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科研的基本思路

科研的基本思路

时间:2023-06-12 14:46:1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科研的基本思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科研的基本思路

第1篇

关键词:信息资源;统筹建设;框架体系;实施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2009)04-0104-03

引言

教育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曾有学者将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四个关键要素形象地比喻为“路、车、货、人”:网络基础设施是“路”,各种网络教学支撑平台和教育信息管理平台是“车”,教育教学资源是“货”,而“人”指的是信息资源的建设者和使用者。一个理想的教育信息化系统应该是“路上有车,车上有货,货有人用”。

现阶段,高职院校相继建立起以网络通讯为基础的校园网来辅助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各种活动,基本解决了“路”的问题。但是,硬件建设的终极目标是为教学、科研和管理服务,服务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教育信息资源。因此以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为主体的信息资源建设工程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和基础。

1 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现状反思

许多高职院校在教育信息资源建设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盲目购车,有车无货,货无精品”现象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资源建设缺乏整体规划,造成资源建设投资比例失调。据了解,不少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的投资比例不及硬件投资的1/4,“重硬轻软”现象严重;

二是资源质量不高,资源库利用率低。许多资源库容量表面上很大,但是质量不高,针对性、实用性不强,师生对教育资源库的实际利用率低;

三是缺少良好的资源建设体系和运行机制,资源分类复杂、组织混乱;

四是缺少有效的资源管理手段,资源管理平台的兼容性不强、资源应用平台的实用性不高;

五是缺少有效的资源建设保障机制和政策支持,难以发挥其在教学与科研中应有的作用与效益,造成资源的闲置与浪费;

六是各院校缺乏资源共享机制,重复建设现象严重。

因此,研究和探索高职院校教育资源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建设思路、建设途径和建设策略,逐步推进教育资源体系建设的规范化、层次化和完善化,成为当前一项紧迫课题。

2 教育信息资源统筹建设的内涵分析

本文主要从框架层面、功能层面、应用层面和支撑层面来分析教育信息资源统筹建设的内涵。

2.1 框架层面

从教育信息资源统筹建设的框架层面看,它是建立在硬件基础平台基础之上,通过运行相应的支撑体系,在资源应用平台的作用下完成教学、科研和管理所要求的主要功能。如图1所示。

硬件基础平台是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物质基础:资源功能体系是为辅助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各种活动所必需提供的各种功能汇集;各种资源应用平台为资源应用的单方面要求提供支持;运行支撑体系为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正常运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2 功能层面

从教育信息资源统筹建设的功能层面看,它主要为教学、科研和管理提供各种必需的功能。具体而言,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

(1)本着经济、实用、兼容的原则,以能够为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日常办公、内外交流等各方面提供全面、切实的支持。

(2)以校园网为依托,以“完善硬件、优化软件”为基本建设目标,通过搭建资源库中的软硬件具体项目为标志,实现师生教学观念的信息化。

(3)以建设更新网站网校、完善教学资源库为基本标志,将现代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信息化的内容和方式,融合到学科教学过程和学校管理中,初步实现教育技术的现代化和办公自动化。

2.3 应用层面

从教育信息资源统筹建设的应用层面看,它包含各种应用和相应的应用软件,它与各学校的性质、发展的阶段和关注的重点有关。具体而言,一般包含以下五个方面:

(1)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体系,使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能够运行。如建立域名、电子邮件、FTP、网络安全、VOD视频点播平台、网络教学资源管理平台、网络教学平台、网络教学管理平台、网络课件制作平台、网上在线考试和练习平台、网上辅导答疑平台、校园网络办公自动化平台等公共服务平台体系。

(2)建设教学资源库,在教学资源管理平台下整合各种媒体素材库、题库、案例库、教材库、课件库等,为教师备课、网络课程建设、网上辅导练习提供资源。

(3)建设网络精品课程,是指课堂教学的流媒体视频录像,或经过编辑的、声像图文并茂的、以知识点或知识单元为模块,以知识结构的逻辑关系或认知关系为线索构成的知识系统。网络课程的特点是交互性、开放性、共享性、协作性和自主性,可直接用于网上学习。

(4)开发教学网站,主要是指向优秀教师或教学小组开放一定的网络空间,下放一定的管理权限,使他们能够开设自己的个性化的教学资源库或学科教学网站,存放自己平时收集、加工或制作的教学资源、教学课件、数字讲义、研究论文、心得体会等,向全校教师开放,并定期进行更新、维护与管理,可进行互动式的网上辅助教学。

(5)数字化图书馆。各级各类图书期刊中蕴涵着极其丰富的教育资源,将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和数字化图书馆工程紧密结合起来,推动教育信息化进程。

2.4 支撑层面

从教育信息资源统筹建设的支撑层面看,它主要包括为保障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正常运行的各种保障机制。具体而言,主要有如下四个方面:

(1)资金保障。确定教育信息化的优先发展战略,将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资金纳入学校的财政预算,为硬件升级、软件维护和人才培养提供足够的经费预算。

(2)政策支持。为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提供有效的政策支持,充分调动和发挥全校师生的积极性,参与教育信息资源的建设、管理、更新和维护。

(3)人才队伍。建设一支高效、稳定的教育信息资源建设队伍,从教育信息资源的规划、建设、维护和更新的各个阶段培养和锻炼队伍,建立起“专职人员负责、兼职人员辅助、学生队伍补充”的层次化模式,为教育信息资源的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4)技术标准。在依据“长远规划、分步实施、建用并重、逐步完善”原则进行信息资源的建设和维护时,需要严格遵循相应的技术标准,为教育信息资源的可靠性、重用性、可扩展性奠定坚实的基础。

3 教育信息资源统筹建设的基本思路和途径

在教育信息资源统筹建设方面,我们围绕“建网、建库、建队、建制”四项中心工作,从硬件环境建设、资源建设、资源库建设、平台建设、人才队伍建设、规划与制度建设、 资源共建共享模式等工作入手,探索一条满足自身需求、符合高职特色的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道路。

3.1 建网

基本思路:采用“统一平台+统一门户+多应用系统”的建设模式,遵循网络基础层、网络基本服务层、应用服务层和统一的个性化门户的四层次结构,搭建安全高效稳定的基础环境。

建设途径:(1)加强校园网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校园”一卡通”系统;(2)增强和完善网络基础应用,进一步优化网络基础服务,加强网络管理和网络安全,完成身份认证和用户管理系统等;(3)实现统一的校园管理系统(包括行政、人事、财务、科研、教务、设各、后勤等管理系统),实现完全意义上的办公自动化;(4)搭建校园社区服务架构并提供多种教学和生活服务。

3.2 建库

基本思路:依据“长远规划、分步实施、建用并重、逐步完善”的原则,明确建设内容、确立建设目标、制定建设方案、统一建设标准、规范建设过程。按照“一宗旨、二条路、三机制,条块结合,科研项目驱动”的建设思路逐步推进教育信息资源建设。

建设途径:(1)一宗旨:以“共建共享”为教育资源建设的目标宗旨。发动全校师生,以学科系统资源和专题资源库建设课题两种形式参与教育资源库建设,形成共同的教育资源,供师生共享。(2)二条路:利用采购资源与自建资源两种方式同时进行。一方面是继续集中采购国内的优质教育资源库,尽快充实我校教育资源素材库:另一方面是发动全校师生参与特色教育资源库的建设,建成学科、专题网站并逐步实现资源建设上的共建共用和共享。(3)三机制:在教育资源组织管理机制上,我们建立了“共享、互动、激励”三大机制。通过建立学科资源的统一平台、专题资源的统一访问入口、共享资源的“营运”积分机制等,贯彻教育资源的“共享是目标、共享是前提”的理念;通过教师互动、网络互动和师生互动来实现教育资源的互动;在激励机制方面,通过建立对研究子课题进行经费补助机制、资源建设评奖机制以及资源建设中的积分奖励机制来激励参与者的兴趣和热情。(4)条块结合:在建设教育资源的内容与形式上,采用学科资源这个“条”与专题资源这个“块”有机结合。(5)科研项目驱动:在实施教育资源库建设项目时,部分内容以科研课题项目的形式来开展。我院在“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课题中开展了“教育资源管理平台的建设”、“通用专业网站建设”、“网络课程建设”、“专题教学互动平台建设”等方面的研究课题,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教学和科研的积极性。

3.3 建队

把师资队伍转化为信息化资源建设与应用的人才队伍,是学院推行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依托和主要力量。为此,建设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教育信息资源的管理队伍,保证教育资源的开发、推广应用,教育技术环境基础设施的运行、维护与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基本思路:按照“在编为主、聘用为辅、学生补充”的原则建设一支高效、稳定的教育信息资源建设队伍。

建设途径:(1)根据本单位的编制体制及人才配置情况,建立信息资源建设人才队伍。使各系、部、教研室都有制作人才,都有技术骨干,做到人才队伍组织健全,层层不缺。(2)注重对教学资源建设人才队伍的培养。对专业人员采取外送进修深造和鼓励在岗自学的形式进行提高,使之始终成为骨干力量以支撑教学资源建设。对大多数师资力量,应以短期培训为主,采取分批分期进行业务技术培训形式,使之成为信息资源建设与应用的基本力量。(3)充分利用有利时机和条件进行人才培养。一是在建网时,结合校园网建设施工,对网管人员进行先期或是同步培训:二是在建网之后,利用本校或就近建网较早的单位进行顶岗实习。(4)鼓励和支持计算机专业学生参与到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中来。通过成立数码工作室、建立网页开发与维护小组、扩大网络维护与管理人员队伍、充实教学资源管理平台人员等措施,建立一支“大三开发、大二维护、大一参与”的层次化学生队伍。

3.4 建制

基本思路:按照“保障安全、统一标准、完善制度”的基本思路,逐步构筑起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体系的保障机制。

建设途径:(1)构筑安全机制。通过网络、数据、系统方面的安全技术手段,为教育信息资源体系提供完整的网络安全防御系统的解决方案。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校内用户使用安全标准,通过技术防治和管理防范相结合,建立有效、健全的管理体系,最终达到保护信息系统安全性的目的。(2)建立统一的信息标准,提供平台与接口规范。根据多项标准建立统一的数据库及数据标准:定义清晰而标准的接口,使得应用之间能够实现互操作;通过定义应用标准,使得遵循标准的应用能够方便地集成,构筑一个可缩放的集成信息系统。(3)完善保障制度。建设保障体系是数字化校园建设实施的基础条件,包括资金的投入、队伍建设和管理机构等。

第2篇

    教育科研计划制定的必要性

    1.制定教育科研计划是保证课题研究顺利进行的必要措施

    制定出课题的研究计划,课题研究就有了明确、清晰、可行的思路。课题研究计划明确规定了研究范围和目标,具体规划出整个研究步骤,研究者就能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研究。如果没有研究计划,盲目地凭感觉去瞎碰,绝对不可能获得科学的研究成果,课题研究也不可能顺利进行。有的科研课题确定后便无声无息,或半途而废,就是因为没有明确的研究计划。

    2.制定教育科研计划是使研究课题具体化的中心环节

    研究课题必须具体化、可操作。如果对课题有不少想法,但是不知如何使课题具体化,使课题研究可操作。制定课题研究计划,是使课题具体化、操作化的中心环节和必要步骤。在研究计划的基础上,才能设计具体的研究方案,去实施具体研究。

    3.制定教育科研计划是课题研究成果质量的重要保证

    如果说,设计蓝图、制定工程计划决定着一项工程的质量,那么一份教育科研计划也直接关系到一项课题研究的质量、研究价值乃至成败。有人说,制定出具体、可行的课题研究计划,就等于完成了课题研究的一半。

   4.制定教育科研计划有利于检查和自我检查

    有了课题研究计划,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可以对照计划检查    自己的研究工作的进展情况?是否按计划进行?是否按期取得阶段性成果?科研管理部门对课题研究进行检查督促也有了依据。

    5.制定教育科研计划有利于协作研究:是保证明确研究人员职责范围、内部协调、工作同步的必要条件。

    综上所述,在确定研究课题之后,制定课题研究计划是非常必要的。制定好课题研究计划,可以使教育科研奠定在目标明确、任务明确的基础上,使课题研究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育科研计划的基本结构

    尽管教育科研的课题众多,所用的具体科研方法也有所不同,但是课题研究计划的基本结构大体是一致的。

    教育科研计划的基本结构是:

    1.课题的界定与表述;

    2.研究的目的、意义;

    3.研究内容的具体化表述;

    4.研究的方法、途径;

    5.研究对象和范围;

    6.进展的步骤(阶段任务、目标)、进度;

    7.成果的形式;

    8.课题组成员分工;

   9.经费预算。

第3篇

[关键词] 职业环境实训教学仿真“双师型”教师

一、构建职业环境实训的必要性

会计实训教学是高校会计类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培养会计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措施。近年来,我国的会计学历教育迅速发展、突飞猛进,几乎是“无会计专业不成大学、无大学无会计专业”,导致大量财会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究其根本原因是大多数院校财会专业实训教学弱化,难以培养出高素质应用性会计人才。我国高校的会计专业教学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强化了实践教学,但其会计实训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在校内的手工实训室与电算化实训室进行,它易于组织、方便教学,但缺乏真实的职业环境;一是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受客观条件的限制,造成实训内容单一,缺乏连续性、系统性。由于这两种实训形式存在的局限性,导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的现象,实训效果不太理想,这不仅影响后续实训环节的进行,而且影响理论教学的开展,难以实现培养学生职业意识、动手能力和掌握基本技能的目的,更不用说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构建职业环境实训就显得异常重要。

二、构建会计职业环境实训的基本思路

以可持续发展的思路,确立教学、科研与服务三位一体的建设理念,加强实训教学与科研、社会服务的联系,是会计职业环境实训的基本思路。只有这样,才能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才能与时俱进,实现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开拓实训、培训、咨询全方位的服务功能,融会计职业技术教育、技能培训与社会服务为一体,实现教学、培训和服务一条龙,为学生实训和行业、企业员工培训服务,为社会提供多功能、全方位的服务,最终形成教学、科研、服务和发展的良性循环。

构建会计职业环境实训项目,创造立体化教学场景和氛围,让学生在一个真实的职业环境下按会计专业岗位群对基本技能的要求,进行全面、系统、高仿真的动态模拟,是提高实训效果,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1.运行环境仿真。模拟会计工作真实运行环境,设置主体单位和客体单位,其主体单位除财务部门外,还包括与会计工作有联系的业务、总务、人事销售、生产、技术、人力资源、设备、采购、仓库、质量控制,等等,在主体单位财务部门设有财务主管、成本、费用、税务、出纳、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和内控等岗位。其客体单位设有与企业相联系的购货方及销货方,辅客体设置开户银行、工商局、税务局、中介机构(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等。建设完善的、实景化的主体单位与客体单位工作区,室内陈设完全仿真,备有主体单位内部自制的和来自银行、工商、税务及购销货双方等客体单位的各种原始凭证,配有必须的办公用品,墙壁上张贴业务流程图和岗位责任制等,为学生提供一个仿真环境的全程模拟,以此探索出一条理论联系实际、课程教学与岗位实景模拟相结合的创新型教学新路子。2.业务仿真。根据会计职业要求,全面组建财务工作所涉及到的主要相关业务,以及业务逻辑流程和数据流程。设置工商、银行、税务基本业务,进行系统、规范、模拟实际岗位群的基本技能操作训练。设立公司到开展经济活动,一般要分为三个阶段,从公司申请名称预先核准、验资、设立登记申请、企业代码申请、开立银行账户为第一阶段;从税务登记(国税、地税)、发票申领、税务报表填制、财务报表填制到纳税申报为第二阶段;工商年检、所得税汇算、会计报表审计为第三阶段。因此,实训业务完全按三个阶段设置,贴近实际,业务规范,循序渐进,全面、系统、科学、合理。3.角色仿真。在主体单位与客体单位之间,主体单位各职能部门之间、财务部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设置不同的岗位,不同的岗位分配相应的实训学生,并且执行岗位责任制,履行各自职责。并实行岗位轮换,所有业务都由不同职业角色的学生配合完成,实训中的繁忙与辛苦、学习与探索、争论与协作、成功与教训都由学生自己去体会,使学生对流转程序有生动的感性认识,也进一步激发出强烈的主体意识。

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实施先进、实用、经济的建设模式。1.先进性:适应互联网上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商务业务发展的特点及信息网络技术的更新换代,在实训内容及软件设计方面基本满足网络业务发展的需要,在实训设备购置及实训教室装修方面基本采用统一招标,优中选优,保证其先进性。2.实用性:系统设计严格按国家有关标准,体现系统的适用性和优选性,考虑到使用对象的不同,没有照搬工商、银行、税务等部门的软件系统,仅仅将会计人员必须掌握的部分内容通过自行开发实训教学软件系统,保证其实用性。3.经济性:目前,实训室建设经费不足是一个现实问题。

三、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是会计职业环境实训的根本保证

要提高实训教学质量,就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实训技术队伍,“双师型”教师队伍是会计职业环境实训的关键。鼓励会计教师积极参加资格考试,努力取得会计证、会计师证、注册会计师证等,使他们具备“双师素质”。财会专业“双师型”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他们是讲师、教授,能讲课、能编写教材、能带实习、能指导毕业论文、能承担与教学有关的科研课题;同时他们也作为会计从业人员,又是会计师、注册会计师,能动手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进行会计电算化操作,并能进行财务分析等。加强与政府部门和企业的联系,参与社会实践,以丰富社会实践经验。

第4篇

关键词:高职;美术教学;基本思路;素描教学;色彩教学

一、高职美术教学深入研究的重要意义

事实上,我们所说的高等职业教育就属性上来说属于职业技术教育范畴[1]。在这个职业教育体系当中,美术教育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和实际性内容,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必须在美术教学贯彻职业技术应用的核心教学思想,区别于以往普通高校的教学模式,走出适合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道路来[2]。笔者经过大量的走访和调研性工作也进一步发现,很多高职院校还在照搬普通高校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这说明在一定程度上,高职美术教育停留在形式教学的高度当中。事实上,高职美术教育关系到高职学生今后生活和工作中的众多内容所在,对于其今后的成长也起到了关键的辅作用。因此,从这个角度,我们必须深入完善高职教学的相关研究体系,切身为高职学生打造出一套适合他们的美术教学体系,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让他们能够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全方位,高素质人才。

二、新时期高职美术教学基本思路分析

(一)关于要进一步加强现有美术教学科研力度

相关统计资料显示,在我国很多高职院校当中,不管是美术教学还是相关的科研内容都没得到应有的重视程度。就目前来看,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社会对精神文明需求也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3]。然而,高职院校往往立足于就业和实际性专业技能的训练当中,艺术教育这面大旗往往成为了一个象征,一个形式。笔者认为,面对这种现状,我们应当在三方面内容上对现有高职美术教学进行改善。1.加强高职美术教学大纲的完善力度事实上,我国高等教育管理有关职能部门,应当顺应时展具体调整时代下的高职美术教学具体内容和具体方式,要进一步更新理念,把高职美术教学当作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一环来抓。同时,笔者在这里还要着重强调的是,我们广大高职美术教学教师,也应当不断增强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观念,多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实际进行教学[4]。2.现代化精细管理理念在高职美术教学管理中的应用从目前来看,时代塑造了无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对于高职美术教育来说,我们也不能再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要从科学管理出发,从制度入手,进一步对高职美术教育体系进行完善[5]。具体来说,高职美术教育需要从源头做起,从教学方法深度研究出发,积极订立相应的高职美术课程考核制度和相应的评价体系,以保证整个美术教学的开展和进度。3.深度分析当前社会形势,认真整改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进一步深化,高校生源不断扩大,相应的高职院校生源数量受到了严重的冲击。为了应对这种局面我们一定要深度研究高职美术教学特色,走适合高职教育发展的美术教学之路,注重对学生一专多能的整体素质进行培养,以便能让社会多种行业可以接受高职专业人才。

(二)关于要进一步整合美术教育资源

说到整合美术教育资源问题,笔者认为也要分为两个方面来具体论述:一是要对学术资源进行整合。我们可以这么理解,整合学术资源的关键在于学科专业的整合。我们首先要提升对学科专业交叉性和交互性的认识程度,从而在整合中可以形成新的科学增长点,以便推动学科的整体性发展[6]。举个例子来说吧,音乐和美术教育有一定的共通性,我们在实际对这两种学科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穿行;二是要进一步打造专业高职美术教学队伍。我们可以这么理解,高职美术教育的开展其核心还在于教育者的自身素质和综合修养,所谓的言传身教,也是如此。

三、关于高职美术色彩教学分析

相关统计资料进一步显示,现阶段我国高职美术教育从色彩教学内容当中所应用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来看都十分的模式化[7]。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原本具有生动活泼特点的美术教学出现了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而显得单一化。笔者认为,色彩教学实际上是培养高职学生艺术之路的基础,是为他们打开艺术大门的关键内容所在。在我们实际进行高职美术色彩的教学过程当中,我们一定要结合高职美术学生个性特点来定制可以提升他们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现阶段,人本的教学理念越来越受到社会的认可和重视。笔者也是立足于这一点,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仅仅充当教学知识的传授者和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大量的实践让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展开实际性训练和讨论,我在一旁仔细观察,针对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进行解决和总体性指导。这样一来,无论是在课堂氛围上还是在教学效果上都有了极大的提升。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职美术教学是高职教学体系中重要的一环。笔者认为,高职美术教学不仅关系到对于高职学生美术知识的传授,更在很大程度上为高职学生奠定了人生的艺术基础,提升了他们的审美意识和综合素养。因此,新时期我们深入开展美术教学相关领域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美术教学包含了众多的内容,不同的领域,教学方法和教学侧重点也不尽相同。本文也只是选取了色彩这个比较重要的内容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希望能对同行起到借鉴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震亚.高职美术教学的实践探索[J].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2:23-25+59.

[2]唐志.我国高职美术课程的教学现状及改革发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

[3]周震亚.高职美术教学的实践与探讨[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4:97-100.

[4]刘虹.高职美术教学中学生艺术素养形成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03:118-119.

[5]窦曼娟.高职美术教育现状与教学改革思路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5,05:190-191.

[6]胡胜男.艺术素养在高职美术教学中的培养策略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5,09:153.

第5篇

关键词:工商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一、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前期基础

我校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于2007年开始招生,现有16个教学班,学生597人。建有经营与管理综合实验室、经营决策与战略沙盘模拟实验室、电子商务实验室、ERP实验室等8个实验室,实验、实训场所面积满足教学需要,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基本满足教学需求。目前,工商管理专业与长沙通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等10个单位签订人才培养合作协议,依托行业,突出应用,探索校企共建专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设置、共同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共同培养“双师型”教师、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考核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将教务、团学、招生就业等部门工作和毕业实习教学、毕业论文指导、就业指导等人才培养环节有机结合,更好地发挥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

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

1、基本思路建立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业课程教学、实践性教学环节、毕业论文、“双师”型教师培养等方面与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等深度合作,积极探索校企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新模式和新机制。2、基本原则1)服务企业原则。学校组织人员深入企业调研他们的人才需要、标准、技术需求等,想他们所想;一定要关心企业的发展,并与他们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这是顺利打开校企合作大门的前提和基础,这也决定着合作成败和成功率的高低。2)校企互利原则。学生在企业实训过程中企业有重点培养,优先选拔留用和淘汰的权利,这个是企业的利益。而学校的利表现为:学生就业率的相对提高、能够享受更的待遇以及企业提供的较好的实训质量等。因此,校企双方互利双赢,这是与企业实现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的基础。3)统一管理原则。校企合作是双项活动,校企双方的利益与责任必须高度统一,必须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统一检查考评。事实上,只要坚持高度统一,师徒教与学、理论知识与企业技术需要、理论知识与企业实际应用、以及理论与实践教学的一体化才能很好的实现。

三、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主要措施

1、校企合作环境建设

专业以行业或者企业群为背景,建立“生产中育人,在育人中生产”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来实现校企环境、文化的深度融合,形成大学专业建设与企业人才培养的共生关系。构建校企合作的便捷通道,明确校企双方可提供的资源、空间;制定和完善管理体系,以及相关的激励政策和办法,形成学校和合作企业共同培养技能型人才和的制度和环境。

2、校企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行业专家与专业老师共同探讨,广泛求证,确定了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为:以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导向,实施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掌握扎实的管理、经济方面的基本知识、理论及方法,具备企业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产品营销、经营管理等工商企业运营管理各环节的基本能力,拥有适应生产业发展的工作能力,并具有一定的创新创业素质和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3、“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为应用型人才培养肩负着重要使命,而应用人才培养质量不仅取决于“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推进,更重要的是取决于适应改革发展和需要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因此,为实现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建立一支师德高尚、热爱教育工作、教学经验丰富、了解社会需求、团结向上、结构合理的专兼职教师队伍是必备的。按照“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培养师资”的原则制定制定明确的培养目标和一系列鼓励政策、措施:①加大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工作力度,重点引进高职称、高学历及经营丰富人员;②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力度,通过多层次、多形式培训和教研科研活动,每年制定并落实专业教师轮流到国内外高等院校进修,吸收国内外先进的专业建设理念和经验,及时了解专业的发展动态,追踪学术前沿,掌握先进的科研成果和工商管理经验;③鼓励专业教师到国内外公司企业学习、参加各种学术会议,鼓励专业带头人或骨干教师在合作企业中参与决策;④在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的同时,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鼓励青年教师到相关大型企事业单位带薪挂职锻炼,以加强师资梯队的建设,保证专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⑤并积极聘请校外相关单位与企业的专家来校兼职授课,定期聘请企业高管给教师做讲座。⑥初步推进教育国际化工作,拓展教师队伍国际化视野。

4、实施“3C”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学校“三重一高”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结合企业经营与管理各岗位人才从业技能的实际需求,逐渐总结出了一套适合工商管理专业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新模式。“3C”是指学院、ERP顾问公司、顾问公司的客户公司。“ERP顾问公司是指为客户公司提供全方位的ERP的实施、企业管理问题分析诊断、管理能力提升等管理服务的公司;客户公司是本地制造企业。ERP顾问公司可以为师生提供丰富的管理实践素材,客户公司可以为师生提供实践教学环节,从而使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对理论知识运用到管理现场实现无缝对接。

5、积极开发一体化教学课程

第6篇

我个人的述职报告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上任四个月来的主要工作总结;二是年度个人的教学科研情况总结。

一、上任四个月来的主要工作总结

在年10月初,承蒙会计学院的同事们和学校党委信任,被学校组织部任命为会计学院副院长,目前还在一年的试用期内。职责分工是分管科研、人事和自学考试,协管福建路教学。上任四个月来,主要是熟悉各项行政事务,思考以后工作的重点和先后顺序。也就是说,还是在学习阶段,逐渐适应新角色的要求。

在科研方面,由于近几年我院的科研水平取得很大提升,已经结题和正在从事的自然科学基金就有5项,一类期刊取得新突破,这说明已有的科研政策是卓有成效的,所以,我的思路是稳定。但稳定并不意味着不作为。目前正在筹备召开一次国际性会议,题目为“中国会计国际化与CFO角色”,开会日期定为年3月18日。希望通过这次会议进一步提升我院在会计教育界的声誉。我们已经做大了,如何做强,如何在学术界有我们的声音和一席之地是我们以后科研工作的重点。

关于人事,主要做了两项工作。第一项工作,这学期主要是教师岗位定级,在会计学院岗位定级指导小组的安排下,制订了会计学院中级职称岗位定级条件,目前这项工作在和谐的气氛中已经顺利完成。人事的第二项工作是人才引进。这学期先后联系了五位博士研究生,在年元月10日,暨南大学的曹博士已经过来试讲,目前相关工作还在进行中。初步打算是开完3月份的学术性会议之后,配合人事处到各个综合性大学和财经类大学定向定点招聘会计学博士研究生。

关于自学考试工作,由于自学考试是会计学院的经济生命线,所以这项工作是我上任以来的工作重点。基本思路和做法是稳定小自考和社会大自考工作,重点发展全省职业院校“专接本”的社会服务工作。已经组织相关教师编写了“专接本”实验实习教学大纲。在年元月8日负责召开了全省“专接本”三门课程,即《资产评估》、《审计学》和《金融理论与实务》的集体备课会议,聘请了相关专家对承担“专接本”的22所职业院校近60位教师分课程进行了集体辅导。目前“专接本”这项工作开展顺利,将为会计学院的社会服务收入做出更多的贡献。

以上是我上任四个月来工作的简要总结。多学习,多沟通,多服务,定好位,这是我对自己工作的要求。

二、年度个人的教学科研情况

在年度,我个人对于教学投入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全年工作量超过900课时。就以这学期为例,课堂教学工作量就有303课时,平均每周14节课。主要为财务管理专业07级和08级共八个班的学生讲授《财务管理》,这门课采用罗斯的《公司理财》(第八版),这本教材内容多,难度大。为了能吃透教材,达到深入浅出的教学效果,同时以身作则,我个人将课后每道习题都做了一遍。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结合中国上市公司的案例,力求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对学生们严格要求,每次都布置课后作业。

关于科研,这两年主要是读书思考,很少撰写专业论文。打算从年开始,回归专业,作为分管科研的副院长,要带头搞科研。

以上就是我个人一年来的教学科研以及今后工作的一些打算,请同事们评仪。

第7篇

关键词:材料科学基础 功能材料专业 教学改革

Teaching experience of material science foundation course for functional materials major

Bai Jing, Teng Fei, Huang Mingli, Luo Shaohua, Qi Jianquan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at Qinhuangdao branch, Qinhuangdao, 066004, China

Abstract: The materials science of the metallic materials, the inorganic non-metallic materials and the polymer materials has been combined for the functional materials major in our university, and added the latest research results to the traditional knowledge of fundamentals materials science to gain better teaching effect.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idea of teaching reform, several important reforming measures have been discussed in detail for the teaching reform of the materials science foundation course, aimed at improving the teaching quality and teaching efficiency; enhance students' analytical ability and innovative ability.

Key words: material science foundation; functional materials major; teaching reform

21世纪,材料科学与工程技术是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和支撑之一。材料科学基础是材料科学与工程类学科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这门课程既要密切联系理论,又要为其他专业课程打下扎实的基础[1]。通过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学生能较好地了解材料的成分与组织结构,合成与制备,材料的性能及应用的基本知识,相互关系及其影响规律;对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创新能力及运用基础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用巨大。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变化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以及材料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材料科学与工程类人才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已从原来较单一的技术人才转变为高素质、宽口径的复合型人才,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显现。研究和探讨课程体系的优化,兼顾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和高分子材料的共性和个性,对提高该课程教学效果,培养复合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材料科学基础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材料科学基础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以厚基础、宽口径、面向现代工程为前提,根据本校实际情况进行。2011年,我校应教育部要求开设功能材料新学科,而功能材料以所需知识领域宽、学科发展迅速区别于常规的结构材料学科。

(1)我校集合常年工作在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和高分子材料教学和科研一线的教师编写了一本《材料科学基础》(功能材料用)新教材,融入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和高分子材料的共性和个性知识,并结合经济与科技的发展以及本校学科建设的进展,突出《材料科学基础》理论的共性,书中尤其注意了不同种类材料之间知识的交叉和渗透。

(2)着重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创新能力以及运用基础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注重培养学生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创新知识的能力。功能材料领域材料科学发展非常迅速,课本的知识永远落后于最新的科研成果,因而,能力的发展重于知识的传授。

①我校对大学二年级的学生采用导师制培养方式,每位导师都有自己的专攻学术领域,而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可以自主选择导师。在导师带领下,学生开始进入实验室,学习使用相关的实验仪器设备以及最新的学科动态。学校方面,给予大学二年级和三年级的学生一定的实验经费,通过创新实践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和自学能力。很多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参加各种国家级、省级科技竞赛,如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和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科技竞赛等,并多次获得奖项。2013年我院81002班本科生张溪溪等人“利用提钒弃渣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4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81002班侯瑞等人的“基于废弃锌锰干电池制备ZnMn2O4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获得2013年“力诺瑞特”杯第六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三等奖。

②为切实做到“强专业、重实践”,我校采用3+1教学模式,即3年授课+1年毕业设计。在“3+1”模式的导向下,越来越多的学生在本科阶段有了更为清晰的专业成长目标。充足的毕业设计时间,使大四本科生充分参与到指导教师的科研课题中,对本专业的前沿领域和基础知识的实际应用有了深刻的了解,优秀大四学生能多次发表学术论文以及申请专利项目。例如,罗绍华(本校教师)、翟向乐(学生)、张雅倩(学生)、田勇(学生)、李辉(学生),申请的发明专利“硅酸锰锂/纳米氧化物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专利号:ZL 2011 1 0109725.0)已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

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安排部分章节让学生自学。学生通过查找相关参考书籍,总结概括自学部分的知识要点,科研领域的名人轶事,材料领域发展中的重大里程碑进展等,然后分小组分析讨论,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对材料专业课的学习兴趣。此外,在教学安排中,每年度安排两次参观。一次是参观本校太阳能电池和锂离子电池实验室,一次是参观磁性材料生产企业,让学生可以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我们还通过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2]。

2 将最新科研成果融入材料科学基础课程讲授中

在材料科学基础课程备课过程中,注意融入最新的相关领域的科研成果。学生觉得所学知识非常新鲜和超前,能够及时了解本学科的前沿动态,从而提升学习兴趣,对传统知识的理解亦会更为深刻。这种教学方法抓住了“90后”学生喜欢新鲜事物的特性,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图1 强磁场对Fe-C二元合金相图共析点的影响

例如:在讲授Fe-C二元相图时,加入了全国优秀百篇博士论文获得者张宇东博士(东北大学毕业)关于10特斯拉强磁场对Fe-C相图影响的内容[2]。强磁场的使用会使共析点向高温高碳的方向移动(如图1所示)。从而将课本中平衡相图的局限打破,引入了外场对平衡相图的影响。

另外,在讲述固态相变―马氏体转变章节时,讲授应用马氏体相变过程中的体积效应可以实现温控形状记忆效应。在该部分,融入了最新的研究成果,说明由马氏体相变引起的形状记忆效应不仅可以由温度场驱动,还可以由磁场驱动,由此产生一类新的智能材料被称为磁控形状记忆合金,它兼具大的磁场诱导应变(传统的温控形状记忆合金)以及快速的响应频率(压电陶瓷和磁致伸缩材料),现已成为国际范围内智能材料的研究热点,从而补充和扩展了原有的知识体系。

3 合理运用板书与多媒体教学方式

材料科学基础课程内容多且抽象性、理论性强,为了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应该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传统的板书教学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3,4]。板书这种教学手段数百年来在教学发展史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即使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也始终没有退出历史舞台。但是单纯使用板书教学的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如信息容量小且板书内容不易保存,缺乏生动性和趣味性,学生很难保持持续的注意力,已不能完全满足课堂教学的需求。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媒体教学已经启动并迅速开展。与板书相比,多媒体教学有很多优点,能创造出一个有声有色、图文并茂的教学环境,把抽象的事物直观化,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从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将F-R位错源、位错扫过、位错的多滑移和交滑移、热聚合物拉伸变形、马氏体的表面浮凸现象等由书本的平面教学转为多媒体3D教学,使原来单调的课堂教学直观生动、新奇有趣,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省去教师板书的时间,可以增加课堂信息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当然,也有教师指出过多使用多媒体手段的弊端,如教师备课不充分,多媒体教学要求教师制作课件,因而没有充足的时间备课;有的教师自己不制作课件,使用其他教师的课件,不能把课本知识充分消化理解,把讲课变成了“念课”,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且一旦停电,讲课教师便束手无策,影响正常上课秩序。因此,授课教师必须充分备课、认真备课,将课本知识深刻理解,并且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将学生难于理解的知识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流利地表达出来。课堂教学时使用恰当的教学方式,利用板书和多媒体课件相结合的方式来授课。将理论知识和一些不易使用板书的教学内容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对于一些学生应重点掌握的知识点则使用板书的形式着重强调。将每堂课的知识点精心组织,恰当地设置问题进行启发,并预见学生的回答。从而达到板书、多媒体与启发式教学完美地结合,保证教学按照预期效果顺利完成。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材料科学基础是一门传统的基础课程,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以及材料科学快速发展、本科教育向应用型方向转变的背景之下,该课程的教学要求、目标、重点、手段都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紧跟现代材料科学发展的步伐,及时更新和充实材料科学的最新理论及应用成果,使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才能卓有成效地提高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周细应,李培耀,童建华.《材料科学基础》教学改革的实践探讨[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05(2):1-3.

[2] 张宇东.强磁场下钢的扩散型相变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沈阳:东北大学,2007.

[3] 范群成,徐彤,席生岐.研究型教学在“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2(8):61-62.

第8篇

关键词:中职经编 建设思路 建设目标 建设内容

作为海宁市三大支柱产业之一,经编产业在完成“量的扩张”后,开始寻求“质的提升”,而要实现这一提升,高素质的一线技能型人才是关键。

为适应经编产业园区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园区与海宁市教育局、海宁市职业高级中学建立起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经编专业人才培育模式,为海宁区域经编产业培养生力军。然而每年300余人的培养规模,远不能满足经编行业高速发展的需求,所以扩大培养规模、提高培养质量和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成为学校经编专业的重点建设任务。

一、专业建设基本思路

根据经编产业着力构建“产业集聚+自主创新+区域品牌+总部经济”四位一体的经编产业提升模式的要求,学校着重从人才培养、课程建设、师资培养、基地建设四个方面进行建设,通过专业的转型升级,对接经编产业的转型升级。

依托经编产业园区和校企合作联盟,坚持拓展和深化工学结合,积极完善“双轨制”订单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以“实用、会用、够用”为标准,结合岗位职业能力,构建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目标的“能力主导型”课程体系。创建经编工作室,并依托工作室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高标准“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通过在实训基地中引进企业生产性运行管理机制,实现基地多功能化。

二、专业建设目标

第一,拓展合作内涵,继续完善“双轨制”订单培养模式;第二,深化课程改革,构建“能力本位”课程体系;第三,优化课程内容,开发特色专业教材;第四,提升教师素质,培养1名市级学科带头人,新增技师2名;第五,实现多功能化,将基地建设成为“产学研一体化”的技能实训中心;第六,加快专业建设,加强重点特色专业的引领和辐射作用。

三、专业建设内容

1.完善“双轨制”人才培养模式

加强与海宁经编产业园区的联系,深入与经编龙头企业的合作,继续完善“双轨制”订单培养模式,开展基于岗位(群)的人才培养。“课堂设到工厂、企业搬到学校,学生变学徒、作品变产品”,校企共设以岗位职业能力为主的评价标准,从而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2.构建“能力主导型”课程体系

在行业和企业专家委员会指导下,通过专业负责人组织专业教师主动对接行业协会、企业,充分进行市场调研,听取专家、行家的意见,及时掌握本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当地行业企业的岗位要求及对学生技能的新要求,以“实用、会用、够用”为标准,结合岗位职业能力,构建“能力主导型”课程体系,共建课程标准。优化课程内容,建设精品课程一门,开发、编写特色专业教材及配套的实训指导书,建立专业教学资源库,搭建数字化网络教学平台。

3.优化“仿真岗位”教学模式

进一步融合实训功能区的生产、教学、研发功能,按生产工艺流程及时更新实训设施,完善实训岗位与生产岗位无缝对接。把企业最先进的技术和企业管理文化引入学校教育教学之中,促使学生得以掌握企业需要的实用技能,毕业后能更加有效地服务地方产业生产的需要。采用生产化实训、车间化管理、企业化评价的方式,学生只有完成各功能区的实训并考核合格,才能达到相应生产岗位的操作要求。

4.“三出四进”打造师资队伍

为了有效地解决学校教学与企业生产实际脱节的矛盾,学校必须密切联系企业,加快专业带头人及名师的培养步伐,内培外引,通过出国培训、高校进修、下企业挂职锻炼,请教授“进来”、请技术骨干“进来”、请行业专家“进来”、请同行“进来”等多种渠道培养师资。同时聘用企业优秀技术人员、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参与教学和学术交流,促进学校教学与企业生产对接。

5.“产学研一体”,实现基地多功能化

以校内实训基地为依托,建立完善教学为主、生产为辅运行管理机制,新建“经编工作室”和技术咨询服务中心,鼓励教师与企业合作开发科研项目,选派技能水平高的教师帮助企业开展新产品开发和新技术推广,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将基地建设成为“产学研一体化”的技能实训中心,新增经编技能鉴定工种2个,更好地服务于社会行业的发展。拓展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为经编企业培训人才。

第9篇

1美容整形外科研究生培养的思考

美容手术存在不定型手术方案设计思路与美容个性化的要求,要求专业医师不但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有很好的形象思维能力,具体来讲包括空间想象能力、心理描绘能力等。美容专业与理工科、社会学、美学等多个学科广泛交叉;注重外形改善与功能兼并恢复;与心理学有密切关系;需要深厚的美学艺术理论与技巧等。这些特点决定了整形美容外科医师需要具有扎实的学科理论、良好心理想象能力,广博的社会知识和阅历,尤其需要熟练的外科操作技术和丰富的审美知识[3]。正是这些特殊要求决定了整形美容外科医师成长的缓慢性。为了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和未来学科发展,提高美容整形外科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必须思考许多东西,将目前陈旧的教学体系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吸收国内外其他专业学科先进理念,改革研究生培养的传统观念和模式。

1.1研究生临床能力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教育部已下发文件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计划、目标、内容和临床实践等有了进一步的说明。如何使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教育质量得到保障,已提上日程,这是单位乃至全社会关注的重点,而考核评估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的关键。逐步规范和完善教学体系,引进国内外先进教学体系,建议设立临床技能模拟培训中心,拓展学生的思路,可开展各种临床操作模拟训练,能够较为全面客观地评估研究生的临床操作技能及临床思维能力。同时结合学生填写轮转手册作评价的考核方法,建立临床能力量化考核指标,构建了临床能力考核评价体系。

1.2阶段式培养模式的建立所谓阶段式培养模式是根据研究生接受教育培养的侧重点将其分为三个阶段:(1)理论学习阶段(第一学期);(2)临床学习阶段(第二学期、第二学年);(3)—科研课题阶段(第三学年)。研究生教育是一个重要阶段,是从学生向临床医生转变的一个关键时期,也是造就优秀专业整形美容医师的重要培养阶段。目前国内外大部分教学医院的共性化培养模式往往忽略了这一点,没有针对性设计培养方案。学生学习动力往往大部分来自外部压力,太强的压力适得其反,内在驱动力被抑制,从而使之只注重结果,对求知过程缺乏热忱与向往。通过多阶段,目的性针对性明确的学习,逐步培养研究生全面的临床工作能力。

1.3个性化培养模式初步探讨个性化培养首先需要了解、掌握每位研究生的性格特征、长处和劣势,根据不同知识水平或素质特点制定带教方案。在日常工作中,做到让每个研究生绽放各自光彩,尽可能使每位研究生发挥长处,避其缺点,并及时给予鼓励,增长其自信心。在个性化培养方案中,训练的过程中一定要有所侧重,如强调美学思维的培养,增加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强调心理素质的锻炼,包括自身心理素质的培养,同时了解整形美容患者特殊的心理思维也非常重要。

1.4个性化创新能力培养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基本思路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结合自己做的研究领域,所选题目应从研究的深度或广度上寻求创新点,探索新试验依据。导师必须把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首要任务,常抓不懈。坚决避免低水平科研的重复,毫无新意的盲目研究。研究生要瞄准国外前沿领域,应该全面掌握最新进展,鼓励研究生多参加学术交流,积极总结自己的研究论题,主动参加讨论,培养创新性思考的能力。只有大胆提出新的理论和新的治疗方法的研究,才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1.5临床技能提升结合研究生需要,在临床工作中训练其发现、分析临床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研究方案的科研能力。根据这些问题挖掘研究生医师的特长,如分析问题、表达问题能力,应变能力,演讲能力、写作能力等,使其通过特长的发挥建立起一定的自信心,从而削弱其对临床生疏的不适应。针对他们缺少临床实践的缺陷,应重点加强其外科基本功的训练。

1.6培养系统的科研思维学习并掌握系统的科研思维方法远比学会那些具体的实验技术重要。研究生在校期间,都尽可能锻炼学习书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标书,因为这是目前研究领域最客观有效的评判机制。研究生课题无论大小,都必须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需要提出待解决的问题,合理的科学假说,并采用适当的方法对假说进行验证,得出适当的结论并进行讨论。我们有必要确立:实验能力建立是硕士水平,而博士一定要做前沿的生物学实验才可以。

2结束语

美容整形外科的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飞速更新,这一切有赖于创新人才的不断推动,创新人才来源于集教、科、研一体的美容整形外科。良好的平台不断激发研究生这个主体的创造力和智慧,我们作为导师必须常常总结自身成长过程中的得与失,结合他人带教的经验和教训,不断思索、不断总结。

作者:黄书鹏王珍祥单位:重庆市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整形美容外科

第10篇

■ 宏观规划与微观设计兼顾,构建教师专业发展管理机制

1.科学务实的管理机制

构建了层级式管理机制:干部教师队伍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主管区长任组长,教师继续教育领导小组由区教委主任任组长,教师校本研修领导小组由各校校长任组长。

先后出台了《顺义区关于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顺义区“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在科学分析教育发展形势基础上,提出了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思路和目标任务,宏观部署了促进教育发展的十二项举措;区教委依据市、区相关文件的要求,结合区域实际,出台了《顺义区中小学教师“十二五”继续教育规划》、《关于进一步加强干部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并细化干训、师训工作实施方案,实现了宏观规划清晰,微观工作具体。

2.以人为本的服务保障机制

整合行政、教研、科研、信息、师训和干训等多部门力量,逐步建成一支以专职教师为核心、以兼职教师为主体的培训师资队伍。

建立了区内学校—区外市外名校—国内高校—境外高校四级培训基地。

开办“月末大讲堂”、“名师大课堂”,或聘请知名专家学者作报告,或邀请区内外知名教师做课、研课,让广大教师在参与研讨中提升专业技能。开通远程培训网络,建设顺义学习网,破解教师工学矛盾的难题。

坚持财政预算的教育优先原则,保障教育投入。“十一五”期间,顺义教育总支出较“十五”增长30.83亿元,增长率111.46%。教育经费投入向农村学校倾斜。

■ “理论熏陶”与“实践磨砺”结合,强化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机制

1.“区县主导,立足双赢”的高校联合培训机制

自2005年与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高校签署联合培训协议以来,顺义区逐步形成了“区县主导,立足双赢”的高校联合培训机制。强化培训需求调研,保证培训针对性;完善培训方案论证,保证培训的科学性;实施培训效果动态全程质量监控,保证培训的实效性。中小学专任教师培训率、新教师培训率及班主任培训率均达到100%。

2.“关注梯次,覆盖全员”的骨干教师培训机制

按照北京市特级教师、区级首席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市级骨干教师、区级学科带头人,区级骨干教师,校级骨干教师5个层级,对骨干教师开展全员培训。组建了2期共34个名师工作室,实施“十、百、千”名师带动工程;举办“双导师制”骨干教师高研班,为成绩突出的市级骨干教师选聘1名高校专家作理论导师、1名特级教师作实践导师;以“一带三”方式开展农村骨干教师培训;开办骨干教师、骨干班主任研修班,开展骨干教师全员培训。实施农村骨干增量工程,实现校校都有骨干教师,而且保证了骨干教师梯次结构的合理性。

大规模组织教师深入北京、上海、南京等地名校考察。选派中小学英语教师77人、中学理科教师23人分别赴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培训。与美国英语学会合作,聘请外教到顺义组建培训班10个。从2010年起,举办“牛栏山杯”全国课改名家论坛,举办“杨镇一中杯”全国新时期班主任高峰论坛,承办首届全国小学名师表彰会,为优秀教师搭建高端发展的平台。

3.“研训一体,赛训结合”的教师基本功培训机制

以“研训一体,赛训结合”为基本思路,开展教师基本功培训。每学期设定一个培训主题,以保证培训常规化;培训、竞赛、展示相结合,以激活参训动力;展示阶段全体学科教师观摩,专家现场点评,以保证培训的实效性。

■ 评选表彰与示范引领并重,形成教师专业发展激励机制

借助评选表彰激发活力。每三年评选一次区级优秀校长、首席教师、学科带头人、园丁新星、骨干教师、“绿港杯”十佳班主任,实行任期制,任期为3年,期满后重新认定。对各级骨干教师实施奖励制度,在绩效工资中设骨干教师专项津贴。农村地区教师在区级首席教师、学科带头人、园丁新星评选时,同等条件下予以优先。适当加大农村教师师德标兵、先进工作者的评选表彰比例。对长期在农村地区从教,且贡献突出的干部教师给予奖励。

借助任务驱动,促进名师成长。通过教师基本功竞赛、名师大课堂、同课异构、异地授课,骨干教师支教,承担网络培训课程制作,参与教学丛书编写,参加重大课题研究等多种形式,在促进骨干教师自身发展的同时搭建展示平台,使一批批骨干教师脱颖而出。

借助规范评价助推教师发展。要求国家级骨干教师、区学科首席教师、北京市特级教师、北京市学科带头人做到“八有”:一有3年自主发展计划;二有1~3名培养对象;三有至少1项自主承担的教科研课题;四有区级以上的研究课、示范课或专题学术讲座;五有研究室或工作室;六有市级以上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成果;七有论著成果;八有网页展示。优秀校长、市级骨干教师、区级学科带头人、十佳班主任至少完成“五有”目标;区园丁新星、区级骨干等至少完成“四有”目标。各级各类骨干完成以上目标是下一届参评的必要条件之一。

■ 人事改革与课程改革共进,探索教师专业持续发展机制

1.以联盟为基础的人才资源共享机制

我区“城乡联动”教育改革主要方式是“以高中校带动义务教育学校、以城区学校带动农村地区学校、以规范达标学校带动相对薄弱校”,全区成立以牛栏山一中、顺义一中和杨镇一中3所高中示范校为龙头,以城区优质中小学为骨干的3个城乡教育联盟,在联盟内分别成立高中、初中、小学3个学校组团,全区形成基础教育9大学校组团,每个组团大致有8~12所学校。9大学校组团的建立,成为开展集中研修、联合教研、合作交流、分类指导的纽带,克服了以往各校单打独斗、教师单科单岗的个体化发展的弊端,可以通过考察学习、举办论坛等形式,开拓思路、提高水平、总结经验、分享成果,积极关注兄弟校、追求盟团协作下的整体化发展,实现课改成果的充分交流和共享共生。

第11篇

[摘要]向来被文学界视为“逆流”的鸳鸯蝴蝶派,其电影创作却频频被搬上银幕。在其文学失去轰动效应并逐渐边缘化的文化背景下,鸳鸯蝴蝶派文人的电影创作却引起如此巨大的反响,从传播学的角度看离不开文学创作本身的魅力,以及媒介的运作和受众的选择与满足。文章从传播者。媒体、受众三个方面分析了鸳鸯蝴蝶派的电影创作浪潮,理性地指出其对当时代大众文化语境中的电影文学创作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传播 鸳鸯蝴蝶派 电影创作

如同任何一门艺术形式,电影也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有了对它的研究。当然,最初的研究不一定形诸文字,但肯定都是围绕其本体进行的,即电影究竟是什么?它有怎样的本质特征?它又是如何创作的?等等。这样的研究先是出于对一门新兴艺术的好奇,后来便是为了推动电影的进一步发展。事实上,正是无数电影研究者的研究成果所构成的浩瀚的电影理论的海洋,承载着电影这艘巨轮勇往直前。

然而,就像说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实际上并不能说明任何问题、只有找到电影“综合”其它艺术元素的内在机制才能揭示电影的本质特征,所有跨学科研究都不应该远离电影本体。问题恰恰是,近年来,随着各种跨学科研究的兴起和蓬勃发展,在电影研究领域,电影本体被相对忽略了:很少有人再考虑电影究竟是什么的问题,有人讨论电影问题、研究电影理论甚至完全不涉及文本,而有的学者在分析电影文本时却对一些基本的电影术语不甚明了,望文生义地胡乱解释――这些越来越远离电影本体的“泛电影”或“非电影”研究不仅对电影理论建设和创作发展没有任何推动,而且还会形成不良学风,或者混淆视听!可喜的是,已有一些明智的学者注意到了这种不正常的现象,开始呼吁回归电影本体研究,而周安华教授主编的《电影艺术理论》一书更将呼吁付诸实践,以对电影本体的全面研究回到了电影艺术研究的正轨:

认真研读全书,发现该书有三个重要特点:首先便是主编和作者们对电影研究现状的清醒认识,以及因此而对回归电影本体研究的自觉意识和明确追求。正如书的“后记”所指出:“在电影的梦幻王国里,观众总是在寻找意味,寻找奇观,寻找,而在电影研究的天地中,学者们则在不懈地发掘着文化、哲学和逻辑。……然而,电影终究不同于印刷符号建构的哲学著述,不同于感光、显影获得的历史实证,电影全部的思想和逻辑都是在技术创造的感性光影中,在动态且愉悦的视听效能中呈现和表达的,……这使我们永远无法摆脱电影的艺术特质而去自由玩味与电影相关的话题,永远不可能在电影的本体之外去完整描述‘电影”’全书由导论和上、中、下三篇构成。导论的副标题便是一个关于电影本体的提问:“电影究竟是什么?”而其主标题“视觉思维与镜像表现”则无疑是能够充分揭示电影本体特征的回答。事实上,在导论中,作者明确指出:“电影的表象是影像,灵魂也是影像、百年电影思想的精髓是依据视觉思维,通过镜像传达意义和价值。”正是以此为前提,作者提出“坚守电影学的理论原点,考察电影视觉思维的特征和规律,认识电影镜像显示意义、价值的方式和途径,探寻其掣肘因素及其消解技术,不能不成为重构电影艺术理论的中心。”这不仅回答了“电影究竟是什么?”的问题,而且明确规定了电影本体研究的具体内容和方法。更加值得注意的是,作者还用发展的眼光,充分看到了电影本体及其学说的变化与更新,认为“伴随数码影像、CG技术的推广而涌现的本体论新学说,构成今天电影现代意识的基石。忽略它们比忽略经典电影思想更为危险。”由此作者确立了该书的基本思路:以电影艺术本体为研究对象,以经典电影理论阐述电影本体,并以对电影本体当下特征的具体考察进一步发展电影的本体论学说。毫无疑问,这样的思路不仅充分体现了对回归电影本体研究的自觉意识和明确追求,而且也带来了该书的第二个重要特点――对经典电影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全书上、中、下三篇的内容分别为“电影的本质”、“电影的创造”、“电影的分析”,从电影的性质、特征、形态、类型、创造过程等方面紧紧围绕电影本体展开论述。由于在电影本体论上经典电影理论家们有过广泛而深入的论述,而且这些论述并没有随着时光的流失而过时,迄今仍有着重要的价值,因此该书的作者在涉及每一个问题的讨论时都首先认真、仔细地梳理经典理论家们的研究,这就是所谓的回到“原点”,在具体分析和充分把握前辈研究者的思想、观点的基础上将问题的讨论推向深入。如关于“电影作为艺术的观念”,书中就逐一介绍了于果・明斯特伯格的“经验认知论”、贝拉・巴拉兹的“抒情体认论”、巴赞和克拉考尔的“物质现实复原论”、鲁道夫・爱因汉姆的“现实影像论”、欧纳斯特・林格伦的“技术建构论”,以及麦茨、艾柯等电影符号学家们的“语言艺术论”等。实际上,贯彻“回到并坚守电影学的理论原点”的基本思路,全书的各个章节都是以经典电影理论家们的观点为起点展开论述的,而在论述的过程中,既有对前辈学者研究成果的积极借鉴、吸收和参考,又有冷静、客观的具体分析与评价,力图在同一问题上表达自己对问题本身的认识和对经典电影理论的理解。

由于既是对一百年来电影经典理论的全面而系统的梳理和介绍,又有作者自己对所涉及问题的独特观点和看法,以及对经典电影理论的理解和认识,所以该书又具有教材,性与学术性有机结合的特点――这也是该书的第三个重要特点。我个人认为,强调教材性与学术性的有机结合在当下是有特殊意义的,因为教材讲究的是知识的稳定性,而学术著作注重的则是观点的创新度,二者确实存在区别,不能等而视之但如果过分强调二者的区别,乃至于完全割裂了两者的联系,甚至将两者对立起来,就有可能导致教材的观点老化和学术著作的缺乏规范,我们现在可能就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实际上,真正的优秀教材应该具备学术著作的创新元素,而真正优秀的学术著作也同样应该确立基本的理论“原点”,或突出其创新观点的理论渊源,而不能如空穴来风,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当然,该书也还存在一些不足,从总体上看,略微偏重于对经典电影理论的介绍,教材的特征更为明显。另外,由于作者较多,在语言风格上还欠统一。但瑕不掩瑜,这部倡导并实践了回归电影本体研究、继承和发展了经典电影理论、具有教材性和学术性双重特点的著作,其重要价值和意义是不容置疑的。

第12篇

1.对数形结合思想的认识

“数”是数量关系的体现,而“形”则是空间形式的体现,数学中两大研究对象“数”与“形”的矛盾统一是数学发展的内在因素,数形结合贯穿于数学发展中的一条主线,使数学在实践中的应用更加广泛和深远。一方面,借助于图形的性质,将许多抽象的数学概念和数量关系形象化、简单化,揭示出隐含在它内部的几何背景,启发思维,找到解题途径;另一方面,将图形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通过数量关系的研究解几何问题。“数”与“形”的信息转换,相互渗透,不仅使解题简捷明快,还开拓解题思路,为研究和探求数学问题开辟了一条重要的途径。

数形结合就是把抽象的数学语言、数量关系与直观的几何图形、位置关系结合起来,通过“以形助数”或“以数解形”即通过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可以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从而起到优化解题途径的目的。数形结合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形”的问题转化为用数量关系去解决,它往往把技巧性极强的推理论证转化可具体操作的代数运算,起到很好的化难为易的作用。在解析几何中就常常利用数量关系去解决图形问题。二是“数”的问题转化为形状的性质去解决,它往往具有直观性,易于理解与接受的优点。数形结合在解题过程中应用十分广泛,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题,不仅直观易于寻找解题途径,而且能避免繁杂的计算和推理,简化解题过程。

2.利用数形结合进行教学的必要性

利用数形结合进行解题,它不仅将优美的题解过程形象地展现在解题者的面前,而且给解题者带来层次分明的思维训练而回味无穷,使学生产生一种奇异的感觉,消除一部分学生因数学的抽象性而产生的畏惧、厌烦情绪,从而产生对数学的兴趣。随着今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学必将深入到教育、科研、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特别是在高科技领域,如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等。一方面数学变得越来越抽象,人们研究数学越来越离不开形的导引。

3.数形结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从充分利用形的直观性来揭示数学问题的本质属性;由形思数,利用数研究形的各种性质,寻找运动规律;数形结合,促进矛盾顺利转化,创造条件使对立双方达到统一。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多角度、多方面的思考习惯,有助于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创造性和辩证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3.1以形助数,代数问题几何化

由于“数”和“形”是一种对应,有些数量比较抽象,我们难以把握,而“形”具有形象、直观的优点,能表达较多具体的思维,起着解决问题的定性作用,因此我们可以把“数”的对应―――“形”找出来,利用图形来解决问题。对于“数”转化为“形”这类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明确题中所给的条件和所求的目标,从题中已知条件或结论出发,先观察分析其是否相似(相同)于已学过的基本公式(定理)或图形的表达式,再作出或构造出与之相适合的图形,最后利用已经作出或构造出的图形的性质、几何意义等,联系所要求解(求证)的目标去解决问题。在学生掌握了用数轴来表示一些具体不等式(组)的解集后,引用如下例子:

例1:如果 总成立,你能利用数轴探究一下x的取值范围吗?

这道题对一个初中生来说理解起来很难,但若教师引导学生用数轴来表达题意(如上图),问题就容易解决了。观察数轴可知,例1中的x一定是大于3的数,即x>3;相信通过这个问题的解决,学生对数轴的作用会有很深的体会。

3.2 以数辅形,几何问题代数化

有些题目虽然有形象、直观的优点,但在定量方面还必须借助代数的计算,特别是对于较复杂的“形”,不但要正确的把图形数字化,而且还要留心观察图形的特点,发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充分利用图形的性质或几何意义,把“形”正确表示成“数”的形式,进行分析计算。解题的基本思路:明确题中所给条件和所求的目标,分析已给出的条件和所求目标的特点和性质,理解条件或目标图形中的重要几何意义,用已学过的知识正确的将题中用到的图形用代数式表达出来,再根据条件和结论的联系,利用相应的公式或定理等。

例1:如图,RtABO的顶点A是双曲线y=kx与直线y=-x+(k+1)在第四象限的交点,ABx轴于B,且ΔABO的面积等于32。

(1)求这两个函数的解析式;

(2)求直线与双曲线的两个交点A、C的坐标和AOC的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