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2 14:45:2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血压指导建议,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 行为调查 预防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6-0026-02
脑出血发生两次或两次以上称为再发脑出血,其预后差,致残率和死亡率均高于首次脑出血[1]。本文通过对2009年2月至2010年5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住院并治疗好转出院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132例进行行为调查,了解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日常行为,探讨行为指导在再发脑出血中的预防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2009年2月至2010年5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住院并治疗好转出院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32例,其中男80例,女52例,年龄38-76岁,平均年龄56岁,全部病例经头颅CT证实并行手术治疗,术后均痊愈出院。
1.2 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以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患者的饮食习惯、生活习惯、身体锻炼情况、心理压力、疾病认知程度、服药依从性以及血压监测等内容,统计分析132例患者中有各种不良行为所占的百分数。住院期间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行为指导,出院后每月随访一次,加强指导并了解健康情况,统计再发脑出血的发生率。
2 结果
13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行为调查见表1。其中,吸烟定义为每天至少吸1支烟,≥6个月者,但不一定为连续的6个月;过量饮酒指每日饮白酒≥100ml,且每周饮酒在4次以上;生活工作压力很大以是否影响日常生活为度。
3 讨论
3.1 再发脑出血发病率高,致残率及死亡率更高,减少再发脑出血的关键是平稳控制血压[1,2]。高血压患者要保持稳定理想的血压除合理制定药物降压方案外,非药物治疗也是防治高血压的关键。由于国人对高血压危害的认知程度低,加上不良的饮食与生活习惯,血压的控制往往不理想,本组调查中过咸饮食者高达76.5%,高脂饮食者64.4%,而坚持规律服药者只占27.3,定期监测血压者更少,只有22.7%。因此,有必要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行为指导,尤其是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进行行为指导有助于减少再发脑出血的发生,本组患者经过行为指导,随访一年中只有4例患者出现再发脑出血,占3.0%,低于文献报道的5.4%[3]。
3.2 根据调查情况对不同患者制定个体化的行为指导计划,并在出院后跟踪指导:①高钠饮食与血压呈明显正相关系,WHO建议每人每日食盐用量不超过6g为宜。指导高血压患者严格限制钠盐摄入,首先要减少烹调用调料,其次少食各种腌制品。钾具有促进尿钠排泄、抑制肾素释放、舒张血管、减少血栓素产生等作用;钙与血管的收缩和舒张有关,当钙摄入增加时,促进钠的排泄可以降低血压;镁具有降低血压的作用,与其降低血管紧张性和收缩性,减少胞内钙含量以及促进血管舒张有关。建议高血压患者适当增加钾、钙、镁的食物:蔬菜和水果是钾的最好来源,每100g食物含量高于800mg的食物有扁豆、冬菇、竹笋、紫菜、赤豆等;奶及奶制品是钙的主要来源,虾皮、海带、发菜、芝麻酱等含钙量特别高;含镁丰富的食物有苔菜、荞麦、木耳、绿苋菜、大麦等[4,5]。②油腻食物对血压控制不利,提倡多吃鱼、鸡、兔、牛肉,鱼类特别是海产鱼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有降低血脂及防止血栓的作用;膳食胆固醇与收缩压的变化呈正相关系,建议少食动物内脏、脑髓、蛋黄、肥肉、奶油点心、动物脂肪等。③戒烟、限制饮酒。④增加体力活动:有规律的有氧运动可发预防高血压的发生。建议患者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种类、强度、频度和持续运动的时间。可选择步行、慢跑、太极拳、气功、舞蹈等项目,运动频度一般要求每周3-4次,每次持续20-30分钟[6]。⑤精神紧张、压力大的职业人群血压较高。要保持平静的心境,避免过度焦虑、悲伤、兴奋等。⑥用药指导:坚持按医嘱服药,定期监测血压,定期复诊,根据病情及时调整药物,切勿自行停药。
4 结论
预防高血压脑出血再发的关键是控制血压。我们发现通过行为指导,使病人逐步改变不良行为及饮食习惯,建立良好生活方式,严格控制血压,可以减少再发脑出血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吕秀玉,尹运佳.再发脑出血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哈尔滨医药,2006,26(5):8-10
[2] 葛霞.再发脑出血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2007,1(3):29
[3] Bac HG,Jeong DS,Doh JW,et al.Recurrence of bleeding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ve intrace rebral hemorrhage[J].Cerebrovasc Dis,1999,9:102-108
[4] 申华平,刘腊梅.饮食疗法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6,20(12):3106-3107
关键词:高血压病;中医证型;血脂;血尿酸
为探讨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血脂异常、SUA升高的关系,我们开展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血脂、SUA关系临床研究,为高血压病中医辨证论治提供客观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8月~2013年10月在北海市中医院心内科住院及门诊就诊的北海籍或在北海居住>10年高血压病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4例,女126例,年龄41~80岁。选同期在该院进行健康体检人员50例作对照组,其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40~80岁。高血压病各证型组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诊断标准 高血压病诊断参照《心血管治疗指南和建议》[1]标准。血脂异常诊断标准以《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血脂异常防治对策专题组确立的标 准[2]:TC>5.72 mmol/L,TG>1.7 mmol/L,HDL-C3.64 mmol/L。尿酸升高按国际高尿酸血症(HUA)定义标准[3]:SUA男>420 umol/L,女>357 umol/L。中医辨证以《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4]为依据。将高血压病分为阴虚阳亢、痰湿壅盛、肝火亢盛、阴阳两虚4个证型。
1.3纳入标准 符合高血压病诊断标准,年龄40~80岁,并排除合并糖尿病、甲状患者。
1.4方法 由3名中医主治医师对每例高血压病患者采集病史并记录,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分别对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并由副主任医师审核确定证型。患者禁食12 h后于清晨空腹静脉采血5 mL,用美国德灵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脂TC、LDL-C、HDL-C、TG 、SUA。健康体检者50例按同样方法检测血脂、SUA。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各组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2结果
2.1高血压病各证型分布分布,见表1。
2.2高血压病各证型血脂、SUA异常情况 200例高血压病血脂异常152例,占总数76%,TC升高141例、LDL-C升高74例、TG升高58例、HDL-C降低4例;SUA升高76例,占总数38%。各证型患者血脂、SUA异常率比较,见表1。
2.3高血压病各证型血脂、SUA水平比较,见表2。
2.4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血脂、血尿酸的关系 本结果高血压病各证型组、对照组血脂、SUA异常率比较;TC、TG、LDL-C、UA水平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或显著差异(P
3讨论
目前中国高血压人群已高达2亿;>18岁居民血脂异常率为18.6%[5];HUA约占总人口的10%[6]。本研究200例高血压患者血脂异常率高达76%、SUA升高为38%,明显高于对照组及我国普通人群,表明高血压患者易并发血脂异常及HUA。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高血压常与高脂血症、HUA心血管危险因素并存、互相影响[5-6]。因此,对于高血压治疗,要同时控制高血脂、HUA。与文献报道[7]相比,本组高血压患者血脂异常率、血脂水平也较高,考虑与本地区为沿海城市,人们进食较多高胆固醇、高嘌呤海鲜有关。
本研究结果显示高血压病中医证型血脂、SUA升高与痰湿壅盛关系较大。表明痰湿壅盛是高血压病血脂异常的主要病机。中医学古籍中虽无"血脂异常"之病名,但其关于“脂”“膏”的论述与现代医学的“血脂异常”非常相似。古人认为,本病多发生于“肥贵人”,乃“膏粱之疾”。《素问・异法方宜论》云:“西方者……其民华食而脂肥。”这意味着本病的发生与肥胖、过食肥甘厚腻密切相关。素体脾虚或过食肥甘厚腻有碍脾之运化,脾之运化失常,则水谷不能化生精微而变为痰浊。因此,痰湿内阻是血脂异常的基本病机[8]。现代大量医学临床与实验研究已证实了高脂血症为血中之痰浊.。
《金匮要略》有:“盛人脉涩小,……历节疼,不可屈伸”的论述则阐述了肥胖脾虚湿盛体质易发痛风之病机。现代学者认为高尿酸血症也是代谢紊乱所致尿酸产生过多或排泄减少而使过多的尿酸停于体内形成有害之物,与“浊”相似[10]。
总之,本研究结果对高血压病中医辨证论治具有一定意义。
参考文献:
[1]高润霖,吴宁,胡大一,等.心血管病治疗指南和建议[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260.
[2]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血脂异常防治对策专题组.血脂异常防治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7,25(3):169-172.
[3]心血管疾病合并高尿酸血症诊治专家共识专家组.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合并心血管疾病诊治建议中国专家共识[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0,10(4):253-256.
[4].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73-77.
[5]赵文华,张坚,由悦,等.中国18岁及以上人群血脂异常流行特点研究[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5,39(5):306-309.
[6]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订联合委员会・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5):1-30.
[7]张云飞.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血脂紊乱的相关性[J].中医杂志,2007,48(7):626-628.
【中图分类号】R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192―0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社保医疗体系的建立,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老年高血压病人在住院病人中所占的比例不断增加。但是由于老年患者依从性差、健康观念淡薄,常常处于被动治疗的地位。因此,在老年病人住院期间,我们要帮助患者及家属认识到高血压病的治疗和预后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通过健康教育,取得病人及家属的配合,维持血压的稳定,提高高血压病人的生活质量。
1 健康教育的内容
1.1 实时心理疏导,维护老年病人的最佳心理状态 老年病人住院后,由于常规的生活秩序被打乱,而极难适应新的环境,再加上儿女不能经常在医院陪伴、照顾,老人会感到孤独、寂寞,并因此而焦虑、烦躁。在治疗中常常因为一点小事,都可以引起情绪波动。这样会使机体产生应激反应,导致血压升高,其结果必然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可诱发或加重病情。作为与病人密切接触的护理人员,首先要尊重、关心、爱护病人,语言要亲切,态度要和蔼,听取病人的意见和建议要有耐心,尽可能多与他们交谈,了解其心理特点,针对病人的个体差异实施有效的心理治疗与护理。解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增强战胜疾病,恢复健康的信心。
1.2 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维持正常体重 高血压病与身高、体重、饮食习惯有一定的关系。据美国心脏协会研究,过多摄入任何类型的糖,不仅引起肥胖,而且是引发糖尿病、心脏病和中风的重要原因。所以减少含糖食物和饮料有助于降低血压,从而减少患心脏病的风险。
高血压病人饮食宜清淡,忌食动物内脏,动物油类。限制食盐的摄入,每日食盐不宜超过5克,对合并心衰患者,每日用盐量以1-2克为宜。多吃蔬菜、水果,忌暴饮暴食、刺激性饮食及腌制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可食用有降脂作用的食物如山楂、大蒜、海带、芝麻等。
1.3 吸烟与饮酒 吸烟可降低人体内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有利于胆固醇沉积于血管壁内,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还有,香烟里含有的尼古丁会使血管收缩,管腔变细,周围小动脉的阻力增加,这就可以导致高血压病人的血压进一步升高,更容易造成“中风”。所以,高血压病人应尽早戒烟。饮酒宜少量、有规律,美国心脏病学会建议高血压病人生活方式的指南中指出:少量饮酒,大约每天15克(相当于6%酒精度啤酒250ml,12%酒精度葡萄酒125ml,烈性酒25ml,可降低收缩压与舒张压[1]。
1.4 药物指导 高血压病病程长、控制难、服药时间长、不易根治,多需终生服药是本病的防治难点,再加上老年人记忆力、理解力、生活自理能力均下降,服药常不规律,血压难以控制,甚至导致并发症的发生。所以加强老年高血压病人的药物指导尤为重要。首先,降压药物应采用较小、有效的治疗量。其次,选用长效剂、控释剂和缓释剂,这样可以减少服药次数,避免多次用药的麻烦,还可以持续维持降压药物的浓度,起到很好的降压效果。如单药治疗效果不满意时可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降压药物联合治疗。另外,还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耐受性,选择适合患者的降压药物,即个体化用药。高血压病人要在医生的正确指导下,坚持长期服药,保持血压的稳定。
1.5 休息与运动 高血压病人要注意劳逸结合,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应多做有氧运动,如步行、慢跑、打太极拳、跳健身操等,要避免过重体力劳动或突然用力,建议运动时的最佳心率=180-年龄,超过这个心率后应减少运动量或暂停运动。老年人要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保持充足的睡眠,这对高血压患者的康复起着重要作用。
2 健康教育的实施
2.1建立健康教育评估表 由责任护士根据评估表的内容对病人的饮食、运动、用药等予以具体的指导。
2.2 建立宣传册、宣传栏 将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内容印成小册子,给患者人手一册;在病区宣传栏内对高血压病进行宣传、教育。宣传册、宣传栏的内容要定期更换,使健康教育的内容具有先进性、实效性和实用性。
2.3 建立出院病人随访制度 通过电话随访,了解病人的需求;同时在随访过程中,对高血压病人进行个性化的追踪服务,并提醒病人随时监测血压,定期复诊。
3 总结 高血压病是老年病人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也是心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通过对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可以改变其心理、行为、饮食等不良生活方式,增进了患者的健康行为,提高了患者的自我保健能力,对高血压病的治疗、预后、并发症的预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原发性高血压要终生服药
初发高血压,建议患者进行全面检查,先诊断是原发性高血压还是继发性高血压,目前来说原发性的高血压不能根治,要进行长期的药物控制。
长期服用治疗高血压的西药的副作用是很少的,国外通过长期的试验证明这些西药是可以进行长期服用的。另外这些西药的副作用的影响要比其不吃药的危害性小得多。
有些患者就是不想吃药,因为怕吃药后就停不下来了。其实这种看法是很不正确的,现在世界上治疗高血压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药物控制,延缓高血压对人体器官的不可逆的毁坏。不吃降血压的药物可能会花更多的钱和精力去处理高血压的严重并发症。一些血压高得不是很离谱或者症状不明显的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降低药物服用量,如果血压很平稳甚至可以适当停药。
另外早期的高血压患者如果进行适当的运动对高血压是有一定好处的。比如说游泳、慢跑、太极等不是很激烈的运动对高血压病人是有一定帮助的。当然去运动的话最好是在自己的血压比较稳定的时候才去运动。
继发性高血压可以根治
继发性的高血压患者,对其引发高血压的病因进行治疗是有希望根治的。
比如一个患者,血压很高,检查发现是因为肾血管的狭窄而引起的血压升高,后来将肾血管扩张,血压就降下来了。还有一些是肾上腺的问题,有位高血压患者就是因为肾上腺上有一个良性肿瘤,肿瘤摘除后血压就不高了。
所以对一些早期的或者是年轻的高血压患者,建议去做一个全面的检查。如果是幸运的继发性高血压的话是很有希望进行根治的。
高血压自行买药有危险
不少高血压患者拿医生之前开的处方自己去药店抓药服用,这样会有危险!目前来说,治疗高血压的药物有很多种类,就大的分类来说,常用的高血压药物就有5~6种。我们选药要注重下面几个因素――
长效:我们使用高血压药物的时候都是主张长效。长效的意思就是说吃很少分量就能维持血压稳定了。
副作用少:因为高血压药物是长期服用的,所以必须要副作用比较小的药物。
对身体器官有保护作用:高血压可能会导致脑的栓塞,心脏的损坏或者肾功能不全等症状,如果服用的降压药能降低这些损害是比较好的。
不过如果血压比较高的话就要进行药物搭配治疗,还有一些高血压患者同时有糖尿病,胆固醇高等其他症状的话要进行综合治疗搭配。
另外要告诫患者的是,医生给患者开了降压药,患者吃完后就自己到药店买了。其实医生给患者开药的时候是根据病人当时的情况开的,当患者吃完药后,病情可能发生了变化。有些情况下患者出现其他表现要换药,比如之前使用的那个药物控制不好,或者要限制其副作用。自己去药店买药不是不可以,但是建议患者最好定期回医院检查。
非洛地平缓释片介绍
商品名:康宝得维
药理作用:本品为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
适用病症:高血压、心绞痛。
关键词:社区治疗;强化管理;高血压;临床疗效
高血压是一种临床十分常见的慢性疾病,因遗传因素电解质紊乱、长期紧张心理、肾功能分泌失常、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导致心脏收缩能力增强,血压升高[1]。临床症状有头晕眼花、头痛、乏力、恶心呕吐、夜尿增多等症状,给患者的生活、心理和工作带来了困扰。我国高血压患者的发病率高、致残率高,与患者对高血压的了解和重视不充分有关,所以对高血压患者采取社区治疗和强化管理很有必要[2]。社区治疗和强化管理可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知晓率,掌握有效的饮食、运动、心理等非药物治疗措施,提高用药的合理性,从而更有效地控制血压水平,减少并发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用我院门诊2014年1月~12月10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实验观察,随机分为管理组和常规组,每组各50例。其中管理组男31例,女19例,年龄40~78岁,平均年龄(55.7±3.6)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5.3±1.5)年;常规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42~75岁,平均年龄(56.4±4.1)岁,病程2~11年,平均病程(5.8±2.1)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常规组给予常规治疗措施,对患者进行相关检查,确诊后给予药物治疗,告知患者药物用量和用法,口头告知患者饮食注意、适量运动和放松心情,叮嘱患者定期复查。
管理组采用社区治疗和强化管理,具体方法如下。
1.2.1健康教育 对高血压患者进行高血压知识讲解,发放高血压健康宣传手册、定期举行高血压知识讲座和交流会等。让患者增加对高血压的了解,借鉴有效的临床治疗经验,认识高血压对身体的危害,重视合理用药的重要性。长期用药会给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或经济压力,治疗效果缓慢时,患者更容易产生不良情绪,所以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家庭背景用适合的方式为患者进行疏导。告知患者积极的心态有利于增强治疗效果,树立康复信心。
1.2.2用药指导 高血压患者需要长期用药,降压药的种类多,禁忌症多,所以患者要根据医生的建议按时服药,不能盲目的使用快速降压药、更改药量或者突然停药,以免产生耐药性、损伤心脑血管。规律、定时定量服用药物关系病情的转归,要鼓励高血压患者养成按时服药的习惯,尽早恢复健康。
1.2.3饮食指导 高血压患者宜低盐饮食,多食用富含优质蛋白、高维生素、高钾和具有防治高血压作用的食物,有利于降低血液粘度,减轻血管阻力,有利于降低血压水平。根据患者不同体质、年龄制定个性化食谱,严格按规定的饮食量进餐。
1.2.4运动指导 鼓励患者多做有氧运动,运动量不宜过大,坚持每天运动。鼓励患者进行集体运动,相互鼓励。有氧运动有利于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机体免疫力、改善胃肠道功能和精神状态,避免出现肥胖症,对控制血压具有辅助作用。如散步、慢跑、下棋、打太极等。
1.2.5定期检查和随访 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定期采取义务血压检测,建立患者病历档案,记录每次血压检测的结果和用药情况,根据病情变化情况,进行用药调整。对于年龄偏大或者行动不便患者,可以采取上门服务,为患者监测血压和生命体征,并给予合理的建议。定期打电话询问患者病情,控制血压,积极预防并发症。
1.3统计学方式 采用SPSS 13.0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用t检验,以P
2 结果
随访6个月结果显示,管理组出现并发症4例,其中肾脏并发症2例,心血管和脑血管并发症各1例;常规组出现并发症11例,其中肾脏并发症3例,心血管并发症5例,脑血管并发症3例。管理组并发症明显低于常规组(χ2=7.6863,P
3 讨论
高血压是一组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容易导致心、脑、肾脏器功能衰竭。我国高血压发病率持续居高不下,与人们对高血压的知晓率低、合理用药率低、饮食生活习惯不合理有关[3]。社区治疗和强化管理通过健康教育、用药指导、饮食指导、运动指导、定期随访,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行为和饮食习惯,提高用药的合理性。所以对高血压患者采取社区治疗和强化管理很有必要,可以优化治疗结果,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健康教育让患者对疾病有全面的了解,重视对高血压的治疗[4]。树立长期治疗目标,坚定治疗信心,消除不良情绪。用药指导是治疗的关键,高血压患者的用药需要根据患者病情改变而适时调整。但是患者不能擅自更改,所以医护人员的监督作用必不可少。医护人员督促患者按时按量服用药物,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的并发症情况,有利于及时进行处理,避免延误病情[5]。高脂血症患者会加重高血压症状,所以高血压患者宜清淡低盐饮食,医护人员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解释,让患者理解清淡饮食的必要性,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适量运动有利于改善血液循环,调节心情,增强机体抵抗力。定期随访有利于观测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总结治疗经验,为下一步治疗提供治疗依据。通过社区治疗和强化管理可以让患者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适量运动,规律用药,从而强化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
本文观察结果显示,管理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00%,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2.00%,管理组患者的血压水平和并发症明显低于常规组,高血压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常规组。说明社区治疗和强化管理提升了患者对疾病和治疗的认识,减少了并发症,对治疗起着明显的辅助作用。
综上所述,社区治疗和强化管理对高血压的效果明显,更适合高血压患者,建议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罗全,杨亚西,张伟,等.社区治疗和强化管理对高血压病患者106例的临床疗效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版),2015,5(11):7-8.
[2]冯维杰.高血压病患者社区综合干预的疗效评价[J].中国医药南,2013,11(17):599-600.
[3]佘国勇.强化治疗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J].中外疗,2013,32(21):136+138.
检测非诊室血压的优势
诊室血压主要采用汞柱袖带血压法,是医护人员在医院或诊所在标准条件下按统一规范测量的血压,其一直被视为血压测量的“金标准”,几乎所有涉及血压的临床研究和诊疗指南均以此为基础。
然而,这一传统血压测量方法存在以下不足:①测量舒张压的准确度较低(特别是对肥胖、高龄患者或妊娠女性);②存在测量者偏倚和数字偏倚;③不能全面观察24小时血压;④可能存在“白大衣效应”;⑤不能反应血压的昼夜节律与变异性;⑥部分患者血压测量结果的重复性较差。
鉴于诊室血压检测存在上述局限性,非诊室血压越来越受到重视。非诊室血压的概念主要是针对诊室血压而定,指在非医疗环境中测得的血压,目前主要包括SBPM和ABPM。SBPM是指非专业人员采用汞柱袖带血压计或电子血压计在医院外完成,其135/85 mm Hg相当于诊室血压140/90 mm Hg。SBPM检测次数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在初始使用降压药物、调整剂量、评估疗效时,应在短期内多次测量;对已达到目标血压的高血压患者可减少测量次数。ABPM是指在不影响患者日常活动情况下,24小时内每间隔一定时间由动态血压记录器进行的血压测量。主要适用于血压不稳定,白大衣性高血压,顽固性及初发性高血压,指导降压治疗和评价药物疗效的人群。
非诊室血压可更为全面细致真实的反应血压水平、变异性及昼夜节律,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非诊室血压在诊断和指导治疗上优于诊室血压。
非诊室血压的诊断价值
与传统的诊室血压检测相比,非诊室血压测量对于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效果评估可能具有更大价值。按照诊室血压≥140/90 mm Hg及非诊室血压≥135/85 mm Hg的标准,可将拟诊高血压的患者分为4类:①血压正常或控制正常,诊室血压和非诊室血压均在正常范围内;②未经治疗或未控制的高血压,诊室血压和非诊室血压均高出正常值上限;③白大衣高血压,即诊室血压升高,而非诊室血压正常;④隐匿性高血压,即诊室血压正常,而非诊室血压升高。上述4种类型的血压可能具有显著不同的临床意义与预后价值,因此,近年来非诊室血压检测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随着ABPM与SBPM临床应用的日益广泛,白大衣高血压和隐匿性高血压的漏诊率及误诊率得以显著降低,其流行病学特征及预后价值也被进一步认识。研究显示,约10%的健康人群存在白大衣性高血压,而15%~50%的高血压患者的诊室血压较平时会轻度升高。在临床实践中,白大衣性高血压具有较高的发生率且对患者预后可能具有一定影响,故不容忽视。在一般人群中,隐匿性高血压的发生率可能高达9%~11%。研究显示,隐匿性高血压患者的靶器官损害及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鉴于白大衣性高血压和隐匿性高血压的发生率较高且对预后有显著影响,非诊室血压检测的诊断价值显得尤为重要。
有研究显示,在白大衣性高血压及隐匿性高血压的诊断方面,诊室血压和SBPM联合优于单独诊室血压。美国心脏协会高血压专家组在其工作报告中进一步强调了非诊室血压的诊断价值。而加拿大高血压诊治建议也指出,有足够的证据支持ABPM和SBPM作为诊室血压轻至中度升高者的监测手段。综上所述,非诊室血压可更为全面细致地反应血压水平,降低白大衣高血压和隐匿性高血压的误诊率和漏诊率,在高血压的诊断与疗效评估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非诊室血压对心血管危险性的预测价值
如前所述,ABPM和SBPM更能反应真实的血压水平,并全面细致地了解血压昼夜节律和变异性,因此对患者心血管危险性的评价更具价值。新近证据显示,ABPM和SBPM在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方面优于诊室血压。全天平均血压、血压变异性、血压昼夜节律等多种参数均与心血管预后有显著的相关性。
血压昼夜节律 血压昼夜节律特征与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预后密切。研究发现,有心血管高危因素(黑人、糖尿病、慢性肾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或继发性高血压)的非杓型血压(夜间平均血压比日间下降20%)患者缺血性脑病和卒中的风险增加。
血压变异性 一项有关ABPM的大规模研究显示,血压变异性增加是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血压波动幅度和频率加大会增加靶器官损害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以及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
晨峰现象 即早晨觉醒前后数小时内人体血压显著升高的现象,其与该时段内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Ohasama研究入选1 332例高血压患者进行ABPM和诊室血压监测,评估不同血压节律与卒中危险性的关系,平均随访10.4年。结果表明,夜间血压下降及晨起血压上升幅度较大的患者出血性卒中发生率最高,而缺血性卒中多见于非杓型或反杓型高血压患者,显著的晨峰现象会增加出血性卒中风险。该研究还提示,诊室偶测血压不能有效识别高危或低危患者,但这些人群可通过ABPM得到识别,从而有助于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最大程度改善患者预后。
白大衣性高血压是日常血压正常,但由于对医院环境和医务人员的警觉反应致使血压≥20 mm Hg的现象,可导致对高血压的过度诊断,并低估药物的降压效果。因此,建议可疑或确诊白大衣性高血压(如诊室收缩压在140~159 mm Hg或舒张压在90~99 mm Hg范围、无靶器官损害、女性、无吸烟史)者行ABPM以进一步明确诊断。另有研究显示,白大衣性高血压患者未来进展为持久性高血压的危险为血压正常人群的2倍,还会增加血压正常人群心血管风险。PAMELA研究对2 051例受试者进行ABPM、SBPM和诊室血压测量,随访148个月,其间记录心血管疾病及非心血管疾病致死事件。结果显示,白大衣性高血压和隐匿性高血压患者心血管死亡率均有增加。
隐匿性高血压 是指患者诊室血压正常,ABPM或SBPM升高的临床现象。有研究表明,隐匿性高血压患者较血压正常人群发生靶器官损害和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显著增加,是心血管疾病的强预测因子。Pierdomenico等人研究发现,340例高血压受试者中约1/4诊室血压正常,而非诊室血压升高,且此类患者5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ABPM正常患者的近3倍。Ohasama研究也显示,隐匿性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死亡率和卒中发病率显著升高。SHEAF研究旨在通过SBPM评估隐匿性高血压的预测因子。结果显示,诊室收缩压、男性、年龄为隐匿性高血压危险参数。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建议为>70岁且诊室收缩压≤130 mm Hg的男性及>60岁且诊室收缩压>130 mm Hg人群常规进行SBPM。
非诊室血压指导治疗的价值
目前高血压人群血压达标率仍不理想。应用ABPM与SBPM全面细致地了解患者全天血压的波动情况,有助于更为准确地评估降压疗效,提高降压质量及达标率。
1 临床资料
2012年3月~12月在我院诊治的高血压患者40例,所有患者诊断均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2]。男26例,女14例;年龄37~72岁;Ⅱ期高血压27例,Ⅲ期高血压13例。经过精心的护理及积极治疗,血压达标率达96%,高血压知识知晓率达100%及治疗依从性达100%。
2 护理措施
2.1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应根据受教育人群的年龄、文化层次灵活运用,可采用专题讲座、授课、座谈会、健康咨询、发放小册子、健康宣教栏、戕牌、标语、广播等。
2.1.1 膳食指导 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有超重、高脂高盐饮食、吸烟、长期饮酒 ,因此膳食指导是护理干预中的主要措施之一[3]。低盐饮食:盐中的钠能收缩血管,最终导致血压增高,建议每人每日食盐量不超过6 g。低脂饮食:为什么高脂食物会导致高血压呢?这是因为摄入过多的脂肪尤其是动物脂肪后,除了会造成脂肪沉积产生肥胖以外,还会增加饱和脂肪酸在人体中的含量,这也是造成血压增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应该指导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积极改善食物结构,多吃蔬菜和水果,如黑木耳、荸荠、芹菜、绿豆、香蕉、苹果等。每日食新鲜蔬菜不少于8两,水果2~4两。适当补充蛋白质,如瘦肉、去皮的鸡鸭、淡水鱼;减少油煎油炸食物和含脂肪高的肉类。
2.1.2限制饮酒 适当饮酒有利于舒经活血,喝酒也不是完全的禁止,但是一旦出现血压异常增高的情况则宜完全戒酒。虽然饮酒引起高血压的确切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但酒精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其他血管收缩物质的释放增多而引起血压增高。另外,饮酒还可降低降压药物疗效。因此,应提倡高血压患者戒酒。
2.1.3禁止吸烟 吸烟是心血管病四大危险因素之一。烟草中的尼古丁跟一氧化碳和某些特殊的蛋白类物质的共同作用可引起血压增高,香烟中含有的焦油,又加快堵塞血管的危险,易造成血管堵塞,突发脑溢血、脑血栓、心肌梗塞等重大疾病。
2.1.4 适当运动 随着对运动疗法研究的逐渐深入,其有益的作用已引起了大家的高度重视[4]。目前比较一致的观点是,高血压患者的运动应当以有氧训练为主,包括散步、慢跑、骑自行车、游泳和体操等。运动种类、强度、频率和持续运动时间依年龄和身体条件而定。运动降压需持之以恒,锻炼时一定要从小量开始,循序渐进,以运动后不感觉疲劳为度,避免长时间、超强度运动,防止发生意外。高血压患者的运动强度应以运动时心率为(170-年龄)次/min。
2.1.5适量饮水 研究证明,硬水中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它们是参与血管平滑肌细胞舒缩功能的重要调节物质,如果缺乏,易使血管发生痉挛,最终导致血压升高,清晨喝水有利于迅速稀释血液,从而降低血压,预防高血压、动脉硬化。同时清晨喝水可以把前一晚吃进的盐分,快速排出体外,预防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
2.2 心理护理 初次就诊的高血压患者往往由于不了解自己疾病的性质和预后,往往会产生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或者因为降压效果不明显,产生敌对情绪,对治疗失去信心。因此,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消除患者顾虑,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争取早日康复。
2.2.1 抑郁的护理 患者发病会认为自己将要终身服药,担心自己会成为家庭的累赘,表现出情绪低落、抑郁悲观。护理重点是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消除其悲观、焦虑不安情绪,鼓励患者振作起来,只要能配合治疗,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一定能达到治愈的目的。另外,护理人员还要帮患者搞好家庭关系,希望得到家庭的最大支持,多给患者安排一些有益的活动,如看电视、下棋、看报纸、听音乐等方式来摆脱疾病的困扰,帮助他们从心理上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2.2 焦虑的护理 部分患者由于知识缺乏,不了解自己疾病的性质和预后,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心理,如对就诊流程常表现不满情绪、易发牢骚、对疾病诊断、相关辅助检查表示怀疑等。护理人员应以宽容之心对待患者,给患者握握手或递上一杯水,为患者焦虑情绪"降降温",转移注意力,使其摆脱焦虑情绪。勇敢面对和正视病情,正确处理好医患关系。
2.2.3心理不相容的护理 部分患者由于期望值比较高,希望1~2d就能把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当达不到预期效果时,患者就表现出与医务人员心理不相容的情绪,尤其在医患关系紧张的今天,一些过激行为便容易产生,患者会发脾气、摔东西,以至于要放弃治疗,远离医务人员。 护士应十分耐心、体贴、理解这类患者,注意调整患者的情绪,积极与患者沟通,讲解疾病的病程,同时告知患者情绪对血压的影响,借助家庭、社会的力量帮助患者改变思维角度,尽可能满足患者需求,保持情趣稳定,有效控制血压再增高。
2.3合理用药
2.3.1 坚持遵医嘱用药 患者应严格按照医嘱用药,不要随便换药、加药,忘记吃药或突然停药,或随意私自购买药物。告诉患者及家属有关降压药的名称、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定期监测血压并做好记录,便于医生动态观察血压的变化,以利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3.2注重联合用药 很多患者单用一种降压药不能将血压控制在理想的水平,现主张用两种或以上的药物联合应用,这样既可增加药效又可减少每种药物的不良反应。
2.3.3注意注意饮食对药效的影响 如服用利血平时不宜饮茶,因为茶叶中含有鞣质,可与利血平发生反应而降低药效。长效作用药物:(络活喜)口服吸收良好,不受食物影响,空腹或餐后服用疗效相当。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如代文与食物同服时,吸收率下降,吸收速度减慢,但总的降压效果不受明显影响。中效作用药物:一般应选择早晨及午后2h服药,可降低日间活动后升高的血压,24h平稳降压。短效作用药物:(卡托普利)口服吸收受食物影响,如空腹服用可吸收60%~75%,餐后服用仅吸收30%~40%,故建议餐前1h服用。
2.4 出院指导 教会患者自测血压的方法,建议患者购买血压计,并记录血压测量结果,加强自我监测的技能。坚持遵医嘱服药,不可随意增减药物或停药。指导患者如因变化而引起低血压和血压突然升高的紧急处理方法,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行为纠正和生活方式指导,如平衡膳食、适量饮酒、禁止吸烟等。指导患者定期随诊。
3 体会
通过有效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病的认识,增强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减少和延缓了并发症的发生。还可改变人们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不良的生活习惯。总之,有效的护理干预能使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护理,帮助患者安全有效的维持理想的血压水平,改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提高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维忠.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1.
[2]刘力生.高血压[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9.
高血压是形成尿毒症的要因
高血压不但引起心脏病和中风,也常引起肾脏病。肾脏是身体内血压最高的部位,也是高血压时最容易受伤害的脏器。
高血压可引起高血压肾病和肾动脉狭窄,已成为尿毒症的重要病因。高血压肾病患者大多没有明显不适,必须通过一些特殊检查才能诊断,因而早期多被忽视。另外,高血压时,尿微量白蛋白升高,不仅代表肾脏的病变,同时还提示出现了全身血管的病变,对心脏病和中风等有很好的预测作用。
就如同高血压会引起心脏的血管硬化和冠心病,高血压还会引起肾脏动脉硬化和肾动脉狭窄,并使高血压变得更加顽固,这是高血压不能有效控制的重要原因。
【饮食建议】
高血压病人要控制能量的摄入,提倡吃复合糖类,如淀粉、玉米,少吃葡萄糖、果糖及蔗糖这类单糖,易引起血脂升高;限制脂肪的摄入,烹调宜选用植物油,可多吃海鱼;适量摄入蛋白质,高血压病人每日蛋白质的量为每公斤体重1克为宜,每周吃2至3次鱼类蛋白质;多吃高钾、高钙而低钠的食品,如土豆、茄子、莴笋;限制盐的摄入量,每日应逐渐减至6克以下;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适当增加海产品如海带、紫菜、海产鱼等。
为什么患肾脏病会引起肾性高血压?
原因有两个:一是因为肾素在作怪。正常人,肾脏分泌的肾素恰到好处,当肾脏或肾脏血管有病变时,肾素的分泌量就会骤增,使全身小动脉痉挛导致小动脉阻力增加,因此高血压也就接踵而至。此种高血压的发生率、持续的时间及血压升高程度与肾脏损害程度、病理变化相关,如急性肾炎时,持续的时间较短(一般为2至3周),血压可恢复正常;慢性肾炎则血压持续时间较久,且较恒定不易恢复。
二是抗升压的物质分泌减少。当肾实质发生病变时,前列腺素合成分泌减少,而肾素分泌却极度增加,二者平衡失调导致血压升高。
肾脏病如慢性肾炎、肾盂肾炎等,是高血压最常见的继发性原因,尤其在年轻人身上体现。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患者 家庭 健康指导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2(a)-0222-01
老年高血压是指老年人在未使用抗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血压持续或非同日3次以上收缩压(SBP)≥140 mmHg(18.7 kPa)和(或)舒张压(DBP)≥90 mmHg(12.0 kPa)[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一些不良生活方式的存在,高血压发病率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为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率及其生活质量,本文将从用药、饮食、活动、心理以及自我监测等方面进行阐述。
1 用药护理
1.1 西药
(1)遵医嘱坚持长期服药,切忌自行增减药量或撤换药物;(2)注意观察药物副作用:如恶心、乏力、头晕、视物模糊、抑郁等。
1.2 中医中药
中国传统中药、针灸、推拿、气功等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康复有一定疗效[1]。如“中药合并推拿”,其降压作用虽比西药缓慢,但疗效巩固较好,血压无大幅度波动,因此是一种更为适宜治疗慢性高血压的有效方法[2]。
2 饮食护理
2.1 控制总热量
(1)避免肥胖,可通过家庭饮食调节,如清淡、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醇、高膳食纤维饮食;(2)少量多餐,勿甜食饱餐。可食用大体积食物来增强饱腹感,如杂粮粥。
2.2 限制钠盐的摄入量
(1)食盐量控制在3~5 g/d,严重老年高血压患者1~2 g/d;(2)忌食腌制类(如泡菜、泥螺、咸鱼)、贝类等含钠高的食物;(3)选择低钠酱油,应将酱油的摄入量计算在食盐的摄入量中;(4)烹调中可用醋、姜、蒜等以弥补清淡口感。
2.3 日常膳食的选择
(1)主食:宜选择米饭,因大米含钠较面粉少;(2)荤菜:宜选择有鳞鱼、瘦猪肉、兔肉;少食动物内脏、蟹黄、骨髓、鱿鱼;(3)蔬菜:宜选择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高的新鲜蔬菜,如芹菜、西兰花、萝卜等;(4)水果:宜选择含钾、维生素丰富的水果,如香蕉、柑橘、番茄等;(5)食用油:用量宜少,应选择植物油,如橄榄油,椰子油除外;(6)降脂食物:如玉米、燕麦、洋葱、海蜇、绿豆等;(7)其他:坚果虽好但宜食少量,因其脂肪含量高。
2.4 戒烟限酒
(1)戒烟:相关研究证明,吸烟是诱发高血压的重要因素。烟中的尼古丁会兴奋中枢和交感神经,使心率加快,促进肾上腺释放大量儿茶酚胺,使小动脉收缩,血压升高;建议撤除与烟草相关的物品,采取有效的戒烟措施,如吃戒烟糖;(2)限酒:医学研究结果显示,患者的血压水平和饮酒量存在直接联系,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每日饮酒量应控制在50 g以内。
2.5 良好的饮食习惯
放慢吃饭速度,细嚼慢咽;多喝白开水,保持排便通畅;忌浓茶、咖啡和辛辣食物。
3 合理运动
合理的运动有助于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机体免疫力及神经系统反应能力。长期坚持可降低体重,改善心脑血管功能。老年高血压患者在进行户外运动时要选择适当的运动项目,控制好运动时间和运动量,避免剧烈运动[3]。
3.1 运动方式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跳舞、游泳、打太极拳等,每周至少三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3.2 运动量
以运动中稍出汗、呼吸轻度加快,运动后无疲劳感或其他不适为宜;开始时运动量宜小,逐渐增加,循序渐进。
3.3 运动的注意事项
(1)运动前做好热身,运动中不可突然停止,要遵循运动程序;(2)饥饿时或饭后1小时内不应进行运动;(3)建立良好的生物钟,保证每日充足、高质量的睡眠,注意劳逸结合。
4 心理护理
美国科学家最新的一项科学研究表明,孤单感会使年龄超过50岁的中老年人患高血压的机率增加[4]。此外,老年高血压患者长期受到疾病的困扰,容易产生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
4.1 合适的环境与心态
(1)营造安静、舒适的修养环境;(2)建立积极控制疾病的自信心,保持平和的心态;(3)避免情绪激动,遇事沉着冷静。
4.2 放松心情,减轻压力的方式
(1)深呼吸:将所有注意力集中于吸气与呼气,呼吸平缓绵长;(2)按压穴位:情绪激动时按压合谷,避免血压升高,睡前按压太冲可使怒气排出,避免损伤人体;(3)冥想:找个舒适的地方,端坐呼吸,想象自己午后躺在一片柔软的草坪上,尽量放松;(4)听轻音乐,放松紧绷的神经;(5)遇到难以承受的精神压力时,应尽快释放,可向家人、朋友等倾诉。
5 自我监测血压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主要临床特征为血压波动,其主要原因在于老年人压力感受器对于血压的敏感程度有所降低,患者血压的日差和日间变化会受到其体力、情绪、气候及季节等因素的影响[3]。
5.1 正确测量血压
(1)就诊时,患者及其家属可向医务人员请教以学会测量血压的方法;(2)测量血压前患者应静坐5分钟,且半小时内无进食、吸烟、活动等以确保测量数据的可信度。
5.2 血压的波动
(1)应了解血压的正常波动,白天血压较高,夜间降低,午夜达到最低。晨起活动后血压上升,一般于上午8~9时达到第一高峰,下午5~6时达到第二高峰;(2)最好家中自备血压计,每日由家人定时定正确测量并记录,以便患者掌握自己的血压情况及协助医生用药。如有自觉症状或异常波动,及时就诊;(3)部分老年高血压患者在饭后半小时会出现眩晕、手足颤抖的症状,对于该类患者,家属应特别留意;(4)变换时速度宜慢,以防性低血压的发生。
6 日常保健指导
6.1 休闲娱乐
(1)避免参与紧张激烈的活动,如搓麻将、观看竞技类的体育比赛等;(2)避免久坐看电视,由于老年人的血液循环变慢,久坐易致下肢麻木、疼痛、浮肿。因此,在观看半小时后应站起来走动;(3)培养个人兴趣,保持情绪健康,如养鸟、种花、作画等。
6.2 保健建议
(1)建议肥胖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每日饮用决明子茶,帮助降血脂、降压、通便;(2)避免用力排便,排便困难时可用缓泻剂,如开塞露,但不宜长期使用,应进行饮食调节;(3)清晨起床要慢,做到“三个一分钟”。醒后躺在床上一分钟,坐起靠在床头一分钟,双腿下垂再等一分钟,这样可以避免血压剧烈波动,改善脑供血,减少头晕、跌倒的发生;(4)冬季注意保暖,室内温湿度适宜,避免在大风大雾低温天气外出。
综上指导希望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在正确、全面认识老年高血压病以及在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化前珍.老年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51-154.
【关键词】我校社区;高血压病;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259-01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的发展,一方面,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及近年来传统家庭结构的变体和医疗费用的增(加);另一方面,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及工作压力的增大,使人们没时间看病及上大医院看病难的问题日益突现。健康保健已面临着新的挑战,仅靠现有的医疗机构已不能满足人们的治病就医的需求,因此,开展社区护理已成为我国卫生保健的发展趋势。实践表明,通过社区医疗组织对高血压病的有效防控,尤其是帮助患者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建立有效的社区检测和宣传系统,则是治疗高血压的有效治疗方案。本辖区的教职工患有高血压病503例,我校随机抽取140例高血压病人进行了护理干预,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我校门诊部作为社区医院对本校教职工进行管理,其中患有高血压病503例,随机抽取140例高血压病人,年龄36岁~78岁,其中45岁以上者92例;学历:博士以上学历:28例,研究生:64例,本科:30例,专科及以下18例。诊断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即在未使用高血压药物的安静状态下,收缩压≥140mmHg(1mmHg=0.133kPa)和/或舒张压≥90mmHg。
1.2 方法
1.2.1 建立健康档案对干预人群进行登记。包括姓名、年龄、性别、病史、病程、症状、体征、降压用药情况、生活习惯、运动情况、并发症等,对预者测量血压、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
1.2.2护理干预
1.2.2.1 饮食干预 社区护士应在医生建议下指导目标人群平衡膳食。推广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包括健康人群和高血压患者的特殊饮食。平衡膳食是一种热量和营养素含量充足和各营养素之间配比均衡的膳食。建议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占能量之比分别为60%~70%、20%~25%和10%~15%。脂肪的摄入不要超过总能量的的30%。每日所选粮食品种最好粗细搭配,多样混食,选用优质蛋白的食物[1],如瘦肉、鱼、虾、蛋、乳、豆制品等。概括为:低盐饮食、低脂饮食、减少糖类、粗细搭配、少量多餐。
1.2.2.2 运动干预 运动可以调节人体的高级神经活动,使血管舒张,血压下降。同时也可以增强心血管的功能,促进脂质代谢,控制肥胖,并能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但是,高血压患者不宜参加过于剧烈的运动,要量力而行。一是要贯彻全民健身计划,建议运动频率是每周3~5天,每天30分钟以上。二是要推广切实可行的运动,有氧运动被广泛推荐。有氧运动是指持续时间较长、有节奏、不剧烈、大肌肉活动等。步行速度应该在每分钟80~100米之间;骑车强度应该在8.5~15公里之间为宜。充分发挥社区医疗机构的作用,通过集体运动,能让居民保持较高的体育锻炼积极性和依从性。
1.2.2.3 戒烟、戒酒、体重干预 对肥胖、吸烟、饮酒者告知其危害性,并且每天测量体重1次,使体重指数控制在20kg/m2~25kg/m2。因为烟中的尼古丁可导致血管痉挛,升高血压,饮酒者比不饮酒的血压高,应控制乙醇
1.2.2.4药物干预 根据医嘱指导病人合理使用降压药物,指导病人按时按量正确服药,适当地给患者及家人讲解降压药的分类、作用机理及不良反应。对年老的高血压患者,要争取家人的支持,使家属熟悉病人服药的种类、时间、剂量、方法及注意事项。定期门诊复查,并教会病人及家属出现紧急情况的及时处理措施。
1.2.2.5便秘的干预 保持大便通畅,预防便秘除日常多吃粗粮和含粗纤维多的食物外,还应适量饮水,如出现便秘,应早晚各饮1杯蜂蜜水以肠道,刺激肠蠕动,以利排便通畅。大便时不宜过度用力,以免引起血压升高,病情加重,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必要时可服用一些缓泻剂。
1.2.2.6心理干预 大多数高血压病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情绪激动和焦虑或郁闷,有些病人虽然无并发症,但生活质量明显下降。护理从没应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增进心理健康应该注重个人的心理素质的训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重视:培养健康人格,保持心理卫生,应该注重心态平衡,提高处理社会各种心理危险因素的能力。
1.2.3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 检验。
2 结果
3 讨论
社区护理实践证明:社区护理面向整个校区人群,即包括健康的人群和患病人群。通过对高血压病人进行有效的干预,其一,可以有效地排查高血压患者人群,重点防控。其二,通过健康教育的宣传,可以大大提高我校教职人员对高血压病的认识,使其自觉地选择有益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危险因素,引导广大居民自学地参与防治高血压病的过程,从而减少高血压的发生,延缓,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
综上所述,通过对高血压病患者生活方式的护理干预,加强健康教育,促进社会家庭的支持,使患者和家属能明确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自觉地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有效地控制血压,预防和延缓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我们医护人员必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心理学知识和护理素质,掌握正确的沟通技巧,了解患者的心理及生理需求,科学地运用健康宣教,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树立了良好的行为规范,才能得到完好的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2.372
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与心血管疾病呈连续正相关。有效的治疗高血压,才能有效的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据2006年心血管年度报告,我国至今的高血压患者人数已经超过2亿,这些患者对高血压的知晓率、控制率均较低[1]。在基层医院对这些高血压患者诊治现状极度不容乐观。为了解基层医院的这些现状,对484例高血压患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及临床资料分析,现在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4年3月~20010年3月收治高血压患者484例,男312例(64.46%),女172例(35.54%),年龄29~93岁。
调查方法:通过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以及对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分析,了解诊断名称规范情况、高血压的知晓率、依从性、控制率、用药规范情况;高血压诊断和分级标准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1]。
结 果
高血压诊断:本组患者484例,均符合高血压的诊断标准[2],诊断符合率100%;高血压1级96例,占总数19.95%,1级之中误判为2级12例,占1级病例12.5%,1级误判为正常高值67例,占1级人数69.79%,未分级分组19例,占1级19.79%;高血压2级实际病例234例,48.34%,其中2级误判为1级119例,占2级的50.85%,2级误判为3级7例,占2级人数的2.99%,未分级分组108例,占2级人数46.15%;高血压3级实际病例154例,误判为2级病例21例,占3级人数的13.63%,未分级分组的101例,占3级人数的65.58%;没有给予分级及危险程度分组的全部人数228例,占总数47.1%。
高血压宣教:认识原发性高血压无确切的病因的12例,占本组病例的2.4%;认识高血压会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双肾、眼底、心脑血管并发症等损害后果之中的一种48例[3],占本组病例9.9%;认识高血压需要终身治疗39例,占本组病例的8%;认识高血压的低盐、戒烟、限酒、控制体重等健康饮食习惯22例,占本组比例的4.5%;相信偏方、秘方、中药、广告有治疗效果412例,占本组病例85.12%;提示既往接诊医生曾经详细告知高血压的宣教、诊治等知识29例,占本组病例的5.99%;调查时经过向患者及其家属宣教高血压的防治知识后,愿意并承受得了正规降压药物的患者426例(88.01%)。
高血压治疗:调查时发现患者的家庭经济收入承受不了或不愿意长期使用普通正规降压药物的患者58例(11.09%);调查时患者正在处于服药状态的患者318例,占2级和3级高血压总人数388例中的81.95%;调查时患者正在使用丹参片、珍菊片、尼群地平、尼莫地平、罗布麻、血塞通或者广告药物等无循证医学依据或者已经不建议使用的短效降压药物的患者人数269例,占服药人数中的84.59%;患者在正规使用循证医学支持的ACEI、CCB、利尿剂、ARB、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的患者49例,占总病例数的10.12%;本组484例中调查前血压>140/90mmHg 428例,占总数88.43%;服用正规降压药物人群,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23例,占该类服药人群的46.93%;收缩压>160mmHg 367例,占总数75.82%;收缩压>180mmHg 177例,占总数36.57%,舒张压>100mmHg 267例,占总数的55.16%,舒张压>130mmHg 102例,占总数的21.07%。
高血压用药:对于正在使用相对规范、符合循证医学证据的降压药物的患者49例中,高血压病病史3~5年但仍在使用一种降压药物35例,占这部分人群中的71.42%,其中使用二联或二联以上规范降压药物14例,占这部分人群28.58%;具备需要同时使用阿司匹林指征87例,实际正在使用阿司匹林的患者14例,占其中的16.09%。
讨 论
从本组调查病例可见,高血压患者在基层医院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极低,所以更谈不上规范治疗率、治疗达标率,即诊治现状十分悲观。以往想当然地推测造成这些现状的原因就是我国社会人口的文化素质低下、经济状况差、保健意识落后等因素,通过本组调查,发现这些因素并不是导致这些现状的主要因素。通过调查发现,高血压的诊治指南未能在基层医院医护人员中得到推广、普及、强化,绝大多医生对高血压的分级、分组和诊断十分含糊,从而更谈不上对高血压患者的清晰明了的规范宣教、规范治疗、药物的联合治疗。从本组调查病例显示,患者的降压治疗依从性是比较高的,但是缺乏医生的系统规范的宣教指导诊治,从而造成了目前的局面;患者的保健意识高,只是没有医生系统指导如何保健,从而不知道如何保健;患者的经济状况,多数患者是能够承受高血压规范药物的经济负担,加上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合作医疗、医保统筹等福利保障体制的完善,患者的经济状况已经不再是阻碍因素。
总之,本组调查病例的结果提示,医疗环境、社会经济文化、保障体制等已经不是导致基层高血压诊治现状悲观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医务人员对高血压防治指南的学习力度不够,不学习就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也就造成患者对高血压的知晓率低下,患者未得到系统化的健康教育,也就得不到规范治疗,造成高血压的控制率低下。这种局面造成大量具备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高血压患者泛滥成灾。所以强烈建议建立提高对医务人员高血压防治能力的激励机制、监督机制,落实好高血压防治规范化指南来切实改善基层高血压患者诊治的悲观现状。
参考文献
1 胡大一.心血管内科学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11:104.
【关键词】社区老年人;高血压;依从性目前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呈增长趋势, 尤其是高血压疾病, 研究发现我国现有高血压患者达2亿[1]。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患病率为40.4%, 65岁以上的老年人患病率为49~57%, 而80岁以上的老年人患病率达65.6%[2]。众所周知, 高血压患者需接受终身治疗, 为了减低老年人高血压的患病率, 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必须提高患者的治疗的依从性。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compliance)是指患者在服药、饮食、生活方式改变等行为与医学建议或健康教育一致的程度[3]。本文欲了解深圳市社区老年人高血压患者出院后治疗依从性情况, 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 选取2013年6~12月深圳市宝安区福永街道5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的265例老年人高血压患者。其中男138人, 占52.08%, 女127人, 占47.92%, 年龄在60~95岁, 平均年龄(78.62±11.45)岁。
1. 2研究方法年龄超过60岁的老年人, 高血压的诊断及分级标准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4]:在未用抗高血压药情况下, 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 目前正在用抗高血压药, 血压虽然
1. 3调查方法采用本院自行编制的高血压治疗从性调查问卷表, 统一培训调查员, 并考试合格予以调查, 以保证调查的可信性。问卷以患者主, 对于文盲患者则由调查员采用统一的指导语进行访谈式调查[5], 药物依从性研究采用戴俊民等人使用的Morisky所推荐的问题[6]。
1. 4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19.0专业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总有效率的比较使用χ2检验, P
2结果
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65份有效问卷265份, 有效率为100.00%。265名老年人高血压患者出院后血压治疗依从性优良者占19.62%, 依从性较好占35.85%, 依从性差占44.53%,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如何有效预防控制高血压是当前心脑血管、公共卫生类专家研究项目之一。有研究报道与未治疗的高血压患者相比, 经治疗后能延长寿命10年以上[7]。由于高血压病呈群体分布, 高血压病可以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的防治。本研究发现深圳市宝安区福永街道部分社区老年人高血压出院后治疗依从性较差, 该数据达到44.53%, 影响治疗的因素有很多, 比如老年患者记忆力减退, 对高血压终身治疗问题认识不足等。
治疗依从性主要分为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依从性, 其中服药依从性情况较差, 表现在患者不能坚持服用降压药, 甚至有些患者自行购买其他品种的降压药或减少服药品种等。阮 蕾等人在其研究发现“服药依从性差是高血压人群中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8]。因此可以对社区老年人高血压患者出院后开展一系列的服药宣传和指导, 如社区义诊、海报宣传等。对于非药物治疗依从性,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在总结当前预防医学的最新成果时提出的健康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开展干预。
针对已经出院老年高血压患者, 为使其长期保持住院时理想的控制血压效果, 必须提高社区老人抗高血压治疗依从性。作者建议患者首先要遵医服药[9]和改变不健康行为方式, 科学合理地控制血压, 对于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10], 以有效预防高血压患者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
参考文献
[1] 刘力生, 王文, 姚崇华, 等.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9年基层版).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0, 18(1):11-30.
[2] 化前珍.老年护理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125.
[3] Demyttenate K. Risk factors and predictors of compliance in depressin. European Neuropsychop hamacology, 2003(13):69-75.
[4]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51.
[5] 唐红英, 朱京慈, 何海燕, 等.社区高血压患者家庭自测血压与治疗依从性的关系研究.护理杂志, 2011, 28(13):4-7.
[6] 戴俊明, 卫志华.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药物利用与依从性关系分析.高血压杂志, 2001, 9(1):65-67.
[7] 张娇花, 陈少群, 黄苏平, 等.出院后随访对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中国医药导报, 2011, 08(28):172-175.
[8] 阮蕾, 秦方, 闫亚非, 等.成都市社区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调查及影响因素.四川医学, 2012, 33(8):1333-1335.
[9] 韩艳梅, 张红杰, 魏会敏, 等.老年高血压209例治疗依从性分析.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0, 30(6):828-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