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19 09:54:1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人文自我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小学英语;自主学习;提升素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6B-0024-01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遵循“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的原则,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视为英语课的灵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其终身学习与发展打下基础。
一、巧用人文激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机
1. 营造和谐的英语学习氛围,优化师生关系,使学生“敢”学。著名外语专家H.H.Stern说过:“教师的爱心对于外语学习的作用至少与技能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些。”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自始至终关注学生情感。当学生成功时教师积极表扬、学生犯错时教师真心的宽容、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热情帮助……这些都能在教学活动中起到剂的作用。融洽而又默契的师生关系能够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其能最大限度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2. 充分利用多种资源,优化教学情境,使学生“想”学。现代教学流行这样一句话:“未成曲调先有情。”教师应利用多种渠道,努力营造语言情境,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思维、想象,让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Shopping这一主题时,笔者尝试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将各小组设计成不同的商店,选出每组的assistant。学生见了这样的阵势,从进入课堂开始就兴趣盎然,急于知道用英语怎样购物,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变要学生学为学生想学。
3. 合理采用形式多样的活动,优化新知操练,使学生“乐”学。如在记忆四个季节单词spring, summer, autumn, winter时可以编成押韵的歌谣,朗朗上口的歌谣在帮助学生有效记忆新单词、为学生的英语写作进行积累的同时营造美妙的四季风情图,潜移默化中熏陶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操。
二、提升人文素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1. 循序渐进,夯实基础。英国著名语言学家D.A Winkins: “ Without grammar very little can be conveyed; without vocabulary nothing can be conveyed. ”以词汇教学为例, 在教学每个单元的“四会”单词时,我们在课上可以让学生进行拼读、齐读、个人读后,进行辨认单词、听音排序、抢答等多种形式的练习。课后,则可以做一些诸如英译汉、汉译英、连线、把单词补充完整的巩固练习。要不定期地默写,使学生经常接触并复习基础知识。只有通过严格训练,学生的英语基础扎实,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才能保持持久。
2. 步步为营,构建知识框架。 掌握基础知识是为了有效开展基本训练,而进行大量的基本训练才能达到初步的语言输出的目的。一般来说,语言的输出需要三个过程:机械操练,熟练运用直至语言的实践。从第一阶段到第三阶段,每个阶段的过渡都需要一个强化过程。
机械操练可以说是最原始的语言交际形式。在这个阶段里,教师尽可以放手让学生采用语言运用的各类形式。对于四五年级的句型教学来说,应该注意引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他们大胆想象,活跃思维,积极选用积累的语言,使“说”出的句子既正确又合理。对于五六年级的故事教学来说,利用学生从机械操练中树立起来的信心,抓住他们想说的欲望,设计话题,让他们有话可说。
与此同时,我们更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留意生活环境中的外语信息,如音像资料、报纸杂志、产品标记、传播媒体、电脑网络等。这样可以增加语言信息的输入量,更能带领学生走出文本,实现自我升华、自我超越。只有这样,才会达到以文“化”人,使人“文”化的目的。
三、体验成功,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1.因势利导,自我总结,发展自我反思的能力。如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6A Unit 2 的G部分时,有以下几个单词:dear, hear, year, near.老师可以先让学生反复读这几个单词,引导学生归纳出ear组合的发音/I/。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联系以前所学,找出其他含有此组合的单词bear、pear等, 但在这些单词当中ear组合的发音不是发/ie/这个音,而是/ e /。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悟出一个结论:ear组合多数情况下发/ I /这个音,但有时也会特殊发/ e /。
2.善于观察,学会比较,形成自主反思的能力。在语言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细心的观察与认真的比较,总结语法知识。例如译林版六年级上册 Unit 3 开始接触到一般过去时,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让他们反复诵读后在小组内展开讨论,从而得出结论,然后在班上进行汇总,最后在老师的帮助下进行总结。这样能时刻体验成功感觉的学习过程会让学生对英语学习欲罢不能。
总之,落实课程标准要求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英语教学就要承担起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同时又要完成社会给予我们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广大英语教师创设人文氛围,在巧妙教授英语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让学生感受英语学科工具与人文的风采。
参考文献:
关键词:心理效应 高职院校 人文素质选修课 专题式教学
课 题:本文系2012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一般B类项目2012JGB338成果、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教改项目2011JG09研究成果。
人文素质选修课是高职院校公选课程体系的主要构成之一,对培养高职学生人文素质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由于多数高职院校大多存在“重理轻文”的现象,导致人文素质选修课的教学活动虽能正常开展,但教学效果不佳。笔者对人文素质选修课专题式教学进行研究时,认为心理效应是该教学模式中的一把双刃剑,教师使用得恰当,就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促进学生学习的参与程度,提升教学质量;教师使用得不合适,就会打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降低教学效果。本文将以“首因效应”“近因效应”和“超限效应”为例,对心理效应在人文素质选修课专题式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具体分析,以供借鉴。
一、应用“首因效应”,建立健康良好的“第一印象”
首因效应,是指在造成整体印象的因素中,起初获取的信息刺激大于之后获取的信息刺激的现象,通常指“第一印象”,也就是一种“前摄”作用。首因效应多运用在高职人文素质选修课的第一节课上,主要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为实施专题式教学奠定基础。
1.教师要保持良好的教学状态
教师教学状态的优劣,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同样的,学生的学习情绪反过来又会影响教师的教学状态。教师要保持良好的教学状态,就必须做到仪态得体、行为得当。
2.教师在第一节课时要做到“旗开得胜”
(1)教师要在课前备好课,这样才可以在教学中得心应手。
(2)教师在课上要充满自信,声音清晰,语言准确,具备条理性。
(3)教师要在教学中适时、适度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把课堂营造成一个民主、和谐、活跃、开放的课堂,增加学生对教师的兴趣与信心。
由此可以看出,在高职人文素质选修课专题式教学中,假如教师能够充分运用首因效应在第一堂课“开好头”,将首因效应的积极影响充分发挥出来,并且保持下去,就会使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得以提升,课程的教学效果也会得以加强。
二、应用“近因效应”,发挥正面效应的“积极作用”
“近因效应”,是指在造成总体印象的因素中,最近获取的信息比之前获取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这是一种“后摄”作用。高职人文素质选修课的专题式教学中,教师可考虑从下面两方面来发挥其积极作用,避免其消极影响。
1.要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
采取不同方式进行结课,让学生能够留下新近的、良好而又深刻的记忆,可以内化新学到的知识,稳固、健全知识结构;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利用课程特征从知识的分类和学习方法等方面做好自我总结工作,来实现近因效应的积极作用。
2.要挖掘学生本身具备的潜在优势并予以肯定和鼓励
学生由此会产生“我也很不错”的想法,会再次对自己进行审视、认知,进而加强其学习动力,增加其学习信心。
三、应用“超限效应”,避免“过由不及”的消极现象
超限效应,就是指因为刺激次数多、刺激强度大或者刺激时间久而导致逆反情绪的一种心理现象。高职人文素质选修课本身所存在的不平衡性特征容易引发超限效应的消极作用,会导致之前建立的健康良好的“第一印象”和教师对学生的期待暗示所产生积极作用功亏一篑。要想避免高职人文素质选修课专题式教学中超限效应的消极作用,就要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教师要注意高职人文选修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应与专业课有所差别,如照搬专业课教学的那一套,忽视课程现状和学生承受程度,那肯定会让学生“超限”,产生消极影响。
第二,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讲解时间不宜过长。据心理学研究,学生一堂课的有效注意只有短短大约20分钟时间,教师要尽量利用有效注意的特征,根据课程性质寻找避免“超限”的方法。
四、小结
【关键词】实施;高中英语;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充分发展;素质教育还应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包括人的思想、知识、身体、心理品质;素质教育还必须让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并深刻地认识到,实施素质教育最终还要落实到各门学科课堂教学之中。但无论哪门学科的教学,笔者认为都不能脱离上述几个基本特征。本文试就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英语素质教育的实施问题作些探讨,以期抛砖引玉,请教同行。
一、高中英语素质教育的目标
英语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首先必须明确英语素质教育的目标。笔者认为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英语素质教育目标应该与《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课程性质和理念相一致,即: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在加强对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同时,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高中英语课程还应该根据高中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学业发展的需求,为他们提供丰富的选择机会和充分的表现空间。进一步拓宽国际视野,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使命感,形成健全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高中英语素质教育实施的基本途径
(一)坚持新课程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用英语思维和表达的能力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英语课堂教学中,英语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要符合新课程的需要。课堂教学应改变 “一言堂”、“满堂灌”等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书本知识的陈旧教学模式。教师应帮助学生发展探究知识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应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学会合作,发展与人沟通的能力。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时,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不同的任务,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取得进步。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和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要为学生留有独立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机会通过联想、推理和归纳等思维活动用英语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获得经验,增强自信,提高思维能力。
(二)优化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确保“面向全体学生”落到实处
教学活动是师生间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法,因此教师不仅要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而且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以及他们的兴趣、爱好、需要等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指导和帮助他们通过观察、体验、探究等积极、主动地参与每一个教学活动,并通过活动来发展他们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并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课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指导和帮助学生学会使用主动、合作、互动的阅读方法。为此,笔者采用了“四步”课文教学法:
1.读前: 看课文插图或标题,推测文章内容;
2.快读:快速阅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印证推测;
3. 细读:细读课文,看文章的表达特点,弄清不同文体的写作方法;看所列举的事实和具体细节,理清其中的逻辑关系;理解字面意思和深层含义即作者态度、意图等;
4. 读后:归纳总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归纳课文中心、总结分析重要语言点等。
(三)充分挖掘新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思想素养和人文素养
思想品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有机结合,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中。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英语教材内容丰富,融知识性和思想性为一体,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素养和人文素养;教学内容贴近现实生活,具有较强的时代气息,不仅有助于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增进对英语国家的了解,而且注意宣传祖国文化,如考古、发明、航海、教育等,以加深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新课程中还有许多材料对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树立当代提倡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充分挖掘新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思想素养和人文素养。如人教版英语必修1 Unit 4的阅读材料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 中具体描述了河北唐山大地震的震前、震中和震后。通过对该文的阅读,学生不仅可从中了解到一些有关地震的常识,更重要的是还能够从中进一步感受到地震无情人有情,“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了学生的思想素养和人文素养。
(四)英语教学中要适时鼓励,不断树立学生自信心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点滴进步要给以适时鼓励,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自信心是重要的心理素质之一,一个失去学习自信心的学生会感到学习无方,心灰意冷,并随时接受环境的摆布,出现学习无助感。差生之所以成为差生,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由于自信心不足以致学习成绩不佳。因此,在班集体中,树立每个学生的自信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有了自信心,才能具有随机摆脱和克服阻碍自己活动的一切不利因素的能力和顽强的学习毅力及勇于创新的精神。这要求教师要小心谨慎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成绩以及个性发展等。指导学生加强自我总结、自我评价的能力,充分认识自我、发现自我,教师应抓住任何些微的成功去鼓起学生学习的风帆。
参考书目
关键词:语文教学;渗透;人文教育
一、人文教育的内涵
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的堆积”。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的重要本质特征就是它的人文性。所谓人文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这种精神的养成一般要通过多种途径,包括广博的文化知识滋养、高雅的文化氛围陶冶、优秀的文化传统熏染和深刻的人生实践体验等。
本来,教育的根本使命就是“培养人”。同志早就说过,“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这种精神就是人的精神,民族的精神,人类的精神。这种精神就是把人性不断提升的精神,而不是把人性降格为兽性或动物性。事实上,一旦人没有了人性,其所造成的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因此,我们今天讲人的教育,人性的教育,还不只是要求人们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善待社会,还要善待自然,善待我们今天生存的环境,充分理解人生的意义,并把人生意义升华和社会价值实现统一起来。
二、人文教育的重要性
目前,世界各国都给予了人文教育以特别的关注,比如日本强调用优秀的文化遗产来教育面向国际社会的日本人,来克服环境恶化、人的素质退步及人的相互间的接触和关心淡薄等带来的负面影响;在德国和英国,教育家也同样感到,物质与精神失去平衡,是当今人类文化所面临的最严重问题,在他们的呼吁下,许多大学纷纷进行课程改革,增加人文学科的比重。早在1994 年日内瓦召开的第44 届教育会议上,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应该在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寻求一种更加合理的平衡。因为,如果没有科学文化,人们在当代就会自然感到自己是被束缚的;反之,如果没有人文文化,我们就会将自己与历史隔断,而且会丧失前辈的智慧。”由此可见,重视人文教育正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流,它预示着人类教育未来发展的方向。长期以来,由于社会发展的局限,我们的教育发展是不均衡的。人们对科学、技术等理工科的重视程度,远远大于人文学科,人文科学很大程度受到忽视,结果导致重功利轻价值、重工具轻生活、重理性轻人性的认识偏向,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暴露出来。集中体现在:价值观念金钱化和极端个人化倾向突出。道德水准偏低。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不高。
三、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内容和途径
人文教育是一个内涵极为丰富的概念,它既包含教学内容中传授的人文知识,又包含学习别重要的重意会、重感受、重知觉、重自悟的人文能力,还包括人文修养、人文精神等。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可通过以下途径。
(1)挖掘教材进行人文教育
“文学即人学”,高尔基的这句名言道出了文学与人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语文教材选编的大量文学作品都是极具人文性和艺术性的佳作。学生通过这些作品的浸染,受其形象的影响,日积月累,自然能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月色下的荷塘,雨中的泰山,故都的秋,这些让“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的自然景观;“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这些余音绕梁,激起心潮的动人旋律;“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缠绵爱情;“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的田园生活。这些具有丰富人文内涵的语文素材对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必然是广泛而深刻的。教学中,我不放过所有能进行人文教育的机会。如在教高中语文第三册“诸子散文”单元时,我要求学生不把孔子、孟子、韩非子等人当成“思想的化身”,而把他们看成有喜怒哀乐的常人。在总结单元教学时,我又让学生从“诸子”中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的人谈自己的看法。学生兴趣大增,展开议论,精彩纷呈。我想这样的语文教学,不仅不会面目可憎、枯燥无味,反而充满了人文教育。
(2)立足教学培养人文情感
人文情感对人的影响往往是终生的,不可低估。人文情感的教育应该作为语文教学的价值取向,并有效地在教学中予以实施。问题的关键是教师在实施教学时,能否充分挖掘出教学内容中所蕴涵的情感因素,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课堂上形成师生间和谐的“情感交流场”,并在情感的流程中完成知识输出与接纳的目的。课堂教学中,我注意用多情的心去感悟,用多情的嘴去抒发、用动情的话语去感染学生。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头脑去审视作品中的善恶美丑,培养起人文素养。教学中将人文教育的内容与语文本身的教学有机地融合,构建与以往不同的教学思路。
(3)创设机会表现人文精神
提高自己的政治、业务水平和师德修养,为了促进教学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更能符合时代的要求,努力做家长满意的学生敬爱的人民教师,以满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特制订个人读书计划如下:
一、读书目标:
不时更新教育理念,用新思想新理念指导与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创新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以更加适应景小发展的需要。
提高自己运用科学观点看待问题的能力。通过读书活动不时提升自己的文化内涵和修养。
让自己与好书作伴,提高自身学习的兴趣。与大师对话,读书中成长,使自己融到校学习型学校的建设之中。
二、读书措施:
制定个人切实可行的读书计划。根据学校读书活动方案。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真正做到静心静神,每天要保证至少半小时的读书时间。沉溺于书中,读出意味、读出情趣。
紧密联系自己教育教学实践,读书要与思考有机结合。要能边读边想。读出自己的思考与见解,提高认识,培养自己独特的思维与创新意识。做到读书过程中,认真做好读书笔记,及时批注、摘录优秀语段,提出质疑,积极思考,及时写下心得体会,努力寻求读书效果的最大化,不时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素质与综合能力。
与自己日常教育和教学工作实际结合起来,将读书活动与当前教育和教学改革的实践活动联系起来。反思中实践,不时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科研能力和运用理论处置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做到读”有所悟,悟”有所用,用”有所得。
相互启发,积极和组内教师相互交流。共同发展,并参与网络论坛交流。借此,提高个人人文素养,培养完善的读书人格,使自己不时生长,成为有知识、更有文化底蕴的教师。每学期末认真撰写一份读书心得或经验总结。
三、读书内容和具体时间布置:
5月份:阅读《新课程怎样教》历史)
6月份:阅读《史海拾珍》
7—8月份:阅读《三国演义》
9月份:阅读《爱的教育》
入职华彩55天了,有很多感受,很多收获,也发现一些问题。今天借此机会做个总结,以飨未来。
1、来华彩后的感受:
华彩给我的直接感受是奔跑,也就是让人时时刻刻都能有一种快速冲刺的感觉。公司是奔跑的,正如杨总所说,华彩现在进入到了快速发展期,我们的业务在扩大,人员也在扩大。职员是奔跑的,华彩的每个部门,仿佛都在以一种无形的力量推动下前进,尤其我所在的创新中心,更是如此。创新中心是在高速奔跑的,每个人都自觉地或者被公司的发展推动着往前跑,但大家的面貌却始终斗志昂扬,因为这是一群充满理想,追求卓越的团体。公司的产品也是奔跑的,在现有基本理论框架的基础上,在以核心领导为龙头,咨询中心、创新中心为枝干的推动下,理论不断推陈出新,不断更新还代,这是创新的动力源泉,也是创新的结果体现。
2、收获总结:
进入华彩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以前那种逍遥快乐的日子永不存在,其实也没有什么存在的理由了,除非就想这么苟且的活着。进入华彩,有几点收获,有一些思考,总结如下:
第一、开启了梦想之门。做一名成功的咨询顾问一直是我的一个理想,我想华彩一定会给我这样一个平台。华彩平等的公司文化,同事互相学习的优良传统,在给了我自信和勇敢的同时,也帮我打开了窥视经管知识/人文知识的一扇大门。我虽非经管类出身,但我始终坚信我的理想会带着我很快突破这一局限,上到一个更高的台阶。
第二、做事做人态度的改变。安逸的日子过得久了,就会慢慢习惯了安逸的生活。但是华彩不是这样认为,安逸的生活会让人堕落,追求理想就一定要经历煎熬和折磨,所谓“天将降大人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我的确感受到了这些变化,尤其是当这种生活成为一种常态,自身的认识和思维方式都在改变的时候,在看问题的视野和格局不断被打开的时候,在自我认识不断提高的时候,离着自我超越的梦想就更进了一步。我也逐渐意识到,做人一定要放开怀抱,提升格局,释放能量;做事一定要严谨果断,追求卓越;心灵也要驱除魔鬼,释放嫉妒,从容坦然,注意方法。
3、自身缺点:
第一、做咨询是我的兴趣所在,但并非专业对口。因此我在专业知识上面还有很多课程需要补充,这也是为什么每天都要加班到很晚的原因。我相信,人无完人,坚持就是胜利,相信自己,一定能过突破这个短板。
第二、习惯的坚持。以前也有过很多良好的习惯,比如写日记,坚持每天读书,但后来就懈怠了,觉得缺少了某些动力。但如今在华彩,我坚持这种动力会长久持续下去,我会坚持写下去,永不懈怠。
第三、在高强度下杰出的完成工作的能力。在创新中心锻炼的就是这种能力,一个建议书或企业研究,能否真正在较短时间内高质量的完成,这才是真正锻炼一个人脑子灵活程度和做事效率的内在意义。我相信这种做事风格的养成,对以后从事咨询,一定会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自我发展计划:
我认为,自我发展的计划,长远来看一定要和未来的人生目标联系在一起,短期来看一定和眼前利益联系在一起。
我对人生目标的看法是这样的:一个人的人生目标是什么格局的,取决于他有什么样的情怀。比如一个仅有着家庭或家族情怀的人,只会有和这种情怀相匹配的人生目标,但一个有着国家和民族情怀的人,他的人生目标就一定和国家民族联系在一起。当然也有一些人具有全人类情怀,这种人非常高尚,可以把自身的发展与人类的兴衰紧密结合在一起,可谓伟大。至于眼前的利益,就是能够吃得饱,穿的暖,仅此而已。
我想我应该成为一个有着国家和民族情怀的人。因此,作为一名咨询顾问,我的人生目标就是让自己的智慧有朝一日变成推动民族和国家发展的引擎,体现出真正价值。
在新课程的语文教学改革实践中,我们只有不断地深入学习,冷静地思考,不断地反思,探寻对策,才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地走进新课程。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我在积极实践新课程理念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产生了种种困惑:
1.学生已经形成了“满堂灌”“填鸭式”的学习习惯,我该怎么办?新学期伊始,我开始教第一单元第一课《沁园春・长沙》。我试着抛出一个问题:“大家读过的诗词,也一定会有很多的感悟与体会,你能表述一下吗?”让我惊奇的是,除了空气在流动,学生们面面相觑、默默无语。而我,仿佛置身于无人的旷野:没有“对话”,没有“共享”;只有静默,只有冷场。是的,学生已经习惯了默默聆听,忽然改变,当然会不知所措。当这种习惯演变成学习方式时,我不仅困惑,而且无奈。
2.如何把握课堂的“放”与“收”?我在教学《雨巷》时就遇到了“放开”之后,无法“收回”的情况。在教学“体会意境”部分时,趁着下雨天,我让学生把学校的中路想象成雨巷,突然有个学生问:“老师,‘雨巷’指什么?我又没去过,怎么能体会得出来。”一瞬间我目瞪口呆,十分紧张,不知如何接这个“烫手山芋”。课堂放开之后,学生扯得野了,我无法收场,真是既惭愧又困惑。
3.在进行“综合性口语交际学习”的教学时,我有不知如何操作,难以驾驭之惑。新课改的综合性学习课有别于传统的单一的作文训练课。它集口语表达、书面语言表达、综合知识的积累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于一体,人文精神贯穿始终,并充分体现了语文的“三维一体”,加大了教学的难度。且综合性学习课覆盖面广,涉及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关于追“星”、戏曲、探险、民间采风、动物世界、古典诗词……真可谓包罗万象。每当上这种课时,我总是十分惶恐,不知如何把握各个环节。
4.新课改背景下的文言文应该怎么教?我始终十分困惑。以前的文言文教学大抵是教师逐字逐句地翻译全文,反复强调重点的字、词、句的用法后,教学即可宣告结束。这与新课改中的“以学生为主体”理念背道而驰。我在教学中发现,文言文有别于其他文体,它是一种古代文化的积淀,而学生对此却知之甚少。如果在文言文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会不会本末倒置、流于形式呢?我是既困惑又心焦。
二、反思
该如何从容面对,走出困惑?我深入地进行了反思:
1.认真领会新课改内涵,转变教育理念。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直在重形式或重内容上左右摇摆,因此形成“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反复拉锯角力。其实,我们既不能重“工具性”,轻“人文性”;也不能重“人文性”,轻“工具性”。二者应有机结合,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苦练教学基本功。为了在课堂上能收放自如,从教学设计、板书到教学语言,每一个环节我都认真揣摩。尤其注意在语言表述上下工夫,语言力求生动优雅、明朗亲切,能启迪学生思维,拨动学生的心弦。为此我经常观看《百家讲坛》,欣赏大师们奉献的一场场文学盛宴,努力从大师们的语言中汲取养分,锤炼和优化自己的教学语言,让自己的教学语言修养得到了提高。
3.坚持业务自修。一个教师扎实的专业基础,深厚的文化底蕴,对提高自身素质十分重要。我坚持广泛阅读哲学文化著作,积极与同事交流思想,探讨文化现象,不断丰富自身的内涵,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另外,在繁重的教学之余,我总是坚持教后反思,找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与遗憾。学习、接受新理念、新模式之后,我融入自己的想法,设计出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教学方式,使自己的教学具有个性的魅力。
三、对策
经过一番反思,我开展了创新教学,努力实践以下对策:
1.钻研教材,善于引导。教师只有“爱己之爱以及人之爱”,沉浸于凝练的字里行间,沉浸于灿烂的文学佳作中,在“诲人不倦”的同时“学而不厌”,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培养对传统文化发自内心的热爱,才能感染学生。教师的认真点拨会让学生如沐春风,触摸先贤的灵魂,从而丰富思想,启迪智慧,砥砺心志。
2.了解学生,尊重主体。教师要分析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原因:(1)教法死板,学生觉得索然无味;(2)内容与生活实际相差太远,引不起学生共鸣;(3)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转变教学理念,只需在疑难处启发点拨,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培养能力,让问题在师生互动中解决。
3.完善手段,品味感情。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拉近学生与作品的距离,使他们自然而然走近先哲,走近经典,在与先哲“面对面”对话交流中碰撞出心灵的火花,在品味中实现自我教育,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明白人生哲理。
4.传授方法,培养能力。古语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汉文化博大精深,教师是永远讲不完的。教师应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让他们借助工具,自己去探索、分析,来获得知识和培养能力。(1)要教会学生积累知识;(2)要培养学生推断语义的能力;(3)要引导学生寻找规律,总结方法,自然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中学数学有效性教学组织途径的思考
有效教学组织的关键在于提高教学的效益。有效教学的理念主要应包含五方面: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确立有效教学的教学策略。有效教学是教学工作所要创造的一种较高境界,需要紧紧抓住“三个根本”。
1.切实转变学校管理理念,要将教学质量的“后端监控”转变为“前端规范和重点建设”,将传统的“以物为中心”的管理转变为“以人为中心”,形成“服务教学、规范过程、关爱师生、凝聚人心、和谐发展”的人文管理新理念。
2.优化教学管理制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要求教师角色由“教书匠”转变为实践的“研究者”以及教学的“合作者”。
3.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学的质量受多种因素的制约,特别是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但中小学生的学习活动绝大多数是在教师的启发下进行的,学生愿不愿学、会不会学、学得怎样等都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教。这样,优良的教师专业素质就成为有效教学的前提。有效教学要真正实施到位,必须做到三点:①不做表面文章,我们所有的教学行为,都应该指向效果的提升,决不能流于形式,决不能追求表面的繁荣。比如课堂上为了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提出一些没有思考度、探究度的问题,时间浪费掉了,看起来热闹了,却没有真正的效益。我们的集体备课也好,设计学生活动也好,一切都要实实在在,一切都要从效果出发,坚决反对花架子,坚决反对不切实际。②全面、系统地推进,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实施有效教学自然也必须全面推进。一方面,我们要同时兼顾教育、教学两个功能,另一方面,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必须紧紧围绕“有效”精心谋划。③不断创新和遵循教学规律并举,相对于通常意义上的教学常规而言,推进有效教学,我们必然要进行一些推陈出新,在教学的组织和实施上要有一些新的探索,对一些教育的传统要进行改革,像备课的方式、教学手段的运用、考试的组织、阅卷的流程等,但一切必须以不违反教学规律为原则。
二.中学数学有效性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实践
创新意识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在数学教育中,学生的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探究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对某些定理、公式、例题的结论或其本身进行深入、延伸或推广。创新意识具有求异性、探索性、开创性。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转变,教学要创新,教学思维要创新,教师能力和教学水平要提高,要求教师基本功扎实,广博的专业知识;具有驾御全局,随机应变的能力;具有开展数学活动的能力,创设“问题情境”的能力。同志指出“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创新意识就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具有发现新规律、新事物、新理论、新学说、新概念、新设计、新方法的强烈愿望和主动探索精神,是一切发明和创造的源泉。创新意识的培养的实践上一是要注重问题的教学,以问促思,以问促变,以问促创新意识的培养。二是要重例题的选择及变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三是要创设民主氛围,激发主体意识,在教学中发扬民主教学作风,创设和谐、平等的适学氛围,强化学生的自主精神。四是要动手和动脑相结合,脑手二者的相辅相成,能使大脑左右两半球趋于协同活动,使两方面的能力都得以充分发挥并结合。从具体的教学活动组织上讲,设计思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教学要注重教学的几个要素:
1.有明确的教学三维目标。教师在备课时围绕三维目标选择教学的策略、方法和媒体,把内容进行必要的重组,不拘泥于教材,灵活运用教材,就能为有效教学组织打下基础。
2.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有效地增大每一堂课的课容量,加强教学直观影响,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适时回顾和小结整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在课堂教学结束时,能有效地总结本堂课的内容,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3.有恰当的教学方法。教师能随着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设备的变化,灵活应用教学方法,就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数学教学的组织效果。
4.有学生主体作用的更好发挥。在一堂课中,教师尽量少讲,让学生多动手、动脑操作。高中数学比初中抽象性强,应用灵活,要求学生对知识理解要透,应用要活,不能只停留在对知识结论的死记硬套上,在教学中要尽量向学生展示新知识和新解法的产生背景、形成和探索过程,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的本质,提高应用的灵活性,而且还使学生学会如何质疑和解疑的思想方法,促进思维能力的提高。
5.有对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良好习惯的培养。高中数学概括性强,题目灵活多变,只靠课上听懂是不够的,需要课后进行认真消化,认真总结归纳。教师教学要求学生应具备善于自我反思和自我总结的能力。
为了对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进行全面考核,检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效果,完善学生德育的评价体系,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开展了德育答辩活动。实践表明,德育答辩不失为构建大学生德育评价体系的重要平台,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益探索。
一、德育答辩的实施过程
德育答辩是指应届本科毕业生将自己在大学学习生活中接受政治、思想、品德、法纪、心理等教育的效果,按照规定的格式,以总结报告的文体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形成个人德育状况论文,并以班级为单位,通过答辩会的形式,向班级的同学、答辩委员会成员宣读,同时接受提问,回答问题,由同学和答辩委员会就其德育表现作出评价。
(一)精心组织、严格要求,确保德育答辩教育效果
为了上好德育答辩这堂“课”,理工学院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了德育答辩实施方案,成立了由院领导、学工部(团委)负责同志、学部书记、辅导员、“两课”教师为成员的毕业生德育答辩委员会。按照学院的总体部署,德育答辩分为撰写论文、审核评阅、现场答辩三个阶段。
撰写论文阶段。学院要求每个毕业生认真回顾自己四年的学习、生活,对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进行全面总结,寻找并弥补不足,调整发展方向,达到树立正确价值观的目的。
2010届2196名毕业生全部撰写了德育论文。
论文评阅阶段。学院专门安排了德育答辩论文导师,对毕业生德育论文进行指导、审核、评阅,并写出评阅意见。大部分学生结合自身实际,从思想认识、道德品质、人际关系、未来发展等方面做了认真总结,写出了有质量的论文。
现场答辩阶段。在德育答辩会上既有毕业生们的真情告白,也有献给学校建设发展的合理建议。学院毕业生德育答辩委员会成员分组深入各学部,听取学生陈述,进行现场提问,根据德育答辩评分标准评定现场答辩成绩。
(二)根据学生在校思想政治表现,评定德育答辩教育成绩
学生德育答辩的成绩由现实表现、书面总结、现场答辩、毕业离校期间表现四部分成绩组成。其中,现实表现的成绩占50%(辅导员打分)、德育论文的成绩占20%(指导教师打分)、现场答辩的成绩占30%(答辩评委打分)。
德育答辩的成绩分为四个等级:优(90分以上)、良(75分以上)、合格(60分以上)和待考察(60分以下)。对于成绩评定为待考察的学生,指导教师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帮助,进行二次答辩;二次答辩不及格的,按结业处理。
2010届有2196名毕业生,其中有248名毕业生因工作需要(顶岗实习)不能回校答辩(但均提交了德育论文),在校答辩1948人,占毕业生总数的89%;有81名学生第一次答辩成绩不合格,进行了二次答辩。
(三)发动低年级学生参与,延伸德育答辩教育效果现场答辩阶段,学院鼓励低年级学生旁听。对于毕业生本人来说,这是对自己大学四年的总结和人生的升华,而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这是最好的心灵鸡汤,为他们的大学之路指明了方向。答辩结束之后,德育答辩委员会评选出优秀德育论文,将其集结成册,提供给在校学生阅读,进一步扩大德育答辩的影响力。同时,学院围绕德育答辩成果开展新生入学教育,使毕业教育和入学教育首尾相连,把优秀毕业生在德育答辩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感悟传递给新生,进一步促进了学院优良学风、校风在高低年级间的传承。
二、德育答辩的实际成效
实践证明,德育答辩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德育工作的有效方式,是对大学德育实施效果的全面检验,是对毕业生在高校学习阶段的最后一个综合性、总结性的考核评价环节,是对学生在校期间思想状况的全面考核,是大学毕业生德育状况评价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一)德育答辩成为加强毕业生离校教育工作的有力方式
相对于专业答辩,德育答辩形式更加灵活,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因此更具吸引力。这种新颖的毕业教育方式在毕业生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一位毕业生的感触颇具代表性:“在离校前夕,能有这么一个机会与教育、帮助、关心我们四年的老师进行一次坦诚的沟通,实在是很难得。老师们不仅帮我分析了优缺点,还给了不少中肯的建议,对我走向社会大有益处。”
通过德育答辩,学校全面考核了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政治表现,进一步掌握了学生的成长轨迹,全面检验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效果,进一步提高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学校德育答辩工作还吸引了其他专业课教师和“两课”教师,德育答辩的过程成为师生真情话别共叙情谊的过程,进一步密切了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增强了教育的感染力和亲和力,及时疏导了离校前学生中存在的各种不良情绪,2010届毕业生成为历年来毕业离校期间表现最好的一届毕业生。
(二)德育答辩成为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
为学生提供一个量身定做的教育环境是德育答辩工作的出发点之一。按照教育规律,大学教育是通过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相互作用,最终以学生自我教育来实现的。而毕业生德育答辩活动的形式特点是,它从毕业生的思想和行为特点出发,充分反映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体验。答辩会的时机、内容及形式为毕业生的思想教育提供了一个个性互动的教育环境。学生有机会自我总结、交流、答辩、阐述,使学生在浓郁的人文氛围中自觉地投入。经过学生入脑、入心的理智思考获得的心灵体验、思想升华的效果是任何灌输式、说教式的教育方式所无法比拟的。
同时,学校注重将德育答辩理念加以推广,发动低年级学生现场旁听毕业生德育答辩,以德育答辩成果开展新生入学教育,使德育答辩成为贯穿所有年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纽带,成为学校德育教学和学生德育实践的载体,成为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有效途径。
(二)德育答辩成为构建大学生德育工作体系的重要载体
如果说专业答辩是学生完成学业的检验,那么德育答辩就是对学生思想品德的综合考核,是学习期间思想状况的展示和总结。通过德育答辩,学校增加了一道“出口”检验关,改变了以往学生重专业、轻德育的思想。与专业答辩相比,德育答辩更多的是一种思想与实践的总结和展示。通过这种“出关”,更增强了大学生理性思考的能力,更增添了大学生毕业走向社会的信心。
按照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的安排,在2010年毕业生德育答辩的基础上,已组织新生结合入校以来的所感所想,在辅导员和个人成长导师的指导下,撰写德育论文开题报告,认真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为自己4年的大学生活打下基础,也为学习4年后的德育论文答辩积累资料。从入学教育时的“德育论文开题”到毕业教育时的“德育论文答辩”,毕业教育和入学教育首尾相连,同时辅以二、三年级德育论文的阶段答辩,一个完整的本科生德育工作体系正在该校逐步形成。
事实表明,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以德育答辩为载体,以学校德育理论教学和学生德育实践活动为核心,以学校教师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为支撑的模式,成为评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平台,“下得去、上手快、用得上、留得住”,成为学院毕业生的普遍特点。学院2010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4%,受到社会、同行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广泛肯定。
三、德育答辩的实践启示
科学合理的德育评价对于高校优化育人过程、提高育人效果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然而,目前不少高校的德育评价缺少人性化、动态化和多元化,影响了评价结论的客观性、全面性、合理性和公正性,进而影响了德育的实效性,高校德育评价体系亟待改革。河北科技大学德育答辩工作的实践表明,德育答辩正是实现高校德育评价体系改革的重要平台。
(一)德育答辩能够实现德育评价的人性化
重视人的差异性,突出人的主体性,这是人性化评价理念的基本要求。德育答辩认可了个体的差异性,注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德育论文的开题报告、中期答辩、毕业答辩组成一个完整的道德评价过程。这个过程立足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通过评价前、评价中、评价后的全过程跟踪管理,激起学生的主体参与积极性,提高他们自我检查、自我分析、自我教育的能力,促使学生由对德育的外在要求转化为内在的动力,促使评价活动成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调节的有效载体,最大限度地发挥德育评价的导向功能、调节功能、启动功能和激励功能,实现德育评价育人育才的真正意义。
(二)德育答辩能够实现德育评价的动态化
长期以来,高校德育评价注重静态取向,重视的是评价的判断和鉴定功能,并进一步异化为片面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作用,以终结性评价结论来区分学生道德素质的高低,而忽视了大学生的心理与生理还处于成长的动态过程中。因此,教育者必须以发展的目光、前进的观念来看待每位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与行为表现,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只看最终结果,而应关注其成长过程中取得的每一点成绩,指引他们看到自己发展过程中的成功方向。通过对学生阶段的、单元的和局部的道德发展水平评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全面发展,也能对德育工作进行不断调整,改进德育体系及其手段方法,甚至重新构建。这样,在学生自我发展和学校德育评价的互动中,学生不断取得进步,德育工作目标也能够最终实现。
(三)德育答辩能够实现德育评价的多元化
摘 要:“师生有效互动”的教学模式在美术课堂中日益突显其重要性,它将逐步改善 “教师讲授——学生练习” 的传统模式,使 “教”逐渐向“学”转移,重建新型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主人。美术互动教学在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自我表达和观察世界能力,塑造人文精神素养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美术教学;师生有效互动;自主参与;互动教学
美术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相比较,都需要明确教学目的、方法及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一种交往过程”。这就要求学校尽可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强调学生个性的“自我实现”。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建立师生相互合作的“互动式”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以学生发展为本。学生通过教师的科学指导,积极自主、富有创造性地学习,培养探索意识和创新能力。
关于“师生互动”这一教学理论与策略,已经受到了各国教育理论界的重视和关注。学生在交往中互动、互惠的模式逐渐在教学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尤其在美术课堂中,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为“教师讲授——学生练习”,课堂中鲜见互动。教师一味地灌输知识,枯燥乏味,未能让学生成为知识的主人。美术互动教学对学生“主体性”和“自主参与性”的学习培养,在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自我表达能力和观察世界能力,塑造人文精神素养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今,不少美术教师意识到该问题,将“互动”这一环节纳入了教学过程。但一些互动环节显得程式化,甚至无法促成教学,形同虚设。那么,何为“师生有效互动”呢?激发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当中,在师生的教学交流活动中获得丰富的知识与经验。而如何衡量师生互动的有效性,并不在于师生之间互动频率的高低。而是在这过程中,学生注意力是否集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掘程度以及认知态度的改观与否。怎样在教学实践中运用?我学习了不少优秀教师的相关经验,并结合自身实践总结如下几点:
1 教师导动——推陈出新 激趣启发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互动,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激励、唤醒、鼓舞等形式,吸引学生投人教学各项活动中。要达到目的,教师必须做好教学铺垫、引导等工作。我在课前对美术课题或内容做些改动,如:“给青花瓷瓶”设计纹样、“我给小动物设计房子”;或找一件T恤,把自己不满意的地方改变一下,重新设计花纹并画出来。这些题目都属于设计课,但相比以往单纯地学习纹样设计,画房屋造型等有趣多了。还有手工课上“新年贺卡”的色彩肌理制作,让学生了解几种不同的肌理构成,如吹色、弹喷、压印等方法。通过游戏实验的方式,让学生在变化莫测的实验中兴奋起来,由此引入贺卡的制作。这样把美术技能通过不同的方式逐渐转化为有趣的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单一或生硬的学科术语,有利于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强调课程内容的同时,努力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性,真正启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2 师生互动——形象传递 感知体验
学生在学习绘画语言,理解审美法则时,用简单的讲解是无济于事的。学生自我的体验感知是任何东西无可代替的。体验、感知是把对事物的观察,感受内化为自身的经验,从而唤起自身的种种情感,激发创作热情。在美术教学过程中,传统教学往往只强调以传授、临摹为主。为此,教学中我总是力求打破单—的信息传递,让学生与教师非常愉快、自由平等地对话, 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去动手、去创造。例如:在素描教学中,我们经常谈到明暗层次的深浅变化,我形象地将它定义为明暗“节奏”的变化。那么,怎么能用简单明了而又生动有趣的方式让学生搞清楚这个问题呢?既然说到“节奏”,我就借用了音乐,先让学生听听音乐。我播放了一段节奏变化丰富的乐曲,并让学生仔细听,并提出问题请他们辨别出曲中节奏的强弱。由音乐中的“节奏”引申到“素描”明暗层次的轻重深浅。除了素描“五大调”的主调外,丰富的明暗层次该如何表现?让学生仔细思考,根据这个问题展开讨论,积极回答。在练习的过程中,我让他们尝试根据听到的不同强弱的曲调排出深浅不同的明暗线,学生在感受中体验,有效降低了技能训练的难度。
3 生生连动——合作活动 互助学习
教学仅仅靠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是不够的,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更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相互作用的潜能。在“我的同桌”这节素描课上,我让学生两两面对面坐着,尝试画出你对面的同学,相互观察,相互对比观看,找出自己画中的不足。在美术课程中,作业评价环节不可或缺。以往都是教师对学生作品进行点评,学生作品中的一些亮点容易被忽略。在我的课堂中,学生的作品完成一部分或者结束前我都会留出一些时间,让学生相互观摩并提出自己的见解,肯定别人的优点,同时发现不足,最后由教师总结点评。这样,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思想碰撞产生火花。这样的合作活动,更有利于促进学生互助学习。
“师生有效互动”的教学模式重新诠释了教育的本质,它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使 “教”逐渐向“学”转移,重建新型的师生关系,体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尊重了学生的权利;树立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作为一个美术教师应抓住每个能为学生创造参与教学的机会,为学生的参与创设更多更有趣的教学情境。提倡创造性自主学习,呼唤学生主体觉醒,是课堂教学探索的取向,也是我们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程改革 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方法,就是教师鼓励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用自己的经验去理解,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表现出不一样的解题过程,丰富学习体验,实现个性化的自主发展。
一、通过操作等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有直接或间接之分。直接兴趣指向过程本身,间接兴趣指向活动结果。学生有了学习数学的兴趣,特别是直接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1]。数学来源于生活,反过来为生活服务。如教学“一架梯子长5米,斜靠在一面竖立的墙上,梯子底端离墙4米。(1)这个梯子的顶端距地面有多高?(2)如果梯子的顶端下滑了l米,那么梯子的底部在水平方向也滑动了l米吗?”这道题是学生熟知勾股定理的情况下给出的,我就鼓励学生大胆实验,有的学生拿来了直尺做实验,有的学生拿0.5米的木棒做实验,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高涨,一边动手操作,一边讨论交流,在实践的过程中使问题迎刃而解,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现实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同时有了成功的喜悦。经过长期的坚持,学生掌握了数学学习的诀窍,越来越想学、越来越爱学,学习兴趣越来越浓厚。[1]
二、重视知识联想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提出一些发人深思的问题,适当激发学生的兴趣,潜移默化,引导学生知识内化,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常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教学《正方形》时,在学生已领会正方形判定“有一组邻边相等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及小学里所学的判定方法后,教师提出“有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吗?”这个问题的提出立即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很快有一学生说:“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垂直、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菱形,所以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很多学生赞同这个同学的分析回答。接着学生竞相发言说:①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②;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③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④两条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⑤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教师肯定以上判断说法的正确性。这一节课,同学们广开思路、轻松、愉快地学,归结出正方形8种判定方法,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同时拓展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三、紧密联系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责任感
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应当对学习承担责任,但是如果学生自己意识不到这一点,不能把学习跟自己的生活、生命、成长、发展有机联系起来,那么学生就不能实现真正的自主学习。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经常联系学生比较敏感的实例,激发他们的学习责任感。如设计题目: “我家去年的生活、教育、农业支出分别为一元、一元、一元,今年的总支出比去年增长了10%、20%、30%。今年的总支出比去年增长的百分数是多少?”把题目打印,每人发l份,回家调查,家长监督完成,并附上意见。第二天课堂上学生都争先展示自己的完成情况,交流家长的意见。经过这次活动的开展,学生有了学习数学的责任,也体验到数学能很好地为生活服务。以前厌倦数学、看见数学题就头痛的学生从此自觉地担负起学习的责任,使学数学成为一种真正的有意义的学习。
四、不断强化,巩固所学知识
学习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会有很多困难,如果学生没有顽强的意志和毅力,遇到困难就退缩,就不可能实现自主性学习。因此,顽强的意志和毅力是自主性学习的关键。为实现这一点,首先需要教师监督下的强化,在教学中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创造学生主动探索、主动交流、主动解疑的课堂场景,设计不同层次的课堂练习,耐心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真诚鼓励学习有潜能的学生,对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个人观点给予肯定,对学生的创新成果给予特别的重视。另外是学生的自我强化,这是兴趣和责任的进一步落实,是学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校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对错误的分析原因,指出为什么错误,正确的应该是什么?应当怎样去做。如教学(a+b)2=a2+2ab+b2时,学生在课堂上掌握了其公式来源,并且认识了公式的特征:左边是和的平方,右边是首平方,尾平方,积的二倍在中央,是一个二次三项式。第一、二次作业正确率比较高,等到后面的混合运算时就与(a?b)2=a2?b2发生混淆,从而出现(3a+4b)2=9a2+16b2。诸如此类的错误,学生完全可以通过回忆完全平方公式,写出正确结果。
五、实现个性化评价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采用人文与发展的模式来理解教育和人类发展的关系,即实施人文教育,培养人文品格,为个体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评价的尺度和标准是我们应该解决的问题。我们不仅要承认学生的发展呈现出各自的特性,而且要分析这些特性,找出差异,并发现问题与不足,研究出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和成功,评价重在让学生学会更多的学习策略,给学生提供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用一把尺子(考试分数)来“卡”学生,必定扼杀了一部分学生的潜力,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成才的学生。因此我们要从单纯的重视知识转向重视学生全面综合素质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更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新奇性和独特性,能从多样的认识观点进行评价。
总之,新课标下的数学学习要求学生以积极的学习态度、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的情感体验、强烈的责任意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现在教师的关注下自我完善,自我进步。
营造积极进取、努力学习的读书氛围,提高自己的学习理论的热情,逐步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个人的读书计划范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个人的读书计划范文1书籍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读书是人们重要的学习方式,是人生奋斗的航灯是文化传承的通道,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者,这种特殊的职业就决定了教师必须把读书作为一生中的头等大事,作为一名教师,在一定意义上说,读书就意味着教育。
因此,教师的读书不仅是学生读书的前提,而且是整个教育的前提,把读书活动融入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当中,促进教学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与反思,提高师德素质和自身修养。结合个人课题我为自己定下了以下的读书计划:
一、我的读书目标:
1、通过学习教育经典理论,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教育创新能力,同时通过阅读接触更广的课外知识,深化更多的学科内容
,逐步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
2、通过读书,培养自身好读书的习惯,提升内涵,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教育实践与改革,言传身教,为人师表。
3、通过读书,增加自身的课外阅读量,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4、通过学习名篇名著,丰富自身个人文化涵养,强化自身修养,使自己的精神世界变得更为丰富多彩。
5、通过读书活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教师职业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
二、我的读书措施
1、根据学校读书活动方案,制定个人切实可行的读书计划。
2、每天要保证至少半小时的读书时间,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真正做到静心静神,沉溺于书中,读出意味、读出情趣。
3、读书要与思考有机结合。
要能边读边想,紧密联系自己教育教学实践,读出自己的思考与见解,提高认识,培养自己独特的思维与创新意识。做到在读书过程中,认真做好读书笔记,及时写下心得体会,努力寻求读书成效的最大化,不断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素质与综合能力。
4、积极和组内教师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共同发展,并参与网络论坛交流。
借此,提高个人人文素养,培养完善的读书人格,使自己不断成长,成为有知识、更有文化底蕴的教师。
三、我的读书安排:
大量阅读书籍,做读书笔记,使知识不断积累,思想与时俱进。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每周阅读两篇教育教学文章,每月通读一本教学杂志,每学期精读一本教育教学著作。
1、首读书目:《儿童心理学》《这样和孩子沟通最有效》《渴望学习—教育我们的幼儿》
2、经典阅读:《教师培训读本》《给教师的100条新建议》《陶行知教育名篇》
3、选读书目:《读者》《了解你的中医体质》《赢》
读书,能够改变教师的精神、气质和品性,“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能够不断增长专业智慧,能使自己的教学闪耀出敏捷睿智的光彩,充盈着创造的活力和快乐。读书,能够改变人生,而且能促使自身去不断地思考教学工作、生活、生命,从而实现人生层次的提升和生命的升华。
个人的读书计划范文2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通过读书,我们可以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能够使我们增长见识,丰富学识,增强自身的文化底蕴,提高我们的文化修养。因此,为了使自己在本学期能够通过读书有所收获,我为自己定下了以下的读书计划:
一、我的读书目标:
1.通过阅读国学经典,增加对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认识和了解,传承文化经典,增强抵制外国腐朽文化的能力。
2.通过阅读外国名著,领略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充分吸收外国优秀文化成果,以达到学习和借鉴的目的;
3.通过阅读与专业相关的参考书籍,加深自己对专业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同时还可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4.通过阅读学习,丰富自身人文涵养,强化自身修养,帮助自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等。
二、我的读书口号: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三、主要措施:
1、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阅读计划书目,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勤于做读书笔记,写好心得体会。
每天确保有时间读书,让读书成为自己的自觉行动,学习成为自己的一种需要。
2、读书时要坚持以下要领:读书与反思相结合,提倡带着问题读书,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读书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注重实效;个人阅读与集中学习相结合,广泛交流,相互启发,共同提高;
3、阅读时发现一些好的词语、句子或段落要及时摘抄下来,以便于吸收和借鉴。
4、读书时注意不要一目十行,只追求速度,而不追求阅读的质量,遇到不懂的问题要及时查阅资料把它弄懂。
四、阅读书目和时间安排:
本学期计划阅读书目:《论语》《余秋雨散文集》《巴黎圣母院》《亲爱的安德烈》《遇见未知的自己》《外企女秘书职场日记》
时间安排:坚持每天晚上抽出一个小时的时间用于读书(由于周末要辅修金
读书,能够改变一个人的精神、气质和品性。读书,能够锻炼一个人的心境,使人获得心灵上的陶冶和精神上的愉悦。因此,我一定要每天坚持读书,按计划完成读书任务,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并通过读书使自己不断提升和进步!
个人的读书计划范文3一.读书指导思想:
积极参与学校的读书活动,把读书活动融入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当中,促进教学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与反思,提高师德素质和自身修养,满足学校建设学习型组织的需要。
二.读书目标:
1.让自己成为更富内涵的老师.通过学习教育经典理论,丰富自己的人生,提升自己的理论和实践水平,提高自己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2.在读书中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
通过品读美文,多沾书气,多闻书香,成为与书为友的“书虫”。在读书中成长,使自己融到我校学习型学校的建设之中。
三、读书内容:
1、经典阅读《教育的理想与信念》
《给教师的100条新建议》《陶行知教育名篇》
2、推荐阅读(一本书):《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
3、一般阅读:
《小学数学教育》《小学教学》
四、我的读书措施:
1、根据学校读书活动规划和教研组的计划制定个人切实可行的读书计划。
2.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有关书目,做好读书笔记,写好心得体会。
3.读书活动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边学习教育理论,边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进行自我反思。
4.主动与同事交流,讨论读书体会心得。
利用集体备课、业务学习、教研活动的时间,积极和其他老师交流好书,感悟读书心得。
5.每学期末认真撰写一份读书心得或经验总结。
认真贯彻落实制定的读书计划,完成相关书籍的阅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高理论及实践能力。作好读书笔记,认真完成一份读书心得。通过读书活动逐步提升自己的文化内涵和修养,逐步培养自身良好的阅读习惯。
个人的读书计划范文4为了促进教学实践与理论的结合,提高自己的政治、业务水平和师德修养,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更能符合时代的要求,努力做家长满意的,学生爱戴的人民教师,以满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特制订个人读书计划如下:
一、我的读书目标:
1、用新思想新理念指导与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教学创新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以更加适应景小发展的需要。
2、通过读书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内涵和修养,提高自己运用科学观点看待问题的能力。
3、提高自身学习的兴趣,让自己与好书作伴,与大师对话,在读书中成长,使自己融到我校学习型学校的建设之中。
二、我的读书措施:
1、根据学校读书活动方案,制定个人切实可行的读书计划。
2、每天要保证至少半小时的读书时间,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真正做到静心静神,沉溺于书中,读出意味、读出情趣。
3、读书要与思考有机结合。
要能边读边想,紧密联系自己教育教学实践,读出自己的思考与见解,提高认识,培养自己独特的思维与创新意识。做到在读书过程中,认真做好读书笔记,及时批注、摘录优秀语段,提出质疑,积极思考,及时写下心得体会,努力寻求读书成效的最大化,不断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素质与综合能力。
4、将读书活动与当前教育和教学改革的`实践活动联系起来,与自己日常教育和教学工作实际结合起来,在反思中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科研能力和运用理论处理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做到“读”有所悟,“悟”有所用,“用”有所得。
5、积极和组内教师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共同发展,并参与网络论坛交流。
借此,提高个人人文素养,培养完善的读书人格,使自己不断成长,成为有知识、更有文化底蕴的教师。
6、每学期末认真撰写一份读书心得或经验总结。
三、我的读书内容和具体时间安排:
5月份:阅读《新课程怎样教》(历史)
6月份:阅读《史海拾珍》
7-8月份:阅读《三国演义》
9月份:阅读《爱的教育》
10月份:阅读《教育从爱开始》
11-12月份:阅读《一生的成功计划》,并且提交一份读书心得、一份读书笔记,并进行自我总结。
相信通过自己不断地学习,书中的阳光会照亮我的心灵,指引我前进的道路。
个人的读书计划范文5古人云:流水之声可以养身,青禾绿草可以养目,观书译理可以养心。只有读书,并且在读书的同时进行实践研究、反思和写作,才是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并进而成为促进教师人生发展和生命成长的最好的途径。
读书,能够改变教师人生匮乏、贫瘠、苍白的状态。
读书,能够改变教师的精神、气质和品性,“腹有诗书气自华”。
读书,能够使教师不断增长专业智慧,能使自己的教学闪耀出敏捷睿智的光彩,充盈着创造的活力和快乐。
读书,能够改变教师的人生,而且能促使教师去不断地思考教学工作、生活、生命,从而实现自我人生层次的提升和生命的升华。
一、读书目标
1、读教育教学理论,特别是数学学科教育书籍,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专业素养,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2、浏览各类杂志,拓宽自己的教育视野。
3、读一些自己喜欢的书籍,颐养性情。
二、开展读书活动的主要措施:
1、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读书活动。
2、主动与同事交流,讨论读书体会心得。
3、每天确保半小时到一小时的读书时间。
4、充分利用网络,进行网上阅读,了解、把握教育教学的信息和动态。
5、坚持读书与反思相结合,带着问题读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潜心写好读书心得。
三、必读书目:
1、《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
2、《数学思维方法》--郑毓信
3、《谁知道答案2》--江本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