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2 14:46:3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生职业技能培训,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村位于*县*乡西北,全村5个村民小组,152户,530人,其中劳动力267个。学历普遍为小学文化,30%的农民为初中且绝大多数为初中肄业。41岁至60岁的农民占56%,多为文盲半文盲。60岁以上占11%。全村农民平均学历年限4.5年,远低于全县农民平均文化水平。该村农民这种科技文化素质现状,势必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瓶颈。
该村农民职业技能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两低三缺”。“两低”即致富能力低、文化素质低。“三缺”即缺少懂科技、会种田的新型农民,缺少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缺少带头创业的致富能手和掌握新技术的实用人才。主要原因有:一是求学求知的愿望不强。*坝很大部分农民一字不识,依靠科技致富的带头人少,思想封闭,观念落后,不少农民认为不管有无技术,每天照样能挣几十元钱,同时还早晚在家,白天围着票子转,晚上围着老婆转,农忙时也不求人。二是求学求知的方向不明。金银花、茶叶为该村的特色产业,且具一定规模,但缺乏银花、茶叶种植加工技术,也无能人从事规模经营和协会带动,效益不高,农民对种什么,怎么种,心中茫然。而很多外出打工的农民,又没有明确的目标,不知劳务市场需什么,学什么,打工无技能,收入不高。三是基础教育水平不高。该村小学师资力量薄弱,近10年内没有进一名正式教师,由一名上世纪七十年代毕业的初中生代课,三个年级进行复式教学,50年中仅考走6个大学生,20年中仅考了4个高中生,致使村民科技文化素质普遍较低。
实施培训工程。加快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是做好“三农”工作的基础。要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就必须造就大批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实施培训工程。一是观念培训。必须聘请专业人士为村民进行“洗脑”,给他们带去开放的、竞争的、科学的观念。二是农村适用技术培训。针对大部分人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家庭负担偏重的实际,将培训阵地下移,以农民需求为目标,以农作物栽培、畜牧养殖、病虫害防治等实用技术为主要内容,进行面对面、手把手式培训。开设“田间课堂”,采用“点菜式”科技服务,进行田间示范培训。对农民选择较多的“菜单”,建立示范基地或选择示范农户,分批集中培训;对选择较少的个别“菜单”,组建科技“小分队”入户解疑培训。
创新培训机制。坚持“政府统筹、部门运作、农民参与”的原则,建立规范有序的培训体系。各级党委、政府应把农民培训纳入本地区发展规划,纳入政府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在培训经费上,应建立政府为主导,用人单位、农民工共同投入的费用分担机制。引导用工企业加大培训投入。针对农民培训分散性、流动性和季节性等特点,以中短期培训为主,采取多样化的培训方式:一是与乡镇有关部门、行业协会合作,举办具有行业特点的专业技能培训;二是与农民工求职的劳动力市场合作,把技能培训和向用人单位推荐工作结合起来;三是与大量招用农民工的企业合作培训。送教师、教材到企业,逐步建立起订单培训、企业参与、跟踪培训的机制,先培训后输出,以培训促输出,定向培训、定向输出。培训急需人才。
培训急需人才。行政管理型人才。主要是村社两级干部。经营创业型人才。主要是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兴办大中型种植场(基地)、养殖场(基地)、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农畜种业公司、农产品加工厂(公司)等实体的中小业主和企业家。包括农村中专兼职的农产品经销大户、运输大户、专业协会带头人等。这类人才是目前农村最急需的人才。技术推广型人才。主要包括常年奔波在农村一线的农业种植技术、畜禽养殖技术、新型农机具技术、水产养殖技术等推广人员,也包括各类种养殖大户和农业科技示范户、绿色证书获得者、农民技术职称获得者等。能工巧匠型人才。主要是具有一定水平的木匠、泥水匠、石匠、农用机械手、农村厨师、农村理发师等能工巧匠。转移输出型人才。主要是指通过接受非农技能培训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向城镇输出转移的农民工,也包括打工完成资本原始积累返乡创业的人才。
1. 湛江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主要特征
湛江市立于祖国最南端,地处粤桂琼交界及雷州半岛处,辖3市2县5区,87个乡镇,13233条自然村,三面临海的地理位置,使得这片土地有大量丰富的资源。本市总人口达71671万人(2013年),占广东省总人口的67%,农村人口43648万人,占总人口的609%,占广东省总农业人口的1067%,其中约有20397万农村劳动力。而湛江市耕地面积473万顷,这样的耕地面积和农村劳动力是极其不协调的,仍存在大批待转移的农业人口。因此,湛江市必须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坚持“就地转移为主,异地转移为辅”。
1.1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居高不下。截止2007年底本事总农业人口545万人,占总人口的74%,其中农村剩余劳动力约达140多万人,青壮年有807万人,占剩余劳动力总量的58%,全市人均收入不大1500元的农村贫困户有1667万户778万人,其中劳动力278万人,已输出775万人,还有515万情况年劳动力亟待输出。湛江市城乡协调要破题推进区域经济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及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把农民从推上解放出来,增加劳务收入,加快脱贫致富的当务之急。
1.2.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全市农村劳动力资源中,文盲979万人,占366%;小学文化程度8125万人,占3035%;初中文化程度14529万,占5426%;高中文化程度2886万人,占1078%;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256万,占096%;经过各种专业技能培训的人口不到5万,“二多一少”的问题比较严重。
1.3 转移的行业和领域狭窄、单一。据统计,湛江市农村从业人员22567万人,占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的8428%。按三大经济产业分,外出从业劳动力从事第一产业的占283%;从事第二产业的劳动力占5601%;第三产业从业劳动力占4116%,主要由农业领域向非农领域转移。具体从事的行业来看,农村剩余劳动力主要转移为从事餐饮、家政服务、建筑、保安等,工资待遇不好,职业稳定性较差。
1.4转移流向以发达的珠三角经济区为主。统计资料显示,外出从业劳动力中,在乡外县内从业的劳动力占1433%,在县外市内从业的劳动力占1990%,在市外省内从业的占6413%,去省外从业的劳动力仅占164%。可见,湛江市农村剩余劳动力以省内流动为主,同时基于劳动经济理论,资源和收入是劳动力转移的主要信号,而广东本来就是全国发达的省份,所以本市富余劳动力不是在家自主创业就是去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谋出路,市外省内的劳动力有60%以上都是流向珠三角地区。
2. 湛江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障碍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指非农产业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劳动力资源的重新配置。随着国家对刘易斯的“二元结构”理论的重新认识,使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速度趋于上升,但在转移过程中,湛江依然面临着巨大问题和障碍。
2.1墨守成规,未能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发展经济。湛江市三面环海,具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发展海洋经济的有利条件。但是海洋资源优势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全市一直重点发展农业,作为首批沿海开放城市的优惠政策未能充分利用。加之,由于企业管理、产权制度等改革之后和产品技术开发落后等原因,湛江工业几乎萎靡不振。
2.2就业岗位有限,劳动力之间的供需缺口较大。湛江市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未能为当地劳动力提供充分的就业机会。从全省来看,湛江人口700多万,占全省总人口约1/10,但2008年经济总量仅为全省的29%。本市近年来工业结构重工化倾向明显,钢铁、炼油、港口屡屡上马,对农民工那样较低技能水平的劳动力需求偏少。另外,县域经济也较落后,乡镇企业及民营企业规模小,带动农户的能力不强。
2.3农民工文化素质较不高,劳动技能低下。如上分析,湛江农村劳动力的文化层级素质较低,初中生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大多数,很难适应非农产业以及专业技术知识对劳动者文化技术的要求,满足市场经济的需求。与已转的非农就业的农村劳动力相比,无论从竞争意识、思想观念,还是年龄结构、文化水平、择业能力都较弱,转移难度更大。
2.4劳动力区域性流动扩大,就业竞争压力大。据典型调查估算,湛江市外来民工数量近年来有所上升。同时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经商、与城镇待业人员急剧上升存在矛盾。一方面城镇每年增加一批待业青年,一方面由于企业改革、优化组合,部分职工下岗,等待新的就业机会,使待业人员增加,城镇给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机会就相对紧张。
3.湛江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基本对策
湛江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必须充分利用其自然资源优势和社会资源的基础,可从以下几方面探索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出路。
3.1依托资源优势,发展海洋产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湛江有广东省最大的人均海岸线和丰富的海洋资源和港口区位优势,是广东海洋产业调整发展中的重要战略之一。湛江市应抓住深蓝广东海洋产业结构调整这一机遇,通过大力发展海洋加工业、海洋服务业、滨海旅游业等,增加就业岗位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3.2产业结构升级转型,拉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首先,稳定农村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发展,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增强农业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其次,加大对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力度,尤其是加快以农村旅游业为中心的新兴产业链,拉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湛江市蓝色海滨游、绿色生态游、红土文化风情游都甚为著名,如观海长廊、湖光岩地址公园、雷州古镇等;同样,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作为“中国海鲜美食之都”的湛江市,海鲜饮食、水果加工业都是经济发展的良好契机。
3.3推进城镇化建设,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转移机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2008年,湛江城镇化率仅为389%,远远低于省平均水平,位于广东省倒数第3。因此,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创建农村工业园区(如已成功形成的廉江九洲江工业园、吴川经济开发区裕康工业园),逐渐实现规模化经营模式;同时,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不断吸引民间资本,加大政府对城镇化建设的支持,逐渐推进湛江城镇化建设力度,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的容量。
关键词:技工院校师资建设;双师型;一体化;校企合作;师德教育
同志视察珠海市高级技工学校时指出:“技能型人才在推进自主创新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同志的讲话,突出强调了技能人才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明确指出了新时期大力发展技工教育的重要意义。技工院校是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渠道,是落实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重要载体。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关于大力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发展的意见》(人社部发[2010]57号)精神,各个地区都加大、加强技工院校的支持和改革,技工院校也在努力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加快师资队伍建设。
要提高人才培育质量,实现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必须建设一支高质量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从而实现“一体化”教学,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高质量的、与企业需求相适应的技能型应用人才。
许多技工院校已经对打造一支高质量的师资力量进行了探索和尝试,但取得的效果却不尽相同,主要是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误区。
一、误区一:一劳永逸,缺乏长效机制
师资力量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工程,短时间内不会有太大的成果和成效,需要建立起健全、可靠的长效机制,确保时时建设、处处建设、人人建设,才能营造出一个良好、和谐的竞争环境,使师资力量建设的成果最大化。
随着国家对技工院校的大力支持,很多技工院校都凭着一股热情和冲动,大刀阔斧地进行师资建设和改革,但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很多这样或那样的实际问题,无法解决;或在实施了一些建设活动后,没有显著变化;或在实施了一阶段建设方案后,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最终造成师资力量建设的不了了之。如这几年很多技工院校都在搞师资建设,但取得成效的却非常的少,这都是对师资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的估计不足造成的,这也是急功近利、虎头蛇尾心态的表现。技工院校只有坚定信心,建立、完善一个长效机制,充分考虑到建设过程中的困难和风险,才能保证师资力量建设顺利、长久地进行。
二、误区二:闭门造车,缺乏知识更新
现代社会是信息洪流的社会,建设师资队伍的最终目的是指导学生,面向社会,若教师队伍固步自封,与学生脱节、与社会脱节,怎么指导学生面向社会?怎么服务社会呢?因此,技工院校要对现有师资队伍充分调研、科学规划,让教师与社会、企业手牵手、面对面,有效利用“校企合作”,实现学校与企业无缝接轨,使教师了解或掌握行业、企业和社会的最新动态或技术,成为最新知识的传播者,才能让学生达到与企业接轨,服务社会的目的。
“校企合作”是技工类院校的重要办学模式之一,也是技工院校发展的一种趋势,很多的技工院校已经开展了校企合作的模式,并且不止和一家企业合作,合作时间也不止一年,但大多数合作都停留在学校为企业培养学生、为企业输送新鲜血液,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场地、安排学生就业,企业再对学校进行一定的补助并提高学校就业率的初级阶段。怎样才能把“校企合作”深度发展呢?师资队伍的建设就是“校企合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技工院校要建立一个学校为企业培养学生,企业为学校培训教师的新型培训体系,让教师先感受企业气氛,了解企业制度,理解企业文化,再学会企业关键技术,参与技术难题攻关,最终掌握最新技术知识,使教师始终站在社会和企业的前端,站在技术知识的前端。这样,才能达到指导学生、面向社会的目的。
三、误区三:形式主义,无法转化成果
技工院校师资建设的重要指标是“双师型”教师、“一体化”教学,这也是技工院校师资建设的发展趋势。“双师型”教师是指教师既有职业资格证,能够教授理论知识,又有技术资格证,指导实习生产。这是技工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和特色。所谓“一体化”教学是指把理论教学和生产实习作为一个教学整体,两者相互结合,让学生更直观、更容易地掌握技术,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技工院校拥有“双师型”教师的数量、使用“一体化”教学专业的数量,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指标。
从一些统计数据上来看,很多技工院校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双师型”教师在上理论课时,能不能把自己的实践技能转化为学生们学习理论的催化剂?如在讲解中技《机械基础》课程中定轴轮系时,很多教师都是讲解如何计算轴的转速或齿轮的转速,做不到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对于很多的中技学生来说,一听到计算就会产生厌学的抵触情绪,就很难静下心来学习,学习的效果也肯定一般。若让学生构想成在一个车床加工过程中,粗加工时,怎么组合这些齿轮才能得到所需要的慢速,精加工时,怎么组合这些齿轮才能得到所需要的高速,这个问题就转化到车床加工的实际生产中去,这样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就可以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让学生更容易接受。还有使用“一体化”教学时,教学设计是否完善?是否能让学生把理论知识和生产实习融会贯通?这些都是师资建设中很重要的环节,不光要有数字上的变化,还要有质量上的变化,不能只搞形式主义,要把“量变”转化为“质变”,最后转化为成果。
四、误区四:一技难长,需综合技术
现代社会发展迅猛,科学技术更新更加快速化、复杂化,单一技术的产品也越来越少,很多产品或设备都是多学科、多领域交叉研究的成果,如汽车,它就融合了机械制造、电工电子、液压传动、自动控制系统等多学科的技术。这就对技工院校的师资队伍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技工院校需要将拥有单一技术的教师培养成跨学科、复合型师资队伍,这是师资队伍建设中的机遇,也是挑战。
技工院校作为培养技术人员的基地,在课程设置上也很注重多学科的培养,如中技数控加工专业,学生可能要学机械类、制图类、电子电工类、电脑类等知识,但大多数专业教师只注重教授本课程相关知识或延伸,而不注重本专业各学科之间的纵向联系及延伸,学生学到的各类知识像是些永不相交的平行线,没有交点或交集,很难将这些学科纵横串联、融会贯通、学以致用。这些主要是师资队伍知识单一化造成的,因此在师资队伍建设中不能只注重“双师型”的培养,还要培养“一精多长”的综合性专业技术教师队伍。
五、误区五:只重技术,需技术、德育双重
原国家教委在《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技工院校在注重技术教育的同时,也必须注重素质教育或“育人”教育。
初中生、高中生毕业后,还有高中、大学作为缓冲期,而技工院校的学生毕业后,将直接面对社会,若一个高技能人才能发挥技术特长,服务于社会,将起到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若一个高技能人才品德不端,他的技术特长就会成为危害社会的有力工具,或者起不到服务社会的目的。很多技工院校的毕业生,在学校的联系下,很容易就能找到工作,但比较普遍的现象是,学生没工作几天就又回到了学校,学生回来的原因一般是工作太辛苦、工作时间太长、工作环境不好等,这都是缺乏吃苦耐劳精神的表现。还有一部分学生,工作换了三四个都无法留在企业,而自己却不能创造就业机会,这些都是不自信,缺乏创新和创业精神的表现。所以,技工院校必须注重“育人”教育,而“育人”教育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师资队伍、师德教育水平的高低。一个师德好的教师,可能带出一批品德高尚的学生,而一个师德不好的教师,也可能带出一批品德不端的学生,所以,师资队伍建设中应该首先对师德进行培养,其次是专业技术的培养。技工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中师德培养与专业技术培养同等重要。
总之,大力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发展,加快技能人才培养,是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增强劳动者就业能力和工作能力的迫切需要,也是技工院校在新形势下提升竞争力、增强吸引力、扩大影响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师资队伍是技工院校提升竞争力、扩大影响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技工院校要在提高硬件设施的基础上规划好师资队伍的建设,使其成为学校发展的动力之本。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主体性教育;中职学生;教育管理
中职学校的学生普遍存在文化基础差、个人素质低、心理较为扭曲的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个性化意识越来越强烈,却缺乏有效地引导帮助他们成为一个独立、自主、完善的社会主体,这些问题会变得日益严峻,不论是对于学生自身还是对于社会来说,都会造成不利的影响。
一、中职学生教育管理的现状
中职学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中考的失败者,属于初中时代的“后进生”,因为一些个人原因或者家庭原因,导致这些初中生在初中毕业后无法升入高中,从而进入中职学校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期望早日步入社会参加工作。中职学生普遍文化素质偏低,心理素质偏弱,个人素质偏差,而在对中职学生进行教育管理时,当前国内的中职学校普遍存在一些问题。
1.忽视文化教育
绝大多数的中职学生在中学时期学习成绩较差,各项文化基础差,如识字不全、理解困难、表达不善、数理化不精、英语不会等,一个人的文化程度,不仅关系到个人的素质,也关系到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中职学校虽然是以实际职业技术教育为主,但是在面对这些专业性较强的知识时,学生就要去对相关文献进行阅读、理解,遇到问题即使求助于老师。就像我们学校主要涉及的是护理、药剂的专业,学生在初中完全没接触过这方面的知识,所以他们学起来往往很吃力;而各行业专业领域的先进知识大多来自与国外,如果英语能力太差让学生很难进一步发展。
2.忽视心理教育
中职学生的心理问题很严重,作为某种意义上的人生失败者,他们难免会遇到家人的责怪、朋友的嘲笑和老师的轻视,长此以往会让学生产生自卑、自暴自弃甚至怨恨等情绪,而在这方面,中职学校也很少会去关注。
3.忽视素质教育
中职学校往往过于重视对学生的专业技术培养,对学生的个人素质教育有所忽视,导致中职学校的学生个人素质大多不高,过早的存在功利思想,并缺乏道德的约束,过早的接触社会,让思想还不健全的中职学生容易沾染上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为了所谓的义气打架斗殴事件屡有发生。
二、主体性教育视野下的中职学生教育管理基本走向
在主体性教育的大环境下,中职学校的教育工作者要重视对学生的主体性教育,所谓主体性教育,就是培育学生成为社会的主体,学生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个性化和社会化两个方面,个性化是指学生的个性得以完善并独立,社会化包括融入社会和产生价值,融入社会强调学生的适应能力和沟通能力,产生价值强调学生的专业能力。在主体性教育视野下,对中职学生的教育管理基本走向应该包括:
1.实行人性化教育
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变化,及时对其加以引导,多多赏识学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自信乐观的人生态度,让学生健康、自信、乐观的成长,完善自己的人格,实现个性的独立。
2.重视素质化教育
中职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素质化教育,任何学校都应该把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放在第一位,“做学问,先做人”这句话说得就是要求学校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对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加以更正,通过素质教育让学生约束自己的行为,提升学生的适应能力和沟通能力,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
3.加强专业化教育
中职学校还应该加强对学生的专业化教育,中职学校的建立初衷就是为了中学毕业后无法继续就读高中的学生具有一技之长,早日融入社会,而很多中职学校的老师他们的专业技术已经逐渐陈旧、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了,所以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基础文化教育,强化对学生的专业技能教育,让学生在进入社会能够真正拥有一技之长,实现自己的主体性。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主体性教育是为了帮助学生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体,而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体,不只是需要安身立命的一技之长,还需要个性的独立,人格的完善,素质的提高,只有做到个性的独立,才能保证主体的独立,只有做到人格的完善,才能保证主体的自主,只有做到素质的提高,才能保证主体的完善。所以,中职学校不能只看重对学生的专业教育,还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程度教育、个人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帮助学生成为一个独立、自主、完善的社会主体。
参考文献:
[1]俞宝明,曾晓芳.浅析激励机制在中职学生教育管理中的运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4):43-44
关键词:西部;农村劳动力;流动
中图分类号:F2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5-0120-02
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户籍制度的改革,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向非农产业流动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速度将进一步加快。总体上讲,农村劳动力的流动,不仅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人力资源使用效率,而且有利于加快城镇化的进程。但是,在经济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如果农村劳动力的流动缺乏整体和长远规划,则有可能延缓城镇化的进程,导致农村更加边缘化。
一、西部农村劳动力的流动特征
1.农村流动劳动力的基本特征。从年龄结构上看,西部农村流动劳动力以青壮年为主。羊安镇和天台山镇农村流动劳动力中青壮年占70%,其中,20~30岁年龄段的流动劳动力所占比重最大,达到48.3%。
从性别结构上看,西部农村流动劳动力中,男性比例高于女性,但是性别差异不是想象的那么大。羊安镇和天台山镇流动劳动力中男性比例为54.7%,女性为45.3%。
从文化程度上看,西部农村的流动劳动力尽管属于当地文化程度较高的群体,但是,总体文化程度仍然较低。羊安镇和天台山镇流动劳动力中,以初高中文化程度为主体,初中生占51.7%,高中(含职业高中、中专)生占26.7%,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者还占到18.3%。
2.农村劳动力的产业流向特征。西部农村劳动力流向第一产业、特别是流向本地第一产业的极少,主要流向第二、三产业。被调查的两个镇中,农村劳动力流向第一、二、三产业的比例分别是:3.3%、50%和46.7%。在第二、三产业中,主要从事技术含量较低的简单、粗放型体力劳动工作,比如建筑业、餐饮业和交通运输业吸纳了大量的农村流动劳动力。
3.农村劳动力的区域流向特征。总体上讲,西部农村劳动力主要流向经济相对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和省内及邻省(市)的大中城市。但是,由于西部各省(市、区)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不同,也存在一些差异。羊安镇和天台山镇的总体情况是:省内流动占71.7%,其中,流向省内大中城市的劳动力占55%(流向成都市区的劳动力最多,占41.7%,其次是相邻或相近的雅安市、乐山市和攀枝花市),镇内流动的劳动力所占比重仅16.7%。调查发现,近年流向省外的劳动力开始回流,回乡就近就业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由于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的差异,两镇的劳动力流向也存在较大的差异。羊安镇是邛崃市的工业镇,现有70余家企业,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6家,提供的就业岗位较多,有26.7%的羊安镇农村流动劳动力选择在本镇就业;而天台山镇以农业为主,非农产业主要是旅游业,能够吸纳的农村劳动力相对少一些,该镇只有6.7%的农村劳动力选择在本镇就业。
4.农村劳动力的流动时间特征。如果依据流动时间的长短,把农村流动劳动力分为永久性外出(户口外迁,不再回来定居)、长期性外出(常年在外,户口仍留本地)、季节性外出(农忙季节在家、农闲季节外出)和日常性外出(早出晚归、“钟摆式”流动)四种形式,则西部地区永久性外出的农村劳动力的比例最小,长期性外出和季节性外出劳动力的比例较大,日常性外出劳动力的比例因地而异,差异较大。羊安镇和天台山镇的情况是:两镇永久性外出的劳动力仅占流动劳动力总数的8.3%,长期性外出和季节性外出占流动劳动力总数的31.7%和35%;至于日常性外出,由于受各自镇区非农产业发展程度、距离镇区或市区(包括县城所在地的城关镇)远近、交通工具和交通设施完善程度等因素的影响,有比较大的差异,羊安镇此类流动劳动力的比例大大高于天台山镇,分别为18.3%和6.7%。
二、影响农村劳动力流动的主要因素
影响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因素有很多,本次调查设计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四个,根据对调查数据的整理,影响两镇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因素依次(按照影响程度)为:经济收入因素、技能因素、城镇发展程度因素、信息因素和其他因素。
1.经济收入因素。人口迁移理论认为,引起人口迁移的原因很多,但是,最主要的原因是经济因素。发展经济学家的人口流动模型(托达罗模型)也认为,预期收入的差距是导致发展中国家农村人口流动的现实原因。这些理论在羊安镇和天台山镇基本得到了证实。83.3%的流动劳动力在作出流动决策和流向地选择时,首先考虑的是获得更高的经济收入,至于托达罗模型中影响预期收入实现的重要因素――就业概率,很多流动者考虑得并不多,因为他们坚信尽管城市的失业率居高不下,但是,只要能够吃苦,就能够就业。事实证明,极大多数流动劳动力的收入有大幅度增加。羊安镇和天台山镇的流动劳动力中,只有6.7%的人收入比流动前减少,93.3%的流动劳动力较流动前增加了收入,其中,收入增加2倍的流动劳动力占43.3%,增加3倍及以上的占26.7%。
2.技能因素。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技能是影响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第二位的因素。一般来讲,在非农领域有一技之长的农村劳动力流动的频率更高,流动的距离更远,在非农产业的竞争力更强,相应地收入水平也更高。羊安镇和天台山镇的流动劳动力之所以大多在城镇的第二、三产业的“非正规部门”从事技术含量较低的简单劳动工作,与他们受教育程度较低、非农技能缺乏有直接的关系。由于两镇流动劳动力以初中文化程度为主体,所以,接受过系统的专业或职业教育的人不多。尽管他们中有一部分人接受过由地方政府、或受雇单位组织的短期职业技能培训,但大多是临时性或针对特定岗位所进行的应急培训,很难达到专业水平,再加上工作的稳定性较差,多数流动劳动力处于“门门技术懂一点,样样技术不精通”的状况。
3.城镇发展程度因素。城镇发展程度主要是指当地小城镇的发展水平。一般讲,城镇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镇区能够提供比较充裕的非农就业岗位,当地农村劳动力更倾向于就近流动,这不仅可以节约流动的直接成本,而且机会成本也比较小。但是,西部地区的多数小城镇发展水平都不够高,非农产业基础薄弱,缺乏主导产业支撑,又很难直接得到有经济增长点的大中城市的带动,能够吸纳的当地农村劳动力十分有限,所以,西部的农村劳动力更多地流向了大中城市或省外,流向本镇镇区的人数不多。在调查的两个镇中,由于城镇发展程度存在一些差异,劳动力的区域流向也所不同。相对而言,羊安镇的城镇化水平比天台山镇高,羊安镇镇区比天台山镇镇区吸纳了更多的当地农村流动劳动力。
4.信息因素。劳动力流动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劳动者总是流向信息对自己相对充分的地方,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信息是农村劳动力流向的指挥棒。可靠的信息会在一次成功的流动以后,引发若干次类似的流动,而不可靠的信息则会对持续的流动起预警作用。在西部地区,尽管影响农村劳动力流动的信息渠道也很多,但是,最主要的信息来源还是亲戚朋友。本次调查显示,来源于亲戚朋友、地方政府组织、中介机构和各种媒体的流动信息分别为47%、22%、16%和11%,另外还有4%的流动信息来源于其他渠道。
三、引导农村劳动力有序流动的对策
1.完善和落实农民增收政策,避免农村优秀人才过度外流。西部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大多流出了农村和农业,特别是文化程度较高、人力资本存量丰富的农村优秀人才“非农化”的速度更快,部分地方已经出现了农村“空壳”现象――人去屋空、耕地闲置、农田荒芜。而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的主要的原因是农业的比较利益较低,农民的收入水平低。尽管近年政府已经制定了一系列保护农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政策,农民也真正获得了实惠,但是,这些政策还不够完善、已有的政策还没有完全落实,至少,目前西部的农业和农村对优秀的农村人才还缺乏足够的吸引力。长此以往,西部的农业和农村有可能陷入“农民收入水平低―农村优秀人才外流―农业劳动力[微软用户1]生产率低―农民收入水平低”的恶性循环。
2.加强农村基础和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从全国的情况看,城乡之间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已是不争的事实,而西部的问题又更加突出。西部农村流动劳动力之所以在非农领域的就业竞争力弱、就业层次低,至关重要的原因文化程度低、技能水平低。无论是对流动劳动力,还是对留乡(务农)劳动力来讲,加强职业技能教育和培训都非常重要,于前者,可以增加人力资本存量、提高其在非农产业的就业竞争能力,于后者,可以真正担当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任。
3.建立公共信息平台,为农村劳动力流动提供信息资源。信息不充分是导致农村劳动力盲目流动的主要原因。目前西部农村劳动力流动的主要渠道是亲戚朋友,政府、中介机构和媒体的作用还很有限。政府应该加强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快速、准确地向包括农村劳动力在内的公众提供劳动用工信息和就业信息,科学规划和合理引导农村劳动力有序流动。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强对职业中介和媒体信息的管理,规范其行为,尽量避免虚假信息误导农村劳动力流动。
4.科学规划、合理定位小城镇的功能,加快城镇化进程。一度时期,西部的城镇化效仿经济发达地区的模式,重点发展小城镇,试图依靠小城镇来“积蓄”农村劳动力,推进城镇化,然而,实践表明,西部地区多数小城镇由于缺乏非农产业的支撑,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是十分有限的。所以,有必要对西部的小城镇重新进行科学规划和合理定位,重点发展具有非农产业基础、有主导产业或经济增长点的小城镇,使之成为经济中心,辐射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同时吸纳一部分农村劳动力。更多的小城镇作为行政、文化和商业服务中心,发挥连接城乡纽带的作用。有规划地引导农村劳动力向大中城市流动,也许是当前加快西部城镇化进程的主要路径。
参考文献:
[1]陈永正,陈家泽.农村劳动力转移方式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兼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成都模式”[J].财经科学,2007,(3):
51-58.
[关键词]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策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关键在农村,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湘西州)是一个农业经济地域,目前,湘西州的个别农村居民还尚未解决温饱问题。我国国情问题专家胡鞍钢指出:农村的问题,主要不在于资金的匮乏和物质资源的缺少,而在于知识的贫乏和人才的短缺。湘西州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关键是要充分开发当地的农村人力资源。本文在对湘西州农村人力资源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开发的基本对策。
一、湘西州农村人力资源的现状
湘西州位于湖南省的西部,总面积15462平方公里,是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是全国14个贫困地区之一。湘西州辖吉首市、泸溪县、凤凰县、花垣县、保靖县、古丈县、永顺县、龙山县共1市7县。其农村人力资源现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特征:
(一)农村人力资源总量丰富
农村人力资源是指农村人口总体所具备的能够从事社会经济活动的劳动能力的总和。据州统计局统计,2004年末,全自治州总人口266.6324万人,农业人口221.11万,农业人口占到了总人口的82.9%。可见湘西州农村人力资源在数量上是十分丰富的。
(二)农村人力资源综合素质较低
与湘西州农村人力资源丰富的数量相比,其综合素质是比较低的。主要表现为:第一,国民受教育程度低。据湖南省2005年统计年鉴的统计,2004年湖南省平均每万人口中在校学生数分别为:普通高等学校学生93.39人,中等学校学生792.62人,普通小学学生645.83人。而据湘西州2005年统计公报的数据,湘西州2004年平均每万人在校学生数,大学生为71人,中专生为62人,普通高中生为133人,初中生为548人,小学生为991人。这还是一个总体的比较,如果拿农村的人口进行比较,其差距会更加明显。第二,科技素质低,农民接受现代科技的能力不强,农业新技术、新品种难以在农村大范围推广。第三,观念落后,传统的自给自足、因循守旧的观念十分严重,不愿承担风险及接受新生事物。
(三)农村人力资源外流现象严重
由于湘西州地处老、少、边、穷地区,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农村生活环境不优越,农民生活水平长期比较低下。据湖南省2005年统计年鉴的统计,2004年湖南省农村居民平均每人纯收入为2837.76元,而湘西州仅为1600.78元,只占全省平均水平的56.4%。很多稍有知识和才能的人都不安心于农村本土生活,希望走出大山,纷纷流失到长三角、珠三角地区。这就使本来就较落后的湘西农村更缺乏智力的支撑。
(四)农村医疗卫生设施短缺
在湘西州农村,农村卫生工作人员和医疗设施不够充分,难以满足广大农民的医疗卫生和保健需要。据湖南省2005年统计年鉴的统计,2004年湖南省各市、州、县卫生工作人员与床位数,湘西州在各项指标上仅高于张家界市,居倒数第二。无论从人口数量还是土地面积,湘西州都要高于张家界市,因此实际上人均所享有的医疗卫生设施是不占优势的。在这种条件下,农民患了小病不能得到及时治疗,严重影响了农民的身体健康,因病致贫、因贫致病的恶性循环在农村地区比较普遍。
二、开发湘西州农村人力资源的基本思路与对策
人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最有活力、最宝贵的资源。根据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哈比森的研究成果:“人力资源是构成各国财富的基础,资本与自然资源是被动的生产要素。只有人才是积累资本,开发自然资源,建立社会、经济和组织,并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能动力量。”可见,只有积极开发湘西州农村人力资源,才能有效地促进湘西州农村经济的发展。(一)把人力资源作为发展湘西的第一资源加以战略考虑
1986年以来,农业部对口定点扶持武陵山区的湘西自治州和湖北恩施自治州给予了一些倾斜政策。这一举措虽然在促进湘西州农村经济增长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湘西州农村经济的发展步伐同其他地区的发展还是很不相称的,这就需要对此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长期以来,关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缺乏足够的重视,湘西也不例外,而事实上只有解决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问题,从而提高农民素质,才能有效解决农村问题。
长期以来,我们谈到人口往往只把它当作负担和“包袱”,而没有看到人力资源同时也是一种最重要的资源。不可否认,人口数量的确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因素,但并不是决定因素。我国至今没有实现现代化的根本原因不在于过大的人口数量,而在于人口质量的低下。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也证明了发展最快的区域恰恰集中在沿海人口密度最高、人口素质最好的地区,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因此,我们既要正视湘西州农村人口压力的现实,更要开发利用好其人力资源。只有将人力资源作为第一资源加以战略考虑,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和利用,才能变人口“包袱”为社会财富,促进当地农村经济的腾飞。
(二)大力发展教育,提高湘西州农村人口素质
教育是人力资本投资中最重要的一项,它对经济发展和收入分配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舒尔茨就认为“教育投资的增加会减少个人收入分配方面的不平等”。教育从两方面影响收入分配:一方面教育可以通过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人们的收入水平。一个人受教育的程度与他的收入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另一方面,现阶段教育资源的分配将会影响未来收入分配的状况。因此,大力发展湘西州农村教育,发挥教育向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辐射功能,将对湘西州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要大力发展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地方各级政府要牢固树立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落实到义务教育上来的思想,要坚持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提高农村总体人口的文化教育水平。要调整农村基础教育办学方向,在发展以基础教育为主的同时,增加农业生产技术的课程,加强对学生劳动技能的培养。基础教育的发展可以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大力利用国内及周边地区的各种有效资源进行。如鼓励东部省、市地区、县在湘西州的对口区、县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进行联合办学等。
2.在基础教育得到改进的同时,以现有的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为基础,加强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教育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是振兴农村经济的必由之路。对于那些由于各种原因而无法进入高等学校的农村孩子,可以充分创造条件,让他们有机会上技工学校、职业高中,加速知识更新,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和适应知识经济发展要求的能力。同时,要充分利用职业学院的优势,一方面对留在土地上的农民开展农业科技知识的普及;另一方面对向城镇转移的富余劳动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最后,要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办好高等教育,在办好普通高等教育的同时,积极发展函授、业余、夜大等多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充分利用吉首大学的资源,发挥吉首大学的优势,培育大批自己的人才,形成一定规模的人才群体,为地方农村经济发展服务。
(三)积极引进人才,为农村经济服务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虽然在吸引人才去基层、农村创业方面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但政策的吸引力不够。这些政策多侧重于“限制”人才外流而较少“吸引”人才内流,这都不利于提高广大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湘西州各级政府一方面要制定具体的奖励政策,鼓励本地区外出打工学习的人员学成后回家乡服务,既支持他们在家乡的企业工作,也鼓励他们自己创业,用他们学到的先进的技术服务于家乡的经济建设,从而带动周围的乡亲们共同致富。另一方面要制定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政策,创造良好的生活、工作条件,引进一些农村经济发展中最急需的专业人才。引进人才是一项相对投入少,见效快的人力资本积累举措,这对人才紧缺的湘西州农村来说尤为重要。当地农民可以通过他们了解和掌握一些先进的理念和技术,从而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在引进人才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多种灵活有效的方法,如项目指导、合作研究等。在利用这些专业人才的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应当为其配备自己的助手,近距离地学习,为造就农村本土的人才队伍作好准备。
(四)发展农村卫生保健事业,增强农民身体素质
领导讲话稿最重要的使命是解决问题。这一本质,要求讲话稿在内容上必须达到思想性、针对性、指导性、政策性和可操作性的有机统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大学招生动员讲话稿5分钟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学招生动员讲话稿5分钟范文1尊敬的罗书记、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
大家晚上好!
我是来自11级发电1班的刘志,非常感谢付主任、刘书记给我这次交流学习的机会,作为学生代表在此发言,即感到万分荣幸,同时也倍感责任重大。
--年的招生已经启动,作为发电系的一名注册招生员,我认为招生的意义对于我们太阳能学院来说是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它与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对于咱们发电系来说,完成和超额完成--年学院下达的任务是咱们各位的使命;招生的意义不仅是可以为父母减轻负担,更重要的是锻炼了我们的能力,就像昨天张董事长说的一样,“招生就是没有走出大学校园的人生创业”。老师们、伙伴们不论是为了学校的明天还是为了自己的未来,作为学校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作为发电系的一份子,我们都是责无旁贷的,大家一起加油!
一、招生工作对我们来说都是挑战,更是机遇。
我认为有机遇、更要抓住机遇,同学们,当我的班主任--老师第一次讲招生的时候,我就开始下定决心参与招生,坚定了一定招好生的信念。因为我认为,--年的招生我们有三大保障。
1、学院非常重视招生工作,不仅提高了推荐费的标准,还给招到生的同学减免学费,我们有的是政策保障。
2、我们身边的“教练”也多了,如果你没有参与过招生,只要你愿意学习,只要你坚定了信念,我们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请教我们院系领导,招生老师,这样我们就可以少走弯路,为我们招到学生打下了基础。
3、招生知识的系统学习。
学校组织了多场培训。怎么招生,知道了该如何招好生的方法和技巧,这个是关键。接下来就请大家以饱满的热情、充沛的精力、百倍的信心和挑战困难的激情来面对招生,我相信胜利是属于同学们的必然归宿。
二、作为一名招生员,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1、树立为自己招生的观念。
招生是一门艺术,它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媒介,它是考验我们自身能力的标准,所以。我从最基本的事情做起,我给自己下定了目标任务,选择好了招生地点,准备好了招生需要的经费,更重要的是作为系的学生干部我和我的团队愿意扛起发电系招生大旗,以学校发展为己任。
2、组建招生团队。
俗话说:”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满园春“。充分发挥团队在招生中的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社会资源为学校招生服务,争取做到多线作战,遍地开花。我给我的团队成员已经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大家都鼓足了干劲,就等后天招生资料下来,就开赴一线。
3、要有必胜的信念。
招生就是打仗,狭路相逢勇者胜,所以我们要有必胜的信念,在招生过程中一直要以李云龙的“亮剑精神”来激励自己,它就是我们招生团队的军魂;无论我们遇到n次困难,都要有n+1次的努力,有时候不是有希望我们才会坚持,而是我们坚持了才会有希望。
今天是个难忘的日子,更是饱含着希望的日子。老师们、伙伴们相信你的心在哪里,你的收获就在哪里。让我们用至真、至诚的行动来证明我们的实力!
祝愿大家在--年的招生工作中果实累累、马到成功!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
最后,请大家跟我一起宣誓:光伏发电系,情系太阳能,业绩创辉煌。我们保证完成招生任务,为学校的发展奉献一份力量。加油!加油!
大学招生动员讲话稿5分钟范文2尊敬的各位领导:
随着元旦的临近,2015年中职学校春季招生就要开始了。首先请允许我代表金桥中专的全体师生,向历年来积极支持我校工作的各级领导和兄弟学校表示诚挚的谢意!
2015年,是我校各项工作长足发展的一年。这一年,尽管生源减少,困难重重,我校也实现了中专招生--人、大专招生200人良好结局。这一年,我们两次接受了省教育厅师教处和职教处的检查督导,领导们称赞我校“办学方向正确,校园气氛和-谐,管理制度民-主,学生心态阳光。”这一年,我们首次参加唐山市技能展示周,我们的展台和展品成为一道风景,受到社会各界及市教育局领导的交口称赞。这一年,我们上下齐心、团结奋斗,工作业绩得到了各级政府的认可,学校再添三块奖牌:市人社局“民办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先进单位”,市教育局“民办教育先进单位”,区教育局“依法办学诚信学校”。
为了提升学校的实训生产能力,今年学校加大了硬件设施投入,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首先,我们投资--万元,新建了--平方米的实习实训场地,购置车床等相关设备,学校具备了机械加工与制造的基本能力;我们加强了学前教育专业课教室建设,增加美术教室,声乐教室,舞蹈教室各一个。建立了幼儿潜能开发实验室、儿童心理与行为观察室、儿童玩具馆等专业实训室;购置计算机40台;增加琴房一个,添加钢琴40台。使学前教育专业的办学能力进一步提升。
2015年,学校招收中专学生----多人,这些同学的就业安置与顶岗实习将关系到学校的后期发展,学校本着对每一位学生负责的宗旨,对此作出了周密的计划和部署,邀请市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办公室、区教育局、就业局领导以及企业代表参加,为学生召开了就业指导大会,分析了就业形势,对学生做了心理辅导讲座。学校以铁路客服专业为突破口,首先安置了17名同学在北京西客站做客运员,1名同学做高铁乘服员,1名同学做银行大堂经理,7名同学去陕西宝鸡培训,做列车乘务员,12月底将全部上岗;
12月初,我校14名同学通过了庞大汽贸的面试,年后即将进入庞大集团培训,培训期满正式走上工作岗位。有19名同学去了--电信,从事信息咨询和增值业务,有5名同学去了--云南做服务工作,有47名同学去--雨佳幼儿园、七星童绵、--世纪光、--星河、北京--、北京本真等幼儿园工作,34名同学在丰润区、--市内、开平区就业。有12名同学通过了长城汽车的面试,不久就将走上工作岗位。平面与会计班同学于乔红等8人去了丰润百货大楼,其余21人分别在燕东集团等工作。目前学校的就业安置工作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有三十多家企业,700多个岗位供我们选择,我们有能力为2015级500多名学生找到理想的工作岗位。
2015年,校企合作取得进展,我们与--公司签署了合作意向书。为公司生产了--辆车的机车法兰,----多个座椅支架,产品合格率100%,我们既支援了生产,也降低了学生实习成本,让同学们学到了技术。
2015年春招,我们深入考察市场,对原有专业进行了改造,锁定了三个订单班:第一是庞大汽车订单班。学生入学经过庞大集团人力资源部的面试,合格者签署用工协议,在我校读书一年半,在庞大培训半年,转入顶岗实习,实习期满按照正式员工对待,五险一金。待遇-----元以上,工作岗位包括汽车修理、汽车销售、车身修复等。
第二个订单是北京--工业公司,这是一家生产民用压力罐的中外合资企业,待遇优厚。这家公司对于技术要求比较高,学生在天海能学到过硬的技术和扎实的本领,--的工作经历将成为其事业发展的一个关键性因素;
第三个订单是列车员班,这是我校和西安铁路局指定的职业技能培训基地——中北专修学院签订的项目,面试合格者签就业合同,经过培训,保证全部上车,做列车员,按铁路局标准享受应有的劳动报酬。在当今铁路客服专业学生做列车员比较困难的情况下,这个专业也是我们一个新的增长点。
除了以上三个订单,我们还有几个定向培养的专业,一是长城汽车天津分公司定向培养,在--新区工作,月薪2500元以上,享受五险一金;二是机电免学费班,不用交费,符合条件的学生能得到国家每年2300元的学费补助,困难生还能得到每年-----元的生活补贴,而且,依靠工学交替,在实践期间,能拿到每月不少于1000元的工资待遇。这对于家庭条件不很好的学生来说,是个不错的的选择。三是我校和政府合作的项目,其中一个是旅游服务与管理,这是在唐山市旅游大发展的背景下开设的专业,是对原来的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改造和扩展,今年我校被丰润文广新局确定为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培训基地,学生学习期满,以文广新局为依托,对他们进行就业安置,包括导游员、景区讲解员和酒店高级服务员。
二是我校经丰润北方现代物流城-管委会批准,作为丰润区现代物流培训基地,开设了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重点为丰润物流城输送人才。随着占地28平方公里的物流城的落成,两年内,将会有大量的用工需求。
今年春招,学校大部分专业均能对口升学。同学们可以参加每年春天相关院校的对口升学考试,拿统招大学的毕业证书。考试前,我们会集中辅导,而且,因为是院校单独招生,考试内容相对简单,容易过关。我们也和天津公众技能实训中心联系,开设了春季高考班,学生可以报考天津的33所院校,这些院校都是公办高等学府,毕业生享受和全国统一高考入学考生同等待遇。
我校的学前教育专业,是传统专业,办学五年,为当地幼儿园培养了近----名优秀幼儿教师,对于女生来讲,是不错的选择,理由有几个:一、国家对学前教育专业的管理逐渐规范,幼儿教师有入编的机会;第二,工作环境好、社会地位高;第三,学到的幼教和保育知识,是未来抚养和教育子女的财富;因为我区是重工业和装备制造业大区,有多家知名的钢铁企业和动车城包括南厂、华达在内的--多家企业做依托,会有源源不断的用工需求。选择面宽,待遇也高。所以,男孩子学习传统意义的车、钳、电焊仍然是非常好的选择。
在过去的几年中,我校明确办学思路,狠抓过程监控,注重学生的做人教育,实行准军事化管理,在社会上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口碑,家长们把孩子送过来有安全感;学校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每周实施技能达标,每一学期举办技能大赛,有力的促进了教学工作的开展;学校内引外联,和北京、天津、唐山等多个省市就业指导中心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合作往来关系,我们了解了市场需求,掌握了就业方向,能够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就业岗位,我们也能为学生做好继续教育和学历提升搭建平台,满足各个层次的需求。
几年来,各级领导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各个兄弟学校也从不同角度为我们提供了帮助。有了这些支持,才有了--中专的今天。在此,我对各位领导再一次表示谢意。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一定会努力工作,不辜负领导的重托,不让家长失望,不让各位初长因为我们的事情为难。最后祝各位领导工作顺利,祝我区职业教育越办越好!
大学招生动员讲话稿5分钟范文3明察秋毫,练就细致入微之本领;亲临万象,习得为人处世之高招。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各位同学:
大家晚上好!我是来自商学院学生分会劳动生活部的委员贾涵程。由于我的师兄也就是现任劳生钟雷在参加党校开学典礼,不能来到今晚动员大会的现场。他让我带他向大家问好,所以我必须再给大家说一次,各位,晚上好!
正如你们所看到的,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劳动生活部,可能在座的各位能想到我们部和劳动有关。没错,我们部的日常事务就是监督和检查商学院辖区内的教室的卫生打扫情况。但有劳动这两个字并不代表在我们部能学到的东西就仅仅和劳动方面有关。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在劳力上劳心,是一切发明之母。事事在劳力上劳心,便可得事物之真理。我们劳生部,虽然每天都检查卫生,可能这种小事有时会显得很枯燥,但我们正是在做小事的时候付出的劳力必定会使我们发现事物的真理。古语有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检查卫生的时候必须要有耐心,而且得细心。久而久之,我们就会养成细心、耐心的好习惯。这不正是成就大事所必须的性格吗?
在劳生部工作还有一个其他部室都不能达到的锻炼效果。由于每天要检查卫生,所以劳生部的干事每天必须面对不一样的同学。形形的人就在你的面前,你得学会如何与他们交流。劳生部的另一位委员林娟娟同学一年前和下面坐着的许多大一的同学一样,是一位不善言辞,很害羞的女孩子。但是在劳生部经过了一年的锻炼,她的变化很大。给我的感觉至少是她现在知道如何跟各种各样的陌生人进行交谈,而且显得十分成熟稳重。文明、谦虚、成熟、稳重的说话,这些是一个成功者的言语不可或缺的风格。
与学生会其他所有部室一样,我们也会定期举办具有自己部室特色的大型活动,比如去年我们与素质拓展部和女工部一起就举办了“乐动青春,唱响未来”大型歌唱比赛。院上很多同学都踊跃报名参加,我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气氛高涨,盛况空前!此外由劳生部自己举办的“清除课桌文化”以及摄影展览等活动也是相当有意义。
当然,劳生部的工作的确很辛苦。数九天顶着烈日,隆冬天冒着风雪,只为了给我们学院的卫生事业做出贡献。但年轻人,为心中的信仰挥洒青春再苦再累也值得!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越是艰苦的条件就越是锻炼人。你们进学生会最大的目的不也就是锻炼自己吗?一代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过,这是一个苛刻的世界,对年轻人尤其苛刻。所以你们要抓紧每一次锻炼自己的机会!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劳生部的事情很平凡,但是做好了每一件平凡的事,就不平凡;劳生部的事情很细小,但做好了每一件细小的事就很伟大!要做好这些平凡细小的事,就必须发扬驽马十驾的不舍精神。我们的“不舍”,不只是咬牙坚持,更是以一种超人的毅力含泪欢笑勇往直前!纵然知道前路荆棘横生,也会风雨兼程。到头来回首望痛苦的八千里路云和月,终究会无怨无悔!
坚持是源于内心的坚忍不拔,青春也会因为挥汗如雨而畅快淋漓!水本无波,相荡而起涟漪;石本无华,相撞而起火花。“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有了劳生部这个平台,你们就可以尽情展示自己的才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只有站得更高,才能看得更远,有了劳生部这个平台,你们就能从小事中学会天下到底该怎么去扫!各位大一的朋友,劳生部,热忱欢迎你们的加入!
大学招生动员讲话稿5分钟范文4亲爱的各位同仁:
大家好:
春风又度玉门关,
唤我招生莫偷闲。
春之大计勤播种,
迎来桃李满校园。
今天我们欢聚一堂,既分享创建省级文明单位的喜悦和成果,又压担子部署安排2014年招生工作,在此,谨向一年来关心、支持、参与、奉献招生工作的广大教职工致以崇高的敬意,表示深深的谢意。
谈招生,多少年了,可谓老生常谈。然---老生常谈意不同,只因时况多变迁。我今天简要讲三个问题。 一、2014年招生工作情况汇报:
2014年我校中职招生1011人,虽是连续12年荣获新乡市中职招生先进单位,然名次已由连续11年的老大,降至了第3位。有喜更有忧!成人招生99人,创整合后的记录。二、2014年招生工作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由于国家招生政策调整及生源现实状况的变化,给我们
带来很多不利条件:主要有:
1、“3+2”部分的专业或全部专业取消,可以说对我们是当头一棒,历年“3+2”与普通中专招生学生比多为3:2,也就是“3+2”学生占招生总数的60%左右。
2、生源持续减少与中职招生任务增加的矛盾。
从上到下落实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4-2014年)》,今年省教法规[2014]5号文件明确指出,“妥善处理本地区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的关系,尽快实现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占高中阶段的55%以上的目标”。学校间抢夺生源的方式、方法、手段既有规范的也有不按规则出牌的,可以说是层出不穷、五花八门,引发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3、高职、大专录取分数线下降,甚至注册录取,以及“3+2”不被医疗单位看重,或者干脆说不被承认。
。。。。。等等,将带来新一轮的普高热。
4、处于高职包围中,近年不少卫校整合到高职院校,其招生对象初中生仍是重要部分,卫生类专业还是是骨干专业,居高临下对我形成包围(焦作、开封、洛阳、安阳等)。
真可谓:
四面楚歌狼吞食,
唯有亮剑破重围。
多思多想贵于行,
创造奇迹靠我辈。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下面就谈第三个问题------具体措施:
1、普通中专及短期培训相并举,千帆竟波划大船。
2、对口升学多宣传,吸引高中、初中毕业生。
3、领导、科室、个人三承包,千斤重担大家挑。
校领导包县、包科室、包任务;科室包县、包组织、包任务;职工个人包学校、包宣传、包任务;招办包组织、包督查、包任务,向外地市渗入、延伸、发展。具体个人科室任务是:个人按2、4、6分,即-----。科室任务为各科室各个职工的个人任务之和。招办任务是,在-----60、50。全校总目标,保800,力争1200。职工包校方法是-----。这样就形成了多层宣传多重覆盖全面来的多角多面立体式招生宣传模式,提高了招生宣传广度、力度、深度及。
4、做好计划贵在行,记录交流弥不足。
5、奖励补助都提高,鹅毛虽轻意义重。
大学招生动员讲话稿5分钟范文5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2014年招生动员大会,主要任务是,总结经验,展望未来。动员广大招生员进一步认清形势,统一思想,明确目标,以高度的责任感和饱满的工作热情,积极投身到2014年招生工作中来,为共创我校招生工作新局面。
招生就业工作是学院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是攸关学院生存发展和全院教职工切身利益的大事。“规模是学院的生存线,质量是学院的生命线,品牌是学院的生长线”
2014年,广东省高考报名人数为75.6万,比2014年72.7万人增加2.6万多人,增长3.6%,考生数量居全国第二。招生计划41万人。
今年的招生工作要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1、要进一步认识招生工作的重大意义,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同志们都知道,要提高学院的社会认可度和吸引力,办学规模和办学质量是关键,而在校生数量是衡量办学规模的一个重要方面, 1
要让学院的学生达到一定规模,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氛围,招生工作开展的好坏成败具有决定性意义。
一是要充分认识到,做好招生工作对学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全体招生人员要克服困难,忘我工作,取得大发展、快发展的显著成效,全院教职工享受到了发展的成果,其心情之切,如渴思饮,这是其一,群众有迫切发展的愿望;我们要在2014年迎评估,2014年创省一级,我们要在各方面创造一切条件争取市委、市政府、市人社局的支持,促进学院跨越式发展,这是其二,组织重托;现在全省、全国同类院校发展势头迅猛,对我们来讲,压力与动力并存,机遇与挑战同在,这是其三,发展的责任;众望、重托、重责,千斤重担,必须用十分的勇气、百倍的努力才能挑起,我们只有历尽千辛万苦,用尽千方百计,把招生工作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才能履行好我们肩负的责任。只有进一步做好招生工作,保持并不断扩大在校生数量,学院才能享受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才能更好地生存,才能不断发展壮大。
二是要充分认识到,做好招生工作对技工教育发展具有深刻的长远意义。随着国家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十二五”期间需要更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尤其目前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脚步明显加快,政策导向和舆论氛围更有利于职业教育的长足发展,这为我们学院的发展提供了更强大的动力和更广阔的空间。同时,省内外高职院校都在积极探索新的特色办学模式,开辟独特的发展之路,规模较大、特色鲜明的高职院校也在不断崛起,形成大批竞争群体,竞
争日趋激烈。面对如此有利的机遇和严峻的形势,我们的出路只有一条,必须牢牢把握发展这个主题,尽快做大做强。首当其冲的工作就是扩大办学规模,保持和提高在校生数量,使我们学院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历史机遇和浪潮中把握航向,勇往直前,保持住发展的强劲势头,迅速做大做强,使学院立于一个更高的发展层次上、更高的发展台阶上、更高的发展水平上。
2、要采取有利措施,确保招生工作顺利有效开展。
首先要继续做好动员宣传工作,用强大的办学实力吸引生源。全院的招生工作任务已经明确,这些任务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肩上,目前最重要的是大家积极参与、齐心协力来完成。要走出“宣传是招生的宣传、、是宣传部门的宣传”的认识误区,把宣传当成学院的常态文化,把每项工作都当成一个宣传面,每个人都把自己视作一个宣传点。我们是学院的一员,是学院的主人,学院的发展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关心招生,参与招生,想方设法完成招生任务,既是为了学院,也是为了我们自己。只有学院发展壮大,每名招生员自身利益才能最大化。大家都有一定的社会圈子和社会关系,我们要积极热心地当好讲解员、宣传员,要把我们学院的发展规划、办学特色、办学优势宣传给周围的每一个人,要宣传我院的招生政策,让更多的人认识学院、了解学院、向往学院,有利于我们学院招生工作开展的良好氛围。
二要继续加强全院联动,用配合有利保证生源。招生工作是学院各项工作的龙头,严格要求,搞好衔接配合,在开展工作中既要有干
事的本领和精神,更要有共事的意识和水平。特别在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来学院考察、参观、报名、接待等各个环节,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部门之间搞好配合,妥善安排好招生咨询、接待等方面细节工作。要创新工作机制,形成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既能单独出击,又能联合行动的工作机制。重点地区、重点领域要打破分工,协同推进,联动推进。真正形成“招生搭台、全体唱戏”良好的招生工作新局面。
三、要落实责任,为圆满完成好招生任务提供保证。
这次会议既是动员会,又是任务落实会,还是督促推进会。各部门、广大招生员要按照学院统一部署,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在高质量、高标准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扎扎实实、富有成效地搞好招生工作。
第一,要强化招生的责任。我们都知道,招生工作越来越困难,蛋糕就那么大,谁分的多,关键是招数和办法。我不担心我们的招生队伍自然禀赋不好,最担心的是思想不新;不担心我们的队伍务实不够,最担心的是创新不足。应该说做具体工作,到底干成干不成,关键看我们以怎样的精神状态在干,就是要有敢于拼搏、勇于争先的闯劲;就是要有自强不息、永不满足的韧劲;就是要有吃苦耐劳、有所作为的干劲。用这“三劲”和学院提供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时间集中精力,一定能打好招生“攻坚战”。
第二,要强化跟踪问效,奖惩分明。从现在开始,每名教职工都要在心中装着本职工作的同时,也装着招生这个全院中心工作,主动
出击,积极招生。要定期召开专门招生会议,研究掌握本部门教职工招生情况,推进招生工作有效开展。要坚决做到奖罚分明,在开展招生工作中的好办法、好措施、好成效、好经验,以及涌现出的招生典型,带动和引导全院积极投入到招生工作中,形成携手并肩、同心协力招生的良好氛围。
一、发展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教育有了较大的发展。*年在全省率先普及小学教育,*年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年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年全市适龄儿童入学率99.89%,小学毕业生升学率98.52%,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2.93%,普通高中毕业生升学率80.34%,全市各级各类在校生93.84万人。
各级党政领导重视教育,建立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运行机制,逐步加大教育的投入,改建和新建了一批学校,中小学生均校舍建筑面积分别达到12平方米、8平方米。中小学计算机拥有量66174台,人机比12:1,建成了市、区两级教育信息网。全市中等职业技术类国家级重点学校6所;省级重点学校10所,省一级普通中小学38所,省一级幼儿园3所;市一级中小学校192所,市一级幼儿园29所。
*教育事业虽然有了较大发展,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突出表现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不断增大;人民群众渴望延长接受教育的年限和享受优质教育的愿望日趋强烈,而部分地区教育发展速度和质量仍处于相对滞后状态,发展不够平衡;教育经费的投入,仍难以适应教育快速发展的要求。*要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必须按照“科教兴市”的发展战略,造就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拔尖创新人才,以确保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面向”和*“*”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提高国民整体素质为宗旨,进一步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充分发挥教育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作用。按照“*大”对教育工作提出的新任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和符合教育规律的教育新体制,大力发展优质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为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强大的人力、智力支持和知识贡献。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发展为主题,高标准高水平巩固提高基础教育,加快职业技术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发展;2、坚持以改革和创新为动力,以办学体制改革为突破口,形成公办学校、民办学校以及中外合作办校共同发展的格局;3、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促进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全面发展;4、坚持以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为根本目的,建立优质、高效、创新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5、坚持分类指导,全面推进,突出重点,均衡发展,提高总体水平,使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三发展思路
总体思路:观念引导教育,体制激活教育,产业拉动教育,投入支撑教育,技术改造教育,队伍保障教育,法治规范教育,科研提升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的新飞跃。
具体思路:创建一大园区,完善二个体系,实施三项工程,优化四支队伍,深化五项改革。
——创建一个有地方特色的*市大学园区。加快高等教育发展以培养适应*经济发展所需的各方面专业人才。
——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根据不同时期制定切合实际的教育发展目标,大力发展优质教育,逐步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
——以成熟的网络应用技术为基础,实施“数字化教育”工程;以课程改革为契机,实施“英语教学新跨越”工程;以设立科研机构为突破口,实施“科研促教”工程。
——为深化教育教学领域的各项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建立综合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干部管理队伍、教科研队伍和信息技术队伍。
——进一步深化教育的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投资体制、人事制度、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使影响教育发展的内部和外部因素更适合市场经济发展,更符合教育规律。
三、发展目标和任务
(一)总体目标
*年基本建成开放的、各级各类教育结构合理、协调发展、纵向衔接、横向沟通,以“学习型城市”为标志的终身教育体系,全面提高社会全体成员的整体素质。建成以“数字化教育”为标志,与广东第三大城市相配称的一大批优质学校和教育设施。学校教育创出特色、树立品牌,建成12所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40所具有示范性的独立初中,200所具有示范性的优质小学。建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符合教育规律的教育管理体制、办学体制和投资体系,提高教育的规模和效益。形成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模式,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建立起高素质的教师干部队伍。全面完成中小学布局调整任务。完成高等教育的资源整合,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以上。结合加快城镇化进程和产业水平提高的实际,建设教育强镇、强区、强市,教育综合实力和水平居全省前列,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2010年,新增劳动力平均预期正规教育年限14年。各级各类学校达到较高的办学水平。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0%以上,基本普及高等教育,形成学习型社会,建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教育综合实力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水平。培养和造就大批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具有丰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二)主要目标和任务
1、加快发展优质基础教育
——形成开放的结构布局合理的基础教育体系。全面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撤并小学规模不足500人和中学规模不足900人的学校,优质学校向城镇中心区域聚汇,适应城镇化发展。大力发展以社会为依托,公办与民办相结合的多种形式的学前教育和儿童早期教育服务;实施特色鲜明、发展均衡、高水平的九年义务教育;实施高标准、高质量、多模式、可选择的高中阶段教育;社会弱势群体中适龄儿童、少年受教育的权利得到充分关注和保护;基本保证残疾儿童、少年的入学需求;逐步满足外来人员子女的入学要求。
——深化基础教育体制改革,实行以区为主的管理体制。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基础教育办学,发展教育产业,采取学前教育全面放开,义务教育适当引导,高中教育大力鼓励的方针,促进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科学文化教育为基础,思想道德教育为核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在道德教育、信息技术教育、英语教育、艺术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五个方面形成特色。重点建设一批具有信息技术教育和英语教育特色的中小学校。*年,从小学一年级全面开设英语和信息技术课,建立中小学生信息技术等级考试制度。小学毕业生英语要达到课标二级水平,初中毕业生要达到课标五级水平,高中毕业生要达到课标八级水平,示范性高中的毕业生要达到课标九级水平,高中毕业生基本能用英语会话。普通高校20%以上的本科毕业生达到英语六级水平。
——改进和加强中小学校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切实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以公民道德建设纲要为主要内容,突出抓好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品质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普遍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年,全市要建设一个全国示范性的学生综合实践基地和一个全省示范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和美育工作,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协调发展。
——积极开展新课程的试验,认真贯彻教育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推进试验区的课改工作。改革教育评价制度和招生考试制度,建立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促进学校、教师和学生不断发展的评价机制。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探索“赏识教育”、“创造教育”等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新模式、新机制。有条件的地区,中小学幼儿园可试行“小班制教学”、″双语教学”、九年一贯制的实验。扩大对外开放力度,开展基础教育对外交流与国际合作。
——主要指标:*年,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到95%以上,0~3岁的婴幼儿能通过多种形式接受一定程度的早期教育;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均达到100%;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分别达到100%、98%、99%;普通高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85%;适龄盲、聋哑、弱智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达到95%以上。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优质学位分别达到60%、80%、100%。
2、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职业教育为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服务;为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服务;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建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结构合理、灵活开放、特色鲜明、自主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以发展高中阶段职业教育为重点,进一步扩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办学规模,确保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与普通高中协调发展。
——建立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形成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职业教育学校和专业布局合理,资源优化配置,办出区域职业教育特色。构建普通高中和职业学校毕业生接受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纵向衔接、横向贯通的“立交桥”。试办初中毕业后与高等职业学院相衔接、相沟通的五年一贯制职业教育。
——坚持培养与培训并举,不拘一格办学。实行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全日制与部分时间制相结合,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相结合,把职业教育办成面向社会的、开放的、多功能的教育。根据不同专业、不同教育培训项目和学习者的实际需要,实行灵活的学制和学习方式,推行学分制等弹性学习制度。为学生、外来从业人员、城乡新增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在职人员、农村劳动力和其他社会成员实行半工半读、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和培训等创造条件。
——加大职业教育办学体制的创新,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职业教育的发展。扩大职业教育的对外开放,引进外国优质的职业教育资源,把职业教育作为中外合作办学的优先领域。
——实施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模式,建立职业学校与劳动市场密切联系的机制。充分调动和保护行业企业举办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尤其是要鼓励企业以多种形式参与职业教育的发展。通过企业举办或合办职业教育机构,提供学生实习场所和专业教师,与职业学校签订定向培养合同等多种形式,加强职业学校与企业的联系。建立跨行业、大规模、多功能的综合性骨干职业技术学校。加强农科教结合和“三教统筹”,促进农村职业学校、成人学校与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农业科技部门的合作。有条件的农村职业学校应当发挥专业优势,根据市场需要,围绕专业办产业,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帮助农民致富,做到“引进一个项目,培训一批人才,推广一项技术,致富一方百姓”。
——主要指标:重点建设在校生规模在1500到*人以上的骨干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年全市建设省级重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2所(含省级重点技校),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0所(含国家级重点技校),建立5个省级中等职业教育实训中心,创建2~3所国家级示范性乡镇成人学校。
3、实现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建设有地方特色的大学园区
——实现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推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在办好现有各类高等院校的基础上,建立*市大学园区。争取省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大力支持,市、区两级政府紧密合作,依托南海软件科技园,以南海狮山及其周边地区为中心,以目前建立的*科学技术学院(北院)、*职业技术学院、华师南海学院、东软信息技术学院、仲(南海)信息学院、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等高等院校为基础,在征地、税费和融资等方面提供特别优惠政策,吸引省内外和境外著名高等院校以多种形式进园办学,设立各类高校10所以上。实行居住饮食、文化体育、商业金融、公共交通、医疗服务等后勤生活设施社会化。建立多功能、多样化的高等教育园区。发展应用类研究生教育和本、专科教育、继续教育等,建立相应的技术成果转移、孵化基地和产学研一体化基地。
——高校园区的建设,要立足本地,面向全国,与国际接轨,成为人才培养和技术服务的基地。高校的类型及学科专业设置,要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我市电子信息、工业及家用电器、塑料制品和食品饮料四大支柱产业,为改造提高陶瓷建材、纺织服装、中药制造三大传统产业,为新兴的信息技术、新材料和光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产业的高素质人才培养服务。为我市第三产业中的现代物流业、信息服务业、旅游业、各类中介和社区服务业、房地产业、金融保险业等实用型人才培养服务。同时,结合科技园软件研发及加工产业的发展,培养数以十万计的“软件蓝领”人才,使大学园区成为我市创新人才的摇篮,企业蓬勃发展的动力。
——以*科学技术学院为基础,将*职工医学院(*卫生学校)、*教育学院等单科类院校并入*科学技术学院,力争将*科学技术学院更名为*大学,成为有人文社科、理工、农牧、经济、医学、教育、体育等学科门类较为齐全的以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地方性综合大学。在通过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基础上,争取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年,普通高校本科在校生达到10000人规模,并致力于提高本科教育质量,发展研究生教育,若干专业和学科创出特色,力争办学水平居全省同类大学的前列。
——在*职业技术学院和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的基础上,重新整合高等职业教育资源,扩大办学规模,面向基层、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力争到*年,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达到10000人以上规模。
理顺市、区两级电视大学的管理关系,整合现有电大教育资源,统筹各类专业的设置,扩大办学规模,提高质量和效益。电视大学要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为突破口,进一步开展办学模式的改革,加强现代远程设施设备和教学软件建设,推动电大教育向远距离、开放教育方向发展。
——大力发展与终身教育相应的各类成人高等教育与自学考试,重点是对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从业人员进行具有高等教育水平的岗位、继续教育与学历教育。
充分利用国内著名普通高等院校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教育技术学科建设方面的优势,以联合、共建的方式,与我市各类高校合作,通过网络教学等途径,大力开展远程教育。
——创新高等教育办学体制和机制,实现跨越式发展。创新办学体制,大力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多形式多层次举办高等教育。鼓励支持公办高校进行改制试验。学校的招生、教育教学、专业设置、毕业生就业等主要面向社会需求,由市场进行调节。创新投资机制,建立高等教育成本合理分担的机制,运用财政、金融和信贷等手段,搞好教育融资,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形成有效运用市场机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多元投入多渠道筹资的高教投资新体制。创新管理体制,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让高校真正作为办学的主体进入市场竞争发展。创新促使高等教育与科技、经济紧密结合的运行机制,大力推进“产、学、研”相结合,提高高等教育对经济建设的贡献率。
——加大推进与国外合作办学,加强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加大与国外高校合作办学的力度,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通过与国外合作办学,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教育思想和优质教育资源,加快学科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国外高校对接、强化外语,培养适合国际化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4、积极构建“学习型社区”
——争创全省一流的社区教育,率先建成“学习型城市”,实现“学者有其校”。为各类社会成员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服务,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建立政府统筹、教育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街道和镇主办、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社区教育管理体制。街道、镇普遍依托本社区内各级各类学校和科普中心等社会教育资源,建立起集基层学校、市民学校、老年学校、周末学校、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网络学校于一体的社区学校,有条件的居委(村)设立社区教育办学点。开展内容广泛的包括社会公德、职业培训、就业指导、新科学、新知识、文化娱乐、家政理财、金融知识等各种教育。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多层次的教育需求,让全体市民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都能获得相应的学习机会,全面提高社会的知识含量,增强城市竞争能力。
——主要指标:*年,全市要建立起3个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有30%的街道、镇开展社区教育实验,力争建立18所社区教育学校(学习中心)。
5、建设高素质的教师干部队伍
——大力推进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实行教师资格制度,按照“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严格考核,合同管理”的原则,切实推行职级聘任制,高中等院校建立按岗定级定薪,按任务定薪的分配制度,激活和调动教职工积极性。完善中小学校长持证上岗制度,推行校长职级制,试行校长年薪制。
——严格按省制定的教师编制标准,配足、配齐教师。教师年龄结构、学科结构要合理配置。*年全市小学、初中专任教师大专、本科以上学历要分别达到80%和60%;普通高中专任教师学历100%达标,其中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比例要逐年提高;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双师型”教师达到60%;高等院校专任教师有50%以上获得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的教师要逐年增加,学校行政管理干部也按要求提高学历层次。
——*年,中小学教师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50%以上的教师完成计算机高级培训;60%的教师普通话能力达到二乙水平;60%的中学教师、30%的小学教师能进行基本的英语会话和阅读;高等院校40岁以下教师英语基本达到大学6级以上水平。
实施“名师工程”。重点培养和引进一批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年,要培养出一批省内知名教育专家、名校长、名教师。开展校本培训,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建立教师激励机制,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对教学、管理方面作出显著成绩和突出贡献的人员给予相应的奖励。6、加速“数字化教育”工程的建设
——加强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统一规划、全程管理,资源共享,持续发展”的原则,以“天地网合一”的形式建设覆盖全市教育系统,面向社会开放的,具有网上行政、信息、远程教育、高速传输的网络系统。*年,80%的学校以各种方式接入教育城域网,100%学校实现“校校通”,70%的课室配备多媒体教学平台,建立50所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学校计算机拥有量达10万台,每8名学生拥有一台计算机,教师人机比达到21,成为教学应用的必备工具。改造、新建教育资源、教育管理、教学应用、终身教育等网络平台。实现校园教学现代化、办公自动化、通讯网络化、资源数字化。
——加快教育资源库建设。按照“面向学习者,共建共享″的原则,建立*教育信息数据中心。采取积极引进和自主开发相结合的办法,整合出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种类多样、形式活泼、方便使用的各类信息资源,*年,建成开放、动态、丰富、特色鲜明的教育信息资源库。
——大力促进信息资源的应用。全面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及教学信息资源在教育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实现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管理智能化,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学校全面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高中生学年度信息技术必修课不少于100学时,初中生、小学生不少于80学时,其中学生上机操作不少于总课时的70%。掌握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教学规律,分学科、分学段形成信息化环境下教与学的模式。实现从“教师中心”到“学生中心”的转变;实现从内容设计向过程设计的转变;实现从单学科教学向多学科整合的转变;实现由被动、单向、封闭的学习向自主、合作、探索式学习的转变;实现由封闭的教育到开放的教育的转变。构建信息化环境下的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模式,培养学生高效获取信息的能力,正确评价信息的能力,有效使用信息的能力。
——加强教育信息化人才队伍和制度的建设。分层分级加强教学应用队伍、资源开发队伍、网络管理队伍、信息技术学科教师队伍的建设。从实际出发,为教育教学服务,制订《*数字化校园建设、应用、评价标准》、《*数字化教室建设标准》、《*现代教育技术项目建设操作规范》、《*网络管理员管理办法》、《*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员管理办法》、《*网上教研员管理办法》等。
7、积极实施″科研促教”工程
——加强教育科研机构建设。创造条件成立*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各区成立教育科研所或相应的科研机构,规模较大的省一级中学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要建立教育科学研究室,为教育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决策咨询和信息服务。
——加强教育科研制度建设。加强教育科学研究的立项、管理和指导,使教育科研的管理更加科学、规范,增加市级科研立项的数量。*年,推出10项以上居省内外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推出10项以上在全市范围内有重大推广价值的科研成果,确保教育科研工作居全省前列。
——加强教育科研队伍建设。调动广大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立教育教学改革必须以科研为先导的观念,聘请高水平的专家作科研指导,通过课题实验,使广大教师从“经验型”上升到“科研型”,从而促进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提高。建立教育科研奖励基金,树立典型,表彰先进,奖励并推广教育科研优秀成果。
——加强对发展优质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研究,加强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与效益的研究,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进程。
——推动高校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在已有高校教学改革成果基础上,开展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争取有更多的国家级和省级立项的教改、科研课题。建立高等院校科技园,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全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社会全面进步。
四、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强化政府教育行为
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各级党委、政府要坚持把教育纳入区域战略发展重点和现代化建设的整体布局之中,确保教育优先发展。要认真贯彻基础教育实行“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落实各级政府的办学责任。要建立健全党政主要领导抓教育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和党政领导深入调查、定期研究教育工作的制度,表彰奖励和责任追究制度,增强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全民、全程、全方位地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形成各级党委政府、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关心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围。
(二)依法增加教育投入,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
在确保按《教育法》规定做到教育经费“三个增长”的同时,进一步加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力争做到全市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所占的比例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2010年,实现全市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目标。各区人民政府也要根据本地实际,增加本级财政中教育经费的支出,确保中小学教师工资发放,确保中小学正常运作经费,确保基础教育基本建设和发展经费。各级财政每年安排的超收部分,应按不低于年初确定的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用于教育。研究制订鼓励社会各方面对教育投入的政策,盘活教育存量,利用资本市场多方面投资融资,广开教育经费的筹资渠道。进一步改革教育拨款办法,努力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要合理运用转移支付的手段,支持薄弱地区基础教育的建设,促进全市教育的均衡发展。逐步建立非义务教育阶段成本合理分担机制,制定资助经济困难学生的政策。要依法逐步提高教师的待遇。
(三)统筹规划,优化配置各类教育资源
以发展为主题,结构调整为主线,改革为动力,强化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共享,彻底改变各级各类学校仍存在的规模偏小、质量偏低、布局分散、效益不高的状况。各级政府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教育结构的调整优化,按照教育发展规律,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年全市中小学必须全面完成“改薄工程”,完成中小学布局调整的任务。按照“做大、做强、做活”的原则,采用合并、联办、共建、划转等方式,调整中等职业教育结构布局。加大优化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的力度,提高办学层次,适应劳动力就业市场变化和社会需要。通过教育结构调整,使我市各级各类教育在布局、规模、层次、比例等方面协调发展。
(四)加强以法治教,完善教育督导制度
认真执行各项教育法律法规,加大教育执法力度,完善教育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加大对政府有关部门贯彻教育法规的监督;落实区域教育发展规划,保证教育资源的优先投入和使用;制订配套的地区性政策、措施,逐步实现教育发展的法规化、制度化;推行“政务公开”、“校务公开”制度,形成政府宏观管理,学校依法自主办学,依法接受监督的格局。进一步完善教育督导制度,健全督导机构,强化督政职能,确保各级政府教育职责的落实,确保教育优先发展。要以教育强区、教育强镇建设的督导评估为抓手,推动教育强市的建设。要积极开展对新课程实验区的督导评估,加强对学校德育、体卫艺工作、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的专项督导,加强中小学质量监控,推动学校规范办学行为,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加强督导队伍的建设,提高督导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和督政、督学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