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化学的常见公式

化学的常见公式

时间:2023-06-14 16:18:5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化学的常见公式,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化学的常见公式

第1篇

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在当今高速发展的时代里暴露无疑,只有素质教育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才能符合社会的发展,只有素质教育才能让学生告别“死读书”的不良局面,才能通过读书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也只有在素质教育下成长的学生才能为这个社会创造出更多的财富。

教师若想教好学生,首先必须先更新自己的观念,教师不仅是在“教书”。我对素质教育的理解是如何更好地做到从以前的“授之以鱼”到现在的“授之以渔”。应试教育虽然有很多不可取之处,但我觉得它所强调的记忆在当今的学习中,仍有很大的必要性。但需强调的是我所赞成的“记忆”不是以前简单、机械的“死记硬背”,而是理解性记忆、科学性记忆、趣味性记忆。

化学在中考中采用开卷考试的形式,也正因为如此许多学生和老师为了减轻学习负担,已不再去记忆一些化学基础知识了。我觉得这样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是错误的:①因为缺乏记忆,初三学生经常会犯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错误。如NaCl写成NaCl,不知H、O的化合价,不会写元素符号……②在中考中,理化合考,学生用来答化学试题的时间只有50分钟左右,若考生全靠翻书来答题的话,很难完成所有的试题,再者大多试题在书本上都找不到,需要学生发挥解题能力;③自从开卷以来,很多高一教师觉得现在的化学比以前难教了,因为许多高一新生缺乏最基本的化学常识,这会让他们在高中的化学学习中遇到很多障碍。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记忆学习还是很有必要的。那么如何高效地训练学生的记忆能力呢?

我们可以根据初中生的生理发育特点,因势利导。初中生的抽象思维和想象力较之小学生有了较大的发展。他们已经不满足于单纯从老师讲授中获得知识,还爱独立思考,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循循善诱,提高其记忆能力。具体措施:①加强实验教学,以各种奇异的化学现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记忆。生动直观的实验,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如讲授“自燃”这一内容时,我开始就演示实验,把白磷溶液滴在滤纸上,一会儿滤纸就自己燃烧起来。这时提出问题,滤纸为什么自行燃烧?实验及问题,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这时再引入新课。这样,学习新知识成了学生的迫切要求。学生听讲就有了目的,对教材内容自然印象深刻。②应用直观形象教学,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增强记忆。初中化学的概念、理论,涉及到微观粒子的结构、组成,运动和变化,它与宏观形象或事实有质的不同,是更为抽象而难于理解的。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有较深刻的记忆。在教学中,科学地把一些概念、理论形象化,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增强记忆效果。如在讲“电解质的电离”时,我在小黑板上出示了图像。这样学生对电解质的离解及运动,一目了然,印象深刻。③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概念的完整性,把意义记忆和机械记忆结合起来,提高记忆效率。初中化学知识覆盖面大,内在联系千丝万缕,而化学用语和化学量的规定与运用又千差万别。不少学生由于没有掌握好已学过的知识,在知识系统中失去了线索因而不能把注意力保持在接受新知识上,表现出记忆效果不佳。教师要帮助学生增强记忆效果,就要力求在教学中将新旧知识系统化,使学生搞清知识的来龙去脉,真正理解并掌握完整的概念。如:在有关溶解度计算的教学中,我先复习“溶解度”的概念,而后给出溶解度的计算公式,进一步强调指出这一个公式必须具备:一定温度下,百克溶剂中,溶解达饱和,溶质克数一定,此时溶质克数即溶解度。这样加深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增强了记忆效果,又掌握了计算的方法。④分析对比,综合归纳,简化记忆。比较是确定现实现象异同的一种思维过程。从比较中就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突出矛盾的特殊性。比较又是概括的前提,只有通过比较,才能确定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把这些事物联合为一组进行概括。在教学中,应用分析对比,综合归纳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简化记忆。如:硝酸的化学性质的教学。我要求学生将已学过的有关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跟硝酸的化学性质进行比较。硝酸跟硫酸、盐酸都具有酸的一般通性,因为电离时可以生成氢离子。但硝酸的氧化性跟浓硫酸相似而与盐酸不同,这是由于硝酸分子里的氮原子处于最高价态,容易被还原成低价态氮。它的氧化性突出表现在不论稀浓,在不同条件时,硝酸都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由于硝酸分子的不稳定,极易分解的特征,因此它的化学性质又和硫酸有不同之处。经过这样的对比分析和归纳,简化了学生的记忆,学生不仅能记住硝酸的特性,而且能巩固对硫酸和盐酸化学性质的记忆。这样克服了学生靠死记硬背来学习化学的弊端。

那么在初中哪些知识学生是有必要进行记忆的呢?

(1)基本概念。如:混合物与纯净物、单质与化合物、氧化物、置换反应等,这些基本概念在平时的使用频率很高,因此很有必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清晰的记忆。

(2)元素符号。H、C、N、O、Na、Mg、Al、Si、P、S、Cl、K、Ca、Mn、Fe、Cu、Zn、Ag、Hg、I元素符号的掌握是书写化式和化学方程式的前提,没有掌握好它们,化学的学习将寸步难行。因此我们应该在合适的时期要求学生分批地、准确地记忆它们。

(3)常用化学式。如:H、O、N、HO、CO、HO、HCl、HNO、HSO、NaOH、Ca(OH)、NaCl、NaCO、NaHCO、CaCO、KClO、KMnO…

(4)常见元素的常见化合价(略)。老师可以教学生用化合价口诀来轻松记忆。

(5)常见化学式的式量或分子量。如HO(18)、CO(44)、CaCO(100)、NaOH(40)……这些在计算中经常用到的式量或分子量若能记忆不仅可以提高解题的速度,而且可以降低错误率。

(6)金属活泼性顺序表(略)

(7)部分典型的化学方程式:如HO在MnO催化作用下分解制O;由CaCO和稀HCl制备CO气体;CO与Ca(OH)的反应……

总之,化学在理科中是一门记忆性相对比较突出的一门学科。因此即使是素质教育正在普及的今天,我们在学习化学时仍然有必要对一些基础知识进行科学的记忆,尤其是对于刚入门的初三学生而言,只有在掌握一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才可能去提高学习的能力和技巧,而不是完全依赖于书本。但值得教师注意的是,在传授这些知识点时,切记让学生机械地记忆,这会让学生失去对化学的兴趣。我们可以与学生一起展开想象的翅膀,创造性地发现一些记忆的方法,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变机械记忆为意义记忆。这样不仅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可为学生高中化学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2篇

        1. 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对初中学生来说,心理没有完全成熟,对于自己的人生定向还没有明确把握。有的学生甚至产生厌学、自暴自弃的情况,但是好奇心在初中学生身上体现的更为突出。初中化学是初三才开设的一门新课程,任何学生对新课程都会充满好奇心,再加上化学是一门主要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生动有趣的实验往往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利用初中学生的好奇心理,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每一节课我都会精心准备,设置悬念,让学生在悬念中体会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或者关于实验的现象,引导学生去分析和思考为什么,使学生在“疑问、观察、豁然开朗”的过程中体会到化学课带给他们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一个好的开始就已经成功了一半”。在所有化学课里,我把第一节课,也就是“序言”看的最为重要。例如,在讲授“序言”内容时,我没有按照教材内容去讲授,而是先做几个有趣的小实验,如“变铜为银”、“吹气生火”等,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并瞪大疑问的眼睛,然后告诉学生在化学王国里可以找到答案,接着介绍“什么是化学”,“为什么学化学”,“化学与人类生存和社会文明的密切关系”等。从一开始,学生就向往化学,对化学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为以后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2. 巧借“口诀、顺口溜”,帮助学生轻松突破重点和难点

        轻松愉快学习,不仅要求课堂气氛欢快、学生发言活跃,还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做到积极主动,也就是说,绝对不能把学习看作是一种负担,感觉知识枯燥乏味,而应该把学习看作是一种乐趣。有些化学知识的重点、难点,本身就是一种客观事实,不需要学生过多理解,只需要学生记住就可以了。对于这部分内容,死记硬背很慢,效果也不太好。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快学生的记忆速度,我常常借用一些“口诀和顺口溜”。

       3.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丰富多彩的化学课外活动,对学习紧张的初三学生来说,是极其具有诱惑力的,这样既能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轻松一下,又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许多化学知识。化学课外活动的内容及方式很多,大体上包括化学游戏晚会、化学知识讲座、化学园地、化学展览会等,每学期举行一两次。例如,“化学知识讲座”可以讲“空气与水污染的危害、原因及防护”、“温室效应的原因”、“酸雨的形成”等,帮助学生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4. 定期引导学生理顺知识结构,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知识很零碎,对于这些零碎的化学知识,我定期帮助学生总结,理顺知识结构。除进行单元小结外,还对联系密切又相似性的内容进行总结,如常见物质的颜色总结;置换反应的几种情况:氢气+金属氧化物,碳+金属氧化物,金属+盐溶液;尤其初中化学的难点知识溶液质量分数的计算,教给学生解题方法后,引导学生归类学习,并总结归纳出相关公式、一般性分析思路及解题规律。这样不仅简化了难点,使学生感到轻松,还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学习兴趣更加积极。

        5. 注重学科综合,多角度创设学生学习化学的心趣

第3篇

【关键词】初中 职高 化学 过渡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1.150

初中学生刚升入职高学习化学,会碰见许多很大困难,甚至失去兴趣、产生厌学心理,经过调查发现学生在初中使用的是新教材,而职高仍用旧教材,很多知识初中没有介绍到了职高上来就用给教学衔接带来了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我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摸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对初中知识复结,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物质分类知识在教学上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对于初中而言,只要求通过对一些简单事例(如纯净物与混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的区别)的了解,根据性质加以分类就足够了。而职高要求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物质的分类方法,系统地了解各类物质的区别与转化关系(如知道从性质上区别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知道它们在什么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盐,转化为何种盐)。但是,在初三教材(鲁教版实验教程)并没介绍酸性氧化物。然而在高一教材(人教版)对二氧化硫的学习时就直接提出了酸性氧化物,学生不知道什么是酸性氧化物。这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困难,也给教学带来了困难。对这问题我是通过复习初中二氧化碳的知识来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是酸性氧化物的。在复习中主要让学生回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能和水反应,将其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试液变红;能和碱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和水;能和盐反应。并告诉学生除二氧化碳外还有其他氧化物(如二氧化硫)也有此类性质,在化学中我们将它们分类为酸性氧化物。这样让学生了解了酸性氧化物,同时也让学生知道从性质上区别不同的氧化物,有利于对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的学习及分类;也有利于初职高化学知识的衔接,消除学生在学习职高化学的盲点。

二、通过实验导入新课,使初高化学教学衔接平稳过渡

在电解质这一知识点的教学时,高一人教版的教材中直接给出在初中化学中我们知道氯化钠、硝酸钾、氢氧化钠等固体不导电而它们的水溶液能够导电原因是它们在水溶液里发生了电离,产生了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如果我们将氯化钠、硝酸钾、氢氧化钠等固体分别加热熔化它们也能导电。这些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就这样在回顾初中知识的基础上顺利过渡引入新的知识电解质。但溶液的导电性、电离及常见的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在原有的

人教版的大纲上有,在这里新课标却删除了这些知识点,对于这一点初职高化学教材脱节的内容我是这样来处理的,在讲台上我准备了教材中12页的实验1-1的图1-9的装置以及一些化学试剂如: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固体、石墨、蔗糖溶液、硫酸钾溶液、酒精、铜等。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把装置分别插入以上的溶液中看小灯泡是否变亮来判断溶液是否导电,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得出结论: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石墨、硫酸钾溶液、铜能导电的,而其他的不能导电。再通过小组讨论回答为什么这些物质能导电原因是什么?同学们就会回顾初中物理电学部分的知识,铜等金属能导电是因为有自由移动的电子,通过知识的类推以上溶液能导电是因为存在自由移动的带电荷的离子。那么这些离子是怎样产生的呢?这时教师就可借助这一时机给学生补充新课标中删去的初中知识点:电离的概念以及常见的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把这些基础知识给补充了再引入电解质这一概念以及后面的强弱电解质、离子反应方程式等知识点的教学,学生就更容易理解接受从而降低化学学习的难度,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初职高化学衔接得到平稳的过渡。

三、抓住重点问题,查漏补缺利用习题讲解适当拓宽延伸

在物质的量浓度的教学时,学生学习的时候容易理解,溶液浓度配制时好操作,但在做课后习题练习时感到难度大,就出现了典型的“听得懂,做不来”。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呢?其实,简单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大部分学生是可以做的,但在有的计算题中却穿插了溶解度计算的知识。学生做起来就觉得吃力,因为在新课标中只要求了解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解度三者的换算,但温度的改变、溶解、结晶是中学化学计算中的一个较为重要的类型,也是近年来高考中常见的考点。

例如:在处理物质的量浓度的习题时遇到了这样一道题: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S,取该温度下的饱和氯化钠溶液Vml,测得其密度为ρgcm-3 ,则此时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这道题不单单用到职高现学的知识物质的量浓度,题目中还涉及了有关初中溶解度的知识。对于这道仅用初中介绍过的知识(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解度三者的换算)是根本不能解答此题的。在这时教师就可以补充初中有关溶解度计算中没有提到的知识点。对于这道题我是像这样处理的,先回顾初中有关溶解度的基础知识:溶解度的含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的质量,叫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用符号S表示单位为克)在这里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刻的理解溶解度的含义:在该温度下,此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就是溶解度Sg,溶剂的质量是100g。让学生自己分析讨论发现得出结论:

①■=■

②■=■

③质量分数=■

学生带着对这三个公式的理解认识再来解答这道题就容易了。利用现学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公式:

物质的量浓度=■

第4篇

1.1学生基础分析

由于学生对相关的高等数学和中学物理知识的应用理解欠深入,产生对物理化学的畏惧,如物理化学在公式的推导、概念的理解及原理的应用较多地涉及高等数学中的偏微分方程,其次是刚进入大学的学生还未能完全适应大学的学习方法,常拘泥于细节的纠缠而难以认识该门重点课程的总体结构,容易导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情况。我校为大专层次,85%的学生在高中为文科生,物理和化学的基础不得而知。而物理化学总课时为30课时,如何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按照教学目标,顺利有效地完成教学内容,对学生和任课教师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必需在教学内容上做出合理的取舍及必要的补充,否则就会满堂式的灌输或“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情况,这样的方式学生受不了,也达不到满意的效果。

1.2内容的取舍和补充

首先是结合开设的其它专业基础课程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将重复的内容(如化学平衡和电化学两章)删掉不讲,学生自学。其次是要对授课内容做到重点突出,重点内容细讲,让学生弄懂,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如反应热的计算,主要讲标准摩尔生成焓和标准摩尔燃烧焓,其它四种计算方式,只做简单的提示,以学生自学为主。对前后有联系的概念,必需讲透,为后面的知识做好铺垫,不能赶进度。如相平衡的基本概念学习时,组分数K的计算是个难点,必需结合例题将独立的化学平衡R和浓度限制量R'讲透,因为自由度f的计算涉及到组分数K。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学习内容的需要,适当补充基础内容,减小学习难度。大专学生基础不好,物理知识和高等数学知识的欠缺,灵活运用物理和化学基础知识的能力不强,使很多学生在做习题时知道使用哪个公式,就是算不出结果或是计算出的结果与答案相差甚远,这样学生就失去了学习兴趣,慢慢地失去了学好物理化学的信心,不再愿意动笔做习题,上课情绪也不饱满。教师根据授课内容,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习题,用极少的时间,及时地添加部分必要的基础知识,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如热力学第一定律中常用到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PV=nRT,该公式中的体积V,在分析化学和无机化学中溶液的体积一般是以升(L)或毫升(mL)为单位,而公式中主要是立方米(m3)为单位;其次温度T,平时用的是摄氏温度(℃),热力学温度T=摄氏温度(℃)+273.15K。又如物质体积的计算。

2精心设计授课内容的引入和讲解,激发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需要是兴趣的基础,也是学习的动力所在,物理化学授课老师尽可能将书本理论知识与中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课堂教学变得形象直观、有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化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通过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贴切、简单易懂的举例引入和讲解。在新课开始时,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提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找到所学内容能解释的现象,做到有的放矢。在例如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引入:首先展示一张高级轿车并设问(看到高级轿车有什么感觉?),调动学生情绪(学生会有不同的想法),再展示一张汽油油价表,学生发出人们常说的“车买得起,养不起”的感慨,在此基础上再提问(如果汽车不需要提供能量就能自己跑该多好,此种设想能否实现呢?)引出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达方式和研究内容。又如在化学动力学的新课开始时,从每次服药的药量、每日服药的次数和保质期是怎么来的引入,此种引入方式过渡自然,还可以为后续学习内容做好铺垫。虽然物理化学知识抽象,但是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却可以用物理化学知识来解释。如:表面现象与水滴成圆形、干毛巾吸汗、干旱时锄地;化学动力学与药物的服用量、生物酶;胶体与人体血液;相平衡与酒精提纯、盐融雪等等。将物理化学知识和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联系起来,通过启发式提问和图片直观的刺激,激发学生探求事物本质原因的求知欲。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课堂教学就达到了成功的一半。

3利用框架式教学将教学内容系统化

物理化学知识点多、定义多、公式多,让初学者摸不着头脑,因此每引进一个新的概念、定义、公式,首先讲明概念的产生背景与条件,分析一概念内含的几个要点,再讲概念适用的范围与条件,使学生对概念的内涵及应用有所了解。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引导学生将相关的知识点按层次地安排于框架结构中,使之层层有序、步步可循,使学生了解各知识点的位置和彼此的关联,便可从内容的逻辑结构中获取贯通的知识。如热力学第一定律可设计附图。

4多媒体教学与板书辅助教学有效结合

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学手段越来越多,其中多媒体应用最为广泛。多媒体能将图像、图形、文字、声音、动画结合在一起,能把一些微观的、用传统方法无法表达清楚的信息形象、生动、直观的展示出来。多媒体的直观展示在一定程度上能刺激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有效地化解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增加课堂信息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在物理化学教学中,可以将抽象概念和实验过程形象化、简化公式的推导过程、习题讲解便捷化、图标内容生动化。例如毛细现象实验、表面张力的实验视频、油和水的分层情况、胶体的聚沉等运用多媒体教学,既节省了时间,又可获得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多媒体播放过程一晃而过,播放过内容在学生头脑中留下的记忆不深。在物理化学教学中,究竟是多媒体还是板书更受学生青睐?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倾向于教师在黑板上以板书的形式进行公式推导和例题解答;对于那些理论性较少且偏重于介绍性的知识,学生则倾向于教师以多媒体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我们不能断定板书和多媒体孰优孰劣,应以物理化学各章节内容的特点来确定我们要采取的教学手段。如果是需要学生归纳或推导的内容,黑板板书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板书辅助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自主空间很大,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目标、教学难度及知识拓展的广度,为学生提供质疑、交流和讨论的机会,从而更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对遇到有关计算公式的推导和知识的归纳时,运用边讲解边板书更有利于引导学生的思考的方向。如热力学第一定律的知识归纳,状态函数熵、吉布斯能、亥姆霍兹能定义公式的推导和计算等。根据教学内容,将多媒体教学与适当板书有效结合,取长补短,提高教学效率。

5结语

第5篇

下面是我多年来我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就如何实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轻松愉快学化学”的几点尝试。

一、 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就十五六岁的初中学生来说,心理还没有完全成熟, 对于事物的好坏还没有非常清晰地认识,对于他们的人生定向还没有明确的把握。有的学生甚至产生厌学、自暴自弃的情况…….但是人类的天性――好奇心在中学生身上体现的更为突出。 初中化学是初三才开设的一门课程,对于新的课程任何一个学生都充满好奇心,在加上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生动有趣的实验往往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利用中学生的好奇心,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在上每一节课我都精心准备,设置悬念,让学生在悬念中体会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或者相关实验的现象,引导学生去分析思考“为什么”,使学生在“疑问――观察――豁然开朗”的过程中体会到化学带给他们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所有的化学课里,我把第一节课,也就是《绪言》看的最为重要。如在上《绪言》一节课时,我没有按照教材一步步来,而是先做几个有趣的小实验。如:“变铜为银”“吹气生火”等,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并瞪大疑问的眼睛,然后告诉他们在化学王国里可以找到答案,接着介绍什么是化学为什么学化学、化学与人类生存和社会文明的重大关系等。从一开始, 学生就向往化学,对化学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为以后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立足“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引导学生培养自主学习化学的兴趣

我们知道: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衣、食、住、用离不开化学,化学与人人都有关系。在教学的过程中,时时处处给给学生提供化学来源于生活的知识。比如蒸馒头是为什么要用小苏打(碳酸氢钠)问题,胃酸过多时应付用什么样的药物,胃镜透视时服用的钡餐(硫酸钡)能不能用碳酸钡来代替……提出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还有,介绍氢气的有关知识时联系发射成功的“神舟七号”飞船,引出它可以作为高能燃料。在讲到到PH时,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利用PH试纸自己测定常用的水果,蔬菜,饮品(如:苹果,黄瓜,西红柿,牛奶,豆浆)的PH值。不仅使他们深刻体会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无所不在,还更好的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注重学科综合,多角度创设学生学习化学的情趣

为了更好的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程标准的目标,培养出更加全面的人才。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注重化学和物理、生物等相关学科的综合外。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还经常把化学和一些文学诗词、法律等各方面的知识联系起来。比如在讲到碳酸钙时,引用明朝爱国将领于谦的《石灰吟》,先让学生分析了诗里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于谦借用碳酸钙表达自己不折不挠的爱国精神和英勇气慨;再让学生探究这首诗里面隐含的几个化学反应。还有经常把《今日说法》和《焦点访谈》里与化学有关的知识介绍给他们,既激发了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还增强了他们的法律意识。

四、开展多样化活动,在笑声中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三学生面临着人生的一个很重大转折口―中招。每天学习任务排的满满的,很紧张。为了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轻松一下,又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和巩固许多化学知识。我们开展了多样化的化学活动。如:在学习酸碱盐的性质时,我们设计了有趣的“喷雾做画”“隐身小猫”等小实验;在学习元素符号的时候,我们设计了一个与化学有关的精彩的谜语竟猜……在这些活动中,学生笑声连连,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五、巧借“口诀、顺口溜”,帮助学生轻松地突破重难点

轻松愉快的学习,不仅要求课堂气氛欢快、学生的发言活跃,还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做到积极主动。也就是说,绝对不能把学习看作一种负担,感觉知识枯燥乏味,而应该把学习看成乐趣。有些化学知识的重难点,本身就是一种客观事实,不需要学生太多的理解只需要学生记住就可以了。对于这部分内容,死记硬背很慢,效果也不是很好。为了更好的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加快他们的记忆速度,我常常借用一些“口诀”或“顺口溜”。比如盐的溶解性规律可编成顺口溜记:

钾、钠、铵盐全都溶,硝酸盐入水无影踪。

盐酸盐不溶银、亚汞,硫酸盐不溶钡和铅(钙、银微溶)。

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减小记忆负担,使学生比较轻松地突破重难点。

六、定期引导学生理顺知识结构,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第6篇

【关键词】研究;高中化学;应用

化学是一门需要实验教学的实验科学,它既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应用情景去设计问题,引起学生去思考问题的兴趣,情景是为了更好的将学生带入其中,从而让情景中设计的问题成为学生思考的问题。既然通过情景的代入,而引发学生的思考,那么接下来需要通过实践活动去得到问题的答案。化学是一门需要动手的实验科学,它需要学生不断的通过实践活动去寻求问题的真正答案。

一、情景创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通过学化学,学生就能知道,生活中很多物质的性质及用途都是有所联系的,就像书上所说的,“结构能决定物质的性质,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化学中的情景通常是与其结构相关联的,以此为线索,环环紧扣,让学生忍不住的探索下去。

化学作为一门实验学科,它最为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能与日常生活相连接,它强调的是学生能够从已有的经验出发,将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相关化学的活动加以联系化学的日常学习内容。在我们高中的化学教科书上几乎是每个单元都有设计到生活中我们身边的化学物质,而且也都会为我们提供方便学生理解的情景素材设置,这都恰恰说明着化学的情景创设在生活中必不可缺。事实证明,根据学生已有的对于生活中对于物质的认识,对常见事物、身边发生过的实际实例以及普通的日常生活来进行情景创设,更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不由自主的去探索,而且更有助于理解。例如:当教师说到当温度较高时白磷会自燃,但红磷却不会。学生通常就会好奇为什么白磷比红磷更容易自燃?或者当老师说到是否有人看到过鬼火?学生就会好奇森林中为什么会产生鬼火?所以说,源于生活的情景创设更容易让学生有去探索的愿望,更适合于来启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问题创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创建是将问题作为诱因,将学生引导进由教师特地营造的问题环境中,以一种讨论、互动、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巧妙且合理的为学生创设尽可能多得问题。化学设计的东西很多,几乎都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有生活中要用到的各种材料、食品、防火已经人体必需的各种微量元素或者大量元素,这一些生活中的物质都可以作为教师创设问题的素材,根据所要教授的课程内容加以创设问题。例如:老师在多媒体上放出一张著名建筑物的照片,可以是埃菲尔铁塔或者凯旋门,亦或是鸟巢;然后老师会提问说:“同学们知道照片中的景物是哪里吗?”“有谁能告诉我它的结构材料是什么?”“它的建筑材料有什么特性?”“为什么选择用这种材料建筑?”等等。学生在解答老师设计的问题时,很多时候会受到日常经验或者定向思维的左右,往往容易错误。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往往会选择用学生的错误去创设问题,这样可以让学生带着疑问去听课,也容易留下深刻印象。例如:铁跟氧气反应会生成三氧化二铁,参照铁与氧的反应,请问钠跟氧气反应会生成什么?通常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定向思维会认为生成了三氧化二钠。但是,这是错误的,为了纠正这个错误,教师通常会就这个问题去深究钠的性质,让学生去加深印象,当再次遇上,会正确知道钠与氧气反应生成的是氧化钠,而且能了解具体的原因,钠较铁更为活泼,从而反应更彻底。

三、活动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化学教课中,活动教学是为了便于理解课程内容,它不分各个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的多少以及成绩优劣,成绩的高低不会对活动教学构成很大的影响。但是,活动教学又区别于普通意义的娱乐活动,它是以活动教学的方式提出问题,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在快乐中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动教学的本质还是为了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让学生不去畏惧教科书上满页满页的化学公式,通过活动教学养成学生敢于钻研的学习态度、创新性的思维模式,能积极的发现问题,主动去探寻问题的答案。

通过活动教学,教师也可以了解到学生学习特性,由此,教师结合各个学生的不同特质准备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去,主动去获取知识。活动教学不单只是为了将课本上的知识传递给学生,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能够促进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提高整体的综合素质,活动教学只是一个平台,让学生拥有越来越优秀的平台。

四、结束语

追溯化学的发展历史,它逐步稳健发展起来的科技技术不仅仅只是给人类传播知识,更教会了人类智慧源于生活,只要你愿意探索,只要你愿意学习。以上的所有都可以证明,学好化学需要教师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为素材,为学生创建情景,然后,依据这个情景为学生创建所有能想到的问题,让学生疑惑去钻研,自发的寻求答案。最后,再由教师组织活动教学,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让学生爱上学习,这是“情景、问题、活动”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化学 教学 培养 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原动力,也是发明创造的精神源泉。刚进入初三的学生正处于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的时期。教师如果从化学课的起始就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把兴趣转化成乐趣,进而转化成志趣,那么,就能保持学生对化学学习经久不衰的求知欲。下面就谈谈我的做法。

一、重视化学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对于初三学生来讲是一门新开设的学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较强,对于变幻莫测的化学实验现象,往往有浓厚的兴趣。

1.要认真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兴趣盎然的观察能活跃学生的思想,形成积极思考的氛围,从而使学生学到化学知识。在讲O2、CO2、酸碱盐性质时,演示实验尤为重要。如在讲CO2的鉴别时,我没有先讲鉴别方法,而是把澄清石灰水倒入两个集气瓶中并振荡,让学生由观察到的现象得出鉴别CO2的方法。再如在讲酸碱盐性质时,我设计了一个如何选用指示剂的实验,取几种植物的花瓣或果实(如牵牛花、月季花、紫卷心菜、杜鹃花等),分别在研钵中捣碎,加入酒精浸泡,用纱布将浸泡液过滤或挤出,再把滤液加入不同的溶液中,让学生观察现象有何不同,引导学生得出哪些可作为指示剂使用。

2.指导学生做好每一个学生实验。学生自已实验时兴趣较高,为了避免学生动手的盲目性,教师要因势利导,把单纯的兴趣转化成对学习知识的乐趣,成为学习的动力。注意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操作方法,指导他们分析实验现象,书写实验报告。

3.还要指导学生做好选做实验及家庭小实验。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结合本校实际,尽可能地做一些有意义的实验,例如:在讲“绪言”时,我先避开书本,做了几个趣味实验“烧不坏的手帕”、“鸡蛋潜水”、“清水变牛奶”、“清水写黑字”,学生一个个睁大了好奇的双眼。然后我才引出新课内容。这样紧紧地扣住了学生的心弦,效果当然要比平铺直叙好得多。再如讲了有机物的知识后,指导学生去学会鉴别羊毛衫的真与假等等。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丰富多彩的化学课外活动,对于学习紧张的初三学生来讲,是极具诱惑力的,这样既能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轻松一下,又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许多化学知识。化学课外活动的内容及方式很多,大体上包括“化学游戏”、“化学专题讲座”、“化学知识竞赛”、“化学园地”、等等,可以每学期或每学年举行一两次。如“化学专题讲座”可以讲讲“空气与水污染的危害、原因及防护”、“温室效应的原因”、“酸雨的形成”、“化学与农业的关系” “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等,帮助学生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性。也可以讲讲“道尔顿”、“拉瓦锡”、“侯德榜”等著名化学家的成才之路,使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端正学习态度。再如“化学游戏”,可以把所学过的化学知识编成各种节目:如相声、小品、魔术等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进一步巩固书本知识。根据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把化学知识按基本知识点、难点、疑点分门别类编成不同类型的题目,举行化学竞赛,这也不失为一种加深巩固知识的好方法。

三、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和知识分化点,进一步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初中化学的难点及知识分化点一般有:化学用语、溶液的计算、无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一个学生即使兴趣较高,一旦几次被难倒,兴趣也会大减,从而影响学习成绩,所以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和知识分化点很重要,例如化学用语中元素符号、化学式,采取分批记忆,编成口诀的形式更便于记忆,从绪言开始,日积月累。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教给他们“五查”:一查化学式写是否对;二查配平是否正确;三查“等号”有没有写;四查条件有没有标注;五查该画的“”或“”有没有画。将常见元素的化合价、酸碱盐溶解性编成口诀帮他们记忆。对于溶液的计算,重点授以方法,让他们多练,尽可能地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出公式、规律,对于零碎的化学知识,教师帮助总结。这样有助于学生记忆及掌握,不至于使学生感到困难,从而使他们的学习兴趣不减。

四、鼓励学生改进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改进实验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如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有些同学提出了一些想法,并将实验加与改进,我先提出了我的建议:

“教材里已有的实验设计,受到实验误差过大的困扰,主要有:

1.磷只是在一处燃烧,产生的白烟不能与周围的空气快速置换而将火焰过早“窒息”;2、装置的气密性不好,水就不会倒流回集气瓶;3、止水夹前后段玻璃管内空气里的氧气难以参与磷的燃烧,影响实验结果”。若对此实验稍加改进后,可达到良好的效果。然后我鼓励他们将实验进行改进,改进的装置图、方法和操作步骤及实验现象如下:

取一支大试管纵向分成五等分,并在外壁上做好标记。取长条形宽窄、厚薄均匀的金属片弯成与试管内弧度一致的金属槽,按相等间隔将其中间部分弯成“门”字形,成为“金属梯”,“金属梯”的每一步做成“凹”形,用以放置1小粒白磷。可用量筒和水测出空气的实际体积。

第8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新课标;素质教育

一、当今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化学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化学意识,这种化学意识具体到实践中就是能够运用所掌握的化学知识去自主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在此基础之上能够发挥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化学教育还远不能做到这些。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化学教育一直采取教师在讲台上不厌其烦地讲,学生在台下默默接受的学习方式。更有甚者,很多教师明确对学生灌输化学是“文科”,只需死记硬背便可轻松拿高分的思想,因此我们看到化学课堂上,黑板写满了理论公式,老师的粉笔一根接着一根,学生们听的时而眉头紧锁,时而一脸茫然,完全没有互动交流和参与教学的机会。即使头脑中闪过一丝发现创新的曙光或者几点关键的质疑,都被节奏紧凑的高中课堂所埋没,久而久之,学生们习惯了懒于思考和被动接受,那些稍纵即逝的珍贵的自主创新意识也将不复存在。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十分欠缺,更不要说所谓的“创新意识”了。正如著名教育家尼尔·波斯特曼所批评的:“孩子们入学时像个‘问号’,毕业时却像个‘句号’,这只能是学校教育的失败。”

二、提高高中化学素质教育水平的对策

高中化学新课标对化学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摒弃传统陈旧的教学模式,重视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与自主探究意识,在课堂中有意识地采用新课标所要求的教学方式,努力尝试新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针对上述文章所谈到的当今高中化学教学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作为一名高中化学教育工作者,我提出了一些提高高中化学素质教育水平的几点对策。

1.搞好师生关系,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环境

学生学习知识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课堂上完成的,课堂学习效率的高低直接决定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结果,也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效果。充分利用课堂时间,不仅是提高教师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也是实施新课标要求下的素质教育的绝好契机。因此,课堂环境的好坏无论对于学生还是老师而言,都显得至关重要。高中化学新课标中明确规定了“教学民主”理念,这就要求高中化学课堂需要教师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轻松的课堂环境。这种课堂环境是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品质的基础。和谐民主的课堂环境是建立在师生平等的基础之上的,师生关系良好,师生之间沟通无障碍,才有可能打造活跃的课堂气氛。轻松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有利于保护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能够给予学生提出质疑、发展思维的舞台。

2.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

素质教育培养的是能力型人才,高中化学教育中能力的培养主要以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为主,而思维能力是能力培养的核心。高中化学教师应在化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良好的思维习惯。一般思维训练中,求同思维运用得较多,但是对于素质教育中自主探究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言,求异思维和逆向思维更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助于实现一题多解,降低学习难度。求异思维指学生以不同的思维形式,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思考问题、探索解法。例如,四氯苯有几种同分异构体?通常学生会根据四氯苯的一种结构式变换氯原子位置,此法很慢且易出错。若能发挥求异思维:把四氯苯看成是苯环上两个氢原子分别呈邻、间、对位,就很容易知道四氯苯也有三种同分异构体。逆向思维打破了思维定式,从反方向去思考问题。在化学知识中,有大量的可逆思维的素材。如元素的“构、位、性”互推,有机物官能团与化学性质的互推,各种不同浓度的互算等。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有意识地进行这方面的训练,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和逆向思维。

3.鼓励学生将化学知识学以致用

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高,最终目的在于学以致用。新课标下的高中化学要求不仅在于学生掌握了多少化学知识,学生能解答多少化学难题,而且在于能否形成一种化学意识,在生活中遇到一些现象和困难时,能否运用自身积累的相关化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首先要向学生灌输一种生活中时时有化学、处处有化学的理念,让他们知道化学知识离现实很近,老师教授的知识并不是没有用。比如介绍常见的泡沫灭火器,可问学生:灭火器中盛的是什么溶液,灭火的原理是什么,能否用化学公式表达出来,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什么等等。其次,引导学生利用化学知识做一些社会实践调查。再如学到“硫硫酸”一节时,不妨让学生调查所居住的城市一年空气中排放多少SO2,能形成多少酸雨量,治理酸雨的方法等。最后,让学生了解化学在社会进步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视野,加深对化学理论的理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4.在教学中创造条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日常的化学教学中,教师应有计划地给学生安排一些探索性的实验题目,这些题目可以生活为实验背景,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勤于动手,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设计,老师只需扮演一位引导者即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制定实验方案,根据方案自己选择化学药品与仪器,没有化学药品的选用效果相当的其他试剂代替。如用柠檬酸和小苏打为原料制甜汽水,用有机溶剂溶解化纤废品制取简单粘合剂等。

第9篇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教育。现代化学教学观认为:化学教学不仅应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应注重对学生进行探索化学知识的过程和学习方法的训练,以此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形成求学所必须的质疑态度和批判精神,从而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化学课程改革的重点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因此,我们应注意从这四个方面着手,培养和全面提高学生的化学科学素质。

一、激发兴趣,敲开乐学的门户

初中生初接触化学,开初会对化学颇有兴趣,主要是来自对化学实验的好奇。但随着学习的深入,尤其是学习到化学术语、元素符号和日渐增多的基本概念之后,常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无味,便会对化学望而却步,进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突破化学知识学习过程中的分化,使同学们原有的、暂时的兴趣转变为稳定的、持久的兴趣,便成了我们教师要攻克的第一道关口。

兴趣可以转化为内在动机,成为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的直接动力。我们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方面,主要采用了①课前引趣:上课伊始,利用很短的时间,根据教学内容需要,把学生的兴趣勾起来。一般采用设疑、悬念、故事等引趣法;②参与竞争:我们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计划地组织小组合作探究,参与组对组、人对人的竞赛。③求新求异:教学环节的设计力求有新意,抓住学生求奇心理,让教学的方式尽量多一些,活一些,不断在学生面前展现化学灿烂的知识新天地。④创设情境:良好的情景,会使人产生愉快的情绪,提高大脑的活动效率。我们一般运用形象化的教学手段创设优化的教学情景,如生活展现、实验演示、表演体会及利用电脑、实物投影、电视、录像等多媒体进行图画展现、音乐渲染等。由于措施得当,我们也便敲开了学生乐学化学的门户。

二、重视实验,养成动手的习惯

实验是化学教学的灵魂,更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因此,重视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合作性和创新性,是化学实验教学所追求的目标。我们一是抓好演示实验。以往,演示实验是教师做给学生看的,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习惯,我们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意识地将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师生合作或学生分组实验。如“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我们就让学生自己动手,通过分组实验,使学生在动眼、动手、动脑中学到了知识技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二是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探索性实验是通过“问题实验科学抽象结论”的过程来获取知识,这一过程能促进学生自主地观察实验现象,从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学生始终处于一种主动探索知识的状态,对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的培养非常有利。三是借助电教媒体增强感性认识。我们利用多媒体制作的模拟实验来进行少数实验教学。在有些特殊情况下,由于受实验条件、实验时间性和安全性等多种因素的限制,用模拟实验却能收到很好的效果。这样既保证了实验的真实性和直观性,又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如“一氧化碳的毒性试验”。四是鼓励学生做家庭小实验。我们要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结合本校实际,让学生尽可能地做一些有意义的应用小实验。如讲了金属的化学性质后,指导学生学会鉴别真假黄金;讲了有机物的知识后,指导学生学会鉴别羊毛衫的真与假;“自制简易净水器”、“叶脉书签”等,这些内容都贴近社会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可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因材施教,化解学生的难点

“难点”是一道门槛,面对教材中的教学难点,学生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如果在教学中不及时化解这些难点,帮学生迈过这道“坎”,就会使学生逐渐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并逐渐出现两极分化。在教学中我门把握好教学的难点内容,并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这样就能够有效地提高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我们采取的办法是:①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教材的重点、难点,认真研究和掌握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突破途径,抓住重点、突破难点。②做到有的放矢,即要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又要解决教学中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矛盾,在此基础上加强组织措施和个别对待。③做到精讲多练:精,就是突破重点,带过一般,设疑破难,创造思维情景;练,就是练到点子上,精心设计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分析研究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如在“化学元素符号”、“化学式”的教学时,我们采取分批识记,积少成多的方法。对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我们教给学生“五查”,即:一查化学式是否写得对;二查是否正确地配平;三查有没有写“等号”;四查有没有标注清楚条件;五查该画的“”或“”有没有画。我们将常见元素和根团的化合价、酸碱盐的溶解性表编成口诀,以便帮助学生记忆。对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溶液的有关计算,就重点授予方法,“授人以渔”,让学生多练,尽可能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出公式和规律。对于零碎的化学知识,我们平时指导学生自己归纳和总结。这些措施,对化解学生的学习难点都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四、开展活动,延伸课堂的学习

化学课外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二者可以相互结合、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大量事实表明:内容丰富充实,教师指导得当的课外活动,能够使学生全身心参与到活动中,能更好的发挥他们自身的潜能,可以让学生在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的活动中展开智慧的翅膀,动脑、动手、多思、多做,从中受到鼓励、启示,诱发兴趣和灵感,产生创造欲望,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耳闻不如眼见,眼见不如实践。”在课外活动中,我们让学生通过自己设计并动手做实验,培养学生既动手、又动脑的能力。如,用天然鲜花制作酸碱指示剂;用废旧物品制简易净水装置等。此外,还组织学生听化学讲座,观看化学科普影片等。这些活动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真正实现了课改培养人、发展人的目的。

实践证明:我们在教学中落实了激发兴趣、动手实验、化解难点、课外活动等措施,同学们对学习化学的兴趣提升了,学习化学的潜能被激发了出来,学生逐渐爱学、乐学、善学化学这门学科了,这就使培养学生的化学科学素质的目标得到了推行。

第10篇

要想提高高一化学潜能生的化学成绩,必须弄清导致学生化学成绩差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人们常说:“善于发现问题是在工作中解决问题的重要环节”。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解决任何问题首先最重要的是找出问题的原因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往往找到原因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只有发现问题和认真分析了问题的所在之后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只有发现了我高一化学潜能生学习化学的问题所在之后,才有可能正确地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并使自己在工作中有更大的发展。只有找到高一化学潜能生成绩不好的的根源,在教学中才能对症下药,学生的化学成绩才可能快速的提升。

1.1知识原因。在高一上期的教学中,发现我校有一部分同学的初中化学化学基础差得惊人。在对刚进高一学的教学和测试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1~20号元素符号根本就不会写,不会认。初中常见元素的化合价没记住,初中常见物质化学式写不出来,更别说化学方程式了。可以说这一部分学生的初中化学基础为零基础,不能说其初中化学基础不好,而是根本就没学入门;而且心中还充满了对化学知识的一种恐惧,对初中化学老师的一种负面情绪。这些学生进入高中,我们化学老师如果就按常规的教学方式来对他们进行教学,可以说他们仍然是没有什么收获的。高中三年读完后可能对化学这一学科还是一无所知,更不要说培养他们对化学的科学素养了。

1.2学习方式以及思维方式的原因。有一部分学生的初中化学成绩很好,但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习惯于通过死记硬背来学习化学知识,不会变通而且不是理解记忆的。这部分学生一进入高一,面对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物质的量,这部分潜能生根本没有办法学习;面对第二章离子方程式,氧化还原等根本没有法;面对第三、四章量的化学方程式,不断变化的习题这部分学生一下子就不知道怎么办了。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只能平时多提醒,在平时教学中尽可能留一些帮助记忆的作业,以帮助学生渡过这个适应期。对于这种情况,老师应多多指导学习方法,同时注意选取有代表性题目作为课下作业。

2激发学习化学的欲望

学生刚从初三到高一,作为老师的我们要有充分准备,不失时机的调动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由过去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事实证明学生主动学比教师拼命教更重要。当然,学生要实现这一转变也不是老师的一句话都能实现的,我们要认真对待每一位潜能生,针对他们的情况做出个案分析,精心设记每一堂课。在教学过程中要与学生有心与心的交流,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做换位思考,而不是居高临下的姿态。比如把单元总结课变成活动课,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采用不同形式的竞赛寓教于乐,比如猜化学谜语,化合物接龙,把化学名词写在纸上,一个比划一个猜等,你会发现学生在玩中巩固了知识,提高了兴趣,甚至很期待下一次活动,并为了下一次的胜利而暗暗下决心好好学习,同时对于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要多做个人纵向比较,对于学习中的成绩要及时给予肯定,在设置相关问题的难度要由易到难,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成功。

教师在教学时要巧妙设计,精心安排,激发起学生的浓厚兴趣,从高一学生一入学就把学生牢牢抓住,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在教学过程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欲。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欲望的激发是多么的重要。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要有了学习化学的兴趣,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由被动变成主动了。要想提高成绩就会由难变易了。

3做好与学生的情感沟通

我们做让学生喜欢的老师,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往往因为喜欢一个老师而喜欢他所教的科目,所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很重要。教师的思想要来源于学生而高于学生,避免高不可攀,才能拉近彼此的距离。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给学生以极大的耐心,做任何事情要多做换位思考。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只是关心学生的知识,更要与学生一道努力,多与学生交心谈心,了解他们成长的烦恼。遇到不听课的学生问到刚刚讲过的问题时,耐心的给他讲一遍比训他十遍都有效。教师不能有架子,坚决做到不压堂,不挖苦学生,不向班任汇报,自己课上的问题自己解决。不让学生反感。处理问题的方式要出乎学生的预料,例如有一次上课有个学生在玩手机,我本来生气了刚要说他几句,碰巧班主任来了,我就把手机收好,继续讲课,不但不告状也不处理了,就像什么也没发生,我注意到那个学生的表情由忐忑不安变成了感动,开始认认真真的听课,下课后我将手机还给了他,并对他说这是第一次,希望也是最后一次,学生以后的每一节化学课都很认真,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我庆幸没有开口,而且相信“此处无声胜有声”。

4注意知识授课的节奏

第11篇

关键词:民办高校;分析化学;教学改革

分析化学是一门理论和应用极为广泛的基础学科,它是人们获得物质的化学组成和结构信息的科学,它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物质中含有哪些组分,各组分的含量是多少及这些组分是以怎样的状态构成物质的这样一门学科。分析化学是化学、化工、环境,食品等专业非常重要的基础课之一,有较多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还有一些相关的计算公式,这就需要学生具有较为扎实的基础知识[1,2]。而对民办高校而言,学校选用学生的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般,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就成为了能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关键[3]。此外,目前民办高校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其它的问题,例如学生使用的教材偏难,实验课程与理论课程相脱节,无法做到相互验证等。针对上述问题,作者结合自身的教学情况对分析化学的课程改革进行初步的探索研究。

一、理论教学内容

(一)教学内容上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节选重点内容进行讲授

以作者学校为例,目前采用的教材为华东理工大学分析化学教研组和四川大学工科化学基础课程教学基地联合编写的《分析化学》(第六版)。这是一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对于民办学校的学生来说,目前采用此教材有些过于偏难,教学内容中的概念和理论较多,容易混淆。针对这种现象,就要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要对一些基本概念进行反复的强调,例如偏差、相对偏差、标准偏差、有效数字等;同时还要在举例和讲解习题的过程中不断渗透这些概念,使学生不断的加深对其的印象。此外,对于像酸碱滴定、氧化还原滴定等一些非常重要的内容,更是要重点讲解、反复强调,尤其是这些内容中所涉及到的计算公式,尽量是把公式中每一步推导或是由来的过程都要详细的写在黑板上,以此来加深学生的印象[1]。此外,还要多讲解一些与此类公式相关的例题和习题,借此来加强学生们对公式的应用,从而掌握公示的原理及其应用。

(二)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4]

众所周知,民办高校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学习积极性不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针对这些问题,在授课过程中就不能一味的采取常规教学方式,而是要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相结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除传统课堂讲授和ppt授课之外,还可以在授课过程中添加一些学生日常生活或是学习中常见的事情,例如,水中该镁离子如何测定、一些饮料中的苯甲酸钠含量的测定,这样可以使原本相对枯燥的一些理论知识,变成了学生爱兴趣的事情,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从被动听课变成主动学习,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5]。此外,可以采取与学生课下交流的方式或是不记名投票的方式,来了解学生对本门课程的看法或是一些建议。进一步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节自己的授课方式或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从而达到使学生们易于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内容的效果。

二、实验课程内容

(一)加强实验操作环节

分析化学是一门实验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操作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能否获得可靠的分析结果,为此在讲解实验操作的过程中,要细致认真的讲解每一个操作步骤。从最基本的操作步骤开始,并且还要针对一些关键性的操作步骤除了重点讲解之外还要进行现场的演示,使学生从感官上进一步加深印象,不仅使学生知其然,更要做到使学生知其所以然。为了将实践操作环节做到实处,在分组实验的过程中,尽量做到确保每名学生都能进行实际操作,确保他们都能够很好地掌握这些实验仪器基本操作,从而为他们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一个良好的操作基础。

(二)实验项目的选取与理论课程紧密相关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理论课堂上所讲解的一些知识,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我们在进行实验项目的选取上做到了与理论课程相一致,例如针对酸碱滴定分析,选取了酸碱标准溶液的的滴定练习和;针对氧化还原滴定分析选取了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等,确保做到使每一类分析方法都有至少一个与之相对应的实践环节。以此同时,实验的项目的选取与实际生活也有一定的联系。例如,让学生测定水的硬度,测定饮料中苯甲酸钠的含量等。这样就增加了学生对实验感兴趣程度,使学生们更加愿意进行实验操作,从而达到使他们熟练掌握实验仪器的使用及操作。

三、结束语

分析化学是一们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重要的课程,也是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文章就针对本校分析化学教学中的一些问题,结合分析化学这门课程的课程特点及民办高校学生的特点,分别从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个方面对分析化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法。希望所提供的解决方法能够对分析化学的教学起到一定的帮助,能够解决分析化学课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使学生们掌握他们所学的知识。

作者:许伟锋 单位:哈尔滨石油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松柏,张智丽,胡霞,等.地方高校独立学院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广州化工,2013,41(21):144-146.

[2]姚武.地方高校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内容改革与实践[J].黄山学院学报,2012,14(5):120-123.

[3]许伟锋.独立学院普通化学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3):183.

第12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作业 有效性 积极性

【中图分类号】G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b)-0l03-0l

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设计的目的是“打好基础,促进发展,改进教学”。有效的作业设计要求教师把握基础教学的要求,全面关注学生的基础学力、发展学力,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体验发现和解决化学问题的探究和学习过程,不断反思,归纳、整理、优化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让不同的学生在化学学习上都能成功。下面结合自己几年的教学实践,就初中化学有效作业的设计谈些看法。

1 把握化学作业设计的特点

教师设计作业时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1.1以人为本

作业内容的设计应该着眼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自我控制和安排,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积极参与到化学的学习中来。如初三第一节化学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化学,按以往的习惯,由教师介绍什么是化学即化学的研究对象、如何学好化学、怎样学好化学等等,学生感到陌生、枯燥而乏味。我改变了以前的做法,在上课之前,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作业:学生五人结为一组首先到学校机房上网查询生活中的化学,然后小组去采访学化工的家长及自己崇拜的哥哥、姐姐,让他们讲讲学习化学中所遇到的有趣的事,介绍他们学好化学的方法,并将结果记录整理,上课时由代表发言。这项作业学生完成情绪很高,因为他们所说的都是自己的成果,是他们所崇拜的人的话,对于他们来说比老师去讲说服力强多了。对于如何学好化学,方法很多很多,更有许多学好化学的小窍门是老师所不知道的。这次作业为化学的学习开了好头,真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现了学生为本思想。

1.2注重联系生活实际

让学生多参与实践活动,让学生从化学走进生活,从生活走进化学课堂,把学过的化学知识,应用到学习中去。为此设计一些实践性作业,体验化学与生活间的联系与衔接。如学习“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时,要求学生调查了解“你家附近的河水清澈吗?调查走访河流沿岸工厂的排污情况;学习“燃烧和缓慢氧化”时,课后布置学生到汽车加油站、仓库观察“严禁烟火”标志,到车站了解哪些物品严禁带上火车。通过这些作业使学生感到化学就在自己身边,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他们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

1.3注重学生的差异,设计层次性作业,保护不同层次学生的自信心

设计作业要注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出层次。既做到作业量的分层,又要做到作业难度的分层。作业量的分层是指对于学习能力强、智力发展好、知识掌握较快的学生可减少作业量;对于学习态度不够认真、知识掌握不够牢固的学生,应适当增加作业量。这样,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获取自由发展的时间,一般学生也能得到充分练习。作业难度的分层即设计不同层次多梯度的作业,如将作业设计成难易有别的A、B、C等组别,为学生提供充满趣味的、形式多样的“自选超市”式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一组。基础差的学生可以选择做一些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学有余力的可以做难度较大的练习。这样设计练习能使每个学生通过不同度、不同量的作业练习在原有的基础上各有收获,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2 注重化学作业的形式

化学作业设计形式上要注重灵活性、多样性。除了以基础知识为主的书面作业外,还要布置一定量的探究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等多样化的作业。

2.1设计阅读型作业,提高阅读能力

新教材中提供了较多的“资料”和选学内容,布置阅读这些内容的作业,既有利于开拓学生知识视野、增长见识,又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有的还能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2.2开设开放型作业,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1)让学生自己出题目,利用所学知识,相互探讨,共同提高。

如讲完学完溶质质量分数的定义时,让学生根据溶质、溶剂、溶液、这三者之间的转换关系及数学公式的变形来出题,学完每一单元时,让学生每人出一套复习题,质优者作为考试卷,学生非常兴奋,进而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将“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从而实现良性循环。

(2)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来学习。

如学习分子、原子知识时,设计作业让学生去电子阅览室查阅资料。学生认识到网络这个丰富知识的大平台,发现了学习知识的新途径,令学生兴奋不已,有了自己的亲身参与,深奥难懂的有关分子、原子的一些理论在同学们的自我探讨中便会迎刃而解的。

(3)设计实践型作业,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如调查当地空气质量情况、土壤的酸碱度等。在完成这些作业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讨论交流中锻炼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激环保意识。

2.3增设归纳一对比型作业,推进作业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