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如何加强市场监管

如何加强市场监管

时间:2023-06-12 14:47:4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如何加强市场监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如何加强市场监管

第1篇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烟草行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当前卷烟市场的零售业态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违规经营卷烟行为更趋隐蔽,加上烟草专卖执法权限的束缚和一些相对紧俏卷烟货源供应不足,卷烟零售市场监管难已成为当前专卖管理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烟草专卖管理方式、内容如何随形势变化而调整?如何更好地适应行业改革与发展的需要?结合工作实际,谈谈几点看法。

一、当前影响卷烟零售市场监管的几个因素

1、零售业态的变化与发展对卷烟零售市场监管的影响。随着新零售业态的不断变化,卷烟销售网络建设面临的问题,并促使我们不断调整新的工作思路,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通过我们的工作方法引导卷烟零售市场向良性轨道循环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专卖管理部门必须面临的新课题。过去我们的卷烟销售网络主要是由个体零售户、国营零售商场、百货商场和烟草行业的自设专卖店等传统零售业态组成。但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深入,随着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进一步接轨,一些国内的民营企业组成的大型超市、购物中心、连锁店、名烟名酒店也纷纷进入卷烟零售领域,并成为整个卷烟零售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新型业态在销售方式和资金上与传统的零售业态相比占有很大的优势。这些新型的零售户在给我们的卷烟销售网络建设增添了新生命力的同时,由于他们具有货物仓库多、销售方式灵活多样、促销活动频繁、卷烟销售量大、货源购进面广、销售品种多等特点,给卷烟零售市场的监管带来很大的难度。

2、法制化建设的推进,给卷烟零售市场监管提出新的要求。由于立法的滞后,现有的烟草专卖法律法规已不能完全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由于近几年各县的打假破网不断深入,涉烟违法活动由公开转入地下,具有很强的隐蔽性,给专卖执法带来一定的难度。国家局《烟草专卖文明执法行为规范》明确规定:“烟草专卖执法人员在执法检查时,不得对非经营场所进行检查,如该场所涉嫌违法,确需检查的,应及时向有执法权限的执法机关报告,并配合其检查”。当前,发现违法卷烟不能查处,望“烟”兴叹的现象并不少见。况且查处后处罚力度不够,不足以震慑违法经营者,“脚大鞋小步难迈”的矛盾日益突出,这也成为涉烟违法分子屡犯不改的根本原因。

3、有效货源供给不足对卷烟零售市场监管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卷烟供应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这种状况在农村卷烟市场紧俏卷烟供应上显得尤为突出,给不法烟贩有可乘之机,大量的假冒紧俏卷烟、非渠道低档卷烟纷纷充斥市场,一些利欲熏心的卷烟零售户也加入到销售的行列中,扰乱了正常的卷烟市场秩序,严重损害了国家利益和消费者利益。制假、贩假、售假活动分工的专业化,窝点小型化,分布分散化;交易的隐蔽性、便捷性,卷烟假冒对象的低档化,信息获取的网络化、货源购进的订单化等特点,给零售市场的监管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在查处过程中,有些违法经营户还振振有辞:“烟草公司卷烟供应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我们不卖别的烟卖什么?难道要坐等关门不成?”矛盾焦点由此产生,抗拒执法时有发生也就在所难免。

4、专卖管理指导思想与行业深化改革主线有偏差。目前,烟草行业正处在重要的调整时期,特别是专卖管理的职能的转变,重服务轻管理。有的同志特别是某些领导干部在认识上产生了偏差,认为现在市场平稳了,效益增长了,只要努力搞好网建,搞好经营服务,就能实现企业的发展,因此开始忽视专卖管理。个别单位从减少人员、降低成本的角度出发,甚至把专管员变成签字员,县级局的专卖管理职能被削弱,对市场监管不力,因而出现了制假贩假反弹的现象,这是一个应该引起我们高度注意的问题。

二、加强卷烟零售市场监管的几种对策

加强市场监管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是烟草专卖法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我们要从维护国家利益出发,进一步明确和认清加强市场监管、净化市场的神圣职责。要根据卷烟零售业态的变化和违法经营卷烟的新特点,适时顺势创新专卖管理方式和内容,为合法卷烟的销售营造良好的市场氛围,推动卷烟零售市场的有序、和谐、健康发展。

一是保持卷烟打假、打私工作高压态势。经过多年的努力,制售假烟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市场净化率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但是,由于部分零售户为销售假烟而牟取的高额利润,不惜为制假售假分子提供市场空间和销售渠道,同时制假分子为牟取暴利,铤而走险,制售假烟活动仍然存在较大反弹的隐患。为此,我们必须保持卷烟打假打私工作的高压态势,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实现部门行为向政府行为转变。要与有关执法机关继续落实联合打假工作制度,充分发挥执法资源的整体优势。认清当前卷烟打假工作面临的形势,着力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确立新目标,制定新措施,深入推进卷烟打假工作,不断提升卷烟打假工作质量,营造有序的现代卷烟零售市场体系。

二是开展讲诚信、讲自律的宣传教育活动。以评选“模范商户”为契 机,大力宣传诚信销售。常言道:“经商信为本,诚交天下客”。诚信是市场经济的“通行证”,我们应以道德为支撑,以自律为基础,以法律为保障,发挥模范商户的作用,通过广泛性、经常性地开展讲诚信、讲自律的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倡导“讲诚实、守信用”的经营理念,与广大卷烟零售户建立牢固的战略伙伴关系,构建公平竞争、健康有序、守法经营的诚信经营大环境。

三是保证充足的货源供应。国家局姜成康局长强调,各级烟草部门要保证该地区卷烟市场的供应需求,特别是农村卷烟市场的供应需求。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这一讲话精神,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千方百计保证市场供需平衡。在货源的分配上,要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不卖人情烟、关系烟和卖大户,让那些以“卷烟供应不能满足消费需求,我不卖别的烟卖什么”为借口的违法经营者,在被查处时,心服口服。其实,绝大多数卷烟零售户是不愿卖假货的,毕竟声誉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我们只有在加大法律法规宣传力度的同时,保证有充足的货源供应,相信他们是能够规范自己的经营行为的。与此同时,对从事卷烟违法经营活动的卷烟零售户,我们要予以重拳打击,切实维护国家利益和消费者利益。

四是坚定不移地推行明码标价工作。为保证卷烟零售户有合理的经营利润,近年来各地都实行了明码标价。通过新型零售商户的调查,特别是大商场、大超市。当前的明码标价工作仍存在执行不力,监督不到位,价格管理不到位现象。一些卷烟零售户为应对竞争,不惜以降低卷烟价格来吸引消费者,并片面的认为,卷烟本身利润小,不卖不如多卖,它能带动其它商品的消费,不在卷烟上赚钱,在别的商品上赚钱。因此,卷烟不赚钱,倒贴塑料袋的现象不但没有引起这些卷烟零售户的重视,反而加大了他们对卷烟低价竞销的做法,给其他的卷烟零售户带来销售压力而引出负面和公愤。实行明码标价的最终目的是实现零售户利益的最大化,零售户的利润增加了,就能抓住他们的心,就能够使他们得到满足感,从而提高广大零售户对烟草部门的满意、忠诚和依赖度。实行明码标价可以限制经营户自主定价权,使原来利用自主作价进行恶性竞争的行为受到严格制约,规范了价格行为和经营行为。避免了零售户在销售过程中与顾客的讨价还价,减少不必要的误会。零售户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服务质量,扩大销量和提高市场占有率上,树立零售业良好的社会形象。同时可以打击无证经营户,目前无证户的货源主要是一些批发大户按批发价供给的,所以明码标价有利于我们打击无证经营行为。

五是统筹规划,合理发放零售许可证。目前,尽管零售市场规划布局的合理与否尚存许多不同声音,但现有零售许可证发放存在城乡失调、监管存在盲区以及违规违法经营现象屡禁不止。对于现有的零售市场来说,规划和管理是大势所趋,但在制定规划布局方案时,应把握好一个“度”,做到因地制宜。在城镇和人口较为密集的路段,应根据各片区、路段的人口分布、地理环境、交通状况、卷烟消费水平确定具体零售户的数量及合理间距,并按总量依次类推,逐层分解,使零售许可证的发放和布局趋于合理。在偏远农村,应从方便卷烟零售户和满足市场的需求出发,做好农村卷烟零售户的发证工作。抓好年底许可证换证工作,努力提高许可证的“含金量”。

六是密切关注新型业态的销售动态,适时顺势更新专卖管理的方式和内容。可以预见,今后的几年,采用连锁经营方式的大型零售客户将会成为卷烟零售的主要经营形式之一,卷烟连锁经营,超市经营已成为一种潮流,并且其销售量比例也成倍增长。要是这些零售客户成为我们的同盟军,还需要我们在服务、诚信和管理上下功夫。在搞好服务的基础上,为防止这些零售客户搞低价倾销、团购销售、打折让利等行为的发生,明码标价在这些客户中显得尤为重要。对于那些以总店配送分店经营模式的客户,我们要对分店实行一店一证一户一访一结算的制度。从零售价格、限量供应等方面加强对这些零售客户的监管,在规范他们自身经营行为的同时,努力营造竞争有序的卷烟零售市场环境,维护传统零售客户特别是中小客户的经营利益,促进整个卷烟零售业的健康、和谐发展。

七是加强内部监管制度的落实,真正做到落地销售。零售终端确认制度的含义是通过配送人员与零售户在销售票据上的签字确认,确定卷烟在访销配送过程中各流通环节的起点与终点,从而明确访销、配送、零售商户三者间的责任,规范卷烟流通秩序。

第2篇

将在今年7月1日起实施的《保险销售从业人员监管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可视作国内保险营销员改革启动的重要信号之一。其中,对保险销售人员准入提高学历门槛被外界广泛关注,并被部分人误读为“一刀切”或“现有营销员将有六成失业”(详见本期封面故事《学历门

槛》)。

但细读《办法》会发现,其核心内容仍是当下保险业最关心的基本问题,即“加强对保险销售从业人员的管理,保护投保人、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合法权益”。应该说,《办法》中对以上内容的相关表述,进一步明确了今后保险销售人员转型升级的改革方向。

在《保险中介》看来,无论是对销售人员学历门槛的提高,还是加强投保各方合法权益的保护,都已成为当下市场改革最紧迫的任务。在中国保险业发展初期,大众对保险的认识存在很大差异,市场也相对混乱序,保险公司通过最简单的“人海战术”即可取得不错的销售业绩;随着

这一市场的逐步完善与规范,“人海战术”带来的负面效应开始显现:营销员素质良莠不齐,行业声誉严重受损,监管成本大幅提高……

正因如此,我们需要用一场改革,来完成对中国保险业的升级转型。

过去30年间,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人口红利”正消失殆尽,“改革”将成为下一阶段最大的发展红利――类似的共识,在当下的中国保险业同样存在:过去十年间,“人海战术”带来的业绩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激发整个行业的发展活力,监管部门必须从改革深处寻找答案。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院长王稳认为,保险市场的很多销售误导、理赔难及行业发展的重大结构问题,重要原因之一是保险营销人员素

质低,从征求意见稿到政策出台仅半年时间就足以说明保监会对营销体制改革的重视。换言之,营销员改革,仍然是保险改革的主体和突破口。

第3篇

根据《武穴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关于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执法检查工作方案》的通知,我镇高度重视,认真开展自查,现就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大法寺镇是武穴市农业重镇,常年农作物播种面积在9.8万亩以上,主要农作物面积在8.7万亩以上,每年需要种子51.5万斤。其中水稻4.2万亩,需种35万斤;小麦0.3万亩,需种6.5万斤;油菜3.8万亩,需种3万斤,棉花0.3万亩,需种0.3万斤。全镇共有种子经营门店20家。认真做好种子管理工作,发挥良种优势,对我市农业生产起着重要作用。

二、《种子法》宣传培训情况

五年来,我镇在每年春播秋播关键时节参加或承办市种子农资市场专项整治活动的基础上,宣讲如何识别不合格的种子和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方法。据统计共印发《种子法》等相关宣传资料千余份(册),送科技下乡300余人次,接受农民咨询千余人次,悬挂横幅10条。

同时,结合镇农技中心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田间学校等多种形式的培训班,向种子经营主体、种植大户、新型农村经营主体有针对性地开展《种子法》及新品种权保护等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截止目前,共举办各类培训班6期;培训种子从业人员20名;培训市场主体60家;新型职业农民300余人次。

三、《种子法》赋予职责任务履行情况

(一)推广使用良种情况。

我镇积极为良种示范搭建平台,引导农技推广部门推进良种示范推广转型升级,新品种示范引领作用更加凸显,全国先后有10余个农作物优良品种率先在大法寺镇普及推广,早稻、再生稻、杂交稻、优质丝苗稻种等应用广泛,油菜品种为以市供种的优新品种,我镇大法寺镇农技中心在上桂村试验田承接了每年的市级优新品种试种、品比、趋势、展示等试验示范任务,我们在推广优新品种工作上为武穴现代农业发展奠定厚实基础。

第4篇

佛山位于广东省中部,地处珠三角腹地,东接广州,南邻香港、澳门。与广州地缘相连、历史相承、文化同源,共同构建成“广佛都市圈”,还是“广佛肇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佛山也是广东销售食盐大市,食盐销售量一直名列前茅。

备受关注的盐业体制改革方案于1月1日起正式施行。佛山盐业体制到底怎么改?许多市民担心,盐价会不会涨?更有一些人担心以后会买到劣盐、假盐。接下来佛山食盐市场如何监管?如何保障食盐安全稳定?近日,《小康》记者走访了佛山市内数家超市、部分消费者、广东省盐业集团佛山有限公司,获知佛山盐业资源丰富,市场供应充足,食盐价格将长期保持稳定。

食盐价格仍将维持平稳 春节前夕,佛山市盐务局盐政执法人员对辖区农贸市场。食品加工行业、食盐经销商进行全方位盐政执法检查。

距离食盐价格全面放开已有半个月了。1月16日日下午,《小康》记者来到位于佛山市禅城区东方广场的一家沃尔玛超市。在调料区内,记者看到食盐供应充足,价格方面,主要分为低中高三档产品,分别为2元一袋的低钠盐,3元一袋的精选海盐,以及5元一袋的澳洲湖盐。几位市民正在选购。记者随机询问了8位正在挑选食盐的消费者,6位消费者表示目前的食盐价格“可以接受”,只有1位老年消费者表示“有点贵”。

对于“全面放开盐价”这一话题,市民普遍关注的有两点:盐价放开后取消专营管理?食盐的价格是否会上涨?盐制品安全如何保证?

“现在盐价放开后,价格基本上不变,还可以承受,希望运行半年后,食盐价格不会上涨,至少不要上涨太多。”市民孙女士说。

“盐价和以前相比并没涨多少,食盐供应从来都很充足。就是放开了盐价,我认为价格也不会波动特别大。”佛山市南海区南海大道一家连锁超市的一名销售员说。

对于食盐价格会不会上涨的问题,广东省盐业集团佛山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蔡栋接受《小康》记者专访时说,食盐特别是大众化盐品,是一种民生产品、公共产品。这类民生产品的价格大幅涨价是不被允许的。此次盐改措施的制定是为了更好的释放盐业市场活力,但核心还是食盐安全,不是社会上随意一个企业或个人就可以生产经营食盐了。国家在生产、批发环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强调在这些环节要强化专业化监管。因此,盐改不仅没有放开专营,而是对食盐专营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巩固。由于一些食盐生产区域出厂价格的放开和调整,食品加工用盐的价格可能下降,但另一方面,为满足不同人群的用盐需求,市面上将会出现更多品种的小包装食盐,部分小包装食盐价格可能上涨,但总体食盐价格仍将维持平稳。当然,佛山市盐业部门经营的所有粤盐品牌的小包装食盐,不会发生涨价现象,广东省各个市的粤盐品牌的食盐价格也将完全统一。同时,佛山出售的食盐是有加碘,坚持有效拓宽碘盐供应渠道,确保合格碘盐覆盖率在90%以上,确保市民能够吃得上、吃得起合格碘盐。

确保食盐供应安全

“现在都提倡低盐少油,盐价就算涨一点,我觉得还是可以承受的。但是,放开盐价后,市场主体增多,会不会导致用工业盐代替食用盐之类的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食盐公共安全如何保证?这才是我最关心的。”家住佛山市禅城区江湾一路的大学教师王女士说。

针对消费者担心食盐安全的问题,蔡栋说:“佛山盐务局进一步推进实施食盐市场监管体系,保持食盐打假的高压态势,加强公共用盐单位检查力度,广泛深入地开展各项食盐专项打假行动,如‘广佛肇’地区联合打击制贩假盐专项行动等工作,防止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他表示,佛山市盐务局盐政执法人员对辖区内农贸市场、食品加工行业、食盐经销商进行全方位盐政执法检查,有效遏制涉盐违法犯罪行为发生,确保全市食盐质量安全与供应安全。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全市的食盐供应正常,食盐价格平稳。

加强食盐管理制度建设,加快信用体系建设,一旦企业制假售假上了“黑名单”将会永久被排除在行业外。蔡栋介绍,佛山市的盐业执法主管部门是佛山市盐务局,盐务局主要职能是负责对辖区内食盐市场的经营行为进行规范管理,并严厉查处打击盐业违法行为。过渡期内,佛山盐务局将继续加强市场监管,以确保食盐质量安全和供应安全。目前广东省已经基本完成广东省食盐监管平台的建设,所有进入广东的合法的食盐批发企业需要在平台上进行备案、认证和企业信用信息的公示。在平台上,可以查询到食盐批发企业所出售的各类食盐产品的详细信息和辨别方法。

τ诜鹕奖咴断缯虻氖逞喂δ芊癖U系奈侍猓蔡栋表示,佛山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属于物流业发达地区,食盐等商品到达乡镇并不是难事,价格也与中心城区差不多,食盐安全供应有保障。同时,此次改革建立了食盐储备机制,要求政府和企业分别储备不少于一个月的食盐消费量,以应对突况。

第5篇

农村文化市场是我国文化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 切实强化农村文化市场的监管,对于搞活农村文化市场繁荣、对于推进城乡文化市场一体化监管、对于促进乡村文化的和谐、健康、有序发展意义重大。下面,笔者结合____县的县情实际,简单的谈谈对农村文化市场监管的认识。

一、____农村文化市场概况

近年来,随着____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文化生活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内容不断更新和丰富,农村文化市场在城市文化市场的辐射带动下呈稳步有序发展态势,已形成包括网络、音像、出版、娱乐等在内的文化市场体系。据统计,全县农村文化市场主要经营单位共87家,占全县文化经营单位的46 %,其中网吧 75家,歌舞娱乐场所 2 家,音像制品经营单位 5家,出版物经营单位 5 家(零售)。全县文化市场相对比较繁荣的农村为官庄镇和五强溪镇,文化经营单位分别达到 15 家和 10家,且经营范围相对多元化,经营规模逐步向规范化发展。

二、农村文化市场监管现状

农村文化市场因经营者和消费者素质较低,法律意识淡薄,相对城镇的管理较为松散,因此造成文化市场许多监管不到位、难到位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乡镇网吧是农村文化市场监管的主要对象,违规接纳未成年人是文化市场执法查处的重要内容。由于部分经营业主偏重于经济利益,违规接纳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现象禁而不止,网吧超时经营时有发生,消防意识淡薄;非法转让行为屡禁不止,经营业主更换频繁。自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成立以来,建立健全了网络市场监管制度,通过抓好日常巡查,开展专项整治和突击检查,乡镇网吧经营秩序得到明显改善,接纳未成年现象得到有效遏制。执法中队专门组织乡镇网吧集中整治行动,对全县乡镇网吧实施拉网式巡查,并连续开展“假日”、“周日”等突击行动,重点查处网吧违规接纳未成年人,未实名登记,擅自停止实施经营管理技术措施等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制止了未成年人上网。

2.乡镇音像市场的盗版制品和涉黄制品占有很大比例,尤其是地摊、游商等销售的音像制品,其中大部分是非法和盗版的。针对此违法经营现象,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部门一方面加大对盗版光碟和涉黄制品的打击力度,依法取缔“流动摊点”;另一方面加强对经营单位负责人以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教育,使经营业主知法、懂法、守法,提高合法经营的意识,自觉的做到支持正版,打击盗版。

3.农村出版物营销市场主要集中在学校周边,部分经营业主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兜售盗版、非法出版物,而其中大部分业主是无证无照非法经营,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

4.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在逐步提高,乡镇的歌舞娱乐场所迅速增多,且渐成规模。文化部门在引导娱乐场所上规模、上档次的同时,加强对农村娱乐场所的日常管理力度,逐步规范经营活动,促进娱乐业依法、健康发展。在监管过程中,发现从业人员无证无照现象多、消防安全隐患多、违禁盗版多的现象,执法人员来,他们走,执法人员走,他们来,存在着此消彼起的情况,农村文化市场的健康发展难以得到真正的保障。

三、农村文化市场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村文化市场点普遍存在点多、面宽、线长等特点,而管理体制的不健全,必要交通工具的缺乏,农民法制意识的淡薄等因素,造成监管难度大。虽然现在的乡镇都设文化站,但隶属乡镇政府的事业单位,而不是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的派出机构,而大多数工作人员身兼数职,工作繁忙,加上农村文化市场经营项目由县级负责审批,文化站缺少属地管理手段,导致文化站对农村文化市场管理力不从心,难于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面对监管呈现出热点多、焦点多、难点多的“三多”特点,文化执法人员普遍感到责任重、工作量大、工作压力大。总之,现有的执法力量和执法工具的单薄,严重影响了文化市场日常监管工作的有效开展。

2.文化垃圾侵蚀污染农村文化市场。在调研中发现,近年来,尽管大多数农村的文化生活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受各种条件的制约,农村文化活动依旧相对贫乏,农民精神生活相对单调。致使年节、农闲时,许多农民以麻将、扑克赌博和搞迷信活动来消磨时间。而且像一些无证电子游戏机、赌博机等文化糟粕在城区受到了严厉打击后,正逐步转向农村。这些场所的主要特点是环境卫生差,安全状况甚忧,未成年人大量涌入,大量不良信息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

3.执法人员的自身素质有待提高。由于受体制等因素的影响,部分文化市场执法人员是“半路出家”,虽然有极高的工作热情,但在知识结构、文化水平,尤其是业务能力方面跟不上时代要求,新科技的出现,上级部门的培训力度不强,无重大办案经验,在行政执法中,应用相关的法律法规方面不够熟练,影响了执法效能。

4.执法环境有待改善。由于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成立不久,缺少广泛宣传,部分群众对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工作不了解、不理解,甚至出现干扰执法工作正常开展的情况。在实际执法过程中,文化执法相对于公安、工商等部门处于劣势,由于部分经营者法制意识薄弱,素质较低,抵触情绪严重,给执法工作的正常开展带来了较大的阻力。

四、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监管的对策

1.提高认识,合理规划,整合资源,认真落实农村文化市场监管责任。县、乡镇政府要充分认识加强农村文化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大力发展和繁荣农村文化市场,把农村文化市场管理工作摆上重要的工作议事日程,纳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制定适合当地农村文化市场发展与监管规则,把文化市场发展纳入到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要在现有网吧、游戏厅等文化市场基础上充分挖掘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发展新的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搞好文化市场的整体布局。

2.正面引导,强化培训,加强监管,逐步规范农村文化市场。强化政府导向功能,搞好指导,抓好曲型,激发农村文化经营者的积极性。针对农村文化市场经营户违规经营现象时有发生的情况,一方面要加大监管处罚力度,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他们的法律、法规的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帮助农村文化市场经营者端正经营理念,使他们知法、懂法,并在经营中自觉守法。要引导经营者调整经营方式,提高业务水平和管理技能,以求巩固发展,增强农村文化经营者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能力。

3.加大力度,健全制度,重点突出,管理好农村文化市场。大力整顿和规范农村文化市场秩序,严厉打击违法违规活动,取缔无证经营。要加强对重点问题、重点时间和重点地区的检查和管理。重点问题,应是非法和盗版出版物(音像制品)销售、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等;重点时间,应是农村文化市场比较活跃的节日期间和学生放假期间;重点地区,应是文化市场经营比较集中的集镇、集贸市场和学校周边地区。而对于某些农村出现的突出问题和带有倾向性问题,要集中力量突击清理整顿,坚决维护农村文化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4.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借鉴经验,增强管理效能。提高执法队伍素质是建立农村文化市场管理机制的重要途径。要有计划、有目的、有重点地举办培训班,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执法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业务能力,理解如何准确运用法律法规加强市场管理,指导文化市场行政执法中需注意的问题。同时,通过采取异地交流、交叉执法、外出考察等方式,学习借鉴外地农村文化市场管理的先进经验,从而提高执法人员整体素质和增强实际管理效能的目的。

第6篇

粮食市场放开后,如何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如何深入推进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发挥其主渠道作用,解决好“三老”问题?如何营造国有粮食企业和非国有粮食企业之间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围绕这些问题,国家粮食局新闻办公室负责同志接受了《财经界》的独家专访。

如何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财经界》:放开粮食收购市场后,如何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国家粮食局新闻办:市场放开后,如何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确实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总的来说,就是要统筹考虑生产、流通和消费等多种因素,综合利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大力促进粮食生产,搞好粮食流通,加强宏观调控,努力保持粮食供求总量基本平衡和价格基本稳定,最终达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积极恢复和发展粮食生产,促进粮食产需基本平衡。从我国的基本国情看,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是增加国内供给,提高自给水平,努力做到当年粮食产需基本平衡。要按照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土地管理法》的规定,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最严格的土地保护政策;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科技对粮食生产的贡献率,进一步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扶持力度,贯彻落实好对种粮农民实行直补、良种补贴、减免农业税等政策措施,调动主产区和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切实保护并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二是进一步完善粮食储备调节体系,增强宏观调控能力。粮食收购市场放开后,各级储备粮将成为国家调控粮食市场的最重要手段。为充分发挥储备粮的宏观调控作用,要继续完善粮食储备调节体系。一是要适当充实中央储备粮规模,优化储备布局和品种结构,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二是各地也要按“产区保持三个月销量、销区保持六个月销量”的要求积极稳妥地充实地方储备粮,增强地方政府的调控物质基础。三是要进一步完善储备粮应急动用预案,确保各级储备粮在调控需要时调得动、调得出、用得上。

三是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灵活运用进出口手段,为调节国内粮食市场服务。粮食进出口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要按照“立足国内,进出口适当调剂余缺”的原则,灵活运用国际市场调剂国内粮食品种和余缺,为实现国内粮食总量平衡服务。

四是继续发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主渠道作用,积极主动掌握粮源。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载体。要按照“面向市场、转换机制、主动服务”的要求组建新型国有粮食企业。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要带头执行国家粮食政策,积极做好粮食收购和销售工作,尽可能多地掌握粮源,增加市场供应。同时要继续在粮食储备、退耕还林、军粮供应、救灾粮的供应等方面发挥主渠道作用。

五是加强市场分析预测工作,建立和完善粮食安全预警系统及应急机制,保持粮食市场基本稳定。要密切关注市场供求和价格的变化,加强市场监测,及时掌握市场动态,对可能引起粮油市场价格异常波动的苗头性、趋势性问题,要早作准备,发现问题,立即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此外,要进一步推动产销协作,加强市场监管,健全粮食市场体系;拓展统计范围,逐步掌握社会粮食流通情况,为国家粮食宏观调控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

国有企业要发挥主渠道作用

《财经界》:新形势下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如何发挥主渠道作用?

国家粮食局新闻办:今年全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会议明确提出,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要面向市场、转变机制,主动服务,由过去的“计划主渠道”变成“市场主渠道”。

在粮食购销市场化的新形势下,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主渠道作用主要体现是:在粮食收购上起主导作用,在粮食价格上起引导作用,在市场供求上起稳定作用,在维护市场秩序上起带头作用、在国家宏观调控上起载体作用等方面。

为更好地发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主渠道作用,一是要形成发挥主渠道作用的企业组织形式,优化布局结构。对于承担中央、地方储备粮经营管理和军粮供应任务的粮食企业,原则上实行国有独资、国有控股为主的产权制度。逐步在全国形成若干个具有竞争力的国有大型粮食企业集团,在粮食经营和宏观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是要增强企业实力,提高市场竞争能力。粮食收购市场放开后,多元化市场主体之间的竞争将会十分激烈,特别是在粮源紧张、粮价上涨的情况下,各类市场主体都会主动收购争取粮源。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要通过向“两头”延伸,发展产业化经营和订单农业,提高服务水平等途径,切实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能力。

三是要带头执行国家粮食政策,不允许逆向操作。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是政府对粮食实行宏观调控的重要载体,对于政府委托的任务,必须按要求贯彻落实。

“三老”问题如何解决

《财经界》:如何解决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多年形成的老人、老帐、老粮的“三老”问题?

国家粮食局新闻办: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多年形成的“三老”历史包袱,是困扰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难点。分流安置企业富余人员,是企业改革的重点。近几年来,各地粮食部门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这次粮改会议上,国务院进一步明确了解决“三老”历史包袱的政策:一是关于“老帐”问题,对1992年4月1日至1998年5月31日发生的财务挂帐,允许将消化处理的过渡期延长到2008年,5年内新增的挂帐利息,中央和地方各负担一半;对1998年6月1日以来新发生的挂帐,经省级政府组织清理审计后,政策性挂帐由县以上(含县级)粮食行政部门集中管理,本金先实行挂帐,利息从粮食风险基金中列支。

二是关于“老人”问题,要求地方政府将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职工和分流人员统一纳入当地社会保障体系;对分流安置职工、依法解除劳动关系等所需资金,采取地方财政适当支持、利用粮食风险基金适当补助等多渠道筹集解决。

三是对销售“老粮”发生的价差亏损,粮食风险基金不够弥补的,经国务院批准可以实行亏损挂帐,利息从粮食风险基金中列支,本金逐步归还。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为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民营粮食企业的利与责

《财经界》:国有与非国有粮食企业一同参与市场竞争,享受同等市场待遇,如何营造国有粮食企业与非国有粮食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的环境?

国家粮食局新闻办:首先,国有粮食企业与非国有粮食企业法律地位是平等的。《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规定,国家鼓励多种所有制市场主体从事粮食经营活动,促进公平竞争。依法从事的粮食经营活动受国家法律保护。严禁以非法手段阻碍粮食自由流通。

第7篇

[关键词]“假洋品牌”;达芬奇事件;民族品牌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2)04-0132-03

一、“假洋品牌”的界定

近期,随着达芬奇天价家具“洋品牌”身份被指造假事件的曝光,“假洋品牌”再度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实际上,“假洋品牌”早已在中国“泛滥”多年:从声称源自德国的天价“欧典”地板,到与美国毫无关联的“美国加州牛肉面”;从宣称源自美国的“阿诗丹顿热水器”,到自诩为法国品牌的“卡姿兰”;从对外宣传为外商独资企业的“乔丹(中国)”专卖店到自称象征丹麦王国最高品牌嘉奖的“香武士音响”,以标榜外国品牌为自己贴金的行为涉及诸多领域,其中尤以家居、食品、日用品、化妆品、服装和家用电器等行业最为突出。达芬奇招致众怒,并不仅仅因为其质量低劣,而是其欺诈行为引发消费者对“假洋品牌”管理缺位的不满。

所谓“假洋品牌”,基本上可以分为四类,一是公司的生产、销售及品牌持有人都在中国,产品却起了个洋品牌名,然后捏造品牌历史文化,并对其进行大肆炒作;二是在中国境外注册公司及品牌,但注册者和产品原料等都来自国内,只是到香港或境外组装一下,再将产品运回国内销售;三是一些中国企业在国外承包经营状况差的小公司或直接购买国外品牌的使用权,谎称授权并设立国内办事机构,给自己的品牌和公司沾上“洋背景”,混充国际知名品牌专供内地市场;四是通过吸引海外企业成为小股东,然后正大光明地推广自己的“假洋品牌”。

二、破解“假洋品牌”迷局,打造民族品牌

(一)企业必须以诚为本,打造自主品牌

1.坚守“诚信为本”原则,摆脱“假洋品牌”信任危机

“达芬奇家具”事件掀起了中国大陆对“洋品牌”的信任危机。香港也有达芬奇家居分店,但没有出现过“达芬奇事件”,原因在于香港有着成熟的诚信市场文化。商家如果违背基本商业道德,付出的代价将远远高于既得利益,在香港市场一旦发现商家有造假行为,该商家因其失去了基本的商业诚信将难以立足。商家应真正把顾客作为上帝,以满足顾客的真实需求为己任,并不断地积累诚信并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坚守诚信,质量第一的原则是企业得以长久发展的王道。而中国大陆的许多商家却背道而驰,违反诚信原则,不停地骗取顾客的信任,并从中牟取暴利,这种做法是短期行为,从长远来看损人害己。所以若要摆脱“洋品牌”引起的信任危机,企业必须严格遵守保证质量第一,诚信为本的商业原则,不断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增强创新意识,在行业内树立良好的口碑,在市场上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2.自主创新打造民族品牌

对于很多已经初具规模的具有“假洋品牌”的企业来说,公司初创时产品的洋品牌名起到了一定的正面推广作用,但这随时会引发信任危机。所以,国内企业应正视“假洋品牌”的危害,积极采取措施来摆脱这种困境。

首先,应逐渐淡化“假洋品牌”的“洋背景”,并将产品与“国货”联系起来。曾经家喻户晓的“假洋品牌”美特斯·邦威就是一个很好的成功案例,作为本土企业,其正启动“我是新国货”推广计划,借此巩固其在消费者印象中国货的概念。

成功转型为民族品牌后,还应进行品牌维护。一是深化品牌内涵,坚持品牌属性。企业可以通过加大对广告和公益事业的投入,丰富品牌内涵,培养忠诚顾客群,创造品牌的无形价值。此外,企业还应坚持自己独一无二的品牌属性,如“奔驰”主张豪华和科技;“沃尔沃”则以安全著称等。二是坚持理性的品牌延伸。需求的层次性决定了一个品牌不能占据某款产品的每个细分市场,例如宝洁公司,洗衣粉类产品中就有汰渍和碧浪,洗发水中有飘柔、潘婷、海飞丝和沙宣等品牌,不同品牌针对不同细分市场顾客需求的异质性,以达到垄断或市场最大化目的,这是跨国公司常用的方法。三是坚持新品牌策略。在原来品牌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创造新品牌,实现品牌的与时俱进,以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例如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美国消费者认为日本不可能拥有高档车品牌。为了打破日本车在美国消费者眼里经济适用型及低端车印象,日本人打造了全新品牌“凌志”汽车,瞄准高端车细分市场,其新品牌策略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另外,巩固国内市场的同时,应不断开拓国外市场。据统计,目前我国的制造能力很强,但缺乏设计能力和品牌知名度使产品的附加值较低。在同一条生产线,以同样的工艺、面料生产出来的西装,国外品牌比本土品牌价格要高几千元。所以企业要从战略高度积极开展创新活动,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并促进产品多元化,加大研发投入,发挥技术创新的核心作用。一旦产品在国内市场站稳脚跟,就可以进一步把眼光投向国际市场,如国内家具行业品牌“卡森之家”,近几年采用收购等手段已经打开了海外市场,其澳大利亚市场的占有率已经排名第二。全球化无疑是洗脱假洋品牌最好的办法,待自主品牌在海外市场站稳脚跟,“假洋品牌”也就成为真品牌了。

(二)完善监管机制,建立消费者维权机制

几乎所有安全问题的揭发都来自于媒体的报道。我国监管部门监管职能严重缺失。名义上海关、质监和工商及食品药品监督局等多部门共同监管,而出现问题时各部门的权责不明、互相推诿,最终形成了监管缺位的局面。这不仅仅是监管部门本身的问题,而是整个体制设计问题。

从监管方式上,应设置一个全权管理部门,坚决改变多头、分段式管理现状,以便有效地促进监管职能的落实。可以学习美国的监管方法,建立国家层面的市场监管委员会。针对市场监管中的多头参与和监管不到位并存的现状,要加强市场监管的统筹协调,整合各监管部门的力量,提高监管效率。无论是产品的进出口环节还是产品制造、包装、宣传、策划、品牌塑造和销售等一系列环节,通过层层严格把关,实现监管上的无缝对接。

从监管体制上,应保证市场监管的统一性,实现市场监管的垂直管理。即把处于直属机构和事业单位中的监管机构纳入国家行政序列,受国家行政法和相关法律的规范和约束。此外,要建立健全市场监管机制,必须将海关、工商和质检等部门的监管职能,与消费者协会的监督和行业协会的协调作用统一成整体。同时,消协必须改变隶属于市场管理部门的现状,而是直接隶属于政府部门,并应赋予消协独立的法律诉讼地位,可以根据行政机关的相关查处结果,在不侵犯特定消费者权益的情况下提讼,保护受侵害消费者的权益,真正发挥消费者协会的监督职能。

首先,积极推进申诉举报网络进农村、学校、社区和商场,在重点经营场所设立消费者投诉点,并支持和督促有条件的经营者设立消费者投诉电话,安排专人受理和处理消费者投诉,建立消费纠纷和解制度和消费维权承诺制度等,把消费纠纷尽可能及时地在基层解决。其次,依托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基层工商所建立乡镇、街道消费者协会分会,以行政村和社区为单位建立消费者投诉站,共同负责消费者的咨询,受理消费者的投诉举报,调解消费纠纷,帮助消费者排忧解难办实事,方便广大农民消费者和居民消费者就近投诉。最后,建立健全消费者投诉举报制度和消费维权监督员制度、新闻媒体监督制度等社会监督机制。充分发挥消费者、新闻媒体和社会监督员等多方面的作用,促进消费维权和社会监督的制度化、规范化,努力营造良好的消费维权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动员和依靠全社会力量共同做好消费维权工作。

(三)消费者摆脱“崇洋”的思想

“假洋品牌”在中国“泛滥”主要源于我国大量消费者“崇洋”的消费心理。一方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前对普通消费者来说遥远又陌生的“洋品牌”现在已触手可及。中国消费者为了满足炫耀的心理,对“洋品牌”趋之若鹜,消费“洋品牌”成为消费者形成身份尊贵的象征。另一方面,有一部分人抱定了“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的想法,认为国外的产品质量普遍比国内产品质量好,国内“毒奶粉”、“地沟油”和“染色馒头”事件频繁发生更加重了这种观念,一些中低消费者为了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也会去购买价格高昂的国外产品。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刺激了“假洋品牌”不断出现。

要帮助消费者摆脱对洋品牌的“过度依赖”,首先,要转变消费者态度,不要过分迷信“洋品牌”,遇到质量问题时一定要维权到底;其次,需要消费者培养自己的辨别能力,“假洋品牌”一般过分强调进口,名称刻意做作,包装奢华但说明书简陋,通过查找相关资料或向相关部门了解情况,消费者可以及时识破“假洋品牌”;第三,还需要增强消费者对国产品牌的信心,加快培育更多的民族品牌。

(四)社会呼唤民族品牌崛起,民族品牌要有使命感

作为家具制造大国,中国家具出口额已经在世界家具贸易中占据了近三成份额,但我国却拿不出一个知名品牌与“洋品牌”抗衡。在达芬奇家具“通吃”中国高端市场的背后,是国产家具品牌缺失的伤痛。此外,在中国大陆大名鼎鼎的“白加黑”感冒药,在2006年已被德国拜耳医药收购;天天见的大宝,其实也在2007年投入了美国强生的门下;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汇源果汁,在2009年卖给了可口可乐。这些民族品牌的痛失,唤起了很多保护民族企业的呼声。在“洋品牌”信用危机的背景下,如何建立我们自己的民族品牌,如何做好品牌经营,如何维护已有的民族品牌,不再为“洋品牌”做贴牌嫁衣,已迫在眉睫。

品牌的核心元素包括文化、精神和内涵,品牌的建立需要企业拥有懂得市场需求的专业团队,品牌建设是一项复杂长期的工程,同时,它需要社会为民族品牌的建立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面对当前国际市场激烈的竞争,国有民族品牌必须振作起来,不断地向国际成熟的企业学习品牌管理经验。我国的民族品牌在品牌规划、营销体系和模式上还与国际知名品牌存在比较大的差距。首先,国有民族品牌必须严格遵守保证质量第一,诚信为本的商业宗旨,不断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增强创新意识,在行业内树立良好的口碑。其次,企业要不断进行市场调查,了解顾客的基本需求情况;关注市场变化,通过优化、组合、创新和策划等工作,设计出新产品,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第三,企业必须娴熟地掌握产品定位策略,即了解产品自有“独特卖点”,并与同类产品进行比较,找准目标市场,提升自有优势,壮大自主品牌。第四,品牌与人才密不可分,所以要建立相应激励机制,吸引并储备具有相关品牌管理经验的人才。

“假洋品牌”的盛行是我国市场经济转型阶段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市场经济发育不够成熟的个案。从长远来看,“假洋品牌”没有生命力和竞争力,它会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民族品牌的强大,市场竞争机制的完善,居民消费价值观的转变,走向衰亡。

[参考文献]

[1]杨明刚.“假洋品牌”的镀金术[J].世界博览,2011(15).

[2]李强.“假洋品牌”背后的消费心理[J].世界博览,2011(15).

[3]李彬.还有哪些“假洋鬼子”[J].世界博览,2011(15).

[4]丁幸.“假洋品牌”之源[J].法人,2011(5).

[5]吴书光,袁军宝.“假洋品牌”何以盛行[N].安徽日报,2011-07-25.

[6]汤嘉琛.曝光假洋品牌不能全靠媒体[N].齐鲁晚报,2011-07-12.

[7]宋文明.假洋品牌的前世今生[N].中国经营报,2011-08-05.

第8篇

答: 一是要制定落实行业标准。研究制定、修订家庭服务各业态服务标准,推进服务标准化试点,逐步扩大标准覆盖范围。各盟市、各行业协会和企业要积极开展标准化工作,切实抓好家庭服务业行业标准的贯彻实施。按照让家庭满意、让从业人员满意的要求,推行服务承诺、服务公约、服务规范,提高服务质量。二是要完善行业自律机制。制定和完善《家庭服务业管理办法》、《家庭服务人员职业守则》、《家庭服务业行业公约》、《家庭服务协议示范文本》、《家政服务员劳动报酬指导价位》等,逐步形成完整的行业制度规范体系。三是加强市场监管。依法规范家庭服务机构从业行为,开展市场清理整顿,加强市场日常监管,严肃查处违法经营行为,坚决取缔非法职业中介,维护家庭消费者合法权益。制定家政服务机构资质规范,家政服务机构或从事家政服务经营的,须向有关部门备案。

问: 雇佣双方有哪些权利和义务?

答:招聘并派遣家政服务员到家庭提供服务的家政服务机构,应当与被派遣家庭服务员签订劳动合同或简易劳动合同,执行家政服务劳动标准。家政服务机构应当与家庭签订家政服务协议。以中介名义介绍家政服务员并定期收取管理费等费用的机构,要执行派遣制家政服务机构的劳动管理规定。家庭应当与通过中介组织介绍或其他方式自行雇佣的非派遣制家政服务员签订雇佣协议,并参照家政服务劳动标准等因素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其他家庭服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应当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执行劳动法律法规一般规定。

问: 如何维护家庭服务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和休息权益?

答: 家政服务机构支付给派遣制家政服务员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家政服务机构向派遣制家政服务员收取管理费的,不得高于规定的比例。派遣制家政服务员可以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家政服务机构及家庭应当保障其依法休息权利。

问:家庭服务从业人员如何参加社会保险?

答:以灵活方式鼓励从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非派遣制城镇户籍灵活就业家政服务人员,可以自愿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或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非派遣制农牧业户籍家政服务人员可以自愿参加新型农村牧区社会养老保险、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或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自愿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问:如何多渠道维护家庭服务从业人员权益?

答: 按照“鼓励和解、加强调解、加快仲裁、衔接诉讼”的要求,及时妥善处理家庭服务机构与从业人员之间的劳动争议。建立包括企业调解、基层调解及区域性调解、社会调解的工作网络,将简单争议化解在基层。通过简化受理立案程序、使用简易程序审理,提高仲裁效率。加大监察执法力度,依法查处家庭服务机构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行为。对家庭与非派遣制家政服务员之间因履行雇佣协议引起的民事纠纷,引导当事人依法通过人民调解、行业协会调解、诉讼等渠道解决。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和残联组织要发挥各自优势,通过政策咨询、法律援助、维权热线等方式,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家庭服务从业人员权益维护工作。

问: 我区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有哪些组织保障?

答: 一是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建立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牵头、有关部门单位参加的自治区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联席会议制度。组织研究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的重大问题,推动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划计划、政策措施。二是健全行业组织。建立“家庭服务业协会”,负责行业组织协调和指导服务工作;各盟市也成立相应的组织,负责本地区行业组织的协调指导工作。

问:我区是如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政策环境,鼓励和支持家庭服务业人才培养的?

第9篇

2011年1-3月份,按照国家统计局以2000万销售收入为统计口径,家纺行业共有1526家家纺类企业,销售收入增长24%,出口增长了13.4%左右,从这些数据来看,家纺行业的增长依然比较快。

不过,在出口增长13.4%的这个数据中,价格上涨起到了主要的贡献作用。去年的原材料成本上升导致今年出口价格全部上涨,从家纺行业出口的36种产品价格分析来看,价格增长10%的产品超过了83.8%,价格增长超过20%的产品达到了23%,增长15%-20%之间的大约有34%。由此可见,价格拉动占很大因素,而从数量上分析,出口的36种产品中有19种出口数量是下降的,应该说出口是价升量降的形势。另外,扣除价格提升的因素,今年1-3月份出口情况和去年相比总体下降了2.27%。

最近,在与一些产业集群进行了交流后,我们也进一步了解了国内产业内销的情况,大体情况跟出口差不多,还是出现了量微跌、销售额在上升但是利润在下降的情况。不难看出,家纺行业在新的一年里依然面临着非常大的挑战。

目前,在家纺市场的流通领域,我们还存在诸如渠道成本高、市场细分粗放、渠道单一等诸多问题,如何进一步解决家纺市场流通领域的问题,从而进一步促进家纺市场的发展,是当前我们迫切要面对的。

家纺专业市场的转型升级也好,渠道开发也好,根本的目的是什么?我个人的想法就是一定要把渠道成本降低,这是我们的目的。如果不能解决成本问题,也就不能谈渠道创新或者是对现有渠道的颠覆和改造。

现在的家纺市场细分是非常粗放的,细分市场今后一定是这个行业发展的方向,你必须得做,如果不细分,你产品的特色就出不来,很多的问题都会来。

另外,家纺市场的销售渠道太过单一,主要是百货店、超市、专卖店、专业市场等,而行业内的产品同质、渠道同质,品牌同质等因素也一直制约了我们行业的发展。

针对存在的问题,专业市场怎么起到它应有的作用?

首先要定位清晰,必须有专业思想的定位。另外,要努力提升服务。专业市场如何发挥孵化器的作用?这就要看专业市场这个平台应该提供什么,我们一手是托着商户入驻,还有一手是托着你的买家,所有的服务都要围绕这两点。

第10篇

关键词:洛阳;旅游;管理体制机制;创新

如何响应国家号召,完成这一任务,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创新体制机制,处理好市场配置与政府主导的关系,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与政府调控的作用有效结合起来,激发市场活力,提升旅游产业的质量和效益。旅游业综合性强、关联度高的特点,决定了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必须坚持政府主导,[1]近年来,在洛阳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洛阳旅游产业取得了很大发展,然而旅游管理体制机制不畅所造成的条块分割管理弊端突出,影响了洛阳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因而创新旅游管理体制机制,为旅游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势在必行。

一、洛阳市现行的旅游管理体制机制

随着洛阳市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为了适应旅游管理的新任务,2013年,洛阳市对旅游管理体制机制改革进行了尝试,将洛阳市旅游局更名为洛阳市旅游发展委员会(简称旅发委),对其职能和内设机构设置分别作了相应调整,实现了集中一个部门统筹协调全市旅游发展。旅发委成员单位由文物局、园林局、公安局、工商局、质检局、交通局、龙门管委会等16个委员单位组成,通过联席会议参与旅游重大事项的研究与决策。洛阳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作为市政府的职能部门,行使与旅游管理有关的职能,负责牵头有关委员单位。旅游发展委员会的组建提高了旅游管理机构的权威,使旅游规划、制度的落实以及部门间的协调更加顺畅,市场监管更加规范,旅游行业的整体管理水平有了明显的改善。结合洛阳市旅游管理机构的设置,所辖各县(市、区)对旅游管理机构也分别作出相应的调整,或整合机构,或增加编制,总的来说,全市旅游管理体制日渐完善。[2]

二、洛阳市旅游管理体制机制存在的问题

洛阳市旅游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取得的成绩是可喜的,然而洛阳市旅游产业发展仍存在体制机制的障碍,这些障碍主要表现为三个“不协调”:资源优势与产品优势不协调、产品优势与经济优势不协调、管理职能与产业发展不协调。洛阳市旅游资源丰富,但是它们分别隶属于宗教局、园林局、文物局等单位管理,各个单位各自为政,有的甚至还在靠政府拨款支持,自身造血功能不足等多方面原因使许多资源未能转化为旅游产品。洛阳的旅游总收益与西安、郑州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由于体制机制的弊端,许多旅游产品未形成有使用价值的商品,如千唐至斋等旅游产品,这几年旅游产业一直未发展起来,仅靠门票收益,连景区的基本维护有时也保障不了,进而影响了整个洛阳市的旅游收益。随着事业单位改制的推进,许多景区实行企业制管理,但许多企业未实行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自主管理造成旅游资源的盲目开发,不科学开发,资源浪费、重复建设的现象比较严重,同时执法不严、多头执法的现象也依然存在。另外,洛阳市旅游管理不够全面,缺乏一致性和集中性。洛阳市旅游发展委员会虽负责对与旅游相关的事物进行管理,但只是涉及导游、旅行社、酒店、景区浅层管理等方面,远未涉及到商业、服务业等领域,这就不利于相关产业的有效贯通。洛阳市旅游发展委员责任大,权利小,当有游客投诉“欺客”、“宰客”、假冒伪劣商品时,也往往因为没有管理权限而鞭长莫及。所以洛阳市旅发委的16个委员单位虽名义上由旅游发展委员会牵头,但实质上并不受它管理,这样各个单位管理自己的旅游资源,必然导致条块分割,多头管理,不利于项目开发管理协调,自然影响了旅游产业的整体效益。洛阳市旅游产业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就旅游资源的数量和条件,并没有形成与之相匹配的旅游发展速度和水平。洛阳旅游产业的发展目前仍以分散的景点观光为主要方式,未形成吃、住、行、游、购、娱产业要素相互协调的产业链,旅游服务资源处于“多、小、散、弱”的状态,旅游市场秩序较为混乱;也没有十分成熟的旅游发展模式和具有品牌效应的拳头产品,归其原因,还是洛阳市政府对旅游产业发展的观念上存在误区,只是单纯地就旅游抓旅游,没有跳出旅游看旅游,没有把旅游产业放在整个社会经济中去考虑。

三、创新洛阳旅游管理体制机制的对策与思考

创新旅游管理体制机制是洛阳创建国际旅游文化名城的必要条件,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是建设名副其实的副中心城市的定位要求,应下大力气来进行。加强公共服务与管理职能,实现理性引导的宏观调控与专业运作的微观监管的有效结合。以产业规划、信息引导和市场促进为重点,稳步提升旅游经济宏观调控能力。为了适应当前洛阳旅游产业发展和旅游产业发展的新常态,应精心编制洛阳市旅游商品开发规划、旅游项目建设招商引资规划和国际旅游文化名城发展规划等专项规划,形成科学完备的旅游规划体系。该规划应纳入洛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体系,同时该规划应与城市总体规划、风景名胜区规划、村镇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全市性规划统筹兼顾,将旅游产业发展纳入城市整体发展中,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洛阳市应建立常态化的宏观信息机制,通过权威信息引导旅游产业发展。同时抓紧出台景区开放办法、旅游景区游客承载量核定办法、旅游安全管理办法、出境旅游条例等法规制度,完善与旅游法规相配套的政策体系。创新旅游市场监管,建立以游客满意为标准的综合监管体系。景区等级评定、旅行社管理、星级酒店评定、导游资格考试培训、旅游行政执法等权利都可以下放给地方、协会等执行,推进旅游执法重心下移,加强市县政府的旅游市场监管职能和力量。旅游主管部门应建立健全旅游服务监管体系,将监管重点转移到运营监管上。洛阳市应建立健全旅游企业的诚信评价信誉监督、失信惩戒和违规退出等制度,完善旅游企业和主要从业人员信誉公示系统,[3]同时可以利用旅游投诉热线、微信平台、电子邮箱等多种形式与游客互动,听取游客的意见,建立以游客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旅游市场综合监管体系。转变旅游发展经营机制,实行市场化经营。目前洛阳市旅游资源与旅游产品不成正比的状况,很大程度上因为景区或旅游企业没有实行市场化的运营机制,转变洛阳市旅游发展经营机制,实行市场化经营是旅游资源经过市场检验,变为旅游产品的转换器,是洛阳旅游管理体制创新的关键环节。由于历史、体制等方面的原因,洛阳市很多重要的旅游资源是国有的,管理体制却沿用了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目前洛阳市许多景区仍停留在门票经济时代,事业单位的经营模式限制了其活力。应把旅游企业推向市场,引导国有旅游景区实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参与市场竞争,最大限度地发挥景区的资源效益,尝试景区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改变政府包办、行政手段运作的经营模式。同时应加大非国有旅游企业的培育,对国有旅游企业改革形成倒逼机制,增强国有旅游企业改革的动力。引入互联网思维推进旅游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体制机制创新,说到底是旅游资源如何有效配置的问题。互联网颠覆了传统的工作模式,各种资源可以在网络平台上无障碍沟通,快速配置。旅游管理体制机制也要与时俱进,转变传统观念,借助互联网提升旅游资源和产业要素的配置水平,提升旅游产业的整体实力。应借鉴互联网“零距离”,即企业与客户之间没有距离,以客户的需求来实现个性化产品开发。旅游产品的开发就应摒弃以资源为中心的做法,而以市场即顾客的需求为导向,坚持市场需要什么就开发什么。洛阳应充分利用互联网,让游客参与到旅游产品的开发中来,以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互联网中每个人都是中心,员工没有领导,组织变得扁平化,这就改变了传统的分级管理制度,使每一级都直接面向游客,这既简化了办事程序,避免了、形式主义、效率低下等传统管理带来的弊端,也更有利于产品开发的市场化。互联网思维启示我们要树立开放思维,锐意创新,不断吸取新的科技技术、新的商业发展模式,这对于冲破事业单位管理的束缚,灵活管理机制,创新旅游队伍建设都十分有益,从而推动洛阳市现代旅游产业的建设。洛阳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应着力创新旅游管理体制机制,将旅游产业放在整个经济社会中进行改革,实行市场化经营,创新市场监管,使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产品优势,以增强经济效益,促进洛阳旅游产业的整体发展和区域经济地位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于冲.体制机制在现代旅游产业建设中的作用[J].旅游学刊,2014,29(10):5.

第11篇

一方面,经历了2006整整一年的大牛行情,市场人气十足,全民参股开户数屡创新高,银行储蓄来了个集体大搬家。

另一方面,暴富的渴望也引发了市场投机的躁动。2006年3月A股市场换手率为17.72%,2007年3月换手率已增至44.36%;并且,股指涨幅明显加速,A股指数从年初的2780点到最高4500点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而2006年一年的时间也不过涨了1500点,某地甚至张贴出了“抢劫不如炒股票”的治安宣传标语。

股市连续非理性大涨,已对国内经济过热产生很大影响。

政府与股民的冰火两重天

面对严峻的金融压力,国家数次采取手段给高烧不断的中国股市降温:

3月18日,央行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4月5日晚,准备金利率再提高0.5个百分点;

5月14日,证监会“加强投资者教育、加强市场监管有关工作的通知”,几大证券报高调宣传;

5月19日,央行调控组合拳出台,利率汇率准备金率三箭齐动。

从时间上看,政府的调控频率越来越高,强度越来越大。即使如此,股市继续加速上行,5月28日,A股指数创4283点的新高,同在这一天,中国股民开户数突破了1亿户。

5月29日晚,财政部发文,对证券交易印花税从5月30日起上调至3‰。

这一调控政策成为A股大幅调整的导火索。次日,股指大幅下挫近300点,此后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恐慌性抛盘。

连续5日,股指从4335点跌至最低3404点,市值瞬间蒸发掉数千亿,创造了近年来全球股市暴跌的世界记录。截至6月6日,ST类股连续3天跌停的有5只、连续4天跌停的有10只、连续5天跌停的有103只,让千万股民感受到了极度深寒的地狱滋味。

从技术上看,大盘在高位运行已经积蓄了调整的必然,而印花税的调整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并且,受历史“政策市”的惯性心理驱使,众多股民又以为政策性的熊牛拐点出现,很多做多机构也被迫止损离场,市场人气骤降。

此时,中国股市的股改进程还未全面完成,市场还有50余家未股改上市公司,显然与国家启动股改的目的背道而驰,中国经济发展需要一个稳定的资本平台。并且,印花税事件也招致很大的政治压力,媒体以及专家学者指责不断,甚至出现了股民在交易所自杀的恶性事件。

中国股市的大跌将更为严峻的挑战摆在了中国政府的面前。

按照国际上通常的说法,大盘跌去20%为“牛市转熊”的征兆,而股市在短时间里下跌三分之一为“崩盘”。难道这又是一次历史的轮回?

不得已,国家又展开紧急救市活动。不仅三大证券报6月4日齐发社论护市,各基金公司的投资总监也被紧急召至证监会,商讨应对措施。与此同时,暂停了几个月的新基金也重新开闸上市。短短一周时间内,中国政府面临的考验从抑制投机迅速转变为防止投资者出现恐慌性抛售。

反弹的力量?

管理层导向的逆转,让大盘有了重获希望的转机。

在新进基金抢筹绩优蓝筹的刺激下,基金重仓股和蓝筹股率先开始反弹,市场开始出现两极分化。6月13日两地指数高开高走,个股大面积涨停,沪指直奔前期高点下方,深指连创历史新高,行情热到发烫,轧空行情再度上演。

短短几天就从极度深寒到骄阳似火,充分演绎了中国股市的精彩和非理性的盲动。

静下来思考,大盘这种强劲逆转是有深刻原因的。

从政策面来看,主要是对管理层导向明朗的预期。5月份CPI数据后,市场对加息的预期开始减弱,短期出台温和调控措施的可能更大,如取消利息税,提高存款准备金利率等温和手段。

从资金层面来看,新进基金建仓抢筹。前期的大跌,让市场重新回到价值发现的轨道上,基金重仓股普遍占权重较大,指数走势较好;而短线资金则利用消息真空期的反弹暴炒权证以及其他热点板块,暴利效应使得市场气氛热烈。

而从个股来看,这样的暴跌并未改变受益人民币升值的地产板块股的机构预期,同时震荡行情也提升了券商股的业绩含金量,加之成渝板块的政策推动,让市场热点层出不穷,对反弹得以延续作用很大。

并且,短期的连续上涨使很多新股民渐渐忘记前期的下跌,开户数重新攀升,资金供给的充沛加之新股民非常的不理性,下跌时杀跌,上涨时又急于捞回损失,更会加大高位之上振荡的幅度和频率,大盘在这个位置面临很大的压力。

但是,这种反弹能持续多久?对后市的预期如何?是否已经走入牛尾的边缘?种种疑问让市场充满了微妙的敏感。

何去何从?

值得期待的是,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转型、实体经济的高速膨胀和内外结构失衡、过剩劳动力和过剩资本并存,使得当前的中国比任何时候都需要一个高效率的金融市场来加快资本化的进程。

显然,国家对这一进程的意志是明确的,要素资源价格的市场化改革将是加快中国资本化一剂最重要的催化剂,资本化加速必然是中国股市上涨的核心动力,这一宏大的背景是大势所趋。

然而,不得不说的是,中国证券市场监管还存在很多问题,中国股民为了国企解困,上市企业融资付出了巨大损失和牺牲,中国股市过去十几年遭受了巨大痛苦和灾难。

与此相伴的问题则是,靠社论来调控股市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如何更健康管理好资本市场,已经是考验管理层智慧的大问题。

因此,对中国证券管理机构而言,不能因为股市进入了牛市,而认为一切问题和矛盾就消失了。管理层必须要有清晰的战略考量才能准确定位市场调控的正道。何时出台监管政策?出台怎样的政策?以何方式出台政策?都会直接影响到市场的发展方向。

第12篇

一、简政放权给基层带来了积极影响

一是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简政放权要求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从对企业微观活动的干预转向对市场主体行为、市场活动的监管,从传统的“重审批、轻监管”转变为“宽准入、严监管”,促使地方政府管理方式由事前审批为主向事中、事后监管为主转变,更加有利于形成宽松准入、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简政放权对基层政府和部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市场主体和创业者则从中受益。

二是有效遏制基层腐败。从本质上看,腐败是权力失控的表现,权力过于集中而得不到有效约束和合理配置,是滋生腐败的一个重要原因。今年3月13日,总理在答中外记者问时表示:“简政放权是激发市场活力、调动社会创造力的利器,是减少权力寻租、铲除腐败的釜底抽薪之策”。从目前在基层的落实效果看,简政放权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地方政府和部门的权力寻租,有效遏制了一些基层的腐败行为。

三是激发群众创业热情。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是中央简政放权的一项重要举措。这一改革进一步放松了市场准入条件的限制,使得基层群众创业成本大幅降低,有效激发了群众的投资热情,尤其是对基层小微企业特别是创新型企业的发展起到了较大推动作用。以江苏省扬州市为例,仅今年3至6月份,扬州市私营有限公司登记总量同比增长达到60.6%。

二、简政放权在基层遇到的阻力和困难

对于简政放权,中央决心大、动作大,但一些地方对改革的担心多、动作小、跟进不力。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是基层各政府部门之间还未统一认识。当前,一些地方的政府部门在承接部分被下放的行政审批权的过程中,害怕承担责任,存在接小不接大、接权不接责、明接暗不接等现象。例如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中,规定餐饮、烟草等前置许可改为后置许可。然而,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有不少部门还片面地理解“谁审批、谁管理”的原则,错误地认为经他们批准的归他们管理,未经他们批准的归工商部门管理,前置许可改为后置许可后必然加重了后置许可部门的监管责任。所以有些部门对“前置改后置”等改革方案认识不统一,有畏难情绪,甚至不愿承接审批事项。

二是基层简政放权配套服务措施还不尽到位。简政放权后,地方政府原有的软硬件已不再适应新的公共服务要求。今年的登记制度改革中,取消了新办公司的注册资本金限制,全国范围内新登记企业呈“井喷”之势,但是,不少地方的配套服务措施没有跟上,频繁出现创业者办事排长队现象。一项原本为了方便创业者的改革措施,反而浪费了创业者的宝贵时间,长时间的等候一定程度上打击了他们的创业积极性。

三是一些基层存在放权后“放管脱节”现象。在市场监管方面,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对简政放权后如何加强市场监管研究得不够,方法不多。不少部门长期习惯于通过手中的行政审批权和处罚权实施市场监管。一旦简政放权落实后,不少部门由于监管抓手减少、监管体制不顺、监管力量不足等原因,拿不出有效的监管方法。有部分基层部门甚至以简政放权为由,干脆放任不管,造成了基层部分领域简政放权后管理的真空。

三、基层应如何落实好简政放权

对于基层而言,能否落实好简政放权政策,关键在于是否能够将政府和市场有机结合。二者结合得好就会产生“1+1>2”的效果,就能更好地推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如果处理得不好,则很有可能导致“1+1

加快全面清理行政审批事项,把权力还给市场。基层可成立由当地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的领导小组,统一各部门间认识,严格按照中央部署,进一步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特别是加大对民间投资、实体经济和小微企业的审批项目的清理力度,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最大限度地激发市场活力,把该由市场决定的事交还给市场,保证各类市场主体权利公平、规则公平、机会公平,为创业者营造一个日益良好的市场环境。

完善基层审批基础设施建设,把服务送给市场。各地可根据地区实际,将改革后的行政审批事项,包括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审批和相关行政事业性收费事项等均纳入行政服务中心办理,力求所有审批进中心、中心之外无审批,为企业和百姓提供便捷高效“一站式”服务。所有行政审批事项必须公开审批机关、审批依据、申报材料、审批内容、审批条件、审批流程、审批时限、收费标准,并公示审批责任人和投诉监督电话;各县(区)的行政服务中心要充分做好下放审批事项集中进驻准备工作,加快大厅升级改造,完善基础设施。同时,进一步健全市、县(区)、乡(镇)、村四级行政服务体系,落实机构编制,完善服务功能,将便民的触角延伸到最基层的农村和社区。

加强对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把信心传给市场。地方政府应由各地工商部门牵头,深化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降低企业准入和个人创业的门槛,发挥好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同时,深化税收体制改革,减少企业税费,继续落实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例如对“个转企”的个体工商户,可由地方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实行两年过渡期,符合条件的个体工商户延续原有税收征管方式,同时可建立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税收制度,增强全社会对创业的信心。

建立健全放权后的监管体制,用信用规范市场。进一步转变观念,确保市场主体在“宽进”的同时还要“严管”。基层应健全部门协作制度,完善市场信用监管机制,建立多方监督体制。例如,基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协调与前置许可部门的关系,互通信息,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构建更加科学、完善的市场监管信用体系。运用信息公示、信息共享、信息约束等手段,使得市场主体“一处失信,处处受限”,强化简政放权后地方政府及部门对市场主体的信用监管;同时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进行监督,对违法经营行为及时进行曝光,不断加大媒体和社会舆论对违法经营行为的干预力度,以此提高市场主体的自律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