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风险辨识分析方法

风险辨识分析方法

时间:2023-06-12 14:47:3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风险辨识分析方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风险辨识分析方法

第1篇

[关键词]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X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1-0362-01

引言

我国加入WT()后,企业的安全管理应当更加科学化。通过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研究,可以使企业的管理上档次,可以体现风险管理的思想。即以最经济合理的方式消除风险导致的各种灾害后果,包括运用一整套系统而科学的管理方法,如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研究风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分析方法辨识危害、评价风险;根据成本效益分析,针对企业所存在的风险做出客观而科学的决策,以确定处理风险的最佳方法,降低企业的风险、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

竞争力。另外,开展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研究的重要性还在于: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是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基础、输入和动力。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运行的主线是风险控制的过程,其基础是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为了控制风险,首先要对企业所有作业活动中存在的危害加以识别,然后评价每种危害性事件的风险等级,依据法规要求和组织OSH方针确定不可承受的风险,再对不可承受的风险予以控制。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是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主要输入,体系几乎所有要素的运行均以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结果作为重要依据。因此,企业进行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是十分必要的。

1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

从目前实施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是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文件学习理解不够,在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分析时没有条理性,对作业环节、作业过程没有做全面分析,有的作业环境经过改造后,没有对新的危险源重新辨识,存在着危险源辨识不够全面的问题。

二是对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的方法使用不当,对在什么情况下使用什么评价方法概念不清。在用LEC方法判定时,各单位对同一工艺过程危险源分析时L、E、C的取值存在误差较大,导致得出的结论也有很大区别。

三是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后,对控制措施的掌握标准不一。控制措施一般包括过程控制(如规程、法律法规、作业指导书等)、制定管理方案及编制应急预案,而在有些单位采取的控制措施并不能完全控制风险,从个体防护、职业健康查体预防、改善作业环境等方面也要加强。

2 企业如何开展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2.1 掌握危险源辨识方法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很多,每一种方法都有其目的性和应用性的范围,下面介绍几种可用于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危险源辨识方法。

(一)询问、交谈

对于企业的某项工作具有经验的人,往往能指出其工作中的危害。从指出的危害中,可以初步分析出工作中所存在一、二类危险源。

(二)现场观察

通过对作业环境的现场观察,可发现存在的危险源。从事现场观察的人员,要求具有安全技术知识并掌握了职业健康安全法规、标准。

(三)查阅有关记录

查阅企业的事故、职业病的记录,可从中发现存在的危险源。

(四)获取外部信息

从有关类似企业、文献资料、专家咨询等方面获取有关危险源信息,加以分析研究,可辨识出企业存在的危险源。

(五)工作任务分析

通过分析企业成员工作任务中涉及的危害,可辨识出存在的危险源。

(六)安全检查表(SGL)运用已编制好的安全检查表,对企业进行系统的安全检查,可辨识出存在的危险源。

(七)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

(八)事故树研究(ETA)

(九)故障树分析(FTA)

上述几种危险源辨识方法从着眼点和分析过程上,都有其各自特点,也有各自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所以企业在辨识危险源的过程中,往往使用一种方法是不足以全面地辨识其存在的危险源,必须综合地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方法。从某种程度上说SGL是比较规范的危险源辨识方法。

2.2 风险评价、风险等级的确定

“风险”为“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行和后果的组合”,“风险评价”为“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过程。”风险评价的目的是对所有已经识别的危险源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级,评估风险的可容许性,确定风险等级,确定需要制定目标,管理方案加以控制的危险源,根据风险等级的结果有针对性地进行风险控制。

(一)常见的风险评价方法有:

(1)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

(2)矩阵法

(3)预先危害分析法(PHA)

(4)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FMEA)

(5)风险概率评价法(PRA)

(6)危险可操作性研究(HAZOP)

(7)事故树分析(FTA)

(8)事件树分析(ETA)

(9)头脑风暴法等等。

2.3 危险源辨识及控制工作必须依靠人

危险源辨识及控制的过程必须依靠人,这也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要搞好危险源辨识工作,首先要落实责任,分工负责:

(1) 管理者代表要负责全厂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的组织领导工作;

(2) 安监部门负责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的组织、实施等管理工作,确定重大危险源,列出清单,建立相应的管理方案并组织和监督实施;

(3) 人事部门配合安监部门负责职业病及劳动保护方面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的组织、实施和汇总;

(4) 各生产及相关部门负责本部门工作中以及主管外包工程中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并制定控制措施;

(5) 从班组到部门都要落实人员责任,保证工作开展的连续性和记录的完整性。

2.4 风险控制的一般措施

降低风险的方法有终止(避免或减少在危险中的暴露)、处理(控制损失)、容忍(降为可接受的风险)、转移(参加保险或外包)。

风险控制措施有:

(1)停止使用剧毒物质,以无危险物质取代,或改用危险性较低的物质;

(2)隔离人员或危险;

(3)限制危险,如实施紧急应变等措施;

(4)用工程技术方法控制危险,如采用通风、机械安全防护、隔音等;

(5)培训教育;

(6)加强管理控制,如制定安全守则,实施工作许可、监督检查等;

(7)个体防护;

(8)确保控制方法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

(9)规定风险等级,通过目标和管理方案消除或控制风险;

(10)通过运行和专业控制,并与其能力相适应,在不产生新的职业安全健康风险的前提下降低风险等级,使不可容许风险达到可接受程度,实现风险的有效控制。

3 企业开展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意义

开展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措施,可以为国家安全监察和管理提供技术支持,为事故的调查分析与处理及事故预防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提高我国的安全生产管理和事故预防水平。同时,可以使企业管理上档次,体现风险管理的思想;可以降低企业的风险、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开展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还可以为企业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奠定良好的基础,并提供科学的依据。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 综采工作面 危险源辨识 风险控制 发展

随着高科技信息技术的不断推广,我国煤矿开采过程中的安全水平得到了快速提升,有利于煤矿企业长远发展,对于增强我国综合国力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综采工作面安装的危险源辨识及控制措施的实施,有利于煤矿开采过程中安全性的不断提高,对于促进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 概述

根据我国煤矿开采的情况来看,我国矿井设计生产能力有了明显提高,我国第一对采用全煤大巷布置的现代化矿井出现在济宁二号矿煤,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煤矿开采的不断推进,普通综采、长壁综放和中厚偏薄煤层等煤矿开采工艺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是我国煤矿企业呈现出大的开采局面,因此,煤矿企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矿井生产系统进行了改革和创新,以提高企业生产力,促进企业生产安全水平不断提升。为了提高煤矿企业矿井原煤的生产能力,必须增加综采工作面的开采数量,加强综采工作面安全管理,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清晰辨识综采工作面安装危险,采取有效控制措施,给矿井综采工作面风险防范能力的不断增强提供可靠保障。

2 综采工作面安装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

2.1 危险源辨识

根据矿井综采工作面安装的情况,进行危险源辨识要按照以下几个步骤:

(1)建立辨别小组。在矿井生产过程中,辨识小组一般是由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技术工人等组成,以对各种根源进行有效辨识,提高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

(2)明确辨识范围。在矿井综采工作面安装过程中,所有空间范围都需要进行辨识,因此,要对安装空间存在的所有事物进行危险辨识。

(3)作业活动分类。综采工作面安装作业活动的分类是按照生产工作流程的阶段、设备材料、地理位置等方式来进行,一般情况下,可以分为上岗人员、支护管理、现场安装和维护等,以维持整个煤矿生产的正常运行。

(4)辨识方法。在矿井综采工作面的安装过程中,危险源的辨识方法一般有现场观察、安全检查表、座谈、工作安全分析等,其中,现场观察和座谈时用于生产过程的危险源分析方法,并且是最常用的危险源辨识方法。

(5)总结和评估。一般情况下,综采工作面安装存在的危险源辨识要定期每年进行,在对危险源进行辨识以后,要安排专业人员进行分析、总结,做出评估,为风险防范做好相应的准备。

2.2 风险评价

目前,综采工作面安装的危险源风险评价过程包括如下三个方面:

(1)评价方法。常用的风险评价方法有专业人员综合评价、MRS、定性评价等,并且要对每项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以降低矿井综采工作面安装过程的危险性,其中,专业人员综合评价是由各专业业务部门技术负责人、相关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等组成的危险源评价组来进行的风险评价,专业性和可靠性较高,受到众多煤矿企业的推崇。

(2)划分风险级别。一般情况下,风险级别分为一般风险、重大风险和不可容许风险三种,其中,一般风险是轻度伤害和系统局部轻度报废等情况;重大风险是人员严重受伤、死亡和系统局部严重报废等情况;不容许风险是重大死亡和系统报废等情况。

(3)评价流程。评价流程是先建立评价小组,然后根据相关规定进行风险调查和分析,进行相关后果的评估,最后确定风险等级,在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措施,尽可能减小风险带来的危害。

3 风险控制措施

3.1 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危险源辨识和控制安全风险文化氛围

在矿井综采工作面的安装过程中,提升安全意识,加大宣传力度,将安全问题贯穿到整个生产过程中,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和管理,对生产工作人员进行全面安全文化教育,注重工作人员身心健康,营造浓厚危险源辨识和控制安全风险文化氛围,给矿井安全生产提供可靠保障。

3.2 狠抓教育培训,建设高素质的危险源辨识和控制职工队伍

在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和实施中,加强生产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狠抓教育培训,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危险源辨识能力等,才能保证煤矿生产过程的安全。只有不断加强工作人员专业能力培训,加强安全考核,提升安全技术水平,才能建设高素质的危险辨识和控制职工队伍,促进煤矿企业矿井综采工作面安装安全性的快速提高。

3.3 强化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实现危险源的控制

在生产过程中,制度有效责任制,加强安全隐患排查治理,采用科学排查方法,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对包括人在内的所有物品进行仔细排查,提高生产各个环节的安全性,使矿井综采工作面安装的安全性得到有力保障,降低矿井综采工作面的安装风险,实现危险源的有效控制,从而保障煤矿开采量的不断提高。

3.4 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创新方法,确保效果

在国家提出“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政策的大环境下,煤矿企业必须严格按照规则制定进行安全管理,突出生产安全重点,提升生产工艺水平,不断强化安全管理措施,实施科技创新策略,改革安全管理模式,不断创新安全管理方法,改善矿井生产环境,确保矿井综采工作面安装安全性的有效提高,达到风险有效控制效果。

4 结语

现代化建设中,风险控制措施的贯彻和落实,使矿井综采工作面安装期间的安全事故发生率得到大大降低,使煤矿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有了进一步提升,对于促进煤矿企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1]姚敏.煤矿瓦斯爆炸危险源风险预控管理系统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1.

[2]刘殿福.综采工作面安装安全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0.

第3篇

【关键字】风险识别;风险预测;风险管理分析;城市地铁;地铁工程

1 风险管理的概念

所谓的风险管理就是指通过风险估计、风险监控、风险识别、风险驾驭等一系列的活动以防范风险的管理工作,并在一个肯定存有风险的环境里把风险的危害降低到最小的管理过程。风险管理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意识经营管理方面的风险管理;另外一个方面就是保险型的风险管理,而城市地铁过程中应用的风险管理就属于保险型风险管理的范畴。同时风险管理的运用步骤主要是先对有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和预测,在识别预测各种风险可能发生后对生产经营或是资源管理所造成的消极影响,最后采取一系列风险处理的措施把风险的危害降至到最低,为此风险的识别和风险的预测以及风险的管理构成了风险管理中的主要内容。

2 城市地铁工程的风险分析

在城市的地铁建设过程中,不管是采用任何一种施工方法都不能避免对周围地层及环境造成影响,因此施工的安全风险预测与控制是城市地铁建设风险控制的主要工作。安全风险的危害和控制的难度会因为施工方法、地层条件及环境特点等不同而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就其本质而言地铁施工过程中安全风险主要体现在工程实施本身存在的安全患和对附近环境造成的影响。其中地铁工程建设中的很多不确定性因素是构成安全风险的根本原因,而且对其变化规律认识的局限性又构成影响风险控制效果的主要原因,所以只有在对风险发生规律和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才能有效的制定出技术方案、有效措施并应用到实践,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避免并减少城市地铁建设中安全事故的发生。

2.1 城市地铁建设对地形的影响分析

在城市地铁建设中,地铁城市施工的掘进开挖是引起地层变形和地表沉陷的重要因素,而且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不仅包括施工过程中应力的传递、地层的变形、各种危害的突显。而在城市地铁掘进开挖后首先引起的就是隧道周围的应力变化,然而在受力应力重新调整的过程中会引起隧道周围土体的破坏和变形,随着隧道的掘进开挖所影响到的范围也会不断的扩大,最终会通过地层土体而直接或间接的传递到地表,具体体现于地层的沉陷或隆起现象。其中地层应力的传递顺序是自上而下进行的,而由此造成开挖体的周围和前方土体中应力集中,当超过土体强度后便会发生破坏,随之产生较大的塑性的变形,并且在其传递过程中还伴随着土体的失水固结、上浮隆起等。因此城市地铁的建设中掘进开挖对原有地形存在一定的影响。

然而不同的地层,而影响也不同。例如粉质黏性土、砂质土地层,它们的变形和地表沉降、隆起会存在有很大的差异,因而构成不同的沉降模式和变化曲线,而对其控制的原则以及施工技术措施应用也会有很大的差异性。因此根据不同的地层条件和沉降、隆起过程的不同特点,运用不同的施工技术、施工方法措施、附属施工配套措施应对城市地铁建设过程中对地形的影响尤为重要。

2.2 城市地铁建设对附近环境的影响分析

在城市地铁建设过程中,施工建设环境安全风险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城市地铁建设在施工期间所产生的废水、废气、噪声、固体废弃物、振动等对环境也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譬如深圳城市地铁5号线从西起深圳市西南的前海湾站,穿越南山区、宝安区和龙岗区到罗湖区的黄贝岭,线路所经地区主要有油松河、大沙河等河流均属雨源性河流,径流量是随着降水量的多少而发生变化的,而如今河流多数已变成了排污河。而工程的地下水位比较高,局部有承压水,其供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和表水,排泄的方式主要以蒸发为主。此外地铁工程穿过的建筑物的密集区和部分交通比较繁忙的干道现状的地下管线有很多条管网交织复杂,埋深走向不一,这对于施工方案的选择和施工场地的安排都存在很大的影响。

同时城市地铁的建设对城市的景观、市容乃至地铁沿线商圈的运作都会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这就要求城市地铁在建设初期做好环境风险预测,实际状况调研,做好宏观控制管理工作,把城市地铁建设对附近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这也是风险管理所要解决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3 风险管理在城市地铁中的应用措施

3.1 城市地铁的风险辨识

城市地铁在建设的过程中存在有很大的风险。首先我们要对这些风险进行辨识,也就是要对有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进行实际的辨识,然后逐一梳理分析甚至以模拟试验的方式去验证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因而地铁的风险辨别是城市地铁建设中风险管理的基础和前提。风险的辨识就是要对客观存在的各种风险源进行其产生原因的分析,以及产生的特点、后果进行研究。

城市地铁建设过程中的风险辨识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首先是对风险的存在因素进行分类。对风险的分类可以让分析者在辨识风险的过程对地铁工程有一个宏观的整体认识概念,而且对于风险因素的分类分析可以让地铁建设的实施者不至于遗漏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其次就是确定风险因素分类的方法。地铁风险因素大致可以分为自然风险、政治和经济风险、不可抗力风险、设计风险和施工风险等6个方面。对风险因素的分类方法可以根据风险的特征以及每一位施工工作人员所擅长的专业,以及有过相关工作经验的人进行分类。这样就可以扬长避短,从根本上杜绝风险因素的遗漏。最后就是风险辨识方法。风险辨识的最好方法就是让拥有丰富经验的各类专家组成专业辨识小组,而当今的不同工程的领域也已发展了许多不同的识别技术,譬如有暮景分析法、德尔菲分析法等,这些分析法在城市地铁工程中的风险管理也是非常实用的。

3.2 城市地铁的风险分析

城市地铁的风险分析是进行城市地铁风险识别和风险管理之间的纽带,城市地铁风险分析的好坏直接影响其风险管理的结果好坏,因此城市地铁的风险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城市地铁风险分析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就是定量分析法;另外一种就是定性分析法。所谓的定量分析法就是运用数学的计算方法从而获得对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以及影响程度的数值表达方法。而所谓的定性分析方法就是运用语言表达的方式进行风险发生可能性的分析。在城市地铁工程的规划设计以及施工运营等不同的操作阶段应采用不同的风险分析方法,譬如在地铁构建的详细设计运营的阶段,伴随着设计目标的不同条件以及周围的环境等有明确的参数时,可以借鉴之前的工程经验进行定量风险分析方法,而在可行性研究的初期,由于能获得的工程信息比较少,这时就可以运用定性的分析方法进行风险分析,以便对工期以及施工的费用进行预测,并为最终的方案决策提供有力的参考基础。

3.3 城市地铁的风险预防措施

所谓的在城市地铁建设过程中的风险预防措施就是在风险辨识、风险分析的基础上进行风险预防措施方案的确定,以便提高工程的安全指数。同时结合城市地铁的建设特点,具体的风险预防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就是进行风险的转移。风险的转移指的就是在城市地铁的实施建设过程中,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及个人为了避免承担潜在的风险所带来的损失,将风险转移给另外的单位或者是个人去承担,而一般采取的就是通过非保险方法的转移,通过协议书或者是合同把风险转移到项目之外的第三方,而不是简单的采取其他的方式降低风险发生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和后果。

其次就是使用风险保险的方法。所谓的风险保险就是城市地铁的承包商处理风险经常使用的方法和重要手段。就是承包单位通过专门的机构运用大量的法律签订的保险合同,这样当风险发生的时候,承包方就可以获取保险公司的补偿,因而将这种风险转移到保险公司,而避免受到损失。

最后就是风险回避的方法。所谓的风险回避就是当地铁工程施工之前,及时的预知到某种潜在的风险威胁,这种风险又比较严重甚至没有解决方案的时候,便可以选择放弃原有的施工方案或者是放弃原有的目标,最终达到避免风险损失的目的。风险回避法也是比较普遍的常用的风险避免措施,但是这种方法的使用也伴随着一定的损失而进行的。

4 结语:

城市的地铁建设是一个施工周期较长、结构庞大而复杂的工程,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有很多潜在的、不可预见的风险因素,只有通过对风险的辨识、分析以及有效地预防措施才可以把风险降至最低,以实现和提高我国城市地铁建设的总体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张顶立;;城市地铁建设中的安全风险分析与管理[A];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与地下工程施工技术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4年

[2] 刘继强,陈登伟. 新建地铁工程对城市环境的影响与控制研究[J].四川建筑,2010年第05期.

第4篇

1.确定风险辨识的风险性标准隶属度函数S,S=(S1,S2,S3,S4,S5)。其中:Si的值可以通过专家调查方法确定。

2.第1层风险的辨识。海明贴近度模型σi=N(S,Bi)=1-dH(B,Si)其中:S=(S1,S2,S3,S4,S5);Bi=(bi1,bi2,……bi5)。考虑风险因素的影响权数,有Hi=[σi][W]T,其中:[σi]—主对角线元素分别为σ1、σ2、σn的对角矩阵;[W]T—第1层风险因素的权向量。根据矩阵Hi中各元素的数值大小序列,对第1层相对应的风险进行相对排序。

3.第2层风险辨识。根据第1层辨识的结果,对Hi、[σi]相应的风险进一步辨识,找出主要因素,辨识过程与前相似。反复使用上述辨识过程,可容易推广到二阶以上的情况。

融资风险的分类

根据研究的需要,从不同的角度,风险可分为不同的类别。对于工程项目融资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其第一级风险基本可分政治风险、不可抗力风险、经济风险、信用风险、竞争性风险五大类。

1.政治风险因素包括以下内容:政局不稳;政策多变;债务;战争内乱以及国有化五个方面的要素。

2.不可抗力风险因素包括:地震;海啸;火山;洪水;狂风;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和社会事件等。

3.经济风险因素包括:供求关系变化和价格变化产生的市场风险;外汇风险和利率风险导致的金融风险。

4.信用风险因素包括:债务人是否能归还到期债务;债权人和发起人是否有足够的资金完成项目。

5.竞争性风险因素包括:项目实施后是否会有多家同类性质的项目与之发生竞争。尤其是BOT项目的融资更是如此,在特许经营期内如果有同类型的项目与之竞争将会对本项目产生巨大的损失。

风险管理和对策

针对以上的五种不同种类的风险提出以下四点风险管理措施

1.降低政治风险的办法之一是政治风险保险,包括纯商业性质的保险。还可以进行适当股权安排以适应政府政策的变化。或者要求在东道国或其友好国家有强大影响的私营公司参与到项目融资中来,或者促进多边机构如世界银行集团中的国际金融公司参与进来。

2.防止不可抗力风险最好的办法是投保。保险主要针对直接损失而言,即通过支付保险费把风险转移给有承担能力的保险公司或出口信贷机构。阵地间接损失,可以寻求政府资助和保证。

3.为了控制市场风险,须做好海外市场调研分析,对市场有充分的认识,了解市场动态。可以通过签订或供或付的长期供货合同锁定产品价格,确保项目收益。控制金融风险有多种方法。如运用掉期等衍生工具,固定利率的贷款担保,理想的多种货币组合方式,同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密切合作等。

4.控制信用风险,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对对方资信的彻底调查与了解。比如债权人可以委托法律专家和财务顾问与债务经纪人接触并协助其工作。并要求将其财务信息,担保手续公开化,以确认资金落到实处。另外也可设置专有账务资金管理违约风险。

结束语

第5篇

关键词:二八法则 班前关键词 码头 危害辨识 风险评价

扬子石化物流部液体码头作业区承担着扬子石化公司全部液体物料的水路装卸船任务,作为公司最重要的物流通道,液体码头位于扬子石化公司生产经营链的两端,原料和产成品的进出都要依赖于这个通道,其安全稳定运营对于公司的生产举足轻重。因此,如何提升液体化工码头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成为液体码头作业区着力研究的课题。

1.“班前关键词作业法”的产生背景1 . 1班组安全生产中的“二八法则”

二八法则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在进行广泛统计后发现的。二八法则认为原因和结果、投入和产出、努力和报酬之间存在着无法解释的不平衡现象,在大多数的社会及经济活动中,只需要把80%的资源投入到重要的20%的事件活动中去,即可产生出100%结果。

石化企业中,班组是从事生产作业的最小单元,谁把握住班组,谁就拥有了安全。从近几年来液体化工码头的事故以及未遂事故统计分析来看,班组的安全生产管理也吻合二八法则,事故以及未遂事故的发生往往集中在少数的关键环节、关键环境、关键设备、关键人物上,混杂这些关键因素的生产操作往往只占班组生产运行操作频次的极小部分,但是却占了事故的绝大部分。但是,究竟什么因素是关键因素,如何让班组每天当班时辨识到这些关键因素,进而将班组长有限的管理精力投入到关键因素的控制中?这是班组安全生产管理的关键。

1 . 2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在查找“关键因素”中的积极作用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理论是近些年来在安全生产中运用较多的理论,其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一些危害辨识的工具如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FMEA)、危险可操作性研究(HAZOP)、事件数分析法(ETA)等,系统梳理项目建设或作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害,显化存在的风险。另一方面,依据辨识出来的危害,进行危害程度评价并采取有效的措施,确保生产作业处于可控状态。对于班组而言,如果在上班前,采用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方法,在上班前对本班的生产作业进行分析,就可以很好地找到二八法则中“20%”的关键因素。

1 . 3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植入班组日常生产管理的“三大难题”

实际情况来看,各级管理者在致力于把“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植入到班组的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都难以尽如人意。主要原因是存在三大难点:

(1)操作难。通常的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法,注重的是系统性,力求全面辨识出危害,然后进行评价,往往要由一个小组来完成。要求班组每天上班都要系统评价显然不现实,因此,存在着方法虽好难操作的问题。

(2)定位难。虽然我们有很多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的技术方法,如危险可操作性研究(HAZOP)、事件数分析法(ETA)等等,但这些方法往往更多考虑的是普遍适用性,针对性不强。班组难以对本班生产操作的“关键因素”快速准确定位。

(3)验证难。如何知道班组有没有进行辨识与评价?难以验证。辨识与评价的效果如何,是否到位?更是无从验证。失去了监督的管理手段也就容易流于形式,久而久之,对班组的生产操作开展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就会陷入空谈,难以落实。

2.“班前关键词作业法”的理论依据和创新点

2 . 1什么是“班前关键词作业法”

所谓“班前关键词作业法”,是指根据本单位的作业特点以及本班的生产任务,通过“班前关键词图示表”,在班前以提炼本班关键词的方式,迅速准确地对本班人员、设备、工艺、生产、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风险进行辨识与评价,最终形成本班的关键词,并在LED屏上予以明示,加强对形成关键词工作的管理,并接受管理人员的监督与帮助,进而达到辨识本班危害,控制本班生产作业风险的操作方法。

2.2“班前关键词作业法”的理论依据

2 . 2 . 1二八法则

二八法则所认为将80%的资源投入到重要的20%的事件活动中去,即可产生出100%结果的结论,同样适用班组安全生产。在班组安全生产中,需要把主要的精力以及资源放到关键的生产作业环节中去,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2 . 2 . 2预先危险性分析法

“班前关键词作业法”是基于预先危险性分析法(PHA,Preliminary Hazard Analysis),发展而来,是指在进行一项生产、设计、施工、维修等工作前,对系统可能产生的危害因素通过假设提问的方法列出,然后对其可能产生的后果进行风险评价,并提出相应的安全措施。

2 . 3“班前关键词作业法”的创新点

“班前关键词作业法”虽然取自于预先危险性分析法(PHA)的原理,但是与预先危险性分析法(PHA)相比,“班前关键词作业法”存在着针对性强、操作简单、辨识准确、结果易查、动态管理等特点,在生产作业的安全管理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其主要优势有:

(1)实现了生产作业过程危害辨识的日常化。“班前关键词作业法”采用关键词查找的方式进行班前生产作业的危害辨识,大大简化了危害辨识的繁琐程度,同时,辅之以将关键词公示的手段,使得“班前关键词作业法”的实施得到了有效保证。

(2)编制了符合生产作业实际的“班前关键词提示表”。根据码头物流生产作业特点,基于多年码头物流生产作业经验,由车间领导、技术人员、班组长、职工等各层次人员共同采用头脑风暴法形成的“码头班前关键词提示表”,不仅简明扼要地找到了码头生产操作易发生事故的关键因素,而且注明了有效的针对性方法,易操作,针对性强,对生产作业的控制起到了积极作用。

(3)采用了LED屏目视化管理方法。在“班前关键词作业法”里,采用了目前流行的LED屏展示,将班组辨识出来的关键词展示在LED屏上,醒目的LED屏成为中控室的视觉中心,屏上显示的关键词时时刻刻提示着班组成员,目视化管理较好地融入了生产管理过程。

(4)实现了技术层对操作层指导监督的无缝贴合。在没有实施“班前关键词作业法”之前,技术层无法直观地了解操作层在生产作业关键环节没有重视,而对每一项作业都进行指导又不现实。采用“班前关键词作业法”后,技术人员每天只要浏览一下中控室LED屏所列的关键词,就可以很迅速直观地掌握班组在哪些环节已经加强了关注,哪些环节还存在疏忽,技术层对操作层的指导实现了无缝贴合。

3.“班前关键词作业法”实施的主要步骤3 . 1运用头脑风暴法,制定出“班前关键词提示表”

“班前关键词作业法”要想得到有效实施,必须做到:一操作简单。二针对性强,辨识准确。因此,一份好的、适用于本单位实际的“班前关键词提示表”就显得非常重要。编写“班前关键词提示表”,要运用头脑风暴法,对日常生产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讨论,并按照如下流程进行关键词提炼。

(1)成立作业区班前关键词编写小组。作业区成立了由作业区领导、技术人员、部分班组长以及操作工共同组成的班前关键词编写小组,这个编写小组来自于作业区的各个层面,对作业区危害辨识的角度也各不相同,通过多视角的辨识,可以使得关键词的提炼相对全面。

(2)进行编写前的准备。为了使关键词更有针对性,编写小组成员需要预先对作业区的工艺流程、设备设施、工作程序以及以往发生的事故案例等进行充分熟悉,并进行独立的思考,列出可能发生事故的清单。

(3)运用头脑风暴法,假想生产作业的事故并分析原因。在进行充分准备的基础上,作业区安排充裕的时间,组织编写小组成员,运用头脑风暴的方式,对生产作业中所有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讨论假想,并对导致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讨论分析的思路从设备设施操作程序人的不确定环境的影响工艺条件等五个方面展开,并做好记录。如管线泄漏事故,最后分析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如管线超压、管线腐蚀、管线首次投用法兰未把紧、人员流程设置错误等等;装船冒舱事故,可能的原因有流量计失灵、换舱未及时切换、密度变小同样重量体积增大等等,对这些原因需要一一记录。

(4)对各类事故的原因进行精炼。根据班组生产控制的特点,对原因进行精炼,祛除一些班组不可控的原因,如管线泄漏事故中,管线腐蚀原因一般班组不可控,可以去掉。

(5)对经过精炼的事故原因进行归类,提炼出简明扼要的关键词。

这是“班前关键词作业法”的关键阶段,在掌握大量事故原因的基础上,必须加以归类总结,找出其中的共性,将这些共性转化为简明扼要的关键词。可以考虑把关键词进行分级,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关键词。一级关键词外延大,关键词简单,便于班组人员迅速理清思路;二级关键词外延缩小,内涵丰富,便于操作人员在一级关键词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辨识;三级关键词则是具体的设备、流程、人员,就是班组生产操作的关键因素,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6)编写关键词提示。关键词提示实际上是风险控制措施的简要说明。这些说明虽然很简短,但对于有相当贮运操作技能的班组长而言,其提供的警示信息已经足够。如“首航”的关键词提示有六个:靠泊、包络图、舱容确认、船况、HSE规章告知、流量。虽然简单,但班长一看就知道,“靠离泊”是由于首航船只不了解水域情况,靠离泊时容易冲撞浮码头撞坏设备需要重点关注;“包络图”是指了解首航船的吃水来看是否在输油臂包络图范围内;“舱容确认”是指与船方确认计划装载量与船的实际舱容是否匹配;“船况”是要求对首航船做深入细致的检查;“HSE规章告知”是指要及时告知我们码头的HSE规章制度,以免违反产生管理矛盾;“流量”是指岸方设计流量与船方设计流量是否匹配。

使用“班前关键词提示表”,使班长能较为全面地进行梳理,并大大提高了关键词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3 . 2制定“班前关键词作业法”的实施细则及考核措施

“班前关键词作业法”必须有相应的实施细则及考核措施,以确保得到有效实施。为此,我们做出如下管理规定:

(1)“班前关键词作业法”由当班班长负责填写管理,依据“班前关键词作业法提示表”,会同副班长一起讨论,将当班重要作业、重点关注事项列入,并通过中控LED屏显示。

(2)关键词填写方式:三级关键词+二级关键词,如富源8#首航、汽油密度变更、G1106C付料气缸阀内漏等等,具体清晰、一目了然。

(3)班长应根据辨识出的关键词,依据关键词提示进行安排与布置,必要时,应亲自到现场监控操作。

(4)班前关键词是动态过程,应随本班生产过程变化及时更新。

3 . 3完善“班前关键词作业法”实施的硬件设施

实施“班前关键词作业法”,重要的一步就是要把本班的关键词目示视化,起到公示与提醒的目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作业区采用了目前比较流行的LED显示屏的方式,在中控室悬挂一块单色LED显示屏。3 . 4强化对班组长培训

按照”班前关键词作业法”的实施细则,班前关键词的编写责任人为当班班长,为了将“班前关键词作业法”落到实处,作业区组织了对班长的培训。对班长的培训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首先是熟练使用“班前关键词作业法提示表”;其次是对其进行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相关知识的培训。

第6篇

一、构建企业财务管理内控工作的组织模式

企业的审核所涵盖的范围应足以核实在整个企业内,财务内控工作政策及程序都得到有效实施。高层管理者应确保审核计划的范围及次数与企业的风险承担相符。在审核程序中识辨及报告的任何操作事项应按情况而定由高级管理人员及时及有效地予以处理。

二、采用基于财务风险管控的内部控制措施

(一)重视财务风险管理

财务风险包括财务活动的障碍、法律的风险、不够好或不完整的流程、诈欺的活动等,这些都有可能妨碍财务部门达成其目标。财务风险管理的核心要素包括事件辨识、风险评估、风险回应、控制活动,分别叙述如下。一是事件辨识为辨识确认会影响企业财务部门达成其财务目标的内外部事件。事实上,企业所有部门对于辨识与管理作业风险均有责任,这些风险包括规章遵循风险、财务报表风险、财务效率效果风险。二是风险评估是计算每一个潜在风险事件的发生可能、预期结果,包括有形及无形的潜在成本。三是风险回应表示要有合适的方法来处理风险,不管是回避、接受、减少或是分摊,包含将风险与企业财务部门的风险忍受度。四是财务控制活动是指建立政策与程序,以帮助企业财务部门有效率且有效果的实施风险回应。总体而言,为了要使企业每一名财务人员对风险管理的绩效更负有责任,财务部门必须在每一部门的策略目标下,加入所需达成的风险目标。进而在所设立的每一部门的策略目标中,加上实施控制自我评估的目标,每一名财务人员被要求处理财务业务时,贯彻执行防范潜在风险。至于财务业务监督工作方面,通常是可由两个部门所负责,也即财务部门管理者与企业内部控制人员。财务部门管理者主要负责监控财务的绩效与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人员除了监督在财务部门里的风险管理外,也要确认企业财务部门整体策略目标,和风险管理架构在各部门的运作是否有效率且有效果。

(二)风险导向内部控制

财务风险管理的评估及改善,是企业内部控制重要工作项目之一。风险管理三道防线包括:财务业务部门、独立风险管理小组、独立风险监督。这种设计能够强化风险管理,提升内部控制效果。具体来看,内部控制工作应涵盖如下内容。一是风险大小顺序。提升监督活动的效率及效果的方式,可以将监督与风险评估成果作连结,这有助于评估者聚焦监督重点于影响企业财务部门目标达成重要风险的相关控制活动上。排定风险大小顺序方面,是内部控制风险评估要素的重要部分,单独执行个别风险评估,有时能辅助监督功能。二是辨识关键控制活动。有关组织辨识关键控制活动的方法,包括:了解内部控制制度如何管理及抑制各种风险;判定哪些控制活动对监督功能提供最多贡献。三是辨识具说服力的信息。关键控制活动筛选完竣后,评估者应辨识哪些信息可以作为支持财务风险控制活动是否依据设计目的进行。四是执行监督作业。依据财务风险大小顺序筛选关键控制活动,辨识具有高度说服力信息后,组织执行监督程序,进而评估内部控制制度在财务管理及抑制影响企业财务部门目标达成相关风险的效果性;监督作业包括运用持续监督程序及个别评估,收集及分析具说服力信息,作为COSO架构下的内部控制有效结论的组成要素。

作者:居在华单位:浙江金平拉丝模有限公司

第7篇

关键词:地铁工程风险源辨识风险控制

Abstract: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shenyang subway line one youth avenue station civil engineering risk source recognition, risk evaluation and related technical control measures are discussed in the system is introduced and discussed, aimed to provide technical guidance and reference for the similar project.

Key words: the subway engineering risk source identification of risk control

中图分类号:U231+.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1前言

随着我国建筑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完善,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的颁布实施,都要求施工建筑企业必须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并严格遵照实施。同时实践也证明,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对于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规范组织的生产行为,提高组织的守法意识,改善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绩效,预防和减少各类事故发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风险源的识别与评价是建立、实施和保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步骤,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龙头,是整个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立的基础,是能否有效建立体系的关键,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思想的重要体现。

2工程概况

2.1工程概况

我集团公司负责施工的是第十一合同段青年大街车站,工程位于沈阳市沈河区。青年大街站为一、二号线的换乘车站,位于十一纬路、大西路与青年大街交叉路口,一号线车站沿十一纬路、大西路呈东西向布置,二号线车站沿青年大街站南北向布置。一、二线车站的主体结构包括四个出入口、四个风道(风井)、四个换乘通道、七个疏散通道以及车站内部结构等附属结构。

图2.1.2 工程平面图

2.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拟建场地位于沈阳市沈河区。地形变化平缓,地面标高介于43.70~45.68m之间,最大地面高差1.98m。地貌类型为浑河高漫滩及古河道。

根据地质勘察报告,拟建场地范围内的地层结构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第四系全新统浑河高漫滩及古河道冲积层、第四系全新统浑河新扇冲洪积层。

场区内存在一层地下水,赋存于圆砾、砾砂等强透水层中,属第四系孔隙潜水。局部地段存在由地下管道、工业及生活用水入渗形成的上层滞水。场区内第四系含水层分布连续稳定,由东向西随着含水层厚度逐渐增加,富水性也逐渐增大。场区内地下水类型为孔隙潜水,稳定水位埋深在4.60~5.70m,相当于绝对标高38.02~38.98m。地下水常年水位变幅约2m。

场区内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对钢结构有弱腐蚀性。

3风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

3.1 风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的重要性

风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是初始状态评审的一个主要内容,同时作为体系的要素,又是体系运行的重要环节。企业风险源辨识的充分性、风险评价的准确性和合理性是影响其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绩效的重要因索,只有识别和评价出了不可容许的风险,才能有针对性地防范并控制,从而减少以致杜绝事故的发生。可以说:风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根基,做好了风险源辨识、风险评价,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已经成功了一半。

风险源辨识的重要性表现在:

1、计划性、针对性地为控制风险提供基础;

2、通过对风险源制定和实施控制措施,可以预防事故发生;

3、是组织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输入和持续改进的动力;

4、可以促进组织建立和改善企业安全文化。

3.2 风险源辨识的步骤及方法

3.2.1 风险源辨识的步骤可分为以下几步:

1、划分作业活动;

2、风险源辨识;

3、风险评价;

4、判断风险是否容许;

5、制定风险控制措施计划。

3.2.2风险源辨识方法有:

1、基本分析法

2、工作安全分析(JSA)

3、安全检查表(SCL)

4、预先风险分析(PHA)

5、危害与可操作性研究(HAZOP)

6、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FMEA)

3.3风险评价

3.3.1风险评价常用方法

风险评价是评价风险程度并确定风险是否可承受的全过程。风险评价的任务是评价识别出的危害的风险程度,确定不可容许的风险,并给出优先顺序的排列。常用的风险评价方法有:

定性评价:根据人的经验和判断能力对工艺、设备、环境、人员、管理方面的状况 进行评价。具体方法有:

1、风险矩阵;

2、作业条件风险度评价(LEC法);

3、作业条件风险度评价(MES法);

4、关注度及危害程度综合法。

半定量评价:用一种或几种可直接或间接反映物质和系统危险性指数、人员素质指标等方面。

定量评价:用系统事故发生概率和事故严重程度来评价。用概率值或其他数值来表示风险的可能性。具体方法有:

1、事故树分析法(ETA)

2、故障树分析法(FTA)

3.3.2本工程风险评价采用方法

本工程中采用关注度及危害程度综合法对沿线的风险源进行了辨识,具体为:首先根据既有风险源的重要性、可能造成的人员财产损失及社会影响来确定风险源的关注程度、然后分析在采取不同的工法及保护措施后,风险依旧可能存在的概率及造成严重后果程度来评定的风险级别。

表3.3.2.1关注程度划分表

按照风险可能出现的概率,对工程可能增加的困难程度、人员财产损失及社会影响大小,对工期的影响程度,风险源分组如下:

表3.3.2.2风险源风险等划分标准

3.4 本工程实际辨识情况

通过现场仔细调查,经过多轮排查、分析,并由专家会最终确定,本工程风险源如下:

表3.4 本工程风险源

险控制措施

4.1 抢险组织及部署

4.1.1 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为保证工程施工安全,危险点一旦出现险情,能够做到及时、迅速、有效抢险,将险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将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必须成立事故应急处理组织机构。主要包括领导小组和抢险队。

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由项目部领导、安全管理人员和工区主要领导组成,应按照对外联络、报警/维护现场秩序/组织抢救/制定处理方案/协助调查事故原因及善后处理等方面进行分工,并要明确每个人的职责。

4.1.2 培训及应急演练

培训对象:项目部及工区应急救援小组所有成员。

培训内容:应急预案处理程序及现场处理措施,窒息、物体打击及触电急救知识。

应急演练:在正常施工状态下,由作业面领工员报告模拟事件信号,启动处理程序,验证各类物资、工具、人员到位情况,是否能够满足处理要求。

4.1.3 人员、抢险物资储备及保障

4.1.3.1 人员储备

成理应急救援抢险队,队长由项目部生产副经理担任,副队长由工区主任担任,队员由安保部人员及工区和作业队精干施工人员组成,总人数不少于30人。

4.1.3.2 安全事故扑救物资储备

表4.1.3.2 安全事故扑救物资储备表

4.1.3.3 应急救援器材及设备储备

表4.1.3.3 应急救援器材及设备储备表

4.2 预防保护措施

4.2.1 地面建筑物

1、加强施工工艺和施工过程控制。严格按照浅埋暗挖法的“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快封闭、勤量测”的十执行;严格盾构同步注浆压力和注浆质量的控制,及时有效的回填盾尾空隙,避免地层损失和冒浆。

2、严格盾构操作控制。调整并保持好盾构姿态、控制并管理好出碴量、合理选择土仓压力参数、减小超挖量,以减小盾构掘进引起的地层位移变形、土体扰动及地层损失。

3、提前做好设备检修、应急预案等施工准备,按照“安全、连续、快速”的原则进行施工组织。

4、加强施工监控量测和环境监控观察。提前在桥墩、楼房和地面布设沉降、倾斜监测点,在施工影响期间对其实施监测,施工期间派专人对环境进行监控与观察,及时反馈信息。并根据监测结果,进行二次补充注浆和地表注浆控制地层损失。

5、加强超前小导管预注浆。开挖隧道后检查围岩固结厚度,如达不到要求,及时调整配合比与注浆压力,改善注浆工艺,指导后续施工。

6、在建筑物一侧适当增加锁脚锚杆的长度,并在两榀格栅之间增加一根锚杆。

7、及时封闭掌子面。开挖完成后及时喷射素混凝土封闭掌子面,遇到自稳性较差的地层要增加铺设钢筋网,然后再喷射混凝土,防止掌子面土体变形。

8、加强该段初衬的刚度。视监控量测情况,必要时密排钢格栅通过。

9、及时施做初支背后及二衬背后回填注浆。

10、在建筑物靠近隧道一侧进行地面注浆加固地层。

4.2.2地铁构筑物

1、在到达此地质段之前,对盾构机易出现故障的部件进行检修,防止在通过时由于盾构机故障而停止掘进,以保证快速、连续、顺利通过上部建/构筑物。

2、优化掘进施工参数。根据试掘进段施工取得的参数,结合具体情况进一步优化掘进参数,合理选择土仓压力,加强出碴量控制,在施工中通过加入适量的泡沫剂和泥浆来控制地铁水进入土仓,防止出现较大的隆起或沉降。

3、严格控制同步注浆。选择胶凝时间较短的浆液进行同步注浆,以保证管片的尽早稳定,并起到防水的作用。同时,必须合理进行注浆压力与注浆量控制,避免回填不足和冒浆等异常现象。

4、加强施工监控量测和环境监控观察。提前在地铁结构布设沉降,在轨道上布设倾斜监测点,在盾构施工影响期间对其实施监测,施工期间派专人对环境进行监控与观察,及时反馈信息。并根据监测结果,进行二次补充注浆控制地层损失。

5、在既有线轨道上安设电子水平尺,对既有线轨道实施适时在线监控,掌握既有轨道变化,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保证既有线安全。

6、严格控制同步注浆。选择胶凝时间较短的浆液进行同步注浆,以保证管片的尽早稳定,并起到防水的作用。同时,必须合理进行注浆压力与注浆量控制,避免回填不足和冒浆等异常现象。

7、加强施工管理与控制,防止地面土仓压力过大引起地表的过大隆起。

8、严格盾构操作控制。调整并保持好盾构姿态、控制并管理好出碴量、合理选择泥水压力参数、减小超挖量,以减小盾构掘进引起的地层位移变形、土体扰动及地层损失

9、增加管片监控频率,及时分析管片沉降变化规律,做好二次补压浆工作。

4.2.3地铁管线

1、加强结构的超前支护,严格控制设计施作超前小导管,并根据不同的地层进行注浆。

2、加强结构的初期支护。严格控制开挖进尺,减少地表下沉。

3、严格控制同层、上下层开挖部分的断面间距。

4、在开挖过程中坚持超前探测,密切关注前方地质,一旦发现渗水立即封闭掌子面,并采取引水、加密小导管、加密格栅间距等措施。

5、施工结构二衬时,根据监控量测数据分段、分块拆除临时支护,以减少拆除临时支护所引起的地表下沉。

6、在对局部建筑物采取保护的措施时,一并考虑对周边地铁管线的保护措施。

7、加强监测:严格检测暗挖隧道顶部沉降量以避免管线发生过大的变形而影响其使用,严格执行三级报警制度。

4.3 应急预案

4.3.1 地面建筑物及地下构筑物应急预案

1、事故上报程序

图4.3.1地铁构筑物安全事故应急流程图

2、应急措施

⑴当建筑物出现异常或建筑物沉降过大时,立即上报监理及业主代表,同时通知建筑物产权部门,如果情况严重时,实行警戒、疏散人员,进行交通导流同时组织专业队伍迅速进行抢修;

⑵项目部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义务救助队队员进行救助,并组织医护人员赶赴现场救治受伤人员。

⑶对建筑物及时架设支撑或采取地面隔离桩进行防护。

⑷探测建筑物基础形式,在基础加3m长Φ32注浆小导管,水平间距0.5m,压注水泥水玻璃浆液加固建筑物;

⑸对建筑物及周边影响区域进行连续监测,随时掌握地层及建筑物的变形情况,根据监测数据及时对建筑物采取相应的防护或加固措施。

⑹挂网喷射C20混凝土封闭掌子面,并对隧道结构架设水平及竖向工字钢支撑;

4.3.2地铁管线应急预案

1、可能存在的风险

⑴当管线出现异常渗水,风险等级AA;

⑵当管线渗漏较大,风险等级AAA。

2、应急措施

⑴当管线出现异常渗漏水时立即上报监理及业主代表,同时通知管线产权部门。

⑵挂网喷射C20混凝土封闭掌子面,并对隧道结构架设水平及竖向工字钢支撑。

⑶对渗水处采用细铁丝网包裹并浇筑C30早强混凝土。

⑷探测雨污水管基础形式,在管线基础加3m长Φ32注浆小导管,水平间距0.5m,压注水泥水玻璃浆液。

⑸当雨污水管渗漏较大时,在管线上源引流,现场做好围堰,接管引流渗水,实行警戒、疏散人员,进行交通导流同时通知管线产权单位组织专业队伍迅速进行抢修。

⑹项目部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义务救助队队员进行救助,并组织医护人员赶赴现场救治受伤人员。

5、结束语

风险源辨识和控制是一项系统工作,从现场调查开始、到摸底排查、风险评价定级各步工作都必须结合以下几个因素:建构筑物及埋地管线的现状、与隧道的位置关系、所采用的工法以及为保护建构筑物所采取的特殊保护措施,抛开任何因素来分析风险都是孤立的,不科学的。

通过对风险源的辨识与分析,能够对全线风险有个全面的认识,明确工程各阶段的关注焦点,集人力、技术、设备、物资的优势,在全面预防的同时进行重点预防。同时通过编制预防控制措施和应急预案、培训教育和演练,使全体参建人员熟知各自的角色、各自的职责,熟知预防措施,熟练掌握抢险预案,力保风险源不出现问题。一旦发生意外,能够迅速、及时、圆满地得以解决,确保工程顺利建成。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JSA;安全管理;应用

安全管理是人们对安全生产进行的有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使风险能降到人们所接受程度的一系列活动。识别和确定危险源的存在和风险是安全管理的基础。班组是企业的最小细胞,是企业落实安全生产责任、贯彻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基本单元,因此要把安全管理的重点放在班组。

班组开展好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可以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风险意识,让员工知晓工作中的危险源和风险,预防事故的发生,进一步夯实安全管理基础。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的工具和方法比较多,JSA作为一种危险源辨识方法,针对一些特定的高危险工作,运用比较简单,员工容易掌握,在煤矿行业、电力行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一、JSA定义

JSA是工作安全分析英语Job Safety Analysis 的缩写(以下简称JSA),它由工作分析推演而来,是美国葛理玛教授于1949年所提出的一套防范意外事故的方法,也是一种危险源辨识方法。它是在执行工作和危险演变成事故之前,辨识出危险源,将危险找出,消除危险或将危险降到最小。

二、JSA在班组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一)JSA的应用范围

JSA主要应用于生产工作、作业活动方面的危险源辨识。尤其适合于班组员工进行作业活动的安全分析。

(二)JSA方式

1、观察方式。对工作仔细观察后进行安全分析,观察工作可以到现场,也可以将整个工作过程拍摄下来进行观察讨论、分析。此种方式较直观,贴合实际,适用于日常工作的安全分析。

2、讨论方式。集合JSA小组成员,通过“头脑风暴”回顾工作或联想工作的开展进行分析。它是根据分析者的工作经验和知识进行回顾分析,适用于日常工作和新工作的安全分析。目前班组多采用此种方式进行。

3、综合运用。也就是综合观察和讨论的方式,结合分析者的工作经验和知识进行实地观察和讨论来完成安全分析,这种方式较为完善。

(三)JSA的步骤

1、确定危险工作

罗列出所有的工作,确定其是否为危险工作。并不是所有的工作都是危险工作,可以运用一些方法进行危险工作的确定,不管使用哪种方法,一般来说出现以下情况可视为危险工作:(1)技术规程、操作规程涉及到的作业活动;(2)临时工作:班员不熟悉的作业;(3)新工作:对班员来说是陌生的工作;(4)有检修作业文件包的作业;(5)发生过事故或未遂的工作;(6)有潜在危险的工作;(7)事故严重度高的工作:对事故一旦发生其严重度高的作业,应进行分析,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8)事故可能性高的工作:事故可能性高的作业,代表事故发生机率高,应加以分析。

2、将工作划分为几个步骤

每项工作都包含几个步骤,划分工作步骤时,我们主要描述步骤的行为,即做什么。在此过程可收集工作的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确保需要完成此工作的所有步骤均列出。

3、分析每一步骤中存在的危险源与可能发生的风险

考虑从安全、职业健康和环境影响三个方面进行识别和分析,对每一个步骤,须回顾可能存在的危险。为了识别危险,可以对自己提问题:是否有转动机械造成伤害,是否存在触电的危险,工作人员会跌倒、撞击吗,是否存在高空作业造成高空坠落的危险;现场环境有粉尘、噪音的伤害吗,作业时是否存在有毒液体、气体泄漏对健康、环境造成伤害等等。

4、针对危险源及风险采取控制措施,提出建议的行动

针对每一个危险源及风险制定出控制措施,控制措施可能是目前已经执行的,也可能是未执行的措施,原则是消除危险或将风险降到最低。根据风险控制的六种方法:排除法、代替法、隔绝法、工程方法、管理、个人防护,我们应优先考虑排除风险、减小风险,其次考虑控制风险,最后才考虑使用个人防护。在采取控制措施时,应注意控制措施的可操作性。

(四)JSA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操作步骤划分不清,过于详细或过于笼统。一般来说操作步骤划分成7到8步最好,不要超过15步,如果分解工作的步骤超过15步,就要考虑是否划分步骤过细,或考虑将此项工作划分成几项小工作来进行分析。划分时操作步骤尽量具体,避免笼统、空洞。如果划分步骤过于简单,分析起来就难,分析出的风险必然不全面、不准确。工作步骤划分太细,分析起来会显得零乱,抓不住重点。

2、分析不到位,未完全辨识出操作步骤中的危害和风险,难以有效采取措施控制风险。应考虑所有可能受工作过程和活动的因素,不能只局限于该项工作活动本身有无危害、风险,还要考虑因工作活动引起的其他风险,和正常工作过程中及非正常作业情况下存在的风险。

3、控制措施笼统,可操作性差。象“做好防止高空坠落的措施”、“加强检查”、“戴好PPE”这样的措施很模糊、笼统,员工执行起来困难。因此,在采取控制措施时要注重可操作性,直接说明如何做,使措施具体、量化,如“系好安全带”、“每周检查一次”、“戴防尘口罩”等。

(五)运用JSA应遵循的原则

1、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JSA是为了找出工作的危险,它来源于工作,必须结合工作实际,运用到工作实际中。为了使工作安全分析全面、到位,结合实际,参加JSA的人员必须是参与、熟悉工作的员工,要求有相关的经验。

2、全员参与的原则。JSA必须是全员参与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如果只是几个能力较强的员工进行分析完成JSA表,就失去了JSA的意义,分析也不准确。

3、反复分析的原则。JSA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完成一次工作安全分析后,必须回顾工作安全分析的过程,重新进行分析,确认所有的危害与风险都已识别出。

4、持续开展的原则。JSA不是一成不变的,当工作发生质的变化(如发生事故、意外或工作的条件发生改变等)时应重新进行工作安全分析,确保工作安全分析的持续有效。

三、JSA在班组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组织班组员工运用JSA的方法进行危险源辨识,能有效地提高班员对工作及其存在风险的认识,提高班员的安健环意识,规范班员的作业,避免事故的发生。

(一)识别危险,预防事故。通过JSA识别出作业的危险源和风险,策划出合理、有效的控制措施降低风险和影响,能够有效地预防事故。

(二)规范班员的作业。JSA对工作进行全过程的安全分析,每一步骤应该做什么,怎样做,作业过程使用的工具和PPE等都作了详细的说明,使班员能认知工作过程中的危险,对规范班员的作业能起到较好的作用。

(三)编制安全工作程序的依据。JSA不是现场作业的执行文件,但是它对工作的每一步骤均提出了控制措施,因此可作为编制安全工作程序的依据。

(四)员工时,可将JSA表作为培训教材,使新员工容易掌握与运用,较快地适应岗位工作;对班员来讲,进行JSA也是一个培训的过程。

(五)提高班员的安健环意识。进行JSA使班员增进工作安全认识,提高对危险源、风险的识别能力,能够主动查找工作中的安全隐患,积极参与安健环工作,安健环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为员工日常工作中进行非正式的风险评估、形成良好的安健环文化打下良好基础。

四、结束语

JSA是一种有效的危险源辨识方法,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是一项长期的活动,它持续于我们的日常工作,持续于我们的日常行为。人人正确掌握和使用JSA方法,掌握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的方法,全员参与风险评估,提高风险意识,我们的工作才能安全、高效地完成。

参考文献

第9篇

李博

.神华福能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福建泉州 362712

摘  要:本文将功能安全国际标准引入到国产百万火电机组的安全研究,通过危险与可操作性(HAZOP)分析和安全完整性等级(SIL)评估的方法,找出仪表安全系统中存在的风险,确定风险等级,进而找出降低风险等级的方法和对策,把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不仅为发电机组的顺利投产和安全运行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同时首次将功能安全评估引入到国产百万火电机组应用实践,值得行业内推广借鉴。

关键词:功能安全;国产百万机组;HAZOP分析;SIL评估

0.引言

2000年,国际电工委员会了功能安全国际标准IEC 61508,成为系统解决安全问题的标准,也是国际各领域通行的功能安全基础标准。在欧美发达国家,已广泛采用功能安全标准,并在各领域开展功能安全评估,我国刚刚起步,并引进并推广。而我国目前尚无专业的功能安全评估机构,一些大型企业内部已经开始尝试功能安全评估,但只局限于对过程风险分析和硬件安全完整性等级计算[8]。一些研究机构已经开始功能安全评估的实践,但不够全面。功能安全是系统地辨识风险,将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其特点是把风险作为度量危险的指标[4],并防止安全相关系统或设备功能失效所导致的危险。

某超超临界2×1000MW燃煤发电机组的三大主机均为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生产,在机组基建期,对汽轮机紧急跳闸系统(ETS)进行HAZOP分析和SIL评估。首次将功能安全评估引入到国产百万火电机组的应用实践中,从汽轮机设计、工艺、设施、管理、规程等方面中存在的潜在危险;针对泄漏、火灾、爆炸、误操作等典型危险事件,辨识预防或保护措施;判断汽轮机保护措施及当前发生频率下的安全保护水平,找出风险,分析各类保护措施的有效性。

1.HAZOP分析

1.1方法概述

HAZOP(HAZard and OPerability study)是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的简称,是针对系统与操作性问题,辨识其对人员、设备的潜在性风险,保证操作有效性的一套结构化、系统性的分析方法。其目的在于:

(1)系统、详细地对工艺、设施、管理、规程进行检查,识别存在的设计缺陷、设备故障、操作过程中的人员失误等可能带来的安全影响。

(2)列出偏离正常状态的偏差、导致偏差的原因、可能出现的后果,以及针对这些偏差现有的安全措施。

(3)评估现有工程、程序上存在问题的严重性和现有安全设施的充分性,增加安全设施。

1.2节点划分及偏差辨识

根据汽轮机 ETS 系统的设施和工艺设计,HAZOP分析内容包括流程本身及其涉的设备设施,分析其可能存在的偏差或操作缺陷。将相关的工艺流程及设备划分成油系统、主蒸汽系统、再热蒸汽系统、汽轮机本体、EH油系统等共10个节点。

为每个节点确定需要考虑的参数,如油系统考虑的参数包括:压力、油温、油箱液位等;列出可能导致工艺偏离于正常参数的偏差,评估节点范围内导致偏差的原因。

1.3 HAZOP分析成果

根据图纸、规程及现场调研,应用HAZOP方法对工艺、设备等方面开展风险分析,对问题的严重性和现有安全保护措施的完整性进行评估,给出增加或改进安全措施的建议。发现中高风险点23处,低风险点12处,提出共计36项建议,并确定相应的风险等级评价。

第10篇

为加强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安全风险的管控措施,加大隐患排查治理力度,根据上级部门《关于推进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实施方案》文件精神,在太原市文湃苑小区3#楼项目部施工现场范围内推行双重预防机制,现结合太原市文湃苑小区3#楼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基本思路

坚持源头管控、标本兼治,通过识别风险、控制风险,及时治理风险管控过程出现的缺失、漏洞及失效环节等形成的事故隐患,实现把风险管控在隐患前面、把隐患消除在事故发生前面,有效提升安全生产整体防控能力,夯实遏制较大以上的安全事故的基础。

二、工作目标

全面推行隐患排查治理、风险分级管控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识别分析生产作业区域的安全风险,落实风险分级管控,加强隐患排查力度,实现双重预防机制落实到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实现闭环管理,切实加强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工作,提高本质安全水平。

三、实施步骤

(一)

准备阶段2020年9月—10月

1、成立双重预防机制推进小组。

组长:张杰

副组长:林元宏

组员:黄华

周孝富

牟顺意

陈德强

刘月娥

项目负责人负责制定双重机制建设的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实施内容、工作要求及督促各单位建设工作。

小组成员根据自身专业特点,负责对应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

各单位是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具体实施单位,根据总实施方案,牵头组织开展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由单位负责人督促工作进度

双重预防机制推进小组成员及职责表

职责分工

联系电话

主持全面工作,明确工作目标,实施内容,督促各单位建设工作

18281351888

副组长

林元宏

负责牵头组织开展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督促工作进度

18835124270

陈德强

负责施工现场生产安全后勤材料保障

13990037422

负责施工现场安全隐患的排查和记录,落实整改责任人,督促整改

13388336320

牟顺意

施工现场质量巡查监督,并如实记录

18708303909

周孝富

施工现场技术指导并监督

18681319060

刘月娥

现场资料搜集整理

19935142778

2、开展全员培训。

对全体人员开展关于风险管控和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等内容的培训,掌握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相关知识、具备参与风险辨识、评估和管控的基本能力。强化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使其具备辨别工作场所的危害与风险、并将相关知识和理念传播给全体员工的能力,确保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二)风险评估阶段2020年9月—12月

1、合理划分风险单元。

各施工班组根据本班组的生产工艺流程或作业活动、设备设施等划分风险辨识和评估单元,其中岗位单元是风险评估的最基本单元。在划分作业活动时,要特别注意设备检修、调试,作业人员安全防护用品是否按照规定进行操作、佩戴。

2、全面辨识各类风险。

发动全体人员围绕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作业环境的缺陷和安全管理上的缺陷进行全面的安全风险辨识。

3、开展风险评估分级。

在全面辨识安全风险的基础上,要认真分析风险导致事故的条件、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事故后果严重程度,采用LEC评价方法,通过定性或定量的风险评估方法确定每一项安全风险的等级。安全风险等级从高到低依次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级风险四级,分别采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识。

4、制定风险管控措施。

针对辨识出的每一项安全风险,从技术、管理、制度、应急等方面综合考虑,通过消除、终止、替代、隔离等措施消减或采用管理和监控手段管控风险,确保每一项安全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三)风险管控阶段2020年9月开始

1、实施风险分级管控。

明确各等级风险管控责任人,明确各责任人管理职责。要重点关注和管控较大以上安全风险,确保管控措施落实到位,有效遏制较大事故。

2强化检查督促落实。

项目部对各单位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和责任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各项风险管控措施落到实处。

3、加强变更风险管控。

凡是生产工艺流程、关键设备、设施等出现变化,要重新开展全面的风险辨识,完善风险管控措施。凡是组长机构发生变化,要对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等管理制度、责任体系重新制定并完善。凡是发生伤亡事故,一律要对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运行情况重新评估,针对事故原因修订完善双重预防机制的各个环节。

4、开展公示教育。

根据风险辨识评估和分级管控情况,建立安全风险清单,绘制安全风险四色图。进一步修订完善安全操作规程或作用指导书,加强风险教育和技能培训,在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设施工安全风险公告栏,公示安全风险分布图,制作岗位危险因素告知卡,标明岗位安全操作要点、主要安全风险、可能引发的事故类别、管控措施及应急措施等内容,便于施工人员随时进行安全风险确认,指导员工安全规范操作。

(四)深化隐患排查治理2020年9月开始

1、编制隐患排查清单。

各单位针对每一风险装订符合实际的风险防控检查与隐患排查治理相统一的清单,明确和细化隐患排查的事项、内容。

2实施隐患排查治理。

按照公司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和办法,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台账,实施隐患排查、登记、评估、治理、验收等持续改进的闭环管理。

3隐患排查治理公示。

对每次排查出的隐患治理情况进行公示。

四、工作要求

(一)思想高度重视。

项目部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作为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抓手,周密安排部署,明确专人负责,确保工作任务落实到位。

(二)强化宣传培训。

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班组长及员工开展风险管理知识、危险因素辨识方法、风险评估方法等内容培训,提升风险管控意识和能力。

(三)督促工作进度。

施工现场管理人员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制定工作计划,明确各项任务负责人,完成期限。

四川明昊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第11篇

关键词 : 港口工程;重大危险源;辨识监控;

中图分类号:U6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港日工程由一个或多个单项工程组成,单项工程由单位工程组成。单位工程根据建筑物的主要部位划分分部工程,根据卞要工序(工种)划分分项工程。所有项目都可以分解为工序的组合。所以分辨出分部、分项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源,能够保证整个施工过程中危险源辨识的全面性。因而,以施工的工序作为危险源辨识的基本单元是可行的,辨识出来的危险源也是充分和可信的。

一、工程概况

拟建码头位于河北省黄骅市,黄骅港扩容完善工程煤码头的北侧。拟建码头岸线长度约为1200m,宽为29.5m,布置4个5万吨级散货泊位(结构按10万吨级预留)。码头拟采用高桩梁板结构(预制桩、灌注桩)。

二、港口工程危险源及重大危险源的定义

港口工程危险源按其风险级别可分为一般危险源和重大危险源。根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参照《重大危险源辨识》的相关条文,并借鉴相关行业的法规,本文将港口工程重大危险源定义为:“在港口工程建设过程中,分项分部工程及其构件、设备材料、人员等危险物或能量超出其临界点,其后果可能导致较大事故及较大以上事故”。

三、港口工程重大危险源辨识

分析研究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危险因素,掌握齐种危险因素被激发的可能性后果严重程度,对施工危险因素定量或定性分析,从而识别出重大危险源,意义重大、因为危险源是普遍存在的,在实际工程对所有危险源小分重点的进行控制是小现实和小经济的、而对辨识出的重大危险源进行重点陈控和优先控制,突出安个管理工作的重点,可以有效地的防止和减少重特大建设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3.1港口工程重大危险源辨识力法

常用的危险源辨识方法可用直接经验法或系统安个分析力法、直接经验法包括对照分析法和类比推断法、系统安全分析方法较多,常用的有安全检查表分析法、预先危险性分析、

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法、危险可操作性研究、事.1改树分析方法、危险指数法、概率危险评价力法、.1改障假设分析法等、另外,其他一此危险评价力法也叮用于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如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等、

1)安全检查表分析法为了查找工系系统中齐种设施、物料、工件、操作、管理和组织措施中的危险有害因素,事先把检查对象加以分解,将大系统分害割成若干小的系统,以提问或打分的形式,将检查项日列表逐项检查,避免遗漏,这种表称为安个检查表、编制安个检查表时,应随时关注并采用新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规定,可借鉴并改进《建筑施工安个检查标准》的检查评分表,结合港口工程的一此规范、规定和行业经验,制定出适用港口工程危险源辨识用的安个检查表、

2)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Keneth.J.Graham和Gilbert F.Kinney提出以所评价环境与某此参考环境的对比为基础的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该力法将作业条件的危险性(D)作因变量,危险事件发}I的叮能性(L)、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E)及危险严重程度(c>为自变量,建立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函数关系,按照作业环境的情况,给出自变量的数值,通过函数关系计算因变量,从而完成作业环境的危险性评价、函数关系为,他们根据实际经验给出了3个自变量的齐种小同情况的分数值,如表1 }-3所示,表4给出了危险性分值和危险性的对应关系、

在港口工程重大危险源辨识使用该方法时须结合实际情况对这此分数值进行适当修正

3)专家评议法专家评议法是一种吸收专家参加,根据事物的过去、现在及发展趋势,进行积极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对事物的未来进行分析、预测的力法专家评议法有专家评议和专家质疑2种力式专家评议是根据一定规则,组织相关专家进行积极的创造性思维,对具体问题通过共同讨论,集思广益进行解决的1种专家评价力法专家质疑需要先后进行2次会议,第1次会议是专家对具体问题进行讨论,第2次会议则是专家对第一次会议提出的设想进行质疑最后山分析小组将专家直接讨论及质疑结果进行分析,编写评价意见一览表,并再对质疑过程中提出的评价意见进行评价,以形成实际叮行的最终设想一览表港口工程重大危险源辨识宜采用专家评议力式进行

本文针对港口工程及其危险源的特点,提出结合使用安个检查表分析法、专家评议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的办法来辨识港曰!_程重大危险源该力法第1步编制港口工程危险源辨识用安个检查表,筛选出港曰!_程中的危险源;第2步使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进行评分,初步分析出重大危险源,此评分过程中应充分征询专家意见;第3步采用专家评议的力法进行最终筛选和补充通过这3种力法结合使用,即利用安个检查表的严格性和连贯性,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的简中易行性,又保留了专家评议法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3.2港口工程重大危险源的辨识结果

按照上述的辨识力法和辨识依据,将以下工程和设施列为港口工程施工重大危险源分别为:①深基坑工程:挖掘深度超过5 m的基坑,或深度虽未超过5 m,但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

及地下管线极其复杂的基坑、沟汁劳工程②超高跨模板支撑工程:.佰度超过8 m或跨度超过18 m或施工总荷载大于10kn/m 2或集中线荷载大于15 kn/m 2的模板支撑工程、③脚手架

工程:包括.佰度超过24 m的落地式钢管脚手架、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悬挑式脚手架、门型脚手架、挂脚手架、吊篮脚手架及卸料平台、④打桩们业、⑤30 m及以上高空作业、⑥起重吊装工程:包括起重塔.、物料提升机、施工电梯等、⑦拆除、爆破工程、⑧施工用电(带电作业):包括电路设施、临时用电接线、临时用电线路架设、临时宿舍用电、照明等、⑨大型机械拆装工程、⑩船舶作业、潜水作业、施工现场办公生活设施、色其他专业性强、工艺复杂、危险性大等易发z}重大事故的施工部位及作业活动。

四、港口工程重大危险源评价

目前,港口工程重大危险源风险评价一般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该方法简单易行,危险程度的级别划分较清楚。但受评价人员主观因素影响较大,不同评价人员在评价过程中各因素取值差别较大,评价的结果与现实也不尽相同。⑥也可采用AHP-综合评价法对港口工程重大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⑦该方法分析港口工程施工重大危险源的风险特性和工程建设中的主要风险因素和影响程度,建立评价模型和层次结构,选择评价指标,给出评价指标的分值等级及权重,综合评价出项目的安全等级。该方法评价指标体系完整,评价指标细化,等级划分较明确。对于相同的评价项目,不同的评价人员得出的评价结论基本相同,这保证了评价结论的客观性。

五、港口工程重大危险源防治方法

港口工程重大危险源防治是指利用工程技术和管理手段对港口施工中的重大危险源进行控制,防止重大危险源导致事故、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编制科学的重大危险源管理方案,预控施工中各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风险,确保安全管理人员的主要精力投放到高风险的地方,达到实施风险控制的目的。低成本、高效率的消除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保障安全。港口工程重大危险源防治应从多方面入手,采用多方法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全方位、全过程控制。主要包括:思想意识控制、制度控制、行为控制和技术控制。

5.1 思想意识控制

通过思想意识的教育,培养全体人员 “以人为本”价值观、“安全第一”哲学观和“珍惜生命和健康”情感观,使其树立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和健康的理念;培养全体人员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5.2 制度控制

通过建立科学、系统、适合港口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体系和制度,实现港口工程重大危险源的控制和港口施工的安全生产。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建筑法》等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建立管理体系。落实各类安全管理制度、标准等。这些制度包括:安全责任制、安全检查制度、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制度、安全事故报告制、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分包及劳务管理制度、风险告知制度、安全教育制度、三类人员考核任职制度、安全生产费用保障制度、消防安全责任制度、防护用品及设备管理制度、特种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各类作业操作规程等。

5.3 行为控制

人的行为除受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约束外,还受到道德规范和本身的安全技能的约束。通过安全活动、安全教育、安全道德、安全技能培训,使人员在日常生产中逐步树立“我要自己安全,更要别人安全”的观念,并熟练掌握应知应会的安全技能,使安全行为规范化。

5.4 技术控制

通过重大危险源的防治技术措施使施工现场的人、物、环境等本质安全化或风险得到控制,保障安全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转。

结束语

对港口工程施工提出了思想意识、制度、行为和技术等多手段、全方位防治方法。从人员素质、材料、机械设备、工艺方法、作业环境、安全管理、现场控制七个方面进行了港口工程重大危险源防治技术研究。根据各危险源自身特性,确定各项重大危险源防治重心。并以沉箱浮运为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港口工程重大危险源防治技术的研究对保障我国港口工程安全生产,预防和减少事故,杜绝重大事故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项秉义浅谈建筑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的辨识J控制[CJ]建筑安全,2007.

[2] DBJ13-91-2007,建设工程施工重大危险源辨识和监控技术规程「S]

第12篇

1煤矿安全管理中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构建

在煤矿安全管理中,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以PDCA闭环运行模式为基础,具体由以下七个环节构成:(1)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前提,通过辨识可能导致人员伤亡、职业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从而明确煤矿安全管理的重点对象,增强风险预控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在危险源辨识环节,应确保辨识范围拓展到煤矿整个生命周期和各个生产环节,覆盖到人、机、环、管各个方面,做到全员参与、全方位、全过程辨识。(2)危险源风险评估在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对事故风险进行评估。一般可采用安全检查表法、事故树分析法、事件树分析法、预先危险性分析法等方法,评估正常生产中的危害因素,对各危险源的风险概率及其造成的后果进行量化处理。在风险评估之后,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确保将系统风险控制在容许的范围内。(3)风险管理标准的制定风险管理标准是指实施各项风险管控措施的具体依据。在制定风险管理标准时,要严格遵循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程,结合煤矿生产自身的特点和风险管理水平,制定具备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的风险管理标准,促进煤矿安全管理模式系统化、高效化、规范化运行,有效避免危险源转化为安全事故。(4)风险管理措施的制定根据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结果,按照风险管理标准确定具体的风险管理方案和手段,制定具备可操作性的风险管理措施。由于煤矿安全生产管理资源有限,不能对所有风险实施全面控制,所以可遵循危险源分级管理的原则,将风险分为若干个级别,针对不同级别的风险采取不同的管控措施。(5)日常监测监控在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中,应充分利用实时动态信息系统对危险源进行日常监测监控,及时掌握危险源的变化,确保其处于可控状态。对危险源实施日常监测监控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已经辨识出来的危险源进行监测,若该类危险源超出了可控状态,则必须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二是实时监测已采取管控措施的危险源,掌握危险源的管控效果;三是监测煤矿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危险源,促使危险源管理体系不断完善。(6)风险预警当危险源达到导致事故发生的临界状态时,即危险源失控时,进行预警并采取相应管控措施,旨在降低风险危害程度,减小事故发生概率。在风险预警系统中,不仅要引入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而且还要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以便在危险源失控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降低人、财、物损失。(7)风险控制措施评审风险控制措施评审是一个反馈的过程,通过评审考核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效果,持续改进风险管理目标,不断完善原有风险控制措施和新的风险控制措施,促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呈现出螺旋上升的发展态势。

2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运行机制

(1)强化风险预控管理的宣传与培训煤矿企业应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宣传风险预控管理的重要性,在企业内部营造出安全管理文化氛围,调动起全体员工参与风险预控管理的积极性,潜移默化地规范员工在生产现场中的工作行为。如,可在井下各巷道、工作面等处设置危险源辨识牌;在专项培训宣传栏上普及安全风险预控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利用井下广播宣传风险预控文化等。同时,煤矿企业还要将风险预控管理纳入到年度安全培训计划中,提高企业全员对风险预控管理的重视程度。(2)完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煤矿企业要根据国内相关法律、行业标准,结合本企业内部的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制定符合本企业实际生产情况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确保风险预控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在风险预控管理工作中,要将井下管理作为重点,实行岗位危险源管理和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从人、机、环、管四个层面出发对安全隐患进行排查,杜绝作业人员出现不安全作业行为,从而确保井下安全生产。(3)健全风险预控管理责任与考核机制为确保风险预控管理体系高效运行,应将目标责任逐级细化到各矿井、各区队、各班组和各岗位之间,要求作业人员将危险源识别和风险管控措施落实到作业过程中。同时,健全各级责任考核奖惩机制,对各岗位、各班组、各区队执行安全管理制度的情况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安全工资挂钩,实现薪酬与风险责任相匹配。(4)建设风险预控管理信息平台煤矿企业应结合自身生产特点和风险管理需要,建设以风险预控管理为核心的信息平台,通过该平台实时采集、加工、处理、传输、共享危险源信息,为煤矿管理者及时掌握安全隐患情况,制定相应控制措施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此外,风险预控管理信息平台还应具备登记、查询、审核、考核等功能,推动煤矿安全管理向信息化的方向发展。

3结论

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是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在构建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过程中,不仅要使该体系符合煤矿安全生产特点,更要使该体系满足煤矿日常管理需要,实现“人、机、环、管”的最佳匹配。煤矿安全生产要充分发挥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重要作用,加大对风险隐患的排查和预防力度,从而有效消除风险隐患,降低煤矿事故发生率,促进煤矿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作者:姜伟 单位:长治市驻矿安检员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