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社区管理现状的调查

社区管理现状的调查

时间:2023-06-12 14:46:1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社区管理现状的调查,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社区管理现状的调查

第1篇

关键词 居民文体娱健 现状调查

上海市闸北区彭浦新村街道位于其所在辖区的西北角,是上海有名的老城区,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是在彭浦工业区职工宿舍基础上发展而成,随着上海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大量人口迁移入沪,生活节奏也随之加快,通过对居民的文体娱健活动参与现状的调查研究,可以有效地了解所调查区域内成年居民在余暇时间的文娱体与活动的参与程度、偏好并探究其原因,对此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为今后政府部门能更好地建立社区公共服务体系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研究调查对象为上海市闸北区彭浦新村街道成年居民文体娱健参与的现状。

(二)调查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等网站查询近年来关于社区成年居民文体娱健或闲暇时间活动参与现状的相关文献,了解我国成年居民文体娱健活动参与情况的相关现状,为本次研究积累相关信息。

2.问卷调查法

本文调查范围为上海市闸北区彭浦新村街道,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当地成年居民共30位居民进行抽样调查,随机发放问卷30份,回收有效问卷30份。

3.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19.0统计计量软件对本文所获得的调查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处理。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分析

本次调查采用调查对象自填与调查人员填写两种相结合的填答方式,年龄在18-29岁人员较多,占70%,30-39岁位6人,40-49岁1人,50-59岁2人。60%的调查对象在上海生活超过30年,大部分的调查对象对上海的生活情况较为熟悉;其次,上海市闸北区的年轻居民受教育的程度较高,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人数占总比的86.6%。

(二)闸北区成年居民文体娱健活动参与现状分析

1.文体娱健活动参与情况

看电视、上网浏览信息、体育锻炼这三项是最受调查对象喜爱的活动,其中26.7%的被调查者每周花8-14个小时在看电视上,上网的时间不低于1小时,最多可达21小时以上;另外,33.3%的被调查者每周有固定的1-3小时参加各类的体育锻炼,另有6人每周锻炼时间超过8小时。

2.闸北区成年居民体育锻炼行为调查

据调查,每周都参与体育锻炼的有24人,占总人数的80%,大部分调查对象能够主动参与到体育锻炼中。

其中步行成为了他们参与频率最高的体育锻炼项目,步行具有简单易行的特点,无门槛,不需要复杂的运动器材,只需要穿上运动鞋即可开始运动。其他受到调查对象喜爱的体育锻炼项目还有跑步、游泳和羽毛球等,这些项目在上海的普及率较高,锻炼强度大,可以帮助瘦身,增长肌肉力量。总的来看,步行、跑步和游泳都是只需要单人即可完成的体育锻炼项目,羽毛球也只需2人即可进行,低门槛、易操作,这对于调查对象可能是选择这些项目一方面的原因。

3.体育锻炼的参与频率的相关性分析

年龄与体育锻炼参与频率有相关关系(P

4.体育及健康相关问题

调查对象对于居住地的体育健身服务相关问题中认为缺乏专业人员的指导和缺乏免费而专业的健身知识宣传是目前最大的公共服务问题,社区管理部门不重视体育锻炼服务,但在免费体检或体质监测方面,上海市闸北区的成年居民个人体验较好。

三、结论

生活在上海市闸北区的成年居民在余暇时间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文体娱健活动,主要还是集中在看电视、上网和体育锻炼中,形式比较单一简洁。

上海市闸北区成年居民对于体育锻炼有一定的热情,从体育项目的选择上来看,正朝着健身性、娱乐性、竞技性、有氧锻炼相结合的方式转移,但形式比较简单。

在以往的研究中,体育锻炼频率与众多个人基本情况相关,但本次研究主要发现了年龄与体育锻炼频率有相关性,本次调查对象多为21岁-39岁的高学历青壮年,时代和教育背景都影响的这代人注重自我健康管理,重视生活品质和乐趣,参与体育锻炼正是最健康的方式。

上海市闸北区的成年居民对于自己所居住社区的公共服务表现提出以下几点问题:体育场馆器材不足、场馆开放情况不佳、缺乏专业人员指导和专业知识的宣传、缺乏合适的健身团队,从以上几点判断,认为当地社区管理部门不重视社区体育公共服务。

四、对策与建议

(一)政府部门应发挥足够的引导作用,加强从各个渠道宣传健康度过余暇生活的休闲方式,同时重视资金方面的支持。

(二)加强硬件建设,闸北区人口密集,需要管理部门进行合理规划,以公益性为基础开辟新颖安全的运动场地供当地居民使用。

(三)加大健身项目的开发,塑造社区的健身品牌,营造几个氛围好、质量高的健身团队,向更多的年轻人推广;另需采用适合其年龄的运行机制,将参与的当地居民妥善管理好。

(四)作为社区其中的一员,也应该从实际出发,采用积极的态度走出家门多尝试一些不一样的文体娱健活动,一个好的休闲方式能够进一步提高工作的效率和生活的幸福感,从而更有质量得享受、体验、品味生活。

参考文献:

第2篇

摘要 旨在通过调查分析青岛市小学生体育活动现状,尝试探究发现适合青岛市小学生课外活动的方案,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其身心健康。

关键词 课外体育运动 体质 小学生

一、前言

青少年体质日趋下降的现状不仅引起学者们的关注,也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本文针对青岛这座相对发达的海滨城市小学生课外体育运动与体质进行调查分析。

二、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青岛市部分小学学生和部分居民区学生及青岛市少年宫学生。

(二)研究方法

1.专家访谈法

对青岛市部分小学体育教师和社会体育工作者进行访谈。

2.问卷调查法

调查时间为2012年3月至4月,发放问卷400份回收问卷398份,回收率达99%,其中有效率为98%。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青岛市小学生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状况

在中央“七号文件”的号召下,教育主管部门和各个学校对体育的重视程度有所增加,但是还有很多学校还是只注重了形式,并没有落实到实处。小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主要分为三个时间段,分别是早上起床后、中午和下午放学后。经过调查了解,青岛市小学大部分下午三点半放学,通过调查了解,青岛市小学生晚上上床睡觉时间一般在九点至九点半,因此,也就是说小学生下午放学至上床睡觉约有六个小时的时间。这一时间段如果能合理安排,小学生是可以进行充分合理的体育运动的。笔者对小学生这一时间段的安排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情况如下:

问题一:下午放学后是否在学校进行体育活动。调查结果见表1:

问题二:针对下午放学后到睡觉前是否进行体育运动,调查数据见表2:

问题三:针对小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地点进行调查,进行体育运动地点选择统计表,见表3:

由上表可以得出结论,大部分小学生主要在学校进行体育运动,也有一定比例的学生会利用小区体育设施锻炼身体,但是还有很大比例的学生没有养成利用小区体育设施进行锻炼身体的习惯。

(二)青岛市小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分析

相比之下,青岛市小学生课外体育运动远远没有达到美日等国家的水平,这不仅表现在从整个社会的认同度上,而且在设计组织上都有着巨大的差距,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并有着提高改善的巨大空间。笔者从以下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

1.从学校角度探究产生小学生运动情况现状的原因

在中国的传统社会背景下,应试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另一方面,学校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工作态度有待进一步培训提升。有相当一部分的体育老师对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大纲的理解和运用很不透彻。体育课内容匮乏,缺少乐趣,使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排斥心理。

2.从家长思想观念及社会意识方面探究小学生运动情况现状的原因

对于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孩子的家长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但是现在有重视体育活动的意识的家长还是少数。他们普遍认为只有文化课学习好,将来才会有更好的前程。调查统计,90%的家长希望孩子放学回家认真做作业,仅有4%的家长希望孩子进行户外运动。

四、加强青岛市小学生体育运动量,增强学生体质的策略

通过对青岛市小学生课外运动现状的调查,笔者认为制定学校、家庭和社区合力开展的课外体育运动方案是是增强青少年体质切实有效的途径:

(一)教育部主管部门和学校应该加强小学生体育运功方面的认识。学校要切实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

(二)要在广大家长中倡导健康第一的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成才观,注重从小有意识的引导孩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参加体育运动当中。

(三)加强社区体育是行之有效的手段。为此笔者尝试提出了青岛市小学生社区体育活动方案如下:

1.充分利用现有的社区体育场地和设施。据笔者调查了解,现在新建的许多居住小区都配备建有一些体育场地。放学后的小学生如果能有组织的就近利用这些现成的场地和设施,会收到非常好效果。

2.设立社区体育指导员和体育志愿者。体育指导员可以由居委会招募管理,他们的职责是负责社区内体育设施的管理,组织社区内小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组织参与社区间体育比赛等等。

3.建立健全社区体育组织网络。笔者建议在青岛市范围内的各社区组建少年体育团。具体策划:少年团由社区体育指导员、学生家长、及优秀学生组织运行,参与者则包括社区内所有学生。根据社区体育设施的优势和特点,以学生体育兴趣队为单位开展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社区小学生根据自己兴趣积极报名参加各体育兴趣队。活动时间为每天下午放学后,每次运动一小时左右。

参考文献:

[1] 尹治国.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研究[J].2009.

第3篇

【关键词】 继续教育;岗位;社区护士;培训需求

近年来, 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及社区卫生服务的不断发展, 社区护士已成为社区、家庭护理的主要力量。同时, 也对社区护士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1]。因此, 怎样在岗位培训需求的基础上对社区护士进行更为全面、有效的继续教育也成为现阶段社区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164例社区护士均是在本地区社区服务中心及社区卫生站随机抽样选取。

1. 2 研究方法 采用自制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所选的164例社区护士进行调查研究。问卷内容不仅要包括护士的基本信息, 如性别、年龄、学历、职称、职务以及护龄等一般资料, 而且要包含所有社区护士接受继续教育的现状、获取方式以及影响其继续教育的因素和岗位培训需求等内容。尤其对于其继续教育现状和岗位培训需求的调查研究要格外注意。所有调查问卷均采用记名调查, 并且均在现场进行问卷调查。此次共发放164份问卷, 全部回收, 问卷调查有效率100%。

1. 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上述164例社区护士调查研究数据进行录入分析, 并采用均数、频数对社区护士的继续教育情况以及岗位培训需求情况进行描述。

2 结果

2. 1 社区护士继续教育现状 研究表明, 促使社区护士参加继续教育的主要原因是社区护士的工作需要(55%),社区护士参加继续教育的主要途径是本单位的继续教育项目, 约占60%。所有社区护士参加继续教育的费用来源有公费和自费两种, 本次研究中的公费和自费的社区护士比例约为1:1。所有社区护士中绝大部分的护士来参加继续教育的时间主要是业余时间, 在参加继续教育的护士中只有极少数的社区护士认为参加这个活动具有实际的工作意义。对社区护士参加继续教育造成影响的因素:工作繁忙148例, 占90.2%;经费问题35例, 占21.3%;家庭因素25例, 占15.2%;缺乏激励机制18例,占11.0%;所学知识不实用14例,占8.5%;年龄问题 10例,占6.1%。

2. 2 继续教育可以提高社区护士的技能知识水平 通过本次研究发现, 社区护士对继续教育提出了自己的需求, 如可以以公费的形式参加3个月以下的继续教育, 而且在上班时间可以采用半脱产的方式参加继续教育活动, 理论和实践的时间可以为1:1。继续教育可以显著提高社区护士的技能知识水平。

3 讨论

由上述研究结果可知, 社区护士中绝大部分的护士来参加继续教育的时间主要是业余时间, 在参加继续教育的护士中只有极少数的社区护士认为参加这个活动具有实际的工作意义。对社区护士参加继续教育造成影响的具体因素。社区护士对继续教育提出了自己的需求, 如可以以公费的形式参加3个月以下的继续教育, 而且在上班时间可以采用半脱产的方式参加继续教育活动, 理论和实践的时间可以为1:1等。同时也清晰了解了岗位培训的需求, 其中社区急救处理措施、社区护理知识、医学相关知识、社区护士职业安全防护以及社区护理安全防范和隐患等为岗位培训的前五位[2, 3]。

综上所述, 社区护士继续教育仍处于初级阶段, 对于岗位培训需求仍然很大。应采取灵活多变多样化的培训手段加大对社区护士培训力度, 为其创造更多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 提升社区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祝茂玉.社区护士继续教育现状及需求分析.护理学报, 2012, 19(3):7-9.

[2] 卢冬梅,杨爱军,万巧琴.社区护士继续教育现状调查分析.护理管理杂志, 2010, 10(9):641-643.

第4篇

【摘 要】 本文对西安市社区体育设施及服务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认为城市社区存在体育设施数量不足、配置不均衡、存在安全隐患、组织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尚需完善、体育活动中指导人员薄弱、体育设施开放时间缺乏科学性、信息服务不畅通等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改进建议:应加大对社区健身场地设施的整合和开发力度;建议政府给以政策上的支持和资金倾斜;构建社区体育设施信息网络,加大社区体育设施服务的宣传工作。

【关键词】 社区;社区体育;社区体育设施

如何建设好社区体育设施,有效地利用社区体育设施,为居民提供与生活方式相适宜的体育设施服务,让广大居民享受社会体育发展带来的成果,提高生活质量,是首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西安市社区体育设施服务现状的研究,找出影响西安市社区体育设施服务发展的主要因素,理顺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本文以西安市(城三区、郊三区、阎良区、长安区、临潼区9 个区)社区体育设施服务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广泛查阅体育场地和设施等相关资料,查阅《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等文件,阅读了《全民健身概论》社区体育服务、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等方面的书籍及论文资料,并通过互联网搜索相关资料,从中整理分析进行研究。(2)问卷调查法。采用了典型抽样法,从西安市社区中抽取了10个社区。向社区负责人发放问卷共60 份,回收问卷58份,回收率96.7%,有效问卷56份,有效率93.3%。向居民发放问卷共600份,回收问卷550 份,回收率91.7%,有效问卷540份,有效率为90%。(3)专家访谈法。通过对体育理论方面的专家、学者以及西安市群体处领导和体育干事进行调查和咨询。(4)数理统计法。根据研究的目的与要求,对收集的数据运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5)理论分析法。在广泛调查西安市社区体育设施及服务现状的基础上,运用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提出社区体育设施服务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二、西安市社区体育设施服务存在的问题

1、体育设施数量不足

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短缺、经费不足是制约社区体育发展的首要因素之一,且不能适应社区体育的发展,造成这种状况既有社区发展的滞后、历史欠账太多,又有城建规划不配套,规划难落实等原因。虽然近几年政府加大了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和资金投入,但总体来说与群众的需求仍有一定的差距。按照原国家体委、建设部《城市公共体育设施用地定额指标暂行规定》的要求,西安城市社区已建和新建的居民小区中很大一部分没有体育用地或规划的面积不够,难以满足人们群众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需要。

2、体育设施配置不均衡

现在很多的社区已经安装了一些健身器材,但由于数量少,项目单一,只能满足一些老年人或者部分对技术含量要求不高的体育爱好者强身健体的需求,而对那些体力充沛希望掌握一技之长的青少年来说,却缺乏吸引力。根据系统原理,资源结构配置合理所发挥的效益要远大于单纯资源数量叠加投资所带来的效益。现在的全民健身工程要适应两个转变:社会的转变和人们对体育需求的转变,这就需要政府在体育设施器材的安排上有所变化,有所发展。

3、体育设施存在安全隐患

在实地考察中可看出,健身路径多为露天放置,风吹雨淋日晒,时间一长,难免磨损生锈,对健身活动安全构成潜在的隐患。维修保养的后期管理、人员的培养成了当前重要的问题。器械的维修与保养,多数是生产和安装的厂家来进行,要想长效的管理、维护好保养,必须培养自己专门维护和保养人才队伍,定期维护公共体育设施。

4、组织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尚需完善

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和组织管理体制决定着社区体育设施的开发、利用和组织管理的效果,直接影响着社区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由于我国正处在社会的转型时期,多种所有制并存,使得社区体育设施的开发建设以及现有的体育设施的性质和利用变得较为复杂,体育设施的组织管理工作也难度就很大。目前还尚未形成一个适应发展需要的较为合理的体育设施管理机制,如何通过组织化运作与社区内的学校、机关团体、建立密切联系,将深锁在社区单位里的体育设施解放出来,盘活体育场地设施存量,建立共建、共享、共用的组织管理机制和良好的运行机制.

5、社区体育设施活动中指导人员的薄弱

据调查,社区体育的管理者大部分身兼多职,工作内容复杂。且大多数指导者为离退休人员,体育指导力量薄弱,不能满足社区人群的指导需要。1994年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正式实施,为使社区体育开展的科学性、合理性、连贯性得到保障,将使学校-社区相结合,使更多的体育教师和体育院校的学生加入到社区体育健身指导的行列中,充分发挥体育教师和学生的指导和管理能力,调动他们参与社区体育建设的积极性,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6、体育设施开放时间缺乏科学性

《条例》规定:“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应当根据其功能、特点向公众开放,开放时间应当与当地公众的工作时间、学习时间适当错开”,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室外体育设施、健身路径不存在开放时间,居民随时都可以健身进行锻炼,室内健身设施有40%尚未开放,开放时间各不相同,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单位活动中心开放时间从早上的8点到中午11:30,下午2点到晚上9点,和居民工作时间差不多同步;健身俱乐部开放时间从早上9点一直到晚上10点,晨练的居民只有选择公园和广场及室外单一的健身设施。

7、社区体育设施的信息服务不畅通

城市体育设施的广告宣传效应,能把城市的潜在形象力转化成为现实形象力,使更多的人认知。其社区体育设施的宣传,可以借助大、中、小型赛事的吸引力、电视台、媒体广告、中介、计算机网络的辐射力等向大众都有一个很好的展示宣传,这样既展示了城市的形象力,扩大了城市的知名度,又提高了人们的健身意识。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西安市社区体育设施总体数量不足,布局不合理,配置不完善,社区内单位体育设施开放程度不够,社会体育设施服务质量有待提高,目前尚未形成能适应不同人群、具有本社区特色的体育设施服务网络。(2)西安对体育设施建设及服务重视不够,执行国家相关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和发展的政策、法规不得力,目前尚未出台一部适应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和服务发展的地方性法规,使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及服务得不到有力的保障。(3)社区体育设施组织管理不善,设施缺乏保养和维护,健身设施使用缺乏专业人员的指导、致使社区居民不能科学的使用设施,锻炼效果不佳,难以满足居民多元的体育需求。

2、建议

(1)应加大对社区健身场地设施的整合和开发力度,充分利用和开发学校体育设施,以满足更多会员和社区居民的需求;要坚持以全面发展居民健康素质为宗旨,加快社区体育文化建设。(2)建议国家政府给以政策上的支持和资金倾斜,加大社区体育设施硬件和软件服务工作,使便民、利民政策落实到位。(3)构建社区体育设施信息网络,发挥政府、社会和国民三方面的力量,以决策、管理、操作信息和居民需求信息为重点,加强信息机构的纵、横联系,加大社区体育设施服务自身优势及利益等方面的宣传工作,使更多人对社区体育设施服务予以深入了解和支持,推陈出新,增加健身项目,并且设立自己的“品牌效应”。

【参考文献】

[1]姜雨,烟台市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现状调查分析[J].高师理科学刊,2011.3.85-88.

[2]杨凯,郑州市城市社区体育服务现状调查及分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1.186-188.

[3]付先锋,北京市青鸟健身俱乐部产品特征研究,北京体育大学,2010.5.

[4]芦军志,广州城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影响因素与对策[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1.7.55-59.

第5篇

关键词:浙江省;学校体育设施;社区;开放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590(2007)02-0087-04

随着素质教育工作的全面推进,各地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花大力气进行了基础设施的改善,许多中小学校兴建了标准体育场馆,添置了许多运动器材,缓解了学生活动场地紧缺的现象,可以说,现在学校的体育设施是社区最好的设施之一。同时,自《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实施以来,人们的健身意识逐年增强,投身到体育锻炼队伍中的人数逐年增加。1995年,国家体委下发了《关于公共体育场馆向群众开放的通知》,鼓励、倡导有条件的学校向社会开放体育场地,让学校体育场馆资源在社区得到共享,以满足百姓日益增长的健身需要。时隔数年,现在学校体育场馆开放的情况如何,存在哪些问题,需要哪些政策支持,如何协调?为此,笔者通过对浙江省中小学学校体育设施向社区开放情况的调查,了解现状,分析存在原因,为学校体育设施的进一步开放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与对策,为相关职能部门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浙江省11地市638所中小学学校,143个社区。具体分布见表1。

表1 学校、社区抽样类型及比例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为本课题提供研究依据。

1.2.2问卷调查法

对所抽取的学校和社区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向学校共发放问卷2542份(发放人群为校长、体育教师、保卫人员或传达室工作人员及其它教职工四类),有效问卷2160份,回收率85%,社区居民1430份,有效问卷1173份,回收率82%。

1.2.3专家访谈法

对浙江省各地市的部分教育局的体育教研员、校长、体育组组长、体育教师以及社区负责人就学校场地设施开放问题进行了访谈。

1.2.4数理统计法

采用数理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2结果与分析

2.1体育设施向社区开放现状的统计分析

通过对不同类型中小学校开放情况的调查发现,地市级中心学校比农村及城郊县市学校高,普通学校比重点中学高,小学比中学高。究其原因,一是地市中心城区市民素质及健身意识相对城郊县市和农村的人员来说要高,他们要求学校体育设施向社区开放的呼声也就比较高;二是小学往往处于人口密集社区周围,故面临开放的压力比其它地区要大;三是部分重点中学学校远离人口密集区,如杭州市的杭州第二中学、金华第一中学、衢州市的江山中学等,也就不存在对社区开放的问题,故压力相对较轻。见表2。

2.2社区居民对学校体育设施开放工作的态度分析

通过对社区居民对学校体育设施开放工作的态度调查发现,体育设施向社区的开放这一工作已受到各地广大居民的热心支持,其中杭州、嘉兴、温州、金华地区持非常支持或支持的人数比率均在70%以上,而对开放工作表示不支持的比率在10%以下的有七个地区,其中杭州地区不支持率为零,可见居民的健身愿望和对体育健身设施开放的需求程度。见表3。

表3 各地社区居民对学校体育设施向社区开放的支持程度的统计

2.3学校领导、教职员工、社区居民对学校体育设施开放的工作评价态度

通过对学校领导、教职员工、社区居民对学校体育设施开放的评价态度调查表明,由于从形式与实质上的理解的不同而出现了不同的解释态度。见表4。经进一步访谈得知,学校认为,只要外面有了告示,就算开放,至于你是否进来,那另当别论;而居民认为,仅有告示,而操作中设置许多障碍,如有一所学校把操场面向居民区的门给封死了,同时把操场的另一出入口也锁住了,虽然可以进出校门,但还是不能进操场锻炼,这不能算开放。教职员工则相对处于中立,评价态度表现较为客观。

表4 学校领导、教职员工、社区居民对学校体育设施开放工作的评价态度统计结果

2.4影响学校体育设施向社区开放的因素

在调查中发现,针对学校体育设施开放这一工作,在教育系统内部反对的还大有人在。他们从自身立场和观点出发,表述了各自的困难和理由,见表5。

从上述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影响学校体育设施向社区开放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各自的立场。作为学校领导、体育老师,他们把学校缺乏管理力量与经费作为首选项目,作为传达室管理人员从他的职责出发,将担心损坏学校的体育设施作为首选项目。因此,影响学校体育设施向社区开放的主要因素可归纳为:缺乏管理力量和经费;学校与社区在开放中的职责不明;学校的安全问题。

3建议与对策

学校体育设施要长期对社会开放,分层、分类逐步走市场化道路是最好出路,这也是公益性项目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转变观念,谋求自身发展的唯一出路,只是市场化道路的早期,有序开放的运作更依赖于政府政策的扶持、社区的有效经营和居民消费观念的转变。因此,体育设施以公益型非市场经营的方式方法对外开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将成为主流,作为政府部门,仍需要出台相关办法,明确“政府协调,社区负责,学校辅助,适度有偿”的工作思路。

3.1加强宣传,统一认识,明确开放意义

学校体育设施向社区开放,是全面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加强学校与社区的联系,提高体育场地资源共享率,推动群众性体育活动广泛开展的重要举措,需要我们从政治的高度来加以认识。在调查中发现,34.6%的学校教职员工不知道或只是听说过学校体育设施向社区开放的事情,但具体内容、项目、时间等等不清楚。社区居民中也有类似的情况,可见我们的宣传教育力度不够,该举措还没有深入人心,因此需要加大宣传的力度,让每个人充分认识到此项工作的重要意义。

3.2转变观念,树立“资源共享、有偿使用”的消费观

随着经济与社会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越来越多的“单位人”逐渐变成了“社会人”,政府包办―切的观念已逐步淡出。学校体育设施向社区开放也是社会资源公众享用的“大社会观”。按照“空间无偿开放、设备有偿占有”的原则,作为社区居民,也应转变长期以来形成的“国家资源无偿使用”的观念,树立“谁出钱,谁受益”的有偿使用观。

3.3明析职责,政府协调,学校配合

学校体育设施向社区开放的成功经验表明,职责明确,分工合作是关键。我们认为,学校体育设施向社区开放是―个综合工程,但靠―家是无能为力的,其中社区是学校体育设施向社区开放的第一责任人,要承担起组织与管理的任务,而学校有义务支持和配合这一工作,同时政府必须承担组织和协调的任务。这在调查中也得到验证,有58.28%的学校认为,解决学校体育设施向社区开放的关键是政府,其职责主要是:一是领导与协调,二是资金或政策的扶持。作为社区,其主要职责:一是多方联络,为居民健身活动创造条件,二是组织协调,保证居民健身活动安全、有序开展,三是共建共享,建立文明社区环境。学校是体育设施的拥有者,在不影响学校正常教育秩序的情况下,有义务支持与配合这一工作,在调查中有59.87%的人认为解决学校体育设施向社区开放的关键是学校,说明学校也是一个核心因素,学校的职责:一是学校体育设施无条件向社区开放,二是协助和配合社区做好管理工作,三是承担体育设施的维护工作。

3.4完善操作办法,规范管理措施

为保证开放工作的有效、有序进行,需要完善现有的操作办法,规范管理以保证安全,具体做法是:第―,建立学校社区协议制度。学校与社区签订学校体育设施向社区开放的协议书,在这―协议书上要明确学校和社区的职责,开放的时间与条件,管理的主要内容及有关承诺。第二,建立凭卡进入校园的制度。社区居民凭身份证可到附近社区办理社区活动卡,凭证或卡进入学校活动。未成年人凭学生证进入学校活动。12岁以下要求有家长的陪同。集体(有关团体)或社区组织的活动,可不受制度的约束。第三,建立学校体育设施公示制度。要求学校大门口醒目位置张贴学校开放的具体项目、开放时间及要求,每一个活动点均在醒目位置提示活动的要点及注意事项。第五,建立特殊时段的应对制度。青少年寒暑假的活动问题成为开放期间的焦点,在这特殊时期,学校和社区可在寒暑假定点、定时组织青少年三大球运动。由于青少年自律能力差,自我保护意识弱,可是体力充沛,又偏好三大球等剧烈运动,活动中容易出危险,再加上青少年的社会认知等处于发展的状态,对共同财产的爱护、保护意识不强,对学校财产造成的损害较大。为此这期间在加强管理、教育的同时,学校和社区可有意识地组织青少年三大球类运动,定时定点开放,加强指导和管理。

3.5形成常规机制,有效有序开放

3.5.1经费保障机制

经费是困扰学校体育设施向社区开放的主要瓶颈,从管理到设施的添置、维护均需要钱,而学校、社区没有可列支的项目。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大家都认为需要多方筹措。

我们认为,解决学校体育设施向社区开放的经费,总的思路是“政府为主,多方筹措,适当有偿”,同时部分分层推行市场化运作也不失为解决经费问题的一大良策。具体地说:一是建立政府的扶持机制。作为具有公益性质的活动,政府应是解决经费的主渠道,应承担起主要经费开支的职责,建议建立专项经费。二是试点运行,逐步推行有偿开放。体育事业在我国长期具有浓厚的公益性和福利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部分资源已进入市场,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以补贴其他体育设施维护经费的不足,也不失为一种办法,富阳市富阳中学体育馆的社会化运作,也为我们提供了思路。另外,可尝试成立类似“公司”或“俱乐部”,试行“部分项目有偿服务”,以有偿使用设备等形式向社会开放。三是多方筹措,社区、学校、社区内的有关单位及企业、个人,在自愿的原则上,采取捐助形式,所筹资金要求专款专用,公开使用账目,增加透明度。四是吸引社会投入。管理者应加强与外界联系,大力吸引社会投入,如利用节假日主办或承办社会性的比赛、训练,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五是政府设立扶持基金或出台相关政策扶持。学校和社区都是事业单位,对市场经验不足,经费不够,初期进入市场有―定的风险。另外市场化经营对学校有―定的负面影响,学校不愿意涉足。对此政府可以出台―定的政策如―定年限内免税或者设立扶持基金、低息贷款等方式来鼓励社区或社会加入,从而推动开放工作的进行。

3.5.2监督评价机制

学校体育设施向社区开放作为―项常规工作,需要有―定的制约机制,这个机制就是评价与监督的机制。该机制的构建策略为:―是建立督查制度。有关职能部门建立督查小组,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监督工作。学校体育设施配置及管理情况如何;经费筹措及使用情况如何等。二是利用新闻媒体及社会舆论监督,把学校体育设施的开放项目及操作要求向社会及新闻媒体公布,尽可能增加开放工作的透明度。三是建议政府有关部门把学校体育设施开放工作纳入年度考核。

3.5.3建立激励机制

建立激励机制是促进学校体育设施向社区开放工作长期坚持的有效方法。激励的方法:一是推广各地的先进做法,把社区或学校具有创新的―些操作方法,通过现场会等形式介绍给其他地区,从中推出与表扬―批社区与个人,充分肯定他们的努力与工作,让他们在在推广活动中得到自我价值的实现。二是奖励与表彰,建立有关先进的评比系列,对先进单位与先进个人进行表彰与奖励;同时把经费的下拨与开放工作的好坏挂起钩来,以此来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三是建立通报制度,定期对学校体育设施向社区开放的情况,予以汇总,通过通报形式,表扬工作开展得较好的地区,批评做得比较落后的地区,督促其尽快整改。

参考文献:

[1]许闽锋,顾美蓉,李树怡等. 对北京、天津、上海学校体育场地开放情况的调查研究[J]. 体育科学,1999,(4):72-76.

[2]向 京. 新时期学校体育设施多元化管理模式的研究[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3):123-124. [3]沈建华,肖焕禹,龚文浩. 论学校体育、家庭体育、社会体育三位一体实施素质教育[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0,(1):6-10.

[4]李建国. 上海市社区体育的发展模式[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1,(4):74-78.

[5]刘建平,李超红,李志鹏等. 我国“学校、家庭、社区”体育一体化的创新体系与构建[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 ,(6):37-38.

[6]李秀梅. 关于浙东社区体育活动的现状调查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 ,(5):603-604.

[7]庄永达,陆亨伯. 宁波市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开放现状的调研[J]. 浙江体育科学,2003,(5):18-22. [8]周俊平. 浙江省一级中学体育场馆设施节假日开放的调查与分析[J]. 浙江体育科学,2003,(1):31-34.

[9]吴兰芬. 宁波市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 ,(5). 27-28.

[10]李捷,宋勤. 关于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融合和学校开放的意义的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5),652-653.

[11]王 进. 广州市中小学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的现状及对策[J]. 福建体育科技,2003,(2):51-53.

[12]李敬会,高显义. 浦东新区中小学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可行性研究[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5):641-642.

第6篇

关键词 网上预约 现状 推进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6.403

随着互联网络的迅猛发展,社区儿童家长利用居民健康卡进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儿童保健模块,依托软件系统,进行网上预约后到社区晚上服务中心取号、叫号、收费、体检等,实现电子化管理,简化繁琐的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并大大缩短家长的等候时间,为广大社区家长提供方便。本研究通过对七宝社区儿童保健网上预约现状的分析,希望能为儿童保健网上预约功能的推广和利用作出努力。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随机抽取2011年4月前已在七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保健门诊建卡体检的400名儿童家长为调查对象,进行相关的网上预约现状调查。

方法:采用电话调查的方法,针对家长对儿童保健网上预约功能的了解情况、是否使用过网上预约、是否愿意使用网上预约功能、不愿尝试网上预约的原因等展开调查。

结 果

被调查家长对儿童保健网上预约功能的了解情况:结果见表1。

被调查家长对儿童保健网上预约的使用情况:400名被调查的家长中仅有2名成功使用过儿保网上预约,其余398名均为成功使用或使用过儿童保健网上预约功能。

被调查家长是否愿意使用儿童保健网上预约功能:结果见图1。

337名家长不愿尝试儿童保健网上预约功能的原因调查:结果见图2。

讨 论

大力宣传网上预约、网上付费的优越性和便捷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年轻妈妈往往在产后2~4个月即返回工作岗位继续工作,无暇顾及孩子。在社区里,带孩子来儿童保健门诊体检的大多为老年人或者保姆。由于老人或保姆对网络的一无所知或应用不熟练,加上传统门诊方式由于门诊时间充裕感觉尚便捷,故不考虑尝试网约功能。其实,年轻的家长在老人或保姆带孩子到儿保门诊体检之前进行网约、甚至网付,通过简单的网上操作流程,可以有效减少挂号、开单、付费等现场操作的排队时间和来回折返,降低老人或保姆每次体检门诊时的辛苦劳累程度。

宣传网约功能的同时加强网约意义的宣传:通过工作中各个渠道的针对儿童保健网上预约、网上付费功能的宣传,社区家长大多表示了解网约、网付的优越性和便捷性,但认为目前的就诊环境、就诊时间等没有必要进行网约。目前,本社区儿保门诊开诊时间相对充裕,周一~周五全天开诊,周六上午开诊;每半天平均门诊量70人左右;人员配备为护士3人、医生3人、公共卫生医生1人。故社区家长和儿童基本能做到随到随诊,无需作长时间等待。家长对网约、网付的便捷性感觉无所谓,制约了网约、网付功能的正常发挥。然而,网上预约功能的合理运用,不仅可以有效分流儿童体检就诊时间,让家长自主选择合适的时间段,减少高峰时间段的等候,提高儿童体检质量;相对固定的体检间隔时间段的设定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就诊时间的公平性,缓解家长的心理负担;网上预约功能的运用也能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节省人力资源,提高工作效率。

第7篇

【关键词】唐山社区老年人;社区体育健身活动;调查分析;对策研究

现阶段,我国经济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不仅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一些医疗设备和医疗技术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我国的人均寿命,但是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仍然没有得到缓解.唐山市为了改变此种现状,一些社区开展了多种体育健身项目,例如:登山、太极拳、广场舞比赛、球类运动等活动,老年人通过参加社区体育健身项目可以达到提高自己身体素质,拥有健康身体的目标.

一调查对象和调查方法

以唐山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堡开发区、丰南区、开平区、路北区为主要调查区域,以各个区域社区内55岁以上女性和65岁以上男性为主要调查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以及数理统计的方法对老年人参加社区体育健身活动进行调查和研究.下面对几种调查方法进行详细介绍.第一,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期刊网查找与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相关的期刊、论文以及多种文件等作为调查的参考资料,还需要调查人员从唐山市各个学校的书馆借阅与内容相关的书籍,并且需要明确我国对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的规定和要求,调查人员经过对上述书籍和论文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后给出调查结果.第二,调查法.调查法又分为专家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两种.其中专家访谈法主要是:调查人员对唐山各个市区内体育组织管理机构、社区体育活动情况进行了解,并且与唐山市体育项目主要负责人和社区老年人体育活动策划组织人员进行见面或者电话访谈,了解大体情况,之后进入社区内部对老年人进行访谈,充分了解老年体育活动的开设及取得的成效.第三,问卷调查法,以上述社区的老年人为主要调查对象,设置一些调查内容用A4纸打印出来,内容可以涉及到开展体育运动的项目、参加人数以及效果等,问卷填写完成后,调查人员进行统计和分析.第三,数理统计法,将调查所得数据用统计软件进行计算得出相应结果.

二调查结果和分析

此次调查主要使用的方法是问卷调查,一共下发调查问卷2000份,调查人员回收问卷1756份,其中有效调查问卷有1682份,下面对调查问卷结果进行详细分析.首先,唐山市社区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老年人性别和年龄分布比例.各个社区内老年人的分布情况都不相同,存在年龄和性别的差异,调查人员经过对问卷的阅读,对社区参加活动老年人的性别比例给出了调查结果,调查结果见表1,通过表1可以看出参加社区体育健身活动的女性居多.通过对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其中年龄在55-60岁的人仅占老年人总数的8.18%,年龄在61-65岁的人占老年人总数37.7%,年龄在66-70岁的人占老年人总数36.65%,年龄在71-75岁的人占老年人总数11.27%,年龄在75岁以上的人占65%,年龄在71-75岁的人占老年人总数11.27%,年龄在75岁以上的人占6.2%,通过结果可知参加社区体育健身活动60-70岁的老人居多其次,唐山市社区开展体育健身活动项目的调查结果.各个社区因为经济实力存在一定差异,开设的健身项目不同,通过对问卷调查进行分析和研究,得出结果,结果见表2,通过表2可知,参加健步走和一些球类运动比较受老年人的欢迎.最后,社区开展体育健身活动取得的效果.调查人员通过对问卷的阅读和深入研究,对各个社区开展的健身活动项目取得成效有了一定了解,并且给出了相关的结果.在唐山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堡开发区、丰南区几个社区举办的社区健身活动能取得较好成效,有效的防止了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之所以取得了较好成效主要原因是:几个区域经济实力比较雄厚,能够购买种类齐全的健身材料和设备,并且组织人员对活动定时进行更换和创新,使健身活动比较多样有新意,根据老年人的具体情况制定健身项目,达到老年人强身健体的目标.但是其他几个区域开展体育健身活动并没有取得较好的效果,主要原因是:经济供应不足,不能置办完善的设备,并且设置的健身项目缺乏创新性.

三唐山市社区开展体育健身活动存在的问题

第一,多数社区开展健身活动的资金不足.由于社区内的管理人员对人口老龄化认识程度不够,忽略了开展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大部分资金都用于其他项目中,对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投入的资金相对较少,这样的情况使健身使用的设备和材料不全,开设的健身项目少,不能吸引更多的老年人来参加,使体育健身活动的开展失去了意义和价值,并且不能改变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第二,没有专业的教练进行指导教学.由于很多老年人对现在的健身活动没有足够了解,并且不知道主要技巧和用法,不能更好的进行使用,基于这样的情况,唐山市应该请一些专业人员对老年人进行指导,让其掌握正确的技巧和使用方法,但是由于各个社区经济实力有限,没有投入较多资金去请教练,即使有的社区有健身教练,由于其专业素质不够高,也不能对老年人做出正确的指导.爱好.第三,缺少体育健身活动场地.许多社区由于有限的场地,将多个健身项目放在同一个场地内,使场地变得非常拥挤,使每个健身项目都不能发挥较好的效果,有的甚至因为场地不够取消了一些健身项目,无法充分考虑老年人的兴趣和四提高社区体育健身项目效果的措施为了提高唐山市社区体育健身活动的效果,提出了以下措施:第一,加强对社区管理人员体育健身意识的培训.唐山市需要组织专业的人员对社区管理人员进行培训,让其了解老龄化问题的严重性,并且知道开展社区体育健身活动的意义和价值所在,从而加大对体育健身项目的投资力度,选购齐全的健身设备和器材,使老年人能够得到更好的锻炼.第二,聘用专业的健身教练对老年人进行培训.专业的健身教练可以让老年人对健身项目和健身器材有充足了解,使健身活动可以顺利的展开,并且可以达到老年人强身健体的目标,从而改变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第三,设置更多的健身场所.健身场所是保证健身活动正常开展的前提,唐山市应该扩大体育健身活动场地,为每个健身项目设置特定的场地,使健身活动取得更好的效果.结束语:上述内容对唐山市社区老年人参加社区体育健身活动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且给出了相关的调查结果,虽然在开展体育健身活动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但是社区管理人员能够积极的面对和解决问题,相信可以提高老年人的身体素质,减少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

参考文献

[1]孟宇,丁越超.唐山市社区老年人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3(16):226-226.

[2]吕岩,闫田,韩亚军等.唐山市社区老年人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10):177-177.

[3]蔡继云,安海娟,刘玉海等.河北唐山市城市老年人体育健身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东方青年􀅰教师,2013(17):2-2.

[4]蔡继云,王晓蕊.老年体育的现状及发展研究[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3(7):284-284.

第8篇

本文以成都及其周边区县5家带有社区支持农业性质的蔬菜生产合作社的会员为调查对象,运用问卷调查法,对社区支持农业发展模式进行调研,在了解其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从而有助于促进社区支持农业模式的发展。

【关键词】

社区支持农业 蔬菜产业 问题分析

1.引言

蔬菜是城乡居民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农产品,保障蔬菜供给是重大的民生问题。当前,我国蔬菜产业总体上呈良好发展的局面,但是也存在蔬菜市场价格波动大、产品质量不稳定等问题。社区支持型农业模式是一种在农场(或农场群)及其所支持的社区之间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形式,该模式有助于稳定蔬菜价格、保障蔬菜质量安全。

2.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以成都及其周边区县5家带有社区支持农业性质的蔬菜生产合作社的会员为调查对象,运用问卷调查方法,对社区支持农业的职能、农场各项产品、服务的期望程度以及参与社区支持农业对会员的生活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问卷192份,回收率64%,调查数据运用EXCEL和SPSS16.0进行分析。

3.调查结果分析

3.1 社区支持农业模式的现状

3.1.1 被调查者基本情况

被调查者的年龄主要集中于25~55岁,占总样本的80%,其中最多的是31~40岁有180人,占总样本的60%;被调查者中具有大学或以上学历的占70%,其中大学本科学历有160人,占总样本的46%;被调查者月收入为2000~5000元的有70人,占总样本的23.3%,5001~10000元的有150人,占总样本的50%,10001~15000的有50人,占总样本的16.7%,15001~20000的有30人,占总样本的10%。

3.1.2加入社区支持农业的动机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被调查者期望加入社区支持型农业的最主要动机是愿意食用高品质的有机蔬菜,占总样本的65%,其次是希望提高生活质量、提高生活品质、增加休闲方式等,分别占总样本的40%、38%和35%。

3.1.3对农场服务质量的评价

被调查者对农场服务质量评价结果见表1,用回答者使用的量级是从1—3表示被调查者对农场服务质量的评价,1表示非常不满意,3表示非常满意,消费者服务质量的满意度用感知到的服务质量减去期望的服务质量。从表1中可以看出,被调查者最在意农产品是否健康绿色和服务态度,满意度分别为0.20,0.21 ,其次是产品的品牌和是否按时送货,满意度分别为0.10,0.12,在不满意的是产品的多样化和卖方的宣传,其次是产品的价格和风险的负担。

3.2社区支持农业模式推广存在的问题

3.2.1 会员的参与度不高。由于生产者和消费者缺乏有效地沟通机制,消费者缺少对生产者的监督,使得生产者面临极大的道德风险,利益和风险分配的不均等,影响了消费者的积极性,从而导致了利益和风险在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不均衡,使得会员的参与度不高。

3.2.2 单向定价机制使得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地位并不平等,这一点与美国日本的协商定价方式相背离。由于农作方式、劳动和技术等方面的原因蔬菜价格价高,且消费者缺乏有效地监督,使生产者掌握了定价权,进而出现了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地位不平等。

3.2.3 农产品品种单一化。在社区支持农业模式不成熟的情况下,加之个别农场的资金实力不雄厚,提供的蔬菜品种单一,造成了农场提供农产品的种类单一性与消费者多样化需求之间的矛盾。

3.2.4 农场提供农产品数量与质量的不确定性给消费者造成负担。由于季节等因素,蔬菜歉收可能导致农场提供的数量以及质量方面存在问题,从而给消费者造成负担。

4.调查建议

4. 1建立城乡沟通的良性机制

该模式以农民和消费者的互动为核心。城市中的居民化身为“农场”的股东之一,他们自然会通过参与劳动、采摘果实等方式接触农村和农民,从而最直接的促进了城乡之间的沟、理解和信任,同时设立有效合同,共享利益共担风险,防范道德风险。

4. 2减少流通环节,降低蔬菜价格

为解决蔬菜价格较高,首先去掉中间流通环节,农户与消费者直接对接,降低价格,同时消费者可随时监督蔬菜的种植情况,从而保证蔬菜质量。与农业产业化的长链条相比,社区支持农业模式提供了一种短链农业,缩短食品从田间到餐桌的距离和环节,消费者知道自己吃的食品是谁、从哪块地生产的,引发食品安全问题的信息不对称被极大弱化。

4. 3加强社区的管理

社区是政府社会管理的一个重要载体,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居民都会以社区为纽带来进行交流,社区将成为他们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支持农业模式如果以城市中的社区为纽带,通过提供健康的食品来让社区和农村直接对接,将是完善社区服务、促进我国社会管理,促进城乡一体化的桥梁。

4.4建立风险保障机制

建立风险保障机制,创立预收制度,蔬菜的定价权有生产者和消费者公共商议确定,以市场价格为基准,签订一份期权合同,风险和收益有各方公共享有和负担,保障各方利益。

4. 5打造电子商务平台

利用计算机技术(系统可视化、远程服务、定点配送),构筑网络版CSA模式,包括生产者、消费者、专家的三方平台,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全国蔬菜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R】,2011

[2]王致萍.甘肃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调查研究[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07(4)

[3]帅正彬、柳柬.成都市蔬菜产业现状存在问题与发展对策[J].四川农业科技,2009(7)

[4]McCorkie、Chester Oliver.Fruit and vegetable marketing i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Greece.Athens[J],1962

作者简介:

第9篇

【关键词】社区护理;问题;原因;分析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4.338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078-02本人从事护理工作已15年,对我国的社区护理进行了一些学习和研究,了解到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人民群众对卫生保健的需求日益增加,人们迫切希望得到及时、合理、经济、有效的卫生保健服务。社区护理作为社区卫生服务不可缺少的部分,逐渐发展起来了。

尽管我国的社区护理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对于整个国家来说,在这方面还存在着如步伐慢、范围小、人才缺乏、制度体系不健全、发展极不平衡等诸多问题。在此,本人就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对策。1问题

1.1步伐慢社区护理是面对社区内的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团体的健康服务工作,服务面广,工作杂,人员少,在新的医学模式下,对护理的要求更加复杂化,因而社区护理在发展过程中步伐显得缓慢。

1.2范围小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社区护理作为社区卫生服务不可缺少的部分,逐渐发展起来了,也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其范围太小,目前仅在像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

1.3人才缺乏国外不少国家对于社区护士教育有相当的配套措施,并不断对社区护士的教育模式进行改革,从事社区护理的护士学历水平已达到本科、硕士。而在中国,由于政府对社区护理工作重视不够,又缺乏有关对社区护士的培养和指导,发展社区护理的意向不明确,影响了有关单位对社区护理人才的培养;另外,护理人员本身观念仍未转变,还停留在“以疾病为中心”的院内服务,而不是“以病人为中心”的社区家庭护理,护理专业价值和专业信念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而缺乏自觉性、责任心和紧迫感。2原因

2.1资金不足,组织管理系统尚不健全近些年来,卫生部虽然提到要发展社区护理,但从机构的管理到经费的预算上却很少向社区护理倾斜。在经费上,政府没有这方面的拨款,前几年由于多数城市居民享受公费医疗,而公费医疗仅限于医院服务,不包括社区服务,因此居民不愿意自己支付社区护理费。现在全国正在逐步推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但社区护理又不在保险报销之列,从而阻碍了社区护理的发展。

2.2居民的护理观念、保健意识不够成熟,生活质量不高由于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密度大,经济相对落后,大部分地区群众生活水平低,平均受教育程度低,人口的整体素质不高,大众防病及保健意识淡漠,卫生习惯较差,“能吃、能睡、能工作即是健康”的观点依然存在。在社区,尽管老年病、慢性病及伤残者越来越多,但由于种种原因,也难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保健。另外,与政府对社区护理宣传、提倡的力度不够也有一定关系。

2.3社区护理人员素质偏低目前我国在岗的社区护士学历以中专为主,职称以中级和初级为主,半数以上社区护士缺乏系统化、正规化培训,还有部分护士既缺乏临床护理能力,又缺乏社区护理服务经验;而目前美国的社区护理主要由具有本科以上学历临床经验丰富的注册护士承担,社区护士文化教育层次高。3对策

3.1加大对社区护理的宣传力度社区护理人员可在社区内设立定点定时的免费医疗咨询站,解决居民日常生活中的健康小知识。积极主动地融入到居民的日常生活中,让居民感受到社区卫生服务带来的便利和优惠。平时可发放一些健康简报,普及卫生保健知识。在给患者治疗护理的同时,要耐心仔细地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让人们认识到社区医疗护理是一种经济的康复途径,使广大居民从心理接受和欢迎社区护士的护理服务。通过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宣传,让群众充分了解社区护理机构的性质与功能,意识到社区护理与医疗同等重要,从而自愿接受卫生服务站提供的医疗卫生服务。

3.2加大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监管力度完善社区护理的运行体制及管理体制,加大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监管。建立相对独立的社区护理服务机构和管理机构,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及措施,使社区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同时注意改善社区护理人员的工作环境,提高社区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不断完善社区护士的职业资格准入、社区护士行为规范、操作标准及社区护理服务质量等方面的制度和法规;加大政府对社区预防保健(如预防接种)、疾病防治(如强烈性传染病预防)、老人、妇女及儿童保健、职业病和地方病的预防等方面的经济资助。

3.3加强相关理论研究,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社区护理操作模式开展社区护理研究是社区护理工作向纵深发展的有效手段。社区护理工作者,要不断总结社区护理经验,要在社区护理的理论、内容、方法、技术、管理以及人才培训等诸多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提高社区护理水平,促进社区护理工作不断发展;探索扶持政策,在制度上,适度向西部地区、落后地区倾斜。

3.4国外经验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积极开展国际间交流与合作,一方面可以邀请国外专家来华讲学,为我们培养社区护理人才;另一方面可以送有关人员出国参观学习、深造。参考文献

[1]林菊英.社区护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83.

[2]曾玲.社区护理人员现状的调查分析[J].广州医药,2000,(04):31.

[3]刘纯艳.社区护理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9.

[4]包家明,胡斌春.社区护理管理规范的构建及运作[J].中华护理杂志,2006,(04):41.

[5]姚建红.我国社区卫生服务进展、问题和展望[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4,(02):18.

[6]包家明,付伟,胡斌春.社区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2):20.

[7]绳宇,郭迎春,刘淑香.对社区护理服务的调查[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3,(10):19.

第10篇

延续护理是医院、家庭、社区之间的相互合作,协调和信息共享,并为病人提供无缝隙连续服务。它也是病人出院后回家休养或是回到社区进行后续治疗的纽带,然而传统的护理服务仅限于住院病人,病人一旦出院,护理工作便不再延续。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延续护理与社区卫生服务相关情况的对比,提倡社区卫生服务与医院服务的有效结合,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为居民提供高质量、方便可及的卫生服务。

1延续护理定义

国内有学者将延续护理定义为:医疗机构通过系统地设计一系列护理行为,使病人在转换了不同健康照顾场所后,如医院转换为家庭,一样可以得到高质量、与原各项措施具有协调性、连续性的护理[1]。即使有部分病人疾病得到相对控制或疾病缓解后出院,由于所患疾病的复杂性,自我管理存在相当的难度,病人仍有很高的健康照护需求[2]。潘美开等[3]认为,糖尿病病人出院后治疗依从性降低,而出院后的持续治疗很重要,病人及家属对出院后的疾病恢复相关知识需求增加,且更趋于需要上门延续服务,可以看出,部分病人出院后仍需得到延续护理。同时,国内也有研究[4]指出,有些病人很难在住院期间一次性完成疾病全程的治疗与康复,出院后大多数病人只能通过回院复诊来延续治疗和获取相关的康复信息,因此,健康需求远不能满足病人及家属的需求。

2延续护理与社区卫生服务有关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2.1国外研究现状延续性护理干预模式是从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医学中心的一个延续性护理研究项目发展而来[5],它强调随着病人转移到家庭和社区,其治疗和护理也应该从医院持续性地投射到家庭和社区[6]。该模式通过跟踪和管理病人从住院到回归家庭全过程,提高病人及照顾者的自我护理能力[7]。VanWalravenC等[8]指出,延续性护理能够改善病人的健康结果,降低其急性住院后的再入院率。

另一方面,美国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受过专业培训的合格护士为病人在其家中提供护理照料和治疗。护士通过家庭访视的方式对病人及其照料者进行健康促进及疾病预防有关的主题教育,这种服务的最终目标是给出院病人提供持续的照护,并使他们在家中重新恢复健康。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社区护士可以在病人家中提供部分服务,比如自我注射、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等,社区护士还可根据病人的个体需求,在访视病人时提供相应的专科护理。当病人需要再次入院时,社区护士还负责向医师提供病人的信息。现在国际上有不少国家或地区的社区护理工作是在家庭医师团队的基础上开展的,效果较好[9]。

2.2国内研究现状笔者查阅近五年的相关文献发现,大多数有关延续护理的研究仍以电话、信件、登门随访、Email、护士门诊等方式居多,而有关病人出院后转诊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后续治疗或导管维护的研究相对较少。有许多病人,例如慢性病病人[10]、携带导管出院病人[11],他们需要经常往返于医院、社区进行治疗和康复,在治疗环境不断变化的时候,无法避免会因医院和社区服务的不衔接等各种因素导致医疗护理服务的中断,这就可能导致病人不能很好地恢复疾病,因此完善机构间的连续不可忽视。延续护理在我国内地的发展仍未成熟,它不仅涉及到医务人员对出院病人的健康指导、上门随访等内容,还需要广泛的社会支持系统[12]。有调查显示[13],有33.3%的护士认为病人出院意味着护理服务的结束,40.5%的病人出院时没有获得相应的指导。

另一方面,我国社区护理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国内各地区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14]。社区居民对社区护理的理解比较狭隘,不能充分理解社区护士价值,大部分人仍觉得社区护士只需打针、发药,以至于很多时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职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15]。目前国内很多社区护理工作内容仍偏重以二级预防为主的护理活动,例如静脉输液、肌内注射、测量血压、家庭访视等[16]。

2.3延续护理与社区卫生服务展望延续护理被认为是高质量医疗服务所必不可少的环节,对慢性病的康复、成本效益控制、有效利用医疗卫生资源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17]。国外及我国香港地区进行的延续护理所取得的积极成效通常是由护士主导的多学科团队共同协作的结果[18],然而,我国要发展延续护理,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其一,我国还未出台有关延续护理的法规与制度,也就没有相关的准则约束或保护医护人员及病人。其二,社区与医院的转诊机制还不成熟,尽管已有医院相继开展延续护理服务,也仅仅是采用电话、门诊、信件等方式,很少有医院将出院病人转诊至社区进行后续治疗及护理作为延续护理的一种方式。

3小结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身健康问题也愈加重视,尤其对延续护理的渴望更是日渐增加,延续护理必定会成为医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使延续护理模式规范化、制度化仍需不断研究。同时,在构建合理的延续护理模式时,如何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一资源,而不是单单就医院的医护人员对病人进行电话、随访等单一的延续护理方式,这也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程波,袁芳.对脑卒中康复期患者实施延续护理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4,29(4):84-85.

[2]陈燕.北京地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延续性照护模式的初步探索[D].北京协和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13.

[3]潘美开,陈茜,邱月群,等.糖尿病患者对医院延续服务需求的调查研究[J].医学信息,2010,5(7):1687-1688.

[4]李晴,周婷婷,李韬彧,等.延续护理在腹膜透析治疗肾病综合征伴急性肾损伤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2):114-117.

[5]高凯霞.应用奥马哈系统对膀胱造瘘患者延续性护理干预和结局评价[D].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2014.

[6]董玉静,尚少梅,么莉,等.国外延续性护理模式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9):20-23.

[7]陈曦,毕越英,陈海花.连续护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展望[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8):758-760.

[8]VanWalravenC,OakeN,JenningsA,etal.Theassociationbetweencontinuityofcareandoutcomes:asystematicandcriticalreview.JournalofEvaluationinClinicalPractice,2010(16):947-956.

[9]巫云辉,曹世义,邱德星.基于家庭医生团队的社区护理模式探讨[J].社区卫生服务,2013,30(2):109-111.

[10]汤维娟.上海市癌症病人连续性照护模式的构建[D].第二军医大学护理学院,2011.

[11]张秋娥.PICC带管出院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并发症发生状况与对策[J].当代护士:专科版(下旬刊),2012(11):66-68.

[12]徐建秀.我国延续护理模式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9):18-19.

[13]付伟,李萍,钟银燕.延续性护理研究综述[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4):27-30.

[14]郭佳钰,周娟,刘秀娜.我国社区护理现状[J].社区护理,2012,26(12):3351-3354.

[15]王茜,王薇,胡燕.中美社区护理现状的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J].全科护理,2014,12(8):679-682.

[16]李蕴明.国内社区护理有待完善[N].医药经济报,2010-04-12(W03).

[17]简平,刘义兰,李保华,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延续护理现状调查[J].护理学杂志,2013,28(23):12-13.

[18]栾海丽,孙国珍,邵筱敏.慢性病患者延续护理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4,29(7):92-94.

第11篇

[关键词] 天津市南开区;体育公共资源;调查

【中图分类号】 G8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05-094-1

一、前言

通过对天津市南开区体育公共资源现状的调查研究,了解目前南开区体育公共资源的现状,对比过去的情况,从而了解南开区体育公共资源的发展情况。并就目前体育公共资源的情况与教育公共资源、卫生公共资源的情况进行对比,从中找出差距。

二、结果与分析

(一)天津市南开区体育公共资源现状

1.天津市南开区体育公共人力资源现状

南开区社会体育指导员在数量上可以排到天津市前列,按照行政单位的设计,区内专管公共体育事业的管理人员总数为45人,专职对体育公共资源进行统筹,为南开区公共体育事业服务。

2. 天津市南开区体育公共硬件设施现状

在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的调查中,根据全区各街道统计上来的资料显示:全区共有体育场地541处,其中标准场地346处,非标准场地195处;教育系统共有体育场地310处,占有全区总体育场地的近60%,其他系统占有全区总体育场地的40%;全区共有篮球场138处,占全区总体育场地的26%。全区的体育场地大多倾向于普及率较高的体育项目,普及率较低的体育项目的场地在南开区属于空白。

3.天津市南开区体育公共财政资源

从南开区体育局的《2011年体育事业费预算中》可以了解到,用于日常群众体育活动费约为87万元,主要用于各项全民健身运动会25万元、体育培训经费5万元、体质测试5万元、承接市级比赛10万元、节假日群体活动2万元、评比表彰10万元、组队参加市级比赛及活动20万元、全民健身体育设备(或器材)10万元。

(二)天津市南开区体育公共资源现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财政投入不足,资金严重匮乏。

2.管理模式陈旧,体制缺乏活力。

3.宣传力度欠缺,群众认识不足。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全区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在数量上可以排到天津市前列,但是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总量严重短缺,指导能力不足。

2.全区没有可直接管辖利用的公共体育场馆,缺乏体育活动场地,且场地的种类稀少。

3.社区体育设施供给不足。

(二) 建议

1.积极争取财政及更方面的支持,努力筹集资金

积极争取市、区级财政的支持;发挥体育产业综合效应和拉动作用,进一步发展体育彩票事业,通过协调努力,加大在彩票收入中对公共体育事业的投入力度。

2.利用大场馆带动小场地,弥补场地不足

将各个街道的体育活动集中到南开体育馆内进行,并在南开体育馆的周边街道逐步的建设小型综合体育场地,进而形成在每个街道的中心位置拥有一个小型综合体育场地的形式。

3.强化基层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发动广大人民群众

鼓励广大的基层体育工作者和基层群众发展适合自己的体育休闲活动,自发的形成晨、晚练等队伍。加强对基层体育的引导与激励,定时组织基层体育队伍的交流会。

4.加大体育宣传力度,提高体育的地位

完善体育宣传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官方网站建设,构筑网络媒体舆论阵地和宣传平台,及时准确的相关体育信息;积极发挥体育新闻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5.整合优化社区体育公共资源,发挥集合效果

发挥各街道各自的优势,强强结合,以强带弱,促进全区的体育公共资源达到壹加壹大于二的效果;合理规划社区体育设施的建设,实现体育设施的多地共享。

6.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坚持以人为本

根据南开区的体育实际,创造出南开特色;针对成熟人才和部分有代表性的高学历人才,可以在符合政策的前提下破格录用;在招录人才的前期,可以以南开的优势项目为中心招募人才,再逐渐扩大到全部项目上。

参考文献:

[1]秦贺余,朱俊全.对体育资源一些基本问题的探讨[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16(1).17.

[2]王军.公共体育资源的整合与流通策略[J].中国商贸,2009,11.209.

第12篇

【关键词】 珊瑚镇社区;高血压;防治调查

在我国, 高血压是发病率极高且危害最大的疾病之一, 但其发病具有隐匿性, 许多人无显著的临床特征。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生活水平的提高, 老龄化趋势越来越严重, 人们的生活方式有所改变, 高血压对人们的危害也越来越严重, 人们对防治高血压的需求越来越大 。作者按照本院的严格要求对社区医护人员固定血压计、患者的、测试人员, 进而达到测量的精确性, 为更好制定预防和控制高血压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1]。本文对珊瑚镇社区的居民进行了高血压现状的调查研究, 构建了健康档案, 开展了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分级管理, 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文采取随机群体抽样的调查方法, 2013年2月~2014年2月对珊瑚镇社区35岁以上的社区居民进行个人基本信息的基本调查收集, 调查方式采用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患者性别、年龄、有无高血压病史、有无家族史(有无血缘关系的直系亲属)、有无吸烟及饮酒史、有无心脑血管病症、肾病(指糖尿病肾病与肾功能受损)、高盐生活方式等。对调查者进行医学检查, 主要是专业医护人员测量被调查者的血压, 在相应问卷上记录被调查者的血压水平。本次共调查1100人, 将其中的175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分析其调查问卷, 研究高血压高危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1. 2 诊断标准[2] 高血压诊断标准:患者收缩压不低于140 mm Hg (1 mm Hg=0.133 kPa)且舒张压不低于90 mm Hg, 当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属不同的级别时, 则以较高的分级为准,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可按收缩压水平分为1、2、3 级。

1. 3 研究方法

1. 3. 1 测量方法 被调查者测量血压采取坐位上臂法, 在其测量之前患者要做适当的休息, 待其脉搏与情绪稳定5 min后再对患者测量血压。测量血压时被调查者的肘部处要与心脏处在同一水平线上, 为了测量血液的精确性, 对每位调查者需测量3次, 每次测量间隔2~3 min, 对3次测量结果取其平均值。

1. 3. 2 防治方法 ①构建社区联系与宣传体系:与社区管理机构建立长久联系体系, 取得社区管理机构的协助与支持。在社区内建立高血压防治宣传站, 大力宣传高血压及防治相关知识, 提高人们对高血压的认知与防治意识。社区的医务人员深入到社区内进行防治高血压的健康宣教, 免费测量血压, 张贴防治高血压且图文并茂的科普板报。②遵医行为督导:医护人员对高血压患者定时跟踪随访, 督促其定期到社区康复中心复查, 按照医嘱服药及进行日常饮食、休息、锻炼等, 改善患者无规则的服药与不良的生活习惯, 有效控制患者血压, 改善患者症状[3]。③心理疏导:鼓励患者多参加有益的社交活动, 以便减少患者的焦虑、不安等负向情绪, 保持良好的心态;对心情抑郁的患者, 对其进行心理疏导调节, 如多与患者沟通, 了解患者的问题所在, 及时满足患者的需求, 以便使其心理活动稳定;对与健康者也要加强心理疏导, 力避不良情绪。④针对调查高危因素, 举办专门社区讲座:结合本次调查结果, 请心血管方面的专家对其分析, 针对其调查中发现的高危因素到社区中进行讲座, 提高患者对高血压高危因素的警惕, 提高其预防及防治能力, 改变其不良生活方式。给子患者饮食方面的指导, 限制高盐摄入者及高血压患者钠盐的摄入量, 控制在3 g/d, 倡导鼓励戒烟限酒的行为。患者要加强身体锻炼, 指导高血压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 保持健康的身体状态。

1. 4 观察指标 本文主要的观察指标为防治疗效与对高血压的认知程度两个指标。防治疗效分为优、良、差等三个等级, 其中优为患者血压控制在正常水平且稳定, 量为患者血压基本控制在正常水平, 差为患者血压高出正常水平;高血压的认知程度分为优、良、一般、差。计算优良率的计算公式为:优良率=(优+良)/总患者例数×100%。

1. 5 统计学方法 本文采用SPSS17.0对相关数据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

2 结果

防治调查后, 175例高血压患者在防治疗效与高血压认知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高血压是一种非传染性的慢性疾病, 发病率高且并发症多, 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心健康。高血压早期一般无症状表现或不显著, 这就容易造成患者不知道自己有高血压, 至到脑卒中、心肌梗死等并发症发生才知道要就医、控制血压。因此, 早发现早治疗高血压越来越受到重视, 但是该病症的隐蔽性不易被患者发觉, 可能给患者带了极大的病症痛苦与经济负担。引起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众多, 尤其是日常生活中的不良习惯。若饮食结构不合理容易引发高血压病症, 如过多的钠盐和脂肪的摄入, 易造成肥胖而引起高血压[4]。本文研究显示, 其中吸烟、饮酒、高盐、家族史等与高血压有着密切的相关性, 高血压患者一定要加强对这些高危因素的预防。

相当多的患者对高血压的认知不到位, 更甚者违背医嘱, 尤其是在血压有效控制以后, 不按时服用降压药物, 定时检查身体(测量血压), 这样很容易使患者病症反弹, 引起不良的并发症。这次珊瑚镇社区居民高血压情况调查尽管是小样本, 但结果显示在实施防治干预后, 患者的高血压病症较防治前显著改善, 对高血压的认知度也显著增强。

参考文献

[1] 张光明.社区高血压防治及临床分析.中国医药科学, 2013, 18(1):159-160.

[2] 王军秀, 徐华, 代莉, 等.社区综合护理对原发性高血压的干预效果研究.中国实用杂志, 2009, 25(3):1-3.

[3] 隋, 管廷武, 陈会欣.山东省诸城市农村社区居民高血压病现状调查与应对策略探讨.中国医药指南, 2010, 24(8):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