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市政通信工程

市政通信工程

时间:2023-06-14 16:18:57

市政通信工程

第1篇

通过分析市政工程项目的特点,以及市政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困难,论述了计算机管理与市政工程项目管理在实际操作中所进行的完美整合。

关键词:计算机管理市政工程项目管理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城市建设也进入了全新的阶段,作为城市建设不可或缺的市政工程建设也随着城市的整体建设不断地向前发展。市政工程除了具有普通建设工程的特点外,还具有自身的特点。随着市政建设工程项目的不断开工,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为此,在市政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中引入计算机进行管理,实现信息化管理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情。

一、市政工程项目的特点

1、市政工程项目的质量必须安全可靠

市政工程项目建设的都是公共设施,在使用过程中都存在使用频繁、人多、车多的现象,因此,市政工程项目的第一要求就是质量安全可靠。市政工程项目质量的安全可靠直接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关系着社会综合效益,关系着政府的形象。

2、市政工程项目的建筑期限短

目前,我国的城市现代化建设已经进入快车道,但是城市的市政建设却跟不上城市现代化的步伐,有的设施比较陈旧,迫切需要改善;有的设施需要重建,更多的情况是已经建设好的地段还没有相关的市政设施。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市政工程项目常常是急于投入运营的项目,因此,其建筑的期限就非常短。

3、市政工程项目资金控制程度高

在市政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资金的投入一般数量相当大。但是,大多数情况下,市政工程项目开工建设时,其配套的资金还没有完全到位,这就要求市政工程管理人员合理调配资金、控制资金投入幅度,尽最大的可能将资金用到应该用到的地方。另外,市政工程管理人员还要适度调配资金,根据资金的数量调整市政工程项目的进度。

4、市政工程项目种类复杂

市政工程项目的种类非常复杂,不但涉及到普通的建筑行业多类工种,而且还涉及到非建筑行业的多类工种。因此,在建设的过程中经常需要根据施工的状况进行不同部门间和不同行业间的协调。

二、市政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困难

1、市政工程项目报表困难

由于市政项目的工种复杂、建设地点多、面积广,并且每到月底各建设施工单位、监理公司都要上交自己项目的报表,有时报表还会出现问题,这样就要进行多次往返进行报表修改,这样不但浪费了人力、无论,而且还耽误了时间,耽误了市政工程项目的信息采集工作,从而延误市政工程项目的进程。

2、市政工程项目管理部门汇总统计困难

在市政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市政建设管理部门每月都要收集来自于各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各种报表,并进行汇总统计和审核。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出现报表信息错误,或者发生其他变化,那么管理单位必须重新开始对这些信息进行汇总统计与审核。这样势必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3、市政工程项目信息下达困难

在市政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有很多需要及时下发的信息,但是由于下发手段单一,通常采用打电话或者发传真的方式,这样的下达手段经常会出现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难以接收的问题,从而导致信息下发迟缓或者不能完整地进行传达。

4、市政工程项目管理文档资料处理困难

在市政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每个施工阶段都有相当多的文档资料需要进行处理,在处理过程中,不同的文档资料处理方式不同,大多都需要进行审批和版面的设计。随着质量工程推出备案制度之后,对于建设工程项目的文档资料提出了更加规范的要求。在市政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常常要耗费相当大的力气整理这些文档资料,进行规范化的审批和定制版面。由于文档资料查阅困难,在整理的过程中,管理人员有时还会因为查询某些文档资料耗费大量的时间。

三、计算机管理与市政工程项目管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将计算机管理系统引入到市政工程项目管理中,是一件顺其自然事情。使用计算机管理系统不但提高了信息处理的速度,而且还打破了只能在办公室内处理市政工程项目管理的工作模式。在计算机系统中,通过设计好的程序,可以实现对多种市政工程项目流程按照建设要求进行管理,可以完成对市政工程项目管理进行监督,同时还实现了信息传递的快捷性、方便性、准确性、可靠性;通过设计好的程序,还可以信息的使用效率,提高了计算速度和准确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1、通过计算机管理可以实现市政工程的多项目同时管理

在计算机管理系统中,可以通过不同的计算机模块对应不同的工程项目,然后通过不同的模块对不同的市政工程项目进行管理。例如:对于路政工程工程建设项目,我们通过路政建设模块及其子模块可以完成对路政工程的各个项目进行控制。在计算机系统中不同的子模块对应着路政工程不同的项目,如图纸子模块对应着路政工程各个阶段的建设图纸,土方子模块对应着路政工程各阶段土方的使用情况。路政工程模块收集来自于个子模块的信息并进行处理,然后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以方便管理者进行综合处理。一台计算机内部可以由几百个甚至上千个这样的系统,市政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操作不同的系统完成对不同市政工程项目的管理。

2、通过计算机管理可以实现市政工程信息的快速采集

通过计算机可以实现对信息的快速采集,可以通过一线施工管理人员直接在计算机上填制各种报表,对于需要进行复杂计算的信息可以通过计算机模块完成,从而可以避免认为计算的错误,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计算机内的相关模块,还可以完成对计算信息的审核,如果出现错误,计算机就会发出和错误相对应的信号,以便一线施工人员进行核实,然后在原来报表上对单个错误数据进行修改,从而避免了填写整张报表。经过核实,确认报表没有错误后,一线施工人员就可以通过互联网直接将报表传递到市政工程项目管理中心。这样不但可以保证报表信息的准确,而且还可以大量节省时间。

3、通过计算机管理可以实现市政工程信息的快速汇总

在完成对市政工程项目的信息进行采集后,计算机可以快速地进行各个项目的信息的汇总。这样,管理单位就可以节省大量时间,以便对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进行督促管理,引导他们上报正确的建设信息。

4 、通过计算机管理可以实现市政工程信息的快速审核

在完成对各项市政工程项目的信息汇总后,市政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计算机管理的相关系统对相关数据进行审核,审核无误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市政工程项目管理报表,并将报表储存在计算机内。如果在审核过程中出现了问题,计算机会快速地指出出错的项目、出错的数据,此时市政项目管理人员就可以让计算机生成错误报告,然后将错误报告发送给原报表单位,以便原报表单位对照错误报表查找错误。

5、通过计算机管理可以实现市政工程信息的快速沟通

在市政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需要及时下发的信息可以快速迅捷地通过互联网进行传递。市政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市政管理管理系统,或者通过其他计算机平成信息的快速下发,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只需要使用计算机相对应的系统或者平台就可以完整接收到下发的信息,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也可以通过相应的系统或者平台将意见和建议传递到市政工程项目管理中心。这样,通过计算机管理,既可以避免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失误,又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6、通过计算机管理可以规范市政工程的文档管理

计算机内部的各个模块可以实现市政工程项目管理文档的规范化。通过计算机各模块不但可以规范工程项目的管理流程,规范各工程项目管理的资料,明确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的工作职责,而且还可以避免在文档在取得过程中时间上的浪费,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做到了文档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管理系统也在不断地向前发展,作为市政工程项目管理人员,一定要认真学习现代化的管理系统和管理手段,争取将市政工程项目管理做得更加优秀。

参考文献:

1、张红 花浩. 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水平. 会议论文 北京工程管理科学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06年学术年会. 2006年

2、张严林 何圣华 肖先文.Java开源工具在市政工程项目管理系统中的应用.现代计算机:下半月版.2008.04

第2篇

关键词 智慧城市 产业链 建设运营模式

中图分类号:F0621 文献标识码:A

一、序言

当前,世界范围内新技术革命日新月异,尤其是新一代智能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等新技术不断涌现,“智慧化”建设已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趋势和特征。

智慧城市是信息时代的一种全新城市形态,是全面网络化、高度智能化、应用普及化和产业高端化的城市,是城市信息化的高级阶段。其内涵是以信息、知识为核心资源,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手段,以泛在高速光纤网络、无线网络为基础,通过广泛的信息获取和对环境的透彻感知以及科学有效的信息处理,创新城市管理模式,提高城市运行效率,改善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融合发展,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智慧城市”作为未来城市功能和品质提升的重要载体,是工业化向信息化全面进化的跨越式发展之魂,将全面推进信息技术在城市规划、建设、运行、管理等领域的深度融合与应用,并将实现生产、生活方式、交换方式和公共服务的巨大变革,实现政府决策、市政管理、公共服务和社会民生的革命性进展。

智慧城市的建设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具体工程建设完成后的运营又是一件长期复杂的工作。为切实有效的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对于不同的工程项目需要应当根据其独有特性选择不同的建设和运营模式。因此对智慧城市产业链及建设运营模式的分析及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智慧城市产业链分析

智慧城市的建设是以开放式创新的理念汇集大众智力资源,并根据社会需求将相关技术打造成一条囊括全球全行业的产业链和产业群的过程。这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长的一条产业链整合,现有行业的企业将在这条产业链中一一定位与固化,直到下一次技术革命的到来。从国内外经验来看,目前智慧城市建设和运营中的产业链主体及各自诉求如图1所示。

其中通信运营商和解决方案提供商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运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城市基础通信网络的建设者和运营者,通信运营商通过其完备的网络覆盖、成熟的通信技术和丰富多样的信息化增值服务,为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基础支撑条件。解决方案提供商利用丰富的、成熟应用的信息化解决方案,以及特有的信息资源,也将为智慧城市建设规划以及后续的项目落地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政府可以节约资金,通过一定的资源换项目,利用产业链上各主要环节社会主体的资金、技术和运营优势,完成基本的基础型信息化项目的建设。

三、建设运营模式设计的总体原则

对于智慧城市建设运营模式的设计首先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城市的数据、信息资源与物理建成资源、人文经济资源等同样都属于城市的基本资源。城市政府需要掌握和控制最基础核心的数据和信息,逐步建立完善城市资源数据库。

2、为建设和运行服务型政府,城市政府必须逐步建设、运营城市公共服务平台,这个平台同样也应该由政府掌控。

3、涉及维稳安全、市政服务等非盈利性、非商业化的应用系统及其子平台由政府自建自营,而其余各项服务与应用应由政府引导,社会资源为主建设和运营。

4、所有智慧城市的服务与应用必须与政府建设运营的城市公共服务平台和城市信息资源数据库对接。

5、只有遵循市政府对智慧城市建设的总体要求,在政府许可下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社会单元,其业务系统和才能够与城市管理与服务平台及城市资源数据库进行对接。

四、建设运营模式分析

在实际情况中,可以考虑多种模式结合的建设方法,采用灵活多变的建设运营模式,取长补短,充分考虑政府的职能、其他企业与机构建设运营的运作方式,在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参与智慧城市建设中作用的同时,最大程度地避免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

在现有环境下,智慧城市的建设和运营主要考虑以下几种模式:

(一)政府独营模式。

所谓政府独营模式,是指智慧工程完全由政府进行投资建设和推动,建设完成后所有权归政府所有,具体的工程建设以及运营工作可由政府直接负责也可外由社会资源承建和代维。本模式主要适用于必须政府投资的,涉及到公共安全、市政服务等领域,前期投资大,涉及政府部门较多,且后期无法带来商业价值的应用系统及其子平台,如城市应急指挥系统等。

在政府独营模式下,智慧工程建设的资金完全来自与政府预算资金,政府预算的资金可以有两种来源:一是部门信息化预算资金;二是政府信息化专项资金(由政府信息化建设主管部门掌握)。其中,针对政府各部门基础信息化建设、专用的信息化建设项目,一般可以由部门信息化预算资金建设;针对信息互通共享项目(如公共平台)的建设,建成后的系统和数据需要对外开发和共享的,可利用政府信息化专项资金进行集中投资建设,避免重复建设。

(二)市场运作模式。

所谓市场运作模式,是指智慧工程的建设可以由政府和社会资源共同参与,社会资源通过自己建设或者与政府共同建设并运营维护。此种模式发挥了市场化的效率和服务优势,并可利用社会资源的资金加快智慧工程建设,以满足用户需求,并缓解政府沉重的财政压力。市场运作模式主要是针对有一定增值信息化需求,面向社会的,未来有一定盈利模式,且涉及政府部门较少、易于监管的智慧工程项目。

在市场运作模式下,可以按照以下五种方式开展:

1、政府主导、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公司化运作。

此种模式下,智慧工程的建设虽然对社会进行开放,吸引社会资源的参与,但还是应当由政府为主导来进行项目的推动。具体可由政府进行部分投资,政府为主成立信息化投资公司,投资公司由国资委进行控股(国家股份在51%以上),同时注意要吸引社会相关的信息化企业参股到投资公司中。投资公司成立后按照公司化进行独立运作,进行智慧工程的建设与运营,但是政府的信息化主管部门还需要对投资公司进行监管。

另外投资公司还可根据不同的信息化需求和行业领域投资成立专业的信息化投资子公司,如交通信息化投资公司、市民卡投资公司等。此种模式适合前期投资大,虽然后期有一定的盈利性,但主要还是公共服务为主,且涉及到行政部门较多的智慧工程。

这种模式不仅可以有效的吸引社会优质资源,同时还有利于将相关信息化产业做大做强,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2、政府提供引导资金和政策支持,与社会资源进行合作,共同建设和运营。

这种模式,称为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模式,即政府与企业合作模式,在该模式下,鼓励企业与政府进行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从公共事业的需求出发,利用社会资源的产业化优势,通过政府与企业双方合作,共同开发、投资建设,并维护运营公共事业的合作模式。合作各方参与某个项目时,政府并不是把项目的责任全部转移给企业,而是由参与合作的各方共同承担责任和融资风险。

在这种模式下,政府往往先进行少量投资,通过先搭建诱导性的公共服务平台和数据库,再将平台出售或租给社会上的专业公司运营,由专业公司进行运营和扩大建设,专业公司可自行在平台中开发应用,吸引相关企业应用进入平台,所产生的收益未来可由政府和企业按照双方事前的约定进行分成。

3、政府牵头,社会资源出资建设,到期移交政府。

这种模式,政府提供提供政策和资源的支持,主要由社会资源来出资建设,政府主管部门进行监管。根据社会资源是否参与运营,又可分为两种模式:BOT模式和BT模式。

(a)BOT模式(Build-Operate-Transfer),即“建设-经营-转让”模式。作为委托方的政府会将智慧工程的建设特许权授予作为承包商的企业,由企业在特许期内负责工程的设计、融资、建设和运营,并回收成本、偿还债务、赚取利润,待特许期结束后再将工程的所有权移交给政府指定部门经营和管理,整个过程中的风险由政府和私人机构分担。

(b)BT模式(Build-Transfer),即“建设-移交”模式。政府通过特许协议,引入社会资金或民间资金进行专属于政府的智慧工程的建设,建设完工、验收合格后,平台及其设施的有关权利按协议再由政府赎回,政府向投资方支付项目总投资加上合理回报的过程。通俗地说,BT模式也是一种“交钥匙工程”。

4、社会资源投资建设和运营,政府提供租赁(补贴)费。

在此种模式下,智慧工程完全由政府直接委托给社会资源提供资金并进行建设,或由政府直接租用社会资源成熟的信息化产品,或政府提供一定的补贴。政府需要提供政策和资源的支持,包括运营商在内的社会资源除了需负责融资和工程项目建设,还需要提供无线和有线通信网络的建设支持,以及项目建成后的维护与运营工作。

此种模式主要针对信息化基础设施项目,如城市通信管网建设和升级、无线网络接入服务;或社会资源已经建设完成、运营较为成熟的全国性信息化产品,如城市安全视频监控等;或与手机紧密结合,需要定制终端产品开发的工程,如移动办公、移动执法类和位置服务类业务。

5、政府与多方社会资源共同参与,以示范工程带动产业发展。

这种模式主要针对创新型产业工程,政府与生产企业、物联网、互联网、通信等信息产业企业和科研院所紧密合作,建设智慧应用的示范区。政府给予政策倾斜以及引导资金、研究经费上的扶持,由参与企业出资建设运营,拓展融资渠道。通过整合产业链,传递价值链,创新新业态,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以示范效应推进该工程的推广,反过来可以提升示范基地建设规模和层次。

五、结束语

“智慧城市”的价值在于为城市经济注入智慧活力,城市通过智慧手段在生产领域的应用,提高信息化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技术密集型转变,使经济发展更具“智慧”,也是城市发展模式转型的重要途径。采用灵活多变的建设运营模式,充分充分考虑政府的职能、社会资源建设运营的运作方式,发挥市场化的效率和服务优势,将成为保障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关键。

(作者:杨天开,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江苏省注册咨询专家,现为江苏省邮电规划设计院高级咨询师、高级项目经理;徐亮,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江苏省注册咨询专家,现为江苏省邮电规划设计院高级工程师、高级项目经理;黄春林,华北电力大学硕士,江苏省注册咨询专家,现为江苏省邮电规划设计院高级咨询师)

参考文献:

[1]沈明欢.“智慧城市”助力我国城市发展模式转型,城市观察,2010年第3期

第3篇

__省__市民政局

近年来,__市委、市政府抢抓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历史机遇,提出了建设生态市园林城、绿色食品之都、装备工业基地、生态旅游之乡的发展定位,给我市地名管理工作提供了极好的拓展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20__年国家民政部下发了《关于建立国家地名信息数据库有关问题的通知》、省民政厅下发了《关于地名信息登记入库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做出了建设地名公共信息服务工程的部署。我们认为这正是民政工作服务于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的有利时机。因此,我市自20__年5月开始,从服务于生态市园林城、绿色食品之都、装备工业基地、生态旅游之乡建设出发,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为契机,从加强领导、更新观念、精心策划、积极运作、克服困难、扎实推进入手,经过近一年的努力,于20__年4月成立了我市区划地名信息中心,与网通公司合作开通了11688__地名咨询台,录入地名信息30余万条,向社会提供了街路名称、楼门牌号码、行车线路、旅游景点、企事业单位基本概况等信息服务,使地名管理工作服务领域不断拓宽,服务方式不断创新,服务内容不断丰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初步实现了地名管理科学化,地名咨询自动化,地名服务信息化。一、更新观念、形成共识,积极争取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建立地名公共信息服务工程关系到城市的形象,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过去,我市在地名管理工作中由于思想解放不够,改革创新意识不强,致使地名管理工作出现资料陈旧、服务落后等问题。为了完成好全国民政厅局长会议下达的关于启动地名公共信息服务工程的任务和全省启动地名信息服务工程哈尔滨现场会的部署,结合我市地名公共信息服务工程建设实际,做好我市的工作就必须更新观念,形成共识,积极争取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我局领导班子通过学习回良玉副总理的批示,王东华副省长的讲话,全省启动地名公共服务工程暨哈尔滨现场会议精神,国家民政部和省民政厅的通知精神,形成了以下共识。一是建立地名公共服务信息工程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经济协调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是建立地名公共服务信息工程是新形势下政府履行公共服务的职能、提高公共信息化服务水平的客观要求;是当今信息化时代对地名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地名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社会的最佳途径。三是地名信息是社会交往的基础信息,是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地名信息工程建设,就能有效地为建设生态市园林城、绿色食品之都、装备工业基地、生态旅游之乡服务。因此,我们必须更新观念,树立创新意识,争取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市民政局多次召开局长办公会议专题研究部署这项工作,将地名公共服务信息工程建设工作作为重点工作之一,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局领导多次向市政府主管领导汇报,得到了市领导的重视和支持。20__年市政府第85次市长办公会专门听取了市民政局的汇报,并做出了具体部署成立了以主管副市长为组长的齐齐哈市地名公共信息建设领导小组,下发了《__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成立__市地名公共服务信息领导小组的通知》(齐政办文[20__]49号)和《__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区划地名信息查询系统有关问题的通知》(齐政办文[20__]19号),推动了我市信息工程建设工作的开展。

二、精心策划、积极运作,力求地名公共信息工程建设工作扎实推进

搞好地名公共信息工程建设是完善城市功能、方便群众交往、塑造城市形象、营造现代化城市氛围的形象工程。为了确保地名公共信息工程建设工作顺利开展,我们制定了《__地名公共信息工程建设实施方案》,从地名公共信息工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到组织领导、时间安排,从实施步骤、责任分工到工作方法、经费安排都做了详细周密的部署。在争得领导重视的同时,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几个关键环节的工作:

一是外出考察。借鉴经验。为了学习先进,掌握科学有效的建立地名公共信息的有关方法、步骤,我们主动走出去,向好的典型学习,由主管领导带队,局区划地名科工作人员参加的考察组先后到民政部地名研究所、湖南省长沙市、辽宁省沈阳市等省、市进行了考察学习,通过考察学习,我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了解并掌握了建立地名信息查询系统的相关业务与技术,为这项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主动沟通,搞好配合。建立地名公共信息工程工作,涉及方方面面的配合与支持,在工作中我们主动与公安局、建设局、质量技术监督局、规划局、财政局、邮政局、工商局、税务局等有关部门取得联系,争取他们的支持和配合。在开展我市第三次楼门牌普查工作中,得到了市财政局的大力支持,在市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解决经费20万元,办公用房4间65平方米,配置了电脑3台及办公桌椅等设备,为开展地名普查,核准地名信息起到了积极作用;在新楼门牌制作安装工作中得到了规划局、建设局的大力支 持,从20__年1月起,我市的规划建设项目图(包括9县)报市民政局地名办审核后方可实施,从源头上制止了乱命名地名、善自编排楼门牌号现象的发生;在开展地名信息登记工作中得到了市信息产业局的大力支持,积极帮助我们解决技术方面的问题,使地名信息录入工作顺利开展。我们还与网通公司合作联合开展地名查询业务,网通公司设置了专线查询号码和咨询网站,经过一段式运行得到了全社会的一致好评。

三是积极工作,落实经费。要建立地名公共信息服务工程,必须有资金作保障,必须把经费纳入正常经费渠道。我们根据国家民政部和省民政厅关于建立地名信息服务工程的通知精神,局一把手和主管局长及科长分别向市政府领导作了汇报,并起草了《关于建立全市地名公共信息工程所需经费的请示》。经过我们及时汇报和积极争取,市政府领导对此项工作非常重视,在我市财力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市政府决定将建立全市地名公共信息工程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另外市政府还同意向社会征集有关地名信息的办法,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地名信息录入需要。

三、搞好普查、征集信息,建立地名公共服务信息库

为了充分发挥地名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满足人们在交往、旅游、经商、通讯对地名信息的需求,必须建立地名公共服务信息库,而搞好地名普查广泛征集录入地名信息又是建立地名信息库的基础工作,我们从普查和征集两方面耐心细致的开展工作。

一是搞好街路名称、楼门牌普查。我市自1990年地名补查后,地名资料始终没有系统更新,因此,用原来的资料建立地名信息库是不可能的,经局党委会讨论决定向市政府汇报,得到了市领导的同意,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市街路名称、楼门牌号码普查工作的通知》(齐政办发[20__]117号)。为了给地名公共信息工程建设提供基础材料,我们从20__年10月起对全市各类地名进行了普查。成立了由市民政局、建设局、技术监督局、财政局等10个部门参加的普查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民政局。各县(市)区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我们通过招聘、培训普查员,由普查员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填写有关普查资料,实施绘图、编码等技术处理。在普查的基础上安装了国家统一标准的楼门牌标志,现在我市的主要街路新标准的楼门牌安装率达80。经过一年零两个月的实地踏查、逐户登记、实地编码等项工作,将我市中心城区的127条街、111条路、158条胡同两侧坐落的建筑物、商服网点、居民住宅进行了分门别类的有序排列和技术处理。据统计,全市有楼房3,407栋,工商业、企事业21,000余个,楼房单元门11,644个,30余万户。通过普查,我们掌握了地名信息的最新资料。普查工作于20__年8月完成,为建立地名信息库提供了基础材料。

二是广招人才,建立科学系统的地名公共信息库。建立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工作,是一项非常细致而又十分繁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有素质好的高科技人才,才能很好的完成这项工作。我们通过人才市场招聘6名普查员经过培训,自20__年5月开始到20__年4月市信息库共登记入库地名信息30余万条。主要包括街路名称、楼门牌号码,这部分信息已于20__年底与网通公司合作设置了专线查询业务和开设了信息网站,用户可通过拨打专用电话或登录网站即可得到所需要的信息。从20__年4月,我们开始征集录入全市境内的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学术团体、民营企业、个体工商业户及标志性建筑物、重要设施、旅游景点、乡(镇)概况等内容。目前,上述的部分信息已录入完毕,并投放《__市区划地名信息查询台》和《__地名网》,在全国各地用户只要拨打045211688__或登录__地名网即可查到所需要的区划地名信息和想到达的地点、行车线路、里程、门牌号码等相关信息。

四、加强宣传、注重出版,用完善的地名信息为生态市园林城服务

搞好地名公共信息工程建设,是现代化城市建设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承担这项工作既是民政部门义不容辞的职责,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大力普及相关知识提高全社会对地名公共信息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取得人民群众的支持非常重要,也是确保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我们从以下两方面做了扎实有效的工作。

一是加强宣传,大造声势,提高全社会对地名信息工程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建立地名公共信息工程是今年全国民政厅局长会议提出的任务,回良玉副总理在重要批示中强调了加强地名管理和服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赞同以人为本、统筹安排、健全制度、规范管理。为了贯彻回良玉副总理的批示,省政府召开了全省启动地名公共信息服务工程哈尔滨现场会,王东华副省长在会上对全省建立地名公共信息工程工作进行了部署。在我市建设地名公共信息工程涉及到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学术团体、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等。我们利用广播、电视向社会进行宣传。特别是市政府《关于建立区划地名信息查询系统有关问题的通知》下发后,有很多单位来电话咨询,关于地名信息查询台和参加地名网站的有关情况。我们派出工作人员深入到各单位、各部门广泛宣传并印发了《关于录入<__市地名信息查询台&gtlt;__地名网>信息有关问题的说明》,使全社会对建设地名信息公共服务工程的重要性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许多单位主动向我们咨询,还有的单位将本单位的情况以及必要概况连同图片发给我们,极大的支持了我们地名信息录入工作的开展。

二是编辑出版县(市)行政区域界线图。我市于20__年,先后被评为全国绿色食品之都、魅力城市的光荣称号。几年来,市政府举全市之全力加强城市建设,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吸引了广大外地客户到我市投资经商办企业。为了使我市地名信息库能更广泛、更全面地搜集地名信息,为 招商引资服务,今年年初,市政府决定出版全市行政区划图。我市管辖1个市、8个县,计划出版行政区划图10幅,经过几个月的工作,现已出版3幅,正在印制中的有3幅,今年底完成出版任务。该图出版后填补了我市行政区域界线图的空白,也是宣传鹤城的一张名片,又为我市地名信息增添了新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第4篇

执法局赴昆山参观学习情况汇报 根据县领导指示,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在局长同志的率领下一行12人于2004年4月6日至9日赴江苏昆山参观学习听取了昆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情况和经验介绍,参观了市容市貌与局领导召开了座谈会,就目前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了交流与探讨,开阔了思路,增长了见识,现将参观学习情况汇报如下: 一、昆山市的基本情况 昆山是江苏徐州下属的一个县级市,东邻上海、本依苏州,市域面积921平方公里(其中市区80平方公里),户籍人口60万(其中市区户籍人口15万),外来人口60万(其中市区外来人口10万),辖区10个镇和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昆山过去是一个农业县,工业基础差、底子薄,改革开放以来,他们重视发挥优势,积极强抓机遇,加速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推动了两次大的经济转型。现在昆山已经从一个农业县变为沪宁经济走廊中开放度较高的新兴工商城市,形成了以开放型经济为主导,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三个文明同步推进的良好局面。这几年,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等称号。去年全市完成GDP614.34亿元,人均相当于6290美元、财政收入41.52亿元,进出口总额84.74亿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128元,农业人均可支配收入6262元。 二、执法局的体制、职能和工作模式 (一)体制 昆山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是经国务院法制办批准的全国县级市第一家实施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试点的行政机构,于2001年10月18日成立。是昆山市政府对城市管理、城市行政执法方面进行综合管理的部门。设局长1人,副局长3人,内设办公室、财务科、综合科、管理科、法制科5个职能科室共19人(为公务员编制)。下属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大队、环卫所、绿化所、路灯所、河道所、市政养护所等单位,执法队员180人(事业单位编制)。下属10乡镇各有一个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中队是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的派出机构、隶属各乡镇,在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的授权下行使乡镇驻地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权、共有执法人员300多人,为全额事业单位编制。 (二)主要职能 (1)行政执法职能 根据国务院法制办批复要求,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的行政执法职能有: 1、行使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处罚权,强制拆除不符合城市容貌标准、环境卫生标准的建筑物或设施; 2、行使城市规划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 3、行使城市绿化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 4、行使市政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 5、行使环境保护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对社会生活噪声污染和建筑施工噪声污染的行政处罚权,对向大气排放有毒有害烟尘和气体的行政处罚权,对在公共场所焚烧杂物的行政处罚权; 6、行使工商行政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对无照商贩的行政处罚权; 7、行使公安交通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对侵占道路行为的行政处罚权; (2)城市管理职能 1、贯彻执行国家、省、市有关规定城市管理工作的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规章;拟订城市管理方面的规划和计划,并组织实施。 2、主管全市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执法工作,行使相对集中的行政处罚权;实施对城市管理行有力的保障。街区美化、亮化景观改造、绿化广场建设、户外广告统一,取得了明显成效,产生了美化环境、聚集人气、创造商机、改善群众生活质量、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的综合效应。 (二)制度健全,落实严格,加强监督,打牢城市管理和执法基础 昆山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成立三年来,逐步完善了行政执法制度(行政执法公示制度、行政执法责任人制度、行政执法监督制度、行政执法投拆、申拆制度、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行政执法损害赔偿制度、行政执法回访制度、行政案件处罚程序规定、行政案件听证程序规定、信访案件办理规定、行政执法统计制度、罚没票据、罚没款管理制度、先行登记保存及没收、暂扣物品的管理规定、执法文书、案卷管理制度)内部规章制度(八项*、执法人员行为规范、请示报告制度、接街线路工作预案、关于加强中队与街道执法管理工作联系的暂行规定、执法大队培训制度、执法大队点验制度、执法大队点验制度、执法大队点验计划)和执法类流程(行政执法监督流程、行政执法投诉、申诉流程、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认定与追究流程、行政执法损害赔偿流程、行政执法回访流程、行政案件简易程序流程、行政案件一般程序流程、行政案件听证程序流程、信访案件处理流程、罚没票据、罚没款管理流程、先行登记保存物品处理流程)、规范类流程(请示报告流程、接待线路工作流程、点验流程、检阅流程、考勤管理流程、考核督查队工作流程、深夜班值班流程、物品采购、领用流程、汽车作用、保养、维修流程、摩托车使用、保养、维修流程、无线电台操作流程、摄像机操作流程、数码相机操作流程、手持噪声统计分析仪操作流程、车辆轮胎固定锁使用流程、电脑使用流程、复印机操作流程、刻录机使用流程、语音追呼系统使用流程)。 使执法人员从生活到工作各个方面都有具体的规范从制度制定、下发、考核、落实、监督、检查等各个方面都有具体措施和相关责任人,使各项制度得到严格落实。同时,通过设立公开举报电话、来信、来访接待制度,接受当事人和市民对城管执法行为和执法工作的投诉、举报等制度,加强社会监督。并建立了相应的奖惩制度,重奖重罚,进一步提高文明执法、严格执法的力度,为提高城市管理和执法水平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实践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提高城市管理和执法水平 经过6个多月的努力,昆山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于2003年7月16日正式通过了德国RWTUV认证机构的质量体系认证,表明已成功建立起了符合ISO9001:2000质量管理标准的城市管理服务体系,并得到了有效的实施。通过建立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来加强组织的质量管理力度,提高其质量管理水平,是最近20年来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ISO9000族引入的理念。因此,加强城市管理与行政执法组织的质量管理工作,就是通过建立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并规定一组相关关系或相互作用的要素(管理职责、资源管理、服务实现过程以及测量、分析和改进)来实现其规定的质量目标。城市管理系统推行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其目的就是提高城市管理和执法水平,更好地服务于经济,服务于市民。 1、实践ISO质量管理服务体系,这是观念上的大胆突破。昆山市执法局在全市政府机关、全国城市管理系统率先通过ISO9001:2000城市管理质量服务体系的认证,积极探索在行政机关建立ISO质量服务体系,更好地服务于经济、服务于公众,其影响是深远的。通过实践,大家明确了不管什么工作产生的问题,都要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并采取纠正的措施,目的不仅是解决问题,而是要杜绝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而分析研究,进行改进。有了工作目标、工作标准,必须通过好的工作方法、工作程序去推进,去落实。我们建立了一系列服务流程,对管理和执法程序进行了严格规定,通过选择科学、合理的工作方式、方法,使工作效果更为显著,同时,在服务过程中定期地检查和评定有效管理的各项服务。通过服务过程和质量评定,策划下一个服务过程周期的服务计划,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3、推行ISO9001在政府部门行政管理中的作用和效果。实行ISO质量体系认证以来,我们的工作观念得到了转变,工作作风也得到改善,工作效果日益明显,主要体现在: ——增强公众的信任和支持。管理就是服务,就是树立“科学、公正、廉洁、高效”的政府形象。通过城市管理和行政执法,进一步规范城市的容貌,为市民提供优美的城市环境,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推行ISO9001认证以来,社会公众对我们工作的满意度逐步提升,据我们组织的一次市民满意度调查显示,市民对城市管理和行政执法服务的满意率均超过95%。 ——全心全意为民服务。我们坚持“社会效益第一、服务信誉第一”的原则,树立“一次做好”的观念,全面准确地为市民提供有效的政府行政管理,切实为公众排忧解难,实施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以来仅有两起群众投诉。 ——理顺了内部管理关系。实施ISO9001,因职责和工作更清晰界定,使内部阻碍及传统管理中的一些矛盾得到化解,杜绝了因管理关系不清导致的单位、部门之间推诿、扯皮的现象,杜绝了单位的内部保护主义,办事效率更高,办事程序更明朗化、科学化。 ——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ISO9001的管理标准的实施,使干部、职工各司其职,各显其能,更注重“办好事情”,而不是远离事情。同时,注重减少错误,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投诉。 ——树立正确的工作观念。ISO9001所要求的记录所提供的数据分析更加详尽、具体,减少了出错率,在全体干部职工中牢固树立了“质量是做出来,而不是查出来”的正确观念,从而激励大家积极行动,想你所做,做你所想,说做统一,不断提高。总之,昆山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进行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是探索一条行政机关和城市管理同国际先进管理体系接轨的新路子,是建立一套适合于城市发展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操作标准,让它成为约束全体干部职工的行为准则,并衡量每位员工的工作绩效,确保城市管理规范真正落实到定位、定点、定岗。ISO9001:2000版管理体系认证目的是达到城市管理及行政执法的合理性、统一性、规范性、公正性,这也是昆山市城管执法局推行ISO管理体系逐步达到的工作效果,也是全体城管人共同奋进的目标! (四)加快信息化进程,提高城市管理和执法效率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把信息化建设作为政府工作和国家信息化的重要战略,利用信息化管理可以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和行政效率。城市管理信息化是指充分依托现代化信息技术,建立城市管理信息体系,用数字化、网络化的手段来处理、分析城市管理中的问题,管理整个城市,确保城市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交通流能高效运转,使城市接近最佳管理状态,以提高城市发展质量和居民生活水平。昆山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的信息化管理目前已完成全套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上线工作。 作为政府的执法部门,长期以来,老百姓一直希望城市的管理与执法行为能够进一步规范化、透明化。所以昆山市执法局要运用信息化管理这一载体,在公众网络上架设一个对外的公开窗口,用ISO9000的标准规范执法局的运作,以网站的形时代提供革命性的手段。这种手段是一种可持续、适应城市变化的手段。 2、城市管理信息化是对城市化、社会信息化的有力推动。作为社会信息化一个重要内容的城市管理信息化,将有效地带动社会服务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城市管理信息化是一个城市重要的无形基础设施,是管理和完善有形基础设施的“大脑”。如何发挥高科技的最大潜力,管理好城市,服务于社会,是新时期城市管理者面临的一大挑战。 3、信息化是提高城市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和最佳途径之一。提高城市管理信息化水平,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将大大改变目前城市管理中的信息沟通不畅、被动管理、封闭管理、管理不科学的状况,有利于实现城市管理由定性向定量、由单一向系统、由静态向动态的转变,大大提高整个城市管理的效率。信息化还将大幅度提高城市管理部门对公众服务的能力。对市民而言,增加了一个可以平等、可靠、便利地享有和获取大信息量的渠道,可以充分地利用服务设施,提高生活质量;对企业而言,则更能改善基础环境,获取更多、更有用、更及时的信息,提升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4、信息化是对原有城市管理体制与服务流程的重造。这个重造不仅仅是简单的现有城市管理事务流程的信息化,而是对所有管理流程的有效整合。这个过程必须围绕政务公开、提高办事效率、增强服务功能、建设廉洁政府等目标,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结合起来。 昆山市实施城市信息化以来,各项工作透明度提高了,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度得到了进一步的统一,极大地提高了城市管理与执法的效率。 四、城市管理的“昆山模式”带给我们的几点启示: (一)城市管理与执法有机结合是基础。昆山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不仅有对城市管理具有行政执法权还具有诸多管理权。其与市容市貌和市民生活紧密相关的环卫、绿化、路灯、河道、市政养护等部门都是执法避的下属单位,这样就便于管理与执法。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城市管理与执法的顺利实施。 (二)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是前提,昆山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避同时也是昆山市“创建精神文明城市”指挥部,一个班两副牌子,这样遇到几个部门之间需要协调的事情,就以市委“精神文明办”的名义召开协调会,统一认识,统一布置,统一要求,统一实施。同时市政府专门建立了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制度、颁发了有关文件、各部门从大局出发。密切配合使城管综合执法能够顺利实施。 (三)准确的突破口是手段。昆山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从各方面关注的热点、难点出发以整治新区的流动摊点和旧城区的声音建筑为切入点,打了一个漂亮的攻坚战,得到广大群众的衷心拥护,起到了“以点带面”的良好效果,为城管执法工作的持续开展开了一个好头。 五、借鉴“昆山模式”加强我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的几点设想 (一)尽早实现城市管理与执法的有机结合。目前,我县在城市管理与执法问题上有脱节现象。如垃圾、卫生、市政等问题,执法避只有执法权,没有管理权,我们发现了只有处罚,但问题并没有解决,还要通过其它部门去解决,这样时间久了,就会形成互相推诿、扯皮现象、不利于城市管理与执法工作的顺利展开,不利于日益加快的城市化进程。 (二)加强协调、调动各部门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建议县政府设立城市管理联席会议制度。统一布置,统一要求,统一责任,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促进我县城市化进程。 (三)加大投入,保证城市管理与执法的顺利进行。城市管理,一是职责庞杂,笼而统之。大至城建市容、交通、规划,小至临街乱建,摊点乱摆、随地吐痰、无所不管,无所不包,使城管部门疲于应付,二是经费难,城管部

门不得不“以乱养治”倍遭诟骂;三是执法难。由于我县是农业县,市民素质低对城市管理执法难以理解难以形成自觉性。因此必须加入宣传投入,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使城市管理与执法的有关文件,法律、法规深入人心。加大办公投入提高办公自动化;加大人员培训投入,提高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大执法设备投入,增大执法力度,使我县城市管理与执法上台阶,上档次。 (四)完善各种制度,提高执法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由于我局建局时间较短,虽然制定了一些制度,但还不完善有些还不科学,操作性不强,通过学习“昆山模式”找出差距修改完善严格落实,充分挖掘内部潜力,提高执法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五)借鉴“昆山模式”完善诸多联合。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与各街道居委会联合,由于居委会委派几个人担任联防队员负责小区内的检查监督和举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各乡镇成立城管中队、作为执法局的派出机构、隶属乡镇在执法局的授权下在乡镇驻地行使行政处罚权这样就更有利于小城镇的城市化进程。

第5篇

一、建设现状

(一)基础设施体系日趋完善

我市各大电信运营商已建成以光缆通信为主,数字微波和卫星通信为辅的大容量、高速率,能为政府、市民、企业提供安全、可靠的通信传输网和相应的有线、和无线通信服务,一批国家级的信息网络在我市均建有节点。目前,全长共计32356.74芯公里,2067.23皮长公里的光纤通信线路已遍布三亚市的每一个角落,真正实现了光缆到大楼(fttb)、光缆到户(ftth),覆盖全市100%的乡镇和农场,四通八达的光缆网络为三亚信息化建设应用的接入打造了坚实的基础。

(二)建立了结构化程度较高的信息资源开发应用体系

我市在底完成公务电子邮箱系统与舆情监控系统的建设,目前运行良好;市政府投资的五块大型户外led全彩电子显示屏系统在4月份建成,收到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成了具备了宽带交换和高速接入能力的三亚市电子政务核心机房,政府办公自动化系统、电子公文交换系统等一批跨部门的信息共享平台已投入建设。

明年我市将建设城市公共信息触摸屏查询系统等信息服务项目,为市民游客提供多元化的信息查询平台。为了积极发挥在公共基础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将“无线数字三亚纳入到政府重点建设项目中进行管理。同时,我市分别和中国电信海南分公司、中国移动海南分公司、中国联通海南分公司签署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重点推进三亚信息惠民、信息强政、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金桥”、“金卡”、“金税”等一批重大信息工程在我市的全面实施初步形成了政务、商用、公众三大信息资源体系。金融、财税、保险、公安、教育、卫生、农业等行业性内部网络功能日趋完善。电信网、广电网在三亚已建成了国内先进的网络平台,可满足社会不同层次对通信和信息服务的需求。

企业信息化组织体系基本确定,40%的企业建立了专门的信息化机构。企业计算机网络系统初步建立,全市规模以上企业中,约有60%左右建立了计算机局域网或广域网,重点企业中,cad/cam应用较广泛,erp正在成为信息技术应用的重点。

1、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工程建设

我市电子政务项目工程按照“统一建设,统一管理,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建设原则,分期安排实施项目,并于底启动了“信息三亚”项目。目前全市统一的政务门户网站集群、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核心机房和全市统一的政务信息处理平台的建设已形成基本的框架。

加强政府门户网站服务体系建设。新版“中国三亚”门户网站于4月改版完成投入使用,在全省政府门户网站绩效评估中,获省政务门户网站评比中二等奖。于12月开通市政府英文网,俄文网也已今年8月份开通运行,韩文网将2010年初开通。

政府门户网站服务体系初显成效,70%的部门网站都已建立,市财政局、发改委、民政局、物价局等一批重要部门网站相继建成,初步实现以政府网为核心,以电子政务平台为基础,以政府网数据库为依托、以市直各机关各专业网站为子网站的网站群体系。

构建我市统一电子党政内网。三亚市党政内网以实现市委、市政府办公自动化、公文流转、公共信息资源化、数据传输证书化和决策科学化为前提,按照“一个城市,一个党政内网,一个政务数据中心”的建设框架,构建一个安全的覆盖全市各部门各级政府至基层单位的数据共享、流程同步、综合性信息化办公基础网络平台。三亚党政内网工程于今年9月份启动,工程分三阶段进行,目前进入基础设计阶段,预计2010年初投入使用。

构建多功能政务中心。市政务中心工程是根据我市电子政务发展的实际需要及未来可持续发展,以“系统资源大整合、数据大集中、信息高共享”为原则,依托党政内网、党政中心机房,集中管理政务中心电子政务系统和综合信息数据交换平台业务设备,整合政府部门的窗口服务流程与部门业务系统的政务信息处理平台。对建设服务型政府、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市已启动政务中心信息化建设工作,预计在2010年3月投入使用。

逐步建成数字城市综合监管系统平台。根据我市国际化旅游城市建设管理的需要,我市启动了市数字城市综合监管项目的规划项目,整合三亚市属各机关、单位、部门、行业、社区的监控系统,快速提高我市国际化旅游城市管理水平,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其总体设计目标是:标志景点国际化,社会安保常态化,行业监控精细化,部门监控规范化。该项目于2010年初启动,一期建设将在2010年底完成。

积极推动市政府12345服务热线建设。市政府12345服务热线负责处理社会公众向各机关单位的咨询、投诉、批评、建议、求助等来电,使政府公开电话服务范围覆盖到政府公共服务的全部领域,为社会公众提供全方位、全天候、高效率24小时不间断服务。该项目今年初启动,预计2010年初可开通。

2、加快社会事业信息化建设进程

财政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建设收效明显。配合国家“金财工程”建设,我市加强财政信息资源规划和整合,建立以预算编制、国库集中收付和宏观经济预测为核心应用的政府财政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全面开展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实现财政资金的全过程规范管理,科学掌握宏观经济和财政收支增减因素,为政府财政预算编制、财政支出管理、财政政策调整提供辅助决策依据,提高政府宏观调控水平。

建立覆盖全市、资源共享的综合应用视频监控网络,构建全市电子防控报警系统。实施科技强警战略,深入推进金盾工程建设,已投入建设资金1058万元,相继完成了省厅下达的44项“金盾工程”一期建设任务中的42项,完成率达95.5%,同时建设了具有信息化特色11个项目。在全市建成完备的公安信息化基础设施、动态综合的公安信息资源库、高度集成的公安信息化应用体系,基本实现公安工作信息化、现代化。

教育信息服务系统建设逐步完善。初步建立以市级教育网站为核心,面向社会公众的“一站式”教育信息服务系统。加强了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整合和共享,优化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为社会公众提供优质教育资源的网络服务。构建学校—社区—家庭互联互动的教育信息化平台,利用学校和社区丰富的教育资源,形成学校教育向家庭延伸、社区教育支持学校教育的大教育体系,为社会公众提供灵活多样、开放的网络化教育和终身教育服务。

劳动保障信息系统不断完善。为配合国家“金保工程”的建设,我市构建覆盖市、区、街道、社区劳动保障信息网,建立全市劳动保障数据中心和专业数据库,优化劳动保障业务流程,整合、改造社会保险系统和劳动力市场系统,实施包括劳动就业、社会保险、医疗保险、社会救助等功能的社会保障卡工程,以信息化手段提供就业与失业救助服务、社会保险金的发放与偿付服务。

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建设不断推进。初步建立以人为本、以服务患者为中心的卫生信息系统。实现医疗卫生信息实时共享和充分利用,推进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预防控制、卫生监督执法、医疗救治、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社区健康中心等信息系统建设,提高医疗卫生的服务、管理、决策水平和资源使用效益。

实施防汛指挥系统建设。建立了以水雨工灾情信息采集系统为基础、通信系统为保障、计算机网络系统为依托、决策支持系统为核心的三亚市防汛抗旱指挥系统,搭建了三亚市水务信息系统计算机网络、决策支持系统的结构框架和工作平台,在我市防汛抗旱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推进征管改革。为贯彻落实省局以信息化建设推进征管改革的要求,并结合实际制定了征管改革方案,以信息化建设为契机,逐步建立并运行税收一体化征管信息系统,加快全省“金税工程(三期)海南地税项目”的建设。

3、严把党政信息化项目审核论证工作质量关

根据《三亚市电子政务工程建设管理办法》文件精神,市科工信局负责我市党政信息化项目审核论证工作及市直机关信息化项目建设资金的统筹管理。各部门根据全市电子政务规划和本部门实际,制定本部门电子政务近期建设规划,并提出具体的电子政务工程项目和建设内容并组织前期论证,报市科工信局。市科工信局审核各部门近期电子政务工程项目建设,对符合全市电子政务规划和建设要求并通过前期论证的项目,纳入全市电子政务规划项目库。

4、完善高效的建设项目管理制度

加强项目管理制度建设是落实电子政务建设决策和规划,确保电子政务取得实效的关键一环。为推进三亚市党政信息化建设,完善有关信息化建设制度,我市相继出台了《三亚市政府网信息员管理暂行规定》、《三亚市政务信息网上公开规定》、《三亚市公务电子邮箱使用管理规定》、《三亚市社区政务信息化管理办法》、《三亚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三亚市电子政务工程建设管理办法》等信息化建设法规。

二、存在的问题

对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信息化建设带动三亚经济发展的认识高度不够;信息技术应用总体水平偏低,“信息孤岛”现象严重;在投资结构上“重硬轻软”、“重网轻源”、“重建轻用”现象较为严重,信息化对经济的带动作用还未充分发挥,信息化对传统产业尤其是服务业的改造力度急需加强;信息化建设质量和进度缺乏监督考核,组织体制与协调机制仍然偏弱,电子商务的基础设施条件不完善,运作大项目、引进大企业经验不足,信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缺乏动力,信息技术领域人才严重匮乏,结构性矛盾突出,高层次信息化人才储备不足;投融资渠道和项目运营理念有待于创新。

三、措施

1、加大政府投入,创新多元化的信息化建设、管理模式

加大财政部门对信息化建设的支持力度,市直各部门新建的信息化项目必须纳入统一规划和管理,对于确需建设的项目依据“先易后难、急用先建、效益显著”的原则,统筹规划,分级建设;对于跨年度的建设项目须按实施进度分年度分批规划、拨款。合理确定信息化引导资金的规模和投向,积极探索“政府投入、政策补贴、税收优惠、资源补偿”的多方位政府支持渠道,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运营模式;设立信息化服务体系专项基金,支持中小企业信息化重点服务平台工程建设,加强对服务体系关键环节的支持。建立和完善适应信息发展的多渠道投融资体制,建立风险投资机制,鼓励国内外风险投资基金来海南设立机构发展业务。

鼓励社会资金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对适合社会投资的项目,通过规范的市场运作,吸引社会资金投资信息化建设;采用信息技术外包(ito)、业务流程外包(bpo)、公私合作建设(ppp)等市场化运作模式,降低建设和运行成本,提高信息化建设和运行效率。

对于非政府投入为主建设的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以及提供软硬件产品、维护服务、系统集成、解决方案和信息服务的供应商,按照创造经济效益、自主创新程度、典型示范作用等原则,通过先评估、后补贴方式予以支持。鼓励企业以合资、合作、特许经营等多种方式,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参与公益平台建设和运营。:

2、组建专业技术研发团队

随着我市信息化的发展,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缺口加大,我市目前已启动筹建城市信息化研发中心及组建一支高素质专业技术研发团队,以便更好的完成各类攻坚克难任务,如项目规划、方案设计、项目审核、技术甄别、项目实施、制定规范及前期项目调研。另外还要肩负着重点基础平台、应用软件的开发、组织及各系统软件技术的融合工作。

3、加强行业监管,创新信息化项目运营机制

加强三亚数字城市建设的行业监管,尽快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格局。对于信息化平台和重大工程专项,要在统一监督管理下,实行适度开放,适合独立运营的项目,采用“政府授权、投资受益、市场竞争”等方式,进行独立的商业化运营;推进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逐步分离政府、企业的信息化运行部门,鼓励第三方信息服务机构采用商业化运营模式为政府或企业提供信息化服务;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大型信息化项目和重大工程专项的建设和运营市场。

第6篇

关键词:市政工程;档案管理;利用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市政工程档案是指在市政工程建设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数据、图纸、图表、文字材料、照片、图片等及其它载体的文宇材料。它经归档后就形成了市政工程档案。市政工程档案应是市政建设工程施工过程的真实的、客观的反映。市政档案管理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城市的运行、发展和延续。文章分析了在城市建设中市政工程档案的作用,并就做好市政工程档案管理与利用的对策进行了论述,以供同仁参考。

二、在城市建设中市政工程档案的作用

市政工程档案是一个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工作的结晶。管好用好市政档案,可以及时发现并随时解决城市日常运转中出现的故障,可以准确判断市政设施的利用价值,科学管理市政设施,减少勘测设计及试验费用,节约建设资金,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1)市政工程档案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重要依据。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率越来越高,除现有的各种管线外,地下建筑物、构筑物等各种隐蔽工程越来越多。由于市政工程中大部分是隐蔽工程,设计、施工及管理单位今后要进行管理维护、改建扩建和其它地下管线工程的密切配合,都离不开完整准确的档案材料做为依据。如果设计人员在设计一条管线时,假如没有完整准确的地下现状材料,就要逐个走访有关部门查找资料,然后根据了解到的情况进行测量放线,有时出了施工图设计,但施工后发现与其他管线相撞,只得重新修改设计,造成很大的浪费。另外,由于管线位置不清,在建设施工中,也常有挖断电缆,新旧管线相撞,挖坏下水道或堵塞等事故的发生。因此,建立完善准确的市政档案,能为类似的工程项目设计提供借鉴,大大提高了工程设计和施工的质量和效率,切实提高了城市建设的品位。

(2)市政档案工作是科技资源的储备手段。城市建设活动的成果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建筑物实体,二是工程档案。工程档案真实地记录了建设生产活动的全过程,记载了人们的工程思想、技术、经济。因此它是传播工程技术、工程经验的工具和手段。对于一个城市、一个地区来说,如果它拥有质量较高、数量较多的工程档案资料,就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它有比较雄厚的工程技术基础。市政建设,不但要有充分的物质资源和资金,而且要有设计文件,勘测、施工和预算资料等科技资源。利用原有的档案资料,可以启迪思路,开阔视野,促进科研工作的发展;通过原有资料的分析比较,有助于探索市政建设的发展变化规律,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为科研指明方向。

三、做好市政工程档案管理与利用的对策

市政档案与市政建设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市政档案是市政建设的基础,市

政建设的水平,要通过市政档案反映出来。

(1)建立有效的工作制度和管理目标,从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上抓好落实,确保档案人馆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市政工程施工过程环节繁杂,专业各不相同,其资料的编制,不论是专业技术人员,还是专职资料员,仅仅依靠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做好这项系统工作的,必须建立严格的资料管理工作制度,确定工作程序、岗位职责、检查制度等,保证工作有人做,资料有人管,施工日记有人记,从而确保资料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同时,项目资料档案管理人员应遵循资料档案的形成规律和成套性特点,积极收集、汇总、整理、传递、应用好第一手施工现场资料,及时掌握完整、可靠的施工原始资料,并对收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加工、处理,充分发挥施工原始数据的价值;及时、准确、规范的填报各类施工技术报表,以便业主和监理随时掌握工程最新动态,了解项目档案管理在施工各阶段的真实情况,准确有效地发出各项控制性施工指令,全面、系统、科学地对工程质量、进度及费用进行动态跟踪控制,并真正做到工程优、资料优,工程完,资料完。

(2)做好市政工程档案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电子政务建设结合工作。目前,我国的社会信息化已经初见成效,电子政务建设也全面展开,并且趋近成熟。市政工程档案信息化既属于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内容,又和电子政务联系密切,所以“档案信息化建设不仅要紧紧跟上社会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建设的步伐,而且应该适度超前。对一些关系工程档案工作发展的重要问题要有前瞻性的思考,要适时采取积极对策,如工程档案管理部门如何在信息社会和电子政务环境下提供服务的问题、新型数字载体的保存和保真等问题,都要积极探索,主动开展工作。实现办公自动化(OA)系统与工程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对接起来,从而达到市政工程档案信息化与社会信息化、电子政务建设的紧密结合。

(3)抓好统一规划协调,建立市政工程档案信息资源网络共享体系。实现市政工程档案信息资源网络化的基础是要构建统一的档案信息平台,它由各个地区、各企业、各个专业系统的档案信息资源指引库、现行文件中心、电子政务中心为基本组成部分,将这些物理上分散的档案信息资源,逻辑上联系起来组成统一的档案信息资源网。这个网络把分布的系统连成一体,传输文字、图像、声音、影视等多种媒体,提供多种新型信息服务。实现市政工程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应以国家档案局网站为龙头,逐步与各地档案网站实现链接,最终构建由龙头网站向下辐射的上下贯通、纵横交错的工程档案信息网络体系。这样就能更有效地提高工程档案的利用率,使工程档案资源真正地为经济建设和各企业服务。

(4)提高素质,奠定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人才基础。在网络环境下,基建工程档案信息服务的方法、手段与模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传输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信息的采集、组织、加工等业务环节,对市政工程档案信息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业务技能等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程档案信息管理人员面临着知识更新、继续教育以及优胜劣汰的压力与挑战,档案工作者必须建立起危机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和信息意识,通过岗位练兵、自主学习、技能培训等灵活、有效的途径,不断提高和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掌握先进的网络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加工处理技术和一定的外语知识,以实现根据工程档案信息的自身特点、结合传统的档案利用工作经验,依托网络环境的优势,与计算机技术人员共同探索解决网络档案信息资源传递、交流、利用的安全性与可靠性问题,积极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建设实践。

四、结论

总之,市政工程档案作为城建工作,具有非常丰富的信息资源,对市政工程档案进行开发、利用,就是通过各种方式使工程档案中储存的信息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让它从保管状态变为利用状态,发挥出它的技术效用和社会、经济效益。除传统的借阅服务利用外,还可通过网络开发、编研开发等方式。计算机网络系统为信息资源的共享提供了广阔便捷的平台,它可以让各档案馆之间进行资源共享,也可让档案馆和建设单位、业务单位之间进行远距离的信息传递,所以以城建档案馆为中心,通过计算机网络建立市政档案信息中心,与规划、招投、勘察、设计、建设等单位,进行信息交流和及时的业务指导,让过去的档案资料成为工程建设的事前指导,正在形成的档案资料成为将来的凭证和参谋。

参考文献

[1]陈炜.档案信息数字化与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团.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2):101.

第7篇

政府上网工程的实施,政府上网工程由国务院办公厅及有关部委共66个单位联合组织发动的工程。对于加强政务公开、提高政府机关办公效率和办公自动化水平、沟通政府与民众的联系、推动国家信息化进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指导思想

㈠通过上网工程。宣传我市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巨大成绩,展示的特色和投资环境,推行网上招商引资;

㈡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增加政府工作透明度,将各级政府站点建成便民服务的窗口,实现政府部门之间、政府与社会之间的资讯互通,为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总体目标

提供共享信息资源,首先在因特网上建立市政府中心网站。面向世界宣传;此基础上推动各县区、市直各单位主页制作、数据库及专用网络建设;以实施政府上网工程推动我市政府系统办公自动化信息网络建设,逐步建立比较完备的信息网”逐步推出各项网上便民服务项目,将政府站点建成为民服务的窗口;通过政府上网,推动企业上网和家庭上网,通过网络实现信息共享和多种社会服务功能,最终在全市形成“网络社会”

三、基本原则

㈠反映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自然风貌的信息要充分发掘。尽可能;上网信息要符合有关失密规定,各单位要把好本地区、本系统、本部门、本单位信息平安失密关;

㈡信息上网方式目前按“分头制作。即各单位分别制作外地区、本单位的主页(格式:web页)然后上传或报送磁盘至市政府办公室统一在因特网上。

四、实施方法

㈠年6月底以前。各县区、市直综合部门、重点单位完成主页制作和链接;年年底前全面完成市直单位、中央和省驻市单位、市属重点单位主页制作和链接。

㈡建立若干大型数据库(信息库)逐步推出多项便民服务项目。

五、任务要求

㈠市政府办公室负责开发和维护市政府主页。对外信息。同时负责对各县区、市直各单位主页进行链接。

㈡各县(区)市直各部门负责外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资料收集、录入存贮。上传至市政府办公室,链接到市政府主页上,由市政府办公室统一在因特网上。

㈢结合我市实际。分批上网”具体安排由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各县区上网内容可参照市政府中心网站内容开设栏目;市直各部门、各有关单位网页内容可参照中央、国务院各部委、外地相关网站内容进行设置。

㈣市直有关单位要将主页制作与数据库建设同步进行。

㈤有条件的单位也可单独设立服务器。独立。但有关主页磁介质资料必需按规定报市政府办公室。如果无法依靠自身力量制作主页,应尽快收集纸质资料,委托其他单位制作,按时完成任务。

㈥各单位必需定期更新上网内容。有月报的单位要按月追加月度资料。各单位的内部刊物、简报、资料要做到每新出一期。

第8篇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

为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改进政府公共服务,提高行政效能,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打造“亲民、务实、阳光”的服务型政府,现就加快推进阳光政务信息服务工程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统一认识,加强领导

阳光政务信息服务工程,是按照政务信息服务“大集中”的建设思路,各部门将各类政务信息、便民信息,以电信“号码百事通”(114)综合语音信息服务平台为载体对公众。新的政务信息服务平台具备政府总机、语音留言、便民服务、服务监督等多项功能。建设阳光政务信息服务工程,有利于全面推进全市政务信息服务工作,构筑起高效便捷的政务公开网络和利民便民的信息服务平台,为政府部门与老百姓之间畅通信息交流开拓渠道,营造全社会政通人和的和谐氛围;有利于促进政务信息服务优化整合、集约发展,防止各自为政、分散建设的问题,避免政务信息资源的浪费。为此,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统一认识,高度重视这项工作,确定分管领导和牵头处室,并落实具体工作人员,负责收集、整理和报送本部门相关信息,切实抓好项目建设,确保工程顺利实施。

二、明确分工,密切配合

阳光政务信息服务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全省性的联动工程,需要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方广泛参与、协力支持。为此,各级政府、各部门要结合工作特点和社会需求,加强对政务信息、便民信息的采集、整合与分析,将对外公开的服务电话、监督电话、投诉电话及相关政策、公益类办事指南等信息通过“号码百事通”信息服务平台对外;同时,对群众通过“号码百事通”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关部门及时给予解答。今后,凡新开通或公开的政务服务电话都应纳入“号码百事通”政务信息服务体系中。电信部门作为平台维护单位,要加强与各级政府、部门的日常联系,及时加载各部门提供的新增、更改的资料,并负责日常维护,便于公众查询。市政府将定期阳光政务信息服务成效通报,对各部门开展政务信息服务的成效、质量进行监督、跟踪与评估。

各级、各部门要利用各种媒体和途径大力宣传**阳光政务信息服务工程,使广大群众了解这一工程,学会使用这一工程,真正发挥阳光政务信息服务工程的服务功能。各部门的对外服务窗口要统一放置“**阳光政务信息服务热线”服务宣传牌。

三、工作要求

各级政府、各部门要高度重视阳光政务信息服务工程建设,认真做好相关工作。为加快工程建设,市级各部门将有关资料及信息(见附件)于2007年1月31日前报送**电信分公司(联系人:朱蕾电话:720****传真:238****邮箱:****@)

第9篇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市政;工程管理

1、计算机技术基本概述

信息技术是现代科技水平发展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尤其在现代企业管理和项目建设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能为企业提供完整科学的数据资源,使其企业决策者能够更加快速、有效的做出决策,并对实际运营中出现的错误和漏洞及时弥补,保证整体方向和目标的正确性。该技术的运用不仅提高了工程实施的水平,也简化了中间许多不必要的流程和步骤。信息技术从本质上来讲也就是信息化管理的过程,它也可以理解为对企业内部资源和环节的优化配置,以及生产、经营和管理三方面的有机统一方法,且保证项目工程的每项工作流程都处于可控状态,从而增强自身实力以应对新时代下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

2、市政工程使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的条件

2.1 市政工程项目的基本内涵和现状分析

所谓市政工程,实际上就是每个省市或者城镇内部的为民众提供公益服务的基础设施和设备。它具有服务对象广泛、耗资量大、政治性强、项目管理复杂、参与单位较多,受到外部影响可能较大等一些基本特征。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广大民众的需要,各地方省市政府开始全面建设各种市政工程,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和法制规范,市政工程建设已经初步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施工和养护体制。但从整体形势来看,由于受到各种现实条件的限制和环境的约束,我国在市政工程设计、施工筹建技术、质量监督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必须建立一套完整高效的信息管理体系,才能确保整体市政运营工程的高效科学开展,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2.2 计算机技术在市政工程运用的作用和意义

计算机的发明是世界工业革命的产物,也是人类文明历程的一项重要发明。由于它的便捷性和高效性,使它也逐渐成为各大企业实施日常管理的一项手段。而市政工程引入计算机计技术也是工程现代化管理的一种必然趋势,它不仅能够快速、准确、完整的将工程所有资源以信息信号的形式进行收集和分析,它也能使复杂的信息更加有序,有规律,为工程主要的参与者提供了有利的决策依据,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市政工程的科学有序实施。

3、现代计算机技术在市政工程管理的实施

3.1 协调各种资源利用,确保统筹优化配置

随着城市区域面积的扩增,社会经济的增长,现代化的市政工程规模和范围也在不断扩张,而如何做好过程管控以资源优化工作,是决定一项市政工程能否完成既定效果和目标的重要措施。目前国内运用的各种工程软件和计算机技术,由于受到技术的限制和现实的约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例如传统的横道图只能单纯的对时间和工作进程实施预测,而网络技术也只适用于处理逻辑和时间的两者调配问题。通过技术改革创新后的“横道网络统筹技术”则可以有效处理上述三者的关系,在此技术的运用过程中,不仅能保证整体项目费用使用的最低,工程资源的高效利用,也充分调配了部门之间的协作能力,组织整体工作效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3.2 现代计算机技术能够促进管线的高效规划

城市管线是指包括城市地下各种工程管路设施,如电电缆线、下水道、暖气管道等基础设备的总称。它既是保证城市居民正常工作和生活的基础条件,也是促使整个城市各种设施有机联系在一起的纽带。但由于各种管线其种类繁多,样式不一,在具体布置和施工过程中上下纵横,错综交叉,且随着现代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新增敷设的各种管线更是越来愈多,一层落一层,甚至以及达到难以控制的地步。而此时,对市政管线的科学规划和布置就显得尤为重要,计算机技术和软件的运用,大大发挥了其独特的优势。例如通过利用CAD和GIS两种计算机软件,可以有效提高市政管线的管理水平。CAD有着强大而精确的绘图功能,能够将整座城市的管线布置通过二维或者三维模型进行合理布置,防止出现管线缠绕和交叉不清的情况,能够高效收集并处理庞大的管线参数数据库,在短时间内自动生产最优布置方案。而GIS地理信息系统则是一种有效的三维立体测绘软件,在存储庞大的图纸的工程发挥上优势较为明显,不过它相对对前者来说,可能误差度较大,且不具备很强的使用性。那么将上述两种技术综合运用,将在实际的管线布控中发挥出独特的优势。它也必将成为未来现代化城市实施科学管线管理的重要工具。

3.3 应用计算机技术对市政工程质量的监督

市政工程是一个城市的基础设施和设备,它的质量优劣将影响到公众利益,以及整个城市的形象和未来发展。且随着信息科技的日益发展,通讯技术也成为监督工程质量的重要工具,然而,由于其自身存在的不稳定性,以及受到各种外部因素的干扰,导致信息传递过程中经常出现错误,也对市政工程的质量监督过程产生破坏。比如,由于工程内部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不畅通,而造成整体工程疏忽或延误的现象比较多。这就要求现代化的市政工程必须使用更加有效的计算机技术做保证,如《质量信息管理系统》就是一个典型的质量监督管理体制。它充分发挥的计算机的独特优势,通过编程软件绘制出工程曲线图,对工程质量进行实时的信息监控,也可以通过该软件对各项理论涉及数据和现场实际测量数据进行比较,有效避免误差的发生,提高施工精确度。而在此体系的规范和保证下,施工管理人员和其他参与者也要各司其职,对项目的其他数据进行有效测量和监督,以科学、合理的理论指导,秉承“认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才能保证市政工程质量的稳定可靠。

参考文献

[1] 刘人怀,孙凯.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内涵与外延探讨[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19)

第10篇

第一条为加强*市信息管道集约化建设的管理,营造通信事业的公平竞争环境,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市信息管道建设、运营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市行政区域范围内新建、改建、扩(补)建信息管道的规划、建设和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信息管道经营应遵循“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有偿使用”的原则。

第四条*市规划局负责信息管道的规划制定、管道工程的规划审批、规划验线和规划验收;*市建设局负责信息管道的建设审批、质量监督和竣工验收;*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负责查处管道建设过程中的违法行为;*市物价局负责信息管道价格的监督管理。

第五条*市采用“联合统建”的方式建设信息管道,*市公用信息管线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用信息管线公司)是*市人民政府授权的唯一的信息管道统建主体,负责全市信息管道的集约化建设及维护工作。

第六条公用信息管线公司作为信息管道的统建主体,承担以下责任和义务:

(一)负责收集、汇总、协调各管道需求单位在管道建设和维护方面的合理要求,促进*市信息化建设;

(二)保证管道工程的设计、报建、施工等环节均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

(三)建设管群中的应急管道,保证管群有合理余量;

(四)接受政府主管部门对价格和服务质量的监管。

第二章信息管道的规划及设计

第七条《*市信息管线专项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信息管道的基本依据。信息管道需求发生重大变化或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时,应对《*市信息管线专项规划》进行滚动修编。

第八条在各级政府部门编制市政道路、公路、高速公路、桥梁、隧道等年度建设计划的基础上,公用信息管线公司应根据《*市信息管线专项规划》和各管道需求单位的具体需要,于当年10月至下一年度1月向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交下一年度信息管道建设年度计划。

第九条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按照应急工程办理相关审批程序,满足管道需求单位的应急使用需求。

(一)小区庭院未合理建设信息管道,或者小区庭院管道未与市政管道连通且产生接入管道需求;

(二)出现大型接入网机房(如移动通信的汇聚机房、电信固定网的远端模块等)需要增补建设而导致管容变化;

(三)出现不可遇见的非常状况或紧急状况需要建设信息管道。

第十条规划敷设在新建的城市道路、公路、高速公路、桥梁、隧道等范围内信息管道,宜与主体工程同步配套设计、建设。已开工城市建设项目缺少信息管道规划设计的,宜根据需求补充建设。在公路和高速公路两侧建设信息管道还应服从公路和高速公路管理部门的相关规定。

第十一条各道路实际建设信息管道时,应当以规划确定的管道容量为依据,可以结合需求单位提出的意见予以适当调整。

第十二条信息管道施工图设计任务的承担单位必须具备相应的设计资质等级,设计内容和深度必须满足国家和地方相关技术规范要求。

第三章信息管道的审批

第十三条信息管道建设项目的行政报批程序如下:

(一)信息管道建设项目属于一类规划工程项目,须向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手续。

(二)视道路权属情况,分别向市建设、交通、公路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办理相关的报批手续。

第十四条按照本办法第十三条规定办理相关报批手续后,公用信息管线公司应委托符合资质的勘测单位放线,并经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验线后方可施工。

第十五条信息管道发生故障需要紧急抢修时,可以先行破路抢修,并同时通知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及时按照规定申请补办批准手续。

第十六条信息管道建设项目施工完成后,公用信息管线公司应向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规划验收手续。未经规划验收或规划验收不合格的信息管道,不得投入使用。公用信息管线公司应在规划验收后6个月内向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报送有关验收资料。

第四章信息管道的建设、使用

第十七条小区庭院的信息管道,应与小区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并与周边市政信息管道互连互通。管道容量须保证3家以上需求单位的需要,其建设费用由小区开发商负责。

小区庭院的信息管道是小区配套设施,其产权归属于小区业主共有。小区开发商不得就接入和使用小区信息管道与运营商签订垄断性协议,或以其它方式限制其他运营商的接入和使用。

第十八条新建、扩建或改建的道路交付使用5年内,大修的城市道路竣工后3年内不得开挖。

横穿城市主干道、次干道和公路等道路的信息管道工程须采用顶管方式施工。次干道以下城市道路可根据现场情况采用开挖路面方式施工,施工结束后应恢复道路原状,道路质量应符合相关技术要求;施工路段在施工结束后一年内出现路面塌陷等质量问题的,施工单位应予以维修。

第十九条信息管道及检查井等配套设施所选用的器材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地方标准或者行业标准。不合格的产品,不得使用。

第二十条信息管道需求单位可通过出资参与管道建设或者通过购买、租借等方式获取管道的使用权,禁止擅自建设信息管道。信息管道的相关收费按物价行政主管部门规定执行。

第二十一条管道需求单位申请使用信息管道时,需向管道建设单位提供以下资料:

(一)使用管道施工路由图,以及拟占用管位图;

(二)通信线路布线施工单位的资质证书。

第二十二条信息管道尚有空余管孔时,公用信息管线公司必须向符合条件的管道需求单位出租或出售管孔。但空余管孔资源等于或小于2孔时,不宜整管出售;当空余管孔资源等于或小于1孔时,不宜整管出租。

第二十三条各通信运营商应在其光(电)缆上附上有别于其他用户的清晰、持久的标志。

第二十四条信息管道敷设、维护线路时,必须采用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不得影响其它用户的通信线路正常工作。否则,公用信息管线公司有权终止已签订的管道使用合同。

第五章罚则

第二十五条管道需求单位通过购买、租赁方式获得管道使用权后1年内仍未使用信息管道且无正当理由的,公用信息管线公司有权终止已签订的管道使用合同,无条件收回管道使用权以防止恶意垄断管道资源,妨碍其它运营商的管道使用权。

第二十六条违反本办法第五条规定,公用信息管线公司以外的其它单位非法偷建、抢建信息管道的,责令限期拆除,可以并处临时建设工程造价一倍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七条没有办理报建手续或不按照报建手续,擅自建设信息管道的,由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建设单位自行拆除所建管道、恢复道路原状,处建设工程造价5%以上10%以下的罚款;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响的,限期拆除,不能拆除的,没收实物或者违法收入,可以并处建设工程造价10%以下的罚款。

第11篇

【关键词】通信工程;市场发展;发展趋势

自我国通信业改革重组以来,一直保持了快速增长的趋势。统计显示,全国通信业务收入在逐年增长,近十年来全国通信能力进一步增强,网络通信急速增长已经成为通信建设市场的一大亮点。

一、中国通信市场现状

根据显示,近三十年来随着中国通信业的快速发展,使得通信行业已经成为我国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

1、法律法规正在逐步健全。近年来中国通信市场的法律法规正在逐步健全,目前已经建立的法律规范有《电信建设管理办法》、《通信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电信设备抗震性能检测管理暂行办法》及《通信建设项目招标按投标管理实施细则》等等。通过近年来的不断完善,逐步形成了市场规范化管理的体系,并已经用于指导实践工作。

2、通信工程建设标准正在全面修订和制定。在广泛征求通信建设市场各方主体意见的基础上,共修订和制定了多项建设标准,目前新修订和制定的通信建设标准规范和概预算定额也正在陆续完成。

3、通信建设市场秩序不断规范。开展了整顿和规范通信建设市场秩序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规范电信运营企业的建设活动,严格查处了违反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行为,严把市场准入关,对参建企业进行了清理整顿,规范参建企业行为,依法查处转包和违法分包行为,规范建设项目的招标活动,依法查处招标活动中规范行为。

4、加强了通信建设市场准入管理。通过认真、公开、及时地开展了通信建设相关资质的审查和审批工作,严格市场准入管理,结合通信建设特点,完善了通信建设资质管理体系。为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开展了通信工程概预算、监理工程师、评标专家、项目经理等人员资格的培训。

5、通信工程质量监督的不断加强。加强了通信工程质量监督,保障了通信网络质量和安全。加强了质量监督队伍的建设,明确了管理目标、职责程序,以及质量监督的主要内容、手段。质监部门实体抽查对工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能够有效避免一些质量事故的发生。

6、规范企业的行为有效解决通信建设纠纷。随着电信运营企业业务竞争的加剧,企业间的建设纠纷呈上升趋势,对于通信线路近距离平行建设、城市电信管理建设、驻地网建设等热点和难点问题,信产部和各省通信管理局做了大量协调工作,明确了通信惯导、杆路、铁塔及驻地网建设等问题。

7、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通信建设纠纷仍然存在,通信工程招标投标执行的情况还不理想。另外合理配置电信资源的程度不高,参建企业转包、违法分包、挂靠现象还依然存在。另外,解决拖欠工程款的任务依旧任重道远。

二、中国通信市场的发展特点

1.1业务收入持续快速增长用户规模迅速扩大。目前,全国通信业一直保持着飞快的增长速度,1984年开始超前于国民经济发展,并在“八五”期间达到历史最高。此后,通信业增速虽有所回落,但电信业务收入的增长率仍然高于GDP增长率,通信用户超过十亿,电信业明显成为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发展最快、综合效益最好的行业之一。

1.2光通信投资带动市场加速增长。我国的光通信市场,在庞大用户需求业务需求,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的驱动下,中国光通信市场规模正在逐年增长,技术创新成为了设备市场竞争的关键,更全面的性能、更高的性价比成为电信运营商采购的权衡点。在我国三网融合的大背景下,以及电信采购居高不下,广电系统对光通信设备的采购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大范围的广电数字信息化改造部署双向化PON+EOC网络成为建设重点。

1.3网络建设与业务需求推动市场增长。随着我国的电信运营支撑系统市场规模逐渐加大,各运营商从而更加重视支撑系统投资,应对中国3G市场竞争。为了适应多种业务需求,各运营商的支撑系统从广度和深度方面不断升级完善。支撑系统产品结构进一步细化,面向客户服务以及市场营销的业务支撑系统BSS超过整体的收入结构二分之一以上。

三、中国通信工程建设市场的发展趋势

3.1通信市场平稳发展。目前3G用户增长加速,从业务发展趋势来看未来通信移动化及宽带化趋势将继续发展,固定电话用户继续减少,移动和宽带用户有望强劲增长,移动通信业务和宽带用户成为拉动收入增长的主力军。

3.2东部沿海地区是通信产业发展的重点地区。未来几年,东部沿海地区依然是中国通信产业发展的重点地区,一半以上的收益和设备生产都来自东部,而西部地区在近年内会有一个发展高潮,主要是在通信建设方面,城乡通信差距会逐步缩小,且会有较大的政策导向和政策优惠做支持。

3.3中国通信产业继续网络“融合”时代。3G网络的发展和完善加快了终端技术提升、价格变化的过程,而且使3G业务与终端产品的结合成为通信市场发展新的增长点,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逐步进入快车道。与此同时,在三网融合相关政策的支撑下,IPTV、数字电视等业务规模的迅速扩大、新的业务模式将不断涌现。随着3G网络建设逐步完善及终端功能的丰富,拥有丰富内容资源的服务提供商将增大其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投入,以多元化的业务及现有品牌优势争夺更多产业合作资源。从国家政策来看,将大力支持运营商建设宽带网络,从市场需求看,受3G网络建设和三网融合等影响,宽带网络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宽带投资额和投资比重将大幅上升,将使光通信设备迎来持续繁荣,宽带升级也将使电子商务等互联网产业大为受益。

3.4政府依法监管制度将逐步完善。建立规范有序的通信建设市场环境,政府要依法实施监管,使得企业依法从业的电信资源有效配置,从而达到竞争秩序规范有序。树立依法行政的观念,政府依法行政为企业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和市场环境。还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念,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建设思路,加强电信资源合理配置的引导,实现资源共享,实现可持续发展,发挥最大的投资效益。还要充分发挥政府、企业、中介的作用,实现政府监管、企业自律、中介支持、服务的和谐环境。另外,政府还要不断加强对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方面的监督,使得中国通信工程建设市场向良性方向发展。

结 论

总而言之,未来几年移动通信和互联网通信继续成为主力军,随着我国3G牌照的陆续发放,预计移动互联网将迎来爆发式的增长,一些新的经济模式和增长点也将孕育而生,移动互联网更深层次的应用将在3G时代逐渐凸显出来。

参考文献

[1]徐一斌.关于我国通信产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上海工业.2009(46):132

[2]薛文进.中国光通信产业发展现状年第12期[J].电子产品世界.2001:66

第12篇

告知承诺制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关于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工作的部署要求,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在法治轨道上打造“无证明城市”,营造良好的法治营商环境,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明确工作目标

1.总体目标。在全市各级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以下统称行政机关)办理行政许可、行政确认、行政给付等依申请的行政事项(以下简称行政事项)时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推动形成标准公开、规则公平、预期明确、各负其责、信用监管新模式。

2.近期目标。全市各级行政机关先行梳理实行告知承诺制事项,待省级告知承诺制事项通用清单确定后,将更多事项纳入,形成本地清单。

二、梳理证明事项

3.明确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概念。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在向行政机关申请办理行政事项时,行政机关以书面形式(含电子文本,下同)将证明义务、证明内容,以及不实承诺法律责任一次性告知申请人,申请人书面承诺已经符合告知相关要求并愿意承担不实承诺的法律责任,行政机关不再索要有关证明并依据书面承诺办理相关行政事项的工作机制。

4.明确实行告知承诺制的范围

(1)与企业和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使用频次较高或者当事人获取难度较大、行政机关容易核查的证明事项,实行告知承诺制。

(2)可以依托电子证照库,通过数据共享实现在线核查的法定证照类证明事项,原则上实行告知承诺制。

(3)户籍管理、市场主体准营、资格考试、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健康体检、法律服务等领域办理行政许可、行政确认、行政给付等行政事项时需要的证明事项,重点推行告知承诺制。

(4)直接涉及国家安全、国家秘密、公共安全、金融业审慎监管、生态环境保护,直接关系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等,以及重要涉外等风险较大、纠错成本较高、损害难以挽回的证明事项不适用告知承诺制。申请人有较严重不良信用记录或者曾作出不实承诺等情形的,在失信信息有效期届满前或者信用修复前不适用告知承诺制。

5.梳理证明事项。各级行政机关、单位以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为导向,结合工作实际,认真梳理我市实行告知承诺制的证明事项。证明事项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1)由法律法规,国务院决定设定;

(2)形式审查事项;

(3)是否符合或者达到承诺的条件、标准、要求,申请人能够判断。

(责任单位:市直有关部门单位,各区县人民政府、管委)

6.编制公布事项清单。各级行政机关统一适用省级行政机关编制的本领域、本行业、本系统实行告知承诺制的证明事项通用清单,确保政策利民便企不走样。各级行政机关在省级通用清单外增加实施告知承诺制的证明事项(含地方性法规设定的证明事项),可以结合实际纳入本地清单,按照《日照市“无证明办事”工作规则》(日政办发〔2021〕8号)有关程序公布实施。(责任单位:市直有关部门单位,各区县人民政府、管委)

7.强化清单线上实施。报请实施的证明事项,应当纳入“无证明城市”系统,做好线上实施。(责任单位:市司法局、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市大数据发展局、市直有关部门单位,各区县人民政府、管委)

8.建立事项动态调整机制。根据行政事项调整情况和告知承诺制推行情况,适时调整实行告知承诺制的证明事项清单。需要调整的,按照《日照市“无证明办事”工作规则》(日政办发〔2021〕8号)有关程序公布实施,并报送本级司法部门备案。(责任单位:市司法局、市直有关部门单位,各区县人民政府、管委)

三、规范工作流程

根据省通用性工作规程、省通用清单书面告知书、书面承诺书和办事指南,制定我市工作流程规范。

9.制定告知承诺制工作规程。规范实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的权利义务、告知内容、承诺内容、核查要求、办理程序、信用管理、法律责任等,为实行告知承诺制提供操作指引。(责任单位:市司法局、市直有关部门单位,各区县人民政府、管委)

10.制作告知承诺书格式文本。参照省直部门格式文本,根据通用性工作规程,按照全面准确、权责清晰、通俗易懂要求,结合实际,各相关单位制作书面告知书和书面承诺书格式文本。

(1)一个证明事项应当制作一个书面告知书和书面承诺书。

(2)书面告知内容应当包括证明事项名称、设定依据、证明内容、承诺方式,不实承诺可能承担的民事、行政、刑事责任,行政机关核查权力,承诺书是否公开、公开范围及时限等。

(3)书面承诺内容应当包括申请人身份证号或者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申请人已知晓和理解告知事项、已符合需要证明的相关条件、意思表示真实、愿意承担不实承诺的法律责任和约束惩戒等。相关要求要可量化、易操作,不含模糊表述或兜底条款。

告知承诺书格式文书在证明事项通用清单公布后10个工作日内,通过相关服务场所、网站和政务服务平台等公布,方便申请人查阅、索取、使用。(责任单位:市直有关部门单位,各区县人民政府、管委)

11.编制完善办事指南。参照省直部门办事指南,按照实行告知承诺制相关要求,各相关单位结合实际编制、补充、完善行政事项办事指南,明确当事人选择告知承诺要求,明确选择或不选择告知承诺办事程序,明确选择承诺中途退出工作流程,与格式文本在证明事项通用清单公布后10个工作日内一并公告。(责任单位:市直有关部门单位,各区县人民政府、管委)

四、强化核查与监督

12.分类确定核查办法。针对行政事项特点,综合考虑行业管理需要、核查难度、承诺人信用状况等因素,各相关单位针对实行告知承诺制证明事项清单,分类确定核查时间、标准、方式以及是否免于核查。

(1)对法定证照类等证明事项,可以通过电子证照库、政务信息共享平台、政务服务移动客户端等收集、比对相关数据,实施在线核查比对;

(2)对确需现场勘验等方式现场核查的,要优化工作流程、加强业务协同,避免烦企扰民;

(3)推进非现场核查应用,强化“互联网+监管”,加强非现场核查,实时检测、监测有关参数和重点部位。

(4)对数据尚未实现网络共享、通过其他方式难以核查的,可以请求其他行政机关协助,避免因核查影响、降低企业和群众办事效率。(责任单位:市直有关部门单位,各区县人民政府、管委)

13.建立健全核查机制。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市大数据发展局通过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一体化大数据平台等,有效整合信息资源,为实现信息核查提供技术支撑。承诺核查以在线核查为主,也可以通过检查、勘验等方式开展现场核查。各级行政机关充分利用政务信息共享平台、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政务服务移动客户端、区块链技术等收集、比对相关数据,实施线上核查。各相关单位对于需要在线核查但暂时未实现的或者需要其他行政机关协助核查的事项进行梳理,司法局牵头组织编制行政协助事项清单,有关行政机关积极配合,建立需求单位和协助单位的协同配合工作机制。(责任单位:市司法局、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市大数据发展局、市直有关部门单位,各区县人民政府、管委)

14.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对通过告知承诺制办理的行政事项,尤其是免于信息核查办理的行政事项,各相关单位综合运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重点监管、“互联网+监管”、智慧监管等方式实施日常监管。行政事项办理单位和行业监管部门不一致,行政事项办理单位确定免于核查的,充分征求行业监管部门意见。在核查或者日常监管中发现故意隐瞒真实情况,提供虚假承诺的,依法终止办理、责令限期整改、撤销行政决定或者予以行政处罚,并纳入信用记录。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责任单位:市司法局、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市直有关部门单位,各区县人民政府、管委)

15.健全信用管理。加强告知承诺信用管理制度建设,依法科学界定告知承诺失信行为。建立诚信档案和虚假承诺严重失信主体名单,形成告知承诺信用信息记录、归集、推送工作机制,将承诺人履行承诺情况全面纳入信用记录,并通过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市场监管信息平台、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政务服务平台等在线平台向社会公开。依法加大失信惩戒力度,根据虚假承诺造成的社会影响程度进行失信程度分级,区分不同失信情形实施相应惩戒措施。探索建立信用修复、异议处理机制,鼓励申请人纠错守信,创造约束有度、宽松有序的市场环境。(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直有关部门单位,各区县人民政府、管委)

五、加强实施组织保障

16.加强组织领导。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作为本地区、本部门全面推行告知承诺制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负责推进工作落实。建立司法行政、政务服务、信息公开、大数据、发展改革、公安、财政、税务、市场监管等单位参加的全面推行告知承诺制工作协调机制。市级行政机关、单位加强对下指导和系统规范,加强制度建设,强化标准统一。各级司法行政部门做好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的指导协调、监督检查和跟踪评估等工作。(责任单位:市直有关部门单位,各区县人民政府、管委)

17.强化风险防范。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将风险防范贯穿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工作始终,综合考虑法律风险、安全风险、社会风险等,制定防控措施。具备条件的地区和部门可以探索引入事前信用预警系统,依法对申请人进行信用评估,加强事前风险防控。对涉及经济利益价值较高、事中事后核查难度较大的事项,可以探索引入责任保险制度,当行政机关因实行告知承诺致使第三人遭受经济损失时,由保险人承担赔偿责任,降低行政赔偿风险。切实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做好告知、承诺、审批和监管有效衔接,杜绝监管真空。督促申请人落实主体责任,鼓励社会监督,强化行业自律,畅通投诉举报渠道,营造多元共治格局。(责任单位:市直有关部门单位,各区县人民政府、管委)

18.加强培训宣传。各相关单位组织开展告知承诺制宣传、学习培训,准确把握政策方向和工作要求,保障推进工作依法、有序、稳妥开展。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普遍性问题,适时复制推广典型经验做法,切实将告知承诺制落到实处。对于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回应社会关切,引导全社会广泛参与和监督。(责任单位:市直有关部门单位,各区县人民政府、管委)

19.加强督查激励。将推进情况列为年度法治政府建设督查内容。建立健全改革容错机制,属于合理容错情形的,对相关单位及人员依规依纪依法免除相关责任或者减轻、从轻处理。对工作中表现突出、企业和群众评价满意度高的单位及人员,按照有关规定予以表扬。(责任单位:市司法局、市直有关部门单位,各区县人民政府、管委)

水、电、气等公共服务行业办理相关事项实行告知承诺制可参照本方案实行,由主管部门负责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