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2 14:45:2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对网络教学的建议,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多媒体网络教学;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04C-0030-04
高校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培养,人才培养质量是关系我国现代化建设步伐的重要因素。因此,高校教学改革始终是国计民生中的关键问题。随着信息化教育的发展,高校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从某种程度上说,其代表了高校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并且,教育部的“教育质量工程”也对多媒体网络教学资源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体现在教高[2007]1号文《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1]以及教高[2007]2号文《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此外,2011年,教育部和财政部共同印发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也对其建设需求提出要求。因此,高校多媒体网络教学作为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高校课堂的主流模式,其发展态势及存在利弊需要成为高校教学改革中着重研究的关键问题。
一、高校多媒体网络教学现状及问题剖析
(一)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内涵及外延
多媒体网络教学是指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多媒体和网络技术,通过多种媒体教学信息的收集、传输、处理和共享来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3]针对传统教学模式中单一的语言传输知识方式的弊端,依据视觉信息媒介对知识接收过程的突出作用,多媒体网络教学提供了听觉和视觉同步的信息接收模式,是基于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开展的教学活动进程较为稳定的新型交互式教学模式。然而,依据教育教学中“形式为内容服务”的基本原则,多媒体网络教学对于教学活动的基本作用需要谨慎思考。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多媒体网络教学应体现其“锦上添花”的补充机制,而非“画蛇添足”的消耗机制。因此,传统教学与多媒体网络教学相结合是目前高校教学中常见的课堂教学方式,如何扬长避短以求相得益彰,这成为高校教学效率提升探索中的重要问题。
(二)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及优势
当前,高校对多媒体网络教学的探讨日渐丰富,归结起来,根据网络覆盖范围以及高校教学特点,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分为基于教室局域网的多媒体教学模式、基于多媒体校园网的教学模式和基于Internet 的多媒体教学模式三种。[4]各模式的基本功能及优点可概述如下:
1.基于教室局域网的多媒体教学的典型形式就是多媒体网络教室,通过视觉、听觉同步教学手段使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提升了知识接收效率,能够同时满足多媒体课件的示范教学、听力教学和语音教学。此外,还可进行单独对话、远程辅导、电子举手、批量传输教学文件及在线作业批改等。
2.基于多媒体校园网的教学典型形式是校园网,是前述模式的扩展和延伸,提供了校内线上学习网络课程、上传课件讲义、在线批改作业、网上辅导与答疑、搜索网络教学资源库中的学习资源以及电子书籍等多种“教”与“学”互动方式,突破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再现教学情境,实现协作互助,拓展教学环境,凸显了网络教学的“高开放性”。
3.基于Internet 的多媒体教学的典型形式是远程教育,是校园网教学交互平台至互联网的拓展和延伸。此外,还有虚拟教室、虚拟大学、虚拟校园等多种教育平台,在降低时空约束的基础上,还扩大了教育受众面,提升了教育资源的共享性。
(三)高校多媒体网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多媒体辅助教学中丰富的动画及图片资源带来的视觉冲击较大程度弥补了以往“粉笔加黑板,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模式的诸多不足,众多高校纷纷引入各类型的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及相应的硬件设施。然而,发展过程中依然暴露诸多问题,归纳起来可有以下几点:
1.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过程相对割裂,教师教学过程“一言堂”式教学仅仅是由讲授加板书转变为单纯课件展示,教师主体地位下降,学生主动程度并未提升,并且,教学过程情感内涵不丰富,导致教学过程的师生互动体验性较差。
2.教师队伍中年纪较大的老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掌控能力和使用水平参差不齐,对多媒体教学仅限于形式上的应用,而对关键内容的展示方法与突出效果的表达尤为欠缺,更毋庸提及网络教学资源的完善与更新,在多数高校中此种情形较为普遍,因此带来多媒体网络教学虚有其名。
3.对多媒体网络教学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跟风与逐利心理,以及多数高层次高校教学资源的有限开放性导致各大高校多媒体网络教学资源的重复建设。此外,由于地区间经济差异及高校层次差异也会造成区际和区内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进而导致教育教学条件的马太效应。[5]
二、提升高校多媒体网络教学质量的对策
针对前述高校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中既有不足,在研读分析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应用领域的诸多文献,对所在高校多媒体网络教学课堂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多年高校教学工作经验,笔者提出提升高校多媒体网络教学效率的对策与建议。
(一)鼓励注重双向交流和情感融入的综合型课堂教学模式
所谓综合型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将传统教学与多媒体网络教学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方式。该模式不仅集成了多媒体教学形象直观、生动活泼、化抽象为具体并能极大刺激感官体验的教学优势,同时也能兼顾传统“粉笔加黑板”教学模式的强逻辑推理性和重点突出性优势,并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师生双向问答与讨论互动,同时教师注重情感要素的注入,以此形成视觉与听觉并举,理性与情感并重,形象性与逻辑性兼备的新型教学模式。
1.提升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需要以传统课堂教学辅助多媒体网络教学。原因在于,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是学习主体,语言学习是在相互作用的情况下产生的,教师是语言学习的指导者和组织者。因此,尽管多媒体网络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并能够为学习者进行交互式的教学提供最好的条件,但仍然需要教师通过传统方式讲授和展示知识体系的逻辑架构以及单纯多媒体课件无法形象具体解释的重要知识点。例如在高等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单纯的多媒体课件展示局限性十分明显,高等数学的课堂更需要教师与学生一起演算、推理,最终得出正确结论,与此同时,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也在演算、推理过程中得到提升。如果高等数学课堂采用多媒体技术,教师与学生也就失去了演算、推理的机会,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也难以得到提高。
2.增加师生双向互动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从而提升多媒体网络教学效率。第一,随着高校多媒体网络教学的日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在量上明显提升,部分教师受制于时间掌控不到位,往往机械地追求内容完整而忽视学生对课堂内容质的吸收,极大压缩甚至取消了课堂交流时间。根据加涅(Gagne)的教育信息加工理论,教学信息通道是一个由传输和反馈形成的闭合回路。反馈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对信息的接受情况,进而调整教学策略,纠正偏差。第二,课堂教学的理想状态是师生双向交流之间搭建知识传输的桥梁,且高校教育对象是成人,成人对某一事件或现象往往有自己的见解,因此教师需要在课堂上与学生建立起平等的对话关系,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发现,以此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所学内容,并能学以致用。此外,师生双向互动增加还有助于拉近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利于良好的师生关系构建,进而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3.教师注重情感因素的融入是提升多媒体网络教学课堂质量的有效手段。现今多媒体网络教学下的课堂尽管充满了各种现代科学技术,教师行为及语言对多媒体课件的依赖性日益严重,认为丰富的图片及多媒体动画比传统语言描述更具生动性。因此,多媒体网络教学课堂的情感投入相对较差。然而,巴普洛夫指出,积极的情感能促进学习活动的开展,学习不仅仅传递信息,而且离不开情感的交流。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别恩也认为,教师的表情动作和语音语调会影响到93%学生的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对自己课堂教学中情感因素的关注与投入,比如,通过规范自己的语言,灵活调控自己的情绪并能辅以恰当的肢体语言等,均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有着积极影响。
(二)努力提升教师综合素养和教学过程中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水平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高校教师需要与时俱进,不仅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深究教材,夯实专业知识和教学基本功,还应积极主动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将新事物新技术搬入课堂,丰富教学形式,充实教学内容。
1.学习多媒体技术,提升多媒体课件教学内容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部分教师对多媒体课件操作生疏,课件内容布局与知识点表达不合理等现象在高校课堂教学中并不少见。因此,建议教师在备课中应避免总菜单、次级菜单及分级菜单层次混乱,避免大篇幅电子文档式的文字课件或只有图片、视频、音频等单一内容的多媒体课件进课堂,避免多媒体和网页链接错误,按钮失效,课件、网页运行不稳定,超文本链接失败,图片使用不当等技术方面的问题。此外,建议高校教师在课件制作中注意配色方案的选取,重要知识点的凸显与表达,课件整体布局的统一性和逻辑性,这些都对学生知识接受程度具有明显的影响。
2.强化对高校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提高多媒体网络教学资源的质量。建议对高校教师进行比较系统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使其能够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技能,能够灵活使用学校构建的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能够定期完善、更新课件资源,完成学生答疑,发挥多媒体和网络教学资源的综合载体功能。此外,提升多媒体课件在整体构思、具体表现形式等方面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三)积极推动高校多媒体网络教学资源的开放与共享
建议地方管理者积极探索高校多媒体网络教学资源的共享机制,推动高校多媒体网络资源建设的体系化,探寻鼓励高水平、高层次大学的优质教学资源的公开和共享,使得各层次高校能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第一,可以缓解地域经济差异造成的教育资源利用不平衡,使得中西部地区的高校可以分享东部高校的前沿知识和教学资源;第二,可以缓解区域内部教育水平差异造成的教育资源利用不平衡和软硬件资源重复建设,使得一般高校可以分享一流高校的名师、教授的优质课堂;第三,各高校依据自身特色建设特有型多媒体网络资源库或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不仅可以凸显自身专业特色并扩大地区影响力,还能推动高校特色资源错位发展,避免同质化发展带来的恶性竞争。以此呼吁地方管理者能够对高校多媒体网络教学资源的开放与共享方面给予政策倾斜,推动其体系化建设进程。
三、结语
针对《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提出的对网络视频课程和开放性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的现实需求,多媒体网络教学对课堂教学方式的充实与丰富确实起到积极影响。随之相应出现的问题也不容小觑,包括单纯多媒体教学方式暴露的师生互动性不足与情感融入的欠缺,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不足与多媒体表达方法的生疏,以及高校多媒体网络教学资源的重复建设带来的资源浪费。针对这些问题,建议鼓励以传统课堂教学辅助多媒体网络教学,并能注重运用师生双向互动和情感因素融入的综合型课堂教学模式;鼓励教师学习多媒体技术方法,提升多媒体课件教学内容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对高校教师进行系统性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呼吁中央或地方探索高校多媒体网络教学资源的开放与共享机制,推动体系化建设。需要指出的是,网络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改善教学效果,但不能过度使用,否则就会对教学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高校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合理使用多媒体网络教学手段。
参考文献:
[1]彭新一,陆芳,郑道林.高校多媒体网络教学资源系统的建设及应用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2]张海彦.高校多媒体网络教学现状综述及优化模式策略[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2).
[3]李祁,孔波,邢翠芳.高校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研究[J].计算机时代,2010(9).
关键词: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模式;问题;建议
前言
目前,关于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模式研究的文章尽管数量很多,但以远程教育教学模式整体为研究对象的不多,所以难免带有一定片面性和局限性。本文基于“问题意识”,试图提出一定改进和完善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模式的建议和对策,希望能对远程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一定参考。
一、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保证标准
1.1问题
普通高校网络远程教育试点的启动和奥鹏中心的成立,推动了我国现代远程教育事业的突飞猛进,成效也十分显著。然而关于试点过程中的教学质量问题,从一开始就受到社会方方面面的“质疑”,远程教育在教学质量上存在着严重问题。作为开展远程教育教学试点的68所高校,在进行远程远程教育教学的初期,对自己网络学院的定位就不明确,各高校在校外设立的学习中心,条件也参差不齐,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以及质量保证体系各不相同,致使远程教育教学教学质量得不到根本保证。
1.2建议
(1)课程设置:①发展电子学习课程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课程开发要与院校的整体战略目标和质量提升相统一;②电子学习课程要对课程学习对象有明确的了解和界定,必须考虑学习群体的特征;③要培养称职的设计、管理、运行、评估人员,包括课程管理者、教材编辑、导学教师、技术指导者和质量管理人;④要为学习者预先提供有关学习电子学习课程的相关信息,要他们了解电子学习的特点,为进入电子学习的学习状态做准备。
(2)教学方法:①电子学习课程目标符合相关的专业教学方法的目标;②电子学习的教学方法和学习策略应体现在课程中;③课程结构应容纳多样化学习方法和多种教学方式;④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是电子学习课程的主要特征,这种互动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加以促进;⑤电子学习课程内容与课程大纲和测评体系相统一;⑥对课程开发与设计以及使用第三者内容等方面设定基本原则,要明确最低标准;⑦对教材定期审定,以确保它们能够始终符合课程目标和标准要求;⑧对学生作业要及时反馈,对学生问题要及时提出建设性意见;⑨学习目标、学生作业和学生测评的关系应遵循一种连贯性,形成统一的框架结构;⑩测评的依据是相应的专业标准,要对实现目标有效力。
(3)基金筹划:①在发展电子学习的过程中,院校提供的资源(包括资金、软件与硬件)应符合课程设计的目标;②课程的运作、发展与资金应把握一种平衡,特别是对课程中包含的电子学习比率要做到合情合理。
(4)技术设施:①选择技术应注重技术对教学法的实用性,要从学习者和教学人员两个方面考虑;②设计电子学习应有信息技术策略,对近期使用的技术要加以描述,同时对维修和未来技术发展要有所考虑;③对技术传输系统的可靠性要给予控制,要有文字记录。软硬件服务防议要到位,从而保证运行的可靠度;④电子学习传输要采纳从最佳实践中总结的建议,充分重视科学性和可用性;⑤采用的技术应保证对内容和未来的再利用,要支持内容与信息的可持续研发。
(5)组织结构:①院校能够通过现有运行的必要基础设施支持课程提供;②院校能够对参与设计和管理课程人员的能力进行开发,并发展相应人员进修策略,特别是要重视那些参与电子学习课程开发人员的能力培养;③院校制定的有关实施电子学习课程的工作程序要非常明确,以便使所有参与者对自己的工作职责一目了然;④院校要对一门课程进行连续的质量评估,以便使课程得到改进;⑤院校要重视学员的投诉,特别是对学员提出的有关电子学习课程中的问题要及时给予答复。
二、教学过程监控
2.1问题
目前,远程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是学员们关心最多的往往是课程的终结性考试,而对学习过程质量如何并不在意。笔者认为,对成人在职教育,终结性考试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教学过程。因为远程学习者与普通高校学生有着很大差异,因而在质量控制上不能简单采用传统教育中以终端结果为准的办法,应当把过程质量和课程终考结合起来,并在一定程度上向过程质量倾刹。
2.2建议
(1)入学测试:成人远程教育教学虽然属于开放教育范畴,但它却不同于自学考试等形式,入学测试是必要的。可能由于利益的驱使,部分高校为了广揽生源,从中获得丰厚经济收益,以“开放”为由,放松了入学测试环节,使入学测试完全流于形式。远程教育教学与传统教育相比,它的最大优势是学习过程中有计算机网络技术支持。从现在参加成人远程教育教学的学习者看,很大一部分对远程教育教学的理念、教学过程和学习方式并不理解,始终摆脱不了传统教育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方法;计算机操作技能和网络知识也比较缺乏,对远程教育教学很长一段时间并不适应。因此,加强学前教育和培训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学前教育和培训,让有意参加远程教育教学的对象明确远程教育教学的特点、优势和基本学习程序,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和有关网络知识以及学习方法,然后进行相应内容的考试。考试过程严格把关,不放松要求,只有成绩合格者,才能进入网络学院学习。
(2)改进、完善在线作业系统:通过作业,教师可以检查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及时反馈教学效果,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我国网络课程的大部分在线作业系统还是停留多为基于某门课程的形式,实现的功能大多是单项选择题的在线作答与提交。现有的可以跨学科的在线作业系统并不成熟,使用功能也十分有限。
(3)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作业评价应体现对学生的激励作用,让学生主体得到尊重,使学生更多地品尝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在WebAssign中,学生的一份作业可以多次提交。教师从这一过程中,可以发现学生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并给予一定的反馈意见;学生也能从教师的反馈中,感受到教师的激励和希望,这有益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通过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关心自身的学业提高、进一步发展自己的潜能。
(4)提高形成性考核分值比例:远程教育教学质量如何,教学过程至关重要。为了引导和激励学生重视学习过程,建议形成性考核成绩作如下调整:平时作业20%,参加课程学习讨论5%,学习笔记5%,实践活动10%(包括调查报告,心得体会,应用课程理论解决问题方案,小论文等),这样形成性考试成绩在终结性成绩中可以占到40%,以后可以逐步提高到50%。
三、网上学习效率
3.1问题
(1)学习时间利用率低:随着计算机及网络的普及,网络学员上网条件一般都能保证,但学习者在上网的这段时间里又有多少能够做到有效学习?!他们经常是一边观看网络课程一边聊天,网络课程的讲授有时成了他们聊天、看小说或打游戏的背景声音,娱乐成了主题,学习却成了“见缝插针”或“走马观花”的事。
(2)学习资源利用率低:在远程远程教育教学中,学习资源主要指网络学院(或其它机构)提供的网络课程(课件)、教学服务信息、课程练习、教学大纲、学习进度指导、BBS,E-mail信息、其他Internet资源等。看似内容非常丰富、形式多种多样,但它们的“魅力”似乎没有发挥作用,学习者对这些资源并不感兴趣,所以许多资源还是被白白地浪费。
(3)学习成效低:许多学员只为能够轻松拿到文凭才参加远程学历教育,学习目标低、缺乏学习动力。他们不会主动地充分利用丰富的学习资源去认真系统地学习,关心的只是网上的期末考试复习题或模拟试题。
(4)自我评价低参加远程教育的在职学员,一般对自己的学习评价都不高。他们对自己目前学习的方式、所处环境和学习现状并不满意,认为这种选择是不得已而为之;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学习质量从来就没有高要求。
3.2建议
(1)学习者方面:①从学习者来源即生源方面严格把关。远程远程教育教学并不是适合所有求学者的教育形式。学习基础较低,自觉性、主动性和自学能力较差的学习者,仍然需要采用以传统面授为主,辅之以网络学习的形式;②强化学习动机,确立科学学习观。心理准备、思想准备、技术准备,是引导学生参加远程教育教学的前提。在心理准备阶段,让学员了解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模式、管理模式;在思想准备阶段,要求学生制订个人学习计划,撰写学习心得,转变学习观念;在技术准备阶段,对学生进行计算机网络技术培训,在培训的基础上测试,要求人人过关;③多方引导、全员指导、全程督导。多方引导是指各级管理人员必须对学生上网学习进行引导,引导的内容一定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关注点,着重从远程教育教学的优势进行引导;全员指导是指各级管理人员必须对学生上网进行指导,主要包括技术指导和学习指导两个方面;全程督导是指各级管理人员必须对学生上网学习进行督导;④培养学习者学习策略。远程教育教学机构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习者这方面的训练和指导,学习者自身也要通过学习相关理论,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元认知策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自我监控和自我管理能力,学会规划自己的学习。
(2)学习环境方面:①设计探索性学习环境,基于问题的探索性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观念,它强调“把学习过程放置于有典型意义、综合运用知识的情景中”。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理解和掌握内含在问题中的知识点,并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和技巧,形成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能力;②建立答疑辅导与防作学习环境,现代网络教学最大的问题是缺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与信息反馈,缺乏学生之间的防作气氛,致使教师不能对学习过程、学习效果进行有效监控,也不能获得调整教学方案的信息反馈。要引导和鼓励学生充分利用BBS系统进行非实时交互;通过聊天室的文字、语言实现在线实时交互;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求助专题解答,进行异步交互。
四、校企结合,开展职业教育和实训教育
4.1问题
去年引发学者争论的“成人教育偏离本义面临转型之痛”,在远程教育领域引起强烈反响。教育部在普通高校现代远程教育启动时就明确提出:“在试点阶段以非学历教育为主,同时举办少量的成人本、专课的学历教育,以及研究生专业学位的非学历教育”。然而,现在我们的远程教育教学,绝大多数网络学院是以学历教育为主,始终存在着一种过于注重学历教育而忽视职业技能培训的现象,与企业合作越来越少。
4.2建议
在远程教育多元化的办学模式中,校企合作应该是最主要也是最实际的一种办学模式。继续教育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培养适合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等方面的一线应用型人才的教育形式。校企合作办学的具体模式有:①订单式培养模式,是指用人单位根据企业自身需求情况,向远程教育学院提出订单,并与学院签订培养防议。学院根据培养防议从社会上组织生源进行培养。学员学成后,主要协议单位就业;②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是指学校与企业双方共同制订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一起指导和培养学生。这种校企合作培养方式有利于培养有针对性的高素质、高层次的技术和管理人才;③工学交替式培养模式,是指学校与企业签订工学交替人才培养防议,共同制订培养方案,把整个培养过程分为学习和工作交替进行,以便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熟悉和掌握不同岗位的技能和流程。培养完成后,学生最终还是进入防议企业或同类企业工作;④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既降低了远程教育的教学成本,又能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使学校、学生、企业以及政府都满意。
参考文献
[1]陈东.开放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2]高文.建构主义学习的评价[G].外国教育资料,2005,(2).
1.1问题
普通高校网络远程教育试点的启动和奥鹏中心的成立,推动了我国现代远程教育事业的突飞猛进,成效也十分显著。然而关于试点过程中的教学质量问题,从一开始就受到社会方方面面的“质疑”,远程教育在教学质量上存在着严重问题。作为开展远程教育教学试点的68所高校,在进行远程远程教育教学的初期,对自己网络学院的定位就不明确,各高校在校外设立的学习中心,条件也参差不齐,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以及质量保证体系各不相同,致使远程教育教学教学质量得不到根本保证。
1.2建议
(1)课程设置:①发展电子学习课程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课程开发要与院校的整体战略目标和质量提升相统一;②电子学习课程要对课程学习对象有明确的了解和界定,必须考虑学习群体的特征;③要培养称职的设计、管理、运行、评估人员,包括课程管理者、教材编辑、导学教师、技术指导者和质量管理人;④要为学习者预先提供有关学习电子学习课程的相关信息,要他们了解电子学习的特点,为进入电子学习的学习状态做准备。
(2)教学方法:①电子学习课程目标符合相关的专业教学方法的目标;②电子学习的教学方法和学习策略应体现在课程中;③课程结构应容纳多样化学习方法和多种教学方式;④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是电子学习课程的主要特征,这种互动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加以促进;⑤电子学习课程内容与课程大纲和测评体系相统一;⑥对课程开发与设计以及使用第三者内容等方面设定基本原则,要明确最低标准;⑦对教材定期审定,以确保它们能够始终符合课程目标和标准要求;⑧对学生作业要及时反馈,对学生问题要及时提出建设性意见;⑨学习目标、学生作业和学生测评的关系应遵循一种连贯性,形成统一的框架结构;⑩测评的依据是相应的专业标准,要对实现目标有效力。
(3)基金筹划:①在发展电子学习的过程中,院校提供的资源(包括资金、软件与硬件)应符合课程设计的目标;②课程的运作、发展与资金应把握一种平衡,特别是对课程中包含的电子学习比率要做到合情合理。
(4)技术设施:①选择技术应注重技术对教学法的实用性,要从学习者和教学人员两个方面考虑;②设计电子学习应有信息技术策略,对近期使用的技术要加以描述,同时对维修和未来技术发展要有所考虑;③对技术传输系统的可靠性要给予控制,要有文字记录。软硬件服务防议要到位,从而保证运行的可靠度;④电子学习传输要采纳从最佳实践中总结的建议,充分重视科学性和可用性;⑤采用的技术应保证对内容和未来的再利用,要支持内容与信息的可持续研发。
(5)组织结构:①院校能够通过现有运行的必要基础设施支持课程提供;②院校能够对参与设计和管理课程人员的能力进行开发,并发展相应人员进修策略,特别是要重视那些参与电子学习课程开发人员的能力培养;③院校制定的有关实施电子学习课程的工作程序要非常明确,以便使所有参与者对自己的工作职责一目了然;④院校要对一门课程进行连续的质量评估,以便使课程得到改进;⑤院校要重视学员的投诉,特别是对学员提出的有关电子学习课程中的问题要及时给予答复。
2教学过程监控
2.1问题
目前,远程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是学员们关心最多的往往是课程的终结性考试,而对学习过程质量如何并不在意。笔者认为,对成人在职教育,终结性考试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教学过程。因为远程学习者与普通高校学生有着很大差异,因而在质量控制上不能简单采用传统教育中以终端结果为准的办法,应当把过程质量和课程终考结合起来,并在一定程度上向过程质量倾刹。
2.2建议
(1)入学测试:成人远程教育教学虽然属于开放教育范畴,但它却不同于自学考试等形式,入学测试是必要的。可能由于利益的驱使,部分高校为了广揽生源,从中获得丰厚经济收益,以“开放”为由,放松了入学测试环节,使入学测试完全流于形式。远程教育教学与传统教育相比,它的最大优势是学习过程中有计算机网络技术支持。从现在参加成人远程教育教学的学习者看,很大一部分对远程教育教学的理念、教学过程和学习方式并不理解,始终摆脱不了传统教育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方法;计算机操作技能和网络知识也比较缺乏,对远程教育教学很长一段时间并不适应。因此,加强学前教育和培训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学前教育和培训,让有意参加远程教育教学的对象明确远程教育教学的特点、优势和基本学习程序,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和有关网络知识以及学习方法,然后进行相应内容的考试。考试过程严格把关,不放松要求,只有成绩合格者,才能进入网络学院学习。
(2)改进、完善在线作业系统:通过作业,教师可以检查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及时反馈教学效果,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我国网络课程的大部分在线作业系统还是停留多为基于某门课程的形式,实现的功能大多是单项选择题的在线作答与提交。现有的可以跨学科的在线作业系统并不成熟,使用功能也十分有限。
(3)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作业评价应体现对学生的激励作用,让学生主体得到尊重,使学生更多地品尝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在WebAssign中,学生的一份作业可以多次提交。教师从这一过程中,可以发现学生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并给予一定的反馈意见;学生也能从教师的反馈中,感受到教师的激励和希望,这有益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通过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关心自身的学业提高、进一步发展自己的潜能。
(4)提高形成性考核分值比例:远程教育教学质量如何,教学过程至关重要。为了引导和激励学生重视学习过程,建议形成性考核成绩作如下调整:平时作业20%,参加课程学习讨论5%,学习笔记5%,实践活动10%(包括调查报告,心得体会,应用课程理论解决问题方案,小论文等),这样形成性考试成绩在终结性成绩中可以占到40%,以后可以逐步提高到50%。
3网上学习效率
3.1问题
(1)学习时间利用率低:随着计算机及网络的普及,网络学员上网条件一般都能保证,但学习者在上网的这段时间里又有多少能够做到有效学习?!他们经常是一边观看网络课程一边聊天,网络课程的讲授有时成了他们聊天、看小说或打游戏的背景声音,娱乐成了主题,学习却成了“见缝插针”或“走马观花”的事。(2)学习资源利用率低:在远程远程教育教学中,学习资源主要指网络学院(或其它机构)提供的网络课程(课件)、教学服务信息、课程练习、教学大纲、学习进度指导、BBS,E-mail信息、其他Internet资源等。看似内容非常丰富、形式多种多样,但它们的“魅力”似乎没有发挥作用,学习者对这些资源并不感兴趣,所以许多资源还是被白白地浪费。
(3)学习成效低:许多学员只为能够轻松拿到文凭才参加远程学历教育,学习目标低、缺乏学习动力。他们不会主动地充分利用丰富的学习资源去认真系统地学习,关心的只是网上的期末考试复习题或模拟试题。
(4)自我评价低参加远程教育的在职学员,一般对自己的学习评价都不高。他们对自己目前学习的方式、所处环境和学习现状并不满意,认为这种选择是不得已而为之;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学习质量从来就没有高要求。
3.2建议
(1)学习者方面:①从学习者来源即生源方面严格把关。远程远程教育教学并不是适合所有求学者的教育形式。学习基础较低,自觉性、主动性和自学能力较差的学习者,仍然需要采用以传统面授为主,辅之以网络学习的形式;②强化学习动机,确立科学学习观。心理准备、思想准备、技术准备,是引导学生参加远程教育教学的前提。在心理准备阶段,让学员了解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模式、管理模式;在思想准备阶段,要求学生制订个人学习计划,撰写学习心得,转变学习观念;在技术准备阶段,对学生进行计算机网络技术培训,在培训的基础上测试,要求人人过关;③多方引导、全员指导、全程督导。多方引导是指各级管理人员必须对学生上网学习进行引导,引导的内容一定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关注点,着重从远程教育教学的优势进行引导;全员指导是指各级管理人员必须对学生上网进行指导,主要包括技术指导和学习指导两个方面;全程督导是指各级管理人员必须对学生上网学习进行督导;④培养学习者学习策略。远程教育教学机构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习者这方面的训练和指导,学习者自身也要通过学习相关理论,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元认知策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自我监控和自我管理能力,学会规划自己的学习。
(2)学习环境方面:①设计探索性学习环境,基于问题的探索性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观念,它强调“把学习过程放置于有典型意义、综合运用知识的情景中”。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理解和掌握内含在问题中的知识点,并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和技巧,形成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能力;②建立答疑辅导与防作学习环境,现代网络教学最大的问题是缺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与信息反馈,缺乏学生之间的防作气氛,致使教师不能对学习过程、学习效果进行有效监控,也不能获得调整教学方案的信息反馈。要引导和鼓励学生充分利用BBS系统进行非实时交互;通过聊天室的文字、语言实现在线实时交互;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求助专题解答,进行异步交互。
4校企结合,开展职业教育和实训教育
4.1问题
去年引发学者争论的“成人教育偏离本义面临转型之痛”,在远程教育领域引起强烈反响。教育部在普通高校现代远程教育启动时就明确提出:“在试点阶段以非学历教育为主,同时举办少量的成人本、专课的学历教育,以及研究生专业学位的非学历教育”。然而,现在我们的远程教育教学,绝大多数网络学院是以学历教育为主,始终存在着一种过于注重学历教育而忽视职业技能培训的现象,与企业合作越来越少。
4.2建议
在远程教育多元化的办学模式中,校企合作应该是最主要也是最实际的一种办学模式。继续教育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培养适合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等方面的一线应用型人才的教育形式。校企合作办学的具体模式有:①订单式培养模式,是指用人单位根据企业自身需求情况,向远程教育学院提出订单,并与学院签订培养防议。学院根据培养防议从社会上组织生源进行培养。学员学成后,主要协议单位就业;②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是指学校与企业双方共同制订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一起指导和培养学生。这种校企合作培养方式有利于培养有针对性的高素质、高层次的技术和管理人才;③工学交替式培养模式,是指学校与企业签订工学交替人才培养防议,共同制订培养方案,把整个培养过程分为学习和工作交替进行,以便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熟悉和掌握不同岗位的技能和流程。培养完成后,学生最终还是进入防议企业或同类企业工作;④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既降低了远程教育的教学成本,又能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使学校、学生、企业以及政府都满意。
摘要:近年来,由于规模的迅速膨胀和经验的相对不足,致使现代远程教育问题林立、质量难保、社会信誉下降。面对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现状,作为教育工作,只有敢于正视这些客观存在的问题、认真全面地分析这些问题,找出原因、研究对策并提出合理化建议,才会使现代远程教育得到健康持续发展。对我国当前远程教育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结合目前社会上的需求、远程教育教学机构的实际,提出一定的改进措施和进一步完善的建议。
关键词: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模式;问题;建议
参考文献
[1]陈东.开放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2]高文.建构主义学习的评价[G].外国教育资料,2005,(2).
[3]贺丹丹、丁兴富.美国远程教育指导原则及对我国网院的适用性分析[J].远程教育,2005,(5).
1.关于导航
导航应该包括软件使用导航和课程内容导航。在被调查的网络课程中,基本上都能提供不同程度的课程内容导航,而提供软件使用联机帮助系统的有60%,其中只有33%的课程提供了较为系统、完整、规范的软件使用联机帮助系统。有53%的课程使用了路径导航。
我们认为,导航并不是越细越好,对于界面设计清晰、层次结构简洁的网络课程,用户无需花很大功夫就能够熟悉和掌握。导航应简洁明了,但必要的导航是不可或缺的。
2.关于教学/学习目标
调查显示,67%的课程有明确的教学/学习目标陈述,而只有13%的课程对目标做了细化,清晰地告知学生各章的目标层次
(按照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而设置的)。
学生借助网络课程的学习是一种高度自主化的学习。在远程学习中,教的过程与学的过程是分离的,而网络课程作为教与学之间的桥梁,应该承担起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许多角色与任务。传统教学中的一些环节在网络课程中应该通过相关栏目体现出来。远程学习者面对一门全新的课程时,对于教学/学习目标的了解是最起码、最基本的。远程学习者不但要清楚整个课程的总体目标,而且也要明晰各章节,各知识点,各阶段的学习目标。依据桑新民教授提出的学习目标层次化、阶段化、可视化原则,我们认为,网络课程目标的设置应该实现从课程目标向学生学习目标的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化:即,从共性目标转化为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符合学习者个性特征的高效个性化学习目标;从教师制定的抽象课程目标转变为师生共同制定的,具体、明确、可操作、可检测的学习目标;由单一目标向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目标的转化——一门网络课程不但要有教师统一制定的课程目标,还要有小组的学习目标及个人的学习目标。总之,要注重学习者目标意识的培养,努力培养学习者将学习目标转化为学习计划的意识和能力。
3.关于教学对象和学科起点知识、技能的要求与说明调查显示,有47%的网络课程对课程的教学对象给予了明确的说明,40%的网络课程对学科起点知识、技能的要求也给予了说明。
网络课程的开放性决定了它的学习者的开放性。如果远程教育发展到准许学生跨学校、跨学科、跨专业,在一定程度上能自主、自由地选择课程的话,那么作为一门网络课程适合什么样的学习者来学,须具备什么样的基础知识与能力才能够学,这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且又必须回答的一个问题了。
4.关于课程的教学/学习安排与建议调查显示,有60%的课程为学习者提供了此项信息。
远程开放学习的开放性与灵活性,决定了借助于网络课程的学习是一种高度个性化;自主化的学习。灵活的学习时空,个性化的学习安排和计划
(建议),对远程学习者来说可能只是一个参考,但其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它们是学习者个人学习安排和计划的依据与指南,是学习者对学习内容把握与安排的前提。
5.关于学习指导与建议调查显示,有67%的课程提供了不同程度的学习指导与建议,而仅有27%的课程提供了较为详细的学习指导与建议。
对于绝大多数的网络生来说,他们并不是现行教育体制中的优秀者,他们在中等教育阶段获得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并没有为进入远程学习作好充分的准备。可以说,他们是因为无法进入传统高等院校校园进行学习而求其次才选择网络教育学院的。因此远程学习中的学习指导就显得非常的重要,它是影响远程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远程开放学习是一种不同于传统课堂的学习,它的学习方式、方法、策略是有其自身特点的,对远程学习者的要求不仅高且还特殊;而现阶段的远程学习者基本上都是传统课堂学习中培养出来的,他们的学习方式方法基本上是适应于面对面教师讲授的,是基于传统的校园文化、教室文化的。对于远程学习这种方式,大多数的学习者一开始会很不适应,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感到盲目与茫然,感到孤立无援,因此迫切需要他人的帮助与指导。
6.关于网上学习资源调查显示,有73%的网络课程设立了网上学习资源的栏目,但内容的设计差别甚大:有的只是简单地列出了网址,没有任何介绍;有的进行了分类,且每一类中都给出了相关的网站;有的还为学习者提供了相关专业的搜索引擎。
7。关于形成性练习(测验)
调查发现,除了一门课程外,几乎所有课程都设置了练习/测验栏目,但其设计与实现却有很大的差别:有的只是将书上练习变成网页形式,并附上简短的答案;有的以思考题形式提出,没有提供答案;有的自带题库,可以自动生成各类题目;还有的有栏目,却无内容(其将该项功能留给了平台)。
8.关于流媒体视频的运用调查发现,有33%的课程使用了流媒体视频,但主要是教师对课程内容的讲解,也有对实验及操作过程的演示。
9.关于课程评价
调查显示,几乎所有的课程都没有关于课程评价的说明与介绍(只有一门课程在导航中列出了“教师评价”、“评价教师”的栏目标题,但内容却是空的)。
作为一门完整的网络课程,也应该包含泰勒原理中的四要素,即目标、内容、策略(活动、媒体、资源等)和评价。现代教育评价的趋势体现在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如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的评价,学生者的自我评价、形成性评价、学习者的成就性评价和学习者之间的相互评价。当前,我国大部分网院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仍依赖于传统的集中式的一次性书面考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网络课程可能只是传统方式的补充或可选择项。大多数的网院都通过光盘、教学点(学习中心)的集中听课、面授辅导、印刷材料等方式进行教学。然而,如何通过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实现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的评价,学习者的自我评价及相互评价,使评价方式多元化、过程化、民主化,则是我们亟待探索、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10.关于协作学习的设计调查显示,所有的网络课程基本上没有协作学习的设计。
网络的最大优势之一在于交流和沟通。对于协作学习的关注,目前已成为教育研究的一个热点,但大多仅停留在理论分析和论述阶段。网上的协作学习如何设计与实现?协作学习的设计与实施是通过网络课程来实现,还是属于平台的功能?这些都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11.关于网络课程学习中的交互
调查显示,大多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者并不清楚远程学习中的交互如何操作与实施,哪类交互是网络课程本身能够实现的?哪类交互则需借助平台的功能?
据美国远程教育学者穆尔的观点,远程学习中的交互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学习者与学习内容之间的交互,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交互和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交互(Moor,1989)。网络课程中的三类交互如何设计与实现?我们认为,网络课程中的交互设计应侧重于学习者与学习内容之间的交互,而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交互和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交互需要借助远程教学平台得以实现。
二、对网络课程进行分析后的总体评价
课题组在对研究对象进行深入细致分析的基础上,对网络课程的总体评价如下:
1.几乎所有的网络课程都非常重视教学内容的”讲解”、“演示”环节,不同院校不同学科各展所长,如流媒体视频、文本、Flas等,更有使用虚拟现实等技术的,以尽可能将课程知识讲全、讲细、讲系统,且大部分教学内容皆按印刷课本章节顺序编排。
2.网页的设计在布局、风格、色彩、链接、超文本等诸方面已相当专业化,基本不存在什么问题。
3.学科特点非常突出。不同学科在栏目设计、技术实现,及内容安排上皆能发挥学科所长、突出学科优势、符合学科特点。比如,语言学科能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听、读训练和情景对话;工科则利用各种图片、虚拟现实技术、Flas等演示与讲解原理与过程;其他学科如法学的案例分析、模拟法庭的角色扮演;医学的各种病理图片、体内器官动画,药剂配方图表等。
4.常用的几种教学方式归纳如下:
文字+图片+表格
文字+图片+表格+多媒体动画(多以Flash为主)
文字+图片+表格+视频(流媒体、其它格式)
文字+图片+表格+多媒体动画十教师的电子讲稿(PPT)
5.网络课程基本栏目包括:导航、课程介绍、课程教学、练习。
6.基本上都注意到了综合使用多种媒体,有的教学信息的表达更活泼、更有效。
7.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其一,从整体上讲,这些网络课程共同存在着重教学内容的呈现与讲解,轻学习环境与学习活动的设计。其二,相当一部分网络教学内容的讲解与呈现仍以大量的文字阅读为主,个别的仍存在着文字教材搬家的现象。其三,缺乏研究性学习的环节。其四,缺乏协作学习的设计,及组织与实施的指导和建议。
三、困惑与反思
在对网络课程进行分析的同时,也引发了笔者的诸多困惑与反思:
1.网络课程是一种什么类型的课程型态?是从什么角度提出的课程理念?追寻媒体用于教学的历史,曾经出现过“广播课程”、“电视课程”等说法,今天的“网络课程”,是否可以看作是它们的延续?是否有质的不同?从教材到课程,从课件到课程,其根本区别在哪里?今天我们在国内见到的所谓网络课程,从本质上讲是属于“网络课程”还是属于“网络教材”?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是否还会出现新的“媒体+课程”的组合?
2.在对网络课程进行界定时,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委员会(参见(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认为,“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对于“网络教学支撑环境”,有学者认为其“特指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工具、教学资源以及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实施的教学活动。”笔者基本上同意这种解释与界定。但在对网络课程进行设计、开发与分析评价时,对于网络课程与教学平台关系的理解和把握上我们仍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新世纪网络
程建设工程立项项目建设和管理的通知》中指出,“要充分利用教学支撑平台已提供的功能,实现与教学平台的挂接”。由于目前国内缺乏比较成熟的教学支撑平台,因此如何做到网络课程开发时既基于平台,同时又独立于平台,这是我们在开发和制作网络课程时感到比较困惑的问题。
——网络课程与教学平台各自的功能是什么?二者之间的功能如何互补?哪些是平台支持的功能?哪些是网络课程应有的功能?特别是涉及到交互、协作、答疑、讨论、测试、搜索等功能时,网络课程在开发与设计时如何与教学平台配合?
我们认为,在依托教学平台有效实施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课程的责任教师根据学习者的特点与课程教学要求,并结合教学平台对教学和学习活动进行进一步的设计与开发,这样才能对远程学习者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持。
同时,我们建议在设计与开发网络课程时,将其分为核心模块与扩展模块。扩展模块依托于课程实施过程中责任教师对网络课程的扩展与创造性实践,特别是在网上答疑、网上讨论、网上作业、网上测验、实践操作等环节,一门网络课程的完善和成熟是需要经过长时期的教学实践的。
3.网络课程能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吗?或者说是否有必要成为主要的方式?它可以是唯一的方式吗?如何解决某些特定课程中实验与实践操作的环节?
4.网络学习适用于所有的内容与学科吗?什么学科、什么教学内容适合网络教学?反之,什么又不适合网络教学?
5.当网络课程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时,传统的教育、教学、课堂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参考文献】
[1]桑新民,多媒体和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理论与试验研究阶段性总结报告[J].中国远程教育.2001(11)
[2]丁兴富.远程教育的微观理论[J].中国远程教育2001(2)
[3]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试行).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委员会.2002年5月
[摘要]
本文认为网络课程的数量和质量是当前制约远程学习者学习方式转变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以我国目前网络教育学院开发和使用的网络课程作为调查和分析的对象,结合对“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第一、二期的部分网络课程以及部分网络教育学院自行制作使用的一些网络课程的调查分析,对网络课程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探讨与反思,同时提出了远程教育网络课程设计、开发、应用等相关的一些重要问题。
关键词: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教学建议
0 引言
传统的人工智能课程主要包括人工智能导论、模式分析、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等。这些课程由各个院校根据专业情况不同而选择,课程的内容也有较大差别,但是,基本上都涉及人工神经网络的内容。然而在人工神经网络的教学内容上,一般只讲解经典的多层感知器和反向传播算法,或再加入一些反馈网络的内容,这种教学内容设计的一个不足是忽视了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发展——深度学习,它是近几年人工智能领域最具影响力的研究主题,并在大规模语音识别、大规模图像检索等领域取得突破。
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开设人工智能科学与技术的本科专业,笔者从事深度学习的研究工作,同时承担了本科生和研究生人工智能类课程的教学工作,因此产生了将深度学习内容引人人工智能类课程的想法。本文先介绍深度学习的背景,说明深度学习在人工智能发展中的地位,之后分析了将深度学习基本内容引入人工智能类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最后给出了一些实施建议供探讨。
1 深度学习背景
2006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GeoffreyHinton教授与Salakhutdinov博士在美国《科学》杂志发表了题为“Reducing the Dimensionality ofDatawith Neural Networks”的论文,该文提出一种学习多层神经网络的方法,并将这种具有多层结构的学习方法命名为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而这成为深度学习研究的一个导火索,从此深度学习的研究与应用蓬勃发展起来。
深度学习在语音识别与生成、计算机视觉等应用领域取得了突出进展。近几年的国际机器学会(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chineLearning,ICML)、神经信息处理大会(AnnualConference On Neur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s,NIPS)、计算机视觉大会(International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ICCV)、
声学语音与信号处理大会(International ConferenceOn Acoustics,Speech,and Signal Processing,ICASSP)、计算语言学大会(Annual Meeting of the Association for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ACL)、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International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and P atternRecognition,CVPR)等都有不少相关的研究论文、会议教程和小组研讨会(Workshop)。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DARPA)也提出了关于深层学习的研究项目。此外,2013年6月《程序员杂志》的封面故事,采访了周志华、李航、朱军3位国内的机器学习专家对于深度学习的看法,他们一致肯定了深度学习在机器学习领域的贡献。
工业界对深度学习也寄予了很高期望。2012年6月,《纽约时报》报道了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家AndrewNg和谷歌公司的系统专家JeffDean共同研究深度神经网络的机器学习模型在语音识别和图像识别等领域获得的巨大成功。2012年11月,微软公司在天津公开演示了一个全自动的同声传译系统,其关键技术也是深度学习。2013年1月,百度公司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先生宣布建立深度学习研究院(Institute of Deep Learning)。2013年3月,谷歌公司收购了由深度学习创始人Geoffrey Hinton创立的公司。
从学术界与工业界的研究态势看,深度学习已经成为机器学习与模式识别,乃至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热点。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人工神经网络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此前人工神经网络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1943年,McCulloch和Pitts提出了最早的人工神经元,这种神经元具有学习能力,这是人工神经网络的发端,也可以被认为是人工智能的发端(当时还没有人工智能这个术语)。1949年,Hebb提出了Hebbian学习算法。1957年,Rosenblatt提出了感知器的神经网络模型。1969年,Minsky和Papert分析了这种感知器神经网络模型的局限性。然而,很多研究者认为,感知器的这种局限性对于所有的神经网络模型都适用,这使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很快暗淡下来。1980年代中期,诺贝尔奖得主John Hopfield提出了Hopfield神经网络模型,这种Recurrent神经网络具有的动态性有可能用于解决复杂的问题。同时,多层前向神经网络的后传算法也被重新发现,这两个工作使人工神经网络得到重生。这时,人工神经网络已经成为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随后的研究中,人们发现,当学习多层神经网络包含更多的隐藏层时,后传算法并不能学到有效的网络权值,这使得神经网络的研究再次陷入低潮。此次以深层神经网络为代表的深度学习重新回到研究的舞台,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Hinton提出的逐层预训练神经网络方法治愈了多层神经网络的一个致命伤。
2 必要性与可行性
深度学习的发展使得从事教学一线的教师也无法忽视这个颇具影响力的研究主题。为此,我们提出将深度学习这个主题引入到人工智能类课程中,将它作为课题教学的一部分。
2.1 必要性
将深度学习这个主题引入到人工智能类课程中的必要性主要包括如下4点。
1)深度学习是人工智能的前沿。
2006年以来,深度学习的研究席卷了整个人工智能,从机器学习、机器视觉、语音识别到语言处理,都不断涌现出新的研究工作和突破性进展。深度学习不仅在机器学习领域成为研究热点,同时在多个应用领域也成为有力工具,而且,在工业界的系统应用中,深度学习成为其中的关键解决技术。
2)深度学习是人工智能的突破。
深度学习的发端是神经网络。关于神经网络的论述,在人工智能类常见教科书中还停留在多层神经网络,即神经网络的第二阶段,它们大部分描述多层结构无法训练的现象。但是,从深度学习的角度看,深层神经网络不仅可学习,而且有必要,这与第二代神经网络的观点是完全不同的。深度学习突破了原有人工神经网络的认识,超越了人工智能神经网络教科书中的原有内容,因此,有必要将多层神经网络结构的可学习性告知学生,从新的视角纠正原有的观点。
3)深度学习是人工智能的延伸。
深度学习不仅提供了一种可以在深层神经结构下训练网络的方法,也包含了不少新的内容,是人工智能的新发展,为人工智能补充了新的内容。到目前为止,深度学习至少包括:从生物神经网络与人类认知的角度认识深层神经网络的必要性;如何构建和学习深层学习网络;如何将深层结构用于解决视觉、语音、语言的应用问题;如何看待深度学习与原有的机器学习方法,如流形学习、概率图模型、能量模型的直接关系;深度学习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等。
4)深度学习是学生的潜在兴趣点。
大学生对知识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加之当前信息技术的发达,部分对智能感兴趣的学生可以从其他途径了解到这个学科发展的前沿。因此,顺势而为,将深度学习这个主题做具体讲解,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学科前沿与发展的认识,是十分必要的。对高年级的学生而言,了解深度学习的基本知识,是他们全面认识人工智能与发展前沿的一个途径,而对于研究生,较多地了解和掌握深度学习的基本知识有助于他们研究工作的开展。
基于以上几点,笔者认为,将深度学习这个主题引入到人工智能类课程中非常有必要。深度学习作为人工智能的前沿,既是对人工智能原有理论和技术的一个突破和补充。
2.2 可行性
将深度学习引入到人工智能类课程中的可行性主要包括如下3点。
1)深度学习与现有人工智能联系密切。
深度学习并不像突兀的山峰拔地而起。而是深深植根于原有的人工智能理论与技术。深度学习是以神经网络为出发点,这正是深度学习教与学的切入点。比如,可以通过对多层感知器隐藏层的增加和后传算法的失效来讲解深度学习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再者,深度学习的一个核心构建“受限波尔兹曼机(Restricted Boltzmann Machine)”,可以被认为是一种能量模型,而这种模型与Hopfield网络都可以从物理学的能量模型角度分析,RBM可以认为是Hopfield网络的随机扩展。总之,深度学习与现有人工智能的联系,使学习深度学习变得容易。
2)深度学习的基本内容并不深。
深度学习有个很好的名字,这个名字恰当地描述了特定的学习结构。比如,深度学习的核心部件受限于波尔兹曼机RBM,其结构非常简单。从神经网络的角度,受限波尔兹曼机是一种随机的双向连接神经网络,信号可以从可见层传递到隐藏层,也可以从隐藏层传递到可见层。网络中每个节点是具有特定结构的神经元,其中的神经元具有典型的包含自身偏置的Logistic函数的随机单元,能够依Logistic函数计算得到的概率输出0状态或1状态。概括地说,深度学习的基本内容在高年级阶段较易掌握。
3)深度学习的资料容易获得。
当前的信息资讯非常发达,有相当多的资料可以通过互联网等多种途径获得,这使学习深度学习成为可能。近期,中国计算机学会主办了多个技术讲座均涉及深度学习的部分;深度学习的创始人Hinton教授的主页也有很多资料;Coursera网站有免费的Hinton教授的神经网络课程;斯坦福大学的Ng教授提供了很多的在线教程;蒙特利尔大学Bengio教授发表的题为“Learning Deep Architectures for AI”的论文也是这领域的优质资料。
3 实施建议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建议适当安排深度学习的最基本内容,内容不宜过多,也不宜占用过多的学时,可以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进行调整。比如,本科生的高年级专业课可以安排1学时的教学量,介绍层次训练的基本算法;也可以在高年级前沿讲座中安排2学时,内容覆盖面尽可能广泛。在研究生的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的课程主题安排内容与学时。比如,神经网络主题的课程可以安排4-6学时的教学内容,包括波尔兹曼机及学习算法、深层信念网络与学习算法、深层波尔兹曼机与学习算法卷、积神经网络、自动编码器等。结合应用,课程还可以包含MNIST数字识别的应用、人脸识别的应用、图像检索的应用、语音识别中的应用等。另外,深度学习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研究,随机性:大规模(意味着数据不宜可视化,程序运行时间长)等多种因素混合,使深度学习在学习中不容易理解。为此,可以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增加小规模的实验,辅助理解。最后,课件可以通过对优质资料做修改得到。
[关键词]网络教学平台;英语写作教学;应用评估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4 — 0150 — 02
1. 研究的背景与目的
近年来,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广泛的应用到教学中来,电子阅览室、多媒体网络教室、语料库等科技手段也对外语教学的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相对传统课堂教学,网络英语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多种类型的学习信息资源,学生有很大的自由选择空间;网络教学还是一个开放、灵活的课堂,学习的内容、进度、时间和方法都由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安排,实现了个性化教学。在众多的网络技术手段中,网络教学平台目前备受关注。国家教育部高教司在2007年1号文件中强调指出要积极推进网络教育资源开发和共享平台建设,建设面向全国高校的精品课程和立体化教材的数字化资源中心,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免费享用的优质教育资源。国内有很多学者和教学对网络化教学平台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都进行了研究(师琳,2012;赵美娟,施心远,2012),他们的研究肯定了网络教学平台对外语教学的促进作用。
笔者认为将网络教学平台应用到写作教学中来具有可行性且意义重大。第一,传统的写作教学往往是以黑板和纸质教材为主,这种模式只能为学生提供有限的范文,难以达到“以读促写”的效果。而网络化教学平台则可以解决优质资源建设这一难题。教学课件、经典范文、阅读材料、参考文献等都可以上传至教学平台,增大学生的语言输入量,实现“以读促写”;第二,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难以分享同伴习作。而借助网络教学平台,教师可以将优秀的学生作文上传,建立学生自己的语料库,实现优秀资源共享;第三,较之传统教学模式,网络教学平台对每个学生的习作都有记录,体现出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轨迹,便于学生和教师进行跟踪式学习与研究;第四,网络教学平台为师生交流提供了场所,教师可以通过在线答疑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第五,写英语写作虽然是英语专业基础年级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但学时少,每周有2学时,因此传统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的信息量有限。对学生而言,写作仅仅是一门课程,学完一学年之后,不用进行练笔了。网络教学平台则可以克服这个缺点。它可以将写作课程延伸至课外,学时内无法展开的内容可以通过教学平台教授给学生。即便是高年级没有英语写作课,学生依然可以使用该平台自主学习。
鉴于此,笔者自参加了沈阳师范大学首批网络课程建设,自 2011年起在沈阳师范大学英语专业二年级的写作教学中建设并使用网络教学平台,共有60名学生参与了写作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在为其一年的写作课程结束后,对该教学平台的使用进行评估,以期更好的完善该教学平台。
2. 写作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
写作网络教学平台只对选课的专业学生开放,学生输入学号和密码,从而获得进入本平台的权限。任课教师同时也作为课程负责人,监控和管理本班学生,对自己的网络课程进行修改或增减内容。
网络教学平台的基本功能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师信息、课程通知、教学材料、答疑讨论、课程作业、试题试卷库、课程问卷、课程教学管理(选课学生管理、任课教师管理等)。在这些版块中,教学材料版块为学生提供了所有的教学课件、参考文献、写作术语介绍和教学录像;答疑讨论是师生交流的平台,学生将自己的写作困难以及写作心得与大家分享;在课程作业板块中,学生可以自己的作文上传,教师利用WORD的批注功能在线评阅;在线测试和试题试卷库两个栏目提供了有关写作技巧以及写作考试试题,学生可以根据教材同步使用或者在备考时拿来热身;在课程问卷栏目中,教师将设计好的电子问卷向选课学生发放,即及时了解学生对教学的反馈,也为教师进行科研提供了便利的手段;在课程教学管理区,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测验、作业以及登陆情况,同时管理各个教学栏目。
根据写作课程的特点,笔者还增加了其它的版块—扩展资源、成果展现和创作天地。扩展资源主要是为学生课外自主学习提供语料输入和学习资源。下设的主要栏目有佳篇赏析,为学生提供优秀的范文并配有教师的点评;写作与修辞,提高学生的句子写作技巧;网站链接,推荐给学生国内外英语学习网站比如BBC, China Daily等网站,目的是增加学生阅读的种类和信息的输入,最新的时事动态,增大信息量,补充语言表达方式;写作应试技巧,主要是对专业四、八级,托福和雅思写作技巧进行介绍。成果展现版块中提供的都是学生的优秀习作,它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实现优秀资源共享;同时也为后续语料库的建设打下基础。在创作天地版块中,学生将自己比较满意的作文或者课堂练笔上传到这一栏目。
3. 写作网络教学平台的实施
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和使用在沈阳师范大学英语专业二年级的60名学生中开展,为期一年。为了更好的了解网络教学平台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在新学期开始的第一堂课中培训学生使用网络教学平台,并告知学生所有的教学通知、教学材料全部挂到网上,作业通过教学平台上传,课前到平台相关的栏目下领取阅读材料。鉴于本课程是英语写作,鼓励学生用英语参与讨论和答疑。为了让学生最大限度的使用网络教学平台,教师告知学生网络参与占期末总成绩的30%。
4. 写作网络教学平台的评估及结果
本平台自开放以来一直处于不断完善的状态。在为其一年的写作课程结束后对网络教学平台进行评估。评估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了解网络教学平台的促学效果;二是了解如何更好地完善写作教学平台。数据的收集主要来自两方面:教师的观察记录和学生的问卷调查。教师的观察记录是指教师通过课程教学管理区对每名学生的习作、成绩、登陆情况以及网络学习栏目的参与都有一个整体了解,并辅以师生面谈和课堂教学观察。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包括以下几方面:对网络教学平台的认可度、对教学平台栏目的意见以及建议。问卷问题包括两种形式:选择题和开放式问答。
经过仔细评估,笔者将网络教学平台对写作教学的影响以及建议两项指标进行了汇总。结果显示,尽管只有将近一半的学生有过或偶尔有过网上学习的经历,但大多数学生对网络教学平台的认可度还是很高的。他们认为网络教学平台对英语写作的学习有帮助,92%的学生表示愿意继续使用网络教学平台学习。这一结果与以往先关研究的调查结果不谋而合———网络教学平台提高学生的写作学习参与度(王娜,张虹,2012)。通过学生的学习记录发现,浏览率最高的版块是课程通知、教学材料和课程作业,这是因为这些版块和课堂教学活动紧密相连。90%学生对作业的布置和上交方式表示满意,认为教师对电子作文在线批阅后的反馈更清楚,便于自己修改。此外,评估结果也显示出学生的学习观念和学习行为之间并不总是一致。当问到学生哪个版块对他们的学习帮助大时,排在前两位的是扩展资源和答疑讨论。学生对于扩展资源模块下提供的各个栏目和推荐的文章进行了访问,而学习记录表明他们对教学平台提供的在线交流的利用率较低。而且在答疑讨论区,学生更倾向于和教师交流,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很少。在问卷中,学生对网络教学平台的给出了几点建议,这些建议可以分为三类:教学环境、网络环境的改善、教学平台内容的完善。53%学生还表示,希望写作教学能在多媒体教室进行,真正达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和立体化。此外,学生普遍表示网速不给力,功能不完善。比如作业提交多次才能上传;而且,在创作天地模块下,学生不能自己上传习作,需要将作文发给任课教师,然后通过任课教师上传,这一繁琐过程让很多同学放弃。在教学平台的内容设置上,多数学生希望网络教学平台提供更多的与课程有关的阅读材料、写作素材、经典演讲等,以及与考试相关的内容比如专业四、八级以及托福、雅思的写作技巧和考试信息。
5.网络教学平台对写作教学改革的启示
网络教学平台对英语写作教学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第一,基于网络化教学平台的写作教学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虽然前期投入较大,但随着网络平台的利用和完善,教学资源日趋丰富和多样化,并可以持续利用。正如韩松,胡铁生(2011)所概括的,该平台满足写作训练的四个方面需求:一是写作课堂及训练的延伸;二是提供修改写作错误和提高文字能力的场所;三是对专业学科写作任务的支持;四是帮助各种程度的英语写作者。将数字化内容整合到英语写作教学过程,既提高了写作的教学质量、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学习参与度,又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促进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第二,它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只作为知识的接受者、作者、被评价者的角色,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在与优秀范文或同伴习作的对照、反思、评判的过程中达到提高自己英语写作水平的目的。网络教学平台正是体现了“反思型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理念。”
第三,它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现代教育理念。尤其是它对教师的角色定位更为细致。在网络教学环境中,教师不仅仅充当知识的传授者、读者和评价者,还是网络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他们要对网上收集的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组织学生对写作材料进行分析,并指导学生掌握相关的写作技巧和策略,同时要设计问题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布置作业并在网上进行课程答疑讨论,跟踪记录学生的网络学习。此外,网络教学平台对教师的计算机操作及网络技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必须了解网络教学平台各项技术功能的作用。
第四,网络教学平台也对外语写作教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科研挑战。比如本项研究中学生样本数量不是很大,研究手段限于问卷调查。对于网络平台对写作能力的促进的普遍有效性仍需深入的实证研究。此外,网络教学环境对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求较高,在监管缺失或不利的情况下会影响学习效果,所以如何规避网络教学的不利因素也是有待研究的问题。新的教学方式需要新的评价手段,在网络教学平台中,教师对学生采取何种评价方式、评价效果如何也需要进一步探讨。因此,可以说基于网络平台的写作教学一项与时俱进、意义深远的工作,它值得我们在教学中推广并深入研究。
〔参 考 文 献〕
〔1〕师琳.建构主义视觉下的大学英语网络教学生态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2,(03):62-65 .
〔2〕赵美娟,施心远,王会花.基于网络教学平台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探索〔J〕.外语电化教学,2012,(03):72-76.
[关键词]完善 网络英语教学平台 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2-0209-02
2003年4月,教育部正式启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工程”。此次教改工程的目标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中心,抓住现代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契机,广泛采用多媒体和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采取已经通过验收的大学英语教学软件,以学生为主体,构建个性化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高教司,2004)为了确保此次教改工程的顺利实施,教育部决定采取三项措施,大力改革大学英语教学,其中一项就是:“广泛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推动基于计算机的英语教学改革。”此后,国内大学纷纷开始建立英语自主学习平台,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英语学习资源和较灵活的学习方式。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在英语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创造了条件。实际上,网络在今天已经成为高校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信息来源。网络以其特有的快速传递信息特点,为学生在学习英语中进行大量的阅读和对英美文化背景知识进行广泛涉猎等提供了便利条件。可以说,网络教学是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有利补充和外延,它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弥补了传统教学资源的不足,因此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
但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现象,例如:在网络环境中学习的时候,一些学生缺乏自律,具体表现在搜索相关学习资料时无头绪、浏览不相关的网页,浪费了不少宝贵时间;因为过于沉迷网络,许多学生在网络中学习时,大量时间被用于发帖、打游戏……基于此,如何利用网络平台切实提高在校学生的英语学习自主性和学习效率是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必须给予足够重视的问题。
一、关于在校大学生通过网络学习英语的情况调查及相关分析
我们大连工业大学是从2005年起开始增加学生网络自主学习内容,经逐步完善,构建了“课堂+网络”的教学模式。2009年,我校与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合作“新理念”网络教学示范院校项目,其新理念大学英语教学平台和自主学习平台开始正式运用于教学当中,构建了大学英语立体化教学模式即以基于计算机和网络多媒体教学模式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为了更好地利用网络英语教学平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自主性,我们对大连工业大学两个年级中的800名学生上网自主学习的情况做了调查,调查问卷包含以下内容:1.受调查学生的网龄和网络使用频率。2.使用网络的主要目的和活动。3.对于自身英语水平的评估和学习策略的应用。4.自身认知情况。在回收的784份有效调查问卷中,我们发现:喜欢或比较喜欢网络的学生占绝大多数(96.7%),并且绝大多数学生都有一到五年不等的网龄,在进入大学后,每星期他们仍然保持一定的上网时间和上网次数。受调查学生都希望能够借助网络资源来提高自己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但是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许多学生把上网时间用于MSN、QQ聊天、网络游戏等休闲娱乐中,只有较少的学生会花费较多时间借助网络获取英语学习相关信息并进行网络实践。81%的学生认为自身的英语水平处于中等偏上,十分渴望能够借助网络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listening和speaking能力。对于目前学校的英语课堂讲授,68%的学生表示更倾向在课后花费额外时间和精力自主学习,但同时表示希望能够得到较系统及理论的自主学习理念指导。
通过上面的调查分析,我们发现:1.缺乏系统和科学的自主学习理念指导,使得大部分学生即使在花费大量时间在丰富网络资源的情况下,也不能取得较令人满意的自主学习效果。2.缺乏良好自我调控和检测能力也是大部分学生自主学习效果不好的主要原因。
二、基于认知理论的网络环境下英语学习模式设计及实践
(一)英语学习模式设计
针对不同群体、层次学生的需要,我们根据认知理论在改革试点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网络化自主教学模式,开设不同的课程学习模块,并分三个阶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第一阶段:在辅导教师(这里指选拔出的英语专业优秀学生,下同)及指导教师监督指导下,让学生初步掌握自主学习技能,并培养自主学习意识。
第二阶段:根据学生本人具体情况,辅导教师及指导教师帮助其制订相应的学习计划,选择所要学习内容,学生根据自身学习情况,适时调整学习进度并实施自主评估,即亲身体验自主学习过程。
第三阶段:学生们自发组建英语兴趣小组,组织英语学习俱乐部,开办英语网络社区等多种类形式。
(二)具体实践
1.丰富网络平台教学资源的“课前任务学习”及“教学指导”模块。课前任务的设计为课堂教学的热身,学生通过学习平台中“教学日程”了解教学目标和要求;并根据“授课讲义”的课前自主学任务,进行背景知识、文章结构、词汇学习、课文理解等内容的学习,为进入课堂教学做积极的准备。根据任课教师教学要求,我们辅导教师利用“教学日程”和“通知”栏,在课前将整合好的相关资料挂在网上,与学生共享,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丰富网络平台教学资源的“作业系统”模块。辅导教师及时跟踪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普遍存在的不足,并把问题及时反馈给相关教师,以及时解答个性化问题。建立“自主学习问题平台”,结合专业优势,互换信息,提供必要的建议。
3.丰富网络平台教学资源的“课后自主学习”模块。根据单元目标,设计课外延伸的自主学习内容,在平台上向学生提供相应的国内外英语学习网站、视频资源、电子杂志、音频资料等,以满足不同层次、群体学生的学习需要。
4.建立英语专业学生和非英语专业学生之间的讨论平台。利用该平台相互交换英语学习中的各种信息,形成一个更有助于表达独立思想和创新观念的互动学习环境。
5.阶段性测试和期末考试。在利用“蓝鸽平台”的“考试系统” 对阶段性教学效果进行阶段性测试后,我们辅导教师登入平台进行“考试分析”,了解实验班学生各种题型的完成情况,并及时协助任课教师进行课后和假期期间的学习任务设计。
三、关于完善网络英语教学平台的建议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基于认知理论的网络环境下英语学习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大部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不同程度得到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增强也较明显。为逐步完善本学习模式下的实效,我们给出如下建议:
(一)针对学生的建议
要正确全面认识自己,确定适合自身的英语学习目标,找到真正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及策略。本学习模式的实施,关键在于长期坚持。对学生来说,要“立长志”而非“常立志”,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任何学习方法都不起作用,此外,自律对学生而言是对本身意志的一种历练。学生应该结合自身实际,合理安排时间并合理利用网络资源。
(二)针对辅导教师的建议
为了创建自主学习模式为基础的网络英语学习环境,必须对网络资源进行整合扩展,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网络繁杂信息对学生的干扰。此外,还要充分监督并及时修正学生的英语学习策略。帮助学生成立英语兴趣小组,激发其学习主观能动性,并进一步探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应该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论文摘 要:迅猛发展的现代教育技术产生了网络教学的新教学模式,本文针对高等院校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结合教学实践,提出在网络教学模式下提高高等院校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水平的可行性和几点建议。
网络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院校已得到逐步发展和应用。网络教学以网络教学系统为教学平台,发挥群体优势,运用网络交互模式教学既可以为学生的个性丰富及时更新现有的学习资源,创设个性化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有充分的发展创设适宜的环境,还可以为学生的协同式学习创造良好的空间,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计算机网络课程是各大专院校本科乃至研究生的一门必修课,目前本门课程的教学存在许多比较大的问题,比如相关学科发展迅速,内容更新快,教学内容难以跟上计算机网络科学的发展变化。针对此问题,本文探讨在网络教学环境下提高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效率。
一、网络教学的特点
网络教学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应用已有很长一段时间,最近在我国逐渐盛行。网络教学相对以往传统教学(包括多媒体教学)有着很多优越性,更能适应时展,满足社会的需求。网络教学的特点归纳有三个方面:
(一)自由式、个性化教学
传统的教学方式由教师主宰教学,教师掌控教学进度和每次课的教学内容;而且由于上课教室的限定,上课学生的人数也有一定的限制。网络教学方式十分灵活,以学生为主,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有了互联网,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在一个虚拟的集体中学习,这种集体不限于一个班级、一个学校或者某一个区域。利用网络教学系统,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教师授课或自学或与其他同学一起讨论等学习模式,设定学习内容,甚至通过教学系统设置个性化的学习界面,提高学习效率。
(二)生动式、信息化教学
利用网络教学,教师的备课也因网络上的各种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库而变得容易、方便,图文并茂,生机勃勃。学生也能够自由直观地学习。
(三)交互式、人性化教学
通过网络更能够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并利用网络资源,能够更好地教育学生。
二、计算机网络课程网络教学的可行性
网络教学是信息化时代兴起的新型教学模式,其必须建立在以计算机网络系统为基础的教学系统之上,为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越性,对教学硬件和教师计算机运用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归纳大致可从三方面分析:
(一)对教师的要求:教师是网络教学系统的重要的使用者,并可能直接参与某课程网络教习分系统的制作,对于该课程网络教学效果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求授课教师必须有基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够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或视频,能够熟练运用网络搜索功能并能运用多种方式进行网络交流,有一定的网页制作水平。 (二)对学校或教育机构的要求:教育机构或学校是进行网络教学的组织者,也是网络教学执行的最主要的支撑者,他首先应该建立网络教学系统的平台,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有效网络结构,并能够对网络机构进行长期的维护。
(三)对学生的要求:学生是网络教学的主要受益者,同时也是网络教学的重要参与者,这要求学生必须有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基础,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和网络。在信息高速发展、计算机普遍应用的今天,我国大部分高校及其师生均具备网络教学的必要条件,由此可见在高校中运用网络教学系统具备一定可行性。
三、计算机网络课程在网络教学下实施的几点建议
由于网络课程有相当部分的内容属于基础理论知识方面,难度大,相对枯燥,在课堂教学方面遇到学生积极性调动不充分,课堂互动性不足等问题,例如在通信基本理论、物理层协议分析等的教学中,由于这些内容安排在课程的开始阶段,枯燥晦涩的内容对整个课程兴趣的建立和引导是非常不利的。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把这类知识点放到网络资源平台上,以吸引学生的方式让学生主动下载学习。
针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类似的问题,使用网络教学应该注意几方面的问题。首先,教学系统结构应该完备。完整的网络教学系统不但有学生学习内容的板块,还应该具有知识考核,老师答疑,学生交流讨论,甚至是统计学生出勤、学习效果等功能。其次,网络教学系统应该考虑教师在线讲授、视频下载、学生自学等几种学习模式;理论教学应与实践相结合。最后,教学系统应该提供资料下载共享,这不仅仅可以供授课学生下载,也可采用设定权限的方式与其他高校或机构相关人员交流,以提高技术水平;还应提供更多数控相关知识网站的链接,方便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教学不仅仅是讲授学生本专业知识,更应该传授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四、结束语
计算机网络的教学同其他课程的教学一样,不是一成不变的,课程内容和学生个体都是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当中,教学手段也必须要能够适应这种趋势,不断的去探讨更加切合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相信通过不断完善改进网络教学系统,充分利用网络功能,定能把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并为其他课程的教学起到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刘要悟,赵国栋.计算机教学技术之效能-美国教育界的基本估计学报[J].比较教育研究,1996,(4).
[2]李强.谈网络教学模式[J].长春大学学报,2008,(1).
[关键词]高职 电子商务 课程体系
一、高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现状
电子商务代表着商务未来发展的方向,是未来全球商务活动的主流。培养大批适应市场需求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是十分必要的。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子商务人才需求也在不断改变。一方面是企业需要大量人才,另一方面每年大批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无法就业,或是从事了其他行业。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在于高职院校在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面存在欠缺,主要是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培养方向模糊。对于电子商务的认识不足,使得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培养方向不明确。第二,课程体系不完善。课程体系缺少应有的电子商务知识,专业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也欠缺。第三,与市场需求脱节。高职电子商务毕业生无法在就业市场上迅速准确定位。
其中,课程体系不完善是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我国一些高职的电子商务专业是摘抄了本科院校的部分课程,而忽略了其“职业”的特点,缺少应有的电子商务专业知识。由于高职电子商务课程体系不完善,各高职院校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上存在随意性。部分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设置大量公共课,专业课严重缩水,培养的学生专业能力薄弱;有院校开设高难度课程,超出高职学生的接受能力。
二、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基于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存在的上述问题,构建全新的课程体系显得尤为重要,不仅可以解决教育教学的问题,更能促进整个电子商务产业人才水平的提高,从而促进电子商务的快速可持续发展。
经过对电子商务行业进行职业岗位和人才需求调研,以市场人才需求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适合相应岗位需求,突出学生职业技能和素质的培养,结合具体的企业需求,不断完善本专业的培养方案,构建出适应社会需求的课程体系。新课程体系构建应从电子商务企业的岗位设置,以及相关岗位对电子商务人才的专业要求入手,以高职电子商务人才专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从而培养出适应市场人才需求的高职电子商务人才。
三、电子商务岗位群分析
电子商务毕业生主要可以从事以下几类岗位:
1.技术类人才岗位方向:电子商务设计,如网络编程、网页设计、数据库建设等工作;
2.商务类人才岗位方向:企业网络营销业务;网上国际贸易;网上创业。
3.综合管理人才岗位方向:企业电子商务综合管理等工作。
四、高职电子商务学生能力要求
1.专业能力要求。根据对电子商务岗位及专业知识的分析,得出电子商务专业能力要求,其中电子商务相关技术、网络营销能力、电子交易与支付以及信息采集编辑能力等是最为重要的内容。
(1)电子商务技术能力:能够为企业进行电子商务平台的分析设计维护以及数据库管理等工作。(2)商务类知识:能为企业开展网络营销活动;适应采购物流等方面的工作;外贸知识及能力。(3)综合管理能力:为企业制定电子商务发展规划、建设、运营和管理等工作;掌握与本行业密切相关的经济管理类知识。
2.职业发展能力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应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其核心任务之一是发展学习者的职业能力。职业发展能力主要是指对不同岗位的适应能力、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如创业能力与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内容,它是人的综合素质的重要表现之一。
五、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
1.专业知识模块
(1)电子商务技术模块。主要课程:电子商务网站规划建设与管理、数据库开发与设计实训、电子商务网页设计实训、计算机网络技术、图像处理 VB程序设计。
授课方式:任务驱动、分小组学习、案例教学、课堂讲授、网络资料。
授课建议:部分课程可成立学习小组,共同完成一个较大项目,如一个网站的开发建设等。
(2)商务类模块 。主要课程:网络营销实训、网络营销实务、营销策划与实务、采购管理、供应链与物流管理、电子支付与安全、国际贸易实务等。
授课方式:案例教学、情境模拟、视频资料、模拟软件。
授课建议:要根据课程内容的需要穿插与之相关的案例,以帮助学生更直接、更深刻地理解相关知识点。
(3)综合管理能力模块。主要课程:经济学、管理学、基础会计、会计模拟实训、创业实训-CTOC课程、电子商务解决方案分析等。
授课方式:分小组学习、网络资料、专题讲座。
授课建议:多通过集体、分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聘请校外专家开展讲座、指导实训,增强学生对深灰的认知能力。
2.职业能力培养模块
(1)职业及岗位适应能力模块。主要课程:项目管理、人力资源规划、运筹学、社会资源调查、个人职业发展规划。
授课方式:分组讨论、案例教学、社会调查
授课建议: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络资料等进行学习。组织学生对本地区社会资源进行调查,尤其是对电子商务相关行业进行调查,为将来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2)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模块。主要课程:在本地区传授电子商务技能、电子商务案例分析、企业交流合作授课方式:分组讨论、案例教学、社会调查。
授课方式: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网络资料
授课建议:组织学生进行社会热点问题讨论,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认知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与企业的交流合作,如帮助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等。
(3)创业能力与创新能力模块。主要课程:创业实训-CTOC课程、职场教育、顶岗实习、往届毕业生交流、行业专家座谈、本地区电子商务行业调研等。
授课方式:任务驱动教学、案例教学、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软件应用
授课建议:引导学生通过建网站、参加电子商务竞赛、去电子商务企业调研或实习、进行网络电子商务问卷调查等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应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开发有竞争力的电子商务产品和新市场。
参考文献:
【关键词】 高中生物;网络资源;主体性学习
一、网络资源对于高中生物教学的重大意义
1、可以利用网络信息传递的快捷性,上课伊始,随即打开有关网站的相关网页:例如,在学习人类基因组织相容性抗原(HLA)时,可以立即打开搜狐网站有关“深圳一医院发现2个人类组织相容性抗原(HLA)”的网页,让学生感觉到所学的知识并非不可触及,而是实实在在发生在身边,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
2、可以利用网络涉及面的宽泛性,在众多相关信息中找寻所需的资料。例如:在复习《遗传和变异》这一章的时候,再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等作为开场,学生很少有兴趣。如果在网站当中的搜索引擎中键入“遗传”或“变异”这几个词,然后网站会通过对相关关键字的搜索,能够很快获得许多资料,教师对其进行筛选,找到合适的资料来创设情景,这可能比冥思苦想出来但不切合实际的例子要来得好。
3、可以利用学生对网络的关注:现在的中学生许多经常上网,对于网络上的学多信息可能知道的比教师还多,而且这些信息不断在更新,如果教师还抱着原来的资料,效果不一定会好。但是,如果教师能够举有关网络中提到的例子特别是运用设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思考,更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今年11月,在西班牙海域有一艘油轮“希望”号触礁沉没,导致大量原油泄漏,造成了巨大的生态灾难。许多网站对此表示出了极大的关注,不断讨论此事。关心网络的学生肯定也会注意到,教师可以以此为例,提问:对于泄漏原油如何处理?能不能利用生物技术上的方法?然后提出能够分解多种烃类的“超级细菌”是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研制出来的。这样就自然把学生引入到有关基因工程的学习中去。
二、网络环境下可以在生物教学中开展自主性主题学习
自主性主题学习:是指在一定的专题或问题情境下,以学生主动建构为活动主线,旨在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问题探究能力的教学活动方式。它既是一种课程资源开发,又是一种教学活动形式或过程。它与网络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研究型学习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早在1971年,布鲁纳就曾指出:“一种教学方法应该具有引导学生自我发现的目的。如果将所教知识告诉孩子,然后以此为内容对孩子进行测试,这样的方法不可避免造就出一批缺乏主动性并被拴在凳子上的学习者。他的学习动机与学习任务无关,而是为了取悦教师,为了考入大学,为了假惺惺的维护自尊。鼓励孩子去自我发现有两项益处:首先,学习者将所学内容内化,把他的发现融入到他自己创造的文化内部世界中。其次,同样重要的是,它所提供的发现和自信心也是学习赋予的真正奖品。”这种模式完全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强调学习主体的自觉意识和能动作用。在开放的教育环境下,学生的自主学习主要表现为:学生能够保持良好的学习动机,能够对学习时间及进度做出合理的计划和安排,能够合理地选择、使用多种学习资源,有效地进行学习交互活动,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学习方案。
三、对网络环境下进行生物教学的建议与思考
1、网络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在生物学网络教学中,教师的具体工作主要体现在课件设计、指导学习、组织讨论、个别化辅导、作业和考试管理等教学环节。教师要尽快转变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教学信息的设计者、组织者、促进者、帮助者等角色。
2、培养学生网络学习策略
生物学网络教学是一种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的形式,学生对它仍缺乏经验,开始时可能会不适应,教师应给予指导和帮助。网络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关于学习策略方面知识的指导,内容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
3、建设网络教学支撑平台
网络教学支撑平台应该提供公告、通知、讨论、测试等基本功能,这将大大地减少课件设计制作的工作量,使课件的开发、网络教学更有效地进行。目前不少中学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校园网,网络教学支撑平台应该是校园网的基本功能之一,建议配套建设功能强大的网络教学支撑平台。
4、加快网络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
在网络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评价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还要评价课件的内容和教学过程。传统教学的评价方法显然不能满足网络教学需要,必须建立一个新的评价指标体系。如在网络教学模式下,除了考试成绩、平时作业,还应该评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和协作性。只有加快网络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才能对网络教学进行合理地评价,才有利于网络教学应用的发展。
5、推广应用网络教学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 课程教学;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42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8631(2010)03-0135-02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人类进入了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时代,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1]计算机网络课程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交叉学科,具有概念多、理论复杂、应用广、技术更新快等特点,要求学生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目前,计算机网络课程已经成为高校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甚至很多非计算机专业也开设此课程。因此,在新形式下为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如何开展好计算机网络的课程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已成为很多学校重点研究的课题。
一、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计算机网络基础水平参差不齐
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个人电脑的普及,以及个人受教育环境的不同,导致学生的网络知识存在明显差异。一些来自大城市的学生,中小学期间就学习过信息技术的有关课程,接触计算机网络比较早,有一定的基础。这些学生主要分为两部分,一小部分学生由于对计算机网络比较感兴趣,且自学能力比较强,在课余时间内积累了大量计算机网络的相关知识,有的甚至还可以组建简单的小型局域网;另外的大部分学生虽然学习过相关课程,但基础知识掌握不完整,只会一些简单的操作,对网络构建兴趣不大。与这些学生形成明显对比的是,另一些来自偏远地区的学生,根本没接触过计算机,对计算机网络的了解是一片空白。学生的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给教师的课堂教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目前,各高校投入大量资金用于设备的更新、专业机房的建设。现在,本课程教学基本采用多媒体理论讲授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由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更新,学生基础水平参差不齐所引发的问题更加突出。利用多媒体手段授课,课件信息量大、速度快,基础薄弱的学生跟不上,可以说是“有听没懂”,这样下来,既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又严重影响后面课程的教学;基础好的学生觉得内容过于简单,收获不大,是在浪费时间。结果,理论课就形成了好的不想听、差的听不懂的局面,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实验课时,由于人数过多,老师照顾不到所有的学生,这样,就导致一些基础好的学生,把实验课变成了他们的娱乐时间。
2. 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
计算机网络课程理论性、综合性比较强,涉及的专业知识面比较广。为了保持知识的完整性和全面性,该课程的教材都是以计算机体系结构模型分层进行展开介绍。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于生硬、抽象的理论知识,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感觉老师讲的这些知识不实用,与现实生活关系不大,很难留下比较深的印象。因此,学生逐渐对这门课失去兴趣,导致上课走神,课后不做预习、复习,只是被动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纯粹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经调查表明,学生对本课程认识程度不够,缺乏学习主动性。
3. 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式单调
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变化很快,网络新技术不断出现,知识点不断增多,导致教学内容相对比较陈旧,教学难度相对增加。目前在高校中,大都采用传统的计算机网络教学模式,造成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的脱节。多媒体教学还是处在“演示”阶段,并没有改变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教学方式。多媒体课件的模式化限制了教师和学生的思路,学生只能在教师思路的引导下思考,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实验课的内容多以了解性和验证性为主,使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认识和理解只停留在书本上,实际动手能力得不到培养。[2]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加快计算机网络教育的改革,成为当务之急的问题。
二、对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几点建议
1. 更新教学内容
为了适应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计算机网路课程教学要兼顾基础知识与新兴技术的结合,选用合适的教材,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不断调整和更新。在讲课内容上,把握好学科的前沿性和实用性。比如,传统的教材以OSI参考模型作为典型分析例子,来介绍网络体系架构及相关原理,但在实际网络上,是以TCP/IP模型为标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增加相关新知识,做到理论和实际应用相联系。再比如,令牌环网、ATM等技术在目前已经淘汰,可以简单说明一下,同时将最前沿最实用的技术引入到课堂中,既扩充了教师的讲课内容,又开阔了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了学习兴趣。
2. 改善教学方法
目前,一些高校的计算机网络课程讲解,都是从网络的基本概念开始,接着介绍分层模型,然后按照“自底向上”顺序介绍各层概念、协议及设备。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容易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过多抽象、复杂的理论知识,使学生无法真正明白网络体系结构及协议的含义。建议采用“自顶向下”的讲课顺序,让学生从感兴趣的网络应用进入相对抽象的物理底层。[3]
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的一些理论概念比较抽象、难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类比的方式,加以形象阐述概念,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适当插入一些图片或动画视频,把枯燥、复杂的问题生动化、形象化,加深学生的理解和印象。如果理论讲解涉及到网络设备和配件,可以将实物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在看的到、摸得着的情况下,更加深入学习相关知识。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理论与工程应用紧密结合的一门课程,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基础理论和工作原理的讲解,还要重视网络工程构建和应用问题的分析,选用一些经典案例进行分析、讨论,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加深理论理解的同时获得实际应用经验,做到学以致用,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4]
另外,在授课过程中,师生互动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之一。老师可以布置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或者目前比较热门的题目,让学生课后去调查和搜集资料,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学生分组讨论,老师点评。这就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亲自参与到教学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3. 加强实验环节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程,必须通过实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原理的理解,掌握常用网络互连设备的主要结构和配置管理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实验类别来看,分为验证性、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这就要求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实验内容体系,改善实验条件,合理安排实验内容,使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实际动手操作。
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实验设备的要求越来越高。[4]一组学生一次实验可能涉及到很多设备的使用,高校由于受资金、技术等方面因素的影响,网络实验设备欠缺,特别是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而且实验设备的更新改造也跟不上网络技术的发展,这就给部分实验的开展造成困难。构建虚拟仿真平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这方面的困难。使用虚拟机Vmware来模拟一台或多台计算机,学生在一台计算机上就可以组建虚拟的局域网,完成各种操作系统的安装、服务器的配置与访问等实验。使用Boson NetSim网络模拟器能仿真当前比较流行的网络设备,其仿真的操作界面让人有在操作真实网络设备的感觉,而且配置命令及返回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同,可以完成网络设备的配置与连通测试等实验。使用NS2仿真平台能进行网络协议和算法的研究和优化,既节约成本,又加深学生对协议原理和功能的理解。实践表明,构建虚拟仿真平台,不仅能弥补网络设备短缺的困难,而且使学生在进行实验时不必担心网络设备的损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的实验教学比例比较少,而且传统的实验教学还是以书本和老师为中心,学生对实验内容不进行预习,只是按照书本和老师讲的步骤进行实验操作,达不到实验的预期效果。建议构建开放性实验室,学生在实验课以外的时间,可以到实验室做实验,也可以通过远程Telnet访问网络设备完成实验内容。这样,不仅提高了网络设备的利用率,而且还可以使学生进行反复实验练习,从而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4. 建设网络教学平台
计算机网络课程除了理论教学、实验教学,还可以建设网络教学平台,把PPT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实验报告模板、参考资料、教学视频等放到平台上,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并做到不断更新。另外,网络教学平台还应包括网上答疑、在线测试等功能,使学生可以在课后进入平台学习的同时还能进行提问、测试,学生可以随机抽取试题自测,了解自己的真实水平,开展有针对性、有重点的学习,也为师生课外交流提供了方便。
5. 注重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的素质化建设是决定计算机网络教学水平的重要因素,主要包括教学水平、学历层次的提高,年龄、职称结构的合理分布,教书育人、敬业爱岗的培养,队伍的发展与稳定等。从事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学生对主要知识的掌握程度,针对各自的特点调节教学,并制定合理的教案;在平时多听一些老教师、教学专家的课,及时吸取他们对重点、难点的知识分析和讲解方法,虚心请教、总结经验、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教师还应通过进修、学术报告、新技术培训、参与一些公司网络工程项目建设等方式,不断学习新的网络技术,把握网络技术的前瞻性和实用性,积累丰富的网络工程实践经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会贯通,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2] 戴振华.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实践与探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02).
[3] 徐艳玲.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实践[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2).
【关键词】生物化学;网络精品课程;混合式教学
一、生物化学精品课程资源介绍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加快了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2001年,查尔斯•韦斯特在《时代杂志》上宣布启动“开放课程计划”。200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了题为“开放课件对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的影响”论坛上,首次提出了“开放教育资源”的概念,即是通过互联网免费公开提供给教育者、学生等,可反复使用于教学、学习和研究的高质量的数字化材料[1-2]。2003年以来,我国教育部在全国高校中先后评选出数千门国家精品课程,并大力推进国家、省、校三级精品课程建设体系,形成涵盖多种专业课程的网络共享平台[3]。这些精品课程资源涵盖了工学、农学、理学、文学、法学、医学、哲学、管理学、经济学等13大类,几乎覆盖了高等教育所有的学科门类[1-4]。精品课程资源的建设不仅有助于高等教育的普及与发展,还可使广大高等学校的学生受益。同时,精品课程的开放性使其面对社会大众,使人人有机会获得高质量的教育资源。生物化学是从分子水平上研究生物体内化学分子和化学反应的基础生命科学,是医学和生命科学领域相关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生物化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涵盖了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物质代谢与调节、遗传信息传递的分子基础与调控规律等,与生理学、物理学、遗传学、免疫学等多学科有着广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重点项目(2013jyxm118);安徽省重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5zdjy099);安徽省教育厅教学研究一般项目(2015jyxm197);蚌埠医学院教学研究项目(jyxm1535,jyxm1534);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精品资源共享课(2013gxk057)作者单位:233030蚌埠医学院医学检验系生化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通信作者:郭俣,Email:ily0720@126.com泛的联系和密切相关又相互交叉[5]。随着国家对网络精品课程资源的大力推广,各高校相继建设了生物化学精品课程资源。生物化学作为医学院校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面向临床医学、药学、检验学、生物学、护理学、和预防医学等十几个专业开设。由于生物化学课程内容比较抽象,各种代谢途径和基因表达调节过程错综复杂,如何引起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兴趣,开拓学生思维,降低学习难度,是每位教师一直思考和探索的问题[6-9]。我校生物化学于2006年获批安徽省省级生物医学精品课程,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生物化学》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平台,课程网站包含教学大纲、教学课件、教学录像、模拟试题及辅助教学资源等。《生物化学》课程进行了全程教学录像,并已全部上网,为学生提供的自主学习提供了资源,得到了专家、同行和学生的肯定。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能够自主利用《生物化学》精品课程进行学习的时间很少,导致《生物化学》精品课程资源的利用率和有效性缺失。多年来,我校生物化学教学团队一直致力于探索如何将生物化学网络精品课程资源有效的融入到生物化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进而提高生物化学的教学质量。目前一些新的课堂教学手段,如PBL、微课教学和翻转课堂教学等正逐步应用到生物化学的课堂教学中[10-13]。本文采用课堂教学结合《生物化学》网络精品课程资源的混合式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实践,并通过知识测验对该教学模式的效果进行测试,同时,采用问卷形式对《生物化学》网络精品课程使用情况进行调研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以提高精品课程资源的质量和推广度,使其更好地应用到生物化学教学中。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学习效果比较
本文以我校生物化学省级精品课程为研究目标,针对生物化学授课的两个班级(每班30人名学生),分别采用课堂教学结合生物化学网络精品课程资源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实验班)和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普通班)进行教学,通过理论知识测验对两种教学效果进行比较。测验题目共40题,题型包括填空题和选择题(每题2.5分)。测验结果统计显示(图1),实验班学生在低分区(0~40)的人数明显低于普通班,而高分区(80~100)的人数则明显高于普通班同学。这说明基于生物化学精品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能显著提高教学效果。
三、生物化学精品课程应用评价及改进建议
设计相关问卷调查对上述实验班的30名学生,再通过设计相关问卷调查其对精品课程的使用情况、满意度及改进建议。,调查问卷分为纸质版和电子版两种。纸质版调查问卷调查其对生物化学精品课程信息丰富度、在线学习任务完成情况、自学能力提高方面、帮助理解理论知识、拓宽知识面等九9项内容,学生从很好、一般和较差三个等级对9项内容进行评价,统计结果见表1。电子版调查问卷通过电子邮件发送,调查问卷从多方面进行设计,形式上包括单选题、多选题、以及对精品课程建设的相关改进建议;内容上包括学生对《生物化学》精品课程的满意度,学生希望从精品课程中获得的资源以及学生希望改进的精品课程内容,统计各项得票数,统计结果见表2-4。在上述统计结果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对学生进行了精品课程改进建议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利用精品课程学习下载课件等资源、通过教学视频复习课堂上学过的知识及习题训练占主要部分,而很少利用精品课程进行课前预习和小组协作学习。学生对现有精品课程内容改进的建议集中在提高课件质量、增加辅助学习软件、更新习题库和补充学科研究热点等。
四、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生物化学精品课程资源改进的建议
综合以上调查结果表明,课堂教学结合生物化学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这种混合式教学模式,受到学生的欢迎和支持,能明显提高教学质量。但现有的课程资源已不能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求,将精品课程建设成质量高、共享范围广的精品资源共享课还需做以下方面的改进。1.提高多媒体课件和教学录像的质量:制作高质量精品课程的前提是改善硬件配置,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公共资源制作精良的多媒体课件,利用微课教室、视频处理软件和相关技术,保障网站的视频资源运行速度通畅。视频资源运行速度太慢或运行不畅,可严重影响到精品课程的实用性,进而降低教学效果。2.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增加学科进展、学科研究热点、辅助学习软件等,方便学生下载学习:为适应社会对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除教学大纲规定掌握的内容外,生物化学精品课程网络资源中还体现当今生物化学研究的热点和最新进展,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创新意识。教师在授课时,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拓学生的眼界和知识面,鼓励学生尽早参与科研实践,积极申报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创新思维。教师还可以介绍一些辅助学习软件,如在讲授PCR引物设计原则时,可以把Primerpremier,Oligo等引物设计软件及其使用说明放到精品课程资源共享中,在讲授遗传信息传递及基因工程相关内容时,可以把DNAMAN软件介绍给学生。通过对辅助软件的学习,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有助于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学习兴趣。3.建设高质量习题库,并实时更新:理论知识结合习题练习是保证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因此,建设精品课程习题库要兼顾习题质量。在题型设置方面除常规的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名词解释和问答题外,还可以加入是非题、综合题和论述题等题型。另一方面要依据章节内容的不同,设立习题难度等级。如一级知识点记忆型题目,学生可以很容易从教材上找到答案;二级应用型题目,学生需要运用知识点分析解决问题;三级综合型题目,学生需要对知识有总体把握,并能够较好的总结不同章节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如根据糖脂代谢的相互联系设立相关题目;四级开放性题目,没有标准答案,提高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和知识面。另外,习题库建设还应定期补充和及时更新。4.做好网络互动平台的建设,及时解决学生提出的相关问题,促进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互联网的发展让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便捷,混合式教学模式给师生之间提供了线上和线下的交流途径。网络互动平台可以解决课外学生和教师沟通较少的现象,使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互动的时间更充裕、更灵活。5.适当增加双语教学内容:随着在教学和科研中与国际上的合作逐渐增加,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尤其是专业英语水平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适当增加双语课时的比例,同时丰富网络资源中的英文文献、视频等影像资料,引导学生逐渐接受和学习。综上所述,生物化学教学改革一直是从事生物化学教学的每一位老师不断探索的课题,随网络课程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教学已不再拘泥于传统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结合网络精品课程资源教学的混合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具有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能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因此改进和保障网络精品课程资源质量,并将精品课程资源充分利用到课程教学中是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沈丽燕,赵爱军,董榕.从精品课程到精品视频公开课的发展看中国开放教育新阶段[J].现代教育技术,2012,22(11):62-67.
[2]冯瑞.世界名校开放课热潮对中国精品课程建设的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12(2):17-21.
[3]王娟,刘名卓,祝智庭.高校精品课程应用调查及其对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13(12):40-46.
[4]秦炜炜.国家精品课程发展十年现状调查[J].中国远程教育(综合版),2013(8):53-57.
[5]张兰杰,辛广,邹德生.《生物化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10(6):50-53.
[6]王艳君,陈盛.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J].生物学杂志,2012,29(5):100-103,99.
[7]王晓霞,牛勃,解军,等.提高生物化学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7,9(2):140-143.
[8]刘静.改进生物化学教学质量的方法分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33(3):64-65.
[9]刘洁,辇晓峰,朱晓波,等.案例教学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应用的探索[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1,(4):101-103.
[10]阎敬,于爱鸣,王华芹.PBL结合多媒体在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一点尝试[J].解剖科学进展,2016,22(2):226-227.
[11]肖文娟,刘泽寰,林蒋海,等.“微课”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高教学刊,2016(7):63-64,66.
[12]郑君芳,贺俊崎.“微课”与“翻转课堂”应用于生物化学教学的初步探析[J].继续医学教育,2014,(11):71-73.
[13]张兰杰,辛广.PBL教学模式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探索与研究[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11(2):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