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数字时代的教育

数字时代的教育

时间:2023-06-12 14:47:2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数字时代的教育,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数字时代的教育

第1篇

    当下,数字、信息、网络正在无时无刻、无所不在地渗透到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同样对高等教育产生了史无前例的巨大冲击,从教育环境、教育模式到教育理念、教育目标,都在这场冲击中发生着变革。国内大学相继投入到了这既是严峻挑战,同时也是千载难逢的机遇中。然而,尽管有些学校已经采用了一些先进的设备和工具,但是还在沿用数十年来的传统教学方法和管理模式。电化教学设施设备变成了利用率很低的简单摆设,真正起决定性变化的管理和教学的方法和模式却没有随着社会发展的大趋势进行相应变革。面对知识全球化和民族素质提高的教育要求,以及一系列的教育市场化竞争的挑战,如何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顺应变革的潮流,是各个院校的当务之急。

    1、教育环境的变革

    信息时代是一个快捷的时代,效率之高、信息量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教学环境的变革是信息有效共享与集成,它建立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之上,其核心是指用全数字化的信息获取、存储、传输及处理技术,来控制和操纵整个专业系统的教学和管理事务,对教育教学过程必将产生巨大的影响。数字化技术有利于艺术设计高校教育的信息交流、教学互动、资源共享,计算机实现了设计数据的储存及再利用,各种设计素材、设计草图、效果图、制图、图形艺术、模型等资料都可以用数据来储存,并且可以随时方便地进行检索。专业考试与成绩管理系统中可以做到课程设置,试题编辑,自动出卷,试题库整理,成绩录入与查询等多项功能。数字化工作室可以使学生自主培养自己的协同工作能力,以及探索知识,获得知识的能力。此外,多媒体课件的开发、网络技术和远程教育给学生以更多的信息知识,通过局域网或Internet网,可实现院、校之间的网上教学,一些知名的专家教授可以足不出校而面向全国艺术设计教育机构。网络也拓展了艺术设计存在的空间,使艺术设计走向了更广泛的数字化,让受教育者轻易地接触大量艺术设计资讯,有利于学生形成开阔的、前瞻性的视野。

    2、教学方式的变革

    目前在我国的教育领域已经广泛采用现代数字技术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益,并由此引发的教育观念、教育手段、教学模式和教育结构的改革已成为共识。这样一来,教学组织形式更加灵活,课堂教学不再局限在有形的教室中,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得到了无形的扩展,使随时随地学习成为可能。学生可以按照自身的条件,选择最适合于自己的发展途径,使因材施教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课堂教学可以达到更加多元化及协作化的学习模式,进一步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丰富的教育资源面前,教师不再是唯一的信息源,学生的个性得以觉醒,创新精神得以彰显。所有这一切,都将最终导致教育理念的转变甚至教育理论的创新。在数字化教育平台上,可以提供多方位的教学服务。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把教学、试验、科研有效结合起来。如网络教学平台中可将教师的课堂教学、反馈练习,课后辅导,乃至个别化学习,在线学习、电子邮件、远程教学等各个部分包容进来,形成大容量,开放式,交互式的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新的教学形式。更有价值的是,因为每个教学内容的数据都储存在服务器上,数据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被调用,教学信息更容易分享,教学环节更容易整合。

    3、教学管理的丰富

    通过数字化技术,我们可以还原本真课堂,通过数字监控进行公开课的课堂教学观摩,给予课堂上的教师、学生尽可能少的影响。我们可以实现教师自我教学水平的提升。很多鲜活的事例告诉我们,教师的个人发展,不仅是听专家报告、参加教研活动,更在于自身的针对性的实践和思考。数字化设备可以为每一位愿意提高自己的教师自动记录着真实的课堂,无需外人帮助,需要的只是上课后在网络上静心点击和自我对课堂的感悟。通过数字化技术,我们欣喜地积累着优秀的教学资源。很多好的教学课案如果不及时地记录下来,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丢失。借助数字化设备,一些优秀的课堂实录、设计过程等将被忠实地记录下来,不仅使宝贵的教学资源数字化后便于知识管理,为学校积累具有本校特色的优秀教学资源,也为每一位成长中的教师保留着一份宝贵的财富,一段成长的足迹。通过数字化技术,我们还可以突破时空限制,将教学实况直接变为网络上可以实时播放的视频流和音频流。这种技术手段的改进,为远程专家实时点评、课后专家远程诊断、教师互评、学生学习、自我反思、网络教研、行政考核等提供了真实感性的第一手资料。通过数字化技术,我们可以实现更多的人性化教学管理,提供更贴心的教学服务,建立起更好的保障教学质量不断提升的长效机制,深化改革,持续创新,使学校向一流高校的美好前景稳步迈进。

    4、设计专业的新增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艺术在与计算机技术、工业、建筑、管理等学科的不断交叉中,衍生出许多新专业,如广告设计、工业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目前,在数字时代的大背景下,动漫制作、游戏策划、游戏设计等数字化专业亦成为了热门。不过,就其归属而言,数字化艺术设计还是艺术学的分支。它虽然以计算机为依托,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技术问题,但始终以艺术作为自己的出发点,在题材、技巧、观念等方面深受传统艺术的影响。当数字化艺术设计的作品数量还不是很多,影响还不是很大时,数字化设计只是艺术设计学科的课程之一,随着数字化艺术设计的日益普及,创意经济、文化产业、数字影像、体验时代,成为当下使用最为频繁的关键词。DV、Flash、电子杂志、动画、网络游戏日益成为新生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这样的背景下,数字设计艺术作为新的艺术门类,正在以新产业主体的形象迅速涌入我们的视野,数字化艺术设计已成为艺术设计领域的专业之一。

    5、辅助设计的帮助

    数字化时代为艺术设计创作提供了新的艺术创作手段,新的载体,新的工具,新的传播手段,新的创作角度,许多计算机软件具有绘图、三维动画、数据统计、资料检索等功能,一些特殊软件甚至能够进行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人机交互技术。数字科技与设计艺术的交叉融合,主要涉及计算机辅助设计与概念设计、面向艺术与设计的虚拟人技术研究、数字艺术与新媒体研究、面向艺术与设计的软计算研究、交互式艺术、计算机辅助艺术绘制、非语言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民族文化与风格研究、商业媒体研究、计算机辅助卡通动画、虚拟设计技术、CAD/CAM等。其理论成果广泛应用于产品创新、CAD、数字会展研究、虚拟服装展示等。同时在计算机美术、计算机书法、计算机动画等领域也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数字技术已经成为部分艺术家离不开的创作帮手和伙伴。艺术设计高校专业建设变革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在调整中发展,在建设中提高。当前艺术设计教育的同质化现象严重,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带来了一个发展的机遇,院校应该在数字化时代的众多变化中,懂得取舍,舍得放弃,专注于几个自己的特色专业与数字化时代的接轨,做精、做专、做强,寻求艺术设计教育的个性化发展方向构,建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新的高等教育模式。

第2篇

【关键词】数字时代 传统教育模式 挑战 应对策略

一、传统教育模式

1.1传统教育模式的优点

传统教育模式的优点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运用循序渐进的授课方法,注重对科学知识的系统性讲解;二是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通过组织、管理课堂教学,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约束;三是适应学生的年龄特征, 传统教育按照学生的年龄进行分班,使认知水平相当的学生在同一班级进行学习,利用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有利于教师开展有效教学。四是运用班级授课制可以大规模地向全体学生进行教育,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教育和教学效率。

1.2传统教育模式的缺点

首先,传统教育模式的缺点在于过于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课堂的核心与主宰,过分强调教师地位,往往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其次,过于强调接收式的学习,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灌输的知识,极大地限制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这样造成的后果是学生发展不全面,纵向归纳能力得到发展,但横向扩展,开放思考的能力不足。最后,传统教育模式强调背诵,造成学生缺乏独立思考意识,思维方式单调、保守、不易改变。

二、数字时代带来的挑战

随着信息技术、多媒体、网络的飞速发展,传统教育模式正遭受着数字时代带来的巨大冲击。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师生关系,乃至教育理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具体而言,数字时代对传统教育的冲击分为以下几方面。

2.1教育的多媒体化

首先,随着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教育多媒体化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成为了数字时代教育的一个发展方向。以视频,PPT等多媒体教学为代表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悄悄地成为了课堂的主宰。学生热衷于多媒体课件带来的新鲜感,多变性,趣味性。传统课堂中一根粉笔,一把教尺,一本教书的模式遭到了数字时代一个动画、一段视频等形式的冲击,教师如何才能既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又保证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能力;如何能够把多媒体技术运用到课堂中,并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值得思考。

2.2教育的网络化

与教育的多媒体化相比,教育的网络化带来的冲击更强烈,甚至可以说颠覆了传统教育模式。与教室固定、师生固定的传统教育相比,网络使教育从固定教室走向了课堂之外,甚至从一个国家扩展到另一个国家,从一个大洲发展到其他大洲,并实现全球教育。在教育网络化的过程中,学生获取资源的数量更多、内容更新、范围更广。通过网络教育,学生可以与虚拟世界中的同伴实现资源共享,传统课堂系统化、知识化的内容已经不足以满足学生不断增长的需求。随着教育更新速度的加快、内容的日趋丰富,学校的功能逐渐弱化,很多任务通过人机对话、网络等形式完成。在不久的将来,学校的职责可能从教授知识,培养学生,转变为服务性的社会组织。因此,传统教育如何实现自身发展适合新型网络化教育是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三、数字时代的应对策略

3.1积极接受数字时代带来的变化

教师要转变传统观念,摒弃传统教育中教师、书本和课堂为中心的三中理论,实现自身由讲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学生由接受者变为主动学习主体;教学过程从传统的逻辑分析讲授变为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意义构建过程,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思想。积极接受数字时代的新技术、新方法,用开放的态度对待教学方式的变化、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并积极学习计算机知识、网络技术等,力求实现传统课堂的现代化。面对不断更新的教育内容,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能力,用新知识、新技术武装自己。总之,接受变化,适应变化,改变自我才是教师发展的途径。

3.2深度发掘传统教育优势

虽然,数字时代给传统教育带来了巨大挑战,但并不代表传统教育模式一无是处。传统教育模式仍然具有数字技术所不能替代的优势。例如,传统教育中板书的重要性。现代多媒体教育要求学生听课,看PPT,记笔记同时完成,往往造成了学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现象。因为学生要同时完成笔记、视觉追随和听觉追随等任务,当多通道同时操作时,注意力必然下降。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却避免了上述问题,原因在于板书的书写过程就是学生的视觉追随过程,使视觉通道和听觉通道不同时发生知觉反映,从而保证了学习效果。由此可见,在现代课堂上,教师应该把学生容易追踪、掌握的知识呈现在PPT上,学生不易掌握,或者需要长时记忆的知识以板书的形式呈现。

总之,在应对数字时代的挑战过程中,老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教师要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其次,在教学活动中, 要充分挖掘传统教育模式的优势,结合传统教学模式的优点,实现学生学习最优化。最后,教师要重视情感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总结

总之,传统教育有其自身的优势和固有的弊端。当今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主导的社会使多媒体技术走进课堂,网络化教育从学校扩展到社会,乃至全球,师生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传统教育只有改变自身的不足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如何在数字时代的大背景下,将传统教育模式与新型教育模式的优点结合起来,构建适合社会现状的教学模式是国家、社会、学校和教师面临的巨大问题。在构建新型教学模式中,教师要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思想,加强自身建设,迎接新技术,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教育教学水平,才能够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第3篇

序言

互联网几乎不费分文,便将全世界任何人变成学生、老师,或者是创造性的开发者。我们相信在线学习是一个强大的平台。也是令人惊叹的机遇,可以给全球的学生带来新的学习模式。我们也意识到,在线学习模式还有很多问题是不可预见的。

我们担心这个阶段是非常脆弱的,历史的悲剧总是在重演。回想19世纪20年代的函授课程,当我们开始尝试用新技术改变学习和教学,某些强大的力量便从中作梗,企图和约束这场改革。这俨然一场支撑过时的教育实践活动,而不是教学的变革。

当然,我们也认识到在线学习更加广阔的希望和愿景,我们总结了这些原则。我们的远大目标是,围绕学生的权利、责任和关于教育目前和将来的各种可能性,鼓励和创造一个开放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对话。

Ⅰ权利法案

我们相信,我们的文化已经逐渐形成了一个氛围,那就是学习已经成为了我们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为此,我们相信,所有的学生都有权利从传统模式转移到全新的新兴数字环境,这个权利是不可剥夺的。主要包括以下要点。

1.获取权。每个人都有学习的权利。为确保享有这一权利,学习应该是学生能负担得起的、可行的。给生活在特殊地点和工作比较远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方式,以适应人们不同的生活方式、机动性需求和弹性时间安排。在线学习比我们原来想象的更加有潜力,保证世界上更多的人可以享受这项权利。

2.隐私权。学生的隐私权是一项不可剥夺的权利,无论是在实体机构接受教育还是在线学习,学生有权利知道组织如何收集他们的在线系统数据,并共享给其他学生。提供者应该给相关学生提出明确的解释。

3.知识共享权利。在全球性、数字化共享环境下的学习者,有权享受工作、网络,也应该为信息共享做贡献,分享他们的想法。课程应该鼓励公开参与,并支持有意义的互动,包括同龄人和更加大范围的其他参与者。

4.个人数据和知识产权。学生也有权创造和拥有他们参与在线课程的知识产权和数据,在线项目应鼓励开放和共享,同时努力培养学生学会运用多种方式保护和共享他们的数据和创造性的学习成果。

5.教育财务知悉权。学生有权利知道他们所参与的在线课程的财政状况。他们享有公平、诚实和透明的财务会计权。对于“免费课程”,这也应该同样适用。提供者应向学生清楚解释,他们的选择对财务所产生的影响。

6.教育透明化权利。学生有权了解在线项目或计划的发展趋势和结果。如果有其他提供者承诺给予学习凭据、徽章或认证,组织应该对其真实性、意义和预期做明确的解释。

7.公平和关怀权利。学生享有关怀、勤奋、责任、诚实、创新的权利。他们不是在卖产品,也不是被卖的产品,他们不仅仅是消费者。学习,是所有教育的主要目的,而不是将教育的盈利看作企业利润。

8.获得优秀师资权。所有的学,主都需要考虑周全的教师、辅导员、导师、学习伙伴,及专注于他们的具体学习目标和需求的学习环境。教师的知识和工作条件是学生的学习条件。

9.授课权。在网络环境,教师不再是唯一的权威人物,而应该与学生一起分担每一个时期的责任。学生有权参与建设他们的学习氛围。学生是制造者、实干家、思想家、贡献者,而不只是被动的接受别人的课堂笔记或方法。他们是自己的学科、领域甚至是更大教育集团的关键贡献者。

Ⅱ原则

1.全球贡献。在线学习应该来自全球各地,而不只是来自美国和其他科技发达的国家。最好的课程应针对全球的一般学生而设计和贡献,培养多元化思维和跨国视角。

2.价值。学习的功能应该是培养学生能够独立自主而对生活和工作的困难和挑战。学习也有助于自我完善,促进社区参与、智力挑战,或者玩耍。所有这些功能都是有价值的。最好的项目和计划应明确说明将会创造价值的潜在内容。

3.弹性。学生应有多种方式进行在线学习。最好的在线学习项目是向学生提供一系列灵活的学习机会,利用新的数字工具开阔传统视野,从而更好地迎合21世纪学习者的兴趣、风格和终身学习的需要。理想情况下,他们还将建议和支持新形式的跨学科和交叉学科的需求,

4.混合式学习。在线学习摆脱了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它应该做到紧密关联世界各地,但不局限于数字领域。这可通过学徒制、实习和解决实际的存线问题来实现。解决办法可根据世界目前面临的困境或多元化的历史和文化视角来处理。

5.坚持。学习是一件需要踏踏实实去做的事情,应该是一种终生追求,而不只是意味着砖墙砌成的机构,或者生命中短暂的时间窗口,它没有特定的终点。

6.创新。技术和教育创新都应该是最好的学习环境的特征。在线学习应该是灵活的、动态的、个性化的,而非罐装化或标准化。一种大小或方法并不适合所有人。

7.形成性评估。学生应该有机会重新学习,直到他们达到了在一个学科或一门技能所希望掌握的程度。在线学习项目或计划应该努力将评估转变成为一个丰富的、面向学习者的反馈系统,学生可以不断地接收信息,从而更科学地形成健康的学习路径。

8.实验。实验应该是在线学习看得见的效益。学生应有能力尝试一门课程,即使最终放弃也不会被贴上失败的标签。通过公开讨论项目的优势和劣势,这个行业应该开发丰富的评价资源系统来帮助学习者选择最适合他们的在线学习项目。

9.文明。在线课程应该鼓励学生之间的交互和协作,如分享他们的知识、观点、方法,展示他们民族的文化和个人观点。在线学习项目有责任尊重和保护这些氛围。学生有权利和责任去参与和推动慷慨、善良和建设性的沟通环境。

第4篇

现阶段,世界已经进入了数字时代,各个国家纷纷把数字素养教育摆到了战略高度上,尤其在欧美国家,数字素养教育已经相当成熟,而图书馆是数字素养教育最重要的载体。相较于欧美发达国家,我国提出数字素养教育的时间较短,正处于起步的阶段,仅有一些“985”院校的图书馆对数字素养教育有所涉及,但仍未形成相对完善的数字素养教育体系。高校图书馆是学生及各种用户获取知识信息的窗口,通过这个窗口,高校的用户能在短时间内对世界上最新的科研项目有所了解。图书馆正在逐步向数字化发展,因此用户的数字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数字化图书馆能否充分发挥其作用。图书馆在不断向数字信息系统转换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自身数字化资源的数量,同时也要积极加强用户的数字素养教育,只有双管齐下,才能充分发挥出数字化的优越性。

1 数字素养简介

所谓数字素养,就是在数字环境之下利用一定的数字信息手段和技术,在短时间内获取所需的信息和文献,并对所获取的信息和文献进行整合、评价和分析的一种综合能力和文化素养。数字素养的框架由以色列学者Yoram Eshet Alkalai提出,主要包括图片―图像素养、再创造素养、分支素养、信息素养及社会―情感素养,这五个框架共同构成了数字素养[1](见表1)。此外,数字素养的形成主要有两大要素,其中最基础的就是数字环境的建立,只有处于数字环境中,才能让数字化的手段有施展的地方;同时,用户要具备一定的数字素养,只有具备了相当的数字素养,才能在新兴的数字化环境中获取信息,并对信息的质量、相关性和可用性进行有效分析,进而对信息进行提炼和总结,最后再创造出有用的信息,为用户所用。可以说,在数字化的今天,数字素养已经成为现代人的基本素养之一。

2 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的意义

2.1 缩小数字鸿沟

在很多人的观念里,数字鸿沟是由于信息技术手段的差异造成的,但各种研究表明,信息手段的差异并不足以形成巨大的数字鸿沟,主要的原因是人们在数字素养教育方面的差异。大数据时代下的数字图书馆,就是为人们能普遍享受到数字化信息所带来的便利而设立的,但享受这份便利的前提就是要进行高校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2]。只有进行数字素养教育,才能最大限度地缩小数字鸿沟,实现数字信息的普及。

2.2 实现信息平等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的另一个重要意义就体现在实现信息平等上。实现信息平等一直以来就是图书馆建立的初衷,而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使高校图书馆对数字素养教育更加重视,图书馆应积极引入新的技术,使数字信息系统取代传统的纸质文献系统,并且对用户进行数字素养教育,使其能在茫茫的数字信息中迅速获取有用的信息,并加以利用[3]。高校图书馆通过对其用户进行数字素养教育,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的平等。

2.3 承担社会职能

图书馆是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于消除数字鸿沟、实现信息平等都是最重要的媒介。无论是处于大数据还是传统的纸质文献环境之下,图书馆所承担的社会职能是没有丝毫变化的。但在大数据时代下,高校图书馆进行了数字素养教育之后,数字鸿沟变得越来越小,因此,高校图书馆在社会上所承担的责任也越来越重。

3 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的目标

3.1 发挥自身知识服务优势,提升学生数字素养能力

大数据时代也是信息数字化的时代,知识和信息由于数字化进程的加深变得更容易获取和使用,但用户想要充分地利用数字化的信息和知识,就要具备最基本的技能,也就是数字素养。高校图书馆是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主要场所,数字化的信息在现阶段已经逐渐取代了纸质文献,其在知识服务方面的优势也已逐渐凸显出来[4]。图书馆进行数字素养教育的首要目标就是让数字化时代的发展更加深入,使数字化信息能在数字素养教育的基础上充分实现其在信息平等方面的价值,让高校学生能提升自身的数字素养能力,普遍享受到数字化信息带来的更加便捷的服务和更加平等的信息资源。

3.2 做到知识与管理数字化,形成高校知识共享空间

高校图书馆进行数字素养教育的另一个目标就是要形成高校知识共享的空间。一直以来,设立图书馆的初衷就是要实现信息的共享,但在纸质文献时代,信息的共享很难实现,因此大部分信息都只能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的信息环境已基本建立,在高校图书馆开展数字素养教育,就是要从学生、用户、高校等入手,使其具有大数据时代必备的数字素养,进而使图书馆从信息检索、信息浏览、信息导出、信息整合等各个环节实现数字化管理,彻底从传统的图书馆纸质文献的模式中解放出来,使更多有价值的文献能在各个高校内同时共享,从而形成高校知识共享的空间[5]。

3.3 实现知识与技能平民化,满足用户终身教育的需求

现阶段,教育已不仅仅被限制为学校教育,终身教育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新趋势,但大部分人走出校园之后就很难再有学习的机会,更不用说受到终身教育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及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数字鸿沟在不断消除,信息的获取也变得更加便捷[6]。而作?樾畔⒐蚕砜占涞耐际楣荩?更是在一步步地向数字化发展,实现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并对所有数字化图书馆的用户进行数字素养教育,使其能在数字化的资源中迅速检索到有用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准确的处理和利用。图书馆通过数字端口以及数字资源的开放,可以加强用户的数字素养教育,满足大部分用户对于终身教育的需求,从而能与时俱进地更新自身的知识和技能,更加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发展[7]。

4 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的发展路径

在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的发展路径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管理员素质的提高、教育手段的多元化、教育体系的完善以及新兴技术的引入和运用(见图1)。

4.1 提高管理员数字素养,营造数字素养教育环境

管理员是高校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良好的管理对于图书馆的远期发展至关重要。大数据时代下,信息逐渐趋于数字化,其与传统的纸质文献的管理工作具有本质的区别,因此对图书馆管理员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数字素养在大数据时代是必备的素养,图书馆管理员想要胜任本职工作就必须提高自身的数字素养。只有加强图书馆管理员的数字素养,使其能更好地运用馆内的数字设备以及各种装置,才能更好地引导用户自行提升数字素养。此外,增强管理员素养能更进一步优化数字服务,让更多的人体会到数字化管理的便利之?,从而营造出良好的数字素养教育环境,最终达到数字素养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

4.2 运用多元化教育手段,发挥数字素养教育功能

数字素养教育是图书馆向数字化时展所必须要经历的过程,只有经过了数字素养教育,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数字化的实用性和便捷性。为了更好地进行数字素养教育,图书馆就要对传统的教育方式进行改进和扩充,使其更为多元化,以适应不同种类的用户。对于高校内的学生用户来说,数字素养是其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的,教育方式也相对较为简单,图书馆仅仅在校内向学生发放数字素养教育的导航手册就能起到很好的效果。而对于有终身教育需求的高校毕业生来说,利用周末参加数字素养教育的专题讲座,能使其在短时间内对数字素养有所了解,起到相对有效的教育效果。但是对于知识水平较低而又有数字素养需求的用户来说,就要在图书馆内设立相应的帮助指导系统,充分依靠管理员的指导,使其在实际的运用中提升数字素养。

4.3 应用新兴技术手段,提升数字素养教育服务质量

网络技术的普及以及搜索引擎(如谷歌、雅虎等)的运用使信息的获取速度不断加快,数字素养教育的服务质量也在不断得到提升。此外,远程数字端口的建设使更多的人接触到了数字化图书馆,接触到了数字素养教育。远程教育能使更多的用户同时接受数字素养教育,同时向更广大的范围辐射,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第5篇

关键词:包豪斯 数字媒体艺术 教育理念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6)01-0110-02

随着数字媒体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已经迈入了数字时代。我们会发现周围每天沉迷于网络、移动设备、数字媒体的人越来越多,而传统媒体早已风光不再,多源化传播方式的出现,也给了人们更多的选择。而这也就使数字媒体艺术产业的发展空前迅速,对人才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长。因此当我们回首在设计教育史上里程碑式的包豪斯教育模式时,我们惊讶地发现,其所处的时代距今虽然有将近百年的时间,可是当我们分析时代背景和人文环境时却发现了二者有着很多相似之处。本文就致力于探讨、分析和研究如何将包豪斯成功的教育理念嫁接到数字媒体艺术教育中,让其成长为外表美丽内涵丰富的参天大树,并且在设计这个百花园中开花结果。

一 包豪斯时代和数字媒体艺术时代的背景相似性分析

包豪斯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现代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尽管它从出现到关闭仅仅经历了十四年,但它所提倡的教育理念却对之后的设计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包豪斯的出现、发展和壮大与其所处的历史背景是紧密相关的,1919年,格罗比乌斯在德国魏玛市创建了包豪斯,而此时资本主义国家刚刚经历完第二次工业革命,人们从“蒸汽时代”进入到了“电气时代”。从整个世界环境来说,包豪斯的出现和关l司恰恰是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和平时期。从技术的发展和世界环境这两方面因素来分析,可以说包豪斯的出现是时代的产物。从时代特点来说,我们惊讶地发现,虽然技术水平不同,但时代环境、人们的思想意识却与包豪斯时代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下面的表格1就清晰地展示出了包豪斯时期和数字媒体时代的诸多相似之处。

二 包豪斯教育理念及其对设计的影响

从包豪斯诞生开始对于其的争论、探讨和研究就从来没有间断过,来到新千年后其强大的影响力依旧发挥着其巨大的作用。尤其在设计教育的讨论中,包豪斯一直是一个无法超越的里程碑式的典范。对于包豪斯教育理念讨论主要是围绕三个基本点展开,第一,设计的形式是艺术和技术的完美统一;第二,设计的宗旨是以人为本;第三,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来进行。但当我参观完“作为启蒙的设计”展览后,当我面对面感受包豪斯设计作品所带给我的思考后我有了新的认识和感受。

应该说包豪斯在家具设计上的贡献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在展区最重要的位置展示的是1925年由Marcel Breuer(马歇.布劳耶)设计的著名的“瓦西里椅”(图1),它是世界上第一把钢管结构的椅子。而椅子背景图片上坐在上面的正是包豪斯的创始人格罗皮乌斯本人,由此也可以看出这把椅子是包豪斯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作品。但是我们很难想象马歇,布劳耶所设计的世界上第一把钢管椅,其设计灵感竟然是来源于他的“阿德勒”牌自行车把手。而瓦西里椅的设计则是因为1925年包豪斯从魏玛迁到德绍后,需要给新的校舍添置室内家具。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把著名的瓦西里椅,整体尺寸79×79×79厘米,座面最大高度42厘米。骨架采用镀镍管钢,后来改为镀铬钢管;背靠与座面采用皮革、帆布材料。

当我们将瓦西里椅与工业美术运动时期的经典扶手椅“Sussex”对比时(图2),我们会惊讶地发现虽然同样是金属材质的扶手座椅,但瓦西里椅的造型却突破了手工座椅的传统造型。而“Sussex”椅虽然在材料上突破了传统木质材料和皮革面料的使用,但是造型上还是延续了传统古典座椅的形态,从其椅背和扶手的细节得精细刻画和精美纹饰就可以看出对于古典造型风格的延续。

三 国内数字媒体艺术行业和教育的现状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截至2014年,国内开设数字媒体艺术相关专业的高校共120余所。而目前国内数字媒体艺术类人才缺口每年高达15万人,就现在的毕业生数而言,数字媒体艺术应该是一个供不应求的专业。而现实的状况却并非如此乐观,从2004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专业目录中新增了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至今,该专业经历了近十年的发展,所培养的人才并没有真正担负起国内数字媒体艺术发展的重任。由于数字媒体艺术是一个新兴的专业,因此在它的发展过程中既有传统专业发展中常常出现问题,也存在着一些由于该专业特殊性而产生的问题。

(1)缺乏针对数字媒体艺术领域特色的研究

国内高等院校中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主要有以下这三大类,第一类,艺术设计专业,尤其是一些传统平面设计专业,由于技术的发展,传统媒体已经逐渐被数字媒体所取代。因此一些艺术类院校中将遇冷的平面设计专业调整后改为数字艺术或者数字媒体等相关的专业;第二类,计算机类专业,由于数字媒体艺术与技术的密切联系,很多学校内的计算机专业开设了相应的数字媒体艺术方向。这类专业主要是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相关专业为主。第三类,新增设的数字艺术学院或者新媒体艺术学院,在这类学院中对数字媒体艺术的专业分类比较细。即有数字媒体类的方向,也有动画和游戏等相关的专业设置。

(2)人才培养上缺乏细致的分层

数字媒体艺术作为一个产业,必然有产业的特点,在产业中人员分工比较明确。但是当我们剖析数字媒体艺术产业时会发现,尽管这是一个随着科学技术发展而产生的方向,但其还是具备了传统产业人员分工的特点。从前期的策划、中期的设计制作、到后期的发行和宣传,其实它与传统的电影产业有很多相似之处。只不过数字媒体产业所依托的平台与之不同。因此在人才的培养上就需要我们培养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人才,一窝蜂地培养创意人才的现象最终只能导致产业发展的失衡。

(3)师资资源的匮乏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从建立至今也只有十年左右的时间,因此现有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教师很多都并非本专业的科班毕业。现在从事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学的很多老师都是从原来的传统艺术专业或者其他专业转而来教授该专业。这也就导致了有很大一部分教师缺乏数字媒体艺术的从业经验,教学上只能一边学一边教,对知识缺乏全局的把控能力。这种情况培养出来的学生必然难以适应岗位的要求。

(4)缺乏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国内高校现有的教学模式比较注重学生理论的培养,但是数字媒体艺术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如果没有相应的实践,理论是很难被别理解和掌握的。而我们现有的培养模式大部分的时间是教师在讲,学生在听。而对于数字媒体艺术这种有较强实践性特点的专业,如果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无法参与到课程中,就很难理解和掌握数字媒体艺术的知识。尤其是针对一些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如何让学生感觉“学以能用”、“学以好用”是非常重要的。

四 对现代数字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的启示

通过以上对于包豪斯和国内数字艺术设计现状的分析,我们会发现其实二者有着很多相似之处。包豪斯的教育内涵和精髓会带给我们很多启示,尤其是对于数字媒体艺术这个新兴的专业方向。而究竟通过研究包豪斯的发展和教育能为现代数字艺术教育带来什么样的启示,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下面是我自己的一些观点。

(1)教育要根植于时代,要为时代需求服务,并引领时代的发展

从包豪斯发展的历程和所处的时代,可以看出它的产生、发展和壮大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紧密相连。而其教育形式之所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也是因为它是根植于时代,并且为时代的发展而服务。当我们观察和分析包豪斯所留给我的优秀的设计作品时,我们会发现其推崇的“少既是多”、“人民的需要,而非奢华的需要”等设计理念和当时人们的思想意识的变化有着极高的相似性。

(2)通过工作坊为学生搭建从学校到实际工作的桥梁

包豪斯在学校内建立了陶瓷作坊、金工作坊、印刷作坊、木工作坊等十个手工艺作坊。并实行双轨教学制,将教师改为导师和师傅,将学生称成为学徒。每门专业课程均由一位形式导师和一名技术师傅共同教授,形式导师负责教授基本造型、材料特性研究等,技术师傅负责作坊设备使用及技术指导。这种形式让学生在学校就能够有大量的时间和机会接触到实际工作,从而为学生搭建起了连接工作的桥梁。

(3)为技术注入艺术的灵魂

第6篇

关键词:数字时代;教育类图书;编辑工作

一、引言

教育类图书在我国传统的出版市场中占据了较大的份额,但在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数字阅读的出现对传统纸质阅读造成了严重的冲击,使得教育类图书的销量受到了一定影响,对此,相关编辑人员应当紧跟数字化时代的发展,进而实现教育类图书编辑的创新与转型。

二、数字时代教育类图书出版的特点

教育类图书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图书出版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分成课本教材、培训书籍以及工具书这三类,从全球范围来看,教育类图书出版行业至今仍是出版行业中资源最好、前途最为光明的行业。随着数字时代的发展,教育类图书编辑在以受众为中心、以盈利为目的的基础上,呈现出学术问题大众化、受众群体多元化、互联网概念融合化以及理论教育实践化的态势。

三、数字时代教育类图书编辑工作创新的方法

(一)转变传统的思维观念在传统的纸质媒体环境下,教育类图书编辑人员已经习惯了相对固化的工作方式与思维模式,对自身的职业定位也局限于对文字与图片的编辑,了解新技术、新科技的方法也仅通过纸质媒体,对当前数字时代的发展变化缺乏敏锐的嗅觉,造成编辑内容无法满足时代需求的情况发生。可以说,数字时代的发展不仅仅包含技术上的创新,还包括了较为深刻的观念转变与文化变迁,在这一时代变化的大趋势下,读者获取知识的途径已经跳出了传统的纸媒,转向了电子书、各类新闻信息类APP等新媒体知识宣传途径,这些知识获取途径使其了解知识的范围不断扩大,其思维方式也由单一的阅读模式向立体阅读模式加以转变,大部分的读者已经与传统意义上的读书人有所区别。因此,当前图书的编辑工作已经悄然从曾经的“为一本书寻找作者”向“为一位读者提供更多服务”的方向改变,为了确保纸质媒体在数字技术不断占领生存空间的境况下仍占有一席之地,面对传统纸媒无法满足当前读者需求的情况,教育类图书编辑必须加快自身理念的更新速度,通过吸收学习新的与数字媒体相关知识的方式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水平,以便在数字媒体发展进步的浪潮下,令图书编辑由知识内容的搬运者转变为教育服务的供应商。具体来说,由于数字化图书具有知识量大、表现丰富、改变了传统图书一书一册的出版形式等特点,为了令教育类图书编辑能够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拥有足够的竞争力,图书编辑应当及时更新自身的思想观念,在充分发挥出传统教育类图书已有优势的基础上,使教育类图书能够与数字出版刊物的优点相结合,确保教育类图书能够适应数字化出版带来的变革[1]。

(二)加强编辑工作的互动性、及时性与智能性编辑人员是沟通读者与作者的桥梁,为确保教育类图书能够在数字化时展下呈现出崭新的面貌,编辑工作者应当加强与读者、作者之间的沟通,从而令教育类图书的内容质量更符合当前人们的具体需求。具体来说,首先,在当前数字化时代的发展趋势下,诸如QQ、微信、微博、博客、论坛等网络互动平台的功能越加完善,教育类图书编辑人员可以通过网络提升沟通的及时性。近年来,由于互联网具备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交流成本低、实效性强等优点,编辑人员与读者、作者之间的沟通交流更为便利,在加强沟通的情况下,编辑人员可以更好地掌握读者的心态与当前市场的具体需求。此时,编辑人员将这些信息传达给教育类图书的作者,便于作者对图书作品的选题进行策划,概念进行创新,从而确保图书的内容具有足够的针对性,满足数字化时代教育类图书个性化的发展需求。其次,现阶段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应用为教育类图书编辑提供了一定的便利,此时,编辑工作人员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放置于提升编辑工作智能化的方向。现阶段,某些电子书网站通过为作者提供智能化在线编辑平台的方式,便于作者为其数字化作品增添封面、添加视频、图片等内容,这种编辑平台在加强了作者对自身作品掌控性的同时,令作者承担了部分由编辑人员负责的工作,降低了编辑人员部分传统编辑工作应负担的工作量。对此,教育图书编辑人员可以对这种编辑平台加以借鉴,通过加强图书智能性的方式,为读者提供更好地服务。举例来说,某教育类图书出版社出版的某一系列教辅图书通过构建与学生日常学习知识相关的知识平台,并在读者购买教辅图书刮开相应账户密码,从而进入平台自主学习的方式,提升读者吸收图书内相关知识的速度,受到了读者的广泛欢迎。最后,当前的数字化图书具有一定的流媒体性,其更新换代的速度比较快,编辑人员应加强对数字化技术发展变化的关注程度,确保教育类图书编辑工作中能够充分运用最新的信息、多媒体等技术,从而令图书能够跟上数字化发展的趋势。以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时代交互英语》为例,其数字化图书的教学平台中,综合应用了诸如语音识别、人工智能、高清影音传送等数字化技术,丰富了图书的阅读体验感,获得了较好的出版效果[2]。

(三)深入了解相关国家教育政策随着现阶段我国对外教育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华语教育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热潮,这为教育类图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舞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曾指出,到今年为止,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在校生的巩固率应在95%以上,高中生的入学率应当超过90%,高等教育的入学率也应维持在40%的水平,为提升我国整体的文化水平,还应当加大对继续教育、特殊教育以及民族教育的发展力度。同时,新课程标准为确保学生在毕业后能够成为优秀的综合型人才,对开发学生的潜力、提升其思想道德素质、增强其创新学习能力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此外,新华社曾经的《新华社新闻信息报道中的禁用词和慎用词》明确指出了那些词语与说法不适用于公开发表的情况,这为广大教育类图书编辑人员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从上述相关政策可知,为确保教育类图书内容满足相关政策的具体要求,编辑人员应当及时对国家政策加以了解,明确掌握文化潮流与出版风向,从而为图书选题、语言规范等方面提供科学的依据,保证图书内容满足受众的实际需求。比方说,2017年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在《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改革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函中》提出现阶段应使用“十四年抗战”的提法代替原有的“八年抗战”,这就要求教育类图书编辑人员加强对国家相关部门政策的了解,及时对自身的知识体系加以更新,确保出版图书的准确性与权威性。

(四)提升编辑人员的个人素质随着信息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各类信息层出不穷,部分信息中存在一些会对信息接受人员思想观念造成不利影响的内容。对此,编辑工作人员必须对自身的学术水平、思想政治水平加以提升,从而保障图书的质量符合时代文化的发展需求,特别是教育类图书与学生的思想观念培养有着密切的联系,编辑人员作为图书出版的把关人,应在熟悉课程标准、课程纲要以及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具备正确的大局意识、法律意识,确保教育类图书能够在数字化时代的发展下,拥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3]。

第7篇

关键词 数字化校园;建设;内容和应用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85-0216-02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开始走向普及性应用,各类现代高科技的技术产品开始服务于教育。20世纪末,我国教育主管部门开始高度关注教育的信息化建设。并把它提升到“以教育的信息化,促进教育的现代化”这样的高度。一些先行的学校,在开展了一定的信息化建设与应用之后,开始思考教育信息化的本质性、系统性与应用的效率性等更深层次的问题,于是,数字化校园的概念便应运而生。

1 数字化校园的概念及现状

数字化校园是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建立起来的对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生活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使数字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通过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应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创建一个数字信息空间,以拓展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增强校园的业务功能,提高校园工作的工作效率,最终实现学校教育的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教师教学效率和校园管理水平的目的。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不仅仅是技术上的变革和网络及设施的数字化,实际上是信息化教育所带来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的转变以及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具体实施。

从总体上看,数字化校园建设在我国的教育信息化中取得了重大历史性突破,但同时面临着很多棘手的问题。一是数字化建设的基础设施依然处在较低水平,缺乏统筹有效的投入机制。二是数字化建设的基础设施的普及性仍需要提高,在实施过程中,重建设轻应用的问题也普遍存在。要做到人人都能享受到新兴数字化信息技术带来的各种便捷的学习和管理方式,还需要继续深化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工作。

2 校园数字化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

2.1信息技术发展要求校园数字化

进入21世纪,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教育的信息化发展也十分迅猛,这引起了教育的深刻变革,给教育观念和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为了让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得到更好的实施应用,需要把建设数字化校园早早地提上日程,这样才能使学校的管理进入一个新的层次,教育、教学质量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2.2现代教育发展要求校园数字化

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知识快速发展,使社会的整体运行节奏加快,人们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高效率的学习。由于传统的校园教育方式受到时间、空间的制约,逐渐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学习需要。为了适应知识发展的速度,必然要求知识的流动速度与之相适应,如果知识的流动基于数字化信息技术,就可以使学校的教育突破时空限制,达到真正的素质教育。而校园数字化正是满足这种社会发展趋势的一个教育教学中心。

3 校园数字化建设的内容

数字化校园既有传统校园的观念,又在其基础上有所突破,随着数字化信息技术在各项工作中的深入,数字化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校园建设的重点。

这里,我们主要讨论数字化校园建设。

数字化校园建设既是网络化、信息化校园的建设,也是校园数字化发展的基点。数字化校园建设,首先需要弄清楚什么是数字化,我认为:校园数字化,主要是教学手段、资源以及管理的数字化。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生产力的提高,都是源于生产手段与生产工具的变革。建设校园网、多媒体教室;教师人手一台电脑、移动硬盘(或U盘)等,都是教学手段的数字化,这都是校园数字化的基础。实现教学课件、教案、试题、参考资料、论文等材料的完全共享,则是教学资源的数字化,起到辅助作用。教学管理是一个学校存在并能够运行的基础。进行校园数字化建设,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是格外重要的。

4 “数字化校园”的应用。

建设数字化校园的核心目标是利用当代最新的信息技术,建立多层次、开放式的学校,来提高教学的质量和办学效益。

4.1教学方面

数字化校园的逐步建立,对于师生之间的教与学的互动更是起着推动作用。充分利用校园网平台,建设数字化网络环境,实现信息资源、教学资源和科研资源的共享与传播,并利用论坛、留言、网络聊天等多种形式来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增强师生的交流,更好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使师生之间的教与学的互动更为和谐,随之教学效果也必然事半功倍。

4.2管理方面

引领和组织师生们参与到校园数字化的使用中,灵活运用数字化信息的相关资源,使校园内的各项工作在网络中都有对应,实现信息管理的自动化,以便于上下级部门之间沟通的更迅速便捷、不同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与协调更加顺畅,提高决策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形成充满活力的新型管理机制。

综上所述,校园数字化作为一个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的新型学习、教育平台,是新时代学校的发展目标,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数字校园把学校的管理和教学引入了全新的信息化时代,真正做到社会、学校和家庭共同教育孩子的目的,同时,也能使管理者对各个职能部门进行更方便、更直观的管理,从而保证决策的科学、准确、及时,达到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目的。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现代社会又是一个科技快速发展的社会,因此把现代最新的数字信息技术带进校园,使学校教育数字信息化是一条必经之路。我们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摄取各种新的知识,改变陈旧的学习方式,走在时代的最前端!

参考文献

第8篇

一、光怪陆离的数字时代――教师专业成长之困惑

(一)当成长的步伐过于沉重――遗憾的集体无意识

数字时代的到来并未实现我们所翘首期待的“轻松”和“解放”,教师的工作压力并未减轻,反而需要疲于应付做不完的PPT和各种形式的信息化培训。科技的进步必须有教师素质的同步提升来匹配,否则再深的科学内涵、再高的科技含金量也是繁荣的假象。当职业教育也开始被对口单招升学率、专转本录取率、各类大赛奖牌数等数据所捆绑,可量化的教学质量成为教育的生命线的时候,这样的集体无意识给教师带来的不是理想中的“专业成长”,而是可怕的“专业萎缩”。

(二)当“媳妇”终于熬成了“婆”――可怕的职业倦怠

很多教师也曾经胸怀激情,辛苦打拼,在积累了自认为丰硕的资历后,便开始缺乏新的憧憬和前进的动力,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故步自封、踟蹰不前。他们满足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模式,面对鲜活的数字化教学变革表现出陌生和茫然、麻木和敷衍。如何激活陷入沉睡的追求和意志,引发教师专业成长的再次“革命”成了克服职业倦怠的一大命题。

(三)当信息化培训成为“一头热”――尴尬的“被成长”

信息化培训在职业学校里遭遇“剃头担子一头热”的尴尬,丰富而密集的培训试图给教师的专业成长安上助推器,结果却费时费力不讨好。原因在于一个“被成长”,只有外部力量,缺乏内部动因,无法激发教师的内驱力和生命潜能,反而成了沉甸甸的“额外负担”,使教师心生反感。“凡为外所胜者,皆内不足;凡为邪所夺者,皆正不足。”只有将“被成长”演变为“主动成长”,教师才能产生足够强大的内心力量抵御功利主义职业心态的侵蚀。

(四)当雾霾迷茫了前行的方向――无奈的专业迷失

数字时代给我们带来了信息畅通、资源广博的极大便利,同时也让很多教师被各种教育理论、教育时尚所困扰。海量的信息资源该如何甄别,专家不遗余力推销的教学模式该如何取舍,教师需要生就一双慧眼,择优存精,在繁芜丛杂的数字化海洋里找准专业成长的方向,才不至于陷入“人云亦云、亦步亦趋”的迷阵。

二、拨开云雾见月明――教师专业成长之落点

数字时代给教师提供了一个专业成长的技术平台,只有以倾情付出的职业态度投入教育工作,才能掌舵自己的专业命运。

(一)在培训学习中积淀底蕴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动态的学习过程。在数字时代的教育教学大变革中,作为参与和推动变革的主体,教师必须实现自身课程观、教学观、评价观、发展观等的转变,达成这些转变的首选途径就是培训学习。当计算机和网络作为一种文化渗透到数字时代生活的各个角落时,我们要“善假于物”,通过在职培训、教育资源服务平台学习等各类网络资源了解新动态、掌握新情况、吸收新知识、锤炼新技能、凝聚新智慧,也就是时下所倡导的教育要“与时俱进”。在数字时代,做“学习型教师”应当成为每一位教师的追求目标。我们不能把教育工作仅仅当成“饭碗”简单地对待,而应该以孜孜不倦的“学习者”的自觉面对教学,真正把学习看成专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及时调整专业发展行为方式和活动安排,在学习中吸纳丰富营养,积淀专业底蕴,成为专业发展的主人。

(二)在实践探索中彰显个性

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思辨、不断实践、不断探索的过程。数字时代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动力源泉”,教师在享用各类资源的同时,也有眼花缭乱、不知所措的困惑。如果过于依赖网络资源,作为知识传播者的教师便有可能成为程序化的奴隶,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最终将被数字时代无情地淘汰。因为数字化的机器不会尊重数字化了的“人”。所以在这个专家群起、“理论泛滥”的时代里,教师要学会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汲取他人的教育精髓,要博览、会鉴别、有取舍。然后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运用、修改、完善,化外力为己用,内化为自己的教育观念与行为,形成独特个性,方能解决好知识更新与个性创造之间的矛盾,“不畏浮云遮望眼”,最终实现“数字化生存”。

(三)在合作学习中实现共赢

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合作学习、同伴互助。传统的合作学习受限于时空,难以突破大范围、实时互助学习的瓶颈。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出现为教师之间提供了分享数字化资源的途径,有效地解决了此问题。QQ群、博客等社会性软件能为广大教师提供平等的交流学习环境,教师只要具备最基本的信息技术能力就可构建和应用此类合作学习和共同发展的平台,课堂教学、课程进度、课件制作、课改趋势都可以是其中的热聊话题。比如当前流行的教育博客,在教育博客聚合的环境中,教师可以记录教育故事、教后反思等和教育界同仁进行交流,大家以开放的心态、共鸣的方式相互促进,一起构建探讨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规律的人文网络环境,形成卓有成效的“学习共同体”。教师还可以共同搭建各类教育资源网站,以专业成长生态体、实践知识共享体和团队学习职能体的形式为合作学习建立更开放的沟通渠道,与来自不同地区与学校的教师进行专业合作,使自己的专业视野更加宽广。

(四)在师生交流中融合鸿沟

在数字时代,只会靠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打天下的教师已经“out”了。师生之间的交流途径不再局限于上课点名提问、下课促膝谈心。我们过多渲染了信息技术导致人际情感交流的匮乏,却没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超越时空的隐流功能。师生之间非直接的、非面对面的情感对话,在某种程度上会更真实、更自如、更有价值。远离网络的教师无法理解职校生对上网的痴迷,听到学生之间流行的网络用语常常如同坠入云雾里,更无法体会学生们QQ聊天带来的交流上的满足。面对这一数字化鸿沟,教师只有两个选择,要么跃过来,要么掉下去。笔者认为最好的方式是通过师生真诚交流融合这一心理天堑。教师可以充分利用E-mail、QQ、MSN、BBS、Blog、Internet Phone等网络技术与学生建立沟通渠道,引导学生汲取网络文化正能量,如设置任务让学生利用网络收集学习信息、组织学生进行个人网页设计比赛、教会学生通过网络教育课程自主学习等等。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生需求的基础上,形成良好的师生无障碍互动。

(五)在教学变革中华丽转身

第9篇

数字音乐技术是时代的产物,更是社会的需求。数字音乐教学手段及其辅助教学手段已经在我国音乐教育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功能,随着电脑科技的发展及其和音乐越来越密切的结合,数字音乐技术将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音乐教学中,非凡是在普通高校音乐专业教育中体现得尤为突出。数字化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视唱、练耳、节奏及和声练习,以及教授作曲、分析各种音乐风格流派的写作方法和音乐史等内容。这种直观、准确、有效的练习方式可使声音、图像、文字、乐谱等有机地组合在一起,还可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世界各信息网络获得更大范围内的知识信息,从而极大地开阔受教育者的眼界,为学生全面地获得知识,开阔视野,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有利条件。

一、数字化环境下的当前高校音乐教育目前状况分析

数字化教学系统是现代化的一种教学方式。它实时、高效地采集、加工处理和播放图、文、声、像信息,能够充分发挥人和设备的潜力和整体效能,达到教学信息资源和设备资源共享的目的。在数字化环境下,高校音乐教学的不适应新问题突出摘要:

1.旧的音乐教育观念严重滞后于数字音乐技术的发展目前状况。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我国高等艺术院校尚处于较为封闭和传统的音乐教育观念之中。电脑科技和音乐教育的结合还处于萌芽期或未成熟期,数字音乐技术的不成熟及其和音乐教育结合的不充分,使数字音乐技术只能把握在极少数专业从事音乐创作的人士手中,人们认为数字音乐属于文化市场范畴,纯属娱乐性、商业性的,无学术价值。利用数字音乐技术和音乐教育结合而改革传统音乐教学模式,似乎是不可能实现的愿望。因而各学校在经费的投入以及人才的培养方面多表现得极为不积极,使得数字音乐技术一直不能在音乐教育改革方面发挥其巨大的功能。但在这期间,数字音乐技术在社会中却蓬勃发展并且日臻完善,逐步对音乐教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21世纪的今天,由于社会市场的需求、时代的进步以及电脑科技的飞速发展,数字音乐技术已达到高度成熟时期,高等艺术院校也在教育观念上逐步地认清新时代的音乐人才培养方向,数字音乐技术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完善地运用于现代音乐教育中,为传统音乐教育的改革发挥着巨大的功能。

2.音乐教师电脑应用技术的不足和教育观念的落后。远不能达到国家教育部一再提出“应用现代教育手段,培养现代化科技人才”的要求。非凡是,由于观念的落后和电脑技术的缺乏,业已成熟的数字音乐技术还不能广泛地应用于音乐教学中。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艺术院校在音乐教育教师中懂得计算机知识的只占40%,懂得数字音乐技术的占20%以下,离实际教学需求相差甚远。因此,传统音乐教育模式的改革仍然缓慢,先进的数字音乐技术仍然得不到在音乐教育改革中淋漓尽致地发挥。

3.高等音乐教育的目前状况滞后于中小学音乐教学的需求。电脑时代的今天,计算机的普及已经达到空前的水平,中小学也都开设电脑课程。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中小学音乐课逐步地改变了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而应用现代音乐教育手段(数字音乐技术的运用、电子课件制作等)成为时代对教师的要求。许多中小学设有多媒体电脑音乐教学室,但大都未得到充分利用,师资的缺乏成为加快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的障碍。

4.数字音乐技术的专业教育滞后和社会需求。从模拟时代到今天的数字时代,从唱机时代到数字音乐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迅猛发展使音乐艺术和科学技术的相互渗透形成了不可逆转之势。音像出版业、影视业、娱乐业、文化企事业单位、教学单位以及文化管理部门等对擅长数字音乐应用的复合型人才需求越来越大。而目前国内的数字音乐领在层次、规模、教学体系以及成果效益上均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据不完全统计,我国高等艺术院校实际应用数字音乐技术的教学单位仅有不到40%。这不仅和目前的国际水平相差甚远,也达不到教育部提出的要求。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极其对音乐教育、创作、制作、表演和传播领域的影响日益深远,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培养出更多更好的数字音乐人才,已成为全国高等艺术院校的共识。

二、数字音乐技术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运用优势

1.实现了声乐教学直观化。声乐教学不同于音乐学科中的其他科目教学。它是一种非常抽象性的教学,除了外在的演唱表演外,它不再具备直观性,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为声乐教学的直观化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并正使它逐步变为现实。传统的声乐教学,几乎全凭经验和感觉,教和学双方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比如,老师要求学生某字或某段声音要“圆一点”“亮一点”,声音位置要“高一点”“低一点”等,这往往要在课堂上反复练习多次才能达到。再者,传统方式下的声乐教学是没有自身参照物的,有的参照物是教师的演唱和大师的录音磁带,学生无法听到自己真实的声音,教学中无法保持学生良好的歌唱状态和瞬间产生的歌唱灵感;对磁带的模拟又轻易造成学生的依靠心理,削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创造能力。而现在,一台普通的多媒体电脑再加上一块数字音频卡(或能录音的声卡)及音频软件,就可以使声乐教学直观化了,这就是在声乐教学中利用数字化技术对声音的波形进行分析,使声音能够看得见。这种直观化最大的特征就是学生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以自己的声音为参照,切实感受声乐学习中的点滴,如声音的位置、咬字、音准等。

2.有效地拓展了声乐教学的新领域。把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运用于声乐教学,不但可使声乐教学直观化,而且还可以拓展声乐教学。数字化教学使声乐课堂教学在课外得以延续传统的声乐课堂教学不具备延续性,在上课结束后,学生只能凭记忆去练习,很轻易丢失上课时正确的感觉。假如把上课的录音复制给学生,就可赋予课堂教学以延续性,学生在课后也可按自己在课堂上良好的声音状态去练习,以自身为参照,对比清楚,可进一步加强和巩固良好的歌唱状态。

3.将风格音乐引入了声乐教学之中。传统的声乐课,都是以钢琴伴奏为主,它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有利的一面在于它可随时适应学生的主观处理;不利的一面在于钢琴自身的音准新问题以及随时可变的“跟节奏”方式无法给学生以准确的节奏感及风格感练习。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则可预先做好歌曲的乐队伴奏,强调风格和节奏,使学生能够树立较强的节奏观念和风格观念,提高表达的准确性和对歌曲的表达能力。不仅如此,数码音乐教学方式还可将多声音乐教育引入声乐小课课堂,使学生在学习演唱的同时,还能接受多声演唱练习。

4.为声乐大课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路径。传统的声乐教学多数是一对一,要占用很多的时间。近年来随着各校的扩招,学生人数越来越多,有的学校开始实行2~3人同时上课的办法授课,以缓解师资压力,但这样一来,教学时间对于学生个体来说大大缩短,教师的授课内容也难免压缩,从而引起教学质量的下降。而数字化教学手段的引入,可使多数人同时接受某一个课题的教育,如声乐作品的处理、演唱表演等;声乐大课对于高师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因为它为多看、多听、多练提供了条件。

三、数字音乐技术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建议

(一)数字音乐课程及其课时设置规划

数字音乐课程不同和其他专业课程,根据其特征应分为理论大课和实践小课,二者结合设置。理论大课以集体授课、改题的方式,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进行技法理论讲解,属于启发性、引导性和示范性的授课方式。实践小课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客体,学生上机实践操作,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实践学习中的创造性。理论大课和实践小课相比,后者更为重要,因此,数字音乐又属于应用性学科。

1.办学模式。数字音乐应设置为阶梯式的两步周期课,为完成教学计划和保证教学质量,总课时为300节,即240节+60节(实验课),每周课时节为2+2或1+3(视具体情况而定)。

2.课程内容设置。课程内容的设置应立足实际、按社会需求设置课程内容。根据培养实用性、复合型人才的教学目的,课程内容应着重强调实用性。

3.教学实验课程。数字音乐技术属于应用性学科,这一特征决定了增设实验基地或实验室、布置实验课程成为课程布置的必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和科研能力是该课程的关键。

(二)数字音乐教材的编写

1.教材的完整性、系统性。编写教材时应先注重数字音乐学科的完整性、系统性,虽然各单科有其相对的独立性,但他们共存在数字音乐学科中运行。如摘要:数字音乐的概念是以MIDI制作、编辑、合成的音乐称之为数字音乐。他包含内容有MIDI、音频、录音、音响、音像和电子音乐课件等单科技能的运用,同时又分为前期制作和后期编辑等等,教材的编写应尽量完整、系统。

2.教材的实用性和实时操作步骤的循序渐进。编写教材时应根据我国音乐教育特征及社会的具体需求,从实际出发,强调实用性,按照实时操作步骤,循序渐进地排列章节。

3.教材的精炼性、表达的准确性和教材和课堂的密切联系。编写教材时在文、图表达准确的基础上应是“宁少勿多、宁简勿繁”,文字要通俗易懂,图形要表达准确。要有个性、特征和创意,教材要给课堂授课留余一定的空间,以便于启发学生的创造灵感和教师即兴的教学灵感。

4.教材的动和静。编写教材时在章节和版面上应采用动和静相结合。这符合哲学中矛盾的对立和统一。要使读者在学习中引发联想和再生思维,既适应课堂教学也适用于课外自修。

总之,“普及提高我国全民音乐素质,开拓、进取、振兴、发展中国音乐教育”是我们利用数字音乐技术深化音乐教育改革的目标。新时代对当代音乐教育者提出了挑战,新技术、新课题期待着我们去研发。我们有理由坚信,数字音乐技术一定会在音乐教学中得到更好的普及,必将在深化音乐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全民音乐素质中发挥更大的功能。

参考文献摘要:

[1《电脑音乐课教学改革和探究》陈启云,四川师范大学艺术学院。

[2《电脑网络时代的视唱练耳、乐理教学》赵易山、付妮,中心音乐学院作曲系。

[3《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功能》周海宏,中心音乐学院。

[4《计算机音乐制作课程建设的几点建议》庄曜,南京艺术学院。

第10篇

关键词 大数据 数字化 教学模式转型

一、大数据背景下英语教学新特征

在大数据背景下,网络媒体数字化的普及,促成英语教学模式快速转型。传统校园围栏、室内课堂的授课环境壁垒被打破,大规模开发在线课程“慕课(MOOC)”已经在全球教育机构中得到开展普及。“慕课(MOOC)”教学形式是将全球主要学识课程以网络连接,以在线课程模式呈现的有着便利自由的人机互动环节。MOOC教育平台的推出,使全球众多教育科研机构纷纷组合桥接,形成新的教育联盟。每个慕课平台相应的教学资源都由各个加盟教学机构在线提供,每个平台每天都有数十万乃至上百万学生接受在线教育[1]。

在大数据影响下,传统教育形式也由单一校园教学演变成校园网络教学、网络在线和实践应用等多种模式。教师的角色也由主持者变成参与者。教师角色的转换也促使教师在掌握教学内容基础上,思维手段要多样化,要对教育技术新理念及时掌握,并能熟练利用网络公开课视频,将教学内容精准地传递给学生。对于不同地区、不同学识的学生,怎样在知识传递之余,还能吸引学生学习兴趣,都是数字化时代对教师的极大挑战。

二、大数据背景下英语数字化教学的转型

科技进步引领大数据时代到来,它不但改变了人们的求知传统,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在教学领域,大数据影响无处不在,正快速将教育体系的创新、变革现实化,人们的阅读方式也由读书变成读屏。在线开放式教育是大数据教育的发展方向,传统教育中的统一性在大数据面前已经变为个性和多样性,教学模式中的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四个关键因素,由原有固定状态转变为动态角色互换形式的存在。其宾主、从属教育关系也因大数据影响,不断变化,形成多项自由选择定位。

1.教师角色在数字化转型中的转变

在数字化教学转型中,教师的角色更多体现在辅导与引领学生上。在新技术新领域面前,教师要体现一专多能,特别是网络多媒体课堂教学上要懂得程序设定,将教学内容重点以音、视频模块化形式提供给学生,重要知识点和背景资料要以交互式问题链接形式提出,方便学生查阅。这些经过精心制作的数字教学内容,在积累、淘汰、沉淀下,形成一些经典教学被保留使用,并最终取代教师临场教学。这种授课形式,将会极大地解放教师教学空间。教师只要做到精心制作教学环节数字模块,学生从这种教学模式中主动获取更多学习资料,就能产生良好的学习连锁反应。网络数字视频的普及会使更多教师将自己的教学视频放到网上供学生点击浏览学习,教师会根据学生点击率获取相应报酬,体现了教师知识数字化、效益化转变。这种网络学习点击的交互方式,也可实现师生异地授课、辅导、考试,减少了师生的出行,提高了效率[2]。

2.英语教学中师生角色的转型

在大数据时代,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需要自己在求知领域不断更新积累知识,以适应时代飞速发展需求。在这里,教师要明确自己的学习动因,要熟练掌握网络技术,决定自己选修的专业课程,严格按照网络学习要求,在有限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这种学习者的角色转型,在英语教学中一样适用。学习者能够根据学习进度、方向、内容乃至环境自由设计实施,达到英语学习应用的目的。在大数据背景下,英语数字化教学更多利用“慕课(MOOC)”、“多模态(MODULE)”、“翻转课堂”数字教学模式,利用网络的便利强化自主学习。学生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和便利条件参与师生教学互动。教学方式、环境、时间不受限制,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作欲,有利于求学者知识技能的发展[3]。

3.学习资料材质的转型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大数据时代教育材料发生重大变化。在绿色环保节能思想推动下,传统纸质书本教材数量日益减少,智能平板、移动网络媒体终端等电子办公设备进一步推广普及,“慕课(MOOC)”、“多模态(MODULE)”教学模式的推出,使无纸办公、教学成为未来的教学发展方向。现阶段国民调查结果显示:自2013年以来,我国国民阅读传统报刊杂志时间持续减少,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浏览信息时间持续增多。数字化阅读成为主流,面对网络上海量的信息资源,绝大多数阅读者不再选购传统印刷制品。数字出版材料在内容上更具丰富质感和体验感,除了文字、图片之外,声音和视频、虚拟场景都有呈现,媒体的丰富变化带来英语教材编写的多样性。以前很多以文字表意的内容被模拟视频替代,靠眼睛观察的文字描述材料也被以手、眼、耳、口并重的材料所代替,大大增加了学生表达技能的训练。很多课程资料都可拷贝,学生可反复观摩。教师也可将这些教学资料按照学生学习速度制作视频知识互动模块。学生在接收这些知识模块后要按照教师要求完成学习任务,才能进入下一个模块学习。每个知识模块都包含视频讲座和各种小测试、作业提交等考核标准。同时在课程中设立学生学习讨论区、作业提交区等,方便学生互动交流学习体会,对学习内容提出各自见解,教师也能及时做出解答。这种回溯检索性学习,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有效提升学习效果。

4.学习环境的转型

大数据时代的互联互通理念,让校园界线更加模糊,学生除了固定时间在教室中学习外,可随时利用数字网络自由学习。网络视频使不同国家地区的学生很方便地交流、学习,学生可查阅多个教学网站、图书馆,有海量学习内容供选择。这种基于数字技术的国际化求学方式,能有效改变传统教学等级制度和地域局限性,能最大限度体现自由、公平、受教育的机会均等。特别是网络课程讨论区,能让所有学生参与讨论交流,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对某一课题找专门教师重点辅导,这些网络上的“微学校”、“家庭辅导站”等一对一辅导教学,减少了学生学习过程中很多不必要的中间环节。以网络传播为主的学习方式预计十多年以后将真正普及成功,围墙教育将不复存在,一切教学机制都可在网络上进行,教育机制和教学方式将彻底改变[4]。

三、大数据背景下的英语数字化教学模式

英语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一直以来是我国学校的必修课程。大数据背景下的英语教学更加注重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以更开放的课堂教学机制满足学生的求知诉求。在大数据引领下,传统英语教学打破教师、教室、黑板的旧有模式,利用数字化设施将听说等教学环境融入到真实英语环境中,让学生直观面对外教授课,感受纯正的英语教学氛围,真正做到与世界同步学习发展。这种英语教学环境对中国学生学会、学好英语,应对全球人才竞争至关重要。在大数据环境下,网络将世界各国教育平台相连接,以“MOOC”为技术实施平台,让我国广大在校师生能够与世界各地学生在同一授课平台共同学习英语,享用全球优质教学资源,拥有在线英语交流机会。即便有全球化的信息资源,这些资源也多数采用英语表述。如果学生没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很难利用网络丰富的资源。在“MOOC”平台的文化教育也多以英语教学为主,如果学生在语言掌握上存在障碍,就很难有所作为。从我国教育发展规划来看,未来我国教育更注重对知识的掌握与实际应用,这就需要学生广泛搜集相关信息资料。这些信息很多来自外文,需要学生能对这些信息有准确的理解和掌握。在线自主学习成为大数据时代学习英语的重要途径,其自由度和海量信息特征,符合现代教育所提倡的人文性和便捷工具性特点。

1.英语数字化教学模块的设置应用

大数据时代充分利用网络数字特点,将英语教学资源有效整合。通过数字化教学,让学生能够感受到纯正的英语教学,改变传统被动听说读写式英语教学。当前我国对教育投入逐年加大,各项现代化教学设施不断充实到各大中小学中。大多数学校都有完善的数字教学设备,能通过网络随时调阅教学资料。当前多层次、多模块网络教学平台已经深入校园,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特别是英语教学“MOOC”平台的大量引入,广大学生能随时聆听正宗外教英语教学,而且不同网络教学平台能满足不同年龄段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诉求。网络教学中根据类型设定各种教学模块,如“视听说”模块、“学术英语读写”模块、“职场行业术语”模块、“文学欣赏”模块、“文化科学理论”模块等等,使求学者能根据自己的学习内容加以选择,体现出大数据时代英语数字化教学模块人文思辨特征。

2.英语数字化立体材料的开发

一直以来,我国英语教材还是以课本+教学视听光盘形式为主,教学材料和教学手段已经无法满足数字平台需求。建立以数字为载体,包容文字、音视频、多媒体网络课件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已成为大势所趋。这种集众多教学资料于一身的教学,能够为学生创建真实的语境和场景,为学生提供了学习英文的实践机会。学生可从不同角度练习、掌握英语,发挥师生、生生、学生与课件之间的关联互动作用。

3.英语的教、学、考、管特征

教育大数据背景下英语教学理念的革新、教学资源网络化的有效集成,凸显出数字信息时代高效、快速的特点。在大数据背景下,无论构建英语教学生态环境,还是人文环境,都需要对教学管理、评价有更高要求。此时的学生考试也摒弃传统考卷、考场形式,真正采用网络无纸化方式进行。对于教学评价采取多元化评价架构,从更多因素考察、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在对学生学习管束中采用综合集成方法,将教师、学生、相关管理者三者之间相互协调,提高服务和管理效能。

四、大数据背景下英语数字化教学转型的目标思考

我国英语教学长久以来一直存教学观念、教学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上的教学弊端,在这样的英语教学环境下,我国大多数学生对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不强,英语掌握不够全面。单一的教学模式,造成学生学习动力缺乏、英语学习成绩差,导致一部分学生对英语产生厌学情绪。而通过数字教学平台和资源共享,师生之间有了更多互动,学生可将自己学习中的困惑在网络上与老师交流,老师都会给予解答。为了应对学生不断出现的新问题,老师也要不断从网络数字平台汲取更新知识,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以适应时展,实现师生之间交互成长。数字化英语教学要转变教学思维,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互动,形成自主管理探究学习特性。这种教学转型体现了一种新的学习策略,是新的教学理念。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我探索获取知识要点,教师只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参与者和指导组织者。通过在线平台,学生从新途径获取新知,又参与学习中的各种实践,形成相辅共赢效果。

在大数据背景下,我国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要将学生培养成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这就需要学生能准确掌握英语等涉外语言。英语数字化教学就是要强化英语教学的实用性,学生通过网络平台等教育媒体,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加强对英语语言交流能力的训练和培养。网络上的教学平台和专家开设的空中课堂,都能让学生在纯正的英语氛围中感受英语的魅力。通过人机互动完成智能设定的学习任务,学生也能感受到学有所成的喜悦,对学会英语增强信心、减轻心理压力。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以科技手段完全颠覆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为我国学生学习英语提供了自由、自主、高效的学习平台。英语教学在教育大数据下背景的数字化转型,是顺应时展、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英语教学的数字化转型,推动了教育内涵式发展,转型过程中的教学课程设置,更注重实用性和应用性,学生通过科技手段有大量实践机会提高学习效果。在英语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传统教学课堂充分利用大数据便利条件,将世界优秀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借助网络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在线、慕课教学,让学生学到专业的英语知识,真正发挥英语的传播、工具性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媛.体验式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刘雍潜,杨现民.大数据时代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新思路[J].电话教育研究,2014(5).

[3]金艳.体验式大学英语教学的多元评价[J].中国外语,2010(1).

第11篇

1.数字艺术设计教育缺乏文化根基

国内一些院校师资队伍中,最为缺乏的是既具有深厚理论知识和艺术修养,同时又拥有实际项目操作能力和创作经验的老师。

目前有些院校的课程设置问题很多,过多考虑使用器材、软件的能力,缺少相应的人文课程,如戏剧学、影视心理学等。另外需要大量的影视赏析、影视剪辑、音乐剪辑课程,去掉一些计算机课程的设置,这样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艺术修养。

2.数码艺术教育体系不完备

中国美术学院媒体动画学院图形图像研究中心主任曾立人教授,借鉴北美的教学体制,把教学体制形象地分成金字塔形,其包括三个等级:最底层的是技术手段型,以软件、硬件为侧重点来教学的模式;其次是原创内容型,以培养创意为主的教学模式;最顶层的是人文关怀型,与国际化接轨,培养可用性研究人才为主的教学模式。

我国现在还停留在底层的教学模式,以技术培养为主,开设很多计算机课程的阶段。

3.理论研究领域空白

数字设计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直到现在,已经过了10多年的风风雨雨,尝试性的高校数字设计专业教学也不下8年,但数字设计的专业理论研究在国内几乎还是一项空白。全国为数不多的专业刊物和相关大学的学报很少能见到数字设计的研究论文,也看不到较规范的数字设计教材。

4.轻视设计创意,注重技术操作

当前数字设计教育习惯以软件的操作熟练程度来评价水平高低,主要看谁的软件玩得精到。数字设计作品缺乏创造力、相互抄袭的现象普遍存在于学生当中。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曲建方教授认为,各个院校可根据自己的特点去培养、发展学生创造力。技术只是种手段,艺术创造力才是核心。

二、数字艺术教育发展的措施和思路

1.重视学业修养和基本功训练

通过开设数字媒体的基础性课程、方法类课程等,加强学生在数字媒体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为学生以后的专业学习打下宽厚的基础。

2.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服务于学生的人本思想

开设多种可供选择的、有针对性的课程,使学生能够灵活、自主、充分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利用开放实验室和工作室,在不同的时期给学生提供不同类型、不同水平的科研训练,使学生的数字媒体研究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与培养。

美国的大学在选修课程的设置方面,各个学校都结合本学校以及该专业的发展特点,并根据社会需要以及人才培养的规格与要求,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可供选择的课程,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与需要。

专业的设置面对不同的就业去向,如影视、动画、游戏、广告、网络,使得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实践课程安排。学校可以建立一套独立完整的数字化技术系统,甚至是完整的数字化生产线。影视数字化系统可以全部采用数字化手段,从摄录到制作的全过程都采用DV,贯穿影视的前、中、后期。游戏专业同样根据游戏行业的取向来设计专门的游戏制作训练。

学校也可能按照学生未来不同的职业岗位,教师完成了基础课教学后,根据就业的要求来设计他们的专业课程。在美国的大学中,往往是学生选老师,学生有条件根据自己的设想,选择将来想要从事的职业,并投入更多精力在自己所选的课程中。

3.重视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适应市场需求

数字艺术横跨艺术、技术两个领域的特性要求人才的培养也要实现艺术、技术的结合,同时兼顾原创人才和中低端人才的阶梯培养。

目前国内数码设计类公司在招收人才时遇到的主要问题是,艺术人才与技术人才之间难以沟通,懂艺术的不懂技术,懂技术的不理解艺术。有专家分析说,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中国高校等相关教学机构对市场的敏感性和适应性太差,专业设置和调整尚未跟上产业发展的需求步伐;另一方面表现在现有的学科分割严重,对数字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和起点不够。

4.建立院校高端师资资源的共享,提出有操作性的教育方法

如上海交大由软件学院和媒体与设计学院联合办学招生,融合了计算机和艺术两方面的科研教学资源。另外,还依靠与国际数字媒体业界著名公司建立合作渠道,共同建设数字艺术产学科平台,并定期聘请国际业界专家执教。

北京大学为教学配备最有效的师资力量,更主要的是充分借助外界教学力量,以培养实用高级专才为目的。

5.定期举办全国性高校数字设计教学论坛或会议

对当前数字媒体教学及影视动画教育的现状和发展前景作深入的探讨。深入领会教育部门、文化部门等有关领导与专家围绕数码艺术教育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文化市场需求等方面的指示精神,了解国内外数码艺术教育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与国内外数码艺术领域的专家、学者展开富有成效的交流与互动。

6.许多专家提出数字教育与市场中的企业建立联系

请有丰富经验的业界人士担任客座教授,引入业界的实战经验和新鲜创作理念。院校和企业探讨的问题是目前数字艺术教育领域里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即教育与市场的接轨。参与院校教学的企业人员要保证课程质量、时间安排;企业与学生之间要将宝贵的经验倾囊而授;安排好学生参与企业的项目制作等。

结语

如今信息时代是建立在以电子计算机为平台的基础之上的。视觉艺术和视觉艺术教育亦如此。在不久的将来,以计算机为平台的数字艺术将成为视觉艺术的主流,数字内容和文化产业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因此,我国的数字艺术教育应该不失时机地把握住时代主流,及时调整教学体系和学科建设,建立和发展面向21世纪的数字艺术教育,推动中国数字艺术教育的发展。

内容摘要:文章紧扣数字艺术教育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与解读,着重论述数字艺术教育发展的措施和思路。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数字艺术设计人才,是国内数字艺术设计教育者需不断探讨和提高的问题。

关键词:数字艺术教育市场

数字艺术教育体现在数字、艺术和教育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不同方面。

数字指的是数码技术。现代新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技术也日臻成熟,因而带来广泛的应用领域;艺术是情感、激情、精神世界;教育就是要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发掘个人的潜质,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面对新世纪的挑战,面对国际国内大市场,市场的需求是多样化、多层次的,顺应时代开拓和发展数字艺术教育,设计一套完整系统的专业学科体系,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蔡军.适应与转换——高速经济发展下的中国设计教育.国际设计教育大会ICSID论文,北京:清华大学,2001.

第12篇

关键词:数字化学习 数字化学习资源 数字化学习环境

数字化学习,是个体利用某种现代化数字工具或手段,获取自己所需知识,并在日常行为中,将其内化为自身实践经验以及对日常事物的主观看法并随着科技进步而发展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掌握好学习的节奏,可以满足社会和学习者自身多元化发展要求。

所谓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是指利用先进的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把适合学习的声、光、电、磁等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或把用于教学或自学的语音、文字、图像、动画、视频等信息转变为数字信息、存贮在磁盘等介质上的便于在互联网传输与计算机处理的信息。数字化与非数字信息比较,数字信息传输速度快、容量大、不易失真、保密性好、抗干扰能力强、操作和处理简便、易保存等优点。以高速微机为核心的数字编码、数字压缩、数字调制与解调等信息处理技术,谓之数字化技术。

数字化学习资源的优点主要体现在智能化、个性化、网络化这三个方面,这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数字化学习资源是以数字技术为出发点,但只有当数字技术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并在学习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进而将互联网、计算机、数字化学习资源和智能技术融合起来时,数字化学习才真正地实现。数字技术改变人类所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带来了人类学习生活和工作方式的巨大变化时,这种由数字学习技术和数字化学习资源产品带来的全新的更丰富多彩和具有更多自由度的学习方式才称之为真正的“数字化学习”。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我们已踏进了一个暂新的数字化时代。一场数字信息的革命正朝我们席卷过来,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无处不被数字化紧紧包围着。数字化意味着我们正在向自动化、高效化、便捷化发展。数字化学习,曾是人类梦想中的学习方式,同时也是人类不懈努力追求的学习方式。也许当你听到这个觉得既熟悉又陌生的名词时,你明白什么是真正的“数字化学习”吗?即使它紧紧环绕在你的四周,虽然你也真切地感受他的存在,但是,你明白什么是真正的“数字化学习”?什么是真正的“数字化生活”吗?

在这样一个IT技术、生物技术带给我们生活巨大变革的时代,数字化学习已成为人类学习的主流。当鼠标轻轻地从你的眼前滑过,当你在键盘上哒哒有节奏地击打时,网络课堂中教师的讲课任你选择时;视频点播中英文、韩文、日文原版片随时随处观看时;电脑、电话、电视、家用电器物联互通时;手机卡、银行卡、校园卡、工作卡、个人身份证智能融合一体时;在电子图书馆里千万册电子图书看不完、翻不尽时;在INTERNET网上遨游牛津、剑桥的网络课堂时,你就应该完全明白,数字化学习正紧紧地围绕着我们,正在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带来翻天履地的变化。

在我们校园里有着众多蓬勃朝气的中职学生,每天接受大量的知识灌输和锤炼。可令人扼腕的是,我们虽然身处超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但是除了少部分“达人”和“学霸”,其他人都不怎么接触这个新知识的获取方式――数字化学习,抑或是停留在“数字化学习不就是电化教育吗”的狭隘认识中。

我们期待更多师生,甚至有着信息时代敏感性的社会人士,携手加入数字化学习这个大队伍,学会使用甚至用好此涵盖丰富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同时适应复杂多变又有迹可循的数字化学习环境,从知识库的宽度提升自己的高度。

在中职学校,数字化学习环境建设得益于“国家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计划”和“国家信息技术化学校建设计划”立项中获得大量资金的倾斜,在学校教学区、实训区、办公区、生活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完善数字化学习资源库和数字化资源学习环境,特提出以下两点建议:

一、数字化资源的利用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数字化学习资源的使用力度或者是辅助教学力度,使学生树立数字化学习资源观。在学习过程中,应用数字化学习资源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终身学习的能力。部分中职生对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认知、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他们对数字化学习资源的使用功能理解不是很深入,还不习惯把网络环境作为学习的工具使用。而且有相当比例的学生只把网络工具当游戏娱乐或聊天通讯的工具。其原因除了软硬件资源本身的问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引导、宣传不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加强指导,使学生树立利用数字化资源学习的理念,利用数字化学习资源进行有效的学习,使学习效果更优化。

其次,要促进学习资源的有效利用,必须要提高学生的应用信息技术技能,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从调查结果来看,很多学生都是因为计算机操作技能差、信息处理能力不强,不能正确快速地找到有效资源。学校可以增设一些相关的基础技能拓展课,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培养学生查找、处理信息的能力,还可不定期地开设各种数字化学习工具的使用培训讲座,指导学生有效应用数字化学习资源。学习者也应主动参与各种实践,与同学或教师进行经验交流以弥补自身技能的不足。

二、完善数字化资源平台建设

尝试与在数字化学习界内实力较强的公司合作,大力引进多种类型、立体化的、多层次的数字化资源;同时在宣传和操作的指导上下大力气,经常请经验丰富的技术员进驻学校,有可能的话,定期召开相关培训讲座和提供类似企业实习机会。经过这样高强度和阶段式的推广之后,学生应该能够很容易地把握信息时代脉络,从内到外接纳这个时代的新宠儿,并化为己用。

总之,数字化学习系统的逐渐完善,提供给我们的不仅是学习工具和学习资源,更重要的是它能最大程度地引导学生的专业化成长,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甚至拉动一大批教师一同成长,大大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张尧学.数字化学习港与终身学习.教育情报参考,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