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常见护理案例分析

常见护理案例分析

时间:2023-06-14 16:18:4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常见护理案例分析,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常见护理案例分析

第1篇

1.1对象

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在我院心内科实习的护理学员50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学员分为观察组25名,对照组25名。两组学员在年龄、性别和学习成绩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教学方法

1.2.1教学内容及目标

护理实习生在心内科接受6周的实习。通过6周的学习,要掌握心内科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观察要点、常见症状的护理,以及常见急症的处理。两组学员第1周由科室总带教统一进行带教,主要复习心内科相关理论知识。

1.2.2对照组

实习第2周起,由科室带教老师对学员进行一对一带教,学员跟随教员在临床上对患者进行相关疾病的护理和观察病情。在临床实践过程中,由带教老师结合临床对学员进行心内科专科问题的讲解。实习第6周进行考核。

1.2.3观察组

实习第2周,由总带教统一带领学员熟悉心内科临床实践相关内容。第3周起进行案例分析的教学:①选择典型案例。结合心内科教学特点及长期的教学经验,由总带教选择科室常见的、典型的临床病例,进行整理和加工,比如选择具有典型的心绞痛症状的冠心病病例或者是典型的心肌梗死的病例。②教学与临床同步。总带教将病例和问题有计划的展示给学生,鼓励学生预先接触患者,进行采集病史、体格检查,直观的了解心绞痛的典型症状并与书本的理论结合。同时,进一步追踪病例,认真查阅资料,进而提出自己对案例的看法。③每日总结。学员根据病例每日向总带教汇报自行查阅资料的情况,动态护理评估的情况以及初步拟定的护理措施。并且提出自己在案例学习时遇到的问题请总带教解答。④案例汇报。通过2周的案例分析教学,学生从健康评估、临床表现、护理诊断和措施、健康教育等方面对心内科一个典型的冠心病患者进行病理汇报,要求以幻灯的形式展示。科室总带教通过学生的汇报了解学生掌握心内科知识的情况,同时进行总结评价。实习第6周进行考核。

1.2.4教学效果的评估和考核

①理论考核:考试实行统一命题,理论考试内容为心内科专科基础知识,均为100分。②护理技能考核:由院内、外相关专业护士长共同组成考核组,考核内容包括常规护理技能、心内科特殊护理技术。③案例分析考核:考核内容为心内科具体病例护理方案制订(需具体细化)。

1.2.5统计方法

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两组成绩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结果

实习第6周对观察组学员共发放调查问卷25份,回收有效问卷25份,有效问卷回收率100%。

3讨论

3.1心内科护理教学特点

心内科教学内容繁多复杂、教学难度大,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差、综合利用知识不足等问题。我科室每年承担护理实习生的带教工作,除了培养学生拥有过硬的专科的理论知识外,还需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能力和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心内科对护理实习生的带教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3.2案例教学法更有利于培养实习护生的案例分析能力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是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由于在案例教学中,往往有现成的病例可供观摩,学生获得的信息更直观、更感性,也就更容易理解,对知识的把握更容易准确到位。学生面对1个案例,需要和患者进行沟通才能采集到有效的病例资料,进而考验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语言沟通能力。案例教学培养的人才是具有创造性、开拓性、临床实用性的人才。

3.3案例教学法更有利于培养实习护生的护理技能

在具体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我们结合心血管内科的自身的特点,摸索出一些自身的教学特点,比如:心房颤动的案例涉及到电复律(电除颤)操作,以往的集中式理论教学只将电除颤的流程填鸭式的授予学生,而在应对具体患者时对照组的学生对操作要领已经遗忘。观察组的学生通过对心房颤动案例的追踪学习,将临床上所见所闻与自己查阅到的知识结合,熟练掌握了电除颤这些特殊的心内科操作。对照组的护理技能成绩平均为(74.9±4.5)分;而观察组的成绩平均为(80.9±6.9)分。实习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对临床护理问题的分析及处理能力,因此,案例教学法与护理实习教育的目的十分契合。

3.4案例教学法对于提升护生的理论成绩无明显效果

两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是因为护理实习生在临床实习前已经掌握了护理学和相关疾病的理论基础知识,传统的教学模式暴露出的只是学生过分依赖于教师的教授,操作能力差、临床决策能力弱等问题。因此,在临床教学中,教师并不能将单纯的理论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教学成果的标准,理论考试的成绩只能说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记忆能力。但理论考试在临床的教学中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有助于检验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的自觉性。

3.5案例教学法广受实习护生的认可

84%的学生对案例教学法感兴趣。他们认为,案例分析会激发学习的动力,从原来的被动接受知识到现在的主动接受知识,学习的主动性和热情大大的提高,认为这种教学方法对解决临床实践问题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许多学生一致反映对自己的学习有更多的主动权,自主地挖掘所需的知识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另外,还增强了他们语言沟通的能力和团队的合作能力,临床护理操作技能也有所提升。

4小结

第2篇

1研究的基本思想

按照教学规律《内科护理学》教学应有近1/3的临床见习或实践教学,但教学进度往往与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高峰季节难以完全同步;此外,某些典型和重症病例的患者也常常因见习学生过多而拒绝配合;床旁见习教学,学生也只能看到疾病过程的一个点,不能对整个病程有直观的、全面的学习。网络案例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整合电视教材、多媒体课件及网络课件,可以通过视频、图片等真实地再现典型的临床病例,加强学生对疾病的感性和理性认识,从而解决了教学中临床病例资源不足的难题。案例库是进行案例教学的基本条件之一,通过典型病例的引用,可以使课堂教学直接延伸到临床一线。

2案例库的建设

2.1案例的入选标准

2.1.1典型性与真实性

案例就是典型材料,任何一个案例的选取都要具有一定代表性。入库的案例越是典型,揭示疾病发展的规律越是深刻,借鉴的普遍意义也就越大。而案例的真实性,则可以培养学生针对每个实际病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案例库的建设当中,我们组织专门人员进行撰写和采编,依托一线医务人员,将临床日积月累的真实病例的照片、录像等资料输入计算机精心编排和制作,以最大限度地保证病例的典型性与真实性。另外,我们还将通过互联网、其他单位开发的音像视听资料以及学术期刊、著作、综合性报刊收集到的原始案例进行分类、整理、编写和制作。

2.1.2针对性与目的性

案例讨论式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典型案例启发学生建立一套思考问题的方法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使他们能够站在一个较高的视野和角度来看待问题。因此,我们对入库的案例要求其最大限度体现培养发展学生这些能力的需要。同时,入库的案例还着眼于实现《内科护理学教学大纲》所规定各个专题或各个章节的要求,每个案例都具有相应的教学目的,反映出不同的教学内容。

2.2案例库的制作

2.2.1充分运用网络教学的优势,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将采集撰写的案例用Dreamweaver、Flash等工具制作成为网络版多媒体课件。学生可以通过校园局域网用浏览器来阅读,也可在多媒体教室访问。学生在对某一章节的内容进行学习时,可以不受教学时数的限制,自己安排学习的进度和内容,方便了自主学习,且留给了更多思考的空间。案例库中问题的设置,让学生有机会主动地获取知识、自由发挥特长,成为学习的主体。在功能设计上共采用了六个功能模块,包括案例目录、学习目标、案例分析、理论学习、试题库、自学测验。课件交互性强,操作简单,案例的相关知识链接在后,需要时可直接查询;教学内容生动、形象、直观,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第3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改革

内科护理学课程是高职医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内科护理工作对护理人员的技能知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所有护理人员均要掌握内科护理学的相关知识,也要掌握相应护理岗位的操作技能,由于内科护理学专业属于医学范畴,对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内科护理学专业的学生要满足岗位要求,就要外修内科护理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内修自身道德素养。新时期,内科护理行业已经变革,想要提升内科护理学教学质量,就要积极对接市场和行业需求,优化教学流程,改善教学方法,确定新的内科护理学教学方向,案例教学法以事实案例为主展开教学,可以让内科护理学教学更加简单,有效提升内科护理学教学质量,学校应该深刻了解学生的需求和能力,选择有效案例有序开展教学,进而全面提升内科护理学专业学生的技能。

一、案例教学法在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内科护理学课程教学中,既要提升学生的相关护理学知识技能,也要重视学生的内科护理学素养,并通过实际教学让学生明确相关护理法规,助力学生提升自身的内科护理学综合素养[1]。当前内科护理学教学中,教学和学生的岗位要求脱离,很多学生毕业后无法适应岗位环境,这样的案例不是个例,不仅造成了人才的浪费,也易使学生陷入迷茫。而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是以学生技能为主导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案例中学到相应的内科护理学专业知识、技能、法规等,满足岗位要求。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推动教学改革。目前,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主要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和模式,教学效果差,学生也学不到实际有用的护理技能,不能满足高职学生的学习需求,应用案例教学法构建实践性的内科护理学专业课堂,可以推动教学改革。内科护理学专业课程内容广泛,包括基本的护理知识、技能、护理法规等,且知识体系也随着护理行业的变化而改变,内容的复杂性影响着教学的难度,实际的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应该结合实际变化,调整课程模式,引入实际案例,才能保证教学不落人后。应用案例教学法满足了内科护理学专业的课程特点。应用案例教学法实质上是构建应用型的教学模式。随着内科护理学教学形势的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阶段的教学情况,高职院校应该迎合教学改革趋势,创新内科护理学教学理念,以提升教学质量为首要目标。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满足高职院校发展情况的教学方法,通过结合具有较强时效性的护理案例,可以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多临床预习的机会。内科护理学专业知识内容广泛,单一的教学方法会阻碍学生发展、降低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在注重护理理论知识渗透的同时,要加大实践案例的研究,才能助力学生提升专业护理技能,让学生掌握实际有效的护理技能,将所学技能应用在实践中。

二、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现状分析

内科护理在近几年已经完成了初步改革,内科护理行业更加注重护理品质,在保证护理质量的同时,以服务为重。当行业发展时,与其对应的内科护理学教学也应该紧跟行业需求积极改变教学模式,调整教学方法。目前我国对内科护理学专业的重视程度很高,将其列为独立的专业体系,其主要目的是强化护理人才的建设,促进护理行业的转型,因此,内科护理学教学要以国家导向为主,培养高技能的内科护理学专业人才。护理行业应加强两种类型人才的培养,即知识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高职院校应以理论知识为导向,重视内科护理学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结合岗位要求,培养大量的内科护理学技能型人才,推动内科护理行业的变革和发展,建立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2]。服务质量是未来内科护理行业的主要发展趋势,在人们生活质量逐渐提升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对内科保健的认知也逐渐提升,更加重视自身内科保健,推动了内科护理行业的发展,这也要求高职院校加大内科护理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力度,结合时展需求,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内科护理学技能人才,满足市场和行业发展趋势。高职院校内科护理专业虽然是技能型专业,但高职院校学生情况的特殊性降低了内科护理学的教学质量。高职学生普遍学习基础差、学习积极性不足,缺乏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这些主观原因或多或少会影响内科护理学教学的开展,例如会影响教学目标、教学计划的落实,也会影响内科护理学教学定位的制定,最终影响教学考核措施的实施,进而导致内科护理学教学效果不佳。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虽然在中职院校已经学习了内科护理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但是由于教学内容多以理论为主,实操内容较少,其内科护理学实操技能较弱。由于授课形式单一,导致学生掌握的内科护理学理论知识也不完善,因此在高职院校内科护理专业学习中,学生会出现学习断层的问题,实操技能和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都不是特别理想[3]。高职院校的学生一种是在高考前进行招生,一种是在高考后进行招生,所以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基础知识较差,专业水平不高,不仅在学习时缺乏动力,在学习过程中也缺乏规划,影响了教学的有效开展。

三、案例教学法在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重视岗位能力需求的调研

高职内科护理学课程内容多,岗位随着行业不断变化,要想有效发挥案例教学的优势,首先要重视岗位需求调研,通过对岗位标准、能力的调研,结合岗位需求选取案例,针对性地开展案例式内科护理学课程,提升课程的实操性。在学期开始前,学校可以安排志愿者对该岗位的能力要求、标准进行调研,获取护理岗位能力、标准相关信息,所设计的内科护理学调查维度可以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岗位需求信息多来自一线护理者,可以更加精确地掌握护理岗位职业需求,为培养与行业需求相符合的护理人才提供数据,然后根据这些数据综合设计课程,优化案例选择,选择更具时代性、针对性的护理案例[4]。

(二)以岗位要求为参考,优选护理案例

为了提升内科护理学课程的实用价值,为学生提供更多临床实习的机会,教学可以实际的岗位需求为参考,结合综合调查问卷,对护理岗位所具备的能力加以分析,然后调整内科护理学教学方法,制定案例教学框架。结合内科护理学课程的理论知识,将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结合在一起,依据护理岗位的特色,补充课程内容,更新课程教材中的案例,融入更多实用性的案例。将岗位案例分成基础知识案例和技能案例,通过不同案例的学习,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基础知识案例包含基本的护理知识和法规知识,如护理法规概述、护理药品等;技能案例主要是护理案例,包含多种关于护理的实操案例。在案例选择时,要结合课程内容进行合理选择,尽量选择有代表性的案例,并尽量提供真实的护理环境,让学生在护理的实际环境中进行训练,提高自己的技能[5]。

(三)优化案例教学的方法

要提升内科护理学课程的效率,就要采用多种教学模式进行案例讲解和渗透,如情境教学、项目学习、多媒体教学等,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案例分析中可以掌握系统的内科护理学技能。1.创设案例情境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案例创设情景,启发学生思考正确的护理方法。例如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护理,通过引入真实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案例情景,鼓励学生思考正确的护理方法,如情景:某位老年患者突患急性呼吸道感染,出现发热、咽部不适、咽痛、声音嘶哑、咳嗽、咳痰等表现,经过检查发现患者病原体存在病毒和细菌,还出现了并发症,如肺部感染、呼吸衰竭等情况,经过治疗,病情趋于稳定,对于这种患者在后期应该如何治疗。通过展示常见的情景,激发学生探讨兴趣,鼓励学生进行小组探讨,以分组形式进行案例分析,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因、临床上的护理方法等进行探讨,在学生的探讨中教师要加以引导,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参与到案例分析中。经过一番探讨,学生针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护理方法给出完善方案:前期治疗上,主要以予抗病毒、抗细菌、对症止咳化痰、退烧为主;后期护理上应该随时在呼吸科门诊进行观察,并且要调节生活饮食,不要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避免暴饮暴食,注意多饮水和休息。通过案例情景探讨,可以提高学生内科护理学的专业性[6]。2.采用项目化学习方法内科护理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项目化学习方法,项目化学习方法仍旧以案例为载体,可以设计多个案例,为学生搭建虚拟的护理环境,并采用分组的形式展开项目探究和分析,在项目化的案例学习中教师可以设计多个不同案例,尊重学生的需求和兴趣,鼓励学生自由选择不同的护理案例。例如在某高职内科护理学专业中,教师实施了阶段性的项目学习计划,在某个时间段分别设计了急性咽炎患者护理案例项目、急性扁桃体炎患者护理案例项目、急性咽喉患者护理案例项目,在项目化案例实施以来,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护理案例,经过阶段性的护理技能学习,逐渐提升了学生的内科护理技能,很多学生都反映掌握了比较实用的内科护理知识和技能。在项目化学习完成后,教师根据不同案例开展了交流研讨会,鼓励学生说出在项目化学习过程中学到的护理技能和心得,通过后期的交流和探讨,提升了内科护理学案例教学的效果。3.科学应用信息技术高职院校内科护理学教学中,教师更多采用讲述法教学,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效果也不佳。在信息技术应用逐渐成熟的今天,信息技术为内科护理学教学提供了新的路径,推动了内科护理学教学走向实践化,在案例分析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展示内科护理学案例,将护理流程和知识通过屏幕展示给学生,学生通过直观的视频学习实现内科护理学技能的强化,教师也可以对学生的内科护理实操进行语言指导,对视频中的内科护理实操流程进行分解,进一步地提升学生的护理技能[7]。例如,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展示急性咽喉患者护理案例和急性咽炎患者护理案例的护理方法,并指导学生分析两种疾病在护理上的差异,二者同属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但是在护理上却有着明显的差异,通过对比性的学习和分析,可以让学生高效掌握不同疾病的护理方法。在对比学习后,教师可以应用信息化技术指导学生对案例教学过程进行评价,通过对学生实操情况的分析、总结,形成案例教学反馈,弥补案例教学的不足,为后期的案例教学提供参考数据。4.构建线上案例教学平台内科护理学教学以实操案例为主,所以教师应该设计多元化的案例练习活动,通过分散练习和集中练习,让学生的内科护理技能得到针对性的提升,通过随机案例分析和分组集中案例分析,提升学生的内科护理技能。高职院校可以引入内科护理学线上学习平台,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也可以提升内科护理学教学效率,以线上学习平台为基础,融入不同的内科护理案例,借助线上平台对学生的案例分析进行全程化追踪和评价。在传统的内科护理学教学中,以教师讲解为主,教师和学生的沟通并不多,一般只能通过作业和考核来检验学生内科护理技能的掌握情况,缺乏合理性[8]。建立内科护理学线上学习平台可以通过线上授课和线上交流的方式学习和了解更多护理案例,实现了内科护理技能的分享,学生的技能交流也更加通畅,通过线上平台,教师可以对学生的案例研讨进行指导,也可以对学生的案例学习进行总结,实时了解学生的内科护理技能。此外,借助信息技术建立学生内科护理技能的反馈系统,实现学生内科护理技能的动态化管理,在教师端系统教师可以通过不同参数,全面了解学生的内科护理技能掌握情况,继而做出科学的内科护理学教学调整。学生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实时内科护理案例,教师可以定期更新平台案例,及时引入新的案例满足学生的技能学习要求。5.校企合作,构建临床实习平台内科护理学案例教学的目的主要是为学生提供实践、实习的机会,所以教学中应该结合不同资源,为学生创建灵活丰富的实习平台,借助不同案例完成实践性的学习。高职院校可以构建校园和医院的合作平台,为学生内科护理技能的提升提供良好的平台,在合作上,院校要拓宽合作渠道,签约不同的医院,依托校园和医院所成立校内外实操平台,融入不同实时护理案例,鼓励学生在案例中实践,将平时内科护理技能应用在实际案例中。高职院校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建立校园内科护理实验车间,聘请经验丰富的护理专家进行指导,让学生在真实的护理工作环境中锻炼护理技能,提高职业素养。此外,高职院校还可以将案例融入考核环节,改变传统的考核方法,创新考核方式,将案例和考核融为一体,保证学生在考核中可以提升自己的护理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应该重视案例教学法,以行业岗位的实际需求技能为向导,借助不同的护理案例,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构建不同的学习平台,推动内科护理学教学的改革,提升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课堂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杨琳.项目教学法在高职内科护理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职业教育,2020(24):142-143.

[2]刘爱平.基于标准化病人的动态性案例教学法在高职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4):343+345.

[3]谢文柳.交互式—案例教学法在高职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9,16(22):190-191.

[4]李静.案例教学法在高职护理专业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职业教育,2019(12):146-147.

[5]温朝玲,侯晞,刘耀辉,等.基于标准化病人的动态性案例教学法在高职高专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7,38(22):2693-2696.

[6]刘博.案例教学法在高职三年制大专《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68):13446.

[7]刘涛.“项目教学法在高职内科护理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写作感想[J].中华护理教育,2017,14(05):338.

第4篇

关键词: 《内科护理学》 说课 设计方法

说课是指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在领导、同行或评委面前,主要用口头语言讲解具体叙述教学设计及其依据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1]。说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形式,它可以促进教师作理性思考,呈现备课的隐性内涵,强化教师之间的交流和讨论。本文就《内科护理学》进行课程说课设计,与大家共同探讨。

1.课程设置

1.1课程性质与作用

《内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核心职业技能课程。主要阐述的是成人阶段内科疾病的护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专科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这门课程以护理程序为主线,很好地体现了现代整体护理观。学习《内科护理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四方面的能力:临床思维能力、疾病观察能力、配合用药能力及人际沟通、团队协作等综合护理能力,这些能力是从事临床各科护理工作必须具备的,具有普遍意义,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形成起到了支撑作用。

1.2课程教学目标及依据

依据高职高专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内科护理岗位需求调查、内科护理技术操作行业标准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确定如下课程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掌握内科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要点,熟悉内科各系统疾病常见症状和体征,了解内科常见疾病的概念、病因及发病机制。②能力目标:具有规范的内科护理专科基本操作技能;具有应用护理程序对内科常见病、多发病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具有对内科常见疾病用药护理的能力;具有对个体、家庭、社区提供护理和健康教育的能力。③素质目标: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具有不断进取和创新的科学探索精神。

2.课程教学内容

2.1教材

为了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我们选取经学校课改后由邵同先教授主编、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出版、适用于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的《内科护理学》校本教材。该教材的优势在于以护理工作任务为导向设计教学过程,叙述每种疾病前均有引导案例,设置护理场景,提出问题,使学生学会思考,形成科学的评判性思维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该教材注意了与职业基础课和临床护理工作的紧密衔接,同时体现了护士资格考试的要求。

2.2教学内容选取及重点、难点

根据内科护理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选取与序化了8个成人阶段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学教学内容模块(分别是呼吸、循环、消化、泌尿、血液及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内分泌及代谢疾病和结缔组织病病人的护理),其中重点是呼吸、循环、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糖尿病、脑血管病病人的护理。为什么把这些内容划为重点呢?原因是随着社会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这些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越来越常见。难点是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尤其是心脏病人心电图的分析。把它作为难点的原因是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而我校的护理专业学生是文理兼收,逻辑思维能力参差不齐。采取的措施主要是基于护理工作任务的大量案例分析、视频、心电图实训操作及讲解来解决。

2.3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根据护理专业的整体课程设置,我校将该课程安排在学生入校后第四学期,共102学时,其中理论课82学时、实训课20学时,比例为4∶ 1。学时分配合理,能够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实现了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理论课在多媒体教室上课,实训课安排在我院的河南省临床实训技能中心进行。第五学期学生开始进入实习阶段(共10个月),有河南省人民医院等四十余家医院为学生提供实习基地。

3.教学设计

3.1教学模式设计

为保证学生在校学习与临床实际护理工作的一致性,我们针对性地采取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训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

3.2教学方法

为了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我们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情景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根据教学内容适时应用PBL教学法、自学讨论法等。情景教学法生动、形象、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增强感性认识;角色扮演法可以模拟护理场景,让学生体会护理岗位特点,提高人际沟通和协作能力;案例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该课程均实行多媒体教学。在使用多媒体课件和其他影音资料进行教学的过程中,穿插本课程相关的网上信息源片段和内科护理技术操作剪辑,使课堂教学变抽象为具体,变单调为生动。

3.3师资情况

承担该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共16人,均为具备教师资格证和医师资格证的专职教师,其中硕士13人,本科3人。本课程组教师治学严谨,执教能力强,很多老师具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

4.教学对象

4.1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是我校三年制普招护理专业二年级学生。优点:①知识上:学过了《护理应用解剖学》、《正常人体功能学》、《护理药理学》、《护理学基础》、《健康评估》等基础课程和职业技能前期课程;②能力上:身心较成熟,理解力较强。缺点:女生多,比较胆怯,缺乏参与意识,习惯被动听课,没接触过临床,缺乏感性认识,动手实践能力较差。

4.2措施

通过一些实例让学生认识护理工作,正确理解“三分治疗、七分护理”的重要性,从而重视和热爱护理工作。在此基础上,采取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采用PBL法、小组讨论法、推理法等多种学习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抽象学习为“身临其境”的学习,逐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5.课程评价

为了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我们采取了双向评价方式。

5.1评学

兼顾学习过程与结果的综合评价,制定理论考试(80%)+平时成绩(20%)的考核方法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结果显示我校学生护士资格考试通过率逐年上升,最高一年达96%。

5.2评教

校内评价由督导组、学生和同行共同针对教学内容是否符合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动态评价;校外评价由医院护理专家、实习学生和社会人士共同针对学生是否具备了面向河南省基层护理工作的能力和素质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及时分析、整改和完善教学内容及实施方案。

随着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说课作为一种重要的教研活动形式,对教师素质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均有促进作用,日益受到教学管理人员和专业教师的重视而得到推广。

第5篇

护理安全是指在护理实施的全过程中,患者补发生法律和法规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随着患者法律意识、维权观念的不断增强,对医疗需求的越来越高,抓好护理安全工作,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成为医疗管理工作重要内容。因此,作为院校门诊的管理者不仅要在提高服务质量上下功夫,更要在安全护理方面多做工作,以确保门诊部医疗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现结合院校门诊部的工作实际,对易发生的护理差错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防范措施。

1 临床资料

1.1确定差错的标准 凡在诊疗护理过程中,因医护人员疏忽大意或违反医疗护理操作规程,产生的一定的过错,但由于差错较小或者经过及时纠正,未给病人造成不良后果,或者造成的不良后果未达到构成医疗事故的严重程度,如造成病人死亡、残疾或功能障碍的,称之为差错,根据所造成的不良后果的程度进一步分为严重差错和一般差错。

1.2护理差错类型分析

1.2.1输液注射差错 此类差错包括错注、漏注、错配药物,输错、漏输、少输、多输或在液体未输完时需拔针后重新穿刺,拖延输液时间,做皮试后忘记观察结果又重做皮试,等等。

1.2.2处理医嘱差错 此类差错多见于处理医嘱时外界干扰较多,致使转抄不及时或医嘱已执行却没有及时签字等。

1.2.3交接班不清 如做皮试交接班不清,致使下一班的值班人员不敢给病人注射,又重做皮试等。

1.2.4护理观察不到位 如未及时巡视,没有及时发现病人需要及其病情变化等。

2 讨论

2.1 差错原因分析 (1)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未认真执行三查七对制度,违反操作规程,凭经验和直觉处理病人。(2)工作繁忙,治疗任务重,如再遇抢救病人,忙乱中易出现失误。(3)工作中护士身体不适、疲劳、情绪不稳定或亲友来找、相互聊天等情况,易造成精力分散而出现差错。(4)新调入的护士和低年资护士,护理专业知识欠缺,环境不熟,技术掌握不熟练,不懂又不多问,易导致差错发生。(5)带教传、帮、带不到位,对新护士的带教过于放手。

2.2 护理管理对策 (1)加强管理,制定严格的防范措施。(2)处理医嘱应严格做到值班当日医嘱由值班员专人负责处理,交接时对未执行完的医嘱,必须认真核查,完整交接,确保后续顺畅治疗。(3)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做到交接班认真清楚,毒麻药品当面交接。交班后、离岗前对本班工作进行一次回顾。(4)严密观察病情,做到按时巡视输液室,及时发现不良因素,基础护理措施到位,防止发生意外。(5)安全教育经常化,安全防范制度化。每月一次安全大检查,对不安全因素,及时找原因处理,限期整改。护理长也可通过定期组织安全教育学习,用典型案例教育全体护理人员,提高防范差错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进行护理道德教育,增强职业道德责任感。继续医学教育,提高专业水平。明确护理工作责任,强化质量意识,杜绝和减少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杨凤. 医院门诊常见医患纠纷及其防范措施[J]. 人民军医,2010,53(3):233-234

第6篇

【摘要】由于儿科护理学知识的理论性较强及中职学生综合素质不高等特点,目前很多中职学生对儿科护理学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强。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多个方面来探索适合于中职儿科护理学的教学模式,以满足中职儿科护理学的教学要求,培养高素质的实用型护理人才。

 

儿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主要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小儿保健、疾病预防及临床护理等。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小儿的生长发育特点及小儿疾病的防治与保健,能为小儿提供综合性、广泛性的护理服务,以增强小儿体质,降低小儿发病率和死亡率,保障和促进小儿健康。

 

儿科护理学不仅与基础学科联系紧密,而且与内、外科护理和护理学基础都有密切的关系,在开课时,学生对部分知识已有所了解,但学习儿科护理学仍然存在较大困难。再加上绝大多数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学习习惯不良、学习目标不明确,对学习缺乏兴趣,这就更加使我们的教学难以收到满意的教学效果。为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谈谈中职儿科护理学教学的几点体会。

 

1.结合学生特点,因材施教,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1深入了解学生,激发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浓厚的兴趣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 我们在教学中要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目前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普遍比较差,且绝大多数学生没有较好的学习习惯, 在学习上没有成就感,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厌学心理较为严重,不知道自己要学什么,没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所以,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多去了解学生、多和学生交流与沟通,并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在和学生的接触过程中,教师还要多加留心,发现学生的兴趣,并因势利导,把兴趣引导到学习上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取得好的成绩。

 

1.2评估学生的学习能力,合理取舍教学相容     作为中职学校的专业课教师,首先要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与素质,要熟练掌握教学大纲以及课本内容,同时对课本知识重新整理归纳,找准重点、突出难点、化繁为简。对护理专业的学生教学时,像疾病的发病机理等内容可以简单讲授,但要重点讲解护理评估要点和护理措施。中职学生大多数缺乏自学及归纳整理知识点的能力,理解能力也不是太强,所以在课堂讲解过程中,要力争做到通俗易懂。对中职护理专业的学生不是讲得越多、讲得越深就越好,而要掌握好量以及授课内容的深度和难度。

 

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2.1传统讲授法     对于儿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可以采用传统的讲授法来教学。在教学内容上要做到抓住要领,突出重点,使讲课内容少而精,做到深入浅出、系统连贯、层次分明、条理清楚。

 

2.2多媒体教学法    对于一些抽象的内容,如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等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可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在制作课件时,做到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声音、动画共存,这样就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直观性、立体感、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把枯燥的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比如,讲解先天性心脏病的血液动力学变化时,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可以使枯燥的、难以理解的知识变得生动直观、色彩丰富,表现力和感染力极强, 比单纯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效果要好得多。

 

2.3案例教学法    在儿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对于小儿腹泻、婴幼儿肺炎、佝 偻病、缺铁性贫血等常见疾病的讲解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案例教学,可以巩固学生的基本知识,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 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启发学生思维。在教学过程中, 要求学生积极通读教材,查阅资料,自己开动脑筋获得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发言讨论又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做到积极主动地学习。

 

案例教学法具有鲜明的启发性,案例中包含有供学生思考、分析和探寻的许多问题。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突破原有的知识范围,拓宽知识领域,增加新的知识,弥补教材知识的不足。

第7篇

1调查对象

在2014年8月,选取我校2011级五年制护理专业两个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一班40人为实验班,二班43人为对照班,学生年龄为18~20岁。老年护理在第四学年第一学期开设,总学时为36学时,此时学生已学习过医学基础课、基础护理和部分专业课。

2方法

2.1传统教学法

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法,教师通过大量的数据、事实讲解现阶段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发展趋势、带来的社会问题及应对措施和学生作为社会人及职业人(准护理人员)对维护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老年护理的热情。

2.2多元教学法

实验班采用多元教学法,包括真实情境教学、影片赏析、案例教学。

2.2.1真实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法是使学生处在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运用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和情感,加强有意识的理性学习活动的教学方法。在教授“老年人的健康评估”这部分内容时,安排学生到正规养老院首先参观养老院的环境、设施,了解老人入住情况及养老院护理人员的现状;然后利用老年人健康评估表(打印好的)去收集资料,两人一组评估一位老人的健康状况,并适当对其进行健康教育;最后按护理程序写出对此位老人的分析和这次实践学习的体会。

2.2.2影片赏析

“老年人心理护理”和“老年痴呆的护理”两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复杂,课前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观看电影《我们俩》。这部电影描述了一位独居老人与租房学生从相识、产生隔阂、互生情感最终又分离的故事,反映了一位孤寡老人的心理变化和心理需要。课堂上针对老年人的心理需求、维护和促进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措施进行讨论。让学生观看日本电影《明日的记忆》,这部电影描述了一位中老年男性从最初的记忆障碍到智力认知功能减退,最后发展成老年痴呆的过程。通过观看影片,使学生直观地了解了老年痴呆患者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内心世界及如何护理这类老年患者。

2.2.3案例教学

课前教师把老年人常见健康问题、安全用药问题、常见疾病护理问题等发给学生,让学生以小组(同宿舍的学生为一组)为单位围绕一个问题收集资料并进行讨论。在课堂上,每组选一位代表对本组的问题进行解答,本组其他学生进行补充,有疑问的学生可举手提问,由本组学生回答,教师做最后的阐述总结。

2.3评价方法

老年护理考核内容包括两部分,一是出勤率、课堂表现和实训报告(40%),二是期末考试成绩(60%)。对两班期末总成绩进行比较。

3讨论

3.1多元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我校五年制学生是初中毕业生,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较差,老年护理在第四学年开课,单一的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易出现旷课、玩手机现象。采用多元教学法,学生感觉新颖、有趣,知识理解变得容易,再加上课堂表现与考核成绩挂钩,促使学生课前认真准备、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课后及时书写实训报告,从多个环节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课堂上的违纪现象大大减少,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2多元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老年护理课程中健康评估、日常生活和常见问题、健康教育、常见疾病护理与基础护理、临床护理内容有较多相似的地方,学生易产生学习倦怠。通过临床案例分析、影片赏析、真实情境教学法,使学生用不同方式获得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最后学生以书写实训报告的方式总结整个学习过程和本次课应掌握的内容,培养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3.3多元教学法有利于增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第8篇

    【关键词】社区护理学;教学方法;体会

    【abstract】community nursing is a theory and practice are very strong discipline, to highlight the ”based on the job, community-oriented“course system, according to nursing profession need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ommunity nursing in the modern nursing philosophy under the guidance of to people’s health care center, around the nursing care tasks and processes, will combine a variety of methods used in community nursing teaching process, not onl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student learning, more reflected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medical education is based on practical work, openness, occupational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community nursing;teaching methods; experience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老龄化人口的快速增长以及人们对健康服务需求的不断增长,社区护理已成为21世纪护理的发展方向,中国将有大部分护士走出医院进入社区开展社区护理[1],因此,培养合格的社区护理人才是护理教育面临的新课题。社区护理学是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非常强的学科,面对社区护理实践教学时间短、带教师资力量薄弱、社区护理实践资源较少的特点[2],为了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更趋于合理,培养适应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发展的应用型护理人才,笔者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将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应用于社区护理的教学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教师素质,深受学生欢迎。

现报道如下:

    1教师讲授法

    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口头语言为主要手段,向学生传授知识,启发学生思维,表达教学情感,完成一定教学任务的教学行为方式。这种教学方式能照顾教材的全面性和系统性,抓住重点、难点,关键之处,把要传授的知识讲清楚,有利于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可以控制整个教学过程,实施自己的教学内容,实现自己的教学目的,有利于节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针对本门课程中理论性强的教学内容如社区护理概论,使用教师讲授为主的方法。 

    2体验式教学

    本课程在教学中适当安排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社区参观、社区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根据不同班级学生实践主题不同,安排学生到西来寺社区、南街社区、东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地进行社区实践。通过亲身体验,让学生了解社区的组织结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布局、服务内容和工作方法,培养学生的社区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病案教学法

    社区护理中居家病人的护理、社区灾害及其护理管理部分内容多,涉及面广,不仅包括内外妇儿知识,还包括家庭护理、康复护理的知识。在讲这部分内容时,结合学生已有的基础医学知识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进行教学。教学中教师通过对教学内容的领悟,根据临床资料选择既遵循教学指导思想,又符合教学要求和学生认知能力,并体现该系统疾病特征的典型案例,运用临床病案的导入引出本次教学内容,通过案例教学不但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而且对以后的临床工作也有借鉴意义[3]。

    4pbl教学法

    为突出社区护理岗位能力的实用性和灵活性,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作为激发护生学习的动力,突破传统的教学思想及模式,突出知识应用能力的训练。如社区慢性病病人的护理,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将学生6-8人分为一组,每一组以一种社区常见慢性病典型案例展开学习,动态评估护生知识学习的关注点,在点评时以案例为主线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把握护理专业学习的侧重点,结合案例突出系统疾病护理的共性和不同,总结归纳各种社区常见慢性病的三级预防健康教育技术,使实践教学更突出实用性。根据每次讨论会学生发言的次数、质量及资料复习书面报告进行综合评估,从基本概念、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思路等方面进行客观性考核。pbl教学法的开展使学生善于探索、概括,能娴熟应用现代图书网络信息,具备较强的沟通技巧和人际交流能力; 学生可在讨论中分享他人的意见和见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自我的胆量。除此之外,pbl教学使学生更易形成正确的专业思想和择业意识。

    5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学生通过在社区护理实训室模拟家庭环境下,教师根据学生数量进行分组,课前布置每大组同学不同主题,每大组间自行分配角色,课前充分准备资料,课上分组进行仿真角色扮演,体验不同角色的心理状态,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巩固已经学过的知识,学习特定专业场景中所需护理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学中教师对每组的表演穿插点评后安排小组讨论,讨论时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已见。角色扮演既可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又充分调动每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主动思考能力,一改以往教学中学生带着课本进课堂被动接收的局面,课堂教学生动活泼,明显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除涉及到基本理论、技能外,还需要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观察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和护理教育能力。有利于学生在临床实习或工作时很快适应环境,适应临床工作。

    6模拟健康教育

    为了使学生能够将课程中所涉及的“社区健康教育”等相关工作方法与实际相结合,充分体验健康教育在社区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教学中安排学生进行模拟“社区健康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各种不同主题的模拟健康教育,学生能够将社区护理学习的相关内容融会贯通,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综合应用的意识,并在模拟表演中体会了社区护理的工作价值和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的护理理念。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学方法的灵活使用和探索永无止境。通过运用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步入临床夯实基础;又可促进教师加强学习,转变教学理念,提高专业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经验,优化教学效果。在今后《社区护理学》的教学中,我们依然既要注重学生“三基”的培养,又要注重知识内涵的挖掘和教学方法的研究应用、注重教学手段的更新。通过对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和实践教学等方面的改革和研究,使《社区护理学》教学逐步向能够体现现代教育教学思想,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和适应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向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发展,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自己的特色。

参考文献

[1]王树山,王佐卿,高伟勤,等.开展全科医生和护士的实践与思考[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5,21(5):348-349

第9篇

【关键词】糖尿病; 急性护理; 效果观察

【中图分类号】R781.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2)10-0013-02痛风与糖尿病都是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慢性疾病,有研究认为当糖尿病患者出现胰岛素的抵抗后,如果并发有肾小球的病变,则尿酸的排泄出现障碍,痛风的发作几率明显上升[1]。对于糖尿病并发痛风的患者在急性发作期时存在严重的关节疼痛及红肿,其治疗方法较为特殊,护理干预措施也有着一定的特殊性。本文总结分析了我院近年来68例2型糖尿病合并有痛风患者急性发作期的治疗及护理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1年12月收治的68例2型糖尿病合并有痛风急性发作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痛风诊断依据风湿病学会所制定的诊断标准,其中男性41例,女性27例,年龄在34~69岁,平均年龄(44.3±3.9)岁,糖尿病病史1~20年,平均病史(6.3±4.2)年。数字法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8例,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及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糖尿病合并痛风患者治疗及护理措施,包括吲哚美辛及贝诺酯片治疗,饮食指导,患肢抬高。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强化护理干预,其主要内容如下:

1.2.1知识宣教:患者突发痛风后对于患者突然出现的畸形和活动受限可能存在较多的疑问,对于其治疗与糖尿病治疗的关系也不甚了解,因此病人接诊后应给予充分的知识宣教,告知患者两种疾病的关系及治疗的方法,治疗措施的安全性及可靠性,认识疾病发生的原因及常见的护理干预内容,便于后期的饮食控制的展开。

1.2.2心理护理:对于急性期痛风发作患者应给予充分的心理干预,由于患者常年保守糖尿病治疗的痛苦折磨,再发作痛风后由于疼痛肿胀等症状较为剧烈,因此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护理时应主动和耐心的倾听患者的倾诉,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耐性的为患者讲解疾病的知识及治疗的方法及效果,给予成功治疗患者的案例分析,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病魔的勇气,积极的配合后续治疗及饮食和运动的护理。

1.2.3饮食护理:严格限制患者对于嘌呤类的食物及脂肪的摄入,指导患者在糖尿病饮食控制的基础上给予充足的奶类、蛋类及蔬菜水果类食物等种类,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及血糖控制情况可制定个性化的餐饮指导或定制化菜谱推荐。

1.2.4运动护理:指导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加强运动,指导患者的运动量在中度左右,根据患者的治疗方法不同,在空腹运动前应监测血糖情况,防止低血糖的发生,每天的活动时间控制在30min左右,每周要进行5~7次,可选择运动量较为平缓的羽毛球、太极拳、快步走等方法,控制运动时心率在120次/min为宜,以微出汗为佳。

1.2.5其他:密切监测患者的三餐前后血糖情况,注意对患者前期疼痛的处理,对于胰岛素泵治疗的患者注意对注射部位的皮肤监护,防止出现感染情况,指导患者及时用药,观察患肢病情改善情况。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出院前给予患者发放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基础护理、知识宣教、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等内容,满分100分,80分以上为满意,80分以下为不满意。疗效标准[2]:显效:患者血糖控制正常,关节的功能完全恢复,血尿酸恢复正常。有效:血糖控制正常,关节的症状有所减轻,血尿酸水平有所下降,但未达正常范围。无效:患者症状及血尿酸水平均未改善。

1.4 统计学方法:数据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数据以±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采用χ2检验。且P

2 结果

观察组38例患者显效13例,有效2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4%,对照组30患者显效9例,有效1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3.3%,由此可见两组患者在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58,P

2型糖尿病和痛风的发作有一定的联系,患者对于疾病的认识不足,因此对于急性发作期突然出现的疾病有一定的盲区[3]。因此应针对患者的这一特点,给予充分的心理干预及知识宣教,针对疾病的病因,给予饮食及运动的充分指导,对于患者病情的改善和临床疗效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总结分析我院近年来68例2型糖尿病合并有痛风患者急性发作期的治疗及护理情况可以看出,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痛风急性发作患者给予有效的治疗及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控制患者的血糖及血尿酸,对于临床疗效的提高及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参考文献

[1]罗蕾.50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临床特点分析[J].实用糖尿病杂志,2010,6(2):48-49.

第10篇

关键词:老年科护士;疼痛管理;知识;态度

国际上疼痛已被作为除体温、呼吸、脉搏、血压以外的第五大生命体征[1],在我国疼痛的评估和干预也做到了大规模的推广和宣传,相应对护士进行疼痛培训课程也由各大医院召开,其中包括浙江邵逸夫医院主办、四川华西医院主办、丁香园主办、北京医院主办的等。疼痛作为老年综合症(常见的老年综合症主要包括吞咽障碍、营养不良、尿失禁、跌倒、骨质疏松症、慢性疼痛、肌容积减少症、卧床不起、便秘和睡眠障碍等[2])之一,严重影响者老年人晚年的生活质量,本研究希望通过调查了解老年科护士对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情况,针对认识比较薄弱的方面提出建议和对策以期提高护理人员对疼痛的评估和干预能力。

1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采用自愿原则对太原市老年科护士进行微信问卷调查,问卷回收204份,完整率为100%。护士来自二级乙等及以上的医院,其中三级甲等医院护士所占的比例是79.4%;年龄均大于20岁,其中40岁以上人数所占比例为12.3%;护龄6年及以上所占比例为60.8%;学历本科及以上所占比例为84.8%;学习疼痛知识的方法包括上学期间(67.7%)、讲座(45.6%)、科室或院里的业务学习(71.1%)、岗前培训(12.3%)、多媒体等渠道(34.3%)、参加会议(23.0%);71.1%的人参加过继续教育;57.8%的人参加过相关培训;仅仅有18.6%的人对疼痛了解;大家所知道的疼痛评估工具有:视觉模拟评定法(39.2%)、数字式疼痛评定法(29.4%)、文字描述式评定法(27.5%)、23.5%的人不知道;大多数人对疼痛知识学习的意义认为:能够掌握更多更全面的知识,有助于正确评价患者的疼痛,帮助其减轻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为判断患者疼痛程度及相关护理提供指导;促进康复,积极治疗等。

1.2调查工具1.2.1童莺歌翻译修订的疼痛认知和态度调查问卷[3](KnowledgeandAttitudesSurveyRegardingPain,KASRP)该问卷为BettyFerrell及MargoMcCaffery设计并不断修订,2008年4月是最新一次修订[4]。源英文问卷的重测信度为r>0.80,内容一致性信度为r>0.70,经童莺歌修订后该问卷由40个条目组成,内容涉及到疼痛评估、处理、用药原则及案例分析等方面。条目1~22为是非题,23~36为选择题,37~38为案例分析,每个案例分析都包含2个分条目,为37A、37B、38A、38B。评分时参照标准答案,计算答对题数所占的比率,即答对率=答对题数/总题数×100%。根据疼痛认知和态度调查问卷作者建议,答对率80%设为及格分数[5]。1.2.2一般资料调查表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所在医院级别、护龄、职称、学历、是否接受过继续教育,参加相关培训、学习相关知识的方法、疼痛评估工具、开展疼痛学习的意义、对疼痛知识自我掌握的评价等。1.3实施方法制作微信问卷,发放到山西老年护理专业委员会群里,请大家协助调查,由微信填写并提交问卷,这样既能节省大家的时间,又能保证问卷回收的质量,提高问卷回收率。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对回收的资料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统计学描述,计数资料采用统计学率和频数进行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204名老年科护士疼痛认知和态度得分情况204名护士得分为(17.50±0.21)分,最高分为25分,最低分为9分;设答对率80%为及格分数,本组护士无人达到该标准,答对率最高仅为62.5%,204名护士正确率为(42.5±0.5)%。2.2204名老年科护士疼痛认知和态度问卷答对率前10个条目见表1答对率最高为条目16,由表1可见老年科护士对疼痛评估方面知识答对率较高。2.3204名老年科护士疼痛认知和态度问卷答对率后10个条目见表2答对率最低的是条目37B,由表2可见老年科护士对疼痛药物管理方面知识较欠缺。

3讨论

3.1老年科护士疼痛认知和态度亟待提高由于老年患者疼痛感觉下降和社会认识不足,大部分患者存在的轻到中度持续慢性疼痛易被医务人员及患者家属忽视[6],临床工作中对老年患者的慢性疼痛管理不够理想,护士缺乏疼痛评估和干预方面的相关知识。本研究204名护士得分为(17.50±0.21)分,设答对率80%为及格分数,本组护士无人达到该标准,答对率最高仅为62.5%,总体正确率为(42.5±0.5)%,充分说明老年科护士对疼痛一般知识、疼痛的评估、药物知识和干预等方面知识欠缺。同国内其他研究者的相比:平均得分和正确率均高于陈晓燕等[7],该调查外科护士得分和正确率依次为(15.75±3.41)分和(39.38±3.98)%,也高于南桂英等[8]对产科护士的调查结果(12.53±1.40)分和33.80%,但此调查结果低于Glajchen等[9]的报道,美国1236名居家护理护士的疼痛知识回答正确率为56%;意大利护士的正确率为59%[10];澳大利亚护士的正确率为71%[11],老年科护理人员急需疼痛方面的相关培训和教育,这样才能够更好更准确地评估老年患者的慢性疼痛,并给予及时恰当的干预和观察,更好地为老年人服务,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3.2提高老年科护士对疼痛认知和态度管理策略

3.2.1增强护理人员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效能本研究得出23.5%的人对疼痛评估工具一种都不知道,仅仅有18.6%的人对疼痛了解,说明其日常并不注重自我学习。自主学习是指个体主动地借助或不借助他人的帮助来判断自己的学习需要,制订学习目标,确定学习的人力及物力资源,选择及实施适宜的学习策略以及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12],自主学习能力是护士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13]。通过个人自主学习,学生可以做到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自我效能(self-efficacy)是指个体对自己组织和实施特定行为以达到预期结果的能力判断。它关注的是个体对自己行为能力的信心程度,而不是个体已经拥有的技能多少[14]。王振宏等[15]研究揭示,自我效能感与学习策略存在显著正相关,自我效能感对学习策略运用的预测性较高,同时自我效能理论认为个体的自我效能与其行为水平间是一种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动态发展关系,这提示我们要提高医学生和医务人员的自我效能水平,促进疼痛相关知识的学习。丰富自身医学知识,培养其日后解决临床疑难问题的能力。以期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3.2.2加强在校护生疼痛相关知识教育力度设答对率80%为及格分数,则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老年科护士(67.7%的人在上学期间学过相关知识)对疼痛认知和态度方面知识无论何种学历得分都不及格。说明我国目前各高校对疼痛相关方面知识设计深度和广度不够,这也许与我国的整个护理教育体系有关,我国护理院校对疼痛管理还缺乏统一规范的教育,学生仍然存在着对疼痛管理知识理念和麻醉性镇痛药成瘾性认识上的偏差。这些知识缺乏和认识上偏差将影响护生成为临床护士后对临床疼痛恰当的评估与处理[16]。护士从学校到医院所接受的疼痛教育和相关培训知识是有限的,并不会随着学历的提升而有所增加。甚至有23.5%的人不知道疼痛评估工具。所以应从医学生阶段抓起,各大高校应注重疼痛方面基本理论知识的教授。

3.2.3加强护理人员对疼痛管理继续教育、相关培训和讲座力度本研究得出只有57.8%的人参加过相关培训,只有12.3%的人岗前培训有讲解疼痛相关知识。李伦兰等[17]调查研究发现系统学习过疼痛相关知识和经常从学术期刊上查阅疼痛相关文献的护理人员,其疼痛知识和态度问卷得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相关研究[18]已经证实,疼痛教育项目对提高医务人员的知识、改变临床疼痛管理实践是有效的。所以对于医院管理者来说,可以成立医院疼痛管理小组,要定期举办相关方面知识的系统化培训。本研究中只有23.0%护士参加过疼痛相关会议,因此可以根据自己医院做得不够好的,可以给优秀员工申请外出学习的机会来引进好的疼痛管理理念。可以培育老年专科护士来系统学习老年综合征的管理和护理,尤其是关于疼痛评估和非药物干预方面的知识,建立规范化的老年患者疼痛管理模式和流程,提高老年科护士的疼痛知识和态度得分。更专业地减轻老年患者的疼痛,同时增进患者的舒适感觉。总之,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老年科护士疼痛认知和态度方面的知识有待提高,希望通过上述对策能提高对老年患者疼痛管理的质量,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MerbothMK,BarnasonS.ManagingPain:TheFifthVitalSign[J].JNursClinNorthAm,2000,35(2):375-383.

[2]张玉芹,陈雪丽.老年综合征的预防与康复[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4:1.

[3]童莺歌,叶志弘.《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的调查》问卷的汉化及应用测试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4B):66-68.DOI:10.3760/cma.j.issn.1672-7088.2010.04.056.

[4]LouiseP,CynthiaL.NursingStudents,KnowledgeandAtti-tudesRegardingPain[J].PainManagementNursing,2006,7(4):167-175.DOI:10.1016/j.pmn.2006.09.003.

[5]McCafferyM,RobinsonES.YourPatientIsinPain-here’sHowYouRespond[J].Nursing,2002,32(10):36-45.

[6]李征华.老年慢性疼痛96例的护理体会[J].实用临床医学,2010,11(7):103-104.DOI:10.3969/j.issn.1009-8194.2010.07.057.

[7]陈晓燕,郁燕,王艳,等.外科护士疼痛管理知识与态度的调查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4(21):2919-2921.DOI:10.3760/cma.j.issn.1673-4351.2015.21.013.

[8]南桂英,王慧玲,朱迎春,等.产科护士疼痛知识调查与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09,9(2):38-40.DOI:10.3969/j.issn.1672-1756.2009.02.013.

[9]GlajchenM,BookbinderM.KnowledgeandPerceivedCom-petenceofHomeCareNursesinPainManagement:ANa-tionalSurvey[J].JPainSymptomManage,2001,21(4):307-316.

[10]VisentinM,TrenfinL,MarcoRD.etal.KnowledgeandAttitudesofItalianMedicalStaffTowardstheApproachandTreatmentofPatientsinPain[J].JPainSymptomMan-age,2001,22(5):925-930.DOI:10.1016/S0885-3924(01)00355-4.

[11]VanniekerkLM,MartinF.TasmanianNurses’KnowledgeofPainManagement[J].IntJNursingStud,2001,38(2):141-52.DOI:10.1016/S0020-7489(00)00053-5.

[12]StrannegardO,StrannegardIL.TheCausesoftheIncreas-ingPrevalenceofAllergy:IsAtopyaMicrobialDeprivationDisorder[J].A1lergy,2001,56(2):91-102.

[13]谈存梅,齐海燕,杨菊兰.护士自主学习能力的现况调查与分析[J].中华护理教育,2013,10(8):371-373.DOI:10.3761/j.issn.1672-9234.2013.08.014.

[14]BarbaraKH.FocusonHealthPromotion:Self-efficacyinOncologyNursingResearchandPractice[J].HAAS,2000,27(1):89-97.

[15]王振宏,刘萍.动机因素学习策略智力水平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J].心理学报,2000,32(1):65-69.

[16]陈素娟,冯金娥.本科实习护生疼痛管理知识认知现状调查[J].护理学报,2009,16(6B):12-14.DOI:10.3969/j.issn.1008-9969.2009.12.005.

[17]李伦兰,倪秀梅,甘玉云,等.227名骨科护理人员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调查分析[J].护理学报,2014,21(19):44-48.

第11篇

【关键词】SBAR 交接班 医护沟通 有效沟通

晨间交班体现了护士工作中的整体性,是实践交接班制度的重要过程,是对前阶段工作的概括总结分析和临场表达能力的考验。医护人员对患者信息的顺利交接是患者安全过渡,并接受良好后续治疗和连续性护理的首要因素。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认为,改善医护人员之间的交流有助于防止不良结果的发生,增进团队合作。 目前我国大多数护士汇报病情时,通常只陈述表面问题,缺乏对问题的深入分析和思考,不能将所有相关信息准确地报告给医生。SBAR(Situation- Background- Assessment- Recommendation)沟通模式,即现状-背景-评估-建议模式是一种标准化、结构化的交流模式,用于传递患者病情信息,保证了信息传递的高效性和准确性[1]。我科在晨间交接班中试行了SBAR交流模式,通过培训和实践,取得了显著效果,实现了医护之间的有效沟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科室医务人员24人,平均年龄33.1±4.23。其中男5人,女19人;医生5人,护士7人,治疗师12人;硕士5人,本科11人,大专及以下8人;高级1人,中级5人,初级18人。

1.2实施方法

1.2.1 建立SBRA沟通模式 根据SBAR的标准沟通方式和国外医院的经验介绍,结合科室常见疾病特点和治疗护理标准,经过医生、治疗师和护士共同讨论,建立责任护士与康复小组其他成员之间患者康复状况的报告模式。S:Situation现状,包括报告者自我介绍、患者床号和姓名、目前存在的问题;B:Background背景,包括患者入院原因、日期、诊断,相关的既往史、过敏史、实验室检查及其他诊断结果,目前主要的治疗护理措施以及使用的药物;A:Assessment评估,包括患者的生命体征、异常临床表现、异常检查检验结果、患者的心理状态、对存在问题的评估、观察要点;R:Recommendation建议,包括已采取的护理措施、对问题处理的建议以及需要得到的帮助或指示。

1.2.2 SBAR沟通模式的培训 由医疗组长、护理组长和护士长组成培训小组,负责SBAR培训项目策划和实施。沟通是在工作领域内相处的同事之间双向进行的,所以培训对象除了护理人员,还要医生和治疗师共同参加。培训内容包括SBAR的含义、内容及优点、使用SBAR工具的意义及实施方法。培训方法包括讲课、案例分析和情景模拟演示训练等。

1.2.3 SBAR沟通模式能力的考核 进行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考核。理论考核:针对模拟案例,运用SBAR模式,独立完成向医生或治疗师汇报的内容。实践考核:模拟情景演练,观察护士在交班时是否能够按照SBAR模式进行病情汇报。

1.3 效果评价 (1)护士SBAR评价表:自行设计问卷,内容包括愿意继续实施SBAR模式、SBAR模式更具有优势、条理性清晰便于记忆、评判性思维能力能得到提高、与医生沟通更有效五项内容,实施3个月后进行评价;(2)患者满意度、医生对护士满意度:自行设计满意度问卷,分别于SBAR实施前、实施3个月后进行调查;(3)平均交班时间:从患者病情交班开始到交班结束,不包括文件、通知等传达时间,计算平均值。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2.1护士对SBAR评价调查结果显示,87.5%护士愿意继续实施SBAR模式,100%的护士认为SBAR沟通模式具有优势和条理性清晰便于记忆,87.5%的护士认为评判性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75%的护士认为与医生的相处更有效。

2.2 实施前后患者满意度、医生对护士满意度及平均交班时间结果

表1 实施前后患者满意度、医生对护士满意度及平均交班时间

项目 患者满意度(%) 医生满意度(%) 交班时间(min)

实施前 94.7 89.6 12.6

实施后 99.1 98.7 10.3

p

3. 讨论

3.1 SBAR沟通模式有助于患者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 SBAR沟通模式帮助护士收集相关资料、归纳分析,确定患者的主要问题,并向医生简明扼要的汇报重要,使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既保障了患者的得到安全的医疗服务,也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3.2 SBAR沟通模式有助于提高医生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构建和谐团队 Rosenstein等报道[3],护士在和医生进行沟通时,有时会表现出迟疑和害怕,有时候会延迟重要信息的沟通,耽误患者的治疗,有些缺乏经验的护士在沟通时无法提供全面的信息,或对医生提出的问题无法做出及时的回答,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医护人员的有效沟通和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实施SBAR沟通模式后,护士能够全面、系统的汇报病情,提高了医生对护士的认可度,促进了良好医护团队合作。

3.3 SBAR沟通模式优化了护士的知识结构,有利于提升护士评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根据SBAR要求,护士需要掌握患者病情变化的相关信息并进行归纳分析,这对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有比较高的要求。在具体实施过程中,A和R部分是难度较大的,需要增加专业知识和反复练习以提高实践能力。面对这种压力,护士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随着SBAR交流模式的建立与实践,护士的评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得到提高,能快速完整的完成交班汇报。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手术科室 医疗事故 案例分析

一、医疗事故定义及构成要件

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构成要件主要包括:1、主体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2、医疗行为具有违法性3、医疗行为存在过失且造成患者人身损害4、过失行为与人身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二、导致手术科室发生医疗事故的常见原因

1、病史不详、检查不全

术前病史采集不详,查体不仔细、不全面,相关辅助检查不完善,所致的误诊、漏诊。

2、病情复杂、经验不足

病情复杂,医生经验不足,不及时请上级医师或相关科室会诊所致治疗措施不当,延误治疗。

3、病情危重、术前失备

对急危重患者病情变化缺乏应急判断能力,以致术前采取的措施不利,致病情恶化,为手术治疗失败埋下隐患。

4、推诿拒治、错失佳机

推诿患者或拒绝收治而使急危重患者病情进一步恶化,失去最佳手术时机。

5、探查不细、漏诊延误

术中探查不仔细,导致漏诊,延误治疗。

6、术后欠察、并发恶化

术后病情观察不细,不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对术后并发症未及时诊断、治疗,导致病情恶化。

三、案例分析

案例1:男,41岁。因上腹部被他人用刀刺伤1小时入住某县医院。查体:体温脉搏呼吸正常,血压90/60mmHg,神清,心肺无异常。腹平坦,左上腹部见长约3.0cm纵形伤口,部分大网膜显露伤口外。左中腹腹压痛,反跳痛阳性,腹肌紧张,双肾区有叩击痛。入院诊断:上腹部刀刺伤(开放性)。入院后2小时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行“胃、横结肠、空肠贯穿伤修补术、大网膜、回肠系膜裂伤修补术,上腹部刀刺伤清创缝合术,腹腔引流术。术后补充临床诊断:胃、横结肠、空肠贯穿伤;大网膜、回肠系(膜)破裂伤。术后给予抗休克、抗炎、输血、支持、对症治疗后,病人血压及其它主要生命体症仍不稳定,血压须升压药维持,考虑有其它脏器损伤或血管损伤而致持续出血的可能性,于术后近10小时再次开腹探查,见左侧后腹膜广泛血肿,清除积血计约2000毫升,给予出血血管缝扎。术后经抗休克、抗炎、输血、支持,对症治疗无效,最终呼吸、循环衰竭死亡。尸体解剖结论为:该患系因锐器刺伤左上腹部导致失血性休克死亡。患方认为:患者死亡是医务人员工作严重不负责造成的。经鉴定,构成一级甲等医疗事故。考虑患者本身病情较重,故院方负次要责任

导致医疗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为:

该患为锐器剌伤,第一次手术术中探查不细,发现降结肠根部已有轻度血肿,术者未予进一步探查是否有活动性出血。第二次手术发现,该部位有近2000亳升血肿,且有二处活动性出血,证实第一次手术漏诊。由于术者严重不负责任,导致漏诊、延误治疗。术后患者血压一直下降,但医务人员却没有给予高度重视,未分析血压下降的真正原因,只是一味用升压药物维持血压,治标不治本,最后导致失血性休克的发生。由于对病情观察不细,未能及时行二次手术,(第一次手术距第二次手术近10小时)使失血性休克进一步加重,失去最佳抢救时机,导致患者死亡。纵观整个治诊过程,术者、经治医生、值班护士都严重失职,如果有一个能够履行救死扶伤的职责,都不会导致患者死亡的恶果。

案例2:男,33岁,因“腰及骨盆部外伤,肿痛、活动不能2小时”入住某县医院。体温呼吸正常,血压9/7Kpa。贫血貌,心肺无异常,全腹无触痛,腰部活动受限,右侧骶髂关节触痛(+),耻骨联合肿胀,触痛(+)。诊断:左髋臼骨折、左股骨头中心性脱位、右骶髂关节分离脱位、耻骨联合分离、创伤失血性休克、L4右横突骨折。入院后第二天晚出现腹胀且逐渐加重。第三天始体温升高,腹胀明显,无排气排便。第十八天左下腹部疼痛明显,左下腹穿刺,吸出脓性分泌物2ml。第19日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左盆腔处见一脓肿,内潴稀薄脓汁约100ml,并见少许粪便,直肠上段破裂,行腹腔引流术。术后第6日,左下腹引流口处有粪便溢出,体温在38.50C-39.50之间,转上级医院诊治。上级医院又行剖腹探查见乙状结肠中段断裂,行乙状结肠部分切除。患方认为,患者入院当日晚即出现腹胀、持续高烧现象,过了19天后才实施手术,且手术探查不细,未发现乙状结肠中段断裂,手术方式错误。由于误诊、漏诊而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导致乙状结肠部分切除的严重后果。经鉴定,构成四级医疗事故,医方承担完全责任 转贴于

导致医疗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为:

患者因外伤入住骨外科,病情较重,医生对骨科疾病进行诊治,治疗原则正确。对患者入院第二天即出现的腹胀、肠鸣音减弱、体温升高等症状未予重视。未给予全面系统的检查,未做腹透、腹部B超,当病情有变化时也未及时请普外科会诊,第十九天才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发现直肠上段破裂,此时腹腔脓肿已形成,但术中探查不彻底,未发现乙状结肠中段断裂,在有脓汁、粪便存在的情况下,未行结肠造瘘术,术式错误。术后6天,引流口处有粪便溢出,体温升高,病情加重,转上级医院行二次手术时发现乙状结肠断裂,最后行乙状结肠部分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