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14 09:12:5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于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精选范文 时代的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今社会不仅要求我们具有健康的身体,而且需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以下是我学习后的一些心得:
一、教师自己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通过一线的教学经历,我深深的体会到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到周边的人,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更是如此,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是智者——什么都懂;是能者——什么都会;是圣者——不会犯错;是权威者——具有比父母还高的权威力量。教师的衣着举止,言谈风度,以及待人接物等,都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和人格,是构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发点和首要原则。通过学习,我也知道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为工作奉献,并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一个尽职的教师是非常辛苦的,需要休息和放松。充当“无所不能”的教育者形象的确使人精疲力尽。因此,教师可以试着在假期给自己充电,例如:学习做旅行家,用胶片记录生活中的美景美事;学习做美食家,在品评佳肴的同时自己也做一次大厨。新的工作体验不仅能使教师得到放松,而且可以开阔教师的视野,增加教师的知识面。教师可以把从其他工作体验中获得的经验、积极情绪带到教育工作中来,更好的促进教育工作。
二、经常关注特殊学生的心理辅导
教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对待问题学生更应该尽心尽责,遇到问题学生怎么办呢?一定要充分利用班集体的作用,在宽松平等的班级氛围中,加强对学生心理的团体辅导,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充分发挥班队活动课的集体心理辅导效应。针对特殊学生的特点,有侧重地选择团体辅导的主题。如自信心教育、青春期教育等。采用讲座法、认识法、操作法、表演法、角色扮演和行为训练等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内在动机,并在活动中得到领悟。通过一系列的`团体辅导活动,不仅让全体学生获得心理健康方面的有关知识,也拉近了同学间、师生间的距离,融洽了师生关系。在考虑学生一般心理规律的同时,也要对暴露出来的个别学生的个别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帮助。在对学生的个别辅导中,我一方面通过心理辅导室兼职心理教师的个别咨询辅导,另一方面也进行了个别谈心与辅导,打通教师和学生的心理通道,及时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
总之,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气质、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化作用,真正做到为人师表。只有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齐抓共管,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水平一定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关于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精选范文
教师的职业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是一种用生命感动生命,用心灵去浇灌心灵的职业,正如雅斯贝尔斯告诉我们的:“教育意味着一棵树动摇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师工作的这一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心理素质的重要性。所以,要让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首先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首先教师要有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作为教师归根到底还是一个普通的社会人、自然人,也同样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但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又要求教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在学生心目中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用高超的教学艺术去培养学生的智力,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以高尚的师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去感染和熏陶学生,而高尚的师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源于教师的.心理健康。读了《教师心理健康》一书后,使我更加认识到了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更是如此,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是智者——什么都懂;是能者——什么都会;是圣者——不会犯错;是权威者——具有比父母还高的权威力量。教师的衣着举止,言谈风度,以及待人接物等,都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师,只能在课堂上造成一种紧张或恐怖的气氛,使学生如坐针毡,惶惑不安。所以,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和人格,是构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发点和首要原则,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从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通过读了这本书后,使我更加明白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为工作奉献,并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总之,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气质、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化作用,真正作到为人师表。
关于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精选范文
带着一份憧憬,带着一份喜悦,带着一份期待与责任,我有幸参加了心理健康的培训,不仅有理论的学习,充实我们的大脑,同时还深入教育教学第一线参观学习和调研,使我在思想理念和工作能力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真是感受颇深,受益匪浅。
感受一:认识心理健康重要,促发展。通过本次的学习,我认识到了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我认为,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教师的衣着举止,言谈风度,以及待人接物等,都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师,只能在课堂上造成一种紧张或恐怖的气氛,使学生如坐针毡,惶惑不安。所以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从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感受二:提高自身素质,助成长通过培训,自身有了提高。我对心理调适的技能,提供维护心理健康和提高心理素质的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对个别典型的案例的分析学习,对认识与识别心理异常现象有了认识,而且有了一定的辅导思路。教学活动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心理素质良好的教师,会凭借自己的语言、行为和情绪,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感召下,会表现在科学技术飞速进步,知识爆炸的今天,人类也随之进入了情绪负重的年代。
大学生作为现代社会的组成部分,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自然就十分敏感。但是,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本身存在着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种种心理压力积压在一起,久而久之,会造成心理上的障碍。作为天子娇子,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因此,在大学校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件迫在眉急的事,具有预防精神疾患和身心疾病的发生,及时为学生疏通心里,排解压力,指引方向的作用。
那么作为一个非专业人员,我们如何来判断自己或者是周围人的心理是否正常呢,以下有三项基本原则:
其一,心理与社会环境是否趋于一致。
其二,心理与行为行动是否趋于一致。
其三、人的情绪在一个阶段内是否稳定。
如果一个人出现了与以上违背较大的情绪,那么他就可能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那么什么叫心理障碍呢?它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它的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如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以上的情绪状态,显然不利于大学生的发展,因此大学生有必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做到心理健康。我们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入手:
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键字:外来民工子女;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6-0004-02
2008年9月,我开始担任一个由48名新生组成的一年级班主任,其中有11人是来自外省的民工子女。像所有带一年级新生的班主任一样,在孩子们未形成良好的学校行为规范之前,我经历了一段嘴巴不得消停的日子,几乎所有课间都在听“小报告”、调查分析、处理问题、解决矛盾中度过。渐渐地,孩子们的行为常规走上正轨了,“小报告”少了,矛盾冲突也少了。但同时,一个男孩却越发引人注意了――关于他的小报告未见减少,且每次都同出一辙,不是用拳头打人就是用脚踢人。我教给他的与同学相处之道不起任何作用。
他是外来民工子女,来自广西,现与父母同住。他平时话很少,眉头时常皱着,表情冷漠,性格孤僻。课间他基本不外出活动,就坐在位子上。当有同学经过,不小心碰落他的书本时,他一声不吭,出手就是给对方一拳;当有人不小心碰到他手肘或踩到他脚时,他依然一声不吭,但脚已经使劲地踢出去了。我每一次与他谈话时,他都气冲冲地争辩:“谁叫他(她)先碰(撞、踩等)我的!”每一次,我都耐心地引导他:对方不是故意的,同学间交往要大度,别斤斤计较,更何况对方已向你道歉了;我们要学会宽于待人,自己才会快乐。但每次听完我的劝导,他总是冷冷地回一句“知道了”,转身就走。最初,我当他的暴力冲动是由于性格内向、孤僻、自卑造成的。因此,我就经常找机会鼓励他,有时还特意安排活动开导他。
他的暴力冲动、蛮横无理不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为了能尽快解决他的问题,我多次找他父母了解情况。但其父母也一样认为他性格内向,不喜欢说话,平时他与父母都不愿意多交流。从与父母的沟通中我了解到,他父母也经常针对他的这一特殊问题教导他,对他的各方面都挺关心的,可是依然没效果。我就提议其父母平时多与他聊天,周末多带他参加户外活动、集体活动。但是,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别人都已学会避着他了,他还是“本性不改”,真是一个铁打的人啊!虽然因为同学们的“小心”关于他的这类冲突事件少了一些,但是每当看到他那孤冷的身影,充满敌意的眼神,就感觉他好可怜,快乐的童年与他无关,我总忍不住想帮他。
可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四年级的一次语文单元考试中有一道开放题,要求学生写写自己最想对某人说的话。他写道:“爸爸妈妈,你们从小就把我一个人丢在老家,你们不爱我,我恨你们!”读完这句话,我心头一震,马上去看姓名――是他!我心头又瞬间转亮,终于找到打开他心结的钥匙了。随即,我就约他妈妈来了解具体情况。
午饭后没多久,他妈妈来了。我带她到教室外私下问她,孩子是否小时候没跟他们一起生活。她沉默了一下,红着眼告诉我:孩子两岁时,因为经济拮据,他们就外出打工了,孩子是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直到可以上小学了才接来一起生活。她还告诉我,因为这事,孩子一直有怨言,说父母不爱他,丢下他不管。了解这些事后,我心中更加肯定了,孩子的冷漠与敌意就是因为心中的这个阴影造成的。我马上安慰他:“别担心,我帮你们解开心结。”于是,我让她到教室后面的餐厅等我,自己走回教室,叫这位孩子出来。当我边走边搭上他肩膀,对他说:“妈妈有话要对你讲。”他满脸敌意,加快脚步,肩膀使劲一甩,挣脱了。我又马上搭回去,俯耳轻声对他说:“老师叫你妈妈来,不是要说你的坏话,是想帮你,这几年来,老师发现你总闷闷不乐的,心里也不开心,老师想让你快乐一点。”这时,他脚步缓慢了,肩膀也不甩了。
宽敞的食堂里,静悄悄的,就我们三人,我让他们母子紧挨着坐一起,我坐他们对面。我先开口:“XX,妈妈是爱你的,爸爸也是爱你的。小时候,他们丢下你外出打工,他们也是迫不得已。那时家里穷,买菜买衣服都没钱。他们为了你有更好的生活,才外出打工的。你还小,带上你就只能一人工作,爸爸妈妈才狠心把你留在老家的。离开你,他们也心疼,也不舍得呀,孩子。你看,后来他们工作稳定了,就把你接过来了。还有,为了让你过得更好,他们就只要生一个你,不再生第二个了。XX,爸爸妈妈是爱你的呀!”
在我说这些话时,他妈妈已泣不成声,抱着孩子,眼泪不住地往下流。此刻,这个孩子也终于伸出手抱住了妈妈,哭了。看着这一幕,我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放下了,只是自己也没控制住,眼泪顺着脸颊滑落。
下午课后,几个学生正排着队改作业。一个学生有一题做错了,我问他是因为粗心还是因为不懂,他摇摇头表示不懂。这时,一个欢快的声音响起:“老师!这题我会,我教他!”我猛一抬头,看到的是上扬的眉头,上扬的嘴角,这是一张写满快乐的、自信的笑脸。是他!这是我第一次听到他主动帮助同学,第一次看到他活泼的笑,也是我见到过的印象最深刻的笑脸。就是他,他终于卸下了戴了三年多的冷漠面具。那一刻,我感到自己好幸福,感到当老师好幸福。
如今,他六年级了,这两年来,他再没打过同学,相反,还交到了几个很要好的朋友。相遇时,他总是带着丝腼腆的微笑主动向我问好。课后,也时常能看到他与同学一起玩耍的快乐的身影。
这就是我亲身经历过的一个外来民工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的典型案例。通过这个案例,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外来民工子女或留守儿童需要更多的关爱,并且总结出了如何进行这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尊重对方,给对方安全的空间
良好的沟通要建立在双方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当谈论内容涉及到对方面子、隐私方面的问题时,不要选择有他人在场的场合,即使办公室也不适合,要给对方提供一个相对“安全”的空间。这样,对方才可能会打开心扉,才会有真情表露,才会达到有效的沟通。在该案例中,午饭后空无一人的食堂就是个“安全”空间,不会有他人闯入,而办公室,随时都有人进出,缺乏安全性。
二、要让对方体会到自己是真心要帮助他
首先,自己的态度要诚恳,轻轻地指出对方哪个地方有待改善,直接告诉对方希望他拥有怎样美好的结果,让对方明白自己是真心的,将大大提高对方对意见的接受程度。如该案例中,我的“搭肩”、“俯身贴耳”及直接告诉对方我的目的,就让他明白了我的心意,态度发生了大转变。
三、建立和谐关系,耐心引导
有心理健康方面问题的学生一般在沟通交流能力方面相对弱一些,也许还有明显的抗拒、抵触心理。因此,在与他们沟通时一定要耐心,语气亲和,要建立和谐的沟通环境,不可居高临下,咄咄逼人。
四、坚持不懈,相信未来
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贵在坚持。当对一个学生的一次、两次教育失败后,不该气馁,应该坚持不懈,要相信未来,要相信铁打的心也有被感化的一天。如上述案例中,我的班主任工作手册上还清晰地记着,我约他们母子俩交心谈话的时间是2012年1月12日。从2008年9月到2012年1月,长达三年之久,我一直把“他”当成一个任务放在心头,终于,我找到了那把钥匙。
心理健康教育在现代社会的教育中越来越重要。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成功与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一环,下面就我在心理教育方面的几点心得:
一、抓认识提高,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社会日新月异的急速发展和变革,各种不良思潮和矛盾使在校青少年学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由于青少年学生正值成长发展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辨别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加上小学生的独立意识较差,所以小学生很少易发生心理行为偏差。近年来,小学生常出现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为,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存在心理偏差,是由于在学习和生活中碰到问题和困难时,缺乏解决矛盾,应对挫折和处理危机的能力。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对此不能置之不.,不能只注重分数而不管学生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我们要培养的是人才而不是废才,更不是害群之马,因此,我们全校上下形成共识:要下足功夫,正视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学生的健康发展,健全他们的人格,为21世纪培养合格的人才。
二、抓学科渗透,扎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我们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开设上好心理健康课的同时,要求教师在各科备课时注意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因素。思品课,抓好心理疏导的教育;语文课,以教材中大量的优秀文字形象,从这些人物身上体会和感悟良好的心理素质;数学课中研究重点是观察、注意、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英语课则要求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信心,使之敢于表现自我,增强学生群体交往意识,发展能力和个性;音乐、美术等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给人以美的熏陶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有关的知识,可以使学生处处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且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不仅在知识上影响着学生,而且教师的人格也会在教学的师生互动过程中起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构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抓课题研究,从细处着手抓好心理健康教育。
探索了一系列针对小学生的关爱教育的内容及途径,探索并形成了优化学生情感体验、人格发展的一系列的方式方法:.方的.。主要是在教师以身示范下,对小学生开展“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关爱社会”三个方面的教育。通过开展主题活动,抓陶冶、抓体验、抓渗透等展开教育,我们明显感觉到学生的心理素质、道德情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优化。在校内、班级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互相关爱、团结帮助蔚然成风,在各种学习活动中,学生合群,积极参与,团结协作,自尊自信,创新精神等得以充分体现。在家中,社会上,学生都能从小事做起主动关心、爱护、帮助他人,富有同情心。多次主题队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受到教育的同时,自身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心理素质明显加强。
四、抓家庭教育,引导学生家长关心子女的心理健康。
由于学生家长与学生固有的血缘关系,感情和伦.道德上的内在联系,家庭教育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的效果,也是学校教育所不能代替的一种力量。父母在关心子女的生理健康的同时,还应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有些父母认为孩子长得壮,不生病就是健康,这是不全面的认识。事实上,有一些青少年身上存在心理障碍,如说谎、无.取闹、妒忌、自卑、不合群等行为。然而,认识的片面性,不少家长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够重视,甚至.取违背心理保健的教育方法:.方的.,这是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的,在发现他们心理有缺陷时我们就及时与家长联系做到及时矫正,并在学校上对家长开展如何对子女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引导家长科学地教育孩子,从而培养孩子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培养他们的责任感、独立性和自制力,养成乐观进取的精神。
总之,要使学生的心理得以健康发展,学校及教育工作者必须掌握好心理知识,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心理教育规律,探索学生的心理发展,总结心理教育的经验,与家庭、社会紧密联系,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大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1
通过上了这么多节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我深深的体会到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作为一名大学生更要了解心理健康的含义与标准,研究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的特点与影响因素,明确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理论与原则,把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而心理健康的人应该具备比较正确的认知、良好的情绪情感、坚强的意志品质与健康的个性心理。以下是我的学习心得:
一、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
我们都是从高中升到大学,面对新的环境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情绪,例如烦躁、压抑、苦闷等,当面对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千万不要独自一人承受,更不要钻牛角尖,要积极主动调试自己的心理,知道适应环境;要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挫折、困苦;要学会改变学习方式,使学习轻松愉快,然后确定一个切乎实际的目标;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知而求止,知而行之。要学会从心里去接受现实中的一切,既来之,则安之,使自己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
二、人际关系的处理
良好的人际关系使人获得安全感与归属感,给人以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促进身心健康;不良的人际关系使人感到压抑和紧张,承受孤独与寂寞,身心健康受到伤害。因此,我们大学生更要培养良好的交际能力。要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与他人交往,在交往中能用理解、宽容、友谊、信任和尊重的态度与人和睦相处。通过人际交往,认识到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培养遵守纪律和社会道德规范的习惯。增强心理适应能力,能与他人同心协力、合作共事,与集体保持协调的关系,保证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三、恋爱中的矛盾问题
在现代大学生中恋爱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大学生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在恋爱中应遵循:以爱为基础,以高尚情趣为恋爱发展的动力,在恋爱中相互尊重各自的选择、自由与权利以及人格,同时信守责任,忠贞专一,以诚相待。要以理解为前提,以奉献为内容,以被爱为结果。大学生要避免恋爱的消极影响,学会运用爱的技巧要学会澄清爱情价值观,做出爱的决定,注重爱的交流,并履行爱的责任。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重要保证,有了良好的心态,不仅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而且有益于终身的发展。大学生要做到心理健康,争取身心健康,可以阅读相关的心理辅导书籍,有需要的可以进行心理咨询,定期进行体育锻炼,计划好自己的时间,增强自己的心理素质,以良好的心理素质去迎接挑战。
大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2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往往面对着各种心理压力,种种心理压力积压在一起,久而久之,会造成心理上的障碍。作为天子娇子,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因此,在大学校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件迫在眉急的事,具有预防精神疾患和身心疾病的发生,及时为学生疏通心里,排解压力,指引方向的作用。
那么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们如何来判断自己或者是周围人的心理是否正常呢,以下有三项基本原则:首先,心理与社会环境是否趋于一致。其次,心理与行为行动是否趋于一致。最后,人的情绪在一个阶段内是否稳定。
如果一个人出现了与以上违背较大的情绪,那么他就可能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那么什么叫心理障碍呢?它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它的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如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以上的情绪状态,显然不利于大学生的发展,因此大学生有必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做到心理健康。我们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入手:
1、增强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保持心境的良好和乐观向上的情绪,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3、在有需要得时候主动进行心理咨询。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甚至中学开始设置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所以当我们心中感到压抑时,就应该及时主动的与心理咨询师进行沟通。
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大学生有必要不断提高心理素质,全面健康的发展,以良好的心理素质来迎接未来的种种挑战,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大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3
通过上了这么多节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我深深的体会到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作为一名大学生更要了解心理健康的含义与标准,研究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的特点与影响因素,明确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理论与原则,把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而心理健康的人应该具备比较正确的认知、良好的情绪情感、坚强的意志品质与健康的个性心理。以下是我的学习心得:
一、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
我们都是从高中升到大学,面对新的环境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情绪,例如烦躁、压抑、苦闷等,当面对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千万不要独自一人承受,更不要钻牛角尖,要积极主动调试自己的心理,知道适应环境;要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挫折、困苦;要学会改变学习方式,使学习轻松愉快,然后确定一个切乎实际的目标;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知而求止,知而行之。要学会从心里去接受现实中的一切,既来之,则安之,使自己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
二、人际关系的处理
良好的人际关系使人获得安全感与归属感,给人以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促进身心健康;不良的人际关系使人感到压抑和紧张,承受孤独与寂寞,身心健康受到伤害。因此,我们大学生更要培养良好的交际能力。要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与他人交往,在交往中能用理解、宽容、友谊、信任和尊重的态度与人和睦相处。通过人际交往,认识到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培养遵守纪律和社会道德规范的习惯。增强心理适应能力,能与他人同心协力、合作共事,与集体保持协调的关系,保证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三、恋爱中的矛盾问题
——赴广州二中及广州二十一中心育学习心得
为加强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提升教师自身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水平,1月8——9日,我联合阳江市第三中学心理科组分别到广州二中及广州二十一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交流学习,收获良多,心得总结简单如下:
一、上好心理辅导课
心理辅导课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指标任务,上好学生的心理辅导课,将充分体现心育工作的发展性原则。这次广州交流,让我对中小学心理辅导课认识及理解提升到了一个新层次。传统的心理辅导课是推崇课程体系的建立及课堂各维度的展开,这无形给教案的设计课堂的开展都设置了一定的框框条条。对此,有多年工作经验的广州二中的心理教师杨海荣老师总结出,以往的心理辅导课无论是主题还是形式都与现代高中生的思维及实际生活产生了差距,这种差距使心育课的成效也发生了影响。对此,二中总结经验,创设了一种新型的心育课设计——微主题。微主题指的是针对学生存在的某一个问题,或某一种现象,设计一个心理团体活动或心理游戏去开展,再使用阶梯式的辅导方法让学生得到启发,从而对这个问题进行思考,直至获得解决策略。
通过现场观摩示范课以及参加评课,我认为这种授课方法新颖,主题突出,学生的互动性也高,得到的心育成效较大,因此我觉得可以在我校实施。目前我校学生的心育课主要是两种方式,一是年级讲座,这样操作方便简练,但由于时间及场地限制,讲座内容只能是在各种理论之间泛泛之谈,难以展开来分析,因此学生反响不大,效果一般;另一种方式是个别班级授课,有需要的班级直接与心理教师联系上课,这样操作具有班级针对性,校本性较高,得到的效果较好,教师的反映不俗,但由于是针对个别班级,涉及的学生面较窄,对学生来说也是不公平的。
如何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需要学校的大力配合及支持。
二、开展学生心理社团活动
经过这次广州之行,发现广州二中及二十一中都非常重视学生的社团活动,他们的学生心理社团举办得非常成功。学生心理社团不仅可以丰富学生自身的课外活动,还能将学生培养成心理教师的好助手,从而辅助心理教师去开展各种心理活动。一个学生心理社团的成立及完善需要心理教师做大量的前期工作,包括相关社团活动策划,手把手地进行成员培训等,但一旦社团的事务走上正轨却可以分担教师很多工作任务。对于这一点,我是需要进行自我检讨的,之前我很认真的想着举办一个学生心理协会,很多前期工作都做了,包括详细计划及章程都列好了,但由于太多的家庭及工作等繁琐事情缠绕,使得我没能将社团坚持下来。通过这次与这两所学校的交流学习,我又有信心去"重拾"我校的学生心理社团了。
三、开展有特色的心理主题活动
广州二中的每年一次的心理活动月,大型的亲子活动;二十一中的青春期教育,同伴教育等都是他们学校极具特色的心理主题活动。通过与他们交流,我清晰了,一个大型的有特色的心理活动不仅需要学校的支持,心理教师策划,更需要一个团队。因此,心理社团就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另外,一个具有特色的心理活动也可以与校外机构,社会资源相结合,这样可以解决一些例如经费,师资等实质问题。对此我深有体会,由于我们与12355服务队合作,我们的现场心理咨询活动开展得非常好。以后,我们可以尝试联合阳江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开展同伴教育,心理拓展等活动,如此一来,他们可以得到实习的机会,我们又可以有足够的人力去开展相关主题活动,简直双赢。当然,这只是初步构想,详细还需要进一步策划的。
四、如何做好课题科研工作
科研工作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向,我校的心育科研起步晚,但进步快,目前我们已有两个课题在手,分别是省立项的《高中校园心理环境建设研究》以及市立项的《阳江市高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习成绩的显隐性相关研究》,这个起步可以说是不低的。课题是立项了,但要做好课题,做出课题成果却是不容易的。通过这次交流,我获得了许多优秀的课题经验,也得到了一些文字资料的示范及借鉴。这让我对课题的研究方法及方向都有了更清晰的见解。
关键词:心理;训练;德育
中 图分类号:B8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4-000-01
团队心理训练是在团队背景下进行的一种心理咨询形式,通过团队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适应的互助过程[1]。
近年来,团体心理训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是在高校学生德育中被广泛应用。
一、培训目的意义
学生干部是学生工作的骨干力量,是连接学校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纽带和桥梁,是传达落实上级指示精神和各项工作的主力军。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立场坚定、思想进步、作风过硬、学风优良、能力较强的高素质的学生干部队伍,对于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激励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
二、培训对象
黑龙江省黑河市黑河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系2014级7个班级的班委会成员,共计51人,其中女生24人,男生27人。
三、培训人
黑龙江省黑河市黑河学院心理健康咨询与发展中心主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张学英副教授
四、培训主题
学生干部领导力训练
五、培训内容
培训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以专题讲座。内容包括:大学班级的自我管理,当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第二部分培训。分四个部分:一,用10钟组成6-8人的多个小队,通过“微笑握手对对碰”“滚雪球”游戏来了解沟通的基本结构,利用语言提高沟通能力,掌握人际沟通技巧。二,用15分钟组建团队,熔炼提高素质,奠定领导能力基础。三用15分钟完成“人山人海”游戏,增强友谊与协调性。四,用10分钟同学分享体会。
六、培训基本要求
第一,一切行动听指挥,微笑对待所有人;
第二,本次活动分5个小组,各小组由组长、副组长你在负责跟进整个活动各项工作;
第三,活动期间严格遵守时间,由组长负责签到,不得无故请假,不得擅自离开活动团队;
第四,参加培训的所有学员,要求不迟到不早退;
第五,要求每位学员在培训期间将手机调为震动状态或关机,并认真做好笔记;
最后,培训后每位学员需写一份心得体会。
七、培训过程
在专题讲座部分,张学英副教授以作家柳青的“人生的道理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开篇,讲解了“当代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这一主题。讲座首先强调了青年与同龄人的关系、独立性的发展和人生观的发展三个方面。其次,讲解了大学的使命,一是培养好公民,二是培养好人才。提醒学生干部21世纪最容易被淘汰的四种人,分别是知识老化的人、技能单一的人、单打独斗的人和不愿学习的人。第三,讲到大学班级是学生成长的家园,从班级的功能到大学班级的自我管理。班委会是班级自我管理的组织者,管理理念具有指导作用,班级文化是有效进行班级管理的软环境,班级活动是教育的载体。每一个小部分,张老师都以身边的实际案例向同学们做以介绍说明。
专题讲座部分结束后,进入到了团体心理训练。在团体心理训练中,所有参加培训的学生都能够按照培训要求来做,个个精神抖擞,整个环节充满着欢声笑语,气氛十分热烈。在第一个微笑握手对对碰的游戏中,所有学生都能主动的与自己之前不认识的同学握手问候,场面温馨;在滚雪球的活动中,参加培训的所有学生逐一介绍自己,后面的同学要记住前面所有已经介绍完自己学生的基本资料,使学生们懂得了倾听的重要性;接下来学生们组建了团队,共同商定团队的名称、口号、队旗和队标,这一环节用时15分钟;通过人山人海的游戏,有的团队一次性就可以站起来,而有的团队则需要经过几次的努力才能达成一致,这让每一个团队都感受团队友谊和协调性的重要;最后所有参加培训的学生在一起交流本次培训的心得体会,学生们积极踊跃的发言,表达着自己的看法,本次培训达到了预计的目的。
八、结论
通过参加培训学生现场分享的感想与后期交上来的心得体会总结得出:首先,团体心理训练的方式是被广大青年大学生所乐于接受的。在51份心得体会中,49份中提到了培训是被迫行为,原以为是“填鸭式”“满堂灌”,没想到这样灵活且参与性强。第二,八成以上的学生表示,对第二部分即团体心理训练部分印象最为深刻。在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时,能产生共鸣,学到之前所接触学习模式中所学不到的。第三,所有的学生都一致认为团体心理训练环节强化了自己对专题讲座部分内容的理解。对学生干部、班级管理、人际关系、青年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等都有了自己深刻的感悟。最后,所有参加培训的学生都表示,希望今后多参与团体心理训练形式的讲座、活动,让自己的心情美丽,并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也让周围的同学心情灿烂。
参加本次培训的学生干部后期的心理状态与今后开展工作的情况,还需进一步跟踪调查,以便总结出进一步的结论,这是本研究后期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王金良,张大均,吴明霞.团队训练对提高大学生职业政策自我效能的有效性研究.高等教育研究,2008,29(9):86.
[2]冯刚.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理论与实务.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383.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验式教学;实验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124(2013)01-0095-04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日益突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近年来备受关注。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该课也因此成为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载体。由于师资、设备等因素的限制,各高校几乎都是以专题讲座的方式进行,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果也不理想。因此,如何改革現有的教学模式,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效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体验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受去领悟知识,再回归实践的教学模式。体验式教学模式借鉴吸收了生命哲学、情感心理学、后現代知识论、对话理论关于体验特征与意义的深刻论述,对于知识学习、人格健全、完整生命的成长与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模式,用富有生命力的体验和感悟取代枯燥的说教。在体验式教学中,教师利用案例分析、情景创设、话剧表演、游戏演练、脑力激荡等方法和手段,精心创设一种适宜的情境和情感氛围,学生以团队方式分工协作参与其中,以自主独特的方式认识、思考、体验和感悟周围世界,然后在教师的组织下,全体学生共同交流、分享体验、提升认识,从而获得新知识、技能,激发个体的内在价值和生命活力。
体验式教学目前被应用于一些学科的教学以及职业培训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有部分研究者对体验式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运用进行过相关的理论探讨,但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运用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到底如何,尚缺乏相关的实证研究。鉴于此,本研究以教育实验的方式,将体验式教学融入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之中,以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
二、研究方法
1.对象
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从我校大一文、理科专业各抽取两个班,将其中的一个文科班、一个理科班作为实验组,其余两个班作为对照组。实验组76人,对照组80人,每组男女人数比例大致均等。
2.工具
(1)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CCSMHS),该量表是国家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中的测试工具之一,由郑日昌负责编制。量表共包括12个因子,104道题目,采用5级计分,从“没有、偶尔、有时、经常、总是”分别记1-5分。量表根据每个维度的T值,划分为症状较明显、可能有症状、一般、无明显症状4个水平,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2)自编简易教学效果测评表,主要用于了解学生对教学效果的满意程度及课程对自我的帮助情况。
3.程序
先采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集体前测。之后实验组以班为单位开展体验式教学,围绕“新生适应、自信提升、人际交往、情绪管理、两性关系、感恩教育、挫折应对”等7个专题进行(表1),每次90分钟左右;对照组也以班级为单位,主题相同,授课教师也相同,但以心理专题讲座的方式进行。课程结束后再用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两个组的学生进行后测,并采用自编的教学测评表对教学效果进行测评。
4.数据处理与分析
采用SPSS17.0对所有实验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
三、研究结果
1.实验组与对照组心理健康量表前后测结果比较
由表2可见,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各因子上均无统计学显著差异,对照组在实验前后的差异亦不显著,但与对照组相比,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大多数因子上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实验组实验后在躯体化、抑郁、社交退缩3个因子上虽与控制组不存在显著差异,但与实验前相比仍有显著差异。除性心理障碍、依赖两个因子外,实验组在其余各因子上均较实验前有显著改善。
2.实验组与对照组教学效果测评结果比较从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上看(见表3),实验组学生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远远高于对照组;在谈及课程对自己的帮助方面,实验组的评价也远高于对照组。
3.两组学生的主观报告
课程结束后以写心得体会的方式深入了解学生对课程的评价,结果发現:实验组所有学生均对课程给予了充分肯定,不少学生在心得体会中提到“没想到大学校园里还有这种真正触动人心灵的课程,希望大学四年里该课程能持续开设。”在陈述自己的收获时,“提高自信”出現了41次,“积极乐观”出現了27次,“宽容或接纳”出現了46次,“信任”出現了30次,“赞美与欣赏”出現了15次。此外,许多学生还通过教学解决了一些发展性的问题,其中25人提到“更了解自我”,27人提到“提高了人际交往技巧”,15人提到更懂得“珍爱生命、感恩他人”,17人提到“有了明确的目标和规划”,10人提到“能更积极地面对挫折”。学生在评估课程中对自己触动最深的部分时,相当多的同学提到了感恩教育中的情景模拟活动“我生命中最重要的4个人”,当代表着生命中最重要4个人之一的纸条被撕毁时,感觉似乎真的突然失去了某个重要的人,現场气氛顿时凝固。经过这一活动,很多学生都表示更懂得珍爱自己和身边的人。相比之下,对照组学生在谈及收获时只是泛泛而谈,多数学生认为学到了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上课比较轻松,但在课程对自己的具体帮助方面鲜有涉及。
四、讨论
1.不同教学模式对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实效
研究结果表明:实验后,除个别因子外,实验组学生在自信、人际交往、情绪控制等各方面的心理健康状况均较实验前有了显著改善,而对照组学生与实验前相比差异不显著。这说明相比传统的心理讲座,体验式教学在优化大学生心理素质、提升心理健康水平上相对更有效。
传统的心理专题讲座模式侧重的是心理健康知识的宣教,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不在于掌握心理健康的有关知识,而在于提高大学生的整体心理素质。体验式教学模式通过情景剧、游戏、活动等方式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体验,使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和经历来建构心理健康知识,体验、感悟知识背后的意蕴,通过体验与实践形成优良的心理品质。相比之下,体验式教学更符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提高心理素质的要求。
体验式教学之所以有效,与体验式教学自身的特性、教学方案设计的合理性以及积极的课堂氛围密不可分。首先,体验式教学强调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丰富多彩的活动及成员之间的体验与感受分享一方面丰富了成员的心理体验,另一方面也为每个参与者提供了交换经验、相互学习的机会,使其对事、对人、对己有更清楚的认识,促进其自我反思、自我领悟、自我成长。体验式教学注重情景的创设,真实或模拟的社会情景可以帮助成员学习和实践有效的行为模式,并将经验延伸到课堂以外的日常生活中去。其二,教学方案设计的合理性是体验式教学发挥效果的重要前提。我们的方案经由教研室所有教师共同研讨后制定,在注重趣味性的同时,也突出了针对性和实用性,因而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改变。其三,积极的课堂氛围是成员改变的重要条件。在这种真诚、温暖、接纳的课堂氛围下,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最大程度的开放自我,释放消极情绪,在相互接纳的气氛中获得成长。
2.不同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
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远远高于对照组,学生的收获更大,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首先,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视心理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的体验,这虽然便于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系统知识,但学生的情感难以激发,学生的体验难以产生,这种没有情感体验的认知获得,容易出現知情剥离、知行脱节的現象。而体验式教学将心理健康知识寓于情感体验、交往互动、反思领悟、行为训练中,不仅关注知识的获得,也关注其“情感”和“行为”,强调知、情、行三者之间的整合,因而收效更好。
其次,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旁观者、接受者,而在体验式教学中学生是积极参与者,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有研究证实:“一个成年人通过阅读的信息可学习到10%,听到的信息可学习到15%,而体验过的知识却能学习到80%。”“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种亲身经历产生的体验和感悟是刻骨铭心、终生难忘的,所产生的效果也是单纯的知识传授所无法比拟的。
最后,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师生之间的交流是单向的,而体验式教学则变单向交流为多向交流,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对话与交流、讨论与分享,学生在多元互动的学习活动中获得丰富的体验,从而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教学效果自然更显著。
谢克龙 聊城公安民警心理健康学苑
发挥职能促快乐工作
提升自己建幸福生活
根据市局安排,我参加了全市心理咨询师业务技能培训班,通过三天培训班的学习和小组讨论,我收获很大,在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上都有了大的提升,也进一步明确了下一步开展心理工作的方向和目标。
学习体会
首先,重新熟悉了心理健康工作的知识和技能,夯实了专业基础。
我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8年多了,也考取了心理咨询师。由于某些原因,学习以来,只是把一些常用的心理健康知识运用到调适自己、管理队伍、调整家庭关系、服务自身工作上,没有真正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和心理咨询工作,当时学习的一些知识和技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已非常生疏,这次通过三天各位老师的精彩讲解,重新复习了学过的重点内容,对以前遗忘的知识和技能又有了印象,为下一步做好心理健康工作打下了理论基础。
其次,进一步提高了自我觉察能力,加深了对自己的准确认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公安民警和心理咨询师,良好的自我觉察能力都至关重要,通过三天的业务技能培训,让我对自己的认识越来越准确,对自己的感觉越来越敏锐。当然,提高自己的自我觉察能力,仅靠三天的培训是不行的,还要继续进行学习、整合和个人成长,在工作、生活中保持心理平衡,促使心理成熟度和心理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再次,获得了动力和支持,增强了开展心理健康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当前,公安工作任务繁重,公安民警的压力增大,部分民警出现了一些问题,即影响了民警个人和家庭的幸福,也影响了公安工作。但是一直以来,社会上很多人包括我们民警内部对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有一定的偏见,认为"心理咨询是治疗有病的人",更有一些人认为"搞心理咨询的都是心理有问题的人",这些看法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的开展,影响了心理疾病预防和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建立。现在,市局搭建了心理健康网站和心理健康学苑微信群、组建了咨询师团队、开展了这次技能培训,这让我们深切感受到市局党委对心理健康和心理咨询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使我们获得了做好这项工作的强大动力,增强了进一步开展好这项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下步打算:
首先,继续把心理健康工作融入基层工作中去,全面提升工作效能。
作为派出所民警,服务好群众、维护一方平安是我们的职责。在为群众服务或调解矛盾纠纷时,就可以根据情况运用共情、倾听、积极关注等比较适用的技术,进一步密切警民关系。在队伍管理上,除了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全所人员自我心理调适技能外,还可以运用培训的知识,根据全所人员的不同性格,把合适的人放到适当的岗位,发挥个人最大工作成效。对于工作中出现心理危机的派出所民警和巡防队员,运用学习的知识及时进行干预,使其摆脱危机,恢复到心理平衡状态,发挥团队的整体效能。
其次,推动全局心理健康工作开展,促进民警心理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一是积极建言现策,当好参谋和助手。作为心理健康工作者,我们将根据市局的要求,就全县公安民警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积极向县局领导提出意见和建议,在心理健康活动场所建立、活动设备的配备和心理教育团队组建上争取领导的大力支持。
1、为不断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和理论水平。本学期继续利用政治学习时间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了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延边州教师十不准》及上级部门德育工作文件,进行了6次师德培训,这些学习都进一步提高了教师思想道德素养。
2、有德还要有才,作为教师要想适应新时期的发展要求,必须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更新理念,提高自身素质。为此我们在教师学习上提出了要求:首先是教师自己学习。学校号召教师向网络学习,向专家学习,向书本学习。要求每人有计划地读书,读后写读书笔记,写读后感,写心得体会。通过检查每位教师能按要求完成了3000字的读书摘抄,不仅字迹工整,而且设计新颖。
3、各班主任及科任教师都能以学生为本,坚持正确的育人方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结合所教科目的特点不断改进德育工作方式、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高尚人格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4、为促使班主任工作注重实践,注重思考,注重质量,注重艺术,互相启发,深入研究,确定更先进的育人理念,掌握更科学的育人方法。本学期对班主任进行了班主任工作艺术培训,培训共4次。学期末每位班主任撰写了德育教育随笔或案例。
5、开放了德育课堂。每班每月开展主题班会教育之际,各班主任能主动、自觉下班互相听课,让自己在研究的状态下工作,在工作中研究,不断提高班级管理及育人水平。本学期共召开班会220多节。
6、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灵魂和永恒的主题,是需要时时刻刻绷紧的一根弦。所以开学初根据教育局有关文件精神,我们制定了《天林小学师德建设方案》,制定了学习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方案。3月11日召开了师德师风建设动员大会,宣读了学校制定的两个方案,并与老师签定了师德承诺书。
7、3月18日组织教师学习了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延边中小学教师十不准》,4月1日组织学习了《新时期师德学习的理论探讨》。4月15日进行了科学发展观学习精神的传达,并学习了科学发展观要义。4月29日组织教师学习了“教师忌语”和“教师寄语”,学习了科学发展观的有关理论。学习之后,要求教师写心得体会。以这种学习体会,再学习再体会的方式提升教师的敬业爱岗意识,提高教师用科学和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能力。5月13日学习《合格教师标准》,之后分组进行了“师德师风大讨论活动”。6月17日和18日两天组织部分教师和学生进行座谈。6月24日进行题为“使命、人格、爱心”师德培训,进一步提升了教师的师德修养。
8、广泛宣传教师的先进事迹,让教师享受职业成就感和幸福感。用榜样的力量带动和鞭策教师争先意识。4月14日镇教育办在我校组织了教育教学论坛活动,活动中,两位教师的师德事迹报告给了我校教师很大的触动,都为她们的事迹感到骄傲、感到伟大,更感到光荣。以这次活动为契机,以两位教师的事迹报告为内容我们要求写体会或反思,教师们在体会中写道:“感动之余,我不禁想到了自己。作为一名年轻教师,与有着二十五年教龄的陈老师相比是那样的稚嫩——她是我学习的榜样,我将在工作中竭尽全力努力探索,多讲奉献、少索取,我将以她为镜子、检验自己,查找不足,精益求精,努力做一个师德高尚的教师”。受感动之后表达出的心声,一定会对工作起到积极的促使作用。
9、加强对全体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利用多种渠道,搞好普法教育,4月13日利用周一升旗仪式聘请法制副校长于永波做了专题讲座,题目是《警惕不良行为,健康快乐成长》,听完讲座之后要求四~六年学生写了心得体会。4月份各班以“做守法小公民”为主题开了班会。以此来提高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自我保护、自我防范能力,增强全体学生的法律意识。
10、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补充和延伸,是教师关爱学生的重要体现。班主任开展了家访活动,做到困难家庭必访、单亲家庭必访、学困生必访,家访工作比较到位,记录及时,效果明显;5月16日召开了全校家长会,家长会上韩校长汇报了前一阶段的工作情况,牟秀霞老师作了题为《谈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心理健康讲座,并开展学生、家长师德师风问卷活动,广泛征求学生和家长的意见,对家长反映较大的问题,学校进行适当的调整; 3月23日~27日,利用一周的时间组织了“校园名师、骨干教师家长开放课”活动,共有19位教师7个学科参与了本次活动。教师听课106人次,家长听课152人次。活动之后老师家长都进行了反馈,学校进行了总结。以教研促提高,从部分到整体,名师骨干带动,榜样示范,逐步扩宽参与面,提高档次,使研究起到促进质量提高的作用。
11、各班能认真执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针对各班学生的特点开展诚信教育,努力提高了学生的诚信意识。各班能积极对照予以学习、训练、落实。进一步加强了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
共2页,当前第1页1
12、继续推广并落实“读书节”活动方案,营造书香校园。各班能充分利用班会等时间,通过推荐书目、交流书籍、讲故事、优秀读书笔记评选、各种奖励等多种形式让每一位学生形成一种“要读书、会读书、多读书、爱读书”的意识。经过不断的阅读与训练,增长丰富的课外知识,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树立远大的志向。继续开辟教室图书角(学校提供与自身筹集),班级读物每月与友好班级互相交换一次,增大学生的阅读量,并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5月23日带领6名学生参加了全县“书香伴我成长”读书知识竞赛,竞赛结果两名学生获一等奖,两名获二等奖,两名获三等奖,王立新老师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学校还被评为“先进学校”的称号。六年一班的郝柯雨同学还代表全县参加了州竞赛,并获得了优秀奖。5月26日又组织7名学生参加了全县中小学“改革开放三十年”读书教育活动,其中6名学生分获一、二、三等奖,兰华艳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
1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健全人格。广泛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活动。组织教师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掌握心理健康的教育方法。结合健康教育、品社等学科教学活动,结合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多渠道地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问题,经常性通过讲座、咨询、问卷调查、心理游戏等形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障碍。继续发挥好心理咨询信箱的功能,及时疏导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让心理咨询室成为学生温馨的心灵小屋,让心理咨询成为学生畅所欲言的快乐时光。
14、25位班主任写了德育教育案例、教育随笔或班主任的工作艺术,其中比较好的有孙健、姜春霞、徐晓惠、兰新、杨庆兰、宋玉敏。
15、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组织了题为“珍爱生命拒绝”的专题讲座,开展了以拒绝进入校园为主题的3到5年级的手抄报活动。
16、本学期对六年级学生进行了四次心理健康测试,通过测试卷对学生的学习状态、生活状态、亲子关系、行为方式等方面做了检测。目的就是想了解一下孩子在学习方面,人际交往方面存在什么困扰,和父母能不能很好的沟通,孩子是否真正的了解自己。让学生进行心理感悟,学生的情感由此及彼,对学生正确自我认识、自我反省很有帮助,学生通过这一环节可以大致了解到自己的心态,并可以参考结果分析知道自己今后该怎样做。
在测试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要实事求是,不要有任何虚假。通过实测的过程和测试卷的内容中可以看出,有好多孩子,存在学习困惑的问题,还有很多孩子会出现情绪不稳定,焦虑,急燥等现象。我们会根据测试问卷,展开分析,做出详细的汇报,这次活动对我来说也是个促进,因为毕竟以后要做这个工作,还需要进一步的锻炼。有利于个人整体能力的提高。能为我们天林小学师生提供健康快乐的心理帮助。
【关键词】 班主任;心理辅导老师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4-0-01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发展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搞,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他们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及思维方式的扩展和变化,他们将面临着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许多方面的心理困惑及社会压力等问题。所以加强对中小学习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很有必要的。但由于全省缺乏大量的心理老师,只有发达的一些大城市如广州、深圳、北京、上海等地的中小学开有心理健康课并配有专职的老师。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如何普及中小学的心理教育呢?目前看来只有由班主任来暂代心理辅导老师这一要职。
那么,班主任应该怎样当好“心理辅导老师”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从了解入手
班主任和同学接触较多,熟悉了学生的心理、心理素质、家庭背景环境后,制定学期目标,设计活动内容。
例如:初一的学生,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学校。要他们在这一年里适应新的环境,新的学习伙伴,班主任可以先设计一单元“认识自我”的活动课程,让同学们和老师都互相了解,认清自我,随着同学们学习生活的接触,会发现彼此的优缺点,这时开始第二单元“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人际交往活动,肯定同学们的优点,勇敢面对自己的缺点并加以改正。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不会帮助人也不会寻求帮助。通过活动培养了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还有的学生在原来的学校一直成绩优秀,现在汇入一个新的集体,竞争对手突然增多,有的可能激起了更强的能力;有的可能会灰心泄气。这时,让他们及时调整好心态是非常必要的,就要进行三单元“我希望……”,短期设想的这一活动,让同学们明了接下一时期朝什么方向发展或为美好的愿望而努力。
每一阶段,每一学期的短期目标都不同,所以活动的设计也不尽相同,但必须朝着“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的能力”这一长期目标而奋斗。
二、从问题入手
虽然设计好了一学期的课程目标,但有时由于外界的影响,班级里也会出现一些突发的事件,班主任就要针对临时的变故而设计一个小的活动课程,以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和对待问题。
在2003年的非典时期,班主任就可选用班队课的时间,开展一个“向恶魔挑战”的活动,让学生既认识到“非典”的严重,也懂得克服它并不难,并且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学会帮助别人,体会到这虽然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但让全世界人们看到了我们中国人的强大,中国人的博爱奉献精神。
中学生的早恋现象也是一个稍微处理不当就容易出错的问题。如果班主任掌握好时间开展一个“花开太早是个美丽的错”的活动,帮助学生分清“友谊与爱情”,“独立与责任”等矛盾问题,学会处理异性朋友之间的一些误会和烦恼,使学生认识到早恋对自我发展和不利影响。
因为班主任需要比其他老师更多的时间与学生在一起,所以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异动情况,及时的开展问题活动,不让学生偏离了运行的轨道。
三、从方法入手
1、心理测验法
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让他们做一些心理测验,如智力测验、性格测验、特点与兴趣测验等,帮助学生学会自我分析和自我反省,增强对自己的全面认识和了解,以促进学生自我的发展。
2、积累信息法
通过媒体,或老师向学生推荐优秀的和有针对性的读物,让他们在阅读中交流心得体会,讨论不同的观点,既可益智、怡情,又可有助于态度的改变和人格的发展,是一种可以轻松学习、深切领会的积累信息的方式。
3、角色扮演法
通过同学们的模仿已发生的或将会发生的事情,体会到要互相理解,掌握谈话的技巧,培养学生想像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班主任虽然不具备专业的心理知识,但他们有解决问题的丰富经验。通过学习一些优秀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论文”等,和专业的心理老师或教授进行讨论,然后对学生进行辅导,这也不失为缓解当前中小学心理辅导老师缺少这一大问题的可行之法。
参考文献
[1]崔永萍.班主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第9期.
[2]王大红,班主任与心理健康[J],文教资料,2005,第25期.
一学期来,本人热爱本职工作,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知识,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为了下一学年的教育工作做的更好,应做以下几方面: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本人一直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己,以便使自己更快地适应社会发展地形式。
通过阅读大量地书籍,勇于分析自己,正视自己,提高自身素质。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为了上好课,我课前认真备好课;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了解学生原有的动作技能,了解他们的兴趣、需要、习惯,学习新动作前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组织好课堂教学,我还积极参与听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热爱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
我热爱自己的事业,从不因为个人的私事耽误工作的时间。并积极运用有效的工作时间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
我能够长期带领学生坚持业余训练,带领学生科学系统的进行训练。不耽误学生的学习,在训练过程中我努力做好学生和家长的工作,使家长能够让学生训练,使学生能够安心训练。在作学生和家长的工作中,班主任老师也为我作了不少工作,支持了我的训练工作。
在工作中,我潜心研究教材、教法,并积极做好摘记,撰写好心得体会。每年征订教育教学杂志2本以上,在教学中不断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谦虚的向老教师学习。
在本学年的工作中,我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抓好农村小学课余特色项目》发表在,常州教师教育上;《谈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发表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上;《一节校内研究课》;《奇妙的绳子》分别发表在小学教学设计上。课堂教学:参加市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获片壹等奖;参加市基本功比赛获市叁等奖。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应积极配合学校领,导负责开展体育工作,今年的工作实绩如下:准备了第**届体育节,共有四大项,十几个小项,在比赛中运动员的那种精神是值得大家学习的,班与班,生与生之间竞争相当激励真正达到了,促进学生身心之目的,本次体育节获得了圆满成功。回首这六年来自己所做的工作,虽取得了一些小小的成绩,但我绝不会满足于此,因为我知道能否成为科研型教育者,只有自己去发现去摸索,我将继续努力,努力发现自己的不足,改进自己的不足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活动有利于促进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班级团体为中学生的社会化提供重要环境,在班级团体的人际互动中,中学生逐渐建立认同感、归属感和力量感,并且学会规范自己的行为,学会人际交往,积极寻求社会支持,促使心理健康发展。对人格健全的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活动有助于他们深化对自己的认识,改善人际关系,增强自信,提高适应能力,使自己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预防心理问题的产生;对人格欠缺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活动可以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问题,通过与班级同学的互动,减轻症状,培养适应能力,增进心理健康。因此,班主任应充分利用班级团体对个人的影响作用,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活动。
一、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基本特点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不是心理学课,不以学习系统的心理学知识为任务,而是从中学生心理发展需要和成长中的问题出发,确定教育主题,开展各种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领悟,改变认知,调整心态,提升心理素质,使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促进心理健康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有如下几个特点。
1.活动性
以学生的活动构成主题班会的基本环节,让学生在一系列基于他们生活实际的活动与情境中体验学习,从而获得成长必需的经验。
2.主体性
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学生在主题班会过程中主动参与、自主活动、自我领悟,充分发挥主动性、自觉性、创造性与想象力,主动支配和调节自己。
3.体验性
主题班会活动是每个学生自我探索、自我了解、自我更新的历程,在参与活动的实践中,获得心理体验与感悟,并将自己的体验与感悟与其他同学进行探讨、分享,彼此给予反馈、鼓励和建议。
4.互动性
在主题班会活动中,班级里每个学生认知的改变、情感的迁移、新行为的建立和强化,都依赖于班级同学间的交流和互动。互动的前提是参与,班主任应积极鼓励学生发言,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话说,让每一个学生都想说话。
5.和谐性
主题班会活动是师生真情的流露、心灵的交融,因此,班主任要转换角色,努力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班级心理气氛。
6.趣味性
主题班会活动要从情境体验开始,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因此,主题班会的活动设计应尽可能生动有趣,易为学生接受。
二、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构建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模式由主题班会的目标、主题、活动内容、活动方法、活动流程与活动评价等构成。
1.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目标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总目标是提高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其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人格健康发展。在每次主题班会活动中,有其具体的班会目标。
在目标的设计上,班主任应考虑如下问题:
(1)目标设立应强调发展性与教育性,而非矫正性。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对象是全体学生,是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因此,主题班会活动的目标应更多地着眼于中学生的发展性目标,从积极的一面来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品质。如“情绪调节的技术”、“如何学会交往”等。
(2)目标应明确、具体、便于操作。主题班会目标切忌笼统抽象。如“情感教育”,这一目标的表述太大,太模糊,不如改为“爱情与友情”、“如何调节焦虑情绪”等具体目标。目标越具体,就越容易实践。
(3) 目标应得到学生的认同。班主任在设计班会目标时,首先要熟悉班级学生,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以及学生的需要、近期的困惑和热点问题。他们希望从主题班会活动中学到什么?想解决什么问题?在此基础上,与学生一起磋商可能形成和达到的目标。
2.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主题
主题班会主题的选择应根据社会的需要及中学生的年龄特点、成长的需求,要富有趣味性、时代性和启迪性。
班主任在设计主题时应考虑三个方面:
(1)根据社会对中学生提出的心理发展任务确定主题。人生的各个阶段都有其相应的发展任务,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要解决一系列发展中的问题或人生课题。如获得自主性、勤奋感,建立自我同一性。
(2)根据中学生心理发展和成长中遇到的共性问题确定主题,如青春期的性心理问题。
(3)根据当前本班学生最需要解决的普遍问题确定主题。如班级学生发生矛盾冲突,出现帮派小群体,急需解决人际交往问题。主题可以是“友谊地久天长――同伴交往”。
在主题的表述上要注意尽可能地清晰、简洁、精练、贴切,用学生的口气和语气,让学生一看到主题就感兴趣。如“我是谁”、“认识你真好”。或者采用副标题的方式,如“做自己的朋友――悦纳自己”。
主题确立后班主任要对主题进行分析,选择相应的活动内容。
3.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内容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内容可以包括入学适应、学习辅导、人格辅导、情绪调节、人际交往、生活和职业指导等方面。主题班会的内容一定要符合中学生不同阶段心理发展规律、心理发展特点与心理发展水平,班主任可以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安排不同要求的主题班会活动,同一内容设计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要有不同的目标层次。
如初中生情绪调节主题班会活动:
初一年级:多彩的世界――情绪的认识
真情的流露――情绪的表达
快乐的天使――情绪的调适
初二年级:感恩的心――亲情沟通
少男少女――爱情与友情
初三年级:放飞心情――学会减压
音乐放松――克服考试焦虑
4.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常用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活动的方法很多,有讨论法、自陈法、游戏法及角色扮演法等。
(1)讨论法。讨论是指班级学生围绕一个共同的话题,发表各自的意见,并听取他人的意见,互相合作进行深入的探讨。通过讨论,班级学生明了自己和他人观点的异同,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并作出选择。在主题班会活动中,学生围绕一个共同的话题展开讨论,不仅能加深同学之间的了解,增进感情,活跃班级气氛,还有利于构建良好的班级心理环境。常用的讨论法有以下几种:
①小组讨论。通常的做法是针对某一问题情境,把全班学生分为6~7人的若干小组,每个学生轮流发言,然后形成小组意见并推出小组代表报告小组意见,其他学生给予补充,最后由班主任总结。
②配对讨论。这里指相邻的两个学生就某个指定的问题进行讨论,得出结论,然后再同相邻的另一对同学进行商讨,形成四个人的意见。依此类推,可以形成更多人的共同意见。这种讨论方法的好处是每个学生都有发言机会,有助于形成个人见解。
③辩论式讨论:班级学生分成两组,就一个讨论话题分成正反方,意见对立,然后根据自己所在方的立场,与对方辩论。
(2) 自陈法。自陈法是一种很好的自我教育方法,它有两层含义,一是学生自我陈述,即叙述事情经过和感受,如参加主题班会的体会。自我陈述可以促进同学之间的了解。二是学生自我陈述,即展示自己的特长与成绩,如“自我优点轰炸”。自我陈述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提高自信心,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
(3) 班级团体游戏法。 班级团体游戏法是指以游戏为中介,将学生的内心世界投射出来,进而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助人活动。游戏具有虚构性,学生对游戏中的喜笑怒骂都不会太在意,参与者可以摘掉面具放松自己。游戏具有平等性,学生无论平时课堂上学习好坏,只要参与进来,遵守游戏规则,都能够得到同伴的尊重,取得信任,共同进行经验分享。游戏具有社会性,游戏的组成是团体形态,因此,也要求班级成员之间协同、合作、配合。在游戏过程中,班级团体会形成大家认可的各种规则、契约,这种不成文的规则、契约,约束和规范着班级学生的活动。共同的目标、规则、契约及互动中产生的感情成为凝聚班级团体的力量。
(4) 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是指用角色表演的方式启发班级成员认识人际关系以及自我状况的一种方法。学生通过扮演日常生活情境中的角色,一方面能使他们将平时压抑的情绪通过表演得以释放、宣泄,另一方面通过角色扮演学会在人际关系中换位思考,从他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领悟人际交往的技巧,改善和提高人际交往能力。角色扮演能够充分地为学生提供情境与体验的机会。角色扮演有许多的方法,主题班会活动中常用的是心理剧和空椅子表演。
①心理剧。心理剧是通过特殊的戏剧化形式,让参加者扮演某种角色,借助于某种心理冲突情境下的自发表演,主角的人格结构、人际关系、心理冲突和情绪问题逐渐呈现于舞台,在班主任的间接干预和同台参演者的协助下,使心理问题得到解决的一种教育形式。心理剧中,学生将过去或预见的事件带到现实中来,表演出自身的矛盾冲突,班主任可以鼓励学生在表演中夸大所有的表情、行为和语言沟通。心理剧强调个人的互动和会心,强调此时此地的内容,具有自发性和创造性,能充分表达情感。
②空椅子表演。让学生轮换扮演两个角色,其中一个角色由学生本人扮演,另一个与之打交道的角色用空椅子代替,让学生练习同想象中的坐在空椅子上的人说话。这种方法适合于社交方面有困难的学生。例如,某个学生在异性同学面前很害羞,难以正常交往,我们就可以用空椅子表演的方法帮助他。具体做法是将两张椅子面对面放着,让该生坐在一张椅子上,假设另一张椅子坐的是异性同学。让该生先表演彼此间曾经有的或可能有的对话,然后坐到对面去,以对方的立场说话。如此重复多次,可使学生了解对方,提高交往技巧。
5.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流程
每一次的主题班会活动,可以简化为以下程序结构:暖身、互动、分享和结束。暖身相当于体育活动的预热活动,通常采用一些轻松的活动,以此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分享是班会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分享,班级学生可以彼此了解参与班会的经验与体会、对其他同学的观察与看法以及自己参与班会后的改变与进步情况等。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一定要有一个结束的过程,通常的班会活动,是由班主任发言总结来结束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要由师生一起参与结束,常用的方法有:
(1)回顾与反思。师生一起回忆班会活动过程,谈谈心得体会。
(2)计划与展望。师生一起探讨今后的打算,对未来的展望。
(3)祝福与道别。在一个学期的主题班会后,可以采取祝福与道别的结束活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可以自制一些小礼物互相赠送,彼此道别。
6.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时间和地点的选择
(1)主题班会可以在教室进行,也可以在户外进行。室内活动场地应宽敞、舒适,桌椅可以随意摆动。座位的安排可以根据学生人数的多少及活动的形式进行改变。一般来说,座位安排最好是扇形、圆形剧场或大半圆形,使每个学生都能够与他人面对面地、平等地、自由地、方便地交往,从而产生良好的互动效果。
(2) 主题班会的时间比较灵活,根据主题内容可长可短,一次一节课、两节课都可以,班主任可以根据班级情况灵活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