用基于IBE策略的访问控制及认证,确保终端设备接入的合法性。第二,采用基于HASH函数的信息完整性确认技术,确保系统接收到信息的完整性。

3.3标准体系构建问题

目前,对智能电网的继续发展形成掣肘的主要问题之一便是标准体系迟迟未能完善。智能电网的建设牵涉到种类繁多的电气设备、网络设备,类型多样,需要构建一个统一的标准体系来确保各设备之间协调运行,形成这个标准体系的主要组成包括通信协议和标准。其中通信协议主要包括互联网TCP/IP通信协议,而通信标准除了包括BPL标准外,还包括BACnet、IECTC57、IEC61400-25、IEEE802和1588等。从电网的发电、输电、配电、送电和用电五大环节中,前三个环节目前在我国基本形成了比较完善的通信协议标准体系,以IEEE体系作为基本标准,对电网广域时间进行同步,同时借助PTP等协议对发电控制系统进行精确调节。但是,在送用电环节,由于涉及到的用户较多,用电设备种类覆盖面积大,因此尚未与电气生产商达成广泛共识,形成统一的送用电标准体系,该项工程将会是未来智能电网发展的重点。

4结语

第8篇

智能电网指的是电网智能化,是电网技术发展的2.0版本。智能电网以信息和通信技术为支撑,建设高集成度、高速信息传递的电网系统,利用高速传感器以及先进测量技术,引进理念先进的决策支持系统,对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以及友好应用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2智能电网运行特点

智能电网在设计和运行过程中,利用高速双向通信通道进行信息传递,并利用传感器技术、测控技术等进行数据采集和指令的执行。总的来说,智能电网运行特点如下。

2.1自愈功能

智能电网的自愈功能是指当电网在遭受突发事故破坏时,例如雷击、地震、火灾或其他自然灾害以及人为破坏后,能够在短时间内对故障进行诊断、定位、隔离以及修复,以自身能力对电网进行保护,实现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自愈功能发挥作用的基础是系统对电网实时状态的监控和掌握,能够在尽可能少的人工干预下,进行备自投、故障隔离等操作,实现电网的自我恢复。

2.2较高的兼容性和集成性

智能电网的标志之一是较好的兼容性和较高的集成性。智能电网的兼容性首先表现在数据格式的兼容,能够提供不同的数据格式的支持;其次,表现在设备的兼容性上,不同厂家、不同标准的设备能够与智能电网进行互通和运行;智能电网的兼容性还表现在对于不同用户的用电需求能够实现精确控制,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高度集成的系统对于信息采集、处理以及信息安全的保障具有重要作用。

2.3安全性

智能电网的安全性除保证电网的供电安全外,还包括与变电站、客户、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网络的数据信息安全,智能电网通信技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是光纤通信,数据流量大,通信质量有保障。

3智能电网信息及通信技术关键问题

当前,智能电网信息及通信技术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通信技术、信息安全以及通信体系标准化建设等方面,这些关键技术的革新,将会给智能电网的建设及发展带来飞速发展的契机。

3.1通信技术问题

通信技术及通信网络,是智能电网信息输送的动力源泉以及大动脉,对于智能电网终端信息采集、数据传输以及保护、网络控制等意义重大。解决通信技术及通信网络的建设问题,是发展智能电网的基础保障。当前,以光纤通信为代表的信息通信技术是该领域的主流。

3.1.1光纤通信技术问题

光纤通信技术是以光纤作为信息传递的通道和载体,实现数据互通的技术。一般而言,光纤通信技术可以借助MPLS(Multi-ProtocolLabelSwitching,多协议标签交换)技术将传统光纤由2M带宽扩容到100M,可有效降低成本。目前智能电网光纤通信技术的主要问题是在架设以及更换加挂时光缆型式的选择。智能电网通常采用OPGW、OPPC、ADSS等光缆进行网络建设。OPGW光缆在敷设时具有以下两种优势:第一,OPGW光缆在敷设时与地线可复用架设,能够减少工程量,降低成本。第二,OPGW光缆能够将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损失控制到较小的程度,适用于智能电网长远距离信息传输使用,以确保通信质量。其主要缺点是易受雷击,需附设防雷击装置以对其进行保护。而ADSS光缆相较于OPGW而言,在防雷击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且由于其采用低密度材料,在敷设时更加便于施工,对输电线路影响更小;此外,该光缆敷设采用杆塔添加形式,维修和线路优化工作便于展开。该光缆应用的主要缺点在于电腐蚀情况较为明显。OPPC光缆目前主要在发达国家应用,其主要特点是能够与相导线复合使用,借助相导线的高压对光缆形成天然的保护,成为OPGW以及ADSS光缆敷设盲区的最佳替代品。三者相比,OPPC以及OPGW光缆主要适用于新建线路中,而ADSS光缆则主要用于老旧线路加挂时使用。

3.1.2电力通信技术问题

电力通信技术目前主要问题有两种:第一,电力线缆本身的射频干扰以及载波频率过低,都对其寻找合适的替代品带来较大难度,另外,新材料应用的技术难题也困扰着电力通信技术的发展。第二,互联网通用的TCP/IP协议无法兼容与电力线通信,许多新技术难以得到应用。针对目前电力通信技术的主要问题,一方面可以从开发新型信息承载材料入手,解决电力线缆的使用弊端;另一方面,BPL标准开发的发展,将为未来电力线兼容互联网协议提供标准体制上的极大助力。

3.2信息安全技术问题

智能电网从自身分布式的系统以及终端获取运行数据信息,实现数据的交换,因而,信息传输的安全与否直接关系到电网运行的安全,甚至能够影响国家战略部署和社会安定。因此智能电网ICS/MCS系统的安全问题显得愈发重要。ICS/MCS系统的安全问题主要包括物理安全、运行安全以及信息安全三个方面。而由于智能电网的数字化程度高,易遭受网络恶意代码的攻击,对电网造成极大威胁,这类威胁主要分为主观威胁和客观威胁两类。客观威胁主要来自电网内部,包括自身电力设备及网络设备的损坏或故障,由于工作人员的疏忽带来的威胁也属于客观威胁;而主观威胁则主要来自系统外部,主要包括商业间谍、犯罪分子以及网络黑客的攻击。智能电网信息安全防护的重点在于保证信息的完整性以及及时性,一旦信息完整性被破坏,无法及时进行传递,会造成整个电网运行的控制指令的错误甚至电网瘫痪。而传统信息安全中所指的私密性在电网信息安全中反而处于较低的优先级。为保证智能电网信息安全,需建立完整的信息安全方案,主要目的是:①设备接入控制:防止除系统许可的各类电气设备、网络设备等之外的设备接入系统。②数据信息认证:确认系统接收信息来源的合法性和信息完整性。主要技术手段可采用:第一,对终端各设备进行离线注册并分别分配密钥,并采用基于IBE策略的访问控制及认证,确保终端设备接入的合法性。第二,采用基于HASH函数的信息完整性确认技术,确保系统接收到信息的完整性。

3.3标准体系构建问题

目前,对智能电网的继续发展形成掣肘的主要问题之一便是标准体系迟迟未能完善。智能电网的建设牵涉到种类繁多的电气设备、网络设备,类型多样,需要构建一个统一的标准体系来确保各设备之间协调运行,形成这个标准体系的主要组成包括通信协议和标准。其中通信协议主要包括互联网TCP/IP通信协议,而通信标准除了包括BPL标准外,还包括BACnet、IECTC57、IEC61400-25、IEEE802和1588等。从电网的发电、输电、配电、送电和用电五大环节中,前三个环节目前在我国基本形成了比较完善的通信协议标准体系,以IEEE体系作为基本标准,对电网广域时间进行同步,同时借助PTP等协议对发电控制系统进行精确调节。但是,在送用电环节,由于涉及到的用户较多,用电设备种类覆盖面积大,因此尚未与电气生产商达成广泛共识,形成统一的送用电标准体系,该项工程将会是未来智能电网发展的重点。

4结语

第9篇

【关键词】 无线通信技术 在车联网中 应用探讨

物联网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其涉及面广且复杂,物联网被学术界以及业界重点关注是在两千零八年之后,那时候全球爆发金融危机,各国都开始重视科技的发展以推动社会经济,而物联网则恰好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而在近些年的研究以及投入应用当中,智能交通领域是物联网应用能力体现最为显著的方面,于是车联网的概念便由此提出。车联网是物联网当中的组成部分,其结构与物联网结构类似,上层的应用、下层的感知和中间层的信息传输是车联网的重点所在。车联网,顾名思义,其主要信息节点自然是车,所以无线通信技术能否落实的关键便是移动性、及时性和安全性。

一、车联网概念概述

车联网的架构与物联网近似,主要通过先进的传感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以及智能技术来对公路交通以及城市交通进行全方位的感知,以此做到多个系统之间的数据交互以及共享,建立起以交通效率以及交通安全为主的网络结构,而无线通信技术则是实现车联网应用的基础技术。

二、车联网特点

2.1移动性

车联网与互联网最大区别在于连接对象的区别,互联网以及移动通信网络主要的连接对象是人类,其主要提供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服务。然而,车联网的连接对象是车辆,其提供的是车与车之间、车与道路之间、车与站场之间还有车与综合信息平台的连接服务,而车辆在需要使用到车联网时必然是在道路上行驶的时候,所以在车辆高速移动过程当中通信链路以及传输速率稳定是车联网的基础。

2.2及时性

车联网的连接对象是在公路上高速移动的车辆,而车辆则必然涉及到交通安全方面的问题。车与车之间、车与行人之间、车与驾驶者之间是否能够及时的传递信息是保证车联网能够

2.3安全性

在车联网当中连接车辆的行驶安全以及道路信息传输的安全都是第一位的。由于车联网当中有着数量巨大的通信节点并且多以集群的形式出现,实时数据的数量极为庞大,如此海量的数据交互对于网络可靠性方面的要求特别高。现阶段已经商用的无线通信网络都是基于交换机进行数据收敛、分析的树型网络。其传输、处理数据的速率无法满足车辆网的需求,正在研制的5G网络是一种物理mesh网,数据不需要传输到交换机进行处理即可完成端到端的通信,端到端的时延控制在毫秒级。大大提高了网络数据传输的及时性,为车辆网的应用提供可能。

三、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

目前,车联网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仍需要不断地完善和发展。当前车联网内的各个应用都较为独立存在,不能完美地表现出车联网的优势,但是仍然能够从目前的发展阶段看出车联网的发展目标以及发展速率。

在目前的车联网中应用的无线通信技术主要有:1.专用短程通信技术,简称DSRC,其主要用于识别车辆。2.全球定位技术,简称GPS,其主要用于实时获取更新连接车辆的位置信息。3.无线传输技术,其主要用于实现网络内信息的传输以及共享。4.数字广播,其主要用于快速实时交通信息。5.无线射频识别,简称RFID,其主要利用无限的讯号来对特定目标进行识别以及相关数据的读写。

目前,我的许多厂商都在研究的一个项目,基于5G网络以及全球定位系统的车载终端和相应的系统平台,一旦研究成功并投入使用便会成为车联网应用当中的关键应用。该应用是利用全球定位系统以及车载传感器来定位车辆位置信息以及获取车辆状况数据信息,获取到信息后利用5G无线传输技术将数据传输到管理平台同时分析数据信息并将分析结果反馈给信息需求用户。该应用实现了技术融合,将多种现有的技术融合在一起,将各个技术的优势以及作用最大化,在车与平台或是车与人之间的连接通信上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尤其是应用在某些工程车辆或是大型客车一类的特殊车辆上效果显著。

结语:近些年,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以及技术改革方面,物联网技术都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而车联网作为物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智能交通领域方面的作用极为显著。在车联网当中应用无线通信技术,对于交通运输的安全方面起到了巨大保障,并且无线通信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在车联网的应用当中的地位也将越来越重要,对于交通运输安全的保障以及交通率的提高都有着巨大影响力。

参 考 文 献

[1]郭建文.无线通信技术在车联网中的应用探讨[J].交通科技,2012,04:124-126.

第10篇

【关键词】 4G网络 通信技术 安全缺陷 关键技术

移动通信时代始于20世纪后期的美国,并迅速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发展。4G时代不仅仅是种过渡产品,它将会引领移动互联网技术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现阶段,在全球范围内有超过285个运营商通过使用FOD-LTE的模式下在93个国家推行4G移动通信技术。

一、4G移动通信技术的概念

4G移动通信系统是在无线网络和3G网络结合的基础上产生的,它在任何条件下都能为用户提供大约150MB/s的网络数据服务,它具有较强的可溶性能过在较短的时间内传递大量的数据信息。4G通信技术能够为用户提供包括远程控制、定时定位和数据采集等多种服务,它具有较高的视频通信质量,可以进行论坛直播以及高质量的信号支持。4G通信技术包括正交频分复用技术、MIMO技术以及智能天线技术,这能够不断改善和提升通信的效率,具有较强的信号防干扰的作用。4G是全数字化的IP技术,是一种单一的蜂窝式的核心网络,它能够支持Bluetooth、WCDMA等多元化的接入方式。这种结构可以使每个用户获得唯一的可识别号码,并且能够使每个用户随时随地连接上网络,它具有很强的可扩展性和通用性。

二、4G移动网络通信技术的优势

4G移动网络通信技术相比于3G具有很强的优越性,首先4G通信技术速度更加的快,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最高的传输速率是32kbps,第三代组高速率为2mbps,经专家科学预测第四代移动通讯技术最高可达100mbps速度。其次,4G移动网络通信技术将实现高质量多媒体通信,第四代移动网络通信技术比第三代覆盖范围更广,质量更高,更能满足人们对高分辨率的多媒体需要。最后,能够为客户提供多样化的增值服务,4G是利用正教多任务分频技术来实现数字音频广播等多样化的增值服务,能够更好地满足使用者的多样化的需要。

三、4G移动通信技术的安全缺陷

1、安装的应用程序存在安全漏洞。现阶段网络技术还处于不成熟阶段,软件中存在着许多的安全漏洞,网络浏览器和其他应用程序很容易出现故障。很多人对4G网络认识不清,对4G移动通信安全系统不了解,不正常的操作极易出现系统问题和死机现象导致信息的不安全和不完整。

2、病毒的破坏。4G移动网络通信技术虽然有很多的优势,但它也跟其他网络一样惧怕病毒。病毒是安全系统的蛀虫,当病毒入侵网络系统后后不仅仅会对电脑网络的传输途径造成很大的破坏,而且会导致信号传播中出现乱码,妨碍信息的正确传递。

3、黑客的入侵。黑客是指拥有高级知识的程序编辑人员,并且通过编程序来操作系统,利用电脑系统存在的漏洞非法的侵入他人系统,盗取他人的信息资料,非法获得自身所需要的东西的人。黑客的入侵通常会导致系统安全的破坏,使他人利益损坏,对他人造成危害。

四、完善4G移动通信技术

4G系统是一个业务多种多样的异构网络,现有的3G安全方案加/解密匙的方法并不适用于4G系统。4G安全系统将是一种轻量的具有复合特点的能够重复配置的系统。仅仅有防范和检查作用的安全系统是不能完全保卫系统的安全的,建立能够对病毒有一定的抵御能力和自动回复能力安全系统是非常必要的。所有的系统都会有一定的缺陷,一旦发生了信息的泄露将产生不可挽回的灾难性的损失。人为的缺失和自然灾害都会对网络系统,造成毁灭性的灾害。要在4G移动通信系统中加入系统容灾技术,一些自然灾害虽然会对通信系统产生危害但是在灾难过后就能快速准确的恢复原有数据,保卫系统安全。

作为最后数据屏障的数据备份系统,不能有失误。要想保障数据不出现差错,数据容灾要选用两个存储器,这两个存储器内保存的内容虽然一致,但是他们两个相互独立一个出现问题不会直接影响另外一个,这两个储存器一个放在本地另外一个放在异地。它们通过IP连接在一起,是一个具有完整性、准确性、安全性的容灾系统,二者同时为为本地的服务器服务,同时使用。要不断地完善4G通信系统,无论是系统的硬件还是软件都要全面升级,不断地提升系统的安全性能。

五、小结

总之,4G移动通信技术是科技发展的必然阶段。我们要不断地发现4G移动通信技术的缺陷,并且不断的更新技术,不断完善4G移动通信系统,使其真正成为安全高效私密的通信系统。

参 考 文 献

[1] 李强.刍议4G移动通信技术与安全缺陷[J].通讯世界,2014,17(1):53-54

第11篇

关键词: 无线通信技术 发展历程 未来趋势

随着移动化浪潮的兴起,我国的无线通信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移动通信市场呈现出持续快速发展的局面,全球的宽带无线接入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十分活跃,热点不断出现,包括宽带固定无线接入技术、WLAN技术、WiMAX技术、UWB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出现和发展,给整个无线通信产业注入勃勃生机。

一、无线通信技术发展历程

无线通信(Wirelesscommunication)是利用电磁波信号可以在自由空问中传播的特性进行信息交换的一种通信方式,近些年信息通信领域中,发展最快、应用最广的就是无线通信技术。在移动中实现的无线通信又称为移动通信,人们把二者合称为无线移动通信。无线通信技术给人们带来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如今每一天大约有15万人成为新的无线用户,全球范围内的无线用户数量已经以亿计算了。

无线通信从固定方式发展为移动方式,移动通信发展至今大约经历了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20年代初至50年代初,主要用于军事领域,采用短波频及电子管技术,至该阶段末期才出现150MHZVHF单工汽车公用移动电话系统MTS。

第二阶段为50年代至60年代,此时频段扩展至UHF450MHZ,器件技术已向半导体过渡,大多为移动环境中的专用系统,并解决移动电话与公用电话网的接续问题。

第三阶段为70年代初至80年代初,频段扩展至800MHZ,美国Bell研究提出蜂窝系统概念并于70年代末进行AMPS试验。

第四阶段为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为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兴起与大发展阶段,并逐步向个人通信业务方向迈进,此时出现D-AMPS、TACS、ETACS、GSM/DCS、PDC等各类系统与业务运行。

第五阶段为90年代中至今,随着数据通信与多媒体业务需求的发展,适应移动数据、移动计算及移动多媒体运作需要的第三代移动通信开始兴起,其全球标准化及相应融合工作与样机研制和现场试验工作在快速推进,实现从第二代移动通信向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平稳过渡。

二、当前无线通信技术热点

1.WLAN与WiFi。

目前,WLAN在热点覆盖、家庭网络中的应用日渐成熟,继承VoWLAN和移动功能的手机终端已商用,对传统语音业务带来一定的冲击。802.11n技术将进一步扩展WLAN的应用,其物理层速率可达150Mb/s,有效速率近100Mb/s,QoS机制的引入和足够的带宽保证,使WLAN可以提供数据、语音和视频等多种业务,Mesh技术在国外的实际应用日渐增多。

WiFi俗称无线宽带,全称Wireless Fideliry。无线局域网常被称做WiFi网络,这一名称来源于全球最大的无线局域网技术推广与产品认证组织――WiFi联盟(WiFiAlliance)。作为一种无线联网技术,WiFi早已得到业界的关注。WiFi终端涉及手机、PC(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视、数码相机、投影机等众多产品。目前,WiFi网络已应用于家庭、企业及公众热点区域,其中在家庭中的应用是较贴近人们生活的一种应用方式。今后WiFi的应用领域还将不断扩展,在现有的家庭网、企业网和公众网的基础上向自动控制网络等众多新领域渗透。

2.WiMAX。

WiMAX全称为World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即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系统,可以替代现有的有线和DSL连接方式,提供最后一英里的无线宽带接入,其技术标准为IEEE802.16,目标是促进IEEE802.16的应用。相比其他无线通信系统,WiMAX的主要优势体现在具有较高的频谱利用率和传输速率上,因而它的主要应用是宽带上网和移动数据业务。但是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其较高的建设成本和良好的网络基础使其望而却步。

3.超宽带无线接入技术UWB。

UWB(Ultra Wideband)是一种无载波通信技术,利用纳秒至微微秒级的非正弦波窄脉冲传输数据。通过在较宽的频谱上传送极低功率的信号,UWB能在10米左右的范围内实现数百Mb/s至数Gb/s的数据传输速率。UWB具有抗干扰性能强、传输速率高、带宽极宽、消耗电能小、发送功率小等诸多优势,主要应用于室内通信、高速无线LAN、家庭网络、无绳电话、安全检测、位置测定、雷达等领域。

对于UWB技术,应该看到,它以其独特的速率及特殊的范围,将在无线通信领域占据一席之地。由于其高速、窄覆盖的特点,很适合组建家庭的高速信息网络。它对蓝牙技术有一定的冲击,但对当前的移动技术、WLAN等技术的威胁不大,反而可以成为其良好的补充。

三、无线通信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1.无线通信领域各种技术的互补性增强。

无线通信技术在不同的应用领域,有不同的接入技术,有不同的覆盖范围和适用区域,这就体现出领域内各种技术的互补性。如3G和WLAN、UWB等,都可实现互补效应。3G可解决广域无缝覆盖和强漫游的移动性需求,WLAN可解决中距离的较高速数据接入,而UWB可实现近距离的超高速无线接入。因此,在政策上需要推进各种无线接入技术的发展,实现不同领域不同覆盖面积内不同用户对移动业务的需要,最大限度地解决移动通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2.宽带化是无线通信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

从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看,全球该领域发展十分火热,该领域的发展呈现出向高带宽快速跃进、覆盖范围逐步扩张的趋势。未来,该领域还可能出现更强大的新技术,也从另一个角度对整个无线通信产业起到推进作用。

3.移动通信技术与无线宽带接入技术走向融合。

当前,移动、无线技术领域正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各种创新移动、无线技术不断涌现并快速步入商用,移动、无线应用市场异常活跃,移动、无线技术自身也在快速演进中不断革新。在网络融合的大趋势下,3G、WiMAX、WLAN等各种移动、无线技术在演进中相互融合。移动通信不断强化宽带传输性能,无线宽带接入不断增强漫游性能及安全性能。这种融合,成为推动“无线+宽带”发展的重要力量。

第12篇

【关键词】4G 通信工程技术 信息化

逐步对3G通信技术的完善和更新,带领人们进入4G通信技术时代,相比较3G通信技术而言,4G通信技术有了新的革新和发展,互联网的网络连接速度更快,移动通讯网络更加便捷,可以实现网络电话,减少了通讯费用,图片更加的清晰,加快了图像的传播速度,网络更加稳定,带给人们一种全新的体验。

一、4G通信的概念

4G通信是在3G通信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G通信技术最鲜明的特点就是网络通信的技术加快,提高了图片、图像的传输速度,下载速度相对于3G通信技术而言,提高了100M,让人享受到了高速下载的,提高了工作效率,满足了人们无线网络的高端需求,在提高合理地成本下获得了高速的上网服务,让用户体验到了实时通信的快乐体验,4G通信技术的出现,推动了我国通信行业的快速发展。

二、4G通信工程技术的优点

(一)智能性

较高的智能性是4G通信技术最强的优势特点,4G手机就是其智能性最好的体现,4G手机降低了用户对键盘和菜单的依赖,更便于操作,能够依据用户的实际操作,对用户所处的的环境进行快速的分析定位,并快速、准确的做出与之相对应的反应,根据用户的实际操作进行,也可以根据互联网提供的相关资料,对下面该进行的操作给用户做出提示,4G手机让人们感受到它不仅仅只是一部手机,而更像是电脑,不受时间、地点的控制,随时随地的享受网络的。

(二)兼容性

传统的通信技术不能将硬件和软件之间更好的配合,4G通信技术就突破了这一缺陷,将软件和硬件进行很好的配合,具有相当高的兼容性,4G通信技术的出现可以说是我国通信行业巨大的变革,它的兼容性是我国市场上任何一种通信技术都不能比拟的,只有对传统的技术进行更新和升级,研发新的升级换代技术,提高通信技术的兼容性,降低新旧技术产品更新换代时产生的冲击了。

(三)高速度

4G通信技术已经不同于其他的通信技术,网络通信速度远远超过了3G通信技术,解决了传统通信技术上网时网卡、网慢的问题,提高了上网速度,满足了人们高速上网的需求。

三、4G通信工程技术的要点

(一)多天线技术

单天线是传统的通信技术所采用的技术,而4G通信技术则采用的是多天线技术,体现了智能天线技术的创新,4G通信技术采用多天线技术,增加了用户的信号强度,提高了服务质量,同时可以支持多个用户进行使用,并且可以自动的将不同的用户进行划分到不同的传输路径当中,使用户在资源受限的条件下也可以高速的上网。

(二)正交频分复用技术

4G通信技术的核心就是正交频分复用技术,对4G通信技术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正交频分复用技术可以把通信衰弱速度下降到最低,提高了整个数据传输的抗干扰能力,提高了整个通信工程技术的效率。

(三)软件无线电技术

软件无线电技术针对的不是硬件设备,而是以硬件作为基础的软件技术的应用,对各个部分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提高了通信技术的业务拓展,软件无线电技术还可以进行编程,实现了不需要更换硬件就可以实现软件的升级。

(四)智能天线技术

获取方向是智能天线技术最主要的作用,只要确定用户的位置就能按照用户的要求将天线划分一个点波束,对无线信号进行准确的划分。

(五)IPV6技术

IPV6技术可以实现网络之间的链接,进行数据传输,还可以对网络数据进行加密,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四、结束语

4G通新技术的快速发展,让人们体会到了高速的上网体验,加快了网络速度,极大程度上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高了网络服务的质量,进入了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

参考文献:

[1]刘大红.4G通信工程技术要点分析[J].技术与市场,2016.

[2]向丽.4G通信工程技术要点分析[J].电子世界,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