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区别

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区别

时间:2023-06-14 16:18:4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区别,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区别

第1篇

企业财务会计与事业单位会计是会计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推动着财务管理的发展。但是企业财务会计与事业单位会计存在着很大区别,只有掌握两者之间的区别,才能不断完善财务管理,才能促进企业财务会计与事业单位会计共同进步。

二、企业财务会计与事业单位会计的区别

(一)要素构成有区别

事业单位与企业财务会计在要素构成上有所区别,事业单位的要素主要是收入、资产、指出、负债、净资产,而企业财务会计要素主要是所有者权益、资产、收入、利润、负债、净资产。从所有者权益和净资产上来看,事业单位内部净资产本身就可以作为净资产,事业单位的净资产产权相对单一,一般是非营利性组织和企业所拥有。企业财务会计的所有者权益与事业单位内部净资产相对应,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就是将企业资产中的负债扣除后,企业所有者能够享受到的剩余权益部分。在构成要素中,我们能够发现,事业单位是没有利润这个会计要素的,因为事业单位基本是属于非营利性机构,所以不具备这一要素,而企业属于盈利机构,在会计期间,企业所获得的经营成果就是利润,利润是企业财务会计中重要的一个要素,是考察企业经营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从收入要素来看,事业单位的收入基本上是来自于财政拨款,是依法从财政部门或者相关上级单位取得的资金。而企业的收入来源于企业销售产品、提供服务等所获得。从支出要素来看,事业单位的支出主要就是消耗,也是资金消耗的一种表现,事业单位的支出大多数是用于基础建设、业务活动开展等。而企业财务会计中的支出是属于资金流出,支出是为了更多的收入,大多数是用于开展经营活动。

(二)核算方法和核算内容有区别

事业单位的核算方法与内容与企业财务会计的核算方法和内容有所区别,在核算部分会计业务时候,事业单位与企业会计在核算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上都存在明显差异,比如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盘亏的时候,一般是按照已提折?f,借记累计折旧科目处置,而事业单位一般是按照转入待处理资产,并按照待处置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借记待处理资产损溢科目。事业单位与企业会计在设置会计科目上也存在明显差异,事业单位设置会计科目相对比较简单,整体科目数量设置较少,而企业财务则相反,整体科目的设置更为全面、细化。在会计基本核算内容上,事业单位与企业财务会计也存在明显区别,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内容上不核算成本,如果有盈利性业务,核算的内容也只是内部成本,而企业财务会计则要将成本和算法作为核算基本方法。事业单位主要是对资金的费用和收入进行核算,而企业财务会计更多的是内部财务运行情况的体现,要做宏观管理。

(三)会计等式有区别

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大多数是来自财政拨款,所以事业单位财会管理上对资金使用情况会特别严格,事业单位的会计等式为支出+资产=收入+净资产+负债,从这个等式能够看出,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对资金使用情况,开展业务活动时的收支结余、净资产实际增值情况进行客观反映,用这样的方式来防止事业单位的资金滥用情况,通过这样的动态会计等式,能够完整反映出事业单位的资金收支情况,对事业单位来说也是比较科学的一个等式。事业单位内部资产负债表编制的时候,也可以参照这个会计等式。

企业财务会计的等式是资产=所有者权益+负债,因为对企业来说,要反应的是企业具体资金归属,采用这样的一个等式,也表明了企业拥有者与企业之间属于独立存在的关系,反映的是企业资产主要归属地与会计要素之间的各种数量关系。这与事业单位要反应的情况有所不同,企业财务会计等式是静态的,而事业单位是动态的,只有认清两只之间的会计等式的区别,才能促进共同发展。

(四)核算基础有区别

第2篇

1.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区别。

首先,职能区别。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职能区别是由二者侧重的服务对象的不同所决定的。管理会计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企业内部,因此也称之为内部会计。它的主要任务是对企业经营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为企业内部管理和决策人员提供预测、决算、控制和考核资料和依据。财务会计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企业外部的投资人、债权人、政府、或相关团体,主要任务是为服务对象编订企业的财务报表,对企业的固定资产进行科学评估,对企业的资本结构和经营成果进行详细说明,这些资料可以帮助企业的相关外部单位和个人做出正确决策。其次,服务对象的区别。财务会计对整个企业负责,对企业大大小小的事进行详尽的管理,管理内容非常的具体、繁杂;管理会计更加突出会计的管理职能,它指的是以人为中心的一种行为管理。二者所突出的行为侧重点是不同的,管理会计更加偏重于对企业内部不同层次的员工之间的行为管理,财务会计更加偏重于事无巨细的日常化管理。最后,管理信息的特征有所不同。管理会计管理关系到企业的未来发展,它是属于企业内部的基本机密,详细信息无需对外开放。而财务会计有固定的的格式,而且具体数据应该对外公开,并接受国家相关部门的审计与监督。

2.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联系。

虽然二者在形式和内容上有很大差别,但二者都是从传统会计学中分化而来的,二者之前的共通之处还是非常多的。企业的会计管理是企业进步的主要支撑,是企业发展信获取息的主要渠道,因此,只有将二者联合起来发展,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新趋势,使得企业经营更加顺畅。其次,要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各自的管理经验有机糅合起来,为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更多的创新指导和理论论证。

二、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结合优势及具体措施

1.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结合优势。

首先,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有机结合能够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强化企业的内部管理可以使得企业更加自信的应对市场竞争。企业的内部管理可以实现对资金的有效管理。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结合起来可以增强企业对企业财务的了解,为企业的发展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其次,两者的有机结合可以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资金利用率。如果将两个部分完全隔离开来,一方面会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另一方面会造成信息共享的延迟,将两个部门融合在一起可以有效解决这两大问题。

2.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结合的措施。

首先,要建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联合管理体制。良好的规章管理制度是企业发展的必要基础,为此,应该积极实现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有效结合,完善财务规章制度的具体内容,明确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规范和具体流程,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度,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工作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实现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协调发展。其次,从两者结合的战略角度出发制定企业的战略目标。制定企业的战略目标可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正确的指引。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有机结合在一起,可以将两者的优势结合起来,既充分发挥财务会计的资产评估职能,又充分发挥管理会计的方便决策职能,这样便可以依据企业的内部与外部信息制定出科学的战略目标,实现企业的动态化跟踪管理,促进企业的良性健康发展。

三、结语

第3篇

文 章 来 源自 3 e du教 育 网

一、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区别分析

(一)两者在内容方面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别虽然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都是服务企业自身的各项内部管理,但是两者所反映的经济活动存在着一定的区别。财务会计主要是反映企业已经发生或者是实际完成的一些经济业务,重点强调会计记录的连续性和全面性,侧重于对企业生产和经营活动开展历史性的描述。而管理会计的主要内容则是通过处理、收集和加工有关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的所有资料,有着比较鲜明的指向性。从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在内容方面存在着比较大的区别,在理解的时候应该给与特别的注意。(二)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所要核算的重点内容有着比较大的区别管理会计的核算重点是面向未来的,不仅仅要反映过去,同时重点在于能动的应用已经发生的会计信息和其他的相关资料,对于未来的前景开展预测,主要是属于“经营型”的会计。而财务会计的核算重点则主要是对企业过去经营的一种反应,单纯的为企业提供解释信息和历史信息,属于“报账型”的会计。因此从两者核算内容方面来看,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所要核算的重点内容有着比较大的区别。(三)两者的应用方法有着比较大的区别管理会计在进行核算的过程中方法相对来讲比较灵活,而财务会计则要相对的单一。财务会计在应用的过程中必须要以复式记账作为主要的依据,以货币为统一核算和计量的单位,依据固定的核算程序,借助一定的算术方法,对企业的经济活动开展记录和汇总,管理会计则要有着一定的差别,管理会计所反映的问题,很多都不是应用数字就能够完全解决的。主要是由其职能和对象共同决定的,在帮助企业管理者对未来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控制和规划的时候,一般会采取多种计量的单位,比如作业量、实物量等等,同时也使用多种方法开展评级,比如边际分析方法、盈亏平衡法等等,同时也要应用大量的数学知识,计算机技术等等。(四)两者之间所应用的会计方法不同管理会计所采取的专门的方法在一定的时期内可以灵活多样,管理会计人员采取什么样的原始资料,做什完全服从于内部管理的现实要求,通过搜集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相关信息,应用经济学、统计学和管理学的相关知识,对于企业的过去进行评价,同时发现深层次的问题,透彻的剖析企业的各项财务活动,挖掘企业的潜力,促进企业经济高速的向前发展。不仅仅如此,管理会计的内容还涉及到综合性的管理全过程,其分析结果相对于财务会计来讲,效用更高,财务会计在一定时期内,只需要采取一种专门的方法就可以满足企业发展的现实需求。(五)两者对于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不同管理会计工作的开展要求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必须要具备较为宽泛的知识以及比较扎实的理论,同时还要一定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有比较丰富的经营管理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创造性思维,所以管理会计的开展需要复合型的高级会计人员来完成。财务会计人员则没有那么高的要求,而且侧重点也有着一定的差异,财务会计的工作人员需要具备操作能力强,工作细致的专门人才来担任。(六)会计的主体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管理会计主要是以企业内部的各个责任单位作为会计的主体,对他们日常的经济活动和业绩进行控制盒考核,同时也要从全局出发,认真的考察各项决策和计划之间的平衡和综合。草屋会计主要是以整个企业为会计的主体,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概括、集中的成本信息,对企业的成本财务情况和经营的成果做出相应的考核和评价。(七)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会计程序不同管理会计的程序一般没有固定的模式,有着比较大的选择自由,通过情况下部涉及到账务处理和凭证的填制,同时报表也不会定期的编制,也没有固定的形势,在实践中可以依据管理人员的现实需要来进行编制。财务会计在编制的过程中则有着比较大的差别,有着凭证、账薄以及报表等所规定的格式,报表一般有季报、年报和月报等定期的编制的要求。从以上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程序上的差别可以看出,两者之间存在着程序不同的情况,在应用的过程中应该有所了解。

二、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之间的联系分析

依据西方会计学的一般解释,管理会计是从传统会计中所分离出来的,企业会计中相当于组织日常会计核算和期末对外报告的那部分内容称为财务会计,成为和管理会计相对应的一种概念。由此可见,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源于同一个母体,并且两者之间相互的依存,相互的制约。(一)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所服务的对象相互交叉实践过程中也有人将管理会计称之为内部会计,财务会计被称作是外部会计,但这仅仅只是表明两者之间服务对象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并不意味着两者之间在此问题上是完全割裂的。这是因为财务会计所提供的多个财务指标,比如成本和资金,对于企业管理者特别是高层的管理者来讲同样重要,这使他们制定决策和编制计划所不可缺少的。同样管理会计所提供的很多重要经济信息,以及依据这些信息所确定的目标和方针也是企业的外部投资人和债权人所必须了解的重要内容。由此可见,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在为谁服务的问题上,虽然存在着一定的共同之处,但是两者也存在着比较明显的交叉服务的特征。(二)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所研究的对象基本相同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同属于现代企业会计的两个不同的子系统,他们所研究的对象都是资金的运动,知识在空间和时间上有着不同的侧重点而已。空间上管理会计侧重于部门的和可供选择的经济活动以及所发出的信息,财务会计则侧重于企业整体的全部经济活动以及所发出的信息。从时间方面来讲,管理会计更加侧重于现在的和未来的经济活动以及所发出的信息,而财务会计则更加侧重于研究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和各种信息。(三)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原始资料基本相同管理会计在工作的过程中经常会直接饮用此物会计的一些凭证和账薄进行研究分析,有时还依据这些资料开展一定的加工和调整,编制成各种内部报表,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改善和经济效益的提升服务,财务会计有时也 把一些属于管理会计的信息应用在实际的工作之中。

三、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之间的融合探讨

(一)构建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两者之间有效的融合体系现代企业会计系统的完善标志是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之间不断的融合,这是目前企业发展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突破。构建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之间有效的融合体系能够很好的保障会计信息应用自如,同时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成本浪费。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其领导层和管理层应当重视管理会计在企业决策活动中的应用,特别是在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的应用,从而促进企业自身的健康发展。另外要最大限度的提升企业会计人员的素质,强化管理会计的教育,企业在发展中应该定期对会计人员开展定期或者是不定期的技能培训,从而促进企业的长足发展。最后还要应用恰当的方法收集和应用一些基础的数据,以最大限度的确保两者之间能够有效的进行融合,最终实现企业资料的优化,提升企业发展的质量。(二)构建确认的基础和相关的计量模式目前单一的权责发生制的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的财务会计的发展瓶颈,在确定的基础之上,一方面要考虑实际现金的使用情况,又要争取构建综合的权责发生制以及实际现金使用情况结合的基础模式,只有这样才可以将两者确认的基础协调好,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会计人员自身的工作量,降低劳动的强度,更好的服务于企业的投资者。目前金融市场上所不断出现的一些新工具在给确认基础带来利好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为计量模式的多元化打开了方便之门,在这样的环境下,会使用多种计量模式工作的财务会计计量方式发生了比较大的改变,比如采取现行成本计量存货和短期有价证券结合的积极融合。(三)利用变动成本法将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进行衔接变动成本法能够提供变动的成本资料,有利于管理会计的量本利分析和盈亏临街分析,可以为成本的控制以及经营决策提供客观科学的依据。同时变动成本还能够和责任会计、弹性预算以及标准成本进行结合,从而在生产经营和计划控制等环节发挥出十分重要的作用。实践过程中,将变动成本法引入到财务会计之中,可以很好的促进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之间的衔接,使得企业能更好的应用会计来服务自身的经营和管理活动。

四、小结

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区别,目前管理会计的体系还不够健全,发展管理会计体系还需要大量的人力与物力。管理会计的广泛应用还需要解决很多的问题,但只要政府能够重视,企业大力的进行推广,管理会计必定会在不远的将来得到广泛的应用。伴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管理会计的应用必定会成为我国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内在要求,也能够在企业经营和管理中充分的发挥出预测和决策分析评价的作用,为我国经济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十分重要的租用。(本文来自于《理论前沿》杂志。《理论前沿》杂志简介详见.)

文 章 来 源自 3 e du教 育 网

第4篇

关键词:税务会计;财务会计;分离;协调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8-0140-02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我国的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了严格执行税收制度,体现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要求,降低遵守税法的成本和财务核算成本,有必要分析和研究两者的关系,以便更好地将会计和税法结合起来。

一、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与区别

财务会计是通过对企业已完成的资金运动进行全面系统的核算和监督,为有关各方提供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等会计信息的经济管理活动。税务会计是以国家现行税收法律法规为依据,对纳税人应纳税款的形成、申报与缴纳进行核算和监督的经济管理活动。税务会计是税务与会计结合而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是区别于财务会计的一门特殊专业会计,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一)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

1.税务会计以财务会计为基础

税务会计对纳税人税务活动引起的资金运动进行核算,必须以财务会计为基础和依据,但需对财务会计记录进行合理加工。税务会计的资料来源于财务会计,它只是按税法规定正确计算企业应交的各种税费,并对涉税经济业务进行调整,做出调整会计分录,再融于财务会计账簿,最终反映到财务报表和各税种的申报表中。

2.现行的财务会计报告适应了税法的要求,体现了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协调性

按照税法的规定,对涉税经济业务进行调整后,应按调整后的会计凭证、账簿等资料编制财务会计报告。财务会计报告是企事业单位根据经过审核的会计账簿记录和有关资料,编制并对外提供的反映单位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书面文件。企业的税务会计处理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这种影响体现在财务会计报告中。

(二)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

1.核算对象和目标不同

财务会计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的记录和核算,目的是向企业的管理者、投资人、债权人、国家有关部门提供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满足各方决策的需要。税务会计反映和核算企业的涉税经济活动,即有关税款的计算、核算、申报与解缴等内容,目的是为国家税务部门和经营管理者提供纳税信息,保证国家及时、足额地征收税款,同时,通过合理筹划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

2.核算依据不同

财务会计以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为核算依据,会计人员按照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真实、客观地核算企事业单位的经济业务,不必考虑税法的规定。由于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有一定弹性,对某些会计事项,允许会计人员根据客观环境和自身理解,选择会计方法,这往往导致对相同经济业务的核算出现不同的会计结果。而税务会计以税收法规为核算依据,按照税法规定计算企业应向国家缴纳的各种税费金额并做出调整的会计分录,由于税法的强制性和统一性,对于相同经济业务的处理结果是一致的。

3.核算基础不同

以权责发生制为核算基础,遵循配比原则,允许企业在一定的情况下合理估计收益和费用,将某一会计期间的收入和费用相配比,反映该期间的经营成果。税务会计体现了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结合,以收付实现制为主,依据税法规定,确定当期应税收入和扣除费用,计算当期应缴纳税费,一般不允许企业对收益和费用进行估计。

4.核算原则不同

一是根据会计准则,财务会计的计量属性有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等,例如,为了保证财务会计信息的可靠和真实,对某些经济业务的核算放弃历史成本原则而采用公允价值。而纳税是法律行为,其合法性必须有可靠的证据作支持,因此税务会计恪守历史成本原则。二是按会计准则的规定,财务会计遵循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和谨慎性原则,对于某些会计事项需采用主观估计方法,应充分估计风险和损失,且不得高估收益或资产,不得低估损失或负债。而由于税收的强制性,税务会计不考虑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和谨慎性原则,对任何涉税事项的确认、计量都应有明确的法律依据,不能估计。

5.基本要素不同

财务会计有六个要素,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为了反映经济活动的具体内容,对各要素进行详细的分类。税务会计有五个要素,即计税依据、应税收入、扣除费用、应税所得、应纳税额,按税法规定反映与纳税有关的经济活动。应税收入、扣除费用与财务会计中的收入、费用是不同的概念,即税法对于收入、费用的确认范围、时间、标准、方法与会计准则不同。

二、我国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分离及协调

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同属于会计领域,财务会计立足于微观层次,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而税务会计立足宏观层次,保证国家及时、足额地征收税费,二者在各自的方向独立发展。由于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的目的和导向不同,且我国的税法很难与财务会计完全融合,因此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我国的税务会计仍然要采用以分离型为主、混合型为辅的一种税务会计模式。

(一)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分离的原因

1.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

在改革开放之前的计划经济时代,由于会计信息使用主体单一,我国采用财税合一型税务会计模式,税务会计未从财务会计中分离。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会计信息使用主体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会计制度和税收法规开始按照各自不同的方向发展。由于各信息使用主体有着不同的需求,例如:投资者、债权人利用会计信息了解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政府利用税务信息监督纳税人的纳税情况,这使得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的区别加大,二者相分离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2.有助于完善中国税制及税收征管

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深入时期,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从不同角度监督经济活动,保证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相分离,有助于完善中国税制和税收征管,有利于发挥税收征集国家财政收入和调节经济运行的双重作用。

3.有助于建立和完善会计准则体系

我国会计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适应市场经济需求,建立和完善会计准则体系,保证会计核算的客观性和一定程度的灵活性。只有将税务会计从财务会计中分离出来,才能使企业在遵循新的会计制度和准则的基础上,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本企业的会计处理方法,充分发挥财务会计的核算、监督作用,提供真实、客观、公允的会计信息。

(二)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协调

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分离适应了不同信息使用主体的需求,但两者的分离会产生一些问题,如:使得征税困难,提高了税收征管的成本;增加了纳税人财务核算成本及人员培训成本等。因此,为了实现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各自目标,在分离的同时,应注意两者的协调与配合,构建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良性互动关系。加强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的协调,能使国家税收管理成本降低,从宏观角度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有利于对企业制度和结构进行优化,减少企业的纳税风险。

为了使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更好地协调,应注意以下方面。

⒈完善税务会计理论构建

改革和完善税制,借鉴国际惯例,使税法主动向会计准则靠拢。一是应进一步完善税务会计理论,形成符合我国企业发展状况以及我国税法的税务会计理论体系,在管理层面上税收法律法规和会计制度要相互配合与合作,协调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关系,让两者在协调中得到良性发展。二是完善税务会计核算的内容,减少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差异。例如,在所得税的处理方面,减少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在内容上的不一致,要以所得税制度为基础,保证会计制度与税收人之间的统一。与此同时,放宽应税费用的列支标准,加大纳税扣除,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

⒉加强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在信息方面的沟通

首先,会计通过披露真实有效的信息来配合税务工作,税务机关应充分利用披露的会计信息,督促企业及时、足额纳税,以提高税务机关的税收征管效率。其次,各相关部门应利用各种渠道宣传和推广税法、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及其他经济法规,使社会群体树立法律观念,促使人们自觉按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会计业务处理,并按税收法规对涉税业务进行调整。

⒊统一会计核算基础

第5篇

【关键词】财务会计;税务会计;确认计量;比较

一、前言

在企业管理中,会计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分类上看,企业会计包含比较多的类型,且每种类型都具备不同的依据。对于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来说,会计准则具有基础性的作用,是其存在的依赖,而对于税务会计管理工作来说,税法为其开展的依据,由于在依据上的差异,这两项工作也具有不同的目的,由此导致确认计量时区别的存在。企业应正确认识二者在确认计量方面的区别,以便于有效的开展会计工作,提升企业财务管理的效果。

二、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目标

1.财务会计目标

财务会计各项工作的开展以会计准则为基础,在整个财务会计系统中,财务会计目标的地位十分重要,会计要素的构建、会计计量的开展等均需要以目标为出发点。一般来说,关于财务会计目标的理论有两种,一种为受托责任理论,此种理论的产生背景为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所有者经营管理资源时,委托经营者进行,经营者通过对资源的有效管理及运营,保值的同时实现增值的目的,同时,经营者还承担着将受托责任履行情况如实的报告给所有者的义务,由此看来,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如实反应即为财务会计的目标;另一种为决策有用理论,该理论中,将对决策有用的信息提供给信息使用者为会计目标。

西方各个国家在研究财务会计目标时,多认可决策有用论,即财务会计的首要目标即提供决策有用信息。与外国相比,我国对财务会计目标的研究开始的比较晚,但关于财务会计目标理论,我国学者提出了众多的观点,比如决策有用观点、双重会计目标观点、提高经济效益观点等。直至2006年,我国并实施了《企业会计准则》,该准则中对财务会计目标做出了明确的描述:企业应编制财务报告,报告中包含相关的会计信息,如财务状况、现金流量等,呈报给财务报告使用者,依据其中的会计信息,将经营者履行责任的情况反映出来,便于使用者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

2.税务会计目标

税务会计工作的开展以税法为基础,因此,其目标的确定也应基于税法。我国的经济发展到市场经济阶段后,必然会形成税务会计这一产物。随着经济管理体制的发展、法律制度的完善,这些因素共同作用财务会计,促使其分离出税务会计。1987年,美国开拓性的研究了税务会计理论,并推出《收入法案》,在该法案中明确指出,税务会计的目标包含狭义与广义之分,从狭义上讲,企业在开展经济业务时,收入与费用应何时确认为与纳税有关的工作即为税务会计的目标,而在广义方面,企业开展经济业务过程中的收入与费用是否与纳税有关的确定为税务会计目标。

关于税务会计目标,我国学者也形成了比较多的研究成果,有的学者认为,出于企业最终财务利益实现的考虑,应具体的划分税务会计目标,其中,基本目标是指企业经济活动与税法规定相符合,具体目标是指将税务会计信息提供给使用者,以便于正确的进行税务决策,并保证涉税利益最大。也有学者指出,税务会计目标具有双向性的特征,即为纳税双方提供服务。“以税法为准绳”为税务会计执法性的体现,由于纳税人为税务会计信息的真正使用者,因此,税务会计主体才是纳税人。由以上叙事可知,双重性为税务会计目标的特征,一方面,决策有用信息应提供给税务管理当局;另一方面,还应提供给纳税企业管理当局。

三、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确认计量比较

1.相关性原则的比较

财务会计之所以要应用相关性原则,主要目的是对企业会计信息作出约束与规定,以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准确性,避免虚假、错误会计信息的存在。在相关性原则的约束下,财务报表使用者可有效的了解企业经营状况。会计核算目的的满足为会计信息的价值所在,而这也正是相关性所强调的。此外,财务会计信息还应关联于企业财务报告、相关决策等,并保持一致,以便于通过会计核算及管理工作,促使会计管理人员详细的了解会计报告,预测、决策财务会计管理,保证财务会计工作高效、优质的完成,实现企业的良好发展。因此,财务会计确认计量中,相关性原则作用重大,可指导财务会计工作的开展,并保证工作顺利、有效的进行。

与财务会计相比,税务会计与其之间的区别非常大,主要区别在于税务会计开展确认和计量工作时,前提表现为支出与其收入必须相关。税法的相关规定中,企业有两方面的相关收入,一方面,企业支出付出的目的必须为经济利益,与此无关时,不能扣除支出;另一方面,企业支出能够促使企业经济利益的显著提升,如广告费,理论上来看,应全额扣除此种支出,但为了避免企业偷税行为的存在,税法中设置了相应的扣除标准。总之,税务会计扣除时,支出必须与其收入直接联系,以保证国家税收工作良好的开展。

通过比较这两种会计的相关性原则发现,确认计量过程中,存在的差别比较大,应认真对待,避免错误的发生,保证确认计量的准确性,提高会计工作效能,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

2.权责发生制原则的比较

开展财务会计核算工作时,应以会计准则为依据,在确认、报告及计量中,核算会计业务的依据为权责发生制,会计工作的真实性及及时性能够有效保证。对于财务会计来说,确认和计量工作特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确认企业收入过程中,确认和计量工作应当在收入发生当期开展,提前开展或延后开展均不允许,由此,才能将企业当期收入准确的反映出来;另一方面,在税法会计中,应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开展企业所缴纳的所得税的确认、计量工作。但在实际实践过程中,单纯根据权责发生制进行税务会计确认计量工作时,可能会发生比较多的问题,比如货物销售采取分期收款方式时,考虑纳税必要资金,税法中规定,确定收入的实现以合同约定收款日期为依据,此时,即不适合采用权责发生制,会计核算工作应按照收付实现制进行。企业税务会计核算工作仅根据权责发生制开展时,将会严重的影响其经营与管理,甚至出现违规行为,增加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隐患。因此,税务会计确认计量工作开展过程中,应以企业收入与支出的实际情况为参照,详细核算应纳所得税,实现准确、合理的纳税,尽量避免纳税问题的存在,保证国家税收安全。

3.重要性原则的比较

所谓重要性原则,是指企业在进行会计方法与程序的选择工作时,应该对经济业务性质充分考虑,并以特定经济业务影响经济决策的程度为依据,以保证选择的合理性。企业中,部分业务的确认计量工作应按照重要性原则开展,要谨慎选择确认计量方法,尽量将其对企业的影响降至最低。财务会计开展确认计量工作时,企业的财务管理及现金流量状况均能够通过其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反映出来。同时,管理财务管理及现金量期间,企业管理成果、经营决策、经营效益也应全面的体现出来,以能充分的运用确认计量工作,发挥财务会计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不过,税务会计在开展确认计量工作时,不仅企业实际的财务状况要能够通过财务管理活动体现出来,税法规定更应在财务管理活动中反映出来,确认计量在税法相关规定的基础上开展,企业经营状况、管理状况、业务情况、规模大小等均不考虑。无论在何种企业,在税法面前都是平等的,均需要按照税法的规定开展税务会计确认计量工作。以上就是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在重要性原则方面的区别,企业会计开展确认计量工作时,应准确的把握二者的区别,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四、结论

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作用都十分重要,财务管理人员应认真对待二者在确认计量方面的差异,以正确的方法开展确认计量工作,提升工作效果,从而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效果,促进企业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梦超.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在收入确认与计量上的差异比较[J].商场现代化,2016,(02):196-198.

[2]裴新利.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披露边界的比较及启示[J].商业会计,2012,(15):13-15.

[3]马雪.税务会计确认计量原则与财务会计比较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24):4-5.

[4]李倩.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公允价值的比较及其相互借鉴[J].现代经济信息,2014,(17):324-325.

第6篇

关键词:管理会计;财务会计;发展趋势

一、管理会计简析

管理会计从传统的财务会计中脱离出来,最早出现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才开始引入我国,主要职能涉及计划、考核、控制、决策,并通过一系列专门方法,利用财务会计提供的信息及其它相关资料进行整理、计算对比、分析,使企业各级管理人员能据以对日常发生的一切经济活动进行规划与控制。将筹资、投资、资金运用、资金耗费、资金收回及资金分配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将预测分析、决策分析、控制分析和评价分析作为其主要环节,帮助经营者做出各种经营决策的一整套信息处理系统。

现代企业基本上是两权分离的体制,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是出资和受资经营的关系,由于出资和受资经营本身都是财务行为,因此这种关系实质上是一种财务关系。企业财务管理权必然要在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分割,形成所有者财务和经营者财务。所有者财务与经营者财务均需要相应的信息体系,会计的两大分支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正好可以分别侧重于其特有的服务对象,最终形成对内对外的会计信息服务。管理会计的服务主要是内向的,侧重于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主要服务于经营者财务,比如企业内部的管理者。

二、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本质区别促进管理会计成长

    管理会计作为一个独立的会计分支形成后,企业会计便主要由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部分内容所组成。就会计对象与会计目的而言,两者的对象都没离开资金范畴,即都是企业的资金运动。研究资金运动,其客观存在有二重性。第一,价值具有增殖性,企业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生产者,其投入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必须在运动中不断地增殖,这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也是资金的基本属性。第二,资金运动的特殊性,资金运动必然依赖一定的经济关系如体现出来的产权关系、债权关系、分配关系等。说明资金运动要在特定的经济关系中进行,其运动的过程也是特定的经济关系的运动过程。

再根据资金运动的二重性分析来看,财务会计是以资金运动的特殊性作为其存在的基础和其核算与监督的内容。财务会计核算与监督的基本目的在于正确处理经济关系,维护人们的经济利益,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和保障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进行。管理会计则是以价值增殖过程作为其存在基础的,由于价值增殖是在人的参与下有意识、有目的的进行的活动,那么只有对价值增殖过程进行科学的运筹、规划与控制,才能实现增殖并达到预期目标。财务会计以维护相关人的经济利益为目的,管理会计以追求企业经济效益为目的的这是其二者的本质区别。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区别具体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主体不同 财务会计往往以整个企业为工作主体;管理会计主要以企业内部各层次的责任单位为主体,更为突出以人为中心的行为管理,同时兼顾企业主体。

2、基本职能不同  财务会计履行反映、报告企业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职能,属于“报账型会计”;管理会计主要履行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考核的职能,属于“经营型会计”。

3、具体工作目标不同 财务会计工作的侧重点在于为企业外界利害关系团体或个人提供会计信息服务;管理会计作为企业会计的内部管理系统,其工作侧重点主要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

4、依据不同 财务会计受“公认会计原则”的限制和约束;管理会计则不。

5、处理方法及程序不同 财务会计核算时往往只需运用简单的算术方法,遵循固定的会计循环程序;管理会计适用的方法灵活多样,工作程序性较差。

6、信息特征不同 (1)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信息时间特征不同:前者大多为过去时态;后者则跨越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时态。(2) 信息载体不同:财务会计在对外公开提供信息时,其载体是具有固定格式和固定报告日期的财务报表;管理会计大多以没有统一格式、不固定报告日期和不对外公开的内部报告为其信息载体。(3) 信息属性不同:财务会计主要向企业外部利益关系集团提供以货币为计量单位的信息,并使这些信息满足全面性、系统性、连续性、综合性、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原则和要求;管理会计在向企业内部管理部门提供定量信息时,除了价值单位外,还经常使用非价值单位,此外还可以根据部分单位的需要,提供定性的、特定的、有选择的、不强求计算精确的,以及不具有法律效用的信息。

7、体系的完善程度不同 财务会计工作具有规范性和统一性,体系相对成熟,形成了通用的会计规范和统一的会计模式;管理会计缺乏规范性和统一性,体系尚不健全。

当然,事物之间的差异只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它们作为会计工作的两个方面是不可能截然分开的。存在区别恰能说明,市场主体信息需求的各异、目标任务的不同和外部经济环境发展都对管理会计的产生及成长起一定的促进作用。

第7篇

一、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在新形势下的基础理论

1.什么是财务会计

财务会计是向企业利益相关的人员反应企业的运营信息以及财务报表,在此之前还要根据会计与计量来反映日常企业的运营活动。并且这些信息都要得以验证,必须达到真实可信的要求。

2.什么是管理会计

管理会计是控制企业成本和管理的内容,综合各种计量方法的运用来提取企业的财务信息,提供的信息有利于为企业对未来发展进行预测以及对企业管理战略进行研究。

3.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区别

(1)系统操作特点的区别

财务会计要求严格根据会计准则等法规和准则,反映财务信息并且严格把控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管理会计则根据不同的需要来对企业进行管理,会计准则发挥更大的灵活性,对各个规章和法规进行限制。

(2)会计人员在工作上的要求区别

财务会计工作人员要严格根据会计准则和会计法规来办理业务,对每一个财务处理都要通过编制会计凭证,熟悉处理其财务会计的程序并有效无误的完成。管理会计工作人员的要求是不仅是要掌握财务会计账户模式,还需要运用多种的科学知识对工作中生成的数据作准确的计量记录和报告分析。进而充分利用宽泛的科学知识进行有效的分析并解决管理会计工作中发现的财务问题。

(3)在精确度方面的要求区别

财务会计是要求真实和完整的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并且要求提供精确的财务数据。管理会计则是需要提供全面的信息来协助企业作出经济决策,对精确度上面没有绝对的要求。但管理会计参与经济决策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企业的需求,要根据条件和变化去提供所需的信息。

(4)操作手段和方法的区别

财务会计使用比较多的记账方法是复式记账法,编制财务报表以提供给外部需要使用财务报表的人员,外部人员根据财务报表上的财务决算和数据进行整合,来取得有用的财务信息。然后使用管理会计运筹学计算机技术和成本分析,进行报表预算统计,保证内部财务报表的有效性和生产的高效性,提供及时的信息。财务会计方法的账目与传统程序的格式方法是单一的,无法满足企业的需要。与之相比有明显区别的管理会计则是以不在规定格式的标准化程序上,全方面服从业务中所需要做的业务管理需求,充足的个人空间可以体现出管理会计的多样性。

(5)侧重点的区别

财务会计是从客观角度用真实、可靠的数据来体现企业在日常活动的经营信息。它的侧重点就在于反映和记录企业过去的财务状况,因为财务会计具有反映和记录过去发生的财务问题的单一性,所以属于一种报告型会计。而管理会计侧重点是根据财务会计那里反映和记录的各种数据对未来企业经济战略发展作出的计算和预测分析,是属于经济决策会计。

二、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必要性

1.有利于服务与发展企业的长远利益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优势和特点就是能够积极参与企业的管理,换句话说就是在发展企业的过程中,利用财务统计的信息优势可以准确的调整企业的各项行为,指导企业更好的作为,因此融合两种会计形式不只是着眼企业的当前,更是为企业未来的又好又快发展起到至为关键的促进作用。

2.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

通过管理会计增加对数据的加工能力,就可以大大增加信息的数据量,对得到的数据进行针对性的完整统计再用以预测。这样就可以让管理人员更全面的看到整个信息数据,以此达成管理信息的共享,和实现财务信息的实时掌握。

3.互补整合,提高综合优势

根据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进出理论可以看出,财务会计模式不能单独操作,无论两种模式中哪种模式进行单独操作的话就会出现很大的弊端,但是上述两者之间具有互补性。所以,进行整合系统和结构,是首要关键的步骤。就是说对现有的这两种会计系统进行统一的同时保留两者的优势,并把两者的系统加以互补。这样一来,不但提高了企业财务管理水平,而且让运行模式达到了更加理想化的状态[2]。

三、实现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在新形势下的建议

1.规划建立出系统完备的现代化企业会计制度

成熟完善的规则体系制度是任何有效运行的事物都不能离开的准则,科学的会计准则是企业会计运行的关键导师。让财务工作人员的权限更加清晰,分工更加的明确,推进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在协助调配各项资源上得到稳健发展,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让企业管理层及领导对公司的各项决策可以拿出最佳合宜的发展策略。所以,建立完备的会计体系制度应该是现代企业逐步需要去实现的目标。

2.树立健全正确的会计思想观念

在达到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过程中,首先企业要意识到两者融合的重要性,它能够全方面的支持企业发展中所需要的信息数据;另外企业要重视企业发展中会计工作人员的重要性,企业的财务安全都与会计工作人员的水平紧密相关,增速现代化企业会计体系的建立,着力招入高素质水平的会计人才,不断提升财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切忌一挥而就,要根据会计各个流程方面循序渐进的统筹安排,把可能会出现的潜在问题妥当处理,达成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恰好融合。

3.设置管理会计的独立部门

企业可以考虑把现在的财务管理与预算等等这些是管理会计的职能从财务部门里分离出来,然后设立独立的管理会计部门,这样做是由于当下大多企业的财务部门里把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职能都承担着,容易造成财务管理与预算的混乱,使得企业中的会计工作很多时候不能得到高效地运作,所以单独设立专属的管理会计部门很有必要。接着考虑企业在实际经营上的状况,把两者会计妥善融合到企业的生产经营里面去,企业的生产便可以得到成本控制,企业的经营也可以顺利进行绩效考核[3]。

四、结束语

第8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企业单位;财务会计;区别;预算会计

众所周知,事业单位和企业由于性质的差异,事业单位的会计同企业财务会计相比有明显地区别。在新阶段,强化对事业单位会计同企业财务会计区别的探究,将会有利于健全企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体系,进一步推进国家会计制度管理的规范化和高效化。本文就两者区别展开科学论述。

一、会计核算的方法和内容上的区别

一般而言,企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在会计核算方法与内容上的区别集中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首先,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通常不推行成本化核算,针对若干有利润型的业务,仅开展内部的成本核算;企业大都运用成本核算的办法完成财管工作。其次,会计业务核算的具体办法有所区别,事业单位在管理固定资产时通常对应于固定基金,固定资产并不折旧,购入时,大都依靠借款方增设事业类支出,贷方削减存款开支,借方会增加固定资产,而贷方则增加固定基金,在会计核算原则上,事业单位始终秉持专款专用的基本准则;企业财会的固定资产要计提折旧,当购入时,借方会增加固定资产,贷方则采取提高应付款或削减存款的手段,在计提折旧阶段,借方会增加一定的成本,贷方则专门增加累计折旧。第三,会计科目的设定有所不同,事业单位在科目设定上比较简单,科目实际数量相对少些;企业财会在科目设定方面十分广泛与系统化。

二、会计核算基础方面的区别

事业单位的会计员工会严格按照单位现金资产运作情形,采用收入实现制核算会计内容。然而,企业的财会把权责发生制当作施行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要前提,权责发生制主要指将企业应收应付作为明确收支的中心环节,换言之,不管这类款项在现实中是否收入与支付,但凡能反映企业本阶段运营状况的收支,均应充当企业本期的收支。

三、概念和适用范围的区别

在概念上,事业单位的会计是负责单位内部核算、监管国家预算执行状况的会计的合称;企业财会主要以会计的基本规则为工作要求,灵活采用会计方法和原理,监督并核算企业的经济行为,向企业以外利益当事人提供企业的运营管理情况、现实财务状况、资金流量等信息的金融活动。

在适用范围上,事业单位的会计适用于缺乏国家管理与社会类生产职能的、直接或间接服务于人们生产生活的单位,比如,科教文卫单位、老年公寓、孤儿院等;企业财会主要适用于以创造利润为目标的从事经营性经济活动的各种企业,比如,建筑类企业、工商类企业以及餐饮旅游业服务业等。

四、会计报表内容上的区别

通常意义上,事业单位会计报告主要有资产负债表、收支表、附表和会计报表等内容,而企业财会报表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总表、利润表和企业主的权益变更表等内容。企事业单位在财会管理的途中,要紧密依照自身实际的经营状况,立足于会计基础的现况,待收到所属部门报表时,严密审核会计报表中信息数据的精准性和真实性,除此以外,还需进一步审核表和表之间的数据信息,不放过口径的同一性,在审核无误后再编制汇总报表。

五、会计核算过程中的复杂性和目标存在区别

毋庸置疑,事业单位在开展会计核算工作时仅涉及预算的收支,缺乏生产与销售两大环节,核算过程较为简单,复杂性相对低;企业进行财务会计时,其核算过程所涉环节较多,尤其对于工业企业而言,包括供应、生产和销售三大环节,核算的整个过程相对复杂,特别在核算成本方面具有一整套相对独立的体系方法。

在会计核算目标方面,事业单位与企业在会计管理上仍有一定的区别,事业单位开展预算核算工作旨在细致严格地监督预算,凸显预算执行情况,最大限度地确保国有资产的完好和安全;企业推行财会工作,主要目标在于经由会计核算,力求用尽可能少的资金投入实现企业生产经营效益的最大化和最优化。

六、会计构成要素存在区别

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由五大会计要素构成,一般为负债、资产、净资产、收入、开支;企业财会管理过程由下列六种会计要素组成,包括负债、企业所有人权益、利润、费用、资产和负债。即便会计要素的名称一致,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同企业财会在内容层面上也有相当大的区别。

七、结语

综上所述,会计作为监督和体现人类再生产过程中资金运作的经济管理活动,虽事业单位会计同企业财会存有诸多显著地区别,然而,会计发挥监督与核算的两大职能是始终不会变的,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人们必将对事业单位会计管理与企业财会的区别愈发关注。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同企业财会在会计核算的方法、内容、基础、会计管理的目标及适用范围,会计报表的具体内容、会计构成要素等诸多方面有所差异,在新时期,唯有正确对待和掌握两者之间的区别,在管理账务的途中,遵循各自相应的法律准则,才会快速提高企事业单位的财管水平。

参考文献:

[1]钟怀振:事业单位会计改革思考[J].财会通讯. 2009(25).

[2]唐振达 杨清源:对事业单位引入权责发生制问题的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01).

第9篇

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作为会计的两个分支,既有本质的区别,又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辩证的关系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两者融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区别

一方面,职能作用不同。财务会计的主要职能是向外部利益相关者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职能作用侧重于企业外部。而管理会计的主要职能是为企业内部提供财务和非财务信息,便于监控和评估企业的经营活动,职能作用侧重于企业内部。其次,监督对象和路径不同。管理会计反映的是企业内部单元的效率,采用的是不同层级之间的监督和评价。财务会计反映的是企业总体效率,采用的是外部利益相关者对管理层的监督和评价。另外,依据的标准和遵循的原则不同。财务会计有公认的会计准则,并带有强制性。而管理会计反映企业内部经营活动,不受法律法规限制,一切以改进企业管理水平为原则。

(二)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联系

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在企业实践活动中也不是完全分离的,而是具有极其密切的联系。第一,服务对象方面。两者都是记录、核算和评价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以提高企业整体经济效益为目标,反映和监督企业的价值产生过程,最主要的职能目标要求是一致的。第二,核算内容方面。两者的核算对象都是企业的资金运动和价值活动,随着管理会计的发展,两者的核算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是同源的。第三,信息来源方面。两者所使用的初始信息,均来自企业的经营活动。管理会计的内容是在传统的财务会计内容上更进一步的延展,突破了传统财务会计只关注数据信息的特点,而是更多关注数据信息的整合以及对战略决策的贡献。

二、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融合的可行性分析

(一)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目标的统一化

从会计学角度,会计的职能反映在现代生产活动中,体现为加强企业管理,在有效配置内部资源基础上,合理安排生产能力。而从经济学角度,公开的财务信息能使社会资源流向效率更高的项目,有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不断完善生产关系,通过财务会计信息记录企业资源的流转和收益,并将信息提供给企业各利益相关者,以供各利益相关者监督和检查企业管理者受托责任的履行,确保委托关系平衡和产权主体利益。因此,两者通过内外结合的方式,共同服务于企业管理,实现会计最本质的职能。

(二)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边界的模糊化

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这些变化对会计信息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企业需要关注更多未来性、前瞻性和长期性的信息,从而为发展战略制定和经营活动决策提供信息支持。一方面,财务会计不再依靠以交易价格为基础的传统历史成本属性,而是转向能为决策者提供更有用信息的公允价值会计。另外,从管理会计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来看,也呈现出从一开始的基于历史信息的短期计划和控制,到面向未来的战略规划、执行和控制的转变的趋势。这些变化使得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两者的边界模糊化,重新呈现融合趋势,主要表现在财务报告方面,信息提供者与使用者的界限逐渐模糊,外部财务报告与内部财务报告具有了融合的可能性。

三、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融合的理论基础———利益相关者理论

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是从原始会计活动中派生出来的分支,是原始会计活动职能的外延和功能的扩大,是会计管理的一种技术分工,两者本质相同,职能上互相耦合,最终目标都是维护企业内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监督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提高企业经营效率。虽然经过多年的演变,形成了各自独立的体系,但在实践中,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从来都不是孤立的系统,而是在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有着密切而不可分割的联系。我们认为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融合在理论上具有可能性,同时利益相关者理论为两者的融合提供基础。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战略管理观”就是把利益相关者和企业战略管理结合起来,意识到利益相关者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发挥的作用,并应较多的考虑其利益。利益相关者理论战略管理观重视企业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在这一点上,与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相融合的分析视角是相同的,两者边界的模糊性,以及在提供外部信息时考虑利益相关者,其实也是理论相通的一种体现。因此,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服务对象发生融合,是两者最终融合的一种体现和开始。

四、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融合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有利于发挥会计的管理职能

会计作为一项管理活动,通过反映和监督经济事项,在企业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财务会计通过对经济事项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实现企业对资金、原材料等的管理,其本质上是对“物”的管理。而管理会计通过全面预算管理、绩效考核评价等方法,达到分解任务、明确责任的目的,以对经济活动的管理为出发点,但最终实现的是对“人”的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贯穿会计管理过程的始终,两者的融合,可以使对“人”的管理和对“物”的管理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会计更好地发挥其管理职能。

(二)有利于建立企业战略和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

第10篇

关键词:管理会计;财务会计;区别联系

中图分类号:F234.4文献标识码: A

企业会计主要分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这两个重要方面,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管理会计侧重于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对象主要是内部的财务管理,这能够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效益。财务会计对企业外界有经济关系的团体和个人进行财务统计报告。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彼此协调运行紧密联系。

一、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区别

(一)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

1. 服务对象不同。在会计报表的报送对象方面,会财务会计定期将计报表提供给投资者和债权人的,而管理会计提供给会计报表的对象则是企业管理当局和相关管理人员。因此它们所提供的对象是不同的。这就明确了其二者在企业中的不同职能。

2. 职能作用不同。管理会计是将需要作为依据,进一步加工、控制和延伸财务会计所提供的历史资料。对于将来所面对的工作一定要很重视,对于过去一定要勇于面对,要明确对过去的分析就是要为了能够在将来的时间力有更好的策划,将重点放在对将来的预测,决策和规划以及对现在的控制、考核和监督。财务会计则是以反映过去为主要特点的,其核算与监督的对象都是实际发生或已经存在的财务会计,而实际已经发生的经济记录和核算,都是按照客观性原则,历史成本原则来要求的,从而形成基本的财务信息系统,侧重于核算和监督。

3. 工作主体不同。管理会计工作它所服务的对象是多方面的,整个企业或者企业内部的局部或者是针对其中的一些部门,再或者就是刻指某一个环节,这些都是它所服务的对象,它在这些对象中所起到的作用就是控制、评价和考核,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它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而财务会计所面临的对象相对来讲就比较单一了,它只在整个企业中发挥作用,并没有向管理会计那样进行细致的管理和划分,它所提供的资料相对来说是比较集中的,然后再进行综合考核,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评价,完整的反应会计工作,监督企业整个活动过程。

4. 信息精确度不同。管理会计所提供的信息都是有预测性的,达不到完全的准确;财务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全部都是历史信息,它的目标就是将过去准确地反映出来。

二、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的联系

1.许多基本方法是相同的、共享的

管理会计是一门方法论很强的学科,其中许多方法如量本利分析、目标管理、标准成本制度、存货控制方法、全面预算编制、成本效益分析、内部结算中心制等,可直接应用于财务管理。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计划、财务控制、财务分析、财务考核的方法也可应用于管理会计。在技术方法的应用上他们是相互借鉴、相互影响的,有许多方法可以共享. 今后在技术方法上、管理方法上是否还要相互借鉴、相互影响呢? 这要看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与管理会计目标是否要求这样做。

2 、基本作用大都是相似的

通过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工作的开展,都能起到以下一些基本作用: 第一,可以更好地组织企业的经济活动,降低成本,增加利润,加速资金周转,提高经济效益,减少决策失误,避免损失浪费。第二,可以调动企业员工参与经营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使更多的人关心企业的财务状况和命运。第三,可以进一步加强经济责任制,提高劳动效率,改善经营管理,纠正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偏差,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3 、管理循环(环节)上也是很相似的

财务管理按照以下这样的基本环节开展工作,即在明确了财务目标的基础上开展财务预测,进行财务决策,编制财务计划,实行财务控制,搞好财务分析,做好财务考核工作。管理会计亦按照这样一些基本环节来开展工作,即在企业经营目标的指导下.首先进行会计预测,然后进行会计决策,编制全面预算(包含财务计划) ,实行有效的会计控制(主要是信息反馈控制) ,搞好会计分析,做好会计指标考核工作。通过这样一系列工作的不断开展,不断提高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的工作水平.

4 、实际工作中两者紧密配合协同作战

财务管理是一个综合的价值管理系统,而管理会计则是一个综合的以价值为主的信息管理系统。财务管理本身不是一个信息系统,它要有效地开展工作,除了利用好自身可以直接取得的财务信息外,它还得利用管理会计提供的相关信息。为了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活动是紧密配合的,而不是相互分离的;是协同作战的,而不是各自为战的。这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4.1本量利分析深入诠释损益表

财务会计最终形成静态的财务报表,可以揭示一些财务数据的变化趋势,但是很难深入揭示动态的财务管理水平。另外,静态的财务报表被粉饰的风险极大。作为企业决策层很难通过静态报表了解具体的成本情况,决定成本的先决因素在报表中无法找到答案。

管理会计最大的特点是反映动态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管理会计的本量利分析是通过对企业产品成本性态的分析,将产品成本分为:变动成本、半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包括:约束性固定成本和酌量性固定成本),这一点在对制造费用进行三因素分析上体现的淋漓尽致。管理会计让决策层看到影响企业销售产品损益的真实因素,边际收益、边际成本、安全边际等边际指标成为分析的重点。

4.2静态报表成为管理决策的基础

财务会计作为传统会计体系,其“ 主外”的思维定式已根深蒂固,企业决策层一般也都会高度关注其最终对外提供的财务报告。相反,管理会计由于在我国起步比较晚,有一些理念还未被企业决策层接受。在企业管理过程中,边际收益的理念还不成熟,还停留在理论层面。所以,企业的管理会计还是在财务会计的影子下进行。在实务工作中,管理会计人员很难按照理论上的要求正确的划分“酌量性固定成本”、“约束性固定成本”、“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制造费用”等管理会计所涉及的成本。通常情况下,实务工作者先确定固定成本或制造费用总额,然后通过做差的方式进行相关成本的确认,科学性、规范性不足。实际上,除了一些较规范的大中型企业有标准管理会计体系以外,大多企业还停留在财务会计的成本核算阶段。

4.3提高决策层财务决策的科学性和可执行性

作为会计的两大分支,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核心目的都是为企业决策者根据相关的财务信息做出科学决策服务的。完善企业的经营管理,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是企业管理的最高理想,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提供的决策信息是否有效。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通过财务信息资源共享,为企业决策者提供相关性高、可靠性强的决策信息。在决策时,通过两者不同的分析方法相互验证、相互融合,客观、明晰地反映了企业经济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弊端,为企业决策者化解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矛盾与冲突提供了方向。

三、结束语

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都在企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补充,相互渗透,始终存在着“此中有彼,彼中有此”的紧密联系。

参考文献:

[1]冷艳雨.有关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关系的探讨[J].经营管理者. 2010(24).

第11篇

(一)四门课程的独立性分析

从产生历史分析,财务会计的产生历史比较悠久,自从帕乔利复式记账法产生以来,具有500多年历史发展过程。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从财务会计分离并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还是20世纪20年代以后的事情。在1952年国际会计师联合会(1FAC)年会上正式采用了“管理会计”这一专门词汇,由此现代会计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分支。根据1986年美国会计师协会下属管理会计实务委员会《管理会计公告1A》的定义:“管理会计是向管理当局提供用于企业内部计划、评价、控制以及确保企业资源的合理使用和经营责任的履行所需财务信息的确认、计量、归集、分析、编报、解释和传递的过程。”这是具有代表性而且较为权威的对管理会计的界定。

一般认为,西方财务理论的独立是以美国着名财务学者CREEN于1897年出版的《公司财务》为标志的。西方财务以股份公司为研究对象,着眼于不断发达的资本市场,已经成为西方经济学中最耀眼的分支。金融市场的发展和企业组织的变迁对企业财务的演进更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从产生与发展历程分析,财会理论与学科的发展受到市场经济、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委托理论的直接影响。但是财务会计主要受到理论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等理论的影响;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主要受到各种数学模型、管理理论、组织理论和计算机技术的影响;财务管理学与金融学、数理经济学的关系密切。

从目前我国财会教育来说,教育部将会计学与财务管理学并列列示在管理学中的工商管理学科下,可以理解为财务管理学与会计学并列在同一学科层次。会计学是一门经济信息的计量、确认和报告的学科,会计所从事的是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汇总报告,它的目的是向各方利益相关者提供据以作出投资决策的信息;财务管理学是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直接对企业价值运动及其所体现的财务关系所行使管理,主要涉及投资预算、资本结构、股利政策的决策管理。

从四门课程所讨论的内容以及目标上看均有所不同。财务管理与财务会计、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区别很明显,在此不详细讨论,本文主要讨论下面两个方面的区别。

1.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的差异。

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这两门课程的“交叉”、“重复”现象特别严重。从目前教学现状分析,两者的重复集中在:①资金时间价值与长期投资决策分析,②本量利分析与经营杠杆分析;③存货控制(EOQ模型)。

在处理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的重复问题上,我们认为基本原则应该是管理会计侧重于“技术”与“方法”,财务管理侧重于决策时对技术与方法的“应用”。比如货币时间价值原理、资本预算的方法(如净现值法、内涵报酬率法)、本量利分析基本原理和存货控制模型这类知识应该列入管理会计课程中不变。在这些原理和方法基础上,财务管理学来阐述证券估价、价值分析、资本预算的具体决策、财务风险分析和存货管理的基本要求,也就是说财务管理课程主要讲授这些方法的财务上应用。

2.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的差异。

这两门课程的“交叉”最为严重,以至于有的西方专业教材中把它们合并在一起,统称“成本管理会计”。我国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中也是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合并在一起,统称“财务成本管理”科目。我们的观点是成本会计的内容应该是阐述各种成本计算方法,至于成本控制与分析则由管理会计课程完成。所以,我们也就主张成本会计必须与管理会计分离。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是明显的,但是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在内容、标准、功能、信息流程上应该都是以成本会计为基础,或者说,成本会计必须同时使用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两套标准与原则,并进行适当协调。比如产品成本计算中品种法、分步法、分批法等主要为财务会计编制损益表,其结果也会制约资产负债表的结果。而变动成本法、标准成本法、定额成本法、作业成本法主要是作为管理会计的内部报表的基础。当然变动成本、标准成本、作业成本最好要与财务会计的成本数据在分离的同时,还要关注它们的衔接。在同一资料库中可以生成多种成本数据资料是成本会计的主要任务之一。

(二)四门课程的关联性分析

这四门学科可以认为是财务管理和会计的总和。也就是说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都是会计的范畴;而财务管理由于在本质、对象上均不同于会计,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组成会计学的两大分支,两者分别负责对外、对内会计信息,同时两者也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属于第二层次。成本会计属于第三层次,它作为会计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记录、计量和报告有关部门成本的多项信息,这些信息既为财务会计提供资料,又为:管理会计提供资料。

(三)关子学科发展趋势的“展望”分析

针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局限性,尤其是近年全球性的会计造假案例的出现,改进财务报告的呼声越:来越高,具体包括改革现有会计报告标准、内容、质量标准,要求:①淡化历史成本、推行公允价值;②增加对未来财务预测信息的形成与披露;增加表外披露;③可以游离公认会计原则;④首先关注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而不是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这些主张必然导致财务会计传统特征的逐步丧失,对此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第12篇

关键词: 税务会计 财务会计 分离

1、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必然要分离的原因

两者必然要分离的原因有三点:1.税收目标与会计目标不同;2.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法律依据不同,前者依据的是会计准则;后者是国家税法;3.税法与财务会计在核算原则的差别。

财务会计主要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允许企业在一定的情况下对收益和费用进行合理的估计。而税务会计主要是保证税收的收入,便于征管,不允许企业估计收益和费用的。可见,两者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工作,差异很大,所以,“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的两个工作是必须要分离的。

2、工作中企业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的联系

在实际的工作中,税务会计的前提是以国家现行税收法令为准则,以货币计量为基本形式,运用会计学的理论和核算方法,连续、系统、全面地对税款的形成、计算和缴纳进行核算和监督的一门专门会计。

税务会计在实际工作性质中,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与财务会计同属于会计类别。税务会计的出发点是以财务会计为主要的基础, 在财务会计的形成发展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所以,税务会计的资料大数是来源于财务会计,两者的联系可以表述为:税务会计植根于财务会计,是会计与税法共同发展的产物;而财务会计是税务会计的前提、基础和依据,税务会计则是对财务会计记录的合理加工和必要补充;财务会计统揽税务会计,税务会计寓于财务会计之中。两者相互补充、相互配合,共同对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核算与监督,在会计主体、记账基础、核算方法等方面有相同之处。

3、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之间的区别

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区别有以下几点:(1).目标不同;(2).依据不同;(3).核算基础不同;(4).对会计上的稳健原则态度不同;(5).会计要素不同。

财务会计主要是为企业重要领导决策人提供全面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相关的信息,便于他们进行决策;税务会计主要是保证纳税人依法纳税并为国家税务部门和经营管理者提供有用信息。

财务会计的依据是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按照有关程序和方法组织会计核算和提供信息;税务会计的依据是税收法规,按照税法规定计算所得税额并向税务部门申报。

财务会计以权责发生制为核算的基础。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都不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这样的核算方式能使收入费用恰当的配比,可以很精确的确定各阶段的经营成果。税务会计主要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的基础,它是以收到或支付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依据,既操作简便,又可防止纳税人偷税漏税行为。

财务会计实行稳健原则,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但不得设置秘密准备。遵循这一原则,要求企业面临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做出相关的专业判断并处理会计事项的时候,必须保持必要的谨慎,准确估计所面临的风险和损失,切记不可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能低估了现有的负债或费用。对于预计出的会发生的损失必须要记到帐里,而对于有可能发生的但不确定的收益可先不计入帐中。在会计记账中,必须要遵循谨慎的原则,如我国在当前的会计事务中采用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物价上涨情况下存货价采用后进先出法、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减值准备等,都是这一原则的具体体现。而税务会计则不对未来的损失和费用进行预算,只能在有确凿依据证明已发生的情况下才可以确认。当然,也不能全部否认税务会计在某些方面具有稳健的说法,比如计在提坏账准备和加速折旧等等方面。

财务会计有六大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这六大要素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其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称资产负债表要素,收入、利润和费用是利润表要素,财务会计反映的内容就是围绕着这六要素进行的;税务会计的要素有四项:即应税收入、扣除费用、纳税所得(应税收益)和应纳税额。这里的应税收入、扣除费用和财务会计中的收入、费用不定相同,在确认的范围、时间,计量标准和方法上都可能发生差异。

4、企业设立单独税务会计的意义

(1).设立单独的税务会计首先是为了防止税款的流失。

因国家近年来的税收款项流失非常严重,从每年的检查数据可以看出,违法违纪的数量每年递增速度越来越大,涉税违纪的案例也是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而先后被查出的涉税违纪违纪金额也是越来越大。所以在企业中专门设立单独的税务会计是必不可少的,在企业配备既能提供懂税法、税制,又能精通会计业务的专业税务会计人员,不但可以根据税收规定和生产经营情况及时计算、申报纳税,及时、正确履行企业的纳税义务,还有助于保证国家税款及时上缴。由此促进了税收征管走上法制化和规范化的轨道,有效防止了国家税款的流失。

(2).税务会计的税法制度越来越健全,与财务会计的工作区别很大,所以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两项工作无法兼顾。

现如今,我国的企业会计纳税主要根据财务会计的账目记录和报表来完成的,这样的情况下,财会人员根本没有办法精确的报税,只能够接受税务机关的指示或者处理。随着我国现行税法、税制逐渐健全,财务会计的各方面的制度与财务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差别越来越突出,两者核算结果中包含的内容、数额和时间不同,如此情况致使财务会计人员根本无法两者兼顾,甚至会影响到会计信息的决策价值,不能真正的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和现实的财务情况。所以,面对工作的实际情况,必须要将税务会计从财务工作中独立出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各自的工作职能。

(3)税务会计是促进企业增强法律意识,降低纳税风险的有力措施

目前,我国的税收政策完全是根据全国每个地方经济情况而制定的,甚至具体到了地区、行业、产品、项目,有的可能因为主观或者客观的原因致使经济情况差别大,其间,有部分可能会得到适当的优惠照顾,比如推迟纳税期或减免税金。作为企业纳税人,在履行合法纳税义务的同时,也能享受纳税人的权利,比如有权申请减税、免税、退税;请求税务机关解答有关纳税问题等等,并且有权在税收政策规定允许的前提下综合权衡各种投资方案、经营方案与纳税方案,进行税务筹划,这样既可以做到合法纳税,又可以将税收负担做到最低化、进而降低了纳税的风险,从而实现经营利润的最大化目的。

(4)税务会计的设立强化了征税方和纳税方的管理意识和竞争意识

设立税务会计可以促进企业研究税法制度,每个企业都会以维护自身利益出发点,采取合理的避重就轻、避虚就实的策略进行适宜的合理避税,另外还可以促使税务机关在税收实践中,及时的发现税法漏洞及问题,并采取相应的不就措施。这样不但有利于规范征税方和纳税方税收行为,而且可以更加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公平的市场竞争规则。优化税收环境,公开、公平、公正地依法治税,激励竞争,提高效率及征、纳税人员的素质,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