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旅游资源调查研究

旅游资源调查研究

时间:2023-06-12 14:45:2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旅游资源调查研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旅游资源调查研究

第1篇

近年来,乡村旅游或者是乡村生态旅游业呈现高速发展的趋势,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人们周末游的重要场所之一。人们利用周末时间,去乡村体验不同的风土人情、不一样的山山水水,从而带动了当地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区域经济的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快了对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力度,很多的名胜古迹、山川河流、古村落村貌都得到了较好的开发和利用,为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是对于水域这一块,目前开发较好的景点还为数不多,尤其是在乡村就更少。

1 研究理论及方法

1.1 旅游资源的概念 2002年,保继刚在《旅游地理学》一书中认为:旅游资源是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2]。肖星在《旅游资源与开发》一书中认为:旅游资源具有对旅游者的吸引向性、区域性、多样性和综合性、永续性和不可再生性[3]。还有杨振之学者认为旅游资源包括旅游地资源、客源市场、旅游服务以及旅游设施[4]。还有一些学者认为旅游资源是所有对旅游者构成吸引力的自然和社会现象和事物;也有学者认为只要有足够的力量吸引游客前来并获得经济效益的各种要素的集合体[5]。

1.2 旅游?Y源的分类方法 旅游资源分类是旅游资源评价的前期主要工作,只有在分类准确科学且适用的基础上,才能作出更加合理的评价,从而有利于对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然而关于旅游资源分类,旅游理论研究的初期工作已经开始,伴随着旅游开发开发与实践方面的研究,不同的学者和专家因各自的观点,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而我们在研究旅游资源时,选择一种合适的分类方法是一项必要工作。

1.3 旅游资源的评价方法 对相关旅游资源进行分类,是为了的对旅游资源进行评价,分类后就是要对旅游资源进行科学合理实际的评价,这是分类的价值所在。旅游资源的评价是为了在对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提供理论依据来支撑,避免克服在旅游资源规划建设时的盲目性,是为了增强资源开发利用科学性,评价的科学性与实践性直接影响着区域旅游开发程度和远景的发展,是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环节。

2 研究区域概况

2.1 自然地理条件

2.1.1 地理位置 ????江景区位于六盘水市境内,距离六枝特区行政中心40km,六盘水市中心90km,301省道、水黄高速、六六高速、六镇高速、六毕高速,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景区的通达性和可入性。同时,景区的道路在不断扩建,改善了景区的交通位置,进而凸显景区的区位优势。景区源于司马迁史记“夜郎者,临????江,江广百余步,足以行船。”????江风景区包括:????江景区、回龙溪景区和溪耳景区,面积约259km2,总共112个景区。1995年,被评为贵州省风景名胜区,该区域平均海拔在600~2172m,这里有丰富的自然风光,民族民风淳朴,人文历史文化悠久,是考古、观光、度假的理想圣地。

2.1.2 自然优势 研究区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在14.5℃,年均日照时间在1252h左右,降水量在1476mm左右,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矿物储备丰富,已经探明的煤炭量达33亿t,理论储量为180亿t左右,且水资源丰富,地表水量达51亿m3。

2.2 社会经济状况 2016年,全区着力做好精准扶贫攻坚战、生态文明持久战和转型升级突围战,经济形势稳重有进、稳中向好。2016年预计生产总值165.3亿元,同比增长13%。然而在固定资产投资已经完成195.98亿元,同比增长21.6%;社会消费品零售完成40.9亿元,同比增长13.1%;人均GDP完成33166元。2017年,生产总值预计完成182.8亿元,同比增长13%,一、二、三产业同比增长7%、12.4%和16%。

3 ????江旅游资源基本情况

就目前来说,我国相关学者在对旅游资源调查研究时,无论是专项旅游资源调查,还是区域性旅游资源调查,主要依据是国家标准GB/T18972-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本次六枝特区????将旅游资源调查的主要依据任然是按照这个标准进行(表1、表2)。

根据《旅游资源普查规范》的相关规定,????江旅游景区的旅游资源,按照旅游资源属性分为地文景观、生物景观、古迹和建筑、民族风情、水域风光、购物健身6大类、24种基本类型,种类多样,分布集中,兼具独特的观赏价值、科普价值和民俗文化价值,整体资源环境质量十分优越。????江景区的旅游资源极具特色,比如:浓郁的民族风情、神秘的夜郎文化以及优美的水域风光。

4 ????江景区旅游资源评价

4.1 资源总量丰富,开发潜力巨大 按照旅游资源属性分为地文景观、生物景观、古迹和建筑、民族风情、水域风光、购物健身6大类、24种基本类型,种类多样,分布集中,兼具独特的观赏价值、科普价值和民俗文化价值,整体资源环境质量十分优越。目前,????江景区已经开发的单体旅游项目有54项,在2016年,整个景区实现旅游收入90余万元,接待游客6000多人。还有在2017年的春节,整个景区到处充满节日的氛围,听山歌、品美食、看美景,为游客带来更多的欣赏点。

4.2 资源特色鲜明 六枝特区是贵州省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先导区,贵州省资源城市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处于毕节和六盘水资源富集区和结合部,从而看出本地区的资源类型丰富多样。在整个????江景区,所呈现的54个单体旅游项目中,红色旅游资源占30个,占比例为55.56%。虽然????江景区给游客的直观感觉可能是生态旅游、观光旅游、乡村旅游这一类型,但是整个景区的主色调是红色旅游。相关的红色旅游景点,比如有:????古国、夜郎古国、梭戛长角苗风情、水落洞歪梳苗风情、????寨、祭王寨、大补王寨、小补王寨、阿女寨、木城村;子王坟、摩岩石刻、古驿道、石驿站、古城墙、郎岱古镇、茅口古镇。

4.3 丰富????江红色旅游资源的内涵 在开发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的同时,应大力倡导和逐步改善革命圣地、陈列馆和纪念展览馆的内涵,将单一、传统的图片展示和橱窗式的文物陈列变为富有人性化、生动有趣的多媒体展示、活场景展示。景点场景的设计应利用声、光等现代多媒体技术拓展展示的信息,尽量再现当年的实际情境,适当考虑旅游者参与性的内容。提高展馆的趣味性,贴近旅游者的生活,激发旅游者的动手动脑热情,吸引旅游者参与,使旅游者更乐于接受红色旅游的革命精神和文化精髓,形成独具一格的????江红色旅游品牌。

4.4 突出生态资源,促进区域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化发展 坚定不移地走特色发展道路、可持续化发展道路以及原生态发展道路,是????江景区旅游发展战略自始至终需要遵循的原则和开发理念。??柯江景区旅游发展的特色颇多,既有自然特色,又有人文特色(包括红色旅游、古遗址、古建筑等),但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人们欣赏水平逐渐提高的背景下,必须坚定信念,集中打造鲜明的大特色。对于????江旅游来说,生态旅游是??柯江旅游的最大特色和景区开发的主要目的。

第2篇

关键词:民族文化 旅游商品 设计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2(c)-0239-01

民族文化旅游商品是指在开发旅游商品的基础上,保持民族特有的文化特征,以当地最前沿、最自然、最具民族特色的民族文化资源进行概括、提炼后作为旅游商品的组成部分,同时将旅游资源和关键要素转化到旅游文化产品设计上来。

1 突显民族地域性

民族即代表地域性,寻找各地特定的旅游资源必定是设计中着力强调的原则之一,旅游纪念品的地域设计中关键的一点是抓住典型,例如人文和地理的特点,最能给游客留下深刻印象,它是一个地方能对游客产生心理情绪的欲望,从自然地理上面,有几大地域特点。

一是地理地貌,许多旅游圣地都以特色的地貌为旅游资源,例如湖南的张家界的砂岩地貌便是一种独特的石柱地貌景观,通过地质活动外力的作用,形成了石英砂岩标新立异的石柱,具有极高的旅游观光价值和科研价值。广西桂林是以喀斯特(岩溶)地貌为主,因其成因不同,设计时应该考虑突出此类特征。

二是水体,水体资源主要是指具有观赏价值的海洋、江河,例如海南的著名海景“天涯海角”,桂林的“漓江风光”,都是地域特点的表征物。

三是生物,不同地域环境有着迥异的生物特征,如桂林的沿江摇曳的凤尾竹、河南多姿的国花牡丹、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等等。

四是气候,气候既是自然旅游资源的影响因素也是特色的旅游资源,东北的冰雪世界每年吸引数以几十万计的游客。

五是宗教文化,宗教作为各地特殊的社会文化体系,作为特色旅游资源成为经典的文化特色,例如藏族的藏区文化、九华山的佛教文化等。

六是社会风情,当地人们的风情风俗是吸引各地游客前来游览的重要因素,例如云南泸沽湖的“走婚”。

2 反映民俗民风

旅游商品的开发设计的内核是看其除了地域性特征以外还是否带有民族文化的韵味,在设计中可以通过几个特征来表现。

一是有民族信仰,各民族在发展过程中都传承着各地的文化,有着自己的信仰,例如壮族崇尚凤鸟,先由太阳崇拜起始,而后演化为凤图腾的崇拜,苗族崇拜牛等等。

二是民族的节日,作为特色民族文化,盛大的民族节日是反映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如傣族的泼水节、回族的开斋节、侗族抢花炮的花炮节、藏族的转山会等等都具有民族文化的象征意义。

三是民族建筑,各民族居住的地理环境不同,民居风格也不尽相同,如桂北的三江风雨桥、鼓楼,湘西凤凰的吊脚楼等等,都体现了不同民族的文化特征。

四是民族服饰,独特的织造工艺造就了各地迥异的民族服饰,如苗族的蜡染、侗族的紫色侗布头巾、藏族的藏袍和华美的头饰。总之,在了解当地生活和传统习俗中加以艺术的创造,让旅游观光者除了欣赏美妙风光以外,还能珍藏和纪念有价值的民族特色商品,这对旅游业是有着极高现实意义的。

3 文化产品的趣味设计

当前旅游市场中,能够满足于游客在购物环节里真正具有艺术价值和纪念意义的商品是大家寻觅的对象。

旅游商品设计品种的定位应当是由装饰的趣味以及轻松的内容形式决定的,桂林的遇龙河漂流一直是来桂林旅游的国内外游客推崇的旅游项目,漂流过程中用水枪互相打水仗是许多游客青睐的能够拉近彼此间距离的一种有趣的方式,只是水枪的粗陋值得旅游商品设计者考量,还可增加何种功能。商品的互动性和趣味追求是年轻人群易于接受的,小小的手机链和变化的钥匙扣,或者个性的盖章本都会使时尚“玩机一族”流连忘返。

文化产业的投入将会改变一个市场的惯性,2013年由博物院在一年期间合作开发的商家达92家,共同开发了近600项新品,在某知名社交网站上由粉丝团贴出的一款以康熙朱批的“朕知道了”纸质胶一经售出便受到网友们的追捧,产品上市期间从2013年7月到第二年3月间,共计销售了两千多万元。这不仅给台湾的创意产业做了最佳诠释,也彰显了台湾最珍贵的“脑矿”价值。同时在2013年间由北京故宫博物院主办的“紫禁城杯”故宫文化产品创意设计大赛正式在故宫博物院启动,这是一项面向全球设计师招标的比赛,据有关专家透露,在2012年间故宫博物院的文化产品收入是1.5亿元。故宫博物院开发的故宫特色文化产品种类,包括贵金属制品、丝织品、玉器、珐琅、茶具、生活T恤、纸质图书等各有5000余种类型。

在产品种类中,由故宫太和殿屋顶的屋脊走兽形态提炼研发出来的的瑞兽系列铅笔,和由宫廷人物形象研发的朝服娃娃、大婚娃娃等人物玩偶,也受到青少年游客群体的青睐。“丰富设计形式,体现趣味追求”这样的设计原则会给民族旅游商品设计者如何创造人们所喜爱的旅游产品以启示。

4 产品材料多元环保

今天的物料已经向生态化和可回收性靠拢,游客在选择旅游纪念品的同时除了兼顾体现当地特色之外,对材料和质感所带来的欣赏乐趣也越来越重视。自2010年上海对于旅游纪念品的流行趋势预测报告显示,环保,低碳将成为旅游纪念品设计开发的实践环节,如何逐步减少自然材料的资源消耗,创新设计和科技的手段是今后旅游纪念品的开发趋势,例如杭州西湖龙井的包装便采取了牛皮纸材料和双蜂巢形状,最大程度的对环保包装进行设计。桂林的竹制工艺品也向创意方向发展,特别是竹编产品,在过去是一种生活的工具手段,现在经过材料的更迭,用陶瓷为内心,用竹材在外表进行编织成为瓷胎竹编制品,当环保成为时代的世界性话题时,生活和生产都必须考虑可持续发展理念,竹制品设计便是在此基础上具有原创和环保结合的产品。

5 结语

旅游商品也叫旅游纪念品,是一种特殊的具有纪念价值的产品,也是旅游者为旅游做准备或者在旅行途中购买的有型物品。旅游商品也是旅游业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以独特的方式体现旅游景点人文自然景观的历史文化。

参考文献

[1] 帅立功.旅游纪念品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第3篇

关键词:豆科植物;资源调查;白云岩喀斯特地区;施秉县

中图分类号:Q949.75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6)05-1183-03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6.05.024

The Resources Survey of Leguminosae Plant in Dolomite Karst Area,

Yuntai Mountain in Shibing

TANG Xiao-xin,WANG Ying,YANG Qing-wei,ZHANG Chao

(School of Life Science,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Key Laboratory of Plant Physiology and Development Regulation,Guiyang 550001,China)

Abstract: The resources survey of Leguminosae plant in Dolomite karst area, Shibing county was conduc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eguminosae plants in Shibing county included three subfamilies, 24 genus, 40 species, which could be used as medicine, food, nectar source, oil plants, gardens and so on. To exploit proper plant resources in Dolomite karst area, Shibing county, the local survey should be carried out, and a measure protecting wild species should be adopted.

Key words: Leguminosae; resources survey; Dolomite karst area; Shibing county

以贵州省为中心的西南地区是世界三大喀斯特地貌集中区之一,占地72万km2[1],喀斯特地区具有岩石,土层浅薄,水分下渗严重等特点,水土易流失,甚至造成石漠化[2]。贵州的喀斯特地貌主要包括以荔波茂兰为代表的石灰岩喀斯特和以施秉云台山为代表的白云岩喀斯特。施秉的白云岩喀斯特地貌是世界上保存最为完整的地区,生物多样性丰富,且特有程度较高。开展施秉地区的资源调查及评价,有利于合理保护和开发世界自然遗产地的生态环境,并对地方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豆科(Leguminosae)是被子植物中的第三大科,该科植物种类丰富,有非常重要的利用价值[3,4]。施秉地区豆科植物资源丰富,但该地区的豆科植物开发利用却很少,大部分仍然使用黄豆、扁豆等广布的植物。本地的植物资源适应性强,易于栽种和繁育,为此,对施秉地区豆科植物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以期为该地区豆科植物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2012年,通过对施秉云台山开展植物资源调查,经过云台山地区考察,广泛收集了豆科植物标本500份,并将标本进行采集、压制,通过查阅《中国植物志》、“中国数字标本馆”等,对标本进行鉴定,以摸清施秉云台山的豆科植物资源。

2 施秉县野生豆科植物资源

调查结果表明,施秉地区有豆科植物3亚科24属40种(表1),含羞草亚科1属1种,蝶形花亚科19属35种,云实亚科4属4种;其中药用植物40种,饲用植物12种,园林绿化植物15种,油料植物4种,供食用植物8种,蜜源植物4种,纤维植物4种,工业用植物3种,经济植物6种,水土保持植物5种,固氮植物2种,有毒的植物4种。在24属豆科植物中,胡枝子属种类最多,有5种,之后依次为崖豆藤属(4种),木蓝属(3种),西南杭子梢属、黄檀属、山蚂蝗属、苜蓿属、葛属、槐属、野豌豆属都是2种,其余的都只有1种。

3 施秉县野生豆科植物应用价值

3.1 药用类植物

野生药用植物比同种的栽培药用植物药效要好。豆科药用植物种类很多,调查发现施秉地区的豆科植物都具有药用价值,并且是很多中草药中不可或缺的成分。

3.2 供食用类植物

豆科植物种子富含蛋白质、脂肪、氨基酸和维生素等,是高营养食物。施秉地区可供食用的植物有紫云英、锦鸡儿、野葛、刺槐、槐树、野豌豆、歪头草、苜蓿。

3.3 蜜源植物

野生花卉植物与蜜源植物相结合发展养蜂业,是充分开发利用野生花卉资源的有效途径。施秉地区蜜源植物有胡枝子、百脉根、刺槐、槐树4种。

3.4 油料类植物

施秉地区的豆科油料植物有4种,分别是胡枝子、槐树(种子含油18%~24%)、白花车轴草(种子含油约11%)、野豌豆。

3.5 园林绿化植物

豆科植物具有树形奇特、枝繁叶茂、花美丽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园林绿化中。施秉地区豆科园林绿化植物有锦鸡儿、藤黄檀、黄檀、大叶胡枝子、胡枝子、多花胡枝子、美丽胡枝子、苜蓿、鸡血藤、刺槐、槐树、野豌豆、歪头草、龙须藤、云实。

3.6 纤维类植物

施秉地区野生豆科纤维类植物主要有4种,分别是藤黄檀、厚果崖豆藤、云南葛藤、龙须藤,采割其根、茎、枝的皮纤维,经过加工后用于制绳、造纸、人造棉及各类编织等。

3.7 饲料、绿肥、牧草类植物

豆科牧草含粗蛋白、钙、胡萝卜素较多,营养价值较高,可代替部分精料来饲用。施秉地区用于饲料、绿肥的有长萼鸡眼草、胡枝子、多花胡枝子、美丽胡枝子、百脉根、刺槐、天蓝苜蓿、苜蓿、槐树、白花车轴草、野豌豆、歪头草。

3.8 其他用途的植物

豆科植物除了具有以上的应用价值外,还有的具有水土保持(如胡枝子)、生物固氮(如百脉根根系发达,侧根着生众多根瘤,根茬地翻耕后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氮素,改土肥田效果好)等作用;有的可作为工业原料的来源,如在食品工业上,刺槐槐豆胶常与其他食用胶复配用作增稠剂、持水剂、黏合剂及胶凝剂等;有的具有经济价值,如槐树木质坚硬,有弹性,以前是制造畜拉大车的主要木材,也可用来造船;还有一些植物具有毒性,如山合欢花有催眠作用,黄檀茎皮和根皮有毒等。

4 施秉县豆科植物资源保护与综合开发利用

施秉地区野生豆科植物资源丰富,且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5,6],但目前一些野生资源还知之甚少。如何充分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这些野生资源非常重要。

首先需要开展相应的本地调查。对于资源的种类、分布、生长状况、数量等进行调查研究。近年来,关于豆科根瘤菌的多样性及抗逆性开展了大量的研究[7-9],在施秉豆科植物中开展相关的研究,对于选择适合于喀斯特地区水土保持及工农业用途的植物具有重要意义。其次是加强对野生资源的保护。防止对药用植物、食用植物、经济树种和油料植物资源任意开垦,尤其是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的植物资源更是要合理的保护,防止使其退化,对环境造成威胁。第三是合理开发利用。大多数野生豆科资源都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在医药方面的开发潜质很大;贵州省是一个旅游资源高富集省份,园林绿化树种的合理使用,既给人以美的享受,又可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对于可栽培的野生豆科植物进行引种驯化,更好地发展贵州农业。

参考文献:

[1] 欧阳自远.中国西南喀斯特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与开发脱贫[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1998,20(2):53-56.

[2] 刘 方,王世杰,刘元生,等.喀斯特石漠化过程土壤质量变化及生态环境影响评价[J].生态学报,2005,25(3):639-644.

[3] ALLEN O N,ALLEN E K. The leguminosae:A source book of characteristic,uses and nodulation[M]. Wisconsin: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1981.

[4] GLASENER K M,WAGGER M G,MACKOWN C T,et al. Contributions of shoot and root nitrogen-15 labeled legume nitrogen sources to a sequence of three cereal crops[J]. Soil Sci Soc Am J,2002,66(2):523 -530.

[5] 杨春霞,赵志平.西双版纳豆科植物资源现状与开发利用探讨[J].福建林业科技,2007,34(3):191-195.

[6] 朱持.喀斯特灌丛群落豆科植物共生固氮资源调查及根瘤菌多样性研究[M].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2.

[7] 赵龙飞.河南商丘地区豆科植物根瘤菌资源多样性调查[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5):329-332.

第4篇

【关键词】彝家新寨 民族文化 产业化 可持续发展

“彝家新寨”建设的现状

“彝家新寨”建设是在党和国家的关心下实施的惠及千家万户的重大民生工程,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凉山彝区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社会发育程度低,经济发展总体水平滞后,是典型的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中央和四川省为支持凉山彝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步伐、改善彝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活环境、提升贫困地区发展能力,实施“彝家新寨”建设,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这是大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凉山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基础。

各级党委、政府带领彝区广大干部群众,扎实推进综合扶贫开发,优先实施彝家新寨建设。政策倾斜、资金集中、项目建设整合、社会各界力量聚集。聚合资源,整村推进,着力打造“环境优美、设施齐备、特色鲜明、生活文明”的彝家新寨。3年来,凉山已建成彝寨新村572个,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几百个整体风貌统一、自然生态相伴、农家特色浓郁的彝家新寨拔地而起,村民搬进功能分区、人畜分居、厨厕分离,太阳能、沼气池、彩电、沙发、电饭煲等生活用具现代化的新居。道路宽敞硬化,水、电、卫生站、“1+6”村民活动中心、公厕、垃圾处理池等公共设施齐全。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彝家新寨建设与同步推进的“彝区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改善了民生也促进了村民文明素质的提升和文明习惯的形成,成为基础设施配套化、民居彝族特色化、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基层管理民主化、村美民富的文明和谐的彝寨新村。

培育支柱产业,确保彝家新寨可持续发展

产业发展是新村建设的核心和根本,也是彝区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彝区贫困类型多元、连片贫困的历史以及地理环境的影响等因素,导致当地扶贫开发的长期性、艰巨性、特殊性,综合扶贫开发任重而道远。

新居和现代设施改善了村民生活条件,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依然存在。彝家新寨建设是统筹项目,其资金是按照“国家扶持一点,财政补助一点,群众自筹一点,社会资助一点,贷款支持一点”的原则多渠道筹措而来,“四个一点”不一定是今后的固定资金来源。因此,开拓新生产方式,培育可靠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提高群众富裕文明程度,真正实现建新寨、壮产业、促发展、奔小康。为此,彝区已在新寨建设的同时,把优势资源开发与产业培育、科技创新、民生改善、环境保护有机结合,促进资源综合利用转化。狠抓劳务输出、特色农林畜产品种养植等重点产业和支柱产业,建成诸如苦荞麦、洋芋、烤烟、蚕桑、蔬菜、水果、特优禽畜等生产基地和科技示范园区,不少品种已被列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但从整体上看,彝区资源开发利用尚不充分也不平衡,例如利用农业生态资源发展种养殖业较好,乡村旅游和文化资源受到重视,但开发利用程度较低。笔者认为应加强彝族文化资源开发,将新寨建设与彝族文化产业化结合,赋予彝乡特色经济产业的文化特质,建成新的支柱产业,促进彝家增收,彝寨可持续发展。

彝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彝族文化丰富多彩,凉山彝区传承保留最好,是最具开发价值的导向性资源。彝族历史悠久,其知识、道德、礼仪、饮食服饰、文学艺术、典籍宗教、天文历法等构成积淀深厚、个性张扬、饱含智慧的彝族文化体系,在彝区乡村传承保留最为完整,是中华文明大花园中的奇葩,也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能赋予彝区农牧林产业、旅游业、食品加工业、医药业、传统手工业产品的文化特质,提升产品的文化魅力和市场竞争力,是宝贵的导向性资源。应立足市场,选择途径,推动彝区乡村彝族文化产业化,培育新的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是将彝族饮食文化内涵引入食品加工业,推动彝寨绿色食品产业化。彝族酸菜、坨坨肉、千层荞麦饼、火烧洋芋、荞麦茶、杆杆酒等传统美食,是彝族烹饪技艺和饮食文化的结晶。利用科技手段进行分析,发掘“美食”之“美”的科学文化内涵,将感性认知上升为理性认识,继承、创新彝族传统加工技艺,优化包装设计,打造突出彝族文化元素、融合彝寨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名、特、优”品牌食品,以其文化品位和魅力开拓市场,形成支柱产业。

二是彝族文学艺术体育文化产业化。凉山彝族民间文学艺术体育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组织彝族歌舞娱乐表演竞技,丰富游客活动,壮大旅游产业。培养支持彝家学子深入彝寨体验采风,创作彝族文化类的影视、音像、书卷制品,创作戏剧、小品、说克哲等彝族文学作品,提供彝区乡土气息的文化服务,形成彝乡文化产业。

三是彝族医药文化产品产业化。医药学关乎村民生存繁衍。彝族长期积累的动、植、矿物药物学知识以及治疗瘴气、虐疾、虫蛇虎豹咬伤、刀枪创伤的秘方、验方、单方,构成彝医药文化。如用蚂蝗吸出蛇毒咬伤处血液;活小鸡配血满草、草鸟、牛膝治骨折;用毛堇菜治刀伤,苦荞面退高烧以及冶肿瘤、克山病、血吸虫等病伤,彝医验方独见功效。彝区所产花椒、木姜、茯苓、桔梗、附子、大黄、葛根、沙参、草乌、黄芹、板兰根等药物,市场需求极大,既可采集,更可规模化种植加工,形成新的产业。

四是彝区红色文化产业化。路经诸多彝寨。铁厂村“会理会议”遗址、“彝海结盟”遗址、普格树是全国三十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名录上记载的节点;倮倮连战士故居尚存,喜德的登相营、九盘营、石梯子,越西的中所、新民、海棠等彝寨都是驻过、红色文化影响深远的彝寨,鱼鲊古渡、仙人湖、水观音、彝海、登相营古堡、海棠古镇风光相映其间;布告、标语、洞史迹珍贵。整合各类资源,可以打造红色彝寨旅游产业,赋予彝区农林畜特产红色文化元素,提升其纪念意义和市场竞争力,也可以制作曾招待的结盟杆杆酒、矿泉水、团结荞麦饼、拥军坨坨肉肉等系列红色文化食品,还可以发掘彝族传统工艺,制作赋予红色文化精髓的漆器、雕塑、绣品、银器等系列手工艺品。

五是彝区传统手工技艺产业规模化。彝族有传承久远,独具特色的手工技艺。如象征美丽和富贵,具有辟邪、抗菌、祈福之功的彝族银饰;采用酸枝木等纯天然原料,用传承数千年的髹漆手工艺,经近四十道工序制成,彝族特色造型的彝族漆器;彝族妇女用锁绣、挑花、贴绣、勾绣等技艺,在服饰、挎包上绣出形象生动、充滿彝族特色,又能区别出义诺、所地、圣乍地域特色的图案的绣品等,都是“民族性、手工艺、高品位”工艺品。组织农民学习交流各类手工技艺,进行特色文化产品加工生产和经营,势必改变现今彝族手工艺品生产主要在城镇的产业格局,进而成为彝寨的增收产业。

六是彝家新寨乡村旅游产业化。神秘独特多姿的彝族文化是激发人们产生彝寨乡村旅游动机的重要因素。选择彝族文化色浓厚的资源进行产业转化,拓展旅游消费市场,形成彝寨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是推出彝家新寨乡村文化旅游产品,还可开辟青少年思想文化教育基地等。二是通过体验经济,多样化地展现彝族文化的参与互动魅力。将彝寨生态生产、民俗乡风、特色景观与休闲、养生、修学、科考旅游链接,开展“彝家乐”、阳光之旅、索玛花之旅,打造彝族文化产业链条。三是开拓节日文化旅游资源。例如,火把节是彝族最重要的节日,人们点燃火把驱除邪秽,烧虫保丰收,是彝族火崇拜和生产经验传承。还可组织游客参与村寨打火把、歌舞、选美、斗牛、摔跤等活动。四是开发独特的毕摩文化旅游资源,打造神秘文化展演项目。毕摩是“祭师”,彝族宗教仪式组织主持者、文化知识传承者、狱讼中神明裁判的法官,身份奇特,地位崇高,能用“捞油锅”、“端铧口”方法判案,用脚踩、舌舔烧红的铧口、铁练驱邪治病,神秘莫测;毕摩神秘文化表演能增强彝寨旅游吸引功能。毕摩传承的经书祭祀经、驱鬼经、送魂经、创世经,史书《勒俄特依》、教育书《玛木特依》及毕摩图画等,都是珍贵的文化艺术珍品和原始宗教的典型“活化石”。

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第5篇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游憩系统规划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the acceleration of urbanization, the urban leisure function already more and more the importance of fully reflected, how to better planning of urban leisure function, but also influenced by the experts, scholars and the urban management department wide atten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asonable design of urban planning, and how to design a special city idea, is facing the city construction planning personnel to an urgent and challenging task.

Key words: urban planning; Urban leisure system planning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前言

随着后工业化时代的来临,人们对户外空间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进而对城市公共健身游憩活动空间的需求不断上升。规划一个高效率的、富有特色的城市游憩系统,是游憩系统规划追求的目标。研究游憩系统的空间布局,必须针对公共空间所处的社会人文环境、空间资源特征、从事活动的人群和公共活动特色进行深入的、全面的分析,以建立“人群―活动―场所”特征突出而相互匹配的系统系统。

本文尝试从我国城市游憩系统规划的现实处境出发,探讨城市游憩系统规划体系的建立,对如何将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了思考。这对合理规划和设计城市游憩空间,满足民众的游憩需求,推动城市规划研究城市游憩、“优化城市生活空间”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 我国城市游憩及游憩系统规划的现状特征

1.1 城市游憩系统规划的缘起

近年来,我国城市快速发展带来的各种“城市病”使城市空间缺乏人,性化和场所精神,如何提高城市空间的环境品质和人文价值,体现城市对人的关怀和尊重,如何创造适应人们需要的户外生活空间,这些问题在风景园林学科中首先得到重视。风景园林学科把创造适应大众需要的游憩空间作为学科研究的首要问题,从居住区邻里交往空间、城市公共空间、城市郊区游憩地三个层次进行规划研究和实践,因此关注人们生活空间布局的风景规划设计便成为游憩规划的起源。早期,专门化的游憩空间规划设计在国外主要由风景建筑师承担,国内主要由风景园林师完成,其工作内容基本相同,都以风景规划设计为中心,通过科学合理利用土地来满足人的情感、健康等的需要。传统风景园林的审美艺术理论与方法主要关注美好的物质形态,然而除了美好的物质形态外还有很多因素会影响到游憩活动的质量,传统的规划与实践是难以全面满足市民的游憩需求的。时至今日,现代游憩规划的设计范围已远远超过风景园林的传统范畴,也超越了旅游规划的一般意义,直接关系到闲暇资源的开发使用效率和城市社会发展与生活质量。可以说,城市游憩系统规划虽最早纳入于风景园林规划,但其要解决的问题却不是单纯的思考如何进行游憩场所建设,而是要综合考虑更多方面的问题其规划更加综合化和复杂化。

1.2 当代城市游憩系统规划的现实处境

游憩活动作为人类的基本活动之―,其大众性和日常性决定了城市游憩功能具有共属性城市应建立不同级别的游憩单元以形成完整的游憩系统,从而满足人的基本游憩需要。但游憩活动并不是单纯的公共活动,商业,性的游憩活动产生的经济效应都与产业活动相关聪城市游憩系统也需要通过经营和管哩才能发展起来。因此游憩活动的公共属性决定了城市游憩规划应以政府为主导,以实现城市的基本功能为目标同时因―部分游憩活动具备了产业发展的属性,而需鼓励相关产业开发,以实现城市的基本功能的多样化。综上所述,城市游憩空间作为城市空间的重要类型,是在政府,市场、社会三者相互制约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提供城市的休闲游憩功能。

从我国的现状看,―方面,在强调发展效益的主导观念下,政府没有花专门的精力关注城市游憩系统的质量,导致城市游憩系统规划在城市规划中的缺位:另一方面,开发商与企业只关注与其自身利益相关的产业部分,很难站在宏观的角度上关注游憩系统的整合。城市游憩系统因未受到政府和市场这两大推动城市发展力量的关注而备受冷落,同时社会休闲游憩需求不断出现的多元化现象,对城市游憩空间结构产生重要影响,在公平合理、有效分配游憩资源的同时,如何提高城市的整体生活质量成为城市游憩空间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因此,城市游憩系统规划,作为指导城市游憩系统合理利用与发展的规划,纳入城市规划的“正名册”迫在眉睫。

2 城市游憩系统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的必要性

首危游憩作为人是基本活动,在空间上的投影形成了游憩作为城市基本功能的事实。然而,城市的游憩功能在中国尚未得到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关注在中国发展历史过程中,广泛意义上的休闲游憩一直未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基本功能。现阶段,由于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充足的时间和金钱的支持下,民众对游憩的需求迅速增长,游憩资源正日益成为城市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受到规划师和市民的关注,对游憩资源的合理利用与规划成为提高城市生活品质与城市环境的必要环节。因此,把城市游憩系统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可以直接提升游憩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使之成为与“工作''、“居住”、“交通”城市规划传统三大功能同等重要的功能。

其次,目前属于风景园林规划领域的游憩规划只着重研究了自然生态、户外空间等物质层面。然而,游憩系统规划除了对休闲空间和休闲要素等物质性层面的规划设计外,还涉及到游憩行为研究、游憩活动计划和游憩管理。城市游憩系统规划的最终目的不是单纯追求生态的自然环境或者美的形体空间,而是要在引导、安排市民各种游憩活动的基础上,为市民提供方便、舒适、愉悦和安全的不同层次的游

憩场所系统。因此,把城市游憩系统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由城市规划机构及相关人员来完成城市游憩系统的规划设讹可以提升和强化其专业性。

最后,与城市游憩密切相关的城市旅游规划是在旅游产业发展的推动下于20世纪80年代而逐渐发展起来的。1985年第―个由政府主导的市域旅游战略规规划―北京市旅游发展战略规划,成为城市旅游规划的范本,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1999年国家评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地方政府上报旅游项目资金的制度也刺激了城市旅游规划的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区域层面的国土资源调查规划工作包括了旅游资源评价和利用规划,风景名胜区、森材公园、度假区的建设也促进了风景名胜区旅游规划、森林公园旅游规划和度假区旅游规划的发展。从旅游规划的发展历程中可以看出,城市旅游规划的出现是为了满足旅游产业发展的需求,它强调城市及备类景区对外服务的功能,可以认为城市旅游规划是―个特定经济部门的发展规划,这便决定了城市旅游规划与具有公共属性的城市游憩系统规划的不同。城市旅游规划是―种产业发展规划,具有经济属性,把城市作为一种资源来经营,关注旅游者的消费需求;而城市游憩系统规划是市民闲暇生活规划,具有精神文明建设性质,关注市民的游憩需求与城市生活质量。虽然前者对城市规划休闲游憩空间的塑造起到一定作用,但其产业发展的经济属性导致缺少从市民的角度对城市游憩功能进行直接关注和系统规划。因此,把城市游憩系统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可以使城市游憩规划与城市旅游规划区别开来,构成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

综上所述,目前与城市游憩系统规划密切相关的风景园林规划和城市旅游规划都无法在总体层面上整合城市游憩这一基本功能,城市游憩系统规划自身的目标和特性决定了相关规划是无法替代它的,城市游憩系统规划以专项规划形式纳入城市总体规划,成为城市总体规划重要内容的必要性正在于此。

3 建立城市游憩系统规划体系

3.1城市游憩系统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子规划

我国规划类型众多,相互关系复杂,其中,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简称“四规”)是目前我国城市在社会经济发展、资源有效保护等方面起主导作用的四种规划类型。为切实提升城市“游憩功能”的地位,以优化居民休闲生活结构、提高城市空间生活价值为目标的城市游憩系统规划,只有与法定规划相对接,才有其贯彻和实施的途径。在具体的衔接途径方面,城市游憩系统规划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一个专项规划和子规划,与城市旅游规划、风景园林规划存在并列而又有所交叉的关系,三者共同接受“四规”的指导和约束(图1)。

图1城市游憩系统规划与法定规划的衔接

图3城市游憩空间中的宏观体系

3.2城市游憩系统规划体系框架和规划内容

城市游憩系统规划是以人为中心,以户外生活空间为对象,科学开发利用城市闲暇资源,优化生活结构,提高城市空间的生活价值的规划。城市游憩系统包括由游憩活动体系、游憩空间体系和游憩管理体系三大体系。在“四规”的指导和约束下,城市游憩系统规划的基本框架包括两个层面:休闲空间和休闲要素等物质性层面的规划设计,以及游憩行为研究,游憩活动计划和游憩管理等非物质性层面的规划。

从规划内容看,城市游憩系统规划涉及游憩活动的全过程,其核心在于把游憩需求与游憩空间联系起来,游憩活动体系由室内游憩、社区游憩,城区游憩和地区游憩四个层次组成,形成了由近及远、从大众化到专门化、从多数人到少数人的游憩体系。城市游憩空间体系建立在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游憩空间系统基础上,由城市绿地、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旅游度假区、主题园与游乐区、森林公园、

高尔夫球场、购物中心和工业园区、历史性城镇等对环境品质有特定要求的空间组成(图2)。

圈2城市居民游憩活动体系

第6篇

〔P键词〕元数据;国际化;交换共享;VRA Core;传统古民居;客家文化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7.02.011

〔中图分类号〕G2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821(2017)02-0057-06

〔Abstract〕The paper designed the metadata model and the resources semantic organization for the ancient dwellings digital memory platform of World Hakka city based on the international metadata standards,set up the categories with the goal of intelligent knowledge service,designed the open access model for all the resources.The model had improved the using efficiency of the resources,achieved the international exchange and sharing of metadata.

〔Key words〕metadata;international;exchange and sharing;VRA Core;traditional ancient dwellings;hakka culture

广东省梅州市是世界上客家人最集中的聚居地,素有“世界客都”之称。千百年来梅州客家人创造了广博深厚的客家文化,而传统客家古民居恰是一部读不完的百科全书。梅州地区现存传统古民居资派丰富、数量众多,全市的传统古民居的数量应该在五万座以上,遍布于梅州境内各县区,建筑历史一般有超二三百年[1]。传统客家民居因其科学的建筑风格、独特的建筑艺术被众多国内外专家称为世界上的民居建筑奇葩。中华民族自古重视历史记录、珍惜集体记忆,传统古民居是客家人的“根”,是客家民系最重要的精神寄托。客家古民居数字记忆工程旨在运用数字多媒体形式记录客都梅州几千年积淀下来的悠久灿烂的古民居建筑文化,基于信息技术搭建共享开放的数字记忆平台,通过互联网向全世界拓展客家建筑的艺术展示与保护空间。

1客家古民居数字记忆资源建设

11资源采集范围与加工方式

数字记忆平台建设原始资料采集以组织有关人员到乡村田野拍摄古民居高清数码照片、录制相关专题多媒体资料为主要方式,辅助扫描书籍文献中相关民居对象的平面图、剖面图、绘制图等文献资料,同时积极向社会广泛征集相关文字与相片。目前课题组组织人员深入乡、镇拍摄高清晰专题视频素材达162多个小时,图片近万张,整理文字超30万字。所收集资源经过优化筛选,进而资源库建设、编目规则制定,最后标引著录导入数据库。

12专题资源库组织建设

客家民居随着客家祖先的不断迁徙以及自然人文环境的变化形制因地而异,建筑风格多样。围龙屋是梅州地区客家古民居的典型代表,目前保存较好的围龙屋就多达5 000多座,规模宏伟,是集建筑艺术、阴阳五行、风水地理、传统礼制一体的非凡建筑[2];客家圆土楼,圆形的布局、高大宏伟的气势,堪称世界民居奇观;中西合璧式民居是华侨之乡――梅州广大海外侨胞不忘故土荣归故里建设的揉中西建筑款式于一体的客家围屋,是“中西合璧”建筑的结晶[3];四角楼是以防患未然、抵御外侵为第一要素的特色客家民居;此外还有客家方楼、堂横屋、自由式围屋、杠式楼、八角楼等等。记忆平台充分依据客家建筑的形制特点设置文化专题建设知识库,利用系统收集的各建筑艺术图片及多媒体资料数字呈现完整的传统古民居,方便海内外读者了解中华民族建筑大花园中独具特色的客家建筑真正的文化内涵及科学价值。

客家民居不仅以奇特的建设布局、宏伟的建筑规模著称,其深厚的文化内涵、绚彩的装饰艺术也名扬海内外[4]。民居壁画是体现客家民俗风情的一个缩影,其装饰图案无论图像寓意还是构件立意,都蕴涵着客家民系深厚的人文精神、体现着深刻的伦理教化意义,是留在客家民居建筑中的具有历史意义的烙印;石雕艺术花窗是客家民居必不可少的精美构建;木雕艺术则是利用木材的质感进行雕刻加工的艺术,其灵活结合传统的绘画、书法、色彩、图案等艺术特点,使建筑风格与美感协调统一[5]。平台重点采集各建筑物的木雕构件、石窗、大门装饰、柱梁雕饰、屋面脊饰等的多媒体资料,建设古民居装饰艺术库积极打造研究客家民系传统艺术文化的宝库,如图1所示。

2客家古民居特色数字资源语义组织与元数据设计

大数据时代,古民居特色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应在相关文献资源数字化处理的前提下,以建构开放、规范的数据信息系统为目标,应能够为客家文化的传播、保护、研究提供强大的信息支持。因此对类型各异的古民居信息资源资源描述模型的研究是必要的基础性工作,信息资源描述模型是对各类信息及其信息关系的框架设计,主要通过元数据模型实现。

21国际成熟元数据标准的比较

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数据,是数据库建设实现数字资源一体化组织管理以及有效查找发现的基础,它为形态各异的信息单元和资源集合提供规范统一的描述方法[6]。国外研究元数据起步较早,目前已出现DC、CDWA、VRA、EAD、FGDC、GILS、TEI等7类国际公认的通用元数据标准。但各类元数据的个性化特点明显,其所适用的资源描述类型及面向的用户范围有所区别。如,DC主要面向网络资源的标引与发现,以数据结构简单为特点,信息提供者可以直接编码;CDWA是为从事艺术史研究、艺术品管理人员以及信息技术专家而设计的元数据标准,主要面向博物馆界用来描述艺术品[7]。VRA Core则是由美国国会图书馆网络发展与MARC标准办公室创设的元数据标准规范,主要面向视觉文化作品(包括图像、文档档案)的描述。目前VRA Core发展为40版本,其由27个核心元素构成,提供XML编码格式以实现数据元素向规范数据格式的转换,帮助有效完成记录的交换、共享。上述标准适用的著录对象基本涵盖了目前可能处理到的资料类型,均可用于描述客家古民居数字文化资源,综合各自的特点,研究主要选用VRA Core作为项目元数据模型设计的参照标准。

22客家古民居数字资源元数据模型的设计与描述

221语义设计原则

记忆平台的元数据质量将直接关系到数据库建设的质量和服务效果,因此模型设计不仅要保证资源著录款目在语义、语法上的准确性,更应尽可能选择合适的标准、把握合适的资源描述粒度、尽量涵盖所需的特征项对资源进行描述。项目建设在参考VRA Core元数据的基础上结合DC、CDWA元数据建立元数据模型,目的是与国际上成熟通用的元数据建立明确的映射关系,为客家特色文化资源在不同国际元数据标准之间转换提供参照,为实现信息数据的国际交换共享奠定基础。

222元数据模型及描述实例

项目元数据模型的设计重点从资源基本信息、资源形式、内容特征、来源脉络、文化内涵、载体类型、版权信息等方面综合描述被著录对象,规范化主题元素包含15大类,这15类核心元素依范畴划分本体信息、描述信息、关联信息3个核心体系,数字记忆平台各类杂乱化的信息单元可以分别纳入上述三大体系中,然后通过规范化元素限定词的使用以缩小元素涵义及元素的描述范围,其中扩展限定性修饰语多达38项,如表1所示。

223项目元数据设计的特点

项目的元数据模型是以单座客家古民居建筑为描述个体,语义结构本体信息主要由标题、记录类型、创作者、来源、日期、内容描述、建筑对象、主题分类共8维度的元素构成,目的是对所有数字信息资源的核心概念、属性的描述,利于用户在检索过程中准确发现其所属主题资源集合。其中资源类型可以是文字、图像、声音、影像格式;创建资源的日期描述要具体到年、月、日;创作地要具体到市、县、乡、镇、村。

224资源主题分类

客家古民居建筑知识库的建设以智能化服务为发展目标,项目详析客家建筑内在的特征体系,采用多重设类的方式设置类目,大类与细目之间形成级联,目的是帮助用户多角度检索资源、提高检全率。类目设置实现资源的关联与扩展,帮助各类信息之间建立起联结,方便形成各类资源知识子库。详细主题类目表见表2。

225基于XML的元稻菘放共享模型

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即可扩展标记语言,是Web上表示结构化信息的一种标准文本格式,也是目前互联网应用(包括数字图书馆、Web服务)中数据交换的惟一公共语言[8]。符合XML规范的数据称作XML数据,XML数据以XML文档为基本形式,其中XML数据本身包含了元数据,表现为不同语义的标记(例如元素、属性等等),每一个元素标记主要由一对起、止标签构成,起止标签所包含的内容就是相对应的语义单元。XML语法相对简单,与传统关系数据库具有一定的数据模型不同,XML数据的结构限制并不严格,表现为语义单元相互嵌套的层次关系,任何应用程序可从中准确读写数据。利用以XML为核心的相关技术,包括XSLT、Xpath、XML Schema,容易把需要交换的数据转换成XML文档,方便在互联网中不同应用程序间相互获取处理数据,实现数据的交换。因此资源库建设以XML作为信息交换的基础,利用XML来实现客家特色文化资源信息描述的编码以及数据的开放获取与共享。

平台系统功能基于ASPNET 20(C#)与XML技术实现,应用流行的B/S模式,选择SQL SERVER 2005为后台数据库,系统逻辑结构采用了客户表示层、中间业务层和数据访问层的三层体系结构,基本运行结构如图2所示。SQL SERVER 2005数据库拥有支持对XML文件存储的特性,可以很好地将从XML文件中抽取的元数据信息准确存储在服务器相关XML数据类型列中。数据提取则可以直接利用SQL SERVER 2005服务器端内置提供的modify()、query()、value()等相关的XML数据类型查询方法来获取更新数据。

数字记忆平台还把数据交换功能以一种Web服务的形式面向所有互联网用户开放。用户根据平台要求正确配置相应的参数后,可以在平台数据源与对方数据接收对象间建立稳定的数据映射关系,实现数据的交换。如果不同的用户程序能够兼容XML,可以利用SOAP协议进行相应的功能扩展,允许在各自的系统中直接集成数据交换功能;如果不能兼容XML,则可以利用平台提供的XML生成服务将数据转换为规范的XML文档后再进行相匹配的数据交换。如果用户拥有应用程序二次开发能力,可以直接利用数据交换平台提供下载的可扩展NET组件然后根据各自的开发目标进行程序的二次个性化定制开发。XML数据交换的整体示意如图3所示。

3客家古民居数字记忆成果网络展览

梅州地处偏僻山区,曾经地理空间的隔阻以及经济不够发达成就了保留较好的自然生态,是传统民居得以保留的直接原因。但伴随现代化城市建设、城镇化步伐加快,客家古名居的保存状况形势也不容乐观,年代越久远传统民居的保存的数量将会越来越少是建筑发展的基本规律,如果缺乏有效的保护手段,随着古民居建筑的破败消失很可能会造成文化记忆的湮灭。项目建设的“传统客家古民居数字记忆”平台是为公众了解、访问世界优秀的客家建筑文化提供统一文献资源窗口,平台通过网络展览以图片文字、视频介绍的方式展示传统客家古民居的魅力,提升公众对传统客家建筑传承保护的认知度,如图5所示网站设有网上展厅、魅力客家民居、记忆围龙屋、影像记忆、资料上传、数字文献征集、寻找老照片的记忆等栏目。客家古民居记忆资源库、统一的访问平台、展览的网络化等方式,生动形象地实现宣扬优秀客家文化,可以让公众透过这一窗口,足不出户深入了解梅州客家建筑的精髓以及相关的研究信息动态,为全省、全国甚至海内外的建筑研究的学者架起一座学习交流的桥梁。

4结语

梅州市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大量存在的古民居是宝贵的文化旅游资源,传统客家古民居数字记忆平台的建设可以扩大宣传推广这一特色资源,符合当前梅州作为国家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要求,对一些民居来说也是一举两得的效果。而项目元数据的深化研究将为客家古民居数字信息资源的有序组织、高效共享利用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数字平台未来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前景。在实际应用中,还将根据具体需求对元数据元数据模型不断和修正完善,力求元数据格式更多元化、体系更科学。

参考文献

[1]李婷婷.广东客家传统民居资源调查研究――以梅州村镇传统民居现状调查为例[J].艺术百家,2008,(1):26-33.

[2]黄崇岳,杨耀林.客家围屋[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3]肖文燕.华侨与侨乡民居:客家围屋的“中西合璧”――以客都梅州为例[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3):67-69.

[4]廖文.客家民居建筑文化初探[J].韶关学院学报,2002,23(1):83-87.

[5]傅志毅.粤北客家传统民居雕饰艺术的文化解读[J].民族艺术,2010,(2):122-125.

[6]肖珑,陈凌,冯项云,等.中文元数据标准框架及其应用[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1,(5):2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