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4 16:21:3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工程审计合理化建议,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参加岗位竞聘我是第一次,在此先谢谢诸位。
二、取得的工作业绩及创新历程
大专毕业至今,仔细算来已从事财经工作二十三年半,九年半干会计(包括会计主管四年),十四年干审计,从基层到机关,从财务转变为审计,从出纳开始,由普通会计、车间会计、主管会计到审计主审,因此,具有了较好的专业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特别是经历过长期专业实践之后,养成了严谨、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因此无论在哪个工作岗位,我认为我都是称职的,除了有你们大家的支持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我热爱财经工作,因为热爱,所以我很勤奋,对工作很投入,先后完成了许多项重要的专业技术工作,取得了不少业绩及创新。
1994年11月开始的慢慢十四年的审计工作,是我事业的黄金历程。先后完成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审计、财务收支审计、企业负责人离任、继任经济责任审计、各种专项审计等等二百多项,查处帐内、帐外各类违规、违纪资金达x位数之多(涉及企业机密,略),协助纪委查处各类案件数十起,提出审计建议及合理化建议五十余项, 多次配合其他部门工作,为sl公司挽回或避免经济损失数额巨大,取得了较高的经济利益。
1994年以来,我公司产品销售价格逐年提高,企业效益不断增长。辉煌的光环下,掩盖了驻外公司、三产实体及职工入股企业的资产其实是很烂的。我公司最多时有十个办事处,办事处又独自从事着驻外公司,每个分厂又有着1-5家不等的集体企业,同时又以职工入股形式成立了多家民营企业或股份合作制企业,而这些民营企业中又有公司参股的、集体企业参股的、其他单位参股的及全部由职工参股的多种类型,企业总数最多时近百家之多。因我是从驻外公司、三产实体单位走出来的,对这些企业复杂关系比较了解,因而这么多年来一直由我主审。
大家都知道,驻外公司主要从事销售我公司产品为主,在审计中发现部分驻外公司私自购买房产数笔,多次发现应收账款坏账数额巨大,其中有个别领导、业务人员及各种关系人员搞了乾坤大挪移,造成了资产流失,都及时向有关部门予以预警,并及时制定了驻外公司财务报销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和驻外公司企业内部控制等规章制度,及时建议公司通过债务重组、盘活资产、限制相关人员行为等措施,减少了资产的进一步流失。而各单位三产实体,则主要以承担主体单位检修、材料采购、运输服务、处理废旧物资等业务,在审计中查出了某些企业将主体资产通过各种途径不合理转移后,集体企业多以建立小金库等形式为职工发放节日物质、为主办单位领导提供方便之门,而股份合作制企业则以虚假材料发票、虚假工程结算款等方式套取资金帐外分红,个别单位每年分红甚至超过50%之多,累计分红金额相当巨大。根据这类情况,有针对性的提出合理化建议数项,使公司领导下定决心取缔这些企业。xx年至2011年,先后完成对上市及存续涉及公司人员参与的驻外公司、集体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的清理解散工作,收缴帐外资产数项,仅车辆就达几十部。以至在金融危机到来之前,有效避免了这些单位造成损失风险,稳定了职工信心。我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审计部的十四年,我为公司做出了较突出的贡献,成绩是巨大的。
一、医院内部审计的作用
1、内部审计可以预防医院投资决策的失误
投资决策是医院重大的经济活动,在大型设备的购置,基建投资方面,内部审计必不可少。审计人员应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对投资计划书及时出具审计意见。在如何降低工程造价、节约建设资金、创造最佳效益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避免盲目投资,减少决策失误。就医院经济合同而言,合同类型复杂,涉及知识面广,信息量大,涉及各方面的复杂关系。内部审计应根据对方资质及有关证件,依据法规及市场行情资料先行认证,在此基础上进行投资预测,提出建设性意见,防范医院投资决策所造成的失误,把好医院经济第一关。
2、内部审计有利于维护财经纪律
医院的会计核算要遵守《医院财务制度》及《医院会计制度》的规定,依照财经法规办事,不得擅自扩大开支范围和标准。内部审计可以通过自己的监督工作,查清各项支出是否符合国家财经纪律。发现并纠正存在的问题,督促医院各级管理人员及员工遵纪守法,严格执行制度规定,对医院各项经济业务进行客观的会计核算并及时真实地披露会计信息,保证财务报告的真实可靠性。
3、 内部审计有利于提高医院经济效益
医院加强内部管理,完善成本核算体系,需要强化内部审计。内部审计可以通过医院业务收入额、业务支出额、业务收支结余额等经济指标和业务量指标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关财务分析,找出经济效益高低的原因,向医院领导提出改进医院管理的合理化建议,为提高医院经济效益发挥积极作用。
二、当前医院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1、对内部审计工作认识不足,没有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
内部审计机构是单位内部设置的履行独立检查职能的部门,其任务是检查和评价单位的各种经济活动。内部审计对其所检查的活动要提出分析、评价、建议、咨询,其基础是具有独立性。没有独立的内审机构,内审工作就很难开展。目前有些医院设置了内部审计部门,却没有配备相应的审计人员;而有些医院配备了审计人员,却没有相应的独立审计机构,如有些单位将内审机构置于监察室之下,根本谈不上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究其原因:首先是领导干部对内部审计职能和作用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单位内部审计部门的设立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设置的,没有具体工作目标,甚至于将内部审计等同于纪检监察,职能和作用认识的错位,使设立独立的内审机构成为一件不能实现的事情。
2、人员的素质与内审要求不一致。
内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较好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专业技能,即当前的内审人员不仅要懂审计、财务知识,更掌握经济学其它方面的知识如市场学、管理学、金融学以及工程技术等等。但目前医院的内审人员大部分是由长期担任财会工作的人员转任或兼任,这些人员具有丰富的财会知识及经验,但对审计工作还没有足够的能力胜任,而且这支队伍也不稳定。对于审计人员自身来说,安于现状,不重视知识的更新和充实。这种情况,严重降低了内审工作的质量,也削弱了内审工作的力度。
3、制度不完善,导致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议难以执行。
现行国家颁布的关于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法制中,除卫生部的《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外》与社会审计和国家审计相比,国家没有对医院内部审计的具体准则和实施细则做出规定,这种法规的滞后性,导致医院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具体的审计工作时,显得无章可循,出具的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议没有法律的强制性,带有强烈的“人治”色彩,因此在执行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设的过程中,常常会遭遇到被执行部门的抵制,使审计意见和建议难以切实落到实处。
三、措施及建议
1、加强医院内部审计人员的思想建设,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内部审计工作者的头脑,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是做好内审工作的根本保证。内部审计工作要从行政型向服务型转轨,树立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努力克服以行政手段为主的思想观念和工作方式,尽快实现思想观念的转变,以适应内审工作发展的需要。
2、与医院领导达成共识,争取院领导重视作为审计人员,应该定期与院领导进行沟通,争取他们在人力、财力、物力上的支持。要使内部审计实现其职能,发挥应有的作用,领导重视是前提,健全独立的审计机构是保证。应建立健全专门的内审机构,配备具有各类专业知识的专职审计人员,提供专门的审计经费,使内审部门独立于各职能部门之外。内部审计一方面要有所作为,作出成绩,让领导和职工感受到内审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要多向领导请示汇报,争取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为做好内审工作打好基础,也为提高内审的权威性创造条件。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建议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1-0099-02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作为一种经济活动由来已久,随着社会化在生产的开展和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也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初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现代西方内部审计已不再仅仅局限于单位的财务和会计问题,其工作范围已经延伸到经济管理领域的各个方面。近年来,随着内部审计活动广泛深入地发展,现代内部审计的职能范围等一直处在演变之中,它推动了内部审计实务科学理性地向前发展。但在目前内部审计工作实践中,内部审计的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特别是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显得相对滞后,亟待我们寻找存在的问题,探索解决的对策。
1 目前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事业单位审计规范体系不完善,事业单位现行内部审计制度的立、改、废滞后于事业单位形势发展。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用制度规范审计行为,是内部审计业内追求的重要目标。目前,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主要执行依据是国家审计法规制定的规章制度和审计协会制定的内部审计准则等,各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部门在实践中探索出许多有益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应形成规章制度。另外,审计制度要有前瞻性、保持稳定性,但也要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及时予以修订或补充,因其针对建设期间的项目管理带有局限性,已不适应现在及未来的工程相关审计实务的需要,所以,有必要对此类审计制度进行梳理、修订,保留成功经验部分、去除不适用内容、增加审计管理新理念。及时对现行内部审计制度进行修订、增补的工作应引起内部审计部门的重视。
(2)事业单位内审机构设置随意性较大,审计业务管理无统一规范。内部审计规范是内部审计工作中应当遵守的行为规则,也是内部审计质量的衡量标准。事业单位应制定并实施统一的审计业务规范,并按照规范的规定标准评价和判断审计人员的审计行为,实现审计目标;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应当遵循内部审计规范的要求开展工作。从各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情况来看,与国家法规的规定差距较大,内审在单位内部的地位也普遍不高,权威性不大,加上内审只有建议权,无处置权,在领导不是十分重视和支持的情况下,内部审计只能流于形式。
(3)内审机构隶属关系不明确。调查发现,在内部审计的领导体制上,大部分事业单位主管内部审计工作的领导不是单位的法人或最高领导机构,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内部审计的深度和客观性。按照《国际注册内部审计职责规范》要求,内部审计机构分别要从业务上职责权限、行政上职责权限分别隶属于不同委托主体。从委托理论角度分析,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构作为独立办公部门,直接对事业单位法人负责。而目前国家审计机关和上级主管部门内部审计机构的指导和检查力度也相对不足,不利于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和发展。
2 规范及完善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合理化建议
(1)加强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审计职能作用,促进内审规范化建设。内部审计机构在制定本单位的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制度时,可以参照国家审计署所制定的《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结合本单位的具体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合实际的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制度,为运用制度控制方法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做好基础工作。
(2)明确界定内部审计机构在事业中治理位置。确定纪委、监察处、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责分配、工作隶属部门。业务内容主要包括事业单位内审工作计划审批、审计业务范围、审计报告审核等具体审计工作事项;行政内容主要包括内审人员配备、内审人员选拔考核、内审人员后续教育等。业务、行政上职责分别由监察、纪委进行分管。通过将审计工作内容和审计人员自身利益分属不同部门负责,尽可能保证审计工作独立、客观、公正,保障了内审人员切身利益。
(3)内部审计要独立履行其职能,实现其目标,必须充分实现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保持独立性是国际内部审计行业的一贯要求,它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以及维护内部审计结论的公正性和客观性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内部审计的目标:一是查错纠弊;二是帮助管理者更好地履行职责;三是增加价值和提高经济效率,实现经营目标。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能是经济监督和经济评价,通过监督和评价活动,在为经济单位增加价值和提高经济效率、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中,发挥着内部制约、防护、评价、参谋等建设性作用。内部审计要实现其目标和职能,发挥其作用,主要通过一系列的审计活动来体现。这就涉及内部审计独立性的问题。因此,发挥内部审计作用,实现内部审计职能,离不开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4)运用自查互查质量方法提高内部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审计质量管理是指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为使审计过程、审计行为、审计结果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而采取计划、制约、检查、分析和反馈等措施以提高工作质量的活动。不论是全面质量管理,还是项目的全过程质量控制,考核、检查的都是审计准则和规范的落实。内部审计小组可以运用自查法、互查法、质量法提高内审质量。自查法,就是审计人员分别根据自己所担负的审计任务,对自己所进行的审计工作进行追溯性检查,以检验审计结果质量的方法;互查法,是指由审计组中担负不同审计任务的审计人员相互之间对审计业务过程进行追溯性检查,以检验审计结果质量的方法。在实际审计工作中,应努力避免使自查、互查审计质量的行为流于形式。特别需注意的是,在自查中审计人员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复查,受习惯性思维和惯性的影响可能使自查流于形式。互查法虽有助于克服上述局限,但也可能存在审计人员碍于情面,使复查难以深入;或因审计人员不熟悉情况,影响工作效率等弊端。
(5)实现审计现代化,推行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计算机辅助审计是指审计人员利用计算机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审查,以确定其处理和控制功能是否可行,该技术是实现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审计的主要手段。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运用既提高了审计的正确性和准确性,也使审计人员从冗长乏味的计算工作中解放出来,有助于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降低审计成本;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使用可帮助审计人员扩展审计的范围,扩展至其他媒介;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具有相当大的机动灵活性。可见,计算机在一位审计人员的控制下就能对会计事项进行全面、迅速、经济、有效的分析。
参考文献:
关键词:建设项目;工程造价;控制
前言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工程建设项目在全国各地纷纷上马。这其中,国有资金投资建设的工程项目占据相当大的比重,而往往这类项目的资金投入规模都是巨大的,那么如何在这些大投入的工程项目上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工程造价进行合理控制是其中的关键。本文结合工程项目对国有资金投资项目工程造价管理的有效措施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分析,以供探讨。
一、工程概况
某综合办公中心工程,项目资金来源全部为国有资金,占地面积约410亩,项目总投资约25亿元,分两个标段,其中一标段建筑面积约19万平方米,建筑高度约218米,地下两层,地上四十二层,二标段建筑面积11.8万平方米,主楼建筑高度约122米,地下两层,地上二十九层,工程涉及桩基、土建、钢构、水电、消防、暖通、智能化、装饰、市政、园林绿化等多个专业。
工程管理模式是建设单位成立项目建设指挥部,管理人员是以各部门抽调为主。为了加强工程造价管理的力量,建设单位聘请专业造价咨询机构担任投资监理,为项目建设指挥部提供全过程造价咨询和投资监督服务,并由建设单位审计部门负责管理。
二、造价管理的有效措施
该项目是建设和使用单位合为一体的,并且建设资金全部是自有资金,因此不存在保值增值、还本付息等资金压力。正是因为如此,合理控制工程建设成本就变得更为重要。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建设单位在工程各个环节都加强了工程造价管理力度,采取多项有效措施。
1、招投标阶段
这个阶段是工程建设中的关键环节,这个阶段有两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编制招标文件和开、评标。一份严谨的招标文件和公平、合理的开、评标过程是找到一家实力强劲、信誉良好、报价合理的施工单位的必要条件。编制招标文件过程中,建设单位委托专业招标机构编制招标文件,并邀请设计、工程监理、投资监理、财务、法律等专家,从技术、造价、法律等各方面对招标文件推敲、修改,保证各项条款合法、合理、严谨。编制工程量清单和招标控制价时,建设单位采取同时委托招标和投资监理背靠背编制、面对面核对的方式,大大提高工程量清单和招标控制价的正确率。开、评标过程中,建设单位委派监察部门监督整个过程,最大限度地避免违法、违规的舞弊行为,确保开、评标过程公平、合理。
2、合同管理
施工合同是工程质量、进度、费用控制的重要依据,公平、合理的合同条款是工程能够顺利实施的有效保证。建设单位在签订合同前,将咨询工程管理、法务、审计监理、财务等的意见,保证合同既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又与招标投标过程中的要约和承诺保持一致,同时又适用于工程实际。其中与造价相关的条款的制定更是充分考虑市场因素,公平合理地划分双方应承担的风险。比如对人工、主材等价格波动较大的工程要素设定合理的风险分摊比例,在保障业益的同时,兼顾承包人的权益。合同执行过程中,加强合同管理是合理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手段。由投资监理对合同履约情况进行跟踪检查,有效预防纠纷的发生,减少施工索赔。
3、施工阶段
在这一阶段建设单位借助投资监理的专业力量,建立工程造价预警机制和监督机制,对工程造价进行合理控制。其中工程造价预警机制主要有三项措施:
(1)投标价格清标分析。在确定中标人并签订施工合同后,对承包人投标报价的综合单价进行分析,并与招标控制价进行对比,找出综合单价异常的分部分项工程予以重点关注,在施工过程中尽可能避免对这部分工程实施变更,防止承包人利用不平衡报价等手段达到低价中标、高价结算的目的。
(2)工程变更严格控制。工程变更主要分为三种:因弥补设计缺陷而产生的设计变更、业主调整使用功能而产生的变更、施工方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其中后两者属于“可变可不变”的变更内容,要重点关注、严格控制。对于调整使用功能而产生的变更,建设单位以节约工程投资为宗旨,对调整的必要性进行技术性分析,同时估算变更产生的费用,进行经济性分析。对于施工方提出的合理化建议,要分析是否对工程质量、施工进程等有利,还是仅为了施工方节约施工成本或是增加利润。目前存在一种现象:施工方在对设计缺陷提出修改建议时,会夹杂部分所谓的“合理化”建议。比如在施工图纸会审时,施工方会对设计图纸中存在的设计缺陷提出修改建议,同时夹杂部分所谓的“合理化”建议,其实是对其投标报价中过分低价的项目要求变更,期望业主同意变更后能弥补损失或是获得更多的利润。对于这种现象,建设单位先组织设计、工程监理、投资监理进行技术性、经济性的论证,分析是否能提高业主的利益,而后根据论证结果决定是否实施变更。做到不必要的变更坚决不实施,必要的变更实施后确保经济实用。
(3)无价材料市场调研。对于工程中出现的无价材料,建设单位在施工方提出价格及品牌签证前,先进行市场调研或是利用投资监理的材料价格信息库,充分了解市场行情,避免在签证时被施工方牵着鼻子走。
工程造价监督机制主要有三项措施:
(1)工程款支付情况监督。由工程监理、投资监理对施工方申报的工程进度款进行多级复核,避免工程款超前支付。
(2)工程款专款专用情况监督。在合同中要求施工方设立工程款专用账户,由建设单位财务部门实施监督,不定期检查施工方的工程款专款专用情况,避免工程资金被挪用。
(3)隐蔽工程等施工情况监督。对于隐蔽工程的施工情况,除了工程监理的日常巡查和质量验收外,投资监理还对部分重点部位的隐蔽工程随机抽查施工质量,有效地避免发生偷工减料等现象。
三、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
1、投资决策阶段
就目前而言,这一阶段的投资研究和论证工作还不够详细,决策不够慎重,这样给后续管理带来不利影响。应该紧紧围绕必要性和可行性两个方面,切实做好可行性研究,对项目决策要从技术上和经济上进行充分的调查、分析和论证。
2、设计阶段
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可以达到70%以上。目前的工程设计主要存在两大问题:一是设计概算超投资估算,施工图预算超设计概算;二是设计质量不高、深度不够,使得施工过程中设计变更增多,增加了大量不必要的工程费用。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三:其一是没有严格实行限额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工程造价和设计人员的联系不够,甚至脱节,设计时缺少对投资的分析比较;其二是缺少激励机制和责任机制,对于优化设计没有激励措施,对于设计缺陷不用承担责任,从而影响了设计质量;其三合理的设计工期被严重压缩,设计工作往往是加班加点,各项审查程序不断简化,甚至于很多设计工作是“边施工边设计”。
3、施工阶段
在这一阶段,项目决策层和工程管理者对造价控制的重视程度还不够,过分强调工程质量和进度,往往为了达到质量或进度目的而简单地牺牲造价,并不是积极地寻找质量、进度和造价的平衡点。
结束语
关键词:高校 建设工程 跟踪审计 项目管理
引言
从上个世纪末至今,高等学校的扩张导致各学校新校区建设大规模展开,数以亿计的资金被投入到各项百年工程中。虽然教育部早在1997年就制定了《教育系统基建、修缮工程项目审计实施办法》,但主要形式仅局限于以概、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和竣工结算审计为主的事后审计。2001年之后,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才最初在江苏省南京等市试行,再逐步推广至全国各地。
目前全过程跟踪审计在实务中被称为“全过程造价控制”,涉及从投资意向到投资终结的全过程,所以这种审计形式对改善工程管理、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造价有明显的效果。从概念上看,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有完全掌控工程造价的能力,但在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笔者将结合自身工作经验,从高等学校内部管理的角度,对全过程跟踪审计重点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对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定位和职能的认识存在误区
在《教育部关于加强和规范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审计的意见》(教财[2007]29号)文件中强调“各部门、各单位开展建设项目全过程审计,由内部审计机构或内部审计机构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实施。”所以这里所讲的跟踪审计本质上是一种内部审计。在国内高等学校中,内部审计职能重在监督,特别是在与纪检监察合署办公的情况下,对很多经济活动具有否决权,这是内部审计由“监督主导型”向“服务主导型”转变的最大障碍。这种审计理念会使审计与被审计双方关系很不正常,从而忽视了服务目的。跟踪审计既然参与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各个环节,主要职能则是提供咨询,为决策提供支持,但不应参与决策。跟踪审计应通过对项目内控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的检查,评价资源的利用程度,化解管理风险,改善管理环境,以帮助建立完善的项目管理体系为目标,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将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避免造成不良后果,从而直接提高被审计项目的效益性。
二、全过程跟踪审计在建设工程项目立项与设计环节的缺失
建设工程项目大体分为策划和立项、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招投标和合同签订、工程实施、竣工验收和总结评价几个阶段。全过程跟踪审计都应参与其中,针对工程项目的每个阶段提出合理化建议。但笔者在调查中了解到,高校内部的建设工程跟踪审计大多从签订合同阶段开始至工程竣工结算结束,并没有参与项目立项和设计环节,而这两个环节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占70%以上。这无形中将全过程跟踪审计降格为对项目立项和设计的事后审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对跟踪审计职能理解的不充分。
公办高校的重大建设工程立项往往受政策、教育主管部门、地方建设主管部门的影响,审计参与空间受限,但工程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阶段,审计环节不可缺失。设计审核的重点在于根据项目的功能要求及生命周期,与类似工程项目相比较,测算指标是否在投资控制范围内。同时,对设计提出优化建议,合理利用有限的建设资金,提高项目投资效益。在审计过程中应重点关注主要建设材料是否有可满足使用要求但价格更低的替代品;各类管道的走向是否合理,以缩短管道的总长度;精装修的标准是否可以降低;关键性设计的施工难度是否在合理范围内等。笔者在实践中就遇到问题在设计审查时没有提出而导致损失的例子:某高校教学楼的标志性外观设计为一组倾斜的砼柱,体积庞大。在施工过程中受限于施工队伍的技术条件,其中的关键部分无法浇注完成,最后只能由设计方变更设计方案,给校方带来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延误了工期。
三、招投标及合同签订阶段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招投标形式是目前高等学校选定建设工程施工方的主要形式。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招投标主要分为市场公开招标和单位内部招标。市场公开招标一般由专业的事务所或政府招标办和组织实施,由相关方面的专家参与评标过程,比较能保证真实、合法、合规性。所以审计应重点关注单位内部组织的招投标。
高等学校虽然知识资源丰富,不乏工程建设领域的专家、学者,并且职能部门制订了相关的内部规章制度,但仍然面临一些问题。首先,实践经验不足,尤其是市场经验。市场中能满足建设需求的企业以及它们的竞争关系;材料和设备的生产标准,合理价格;特定企业经营模式和资金流动情况等等。招标组织者和评委如果没有丰富的市场经验,就很难把握这些问题。其次,高校内部大多是纪检监察、审计合署办公。纪检审部门人员虽全程参与招标过程,但会忽略审计职能的发挥,监督最终都会流于形式。
为解决上述问题,内部审计机构应聘请经验丰富的外部审计人员实施招投标审计。在招标准备阶段重点审查招标形式的确定,是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还是单一来源采购;审查标段的划分、工程量清单和预算造价的编审是否合理。在评标阶段审查投标单位资质的真实性;审查设备、材料单价的合理性和规格是否明确并符合标书要求;评价投标方要求的付款方式是否合理和对建设单位资金周转的影响;评价不平衡报价中个别单价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
2、合同是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和实施的重要依据。订立清楚明晰的合同条款,对于规避风险,促进项目顺利进行,有着重要的意义。高校对自行招标的项目往往由内部人员撰写合同。针对此类情况,审计应重点关注合同类型的选择是否合理,应该采用总价合同、单价合同还是成本加酬金的合同形式;审查各专业的施工范围是否明确界定;审查合同中是否有变更处理的相关条款;审查付款方式是否和投标文件一致;审查是否明确了结算办理的时间和资料的完整,以提高竣工结算审计的时效性。针对施工放结算编制的高估冒算问题,合同中最好能约定在不同审减率下,审计费用由施工方支付的比例,这样可以促使施工方按规范报送结算。
四、项目施工阶段审计和竣工结算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项目施工阶段的审计和竣工结算审计是全过程跟踪审计中发展比较成熟的阶段,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项目施工阶段的审计对审计人员的要求是常驻现场,但在实践中受限于人力成本,外聘审计人员要么不能常驻现场,要么是常驻现场的不能满足不同专业需求。因此跟踪审计的委托合同中应明确要求审计人员常驻现场,或根据工程要求约定进驻现场的时间或频率,如一周几天,不同专业的审计人员何时进场等。
2、施工方往往采取低价中标,在施工过程中要求变更增加工程量来赚取超额利润,所以施工阶段审计的重点是工程变更及签证的审核。该阶段审计除了关注变更的必要性,变更签证的及时性、完整性,以及变更是否真实发生外,还应关注因某项变更引起的其他变更,这种情况往往会造成连锁反应,控制难度较大。在实践中,有的高校会聘请专业教师作为单位工程或分部工程的负责人。专业教师虽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但缺乏工程管理的实践经验,并且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缺乏全局观念。在这种情况下审计人员更应投入较大精力,充分利用自始至终参与工程项目的经验优势,为变更提供合理化建议。
3、工程竣工验收后即进入结算审计阶段。该阶段除了关注送审资料的完整性外,审计人员还应保持独立性原则,客观、真实的完成审计。跟踪审计人员虽是建设单位委托,在审计过程中多为业主考虑也是常情,但如果违背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会为后续工作带来诸多问题。在实践中就遇到一例:大型工程结算编制很难做到无一遗漏,项目经理对工程造价的控制也是通盘考虑,一般只要达到利润目标就行。跟踪审计人员在结算审核时只顾核减,该增加的没有核增,项目经理也签字认可了审定单。在建设单位聘请另一家事务所复核时继续核减,就出现了扯皮现象。
五、对全过程跟踪审计的控制
全过程跟踪审计的特点是实施周期长、任务重、涉及面广、审计成本高昂。审计人员长期与施工方、校内工程管理人员接触,如果约束不足,容易滋生腐败现象,审计目的难以实现。在实践中,多数政府文件规定跟踪审计费用以建安工程造价为基数乘以一定比率收取,这就造成审计越卖力,审计费越少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有两种解决办法:一是灵活变更收费方式,采取审减额越多,控制越有效,审计收费越高的形式,这样能激励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二是引入复核机制,在跟踪审计结束后,聘请另一家事务所对工程造价进行复审,约定以复审的核减率为标准,结算跟踪审计费用。
六、 结语
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实务中取得了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随着研究和实践的深入,会产生更多问题。只有及时关注这些问题,并合理解决,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才能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 黄伟, 刘晓芳, 杨柳. 高校基建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重点探讨[J]. 高等建筑教育. 2000,(05)
[2] 容仕坚. 浅谈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重点与难点[J]. 科技资讯. 2010,(19)
关键词变更 控制 管理
工程变更是工程建设中困扰投资控制的关键问题。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我们经常遇到比如来自业主,来自设计方对设计要进行变更的要求,当设计变更后,发现投资超标,施工成本增大才真正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要求重新核实,而结果却有点为时已晚。
一、工程变更的产生原因与意义
工程变更是指对合同中的工作内容作出修改,或者追加或取消某一项工作。由于工程项目前期工作的条件限制,在实施中往往会出现某些实际情况与原设计文件不符以及发现原设计的错误、遗漏或因其他客观因素而改变原设计方案、结构、数量或调整原合同中的工作内容,这就产生了工程变更。只要在工程实施中有前述情况发生,工程建设相关各方中的任何一方(包括业主、监理工程师、承包商、设计方)均可据此提出工程变更。
在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发生工程变更是相当普遍的。工程变更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来自业主对工程项目部分功能、用途、规模、标准的调整;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或哪方提出的,工程变更一旦发生,对工程的施工进度、质量、成本控制以及各方关系的协调都会带来一定的影响。、当前评估工程变更投资变化的问题和困难
二、工程变更时对于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
工程造价是企业盈利的核心,当工程变更后,管理和控制好工程造价的工作也是企业必须要重视的问题。工程变更实施后,承包单位按施工合同文件规定的程序提出变更工程价报告;造价工程师按照标书合同中有关规定审批;变更价款确定后作为结算依据。在审查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分清责任,分别计算费用。由于施工不当或施工错误造成的,与正常程序相同,但监理工程师应注明原因,此变更费用不予处理,由施工单位自负,若对质量、工期、投资效益造成影响的还应进行反索赔;由设计部门错误或缺陷造成的变更费用,以及采取的补救措施,如返修、加固、拆除所发生的费用,由监理单位协助业主与设计单位协商是否索赔。
2、工程变更应视为原施工图纸的一部分内容;所发生的费用计算应保持一致,并根据合同手段按当地有关政策进行费用调整。
3、变更削减的内容。也应按程序办理费用削减,若施工单位拖延,监理单位可督促其执行或采取措施直接发出削减费用估算单。
4、合理化建议的办理、奖励、提成另按有关规定办理。
5、工程变更造成的工期延误或延期,则由监理工程师按有关规定办理。
6、承包人自身原因导致的工程变更,承包人无权要求追加合同价款。凡是没有经过总监理工程师认证并签发的工程变更一律无效;若经过总监理工程师口头同意,事后应按有关规定及时补办工程变更手续。
三、如何加强工程变更的控制和管理
1、认真会审图纸积极提出修改意见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必须按图施工。由于图纸是由设计单位按照用户要求和项目所在地的自然地理和环境条件设计的,对施工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可能欠考虑。因此施工单位在满足用户要求和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积极提出有科学依据的合理化建议,既有利于加快工程速度、保证工程质量和方便施工,又降低资源消耗,在取得用户和设计单位同意后修改设计图纸,同时办理变更工程量的签证。会审时对于结构复杂、施工难度大的项目更要加倍认真。
2、加强施工阶段管理
首先,应重视工程施工前的图纸会审,通过会审使图纸更加明确完善,尽量把许多图纸的未尽事宜在未施工前得以解决,避免在施工中发现图纸问题而增加变更追加投资。其次,根据现行有关规定,为了有效控制工程成本,无论任何一方提出的工程变更均需由监理工程师加以确认并签发变更指令。再次,要严格控制施工条件变更,施工条件的变更往往很复杂,需要特别重视,否则会引起较大索赔发生。第四,分清签证权限,加强施工变更签证的审计管理。签证必须由谁来签认,谁签认才有效,什么样的形式才有效等事项必须在施工合同审计时予以明确,对单张签证的权力限制和对累积签证价款的总量达到一定限额的限制都应在合同条款中予以明确。
3、加强合同管理
企业管理涉及许多方面,但主要是围绕产、供、销三个环节,而这三个环节都是由合同来连接的。合同管理混乱,势必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可以说,没有规范有序的合同行为,企业就没有效益可言。因而,签订合同势在必然。同时也要重视施工合同的审计,为竣工结算打好基础。
4、监理和承包人均应建立专门统计的组织机构,监理办要设立统计专业工程师,承包人设立专业统计员。业主应解放思想,在承包合同对承包人提出要求,在监理合同上增加统计人员编制和费用,包括建立管理网络的费用。
【关键词】工程造价 基础薄弱 政策影响 工程设计 项目决策 审计环节
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业的进步,在市场经济开放的今天,工程建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如何确定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这也是业主和企业非常关心的话题。合理有效地控制造价,对整体建设投资管理都至关重要。建筑市场的竞争可以归结为了工程造价的竞争,建筑企业要做的就是要控制和把握好合理的工程造价,又能保证工程的正常进行,注重对其成本的管理,焙茏⒅仄淠诎装。合理的工程造价可以让建筑商以最低的成本获取最大的利益,使企业在白热化的竞争中主动出击,胜券在握。
一、工程造价管理的现状及问题罗列
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迅猛,建筑工程造价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问题依然不少,大多数工程项目,投资较大,环节较多,竣工时,往往在造价方面成了软肋,超出预期很多,使业主处在两难的境地。可以说工程造价管理直接关系到施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工程造价管理的目标就是利用科学管理的方法,科学地确定造价和合理地控制造价,以提高建筑安装施工企业的经营效果。
经常出现的问题有:
1.基础工作薄弱。主要表现在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估算有指标还不能满足工作需要,对编制初步设计总概算时所需的概算定额和指标,各有关部门有所规定,但其来源不畅通,对民用建筑的概算指标缺少地方有关的具体规定;设备材料价格信息系统不够健全,还不能定期发表材料价格指数,难以指导工程造价的预测和调整。
2.政策环境影响严重。市场经济的特点是一般由价格机制来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而不是政府直接决定价格。政府职能应该更多地是通过宏观经济政策,引导投资、生产等经济行为。然而在经济体制的变革时期,为更快的建立起新的经济运行机制,政府政策性调整对工程投资控制影响大,随着投资体制、财税体制、金融体制、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进行,价格(包括投资品价格) 变动超出了市场决定价格情况下正常变动幅度和范围,也超出了工程造价增长预留费中估计的增长幅度。
3.工程项目处主动控制意识不强。主要表现是对建筑工程项目事前主动控制小,事后被动控制多,重竣工结算,轻施工图预算;重大中型项目设计概算,轻一般小项目设计概算,有的建设项目既不编制,也不上报审批。对施工图预算缺乏审定方案和报批程序,削弱了工程造价承上启下的作用,并直接带来施工图预算与竣工结算之间相互脱节,给工程造价超投资提供了条件。
二、工程造价管理控制的实施建议
1.加强工程设计环节的控制 建筑的“龙头”是设计,把设计抓好,以最少投入实现最大产出、最高效益,至关重要。拟建工程在建设过程中能否保证进度、保证质量和节约投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与设计。因而,首先要加强对设计单位设计图纸质量的外部监督与审查。充分发挥施工图审查单位的职能作用;其次要规范设计概算办法,确立设计概算须经过工程标准定额造价管理站和建行等全面审定,以确定的投资限额作为取费基数,这样可去除人为扩大设计规模与误算的费用;要制订“限额设计”标准。限额设计是工程建设过程中行之有效的控制方法,也是控制投资规模的有效措施之。因此,尽快组织有关部门,按建筑的不同类型和规模,制订出适宜的限额设计标准十分有必要。
2.要提高设计人员设计水平。工程设计人员应努力做到方案设计经济合理化,减少失误,尽量将设计核定减小。要加强设计变更管理,对工程造价有影响的设计变更要先核算,后变更,对人为造成的增加投资的变更应追究变更设计人员的责任;要努力推进“四新”成果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提高产业的科技含量,提高工程的综合效益。
3.强化项目决策阶段的控制 建设项目决策是选择和决定投资方案的过程,这一过程非常重要,要及时对不同的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建筑工程预算造价的确定与控制 建筑工程预算价格的确定和控制是基本建设管理的重要内容。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是由施工图预算控制工程造价。为了有效地控制工程预算造价,使之接近实际的价格,最大限度地减低“三超”现象,按照“遵守原则、打足需要、顾及风险、考虑动态”的原则审定工程概算是十分必要的。打足需要、贴近实际,就是不留缺口、实事求是地确定建筑工程的概、预算。对建筑工程预算实行动态控制。其一方面根据工程的施工时间及工期长短考虑,打足材料、设备、人工费、国家有关基建政策的调整等涨价因素以及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不可预测(设计变更、施工签证等)的费用;另一方面,必须严格审核、检查工程概、预算,确保其切实可行。在施工阶段,甲方、乙方及设计单位共同对工程质量、施工工期,工程造价进行始终如一的严格监控,把工程造价控制在许可的范围内。
4.充分发挥定额的指导作用。实行“量价分离”的管理方式,即:以工程基础定额和相应的工程量计算规则确定的建筑物实物耗量(工程量清单)套用合理的市场材料、劳务价格对建筑造价计价的方式代替计划性预算价格定额的计价方式。这有利于市场竞争机制的发挥,逐步向国际惯例靠拢。但就目前的市场经济情况来看,实现“量价分离”的计划方式不能一步到位,计价定额还不能取消,必须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一是现行的预算定额是目前建筑价格形成的基础,为市场价格的形成提供了一个标准线(市场价格可以在这个标准线上浮动形成),为我们确定工程造价提供了可以依靠的标准;二是保护了建设单位(甲方)、施工单位(乙方)双方的合法权益;约束和防止了市场价格自由无边,甲方强行压价和乙方高估冒算的不正当市场行为,使建筑造价能合理定价。三是计价定额是编制、审核工程概、预算依据,也是确定建设方案和投资规模的依据。综上所述,只有依据现行定额,发挥定额的指导作用,才能有效的控制建筑工程投资。
5.在工程设计和建设程序方面严格按基本办事。长期以来,我国的建设项目虽然按程序办事,但普遍忽视了项目建设前期阶段的重要,造价控制的重点放在项目建设的后期阶段上,因此常出现投资超限、资金缺口大的现象。有些项目甚至未按基本建设程序办事,项目决策缺乏依据,投资无计划,增加了财政负担。由此可见,建设项目的程序化是合理确定造价的基本前提。同时还应将造价控制重点转移到项目建设的前期阶段上来。这就要求我们更新观念,重新认识,摸索出一套完整的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的方法。
根据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安排,人大财经工委组织市政府法制办、市财政局、部分市人大代表组成的执法检查组,于5月14日—5月22日就全市贯彻实施《审计法》情况,到市审计局、财政局、民政局、教育局等单位进行了检查。检查组先后取了审计局和上述被检单位的工作汇报,并抽查了部分审计档案。现将有关检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贯彻实施《审计法》取得的主要成绩
近年来,市政府及审计主管部门认真贯彻执行审计法,依法开展审计工作,对规范会计核算,维护财政经济秩序,促进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审计法宣传活动,提高了全社会的审计法律意识。为扩大审计工作的影响,让更多的人了解审计工作,市政府及审计部门在审计法的宣传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一是在电视台开辟了《审计法》的宣传专栏,播放了市政府市长发表的电视讲话及《审计法》全文,并在市区各主要街道张挂宣传标语横幅。二是成立了专门的业务辅导组,组织各单位财务、内审人员进行认真学习培训,以会代训班参加学习培训人员达300多人。三是充分利用审计进点会,向被审计单位负责人、财会人员宣传审计法律知识。四是邀请有关领导和职能部门负责人召开审计工作会议,争取主管领导和职能部门的支持。通过多层次的宣传,有力地推动了审计法贯彻实施。
2、认真履行工作职责,较好地完成了审计工作任务。近两年来,市审计局较好履行了法律规定的职责,对依法应该审计的事项都有计划地进行审计,审计监督覆盖面越来越大。依法按规定开展了市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开展了对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四个基层信用社等金融单位的审计;开展了对我市住房公积金、民政救灾款物、疾病控制体系建设等专项资金的审计;开展了107国道改造工程、三湾工业园前期投资、团湾水库工程、水利局防汛大楼、通乡公路建设等基本建设项目投资的审计;开展了经济责任审计,先后对85个单位的主要领导进行了任中或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据统计,*5年完成审计项目56个,*6年完成审计项目58个。
3、审计工作成果显著,依法查处了部分单位财务收支方面的违纪违规行为。通过查看审计档案,我市在财政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①市财政违规列收列支的数额大,财政周转资金难收回,市、乡两级隐形赤字负债多;②侵占、挤占、挪用专项资金情况多,数额大;③自立项目收费多,数额较大;④收入不入帐,私设“小金库”的现象依然存在;⑤超标准列支业务招待费等。对查出的这些问题,审计机关基本上作了处理。据统计,*6年共完成审计项目58个,查出违纪违规金额3290万元,责成追回被挤占挪用专项资金1167万元,处理上缴财政88万元,提出合理化建议142条,向纪检、监察、检察移送6起。*5年共完成审计项目56个,共查出违纪违规金额4000万元,责成追回被挤占挪用专项资金1355万元,处理应上缴财政76万元,提出合理化建议42条,向纪检、监察、司法机关移送3起。同时,市审计局还将审计情况及时向市人民政府、市人大常委会报告,为政府宏观调控,为人大加强对财经工作的监督提供了参谋决策依据,从而对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维护财政经济秩序,促进我市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4、审计法规定的审计程序得到了较好的落实,审计工作逐步步入规范化轨道。市审计部门为规范审计工作,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先后制订了《现场审计工作纪律》、《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准则》、《审计组廉政责任的若干规定》等制度,并得到了较好的执行。审计工作能严格按法定程序办事,审计通知书、审计报告、审计意见书、审计决定等文书均严格按法定要求送达和报送有关单位和领导。审计档案管理规范,档案资料收集比较齐全。审计人员能够严格执法,对查出的违纪违规财政财务收支行为,均依法作出相应的处理与处罚,并注意督促被审计单位落实执行审计决定。近年来所有被审计单位没有对审计局执法提出过行政复议。
二、存在的问题
(一)审计执法力度不够大。一是审计层面不够宽。审计局在审计项目安排上存在人为选择,审计层面较窄,因受重收缴、轻监督的利益驱动,对有处罚承受能力的执收部门和经济部门审计较为频繁,甚至“年年审的现地方”,而对权力部门和经济状况差的事业单位和亏损、破产企业,则从没审计过,使一些违纪违规单位得不到及时查处。二是处罚力度不到位。一方面对查出的违纪金额,没有按政策和法规进行处罚,大多数处罚都是协商处罚。例如*5年至*6年共查出违纪金额7290万元,而收缴市财政的只有164万元。另一方面对大要案查处不力,对发现的一些严重违纪线索查得不深不透。三是执法手段不强硬。在违纪问题处理和收缴罚款上,很少使用“向社会通报审计结果、通报批评、给予警告、冻结存款、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等审计应有的处罚手段,使处罚对象认为违纪罚点钱就完事了,影响了审计权威性。如市教育局违规收费的问题,是年年查、年年有,难以得到有效的遏制。
(二)审计监督质量不够高。首先,审计结果不够客观。一些审计报告结论不够真实准确,甚至不是客观公正、实事求是。调查反映,审计人员在被审单位查出的部分违纪问题和金额,没有在审计报告中反映出来,审计执法带有人情味出现偏差。其次,审议建议不够恰当。一些审计报告质量不高,分析问题不够深透和准确,所提建议套话、空话多,没有实质内容和可操作性。再次是为政府经济工作参谋不力。目前我市审计机关依然是“就审计论审计”的思想框框,没有更多的了解经济活动的过程,分析决策的背景,从机制、体制和制度上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及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导致审计作用发挥得不够充分。
(三)审计工作人员和经费不足。市审计局现有干部职工22人,内设股室7个,其中行政领导8人,有的股室仅有一个人。为完成法律规定的经常性审计项目和上级安排的各项审计任务,审计人员经常加班加点。审计质量有时就得不到保证,如有的审计笔录和审计文书上存在草率涂改的现象。由于没有学习时间,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难以提高,目前,审计机关能熟练掌握计算机审计的业务人员不多,以至对那些使用电脑管理财务收支单位的审计难以开展。同时人员和经费不足,已严重影响了审计执法的广度、深度和力度,有的审计项目反停留在查帐这个层面上,只触及皮毛,未触及实质,难以发现大要案线。致使审计监督等同于一般的经济检查。
三、几点建议
(一)要提高审计监督水平。要充分发挥审计监督职能作用,全方位、高质量地做好审计监督工作。一是要把重点审计和全面审计结合起来。要围绕经济工作中心,切实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资金的审计监督,抓住带有全局性影响的热点敏感问题不放,突出对财政收支、专项资金、重大投资项目和金融机构及国有民营企业的审计。同时,要把所有使用国家资金、占用国有资产的单位纳入审计工作的视野,拓展面上审计,消除审计死角,规范经济秩序,遏制违纪违法和腐败行为。二是要把审计数量与审计质量统一起来。既要保证审计项目任务地完成,提高审计覆盖率,更要注重审计质量,提高审计效益,确保审计结果准确无误,公正客观。三是要把审计执法与审计服务联系起来。一方面要严格依法审计,加强审计监督,不搞关系审计和人情审计。另一方面要正确处理好监督与服务的关系,不能以处罚收缴为目的,而要重点在监督服务。对被审计单位违规及管理上的漏洞要帮助查找原因,采取积极的规范管理措施,进行跟踪防患服务,增强审计监督实效。
高层建筑结构的特点
高层建筑与多层建筑的界定。从名词上看,多层和高层结构的差别主要是层数和高度,一般情况下,将10层以下,高度不超过28米的建筑看做多层建筑。但从设计角度来讲,高层建筑与多层建筑没有本质区别,都要抵抗竖向及水平荷载作用,原理是基本相同的。
高层建筑的特点。高层建筑中,随着高度的增加,弯矩和位移都呈指数曲线上升关系。水平荷载是控制结构设计的主要因素。特别实在地震区,地震作用对高层建筑的危害也比对多层建筑大,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应更为复杂。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及施工要考虑的因素及技术要求比多层更为复杂。
高层建筑的主要抗侧力结构。设计抗侧力结构是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关键工作。高层建筑的主要抗侧力结构有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等。在县级城市,主要是造型较为简单的小高层建筑,因此框架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是比较常用的结构形式。框架结构平面布置灵活,延性好,但框架结构侧向刚度小,不适用于高度很大的房屋建筑。框剪结构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它既有框架结构延性好的特点,又有剪力墙承载力大、刚度大的特点,是一种很好的抗侧力结构。
高层建筑结构的审计要点
关注最大适用高度,限制高宽比。每一种结构体系,都有其最佳的适用高度范围。《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规定,A级高度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时(潍坊地区),框架结构最大适用高度为50米,高宽比限值为4;框剪结构最大适用高度为120米,高宽比限值为6。在对高层建筑工程进行审计时,要重点审查工程图纸是否按规定设计,是否通过图审,是否严格按照图纸进行施工。
对变形缝的设置给出合理化建议。为消除结构不规则、不均匀沉降对结构的有害影响,可以用防震缝、伸缩缝和沉降缝将房屋分成若干独立的部分。但实际施工中,设缝会影响建筑立面,构造复杂,防水处理困难等。因此设计时通常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需要设缝。
具体审计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给出合理建议。(1)目前工程设计中,一般不设置防震缝,采取局部加强的措施。(2)对于伸缩缝,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避免设置:设800-1000mm宽的施工后浇带(建筑物太长时不宜使用);在温度变化较大的部位提高配筋率;采取保温隔热措施,减小温度应力等。(3)在地基条件比较差的时候,最好设置沉降缝,在地基条件许可的时候,可以采取措施减小沉降差,可以不设置沉降缝,比如把主体结构和裙房放在一个刚度很大的整体基础上。
重视建筑体形和结构总体布置。建筑体形和结构总体布置对结构的抗震性能有决定性的作用。从设计到施工要力求合理安全。对建筑抗震有利的建筑平面形状是简单、规则、对称、长宽比不大的平面。在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时,长宽比L/B≤6.0。对抗震有利的建筑立面应规则、均匀,从上到下外形变化不大。然后根据建筑平面、立面形状来进行结构总体布置,要尽量使刚心和质心重合减小扭转效应,侧向刚度和承载力上下相同,避免鞭梢效应使结构顶部变形过大。这些都是审计的要点。
【关键词】重大突发性公共事项;审计方式;应对策略研究
面对如此重大的公共突发事件,为发挥审计发现问题的时效性,切实以审计监督助力疫情防控工作,解决审计时间紧、任务急、人手少、难以开展现场审计等矛盾,切实提高审计成果的质量,就要保证突发性公共事项的审计工作顺利进行,切实发挥审计的监督职能作用。按审计署要求,针对此次重大突发性公共事项审计,在疫情初期,重点关注疫情防控政策的落实情况,疫情防控资金的拨付、管理和使用情况,来自社会各界及爱心人士捐赠款物分配和使用情况;经济复苏期,重点关注对中小型企业相关税费减免、财政贴息、贷款优惠等政策是否落实到位及绩效情况。
一、重大突发性公共事项审计重点
审计机关此次将专项审计工作贯穿于资金各个环节,为保证抗疫资金物资能够有效发挥作用,审计机关此次重点关注的环节:一是各级政府针对疫情是否编制应急工作规划,规划是否符合实际情况;二是抗疫资金的下拨、管理、使用是否及时合理,是否存在滞拨、挤占和挪用等问题,发放的数额、对象、程序是否合理,是否设立专门的抗疫资金财政专户;三是是否有机制保证抗疫物资发放的公平公正,发放程序、数量、对象是否合理,接受的捐赠款项是否及时足额入账,抗疫款物在使用环节上是否存在截留克扣、损失浪费等行为。
二、重大突发性公共事项审计方式
1.坚持数据先行,提高非现场审计效率。此次病毒和以往不同,给实施现场审计工作带来了困难。审计运用大数据,对财政、医院等数据系统健全的单位开展专项审计数据分析工作,形成数据资料清单,确保各审计组开展数据分析做到“心中有数”。开通政务外网并接通地方政府数据共享中心,在无法现场核查的情况下,实现审计需求和被审计单位提供资料的远程交互。运用财政、税务、银行等数据,在审计中重点关注资金与物资的来源、去向、金额、数量等要素,分析疑点,查找问题,组织核查,确保高质高效地完成专项审计工作。2.建立健全日常审计机制,促进分配公平透明。此次疫情的开始阶段,审计重点是财政拨付抗疫专项资金和来自社会各界捐赠的物资款项使用情况。加强对资金物资分配的审计,确定发放的款物是否公平透明,是否及时足额发放。审计各级慈善组织等机构接受的捐赠款物是否专款专用,是否用于肺炎病人的救治支出,有无截留和挪用,审计款物发放使用的范围是否与实际需求一致。3.紧扣疫情防控政策、决策落实,促进重大政策审计。政府部门针对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通常会根据相关事件的管理制度、历史经验,出台一些符合当地应对疫情的政策和措施。应重点关注这些政策和措施的落实情况,评估政策和措施的效率性,从根源上审计出台的政策规定是否存在不可行性、不合理性,是否和上级规定相冲突,分析政策对疫情防控的促进作用,能否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建议。4.关注扶持政策制定,促进经济复苏发展。为进一步拉动经济复苏,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进企业复工复产。比如,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应对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意见》(以下简称《政策》),该《政策》从财税、金融等方面对中小企业复工复产予以扶持,黑龙江省财政厅也出台了财政补助等相关政策。此阶段审计工作,一方面审计对中小企业税收减免、税款延期缴纳、企业出口退税等政策、疫情防控专项资金补助力度、对疫情防控物资生产企业给予的贴息政策、对患者承担的医疗费用给予全额补贴政策等是否合法合规;另一方面审计相关政策执行落实过程中是否存在难以落地、效率低下、群众不满等问题。
三、重大突发性公共事项审计存在的问题
面对此次疫情,审计部门充分调动了各级审计力量,按照审计署的部署,对专项资金的拨付使用、捐赠资金的分配、重大政策的落实等方面进行了审计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但不难发现,此次重大突发性公共事项审计仍面临很多的问题和困难。比如,重大突发性公共事项审计的理论体系和法规政策不健全,缺少权威而统一的指导;受疫情影响,在审计过程中与其他部门的协作不足,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整合审计资源不够,审计成本偏高;传统的常规审计程序难以适应,审计效率不足;审计人员业务不全面,难以应对税收、金融等业务,审计风险加大;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四、完善重大突发性公共事项审计对策建议1.制定出台重大突发性公共事项审计的相关法律法规。重大突发性公共事项审计因产生的环境差异,不能从常规的角度去审计和认定问题,可以用于定性的法律法规相对较少。而法律法规无疑是审计人员手中的一把尺,通过此次审计,因地制宜,制定适合本省应对重大突发性公共事项审计的法律法规,保障审计结论的法律效力,降低审计人员风险。2.加强审计机关与相关部门的协作。重大突发性公共事项审计属于紧急任务,需要各级审计机关、各级审计机关与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需要动用大量的审计资源,各级审计机关中应当采用上下联动、相互配合的审计方式,在审计任务下达后,各个审计环节需相互协助,加快审计进程。与相关部门之间建立信息共享和快速沟通的平台,建立重大突发性公共事项审计与突发性公共事项财政投入体系有机结合的联动机制,加强协作,整合资源,降低成本,只有协同一致、统一作战,才能达到审计既定目标。3.储备审计资源,按专业和区域建立审计人才库。面对疫情的反复,此次审计工作任重而道远,审计机构应建立审计人才库,将审计人员信息按专业和区域录入人才库中,整合我省审计资源。4.转变审计人员观念,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在当前阶段,审计机关中的复合型人才较少,而重大突发性公共事项牵扯的审计业务范围广、要求高,审计人员不但要熟悉审计相关的专业知识,还要熟悉税收、金融、工程等方面知识。在今后的审计工作中,要注重审计人员传统观念的转变,注重对新技能的提升,加强审计人员专业培训,提高审计的进度和质量。5.完善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审计结果报告是审计机关对完成审计项目的结果依法出具的结论性文书,为满足公众对重大突发性公共事项的关注,依据审计署印发的《审计结果公告试行办法》,向社会依法公开审计结果。由于重大突发性公共事项审计结果社会影响力较大,遵循谨慎性原则,审计公告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以满足重大突发性公共事项审计的需要。此次重大突发性卫生公共事项的发生,对黑龙江省的应急防控系统是一次重大考验,黑龙江省既要应对本土的病例,还要防控境外输入。黑龙江省在应对这些事项的过程中,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存在的问题随着审计的深入也逐渐显露出来,审计的介入能及时发现在突发事项中的一些违规问题并督促进行整改,大大提高了政府的公信力。审计针对应对疫情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潜在风险及时提出合理化建议,对我省在疫情重创下的经济复苏和经济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梁晶.重大突发公共事件跟踪审计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4
关键词: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
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是通过运用效益审计的技术与方法对国家用于工程项目公共资金的经济性、效率性、效益性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通过对具体工程项目的微观效益审计来达到促进国家公共资金宏观决策投资的合理性和使用的高效性。审计工程项目中,是否执行和完成了事业发展规划和任务,是否达到预期的计划目标,通过分析评价工程项目的“三性”(即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实现程度来发现问题,找出与项目规划、立项、论证、概预算时的差距,并针对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一、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对拟建项目在技术上是否适用、经济上是否有利、建设是否可行进行综合分析和全面科学论证的工程经济研究活动的可行性论证和决策上,对编支工程项目意见书和设计,缺乏深入细致的调研和民主意识,其定位不准,使得在建设过程中易出现贪人求全、边建边改、建好即改的情况,造成工程投资浪费、工程索赔(追索)问题时常出现。
工程效益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相比存在的问题效益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又有相当的差异,其中最大的差异在于效益审计不但关注现时的成本收益,更关注未来潜在的成本收益及其相互关系。财务收支审计只关注过去和现时的成本收益;效益审计对“三性”的评价标准受时间、地域、环境、行业及政策的影响更大,没有明确的评价标准,而财务收支审计有明确的行业会计准则、财经法规制度相对照;财务收支审计依据所提供的审计资料就可以得出审计结论。
基建部门的管理职能与监督部门的职能错位。有的基建部门承担着本应由监督部门承担的事情,而扮演着监督的角色。但更多的是监督部门承担着本应由基建管理部门承担的管理责任,混淆了基建部门和监督部门的职能与作用。
二、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原则
(一)客观、公正原则
在审计评价工程项目效益过程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态度,依据审计证据对照评价标准,对有关具体事项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和估算,确保审计结果的公平、公正。
(二)谨慎性原则
对工程效益审计必须采取谨慎态度,尽量不夸大审计发现的问题,以叙实性的语言反映审计中出现的问题,对审计项目的评价指标要切实符合审计项目,同时,审计报告尽量做到事实清楚,数字准确、可靠,避免用感彩较浓的文字。
(三)前瞻性原则
对工程项目进行分析评价时,应坚持前瞻性原则。对项目效益滞后性要有充分的认识,充分估计未来发展的趋势,对其要进行全面考察,包括对短期和长期效益;直接和间接效益;有形和无形效益;经济和社会效益;总量和结构效益的评价。
(四)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
在工程效益审计中,如果能够根据评价标准运用一定的公式,经数字换算能得出定量计算结果的,就尽量用定量来表述。但有的工程项目直接经济效益不明显,其外溢的效益如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只能经过定性分析,用定性的文字来描述。因此,在工程效益审计中必须坚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
三、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对策
(一)优化完善工程效益审计的环境建设
首先,要努力培养和形成自觉接受监督和参与监督的良好氛围;其次,要学会共享审计资源,尊重引进社会上资质高、信誉好、技术力量强的审计事务所或工程造价咨询公司的专业人员,协助他们开展好效益审计的监督工作。审计者既要依纪依法开展严格的审计,确保对工程项目“三性”分析评价的准确性,也要注意协调好基建管理部门、监理公司、外聘审计事务所人员、施工单位及各业务管理部门的关系,协助做好工程效益审计的调查了解工作,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审计环境。
(二)建立和完善外部与内部效益审计评价体系
对工程效益审计的评价应采取外部评价与内部评价相结合,及时完善工程效益审计的分析评价体系。外部评价主要由建设单位主管部门根据有关文件规定,依据规定程序委托国家审计机关、社会审计机构,利用基建单位单体工程的结算终审权对其工程造价的合理性进行评价。通过各单位报送的审计资料和审计报告分析、评价各单位工程管理质量。内部评价主要是由内部审计部门承担,通过与管理部门合作,以及造价跟踪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在施工管理、材料设备物资采购、设计变更、施工方案调整、现场签证中提出的合理化建议或改进方案的落实情况进行复查或抽查,按成本效益原则分析实施工程审计所创造出的效益和效率,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意见。
1公路工程造价的控制
造价控制是按照活动项目成本控制方法进行的,要想降低项目的成本就要减少项目占用和消耗的资源,进一步讲就是要减少或消除项目的低效、无效的活动,所以,只有靠减少或改善项目低效、无效的活动方法才可以实现有效的控制工程项目造价,将资源的浪费降到最低。只有合理有效并且符合实际情况的控制造价才能保证工程进度的顺利进行,获得各方面的最大效益。
2公路工程造价控制方法
2.1工作分解
每个建设工程项目都是由一系列的具体项目活动构成,所以,首先要对建设工程项目进行分解。每个建设工程项目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决策阶段:组织相关人员探讨本项目的可行性,并作出投资方案和实施的决策,为展开项目提供了科学依据。2)设计阶段:经过决策阶段确定出建设资金的总金额,然后对建设方案作出合理的评价,此评价要技术先进并且经济合理,以达到在有限资金的情况下取得最大的效益。3)招投标阶段:此阶段包括建设工程设计和建设工程施工招投标的审计、合同的审计以及投标报价的审计等,对于比较重大的建设项目,要实行公平公正公开地选择供应商以及施工单位。4)施工阶段:此阶段主要对工程变更和鉴证进行有效的控制,主动监控事前把好关,避免投资的施工。5)竣工验收和结算阶段:此阶段一定要严格审查工程造价和工程量,确定合理的项目投资额度,减少经济损失提高投资效益。
2.2确定造价的技术方法
以上五个阶段共同构成了公路工程的造价,但各个阶段的造价又是不同的,其中,项目是否可行和决策阶段的造价是由工作成本和相关服务利润决定的,在整个项目中占的比重比较小;项目的计划设计阶段的造价是指设计和适时组织提供服务的成本加上服务利润;而实施阶段的造价是指实施项目组织提供的服务加上服务利润,而项目竣工验收和结算阶段成本大部分是指变更检验以及返工等成本。
2.3平衡影响造价管理的因素
在一个项目建设中影响造价的因素一般有一下几个,即建设项目的范围、工期、造价和质量,这四者是互相联系影响和转化的,一个建设项目的工期范围和质量往往可以转化为此项目的造价,如果扩大项目范围、缩短项目的工期、提高工程的质量,相应的造价就会提高。因此,要综合考虑这几项的因素,从管理的角度分析找出科学合理的互相关系。
2.4有效控制工程变更和现场签证
在公路的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特殊情况的出现,出现工程变更和现场签证是不可避免的,但要进行有效控制。为防止在施工图设计中产生漏洞,除在审核时把关外,还应在甲、乙方的图纸会审,设计院的技术交底中消除,总之,应消灭在开工之前。设计变更应尽量提前,变更发生得越早,损失越小,反之越大。为此,必须加强设计变更管理,尽可能把设计变更控制在设计阶段初期,尤其对影响工程造价的重大设计变更,一定要充分讨论,看是否有其他不增加工程造价的办法,一旦发生更要用先算帐后变更的办法解决,使工程造价得到有效控制。
2.5重视项目的决策审核
工程决算审核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往往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容易轻视,它直接关系到甲乙双方的经济利益。对建设单位来说,要精打细算,尽可能降低工程造价;对施工单位而言,为了追求经济效益,通常多报结算,以增加工程造价。因此,从某种意义来讲,工程决算审核实际上是双方技术能力的较量。建设单位的技经人员,不但要熟练掌握工程量计算规则、定额子目的组成内容和套用规定、工程造价的计算程序,而且还要掌握三者的编制原理、内在联系,唯此在应用中才能融会贯通、得心应手。此外,技经人员还应有一定的工程技术知识,既能对现场施工提出合理化建议,又可对签证中的不合理因素提出质疑。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