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财务共享服务概念

财务共享服务概念

时间:2023-06-12 14:45:2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财务共享服务概念,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财务共享服务概念

第1篇

关键词:财务集约化;发展趋势;财务共享服务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6-0-01

一、财务集约化的内涵及演进

(一)财务集约化的概念

财务集约化是集约经营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来促进企业的发展,注重效率和效益。在资源稀缺的现代社会,推行集约化管理已成为现代企业特别是企业集团提高效率与效益的基本取向。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相应地,财务集约化是企业集约化管理的核心。理解财务集约化的概念,首先要理解“集”和“约”的辩证关系。其一,实施财务集约化管理不能片面强调集中,集中是手段,加强财务管控能力、提升运营效率和效益才是目的,手段必须为目的服务。其二,集中不是全面集中,而是重点集中,是对影响公司运营效率和效益的会计核算、资金管理、预算管理和资本运作等重点领域的集中,通过集中显著提升效率和效益。其三,实施财务集约化管理必须依托财务信息化手段,通过信息化手段的提升促进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财务集约化的演进

实施财务集约化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有一个持续推进深化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目前的财务集约化主要是通过要素投入集中来提高经营效益,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财务核算集中化

财务核算集中化是指传统作业模式下分散在各地服务于不同业务单位的财务人员,通过地域集中或虚拟集中的方式进行统一管理。财务集中管理在中国企业里的应用呈上升趋势,许多大型企业都已经在集团层面大力推动财务核算集中管理。

有效的财务核算集中化能够使企业集团对信息进行实时掌控分析,使财务监管与业务实施同步。由于各具体业务单位无法直接干预财务人员,使信息处理过程更加透明。此外,财务集中核算将处理具体业务的财务人员置于统一管理环境下,集团对财务核算的规范性要求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落实,基于对工作质量的检查、核算尺度能够保持一致,核算结果更加可靠,实现业务处理的标准化。

2.财务数据业务化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财务人员和业务人员之间的联系发生了新的变化。传统模式下,财务人员获取业务信息必须向业务单位提出申请,业务单位从自身的角度出发提交数据后,财务人员将这些数据转化为财务信息后并予以记录。在采用信息系统替代传统的手工记账模式后,财务人员和业务人员之间的交互方式出现了改变的可能。在这种情况下,会计人员所做的工作越来越多地不是会计,而那些不是会计的业务人员却越来越多地涉及到会计工作。

二、财务共享服务的体系

(一)财务共享服务的概念

张瑞君等(2010)将集团财务共享服务概括为:财务共享服务是指将分散式的财务基本业务从企业集团成员单位抽离出来,集中到一个新的财务组织统一处理,这个新的财务组织-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以业务伙伴的形式,通过网络为分布在不同国家或地区的集团成员单位提供标准化、流程化、高效率、低成本的共享服务,并为企业创造价值。

(二)财务共享服务的实施

企业财务共享服务的实施,在企业内部是一个浩大的工程,需要从根本上改变企业的管理决策思想。企业财务共享服务的成功实施,至少包括以下几个要素:

1.财务管理制度的标准化。将整个集团财务管理制度的标准化是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构建的基础,也是财务集约化工作的主要内容。财务管理制度标准化应该从下面几点入手:首先,企业集团总部制定适用于整个集团的标准业务规范,评审通过后作为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基础;其次,加强各分(子)公司的培训学习,使相关财务组织的员工全面掌握新的标准,为正式施行打下基础;最后,对各分(子)公司落实执行财务标准化的工作要给予持续的监督。

2.服务端和客户端分离。这里的服务端指的是企业建立的共享服务中心,客户端指的是企业集团成员单位,两者的分离需要重新定位集团和基层业务及分(子)公司之间的业务界面和业务关系。

3.再造财务流程。财务共享服务的基础理念就是流程再造,财务流程的再造需要做到:财务数据业务化;数据全程共享;财务流程标准化;财务流程模块化;集成财务信息系统:将基础业务与财务分析分离。

4.构建统一的财务平台。财务共享服务最重要的步骤在于建立一个统一的财务平台,将涉及财务共享服务的一切财务制度都固化在统一的数据库中,包括财务作业流程等都在信息系统中进行统一设定,成员单位不得随意修改,从而保证总部的战略得到有效贯彻和落实。

三、结论及展望

财务共享服务是一种典型的集中式组织模式,它是更高层次的财务集约化。财务共享服务能够加强公司总部对财务信息的掌控,降低财务信息生产成本,提高财务信息生产效率和质量。

在全球范围内,财务共享服务得到了充分的应用,而且正逐步从发达国家普及到发展中国家。在中国企业中,财务业务已基本完成了会计电算化,并进入财务管理信息化,为财务共享服务实施提供了信息技术支持。已有的实践案例说明,财务共享服务能够有效促进中国企业的发展,是财务集约化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参考文献:

[1]丁文欣.大型企业集团如何建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J].上海国资,2010(9).

第2篇

【关键词】集团公司;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业务流程再造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随着全球化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剧,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走合作共赢的道路,形成企业集团化的发展模式。企业集团规模的不断扩大催生了新型财务运行模式――财务共享服务的诞生。近几年来,中石油、中兴、华为、物美等国内集团型公司和许多跨国公司在华机构都实施了财务共享,目前仍有很多集团公司在积极探索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构建。中国境内企业财务共享服务正在步入快速发展阶段,在未来的几年中,可以预见大量的企业将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鉴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已然成为企业集团财务运行的趋势,因此如何成功建设财务共享中心,让财务共享中心为企业带来正向效益将是急需考虑的问题。而这正是本文写作的出发点。

1.2 研究意义及目的

从中兴通讯成功建立财务共享中心以来,财务共享服务模式越来越受到企业集团的关注。从客观上而言,财务共享中心为企业带来的运行成本节约与管控水平的提高使得企业集团建立共享中心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因此,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成功建设将是目前企业集团面临的重要难题。本文从实际出发,通过对财务共享模式对企业集团的要求以及这一模式构建过程中将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期对企业集团在实践中建设财务共享中心提供参考。

1.3 论文结构

本文遵从“概念提出概念分析概念实行问题分析问题解决”的思路,对集团公司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建设进行较为全面的剖析。首先,本文分析了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优缺点。在这一分析基础之上,明确了企业集团实施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已是必然趋势,同时明确了实施过程中将会面临的一些问题。其次,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对企业集团提出的一些要求。再次,本文分析了企业集团初次构建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流程,并分析了在这一过程中将会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最后,针对企业集团建设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得出了几点结论与建议。本文旨在为企业集团在实践中建设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提供一些帮助。

2.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优缺点分析

2.1 财务共享服务概述

财务共享服务,是指将一个企业内部不同组织中分散的财务基础服务集中在一起,在一个统一的财务组织下处理有关财务数据。它是一种创新管理模式,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基于市场价格和服务水平协议,为企业内部不同业务组织提供专业财务服务。其目的在于通过一种有效的运作模式来解决大型集团公司财务职能建设中的重复投入、效率低下、风险难控等弊端,将集团内各分公司的某些事务性的功能(如账务处理、报表编制、会计档案管理等)集中处理,以达到规模效应,降低运作成本,提高风险防控水平。

2.2 财务共享模式的优点

2.2.1 降低企业的运作成本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本质在于将集团各公司的事务性工作汇总于共享中心进行统一处理,这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的运作成本。这主要体现在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可以节约人工成本。通过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公司业务量整体不变的情况下,运用财务共享信息平台,将资源、业务集中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后,集团各分公司的财务人员以及中间管理层的数量可以大幅削减,相应人工成本可以减少;另外集团财务共享中心的选址可以定在薪资较低的地区,这也可以减少人工成本。

2.2.2 提高集团管控水平与企业整体运行效率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实施,对集团各分公司和子公司采用相同的标准作业流程,废除冗余的步骤和流程,促进了业务流程的标准化、规范化,业务处理的流程化和专业化;同时消除了大量重复的、非增值的作业,极大地提高了企业整体运行效率。同时,财务共享中心对集团公司的所有财务数据进行汇总,统一分析,拥有相关子公司的所有财务数据和财务指标,并具有一定的流程审批权限,这既可以有效便捷地跨地域、跨部门整合数据,又可以制衡内部权力,从而提高集团管控水平。

2.2.3 支持企业管理决策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建立,能够有效地支持企业集团的发展战略。财务共享服务模式能够使得管理人员将注意力集中在公司的核心业务上,而将其他辅助功能通过共享中心提供的服务完成。这一模式使得管理层从繁杂的非核心业务上解放出来,从而为公司更好地创造价值。同时,在公司成立新公司或者收购其他公司时,财务共享服务模式能快速、有效的为新建的子公司提供财务服务,提高资源整合的速度,达到资源最优配置。

2.3 财务共享模式的缺点

2.3.1 巨额的前期投入资本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运行成本,但是应该看到,财务共享不仅是一种优化,更是一种变革,而任何变革都是需要付出成本的。企业集团实行财务共享模式,必须有与之相匹配的信息化系统,信息化系统的更新和替换将是实行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必不可少的一项成本,而且这项成本是巨大的,甚至比新系统新模式在初期节约下来的成本还高。另外,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也会增加集团内部之间的沟通成本。

2.3.2 存在系统性和和合规性风险

在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财务工作高度集中、各个业务环节的关联性大大增加,这种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使得企业集团对于流程、系统的依赖性大大提高,因此在整个数据链的单一业务环节出现错误,则会对整个数据流造成影响,从而放大整体信息失真的风险。

2.3.3 人员流失率提高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将集团内部大量重复、冗余的工作全部集中到共享中心进行处理,这在提高运行效率的同时,也将大幅削减集团各子公司的财务人员和中间管理人员,这必然带来人员流失。

2.3.4 员工的职业发展受阻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企业集团的工作高度细分,这使得对于员工个体而言,其业务处理范围过窄,从短期来看,极大地加快了业务处理速度,但从长期来看,对于个人和企业集团都会带来不利的影响。对于个人而言,由于工作内容过于单一,视野和工作能力范围都将受到限制,不利于员工的职业发展,从而降低了工作积极性,这对员工自身和企业集团都是不利的。

3.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对集团的要求

实证研究表明,财务共享服务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表现在三个方面:延迟效应、区别效应和短期波动效应。对中兴通讯财务共享服务模式进行案例研究,研究表明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使得中兴通讯财务处理效率提高,财务处理成本降低,资金管理集中度提高,而且能够有效控制资金活动。这表明对于具体的公司而言,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对集团公司产生的效益有区别,并非任何的集团公司都适用财务共享这一模式。集团公司构建财务共享俯卧模式要取得正向的经济效益,应该满足以下几点要求。

3.1 对集团内部环境的要求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对集团内部环境的要求主要体现在财务目标与战略目标的一致性以及集团各级企业的思想认识需要统一且认同财务共享管理的理念。共享模式的选择,与企业集团自身发展要求和定位直接相关,因此财务贡献模式的实施首先要适应企业发展战略。同时,有效的管理创新和思维方式的改变需要各级公司管理层、基层负责人和业务操作人员强有力的支持。集团成功实施财务共享,有赖于企业集团所有员工的共同支持。

3.2 对集团信息化的要求

财务共享的实施,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财务集中核算的目标是将集团内各公司的会计核算业务集中处理,以达到规模效应从而降低运行成本。要将这些分散的数据进行集中处理,需要信息的及时、准确地传输到共享中心,这一过程有赖于强大的信息系统才能得以实现。因此,企业集团要想建设财务共享服务模式,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信息化系统进行支撑,这就对企业信息化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3.3 对集团业务流程的要求

财务共享中心对集团事务性工作的集中处理,本质上有赖于企业集团业务流程的优化。统一的、标准化的会计核算规则与业务处理流程,是成功实施财务集中核算的关键。因此,实施财务共享,前提是需要对企业集团的业务流程进行优化,达到统一化、标准化处理的目的。这也就意味着对于多元化发展的集团公司,不相融合、无法整合的业务难以实施财务共享。企业集团需要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进行有针对性地整合实施财务共享服务模式。

3.4 对集团财务人员的要求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成功实行,对集团财务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由于共享服务中心模式下整个财务流程被重新规划并建立了统一的标准,因此财务工作进行了高度细分,相应地财务人员的专业性要求提高。另一方面,财务人员应该树立全局意识,从企业战略的角度开展各项财务工作,将财务共享中心建设成学习型组织,全面提高财务人员素质和财务团队的综合业务能力。

4.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构建流程――财务流程再造

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构建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财务流程再造的过程。企业财务流程重组的框架设计主要可分为组织架构调整、优化业务流程、共享企业数据三个方面。

4.1 调整组织架构

在会计业务流程重组过程中,要将会计业务相关的非财务人员吸纳进来,让他们都参与到财务流程中来,打破传统金字塔式的管理组织结构,建立新型的流程型组织,借助流程串联各部门员工,统一各方利益,减少各种摩擦。各分子公司可在集中的要求下,统一调整现有财务业务,并将简单事务性的会计核算工作向集团集中,将财务权限上收,缩减地方财务人员编制。

4.2 优化业务流程

财务共享框架下,企业财务流程重组要求在企业经营战略目标统一的前提下,梳理改造企业业务的整体流程,将企业财务流程与其它业务流程充分融合,避免流程间重复工作的产生。在充分融合的基础上,建立合理的模块联动机制,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费用报销”、“应付账款”、“总账”、“应收账款”、“资金结算”和“财务报告”是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过程最易纳入,且最具代表性的流程。

4.3 实现信息集成,数据共享

首先,企业要统一核算标准、制定操作规范,为实现数据的统一控制打下基础;其次,打破企业各部门的界限,利用信息系统的强大处理工具和网络工具,使各项业务发生点成为会计信息的收集点,并在业务发生的同时通过系统预置的会计参数,自动生成各项会计凭证和财务报表,对分散的数据进行集中控制,避免数据冗余和不完整情况发生,实现以业务为导向的财务业务一体化的信息处理过程。

5.财务共享模式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5.1 业务流程优化受阻,业务处理标准化难以实现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实现依赖于企业集团业务流程的优化,通过优化业务流程使得业务处理统一化、标准化。但是,随着企业集团多元化经营的不断加剧,各种业务之间难以有机整合,业务流程优化受阻,这直接会导致财务共享的失败。

5.2 企业集团信息化水平不高,财务共享难以实现

财务共享模式实现的前提是信息及时、高效传递和处理,这必须基于强大的信息化水平。一旦信息化程度无法达到财务共享的要求,不仅会造成数据紊乱,还会直接影响整个数据的传输。信息化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实施财务共享,不仅不能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甚至会严重阻碍企业的正常运营。

5.3 财务人员职业发展受限,工作积极性下降

建立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缺点之一是财务人员和中间管理人员的流失率大幅提高,财务工作高度细化导致财务人员工作范围过窄,视野受到限制,这使得财务人员的职业发展受限,进而工作积极性下降。

5.4 解决对策

针对业务流程优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集团在实施财务共享之前,应该提前确定好财务共享的实施范围。集团各公司实现财务共享,这并不意味着集团所有的业务都适合纳入到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范畴。财务共享服务的实施范围应从集团实际出发,根据业务特点进行确定。

集团进行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构建,要选择恰当的时机。集团实行财务共享,不仅对流程是一种优化,更是一种组织结构的变革。这既需要集团内部上下一致支持这项改革的实行,又需要集团做好改革的充分准备,如信息化水平已经达到了适当的水平。因此,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构建,决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集团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循序渐进、一步一步推行。

集团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同时,要同时为财务人员建立一套与之相适应的绩效激励机制,要重视员工的职业发展和团队稳定性,不断开拓员工的业务视野,做到“吸引人才、培训人才、激励人才和留住人才”。

6.结论与建议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能够降低企业的运作成本、提高集团管控水平与企业整体运行效率、支持企业管理决策等诸多优点,迎合了企业集团管理的需要。与此同时,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构建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问题,包括建设过程中的难点以及实施后的缺陷。这就要求集团做出财务共享模式构建这一决策时,应相应的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包括集团内部上下思想统一、合理选定财务共享的范围、实施财务共享的时机等。财务共享服务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企业上下一心,循序渐进,自然而然的一种结果。

参考文献:

[1]罗声明,孙德刚.企业集团财务共享实施影响因素研究[J].财会通讯,2014,14:6566

[2]矫艳,王兆蕊.初次实施财务共享的误区和要点[J].会计之友(上旬刊),2010,02:5354

[3]张瑞君,陈虎,胡耀光等.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研究及实践[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08,1(3):1927

[4]石磊.财务共享服务体系建设难点与对策初探[J].财会月刊,2014,S1:100103

第3篇

关键词:报告业务;会计记录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大型国有企业集团管控能力的不断加强,如何发挥企业集团的协同效应日益成为管理层考虑的问题。在这个背景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受到了关注,并开始应用于国企的实践。

优势:与普通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不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优势在于其规模效应下的成本降低、财务管理水平及效率提高和企业核心竞争力上升。具体表现为:第一,运作成本降低。第二,财务管理水平与效率提高。第三,支持企业集团的发展战略。第四,向外界提供商业化服务。

缺点:1、财务人员脱离业务,可能沦为辅助岗位。2、急速增加的差旅费。3臃肿的总部机关造成机关作风。4、人工成本不降反升。5、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成本的极大提高。6、巨大的税务风险及税务机会成本。7、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员工有可能沦为弱势群体,人员流动率大幅度提高。

发展:随着中国经济强有力的增长,在华的跨国企业、地区总部在逐年增加,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也日益凸显。而这些企业的内控、管理以及运营的优化则成为了冰山一角,逐渐浮出水面,由此应运而生的IT、HR尤其是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开始悄然风行……目前国际上最流行的就是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将财物共享服务中心的概念说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就不能不提全球财务文件管理服务的领导者--富士施乐。富士施乐帮助包括诺基亚在内的众多国际知名企业建立了共享服务中心,实现了财务文件管理的共享与集中,是迄今为止在全球建立并管理着最多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企业。

通过资源整合,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将对资源进行更有效的分配,避免了在原先传统的分散处理模式下资源闲置的现象。由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解决了企业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在为企业提高效率、优化运营的同时,令企业专注于核心业务的拓展,因此近年的发展格外迅速。

给财务管理带来的变化: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分离,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管理的必然趋势。从职能上看,财务会计工作主要是账务处理,对它的要求是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经营状况,并符合各项规章制度的要求;管理会计主要涉及企业理财,即为资金的筹措和运用提供决策依据。在共享服务中心模式下,与决策成功相关性较低、重复度高、工作量大的会计核算工作被集中起来统一处理,使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分离成为可能。

如何推进财务共享服务: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共享服务的本质是由信息网络技术推动的运营管理模式的变革与创新。在财务领域,它是基于统一的系统平台、ERP系统、统一的、会计核算方法、操作流程等来实现的。建立共享服务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任何新生事物都面临巨大的挑战,财务共享服务也不例外。财务共享是基于提高工作效率及成本效益两方面考虑而实施的,要成功地实施共享服务,如下因素非常关键:

(一)实施共享服务成功的最重要因素是有效的管理创新和思维方式的改变,这需要高层管理人员、基层经理和工作人员强有力的支持。

(二)共享服务在技术上要有统一的系统支持。

(三)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作为一个独立的运营实体,需要有一个非常好的商业模型,即使是内部的一个事业部门,也需要一个内部结算体系。

管理是门艺术。任何先进的管理方法都要和自己公司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变成适合自己的方法,才能发挥其最大效用。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这种模式,企业也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最大限度地利用这种模式获得增值。

处理流程:“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具体运作通常为:公司选址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通过“共享服务中心”向其众多的子公司(跨国家、跨事业部)提供统一的服务,并按一定的方式计费,收取服务费用,各子公司因此不再设立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相同功能的部门。最典型的服务是财务方面账务处理的服务,称为“共享会计服务”,是一种以事务性处理功能为主的服务。还有一类“共享服务”以提供高价值的专业建议为服务内容,如税务、法律事务、资金管理等。从原理上来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通过在一个或多个地点对人员、技术和流程的有效整合,实现公司内各流程标准化和精简化的一种创新手段。通常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业务按循环可以分为总账、应付账款、应收账款和其他四大类。下面以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应付账款业务循环为例来介绍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运作流程。

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内,应付账款循环一般设有三种职位:出纳,负责共享服务中心所有本外币付款;员工报销专员,审核负责所有员工日常费用;供应商付款会计。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应收账款循环通常可以分为申报、审批及入账和付款三大块。

技术支撑需求: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虽然具有许多优势,但这种模式并不适合于所有的企业,其有效运行需要强大的信息系统、管理模式和员工素质作为技术支撑。

第一,信息系统支撑。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下,远程财务流程需要建立强大的网络系统,需要强大的企业信息系统作为IT平台。只有利用现代的IT技术,才能使企业集团的财务共享服务真正落到实处。

第二,管理模式变革。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不是财务部门发起的,而是随着企业、集团公司的管理变革而产生的。企业必须站在战略的高度上,进行自身的管理变革,在变革中寻求突破。

第三,财务组织变革。在共享服务模式里面,必须进行财务组织结构的深度变革。管理变革以后,要求财务部门高效多维度提供信息满足企业管理与发展的需求,而传统的分权式或集权式财务架构无法完全满足这些需求。

第4篇

【关键词】共享服务模式; 财务管控服务; 管理要点;应用价值

一、共享服务模式

共享服务管理模式是20世纪90年代国际化跨国公司推行和推崇的一种管理模式,它是一种将一部分现有的经营职能(BUSINESS FUNCTION)集中到一个新的半自主的业务单元的合作战略,这个业务单元就像在公开市场展开竞争的企业一样,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独立提供集团企业的专项职能服务。

共享服务的种类包括财务、人力、物流、法务等等。共享服务管理模式是实现公司内各流程标准化和简约化的一种创新手段。与传统职能管理相比,这种模式具有更快的反应速度、更高的信息透明度、更低的运营成本、更小的管理风险等特征,被誉为是解放高级管理人员大脑,解放业务部门职能束缚的最新管理模式,是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服务水准的最有成效的一种管理模式。

目前,许多世界级的跨国企业已经成功地采用共享服务管理模式来提升服务水平,改善营运效率。据权威调查显示,70%以上的财富500强企业正在应用共享服务,90%的跨国公司正在实施共享服务。作为目前企业压缩成本、提高服务水准中成效最为卓著的一种管理体系,共享服务管理的价值已为通用电气、惠普、IBM等很多世界知名企业所证实。

那么,中国是否也可以直接引用这种共享服务模式呢?有道是“天变,人变,道亦变”,如果把企业模式看作“道”的一种,那么,这个“道”一定要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

二、共享服务模式在中国应用的环境因素分析

必须承认,中国目前的经济环境与国外的经济和社会环境还有所差别,其最主要的差别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法律因素

我国目前为企业活动提供的法律环境还不完善,特别是对金融机构的开办还有限制,所以对企业集团开办相对独立(法人)的单一职能的服务中心(如结算中心)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企业集团开办独立的以结算和资金管理为功能的机构,可能会遇到政策性和法律上的障碍。

(二)现代企业制度因素

现代企业制度是指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基础的,以有限责任制度为保证,以公司企业为主要形态,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条件的新型企业制度。但在中国尚为年轻的集团企业中,人们对法人制度、有限责任制度等支撑现代企业运营的制度的理解很不到位,还有许多误区。这就造成了共享服务机构独立生存的观念和意识上的障碍。就中国大多数集团企业多以集权控制的方式运行的现实来看,成立独立法人的共享服务机构的基础还不牢固。

(三)流程执行不到位的因素

“流程”的概念几乎渗透了企业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任何一项业务战略的实施都肯定存在有形或无形的相应操作流程。国内企业集团不是缺乏完善的流程,而是缺乏对流程管理的意识和主动性,以至于“有流程,无执行”的情况普遍存在。因此,实际运作中,无论是战略层面、还是中层管理层面,都存在着执行流程中的随意性,即不按流程和制度行事的现象几乎普遍存在。所以,能否准确、到位地执行所有流程,是企业集团运行风险中最主要的问题,而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建立对各个流程的有效监管。

除此之外,由于中国还处在发展、变革中的经济环境中,许多经济环境还不十分完善,中国集团企业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远不仅只是降低运行成本、提高运行效率这样单一的问题,所以,在应用国外已经较为成熟的共享服务新模式时,奉行简单的“拿来主义”显然是行不通的。中国的集团企业必须根据自身所处的生存环境和面临的主要问题,对共享式服务作适当的改进,才能真正满足自身的发展需要。

三、适应国情的财务共享管控服务模式

中国集团企业的现状更需要的是实行集权管理为主的财务控制型的管理方式,以保证集团企业整体发展战略(包括财务战略)在分子公司得到贯彻和落实,有效降低分子公司的财务、运营风险。基于这样的背景,中国的集团企业中所需要的不仅仅是提供流程简约和标准的集中服务职能,而应该是集中财务控制和服务的综合职能。所以,目前国内的集团企业所采用的财务共享模式,更准确地说,是一种加入管控内容的财务共享管控服务模式。

分析成功应用财务共享模式的物美集团和国泰君安集团企业,这种共享服务模式中都有十分突出的管控内容。这种新型的共享管控服务的主要职能应该是:各成员单位的会计业务运作中心;财务管控和服务中心;资金管控中心。

财务管控服务模式与国际上的共享服务相同,都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及系统之上的。不同的是,它的管理目标有两个,一是通过提供集团企业的制度标准化、运行流程简约化的运行机制,实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标;二是强化集团内部集中管控,降低运行风险的目标。目前成功实施财务共享管控服务的国泰君安和物美等案例中可以明显地看到,通过共享平台,贯彻执行集团财务战略,可以强化总部对分子公司的管控力度,有效降低企业集团整体的运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集中管控功能的设计。

除此以外,与共享服务中心不同的是,现阶段的财务共享管控服务中心不需要像国外企业集团那样选择一个独立于总部和下属单位以外的第三地作为办公地点,它是在原有的集团财务管理机构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财务组织变动而形成的。因此,财务共享管控中心比共享服务中心少了诸如寻找办公地点、招募财务人员、适应当地文化与环境等不便因素。同时,也大大减少了相应的创建成本。

(一)财务共享管控服务的业务模式

图1、图2是国泰君安集团企业原有的财务管控及运行模式和财务共享管控服务模式的管理示意图。从两种模式的示意图上可以看出,原来的管理中,各个营业部独立性较大,大量的基础性财务管控(审查、监督、预算核准等)和会计工作集中在营业部,区域管理总部负责预算控制、抽样监督、审批管理;总部则只能从规则、制度和组织规模上进行控制。这样,各个营业部就存在着大量十分类似的基础性会计作业,而这些作业都由营业部设置独立的财务岗位来完成。此外,财务信息传递到总部存在时滞,这就使总部和营业部门之间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以致对业务部门无法实施有效的监控和业务指导。

实施财务共享管控服务后,总部通过财务共享管控服务中心将各个营业部的财务权限上收,在区域管理总部设置派出机构,统一处理审查、记账、支付、监督、报表及核对等基础性会计作业,提高了财务数据传递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由于各营业部只负责单据填报工作,大大减少了基层营业部财务岗位的人员需求。同时,由于财务运作流程的集中和统一,也使得总部的原业务监督岗位彻底丧失存在的意义,总部的管控职能可以更多地聚焦在预算编制、预算执行控制和执行效果分析上。此外,由于一线业务的及时、准确,也为制定财务政策,编制预算提供了更为准确、可靠的依据。

(二)财务共享管控服务的主要流程

财务共享管控服务的日常业务处理的主要流程如图3所示,它的主要的特点非常明显,即所有对会计需求的处理,都在共享管控服务中心完成,最终数据处理和信息产生都在共享中心实现,动态的业务过程数据被记录在中心服务器中。业务监控环节由两级审批或核准构成,一级是主管区域的业务审核(与总部在一起办公);另外一级是共享管控服务中心的审核(与总部在一起办公),这样就避免了业务一线对业务规则和战略理解不一致或人为更改带来的执行偏差。更重要的是,它直接解决了一线信息时滞的问题,使一线业务进程高度透明,便于决策层准确、及时地把握业务动态。

(三)财务共享管控服务模式的管理要点

以往的运行组织中,由于技术手段的局限,一线部门管理流程独立,总部的监管只能通过报表和举报发现问题后,才能形成监管干预。特别是对费用、资本性支出等重要资金流出的敏感环节,总部根本无法实时监控,更加难以获得准确的动态信息。采用了共享管控服务模式后,可以实现对集团企业的资金全流程监控,对降低运营、管理、财务风险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国泰君安于2007年开始推行财务共享管控服务管理模式,目前已经实现了几项资金流动的管控。

1.费用实时控制。

实施共享管控服务后,每一笔支出都是由总部直接审批,能够将费用管理与预算管理集成应用,一方面,为费用开支提供更多审核依据;另一方面,将预算控制点设定在报销人填制报销单时,实现预算控制前移,杜绝了预算事后控制的不合理现象。

2.对资本性支出的全过程控制。

当需要一线进行基础设施的投入时,可以对其进行全流程的控制。即通过对一线所采购设备进行集中采购,以获得价格或服务方面的优惠,改变过去各个基层单位“单打独斗”的状况。可以通过共享管控服务中心,汇集各基层单位的请购单进行预审,根据设备数量和型号选择采购组织,即确定是否采取集中采购方式。

3.统一资金管理与监控。

资金是公司的命脉,应有效地通过对现金流的监督、控制和预测,实现公司总部对主要经济活动的安排和控制,保持现金流动的均衡性。现代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是通过现金流动,有效控制企业的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获取最大的收益。过去,总部、区域、营业部等各级单位、部门的现金收支由各级自主完成,基层管理人员自大,总部缺乏有效监控,无法掌握实时、准确的数据。采用共享管控服务模式后,可以执行集中支付、控制资金头寸,大大降低了支付风险,减少了手续费用。同时,总部可以实时监控到资金的流动情况。

四、财务共享管控服务模式的应用价值

本文仅以国泰君安实施财务共享管控服务模式后的一些数据,说明该模式的价值所在。国泰君安集团使用用友软件的NC系统实施了财务共享管控服务管理模式后,大幅度地减少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降低了成本,具体体现在:

(一)“3/4”

过去113家营业部,各自设立财务部门,现在仅在23个区域总部和5个分公司设立财务机构,取消基层财务机构数量达3/4。

(二)“6万小时”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先做一个保守的估计,假设过去每个营业部至少有1个财务人员每天花2个小时来处理清算业务,那么一年花费的总工时为2(小时)×22(交易日)×12(月)×113(营业部)=59 664(小时)。现在,由于基层业务取消,这六万小时的工作量因此节省。

(三)“180万”

按照一名普通财务人员每小时的薪酬成本为30元计算,仅取消的六万小时的成本,每年将为国泰君安节省薪酬支出30×59 664=1 789 920(元)。

以上数字是采用这种模式后能够直接得到的可度量的显性成本。此外,更重要的是集团实现了财务审批权限的集中、子公司资金的集中、资金支付的集中等管理流程改造,减少了管控成本和管控不利造成的巨大的隐性成本。另外,由于总部能及时、准确地获取一线经营的信息,这就提高了集团战略决策和执行的质量。

由此看来,中国的集团企业由于运行的环境所限,还不具备直接成立独立法人的,诸如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独立共享服务机构。因此,单纯地引用跨国公司成功的共享服务模式会遇到法律、制度以及自身运行问题等方面的局限,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将集权管控与共享服务结合起来的财务共享管控服务模式,能够很好地解决中国集团企业的现实管控问题,达到降低运行成本,提高运行效率的功效,有助集团企业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

【主要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企业财务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一个集中承担企业集团内支持性、重复性、操作性强等业务职能的半自主式业务单元,有专门的管理结构,它的主要功能是提高效率、节约成本、创造价值,还有提高对内部客户的服务水平。

一、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作用分析

(一)降低公司的运营成本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通过统一分、子公司的会计核算等重复性、操作性较强的职能,重新定位财务、业务之间的关系,将从事标准化财务工作的财务人员直接归属到财务共享服务中,脱离原本的单位约束,集中财务人员,不仅减少了人员数量,还减少了管理层级。通过将工作流程化,提升了工作人员月均凭证处理的数量的同时,直接减少了单位凭证的处理费用,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

(二)提高公司的财务运营效率

制定标准化的工作流程,除去其中冗杂的部分,合理、专业化的分工,员工的工作具体化,发挥其中的规模优势以及协同效应,从而提高各企业的工作效率。运用电脑信息系统提升企业业务数据的传输能力,并实现财务数据的共享,提高业务核算和相关资金收付工作的效率,也有利于信息系统的标准化、更新变得更加方便快捷,更加节约成本。

(三)提升公司财务管控能力

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对于各分子公司来说,免去了交易处理等通用性职能,就有更多精力来加强决策支持、加强绩效考核等。而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对于整个公司来讲,公司的财务部门可以在税务筹划、内部审计与风险控制、投融资、管理变革等方面强化管理,总之,建立服务中心,能让公司的财务工作人员、各分公司的财务工作人员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各自的财务管理领域之中。

(四)提高企业的整合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立之后,由于公司的财务部不再负责会计核算的工作,他的主要职责转向财务分析以及经营决策支持等工作,有更多的精力为公司经营管理、业务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同时,公司也可以将其它的辅助功能通过共享服务中心来完成,通过服务中心让企业的工作效率更上一层楼,也使得各业务部门能够从冗杂的、非核心的各种业务中解脱,有更多的时间倾力于公司的核心业务。

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构建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不可能一蹴而成,而需要一个长期的、逐渐完善的建设过程。其建设主要有以下几个阶段:财务共享中心的建设的初始,业务范围比较小,服务范围较为集中;随着业务的发展,服务范围也会不断扩大,主要体现在核算的费用要素增加、付款单的制作、定期预算使用情况等;再扩大到一定的程度之后,服务中心最好的运营模式应该是采取收费服务,与所服务的对象以市场上的方式来确定服务关系,同时,服务中心的服务质量也要承担相应的指标考核;到高级阶段的时候,它完全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商业实体来经营,在服务好企业内部的同时,还能对公司之外的单位提供相关服务。所以,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一)功能定位

服务中心的功能定位,总体上要考虑三个层面的内容:首先是一般性事务处理功能;其次是决策支持;第三个层面是专家咨询。不同的服务功能就需要共享服务中心构建不同的能力素质要求。一般情况下,财务共享服务的雏形只提供第一个层面的功能,即一般性事务处理功能。

(二)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不仅包括服务中心内部的组织架构设置,而且包括服务中心和企业其它部门之间的关系定位(核心)。目前结构的设定主有两种模式,一是设置在财务部下面,这种模式与企业财务系统的关系紧密,但会有很多限制,不利于运营效率的提升和后期发展壮大;二是成立一个完全独立于财务部门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这种模式的组织调整的幅度较大,但它的独立性强,具有很强的扩展性,还可以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盈利单元。

(三)业务流程规划

流程规划包括相关事项和信息如何在其它业务单元内部流转、如何与共享服务中心对接、如何在中心内部流程三个环节。对于前两个环节,重点考虑相关单据凭证和指令的传递方式、结果的提供及审核、推送节点及权限等问题。共享服务中心内部,则需要根据提供服务的内容把所有的业务流程都拆解到最小单元,设定最小单元工作的标准数,把所有的工作量都标准化,为后期的发展奠定基础。

(四)技术实现方案

信息技术是其实施的基础,是服务中心的支撑,是实现业务流、实物流和价值流的同步。在技术方案制定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共享平台与企业内外部现有系统的接口问题以及未来的可扩展性问题。

(五)绩效管理体系

通过签订协议来明确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与客户之间的权责以及对应的承诺,使所有职责落实到每个具体的责任人和责任实体。明确每个岗位的工作职责、关键绩效考核指标,并将考核与员工薪酬挂钩,落实到具体工作岗位中去。

三、结语

在当前市场上,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企业未来财务发展的主要方向,企业应该抓住这个机遇,建设更加高效高质量的内部财务共享服务体系,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张亚峰,殷蜀敏,王利兵.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体系的构建[J].商业经济研究,2015(4).

[2]吴一平.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运作模式分析[J].财会通讯,2009(7).

第6篇

关键词:财务共享;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策略研究

建筑行业是保证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性行业,建筑工程通常规模较大、投入成本较高。《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对建筑企业提出了许多挑战和机遇,为保证建筑工程顺利施工,企业财务管理流程应规范管理,在财务共享模式下多角度分析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等级、资产管理、施工管理等信息,根据国企实际情况和发展规划,优化财务管理流程,严格控制施工成本,以为国企长远战略发展目标服务。建筑企业对财务管理工作标准要求较高,财务管理是国有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是实现统一、优质的财务服务基础,是提高财务工作人员专业能力,拓展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任务深度,转型到价值型、决策型财务管理。在财务共享模式下,实现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规范化、智能化,财务工作重心为高价值活动,不断改革财务管理模式,防止企业财务人员不熟悉企业业务,保证国有企业的财务价值创造和内部管控能力,推动财务管理模式的顺利转型。

一、财务共享模式与内部控制的概念

财务共享模式是大型企业管理中较为先进的一种财务管理方式,查阅相关文献发现国内外相关专家学者对财务共享模式概念的理解存在一些差异,财务共享模式需要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是国有企业财务工作的现代化、集中化的财务管理模式,应整合企业内部的不同信息来源与业务,并进行专业化的集中处理,统一财务数据分析与处理的企业标准,综合利用企业资源,不断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效率,严格控制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成本,对国有企业的子公司也应加强财务管控力度。因此,财务共享模式不同于传统财务管理模式,财务共享模式下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更专业化、标准化,工作效率更高,企业管理成本更低。但财务共享模式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策略和财会工作人员的要求更高,财务共享模式的数据信息化处理比较复杂,对企业管理水平是一种挑战,对财会工作人员处理大量数据的准确性要求更加严格。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是国企领导层、各管理部门及财会工作人员根据企业制定的财务共享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内部实施各种财务制约、内部经营活动管理等。内部控制关系到所有的企业工作人员,对每位员工明确分配岗位职责,将国有企业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进行管理。内部控制在保证国企正常运行的基础上,还有效提升了国企的经营效率,最大限度地整合、利用企业获得的各项资源,同时国企内部可实现各部门可以相互制约、协同发展。高效的内部控制策略不仅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经营活动的经济效益,还可以为企业财产安全提供有力保障[1]。

二、财务共享模式分类

(一)传统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以往大型企业实现财务共享管理的惯用方法是将原有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组织到一个固定地点,建立传统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该方法的应用要求企业内部不同地点的所有财务人员集中在一个地点工作,通常需要在选择一个投入较低且有税收优惠政策的地点开展财务工作。同时,为满足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运作条件,有效提高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效率,国有企业应定期完善和优化财务管理流程。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过程中,国有企业应构建并实施统一的财务管理系统,代替传统并分散的财务管理模式,以尽量降低国有企业的用人成本、固定资产投入以及信息系统管理成本。国有企业采用这种模式将企业内部原来负责会计业务的工作人员成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国有企业的重要部分,但其自相当有限,其运营成本通常是平均分配在每个使用其服务的企业部门。

(二)新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新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需要在国有企业内部组织重大的结构调整,其构建需要选择全新的地点、信息系统以及财务管理流程,更需要组织新的工作人员。新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独立运作离不开这些全新的构建因素,但是整个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构建因素是全新的,其运营成本高和筹建速度慢也是显而易见的缺点,其独立性决定了无法及时有效地响应整个国有企业复杂的财务共享需求。

(三)虚拟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虚拟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利用信息技术有效连接不同地理位置的财会工作人员,虽然采用这种模式不需要集中财会工作人员在一个统一的地点工作,但是虚拟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不足是缺少面对面地有效沟通,增加了企业不同地域工作人员的合作难度。一些国有企业组织依托现有的信息技术水平和企业内部管理设施,构建的虚拟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往往并不能满足国有企业的管理需求。但是,在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为了解决人员和地域限制,实现财务共享服务,虚拟共享服务中心是一种有效的财务共享服务解决方案。

三、财务共享模式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要求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有企业内部控制通过监控企业业务流程,实现财务共享模式的标准化、规范化运行,应明确企业内部每个部门、每位员工的职责,同时强化各部门之间的关联,有效提高企业内部业务处理的工作效率。财务共享模式有利于国有企业优化组织结构,控制企业管理成本,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企业经济效益。但财务共享模式在保证国有企业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增加了企业面临的风险和信息处理的难度,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

(一)财务共享模式要求提升内部控制水平

财务共享模式与传统财务管理方法相比,国企应用财务共享模式对其内部控制质量要求更高。在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中,财务信息管理通常是由下向上逐级向上传递,每一级都会认真审核财务数据信息,有效保证了财务信息的准确性。但是在财务共享模式下,国有企业的财务信息都集中在财务共享中心,统一进行收集、分析、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财务共享中心工作的复杂性,进而降低了企业财务管理的安全性。因此,提升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水平,保证财会工作人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是保证国企财务安全的有效措施。

(二)财务共享模式要求不断完善信息系统

在财务共享模式下,提升了国有企业对现代信息技术的依赖,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了财务数据处理的速度,更有效控制了国企财务管理的投入成本。但是现代网络信息技术难免存在一些网络病毒、黑客等安全隐患,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财务数据信息的安全性,甚至造成企业重大的财产损失。因此,国有企业在财务共享模式下,不断完善信息系统,保证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对内部控制效果非常重要。

(三)财务共享模式强调内控的监督作用

由于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的财务数据信息传递层级较少,每级审核速度相对较快,因此,传统财务管理模式风险相对较小。但是财务共享模式下,国有企业的所有财务信息都集中在财务共享中心,在财务数据信息集中处理的过程中,其信息传递层级较多,信息审核速度相对滞后,增加了国有企业的财务风险。财务共享模式下需要不断加强国企内部控制的监督作用,严格监督财务信息管理涉及的每一个环节,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会工作人员的工作失误,以保证财务共享模式下的国有企业经济安全。

(四)财务共享模式对内部控制基本要素的要求

影响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要素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措施、信息沟通以及监督检查五个方面:①内部环境因素影响和制约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执行,是国企内部控制的实施基础,财务共享模式下的国有企业应要求全体员工,尤其是财务共享中心的财会工作人员,不断加强内部控制意识。②风险评估要求国有企业及时准确地识别影响其战略和经营管理目标的各种因素,并科学分析、做出应对策略,是国企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财务共享模式要求国有企业不断优化业务流程以适应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但是业务流程的改变会提高财务风险,国有企业需要重新评估各个风险点。③控制措施是根据国有企业重新风险评估的结果,针对不同风险特点采取有效策略确保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是国有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具体方法。控制措施应结合实际经营活动和管理流程要求制定,在财务共享模式下要求企业内部控制工作效率更高。④信息沟通要求及时收集财务数据信息,财务数据信息的传递过程应打破层级限制,构建信息处理机制与企业沟通机制,实现快速高效地传递信息和审核信息。⑤监督检查是在财务共享模式下,将企业内部控制融入在业务流程的每一个环节,降低企业财务风险。监督检查是国有企业对内部控制的完善,在企业内部进行健全、合理性地监督检查,并评估形成书面报告,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实现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目标。监督检查需要国有企业构建内部控制制度,并严格持续地监督检查内部控制全过程,监督检查内部控制的实际情况,提交详细的检查报告和针对性的控制措施等。最后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合理评估,保证国有企业正常运行,避免各类财务风险,以适应经济全球化对国有企业发展要求。财务共享模式在国有企业的应用,需要明确各部门职责,提高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要求。在财务共享模式下,优化内部控制因素对改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效果和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3]。

四、财务共享模式下的国企内部控制策略

(一)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标准性和规范性

由于财务共享模式的不断推广应用,国有企业逐渐认识到了采用该模式在企业内部管理中的优势,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应用效果显著。应用财务共享模式要求国有企业改变传统财务管理理念,构建全新的财务管理机制,并相应的对内部控制做出相应的改革和优化,充分发挥财务共享模式的优势和对内部控制的积极作用。根据财务共享模式对内部控制的要求,国有企业应建立新型的企业财务管理机制,保证制度的标准性与规范性,并将其实施、评估作为企业实施财务共享模式的基础。标准、规范的财务管理机制不仅提高了财会工作人员和全体业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减少了国有企业财务管理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的联系,同时提升了财务管理工作和业务部门工作的规范性。财务共享模式对于优化企业内控管理,提高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具有重要影响,在保证财务管理机制的规范性与标准性的同时,也应加强对其执行情况的检查监督工作,在国企内部控制中充分发挥财务管理机制的积极作用[4]。

(二)提高国有企业信息技术系统安全性

在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中,需要不断优化企业信息技术系统,避免信息技术隐患导致的企业财务风险。财务共享模式与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相比,财务共享模式对信息技术的依赖性更强,但是信息技术无法避免一些安全隐患,给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带来各种不确定性的风险点。国有企业在财务共享模式下,需要不断完善信息技术系统,加强防火墙建设,降低网络病毒、黑客等对信息安全的影响,保证财会数据安全,减少信息技术隐患导致财务损失。财务共享模式的财务部门职能的改变,减少了人工操作,利用信息技术和财务软件代替传统财务管理中的人工操作。财务工作人员在全新的模式下,其财务工作内容主要是财务数据信息的分析与处理,为国有企业管理层做出正确决策提供财务数据参考与保障。财务共享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财会工作人员工作量,利用信息技术转化财务数据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因此,信息技术系统的安全不仅有利于控制财务风险点,更保证了国有企业财务报告的可靠性[5]。

(三)强化国有企业财会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

财务共享模式是现代化企业普遍应用的一种新型财务管理模式,财务共享模式要求财会工作人员应不断强化专业技能,企业定期组织相关技术培训和复核工作,加强对其专业技术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保证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和工作能力,以保障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国有企业财会工作人员良好的综合素养和专业的工作技能是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基础,是国有企业财务开展共享模式的前提。另外,减少财务数据信息的审核层级是保证财务共享模式应用效果的基础,工作流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失误都会导致财务报告出现错误,造成国有企业财务损失,因此,保证财务基础信息的准确性对内部控制十分重要。

结语

全球经济一体化加剧了企业市场竞争,财务共享模式由于在企业发展和管理中应用优势,得到了我国企业普遍地关注与重视。新型的财务共享模式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影响巨大,提高了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机制的标准性和规范性,提高国有企业信息技术系统的安全性,强化国有企业财会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进而实现了内部控制力度的强化,充分应用了财务共享模式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积极作用,进而提高国有企业的行业竞争力,保证国有企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邹建超.财务共享模式下内部控制问题的研究[J].现代商业,2018(13):153–154.

[2]郭海兰.财务共享模式下内部控制问题研究[J].管理观察,2018(15):177–179.

[3]王小明.建筑企业成本管控研究[J].商讯,2021(29):92–94.

[4]沈建波.企业财务共享模式下的内部控制探究[J].经济管理文摘,2021(19):62–63.

第7篇

摘 要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财务共享服务开始被大量中外企业,特别是上市企业集团所广泛实践并应用着。在我国,共享服务却仍然处于发展初期,在各方面均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种发展的滞后与不足将极大地影响我国跨地区企业集团实施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并将财务共享服务经营模式推而广之的步伐。本文首先介绍了财务共享的实施过程以及关键层次进行探讨,并分析了财务共享的优劣势,最终提出了我国跨地区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再造提供一种参考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财务共享 服务模式 分析

引言

财务共享服务是财务管理模式的变革。通过成功实施财务共享服务为中心,让集中的更集中,分散的更分散,重复性和常规性的职能和活动进行统一处理,局部的决策支持仍放在业务单元财务内,以便协调决策能力和业务单元的特定需求,这样可以使财务聚焦于预算等高端性事务,更好地为企业管理层提供决策支持。

1.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目

通过组织、人员和流程再造,加强对企业财务流程的统一控制和管理,实现财务核算的标准化、低风险、高效率,同时也印证财务共享服务的规模经济性、业务流程再造、扁平化、管理聚焦和流程专业化的特点。

1.1有效降低财务成本。通过利用现有办公场所、使用较低的人员成本、统一流程来减低管理成本,同时利用将会计业务集中批量处理而能够实现的规模效益来达到控制企业集团财务成本的目的。

1.2简化和统一财务流程,提高财务处理效率。通过组织和岗位的统一、流程和标准的统一和优化,借助各项信息化系统,实现交易处理效率的大大提升。

1.3提高财务信息有效性和准确性,提高风险管控。通过业务流程的创新设计,不但满足了新模式的需求,而且统一了流程节点、标准,有效地减少风险控制点,提高风险的管控能力。

2.财务共享服务的实施关键层次方法

财务共享服务的实施一般分为几个方面,有战略层次上的办公地点选址以及服务水平管理方面,组织层次上的组织和人员以及运作层次上的业务流程、法规和系统技术方面。实施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六个层分别为:地点选择 、流程设计、组织与人员、法规遵循、技术与系统、服务水平。

实施财务共享服务总体思路的核心就足如何让合适的人、在适宜的时间、在恰当的位置、做正确的事情,遵循六个关键点,可以帮助企业在最短的时间、以最快的速度和最高的效率成功实施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2.1地点选择。通常情况下,决定将共享服务中心的办公地点设立在哪个城市或国家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需要考虑许多因素并在这些因素之间进行平衡。在选择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办公地点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是后勤部门的成本、高素质人才的数量、法规的灵活性、商务旅行的难易程度、办公楼的可选数量、通讯设施和各子公司之间的距离。一般前三个要素是最着重考虑的因素。此外,还应根据实际情况考虑交通便利情况和公司在当地的影响力和政府的支持。

通常来讲,选择一个最佳的办公地点需要在诸多要素之间权衡利弊,所以在决策过程中运用加权打分的方法十分重要。对选择标准按照重要程度进行排序,给予较高或较低的权重,然后每个地点经过一系列的评估都会得到一个分数,分数越高表明越符合选择的标准。

2.2流程设计。财务共享服务的流程设计重点在于从核心角度对一些共性的流程进行重新设计,根据最佳操作方案对业务流程尽可能标准化,同时,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内部的流程进行重新设计后,需要注意与业务部门的相关接口以确保效率和客户满意度的最大化。在进行流程的全新设计之前,应该充分考虑下述问题,什么是要满足的需求,为什么要满足这些需求,目标是否与组织目标相一致,何处、何时需要提供能够满足需求的服务,如何实现,需要什么样的流程,由谁来运营这些流程,有没有增强流程和人员绩效的机会等。

2.3组织与人员。在通常情况下,人员所从事的角色会跨越各流程的边界。将流程转移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可能导致员工利用率不足,减少冗员也可能导致执行未被转移流程的人员不足。因此,在全职工作人员的概念下确定真实的人员需求非常重要,定义人员职责的重复程度并确定需要采取的方案,这些方案可能包括岗位重新安置或减少冗员。成功的转移包括特定人员执行的业务岗位的重新安置以及除业务部门外的其他剩余岗位的有效重组。

2.4法规遵循。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必须对所覆盖的地域的法规要求加以认真的研究。法规方面的要求可能会影响到共享服务中心的组织结构、业务流程、信息系统和技术、员工和文化等方面,并可能致使共享服务中心的很多优点无法实现。在通常情况下,法规的问题并非不可解决,但更重要的是,企业要仔细地权衡为克服这些障碍所需付出的成本是否值得。

2.5技术与系统。技术不仅能改变流程执行的模式,而且可以完全取消许多流程。在共享服务的环境下,这些技术体现为标准的ERP工作流、文件扫描储存技术、网络、通信和呼叫中心技术。

2.6服务水平。服务水平协议是服务关系管理中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运作的“逻辑平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运作前必须首先明确客户的期望值并使其提供的服 务与客户的期望值保持一致。服务水平协议将定义服务的范围、成本和质量,并将它们书面化。服务水平协议使得财务共享服务不同于单纯的职能合并,它更加注重客户即业务部门,它将提高服务提供和接受方之间的纽带作用。它以正式的方式让客户了解服务是如何定价,为什么这样定价的,以及服务机构为他们提供了些什么。

3.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关键成功因素分析

要建立一个有用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可归纳为流程、系统和管理这三大方面。

3.1流程方面 。

3.1.1在实施财务共享服务战略初期,企业集团首先需要做出最重要的决策就是如何选址。

3.1.2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所带来的主要变化之一就是制定服务水平协议。

3.1.3另一个重要经验就是,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需要一位在企业内有威望、高层的管理者来进行协调与促进,因为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将需要对企业基本职能做出调整与变革。

3.2系统方面。系统平台的统一搭建和整合是实现共享服务的第一步。

3.3管理方面

3.3.1用渐进、管理层承诺、沟通应对组织变革引起的抵制。共享服务将内部关系市场化,由此带来一系列转变:由“经营上级”到“经营客户 ”,由“完成任务”到“追求效率” 不可避免地会导致裁员、分权、改变业绩考评方式等等,各种显性、隐性的抵制都带来人为的阻力、降低效率。

3.3.2控制速度、逐渐渗透。从某一地区某个领域试起,试点成熟后再推广,这样一方面积累经验 ,另外也有示范作用。

3.3.3展现前景,反复沟通,决策、执行透明化。

4.实施财务共享服务应注意的风险管理问题

4.1实施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过程中,在组织、流程、标准方面容易出现一些问题。第一方面:内部分工不明确、职责定位不清晰;第二方面:部分工艺流程缺乏标准的规范说明,流程固化,核算风险不受控;第三方面:费用标准不统一,影响业务流程的标准性,核算标准执行偏差,不能及时体现。

4.2企业集团要制定健全的风险预警管理制度 ,科学评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实施中遇到的需求分析风险、管理变革风险、信息技术风险、实施咨询风险和业务流程重组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首先,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领导层及项目实施负责人的选择上要注重沟通技巧、控制复杂局面的能力和良好决策能力等因素;其次,在建设财务共享模式前,要充分考虑集团规模、财务管理状况、投资收益和人员素质等因素,做好功能需求、管理层信息需求、业务流程需求和价值等方面的分析;最后,企业要选择适合的软件系统,并注重系统软硬件设备的安全维护,从而有效控制管理变革和其他风险。

第8篇

[关键词] 共享服务中心 实施过程 共享范围

一、共享服务中心的定义及其发展

共享服务中心SSC(Shared Services Center)成为组织设计、运营模式、管理控制理论的热点,频繁出现在现代管理方法的研究中。它是一种集成化的操作,用以向同一集团公司内部的不同部门提供一系列的服务(通常为重复性的频繁的业务交往活动)。这种服务通常起始于象财务、会计和IT这样的部门,然后发展到物流仓储、客户服务、人力资源及其他的支持部门。最早使用这一管理模式的是美国福特公司,20世纪80年代初,福特就在欧洲成立了财务服务共享中心。随后,杜邦和通用电气也在80年代后期建立了相似的机构。90年代初期,惠普、道尔、和IBM也相继做出这样的决定。根据英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调查,至今超过50%的《财富》500强和超过80%的《财富》100强企业都已经建立了共享服务中心,并在财务上节约了大量成本,提高了服务质量。

二、实施共享服务中心的过程

实施SSC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根据现已实施SSC的公司经验总结平均需要花费1年~3年时间,具体情况视公司是否已经建立起新的ERP系统而定。每个项目都将经历许多阶段,一般来说,实施SSC时将主要遵循如下步骤:

阶段1战略/评估。在评估阶段,需要交付的任务是取得高层管理者的支持和完整的业务方案。收集相关信息并向管理者简要介绍服务共享理念,增强员工对共享服务概念的认识,赢得高层管理者如掌握大宗采购CFO和董事会的支持。

通过最初的评估,提出所需的项目资源,并提供获取资源的渠道。由于处于项目的最初阶段,很难有数据支撑,但通过现状分析和他人成功实施的案例可以作为参考分析出可能需要的资源。

阶段2设计和构建服务共享模式。将服务转移至SSC将迁至人员、结构和流程设计方面的问题。与有经验的员工以及成功运营SSC的经理们共同探讨将有助于建立一个有效的SSC。其中一些关键的业务如下:

1.确定共享业务的范围。业务方案一旦建立后,则需要制定详细的运营结构和服务共享构建方案。共享服务的业务范围是应该首先确定的。SSC提供的服务除了财务处理活动,还有基金、采购、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市场营销、法律、研发及设备管理等活动。

2.确定共享服务中心位置。选址的考虑的因素很多,总结各类文献研究的服务共享选址标准如下。

(1)成本/收益:工资等级及激励机制、当地政府及公司津贴、边际收益;税收及相关法律责任要求、免税期及激励计划、税收地位要求;政府拨款及援助、当前位置房地产成本;新员工的重新安置或培训费用等。(2)当地环境:政治环境稳定与否;总公司数据和个人数据的规定与遵守情况;国家内外、不同时区客户的数据交换能力;道路、基础设施、无线通讯、公用设备;特定文化问题、文化规则及惯例、语言。(3)税收/资产/法律:国家内外信息方面的政府政策、考虑与政策有关的数据流程、票据、记录保持;进入银行系统的便利性、外汇管制情况、公司对定位的要求、机密法规。(4)人力资源:总的劳动力资源、技能水平和语言能力;在多个实体、多种货币环境下会计学知识。

3.新流程、新技术的设计和确定。新流程包括共享服务中心运作流程,以及各业务中心的业务发生改变后的流程。在流程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实际业务的可操作性。流程的优劣直接影响共享服务中心运营的绩效。新技术包括:一些关键的系统,如ERP系统、呼叫、案例管理、成像和工作流,以及网络交互技术等。这些新技术的设计和选择需要参考新流程的设计。

阶段3广泛实施与执行。服务共享的广泛实施需要项目团队与当地控制者长达几个月的密切合作和良好沟通,同时,在初创期和整合期许多公司借助专题讨论会的形式谋求当地控制者和人力资源经理的支持。该方式有两个重要的目的:

(1)谋求当地部门的支持―与集团人力资源员工进行必要的合作以确定当地哪些员工将来可以得到工作,哪些员工需要劝说至少在过渡期留在组织内。(2)预期管理―不能将项目轻率地出售,也不能指望财务领域的革命一夜之间完成,管理团队应该简明扼要的支出在相关活动整合进SSC后,其服务水平至少与当地组织以往的服务水平相当,不会干扰经营活动。

阶段4运营阶段。一旦SSC建立起来并开始运营,其所面临的挑战是增加附加值并确保流程质量、成本和时间等关键指标能得到持续的改善。因此,要对初始业务方案咨询斟酌,以弄清服务共享是否达到了预期。

测评共享服务的价值非常重要,它可以证明共享服务的意义。通常用的测量方法就是服务水平协议(Service Level Agreements, SLA)。SLA 的初衷是确保未来的服务质量,SSC必须对其内部客户负责,明确服务对象,提高经营业绩。

阶段5提高。服务共享成为组织支持活动的一部分时,它应当:

(1)将财务工作看作是价值增值活动,而不是以成本为中心的活动;适应不断完善的战略。(2)意识到SSC是一个经营机构中的经营实体,将面临其他外部服务的竞争压力,这些外部SSC服务价格将比内部SSC价格更低廉。(3)灵活运营SSC,将来为了实现规模经济,需要为其他组织承担一些服务活动。

参考文献:

[1]Andrew Kris & Martin Fahy,Shared service center

第9篇

关键词:财务共享 企业 财务管理 对策

财务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是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当今社会,企业的兼并重组步伐明显加快,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定位模糊、管理不畅,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同时财务信息反馈不及时、不准确、不可比,给企业在资金运营管理方面带来较大的风险,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步伐。因此,企业需要根据其实际的经营情况,更新其财务管理模式,从而保证企业的经济活动顺利进行。

一、 财务共享的概念及其形式

所谓的共享服务是把资源和流程整合在一起以实现规模经济,也就是说企业将运作流程从某一个单位上转移到全国,甚至是全球的范围上,成为提供服务的专业中心。而财务共享服务指的就是共享服务在财务领域、会计业务部门的具体应用。它通过建立财务共享中心,将日常的会计工作集中处理,整合人力资源,消除重复成本,提高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度,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经营利润。

由于每个企业都有它独特的文化和特点,所以并没有一个财务共享模式是适用于每个企业的。企业要根据自身发展的特点和实际经营情况,逐步建立一个符合企业发展的财务共享模式。就目前情况而言,财务共享形式分为三种:第一种是集中式。企业将所有的财务部门集中起来建立在某一个地点,该地点最好是成本较低、具有优惠政策的地点,这样一来就降低了财务成本的支出。第二种是全新式。即企业整个管理模式、组织结构要有一个大的变动,在一个全新的地点、采用全新的财会人员、运用全新的系统等建立一个全新的财务共享平台。虽然整个过程比较复杂,但是一旦成立,对于促进企业的长期发展非常有效。第三种是虚拟式。企业不需要将所有财会人员集中在某一个固定的地点,只是通过网络技术促使他们的工作连成一线,形成整体。但是由于缺乏面对面的沟通,工作起来协调性不足,不过对于目前还没有足够资金建立前两种财务共享平台的企业来说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二、 企业财务管理的问题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格局下,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当中立足、发展,就必须把财务管理放在核心地位,重视财务管理。我国在改革开放后,各种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并在在国家宏观调控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飞速发展,逐步变得规范化、专业化、科学化。随着企业的规模不断壮大,涉及的领域变得更加广泛,使得企业内部设置的部门和各级公司也就越来越多。由于这些部门和公司之间的个体利益存在区别,与公司整体发展战略和目标存在一定的差异,从中曝露的问题在财务管理上体现比较明显。

(一)财权分配不均

目前,我国集团总部控制力较强的企业均采取了“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即企业领导层之下的各个部门都必须服从管理层的安排,按照指示执行工作;或者是企业的子公司做任何重大的经济活动(除了年度的财务预算外),还必须向集团总部投递申请,否则将不能进行任何重大的经济活动安排。企业完全采用这种“集权式”模式来进行企业管理,使得企业财权过分集中在领导层,导致了企业内部的各部门或者是子公司丧失了独立活动的经济能力,缺乏项目执行力度。有时候,由于领导层的管理不善,没有及时审批所属的公司部门或者子公司申请的投资项目,就会导致错过投资机会,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另外还有一部分企业采用的是“分权式”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使得财权过分分散,管理层对企业各部门或者是对子公司的管理力度不够,不能很好的进行协调控制,也是不利于企业发展的。

(二)财务控制不当

我国企业财务控制不当体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全面。从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当中可以看出来,企业的财务控制主要是事后控制,缺乏至关重要的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由于事后控制是基于对企业整年运营状况的一个时候分析,其结果受市场经济环境的影响,其制度缺乏有效性,所以未必适应于企业来年的发展。而我国大多数企业目前还没有在财务管理上实行事前控制即事前预算,主要原因是预算过程比较难,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不可控的市场影响因素较多。,所以这就导致企业做出的预算往往跟实际情况不相符,给公司领导层带来了较大的决策困难,仓促决策的过程可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至于事中控制,按照成本效益原则,根据项目执行情况不断更改预算方案的财务管理模式一直认为不经济,也是阻碍以预算进行刚性控制的原因,。第二、企业财务管理各自为政,缺乏统一性。例如,一些企业大力拓展多元化经营,各个业务板块差异较大,在发展中不断出现管理的问题,没有能力和精力梳理和建立一个贯通母公司、子公司和分支机构的财务体系,致使企业各层次财务管理只能依照会计准则,各自理解,各自为政,缺乏统一性,可能造成企业内部财务核算混乱、财务信息失真、资金流向不受控,严重损害了企业的利益。

(三)财务监管不严

企业内部虽建立财务内控和监管机制,但独立核算的单位较多,上级机构对下级机构的抽查和审计的方式只能杜绝大的问题,但由于缺乏统一的财务核算体系,无法保证各级单位的财务核算和内控达到公司的要求,进而使得企业承担了财务信息失真的风险。因此,企业应认识到财务监管对企业发展的的重要性,充分梳理财务工作的工作量和难点,反映财务工作的业绩,并对财务监管制定相应的措施,既调动财务人员的工作热情也能为企业做好风险的防控。

三、 提高财务共享平台下的企业管理

(一)合理分配财权

针对“统一领导”的财务原则,在财务共享的平台下,企业要合理分配财权,适当放松对各部门或子公司的绝对领导。在合理的程度范围内,相应地给他们一些自由掌控权,自行制定项目计划、预算报表与掌握执行进程。因为公司内部有财务共享服务平台,领导层或者母公司能够对企业的资产以及资金流向做好实时把握,结合企业实际运营状况分析其经营活动是否合理就行了,不但提高了效率也保障了资金运营安全。如果对于过去过分分权的企业,企业要从上而下进行一次大变革,利用财务共享服务平台牵制它们的经济活动,加强对各部门或子公司的管理力度,从而使得资金合理分配与利用,让企业正常运营。

(二)完善财务控制制度

在财务共享服务平台之下,通过集中的财务核算和信息披露,能够达到企业内部财务核算的一致性,确保各部门和子公司的财务信息准确、及时、可比,利于集团总部下一步进行对比分析和决策支持。同时在财务共享服务平台之下,各部门或子公司能够充分获取历史数据,领导层和母公司能够充分利用横向对比、同比和环比等分析工具,可以更好的公司整体的财务预算,平衡好各部门和子公司的预算,利用共享服务信息化平台从事前预算、事中预算、事后控制全面出击,做好企业内部整体的资源调配,以低成本的财务支出换取更多的收益。

(三)建立财务监管机构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充分依靠企业内部的财务监管部门,比如审计部和监察部,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结合的方式对公司内部所有的单位进行检查和审计,逐步规范和统一财务管理行为,使得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够发挥最大效用,切实促进企业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任立志.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探讨[J].现代会计,2008

[2]陈虎.未来之路-财务共享服务[J].财务与会计,2008

[3]王荭.李桂芳.浅议共享服务在财务领域中的应用[J].山东水利,2009

第10篇

【关键词】财务共享;大数据;基金管理公司

一、财务共享的概念及意义

1.概念。

财务共享是以互联网信息化技术全球化、企业信息的透明化、管理会计的诞生等为前提,通过优化财务业务处理和组织架构,通过重新梳理财务流程从而达到规范和提升效率,降低企业运行成本,为企业创造价值,为内外部的服务对象提供专业的财务服务。

2.意义。

财务共享可以实现共享范围内会计核算主体之间会计政策的统一管理,实现各个主体之间会计基础工作的高度集中管理。财务共享的实施将给财务带来系统化、信息化、流程化、标准化的作业过程,促使财务领域内核算方法、核算口径的统一,财务流程标准化,岗位职责范围、业务操作规范的统一和信息的高度透明,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降本增效,实现企业价值再造。具体对于基金管理公司而言,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基金管理公司目前的财务管理困境,包括但不限于:规范和标准化日常会计核算、涉税业务、资金收支、财务报告等工作流程;提高财务服务职能,降低公司运营成本,实现管理与决策职能的分离。

二、A基金管理公司财务管理困境

A基金管理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成立于2011年,资本金5000万元,为国有股权投资平台控股的二级公司,主要为平台旗下区域性股权投资基金和新兴产业基金的全面运营管理。A公司通过市场化手段发起、募集和管理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及天使基金,目前共计管理母基金32支,所管理基金资金认缴总规模为153.8亿元,实缴规模120.8亿元,对外股权投资项目共计327个。A公司以获取各个基金后端超额收益为公司主要利润来源,以收取各个基金年度管理费为日常运营资金来源。随着A公司业务的发展,传统的财务模式已无法匹配目前公司管理需要,各种弊端显露出来。

1.财务管理功效甚微。

A公司目前所管理基金的特点是数量多、地域广、投资重点和方向错综复杂。财务部负责的会计核算主体(含A公司自身在内)共计33个,遍布省内15个地州市,财务部在岗人员13人,平均每五只基金需配备两名财务人员(会计兼报税员、出纳兼备案员)才能完成常规性管理。各个基金的会计核算、涉税业务、资金收支等日常事务繁重且重复性非常高和技术含量较低,但占用财务部大量的人、财、物力,几乎难以开展基础工作之外的分析、决策、管理,导致财务效能极其低下。此外,对于集团提出的A公司及其所管基金的对标管理存在较大障碍,以A公司一己之力难以获取对标管理所需的行业平均数、行业先进数等数据。A公司所管基金的投资项目涉及的行业范围较广、投资周期不同步,若无外部客观、及时的对标数据,仅靠财务闭门造车,对标工作难以完成,不利于集团对A公司的管理和考核,也不利于A公司对所管基金业绩的判断,更不利于提升基金的价值管理。

2.财务信息质量差。

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上级母公司对管理质量的提升、基金出资人对投资价值信息的需求等都对A公司财务信息的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客观性、规范性与目前国内资本市场相匹配。从成立之初到现在A公司仍停留在简单事后核算阶段,难以提供动态财务信息,无法满足资本市场的需求,无法满足募资团队宣传所需,无法满足投资团队决策所需,无法满足投后团队跟踪管理和退出时点、退出方式等决策所需。目前仅限于提供三大报表,财务报表附注以及财务关联信息难以获取,且三大报表的数据仅依据账面数字简单生成,没有与资本市场进行有效对接,无法真实客观反映各个基金在资本市场真实的估值,急需解决财务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及时性、标准性。

3.财务管理效率低下。

A公司目前沿用的是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重记账轻管理。财务人员的执行力严重不到位,工作精力用于满足日常收支的记录,未能针对数据进行深挖,分析数据背后的规律和预测未来趋势。受限于财务管理成本和业务的繁杂,财务人员薪资偏低,直接导致财务人员素质偏低,难以承担管理职能。

三、A基金管理公司财务共享的必要性

近年来财务共享在国内的兴起为A公司提升财务管理效能提供了路径,A公司有必要启动财务共享之路。

1.实现业财融合,提升运营效率。

全球信息化使得公司必须拥有大数据业财融合才能在激烈的资本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实现A公司业财融合的前提是财务共享。A公司可以财务为起点向业务端进行延伸,打通会计与业务、会计与外部利益相关者(主要是各个基金的出资人)的界限,实现信息的集成与实时控制;将股权投资业务流程中的募投管退四个核心环节中的不增值环节和节点、会计核算流程中的不增值部分逐一剥离和剔除;注重财务信息在价值链全过程的各个环节的沟通与宣导;注重从财务信息、账表资料为主转向业务经营过程中数据化,以多种形态的数据更准确、清晰、直接的表达或传递企业管理决策、业务经营内在的情况与状态;注重从粗放的、概括性强的信息转换到精细的数据,将数据的采集与分析延伸到企业经营的每一个流程节点,价值链中的每一个细枝末节;将原来不相关的信息经过分析整合重新解读,从而挖掘新的价值,摒弃原来的事后数据分析的模式,转型到实时动态分析管理。财务部门通过财务共享把会计工作前移到业务流程中,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实现低成本高效率,把会计分析和会计判断放在业务流程中进行动态决策,让基金投资决策和基金募集完全匹配,做到统一筹划,从而为A公司创造新的价值。

2.规范内部管理,提升管理效果。

A公司财务实施财务共享的过程中,首先可以通过对募投管退四个核心业务流程进行再造,进而为公司提供标准化的财务管理,提升公司内部管理的有序性。其次最大限度降低了对财务人员数量的要求,不再需要财务人员面面俱到,转而要求财务人员专业化。目前需要13个财务人员才能完成的工作在财务共享之后仅需要2~3个财务人员即可胜任,节省了大量的人财物。再次财务共享可以通过使用可扩展的商业报告语言等标准化的财务管理技术,对A公司的财务信息进行规范和提升。最后A公司所管基金均采用标准化作业流程,减少了多余的步骤和流程,数据的共享和信息化使得各项业务和财务数据汇总、分析不再费时费力,更容易做到对标管理。

3.深化财务管理,提升核心竞争力。

A公司通过财务共享可以实现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进而提升核心竞争力。可以促进A公司整体管理水平提升。A公司所管基金个数多、规模大,财务核算系统和报税业务繁多且难以面面俱到,财务共享后财务信息系统趋于完善,运行效率更高,财务分析与决策、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均有所提升,进而促进公司整体资源配置合理化,财务管理趋于精细化、透明化,财务管理集中高效化,管理方式上更科学化。

第11篇

从海尔案例看SSC雏形:管理业务的内部市场化整合

海尔集团1998年之前的金字塔型事业部制曾为集团多元化战略立下汗马功劳。这种模式要求各生产事业部既负责核心的研发、生产,也要包揽相对非核心的财务、人力资源等全部流程。但随着组织规模的进一步扩大,总部遥控一大批各自为政的事业部变得越来越困难,许多独立各处的“小流程”粗放而臃肿,从材料采购到销售回款,总部很难及时掌握所需财务信息。于是1999年海尔开始打破等级结构、将小流程整合为由市场链连接的大流程,对原有的组织结构进行优化,把原来分属于各个事业部的营销、采购、财务全部分离出来,整合成立了商流推进本部、海外推进本部、物流推进本部和资金流推进本部,实现海尔的统一营销、统一采购、统一资金结算与财务管理。例如整合成立的海尔资金流推进本部,将原来隶属于集团内部各单位的分散的财务人员、资金、财务信息平台等资源进行优化整合,由资金流推进本部统一管理,从源头上解决原来各财务部门之间相互割裂的问题,实现了现金流的一体化和财务资源的集成共享。同时还解决了原先各单位各自对银行、分供方和商场进行担保等问题。资金流推进本部成为海尔进入国际化战略实施阶段的财务集成芯片。资金流推进本部按照会计委派制的思路将财务人员委派到集团内部各单位提供理财服务,并与被服务单位签订财务服务合同,形成内部市场链关系。海尔为其专门设计了类似市场价格机制的“索酬(S)、索赔(S)和跳闸(T)”规定。财务人员为服务单位提供了增值的理财服务并取得了良好的市场效果时,才能索酬,否则,就要被索赔。财务人员的工作效果由被服务单位确认,由资金流推进本部统一考核,实现了财务既相对独立又和业务流程融为一体,将原来直线职能型的组织结构转变成平行的水平流程网络结构,优化了管理资源和市场资源的配置,实现了组织结构的扁平化、信息化和网络化,从结构层次上提高了职能管理系统的效率和柔性。

资金流推进本部发挥专业技术优势在各业务单元推行财务与业务信息全面集成共享,也因此得以将全面预算各项指标细化到每个部门、每天、每人、每个产品甚至型号,并引入国际标杆作为编制依据,保证各项预算目标的国际竞争力;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将结果和国际先进水平比较,分析差异并向业务单元提供专业建议,使之可以及时地将有价值的信息转化为改进的决策和行动,进一步提升海尔在成本、费用等方面的国际优势。这种准“共享财务”运作,让财务管理直接体现出价值、有力地支持了海尔的国际化战略。按照海尔的最终构想,重组后各业务单元间是平行的市场服务关系。各个推进本部成熟后同样可以成为独立经营的法人,可以到外部市场为海尔赚钱。由此分析看来,虽然海尔没将推进本部冠以SSC之名,但已然顺应现实需要具备了共享服务的本质(资料来源:苏慧文《海尔管理革命:市场链与业务流程再造》,载《南开管理评论》2001年第1期和王曙光、王艳《从海尔SBU看企业内部市场化及考核激励安排》,载《财会通讯》2004年第10期)。

其实SSC诞生至今已经近30年了,福特公司是公认的第一家建立SSC的企业――上世纪80年代初它在欧洲成立了提供财务服务的共享中心。时至今日,美国《财富》500强中86%的企业、欧洲半数以上的跨国公司都已经或正在建立SSC;在亚洲,其概念虽然引入较晚,但很多大企业的组织流程改进实质上已自觉采用了它的思路,足见其魅力之大。

从SSC的定义和实际操作分析,它的基本特征包括如下方面:1.存在于内部,主要为企业内部业务单元提供跨组织、跨地区的专业支持服务;2.依据市场机制独立运营、服务收费,业务成熟后可与外部供应商竞争来让内部顾客选择;3.内部业务单元不再分别设立后台支持机构,它们统一“共享”SSC的服务。需要强调的是,SSC相对独立而且可以与外部服务商竞争,尽管也有合理的利润追求,但是从集团角度看,SSC的首要目的还是服务整体、提升企业经营效率,而非着重自我赢利,这与建立一般的子公司或利润中心有所区别。

根据运行的现实,可分辨出SSC的不同模式。例如:依据服务对象划分为只对集团内部客户服务的内向型SSC和同时面向内外市场的外向型SSC;依据服务内容可分为提供日常操作的基础职能型(如财务账款处理、集中结算服务等)SSC和提供高层次财务管理服务的战略支持型(如报表分析、理财规划等)SSC;依据组织形式可分为实体型SSC(有形地存在于企业中且SSC的所有机构集中办公)、虚拟型SSC(运行全面电子化、网络化,机构分设在不同地点,网上进行工作沟通)和混合型SSC(主要机构集中,其余机构分散、用网络与主体相连);依据发展成熟度可分为简单集中的初级型SSC、客户导向的市场型SSC和追求利润的独立型SSC等等。

SSC与外包的比较优势:保持控制、业务衔接、“节流”不忘“开源”

在国外,把财务处理交给外部供应商的管理外包与内部自建SSC几乎同时成为流行的选择,二者也的确有很多共通之处:都要在内部先集中财务,都模糊了组织边界,都强调“服务共享”为顾客分担非核心业务……而国内,似乎BPO先一步火起来,这固然是因为其具有广泛适用性,但不可否认,BPO短期迅速降低成本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一些企业“回避问题”、“急功近利”的思维。不过近来发现,越来越多的成熟或是新兴企业开始将SSC作为运营模式的新探索(如中英人寿保险等)。

公司的组织运行包括很多后台支持业务,财务管理历来归为此类。这类业务的模式演进大致如图1的过程。

图1中几种模式产生动因不同、组织架构互异导致了各自相对的优劣,适用于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也可能并存、分别针对不同业务(见表1)。而我国企业尤其是大型

企业集团现在较普遍的问题是:随着规模扩大、业务类型和管理层级增加,采用传统的分散或简单集中所引起的资源浪费、组织惰性等“大企业病”也被逐渐放大,严重毁损着企业的核心价值,所以人们更多地将目光转向更高效的BPO、SSC。

相对来说,SSC的选择具有特殊意义:

首先,这是适应财务管理向专业化、决策支持功能转型的需要。通常企业财务作为后台职能,希望对其通过整合可以达到最少人力、物力的投入带来最高回报,以目前趋势来说就是希望财务部门的工作不仅仅是低附加值的记账核算,更重要的是转到更高价值的决策支持上来;而且现在我国大中型企业普遍面临“大企业病”也要求可以有一个财务集权控制而又不损失效率的模式。所以仅简单合并重复性的日常工作是不够的,只有建立起具有竞争力的业务流程,更为专业、高效、透明地提供服务才能满足战略、组织的需要。例如海尔案例中,资金流推进本部对集团国际化战略的支持以及前文对SSC的特点、比较优势的分析,可以证明SSC更能胜任促进转型这一任务。

其次,样本示范标志着“共享服务”时代的到来。国际上相关研究表明,采用SSC模式的平均投资回报率和人员精简率均可达到25%。众多跨国公司已从自建SSC中获利丰厚,典型的如GE前印度共享服务中心(现在的GECIS)在为集团服务的过程中逐渐成熟,集团将其60%的股份对外售出使之步入社会化经营,收回投资的同时得到了极高的溢价收入;现在该中心已对外提供服务而成功转型为全球知名的BPO提供商,为GE继续创造高额回报。此外,落户中国的拜耳共享服务事业部、惠普在大连建成的SSC,以及国内本土企业中像海尔一样的先行者也不在少数,它们在尝试中总结了一些SSC中国化的经验,享受到初步的成果,进一步激起共享服务理论探讨与实际运用的热潮。

财务外包是彻底的市场模式,企业把业务连同相关资产、人员转移给外部服务供应商,由外部供应商在规定时间内按协议提供标准化服务。其对企业最大的诱惑就是它可以使企业部分固定成本变为可变成本(管理费用),降低经营风险、迅速减少支出:比如不必雇佣全职员工、不必提供固定办公场所、利用外包商技术减少继续投资等;另外引入外部市场力量也防止了服务供应方因垄断而产生的组织惰性。所以很多笃信“不应保留低附加值业务”的企业认为这是一劳永逸的选择。的确,对于那些战略地位不高、又有一定技术含量的业务,BPO很有吸引力。但是财务管理毕竟掌控着关乎企业命脉的资金流,从财务计划、定价策略到信用关系、预算考核,无一不触及企业战略、商业机密,简单地通过外包委托外人存在潜在风险。以下风险将限制财务部门的外包:1.运行中企业内外信息偏差、管理理念冲突带来额外的交易费用使外包成本出现较大波动,不具备持续节约的潜力――因此削弱了BPO最明显的成本优势。2.外包业务与组织的核心业务协调困难――财务必须渗透到核心业务流程才可能保证反映的信息真实和有价值。外包商往往因身份尴尬无法介入内部流程。3.极易失去对外包业务的控制权――这是BPO最为人诟病的地方。外包商毕竟完全处于集团外部,甚至可能是其他利益组织的成员,虽然通过事前选择、明确签订合同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这一问题,但完全契约是不存在的,根本上还是得依靠外包方的职业道德和内部防范制度;当然也可以双方建立利益协同关系,可这种关联越紧密,对外包方也就越可能产生依赖性。4.商业机密外泄――即使是被认为相对安全的应收、应付账款处理也会涉及客户信息、供应商关系等企业重要的无形资源,一旦外泄,后果严重。

这些风险最终可能导致BPO成为一种权宜之计只适应某些业务、某段时间而非长期战略。对比来看SSC,它是将财务职能在内部进行市场化整合,一方面吸收了其他几种模式的长处,如分散式的个性化服务,简单集中的规模效益,统一流程,BPO的聚焦核心业务、服务专业化。另一方面也创造出独有的价值,尤其是部分弥补了BPO的不足:1.SSC带来的成本节约、效率提高具有可持续性――通过将财务职能在SSC中提升为核心经营、为原来的成本中心设计利益机制并逐步使之扩大为专业化的事业部,与效率最高的外包商展开竞争,可以提高财务人员的积极性,刺激财务部门不断创新、主动采用最佳财务处理规范、挖掘新的成本控制点和更有效的管理工具――这才是持续降低成本、提高管理水准的根本驱动。2.衔接核心业务,促进财务管理与业务运行集成。SSC比外包商拥有身份优势,作为内部价值链上的伙伴,它与业务单元可以明确责任、风险共担;并且可以接近企业战略、业务计划、行动目标和几乎所有内部信息,利于将财务流程和业务流程相得益彰,如海尔案例中资金流推进本部进行的全面预算细化。3.保持对共享业务的基本控制,并通过合理平台架构加速企业标准化进程――本质上SSC仍是企业的利润中心,隶属于集团整体战略规划之中,母公司可以及时了解情况,通过对其的业绩激励来把握方向、减少波动,所以业务控制风险低于BPO;而且通过SSC建立起标准化的服务平台,统一规范不同业务单元所采用的流程,可以减少标准执行偏差及各业务单元可能的暗箱操作。4.“节流”不忘“开源”――当SSC逐步成熟面向外部客户时,相当于为企业培养了新的利润增长点,额外的投资回报甚至可以用来投入核心业务,直接提升企业价值。如此对比看来,建立SSC是一种长远战略考虑,比BPO更具有生命力。

在中国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组织中建立SSC是必要的,同时也是可行的。原因如下:1.信息技术的支持。我国企业已经开始信息化建设,众多大中型企业的ERP系统已有初步运行经验,并且在这些方面的投入能保持一定的连贯性。这为SSC的创建提供了技术保证。2.企业规模、资源投入。尽管SSC对企业规模有底限要求,多应用于如GE、美国运通、海尔之类的大公司,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小公司就不能从中获益。“只要一个公司拥有多重业务,且每个业务单元都需要建立各自的财务体系,那它就可以尝试推行共享服务系统。当你只需要拥有一个的时候,你为什么要重复建设呢?”(GE亚太全球业务服务总经理吉利安语)所以只要变通出适合自己的类型,SSC或者说SSC所体现的服务共享精神就有广泛推行的可能。

企业集团导入SSC的关键成功因素

国外调查表明,多数组织实施SSC的过程都花费了1到2年的时间,全球最大的企业管理软件供应商德国SAP建立亚太区SSC竟用了6年。实施中主要面临的风险包括:最初的自我评估,共享业务的选择;高额的初始投资,较长的盈亏平衡期;制定新规则(保证企业内部实体间的市场交易公平、透明);冲击原有体制、企业文化(由行政等级变为交易伙伴――对这种转变一开始的抵制会降低效率);SSC成熟后的控制等等。针对这些风险,不同企业有不同的应对方法。那些成功建立

SSC的企业选择的路径也不全相同,所以在这里只提出几个共性的关键因素。

(一)SSC适应何种企业、何种业务

SSC其实是很灵活的框架,诞生之初只适合业务多元、实力雄厚而又组织臃肿需要“瘦身”的大型企业,共享的也基本上只是如记账、应付工资等非核心、大批量的操作业务。但是发展到现在,很多中型企业通过将SSC变型最终也找到适合自己的模型,可共享的业务也扩展到资金管理、财务分析、改进建议等战略支持领域。所以有关财务型SSC的适应性,只有一个大概原则,凡具备以下条件均可考虑建立,集团内部共性财务机构重复建设且运行成本与效率失衡,母公司拥有“统一安排”的控制权,有实力支持到盈亏平衡,集团内部有一定信息化基础。

至于可拿出来共享的财务业务,一般是先划出宽泛的潜力共享范围,再结合战略、业务单元实际分阶段选择。现在主要的模型都将财务清晰定位为企业价值创造与保护,财务工作需要满足:为股东创造价值、为决策者管理者提供多方位支持(包括战略方法、业务执行、监督)、进行有效控制和风险管理、为供应商及客户等价值链各方提供高效服务。所以与上述相关的财务服务,只要具备标准化、大批量或专业要求高的特点都可以划入“财务共享潜力区域”。图2展示了截止2005年欧洲SSC的业务范围及影响力预测,也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

不过,选择财权共享的范围涉及到集团内部敏感的利益划分,为减轻试行的内部阻力,减少运作风险,起步阶段应先选择某些日常操作业务(如编制账目),确保SSC全力以赴塑造形象。这样既有利于培养信心、教育内部客户,又循序渐进、提高了成功率。而共享范围的界定可以不断修正,时机成熟再加入更高层次的服务(咨询、决策支持类)。

(二)用渐进、管理层承诺、沟通应对组织变革引起的抵制

共享服务将内部关系市场化,由此带来一系列转变:由“经营上级”到“经营客户”,由“完成任务”到“追求效率”,由“铁饭碗”变成与第三方竞争……不可避免地可能会导致裁员、分权、改变业绩考评方式等等,各种显性、隐性的抵制都带来巨大阻力、降低效率。这种风险不太可能完全避免,但通过以下几个关键控制可以有效降低。

第一,控制速度、逐渐渗透。几乎所有成功运行SSC的企业都是如此。这里的速度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范围扩展。从某一地区、某个领域试起,试点成熟后再推广;这样一方面积累经验,另外也有示范作用(海尔是先选择空调事业部试点)。二是指模式发展。最初SSC应该是最基础的,起步阶段可能更多表现出集中化特点:暂时由母公司指令推行而不引入外包商竞争(初创期未必有竞争力),至于服务收费可以先采取按成本以管理费用分摊的方式,之后根据情况变化调整模型直到最终市场化运作;所以最初计划必须结合整体考虑,让SSC的结构可以适应更大范围的组织,可以根据日后企业盈利和增长战略来调整报告关系、激励措施和流程。另外,实施初期母公司必须目光长远,必要时可以牺牲眼前利益多给子公司(业务单元)一些优惠,以减轻其抵触心理,直到目标实现。

第二,高层承诺、领导变革。作为企业高层,首先要明确通过SSC究竟要得到些什么、如何设计方案、为保证实施又承诺如何投入资源,并且把这些准确及时地传达下去,由于会涉及跨组织、跨区域管理,所以需要得到企业最高层的支持,尤其是熟悉企业价值链上各个环节的CFO,用容易理解的财务语言来阐明推动这场变革的意义与过程,及时监控SSC的财务状况。

第三,展现前景,反复沟通,决策、执行透明化。抵制主要源于丧失既得利益和担忧未来变化。针对前者,可以通过细致地沟通使各业务单元明白协同合作的重要、理解SSC未来带给他们的新利益,同时注重引导部分高管改变“SSC在削减自己权利”的观点,转向“SSC是我的理财专家”;考虑后者,必须让整个整合过程透明化,及时公布计划、规则,提供成本开支信息和财产清算资料等,在涉及资源转移过程中更应如此。

第12篇

而益海嘉里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益海嘉里”)则是丰益国际在中国的投资公司,业务涉及粮油加工、仓储物流、内外贸易等,集煤炭经营、清洁能源开发、房地产等,拥有诸多著名品牌,其中最为公众熟悉的是金龙鱼系列食用油,在中国有庞大的消费群体。粮油行业规模大,毛利率低,受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大,分销链条较长等特点,决定了其信息化的重点集中在集团化管控、供应链管理、营销/分销渠道管理等几个领域。

为此《首席财务官》特别专访了丰益国际集团CIO许伟源先生和益海嘉里投资有限公司CFO陆玟妤女士,对丰益国际的IT架构、规划布局以及益海嘉里的财务共享中心建设进行了深入访谈。

IT转型

作为丰益国际CIO,许伟源主要负责企业的IT战略及全面运维,许伟源在全球IT团队建设及解决方案开发方面有着极其敏锐的商业洞见及行之有效的管理经验,不仅助力丰益国际大幅提升其全球经营业绩,更有效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此外许伟源还积极推动并主导了IT组织的全面转型,将原先分散的、基于成本的IT部门彻底整合为高度市场化、以流程和服务为导向的IT部门。

据许伟源介绍,丰益国际的信息化经历了一个快速的发展阶段,整个IT队伍的规模已经发展到了将近600人,集团IT架构有七个主要支柱:第一,业务流程管理,负责需求对接、项目验收、应用价值评估等;第二,统一而谨慎的集团层面的IT规划;第三,以SAP为主轴的应用;第四,传统应用;第五,基础建设;第六,项目管理;第七,布局全球的运营中心。

让许伟源颇为自豪的是丰益国际IT发展的阶段逐步从“IT驱动”转变为“业务驱动”,即用户已经对IT有很强的认识和依赖,会主动提出大量的IT需求。集团管理层也认识到,各业务部门应该对IT应用价值做出评估,从而真正对I T需求负责;另外一方面,IT部门转型为专业的IT公司,更有利于提升项目交付以及运维支持方面的效率,同时兼顾对集团外的IT服务业务,有利于降低集团在IT方面的投入。在参与市场竞争的方面,原本对内的部门要转为对外,并非易事,因此集团管理层在组建IT公司时,就战略性的引入了两位有丰富外部市场经验的股东,以达到快速接入市场、补充和完善IT公司的业务服务内容。

所谓“IT部门转型为专业的IT公司”是指丰益国际集团控股的丰益咨询集团(WCS)。丰益咨询提供IT产品和解决方案、外包和人力资源管理咨询等服务,技术团队具有10年以上SAP全球实施经验和丰富的专业知识,不仅能力卓越,而且经验丰富,在粮食、食品、化工、汽车、制造、石化、通信、金融、贸易、地产、制药、医疗和高科技等众多行业积累了大量成功案例,目前已为全球超过190家客户成功实施SAP,实施地点超过250个。许伟源不仅担任丰益国际CIO一职,同时兼任WCS的首席运营官。在加入丰益国际之前,许伟源拥有长达20年的IT管理经验,曾任中国医院信息公司首席执行官五年,继而担任新加坡电脑系统集团执行副总裁近10年。

许伟源介绍,集团对IT独立出来以后的目标非常明确:第一,要把丰益国际集团的IT管理水平达到国际认可的标准;第二,通过WCS这个对外窗口,形成好的制度,吸收并留住人才;第三,使整个企业的IT投入成本得到有效控制。“虽然加入丰益国际的时间不过两三年,但我能感觉到集团是以业务为主导的、高效决策型企业,配合快速的业务发展要有强大的后台支持,这是很大的挑战。在业界我们要把丰益咨询的招牌打响。内外结合,力争达到以上这三个目标。”IT部门独立后,与集团的成员企业是完整意义上的甲方和乙方合同关系,是完全的自负盈亏。许伟源谈到,“以往IT部门被看作是花钱的成本部门,如今把内部IT资源完全转到市场化的路径,进而转型为有价值的效益部门,能更好地调配资源,集团内部用户也会更加负责任、审慎的提出IT需求。”

双重挑战

丰益国际的很多IT项目是先找“试点”,再逐步推广的模式。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不同,中国是一个很强大的经济体,一些新的IT项目会先在中国做试点,财务共享中心便是一例。

益海嘉里公司总部设在上海,业务覆盖全国,它不仅仅是一个农产品贸易公司,也是一个全产业链经营的公司。陆玟妤是益海嘉里的CFO, 2003年她从新加坡被派到中国,参与了益海嘉里财务团队的筹建及财务流程的梳理等工作。如今不到10年的时间,益海嘉里在国内已经有七八十家加工厂等经营单位。在业务迅猛扩张的同时,益海嘉里很快发现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和财务系统面临挑战。首先,公司财务人员的数量以几何倍数增长,人力、办公成本激增。同时新增加的财务人员的工作量仅仅集中在基础核算、分析、预测、管控等基础工作上,并不能给公司的核心价值和业务价值带来提升,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加强,健全、有序、高效的工作体系亟待建立。其次,由于涉及业务较多、地域较广,公司产品线过多,缺少标准统一的业务流程,缺少实操性指引手册,无法保障基础核算口径和作业流程一致。第三,新建、收购以及并购的企业,无法快速植入财务管理模式,由此带来管理成本上升。第四,尚未形成大信息系统,系统架构不清晰,技术应用缺乏。

以财务为导向,推动企业的业务模式发展,始终是益海嘉里的定位。陆玟妤介绍,益海嘉里已使用SAP建立其核心财务系统,但是益海嘉里所收购的众多本地油品生产商,使用的是不同的财务系统。如何维护数百万的扫描财务文档以支持公司财务的日常工作?如何建立企业级的以内容为中心的业务流程管理平台以支持其所有与财务相关的工作流,使其能够轻松整合他们的财务系统――SAP?如何提取业务规则,提供给财务相关人员,并且轻松地与工作流整合?为了实现财务的集中式控制及管理、减少财务开支、提高财务效率,企业管理层决定集团必须建立统一有效的产品线管理模式,即通过搭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实现减员增效、防范风险的目标。

经谨慎选型考察,益海嘉里于2011年7月最终选择IBM企业内容管理解决方案(ECM)搭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以期实现减员增效、防范风险的实施目的,并进一步向以财务推进业务模式转型的企业定位迈进。

审慎抉择

许伟源透露,益海嘉里在ECM上的投资额是3000万元,在做出这个决策之前,要明确业务需求、目标、投资回报,集团的整个IT战略是配合全球业务需求的,避免重复开发和浪费,往往是从用户方(用户是指财务部、物流部、人事部等)推动,共同对项目需求做出规划、并定期评估。评估过程是非常漫长的,而一旦确定实施,就不会轻易改变。许伟源指出,项目实施的核心问题是要明确需求,所以评估过程中大量的调研非常重要。“最难控制的就是需求,如果代表性很强的话,后续需要变更的机会就比较少,我们在IT推广方面有一套非常完善的机制。尤其是做跨国IT项目时,明确需求更加重要。因为你不可能反复培养资源,这成本是非常高的。前期调研是非常漫长的过程,在大方向正确的前提下逐渐优化。”

“公司在做大的投资决策时以下几方面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是合作伙伴,必须长期持续共同发展,不能选小公司;第二,后台有许多重要的系统,叠加起来就是底层架构的东西,这些是看不见的,但是对整个技术架构的打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需要严格把握。”

IBM为益海嘉里提供的高级案例管理解决方案可以有效管理与财务相关的文档及影像的完整生命周期;功能齐备的业务流程管理与企业规则引擎相集成,协调了财务相关的工作流和规则;此外,强大的集成能力,完美实现了与财务系统SAP的集成。此外流程将能得到优化,具体包括:流程分析、业务活动监控、员工KPI。

陆玟妤介绍,益海嘉里首先上线的是应付和费用两大模块。在实施之前,益海嘉里的应付和费用系统面临单据统一性差、审核要点不明确、手工处理效率低下、会计核算差异化、信息披露不及时、流程和审批层级存在差异、手册缺乏等几个问题。经过财务共享中心这两个模块的应用上线,实现了统一单据管理、审核规范化,将风险从事后弥补改善到事中监察、事前预测,有效提升了风险管理。

基于IBM高级案例管理解决方案搭建的财务共享中心,可以帮助集团执行标准核算作业动作、监督制度准则落地,及时向集团反馈工厂问题;在工厂方面,也可以业务流程为导向,梳理业务模块和业务信息,制定内部工厂标准。财务共享中心上线之后,集团管理将专注于管控指导和绩效考核等;总账共享服务将致力于提供专业的会计核算和报表服务;当地财务将转向财务分析和高级战略决策支持职能。财务管理由此面临革新,企业将加大核心财务人员的投入,有效节省人力成本。

财务共享中心建立后,许多优秀的财务人员能够从基础的业务中解脱,投入到更多支持经营决策的分析管理工作,但如何实现平稳过渡,尤其是转型过程中人才结构的搭建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陆玟妤强调,得益于益海嘉里的快速发展,由共享中心的建立而发生的人员变动完全可以安排到新的项目里,所以公司很少出现裁员的安排。“我们是想改变工作质量,而不是单纯的降低人员成本,我们从基础财务工作转移到决策分析、报表分析等工作中,实现成本节约。确实有些人对财务共享中心的概念还停留在裁员,所以在项目实施前,我们就与员工积极沟通,清楚的表达公司的目标,让大家不要有心理负担,在这种状态下实施会比较好。”

许伟源也强调,“实施财务共享中心不是裁员,而是分工。每个工作经过细分,通过技术手段进行隔离,把低端工作拆分出来,释放了财务人员,更加体现他们的价值所在。他们本来就应该将精力集中在分析上。大部分高端人才,如果没有系统的帮助,他们做分析的时间会少很多。从全球来看,人才是可以互相流动的。有系统的话,可以实现网络无缝链接转移,这是共享中心很大的价值之一。”

通过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实施,企业财务流程的分工更加专业化――主要核算工作规范设立在共享服务中心,使得本地财务人员集中精力于决策支持与业务发展工作,逐步转变为业务合作伙伴,帮助业务持续改善。

从上至下的支持

企业从传统的运作模式向共享服务转型是一项长期、复杂和充满挑战的变革,在设计、实施、部署和管理方面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很多难题。对此陆玟妤坦言,作为一个全产业链经营公司,财务如何统一是最大的挑战。比如收购农产品和做小包装食用油的差异就很大,财务怎样平衡折中统一化?大宗商品的价格变化很快,财务如何适应这种变化?而最关键的解决方案就是多和其他业务部门沟通,提出明确的需求让IT部门去解决。“无论是IT还是财务,其对业务的深入了解程度都非常重要。现在财务分几大部门:资金部、产线部、会计管理部、内审部、项目部、法务部,财务组织架构和业务组织架构是相关联的。每个部门、产线有自己的总监,财务经理对接产线去沟通合作,不纯粹是看报表去分析业绩,还要了解问题所在、如何改进、流程是否需要优化,都要做到有效沟通。目前产线、业务方面实行双线汇报,既向财务总监汇报,又要向业务等部门总监汇报,财务向业务延伸的深度逐步强化。”陆玟妤补充道。

对于财务共享中心的下一步规划,许伟源表示,第一步是控制好整个市场环境,目前已经达到初步的预期效果。接下来需要整合后台建设,最重要的是数据和管理,每个国家对产品和客户及供应商都有不同的名称、称号和编码,怎样整合全球后台数据也是一大挑战。“IT最重要的价值就是数据,大数据分析能力是一种竞争力。”

在许伟源看来,项目取得预想效果的关键是“从上至下的支持”。他强调,虽然改变人的思维很难,但一定要让大家明白,一个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有些事情是必须要做的,从长远角度考虑如何去改变,我们主要的工作是做人的工作。集团有责任去帮助员工规划好职业未来,自上而下的支持非常重要。

创造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