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4 16:19:1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建筑工程和市政工程的区别,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市政工程;现场管理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5-0-01
一、前言
市政工程的主要项目是公共、公益类工程,包括城市主、次干道的修建和养护,城市排水系统、电力系统的建设,城市供暖设施的修建等等。这些工程项目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人们日常的生活水平与公共安全,从某种意义上讲,也体现了城市的现代化水平与形象。随着城市建设的步伐加快,市政工程的数量增多,工程质量问题越来越受到建筑行业内部人士的关注,施工企业、单位在追求利润的同时,要保证施工质量,实现双赢,主要靠的就是现场施工管理,足见现场管理对于工程建设的重要性。
二、市政工程现场管理的特点
市政工程的现场管理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管理内容复杂。市政工程的投资巨大,参与人数与相关利益者众多,对环境的影响大,工期紧,任务量大,对于一些紧急工程,常常出现缩减工期的现象,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巨大,如何通过现场管理,保证工期与质量,同时在复杂的施工环境下进行安全生产,是工程管理人员的一大难题。二是施工过程的影响因素多。由于市政工程的建设关系民生,且一般工程量巨大,工期时间长,在此期间的环境、原材料价格、周边社会关系、甚至市政规划都有可能发生变化,影响工程的正常有序开展,这就构成了对现场管理者的极大考验。三是市政工程有别于一般工程建设。因为它关乎民生与城市形象,政治性强,这也决定了市政工程的目标高,要求严的特点,对施工单位和管理人员、质量监督人员都是考验。
三、市政工程现场管理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市政工程相比于一般建筑工程更加繁杂,管理更加困难,但同样是工程建设,管理的方式也可以相互借鉴,通过对一般建筑工程的研究并结合市政工程的特点,归纳出市政工程的一般管理内容有以下几点:
1.现场协调。现场管理人员的一大任务是满足各方需要,提供组织支持和各部分协调工作。因为任务量巨大,再设计完成后,必然会将工程进行分包,将整个工程拆解成多个部分,有一家公司的若干施工队或是多家建筑公司共同完成,在工程量的分配过程中涉及到利益的多寡,施工时分包的工程部分多会产生边界和工程细节的纠纷,这个时候就需要现场管理人员参与协调,明确工程任务与施工责任,将各方利益予以合理分配,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2.技术要求。现场管理人员虽然不是施工人员,但对施工技术也要有一定的掌握,至少对图纸、施工流程、安全条例等内容要有所熟悉。拿现场协调为例,必须对工程图纸了解详细才能合理分配工程量,正确处理施工纠纷,同时,掌握一定的施工技术,对于协调现场的人际关系,保证施工的质量与施工的安全都有非常大的好处。
3.材料的处理。原材料的处理是对现场管理人员的一大考验,从订货到进场、验收、对方、生产供应等多个环节的管理要求现场管理人员有一定的材料知识、物流知识,并且与检测单位,监测站等有着良好的沟通,任何细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材料的积压或供应不足,严重的还会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为了进行正确的管理,首先,要熟悉图纸,对施工进度与所需材料进行估算,确定材料的规格、品牌等因素,联系好供货商,及时供货。其次,要把好质量关,对供货商的经销资格进行严格审查,材料进场后要报告质量检测相关单位进行逐项抽样检测。最后,要根据施工现场的材料摆放图纸进行合理摆放,并对各批次的材料进行详细记录、存档。
4.现场施工控制。施工的关键是工期与质量,一般情况下,延长工期有利于质量的提高,所谓慢工出细活,但延长工期会对工程项目的使用造成严重影响,相比于一般工程,市政工程对工期的要求更加严格。因此,如何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上,尽量缩短工期,是现场管理人员的一大目标。在施工开始之初,要设计完善的施工方案,管理人员应对施工流程非常熟悉,施工开始后,要对原材料供应、人员供应、机械设备供应、电力、施工用水等项目进行合理调配,因为工程量巨大,所以这些任务必须提前规划,现场管理的任务是保证规划的顺利展开,而非临时起意的指指点点。另外,对于工程机械和设备要时时检查,尤其安全设备和主要机械,这样可以保证人员安全和施工的顺利进行,很多情况下的施工事故都可以通过事前检查予以避免。最后,要注意例会制度的养成,每天一小会,每周一大会,有宜于解决临时出现的问题,方便协调各方关系。
5.人员管理。施工的管理主要是人的管理,每一项工程细节都是由人来实现的,管理好人才能顺利施工,这其中,奖惩分明是不二之选。首先,要建立高效率的管理团队,里面必须包含多种技术人才,出现问题有专业的处理意见是非常必要的。其次,制定严格的施工流程,管理条例,做到人人有法可依,施工人员在上岗前,除了要学习施工技术、施工流程,更要掌握施工的各项条例、制度,这是安全的需要,亦是效率的需要。第三,要设立一定的奖惩制度,对认真完成工作的员工予以物质上的奖励和精神上的表扬,对于出现施工问题的员工要予以一定限度的惩罚,这样可以将责任明确到个人,提高工人的工作积极性。
四、小结
市政工程关系重大,现场管理是保证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工程安全的最佳途径。它与普通建筑工程既有联系也有区别,要搞好市政工程的现场管理必须熟悉一般工程的管理办法,从质量与安全入手,结合市政工程自身的特点,加强现场协调与人员管理,保证施工质量。同时,管理人员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因为管理是一项既需要技术,也需要经验的工作,只有提高自身,才能正确管理。
参考文献:
[1]梁国臣.如何做好工程的施工现场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8).
[2]郑立科,张秋云.浅淡市政工程现场管理的几个问题[J].科技风,2010(2).
论文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步伐在不断加快,同时,为了满足城市投资环境的需要,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在不断完善,市政基础设施的改造和建设也加大了力度,由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关系到基本民生,保证市政工程的质量是至关重要的,在质量管理的过程中,现场管理是内容最为繁杂,但效果最为明显的一个环节,本文就如何保证工程质量,加强现场管理力度做了详细的论述,希望对市政工程建设有所助益。
一、 前言
市政工程的主要项目是公共、公益类工程,包括城市主、次干道的修建和养护,城市排水系统、电力系统的建设,城市供暖设施的修建等等。这些工程项目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人们日常的生活水平与公共安全,从某种意义上讲,也体现了城市的现代化水平与形象。随着城市建设的步伐加快,市政工程的数量增多,工程质量问题越来越受到建筑行业内部人士的关注,施工企业、单位在追求利润的同时,要保证施工质量,实现双赢,主要靠的就是现场施工管理,足见现场管理对于工程建设的重要性。
二、 市政工程现场管理的特点
市政工程的现场管理具有以下特点:一、管理内容复杂。市政工程的投资巨大,参与人数与相关利益者众多,对环境的影响大,工期紧,任务量大,对于一些献礼工程,常常出现缩减工期的现象,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巨大,如何通过现场管理,保证工期与质量,同时在复杂的施工环境下进行安全生产,是工程管理人员的一大难题。二、施工过程的影响因素多。由于市政工程的建设关系民生,且一般工程量巨大,工期时间长,在此期间的环境、原材料价格、周边社会关系、甚至市政规划都有可能发生变化,影响工程的正常有序开展,这就构成了对现场管理者的极大考验。三、市政工程有别于一般工程建设。因为它关乎民生与城市形象,政治性强,这也决定了市政工程的目标高,要求严的特点,对施工单位和管理人员、质量监督人员都是考验。
三、 市政工程现场管理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市政工程相比于一般建筑工程更加繁杂,管理更加困难,但同样是工程建设,管理的方式也可以相互借鉴,通过对一般建筑工程的研究并结合市政工程的特点,归纳出市政工程的一般管理内容有以下几点:
1. 现场协调
现场管理人员的一大任务是满足各方需要,提供组织支持和各部分协调工作。因为任务量巨大,再设计完成后,必然会将工程进行分包,将整个工程拆解成多个部分,有一家公司的若干施工队或是多家建筑公司共同完成,在工程量的分配过程中涉及到利益的多寡,施工时分包的工程部分多会产生边界和工程细节的纠纷,这个时候就需要现场管理人员参与协调,明确工程任务与施工责任,将各方利益予以合理分配,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2. 技术要求
现场管理人员虽然不是施工人员,但对施工技术也要有一定的掌握,至少对图纸、施工流程、安全条例等内容要有所熟悉。拿现场协调为例,必须对工程图纸了解详细才能合理分配工程量,正确处理施工纠纷,同时,掌握一定的施工技术,对于协调现场的人际关系,保证施工的质量与施工的安全都有非常大的好处。
3. 材料的处理
原材料的处理是对现场管理人员的一大考验,从订货到进场、验收、对方、生产供应等多个环节的管理要求现场管理人员有一定的材料知识、物流知识,并且与检测单位,监测站等有着良好的沟通,任何细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材料的积压或供应不足,严重的还会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为了进行正确的管理,首先要熟悉图纸,对施工进度与所需材料进行估算,确定材料的规格、品牌等因素,联系好供货商,及时供货。其次,要把好质量关,对供货商的经销资格进行严格审查,材料进场后要报告质量检测相关单位进行逐项抽样检测。最后,要根据施工现场的材料摆放图纸进行合理摆放,并对各批次的材料进行详细记录、存档。
4. 现场施工控制
施工的关键是工期与质量,一般情况下,延长工期有利于质量的提高,所谓慢工出细活,但延长工期会对工程项目的使用造成严重影响,相比于一般工程,市政工程对工期的要求更加严格。因此,如何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上,尽量缩短工期,是现场管理人员的一大目标。在施工开始之初,要设计完善的施工方案,管理人员应对施工流程非常熟悉,施工开始后,要对原材料供应、人员供应、机械设备供应、电力、施工用水等项目进行合理调配,因为工程量巨大,所以这些任务必须提前规划,现场管理的任务是保证规划的顺利展开,而非临时起意的指指点点。另外,对于工程机械和设备要时时检查,尤其安全设备和主要机械,这样可以保证人员安全和施工的顺利进行,很多情况下的施工事故都可以通过事前检查予以避免。最后,要注意例会制度的养成,每天一小会,每周一大会,有宜于解决临时出现的问题,方便协调各方关系。
5. 人员管理
施工的管理主要是人的管理,每一项工程细节都是由人来实现的,管理好人才能顺利施工,这其中,奖惩分明是不二之选。首先,要建立高效率的管理团队,里面必须包含多种技术人才,出现问题有专业的处理意见是非常必要的。其次,制定严格的施工流程,管理条例,做到人人有法可依,施工人员在上岗前,除了要学习施工技术、施工流程,更要掌握施工的各项条例、制度,这是安全的需要,亦是效率的需要。第三,要设立一定的奖惩制度,对认真完成工作的员工予以物质上的奖励和精神上的表扬,对于出现施工问题的员工要予以一定限度的惩罚,这样可以将责任明确到个人,提高工人的工作积极性。
6. 资料管理与成品保护
施工的技术资料、图纸、文档如:材料合格证、检验报告、竣工图、验收报告、设计变更、测量记录、隐蔽工程验收单,有关技术参数测定验收单、工作联系函、工程签证等,必须进行整理保存,有利于工程以后的使用和维护,同时,一旦出现严重质量问题,也有责任处理的依据。工程结束后,现场管理人员除了要整理资料以外还要做好现场的保护。在工程的最后验收之前,一定要保证工程的外观优美,这是市政工程需要注意的重点之一。
7. 成本管理
现场管理人员要熟悉投标文件、施工合同、清单报价表,进行综合单价分析,做到心中有数,先算后千,制定先进的、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以达到缩短工期、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目的。
8. 施工安全
这是所有工程都必须严格管理的一环,市政项目尤其如此,为了提高民生的利民项目如果因为施工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将会为市政工程留下难以消除的污点,前文提到了材料的安全和设备的检验都与安全施工息息相关。除此之外,还要注意施工现场的防火、防电,工作人员要培训上岗,制定安全条例并强制遵守,严格检查安全设施如脚手架、安全帽的质量,对高危工作人员的安全设备要一日两查、三查,保证佩戴齐全与工作正常,对于机械设备的防护装置也要时常检查,避免漏电或是缺乏防护罩保护。对于事故多发的环节一定要加强管理力度,尽最大努力确保施工安全。
总结:
市政工程关系重大,现场管理是保证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工程安全的最佳途径。它与普通建筑工程既有联系也有区别,要搞好市政工程的现场管理必须熟悉一般工程的管理办法,从质量与安全入手,结合市政工程自身的特点,加强现场协调与人员管理,保证施工质量。同时,管理人员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因为管理是一项既需要技术,也需要经验的工作,只有提高自身,才能正确管理。最后,希望本文能对市政工程建设起到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宋兆平.浅谈市政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J].中国科技博览,2011(4)
[2] 梁国臣.如何做好工程的施工现场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8)
[3] 郑立科,张秋云.浅淡市政工程现场管理的几个问题[J].科技风,2010(2)
关键词:公路;市政;工程;预算
0前言
市政道路工程和公路工程可以通过对工程施工产生的间接费用、直接费用和利润进行综合分析,以此对这两者预算编制的不同进行有效区分,这两者之间只有对其费用的差别进行有效区分之后才能对道路工程建设进行良好指导。这两者的预算编制在从本质上来说差别不大,主要在有关法律体系、计算细节、规范制度等方面存在差别。市政道路工程和公路工程之间预算差别的存在,但是预算费用所包含的部分却大致相同,区别在于不同的划分归类方式,公路工程预算费用本身就包含三项,而市政工程的则为两项。设备购置费用和建筑安装工程费组成了工程费用的第一部分。
1关于建筑安装工程费用
1.1针对直接工程费
在市政工程预算中较为常用的就是预算单价法,将定额基价在取得工程量之后进行套用,对工料进行分析,并对材料、人员以及机械设备依据各个地区的信息或者市场行情进行相应调整。而实用法就是公路工程较为常用的方法,将定额消耗量在对工程量进行计算后予以套用,将材料、人员以及机械设备直接运用当地市场的实际单价,不用调整价格。措施费和其他工程费这两者的目的都是完成工程,却别在于发生于施工中或者施工前,在工程中直接运用却不会产生实体消耗费用,使得他们的名称并不相同。这两者的名称不同,但费用差不多都相同,指挥长名称、计算方法以及组成内容等方面存在差别。(1)针对计算方法公路工程其他工程本身的人工费用、特殊费用以及机械使用费用所组成的技术取外费用,取数基数则为各类工程的直接工程费用。专业项目和通用项目组成了市政工程措施费用,例如安全施工费、夜晚施工费、保护环境费、临时设备费、排水降水施工费、没有完工设备保护费等项目人工费用都属于通用项目取费基数;施工现场围栏、水平运输筑岛围堰、驳岸块石清理以及便道便桥项目在专业项目中的计算则离不开施工组织。(2)针对费用的构成材料在较小的公路工程场地中出现涵盖在定额中的二次搬运等其他工程费用,这类费用需要进行再次计算。而这些费用的计算在市政工程中需要有效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市政工程定额中并没有涵盖各类操作脚手脚架,而相应定额中已经包含了公路工程的合计。不管是市政工程还是公路工程都有着属于自己单独定额施工排水降水项目、水平运输筑岛围堰、洞内施工通风供水电,通信设施等项目也主要用于对施工组织费用的计算。但是却没有将这些费用归入到公路工程的其他工程费用中,而是体现到临时工程或者其他子目列项中。
1.2关于间接费
企业管理费和规费则是间接费的主要组成。而公路工程和市政工程这两者的不同则是企业管理费用在公路工程中包含了工程排污费,而社会保障费也就是四险一金、工程排污费工程组成工程规费。
1.3关于利润规费
间接费加上直接费减去所得出的值则是公路工程的计算技术费用,也就是利润,通常情况下费率为7%;利润在市政道路工程中却仅仅只是清单综合单价的字部分,清单综合单价也就是定额,即定额基价部分环节。
1.4税金
建筑安装工程的造价营业税需要依据国家的相关法律规定进行计入,而税金则是教育费和城市维护费。通常情况下税金计算在市政道路工程和公路工程中并不存在差别。
2关于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市政道路工程需要涉及多学科专业,其需要消耗费用项目的项目性质有着明显差别,与此同时地域的不同也会加大其产生的差别。市政道路工程包含的众多费用项目也不是每一项都能产生费用,一旦产生的费用项目不仅仅由上述几种类型所限制,就需要对其进行判定时有效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对于没有产生费用的则不需要进行计取。但是通过大量实践研究可以得知,较为相似的费用项目却也存在一定的差别。
2.1建设单位管理费在公路工程中的基数计取费用为建安费总额,在计算建安单位管理费时需要运用累进方法,但是工程建安费在计算固定费率时通常会依据公路的不同等级来进行。
2.2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在市政道路工程的前期工作工费同时也是前期工作的勘察设计费和咨询费;除此之外,勘察费在市政道路工程中通常会依据0.8%-1.1%的部分工程费用进行有效计算,而公路工程的计算则需要结合二零零二年被修订版的工程勘察设计收费的相关标准规范来进行。
2.3市政道路工程中的可能发生的水土保持评价、环节影响咨询费以及地震安全评价费用则是归入专项评估中的公路工程项目,这些项目费用的计算方式在市政道路工程和公路工程中并无不同。
2.4公路工程中在其他费用里的购置办公和生活家具费、生产人员培训费、生产家具和工器具购置费在市政工程中的开办费和生产准备费中的购置办公和生活家具费、生产准备费、生产家具和工器具购置费相互对应,但是公路工程的计算方式和市政道路工程并不相同,他们各有各的相关规定和准则。
2.5公路工程中的工程保险费并不会单独出现,主要是包含在预备费用里,但是工程保险费在市政道路工程中的计算则是0.3%-0.6%的工程费用。
2.6市政道路工程和公路工程中的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和建设期贷款利息并不具备相同的划分位置,市政道路工程的建设项目总投资涵盖了这两者,而公路工程中能够的建设项目总投资中却并不包括这两者,则是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中计入了这两者。
3关于预备费
预备费计算在市政道路工程和公路工程中主要是选择工程费用加上建设其他费用作为基数,而费率却打不相同,5%的概算,3%的预算,这是公路工程预备费的费率,但是市政道路工程的则为5%-8%。
[关键词]市政工程;结算审核;措施
1.引言
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作为城市骨架的市政设施工程一般都是非赢利性的,它的建成直接产生社会效益。市政工程建设资金来源主要来自于政府资金,如何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是众多市政建设者必须努力实现的目标。市政工程投资大,任务重,时间紧,工程结算审核人员常要在短时间内查看大量的图纸资料,进行无数的验算,反复查找核对定额,计算汇总大量的数字,这就要求审核人员既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又要有熟练的业务素质,否则稍有疏忽,就可能给国家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2.做好是市政工程结算审核工作的意义所在
目前大多市政工程采用清单计价,因此在结算时应重点做好工程量和定额套用的审查。结算的工程量应以招标文件和承包合同中的工程量为依据,考虑变更工程量,特别是要考虑对施工签证单的符合性和合理性进行详细的审查。审查时要熟悉图纸、掌握工程量计算规则,并对整个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有系统的认识。定额的套用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因为在结算审查时经常会出现定额错套、高套、定额换算错误等情况,而这些都对造价造成重大的影响。因此,把好工程结算关,对合理定价,减少不必要的投资具有深远的意义。
3.市政工程结算审核中常见的问题
3.1虚报工程量
建筑工程量是编制工程结算的基础,工程量计算正确与否对工程结算数额大小影响极大。有一些基建工程由于工期长或两个施工单位共同承建,这就存在混淆工程界限,交叉工程重复计费的现象。而有的由于设计变更计算了变更增加的项目,不扣除标函内原有的项目,造成工程量的重复计算。
3.2混淆施工图和竣工图的使用
施工图是工程项目招标的依据和工程施工的基础,竣工图是对竣工工程的具体记录,包括了施工过程中发生的设计、联系单等变更,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尤其是一些大中型复杂的工程,两者项目出入会更大,有些施工单位把已取消的施工图项目仍列入结算,计取工程费用。
3.3单方面改变变更联系单及签证单
工程变更联系单是施工过程中图纸改变的依据,而工程签证单则
是施工过程中对工程变更、新增零星工作等承发包双方代表就施工过程中涉及合同价款之外的责任事件所作的签认证明,是工程结算的重要依据。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建设单位把关不严,变更联系及签证办理不及时,时间一长就模糊不清或不齐全,有些施工单位单方面做出有利于施工方的解释,故意删改、省略不利于己的内容。更换联系单或签证单的内容,多计取费用。
3.4提高材料价格标准
由于材料价格和定额消耗量对工程造价影响很大,经常会出现施工单位在编制结算时虚报材料价格和材料用量。由于合同未约定合同外新增乙供材料认质认价问题,施工单位施工时采用低等级材料,结算时却报高等级材料价格。也有实际购买价高于招标时暂定价交与建设单位签证确认,而低于暂定价的就以投标暂定价作为结算依据。
4.如何做好市政工程的结算审核工作
4.1核查工程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竣工图应根据施工图和设计变更正确绘制,审核时,一方面要核对原施工图和变更资料,检查竣工图是否正确,注意竣工图与原施工图的差异,如哪些部位取消了,哪些部位为新增内容,这些差异都有可能是结算中的关键所在。另一方面要核对竣工图与实物是否相符,是否完整,要带着竣工图查看现场,只有正确的竣工图才是工程竣工结算的准确依据。资料合格后,应对送审资料(包括招投标文件、施工合同、竣工图纸、送审结算书、现场签证单、会议纪要等)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以便全面熟悉、了解工程的具体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为结算审核工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4.2注意工程量审核
工程量是编制结算最基本的内容,也是整个工程取费和计税的基础。工程量的真实性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很大,因此工程造价的审核的重点首先应放在工程量的审核上。审核人员要在工程结算审核前进行认真的调查和实地勘察,摸清施工情况,并在熟练掌握工程量计算规则的基础上熟悉施工图纸和变更签证及其相关资料,对工程结算进行逐项审查验证。审查的重点应放在容易重复计算或隐蔽工程部分,以核定工程价款结算内容与建设项目实际完成的工程量是否相符,是否存在多报、虚报问题。在审查过程中,既要认真查看施工记录、验收记录、变更签证手续又要按照混色机要求仔细复查计算工程量,必要时还应查验施工日记,监理记录及相关的会议纪要,审核签证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4.3施工现场签证单有效性和合理性的审核
结算审核人员往往会注重审核签证单会签手续是否完善,只要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会签手续完善,审核人员往往都会予以认可。但是,一个有经验的结算审核人员还会进行更深一层的审核,那就是签证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判断签证单有有效性应和招投标文件、施工合同等资料紧密结合起来。例如:招标文件规定,计算变更工程量时,技术措施费工费不进行调整,但有一张签证单内容则是因施工内容的变更,增加脚手架工程量若干平方米,很显然,这张签证单就属于无效签证单,因为即使现场确实增加了签证单所列的脚手架工程量,二方会签手续也完善,但因为它违背了招标文件的规定(技术措施费不进行调整),所以不能予以认可。判断签证单的合理性应和现场施工情况结合起来,这就要求审核人员具备较为丰富的施工管理知识和经验,应根据施工过程中的一些常识,来判断签证内容是否合情合理,如果有疑问,可到现场进行复核。
5.结束语
总之,竣工结算审核是一项技术性、经济性和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审核时除了要注意上述问题外,审核人员应不断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和实际业务操作技能,及时了解地方及国家的有关工程造价方面的法规政策,不断总结本专业结算审核工作的经验,提高自己的执业水平,确保竣工结算审核的公平、公正、合理,为国家、企业、项目投资者节约大量的建设资金。
参考文献
关键词:市政工程;工程测量技术
中图分类号: TU99 文献标识码: A
一、测量任务与内容
首先要清楚工程测量的作用。从工程测量的基本涵义上看,测量是工程建设前期必须完成的的一项工作,作用是为后期工程施工提供数据支持,对建筑施工条件、施工环境、施工方法进行测量分析,最终形成技术方案,为工程建设与施工行为提供技术参考。其次要明确工程测量的具体任务与内容。结合以往建筑工程的测量工作来看,工程测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施工前在施工现场拉设施工网,对工程施工现场做宏观调控。
2、定位测量建筑物,并根据测量结果绘制几何图纸,并在图纸上进行标定,使抽象的几何图纸变成几何实体。简单来说,就是做好建筑物施工前的施工放样。
3、测量施工机械在现场的放置位置,确保建筑施工机械放置位置的准确性、合理性,以免因机械放置位置不当,后期搬动浪费时间。
4、做好工程竣工后的测量,即我们常说的工程竣工前的质量验收。该环节测量得出的各类数据是工程竣工验收的标准,能为工程质量监督与管理提供参考。
5、对高大建筑物的施工过程进行动态观测,并通过测量来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
二、市政路桥工程的测量技术
1、市政公路测量技
公路水准测量。市政公路测量的重要环节是准确选择公路建设的水准点。水准点的设置是施工单位根据施工现场的地势情况、地貌特征、现场实际情况等,根据事先设置好的路线,以200m为一个标准间隔,在施工路线中设置施工水准点,每个方位的水准点都要采用直接埋设的方法进行标识,并对每个设置点进行详细记录和牢固处理。为了避免水准点的测量误差,每两个水准点都要进行闭合测量,通过闭合测量进行二次测量审核。测量仪器的型号和规格都要符合国家标准,在每次测量之前都要进行测量仪器的校准,并通过已测量过的闭合水准点进行仪器准确度复核。对测量工作中的数据要进行分组统计和计算,随机抽取其中一组测量数据,通过两个水准点为单位进行闭合计算,使测量结果满足复审结果数据。
2、公路中线放样
首先要检查顺准测量控制点是否满足放线要求,如果有丢失的点则要增设。实地放线要根据控制点的实际测量和图纸定线计算数据,可以采用拨角法、极坐标法、支距法、直接定交点法进行放线。极坐标法放线在放线时,要严格计算其偏角、间距和桩号,对于加桩和整桩要一次性放出,并用链距法测定。
3、公路中桩穿线
公路的中桩穿线是测量中线放样中的曲线点和直线点是否准确,是否在对应的曲线和直线穿线上。经过穿线测量,如果曲线点和直线点偏离了穿线,则结果不予通过,要将穿线过程中的所有数据重新统计分析和计算,找准中间点,检测中先进行曲线点的检查,再进行直线点的检查,将误差最小化。
4、连接其他标段
在中桩穿线之后即可进行其他标段的连接。在之前的施工单位测量计算中,导线的水准测量点都已经明确标出,要根据图纸上的坐标进行标段连接,不得修改已有坐标。
三、桥梁工程测量技术
1、测量仪器的选择
水上测量仪器有匹配全套的全站仪(精准度在2"以上)、水准仪(精准度在1MM/KM以上)、若干数量的GPS组合设备配件等。
2、桥梁建设测量作业
规划设计阶段的测量作业主要是提供各项比例尺的地形图纸、断面图纸,此外还需要为工程的地质勘探与水文地质勘探以及水文测量校验等实施测量。施工作业阶段的测量工作先是要依照地形、工程性质和施工组织与计划等,设置施工控制网,再按照施工需求,采用各类不同的放样措施,把图纸上所设计的内容转移到现场实地。此外还必须进行施工质量检控,竣工测量,变形观测和设备的安装测量等。在运营的时候,为了见监控工程建筑物安全状况,知道设计是否合理,验证设计理论是不是正确,必须要对建筑物的水平位移,沉陷,倾斜和摇摆等实行周期性或持续的监控测量。针对大型的工业设施,还要进行多次的检测和调整,来保障它按照设计安全运行。
3、桥梁工程建设地形测绘
地形测绘有两种情况,一个是工程规划和勘察设计阶段的测绘,另一个就是工程竣工以后的测绘。两项在技术手段上没有特殊区别,一般都是应用数字测图技术来测绘数字线划图(DLG),并且依照需要采集生成数字高程模型(DOM)。当下户外数据采集的走向是多传感器技术的集成应用。现在已出现了部分基于全站仪,卫星定位、数码相机等多样传感器的内、外业综合化数据搜集和制图系统,对于普通桥梁工程,还能够利用航摄影像,高分辨率卫星遥控感应影像。
4、桥梁工程放样和变形监测
伴随着大型桥梁工程建设的持续增加,当前十分需要发展迅速、准确、经济、高效的空间放样测设技术。基于智能化全站仪,激光,遥测,遥控与通讯等技术的综合式精密空间放样测设技术将会有很好的应用前景。除放样测设之外,大型桥梁工程在施工作业过程中和竣工时对其空间形态进行实时或准实时的精准检测与完整记录越来越受到重视,市场需求持续增加。除智能化全站仪外,数字近景摄影测量和地面激光扫描等技术具备优质的应用潜力,但是可操作性和作业效率均需要改善。在变形监测模块,需要进一步研究开发大型桥梁动态和静态变形监测的自动化技术和措施。变形测量不管在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操作上都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果,但技术手段与作业方式上仍期待有新的突破。与此同时,应积极发展检验,监测数据的实时处理,智能化分析和可视化表现等方面的技术,以适应形态检测和变形监测对成果获取的及时性和成果品质保障等方面的需要。
四、工程测量的发展
1、理论措施的进步
随着这几年的发展,在工程测量工作方面,三维景观模板、地表和地下工程数据资料的处理等也是现阶段工程测量工作中相关概念中需要认真研究的关键部分。
2、技术措施的进步
工程测量措施的基础是地表考察、拍摄考察和远程控制、地图绘制还有地理数据资料统计手段以及专门的工程测量措施。这些措施的更新换代为工程测量工作提供了有效保证,打破了时间与地域上的限制。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我们重视的有以电子全站仪测量装备为基础的、远程地理定位系统、地表三维激光探测、移动道路检测体系、数字化近距离拍摄以及数字化传感器装置设备等。
3、应用服务的发展
在现阶段,越来越多的社会生产活动需要工程测量工作为其提供有效的具有参考价值的数据资料,主要精密大型工程测量、对一些特殊形状的建筑物的测量、工业测量、城市的数字化建设、城市地下管线测量以及工程信息库和数据资料管理体系建立等等。
结束语
市政工程施工测量技术是一项严密的工作,从工程开工到竣工验收都有着紧密的联系。还要有先进的测绘仪器,优秀的测绘人员。只有测绘人员认真做好每一步工作,严格按规范规定进行测量,才能够能提高工程质量和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温勇斌.市政路桥工程中工程测量的应用探析[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
[2]葛福鹏,王东峰.市政工程工程测量施工技术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6).
[3]饶晓文.论新时期市政工程测量对人才素质的要求[J].江西测绘,2011(3).
[摘要] 经典名方是中药方剂的杰出代表,是历代医家临床经验的总结,是中医药宝库中最精华部分。为支持经典名方开发,国家及
>> 浅议预拌混凝土生产的质量控制和监管 混凝土生产和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高光效卤素灯的研发和质量控制 经典名方:保和丸 铸态球铁传动轮的生产和质量控制 论商品混凝土生产和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浅谈预拌混凝土生产施工中的质量控制和预防措施 生产公路微表处改性乳化沥青的影响因素和质量控制 QbD理念在药品研发、生产、质量控制过程中的应用 谈钢筋的质量控制和取样检测方法 谈测绘生产的质量控制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区别 伽玛刀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 谈静压桩施工和质量控制 谈建筑工程施工的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和安全控制 谈市政工程施工的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和安全控制 浅谈施工质量控制的原则和阶段 浅谈建筑工程的管理和质量控制 机泵对中的检查和质量控制 浅析公路施工的成本和质量控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 新华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EB/OL]. [2017-04-28]. http:///2016-12/26/c_129419433.htm.
[3] FDA.Botanical drug development guidance for industry[EB/OL]. [2017-04-28].https://fda.gov/downloads/Drugs/GuidanceComplianceRegulatoryInformation/Guidances/UCM458484.pdf.
[4] 苏钢强,李伯刚. 欧盟草药药品注册指南[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5] 杨瑾,加茂智嗣,能濑爱加. 汉方药在日本的发展现状[J]. 中草药,2016,47 (15):2771.
[6] 李宇明.经方原方剂量应用临床体会[J].国医论坛,2013,28(1):3.
[7] 周跃华 , 孟大利.日本药局方汉方药制剂质量标准简介及思考[J]. 中国中药杂志,2009,34(19):2547.
[8]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控制与标准制定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EB/OL]. [2017-04-28]. http://.cn/upload/userfiles/20160805/83391470401447635.pdf.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控制;施工;措施
中图分类号:O2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市政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概念以及意义
通过对工程施工环节的影响因素进行管理与监督,以此来达到提高工程质量,并且促进工程建设的一种管理方法。在建筑工程的施工环节中,人为因素、材料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和设备因素,都会对工程的质量造成影响,我们通过对工程进行现场的施工质量管理,从而能够在第一时间内消除对工程质量造成的不利影响因素,在提高工程质量的还能起到控制工程造价,缩短工程工期。所以,做好建筑工程现场的施工质量管理对保证建筑项目的顺利实施和交付使用有重要的意义。
二、影响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
1、人为因素
人是建筑工程得以建设的根本,因此,人为因素对建筑工程现场的施工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在建筑项目的现场施工过程中,受到施工人员的业务素质的限制,常常会出现施工人员违规操作或操作失误的现象,从而给工程的质量带来了不利的影响。此外,个别施工人员的思想认识水平不高,在具体施工过程中缺乏必要的质量责任意识,也是限制工程现场施工质量提高的重要原因。
2、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属于影响工程现场施工质量的客观因素,包括施工现场的地质环境、水文状况、温度和降水情况等。施工现场的环境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程的施工质量。例如,混凝土是现代建筑工程不可或缺的建筑材料,但是在施工现场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环境的温度会对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度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只有在施工进行之前进行充分的调查,并在现场施工时做好相应的预防与准备措施,才能够将环境因素给工程质量带来的不利影响控制在最低限度。
3、材料因素
建筑材料是构成建筑工程的物质基础,建筑材料质量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建筑项目的工程质量。在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的过程中,建筑材料的采购、运输、进场、保管以及使用环节,均会对材料的质量产生影响,进而改变着建筑工程现场的施工质量。在采购环节中,建筑材料的规格和质量必须严格符合工程的标准,否则便会成为建筑工程的质量隐患。运输过程和保管过程虽然看似简单,但却是影响材料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例如,水泥是混凝土的重要成分,一旦水泥在运送或保管的过程中受潮变质,就会失去其应有的功能,导致了原材料的浪费,影响施工的正常进行。而即便是质量优异的材料,如果未能按照规定进行使用,也有可能给工程的施工质量带来不利的影响。
4、设备因素
机械设备是建筑工程现场施工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装置,一旦设备发生故障,便会严重干扰施工的正常进行。由于部分施工单位在施工期间过于重视经济利益,忽视了设备的维修与保养工作,使得现场施工过程中长期存在有设备带病作业的现象,一旦设备发生故障无法使用,又会延误工程的工期,进一步的影响施工的正常进行。这种做法不仅会缩短设备的使用寿命,也增加建筑工程现场施工质量控制的难度。
5、管理因素
施工现场的管理包括工程的质量管理、安全管理、造价管理、以及对工程工期进行的管理等,由于施工现场管理之间的目标不同,因此侧重点也有所区别,如果在实现管理目标的过程中缺乏足够的协调,就会在不同管理目标之间产生矛盾,导致工程现场施工管理的混乱,严重的影响了工程的顺利实施。例如,工程的造价管理与工程的质量管理在一定条件下会呈现相互制约的关系,一旦工程造价与工程质量之间的控制失衡,便会导致工程质量的下降。此外,管理制度与管理者的业务水平也制约着施工质量管理的效果,只有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制度,并切实的加以执行,才能够令工程管理的多个目标同时得以实现。
三、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
措施
1、重视施工人员的业务素质
重视施工人员的管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人为因素给工程现场施工质量带来的不利影响。施工单位应该加大对施工人员的管理力度,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确保每一位参与工程建设的员工均具有良好的业务素质,尤其是在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的关键环节,要对施工人员进行严格的审核,只有在确保施工人员具备相应的资质后才可进行施工。同时,施工单位还应对施工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及时更新施工人员的知识储备,确保施工人员能够数量的掌握最新的操作技术和施工工艺,并提升施工人员的思想水平,强化施工人员的工程质量责任意识,防止违章操作的发生,并降低人为失误出现的可能性,从而在根本上避免了人为因素对工程现场施工质量产生的负面影响。
2、采用科学的施工工艺
在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的过程中,充分了解工程在地的环境情况,并根据工程的特点制定出合理的施工计划,采用科学的施工工艺,能够有效的降低不利环境因素给工程现场施工质量带来的损害,确保工程的使用安全。因此,在进行施工质量控制的过程中,应当重点注意环境的温度,在夏季施工时,应选择热值较低的水泥来配置混凝土;而冬季施工时则应根据混凝土的种类,在其内部添加恰当的防冻外加剂,以达到提高混凝土强度,减少混凝土病害,确保工程现场施工质量的目的。此外,积极的采用新技术新工艺,还可以起到提高工程的质量、降低工程造价、缩短工程更工期的作用,对建筑项目的顺利实施有着重要的意义。
3、加强对建筑材料的管理
加强对建筑材料的管理力度,能够保证建筑工程现场施工过程中采用的材料数量充足、质量优异,有效的防止了材料质量问题给工程现场施工质量带来的影响。首先,施工单位应当加强对原材料采购工作的监督,在保证材料质量的前提下尽量购买价格合理的材料,达到控制工程造价、确保施工质量的目的。其次,要对入场材料的种类与数量进行合理的规划,避免因材料的大量堆放而影响到施工的正常进行。此外,还应认真的对待入场材料的管理问题,采取合理的保管措施,减少存放过程对材料质量造成的不利影响。经过存放材料在使用之前,需要再次进行质量检测,待检测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4、完善设备的维修与养护工作
在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的过程但中,应当加强对机械设备维修与养护的力度,确保机械设备随时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同时,要进一步晚上设备的管理工作,确保设备的运行条件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从而达到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减少设备故障的目的,从侧面提高建筑工程现场施工质量的控制力度,确保建筑工程的使用安全。
5、建立健全施工质量的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施工质量管理制度,能够对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的全过程进行完善的质量管理,及时的发现施工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并有针对性的加以改进,达到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效果。为此,施工单位应当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出一套完善的奖惩制度,并将施工质量管理责任细化到人,提高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施工质量控制的效果。同时,还应积极的协调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与其他管理制度之间的关系,全面的提高工程的施工质量,令建筑项目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总结:
提高建筑工程现场施工质量的力度,制定出完善的控制措施,可以有效地保证建筑工程的使用安全。文章主要介绍了建筑工程的现场施工质量控制的概念和重要意义以及影响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并且提出了增加建筑工程现场施工质量控制效果的一些合理措施。
参考文献:
[1] 郑剑均、柴春波:《关于建筑工程现场施工质量管理问题的应用》,《广东科技》,2010,(6)。
[2] 陈燕滨:《建筑项目现场施工的质量管理与控制研究》,《科技信息》,2007,(12)。
[3] 黎明:《浅谈建筑现场施工质量控制及对策》,《科技资讯》,2010,(9)。
【关键词】市政园林工程;施工管理;准备;验收养护
市政园林工程在施工现场内容项目多,一般由多个施工单位建造。因此若在施工组织、施工配合上管理不好,不仅会影响施工进度、拖延工期、影响工程质量,而且混乱的施工现场极易出现安全事故。随着“绿色城市”、“花园城市”理念的倡导和推广,城市市政园林,包括小区绿化、厂矿绿化、街道绿化、广场绿化、城市公园等市政园林工程已经成为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成为现代化城市的象征和文明的标志。
1 市政园林工程施工准备工作的管理
市政园林工程与建筑工程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施工的对象。市政园林工程的对象大部分是有生命的植物,植物需要营养提供才能活下去。如果苗木长时间不能下栽,影响以后的成活率。施工之前要进行选苗,排除成活率低的苗木。工程中标后,企业首先组建现场施工管理组织机构,现场施工项目部,由项目部统筹管理,现今都是实行经理负责制原则,保证其功能的发挥。概括来说,施工准备阶段的管理工作主要有:落实分包协作单位和施工条件;主要物资苗木的订购;具体落实施工任务:首先根据项目的分支,招标或确定主要的协作单位,落实单位名单和合同条款,以往有合作经验的单位还必须事先总结经验,避免重复事故出现。以往影响工期的原因之一就是多个项目同时进行,出现交叉作业,工地资源有限,造成施工混乱和工期延误。其次,掌握施工条件状况。施工的条件包括技术和劳力方面,技术方面做好图纸的审查,尽量落实到细节,具体化、细节化,避免施工过程出现各种不必要的麻烦;需要现场技术指导的环节,做好安排,避免通知不到位等情况出现,延误工期,影响质量。劳力方面确定人员编制、工作安排。然后主要物资和苗木的订购要做到及时、有效。最后等到一切的人力物力落实后之后,就得缜密地安排具体工作了。这方面特别注意避免交叉工作,各个项目之间最好协调和排期。
2 市政园林工程正式施工阶段的管理
在城市市政园林工程的施工阶段,环境保护是非常重要的,在繁琐的前期准备工作就绪后,正式施工阶段的管理工作主要就是:组织综合施工;落实各项技术组织措施;跟踪检查计划的实施,及时反馈;加强组织平衡,保证供应;对施工进度、施工质量和施工成本进行严格控制;保证施工安全,做到文明施工等。
2.1组织综合施工方面,严格按照之前的工程排期有序地展开各项施工,保证进度。人员的配置和工地资源优先提供给计划中的工期,临时组建的应急项目根据具体情况调配人员和资源。保证计划和目标的完成。
2.2加强组织平衡,保证供应方面,主要是保证进度和控制成本。由于市政园林工程施工现场一般出现几个项目同时进行,如栽植、照明、排水、假山等须同时进行很容易出现交叉作业。如何平衡各个项目组织,保证各方面的供应一方面是可以节省很多开支的,如项目管理人中的工资和办公费、现场临时设施费和水电费,以及施工机械和周转设备的租赁费等,采用按时间安排计算成本费用,在加快施工进度、缩短施工周期的情况下,都会有明显的节约。另一方面,经过严密的工序安排,也可以进一步促进工程如期完成。
2.3在市政工程施工阶段必须加强环保意识,实施施工阶段全过程环境管理。市政工程的施工区域通常都在繁华闹市区,周边单位、居民区繁多,交通流量大,人口密度稠。因此,施工扬尘、施工噪声、施工水污染等环境问题越来越引发人们的关注。施工扬尘、水污染、噪声及固体废弃物污染是市政工程施工造成的主要环境污染。施工大气污染。施工扬尘是市政工程施工中使得大气污染的主要因素。主要是指因各类作业、地面风蚀、车辆运行等散发到空气中的各类粉尘。风蚀扬尘、道路扬尘、施工工艺扬尘都属于施工扬尘。风蚀扬尘是指易扬尘建筑材料露天堆放产生的扬尘;挖掘造成的地面在风力的作用下产生的扬尘也包括在内。道路扬尘是指各类运输车辆在施工现场行驶而扬起的粉尘, 道路扬尘在施工扬尘中占最大比例。生产过程中各施工工艺造成的扬尘称为施工工艺扬尘,如装卸土方和材料,清理和平整施工现场,回填土方,筛选和拌合建筑材料等都易产生施工扬尘。产生的施工扬尘导致了施工现场及附近区域相当程度的大气环境污染, 居民集中区还会产生污染纠纷。施工噪声污染。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干扰周边生活环境的声音就是施工噪声, 施工噪声的噪声源稳定, 噪声的发生时间波动较大。噪声污染主要产生于施工现场和构件加工场,各种施工机械就是噪声源。另外施工水污染,施工固体废弃物污染等等。
2.4跟踪检查计划的实施,及时反馈方面,做到以工程目标和设计为准,保证质量和工程目标的完成。施工开始后,每周至少抽出3 天(最好是隔天)到施工现场随时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出现任何质量问题要及时指出,并发整改通知单限期整改。发现客观原因与设计图不符合的要马上进行整改或协调处理工作。如果是人为原因出现擅自变更设计图纸或上一道工序未经验收擅自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的,为了出现质量安全事故,必须发停工指令。
2.5对施工进度、施工质量和施工成本进行严格控制,保证施工安全,做到文明施工。做好正式施工阶段每个工序、工艺的质量控制,人员素质的控制,材料质量的控制是保证施工进度、质量、安全的必备条件。总之是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严格按照安全管理措施处理施工中不服从管理的工人和不安全的物品,避免出现事故。
3 市政园林工程竣工验收和养护阶段
这一阶段可称为工程“结束阶段”,与建设项目的竣工验收阶段协调同步进行,其目标是对项目成果进行总结、评价,对外结清债权债务,结束交易关系。主要工作包括:预检、隐检及签证工作;整理和审定交工验收资料,组织办理工程交工验收;负责编写施工技术与管理的总结资料;做好工程的养护前技术交底,编写保养计划,落实养护任务。首先,工程全部完成后,先由施工单位自检,自检合格后,由项目公司组织规划部、设计单位、总包、施工单位进行预检。其次,预检合格后,由施工单位请相关领导检查,提出意见后,施工单位根据工程量的大小在所限定的工期内完成修改完善工作。第三,完善后,由项目公司组织规划部、设计单位、总包、施工单位进行验收填写工程验收单。第四,验收后,监督施工单位进行养护管理,为保证工程正常使用,做好工程养护工作和必要的技术咨询。进行工程回访,听取使用单位意见,总结经验教训,进行必要的养护调整、维修和管理,确保景观效果。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市政园林工程施工现场主要管理工作包括施工准备、正式施工、竣工验收和养护管理等阶段;管理的最终目的则是保证市政园林工程的安全、质量、进度、成本的控制。
参考文献: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研究
一、建筑工程的造价内涵。
建筑工程的造价是指从工程筹建到工程建设结束的全部费用总和,也可说成是一项工程的建筑花费总和。建筑企业工程造价管理的内容建筑企业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一是确定建筑工程合理的造价。二是对建筑工程造价进行有效的控制。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特点一是差异性。每一项工程都有自身的特点和功能,同时工程在建造时的实体表现形态也有较大的区别,建筑物所在区域也有所不同,因而在价格上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二是高额性。任何一项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其整体造价均较高,其中涉及多方的利益关系,需要谨慎对待。三是层次性。工程项目是由若干个单项工程组成的,每个单项工程中还具体包括单位工程,因此整个项目工程的造价可按层次分为总造价、单项工程造价和单位工程造价三部分。四是多变性。建筑工程项目的各个环节从决策到实施完成都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工程造价贯穿于工程的整个建造过程,影响因素较多,例如市场因素中材料价格的变动、人员工资的变动,意外事故及环境因素等都会导致工程造价发生变化。所以工程造价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在项目实施过程的各个阶段中进行动态管理并随时进行造价调整。
二、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现状。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是管理工作的基础和关键环节,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已经成为建筑企业竞争的重要方面,并逐渐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价值和功能。当前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机制已经初步建立,并已经建立了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储备机制,形成了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监督管理体系,这使得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正在逐步走向规范化和正规化,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已经逐
步成为建筑行业发展的核心管理工作,并日益发挥出维护建筑企业发展和促进建筑企业进步的价值和功能。
三、当前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
当前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地位与作用在建筑市场和建筑业发展中日益重要,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何确保建设工程能求得一个合理的造价,是摆在工程造价管理部门面前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和任务。从目前建筑市场情况看,工程造价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对建筑成本的重视程度不够。建筑工程施工的成本,是决定建筑施工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内容,建筑工程造价工作,就是为了实现对成本的有效控制,进而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然而在实际工作当中,对于工程建筑成本重视度不够的情况,却是屡见不鲜。
2、工程造价管理体制不健全,存在多头管理。就工程定额而言,按主编单位和管理权限分为:全国统一定额、行业统一定额、地区统一定额、企业定额、补充定额等,地区省定额是由省定额站编制颁发在全省统一执行的,政府投资的市政工程又由政府颁发市政定额,由于两部门的要求和掌握尺度不同,在执行过程中常常发生矛盾,致使定额使用单位无所适从,有关主管部门难以仲裁。
3、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监督机制不健全。当前市场竞争激烈,建筑领域各种不正当手段的应用也比较普遍,没有管理的规则会产生大量质量不合格、造价昂贵、环境污染大、资源消耗大的建筑物,给社会进步和建筑业发展带来各种不利影响。
4、建筑企业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的素质偏低。建筑企业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脱胎于传统成本控制工作,一些造价人员拘泥于传统思维和工作方式,不能够适应建筑企业工程造价管理的实际需要,既没有职业能力,也没有职业道德,同时缺乏必要的责任心,导致建筑企业工程造价管理质量下降,造成资金、安全、质量上的问题。
四、加强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措施。
针对上面出现的问题,要科学有效的管理建筑工程造价,须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以切实有效地改善和提高工程造价的管理工作。
1、加强决策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建设项目决策是对拟建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技术论证,对不同建设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选择做出判断和决定的过程,这个阶段必须科学、真实地编制投资估算。估算是在可行性研究报告报批后对设计任务下达的投资限额,初步设计概算起控制作用。
2、完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体系。企业要建立一套全面有效的工程造价管理系统,并且应该配套成立一个专业的管理监督部门对其运行进行管理。明确管理部门各个人员的职责分工,着重于从整体出发,掌握全局,加强管理的效率和执行力,同时要不断完善相关配套法律法规的编制和出台,以此来严格规范市场秩序,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和分工,使得造价管理逐渐由直接管理向宏观调控转变。一个全面的管理系统是维持工程造价管理进行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也是解决当前造价管理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根本途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造价管理过程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同时能够对造价管理的全程进行管理和监督,能够细化到每一个细节,对其每一个环节进行有效的管理。这样才能从整体上把握工程造价控制的管理过程,及时发现造价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并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出及时有效的应对方案,保证建筑工程的综合效益。
3、加强前期项目评估以及设计深度。在项目决策后应加强对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并对工程所在地的价格趋势进行充分调研、了解,进行投资分解,制定投资上限并限额设计,使设计内容达到施工招标条件,同时严格审查设计及其概算。完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监督体制。要高度重视项目决策阶段的投资估算工作,切实提高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精准度。要懂得初步设计概算和施工图预算的工作,既能优化设计,又能科学地监控工程造价,从而促进建设资金的合理运作。要对工程造价中的投资匡算和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承包合同价、工程结算价、竣工决算,实行一体化管理体系,逐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监督体制。
4、加强提升建筑工程的造价人员专业素质。知识爆炸是当今时代主要的特点,知识具有较快的更新速度且所有学科之间具有较为紧密的联系,因此要想提升工程造价的管理水平就应将工程造价相关人员专业素质进一步提升。新形势下的造价人员不仅会识图、计算工程量、机械的套用定额等,还应对工程设计以及施工过程进行了解、对市场经济的变化有所了解、对合同条款以及法规有所了解,唯有具备综合专业知识,才能准确无误的计算工程量,精准的取费,提高编制工程造价文件的水平。此外,工程造价人员应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素质,在职场中不做小动作且对造价流程进行规范。不仅造价人员应将自身专业素质提高,相关企业也应创造机会有效的组织各造价人员来学习相关知识,促使良好的学习氛围在企业形成。
5、加速建筑企业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市场化。加强对建筑企业工程招投标的管理,并且完善改革市场运行机制,将市场化作为建筑企业工程造价管理的方向。建筑工程的招标必须进行市场化改革,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规范招投标行为,消除各种违规现象,只有这样才能规范市场,实现公平竞争,从而合理利用有限的资金。
五、结语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涉及到建设流程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决策施工过程。要明确全面管理的理念,全面深入贯彻造价管理,如此才可以完善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
参考文献:
[1]于占淇,王果.建筑工程造价的有效管理与控制[J].河南科技,2011,20: 19.
关键词:绿色建筑;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节能;工程
一、绪论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提供健康适用、高效使用,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1]随着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现象愈发严重,新建和既有建筑的节能环保性能日益得到了建筑从业者们的重视。建造既节能又环保的建造成为了当今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绿色建筑的理念也得到了普遍的认可。为规范和促进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规定自2015年开始实施新版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除了涵盖原有的住宅、办公建筑、商场建筑和旅馆建筑,还扩展至各类民用建筑;并且将评价细分为设计评价及运行评价;对部分评价条文进行了修改,并且为所有的评分项和加分项条文分配了具体的评价分值等。目前,我国建筑能耗中的65%是来自建筑空调与采暖的能耗。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一比例还有可能会不断上升,绿色建筑对暖通空调领域的节能要求日益凸显。因此,为了适应当今趋势下绿色建筑发展对技术人才培养的要求,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与解析绿色建筑相关专业领域的知识体系,针对建环专业提出一些可行的绿色建筑知识培养方案,希望能够对普及建环专业学生绿色建筑方面的知识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二、绿色建筑所需学科知识以及与建环专业直接相关的技术
(一)绿色建筑设计理念
1.回归自然:绿色建筑应根据当地的气候及资源条件,考虑配备如太阳能供暖、热水、发电、风力发电装置等可再生能源应用设备。室内舒适度的调节应避免过多的人工耗能设备,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调节室内环境。
2.节约资源:项目的设计和施工力求精细,建材的备料的数量应科学合理,减少建材不必要的浪费。节约水资源,在降雨调节良好的地区尽量设置雨水回收系统。
3.节约能源:尽量使用节能环保的建筑护结构材料、供暖和空调系统,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作为动力及环境系统的补充能源。根据建筑所在地的自然情况,选择设置风冷系统或水冷系统,优化建筑内设备的运行控制策略,努力使建筑在满足人员舒适度的前提下达到最大的节能效果。
(二)绿色建筑与建环专业直接相关的知识领域
绿色建筑是一个体系,它涉及多学科领域知识包括建筑学、建筑技术、建筑材料、土木工程、市政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等。单纯一个学科不可能完全覆盖所有绿色建筑领域的知识,绿色建筑人才的培养也需要从各个学科从自己的专业角度进行侧重培养,同时需要了解相关学科的知识,为实际工程的专业协作来进行绿色建筑建设或改造奠定基础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定位是培养从事建筑室内环境人工控制、建筑节能及建筑设备智能化领域的工作,具有建筑设备系统、建筑能源供应和建筑节能设计、施工、调试、运行管理能力;具有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方案制订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2]由此可见,该专业与绿色建筑相关的技术领域包括:
(1)建筑动态(冷、热)负荷的准确分析以及为满足国家节能标准提出相关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方案;
(2)基于建筑节能的建筑设备系统选型的优化设计、选配,避免过分保守造成工程实际中出现“大马拉小车”、设备低效区运行等现象;
(3)优化建筑设备的运行自动控制运行策略,根据气候条件、设备系统配置在实际中实现设备的整体高效运行;
(4)依托建筑内部环境的舒适性标准以及人员行为特征提出建筑设备的节能运行策略;
(5)研究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地源热泵等)利用、自然通风与建筑设计一体化技术。
三、当前我国建筑设备行业在绿色建筑领域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建筑业发展有着几千年的历史,自古人们就有利用自然条件来优化建筑内部保温和通风的习俗。但由于人们对建筑环境的需求逐步提高,人们对采暖、通风和空调的使用量大大提高,能源的消耗量也随之增加。近年来,社会上对发展绿色建筑以及保护环境的呼吁愈发强烈,使得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问题也更加得到了重视,许多公共建筑的绿色节能设计为建筑节能方案推广树立了很好的示范。但是从宏观上来看,行业中还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3]。
(一)在设计、施工方面普遍倾向于保守
由于目前实际工程中业主方面最重视的是能否正常使用,对于节能及环保的重视度并不高,导致在系统设计、施工阶段为了避免出错,设计施工方都会选择实践次数多较为保守的传统暖通系统方案。对于使用新型的绿色节能环保系统缺乏推广动力。
(二)设备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很多工程在项目竣工后,并不注意对物业人员进行设备使用及维护的培训,很多物业管理人员不具备必要的暖通空调基本理论常识,不了解如何依据室外参数的变化对系统进行相应的调节。导致设备运行在非节能的参数设置下时,最初的绿色设计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建环专业培养绿色建筑人才的建议
(一)着眼市场需求,调整课程体系
不断推进课程改革与创新是培育绿色建筑人才的核心动力,应紧密联系绿色建筑行业与建环专业相关的行业动态,关注相关行业标准的及修改,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更新及完善学科教学内容,丰富教学理论体系。只有不管更新和完善的课程体系才有能力培养出适合时代的新型技术人才。通过将具有节能减排理念和对设备专业各系统有整体统筹能力纳入考察毕业设计的要点,以增强学生对节能理念的重视。增强与设计院、绿建行业相关企业的交流,根据企业绿色建筑设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调整和完善如今的建环专业教育课程体系,可根据本校专业的侧重点区别新增如“绿色建筑技术概论”、“计算机物理环境设计”、“材料与建筑可持续发展”、“楼宇设备自动化”等课程;也可通过对现有课程的调整和课程内容模块的增设,在建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引入绿色建筑相关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
(二)注重学生绿色建筑的理念的培养
增强与绿建行业相关企业的合作及交流,在教学内容中不断更新当前建筑行业的新知识及新技术,丰富教育教学手段。在重视学生绿色建筑基础知识学习及储备的同时,加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参加如“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或“人环杯”等各类科技创新竞赛,不断增强学生对建环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鼓励学生参加如“CAR-ASHRAE学生设计竞赛”这类针对建筑暖通系统设计的竞赛,通过给出设计背景,让学生更早地接触到实际工程设计,同时与实际需要施工的工程项目相比,可供学生创新的空间更广,同时也增强学生绿建知识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使学生形成低碳绿色的建筑设计思维。
(三)鼓励学生参加实习,提高绿建知识的实用能力
作为所有工科专业的特点,建环专业所有技术的应用难以在学校内部全部实现。鼓励学生走出校园,通过开展生产认知实习、课程设计或毕业设计等方式,使学生有机会到具有良好节能意识、重视环境保护措施的企业参加实习,可以较好地弥补当下学生社会实践能力较差的不足。同时也实现“产学研”的良好对接,使学生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可以服务于社会,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也可以在学校的科研环境中得到良好地解决。让毕业生充分理解和认同绿色建筑理念,也可以让绿建行业日后的发展推进更加顺利。
(四)参与绿色建筑相关行业活动,充分利用专业技术平台合作
积极参与各类以绿色建筑为主题的会议或展览,例如“制冷展”及“供热展”这类与建环专业关系密切的行业展览,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行业发展最前沿的一些技术及设备,充分了解行业的发展方向。在展览中教师可以将相关知识结合实体设备进行讲解,充分利用行业组织搭建的各类交流平台进行合作教学,使学生能够更加透彻地理解所学知识,加强对所学知识合理应用的能力。
五、结语
面对我国能源危机日益严峻,空气污染严重等问题,发展绿色可持续经济成为了改革的大趋势。通过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可持续经济以解决能源及环境问题的政策,使发展绿色建筑成为必然。绿色建筑的兴起及发展将致力于创造更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然而当前形势下,发展绿色建筑急需一批高素质、专业化的绿建人才推动其发展。建环专业也以绿色建筑的推广为契机,改善近年来专业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多方合作营造良好的人才培养环境,找准未来行业发展人才需求的缺口。充分利用区域优势资源,紧密结合不同地域的气候及能源特点,努力培养出适应绿色建筑这个新兴战略领域所需要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
参考文献:
[1]周启琳.基于生命流程的绿色建筑技术发展体系研究[D].重庆大学,2012.
[2]樊洪明.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特色专业建设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10,19(4):42-45.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信息技术;必要性;应用
信息技术汇集计算机、自动控制以及通信技术等,在当前建筑工程的管理过程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改进施工管理的方式,从而创新工程管理方法与技术,使得建筑工程的管理日益科学化、合理化,在改进管理效率的同时降低管理成本。因为建筑企业需要高度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不断探索完善工程管理过程当中信息技术的应用途径。
1建筑工程管理中信息技术应用的必要性
第一,建筑工程的施工内容复杂。随着现代建筑技术的持续发展进步,人们对于建筑行业的标准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工程施工的难度以及规模也在持续加大,从而加大了建筑项目管理环节的难度。不同国家以及地区的建筑方式与建筑风格往往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区别,很多建筑物的用途以及功能也各不相同,从而给建筑项目的管理带来严峻考验。因为建筑项目施工日益复杂多变,这就需要强化项目施工环节各个方面的协调组织工作。管理工作人员要想管理好施工环节的各项工作,就需要将施工计划以及施工目的及时准确地传达到施工人员。同时运用信息技术能够将建筑项目当作一个整体,使用程序来分析管理建筑项目,并且通过发挥信息技术的传输性以及共享性,能够迅速对建筑项目施工进行调整以及优化,确保建筑项目的施工以及管理更有效率,还可以最大限度节约工程项目的施工成本。相关统计显示,建筑项目管理过程当中通过运用信息技术,要比没有使用信息技术的工程减少五分之一的施工进度,同时减少十分之一左右的施工成本。
第二,建筑工程施工的流动性较大。建筑工程中当建筑物的建筑完成时,这栋建筑物已经固定,只能围绕建筑物周围进行施工,建筑物已经和建筑物脚下的土地密不可分。所有的施工项目只能在这个地方进行,建筑物的固定不动和建筑施工人员的流动形成了施工条件和环境经常发生变化,而建筑工程中施工方法也在跟着变化,所以建筑施工组织和管理也会随之变化[1]。而对于管理人员来说,想要加强对建筑施工的管理就必须要亲临现场,亲自指挥,对建筑中的信息进行传递和处理。只有利用信息技术的高效便捷和信息技术可以实现的资源共享和数据传输,对施工方法的变化进行控制和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施工管理的水平,提高建筑施工的效率。第三,建筑工程的施工工期较长。通常而言,建筑工程项目工期都很漫长。这对于建筑工程项目中露天施工增加了很多环境的影响。所以很多建筑工程为了缩短工期,对工期漫长和体积庞大的建筑工程进行了细致的划分,组织了多批施工人员和多种施工方式,利用工厂流水线的模式对建筑工程进行不停歇的施工[2]。而这么多的人员调度单靠管理人员很难面面俱到,这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对工期和施工人员的调度等方面做出妥善合理的计划和处置,利用信息技术的技术性对建筑工程组织生产,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建筑工程的施工,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成本进行控制。
2建筑工程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
第一,建立多层次的管理平台。建筑工程项目在施工的过程当中,对外需要涉及到业主、监理机构、设计机构、地方政府还有上级管理机构等不同的利益关系人,同时涉及到施工现场管理、合同管理、财务管理、材料设备管理以及预算管理等多个不同的环节。这就要求在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过程当中,需要综合考虑不同参与方要求,建立一个能够覆盖项目远程监控、施工现场管理、项目多方协作以及企业情报管理不同层次的系统以及信息平台。这一信息化管理平台可以自动生成不同主体所需要的数据,从而实现相关资源的信息化。
第二,建立一体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受制于建筑行业施工流程的影响,在建筑工程项目立项以及招标的过程当中,需要大量采用地方政府以及行业定额,这些内容的管理机制非常复杂,并且数据计算量也比较大,使用的标准比较灵活,是各类建筑企业都需要遵守的规范,同时也是建筑企业计算施工成本的重要参考依据。建筑企业在项目管理的过程当中,涉及资金会计、计划进度、定额成本、人员管理、质量安全、物资设备、变更设计以及分包管理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可以说是工程项目管理的必备要素。工程项目管理应用信息技术的时候,需要在研发设计以及具体应用环境上充分考虑上述内容带来的影响,在再造工作流程以及建立数据中心的时候,突破各个部门单独应用的限制,合理地联系各方面的管理内容,实现不同业务模块之间的联合监控,从而有效协调项目部以及相关方的关系,建立全方位以及全过程的管理系统。
第三,建立以数据为中心的工程管理流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过程可以说是数据在工程项目不同参与方之间传递以及流动的过程。在过去管理条件下,各项信息往往都是通过电话、书面通知以及传真等途径来重复、缓慢地进行传递。某个环节的信息需要获得相关部门协作才可以得到,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及时性以及经济性。为了防止避免发生重复以及交叉工作,改进信息传递的速度与效率,增强信息传递的质量,建筑工程项目的信息化系统需要将数据作为核心,将项目参与者工作内容以及工作职责作为数据管理的主要依据,达到一次输入多次利用的目的。这也就意味着项目当中的某个工作人员只需要做好自身的份内工作,信息管理系统就能够确保业务可以自动流动。
第四,以项目管理为核心提高适应性。建筑工程项目当中公路工程以及铁路工程受天气条件以及地质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比较大,而房建工程以及市政工程受天气变化、噪音要求、环保要求以及施工时间等方面的限制,这些因素都会直接影响施工进度以及施工成本,从而显著加大成本管理的难度,也影响到成本预测的精确度。这就要求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系统需要具备设置施工参数的功能,用户可以根据工程项目所处的具体环境来自定义各项参数,从而确保系统运行更加符合实际条件,提高信息反馈精确性。工程项目管理需要在保证工程治疗以及项目安全的基础上,重点关注工程成本以及工程进度。所以信息系统需要建立施工进度与施工成本之间的关系,可以根据已经结束的工程量,来提供计划成本,动态对比实际成本以及预算成本,预测成本的发展趋向并且提出控制成本的建议。除此之外,因为项目管理需要直面施工的现场,系统界面设计需要便捷简单,降低数据输入工作量,增加操作提示并且要设置误操作控制功能。
第五,建立工程项目管理资料库。当前我国的建筑市场通常根据设计院或者是业主的概算编制确定投标价格,可以看作企业定额的一种反应。在排除占领市场需求以及恶性竞争等因素之后,中标价格是施工企业可以承受的最高成本价格。工程项目需要积累管理经验、实际施工成本、承包商考核以及企业信誉塑造等多种职能。所以工程项目应当应用信息技术来设置企业的材料总库、编制模板、承包商数据库、供应商数据库还有各类合同模板的编制,用户能够根据需要维护删减,便于其它工程项目的调用。
综上所述,在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建筑工程管理当中应用信息技术可以说是一种技术变革以及管理变革。要想实现这一变革,需要建筑企业转变传统的思维方式以及管理方式,推动管理方法同信息技术的结合,不断加快建筑工程管理的信息化进程。只有通过提高建筑工程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才可以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建立集约型管理模式,增强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齐张华.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31(25):71-73.
众所周知,由于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周期长、施工过程和施工工艺复杂、材料和设备工具繁多、施工环境影响因素多等原因。导致了建筑业成为高风险的行业。我国的许多工程项目由于风险造成的损失是触目惊心的,特别是在国际工程承包领域,风险常常是项目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建筑工程领域的风险主要有以下方面。
(1)建筑风险。指工程建设中由于人为的或自然的原因。而影响工程建设顺利完成的风险,包括设计失误,工艺不精、原材料缺陷、施工人员伤亡、第三者财产的损毁或人身伤亡等。
(2)市场风险。我国的建筑市场发展不成熟,这就导致了突出的信用问题:业主是否能够保证按期支付工程款,承包商是否能够保证质量、按期完工,对于承包合同双方当事人都是未知的,这是市场所带来的风险。
(3)政治风险。稳定的政治环境,会对工程建设产生有利的影响,反之,将会给市场主体带来顾虑和阻力,加大工程建设的风险。
(4)法律风险。在当今,我国的建筑市场主体也愈发关注法律规定对其自身的影响。
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在合理低价中标的基础上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关键的一点就是在项目管理中切实做好工程项目的风险防范,针对潜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措施力求减少损失。风险处理的手段主要有风险回避、风险自留、风险转移三种。风险回避是指考虑到影响预定目标达成的诸多风险因素,结合决策者自身的风险偏好性和风险承受能力,从而做出的中止、放弃某种决策方案或调整、改变某种决策方案的风险处理方式。风险自留是一种由项目组织自己承担风险损失的措施。在这里重点研究的是第三种手段:风险转移方式。
2 风险转移的常用方式
风险转移是指一些单位和个人为避免承担风险损失,有意识地将损失或与损失有关的财务后果转嫁给另外的单位或个人去承担。在风险转移方式中最常见的是工程保险和工程担保。工程建设是一个充满风险的领域,用市场机制转移风险,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投资效益。在工程上实行建设工程担保和保险,虽然从总体上看企业的投资会提高,但会从工程建设实施过程的更具保障得到补偿,从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为企业提供的发展环境中得到补偿,并且,担保和保险机制还发挥着企业生存发展的稳定剂作用。
3 工程保险制度
3.1工程保险概述
工程保险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英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面临着大规模的战后重建任务,在大规模重建的过程中,工程保险应运而生且得到了快速发展。以后,在国际金融组织向一些国家贷款时。为保证资金使用安全,工程保险成为贷款的必须条件,故工程保险在国际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美、日、德、法等国法律规定:凡公共工程必须投保工程险。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很多实行政府、银行、市场“三重强制”,即政府立法强制承包商必须有保险保障;银行对没有投保的项目不予贷款-竞标时,没有投保的承包商会被淘汰出局。承包商投保工程险已成为国际惯例,业主不会把一个项目交给没有投有关工程险种的承包商来负责建造。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要(FIDIC)将其列入施工合同条款后,工程保险制度在许多国家迅速发展起来。
,我国《保险法》第二条指出:“本法所称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
建筑工程保险是承包各类以土木建筑为主体的民用、工业用和公共事业用的工程在整个建筑期间因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的的物质损失,以及被保险人依法应承担的第三者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的民事损害赔偿责任。它以各种工程项目为主要承保对象,投保人通过购买相应的保险,将因参与工程建设而面临的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
3.2工程保险的作用
工程保险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主要表现在:第一,具有防范风险的保障作用。建筑工程项目规模较大,建设周期长,投资量巨大,与人们的生命和财产息息相关,社会影响大,潜伏在整个建设工程中的危险因素更多,建筑企业和业主担负的风险更大。第二,有利于对建筑工程风险的监管。在保险期内,保险管理机构要组织有关专家随着工程的进度对安垒和质量进行检查,要求有关当事人进行有效的控制,以避免或减少事故,并提供合理的防灾防损意见,有利于防止或减少事故的发生。第三,有利于降低处理事故纠纷的协调成本,建筑工程保险合同让可能发生事故的损失事先用合同的形式制定下来,事故处理就可以简单规范,避免无谓的纷争。
3.3我国发展工程保险的建议
(1)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建筑法》、《保险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建立完善的建筑工程保险制度给予法律制度保证。近年来,我国相继颁布了《保险法》、《建筑法》、《合同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为我国实行建筑工程保险制度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但是有关规定仍最薄弱,比如应把建筑工程一切险、安装工程一切险和相应的质量保险列入强制性险种,这不仅有利于工程保险市场的发展,更有利于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参考国际通用的“FIDIC”条款,依据工程施工合同。区分工程各关系方责任,明确保险要求,进一步建立完善的工程保险合同契约关系体系,为保险公司的成功介入并实现良性循环创造基本的前提条件。
(2)提高投保人的风险意识与相关利益人的合作意识。提高投保人的风险意识是工程保险。
推广的基础,有关部门应加强宣传力度,总结正面经验和反面教训,以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一种观念,即工程保险是关系到建设工程能否顺利进行的风险保障措施。此外,工程所有人和工程承包人均对建筑工程享有可保利益,都可以成为工程保险的投保人,保费负担应在承包合同约定列明。通常以主要风险的主要承担者作为投保人,风险的主要承担者的确定是根据承包方式的不同来区别的。
(3)保险公司的全方位技术准备。全面推行工程保险,保险公司需要认真深入研究切合实际的保险条款和保险方案,寻找最佳的风险管理方式和途径,为建工企业提供专家服务,并借助中介力量更经济地拓展市场。具体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①加强风险评估,确保良好的承保质量。
②提供风险管理技术服务。
③完善条款费率的设计,进行险种的优化创新。
4 工程担保制度
4.1工程担保概述
工程担保起源于美国,是转移工程风险的重要手段。工程担保是担保人向权利人保证,如果被担保人无法完成其与权利人签订的合同中规定的应由被担保人履行的承诺、债务或义务的话,则由担保人代为履约,或付出其他形式的补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为推行工程
担保制度提供了法律依据。该法规定的担保方式有五种,即保证、抵押、质押、留置和定金,其中用于工程担保的主要是保证和定金。承包商在投标和履行合同时一般要提交三种工程担保:投标保证担保、预付款担保和承包商履约担保。
投标保证担保是指投标单位在领取招标文件的同时,向招标人提供保证金,保证一旦中标即按招标文件的有关规定与招标人签订工程承包合同。未能按要求提供投标担保的,可视为不响应招标而取消投标资格。从国外通行的做法看来,投标保证金的数额一般为投标价的2%左右。
预付款担保是工程建设合同签订以后,业主给承包人一定比例的预付款,一般为合同金额的10%,但须由承包商的开户银行向业主出具预付款担保。目的在于保证承包商能够按合同规定进行施工,偿还业主已支付的全部预付金额。
承包商履约担保是保障承包商按照合同的约定履行义务所做的一种经济承诺方式。一旦承包商在施工过程中违约或因故无法完成合同,保证担保方可以向该承包商提供资金或其他形式的资助以便其有能力完成合同,也可以安排由新的承包商来接替原承包商以完成该项目。
4.2风险转移的两种常用方式的区别和联系
4.2.1承担的主体不同
《保险法*规定的工程保险人只能为保险公司,而工程担保人,可以为银行、保险公司或专业的工程担保公司。这有着根本的不同。
4.2.2风险方式不同
工程保险合同是在投保人和保险人之间签订的,风险转移给了保险人。而工程担保最终风险承担者仍是委托人自己。
4.2.3风险对象不同
工程保险面对多是天灾,即意外事件、自然灾害等。工程担保面对的是人祸,即人为的违约责任。
4.2.险选择不同
作为投保人,工程保险选择相对较小,只要投保人愿意,一般都可以被保险。工程担保则不同,它必须通过资信审查评估等手段选择有资格的委托人。
4.2.5风险责任不同
根据保险法的规定,保险人赔付后是不能向投保人迫偿的。而根据担保法的规定,委托人对保证人为其向权利人支付的任何赔偿,有返还给保证人的义务。
4.3工程担保的作用
工程担保的作用集中体现在规范市场行为、提高从业者素质上。目前,在我国工程建设市场上,市场主体履约意识薄弱,信誉观念淡薄,行为不规范。工程担保这个全新的经济手段,通过建立一种。守信者得到酬偿,失信者受到惩罚”的机制对建筑工程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4.4我国推进工程担保的建议
(1)对工程担保的立法应首先确定必须提供担保的工程项目,如政府投资工程、大型工程和重要的市政工程等。
(2)借鉴国外经验,对建立担保机构和市场准入做出规定,如参考美国经验组建担保公司和由政府部门,如财政部,保监会等组织对担保机构的信誉和资金实力进行审核,并开展年检进行动态管理。
(3)引人高比例、有条件的担保模式。我国的建筑担保制度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为避免走弯路,有必要借鉴美国和欧洲的成功经验和出现的教训,力争在工程担保制度建设初期即将高比例、有条件的担保模式引人工程担保制度建设中,使工程担保的业务发展形成良性循环,实实在在地保证合同的履行。
(4)加强担保行业监管和行业自律。担保业是建立工程担保制度的重要保障,但目前担保行业发展中暴露出的问题已不容忽视,必须予以规范。否则不仅会影响社会诚信体系的整体构建,更不利于担保业务推广,另外,应充分认识行业现状中的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不断提高行业的社会信誉,强化行业自律。同时制定行业发展规划,整合行业资源,成立一批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大型担保企业。
5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