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智慧消防监管

智慧消防监管

时间:2023-06-12 14:46:3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智慧消防监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智慧消防监管

第1篇

关键词:智慧消防;视频监控;火灾报警;设备联动

中图分类号:TP39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03-0077-02

Fire Alarm System with Multi-equipment in Intelligent Fire Protection Application

HUAN Zong-sheng

( 1.AnHui fire fighting electronic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2.BengBu Ei Fire Electronics Co. Ltd, Bengbu 233006,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intelligence in application of fire equipment linkage fire alarm system research present situation, then proposes a new fire alarm system implementation scheme, and verified in the actual project, through the linkage device, has a good effect in intelligent fire alarm.

Key words: intelligent fire protection; video monitoring; fire alarm; equipment linkage

1 背景

随着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和发展,“智慧消防”作为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构成部分之一,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1-2]。“智慧消防”着力于构建智能化的消防系统,从而提高整个城市消防安全的监管水平,和灾情发生后的急速救援效率,因此,如何更好的运用“智慧消防”高效地预防和处理消防灾情,是值得不断探索与研究的问题。

目前的消防监控系统基本上都是各单位独立选购安装、独立工作,很容易导致火灾信息漏报、迟报甚至大量误报,报警O备出现故障没有及时恢复开通,对设备的故障更是无法判断、预测,因此,打造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消防远程监控系统,已成为行业发展趋势。目前消防行业监控普遍采用传统的传感器类,如感烟、感温等探测器主要从烟雾、光谱、温度等特性进行火灾信息的检测,但是传统单一设备监测火灾信息误报率普遍较高,因此,多设备联动火灾报警系统的研究应运而生,它综合了新型图像型火灾探测系统与传统的感温、感光、感烟等探测器,使得火灾报警更加精确化、智能化,是“智慧消防”中灾情预警的大趋势。当前,很多消防监控系统的多设备联动,主要是通过“多个”设备同时报警,达到联动的目的[3-4],这里的“多个”主要偏重于同一类型的多个设备,缺乏分析过程,往往还需要人员参与,智能化不够,这种情况虽然能达到火灾报警目的,但是还是无法避免误报率高的弊端。本文,提出一种应用于“智慧消防”中的多设备联动报警系统,通过传统传感器报警联动现场网络摄像头,现场工业控制计算机智能分析网络摄像头采集的现场视频,应用视频图像烟火检测算法[5-6] 分析视频火灾情况,并将分析结果传输到客户端,同时在客户端标出灾情发生的区域位置,这样相关工作人员能够根据探测器报警和联动的现场视频画面分析结果,快速做出决策,提高调度人员处理火灾事故的能力和速度,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火灾损失。

2 联动系统总体方案

2.1 联动系统工作原理

实现智慧消防应用中多设备联动火灾报警,即当发生火灾时候,传统传感器联动摄像头,通过视频分析和传统报警联合判断,系统自动决策判断是否发生火警,从而作出进一步的动作。具体工作原理如下图1 所示。

图1 多设备联动中火灾报警监控系统联动结构图

首先,在Web端根据“联动配置要求”将现场火警传感器和某一个或者多个摄像头关联起来,达到联动要求。

其次,当现场发生火灾时,传统传感器检测到火警报警,将报警信息传送到火灾报警控制器,报警控制器将火警信息发送到“接警平台服务器”,“接警平台服务器”将报警信息发送到联动报警服务器端, 这时候联动报警端启动关联摄像头,进行现场视频监控,同时工控机应用视频火焰检测算法[5] [6]对该段视频监控进行分析处理,自动判断视频中是否存在火焰信息。

最后,如果视频监控分析得出,视频中不存在火警信息,则整个系统不进行上报;如果分析得出视频中存在火警信息,将视频结果返回到联动报警端,同时在视频窗口中将火警区域标识出来,并上报上一级进一步处理。

2.2 联动系统工作流程

联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具体如下图2所示。

在多设备联动火灾报警系统中,火灾报警控制器实时采集各现场探测器的数据,并判断是否需要上报,如满足报警条件,则进行上报,联动视频摄像头进行联合判断以供上级进一步决策,如上报报警中心、客户端弹出视频窗口、短信推送报警信息到负责人手机,系统主要分为以下几部分:

2.2.1 报警信息采集模块

主要是火灾报警控制器,采集前端现场探测器报警信息,然后上传到上一级联动报警服务器。

2.2.2 联动报警服务器

联动报警服务器主要负责报警产生后,根据报警信息,确定相关联的摄像头,启动摄像头采集现场视频,并通知工业控制计算机对现场视频进行分析处理。

2.2.3 报警模块

报警模块,在联动报警服掌鹘拥交鹪直警控制器报警,并且工业控制计算机也报警了,才进行报警提示。

2.3 联动系统应用

本文选择在实际工程中进行验证,选择某大型连锁商超市金海店进行测试所设备联动火灾报警系统。首先在基本联动配置表中,将某位置探测器与某IP和端口摄像头对应关联起来,如下图3所示。

图3中,基本联动配置表中,首先选择一处位置(XXX超市金海店,111号机,1回路,53地址),将其与摄像头(IP:172.41.200.11,端口:8000,通道:16)进行关联,完成基础联动配置。在探测器报警后,联动服务器联动关联的摄像头进行分析处理,处理结果如下图4所示。

图4 视频联动弹出

图4中,在联动视频被启动后,工业控制计算机开始工作,分析结果得出发生火灾,在Web客户端弹出视频窗口,并在窗口中标出火灾发生区域,达到非常直观的作用,消防监管人员可以第一时间看到火灾现场,快速做出决策,提高调度人员处理火灾事故的能力和速度,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火灾损失。

3 结束语

本文分析了国内外智慧消防应用中多设备联动火灾报警系统的研究现状,提出了一种新的应用于智慧消防中的多设备联动火灾报警系统实施方案,经过在某大型连锁商超市金海店实际工程中验证,取得较好联动报警效果,而且能够快速做出决策,因此多设备联动火灾报警在智慧消防应用中具有广阔应用空间。

参考文献:

[1] 李晓明. 火灾预警和消防安全监管“智慧”模式探讨[J]. 管理科学, 2014(18): 35-36.

[2] Jin-ok Hwang, Sang-Gi Lee.Study on the 3GPP International Standard for M2M Communication Networks[J]. The Journal of Korean Institute of 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Sciences, 2015, 40(6): 1040-1047.

[3] 张振球. 智慧消防技术的社会消防管理应用[J]. 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 2014(3): 4-7.

[4] 陈创波. 视频监控与消防的联动方法研究[J]. 信息通信, 2015, 9(153): 155-156.

第2篇

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安监局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授予“全国安全生产监管监察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成为2016年浙江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

近年来,吴兴区安监局坚持“围绕中心大局转,跟着全区发展走”,坚守安全红线,深化隐患治理,加强监管监察,促进责任落实,为吴兴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干事创业 队伍为基

“江表大郡,吴兴为首”。吴兴区是湖州市中心城区所在地,全区下辖12个乡镇街道和1个高新区,总面积871.9 km2,户籍人口60.2万。

成立于2004年11月的吴兴区安监局,现有人员33名,主要承担矿山、危化(烟花爆竹)企业安全监管,其他工矿商贸企业的综合监管,指导、协调、督促全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承担区安委办的日常工作等。

吴兴区安监局党组书记、局长郭士忠作为这支队伍的“火车头”,深刻体会到“工作要靠人来做,安全要靠人来抓”,他坚持把队伍建设作为最重要的头等大事来抓。该局经常组织干部职工参加各类培训和讲座,鼓励全体人员深入一线调研走访。

2011年以来,吴兴区安监局党组成员几乎每年都有变动,全局始终把维护团结作为干事创业的第一要求,班子成员严格自律,工作中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同志之间相互尊重、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补台,真正做到用心谋事、团结共事、合力成事。

面对“基础薄弱、基层乏力”现状,吴兴区安监局持续加强基层安监站规范化建设。在安监站,办公电脑、照相机、安全帽、防护眼镜、防尘口罩等都是安监员的标配。按照乡镇不低于8人、街道不低于5人的标准,吴兴区配齐一线监管队伍,并率先探索了安全生产执法权限委托。2016年,该局又将3万元以下处罚权委托给乡镇安监中心,夯实了安全生产监察基础。

目前,吴兴区安监队伍编制人数114人,其中高新区、各乡镇街道安监中心核定编制93人;全区165个行政村、69个社区(居委会)均配备一名安全网格员,实现安全监管全覆盖。安全生产在乡镇、街道有了落脚点,干起工作自然事半功倍。

近5年,吴兴区在湖州市政府安全生产考核中连续位列第一,吴兴区安监局连续5年在湖州市安监系统考核中评为优秀,先后获得了安全生产月省级先进单位、浙江省“安康杯”竞赛先进集体,该区有3人被评为“平安湖州”建设先进个人,2人被评为全国安全生产监察工作先进个人,1人获评全国“百姓生命保护神”荣誉称号。

围绕中心转 跟着发展走

近年来,吴兴区安监局“围绕中心大局转,跟着全区发展走”,积极向区委、区政府建言献策,当好安全生产参谋。2011年以来,先后提请党委政府出台了11份关于全区安全生产工作的文件,提请区委常委会每年不少于2次、区政府常务会每年不少于4次,专题研究安全生产工作。且在春节、国庆等重要节庆之际,区4套班子领导都会带队深入基层检查安全生产工作。

安全生产工作不是“单打独斗”。吴兴区安监局更是充分发挥区安委办统筹、协调职能,抓好全区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协调。该局针对吴兴区产业特点和安全生产现状,率先提请区委、区政府出台了《吴兴区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暂行规定》,推动区委书记及区长与区政府分管平安的副书记、区政府各位副区长、高新区及各乡镇(街道)党政领导、区级部门党委(组)负责人签订“一岗双责”责任书。

推动乡镇(街道)党委发挥总揽安全生产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高新区、各乡镇(街道)建立以书记、镇长(主任)为主任的安全生产委员会,落实了“一岗双责、齐抓共管”责任。

把“安全生产,人人有责”从制度上固定下来,抓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实际控制人的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安全生产管理实现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按照“五覆盖”要求,吴兴区安委办每年不少于2次向区委组织部、区纪委(监察局)通报安全生产情况,为领导干部的政绩评价提供重要依据。

为促进吴兴区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吴兴区安监局从2013年开始,每年制定出台《年度安全生产(消防)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量化考核细则,对13个乡镇街道和区安委会成员单位实行个性化考核,严格落实《吴兴区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实行年度目标奖励制。

按照全员定责、监管定位、排查定级、培训定岗、信息定时、奖惩定格的“六定原则”,坚持开展乡镇(街道)安监站工作季度排名考核;出台《安全生产(消防)责任片区负责人季度考核办法》,对全区63名一线片区负责人进行考核,促进安全生产责任和工作措施的全面落实。

创新开展“智慧安监”平台建设

2012年以来,吴兴区安监局先后承办省级安全生产工作现场会2次,领办市级以上试点6项,安全生产创新工作一直走在浙江省前列。

针对中心城区历史遗留患突出特点,吴兴区探索难点安全隐患“拔钉式”的“一季一重点”综合整治模式,举全区之力解决短板问题。童装行业、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出租房屋等“硬骨头”被成功啃下,吴兴区实现了安全生产“三项指标”连续下降,5年来未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

为有效解决基层管理中监管力量少、任务重的难题,吴兴区安监局在2014年创新开展“智慧安监”平台建设,为全区61名一线安监干部配备了手持终端机,依托“智慧安监”平台,推行安全监督管理行为的信息化监管、智能化监测,取得了明显成效。

近年来,吴兴区安监局在“科技兴安”工作中成果颇丰。2012年,全区矿山企业实现了“可视化管理”,走在了浙江省前列。2013年,全区危化生产企业和9家储存场所全部实现可燃气体浓度实时监测预警。2014年,开发“智慧安全(消防)”移动终端。2015年,开展“智慧用电”系统试点,目前已在童装、危险化学品、木业和人员密集场所4个行业(领域)落实安装1 100余套。

第3篇

全区化工及医药行业企业共22家,其中危险化学品储存经营单位4家(工业气体),加油站17家(中石化9家、中石油3家、民营5家,一家加油站因拆迁已停业),中药厂1家;使用危险化学品工贸企业5家,主要用途为机械加工制造业焊切割使用。辖区无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无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

二、存在问题

(一)企业规模小,安全管理水平较低。辖区企业普遍规模较小、经营者素质偏低、用工方式多变、员工流动性大,普遍存在安全管理制度照抄照搬、与企业实际生产经营状况不符、劳动防护用品配备不到位不符合国家标准等,企业对从业人员进行的安全技能培训不足,员工安全意识不强,缺乏自我保护和群体保护能力。

(二)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目前我区的安全生产监管仍旧是传统的现场检查、设备检查、资料查阅等方式,对企业的生产过程监控缺位,尚未做到实时监控,无法实时掌握企业的安全生产信息。企业一定程度上存在应付检查的心理,安全检查的预防作用发挥不够。不能做到快速发现问题,无法实现八方联动、即时处置,达不到新时代安全生产“智慧安监”的要求。

(三)救援力量弱,应急处置能力不足。由于近年来我区危险化学品行业未发生生产安全事故,造成各危化企业警惕性降低,对事故的潜在性认识不够,事故防范意识差,应急救援方案及人、财、物储备不充分,危化企业均无专职应急救援队伍,应对突出事件的抢险救援演练不够,应急处置救援力量不足。目前我区精通化学事故的危化专业救援专项队伍均尚未建立,多数专业的救援器材和基本药品未处于常备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政府对危化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

(四)双重预防体系未能落到实处。全区危化企业已全面建成双重预防体系,但在企业日常安全管理中,存在“建而不用”现象,未能在日常监管中将双重预防体系实际运行。风险辨识、安全防范措施等存在“只上墙、不上心”,一线岗位员工没有达到“手指口述”、“五个清楚”的要求,距离落实安全生产“自下而上、全员参与”的要求还有差距。

三、下步安全监管主要措施

我区监管部门坚持以“以人为本、安全发展”为原则,狠抓企业双重预防建设、安全教育培训、应急救援演练工作,强化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全区危化行业安全生产形势整体平稳。

(一)构建“智慧安监平台”。借鉴其他城区先进管理经验,建立我区“智慧安监”平台,覆盖、联通全区22家危险化学品企业,使用计算机、光纤、传感、监控等先进技术设备管理安全生产,对重要企业、重点部位、涉安人员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和突发处置,实现我区安全管理智慧化。

第4篇

本文立足于数字化设计和三维技术,全方位引入无人机、远程监控、物联网、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等先进技术手段,创新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而向未来的电网建设,提出以“七可一充分”为主要内涵的电网工程智慧工地建设目标。通过对平台和机制建设2个方而的研究,进一步提高安全、质量、进度、造价管控效率,提升基建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水平。为而向未来的电网智慧工地建设提供了可行方案。

1 指挥监控中心    

建立指挥监控中心,综合采用无人机、远程监控和RF工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实现智慧工地系统的“可监视”和“可管控”功能。

1.1视频监控    

利用视频监控设备,通过监控画而和数码图像,形成对现场的直观化、形象化、可视化感知。    

变电站视频头的布点以固定和移动摄像头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施工启动阶段,在500 kV, 220kV, G工S和周边区域进行固定摄像头布点。施工期间,在重点施工区域设置移动式摄像头,以补充固定摄像头的监测死角。线路视频头的布点以移动式摄像头为主。在重点施工阶段和高空作业期间,由施工人员佩戴头戴式或胸戴式移动摄像头,将视频信号实时地传递给现场监控及远程监控人员。在施工场地的四周布置可移动式固定视角摄像头,对周围人员、车辆、机械、物料等进行监测。    

采用外网和内网结合的方式进行视频信号的传递。对于实时性监控要求较高的敏感点作业信息,优先采用外网进行传输,以便于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和作业缺陷。对于实时性要求不高或安全级别较敏感的监控信息,优先采用内网进行传输,以提高信息传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降低外网租用成本。线路施工地点往往位于偏远地区,不利于内网铺设,因此采用外网进行信息传输。    

利用工程视频,结合进度、安全与质量管理要求,进行远程视频检查(“四不两直”检查)、人员行为、标准化工地和关键工艺节点监管。深化视频识别与分析能力,实现工地违章智能识别和场区视频定位联动,辅助监控中心人员决策,提高监管效率。

1.2无人机监控    

利用无人机对施工过程进行监控,对人员数量、站位、到岗情况等关乎到安全施工的关键事项进行全过程监督,开展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落实情况检查、现场高空特种作业监控和导地线展放过程监控。    

制定有序、规范的无人机管理规程,落实责任负责制,无人机和操作人员“一对一”。落实飞行操作工作票制度,详细记录每次飞行的目的、时间和飞行监控内容、发现的问题和风险点,针对问题和风险点实现闭环管理。将每次飞行监控的视频进行备份、存档,便于日后查询。

2 远程跟踪    

利用电子地图、视频跟踪技术使远程与现场建立实时可视化无死角沟通,加入即时会议,实现对现场工作的远程实时监控。    

监控端采用基于空间和时间相关性的目标检测算法进行视频跟踪。引用基于触摸屏技术的智能人机交互界而,在跟踪目标丢失时,可以依靠人机交互的方法重新进行目标定位。监控端的视频数据经高速无线传输网络传送到服务器端用以实时观测监控端的视频数据。

2.1人员管控    

在施工现场的重要关口如施工场区出入口等处设置人员门禁,通过人员考勤系统将人员出入信息传递到指挥监控中心,实现对人员有效管控。    

门禁方式采用工C卡闸机门禁、人脸或虹膜识别闸机门禁、二维码闸机门禁、RFID无障碍通行等。不同类别人员采用分类门禁方式通过闸机。工程管理人员采用人脸或虹膜识别的门禁方式,以提高工程管理的安全性。常规人员可采用二维码、RF工D等门禁方式,以提高通过速度,减少滞留时间。闸机与消防系统联动,当出现火灾等紧急情况时,闸机转入紧急通行模式(常开),方便人员紧急疏散。对于无法显著设置出入口的施工现场,采用移动考勤机进行出入考勤。

2.2资源管控    

利用标识与识别设备和定位设备,对于各类建设资源,包括人员、车辆、材料、工器具、施工机械等生成数字标签,利用资源识别,记录其在重要关口进出行为,并进行实时位置跟踪。设置GPS定位电子围栏,通过资源定位,对人员、机械设备和材料进行监管,当人员、设备或材料无故离场时,系统会自动记录并做报警处理。

2.3 环境监控    

在施工地点布置扬尘噪声监控系统,实现对施工现场扬尘、噪声的在线动态监测和综合管控。    

对地域、时域离散的建设工地、拆迁工地、堆料场地等监测地点实现动态监测,监测信息综合上报,在监控中心集中显示。采用在线监测技术,全天候24小时全而监控现场扬尘和噪声污染情况,自动上传到监控中心,数据超标时自动发出声光报警,短信提示相关管理人员。在线监测扬尘、噪声、气象数据,综合报警抓拍图片、实时视频图像的多维度数据综合分析、为环境监测与考核提供多维度佐证。综合多维度数据订制数据应用模式,实现大数据应用为基础的多部门联合监管。    

在施工现场布置除尘炮雾机,实现监控、管控措施联动,一旦发现扬尘数据超标,立即启动除尘炮雾机。    

最后,通过建立并完善值班和巡检制度、视频布置监控制度和人员资源管控制度,对施工现场360度和24小时监控,实现人、机、物的“零误差”管控。

3 通信办公云平台    

构建通信办公云平台,布置省公司一指挥中心一项目业主项目部三级视频会议[c]和OA办公系统。综合采用光纤通讯、5G, WiMAX和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技术,实现智慧工地系统的“可通信”功能。重点解决偏远地区线路工程通讯困难问题。提升信号传输速率50%以上,降低故障中断率到1%以下,确保施工现场与项目部、项目部与指挥中心、指挥中心与省公司的“0延时”高可靠性通讯。

3 .1智慧工地的机制建设  数字化设计和施工机制建设    

推进三维设计在初设和施工图阶段的进一步应用,并将三维技术与B工M技术和激光点云技术深度融合,实现智慧工地‘可推演”和“可复制”功能。    

通过进一步采用三维设计技术,大幅减少初设和施工图出图时间,提高材料、物资和施工量招标的精准程度,将设计误差约束在合理范围以内。通过三维设计与B工M技术融合,开展全过程的模拟推演,提高风险点识别和风险控制的效率。通过三维设计与激光点云技术融合,阶段性对现场整体、细节进行“复制”扫描,提高施工进度管理效率,将施工安全隐患的前期识别率提高50%以上。

3. 2智能化成本管理和施工机制建设    

建立大数据分析模型[0],进一步应用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技术,实现智慧工地的“可挖掘”和“可交互”功能。充分利用项目成本管理信息系统积累的海量业务数据,挖掘关键成本管控指标并利用其进行成本控制,提高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过程管控和风险预警效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监控、施工和监理过程的人机交互。为监控人员提供智能化建议,为施工人员提供在线化监测,为监理人员开展便携化检验。采用VR技术,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进一步提高施工人员安全文明施工意识。通过智能化成本管控和施工机制建设,降低施工工时,降低施工风险,提高施工质量。

4电网智慧工地建设现状和前景    

目前,国网北京电力在国内电网智慧工地方而走在前列。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正在全而推广建设和应用基建工程“智慧工地”系统,各级管理人员登录“智慧工地”应用软件,就可实时查看来自变电站的视频监控摄像机、人员实名制一卡通系统、现场环境监测装置等采集的数据。但总体来说,还是以信息化为主要特征,即当前电网智慧工地的建设还处于“七可一充分”中的可监视、可管控、可通信“三可”的范畴。随着三维技术在输变电工程设计中的普及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未来智慧工地的建设将继续沿着可推演、可挖掘、可交互和可复制的方向发展。通过先进的数字处理和信息化技术的深度融合,实现对施工现场资源更为有效的管控,是电网智慧工地建设的根本目的,也是建设成果的最终体现。

第5篇

关键词:移动通信;小区火险;火险评估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城市住宅小区数量越来越多,小区内建筑物结构日趋复杂,具有楼层高,地下车库深的特点。发生火灾后,救援较为困难。因此预防比扑火更加重要。海恩法则指出:“一次重大事故的背后,有29次轻微事故、300起未遂事故和1000起事故隐患。”如果能够观测火险隐患数量的变化,找到火险隐患和火灾的内在联系,即可建立一个住宅小区火险评估系统。在火险较高的时期,提醒小区安防人员提高警戒力度,加强巡视。并且保证在火灾发生后,安防人员能够有条不紊地按预案展开救援,降低火灾造成的损失。

1 神经网络技术的开发

1.1 火险等级划分

本系统把小区火险等级分为5个等级[1]。1)1级,绿色表示,火灾风险较小,小区安防人员的任务是加强火险指标的观测和统计;2)2级,蓝色表示,已存在已知火灾隐患,但是发展成火灾事故的条件不足,小区安防人员的任务是加强事故隐患的检查;3)3级,黄色表示,此时可能出现轻微火灾事故,小区安防人员应当尽力减小各项指标值;4)4级,橙色表示,上级物业主管部门开始介入,督促小区安防人员应加强安全宣传,检修消防器材;5)5级,红色表示,上级物业主管部门制定整改计划,加设消防工程,从建筑结构上降低火灾风险。

1.2 确定15个评价指标

通过调查国内外小区防火资料,确定火险等级和15个指标有一定的关系,15个指标为:建筑物耐火等级、建筑物装修材料耐火等级、建筑物功能类型、单位面积可燃物数量、单位面积防火隔离装置数量、小区居民类型、消防设施检查合格率、单位面积火灾智能传感器安装数量、近期物业管理水平、近期消防演练水平、昨日降雨量、昨日平均气温、昨日小区总用电量、当日风俗节日类型、昨日居民生产活动频繁等级。

1.3 神经网络技术的应用

目前无法判断15个指标对火险的影响权重,难以建立精准的数学模型从已知指标来推算火险等级。因此在小区安防工作中,通常聘请消防部门的专家实地考察指标,凭经验判断。但是专家属于稀缺资源,无法每日对所有小区逐个评估,因此拟建立一种神经网络,通过对专家案例的学习,仿真专家的推理逻辑。

神经网络选择BP神经网络,BP神经网络是一种多层前馈网络,按误差逆传播训练,其神经元结构见图1[2]。BP神经网络能够逼近各种复杂函数,即只要火险指标和火险等级存在着数学关系,即使无数学模型的支持,也能够通过学习历史数据,仿真函数的行为。

因为需要评判的指标多,求解问题很模糊,因此选用双隐层的BP神经网络,采用数学专业语言Matlab做为神经网络的开发工具[3]。

1.4 收集训练数据

选取60个小区,调查每个小区的15个指标,专家查阅指标,实地分析给出火险评价等级,填写专家评价表,见表1。前50组数据做为神经网络的训练数据,后10组做为神经网络的检验数据。

1.5 建立神经网络

调整神经网络各层传递函数和各层神经元节点个数,多次实验,采用“MSE(均方差)”检验精度,找到精度最好的网络结构,其结构形式见图2。输入层神经元节点15个,用于承接15个指标的输入;隐藏层的第1层神经元节点27个,采用“tansig”传递函数;隐藏层的第2层神经元节点9个,采用“logsig”传递函数;输出层神经元节点1个,用于输出火险等级,采用“purelin”传递函数。

1.6 训练神经网络

在第70次训练时,神经网络快速收敛,并达到预设精度要求,训练结束。训练过程见图3。

1.7 自检训练精度

需要对训练精度自检,从而判定训练数据是否有效。把50组训练数据提供给神经网络独立评价,计算网络评价结果和专家结论之间误差,两者误差见图4。图4中,专家结论用“”表示,网络评价结果用“+”表示,“”与“+”吻合,则表示网络评价和专家结论一至,不吻合时,两者距离表示误差大小。图4表明50组训练数据中存在9个样本误差,误差范围很小,训练精度达到了要求。

1.8 检验评估精度

最后10个样本没有参加训练,用于判定神经网络对未知指标的评估能力,神经网络独立评价的结果和专家结论完全吻合。说明本次构建的神经网络已能模拟专家逻辑,可以取代专家,对小区火险做出独立评价。

2 物联网架构的设计

成熟的物联网架构通常划分为三层:感知层、网络层、智慧层。在本系统的设计中,感知层用传感器网来实现,网络层采用了短信技术[4],智慧层建设为云计算中心,智慧层的核心计算逻辑采用训练好的神经网络[5]。

2.1 传感器网的建设

15个评价指标可分为三类,第1类为长期指标,包括“建筑物耐火等级、建筑物装修材料耐火等级、建筑物功能类型、单位面积可燃物数量、单位面积防火隔离装置数量、小区居民类型”;第2类为中期指标,包括“消防设施检查合格率、单位面积火灾智能传感器安装数量、近期物业管理水平、近期消防演练水平”;第3类为短期指标,包括“昨日降雨量、昨日平均气温、昨日小区总用电量、当日风俗节日类型、昨日居民生产活动频繁等级”。

其中长期指标一年设定一次,中期指标一月设定一次,短期指标除了“当日风俗节日类型”可以从日历数据库中查询外,其它四个指标为环境因子,需要每日观测和采集。在小区建立小型气象站[6],设置传感器采集每日的降雨量和气温。在小区各楼电表安装用电量无线传感器,各楼的每日用电量将被汇兑,计算获得小区总用电量。在小区出入口处的车辆道闸安装门磁传感器,记录车辆进出的频次[7]。同时在小区出入口处的人行道上安装热释电红外传感器,记录小区居民进出的频次。对各出入口的车辆进出频次和居民进出频次求和,作为居民生产活动频次,换算成居民生产活动频繁等级。各传感器用无线通讯的方式组成无线传感器网,传感器处理模块负责接收各传感器发来的检测参数,换算成火险评价中的第3类指标。

2.2 短信平台的建设

选择“Microsoft Visual FoxPro 9.0”开发短信平台,短信平台负责将15个评价指标组成一条短信,发送给云计算中心。构建短信平台需要一台GSM MODEM(短信猫),GSM MODEM和计算机之间采用串口通讯。调用MSCOMM控件,采用“CREATEOBJECT”函数建立了名称为“SMS”的串口对象,一切短信控制都是基于该对象并调用对象各项方法实现。短信平台的架构见图5。

向串口发送“AT+CMGS=138(0x0D)”,在本文中非可显示字符用括号加16进制码表示。该AT指令命令GSM设备作好准备,即将发送一个总长度为138的短信,约0.02秒后GSM设备回应:“AT+CMGS=138(0x0D)(0x0D)(0x0A)>(0x20)”,其中 “AT+CMGS=138”是AT指令回显。“>(0x20)”是设备进入待接收短信主体状态的标志。从串口读到这个标志后,可继续发送短信主体。短信主体必须进行PDU编码,PDU编码表如下:

当GSM MODEM成功接收到这一短信主体时,先是立即向串口回显原文,约5S后如果发送成功,设备再次向串口返回:“(0x0D)(0x0A)+CMGS 27(0x0D)(0x0A)(0x0D)(0x0A)OK(0x0D)(0x0A)”;如果设备无法执行短信发送,例如短信主体格式或编码错误、手机资费不足、无信号等原因,则将向串口返回“(0x0D)(0x0A) ERROR(0x0D)(0x0A)”,故查询设备返回信息是否有“OK”或“ERROR”的标志就可以判断本次短信是否发送成功。至此短信发送模块开发完成。短信接收模块的编码和通讯开发类似于短信发送模块。短信接收的方式采用每60s循环接收的方式。

2.3 云计算中心的建设

在物流集团总部架设一个小型的云计算中心,并建设一个短信平台,用于接收各小区发来的指标短信。目前云计算有三种类型: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本课题选择私有云类型。私有云是指企业自己使用的云,它所有的服务不是供别人使用,而是供自己内部人员或分支机构使用。待时机成熟后,可以演变成混合云。混合云是指云计算提供的服务既供自己内部使用,也可供第三方系统使用。在未来,小区火险评价将纳入城市安防的总架构,系统采集的指标和计算结果将提供给智慧城市的其它系统共享[8]。

3 系统应用实效

系统在某物业集团投入了试用,每天晚上零点过后,各小区结束一天的环境因子采集工作,拼接成携带15个指标的短信,例如:“凯丽花园,4,1,2,1,2,2,1,2,1,2,2,1,3,4,5”。把指标短信通过小区短信平台发送给云计算中心的短信平台[9]。

云计算中心接收到各住宅小区发来的火险因子短信后,对短信解码,取出15个指标,调用训练好的神经网络评估火险等级,并以短信的形式将计算结果发给小区所有安防人员。整个接收、计算与发送工作过程,约耗时15s[10]。

小区安防人员收到小区火险等级后,即可按预案执行应对措施,加强巡逻和演练。并根据火险等级的标识色,在小区大门安放红、橙、黄三种醒目的警示牌,告诫过往的居民,宣传消防注意事项,提高居民火灾防范意识。当一个小区的火险等级一直居高不降时,物业集团可以及时发现并介入管理工作,安排专家对小区的消防工作加以整改,治理小区环境,增设消防器械,减少火灾带来的经济损失。

4 总结

本系统的物联网架构能够实现环境因子的自动采集和指标短信的自动上传,云计算中心能够集中受理多个小区的查询请求,将计算结果以短信的形式群发给全部安防人员。本系统计算延时小,火险评价准确,适用于各类住宅小区。

[参考文献]

[1]林宇洪,景锐,景林.森林防火手机短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9,29(4):59-62.

[2]张英才.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企业人力资源风险评价[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1):21-23.

[3]刘娜,赵永乐,邵光成.基于遗传神经网络的企业人力资源结构预测[J].统计与决策,2007,(1):144-146.

[4]汤丽芝.大学校园“短信文化”的正负效应及其对策研究[J].福建高教研究,2005,(3):49.

[5]林宇洪.南方林区林产品物流监管系统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2010.

[6]周屹,孔宪军.GSM 短信方式的自动气象站的维护[J].林业机械与设备,2004,32(4):28-29,39.

[7]齐建东,蒋禧,赵燕东.基于无线多媒体传感器网络的森林病虫害监测系统[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0,32(4):186-190.

[8]林宇洪,林玉英,胡喜生,等.后林改时期的林权WebGIS管理系统的设计[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2,32(7):146-150.

第6篇

关键词:4G通信技术;消防监督工作;巡检管理

前言

对于火灾的预防和控制来说,消防监督工作在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近年来国内通信技术实现的快速发展,则为这一工作的综合水平提升带来了较为有力支持,消防部门消防监督工作的效率和管理效用也由此实现了大幅提升,由此可见本文研究具备较高现实意义。

1消防监督工作现状

我国消防监督工作现状可以概括为缺乏正确认知、忽视信息化技术应用。1.1缺乏正确认知消防监督工作直接关系着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安全,但很多消防监督工作人员却未能真正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脑海中不存在清晰消防监督概念的情况大量涌现,消防监督工作的实施效果很容易因此受到较为负面影响。此外,宣传工作不到位、消防监督工作形式化严重等情况,同样会影响这一工作的整体水平[1]。1.2忽视信息化技术应用近年来我国消防监督领域兴起了信息化系统的建设热潮,但在笔者的实际调查中发现,这一热潮虽然使得越来越多的消防监督部门拥有了专属于自身的信息管理系统,但信息系统总体规划残缺、可扩展性差、实际应用价值低下、网络安全问题严重的情况却极为常见,这就使得信息技术并未在消防监督工作中发挥自身实际效用,这点也必须引起相关单位重视[2]。

24G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

4G移动通信技术在消防监督工作中的应用可以概括为四方面,即监控定位、巡检管理、数据管理、单位管理。

2.1监控定位

2.1.1监控

随着近年来我国建筑事业的快速发展,火灾隐患的数量与种类均呈现不断上升趋势,消防监督工作的重要性也因此日渐引起社会各界重视。光纤、微波、卫星属于消防监督工作中应用的较为传统的传输设备,这类设备主要负责城市高层图像监控、重点单位图像监控、现场摄影等工作所采集数据的传输,不过由于这类技术天然存在着成本与维护费用较高的特点,这就使得消防监督中的监控工作并未在我国实现大面积推广,不过4G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为监控工作的推广提供了契机。4G移动通信技术能够实现火灾现场监控图像的低成本、高速率处理和传输,而这就使得指挥中心能够较为快速做出较高质量的决策,同时重点单位消防设施器材的信息化实现,则使得消防部门能够时刻了解相关单位的消防设施器材的信息化、人员管理情况,消防设施的水压、气压等救援条件的实时监控也能够由此实现,由此相关单位的火灾发生几率将大大降低,各类消防任务的针对性与科学性将由此实现大幅提升[3]。

2.1.2定位

除监控工作外,定位工作同样属于4G移动通信技术应用的重要领域,这一应用能够实现火灾发生地点的快速反映,这对于消防指挥中心火灾发生准确地点确定、报警人准确地理位置确定均将带来较为积极影响,消防火灾处理效率不仅将由此实现大幅提升,谎报火情的情况也能够由此实现妥善抑制,这是由于谎报火情人员的位置能够在4G移动通信技术下表露无遗,谎报案例的出现频次自然大大降低。此外,在以往的消防监督工作中,被困火场人员的具置确定工作也往往会对消防人员提出较高挑战,但在4G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高质量准确定位支持下,火场救援工作的整合水平提升将同样受到较为积极的影响。

2.2巡检管理

据国内权威机构调查表明,我国六成以上消防事故的发生与巡检不及时或不到位存在联系,由此可见巡检管理在消防监督工作中所占据的重要位置,而如果出现巡检人员排查不仔细、消防监督警力不足等情况,消防监督中的巡检工作有效性将出现大幅降低,火灾的发生几率也将大大提升。而在4G移动通信技术的支持下,刚刚提到的几方面问题均能够实现较高质量解决,这主要是由于4G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能够真正实现巡检人员安全责任意识、巡检到位程度的提升,相关消防单位也能够由此实现消防监督工作进展、结果、频次以及相关隐患信息的及时获取,以往常见的消防监督巡查信息虚假问题也将真正由此成为过去式。消防网格化监管系统已经在我国多地实现了广泛应用,这一系统具备的日常巡查、任务指派、统计查询、宣传教育、人员管理等功能,便使得4G移动通信技术真正与消防监督工作中的巡检管理实现了紧密结合,在笔者的实际调查中发现,很多消防人员表示,在消防网格化监管系统的支持下,巡检关系工作只需要携带一部安装消防网格化监管系统app的手机,巡检工作也由此实现了简单化、效率化。在消防网格化监管系统支持下,巡检管理工作被简化成逐一检查拍照,而消防隐患完成整改后的复查也可以通过拍照完成,由此消防隐患整改工作形成了一个闭环,同时防火监督员也能够实现不到现场即可完成的消防设施器材抽查,防火监督员管理的方便化程度将由此大大提升,消防巡检管理的水平也由此实现了长足增长。总的来说,4G移动通信技术能够在具体消防管理系统的支持下最大化发挥自身效用,而这一技术结合具体生产经营场所经营模式、消防安全管理区域特色,即可形成有人巡检、有人整改、有人监管的“群防群控”网络,这不仅仅能够提升巡检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智慧消防”的实现也将在4G移动技术的支持下真正探寻出一条可行的发展道路。

2.3数据管理

4G移动通信技术在消防监督工作的应用存在较大潜力,而其相较于3G移动通信技术实现的数据处理能力与保密功能提升,则使得消防监督工作得以更顺利展开,消防监督在某种意义上也将真正实现工作开展的事半功倍。在4G移动通信技术的支持下,数据信息在传递过程中遭受恶意破坏、窃取或泄露问题的几率将大大降低,消防监督工作受到的传输影响也将大幅降低,这主要是由于4G移动通信技术因多层协议控制具备较高数据信息安全性,由此可见4G移动通信技术对于消防监督工作的重要性。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我国多地消防部门开展了“智慧云平台”的建设,“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理念开始与消防监督工作实现更深入融合,由此实现全方位、无死角开展的消防监督工作,实现了稳定、便捷、精准的多角度提升,这同样也是对我国未来消防事业发展道路作出的重要探索。

2.4单位管理

在4G移动通信技术的支持下,消防部门的单位管理水平也将实现长足提升,这主要是由于应用4G移动通信技术的相关管理系统能够完成控制室值班人员情况检查、火灾信息的直接连接消防报警中心、巡检管理工作的开展质量监督,而以往需要耗费一定时间传递的火灾单位位置、火灾大小、有无被困人员信息,也能够在系统的支持下实现第一时间传递,消防部门的整体管理水平提升将由此受到较为积极影响。

3结束语

综上所述,4G移动通信技术能够较好服务于消防监督工作。而在此基础上,本文围绕缺乏正确认知、忽视信息化技术应用两方面消防监督现状展开的研究,则直观说明了研究具备的较高实践价值。因此,在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中,本文内容便可以作为重要参考。

参考文献:

[1]皇甫守俊.4G移动通信技术在消防灭火救援指挥系统中的应用探讨[J].通讯世界,2016,03:26-27.

[2]姚伟.4G移动通信技术在消防工作中的应用[J].通讯世界,2016,11:94-95.

[3]徐彬.探讨4G移动通信技术在消防工作中的应用[J].低碳世界,2016,29:266-267.

第7篇

关键词:扬州市 全域旅游 实现途径

一、全域旅游的理论基础

2010 年,大连市委十届七次会议首次提出“全域城市化”的发展战略,以指导城市未来的发展建设。此后,全国各地掀起了“全域旅游”的发展热潮,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引领各地全域旅游的发展,至2016年已有的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262个,我国旅游发展进入了一个全面改革的阶段。

全国全域旅游建设发展的浪潮也引起了学术界的大量关注。众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全域旅游进行诠释。吕俊芳认为其体现的是一种现代整体发展观念。全域旅游在概念的界定,李金早认为全域旅游是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学者们认为全域旅游具有全景、全时、全业、全民的特征和“三化”(产品全域化、服务全域化、环境全域化)的思想内涵。

二、扬州市旅游业的发展近况

2013年8月扬州市将旅游产业明确为永久性基本产业,提出了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目标,开始实施旅游服务国际化等战略,扬州市的大旅游的格局初步形成。

2015年底,扬州共有国家等级景区34家,省级旅游度假区4家、省三星级乡村旅游点27家、省自驾游基地4家。扬州市在蜀岗瘦西湖风景名胜区、仪征市、高邮市、宝应县、邵伯、瓜洲、7河8岛建设7旅游度假区,建设宋夹城、“七河八岛”、三湾湿地、蜀冈、瓜洲生态、仪征枣林湾、江都仙城、邵伯湖、高邮东湖湿地和宝应湖湿地森林等十大生态中心已经基本形成。

三、扬州市旅游业存在问题

(一)统一的旅游管理体制尚未形成

扬州市全域旅游的建设缺乏统一协调的综合管理部门。全域旅游的建设涉及到的政府部门包括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农村建设、市场监管、卫生、安检、消防、医疗、金融等诸多部门,但大部分部门现在仍然面临各自为政的状态。对于想实现全域旅游的战略,政府无法从整体上统一管理、统一营销的机制。

(二)“旅游+”的产业带动效应不明显

扬州市的旅游产业链有待拉长增粗,扬州市旅游业景区“门票经济”依赖度较高,附属产业带动效果不明显,其次,扬州旅游与相关产业的融合有待加强,如旅游+农业、林业、工业、商贸、金融、文化、体育、医药等产业的融合力度。当前扬州市旅游产品以观光类旅游产品为主,休闲类旅游产品为辅;旅游与文化产业的融合不够。

(三)旅游公共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扬州市旅游公共服务建设在不断提高,但是距离全域旅游战略的要求还甚远。首先存在区域分布不均,扬州市市区旅游配套设施趋于完善,乡镇旅游的配套设施差距较大。其次,扬州市公共服务水平较低,需要更新机制,提高服务质量。再次,扬州市智慧旅游体系建设以初具成果,但信息化应用水平总体相对较弱。

四、扬州市全域旅游战略的实现路径

(一)构建协调、统一管理机构

全域旅游的推行需要全局谋划、各部门联动的一个复杂而系统的机制,如果遇到各自为政的局面,全域旅游更是空谈。首先,扬州市要做到多规合一,包含扬州市经济发展规划、城市规划、旅游规划、乡村建设规划、道路建设等多个规划统一,都要考虑到旅游的因素才能达到全域旅游的效果。其次,扬州市要做到联合执法,树立完美形象,如公安局、物价局、卫生局、城管部门等多部门联合执法,防止出现青岛“天价虾”等事件。

(二)积极推进扬州市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

积极推进全域旅游试点或示范区的建设,起到扬州市全域旅游发展先行军的作用。建议扬州市选择广陵区为全域旅游示范区。该区建设可以以景区和市区古巷为两个中心点进行建设,满足游客观光和休闲的需求。扬州古巷作为扬州市井文化的重要载体进行发扬,只要在完善该区域的旅游基础设施、修建旅游厕所、通过APP等形式的智慧旅游完善该区域的介绍和相关链接、保留和增加扬州传统工艺的店铺的运营和游客的参与度,区域内统一联合执法,保障该区域内的食品安全、人身安全和消防安全等。

(三)通过“旅游+”加深产业融合

扬州市旅游产业的链条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第一、旅游+文化产业,扬州市的文化产业要作为全域旅游产业中的重心进行发展,扬州市的文化产业重点要提高游客的参与度。第二、将旅游+饮食、旅游+中医、旅游+养老等多个产业可以相互融合,选择一些高品质的饭店开展淮扬菜制作课堂,将中医保健和养老结合在一起更能延长游客在扬的滞留时间。第三、旅游+农业,将扬州周围有特色的乡村建设成旅游村、旅游镇等新业态,发展现代农业。

(四)发挥“旅游+互联网”,建设旅游新营销

将旅游与互联网结合,建立扬州市旅游数据大平台,提供智慧景区、智慧酒店、智慧停车等服务。通过智慧旅游可以全面了解扬州。通过网络大数据进行顾客行为分析,促进旅游产品革新,制定个性化的旅游营销模式。

参考文献:

[1]吕俊芳.辽宁沿海经济带“全域旅游”发展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3

第8篇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消防安全管理;应用

1引言

作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在世界范围内发展起来,并逐渐渗透进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例如,物流配送、智能交通、智能家居、公共安全、生态环境、智慧城市等[1]。而在消防安全管理领域中引入物联网技术,能够从整体上优化消防安全管理的水平,能够有效解决消防安全隐患难以发现等问题,以最大限度地保证人民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2]。

2物联网概述

2.1物联网的含义

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简称IoT)是一种按照约定协议,利用射频识别技术(RFID)、GPS、激光扫描器等传感设备进行物网连接,具有全面感知、传输可靠、智能处理、智能控制等功能特征的网络。简单来说,物联网就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拓展而来的万物互联的网络。可以说,物联网的核心是物物相联,灵魂是传感和识别,骨架是网络通信,核心是计算。2.2物联网的特点首先,物联网具有异构设备互联化的特点。物联网环境下,不同型号、不同类别的RFID标签、传感器、手机等各种异构设备,能够利用无线通信模块、标准通信协议形成自组织网络。且这些异构网络在运行不同协议时,可通过网关进行联结,从而实现不同网络间的信息共享。其次,物联网具有管理及处理智能化的特点。物联网能够将海量数据可靠且高效地组织在一起,这就为行业应用提供了智能支撑平台。最后,物联网具有应用服务链条化的特点。物联网能够覆盖企业运行的所有步骤,能够带动整个企业甚至行业的整体信息化进程。

2.3物联网体系架构

物联网主要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三个层面。首先,感知层由各种传感器、传感网节点、短距离组网设备等构成,主要负责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涉及传感器技术、射频识别技术(RFID)、GPS技术、嵌入式系统、传感器组网技术、协同信息处理技术等。其次,网络层主要负责传输感知层获取的数据,还要满足不同设备能够自由接入不同网络,涉及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等。最后,应用层由各种管理设备和显示设备构成,构建满足人们各种需求的系统平台,主要负责与用户连接,涉及云计算、人工智能、中间件等技术。

2.4物联网关键技术

2.4.1自动识别技术自动识别技术(AutomaticIdentificationandDataCapture)是目前普遍使用的、发展相对较快且相对主流的识别技术,是一种能让物品“开口说话”的技术,即通过一定识别装置对各类物体信息进行自动识别,并传输给计算机处理系统进行一系列智能处理。自动识别技术可分为条码识别技术、生物识别技术、图像识别技术、磁卡识别技术、IC卡识别技术、光学字符识别技术、射频识别技术等。其中,射频识别技术(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简称RFID)被认为是21世纪最有发展潜力的信息技术之一,是应用领域最为广泛且最为重要的识别技术之一。因此,本文主要探讨射频识别技术(RFID)。首先,与其他自动识别技术相比,其有着以下优点:采用电子技术,借助芯片,且芯片功耗较低、读写较为准确;标签体积小,更易嵌入其他材料或物体之中;射频技术透过外部材料即可读取数据,且能够对高速运动中的物体进行识别、读取;可在同一时间识别多个标签,且这些标签信息之间独立互不影响;数据存储量更大,且稳定性好等。其次,射频识别系统主要由射频标签、射频接收基站、应用系统三部分构成。射频标签嵌入被识别物体,向外界收发射频信号,一般分为主动式标签(有源电子标签)和被动式标签(无源电子标签)。射频接收基站一般分为固定式和移动式两种模式,主要负责向射频标签发送无线信号,并接收射频标签发回的无线信号,在将接收的无线信号解码处理之后将数据传输至上层应用系统。位于系统顶层的应用系统主要负责接收射频接收基站的数据,并控制基站的工作状态;管理接收的数据,并经过计算处理将其储存至后台;接收外界终端的指令信息,并将转换后的信息发送至基站执行,以此来实现人机交互。

2.4.2传感器组网技术如何能让区域中的传感器构成网络组,实现高效协调运转是传感技术应用的关键。为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传感器网络也在不断发展完善,其中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以其低功耗、低成本、低复杂度、低数据速率的特征得到了人们的普遍青睐。无线传感器网络一般采用星状网、树状网、网状网三种组网方式,借助工作于ISM频段和FSK调制方式的射频芯片,以及微控制器、少数外围器件组成专用或适用强的无线通信模块。其中的数据传输协议通常是简单透明的,就算是加密协议也是较为简单的,这就使得人们只要遵循一定规则进行操作即可傻瓜式地实现无线数据传输。无线传感器网络体系可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若再应用中间件思维,则可使网络更具层次化、模块化。

2.4.3无线通信技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卫星通信、以太网、现场总线、GPRS、GSM等通信技术层出不穷。而受工业现场环境的制约,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受到人们的普遍青睐。其具有信息传输快捷、灵活、安全等特征,在物联网中有着极为广泛有效的运用。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蓝牙技术(Bluetooth)。其主要采用2.4GHzISM频段和1600MHz快速跳频技术,具有全球开放性、通信简单、传播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使用简单等特点,但仅限于在小于十米内的距离范围内具有良好的通信质量和效果。二是ZigBee技术。其具有良好的网络拓扑能力,每个ZigBee节点都可进行独立监控,支持距离扩展,拥有低成本(协议没有专利费)、低功耗(传输速率低,发射功率小,拥有休眠模式)、低时延(休眠到激活时间短)、网络容量大(可连接200多个设备和100多个网络)、组网灵活、传输可靠(在数据传输之后会等待接收方确认信息,并采取碰撞避免策略来避免数据发送冲突)、信息安全(采用特别加密法进行数据循环冗余校验)等特点。三是Wi-Fi技术。其支持多种网络协议的加密传输,传输距离可达100m,传输速度可达54Mbps,但传输的安全性和传输质量还有待提升。四是IrDA技术。其依靠红外线进行点对点的数据传输,具有体积小、功耗低、连接方便、保密性强、安全性强等特点,但由于存在视距限制,在运用时要先保证位置的确定性才能实现灵活传输。

3物联网技术在消防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3.1在消防安全管理服务平台构建中的应用

消防安全管理服务平台旨在横向覆盖消防监督、纵向贯通各级消防部门,对消防信息进行实时采集和实时发送,对威胁消防安全的不稳定或不安全因素进行提前预警,以进一步提升消防工作效率和质量。该平台综合运用物联网技术、互联网技术、数据融合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数据采集、存储、展现、分析等消防管理环节。可采用分布式广域网结构,并将系统的整体结构分为物联智能感知层、网络传输层、数据管理层、应用层(Web平台)。其中,物联智能感知层将通过传感设备、射频识别技术(RFID)等采集消防信息;网络传输层将采用基于TCP/IP的网络结构,利用有线、无线等接入方式进行组网,利用TCP/IP或电话线进行有线传输、GPRS或CDMA进行无线传输等;数据管理层将融合采集到的信息,并进行计算和处理;应用层则负责提供不同的消防服务。就消防数据采集系统设计来说,硬件设计可采用ZigBee技术支撑的基本框架,具体包括路由器、采样终端设施、网络协调器等组成的无线传感网络和采集终端。由ZigBee协议处理和上传终端采样传感器收集到的信息,这些信息由路由器接收、处理之后被传送至ZigBee协调器,再由协调器将接收的信息上传至Web网络,经过一系列汇总处理之后信息将被传输至系统平台,以此来完成数据采集为后期决策、分析提供相应依据。软件设计则包括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整体采用嵌入式系统,主要涉及板极支持包(BSP)、RS232通信软件、DM9000网卡通信软件、ZigBee协议栈等。就平台Web层系统设计来说,主要包括平台通知公告管理功能、平台审阅通知功能、平台短信通知功能、信息管理功能、日常检查功能、监督抽查功能等模块,其中涉及数据信息的存储和处理可采用数据库等技术。

3.2在其他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第一,就消防资源的动态管理而言,可采用射频识别技术(RFID)、GPS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计算机处理技术、移动通信技术、云计算技术等构建基于B/S架构的消防装备管理系统。首先,可通过射频识别技术(RFID)采集消防车辆和消防装备信息,并采用“一装一标”的方式来绑定RFID标签,在信息采集完成之后需要上传至消防指挥调度系统,以便实现装备出入库、电子验证、报警处理等智能化管理。其次,可采用消防指挥调度专线网络进行通信;采用数据库服务器、Web服务器等进行数据的存储和处理等;采用TCP/IP数据传输协议、HTTP协议等进行传输。通过物联网技术,消防资源得以实现动态的智能化统筹管理,并有效提升消防部队的战斗能力。第二,就消防远程监测管理而言,可借助互联网技术、无线通信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等构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消防安全管理监测平台,并开发手机终端APP、建立B/S架构模式的云平台,便于对消防对象、环境、人员等的状态进行感知、传输和处理。具体来说,可利用用户信息传输装置及协议解析与转换、数据接口监测等方式,对不同型号和不同厂家的有源类消防设施(火灾报警控制器、自动喷淋灭火系统、疏散指示系统等)的反馈信息进行采集识别,一旦接到故障信号或者报警信号,监管人员则可借助用户信息传输装置将信息传送至消防安全管理监测平台;利用压力传感器、NB-IoT技术实时监测消防管网的水压,利用射频识别技术(RFID)、ZigBee技术、GPS技术、GIS技术等实时监测室内外可移动的消防设施和器材(灭火器、水带等)的在位状态和位置信息,利用人脸识别技术、图像处理技术等监督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的在岗情况,利用视频监控系统、数字图像形态学方法识别消防管阀的启闭状态;利用IoT/LoRa无线数据传输模块实时远程监测独立烟感故障、火灾报警等信息。如此,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消防安全管理监测平台的构建能够评估火灾风险,协助做好防火巡查工作,提高相关部门的防火工作管理能力。最后,就消防应急救援管理而言,可借助物联网技术构建智慧消防战斗指挥体系。例如,在灭火救援中,可利用各种感知设备、视频采集设备、应急通信系统等获取现场的音视频数据,实时掌握火情发展态势,便于指挥人员依据火场动态进行救援力量、装备等方面的部署和精确指挥,同时也便于战斗在一线的消防人员进行精准救援。

4结语

第9篇

为全面贯彻落实《消防法》、公安部《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工作方案》和《关于印发区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工作方案的通知》,进一步提升养老机构防控火灾能力,维护防火形势稳定,前移火灾预防关口,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特制定福利院、敬老院养老机构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及总体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实施《消防法》,认真落实“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消防工作原则,推进社会消防安全管理创新,前移火灾预防关口,提升社会火灾防控水平,确保养老福利机构火灾形势稳定,为推进“平安敬老院、福利院”建设提供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提高单位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力争通过努力,使单位自防自救能力全面提高,消防监督管理服务水平明显增强,有效遏制重特大火灾,杜绝群死群伤恶性火灾事故,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环境。

二、组织机构

成立区养老福利机构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领导小组。

林再金副局长分管消防工作,牵头负责人。

三、工作任务

(一)加强消防队伍建设

夯实组织建设基础。各单位要建立健全消防组织,要落实消防安全专(兼)职管理人员,负责日常消防安全工作,确保消防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定期开展防火检查,整改消除火灾隐患;加强保安人员消防业务培训,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使其承担防火检查、消防宣传和扑救初起火灾的职能。

(二)夯实消防基础设施建设

落实设施建设责任,加强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和维护管理。公共消防设施不能满足防火和灭火应急救援需要的,要及时增建、改建、配置或进行技术改造。各单位要完善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并加强维护保养,确保正常运行,每个单位要配足灭火器材,保证扑救初起火灾的需要。

(三)加强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

提高检查消防火灾隐患能力,切实做到“消防安全自查、火灾隐患自除”;提高组织扑救初起火灾能力,切实做到“火情发现早、小火灭得了”;提高组织人员疏散逃生能力,切实做到“能火场逃生自救、会引导人员疏散”;提高消防宣传教育培训能力,切实做到“消防设施标识化,消防常识普及化”。

(四)落实监管责任及检查考评责任

民政局与敬老院、福利中心签订《区养老机构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工作目标管理》安全责任书,对发生重大火灾的单位(发生人员伤亡或烧毁财产损失30万元以上的火灾责任事故),实行“一票否决”。各单位也要层层分解落实责任,加强对辖区托管单位消防工作的监管。不定期对其履行消防安全职责情况监督检查。

四、实施步骤

全区养老机构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阶段(即日起至2010年9月30日)。

各敬老院、福利中心各养老机构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召开动员会等形式,认真学习领会有关文件精神,精心部署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完成创建工作目标责任书的逐级签订,落实工作责任,明确工作任务,切切实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区政府的统一部署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0年10月1日至2011年10月30日)。

各敬老院、福利中心各养老机构在自查自纠的基础上,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全面落实“四个责任”,增强“四个能力”和提高“四个水平”,重点做好以下“五项工作”:一是组织一次火灾隐患大排查,建立火灾隐患台账;二是组织开展一次安全知识专题学习,或全区养(敬)老院院长及职工大会(可邀消防部门帮助讲解);三是组织开展消防知识竞赛,帮助进一步加深消防自救知识;四是组织开展一次火灾突发事件应急演练;五是组织开展一次火灾隐患的全面治理工作。

(三)总结验收阶段(2011年1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

全区养老福利机构构筑“防火墙”工程工作领导小组将对各敬老院、福利中心构筑“防火墙”工程进行全面验收。对先进单位和个人予以大力表彰,对未按期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的单位和个人,予以通报批评。2011年底,准备迎接区防火委的考核验收。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各单位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构筑养老福利机构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落实组织领导责任。要把消防工作纳入本单位发展计划,针对消防安全突出问题,适时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治理,重大节假日期间以及火灾多发季节,组织开展消防安全检查、消防知识宣传提示和教育培训。

(二)分工协作,密切配合

各单位要落实职责分工,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层层发动部署,深入推进“防火墙”工程实施。同时注重发挥职能优势,加强和兄弟单位的联系,进一步建立健全信息通报、经验交流等工作机制,形成合力,全面推进养老福利机构“防火墙”工程的实施。

(三)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要充分利用宣传栏、标语等宣传媒介,大张旗鼓地开展“防火墙”工程主题宣传,加大“四个能力”建设典型宣传力度,普及消防知识,迅速形成强大的消防宣传攻势,为“防火墙”工程建设营造浓厚的氛围。

第10篇

doi:1019366/jcnki1009-055X201605008

关键词:

典型国际城市;城市安全体系;同异点;发展规律

中图分类号: X9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055X(2016)06-0000-00

1引言

随着社会现代化的推进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化程度迅速地提高。在城市快速发展的同时,其中潜在的安全风险、安全隐患、安全事故等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城市是否具有与时俱进的安全体系不仅关系到社会稳定,也会对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1]。剖析与借鉴国外城市安全体系建设经验,尤为必要。

东京、香港、新加坡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城市,有着成熟且运行流畅的城市安全体系。与这三大城市相比,国内城市安全体系建设的机制体制以及宣传教育等方面还有许多需要改进之处。因此,通过对三大城市安全体系的研究,总结出城市安全体系的发展规律,对国内城市安全体系建设将会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典型国际城市安全体系概述

21城市安全体系定义及其构成要素

城市安全体系是指[2]城市安全管理主体为了保持城市的正常运转,保障公众的生命安全和基本权益,以常态管理和应急管理两种管理方式作为体系核心,对影响城市安全的潜在风险和突发事件进行综合治理的一套有机整体。城市安全体系主要由管理主体、管理客体、管理方式、管理目标四个要素构成。

如图1所示,体系内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基本关系为[3]:管理主体设计出管理目标。然后根据管理目标使用合适的管理方式作用于管理客体。同时,管理客体的状态和管理目标的实现情况反馈给管理主体,使管理主体能及时调整与改进管理方式。

如图2所示,香港的城市安全体系的特点可以用“二维协作,多元层次”[4]这八个字来概括。“二维协作”是指:香港把城市安全体系划分为体制内(政府系统)和体制外(社会系统)两大系统,在不断完善政府和社会系统内部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建立互相信赖的协作伙伴关系,来实现城市安全的良好治理。“多元层次”是指:香港在城市安全治理过程中,通过政府和社会中的多元治理主体间的合作,构建出层次分明、职责明确的城市安全网络。

[BT4]23东京城市安全体系特点概述

如图3所示,东京城市安全主要特点是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政府、社会组织力量相互协作[5]。

在东京,地下综合管廊的广泛应用保障了城市“生命线”的安全,密集合理的消防布局保证火灾发生六分钟之内消防队到达现场,应急供水站和地下调控蓄水池为城市供排水安全提供保障等完善的基础设施确保了城市功能的实现;东京宣传“自己的生命自己保护”、“自己的城市和市区自己保护”等基本理念,促进行政、企业、地区和社区(居民)以及志愿者团体等相互支援,建立一个在灾害发生时携手互助的社会体系。东京市民积极参与城市管理,[6]城市组织率平均到达794%。

24新加坡城市安全体系特点概述

如图4所示,新加坡城市安全的主要特点是“依法治市、以人为本”。在网络安全、交通安全、社会治安等城市安全的各方面都有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且执法严格,惩罚严厉,用严刑峻法机制打造法律威慑力。人性化的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的科技应用,新加坡为市民提供最人性化的城市服务[7]。同时注重安全宣传教育,以提高市民整体素养为主要抓手,营造“安全城市”氛围[8]。

[BT4]25典型国际城市安全子系统同异点

通过对香港、东京、新加坡三个城市安全子系统资料的收集与归纳,文中以表格形式列出典型国际城市安全子系统的同异点,见表1。

生产安全1.以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为基础支撑

2.积极引导社会力量的参与1.香港:条例、规例、工作守则、安全指引与指南组成的层次化法律法规体系;香港职业安全健康局的图书馆储存大量安全资料及数据库并提供查阅交流

2.东京:综合性的职业安全健康法的基础上,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且形成了完整的法律体系;通过监管机构法定化,便于监管并严格、规范和高效执法;职业化的监察员制度,法规对监察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有专项要求

3.新加坡:以《工作场所安全与职业健康法》为核心,附属条例为延伸,其他法律为补充,实物守则及其他指引为指导的完备的生产安全法律法规体系;探索安全的最佳认知、实施有效的安全监管、加强安全监管能力的更加精细化的管理模式

3典型国际城市安全体系的发展规律

城市安全体系存在于整体城市安全之中,也存在于城市安全各个子系统之中。因此,通过归纳与总结城市安全子系统的同异点,总结出城市安全体系发展的趋势和规律。本文提出以下几条典型国际城市安全体系发展规律:

1)城市安全体系发展理论研究

城市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根据城市安全自组织理论,[9]城市体系的发展是一种自组织过程,即在环境选择压力下系统自发获得合适的发展渠道与机制,抛弃过时的旧形态,构建起适应现在环境的新形态的一种过程。城市安全的发展需要在遵循城市安全自组织功能的基础上,由管理主体去引导与调控,从本质安全化的角度阻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2)城市安全的战略地位显著提升

城市安全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重中之重,很多国家都已经把建设健全的城市安全体系纳入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中,将城市安全和经济发展放在同等的地位上。城市安全与城市经济作为城市的“两翼”,相辅相成,均衡发展。城市经济促进城市安全基础的更新和提升,城市安全为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保驾护航。

3)城市安全管理主体构成的逐步演变

在城市安全管理中,虽然政府在人员素质、掌控资源、组织体系等方面有优势,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因此,城市安全管理已经由政府系统内的单一治理模式逐步过渡到政府与社会协作治理的二维模式[10]。管理主体逐步地由政府与协会组成的小型结构演变为政府与协会、企业等社会组织相结合的大型结构,再逐渐把社区、公民团体、志愿者、NGO组织等纳入到管理体系中,最终形成政府、企业、协会和市民共担责任的城市安全管理体系。

4)城市安全管理团队整体结构的不断优化

作为城市管理的主体,专业人才的科学素养与业务能力直接决定了城市安全的管理水平与社会稳定程度。城市安全管理在注重提升团队水平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地创新人才引进方式,[11]从高校教师和应届毕业生等渠道中引进人才的同时也重视上岗后的继续教育培养,逐步优化管理团队的学历结构与年龄结构,按照岗位设置的实际需要,对博士、硕士和本科等不同学历者进行多层次组合,并进行专业领域互补,建立合理的用人机制,充分拓展个人发展的空间。

5)城市安全的未来趋势是信息化、智慧化

建设信息化、智慧化的安全型城市已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安全发展的大趋势,[12]也是现代城市安全管理理念的新取向。安全智慧型城市将物联网、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信息网络进行有效的融合,以数据作为城市安全的核心要素,在城市安全发展的过程中运用信息通信技术,[13]改进有关部门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解决信息孤岛现象,对城市安全可能面临的重大问题做出预测,进行相应的物资和技术储备。

4典型国际城市安全体系建设经验对国内城市借鉴意义

41建设覆盖面全、震慑力强的城市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1)加快立法步伐,修订法律法规。加快城市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的立法工作,完善城市安全法律法规体系,逐步实现全覆盖的法制化城市安全管理,有完善的法律体系作为监管后盾。加强法律法规适应性调整,使之城市安全相匹配,确保法律法规的适用性和充分有效性。

2)行政监管与司法检控紧密配合。对城市安全管理各职能部门的法律地位、职责权限、行政归属等做出明确界定,避免职能交叉或“监管真空”,完善司法启动机制和流程,建立健全行政监管与司法检控的衔接机制,同时推进部门之间的联合执法,提高监管工作的执行力和效力。

3)真正做到执法必严,实质提高违法成本。政府应坚持精细管理,严格依法行政,执法人员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做到执法“零容忍”,真正采取严厉措施制裁违法企业及违法人员。在允许范围内增大违法惩处力度,从提高处罚金额、强化处罚落实、提升执法力量等多方面实质提高违法成本。

[HT4"F]42推进社会力量有效有序参与,强化民众安全意识[HT]

1)政府在城市安全管理中担负起领导、协调的责任。政府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将部分安全管理职能向社会转移。依靠合作协议、伙伴关系、合同外包等协作方式来提供安全服务。

2)加强城市安全理念的宣传教育,使理念深入民心,提升城市民众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建立起政府与社会共同合作进行城市安全管理的城市安全合作网络,逐步树立民众“自己生命自己保护”“自己城市自己守护”的理念。

3)促进社会组织的发展和参与。加强政府对社会组织的引导和资助,研究相关安全APP的开发,提高安全隐患举报的便捷性和规范性,积极打造城市安全管理民众参与平台,凝聚社会精英人才参与城市安全管理,充分发挥民众力量大、基础广泛的优势。

[BT4]43加强城市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

1)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城市信息管控中心,保障城市信息化安全。将零碎且分散的安全信息进行有效的整合,形成完整的信息链,有效预测预警城市中的危险源和危机事件。让公众能够随时随地感知自身周边环境的安全状态,做好安全预防工作,以最快最有效的方式应对突发的安全危机。

2)打破管理部门间的信息壁垒,建立跨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各管理部门应统一规划数据库系统,推进城市管理与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结合,健全管理基础数据的采集、整合、入库、更新的全过程管理机制。

3)加强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的引入和应用。将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将应用到城市管理,包括智能电网、智能水务、智能环保、智能养老,智慧社区等,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将极大地提高城市管理效率,真正实现城市的精细化管理。

44建立健全职业化的人才队伍体系

1)不断加快管理人才、研究人员的培养机制建设。研究发展学校式教育制度。研究试点“三边学习模式”,即“正常训练、个人进修以及在职学习”的全程化人才培养学习机制,逐步完善相配套的教材资料与设施,保证人才培养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2)分类组建专业化实战队伍。加强实战性训练,增强应变能力。全面考虑城市安全突发事件种类,细化队伍功能,分类组建针对性更强的专业化实战队伍,提升安全管理和应急救援的实战专业水平。落实日常实战化训练工作,夯实作战能力,全面提升队伍救援实战能力。

3)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加强合作,紧跟国际潮流。定期选派优秀的管理人员到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中进修学习,参加学术讲座和交流活动,及时跟踪和汲取最新的科技手段,建立城市安全事件档案库。通过收集国内外各类城市安全事件的资料,深入理论研究,完善管理措施,从而对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技术上的保障。

5结语

通过借鉴典型国际城市经验,我国城市安全体系建设需要政府系统和社会系统两方面相互配合,双管齐下,形成政府主导、多元共治的管理模式,并结合我国国情特点,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和改进现有安全体系,以保障安全、稳定的城市环境。

参考文献:

[1]刘晓亮. 中国城市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的现状与发展 [J] . 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10,01,11-14.

LIU Xiaoliang. Status and development of China’s urban public security system [J] . Journal of Jiangnan Social University,2010,01,11-14.

[2]王雪丽. 城市公共安全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略 [J] . 城市问题,2012,07:79-83.

WANG Xueli. The problem of urban public security system and its solutions [J] . Urban Problems,2012,07:79-83.

[3]廖卫东,何笑. 我国食品公共安全规制体系的政策取向 [J] . 中国行政管理,2011,10:20-24.

LIAO Weidong,HE Xiao. Public policy orientation on food safety regulatory system in China [J] . Chinese Public Administration,2011,10:20-24.[ZK)]

[4]华智亚. 香港的城市安全建设与公众参与 [J] . 城市观察,2013,02:151-158.

HUA Zhiya.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security and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Hong Kong [J] . Urban Insight,2013,02:151-158.

[5][日]|京都政府:安全安心Tokyo战略[R],2015.

[6][日]乳w府:平成27年版防灾白皮书[R],2015.

[7]M.M.Haque,H.C.Chin,A.K.Debnath. Sustainable,Safe,Smart-Three Elements of Singapore’s Evolving Transport Policies [J]. Transport Policy,2013,v27:20-31.

[8]北京市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安全与应急管理培训团. 新加坡城市公共管理 [J]. 城市管理与科技,2009,01:70-73

Beijing training group for urban public infrastructure security and emergency management. Public management of Singapore [J]. Urban Management Science & Technolo-gy,2009,01,70-73.

[9]饲烀瘢许开立,吴穹等. 城市安全运行研究方向初探 [J]. 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14,02:6-8.

SI Qingmin,XU Kaili,WU Qiong,et al. Preliminary discussion on the research directions of city safety operation[J]. China Public Security(Academy Edition),2014,02:6-8.

[10]朱海波. 广州城市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的对策研究[D]. 华南理工大学,2009.

[11]赵汗青. 中国现代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研究 [D]. 东北师范大学,2012.

第11篇

【关键词】智能建筑;设备;安装;电气自动化

1引言

随着现代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居民对生产、居住、生活宜居性、舒适度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人购置住宅、办公场所,看中的不仅仅局限于地段及周边配套服务,而更多的关注点集中于本身楼层设置、建筑结构设计及其配套公辅工程的使用的便利性与可靠性,因此现代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智能建筑的设计与安装上开始逐步大量应用。

2现代城市智能建筑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人们可支配资产的不断攀升,国内城市居民对居住舒适度的要求不断提升,而在不断攀升的房地产市场价格的紧逼下,居民也开始倒逼开发商不断采用更高效、科学的手段来提升居民建筑的宜居性。而对于写字楼、商业楼等楼盘,由于各个用户生产经营的不同特点使得其对配套公辅工程的要求有着差异巨大的不同需求,这就使得在建筑的设计与安装时必须采用智能化差异化处理才能满足各个用户之间不同的配套工程需要,因此基于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各类智能服务功能不断涌现,如电气控制系统、门禁与监控控制系统、消防自动报警控制系统、暖通系统、通讯系统等等的设置与安装给住宅、写字楼内用户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性,这也客观上构成了智能建筑的基本硬件基础[1]。

3智能建筑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3.1智能门禁管理系统

由于目前很多小区居民对个人隐私的要求不断提升,因而很多居民楼在单元楼门下装设了门禁管理系统。这种门禁系统可以很好的避免由于其他住户流动或者外来人员的侵扰对居民造成影响,可以有效地保障居民的人身财产安全和隐私。而这套智能门禁管理系统的设置是极为简单的,即楼道门处设置一个可远程启动的电磁开闭器,居民进入时利用已分配的个人居住密码或者电子钥匙开门,访客可通过开闭器旁的访问电话与住户家庭内的访客固话相联系,得到身份确认后由住户通过告知密码或者通过远程启动开启的方式开门。有一些稍微高档一点儿的小区设置的门禁管理系统还在入口开闭器处设置摄像头,可远程连接到住户家庭固话处,更加方便(见图1)。在许多商业楼特别是办公、酒店一体式商住楼内,由于酒店的相对私密性与人员流动的复杂性,因此一般将酒店楼层与尚无办公楼层进行门禁隔断,常见的方式有在各楼层进入时点设置智能门禁系统。也有部分更加规范的地区增加一道差异化电梯控制门禁卡系统,即需要进入酒店的客人需要通过刷酒店门禁卡才能实现对电梯特定楼层的停靠控制,而需要进入商务楼层人员也需要各自的门禁卡刷卡后才能操作到目的地楼层的停靠[2]。当然,为了消防或其他事故应急状态下的疏散逃脱的方便性与快捷性,一般在设置智能门禁系统时都在门禁内侧设置了手动启动装置,可以不借助密码或门禁卡即可实现强制开门逃生。

3.2智能监控管理系统

无论小区居住还是商务场所或者是酒店,监控系统都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在预防犯罪和第一时间进行应急响应等方面,以闭路电视为代表的监控系统对于保证居民楼和办公楼的安保、消防、刑事案件预防与侦办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一般的做法是将监控摄像头设置在各个监控点然后通过有线线缆的方式将监控信号远传到安保中心的集控平台上,通过集控平台的展示即可实现远程安保的监管,集控平台的服务器具有7×24获取信息及存储的功能[3]。如图2所示为某小区监控平台设置情况。在具体的应用方面,部分小区、写字楼为了减少成本支出,将信号传输从光缆传输变更为无线信号传输。

3.3智能电气控制系统

在楼房特别是商业用写字楼、商务楼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各个区域由于不同的特点和需要会导致其各个时段、各个区域用电负荷和用电特点有着很大的不同,因此对于该类楼房的电气控制系统的要求相比一般楼房要高。在商住楼中设置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主要包括变配电的自动化控制技术以及电气设施的自动化控制技术等方面。变配电的自动化控制技术主要原理是利用电力监测检测设备对各个用电节点的用电指数、配电参数和电力设施的运行状态进行检测和判断,并将该接收数据远程传输到变配电的自动控制系统平台上,通过内部预置的逻辑来判断某个节点的电力供应情况是否出现异常,如过载、欠压等等,然后进行系统自动输出对应的控制对策给变配电系统的刀闸等控制元件进行调节处置,从而满足现场的使用[4]。除此之外,若检测到某个节点的用电负荷突升也可立即借助蓄电池、电容器等对其进行错峰、削峰处置,防止局部负荷突然提升对整体供配电系统的冲击,保障整体的供电稳定。而如果监测中发现某区域可能出现漏电或严重过载的情况,也可第一时间进行强制切断以保障现场的安全。对变配电设施的各个元件如刀闸、电容器、互感器等等进行远程的检测,如温度检测、负荷检测等等,发现某个元件出现故障,自动控制系统会进行报警诊断,若为参数误报则可经过现场检查确认后消除,若为元件损伤则可第一时间通知电力维护人员进行整修,变配电系统应用的电气自动化监测系统如图3所示。在电气设施的自动化控制方面,主要控制的内容有公用照明系统的自动化控制以及部分公用电气设施的自动控制等等。如很多楼房内楼梯、走廊等公用位置设置的声感+光感照明灯,在正常情况下处于关闭状态,而在区域位置照度不足且有人员经过时会自动启动,由此能够极大的节约电力资源。还有很多商务楼由于本身结构设计的问题使得很多区域无法得到很好的通风和采光,因此在楼外设置了自动反光或者自动通风设施,尤其是自动反光设施,可以根据检测元件的指令自动调节反光玻璃的摆放角度,从而保障需采光区域内的采光流畅性。

3.4消防自动报警检测与控制系统

在各类型楼房内特别是高层住宅和商业楼内由于火灾风险较大,一旦出现火灾很难进行有效的救援,因此对于消防自动报警检测与控制系统的依赖性相对更强。小区住宅内常见的火灾源主要有电力设施或电气设施设备故障引发的火灾、使用违章电气引发的火灾、装修动火作业引发的火灾、煤气或天然气使用引发的火灾、人为失误或者人为故意引发的火灾等等。这些火灾都会根据常规火灾一样有着初起、发展、猛烈、熄灭的阶段,从火灾事故救援的角度看需要火灾检测、报警、控制系统在初起阶段就进行响应和动作。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火灾报警器主要包括感烟型、感温型、感光型、图像型、气体火灾探测型、燃烧声音探测器等等类型,部分火灾报警器综合了以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式复合式工作。如感烟火灾探测,其具有早期报警的效果,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探测器。感烟火灾探测器可分为离子型、光电型、电容式和半导体型等几种。其中又以离子型和光电型火灾探测器使用居多。而感温火灾探测器则是利用物质在燃烧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热,使环境温度升高,探测器中的热敏元件发生物理变化,从而将温度信号转变成电信号,传输给火灾报警控制器,发出火灾报警信号某火灾报警器的主要构造示意图如图4所示。目前虽然由于消防设计审查与验收备案的强制性要求各楼房在建设过程中就已经安装落实了这些消防检测报警控制系统,但很多小区楼房由于长时间没有落实维护管理责任,很多检测报警系统并未投入或者已经损坏,无法进行投用,这都给人们生活安全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3.5暖通系统

对于很多智能建筑,其暖通系统主要包括两类,①小区住宅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热水供暖系统,如暖气片、地暖等;②商务楼常见的中央空调送风系统,这两类系统在使用中各有各的优缺点。在小区热水供暖系统中,由于各个用户需要缴费后方可使用,因此常在总管入用户管处设置自控阀门,该阀门可远程联网至供热公司系统,若某用户在合同期内且已缴费,则阀门自动开启供暖;若用户未签约或者未缴纳供暖费则自动阀门自动关闭停止供暖,由此保障供暖公司的利益。而部分小区为了更好的降低供暖成本,在入户侧加装了一个现场控制面板,用户在离家前可以将暖通管暂时关闭或者是在面板中输入开闭时间范围由此实现暖通资源的精确利用,避免浪费[5]。商务楼房的中央空调供暖系统在各个节点设置检测元件,主要检测风压、温度等等信息,根据各个节点的信息反馈情况变频调整空压机或制冷机的运转负荷从而进行合理的调整。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方面避免长期高负荷运转带来的对空压机、制冷机的磨损影响,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另一方面是能够精确的对各个节点的供应能力进行调整从而保障用户的实际需要。

4结语

除此之外,电气自动化技术还广泛的应用于智能建筑内的通信工程以及供水系统等等,这些自动化技术的使用与应用一方面能够极大的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提升建筑的宜居性和舒适度,另一方面也能够有效的节约公用工程资源,降低没有必要的资源浪费,对于人们生产生活活动的稳定可靠持续是有着极为重要的积极作用的,在未来智能楼宇建设过程中一定会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深一步的探讨。当然,当前其在具体的应用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需要未来进一步的研究与解决。

参考文献

[1]杨艳.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智能建筑电气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20(4):216-217.

[2]孙建兴.电气自动化智能建筑设备安装和质量控制要点[J].城市住宅,2020,27(1):227-228.

[3]万灵,陶波,李佩佩,李清,尹仕友.基于BIM的智慧楼宇运维平台开发研究[J].施工技术,2019,48(S1):292-295.

第12篇

安全稳定工作是学校的重点工作,学校高度重视。学校历史遗留问题“校中村”,给我校安全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压力和挑战,再就是学校本身学生密集,人员流动频繁,容易发生安全事故。这样就要求我们的每一位教师都要关注学生的安全,排查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学生的生命安全。今天,我们对安全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对重点工作进行再强调、再落实。

结合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同志们交流几点:

1.加强学生管理,严防校园欺凌。(9月21日星期六,我校初三学生纠集其他年级学生与人民中学学生在大桥打群架,后被劝开,但影响极其恶劣),教育学生要友好相处,禁止学生搞团团伙伙,欺侮同学,发生矛盾多作自我批评,并找老师妥善处理;严禁携带危险物品(如刀、钢管、木棍、其他危险品等)进入校园,严禁在教室和楼道内追逐、跑跳、打闹;上下楼梯要靠右行,不拥挤、争抢,相关教师要按照楼道值守安排,按时到岗履职。特别是每天三放和晚自习停电后的值守。请大家要规范教学行为,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充分发挥我们的智慧去处理学生的问题(9月26日上午附近区县一所小学因学生作业没有完成老师批评教育,结果学生从五楼厕所跳下,造成双腿骨折)。

2.遵守交通规则,防止交通事故。(9月28日上午江苏省宜兴市发生特别重大交通事故,造成36人死亡,36人受伤,其中9人重伤、26人轻伤、1人已出院)加强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知识教育和养成教育,培养学生遵守交通规则的良好习惯。教育学生服从交通信号灯的指挥;禁止驾驶摩托车等机动车辆;要教育学生不在铁路周围玩耍、逗留,不得损坏铁路设施。禁止学生乘坐非法营运车辆和三无车辆及报废车上放学。我校门前的路比较窄,坡度陡,家长接送学生提前上下车,车辆不能在校门口停留。请各班主任在班上给学生讲,并在家长群里再强调。

3.抓好校园消防安全。加强校园消防安全管理和宣传教育。层层落实消防安全工作责任,认真开展安全防火自检自查。教育学生保护好灭火器材和消防栓等消防设备,消防器材所在的公区所涉及的班级就负责它的监管和卫生。教会学生火灾时正确的逃生自救方法。

4.要抓好校舍安全隐患排查,(9月中旬,周边区县一所小学五人制足球门倒下压人事件)学校将组织专门力量,对校舍进行一次拉网式排查,做到不留死角。要结合极端天气可能对校园建筑造成的影响,对在建工程、教室、学生寝室、门窗、围墙、护坡、厕所、体育设施等进行逐一排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 抓好秋季卫生防疫和食品安全

当前正值雨季,空气潮湿,是各类传染性疾病的高发期。要建立切实可行的预防传染性疾病应急机制。严格落实学生晨检、因病缺勤追查与登记制度,坚决杜绝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和蔓延。要加强食堂、超市的卫生管理,从业人员必须按时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合格证后方可上岗从业。学校超市不得出售“三无”食品、辣条、5角的小食品。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卫生安全知识教育,坚决防止食物中毒事件发生。高度重视饮用水的安全,饮水机要定期消毒。学生教室、寝室要经常开窗通风,定期消毒。

6.严厉打击“校园贷”,我区高中就发生校园贷,还有社会人员参与,按300元每天20-30不等的利息付费。武汉市首例校园贷判刑,年满14岁以上,分别判11个月-3年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