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风险防范措施浅析

风险防范措施浅析

时间:2023-06-12 14:45:1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风险防范措施浅析,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风险防范措施浅析

第1篇

关键词:工程造价;造价控制;风险防范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工程的建设越来越广泛,但工程造价中仍存在很多的风险,在工程的建设项目中,必定会导致结果的差异性。工程造价控制就是在工程规定的造价范围内,控制好各种费用,比如工程建设的前期研究投资方案、造价全部费用等这些都在控制的范围内,然后通过实施控制进行误差上的纠正,达到项目投资的明确性,这样通过系统性的控制节约了劳动力以及经济的成本,将工程建设的费用最终控制在预定的风险范围之内,给企业带来更好的投资效益,给社会来带多的经济效益。

1.建筑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

设计作为建筑的首要任务,是建设项目全面规划以及实施的主要过程,在工程造价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专家指出设计对于工程造价的影响能到达到75%以上,这是控制工程成本的重点工程。在设计的过程中要符合适用、经济、美观的理念,这样才能达到工程施工所需要的成效。对于建筑方案要将平面布图配置合理、各项分区明确、工艺流程顺畅这些基本的准备做好。装修标准要从经济、安全的设计理念去出发,将装修的总费用控制小于预期的估算。施工图的设计是设计中的灵魂,对于施工后的建筑有着很大的影响。施工图的设计应按照相应的范围、指示、项目去设计正确的图纸。对于施工图的尺寸一定要注重,不断的加以完善改进,避免误差的出现;对于结构施工图的设计关键在于确保工程建设的质量问题,将经济与安全的问题协调好,做到协调发展。在设计中要控制变更问题带来的影响,完善变更审批的制度。在施工中要将所有的因素考虑在内,将施工中不合理的设计问题尽量避免,减少对工程造价的影响。所以要在工程设计时候,强化设计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并通过内部的不断管理完善,进行必要的调整。

2.建筑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

在建筑施工的时候一般周期很长、外界因素对于工程造价有很大的影响,施工管理对于工程造价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所以在建设工程施工前都要进行施工图纸以及施工技术指导方案的不断完善、审查控制,才能确保施工前准备的完整性。对于施工现场要派专业的人员进行实施,将所观察的信息、整理汇总作为工程造价计价的依据,将现场的完整信息记录下来、将隐蔽记录的内容上报,得到认证,能够为工程竣工结算、索赔提供很好的凭证,对于工程结算造价易出现漏报、漏计的情况得到了良好的解决。工程的验收是检验图纸以及方案的准确性,对于竣工图纸一定要按照比例进行绘图,在现场通过实际测量、检验,不断的完善图纸的精准性,所以对专业人员的技能以及经验都有很高的要求。如果工程竣工图没有经过校核,会对工程造价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一些隐蔽工程的验收对于工程质量的保证以及工程验收的准确性都能提供很好的参考依据。工程变更的签证管理对于工程造价的成本有很大的影响,管理不当会造成效益的亏损。所以现场工作人员要做好各项变更的纪录,将签证资料不断的进行完善,作为工程竣工结算的参考依据。

3.建筑结算阶段对造价的控制

建筑工程结算编制的准确与否,直接与施工单位做的竣工结算计算的工程量、套用的定额准确程度有着密切关系。一般在结算阶段工程造价出现的问题有虚报工程量、高套定额、提高材料价格标准以及提高工程类别取费标准。要解决结算阶段对工程造价控制的问题,首先要完善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在工程结算中,应搜集、整理好竣工资料。竣工资料包括:工程竣工图、设计变更通知、各种签证,主材的合格证,单价等。其次要准确核准工程量。由于从事预决算工程的预算员,对某单位工程可能不十分了解,而一些体形较为复杂或装潢复杂的工程,竣工图不可能面面俱到,逐一标明,因此在工程量计算阶段必须要深入工地现场核对、丈量达到准确无误。审核人员要在工程决算审核前进行认真地调查和实地勘察,摸清施工情况,熟悉施工图纸和变更签证及合同等有关材料,对工程决算进行逐项审查验证。最后把住材料价差调整关。在对材料价格进行审核时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把关:一是确定计差价的材料,不该进行调差的决不进行调差;二是按设计图纸核算定额所需材料用量或按施工实际核定用量;三是核定材料市场价格与预算价格差额以及规定应取的采购保管费和税金;四是在编制预、结算时,所取定的材料价格,是否跨期高套:五是对大型设备、特种建材采购以及普通建材大批采购有必要实行实地审核程序。施工过程中的工期索赔以及费用索赔都是很重要的,都要按照合同的相关条款进行处理,所以就要求在施工的时候对于数据的整理、资料的收集尤为重要,只有凭借依据,才能处理好工程中出现的费用纠纷,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浪费。

4.工程造价的风险范围控制

4.1设计变更和经济签证的风险防范措施

通常情况下在开发并建设一个工程项目时,需要经历工程设计、决策及实施这三个阶段。作为控制总体工程造价基础环节的工程设计阶段,应提前注意加强对工程造价方面的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为项目的工程造价工作打好基础。

加强在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其一,作为工程建设的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如何可以设计出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工程成本的方案是十分重要的。在设计过程中并不是毫无原则的,而是应在满足相关的设计任务书以及相关要求标准的前提下进行。其二,把好在设计阶段所要解决的概算审核这一关也是十分重要的,这也是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任务。其三,工程设计也不是随意进行的,需要进行限额设计,作为工程的造价人员需要在项目前期就实行对造价的工作介入,以此不断提高相关设计人员的责任感。要想抓住在投资控制中的主动权,进一步做好相关项目的经济决策以及对设计造价的介入工作是必不可少的。由此可见,作为项目建设单位精选出一套优良的项目设计方案是十分关键的,只有做到这一点,才有助于更好的控制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从而实现降低工程造价,提高工程项目利润的目的。

在工程建设前期中要做好设计变更、经济签证工程计量以及支付的预控措施工作,要经过专业的工程师对工程变更计量方案的检查,按照施工合同内容做好各项数据、内容的记录。首先应该从造价、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审查工程的变更方案,将变更方案与相关的部门进行协商确定最后的费用变更。要及时的完成变更工作的统计,对正在施工的工程与计划做比较,按照规定的方式调整措施,并积极与上级取得联系。最后要按照合同的原则进行相关的结算,将设计变更、经济签证的造价纳入结算的总额。

4.2材料价格变化的风险防范措施

由于施工期的过长,市场上的材料价格也会随着市场的供求关系有所浮动,对于建筑工程造价来说,材料的价格直接影响到最后工程造价,解决的方案就是通过合同措施及各种预控防范措施等来有效降低风险。

4.3自然因素影响的风险控制措施

因为自然灾害、天气的变化以及地质条件的外界因素影响,这些都是不能估算出来的,对于不可避免的自然因素,可以通过合理的计划预控措施进行调控将工程造价风险减至最低,比如可以采取加强安全防护、应急演练等措施降低自然灾害带来的造价风险。

4.4人为的风险预防措施

人为的风险就是指在工程计量以及报表中出现遗漏或者误差,导致在最后的结算中工程造价过高,因此可以通过组织调控措施进行预防,对于一切工程造价的相关数据、报表都要严格的处理、审查控制,各部门之间要协调好,将工作中的容易忽视的问题标注出来。组合成专业的工程造价审核管理部门,要求改善内部管理的结构,要融合多方面的技术人才,充实工程造价审核的队伍,对于审核人员还要不断的进行专业继续教育。

第2篇

【摘要】融资计划体系包含的内容涉及融资企业内部经营的真实信息,通过银行、融资企业、咨机构等合作编制的融资计划体系适合

>> 关于国际贸易融资信用风险的管理分析 国际贸易融资信用风险管理研究 浅议国际贸易融资风险控制 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中的风险管理探讨 探析商业银行中国际贸易融资的风险管理 国内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的风险管理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风险管理的思考 浅析国际贸易融资中的企业供应链管理及其风险防范 关于国际贸易融资的风险控制及创新分析 国有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的分析与对策 国际贸易融资中授信开证的风险分析及防范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发展中的潜在风险及对策建议 国际贸易融资在中国的发展性 企业在国际贸易中如何创新供应链融资方法的思考 国际贸易中融资业务的创新趋向分析与研究 国际贸易融资风险及防范措施 我国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研究 关于国际贸易融资及风险防范 浅析国际贸易融资与风险防范 国际贸易融资创新及风险控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4]王立军.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及风险控制[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3).

[5]魏国雄.大数据与银行风险管理[J].中国金融,2014,(15):25-27.

基金项目:2012年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即“舟山群岛新区“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联动模式与效应研究――基于供应链金融的视角”。项目编号:LY12G03029,项目负责人:阮尹。

作者简介:南仲信(1964-),男,汉族,河北冀县人,任职于浙江科技学院,研究方向:国际贸易。

第3篇

【摘要】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经济日渐复杂,而各种因素对经济的发展也起到决定性作用。现今社会,各型企业层出不穷,社会经济及人民生活水平的发展,使当今企业如雨后春笋,纷纷涌出。而各型企业要想更好发展,必须要保证自身财务经济可持续发展。但在市场经济下,使企业财务存在一定风险性,分析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以此保证企业财务可正常运转,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企业财务风险;成因;防范

随着市场范围的逐渐扩大,促进了各型企业的生成与发展。随着市场竞争力的加剧,企业财务活动的风险程度不断提升,影响了企业的持续性发展。而企业的发展,使我国企业日渐重视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并也加大了对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1 企业财务风险的类型

(1)筹资风险。筹资风险是企业在筹集资金时,出现筹资成本过高的现象,或在筹资成本的使用和管理未服用预期效果而出现风险性。

(2)投资风险。投资风险是对企业在投资决策时,投资回报低于预期结果或未取得回报,使投资活动未取得预期效果。

(3)经营风险。企业产品未全部卖出,而出现大量积压现象。或者需方受到产品后,无法支付资金,出现销售风险。

(4)存货管理风险。企业错误估计原材料的价格,使产品大量积压,库存周转率降低。

(5)流动性风险。企业资产无法正常和稳定满足资金的需求,使财务无法先付责任出现财务困境。

2 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1)企业财务管理环境的复杂性。企业财务管理环境涉及到很广的范围,包括经济、法律、市场、资源及社会文化等环境,属于企业外界因素,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重大影响。外界宏观环境的不良变化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而管理人员、机构设置、管理规章制度等都存在一定问题,使管理系统缺乏相应的应变能力,而产生财务风险。

(2)企业财务的复杂性。企业财务活动涉及较多问题,全程参与企业活动。企业日常资产管理中存货管理,企业投资存在多元化投资、应收账款等问题,企业资产规模的扩大,发展速度快,使财务活动越来越复杂。

(3)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缺乏认识。财务管理人员对风险意识无充足认识,无法把握风险本质,财务风险概念不足,缺乏市场风险意识,使得经验管理不足,而导致财务风险。例如晚霞贸易有限公司为2003年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成立的公司,因经营管理不善,长期亏损,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该贸易公司于2007年7月16日向人民法院提出破产申请。

(4)财务管理缺少有效的控制范围。企业财务预测、决策、控制时,会计报表、经营分析、财力分析及市场分析等均不具有十分真实可靠,无法真实完整反映事实,均表现了财务风险。

(5)缺乏相应的激励约束制度。财务活动与工作人员的经济利益具有直接相关性,缺乏相应的激励和约束制度,使某些工作人员缺乏相应的道德风险和行为风险。

3 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企业要想得到持续稳定发展,必须有效防范财务风险。如

(1)强化风险意识,构建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占据一定地位,需要树立高度的风险防范意识,敢于承担风险,并能够有效的分散风险。企业需要遵循风险收益均衡的原则,树立高度的风险意识,需站立长远的角度上发展,立足于市场,建立规范的风险防范和规避措施,形成完善的财务信息系统,有效预测和防范财务风险。

(2)全面掌握财务管理环境。企业需充分发挥出主动能动性,认真分析和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宏观环境,掌握环境变化的规律。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系统,保证财务管理机构的高效性,贯彻落实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有效运行财务管理系统,规避企业财务风险。

(3)增强财务决策的科学性。企业必须要实施科学的决策方法,比如企业在筹资决策中,需谨慎选择正确的筹资方法,分析各种筹资资金成本的特点和优缺点力,适当调整企业有偿负债的结构。同时企业要分析销售利润率、资产负债率等财务比率,全面考虑企业防范筹资风险。而在投资决策中,企业要以效益为中心,合理分配资金投向,科学测算企业投资回收以及盈利能力。

(4)建立企业规范的内部制度。企业财务风险分为内部和外部财务风险。企业内部财务风险需在经验期间,未确定风险因素,使企业实际的财务状况和预期目标不一致。企业完善内部制度,制定完善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防范财务风险。企业需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由股东大会、监事会、经理层等职能部门形成决策、监督、执行体系,完善公司的组织机构。我们以相反案例分析,2000年,郑百文公司因造假被查处,此公司为激励员工,以销售收入为考核目标,完成指标者为副总。使各销售网点为完成指标,高进低出商品,购销倒挂,留下4亿多元未收账款。由此可见郑百文公司内部缺乏严重控制,销售与收款内部严重缺乏控制,导致公司毁于一旦。因此,必须要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和管理决策。

(5)实施合理的利润分配,科学控制收益。收益分配时,主要是进行留存收益和分配股息。企业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水平,选择合适的股利分配政策,保证留存收益和分配股息的平衡性,使企业可得到持续发展。

4 结语

随着市场竞争力的加剧,企业财务活动的风险程度不断提升,影响了企业的持续性发展。在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措施中,必须要强化风险意识,构建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全面掌握财务管理环境,增强财务决策的科学性。同时要建立企业规范的内部制度,实施合理的利润分配,科学控制收益,确保企业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文芹.浅析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策略[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21(01):128128

第4篇

关键词:物资采购;风险;风险防范

物资采购风险易对企业的资金链造成影响,对于经营实业的企业来讲,资金链断裂等资金问题是企业的“头号威胁”。除此之外,物资采购风险还会对企业产品质量控制、库存管理等方面造成负面影响。因此,经营者在管理企业的过程中,必须认真对待物资采购,采取有效的措施防范采购风险。

一、物资采购过程中的存在的风险

企业物资采购虽然具有强烈的可控性,但是受到了人员、制度、政策、经济市场等变量因素的影响,给物资采购过程加注了更多的潜藏风险,如果不能加以控制,很有可能给企业带来致命的危机。

(一)自然风险

企业物资采购需要通过不同的运输方式将物资运送至指定地点,在运输的过程中,自然灾害是对物资最大的威胁,同时也包含了许多不可预测的情况的发生。在现实社会当中,每年都会发生高速公路货车侧翻、追尾等车祸事故,给当事企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自然环境中的暴雪、海啸、地震、洪水等也会引起采购风险。另外,工程建设、道路修缮等工程原因也会引发采购风险,致使物资无法在预订时间内达到指定地点。自然因素往往是不可控制的,在实际的操作中只能依靠变化路线、运输方式等手段进行预防。

(二)政策风险

政策风险主要是来自于企业自身以及政府。企业在物资采购的过程中,企业内部很可能作出项目调整、资金调整等变动,这势必会对物资采购造成影响,而国家所制定的某些政策,如相关产品生产指标、生产原料控制等,同样会对物资采购造成影响。

(三)市场风险

采购过程中,市场供求关系发生变动、产品市场价值发生改变、同类新产品的推出等将会导致采购风险,对企业产品制造与销售造成打击,从而影响该产品生产原料的采购。

(四)质量风险

物资采购质量风险很多时候是由资金风险和供应方诚信问题引起的。企业在采购前,对供应方未进行全面的考察,最后被供应方欺瞒,交付给企业劣质的物资。而资金风险则是由企业内部引起的,或是因为资金链问题,或是因为采购人贪污问题而引发的。

(五)招标采购风险分析

1、制度风险。企业采用招标方式进行物资采购一般都会制定一套招标管理制度,这其中便隐藏了物资采购风险,招标管理制度不严谨、存在漏洞、不符合法律,或者招标管理制度无法全面执行都会对物资采购造成影响。

2、计划风险。计划风险主要表现为:物资采购项目上报过迟;资金抽掉困难、抽调不及时或资金缩水;招标公布与文件发售时间安排不合理;招标文献存在法律漏洞,招标流程不符合法律要求。

3、标物风险。招标周期过长,周期内标物价值与标价发生重大变化,出现贬值,将引起采购风险;短时间内标物供求关系、标物属性等发生变化也将引起采购风险。标物风险主要表现为:

(1)集团对于标物存在多种标码和描述,导致实际标物与标书内表述不符,标价前后出现严重差异。这样的风险在很多的企业当中都存在。给其物资采购风险防范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资金编码套用、物料描述错误等引起的报价错误,影响潜在投标人竞标与报价。

(3)招标方案设计不完善、不严谨,为招标工作的进行带来了阻碍。在实际的招标工作中,招标方案的质量决定着招标工作的成败。

二、企业物资采购风险防范措施分析

企业管理控制物资采购风险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完善企物资采购链条

企业物资采购需要拥有一个相对完善的物资采购链条,并与链条上下游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首先来讲,企业应当制定明确的采购流程标准,保障采购物资品质与数量,稳定物资采购的供求关系;其次,还要加强对物资供应商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化双方之间的关系,建立信任;其三,则需要企业合理设计采购方式:在实际的操作当中,很多的企业都选择使用招标方式进行,这样的方式虽然有利于挑选更加优质的供应商,但是在供应关系管理与长期合作等方面还存在一些漏洞。因此,企业在选择采购方式的时候,需要谨慎考虑,不可盲目跟风;第四,则需要对运输方式进行合理的选择,巧妙避免自然风险,并降低运输成本。

(二)建立完善的采购风险管理与控制机制

建立完善的采购风险管理与控制机制最为重要的步骤是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可以参考西方企业采购风险管理与控制制度,提升风险评估机制的有效性,准确对采购风险进行预警,建立健全风险防范体系,加强对各类型采购风险的控制与管理。与此同时,企业还应当建立一套物资采购监督系统,全程把关企业物资采购,对风险进行捕捉、识别和破解,加强采购流程的监督与控制力量,尤其要加强对市场风险和政策风险的监督和抵御,实施监控物资市场的供求关系与物资价值变动。

(三)加强对采购部门的管理

采购部门是企业物资采购的执行部门,对于他们的管理将能够有效的削弱物资采购过程中的风险。加强对采购部门的管理应从两个方面进行,第一,联合财务部,加强采购部门的资金管理:采购部门执行物资采购计划,常易出现错误的地方就是资金,内部时现资金外流、资金不足等情况;第二,加强部门运作的制度管理:企业需制定规范财务部门运作的相关制度,提升人员的风险控制能力和风险防范意识,同时加强对采购部门的监督,强化内部监督与控制力量。

结束语

物资采购维持了企业的运作,对于它的管理是整个企业管理中的重中之重。需要企业管理者具备识别风险的敏锐“嗅觉”,沉着应对物资采购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风险。(作者单位: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 潘辉.企业物资招标采购风险分析与防范[J].石油石化物资采购,2015(02):315-316.

[2] 余祖光.企业物资采购存在的主要风险及防范对策[J].科技视界,2012(26):166-168.

第5篇

【关键字】建筑施工,安全风险,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建筑行业自从它诞生起就有着不可改变的特性。与其他行业相比,它的工作时间和范围具有流通性较大,临时性强,可变因素存在较多的特点,同时该行业对从业人员水平和素质要求较低,从业人员的组成一般比较复杂,工作任务交叉性强。这种种的特性决定着建筑行业不是一个简单容易的行业,这也是这些年来建筑业一直都“戴着”安全事故高发行业的帽子的原因,因此要想在预期的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的完成项目任务,使各个参与者、投资人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预期收益,就必要提前考虑好项目在施工过程中有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并作出相应的安全防范控制措施,确保项目顺利完成。减少因为事故的发生给施工企业单位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建筑施工现场常见的安全风险及导致的原因

一是整个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风险监督及管理组织不完善,机构不健全。虽然每个施工单位在开始施工之前就已经成立了相关的管理机构,但是这些机构大多是随随便便拼凑而成的,就算是有认真组成的机构,其中的管理人员的素质也是良莠不齐的。纵观整个施工队,占大多数都是没有经过专业培训,临时上岗的农民工。管理队伍只有区区几名技术人员,分管安全风险的专业人员更是凤毛麟角,安全问题根本就没有足够的人员来进行管理。

二是专门的施工人员的技术及安全教育培训不够到位。一方面是施工人员队伍本身的素质不过关,他们大多数都是才离开相依为命的土地来到城市的农民工,由于建筑行业的特点,他们的流通性非常大,自我保护和安全意识十分缺乏,对建筑工地的情况通常都是不十分清楚的,很容易因为一个小小的问题或疏忽就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施工企业的安全教育工作做的十分不到位,十分滞后,虽然有些建筑工地现场有一些流于形式的所谓的安全教育,但是那也仅仅只是形式而已,农民工们很少有人会认真的听,教育人员也只是匆匆的跑马场似的讲讲而已,没有真正的达到教育培训的目的。

三是施工企业过于追求经济效益,盲目的陷入到同行间的恶意竞争中。由于市场经济,建筑行业本身存在着激烈的竞争,施工企业为了求得生存,获取较高的收益,忽视施工人员的安全,很少考虑投入安全风险支出,购买的生产设备器材不过关,更有甚者,还会使用伪劣的产品,在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想通过此种手段来减少成本投入,但往往却造成了让人痛心的安全事故。

四是建筑施工企业的负责人安全生产的意识过于淡薄。由于负责人或者说经营者远离施工现场,所以很少会意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更因为,对安全风险防范工作的投入与公司的收益没有根本的联系,是一种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投资,所以,经营者对安全生产的投入就更加的不在乎。尤其是根据目前建筑市场上流行的经营方式,很多工程项目的负责人都只是在施工队挂牌而已,真正的权力在“老板”那里。而老板们为了达到利润最大化,大多不愿意在安全上多加投入,他们根本不理解“ 预防为主”的真正内涵。对安全的轻视,导致对安全投入的减少,带来的是事故隐患的剧增。

三.安全风险的防范控制手段

安全风险防范与控制的手段有很多种,但归纳起来不外乎两种最基本的手段,见图一:安全风险的防范控制手段。

图一:安全风险防范控制示意图

而在具体的安全风险防范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风险检查表(图二)来判断当前施工现场所存在的风险指数,从而根据工程项目和施工工地的实际情况,系统、有序地识别施工现场危险源,确定危险源的存在和分布。从而及时的做出正确有效的施工现场安全风险防范措施。

图二:施工现场风险检查表

同时,我们在进行是进行施工现场安全风险检查时不能随心所欲,杂乱无章,而是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的,具体来说,一是要在找到安全风险的存在后及时的想办法做决定从而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甚至达到转移风险和控制风险的目的。二是在发现了在公司现有的施工技术条件下有不可承受的风险并且很难预防和控制时,要立刻禁止作业。对已经存在的重大风险要立即的想出切实可行的办法进行整改,对程度较轻的中度风险则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出整改,对轻度的风险则要派专员在适当的时间段内进行有效的监测和保护。

四.预防施工现场安全风险的方法

一是要对建筑施工现场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同时做好精心的组织安排。施工单位在夺标之后在具体的开始进行施工生产之前,要全面的综合项目的实际情况和要求以及自身单位的情况,通过科学的合理的运算,制定出完整的,形成书面材料的规划书和安排书,并具体的落实到具体的负责人。同时,对在施工期间可能发生的由于自然条件所导致的施工暂停,施工人员的快速流通,操作设备的故障和维修等等问题进行提前的思考并制定出有效的应对措施。

二是要成立专门的监管小组,合理的安排监管时间,一定程度上加大监管的力度,消除以前施工过程中所存在的监管盲区。在施工的同时,要通过具体的实践操作来了解施工过程中物品,人,机械等其他与施工相关的东西的不安全状态所存在的环节和部位,通过合作探索出这些物品存在安全风险的规律和方法,提高对其的控制能力。严格的控制施工人员和设备的工作状态,不允许有存在安全风险却仍然参与到施工过程的现象发生。在监管的过程中一旦发现了安全风险和隐患要及时的报告给安全部门,并协助其分析风险存在的原因,找到正确的纠正和防范措施。

三是要依据建筑施工的内容积极的制订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作业或操作方案。为了避免施工现场因为人多物杂所导致的混乱现象,减少因为施工的盲目无序,施工人员的错乱节奏所导致的安全风险或者安全事故,使建筑施工的操作人员有章可循,工作安全有序,就要制定出具体的切实的可行的操作方案,让施工人员能够充分的理解方案的全部内容,减少在实际操作中因为盲目所导致的失误,避免操作时的事故伤害。为了达到这一目地,就要把方案的设计思想、内容与要求,向作业人员进行充分的交底。充分的交底既是安全知识教育的过程,同时,也确定了安全技能训练的时机和目标。

四是要积极建立健全建筑现场施工人员的系统培训机制。建立健全建筑从业人员培训网络,完善和落实公司、施工队和班组三级培训机制。大型建筑企业内部应建立员工培训学校,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安全技能的教育、培训,规范人的行为,使操作者获得完善的、自动化的操作行为,减少操作中的人为失误。

五是要实行全员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制度。具体做法是:每月按在职员工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提取安全风险抵押金。全年未发生安全事故的,年底一次性返还。发生轻伤事故一起,扣除当月的安全风险抵押金。全年发生两起以上轻伤事故的,扣除全年的安全风险抵押金。发生重伤事故的,扣除全年的安全风险抵押金。

六是要强化明火作业管理,严把施工现场消防安全关。在建筑现场的施工过程中如果需要动用明火作业,需要提前对相关管理部门提出申请,说明时间和使用的范围,工作的内容,在具体的动火作业时要派专人监护,配齐必要的消防器材,焊接时需在焊接点附近采用非燃材料板遮挡的同时清理干净其周围可燃物。

五.结语

建筑施工在长期以来一直是一项复杂,变化多端的高回报同时也是高风险的作业,施工现场属于事故多发现场,只有运用高效准确的安全风险管理方法,同时配合采用全面的风险源辨识手段、正确的风险评价、有效的风险控制,才可以深刻地认识和控制各种隐患,降低风险,消除风险,真正贯彻“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从而达到预防事故发生、保障生产安全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曾文伟 建筑施工现场常见安全风险及防范措施  《西部探矿工程》2007年2期

[2]陈树公 建筑施工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用4次) [期刊论文] 《科技资讯》 2008年2期

[3]蔡佳 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几点思考 [期刊论文] 《科技资讯》 2007年22期

[4]胡鑫磊 浅析施工现场安全评价管理的应用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年8期

[5]丁懿 浅谈建筑施工安全监理的风险管理及防范措施 [期刊论文] 《科技致富向导》 2010年13期

第6篇

关键词:医院;财务风险;成因;防范措施

1医院财务风险的概念

医院财务风险是指医院在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使医院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从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医院财务风险大概分为五类:①筹资风险,指与医院筹资相关的风险,是由市场因素、经营管理决策等因素的存在,使得筹资不能达到预期效益的风险;②投资风险,指由于不确定因素使得投资报酬率与预期目标有一定偏差的风险。③经营管理风险,指医院内部经营管理不当引起的财务风险。④资金回收风险,指资金在转化回收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时间和金额的不确定性。⑤收益分配风险,指由于收益分配可能给医院今后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不利影响而带来的风险。

2医院财务风险的成因

医院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它是医院长期财务经营矛盾的集中体现,总结以往医院经营创新成功与失败的例子,可以得出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如下。

2.1医院缺乏风险意识 医院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着财务风险。在现实工作中,许多医院对财务风险缺乏足够了解,风险防范意识不强,不能从根本上把握风险的本质,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由于风险意识淡薄,我国大部分医院尚未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致使财务风险时有发生。

2.2财务监管制度不健全 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于违规行为的有效防范、财务风险的有效控制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医院的资金管理普遍欠缺规范,财务监管制度不健全。医院财务监管制度的相对滞后,资金得不到合理使用,影响医院整体目标和长远规划及发展。很多医院都是出了问题才知道财务制度的重要性,才去有意识的弥补漏洞,都是事后控制,事前、事中得不到有效控制。

2.3对资金时间价值认识不够 从医院的经营管理状况来看,医院对资金的时间价值重视不够,其表现为:流动资金占用太多,资金使用效率不高;重大项目投资决策主观性强,缺乏科学合理的可行性分析,从而造成长、短期投资行为目的性不明确,使得资金回收慢、投资率回报低。大多数医院在引进设备时没有充分对其进行可行性分析,科学合理评估设备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引进后没有对其进行分析评估,结果有的设备闲置不用,有的设备提前报废,造成大量资金浪费,为医院管理埋下隐患。

2.4财务管理人员能力欠缺 医院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参差不齐,缺乏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观念,缺乏风险管理意识。对于财务分析和财务控制不够熟练,财务分析能力不高,不能及时发现财务风险的征兆。大部分财务专业出身的财务管理人员,虽精通专业,但对临床医疗工作、医院运营的规律、医院管理知识等缺乏了解,不能满足日益复杂的现代医院财务工作要求。

2.5财务风险评估体系和风险防范预警机制不完善 医院的财务风险贯穿于整个财务管理过程中。医院在各种经营活动中,由于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导致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相偏离的情况是难以避免的。如果缺少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在发生财务风险时,医院处于被动状态,甚至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境地。

3医院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医院财务风险是一种客观经济现象,完全消除财务风险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对于医院财务风险,我们只能采取尽可能的措施将其降低到最低的程度,并且要将财务风险控制贯穿于整个财务管理过程中。

3.1树立全员风险意识 医院应加大风险知识的宣传力度、风险管理的培训力度,提高全员对财务风险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各种财务风险的了解,熟悉工作中财务风险的不同表现形式,树立风险观念。力争全员上下为医院财务风险管理编制一张有效的“安全网”。

3.2加强成本和预算控制 医院应结合自身实际,完善相关政策及核算办法,通过全面成本控制方式,对医院的运营成本、管理成本,以及发展成本进行科学、合理且全面的管理;院应该加强预算控制,将预算管理提升为医院全局的管理行为,加强组织领导,以财务部门为中心,动员和组织各相关部门,根据国家医药卫生改革总体目标,结合医院长期发展规划和近期发展目标,编制出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医院预算。预算一旦通过,要从预算跟踪控制、预算分析、预算调整等各个环节进行精细管理,严格执行。

3.3重视资金的时间价值与运营风险分析 医院应认真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根据经营活动的需要和财务能力,充分考虑技术上的先进性和适宜性、经济上的盈利性和合理性,对投入的设备要从质量、效率、效益等多方面进行评价分析,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科学系统的分析,确保投资安全、投资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保障投资项目能获得预期收益,确保投资可以按期收回。要建立设备评估体系,评价其是否按照既定方案实施,经济效益实现情况等。

3.4加强财务人员学习培训 一方面,加强财务人员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加强医院管理、税收、金融、法律等多学科知识的学习,组织财务人员及时掌握国家政策、国际市场动态、银行融资政策、医药改革政策,并且熟悉医疗服务流程,熟悉当地医保、农合政策、医疗服务价格规定;另一方面,不定期组织财务人员到其他先进医院进行学习交流,提高财务分析能力,以适应医院经济活动的要求。

3.5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建立财务风险监测指标体系,对医院获利能力、偿债能力、运营状况和发展潜力等敏感性预警指标进行动态跟踪,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经常性监控,在警情扩大或风险发生前及时发出信号使其充分发挥“警报器”的作用;并通过对医院每一重要决策活动将带来的财务状况变化,进行预先分析测定,评价医院的偿债能力,考核医院运营业绩,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并提出有效的风险防范对策,为医院管理者做出正确经营决策提供重要参考和合理建议。除了财务科,其他科室也应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并将这些财务风险监测指标纳入绩效管理体系,作为医院员工的考核依据,使医院每个工作人员都关心这些财务指标,防风险于未然。

3.6加强应收款管理 加强对应收医疗款的管理,提高应收款的周转率,规避资金回收风险。建立并落实相关管理制度,包括:住院预交款制度、职工担保制度、欠费催收追缴责任制等,杜绝恶意欠费,减少应收医疗款的资金占用和坏账损失。应加强与各级医保部门的沟通与联系,及时进行医保费用结算,避免大量资金长期滞留医保部门。

4小结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财务风险已经成为我国医院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当然财务风险的控制是个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提高医院财务工作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以及风险控制能力,同时也需要医院各科室以及医院管理人员等的协调配合,共同提升医院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的能力,尽量的减少医院财务损失,促进医院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刚. 新形势下医院财务风险的控制[J].会计师,2013(8):22.

[2]昂慧. 现金流视角下医院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会计之友,2011(9):29-30.

[3]沈美萍. 浅谈医院财务风险的识别和控制[J].医学信息,2013,26(2):58-59.

第7篇

【关键词】用电企业;供电企业;预付费;风险防范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这些民营企业一般规模小、资金不足。加入WTO以后,我国国内市场严重受到世界经济的影响,民营企业同时也受到了不小的冲击。近些年来,世界范围的经济危机给我国的企业造成了不小的影响,一些经营不利的企业一夜间破产了。企业的破产使得供电企业的电费难以收取,供电企业难以健康有序地经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供电企业采取了预付费的措施。预付费措施的运用为解决收费难的问题开辟了蹊径。

1 电费回收防范管理措施

电费的回收是电力企业重要的经营管理环节。电费回收能否正常地进行直接关系到电力企业能否健康有序地发展。我国电费回收主要遵循两个原则:以优质的服务促进电费的回收;以法律手段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企业在用电之前都要跟供电公司签订《供用电合同》以及《电费分次付款协议》。《供用电合同》和《电费分次付款协议》的签订是供电企业进行电费风险防范的主要措施。

1.1 新装用户接入电网前的前期基础管理

供电公司要做好电费风险防范工作,第一步就是要做好新装用户接入电网前的前期基础工作。供电公司对于申报接入电网的企业应该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进行严格地把关。对于那些不符合条件的用电企业决不能允许它们接入电网。

首先,对于新接入的用电企业的报装手续要进行严格的检查。对于不符合安全生产要求、不符合相应的国家产业政策、不符合国家环保相关要求以及不符合相应的法律条文的企业,一定不能允许它们接入电网。这一手段能够把问题扼杀在萌芽期,具有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其次,企业用电的管理一般不包含生活用电。如果工业企业中一定要有生活用电时,那么生活用电部分必须从企业的工业用电系统中分离出来。生活用电必须要有自己独立的电源开关,生活用电要作为一个独立的部分受供电公司的管理,有自己独立的供电结算措施。

再次,新接入的用电企业必须与供电公司签订《供用电合同》以及《电费分次付款协议》。《电费分次付款协议》作为电费收交的专项协议在新用电企业接入电网时必须同《供用电合同》一并签订。这两项合同的签订为供电公司的电费风险防范提供了法律依据。需要注意的是《电费分次付款协议》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具体要求。对于没有特别需求的客户,供电公司只是签订《电费分次付款协议》就可以了。对于不是固定的用电企业,比如季节性用电企业、临时性用电企业、承包形用电客户,供电公司要与这些企业签订《付费售电协议》。《付费售电协议》就是指让客户先交费然后再供电。这样保障了这些不固定的用户能够按时缴费,防止客户完工后电费无处收取。对于需要大量地用电,如果突然停电会给企业造成很严重的损失的新接入用电企业,供电公司除了要和它签订《电费分次付款协议》外,还要签订《电费担保合同》。这些停电会带来大的损失的企业如果想能够持续用电,就必须要有相应的担保人。担保人必须要有一定的信誉度,必须让供电公司认可。一旦用电企业因为某些原因交不上电费,那么供电公司就会在超过预定期的30天内以书面的形式要求担保人偿还用电企业所亏欠的电费。

1.2 用电客户接入电网后供电企业采取的风险防范措施

当用电客户一旦接入电网,并且与供电企业签订了《供用电合同》和《电费分次付款协议》,用电客户以及供电企业就必须严格按照这些合同的要求去执行。对于逾期未能缴纳电费的企业,要追缴期逾期违约金。

由于我国各个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均等,有些比较落后的地区可能还采用着“先用电,后付费”的供电模式。供电企业为了能够做好电费风险防范工作就必须抓紧跟这些企业签订《供用电合同》和《电费分次付款协议》,使得供电企业的预付费措施落到实处。如果这些企业一味地不同供电企业签订合同,那么供电企业就可以把它们列入拉闸限电的行列中,有的甚至可以降低其供电负荷指标。

在遇到严重缺电的情况时,对于已经欠费的企业,供电公司可以把它们列入拉闸限电的行列或者降低他们的供电负荷指标。对于拖欠电费严重的企业,可以采取停止供电的措施,直到这些企业把所欠电费交齐为止。

对于那些已经列入国家政策明令禁止淘汰的用电企业,在未接到国家停产的通知前,供电企业要与这些公司签订《付费售电协议》。如果一旦接到了国家停产通知,那么供电企业要立刻对这些用户进行断电处理。

有些行业是实行电费差价政策的。对于这些企业无论是已经经营中的还是准备经营,供电企业都要与之签订《付费售电协议》,采取预付费的措施。这些企业交多少电费,供电公司就给他们供应多少的电。

对于那些企业信誉低的用电企业或者经营不利的企业,供电企业也要与之签订《付费售电协议》。根据他们所交电费的金额不同,供应不同的电量。

1.3 对于欠费并破产的企业所采取的措施

对于那些已经经有关部门允许破产的企业,供电公司要根据法院的判决所要相应的电费。如果在原来的地方又有新的用电企业要接入电网,那么供电公司必须重新跟新的接入企业签订《供用电合同》和《电费分次付款协议》。

如果破产的企业没有交清所欠的电费,那么供电企业要把它列入全省甚至全国的欠费共讨名单中,对于所欠电费一追到底。如果这家企业在其他的地方有建立了新的企业,那么这个地方的供电公司一定不能允许其加入新企业所在地的电网。

如果本地的供电资源特别紧缺,旧的企业没有申请破产成功,新的企业已经在旧企业的地方建成,那么供电公司可以要求新的企业付清原来企业所欠下的电费。当新企业交完所欠电费后,供电公司在与之签订新的《供用电合同》和《电费分次付款协议》,新的企业就可以接入电网了。

2 其他的电费风险防范措施

供电企业除了可以采取上面介绍的预付费的风险防范措施以外还可以依靠当地的政府,得到政府的支持,促进电费的回收。对于风险大的用电企业可以做出化解电费回收困难的相应措施。对于企业内部员工要加强管理,完善考核机制,自上而下签订电费回收责任状。最后,还应做这方面的宣传工作,利用网络,电视,报纸等做好电费电价的宣传。为方便客户缴费,可以创建网上收费平台。

3 总结

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企业的不断扩大,企业的扩大使得企业的用电量也在逐年地增加。用电量的增加再加上有些企业由于某些原因不能及时地缴纳电费造成了供电企业难以健康地发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供电企业采取了一系列的电费风险防范措施。供电企业与用电企业签订《供用电合同》和《电费分次付款协议》是这些措施中最有效的一项。

参考文献:

[1]郭海.有效防范法律风险促进电力营销工作[J].科技信息.2011(31).

第8篇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风险防范;具体措施

一、互联网金融的内涵与互联网金融的特点

(一)互联网金融的内涵

相较于传统的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属于一种新型的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实现了互联网技术与金融行业的有机结合,互联网金融是在传统金融行业的基础上,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来进行网络上的借贷、投资以及资金支付等金融活动。互联网金融包含着许多方面的内容,主要有第三方支付、电子商务金融以及互联网货币基金等。互联网金融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这是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行业的主要不同之处。互联网金融通过现代的金融管理模式将所有的客户连接在一起,并应用互联网以及大数据等先进的技术来为客户打造一个广泛的互联网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无论是资金供给方还是资金需求方,都可以获取自身想要的金融信息,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交易过程的公平性、公正性、真实性以及透明性。

(二)互联网金融的特点

由于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与传统金融行业的有机结合,这使得互联网金融既有互联网的特点,也具有传统金融行业的特点,因此,互联网金融的特点既包括开放性、公平性的特点,也包括资源共享以及合作共赢的等联网方面的特点。与此同时互联网金融还具有“去中介”“去中心”“扁平化”“轻资产”等金融方面的特点,并且互联金融的特点主要表现在金融方面,主要体现金融的功能。

二、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类型

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类型多样,其中既包括互联网方面的风险,也包括传统金融方面的风险,因此,互联网金融不能忽视传统的金融行业风险,也不能过度的依赖互联网技术,应全面分析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类型,概括来讲,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类型主要包括以下四点:

(一)技术风险

所谓互联网金融,是指以传统的金融行业为基础,并应用互联网技术,其重点体现在金融功能方面,无论是客户还是企业,都会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资金收益方面,在选择投资的过程中,会更加注重金融服务,这就使得互联网金融对互联网的技术要求比较高。互联网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会直接影响互联网金融服务的质量,一旦存在互联网风险,会给客户以及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除此之外,由于计算机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尚不够完善,存在着一定的缺陷,网络病毒以及网络黑客等都会对互联网的安全性造成一定的威胁,互联技术的应用难度较高,一旦互联网技术应用不当,便会导致更大的风险问题。

(二)操作风险

互联网金融所提供的一切金融方面的服务,都要借助互联网平台以及互联网系统,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互联网金融服务的风险,尤其体现在操作方面。互联网平台以及互联网系统的操作风险不仅仅只是体现在操作方面,而且也体现在网络病毒与黑客的威胁等方面,例如,电子货币支付、大数据经营以及互联网金融账户转变等,这些活动都会受到黑客入侵的威胁。除此之外,在互联网服务程序发生变化的过程中,也会存在操作风险。并且信息技术的设备使用过程中,为了降低成本,部分互联网金融机构会选择使用外部的技术,这不仅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金融服务的质量,而且会产生较大的互联网操作风险。

(三)信用风险

互联网金融是通过互联网完成相关交易的,但是由于互联网金融对客户难以进行有效的约束,如果在约定的期限之内,借款客户没有根据相关约定进行还款,这时便会出现金融风险。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所有的金融活动都是虚拟交易,无论是资金的支付方,还是资金的借贷方,都需要应用互联网进行支付活动,这种网络的虚拟性支付会使双方都存在一定的质疑,这便存在着一定的信用风险,与此同时,也会导致金融风险的产生。

(四)网络安全风险

互联网金融对网络的依赖性较强,网络的安全性,将会直接影响到互联网风险的产生。一旦网络存在着安全风险,便会带来金融交易风险。互联网金融是利用互联网的金融交易,这种交易所采取的是第三方支付的形式,这就对第三方的安全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旦第三方的交易信息或者金融信息被窃取,便会造成比较严重的互联网金融风险。与此同时,由于互联网数据库的储存能力较强,一旦互联网数据库出现问题,便会对用户数据产生较大的威胁,这也会导致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发生,除此之外,互联网信用平台的安全性也是互联网金融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互联网的所有金融交易都要通过这个平台来完成,如果平台的安全性得不到有效的保障,便会导致系统瘫痪,进而使客户的数据被曝光,这不仅会使客户产生较大的损失,而且会严重影响金融公司的服务质量,会对金融公司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三、互联网金融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缺乏有效的监管

由于目前我国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制度尚不够完善,这使得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很难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进而导致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工作很难顺利开展,使互联网金融行业缺乏有效的监管。目前,我国的关于互联监管的政策都是要求金融企业自行监管,通过金融企业对自己的经营行为进行规范,进而起到监管的作用。但实际的情况并不理想,对金融企业的管理和监管,应用这种自律的方式很难起到有效监管的作用。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金融企业越来越多,随着金融企业数量和规模的增加,也产生了更多的问题,单靠金融企业进行自律,很难保障金融行业的持续发展。因此,政府监管政策不完善,使产生互联网金融风险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受传统金融行业的抵制

互联网金融是指互联网与金融的有机结合,金融企业与互联网互相融合、共同发展。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传统的金融企业会产生较大的冲击,影响传统金融企业的发展,因此,会受到传统金融企业的抵制。传统金融企业要想适应新的金融行业的发展趋势,需要对自身的管理体系以及管理制度等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并且还要组建电子平台等,虽然传统金融企业已经认识到了互联网金融的优势所在,但其往往不能及时进行改革,进而会使其受到比较大的来自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因此,传统金融行业的抵制也是造成互联网金融风险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金融行业缺乏自我管理意识

由于互联网金融属于一种新型的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还处于初期阶段,关于互联网金融方面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这给了一些想要获取短期利润的企业以可乘之机,虽然这些企业的相关资质并不符合规定,但是由于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整体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并且缺乏自我管理意识,使得一些相关资质不符合规定的企业可以从中牟利,但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经营风险,影响整个金融行业的发展。

四、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及防范措施

(一)提升互联网金融技术的安全性

互联网金融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向人们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因此,要想对互联网金融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和防范,首先要注重提升互联网金融技术的安全性。应从硬件以及软件两个方面入手,不断完善互联网金融的安全体系,进而起到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的防范作用。就硬件方面而言,需要加大对硬件设施的投入,注重提升计算机的性能,确保计算机的高效运行,并且要注重不断提升计算机的稳定性;就软件方面而言,要注重加强对安全密匙以及身份验证技术的应用,进而实现网络门户的安全访问,这样可以有效防范不法分子登录网站。除此之外,还应注重提升相关操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加强培训,使相关操作人员掌握先进的操作技术以及安全防范措施。并其通过培训还可以增强相关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使其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能够主动查找安全漏洞,并对安全漏洞进行修复。这是重要的网络金融风险防范措施。

(二)完善互联网金融方面的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的不完善,是产生互联网金融风险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需要完善互联网金融方面的法律法规,这样才能使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管理和防范工作有法可依。首先要加强互联网金融方面的立法强度,这是目前的重点工作。通过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来压缩影子银行的生存空间,进而降低影子银行带来的负面影响,这样才能保障我国金融体系的平稳运作。其次,要注重创建产业规范以及相关的部门规章制度。由于互联网金融是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交易,这与传统金融行业的运营模式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传统的行业标准已经不能适用于现代的互联网金融行业。因此,应创建符合时展需要的行业管理规范。

(三)推动行业自律

对互联网金融风险进行管理和防范,不仅需要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持,而且需要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自律,这样才能提升互联网金融的安全性。互联网金融相关的法律法规只能对互联网金融风险起到硬性的约束作用,而良好的行业自律行为可以从主观上对互联网金融风险进行防范,因而其具有更加深远、更加持久的效果。由于目前我国在互联网金融方面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这使得行业的自律行为显得更为重要,它是互联网金融监管的重要补充,也是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和防范的重要手段。除此之外,推动行业的自律,还需加强从业人员的职业操守以及专业水平,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因从业人员渎职或操作不当而导致的互联网金融风险。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互联网金融已经成为金融行业的发展趋势,但在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随之而来的风险也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应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类型以及引发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原因进行全面的分析,进而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管理和防范。

参考文献:

[1]付孝军.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校园网贷的风险防范及监督管理[J].教育现代化,2018,5(42):241-242.

[2]李昱.大学校园互联网金融贷款现状分析及风险防范措施[J].中国商论,2018(23):39-41.

[3]杜亚涛,刘雨晴.互联网金融第三方支付的风险及法律防范措施[J].商业经济研究,2017(16):161-163.

第9篇

关键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防范

0 前言

企业要想取得长足的发展离不开人力资源的支持,由于一些外在因素的影响,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依然存在一些风险,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强化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升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的防范水平,保障企业的长远发展。

1 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的分类及其弊端

1.1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风险分类

首先是人为风险,也就是指由于企业管理人员的操作失误或人为因素造成的企业利益受损。这种风险的主要表现如下所示:第一,管理人员故意损害企业利益的行为。企业的管理者为了实现自己的私利,他们会采取各种不正规的途径甚至采取违法的行为,以此实现自己的目的;二是非故意损害企业利益的行为。任何事物都是具有其内在规律的,违反其内在规律就会影响事物的发展,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遵照企业的发展规律执行,但是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企业的管理者为了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他们往往会采取各种极端的办法以此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结果适得其反。

其次是非人为风险,这种风险主要是指由于非人为因素造成的企业利益受损。这种风险的主要表现如下所示:第一,由于外界环境的改变而造成的企业利益受损。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会面对许多变数,这些变数足以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比如国家某项政策的出台会对某个产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二是员工的疾病、伤残以及病故等。人是不同于机械设备的,人在工作期间会遇到突发事故而导致伤残而不能从事工作,这些变化是企业所不能预测的,并且会影响企业的发展战略。

1.2 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给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

首先是对企业具体资产的负面影响。企业的具体资产直接关系着企业的未来发展,人力资源管理风险导致的企业资产受损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企业管理人员故意损害行为,比如贪污、盗窃以及挪用公款等都会引起企业资金的减少,造成企业的流动资金不足。而且企业的管理者有了私利行为就会影响企业的发展战略,导致企业不能按照预定的投资计划实施;二是员工的伤残、病故等导致企业的人力资源培训增加。员工在进行上岗之前都会经过一系列的培训,而员工进行人力资源的培训则需要企业支付一定的费用,一旦出现员工病故等意外事件后,企业不得不从新招录新的员工,这就无形增加了企业的人力资源培训费用;三是企业员工不满企业决策或者对企业的福利感到不满而做出有损企业利益的行为,导致企业的有形资产受到损失。

其次是对企业抽象资产的负面影响。在这个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企业的抽象资产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竞争能力。万一企业的抽象资产遭受损失,就会给企业致命危害。首先,人力资源管理风险对企业的品牌造成巨大损失。员工在流失以后,他们会将对企业的各种不满发泄出来,而这种发泄更多的表现为对企业的恶意攻击诽谤,结果造成企业在市场中的形象大打折扣;其次,也会造成企业技术的流失。企业在发生人力资源管理风险之后,企业的核心技术有可能会被泄露,因为科技人员的离职,也会将其掌握的技术一并带走,进而导致企业缺乏市场竞争的核心技术;最后,也会影响企业文化的建设,破坏企业良好的氛围。企业文化的建设离不开企业员工的共同努力,一旦出现人力资源风险就会导致企业原有的利益关系发生扭曲,导致企业的人际关系恶化。

2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的防范措施分析

通过认真分析人力资源管理流程得知,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的防范主要包含以下方面:风险的控制、转移及规避,进一步讲就是结合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有针对性的落实风险防范措施。但是根据企业管理的多样性特点,做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防范需要将风险回避、风险控制以及风险转移相结合。

2.1 及时规避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风险

在风险的防范措施中,规避风险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防范措施,这种方式属于比较被动的防范措施,同时需要视人力资源管理情况而定,不能因为过度担心就启用风险规避措施,比如企业在应聘相关岗位人员时,企业害怕通过外部招聘而来的人员不能适应企业现有的岗位,结果企业则为了回避招聘风险,他们选择内部竞争的方式获取能够胜任此岗位的人员,虽然此种做法能够避免企业遭受人力资源招聘风险,但是同时也丧失了外部招聘给企业带来的潜在利益。但是在遇到一些特殊情况时,仍然需要采取回避风险的措施。一是放弃风险项目和活动。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会遇到各种不可预测的风险,而这些风险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致命的损失,比如煤矿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为了扩大生产他们可能开拓其他省份的市场,但是由于不了解当地的市场行情以及有可能会发生人员招聘的风险,导致员工素质底下,为此企业就需要放弃这个投资项目。再如当煤矿企业组织某项活动时,在组织或者举办的过程中出现了预想不到的事情,对此煤矿企业则需要及时地取消此活动,避免出现人力资源风险。二是免除风险单位或者个体。煤矿企业为了扩大市场份额,其必然要开拓海外市场,如果煤矿企业的海外市场环境比较差,那么就会导致企业员工的个人安全受到威胁,给企业的喏人力资源管理带来风险。

2.2 及时转移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

及时转移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风险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的损失,其主要做法如下:第一是通过保险进行防范管理风险,也就是有选择性的给员工购买保险,进而达到转移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的目的。比如煤矿企业在给员购买基本的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还要购买一些意外伤亡保险等商业保险;二是人力资源外包。人力资源外包是将企业用工人员的关系转移给企业外部单位,降低企业培训员工、管理员工的各种费用;三是担保。担保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控制的技术手段,是保证人对被保证人违规行为的一种承若。通过担保可以有效地降低员工的流失风险发生。

2.3 及时预防人力资源管理风险

这种风险防范措施能够尽可能的降低人力资源的管理风险,把风险扼杀在摇篮里,具体做法如下所示:第一,我们需要进一步规范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企业需要重点关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根据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采取相应的系统,并且企业要加强对信息系统建设的支持;二是加强制度建设。首先,建立制衡机制,建立权力之间的制衡机制,在企业中建立股东、董事和经理之间监督和管理机制。其次,加强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企业制度是人们在日常工作中的行为规范和标准,它可以在人力资源风险控制的过程中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它可以约束人们的行为,从而避免由于行为不当而造成的风险;三是完善激励机制。通过完善的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比如企业要为员工提供丰厚的物质奖励与精神激励策略。

参考文献:

[1]杨坤.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培训浅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01).

第10篇

【关键词】高校基建项目 风险因子 风险防范措施

工程风险及风险管理

工程项目的立项、分析和实施的全过程都存在不能预先确定的内部和外部的干扰因素,这种干扰因素称为工程风险。在现代工程项目管理中,风险管理已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它是项目在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基础上的一种更高层次的项目管理。

高校基本建设项目风险管理

1.高校基本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的内容

高校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工作从报建、建造到竣工验收, 要投入大量的人力、材料、资金和时间, 整个建设过程都面临诸多风险。文章讨论的高校基本建设风险管理的主体是高校基建管理部门,即业主方的风险管理,主要包括:

(1)管理者的自身风险。基建管理部门的自身风险是滋生其他风险的基础, 一般包括人为风险、经济风险和自然风险。

(2)管理者所面临的各参建方的诚信风险。监理单位与承包商、材料商串通一起, 蒙骗业主;监理单位临时聘用人员的业务水平参差不齐, 工作缺乏主动性。总承包商是挂靠资质, 名不副实,材料设备供货商的货物以假乱真,以次充好;更换设备关键部位以降低造价;供货失信。

(3)合同风险。根据现场管理经验,合同风险主要有:一是对特殊工程进行分包时, 分包单位只跟业主方签订合同, 这样在项目实施中存在扯皮推诿风险;二是合同的主体资格不相称, 招标时以总公司名义投标, 签订合同时又同下属分公司进行签订;三是合同中对结算方式、增减项的执行单价等约定不明确。

(4)工程建设中的风险。一是设计单位与承包商串通, 进行设计变更, 以小变大。二是监理单位与承包商串通, 只算核增, 不算核减, 想方设法进行变更增项。三是承包商成立专门的变更增项攻关组, 层层拉拢, 信奉工程是算来的不是干来的谬论, 不在管理上要效益, 而在攻关上要效益。

其他还有不可抗力风险等。

2.高校基建项目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1)风险管理意识薄弱、知识匮乏。

(2)管理设施基础弱、手段较为单一。

3.高校基建项目风险因子辨识

高校基建项目风险因子辨识的原则是:

(1)该风险因子必须是高校基建管理部门可以采取措施尽量减少或避免其发生的,不考虑职能范围外的风险发生。

(2)该风险因子的发生对项目的建设有重要影响,后果比较严重。

根据高校基建项目风险发生的特点,结合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管理经验,将高校基本建设项目管理过程中的风险点和造成该风险的原因总结如下表1。

表1高校基建项目风险因子辨识结果

4.高校基建项目风险防范措施

针对以上风险因子,提出在高校基建管理部门职能范围内具体可行的风险防范措施:

(1)经费支付审批。对经费审批的过程严格把关。

(2)投标入围单位确定。由学校采招办等部门确定工程项目选用的招标方式,根据预算额可选委托专业单位招标、网上公告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等形式,根据不同专业邀请相关专家做评审人,确保入围单位满足资格预审条件。

(3)评标小组成员选择。评标小组应由基建管理部门的领导、相关专业科室的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必要时邀请专家参加评标,对提出的评审意见需签字承担个人责任。

(4)招标文件编制与投标文件审核。基建管理部门相关科室按照工作计划及时提出需招标的项目,技术部门提供该项目的技术要求及工期要求,据此组织编制项目的工程量清单及预算后形成完整的招标文件报学校分管领导审批后进行。基建管理部门对投标文件的响应程度进行全面详细的审核,将审核结果上报分管领导。

(5)签订合同前洽商。合同签订前的洽商参与人员包括,中标单位、基建处相关科室和审计人员,他们同时参加。

(6)合同条款审核。合同条款的审核必须包括以下内容:格式是否符合规定和项目需要;与招标文件的吻合程度;投标文件中列出的主要条款是否列入合同;洽商结果是否体现;其他重要事项是否列入合同等。

(7)工程设计变更。设计变更严格执行签证制度,由设计院、承包单位、建设单位提出,技术负责人组织相关人员对变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讨论并形成意见,重大变更需请示校级领导后再签发变更需求给设计院,收到设计院的变更通知单后由技术负责人核实变更内容并签发执行。

(8)工程其他变更。工程其他变更严格执行签证制度,由承包单位提出,建设单位技术负责人组织相关人员对变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讨论并形成意见,重大变更需请示校级领导后再签发执行。

(9)材料定质定价。施工单位根据合同、招投标文件、签证或其他有效资料,提交材料定质定价签证单。现场专业负责人核实后报项目组,项目组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询价,询价要求不少于同类3家企业,根据询价结果形成定价建议上报审计人员、分管领导审批后执行。

(10)工程材料验收。验收成员由承包单位、供货单位、建设单位、监理方有关人员组成。承包单位提前一天向监理提交验收申请,与承包单位和供货商进行验收后形成意见报建设单位,建设单位必须对验收结果进行抽查。

(11)工程质量验收。施工阶段的验收,由承包单位报监理进行验收后签署报验材料,建设单位对报验工序进行抽查。对于项目竣工验收,初验合格后,建设单位组织设计、施工、监理、质检等相关单位组成竣工验收小组,签署共同确认的工程竣工验收意见。

结 语

风险管理是项目管理的重点,高校基建部门作为工程实施的业主方,其风险管理是基本建设管理中最重要的内容,只有认清风险, 科学决策, 制订出切实可行的风险防范措施并严格执行, 才能有效地预防和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并减轻风险发生的危害。

参考文献:

[1]于九如.投资项目风险分析[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3.

[2]何光炯.风险管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3]吴志泉,曹秀琴,杨忠自.工程资产风险损失计算方法研究[J].地质技术经济管理,2003,(2).

[4]马峰.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理论与实践[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3(4).

[5]高辉.建设项目风险分析与控制的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2002(4).

[6]王刚,贝会华.考虑不确定因素的建设项目风险决策[J].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2003(3).

[7]李姝娜.探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风险管理[J].中国招标,2009(42).

[8]陈家福.浅析项目风险管理和工程项目管理[J].硅谷,2008(07).

[9]孙义.当前我国高校基建面临的风险及控制[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第11篇

关键词:网络;会计信息系统;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3-0-01

所谓的会计信息系统,就是借助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计算机软硬件资源设备及数据库等工具,来收集并处理会计业务产生的信息数据、核对财务,进而分析数据以给企业经营管理提供决策依据。[1]但是会计信息系统也存在有一定的分先因素,只有透彻分析来自各个方面的风险因素,并提出恰当的应对措施来控制风险,才能缓解或是解除威胁,给会计信息系统一个安全的环境。

一、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的风险分析

会计信息系统会在系统开始使用运行到报废的整个过程,每一个环节都极有可能要应对风险威胁。在网络环境中,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会计数据及其存储介质被取代,电子符号和磁介质逐渐使用开来,但是会计信息系统的风险系数也随之增加。网络系统的开放性能使得数据被共享的几率增大,保密性下降,财务管理暴露在风险面前,造成诸多安全隐患。

1.系统运行带来的风险因素

隐藏在运行中的信息系统里的风险主要有两种,包括人为的和非人为的因素。其中人为方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犯罪分子借助计算机病毒侵犯用户的系统网络使其网络性能下降,最终瘫痪;犯罪分子非法偷取、偷用网络资源,非法阻碍通信网络的顺畅。而因自然灾害影响是系统产生故障,则属于非人为因素带来的风险。[2]

2.隐藏在数据传输过程中的风险

由于网络的开放性与共享性,任何资源数据一旦出现在网络中,都会有被窃取的可能性。一些犯罪分子正是利用网络的这一漏洞,盗用会计信息系统中的信息资源,或者是篡改数据资源等,为自己某利益。

3.数据的高度集中带来的风险

非网络环境下,会计系统的工作多分散在几个部门,而且基本上是由多个工作人员一步一步核算、监督完成的,这样虽然繁琐,可是工作中的小失误基本上都可以在后面的环节被发现。但是在网络环境下,信息系统中的资源数据基本上都是开放共享的,再加上数据的高度集中,系统的运行速度快,一个小小的失误往往很难被及时发现,等到发现的时候,已经蔓延到很多个部门,造成大面积的失误。假如失误不被发现或发现过晚,就会导致失误被大面积运行,造成更严重的失误。

4.资源数据完整性下的风险因素

在网络环境下,要想保证信息系统中的资源数据的完整性,是有一定难度的。其风险因素也可以归类为人为和非人为两个方面。比如说,会计信息系统的工作人员非法侵入系统、越权处理系统中的数据,网络的软硬件差错故障破坏数据的传输,等等,这些风险因素是整个会计信息系统中的资源数据被篡改或是流失、信息系统运行受阻甚至是瘫痪,给用户单位带来严重的经济灾难。

二、会计信息系统的风险防范措施

1.有效识别并评估风险

无论在何种环境下,各种风险因素是很难避免的,所以,尽可能的鉴别网络环境中存在于会计信息系统的各种风险因素,并对其进行合理评估,构建新型的会计信息系统风险控制平台,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风险控制程序,从而对隐藏在网络环境下的各种风险进行有效地控制。[3]虽然说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资源是共享的,而且它的共享性能也给系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但是网络中的信息资源也可以帮助我们控制风险。借助电脑的模拟,对采集来的市场动态、行业信息、客户及供应商信息进行整合以及敏感性分析投资分析,从而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

2.系统访问控制

预防控制会计信息系统中存在的风险,严格控制其访问程序,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基本措施。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进步,犯罪分子破译信息系统的访问密码逐渐变得简单轻松,所以如果纯粹想要靠密码和用户名来控制系统的访问,则会大大降低系统的安全性。因此,系统必须带有一套严格缜密的程序来识别密码和用户名的正确性。比如说,给每一位用户独立设置一个密钥,并通过系统对其进行认证签名,从而保证每一位用户的独立使用权,杜绝犯罪分子利用窃取的密码用户名登录系统的风险,保障系统不会因为被非法登陆泄露系统中的重要信息数据。

3.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日志记录功能

要控制会计信息系统中的风险因素,企业必须要求软件开发商在系统中设计好系统全方位的日志记录性能,包括系统中的每一个任务操作细节的信息记录,以方便对风险问题的追踪处理。

4.加强对企业内部的监察控制

网络环境下,企业内部的监察控制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程序,二是政策。[4]二者相辅相成,政策是基础,程序是实现,两者都要严格的执行。而要真正做到有效的控制企业内部的风险隐患,需要从预防、检查和改正三个方面下手:借助网络环境下的网络安全协议、预防病毒及数据传输控制等信息技术,搭建一个多层次的风险控制体系,用以预防会计信息系统隐藏的风险,同时,在会计信息系统中安排风险控制点,施行行之有效的风险控制手段,用以检查那些已经识别出来的风险因数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则可以得到及时的补救。这也算是在网络环境下对网络信息技术的合理利用,它为预防检查纠正系统存在的风险提供了可能性,有助于完善会计信息系统。

5.增强风险意识

增强企业及企业员工的风险意识,制定合理有效的风险防范预警机制,对于完善会计信息系统的风险控制,起积极作用。风险防范预警机制可以帮助企业在较短时间内识别出隐藏的风险,对其进行评估,继而提出解决措施,减小风险带来的损失,从而实现防范风险的目的。

三、结语

网络环境下,想要完全解决掉会计信息系统中的风险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能不断加强对风险的控制和防范。认真识别与评估系统中隐藏的风险因子,制定合理有效的控制与防范措施,注重系统内部的管理,最大程度的将风险隐患控制在系统所能承受的范围内,以完善会计信息系统的风险漏洞,减少因会计信息系统的失误所带来的损失。

参考文献:

[1]陈旭,毛华扬.会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王海林.试论会计信息系统运行阶段的风险与控制[J].会计之友(上旬刊),2009(01).

第12篇

【关键词】 临床给药;护理风险;原因分析;对策

作者单位:133000 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 医疗风险是指在医疗活动中,医务人员或医疗机构对他人的身体发生医疗侵权行为所负的法律和经济赔偿责任的风险[1]。据统计在471件护理不良事件中145件确定为护理风险,其中给药错误57例占护理风险中39.31%[2]。了解分析临床给药护理风险因素,对有效控制和降低风险,达到患者护理安全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我科实施给要风险安全控制后实现了安全给药800 d。现将临床给药护理风险分析及对策汇报如下。

1 原因分析

1.1 护理人员自身风险防范意识薄弱 擅自改变医嘱: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多表现为执行口头医嘱或电话医嘱;擅自使用毒麻限制药。

1.2 护理人员业务素质有限 护士对药品知识不了解。对配伍禁忌掌握不够,对新药药理知识不熟悉,不能正确应用药物。

护士药物知识的更新与临床不同步。目前临床使用的药物种类繁多,同一种药物有进口、国产之分,同一药品出产厂家不同商品名不同,同一种药还有多种剂型,导致护士对新药的规格、剂量和应用不能完全掌握[3]。

1.3 风险性高的药物缺乏临床风险预见

高危药物:胰岛素、氯化钾、青霉素、化疗药、高浓度电解质。

限速静点药物:硝酸甘油、硝普钠、多巴胺静点速度控制不严格。

化疗药:渗出坏死、副作用宣教不到位,处理不及时。

1.4 护理管理机制存在缺陷 特殊时段的医嘱处理不规范 如节假日期间。

药物混放 外用与内服、静脉与冲洗、化学消毒剂。

护士责任心不强,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 不执行三查七对。由此造成打错针、发错药、输错液。交接班不清,遗忘医嘱,造成严重不良后果。

缺乏风险防范组织及应急预案,不能主动报告护理不良事件。

1.5 客观风险,社会因素

护理人员人力资源不足,工作忙,增加了风险。护士超负荷工作,体力、精力透支。

目前临床用药量大,品种繁多,名称近似易形成视觉错误造成调剂差错。易混剂型,易混用法,易混外观,易混包装等也大量存在。

1.6 安全意识提高,健康期望值增加。随机调查用药人群112人其中76人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占67.9%。但是遵守说明书用药的人群为57人占50.8%。

2 护理对策

2.1 健全护理风险管理机制

2.1.1 风险治理小组定期或不定期监察护理风险,定时召开风险治理会,对用药过程中的护理风险进行监控,提出整改措施,进行整改评价。

2.1.2 鼓励主动报告护理不良事件。

2.1.3 对高危药物、高危人群发生给药风险制定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

2.2 加强护士风险防范意识 在健全护理相关制度的同时,我科从提高法律意识入手,全面培训护士并考试,组织召开护理纠纷的个案分析会等。使其充分熟悉法律法规与护理风险息息相关。

开展护理风险讨论会,提高护士识别和防范护理风险的意识和能力。

在临床给药护理工作中注意对医嘱进行常规核查。重点核查 高危品种、高危人群、重要药物相互作用、重复用药以及皮试品种管理。坚持实行五正确原则 正确的时间 正确的剂量 正确的药物 正确的给药途径 正确的患者[4]。

2.3 对临床护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制定药物学习培训、考核制度,将药品说明书分类整理成册,方便护士查阅。

2.4 特殊时段的给药管理 午休、节假日坚持双人核对制。护士长排班遵循新老搭配,以优带新的原则。

临近考试或家庭特殊时段如子女升学、亲人病重等护士情绪不定时,尽量减少介入给药过程,在工作中强化监督管理。

2.5 加强细节警示管理 使用新药、药物剂型、规格变更、同一种药物出现不同名称或有其他易发生给药缺陷的风险均应向护士长汇报,同时在信息板及护士交办本上做好交班记录。

药品柜实行按类别分区管理 常备药品柜按类别划分区域管理;专人管理、定点放置、定期检查药品质量、标识、有效期。处置台实行静点区、非静点区管理,如膀胱冲洗应摆放在非静点区并挂有醒目标志。对于临床易混的药物列出区别表进行学习并公示。化疗药、氯化钾针剂等药单独存放并有红色警示标志。

2.6 增加护理人力资源配置,让护士们精力充沛,全心投入工作。

2.7 对患者进行给药的告知及健康教育。告知给药时间、剂量、途径、毒副作用、注意事项、禁忌事项等。

3 体会

通过不断识别护理工作中现存的和潜在的给药风险,健全护理风险治理机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及防范护理风险的意识和能力在不断增强。护理差错、护理投诉、纠纷显著减少。

护理风险治理是一项长期的、持续的工作,需不断培训护士防范护理风险的意识和能力,不断健全护理治理机制,有效地推进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的护理工作,真正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序、优质的护理。

参 考 文 献

[1] 王淳德,郑思炳,王渠江.医疗风险管理浅析.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3,181(7):405406.

[2] 张秀华,胡霞.临床护理风险原因分析与管理对策. 当代医学, 2008,(143): 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