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乡村安全生产

乡村安全生产

时间:2023-06-14 16:18:56

乡村安全生产

第1篇

第二条安全生产必须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基本方针。

第三条安全生产坚持属地管理原则。

第四条乡镇驻村干部是所驻村(居)安全生产督促落实的主要责任人,对所驻村(居)的安全生产负重要责任。

第五条乡镇驻村干部必须认真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确保所驻村(居)群众和生产经营单位职工生命财产安全。主要职责:

(一)对所驻村(居)的安全生产进行经常性检查,发现安全事故隐患应及时排除,对不能排除的重大事故隐患应及时报告当地乡镇政府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

(二)督促所驻村(居)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领导机构,落实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三)督促生产经营单位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备专(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四)督促和指导生产经营单位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五)督促和指导生产经营单位制定和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

(六)督促生产经营单位保证必要的安全生产投入,切实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或者使用新设备;

(七)督促生产经营单位依法进行安全评价和安全认证;

(八)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在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时,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九)督促和指导生产经营单位制定职业危害防治措施,并为从业人员配备符合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

(十)督促生产经营单位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

(十一)督促和指导生产经营单位制定和实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十二)所驻村(居)发生安全事故时,应及时、如实报告当地乡镇人民政府。

第六条乡镇人民政府应实行考核奖惩制度,每年度组织人员对驻村干部进行安全生产目标考核,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应予以适当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对未认真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考核不合格的,应予以处理;所驻村(居)发生重特大事故的,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等的规定追究其责任,并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

第2篇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党委、政府把安全生产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年初召开了安全生产工作党政联席全,认真分析全镇安全生产形势,针对新的情况对全镇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了布置和安排。

1、明确了镇长为安全生产工作第一责任人,负责相关安全工作的副职领导为第二责任人,成立了由镇长为主任,各分管领导为副主任。安全生产办公室、派出所、交警中队、医院、中小学校、国土、文化、妇联、电管站、政府办及村委会等单位的负责人为成员的安全生产委员会。下设安全生产办公室。

2、镇落实专职人员两人主抓安全生产工作。村上成立了由支部书记为组长,村主任为副组长,其他村干部、各村民小组为成员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并建立村与村、组与组之间的安全生产联组、各村、组由村主任、村民小组长任安全生产监理人员。

3、在经费保障上,镇政府年初将安全生产工作经费16万元纳入财政预算,确保了安全生产工作经费开支。

4、层层签定安全目标责任书,把目标任务分解到村、厂矿、企业、机关单位,全年共签订目标责任书22份。

二、制度落实,措施具体

(一)、工作措施

1、经常到村、社调查,了解安全生产工作,同时制订了一系列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制,各机关单位负责人,厂场企业负责人、各村村主任、村民小组组长为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责任人。

2、镇、村、社、机关单位、厂场企业建立健全了例会制度,要求每月要召开一次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安排、检查安全生产工作,排查安全隐患。村、机关单位、厂场企业每月向镇安监所报告一次安全隐患排查。镇安办向县安委会每月汇报一次隐患排查和整改措施。镇安全生产工作第一、二责任人向县安委会一月一次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措施,镇安全生产工作第一、二责任人向县安委会进行一月一次履职、隐患排查情况书面汇报。

3、建立了安全生产检查制度,一年来,我镇采取不定期的形式对各机关单位、村社、厂矿企业进行安全生产检查100余次,检查出安全隐患60余处,提出了限期整改措施,并进行了隐患整改验收。

4、为确保全镇安全生产工作,镇上还制定了2013年度安全生产工作计划,涉及9个行业安全的实施意见,“五一”安全生产大检查实施意见、“百日安全安全”活动方案、“安全生产月”实施意见、“中秋、国庆、十”期间的安全工作实施方案、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预案、水上安全应急预案、水库防汛应急救援预案、防洪预案等安全措施,成立了以镇干部组成的应急小分队30人,各村也成立了应急小分队,安全信息员和义务消防员,镇上对安全生产工作纳入“四个”一票否决的目标考核和奖惩制度。同时镇安办还制定了对企业的考评细则。

5、严格值班制度。镇政府机关实行轮班制,实行七班轮换坐班制,同时实行门卫昼夜值班制,各村机关单位建立了群防群治组织,厂场企业实行了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了全镇安全。

(二)、宣传教育不断加强

1、利用赶场天,在公开聚集场所发放安全生产宣传资料5000余份,大力宣传道路交通安全常识,安全用电常识,沼气安全常识,水上安全常识等宣传资料进行宣传。

2、利用赶场天,在显现的地段进行挂图安全知识的宣传达10余次。

3、悬挂、张贴安全生产标语进行宣传达25幅,固定标语15幅,办安全生产工作宣传墙报4期。

4、在“安全生产活动月”期间,镇安委会结合实际,在全镇范围内开展“关爱生命、安全发展”等有关安全生产工作的宣传。

5、结合我镇开展的“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安全生产宣传月活动”进行宣传,发放宣传资料2500余份。

6、镇安委会利用召开镇、村干部会,企业负责人会议,各种培训会,认真组织学习和宣传《省安全生产条例》、《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知识,受训人员达2000人次。

(三)、突出重点,抓好落实

1、突出抓好道路交通安全工作

针对镇幅员宽、交通不便、路多弯多、电三轮、摩托车载客比较多等情况。一是开展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加强了对道路交通安全检查,利用赶场天派2名工作人员上路检查,对各村的电三轮车、摩托车等机动车辆的非法载客现象,汇同交警、运管、路政、派出所进行专项整治,共查处30余辆电三轮车非法载客,无证驾驶12人次,无证车辆12辆,严厉打击电瓶三轮车非法载客,摩托车超速、超载现象;二是每季度联合交警部门对全镇机动车辆驾驶员进行安全知识培训,受教育机动车驾驶员400余人,三是对村社道路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发现隐患,责令其单位及时整治;四是对鲜沟、余沟、张沟、郭沟、兴胜等危险地段,投入专项资金12万余元,完善防撞墙、凸面镜、温馨提示、标牌标识等基础设施。

2、突出抓好学校安全

一年来召开了中小学校校长、三个幼儿园负责人会议2次,每所学校制定了《处置突发性事故预案》,加强了学校安全管理,对学校伙食团、危房、危化品储存,校门外摊点等各种安全进行了检查。把责任明确细化,做到有隐患及时整改和上报,同时对学生进行了法制教育和安全知识教育,针对汛期安全教育工作,学校和家长通力配合,严禁学生私自下河游泳,防止学生溺水等安全事故发生。

3、突出抓好非煤矿山安全和危化品安全

对我镇的非煤矿山、电站进行了安全大检查,对非煤矿山的炸材、炸药存放:一是要求按规定存放;二是要出入登记相符,确保安全。对机砖厂的采料,也提出了要求,不准一面墙开采,并要求机械开采,在开采过程中要按规程操作,必须戴安全帽作业,对非煤矿山用电安全,工人施工操作安全,都进行了强调。对全镇4个烟花爆竹零售店和6个销售农药的零售店每月进行一次安全隐患排查整治。

4、突出抓好水上交通安全和水库安全

为切实做好水上安全和水库安全生产工作。一是对生活自用船只进行了摸底,加强了领导,明确了职责;二是做好汛期安全生产工作;三是对生活自用船主人进行了安全知识培训,并签订了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对水库安全:一是加大安全检查,二是制订了水库应急处置预案,灵通信息及时预警预报,确保了水上交通安全。

5、突出抓好地质灾害安全

对我镇涉及的地质灾害点3个,一是落实专人重点监控,掌握情况,灵通信息;二是加强检查,要求监控人发现隐情,及时处置和报告;三是制订了《处置突发性事故预案》;四是落实了监控人员的工作经费,切实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抓好、抓实。、

6、农村安全规范化建设

我镇今年认真贯彻落实文件精神,对8个村进行了农村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了农村监管系统。

7、安监所建设

我镇今年投入大量精力和财力进行安监所建设,改善了办公条件,完善了责任主体,建立健全了各项制度。

三、强化档案管理

1、完善了安全生产会议纪录,每召开一次会议都有详细记录,做好了安全生产检查工作记录。

2、安全生产档案记录完善、详细、归案完善。

四、取得的成效

1、在安全生产管理上有一定的创新,全镇安全形势较好。

2、干部、群众的安全生产意识增强。

3、狠抓安全隐患整治,在经费投入上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五、存在不足

1、由于幅员广,面积宽,安全生产点多,给安全监管带来一定难度。

2、虽然安全监管人员明确,有人管,但都缺发监管专业技术,希望上级部门加大安全监管人员的培训。

第3篇

(一)优势

1.生态环境优美,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安丘市地处暖温带湿润季风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平原、丘陵、山区约各占三分之一,水资源丰沛,森林覆盖率达到33.6%,境内有组合良好的青山、河流、湿地、湖泊、泉、梯田等多种景观类型,这些都是发展“田园安丘”乡村旅游的天然基石。种类丰富,品质良好的农产品为发展乡村旅游奠定了坚实基础。安丘市有樱桃、草莓、花生、葱、姜、桑蚕等多种农作物,种植集中且有规模;镇镇有特色,百泉辉渠、景芝酒城、石埠子草莓、柘山花生、大盛桑蚕、凌河蔬菜等美名远扬;有9个中国国家地理标志性产品,40多个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农产品品牌,并有安丘蜜桃等特供水果。

2.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势头良好安丘市及时启动乡村旅游规划编制工作,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鼓励支持乡村旅游发展。每年设立500万元乡村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旅游规划编制、从业人员培训、示范项目建设、宣传营销、商品研发、品牌创建奖励等,对于各项支农、惠农资金,要向乡村旅游方面倾斜。目前,全市建成4A级景区2处、3A级景区6处,国家湿地公园2处、国家森林公园1处,国家级特色景观旅游名镇1个、省级旅游强乡镇4个,先后被评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省级森林城市、省级园林城市和省级优秀旅游城市。

3.农业独具特色,发展前景广阔安丘是农业大市,农产品资源丰富,品牌农业发展良好,同时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管理“安丘模式”全国推广,奠定了发展乡村旅游的品牌基础。农产品资源丰富,是中国蜜桃之乡、姜蒜之乡、草莓之乡、樱桃之乡和桑蚕之乡;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管理“安丘模式”在全国推广,年加工农产品200多万吨,出口日韩、美国、欧盟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先后被确定为全国园艺产品(蔬菜)出口示范区、山东省第一个供港蔬菜备案基地和第二个食品工业基地、全国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典型示范区、国家级农业综合标准化优秀示范市。依托安丘特色农业、品牌农业、“安丘模式”发展的乡村旅游一定前景广阔,优势俱显。

4.文化底蕴深厚,提升乡村旅游竞争力安丘境内古迹众多,先贤辈出,悠久的历史,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是发展乡村旅游强有力的竞争优势。木版年画、剪纸、泥塑等代代相传,历久不衰。安丘在明、清时期就有许多分散的木版年画生产群体,主要产品是纸牌和门神、灶王、胖娃娃等;剪纸群众基础广泛,几乎村村皆有善剪纸者,最为流行的图样有“老鼠上灯台”、“狮子滚绣球”、“鲤鱼跳龙门”、“龙凤呈祥”、“金鸡报晓”等;安丘泥塑的主要产地在景芝一带,传统作品有不倒翁、泥老虎、泥孩子等。

(二)劣势

1.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不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安丘市乡村旅游发展处于初级阶段,缺乏统一管理和规范指导,前期注重经济效益,忽视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出现了没有效利用旅游资源、旅游产品开发深度不够等问题。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乡村旅游发展形势,很多地方的集散、引导、交通、安全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不能与吃、住、行、游、购、娱协调发展。

2.品牌意识薄弱,乡村旅游品牌缺乏与其他乡村旅游发展较为成功的地区相比,安丘市乡村旅游的品牌开发还处于起步阶段,品牌意识薄弱。虽然是省级优秀旅游城市,拥有多个国家级特色景观旅游名镇、省级旅游强乡镇,但是知名度小,数量不占优势。

3.乡村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发展乡村旅游需要大量的高素质的旅游从业人员,但是安丘乡村留守人群文化素质相对较低、思想比较保守。大多数的乡村旅游从业者没有经过正规培训,整体素质相对较低,经营水平和服务质量偏低,制约了乡村旅游的持续快速发展。

(三)机遇

1.乡村旅游业发展环境良好山东省强力推进乡村旅游发展,推进乡村旅游点“改厕改厨”,加强乡村旅游标准化建设,加快实施县域乡村旅游规划,涉农资金向乡村旅游业倾斜。在全省高度重视发展乡村旅游的重大机遇下,安丘市被选为首批乡村旅游规划编制扶持县,成为其发展乡村旅游的有利契机。潍坊市高度引领乡村旅游发展,先后出台《关于推进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快推进乡村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重点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优先发展乡村旅游。自2015年起,潍坊市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乡村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用于乡村旅游规划、整村农家乐改造、卫生达标奖励、教育培训以及扶持乡村旅游标杆示范村(点)发展。

2.乡村旅游发展动力十足随着大众旅游需求的持续高涨,越来越多的游客喜欢到农村去吃农家饭、体验农家生活、呼吸新鲜空气。新休假制度实行后,假期减少,不宜远行,乡村旅游便成了市民短期旅行的最佳选择。新旅游法颁布后,自驾游在旅游市场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山东省已成为全国机动车保有量最多的省份,强大的自驾游市场成为安丘市乡村旅游发展的强大动力。

(四)挑战

1.周边地区竞争激烈与周边县市相比:客源市场竞争激烈;《潍坊市乡村旅游总体规划》中把安丘市定位为“文彩山乡”,主要功能定位于“山地休闲度假”,在同质产品开发中仍然存在竞争;安丘乡村旅游的品级处于中等水平且功能单一,旅游强镇、旅游特色村的数量不算多。

2.乡村生态环境脆弱,乡村面貌遭破坏自然生态环境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旅游如果发展不当将会严重破坏乡村自然生态环境。安丘的新型城镇化推动了乡村社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但在这一进程中古民居古村落的保护、历史人文的传承及乡村风貌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二、安丘市乡村旅游发展思路探析

(一)打造安丘特色的乡村旅游综合体旅游综合体是具有一定规模的街区群体,是完整的旅游产业发展群落。它在特定的空间里把酒店、景区、居住、展览、餐饮、会议、商业、文娱、交通等功能空间进行三项以上有机结合,各个部分能够空间依存、价值互补、功能呼应,更好的满足游客“吃、住、游、购、娱”需求。安丘市每个乡镇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可以根据自己的定位和发展目标向打造广义上的旅游综合体的方向努力,乡镇旅游综合体的打造不能趋同化。青云山未来城、歌尔庄园、“齐鲁酒都”民俗文化体验区等重点旅游项目也可以规划打造乡村旅游综合体,这将是安丘市高端乡村旅游的典范。

(二)打造安丘县域大景区旅游业与各类经济要素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要拓宽乡村旅游发展思路,深度挖掘安丘乡村旅游资源的内在潜力,整合区域资源,由“小旅游”向“大旅游”转变,打造县域乡村旅游大景区,形成全市大旅游格局。打造县域大景区,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企业为主体,核心在景区,以乡村旅游品牌化为重要抓手,实施集群发展战略。安丘市打造县域大景区,把分散的、孤立的资源优势、交通优势、区位优势等单项优势整合为旅游产业发展优势,进一步整合城市休闲游、酒城文化游、美丽乡村游三大旅游板块资源,进一步完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精心策划一日游、二日游等旅游线路产品,实现县域旅游可持续发展。

(三)实施安丘乡村旅游品牌战略旅游经济是注意力经济,品牌和知名度对乡村旅游的发展至关重要,实施品牌战略是乡村旅游竞争和持续发展的一大法宝。打造乡村旅游品牌,依托乡村旅游资源及配套设施,依靠营销手段,使县域内的乡村旅游成为系统的、综合的旅游目的地品牌。安丘市从空间结构上规划,打造以“齐鲁酒都”民俗文化体验区、“百果之乡”创意农业乡村休闲区、“世界菜篮”品牌农业乡村休闲区、“都市农园”科技农业乡村休闲区为支撑的品牌战略。安丘市依托特色农业、品牌农业,以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管理“安丘模式”为支撑,以深厚的民俗文化为土壤,以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旅游发展为契机,必将走出一条安丘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化之路。

第4篇

关键词:淮安;乡村旅游;运河文化

中图分类号:F59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309(2008)0203-0022-03

一、乡村旅游篷勃发展的背景

乡村旅游是以各种类型的乡村、社区为背景,以乡村文化、乡村生活和乡村风光为旅游吸引物,以为游客提供文化探秘、休闲度假、康体健身、生态旅游、体验旅游、观光农业、住宿、餐饮、购物等综合活动为目标的一种旅游形式。乡村旅游将农业生产、农村生活和生态环境三者合为一体进行旅游开发,是加强城乡居民感情沟通、体验乡村劳作、了解乡土民俗、领略自然风光的最佳方式之一,迎合了新世纪绿色旅游、生态旅游的大趋势。

乡村旅游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与广阔的发展空间,它能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发展农村经济,适应了我国特殊的旅游扶贫政策,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展乡村旅游,对缩小城乡差别、统筹城乡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的乡村旅游悄然兴起,进入90年代中后期,乡村旅游进入了较为快速的发展阶段。国家旅游局1998年推出了“华夏城乡游”,1999年推出了“生态旅游年”,全国各地纷纷抓住机遇,形成了一股乡村旅游热。2004年国家批准了203个全国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同年,总书记视察上海时指出:“要发展农业旅游、生态旅游,促进农民增收。”2006年,国家旅游局将旅游主题定为“2006中国乡村旅游年”,并且制定了“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的鲜明口号,2007年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我国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今年,我国将取消“五一”长假,人们的假日消费将由“冲动式”集中消费转为“分散式”理性消费,可以更个性化地安排自己的假日,真正享受到旅游的乐趣,周边乡村的周末短期度假、休闲旅游将是旅游发展的趋势和热点。

各地、各级政府对乡村旅游的发展格外重视,纷纷制定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提出自己的发展目标和具体对策。江苏淮安召开的《淮安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论证会,为淮安乡村旅游的发展献计献策,以期提高淮安旅游产业素质和综合竞争力,盘活淮安旅游业。

二、淮安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

(一)淮安是江苏省的一个农业大市、强市,是全国重要的农副产品产加销基地

淮安地处江苏北部平原腹地,全境属黄淮平原与江淮平原的结合部,全国重要的农副产品产加销基地,江淮平原的重要商埠。农村人口差不多占了全市总人口的2/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农村的发展是关键。

乡村旅游极大地影响和激发了农民转变固有观念,田地里的产品变成了旅游商品,绿色蔬菜、水果成为市场的宠儿,甚至在田地里耕作、采摘、体验打鱼都变成了旅游活动。乡村旅游将单纯的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拓展,延伸了产业链条,拓宽了增值渠道。

(二)淮安有风光秀丽、底蕴深厚的乡村旅游资源

根据淮安的旅游发展规划,淮安市旅游产业区域空间布局为:以淮安名城名人综合旅游功能区为中心,以盱眙山水名胜旅游区为辅助中心,由洪泽湖渔乡与百里古堤风光旅游带联结“双核一轴”式区域旅游核心集团;以及金湖苏北水乡生态旅游区、涟水千年酒乡与生态休闲旅游区。从布局中我们可以发现,淮安旅游资源大多分布在境内郊区和农村,文化底蕴深厚的人文景观和纯朴自然的山水风光构成了一幅风光秀美的画卷,游客可以领略乡村自然风光、观赏乡村民俗风情、品味乡土文化艺术、体验乡村传统劳作。

淮安农业旅游资源和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现已涌现出以铁山寺森林公园为代表的一批4A级景区和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还计划在“十一五”末,将建成10个以上全国农业旅游示范村(点)。烟波浩淼的全国第四大淡水湖――洪泽湖和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水上长城――洪泽湖大堤,被誉为“江苏九寨沟”的铁山寺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森林公园盱眙第一山,农业观光好去处金湖万亩荷花荡、铁山寺的“农家乐”、金湖白马湖的“渔家乐”、洪泽的“水上人家”等,吸引了众多上海、杭州及周边省、市的游客。淮安市乡村旅游市场辐射面越来越大,接待总量呈逐年增长趋势,乡村旅游点已发展成为全市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游客接待人数占全市旅游业近1/4。

(三)淮安有发展乡村旅游良好的区位交通和客源市场条件

现在,淮安境内公路、铁路、水路四通八达,京沪高速、同三国道、宁连高速、徐淮盐高速、宁宿徐高速等5条高速公路在境内交汇,从江苏新沂到浙江长兴的新长铁路纵贯全境,京杭大运河等河道纵横交错,洪泽湖、白马湖镶嵌其中,初步形成了一个以高等级公路为主骨架,水陆并举的交通网络。淮安是江苏腹地迅速崛起的交通枢纽,与一些大、中城市的时空距离大大缩短,南下北上,西进东出,非常便捷。正在研究规划中的加强与徐州、连云港等城市的合作,联手打造“江苏旅游新三角”,应该是切实可行的,将增强苏北旅游区域竞争力,农村旅游的发展前景宽阔。

三、发展乡村旅游的几点看法

和全国乃至全省其他地区相比,应该说乡村旅游在淮安的发展起步是有些落后的,还处于边摸索、边发展的阶段,乡村旅游发展还没有成规模,上档次。经过有关调查和研究,笔者认为淮安乡村旅游发展应采取下列一些措施:

(一)科学规划,准确定位

淮安市正在编制《淮安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应邀请有关专家学者、旅游专业人士,进行科学规划,找准淮安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定位、形象定位、功能定位、市场定位,为乡村旅游发展指引方向。在科学调查研究基础上,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合理布局”的原则,制定出区域性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结合淮安各地实际,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有:劳动自助型、民俗民居型、观光游览型、康体娱乐型。

(二)重点突破,有序推进

配合新农村建设,抓住各处资源特色,确定不同的发展时序,开发重点,互相促进,互为补充,共同发展。淮安乡村旅游发展要率先突破铁山寺的生态休闲“农家乐”、金湖白马湖的“渔家乐”、金湖荷花节万亩荷花荡、洪泽水上运动会、洪泽的“水上人家”等开发重点,根据资源、市场等条件,围绕“双核一轴” 旅游总体发展格局,点轴扩散,带动全市各地区乡村旅游发展。

(三)整合资源,形成合力

旅游是一种产业,各种生产要素整合,形成合力至关重要。要充分利用新农村建设资金、扶贫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等有效整合,同时要通过招商引资、社员股份制,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系,为乡村旅游开发提供经费保障。政府有关部门如农业、林业、文化、公安、工商、交通、旅游、规划建设等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四)挖掘内涵,提升品味

深度挖掘本地人文、民俗、历史内涵,突出特色和差异性,突出农村天然、质朴、绿色、清新的环境氛围,强调天趣、闲趣、野趣,尽力展现乡村旅游的魅力,为乡村旅游注入旺盛的生命力。中国盱眙龙虾节、中国淮安美食节、洪泽湖开渔节、中国金湖荷花节、涟水今世缘酒文化节、涟水白鹭节等节庆,京剧、淮海戏、淮剧、河蚌舞、花鼓、金湖傩戏、秧歌、香火戏等风俗表演,农民画、剪纸、刺绣、编织等民间手工艺,茶馓、桂花麻油、鸭血粉丝、洪泽湖大闸蟹、银鱼、木鱼石等土特产,这些都蕴含着乡村旅游开发和发展特色,怎样深入发掘、策划和包装,整合资源,打造品牌,增强竞争力,是淮安乡村旅游发展面临的新课题。

需要指出的是,淮安名片之一“运河之都”不应该仅仅是一句宣传的口号,其魅力更应该通过沿途历史及乡土文化、民风民俗、历史遗迹、自然风景表现出来。2006年在运河沿线15个城市发表了《运河沿线旅游合作宣言》,笔者认为,要进一步组织运河沿线城市一起开通运河特殊旅游航线,在游客航程中展现运河文化。

(五)强化管理,提高服务

一是通过加强乡村旅游管理人员和从业农户的业务培训,提高科学管理、经营水平,提高服务质量;二是以开展乡村旅游点质量等级评定和星级农家乐评定为抓手,逐步提高乡村旅游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在提高对乡村旅游发展重要性认识的同时,注重加快道路、停车场、厕所等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加大对食品卫生、公共卫生等直接关系到游客身心健康的设施建设力度,抓好各项卫生防范措施,为游客营造洁净、健康、卫生的旅游环境,让游客吃得放心,玩得开心。

(六)加强宣传,拓宽市场

旅游市场需要宣传,乡村旅游也是如此,“好酒不怕巷子深”的观念早已过时。要把旅游联合营销宣传推广作为政府一项重要的日常工作来抓,通过包装组合乡村旅游精品,策划推荐线路,组织或承办大型娱乐康体活动,参加各种旅游交易会,广泛利用电话、报刊、广播、网络等媒体,实行“会展有人、网页有字、报纸有文、电台有声、电视有影”的三维立体促销,提高宣传促销效果。当前应大力宣传中国盱眙龙虾节、中国金湖荷花节,抓住奥运会的契机,做大做强洪泽水上运动会,营销洪泽温泉的康体娱乐功能。苏北国家生态农业示范区,展示苏北农业高新科学技术,清新的田园风光、纯朴的农家小院,政府要有大手笔宣传、塑造像华西社会主义新农村那样的品牌,吸引全国各地游客参观。

淮安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乡土文化底蕴深厚,这是淮安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得天独厚的条件。应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新农村建设的契机,处理好经济建设与旅游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开发资源与保护环境并重,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早日实现淮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石强、钟林生、向宝惠.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4.

[2] 佘惠敏.乡村旅游乐了游客富了农家[N]. 经济日报,2006-01-26.

第5篇

一、大力宣传,加强组织领导工作

1、乡政府成立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全乡的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各村要建立健全交通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对辖区内农村道路进行日常管理工作;

2、层层召开动员大会。各村要适时召开道路交通安全动员大会,并聘请有能力有干劲的村民担任安全协管员,并做好相关资料留存工作。

3、层层组织培训学习。2013年,乡交管办将对各村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成员和安全协管员进行1-2次培训,内容道路交通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和交通安全管理人员有关业务知识等。

4、乡交管办制定全乡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规划,以道路交通安全宣传“五进”为载体,对辖区内行政村、学校、驻乡单位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交通安全知识,提高群众交通安全意识。

5、建立于交通管理部门之间的联系协调机制。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工作联席会议,共同对全乡的哦你刚才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梳理,总结好的经验,解决其中的存在的问题。

6、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健全农村道路交通应急处置机制。由乡交管办负责牵头,各村交通安全生产小组、驻乡单位相应机构予以配合,共同实施救援农村道路交通事故。

二、落实交通安全防范责任制,全面履行交通安全监管职责

1、仔细排查,全面摸底。按属地管理的原则,乡交管办(协助派出所交警中队)指导各村对辖区内机动车(包括大、中小型客货车,二、三轮摩托车、轮式拖拉机等)进行清理,掌握车况和运营情况,建立安全管理档案,并由乡交管办(交警中队)与车主、驾驶人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

2、加大交通安全目标管理考核力度。2013年,乡交管办将对各村交通安全目标管理进行考核,并形成长效机制,监督、检查交通安全防范责任制及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暂行规定的落实情况。各村要建立季度交通安全目标管理考核长效机制,督促交通安全生产小组成员和安全协管员落实其交通安全防范责任,减少交通违法、交通事故的发生。

3、建立交通违法、交通事故季度通报制度。2013年,乡交管办将以季度为单位,对各村的交通违法超标、严重交通违法和交通事故情况进行汇总、排名,并在全乡进行通报。各村也要相应建立相应的通报制度,充分利用政务公开栏等对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成员和安全协管员进行通报,督促其履行交通安全防范责任。

4、落实重大道路交通事故追查报告和行政责任追究制度。各村发生重大道路交通事故后要及时进行追查并向乡交管办上报追查报告。乡交管办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发生重大交通事故符合追究条件的单位有关责任人,协调区有关部门予以追究,充分履行交通安全监管责任。

第6篇

一、切实担当起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重大历史责任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深刻把握我国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城乡关系变化特征,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新旗帜和总抓手,在我国“三农”发展进程中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关于“三农”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推动农村改革不断取得新突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迈出新步伐,农特产业加快蓄势崛起,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不断完善,脱贫攻坚开创新局面,新农村建设整体推进工作提升新水平,农村社会焕发新气象,为进入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良好基础。但是仍要清醒看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化,全市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广大农村仍然突出,“三农”仍是我市振兴发展最明显的短板,农业农村仍是现代化建设中最薄弱的环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仍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走共同富裕道路最突出的问题;农业供给质量亟待提高,农村人居环境亟待改善,农民持续增收机制亟待健全,新时代城乡关系亟待重塑。

集安地处山区,自然生态优良,是农特产业大市,特色和优势在农特产业,发展的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在“三农”。全市上下务必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历史责任担当,切实把握难得的历史机遇,坚定信心、咬定目标、苦干实干、久久为功,焕发出打攻坚战的斗志、打持久战的韧劲,推动我市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取得突破性进展,实现“五个走在前列”,特色产业发展走在全省前列、县域经济发展走在全省前列、农民收入持续增加走在全省前列、脱贫攻坚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农村人居环境改善走在全省前列。农业供给体系质量明显提高,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初步建立,农村人才活力充分迸发,农村生态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乡村文化和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党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乡村振兴的思路举措得以确立。实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全市培育2个示范镇、10个示范村。

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努力将我市打造成通化市乃至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县。农业结构得到根本性改善,农特产业实现由弱到强的转变,新兴产业实现由小到大的转变;农民收入与城镇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乡风文明达到新高度,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农村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宜居乡村基本实现。

到2050年,全市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特色产业强市、文化旅游名市、生态宜居示范市全面建成。

二、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努力实现率先发展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引领,以构建农业“三大体系”为重点,大力推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

(一)产业兴旺方面。一是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全力推进集安人参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开工建设国家级人参检验检测中心,推进中国·集安(澳洋)人参交易中心建设,加快设立产业发展资金和担保基金,撬动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到人参产业发展中,确保产业园发展有后劲、能持续。力争用4年的时间,将集安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成中国人参产业发展战略的领跑者、中国人参产业国际竞争的主力军、中国人参产业走向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和国际化的先导区。着力推进鸭绿江河谷山葡萄产业带建设,依托山葡萄酒研发中心,深入开展山葡萄栽培和山葡萄酒酿造技术研究、示范和推广,每年研发山葡萄酒新产品3种以上,新培育引进葡萄酒庄2户,力争省级葡萄现代农业产业园一次性通过评审。到“十三五”末,人参达到17.62万亩、葡萄达到2.5万亩、五味子达到1万亩、食用菌达到1100万袋、蜂达到2.2万箱。二是做大做强农特产品精深加工业。积极培育特色资源转化型加工企业,加大对现有企业的扶持培育,对带动能力强的农特产品加工企业,在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给予优先扶持,努力打造农特产品精深加工企业集群和聚集园区。加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培育、指导和服务,扶持“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真正把集安的优良农特产品做细、做精、做强。2018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预计实现78亿元,同比增长8%。到2020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预计实现9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8%。同时,加大农产品品牌培育力度,鼓励乡镇、村及企业、合作社申报地理标志产品和绿色有机产品,积极开展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等创建,高标准举办野山参节、冰葡萄酒节等节事活动,进一步提升集安“特产之乡”、“中国人参加工研发基地”、“中国顶级冰葡萄酒产区”等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三是加快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结合全域旅游发展战略,立足资源和品牌优势,进一步加大政策引导和资金投入,重点扶持乡村旅游度假村、农村家庭旅馆和乡村民宿、农业休闲观光及农产品采摘园等建设。到2020年,全市各类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村达到25个,特色水果休闲观光及采摘园达到30个以上,农村家庭旅馆和乡村民宿发展300家,年接待游客达到10万人次。

(二)乡风文明方面。一是挖掘文化内涵和文化品牌。深层次挖掘高句丽文化、鸭绿江文化、边境文化、民俗文化和农耕文化,精心提炼主题,努力打造乡土味、个性化的美丽乡村。赋予村名、古井、山川、河流等深层次文化内涵,打造美丽乡村文化品牌,营造浓厚乡村特色文化氛围。二是开展乡风文明宣传教育。运用新媒体、农家书屋、村文化活动中心等各类教育阵地,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结合各乡镇特点修订乡规民约,营造舆论环境,对接受宣传教育困难的家庭和个人实施村干部包保责任制,保障乡风文明建设的制度化。同时,加大乡村振兴战略的宣传力度,组建宣传队,把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基本内容、工作目标和具体措施通过多种方式向农民宣传到位、解释透彻,增强农民群众参与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今后三年我市每年至少列支5000万元,作为美丽乡村建设奖补资金。同时,整合各类涉农资金,统筹管理和使用,集中用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2018年,新打造提升“类型村”111个、美丽庭院3200户、干净人家2500户,由外到内、由表及里全方位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同时,健全完善农村道路、供排水、垃圾和污水治理等公用设施运行管护机制,落实专项经费和责任主体。依托城市综合执法大队,探索组建乡镇综合执法中队,按照城市保洁模式,建立农村环卫队伍,构建有队伍、有经费、有制度、有标准“四有”的农村环境整治体系。四是着力提升农村教育和医疗水平。坚持农村教育优先发展的理念,全力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2018年,计划投资3600万元,新建校舍4所,新购置校车22辆。强化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新建农村卫生院2所。加大村级医疗队伍建设,投入资金150万元,利用3年时间培养50名农村医生,2019年毕业后全部充实到基层医疗机构。

(三)生态宜居方面。坚持城镇发展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原则,创新城乡融合发展体制,合理确定城镇人口规模、用地规模,优化城镇的空间布局、形态结构和人居环境。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加快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服务、社会保障等方面一体化建设,进一步完善乡镇基础功能,提升社会保障能力,提高农民进城落户的积极性。同时,全面启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市推进三年攻坚行动,今年计划投资3.4亿元,实施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建设项目184个,清财公路、头财边防公路完成改造并投入使用;改造农村厕所3000户,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19处,确保2.04万人饮水安全;加快推进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开通“电力绿色通道”,保障农村经济发展电力能源需求。

(四)治理有效方面。结合我市“党建提升工程”,深入实施“引凤还巢”工程,从历任第一书记、离任党员领导干部和大中专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等群体中,选一批、派一批、引一批“三农”工作队伍。深入实施“智慧农村”工程,努力实现村级组织服务阵地建设规范化、投入多元化、管理制度化、服务精细化。继续推行市乡两级涉农服务部门服务功能下延,组建支援服务队。同时,健全完善治保、调解、普法等组织机构和工作制度,进一步规范工作内容和方法,促进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有效运转。充分发挥群防群治的作用,构建农村网格化管理,真正发挥网格员作用,形成“人人都在网中,事事都在网中”的格局,真正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加快“雪亮工程”建设,实行封闭化、电子化治安管理,在村口和主要街道安装电视监控设备,采取全方位、全时制的监控,提高农村治安防范的水平和时效。加大农村普法宣传教育力度,利用广播、板报、标语、文艺节目等形式,向农民宣传法律法规知识,让村民随时随地学到基本法律知识。

(五)生活富裕方面。一是抓好农民增收。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畜牧业、劳务经济,鼓励扶持农民就地就近自主创业、支持农民返乡创业,推动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到2020年,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68亿元,年均增长10%;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255元,年均增长6%以上;所有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80%的村达到20万元以上。二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深入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就业服务活动,全力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把更多的农民从土地、农业和农村中分离出来,进入二三产业和城市务工就业。2018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000人次。三是全力做好脱贫攻坚工作。坚持因村因户因人施策,科学筛选实施脱贫项目,切实提高精准脱贫成效。深入开展民营企业参与脱贫攻坚光彩行动,集中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帮扶。构建完善长效脱贫机制,实现扶贫与扶志、扶智有机统一。2018年,计划投资3400万元,实施扶贫项目47个,实现脱贫190人、3个贫困村摘帽。到2020年,全市665户、1362人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

三、加强党对乡村振兴的全面领导,强化政治保障

(一)科学谋划。计划成立集安市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拿出专门的力量深入研究、全力推进、抓好落实。特别是要坚持用系统化的思维来谋划推进。今年年初,结合学习贯彻王志厚书记在通化市委第1次常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精神,我们专门召开市委常委会议,要求分管市领导带领部门找专家、机构拿出乡村振兴工作的三年规划,上半年就要完成,以确保这项工作的高站位和科学性、连续性。

(二)深化改革。进一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大力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推动落实最严格的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制度,确保农产品消费安全。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根据省市统一安排,今年完成清产核资、建立台账,搭建集体资产管理平台。明年搭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适时开展股权设置、成员身份界定和折股到户等工作。后年由点及面开展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全面完成成员身份界定。

(三)加大投入。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建立“三农”投入增长机制,创新农业投融资机制,积极谋划农业PPP项目,充分发挥新增地方政府债券作用,吸引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向农业农村。鼓励引导商业银行发展农村机构网点,增加对特色农业、订单农业的信贷支持。积极引导民间金融组织规范发展,健全监管机制。加快培育金融服务组织,扩大农村金融信贷投放,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强化支农抵押担保,探索农民信用合作,满足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的贷款需求,引导农村金融、保险机构重心下沉,向基层延伸布点。进一步加大对小额贷款公司的政策扶持力度,引导小贷公司向“三农”和小微企业服务。

第7篇

一、切实担当起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重大历史责任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深刻把握我国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城乡关系变化特征,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新旗帜和总抓手,在我国“三农”发展进程中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关于“三农”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推动农村改革不断取得新突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迈出新步伐,农特产业加快蓄势崛起,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不断完善,脱贫攻坚开创新局面,新农村建设整体推进工作提升新水平,农村社会焕发新气象,为进入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良好基础。但是仍要清醒看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化,全市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广大农村仍然突出,“三农”仍是我市振兴发展最明显的短板,农业农村仍是现代化建设中最薄弱的环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仍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走共同富裕道路最突出的问题;农业供给质量亟待提高,农村人居环境亟待改善,农民持续增收机制亟待健全,新时代城乡关系亟待重塑。

集安地处山区,自然生态优良,是农特产业大市,特色和优势在农特产业,发展的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在“三农”。全市上下务必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历史责任担当,切实把握难得的历史机遇,坚定信心、咬定目标、苦干实干、久久为功,焕发出打攻坚战的斗志、打持久战的韧劲,推动我市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取得突破性进展,实现“五个走在前列”,特色产业发展走在全省前列、县域经济发展走在全省前列、农民收入持续增加走在全省前列、脱贫攻坚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农村人居环境改善走在全省前列。农业供给体系质量明显提高,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初步建立,农村人才活力充分迸发,农村生态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乡村文化和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党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乡村振兴的思路举措得以确立。实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全市培育2个示范镇、10个示范村。

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努力将我市打造成通化市乃至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县。农业结构得到根本性改善,农特产业实现由弱到强的转变,新兴产业实现由小到大的转变;农民收入与城镇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乡风文明达到新高度,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农村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宜居乡村基本实现。

到2050年,全市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特色产业强市、文化旅游名市、生态宜居示范市全面建成。

二、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努力实现率先发展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引领,以构建农业“三大体系”为重点,大力推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

(一)产业兴旺方面。一是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全力推进集安人参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开工建设国家级人参检验检测中心,推进中国·集安(澳洋)人参交易中心建设,加快设立产业发展资金和担保基金,撬动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到人参产业发展中,确保产业园发展有后劲、能持续。力争用4年的时间,将集安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成中国人参产业发展战略的领跑者、中国人参产业国际竞争的主力军、中国人参产业走向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和国际化的先导区。着力推进鸭绿江河谷山葡萄产业带建设,依托山葡萄酒研发中心,深入开展山葡萄栽培和山葡萄酒酿造技术研究、示范和推广,每年研发山葡萄酒新产品3种以上,新培育引进葡萄酒庄2户,力争省级葡萄现代农业产业园一次性通过评审。到“十三五”末,人参达到17.62万亩、葡萄达到2.5万亩、五味子达到1万亩、食用菌达到1100万袋、蜂达到2.2万箱。二是做大做强农特产品精深加工业。积极培育特色资源转化型加工企业,加大对现有企业的扶持培育,对带动能力强的农特产品加工企业,在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给予优先扶持,努力打造农特产品精深加工企业集群和聚集园区。加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培育、指导和服务,扶持“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真正把集安的优良农特产品做细、做精、做强。2018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预计实现78亿元,同比增长8%。到2020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预计实现9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8%。同时,加大农产品品牌培育力度,鼓励乡镇、村及企业、合作社申报地理标志产品和绿色有机产品,积极开展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等创建,高标准举办野山参节、冰葡萄酒节等节事活动,进一步提升集安“特产之乡”、“中国人参加工研发基地”、“中国顶级冰葡萄酒产区”等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三是加快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结合全域旅游发展战略,立足资源和品牌优势,进一步加大政策引导和资金投入,重点扶持乡村旅游度假村、农村家庭旅馆和乡村民宿、农业休闲观光及农产品采摘园等建设。到2020年,全市各类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村达到25个,特色水果休闲观光及采摘园达到30个以上,农村家庭旅馆和乡村民宿发展300家,年接待游客达到10万人次。

(二)乡风文明方面。一是挖掘文化内涵和文化品牌。深层次挖掘高句丽文化、鸭绿江文化、边境文化、民俗文化和农耕文化,精心提炼主题,努力打造乡土味、个性化的美丽乡村。赋予村名、古井、山川、河流等深层次文化内涵,打造美丽乡村文化品牌,营造浓厚乡村特色文化氛围。二是开展乡风文明宣传教育。运用新媒体、农家书屋、村文化活动中心等各类教育阵地,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结合各乡镇特点修订乡规民约,营造舆论环境,对接受宣传教育困难的家庭和个人实施村干部包保责任制,保障乡风文明建设的制度化。同时,加大乡村振兴战略的宣传力度,组建宣传队,把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基本内容、工作目标和具体措施通过多种方式向农民宣传到位、解释透彻,增强农民群众参与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今后三年我市每年至少列支5000万元,作为美丽乡村建设奖补资金。同时,整合各类涉农资金,统筹管理和使用,集中用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2018年,新打造提升“类型村”111个、美丽庭院3200户、干净人家2500户,由外到内、由表及里全方位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同时,健全完善农村道路、供排水、垃圾和污水治理等公用设施运行管护机制,落实专项经费和责任主体。依托城市综合执法大队,探索组建乡镇综合执法中队,按照城市保洁模式,建立农村环卫队伍,构建有队伍、有经费、有制度、有标准“四有”的农村环境整治体系。四是着力提升农村教育和医疗水平。坚持农村教育优先发展的理念,全力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2018年,计划投资3600万元,新建校舍4所,新购置校车22辆。强化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新建农村卫生院2所。加大村级医疗队伍建设,投入资金150万元,利用3年时间培养50名农村医生,2019年毕业后全部充实到基层医疗机构。

(三)生态宜居方面。坚持城镇发展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原则,创新城乡融合发展体制,合理确定城镇人口规模、用地规模,优化城镇的空间布局、形态结构和人居环境。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加快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服务、社会保障等方面一体化建设,进一步完善乡镇基础功能,提升社会保障能力,提高农民进城落户的积极性。同时,全面启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市推进三年攻坚行动,今年计划投资3.4亿元,实施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建设项目184个,清财公路、头财边防公路完成改造并投入使用;改造农村厕所3000户,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19处,确保2.04万人饮水安全;加快推进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开通“电力绿色通道”,保障农村经济发展电力能源需求。

(四)治理有效方面。结合我市“党建提升工程”,深入实施“引凤还巢”工程,从历任第一书记、离任党员领导干部和大中专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等群体中,选一批、派一批、引一批“三农”工作队伍。深入实施“智慧农村”工程,努力实现村级组织服务阵地建设规范化、投入多元化、管理制度化、服务精细化。继续推行市乡两级涉农服务部门服务功能下延,组建支援服务队。同时,健全完善治保、调解、普法等组织机构和工作制度,进一步规范工作内容和方法,促进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有效运转。充分发挥群防群治的作用,构建农村网格化管理,真正发挥网格员作用,形成“人人都在网中,事事都在网中”的格局,真正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加快“雪亮工程”建设,实行封闭化、电子化治安管理,在村口和主要街道安装电视监控设备,采取全方位、全时制的监控,提高农村治安防范的水平和时效。加大农村普法宣传教育力度,利用广播、板报、标语、文艺节目等形式,向农民宣传法律法规知识,让村民随时随地学到基本法律知识。

(五)生活富裕方面。一是抓好农民增收。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畜牧业、劳务经济,鼓励扶持农民就地就近自主创业、支持农民返乡创业,推动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到2020年,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68亿元,年均增长10%;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255元,年均增长6%以上;所有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80%的村达到20万元以上。二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深入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就业服务活动,全力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把更多的农民从土地、农业和农村中分离出来,进入二三产业和城市务工就业。2018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000人次。三是全力做好脱贫攻坚工作。坚持因村因户因人施策,科学筛选实施脱贫项目,切实提高精准脱贫成效。深入开展民营企业参与脱贫攻坚光彩行动,集中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帮扶。构建完善长效脱贫机制,实现扶贫与扶志、扶智有机统一。2018年,计划投资3400万元,实施扶贫项目47个,实现脱贫190人、3个贫困村摘帽。到2020年,全市665户、1362人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

三、加强党对乡村振兴的全面领导,强化政治保障

(一)科学谋划。计划成立集安市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拿出专门的力量深入研究、全力推进、抓好落实。特别是要坚持用系统化的思维来谋划推进。今年年初,结合学习贯彻王志厚书记在通化市委第1次常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精神,我们专门召开市委常委会议,要求分管市领导带领部门找专家、机构拿出乡村振兴工作的三年规划,上半年就要完成,以确保这项工作的高站位和科学性、连续性。

(二)深化改革。进一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大力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推动落实最严格的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制度,确保农产品消费安全。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根据省市统一安排,今年完成清产核资、建立台账,搭建集体资产管理平台。明年搭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适时开展股权设置、成员身份界定和折股到户等工作。后年由点及面开展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全面完成成员身份界定。

(三)加大投入。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建立“三农”投入增长机制,创新农业投融资机制,积极谋划农业PPP项目,充分发挥新增地方政府债券作用,吸引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向农业农村。鼓励引导商业银行发展农村机构网点,增加对特色农业、订单农业的信贷支持。积极引导民间金融组织规范发展,健全监管机制。加快培育金融服务组织,扩大农村金融信贷投放,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强化支农抵押担保,探索农民信用合作,满足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的贷款需求,引导农村金融、保险机构重心下沉,向基层延伸布点。进一步加大对小额贷款公司的政策扶持力度,引导小贷公司向“三农”和小微企业服务。

第8篇

关键词:制定计划;明确目标;具体措施;开展活动

中图分类号:S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3-0179-1

1 制定计划,明确目标

按照省、市农委、农机局《关于开展“创建平安农机,促进新农村建设”活动的通知》文件精神,在全乡农村范围内开展“创建平安农机,促进新农村建设”活动,自2010年开始,已在农富、弓棚、太平、岔河四个村开展创建活动。通过创建“平安农机”示范村典型,在全镇范围内营造良好的农机安全生产氛围,并实现以下目标:明确安全生产责任倒查追究制,进一步加强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农机户和农民群众的安全意识,进一步规范拖拉机登记、牌证核发、安全检验及驾驶员培训、考试、发证等各项程序工作,从源头上加强管理,完善农机安生生产的各个环节,降低事故隐患,进一步加大农机安全管理力度。

2 创建“平安农机”示范村

2.1 各个村委会要重视农机安全生产

各村要积极协助各级管理部门做好农机生产监督管理。每一个村都要设有农机安全员,与农机户签订农机安全责任书,配置“平安农机”示范户,积极引导农民进行农机安全生产。

2.2 农机安全生产措施到位

要及时做好农业机具及驾驶员台账,生产事故记录。健全安全生产制度。积极协助市乡有关部门做好农机安全检查和整顿工作。

2.3 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各村要设有农机驾驶员学习室、农机安全教育宣传栏、宣传标语。要定期组织农机驾驶员进行安全教育学习,提高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的安全生产法规知识和操作技能。经常开展农机安全生产经验交流和学习活动。

3 创建活动的具体措施

3.1 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开展创建“平安农机”活动,是强化农机安全生产,积极服务“三农”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促进农机安全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乡政府成立创建“平安农机”领导小组,领导组组长由主管农业副乡长担任,农机站长任副组长,乡农机站全体科技人为领导组成员,领导组具体负责创建活动的组织实施。

3.2 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

乡政府将农机安全生产纳入各村安全责任制,目标考核中。构筑乡镇、村、社三级农机安全生产预防网络、实行一级抓一级、逐级明确农机安全目标任务,严格实行责任倒查、切实把农机安全生产作为农机化考核的重要内容,按照要求,将农机道路交通安全责任落实到村、户与乡镇安全生产总体目标任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活动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

3.3 明确任务、落实责任

结合天德乡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明确各阶段的发展目标,要把创建“平安农机”活动与做好“三农”工作结合起来,与推进农业机械化结合起来,与创建平安畅通乡村工作结合起来。把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村、社基层,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抓出成效。

3.4 积极传播安全生产知识

一是加大宣传工作力度,镇农机站组织全体技术人员深入村、社,向广大农民群众广泛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农机事故典型案例,安全驾驶操作常识与安全生产知识;二是狠抓宣传深度和广度,利用各种形式及途径和各种有利场合向各级领导宣传农机安全工作,做到重大问题向领导请示,使农机安全生产得到各级领导重视;三是加强农机安全技术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从业人员遵章守法意识,驾驶操作水平和维修技能,力求从根本上防止农机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3.5 定期开展农机安全生产大检查

市农机监理部门会同乡农机站对拖拉机等农业机械定期开展道路安全检查。重点查处拖拉机等农业机械违法载人,超速、超载、无牌无证驾驶,酒后驾驶等交通违法行为,建立长效管理措施,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3.6 加强检查,狠抓落实

第9篇

1.主要做法

(1)致力于规范化管理安吉县通过强化农家乐规范管理,带动乡村旅游有序发展。在建立县农家乐规范管理协调小组的基础上,所有乡镇建立了农家乐服务中心,并在有6家以上农家乐经营户的村建立农家乐服务站,实行三级管理网络。农家乐协调小组各成员单位通力配合,精细化指导,个性化服务,为农家乐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如开展培训、实施经营者中级职称评定、开办农家乐经营管理大专班、组织法律服务进农家等,进一步提升和规范了农家乐经营服务水平。在县一级成立了农家乐会,乡镇成立农家乐分会,条件成熟的村成立农家乐工作站。通过协会在处理旅客投诉、调解经营户间纠纷、规范市场价格、推行抱团经营等方面,发挥监督管理和组织服务等功能,实现了行业自律和政府管理相互融合、互为补充的良好局面。

(2)致力于制度保障在完善一系列扶持政策、标准规定和管理办法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政策制约的突破。在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的支持下,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了《安吉县农家乐消防治安管理办法》,根据农家乐经营户的实际情况,对消防设施与措施提出要求,对住宿治安管理进行规定,由公安局和农旅办指导经营户完善相关设施和规章制度,验收合格的,办理住宿经营工商登记,解决了长期困扰广大经营户合法经营住宿服务的难题。此举得到了省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并向全省推广。这一制度性的突破,极大地鼓励了广大经营户提升发展的信心和积极性。

(3)致力于系统性规划安吉县编制了《安吉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规划》、《安吉县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暨旅游目的地建设行动方案》,在全县科学指导农家乐精品区块、特色乡镇、精品村、特色村(点)的创建工作。规划了“一环四带六区”乡村旅游经营总布局,全力打造“县域旅游交通环线”、“黄浦江源、中国大竹海、昌硕故里、白茶飘香”四条精品观光带,以及“环灵峰山休闲度假区、中国大竹海观光旅游区、黄浦江源原生态旅游区、昌硕故里文化体验区、白茶飘香休闲农业观光区、田园观光体验区”六个乡村旅游精品区。安吉县以省首批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县和“中国美丽乡村•乡村旅游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启动编制《安吉县休闲旅游业规划(2011—2020)》,将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纳入休闲旅游业总体规划,打造乡村旅游首选目的地。

(4)致力于转型提升安吉县坚持把农业园区基地布局与农家乐乡村旅游提升发展紧密融合,实现农业与农家乐乡村旅游的良性互动、互促发展。依托农业资源丰富和拓展乡村旅游产品,全面启动“一区一轴三带十园”基地建设,借助旅游要素有效激活和提升农业发展格局,打造乡村旅游“产品超市”,发展四种类型乡村旅游:一是农事体验型。以各休闲观光农业园区或基地为节点,以美丽乡村精品观光线或游步道为串联,根据各地特色和时节变化,设置不同的农事体验活动,精心打造十大现代农业园区,集可看、可吃、可娱、可住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休闲农业精品园。二是景区依托型。充分利用知名景区、景点周边人气旺、客流量大、逗留时间长,而且消费相对集中的区位优势,引导鼓励四条精品旅游观光带周边乡镇、村包装打造农家乐风情特色镇(村),通过农家乐旅游对生态资源、产业资源进行项目化整合,使环境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三是生态度假型。依托优良的自然山水资源,融合生态养生的理念,借鉴台湾地区“民宿”的发展经验,加大农家乐周末观光向休闲养生转变,拓展服务功能,做精质量、做高档次、做特风格,提升全县农家乐的整体档次和经管水平。同时,通过大力实施休闲农业对外招商选资,加快大型现代生态农庄、高档乡村休闲会所、老年养生公寓建设步伐。四是文化创意型。安吉县与上海、杭州“文创产业之都”相邻,安吉县出台了壮大休闲产业和文创产业相关扶持政策,并依托农业园区、示范基地和旅游集散地的辐射功能,大力推进乡土文化培育与产业化运作,已建成18个展示与体验于一体的乡村文化创意馆所,加大了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文化内涵。

(5)致力于特色化发展安吉县在发展农家乐乡村旅游过程中充分突出个性美,根据精品线和精品区块的风貌,合理定位区块、乡镇、村庄主题特色,做到既融入大环境,又形成特色小气候。根据每个区块、乡镇(村)的产业、村容村貌、生态特色及人本文化的不同,合力构建美丽乡村、风情小镇、优雅竹城三位一体的立体化县域大景区格局,全力打造四大乡村旅游精品区块,着力彰显“十里不同景,人在画中游”的视觉效果。

(6)致力于美丽乡村经营美丽乡村建设仅靠不断投入是难以持久的,必须要会经营。根据安吉县的实际,美丽乡村经营最好的载体之一就是推进农家乐乡村旅游。因此,在美丽乡村创建前,就明晰了每个创建村的功能定位、产业布局和发展优势。作为农家乐乡村旅游村,在规划时就考虑旅游元素的介入,强化差异化发展经营理念,提升农家乐特色村、精品村的经营水平,达到富民强村名镇的整体效应。在具体操作上,鼓励美丽乡村旅游经营村围绕全县大景区的理念,充分运用市场经济手段,通过统筹县域资源、资产、资本要素,最大限度盘活存量、扩大增量。鼓励支持农家乐乡村旅游经营村镇抓经营、抓项目包装和品牌宣传。引导村集体强化对既有资源的调控力,强化旅游公共服务体系,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的服务设施建设等问题,并进入市场化运作,增强村级的“造血”功能。安吉县还致力于打造民俗与时尚、自然与休闲相交融的旅游精品。打文化牌经营村庄,涌现了书画村、畲族文化村、生态屋、山民文化博物馆等各具魅力的文化景观,以美丽乡村提升农家乐乡村旅游发展,实现农家乐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2.主要成效

近年来,安吉县紧紧围绕“县域大景区”和“乡村旅游目的地”建设,以省级精品村、特色村的创建为抓手,不断加强管理,创新服务,力促农家乐转型提升,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成为了解决农村就业、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有效途径。

(1)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从1997年安吉县天荒坪镇开办第一家农家乐开始,十几年来,经过培育、发展、规范、提升几个阶段,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特色不断彰显。目前,全县有挂牌农家乐602家、床位12800余张,农家乐直接从业人员达3400多人,共创建省级农家乐精品村3个、省级农家乐特色村10个、省级特色点3个、三星级以上农家乐77家,农家乐已成为安吉县休闲旅游产业重要而独立的特色品牌之一。

第10篇

【关键词】乡镇民营企业;农村消防;辨证关系

近年来,农村乡镇民营企业蓬勃发展,乡镇民营企业已经成为一些乡镇的主要经济支柱。就全国范围来看,全国乡镇企业累计实现增加值61412亿元,同比增长14.04%,其中工业增加值43123亿元,同比增长14.11%;营业收入265725亿元,同比增长14.06%;实现利润15566亿元,同比增长14.62%;上交税金6471亿元,同比增长14.83%;出口交货值27596亿元,同比增长19.32%;支付劳动者报酬12607亿元,同比增长11.67%。就我省范围来看,2007年1至5月份,全省规模以上乡镇民营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727亿元,同比增长30%。河南省政府向省人大常委会议报告了河南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情况。报告显示,河南省民营经济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乡镇民营企业的块头也在变大。

在我们看到乡镇民营企业发展势头的同时,这些企业的消防现状也同样令人堪忧。而这些企业所在乡镇的消防工作现状更是相当薄弱。乡镇民营企业对农村经济影响力,就决定了乡镇企业消防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农村消防工作是否能够得到有效改善。农村消防工作的现状是怎样的?乡镇民营企业的消防现状是怎样的?乡镇企业为什么对农村消防工作有那么大的影响?我们怎样利用乡镇企业的有效工作来做好农村消防工作?本文通过一个有基层工作经验的消防工作者的工作体会和心得,希望能够给以上三个问题一个答案。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如何保护我国人口占绝大多数农民的利益,保持农村社会稳定,为农民全面奔小康保驾护航,控制农村火灾的发生,尽可能的减少农村火灾造成的损失是我们每个消防工作者的义务。加强农村消防工作,保障农民安居乐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目前我国农村消防工作存在的问题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乡镇的领导对农村消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农村消防安全工作责任制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制度不健全。特别是消防宣传“四进”——进农村工作开展以来,农村消防工作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由于多种原因,农村消防工作一直处于停滞环节,部分乡(镇)、村消防工作管理薄弱,甚至出现无人抓的现象。

(二)村镇普遍缺乏消防规划,农村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尽管近年来农村消防设施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总的来看,农村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仍滞后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步伐。大部分乡镇消防规划没有实施;消防安全布局不合理、消防通道不畅已成为制约消防工作发展的难题。大多数乡镇市政消防栓设置未到位,缺少消防水源、部分村庄缺少必要的消防水泵等消防设备,致使许多火灾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扑救,等远离农村的公安消防队到场时,已使小火酿成大灾,农村整体抗御火灾的能力还不够强。

(三)农村多种形式消防力量严重不足,有的地方甚至尚未有任何形式的消防组织。虽然大部分乡镇已建立农村多种形式消防队伍,但大多数都是在农村联防队的基础上建立的,人员结构复杂,且流动性大,导致大多农村多种形式消防队队伍涣散,型不成较强的战斗力。农村多种形式消防队器材装备虽已配备,但平时几乎不保养维修,接到火警消防车发动不了、到场车内无水和有水打不出来的情况时有发生。

(四)消防宣传教育工作不到位,村民的消防安全意识和消防法制观念淡薄。一些边远山区农村,消防安全教育工作往往成了被遗忘的角落。缺乏安全用火用电常识,固守旧的风俗习惯,柴草乱堆乱放,诱发火灾因素多。特别是随着近年来农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家用电器走进了千家万户,农村使用液化气、煤气、天然气等易燃易爆危险物品也逐渐增多,家庭装修采用大量可燃易燃材料,也增加了农村火灾事故多发的因素。

二、农村消防工作的薄弱,就决定了根植在这片土壤中的乡镇民营企业存在着诸多的消防问题:

(一)规模小,人员少,分布零散。中小型企业是民营企业阵营中的绝对主力,但目前中小型乡镇企业存在着规模小,人员少,分布零散等特征。很多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还处于家庭作坊式的经营阶段,员工人数在几人到几十人之间,这些企业大都零星的分散在城乡或城乡结合部。由于企业人员少、规模小,大都没有专门的消防管理人员,有的企业从面上看有人兼管实则无人过问,这些都加大了消防部门的管理难度。

(二)企业主意识不到位,吝啬消防投入,自救设施配备差。在民营企业中,普遍存在着“重生产、轻安全”的现象。近几年,从媒体报道可以看出私营企业的安全隐患问题非常突出,造成群死群伤的事故也屡见不鲜。今年初深圳亿兴模杯设备厂发生的死7人和东莞市废旧塑料作坊发生的死13人火灾均是典型的民营企业火灾案例。对很多企业主来说,由于文化基础薄弱、思想观念落后,造成消防安全意识不到位,把办企业的目光最大限度地聚焦在获取利润上,至于其它方面,能省则省,更是非常吝啬消防这种只见投入不见产出的开支。有的灭火器超期服役,有的消防设施遭破坏,有的根本就没有消防设施。有的虽已配备了消防器材,但真正会操作使用灭火器材的人却不多,就连有些企业主自己也承认,配置灭火器材完全是为了应付消防部门的检查。许多民营企业主消防意识淡薄,平时不注意消防常识的学习和员工的培训,导致消防安全的责任人和员工的素质不高,对消防法规以及遇到火灾时紧急疏散等都知之甚少,无法履行消防法规所规定的安全职责,自救的能力还相当弱。很多民营企业的厂房中没有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更谈不上消防安全标志,自救设施的不到位,在民营企业中已经构成对安全生产的现实威胁。

(三)消防管理制度不严,违规作业、私拉乱接等问题突出。在吝啬消防投入的企业中,很难想象会有严格的管理制度。然而就是在消防设施投入还算到位的一些稍上规模的民营企业中,消防管理制度不严也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一般来说,每个企业都会张贴消防部门要求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但制度往往成为一纸空文。不少企业主认为购置了消防器材就相当于买了消防安全保险,违规作业,私拉乱接现象很突出。在一些民营小医院、小作坊、小店面和公共娱乐场所,有的为了节省开支,生产生活合二为一,生产生活区不分,吃在生产区、住在生产区,用电用气随意性大,消防安全得不到应有的保障。这种现象在消防部门的“三合一”治理中确实也消除很大一部分,但民营企业往往地处偏远,且分散,消防部门根本不可能做到全天候监督到位,致使这种现象在部分民营企业中得不到根除。

三、乡镇民营企业的消防工作薄弱,直接影响到农村消防工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乡镇企业火灾隐患逐渐成为农村的主要火灾隐患。目前大多农村的居住建筑都告别了三级耐火建筑,村民盖房大多为二级耐火等级,有些甚至达到一级,而乡镇企业却大量使用旧的三级耐火等级建筑,有些虽然使用了耐火等级较高的厂房,但使用的生产原料、产品是高危险物品,加上易燃易爆物品的生产、储存、经营、销售大量的由城市向农村转移,经营这些产品的乡镇企业大量增加,为农村消防工作增加了难度,使乡镇企业火灾隐患逐渐成为农村的主要火灾隐患。

(二)乡镇企业火灾损失成为农村火灾损失的主体。乡镇企业所具有的经济资源多,人员密集程度大,一旦发生火灾必然会比农村居民火灾损失大,伤亡大。

(三)乡镇企业主对消防安全的漠视势必造成以当地村民为主体的员工的消防意识淡薄。乡镇企业的员工多为当地村民,企业主作为他们的领导和老板,绝大多数眼里只有效益,没有安全。所有的管理制度和企业理念,都是以经济为中心,势必造成员工对安全的忽视,对个人利益的疯狂追逐,这种意识和行为也会带到日常的家庭生活和农业生产中,产生极其恶劣的后果。

(四)乡镇企业的增多会使农村消防工作的压力不断增大。由于大多数的乡镇企业消防工作做的并不尽如人意,所以消防工作薄弱的乡镇企业越多,农村消防工作的压力也就越大,农村的消防欠帐也就越多。

三、我们要从乡镇企业入手,利用乡镇企业来改善农村消防工作的现状

(一)加大对乡镇民营企业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力度,提高企业的消防安全意识。通过对防火知识的宣传,加强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增加他们的防火知识,使员工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逐步转变农民员工的思想观念,从“要我防到我要防”,变被动为主动,彻底消除火灾的根本因素。 通过教育培训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消防安全水平,更可以提高作为村民的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培育乡镇企业成立义务消防队,对企业保卫人员进行系统的消防救援培训,关键时刻可以随时成为农村火灾扑救的重要力量。利用企业的保安队伍,建立企业内部熟悉消防业务的专兼职队伍,并对其进行有效的培训和造册登记,一旦周遍农村或企业发生火灾,这些队伍可以形成扑救火灾和抢救物资的首发力量,并可以有效配合公安消防队扑救火灾。

(三)利用乡镇企业具有一定经济基础的条件,配备一些即可以企业使用,又可以农村使用的消防器材装备。针对农村路窄、水源取用不便的实际情况,配备一些小型但又能自配少量灭火剂的消防车,对乡镇企业来说非常合适。既可以保障本企业的消防安全,又可以支援所在村镇,对企业的负担又较小。虽说是少量的灭火剂,但能扑灭一些小型火灾,控制初起火灾的发展,发挥较好的作用。

(四)督促新建企业建设消防设施,监督原有企业补充消防设施。乡镇企业距村镇较近,企业的室外消防栓,可以成为公安消防队扑救农村火灾 最近的消防水源,乡镇企业的消防装备可以成为扑救火灾的有效增援力量。

如果能够实现以上几点,那么一旦农村发生火灾,我们可以依赖的就不仅仅是公安消防队伍,会有十几支、几十支甚至成百上千支消防队参与进来。农村消防工作就会是另外一番景象。 参考文献

[1]夏广香.浅析我国农村消防工作现状及应对措施[M].2005.

第11篇

三季度,乡党委、以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载体,以农业增效、农牧民增收为落脚点,统筹安排,工作,全力抓好乡工作:

(一)棉花田管。于月底月初,乡组织了棉花田间管理现场会,总结了各村棉花科学田管的经验和,了棉花后期管理的要求和注意,并聘请农业技术人员,田间地头,了技术跟踪服务。

(二)了农业用水管理。在指派专人,与石河子玛管处,请求水量的基础上,生产,成立乡水、电管理站,了农业生产用水调配管理,结束了乡生产用水无专人管理的历史,了水的率;动员各村党员、干部,24小时巡逻,查看水口,组织农户棉花浇水,既了水源浪费,又了棉花浇水进度。据检查,8月中旬各村己了棉花三水灌溉工作,村己四水任务,为棉花丰产奠定了基础。

(三)棉花测产和土地丈量工作,手资料。为彻底摸清各村农户耕地情况,为年底人均收入的测算打好基础,从8月底开始,乡组织了以农业技术员、各村主任、代表组成的工作组,各村,对农户耕地面积逐块丈量、测产。据统计,今年全乡棉花耕种总面积9300亩,平均单产270公斤,按5.00元/公斤计算,年底人均纯收入有望达5900元。

(四)搞好夏收工作。乡及早动手,于月初就对夏收生产、安全做了详细的安排部署。夏收期间,又组织人员,各小麦种植户,的检查。组织得力,措施到位,夏收工作,任何不安全事故,共收小麦300余吨,超额了下达的夏粮收购任务。

(五)“三秋”工作管理,运行。成立了以党、政为正、副组长、各村书记、主任为的“三秋”工作,任务,责任到人,了对“三秋”工作的;组织专人,对农户运输工具、棉花仓储场地防火、生活用电线路等了一次的安全检查,问题,责令了整改,了整个秋收工作的安全;健全了周例会制度,并将先教工作例会与生产例会合二为一,布置,两不耽误。

(六)拾花季节工组织工作,为排忧解难。在各村、各农户自行组织的基础上,党委、棉花生产需求,派专人与伊犁州尼勒克县,一次性组织拾花季节工300余人,了拾花工短缺矛盾,了棉花采摘工作的,了农牧民的利益,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受到了赞扬。眼下,棉花采摘工作需要,又派人前往塔城地区组织拾花工,拟成立拾花突击队,即日即将到位,以打好棉花采摘的突击战;动员组织各村有生产能力的低保户,劳务输出,拾花创收活动,既聚集了乡闲散劳力,参加棉花采摘劳动,又为低保户开辟了一条勤劳致富的新路;在拾花季节工中了为期10天的劳动竞赛,对拾花状元表彰奖励,以调动季节工的性,拾花进度;四是拾花工的生活,在榆树村开设了清真食堂,解决了民族拾花工的生活难题,受到了尼勒克县及拾花工的好评;与区文体局,每周巡回在各村放映一次电影,活跃和了拾花季节工的业余文化生活。中秋节前夕,又为拾花工每人送去了月饼、水果等节日慰问品,是对有病的拾花工,、村了的关怀,带领就医、送水送药,使在异地他乡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节日的气氛,纷纷深受感动。五是成立了以乡派出所警员为主的社会治安管理,了对各村社会治安巡查和外来人员安全管理,到为止,全乡未1起外来人员违治安案件和不安全事故,社会稳定,生产秩序。措施,管理,全乡棉花采收工作进展,截止月日,共收棉花1500余吨,计划量的54%。

(七)乡农技站建设进展,月中旬破土动工,现主体工程己完工,即将内部粉刷,入冬前有望竣工。

(八)村防护林建设项目己80%的工作量。

(九)经乡与博湖苇业接洽,达成了大拐苇湖开发协议,使乡多种经营发展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十)了“四五”普法先进乡创建工作,并了自治区检查验收。

(十一)以补贴,为榆树村农户购进了1台大马力拖拉机,了乡农机耕作。

(十二)先教工作。的学习教育,党员的宗旨意识、服务意识。据不完全统计,两个多月来,各支部党员共为办实事、好事50余件,真正了党员受教育,得实惠之目的。区先教办的安排,现乡先教工作己转入党性分析、征求意见阶段。

二、季度工作计划安排

(一)措施,抓好棉花采收、销售及生产安全等项工作,农牧民收入不受。

(二)的支持,1万亩低产田改造工作和4000亩滴灌建设项目。

(三)组织,于月中旬前力争7500亩棉田秋翻、冬灌任务,为来年生产打好基础。

(四)组织专人,力争于月底所有家庭农场土地管理费清缴工作。

(五)措施,组织,力争于年底乡镇企业改制工作,使企业沿着现代企业管理轨道运行,企业活力,企业经营效益。

(六)大拐苇湖冬季安全生产督促检查工作,杜绝火灾事故,人员、生产安全。

(七)搞好农技站、农户抗震房及村防护林等项目竣工验收工作,保质保量投入使用。

(八)组织好机关及村党员、干部冬季思想政治和培训工作,大家的整体素质,为乡村工作奠定基础。

第12篇

九山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以打造“生态九山、智慧九山、红色九山、和谐九山”为目标,紧密结合精准扶贫,依托自然生态,突出村庄建设的风格和品位,科学规划,推进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村庄绿化亮化、民居改造、环境美化、乡村文化建设六件实事,确保美丽乡村建设扎实开展,取得了一定实效,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九山村位于宜昌市西北山区,距宜昌城区70余公里,是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和革命老区村,雾莲路穿村而过,平均海拔850米,全村现有版图面积30平方公里,13个村民小组,932户2658人。境内名峰奇山广布,高山原生态自然资源保存完善,森林覆盖率高,拥有红色革命传承基地郑家洞所在地蜂笼寨、佛道同源圣地云台山、三国古文化活化石神奇寨与石人山、古松群落钟鼓寨等一批名胜,九座大山星罗棋布,其中蜂笼寨被湖北省命名为“最形象地名”。九山村距三峡大坝、三峡大瀑布、三峡人家、百里荒等著名景区均在一小时车程内,也是通往神农架旅游景区的重要途经地。

二、工作进展情况

1、乡村旅游

投资47万元搞好本村乡村旅游配套设施建设,主要是在云台山新建旅游登山步道2公里,安装登山安全护栏1公里,新建休息平台6处,设置果皮箱20个,安装旅游标识标牌。其中投资30万元的2公里云台山旅游登山步道已竣工验收,目前正在进行决算评审;投资14万元的旅游标识标牌项目已完成自主招标,正在施工中,预计9月底竣工投入使用。

2、基础设施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主要是十三组环形公路原破损水泥路面整修、人行道板铺设、白竹坪水毁河堤整治及生态停车场的建设,目前投资40万元的十三组环形路水泥路整修及2000余平方米人行道板铺设已经竣工决算,正式投入使用。投资30万元对中心村白竹坪进行水毁河堤修复整治,目前该项目已竣工验收正在进行决算评审。 投资30万元的生态停车场已动工建设,预计9月底可投入使用。

3、村庄绿化亮化

在绿化方面,投资65多万元在下莲路我乡境内全长9公里沿线开展了景观绿化美化,主要在道路两边栽植小水果树及花草,目前已竣工验收,正在进行决算评审。

在亮化方面,拟投资20万元,在中心村下莲路及环形路沿线安装路灯54盏,目前已完成竣工决算评审,投入使用。

4、民居改造

投资40万元在九山坪片农户土坯房进行立面改造40万元,现均已完工投入使用。

5、环境净化美化

投资74万元,对中心村的房屋墙面统一进行刷白,并绘制山水画及石头纹,达到整齐划一的效果,目前该项目已完工,吸引了大量外地游客,成为我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投资15万元,拟在九山村中心村和云台山各新建旅游公厕一个,目前该项目已完成自主招标,正在进行施工,预计9月底竣工。

6、乡村文化建设

投资35.5万元,在九山村十三组建设双岩农业文化广场,主要建设项目三个:一是浆砌驳岸保坎910立方米,二是安装大理石栏杆56米,三是安装食药仿古宣传栏17个,目前该项目已竣工验收,完成决算投入使用。

三、主要做法

(一)推动市民下乡,强化造血功能,促进美丽乡村实现提档升级

九山立足自身独特区位和资源优势,采取多种措施推动市民下乡,因地制宜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使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改观。一是发挥村的乡贤能人作用,引进繁跃建设、双岩农业等企业回乡参与美丽乡村建设,通过企业带动资金、带动人气、带动产业发展,短短3个月时间村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接受由繁跃建设和双岩农业两个企业引领的社会爱心企业捐款达125万元,为九山村解决了资金困难的大问题,同时以村委会为中心的农家乐迅速增加了30多家,对产业的带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二是区、乡两级政府大力支持,在美丽乡村开建重要阶段,区、乡两级政府领导精心策划、用心安排指导,安排专人专班坐阵指挥,乡领导亲自关心,并协助和争取政府有关政策,支持配套了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资金和相关设施,双岩文化广场建设、整齐刷黑的道路、配套的绿化让群众十分满意,对助推乡村治理工作实现了提档升级。三是全村群众积极响应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共同创建和维护美丽乡村环境及卫生,将贫困户房屋一起纳入环境整改范畴,这样不仅对乡村环境进行治理也帮扶贫困户解决了一些的实际问题;四是村委紧紧围绕美丽乡村建设,始终坚持乡村传统文化活村的理念,打造红色文化和传统文化乡村旅游,以发扬革命先烈精神、传承民俗文化为手段,以乡村旅游助推精准扶贫,常年开展党日主题活动、党员教育活动、民俗文化节等活动,多次开展革命传统红色游、户外生态观光游、农趣体验游等活动,每年接待游客达5万余人,不仅对村民增收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样也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二)发挥能人效应,鼓励群众参与,以主人翁姿态促进美丽乡村建设

九山村竭力发挥乡贤能人特色优势及美丽乡村农民主体作用,紧紧围绕“不搞大开发,共抓大保护,生态环保”发展指导思想,以美丽乡村创建为动力,以新型农民综合素质教育为突破口,做到环境共治、平安共创、产业共扶、致富共带、困难共帮、新风共树,共同改善城乡环境,齐心协力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一是引导群众成立各类自治组织主动参与美丽乡村建设。九山村相应成立红白理事会、环境卫生协会、卫生计生协会、老年人协会、专业合作社协会、民俗文体艺术协会及QQ微信平台等,做到群众的事情群众办,办好事情为群众。由农民自发成立的专业组织统筹协调辖区的产业发展和村民的就业问题,捆绑式带动辖区产业发展,这样做既推动了产业发展,又促进了群众就业增收和邻里关系和谐,实现了双赢。二是培育本土社会组织,有序参与美丽乡村。根据九山村的实际,探索培育村事务类、文化服务类、志愿服务类等社会组织,成立了三支广场舞艺术队,乡和村组织他们参加了全村、全乡、和区的大型文娱文化活动,并开展了30多场巡演活动,用先进的文化节目引领、感染、教育群众,让老百姓积极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来,让他们自觉参与美丽乡村,形成九山文化品牌。三是积极为各类社会组织提供服务。村委会安排专人,负责为全村的各类社会组织的培育、发展、监督和作用发挥进行指导,促进其围绕村级各项公共服务事项为群众提供周到服务。同时,将村大学生、本地专业人才纳入社工队伍建设体系当中,通过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支撑社会组织在美丽乡村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三)坚持企业活乡,突出产业发展,以致富增收激发群众投身美丽乡村建设的热情

围绕群众最关心的产业发展和致富增收问题,组建产业发展自治组织,让群众有钱赚,有班上,有想头,以看得见的实惠激发群众的主体作用,让其主动参与美丽乡村。一是发展特色农业合作社。以宜昌双岩生态农业开发公司为龙头,以九座山农产品、乾湾农产品、百样花蜜蜂、九云蜂劳务、九条湾果蔬种植等专业合作社统筹示范,重新整合全村4000多亩低产茶园、2550亩高山核桃,新建500亩果蔬种植采摘基地、200亩高山有机水稻种植基地和6个高山原生态养蜂基地,并配套建设农村休闲户外游和接待中心,网络72家休闲特色农家乐,把松散的农民经营者聚集起来,初步形成“职业农民、产业工人、快乐市民”共建共赢的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格局。二是组建九云蜂劳务合作社。以村组为单位,对村民劳力进行资源的整合,让每一个劳动力无论无论是男女老少在劳务社的组织下可从事农事农耕、工程建设、家政、农产品加工生产等劳务综合服务,做到全村村民有事做,有钱挣,有钱分。三是产业转化升级,打造九山电商产业园,电商产业园是由宜昌双岩农业公司主导经营的农业产业平台,对全村农户进行标准化、科学化、的农业生产,并进行统一收购分级、加工、开发,再对接大电商、将农产品通过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将产品销往全国,其中,产业园还对农户进行培训,使农户可以参加产品分拣、产品包装、产品生产、客服等整个主体经营过程,以“九山味道”为主的系列有机农产品畅销全国,深受消费者亲睐,年产值过数千万元,大大有效的带动了群众的收入和地方的经济发展。

四、产生的效益分析

一是社会效益分析。九山美丽乡村2018年规划的13个建设项目投产后,将建成下堡坪乡第一个田园综合体,将建立下堡坪乡农旅融合发展新格局,开创农村旅游发展新局面。项目建成后,将极大提高九山人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同时将有力推进下堡坪乡美丽乡村建设事业发展。

二是经济效益分析。九山美丽乡村建成后,将解决就业1000多人,发展农旅企业72家,发展农旅产品基地5个,新增农村旅游景区三个,增加游客30万人,全村人均新增创业收入2000元。

五、主体品牌

1、农村电商快速发展。依托宜昌双岩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这一优势电商企业,在九山村内成立果蔬种植、蜜蜂养殖等5个专业合作社,建成果蔬种植采摘、高山有机水稻种植以及6个高山原生态养蜂农业基地。建设了九山电商产业园, 搭建运营九座山微信商城、九山特色淘宝铺、阿里巴巴批发商铺,注册了九山上品、九山味道等“九山”系列农产品商标,开发以生态有机大米、茶叶、有机蔬菜、黄心土豆、核桃、土鸡蛋、土蜂蜜等为代表的高山特色系列产品。2017年,在农村电商带动下,九山村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了800多元,九山村2017年被评为省级农村电商示范村。

2、乡村旅游异军突起。九山村通过引进宜昌双岩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这个农业龙头企业,整合乡村旅游、农村民宿、体验农业等优势农村资源,多次举办“旅游扶贫节”、“最美九山”、“年猪节”、“云台山上打秋风”、“挖泥鳅”、“越野露营”等户外生态观光游、革命传统红色游、农趣体验游活动,每年接待游客达5万余人,实现旅游收入逾百万,打造出集农业基地、旅游景点、特色民宿等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六、存在的问题

1、建设资金不足。我村是革命老区村,受地理环境限制和基础薄弱等制约,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量大、投入大、难度大,由于村集体经济实力有限,投入到美丽乡村建设资金量小,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建设的实施存在较大资金缺口。

2、缺乏积极性。部分干部群众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主体意识模糊,存在畏难情绪,强调客观的多,工作较被动。由于美丽乡村的建设资金缺乏,有的存在观、靠、等的思想,主动性和积极性较差。

3、规划设计有待进一步完善。由于我村情况比较复杂,存在产业发展、村庄建设、公共事业等规划不到位或者与实际脱接现象,极大制约了美丽乡村建设的进一步开展,需进一步完善。

七、下一步具体措施

1、进一步加强美丽乡村规划的管理。增强规划的实施力度,确保规划落到实处,保证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