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3 16:26:4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化学元素的原子质量,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磷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0.97。磷是第15号化学元素,符号P。处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第ⅤA族。磷的相对原子质量一般取31,精确点的话是30.97。
磷存在于人体所有细胞中,是维持骨骼和牙齿的必要物质,几乎参与所有生理上的化学反应。磷还是使心脏有规律地跳动、维持肾脏正常机能和传达神经刺激的重要物质。磷有白磷、红磷、黑磷三种同素异构体。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 化学元素 推断 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思考,是新课程教学的重点之一。要正确推断化学元素,需要运用很多基础知识,经常用到或涉及的知识有周期表的结构、原子的结构、元素的性质等。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心得体会,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一、依据原子的电子层结构推断元素
例:某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恰好是它电子层总数的五倍,又是其最外层电子数的三倍,请你推断它是什么元素?
分析:如果能确定原子的核电荷数(或质子数)就能确定元素的种类。因此,我们可以设该元素的核电荷数为w,最外层的电子数为Z,原子的电子层数为N,根据题意得:w=5N=3Z,即5N=3Z,由于Z≤8,所以N≤4。又因为N与Z都不会小于0,所以只有当Z为5,N为3的时候才符合,这样就能解得w为15,从而推出该元素为磷。答案为P。
二、依据稀有气体的原子结构推断元素
例:有以下几种元素:xA、yB、zC、wD,其中B的负二价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和C的正一价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都与氩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而且:x+y+z+w=82,w=y+z,由上推断:A、B、C、D各是什么元素?
分析:B的负二价离子与氩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说明它是硫元素。同样的道理,C的正一价离子的电子排布与氩一样,说明它是钾元素。因为w=y+z,所以w=16+19=35,推理出D为溴元素,再将数字代入到x+y+z+w=82中,得到x=12,推理出A为镁元素。
答案:A、B、C、D四种元素分别为:Mg、S、K、Br。
三、依据化合物的组成来推断元素
因为相对原子质量数等于原子的质子数加中子数,核外电子数等于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由题意得到X的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都等于14,这样推理出X为硅元素。答案为4。
五、巧用内层电子数推断元素
在原子中除了最外层电子外,其他电子都称为内层电子。灵活利用内层电子数的规律,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内层电子数的规律:
(1)第1、2、3周期元素的原子,内层电子数分别为0、2、10。
(2)质子数之和-最外层电子数之和=内层电子数之和,将内层电子总数分解为若干个2和10的加和形式(加和的项数=元素的种数),在根据各项的数值即可确定元素所处的周期。比如,已知三种元素的内层电子总数为14,我们可以根据上面的规律将14分解为2、2、10,它就表面有两种元素在第2周期,一种元素在第3周期。
(3)若已知三种元素中有两种元素是同一周期的,两种元素同主族的,设b为主族序数之差,则同族的两种元素的族序数a等于三种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之和加减b的和的三分之一,另一元素的主族序数即为a减b。若已知三种元素在周期表中是相邻的,那么b只能取1。
参考文献:
高中化学学科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学起来是有些吃力的,化学成绩上一直处于低分水平,那么有哪些提高化学成绩的学习方法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三化学的复习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三化学的复习方法一:善待课本,巩固双基,挖掘隐形关系
课本和教材是专家、学者们创造性的研究成果,经过长期、反复的实践和修订,现已相当成熟,书本里蕴含着众多科学思想的精华。据初步统计,中学化学所涉及的概念及理论大大小小共有220多个,它们构建了中学化学的基础,也就是说,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的复习在整个化学复习中起着奠基、支撑的重要作用,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不过关,后面的复习就会感到障碍重重。因此,必须切实注意这一环节的复习,讲究方法,注重实效,努力把每一个概念及理论真正弄清楚。例如对催化剂的认识,教材这样定义:"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的物质"。几乎所有学生都能背诵,粗看往往不能理解其深层含义;假如我们对其细细品味一番,枯燥的概念就会变得生动有趣--我们可以思索一下"催化剂是否参与了化学反应?"对化学反应速率而言,'改变'一词指加快或是减慢?""'化学性质都不改变',那物理性质会变吗"等问题。经过一番折腾,对催化剂的认识就会达到相当高的层次。
再者,课本中的众多知识点,需要仔细比较、认真琢磨的非常多。例如原子质量、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同位素质量数、元素相对原子质量、元素近似相对原子质量;同位素与同分异构体、同系物、同素异形体、同一物质等等。对课本中许多相似、相关、相对、相依的概念、性质、实验等内容,应采用比较复习的方法。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比较,明确其共性,认清其差异,达到真正掌握实质之目的。
透析近几年的高考化学实验题,可以发现几乎所有试题均来自课本上的学生演示实验及课后学生实验。因此,在老师指导下,将十几个典型实验弄清原理,反复拆开重组,相信你定会大有所获。
二:经常联想,善于总结,把握知识网络
经过,高一高二阶段化学的学习,有些同学觉得个别知识点已学会。其实,高考考场得分,学会仅是一方面,还应总结归纳、经常联想,找出同类题解法的规律,才能更有把握不失分。也就是说,化学学习,重在掌握规律。有人说,化学难学,要记的东西太多了,这话不全对。实际上,关键在于怎样记。例如对无机化学来说,我们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这部分内容时,可以以"元素单质氧化物(氢化物)存在"为线索;学习具体的单质、化合物时既可以"结构性质用途制法"为思路,又可从该单质到各类化合物之间的横向联系进行复习,同时结合元素周期律,将元素化合物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
有机化学的规律性更强,"乙烯辐射一大片,醇醛酸酯一条线",熟悉了官能团的性质就把握了各类有机物间的衍变关系及相互转化;理解了同分异构体,就会感觉到有机物的种类繁多实在是微不足道……这样,通过多种途径、循环往复的联想,不仅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而且有助于思维发散能力的培养。实践证明,光有许多零碎的知识而没有形成整体的知识结构,就犹如没有组装成整机的一堆零部件而难以发挥其各自功能。所以在高三复习阶段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把各部分相应的知识按其内在的联系进行归纳整理,将散、乱的知识串成线,结成网,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之中,从而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
三:讲究方法,归纳技巧,勇于号脉高考
纵观近几年化学高考试题,一个明显的特征是考题不偏、不怪、不超纲,命题风格基本保持稳定,没有出现大起大落的变化。很明显,命题者在向我们传输一个信号:要重视研究历年高考题!高考试题有关基本概念的考查内容大致分为八个方面:物质的组成和变化;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离子共存问题;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物质的量;阿佛加德罗常数;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等等。
基本技能的考查为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的横向联系及与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因此,对高考试题"陈"题新做,将做过的试题进行创造性的重组,推陈出新,不失是一个好办法。高考命题与新课程改革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复习时可将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科学归类,联系教材,通过梳理相关知识点,讲究方法,归纳技巧,勇于号脉高考;因此在选做习题时,要听从老师的安排,注重做后反思,如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善于分析和仔细把握题中的隐含信息,灵活应用简单方法,如氧化还原反应及电化学习题中的电子守恒等。再如已知有机物的分子式确定各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采用顺口溜:"主链从长渐缩短,支链由整到分散,位置由中移到边,写毕命名来检验",这样就避免了遗漏或重复,十分快捷,非常实用。
四:把握重点,消除盲点,切实做好纠错
分析近几年的高考化学试题,重点其实就是可拉开距离的重要知识点,即疑点和盲点;要走出"越基础的东西越易出差错"的怪圈,除了思想上要予高度重视外,还要对作业、考试中出现的差错,及时反思,及时纠正;对"事故易发地带"有意识地加以强化训练是一条有效的途径。每一次练习或考试后,要对差错做出详尽的分析,找出错误根源,到底是概念不清原理不明造成的,还是非知识性的失误。对出现的差错要作记载,每隔一段时间都要进行一次成果总结,看看哪些毛病已"痊愈",那些"顽症"尚未根除,哪些是新犯的"毛病",从而不断消除化学复习中的疑点、盲点;然后因人而异的采取强化的纠错方式加以解决。这里就扼要介绍几种常见纠错做法,以供参考。
1、摘抄法:将纠错内容分类摘抄,在其题下或旁边加以注释;
2、剪贴法:将纠错题目从试卷上剪裁下来,按照时间、科目、类别分别贴在不同的纠错本上,并在题目下部或旁边加上注释;
3、在资料及试卷上纠错:有序整理资料及试卷,或按时间段、或按类别、或按科目地分门别类,加以注释;
4、将纠错还原到课本:将纠错点还原到课本上,在课本知识点相应处,用不同字符标记纠错点,同时在其下部或旁边或附一纸片,标出该点纠错题目位置、出处,错误原由及简易分析等内容。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备考方法构建知识网络
高三化学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采用“知识主线——知识点——知识网”的方式,关注以下“3条线”,将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结构化,从而达到条理化、系统化、整体化。
(1)高三化学复习知识线
a)以某种具体物质为线索。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重要化合物——主要性质——应用——对环境影响。其中对“性质”的复习应归纳为:物质类属的通性、氧化性、还原性、在水溶液中的行为等方面。“应用”则包括:物质制备、物质检验、物质的分类提纯、环保科研中的应用等。
b)以某种元素为线索。元素——单质——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盐,掌握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c)以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线索。掌握物质的化学性质及规律,以及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
(2)高三化学方法线
化学反应类型讲清反应规律:每一种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复习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时,应按反应类型注重讲清化学反应的规律,避免因死记硬背化学反应方程式而产生对化学方程式恐惧、混乱、乱用、误用等问题.常见物质间的反应规律有: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元素周期规律。
抓好“三个结合”
高三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与基本理论、实验和计算密切联系,在复习高三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时要将这三块内容穿插其中,使元素及其化合物与理论、实验、计算融为一体。
(1)与基本理论结合
在复习高三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时,运用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氧化还原、化学平衡等理论加深理解某些元素化合物知识,同时又能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并灵活运用。
(2)与实验结合
高三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时,必须结合一些典型实验进行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而且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3)与计算结合
高三化学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时,将定性深化为定量是必不可少的,与计算结合,既巩固加深对物质性质的理解和运用,又可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计算能力。
总结规律,突出重点
(1)在复习高三化学主族元素时,从相似性、递变性、特殊性入手,帮助学生总结规律。
(2)适时总结规律,有利于突出重点,强化记忆。
高三化学答题的加分技巧一、基础概念要清晰
化学这门科目很多基本概念都是比较难懂的,会有很多专业名词和一些方程式。但这些都是最基础的知识,只有打好基础复习才会更顺利。因而,平时考生就要复习好这些基本概念,对于一些名词、术语考生可以编一些口诀来帮助自己更好的记住。对于很多相似的名称,考生要擅于去区分,分析这些化学反应或者是元素之间的不同,只有找到了不同之处,考生才能更好的记住。有不懂的地方,考生更是要找老师问清楚,不要让不懂的知识点越积越多。
二、进行题型分析
考生除了教材上面的知识点要牢记之外,也要多多做题去巩固。考生每拿到一种题的时候,都要去分析解题的思路,运用合适的方法和途径去解题。当然首先的一点就是考生要明白题目当中考察了哪些知识,然后才能用规范、科学的文字进行表述。那平时考生就要多多训练自己读题的能力了,也就是要看懂关键词,看看具体考察那点知识。
三、训练自己的答题技巧
要做好各种题型,考生就要多多训练自己的技能。例如训练自己实验操作的能力,毕竟化学这门科目,少不了做实验。平时考生就要把握实验操作的每个机会。按照老师实验的每个步骤,做好每一步,不能出错。实验做完之后,考生就要把实验操作的目的、操作步骤、原理等等这些知识点都写出来,有空的时候就要反复看。也能使考生的理解知识点,更快的掌握做题的技巧。
四、注重错题分析
数量这个概念贯穿了高中化学的始终,从元素的概念,原子的组成结构,分子的组成结构,到后来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离子反应方程式,甚至电子守恒问题,都不可能不提到其中的数量变化.事实上,任何的物质,任何的知识,只要是提升到了科学的层面,就必然会涉及这个问题.如木炭在空气中会燃烧,这只是个常识的问题,一旦上升到化学的高度,就必然要涉及碳与空气中氧气的反应,一个碳原子结合一个氧原子或两个氧原子形成一氧化碳或者二氧化碳,而一个氧分子又是两个氧原子构成的.再往里推,碳原子和氧原子其中的质子数和电子数都是确定的,也正是这些确定的数量赋予了元素的性质.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高中化学中涉及的元素、原子、分子、物质等化学概念中的数量关系以及微观与现实中数量的不同和统一问题进行总结和阐述.
一、元素与数量
元素是一类有着相同质子数的原子的总称,是区别各种物质最基本的概念之一.氢是氢元素,碳是碳元素,氧是氧元素,水是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元素的概念将这些物质天然地分离开来.同种元素可能有不同种类的几种原子,如目前发现的氢元素就有三种原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氕、氘、氚,它们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都是1,但是中子数分别为0、1和2,原子核外电子与质子数相等都为1,所以化学性质完全相同.三种原子的质量相差很大,基本上是1∶2∶3的关系,在物理性质上有着巨大的差别.氕、氘、氚三种原子就形成了同属异形体,在化学界是一个普遍的现象.
各种各样的元素的质量在相互比较时,由于质量都非常小,并且每种元素都有若干种类的原子,确实存在着巨大的麻烦.因此,对质量这个量的一种统一就成为解决化学问题的一个关键.在化学发展的道路上,人们逐渐认识到,化学元素以及原子之间的差别的本质就是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差别,电子数又等于质子数以维持原子的电平衡.而各原子中的质子和中子是没有区别的.实验表明,中子和质子的质量几乎相同,所以人们引入了相对原子质量这个概念来表示原子的质量,与现实中的质量就有了一定的区别.
事实上,人们发明了更加简便的方法,那就是阿伏伽德罗常数,这个常数为6.02×1023.这样,对于宏观与微观之间的量就通过数联系了起来,1mol的碳十二原子的质量就是12g,1mol水分子的质量就是18g.
二、化学反应与数的关系
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原子之间的重新组合形成新的结构或者新的分子,也就是形成了新的物质.化学反应也是离不开数量的,不同比例的反应物会生成不同种类的反应产物.
例如,一个碳原子在充分燃烧时可以与两个氧原子形成CO2,是一种无毒的气体,但是如果是不完全的燃烧,一个碳原子就只能与一个氧原子结合形成CO气体,是一种对人类有剧毒的物质.一个氮原子与一个氧原子结合可以形成NO气体,这是一种无色的气体,但是当其在空气中继续氧化,再结合一个氧原子,就会生成棕红色的NO2气体.如果在反应时控制反应物的量不准确,造成反应失败的可能性也是有的.
三、元素化学性质与数量的关系
【关键词】学生活动;评价;教学实践
一、案例类型:有关学生学习活动的评价
二、活动形式:课前收集资料、制作专题卡片、课堂讨论
三、活动案例设计
1.学习的内容及出现的时间
(1)学习内容:《元素》。
(2)学习内容出现时间:人教版教科书上册第五单元 课题1。
2.典型课堂评价活动方法
评价是学生认知目标的最高水平,让学生参与评教活动,学生既能变换角度审视自已的学习,又能在实践中确立并提高自己的评价意识、评价精神与评价能力,有利于学生的认知发展。
准确地评价学生的课堂活动,可使学生随时从教师那里了解自己,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即使产生了不成功感,也会使学生及时检查并调节自己的思维方式,表达方式和操作方式,继而产生新的学习动力。对学生课堂活动的评价是教学手段的具体内容,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关键环节。评价学生的课堂活动,就是依据课堂教学目的,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及其进展情况进行检查,提出情报,做出评判。它是和反馈、矫正等过程密切相关的,它贯穿于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运行过程的始终。
3.对《元素》学习的评价过程
(1)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日常生活中的有关元素的标签,再通过查阅书籍和网络等资源,对相关的元素进行进一步了解,并制作成资料卡片。
(2)通过展示资料成果,进行进行小组间的交流和讨论。过程中同学们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3)每一小组推荐一位同学,进行本组活动的总结汇报。
4.设计评价尺度
(1)制定方法:教师采用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并以学生间交流互评为基础。
(2)评价尺度。
5.评价过程的注意事项
对于初三学生而言,进行与《元素》相关的生活素材的收集并不困难,但通过查阅书籍和网络等资源,对相关的元素进行进一步了解,对于处于初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对于采集资料的认识与分析往往出现许多偏差。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自学教科书中的相关内容,并且能够较为全面地认识评价量规对具体调查内容的指导意义。
四、真实的学生作业及评分
一号作业:黄璐
作业内容:查找元素:钠、钙、锌、钾。
调查内容:元素分类、原子序数、用途和功能。
收集标签来源:复合维生素包装、肯德基餐盒
作业摘录:钾,元素分类为金属元素。原子序数为19。它能够维护人体酸碱平衡,参与能量代谢以及神经肌肉的正常功能。
作业评价:95分。该生注能从日常生活中收集与元素相关的标签,并查阅课本及相关资料,对部分元素进行进一步学习。相关分析和结论能够紧扣课本相关的学习内容,并初步形成正确的意识和观念,反馈出较高的自学能力。
二号作业:赵陶宇
作业内容:查找元素:锌、锶、硒、钾、碘、钙、镁、钠。
调查内容:元素分类、原子序数。
收集标签来源:矿物质水标签、玉米胚芽油包装、薯片包装袋。
作业摘录:锌,元素分类为金属元素,原子序数为30;镁,元素分类为金属元素,原子序数为12;锶,元素分类为金属元素。原子序数为38。
作业评价:93分。该生能对身边的食品标签进行调查研究,并且能够围绕课本内容收集具体详尽的资料。涉及元素种类丰富,若能对各种元素的功能做出调查则更好。
三号作业:张传
作业内容:查找元素:钙、钠、碳、磷。
调查内容:元素分类、原子序数、用途和功能。
收集标签来源:钙片标签、方便面包装袋。
作业摘录:钙是第20号元素,元素符号是Ca,原子序数为30。钙被称为生命元素,99%的钙分布在骨骼和牙齿中。如果缺钙会引发多种疾病,例如:儿童容易出现佝偻症;老人容易出现骨质疏松。
作业评价:97分。该生认真收集生活中相关的元素标签,并将与元素相关的资料进行整理,涉及内容非常丰富丰富,令人欣赏。若书写能更工整则更好。
四号作业:朱伟男
作业内容:查找元素:锌、钠、磷、钾。
调查内容:元素分类、原子序数、相关知识小贴士。
收集标签来源:多种营养添加剂包装。
作业摘录:锌,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30位,相对原子质量位65.41。谷物和肉类中富含锌。如果缺锌容易导致食欲不振、发育迟缓和智力低下等问题。因此锌对人体非常重要。
作业评价:96分。该生能够对收集到的元素信息进行深入调查,制作的知识小贴士内容详细。资料卡片排版美观。
化学学习评价强调在过程中完成教育教学目标,在过程中发展化学能力及其情感、态度,强调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它始终把学生与教师的活动看成是一个互动的过程。通过化学学习评价,帮助学生改发展个性、开启智慧,提升兴趣。化学学习评价的整体性、系统性、多维性和评价策略的灵活性,无疑会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刘兴宝.初中有效化学实验教学的策略研究[J].数理化学习,2013(02)
【关键词】化学教学 化学史教育 激发兴趣
我国著名化学家傅鹰曾经说过:“化学可以给人以知识,化学史可以给人以智慧。”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把化学史渗透于知识教学中,对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等等都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1.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化学本身是一门极富创造力的科学,在其发展的历程中,许多的科学家就是对某一特殊浓厚的兴趣而不断的探索,揭示其中的化学奥秘。如在探究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的实验中,请两位同学用嘴把二氧化碳吹进气球,把点着的短蜡烛固定在杯子底上,然后把气球里的气体慢慢倒进杯子里。杯子里的蜡烛的火苗越来越小了,最后熄灭了。学生们都感到非常的好奇,当我告诉他们这个实验其实是狄尔斯所做的一个小实验,就因为他的这一次小小的成功,他越来越喜欢化学。凭着对化学的兴趣和坚强的意志,他在科学研究上取得一次又一次的巨大成功:他发现了二氧化三碳,成功的进行了胆固醇的研究,发现了一种新的脱水剂和被称为“狄尔斯烷”的化合物,测定了狄尔斯烃的密度并提出了它的结构……1950年,74岁的奥托?狄尔斯荣获诺贝尔化学奖。
实践证明,化学史教育能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对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将会起到积极作用。
2.有利于学生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师不仅要面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
在讲授空气组成时,除了要介绍拉瓦锡在确定空气组成方面的贡献外,还应简单介绍拉瓦锡等科学家们用来燃素学说,建立燃烧氧化学说的可靠的依据。以此来启发学生自觉树立的唯物主义观点,并用来理解、掌握化学知识及其发展。
3.有利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在化学史教学中着重体现爱国主义情感的教育,可以提高学生们的民族荣誉感与责任感。例如:利用我国古代的化学工艺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发明或创造的资料,举世文明的火药、造纸术的发明,瓷器的制造、钢铁的冶炼等史实,能使学生感到中华民族是勤劳、智慧的民族。再如,我国明代学者宋应星在其著作《天工开物》中描述 “刀剑绝美者以百炼钢包裹其外”,说明我国早在明代已掌握了炼钢的方法。同时指出我国目前钢的品种和平均能耗还赶不上发达国家。这些化学史的渗透教育,既可以增强学生对我国实现现代化的信心,又可以促使他们立志奋发图强,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4.有利于培养学生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
关键词: 化学教学 导入 技巧 教学方法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成功的导入就像一块无形的“磁铁”,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两分钟,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绪,打动学生的心灵,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还可以为学生自主探究做好铺垫,创设真实的情境。九年级化学新教材的编写淡化了知识体系,更加注重化学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与此相适应,在教学中注重用贴近生活的事件、现象、问题创设情境,巧妙导入,更能体现新课程思想,提高课堂学习效率。那么,怎样设计导入呢?下面,我根据在九年级化学教学中所采用的导入方法,谈谈心得和体会。
一、实验导入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九年级化学教材大多数课题都有实验,精致的化学仪器,绚丽的实验现象,严谨的设计思路,无不闪耀着化学之美,从第一次接触,就深深地打动了学生的心。在教学中选择适当的实验导入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在开学后第一节课绪言的教学中用一到两个兴趣实验如魔棒点灯、清水变葡萄酒、镁带燃烧等开场效果极好。在《酸和碱之间发生什么反应》的教学中,我提出“前面我们学习了酸和碱,酸和碱之间会发生反应吗?”等问题,然后立即做把盐酸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的实验,引导观察无现象后再问:“看不到现象是不是一定没有反应呢?”引发思考和讨论,效果不错。
二、情境导入
化学与社会、生活联系密切,找到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事件巧妙创设情境,更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建立化学知识和生活的联系,培养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班班通的实现,使教师创设情境的手段大为丰富,可谓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无限可能。在近几年的河南省优质课观摩中,运用电影电视剪辑、新闻、录像、照片、图片创设情境的导入方法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很多非常成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也给我们不少启发。2006年黄晓波老师在《燃烧和灭火》作课中采用了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火烧赤壁的视频片段导入非常精彩,可谓经典。2012年申芳莹老师采用电影《终结者》片段导入《金属材料》教学,江燕老师采用洛阳中州渠清澈的水部分来自于污水处理厂的录像导入《水的净化》都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在以往的教学中,我采用过用浓硫酸泄漏用熟石灰抢险的新闻导入《酸和碱之间发生什么反应》的教学,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社会热点导入
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其中有许多和化学相关。在近期发生的社会事件中,敏锐地找出化学元素,更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导入有效,也可以增强学生关心社会、关注民生的意识,认识到化学是有用的。如前几年的苏丹红、三聚氰胺事件,奥运会,世博会,近年的神九飞天、歼20试飞到最近的尘霾天气、山西水污染事件,都能寻找出化学因素,可以导入课堂,为我所用。
四、活动导入
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教师要向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转变。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成为导演和主持人,组织引导学生把课堂演绎得更加精彩。用学生活动如情景剧、辩论、小品、诗朗诵等导入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学生能力,使课堂更加生动活泼。我校郭老师在《金刚石、石墨和C60》教学中课前安排两位同学扮演玻璃店老板和买玻璃的人,把金刚石的特点和用途贯穿在对话中,导入非常成功。在复习课《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我采用课前临时安排一位同学自诉在街上低价买到一枚“金”戒指,请大家帮忙区分真假导入,激活了课堂,效果令人满意。
五、故事、谚语、俗语、诗、谜语导入
孩子都喜欢没听过的故事,用故事导入最易于让学生集中注意力。例如,在《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教学中,用“杀狗洞”的故事导入效果很好。在《溶液的形成》教学中,我用酒泉地名来历的故事导入,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学中用化学家让学生学自己尝溶液感悟观察重要性的故事导入,都很满意。在讲《溶解度》时用“夏天晒盐,冬天捞碱”,讲《化学肥料》时用“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讲《溶液的形成》时用“尝一勺汤,就知道一锅汤的味道”导入,都是不错的选择。
六、优美、激情语言导入
我认为理科教师要注意锤炼语言,在严谨简洁中,融入典雅蕴藉的文学语言,不时有情感的自然流露,才能使课堂激情四射,更有生命力,真正成为“生命的盛宴和狂欢”。在第四单元课题1《爱护水资源》的教学中,我曾用这样一段话导入:“在第二单元中我们学习了生命须臾难离的物质空气。在我们的身边还有一种物质对我们非常重要,它是生命之源,看似普通却不可缺少,分布广泛却弥足珍贵。有人说它将带来二十一世纪最严重的社会危机,也有人说如果我们再不珍惜它最后将只剩下我们的眼泪。它是什么呢?”给学生以强烈的震撼。
七、实物、模型导入
在《水的净化》教学中,我是这样导入的:先展示三瓶水:浑浊的河水、清澈的自来水、纯净的蒸馏水,引导学生观察外观、分析价格有什么不同及不同的原因,自然导入水的净化方法,非常成功。在《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中运用氧分子、水分子、二氧化碳分子模型很容易让学生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含义。让学生拿着模型用第一人称表演表述效果更好。
八、复习导入
复习旧知引起回忆,为新知识的学习铺垫,架起引桥也是一种高效率的导入方法。我在《化学式》教学中采用“我们在前面学过不少表示物质的化学符号,回忆一下,有哪些呢?”导入,在《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教学中引导学生回忆相对原子质量定义并查找练习导入,都有效降低了学生自学的难度,给学生自学指明了方向,架起了桥梁。
导入还可以多种方法结合,相互渗透,如活动中有实验,复习中有表演等。如果导入能够贯穿整节课,成为与知识线并行的情境线,明暗并行,则效果更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