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农业会计的特点

农业会计的特点

时间:2023-06-12 14:46:0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农业会计的特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农业会计的特点

第1篇

关键词:农产品 会计准则 农业会计

我国农业会计原制度的颁布和新准则的规范了我国农业会计核算,有利于指导我国的农业会计实务。但由于农业会计本身的差异性和特殊性、农业会计工作手段的滞后性和相关内部、外部环境的影响等,我国的农业会计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影响我国现阶段农业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影响农业会计信息的质量。

一、我国农业会计的运行现状

(1)农业活动会计处理规范的欠适用性

我国目前农业会计规范体系在实施中存在一些与农业行业特点不相适应的问题。2006年新准则的颁布极大的规范了农业这一特殊行业的特有经济活动,对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会计处理有着突破性的指导作用。

(2)农业会计信息的失真性

在我国,农业企业会计核算也存在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如众多农业类上市公司的会计报表中,“应收家庭农场款”科目数额巨大,且很多企业账龄超过一年,而非上市公司的资产质量比上市公司的更为糟糕。企业这种处理实际上是将许多农业生产经营中的不确定因素和风险性因素先转入“应收家庭农场款”科目,等待未来事项发生后再进行巧妙处理,使其成为一个利润调节的“蓄水池”。在利润表和利润分配表的补充资料中,自然灾害发生的损失、非常性损失基本都不存在,这决不是巧合和偶然,而是深层次会计信息失真的体现。

另外,企业普遍存在对农业无形资产核算范围不广披露信息不详的问题,没有充分体现农业无形资产的重要性和农业无形资产内容丰富的特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关于农业无形资产的披露中一般只反映了土地使用权、软件和商标权等项目以及该类项目摊销的方法。

(3)农产品成本核算资料不详细

从实际调查来看,目前我国大多数农业企业会计核算中还无法提供农产品成本的详细核算资料,农场与承包户之间的关系往往表现为一种收取承包费(实物地租)的形式。一些规模较小的国有农场将土地承包给职工、周围农户以及外来的农户,实行自主经营的管理模式,完全由承包者根据市场行情来决定所种植农作物的面积和种类,农场总部只负责承包合同的签订、承包费的收取和管理以及向上级主管部门定期报送统计报表等。而这种经营管理体制下,农户对农业生产缺乏完整的成本核算。在农业生产中,绝大多数农户算账只核算除土地、水利等基础设施以外的生产资料投人,而对于土地的价格、水利等基础设施的先期投人和活劳动的价值是一概不计入的。加之农场本身也就没有健全的会计核算制度,只有一些简单的统计报表,根本无法完整的提供农产品成本核算资料。

二、我国农业会计现状的成因

(1)农业会计理论对会计实务的规范不充分

加入WTO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一次难得的机遇和挑战。会计的发展是反应性的,会计环境的变化迫使我们重新审视我国会计发展中的若干问题。这些问题涉及到会计的方方面面,包括会计管理体制问题,财务报表披露的透明性问题,会计的国际化协调问题,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问题等。但我们决不能忽视会计理论研究、会计准则与会计实务、会计实践的互动关系。会计理论是人们在会计实践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发展成为系统化的关于会计的理性认识,是对会计本质的、规律性的反应,反过来要指导会计的实践。

(2)农业会计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影响

1、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我国农业会计的现状还与会计人员的素质有关。近些年来,我国在农业会计教育和会计后续培训方面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仍不能适应我国会计新制度、新准则快速发展的需要。我国企业中,有些会计人员业务不精,法律意识不强。有的会计人员没有受过正规的教育或培训,默守陈规,不求上进,缺乏钻研业务、精益求精的精神,缺乏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他们业务知识贫乏或知识老化,专业技术水平低下,无法按照新规定开展工作,同时,他们不学法,不懂法,对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也知之甚少。

2、资本市场不完善

资本市场是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市场,也是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资本市场对企业的约束具有综合性,可以反映商品市场和经理人市场的要求,是市场约束的集中表现。一个有效且运作秩序良好的资本市场,不仅资本运动通畅有效,同时为检验上市公司经营业绩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客观手段。通过资本市场的约束机制,通过投资者对企业的选择,迫使企业不断地进行自我调整,改善经营状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求得生存和发展,以获取投资者的信赖,取得资本市场的支持。

(3)农业会计处理手段相对落后

农业是人们对动植物自身生长发育的自然再生产过程实施控制和强化的过程,是以更好的经济效益为前提的经济再生产过程,自然再生产过程与经济再生产过程相互交织构成了农业的根本特点,这一特点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及其会计核算有别于其他行业的基本原因四。另外,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复杂多样,不同地区、不同生产企业的经营活动都有可能不同,这加大了农业会计处理的复杂性。

显然,复杂的农业会计业务处理需要有现代化的会计处理技术和手段来提高会计算质量和效率,从而提供出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然而,与此不相适应的恰恰是传统手工农业会计处理手段非常落后。在电脑己经进入家庭的今天,广大农业企业特别是广大农村仍然以手工记账为主,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会计工作的效率和规范。本文力求在理论论述并结合实例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农业会计问题进行探索,但由于知识积累的不足以及时间的局限,加之农业会计问题毕竟具有其自身的特点、难度和广度,因此我们对于我国农业会计发展和完善的思路不能面面俱到,这都构成了本文的遗憾所在,这也将是我们以后继续研究的方向所在。

参考文献:

第2篇

(一)对于农业企业自身发展的新需要不能够适应

随着不断建立和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当前我国的农业企业会计与计划经济时代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的农业企业的生产活动在这个计划经济时代只是按照计划的被动执行,由政府按照一定的价格对生产出来的农产品统一进行收购,而并不是直接进入市场流通。原本的农业企业会计核算制度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已经不能够对现代市场的要求满足,会计信息质量部高,不能够提供依据为企业的决策者进行工作决策。

(二)会计信息存在失真

各个行业的会计信息都会因各种可预料的或者不可预料的原因而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失真的情况。而农业企业也是同样如此,农业企业导致会计失真都是由于其特殊的自身原因,一方面,自然环境很大程度上会对农业企业的生产过程造成影响,人类是难以对自然环境的变化进行预测的,由此则造成的了灾害性的自然条件非常容易对农业企业的生产过程造成影响,因此,很难准确的对农业生产活动进行计量和统计,由此而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另一方面,家庭农场一般都是自己对相应的生产任务完成之后所剩余的农产品进行支配,对于家庭农场来说,农业企业的会计信息并没有任何实际作用,由此导致激励机制缺乏,从而使会计信息的失真进一步加剧。

二、对农业企业会计核算完善的总体思路

(一)在会计计量方面

对农业企业的会计计量方面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以及相应的会计制度都并没有进行专门的规定。但是通过我国企业会计制度能够看出,当前对对生物资产进行计量我国农业企业都是只能够采用历史成本法。因此,需要对农业企业的相关政策和标准进一步的完善。

(二)在会计确认方面

农业生产不仅是具备自己的一些特点,同时其紧密的与自然和经济联系着,这就决定了相比其他企业行业而言,农业企业的会计确认更加的复杂,特别是对生物资产的确认。国内目前并没有相关准则和制度规范来对生物资产进行确认,由此则给农业企业会计确认工作造成了很大的不便,因此对相应的会计确认体系进一步建立健全是十分必要的。在进行生物资产确认的部分制度的建立健全可以参照国际上相应的会计准则,同时需要与我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由此而制定农业会计核算制度,从而提供参考依据为会计确认。

(三)在会计记录方面

会计记录主要是针对会计账户的设置问题,农业企业会计核算中不仅仅需要对与其它行业具有共性的会计科目进行设置,同时还需要对反映农业特殊性的会计科目进行设置,主要包括:农产品、幼畜及育肥畜、应收家庭农场款、应付家庭农场款、生产性生物资产、种植业生产成本等。

第3篇

关键词:农业生产;经济增长;会计模式

在我国现代农村的建设过程中,城乡一体化的建设脚步不断加快,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现代化的生产要求,需要进行转变,体现出更加专业化以及产业化的特点。在这个过程中,虽然农村生产模式的协调性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但是传统的管理人员仍然难以适应现代农业经济的发展需求,尤其是农林牧渔业,难以实现科学会计模式的应用以及生产的基本需求。在这个过程中,会计模式会反映出农业经济增长过程中的具体特点,它包括销售、生产、经济等领域。为了深入探讨农业经济快速增长与会计模式之间的影响和联系,本文对其进行了分析。[1]

一、农业经济增长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在提高现代农业收入水平方面也存在几个具体问题。

(一)农民文化素质水平不高现代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与农民的辛勤劳动密切相关。然而,我们应该认识到,这一模式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在此基础上,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科学的指导和支持。客观地说,中国直接从事农业耕作的人员文化素质水平不高是一个普遍的问题,这个现象导致在农民在对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学习以及吸收方面的速度比较慢,也难以及时了解到农业生产过程中所存在的具体问题,导致农业科技的推广以及指导脚步缓慢,产生了较为丰富的农业生产阻碍。

(二)农业生产条件和企业环境不合适随着现代农业经济的飞速发展,农业体系在我国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也有所下降,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整体状况。但是,从历史上看,从长远来看,作为农业的基础,中国仍然是民生的支柱产业。因此,农业经济的快速增长与相应的生产环境密切相关。特别是目前,生产条件和环境问题比较突出,大量地区将出现生产条件不适合的问题,从而影响了农业经济的快速增长。此外,某些农业地区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缺乏科学指导,这导致该地区种植的农产品尽管农民付出了很多劳动,但仍不能很好地满足该地区的土壤需求。获得的收获并不高,导致严重影响到了农业经济增长以及农业的建设。[2]

(三)农田管理以及监督体系的不完善在我国农业经济的快速增长过程中,已经带动了农业GDP的提高,与此同时也促进了农村地区的生产消费,但是实际中会计管理以及监督工作的不到位为农业的生产带来了较多的扩展。一些地区存在减产以及亏损之后,没有采取合理的会计分析方法来对其进行有效的分析,导致没有了解到亏损问题产生的具体原因,甚至产生连年亏损的现象,严重阻碍了相关地区农业经济建设以及发展的具实际脚步。

二、农业经济增长对会计模式的影响

(一)农业企业会计的有效发展在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对农业企业的会计监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应当了解到,会计监督是能够实现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必要基础。但是目前在农业企业实现产业化经营的过程中,会直接促进农业企业的发展,这就要求相关方面能够重视对农业企业的生产组织以及内部产品的供给调整策略进行优化,基于会计监督来实现这些工作。除此之外,在农业企业经济支撑能力方面能够实现经济行为的有效管理以及监督,会反映出农业企业的财务情况。通过对农业企业的运行状况进行调整,有必要了解农业企业的真实信息,及时调整和改善其日常经营活动,确保农业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做好工作,有效提高效率。[3]

(二)农业经济的增长需要会计作为基础在经济快速增长的过程中,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对现代农业进行农业需求核算,需要对现代会计模式进行研究。近年来,我国农业经济结构逐步调整,整体生产方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同时,生产规模已成为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一种新格局。从客观上讲,无论是工业化还是专业化,都需要按照农业生产的合理布局来进行。同时,在具体的农业生产过程中,农业的优势地位也会受到影响,可能产生新的条件。在现代农业经济增长和财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管理方式的变化将对农业经济增长产生影响。做好农业区域环境的监督管理,保证有效的经济增长核算模式。

(三)农业经济增长需要准确计量会计成本以及支出在现代农业经济快速增长的过程中,对于会计成本和支出也会产生相对应的变化,因此将其作为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衡量标准。尤其是近些年来,城镇化以及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升过程中,土地资源的占用率在不断调整,导致农业的 生产受到了相对应的影响。根据相关的调查研究结果分析,了解到农业区域的种植面积正在不断下降,同时土壤的质量也在下滑,影响到了农业生产的产量以及质量。在新农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生产支出的成本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存在紧密的联系,对农业生产的支出进行成本核算的过程中,需要综合分析农业经济环境效益等多个方面,从而能够促进农业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

三、农业经济增长前提下的会计模式国际化与改革

(一)在农业经济增长的前提下,提高会计模式以及会计工作的规范化水平在农业经济现代化发展的过程当中,农业结构的优化以及增长模式也产生了相对应的调整和丰富,为农业经济的发展以及会计领域改革过程中的内容提供了良好基础,包括农业原料采购,生产成本确认和销售确认。在丰富这些内容时,我们需要满足政府部门和相关部门的监管要求,以及国家规范和标准。与此同时,还要求能够基于会计模式来做好农业生产和销售等多个方面的费用管理工作内容的确认。除此之外,确认农业生产销售成本后,要确认具体的农业经济事项,做好农业资产的摊销和管理,从而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农业经济快速增长方面的客观需求。[4]

(二)在农业经济增长的前提上,保障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农村会计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也会对农业经济快速增长起到作用。目前农业会计的从业人员水平方面体现出一定的差异性特点,一些农业生产企业的会计人员虽然具有会计从业资格和从业经验,但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实际情况以及整体模式和特点并不了解,导致他们在处理会计事项时可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影响到农业会计的实施效果。在此基础上,要求能够结合实际情况以及农业的发展需求来加强会计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为农业企业配备一支更加专业性的会计人才队伍,使其能够更好地满足农业经济快速增长方面的客观需求。

(三)在农业经济增长迁移上实现会计审计以及监督工作在农业经济快速增长的过程中,对会计的审计和监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实现农业会计审计和监督,可以更好地帮助农业企业确定实施的所有权和责任,防止农业企业通过固定资产折旧和应收账款的提取来掩盖相关信息,在发展过程中获得短期利益。通过会计核算、审计以及监督工作来对农业企业的实际信息的正确性进行了解和核实。同时,还需要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或审计事务所来有效管理有关报表,公开信息,帮助有关人员了解农业企业资产的现状,并做好相关投资管理工作,为企业长期稳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加强在农业企业会计审计和监督工作,加强合作和协调建设在农村地区,我们可以达到最好的会计审计和监督效果的前提下成本最低。同时,对于一些小型农业企业来说,不设置内部审计监督部门,可以通过第三方的方式来进行有效的设计以及监督工作;而针对一些规模相对比较大内部体系健全的农业企业,然后我们需要完成会计审计和监督的市场需求通过内部审计监督的过程中,以确保会计审计和监督的实际效果。[5]

四结语

总体来说,在现代农业经济的快速增长过程中,对会计模式产生了更为严格的标准,它需要建立科学的会计模式的客观反映相应的管理优势和特色。另外,为了实现农业经济的长期发展目标,购买和销售的农业生产设备和原材料,实现农业财务评价体系的建设,对整个农业生产的过程实现全面性的监控和管理,从而能够更好地完成会计目标,达到会计经济管理的最终效果,作为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更好地为农业经济增长过程中的农业生产模式提供理论性的指导,促进我国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闫桂权,何玉成,张晓恒.绿色技术进步、农业经济增长与污染空间溢出——来自中国农业水资源利用的证据[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9(21).

[2]向敬伟,李江风.贫困山区耕地利用转型对农业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8(1).

[3]张亦弛,代瑞熙.农村基础设施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全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8(3).

[4]邹嘉琦,董雪艳.管理会计视角下的新型农业信息管理研究[J].中国农业会计,2016(9).

第4篇

【关键词】生物资产;计量模式;公允价值;发展趋势

“农业的基本特点是动植物的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互交织,正是这一特点导致了对农业活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复杂性。”再加上农业生产的地区性较强,使得不同地区的生物资产会计准则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加之,我国是农业大国,不仅单纯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单位众多,而且涉足农业的大中型企业也不少。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农业要引进技术和资金,开展国际合作,需要提供相关的会计信息,以消除外国投资者对我国农业财务报表的误解和怀疑。因此,制定既与国际会计惯例相协调,又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会计准则已经十分迫切,而生物资产的会计计量在农业中又占有很大的比重。

由此可见,在当代知识经济时代下,随着农业的进一步发展,讨论研究生物资产的相关计量模式将会越来越体现出它的重要意义与必要性。

一、生物资产计量模式的应用现状

由于生物资产的特殊性,财务会计对其计量研究相比工业企业资产计量处于滞后状态,而且往往企图运用对工业企业资产研究的一些成果硬件套入生物资产计量上,而忽视了生物资产自身的特殊性,导致其提供的会计信息扭曲了经济实质。目前,AICPA、CI-CA、法国《会计总法案》以及我国行业会计制度等都涉及到有关农业活动、生物资产的会计规范。特别是2000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颁布《国际会计准则第41号-农业》(IAS41)对农业活动及生物资产的确认、计量、财务报表列报及披露作了规范。

我国会计计量模式经过从1998年对公允价值的首次运用到2001年会计准则修订与公允价值的全面回避阶段,再到2006年公允价值对的在此引入与全面推广阶段,在参照国际财务准则并充分考虑到我国现阶段国情下,使按照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编制的财务报表能够更加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的价值。其中包括了对生物资产公允计量模式的初步规范。

二、生物资产的会计计量模式面临的挑战

公允价值在理论界和实务界研究与运用范围的逐步扩大、公允价值会计国际惯例的出现,说明公允价值计量已经进入运用阶段而超越了争论阶段经济越发达,资本市场越善,财务会计信息服务于经济决策的目标就越明确,财务会计对公允价值的依赖性就越强。但是公允价值在提高会计信息相关性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损害了其可靠性。如果不对其进行合理的规范,公允价值很容易成为企业调节利润的工具。

从市场本身的发展看,我国市场经济尚处于发育阶段,企业间的交易行为不十分规范,市场竞争不从分,公允价值难以形成。此外,我国市场化程度不高,在会计准则制定中是否采用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要素的计量基础反面,我国采取了较为谨慎的做法。就我国目前情况来讲,注重历史成本为基础,为投资者和有关方面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是第一位的,对公允价值的作用并未充分考虑。

综上所述,生物资产的会计处理规范面临以下几个挑战:第一,生物资产的计量属性主要是以历史成本为主要属性,适当考虑了市价水平,但并未运用公允价值的理念。如何把公允价值理念运用并扩大到生物资产计量全过程将是目前最为迫切的问题;第二,生物资产别是农业企业生物资产的计量所涉及的折旧、摊销等概念,与工业企业的概念相吻合,并未结合生物资产自身的特点来考虑。

三、对生物资产会计处理研究的思考

国际会计准则第41号对于生物资产的计量用公允价值取代历史成本计量属性。而现实中,我国还是更注重历史成本模式。笔者认为,由于公允价值作为一种理念,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后债务清偿的金额这与市场经济要求实行公开、公平、公正的理念是一致的,体现了一种与时俱进的观念;而且以公允价值计量生物资产更能够体现生物资产的价值信息,最符合生物资产的特性。所以从发展的角度看,生物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取代历史成本计量具有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为此笔者认为须结合我国国情制定专门的生物资产公允价值计量准则,为系统规范公允价值的使用。该准则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1.引言:说明制定本准则的目的和使用范围;2.定义:为生物资产相关项目的公允价值下一个准确的定义;3.生物资产的公允价值的获取方法:明确规定现行市价法、现行成本法、现值法及期权定价法等,并规定各种方法的使用条件、范围和注意事项;4.生物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的确认和计量:明确规定在公允价值对生物资产后续计量是所产生的业务处理方法;5.公允价值变动的转回:明确规定公允价值反向变动的会计处理方式;6.披露:具体规定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时应披露的内容和方式。

与此同时,我国须加强公允价值理念的推广与教育活动,在国内经济环境日趋完善的情况下,国民素质的提高是改善公允价值计量现状的基础和前提。

在运用上述准则时应结合生物资产以下的特点因素合理运用:1.生物资产价值本身的变化情况;2.企业持有生物资产的目的;3.生物资产不同生长阶段的价值变化情况;3.生物资产组合:如森林、土地、土地改良形成一个资产组合。

参考文献:

[1]徐玉德.公允价值计量理论与实务[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2]李瑞生.会计理论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8.

第5篇

关键词:农业企业;生物资产;会计核算

一、研究背景

会计工作作为企业内外部交流的重要桥梁,不仅对企业内部的生产、加工及销售等活动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也为企业吸引外部投资、申请银行贷款、税收减免等其他支持活动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因此,作为企业中的重要管理工作,会计工作应根据企业、行业和时代的发展状况适应其发展要求,从而科学合理地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生物资产作为农业经济活动中的特殊资产被单独列出,正是农业企业会计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体现。

二、生物资产的分类和特点

1.生物资产的分类。

1.1消耗性生物资产。消耗性生物资产,是指有生命的劳动对象,可以在产出农产品,农业企业用以出售的生物资产。通常而言,该资产需要经过育养、生产、出售等阶段,主要的特征是一次性消耗,同时终止经济利益,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存货的特点。

1.2生产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是指为产出农产品、提供劳务或出租等目的而持有的生物资产。该资产具有自我生长性,在未来产生服务能力和经济利益,需要经过养育、成熟和投入的过程。生产性生物资产与消耗性生物资产相比较,两者的区别在于生产性生物资产能够长期持有,并反复使用,不断有农产品产出。资产能够长期使用的特征。而消耗性生物资产恰恰相反,收获农产品之后,资产就不再存在,价值也会随之消失。通常来说,生产性生物资产在成长一定阶段后,才会有生产能力。根据是否达到生产经营的预期,可以将生产性生物资产划分为未成熟和成熟两类。未成熟指的是尚未达到生产经营的预期;而成熟则指已经达到生产经营预期的,能够多年连续稳定的产出农产品的生产性生物资产。

1.3公益性生物资产。公益性生物资产主要是指以环境保护和防护的生物资产。公益性生物资产与上述两种生物资产有很大的不同,前两个生物资产可以直接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而公益性生物资产主不是为了经济利益,而是为了保护环境。

2.生物资产的特点。生物资产与非生物资产最大的不同点在于生物资产具有转化属性,转化属性表现为从出生到衰亡的动态连续过程。一方面,生物资产的生长既受到自然力的作用又受到人类活动的干预,即在自然力的作用下,生物遵循优胜劣汰的原则适应环境自然进化,但是随着人类对自然的认识能力和控制能力的增强,人类劳动逐渐参与到了生物进化过程中,对生物进化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这就使得生物资产的价值构成相对比较复杂,如何科学合理地反映其价值对会计核算工作是一项考验。另一方面,生物资产又同时承受着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双重考验,生物资产的生长离不开自然环境,例如庄稼离不开土地,果实离不开果树,鱼离不开水,在享有这些自然的供给的同时,生物资产又可能遭遇病虫害,旱涝等自然灾害的影响,生物资产可以为企业创造价值,但是又会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所以,生物资产的自然属性对会计核算有很大的影响。

三、影响生物资产会计核算的因素

1.外部环境因素。

1.1国际环境对生物资产会计核算提出了新的要求。要解决生物资产会计核算的问题,必须不断增强本地区生物资产产业的竞争力,加强农业领域的国际交流,既要吸引海外投资又要提高质量扩大出口。因此会计信息的公开透明、相互可比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深入的今天就显得尤为重要。

1.2国内环境给生物资产会计核算带来了一定的制约。首先生物资产的会计核算要符合我国整体的经济环境,总的来说,我国生物资产会计核算的整体环境表现为市场体系不健全,不完善的会计核算体系,会计准则体系不规范。我国农业市场体系不够健全,农业领域的绝大多数生物资产都缺乏公开活跃的市场,企业无法获取准确完备的农业信息,这种信息渠道阻碍了生物资产会计核算的发展,使得那些企图利用公允价值粉饰财务报告、提供虚假财务信息的企业有机可乘。

2.会计理论因素。

2.1成本效益原则的制约。由于农业企业要遵循成本效益原则,这就要求对生物资产的会计核算要做到效益大于成本。通常情况下,企业为获得更详尽的会计信息,一方面会有利于决策制定者做出更为高效合理的决策,进而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流入,另一方面则要承担更多的成本费用去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对于农业企业来说,要完全准确地计量生物资产的价值需要支付很大一笔费用。所以在这个原则下,农业企业会简化生物资产的会计处理。

2.2相关性和可靠性的权衡。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面向未来,旨在帮助会计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的决策,而可靠性立足于当下,旨在如实反映会计对象的经济波动。企业如果更侧重相关性,则会选择公允价值进行会计核算;如果更侧重可靠性,则会选择历史成本进行会计核算,而事实上无论选择哪一种都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我们应该探讨能够有机结合相关性和可靠性的混合生物资产会计核算方式。

3.自身因素。

3.1资产价值变动的双向性。生物资产价值会因为自然灾害、疫病、自身功能衰退等客观环境因素而减损,也会因为提供适宜的饲养环境、运用合理的饲养方法使得牲畜增重、繁殖而增加。这种价值变动特点使生物资产价值计量不能采用非生物资产的会计核算办法,否则会无法真实反映生物资产的价值。

3.2资产价值受双因素影响。生物资产价值受到自然因素和市场因素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生物资产自身的生命形态的变化、生长数量的变动,使价值产生增减变动。以肉羊为例,正是由于肉羊的生长发育、繁育羔羊、疾病死亡和机能衰退使得肉羊资产价值先增加后减少,呈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形状。另一方面,市场供求等市场因素会影响生物资产的会计核算。

四、生物资产会计核算的问题及完善建议

1.生物资产会计核算的问题。

1.1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不合理。在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中,农业企业没有明确农产品名称,也没有对成本作具体说明,从而影响了对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所以,应该按照成本核算项目在各产品项目中对总成本进行归集分配。

1.2照搬工业企业模式,不具有实际性。畜禽饲养可实行分群饲养和混群饲养。成本核算项目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其他直接费用和制造费用。直接材料指生产耗用的饲料、燃料、等。直接人工指直接从事生产人员的工资福利等。其他直接费用指除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以外的其他直接费用。制造费用指应摊销计入各群别的间接生产费用。采用照搬工业企业模式对成本项目进行分类,不能进行本量利分析,无法反映生物资产的真实成本。

2.完善建议。

2.1科学设置主要账户。企业会计核算过程中都会根据自身经营项特点,对其进行相关会计科目的设置,一般按照经济内容进行分类。除了和其他行业拥有部分相同的会计科目,涉及畜牧业的企业还应反映行业特点,设置出突出畜牧业特点的会计科目,这主要体现在资产类科目和成本类科目可增加设置农产品、幼畜及育肥畜等内容作为资产类科目;可增设成本类科目有:畜牧业生产成本等,可依据具体情况展开记录工作。

2.2合理归集与分配生产费用。可根据领用饲料、添加剂、盐等相关材料时,依据所填写的相关凭证,将其纳入生产成本当中。所产生的医疗费、防疫费和工作人员工资,应按其相关原始凭证分摊到生产成本中。因购置生产所需用品而发生的燃料费可根据记录,依照谁受益谁分担原则将其纳入生产成本中。企业在计算累计折旧时,也需要将生产性生物资产进行合理的折旧,农业企业应依据相关凭证将制造费用进行汇总。最后可将以上发生的生产成本加以汇总,将其在产品当中进行相应的分配。

作者:韩超 单位:新疆农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参考文献:

[1]高春艳.上市公司生物资产会计信息披露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

[2]关寒近.我国生物资产会计计量属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

第6篇

[关键词] 农业会计 处理手段 会计电算化

农业是人们对动植物自身生长发育的自然再生产过程实施控制和强化的过程,是以更好的经济效益为前提的经济再生产过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复杂多样,不同地区、不同生产企业的经营活动都有可能不同,这加大了农业会计处理的难度。面对农业会计本身的复杂性,如何通过改进农业会计处理手段提高会计处理效率,提升农业会计信息质量,显得尤为关键。本文将从农业会计处理的复杂性入手,对改进农业会计处理手段展开探讨。

一、农业会计处理的复杂性

1.农业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复杂性

农业活动的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动植物本身有着自身生长发育的特有规律,从而使农业会计核算的对象必然涉及到“活”的动植物。这些“活”的动植物要经过生长、蜕化、生产和繁殖等自然的生物转化过程,这是一个复杂的自然过程。

例如,根据生物资产的分类,准备用来生产肉品的牲畜、养殖的鱼、玉米和小麦等庄稼、长成后准备作为原木的树木属于消耗性生物资产;而产奶的牲畜、葡萄树、果树、保留树干但收获柴薪的树木等属于生产性生物资产;从用材林中采伐的木材、奶牛产出的牛奶等收获的农产品由于其不再具有生命和生物转化能力、或者其生命或生物转化能力受到限制,属于生物资产的收获品应当作为存货处理。但企业会计准则对生物资产中的消耗性生物资产和生产性生物资产处理各不相同。由此可见,农业企业的会计处理应该牢牢把握生物资产的转化特征,农业这一复杂的自然过程使农业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具有复杂性,从而使农业会计信息客观真实的反映具有现实的难度。

2.农业生物资产的特点决定了农业成本核算的困难性

成本核算是会计核算的重要内容之一。农业企业的成本核算对象是活的有生命的动植物,生产周期长等。农业会计常常需要在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核算成本,而且还要对农作物的混种、畜禽混群与分群饲养并存、生产周期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林木果树等复杂情况进行成本核算。所有这些,都导致了农业成本核算比工商业成本核算更具难度。

3.农业会计标准具有多重性

农业活动的主体在性质、规模和组织结构等方面有明显的差异,各自的具体会计目标不同,即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就各不相同,不同农业活动主体下农业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标准理应有所不同。规范的公司制大中型涉农企业要求按照国家统一制定的公司制企业会计标准进行会计处理,同时将农业会计核算办法作为一般通用性会计标准的补充。但国有农场、村集体经济组织、家庭农场和农户各自的农业生产活动有不同的特点,外界对其会计信息的需求等有明显的不同。这就要求他们采用不同的会计核算标准进行(如《会计核算办法》)处理来规范各自的会计行为。而“公司+农户”的组织形式常常会要求农户提供基础的成本价格资料,也就会要求农户进行必要的会计核算以满足这种需求。

二、农业会计处理手段的相对滞后性

显然,复杂的农业会计业务处理需要有现代化的会计处理技术和手段来提高会计核算质量和效率,从而提供出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然而,与此不相适应的恰恰是传统的手工农业会计处理手段非常落后。在电脑已经进入家庭的今天,广大农业企业特别是广大农村仍然以手工记账为主,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会计工作的效率和规范。

农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农业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复杂性以及农业成本核算的困难性。对于编制会计报表、运用移动平均法进行成本计算等非常复杂且时间性要求很高的会计核算工作,传统的手工会计核算已远不能适应农业核算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实现会计电算化,是农业会计工作的发展趋势。

三、农业会计处理手段的改进

改进农业会计处理手段可以通过会计电算化来实现。会计电算化是集计算机学、信息学、管理学、会计学等学科知识为一体的一门综合性的边缘学科,其实质是将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工作中,即是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与报账,以及部分代替人脑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和决策的过程。

1.农业会计核算复杂需要电算化减轻工作量

会计电算化可以减轻会计工作劳动强度,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其作用有:(1)会计电算化能使广大财会人员从繁重的手工操作中解脱出来,减轻劳动强度;(2)提高会计信息搜集、整理、反馈的灵敏度和正确度;(3)提高会计的分析能力;(4)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管理水平,最终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因此,农业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和应用,有利于会计核算工作的现代化, 有利于促进会计、会计工作改革和发展,实现会计电算化的过程是促进会计工作标准化、制度化、规模化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观念更新、推进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过程。 在手工条件下,会计核算工作要由许多人共同完成,实现会计电算化后,输入一张会计凭证,会计电算化系统可自动进行记账、汇总、转账、结账、出报表等一系列工作;对于大量重复出现的业务,系统可以按模式凭证自动生成记账凭证。实现会计电算化后,利用计算机可以采用手工条件下不愿采用甚至无法采用的复杂、精确的计算方法,能有效地减轻会计工作人员的负担,使他们能从简单重复而又无味的记账算账中解放出来,从而使会计核算工作做得更细、更深,更好地发挥其参与管理的职能。

2.会计电算化在农业会计核算中具有可行性

计算机技术的在会计中的广泛应用,使会计电算化成为现实。随着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网上企业、网际企业、虚拟企业等新的企业形式开始出现,新的经济形态――网络经济开始逐步形成,要求会计核算方式由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发展演变,这必然要求会计系统进行相应的改革,由此引发了对传统会计理念、会计规则等的挑战。

会计电算化系统毫不畏惧核算的复杂,它可以按照一定的程序,由计算机不厌其烦地计算,及时抽取数据,随时输出报表,复杂的会计核算工作不仅变得简单、迅速,而且准确。例如,阿尔泰山林业局所辖六个山区林场,六个公司,企业性质涉及多个行业,财务核算采用多种会计制度,加之地处边疆,各单位之间路途遥远,给财务数据传递和财务报表的汇总带来极大不便。针对这一情况,阿尔泰山林业局于1998年开始着手实施会计电算化,在全局范围内分两期举行了财务软件的培训,配备了计算机及财务软件,结果,财务工作确实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大大节约了人力和物力,最为关键的是,通过会计信息彼此共享,实现远程报表、报账、查账、审计等远程处理,大大提高了会计资料的准确性。

再如,北大荒米业只在基础业务管理中使用了金蝶的部分产品。财务应用的是金蝶K/3总账、报表、应收、应付系统。包装物及资材管理系统则实现了对制米厂接收、发出、领料使用的全部包装物及资材的入库和出库的管理。通过财务信息化实现了准确的成本核算

实践证明,农业企业通过实施会计电算化和信息化项目,不仅能提供及时真实的农业会计信息,实现准确的成本核算,还便于加强生物资产和存货的价值管理,使财务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大大节约人力物力,企业运作过程中所有环节的人、财、物变化都能通过财务绩效体现出来。

3.农业会计电算化应关注的问题

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起步较晚,但经过国家、科技界和企业界等方面的不懈努力,已经经历了起步和自发发展两个初级阶段,目前已跨入有组织、有计划的推广普及发展阶段。推行电算化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专业化人才的培养

(2)硬件和软件的配置

(3)财务及管理软件系统内部衔接性

(4)数据的兼容性和安全性

(5)合适企业实际情况的会计软件和软件的国际化开发

总之,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应用,对会计和会计工作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也是十分深刻的,这种影响必将推动会计理论和会计实践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应该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加快会计核算软件的开发进程,最终走向与国际联网,为农业会计的国际接轨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Levitt, Arthur.1998.The Importance of High Quality Accounting Standards, Accounting Horizons, March 1998

[2]An Analysis of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Research in U .S, Academic

[3]冯淑萍:关于中国会计国际协调问题的思考.会计研究,2002(11)

[4]陆义保:电脑会计.第1版.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5]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2006

[6]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石油天然气会计与农业会计.第1版.大连:大连出版社,2005

[7]何德宏:对我国农业企业会计创新的思考.安徽农业科学,2005(5)

[8]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第7篇

摘 要 农业是我国的国之根本,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命脉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农业会计也是我国会计体系中关键的组成部分。农业会计处理中的会计报表编制以及农业成本核算等都是相当复杂的,因此需要运用现代化的会计处理方式来完成。本文通过对我国农业会计处理的复杂性,处理手段的滞后性以及会计从业人员现状等问题进行简要分析,着重提出了会计网络化的实现和重视人才开发的策略,并进行深入阐述。

关键词 农业会计 复合型人才 会计网络化 现状 对策

一、引言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其生产活动的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农业会计是针对有生命的生物资产的相互转化、收获、管理活动进行核算,具有不同于工、商业会计的特殊性。我国农业会计新准则的进一步规范了我国农业会计核算,有利于指导我国的农业会计工作。但由于农业会计自身的特点,我国的农业会计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我国农业会计理论对会计实务的规范不充分,会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资本市场的不完善,农业会计处理手段相对落后,会计信息的失真性,农产品成本资料核算不详细等也都影响我国现阶段农业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影响农业会计信息的质量。

二、我国农业会计处理和人才培养的现状

(一)我国农业会计处理方法较为落后

在我国,从国有农场、村集体经济组织到家庭农场和农户,有许多不同性质和组织类型的主体。他们对会计质量信息和具体会计目标有着不同的要求,并将信息提供给不同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因此形成了不同的会计核算标准,并以此规范各自的会计行为。这样统计出来的数据不利于横向对比、分析、研究,尤其不利于中小型主体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成本控制和提高管理水平,严重降低了数据信息利用率。另外,农业成本核算的困难性较强,例如农场与承包商授予承包费,使得相关企业在会计核算时缺乏农产品成本详细的核算资料。此外,由于新的耕种方式的出现,农业会计需要在农作物混种,禽畜混群饲养与分群饲养并存的情况下,在动植物生长周期中进行成本核算,更加剧了农业成本核算的难度。在种种困难面前,传统的农业会计处理手段依然是主要依赖于人工,广大财会人员依然深陷在繁重复杂的手工操作中,劳动难度和强度都极大。这一方面不利于核算、统计的数据的精确性,另一方面还导致了对数据的会计分析能力不足,进而影响到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我国农业会计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我国农业产业健康、快速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尤其是在经济高速发展,各学科交错纵横的今天,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在农业会计信息网络化环境下,要求农业财务人员必须精通财务知识,懂得网络信息技术,熟悉网络财务常见故障的排除及维护措施。同时具备相应的农业知识、数据分析能力、经营管理知识和一定的创新能力。在我国有几千万会计从业人员,虽然现在高学历的会计从业人员越来越多,但是还有不少财会人员并没有高学历,甚至有很多并未接受过系统理论知识的学习,对会计网络化知之甚少。而科班出身的财会人员有很多在上学期间也都是把注意力集中在会计理论知识的学习上面,对于会计电算化、ERP、计算机这样的课程不够重视,或是并未进行足够的实际操作。这就导致现在我国农业系统非常缺乏这样“会计—计算机—农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三、我国农业会计形式的改进和人才开发

通过上述分析不难看出,复杂的农业会计业务处理需要有现代化的会计处理手段,这不仅可以将会计从业人员从繁琐复杂的手工操作中解放出来,减去劳动强度,从而提高会计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和反馈的准确度和灵敏度,提高管理水平和企业的经济效益,还有利于提高会计质量和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

如何改善和增强我国农业会计处理能力,笔者认为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合理规范的运用会计网络化。随着经济发展和电子信息技术的兴起,会计实务中的程序也越来越多的由计算机替代完成。尤其是对农业这样一个特殊的产业来说,它自身的特殊性决定了农业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复杂性和农业成本核算的困难性。另外,随着经济一体化和我国加入WTO,我国农业企业的产品逐渐参与到越来越多,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要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也要求我们的农业企业实现会计网络化。因此实现会计网络化,是可行的,是农业会计工作的必然发展趋势。

(一)农业会计实现网络化的对策

目前广泛应用的金蝶、用友等财务软件专门针对农业会计所做的设计不够完善,现在农业企业普遍采用的还是较落后的传统手工农业的会计处理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会计工作的时效性、准确性和规范性。在此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措施可以帮助我们建立、健全会计信息网络并逐步实施会计网络化。

1.保证网络安全。没有网络安全,农业会计信息的网络化就无从谈起。建立安全可靠的网络财务系统是发展农业会计信息网络化的关键。①保证财务软件的安全系数,包括数据存储、操作、传输、运用、查询、分析时的安全性。②不断完善和实施农业单位会计信息网络化内部控制制度。③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加以防范。常用的方法有防火墙、加密技术、数字签名等。④重视安全协议。这些安全协议都系统的规定了关联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规范了双方的行为,促进了网络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

2.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兼容性,采用多种形式的会计数据备份策略,便于日后查询和故障恢复。这就要求我们既要输入光盘、磁盘等光电介质,又要按规定打印输出。

3.重视软件的更新升级和不断完善,同时要注意选择适当的软件升级时间。农业会计信息网络化软件的升级时间应尽量选择在年初。因为年初数据量较小,易检查,部分基础资料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修改,不失为软件升级的最佳时机。

4.加大农业会计信息化软件的开发力度。一旦系统运行不畅或者软件质量能出现问题,将影响到整个系统安全,甚至造成系统瘫痪这样的严重后果。因此,要加大对适合企业发展的会计软件的开发力度,同时注重其防止病毒破坏和黑客攻击的功能开发,这样才能使网络财务软件系统更安全、更可靠。

5.加强对农业会计网络化信息的内部审计,防范会计数据失真,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如果一个企业财务数据出现错误或者机密数据外露,则会增加企业风险,如美国“安然”和我国的“中航油”事件。因此应当加强内部审计。农业内部审计应包括:①对资料定期进行审计,检查会计信息网络化系统账务处理是否正确;②审查机内数据与书面资料的一致性;③监督机内数据保存方式的安全、合法性,防止发生非法修改历史数据的现象;④对农业会计信息网络系统运行各环节进行审查,防止存在漏洞。以更好地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6.财务会计人员的岗位职责分工一定要明确,设置岗位时应该充分考虑到电算化管理的需要,相关的会计操作人员应该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会计档案的调用。

7.正确理解农业会计的网络化含义。很多人都错误地认为网络化仅仅是会计核算和管理的工具发生了改变,并没有深刻认识到农业企业的管理方法、业务处理流程及会计职能等方面的转变。此外,一些农业企业中的管理人员认为实行了会计核算之后就标志着企业实行了现代化的管理,这也是不正确的,显然他们对会计核算的认识并没有达到一个很深的程度

8.应注重农业会计的网络化所拥有的信息共享能力。因为目前不同农业企业所使用的管理软件的编程与数据结构不尽相同,有很大的差异,从而导致数据信息难以实现大范围的共享。

9.完善相应法律法规。国家应当在结合我国农业会计的实际情况并借鉴国外有关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尽快建立健全相应法律法规。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二)网络化人才开发

在计算机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农业会计更加需要复合型的会计人才以适应农业会计信息网络化的要求。农业会计信息网络化要求财会人员不仅应扎实地掌握财会管理知识和技能,还要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农业行业相关知识。但是目前我国对农业会计网络化专业人才开发的认识不足,还未形成农业会计网络化人才开发体系,会计网络化人才开发的软硬件设施不完备。同时现有农业会计人员专业素质普遍不高,复合型人才更是严重缺乏。在此,笔者查阅相关资料,并结合其他学者意见,总结出以下几点建议。

1.我国的高等教育不应仅仅安排财务会计、农业会计、财务管理等理论课程的学习,还应加强现代信息科学与网络技术教育,重视计算机、会计电算化、ERP、管理信息系等课程的学习以及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更新教育手段和方法,培养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2.应加强对在职财会人员的后续教育,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组织财会人员学习现代网络技术,使在职财会人员的理论知识和实际能力能够跟上当前环境的变化,适应信息时代对财会人员成为复合型全能的要求。

3.增强人才开发意识。认识到会计电算化对企业的巨大帮助,拥有强烈的电算化人才开发意识,是我们农业企业全面普及会计电算化的基础。

4.加强对复合型财会人才的开发。农业会计网络化需要的是具备多种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会计人员必须坚持终生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对农业会计网络化人才的开发也要注重多种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结合,尤其是会计实务与计算机软件操作技能的结合,以及会计实务与网络技术的结合。

5.建立更完善的人才吸引机制。在建立自身人才培养计划的同时还应注重人才引进。所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为财会队伍注入新鲜的血液,吸引已经掌握计算机网络和会计事务操作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来为企业服务,可以加快农业会计网络化的推广进程。这就要求农业企业建立一套合理完善的人才吸引机制,改进相应的配套措施,吸引高素质的人才为企业服务。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会计网络化的普及应用以及复合型人才的开发对会计工作和企业乃至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亦是十分深刻的,这种影响也必将推动会计理论和会计实践的长足发展,实现质的飞跃。我国应该不断提高会计从业人员技能,推进农业会计网络化发展,加快会计核算软件的开发,进而实现会计网络化的普及,为我国农业会计与国际接轨打下坚实基础。

本文力求在理论论述并结合实际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农业会计问题进行探索, 但由于知识积累的不足以及时间的局限,加之农业会计问题毕竟具有其自身的特点、难度、广度和深度, 因此我对于我国农业会计发展和完善的思路还没有做到面面俱到,这都成为本文的遗憾所在,但同时也将是我们以后继续努力研究的方向所在。

参考文献:

[1]张逸先.我国农业会的现状及成因分析分析.中国城市经济.2009.

[2]胡文华.浅析我国农业会计电算化人才开发.中国农业会计.2010.

[3]宋文兰.试析农业会计信息网络化的问题及对策.中国农业会计.2009.

第8篇

【关键词】 农业企业 财务管理 现状 对策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农业在经历科技革命后得到了飞速发展。同时,伴随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现代农业走向企业化,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市场经济给农业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但激烈的竞争环境又使农业企业面临着重大挑战。如何适应市场需求,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农业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是农业企业的经营者共同关注的主要问题。作为农业企业管理的重要部分,财务管理对于农业企业发展有着不可轻视的作用。针对当前农业企业财务管理的诸多问题,尽快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农业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对于农业企业已迫在眉睫。

一、农业企业财务管理的特点

农业企业是从事种植业、养殖业或以此为依据,进行农工商综合经营,实行独立核算且具有法人地位的经济组织。农业企业的产品类型、生产过程与其他行业都存在较大的差别,使得农业企业财务管理也具有自身的特点。具体来看,农业企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与地域性,劳动时间与产出时间不一致,生产周期较长,极易受到自然环境和市场环境的影响,使得企业生产成本不确定性增加,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加大,因此农业企业财务管理应关注环境因素,包括市场需求变化、国家政策调整、自然环境转变等,重视营运资金管理以及动态统筹安排投融资。同时,农业企业产品的特殊性以及多样性,使得服务于财务管理的会计信息呈现出核算内容多样化以及核算方法灵活性的特征,进一步加大了会计信息整合难度,提高财务管理分析的难度。

二、农业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

1、会计报表失真,管理缺乏科学依据

我国的农业企业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使得财务管理缺乏科学的数据支持,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会计监督力度不够。一方面,农业生产活动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一些难以预测的不利自然事项的发生加大了对农产品生产全过程监督的难度,企业无法保证农业生产活动的会计计量与记录的真实准确性;另一方面,农业企业发展起步晚,内外部约束机制的不健全,许多企业凭领导的意见“做”报表,擅自操纵会计信息,进行利润调整,随意转移费用和收入、少计或者多计企业成产成本、变更企业会计报表的合并范围,向不同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不同的会计信息等行为,严重违背真实性原则;第二,缺乏科学的会计核算方法。农业企业产品多样性加大了会计核算的难度,而很多中小型农业企业因地缘性和亲缘性难以留住真正的专业人才,会计核算人员素质偏低,难以按照会计制度要求设置科学的会计科目,不能对经营情况进行全面核算,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2、管理理念落后,管理内容单一

长期以来,较其他制造类企业,我国农业企业管理者的财务管理理念比较落后。即使在一些较为大型的农业企业中,财务管理的内容仍较为单一,其对财务管理的认识还停留在“记账”、“算账”以及“报账”等核算工作上,财务管理的重点局限于营运资金管理,较少涉及深层次的问题,还没有形成财务预算、财务控制、财务决策、财务投融资、财务风险管理、企业价值评估等工作理念。相应地,财务人员配置时,对其能力的要求还限于对资金、资产的记录。由此可看出,当前农业企业的财务管理更多地实现了会计核算功能,而没有体现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的中心地位,还不能从表面的数字信息中对企业的财务活动以及财务关系进行客观的分析,不能对改善经营者管理决策提供科学的意见和建议。

3、信息化建设缓慢,管理能力受限

农业企业财务管理部门与其他管理部门的联系十分紧密,因为财务管理部门中各种数据的收集都需要从其他部门收集,而财务管理部门的一些信息资源对其他部门也有很大的影响。财务信息化建设是农业企业把握市场商机、合理配置各种资源的重要措施。然而,当前有些农业企业因观念落后、人才和资金等因素的阻碍,信息管理技术多局限于单一功能的初级阶段,离信息技术应用于经营管理的整个流程还有很长距离。有些企业则采用“拿来主义”,照搬套用,信息化建设方案的论证过程中缺乏系统的需求分析,实施过程中又缺乏根据效果调整的二次开发,使得所建造的信息化系统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实施效果不理想。总之,科学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缓慢,大大限制了企业财务管理能力。

4、成本意识淡化,成本管理弱化

当前农业产品附加值低,盈利困难的现象普遍存在,农业企业正确地反映农业产品的成本,找措施、挖潜力控制产品成本十分重要。但长期以来,农业企业产品生产对象的特殊性,对自然条件及生产周期的特殊要求加大了成本核算、预测、优化的难度,成本管理成为了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一个薄弱环节。许多农业企业在财务管理活动中忽视了成本管理的重要性,成本意识比较淡薄,没有认真对待成本问题,出现成本核算不规范、生产流程冗余、投资项目盲目等一系列现象,造成了资产闲置、重复投资、产品定价困难等问题,也不能及时把握机遇实施低成本战略。成本管理的弱化,极大地限制了农业企业获取产品的价格优势,阻碍了农业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高。

三、加强农业企业财务管理的改进措施

1、健全财务会计管理制度,规范会计报表审计工作

农业企业必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相关会计准则、财务通则的规定,结合农业企业的实际,健全财务会计管理制度,招聘专业的财务人员,真正地规范财务会计工作基础,这是做好农业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前提。除此之外,为了有效制止和防范利用会计报表弄虚作假,提高会计报表质量,管理层、股东、政府以及中介机构要提高思想觉悟,自觉严格地建立起企业内部监督、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督“三监合一”的体制。企业内部还可建立起一个匿名检举举报奖励机制,对于检举举报会计报表内容失真者,在经查属实之后,对举报者要给予资金奖励。

2、更新财务管理理念,全面指导管理工作

要打破农业企业中关于财务管理只是以资金管理为中心的论调,资金管理是财务管理当中的一个方面。农业企业应进一步培养财务管理人员对于财务管理内涵的理解,财务管理部门除了每年安排财务管理从业者接受定期的继续学习之外,还可以将财务部门优秀员工送去进一步深造,更深入学习财务管理知识。在企业中树立一个全新的财务管理理念,以全局的视角指导与企业财务相关的管理活动。具体来看,全新的财务管理理念要帮助企业形成明确的财务管理的目标,合理地安排、实施各项财务活动,处理复杂的财务关系,并协助企业科学地进行财务分析,为企业未来的决策提供依据。

3、加快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新经济时代也是信息时代,财务管理工作要想适应新经济的大环境,就必须积极推进财务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重视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软硬件配套工作。首先,信息化建设时要充分了解企业当前和未来发展对信息网络的需求状况,从而确定合理科学的建设目标以及相关的技术标准;其次,农业企业在构建管理系统时,应以财务管理为中心,再设置其他管理子系统,逐步形成整个企业的信息化集成管理;最后,农业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主要的目的就是在于应用。只有提高实际的应用效果,不断地发展与完善,才能够让财务管理信息化发挥促进管理的作用。对此,必须为财务管理信息化平台配置懂财务也懂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信息收集、处理及分析,从而为企业财务管理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支持。

4、强化成本意识,实现全面预算管理

农业企业从管理层到普通员工需要普及成本理念,强化成本意识,主动地改进成本核算方法,挖掘生产流程优化措施,制定成本降低策略。其中,最行之有效的措施即在企业财务管理中推行全面预算管理,通过全面的组织、计划和协调企业的人、财、物等资源,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具体操作时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重视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全面预算管理的组织体系,即明确目标制定、分解、实施、监督以及考核的责任主体;第二,扩大预算管理范围,把所有的收支纳入预算统一管理,准确全面反映农业企业的收支全貌,减少预算外支出现象;第三,不断改进预算编制流程与方法,提高预算编制科学性和准确性,将预算目标层层分解落实指导各部门的实际工作;第四,因为农业生产易受到内外部环境的影响,需要根据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加强差异分析与纠正;最后,建立公平公正地预算挂钩的考核评价机制,真正实现权责利的结合。全面预算管理不仅仅帮助企业强化了成本管理,为降低成本创造可能,还可全面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目标,必须加以重视。

5、建立健全财务风险管理机制

农业企业的特殊性使其面临的财务风险较大。尽管当前农业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不突出,但面临未来越发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建立健全财务风险管理对于确保企业长期健康发展势在必行。强化农业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首先,要确立新经济时代下的风险管理目标,确保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其次,提高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认识,通过完善相关制度,如授权审批制度、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优化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消除财务风险因素,规避财务风险;最后,完善危机处理应急预案,使企业发生财务危机时,相关管理人员及当事人能按照预案有条不紊地处理,并通过对危机调查、评价和整改,进一步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 洪玉琛:关于加强农业企业财务管理的几点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5(6).

[2] 张成荫:关于加强农业企业财务管理的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3).

第9篇

关键词:农业企业;会计;信息化;人员素质;管理制度;信息化平台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的稳定和发展一直是国家与党所关注的重要问题,各级政府也一直采取各种有力的措施去解决农村发展中的各种矛盾。而农村中所存在的主要纠纷和矛盾,大多数表现在财务上,从目前的发展现状分析来看,农村财务会计工作普遍存在着账目混乱、效率低下、信息化程度低以及透明度不高等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注重农业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不仅有利于规范农村财务会计的整体发展,而且促进农村会计的时代化进程,为农村的经济繁荣以及农民的安居乐业提供强而有力的活力源泉。以下内容将对如何促进农业企业会计的信息化做出比较具体性的分析。

一、注重提高农业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素质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市场的竞争已经逐渐转变为优秀人才的竞争,注重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不仅是加强农业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关键,更有利于培养更多优秀的财会人员。详细一点来讲,首先,农业企业相关部门负责人要充分结合农业会计的实际发展情况以及工作情况,为会计从业人员提供更多的参与培训与教育的机会,通过专题会议、主题性的拓展训练活动、邀请农业会计信息化方面的专家前来指导以及推荐优秀的会计从业人员外出深造等多种有效的途径,全方位地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使得他们能够较为熟练地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农业会计信息化方面的理论知识等,帮助他们更加从容、自如地应对财会工作中的新挑战与新任务;其次,要注重加强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要让他们认识到在信息化所提供更多便利的条件下,更是要重视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运用有效的奖惩手段进一步规范农业会计工作,以防、等不良问题的滋生;再者,要注重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考核,考核的内容要包括会计工作业绩、计算机操作能力、工作态度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等因素,并将考核的结果与他们所获得的福利待遇和薪酬相互挂钩,从而引起他们对农业企业会计信息化的重视,开展高质量的会计工作。

二、制定农业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各项管理制度

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有利于促进农业企业会计信息化的进一步完善,更利于农村各项事业的长足发展。具体来说,其一,操作环境涵盖两个方面:系统操作过程与系统维护过程,其中操作过程要借助于制定一套严格且完整的操作规范去实现,同时要明确财会人员的工作注意事项、操作程序以及自身职责,逐步形成科学合理的信息化系统文件;系统维护过程则要通过构建计算机机房管理制度、对计算机数据库进行加密、构建必要的防火墙系统、设置操作权限等形式,全方位地保障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为农业企业会计信息化进程的顺利化奠定扎实的基础;其二,要结合农业企业会计信息化的重要特点,制定相应的岗位责任管理、档案管理、机房管理、计算机病毒防治机制、操作管理等制度,保证系统安全、高效地运转,以便充分地发挥出会计信息化的优势。与此同时,相关负责人还要注重与会计工作人员进行必要的沟通与交流,鼓励他们根据平时的工作实际提出自己的想法与建议,从而为规章制度的制定凝聚更多的活力源泉。

三、完善农业企业会计信息化运行平台

要想逐步实现农业会计的信息化,构建与推行完善的信息化运行平台是重要的条件。在完善农业企业会计信息化运行平台方面,可以依靠国家正在建设和谐新农村、逐步实现农村城镇化的东风,借助于国家在新农村建设方面所给予的政策与经济扶持,开发适合本地经济发展的农业会计信息化管理独立模块,并开发出面向广大农村与农民群众的专业性会计信息化应用软件,尽可能地开发出集财务管理、收益分配、政务公开、财务监督以及资产运营决策等融为一体的计算机软件,为农业企业会计信息化提供有利的帮助;还有,要注重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所有经营成果、集体资金的使用情况、民生情况等实时地在会计信息系统中展示出来,让农民群众能够第一时间知晓,增强农民的监督权、知情权和参与权,如此一来不但可以深化财务公开,而且拉近了与农民群众之间的距离,利于增强农村集体组织的向心力与凝聚力。

四、结语

会计信息化是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变革的重要力量,对于会计事业的长足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农业企业会计的信息化是大势所趋,我们要不断地总结实践经验和借鉴精华,探索更多的利于推动农业企业会计信息化的良好途径与方式,在紧跟潮流的前提下让信息化在农业企业会计发展中发挥出更大的价值与作用。

作者:陈必海 单位:朔州市农业综合开发中心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 财务人员 职业道德 水平

1.农业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的特点

1.1财务人员职业道德是调整会计职业活动利益关系的手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人员职业活动中的各种经济关系日趋复杂。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各经济主体的利益与国家利益、社会公众利益时常发生冲突。财务人员职业道德应配合国家法律制度,调整职业关系中的经济利益关系,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财务人员职业道德允许个人和各经济主体获取合法的自身利益,但反对通过损害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而获取违法利益。

1.2财务人员职业道德具有相对稳定性会计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经济学科,为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维护社会公众利益服务,有一定的稳定性。

1.3财务人员职业道德具有广泛的社会性财务人员职业道德是人们对会计职业行为的客观要求。从受托责任观念出发,会计目标决定了财务人员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尤其是随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财务人员不仅要为政府机构、企业管理层、金融机构等提供符合质量要求的会计信息,而且要为投资者、债权人及社会公众服务。

2.农业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的内容

2.1坚持原则,奉公守法农业财务人员须担负起《会计法》赋予的会计监督职责,对于违反财经纪律、法规、制度规定的会计事项,要抵制和纠正。

2.2廉洁自律,两袖清风农业财会人员每天与金钱打交道,在履行职责时,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头脑,绝不营私舞弊、、因贪念而丧失原则。

2.3求真务实,优质服务农业财会人员要关心和热爱本职工作,忠于职守,认真钻研业务,熟练扎实地掌握财会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要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专业素质,具有遵纪守法和参与经营管理的意识,绝不能向他人提供有关重要的会计信息,以谋取私利。

3.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正面临新的挑战

3.1会计的遵纪守法观念受到了挑战农业会计工作处在各单位经济管理工作的前沿,在一些不健康的消极环境的影响下,价值观念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出现了一些违法违纪问题,这突出表现在会计资料虚假、会计信息失真,个别人员更是利用手中的权利,贪污挪用、化公为私。

3.2会计的公正性受到了挑战会计工作要求客观公正,严守工作原则,但在目前条件下,部分会计工作者或因自身认识不足,或受到了各方面的干扰,客观公正性大打折扣,这主要表现在会计报表不能准确地反映单位的财务状况,在处理收入、费用、成本的确认上存在着人为操纵,会计信息失真。

3.3会计的监督检查职能受到了挑战突出表现在会计监督软弱化、形式化。

4.加强农业财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

4.1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善思勤练农业财务人员的爱岗是一种意识行动。爱岗就要忠于职守,要将责任感和义务感化为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在履行自己的职责时,将“不得不为”的行为转化为“自觉自为”的行为,形成自动干好本职工作的一种动力。敬业就要善思勤练,对会计工作要勤于思考,对业务技能要勤于锻炼,争取让业务做的更好。同时还要树立正确的会计职业观,要有真心诚意献身会计事业的精神。

4.2诚实有信,严禁弄虚作假 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就要做到诚实,会计人员要杜绝弄虚作假,应求真求实。诚实在会计职业道德中的含义就是:真实反映、正确记录,如实反映、正确核算,可以说是决定会计工作成败和质量好坏的根本标准,是对会计工作者最起码的职业要求。

4.3廉洁自律、遵纪守法会计人员势必与经济打交道,会面对这样那样的腐蚀和诱惑。要真正做到廉洁自律,就要做到自尊自爱、不贪不占、自我约束。

第11篇

关键词:农业企业 内部控制建设 问题 对策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企业的不断发展,它对促进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我国农业的产业化经营、不断提高我国农产品的质量、提升农业经济效益、提升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纵观我国近年来农业企业的整体经营现状,大部分农业企业出现了经营绩效下滑、经营风险四起、农业企业经营危机重重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农业企业内部控制的失效而造成的。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国农业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实施,国家相关部门先后制定并实施了与内部控制制度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这些法律法规与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对进一步强化农业企业的内部监督、整顿与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我国农业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还尚不完善、管理方法较为落后、会计信息质量不高等,这些已经成为阻碍我国农业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的关键问题,更是影响我国整个农业市场经济健康、有序、科学发展的重要问题。

一、我国农业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会计核算制度不完善

完善的、科学的会计核算制度是保证农业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顺利实施的而重要内容,直接影响着会计信息的质量。但是,我国农业企业中会计核算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尚未建立会计核算工作制度、对会计准则的执行度较低、会计账务处理程序不规范等。虽然有的农业企业根据自身的发展建立了会计核算工作制度,但是内容并不全面、规定过于简单、实际操作性差、实用性不高等。另外,农业企业对企业会计准则的执行度较低,并未深入理解会计准则,也未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会计账务处理,存在很大的随意性,错误比较明显,对会计数据任意进行调整、虚报会计信息等。

(二)会计人员素质低下职责不清

农业企业在会计机构与岗位的设置中还存在诸多不足。例如:对会计人员的配备不够。虽然很多农业企业都设立了会计机构,但是在人员配备上存在明显不足的问题。如:会计人员的数量不足、会计人员的素质不足等。人员不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有的农业企业设立的是一个会计、一个出纳的岗位,岗位人员不足使得很多农业企业中的财务人员兼任其他不相容的职务,如:会计兼职做档案保管工作等。会计人员的素质不足主要是指大多数会计人员仅仅是拥有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并没有取得会计初级以上的职称证书,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低下使得会计工作频繁出现错误、影响了会计信息的正确性、科学性、完整性。目前我国农业企业很少对会计工作的职责权限、激励机制、约束机制等做出明确的规定,使得很多会计人员对自己的工作职责认识模糊,对会计工作缺乏积极性与工作热性,很多采取消极敷衍应付的态度,最终导致会计工作效率与质量统统下降。

(三)内部会计控制不足缺乏风险意识

内部控制是直接关系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前提,也是防止会计舞弊的一种重要手段。目前,我国农业企业会计的内部控制还存在缺乏内部会计控制意识、缺乏适当的控制活动、控制活动的执行不严谨、控制风险的意识与能力较差等问题。例如:有的农业企业对内部会计控制的认识非常有限,很多会计人员认为内部会计控制主要是针对出纳人员的控制,对出纳提出了很多要求。防止出纳出现挪用公款、侵占公司财产等问题,并没有意识到内部会计控制不仅仅是防止出纳人员的舞弊行为,而是对货币资金、销售与收款、实物资产、采购与付款等各方面都在进行的内部会计控制。再例如:对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方面,很多农业企业仅仅是制定了不相容的职务分离、财务收支审批等制度,但是对于现金、银行存款的管理、各种票据的管理、货币资金业务的监督与检查等方面并未制定出严格的内部会计控制机制,从而导致农业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不严格,经常出现坐支、私设小金库、收入不入账等问题。

二、完善我国农业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措施

(一)不断建立健全农业企业“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

会计监督是对企业会计行为的一种外部约束力量,针对我国目前农业企业会计行为中自觉性较差、会计信息造假问题严重的情况,只有加强对农业企业的会计监督,才能有效的迫使农业企业被动的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对农业企业的会计行为进行有效的约束,才有可能对农业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做出保证。我国新会计法中对会计监督的重要性进行了要求,要求农业企业及其他企业必须构建“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由国家、社会、企业内部对农业企业的会计执行情况等进行监督。这样一来,农业企业的会计监督主体就不仅仅局限于企业了,还包括国家机关、社会机构等。

(二)不断提高农业企业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会计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农业企业会计工作的质量,农业企业会计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特别是处于管理岗位的会计管理人员素质更是无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对农业企业提出的要求,这将直接影响到会计工作效率的提升。因此,要想完善农业企业的内部控制就必须先提高农业企业会计人员的素质,加强对会计人员队伍的建设,在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理论素质、实践能力的同时加强对会计人员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例如:在选拔、招聘会计人才时一定要选择优秀的、高素质的会计人才,要实现“以薪留人”、“以酬养廉”的模式,在为会计人员提供职业发展平台的同时为他们提供今生的机会。对于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与业务素质的培训是提高会计人员的必备条件。一定要注意从思想上教育会计人员遵纪守法、秉公办事、清正廉洁,避免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的形成。

(三)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风险管理意识

为了进一步保证我国农业企业的资产安全性,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更为了进一步防止农业企业会计舞弊现象的发生,必须进一步规范会计行为,降低农业企业生产经营风险的发生,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效益,加强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加强风险的防范意识。农业企业的生产具有自然属性、生产周期较长的特点,因此,农业企业将面对远远高于其他行业的生产经营风险。这就要求农业企业必须建立健全风险控制机制的建设,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及时发现并识别内外部风险因素,积极应对风险的发生。

总之,现代农业企业主要是以种植业、水产养殖、食品加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随着农业企业的不断发展,其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各农业企业必须加强内部控制与管理,建立与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严格规范内部控制程序,明确会计人员工作职责,提高会计队伍素质建设。农业企业应通过不断的改革与创新来完善自身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以此来保证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为我国新农村建设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瑛.浅谈农业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中的问题[J].中国农业会计,2012

第12篇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并且是一个在国内消费和出口创收方面对农业依赖性都很强的国家。随着全球化的和对外贸易的加强,我国急待有一个统一且符合国际化要求的规则体系来规范我们的企业农业经济活动的会计行为,以便使我国的企业能够顺利走向国际。如我国对外投资的农业企业需要对外提供会计报表,又如国内的农业企业要吸引外资也需要对外提供会计报表,这都要求我国的准则体系要对生物资产这一块有个明确的规范。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于2001年1月了《IAS41——农业》来规范农业活动的会计处理、财务报表列报和披露,而我国一直没有相应的规范。因此,在这个时候提出生物资产这一概念,并通过企业会计准则的形式规范了企业农业项目的会计处理是非常必要的。

一、生物资产的概念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规定生物资产是指有生命的动物和植物,与国际会计准则所规定的活的动物或植物的概念完全相同。而我国会计准则将生物资产分为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和公益性生物资产三大类,并分别就三大类生物资产的定义、包含和相应的会计处理分别进行了规范。其中有特色的是我国将公益性生物资产也纳入了生物资产的范畴,并将公益性生物资产定义为以防护、环境保护为主要目的的生物资产,包括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等。之所以将公益性生物资产也界定为生物资产的一类是因为企业拥有或控制的公益性生物资产,虽然不能直接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但具有服务潜能,有助于企业从相关资产获得经济利益,从而满足生物资产确认的条件。

二、生物资产的特征

作为一种经济资源,生物资产和其他资产一样都是企业对其进行经营管理从而谋求资金增值得手段,而使收回投资时的资金大于原始投入,在这一点上,生物资产和其他资产对于企业的意义是相同的。但由于生物资产与其他资产的形式不同,价值转化机理也不一样,因此生物资产不但具有一般资产的特征,且基于它具有动植物的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相互交织的特点,生物资产还具有与其他资产不同的生物特征,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物资产具有生物转化性和自然增值性。生物资产是活的动物和植物,因此其自身具有生长、发育、繁殖和衰退的自然,它依靠这些自然规律和人的劳动的推动来实现自身的转化,如由一粒种子长成一棵大树。又由于生物资产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互交织作用的结果,因此生物资产在生长过程中不断地自然增值。

2、生物资产具有生长周期性。生物资产是活的动物和植物,由于其自身的特殊生长规律,其生长都要经历从繁育、成长、成熟、蜕化、消亡等几个阶段,即是具备生命周期的资产。并且不同的生物资产其生命周期也存在差异性,有的生物资产周期很长,如林木,长达十几年甚至上百年,有的生物资产周期又很短,如一般的农作物,在一年以内。

3、生物资产具有多样性。不同的生物资产具有各自的生长、发育特点,而且差异非常明显,如植物和动物就具有完全不同的生长发育规律。

4、生物资产的生长具有地域差异性。动物和植物均依赖于自然环境而存在,不同地区自然条件导致了生物资产的地域性。如农作物和森林资产是在地球的某一地理位置上生长,因而附属于该地域的温度、湿度、光照、降水、土壤肥沃程度等自然条件的差异都将到农作物和森林的生长潜力和未来产品的数量、质量上。因此,不同地域的生物资产呈现出地域差异性。

5、某些生物资产具有提供副产品的特性。某些生物资产可以提供多种农副产品,如奶牛就提供牛奶这种副产品。但是同一种类的动物或植物提供的副产品在数量、质量上都具有相当大的差异。

6、某些生物资产具有附着物不可分割性。生物资产作为活的动物或植物,一般具有与其附着物不可分割的特性。如森林、农作物依附着土地,鱼类、海洋生物依附着江河水系等。一旦这些生物资产与其附着物分开,它们将不再属于生物资产的范畴,如生物资产的收获和死亡。

7、生物资产具有双重资产特性。生物资产具有流动性资产(消耗性生物资产)和长期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和公益性生物资产)的双重特性。并且在一定情况下可以相互转化。如牛、羊等生物资产在人类以取得肉、皮等产品为目的时,这些牛羊只能利用一次,价值一次性地转移,即具有流动性资产的性质;当人类以取得毛、乳等产品为目的时,这些牛羊可以反复利用,价值逐步转移,即具有长期性资产的性质;但是一般来说,公益性资产都具有长期性资产的性质,如放风固沙林、水源涵养林等,都是具有很长的生长周期和价值收回期。

8、生物资产具有未来经济利益不确定的特性。生物资产在存续期间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如农作物受自然条件的制约,特别是洪水、飓风等自然灾害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以及产出有很大的危害,动物疾病的发生等也使得生物资产的未来经济利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高风险性。

三、生物资产计量模式的选择

(一)国际会计准则的选择

国际会计准则对于生物资产的确认条件除了与其他资产确认相同的两个条件外,还特别的规定“该资产的公允价值或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这意味着生物资产或农产品的确认时间可能要早于根据其他准则确认的资产,如对于新生的动物或新收获的农产品,不管其成本是否能可靠计量,只要它们的公允价值能可靠计量,IAS41要求立即确认。

对于生物资产,IAS41第12段规定,除了在第30段所述的公允价值无法可靠计量的情况外,在初始确认和各个资产负债表日,生物资产均应按其公允价值减去预计至销售将发生的费用计量。从企业生物资产上收获的农产品,IAS41第13段规定应按其公允价值减去预计至销售将发生的费用计量。如果生物资产在初始确认时的市场价格或价值无法去定,并且公允价值的其他估计明显不可靠,生物资产应该按照其成本减去累计折旧和累计减值损失计量。生物资产的公允价值一旦能够可靠计量,企业应该按照公允价值减去预计至销售将发生的费用计量。且这种例外只有在初始确认时才可能存在,企业一旦使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生物资产,即使它后来将无法可靠地确定公允价值,它也应继续使用公允价值模式,直至处置该生物资产。

由此可见,在国际会计准则的规定下,企业对生物资产的计量没有可选择性,只要公允价值能可靠确定,就只能运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

(二)我国会计准则的选择

我国是农业大国,但农业基础设施薄弱,资金不足,生产力水平低下,农业是入世之后收到冲击最大的行业之一,但我国又缺乏合适的生物资产会计准则对农业经济活动进行规范。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农业要引进技术和资金,开展国际合作,需要提供相关的会计信息,以消除外国投资者对我国农业财务报表的误解和怀疑。因此,适时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生物资产会计准则是非常必要的。我国在2005年下半年了新会计准则的征求意见稿,并于2006年2月对外正是了最新的38项企业会计准则且要求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实施。在这最新的38项准则中就包括了生物资产的会计准则。

我国最新《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在第六条中明确规定:生物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并在第七条至第十五条分别说明了各种生物资产的初始成本如何。在第十七条至第二十一条中,对生物资产后续计量的要求和进行了规定。仅在第二十二条中说明:“有确凿证据表明生物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应当对生物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1)生物资产有活跃的交易市场;

(2)能够从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生物资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从而对生物资产的公允价值做出合理估计。

可以看出,我国对于生物资产的计量采取的是成本的计量模式,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采用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

(三)我国选择历史成本计量模式的原因

运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下提供的财务信息是过去发生的,具有很强的可靠性,但是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这些信息可能与现实不符,即相关性较弱。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提供的财务信息正好弥补了其相关性不足的缺陷,但同时由于在计量的过程中存在估计、判断,因此又降低了信息的可靠性。我国最新的会计准则中对于生物资产的计量仍然采用历史成本的计量模式,而仅在特定条件下才采用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其原因是:

1、我国农业总体上看是数量多,规模小,以家庭经营为主,这类企业通常不要求也没有能力对外提供财务报告。而我国以农业为主业的农业类上市公司仅40多家。因此,目前我国生物资产的计量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还不现实。

2、我国的农业市场体系尚不健全,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很不发达,农业信息化程度较低,不适合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取得公允价值需要有充分发育的市场。农业市场体系不完善,从农业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取得有用的信息还比较困难,因而无法确定公允价值。所以我国目前直接采用公允价值作为生物资产的计量模式还不合时宜。

3、我国的资本市场还不规范。只有在成熟的资本市场、完整的资产评估准则体系、完善的债务重组法规等外部条件的支撑下,公允价值的计量才能真正的发挥其作用。否则,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差额作为利得或损失计入损益的处理结果会对企业资产价值的稳定性以及企业的损益带来很大的。特别是在上市公司,容易成为企业操纵利润、粉饰会计数据的手段,从而降低会计信息的质量。

4、我国农业从业人员专业素质较低,职业判断能力有待提高。公允价值的计量需要会计人员具有高超的职业判断能力。要获取高质量的公允价值信息,不仅需要会计人员具有丰富的会计与实践素养,还需要会计人员了解评估、资本市场等相关知识。而在我国现有的会计从业人员中,其整体素质不高将直接影响职业判断水平,从而制约公允价值模式的使用效果。

5、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在我国的一些公司经常出现一人兼任董事会与监事会的职务、股东大会对高级经理层的约束力名存实亡等现象,这就造成了董事会和高级财务经理对会计工作的实际控制权,而会计信息具有对董事会和高级经理人员能力、业绩、道德水平监督和评价的功用。因此,在使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时就很容易出现董事会和高级经理人员为了私利而操纵会计数据的情况。

6、诚信机制的建立尚需完善。诚信虽然是道德标准,但是在现今的中如果缺乏了诚信,即使会计制度、企业治理结构、资本市场等其他条件都达到完美,也无法阻挡造假行为的发生。中介机构及企业本身的诚信水平和专业水平都有待提高。因此,必须建立对诚信负责的机制,明确诚信的评判标准及违背诚信标准应付出的成本。而在我国,诚信机制的建立还在不断完善之中,违背诚信的事件还时有发生,这对公允价值模式的运用是非常不利的。

7、在市场上取得资产的公允价值是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的,因此,在选择计量模式的时候不得不考虑成本与效益的原则。若取得公允价值的成本过高,则企业很可能会放弃采用公允价值而采用历史成本。

综合以上几点,我国在现阶段对生物资产的计量采用历史成本模式是有其必要性的。但由于公允价值的若干优势,以及其对于我国准则跟国际趋同的重要意义,我国在最新的准则中也明确规定了生物资产可以使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的情况。可以说,我国目前对于生物资产的计量是“以历史成本计量为主,公允价值计量为辅”的,只是在现实条件的限制下,公允价值在我国还没有发挥较大的作用,相信随着宏观环境(农业市场体系和资本市场的完善、诚信机制的建立等)和微观条件(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农业从业人员素质的提高等)的不断完善,以公允价值模式为主来对生物资产进行计量必将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主要: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网站,2005年2月10日

2、汪祥耀。《国际会计准则与财务报告准则——与比较》。第1版。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4.422~429.

3、财政部会计司。《国际会计准则第41号——农业》。农业会计,2001,(11):36~39

4、李书锋、谢建宏、李孟清等。《生物资产的确认与计量研究》。中国农业会计,2004,(10-11):18~20

5、张心灵、王平心。《生物资产计量模式选择的思考》。会计研究,2004,(10):33~37

6、林静、吴国栋。《生物资产计量探讨》。商场化,2005,(12):328~329

7、许云。《解读中关于生物资产确认与计量问题》。立业财务与会计,2002,

(1):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