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临床研究统计学

临床研究统计学

时间:2023-06-12 14:45:1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临床研究统计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临床研究统计学

第1篇

自从目前来看,我国现行的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体系中强调医学基础知识、临床实践技能的培养,而对临床研究能力的培养不足,多数临床型研究生不了解临床研究的基本流程和要求。如何在新形势下确保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培养质量,己成为当前医学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5]。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研究能力亟待提高。

1.1培养提出医学问题和研究方案设计能力

发展转化医学的主要任务是加快基础医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可在临床应用的诊疗技术的速度。要加快转化速度,必须从临床实际需求出发,首先提出有价值的临床问题,再跟据现有的基础医学研究成果设计临床研究方案,通过临床研究加快基础医学成果的临床转化速度。这就要求从事临床医学研究的创新型拔尖人才需要能够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医学问题并能够通过研究提出解决方案,而目前,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基础医学知识和临床医学知识通常会受到更多的关注和重视,而在非医学基础知识的培养和知识的综合运用上存在一定的不足。从事临床医学研究工作则需要更宽的知识面,要求学生具备医学知识的同时,还要具备提出医学研究问题的能力和临床研究方案的设计能力[6]。而这两种能力需至少需要两种基本技能:文献阅读技能和一定的统计学知识。只有经常跟踪医学文献,了解医学相关的科研进展,才能够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有价值的研究问题。而任何严谨的临床研究的设计均要考虑的研究过程的中各类因素的影响,要求方案的设计人员要具备一定的统计学知识。

1.2增强临床研究中遵循伦理学准则意识

伦理学意识和医德观念是医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应遵循伦理学原则,把保护受试者权益、保障受试者安全作为从事临床医学研究的首要原则。国际上曾先后制订了多个涉及人类受试者的伦理学准则,其中,最重要也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有《赫尔辛基宣言》和《涉及人类受试者生物临床研究的国际伦理准则》。当前,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中,较注重临床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常常忽视伦理学准则,在参与临床研究的过程中仅仅是以科学问题为中心,而把受试者的权益抛诸脑后。卓越的医生培养需要让学生掌握临床研究中的伦理学原则,通过培训,增强研究生在研究中遵循医学研究伦理学准则的意识,自觉的在临床研究中公正地对待每位受试者,尊重受试者的人格,力求使受试者最大程度受益和尽可能避免伤害[7]。研究过程中将受试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包括研究设计中确保受试者的安全性,对研究的利益和风险进行审慎评估,按照公正的原则选择受试者,按照有利原则对选择的受试者进行医学干预,严格执行知情同意,保护受试者隐私,对专业领域中的特殊问题也应按照伦理学原则进行处理。

1.3掌握临床研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国际规范

临床研究相关法律法规和国际规范均是为保障临床研究过程规范、质量可靠和保障受试者权益而制定的。世界卫生组织于1995年颁布的《良好临床实践指南》(goodclinicalpractice,GCP)已成为全球性的有关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的行为标准,其目的是保证研究过程规范、结果科学可靠,也保护受试者权益并保障其安全[8]。该指南已在我国、加拿大、日本、美国、欧盟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已被普遍实施,它不仅对伦理委员会、研究的申办方、管理部门等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而且对研究者的行为规范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此外,原卫生部颁布的《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SFDA颁布的《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药物研究监督管理办法(试行)》等在我国临床研究管理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临床研究的研究者必须熟悉并严格遵循相关法规和规范才能保证研究过程顺利,研究结果才能被社会所接受和认可。

2临床研究能力的培养途径

临床研究能力的培养不仅包括临床研究的相关学科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的培养,还应该包括临床研究的工作流程、相关法规和国际规范培养。提高临床研究能力应是卓越医生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学校和教学医院应通过理论知识培养、临床研究实践和受试者权益保护实践等多个途径的培养,全方位提高医生的临床研究能力。

2.1强化医学和非医学类基础课程的学习,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

合理的知识结构包括扎实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外语水平。一般情况下,研究生比较注重基础医学理论课和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常常忽略科研方法课,如统计学等非医学类的基础理论的学习。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专业知识是开展临床研究工作的基石,在培养扎实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当注重非医学类基础课的培养,构建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合理的知识结构。医学统计学是临床研究中最重要的工具,良好的统计学知识储备是临床研究设计符合科学原则的保证和临床研究中少走弯路的必要条件。另外,良好的外语水平是开启医学研究之门的一扇窗,掌握了它才能紧紧跟踪医学文献,提高对现代医学信息的敏感性和洞察力,有助于提出有价值的医学问题[9]。合理的知识结构是保障临床医生顺利开展临床研究的前提条件。所以,卓越医生的培养过程中,不仅要加强医学基础知识的学习,还要强化非医学类知识的学习,构建有利于提高临床研究能力的知识结构。

2.2参与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项目,提高临床研究设计和组织能力

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investigatorinitiatedtrial,IIT)通常指由医疗机构临床医生作为研究项目发起人的临床研究项目,它通常是由有一定学术地位或专业水平产较高的临床医生自行设计、组织实施的临床研究项目。研究生通过参与IIT项目可以启发其在临床工作中寻找研究问题的思路,拓宽开展研究视野。任何临床研究项目都是由不同专业的人员组成研究团队共同完成的,通过参与临床研究,也可以培养研究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目前,各研究型的医疗机构开展的IIT研究项目越来越多,为临床研究生培养参与IIT研究项目提供了机会。因此,教学医院和研究生导师应将临床研究生的培养与IIT项目开展有机的结合起来,不仅可以使临床研究生尽早地熟悉GCP原则,同时也可以提高临床研究生的设计能力和临床研究项目的组织、沟通和表达能力[10]。

2.3观摩临床研究项目伦理审查,增强受试者权益保护意识

任何一项临床研究都必须经过伦理委员会的审查和批准,伦理委员会对临床研究项目的伦理审查是保护受试者权益的重要手段,任何未经伦理委员会批准的临床研究项目均不得在临床实施。原卫生部《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试行)》和《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要求每个开展临床研究或新药临床试验的机构设立伦理委员会,承担各类临床研究项目的审查任务。伦理委员会的基本职能包括审查临床研究方案、审查研究者资格、确保研究过程中研究者采取相应的措施维护和保护受试者的尊严和权益,并对已批准的研究进行监督和检查。目前,由于临床研究生培养以临床技能培训为主,难以系统地接触到临床研究项目从立项到执行的整个过程,对临床研究项目的伦理审查较为陌生,有些临床研究生甚至不知道一项临床试验开始前需要获得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也不知道使用患者标本进行研究需要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在临床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可集中安排其观摩伦理委员会会议,通过伦理审查会议了解临床研究伦理审查的重点和程序。通过伦理委员会审查会议的观察不仅可以使临床研究生了解伦理审查的工作程序,还可以增强伦理意识,在临床研究中自觉保护受试者的利益。

2.4通过参与新药临床试验,掌握临床研究相关法律规范和操作流程

第2篇

[关键词] 医学研究生;转化医学;临床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6(b)-0154-03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科技活动支持力度的不断增加,我国科技创新高度活跃,但当前基础医学、前沿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实际应用脱节的问题非常突出,为了有效解决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之间缺乏有效合作机制的问题,缩短从基础研究成果到临床应用之间的时间,我国已开始建立国家转化医学平台和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推动临床医学研究工作,促进多学科科研成果向临床医学转化。而转化医学平台和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建设又对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需求,承担临床医学研究工作的专业人才不仅需要有扎实的基础医学知识和良好的临床技能,还需要具备一定的临床研究能力。我国当前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中仍存在诸多问题[1],医学院校设计的理论和实践课程中临床研究相关知识仍未形成完整体系,学生在校期间接触临床研究实践机会较少,提示当前对临床医学研究生临床研究能力的培养仍难以满足转化医学发展的需求,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1 转化医学与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

转化医学是近年来医学健康领域出现的新理念,提出以临床疾病问题指导基础医学研究的走向,并将基础医学研究成果快速转向临床应用,在基础研究和临床诊疗之间建立桥梁联系,从而更有效地将基础医学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疾病的预防和诊疗[2]。转化医学的发展可以弥补基础实验研发与临床应用之间的鸿沟,通过实践多学科交叉,把基础研究的成果快速转化为临床实践,其中包括新药开发和新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等。转化医学不仅需要一批优秀的基础医学科研人才队伍,同时也需要一大批具备一定临床研究能力的临床医师[3]。临床研究是涉及临床医学、伦理学、法律、管理和医学统计学等多学科的综合性的实践学科,临床研究实践也是催生新知识、新技术的基本手段,是推进临床医学发展的重要动力。同时,临床研究是将基础医学研究成果转化为临床医疗技术的必经之路,也是将临床实践经验转化为理论化的研究成果的重要途径。

科技部在《十二五医学科技发展规划》中提出要在全国建立若干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促进转化医学学科发展。同时,教育部和卫生部也在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该计划将培养“拔尖创新医学人才”作为的重要目标,培养一批高水平的临床医师和医学拔尖创新人才,以满足国家医学创新和国际竞争对高水平医学人才的要求[4]。高水平临床医师的培养,不仅包括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的培养,还应该包括临床研究能力培养。而临床研究能力是区别于临床能力的一项综合技能,包括临床研究项目的设计能力、组织能力、项目过程管理能力等一系列基本能力,临床医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临床研究能力,才能更好地承担临床医学研究任务。

2 临床研究能力培养的主要任务

自1998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行办法》[学位(1998)6号],实施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制度以来,经过十余年的探索与发展,我国已逐步形成了以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能力三个主要方面为核心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从目前来看,我国现行的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体系中强调医学基础知识、临床实践技能的培养,而对临床研究能力的培养不足,多数临床型研究生不了解临床研究的基本流程和要求。如何在新形势下确保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培养质量,己成为当前医学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5]。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研究能力亟待提高。

2.1 培养提出医学问题和研究方案设计能力

发展转化医学的主要任务是加快基础医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可在临床应用的诊疗技术的速度。要加快转化速度,必须从临床实际需求出发,首先提出有价值的临床问题,再跟据现有的基础医学研究成果设计临床研究方案,通过临床研究加快基础医学成果的临床转化速度。这就要求从事临床医学研究的创新型拔尖人才需要能够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医学问题并能够通过研究提出解决方案,而目前,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基础医学知识和临床医学知识通常会受到更多的关注和重视,而在非医学基础知识的培养和知识的综合运用上存在一定的不足。从事临床医学研究工作则需要更宽的知识面,要求学生具备医学知识的同时,还要具备提出医学研究问题的能力和临床研究方案的设计能力[6]。而这两种能力需至少需要两种基本技能:文献阅读技能和一定的统计学知识。只有经常跟踪医学文献,了解医学相关的科研进展,才能够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有价值的研究问题。而任何严谨的临床研究的设计均要考虑的研究过程的中各类因素的影响,要求方案的设计人员要具备一定的统计学知识。

2.2 增强临床研究中遵循伦理学准则意识

伦理学意识和医德观念是医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应遵循伦理学原则,把保护受试者权益、保障受试者安全作为从事临床医学研究的首要原则。国际上曾先后制订了多个涉及人类受试者的伦理学准则,其中,最重要也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有《赫尔辛基宣言》和《涉及人类受试者生物临床研究的国际伦理准则》。当前,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中,较注重临床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常常忽视伦理学准则,在参与临床研究的过程中仅仅是以科学问题为中心,而把受试者的权益抛诸脑后。卓越的医生培养需要让学生掌握临床研究中的伦理学原则,通过培训,增强研究生在研究中遵循医学研究伦理学准则的意识,自觉的在临床研究中公正地对待每位受试者,尊重受试者的人格,力求使受试者最大程度受益和尽可能避免伤害[7]。研究过程中将受试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包括研究设计中确保受试者的安全性,对研究的利益和风险进行审慎评估,按照公正的原则选择受试者,按照有利原则对选择的受试者进行医学干预,严格执行知情同意,保护受试者隐私,对专业领域中的特殊问题也应按照伦理学原则进行处理。

2.3 掌握临床研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国际规范

临床研究相关法律法规和国际规范均是为保障临床研究过程规范、质量可靠和保障受试者权益而制定的。世界卫生组织于1995年颁布的《良好临床实践指南》(good clinical practice,GCP)已成为全球性的有关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的行为标准,其目的是保证研究过程规范、结果科学可靠,也保护受试者权益并保障其安全[8]。该指南已在我国、加拿大、日本、美国、欧盟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已被普遍实施,它不仅对伦理委员会、研究的申办方、管理部门等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而且对研究者的行为规范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此外,原卫生部颁布的《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SFDA颁布的《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药物研究监督管理办法(试行)》等在我国临床研究管理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临床研究的研究者必须熟悉并严格遵循相关法规和规范才能保证研究过程顺利,研究结果才能被社会所接受和认可。

3 临床研究能力的培养途径

临床研究能力的培养不仅包括临床研究的相关学科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的培养,还应该包括临床研究的工作流程、相关法规和国际规范培养。提高临床研究能力应是卓越医生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学校和教学医院应通过理论知识培养、临床研究实践和受试者权益保护实践等多个途径的培养,全方位提高医生的临床研究能力。

3.1 强化医学和非医学类基础课程的学习,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

合理的知识结构包括扎实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外语水平。一般情况下,研究生比较注重基础医学理论课和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常常忽略科研方法课,如统计学等非医学类的基础理论的学习。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专业知识是开展临床研究工作的基石,在培养扎实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当注重非医学类基础课的培养,构建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合理的知识结构。医学统计学是临床研究中最重要的工具,良好的统计学知识储备是临床研究设计符合科学原则的保证和临床研究中少走弯路的必要条件。另外,良好的外语水平是开启医学研究之门的一扇窗,掌握了它才能紧紧跟踪医学文献,提高对现代医学信息的敏感性和洞察力,有助于提出有价值的医学问题[9]。合理的知识结构是保障临床医生顺利开展临床研究的前提条件。所以,卓越医生的培养过程中,不仅要加强医学基础知识的学习,还要强化非医学类知识的学习,构建有利于提高临床研究能力的知识结构。

3.2 参与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项目,提高临床研究设计和组织能力

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investigator initiated trial,IIT)通常指由医疗机构临床医生作为研究项目发起人的临床研究项目,它通常是由有一定学术地位或专业水平产较高的临床医生自行设计、组织实施的临床研究项目。研究生通过参与IIT项目可以启发其在临床工作中寻找研究问题的思路,拓宽开展研究视野。任何临床研究项目都是由不同专业的人员组成研究团队共同完成的,通过参与临床研究,也可以培养研究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目前,各研究型的医疗机构开展的IIT研究项目越来越多,为临床研究生培养参与IIT研究项目提供了机会。因此,教学医院和研究生导师应将临床研究生的培养与IIT项目开展有机的结合起来,不仅可以使临床研究生尽早地熟悉GCP原则,同时也可以提高临床研究生的设计能力和临床研究项目的组织、沟通和表达能力[10]。

3.3 观摩临床研究项目伦理审查,增强受试者权益保护意识

任何一项临床研究都必须经过伦理委员会的审查和批准,伦理委员会对临床研究项目的伦理审查是保护受试者权益的重要手段,任何未经伦理委员会批准的临床研究项目均不得在临床实施。原卫生部《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试行)》和《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要求每个开展临床研究或新药临床试验的机构设立伦理委员会,承担各类临床研究项目的审查任务。伦理委员会的基本职能包括审查临床研究方案、审查研究者资格、确保研究过程中研究者采取相应的措施维护和保护受试者的尊严和权益,并对已批准的研究进行监督和检查。目前,由于临床研究生培养以临床技能培训为主,难以系统地接触到临床研究项目从立项到执行的整个过程,对临床研究项目的伦理审查较为陌生,有些临床研究生甚至不知道一项临床试验开始前需要获得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也不知道使用患者标本进行研究需要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在临床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可集中安排其观摩伦理委员会会议,通过伦理审查会议了解临床研究伦理审查的重点和程序。通过伦理委员会审查会议的观察不仅可以使临床研究生了解伦理审查的工作程序,还可以增强伦理意识,在临床研究中自觉保护受试者的利益。

3.4 通过参与新药临床试验,掌握临床研究相关法律规范和操作流程

药物临床试验已成为很多有临床试验资质的医疗机构业务工作的重要内容。而在各类临床研究项目中,新药临床试验的管理最为规范,也最为严格。新药临床试验需要获得SFDA的临床试验批件,方案设计一般由该专业领域的权威专家和统计学专家共同参与,研究过程包括对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定期监查、方案修订,需要伦理委员会重新审查和批准,甚至行政部门的稽查等。整个试验过程均应严格遵循GCP原则和相关的标准操作规程(SOP)。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为其创造参新药临床试验的机会,让其接受GCP培训和临床研究实践,通过临床研究的实践使其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临床研究各个环节的注意事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GCP意识,可以快速提高临床研究生的临床研究能力。

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为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转化医学的发展和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建设为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提供了新的契机。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的教育也应在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内容等多个方面进行改进,以适应转化医学的发展。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制订一套培养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临床研究能力的方案,才能切实提高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的临床研究能力,最终培养出一批能够在临床工作中提出研究问题,进而提出解决方案的卓越医生。

[参考文献]

[1] 刘仕勇,杨辉.医学研究生临床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J].西北医学教育,2012,20(1):51-53.

[2] 张鹏,秦岭.转化医学: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实践的桥梁[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18):3277-3279.

[3] 张宏家,刘欧,李艺影.转化医学理念下的医学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2):157-158.

[4] 李凯军,郭丽双,胡江平.“卓越医生”的培养与医学人文教育[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2,25(5):643-644.

[5] 祖雅琼,陈洁莉,李丽剑,等.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2,7(289):526-528.

[6] 梁世雄.科研型医学研究生临床能力培养的心得和体会[J].内科,2012,7(1):69-70.

[7] 詹启敏,赵仲堂.医学科学院研究导论(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71.

[8] 刘川.药物临床试验方法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5.

[9] 展玉涛.医学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J].继续医学教育,2008,22(5):1-3.

第3篇

方法:此次临床研究主要以我院在2012年5月份到2013年5月份收治的75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为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I组、对照II组和实验组,每个组别各25例。对照I组采用奥扎格雷钠进行治疗,对照II组采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阿加曲班进行治疗。对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比较。

结果:经临床研究显示,实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I组和对照II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结论:经临床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阿加曲班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实施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控制病情的发展,值得推广和普及。

关键词:阿加曲班 短暂性脑缺血 疗效观察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3.088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3-0070-01

在临床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疾病机制主要因脑血管出现病变,导致患者出现局限性脑功能缺失、短暂性脑功能确实或者视网膜功能异常。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容易反复发作,病情严重还会导致患者出现缺血性脑卒中,还会出现后遗症,加大了患者的死亡率[1]。由此可见,在临床上需要加强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控制,从而防止病情的继续发展。此次研究中,我院对收治的75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实验组采用阿加曲班进行治疗,效果显著。详细临床报道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此次临床研究主要以我院在2012年5月份到2013年5月份收治的75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为对象。其中男性患者有45例,女性患者有30例。年龄范围为45岁到83岁,平均年龄为(62.3±1.2)岁。所有患者经过诊断,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标准,且经过CT诊断均确诊。患者均不存在脑出血、脑梗死等疾病,不存在房颤病史,不存在抗凝药物禁忌症。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所有患者分成三组,每组各25例。三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的比较上,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I组在临床上主要采用奥扎格雷钠进行治疗,取80毫克的奥扎格雷钠溶于250毫升且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中,静注治疗,每天2次,连续治疗14天。

对照II组在临床上主要采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取5000U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每天2次,连续治疗7天。

实验组在临床上主要采用阿加曲班进行治疗,取10毫克阿加曲班溶于50毫升且浓度为0.9%的氯化钠注射液中,采用微量输液泵泵入,速度控制为每小时15毫升,持续治疗48小时之后,调整为将10毫克阿加曲班溶于250毫升且浓度为0.9%的氯化钠注射液中,静注治疗,每天2次,静注治疗,连续治疗5天。

三组患者治疗疗程结束后,采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剂量为100毫克,每天1次。其余治疗方法包括扩容以及中药治疗等均相同。

1.3 临床疗效评价。此次临床研究主要以以下标准对患者临床疗效进行评估:

(1)显效:患者经治疗,72小时内病情得到控制。

(2)有效:患者经治疗,病情在4天到10天内得到控制。

(3)无效:患者经治疗,10天内病情无法控制,或者病情加重。

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此次临床研究主要采用SPSS1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

2 结果

三组患者经过治疗,临床疗效比较如下表所示:

由上述表格可以看出,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I组和对照II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在临床上,脑供血障碍是导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以及脑卒中的主要原因,导致脑部供血异常的疾病主要是颈动脉硬化,尤其是颅外段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另外短暂性脑缺血的主要原因还包括了血液黏度的增加、红细胞聚集以及红细胞压积。阿加曲班作为这一种单价小分子直接凝血酶抑制剂,其能够有效与凝血酶的催化位点进行选择性结合,这种结合呈现可逆性,从而通过这种竞争实现抑制。相比其余凝血酶抑制剂以及肝素,阿加曲班能够有效对血液凝块中的凝血酶进行抑制。阿加曲班能够将凝血酶的活性灭活,然而对凝血酶不会造成任何直接作用,其不会对抗凝血酶的作用造成依赖[2]。同时,其还能够对与纤维蛋白血栓结合的凝血酶进行灭活,从而使凝血瀑布的正反馈得到抑制,实现对凝血酶的数量的调控。在治疗的过程中,阿加曲班的剂量不会对血小板造成影响,不会出现血小板减少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在此次临床研究中,我院对收治的75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进行分组研究,实验组采用阿加曲班进行治疗,其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奥扎格雷钠以及低分子肝素钙,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终止妊娠;分娩方式;并发症

妊娠高血压疾病是产科临床上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严重威胁了产妇及胎儿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相关研究表明,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选取合理的终止妊娠时间及分娩方式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1]。为了观察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的终止妊娠时间及对分娩方式的选择,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8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8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均为女性,所有患者均符合WHO制定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相关诊断标准[2],患者均具有头痛、水肿、胸闷、恶心、呕吐及眼花等症状。本组80例患者年龄21~43岁,平均年龄(29.34±5.28)岁;孕龄31~42w,平均(36.71±3.19)w;其中初产妇53例,经产妇27例;其中自然分娩26例,剖宫产54例。

1.2方法 本组80例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降压、镇静及解痉等治疗措施。其中对孕龄≤33w的患者,给予10mg/d的地塞米松口服,连续服用3d,从而加快胎儿肺部组织的成熟。按照患者的具体情况、病情变化情况、治疗效果及孕周等选择终止妊娠的方法及时间。

1.3观察指标 观察和记录本组80例患者不同时间终止妊娠与不同分娩方式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新生儿窒息发生情况及围生儿死亡情况。其中并发症主要是指由于患者自身疾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继发的并发症,包括脑出血、产后出血、胎盘早剥、HELLP综合征、子痫、心肾功能不全及播散性血管内凝血等症状;而围生儿死亡主要包括死产、死胎及新生儿死亡等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将本组数据纳入SPSS20.0统计软件中进行统计和分析,其中的计数资料采用χ2比较方法进行比较,以率(%)进行表示,当P

2 结果

2.1不同孕龄患者的分娩结局情况对比 不同孕龄患者的并发生发生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3~36w组和>36w组患者的新生儿窒息率和围生儿死亡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3w组患者的新生儿窒息率和围生儿死亡率明显高于33~36w组和>36w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不同分娩方式患者的分娩结局情况对比 自然分娩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围生儿死亡率均明显高于剖宫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妊娠高血压疾病是产科临床上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患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水肿、蛋白尿及高血压等症状,可能会导致患者脑组织、心脏、肝脏及肾脏等器官发生缺血,严重时甚至会引发以上器官功能衰竭,进而对产妇及胎儿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而终止妊娠是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临床治疗中的重要手段,但是临床经验表明终止妊娠时间过早可能会导致胎儿出现早产和低体重儿情况,并且增加围生儿的死亡率,同时分娩方式的不同也会影响到患者的妊娠结局。因此,选取合理的终止妊娠时间及分娩方式显得尤为重要[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33w组患者的新生儿窒息率和围生儿死亡率明显高于33~36w组和>36w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36w组患者的新生儿窒息率和围生儿死亡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孕龄>33w的胎儿发生新生儿窒息和围生儿死亡的概率明显降低。同时,自然分娩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围生儿死亡率均明显高于剖宫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剖宫产手术可以作为妊娠高血压患者终止妊娠的重要方法[4]。

综上所述,临床上应给予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积极的对症治疗,并且在孕龄>33w后采用剖宫产术进行终止妊娠,以有效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率和围生儿死亡率。

参考文献:

[1]曾慧琴,徐明娟.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心理社会应激状况及生活质量的调查[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13):137-140.

[2]廖爱香.68例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临床诊治观察及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1):108 -109.

第5篇

关键词:仙鹤复方提取物;复配物;肿瘤治疗;减毒增效

中图分类号:R7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4-089-02

祛邪和扶正是肿瘤疾病中医治疗的主要原则,化瘀软坚、清热解毒等是临床上较为常用的祛邪方法,而滋阴温阳、补血、补气则是扶正治疗的主要方法。甘草、白英、白花蛇舌草以及仙鹤草是中药仙鹤复方的主要成分,该药物具有祛瘀止痛、攻坚散结、清热解毒等功效,主要用于毒聚、痰凝、血瘀、气滞诱发的各种实体瘤的临床治疗过程中,特别对于宫颈癌、胃癌、肝癌等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更加显著。本次临床研究对仙鹤复方提取复配物在肿瘤治疗中的减毒增效作用进行了分析,现将本次临床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瘤株和实验动物

第一,瘤株:本次临床研究选用天津医药科学研究所培养的小鼠移植性肝癌(H22)瘤株。第二,实验动物:本次临床研究选用北京动物研究所养殖提供的体重在18至22g之间的昆明种小鼠,且雌雄各一半,合格证号为scxk京2004―001[1]。

1.2 配制和药物

第一,本次临床研究选用云南生物谷灯盏花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顺铂(批号:20040701),以及我科实验室自制的中药仙鹤复方复配物。第二,药物的配制方法:实验研钵分别将中药仙鹤复方水提取多糖和乙醇提取物研细,使用60目筛进行过滤,依据7:3的比例定量称取。使用蒸馏水进行均匀研磨,并制成生药含量为1.15s/ml的复配物混合液[2]。

1.3 试验方法

实验小鼠腹腔接种药物7d后,肝癌小鼠的荷H22生长良好,无菌抽取腹水,颈椎脱臼处死,依据1:2的比例将无菌生理盐水稀释为3.2×107/ml的瘤细胞悬液,在健康小鼠右前肢腋下行0.2ml皮下注射,共接种48只。给药1d后,依据小鼠体重,随机将其分为中药仙鹤复方复配物高、低剂量组、顺铂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小鼠。对照组小鼠行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每天给药1次,连续用药10d;顺铂组小鼠行4mg・kg-1・d-1腹腔注射给药,隔天1次,连续给药3次;仙鹤复方复配物组小鼠每日1次灌胃给药,连续给药10d[3]。在最后一次给药24h后,处死颈椎脱臼小鼠,并将其瘤组织剥出称重,取出小鼠胸腺、脾脏、肝组织进行称重,并对胸腺指数、脾指数、抑瘤率进行准确计算。胸腺指数=胸腺重/鼠体重;脾指数=脾重/小鼠体重;抑瘤率=(1-治疗组平均瘤重/对照组平均瘤重) ×100%[4]。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7.0软件对本次医学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x±s)表示计量资料,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使用X2检验方法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若P

2 结果

2.1 减毒增效作用

与对照组观察对象相比,顺铂组小鼠抑瘤率为84.7%,中药仙鹤复方复配物高、低剂量组小鼠的抑瘤率分别为47.2%和64.2%,三组小鼠减毒增效作用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

2.2 相关指数

三组小鼠胸腺指数、脾指数、肝重、体重等相关指标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

3 讨论

综上所述,中药仙鹤复方复配物在特定给药剂量的条件下,能够有效抑制小鼠肿瘤H22的发展和生产,同时不会造成较为严重的小鼠免疫器官损害,由此可见,复配中药仙鹤复方水提取多糖和醇提物猴,具有较为理想的肿瘤减毒增效作用。

参考文献:

[1]弓青梅,李建强,刘卓拉.大鼠急性肺损伤过程中STAT3的活化对bcl―2 bax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7,7(1):35--36

[2]翟秀珍,姚咏明,王松柏等.脓毒症大鼠多器官内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 3 变化及其作用[J].中华创伤杂志, 2004, 20(3) :146--149

[3]魏永艳,沈秀,刘培勋等.中药仙鹤复方复配物对小鼠移植性肿瘤H22的抑瘤作用[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7,7(1):38--40

第6篇

方法:本次临床研究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之间收治的60例早产儿肺透明膜病患儿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观察对象均接受CPAP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实验组患儿临床治疗后不同时点氧合指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结论:由本次临床研究结果可知,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CPAP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具有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肺表面活性物质CPAP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9-0133-01

肺透明膜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早产儿并发症,也是导致早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由于早产儿通常肺组织发育不成熟,肺表面活性物质严重缺乏,且早产儿胎龄越小,肺透明膜病的发生率越高[1]。随着近年来我国临床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肺透明膜病的临床治疗技术也在逐步成熟,早产儿肺透明膜病死亡率也实现了大大的降低。本次临床研究对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CPAP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效果,现将本次临床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本次临床研究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之间收治的60例早产儿肺透明膜病患儿为观察对象,男性34例,女性26例,患儿胎龄在28周至34周之间,平均胎龄为(31.5±3.2)周,出生时平均体重为(1530±32)g,胎儿NRDS分级结果为:15例I级,25例II级,12例III级,8例IV级。通过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且两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对比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全部观察对象均接受对症支持、营养、补液、抗炎、保暖及维持内环境稳定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肺表面活性物质(猪肺磷脂注射液,意大利凯西制药公司生产,批号072512)治疗,同时接受NCPAP治疗,NCPAP参数设置为:流量8-10L/min,呼吸末压力5-7cmH2O。对照组患者接受VT治疗,VT参数设置为:吸气时间0.5s,呼吸频率40-50次/min,流量8-10L/min,PEEP4-6cmH2O,吸气峰压18-22cmH2O。两组观察对象均按照血气指标变化情况,对VT和NCPAP参数进行条件。若治疗12h后患者仍然需要吸入40%的氧气,则需再次进行治疗[2]。

1.3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7.0软件对本次医学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X±S)表示计量资料,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使用X2检验方法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若P

2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前氧合指数对比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1h、12h、24h和36h后氧合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

3讨论

早产儿肺透明膜病是发病率较高的一种早产儿并发症,也是早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能够最大限度减少肺泡中蛋白的渗入,从而缓解正压通气所导致的气道和肺组织损伤[4]。在肺透明膜病早产儿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能够显著减少机械通气治疗时间,降低治疗成本,缩短住院时间。CPAP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具有下述显著优势:第一,能够最大限度降低慢性肺病发病率[5];第二,为早产儿提供较为理想的温湿气体;第三,缩减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时间;第四,保持功能残气量。

参考文献

[1]叶毅桦,陈志峰,李锐钦等.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疗效分析[J].广东医学,2009,30(2):290-291

[2]陈宇明.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20例临床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7,4(2):64-65

[3]郑达,胥洪娟,黄润众.肺表面活性物质及鼻塞式CPAP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治疗探讨[J].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1614-1615

第7篇

[关键词] 多西他赛;氟尿嘧啶;奥沙利铂;肠梗阻;化疗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6)07(a)-0071-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docetaxel,fluorouracil and oxaliplatin arterial infusion chemotherapy treatment of intestinal obstruction caused by the recurred of colon cancer .Methods Convenient selection 92 cases of intestinal obstruction caused by the recurred of colon cancer were press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from January 2012 to December 2015. The study group received arterial infusion chemotherapy.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 All of them using with docetaxel fluorouracil and oxaliplatin .After 28 days to evaluate efficacy and adverse events. Results The obstruction to improve the situation:Significant effect in 2 cases, effect in 27 cases of control group ,and significant effect in 9 cases, effect in 34 cases of study group .That of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of changes in nausea and vomiting , abdominal distension and pain,flatus and defection, blood CEA , changes in quality of life scores in patients between two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adverse reactions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 The effective of docetaxel ,fluorouracil and oxaliplatin with arterial infusion chemotherapy was better than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 And it was safe.

[Key words] Docetaxel;Fluorouracil;Oxaliplatin ;Intestinal Obstruction;Chemotherapy

随着社会的发展,结肠癌发病率越来越高,中国的发病率更是快速增长,外科手术切除仍是首选的治疗手段。然而,多达10%~30%患者术后会出现肿瘤复发导致肠梗阻,并且许多患者因为一般情况差,等无法耐受再次手术,这些患者往往经过内科常规治疗无法解除梗阻,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期[1]。为此,探索治疗结肠癌术后复发导致的肠梗阻,缓解临床症状,使广大患者更大获益,是结肠癌相关治疗的热点之一。动脉介入化疗作为肿瘤微创治疗的重要方法,具有靶向性好、疗效确切、创伤小及安全性好,等优势,在消化道肿瘤的综合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地位[2-3]。该研究总共选取92位患者,均为结肠癌术后复发,进而发生肠梗阻在该院住院治疗,研究时间跨度从2012年1月―2015年12月,完成了多西他赛、氟尿嘧啶及奥沙利铂经股动脉介入化疗治疗该病的临床研究,治疗效果理想,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方便选取92位患者,均为结肠癌术后复发,进而发生肠梗阻在该院住院治疗,研究时间跨度从2012年1月―2015年12月,其中53位男性,39位女性;患者年龄为(64.2±5.8)岁。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开展该研究。治疗前充分告知患者本人或其授权人治疗的各种方法、手术过程及各种可能得并发症,等,各种知情同意书充分知晓,并在治疗前签字同意。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6例,分别进行多西他赛、氟尿嘧啶及奥沙利铂的动脉介入化疗以及静脉化疗的研究。二组病人的性别比例、年龄层次、患病时间、治疗方法、肿瘤组织学类型及肠梗阻的症状和体征,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病例入选标准

①有结肠癌手术史,预计生存期在2个月以上;②符合肠梗阻的诊断标准,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腹胀腹痛及停止排便排气;腹部X线立位片及CT显示明确的气液平面及病灶;③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非恶性肠梗阻;④病人的生活质量评分(KPS评分)均在60以上;⑤凝血功能和心肺功能均基本正常。

1.3 化疗药物

多西他赛注射液(20 mg/支),剂量2支。氟尿嘧啶注射液(250 mg/支),剂量为1 000 mg。奥沙利铂注射液(50 mg/支),剂量为体表面积130 mg/m2。

1.4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禁食、持续胃肠减压、石蜡油口服、清洁灌肠、抗炎及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用多西他赛、氟尿嘧啶及奥沙利铂静脉化疗。研究组用Seldinger法进行股动脉穿刺,使用穿刺导管(5F)至腹腔动脉,进行相关动脉血管造影,明确病灶部位供血情况,用超选方法注入多西他赛、氟尿嘧啶及奥沙利铂,治疗后包扎穿刺处。

1.5 疗效评价

1.5.1 肠梗阻治疗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治疗结束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影像学检查证实肠道积液积气消失;有效:治疗结束后临床症状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影像学提示肠梗阻部分缓解;无效:治疗结束后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影像学提示肠梗阻表现无改善。以显效和有效合称有效组。

1.5.2 病人的主要症状 (恶心呕吐、腹痛腹胀及排便排气)改善情况 术后28 d评估与治疗前相比。

1.5.3 肿瘤控制情况 术后28 d血CEA阳性患者转阴性的数量。

1.5.4 生活质量评价 以Karnofsky标准[4]逐项计算,并汇总评估。

1.6 主要不良反应观察

病人的腹泻症状、血白细胞计数减少、肝转氨酶异常、肾肌酐异常。

1.7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2.1 病人完成治疗情况

二组所有病人都完成化疗,术后28 d复查。

2.2 疗效评价

2.2.1 肠梗阻治疗改善情况 所有病人于治疗后28 d复查,根据肠梗阻疗效评价标准,χ2=12.522,P

表1 病人肠梗阻治疗的改善情况

2.2.2 病人的主要症状 (恶心呕吐、腹痛腹胀及排便排气)改善情况恶心呕吐方面评价,二者比较χ2=13.461, P

表2 二组病人的主要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胀及排便排气)改善情况

2.2.3 血CEA阳性病人的转阴情况 治疗前二组的血CEA阳性病人分别为39例和37例,治疗后转阴率分别是82.1%和54.1%,χ2=6.888,P

表3 血CEA阳性患者阴转情况

2.2.4 治疗前后病人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情况 治疗前病人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t=1.5199, P>0.05,二组病人化疗前的生活质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化疗后病人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t=9.0967, P

表4 病人的生活质量变化情况[(x±s),分]

2.3 病人的不良反应情况

二组病人的腹泻症状、血白细胞计数减少、肝转氨酶异常、肾肌酐异常的发生情况比较所有P>0.05,二组间各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5。

表5 病人的不良反应情况

3 讨论

随着结肠癌发病率的持续增长,外科手术切除肿瘤仍为恶性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然而,许多结肠癌术后的患者出现肠梗阻的表现,这往往是肿瘤复发导致,也就是说结肠癌的复发多以肠梗阻为首发症状[5]。肠梗阻导致的相关症状如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常规的内科治疗急性肠梗阻的方法往往难以奏效,二次手术却又因为肿瘤的广泛浸润或者一般情况差而难以实施,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法显得尤为迫切。动脉介入化疗通过穿刺导管超选择到病灶的供血动脉,有目标的注入化疗药物,这样可以增加药物与病灶的接触时间,使药物浓度增加,从而增加治疗效果[6-7]。为此,我们开展了经股动脉介入治疗结肠癌术后复发导致肠梗阻的研究。

该研究纳入的92位病人的基本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基线是一致的,具有可比性。结果就患者的肠梗阻改善情况来看,对照组显效2例、有效27例,有效率是63.0%,研究组显效9例、有效34例,有效率93.5%,动脉介入化疗组的治疗有效率优于静脉化疗组,表明研究组在治疗肠梗阻方面的治疗效果较好。刘晓芳[1]报道了采用针灸加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癌性不完全肠梗阻的临床研究,以19例患者为治疗组,结果有效率达94.27%,这一研究结果与该研究是一致的;王海涛等[8]报道了采用深部热疗治疗恶性肿瘤患者粘连性肠梗阻的研究,这一研究深部热疗组20例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达90%,该研究的结果要更加理想;杨柏等[9]报道了采用生长抑素类似物(奥曲肽)治疗恶性肠梗阻20例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治愈12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达85%。这些报道与该研究的结果是一致的,该研究的病例数更多,疗效也是比较理想的。这表明动脉介入化疗治疗该病是有效的。

当然,对于肠梗阻的治疗,患者的主要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胀及排便排气)改善情况亦是需要关注的重点。该研究中,恶心呕吐的改善情况,研究组是97.8%,对照组是69.6%,这一指标的有效率是高于肠梗阻治疗有效率的,这说明在结肠癌术后复发导致的肠梗阻病例中,恶心呕吐往往是梗阻严重时出现的,在经过内科常规治疗和化疗后,即使肠梗阻没有完全治愈,恶心呕吐往往首先得到改善,这一方面与肠梗阻部位低相关,同时临床各种抑制胃肠道分泌及止吐药物的应用有关。而患者腹胀腹痛及排气排便的改善情况就与肠梗阻的改善更加相关,临床上会有患者腹痛不明显,而腹胀为主的,所以在结肠癌导致的这种低位梗阻中,观察排气排便更加有意义。当然,该研究中在这些主要症状改善方面研究组是显著优于对照组的,二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王红玲等[10]报道了采用中药灌肠加穴位贴敷治疗癌性肠梗阻的临床研究,以66例患者为观察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与该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对于肿瘤的控制情况也是评估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对于结肠癌患者,血CEA监测可在一定程度上评价肿瘤的治疗情况,尤其是治疗前CEA水平高于正常的,如果治疗后降至正常,则可视为治疗有效。该研究表明,病人采用动脉介入化疗治疗的转阴率是82.1%(32/39),而静脉化疗的病人的转阴率是54.1%(20/37),二组CEA阳性病人的转阴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表明研究组的疗效要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动脉介入化疗对于肿瘤的控制更加理想。

对于晚期肿瘤患者来讲,生活质量是非常重要的评价指标。相对于病人生存期的延长,病人对改善生活质量的要求更加迫切。在该研究中,病人的生活质量评分术前对照组与研究组分别是(62.30±2.70)和(61.46±2.60),二组病人治疗前的生活质量评分是无统计学差异的,表明二组病人是有可比性的;化疗治疗后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为(64.90±2.00)和(68.60±1.90),治疗后研究组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的情况要优于对照组,二组病人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潘金华[11]报道了艾迪注射液联合体外高频热疗治疗恶性肠梗阻的临床研究,以30例恶性肠梗阻患者为对象,结果治疗后20例生活质量得到改善。这表明动脉介入化疗的方法可以更加明显的改善病人的生存质量。

该研究评估了临床常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如病人的腹泻症状、血白细胞计数减少、肝转氨酶异常、肾肌酐异常的发生情况,等各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这表明动脉介入化疗是安全的。

总之,使用多西他赛、氟尿嘧啶及奥沙利铂经动脉介入化疗途径治疗结肠癌复发导致肠梗阻的疗效要好于静脉化疗途径,病人在肠梗阻的临床表现及生活质量改善,等方面都有优势,而病人的不良反应没有增加,表明该治疗方法是安全有效的。

[参考文献]

[1] 刘晓芳.针灸加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癌性不完全肠梗阻的临床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20):185-186.

[2] 冯晓峰,郑永志.动脉介入治疗胃癌以及胃癌肝转移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3,19(24):4447-4450.

[3] 商斌.介入化疗联合口服替吉奥胶囊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3):146-147,151.

[4] 周际昌.实用肿瘤内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6-9.

[5] 胡晓晴,陈小菁,黄怡.责任制整体护理在结肠癌伴肠梗阻病人围术期的临床应用[J].全科护理,2015,13(22):2199-2200.

[6] 刘国东,李欣,孟维旭,等. 三氧化二砷栓塞联合肝动脉介入治疗转移性肝癌的疗效并33例临床观察 [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14(8):1510-1512.

[7] 冯晓峰,孙卫东,任普海,等.动脉介入治疗消化道肿瘤后腹膜淋巴结转移癌性疼痛的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14,20(11):5-7.

[8] 王海涛,郭长升,唐家宏,等.深部热疗治疗恶性肿瘤患者粘连性肠梗阻[J].实用医药杂志,2015,32(7):626-627.

[9] 杨柏,肖迪.生长抑素类似物(奥曲肽)治疗恶性肠梗阻20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23):70-71.

[10] 王红玲,王俊涛,张冀,等.中药灌肠加穴位贴敷治疗癌性肠梗阻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5,30(7):936-938.

第8篇

关键词:奎硫平;双相情感障碍;临床疗效

双相情感障碍是精神科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类型,碳酸锂联合奎硫平是现阶段临床上较为常用的一种双相情感障碍治疗方法,然而,这一治疗方法较为复杂,安全性较差。相关医学研究结果证实,单独应用奎硫平治疗双相情感障碍同样具有较高的有效率,且安全性更好。本次医学研究对奎硫平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临床疗效进行了分析,现将本次临床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临床研究选取本院2012年8月至2013年5月之间收治的60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实验组患者接受喹硫平口服治疗,初始计量为每天100mg,从第二天起每天增加100mg,用药1周后剂量增加至每天600mg,依据患者病情的轻重,最高剂量可达到每天800mg[1]。对照组患者接受碳酸锂联合奎硫平治疗,奎硫平初始计量为每天100mg,从第二天起每天增加100mg,用药1周后剂量增加至每天600mg,依据患者病情的轻重,最高剂量可达到每天800mg;在此基础上接受碳酸锂治疗,初始计量为每天100mg,从第二天起每天增加100mg,用药1周后剂量增加至每天500mg,最高剂量控制在每天500至1000mg之间。

1.3 疗效评定标准

分别于临床治疗前、治疗2周、4周和6周后对患者观察,症状显著消失为显效,症状减轻为有效,症状无变化为无效。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7.0软件对本次医学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x±s)表示计量资料,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使用X2检验方法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若P

2 结果

2.1 不良反应

实验组30例患者中,仅有1例患者发生嗜睡症状,约占3.33%,无一例患者发生心电图异常、便秘、微震颤、失眠、口干和锥体外反应等不良反应症状,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33%;对照组30例患者中,1例便秘,约占3.33%,1例微震颤,约占3.33%,1例失眠,约占3.33%,1例口干,约占3.33%,1例嗜睡,约占3.33%,1例锥体外不良反应,约占3.33%,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0%。两组观察对象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

2.2 临床疗效

实验组30例患者中,15例显效,约占50%,10例有效,约占33.33%,5例无效,约占16.67%,本次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30例患者中,15例显效,约占50%,9例有效,约占30%,6例无效,约占20%,本次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0%,两组观察对象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对比不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奎硫平属于一种非典型的抗精神性疾病的药物,也是多受体阻断药物的一种,该药物能够拮抗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因而具有一定的抗兴奋、抗躁狂效果,能够治疗处于兴奋状态的患者,不管是单独使用还是与心境稳定剂类药物联合应用,均具有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由本次临床研究结果可知,奎硫平单一用药治疗双相情感障碍与联合用药相比,临床疗效较为相近,由此可知,单一用药治疗双相情感障碍也能够对患者的急性躁狂症状产生较为理想的抑制作用[2]。

奎硫平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常见不良反应症状包括便秘、头晕、嗜睡等等,而联合用药组患者还会发生心电图异常、便秘、微震颤、失眠、口干和锥体外反应等不良反应症状,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稍低于对照组,但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差异不明显,由此可知,奎硫平单一用药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高于联合用药组[3]。

综上所述,奎硫平是一种较为有效的双相情感障碍临床治疗药物,能够对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产生良好的控制作用,且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因而治疗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更高,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高明秀,付华斌,赵建龙,石建喜,薛汉英.丙戊酸镁联合富马酸喹硫平治疗快速循环性双向情感障碍的效果观察[J].医药杂志,2012,2(2):19-20.

第9篇

关键词:脑血管病;抑郁症;柴胡疏肝汤;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27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17)13-0119-02

脑血管病所致抑郁症是一种精神类病症,多发于老年群体,若未给予及时的治疗,不仅会对原发疾病预后产生不利影响,还会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1]。在临床治疗中,主要采用药物治疗,但多数抗抑郁药物都会产生一些副作用,且易使患者产生依赖性,不利于患者康复。为此,本文通过对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64例脑血管病所致抑郁症患者的研究,探讨柴胡疏肝汤加减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64例脑血管病所致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硬币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2例。纳入标准:经头颅CT、MRI检查确诊,且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中有关抑郁症的诊断标准;无意识、认知障碍及失语;自愿参加且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在脑血管病前已存在抑郁症者;合并重要器官衰竭者;伴有心、肝、肾功能严重异常者;用药过敏者。对照组中,女16例,男16例;年龄50~81岁,平均(66.1±4.6)岁。试验组中,女14例,男18例;年龄53~79岁,平均(65.7±4.8)岁。统计分析两组患者上述资料可知,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可予以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百忧解(苏州中化药品工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64844)治疗,1次/d,20mg/次,口服给药,连续治疗30 d。试验组患者给予柴胡疏肝汤加减治疗,配方:柴胡15 g,石菖蒲、郁金、川穹、香附、甘草、枳壳、白芍各10 g。血瘀者加红花10 g,桃仁15 g;阴虚者加牡丹皮10 g,生地黄15 g;气虚者加黄芪20 g,党参25 g;湿阻者加泽泻10 g,茯苓30 g;痰盛者加栀子10 g,黄连15 g。用水煎服,1 剂/d,分早晚2次服用,连续治疗30 d。

1.3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HAMD评分。采用汉密尔顿抑郁评定量表(HAMD)予以评分,无抑郁为24分[2]。

1.4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患者临床症状彻底消失,HAMD评分降低不低于90%;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HAMD评分降低60~90%;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所好转,HAMD评分降低30~59%;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未改善,HAMD评分降低不足30%,总有效率=有效率+显效率+治愈率[3]。

1.5统计学方法

向SPSS 19.0版统计学软件中导入两组观察数据,用百分比的形式表示患者临床疗效,并对数据予以χ2检验,用(x±s)的形式表示患者HAMD评分,并对数据予以t检验,如果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

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是87.50%,同对照组患者的65.60%进行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HAMD评分对比

治疗前,对照组患者的HAMD评分为(22.5±3.6)分,试验组患者的HAMD评分为(22.8±3.7)分,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对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t=0.329,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HAMD评分为(13.2±2.4)分,试验组患者的HAMD评分为(9.2±2.0)分,试验组患者的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7.243,P

3 讨论

脑血管病所致抑郁症是精神科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病症,主要给予抗抑郁、镇静催眠等药物治疗,如百忧解。百忧解主要是对中枢神经予以抑制,进而阻断5-羟色胺的再吸收,起效快速,治疗效果良好,但易出现意识错乱、胃肠道功能紊乱等不良反应,临床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在中医学理论中,脑血管病所致抑郁症属于“癫证”、“郁证”范畴,病因为中风后气不通泄、情志受压导致肝气郁结,从而出现抑郁、焦虑等症状。在临床治疗中,主要以疏肝理气为治疗原则。本文研究主要采用柴胡疏肝汤加减予以治疗,配方中柴胡具有透邪升阳、疏肝解郁的作用;石菖蒲具有舒气畅神的作用;郁金、川穹、香附具有疏肝解郁的作用;甘草具有调和的作用;枳壳具有行气散结的作用;白芍具有养血柔肝的作用。诸药联用具有疏肝解郁、行气散结的功效,对治疗抑郁症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与普及。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是87.50%,同对照组患者的65.60%进行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总而言之,对脑血管病所致抑郁症患者施行柴胡疏肝汤加减治疗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减轻患者的抑郁程度,临床应用价值非常高,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小红.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管病所致抑郁症临床疗效评价[J].中医临床研究,2014,10(5):121-123.

[2]代景贤.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管病所致抑郁症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4,11(22):113-114.

[3]姚凯,刘斯宇.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管病所致抑郁症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4):605-606.

第10篇

[关键词] 喉罩;支气管镜;Meta分析

[中图分类号] R56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5)10-0096-04

近年随着呼吸病学及其重要分支介入呼吸病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患者需要通过可弯曲支气管镜进行活检、刷检、抽吸、灌洗、TBLB、TBNA等检查获得确诊,也有更多患者需要通过支气管镜进行冷冻、球囊扩张、高频电刀、氩气刀、支架置入、内科肺减容、支气管热成型等操作来治疗疾病。而随着支气管镜诊疗操作的多样化及复杂化,伴随而来的是操作时间的明显延长、对患者镇静深度要求更深及操作风险的显著增高,这对支气管镜操作的给氧方式和操作通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传统采用的是经鼻导管给氧下经鼻或经口操作、内镜面罩给氧下经鼻或经口操作、全麻气管插管下经气管导管操作,而这些传统方式中各自存在安全性差、操作不顺畅、气道管理困难、费用高等不足,近年许多单位已开始把喉罩应用于支气管镜诊疗操作中,喉罩具有保障通气、操作通道足够大、置入容易、有效防止消化道返流、不影响下呼吸道功能等优点,但目前无大规模多中心高质量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可以证明其相对于其他方式的优劣,故我们在本研究中将采用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价喉罩用于支气管诊疗操作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其进一步的临床应用寻找证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通过检索Pub Med、Cochrane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万方数据在线知识服务平台,收集国内外2000年1月~2014年1月期间公开发表的文献,采用主题词和关键词检索方式进行检索,检索语种为中文及英文。

1.2 文献入选标准

①研究设计:国内外公开发表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②研究对象:需要接受支气管镜检查或支气管镜下治疗的各年龄段患者;③干预措施:实验组使用喉罩通气下进行支气管镜检查及治疗,对照组使用除喉罩外的其他给氧方式;④观察指标: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3 排除标准

①研究组与对照组采用了不同的麻醉方式或未在文献中具体说明麻醉方式;②对于有重复的文献,剔除先前报道的文献;③对所有文献采用CASP清单进行质量评价,对质量差的文献予以剔除。

1.4 资料提取

由两位研究人员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对文献进行筛选,并交叉核对,如遇分歧则通过讨论或者咨询第三方解决,然后采取统一的资料提取表格提取各个纳入研究的相关资料。

1.5 数据处理与统计学分析

按照Meta分析数据处理要求,用统一的数据提取表提取数据,数据收集和分析由两名研究者独立完成并互相核对。主要指标为患者指氧饱和度、心率及平均动脉压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如呛咳、体动、检查中断等)。计量资料统一使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数据全部转换为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及其95%CI的形式表示,并使用 Review Manager 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并对每个分析量进行异质性检验,如果是同质的(P>0.05),则采用固定效应模型(fixed effect model)分析,反之则采用随机效应模型(random effect model)合并效应量后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按文献检索策略检出35篇文献,阅读全文后排除24篇,最终纳入11项RCT,共684例患者,其中喉罩组292例,非喉罩组392例[1-11]。

2.2 Meta分析结果

2.2.1 手术时间 6个临床研究报道了喉罩与其他给氧方式手术时间的比较(n=370)。各研究结果间无统计学异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喉罩组比非喉罩组手术时间短[WMD=-0.72,95%CI(-0.95,-0.50),P

图1 手术时间

2.2.2 心率 8个临床研究报道了喉罩与非喉罩术前、术中心率情况的比较(n=404)。术前各研究结果间有统计学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术中各研究结果间无统计学异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喉罩组与非喉罩组在术前基础心率上无统计学差异[RR=0.05,95%CI(-0.15, 0.25),P=0.61],而喉罩组术中的心率低于非喉罩组[WMD=-0.72,95%CI(-0.93,-0.51),P

图2 术前基础心率

图3 术中心率

2.2.3 平均动脉压 5个临床研究报道了喉罩与非喉罩术前、术中平均动脉压情况的比较(n=244)。术前各研究结果间有统计学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术中各研究结果间无统计学异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喉罩组与非喉罩组在术前基础平均动脉压上无统计学差异[RR=0,95%CI(-0.25,0.25),P=1.0],而喉罩组术中的平均动脉压低于非喉罩组[WMD=-0.46,95%CI(-0.72,-0.21),P=0.0004]。见图4、5。

图4 术前平均动脉压

图5 术中平均动脉压

2.2.4 操作中断发生率 5个临床研究报道了喉罩与非喉罩操作中断发生情况的比较(n=228)。各研究结果间有统计学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非喉罩组的操作中断发生率高于喉罩组[RR=0.13,95%CI(0.04,0.42),P=0.0006]。见图6。

图6 操作中断发生率

2.2.5 低氧血症发生率 5个临床研究报道了喉罩与非喉罩低氧血症发生情况的比较(n=360)。各研究结果间有统计学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非喉罩组的低氧血症发生率高于喉罩组[RR=0.44,95%CI(0.30,0.65),P

图7 低氧血症发生率

2.2.6 呛咳发生率 3个临床研究报道了喉罩与非喉罩呛咳发生情况的比较(n=140)。各研究结果间有统计学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非喉罩组的呛咳发生率高于喉罩组[RR=0.16, 95%CI(0.07,0.38),P

图8 呛咳发生率

2.2.7 肢体运动发生率 4个临床研究报道了喉罩与非喉罩肢体运动发生情况的比较(n=160)。各研究结果间有统计学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非喉罩组的肢体运动发生率高于喉罩组[RR=0.12,95%CI(0.03,0.52),P=0.004]。见图9。

图9 肢体运动发生率

3 讨论

随着介入呼吸病学的飞速发展,可弯曲支气管镜介导下的观察、活检、刷检、抽吸、灌洗、TBLB、TBNA、冷冻、球囊扩张、高频电刀、氩气刀、支架置入、内科肺减容、支气管热成型等技术在呼吸系统感染、结核病、肿瘤、异物、肺气肿及支气管哮喘的诊治等领域占有重要地位[12-14];但因为气道在基本生命保障上的唯一性及重要性,支气管镜诊疗过程中诸如咯血、窒息、低氧、痉挛、呛咳及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时常发生使得许多诊疗操作不能有效进行,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15-18]。为解决患者耐受问题,已有较多学者对无痛支气管镜诊疗进行研究[19],但什么时候使用气道保护性通气及使用何种方式进行气道保护性通气尚未得到统一。

本研究表明,通过将喉罩应用于可弯曲支气管镜诊疗操作中,相比传统给氧及操作通道,能缩短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平均动脉压及心率能得到更好的控制,而操作中断、术中低氧血症、术中呛咳、术中肢体运动等影响手术操作的情况能得到有效的减少。而且对于无论是新型免充气喉罩还是传统充气式喉罩,呼吸科内镜医生或麻醉科医生均能经过短时间培训后迅速掌握,顺利成功放置。

综上所述,喉罩用于可弯曲支气管镜各种诊疗操作,相比传统方式能带来更好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临床中将有可能得到更大范围的应用,并能有更多更高质量的临床研究对其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Miao J. Clinical study in fiberoptic bronchoscopy with a laryngeal mask airway[J]. Zhonghua Yi Xue Za Zhi,2014, 94(23):1795-1797.

[2] 黎荣福. SLIPA喉罩在老年患者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3(9):2450-2451.

[3] 蒋连强. 三通喉罩配合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靶控麻醉在电子支气管镜检查中的临床观察[J]. 医学综述,2012,(16):2705-2706.

[4] 李秀泽,李卫,夏氢. 喉罩全麻控制通气在小儿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J]. 四川医学,2012,32(1):7-9.

[5] 李以飞. 双管喉罩在老年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12,30(2):11-13.

[6] 钱江. 插管型喉罩在无痛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J]. 中国医学创新,2012,4(3):11-12.

[7] 王郜,石存现,马加海. 全麻下纤支镜检查型喉罩在儿童支气管肺灌洗术中的应用[J].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2,22(5):406-407.

[8] 赵彤. 静脉全麻置入喉罩吸氧下行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观察[J]. 天津医药,2012,53(9):944-945.

[9] 付冬林,许毓光. 喉罩联合T型密封接头控制通气在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J]. 医药前沿,2011,1(17):50-51.

[10] 张永谦,柳娟,岳云. 内镜面罩与双管喉罩在老年患者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J].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11,32(5):546-548.

[11] 刘继,李明星. 新型改良喉罩用于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效果[J]. 山东医药, 2009,52(20):65-67.

[12] 岳莉莉,郑国升,徐萌. 支气管镜吸痰及肺泡灌洗在ICU术后继发肺部感染诊治中应用[J]. 临床肺科杂志,2013, 18(8):1508-1509.

[13] 覃舒扬. 肺结核病诊治中支气管镜的应用综述[J]. 中外健康文摘,2013,9(35): 270-271.

[14] 林俊鸿,陈中红,林常青. 纤维支气管镜对成年患者下呼吸道异物的临床诊治[J].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0):137-138.

[15] Hsu LH. Safety of interventional bronchoscopy through complication review at a cancer center[J]. Clin Respir J,2014,15(12):109-111.

[16] 舒林华,尚云晓. 儿童支气管镜术的并发症及其防治[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3,20(1):28-31.

[17] 陈世雄. 支气管镜检查中引起的严重并发症及其防治对策分析[J]. 重庆医学,2012,41(7):716-719.

[18] 张杰. 支气管镜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1,34(5):327-329.

第11篇

【关键词】 奥曲肽; 血凝酶; 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 临床疗效

doi:10.14033/ki.cfmr.2017.4.07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04-0144-02

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属弥漫性肝损害,晚期肝硬化患者门静脉回流障碍严重,易导致胃底静脉曲张,诱发上消化道出血[1]。奥曲肽属八肽环状化合物,可降低门脉压力,减少内脏血流量,是临床常用的出血性疾病治疗药物。血凝酶则可使纤维蛋白原形成凝块,能迅速堵塞出血点,止血效果明显。笔者所在医院近年来以奥曲肽联合血凝酶治疗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效果显著,文章现以5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3年1月-2015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9例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入院时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呕血或/和黑便现象,经针对性检查,临床确诊为上消化道出血。病例排除标准:(1)肾、胰腺功能异常者;(2)血液疾病者;(3)严重脏器疾病者;(4)本次研究用药过敏者;(5)血栓病史者[2]。随机将入选病例分为两组,全部患者及家属对本次临床研究均知情同意。试验组30例,男22例,女8例;年龄45~75岁,平均(62.2±7.3)岁。对照组29例,男21例,女8例;年龄46~73岁,平均(61.8±7.5)岁。两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上消化道出血确诊后,即刻给予患者对症治疗及护理,主要包括禁食、卧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抗感染、肠外营养等。出血导致重度贫血者要及时补充血容量,为防止呕血引起窒息,患者取头侧位,必要时吸氧。在此基础上,给予对照组患者生长抑素,先取250 μg缓慢静脉推注,再以250 μg/h的速度持续泵入72 h。o予试验组患者奥曲肽(国药一心)联合血凝酶(兆科药业),奥曲肽使用0.3 mg 持续泵入,每12 h给药1次。待患者出血量得到有效控制后,2~3 d持续性治疗加以巩固,凝血酶静脉注射,1次/d或2次/d。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周期内,观察两组患者出血停止时间,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用药不良反应,6个月随访,统计两组上消化道再出血率。本研究疗效判定标准具体如下:治疗24 h内,患者呕吐、黑便等症状消失,肠鸣音正常,胃镜诊断出血停止,隐血试验阴性,生命体征稳定, 血常规提示血红蛋白水平基本恢复为显效;治疗72 h内,临床疗效达到上述标准为有效;治疗72 h以后,患者呕吐、黑便等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胃镜诊断仍有活动性出血,隐血试验阳性,血红蛋白水平仍持续偏低为无效[3]。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以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试验组治疗显效19例,有效10例,无效1例,治疗显效率为63.33%,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治疗显效7例,有效18例,无效4例,治疗显效率为24.14%,总有效率为86.21%,试验组治疗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字2=15.377、6.182;P=0.004、0.017),见表1。

2.2 两组患者止血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试验组平均止血时间更少,住院时间更短,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及再出血率比较

试验组患者用药期间恶心呕吐1例,注射部位刺痛感

1例,对照组腹泻1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两组各出现上消化道再出血3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联合用药不会加重患者不良反应,用药安全可靠,见表3。

3 讨论

肝硬化所致上消化道出血通常来势凶猛,其致死率远高于消化道疾病所致出血,这主要是因为,持续肝硬化门脉高压下,食管静脉扩张明显,可波及深静脉主干,一旦黏膜下深静脉曲张破裂,极易引发大出血,导致患者短时间内休息,威胁生命安全。有报道显示,晚期肝硬化所致上消化道出血的死亡率高达30%[4],临床救治此类患者时,除需及时输入足够量全血,也要给予患者快速有效的止血治疗,以降低持续出血给患者带来的威胁与伤害。

奥曲肽是临床常用上消化出血治疗药物,本品为人工制剂,属八肽环状化合物,其作用机制同天然抑素比较相近,但半衰期约为其30倍,故止血效果强而持久。有临床研究发现,本品对可调控门静脉协同发挥止血作用,并抑制肝脏血流量,减少其它组织器官与上消化道间的血液供换。不仅如此,奥曲肽还具有抑生长激素、促甲状腺素等多种生理活性,可抑制胃肠蠕动,加强对胃的保护。有报道指出,给予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奥曲肽,治疗有效率高达96.75%,提示用药有效性[5]。但是本品用药后常见消化道症状、注射部位刺痛感,少有糖耐受异常、高血糖、肝功能异常等并发症。其中,有报道指出注射部位刺痛感发生率超过20%,部分患者伴红肿,但用药过后通常可自行缓解,不影响治疗。有文献[6]报道用药后上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约为8%,本次临床研究试验组用药奥曲肽联合血凝酶,不良反应发生率6.67%,略低于既往文献报道结论。

血凝酶为蛋白质水解酶,成品为白色疏松冻干粉末,临床多以静注或肌注方式用来治疗或预防各种医疗情况下出现的出血现象,本品能有效作用于具有凝血功能的蛋白质-纤维蛋白原,使其生成凝块并覆于出血点处,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有学者以此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结果显示其治疗有效率为93.33%,患者用药未见严重不良反应,仅1例轻度过敏,后未经治疗自愈[7]。

本次临床研究以奥曲肽联合凝血酶治疗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用药的治疗显现率为63.33%,总有效率为96.67%,均高于生长抑素治疗的24.14%及86.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之,奥曲肽联合血凝酶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效果显著,不仅止血迅速,且无严重不良反应,用药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张惠,杜多琼,杨丹,等.奥曲肽联合血凝酶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3,9(9):185-186.

[2]潘宏强,唐国文,蔡政友,等.垂体后叶素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J].实用临床医学,2014,15(1):10-12.

[3]龚益清,雷高,邹雄飞,等.兰索拉唑、奥曲肽、血凝酶联用治疗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80例临床观察[J].医学综述,2013,19(24):4568-4570.

[4]叶发均.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研究[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8(7):15.

[5]杨溢,侯跃辉,陈恩彬,等.276例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诊断与治疗[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12(2):202-203.

[6]田巍巍,韩晓梅,王昌泉,等.三联方案治疗老年消化性溃疡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28):54.

[7]曹菊华.奥曲肽联合兰索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观察[J].中国处方药,2015,13(10):63-64.

第12篇

关键词:支气管扩张;支气管舒张剂;吸入激素

支气管扩张症是呼吸内科常见疾病,以支气管异常以及持久性扩张为主要表现,致病因素多为支气管炎性症状反复发作造成支气管管壁结构破坏[1]。由于支气管-肺组织感染与支气管堵塞相互影响,导致患者病情反复发作,迁延难愈[2]。为观察支气管舒张剂联合吸入激素对支气管扩张疾病的治疗效果,本研究中纳入我院住院部在2013年1月~2015年6月所收治的支气管扩张患者共80例作为本次临床研究对象,经随机分组后展开对照研究,将研究数据总结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我院住院部在2013年1月~2015年6月期间所收治的支气管扩张患者共80例作为本次临床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方法分组,组别设置为对照组、观察组,各组平均纳入40例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回顾分析如下:对照组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为31~70周岁,年龄平均(45.8±2.3)岁,病程为2~20年,病程平均(7.5±1.3)年;实验组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为31~70周岁,年龄平均(46.8±2.5)岁,病程为2~20年,病程平均(7.8±1.5)年。对比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未见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用药方案。具体方法为:90.0mg/d剂量沐舒坦,以静脉滴注用药,发挥止咳化痰功效。

1.2.2实验组 实验组患者采取支气管舒张剂+吸入激素用药方案。具体方法为:0.9%氯化钠溶液2.0ml+5.0mg剂量万托林雾化溶液+2.0ml剂量普米克令舒雾化溶液+15.0mg剂量沐舒坦联合雾化用药,频率为1次/d。

1.3观察指标[3] 对比两组患者在临床疗效以及肺功能方面的情况差异。临床疗效判定标准为:①患者经治疗后肺功能恢复正常,临床体征消失,肺部无湿音时判定为显效;②患者经治疗后肺功能恢复明显改善,临床体征显著缓解,肺部仅可闻轻微湿音时判定为有效;③患者经治疗后肺功能未见改善,临床体征无好转,肺部可闻明显湿音时判定为无效。肺功能检测指标为FVC(用力肺活量)以及FEV1(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

1.4统计学分析 对本组研究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临床疗效为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肺功能检测值为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统计学检验并以P

2 结果

2.1疗效对比 实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5.00%(38/40),显著高于对照组77.50%(31/40)。经检验两组间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肺功能对比 实验组患者治疗前肺功能检出值与对照组对比无显著差异,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FVC检出值为(3.6±0.8)L,FEV1检出值为(2.8±0.3)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检验两组间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支气管扩张为呼吸内科常见疾病之一,支气管受损、感染、炎症、以及气道阻塞为本病主要致病因素,会导致患者出现细菌繁殖、炎症加重、以及组织破坏的恶性病变循环过程,导致支气管扩张长期迁延难愈,症状极易反复发作。

本研究中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基础治疗之上联合应用支气管舒张剂以及吸入激素进行治疗。其中,沐舒坦可快速溶解支气管黏液,加速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分泌水平,使受体呼吸道黏液纤维毛细运动功能得到激活,降低了纤毛与痰液之间的粘着力,对增加纤毛运动频率,加速呼吸道分泌物排出均有确切价值,故对改善患者肺功能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联合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能够阻滞支气管腺体分泌,减少气道黏液的产生以及分泌细胞的增生反应。将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后能够直接作用于发生炎性病变以及痉挛症状的气道,在短期内直接发挥解痉、抗炎、平喘功效,在治疗功能上相互互补与协调。

综合临床研究数据可得出结论为:采用支气管舒张剂与吸入激素联合用药方案对支气管扩张患者进行治疗,其疗效确切,同时对改善患者肺功能有确切价值,可供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付强.40例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治疗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3,23(1):17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