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3 16:26:4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旅游经济研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在大众休闲、产业融合、“互联网+”、生态文明、跨区域联合等新的背景下,传统的观光游已经满足不了游客的需求,旅游业亟需转型升级。石林旅游发展优势明显,在当前旅游大形势下,只有巩固发展观光旅游,大力开发民族文化资源,加快推进休闲度假、生态科普、乡村旅游建设,积极开拓市场,才能有力促进石林旅游的转型升级,实现石林全域旅游的快速发展。本文将从乡村旅游经济发展视角,探讨石林发展乡村旅游经济的现状、问题和对策。
一、石林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截至2016年底,石林已经拥有7个阿诗玛民族文化旅游生态试点村、34家乡村旅游经营点、观光果园13个,主要分布在石林至乃古石林公路沿线。以果品为主,兼观花赏叶,树种有甜柿、红梨、油桃、杨梅、布朗李等。初步形成了生态休闲、参与体验、科技教育、民俗体验、文化休闲、农家乐等乡村旅游类型,培育了以龙居园“农家乐”为代表的一大批乡村旅游点,乡村旅游发展迅速。
按照乡村旅游特点来分,旅游点中乡村民俗点9个,乡村休闲游点11个,乡村历史遗址和遗迹5个,乡村地文水文景观点3个,农业产业化与产业庄园点2个,乡村购物旅游点2个,乡村园林旅游点13个,现代新农村点2个,乡村康体疗养点2个,乡村传统农业点6个,乡村红色旅游点4个,乡村美食旅游6个。“十二五”期间,石林全县旅游综合收入143.01亿元,年平均28.6亿元;其中乡村旅游年均收入超过了4000万元,成为石林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
二、石林乡村旅游的特征及乡村旅游经济SWOT分析
(一)石林乡村旅游的特征
v观石林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具备三个特征:第一,乡村旅游者以大众型为主。来石林旅游的游客大多数以家庭为单位,中青年旅游者居多,职业方面以企业员工、学生、公务员等为主,出游者收入以中高收入群体为主,出游时间以周末和假期居多。第二,乡村旅游者以近域性为主。从客源地看,游客大部分来自云南省内,例如曲靖、红河等周边地区,以及离云南省较近的浙江、广东等省外地区,,有少部分来自国外的民族文化考察专业人员。第三,消费者行为特征明显。以乡村观光旅游、乡村传统文化考察和乡村风味品尝为主,自驾游的出游方式较多,家人、亲朋一起出游的占较大比重,游玩逗留时间一般为短期(一日游),平均消费水平较低。
(二)石林发展乡村旅游经济的SWOT分析
SWOT分析就是从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等四个方面,综合分析石林发展乡村旅游经济的条件。
优势方面,石林具有世界自然遗产的圈内优势,同时离省会昆明很近,具备良好的交通优势。此外,石林的乡村旅游产品契合消费潮流。劣势方面,石林基础建设相对薄弱,有待完善;乡村旅游产品同质化,缺乏鲜明独特的旅游形象;旅游开发资金严重缺乏,乡村旅游开发资金以政府筹资为主,融资渠道狭窄;生态文明程度低,环境保护机制缺乏。机遇方面,国家正在加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之昆明市正在倡导旅游二次创业,这为石林进一步发展乡村旅游和生态旅游带来了良好机遇。威胁方面,石林首先面临着省内外其他旅游地的激烈竞争,其次面临着旅游要素不全的威胁,对石林旅游的快速发展产生了制约;最后,生态环境保护和旅游资源开发问题,同样是石林发展乡村旅游的重大威胁。
三、石林发展乡村旅游经济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稳定发展,石林乡村旅游近年来发展迅速,推动了石林旅游经济的持续发展,成了石林旅游经济一个新的增长点。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石林乡村旅游经济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下面进行具体分析。
(一)旅游开发资金匮乏,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石林县属于彝族自治县,很多乡村还处于贫穷状态,经济发展落后,无法依靠自身力量进行旅游资源的开发。目前,乡村旅游开发资金以政府筹集资金为主,尚未引入有效的市场机制,因而资金来源渠道狭窄,所能筹集的乡村旅游开发资金匮乏,制约了石林乡村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
从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来看,也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缺乏科学的乡村旅游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乡村旅游发展的需求,道路、停车、娱乐、购物等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影响了游客的数量。加之乡村旅游服务队伍中大多为农民,缺乏系统的服务和管理培训,导致乡村旅游服务水平较低。
石林县乡村旅游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合理规划。从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看,乡村道路路况较差、停车难以满足需求、厕所卫生较差、公共设施严重不足;从乡村旅游服务支撑看,农家乐、客房等设施简陋,卫生状况不好,加之服务员多为村民,因而礼仪、态度等参差不齐,服务质量较低。
(二)乡村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品牌效应不明显
目前,石林乡村旅游产品中,观光型乡村旅游产品居多,休闲、专项类乡村旅游产品明显不足,局限于果园采摘、农家乐、渔家乐方面。尤其对传统文化特别是非物质文化资源挖掘不足,多为古镇古村及古建筑景观观光,而反映石林乡村生产、乡村生活、乡土民俗以及以彝族文化为底蕴的民族生活、刺绣文化、民间音乐、传统艺术、传统工具、民风民俗等非物质文化资源乡村旅游产品较少。
由于乡村旅游分布较散,乡村旅游的品牌效益不强。石林乡村旅游开发点多面广,不同乡村旅游点之间比较分散且缺乏紧密联系,景点之间线路缺乏合理规划,游客安排不能实现统筹和协调,和城市景区(点)更缺乏有机联系。加上宣传力度不大,石林乡村旅游市场知名度不高。
(三)旅游要素不全,生态文明程度低
吃、住、行、游、购、娱是旅游六要素,缺少任何一个要素都会对旅游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目前石林乡村旅游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不仅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公共设施简陋、设备不足,部分农家乐客房、餐厅、茶楼等卫生状况和设施条件较差,而且缺乏综合性的大型购物场所,娱乐场所匮乏,不能满足多层次游客尤其是青少年儿童求知、求真、求趣的需要。
石林乡村旅游生态文明程度低,环境保护机制不健全。农民由于缺乏环保意识随地堆放农业、生活废弃物,污水随意排放、厕所设施简陋,导致石林乡村旅游存在生活污水、固体废物问题十分严重,农村旅游景区污染问题不容忽视。
四、石林发展乡村旅游经济的对策
旅游转型期,石林要依托其区位、资源等优势,充分利用旅游业二次创业、国家加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等外部机遇,努力克服内部劣势和外部威胁,推动石林乡村旅游经济的持续发展。
(一)完善资金支持,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石林县应加大对乡村旅游的资金扶持,多渠道多方式筹集乡村旅游发展资金。除了加强政府的资金支持外,还要重视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建立多元化的乡村旅游投资与经营机制。通过制定吸引工商资本、民营资本参与乡村旅游建设的优惠措施,引导社会公众参与乡村旅游投资建设的积极性,鼓励多种参与建设的方式,例如参股、独资等等;同时,鼓励乡村旅游点周边村民以土地、房屋等方式投资入股参与建设,实现石林乡村旅游的多元化投融资模式,确保筹集更多的乡村旅游发展资金。
石林还应加大对乡村旅游基础设施项目资金补助力度,夯实旅游基础设施。结合各个乡村旅游点基础设施建设实际,采取不同的扶持措施,加快乡村道路、卫生、环境设施改善建设,推广农村安全饮水和能源改造工程,同时逐渐推进购物场所和娱乐场所(设施)建设。在此基础上,建立乡村旅游发展的服务体系,协调相关部门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加强对乡村旅游从业者的培训和教育,努力提高乡村旅游服务水平。
(二)开发特色乡村旅游产品,加强市场营销和宣传工作
乡村特色旅游产品开发方面,石林县首先要引导和发展农家乐、乡村观光、农业旅游园、现代新农村以及乡村自我发展等乡村旅游产品,增强乡村旅游的体验性,完善农田景色观赏、农活体验、垂钓、野味餐饮、住宿、游乐等旅游服务项目,大力发展都市农庄。其次,加快休闲度假型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力度。加快建设乃古石林现代农业休闲区、大叠水乡村旅游度假区、大力发展乡村俱乐部、乡村康体养身、乡村生态、乡村度假村、企业庄园、产业庄园等乡村休闲旅游产品,形成能适应不同市场需求的石林乡村休闲度假的产品体系。再次,注重民族文化体验型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借助阿诗玛文化,发展古镇古村、主题文化村、乡村博物馆和乡村书画、民间戏曲、民间音乐、民间游戏、传统节日、民风民俗等乡村民俗旅游活动,使石林的乡村成为阿诗玛文化体验的大观园和活化石。最后,根据消费层次进行市场细分,根据市场细分结果开发多种形式的乡村旅游客源市场。例如通过乡村旅游精品路线的打造,推进多条线路的乡村观光游、生态游、度假游等,突出石林乡村旅游产品的特色,提高乡村旅游产品品牌知名度。
此外,加强乡村旅游目的地的市场营销和宣传工作,通过乡村旅游信息化服务平台的建立,广泛利用网站、媒体、会议、节庆、合作组织等宣传媒介,加对石林乡村旅游市场的宣传推广,提高石林乡村旅游市场和乡村旅游产品的知名度。
(三)培育旅游业发展要素,重视生态环保
石林乡村旅游要在稳步推进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前提下,不断完善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传统要素,新建和完善餐饮店、宾馆旅社、购物超市、娱乐场所,同时优化旅行车服务,方便游客出行。重视对旅游服务业的监督和管理,规范市场秩序,提高乡村旅游的服务水平和质量,提高旅游知名度。
石林县还要高度重视乡村旅游的生态环保问题,努力改善乡村旅游生态文明程度。为此,石林要积极整治农村生态环境,强化农民环保意识,引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行为习惯;健全环境保护机制,建立污水排放、垃圾堆放等办法以及奖惩制度。通过乡村旅游环境的优化,不断提高乡村旅游生态文明。
五、结语
[关键词]海洋 渔业 港口 旅游 前景
一、引言
宁波市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悠久的海洋开发历史,形成以海洋旅游业、海洋渔业和沿海港口业三足鼎立的局面。改革开放以来,宁波市不断加大海洋开发的力度,海洋经济发展很快,不仅主要海洋产业快速增长,也改变了传统的海洋产业一统天下的局面,出现了海洋产业多元化发展的新局面。
二、宁波海洋经济的现状
下面主要从渔业、港航运输、滨海旅游三个产业来分析宁波海洋经济的现状。
1.渔民收入增加,海洋渔业结构不断优化
从上图可以看出,从2007年至2010年,宁波市海洋渔业有了较大的发展,海洋捕捞面积基本上保持了稳定,还略有增长;海洋养殖产量和海水养殖面积基本上没有变化;海水养殖业的发展改变了仅靠海洋捕捞的海洋渔业发展局面,这个变化有利于渔业资源的恢复和渔业产量的稳定,同时也改善了海洋渔业的构成比例,从而使海洋渔业结构不断优化。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到宁波渔民收入自2008年开始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是2009年,因为气候和禁渔期以及市场需求的变化,渔民收入出现了小幅的下降,但是总体来说渔民的收入是逐渐增长的。
休闲渔业是集渔业与游钓休闲、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新兴产业。随着人民生活的改善,休闲渔业已成为渔业经济发展中的一个亮点。作为海洋大市的宁波,渔业经济占农业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但休闲渔业还只是刚刚起步,且大多仅以垂钓为主,海钓发展也很缓慢。为了实现 宁波渔民的收入的持续增长,休闲渔业是重中之重。
2.海洋交通运输业稳定发展,港口吞吐量急剧上升
2010年,宁波港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首次突破4亿吨,完成4.1亿吨,比上年增长7.4%,集装箱吞吐量连跨3个百万台阶,突破1300万TEU,同比增长24.8%,增幅位居我国8大港口和全球30大港口之首,集装箱吞吐量排名打破了连续6年位居大陆港口第四的格局,首次跃居第三位,并进入世界港口前6强。在集疏方面,宁波港已基本形成高速公路、铁路、航空和江海联运、水水中转等全方位立体型的集疏运网络。2010年航线航班数量创新高,全年净增航线12条,航线总数达到228条。在港口建设方面,2010年宁波港梅山集装箱码头1#2#泊位顺利投入试生产;大榭实华二期45万吨原油码头已具备试生产条件。宁波-舟山港甬舟集装箱码头1#2#泊位顺利投入试生产,鼠浪湖矿石中转码头按计划推进。
3.滨海旅游规模扩大,旅游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宁波滨海旅游的总收入逐年递增,并且一直保持在20%左右的年增长率,未来旅游业发展的前景广阔。近年宁波市不断加大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投入,投资领域不断扩展,加强度假旅游、观光旅游、海上旅游、文化旅游、商务旅游等系列产品的建设,并逐步由东海滨海向象山港、杭州湾、三门湾等陆海兼备的区域推进,增强了产业竞争力。
三、宁波海洋经济发展的模式
宁波的海洋经济应该遵循以港口建设为中心,以滨海旅游和海洋渔业为发展重点的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
在港口建设方面:加快海铁联运建设,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中部崛起等战略的实施,我国内陆地区的经济将获得快速发展。区域经济的发展必将带动对外贸易的发展,对外贸易离不开对外商品的运输,这为宁波港发展集装箱铁路联运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加快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建设,宁波现货即期交易市场方面,主要经营品种为塑料原料、液体化工、煤炭、钢材、金属材料等,基本上覆盖了大宗生产资料商品,具有典型意义的交易平台主要有余姚中国塑料城、镇海液体化工交易市场、镍金属交易市场、镇海煤炭市场、镇海钢材市场等。建立一体化物流信息服务体系,推进第四方物流市场与港口物流信息平台、交易市场电子商务网站的互联互通,实现数据无缝对接与共享合作,提供网上查询、网上交易、网上订舱、仓储管理、商管理、运输方案咨询、电子支付等功能一体化的服务。
在滨海旅游方面,以象山县的滨海旅游为发展重点。促进海岛旅游、观光农业、生态影视、开渔节等特色旅游,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形成以重大项目支撑、精品特色主导、乡村旅游配套的滨海休闲产业产品体系。
在渔业发展方面,调整捕捞发展战略,积极拓展远洋渔业。在发展远洋渔业中,要以公海大洋性渔业为主,过洋性远洋渔业为辅,加大保护和恢复近海资源的力度。积极调整捕捞生产布局,巩固完善休渔制度,根据捕捞强度研究进一步制定出近海海域年度捕捞量和配额制度,恢复海洋生物的自然再生产能力,以达到近海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最终实现近海渔场农牧化。
四、宁波海洋经济发展中政府的定位与作用
日本海洋经济发展迅速,同时与包括宁波在内的东南沿海相隔较近,因此在很多方面都有值得借鉴的地方。日本在发展海洋经济过程中, 其任何一项具体实践都有前期的相关立法和规划做指导。宁波海洋发展应该借鉴此经验加快统一标准的制定。我们在借鉴日本发展经验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到政策制定的可操作性及灵活性,及时修正法律法规以形成指导反馈调节这样一个行之有效的海洋经济发展机制。
在宁波港的建设中政府目前的政策支持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2009年,国务院《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将宁波列为21个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承担打造以上海、南京、宁波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物流区域的重任。
2.2010年5月,国务院批准实施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中明确提出,作为长三角五大区域性中心城市之一,宁波要发挥产业和沿海港口资源优势,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物流基地、国际港口城市。
作为宁波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港口的发展必须依靠政策导向,同时要抓住时机,加快把宁波建设成为一个世界性大港。同时政府在制定政策目标是要积极干预,防止因近海资源而形成垄断,将“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结合起来。同时在一些海洋经济发展项目的投资方式上尽可能的采用官民合股的方式,通过吸引民间资本减少垄断,提高竞争,提高国有资本的运用效率。
五、总结
海洋经济是未来宁波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而经济增长的模式必须结合自身实际,不能生搬硬套,因此任何发展模式的执行都要在实践中不断改良,这样才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宁波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N].宁波日报,2001―02―20
[2]脒新军,周应棋.关于如何实施近海捕捞产量“零增长”的建议[J].中国渔业经济研究,1999,(6):28
[3]扬宁生.依靠科技进步推动我国渔业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J].中国渔业经济研究,1999,(6):12
[4]赵世养,於粜奋.宁波渔业产业化现状及对策[J].中国渔业经济研究,1998,(2):19
英文名称:Journal of Yunn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主管单位:云南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云南财经大学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云南省昆明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16开
国际刊号:1007-5585
国内刊号:53-1073/F
邮发代号:64-78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5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可持续发展的“燃料”
“‘奥运低谷效应’到底有多大,与奥组委的构成模式有关,与场馆设施的运营方式有关,也与这座城市对举办奥运会预期达到的目标有关,不能片面说奥运会后一定会出现低谷。”《报告》的主编、北京奥运会经济研究会执行会长陈剑5月28日表示。
“奥运低谷效应”这一概念诞生于1976年的蒙特利尔奥运会后。蒙特利尔奥运会造成了高达20亿美元以上的巨额亏损,15天的奥运狂欢之后,蒙特利尔公民不得不承担一个新的税种――奥运特别税,而且一交就是30年。
之后,现代奥运会成了“烫手的山芋”,主办国对经济效益的评估成为衡量一届奥运会成功与否的关键。直到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实现了赢利,各国才又开始追捧这项赛事。
“我认为北京在奥运会之后不会遭遇一些国家遇到的‘低谷’现象,即便出现波动也是规模较小的波动。”陈剑表示。
陈剑首先从投资角度剖析了“低谷”不可能存在。“从投资角度看,关于奥运会场馆建设的投资现在基本完成,包括今年在内的基础建设投资可以说与奥运会无关,绝大部分基建投资的功能还是服务于老百姓,长期改善北京投资环境的,比如各种轨道交通的投资。”陈剑说。
据介绍,今年北京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将达4300亿元,较上年增长了10%以上。可以预见,在北京奥运会后,刚刚拉开架子的北京市基建投资将会持续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
“投资惯性将会持续一段时间,民营经济正以更高的速度成长,城乡居民的需求也正在升级,加上中国正面临固定资产大规模更新,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大约还能维持15年-20年。”经济学家厉以宁此前表示,中国经济不会在奥运会后出现滑坡。
“后奥运时期”的政府作为
从整个国力角度看,中国经济规模目前是希腊的16倍,是澳大利亚的8倍,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将保证中国度过“后奥运时期”。但具体到北京这座城市,短期的经济波动也将不可避免。
《报告》表明,由于“后奥运”影响,北京市地方税收将在2008年减少12.6亿元,2009年减少17.9亿元。由于旅游、房地产、建筑等行业在后奥运时期将受到较大影响,短期内将导致营业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三个北京地方税收中的主要税种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整体税收收入降低。
此外,税收降低后,也将降低北京市政府再投资的能力,从而扩大“后奥运”在投资方面的负面影响;不过,2008年北京市本级地税收入可达1168亿元,12.6亿元并不会“伤筋动骨”。
为降低北京奥运会后“低谷效应”的影响,《报告》建议成立奥运投资监督委员会,适度压缩奥运会投资规模,并将不急于上马的项目延后至奥运结束再进行,争取在2009年-2010年仍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以平衡奥运前后的投资规模。
在合理安排投资的基础上,对北京市的产业结构也应该作出相应调整。特别是第三产业中与奥运密切相关的行业。虽然目前北京市服务业总量占全市GDP比重已经达到70%,但由于服务业结构的问题,仍然偏重于传统的餐饮业和零售业。体育休闲、旅游、会展、文化等高附加值、高带动力的产业均不能发挥作用。
而在“后奥运时期”可以利用这个契机对服务业内部结构进行调整。从政府的角度出发,可以通过税收杠杆来扶持相关产业的发展。
例如针对体育文化企业营业税降低,目前我国相关产业的税率是3%,专家认为该税率仍然较高。“实行减半征收或者2-5年内减缓征收的方式,将促使更多的资金流入到体育文化产业上,以及奥运场馆的利用上。”陈剑表示。
从税收角度来看,陈剑认为还可以将为体育公益事业进行的捐赠,可以在应缴纳所得税额中全额扣除,这个方式也可以扩大企业对体育事业的捐赠,让更多资金流入这个产业。
事实上,从2007年起北京市每年将从财政中拨出5亿元支持体育产业的发展。这是政府通过投资引导来改变产业结构的最直接措施,也将在“后奥运时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部分行业无低谷
除了政府通过各种政策手段来降低“后奥运”的影响外,部分产业在“后奥运时期”的表现是最引人关注的。奥运会结束受到影响最大的三个产业即为:旅游业、房地产业、建筑业。
被认为将出现衰退的旅游产业,恰恰是学者们普遍看好的产业。2008年奥运会预计将接待境外游客60万人、境内游客250万人。虽然,在奥运结束后游客密度会发生较大变化(降低约40%),但总体数量将保持稳步增长。
而房地产业根据各个承办城市以往的经验,的确在价格上会出现波动。但北京房市也许将改变上述既定规则。根据北京华夏新派互动调查网的一项调查显示,将近37%的受访者认为房价在奥运后将保持缓慢上升,而认为持平的人数占到8.9%,认为略有下降的占到20%。
这项调查也显示随着奥运会的日益临近,消费者在购买房地产时考量的主要指标,不是奥运会本身,而是环境、社区成熟度等。
房地产投资不发生变化,与之相呼应的建筑业也不会发生重大变化。根据《2007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解读》,北京在2015年将计划建成19条轨道交通线,静态投资1700亿元,动态投资2730亿元。这些投资都将为建筑业在后奥运时期保持活力,提供了保障。
六大措施烫平奥运会前后经济波动
第一,要研究奥运经济规律,规划奥运后经济的发展。要努力通过宏观调控和市场调控,使奥运会产生的投资和消费在年度上相对均匀,使奥运会的“乘数效应”影响尽可能持续更长的时间,避免在一定时期内发生过快的增长,使经济大起大落。
第二,发挥北京中心城市功能,更好地为环渤海经济圈服务。目前构建的包括京、津、冀、辽、鲁等省市的环渤海经济圈已经成为新世纪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应当把思路放宽,眼光放远,蛋糕做大,把北京城市建设和奥运经济发展纳入到带动整个环渤海地区发展这一战略目标中来。
第三,按照市场化、民营化的原则做好奥运场馆和体育设施的经营管理。政府要转变思路,在公平、公正、效率优先中放手让民营企业经营管理奥运场馆和体育设施。
第四,大力发展北京的体育文化产业。在鼓励社会资本和外资投资体育产业的同时,要加快培育体育品牌企业集团和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大力发展体育创意产业,走以体育创意产业为主导,带动其他分支门类产业发展的道路;规划建设体育产业功能区和形成主导型的体育企业集团。
海洋经济研究构成应打破专业、学科的限制,冲破狭隘的海洋经济研究视野,以问题为本位,从不同学科及思维范式中汲取资源为其所用,多维度观照海洋开发与利用,再将问题一步步推进,实现知识增量。
1.1海洋经济研究自身发展需求
海洋经济研究必须打破部门经济研究范畴的局限,对凌乱分散的知识信息资源进行系统梳理与整序,整合管理决策部门、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研究力量及信息资源,打通学科壁垒,在深入了解海洋实践活动和海洋生活知识的基础上,来拓展海洋经济研究视野,充实海洋经济研究智慧,形成海洋经济研究部门与人员之间的协调机制,增强海洋经济研究的规模效应与社会应用贴近性,规避海洋经济研究活动的盲目性。
1.2海洋经济研究成果转化需求
我国海洋发展战略是融科技、经济与社会等各个方面为一体的复杂工程。海上能源、海上运输、海洋渔业、海洋环境、海洋旅游等都是海洋发展战略的重要构成部分。在海洋开发与深入发展的过程中,海洋管理决策部门对海洋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的认知需求越来越大,需要更多海洋经济研究成果来导引海洋经济管理与实践部门的活动。同样,随着我国海洋经济战略的实施,政府管理与决策部门对海洋经济活动的主导作用越来越大,大部分海洋经济研究项目的实施,都是应不同领域与职能部门的决策支持需要而产生的,其成果质量与应用转化程度,将直接影响到管理与实践部门决策的科学化程度。海洋经济研究的终极目标是服务政府决策与企业发展。从已有的海洋经济研究成果看,由于信息数据的缺乏以及信息不对称等因素,致使研究方法采用定性研究的较多,而定量研究的较少,高品位的成果较少,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较低。海洋经济研究成果的价值体现在能为国家海洋投资、规划和保护等战略提供基本信息和有效指导,或为制定海洋政策提供依据,其产出过程依赖于来自人类海洋行为过程中各个方面的信息与数据。由此,将分散于不同部门与研究机构中的各种知识信息资源集成与整序,便于利用,是促成海洋经济研究的科学合理开展,获得高质量科研成果的有效路径。
2海洋经济研究知识资源的内容构建
知识资源整合就是寻求分散在各处的知识,并汇集起来,再对知识进行归纳、组合,使其具有条理性和系统性,以增强知识间的融合度与利用率。要聚集分散的知识,首先必须明确其对象与特征,其次要对知识内容进行认识并分类。整合海洋经济研究知识资源,是将海洋经济开发与研究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数据、信息、知识及最终获得的结论或成果,按一定的框架进行重新整理,使海洋经济发展相关信息有机联合起来,促进海洋经济研究深化,引领海洋实践活动深入。
2.1积聚海洋科技发展信息
海洋经济研究是建立在海洋科技发展及人们认识的基础之上。海洋科技成果是人们探索与认识海洋所达到的最高境界,是海洋经济发展的导向标,是推动海洋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海洋科技活动与人们开发海洋实践活动是海洋经济研究的基础。海洋科技成果是海洋经济活动的重要支持资料。对海洋科技知识信息的积聚,既是实现海洋开发知识再创造的支撑点,也是规避目前海洋科学成果与海洋经济研究之间的断层问题,增强海洋经济研究的客观性与针对性,促使海洋经济研究回归用科学的方法与手段来研究和解决海洋经济发展中的现实问题。聚集海洋科技发展与研究的成果信息,一方面要密切关注海洋科技发展的研究动向与研究成果,及时整合海洋科技成果信息,为海洋经济研究提供重要的实证资料,让海洋经济研究活动与海洋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另一方面要提供海洋科技发展的动态信息,为海洋经济研究提供背景知识,使海洋经济研究人员及时总结海洋行为的规律,进而探究海洋经济的基本规律,找出海洋中的经济机会与经济开发的效应,促使海洋科技活动与海洋经济研究活动对接,弥合海洋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沟壑。
2.2集成海洋经济研究信息
海洋经济研究成果的获得,是一个创新过程,是针对海洋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具体事物和问题,根据特定目的或方向,探索与创新知识的过程。知识本质上是一个动态的、植根于认知者及其认知环境互动的认识实践之中的过程。在认知实践中,认知者在应用已有知识的同时,不仅创造了个人知识,还会创造集体知识[3]。有机整合海洋经济研究知识体系,并不断地判断与吸纳动态知识过程产生的价值信息,是提升海洋经济研究的创新能力,激活海洋经济研究的创新动力的有力手段。集成海洋经济研究信息,一方面是立足于知识创新的需要,对国内外海洋研究动态信息与成果信息及时描述与集成,对已有成果或相关理论及海洋经济研究过程中各种资源进行整合,对海洋经济研究所涉及的领域、相关知识内容进行阐释,以形成完整知识框架与合理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要基于海洋经济研究创新需求,对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整合,以提高研究成果间的关联度,促成研究人员互动,凝聚特定学术共同体的志向,促进交流与沟通,加强目标一致的合作者之间的相互作用[4]。
2.3跟进海洋经济发展的信息
知识总是与认知者及其认知实践联系在一起的。海洋经济发展创新需要使不同行为者之间进行交流。当下,海洋经济策略实施与海洋经济研究活动之间联系日益紧密:一方面,我国海洋经济研究已逐步从专家和学术团体自发研究阶段进入政府指导研究阶段,国家和各管理层的海洋产业政策的导向与经济研究选题的目标导向日趋一致;另一方面,海洋经济研究学术研究导向逐渐成为海洋经济发展新思想的策源地,研究成果已经成为沿海国制定海洋政策的重要依据[4]。跟进海洋经济发展的信息是基于海洋经济发展环境,密切关注海洋经济发展状态,做好海洋开发、管理、决策等各层面信息的收集与归纳,其包括信息的发现、获取、组织、整合及长期保存等。同时,构建有效的信息网络,将来自政府部门或管理机构等单位提供的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海洋产业结构等各种数据或信息,全面地收集、整理、集中于统一的界面,加强海洋经济研究知识资源节点之间的联系与交流,确保各节点之间的信息传递畅通,或交叉融合,更好地推动信息的交流和传播。对海洋发展动态信息的整合,既有助于促进海洋经济研究的具体性与目标性,使研究者不断通过“感知创造”来发展知识,形成新的思维模式;也能促使海洋经济研究及时捕捉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思路与对策建议,增强海洋经济研究的现实贴近性、导向性。
3海洋经济研究知识库分类及构建策略
在网络环境下,各种信息资源可以打破时间、空间、语言、学科等因素造成的各种限制,以最适合人们认识的方式,对信息数据进行解析、整理、重组,从而把信息转化为具有一定内在体系的高级形式———知识,并在知识的基础上组建数据库。对海洋经济研究知识资源的组织重点是要解决知识及知识间的关联、描述、处理与表示等问题,进而汇集各种知识的内容,形成知识库。根据海洋经济研究知识类型与知识的使用效率,可构建以下海洋经济研究知识库,以对海洋经济研究领域的知识进行序化集合,表达海洋经济研究的事实与关系,以及知识和推理规则,为用户提供有特色、专业化的知识服务系统。
3.1海洋科技成果库
海洋科技成果的价值实现要历经科研成果与实践对接阶段、转化试验阶段、批量生产阶段和市场开发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如果缺乏对海洋科技成果的必要认识,那么成果只能处于离散的成果源状态。构建海洋科技成果库是集成海洋科技成果信息,并创建海洋成果源转化为最终产品,进入产业、市场领域的描述、认知、诠释和扩散等知识体系,是实现海洋科技成果由成果源信息到生产领域,再到市场领域的知识迁移过程。其包括:①对成果转化目标,或概念产品,以及转化过程的关键问题、成果源转化为最终商品的构想等信息的描述,尤其是注重成果源提供的关于最终产品核心功能方面的知识消化,并纳入知识库;②对海洋科技成果形成最终产品的专利或专有技术的描述,即对科技成果的产业特征描述;③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最终产品,以及新产品、新技术投入市场后的效应等描述;④链接科技知识、生产知识、市场知识,促进海洋科技成果由知识形态向物质形态的转变。海洋科技知识库是对海洋科技成果源到最终产品转化过程中的不同知识状态的知识进行描述与整合,其功用为:①满足成果转化过程中对成果知识的认知需求,实现海洋科技成果源提供与需求过程中的知识对接;②扩大海洋科技成果源信息的影响力,将成果源知识及外部显性知识转化为内部显性知识,促成最终产品形成;③对海洋科技成果转化为市场新技术、新产品后知识扩散与市场效应等的信息跟踪与互动等。
3.2决策需求与研究导向库
决策需求与研究导向库包括两个部分信息:①是根据政府有关部门的需要,及时收集海洋开发与管理过程的前沿信息,追踪海洋经济发展的热点与焦点问题;再对海洋经济发展与决策咨询信息进行整序和分析,并对海洋经济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一定判断与评估,形成系统可行的、系统的研究指南与项目导引。其涵盖各社会管理与海洋开发部门在海洋管理与开发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或亟须解决的问题,并由此而产生的需要研究的主题、来源部门、所属领域等。这类信息整合力求更加明确海洋经济研究的导向性,统筹国内外资源,谋划和建立符合中国利益的全球创新体系,为海洋经济研究人员明确研究方向、探究新的政策思想提供合理的政策方案。②要用简短的报告或媒体评论的方式将研究成果公之于众,为政府与管理部门提供政策形成过程中的智力支持,或科学依据,营造一种引起决策者反应、提出建议并实践新思想的良好环境,使政府决策部门及时获得来自各研究机构的经济模型或预测结果,帮助管理决策部门及时吸取研究成果,从而启发思路,开阔视野,科学合理制定和实施海洋开发与管理策略。
3.3海洋经济研究的项目与成果知识库
海洋经济研究的项目与成果知识库是对海洋经济研究过程的知识整理,其包括相关海洋经济研究的各级各类课题实施与管理,如海洋经济研究团体、项目申请、在研项目进展、成果产出等信息。海洋经济研究的项目与成果知识库构建需要及时联系各级科研管理部门,及时收集各年度海洋经济研究的项目申请与立项、经费投入、承担机构与团体、成果产出等知识信息。海洋经济研究的过程知识蕴含着海洋开发与探索过程中的经验、价值及行为模式,对这些知识进行整合有利于隐性知识外化,便于共享。
3.4海洋经济研究文献知识库
海洋经济研究文献知识库包括期刊、文献、图书、论文、报纸等索引。对这部分知识的整合可采用特色数据库的方式,按“题录型、文摘型与全文型”等不同形式对海洋经济研究的各种理论、知识等文献信息进行描述,并按一定的方法提供检索路径,以促进学术交流,实现学术信息的良好流通。
3.5海洋经济研究领域知识库
海洋经济研究领域知识库主要包括:①海洋经济研究的管理知识,即与海洋经济发展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管理制度等。这类知识多为文本知识,需要对其题目、执行部门、主题与文本内容、分类等相关信息进行关联。②海洋经济研究相关的统计资料,即各类社会、经济与科技方面的统计材料。这类资料多为数值型资料,且来源多元,可通过网络链接的方式,实现共享,如中国海洋经济信息网中的“海洋经济板块”就提供了海洋经济公报等数值型信息。
4结束语
【关键词】饭店业;DEA;技术进步;技术效率
一、引言
旅游饭店业是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星级饭店、社会旅馆、个体旅店。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外交往的扩大,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旅游饭店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素质稳步提升,国际化步伐不断加快。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饭店业的发展也非常迅速。近年来,星级饭店数量不断增长,每年新评星级饭店近千家。尽管现代饭店业是一个高技术含量的产业,但中国的饭店业历来采取的是一种粗放型的发展模式,技术创新速度缓慢,技术含量一直不高。因此,有学者称我国的饭店业的发展是一种规模的简单复制扩张,是一种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尤其是备受国人关注的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以致我国虽然跻身世界旅游大国,但是远不能称作世界旅游强国。因此,积极探索我国旅游饭店业产业效率显得尤为必要。
二、文献综述
产业效率研究是当今经济学界研究的一大热点,常用全要素生产率(TFP)度量。其增长率常常被视为科技进步的指标,主要来自于技术进步、组织创新、专业化和生产创新等。产出增长率超出要素投入增长率的部分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
对TFP的研究始于丁伯根(1942)和索洛(1985)在新古典的框架下研究“索洛余值”对增长的贡献。随着中国改革的不断深入,从生产效率角度对我国行业经济的运行情况进行研究的文献也大量涌现。这些文献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利用微观层面的企业数据,分析不同所有制、不同规模、不同地区间企业效率的差异情况。如姚洋、章奇(2001)分析了我国工业企业的技术效率情况,发现非国有企业相比国有企业、大企业相比小企业、南部地区企业相比于东部沿海地区企业都具有较高的效率。赵永亮、徐勇(2007)重点计算了我国制造业企业的成本效率,认为技术效率的缺乏是企业成本非效率的主要因素。刘秉镰、林坦、刘玉海(2010)考察了我国钢铁企业的生产力变化,发现我国钢企每年变化的效率却呈现不断改进的趋势, 生产力逐渐改善的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另一类文献则主要利用各省市的行业加总数据来比较我国不同地区间行业效率的差异情况。如颜鹏飞、王兵(2004)使用DEA方法测度了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情况,发现技术效率的提高是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主要因素。刘兴凯(2009)考察了中国生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状况,中国服务业TFP增长呈现出阶段性下降态势,东、中、西三大区域的TFP 增长及其构成存在明显的差异。
综上所述,已有对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主要是以中国整体经济、工业经济、制造业或者服务业为研究对象,缺少针对具体产业的研究,对劳动密集型的饭店业的研究更是严重缺乏。本文试图用基于产出的非参数的曼奎斯特(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研究中国饭店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变动情况,并将其进一步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化指数和技术进步指数,科学地测度中国饭店业的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客观地评价中国饭店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特征和发展趋势,以确定我国饭店业的高速发展到底是规模扩张还是技术进步。
三、模型、变量和数据
(一)DEA模型
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简称DEA)是将数学、经济与管理的概念与方法相结合,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模型、方法和理论。DEA 是研究具有相同类型的部门(或单位)间的相对有效性的十分有效的工具,这些部门称为决策单元。通过对这样一组决策单元的投入产出的数据析,DEA 方法可以得出各DMU 的技术、规模综合效率或单独的技术效率指标,对决策单元的技术有效性和规模有效性作出评价, 其中技术有效即技术效率最佳者,构成了生产系统相对有效的生产前沿面。本文主要利用曼奎斯特生产率指数进行综合评价。
(二)变量与数据的选取
旅游饭店业的投入要素主要有劳动力和固定资产投两个。劳动投入量包括就业人数、劳动强度、劳动时间和劳动质量等方面的内容。考虑到指标数据的可得性,采用饭店业年度从业人数来表示劳动投入。
由于中国饭店业没有关于资本存量的数据,而且我国的旅游统计方面还没有涉及固定资产投入方面的数据,只能用饭店业的固定资产价值来代替资本投入,因为饭店业的总产值实际上是由饭店业从业人员与饭店的固定资产共同来完成的,所以本文采用饭店业年度固定资产总额来代替资本投入也是可行的。
对于产出变量的选取,人们选用的是旅游饭店业的营业收入。
已有实证研究表明,数据来源与处理方法的不同是导致研究结果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的分析数据来源于《中国旅游统计年鉴》(2004~2008),研究覆盖了全国 31个省市,根据中国饭店业的发展历程,考虑到可比性,又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本文选取的样本为2004~2008年共五年的投入与产出数据。
四、我国旅游饭店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
由于本文使用的是中国 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因此在分析中国饭店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时,利用 DEAP2.1软件计算了2004~2008年之间中国旅游饭店业各省份全要素生产率逐年的曼奎斯特生产率指数,并进行了分解。
1.旅游饭店业产业效率变化分析
表1中国旅游饭店业曼奎斯特生产率指数及分解
表1列出了2004~2008年间中国旅游饭店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Malmquist指数及其分解结果。纵观2004~2008年中国旅游饭店行业Malmquist指数的变化,可以看出我国旅游饭店全要素生产率在2004~2008年间平均增长6.3%。总体上经历了先下降后回升的过程,2004~2007期间生产率增长速度出现明显的持续下滑,而2007~2008又表现出缓步回升态势。
根据Malmquist生产率指数,进一步将TFP变动分解成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以找出它们各自的变动对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影响。技术效率是指在给定一组投入要素不变的情况下,一个企业的实际产出同一个假设同样投入情况下的最大产出之比,因而技术效率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从全要素生产率分解因素来看,中国旅游饭店业全要素生产率主要得益于技术效率的提高,其平均增长率为9.1%,其中,纯技术效率平均增长率为5.9%,规模效率平均增长率为3%。而同期技术进步则为负增长,其平均增长率为2.5%,从最终的估计结果来看,技术进步的下降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技术效率提高的效果,表明我国旅游饭店业在技术进步方面是下滑的,且技术效率是推动中国旅游饭店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动力,旅游饭店业TFP对技术效率的依赖性是显而易见的。
2.区域旅游饭店业产业效率比较分析
我国区域旅游资源与经济发展状况差异较大,导致各地旅游饭店业的发展也不尽相同。将全国31个省市划分为东中西三大板块来分析旅游饭店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状况,目前,国家和学术界一致认定的划分是: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广西、海南;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 西部地区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
表2中国旅游饭店业曼奎斯特生产率指数及分解
表2的结果显示,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旅游饭店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存在显著差异,且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原因也不相同。东部地区TFP保持着年均0.6%的增长速度,远远低于中部地区的2.5%和西部地区的7.1%,从生产率的内部构成来看,三大地带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东部地区较大地依赖于技术进步,其技术效率水平基本保持不变,而中西部地区更多地依赖技术效率水平的提高,尤其是规模效率的提高,说明旅游饭店业的规模效应比较明显,而技术进步呈现负增长,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旅游饭店业的快速发展。这一点在西部地区尤为凸显,主要是西部大开发战略为西部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五、结论
综上可知,2004~2008年间,中国旅游饭店业TFP平均增长了6.3%。同时东中西部地区旅游饭店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存在显著差异,且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来源也不相同,中西部地区TFP增长快于东部地区,东部地区较多地依赖于技术进步的提高,而中西部则更多地依赖于技术效率中尤其是规模效率的提高。
为了缩小饭店业同国外的差距,提升饭店业的全要素生产率,需要同时重视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水平的提高。首先,要加快饭店业的市场化改革,鼓励创新投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把提高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水平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其次,注重区域的协调发展,确保区域饭店业全面提升其全要素生产率。最后,建立区域协调机构,宏观上布局,微观上协调,保证资源合理配置。
参考文献
[1]姚洋,章奇.中国工业企业技术效率分析[J].经济研究.2001(10):13~19
[2]赵永亮,徐勇.我国制造业企业的成本效率研究[J].南方经济.2007(8):46~55
[3]刘秉镰,林坦,刘玉海.规模和所有权视角下的中国钢铁企业动态效率研究――基于Malmquist指数[J].中国软科学.2010(1):150~157
[4]刘兴凯.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阶段性及区域性变动特点分析--基于1978~2007年省际面板数据的研究[J].当代财经.2009(12):80~87
[5]颜鹏飞,王兵.技术效率、技术进步与生产率增长――基于DEA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4.(12):55~65.
关键词:旅游经济;消极影响;综述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旅游业迅速发展,经济作用日益凸显,8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将其列为国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很多省市自治区将其定为本省、市、自治区的支柱或主导产业,云南、四川、海南、贵州等省纷纷提出了“旅游强省”战略,基于此,发展旅游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有着毋庸置疑的积极影响,也就变成了一种思维定式。
但在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日益被提上日程时,有报道称:“居民厌恶省里着急,9成以上的海南人已买不起房”[1],2011年海南全省GDP为2515.29亿元,仅占全国GDP总值的5.3%左右,在全国人均GDP排名第20位,经济发展水平严重滞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先后获得过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世界自然遗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 级旅游景区的旅游大市张家界也面临同样情况,经济社会发展依然比较落后,该市工业占GDP 的比重只有18. 4%,产值过亿元的工业企业仅9 家,没有一家大型企业[2]。
旅游产业的经济影响指的是旅游开发过程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系统所产生的各类作用及其结果,包括促进作用、排斥作用、不确定作用,对应的结果也有促进发展、延缓发展和不确定三种。现实生活中强调更多的是旅游经济的积极影响,对旅游经济的消极影响提之甚少,但上诉现象表明丰富而独特的旅游资源并没有依约带动旅游大省或大市的经济发展。
二.国内旅游经济消极影响研究综述
关于旅游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国内不少学者进行实证分析说明了旅游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明显,如张战仁(2008)研究表明桂林入境旅游发展对经济增长正向作用较弱且时滞较长[3],庞丽(2006)等从全国和区域层面研究发现入境旅游只对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增长产生影响,对全国及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没有显著影响[4]。杨勇(2006)分析旅游发展以外部性和溢出效应等方式刺激了经济增长,但情况并不像大家讨论的那么明显[5]。
另外左冰(2002)[6]、智瑞芝等(2003)[7]、赵书虹(2005)[8]、依绍华(2005)[9]等基于旅游业经济贡献度的测算或区域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基准分析,说明旅游产业的经济作用不像普遍认为的如此巨大,还不具备将旅游业定位为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的条件。
2004年依绍华细致分析了旅游业的负面经济效应(漏出、物价上涨、影响当地居民的福利收益、单一旅游业导向的后果、工作的季节性特点)。指出若盲目地将旅游业列为当地支柱或是主导产业,往往事与愿违[10]。宋飞(2010)进一步分析了旅游业的排挤性,因为拥有丰裕的资源而放弃对其他部门的投入,产生了挤出效应,将不利于区域经济发展落后局面的改善。可以说,丰裕的旅游资源禀赋就从“福音”变成了欠发达地区人们心中的“诅咒”[11]。
三.结论
经济学上的选择意味着放弃,一个地区是否适合开发旅游首先应该进行宏观经济研究,测算发展旅游业的机会成本,如果开发其他资源获取更大价值,就不应该开发旅游资源。而国内研究者很少研究“不可行性”、“替代性”,往往基于先验的理论模型将旅游业描述为投资少效益大,带动作用大、无污染的“最佳开发方式”。基于此,我们应该抱着客观的态度去审视旅游经济影响,旅游资源丰富的典型地区应进行“不可行性”、“机会成本”的研究,不然,其结果往往是“福音”变“诅咒”。
参考文献:
[1]网易新闻,《房价暴涨,9成海南人买不起房》[EB/OL].
[2] 宋子千.旅游业应增强产业融合的主动性[J].旅游学刊,2011,26(4): 7-8.
[3] 刘桂玉,张战仁. 国际旅游收入与地方经济增长动态关系的实证分析—以桂林市为例[J].旅游论坛,2008,1(1):106 - 109.
[4] 庞丽.我国入境旅游和经济增长关系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6,25(3):51 – 55.
[5] 杨勇.旅游业与我国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旅游科学,2006,20(2):40—46.
[6] 左冰.中国旅游产出乘数及就业乘数的初步测算[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2,18(6):30-34.
[7] 智瑞芝,卢妍.黑龙江省旅游增加值的测算[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3,19(6):88-91.
[8]赵书虹.云南省旅游业总收入对GDP贡献的线性回归分析[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5,24(4):38-40.
[9]依绍华.旅游业的就业效应分析[J].财贸经济,2005,(5):89-91.
“800里巢湖成为合肥的‘内湖’。”在各种媒体报道和评论中,这是出现次数最多的一句话。对大合肥来说,巢湖是天赐的资源,在全国所有省会城市中,独自拥有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全部水面,惟有合肥。
如果我们在最新版的地图上,从合肥四牌楼画两条直线分别到巢湖市中心和庐江县城,再在巢湖市与庐江县城之间画一条直线,三条线组成的等边三角形,正好把整个巢湖水域囊括进来。
在这个等边三角形中,合肥获得的不仅仅是一条环形湖岸,而且是环湖城镇密集区、环湖生态体系、环湖旅游体系、环湖产业体系和环湖交通体系等立体化、复合型的环巢湖主体功能区。
那么,合肥的“大湖经济”,应该如何走?
城市形态之变
“合肥环巢湖首先是城市形态的改变,这就决定了城市空间布局也要随之改变。”安徽省政府参事、安徽战略研究会会长程必定告诉《决策》。但环湖城市形态改变是多方面的,应该从哪个方向来拓展?
先从合肥所处的广域空间说起。合肥的市域幅员基础已扩展到1.14万平方公里,低于杭州的1.6万,高于武汉和南京,这为构建特大城市提供了空间上的可能性。但与之相对应,合肥的城市建成区相对较小,武汉、杭州、南京都在500平方公里以上,合肥只有340平方公里。“这说明合肥的城市规模还存在较大差距,同时也表明合肥具有加快拓展城市空间和提升城市承载力的潜力。但要提升合肥的承载力,就必须对现有的‘141’空间格局进行再规划。”中国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刘志迎告诉《决策》。
在城市空间上,合肥市政府研究室在《合肥区域性特大城市比较分析研究》中提出,在城市空间形态上,要深化“141”发展战略,推进“一中心、多组团”的城市形态发展。合肥市发改委在构建区域性特大城市的研究报告中也提出,形成以“1+X”特大城市内部城市群为特征、以功能互动为重点的梯度型城市框架体系,从而打造多层面的服务空间。
实际上,这些研究成果对未来大合肥的版图,都做出了相对完整的概括。不管最终提出什么样的概念,采访中大家普遍认为,环湖体系要划分成不同的主体功能区,不能一窝蜂地遍地开发。安徽经济研究院总经济师、宏观经济所所长周云峰认为:“在环巢湖的主体功能区划分中,一定要留出沿湖岸的生态湿地3-5公里;二是以北岸开发为主,南岸保留生态功能,不能让巢湖成为四周被建筑物包围的‘死湖’。”因此,要把合肥主城区、以中庙为原点的北岸地区和巢湖市区作为“三核”来布局,这三点恰好在一条轴线上。
对于城市的空间布局,程必定对《决策》分析说:“按照现有的城镇基础和未来发展空间的要求,可以在环巢湖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规划四个不同的组团。”在组团式布局的同时,要提前谋划环巢湖城镇密集区,“可以形成三个层次的环巢湖城镇密集区,”安徽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孙自铎分析说,“首先是合肥主城区,中间是50-10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再就是一批特色鲜明且功能较强的小城镇。”
不管是东西南北四组团还是三个层次,亦或是一中心多组团,采访中所有人都认为,考虑到巢湖水治理与合肥的经济能力,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在战术上,应选择重点地区,集中优势兵力开发,那么这个突破点应该在哪里?
目前,以“湖天第一胜境”中庙为原点的巢湖北岸地区,成为一致的聚焦点,即滨湖新区跨过南淝河,向东扩展。周云峰在《合肥区域性特大城市建设的若干重大问题研究》中认为,在主导方向上应是沿巢湖向东“蛙式跳跃”建设,在北岸高起点规划一座“半岛新城”,依次分别布局湖岸生态湿地区、宜人宜居区、商贸商务居住混合区、新兴产业密集区四个功能层次。
为什么是以中庙为原点的巢湖北岸呢?“这一区域具有四大显著特点:开敞性好、少占农地、环境优越、基础设施效率高。”周云峰告诉《决策》,“半岛沿岸水体是巢湖最好的水体之一,地势上向南倾斜,‘坐北朝南、靠山面水’符合居住的普遍要求。巢湖主导风向又以东南风为主,经常有微风扑面而来,加之碧波荡漾、波光粼粼的湖面和南岸金黄色的油菜花海洋,可以极大地提高合肥的城市品质,增加对外吸引力。”
湖、产、城三位一体
“巢湖大面积的水域,不只是一条风景线,而是一颗大宝石。”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区域经济专家陈秀山形容道。根据波特的竞争力钻石模型,巢湖是合肥独一无二的优势,提供了做大文章的机遇,能够发挥出综合效应。合肥版“大湖经济”也绝不仅仅是环巢湖一个圈,长期跟踪研究合肥发展路径的安徽日报社合肥记者站站长许根宏分析说:“巢湖水面开发是表层的资源利用,进一步可以做好上下游链条的延伸。”
实际上,围绕巢湖向外辐射,带动周边发展也是大合肥所要承担的责任与使命。将合肥与长三角地区的苏州、南通、宁波和绍兴相比,合肥在城区经济占整个市域经济的比重和发展程度方面,都不差,合肥的最大差距就是县域经济。
站在巢湖岸边向东看,在长三角核心区太湖流域,周边县域经济全部跻身全国百强县,更是在十强县中占据6席。合肥发展“大湖经济”,能否也创造出类似环太湖县域经济的传奇?
站在“全域合肥”的角度来看,2011年,合肥县域经济在空间上的最大变化,是由原先的“老三县”变成4县1市(县级巢湖市)。新增加的县级巢湖市和庐江县,恰好在东西南三面环抱巢湖水面。在环湖区域的4个县域经济中,位于巢湖北岸的肥西县,已经成功跻身全国百强县,这是合肥市“县域突破”战略的最佳体现之一。
从肥西南下是庐江,合肥市政协副主席盛志刚对《决策》分析说:“庐江具备后发潜力,有区位、资源、劳动力优势,庐江是百万人口大县,也是资源大县。”尤其是庐南重化工产业基地,可以发展特钢基地。而且从整个合肥市域来说,庐江的区位是距离长江最近的地方,特别适合重化工业对水运的要求。因此,盛志刚强调说:“庐江即将迎来井喷式发展。”
与庐江对面的是县级巢湖市。“这里已经有一定的城市化、工业化基础,巢湖经济开发区可以作为国家级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园外园’。”刘志迎分析说,借力合肥经济开发区,既能享受到国家级开发区的政策,又可以将无法在合肥经济开发区落户的项目放在巢湖经济开发区,实现互补与利益共享,这是典型的双赢局面。
由此,在产业布局的带动下,“巢湖市将会发展成为安徽省一流的县级市。”程必定告诉《决策》。放在整个安徽来看,已有宁国、天长、桐城、界首、明光5个县级市,分为三个梯队。按照2011年的经济数据来看,巢湖市在桐城之后,位居第4,只能排在第二方阵。巢湖市除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高于宁国外,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等关键经济指标,都低于宁国。尤其是财政收入,2011年前10个月,巢湖市只有9.43亿元,不到宁国23亿元的一半。
但需要特别关注的是,“十一五”时期以来,中西部省份出现了“省会经济繁荣”现象,合肥同样如此。按照最近5年合肥对周边县域经济的带动速度来比照,孙自铎告诉《决策》:“借鉴肥西‘与市俱进’,跨入全国百强县的成功模式。巢湖市比肩宁国,不是没有可能。”而且,合肥的投资总量大,如果每年有1/10投到巢湖市,5年就是1500亿元,这是其他县级市无法赶超的。
而要拉动县域经济,“一个必须的战略和路径就是走产城一体的道路”,安徽区域经济专家宋宏对《决策》分析说,“产业在前,创造就业吸引人口,然后发展公共服务留住人口,就会实现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双轮驱动。”宋宏还建议,公共服务可以适当超前,借鉴滨湖新区的成功经验,将优质的教育、医疗、商业环境提前布局,创造好的服务环境,“这种服务环境又可以成为招商引资的软环境。”
由此可见,不管是作为未来合肥特大城市新中心的滨湖新区,还是围绕巢湖分布的4个县域经济,合肥版的“大湖经济”一定是产城融合、城湖共生的,湖泊、产业、城市三位一体,才真正是合肥“大湖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
可以触摸的未来
“从先天条件上来说,巢湖的基础一点也不比西湖差,而且更具优势。环巢湖不仅有湖光山色,还有温泉、湿地和历史文化遗迹。”中国人民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孙久文分析说,“将这些资源整合开发,打造一个环湖旅游产业带,将巢湖打造成跟西湖一样的知名度,不是没有可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如何让巢湖比肩西湖,将是未来大合肥发展进程中的重头文章。
按照区域经济的SWOT分析法,巢湖是合肥的优势和机遇,同时也面临巨大挑战,生态治理便是其中之一。但是,从全球“大湖经济”城市的典型案例来看,不管是欧洲的日内瓦湖还是北美洲的五大湖,再到中国长三角的太湖,发展“大湖经济”都不能陷入开发与污染一定对立的思维窠臼中。
比如环巢湖旅游产业带,统计发现,旅游产业的带动力仅次于汽车产业。目前,从滨湖新区到中庙,从中庙到半汤、从三河到汤池,湖光山色与温泉养生,可以让一直以来缺少旅游拳头产品的合肥盛装起舞,成为安徽旅游产业的中间一极。盛志刚分析说,巢湖东有半汤、西有汤池,可以打造合肥“温泉之乡”的品牌。据悉,合肥温泉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规划已经公开招标,也许在不久的将来,“走,到合肥去泡温泉”就将成为全国的流行语。
但从本质上说,旅游仅仅是合肥“大湖经济”的一个浅层面。波特的竞争力钻石模型认为,竞争优势是动态的概念,优势可以在价值链的任何一处作为起点。相比旅游来说,更高端的产业链条,正在巢湖之滨实施或规划实施。其中,滨湖金融城就是环湖高端产业链的一个缩影。
2006年11月,滨湖新区打下第一根基桩,5年来在“外引内建”的策略下,已吸引中行、建行、农行、交行、浦发银行等十多家银行的总部级后台服务基地和证券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行业机构入驻。从香港、上海、深圳等经济先发城市金融产业链演变的过程来看,金融机构进驻滨湖新区只是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则是加强金融业与工业、商贸、物流和科技研发等实体产业的联动,通过建设要素大市场、承接国际国内金融业务外包等途径,构建金融产业集群,完善金融产业链。“金融业是开放式产业,大合肥可以此为跳板,融入到更大的经济循环体系中,实现价值创造的提升。同时,依托产业链条来集聚人口,增强新城区人气,环湖区域价值也会由此获得极大提升。”相关专家分析说。
关键词:旅游循环经济 香格里拉
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神奇诱人的地方之一,大自然赋予这里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和神秘深邃的宗教文化,使这里成为新世纪人类向往的新的旅游胜地。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自然和人文资源丰富、密集、具多样性,但也是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气候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是香格里拉旅游发展的巨大潜力,然而高寒气候和高原山地却使得香格里拉生态环境非常脆弱,生态破坏后的修复能力差。因此,在旅游发展中,如何对生态旅游区内生态旅游资源实施有效保护将是这一区域面临的新挑战,无疑旅游循环经济的发展为该区生态旅游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该区域生态旅游发展的必由之路。所以香格里拉发展旅游一定要坚持生态与旅游的和谐发展,这也是旅游可持续发展观的内涵。
为了缓解人类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旅游循环经济理念应被引入到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的发展之中,它将为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循环经济发展战略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战略,被认为是从机制上消解长期环境、资源与发展之间的矛盾冲突,是21世纪与知识经济相并重的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一大发展趋势,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因此,通过发展旅游循环经济,可以实现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社会文化进步的多赢,是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本文将探讨该区旅游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它将对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旅游循环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发展旅游循环经济必须落到实处,在实践中根据具体情况探索可行的旅游循环经济发展途径与模式。具体来说,不同层次、不同区域范围要根据其自身特点和基础条件采取不同的产业模式,每个地区只有明确发展的模式,才能找到发展旅游循环经济的关键,才能使得循环经济建设有具体的方向,突出重点不断深入,从而取得成效。
1.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依托香格里拉高科技、无污染的有机农业,既满足游客的食物消费需求,又营造田园风光式的生态环境,吸引游客休闲度假,并通过旅游业促进农业发展,游客排放的粪便作为农业的肥源,形成农业和旅游结合发展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见图1:
2. 水资源循环利用发展模式
采用雨水收集与处理应用技术、中水处理综合技术、雨水中水的生物过滤和回用技术、节水器具和控制技术应用、饮用水入户技术应用等,通过整体上的优化设计和合理控制,实现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节水与污水处理的水资源循环利用模式。见图2:
图2 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水资源循环利用发展模式
3.生态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以景观生态学为理论基础,运用协调共生的原理,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型生态产业技术体系,使整个生态系统获得多重效益,结合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及周边景区(点)内的农业、养殖业、旅游业等的生态化建设,对旅游业赖以生存发展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进行统筹安排,明确旅游循环经济示范区或旅游业改革发展试点区范围内的空间格局,构建香格里拉旅游区生态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见图3:
图3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旅游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示意图(参考《旅游循环经济研究》)
参考文献:
[1] 眀庆忠.发展旅游循环经济的科技支撑研究[M].科学出版社.2008.1
[2] 迪庆州旅游局.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旅游业发展情况介绍.2006.10
[3] 冯之浚.循环经济在实践--中国循环经济高端论坛.人民出版社.2006.3
[4] 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汇报材料.香格里拉的跨越--迪庆旅游二次创业纪实.2007.5
事件
西溪湿地启动《非诚勿扰》旅游团
在电影《非诚勿扰》中,杭州的西溪湿地是其主要外景地之一。随着影片的热映。不少发烧影迷赶到杭州寻访影片中的美景,广东、福州等地一些国内旅行社,都纷纷在杭州的行程中,增加原本并不为外省游客熟知的西溪湿地。据报道,西溪湿地市场部已着手启动一个短线游,与旅行社合作开发一个“《非诚勿扰》旅游团”。
评论
金融危机来袭,旅游业如何越“冬”?旅行社借《非诚勿扰》搞旅游,的确是个很好的旅游营销手段。葛优在《非诚勿扰》中说21世纪和谐最贵,在笔者看来,应该是创意!旅游开发中如果能够赋予更多的“创意”元素,就能将旅游资源包装成一个对公众具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不仅能够更加满足市场需求,而且产品也有高附加值。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给韩国经济以沉重打击,为了摆脱危机,韩国实施经济转型,从2003年到2D04年,韩国的影视文化作品在亚洲以至全世界迅速掀起了一股强烈的“韩流”,与此同时,韩国人捕捉到了旅游与影视文化相结合的市场契机。据韩国经济研究院2004年底发表的《韩流现象与文化产业战略》报告调查结果,仅一部电视剧《蓝色生死恋》中的《冬季恋歌》带来的经济效益就超过约30亿美元,其中旅游收入就达约10亿美元,而影片拍摄地江原道已建设成为知名旅游胜地,连续5年年均接待游客在5万人以上。
西溪湿地借电影《非诚勿扰》的热潮推出相关的旅游线路,在旅游营销上无疑是一个极好的案例。相信旅游部门只要在高起点规划的基础上,打好创意这张牌,政府再发挥其主导作用,我国的旅游业定会安全度过“世界金融危机”的寒冬,迎来更灿烂的春天!
声音
韩国从影视先导到主题公园配套,再到政府发力,令韩国的旅游业骤然火得发烫。这些得益于“韩国旅游”的景观、文化,反过来又促进了“韩国目的地旅游”品牌的塑造。 ――《中国旅游报》
在当今广告满天飞的时代,善借势的创意无疑是一把利剑,它能充分弥补广告效应的不足,让旅游企业省力省钱
――《市场报》
关键词:旅游企业;会计;人为操作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4月3日
一、引言
党的十及十八届四中全会等会议都提出:“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注重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增强法律和道德等社会意识在维护社会安定团结方面的积极作用。”然而,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经济生活各个方面都密切相关的背景下,特别是新经济模式对社会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的环境之下,旅游企业的会计工作却迟迟未能跟上新经济模式的发展步伐,导致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存在,影响了和谐社会建设的主旋律。就当前而言,旅游企业的会计工作存在最大的问题就在于信息披露不全面,为了提高旅游企业的总体价值人为操作企业会计信息。一方面使旅游企业的公众形象蒙受阴影,旅游企业的诚信受到质疑;另一方面旅游企业这一问题也阻碍了新经济模式的发展。
二、旅游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旅游企业会计工作缺乏诚信。随着经济体制、社会转型,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都在变化,在会计领域也遇到了经济发展与道德进步“二律悖论”的困惑。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物质利益、个人主义、追求享乐主义的会计人员不在少数,随着利己主义思想意识的蔓延,过去强调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减弱,导致一些丑恶的社会现象不断发生,影响着旅游企业的价值取向。调查显示,在旅游企业内部,对于做假账这一旅游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典型表现,只有一部分的旅游企业主管认为“这是一个严重的企业问题”,旅游企业管理人员中的22%认为是“这是一种出于无奈的行为,不是企业主管失真的情况。少数旅游企业管理人员表示“最好是不做假账,但偶尔有一个或两个也不全是企业会计信息虚假问题”,甚至有5%的旅游企业管理人员认为“任何旅游企业都可能会犯错误,这是正常现象,不是企业会计信息虚假问题”。还有极个别的旅游企业管理人员认为“不做假账的旅游企业不存在。”这些旅游企业会计职业道德失范现象严重干扰了我国经济秩序。
(二)部分旅游企业会计实施违规避税。一方面部分旅游企业实施会计信息造假,在会计欺诈的掩护下,旅游企业大量灰色收入远离监督,脱离了国家税务部门的监管,有关逃税措施让应上缴国家的税款减少;另一方面旅游企业会计造假掩盖了旅游企业生产经营或业务活动的真实存在,一些旅游企业为了获得成就或实现一些经济目的,搞短期行为,掠夺式经营,造成资源环境价值大打折扣和受到损失。同时,通过合资、非法非理性股利、假公益捐赠等手段,大肆侵吞属于国家的合法收入,造成国有资产资源的流失,导致国家利益受损,这些都是旅游企业会计信息虚假和会计违规操作的危害。
三、旅游企业会计核算问题原因分析
(一)旅游企业重视不足、且内部控制失效。一般来说,一个健全的内部控制系统,避免和消除一些管理上的漏洞,对相关部门和人员相互制约,杜绝企业会计信息失真,促进会计人员遵守和提高自身修养和道德是可行的。然而,从目前来看,大多数旅游企业的领导不重视内部控制制度。一些旅游企业没有良好的财务管理制度,会计岗位没有设置相互监督,管理松懈,缺乏联系;一些旅游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虽然秩序良好,但没有一个强大的运行机制保证系统的实现。除了旅游企业内部没有严格的、科学的审计监督,财务监督往往也执行不力或流于形式,没有起到监督的实际作用。这使得旅游企业相关部门和人员相互制约不足,使会计人员可以利用漏洞,实施违反职业道德和法律的行为,引发旅游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
(二)旅游企业会计人员独立性无法保证。一般来说,在单位的会计人员如果其独立的地位更高更强,有利于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拒绝企业会计信息失真。但是事实正好相反,我国目前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使会计人员陷入“囚徒困境”。目前,我国大多数旅游企业会计人员工作的领导是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之下,也就是说他们的工作,单位负责人完全有领导权和管理权。这种天然的从属关系,会计人员职业道德难以发挥作用。在会计工作过程中,是否产生企业会计信息失真行为,主要看旅游企业的负责人。这与单位的文化层次和单位负责人的道德属性密切相关,取决于领导的道德标准。如果旅游企业负责人达到某种经济利益,往往对会计人员施加压力,导致在会计人员的工作中有违反现有会计法规,在会计工作中实施欺骗等行为。
对于这一点,具体从事工作的会计人员往往处于两难的境地。一个旅游企业的会计主管说,财务管理一个重要的观念是风险收益对等理论,如果采取高风险必须有高回报作为补偿。单位领导总是使会计人员进行违反规定的财务操守,但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后获得的收入主要是在领导那里;如果腐败等问题被揭发,风险主要落在会计人员那里,出了问题都是会计人员做假账的责任。显然,会计人员的风险和收益不对等。因此,会计人员在这种管理体制下自身出现企业会计信息失真也是很痛苦的。往往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四、完善旅游企业会计工作的建议
(一)设置合理有效的旅游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了保证各项业务活动的有效性,保证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欺诈和失真行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通过程序控制功能,实现管理目标。旅游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对所有的经济活动进行严格的控制,旅游企业会计活动在内部控制制度下可以得到有效保证,也可以对会计人员和旅游企业管理人员行为进行约束。因此,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会计制度和其他各项内部控制制度对于杜绝旅游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非常具有积极意义。比如,可以建立会计岗位轮换制度,让会计人员的工作应当有计划地轮流。在单位内部通过计划规定对会计实行轮岗制,有利于加强会计工作的内部监督,在内部交接存货、内部检查机制形成之后,可以防止会计人员腐败和企业会计信息失真行为,有利于会计人员专业素质的提高,使其能掌握各种工作技能,提高整体会计管理水平。此外,这一内部控制制度还有利于旅游企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的调动,通过内容和形式的不同业务岗位,激发旅游企业会计人员创造和提出新的思路和新理念。
(二)范旅游企业主要负责人的权力行使。通过调查发现,会计信息失真和企业会计信息失真主要在于各单位的企业负责人(法人代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源头”抓起。对于旅游企业来说,负责人的职责是维护企业的利润最大化和企业的正常运行,并最终为人民大众的利益服务。如果旅游企业负责人违反了职业道德,违规使用权力搞权钱交易,那么企业生产要素不能按价值规律运作,资源和资本的流动不会朝最好的方向,市场经济将最终淘汰这样的企业。因此,旅游企业领导者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牢记他们的权力是企业全体员工赋予的,必须使用这种力量为国家和人民利益工作,这是责任和义务。职位越高,责任越大;权力越大,义务越多。他们对权利的正确使用,忠实履行职责,自觉接受党和人民行使自己的权力的监督可以从源头绝对企业会计信息失真行为。首先,最有效的办法是提高旅游企业会计工作的透明度,财务公开(当然不包括商业秘密)。不仅要向上级主管部门公开,更应该开放给社会群众,使所有的财务状况让群众监督。只有如此,当旅游企业的会计监督弱化时,遇到利益冲突时,可以通过对负责人的监督消除部分旅游企业会计信息失真行为。
五、结论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旅游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本文是在探索旅游企业会计在新经济模式下发展面临的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的过程。当然,本文提出的解决旅游企业会计问题的基本框架,对于改进和加强我国旅游企业会计工作,防范旅游企业会计信息失真行为是否可行,还有待实践检验。
主要参考文献:
[1]常华兵.新经济条件下的会计范式革命[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3.2.
[2]潘陈勇,郭斌.利用信息技术建立战略联盟――略论我国中小型旅游企业在新经济时代的发展[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3.2.
[3]刘冬荣,李瑞兰.自创商誉确认与计量问题的探讨[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3.6.
[4]赵辉.论网络财务管理[J].商业会计,2003.8.
[5]李贞仪,王燕.浅谈财务软件的发展趋势[J].经济研究导刊,2015.13.
[6]魏毅.企业会计电算化在新经济时代的发展趋势探讨[J].现代国企研究,2015.6.
[7]杨.探究新经济时代背景下财务管理与会计创新[J].现代经济信息,2015.20.
[8]毛宇,李学坤,李雄平.论中小旅游企业环境会计发展模式――以丽江市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13.27.
一、陇桥学院旅游管理教学模式改革的现状
兰州商学院陇桥学院(以下简称“陇桥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是建院初期最早设立的本科专业之一,目前已为甘肃省内外旅游企事业单位输送了大批的旅游管理专门人才。建院以来,旅游管理专业一直将培养有理论、懂管理、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作为培养定位和奋斗目标。在以往课程教学体系改革中,也发挥了自身优势,摸索出一整套较母体院校不同的培养模式。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加大了实践学时,开设专门的模拟实践课程,在校外建立专门的教学实践基地,与省内多家著名旅游企业建立了长期协作联系,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二、陇桥学院教学模式改革的指导思想
教学模式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意味着通过培养方案的制定、教学方法的转变和教学内容的讲授要培养何种规格行业劳动者的问题。旅游行业需要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人才,这种人才分层需求呈现金字塔状,这对旅游管理高等教育提出了人才培养差异化的要求。因此,兰州商学院陇桥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应以行业需求为出发点,以培养具有良好道德情操和专业技能的旅游管理与服务人才。针对学生而言,突出学生的实操能力、服务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等,对于学校而言应注重学生自学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
三、陇桥学院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路
1.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针对陇桥学院办学定位和甘肃旅游产业发展的实际,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上应充分体现密切人才培养和现代旅游产业的对接,实施“学院+企业”的模式,即课程体系构建中应摒弃原有教学体系的牢笼,强化实践环节。专业课程体系模块采用“面向专业群的职业通用能力模块+面向多个职业岗位(群)的多个方向职业专项能力模块+面向多个职业岗位(群)的职业拓展能力模块+职业技能专项实训和综合实训及顶岗实习模块”的课程体系框架,运用“课内(模拟实践)+校内(竞技比赛)+校外(顶岗实习)”的三结合式完善实践环节,完善培养方案。
2.优化师资队伍
陇桥学院在教学模式改革中应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为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创新理念和实践能力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陇桥学院应本着“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师资培养渠道,积极探索学校与行业、产业与部门联合培养教师的途径,具体可通过以下三种方式解决:其一,派教师到对应的旅游企业挂职,使之成为“双师型”教师;其二,聘请旅游企业的高管或者骨干员工进入学校做指导教师(也可作为实训课程教师);其三,可以选派青年教师外出进修,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理念和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在课堂教学中,鼓励教师大胆创新,增强教学中的学生参与和互动环节,从而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
3.创新教学模式
根据目前行业需求和学生就业实际,陇桥学院在强化专业技能的同时,还应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课程设置中应当突出基础性、强调工具性、体现发展性,按照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的实际要求创新教学模式,强调“一般能力培养与职业能力培养”适当结合,引进“一体两翼”模式。在教学实践中,除了要注重旅游管理中的景区规划与管理、旅行社管理、酒店管理和导游服务等基本技能外,还要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软件使用能力和外语能力,培养综合素质高、业务技能强的“一专多能型”的旅游管理专业技能型人才。
4.校企合作,互利共赢
在实践教学中,陇桥学院在加强校内仿真实验室建设的同时,应积极推进校企合作,通过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完善实践环节,形成“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合作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