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2 14:47:3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传统文化的宣传方式,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我国《教育大辞典》对少数民族原始社会形态教育作了这样的解释:在少数民族原始社会,人们还尚未从生产生活过程中完全分离出来,那是没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和专职教师,社会即学校,长辈或能者即教师,各种知识互相交织,包罗万象,呈现教育社会性;全社会成员一律平等,不分男女老幼,聪明愚笨,均有受教育权利,表现受教育的全面性即使在当今我国苗族地区,社会教育依然是传承和发展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一、苗族社会教育的基本形式
苗族是一个有语言无文字的民族,许多丰富多彩的苗族传统文化都是通过社会教育的方式来完成的。我国苗族地区社会教育的基本形式主要是人们通过举行祭祀、婚庆、丧葬、集会以及节日等集体活动传承和发展民族传统文化的过程。这些集体活动积淀和熔铸了苗族的历史传统、宗教信仰、伦理规范、民间习俗等文化内涵,是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具体表现形式。通过举行上述原生态的社会集体活动,将参与者带入苗族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中,让他们在这种原生态的社会集体活动中学习和领悟本民族的传统文化。
二、苗族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
第一,生存技艺教育。在古代苗族社会,苗族先民主要以粗狂的农耕生产为主,辅之以采摘和狩猎维持生计。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苗族先民社会教育的内容便是传授生存技艺,教育方式主要表现为苗族老人在带领年轻人进行农耕生产、制造工具、采集野果以及狩猎等过程中,向他们传授苗族社会基本的生存技巧和经验。
第二,民族历史教育。苗族历史是一部艰难的迁徙史,追溯民族历史、探寻民族由来不仅是每个苗族个体的心理需求,而且更是苗族人民进行历史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传统苗族社会,茶余饭后,苗族小孩经常围坐老人旁边,聆听他们唱说苗族古歌或讲述神话传说,每一次闲聊都将是苗族小孩的一次生动的社会教育课。
第三,行为规范教育。苗族往往聚族而居,一个家支或宗族多居住在一个村寨,一个或几个村寨组成鼓社。在传统苗族社会,苗族人民以鼓社为单位开展各种集体活动如集体劳动、集体祭祀、集体节日等。每一种活动均由知晓苗族习俗的理老主持仪式,宣讲各种宗法礼仪。每举行一次活动人们都会从中受到一定苗族传统礼仪的熏陶,这对约束人们的社会行为具有重要作用。
三、社会教育传承和发展苗族传统文化的方法
第一,开展民间文化活动宣传苗族传统文化。社会即学校、生活即老师是民族地区社会教育传承和发展民族传统文化的生动概括。在利用社会教育传承和发展苗族传统文化方面,贵州苗族地方政府曾做过多次尝试。例如 2002年,贵州省台江县县直属若干单位与县境内一个乡镇或村组成苗族文化俱乐部,请苗族歌舞教师指导,每逢周末轮流在县城秀眉广场开展唱苗歌、跳苗舞活动。苗族文化的真正继承者是当地普通苗族群众,开展民间文化活动宣传苗族传统文化,有助于扩大苗族传统文化的社会影响力,实现苗族文化社会教育主体的自然生成。例如通过举行鼓社祭活动,让人们在苗族历史与文化的代言人巫师的引领下中接受苗族传统文化的熏陶;通过举行丧葬活动,让人们与苗族巫师一道重温苗族社会的发展历史与苗族先民尊老爱幼、崇尚孝道的传统美德;通过举行婚嫁和节日活动,让人们了解苗族婚嫁习俗、节日文化等相关知识。
第二,利用民间馆藏文化宣传苗族文化。西方博物馆学者认为,馆藏文化教育的目的不在于教,而在于帮助观众学。 我国博物馆学者也肯定馆藏文化在宣传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作用,指出博物馆是通过为观众自我学习提供服务而实现其教育目的的。我国政府历来重视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静态保护,各少数民族地区都相继建立起了自己的民族文化博物馆、图书馆,展览馆、文献资料室等。如何让馆藏文化的魅力吸引观众,满足社会需求,是当前苗族社会教育传承和发展民族传统文化必须思考的问题。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开放贵州苗族地区博物馆、图书馆、展览馆和文献资料室等苗族文化静态保护平台,适时地向当地广大苗族民众宣传苗族传统文化,拓展苗族传统文化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与此同时,我们还应当充分发挥贵州苗族地区自然博物馆在宣传苗族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第三,借助现代大众传媒宣传苗族文化。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苗族人民既可以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网络等现代传媒工具传播苗族传统文化,扩大苗族传统文化认知主体的范围,提高苗族民众传承和发展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通过自编自导的方式,将本民族传统文化活动拍摄成光碟,将其拿到市场上售卖,让当地各支系苗族群众以及其他民族民间文化爱好者互看互学,为苗族文化教育主体的自然形成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艺术教育在当代素质教育大背景下有着重要意义,中华艺术教育的核心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优秀的传统文化,文化的传承需要依靠教育的背景,艺术教育更应该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高度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教育,艺术教育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中有着独特的作用。本文将围绕艺术教育中怎样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教育传承的途径进行探索。
【关键词】
艺术教育;传统文化;传承途径
一、艺术教育传承的重要性
(一)传承和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精神象征,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是我国发展壮大的力量源泉。中华文化在世界上有着不可小觑的地位。可以说,中华文化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化传统,中华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和文学等各个方面,其中最根本的文化是哲学,因为哲学是探讨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问题,哲学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待事物的理解方式和处理方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怎样在当前的社会中继续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怎样塑造共同的精神家园,这是目前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本动力源泉在于教育,所以,需要发挥艺术教育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引导和示范作用有很重要的意义。通过艺术教育,不仅可以大力宣传丰富多彩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且可以从中汲取优秀的文化资源,不断加深大众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提升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认同,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从而逐渐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增强爱国主义情怀,激发民族创造力。
(二)建设高校传统文化课程教育体系。党的十报告中提到需要加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即“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校是立德树人的重要平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高校平台进行宣传传播,逐渐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高校教材中,带到课堂上来,从而使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相融合。利用高校文化传播的平台对传统文化传承,完善高校文化教育体系,与传统文化交相辉映,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由此一来,大学生可以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培养,而且有助于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和保护培养专业人才,共同构建成现代大学传承知识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教育平台。
二、艺术教育传承的方式和途径
(一)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意义。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本源、是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它是区别于世界其他民族的根本标志,也是中华民族能够几千年来屹立不朽的根源,因此它也具有很深远的教育意义。一个国家的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反映了一个民族对美好梦想的渴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倡导的“中国梦”宣传紧紧相关联。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教育,可以展示出中国梦的内涵,激发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民族自信心和强大的爱国责任感。中华五千年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强大的精神根基,通过宣传和普及优秀传统文化,从中可以学习到我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断增强当代大学生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解。除此之外,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对建设和谐社会,培养综合性人才都有深远的意义。
(二)建立完整的传统文化体系。根据艺术教育独有的教育方式和特点,让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到艺术教育的各个环节之中,科学设计教学环节,规划教学内容,把艺术教育的课程安排做到井然有序,突出重点,从而形成一系列有效的教育体系,通过教育平台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高校教育课程建设上,可以对课程体系充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从更深的层次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丰富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内容上,重点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自觉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究传统文化内涵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后能够深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为社会培养出一批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接班人。除此之外,在教学方式上,可以拓宽艺术教育的领域,可以结合我国多民族特色文化进行艺术教学,把各个地方的民族特色和民族文化融入到艺术教育课程中来,比如,可以在课堂中展示少数民族的传统服饰,地方传统的民间手工艺,地方特色戏剧等等,在丰富课堂内容的同时,丰富和完善了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课程体系。
三、完善高校教育体系,优化教育质量
(一)规范艺术教育的师资力量。艺术教育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教师作为教育传播的媒介,同时也是传播优秀文化的领导者,艺术教育质量和水平高不高,取决于教育的师资力量够不够雄厚。一支师资力量雄厚的队伍可以有效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因此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十分重要。一方面来看,搭建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平台,对教师定期实施艺术教育培训,从而促进教师在艺术教育中能够有更好的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来看,建立优秀的传统文化名人课,包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者和研究者等等,邀请名人来亲自讲解传统文化,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提高了文化传播的质量。除此之外,可以在高校开设有关传统文化的课程,邀请优秀的高水平的专家型教师进行讲授,把艺术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和传承传统文化相融合,对广大师生产生影响和示范带头的作用,提高教学水平。
(二)建立传统文化的教育评价体系。教学评价在教师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教学评价作为教师教学的一项重要监督手段,对传统文化传承的艺术教学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建立传统文化教育评价体系,可以不断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进行探索,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的互动性非常重要。将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作为高校教师的教学质量测评,定期开展监督工作,对优秀讲师进行奖励,鼓励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搭建艺术创作的平台。艺术教育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进行艺术创作,它能够体现出艺术创造者的思路和其想表达出的情感。在传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搭建艺术创作的平台,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等传统文化的展览馆,充分展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特色,让学生在参观和展览中受到文化的熏陶,还可以使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发扬。此外,在科技不断发达的今天,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传播和宣传,将传统文化通过数字网络进行传播,吸引大众目光的同时,可以将传统文化艺术作品融入创新,传统和现代相结合,从而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进一步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培育良好的社会风气。
四、结语
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艺术教育的传承,我们需要打造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精品来服务社会。高校需要贯彻文化强国的战略方针,拓宽艺术教育的渠道,在集成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不断创造出更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精品来满足社会大众的需求,这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也是高校的责任。
作者:刘江婷 单位:南昌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李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艺术教育传承的途径简析[J].四川戏剧,2016
[2]王洪斌,朱效刚.艺术教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与方式研究[J].教育文化论坛,2014
[3]刘磊.高校艺术教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与方式[J].鸭绿江月刊,2016
[4]王希.艺术教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与方式研究[J].音乐大观,2014
关键词: 地方传统文化 综合实践 文化教育渗透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具体内容由地方和学校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要求自主开发或选用,课程设置过程中既要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又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且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都具有独特性、具体性。偶然一次看电视上的国际时装秀,发现服装上的元素很美。地方的传统文化因为区域小、传播范围窄、技艺功能老,生存和发展面临十分严峻的形势。这些集结着智慧和技艺的地方传统艺术就这样消逝得无影无踪未免太可惜。因此,拯救地方传统艺术已经成为弘扬民族文化工程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找到了我的综合实践活动资源,通过研究传统文化艺术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渗透课题,让学生在探索地方传统艺术中认识、了解民间艺术的美,从而传承和发展当地的传统艺术。
那么,地方传统文化艺术怎么渗透综合实践活动中?在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将点滴传统文化渗入其中,利用现代的教学方法和观念,拓展学生的创造思维,使用直观性强、信息量大的地方传统文化艺术作品和图片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应该给传统美术资源合理的生存空间,给予民间美术课程一定的重视度,将其作为对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同时也要根据学生的现实情况,进行教学的开展,帮助学生接触更多关于民间文化艺术内容与方法的知识,让学生感受地方文化艺术的艺术力与生命力,为地方文化艺术的可持续发展铺路搭桥。
一、在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中活用环境资源探索地方传统文化
1.在校园文化中巧用多样的地方传统文化。
宣传橱窗是学校开展地方传统文化教学活动过程中与孩子沟通的一个有益桥梁。学校的宣传橱窗定期向学生可以介绍一些民间传统节日习俗及地方传统文化作品,如学校宣传橱窗开展以“十二生肖”为主题的内容,分别介绍十二生肖的历史典故和来历。我结合这样的主题活动,开展一堂有趣的十二生肖地方传统文化作品欣赏课,展示了一些手工艺术作品,如虎头鞋、老鼠嫁女的剪纸作品等,通过这样的宣传,很好地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组建学习兴趣。
2.根据各年级的年龄特点,创设相应的地方传统文化特色活动小组。
如低年级侧重剪纸创设小组,中年级侧重泥塑创设小组,高年级侧重皮影布艺创设小组,并在每个活动小组提供相应的地方传统文化操作材料,让学生可以随时看、玩、说、想、做,为学生接触地方传统文化,积极提供机会与条件。
二、从家庭生活中巧取多彩的地方传统文化
家庭生活中蕴藏取之不尽的教学资源。一把古色古香的老木梳、一对龙凤绣花枕、一只青花瓷罐、一只彩陶花瓶、一块扎染花布……其造型、装饰和技艺体现着民族的智慧和营造生活的艺术,它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平时鼓励学生多观察发现探究这些家中的艺术作品,组织学生带着家里的地方传统文化作品与其他学生一起探讨其历史与文化,分析感受和体验。学生通过对自己家作品的探究活动,会倍感亲切和自豪感,同时激发学生了解中国地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情。
三、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妙用地方传统文化题材,发扬地方传统文化
1.课前自主学习是进行地方传统文化题材教学的前提条件。
课前有效的自主学习是营造轻松积极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方式。如风筝作为中国典型的民间玩具之一,历史悠久,造型优美、工艺精湛、形象生动逼真、色彩鲜艳协调,具有强烈的民间乡土气,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2.欣赏与制作相结合是进行地方传统文化题材教学的关键所在。
地方传统文化教学离不开“欣赏式”教学,我们在地方传统文化教学时应该将欣赏与实践有机地结合一起,通过欣赏提高学生的实际制作能力,通过制作学生不止感受到地方传统文化的美,同时感受到地方传统文化制作工艺的艰辛,激发学生热爱地方传统文化的情感。
3.实物与多媒体相结合是进行地方传统文化题材教学的必要条件。
地方传统文化作品形式多样、材料丰富多彩,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不同的作品有着不同的质感和美感,不是我们能用语言描绘形容的,所以在地方传统文化教学中,教师应多收集各种地方传统文化的实物及图片和视频资料,为教学提供最直接的教具,让学生多角度、多方面了解地方传统文化作品。
1.当代大学生个人本位思想较重,价值目标现实化,责任意识淡薄化。
某些具有个人本位价值观的大学生,他们的自我意识不断加强,张扬个性,并追求实现自我价值;但他们在以自我为中心的同时,又对自我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认识不足,从而割断了自我发展与社会需要之间的纽带,使得社会责任感缺乏。
2.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差,心理承受能力弱,心理健康问题突出。
当代大学生独立性、自主性不断提高,具有挑战意识和竞争意识;同时他们又缺乏正确的人生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耐挫力差,有较强的依赖性。大学校园内的暴力事件、自杀事件或休学、退学现象更是表明了当代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情绪掌控、学业就业等方面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很容易出现心理障碍与疾病。
3.当代大学生道德观念复杂化,道德行为和道德认知不一致。
大学生正是处于人生各个方面的形成、成熟时期,因而受多元化的道德观影响最大。在认知、情感上,他们认同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经济、政治、文化、道德等方面的观念,但在行动上,他们的践行能力差,就使得自己的行为又偏离了认知。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应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作用,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基因,重新思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使90后大学生在多元文化环境下可以对事物进行辨别批判,借助深湛的文化素养树立正确价值导向。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作用
基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诸多问题,我们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而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作用。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
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授课模式与处于信息化时代下大学生所渴望的教学方式不尽一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产生了一定的作用,但效果不尽人意,多数大学生对自己所接受的教育方式并不认同,他们需要的是灵活、可以发挥自己所想的教育。而我们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它蕴含了对人生和宇宙的关怀、对人和生命的理解,也就是说它在强调人的价值和需要,注重人的发展与完善。因此,我们应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较其他媒介有较强的渗透力、广泛的影响力,且其生动形象的诗词曲赋等文化资源能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切入点,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在其感染影响之时,启发学生睿智,能够更有针对性地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与时代性。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目前我国正处在一个多元文化交互撞击,生活方式复杂多变的时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乃至精神境界都在悄然变化,民族精神面临新的挑战。这就需要我们开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教育,从而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和生命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精神,如孔子的“杀身以成仁”、孟子的“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这些都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实例。通过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遗产,汲取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营养,接受中华优秀传统优秀文化的熏陶,有助于大学生树立起崇高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意识,将感性的爱国情感转化为理性的爱国行动,从而培育民族精神,塑造民族品格。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关爱意识
当代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比较自我,关爱他人意识不足。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优良传统的国家。孟子说:“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就是教育人们要懂得孝顺父母、敬重兄长的道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关爱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学会心存善念、理解他人、尊老爱幼、关心社会、尊重自然,培育集体主义精神和生态文明意识,形成乐于奉献、热心公益慈善的良好风尚,培养学生做高素养、讲文明、有爱心的中国人。“关爱教育”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关爱意识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追求一种人生成就的精神境界。它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消费观,激发他们的进取心和求知欲。
(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人格道德修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在于人文,即人的品格的培养、精神的塑造。儒家的“仁”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真切关怀、理解尊重、忠人之事、宽恕为怀等;礼是行为规范,以“仁”为最高追求目标。“仁”与“礼”互补互用,人的行为应具有“仁爱之心”和“博爱情怀”,此在价值观上的反映就是“人格平等”“重义轻利”和“以义为上”的价值取向。在当代科技与人文严重对立的形势下,儒家的人文情怀将有助于消融现代社会人与人的冲突与矛盾,培养现代社会健康的人格价值观。高校大学生在学习、接受教育的阶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包含的人文精神能够使学生扩展视野,拓宽思路,使学生在犹豫迷惑之时得到更多的理性启迪、情感慰藉与正能量的教育,从而使青年学生人格更加健康。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在当今社会环境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作用确实重要。这就需要我们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努力探索二者相互交融的途径。
(一)课堂教学设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建立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教学课程体系
目前,高校开设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结构单一,且由于学时数少和大课堂教学的原因,使得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但是,课堂教学是广大学生能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这就需要高校建立健全教育机制,要以专业教育为核心,但更要以人文精神的塑造为目的,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时展的优秀大学生。因此,一是要结合各学科专业的学习内容有选择性地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修、选修课;二是要有更多的时间、更高的频率为在校大学生举办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素质报告会等。这样通过改善教学内容、方法的方式,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切真切实地走进学科教学的全过程,且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观念来剖析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从而让大学生确实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比如,杨叔子院士曾要求他的学生在论文答辩前,必须熟背《论语》和《老子》。杨院士是希望大学生能从中学习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学会如何做人做学问,以受益终生。
(二)社会实践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增强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自主性与广泛性
社会实践不仅是课堂学习的延伸,更作为一个平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学生可生动感知的具体活动。因此,高校学生会、大学生社团等均可以引导大学生自主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活动。其一,举办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国学课堂、诗词背诵等可以让学生从活动内容中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其二,邀请从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及本校教师举办专题报告和讲座,可以让学生通过感受文化大师的风采,进而领悟传统文化的意蕴。其三,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充分利用现有的文化遗迹、文化资源开展“探索发现”“文化挖掘”等活动,让学生从视觉上领略到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最后,举办诸如“汉字大赛”“成语大赛”之类的带有鲜明的中华文化特色的活动。这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将内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转化为具体的文化行为,不但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更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将起到重要作用。
(三)网络媒体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念,提升传统文化教育对大学生的吸引力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文化传播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这就要求高校要开发利用网络媒体新平台,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提升其吸引力。其一,高校可以建立QQ群和飞信群,及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既可以保证信息的实效性,又可以让大家切实地参与到学习中。其二,微信客户端的普及则是另一个有效的途径,高校可以建立自己的平台,并用相应的激励政策鼓励大家对高校微信平台进行长期关注。其三,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90后大学生传承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粹,我们首先得唤起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因此,高校可以在本校选拔合适的学生,发挥他们的特长,让他们亲自来当主角,拍一些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系列宣传片或者微电影,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宣传。这样做不但会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会起到比较好的效果,因为有乐趣才会有兴趣,有兴趣才会镌刻于心。
(四)校园文化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打造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软硬环境
关键词:成人大专;中国传统文化;现状
成人大专学生的知识能力比较差,学习态度比较消极,人生价值观也比较模糊,学生的种类也是多种多样,所以,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观念、职业素养和责任观念,就要不断强化学生的人文素质。中国深厚的文化内涵是在悠久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的,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它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审美情趣。
一、成人大专学生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
1.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的安排情况
目前,在构建成人大专学生课程的时候,学校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大专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时候,还只是停留在中学课程学习的相关内容中。因此,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从而有效地满足成人大专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实际需求。
2.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主要教学模式
过去的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课堂来进行文化知识的传递。但是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模式还停留在书本知识中,对文化的多样性展示得不够全面,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前,没有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媒体资源也比较贫乏,知识拘泥于课本,没有和社会中的信息资料融合起来,课外活动的组织强度也不大。
3.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校园环境
健全的校园文化环境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客观因素,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和精髓需要良好的校园文化进行熏陶。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的校园文化过分注重就业率,而把大量的时间和心思放在了如何更好地就业,不关注人文素养的加强。所以,在成人高校中要进行传统文化内涵的有效宣传,从而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强化对成人大专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措施
1.在制度上注重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价值体现在人文素养中,并且需要相关的制度作为保障,因此相关部门要在制度方面为传统文化教育的顺利发展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这样才能更好地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
2.以校园文化宣传为基础来转变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实际情况
在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要适当加入相应的文化价值因素,并且在学生中进行大范围的普及和引导,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其中。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如进行有关传统文化知识的宣传,可以通过网络或纸质媒体等方式来进行,使学生转变观念,更好地融入传统文化中去,从而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
3.转变观念,改进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模式
我们要突破传统的文化教育观念,运用多元化和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模式来有效地进行课内外教学和实践活动,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奥运会的开幕式和上海世博会中,就有效地体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构建,使得学生能够真实地感受到传统文化就在我们身边,它不只是高深莫测,也有平民化的时候。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能够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三、结语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深远,在培养成人大专学生的人文素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当今社会中,成人大专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是公民思想和道德素养的直接体现,对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国家的文明富强不仅需要经济的快速发展,也需要国民素质的提高,因此,强化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谭晓.教改在成人艺术类课程中的体现[J].学园,2013(23):78.
一、重视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社会背景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几千年的历史,构建了中华民族独特的传统文化。但在中国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转型的进程中,许多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随着外来文化的渗透,越来越多的孩子热衷于外来文化,知道许多外国的节日诸如情人节、圣诞节等,了解许多外国的流行元素,对中国那些经典的、民族的、传统的东西却知之甚少。在对本校学生进行节日调查时,很多学生不知道春节是一年中的第一个传统节日,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过元宵节;尽管大部分学生知道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却难以把这段历史完整地复述下来。学生正在接受一种被称为“快餐”的文化――快餐文化。面对这种现象,我们不得不掩卷沉思:如何让民族传统文化在青少年这一代得到有效的传承与发展呢?因此,我们认为,重视民族传统文化教育,重建文化信仰,重塑文化灵魂,对于提高青少年的思想品质和人文素养,培养孩子们的健全人格尤为重要。
二、小学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措施及策略
(一)立足于课堂教学,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语文课堂是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主阵地。抓住常规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在传授学生知识、方法、技能的同时,尽可能地深入挖掘出文学作品的“思想美”、“内容美”、“人格美”和“风格美”,以塑造学生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阅读教学,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教材选文注重人文精神,注意吸纳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从各个侧面引导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丰厚学生的文化底蕴、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思想。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对文学语言、形象和审美情趣的品位,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炽热的爱国情怀。如《青花》一文介绍了以青花为业,以青花为荣的民间瓷艺人的精神:修复和复制都不是青花的归属,完美的青花,应该在超越中得到传承。教师在引导学生了解著名瓷器青花的相关知识的同时,也要让他们懂得文本蕴含的人文精神,继而引发思考:怎样的人生才是比较完美的?让学生学会关注自己的情感态度。又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向世人展示了一个“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他坚强、乐观,关心国家的命运,敢于和一切不合理的社会现象作斗争。学习这篇课文时,教师不但要让学生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更要指导学生透过这些事迹挖掘出鲁迅先生的高贵品质,让他们受到精神上的洗礼。透过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学生似乎读了一部中国文化的百科全书,领略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了解了祖国各地的风俗,回顾了祖国的历史。
2.古诗学习,加强传统文化的熏陶。古诗,是中国文坛上的一朵奇葩,是灿烂文化夜空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从小学一年级到五年级,《传统文化》教材选编了适合各个年龄阶段学习的一些优秀古诗,如脍炙人口、家喻户晓的《离离原上草》、《石灰吟》、《竹石》、《悯农》、《登鹳雀楼》和《梅花》等,这些优秀的古诗语言凝练、意境优美、音韵和谐、节奏鲜明。学习古代诗歌对于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丰富人文底蕴,提高学国语言文字的热情有重要的作用。教学时,教师要详细介绍诗人写诗的时代背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诗中蕴含的哲理。倘若学生不知道《石灰吟》的写作背景,又怎能深刻体会“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人间”的豪气与悲壮呢?其次,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吟诵,通过吟诵体会诗中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古诗讲究押韵和节奏,富于节奏美和韵律美,诵读起来朗朗上口。以读促学,读中悟情,是古诗教学的重要举措。范读、带读、配乐读、闭上眼睛想象朗读等方法都可行,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学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文本,融入诗中意境,体会诗人感情,从而受到熏陶,提升感悟。
(二)充分利用综合实践活动,积极开展民族传统文化宣传。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知识层次,积极开展系列语文实践活动,采取梯度教育的方式开展民族文化宣传活动。
1.课前5分钟民族文化演讲,每月评选出“知识小博士”。教师可根据本班实际情况,规定每天(或一周两三天)实行课前5分钟演讲,内容是民族传统文化,可以是各地区的民俗习惯,也可以是名人故事,抑或是山川、建筑、诗词歌赋、对联灯谜等的介绍。我们可以把这些内容分类进行,一段时间内介绍一种,从易到难地梯度进行。此类活动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主动收集、整理资料,既了解民族传统文化,又提高演讲能力。
这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我们选择了“宣传中医传统文化”为主题的下乡宣传活动,为期两周时间,感受颇深,收获多多。了解了在民众心中中医传统文化的知晓度及他们的平时就医方式,了解方式,以及中医药普及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自身的优缺点。现逐一述说如下:
我们选择的目标群体为北京郊区东八间房北石家村的所有民众。选择理由:1,离北京较近,文化程度较好,普及广,能代表大众;2,处在城乡结合的过度地段,选择就医方式有中医及西医,在调查过程中有所对比,符合当前医学治疗状况;3,目标群体数量稳定,有利于调查普及的实施和效果;4,交通方便,有利于我们团队每天方便定时到达,并按计划实施方案;5,有本地医疗机构和村委会积极配合,取得了方便足够的活动场所,并获得足够的信任度;6,群体年龄分布均匀,18-70岁不等。
我们采取的活动方式为现场义诊,包括量血压,测心率,穴位贴附,推拿按摩,针灸,拔罐等现场演示,发放调查问卷,发放宣传册,现场咨询,现场讲座及讨论。
经过为期两周的活动,我们获得大量资料,经分析总结,当面了解发现,中医传统文化及中医药在大众心目中的地位:67%的人认为中医药效果良好;59.6%的人人认为中医在治疗慢性病中优于西医;25%的人称生了病,愿意首先看中医,89.1%的人认为中医实惠但不方便,治病效果较慢;21%的人不了解中医;13.2%的人不相信中医;53.5%的人平时习惯选择中医就诊;68.9%的人认为现如今中医应当在保健领域加快步伐;91%的人认为,中西医结合比较好。
通过了解,大多数人通过电视媒体了解中医传统文化,部分人在治疗疾病过程中了解中医,亲身体验并感知。少部分人只是见过中医诊治,但并未就医过,只有很少一部分人通过阅读书籍,讲座等了解。
在对他们的回访中,我们总结出中医药的缺点和普及中医药将遇到的问题:1,中医疗效较慢,对大多数疾病来说,人们首选西医,中医逐渐被忽视;2,中医药治病,熬药繁琐费时,在生活节奏较快的条件下,为了方便,节省时间,人们不愿去抓草药,熬草药;3,草药味道苦涩难下,特别是现在的很多人,不能接受;4,中医看病主观性强,不能令患者一目了然,从心里接受;5,国家对中医药的宣传及重视程度处在“点”的状态,并未达到“面”的效果,力度范围还不够;6,中医药的宣传缺乏现场或生动的展示,在宣传过程中如果能亲身体会和参与就诊活动,可谓眼见为实,心服口服;7,西方文化的冲击,是中医传统文化受到一定的阻碍。
但还是有其更多的优点:1,中医治本,缓解症状的同时,调整机体内部环境,功在千秋;2,中医治疗慢性病和疑难病症中有绝对优势,通过长期坚持服药,可做到完全恢复或临床症状消失或维持当前正邪相抗衡的动态平衡;3药物天然,副作用小;4,在保健养生方面独具特色,符合当代人的生活需求;5,医疗费用较西医廉价,适合各类群体,减少有病不治,小病变大病,有病没钱治病的发生。
总之,中医药传统文化还需要大力普及,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中医,了解中医,并使中医成为他们健康的守护者,这也是我们这次活动的远期目标。本次活动开展期间,更多的人了解了中医,并亲身体验了针灸,拔罐,推拿等治疗,为许多老人测血压,心率,呼吸,为他们的健康做了指导,并提出了许多可行建议,以及在今后如何调理预防。在养生保健方面也给他们发放指导手册,以便他们查阅学习,大大方便实惠了众多中老年人。甚至为有些病人当场解除疾病痛苦。我们也通过此次活动的反复宣传,了解了目前中医药传统文化在大众心目中的地位,大众的认知与需求度,从而为我们今后宣传,普及中医药文化掌握了重要信息扫清道路。亦让我们在学习中与现实相结合,真正让中医以一种更合理的,贴心的方式,让患者去感知接受。
另外,本次活动也促进了大学生与民众之间的关系与交流,是我们更有责任心的去关注民众的健康问题,也是民众对大学生的实践活动强力支持,并给与我们宝贵的建议。同样此次活动也促进了我们与当地医疗机构的交流合作,为我们医学生的成长和走向社会起举足作用。
作为团体中的一员,在享受成果的同时,我们也成长了许多。大家团结一致,相互协助,是完成团队使命的重要保证。在工作过程中,相互鼓励,相互关爱,是我们多了几分乐趣,更多了许多热情,使我们朝气的青春在此次活动中健康幸福的美丽绽放。也让我们认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和担子。在这样一个朝气的团队,在这样一个美丽的青春,在这样灿烂阳光的大环境下,我们完美的完成我们的计划,正准备着新的挑战!
XX年9月7日
一、传承传统文化进行全民教育的重大意义
中华传统文化是世界文化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浑涵、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创造的人类宝贵财富,它在历史上曾经大放异彩,而在现代化的今天仍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中华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主流,“礼义廉耻,仁德善孝”是其核心内容。明末学者顾炎武在《日知录?廉耻》中说“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他认为“礼义廉耻”是人立本的根基,是为学做人的根本,一个人若失去了“礼义廉耻”,则这个人就失去了立身之本,同样如果一个国家失去了“礼义廉耻”则这个国家就失去了立国之基;国将大乱而招致灭亡。因此,他认为,要保持国家不亡,就要让社会全体成员保有礼义廉耻以使社会道德不沦丧。为此必须重视良好社会风气的培育。为构建良好的社会风气,重建社会伦理道德规范,他主张开展全面社会教育。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净化人的心灵,洗炼人格修养,是人的心灵永远处于澄清真实的状态,不为庸俗、低级丑恶的思想玷污,进而能主动排除有违传统文化,及阻碍社会发张的可耻思想的干扰。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这对于培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基础作用。为此,2014年3月26日,教育部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纲要》强调:在学校课程建设和课程标准修订中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进一步丰富中小学德育课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目前教育部正在启动修订高中阶段课程标准,将把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列入修订内容之中,小学至初中阶段的课标修订工作也会适时启动。同时,在中考,高考升学考试中,在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中,将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比重,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纳入课程实施和教材使用的督导范围,定期开展评估和督导工作。在高等教育中,鼓励有条件的高校统一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拓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选修课覆盖面。在教育内容上,《纲要》指出:加强对青少年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以“人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主义关爱教育;以“正心笃志,崇德经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着力培养青少年的爱国情怀和健全人格。在小学低年级,以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切感为重点;开启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在小学高年级,以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受力为重点。开展认知教育,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在初中阶段,以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力为重点,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度;引导学生认识我国作为多民族国家的文化传统和基本国情。在高中阶段,以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性认识为重点。引导学生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在大学阶段,以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为重点。培养学生的文化创新意识,增强学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舒张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是从源头上净化民心民风,培育新一代的社会公民。学术界对“中国传统文化”时间的界定存在不同看法。有的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指周秦到清中叶这三千年时间里,中华民族的创造文化;有的学者认为,这是自古至清晚期以前,中华民族创造的文化。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涉及到全社会每一个成员与每一个国民,每一个单位息息相关。因此,要想搞好这项工作,必须发动和各个机关单位,把一切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群策群励,努力做好这一工作。
二、高校图书馆助推传统文化教育
高校图书馆是知识储存器,蕴含丰富知识。当然也蕴含大量传统文化的宝库,它既可以为学生学习提供充分自主也可与社会沟通,为全社会学习传统文化提供充分条件,使传统文化教育得以长期坚持下去。其次,高校图书馆具有丰富的馆藏,形式多样,种类齐全,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多样性,以及良好的学习环境,文化氛围浓厚,拥有一批对传统文化学有专长的专家教授队伍等优势。
1.高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馆藏资源。高校图书馆得天独厚,拥有丰富的馆藏资源,内容广泛,种类齐全。既包含文史哲教育等方面的社会科学,也包含数理化、生物、天文等的自然科学方面的书刊。既包含中国传统文化,现代文化,也包含外国的文化,构成了高校文献信息的信息资源中心,能充分满足高校师生以及社会成员学习创新文化的需要。
2.拥有系统性和多元性的丰富馆藏。高校图书馆的馆藏丰富,且在引进书刊,资料时视野开阔,资料先进。由于读书层次不同,所从事的专业不同,查阅文献资料的目的不同,因而,高校图书馆馆藏的传统文化书籍层次不同,种类各异,数量丰富,足以满足全校师生及各种社会成员学习传统文化之需。3.良好的阅读环境、浓郁的文化氛围。近年来高等学校,经过新建改建工程,使校园环境变得更加宁静、优雅、舒适,更宜与从事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研究。同时馆方为重视读书并爱读书的人提供宽裕和谐的人文环境,有利于人们潜心钻研学问及互相交流,大有益于人们接受传统文化教育。
4.拥有一支客观的专业队伍。高校图书馆拥有一支数量大、质量较高的专业队伍,经过长期工作实践及不断学习有关知识,他们文化及专业技术水平不断的提升,可以较好地帮助读者使用检索工具,使读者能更深入、更迅速准确地查阅所需内容,达到事半功倍之效。为了更深入地学习传统文化,高校图书馆可以定期开展知识竞赛;不同层次的讲座、读书演讲、专家专题讲座,以及开展论坛等活动,激发人们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从而促使高校图书馆在传统文化教育中能够充分释放出正能量。
三、高校图书馆助推传统文化教育的措施
1.以大力宣传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来助推传统文化教育的进行。为此,高校图书馆应采取一切可行的方式、方法,全方位的宣传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以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气氛,诸如可通过报刊、电视、网络、博客、QQ群、微信等多种方式来进行宣传,也可面向社会进行组合字各种各样的读书活动,例如读书讲座、演讲比赛、好书推荐等方式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宣传,使社会成员充分认识图书馆,走进图书馆,以助推其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此外,为了提高广大读者、对传统文化学习的自觉性和兴趣,可以有选择地将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名句,及千古不朽的警句写成条幅张贴在图书馆阅览室及学生自习室的墙壁上,亦可将相关座右铭置于学生阅读桌上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使传统文化知识铭刻在读者脑海中,经久不忘。
2.高校图书馆应与社会各界互动,来助推全民的传统文化学习。高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馆藏和现代化的阅读设施,且环境优雅学术气氛浓厚,并拥有一批有着一定造诣的专业人才,这些条件都令人刮目相看,可以吸引更多的社会成员慕名前来就读,产生令人瞩目的学习效果。因此,高校图书馆有必要与有关政府部门,宣传媒体,教育机构,各级公共图书馆和社会各界加强互动、沟通交流,从而实现资源共享,相互协作,发挥自身的优势。
3.通过向社会开放,助推传统文化教育。高校图书馆虽然拥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但相对来说却处于一个比较封闭的状态,而不为社会人士了解,这对图书资源实在是一个不应该浪费的浪费,因此,高校图书馆迫切需要向社会开放,吸引更多的社会成员走进图书馆,认识图书馆,更好地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从而提高高校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也提高了高校图书资源的社会认知度。综上所述,高校图书馆由于拥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使它在传统文化教育中,无论是对于学校师生还是对于整个社会成员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图书馆全体成员,要积极努力工作,为传统文化教育事业贡献正能量。
作者:佟潇 单位:齐齐哈尔大学图书馆
参考文献:
〔1〕李清华.中国传统人文教育思想〔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5.
【关键词】传统文化 资本运作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孕育了独特的中华文明;资本运作魅力十足,实现了当前经济的又一次飞跃的梦想。然而现实似乎告诉我们,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即传统文化排斥资本急功近利的运作模式,资本运作回避传统文化玄而又玄的思维模式,如果二者联袂必然带来积极的经济效应。
一、陈家沟太极拳文化发展现状简介
陈家沟是河南省焦作市温县城东五公里处清风岭中段的一个自然村庄,系太极拳发祥地。陈家沟太极拳文化被国家旅游局列为特种旅游项目,是河南旅游业的两个“拳头”产品之一。这里已先后成功举办了五届太极拳年会,吸引了国内外上万余太极拳爱好者前来参观、学艺。现陈家沟建有讲述太极拳文化的历代宗师纪念馆和用于传播太极拳技术的武术馆,是其传播太极拳文化的物质载体。除了陈家沟自有的纪念馆和武术馆外,还有其他以太极拳为核心的企业也随之而兴起,比如制作太极服饰的服装公司、生产太极器械的体育器材公司和宣传太极文化的咨询公司等。总起来讲,陈家沟以太极拳为核心,打造出了一条太极文化链,给投资者留下了一大片投资空间。
二、太极拳的资本运作空间
资本运作指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用市场供求规律,通过对资本本身进行科学的配置,实现资本价值增值和资本效益增长的一种经营方式。资本运作的起点是资本的投入,资本运作的目的是实现资本增值或收益最大化,资本运作的方法是通过市场手段优化资本配置。资本运作具有流动性、收益性和风险性三大特征,风险投资时资本运作的内容之一。风险投资更为准确的提法是创业投资,广义上的风险投资就是将资本投给处于创业时期的企业,帮助其成长,然后通过市场交易卖出股份获得高额收益的资本运作方式之一。
分析陈家沟的太极文化产业不难发现,虽然初具规模,但十分不成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文化争论不休,太极拳发祥地之名未得到世人的广泛认同;二是重心不够明确,虽然提出了以太极拳为核心,但太极拳背后的文化挖掘还十分欠缺;三是产业链混乱,武术馆各自为政,未形成集群效应,相关产业衔接不规范,供求信息不对称,使得产业规模难以扩大。
结合资本运作,特别是风险投资的理论,陈家沟太极拳文化产业还处在创业期,存在诸多资本运作的空间,特别是以太极拳为核心的产业链的运作。主要理由如下:一是陈家沟太极拳文化产业刚起步,缺乏资金,需要引入外来资金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二是河南政府支持特种旅游,在政策上会对陈家沟太极文化产业相对宽松至少更具公平性;三是国内非主流教育发展还不完善,特别是民间性质的教育还十分落后,而人们对其需求随经济进步有增无减,还是卖方市场;四是宣传力度不够和宣传方式不够科学,还未占据有利的市场空间;五是国内还缺少传统文化,特别是太极拳之类的武术文化的运作团队,太极年会、太极锦标赛、太极邀请赛的影响力和经济效应十分有限。
如果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投入,必能获得高额的资本回报。一是注册太极拳商标,获取太极拳文化开发权,取得无形资产;二是挖掘太极拳文化内涵,树立太极文化榜样,增加无形资产的价值;三是整改陈家沟太极拳基础设施,在保留古风的前提下引进现代技术,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四是提供太极拳拳师文化水平,规范太极拳教学模式,吸引更多的太极拳爱好者前来学习;五是定期策划具有影响力的太极流活动,吸引中外人士关注,也吸引广告商的关注;六是收购太极拳上游产业,实施连锁经营模式,节约经营成本。
三、传统文化资本运作的模式选择
抽象对陈家沟太极拳产业的讨论,传统文化的资本运作模式至少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文化精神的持续性和资本运作模式的持续性,只有双重持续性的偶尔,才能发挥协同效应,实现二者的价值;二是资本的投入重点在无形资产和科学的文化载体两方面,文化的无形性决定了文化资本运作向无形资产的倾斜,也决定了必要的文化载体才能有效传播文化;三是传统文化的区域性使得传统文化产业具有民族特色的同时也具有地域局限性,需要在打造文化特色取得差异优势的同时推广一般模式,使文化渗入其他领域形成新的特色;四是打造文化消费品生产链,将文化消费物质化的同时宣传文化品牌。
四、小结
具体的中国传统文化受区域的影响而各具特色,一般而言,传统文化的资本运作模式无外乎以下几点:首先以区域发展为契机,面向世界。即立足于文化发源地的考证,结合该区域的经济规划实施包装,挖掘中外人士的文化消费偏好进行文化宣传,以此引导人们发现该文化的价值。其次策划以具体文化为主题的交流活动,打造该文化的衍生文化并将之用具体的物质形式传播给消费者,引导消费者消费文化的同时培养其文化消费的习惯,达到可持续经营的目的。最后是将打造出来的文化产业链分割出售,收回投资成本和获取高额利润。具体方式是保留文化品牌的所有权,将成熟的文化产业连锁化,承包或出售给不同的经营者。比如文化旅游产业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租售具体项目;文化外域传播的许可经营;文化的上游物质企业上市或转让。
参考文献
[1]郑强芬.陈家沟武术学校现状调查与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03.
[2]乔凤杰,贾亮.陈家沟无形资产的开发与保护[J].河南社会科学,2007-09.
[3] 刘素平,邱扶东.旅游文化资本运作模式初探[J].桂林旅游专科学校学报,2007-04.
创新型营销人才是具有高尚的创新人格、敏捷的创新思维、丰富的创新知识和较高创新能力的高素质营销人才。创新型营销人才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品格,追求真理,对事物充满了好奇,积极探索未知的东西,不迷信权威,不惧怕困难挫折,不怕失败,原意与人合作,乐于奉献,敢于自我挑战;同时,头脑灵活,敢于打破陈规,善于发现问题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另外,知识丰富,动手能力强,善于在实践中积累新知识新经验并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创新型营销人才包含了道德修养、理想信念和人格特质等人格要素,也包括了思维方式、做事方法、知识储备和实践技能等思维、知识和能力要素。创新人格、创新思维、创新知识和能力共同组成了创新型人才这个有机体。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新形势下高校担负的历史使命和承担的现实任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国家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同时也是高校自身在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个人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上谋得生存发展的平台,实现自身理想、价值的需要。除此外,营销作为一种企事业行政单位、各行各业、各种组织和个人在运行、工作、人际交往和社会生活中必须具备的理念和技能,其重要性越来越突显,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所以,作为很多高校都开设的营销专业,培养创新型营销人才显得尤为必要。但是在创新型营销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学生道德素质不高,人文素养欠缺,缺乏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做事情心浮气躁、眼高手低、急功近利,不能够心平气和、高瞻远瞩、脚踏实地,在学习中过分看重考试分数和一些技能证书的获取,等等。面临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一些营养,让学生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熏陶下,提升自身的创新素养。
二、中国传统文化对培养创新型营销人才的意义
(一)传统文化有利于塑造学生较完美的创新人格。
创新人格是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人格。创新人格一方面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理解,创新的人格,是创新的个性,一般表现为具有较强的好奇心、自信心、坚强的意志、独立的思考能力,不迷信权威、敢于打破陈规、不断进取和不断超越自我;另一方面也可以从思想品质的角度来界定,创新者的人格是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追求、坚持真理、乐于奉献、不怕失败,具有较高道德素质的人格。无论从哪个角度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对创新人格的塑造都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视人格修养,“齐家、治国、平天下”要以“修身为本”;历来强调“人皆可以为尧舜”,只要不怕艰难困苦,不断超越自己,都可以成圣作贤,要相信自己;中国传统文化崇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个人要养“浩然之气”“,心怀天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强调仁爱,“仁者爱人”、“爱人者人恒爱之”,等等。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中可以帮助塑造较完美创新人格的精神财富比比皆是。学生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体悟并力行这些智慧,是能够塑造较完美的创新人格的。
(二)传统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需要站在一定高度发现问题并创造性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需要创新性的思维。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结晶,很多东西都可以为创新思维的培养带来启迪。比如,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天人合一“,天、地、人”并称三才,“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重视事物的整体联系,具有明显的整体思维特征;中国传统文化重视取象比类,通过自然界中的事物和现象来探究人身、自然和社会等不同领域的规律,看重类比思维;中国传统文化重视直观体验和体悟,具有直观思维的特征;中国传统文化反对机械呆板,拒绝“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认为“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具有辩证思维的特征,等等。相比直线式的机械式的思维,这些思维方法在帮助学生开启创新之门的过程中起到独特的作用,可以为学生的创新提供思维支持。
(三)传统文化有利于丰富学生的创新知识。
创新需要掌握大量的知识,特别是一些人文方面的知识。营销是综合性非常强的活动,营销的创新需要吸取经济、管理、自然、人文、社会、哲学和艺术等诸多领域的知识。而传统文化是一个巨大的知识宝藏,蕴含了大量的涉及各个领域的智慧。传统文化的学习能够为学生的营销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知识源泉,比如在新产品开发的过程中,营销者可以借助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产品的文化意蕴,开发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文化产品和文化创意产品,像美国人利用中国文化素材拍摄制作了电影《花木兰》和《功夫熊猫》向全球市场推广,取得了很高的票房收入;在产品品牌和包装策略中,营销者可以突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以此来彰显自己独特的定位和个性;在广告创作过程中,营销者可以突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以此来吸引受众,打造自身的独特形象,像乌江涪陵榨菜的广告宣传中强调“中国好味道”,并更换带有国粹京剧脸谱标志的新包装,使得产品的销售和品牌形象得以迅速提升;在促销活动中,营销者也可以基于传统文化采取合适的促销人员、时间、地点和方式等等。
(四)传统文化有助于营销理念的树立和实施。
树立和实施现代营销理念是营销活动的重要内容。不管是在商业组织经营、行政事业单位运行,还是个人工作、人际交往和社会生活中,营销理念的树立和实施都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营销理念强调站在“顾客”的角度考虑问题,向“顾客”提供更多价值,让“顾客”满意,使“买卖”双方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这种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追求是一致的。中国传统文化十分注重仁爱、和谐,强调亲亲、仁民、爱物“,凡是人,皆须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营销理念的本质,使得西方的营销理论增加了几分本土色彩,从而更加方便营销理念被各行各业各种组织和个人所采用和实施。创新型营销人才的培养需要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营养,同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也需要营销人才的营销与弘扬,借助传统文化培养创新型营销人才也有利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目前我国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了解比较少,缺乏正确的认知,很多人认为传统文化是封建、落后和禁锢人性的腐朽的东西。所以,借助传统文化来培养创新型营销人才,有利于对我国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使他们正确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并向国内外营销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三、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型营销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对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如何培养这种人才的回答,主要包括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和培养方式等方面的内容。与一般的创新型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相比,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型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和内容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在创新型营销人才培养目标中增加了传统文化相关的要求。
人才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模式的首要内容,引导着人才培养内容和培养方式的选择。除了一般的培养要求,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型营销人才的培养模式,其人才培养目标中增加了对学生传统文化修养相关的素质要求,像孝悌忠信、仁爱和平、礼义廉耻、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修身养性和修齐治平等,强调学生要重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践行中国传统文化,用中国传统文化来指导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还要不断向国内外弘扬和营销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正如北宋大儒张载所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学生要不断拓展自己的心胸,把光复中国传统文化作为自己的一个神圣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尽一份力,真正实现自身的价值。
(二)在培养内容方面增加了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课程。
培养内容是人才培养模式非常重要的构成,决定着向学生教授什么课程的问题。在营销专业的教学内容中,我们把《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定为大一或大二的专业必修课,每个营销专业的学生用至少一学年的时间较系统地学习这门课程,使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正确的认知并逐步产生学习兴趣;在大三增加与营销专业学生的创新素质相关的中国古代哲学、传统思维方法、传统艺术和古代文学等方面的课程作为学生的专业选修课程,这在营销中日益强调文化价值,文化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势头日益迅猛的大背景下,这些课程的设置对学生的营销创新和实践具有较多好处,有利于学生创新人格的塑造、创新思维的训练、创新知识的积累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在大四,我们开设国学经典选读的专业选修课,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易经》、《道德经》和《孙子兵法》等。这些教学内容的安排,使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贯彻整个大学四年,使他们耳濡目染、长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认同、产生兴趣,逐渐践行并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三)教师要以身作则,创新教学和考核方式。
在创新型营销人才培养中,教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必须有什么样的老师。要培养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素养的创新型营销人才,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传统文化素养和创新素质。这首先要求教师在授课和日常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要符合传统文化精神,学习并践行中国传统文化,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学习榜样;其次,教师在授课中有意识地向学生灌输传统文化相关内容,引导学生重视传统文化,在介绍营销专业知识的过程中,除了用西方的理论来解释相关问题,还可以引导学生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来探讨相关问题;再次,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不能够把传统文化的学习当成说教,使学生把所学课程当成自己拿学分的工具。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多采用现代的教学技术和手段,利用案例式、体验式、研究式、启发式和师生角色互换式等教学方式,强调师生互动共同成长,重视知行合一;在考核方式方面,创新教学考核方式,不但要考核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还要考核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不但考核结果而且更要重视过程的考核,在教学考核中也要体现传统文化的精神。
(四)学校改变管理理念,塑造良好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
学校要改变管理观念,由“管”师生转变为服务师生,增强学习传统文化的意识,为师生学习传统文化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学校各个部门的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在工作、生活实践中践行传统文化的精神,“自己做到然后再要求别人做”,这样才能够上行下效,得到师生的积极响应,为师生树立一个效仿的榜样。学校要在教学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后勤管理和其他管理过程中,积极贯彻落实学习传统文化、力行传统文化和宣传传统文化的精神,使传统文化成为学校的校园文化。学校要定期不定期地组织一些传统文化相关的论坛,成立一些学习传统文化的教师和学生团体组织,开展推广落实传统文化的主题实践活动,鼓励师生每天诵读《弟子规》、《三字经》和《千字文》等经典读物;积极利用广播、海报、路标、条幅和网络、手机等传统的和现代的媒介不断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等等。通过这些方式来推动师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为师生共同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结语
Abstract: It plays a vital role for program packaging with innovative ideas in TV channels and its programs image, and it not only gives people the audio-visual experience with combination of music and picture, also makes the audience understand positioning of TV channels and the properties of program profoundly.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demonstrating creative form of local culture and the main components of the screen based on popular elements, th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of creative form in the channel packaging design was discussed.
关键词: 电视栏目包装;本土文化;流行元素;创意形式
Key words: TV program packing;local culture;popular elements;creative form
中图分类号:G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2-0282-03
0 引言
近几年,人们在精神文化上的需求不断增加,这种需求也促使电视行业日益发展,很多电视台为了突出自己节目、栏目、频道个性特征和特点,通过对电视频道的个性包装,确立并增强观众对自己节目、栏目、频道标识识别能力;确立了自己的品牌地位。本文从电视频道包装的创意出发分析创意的作用和在频道包装中的意义。
栏目包装的创意是栏目个性的集中展现,是栏目包装设计的灵魂,下面从彰显本土传统文化和以流行元素为表现方式两个方面论述电视栏目包装的创意风格。
1 彰显本土文化的创意形式
1.1 中国本土文化与视听的完美融合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无论是文学、科技、还是艺术,对当代人来说,都是一座极其宏大的精神宝库。中国本土文化元素越来越多的被设计者所发掘,并应用到频道包装的创意上来,它不仅给传统文化以最新的展示,同时也提升了电视包装等新媒体艺术的艺术境界美,无论是对于电视栏目、节目和频道本身,还是对于电视的受众来说,在这些结合了传统文化的创意中获取新的认知的同时,实现了精神的愉悦以及更好的精神享受。
在有着传统文化风格的包装片与现代传媒技术以及其所处的现代社会大环境相结合的情况下,怎么去挖掘那些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应用到频道包装中来?怎么展现频道性格特征?本文将从以下几个例子来论述传统文化作为创意精髓在现代栏目包装中的应用。
1.1.1 分析中央电视台水墨动画宣传片中的创意 中国传统艺术门类纷繁复杂,而中国的水墨画在世界艺术领域中更是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2009年9月,中央电视台推出全新形象宣传片——《水墨—相信品牌的力量》,此片的创意独具特色,风格性极强。如图1和图2所示。
首先,水墨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最具代表特色的绘画之一,在此宣传片中,用中国的传统水墨画作为表现形式,把原本静态的画面用三维软件里的粒子效果做成了动态的,用现代数字技术最大程度的表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其次,无论是在片中的主要表现元素——水墨画,还是水墨所凝聚成的各种形状,比如鱼、鹤、龙、山水、长城或者是打太极的人,这些无不用到中国古典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些文化符号,让人能够站在一定的高度上去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的象征语义。
再次,这种风格的栏目包装,是在适应了现代栏目包装的技术领域不断增强以及现代人的精神文化需求等条件下应运而生的,这段集合抽象与具象、写实与写意于一身,在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让人惊叹之余的同时,也让人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数字技术的表现下所能体现的艺术美的境界。
最后,这套宣传片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以后,迅速在全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使国人看到了水墨画的新境界,更使受众感受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作为其创意灵魂如何准确定位央视的品质。
1.1.2 2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典礼宣传片的意境美 2007年,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典礼在苏州举行。此宣传片是在央视电影频道播出的,具有视觉上的独特的光影魅力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全篇用富有感情的,水般柔美的光束贯穿于苏州的古典型亭台楼阁中,闪耀的明星使得江南山水更加熠熠生辉,传统唯美与现代光影相得益彰,美不胜收。如图3和图4所示。
如诗词般的开头词,以简短的描叙而能使人体会到江南水乡的秀美以及中国古文人所寄托的无限遐想,在画面上,为我们呈现的视觉元素是屏风和写在屏风上的书法作品。三千年前,屏风在周朝就作为天子的专用器具出现,为名位和权力的象征。经过不断的演变,屏风除了实用的用途外,还起到点缀环境和美化空间的功效,所以经久不衰流传至今,其所蕴含的传统意味和文化气息更是十足。我们还能从画面看到竹影、明月,这些,无不寄托着中国古文人的各种情思。如图5和图6所示。
再就是苏州这座城市,此次电影节的颁奖礼是在苏州举行,“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话也是中国老一辈所留下的,江南水乡,地杰人灵,本宣传片更是以苏州本身所蕴含的地域传统文化气息为创意点,用如水般柔情的曲调娓娓道来。
1.1.3 苏州5套,苏州折扇文化 苏州五套的频道宣传片——折扇篇,正是基于这种传统历史文化背景的情况应运而生的,这种风格的宣传片,创意的灵感正是来源于在苏州流传已久的折扇文化。
首先从画面角度看,画面开始呈现给观众的是一把打开的折扇,后面以在传统文化中象征着吉祥如意的祥云图案为背景,然后折扇合起再次打开的时候,能看到每一片分开的折扇上有各种的属于苏州地方传统文化艺术符号,有苏州评弹、苏州园林、苏州刺绣等各种属于苏州本地的地域传统特色文化。其次,本片所配的背景音乐正是苏州评弹的曲调,采用三弦和琵琶为其配乐,紧密结合了本片画面上所要体现的地域的传统文化特色,整个结合可说是相得益彰。从这样的频道宣传片来说,苏州五套将本地特色的传统文化应用到栏目包装里,并将各种艺术形式巧妙的融合在一起,也为本电视台和本地发展地域特色传统文化起到了相当大的影响作用。
地域特色性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圈里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中国古人历来有“和而不同”的说法,地域所存在的差异就会导致人文和文化等各方面的差异。那么,在大力发掘中国传统文化作为现代栏目包装创意精髓的时候,各地的特色式地域传统文化也在为所在地的地方传媒提供了丰厚的创意资源。
从以上所列举实例来看,设计者通过先进的技术展现中国文化元素和地域文化特色来定义栏目的性格特征。无论是挖掘其中点滴的传统文化元素,亦或是站在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高度上去概括性的运用,无疑,中国的巨大的传统文化宝库作为创意能源能给中国的电视栏目包装带来更多的惊喜。
2 流行元素作为画面主要构成的创意形式
现代栏目包装利用流行元素的作为画面主要构成的创意形式,使荧屏上内容更为浓缩、形式更为多样、视听更为生动、技术手段更为前沿。流行元素的作为画面主要构成的创意形式主要包括了绚丽的光影特效、三维动画技术的运用、明快的色彩基调、具有超强时代感的元素以及动感的音乐背景。现代栏目包装正是以这种形式,把流行元素的作为画面主要构成的创意形式应用到栏目包装里,体现时代感、节奏感、韵律感和动感。
2.1 CCTV《美食美客》片头中三维动画技术的运用 CCTV2的《美食美客》栏目是一档在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播出的主打美食文化的电视节目。在其片头包装里,运用全三维动画的方式,给观众呈现了动感十足的现代厨艺与美食文化。开篇就以卡通形象的极富动感的厨师帽和各种让人看着就很有食欲的食物为观众揭开了本栏目的篇章,让观众能在很短的时间里明白这套栏目的实际定位内容是美食类。在这个栏目片头中所运用的色彩都是极为符合现代人的追求时尚心理的亮丽色彩,橙黄的背景色、鲜艳的水果颜色,这些颜色无不在说明着本栏目片头具有极强的现代气息;再者,动感的背景音乐和经过艺术处理的定板文字,画面元素和音乐元素结合起来所营造的氛围,能让人感受到美食所能带给人的,以及厨房也可以时尚的新理念!
2.2 湖南电视台整体栏目包装中流行元素的运用 英语有新概念英语,而湖南电视台的整体包装首先让观众联想到的就是“新概念”这三个字,电视包装不光是做服务,更是在为频道做品牌和影响。作为当今内容和资源为王的电视品牌竞争时代,包装无可厚非首先要为频道和节目做好自身的服务,也就是满足频道和栏目的个性要求,让内容更为出色。另外,电视包装不光是做“包装”,它也是一种宣传。
2004年至今,湖南卫视宣传的是“快乐中国”的理念,包装在这方面的策划和规划上可谓是紧扣其主题,“快乐中国”四个字所蕴含的含义更多的是体现在对当代中国人的心态等各方面,要让当代中国人感到快乐,那么就必然要符合当代中国人追求时尚,追求现代感的心理特征,近几年来,收看湖南卫视已经成为许多年轻人的习惯,湖南卫视也逐渐成为“年轻、时尚、快乐”的代表。从湖南卫视的整体包装来说,首先湖南卫视的形象标志设计极为成功,醒目、特点突出、有时代感,包括它的台标和快乐中国的理念形象;如图7和图8所示。
从湖南卫视包装的整体颜色来看,以橙黄色等暖色调为主色调,色彩艳丽,整体颜色协调、鲜明、抢眼但不刺眼,与整个频道所推崇的时尚、现代的风格极为吻合;从湖南卫视包装所采用的音乐来看,包括其语言、音乐、音响、音效等诸元素,其和形象设计和色彩搭配达到了一个很高程度的统一性,表明着其整体的时尚性。
总体来说,湖南卫视的包装中,每一个包装细节无不体现了“快乐中国”的定位,抽象的设计原色,时尚而统一的色彩基调,无不强调着其所代表的时尚,现代!非常符合湖南电视台对于消费群体的定位。
结合了这些时尚流行元素的现代风格的栏目包装,不仅表现出了栏目,节目以及电视频道的定位,同时也在为本栏目、频道营造一个品牌氛围。而对年轻人而言,时尚、现代的传媒品牌无疑是非常有吸引力的,也就为其栏目和频道的发展赢得了更多的受众群体。
3 结语
电视栏目包装是一门综合艺术,无论彰显本土文化的创意形式还是流行元素作为画面主要构成的创意形式,其本身都是为栏目和频道定位及宣扬个性所服务的,一套好的栏目包装,应该使其整体风格与栏目和频道本身的内容和定位形成高度的统一性和整体性。在中国这个具有丰厚文化积淀的环境中,伴随着技术和设计者的艺术审美能力的不断发展,电视栏目包装的创意领域会不断拓宽,设计出来的作品会更具有个性和艺术性,最终的设计创意形式会同国际接轨,从而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郭慧玲.论电视栏目包装的个性化[J].魅力中国,2009.
[2]陈鹰.电视包装艺术的创作理念[J].艺海,2008.
[3]刘羽.频道标识与节目包装[J].现代传播,2007.
[4]潘兆业.论电视栏目包装中色彩的韵律感[J].长江大学学报,2010.
一、指导思想
紧紧抓住“文化兴国、文化强国”战略决策的契机和区域民风淳朴的优势,结合我区投资环境品牌的打造,通过大力宣传、学习和践行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独特的文化软实力,为“以药为基、依港兴区”的战略实施优化投资环境、构建和谐社会助力。
二、目的要求
采取以点带面的方式,逐步在全区范围内推进传统文化的学习和力行,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广泛根植于我区广大人民群众心中、体现在日常行为规范中,使广大青少年明辨是非与善恶、掌握正确的做人处事原则、扎下正确的人生根基;使广大民众依道行事、据德处世,人人各行其道、各尽己分,从而使道德广行、孝谦成风、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
三、实施步骤
以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道德—教育为中心内容,以为始发点,以佳苑社区和慈姑新农村为扩散点,以点带面地逐步向全区推行。
小学、中学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以“孝”、“谦”文化为重点,以儒学基础经典为主要读本,采取家、校联动的方法,逐步规范广大学生的日常行为。具体步骤为:
1、准备阶段
时间:2月18日——2月底
主要工作:
①师资培训;
②选择并确定首期参训学生和家长。
2、启动阶段
时间:3月初-4月底
主要工作:
①组建首期学习班并开课,拟每周2节课,并按授课内容力行;
②邀请首期学习班学生家长参加学习;
③建立首期学习班学生、家长和授教老师的联动机制,力行传统文化,带头规范日常行为。
3、全面推行阶段
时间:5月初开始
主要工作:
①校园氛围营造;
②实行传统文化经典早、晚读,全校每天课前、课后各15分钟诵读、讲授传统文化经典;
③利用家长会向家长宣讲,实行家、校联动,力行传统文化;
④建立家、校联动机制,落实传统文化,全面规范日常行为。
4、成果分享:
时间:6月初-12月底各一次
主要工作:
①开展学习传统文化讲故事、演讲、作文竞赛和学习成果分享等活动;
②广泛开展评先活动,评选“行孝模范”、“行为模范少年”、“传统文化学习先进”和“先进班集体“等,并予宣传、表彰;
③年终再次开展形式多样的分享活动和全年先进评选活动。
〈二〉佳苑社区和慈菇新农村
社区和新农村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吸取传统文化精神,结合新时代的要求,以讲座的形式讲授父子之道、夫妇之道、兄弟之道、朋友之道,教导广大民众各行其道、各尽本分,促成家庭和睦、亲邻友善、社会稳定。具体步骤为:
1、开设讲座:在社区书屋(社区成立后建设)和农村书屋(已启动建立),利用休闲和农闲时间,召集老人、妇女集中听讲座。
时间:6月份开始
2、送教入户:针对问题家庭入户宣讲,赠送书籍和讲座光碟。
时间:7月份开始
责任人:社区干部、村支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