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3 16:29:5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乡村小学体育课的现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农村 体育 文化课
中图分类号:G8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9-0025-01
一、
主要研究方法
(一)实地考察法
实地考察了江西省临川县某村小学、景德镇市某镇小学、乐平市某镇小学、浮梁县某村小学,对这些学校的学生人数、师资情况、体育教学情况、场地设施等进行了调查,为顺利开展研究提供依据。
(二)实验法
本研究于2016年9月至12月共一学期时间在江西省临川县某村小学开展了教学实验。选取了两个年级的学生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于实验组学生,采取将体育教学与文化课教学整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并且保证每周三次体育课正常进行;而对照组学生仍然采用一直以来学校惯用的教学方式。一学期后,对两组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学习成绩等多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江西省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分析
1.江西省农村多、人口数量多,但学生人数相对减少
据相关资料反映,江西省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占总人口的4406%;居住在乡村的人口占总人口5594%。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639个百分点。虽然城镇人口数量增加,但镇中小学,尤其是乡村中小学学生人数明显减少,原因是这些学校中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都进城市中小学上学,或者是跟随父母外出打工,在打工当地的学校上学,所以导致乡村、镇中小学学生人数减少尤其是偏僻落后的农村中小学。本研究组成员在临川县某小学考察时发现一宽敞的教室里只有3个学生。
2.乡村中小学基本没有体育课,国家规定各级各类小学每周应开设体育课多少学时,乡村中小学基本没有达到
被调查的四所学校中,有两所学校基本不上体育课,另外两所镇小学课表上按要求安排了体育课,但据调查并没有如实完成教学任务,如遇天气原因或体育教师有事可随便不上课或临时安排其他教学内容,所以没有达到国家对体育教学的基本要求;两所村小学课表上没有体育课的安排,在调查中,有一四年级班主任反映,因为在大学时所学专业为体育教育,自己热爱体育运动,也深知体育的重要性,在初来任教时便认真地给学生上了一节体育课,学生非常开心,但课后学生家长告到校长处,校长严厉批评了该老师并要求不能再上体育课。可见,家长的教育观念仍然传统陈旧,校长的体育意识和观念还有待提高。这些都严重阻碍了乡村小学体育教育的顺利开展。
(二)体育教学与文化课教学融合尝试
1.文化课教学与体育运动结合起来
在征得江西省临川县某校领导和老的同意后,本研究进行了教学实验。对于实验组学生进行了实验教学,即将体育教学与文化课教学结合起来。在语文课中,学生在朗读课文或古诗时,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随着文章或古诗的节奏或内容特点边运动边背诵,运动的内容可以多样,如跳高、跳远、韵律操、武术等,老师根据所学文化课的内容以及学生身体锻炼的需要、兴趣爱好灵活选择安排。
2.体育教学中应加入道德品质教育、文化教育
“育才先育德,成才先成人。”体育教学同其他学科一样,要把“育人”放在体育教学首位。实验时,在进行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有意识地加入道德规范教育。在游戏活动中,鼓励学生自己制定游戏规则,并要求大家共同遵守游戏规则,否则取得的成绩无效,久而久之,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另外还有与队友之间应配合,听从裁判的指挥,胜不骄败不馁等。
三、体育教学和文化课教学融合的效果分析
(一)促进学生锻炼,增进健康水平
将文化课教学与体育课教学结合起来,即不耽误文化课的学习,又能保证学生体育锻炼的需要。通过实验教学发现实验组学生通过一个学期的实验教学后,无论是对体育的兴趣和意识还是身体素质都有所提高。本文还对部分学生家长进行了访谈,这些家长反映孩子感冒的次数相比较有所减少,并且对风寒感冒的抵抗能力有所提高。
(二)丰富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
把文化课与体育课结合起来教学,不仅可以丰富体育课与文化课的教学方式,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上语文课时,学生一边运动一边背诵,上数学课时学生一边数数一边跳跃,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感觉很新鲜,学生很开心,真正实现了在快乐中学习,课堂气氛非常活跃。通过实验发现,那些不爱学习的学生,在这种教学方式的影响下也主动地学习,学习兴趣大大提升。
【关键词】 农村学校体育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5(b)-0171-01
教育改革的深入,不仅体现了体育教育的优点,同时也暴露了它的缺点。笔者通过近十年的体育教育教学工作,对中小学体育教学进行了客观的研究与评价。
1 目前农村学校体育面临的窘境
1.1 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管理体系没有形成
体育工作在整个教育工作规划中没有充分体现。组织机构流于形式,乡镇中小学表现尤为突出。对于体育教师、课外体育活动、场地器材建设等体育教学要求仍处于目标模糊和“放羊式”的管理方式,缺乏宏观目标和微观管理意识。农村学校体育系列化、制度化和科学化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1.2 学校体育观念落后
学校忽视体育教学的社会价值,没有把体育从提高全民素质的高度和深度去认识。大多数学校虽然把体育课纳入了教学计划,列入了课程表,但名副其实的体育课开课率相当低,体育课被其它文化课挤占。
1.3 教学设施严重不足
许多乡村学校因对体育教育的漠视,所以对体育教学设施不投资。有的学校连一块普通的垫子也没有,更谈不上横箱、踏跳板、音像以及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有的学校虽购买了一些器材,但仍然与国家颁布的《中小学场地器材配备目录》相差甚远。
1.4 体育教师短缺,体育教师积极性不够
专职体育教师不足,大多数中小学体育教师都是兼职,很难保证教学质量。有的乡镇小学连一名体育教师没有。有的学校早操、课间操不算工作量,在每年的评优秀、先进教师等一些名单里,也总是难见体育教师的名字,这势必极大的挫伤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导致体育教师上课热情不够高,往往是得过且过。采用“放羊式”教学。要求每年上传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只是流于形式,大多数学校没有真正测试,上传的数据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体质。
1.5 学生体质令人担忧
近年来,青少年体质持续下降,中小学生身体素质差、意志品质低、怕吃苦、心里承受能力差、注意力不易集中、爱打闹、爱说话,肥胖和近视比例升高,学生的耐力、柔韧性、肺活量等状况下降明显。据专家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学生体育锻炼得不够,包括锻炼时间和锻炼强度均达不到体锻达标要求,情况令人担忧。
2 开展我国农村学校体育教学新局面的建议
2.1 改变思想观念,提高对体育教育功能的认识
要改变当前乡村的体育教育状况,应首先提高对体育教育的认识,各级管理部门以及广大乡村体育教师应转变观念,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按《大纲》要求实施体育教育;加强提高认识,充分认识体育教育在乡村不是可有可无的附属品,而是增强学生身心素质的重要途径,使学生真正做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发展;正确处理和解决正课与体、音、美等副课的关系,让乡村体育教育正常有序地开展起来,使其真正成为推行素质教育的主力军。
2.2 认清形势,明确目标,把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纳入“普九”督导内容
农村学校体育底子薄、经费少、发展落后和不平衡是普遍存在的事实,因此,我们要找出差距,分析原因,明确目标。农村学校占80%,农村学生占74%,这是教育事业的大头,是体育文化事业的重头戏,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领导应站在全局的高度来认识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意义,要认识到,加强农村学校体育不仅是增强农村学生的体质,而且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是增强民族素质,改善农村生活方式、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需要。
2.3 因地制宜,加强对教学设施的投入
改善学校体育的基础设施条件。应从当地的实际出发,贯彻灵活多样的方针,农村和经济不发达地区应继续鼓励与提倡农村地区学校自制一般教具与器材,如自制毽子、跳绳、沙包等,保证农村学校体育教学、课外活动的基本需要。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开展有乡土和民族传统项目的特色体育。
2.4 加强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采取多种形式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加强专职、兼职体育教师的培训、函授、进修和观摩学习。提高思想觉悟和境界。可根据学校教师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派一部分教师到体育院系进行短期培训,也可组织教师在职学习进修,还可以报考上级学校继续深造等等;关心广大农村体育教师生活,稳定教师队伍,正确对待体育教师的待遇、地位、荣誉、使用等,尊重体育教师的劳动,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使他们安心工作。
2.5 勤于学习,勇于探索,因地制宜,采用新的教学手段,拓展新的空间
以体育课为突破口,抓好《达标》工作,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锻炼,使学生获得体育教育的机会,享受体育的乐趣。由于各地农村差距较大,起点不同,但上好体育课是最基本的要求,这是突破口。农村体育课可以突破城市教学模式,因地制宜地选用教材,提高体育开课率。要坚持以开展“课间操”课外锻炼为手段,推动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要按《锻炼标准》的要求,因校制宜,符合农村特点,有条件的学校,特别是乡、镇要抓好一个学校的课余训练工作,搞好传统项目;县、镇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以上以田径为主的运动会。
总之,农村体育教育是一项艰巨而重要的任务,促进农村体育教育的发展,不是一天两天短期内就能改变的事,它需要我们各个方面的努力和配合。只要努力相信农村学校体育工作一定会有一个新的局面。
【关键词】 中小学 体育课 教育管理者
1 全社会的重视程度不足
在高考、中考指挥棒下面的学生家长,以及各级教育管理部门,普通将体育课视为可有可无的课程,严重的学校甚至将体育课私下占用,来上文化课,国家提倡的阳光体育活动往往流于形式。有的许多学校因为怕出事故,从来没有举行过运动会或者长跑活动,国家提倡的“?每天锻炼一小时,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口号,真真正正变成了一句口号。许多学校领导对体育课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家长往往也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学生生病了,往往舍得花费大量的金钱和精力医治,但对学生体育锻炼上的投入还缺少意识。
2 体育师资力量薄弱
中小学体育师资力量薄弱。尤其是农村中小学,专职的体育教师往往很少,即使有专职体育教师,往往承担学校里面的别的工作,例如,政教口的安全保卫工作等。我所在的学区里面十几所小学里,只有一个学校有专职的体育教师,别的学校都是别的非专业老师兼任,在许多人眼里,体育课谁都能带,形成恶性循环,许多学校的体育师资里面得不到加强,而不自知。
3 体育课的形式化
体育课的单调,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的体育课不是培养全能运动员,怎样让学生能在体育课上有所得,为终生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是我们都应该思考的问题,怎样让中小学体育课的放羊式上课方式得到改变。第二课堂的开展情况堪忧。更不用说兴趣小组,各种专业的俱乐部形式的教学方式。
4 体育教师待遇
在很多学校里面,体育教师的待遇是最差的,干的工作最多,但是领到的薪水和面对的重视程度是最差的。往往承担了学校里面的安全保卫工作,各种值班等等工作,但是面对评优、评先,晋职等活动时,体育老师往往被人为的遗忘,大大的打击了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导致体育教师上课敷衍了事,上课没新意,得过且过,形成了恶性循环。
5 体育器材、场地严重不足
许多学校体育器材和运动场地严重不足,有的学校每年仅仅添置几副羽毛球拍,几只乒乓球拍,至于篮球、足球等相对比较昂贵的器材往往是用往年还没有变形的来充数,更有甚者,有的小学在上级教育部门普九验收的时候,去别的学校借相关的体育器材凑数,来应付检查验收。有许多学校的本来就面积不足的运动场地还会因各种原因被占用,让学生仅有的活动场地变小或者消失殆尽。面对现在我们应该怎么办,怎么样改善学生持续下滑的体质,怎样减少学生的近视率,怎样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习惯,我经过思考得出下面对策。
5.1 提高全社会对体育健康的正确认知。过去人们是?年轻时卖命挣钱,年老时花钱买命?现在一部分慢慢有了花钱买健康的觉悟,但是大部分人对身体健康还没有一个正确的认知。我们要发动全社会的力量,来提高人们对身体健康的重视度,并且对教育行政部门能有一个具体的量化标准,例如,学校学生近视率不能增高或者要逐渐降低,否则对负责的领导给予什么处罚。各地能相应的开展多种体育竞赛,并将比赛优胜者在各类考试中应该得到的奖励给予兑现。并且这类活动能够长期化、制度化,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
5.2 增加体育师资,协调师资分配不均衡。由于城乡差别导致的体育师资分配不均衡,就需要各级体育行政部门加大对体育类师范生的重视,对于条件较差的乡村中小学,能在工资、待遇、以及荣誉方面给予倾斜。让这些比较艰苦的地方能留住人才,能给人才的发展创造比较好的条件。对于已经任教的体育教师,能加大培训力度,让他们能够接收到最先进的教学理念和训练方法。
5.3 改进体育课的授课方式。模块化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运动方式,并能系统的学习所选模块的内容,并能取得一定的成绩和进步,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毕竟我们的体育课教学不是为了培养全能运动员而开设的,而在模块化的教学中也会穿插一些别的模块的内容,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并能切切实实的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真真正正称为教学的主体。
5.4 切实提高体育教师的待遇。按照相关文件和规定的要求,切实落实体育教师应该具备的各种待遇,并且能在评优评先等活动中能将体育教师与别的代课老师同等对待,在外出培训和学习等交流活动中能给体育教师争取资格。能正确对待体育老师劳动成果,这样就能大大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积极性,能激发他们创造性的工作能力。这样就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能大大提高学校体育教学效果。
5.5 按照相关文件要求,严格保障体育器材和场地使用。体育课不同于其他课程,必须要有相关的器材和场地支持。例如要上游泳课,你不可能让学生在陆地上面学习游泳,当然游泳课是有适当的地面教学,但是要学会游泳就必须要下水学习,否则是不可能学到真真正正的游泳技术的。这就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加大对体育器材和场地使用的监管,让文件上面的体育器材数量质量和场地的面积和使用途径落到实处,为体育课的教学提供坚定的物质基础。
摘 要 根据定西市农村中小学学校体育的实际和新课改的要求,通过问卷调查、个人访谈、查阅文献资料等方法,经过加工整理、分析和讨论,我们认为,定西市中小学学校体育整体相对滞后,发展极不平衡,城区学校无论是师资、场地器材还是学校的重视等方面都优于乡村中小学。
关键词 定西市 学校体育 调查
一、问题的提出
定西市位于甘肃省中南部,全市所辖的七个县均为国家级贫困县。长期以来,受恶劣的自然环境与落后的经济条件的影响,定西市在师资,还是场地器材,与经济发达地区都有着很大的差距。如何摆脱困境,尽快改变学校体育落后的现状,充分发挥学校体育的功能,不断改善当地学生的健康状况,是这次调研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课题组对定西市的中小学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和走访。通过调查数据的整理、加工和分析,得出了较为客观的结论与建议。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为当地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定西市38所中小学。
(二)研究方法:1.调查法:定西市38所中小学发放问卷38份,回收38份,其中有效问卷38份,有效率为100%。2.访谈法:走访了被调查学校的部分体育教师和学校领导,了解他们对学校体育工作的认识和学校体育的开展情况。3.文献资料法:查阅了近年来有关学校体育工作的法规、文件、体育专著及期刊文章等。4.统计与分析法:根据研究需要,对问卷进行了常规统计与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一)从调查统计结果来看,定西市乡村中小学的专职体育教师十分短缺。除完全中学和部分独立初中的专职体育教师配备较为富裕外,大部分初级中学和小学严重不足,部分小学甚至连“一校一师”都达不到,总体来看专职体育教师数量少,体育教师的工作量普遍较大,但职称普遍偏低。专职体育教师的年龄结构比较合理(表1)。
表1 定西市专职体育教师的年龄、学历、职称、(被调查教师总人数84人)
年龄结构 (人) 占总数(%) 学历(人)占总数(%) 职称(人) 占总数(%)
45岁以上 13 15.5
30~45岁 36 42.9
30岁以下 35 41.6 本科 13 15.5
专科 61 72.6
中专 10 11.9 高级 3 23.0
中级 10 11.9
其他 74 88.1
(二)体育教学现状与分析:从调查可知,所有被调查学校都开设了体育课。但是,受师资的限制,大部分初中和小学,特别是小学没有按义务教育阶段的要求开足体育课时(1—3年级每周4节,4—9年级每周3节)。
(三)课外体育活动现状与分析:被调查的中小学都安排了早操、课间操和课外体育锻炼的时间。但由于操场面积普遍较小,到了冬季,大部分学校都停上早操,课间操虽然能够坚持,但效果一般。
(四)场地、器材与设施现状与分析:从调查可知,全市标准的400米田径场地较少,人均体育活动面积不足3平方米。体育器材的数量就更少,几十人才能达到一件。部分小学的全部体育器材就是几根跳绳和几个破旧的篮球。场地小、器材少,严重影响着本市学校体育活动的正常开展。
四、结论与建议
(一)体育观念滞后、体育健身意识不强,严重影响着贫困地区学校体育的发展。建议各级领导要切实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学校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开足体育课时。
(二)师资短缺是制约西部贫困地区学校体育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建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一方面要改善体育教师待遇,稳定队伍,另一方要增加体育教师招聘的人数来缓解体育师资紧缺的局面。
(三)体育场地、器材设施匮乏是制约西部贫困地区学校体育发展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建议各学校要通过争取上级部门拨款、学校自筹和争取社会捐助等,多方筹集资金,逐步改善,为体育活动的开展创造条件。
(四)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开展不力是西部贫困地区学校体育落后的主要表现。建议各学校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对体育教学内容、方法和教学评价进行全面改革,通过吸收民间和民族体育项目丰富体育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要争取选择学生参加人数较多,对场地、器材要求不高的项目作为体育大课间的活动内容,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时间”得到落实,不断改善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为改变农村学校体育的现状发挥积极作用。
基金项目:课题编号:DX[2011]GHBZ39。
参考文献:
[1] 国家教育委员会令第8号.国家体育委员会令第11号.学校体育工作条例.2000.3.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版.
关键词:农村小学;体育教育;边缘化;措施
《义务教育体育课程标准》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然而,九江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育在教师、地位、投入等方面的边缘化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差甚远。
一、农村小学体育教育边缘化问题
边缘化是指事物所处的一种非中心、非主流的状态,即事物被主流所排斥,所不包容。农村小学体育教育的边缘化主要表现在教师边缘化、地位边缘化、投入边缘化三个方面。
(一)教师边缘化
调查显示,镇小学只有2-3名专职体育教师,许多小学根本就没有体育专职教师,由其他“主科”教师兼任。这导致体育教学大量缩水,甚至名存实亡,因为许多语文、数学教师把体育课上成语文、数学课,或是出现体育课“放羊”的现象。由于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的地位低,加上办学经费紧张,体育教师的学历达标率偏低,知识陈旧,教学方法落后,即使是专职老师也存在素质较低的现象,难以形成学校体育活动氛围和开展体育教研活动,造成体育教师“孤军奋战”,严重束缚了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影响了学校体育教学与体育活动开展的效果。
(二)地位边缘化
体育运动能强身健体、磨炼意志、调节情绪,但目前农村小学和部分家长没能从孩子的长远发展出发,重智轻体。
1.学生家长对体育课不重视
学生家长认为体育课就是疯玩,耽误了孩子文化课的学习,还有部分家长认为农村孩子通过参加农村劳动就可以锻炼身体,不需要花时间上体育课去锻炼,把体力劳动与体育锻炼等同。
2.农村小学对体育课不重视
农村小学体育活动多是跑跑步、做做操,因担心学生受伤就把学生喜爱的单杠、双杠等项目取消。临近毕业或期末考试,体育活动常被考学课程所替代,这正好与部分家长一心一意“关心”学习的需求相吻合,成为农村小学体育课缩水的借口。
(三)投入边缘化
农村小学的运动场地、体育器材等硬件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三方面。
1.运动场地缺乏
56%的农村小学体育场地为煤渣、泥土场地,100%缺少室内场馆,很多农村小学基本没有正规的操场,坑坑洼洼,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运动场地的缺乏使得一些运动项目难以开展。
2.器材少且利用率低
很多学校有篮球、双杠等体育用品,但体育教师因担心学生受伤,不敢开展存在一定危险的项目,导致山羊、单杠、双杠等被闲置。
3.农村小学体育器材管理混乱
农村小学没有专职的器材管理员,体育教师既是使用者又是管理者,器材管理非常混乱,部分器材因不能及时维修变成废品,真正能用的器材也屈指可数。
二、改善农村小学体育教育现状的措施研究
(一)因地制宜增加体育项目,弥补器材、场地的不足
农村小学受场地的限制,可以选择乒乓球、健美操等对场地要求较小的项目,在缺乏足够教学条件的地区,可以开发乡村资源,开展滚铁环、打沙包、跳皮筋、踢毽子等体育运动。也可以结合季节性的农业活动,开展收割庄稼、采摘茶叶、水果的比赛,培养孩子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使他们认识到体育就在身边,还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体育教学的水平
1.推进农村小学体育教师专职化
政府部门要调整师资编制,首先从数量上保证每所农村小学有足够的体育专职老师。针对当前已有的兼职老师开展有计划的在职培训,选拔一些优秀的兼职教师,对体育课程标准进行系统的培训后,充实到体育教师的队伍中来,以保证体育课程教学的正常开展。
2.提高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的待遇
体育教学很辛苦,有时甚至日晒雨淋,学校要通过解决体育教师的专业补助等待遇问题,评优、评先时采取一定的倾斜政策来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使他们为学校体育工作多作贡献。同时,也要定期对农村小学体育老师的教学技术进行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
(三)加大农村体育财政投入,提高体育教育的地位
1.从体制上提高体育教育的地位
大力改进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强化体育在小学教育整体框架内的位置,把它摆在与智育相同或超前的地位,试着将体育成绩与升学挂钩,从体制上加强农村小学体育教育。
2.从物质上加大体育的经费投入
要改善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软硬件条件,解决锻炼场地和上课场地问题,充分利用公共体育设施,开展富有地域或民族特色的体育活动等。
参考文献:
[1]宫华,对学校体育实施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J],现代情报.
关键词:农村学校;体育教育;现状;对策
一、农村学校体育教育存在问题
1.体育教育观念落后
学校体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学校体育教育并不仅仅是以增进学生身体健康为目的,更是为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奠定基础。然而,很多农村中小学校并没有充分认识到学校体育教育对促进学生素质教育发展的积极作用,受自然性、封闭性和滞后性等影响,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积重难返,在相当一部分学校管理者的思维中提高升学率才是主要教学任务,导致文化课随意占用体育课现象屡见不鲜,这种行为成为学校体育教育的绊脚石。同时,绝大多数家长把“体育课看作玩耍课”“这样的课堂只会影响孩子学习效果”的想法根深蒂固,所以默许了学校的教育方式,始终把文化课的学习放在首位,不能正视学校体育教育的积极作用。
2.资源配置失衡,场地器材不足
完善的体育设施资源配置是进行学校体育教育的基本物质保证。农村学校教育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拨款以及少部分社会捐助,经费的匮乏是一种普遍现象,在偏远山区的学校连正常运转所需的办公经费都难以保证,更不必说投入体育教育方面的资金了。大部分农村中小学校场地器材不仅数量达不到一定规模,设备也比较简陋。
3.教师能力参差不齐
体育教师作为学校体育教育活动的主要领引者,是体育教育中重要的一环。农村学校由于受地域、经济等条件制约,使其优质师资的吸引力不足,也没有合理的竞争机制,导致人才大量流失,大部分农村中小学校并不能配备受过专业教育的专职体育教师,绝大多数由文化课教师兼任。这些兼职教师对专业理论知识了解不足、运动技能掌握不到位,从而限制了专业知识结构的发展,无法构建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只能进行简单的动作技能教学。再加上一部分体育教师对自身素质提高并不重视,忽视了新的专业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不能与时俱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并削弱了自身教学水平。一些教师不去钻研教学大纲,上课临渴掘井,勉强应付教学。对学校体育教育的精髓理解不透彻,忽视了素质教育发挥的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开展体育教育课程的广度和深度,使体育教学活动很难高效、有序地开展。
4.教学内容、手段比较单一,缺少吸引力
体育教育教学内容缺乏目的性和实用性,缺乏具体标准的教学目标和规范的考核措施,随意性强,这是大多数农村学校体育教育的主要问题之一。无难度、无强度、无对抗,不奔跑、不出汗、不喘气、不摔跤、不脏衣、不擦皮、不扭伤的“三无七不”温柔体育课甚至是“放羊”体育课较为普遍存在[1],这种教育方式缺乏科学性、秩序性和规范性,无法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达不到学校体育教育的目的。此外,农村学校体育教师本身缺乏专业的教育背景,受体育知识和技能水平所限,在实际进行体育教学时,即便是接受过相关教育培训的教师,依旧会心有余而力不足,不能全面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二、农村学校体育教育发展对策
1.转变传统应试教育观念
体育教育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农村中小学校领导团队首先应转变应试教育这一根深蒂固的理念。杜绝每逢雨雪天气就自觉占用体育课的现象,从而保证体育与健康理论知识教学任务的完成。体育教师指导下的体育教育是学生心理素质得到锻炼、意志品质得到磨练和团队合作精神得到培养的重要途径。因此,农村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必须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将学校体育摆放在正确位置,不能让体育继续陷入“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被动局面[2]。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体育教育在提高学生身心健康中的巨大作用,促进学校体育高效发展、全面发展,更好地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2.加大体育设施资金投入,合理利用现有资源
相关政府部门应监督诸如经费在体育设施建设上的投入是否到位、比例是否合理等现象。还可以向社会各界寻求帮助,兴建带有塑胶跑道的田径场、长宽达标的篮球场甚至是体育馆等大型体育设施。鼓励并支持家庭经济条件优越的同学体育课上自带一些体育器材。在经济发展水平较快、有条件兴建篮球场、羽毛球场和乒乓球场的乡村,向村民开放使用这些体育场地的同时又可以为学校体育教育所用,如此一来不但解决了农村学校体育器械、场地场馆不足的难题,又能合理分配优质社会公共资源,提高场地利用率,减少浪费。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着体育教育的质量与结果,因此必须保证体育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应最大化利用自身的优质条件,吸引一批接受过专业体育教育的高校毕业生进入教师队伍。重视教师业务培训和参加教研活动,及时更新思想观念和教育理念,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观和教学观。体育教师不但要注重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提高,还要注重科研能力和文化素养的提高[3]。最后,学校也要重视对教师教学成果的评审和监督,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考核,考察教师的组织能力以及教学成果,激发教师的进取心,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一、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目前,大多数中学在体育教学中,教学内容刻板单一,教学形式过于老套,教学方式墨守成规,教师与学生沟通交流不到位不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及需求,从而泯灭了中学生活泼爱动的天性及对体育兴趣的发展,埋没了学生的种种潜能。从体育课程的教材来讲,模式单一,针对性不强,与实际情况结合性不强,打消了教师的创造性及积极性,从而使学生产生不重视、抵触的情绪。在当前体育教学中,存在着类似的诸多问题,我们只有加以分析,从根源上解决它,才能真正地解决问题。
(一)基础设施薄弱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好的体育教师没有相应的器材及场地是不行的。在我国西部偏远乡村甚至是中东部条件较好的乡镇中学中,此类现象也屡见不鲜。在此类学校中,体育设施年久失修,教学器材严重破损、种类稀少且数量上不能满足要求。可见,此类问题的根源在于职能部门对体育教学的发展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教学对象的差异性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不同的学生在体育课上的需求是不同的,体育项目的开展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身体状况等多方面的因素。这方面需要教师能频繁地跟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需求及状态。比如,在篮球课上,女生很难提起兴趣。随着社会的进步,体育事业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新增添的很多适合大众化的体育项目,由于引导不够及监管重视程度不足而淡出了学生的视野,无人问津。造成此类现象的发生,主要是因为引导宣传不足及兴趣不高,而兴趣的高低与学生的性格有关。性格不同的学生所擅长的体育活动类型是不同的,所以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性格来开展,对于性格反向度较大的要做好引导工作。
(三)学生基础差异较大
在我国,由于地域及经济条件水平差异较大,导致学生的基础水平参差不齐,特别是在偏远农村地区,许多学生升入初中之前,都没怎么接触过球类运动,这就导致教师在教学开展中很难照顾到每一位学生。对此,教师应根据学生在体育方面的兴趣爱好,进行针对性的思想引导,确保学生对体育锻炼形成良好的意识形态,增强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及吃苦耐劳的品质。
(四)初中体育教师队伍自身存在不足
当前,初中体育教师队伍也是一批具有高素质高学历的人才队伍。但受到社会重文化轻体育的风气影响,对体育教学产生了懈怠感,甚至对自己所从事的行业带有一定的自卑,甚至将这种负面情绪带到体育课上。如,许多体育教师言行举止随便,上课抽烟,辱骂学生;有些教师衣着随便,没有体育课严肃端庄的气息;有些教师交友不慎;这些现象都加重了教师和学生对体育课的不重视。
二、针对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改进措施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体育教学具有因地制宜、灵活多变的特点,体育教师可以借助这种特点,借鉴其他学科的教学模式,采用风格多变的教学方式,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多与学生交流,维系良好的师生关系,合理地开展体育教学活动。个人在从事体育教学中的体会是:体育课要言传身教,根据课程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训练。如果训练项目过于单一,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提不起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参与到学生中去,以身作则,和学生共同开展训练,从而更好地带动学生的兴趣。
(二)重视体育基础知识教育
掌握、学习一定的体育基本知识及理论是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基础。运用相应的体育知识及理论去指导自身进行体育实践的能力被叫做体育能力。要重视理论知识方面的培养,光靠课上的训练是不够的,要培养初中生掌握体育能力的本领及运用体育能力的本领,使学生能够自觉地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并在运动中深化理论磨砺自身。
(三)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懒惰带有一定的惯性,欲懒则更懒,而体育锻炼能够使人灵活和勤奋起来。在人们与疾病的抗争中,逐渐意识到体育是预防病魔的最佳手段。进行体育锻炼要因人而异,因状态而异,在不同的年龄段及身体状况下,选择与之匹配的锻炼方式与内容,以达到增强体质,延缓衰老的目的,这就是终身体育的主旨。要用变化的角度看问题,人的身体状况是在变化的,体育锻炼可以使弱的变强,而懒惰可以使强的变弱。初中生学习压力较大,在较大的压力面前,没有很好的体质做基础是不行的,所以初中生更应该重视体育锻炼,要做到劳逸结合。增强学生体育意识的方法有:努力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积极引导使学生能够重视体育锻炼及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引导教育,营造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及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
体育教学对初中阶段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中学应该着力解决学校在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加强监管,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改善初中体育教学现状,提高体育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7):54.
[2]邓兴华,谭华.新编体育教学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黄晓灵,白智宏.体育心理学[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3):43.45.
[4]陈志山.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体育学刊,2009(5):24.
[5]殷广建.对初中学生体育态度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学校体育,2010(1):77-78.
[6]牛昌盛.初中体育教学的现状及改进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2014(6):59,61.
[7]李洪涛.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及影响[J].中国校外教育,2014(8):153.
[8]黎雄辉.探究初中体育教学中兴趣教学法的运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4(11):79,81.
[论文关键词]体育 教师资源 优化配置 对策
体育作为一门在现代教育中已经普及的课程,对学生来讲有着重要的意义。其最根本的意义在于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和提高身体的健康水平,同时它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由此可知,作为教授体育这门课程的体育老师在促进体育教育上有着重要的作用。提及教师就会涉及师资问题,无论是中小学还是高校教学,教师资源一直是衡量办学条件和办学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然而我国的教师资源问题却一直存在。由于文化教育、升学考试、高考及工作的压力,体育教师资源配置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因而,如何优化教师资源成了一项重要课题。
一、体育教师资源现状分析
1.体育教师资历水平。根据查阅的相关文献显示,体育教育人才的培养是以体育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为指导,培养以体育师资为主体,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的复合型人才,由此可以看出对于体育教师的培养和要求是比较高的,而我国现在体育教师招聘工作上却没有按照如此高的标准进行人才招聘,由于一直以来体育被教师、家长视作“副科”,更是降低了体育教师的招聘标准。对中小学的教师资历调查发现,只有接近30%的是本科毕业生,在偏远地区是由其他科任老师或者毫无体育知识背景的人员进行体育教育。在高等教育中也存在降低体育教师招聘标准的现象,这就使得我国体育教师的资历水平处于一个中等偏下的水平,低资历的教学也就导致我们的体育教育出现专业化程度不高,教育口径不对称。
2.体育教师资源投入水平。教育质量要想得到提升就必须有一定的投入,就好比经济学中最简单的道理,你想要得到利润收益就必须有资本的投入,虽然投入不一定就会取得预期的收益,但是没有投入的资本项目是永远得不到收益的。据教育部13年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在我国近4000所左右的高校中开设体育教育专业的高校不到500所,同时在这些高校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高中专类学校,类如“211”“985”的学校占比很少,这充分说明在我国在体育教育上的相关投入是不够的,因此也就影响了体育教育毕业生的整体质量,进而导致了体育教师的资历水平不够高,高等人才供应量不足,学校教师资源不足,最终影响体育教师资源的配置。
3.体育教师与学生比例水平。科学统计表明教师与学生的比例是最能反映教师资源配置状况的依据,据相关报道显示,我国高等教育中体育老师一班教授的班级为5~6个,也就是说师生比为1?300左右,同时中小学中每个学校分配的老师一般在5个左右,所带领的班级则为7~9个不等,这就意味着每个老师带领将近500个学生,这些数据还只是针对城区学校,如果加上某些偏远地区和乡村学校后师生比则更令人担忧。体育教师缺口不容乐观,据教育部最新统计,我国现有大中小学体育教师41万多人,按照国家开齐开足体育课的要求,还需要30万名左右的体育教师。同时未来潜在的师生比也是一大问题所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展规划司编的《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10年)》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毕业的体育类学生为24182人,而我国在校的普通本科生为22317929人,中等教育人数为100196629,初等教育人数则达到101353116。每一年的体育教育类人才的输出所占比是如此的小,巨大的数据差异,让我们为未来体育教师与学生的比例水平担忧,同时由于各方面原因选择退离体育教师的人数也占据着一定的比例,让原本就稀缺的体育教师资源变得更加稀少。
4.体育教师职称现状。对于教育中备受关注的职称问题在体育教师中的重视度显得比较低,体育教师中的职称存在普遍偏低的现象。对于中小学而言,平均有三分之一的体育教师毕业于中专学校,加之学校对于体育教师职称的关注度不够,体育教师自身也极少关注教师职称的问题,很难在中小学中看见有特级或高级教师职称的体育教师。对于高等院校而言,高等院校对于体育教师的招聘理论上应该要求博士及以上的学历,但是硕士级别的教师却是随处可见的,同时学校缺少对此方面的关注,给予体育教师评定教师职称的机会也少,据调查发现,大部分的体育教师都为助教或是讲师,这也就进一步使得高校的体育教师在教学科研方面滞后,影响体育教育的整体水平。
二、体育教师资源配置不足的原因
1.学校对体育教育及教师配置制度的重视度不够。尽管我国在成功举办2008北京奥运会之后人们对于体育有了更加准确的认识,不再单一地将体育等同于运动看待,而是作为一门有益于身体健康及身心素质的学科来看,但是人们看待体育课程的眼光依旧未变,在面对各其他学科强力的竞争下,它常常被看成一门调剂学科压力的“副科”。由于近年来高考压力和小学、初中的升学压力加大,使得学校将更多的精力投放到文化课程上而忽视了体育课程的教育,许多学校的体育课程直接取消或者在间接性地将体育课的时间用来补习文化课程,这种情况在毕业班最为常见。正是由于这种原因,学校对于体育教师的需求大量减少,而后体育教育继续被忽视,最终形成一种恶性循环状态。与此同时,学校在处理体育教师的配置上缺少严格明确的配置制度,国家在这方面也没有强制性的政策去规定应该按照怎样的比例配置,如何配置,这就导致体育教师分配处于一种松散分配的状态,更有学校让非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的老师担任体育教师一职,这种情况在农村及偏远地区最为常见。教师的合理配置是教育顺利进行的基础,没有合理的配置就更不用谈体育教育了。
2.开设体育教育院校缺乏及教学质量不过关。据统计,在全国开设了体育教育的高等院校在所有高等院校中所占的比例不超过百分之一,同时由于现在高等教育质量所存在的共性问题以及体育教育科自身的滞后性更是导致体育教育的教学质量较差,对应的相关单位又不能够根据学校对于体育老师的需求来调整教学规模及提高其教学质量,尽管每年有两万多的学生毕业,但是由于在高等教育学校阶段的培训不够使得部分学生不能满足有关单位的要求,同时由于高校毕业生就业时存在眼高手低的普遍就业态度,绝大部分人不愿意前往县城和农村学校就业,致使部分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的学生不能真正地从事体育教育工作。
3.体育教师待遇相对较低。根据媒体调查报道发现,华北地区有体育教师反应体育教在学校地位低,学校领导不重视体育,体育教师也随之不被重视,同时由于体育教师资源不足以及义务教育推进时增加了中小学体育课时,使得很多体育老师授课量加大,而且在西南及其他边远地区,体育教育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较差,导致很多体育老师的教学压力增加,薪酬却与授课状况不等比,这就造就了同酬高工的局面,不公平的薪酬待遇大大打击了体育教师队伍的工作信心,使得部分体育老师选择辞职或是转行,最终导致本来就缺乏的体育教师资源流失。
三、优化体育教师资源配置的策略
1.重视体育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进体育教师继续教育。要优化教师资源的配置首先要保证有足够的体育教师资源,学校及教育部门有义务让大众知晓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学校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增加体育学分在所有课程中所占的比例,增加考核项目,让体育在学生们心中单一、枯燥、多余的想法发生转变,应该让学生意识到体育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每一个人都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只有学生真正喜欢上了体育课程,学校才会加大对体育教育的投资重视,才会聘请更多更专业的体育老师,体育师资才能得到提升,师资队伍才能变得庞大。同时,学生反映现在对体育课程没有兴趣的主要原因是体育教育课程授课过于单调乏味,不能带动学生上课的激情,这说明我国体育教师的在授课教育方面的综合素质还有待提高,由于学校方面的忽视和体育老师自我提升发展的意识不强导致体育老师的继续教育存在瓶颈,因而,针对于体育课程教育,我们还应注意到体育老师的继续教育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如果不认真分析对待继续教育的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势必将影响到体育教育的改革的深入发展和高水平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2.完善并严格执行体育教师配置制度。根据试行的《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基本标准》得知在教师配置比例上要求小学1~2年级每4个班配备一名体育教师,3~6年级每5个班配备一名体育教师;初中每5个班配备一名体育教师;高中每7个班配备一名体育教师。这说明在教师配比上国家对于体育教育的投资关注是不够的,不应该是随着学龄的增加而减少配比,而应该根据学校学生规模给予符合实际的教师编制,这一点是值得我们反思的,严格配齐、配好体育教师是优化体育教师资源的一重要任务。同时还有规定中小学体育教师必须获得教师资格证书,并经过体育专业学习或培训。每个教师每学年接受继续教育应不少于48个课时,然而实际这些制度在要求落实到实处时却往往与现实不相符。因此,合理完善并严格执行体育教师配置制度对于优化体育教师资源配置意义非凡。
3.兼职体育教师专业化,提高体育老师工作待遇。体育教师缺口问题导致了体育教师教学压力过大而出现兼职教师的情况,兼职教师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专业体育教师数量上的压力,但是对于体育教育模式和经验却稍有欠缺。当今面临着专业体育老师师资不足的问题,那么对于这些兼职的体育教师我们可以进行合理的教育和培训,然后通过继续教育和高校培训实习的模式使之成为具有专业水平的体育教师,以弥补体育教师的缺口,优化体育教师资源。对于体育教师,学校应该给予肯定和帮助,合理安排教学任务,按比进行评优评选,保障体育教师的合法权益,提供继续学习和深造的机会,特别是在高等体育教育中,学校更应该重视体育教师的科研发展,适时的予以科研资助。积极落实体育教师的福利待遇,为体育教师从事学校体育工作提供必要条件与优惠,提升体育教师的整体地位,增加老师们的信心,使得教师资源合理有效的发挥作用,最终到达发展提高我国体育教育整体水平的目的。
关键词 欠发达地区 农村 学校体育
农村学校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主体,是落实“科教兴国”的主战场之一。农村学校尤其是经济欠发达的地区,由于地理环境复杂、经费紧张等诸多因素,学校的体育设施和师资队伍匮乏已成为制约农村学校体育教育发展的“瓶颈”。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陕西省南部安康、商洛经济欠发达的15个县区268个乡镇(125乡,143镇)的30所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现状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
对陕西省南部安康、商洛经济欠发达地区30所农村学校的30名学校领导、90名体育教师和600名学生发放问卷720份,回收问卷606份,回收率为84.2%;其中有效问卷569份,有效率93.9%。
访谈法
对陕西省南部安康、商洛地区30所中学学校领导、体育教师、学生及部分学生家长进行了广泛走访,获取了最新情况资料。
数理统计法
根据统计学原理,运用EXCEL2000和SPSS12.0对调查问卷所获取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为本文提供数据支持。
二、结果与分析
(一)校领导重视程度
对30所中学的90名体育教师的调查中发现,仅有21.2%的体育教师认为本学校领导重视学校体育教育,反映校领导对体育教育缺乏重视。究其原因还是受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教育质量的高与低、好与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文化课成绩。长此以往,学校体育工作被淡化,学生体质下降、肥胖、近视等一系列问题相继而来。
(二)体育器材、设施现状
调查的30所中学体育器材、设施数量与国家教育部2005年10月1日在全国实施的《中小学体育器材和场地》标准还相差甚远,体育器材设施条件不仅影响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及课余训练,而且影响教师教学积极性(表1)。
(三)体育教学管理现状
通过实地调查,发现47.2%的学校根本没有体育教研组,61.1%的学校任用非专业教师负责学校体育教学的组织与管理,导致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存在不科学问题;88.9%的学校体育课的检查与督导不重视。由于缺乏必要的组织管理与监督,体育课教学松散“,放羊式”教学现象普遍存在,体育课被调换或挤占现象十分严重。
(四)体育师资队伍现状
由表2可知,陕南农村学校专职体育教师数量不足,与国家规定的中学5~6个班应配备一名专职体育教师标准有一定差距,受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农村学校体育教师流失较多,教师队伍不稳定。
(五)体育经费投入
体育经费是学校体育发展的基本保障,经费投入的多与少直接关系学校体育开展快与慢(表3)。
以上数据表明陕南城镇中学和农村中学体育经费是严重短缺的,并且两者之间还有一定差距。城镇中学尽管也处于山区,城镇的经济发展水平、交通便利程度相比农村要优越一些,农村学校资金紧张,个别学校也存在挪用学校体育经费的问题,更不用提用于学校体育的经费了。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受传统观念影响学校体育地位不被认可,体育教师社会地位偏低,大部分学校领导对体育重视程度不够。
体育教学不被重视,缺乏必要的组织管理与监督,缺少正确有效的体育教学评价机制。
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学校整体体育经费严重短缺,体育场地设施条件差,无法保证正常的体育教学。
受自然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影响,体育教师流失较多,教师队伍不稳定;体育教师学历层次低,高职称体育教师少、职称结构不合理,教师科研能力不强。
(二)建议
经济欠发达山区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及相关领导应积极转变思想,认识到学校体育教育的位置及重要性,合理公平对待学校体育教育。
完善山区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组织管理,加强学校教学法规体系,依法管理学校体育教育。
通过多种途径加大对学校体育教育的投资,改善体育场地设施条件,为学校体育教育过程提供物质保障。
提高教师待遇、加强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学校体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小伟.体育场地器材设施从“小”抓起[J].中国学校体育,2006,3: 30-31.
[2]李艳茄,汪普健.陕南经济欠发达地区乡村中学体育发展制约因素调查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6,22:35-37.
[3]段海俊.甘肃省学校体育教师综合能力的评价研究[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9(x):88-90.
【关键词】素质教育;中学体育教学;凉山彝族
素质教育旨在提高学生的全面综合素质,以学生的思想,个性,身心全面发展,以为培养适应社会的需求高素质综合人才为目标,建立健全一种健康全面有效的学生培养模式,和应试教育是相对的。凉山彝族地区是少数民族居聚的地区,地处偏远,经济落后,教育不发达,特别是在下面的乡村学校,由于教育资源方面的匮乏,很多素质教育所需的人力物力无法投入,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开展和实施。体育教学作为素质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它和传统教育中以追求高升学率为目标的应试模式想违背,导致学校对体育教学的重视不够。学校体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国民体育的基础,也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材,增强学生体质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都具有重要意义。国家教委所规定的全日制中学体育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中学体育教育的目的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心发展,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几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为此,中学体育教学应从转变思想观念,改变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条件,加强师资力量方面入手。使体育教学更好的发挥他功效,为广大学生和社会主义未来建设服务。
传统体育教学很多学校不重视,因为他和升学率没有直接关系,学校安排的课时少,上课的内容简单、随意,没有明确的教学内容和目标,没有从思想上重视体育教学,没有认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教育是国之大计。体育教学作为素质教育实现的重要方面,中学体育教学按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从思想上重视起来,使其成为教学的重要内容。
1.转变思想观念
在传统中学教学中,体育作为附加课程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和重视。思想观念是一切行动的指挥棒,体育教育中首先要转变思想观念,把体育教学提升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实施手段,和文化课程同等对待,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从应试教育的怪圈里解救出来。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从思想上重视,从行动上改善,在效果上检验。
2.优化教学内容
在传统体育教学中,教学内容陈旧,大多以竞技化体育为主,竞技化体育指向在于片面强调体育对人体的改造作用,过分追求人的身体活动能力的不断超越和自我精神的磨练,违背了人的自然生长、发育和发展的规律,偏离了正确的健身目的。同时,那些规则严密、技术要求高的竞技运动项目使体育教学严肃有余、活泼不足,天生好动的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导致了学生厌烦上体育课[1]。《新课程标准》要求:“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对于教学内容也要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且喜欢容易投入的体育教学内容,可以进行分组分层教学,照顾学生的个体需求。只有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学习的潜能才能最大限度的激发。
3.改善教学条件
在凉山彝族地区,经济落后,大多数学生的体育设施不完善,对实施多样化的体育教学有很大阻碍。对体育设施和体育场地的投入,是实施体育教学的重要保证,充分利用和发挥各种器械的多种功能.尽量开发一些可以使用的体育器材设施资源,还可以根据学校的地域特点、环境因素、学生情况,开展具有乡土和民族传统项目的特色体育,比如彝族的达体舞。对学校已有的场地进行合理的调整和规划,重新布置适合多种运动项目的场地,最大限度的挖掘场地的使用空间,利用好学校的空地和校园周边环境,但在适当改造运动场地时必须保证学生的安全性,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处理好利用与安全的关系。财政也需加大投入,学校在建设和规划校园时,应加大对体育经费的投入,这是一项功在千秋,对学生负责对国家负责的举措。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和学生构成教学的两个重要主体,我们在强调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一定不要忽视教师的作用。在凉山中小学教师队伍中存在老年化的问题,很多老师,在教学观念和教学水平以及自身素质方面存在严重的问题。对于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投入,为教师提供培训,扩展,提升的机会;教师自身也要不断学习,树立终身学习意识,改变自身知识机构,不断提升业务素质,提高教学水平。当然国家也要不断提高教师待遇,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总结,素质教育作为我国现阶段教育的最优模式,以它为指导制定适应中小学的《新课程标准》是中小学教育的指挥棒,教育教学要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进行实施。体育教学应从思想观念,课程内容,教学设施投入,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进行改善,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 [科]
【参考文献】
[1]周文琴.对中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的探讨[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4.3.
【关键词】高中;排舞;可行性分析
In high school and feasibility analysis
MiXueRong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an 710062, Shaanxi, China)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literature material law,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from the dance and the main features of the fitness values, and on high school students'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aspects of the role and enters the high school sports classroom feasibility, on the high school course in dance project of research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in order to better to promote the populariz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dance. Dance as a high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practice form of the feasibility of that dance in high school development positive meaning, for our country middle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reform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a more positive response" Sunshine Sports"," Happy Sports " appeal, promote the school sports teaching in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contents based on the updated to lay the foundation.
【Key words】high school and feasibility analysis.
一、前言
2006年12月23日,召开建国以来的第一次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会议主要任务是:“大力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提高青少年健康素质,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针对目前我国高中学生存在的身体素质普遍下降,柔韧性、灵活性、协调性较差,缺乏体育兴趣的现状,在高中开设符合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排舞很有必要。排舞作为一种新兴的体育项目,因其简单易学,注重形体、姿态和动作的外在美的训练,参与形式灵活等特点成为充实学校体育教学内容的不二之选。
现在的高中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缺少和他人沟通交流的机会和条件,健身排舞和其他体育休闲方式一样,可以使人获得一定程度的感官满足和精神的放松。排舞多变的舞步、丰富的音乐、自由的参与形式,可以使高中生的身心在最大程度上得到放松。增强参与者积极的自我想象,让人的个人情感产生自我满足。总之,参与排舞练习,不仅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思想情感交流,消除对现实生活的不满,更有的改善了练习者的饮食生活习惯,改善他们的身体素质,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在运动的同时,你还可以聆听不同的音乐中,缓解紧张的情绪。通常,高中学生缓解心理压力,调节身心健康最理想的方式就是排舞运动。因此,排舞在高中文化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排舞概述
1、排舞的起源与发展
排舞(Line Dance)从字面上理解就是排成一排跳的舞蹈,中文称其为“排舞”。它源于美国 20 世纪 70 年代西部的乡村舞蹈,也叫牛仔舞。和传统的交际舞相比,排舞完全摆脱了舞伴的束缚,参与形式非常灵活。你既可以和舞伴一起跳,也可以个人单独跳;可以数十人集体跳,还可以成千上万人齐跳[2]。吉尼斯世界记录记载:2002年5月新加坡曾有11967人一起跳排舞并且由此创造出新的吉尼斯世界记录[1]。
起初是用吉它和拍手的方式起舞,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拉丁式和欧洲宫廷的舞步的融入使舞步多元化。但是其简单易学,是一种既可个人独享,又可与团体共乐的健身休闲形式。排舞以一首舞曲为标准, 可由4×8拍, 6×8拍,或8×8拍等不同的循环节奏所组成。另外,每首排舞的基本跳法规律还分为2个朝向和4个朝向交替旋转每一支舞曲都有自己的独一无二的舞步。新舞曲的编制,必须经过国际排舞协会的认证才能够在全球发行推广。所以,同一支舞曲,全世界的跳法(舞步)都是统一的,在这个一致的舞蹈标准下,排舞的舞者可以在世界各地享受以舞会友的乐趣。
2、排舞的特点
(1)排舞动作元素的多元性 排舞的动作特点呈现多元性,是拉丁舞、爵士舞、街舞、舞厅舞等的“大集成”,包含伦巴、恰恰、华尔兹、摇滚、曼波、牛仔及其他舞蹈的基本步,其舞步的选择自由度非常大。一支舞曲的步伐统一,但对上肢和躯干动作没有做具体规定,每个舞者都可以跳出自己的风格。尽管动作多元,许多舞蹈元素组合参与其中,但除了步伐的统一外,对于身体及手臂的动作并无统一要求,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和基础自编动作。每个舞者都可以跳出自己的风格,展现完全属于自己心灵的诠释。
(2)排舞音乐风格的多样化 排舞音乐是具有浓厚牛仔风格的美国西部乡村歌曲,有经典的西洋老歌,也有许多现代音乐元素,如爵士、拉丁、华尔兹、街舞,以及世界名曲,甚至歌剧主题曲。现行的舞曲已达3000多首,在现有舞曲中,排舞的舞步无一雷同。丰富多样的音乐形态是排舞创编的资源库。由于不断有新的乐曲出现,新的舞步也相应产生,如今流行的舞曲一般由世界知名的排舞老师依照舞曲的歌词意境及节奏风格编舞,动作选择设计完全取决于音乐特点和风格,具有高度匹配性。音乐与动作的一致性不仅体现出艺术美感,也让舞者体验到二者融合的愉悦感。多元的舞曲可满足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层次人的需求。高中生热情奔放、激情洋溢,可以选择拉丁舞、爵士舞、街舞等舞曲;中老年人则可以选择舒缓柔情的舞厅舞曲目。
三、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山西省襄汾高级中学体育教师及部分学生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根据对国内文献资料的统一调查归纳,选出有用资料,综合报刊杂志相关文献,尽可能多的搜集整理资料,广泛深入地调查和搜索相关网址,以达到论文资料收集的最佳效果。通过收集相关的文献资料,阅读相关书籍和文章,查阅排舞的相关网站,为本文提供有关的理论和方法依据。
(2)问卷调查法 在襄汾高级中学中,随机抽取部分教师、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发放教师问卷10份,收回10份;发放学生问卷100份,收回100份。初步设计出问卷后,结合指导老师的意见,对其反复整理修改,最后形成正式调查问卷。由数据可见,双方的男女差异度均不超过20%,证明笔者所做的的问卷调查符合客观规律,是具有科学依据的。详情见表1、表2。
表1 调查问卷统计情况
调查总人数 女性
人数 男性
人数 总发放问卷数 总回收问卷数 回收率 有效问卷数 有效率
教师
学生 10
100 6
57 4
43 10
100 10
100 100%
100% 10
87 100%
87%
表2 被调查者男女比例统计表
总数 女性人数 占总数% 男性人数 占总数%
教师
学生 10
100 6
57 60%
57% 4
43 40%
43%
(3)数理统计法 将收集回来的问卷数据,仔细验证对照后,剔除无效问卷,剩下的运用SPSS15.0统计软件和Excel对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得出结论数据。
四、排舞在高中开设的可行性分析
1、高中学生对排舞的了解及兴趣程度
笔者对襄汾高级中学高一、高二和高三学生对各个体育项目兴趣选项调查结果中看出(表3),喜欢篮球占15.1%,乒乓球占14.9%,健美操占11.9%,羽毛球占19%,排舞的比例达23.9%。调查发现高中生并非乐意参加这项运动,但相对于其它项目而言,排舞的比例却最高,故开设排舞课应该会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至于有些学生对排舞的不了解甚至不知道排舞这项运动,这主要是由于学生自身精神生活封闭,对接受新的事物不是很敏感,再加上现阶段我们对排舞在高中的宣传力度不够所导致[1]。这说明现在的高中生也在迫切追求新兴时尚健身运动,摆脱传统体育教育的束缚,使之更加人性化,自由化。这些教学内容符合当代高中生的心理、生理需求,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参加体育锻炼的信心。
表3 高一、高二和高三年级对各体育项目兴趣选项的调查结果
年级 人数 不同项目的兴趣选项百分比
羽毛球 乒乓球 排球 篮球 武术 健美操 排舞
高一
高二
高三 35
35
30 20
17.1
20 11.4
20
13.3 5.7
8.5
3.3 17.1
11.4
16.7 8.5
5.7
13.3 14.3
11.4
10 22.8
25.7
23.3
2、排舞的动作简单易学
“会走路就会跳排舞”是很多练习者对排舞的评价。排舞动作简单、优美、流畅,风格特点鲜明、突出、音乐形态丰富,队形变化有趣,有无基础都可以很快融入其中进行学习和体验,优化形成的排舞与不同风格舞蹈元素的融合,更显广泛性、丰富性和时尚性。虽然排舞拥有世界统一的步法,但是它对身体动作并没有要求,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演绎出不同的韵味与风格。排舞在保证全身得到锻炼的基础上,把复杂的舞蹈动作进行了简化。动作简单易学,其专业技术要求不高,动作简单而不乏味,优美而不难掌握。对于学生而言,只要能跟上步法,跟上节奏,便可以享受排舞带来的快乐。
3、排舞能增强学生身体素质
排舞属于耐力性有氧运动,练习时需要全身进行协调配合,锻炼部位比较多,因而称得上是一项“全身运动项目” [2]。 在练习结束后进行有效的放松活动。它可以有效地提高人体肌肉的协调性、柔韧性和关节的灵活性以及动作的节奏感。练习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持续运动,可以改变人体安静状态下的生理状况,促进身体各机能系统进入积极的活动状态,把安静时长期处于关闭状态的毛细血管、肺泡、肌纤维和神经细胞尽可能地激活,从而使各器官的血液获得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改善机体健康状态。排舞的一首舞曲基本上都在3min以上, 以有氧代谢为主, 心血管和呼吸系统都能得到良好的锻炼, 改善心肺功能, 消除大脑疲劳和精神紧张, 从而提高学生的生理机体机能, 符合学生的体育发展要求[3]。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和利用情绪和情感的积极因素,必将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体育教学内容的接受和理解,也有利于陶冶高中生的情操和增进其健康,总之,排舞练习具有很高的健身和健心价值,是值得在高中体育课中引入推广的体育教学资源[4]。
4、排舞能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
记忆,就是过去的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它包括识记、保持、再现和回忆四个基本过程。其形式有形象记忆、概念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等。在排舞的练习过程中不仅要运用概念记忆、形象记忆,而且还要运用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排舞发展至今已有3000多个舞曲,每支舞曲都有自己的舞步。它最鲜明的特点有两个,一个是方位变化很多很快,另一个就是要记住步伐的变化[5]。在练习过程中,首先要记住每个舞步,其次还要熟练掌握舞步,才能跟着音乐翩翩起舞。学生们在练习过程中不仅要复习已掌握的舞曲,加深记忆,还要不断有新的舞曲进行学练,通过排舞练习对大脑神经的不断刺激,来减缓记忆力减退的生理现象,达到良好的健脑效果[6]。
5、排舞能缓解压力,放松性情
由于体育本身特点,对于塑造美的形象和培养美的情感具有很大的功能[4]。此外,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和利用情绪和情感的积极因素必将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体育教学内容的接受和理解,也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和增进其健康。在排舞的练习过程中,学生不自主地扩大了交往的空间,通过与他人的接触、交谈,有助于促进人际交流、增进理解和友谊。总之,排舞练习具有很高的健心价值,是值得在高中体育课中引入推广的体育教学资源。
6、排舞能满足高中生对形体美的追求
排舞练习对形态、姿态、健康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经常参加排舞练习是一项很好的形体训练,提高人体的协调能力,强健身体的各个部位的肌肉群,尤其是髋部及腰腹部,以及增加骨骼的骨密度,具有十分积极的健美作用,对于高中学生塑造优美形体具有极大的帮助。排舞是在优美动听的音乐旋律中进行的,学生在优美动听的音乐声中,用心灵共舞,把细腻的情感注入舞姿中,并以高超的舞蹈技艺形神一致地表现出各种动与静的姿态,塑造出各种美妙的意境组合,体现出美的姿态、美的造型、创设出体育与艺术、健与力高度结合的意境,给人们艺术熏陶和美的享受。
7、排舞能满足高中生对彰显自我个性的追求
如今的学生个性张扬,不愿受约束。排舞具有“重步伐轻上肢”的特点,摆脱了别种舞蹈程式化的划一性或刻板性满足了高中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根据自己对音乐、舞蹈的理解,无拘无束的即兴发挥,在统一步伐的基础上配上各种上体姿势来诠释出属于自己的舞蹈。这种充满自主、自由和自在的舞蹈,对向往自由和彰显自我个性与价值的高中生来说无疑充满了吸引力。如今的90后喜欢追求新鲜事物但又缺乏持久性,排舞在编排上“化难为易”的特点无疑满足了学生的兴趣需求。
五、结论和建议
1、结论
排舞能较好的满足高中学生身心、情感和美学等方面的需求,在学生运动参与的方式中所占比重最大,是高中学生较喜欢的运动方式。(1)排舞本身具有的特点及运动参与形式符合高中学生的运动学习规律,身心锻炼的同时也能提高参与者的运动智能、身体协调能力和自信心,从而提高其参与的积极性。(2)排舞的教学内容、模式、场地和音乐的运用较灵活,较少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可以较好的达到普通高级中学的体育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部分高级中级的领导尚未全面重视体育课程的实施,导致体育教学内容的完成度受到影响。排舞具有较大的资源库,同时它又具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动作简单并且有方位变化。因此在排舞教学过程中应做到因材施教。例如,针对年龄较小的学生可把个别动作简化或动作面的转换减少,达到学生灵活掌握的目的,从而使学生的自信心加强和。鉴于排舞参与形式灵活,动作简单等特点,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不必局限于传统的集合-讲解-练习-解散的教学模式,可更多应用情境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集娱乐、学习为一体,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从根本意义上实现快乐体育的教学。排舞音乐资源丰富,参与方式灵活,在教学过程中可灵活运用音乐和教学场地以达到便于练习,易于普及的效果。(3)高中排舞教师人数较少,培训力度不够,排舞专业技术能力较低,导致排舞教师资源短缺,不能很好的满足当前高级中学体育课程中学生对学习排舞内容的需求。
2、建议
综合上述我对排舞在高中的开设有以下几个方面建议:(1)在思想认识上,我们应加强各普通高中有关部门领导对高中开设排舞运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从而为排舞运动在普通高中的开展提供必要的条件;(2)在师资队伍上,我们要加强排舞的师资队伍培训及建设,不断加强排舞教师的专业水平,从而促使排舞运动在普通高中的顺利开展;(3)在教学上,我们应大力丰富排舞的教学内容,将现阶段高中生喜爱的教学内容融入到排舞的课堂教学中去,以满足现在高中学生的需要;(4)在教材设置上,增强编写排舞教材、创编等级动作的能力,编写出适合高中生排舞教材并创编、规范等级动作,使排舞在高中教学开展中做到有章可循,结合我国民族舞蹈和音乐,最终创编出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排舞,从而使排舞正式成为高中学体育教学内容及其顺利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5)定期举行比赛,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来展示自己的个性,提高排舞运动能力;(6)在课外活动的开展上,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排舞课外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排舞课外锻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并在适当条件下组建排舞运动队和排舞运动俱乐部,促进普通高中排舞运动向更高水平发展。
总之,排舞是以娱乐性、健身性、趣味性、观赏性和群众性为一体的运动方式,并与现代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目前,排舞运动在世界上日益普及,并且已被列为几大最具健身性项目的首位,将它引进高中课堂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人才培养不可缺少的体育教学内容,通过在高中开设排舞课程的途径,相信排舞运动会在高中得以迅速普及与提高,对促进学校体育运动的开展,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将发挥一定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焦敬伟,郑丹蘅.对新兴休闲运动排舞及其推广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8(4): 7-10.
[2] 刘国信.排舞:新兴的休闲健身运动[J].科学养生,2007,5(10):31
[3] 吝 博.排舞引入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可行性分析[J].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11(3):0364- 03.
[4] 吴绪敏“.阳光体育”背景下山东省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3):86- 90.
[5] 王锋,赵瑞花.体育舞蹈进入高校体育课的可行性分析[J].山东体育科技, 1997(1): 83-85.
[6] 陈 颖 丁 群 田玉宣. 在中小学开展排舞运动的可行性分析[J].国家与就业——理论与探讨
[7] 古维秋.排舞对我国民族健身舞发展的启示[J].体育文化导刊,2010(8):140-142.
[8] 林育隆,郑幸红.排舞进入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可行性研究[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1):142-145
进城务工的李琦妈妈把女儿李琦从新疆带到温江区来上学,作为外来务工人员,她最担心的问题是:自己的孩子能顺利入学吗?
在一个又一个疑问和担心中,成都教育均衡化的步伐越走越快。2004年,针对城乡教育二元结构突出、乡村教育薄弱化的现状,成都市教育局实施了以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为标志的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战略。2012年,成都市又正式启动从“学有所教”向“学有良教”阶段转变的规划。
教育公平是学有良教的重要之举,如何达到公平?如何让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本刊记者走进了几所学校,一探究竟。
公平一:一样的校舍
成都市教育局2012年9月公布的数据显示,成都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共有878所,在校生108.27万人。其中,小学510所,在校生68.33万人;初中168所,在校生39.94万人;九年一贯制学校200所。在这些学校中,有数量不少的村小存在,比例不可小觑。和城市中漂亮的校园相比,简陋的校舍、泥泞的道路、坑坑洼洼的操场是村小给人的第一印象。许多年里,村小教育滞后,发展不良理应在很大程度上归咎于硬件设施的配备缺失。
正因为看到了城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2000年,成都市提出了城乡教育均衡化,这一次不再是简单的、低层次的均衡,而是优质教育的城乡一体化。
温江区的玉石小学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村小,学校总共300多个学生,10个班级。在这里就读的学生全部是农村孩子。
“以前上体育课,前面的人跑步,后面的人就要吃灰”。这个场景一直停留在如今已是玉石小学6年级学生代佳煜的记忆里,这也让她形成了对学校最基本的印象,以至于记者问她有没有觉得当时环境很恶劣时,代佳煜偏着脑袋,认真地想了想,然后小声地回答道:“没有”。也许像她一样的孩子早已习惯了村小的模样。
2008年的汶川地震损毁了本来就简陋的校园,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师生们都是在板房里度过的。面对这一切,一部分家长选择将孩子送到离这较远,条件却比这好的学校去上学,一时间,暗流涌动,学生人数开始流失。
面对学校的现状和生源的流失,特别是在成都全市城乡教育均衡化的大背景下,重建学校迫在眉睫。
2009年,当崭新的教学楼,标准的塑胶操场,极富玉石文化的校园长廊,乡村少年文化宫以及教室里配备的电脑出现在所有师生面前时,所有人包括村上老百姓都惊讶了:这还是原来的村小吗?
代佳煜最大的感受是现在上科学课,再也不用凭想象学习了,一件件实物的出现让同学们惊喜不已。校长梁军拿出一盒用福尔马林泡着的小蛇标本,说:“让学生们不再局限于书本上的插图,而是亲眼看到实物,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的帮助。”
和玉石小学有同样经历的还有万春学校,它同样是一所村小。就在这几年间,万春学校已经提出了“和国际接轨”的口号。修建一新的校舍,绿树成荫的校园,文化气息浓厚的学生活动操场以及标准规范的食堂,这里已经不再是人们口中所谓的村小了。
“以前许多家长都要把孩子送到外面去读书,现在再也没人提出要离开这里。环境好,校园漂亮,大家都愿意在这里上学。”万春小学的郑校长说。
要实现“学有良教”,就必须更加关注教育公平,以促进教育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而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完善教育配套政策是“学有良教”最基础的一步。
公平二:学生为本
教育的核心是人。作为外来务工人员聚集的温江区,全区外来务工人员数量众多,在解决了外来务工人员就业问题后,如何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上学问题成为了当下必须解决的问题。
万春学校总共有1600多名学生,外来进城务工子女学生人数为498人,占了学校总学生人数的30%。面对这样一个庞大的群体,“适应”成为了必修课。
杨永成是万春学校7年级的任课老师,这个年级180多名学生,外来务工子女学生40多名。来到陌生的地方,面对比原来环境要优越的一切,有些孩子表现出了不同的性格特质。杨永成说:“有些孩子很内向,有些孩子又很外向,但其实都需要去引导他们,规范他们的行为。”为了不让这些孩子觉得和其他人不一样,学校老师针对这个群体的孩子,举办了单独见面会,让学生以及学生家长都能轻松地向老师吐露心声,消除隔阂。
李琦的父母从新疆到温江来打工,李琦也自然成为了外来务工子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能不能顺利入学?会不会交很多择校费?进入学校后会不会受到歧视?这些问题让和李琦父母一样的许多外来务工人员担心。
李琦也同样担忧一个问题:自己是外地人,爸妈在温江打工,这里的小朋友会不会不和自己做朋友?老师会不会不喜欢自己?
一切的疑问都在她就读后解开了,老师成为了她的亲人,同学成为了她的朋友。“有好几次,我衣服的扣子掉了,都是老师亲自帮我缝上的。”
李琦脸上露出的灿烂笑容,已经证明了:作为一名进城务工子女,她在这里过得很好。
从农村到城里来上学,在许多农村人眼里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我们不是城市人,又没有文化,让孩子在城市上学真的很麻烦。”几年前,李大哥来到成都帮人修车,但孩子上学问题如何解决呢?
如今,李大哥的孩子李彦已经是成都市玉林小学2年级的学生。回想当时孩子上学时的情景,他记忆深刻:政策很明确,到学校去问,老师也讲清楚了到底怎么才能入学。“过程顺利,没有多花一分钱”是他最大的感受。“只要看懂政策,拿齐证件,在成都上学其实方便得很”。对进城务工人员来说,解决了孩子的上学问题就等于解决了他们最“老大难”的问题。
针对进城务工子女上学问题,成都市又再次出台了《关于做好2013年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为外来务工子女提供更多方便快捷的入学平台。
成都市教育局2012年的数据表明,接受义务教育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34.1万人(其中:中心城区接受20.2万人),占义教段学生总数的31.5%(其中:中心城区的比重为49%)。义务教育就近入学,公平就学成效明显。
公平三:师资力量
师资不均衡已然成为了如今禁锢教育的一道难题,城市的学校聚集了雄厚的老师资源,许多家长在考虑孩子上学的问题上早已将老师作为判定就读优势的标准,于是许多人挤破了头,彻夜排班站队希望为孩子“捞着”一个名校的席位。然而城市以外的学校,却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吸引不了优秀的师资力量。自然,这里的教学质量也就逊于其他学校。
正是看到了师资力量的严重不均,成都市加强了城乡中小学之间的干部双向互派和教师交流。从2010年,成都每年选派40名城区(城镇)学校优秀干部到农村学校任校级干部,同时,每年还选派不少于40名农村中小学后备干部到城区(城镇)学校中层及以上管理岗位锻炼。实施 “常青树计划”,每年面向全市招募名优退休教师,到远郊区(市)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担任学监、导师、把关教师。
杜晓梅是玉石学校一名年轻的教师,她是成都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化“村学校骨干教师进城跟岗培训计划”的一员。这次她参加的“教师专业发展合作意向”培训主要是依托高校资源和成都师范学院进行合作,请学院优秀教师到学校来培训学校教师。
“之前也有培训,但通常要请假到城里去学习,这样耽误了给孩子上课的时间。”杜晓梅认为现在的这种方式很好,请优秀老师来学校讲课,既免除了车马劳顿又能够不耽误教学,更重要的是还能和优秀教师进行长时间交流。
“虽然我们是村小但不代表我们比别人差。”杜晓梅说起来充满了信心。经过经常性的师资交流,学校的老师明显感到自身水平有了显著提升。
2013年6月,成都市玉林小学再次来到新津花源小学参加关于“融合教育”研究的教育科研沙龙活动。为了让农村学生学习到更多知识,教师间的培训和交流显得十分重要。
已记不清这是第几次两校进行互动交流。自2009年,玉林小学与花源小学组建城乡学校互动发展联盟正式启动后,两校在教学科研、艺术人才的培养、综合实践活动等三个方面相互合作交流、资源共享。
而引进优秀教师也是均衡教育的一步。外籍教师在城市里的学校早已不是新鲜人,但是出现在乡村小学里却显得有些另类。玉石小学和万春学校同时都引进了外籍教师,本来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没想到效果非同寻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