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理性思考的重要性

理性思考的重要性

时间:2023-06-12 14:47:4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理性思考的重要性,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理性思考的重要性

第1篇

摘 要:近些年来,新课改在我国不断地推进,这就使得我国的初中地理教学更加重视对于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从前的传统教学,教师比较重视对于知识的讲授和传授,而现在应该重视“活动”在教学当中的重要性。地理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需要学生真正的“动起来”,甚至走到生活当中观察,这样才可以感受到自然学科,所以教师要充分重视初中地理教材中“活动”内容板块的重要性,真正培养学生形成理性思考,亲自实践,努力分析,通过课堂学习来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地理;活动;板块;重要性

地理是一门比较复杂的学科,主要是因为它具有自然学科的理性以及社会人文科学的特点,所以我们必须要兼顾这两方面的内容,真正做到对物理学科的深度挖掘。最近几年,新课改在我国不断的深入和发展,这就使得我国的地理教学更加注重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针对“活动”板块在教学当中的重要性以及具体措施,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通过游戏互动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科学性的小游戏来与学生进行互动,进而激发学生思考地理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例如,我们在讲《世界不同地区的语言与人种》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可以为学生呈现出一些不同肤色人的照片,让他们对于不同的人种进行分类,进而说出他们分别属于哪一个大洲或者大洋,然后对他们的语言进行分析,从而得出不同地区的人种语言有着联系和区别。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最主要的是帮助学生开拓眼界。初中生可能没有什么机会见到外国友人,所以我们通过辨别照片的方法让他们来了解世界各地的人种,对于他们本身来说也是一种提高。

二、通过模拟实验操作来进行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

很多时候我们并不能为学生呈现出真实的地理现象或者是地理事物,因此我们就需要通过模拟实验来进行操作,进而让学生看到实验现象,得出结论。例如,在教学《地球运动》时,我们只能够拿来地球仪让学生观察,通过观察和思考,教师要不断地为学生进行情景的创设,这样才可以在模拟实验的过程当中,让学生感受到亲自参与的快乐,真正地在实践当中学到应该掌握的知识。

综上所述,我们要充分重视起“活动”板块在当前的初中地理教学当中的重要性,只有充分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让学生在实践和操作当中获取知识,才能够更好地将教学开展下去,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庞泓.初中地理教材活动系统设计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

[2]朱明雪.教师对人教版初中地理新教材“活动”栏目的使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第2篇

在环保的背后,有两种各不相同的理念作为支持。一种是浪漫主义的思想,认为自然有外在于人而独立存在的理由,持这种观念的人有点接近自然中心主义或者“泛神论”的立场,于是他们把维护自然环境的完整性、生物多元性等视为值得追求和捍卫的价值。在以环保为工作目标的非政府组织中从业的人士,很多是这种理念的追随者。

另一种是理性主义,即从经济的、功利的角度出发强调合理规划和使用资源对人类存续的重要性。这种观点不仅在哲学层面上是成立的,而且它早已不仅仅是哲学层面的问题了,在工业化发展模式带来的种种严峻的负面问题的催逼下,环境问题成了威胁人类自身安危的紧迫的社会性挑战,是各国政府必须面对的当务之急。从《寂静的春天》到“气候变化”议题,环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已经无需任何怀疑了。

沿着这一问题的逻辑,各国都把环保纳入了管理的范畴,成立监管机构并扶植和规范相关产业的发展。比如,中国在2012年7月公布了《“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以“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规划》将节能环保产业定位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强调其“吸纳就业”、“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开始第二个任期的就职演讲中谈到,美国要在应对气候变化上起到领导作用,缘由是不能把新的就业机会和新的技术拱手让给别的国家。可见,各国政府在该议题上的管理思路是相近的。

但需要注意的是,“理性主义”在上述的逻辑延伸中发生了语意转换,由此我们可以区分两种“理性主义”:一是从全人类的长远利益出发而进行环保,平衡人类需求与自然资源承受能力之间的关系的 “理性主义”;二是将环保视同为一种“产业”,一个新兴的经济增长拉动点,并由此寻求产业发展和就业带动作用的“理性主义”。后者姑且可以称之为“市场主义的理性主义”。

一旦把环保纳入市场的逻辑,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就被置换了。在市场的条件下,从事环保产业的企业与其他企业不再有什么本质的不同,占据首要位置的考量将是市场扩张和资本积累。与其他企业一样,环保企业在思考问题和制定策略的时候必然会放弃资源有限性的这一环保理念得以成立的前提,代之以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预设。

另一个看似荒唐但不得不正视的逻辑是,环保产业的发展需要市场空间,而环保产业的市场便是污染,环保产业的扩展要求污染的扩张。一旦环保产业形成规模并有了自身的既得利益,那么它就将变成自己的理想的敌人—它不会以消除污染为目标,因为这等同于消灭自己;它甚至会有放任污染扩大化的冲动,因为这等同于市场的扩大。

想起一件往事。我曾偶遇一位环保领域的知名人士,并简单地交谈了几句。我说,你们开着越野车跑到河流的源头搞探测,排放量可不小啊。

她说,是啊,我们是个高能耗行业。

这是个值得玩味的回答。如果以解决环境问题为目的的环保本身也成了高能耗行业的一种,那么环保的目的还能达到吗?

为了解决现代化带来的负面问题,就必须把环保行业从产生问题的现代化逻辑中解放出来。如果听任环保行业被市场主义的逻辑俘获,那么对环境问题得以解决的期待,将无异于希望揪着自己的头发飞起来。

第3篇

(一)疯癫是理性和人性折射的反映

《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的“疯癫”不是不清醒的、无头脑的疯癫,而是建立在理智的基础上实现的疯癫,是理性状态的一种折射。因为疯癫之人能够说出将许多真理或者事实表达得清楚明了,他们有时能够渗透出人生的真谛。在社会黑暗、势力强大的背景之下,疯癫往往应运而生,它是针砭社会、维护正义的一种象征,极大的讽刺了黑暗社会的弊端以及人性的丑陋。哈姆雷特所坚持的人文主义一方面展现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另一方面将那些一味以利己以及功力主义的人扫荡一空。哈姆雷特利用自己的“疯癫”将叔父的弑兄篡位、母亲的失节改嫁等丑陋现实从正面途径得到了批判,彰显了人性的不可泯灭、人间存在的正义。莎士比亚从哈姆雷特的“疯癫”中展现出了人文主义的重要性,它是理性和人性的一种折射反映。

(二)疯癫体现了对人性生存的思考

一直以来,疯子都是人们嘲讽的对象,虽然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疯癫的这种现象已经司空见惯,并且对待疯癫之人的态度也在逐渐发生着改变。其实,在西方的文化传统中,疯癫是由理性状态下的沉默造成的,其本质就是通过对疯癫的描述和嘲弄反映对人性生存的一种思考。因为在生存的过程中必然会对人生存的意义,自我的批评与反思等做出思考,而疯癫之人没有这种烦恼,也不会因为这些思考而感到痛苦。疯癫不仅让我们意识到非理性的魅力所在,更是窥探出压制在人们心底的巨大欲望。由此可见,疯癫是人们对人性生存与生存价值思考的一种体现。

(三)疯癫是实现自我救赎的一种途径

在《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的疯癫是一个艰难的救赎过程,面对社会的污浊瘴气,单纯以一己之力和黑暗的社会进行斗争,而压迫者的、高傲者的偏见等,都没有因哈姆雷特的疯癫而发生任何的改变。哈姆雷特的孤军奋战难以使其坚持下来,在面对这一抉择时,人文主义思想使他坚定了信念,并且想要从根本上改造和拯救这个黑暗的社会,就需要不断地赋予自己新的生命和生存的价值。哈姆雷特利用疯癫、借助疯癫,来拯救这个黑暗和利益驱使下的社会、国家。摆脱疯癫的最好方式是结束自己的生命,但是结束自己的生命并不意味着生前所遭受的痛苦就会消失,它依旧会如影随形。因而不要轻易地去结束生命,要善于借用疯癫救赎自己,拯救社会。通过福柯对疯癫的解释,可以更清楚地看到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对疯癫的描述和使用,对哈姆雷特施以疯癫的形象,不仅仅为《哈姆雷特》增添了许多悲剧色彩,而且还通过侧面描述了在文艺复兴时期理性和非理性两者之间产生的一系列关系。因而,历史发展至今,《哈姆雷特》中所描述的疯癫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哈姆雷特疯癫给我们的启示

通过《哈姆雷特》,我们可以看出哈姆雷特是一个近乎疯癫的狂人,就疯癫而言,在现代人们眼中有着较高的审美价值也因此使得哈姆雷特的魅力经久不衰。在现在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状况下,人们逐渐丧失了自我意识而一味追从于技术的支配,人们没有勇气从理性的状态肆无忌惮的闯入非理性的思考模式下,而哈姆雷特却勇敢地进入了疯癫的大门,他摆脱了理性的枷锁和虚伪的面具,从痛苦的边缘中找到了自我并摆脱痛苦。疯癫使我们能够窥探到心底的欲望和渴望,忘掉责任与使命。其实,在每一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哈姆雷特。

三、总结

第4篇

关键词:反思性 教学

1 反思的内涵及特征

    反思是一种对于任何信念或假设性的知识,按其所依据的基础和进一步结论而进行的主动的、持久的、周密的思考。反思既是对教学理念、教学过程的回顾与审视,也是对即将开始的教学活动的合理性、科学性的思考与设计,是教师教学改革与创新同学生智力潜能的开发的合理途径,是教学过程最优化的过程。

2 反思教学法在排球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2.1教师教学角度的反思

反思层面的活动要求关注的是学生在活动中的理性思考,这是超越具体活动形态的精神活动。课前,教师不仅思考学生的基础、接受能力、场地器材等客观因素,更主要的是教师将多年的教学经验进行汇总、提练,并通过课前反思设计好“怎样教”活动预案。从教学设计与导入来讲,其目的是引起学生对击球时手臂与地面角度不同可使排球产生不同弧度的运行轨迹这一现象的关注,进而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探究动作要领,去分析、解决问题,最终帮助学生树立手臂与地面角度意识,使之学会学习。

课后,对自己的教学预案落实得“怎么样”?学生学得“怎么样”进行回顾和审视,以获得各种信息。同时,对于课堂教学中所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进行梳理,使之成为今后教学中应当吸取的经验和教训。

2.2学生学习角度的反思

反思性教学活动对于学生来讲,其关键在于通过反思,使学生主动审视活动的内在价值、运动科学性、合理性。“怎样学”、“为什么”是开发学生心智与潜能的最佳途径与方法。

排球学习中既要关注垫球的动作标准和垫球的要求(垫球的准备姿势、击球点、手型、发力等运动生理领域的知识)。更主要的是关注“为什么”,找到合理的学习切入点,对影响垫球的因素在关注表象的基础上进行主动建构性思考。充分考虑球的运行弧度、运行方向、运行速度等因素,进行主动思考并做出判断,并最终发出指令,进而主动加以控制,实现最佳效果,而不是被动、盲目地从事运动。

3 “反思性”教学在排球战术教学体系中的运用 

如果说“反思性”教学是对排球技术动作流程、动作标准、动作要求、动作合理性的有机融合的话。那么,“反思性”战术教学则是通过有效运用技术所采取的有预见、有目的、有组织的行动。

3.1 设计对排球战术反思的预案

排球战术教学是对学生智慧的运用,对于开启学生的智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学生的个人战术发球战术教学中,首先设计不同区域的发球在课堂上进行演示,随后提出问题,在发球前是否想过将球发向什么区域?将球发向不同区域的目的是什么?以引发学生的思考与探究,主要是让学生联想到针对二传、主攻、防守弱的队员,针对防守队员之间的结合部区域的发球,容易打乱对方的战术布局,为对方的战术进攻带来不变。

3.2 学生主动反思战术运用的合理性

反思强调认识主体自己认知、思考、探究知识的重要性,使之能够主动而非被动接受。

同时,学生通过战术体系的运用与研究反过来还能够对学生的排球技术学习提出新的要求,促进学生新技术的的发展与提高。如果只是将球发过网,不去考虑发球的攻击性,则会使发球的威力大打折扣,如果对发球的区域去进行思考并加以针对性的运用,则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4 结论:

4.1“反思性”教学是排球技术、战术教学最优化过程,是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充分合理运用战术意识的有效途径。

4.2“反思性”教学是发挥主体优势,培养学生心智和探究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新的学习观念,最终实现学会学习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

4.3“反思性”教学是教师通过自我反思,引导学生反思,进而调控教学过程的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1]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陈雁飞.体育教师如何进行反思,北京体育大学学报[J], 2005, 28(9):1246-1248.

第5篇

【关键词】体育游戏 幼儿教育 分析

体育游戏是以体育动作为基本内容,以游戏为形式,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要目的的特殊的体育活动。为了培养幼儿的竞争意识、独立表现意识和群体意识,促进幼儿心身全面发展,许多幼儿园将体育游戏作为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为此,本文针对体育游戏的特点和其在幼儿园活动中的重要性等方面,提出有关体育游戏开发和应用的一些见解,旨在讨论体育游戏在幼儿园活动中开展的有效性分析。

一、体育游戏在幼儿园活动中的重要性

学前教育的目标应使幼儿在原有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得到初步的身心锻炼和启迪,使幼儿在享有快乐童年的同时,身心得到与其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发展与提高。因此,非智力因素教育在幼儿的早期教育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而体育游戏作为非智力因素教育中最重要的一个分支,其特有的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的重要特点,对幼儿习惯养成、智力开发和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二、体育游戏的特点

1.娱乐性与趣味性。体育游戏内容广泛、简单易行,不受场地器材的限制,具有娱乐性与趣味性。

2.广泛性。体育游戏的活动方法、路线、规则可以根据参加对象而有所不同。场地器材可以根据现有条件选用。游戏中的动作也可根据具体情况做出相应变化。

3.体力和智力相结合性。体育游戏是综合性的体育活动,动作的综合性使得在完成动作时难以形成动力定型,必须要通过思考才能够做得出来。

4.可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在游戏中,每个幼儿充当不同角色,在愉快的体育游戏中,渐渐积累集体生活的经验,养成相互关心、相互谦让、相互协作的行为习惯。

二、体育游戏在幼儿园活动中开发应用的理性思考

体育游戏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其开发应用必须基于幼儿实际生理发展水平和心理需求。

1.体育游戏开发应用要适应幼儿生理特征。针对幼儿难以支持剧烈体育活动和体育活动内容要求多样化的特点,开发应用体育游戏主要考虑动作负荷和难度程度。一般要以基本动作为主,重在加强幼儿体能训练,促进幼儿身体机能发育和身体素质的提高。

2.体育游戏开发应用要符合幼儿认知能力。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游戏是幼儿认知世界的有效途径,游戏的开发应用不能脱离幼儿认知水平。感知觉是幼儿认识外界事物、增长知识的主要途径。

3.体育游戏开发应用要考虑培养幼儿的协作精神。开发应用具有合作功能的丰富多彩的体育游戏活动,为幼儿提供充分的协作机会,以利于建立良好的协作伙伴关系,让幼儿融入到集体中去,让幼儿在体育游戏的合作中消除内心的抑郁、孤僻等消极心态和行为。

三、 体育游戏在幼儿园活动中开展中的对策分析

1.体育游戏活动过程中的设计。活动设计时应清晰划分三个环节:开始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并注意其相互联系;各环节应以积极运用感官为原则,灵活运用多种活动形式和方法,促进幼儿在不同水平上的发展。

2.体育游戏设计以幼儿的智力开发为主。体育游戏的设计应将科学探索活动融入到体育活动中,使整个游戏过程不断对幼儿的认知提出挑战,除了保证幼儿一定的活动强度、锻炼体能外,还能培养了幼儿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使体育活动的教学过程成为发现、探索、再创造的过程,丰富活动内容,增加了活动乐趣。

3.体育游戏示例。⑴健身功能。幼儿期是身心生长发育的关键期,这阶段需要通过各种运动来锻炼肌体,强健骨骼,以达到身体平衡与协调。民间体育游戏包含许多基本动作,使幼儿的各种感官都能得到相应的锻炼与发展,从而促进幼儿身体的发育和体能提高,使幼儿体质健康。⑵益智功能。对于幼儿来说,正是游戏娱乐这种非正式却有效的教育方式,在轻松嬉戏中传递了知识、开启了心智。游戏,可以训练幼儿语言表达能力。⑶怡情功能。体育游戏对幼儿来说,不仅有增强体能、开发智力的作用,而且还有陶冶情操的功能。在游戏过程中,幼儿学会了自我控制,锻炼了抗挫能力,形成了乐观开朗的性格。

体育游戏都是集体进行的,幼儿通过游戏相互交往,能加深幼儿之间的了解,增进友谊; 能在相互交往中增长社会交往的知识和经验。在心理上,幼儿需要强烈的安全感和适度的自我肯定;需要成人或年长儿童协助他们进入社会,增长经验,心理健康对儿童的身体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价值,体育游戏正适合这种心理发展的需要,这是符合身心关系的辩证思想的。

参考文献:

[1]李炳珍,沈艳凤.幼儿快乐体育游戏的设计与实践研究课题报告[J].学前教育.2010(6).

第6篇

    一、类型学理论与信息视觉设计的相关性分析

    1信息视觉设计中的“单位”与类型学理论中的“原型”信息视觉设计不仅需要形创作能力亦需要逻辑思维能力,而当面对海量的信息,后者的能力所凸显的价值往往超过前者。信息视觉设计通常有以下几个步骤构成:寻找数据-设定单位-构建层次-设计加工。寻找数据即解读信息的过程,设定单位、构建层次则是在解读信息后提取核心内容进行自我消化,是设计师发挥创造性前的独立思考阶段,最后的设计加工就是通常所说的视觉可视化。设计师唯有在设定单位、构建层次时独立构建清晰逻辑才有可能使最后的设计作品让人看得明白,由此可见这一阶段的重要性。因而,在这一阶段,笔者引入类型学理论这一交叉学科,类型学中强调"原型”的提取,这和信息视觉设计中旳"设定单位”有着及其近似的内涵。

    1.1信息视觉设计中的“单位”对于设计而言,点、线、面是构成画面的基本元素,构成主义的发展对世界设计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开辟了设计教育界的先河,至今仍有很多设计院校沿用包豪斯的教学体系。包豪斯的构成训练模式,能培养学生对于设计的理性认识,这可以帮助更多人去理解设计这一传统意义上感性的领域,同时也是信息设计的基础。在信息视觉设计中,"单位”指用于判断信息属性的衡量标准,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抽象的。例如数据统计中常见的柱状、折线,每一根柱子每一个点就是"单位”,是具体的;在宜家的产品目录中,产品或按色彩归类,或依功能需求排列,这之中色彩和节日即通常所说的“主题’’就是“单位”,是抽象的。面对同一个设计主体,"单位”的选择根据设计目的的不同而变化,与前文所提到的2相比,设计对象同样是摩天大楼,但由于想要表达的意不同,所选择的“单位”亦不同。

    1.2类型学理论中的"原型"类型学中对"原型”的理解归根结底源于德国心理学家荣格的相关理论。荣格将人的精神分为三层:意识、个体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其中集体无意识处于心灵的最深层,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精神剩余,包含过去所有世代所累积的经验。荣格是这么论述"原型”的:“这个词既适宜又有益,由于它向我们指出了这些集体无意识的内容,关系到古代的或者可以说是从原始时代就存在的形式,即关系到那些自远古时代就存在的宇宙形象。”人们每次沟通和互相交流的过程中都有一些基本的机制和原始的“源代码‘’在起作用,要理解这一连接过程,我们就必须深入研究,而远不能停留在沟通的语言意识水平上。实际上,我们必须了解连接过程最基本的潜意识心理规律。肯特-沃泰姆在《形象经济》一书中强调了原型对于集体无意识的重要性。既然"原型’’是集体无意识的内容,那就是能够唤起人们内心深处共鸣的物质,一定具有某些共性。这就如同在一堆信息中寻找类同点,确立“单位”一样。只是前者更具有哲学深度。借助于类型学理论中的“原型”概念,可以帮助确立信息中的共通关系,建立信息的逻辑,这在整个信息视觉设计中是核心部分。

    2构建信息的层级关系如果说寻找“单位”、挖掘“原型”是信息视觉设计最重要的步骤,那么组织现有资料、构建信息的层级关系恐怕是最困难的阶段了。这就好比一个没有隔板区分的柜子,所有的物品都只能堆放在一起,即便有规律的放置,但拿取依然会出现麻烦,所以如何分层是信息视觉设计的重要环节。构建信息层级的关键在于建立设计原因、作用、顺序,以及所涉及的对象,设计的信息要适量适时地表现,才能确保设计师传达的故事能被用户很好地理解。层级关系主要依据受众的需求进行,一般分为两类:内容层次,将信息按出现的情境与目标受众的研究结果相结合进行分类。例如word界面中,当我们想要进行字体样式编辑时,能够迅速定位到第二个模块进行寻找而不受其他功能模块的干扰。空间层次,空间的层级关系就好像超市中的货架,推广产品、优质产品总是放在客户第一眼就能扫到的‘‘黄金位置”,其他难以引起视觉注意或拿取不便的地方就会放一些陈旧、多余的商品。规划不同层级内容的在设计中所占比重,使信息更具导向性,如此以来整体的画面感随之增强,无谓的语言文字表达可以减少甚至取消,达到更优秀的视觉效果以便于观察记忆。

    3理性的美感理性的美在于分毫不差,精准无误,理性的美在于追根溯源,寻找物质的根本。类型学理论是从理性分析的角度探索事物,而信息视觉设计属于设计学科,介于理性与感性之间,这里将类型学引入旨让一些模棱两可的东西更清晰,突出设计理性的一面,这将有助于提高处理信息的效率,在现在的大环境下势在必行。"伟大属于希腊,光荣属于罗马”。作为艺术史上的经典,古希腊艺术表现出的是一种大气磅礴,稳重和谐。对称、平衡、黄金分割、斐波那契数列,这些是属于理性思考的符号,在古希腊建筑、雕塑中被广为推崇,也正是由于这些理性的数据分析,使得古希腊艺术得以被古罗马几近完美效仿,并发扬光大,使之成为经典。如果说信息视觉设计和平面设计有何区别,那就是别者是建立在理性表达基础上的艺术,而理性表达的核心需要借助类型学理论来深化。通过类型学理论的方法理清信息脉络、构建信息网络关系、寻找各关键点中的相关性,以全新的形式表述原有的内容,这一过程理性清晰,使之呈现的结果亦充满理性的美感。艺术是理性的,但设计必须是理性,因为设计是为人服务,这就促使设计师必须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客观去分析设计内容、设计对象、设计目的。

    二、结语

    对信息视觉设计的研究目前多以从视觉美学、视觉设计角度为主,从此学科发展角度来看是预料之中的发展方向,但单纯从视觉角度入手容易使设计师陷入设计瓶颈,影响产出效率。中国有句古话:“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助其他领域的知识不失为解决瓶颈问题的好途径。在信息视觉设计领域引入类型学理论的方法,对研究信息视觉设计中的fe息采集、分析、蹄选并抽象出重要的信息"原型’’从而进行视觉设计是一种有价值的方法和手段,同时这也是对仅重视设计结果即设计外观的信息视觉设计理念的一种启迪,希望唤起信息视觉设计师对此领域的全新的认识,避免设计成为自身的累赘和社会负担。

第7篇

关键词:中学生;美术教育;美术思维

培养学生的美术思维是美术教育的目标之一,美术教育也是我国推行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新课程改革以来,国家更加重视美术教育在学生发展中的地位,美术教育已经被列入义务教育的各个阶段,成为我国基础教育中比较重要的一项。美术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在启迪学生心智方面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美术思维的培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塑造一个人的人格,同时对一个人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也起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一、美术教育现状及培养学生美术思维的重要性

1.我国美术教育的现状

在新课改之前,我国的各中小学都专门开设了美术课,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美术课在高考、中考的压力下成为了“摆设”,仅仅是排在课表上应付上级的检查而已。有些学校也会开设美术课,但只是停留在教师画一些比较简单的静物,学生进行模仿的层面。

新课改后,美术课在中学教育中被重视起来,但也只是停留在兴趣培养和简单的欣赏层面,没有从美术思维方式的高度对学生进行启迪。同时,由于师资力量的缺乏,所以即使美术课的重要性得到认识,也因资源缺乏导致中学美术教育面临很大的阻碍。

2.培养学生美术思维的重要性

美术思维就是我们在生活中用美术的方式进行思维。培养美术思维要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审美能力以及对美的情感体验入手,提高其生活和学习能力。感官视觉是我们获取外界信息的最主要通道,美术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在人的思维特别是创造性潜能的开发方面发挥着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作用。

放眼古今各个艺术流派以及各种艺术思潮的兴起,几乎无一不是以美术的观念和思维作为先导的。培养学生美术思维的重要性,从它在人类的现代教育中,特别是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方面的巨大影响中可见一斑。

二、培养学生的美术思维的措施

美学意义上的美术思维,主要包括三方面:第一是好奇心与观察力;第二是创造力与想象力;第三是条理性与表现力。下面分别从这三个方面对中学生美术教育中美术思维的培养进行阐述。

1.好奇心与观察力的培养

无论是艺术作品的创作还是对事物的认知,都是源于人们的好奇心。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可供绘画的事物很丰富,但是有的人视而不见,有的人却能够迸发出灵感,创作出美妙的图画,这就是观察力的差别。这里所讲的观察力是指全面、细致、正确认知事物特点的能力,是对事物有效的观察。学生首先需要具备一些关于所观察事物的知识,然后要有明确的观察目标,这样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

在美术教育中,观察力的训练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是从宏观层面对事物整体形象的掌握,另一方面则是要从微观的层面去把握绘画形象的典型特点和细节。培养这两方面的能力,首先,教师要让学生多留意生活中适合绘画的事物,以一名画家的心态对事物的形象积极做出艺术反应。其次,在美术课中,教师要提高学生在美术造型方面的语言表达能力,在绘画过程中,详细讲解点、线、面以及光对事物造成的视觉效果。

2.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培养

通常美术作品所展现的物体不是一件实际存在物,而是建立在物体的存在之上却又高于现实的情境。我们在绘画的过程中,不仅仅要简单形象地表现事物,更多的是要创造性地表现生活。美术课堂上,教师要带领学生一起体会画面背后深入画家心灵的东西。例如:我们在教学生赏析某一个画家的画作时,要从作者的生活背景以及经历、创作背景开始说起,并在这个前提下,引导学生思考画作的内涵和作者的思想。同时,作画的时候,不能让学生简单地停留在模仿的阶段,应该鼓励其进行再创造。

3.条理性与表现力的培养

条理性和表现力是在对事物进行理解之后的构思和组织,并按照美学规律展现出来。条理性着重对事物的理解,表现力着重对事物的组织。这要求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对画作物体进行拆分,学会把一堆凌乱的绘画素材按照各自的属性组合成系统。

美术思维是从一个更高的层次对美术学习者提出的要求。在中学美术教育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美术思维,从思维的高度提高学生的美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李琦.浅议中学生美术兴趣的培养[J].学术论坛,2010,(08):46.

第8篇

“珍爱生命,阳光生活”

活动背景

大学校园是国家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大学生的生命、生理健康情况直接关系到祖国的发展和名族的未来。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的普及化,致使一小部分大学生对生活和生命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没有认真的对待生命,珍爱生命。联系到我校自20××以来出现了三次校友自杀的悲剧,为了让本班同学更好的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性,懂得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现由班委会主办一次主题为“珍爱生命,阳光生活”的主题班会,希望全班同学积极参与,携手共同搞好本次主题班会,体现本次主题班会的意义。

活动目的

结合自身实际,让同学们对自己的思想认知程度有一个比较好的认识,形成珍爱生命的意识。

通过本次主题班会让同学们对自己所在的班级环境(主要为思想上)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为以后更好的搞好班级同学关系起到一个铺垫作用。

通过本次主题班会,使全班同学能够更好的互动,大家各抒己见,为形成一个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提供机会。

这次主题班会给了班级所有同学展示自我,锻炼自身的机会,为以后参加活动或者工作提供了一个比较好的实习平台。

丰富全班同学的生活,拓展全班同学的知识面,真正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性和珍爱生命的必要性。

活动可行性分析

1,同学们都希望班级能够给自己一个平台好好展现自己,让其他同学对自己有一个更深的认识,交到更多的知心朋友,以利于更好的搞好大学生活。

2,同学们对近期校友跳湖事件议论纷纷,所以可以通过这次主题班会让同学们畅所欲言,让辅导员老师和班委对本班同学的思想认知程度有一个更具体化的认识,以利于以后更好的开展本班学生工作。

3,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当它的重要性在我们大学生身上没有得到真正落实时,需要通过开展一次主题班会唤醒大家对生命重要性的更深刻认识。

活动宗旨

健康 积极 团结 和谐

具体活动时间

20××—11—7晚6—8点

地点:

待定

活动对象

全体电子信息工程2班同学

活动内容

班委发表个人见解,分析大学生自杀背后的原因

其他同学针对大学生寻短见的原因发表自己的观点

班内集体讨论,通过综合全班同学的意见最终得出大学生自寻短见的根本原因所在,主观原因,客观原因等!

班委发表个人见解,分析大学生自杀背后的原因(时间不超过6分钟)

班长带头发言,列出与本次活动相关的案例,并就其中一到两个案例做出正确而又深入的分析。特别针对我校近期来出现的校友自寻短见事件分析其根本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以及由此引发的思考和感想。谈谈我们大学生应该怎样做才能更好的领悟到生命的重要性,认识到大学生应该珍爱生命的必要性。

团支书发言,与班长发言类似,谈谈自己就大学生轻言生命这一现象的见解与认识,着重谈谈大学生应该如何珍爱生命。站在团员的角度,谈谈作为一个共青团员或者即将入党的大学生来说,生命对于祖国发展和名族复兴的重要性,唤起大学生对生命的热爱,永远不忘一个大学生的历史重任和崇高使命。

学习委员发言,与其他班委发言类似,谈谈自己就大学生自杀这一非正常现象的认识,并由此引起的大学生对学习的思考。通过自身的学习实践,谈谈大学学习的重要性,让同学们能够明白学习不仅仅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学会如何感性做人,理性做事,好好学习,珍爱生命。

生活委员发言,与其他班委发言类似,谈谈自己就大学生寻短见这一非理性事件的看法,并由此引起的大学生对生活的思考。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谈谈大学生应该如何正确利用充足的非学习时间,合理安排生活时间,让自己的大学生活更充实。

组织委员发言,与其他班委类似,谈谈自己就大学生自杀事件的看法,并结合班级实践谈谈我们是否可以通过更多的班级活动来充实大学生活。

其他同学针对大学生寻短见的原因发表自己的观点(发言时间原则上不超过5分钟)

本环节可以分组进行谈论,派代表上讲台发言,也可自行发言。

发言内容应围绕主题,积极,健康,向上,对全班同学生活和学习有一定意义。

班内集体讨论,通过综合全班同学的意见最终得出大学生自寻短见的根本原因所在,主观原因,客观原因等;突出本次主题班会的重要意义。

参照宣传委员的记录情况,由班委集体讨论(时间不超过20分钟),讨论后由班长或者团支书总结本次主题班会,得出关于大学生“轻言生命,自寻短见”这一现象的原因所在。

班长综合全班同学的心声,号召全班同学一起珍爱生命,为美好的未来奋斗不止。

活动总时间预计

班委发言时间:约30分钟;

学生发言时间;约40分钟;

集体讨论并总结时间:约50分钟。

预计本次主题班会总共耗时:2小时

关于开展主题班会的通知

××级电子信息工程2班全体成员:

针对近期学校因大学生思想不够成熟,心理承受力脆弱而酿成的自杀悲剧,经辅导员老师和班委的讨论决定,特在我班开展“珍爱生命,阳光生活”的主题班会,旨在让同学们就本次重大悲剧做出自己的评价以及谈谈自己由此引发出的感想,领悟到生命的重要性,更好的学会如何度过阳光的大学生活。

因本次主题班会需要全班同学的共同参与,在辅导员的指示和班委的商量讨论下,希望每位同学做好相关准备:

1,在本次班会召开前写一份关于本次校友跳湖自尽事件的所思所感(上交辅导员,时间待定);

2,搜集相关大学生因情感原因,性格原因,家庭变故等原因而造成自杀或者自杀未遂的案例,并就其中一个或两个案例做出自己的评论,并做好相关原因分析(本环节可以由班上几个同学共同探讨准备);

3,每一个同学做好班会发言准备,可以临场发挥,也可提前写好发言稿,只要内容积极向上,与本次班会的主题相吻合即可。

附:

第9篇

一、教学反思对语文教学的重要作用

1.在反思中不断改进教法,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在课堂上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形成,真正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在课后及时反思、小结,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

2.在反思中完善对语文教学知识体系的认识

经历了一次循环教学后再回头看三年的语文教学,更多的是对语文教材编写的理性思考与正确把握,更加认识到每个阶段教材对于教学的指向性与重要性;更多的是对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深度理解,更加认识到课标中各个阶段培养目标的科学性与正确性。

3.在反思中了解学生,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

初为人师时,我信奉“严师出高徒”这条古训,要求学生非常严格,学生没做作业或者考试成绩不好都会受到我的严厉惩罚。结果“高徒”没有培养出来,学生反而开始疏远我。于是我开始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对学生学习或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我都会作较冷静的思考,不再机械按自己的标准去塑造有差异的学生。不知不觉间,学生对我亲近起来,他们认为我和蔼可亲、讲解力强,有时不经意间的一句话就能把迷惑了他们好久的问题点拨得清清楚楚,其实我还是原来的我,只不过因为注重反思使我的教育方法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最后,我们还要反思教学设计,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反思课堂中的创新和不足,在反思中摸索语文教学的高效性。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坚持写三年教学反思可能成为名师。”由此可见,教学反思对我们语文教学师的成长有多么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反思对语文教师成长的重要作用

1.教学反思有利于语文教师提高自己的理论基础

学校开展语文教研组活动,就是让语文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的平台。我们可以将语文教学中自己记录下来的新发现和困惑带到这里进行共同商讨,也可自觉地去参阅一些资料和书籍,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既促进了我们语文教师的进一步学习,又能使教师自觉地将自己的思考与倡导的理论结合起来,实现对语文教育理论认识的提高,增加了语文教师教学活动中的科研含量。

2.教学反思有利于语文老师的不断成长

第10篇

一、让学生认知数学的重要性

高中数学教育是一门基础性自然科学,在人生的知识教育中起承前启后的作用,也是学习物理、化学、计算机等学科基础,对培养学生的思想意识和探究精神,认识数学,领悟数学的实质与内涵,形成理性思维,与创新精神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好数学,领悟好数学思想还可以让人终身受益,因为数学思想,对个人理性思维的培养起到了奠基作用。在学习数学中,能够培养一个人做事谨慎的态度,能充分地培养好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且在高考中占有150分的大比分,足以见得数学的重要性。数学中有一些知识是人类长期实践经验和理性思维的结晶,很多知识是一个学者的毕生精力甚至几代人的心血,所以这些知识远远超出了学生目前的经验和理解能力;甚至有些思想是他们根本理解不了的。特别对高一的新生,他们的数学意识刚刚形成,甚至是处在萌芽当中,仅仅是理性的东西,会使他们学习的数学兴趣大减,如果没有很好的过渡甚至会让他们对数学有厌恶感,而兴趣又恰好是学好数学必须的条件,由此要求学生必须要手脑并用,逻辑思维要有,动手探究能力的培养也很重要。手脑并用在数学中得到体现,认识到了它的重要性和困难程度,也就理解了要学好数学,与数学难学的所在。只有知己知彼,才可百战不殆。而如何引导好学生,又恰好是高一教师的教学重点。

二、让学生体会出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的不同

高中数学中是逻辑思维为主,而初中则以形象思维为主,高中阶段,学生需要学好代数、几何、概率统计、导数等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提高一学生数学探究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探究出的知识,才会更容易为人理解和接受,高一学生升入高中的数学成绩普遍很高,原因是他们有大量的时间做题,并且初中题型简单,有很多种考试题型学生们平时都见过,甚至背得很熟,而高中就不一样,高考的题变化莫测,很少有人那么“幸运”;高中数学内容多,重点多,每一个终点里的变换花样又多,所以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普遍认为与初中脱节,而初中生由于知识水平和计算能力都相对差,所以他们的探究能力也要不如高中生。而这种探究能力就需要在高一时好好培养,一个问题上要培养他们多问为什么,由此对于刚刚踏入高中大门的学生就更要认识不足,弥补不足,把形象思维很好地引入逻辑思维上,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使得他们成为手脑并用的人,为更深层的学习做好准备。

三、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

1. 教学首先要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能否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教学成败的首要因素。因此,在教学中,首先对学生进行德育,显得尤为重要。第一,就是消除学生与老师的距离感,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信任,建立友谊的师生关系,这是学生学习动力的源泉;第二,要真心关心学生的生活,让他们感受亲人般的温暖,改掉老师威严般的面孔,让学生更愿意接近老师,接近老师所教的学科;第三,对犯错的学生绝不姑息,“严”字当头,教不严师之堕,但方法一定要合适,让学生感到你批评他是为他好,这样才乐于接受你的批评,改正自己的错误。

2. 教学要对每一个学生负责任。每一个学生的基础都不一样,他们来自不同的学校,有着不同的学习数学的习惯,有些好的学生上课一点即通,有些可能需要一点时间理解,有些可能消化理解新知识的时间要更长一些,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讲课时更注意面向全体学生,一节课里的练习题分成三类,使每一类型的孩子都能在上课时吃得饱,理解能力强的三种题都做,基础差的做基础题,课后再由帮带小组帮助解决,最后还是理解不好的内容,老师再进行辅导。在兴起的课程改革过程中,我们学校在研究高效课堂,虽然初始,但已见收获,班级成绩总体水平一样时,就可以让他们从一个个小问题入手,他们觉得伸手就够得着,当然就愿意学了。

3. 在教学中要深入浅出。怎样将很难,不好理解的问题讲解的深入浅出,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有兴趣,只要兴趣有,他们一定会全力以赴。我总是在思考:要是我们能将数学课讲的像故事般美妙,那么数学就绝不再难学,若数学的探究过程像打游戏一样,每一讲都声情并茂,那时也许数学将不再难学,数学将不再难教。

第11篇

一、教师与学生都要了解数学的重要性

我们都知道数学便是理科的基础,如果数学不好的人,理科一定不好、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学科。透过抽象化和逻辑推理的使用,

可以理解为人类逻辑性训练的必要途径。数学,作为人类思维的表达形式,反映了人们积极进取的意志、缜密周详的推理及对完美境界的追求。它的基本要素是:逻辑和直观、分析和推理、共性和个性。虽然不同的传统学派可以强调不同的侧面,然而正是这些互相对立的力量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综合起来的努力,才构成了数学科学的生命力、可用性和它的崇高价值。今日,数学被使用在世界不同的领域上,包括科学、工程、医学和经济学等。数学对这些领域的应用通常被称为应用数学,有时亦会激起新的数学发现,并导致全新学科的发展。数学家也研究纯数学,也就是数学本身,而不以任何实际应用为目标。虽然许多以纯数学开始的研究,但之后会发现许多应用。

二、教师要准确把握不同阶段的数学知识点

第一学段(1~3年级)

1、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 内的数、小数、简单的分数和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2)经历直观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简单几何体和 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能初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获得初步的测量(包括估测)、识图、作图等技能。对称现象,能初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获得初步的测量(包括估测)、识图、作图等技能。(3)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

2、数学思考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2)在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 ,发展空间观念。(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与类比。(4)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与类比。

3、解决问题

(1)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3)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4、情感与态度

(1)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2)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 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5)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第二学段(4~6年级)

1、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及简单数量关系的过程,认识亿以内的数,了解分数、百分数、负数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探索给定事物中隐含的规律,会用方 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会解简单的方程。(2)经历探索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运动和位置关系的过程,了解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 基本特征,能对简单图形进行变换,能初步确定物体的位置,发展测量(包括估测)、识图 、作图等技能。(3)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掌握一些数据处理技能;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计算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数学思考

(1) 能对现实生活中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会用数、字母和图表描述并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简单问题。(2)在探索物体的位置关系、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设计图案的 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3)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4)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对结论的合理 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

3、解决问题

(1)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2)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试图寻找其他方法。(3)能借助计算器解决问题。(4)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5)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6)具有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意识。

4、情感与态度

(1)对周围环境中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具有好奇心,能够主动参与教师组织的数学活动。(2)在他人的鼓励与引导下,能积极地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有 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 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对自己得到的结果正确与否有一定的把握,相信自己在学习中可以取得不断的进步。(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 方法来解决,并可以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述和交流。(4)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推断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5)对不懂的地方或不同的观点有提出疑问的意识,并愿意对数学问题 进行讨论,发现错误能及时改正。

第三学段(7~9年级)

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符号的过程,认识有理数、实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能运用 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进行描述。 (2)经历探索物体与图形的基本性质、变换、位置关系的过程,掌握三角形、四边形、圆的 基本性质以及平移、旋转、轴对称、相似等的基本性质,初步认识投影与视图,掌握基本的 识图、作图等技能;体会证明的必要性,能证明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基本性质,掌握基本的推理技能。 (3)从事收集、描述、分析数据,作出判断并进行交流的活动,感受 抽样的必要性,体会用 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掌握必要的数据处理技能;进一步丰富对概率的认识,知道频率与概率的关系,会计算一些事件发生的概率。

数学思考

(1) 能对具体情境中较大的数字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能用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刻画事物间的相互关系。 (2)在探索图形的性质、图形的变换以及平面图形与空间几何体的相互 转换等活动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3)能收集、选择、处理数学信息,并作出合理的推断或大胆的猜测。 (4)能用实例对一些数学猜想作出检验,从而增加猜想的可信程度或推 翻猜想。 (5)体会证明的必要性,发展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解决问题

(1)能结合具体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 (2)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尝试评价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 (3)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4)能用文字、字母或图表等清楚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解释结果 的合理性。 (5)通过对解决问题过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6)能用文字、字母或图表等清楚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解释结果 的合理性。 (7)通过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

情感与态度

(1)乐于接触社会环境中的数学信息,愿意谈论某些数学话题,能够在数学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 (2)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并有独立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 题的成功体验,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3)体验数、符号和图形是有效地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认识到数学是解决 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 (4)认识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推断可以获得数学猜想,体验数学 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感受证明的必要性、证明过程的严谨性以及结论的确定性。

第12篇

 

以往研究表明体验性学习对教学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能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以启示,让学生有切实的情感体验等是心理课的设计难点和重点。本研究以“适应中学生活”主题课程为例来探讨心理课在结合探究体验教学和内容传授教学模式上的尝试,从而呈现出学生课堂体验在心理课堂中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

 

一、研究过程

 

(一)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北京市某中学初一学生。学生整体水平较好,知识面较广,领悟能力较高,接受力也比较强;比较关注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担心在新集体中显露不足,对群英荟萃的新环境警惕性较高。

 

(二)研究步骤

 

研究步骤主要体现在同一主题下教学设计的改变,从最初的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改进为强调学生的课堂活动体验,再改进为强调学生的课堂情绪体验,不断改进的过程中体现心理课堂中学生体验的重要性。

 

1.首次课堂设计

 

最初的课程设计主要以问答的方式进行,预期激发学生对校园的了解,思考如何适应新环境,主要环节为:让学生介绍自己了解的同学、介绍校园、对比中小学生活的不同、讨论如何适应这些不同,最后布置作业,作业形式为案例分析,教师给出一定的提示,辅助学生思考。

 

本次教学设计,在内容安排方面,由简入难,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但存在问题较大,问题主要来源于课程设计的形式缺乏学生体验。

 

(1)教学模式单一,互动方面较少。首次课程设计几乎以“老师问,学生答”的方式贯穿全场,初一的学生尚且缺乏单以问题引导就能够进行反思和执行的能力。另外,学生对周围的同学和环境还不熟悉,可能还不适应在不熟悉的同学面前表现。而且教师过多采用单独提问的方式,不能保证所有学生的参与。

 

(2)教师的提问缺少递进性和引导性,没有做到由浅入深地层次性提问,课堂缺少对学生日常体验感受的引导。

 

(3)教师在每个活动环节后,缺少必要的总结,难以完全呈现活动的价值,无法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

 

2. 第二次课堂设计

 

第二次课堂设计增加了必要的体验活动,增强了提问的具体性和引导性,以及整个过程中的情绪渲染和情感交流。第二次试课的主要环节为:接力棒游戏,考察对同学的认识、了解校园设施和规则竞赛、对比中小学生活有哪些不同之处、思考如何适应这些不同,作业是为期两周的探索校园并回答问题任务。

 

本次课堂设计增加了学生的集体活动,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和参与性,活跃了课堂气氛,活动过程促进学生的思考,让学生体验到自己对周围的人和环境的了解程度,弥补了首次课堂设计中的部分问题。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教师过于重视传授技巧,在重要的生活适应方面以讲述和传授为主,与实际实施起来的难度之间存在脱节,降低了学生兴趣,没有和教师产生应有的共鸣,在心理上依然缺乏依托感,认为适应还是一个“过来人”在宣传大道理。主要问题如下。

 

(1)教师的站位较高,希望能够一次性“教会”学生一些适应的技巧。但心理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显现成效的,对于适应这样大的话题更不是能够单凭一次课就能让学生做好的。过多向学生传授以往的经验对于学生来讲并不适用,学生缺少的是去了解在什么时候如何用这些技巧,或者在真正面对问题的时候是否能理智地使用这些技巧。

 

(2)教师缺乏对应对问题时应采用的态度的必要讲解。心理课的体验并不局限于活动体验,也要让学生有必要的情感体验,保持理性的情感。当问题不能快速解决时,过多的技巧可能起不到明显作用,而保持理性的情感和积极处理问题的心态很重要。

 

3. 第三次课堂设计

 

本次课堂设计的主要改进点在于教师的导入语没有过多强调对适应技巧的掌握,而是加入对适应问题的看待方式、态度和遇到问题应如何寻求帮助的方法上,增加了情感态度方面的介绍,让学生知道遇到问题时应如何面对,适应生活的方式可以尝试由学生自己介绍,让学生切实体会到自己的能力。

 

本次试课将上次试课中由学生提出,教师总结适应技巧改为小组活动“问题帮帮忙”,让学生自己总结经验和技巧,并传递给其他同学。

 

第三次试课增加了必要的情感态度引导。在让学生回想自己遇到的困难,并整理最近的生活状态,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对自己的生活进行反思。以小组竞赛的形式对他人遇到的问题给出解决方案,促进小组内部成员的讨论和组间的积极竞争,增加学生彼此间的熟识度和课堂的参与度。这个过程也让学生了解到自己遇到的困难可能别人会有一些解决方法,从而在活动中体验到寻求帮助的重要性。

 

二、研究结论

 

基于研究主题“在心理健康课教学设计中增加学生的体验”,以“适应中学生活”为例,进行三次课程设计研究,得到以下研究结论。

 

(一)课程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教师在轻松愉快的情境或氛围中引导学生产生各种问题意识,展开自己的思考和想象,寻求答案,分辨正误,这一原则指导下的教学,思维的“过程”同“结果”一样重要。教师尽量避免给出过多的限制和方向导向,要能够充分理解学生出现的各类情感,避免在课堂中出现过多的“应该”“必须”等带有明确方向导向的词语,教学是一种特定情境中的人际交往,体验式教学更强调这一点。只有师生间相互信任和相互尊重,教师对学生真正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两条信息回路才有畅通的可能。这意味着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学生也要适当了解教师,彼此形成一种默契。

 

(二)重视学生体验的课程设计的程序及注意事项

 

心理课的体验性教学主要遵循“三环六步”的策略,包括探究合作、归纳总结、巩固反思三个环节,出示教学目标、检查预习作业、展示预习成果、变式巩固训练、教学目标检测、教学内容反馈六个步骤。

 

在探究合作环节,教师在设计课程时要有必要的课程导入,让学生明白每节课之间的关系和意义。在设计任务时,避免形式过于单一或繁杂,单一的教学模式缺乏趣味性,过于繁杂的形式往往让教师和学生都陷于单纯的活动环节,而忽略重要的反思环节。教师在设计体验性教学活动时,应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过高的教学视角会让学生有种无助感,能力达不到时更容易产生失落感和不自信,而过低的教学视角会导致学生对课程的不屑,而不能达到体验情感的效果。

 

在归纳总结环节,心理课相比其他学科课程结论更为开放,不同学生给出的结论可能都不相同,这就需要教师在适当理解学生感受的基础上给出相对具有指导性的总结,总结的视角可以不同,方式可以相异,但还是需要有明确贯穿起整个课堂以及前后课程的主线。

 

在巩固反思环节,教师要注意设计能够引发学生思考和体验的作业,既要引发学生完成的兴趣,又要在学生完成的过程中对他们有所启发,并且作业的反馈也能给学生不同的体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