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财务融资总结

财务融资总结

时间:2023-06-12 14:45:2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财务融资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财务融资总结

第1篇

于5月底来到公司财务融资团队工作,由于之前没有接触过融资方面的工作,所以内心还是紧张的,呈现在自己眼前的是完全陌生的工作领域,虽然大学时曾学习过财务方面的专业知识,可对于财务融资工作中的实际运用,自己可以说是完全的门外汉,因此对即将开展的工作既有期待、憧憬也有疑虑和困惑,不知这项工作会带给自己怎样的经历和成长。

部门领导的悉心关照和同事的热情帮助鼓励并激励了我,也让我这个初来财务部工作的新人尽快的融入了自己的角色,完成了角色的转换。随着不断地向领导和同事学习请教,我了解了财务融资工作在公司整个运转过程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了解到自己作为其中一员承担着的责任,更明确了要潜心学习、踏实做事、不断提高的自我要求。

从最初的一无所知开始,逐步在为各个融资项目准备相关资料中了解公司的情况和各项目所需资料、流程、如何与相关业务人员联系等,再到自己亲自去负责某一个小的分解项目,如开户、押汇等,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我也逐渐的积累了相关方面的经验和技巧,得到了锻炼与提高,当然其中也有许多有待完善和继续提高的方面。总的来说,主要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融资项目方面工作情况。

从来到财务部开始最先接触的工作就是为银行提供公司相关资料这一项工作。在准备资料的过程中,我逐渐学习到了相关融资项目所需何种资料、流程等,也在准备过程中了解了公司的基本情况,熟悉了本部门的同事和各位同事的基本分工。在配合老同事的同时,虚心请教,不断学习,将工作流程、所需资料、时间安排、交流沟通、资源调配等方面工作记录在日志中,深印在脑海里。

例如最基础的开户工作,自第一次跟随同事在交行开户起,三次开户后,综合各银行要求,我便牢记了开户所需资料、流程、开户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相应的解决方案,以及岁开户资料的归档、账号的保存等后续工作,这一期间共计在近十家银行顺利开立一般结算户及保证金户、外币户等近三十个。

2、领导临时交办工作和配合其他同事工作情况。

对领导临时交办的工作任务,我以一丝不苟的精神和饱满的热情去对待,力争及时、高质量的完成。刚进入财务部时,领导交给我翻译丰益集团财务报告的任务,由于这份报告专业程度很高,对我也是有一定难度的,我克服了翻译过程中的困难,尽可能的多占有资料、多渠道的了解相关信息,终于及时的完成了报告的翻译和重新制作工作。之后的与马来西亚长青集团rise项目报告的翻译和重新制作、十一期间为各银行送礼品油等领导临时交办的任务,我都以十二分的热情积极投入,努力完成。

在配合其他同事方面,由于我们这个团队本身就有很强的凝聚力和整体性,良好的团队气氛使得彼此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十分顺畅,使得我们的配合十分的默契。无论是为同事提供资料、报表还是为同事分担临时工作任务等都做到热情投入、全力配合。

3、内勤和资料保管方面工作情况。

内勤方面的工作十分的琐碎,要求细心和投入,我在接手这一工作后,也不断以这样标准来要求自己,尽最大努力配合同事更好的开展工作。资料保管方面,按照领导要求,对发生的融资项目及时要求材料归档,与相关项目负责人主动及时联络,并将详细的资料归档情况记录在册。

在新的一年里,面对着新的工作要求和公司发展形势,我们财务融资工作有着更重大的责任和使命,我们不仅仅是满足公司发展,更要从部门努力主动推进公司发展,而分解到我们每一个部门员工,我们也面临着新的任务和挑战,但挑战也是机遇,我们只要在新的任务和要求下更严格的要求自己,不断成长提高、不断充实自己、不断迎难而上,也会获得更大的提高和收获。

面对巨大的压力,我们并不能坐以待毙,应该积极的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锐意创新,集思广益,在严峻的信贷紧缩情况下,不仅仍要保证集团发展所需要的资金支持,更要迎难而上,创造新的贷款额度,为集团整体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首先,着眼于集团长远的发展,我们必须在如何看待最近的信贷紧缩这个问题上明确方向,面

对当前错综复杂、一日千里的经济形势,我们要进行多方面的解读和认识,把握住问题的关键和最本质的内容,避免被表面现象影响我们的判断,并根据集团自身的发展情况制定出适宜我们自己的融资策略。

亿元,不仅远快过去年下半年的贷款速度,甚至可以媲美初的疯狂贷款。去年全国新增贷款9.59万亿元,其中上半年高达7.37万亿,而下半年已经开始紧缩新增贷款仅2.22万亿,不到上半年的1/3。这种不均衡的状况,导致今年初贷款压力大增,尽管央行和货币委再三强调要均衡放贷,结果还是以每周6000亿的速度放贷,导致央行不得不使出暂停放贷的杀手锏。而且中国的工资增长可能已经箭在弦上了。政府出于政策目的,正在制造工资上涨,连同已经出现的食品价格和公用价格上涨,很可能触发一轮联动式的通胀。人民银行调高准备金率,银监会指导各大银行重启额度审批,其实只是货币环境正常化的第一步。

尽管监管层踩下信贷急刹车,部分商业银行重启搁置一年的贷款额度审批,但并不意味着我们无资可融,无款可贷,因为监管部门对银行贷款按月实行额度控制,超过额度就放不起来,所以一旦贷款额度用光了,不管什么贷款都发放不了。但这并不意味着银行放贷政策的改变,等到下个月或者下个季度,银行有了新的贷款额度,就又可以发放贷款了,只要在下一波的放款时限内抓住机会,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与银行方面进行充分的沟通,凭借我们自身强大的实力、以往良好的信誉和对银行的优异回报率,我们还是能创造出很大的新增贷款额度的。

作为银行来说,也是要保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即使监管部门要求严格,但出于自身的考虑,对于像我们集团这样的重点客户,还是要想办法增加新增贷款发放空间的,或者是直接申请额度,或者是通过开发新产品、新业务间接增加额度,因此我们要认清形势,分门别类,对可以尽量争取的银行尽最大努力争取。

总之,我们没有必要对暂停放贷过于恐慌。只要敢于创新融资思路和方法,做好自身融资准备,通过以下几点,我们一定能够的实现任务目标:

第一、目标,明确分解任务,确定工作导向。方向比努力更重要,有的放矢才能让我们在工作中找到自己真正要

努力的方向。以我们融资团队为例,各小组今年的分解任务就是每组新增流动资金贷款3000万,新增贸易融资1.7亿,实现700万元理财利润。只有明确了这一工作目标和工作方向,才能在更高的层面统筹规划,理清思路,为实现这一工作任务打好基础。

第二、蓄势,夯实自身基础,做好融资准备。促进自身融资条件的完善,夯实融资基础,从企业发展的长远考虑做好增资、审计、评估、年检、开立新户、企业间网络关系梳理等基础工作,时刻准备进行新的融资项目,才能新的融资机遇出现时能第一时间占据资源,为企业的长远发展蓄势。

第三、合作,加强沟通交流,展现企业实力。通过我们将集团的实力和发展前景展现在银行面前,在当下政策导向下,银行会更加慎重选择贷款对象,倾向于规模大、盈利能力强、风险小的大企业,这些对我们也可以说是一个机遇,凭借集团本身的强大实力和资金密集型的特点,产业链完善、风险意识强、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较高的回报率等都是我们在与其他融资竞争者竞争的闪光点。适当的自我推销和展示是集团发展必不可少的工具。

第四、开源,创新融资模式,满足资金需求。目前与我司有紧密合作关系的银行既包括资金雄厚、贷款额度大的国有银行,也包括一些政策性倾向的银行,还包括很多灵活性高的商业银行。因此对各银行甄别分类,并作出与之特点相应的融资计划,针对各自银行的优势发掘其与我们企业的契合点,做到“行尽其用”。

第2篇

关键词: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内容

一、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内容

首先是内部,第一是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状况,也就是对企业可以偿还债务的能力进行分析,这项分析的主要目的是确定企业经营过程中所存在的财务风险。第二是,分析企业资产利用率,主要是说在企业进行经营的时候所使用资产后收获的最大效益值,资产循环快,利用率就高,反之就低。第三,分析企业盈利能力,具体是对盈利和分配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经过分析能够总结出企业的财务组成和实际经营表现。第四,分析社会作用,也就是站在国家以及社会大众的角度分析企业的作用和为社会国家所做出的有效贡献。企业不仅要实现自身的经济效益追求,还要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社会效益,争取最大限度的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实现企业价值。第五,分析综合财务能力,也就是要对企业的财务和具体经营两方面结合起来进行整体分析,对其表现特点,具体内容和发展方向具体分析。

其次是外部,第一,分析企业筹资。首先要确定企业所需要筹措的资金数量,然后要对企业实际的财务经营水平和可预见的收益性能进行评估;之后要探讨企业有可能产生的经营成本及筹资风险预见;最后要整理合适的方案提供给资金提供方,争取实现资金筹措。在这中间可以实行一定的指标,包括筹资比和成本率等内容。第二,要分析企业投资。先要对其进行投资行为的可行性科学分析,总结出投资决策可以参考的依据,这是最为主要的部分。然后要加强分析投资行为控制,尤其是投资过程,设定并掌控投资的规模,最终实现效益的提升。最后要进行事后总结,分析结构,总结业绩。

二、建立财务分析体系

首先是会计分析,会计分析的具体内容包括阅读报告、分析报表、解释并修正几个部分。一般财务过程的会计分析要分析不同经营重点对涉及到的筹资、投资、经营与分配多项内容进行会计分析。

其次是财务分析,是对企业经营情况和影响进行分析。一般是对盈利、营运、偿债和能力增长状况几方面展现其实际情况。

再次是综合分析,综合分析企业内部各环节的实际财务表现内容,要在细节分析的基础上分析整体的运行经营水平。这样能够帮助企业整体经营目标的确定和达成,其主要内容有财务综合分析、评价、预测和企业评估四项。

三、当今财务分析体系的弊端及完善方向

首先说财务分析体系的弊端,第一,不利于资产负债重组。企业以外的人员在分析的时候不能准确判定会产生利息的资产组成,以及负债的利息状况。所以,要设定更为明确的会计区分标准。另外还要依照本企业的具体状况确定资产以及负债的分组,并且要具体注释。第二,财务分析一般都是根据资产负债和利润进行分析,没能结合现金流量进行详细研究,就不能完全充分的掌握企业的具体状况,表面的报表信息研究,不能深入进行内部了解。并且只是研究过去经营内容,没能探究今后发展需求。第三,现有的财务分析基本强调短期分析,这样就会使企业强调短期收益,忽视长远利益。

其次研究今后企业财务分析体系的完善方向,第一要制定标准的资产负债确定规则,要依据自身的实际状况对其进行分类确认,并且要进行备注。第二,要完全发挥四表一注会计信息的内容应用到财务分析中,并且充分利用动态,本—量一利以及成本控制等几方面的内容对企业内部的财务状况和业绩计划进行分析掌握。第三,要及时应用新的分析结果,像经济增加值、平衡记分卡等内容,要强化分析,并且完善更加实用、具体、有益的财务分析体系。

四、完善企业财务分析体系的具体方法

首先要对企业资产负债表的基本关系进行明确完善,要确定净经营资产包括金融资产和股东权益两个部分。要分清经营资产和金融资产的内容。前者是保证经营生产的资产,是在总资产中去掉没有使用在经营生产部分的金融资产。也就是说,资金是保证生产经营的必然条件,但是对于企业以外的人员来说,想要分辨金融资产和投资声誉是不可能的,所以就将两者统称为不在运行的金融资产。金融资产有利息,这样金融资产在分析的时候依照实际计算。另外要分辨经营与金融负债,两者的区别就在于有无利息,一般应付的无息的就属于前者,有息的就是后者。

其次要完善相关的利润表,一般情况下,经营利润去除净利息所得的就是净利润。一是要分辨经营和金融活动损益,前者是利息收支的净额。后者则不可以算在前者当中。要明确分别,认识到利息支出所包含的内容。在实际工作中,因为缺少分析依据,就不能把资本化的利息计算到其中。这样资本化利息就算到了成本中,形成费用不易改变。假如不存在债权投资利息,那么财务就能够代替利息费用的数值。只要不是金融损益,那么就可以看成是经营损益。所以,这两者的分辨应该与资产负债表对经营与金融资产的划分划分状况相呼应考量。二是在经营活动损益中,要将主要、其他和额外三种利润收入相区别,前者是正常的生产生活收益,也就是售出额去掉费用和成本的部分,是具有稳定性和可预见的利润。其余的收益不具备这样的稳定性,基本都比经营收益要少,另外营业收支因为不稳定所以也不好计算。第三就是要明确利润表的所得税是统一扣除的。想要分析就得将其依据税率比分配到经营收益和利息费用两者身上。

结论

在财务分析体系当中,要对其主要部分,分析方式及内容有深入的了解,由此加以具体深入的研究。与过去财务分析不同的格式,当今的财务分析要保证能够得出更为合理的数据,以确定结论的精确性。完善企业的财务分析体系,是要在保留传统的财务分析体系的优势及稳定的内容之下,实现更好的分析企业实际情况的机会,要将传统和现代实现完美的融合,发挥长处,规避缺点,实现企业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宋永春;现行主要财务分析方法的改进探析[J];经济师;2004年12期

2 杨棉之;关于现行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思考[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3 黄旭辉;;论沃尔财务分析法的局限性及其改进建议[J];市场论坛;2006年01期

4 张玉周;关于构建科研机构财务分析体系的设想[J];中国科技论坛;2005年04期

作者简介:

第3篇

【关键词】融资租赁;信用风险;控制方法

风险控制是融资租赁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而信用风险则是融资租赁诸多风险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融资租赁的信用风险是指在融资租赁交易过程中,因承租人不履行合同规定而导致出租人资金不能被安全回收的风险。信用风险又分为物权风险及债权风险。物权风险是标的物被承租人非法变卖的风险,而债权风险是承租人破产或者无力支付租金的风险。与此同时,法律风险和道德风险也存在于信用风险中。

天津商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财务管理(中澳合作)专业成功申请获批了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融资租赁企业风险与控制研究”后,项目组通过走访企业和实地调研,对融资租赁的信用风险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分析。本文在项目组深层研究的基础上,总结观点,以图对融资租赁行业发展有所贡献。

一、事前控制

作为融资租赁公司常用的信用风险控制手段,尽职调查在事前控制程序中起到了核心作用。尽职调查,即融资租赁公司通过对交易关联方的财务数据、人事结构、资产结构等方面进行问询和分析,总结资料,评估承租人信用风险。尽职调查主要包括五个重要组成部分:一、公司的基本情况,包括公司设立时的合法材料审查,如营业执照等,可以与相关政府部门联系确认其真实可靠性。还包括企业的历史发展和股东情况。另外,企业管理人简介,主要包括背景、专业素质等方面。二、公司经营情况,主营产品或服务的生产规模,毛利数额,设备的先进程度等。三、过去及未来的投资情况,了解企业近年及未来三年的投资项目,投资额、资金来源和使用细节,已实现的或未实现收益等。四、财务及信用评级情况。比如,审查公司财务报告,各类账单,计算相关财务比率以了解诸如资产的周转率和盈利能力等,同时还要了解其他金融机构对其信用水平评级。五,其他重要事项。包括近期的重大诉讼等其他潜在的债务风险等。在尽职调查完成后,融资租赁公司通过分析询证,评估事前信用风险,以期从源头上降低企业遭受信用危机的可能性。

二、决策中的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始终贯穿于融资租赁公司业务的各个环节。在经过事前调查后,业务部将拟定的承租人的调查材料移交财务部、风险管理部等会签,开始进行决策程序。然后依次由财务总监、总裁、董事长审核通过,再经由风险控制部门审议通过后整合到大集团的财务部审批再由财务总监、董事审核,最终经由大集团的执行总裁审批通过。整个流程紧密复杂,环环相扣,互相牵制。在此审查过程中尽可能的降低期望承租方的信用风险。而融资租赁风险管理委员会则是进行风险控制的核心部门。该部门在整个业务流程中对公司的风险管理提供战略规划、政策咨询、风险测定服务,为业务出具风险评审意见。

而在决策过程中主要包括以下风险:(1)行业风险,是指融资租赁企业所面临的共同风险。行业风险主要受行业成熟期,行业的盈利性、成本结构、经济周期性,法律环境方面的影响。处于扩张期和衰退期的行业均不能盈利,因为扩张期是大量消耗资金却不能大量产生收益和现金流的时期,企业出现还款困境。在处于衰退期行业影响企业会出现大量的不良资产,这时融资租赁企业面临无法收回资产的可能性。(2)经营风险是指融资租赁公司的决策人员和管理人员在经营管理中因失误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经营风险主要体现在销售以及资产规模、品牌效应、产品独特性与否、市场竞争、客户基础、信用记录等方面。若产品具有很高的可替代性,则企业产品在定价和市场份额等方面没有竞争优势,经营活动取得高额溢价的可能性大幅降低,经营风险升高。当企业处于潜在诉讼期间,那么其或有负债可能会导致较大的信用风险。(3)管理风险是指融资租赁管理运作过程中因信息不对称、管理不善等影响管理的水平。也即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公司治理、高管和员工队伍等方面存在的内控风险。如果公司实际的管理人具有较少的行业管理经验,较差的历史业绩,此公司的盈利能力则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再者,公司治理风险体现在企业的组织形式、领导方式、企业战略规划等方面。若企业的管理工作出现分工混乱,组织形式臃肿,以及没有明确可行的战略规划等内部控制问题,那么管理风险也是显而易见的。(4)财务风险是指融资租赁公司因借款而产生的丧失偿债能力的风险。财务风险表现在公司内部财务管理、融资能力等方面的风险。公司内部的财管制度,应收账款回收质量,其他应收款的情况都是需要注意的内部财务风险问题。以上四个风险是影响企业信用风险的关键因素。

三、风险预警与处置办法

在项目批准后,仍有诸多信用风险存在,其中包括承租人逾期付款,租赁物受损等风险。融资租赁公司应当对租后风险进行评估和控制以期将风险降到可接受范围内。下面将对主要的租后风险因素进行论述。

首先,承租人的信用风险预警。主要指的是承租人带给公司的经营风险和资产贬值风险。出租方可采取现场和非现场两种手段进行信用风险预警,同时任命信息搜集人员随时现场观察承租方的经营细节情况。例如观察进出承租方工厂的载货车辆的数量推断其销售情况,通过问询承租方的材料供应商了解其生产情况,通过与公司各负责人交流来掌握运营动态等。遇到异常情况,业务部门及时汇报风管委。通过大量信息总结分析承租方的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等。

其次,租赁物的风险预警和处置。租赁物在承租方存在损毁,丢失,或行业需求不足的风险。当标的物风险发生时,物权归属则存在法律争议。出租方往往通过考察租赁物的外观,性能、租赁物的市场需求质量,影响残值的因素等方面观察其是否发生贬值。出租方还可以通过在租赁物本身安装跟踪监测装置,来对承租方可能发生的违约风险进行及时控制。

进行租后风险预警的根本目的就是需要保证承租人有足够的能力按期偿还租金并减少资产损失。在承租人经营不善时,债权人通过预警能够评估承租人还款能力,并在适当时间将欠款最大限度的追回。

四、结论

本文是经过对多家大型融资租赁企业进行调研和考查,得出的客观分析报告。在当前情势下,信用风险是融资租赁企业面临的最重要的风险,融资租赁信用风险控制具有极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事前控制,决策控制,以及租后控制的论述,试图为融资租赁企业解决信用风险困境提供一些思路,以期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赵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租赁信用风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

[2]索岚.我国融资租赁信用风险控制的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7.

[3]杨海田.2012年中国融资租赁业年鉴[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4]胡阳,刘浩然,郭昊楠,郑和.融资租赁信用风险控制中的员工控制研究[J].商业时代,2013(20).

第4篇

(鹤煤(集团)公司机电设备租赁分公司,河南鹤壁458020)

[摘要]扩张型资本运营模式下采取何种财务战略,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通过对实体案例的分析,归纳总结得出结论,企业在扩张型运营模式下应采用“高负债、高股本扩张、低收益、少现金分红”扩张型财务战略,才能有效实现资本的增值。

关键词 ]扩张型资本运营;财务战略;案例分析

[DOI]10.13939/j.cnki.zgsc.2015.22.066

1扩张型资本运营模式应采用的财务战略

1.1扩张型资本运营模式企业财务战略选择应注意的问题

(1)企业财务战略的选择与产业发展规律相适应。财务战略的选择和实施要与产业发展规律相配合。从产业发展规律可以看出,扩张型资本运营一般处于产业发展的规模化和集聚阶段,而在产业发展的规模化和集聚阶段应采取扩张型财务战略,增加投资规模,采取各种融资手段,开发新领域,增加经营性项目,迅速壮大企业实力。

(2)企业财务战略的选择与企业发展方向相适应。企业发展都要经过一定的发展阶段。一般要经过初创阶段、成长阶段、上市战略融资阶段和市值管理及战略投资阶段四个阶段,不同的发展阶段应该有不同的财务战略与之相适应。

初创阶段中,自有资本及天使投资,生存是企业的第一要务。成长阶段中,金融杠杆与直接融资的结合,伴随着股权、资产重组,财务规划及税务清理,经营合规性审查,为企业的资本战略奠定基础,决定企业未来发展的核心阶段。上市战略融资阶段中,PE投资,提升企业资本市场形象;资本价值最大化;财务投资人的价值。市值管理及战略投资阶段中,更高层面的循环。因此,在初创阶段和成长阶段企业应采取扩张型财务战略。

(3)企业财务战略的选择与企业经济增长方式相适应。企业财务战略需要从两方面进行调整。一方面,调整企业财务投资战略,加大基础项目的投资力度。企业真正的长期增长要求提高资源配置能力和效率,而资源配置能力和效率的提高取决于基础项目的发展。虽然基础项目在短期内难以带来较大的财务利益,但它为长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另一方面,加大财务制度创新力度,可以强化集约经营与技术创新的行为取向;可以通过明晰产权,从企业内部抑制掠夺性经营的冲动;可以通过以效益最大化和本金扩大化为目标的财务资源配置,限制高投入、低产出对资源的高效利用,是企业经营集约化、高效率得以实现。

1.2扩张型企业应采用的财务战略的主要内容

(1)融资战略。高成长企业的一个明显标志是高销售增长。面临销售高增长时,高成长企业往往面临极度的资金饥渴。

企业从内部财务管理入手,尽力压低上游供货商的进货价格,取得成本优势,利用缓期付账方式占用供货商货款进行短期融资,即“类金融”运作方式;向外部资本市场融资,企业可以金融机构借贷,也可以选择引进合作伙伴,一方面解决资金饥渴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合作伙伴更加优化资本结构,提高销售额和融资可能性,最大限度地实现企业价值。

(2)投资战略。扩张型财务战略在投资环节上可以将财务资源向营销及产品质量倾斜。营销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通过对营销的财务支持可容易地提升企业的销售额,实现企业提高市场份额和增加利润的目的。此外,产品质量也是整合内部资源、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一环,企业通过对产品质量的财务支持也应不遗余力。企业的财务战略便是要将企业的财务资源支持企业的营销及产品质量战略。

(3)利润分配战略。收益分配战略的制定必须以投资战略和筹资战略为依据,必须为企业整体战略服务。一方面企业要满足营销及产品质量发展的需要,全力支持企业的扩张型发展战略,在内部来部分满足企业高速发展中对资金的饥渴问题;另一方面企业还应最大限度满足企业培育与提升核心竞争力对权益资本的需要,积极探索知识、技术、专利、管理等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有效办法,制定有利于留住人才和人尽其才的收益分配政策。

2扩张型资本运营模式下的财务战略风险控制

(1)资金风险分析与控制。财务信息失真、资金使用效率低。造成企业的高层决策者不能获得准确的资金信息,资金分散、资金管理失控严重,最终导致资金链断裂,主业不保,副业流产的现象。所以加强资金内部调控和外部筹集管理,建立内部结算中心或财务公司,能够实行资金的统一调配和运作,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2)内部控制存在的风险与对策。内部监控不到位,投资决策随意性大。企业在重大投资等问题上没有形成有效的决策约束机制,部分决策者热衷于铺大摊子,发展重规模不重质量,最终由于企业过度扩张遇到的资金问题、管理难题不能及时解决,陷入不能把握的困境。所以完善资金调配制度,建立财务预警机制势在必行,首先在资金使用方面,建立完善的内部资金审批制度,按审定的资金预算安排支出,并建立科学的风险预警系统,严控资金风险。其次加快应收款项管理和存货周转,尽量减少资金占用,内部管控机制要与企业扩张相辅相承,同步前进。

3举例详析

现以2004年联想集团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为例做以分析。

3.1联想集团资产收购

收购IBM PC业务资产的对价是12.5亿美元,联想集团以现金支付6.5亿美元,其余6亿美元以向IBM发行股份支付,联想集团以2.675港元/股,向IBM发821,234,569股新普通股和921,636,459股无投票权股票,共价值6亿美元。

3.2融资结构:引入国际投资者

联想集团以1000港元/股,向国际知名投资机构TPG、General Atlantic集团和New Bridge Capital集团分别发行156万股、78万股和39万股非上市可转换优先股,共募得3.5亿美元;其中1.5亿美元用于向IBM“赎回”部分无投票权股票,共435,717,757股,此后IBM在对联想集团的持股中,普通股仍为821,234,569股,无投票权股票的数量由原来的921,636,459股降至485,918,702股。

3.3联想收购IBM的财务情况

交易总额14.5亿美元,IBM持有联想股票份额达13.36%左右。以双方2003年的销售业绩计算,联想在此次并购之后,其PC的出货量将达到1190万台,年销售收入额将狂增4倍达到120亿美元。此次,联想和IBM的并购涉及160个国家和地区,IBM电脑事业部近万名员工也随之划归联想集团名下。

3.4总结分析

(1)联想此次资本扩张运作,解决联想国际化的业务,即国际化需要的大量人才、品牌、研发能力、完整的渠道和供应链,完成国际化关键一步。

(2)并购财务战略采取通过定向增发股本、无投票权股票和非上市可转换优先股等措施实现战略融资,有效引入国际投资者,完成战略并购,同时保证资金链充足,降低财务战略风险,优化资本结构,提高国际形象。

参考文献:

[1]任明.资本运营概念浅析 [J].通信世界,2002(25).

第5篇

关键词:可转换债券融资假说政策含义

企业为什么会发行可转换债券,在什么情况下应该选择可转换债券作为合适的融资工具。随着现代资本结构和公司治理理论的发展,西方学者对这一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理论假说,这些理论模型的政策含义为企业财务者所关注,也是学界对理论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的基础。

一、西方学者关于可转换债券融资动因的主要理论假说[2]

(一)风险转移(或资产替换)假说(Therisk-shiftinghypothesisorTheassetsubstitutionhypothesis)

基于公司股东与债权人之间潜在的利益冲突,JensenandMeckling(1976);Green(1984)在委托理论框架下提出了风险转移模型。当一个公司存在风险负债务时,最大化公司股东价值和最大化公司价值将会导致公司不同的投资政策,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一种潜在冲突来源于公司采用的投资政策的风险水平。公司通过发行普通债券得到资金后,将倾向于将资金用于比当初融资时宣布的项目具有更高风险的项目,以期得到更高的回报,而债券投资者将承受与当初约定的回报不相称的风险。而在可转换债券契约下,企业投资更高风险项目时,如果项目成功,债券投资者可通过转股来分享公司更多的收益;如果项目失败,公司股东要承受和债券投资者一样的损失。通过可转债融资就减少了公司投资政策的风险偏好,减轻了公司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冲突。

(二)风险估计假说(Theestimationriskhypothesis)

BrennanandKrau(BK,1987)和BrennanandSchwartz(BS,1998)建立了一个引入投资者对发行人资产风险估值存在困难的模型。当公司寻求外部融资时,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外部投资者和内部投资者对公司风险看法不一致,直接发行股票将损害公司原有股东的利益,而普通债券的票息对企业风险的敏感性很强,这时公司通过普通证券工具融资将面临很大融资成本[3]。而发行可转换债券(由于可转债对风险的不敏感性[4])则可降低外部融资成本。Essig(1992)对风险估计成本以及可转换债券影响这种成本的机制进行了分析,指出通过发行可转换债券将可以大降低这种估值成本。

(三)“后门权益融资”假说(Thebackdoorequityfinancinghypothesis)

在Mayers-Majluf(1984)模型的基础上,Stein(1992)提出了“后门权益融资”假说。该假说认为,当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逆向选择成本[5]而导致公司现时股权融资的成本很高时,可转债融资可以作为一种延时获得股权融资的方式。Stein证明,相对于质量好和质量差的公司,中等质量的公司通过发行可转债获得了一个合理的定价,且不会面临任何可能的财务困境,因为它总是可通过较早地执行回购而强迫外部投资者转股,即通过延迟的方式实现了股权融资[6]。

(四)连续(或阶段)融资假说(Thesequential-financinghypothesis)

连续融资假说是由Mayers(1998)提出,是目前用来解释可转换债券融资动因的热门假说之一。所谓连续融资,是指企业的投资项目分为几个阶段,而且不同阶段间有依存关系,每个阶段的融资需要在上一个阶段结束后才能决定是否决定,投资者也要根据企业发展情况决定是否为企业继续提供资金。Mayers在模型中讨论公司的融资决策主要考虑两个重要的因素:一是发行成本;二是过度投资问题。Mayers通过比较普通债券、普通股票和可转债三种融资方案,得出通过发行可转换债券可以解决阶段融资的信息不对称引起的高发行成本和委托引起的过度投资问题[7]。

(五)管理者堑壕假说(Theentrenchmentmodel)

从公司内部管理者的堑壕观点来解释公司的融资决策(Zweibel1996,NovaesandZingales1995,Novaes2000)是公司融资选择理论的热点之一,与此前基于公司外部股东和债券人利益的融资选择理论不同,这种理论认为,公司管理者的融资选择是基于其自身利益最大化。管理者的利益体现在对公司的控制和不断地投资的新项目(不管项目的盈利如何),公司的融资决策取决于管理者的这种利益是否能够得到满足。如果公司不存敌意收购的威胁,则管理者没有发行债券的动力,因为发行债券有可能导致公司破产进而导致管理者被更换。相反,如果公司存在敌意收购的可能,按照传统的融资决策理论,公司应该发行普通债券,使管理者作出不实施价值减少项目的承诺,降低公司破产的概率。这个置信承诺增加了公司事前的价值,从而使管理者能够有效消除潜在的敌意收购。但是,这样的决策由于债券的增加依然使公司存在破产的可能性,只是这种可能性由于实施了价值增加的项目而变小,管理者的利益最大化依然得不到保证。NobuyukiIsagawa(2000,2002)在Zweibel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可转换债券融资的堑壕假说。由于可转换债券具有转股行为不确定和灵活性的突出特征,通过使用设计良好的可赎回可转换债券,管理者可以在实施价值增加项目的同时,有效消除来自敌意收购和破产的威胁[8]。

二、各理论假说的主要政策含义

前述关于可转换债券融资动因的理论假说隐含着具体的可实证的政策含义,总体上,这些理论假说及其政策含义得到了实证的支持。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本文对这些政策含义做了进一步分析,并归纳总结成如下表1。从表中可以看出,这些理论假说在解释可转债融资选择行为时,并不是相互排斥的,可转债融资主要适合于某些特定类型的公司。一般地,当公司在外部融资决策中同时面临较高的成本和逆向选择成本时,可转债融资比普通债券融资和股票融资更具有优势,可转债融资特别适合于拥有较多投资机会、正处于快速成长期的公司。

表1:西方若干可转债融资假说的政策含义

理论假说主要政策含义(适合发行可转债的公司)

风险转移假说①具有高财务杠杆和高财务困境可能性的公司;

②在公司资产结构中以投资期权形式存在的资产占有更高比例的公司[9];

③规模小或年轻而拥有较好成长性的公司。

风险估计假说①被市场认为是高风险或风险难以估计的公司;

②进行巨额资本投资但拥有较少实物资产的公司;

③以投资期权形式持有其大部分资产的公司;

④规模小或年轻而拥有较好成长性的公司;

⑤那些具有较低资产负债率的公司[10]。

后门权益融资假说①较高研发投资的公司;

②具有较高无形资产比例的公司;

③规模小或年轻而拥有较好成长性的公司;

④产品独特或销售耐用商品的公司(需要提供售后服务);

⑤高财务杠杆而收入又不稳定。

阶段融资假说①具有较多的投资机会、高成长性和需要巨额外部融资的公司,且当各阶段的投资项目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

②专业化经营的公司[11]。

管理者堑壕假说①规模大,且具有较好的现金流的公司;

②存在敌意收购的公司;

③管理者持股比例较低的公司。

三、国内外实证方法及其评价

关于可转债融资动因的实证研究大致可以划分为四类:(1)对发行公司管理者的发行动机进行问卷调查与实证分析;(2)研究发行公司所具有的财务特征;(3)研究可转换债券发行的宣告效应;(4)研究可转换债券回购的市场反应。最早期的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方式,但现在已较少采用。

国外的大量实证研究主要采取,既研究发行公司(融资需求方)所具有的预期财务特征,同时又研究可转换债券发行公告的投资者(融资供给方)反应,即宣告股价效应,两方面互为印证[12]。这一类方法主要以证券选择的三分模型为基础,以不同国家可转债市场上的发行公司为研究对象,进行一个广泛而平均的财务特征分析和发行公告的股价效应事件研究,比较标的公司在选择可转换债券和普通债券、普通股票三种融资方式上所具有的不同财务特征和表现出的不同宣告股价效应,以此解释公司发行可转债的动因。在具体的研究方法上,首先对各理论假说的政策含义选取相应的财务特征变量和控制变量,借助离散选择概率模型(probit模型、logit模型等)对标的公司的财务特征变量与可转债选择之间的概率关系进行回归,并对三种融资方式的财务特征差异的显著性进行检验。然后,利用事件研究法和截面回归分析(逐步回归),进一步考察不同融资方式的宣告股价效应及其解释因子。国内的相关研究[13]对这一方法多有借鉴,但是受国内普通债券市场发展落后的影响,很难采用标准的证券选择三分模型进行实证研究,一般是采用可转债与增发股票之间比较的二分模型进行研究,研究的局限性比较明显。另外,国内的研究对财务特征的分析和宣告股价效应的分析往往是单独进行,两方面研究互为印证的成果还比较少。

另外,近来国外研究表明,公司发行可转债后的长期绩效和股价表现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14]。这个事实表明,前述关于可转债融资动因的理论假说并没有得到公司长期经营表现的支持,依赖于考察发行公司的财务特征和短期宣告效应所得到的结论目前还难有说服力。一个较合理的解释是不同的公司广泛存在差异化的可转债融资动因,可转债的一个重要特性是它可以被灵活地设计以适应不同发行人的融资要求,广泛而平均的公司财务特征及股价效应的研究难以提供满意的结论。为此,近期国外研究注重从证券设计的角度去考察可转债的选择行为[15]。因此,从证券条款设计的角度去研究国内可转债融资选择行为也将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主要参考文献:

[1]Brennan,M.,&Kraus,A.:Efficientfinancingunderasymmetricinformation.JournalofFinance,1987,21:35-54.

[2]Brennan,M.,Schwartz,E.,:Thecaseforconvertibles.JournalofAppliedCorporateFinance,1988,1:55–64.

[3]Brigham,E.,:Ananalysisofconvertibledebentures:Theoryandsomeempiricalevidence.JournalofFinance,1966,21:35–54.

[4]Dann,L.,Mikkelson,W.,:Convertibledebtissuance,capitalstructurechangeandfinancing-relatedinformation.JournalofFinancialEconomics,1984,13:157–186.

[5]DavidMayers,:Whyfirmsissueconvertiblebonds:Thematchingoffinancialandrealinvestmentoptions.JournalofFinancialEconomics,1998,47:83–102.

[6]Essig,S.:Convertiblesecuritiesandcapitalstructuredeterminants.PhDDissertation.GraduateSchoolofBusiness,UniversityofChicago,1991.

[7]Green,R.,:Investmentincentives,debtandwarrants.JournalofFinancialEconomics,1984,13:115–136.

[8]Jensen,M.,Meckling,W.,:Theoryofthefirm:managerialbehavior,agencycostsandownershipstructure.JournalofFinancialEconomics,1976,4:305–360.

[9]Lee,I.,Loughran,T.,:Performancefollowingconvertibledebtissuance.JournalofCorporateFinance,1998,4:185–207.

[10]Lewis,C.,Rogalski,R.,andSeward,J.:IndustryConditions,GrowthOpportunitiesandMarketReactionstoConvertibleDebtFinancingDecisions.workingpaper,VanderbiltUniv.andDartmouthCollege,1997a

[11]Lewis,C.,Rogalski,R.,Seward,J.,:Agencyproblems,informationasymmetriesandconvertibledebtsecuritydesign.JournalofFinancialIntermediation,1998,7:32–59.

[12]Lewis,C.,Rogalski,R.,Seward,J.,:Thelong-runperformanceoffirmsthatissueconvertibledebt:anempiricalanalysisofoperatingcharacteristicsandanalystforecasts.JournalofCorporateFinance,2001,.7:447–474

[13]Mikkelson,W.H.,:Convertiblecallsandsecurityreturns.JournalofFinancialEconomics,1981,9:237–264.

[14]Myers,S.,Majluf,N.,:Corporatefinancingandinvestmentdecisionswhenfirmshaveinformationthatinvestorsdonothave.JournalofFinancialEconomics,1984,13:187–222..

[15]NobuyukiIsagawa:Convertibledebt:Aneffectivefinancialinstrumenttocontrolmanagerialopportunism,ReviewofFinancialEconomics,2000,9:15-26.

[16]NobuyukiIsagawa:.Callableconvertibledebtundermanagerialentrenchment.JournalofCorporateFinance,2002,8:255-270.

[17]Shao-ChiChang,Sheng-SyanChen,YichenLiu:Whyfirmsuseconvertibles:Afurthertestofthesequential-financinghypothesis,JournalofBanking&Finance,2004,28:1163-1183.

[18]Stein,J.,:Convertiblebondsasbackdoorequityfinancing.JournalofFinancialEconomics,1992,32:3–21.

[19]TimoP.KorKeaMaKi,WilliamT.Moore,:ConvertibleBondDesignandCapitalInvestment:TheRoleofCallProvisions.TheJournalofFinance,2004,1:391-405.

[20]何佳.有控制权利益的企业融资工具选择-可转换债券融资的理论思考[J].经济研究,2005,(4)

[21]刘成彦.中国上市公司可转换债券发行的公告效应研究[J].经济科学,2005,(4).

[22]刘娥平.发行可转换债券与增发股票公司的财务特征[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23刘娥平.中国上市公司可转换债券发行公告财富效应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05,(7)

[24]刘舒娜,陈收,徐颖文.可转换债券发行动因及股价效应研究[J].系统工程,2006,(1).

[25]唐康德,夏新平,余明桂.我国上市公司可转债融资选择的实证分析[J].管理学报,2006,(3).

第6篇

【关键词】 财务管理 方法 融资 投资 成本

企业的财务管理指的是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对企业资金的投放、筹措以及分配的各种管理工作。在目前我国企业的发展中,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加上企业内部各种不稳定因素的影响,企业要想不断发展就需要深化改革,不断借鉴新的发展理念,在企业中树立现代化管理制度,而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应该不断创新,在管理中要抓住重点。

1. 企业财务管理要点

1.1加强融资管理

在企业的运行过程中,企业的资金往往会发生短缺的现象,这就需要企业进行不断的融资。目前比较普遍的融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股权融资,另外一种是负债融资,股权融资是对一种对企业原有利益的重新分配,负债融资其本质上是一种借贷关系。企业在财务管理中要加强融资需要以股权融资为根本,以负债融资为动力,在融资过程中要实行积极稳健的融资。在股权融资中重点要放在对普通股融资中,因为在这种融资方式下,企业筹措到的资金具有稳定性,而且没有具体的归还时间,减小了企业在运行中的融资风险,而且由于普通股的收益相对较高,能有效吸引投资者的目光,资金筹措比较容易。负债融资就是筹措的资金是以借债的方式获得的,需要定期偿还利息,负债融资一般适用于短期的资金筹措中,如果长期负债融资的话,不仅会增加企业的融资成本,而且也增强了企业的运行风险。

1.2加强投资管理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进行投资活动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情,因为企业的运行目的就是不断增加企业的资产。由于不是所有投资都能获得相应的收益,很多盲目的投资活动会给企业带来极大的损失,甚至是毁灭性的灾难。所以在企业的投资管理中要对企业投资项目进行深入的研究,选择一些收益较好,而且投资风险较小的项目,在进行投资决策的过程中可以使用两种方法来确定是否要进行投资,一种是净现值法,对各个工程投资项目采用此法进行分析,如果净现值大于零,那么企业就可以在该项工程中进行投资,并且能获得相应的收益。另外一种是投资酬报法,在此法中如果项目的投资酬报率较高,那么还要对项目风险进行评估,选择投资酬报率较高,而且风险较小的项目进行投资。

1.3加强成本控制

所有企业进行管理的目的从根本上来说都是为了降低企业的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成本控制也是财务管理中一个重要的方面,企业的全体员工都需要对成本控制的重要性有深入的认识,企业要制定相应的成本控制制度,加强对企业全过程的成本控制,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要不断采用新的生产工艺,降低产品生产中的成本。在成本管理过程中要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建立适应企业发展的绩效考核制度,对企业员工的成本控制结果进行相关的评价,对评价较好的人员进行相应的奖励,对另外一些人员进行相应的惩罚,从而加强员工成本意识。在企业中建立成本目标责任制,将企业的成本目标逐级分解,落实到每一个企业员工的身上,明确他们在成本控制中的责任。只有在企业中形成全面的、全过程的、全员的成本控制体系,带能从根本上对企业成本做到有效的控制,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2. 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有效方法

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有效的财务管理方法主要是针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的,包括企业在进行财务预测,制定财务决策,进行财务预算、开展财务控制以及进行财务分析等各个阶段。在这些环节做好企业财务管理就能保证企业财务管理具备实际的操作性,发挥出其应有的功能。

2.1财务预测方法

财务预测方法就是在企业开展各项经济活动之前,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对企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财务情况进行的预测,并且得出相应的预测结果,其中重点是要对未来财务活动提供相关的数据支持。财务预测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在社会形势越来越复杂的环境中,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越来越多,进行有效的企业财务预测能对企业在未来的风险有一定的预测,并且能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

2.2财务决策方法

企业的财务决策方法主要是根据已有的数据对目前企业需要进行的各种经济活动的合理性进行判断,从而决定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是否进行或者是该以怎样的形式进行。在企业的财务决策方法中是要以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数据为依据,最常用的是优选对比法,按照相应的标准,对企业中不同的经济方法进行对比,选择其中最优的方法,在对比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的是净现值以及报酬率。

2.3财务预算方法

财务预算方法指的是在企业各项经济活动开始之前对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的了解,以量化的形式对其中的各项业务进行规定,从而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为事后的评价和考核提供相应的标准。当前,企业的预算方法主要有四种,分别是零基预算、弹性预算、概率预算以及滚动预算。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通过采用各种预算方法能对企业运行中的各种费用进行合理的计划,保证企业中各种资源的有效利用。

2.4财务控制方法

财务控制指的是在企业的发展中,为了保证企业财务目标的实现,而采用而各种措施对企业的财务活动进行调整的过程。一般目前使用比较普遍是防护性财务控制法,就是在企业经济活动开始之前,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标准,对经济活动中的各种现象进行控制和管理。进行企业财务控制的根本目的是在保障企业正常运转的基础上,不断降低企业的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5财务分析方法

财务分析是企业财务管理中一个重要的部分,是对企业中财务活动进行分析的评价的过程,通过这种分析和评价工作就能对企业的经济活动情况有全面的掌握,从而为企业的财务预测以及财务决策服务。目前在财务分析中比较常用的是综合分析法,就是将企业中有关财务活动的各种数据进行汇总,然后进行分析,从而对企业的财务活动结果进行总结和判断,有助于改进企业的财务管理方式,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结论:

总之,要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就需要树立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意识,抓住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点,运用各种财务管理方法,从而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有效控制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吴俊莹 试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财务管理问题[J] 商业文化(下半月), 2012(01)

[2]孙建永 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发展思路[J] 工业审计与会计, 2010(03)

[3]孙建永 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发展思路[J] 工业审计与会计, 2010(03)

[4]于立立 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若干探析[J] China's Foreign Trade, 2012(04)

第7篇

关键词:国企;私企;并购

一、国企并购私企的财务风险概论

国企并购私企的财务风险实质是因并购前对风险的评估监管工作没有到位,贸然的进行企业并购,而导致的财务困境。企业并购现存的财务风险主要有财务决策风险,并购前的融资支付风险,以及并购后的财务管理风险等。只有科学的评估企业并购的风险,才能探求出良好的规避风险策略,切实解决当前企业并购的难题。

二、国企并购私企的积极功能

国企并购私企是实现企业规范化管理的过程,对双方的发展都有益处。一方面,从国企的角度出发,企业并购可以扩大公司的发展规模,同时也可借鉴私企的优秀经营理念,弥补公司内部管理模式的缺漏,加速企业自身的转型,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从私企的角度出发,企业并购有助于实现私企的规范化,在国企先进的管理制度下,带动私企的快速发展,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1]。

三、国企并购私企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分析

(一)国企并购私企的财务决策风险

企业并购的财务决策风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政府决策角度和国企决策角度。其一,政府以社会的稳定为基准,推行国企并购私企的政策,这个并购过程中因为是出于行政的角度,缺乏对市场以及被并购私企的宏观分析,在并购后易出现经营不善的窘状;其二,国企在决定并购私企的时候,大多是出于扶持中小私企发展的原因,并未对被并购的企业进行综合价值评估,最终导致国企投入成本过高,收益却下滑的境况。

(二)国企并购私企前融资支付风险

企业并购的过程是一个涉及到股权变更,财产重分配的复杂过程,其间存在着一定的财务风险。国企在并购私企前,需要筹集到大量的资金,企业一时无法拿出巨额的资金,便有了融资过程,然而融资需要在规定的时间上偿还相关债务。并购私企的前期,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国企市场收益必定会出现下滑,融资债务风险因此而产生。

(三)国企并购私企后财务管理风险

国企并购私企后,首先就是对私企的财务进行整合管理,以符合国企的统一化标准,真正实现国企私企的一体化管理。指挥私企财务整合工作的过程中,不仅要选择合适的财务会计人员,还要使工作人员明确国企内部的财务政策和目标,按照统一的标准,全面落成核心财务体系,避免因财务整合不利而引发国企内部资金不稳定,资金调配困难的状况[2]。

四、规避国企并购私企财务风险的策略

(一)政府应明确自身的定位

企业并购的过程中,政府应明确自己在宏观调控中的具体定位,以更科学高效的方式促进社会的稳定,减少干预国企并购私企的力度,采取支持的政策,让国有企业并购私有企业的过程无后顾之忧,企业自主决策评估风险,选取并购的对象和合适的时机,避免出现并购后国有企业成本消耗过多资金运转困难的困状。

(二)国企应对欲并购的私企综合评估

在实施并购方案之前,为了切实保障并购后企业依然能够保持良好的运营状态,国企应根据欲并购企业过往的经营状况进行价值评估。管理人员要明确好所需要的并购成本,以及前期的财务整合过程的利益下滑率,准备好足够的资金,确保资金的周转正常,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在偿还融资债务。

(三)国企并购前应完善融资支付方式

融资为企业并购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来源,推动了国企并购私企的进程。然而,当前我国应用最为广泛的仍是债务融资方式,在国企获取大量资金实施并购计划的同时,也承担着可能无力偿还债务的风险。同时,企业并购支付方式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影响并购后的企业运营。因此,国家还需完善企业并购融资支付的具体政策,推出多元化低风险的融资支付方式,供国企选择[3]。

(四)采用刚柔并济的财务管理策略

企业并购后的财务管理工作是保证企业快速走上正规的重要任务。在并购后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国有企业要采用刚性政策,制定层次分明的法人体系结构,明确国企私企并购后的财产分配情况,采用先进的经营理念更新财务管理结构,确保并购后财务系统的良好运行。在并购后的员工福利制度方面,要采用柔性政策,切实保障员工的福利待遇,以提升其工作的积极性,更好的促进企业的融合管理工作。

第8篇

财务风险贯穿于整个并购活动的始终,始于并购计划决策阶段,体现在并购的易执行阶段,且一直延续至并购后续整合阶段。

(一)企业并购财务风险 国内学者对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定义可归纳为它是在一定时期内,企业为并购融资或因兼并发生债务,而使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本文将企业并购面临的财务风险具体归纳为:由于并购定价、融资、支付及后续整合等各项决策所引起的可能导致企业财务状况恶化或可能造成财务损失的不确定性。

(二)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管理环节 并购过程中前后各环节的财务风险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前一环节引发的财务风险往往会影响到后续阶段。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管理环节包括并购前的计划决策的财务风险,体现为对目标企业的定价风险和环境风险。并购中交易执行的财务风险,具体体现为融资风险和支付风险和并购后整合阶段的财务风险,具体体现为投入生产运营风险、归还融资债务风险、偿债风险和资产流动性风险等。

二、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存在的问题

在企业并购的过程中,财务风险始终存在,多数企业在并购时存在着财务风险管理问题。

(一)并购前难以量化目标企业价值 并购企业对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是企业并购中的关键环节,国际上通行的对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的三种方法是成本法、市场法和收益法。不同的价值评估方法对同一目标企业进行评估得到的并购价格也不相同。并购企业可根据自身的并购动机及掌握资料信息的充分与否等因素来决定采用适合企业发展的评估方法,但多数企业选用的方法往往都不能达到预计的要求。对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是指对企业所能创造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评估,它包含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而现金流量的现值是以资金的时间价值为基础而对现金流量进行折现计算得出的,故存在不确定性和风险因素,很难具体量化。

(二)并购中有限的融资来源 目前我国企业的外部融资方式主要是向各银行贷款、企业自身发行股票或通过债券融资,但这三种方式都难以为较大型的企业并购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国际并购融资中广泛使用的融资方式还有认股权证、可转换债券、优先股、票据等,近年来新的并购融资方式如杠杆并购中的卖方融资、管理层并购等,我国还用得比较少。我国很多企业因不符合相关条件也不能采用股票融资方式,如《公司法》、《证券法》等文件对首次发行、配股、增发的标准都有严格的要求,即便符合要求后,企业等待审批的时间仍然很长。

(三)并购中资金支付方式不合理 并购中不同的支付方式均会带来不同的财务风险。采用现金并购的企业要优先考虑其资产的流动性,如果并购活动占用了并购企业大量的流动资金,必然导致并购企业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反映能力与协调能力降低,从而增加了企业的经营和财务风险。股票支付的方式不仅会增加发行的成本,还可能会延误并购的恰当时机,导致并购的失败。它有可能会稀释股权和每股收益,由于新股发行成本高且手续繁杂,极易引来投机者的套利而使并购双方遭受损失,带来较大的风险。现实中部分并购方选择将股票在高位套现,再将现金增持新发股份,或以协议收购的方式,均可以相对市场更低一点的价格实现增持。混合支付因不能一次完成整个支付过程也存在着较大的风险。

(四)并购后未能有效整合财务风险 并购企业未对本企业的资金状况和管理能力进行有效评价,如今很多并购企业在做出并购决策时,对自身的发展和定位仍不明确,所以并购完成后不一定会产生预期的财务协同效应。一般对多数并购企业而言,并购企业和目标企业双方的财务考核体系均是不一致的,由于与企业有关的财务报表提供的信息可能是不真实的,而且双方企业的经营目标不一致,故很难在完成并购后将双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整合处理。

三、案例分析

近两年,中国海外并购过亿美元的有很多,吉利并购沃尔沃是2010年度中国海外并购金额较大的案例之一。本文引入该并购案例,运用SWOT分析法对其进行论述,以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为切入点,分析吉利并购沃尔沃存在的财务风险。

(一)并购企业和目标企业 并购企业——浙江吉利控股集团。中国汽车行业十强企业之一,建于1986年,现有吉利自由舰、吉利熊猫、上海华普、中国龙等系列30多个品种。目标企业――瑞典沃尔沃汽车公司。世界20大汽车公司之一、北欧最大的汽车企业、瑞典最大的工业企业集团。建于1924年,以质量和性能优异在北欧享有很高声誉。

吉利并购沃尔沃经历了漫长的过程:1999年福特花费64.9亿美元购得沃尔沃品牌。受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底福特决定出售它。2009年4月,福特完成对沃尔沃的评估后通过投行对中国企业发出了出售沃尔沃的情况说明。2009年10月,福特宣布吉利成为沃尔沃的首选竞购方。吉利于2009年12月,与福特汽车公司就并购沃尔沃轿车公司的所有重要商业条款达成一致。2010年3月,吉利的董事长李书福在瑞典签下了并购沃尔沃100%的股权协议。在获得相关监管机构批准后,于2010年2和3季度完成交易以投入运营。

(二)吉利并购的SWOT分析 优势(S)体现在自身的内部优势上。吉利并购沃尔沃不仅有助于吉利品牌形象的提升,还有助于吉利引进沃尔沃的先进技术。沃尔沃品牌是一个涵盖轿车、商用车、工程机械、飞机零部件等庞大机械制造业的经典品牌,以质量和性能在北欧享有较高的品牌信用度,被誉为世界上最安全的汽车。技术是其品牌的核心。沃尔沃并入后带来的技术将让吉利的产品更具竞争力。机会(O)则代表外部环境中的机会。吉利并购沃尔沃有助于吉利国际化进程的加速。沃尔沃是一个在全球市场都有销售渠道的品牌,它能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劣势(W)与威胁(T)主要通过图1、图2、图3表数据分析,体现在财务风险上。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主营业务为豪华车的沃尔沃轿车公司遭到重创,2008年的销量仅约37万辆,同比降幅达20%以上。

在金融危机肆虐的2008年,沃尔沃轿车公司的总收入出现了大幅下滑,由2007年的约180亿美元跌至约140亿美元。

2005年沃尔沃轿车公司盈利约3亿美元,但此后的三年该公司亏损严重。在2008年度,沃尔沃轿车的亏损约为15亿美元。

从表1可总结出2010年吉利控股的经营利润率、税前利润率和边际利润率均比上年度降低了1到2个百分点。但2010年营业额和每股盈利相比2009年均是上升的,这是由于2010年度的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大幅增加,以及因低价收购沃尔沃轿车产生大额营业外收入所致。但仔细研究其审计报告以及债券募集说明书,却发现沃尔沃带来的只是账面收益,并不能转化为现金流。从财务报表看,2010年吉利控股的营业利润仅为18.87亿元,净利润的绝大部分不是主营汽车业务带来的利润而是经营外收入。通过查阅吉利控股三年年审审计报告,吉利控股2010年营业外收入为129.63亿元。其中,110.84亿元来自于折价购买。

(三)吉利并购沃尔沃的财务风险 具体如下:

(1)待定的估值风险。由于双方提供的信息不可能完全对称,吉利依据沃尔沃提供的信息在某种程度上也无法准确地判断未来年度沃尔沃的资产价值和赢利能力,从而导致价值评估的风险。吉利对沃尔沃的相关财务信息如负债多少、沃尔沃提供的财务报表是否真实、资产抵押担保等情况估计是否正确等信息仍是不确定的。极有可能遭遇财务陷阱,引发财务与法律风险。

(2)巨大的融资风险。吉利融资主要采取了三种方式,从国内银行获得贷款、由瑞典当地政府担保的欧盟内相关银行的低息贷款和通过权益融资的方式来吸收海外投资者的资金。吉利并购资金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来自国外金融机构,如果没有国家的支持,没有地方政府直接间接的担保,吉利不一定会获得国际融资。吉利控股为沃尔沃投入的初期运营资金需要10亿美元左右,后续整合阶段则需要更多资金的支持。为了解决并购及后续运营庞大的资金需求问题,吉利进行了多渠道融资,向银行借贷无疑成为其中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吉利就承担了融资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吉利控股2010年的财务费用比2009年度增长了128.29%。巨额的利息支出也让吉利承担了巨大的偿债风险。

(3)巨大的支付风险。不同的支付方式所承担的支付风险均不相同。吉利虽引入了战略投资者高盛集团,向其发行可换股债券18.97亿港元及3亿份认股权证,获得25.86亿港元的融资(约合3.3亿美元),但这距初期的并购资金及后续的流动资金需求仍有较大的缺口,吉利需要继续求助于资本市场。据有关资料显示,2008年沃尔沃亏损1.2亿美元,2009年第二季度沃尔沃汽车税前亏损高达2.31亿美元。如果不能按李书福预计的在并购后的规定年度内使沃尔沃盈利,那吉利就面临着巨大的支付风险。

(4)后续的整合风险。如何将沃尔沃的品牌、技术、员工队伍和吉利的企业文化及企业发展愿景相互协调和整合,并最终将整合后的产品推向市场,这些问题都是吉利面临的后续整合风险。据福特集团2009年的财务报表披露,沃尔沃轿车2009年亏损额合计高达6.53亿美元。如何使沃尔沃扭亏为盈是吉利并购沃尔沃后面临的首要问题。吉利并购沃尔沃的并购资金是18亿美元且还需用其自身经营的盈利所得承担沃尔沃的负债。其后续的流动资金仍是一笔庞大的金额。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沃尔沃汽车品牌的市场营销、产品发展和产品分销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这就意味着吉利若要使沃尔沃有效运营,那就必然承担着高昂的运营风险。对吉利而言,仅仅实现对沃尔沃的并购是不够的,还需要对沃尔沃进行进一步整合以获得预期的协同效应。

四、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管理对策

从吉利并购沃尔沃的案例中可看出企业并购是高风险的经营活动,风险贯穿于整个并购活动的始终,这些风险影响共同决定着财务风险的大小。财务风险的管理、控制及规避是企业并购成功与否的关键,为保证财务风险管理的有效性,针对上述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提出管理对策。

(一)改善信息不对称 准确预测并购资金且全面调查目标企业。收益法和市场法可分析和测算出企业的未来收益及风险,并准确描述目标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和面临的重大风险,总结出目标企业在行业中所处的地位及竞争的优势劣势,对其未来收益和风险进行量化分析并测算。并购企业在并购前一定要做到对目标企业的全方位调查,且一定要对目标企业进行实地的考察,并对财务报表进行详细分析。

(二)扩宽并购融资渠道 在资金的融资环节,并购企业应进行合理的安排,融资前对融资方式的成本进行核算,选择融资工具通常需考虑现有的融资环境和融资工具能否为企业提供及时和足额的资金保证以及哪一种融资方式的融资成本最低且风险最小,同时又利于资本结构优化。融资中合理安排融资结构并开拓渠道以降低并购的资金成本和融资风险,加强财务风险防范。

(三)合理安排资金支付方式 并购的支付方式与并购价格、融资策略以及财务风险息息相关,同时也是并购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在资金的支付环节,并购企业应进行合理的安排,选用恰当的支付方式并鼓励并购方式多样化以加强财务风险防范。吉利运用了“股票+现金”实现了对沃尔沃的并购。在股权比例安排上,吉利无需收购100%的股权即可达到控股的目的。

(四)加强企业并购后整合 并购后的整合工作涉及管理的方方面面,如生产、营销、人员、文化和财务等资源的有机结合。企业并购是对资源的再整合,这也必然导致相关资产和债务等资源价值形态的整合。因此,财务方面的整合显得尤为重要,所以不仅应对并购企业和目标企业的的资产与负债进行整合,还应对其内部绩效评价进行整合。在完成企业并购后,财务必须实施一体化管理,目标企业必须按并购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进行整合。

五、结论

企业并购的各个环节都可能会产生财务风险。国内外每年都有大量的并购案例发生,从整体看,失败的企业并购案例比成功的企业并购案例多,分析其原因,多数都是因未处理和未规避好财务风险而导致并购的失败。通过前面提到的案例分析,可看到吉利作为并购企业,它承担了并购所带来的极大的财务风险,故财务风险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虽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对策,但很多都还是理论上的。吉利并购沃尔沃是较新的并购案例,该案例是否成功,仍需时间的检验,但它为论题“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研究”提出了思考的方向。在众多国内国际企业并购活动失败的案例中,多数归因为未对并购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管理,如何将财务风险进行量化并给予评价,这些问题仍未解决,因此该论题仍有深究的价值和意义。

企业在开展并购活动前,应着眼于企业长远的战略管理,以提高本企业在行业产值、销售额中所占比重及提高产业集中度作为并购的目标。在并购前尽量规避和预防财务风险,使存在财务风险的可能性降到最小。在整个并购过程中尽量减少财务风险发生的因素,对财务风险进行事中控制,使财务风险发生的几率降到最低。在并购后做好解决财务风险的准备,尽量使财务风险发生后所造成的损失降到最小。简言之,也即把战略管理、财务风险管理和公司治理的理念运用到并购的各个环节。

参考文献:

[1]李晓钟、张小蒂:《中国汽车产业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第3期。

第9篇

xxx,女,1969年11月14日出生县村,1991年河北物资学校毕业后,分配到县物资局从事财务会计工作,进入冀东物贸集团这个大家庭,先后担任北京奇瑞公司、松花江公司会计、财务科长,至今任冀东物贸集团财务部主任助理,负责集团公司融资、财务检查与会计培训,协助领导制定公司财务的一些规章制度。

一、坚持原则、办事认真、责任心强。

作为财务部主任助理,她法制观念强,能认真贯彻、执行《会计法》和国家有关的财务法规和制度。她坚持原则,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为工作不怕得罪人。,因旗下子公司市冀东机电设备有限公司(现庞大集团)运作上市,进行了相应的股权和业务重组,她带领员工加班加点工作,一丝不苟地整理账目,按时按质按量地提供资料和报表,保证了上市工作的需要,为筹备上市做出贡献。

二、服从分配、爱岗敬业、事业心强。

初,物贸集团和庞大集团重组分设后,愉快地服从分配,安排在冀东物贸集团财务部负责融资管理业务。不仅自己严格遵守会计职业道德规范,而且要求其他财务人员共同遵守,共同履行财务监督职能,在抵制不正之风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自与庞大集团分开以来,财务部在资金管理方面,人手少,事务多、杂的情况下,她都没有怨言,经过合理安排,工作井然有序。

从事财务会计工作18年,在会计制度改革、新税制的推行、财务管理创新、经营机制建立等改革实践中积累了大量工作经验。进入资金运作领域后,为积极应对资本市场、金融市场的改革,她投身投融资体制改革大潮。为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作为财务部主任助理,她积极推进集团全面预算管理。通过不断分析总结,逐步形成了以“三化”为内容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即在预算内容上,实行以投资为主体、以融资为重点、以资金平衡为核心、以成本费用为基础、以收入收益为支撑的“全面化”;在预算范围上,落实集团内全部责任中心,包括集团内各成员公司、各公司内各部门、各部门内各员工的“位置化”;在预算管理流程上,强调预算管理要贯彻指标的下达、合并预算的编制、执行动态的监控、预算分析和反馈调整、预算考核与评价等所有流程的“全程化”。“三化”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推进,使最高管理层可以根据公司战略,结合集团特点,制定合理的未来经营目标。为集团公司融资额达八亿多元。

三、忠于职守、岗位奉献、充满爱心。

作为财务部主任助理,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崇高的职业道德,对企业忠诚,视企业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忠于职守,爱岗敬业,认真自觉地履行职责,切实做好财务管理工作,有强烈的事业心,不擅权越位、不掺杂私心、不渎职。平时,她努力当好主任的助手和参谋,积极参与公司的管理,具有高度的工作热情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优秀的沟通、协调、组织与开拓能力。能很好的协调与工商、税务、银行和厂家等各方面的外部关系,为公司利益最大化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能巧妙的架起员工和领导沟通的桥梁、增强团队合作的意识,形成团队凝聚力。

她认真贯彻、执行集团财务预算管理制度,每季度财务工作都作了认真分析,供领导考核,平时也能及时向领导汇报公司财务情况,提醒财务可能发生的情况,保证了公司财务正常运行。

第10篇

摘要:随着国家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施工企业海外战略布局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特别是EPC 总承包国际工程模式在国外工程中的推广;同时,由于国家放宽企业外汇资本投资使用,以解决人民币单边升值压力和大宗商品输入性通货膨胀,国内施工企业通过投资融资为先导的EPC 工程总承包模式加速进入国际工程市场。本文从投融资为先导的国际工程EPC 总承包施工企业财务风险所包含的内容入手,分析产生风险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施工企业走出国门,防范财务风险提供借鉴。

关键词 :施工企业;财务风险;风险控制

一、投融资为先导的国际工程EPC总承包企业财务风险的内涵

从广义的概念来理解,国际工程EPC 总承包指的是设计、采购、施工为一体的交钥匙国际工程总承包。投融资为先导指的是现在很多国际工程由于业主方缺乏资金,但愿意以自有资源(特别是石油天然气能源)作为抵押,分期按国际即期清算价格支付,故通过EPC 总承包施工企业承担前期投入或引入第三方融资平台解决项目资金来源问题。因此,施工企业在由此引发的整个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不确定因素所导致的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之间的差异是为投融资为先导的国际EPC 总承包企业财务风险。从狭义的角度,财务风险则是指国际工程施工企业现金流断裂所面临的风险。财务风险广泛存在于国际工程施工企业的投资和融资环节,同时因工程施工过程中应收账款和施工进度的管理不当也会发生流动性财务风险。

投融资为先导的国际工程EPC 总承包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存在以下几种特点:客观性,财务风险的客观存在性,决定了风险只能避免,不可杜绝;潜伏性和危害性,由于国际施工的项目建设周期长,单位造价高,施工进度安排和物流配送失调,致使风险的潜伏期加长,危害性加大;影响广泛性,国际工程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财务风险一旦发生,会影响到施工企业的国际行业信誉。风险的多样性和多层次性,投融资为先导的国际EPC 总承包合同本身就决定了其面临各种风险,在实施过程不同阶段面临不同的阶段性主要风险。

二、投融资为先导的国际工程EPC总承包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表现和成因

随着我国为解决国内剩余产能和就业难题,力促国内施工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基础设施建设,宏观经济环境为我国施工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机遇,但同时风险也随之产生,加上国内施工企业自身参与国际工程管理实践的经验的缺乏,导致施工企业极易因疏于财务风险管理而陷入困境中。

(一)投标风险。投标期间,施工企业要做好项目可行性研究,对报批手续有欠缺、业主信誉度不高的项目要谨慎选择,不能只求降低成本来中标而忽视项目质量,同时要避免国内同业企业恶性竞争,当然能通过垄断性指定或排他性合同投标条款来获取高单价国际合同为最佳中标合同模式,如核电工程的独有技术获得排他性合同,或者通过其他投标方不具备的大型物流组织配送体系降低成本来获得国际工程EPC 合同等。中标之后要仔细研究合同,进行标后总结会,为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变更、索赔等不确定事件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投融资风险。投融资风险产生于国际工程EPC总承包施工企业因业主自有资金不足而帮助其进行融资过程中产生的相关风险。若EPC 总承包施工企业对业主项目直接投资,那么投资产生的风险就全部由该企业承担,项目如果出现问题,特别是国外业主对企业实施的项目不认可,那么企业可能会面临相当大的损失。若国际工程EPC 总承包施工企业只是帮助业主申请第三方融资,那么施工过程中,出现业主与第三方因投融资出现纠纷,对国际工程EPC 总承包施工企业也有工程停工等不可预见性风险。

(三)设计、采购、施工成本控制风险。国际工程EPC总承包施工企业所处于的特殊工作环境对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施工企业若不根据具体项目的规模、复杂程度以及施工条件来制定出业主签字确认的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以及设备材料采购配送方案,那么很有可能因设计不符合合同规范、采购设备和材料不匹配、工期进度安排不合理等导致工期延长、成本增加,最终项目失去控制,导致项目成本超支和现金流危机。

(四)竣工结算风险。项目竣工完成后并不意味着没有任何财务风险,反而会因为前期存在的缺陷导致已完工程得不到业主认可和签字验收、最终导致工程进度款无法全额收回、质保金无法回收,这会给企业带来相当大的财务风险。对设计变更部分或因业主原因形成的停工损失等未及时进行现场签字确认报送,可能造成延长了工程保修时间,增加了保修费用,从而增加了工程成本,同时回款滞后导致外币收款汇率变化引起财务风险。

三、投融资为先导的国际工程EPC总承包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对策

(一)优化财务风险控制的内外部环境。对于财务风险产生的外部环境,企业仍然可以积极应对:首先,对于中标后合同中的条款,尤其是不可抗力导致的风险条款应着重分析,必要时可以通过购买相应的保险来化解风险;科学分析政治经济社会环境,把握行业发展方向,并适当调整企业内部政策,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适应宏观环境的发展。对于企业内部环境,企业本身则应注重优化内部组织结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一种健康的企业文化和严谨的内控体系。为财务风险控制提供一个低风险的环境。

(二)树立风险意识,加强财务风险的识别工作。投标前,施工企业应结合自身风险承受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项目的风险成本,投标过程中应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合理评估企业的财务状况、偿债情况以及企业正常运营所应具备的资产,树立投入产出效率的观念,重视价格风险的控制,量力而行,实事求是,以此有效降低财务风险。中标后,对合同内容应考虑周全,消除因合同表述不清而引起的不必要的纠纷,为降低合同风险,应建立合同审查制度。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制,提高财务人员的预测、分析水平以及培养对财务风险识别的敏感力。

(三)加强成本管理,完善内控制度。国际工程EPC承包合同具有项目周期长、投入成本高的特点;对成本控制直接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严格把握物资采购和出入库管理,做到物资采购有计划,质量有保证;同时合同应约定对分包工程的成本进行过程管理和控制,管控项目进度,降低分包商因成本超支而不能履约的风险,最终控制项目成本风险,提高企业效益。

(四)强化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资金有效管理是施工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施工企业可能会存在着同期多个项目同时进行施工的情况,资金因此而被大量占用和分散,资金协调难度加大,只有加强对项目资金的集中管理,统一调度,才能合理安排资金的使用,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第11篇

随着全球一体化和中央政府持续稳定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物流企业迎来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但同时也面临不少挑战和风险。其中财务风险关系到企业兴衰存亡,因此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对财务风险进行分析,并建立安全可靠的财务管理模型,是摆在每一个物流企业面前的课题。

2财务风险产生的根源

2.1来自融资方面的财务风险

在物流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资金的短缺时有发生,这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经济现象。首先,如果企业向银行借入一部分资金,还款压力就会构成一定财务风险。如果无法从银行借到贷款,而进行民间融资的话,则风险会更大。其次,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一些预收款项和应付款项,从而占用客户的资金,造成资产负债率升高,而且这部分资金都是短期无偿占用的,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及时偿还,否则,就会给物流企业的信用造成负面影响,并给经营带来风险。

2.2来自投资方面的财务风险

首先,物流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需要添置部分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土地等),而这必然会占用大量资金或产生债务,从而造成企业流动资金的短缺,形成一定的财务风险。其次,企业为了获得高速发展,必须进行长、短期投资,将部分流动资金置换为股(债)权投资,以获取主营业务以外高于市场利益的收益,一旦股(债)权公司的经营失误、疏于管理或因监督不到位产生亏损等,物流企业也会遭受损失。

2.3来自物流企业内部的财务风险

(1)物流企业资金缺乏,就会导致经营困难,活力不足,只能靠借债来维持基本运营,加重自身的财务费用负担。因此,物流企业在经营中一定要避免求大求全,应审时度势,量力而行。

(2)债务监管失误。如果物流企业对所发生的债务登记核算不规范、反映不及时完整、监管不力,容易造成财务风险,导致严重亏损,危及企业生存。

(3)物流企业本身积累贫乏。由于长期的粗放式经营,致使许多物流企业的赢利能力较低,企业财富积累过少,运营装备更新缓慢,在市场竞争中,极有可能丧失发展的空间。

3财务风险的危害

物流企业必须认真对待财务风险,否则一旦财务风险转化为财务危机,将严重影响物流企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其危害主要有:

(1)导致物流企业的变现能力迟缓,削弱现金支付能力。现金的短缺,会影响物流企业往来款项的及时结算,从而降低企业的信用度,并可能需要承担由于失信而造成的费用负担。同时也有可能无法及时给员工发放薪水,从而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进而影响物流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

(2)导致物流企业生产经营秩序混乱。财务风险如果转化为财务危机,会影响物流企业正常的供应与销售网络以及经营秩序,上游企业不敢给物流企业提供支持和帮助,客户也不敢与其签定服务合同,必将严重影响到物流企业生产经营的安排和经营目标的实现。

(3)严重影响物流企业的技术研发与升级。财务风险如果转化为财务危机,物流企业就没有足够的资金用于开发、引进、应用新技术和新工艺,更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进而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和利润指标的完成。

(4)影响员工的福利。财务风险转化为财务危机后,物流企业就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提高员工的福利,从而影响员工的忠诚度和积极性,不利于物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5)影响股东和经理人的信心。财务风险转化成财务危机后,物流企业的财产安全就会受到严重威胁,企业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就很难实现,从而影响股东投资的信心,也很难留住优秀的管理人才。由此可见,财务风险转化为财务危机造成的危害是十分严重。这就要求物流企业的股东、经营者必须重视这一现实问题,认真考虑如何运用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防范、规避、化解、消除财务风险对物流企业的影响,引领物流企业向健康有序的方向不断发展。

4防范财务风险的对策

(1)加强资金管理,化解融资风险。加强物流企业现金资金流量管理是物流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前提。对资金的吸收、管理、运用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金融法》等相关法律规范来操作,规避高利息融资、非法融资、非正常业务融资,订立安全可靠的财务操作流程,定期对企业财务帐务加强核算与管理,制定内部控制流程,降低非正常业务资金流与企业的关联度,打造高诚信、高安全度的财务管理模式。

(2)加强资产管理,严防财务危机。物流企业的流动资产、长期资产(固定资产、长期投资)和无形资产是企业所有者权益和负债(短期负债、长期负债)的具体表现形式。如何加强物流企业资产的管理和运用,使其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和壮大,是物流企业的所有者、管理者和员工必须时刻关注的重点问题。以资产清偿负债、用资产满足生产经营活动,以及用资产进行对外投资,都是物流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具体生产经营行为,这些行为在给物流企业带来一定收益的同时,也可能会带来一些潜在的风险和危机。所以物流企业在从事这些生产经营活动时,必须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对生产经营活动的事前、事中、事后进行必要的监督和管理,确保资产的保值、增值。同时要定期对企业的财务目标进行考核,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对生产经营过程出现的问题,争取早发现,早解决。

(3)建立风险管理机制,控制财务风险。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既给物流企业带来了一定的经营风险,同时也带来了发展机遇,如何在有效规避经营风险的同时抓住机遇创造利润,考验着物流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胆略和智慧。物流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和市场环境,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制订出一套风险管理和控制制度以及运行规范,从源头上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对物流企业的影响。同时要充分运用员工的集体智慧和力量,控制、化解、消除物流企业的各种财务风险,严防财务风险转化为财务危机。

(4)运用信息技术,规避财务风险。在物流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财务风险是不可避免的,但又是可控的。我们可以通过严格的管理制度,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和手段,在融资、投资、内控等各个领域,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总结,制定相应的预案,确保物流企业的利益。

第12篇

关键词:企业投融资;新会计准则;影响

企业投融资为企业经营管理重要财务活动,对其经营状况存在较大影响。企业进行财务活动需大量资金支持,而有效筹资方式则是企业财务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新会计准则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一种全新会计制度,对其在企业融投资的影响进行探讨有助于企业融投资决策可行性的有效保障。但新会计准则与旧会计准则存在较大差异,故对其在企业融投资中的影响加以影响极为必要。

一、新会计准则与企业融投资的含义

(一)企业投融资的含义。所谓企业融资,指的是以企业为主体向银行或群众进行资金筹集等活动,通过资金融通来确保企业内部平衡发展,使企业内部资金供求关系得以协调[1]。换言之,企业需以自身生产经营实际状况为依据,对自身投资水平进行了解,对金融市场加以调查,通过金融机构选取适用方式筹集资金的理财活动则是企业融资。

(二)新会计准则相关内容。新会计准则于2007年1月份最早执行于上市公司中,新会计准则在很大程度上对旧会计准则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加以改善,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本保持同步,较之于旧会计准则,其更为健全,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为适用,具有较强的先进性。

二、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融资活动的影响分析

(一)融资环境。实施新会计准则,有利于资本市场的发展及债权人、投资者、员工等利益相关者对企业价值进行评价。再加上资本市场、国有企业、金融等多领域改革同步深入,特别是国有企业资本结构的日趋合理,将有助于原先同信号模型、“新优序融资理论”、最优资本结构理论等西方资本结构理论存在的偏离得到逐渐纠正。故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有助于改善企业融资成本与融资方式,拓宽其融资渠道,实现融资风险的降低与融资环境的改善[2]。

(二)融资成本。(1)借款费用的资本化。借款费用主要包括借款的利息、溢价或折价的摊销、因外币借款所产生的汇兑差额、辅助费用。总的来说,对企业融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使得借款费用资本化资产范围扩大;②可予资本化借款范围扩大至专门借款与一般借款。(2)融资租赁成本。新会计准则规定,承租人应将租赁开始日期所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最低租赁的付款额现值二者中更低者作为租赁资产入账价值,将初始直接费用计入租入资产价值。

(三)融资方式。企业融资以企业作为资金的融入者,指的是企业基于自身生产经营实际情况与资金运用情况,结合企业未来的经营及发展要求,经由一定渠道与方式,向企业投资者与债权人或者内部积累而进行生产经营所需资金融集的经济活动。实际经济活动中融资不仅是为了获取货币,还需获取所需物质或技术。融资方式按照时间长短可分为长期融资与短期融资,其中,短期融资多采用银行短期贷款、应付费用、商业票据、商业信用等方式融集;而长期融资通常包括长期债券、长期借款、融资租赁及股票等。

新会计准则引入计量属性“公允价值”使得各类债券估值能够对企业资金融入情况予以真实反映,企业资金融入方式将日趋多样化。新会计准则中借款费用的资本化规定有利于企业债券融资比重的增加,对财务杠杆加以充分利用以对企业运营进行调节,提高效率。新会计准则中融资租赁相关规定的出台给企业开辟融资租赁渠道奠定了基础。

融资过程中各类资产融入市场交易价格已成为企业融资成本确定的关键。随着我国资本市场与各类资产交易市场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各类资产市场市场价值的确认将与实际更为接近,而企业融资也会逐步由金融资产拓展至实物资本,融资范畴将扩展至广义。于我国本土企业与存在跨国业务的企业而言,新会计准则的出台及实施对其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影响深远,而企业融资活动的进一步发展又有助于各类资产市场活跃程度的推进。

三、新会计准则在企业投资中的影响分析

(一)投资分类。新会计准则将投资进行重新分类,根据管理目的将其分为交易性或持有待售或持有至到期,其计量方法相应为公允价值或者摊余成本,而会计科目则变更为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及长期股权投资。另外,企业投资在获取资产后由于部分因素变化也可能只是投资重新分类,新会计准则对此具较详细规定。

(二)投资风险的揭示。新会计准则将“计划经济时代遗迹”完全抹去,政府与其他市场主体一样,均是平等的“信息使用者” 。新会计准则依据当代会计环境加以调整,并与会计发展大趋势相结合,引入公允价值,以更好地对投资风险予以揭示。减值准则相关规定则有助于企业对投资风险的控制,避免企业粉饰其财务报表,防止企业提供虚假财务信息。其中,交易性金融资产其初始成本的确定及后续期间的确认均以公允价值为标准。新会计准则对财务报告则强调决策的适用性,进而有效实现了债权人、投资者及员工等利益相关主体的市场信息搜索成本。确立资产负债表的核心地位、合理应用公允价值及不可转回资产减值准备等方法均使得企业财务会计信息得以更为真是地对企业价值加以反映,有助于投资者特别是资本市场投资者对企业价值进行评估时所产生误差的缩小,促使企业经营者和企业价值二者之间直接关系得以在较短时间内体现于资本市场。

(三)投资管理工作更具复杂性。(1)投资分类确认的难度增加。新会计准则将原有的“短期投资”划分成“交易性金融资产”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但二者之间划分界限却不够明确,且资产存续期间因外界变化极可能致使资产需重新分类,使得管理难度增加。(2)“公允价值”的确认成本增加。企业在对投资资产进行管理时,需对其“公允价值”进行确认。理论上“公允价值”应取于活跃市场,但相关资产交易市场有时并不活跃,但此时焦点又集中在“公允价值”最近似替代的估值方法上,使得企业资产“公允价值” 确定的成本上升。

总结:会计准则主要用于对会计信息生产过程的规范,以确保会计处理集科学性、合理性与内在性于一体。企业通过实施新会计准则可更好地获取资金、转移信息,从而更好地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服务。新会计准则不可避免地会对企业融资的成本及效率产生一定影响,对企业融资市场的进一步规范发展、上市公司融资决策的透明化与公开化均有着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