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金融相关问题

金融相关问题

时间:2023-06-12 14:47:5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金融相关问题,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金融相关问题

第1篇

金融会计电子化的基本工作是通过高度工作效率以及可容纳的数量多的工作特性,替代了往常认为的会计核实、计算的工作,这种工作是会计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结合目前的发展情况来说,在大部分的会计工作人员的共同工作下,金融会计电子化的基本工作也有了比较明显的进步,同样也给社会经济市场的管理工作的发展铺垫了稳固的根本内容。

二、金融会计电子化的特点

金融会计电子化工作是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了人工账务记录,并且代替人体实现会计工作信息的解析、评测、选择以及确定,电算化会计的工作特征主要表现在信息储存的电磁化、信息的处理的规范化、自主化、工作人员协作以及操控的信息化。在运用计算机网络的环境下,是通过硬件或者是软件当做信息的主要承载,在相关信息被输入之后,所有的的工作都是让计算机进行的。

三、金融会计电子化存在的问题

1.会计软件成长模式的局限性

会计工作软件的实用性没有实现足够的运用水准,分支系统和分支系统之间没有互相的联系,比如说材料、出售、经济费用等方面的分支系统都是单独构建的,因此,在会计工作信息的传达的及时性弱、一体化程度低、整体性弱等。会计工作软件的集中性低,主要体现在引进的会计工作软件不能稳定的进行工作,会产生经常性的工作失误,是单独进行构建的,这样的现象致使会计工作信息的相互交流不通畅、信息平台的共同分享能力薄弱等,没有办法建设全面的会计信息管理工作系统。

2.严重缺少的金融会计电子化人才资源

根据目前的发展状态来看,我国依然缺少专业性强的金融会计电子化的优秀人才。部分从事金融会计电子化的工作人员,通过专业性强的金融会计电子化测试,获得了工作资格,然而,也只是了解基础的会计工作软件信息技术,但关于会计工作信息的应对以及会计工作软件的运用程度不都,因此,在会计工作信息处理工作上,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不能够符合对会计工作信息的基本要求。

3.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与保密性相对较差

目前会计工作软件的安全性薄弱,大部分的会计工作软件在工作的安全性上不够健全,主要体现在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以及工作内容没有准确的记录,这样的现象致使了金融会计电子化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没有办法在第一时间查考询问,工作失误的责任没有分配到个人。

四、金融会计电子化问题的处理对策

1.打破会计软件的局限性

为了打破会计软件成长模式的局限性,就要提升关于电子化会计工作的了解。在信息时代的不断迅速发展,对会计工作电子化有了更高的要求,怎么样才能在信息时展的环境下,把金融会计电子化工作高效率的实现,这样的追求就需要相关人员要提升关于金融会计电子化的了解程度。

2.培养金融会计电子化专业人才

金融会计电子化学科以及财务会计学科中提出把计算机的程序编排以及日常维修的相关教学内容放在主要教学中,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让财务会计工作人员持续完成专业课程的学习,也能够强化工作人员会计专业能力的基本知识的学习。通过这样的能力培训方法,不只可以提升从事会计行业工作人员的基本工作水平,也能够让工作人员完成基本知识的改善以及补充。在进行培训会计工作能力学习的时候要根据实际的发展需求,不可以没有目标的进行培训,要获取和工作有关的专业性基本知识,会计工作电子化是把计算机知识和会计工作知识进行结合的培训过程,要能够融合多方面的知识,得到一定的领悟,培养全面发展的能力型优秀人才。

3.成立数据的保密备份制度

金融会计电子化的工作过程中,大部分会计工作电子化的文档信息管理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够,关于金融会计电子化文档管理的工作基本内容的了解程度低,致使文档存储磁盘不能够在第一时间进行整合以及存档,或是整合以及存档的文档信息内容不健全。然而。文档管理人员并不重视文档内容的不完整,没有规划相关的规定,导致了会计工作文档的损坏,有的是人为的,有的就是自然造成的,甚至会出现会计工作信息的外漏。

第2篇

[关键词]经济时代 社会金融 相关问题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5-0201-01

社会金融活动在发展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风险,在经济时代下,很多企业都存在经营不善导致金融风险的问题。我国民间金融具有多样化的特性,而且民间金融本身比较复杂,金融与地区文化以及环境有着较大的关系。政府部门对社会金融活动一般很少进行宏观调控,这也是社会金融活动风险比较大的原因,在小范围内存在的金融危机比较多。金融危机对人们的生活以及工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相关工作者一定要针对经济时代下社会金融存在问题,找出应对的方法,要找出诱发机制,还要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一、社会金融活动存在风险的案例

社会金融活动中比较容易出现风险的活动主要有三类,一类是社会集资,一类是民间标会,还有一类是地下钱庄。社会集资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金融活动,其具有一定的层次性,集资后的资金会流向集资中心。民间标会属于多点式的集资方式,这种形式也叫做渔网型集资,所有参与集资的人员都可以筹集到一部分资金。地下钱庄属于非法的金融活动,其主要是指没有经过相关部门许可而进行的金融活动,资金的流向以及来源都不明确,这种金融活动存在的风险最大。在我国某地区,曾经出现过一次比较大的社会金融风险事件,该地区民间标会的形式出现了变化,在利益的趋势下,工作人员采用了“会套会”的标会形式,这种形式可以谋取很多的暴利。该地区标会的数量越来越多,而且参与的人员也在不断增多,这也使得标息不断上涨,造成了资金紧张的局面,这使得参与人员心理出现了恐慌,标会中的资金无法正常周转,从而导致了倒会风险的出现,也引起了当地不小的动荡。很多标会的参与者为了追讨资金,也采取了一些过激的行为,在政府以及公安机关出面进行协调后,局面才得以控制,并且也对标会的资金进行了清算。在对这次风险进行分析后发现,该民间标会的会首共有1213人,会员共有3854人,该地区参与的人员超过了4/5,债权超过了1亿元,涉嫌诈骗的人员共有20人。在对这一案例进行统计后发现,该标会的利率一直在不断上涨,这也是金融活动出现风险的前提,在利率不断上涨后,人们会暴露出贪婪的本性,这也是导致倒会的重要原因。

二、社会金融风险问题发生的机制

社会金融活动看似比较简单,其实却蕴藏着较大的风险,这主要是因为民间借贷的金融合约结构比较复杂,而且缺乏保障,其价格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分析过我国社会金融风险问题的产生机制后,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用下列措施:在这个飞速发展的经济时代,社会金融应该施加一定的制约;社会金融合约应该完善法律条约,令社会金融活动得到合法的开展,减低风险;加强市场的约束能力,鼓励金融机构的声誉投资。一般情况下,市场并不会出现供不应求的问题,借贷规模也是可以控制的。但是,实际的社会金融风险问题价格却表现为单一化、合约结构也表现的相对简单,主要集中在利率上,其他因素几乎忽略不计。借款人和放款人都表现得“非理性”,只考虑高利率的有益之处。例如上述案例中,镇上的居民们就是过于相信熟人的信息,纷纷加入了标息很高的标会,最后造成了严重的亏损,下面进行具体形成机制的介绍。

1、放款方的个体因素

放款人员之所以同意价格单一化的高利率合约,其原因并不简单,因为大家都知道,高利率代表着高风险,但是为什么放款人员在考虑高收益时却忽视了高风险问题呢?研究表明,在合会一类的金融活动中,利率并不只代表实际的回报,也是一种信息传递信号。因为放款人员会综合分析借款人的信誉、能力和自身收益。在温州案例中,标息一直在上涨,虽然内部已经出现了支付困难,但是对外依然进行现金支付,借款人就能接收到并不完全真实的信息,只考虑收益,忽视了风险。贷款方在接受了借款方的信息后,又强化了风险忽视判断,接受了唯一价格的简单合约。

2、借款方的个体因素

借款方对于高利率的价格单一化合约一般只在急需资金的情况下接受,但是还有其他原因也会刺激借款方,一种情况是有限债务责任,虽然利率比较高,但是借款人还是愿意搏一搏;另一种情况就是不再继续借款需要花费更多的资金,借款人深陷其中无法退出,只能继续高利借款。这样一来,无论标息上涨了多少,参会者都会继续借款,那么参会的少数人就能从中获取暴利。

3、合约结构背景的变化

除了参会者的个人原因以外,金融合约价格结构出现了多元向单一的转化还有社会背景的原因。农村的传统社会结构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变迁,人口的流动性更强了,传统的借贷方式建立基础被消弱,社会金融活动风险问题的发生变得更加难以防范了。在温州案例中,债务人离开矾山镇后债权人就无法追究责任了。这是因为离开合会以后债权人和债务人没有了社会关系,无法继续进行社会控制,追债的舆论监督更是无法施加压力。

我国的民间金融活动没有明文法律条约,民间集资无法明显区分为正常借贷或是金融诈骗,只能根据活动结果判断其性质。所以,金融活动一般处于不公开或是半公开的条件下,只能依靠社会约束,形式非常简单,价格因素基本上被忽视了。社会上一直出现一些高利领域,这样人们对于高利率高回报的可能性才更加相信。例如温州案例,当地居民在外出期间获得了丰厚的矿产利润。通常来说,社会上出现了比较吸引人的典型高利领域时,社会金融活动风险问题就更容易出现。

4、高利率与高风险

高利率意味着高风险,这里的原因比较简单。首先,高利率需要高投资和高收益,但是高收益在市场竞争中并不是肯定的;其次,高利率的单一化合约成本没有形成规模的控制方式,借贷双方不断扩张,导致集资超过了当今社会生产力的承受能力,进而引发高风险。自2007年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各国的政府部门都加强了对于本国现今金融问题的研究探讨,进而研发出避免再次发生类似这次金融危机的经济危机的针对性解决措施,对现有的金融体制进行改革。专家学者们应该针对我国的经济体制问题进行研究探讨,找出现有的社会金融风险问题,尽量避免金融危机。

三、结语

在经济时代下,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人们经济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改善,手里也有了一定闲置资金,可以用来投资,这使得社会金融活动越来越多,容易管理者存在经营不善的问题,则会导致金融风险的增加。在对一些社会金融风险案例进行分析后发现,如果利率出现持续增长的现象,则风险隐患也会大大增加,在投资的过程中,一定要具有谨慎的态度,还要针对问题找出应对的措施,这样才能避免金融危机的出现,才能使我国市场经济环境更加稳定,使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 谭雅玲.2014年新特色、新周期与新风险:无危机的风险冲击力[J].国际贸易.2014(03).

[2] 韩龙.当下国际社会金融规制与监管改革的发展趋势[J].国际经济法学刊.2010(01).

第3篇

【关键词】金融危机 企业 资金管理 融资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逐渐演化为全球的经济危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开始逐渐影响到我国实体经济。在这种形势下,我国经济也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和挑战,经济增长开始放缓,市场需求减少,产品滞销,出口量减少,金融机构也开始惜贷。金融危机使一些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受到威胁,使许多企业的营运资金出现资金链断裂而濒临破产的危险境地,如浙江华联三鑫石化有限公司、浙江江龙控股集团、浙江金乌集团有限公司。这些企业资金链断裂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银行的收贷、以前公司业务的迅速扩展、资产负债率过高等。资金是企业运营的血液,是财务管理的集中表现,资金运营的好坏不仅是衡量一个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而且直接影响到一个企业的经济效益,在当前这种形势下,有可能还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而且随着市场的激烈竞争和投资者信心不足,资金营运的管理将是许多企业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所以,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切实把“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财务管理以资金管理为中心”的经营思想落到实处,以实现资金筹措、使用和分配的平衡。本文就企业在金融危机中企业资金管理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金融危机对企业资金管理的影响

1、市场需求萎缩,企业库存增加

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增速放缓,投资者信心不足,一方面造成企业投资不足,生产资料需求降低,企业效益下降,另一方面是消费者储蓄动机加大,减少了个人消费。这造成了整个市场的市场需求大幅萎缩,企业销售不畅,企业库存积压,同时由于市场价格加速下行,导致企业经营风险陡增,资金周转速度缓慢,资金链不能有效运行,也从不同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经营业绩。

2、企业间接融资难

根据《证券市场周刊》测算,在本次金融危机中我国有些金融机构海外投资出现了亏损,其中中行亏损额最大,约为38.5亿元。建行、工行、交行、招行及中信银行依次亏损5.76亿元、1.20亿元、2.52亿元、1.03亿元、0.19亿元。这些巨额的损失使各大商业银行在今后的发展中提高了自身经营的谨慎性,一方面严格规范和执行借贷标准,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提高自身管理能力;另一方面,虽然2009年我国实施积极宽松的货币政策,增加信贷规模和货币投放量,同时根据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数据显示,新增贷款逐步回升,但是受金融危机持续升温、企业市场化经营形势恶化的影响,银行惜贷现象依旧,短期内难以见效,企业融资前景不容乐观,金融危机环境下企业资金紧张的矛盾还将继续。

3、企业通过直接融资获得资金更加困难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股票市场受到冲击,导致了上证指数从2007年10月份的6124点暴跌至1638点,虽然2009年上证指数在回升,但是一直在3000点左右徘徊。金融危机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并在金融市场产生了示范效应。这使我国企业发行股票或者债券进行融资更加困难,企业通过直接融资缓解企业营运资金的渠道受阻。

4、金融危机引发了企业资金链断裂危机

所谓资金链,是指维系企业正常生产经营运转所需要的基本循环资金链条。资金链犹如一个企业的血脉,其循环过程可以简短的表述为:现金-资产-现金。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保持这个循环良性运转。当企业在资产难以变现或根本没有资产可以变现的情况下,由于现金流通不畅或没有可支配现金不能偿付到期债务,由此引发资金链断裂的危机。由于当前企业出现了直接融资、间接融资难,产品需求下降以及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方面的原因造成企业资金链断裂。

二、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1、资金管理意识淡薄,管理体系不健全

一些企业领导资金管理意识淡薄和没有资金时间价值观念。企业有钱时,不知如何规划使用,没有钱时就发愁,没有一种长期预算资金管理意识。在资金的整个循环过程中缺乏科学性和统一协调性,财务管理工作中没有充分考虑时间价值问题。现金流量是企业筹资、用资的关键。资金管理主要包括:余额管理和资金流量管理。一些企业对资金管理认识不到位,片面性追求产量和产值。尤其是在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应对产品开发和未来风险进行合理评估和日常监控,避免产品占用大量资金和投资于风险大的项目。

2、资金管理模式不适应企业实际,资金供需冲突大

有些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资金管理模式,有的建立了,但是不适应企业的实际。一般来说,资金管理模式分为两种:资金集中管理模式和分散模式。而企业一般分为单一企业和集团式企业。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适合企业资金管理的资金管理模式。一般来说集中式的资金管理对资金的集中控制和统一调配有利,但不利于发挥成员企业或分公司的积极性。成员企业或分公司在资金上过分依赖企业集团,若配套措施不到位,可能影响资金的周转速度,影响其对市场的应变能力。分散式的资金管理,有利于调动成员企业或分公司的积极性,但又难以避免资金分散、资金使用率低、沉淀资金比例大、资金使用成本高等固有缺点。由于集中式和分散式固有的不足,企业应有着重,结合两者模式的优点,根据企业的实际动态的混合的选用。我国企业的资金管理模式不科学,如有的集团公司内部还没有成立资金中心,没有运行资金集中管理机制;子公司多数没有大局意识和全盘观念,反映在资金日常管理上是五花八门、各自为政、存贷双高,出现了一些真空地带。

3、资金管理手段落后,资金成本高,使用效益低下

随着各个企业的迅速发展,跨区域经营的企业越来越多,这就出现如何对企业资金进行控制管理的问题。有的企业由于资金管理手段落后,资金控制能力不足,使得资金使用效益低下,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尤其是大型集团公司由于成员企业众多,地域分布广泛,资金管理失控,监控缺乏手段,资金使用率低。其突出表现是:由于企业集团缺少统一资金管理系统,各个子公司、各种业务对资金流动的影响没有形成相关联的完整信息,难于有效监督,风险较大;由于缺少资金统一管理和规划使用,有的企业资金出现缺口,只能向银行贷款,而有的企业资金富余,却无法给缺少资金的企业使用,只能向银行贷款,增加企业的财务费用,这导致了整个企业集团的资金成本上升,资源浪费和资金使用效益低下。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健康发展,在当前这种形势下,甚至有可能威胁到企业的生存。

4、资金风险管理不足,引发严重财务风险

当前形势下,企业系统和非系统风险较大。而有些企业对资金风险管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主要表现在财务制度不健全,账户管理混乱,资金调拨不按流程和权限办理,造成企业资金的损失,违规对外担保或连环担保,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从而导致企业深陷担保诉讼泥潭。

三、金融危机中加强企业资金管理的措施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面对新的威胁和挑战,可以探索资金管理新的思路,本文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加强企业资金管理以面对金融危机的挑战。

1、增强企业资金管理意识

首先,企业应树立资金进行统一管理的观念,不管是单一企业还是集团企业,在当前形势下,要对资金进行统一管理,规划使用。其次,树立现金流量的观念,在财务管理的具体工作中,为管理人员提供现金流量的信息,除年终提供的现金流量表之外,在日常工作中可根据不同情况,编制现金流量计划,以及短期现金流量预测报告和长期现金流量报告。要加强现金流量的控制和分析,严格控制现金流入和流出,保证企业始终具备支付能力和偿债能力。最后,提高企业资金管理的风险意识,要充分估计各个项目风险,谨慎投入资金。

2、实施企业资金的集中管理,全面提升企业资金管理水平

在当前形势下,不管是单一企业还是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理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实施企业资金集中管理,对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它有助于企业完善整体资金链,实现整体利益的最大化,有利于集中进行战略方向的调整,有效地降低企业控制成本,提高企业整体信用等级,降低财务成本,优化资金管理体系,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目前,一旦企业进行资金集中管理,企业可以按照自身需求对各个子账户的资金进行相应地归集,加强内部资金的整合和统筹管理,实现内部资金的相互平衡,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3、积极利用计算机技术,保证资金管理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在实施资金的集中管理和监控中可以大力应用计算机技术。在企业中大力利用新的资金管理手段和模式,而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统一的财务管理软件是先进的管理思想、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的有效载体,也是实施资金集中管理和有效监督控制的必然选择。其次,借助ERP系统的优势,提升企业资金管理效率。ERP 系统简化了采购、销售与财务之间的流程过程,充分利用财务与其他业务之间数据信息的互通,提高管理效率,使资金管理贯穿于整个企业业务流程的每个环节,对企业各个环节进行实时监控,有效发挥财务监管机制。

4、加强内控管理和积极开展内部审计,强化财务监督

首先,加强内部管理,对合同事前审批、事中执行、事后评价,进行严格地监控与分析。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对经营业务的采购、销售、库存等各风险节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认真梳理,实时监控可能发生的风险,有效应对,将风险控制在最低。其次,积极开展内部审计,前移监督关口。企业的内部审计是严格监督、考核企业财务资金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强化监督约束机制、使预算取得实效的保障。健全内部审计监督考核制度,保证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变过去的“事后监督”为事前、事中监督和适时监督,围绕企业的发展目标和年度预算,对公司资金流向、财务状况变动等情况实施全过程的跟踪和监控,定期检查,及时反馈,防微杜渐,确保预算的严肃性和企业发展目标的如期实现。通过以上两方面的努力保证企业资金安全和完整。

5、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有条件的企业积极取得政府和金融机构的支持,获得资金支持。同时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积极拓展融资渠道。在内源融资方面可以实施员工持股计划、预收账款融资、质押应收账款融资、专利权质押融资以及产权交易等内源性融资方式。在外源融资方面,除了依赖传统外部资金支持,如银行存款、风险基金、发行债券或企业上市等,努力寻求企业间金融互助合作,有条件的企业可以考虑风险投资、融资租赁和股权融资等创新型的融资方式。

【参考文献】

[1] 钱明霞、李淑兰、曲建龙:浅谈化解资金链断裂危机的融资方法[J].中国农业会计,2009(3).

[2] 岑家文:企业资金管理的现时思考[J].中国粮食经济,2002(12).

第4篇

关键词:房地产;主成分;房地产金融

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4392(2009)增-0151-04

一、影响房地产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个城市的房地产市场波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因素。

(一)城市经济发展水平

由于房地产在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作用,它同时会影响许多相关产业的发展,在产业链中处于重要的核心地位,因此通常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具有很强的相关关系。一方面,房地产业对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带动作用,另一方面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又会促进房地产业的持续向上发展。

(二)城市规模

通常而言,大城市的房地产业发展要好于中小城市。主要是由于人口规模大的城市,对于房地产的刚性需求也比较大,市场交易者的增多自然会带动房地产业发展。

(三)房地产市场活跃程度

市场活跃程度主要受地方政策的影响。地方政府支持房地产业发展的政策,会鼓励开发商进行投资、交易者进行交易,从而使市场更为活跃。其外在主要表现为房地产建筑面积的变动情况。

(四)对于房地产的有效需求

房地产需求主要体现为刚性需求,但是在经济学中,需求和有效需求是不完全相同的概念。有效需求体现为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对房地产的有效需求,主要体现为购房者的收入水平,即对房地产的有效支付能力。

(五)其它相关条件

在现代房地产业的发展中,最重要的支持应当来源于金融业。许多实证研究表明,房地产市场发展与金融业支持关系紧密。最接近的例子就是美国次贷危机的产生源于金融与房地产市场的循环相互作用。

影响房地产市场波动的因素众多,而且都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因此在进行实证研究的时候可能会遇到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所考虑的因素不全面,不能涵盖造成房地产市场长期波动的所有因素;二是如果考虑指标过多,这些指标之间同时存在相关性,也会增加对问题分析的复杂性。因此本文的主要研究思路是通过主成分分析,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综合整体考虑,以反映房地产市场的整体发展情况。

二、主成分分析方法概述

在各领域的研究中,为了全面客观的分析问题,往往要考虑从多方面观察所研究的对象,收集多个观察指标的数据。如果对数据进行逐一单独分析,经常会造成对研究对象的片面认识。为了解决该问题,就需要通过构造出综合指标,以反映这些指标的整体影响。

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就是进行指标综合处理的重要方法。主成分分析由著名统计学家皮尔逊(1901)创立,由霍特林等(1933)发扬光大。这种方法主要就是考虑各指标间的相互关系,利用降维的思想把众多具有相关性的指标转换成较少的几个互不相关的综合指标,从而使进一步研究变得更为简单的一种统计方法。而因子分析则是在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对各指标的共同作用进行探讨的方法。

主成分分析的主要数学原理是:对m个原始变量x1、x2、……xm、进行线性组合形成新的m个变量p1、p2、……、pm,公式为:

p■=l■x■+l■x■+…l■x■p■=l■x■+l■x■+…l■x■p■=l■x■+l■x■+l■x■

这些新变量中可以找到个新变量p1、p2、……、pi(l

对新变量的计算是一个矩阵特征值、特征向量计算问题,即对方程Ax=λx求解。这里A为样本协方差矩阵或样本相关矩阵。如果用样本协方差矩阵,应对初始变量进行标准化。现代统计软件SPSS可以实现这些计算。

计算后主要可以分析以下指标:

特征根。特征方程的特征根,理论上应该有m个,设为λ1、λ2、……、λm。输出结果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将m个特征根进行排序。

贡献率。第i个主成分的贡献率为Pi=λi/m,前k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为■=λ■/m。贡献率用来描述将个变量综合考虑以后,形成的新变量对于总体解释的贡献情况。由于开始已将特征根按照由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列,因此对总体的贡献也相应的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列。一般认为,当累积贡献率达到80%,则该前k个主成分的解释能力可以接受。

因子分析的一般方法是:首先将原始变量进行标准正态分布标准化,然后利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确定共性因子(即在主成分分析中使累计贡献率达到80%k个主成分),同时获得每个变量在共性因子上的载荷,表示变量依赖于共性因子的份量。

三、天津市房地产市场主成分分析

(一)数据采集

根据前文所述影响天津市房地产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特选取以下指标(除特殊提及所有指标时间范围均为1990-2007年,所有数据均来源于《天津统计年鉴》):

1. GDP(亿元)。用来反映国民经济发展水平。

2. 房地产开发投资(亿元)、房屋施工面积(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万平方米)。这三个指标用来反映房地产市场的规模程度。

3. 常住人口(万人)。用来反映所在城市的规模情况。

4. 人均可支配收入(元)。用来反映居民的整体支付能力即有效需求程度。指标时间范围为1991-2007年。

5. 中长期贷款余额(亿元)。中长期贷款与房地产开发有密切关系,被用来代表金融业对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影响程度。

为了方便做统计分析,第一步对上述选取的指标进行标准正态分布标准化,标准化后的数据见表1。

(二)统计分析

由于已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可以将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同时进行。

1.对统计方法的检验。主成分分析一般采用KMO检验或球形Bartlett检验。KMO统计量用于比较变量间相关系数,取值范围在0到1之间,越接近于1,越适合做因子分析。一般认为,KMO值大于0.8时,适合对所选变量做因子分析。球形Bartlett检验将检验相关矩阵是否是单位矩阵。检验结果见表2。

从检验的结果看出,KMO统计量为0.838,适合进行主成分分析;球形Bartlett检验拒绝零假设,也说明变量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2.因子分析。SPSS部分输出结果见以下图表,逐一分析。

(1)标准化后的变量相关矩阵。见表3。描述了变量之间的相关情况。

其中,correlation对应的矩阵式相关系数矩阵,sig(1-tailed)对应的矩阵是单边t检验的显著性概率值。表3表明,选取的7个变量存在较强的相关性。

(2)公共因子方差表。见表4。描述了提取的成分是否可以较好的体现原始变量。

从表4可以看出,公共因子很好地描述了选取变量。

(3)总方差分解表。见表5。描述主成分特征根、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等。

从表5可知,第一主成分的特征根为6.852,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达到97.89%,因此可以很好的代表所选变量的信息。故可将第一主成分作为所选变量的代表,只丢失2.11%的信息,相当大程度上减少了原始数据的复杂性。

(4)因子载荷矩阵和因子得分表。见表6、表7。

从表6看出,所有变量均与第一主成分相关性很高,说明第一主成分对总体信息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其中,GDP与第一主成分的相关性最高。

从表7看出,各变量的因子得分较为平均,说明房地产市场受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按照因子得分系数,可以写出第一主成分的表达式:

factor_1=0.143*Z(人口)+0.146*Z(GDP)+0.146*Z(开发投资)+0.146*Z(施工面积)+0.145*Z(竣工面积)+0.142*Z(贷款)+0.144*Z(收入)

其中,Z(*)表示各个变量的标准正态分布标准化后的变量。

四、主要结论

(一)主成分提取具有较强的综合作用

选取的指标较为全面的涵盖了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影响因素,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从主成分提取结果来看,第一主成分的贡献率达到97.89%,基本可以认为它代表了所选指标的绝大部分信息,因此通过对第一主成分的分析,可以较好的反映天津市房地产市场的整体发展情况,以及历史变化趋势。

(二)天津市房地产市场保持了长期稳定发展

在对天津市房地产市场提取主成分后,做出主成分的散点图(见图1),可以看出,天津市房地产市场始终保持了稳定发展,而且这一发展呈现出快速增长趋势,从2003年以后,天津市房地产市场开始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结合当时的情况来看,由于大规模的拆迁产生的大量的刚性购房需求,房地产市场的各项指标都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可以预见,伴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以及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在国家整体战略布局中的地位提升,天津市房地产市场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房地产业也将继续成为天津市的重要支柱产业。

第5篇

关键词:网络金融;会计信息;问题;对策

随着电子计算机信息和网络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科技创新加速了网络金融的出现和普及,事业单位财务工作方式在如今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发生了巨大变化,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系统越来越与网络金融相结合,财务信息也越来越受到网络金融环境的影响,其安全性也越来越与网络金融环境息息相关。在此时代大背景下,本文对网络金融环境下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系统的状况进行分析,包括优点和缺点,在此基础上主要就网络金融环境下的会计信息系统的风险防范对策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系统受到网络金融环境的影响

(一)网络金融环境对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系统的好处

1.网络金融建设促进了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系统信息电子化

网络金融是会计信息系统收集、加工、管理系统,这个平台可以让事业单位对财务信息实现更加清晰、快捷的管理,可以通过网络金融对单位的各种财务事务进行处理,网络金融环境突破了事业单位管理者对会计信息管理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会计业务工作无纸化操作和会计工作计算机化使会计信息管理者的工作更加高效、轻松。

2.减少会计工作成本,提高会计工作效率

部分事业单位会计财务工作量大,会计科目多,会计财务工作繁重,需要大量的重复性劳动,人力重复工作导致人力资源浪费,网络金融的出现可以减少人力工作负担,减少人力资源成本。除此之外,网络金融服务可以随时提供单位会计金融资料查询,随时随地输出输入财务报表,工作快捷方便,网络金融系统也使会计核算工作更加深入、细致,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二)网络金融环境对会计信息系统带来的风险

1.网络信息系统操作风险

部分会计人员对于网络的应用不熟悉,会计人员对网上支付、网上查询、公务卡报销、网银、财政会计拨款等网络操作很不熟练。特别是遇到网络异常情况发生的时候,工作人员不知如何处理,很容易造成金融信息风险。网络金融环境下,会计财务信息大部分工作交给网络计算机完成,原来需要签名盖章的地方变成了输入密码和口令,但是这些密码和口令比手工签字和盖章更容易被破解,这样对于公司财务机密的安全性有较大的影响,给公司会计信息安全带来很大风险。

2.计算机网络风险

网络计算机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信息系统计算机网络化越来越广泛,意味着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信息系统将被置于开放的网络环境中网络环境由于其特有的开放、分享性特点,网络环境具有不安全性特点,复杂环境下,很容易受到网络不安全环境的影响,网络许多不安全因素给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信息带来很大安全隐患。从财务会计信息存储形式来看,会计财务信息大部分以电子数据的形式存储,信息很容易被修改、删除、隐藏和伪造。除此之外,计算机硬件设备的组合配置,计算机硬件设备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和运行安全。

二、网络金融环境下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风险的对策

(一)加强网络计算机管理力度

要加强会计信息系统服务器、计算机等硬件设备的安全管理,确保会计软件、财务网络信息系统安全有效,保障会计操作金融网络系统的稳定运行。要建立运行稳定高效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做好加强计算机安全管理,保障合适安全的网络系统,在计算机上设置防火墙,保护计算机网络安全等防范措施非常有必要。除此之外,还要购买安全正确的计算机配置,确保计算机配置正确,保证计算机运行无误。

(二)建立明确的会计信息系统管理规章制度

在事业单位内部建立一套能保证工作人员工作正常高效运营的系统机制。工作人员之间的工作能相互监督制约,是提高事业单位会计财务工作效率的关键因素。明确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权责,建立完善岗位责任制度,明确工作重要内容,如会计档案管理,口令密码管理等,让工作人员能在授权范围内清晰明确高效的行使权力。

三、结束语

事业单位会计财务工作受到网络金融环境的影响,其工作内容形式都有了很大变化,这对事业单位会计财务工作有好处也有坏处。本文主要阐述事业单位如何结合网络金融环境对会计财务工作带来的各种影响上,利用网络金融系统给会计工作带来的有利之处,改变网络金融系统给会计工作带来的不利之处,让网络金融环境更好的为单位会计工作服务。

参考文献:

[1]李岳森. 网络金融环境下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相关问题及对策浅析[J]. 交通财会,2014(10).

[2]何欢欢. 行政事业单位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

[3]李燕. 林业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

第6篇

在审计人员进行金融审计的处理处罚过程中,主要存在着两种问题和风险,影响着金融的审计过程。首先,在越权处理处罚的出现的问题。在进行金融审计时,不是每个部门对违法乱纪的现象都能够进行处理和处罚的。在针对不同的问题都有不同的审计部门进行评估和处理。而在金融审计中的处理和处罚方面,有的审计机关越过自己的处罚权利范围进行处理。其次,在进行处理和处罚的过程中,审计工作人员出现的处理处罚不当现象。在金融的审计过程中,金融企业的所得税都要悉数上交到中央的负责部门。但是,如果在进行审计中发现企业的违法乱纪现象并因此而上交的罚款都要交给本级财政部门。这样所得的钱都是本级财政部门自己的收益,所以会有一些部门为了私利而产生处理处罚不当的现象。例如,在金融审计的过程中,有一些小的违规违纪现象,但是为了能够收取罚款,会出现一些“抓小”的现象。这样会导致一些金融审计问题的出现。

二、加强金融审计的对策

1.完善相关的审计质量保障体系

在了解金融审计会出现的问题后,金融审计拥有一个完善的审计保障体系是十分必要的。一个健全完善的金融发展审计保障体系是实现金融审计良好进行的前提。所以,相关的机关和部门要注意完善审计质量的保障体系,确保金融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进行。

2.提高金融审计的风险意识

在金融的审计工作中,提高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是十分必要的。拥有了良好的风险意识有助于审计人员提高思想观念和努力提高自我的素质来更好地进行审计工作。相关审计人员在了解金融审计的风险后,养成良好的风险意识,在各个方面努力的进行自我素质的提高。通过参加一些计算机技能、银行证券、业务知识的培训,不仅提高个人素质,而且也为以后的金融审计工作做了良好的铺垫,提高了行业整体水平。

3.准确把握金融的审计抽样方法

在进行金融的审计工作时,遇到业务繁忙,而工作又必须用到抽样调查的时候,要准确的谨慎把握,因为这决定着金融审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进行抽查时,金融审计人员要抓住问题的关键点,合理地进行审计和抽样调查。在抽样中要找到有总体性的代表性的个体进行抽样。这样有助于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合理进行事实情况的调查,提高抽样调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进行抽样调查的时候,在针对一些有代表性的个体的调查过程中要认真抓住它的本质和问题的主要原因,认真进行审计调查工作,有助于审计工作中全面深刻的了解调查内容。例如,在进行信贷资产的不良资产形成的原因的调查过程中,要和银行的政策相结合起来,准确把握问题的主要原因,并深入进行调查工作。在这个调查中要抓住事物的关键点,并以此着手。在调查中要从不良信贷资产形成问题出发,找出问题的主要矛盾,进行分析解决。从实质处罚,抓住问题的关键点,对一些有代表总体性的企业进行调查,是良好的金融审计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方面。

4.正确处理金融审计中的重要事项

第7篇

关键词:保险制度;金融机构;退出机制;问题研究

一、存款保险制度建立后的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经济体制处在转轨的大环境下,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通过相关的个案实践在研究和探索中建立起最初的基本框架。但是在金融运行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各种非市场性因素会影响其正常的运行和发展,除此之外,相关部门对时展中针对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提出的新要求并没有清晰、深刻地认识和掌握,也就是说我国在对待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的问题上有许多的问题需要注意。

(一)金融机构市场的退出对存款缺少相应的保障。在金融机构发生危机尤其当市场退出时,需要我们认真去看待的问题就是如何保障存款人的存款。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无论是对存款人还是对公众的信心都有重要的意义。我国在存款保险制度方面存在不足,不能够很好地保护存款人的利益,金融机构退出也没有任何相关的保护措施,如果发生金融恐慌,存款人难免会对金融机构产生疑虑,这样会影响金融秩序以及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发展。

(二)没有健全的处理金融机构危机的机制。相关的配套机制主要包括几个方面,即危机机构的判断标准、对危机机构的处理方式以及对有问题机构等。金融机构退出机制中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金融机构危机处理。因为如果要将危机机构关闭除了需要相当大的资金成本以外,还会影响人们对金融机构的信心的同时社会也需要承担相当大的成本和责任。也正是因为这样,各个国家的监管局都比较不赞成用这一方式解决问题。其中,面对金融机构危机时,美国选择的处理做法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三)没有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的同时操作也并不规范。就当前的法律来说,虽然已经制定了一定的相关的法律法规,但针对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的问题其法律规范依然并不全面。

(四)缺少懂得如何运作金融机构够市场退出问题的人才。在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的过程中,往往会有许多的问题需要注意和解决,例如清理账务、法律事务,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十分需要懂得这方面问题的相关人才。就我国而言,在金融监管当局内部以及社会中介机构中对其专业人才的需求都是十分大的。

二、存款保险制度建立后的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的基本原则

金融机构市场的退出是在具有较强的法律性的政策下实施的,一方面是为了使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的更快速,使其对经济和金融制度所做的贡献提到一个更高的层面上;另一方面是为了避免一些金融机构因为出现不和谐的问题而影响到金融体系的稳定,从而导致信用、经济甚至是社会危机,确保金融秩序的稳定、金融以及经济的安全。总之,为了能够使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的顺利,最基本的原则是一定要遵守的。

(一)“适度”原则。一方面,金融机构市场的退出可以提高金融制度所做出的贡献。但另一方面,它本身有着较大的社会经济成本。总的来看,就需要继续坚持并加强对金融的监管,而对于市场的退出,我们应该主张“尽量少破产”的原则,并且不到万不得已不要采取破产清算的方式。对于金融机构市场的退出,应该尽可能地减少对社会产生的不良影响,这样一来我们可以按照银行所属的性质采取相应的方式使其退出。

(二)“适时”原则。对于金融机构中存在的问题要进行及时、恰当的处理,这样做可以尽可能地将风险的成本降低。已经看到了金融机构中存在的问题却并没有及时地进行解决,这样难免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甚至是更大的、意想不到的结果。对于一些不稳定的金融机构,如果坚持经营就需要采取风险更大一点的做法,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削弱原来比较稳定的经营者的竞争力的同时可能会引发全系统的危机,在金融机构中存在的明显的问题完全显现出来时才采取相应的对策,这对想要保护相关人的利益来说已经不太可能。当金融机构出现危机时,一定要及时、果断地进行处理和解决的同时也要时刻关注市场发展的动态,选择正确的时机退出市场。

(三)自愿性原则。当遇到退出时,市场是为了进一步把已显现的或潜在的风险进行某种程度的化解,并不是把风险留下或转嫁给留在市场中的参与者。当然,一旦出现发生退出时,那么就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兼并或重组的事情,所以一定要遵循自愿性的原则,防止人为的对这些行为进行撮合或给予帮助,而当一定要进行相应的破产清算时,不要犹豫姑息,应该坚决实施。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巩固和完善金融组织体系,提高对抗风险的能力,让其能够平稳地发展,从而在根本上化解风险。

(四)审慎性原则。对于不可避免的情况发生时,管理机构要制定合理的退出机制,设定好满足退出要求的标准,满足条件的一定要给予退出,能尽力挽救的要确保得到改善,谨慎处理好每一个退出案例,坚持公平效率和符合法律法规。如果金融业要退出市场,就一定要向上级监管部门进行申请并在得到确切的回复之后进行有序退出,在退出的过程中要有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督,而且它是和一般企业可以自行申请破产的相关行为及其规定有所不同。这样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由于恶意破产申请等行为而使银行的信誉受到负面的影响。

(五)风险最小化原则。金融机构的特殊性使其在市场退出时在选择上是比较困难的。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的关键所在就是将其面临的风险进行化解,但是就其本身来说难免会影响一定范围或区域内的金融的发展。因此,在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时,一定要遵循风险最小化原则,也就是说要将金融机构市场退出而带来的相关的影响尽可能地控制在极小的范围内。

三、与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相关的对策

在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以后,我国的金融机构退出机制得到了一些健全和完善,但是还是存在一些没有解决的问题,至少与当前不完善的金融基础设施、中介机构等都有着一定的关系,那么要想确保金融更好更快地发展,一定要采取一定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公共金融基础设施。一方面,要建立完善相关的金融监督信息传递体系,能够确保及时准确地了解掌握与金融相关的信息;另一方面,要不断地加强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每一步都尽可能地做出明确的规定。

(二)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在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之前,可以对国外的一些现行的存款保险制度中汲取经验,然后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我国的存款保险制度,从而使其存款人的存款得到保障。

(三)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对于无从安排的人员可以把他们安排到再就业的工程体系当中去,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尽可能地帮助金融业下岗员工寻找在就业的机会,与此同时,还可以针对不同的情况建立相应的培训制度,以此来进一步促进金融业务的发展,满足再就业提出的需求。

(四)完善市场中介机构。为了尽可能地避免金融机构市场退出中出现太多的问题,可以进一步地完善市场中介机构,从而为金融机构提供更好的服务,以此来提高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时的工作效率。(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

参考文献:

[1]许传华. 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的运行性法律机制研究[J]. 经济问题. 2005(07)

第8篇

表外信息主要是指在编制财务报表过程中,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的相关规定对衍生金融工具进行确认和计量时所采用的主要计量基础和会计政策等信息。例如金融工具的分类方法、其确认条件和终止确认条件、初始计量时采用的计量基础,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利得和损失的计量基础,确认金融资产已发生减值的客观依据以及计算减值损失数值时所采用的具体方法。另外,还应披露有关减值损失、违约借款、套期活动、金融资产及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金融工具风险等相关信息。

现行会计准则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

信息披露的创新过程是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披露的一个显著特点,这个披露过程同时也是调整信息披露利益关系的过程。世界上各个国家在会计发展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这就使得利益和技术出现矛盾,致使对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披露的抵制性,从而使得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比较低下,在披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下:

1信息披露过程操作性差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披露的过程一般都是比较有概括性和原则性,这些特征的实际操作性比较差。中国的新会计准则是在国际先进的会计准则基础上制定的,比较对整体框架和大体方向的规定,只是对比较重点的问题进行规定,但并没有具体的操作流程规范。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的过程是高风险的,如果只是规定方向而没有细节的流程往往纵容了高风险的发生。

2公允价值计量问题

公允价值2006年最初引入到会计理论中,对于我国会计领域的整体进步有着质的飞跃。但是公允价值的引进紧紧是初步阶段,目前来看,尤其是比较积极的市场资产和负债方面的公允价值的计量还是存在许多的困难。中国的金融业发展相对于国外发达国家来说比较晚,相对发展就比较缓慢,尤其是人民币汇率制度还没有完全的市场化,这样公允价值就缺少典型的参考标准,获得相关产品的市场价格就很难。与此同时,需要根据主观判断来进行公允价值的估计,在我国目前公司治理和社会诚信现况中,主管判断的真实可靠性还有待检验。

3相关制度供求的不均衡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在我国的相关披露政策与世界上其他发达国家相类似,虽然西方国家在理念上是比较先进和新颖的,但类似的政策在我国应用远远超出了我国衍生金融市场的需要,效果就不十分理想;我国目前的金融工具大体上停滞在原生金融工具上,但是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披露不仅披露方式比较简单而且政策的相关要求比较缺失,这些问题使得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的可靠性和关联性不足,造成信息披露的质量不高,也很难使其达到帕累托效用最佳。

4相关格式披露规范性问题

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在我国的方法和形式只是文字性的简单描述,相对单一,并没有统一的披露内容和格式。由于规范的不统一,使得整个信息披露市场比较混乱,这些因素都不利于信息接受者通过会计报表来判断相关企业的经营情况,使得错误的投资决策发生率提高。

提升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披露的改进建议

1设置“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管理”项目

由于风险信息对于衍生金融工具的重要性,会计报表中应该设置衍生金融工具风险信息披露项目。该项目用来披露相关金融工具所面对的风险。而且相关风险信息披露不仅要包含描述信息还要涉及风险数量等相关披露信息。

2会计信息披露方法和形式的改革创新

随着相关风险对于衍生金融工具威胁的加深,应用企业会计信息关注者对会计信息披露的时效要求逐渐升高。所以我们要建立准确的时效报告来对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真实披露。这样信息使用人通过相关时效报告可以快速准确获得相关会计信息,从而提高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的准确性和快速性。

3优化公允价值体系建设

公允价值是衍生金融工具的计量基础。3个方面决定公允价值的计量,一个是建立模型、修改买模型;另一个是相关数据应用系统的研发、数据系统的建立和相关安全维护;最后一个是相关会计制度的改革和补充等。所以我们应该通过提高公允价值体系建设来优化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的披露。

4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会计人员的素质不仅制约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的真实可靠性,还影响公允价值的准确度。因为公允价值的估算过程是根据会计从业人员判断的,这就要求会计从业人员不但要由相关知识体系,还要有较高的职业素养。所以企业要定时开展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

5提高信息披露的市场环境

由于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市场存有一定问题,所以加快信息披露市场的发展步伐,完善相关市场机制,从而建立适合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的市场环境。市场的逐渐完善,相关产品价格逐步市场化,这些也为公允价值的计量创造了有利条件。

健全风险管理制度和风险预测机制

为了全面加强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的质量,需要规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不但要注意会计信息披露过去发生的内容,还要对事前、事中等信息着重注意。所以提高信息披露内容质量的同时,更应该健全整个风险管理体系,提高整体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披露市场。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为会计准的有效实行提供支持和保障。

第9篇

关键词:;中国化视角;经济发展;研究分析

一、引言

在发展过程中,根据我国新时代经济标准,必须完成快速增长,以实现全面转换。优化自身的经济结构,保证其能够达成人均GDP产值的有效提升。在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完成相关经济体系设定的迫切需求,实现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可以完成宏观目标的有效设定。根据发展思路,制定经济策略,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因此,从理论上而言,针对高质量发展的基础问题进行有效分析,可以对发展以及完善我国经济主体,完成理论依据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在后续发展中,可以实施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有效升级。实现经济模式以及经济政策的有效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新时代经济视角下我国经济问题分析

(一)我国整体的金融结构亟待调整

目前,我国整体的经营结构亟待调整。金融行业是我国的经济支柱,同时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点。为了保障本地金融行业形成良好的社会信用,我国出台了相关的政策。但目前我国金融业存在着严重的社会信用缺失问题,根据相关的调查,我国每年因信用问题(企业或个人)逃避债务导致经济主体经济损失已高达1800亿人民币[1]。此外,部分信用经济已陷入坏账程度,处于无法追缴状态。同时,结合我国目前各领域的发展,对信用链条的优化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双重作用。首先,信用链条优化对我国的各领域起到了一定的激励效果,使各领域可以结合自身特征完善发展。但其也催生了部分中介机构,如信贷撮合机构,导致出现大量三角债,对经济链条优化造成了影响。此外,当地政府缺乏长远意识,仅顾及眼前利益,导致银行在进行债务追缴过程中,其执行力不足。金融行业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一大表现方式,可以全面体现出经济发展的矛盾以及相关风险,影响社会的整体运行。因此,整治金融环境已经成了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我国的金融结构存在一定的意识作用,金融结构自身的高度化以及合理化,在我国集中发展中其存在不同步的现象。金融市场与经济结构尚未形成统一化,且金融结构市场缺乏合理性,发展不均衡,导致我国金融市场无法充分发挥其主观意识,金融市场的运行效率极为低下[2]。

(二)我国经济主体缺乏有效的链接

在我国经济主体发展中,存在严重的不均衡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我国的实体经济以及虚拟经济占比失衡。我国经济目前已经进入了稳定发展阶段,与以往相比,经济呈现显著增长,速度加快。但随之而来,也带来了红利以及边际收益率下降的问题。因此,虚拟经济以及实体经济的失衡问题日益突出。其二,我国经济市场无法发挥其自身的资源配置功能。我国金融市场比照国外发达国家总体起步较晚,尚未形成良好的市场进出机制,这就导致我国金融市场无法发挥其资源配置的有效功能[3]。其三,我国经济主体融资较难。在我国社会整个经济体系中,直接融资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融资需求。资本市场无法有效的保障以及发挥其资金筹集的基本权限,导致金融市场脱离实体经济而趋于虚拟经济。但同时,虚拟经济也带来了一定的问题。例如,虚拟经济与银行等储蓄机构相比,其提供的储存利息偏高,导致很多用户将自身的闲散资金投入虚拟金融体系,而不愿意将资金投入银行。使银行的融资出现困难,实体经济受到阻碍。与银行的存款利率相比,我国大部分的群众均选择余额宝、余利宝等,这导致资本由实体经济流向虚拟经济,无法完成有效链接[4]。

三、新时代经济视角下的经济问题解决方案

(一)完善我国整体信用体系

在后期发展中,为了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完成金融以及实体产业的有效融合,必须完善我国的信用社会制度。目前,应落实以下几点原则。其一,完成整体社会诚信文化建设,加大对诚信理念的整体宣传。随着我国资本逐利性的不断凸显,诚实守信成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原则之一。目前,我国公民整体缺乏诚信意识,因此,相关政府必须加强对诚信思想的教育普及,以保障诚信思想可以有效地实施,植根于我国群众的整体认知中,使我国群众以及相关企业自觉养成遵守诚信原则的良好习惯。在我国相关法律建设中,有些虽然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其法律、法规的建设对我国诚信体系的发展需求必须完成有效匹配。在信用投放所产生的相关市场竞争问题中,需要完成信贷管理行业的有效监管,并对信用风险进行整体的控制、转移。为了有效完善我国金融市场,必须建立多元化的金融运行体系,优化整体的结构思维。例如,依靠全新的技术创新我国金融产业,以保证金融产业面向多层次、多元化的方向。在金融市场发展中,金融市场需要完善其相关配置,并通过融资的方式,以弥补其带来的相关风险以及缺陷。金融市场的相关领导者,必须在兼顾金融市场整个体系稳定的同时,解决金融市场发展中的主要矛盾,以落实新时代经济视角下的经济主体问题[5]。其二,落实全新科技技术的推广,完善金融服务业的整体基础建设,以保障其全面迈向信息化模式发展。例如,各企业必须做到信息公开原则,完成金融机构间的交流共享,以保证相关金融机构在对该企业进行资格审核时,有效的对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实现有效调整,并达成相关的落实基础。在后续调整中,建立并改进相关的交易平台,提升金融市场的整体服务水准。完成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扩大企业规模,提高金融交易效率。研发全面的创新金融产品,提高金融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整体占有率。

(二)完成实体经济的整体处理机制

在实体经济的整体处理机制中,为了体现出经济的有效发展,必须确保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有效统一,以保障经济节奏符合客观规律。在后续发展中,必须明确以下几点。例如,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无法脱离,且虚拟经济的发展,必须与实体经济的发展情况为互为依托。其次,虚拟经济的发展对实体经济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虚拟经济具有独立性,且对我国的综合发展密切关联。目前,我国整体正处于改革发展阶段,因此,必须妥善解决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矛盾,以有效保障二者能够实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就目前虚拟经济以及实体经济的发展情况,完成有效分析,充分认清虚拟经济以及实体经济的结合体,发展重要的经济基础。关注虚拟经济的发展情况,符合我国金融市场的整体落实,保证在遇到相关的风险时,我国经济体系可以完成有效的落实发展,借助全新产业,建立有效的经济体系。目前,我国整体处于改革发展的重要阶段。因此,必须全面解决虚拟经济以及实体之间存在的相关矛盾,实现共同发展。就我国目前虚拟经济以及实体经济而言,应充分认清虚拟经济以及实体经济之间的结合,实现共同发展。以避免在面临经营困难时,无法有效规避,造成相关影响。依靠科学技术,实现全面创新,借助高新技术产业完成转型实践。

第10篇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发展;问题

在互联网普及的同时,互联网与金融行业也逐渐有着互融的趋势,可以说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已成定局。互联网金融成本低、效率高、覆盖广,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将对金融模式产生重大影响,促使金融行业不断革新。然而在互联网金融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同时面临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发生会给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造成不可避免的阻碍力量,从而使得互联网金融市场不断萎缩。而要想更好地发展互联网金融,就必须立足市场,加大创新。

一、互联网金融的概述

互联网金融是金融业务的一大创新,它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一种依托互联网技术的金融业务模式。在网络时代里,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有着其必然性,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也将逐渐推动金融改革。与传统金融相比,互联网金融成本低、覆盖广、效率高,极大地满足金融机构、消费者的需要。同时,互联网金融突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客户、消费者只需要在有网络的地方就可以享受金融服务,寻找自己需要的金融资源。虽然互联网金融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如风险问题,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极为不利。为此,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还有待于深入的研究,需要加大创新,要积极做好风险管理工作。

二、互联网金融是金融发展的重要趋势

在现代社会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手中的闲钱也越来越多,对金融业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如果在开展金融业务的过程中如果继续采用传统业务模式,势必就会挫伤人们购买金融产品的积极性。而互联网金融是在魍辰鹑谝滴竦幕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新的金融业务模式,它是金融业务的一种创新。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人们可以在家里就可以通过互联网选择自己所需要的金融业务,从而避免了亲自去金融机构咨询,金融服务更直接、便捷,大大的节省了人们的时间。随着网络的普及,人们对网络的依赖性也越来越高,在互联网日益普及的环境下,互联网金融将成为金融发展的重要趋势,发展互联网金融可以推动金融行业的更好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

三、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

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互联网金融也取得了飞速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开始冲击原有的金融秩序,带动了金融业务多样化的发展。目前,第三方支付、P2P网络借贷等金融业务的出现为人们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推动了我国金融市场的更好发展。近年来,我国互联网金融教育规模不断亏扩大,尤其是网络银行、第三方支付和P2P网络借贷等互联网金融。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2013年我国商业银行网上银行交易规模突破了900万亿元的大关,其增长速度一直保持平稳的状态,第三方支付交易额规模超过了17万亿元,同比增长38.7%;而2013年P2片全年行业总成交量突破了1000亿元。通过这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势头非常迅猛。虽说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势头十分迅猛,但是不可忽略的是在互联网金融取得飞速发展的同时,互联网金融问题也不容忽视,互联网金融的安全风险也日益加剧,而要想推动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健康、稳定发展,就必须全面认清当前互联网金融发展形势,合理、科学的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四、互联网金融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与互联网金融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

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鲜事物,的发展需要依靠法律法规来提供支持,然而就我国目前来看,与互联网金融相关的法律法规还没有建立,互联网金融相关法律法规还处于摸索阶段,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规范体系,从而制约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二)互联网金融人才匮乏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互联网金融人才需求也逐渐增加,但是就我国现阶段来看,互联网金融人才还比较匮乏。互联网金融突破了时间和区域的限制,互联网的这种特点也决定了互联网金融必须全面熟悉相关法律法规、经济管理、会计、甚至是国际法律法规等知识,然而现阶段,我国互联网金融专业性的人才还比较贫乏,而要想推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专业性人才问题亟待解决。

(三)互联网金融安全问题

互联网金融结合了互联网,而在互联网环境下,互联网金融将面临着较大的安全问题。无论是金融机构还是客户,在使用互联网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网络黑客的攻击,从而造成重要信息的泄露,从而给金融机构及客户的利益造成损害。而对于客户而言,一旦他们的利益受到损害,就会挫伤他们使用金融产品的积极性,不利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四)互联网金融风险问题

风险是金融行业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而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金融风险也随之扩大。互联网金融是以互联网技术为载体,而网络的虚拟性使得互联网金融机构在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过程中将承受较大的风险,如,一企业在向金融机构申请网贷时,如果该企业在网络注册的信息是假的话,一旦金融机构同意该企业的贷款申请后,极有可能会面临着资金流失的风险。

五、互联网金融发展策略

(一)完善互联网金融相关法律法规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离不开法律法规的约束和支持,只有健全的法律法规,才能带动互联网金融的健康、稳定发展。因此,相关部门必须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完善相关互联网金融法律法规,将金融、司法、行政等众多监管机构有效的统一起来,对非法扰乱互联网金融市场的行为给予严厉打击和惩处,同时,要加大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以法律为依据,约束互联网金融行为,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提供保障。

(二)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

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金融交易范围,金融交易金额、交易量也不断增加,在这种情况下,金融系统风险也不断增加、增大。而要想推动互联金融的健康、稳定发展,就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管。首先,要对互联网金融市场进行监管,对互联网金融机构进行严密的监管,严格把守互联网金融机构上市门槛,划定合法业务范围,取缔市场上一些非法互联网金融机构;其次,要加强现阶段的互联网金融机构的监管,严格约束金融机构,要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同时,要完善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三)加大互联网金融专业性人才的培养

互联网金融有着覆盖范围广、发展速度快的特点,也正是因为互联网金融的这些特点使得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需要依靠专业性的人才来提供保障。只有专业性的互联网金融人才,才能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提供科学的发展策略,推动互联网金融的更好发展。为此,金融机构在发展互联网金融的过程中应当要加强互联网金融人才的培养尤其是CFP、AFP人才方面的培养,要不断提高互联网金融的服务意识、经营管理能力,要强化能力训练,从而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培养出一支业务能力强、服务意识高、综合素质高的人才队伍。

(四)做好网络信息安全管理

互联网金融是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的一种金融业务模式,而在互联网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使得金融业务往来过程中的信息面临着较大的安全威胁。为了确保互联网金融业务信息的安全,就必须积极地做好安全管理。首先,要加大宣传,提高消费者、客户对网络安全的认识,将互联网上一些常见的安全问题向他们进行普及,从而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其次,要进一步加大技术研究,以技术为依托,提高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安全性,从而让消费者、客户享受到更好的金融服务,避免财产损失。

(五)进一步落实实名制

实名制是针对网络匿名的一种应对措施。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互联网金融面临的风险也随之增加。网络匿名的存在给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困扰。而实施实名制可以将责任追究到人的身上。落实实名制,在办理金融业务的过程中受理人必须出示有效的身份证明,并填写真实姓名,可以有效地降低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发生。为此,相关部门应当进一步落实实名制,将实名制工作全面落实下去,从而更好地推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六)做好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

对于互联网金融而言,风险管理是核心工作,它关系到互联网金融自身的稳定发展,因此,必须高度重视风险管理工作。对于互联网金融机构而言,要将风险管理工作提上日常,建立风险管理制度,全面抓好风险管理工作;其次,要积极做好风险评估工作,建立完整的风险评估体系,在开展金融业务时,要全面分析市场,对客户资源进行全面的了解,从而降低金融风险;再者,要全面落实责任制,将相关责任落实下去,追究到底,从而更好地规范互联网金融行为。

(七)转变业务经营模式

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加剧了金融市场竞争形势,带动了金融机构的创新。在互联网金融环境下,金融机构要想更好地发展下去,就必须结合互联网金融环境来转变经营模式。首先,要转变经营理念,要树立互联网金融战略,强化互联网金融管理,要彻底摆脱传统的经营模式;其次,转变金融业务方式,要积极的构建互联网金融平台,积极的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在这,要加大创新,不断开发新业务,要加强资产负债符合,要控制融资成本,积极做好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工作。另外,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金融机构可以将第三方平台账户与证券、基金等庄户捆绑,通过客户的证券、基金账户进行交易,以此来缓解银行转账的限制。

六、结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金融业务模式的转变,在现代社会里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发展互联网金融也必然成为我国现代社会的主流和趋势。然而凡事都有相面性,在互联网金融带来有利一面的同时,也会带来不利的一面,而要想更好地发挥互联网金融的作用,就必须加大互联网金融的研究,深化金融改革。在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要全面分析互联网金融发展形势,要完善互联网金融相关法律法规,要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要加强专业性互联网金融人才的培养,从而带动我国互联网金融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华森森.互联网金融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探析[J].中国市场,2015(08).

[2]屈魁,张明,王雪.互联网金融发展面临的征信业监管问题探析[J].征信,2015(03).

[3]赵烁,赵杨.第三方支付平台以及互联网金融发展问题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5(11).

[4]于健宁.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J].人民论坛,2014(08).

[5]王海全,农飞龙.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相关问题研究[J].华北金融,2013(11).

[6]符瑞武,邢诒俊,颜蕾.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政策建议[J].时代金融,2013(29).

[7]朱晓磊.互联网金融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探析[J].经贸实践,2016(09).

[8]桂玉娟.互联网金融平台发展的机遇与问题――基于武汉市31家P2P网贷平台的调研报告[J].财会月刊,2016(12).

第11篇

一、广西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和问题

近年来,广西的中小企业融资总体状况在自治区政府以及各方融资机构的共同努力下有了很大的改观。一方面,政府政策的扶持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各方面的优惠。广西自治区人民政府了《关于加快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等系列文件,以要加快中小企业信用机制的建立建成,为中小企业的融资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及民间各种金融机构的兴起和发展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相关金融机构的配套措施和法律政策也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较好的条件。但是对于广西大多数中小企业而言,由于其发展大多属于初始阶段,规模小、基础薄弱,抗风险能力低,当企业进行自身大规模建设时,资金短缺的问题暴露的非常明显。所以对于广西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而言,融资渠道窄、贷款困难是中小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融资困难始终是阻挡中小企业发展的顽石。目前,广西中小企业融资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从企业自身角度来看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截至2013年末,全区共有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小微企业法人单位14.26万个,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95.6%。虽然小微企业数量占全部企业数量的95.6%,小微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21 517.89亿元,仅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30.5%。由此可见,广西中小企业数量庞大,中小企业融资的需求也就变得十分需要。但由于广西中小企业大都是一些个体企业,技术含量低且生产效率不高,容易受环境影响,投资风险大,很难引起风险投资者的关注。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类型繁多,一次性资金需求量小,需求频率高,金融机构融资手续繁琐,融资成本过大,融资效率低下,短时间内无法满足中小企业的需求。中小企业等贷到一笔资金时,机会往往已经丧失,使无数有意融资的中小企业望而却步或使得本有机会生存下去的中小企业不得不关门停业。

(二)从金融机构来看

目前,我国缺乏对中小企业支持的合作金融机构。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在所有中小型企业中,能直接融资的企业仅占2%,大多数中小企业的融资,依赖于小额贷款公司和商业银行。截至2015年末,除掉大型商业银行,广西仅有36家村镇银行,3家农村资金互助社,384家小额贷款公司。按照供给来算,一家机构起码要服务几百甚至上千家企业才能满足中小企业对融资的需求。据相关统计资料,截至目前,中小企业的贷款缺口在1 000亿元以上,并且每年都有不断增加的趋势。而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就显得异常苛刻。截至2016年10月末,全部中小企业贷款总额仅为4 821.82亿元。虽然商业银行对于中小企?I是一个很好的借贷平台,但由于广西中小企业存在的自身缺陷,而且在交易缺乏监督、信息不对称问题下影响了商业银行对企业的了解和信任,商业银行出于借贷业务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等方面的综合考虑,会对广西中小企业的借贷进行慎重考虑和选择,以至出现严重的“惜贷”现象。而大企业由于信誉好,抗风险能力大,容易受到银行的青睐,长此以往,形成了大企业“有肉吃”,小企业“没汤喝”的局面。

(三)从政府政策、区域经济来看

政府政策是推动经济发展和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但从我国的国情来看,大企业的优先发展导致了国家及银行对大企业的优先扶持,大企业的贷款、融资相比于小企业显得容易得多。虽然国家对中小企业的发展也有一定的政策扶持,相关部门也出台了一些文件、措施来确保中小企业能够顺利融资,但是实际的操作结果却不是很明显,中小企业贷款和大企业仍是没有可比性,商业银行依然是优先满足大企业的信贷,再考虑小企业的贷款,且条件非常苛刻。虽然目前这种情况有所改善,一些商业银行也推出一些针对中小企业的金融产品,如个人经营贷款、个人助业贷款等品种,但成效不大,特别在落后县区更加难以实行。因此,在政策扶植力度不够的情况下,加上广西中小企业自身的缺陷,融资就变得异常困难。

(四)从信用担保体系来看

一是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缺乏,难以满足广西中小企业的需求。虽然目前广西已有很多家担保机构,但真正承办中小企业担保需求的机构却寥寥无几,而且主要集中在南宁、柳州等广西比较发达地区,落后地区的信用担保体系还是无法解决,制约中小企业的融资,从而不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二是政策性担保机构发展缓慢。政策性担保机构虽然比商业性担保机构担保成本低,担保门槛低,但目前来看,广西区内政策性担保机构更加缺少,其数量及规模还远远不能满足广大中小企业的担保需求。三是担保机构与银行协作存在困难。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倾向于与有政策支持背景及资金实力雄厚的担保机构合作,但由于广西有政策支持背景的担保机构为数不多,在缺少担保机构信用评级机构、再担保机构及有效风险分担机制的状况下,金融机构对信用担保贷款业务风险控制机制不健全,导致有实力的商业银行不跟普通的担保机构过多合作,导致担保业务发展缓慢。

由于存在上述情况,广西中小企业融资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无疑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一剂“良药”。下面就探讨一下互联网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

二、互联网金融的优势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新的渠道。互联网金融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通过大数据、云计算、搜索引擎等高科技手段对中小企业融资,打破了资金供求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壁垒,降低了借贷双方的交易成本,提高了资金匹配效率,实现了信贷资源的有效配置,促进了金融信用中介向信息中介的转变,促进了富人金融向“草根”金融转变,大企业金融向普惠金融转变,加速了金融“脱媒”,从而促使金融企业组织结构发生“基因式”的变革,有力推动了金融业向扁平化、虚拟化、网络化和柔性化方向发展创新。可以说,互联网金融将对传统金融模式产生颠覆性的影响。

(一)拓宽了企业融资渠道

在互联网金融没诞生以前,企业融资大多是依靠传统的金融机构借贷或者是独立的民间借贷。由于广西中小企业自身的缺陷以及相关政策法规方面的原因,广西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变得异常困难,中小企业融资能否成功往往得看金融机构的“脸色”。而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为中小企业的融资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而且这种途径融资门槛低,且省去了很多繁杂的手续,提高了融资效率和中小企业融资的成功率,很大程度上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问题,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活力。而且,由于互联网金融对数据的分析,管理比较方便简单,各方面的信息也能充分的交流,解决了中小企业和融资平台的信息交流问题,使整个融资过程变得透明又简便。

(二)解决中小企业抵押担保问题

在上述问题中提高了广西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融资。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网?j融资方式的多样化使得对传统商业银行中作为实物抵押品或担保品的资产降低了门槛,放宽了要求,中小企业只需要通过一定的网络信用就可以向金融机构进行借贷融资,形式比较灵活,办理业务效率快并且手续简单,这有利于中小企业的融资进行。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创新,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缓解中小微企业信用建设不完善的短板,也缓解了信用担保机构规模不足引发的融资危机。相比于传统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模式是通过不同的场景和渠道来收集相关信息,通过其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等多方面多角度信息分析完善中小微企业的征信记录。因此,借助互联网金融的数据模式和平台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小微企业由于其征信问题而导致融资难的问题;同时,对于其事后风险的控制也能起到较好的作用。

(三)降低企业贷款成本,提高融资效率

中小企业在向传统金融机构申请融资时,金融机构会对该企业的经营境况进行专门的调查,在企业贷到款后,金融机构也会对中小企业的营业情况进行一定的监控。一方面加大了金融机构的成本,另一方面金融机构的监控也不利于保护企业的隐私,不利于企业的生产积极性。再者烦琐的借贷手续,无形中使得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变得非常高。利用互联网金融模式来进行融资,相比于传统融资而言,突破了传统融资中的许多障碍,贷款者能够突破时间和地域上的限制,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互联网找到合适的融资途径,解决了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使得企业的相关交易信息都能及时传达给金融机构,运用其大数据的优势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程序,通过互联网标准化的操作方式快速处理业务的能力,为中小企业节约了大量的借贷成本的时间。提高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效率。

(四)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一部分原因就是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在当前,中小企业由于分布信息的途径、时间等因素常导致其信息存在偏差的问题,对此,可利用互联网强大的数据管理能力,以解决该种现状。由于互联网融资的公开性,信贷方可通过融资平台及时了解到中小企业的各项信息,进而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督,并依据相关信息作出决策。在大数据时代,任何网络经营活动都会被记录下来,金融机构可根据相关的记录对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或以往的信贷情况做出是否给予贷款的判断。金融机构可以对资金的动向进行有效掌控,以便及时更新资金动态,从而有效避免出现彼此间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互联网技术能够服务于中小企业融资的基础就是大数据,没有数据的支撑再好的网络技术也发挥不了作用。

虽然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提供了很大帮助,但由于我国互联网金融兴起的时间比较晚,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还不完善,难免存在一些问题。近年来问题平台数量更呈直线上升态势。截至2016 年6 月30 日,根据零壹研究院数据中心监测到的 P2P 借贷平台共 4 567 家(仅包括有线上业务的平台,且不含港台澳地区),其中问题平台共就2 461 家(不含港澳台地区),占比 53.9%。随着问题平台的出现和倒闭,投资者对于 P2P 的信心大幅下降,而中小企业若想从中获得融资,其难度较之从前无疑将加大。所以,规范互联网金融就变得非常有必要,它可以使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真正能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从而促进广西乃至全国中小企业的发展。

三、完善互联网金融融资建议

(一)从中小企业自身而言

“打铁还需自身硬”,中小企业应加强自身实力,积极投入到互联网金融的大潮中来,充分抓住这一公平公正的时代机遇,解决自己的融资问题。一方面中小企业要结合自身情况,选择与自身相适应的互联网融资平台,考虑借款的成功率和融资成本;另一方面要对互联网融资平台的真实性和信息技术的安全性进行甄别,避免上当受骗。此外,中小企业要真实、精准地向互联网融资平台提供信息,维护好自身的信用,提高借款的成功率,降低资金价格,为自身创造价值。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互联网金融企业还是以服务中小企业和小微客户为主,并逐步填补传统金融市场的间隙。而信征数据好、口碑优良、有发展潜力的中小公司则可以从互联网金融公司获得合适的金融产品与服务,突破资金融通方面的限制,实现快速地成长。

(二)从互联网金融平台而言

2015年,全国共有950家网贷平台发生问题,同比上升221%,问题平台增幅超过新增平台,涉及近千亿资金,超过100万投资人中雷。在广西的50家P2P网贷平台中,有问题的平台有19家,说明在广西近40%的网贷平台都存在着问题。互联网金融平台不断的增长是一个好事,但在数量增加的同时,平台的质量也应该同步增加。互联网金融平台本身在扩大自身业务的同时,也应该提升自己的品质、服务,使互联网金融行业又好又快的增长。

(三)从政府方面而言

1.政策扶持,推动互联网金融发展

政府应加大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扶持力度,像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一样,在财政税收上给予扶持,在政策上适度宽松,在社会关系、人力资源上充分发挥协调作用。政府应对互联网金融平台分类管理,加强科学引导,深入研究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因地制宜,科学发展互联网金融。

2.完善地方性政策法规

应尽快出台规范广西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地方性政策法规。如今很多发达地区都已出台相关地方性法律法规,为当地的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创造了一个稳定的环境。而广西目前这方面的规定还比较少,由于政策、法规不明朗及由此产生的政策风险,影响了一些企业在这一领域投资的信心。因此,广西应当尽快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创造一个稳定的环境,从而促进当地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3.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完善风险控制体系

第12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 金融创新 风险防范 对策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为了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商业银行通过采用新的服务方式、引进新的技术,开拓新的市场等金融创新方式,来谋求更高的利润,增强自己的市场竞争力,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共同推动我国商业银行不断的进行金融创新。然而从已有的发展实践可以看出,金融创新具有较大的风险,特别是金融创新对我国很多商业银行仍是个新事物,需要在摸索着不断前进,所以,在金融创新背景下,更需要增强商业银行的风险防范能力,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金融创新的目标,减少金融创新带来的风险,促进商业银行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中的金融风险

(一)信用风险

信用是商业银行生存的关键因素,商业银行推出的每一种金融产品都关系着它的信用,存在信用风险。但与传统的储蓄和贷款业务相比,金融创新类的产品存在着更高的信用风险,特别是对一些创新透明度不高和表外业务而言,因为这些业务杠杆性强、自由度高,并存在一定程度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同时,又由于缺乏监管手段,对业务对象约束不足,一旦风险爆发,将会严重影响商业银行的生存。

(二)技术与操作风险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大量应用,有力推动了商业银行金融管理信息化和服务数字化的发展,并且金融创新正是依托新技术的典型的代表。但是这些新技术本身的存在的安全问题,也会转移到其应用的领域,特别是金融领域。首先不完善的技术和技术缺陷引发的风险。其次,由于技术的更新速度快,会使原有的技术很快过时而产生的技术摩擦风险。再者,由于技术原因造成的信息失密、失真、过时、不全等问题。第四,操作人员对新技术的不熟悉,引发的操作风险。同时,相关不法分子,利用新技术的缺陷和业务特点,从事非法侵入、盗取、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

(三)项目开发失败风险

由于对于金融市场的认识不足、项目缺乏可行性论证、技术支撑存在缺陷等问题,都有可能导致金融创新项目的失败。金融创新项目的存在市场认知度较低、商业银行缺乏开发和管理经验、技术复杂等问题,都会影响金融项目开发的成功率。一旦项目开发失败,那么投入的人力、物力等资源将不能产生收益,甚至会造成其他方面的损失,影响商业银行的生存和发展。

(四)管理风险

金融创新给商业银行的管理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商业银行中存在的监督反馈机制的缺乏、内控制度的不健全、配套政策的不完善、会计制度的不科学等问题,都会产生极大的风险。某些银行为了抢占市场,过于激进、不重视内部管理的建设,内部管理跟不上金融创新业务的发展,一方面不断影响了金融创新业务员的发展,同时也存在很多的风险,导致了市场营销投入扩大,人才缺乏、管理混乱、会计失准等问题,造成严重的损失。

(五)法律风险

为了适应金融创新的需要和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近年来,我国逐渐放松了金融管制。但是由于金融业的特殊性和在经济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国家对金融领域都会重点关注,并颁布了相关法律和管理制度,这使得商业银行在一个比较狭窄的范围实施金融创新,一方面,某些金融创新业务可能会对法律认识不清,而触碰碰到法律边界,引起相关法律问题。另一方面,某些金融创新业务可能会被新颁布的法律法规而被叫停,造成损失。

二、商业银行金融创新过程中的风险防范

(一)树立风险管理意识,规范创新体制

商业银行要充分认识到金融创新的风险,不能为眼前和短期的利益所迷惑,而过于激进,要树立风险管理意识。首先,在金融创新决策时,要充分调研,回避决策风险。其次,在产品营销中,要采取合理的风险防范对策,如分散、转移等。再者,在创新业务的实施中,要避免从事高度风险业务,对风险实施足够的控制。最后,要充分考虑市场和政策方面的影响,自上而下,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二)建立风险管理体系

要实现风险常态化管理,就应该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体系,这对商业银行应对金融创新风险至关重要。在风险管理体系中,要重点关注信息系统的建设,提高信息的正确性、传播效率和利用率。建立相关的风险管理机构,对风险实施专门的管理,并负责全员的风险意识的提高和相关风险防范技术的培训,提高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

(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建立风险评估与预警系统

利用信息技术,及时获取相关的防线信息,实现商业银行内部电子化管理,确保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特别是会计信息,通过对相关风险的科学处理,获得对金融创新业务的风险评估,为相关决策提供重要参考。建立风险预警系统,发现存在的重要风险问题,及时进行消除和解决,保障金融创新业务的顺利进行,减少风险发生造成的损失。

(四)建立人才培养机制

金融创新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我国当下金融创新业务不成熟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高素质的人才。商业银行应该建立人才培养机制,积极吸收高素质的金融人才,并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和管理,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实施正确的激励,提高的他们风险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为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提供人才保障。

(五)加快金融立法创新

金融业是一个特殊领域,必须有科学的监管体系,金融创新离不开立法的创新。首先应该充分吸取国外先进的立法经验,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金融立法。其次,在进行金融立法时,要充分考虑,权衡得失,进行充分调研和听证。再者,要加强立法的创新,为金融创新提供足够创新空间的同时,也能加强监管,权衡和保护参与各方的正当权益。

参考文献

[1]陈子季.金融创新的宏观效应分析[J].金融研究,2007(5):43-47.

[2]陈华.金融结构扭曲与国有银行脆弱[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8(5):102-105.

[3]潘敏.金融开放中我国银行业面临的风险与防范策略[J].宏观经济管理,2008(10):88-90.

[4]李健.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风险防范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