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5 17:25:5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关于成人高等教育,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成人高等教育学生,法制教育;思考
一、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特点及法律教育存在问题
成人高等教育形式多样,有脱产、函授、夜大、网络、自考等。成人教育的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是由许多不同类别的人组成(以行业划分),并且都受到单位和继续教育所在学校的双重教育与管理,肩负着工作和学习的双重任务,其生理和心理的发展以及学习目的和学习条件决定了其特殊性。
成人教育学生具有稳定性、独立性、社会性和定向特征。他们大多数具有一定的生活经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具有稳定的注意力、审视力和深入观察的能力。自我认识、自我调节的能力较强。他们希望得到尊重,发展自己,希望更好的完成学业;他们学习目的明确,紧迫感强,理解能力强,珍惜学习的好时光。但也存在一些普遍性的问题,如大部分学生没能协调好工作与学习的关系,自律能力差,参加继续教育目的只注重结果,不重视学习过程等现象。
由于成人教育学生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特殊性,他们对于生活中的法律现象深有体会,但由于大部分学生没有参加系统的法律教育,法律意识比较淡薄,未能解决生活中涉及到的法律问题,对于法制教育有很大的需求,因此,加强对成人教育学生的法制教育,有利于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促使他们自觉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依法办事。目前,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学生法制教育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其科学性和有效性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在教育目标、教育资源、教育内容等方面还存在亟待完善的地方。
二、法制教育的目标需要进一步明确
当前成人高等教育学生法制教育中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不能全面认识和落实法制教育的目标,把学习法律知识当作惟一的目标,而忽视了法律意识和法律能力的培养。在这种法制教育的目标定位下,法制教育就成了缺乏实践和情感的、单纯的法律知识灌输的过程,成了学概念、背概念、考概念的过程,许多学生都认为,法律没什么学的,只要背一下就行了。
成人高等教育学生法制教育的整体目标应该包括传授法律基本知识、培养初步的法律意识、形成一定的法律能力三个方面。在这三者中,法律知识的掌握是一个基础和手段,而法律意识和法律能力的提高才是最终的目的。不具备基本的法律知识,对法律一无所知,就不可能形成较强法律意识和法律能力;但是法律知识的掌握、法律意识的形成以及法律能力的提高,三者形成的机制和条件都有很大不同。法律知识主要是关于知不知、懂不懂的问题,它的学习本质上是一种认知过程。而法律意识的形成与培养,不仅牵涉到认知因素,还有情感、态度因素,它是在个人不断体验(法律心理)的过程中形成的对法律的基本认识与看法。某种程度上说,法律知识的学习可以通过教育者的“灌输”去完成,而法律意识的培养是不能靠“灌输”去完成的,必须是靠学生自己体验、自己思考,自己判断而逐步形成,教师的任务就是提供不同的情境和活动,激发学生作为认识主体去体验、思考和判断。法律能力的培养,一方面需要法律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也需要进行法律事务的训练,它十分强调个人的操作与实践。教师的任务就是要提供学生实践的机会,在实践中锻炼能力。如果说法律意识的培养与法律知识的学习过程有密切关系,那么,法律能力的提高与法律知识的学习结果(丰富的法律知识)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
明确了法制教育的基本目标之后,我们需要进一步明确学生应该掌握哪些具体法律知识、形成什么样的法律意识和能力,而不能仅把目标停留在笼统甚至模糊的层次。
1.法律基本知识
(1)法律基础知识。首先是涉及到与国家利益和人民群众实际利益紧密联系的法律、法规,如《刑法》、《宪法》、《民法》、《合同法》等;其次是可能与自身有密切联系的部门法律、地方性法规,如《劳动法》、《婚姻法》、《行政法》等;第三是学校内部各项规章制度。
(2)安全知识教育和学生自我防范、自我保护教育。安全教育是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的重要一课。当前社会治安形势严峻,各种扰乱学生正常学习、生活秩序的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时有发生。成人高等教育学生所在学校的保卫部门和学生管理部门要把安全知识教育贯彻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形式可多样化。
2.法律意识
法律意识是指重视、遵守与自觉执行法律的思想意识。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应具有以下法律意识:第一,宪法和法律至上的意识;第二,国家主人翁和人民公仆的意识;第三,权利和义务相一致的意识;第四,公平竞争和契约意识;第五,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意识。
3.法律能力
法律能力主要是运用法律知识解决法律实际问题的能力,其具体内容包括具备选择恰当的途径解决不同法律纠纷的能力,能够书写常见的法律文书QS力,查阅咨询相关法律知识等的能力。
三、社会各界法制教育资源需要进一步整合
成人高等教育学生法制教育是一个社会的大课题,应由高校和社会各界的力量共同参与。但目前由于对成人高等教育学生法制教育的目标缺乏全面、明确的认识,社会各界力量,如公、检、法等部门和学生参与较少,基本上由学校来规划和实施,没有建立各方面分工、合作机制。笔者认为,成人高等教育学生法制教育应该形成以法制教育目标为指导,以成人高等教育学生法制教育为主体,社会各界密切支持、配合的法制教育合作机制。以成人高等教育学生法制教育为主体,是因为学校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有专业的法律或德育老师,对学生各方面的情况掌握比较清楚,对学生既可以进行规范和系统的法律知识教育,又可以结合社会实际进行随机的法律实例教育。而社会部门(公、检、法等)的责任主要是根据法制教育的目标,发挥各部门的优势,对学校法制教育进行补充。比如,针对一些社会热点中的法律问题,学校不能及时对学生进行教育,公、检、法等部门就应该发挥自己的优势,配合学校进行专题性法制教育。
四、法制教育的方式需要进一步丰富和创新
目前,高校探索出了很多种法制教育的形式,如法律知识专题讲座、法律知识竞赛、模拟法庭、现身说法等,但是由于传统的应试教育教学模式的影响,以及教师法律素质、法制教育目标不够明确等原因,目前成人高等教育学生法制教育多采用以教师为主体、以学生为客体的“单向灌输式’,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主动性,使学生缺乏法律情感体验和法律实践。学生法律意识的形成,法律素质能力的提高必须经过学生自身的体验、思考,必须经过学生的实践。因此,除了课堂讲授之外,必须充分借鉴国内外法制教育经验,利用科学、灵活的教育形式开展法制教育。
1.案例教学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案例教学法就是通过对一个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在一定意义上它是与讲授法相对立的。案例教学对学生创造能力以及实际解决实际问题,对提高其表达、讨论技能,增强其面对困难的自信心都有积极的作用。一些学校组织学生开展的“以案说法”、模拟法庭、到法院参加旁听审案等,以其现代传媒无法比拟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取得了很好的实际效果。
2.研究性学习
所谓研究性学习是指由学生在一定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选取专题、设计研究方案,通过主动的探索和研究而求得问题解决的学习活动过程。它对于改变教师满堂灌、学生死记硬背的传统教学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重要意义。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已具有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成人高等教育学生法制教育中,应适当增加研究性学习的课程,养成自主探究、勇于创新的意识和习惯,形成和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造能力。
3.诊所式法律教育
所谓诊所式法律教育,是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法学院普遍兴起的一种新型课程。其特点在于仿效医学院利用诊所实习培养医生的形式。通过诊所教师指导学生参与法律实际的应用过程,培养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对法律的深入理解,缩小学院知识教育与职业技能的距离。它弥补了传统教学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使法学院的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够通过接触和处理真实的案件而进一步掌握所学的法律专业知识,锻炼学生协同工作的能力和相应的基本从业技能,加强对律师职业责任和职业道德的理解和学习,为培养合格的法律人才奠定基础。
五、提高《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
《法律基础课程》是成人高等教育学生法制教育的主渠道和重要环节,但由于高校内部的法制教育没有一个整体性规划而附属于思想政治教育,且教学时效有限,学生很难全面了解法的基本理论及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法律。
1.要在教育内容上进行改革,使学生在掌握法的一般理论的基础上,了解市场经济、世界贸易的新法律法规,并把这种法律科学知识内化为个人对法律的自觉态度,即从理性上认识到和在社会实践中都能自觉依法办事。
2.法律知识学习与专业学习紧密结合。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本身也离不开法律,如学教育学的必须要懂得教育法,学经济管理的必须懂得经济法等。法律科学应发挥其既是基础科学,又是应用科学,既要规范其他科学部门的发展,又要为其他科学部门的发展服务的特殊作用。当代成人高等教育学生要尽可能利用专业科学和法律科学之间的结合点,并使其互相服务,从而提高自身的社会主义法制观念。
3.利用现代化的设备和手段改善法律基础课的教学。可通过法律基础课的课件建设,利用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将法律基础课的教学内容,包括各章节的具体内容、案例分析、相应的法律法规、问题解答等都融于课件之中,使法律基础的教学既生动活泼,又能接受大量的信息,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4.改革死记硬背的考试方法。考试方法要有助于测试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课堂提问、课题研究等方式进行考核。
论文摘要:由于缺乏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教师的心理需求难以被激发,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这严重影响了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的质量。本文拟对教师激励的基本思路、原则和具体方法进行粗浅的探讨,以抛砖引玉。
教师激励是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人力资源管理学提出从物本主义向人本思想的价值观转向,反映了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已成为实现教育目标的主导力量。然而,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高水平教师缺乏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解决的,这就对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教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充分调动现有教师的内在动力因素,从内部挖掘潜力,这就是教师激励需要解决的问题。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有利于稳定现有的教师队伍,也有利于吸引校外更多的优秀教师;在使教师安心和积极工作的同时,使教师认同学校组织的目标和价值观,从而产生强烈的归宿感。
激励机制是指一个组织为了组织的目标所采取的员工激励体系和制度。管理心理学认为,激励是一个心理需求被激发的过程,即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人的动机,使之产生指向需要目标的动力的心理过程;经济学意义的激励承认人的不同需要,只是认为人的需要更主要是经济利益的需要,足够的经济利益可以替代其他需要。在这个概念下,个人的行为不仅取决于个人的利益,也取决于行为的成本——收益结构,即人会在一定的行为成本——收益结构下选择能够给自己带来最大利益的行动。要使人的行为发生有利于组织的转变,就必须在行为的成本——收益结构方面进行诱导。而行为的成本——收益结构是制度规定的。因此,激励机制重在制度建设,以制度来改造人的行为。
一、教师激励机制的基本思路
建立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教师激励机制,就是指学校为实现其目标而根据教师的个人需要。制定适当的行为规范和制度,优化教师资源配置,从而达到教师利益和学校利益的一致。激励机制的实质是谋求教师管理制度化和人性化的平衡统一。
1.满足教师的个人需要是激励机制的立足点。教师激励机制,应当按照教师的行为周期特征,充分考虑到教师个人需要的差异性和层次性,并努力加以满足。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激励的目的和效果。
2.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是激励机制的目的。当教师利益和学校利益发生冲突时,就需要激励。因此,激励旨在实现学校目标的同时,达到教师利益和学校利益的一致,以提高教师的满意感,从而引导教师为学校目标而努力工作。
3.行为规范和分配制度是激励机制的核心。有效的激励要靠制度安排来保证。行为规范是将教师的个性因素(如性格、能力、修养)与学校目标相联系,规定了教师以一定的行为方式达到一定的目标;分配制度是将激励因素与学校目标相联系,即达到既定目标就会得到相应的酬劳。
二、教师激励的原则
1.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根据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影响人行为动机的因素有两个,一是保健因素(外部因素),一是激励因素(内部因素)。保健因素只能消除不满,而不能起到激励作用。激励因素对人的行为动机有很大的作用,能直接激发人的积极性。高校教师是高知识人群,更注重得到尊重、成就感等精神层面上的满足。因此,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教师激励应在物质激励的同时,更多地给予精神激励。
2.公平原则。按照亚当斯的公平理论,不公平会使人产生紧张和不安,这种心理状态对人的行为动机有很大影响。因此,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教师激励应在给予分配和奖励过程中尽可能保证公平性,以此来消除教师因为感觉不公平而表现出来的不满情绪和消极行为。
3.适度原则。激励中应把握好教师需要的尺度,不能脱离实际,要使需要满足和工作水平相适应,分配奖励和劳动成果相适应。激励太多,不加努力就能获得,产生不了内动力;激励太少,努力无望自然难以有积极性。适度的激励,既能使教师保持现有的工作热情。又能使教师对未来充满期待而产生动力。另外,激励的频率也应适度。
4.激励时机要适宜。激励时机直接影响激励的效果。把握激励的时机就是要在一个合意行为发生后应即刻予以强化。“合意行为”与“强化”之间间隔时间越短,激励效果越明显。
三、教师激励的方法
对于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教师激励问题,根据波特——劳勒综合激励模式分析可以得到如下结论:(1)教师个人是否努力工作以及努力程度取决于报酬的价值(激励价值),同时受到教师对所作出的努力取得报酬的概率(期望值)的影响。报酬的价值,指的是教师对自己从事的工作及其努力所获得的报酬价值的看重程度。期望值是指教师期望在努力工作后获得报酬的可能性。(2)教师业绩取决于其个人能力和素质以及工作努力的程度,还在于教师对任务的了解程度,还受到工作环境和条件的限制等等。(3)教师报酬包括内在报酬和外在报酬两个方面,内在报酬是指满足教师自我实现需要或其他较高层次成长需要的报酬,外在报酬是指学校控制的用于满足其低层次需要的报酬。(4)教师对获得的报酬是否满意取决于其对所获得报酬的公平感。(5)反过来,教师对报酬的满意度又影响到以后的激励价值和期望值,从而进入新一轮循环,这种循环是呈螺旋式上升趋势。
根据上面的分析,普通高校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对成人高等教育教师实施有效的激励。
1.提高报酬的价值。报酬的价值越大,其引力就越大,对教师积极性的激发作用就越大。具体做法:(1)提高内在报酬的吸引力,如通过学生评教、同行互评等方式使教师得到认可;可以通过公开课机会提高教师的影响力;可以通过新闻媒体宣传优秀教师;选派优秀教师外出参加学术研讨会议等等。(2)适时调整教师的课酬标准,提高外在报酬的吸引力。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社会认可度尚不是很高,在他们多样化和多层次的需求中,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同样重要。现阶段,按照业绩考评结果调整教师课酬标准,积极开展教师评优活动,根据教师业绩考评结果进行必要的奖励,给予教师一定的物质刺激,同时在精神层面对教师尊重、欣赏、委以重任,则是满足教师需要的有效激励方法。
2.提高教师所作出努力获得报酬的概率。一方面可以有计划地安排一些安心于成人高等教育教学工作、教学效果良好的教师进行进修或培训,进一步提高他们专业理论素养和成人教育素养,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同时强化他们对学校办学理念和组织文化的认同感;另一方面尽可能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
一、广西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特点
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步伐的加快,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对人才总量、质量和层次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宏观方面预测:
(一)在人才需求总量方面。预计至2015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口径内人才年均增长2.79%,口径外人才年均增长14.13%,全社会人才总量将达到168万人左右。
(二)在人才需求的能级方面。具有高学历、高职称或高技能的人才将成为需求的热点。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才、大学本科学历人才快速增长,大学专科学历人才增长相对平稳,而中专、高中及以下学历人才所占比重下降。据预测,2015年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才占全部人才的比重达45.62%,大学专科学历人才的比重为39.99%,中专及以下学历人才的比重下降到14.39%。
(三)在人才需求的产业分布方面。至2015年预计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人才的比重将变为12.55:44.09:43.36。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第一产业人才比重呈逐步下降趋势,第二产业人才比重呈明显增长的趋势,第三产业人才比重增长则相对平稳。
目前,广西还比较缺乏具有国际视野、熟悉国际规则和惯例、能够有效参与国际竞争的高层次外向型人才;缺乏发展沿海工业急需的石化、钢铁、电力、金融、旅游等产业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缺乏港口经济急需的规划、建设、物流、海洋产业人才;缺乏高层次复合型的企业领军人才和学术技术带头人。
二、广西师范学院成人高等教育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办学策略
(一)招生策略
1.根据教学点每年的招生业绩给予不同比例的管理经费投入,杜绝一刀切,确保管理经费的投入随着学生人数增长而增加,提高管理质量。
2.根据每年招生业绩划分招生区域和范围,避免教学点之间为哄抢生源而降低管理成本,削价竞争。广西师范学院每年通过学生问卷形式了解教学点教学和管理质量,对口碑好、管理水平能赢得学生好评的教学点,给予较大的招生划分区域,并坚持一个区域只设一个教学点的原则,避免恶性竞争。
3.严查招生过程中欺骗学生的伪宣传,树立广西师范学院“诚信”服务社会的成人高等教育良好的社会形象。一是加强对教学点招生工作人员进行国家和地方成人高等教育相关政策的培训,提高成人高等教育招生工作人员的政策水平和业务素质;二是对招生宣传简章和宣传资料严格审核,规定只有加盖学校公章的成人高等教育宣传资料才能向社会发放:三是要求教学点能为学生服务的事情尽力做,做不到的事情不乱承诺;四是对管理不规范,管理队伍、教学场地不保证的教学点坚决取缔。
(二)专业定位
1.不断拓展专业覆盖的领域和范围。作为地方性高等师范院校,广西师范学院成人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以师范类专业为主。但是从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角度出发,2006年以来,广西师范学院积极发展非师范类专业,在原有的师范类专业基础上,根据市场调研,跟踪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每年均增设非师范类专业。目前学校开设的58个成人高等教育专业中有近20个非师范类专业,主要集中在经济金融类、环境保护类、国际贸易类、物流管理类、旅游管理类、电子信息类、化学化工类,新闻传播类专业,专业增设的原则是跟踪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经济发展对重点人才的急需专业,增设新专业找准了市场定位便赢得了生源的增长。
2.认真研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就像产品规格一样必须有标准,成人高等教育的学员不仅选择专业方向,更注重选择修读专业的课程内涵。成人高等教育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是要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该有明显的成人特点,在专业核心课程具备专业规范的前提下,选修课应该有灵活性,开设课程超市供学生根据职业生涯的需求选择;二是要注重课程设置具有应用性。因为成人的工作经验和生活阅历使其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要求更高,只有适应学生人生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才能吸引学生选择该专业。所以广西师范学院每年春季均组织教学单位总结历年的教学经验,吸纳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坚持每年制定一整套针对该年级新生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保人才培养方案的更新能与时俱进。
3.把握区域经济发展脉络,探究广西高校成人高等教育专业结构和布局特点,取长补短,优化成人高等教育的专业结构。广西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是广西教育厅委托的“广西成人高等教育专业设置秘书处”,每年负责广西高校成人高等教育新增专业的申报工作,熟悉广西各高校成人高等教育专业设置的整体情况,通过对各类专业数量、分布区域的分析,学校在每年的成人高等教育新增专业的设置问题上能避开高校重复设置多的专业,选择社会有需求但其他高校还未关注或者较少关注的专业,避免与其他高校为同一专业争夺社会上数量有限的生源,通过合理的专业设置布局寻找到新的生源增长点。
(三)生源结构
1.中等职业学校生源群。中等职业学校应届毕业生是可以通过衔接成人高等教育大专学历而在学生求学期间提升学历的途径之一。广西师范学院利用假期或者双休日的业余时间给报考成人高等教育大专专业的学生进行考前辅导,录取后跟踪服务,在学生中职毕业后,区内的学生可以转到区内工作地所在的教学点继续完成学业,这一措施很受学生欢迎,因为学生不会因为单位的变化而失去继续求学的机会。
2.面向社会在职从业的行业人员。在职从业人员学历提升的需求:一是来自人们自我发展的进取意识;二是来自行业的激励政策。比如,广西一些地市教育局规定教师在一定年限内达到教育局规定的学历层次,可以减免部分学费,这样的政策会促动当地教师选择通过成人高等教育提升学历;三是行业入门标准的提高,比如,“小学教师资格证书”的申请要求教师具有大专以上(含大专)学历层次,这个行业标准的提高,使得原来中等师范学校毕业的小学教师必须进行学历补偿,所以小学教师自然成为成人高等教育可挖掘的生源群;四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比如,企业各类人员提升管理水平和工作能力需要边工作边学习,从而选择成人高等教育这种送教上门的学习形式来提升学历。
3.面向普高升学受挫的落榜生。近年来,我国普高报考人数有减少趋势,而高考录取比例在增加,普高升学受挫的学生报考成人高等教育的学生在减少,但是每年总还是有报考普高的落榜生,这些落榜的学生年龄尚小,在家庭经济许可的情况下继续求学是很有必要的,所以选择好有利于学生就业的专业
同样能吸引学生选择成人高等教育提升学历。比如,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对学龄前儿童的关注,“学前教育”专业成为社会需求的热点,成人高等教育的学前教育专业报考人数明显增长,所以选好专业,报考成人高等教育也是落榜学生继续深造的途径之一。
(四)管理服务
1.加强管理服务,为学生排忧解难。广西师范学院不少教学点能为学生提供免费服务,比如,为报考广西师范学院的学生进行免费的成人高考考前辅导;对申请学士学位的学生给予免费的学位外语辅导;对需要办理教师资格证的学生免费进行普通话测试的语言培训辅导等,优质的管理服务化解了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和困难,激发了学生报考的热情。
2.严抓管理质量,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广西师范学院制定了十多个成人高等教育管理规章制度,内容涉及学籍、教务、考务、命题、试卷、实习、答辩、毕业、学位等各方面的工作规范和工作流程,并通过不断研究管理中存在问题,及时修订管理文件,实现科学管理。
3.定期举办管理人员培训班,规避管理风险。随着成人高等教育教学阵地的前移,广西师范学院对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的管理也从校内迁移到了教学点,教学点管理人员的结构和管理素质对高校成人高等教育管理质量的影响很大,若不注重对管理人员的严格培训,很可能因管理差错造成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管理工作出现事故,所以学校定期对教学点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培训,虽然投入大,但是见效快,规避了管理风险,促进了招生工作。
(五)教学质量
1. 教学质量是办学的生命线,高质量的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服务是高校服务社会最重要的承诺。劣质的教学质量只能催生大量真的“假”文凭,即学生拿到了教育部颁发的学历文凭,但是在知识水平和能力素质上却一无所获,这样的教学质量是对社会极大的不负责任。广西师范学院一直以来严格规范教师选聘质量,要求讲师以上 (含讲师)的选聘率要达到70%以上,鼓励教学单位对专业核心课程选聘副教授或者教授任教,师资资格和质量的把关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保障。
关键词:成人高等教育;工程实践能力;测评
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强弱是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显示器。高等学校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状况,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高低等等,都将通过学生在企事业单位实际工作岗位的具体操作表现出来。因此,不断完善和优化教学过程,及时发现并弥补教学过程中各教学环节所出现的缺陷和不足,为深化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其教学管理,进而保证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工程实践能力开展有计划的测评工作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经常性的开展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测评工作,能够比较客观地评价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特别是实践教学质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教学质量问题和不足,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提供有说服力的依据;能够加大教学管理的力度,增强提高教学质量的压力和动力;能够使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更接近企事业单位的人才要求。因此,积极开展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测评工作,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一、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测评的理论研究
从我国目前成人高等教育的情况看,关于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测评工作,几乎还是处于空白阶段,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因此对成人高等教育学生进行工程实践能力测评的研究,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借鉴或参考。在此背景下,我们以普通高等学校关于教学质量,特别是实践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以国家教育部关于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评估工作指南以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关于提高成人高等教育办学质量的基本要求为参考依据,经过可行性研究,确立了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测评的理论框架和操作系统。
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主要由实验能力、实习能力、课程设计能力、毕业设计能力等所组成。其中学生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能力可以通过由校内外专家教师组成的答辩委员会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而学生的实验、实习能力往往是通过上交实验、实习报告,由指导教师给出一定的成绩来评定能力。这一能力评价的方法,显然缺乏系统性、综合性和客观性,带有较强的主观性、随意性,所以对学生实验、实习能力的测评工作进行改革,显得十分必要和重要了。
学生实验、实习能力是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理论和实践知识的综合反映。以往我们对于学生在这个方面的能力,只能进行定性的模糊的认识,不能给出科学、准确、令人满意的定量评价结论。为此,我们应用系统分析和层次分析的理论与方法,以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为中心,从不同方面,不同层次集合成为一个系统,并且将各个子能力按照某种规则进行有序的排列。
层次分析方法是一种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系统评价方法。它是把复杂问题首先分解为若干有序层次,并根据对一定客观事实的判断,对每一层次的相对重要性给予定量表示,利用数学方法确定出每一层次全部元素相对于重要性次序的数值,并通过对各个层
含的诸因素按其是否具有某些特性聚集成组,并把它们之间的共同特性看作系统中新的一些元素,而这些
本身也按照另外某些特性被组合形成更高层次的元素,直到最后形成单一的最高层次元素。这样就构建出一个由最高层、若干中间层和最低层次依次排列的层次分析结构。
在上述理论指导下,我们从反映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出发,遴选出具有共同性、指导性、可操作性的若干子能力。其遴选的基本原则是:
1.被遴选对象应具有反映成人高等教育实践教学环节教学质量的鲜明特性;
2.被遴选对象应以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为中心,从某一侧面反映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变化;
3.被遴选对象应能够通过必要测评场合直接获得;
4.被遴选对象应是主持测评工作的测评人员所熟悉的内容。
根据上述原则,我们构建出测评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系统结构图(见图1):
在构建出测评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
系统结构图后所要进行后续工作的第一个环节,是对各个测评方面的权重予以确定和分解。关于权重的确定,比较常用的方法,一是根据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在掌握比较标度的基础上,构造比较判断矩阵,进而利用数学模型计算出各个方面相对于准则层以及准则层相对于目标层的相对重要性权重。二是根据Delphi法、统计学的基本原理,聘请多位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针对系统图列出的各个方面,根据其在测评体系中的相对重要程度,逐一给出适当的权重,然后运用统计平均方法计算出加权算术平均数,作为测评的综合评分。二者相比较,后者不但具有其计算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可信度,而且简便易行,操作性很强,所以,我们选择后者作为确定系统图的权重的基本方法。
二、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测评运行实验
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测评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诸多专业、诸多课程、诸多实验、实习项目以及众多的任课教师和学生,占用大量的实验、实习场地、仪器设备和时间,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教学管理的难度较大,因此,在测评工作开始之前,如果不周密规划,统筹安排,不认真细致的充分准备,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从而使整个测评工作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为保证整个测评工作顺利、有序的进行,应该在测评工作开始之前,制订出比较详细的“关于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测评工作方案”,其基本内容包括:
(1)明确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测评的意义和目的;
(2)成立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测评工作领导小组和测评工作小组;
(3)明确能力测评的对象和测评的具体项目;
(4)确定进行测评工作的具体时间和场地;
(5)明确测评工作程序、测评方法和考核标准;
(6)提出测评工作要求;
(7)确定测评结果的统计方法和综合评价方法。
此外,我们还设计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测评表”(表1,表2),以便测评工作的有序开展。
为了检验“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测评项目”的可行性、操作性以及准确性,我们借成人教育学院对校本部和函授站成人高等教育每年进行一次评估的机会,分别在成人教育学院和有关函授站对该项目进行了若干次运行实验。大约有近50名教师、五个专业近300名学生参加了测评项目的运行实验,共涉及试验室和实习场地10余个。
参加运行实验的学生共分成18个小组,其中参加实验测评的有10个小组,参加实习测评的有8个小组。各个小组严格按照规定的测评程序,逐一进行相关的测评项目,各个小组在测评现场工作结束后,马上按照“工作方案”和领导小组的具体要求,进行统计分析,填写“实验(或实习)工程实践能力测评统计分析表”(略)和“抽测总体综合评价表”(略),进而进行平均分析。从整体看,测评工作进展比较顺利,测评结果真实可靠,具有较强的说服力,不但能够比较准确的反映出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在工程实践中某一方面的能力状况,而且还可以从整体上反映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基本状况。
根据各个测评工作小组的测评结果,整理出“实验、实习能力测评统计分析表”(略)。从表中所反映出的统计信息和分析结果,不难得出如下结论:
1.实验测评一共分为10个小组,有175名学生参加测评,其中优秀的13人,占7%,良好的61人,占35%,中等的82人,占47%,及格的13人,占7%,不及格的6人,占4%,平均成绩为7.445分,成绩等级属于“中”。
2.实习测评一共分为8个小组,有125名学生参加测评,其中优秀的5人,占4%,良好的36人,占29%,中等的61人,占49%,及格的16人,占13%,不及格的7人,占5%,平均成绩为7.221分,成绩等级属于“中”。
3.本次测评一共分为18个小组,有300名学生参加测评,其中优秀的18人,占6%,良好的97人,占32%,中等的143人,占48%,及格的29人,占10%,不及格的13人,占4%,平均成绩为7.333分,成绩等级属于“中”。
从运行实验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无论是从被测评的某一个小组看,还是从测评总体看,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实际表现不够理想,均处于中等水平。透过测评运行实验所呈现出的表象,我们发现其中的成因是:
1.应当承认,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特别是实践教学质量呈现下滑趋势,学生工程实践的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有待于进一步增强;
2.学生在基础理论、方法和工程实践方面的理论及方法的掌握上不够扎实,在理论和方法的实际应用上不够灵活;
3.学生对工程实践能力测评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测评前的有关准备工作也不够充分,致使学生在测评过程中容易发生错误。
从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测评研究运行实验的过程和结果看,不但具有其理论性,而且具有其实践性,虽然开展此项教学管理活动,会增加教学和教育管理的工作数量和难度,增加教学和管理投入,进而增加教学成本,有可能影响办学的经济效益,但是有利于增强对成人高等教育中实践教学管理重要度的认识;有利于强化成人高等教育管理特别是实践教学管理;有利于促进培养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工程实践能力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有利于大力提升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综合效益;有利于成人高等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办学单位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评估工作更加标准化、规范化。
参考文献:
(一)办学指导思想的偏差
发展成人教育应该是普通高校的基本任务之一。经过多年发展,普通高校的成人高等教育已占有一席之地。但总的来说,高校领导大多缺乏对成人高等教育的正确认识。或认为成人高等教育层次低、质量差、不正规,其前途将被普通高等教育或高等职业教育所替代;或认为举办成人高教会挤占全日制高校的办学资源,影响高校普通教育的质量;或把举办成人高教当成是单纯的创收手段,认为举办成人高教只是权宜之计,迫不得已而为之。这些不正确的认识往往导致在实践中轻视或歧视成人教育,一旦成教与普教出现矛盾时,往往牺牲成教的发展为普教让路。
目前,在高校中还普遍存在两种倾向:一是重点大学办学层次明显高移,主要精力投入在全日制本科、研究生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发展上,成人教育办学规模在扩大而地位却在降低,规划排不上,工作列不进,办学资源遭贬斥、排挤,成人教育备受轻视,显得可有可无;二是一些地方高校出于追求经济利益的目的来对待成人教育,通过发展成人高教改善办学条件和提高教职工的福利待遇,往往重创收、轻管理,重规模、轻培养,把成人教育作为“副业”来抓。由于办学思想不端正、认识不到位和主要精力的明显转移,成人教育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关怀,直接导致了成人高教改革意识的淡薄,丧失了以往以改革开辟市场、以改革求生存和发展的劲头,因循守旧,安于现状,缺乏与时俱进的改革精神和应有的改革热情与力度,教学改革停滞不前。
(二)教学资源不足
学分制以选课制为基础,因此必须开出足够数量的、高水平的选修课和重复课,以满足学员多样化的选课要求,同时还要加强对学员选课的科学指导。学分制教学管理比学年制教学管理复杂得多,这就要求学校能够提供较多的优秀教师,较完备的课程选择体系,较强的实验、实践支撑能力及其开放性,有成效的后勤保证及服务系统,较新的学员管理理念、制度和方式,要求在更高层次上实行更加有序的管理。而目前,无论是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还是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教,都不同程度存在着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近年来,随着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急剧扩张,普通高校的师资、设备及场地等教学资源普遍十分紧张。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由于“先天不足”,加之政策调整,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由主业降为副业,成人教育所能占用的教学资源更是捉襟见肘。由于教学资源匮乏,普通教育的教学科研任务已压得教师透不过气来,教师投入到成人教育上的精力更为不足。成人高等教育规模扩大了,工作内容增加了,成教管理队伍却是寥寥数人,忙里忙外,疲于应付,改革自是无暇顾及了。
(三)专业设置不均衡
成人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除了与普通高等教育有着共性外,更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成人高等教育更直接地面向市场和社会,体现了社会需求的紧迫性和求学者岗位工作或转岗、择岗需要的急切性。成人高等教育专业设置以市场需求变化为依据,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而言,成人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在更贴近社会需求、更具灵活性的同时,也带有较大盲目性。如偏重社会热门专业,缺乏人才需求的科学预测和专业设置的长远规划;招生专业频繁变化,缺乏连续性;招生规模波动大,专业间不平衡,缺乏稳定性;专业设置差异过大,使得专业间难以沟通、融合,难以形成专业群和课程群。这些因素都影响了学分制的实施。
(四)成人教育及相关教育间沟通不够
成人高等教育内部、成人高等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之间近年来虽然加强了横向联系和沟通,然而“各自为政”的现象依然存在,“壁垒森严”的状况仍没有改观。校内、校际各种类型和层次教育之间缺乏应有的沟通与衔接,校内、校际间相同要求课程的互选和成绩的互认还不顺畅,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分制的实施。
二、推进成人高等教育学分制的对策
推行学分制是成人高教由封闭走向开放的必然演进趋势,也是新时期成人高教自身与时俱进的迫切需要。尽管成人高教推行学分制障碍重重,但是只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正视所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大胆探索,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就能推进成人高教学分制的稳步实施。
(一)转变教育观念,端正办学思想
实行学分制,不仅是教学管理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而且也是教育思想和观念的一次重要转变。对于成人高等教育来讲,推行学分制根本问题不在于学分的计算和教学管理操作程序的设计,而在于对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以及成人高等教育地位、作用等深层问题的重新审视。要真正认识到成人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成人教育是高等院校的基本任务,是高等院校更积极、更主动、更有效地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要确立成人高等教育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的教育观,树立尊重个人发展的教育价值观,把学员个人的和谐、自由发展作为人才培养规格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人才培养上,必须从以知识传授为主转向为培养学生的技能和能力,特别是创新意识、创造才能和创造个性的培养。要充分意识到,推行学分制是成人高等教育适应社会转型的需要,有利于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有利于多样性人才的培养,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有利于发挥成人高等教育自身活力和办学特色。只有全校上下统一认识,增强改革意识,齐心协力,才能推进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由学年制向学分制的平稳过渡。
(二)加大投入,优化配置教育资源
实行学分制需要有一个支撑体系,需要有较大的人力、物力投入及各方面的支持和参与。当前,迫切需要改变成人教育长期以来低标准收费的状况,逐步提高成人高教收费标准,同时对成人教育学费中用于日常教学的经费比例也要作出明确要求。学校要切实做到对普通教育与成人教育一视同仁,使成教与普教协调发展,资源共享。同时,学校成人教育也应不断拓展发展空间,使学校成人教育继续向社会延伸,大力开展联合办学,使社会资源与学校资源沟通有无。教育部新出台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鼓励高校间开展师资共享以及聘请企业和社会著名人士到高校兼职和任课。”学校成人教育应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依托社会,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办学基地,建设校内外专兼职相结合的高素质成人高教师资队伍。
推行学分制后,教学管理工作更为复杂,需要教学管理人员既熟悉业务,又有较强的服务意识,懂得科学管理原理,并能掌握计算机信息处理等现代化管理手段。这就要求成人高校和举办成人高教的普通高校要高度重视成教管理队伍建设,确保人员编制,加强业务培训,重视现代化手段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熟练操作和运营学分制的管理过程。
(三)建立相互沟通、相互衔接的教育体系
推行学分制,必须打破目前“条块分割”的格局。早在1988年,原国家教委就在《关于促进成人高等教育联合办学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对广播电视高等教育、普通高校函授教育和高等自学考试这三类教育,应在教学计划、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互相沟通的基础上,改革这三类教育的学籍管理制度,逐步做到同一专业范围内的学生,在不改变学籍的前提下,自由选择学习形式,所读课程考试、考核成绩(学分),三类教育相互承认。这样可以增进各类成人教育的活力,减少学员对已掌握的某些知识和某门课程不必要的重复学习,使他们空出时间用于其他课程的学习和工作。”当前,条件具备的成人高校,可用互相承认学分的办法推行校际间和学校内部的联合,挖掘资源配置潜力,促进传统函授教育改革,加速推进成人高教现代化进程,使函授教育融入现代远程教育行列,发挥规模优势,为学员提供优质教育服务。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化社会的目标出发,建立起成人高等教育电大、函授、夜大、自学考试等不同形式相同层次之间衔接的人才培养机制,以及学员的相互选课和学分通用的运行机制,实现不同类型和层次教育之间的沟通与衔接,为学员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更加灵活的学习方式。
(四)实行先试点、后推广的办法
成人高等教育推行学分制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诸多因素,其中学校内部条件和社会外部条件是实行学分制的前提,条件的变化是渐进的过程,这就决定了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尽管学分制有其利,但执行得不好亦可导致其弊。这就要求在推进学分制的过程中,采用分阶段实施的方案,循序渐进,注意抓好试点工作。可鼓励一部分有积极性且学校内部具备条件的专业先行试点。如普通高校可先在夜大学中试点。夜大学生主要来自于本市,可利用晚上和双休日授课,在时间安排上比函授生便利,待夜大学在管理上取得一定经验后,再推广到函授教育。亦可先试行学年学分制,待条件成熟再逐步向学分制过渡。在试点中注意积累经验,逐步由点及面加以推广,切忌不顾条件一哄而上或按同一模式推行学分制。
关键词:成人高等教育;高等非学历教育;发展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1-034-03
据美国学者马丁·特罗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相关理论分析得知,我国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逐步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然而,马丁·特罗的大众化理论主要关注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注: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指当年各类高等教育在校生占18—22周岁人口的比率)的高低,15%和50%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据马丁·特罗预测,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之后,即进入普及阶段的高等教育入学率呈继续上升趋势,普通青年的入学需求将不断增长,但从20世纪末21世纪初欧美各国高等教育发展中观察,我们很难见证马丁·特罗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预见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继续增长的势头,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新情况的出现:如一些国家的高等教育入学率增长到一定水平后将停滞不前;一些国家高等教育生源除了普通青年,还出现了大量有过工作经历、非传统的成人学生,增长的势头超过了普通青年,而且其中有些成人本身就具有大学文凭。这批学生的大量出现,使高等教育的发展出现了新的契机,而非学历教育的需求又让他们有别于传统的成人学生。目前,中国的这批学生也在持续增加,普通高校吸收了在职研究生和研究生非学历教育学生,更多的成人学生却广泛存在于各种教育培训机构,最为典型的是为职业资格认证而考试的大批学生。广义范围讲,这批学生的教育也应属于成人高等非学历教育之范畴。
一、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学历教育现状分析
(一)成人高等教育学历教育存在的问题研究
四川大学的江颖和宛小燕经过调查研究,在《成人教育》期刊上发表题为《新形势下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出路探讨》,该文提到的我国成人高等学历教育近年来面临的主要问题除了教育质量下降、教学特色缺乏,还有至少两方面的问题表现比较突出:
1.招生数和毕业生数相对下滑。与以往相比,我国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招生数与毕业生数近年来有了绝对数量的增长,但与普通高校的类似情况相比,就只能用逐渐下滑来概括了。其中,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招生数自2003年开始下滑,由221.16万人减少到184.44万人,减少了36.72万人;毕业生数自2006年开始从166.79万人减少到81.52万人,减少了85.27万人,其中该数据还缺乏中途退学的学生统计情况。
2.教学资源紧张。教学资源紧张主要表现在1992年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在校师生比为1:7.2,1999年师生比为1:15.3,2006年师生比则为1:37.5,远远超出了2005年年底我国普通高校1:16.9的师生比。
(二)成人高等教育学历教育现状的简要分析
据了解,成人高等教育招生的学生有大批高考落榜生,他们和普通本科生在心智上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却被冠以成人学生的名字。二者突出的不同就是后者经历过成人高考,成为成教生。
就我们在成人高等教育学院观察得知,有相当一部分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相关代课教师是外聘教师或在校研究生,客观来讲这部分教师的存在足以证明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教师在数量和质量上相对缺乏。但增加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教师数量,又会给继续教育学院的各方管理增加新问题。因此到目前为止,该问题依然存在于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之中。
除此之外,目前的成人高等教育由于教育目的不明确而导致管理混乱;在教学方式层面,成教生与普通高校大学生区分模糊;在成教生就业方面,成教生理论不能和普通高校大学生相提并论,而实践却不及职业教育学院的学生,这就让他们的就业陷入更加尴尬的局面。与此同时,我国的市场经济不断发展,需要大批高端人才和高级技术人员,按照目前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状况,很难适应社会新时期的新要求。我们不能否认成人高等教育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做出的历史贡献,但目前的成人高等教育却遇到了发展的瓶颈。因此,教育部于2007年4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部署高等学校成人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管理的通知》,该文件提到成人高等教育“主要面向在职人员开展业余形式的高中后和大学后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培训,大力开展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的继续教育”。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已经或正在引起教育部门的广泛关注,而成人高等教育的非学历趋势已经开始试点,特别在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方面将会得到逐步体现。
二、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向非学历教育转变的必然性
(一)美、英、日三国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向非学历教育的发展
由于终身教育理论的践行和发展,继续教育越来越得到各国的重视。随着知识经济社会对成人高等学历教育需求的减弱,成人高等教育的非学历教育作为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和职业培训相结合,迅速地发展。这种发展趋势在西方发达国家有较突出的表现。
日本学者有本章将非传统成人学生规模越来越大、次数越来越频繁地进入高校学习的现象称之为“高等教育后大众化”。
在高等教育向后大众化转变的基本过程中,美国大致经历了三个步骤:从《军人权利法案》标志着后大众化的开始到教育民主与种族平等加快了后大众化发展的步伐,最后在终身教育思潮的推动下,后大众化基本成型。
美国的非传统学生接受继续教育的目的不仅是取得学分和学位,更主要的是提升能力或者享受教育带来的闲暇;由于非传统学生的职业倾向,主张高等教育向职业培训转变的呼声越来越强烈。
在对英国的非传统学生研究中,我们了解到成人学生以职业性的学习目标为主,选择职业性的学习目标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想获得一份工作,二是希望将来有更多的工作报酬,三是巩固工作中的稳定可靠地位。非传统成人学生学习科目也注重实际,紧跟社会和市场的需要,其中选择比例最高的是人文、教育和社会科学。由此可见,非传统学生的学历教育需求在不断减弱,他们更注重工作中的实际需求。
在对日本非传统学生的特点研究方面我们得知:他们年龄偏大,以老龄学生为主;入学动机以改善生活,发展自我为首。日本广播协会的调查表明,成人参与学习主要是为丰富生活,享受学习带来的益处;其次为健康和交友;学习与工作领域相关的经验和生活技能位居其后。
(二)我国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向非学历教育的逐步转变
顾建辉在《高校成人教育的战略性转变》中,根据我国目前的成人教育现状,提出了我国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四个转变:
1.教育形式的转变:高校成人教育将由脱产教育全面转向业余、函授教育,将回归到以社会在职人员为主要教学对象的传统意义的成人教育。
2.教育类型的转变:高校成人教育将由学历教育为主、兼顾非学历教育转向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重,将调整到规范提升学历教育、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的发展轨道。
3.教育方式的转变:高校成人教育将由相对封闭性转向全面开放性,将真正地由注重自我发展走向注重与社会的协调和共同发展。
4.教育形态的转变:高校成人教育将由学校教育转向社会教育,将全面地以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双重身份面向社会、贴近社会、融入社会。
成人高等学历教育这四个转变的存在依托我国经济总量的提升、人口结构的变化、高考扩招政策的施行和终身教育思想的纵深发展,这些都会不同程度地促进这四个转变的实现。
基于西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实践和中国成人高等学历教育面临的一些问题,我们可以预见在高等教育发展的高级阶段,后大众化教育真正遍布各个高校的时候,我国的成人非学历教育必然取代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当下见证这种发展趋势的是各种培训学校的诞生,不论是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技能的培训还是理财规划师、人力资源管理师、心理咨询师等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这种成人非学历教育发展的趋势正逐步在我国的各个培训机构得到见证。
三、关于如何发展成人非学历教育的相关思考
(一)成人非学历教育的理念
理论对实践一定程度上的指导意义是不容忽视的,这就要求我们重视成人非学历教育发展的理念。如果学习年限、学生年龄和教学计划是学历教育的标志,那么,非学历教育的短期、实用和快捷的特征就表现得非常明显。所谓成人非学历教育,我们可以从和学历教育比较的角度来理解,非学历教育的教育目的不是为了获取学历证书。而是为了提高工作技能和生活乐趣。如果这种理解过于笼统,我们可以将其分层,成人高等非学历教育是一种“高中后”继续教育,且以普通高等教育相应层次的培养目标为参照:从类别属性分析,成人高等非学历教育是整个高等教育活动中学历教育之外的其他教育类型;从具体形式分析,除了层次标准等相同构成因素,高等非学历教育没有严格的学习年限规定,学习课程根据需要可多可少,学员不需经过竞争考试而取得资格等。还有观点认为,成人高等教育的非学历教育主要指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所进行的高水平的技术培养教育、岗位培训教育和各类大学后的继续教育。
笔者认为,成人高等非学历教育应该以培养人的个性为根本,发展人的兴趣为前提;启发人们对人生进行思考,对幸福执着追求,让生命得到最美的绽放;让生活、学习、工作能够相得益彰,完美融合,促进人的长远发展,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把成人高等非学历教育的培养目标立足于成人的生活之中,培养成人的生活能力,而非只是对其培养知识,让其成为普通教育、应试教育长久以来的延续。
(二)成人非学历教育的场所探究
关于成人非学历教育的场所,我们的视野不应该局限于学校这种单一场所。只要能满足学员教育的需求,大千世界、社会生活的各个地方都可以成为教育的场所。比如各类博物馆、图书馆、各种历史旅游景点、植物园、主题公园和各地风土人情……甚至KTV场所也可以成为练习声乐的场地;酒吧也可以成为学习酒文化的基地;监狱也可以成为少数人反思悔悟重新做人的地方。总之,一切人可以生存的场所都可以成为学习的地方,重要的是自己内心的价值取向是否偏颇,从而背离成人非学历教育的初衷。
(三)成人非学历教育的课程
关于成人非学历教育的课程,我们可以根据群体需要和教师能力开设。只要有益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都可以根据需要开设课程。严格意义上,这种课程具有很大的开放性。这种课程也当然是以学生的需求为标准,具有一定程度的市场性。
这种课程更具有灵活性。它和专业性的课程相对,是一种松散的课程。没有学业的压力,课程目标由个人实际情况自定,学习时间相对随意,可以根据成人非学历教育的组织机构自行调整,也可以常年滚动开班。课程也不需要权威机构评价,只要学员自己认可在学习期间的学习收获,满意在学习期以后的能力提升和身心发展即可。
(四)成人非学历教育的教师
成人非学历教育的教师要求相对较高,他们除了具有良好的个人素养,还应该能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设计课程。作为成人非学历教育的教师,我们更应该看重他们的课程开发能力、个人教学能力和人格修养,而非过多地关注他们的学历、毕业院校背景和家庭的社会关系网。我们应该根据他们所授科目的不同对他们进行层次的划分:第一,在横向方面,他们应该有专门针对相关职业进行培训的教师,我们称之为技能型教师;如果他们能满足成人兴趣的需求并引导成人陶冶情操,对其精神需求进行导航,我们称之为生活型教师。第二,在纵向方面,教师根据个人能力做出高、中、低等级层次的区分。这样的区分并不是为了鉴定教师,而是让不同层次的教师更能得心应手地教学。因为很多成人非学历教育的学生在个人的经验下具有的知识基础不同。这种知识基础并不是以学生当前所拥有的学历为标准,而是以他们实际的认知发展水平、个人能力和社会经验为基础。我们根据学生的能力来选择不同层次的课程,也是为了合理利用师生资源,达到师生认知匹配,让他们在学习中得到身心的满足。
总之,我国成人高等非学历教育将会是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高等教育中的非学历教育既是对学历教育的一种补充,又是对学历教育的一种必然超越。非学历教育不会像学历教育那样有既定的规章和标准,进行灌输式的教育。非学历教育将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和需要,把学习需求和学生其他方面的需求相结合。非学历教育将从学员既有的知识储备和能力结构出发,创设出最适合学员发展的课程体系和活动方式,以此来促进个体的主动发展和积极进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满足了不同年龄层次的成人接受高等学历教育的需要。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面对社会转型和建立学习型社会,成人高等教育却显露出诸多不适应,道路越走越窄,地位越来越低,声誉越来越差。成人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具有整体性、内生性的特点。文凭至上、学历导向的价值观是其根本原因。成人高等教育该何去何从?是在烈火中灭亡,还是象凤凰涅磐,在困境和危机中找到新的发展契机,实现其持续健康的发展。因此,思考成人高等教育转型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成人高等教育的现“型”
自从高考制度恢复以来,成人高等教育作为普通高等教育的补充力量,在人才培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解决了当时人们对于学历的需求问题。但是,随着普通高等教育的不断扩招,各种办学形式的兴起,成人高等教育的生存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生源缺乏、质量下滑、发展不力,社会对这张“学历”的关注度在减弱。成人高等教育存在如下问题。
(一)学历为主,定位不明
我国的成人高等教育大都采取与普通高校相近的教育形态,必须通过全国或地区组织的统一考试才能录取入学,通过业余时间实行“半工半读”的方式完成所规定的课程学习后,将获得国家承认的学历证书。可见,成人高等教育在实践中一味追求和认同的学历教育概念,成为普通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追随者,完全没有自己的特色,因而,在普教大规模的扩招声中几乎被淹没。成人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普通高等教育被称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两条腿”,两者应该是有区别的。第一,教育功能不同。普通高等教育的功能主要是职前一次性教育,而成人高等教育则具有职后教育和职前教育的双重功能。第二,教育机制不同。普通高等教育的招生计划控制得比较严格,而成人高等教育在招生时一般采用指导性计划,招生人数相对控制得比较松,尤其是非学历教育,完全可以根据社会的需要和举办学校的条件而确定。第三,外部结构不同。普通高等教育的外部结构有学生、家族、学校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而成人高等教育除了具有以上因素外,更多地体现为社会劳动者及其所在单位、培训机构、群众团体等。可见,成人高等教育面向的对象更广泛、功能更灵活、结构更丰富。而成人高等教育似乎只看到学历教育这—领域,面对一棵树,失去了身后的一片森林,不但发展受到限制,还引发了矛盾的出现并危及自身的生存,抹杀了成人高等教育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因而,关于成人高等教育可被替代、被兼并、被涵盖甚至可被取消的各种说法不绝于耳。成人高等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质疑和挑战,似乎出现了合法性危机。
(二)对象单一,生源缺乏
生源是教育存在和发展的根本理由和基本前提。成人高等教育的生源受到很多限制。其一,我国成人高等教育以学历教育为主,学历教育是有门槛的,必须通过全国统一的成人高考选拔,才能享有教育的机会。那么,一些年龄偏大和知识欠缺而又迫切希望获得教育机会的成人被挡在了门外。其二,普通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各种教育形式的兴起,生源之间的竞争日益严峻,生存空间不断被挤压,一块蛋糕分到成人高等教育这儿已经所剩无几了。据统计,1986-1996年期间,全国成人高等教育报考人数为1800万人,录取550万人,录取率为30.6%。到2004年,报考人数为286.99万人,录取193.03万人,录取率为67.26%。到2007年,报考人数为292万人,录取220万人,录取率为75%。生源明显减少,尽管成人高考分数一降再降,甚至出现平均每门课程的考试成绩不足30分,但还是出现一些成人高校招生计划多于报考人数的无奈局面。由于成人高等教育生源缺乏、对象单一,加上市场的激烈竞争,造成了成人高等教育生存的困境。
(三)经济效益至上,质量下滑
质量是成人高等教育永恒不变的主题,是成人高等教育的“生命”和“灵魂”。但是部分高校对举办成人高等教育的目的认识不足,把普通高校的全日制本科学生作为学校的“正规军”,而把成人高等教育的学生视为“编外军”,视为一种创收的途径,不断地要求成人教育扩大招生数量,而不注重成人高等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教学管理。成人高等教育办学类型复杂,形式多样,有普通高校、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民办高校的成人高等教育;有脱产、业余、函授教育;有自学考试、网络、远程、开放教育。各种成人教育很难用一个简单的标准来评判孰好孰劣。因此,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主要依靠学校自律,而各成教办学机构对质量标准的认识分歧较大,把握不够。从深层次看,原因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的追求功利,把学历、文凭作为成人高等教育的主要价值追求,单纯为创收、为获得经济效益而办学,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千方百计“偷工减料”、压缩教学成本。办学目的商业化倾向明显,致使教学效果无法保证,严重影响了成人高等教育的质量和社会信誉。
(四)地位堪忧,发展不力
成人高等教育虽然是教育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但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并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在我国,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都有特定的教育对象和任务,在教育结构体系中有自己的专属地位,并得到《义务教育法》、《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等国家专门法律、法规的确认和保障,它们的合法性得到认可。然而,成人高等教育存在的合法性却一直备受质疑。一是成人高等教育办学类型复杂、形式多样、任务多重,与其他各类教育之间存在着交叉重叠的关系,人们很难在传统教育体系结构中准确、清晰地界定它的位置,成人高等教育也长期迷失在对自我身份的探寻和期盼国家专门立法确认的困境中。二是政府职能机构对成人高教重视不够,对成人高教管理缺乏思考,对高校成人教育地位没有准确定位,没有统一的发展规划和政策扶持,更没有相应的立法。到目前为止,虽然在我国的《教育法》及相关法律中,原则上确认了成人受教育的权利,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为成人高等教育建构的法律支持体系一直是相对疲软和滞后的。在函授、夜大课堂上,成人学生的出勤率低,旷课的理由大部分是工作忙,单位不让请假;在企业事业单位工作了多年的人,也没有接受过任何形式的外出学习或进修的机会,这些现象屡见不鲜。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的权利无法得到保障,一些单位对员工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意识不强,国家也没有出台相关政策法规保障成人学习的权利,致使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缺乏保障。
二、成人高等教育转型的动力
成人高等教育在生存危机下,迎来了新一轮机遇。随着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学习型社会的提出,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出现了一系列成人教育需求:社会转型带来的人员结构的变化,新兴行业劳动就业岗位的出现,国家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需要,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生活品质的追求等,都必须通过成人教育得以完成。可见,成人高等教育不仅未走到尽头,而且前途光明,动力十足。
(一)社会转型带来的“新人”为成人高等教育提供了潜在市场
我国社会已进入快速转型时期,即由农业化社会向工业化社会转变,由计划经济社会向市场经济社会转型,从而引起就业结构和城乡结构的变化。中国开始从一个以农业就业为主的农业社会的就业结构,转变为以第二、三产业为主的工业社会就业结构,农民工在就业人口结构中的比重不断上升,每年新增劳动力1000万以上,就业岗位稀缺。再加上城乡结构的转变,2004年中国城市化率达到41.8%,在5.4283亿城市人口中,约有1.4亿人是进城半年以上的农业人口和外地城镇人口,其中约有1.2亿农民工。到2008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2亿人,城镇人口有6.06亿人,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的45.7%。无论是就业结构还是城乡结构的变化,都可归结为“人”的变化。如何使这些“人”能尽快地适应社会地位的变化、社会角色的转换、生存环境的变迁,承担起新的社会责任,发挥新的社会作用,这一问题成为社会转型对中国教育,特别是成人高等教育未来发展提出的一个重大现实课题,也是成人高等教育面临的新问题和发展的潜动力。
(二)新兴行业的劳动就业岗位为人的继续教育提供了机遇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速,许多新兴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诞生了,许多新兴的行业诞生了。新的行业产生了人们更为喜欢和理想的职业,新的技术对生产组织和管理人员不断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因而,参加继续教育和养成终身学习的能力成为必然。其一,一次性教育根本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从业人员需要及时补充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提高职业能力。其二,2005年统计,在我国的从业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人员仅占5.17%左右,这个数字不仅低于发达国家,比其他低收入国家的6.7%也低出很多。w国民受高等教育的水平很低,而提高劳动者素质最有效的途径即是优先发展成人继续教育。其三,据有关专家预测,未来社会一个人一生中将从事至少四种不同职业,这种职业的变化更加大了人们为了胜任新职业而进行的知识更新和岗位技能培训的要求。面对不断增加的新兴技术、新兴行业及新的就业机会,成人自然会产生通过学习以保障或争取到让自己称心的岗位的意愿,实现自我的价值。因此,加快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开发人力资源,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追随现代社会的发展进程,成为社会的时代背景。这样的时代背景为成人高等教育的大力发展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成人高等教育成就了他人,也成就了自己。
(三)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国民素质是成人高等教育的现实任务
综合国力主要是指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经济规模、地理空间、人口规模等显性的实力,也包含政府工作效率、外交能力、民族文化的凝聚力以及知识转化为技术的应用能力等隐性实力。因此,综合国力竞争是国家和国家之间总体实力的竞争,其本质是经济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和教育的竞争。教育成为一个与国家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的重大问题。为促进国家和民族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许多国家提出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发展战略,以期通过教育提高人口素质,变人口负担为人力资源和智力优势。而成人高等教育具有投入少、周期短、学有针对性、用有及时性、见效快、产出显等特点,它必将受到各国政府的特别青睐。因而,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增强国家综合竞争力,将成为未来成人高等教育必须承担和努力完成的一个现实任务。
(四)生活品质的提升和精神生活的渴求为非学历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人们在物质财富增长到一定程度时闲暇时间增加了,对精神生活的渴求将成为富裕了的人们另一个普遍追寻的生活目标。教育的目的是人的完善、人格的全面发展和人的精神世界的提升。随着成人高等教育的不断完善,它除了满足生产劳动和成人谋职、谋生的需要外,还应根据不同群体、不同情趣爱好,开展更加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和学习活动,使成人丰富知识、提高能力、愉悦身心、增强体质、陶冶情操、提高生活与生存质量。因此,丰富多彩的成人闲暇教育和老年教育将成为未来社会的时尚。它是其他教育所不能完成的,只有通过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来不断满足和提升人们对的精神生活的渴求。因为,成人教育以其多样性和多维性的学习特点为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提供了可能,满足了人们“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需求目标,也为成人高等教育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
三、成人高等教育转型的路径
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丰富实践见证了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渴求和对人的素质的要求。同时,作为构建创新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部分,它的存在形态以及发展模式也应当适应社会的不断变化,在发展中实现创新。因此,以终身教育理念为指导,加强成人高等教育的功能与目标定位的研究,通过转变教育观念、延伸教育渠道、拓宽教育对象、重视教育质量等,才能实现成人高等教育的转型。
(一)转变教育观念:从追求学历到追求学力
学力和学历有着本质的区别。学历仅仅是一个人学识水平的基本标志,而学力是反映一个人全面素质的根本要件。“学力是最可贵的生命力,最活跃的创造力,最本质的竞争力。”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成人高等教育主要以学历教育为主,为满足人们对学历、文凭的追捧,表现出明显的普教化倾向。1992年《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发展成人高等教育的意见》等政策的相继颁布,推动了成人教育向岗位培训和职业教育为重点的转变。进入21世纪,社会进入了一个开放的时代,终身教育理念日益为人们所接受,多样化的学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人高等教育以各种符合条件的在职和非在职成人为对象,不仅重视教育的育人功能,而且注重成人全面素质的培养,成人高等教育开始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以不同时段出现的价值取向为标准,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学历取向类型、职业取向类型、学力取向类型。而实现从学历取向到学力取向的转变,从追求学历教育到追求学力教育,才是成人高等教育走向终身教育的关键。《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指出:“今天,一个人如想在美国生活得好,仅有工作技能是不够的,还须不断学习,以成为更好的家长、邻居、公民和朋友。学习不仅为了谋生,而且为创造生活。”而且未来社会是一个科技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知识的更新不断加快,知识的总量呈几何极数增长,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只有不断学习,学会学习,具备学习的能力。
(二)延伸教育渠道:从单一办学到合作办学
发达国家越来越意识到成人高等教育对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在办学主体方面,形成办学主体的多元化,不仅政府与企业直接举办各种成人教育,高等院校、职业学校、社会各界以及私人、社区也都积极参与举办成人教育。在美国,国家办学占24%,社会学术团体办学占20%,私人办学占6%,工矿企业办学占50%。目前,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源配置主体已由政府一家变为多种经济主体和利益主体,且配置方式也从过去的集中统一的计划管理变为以市场调节和竞争为主要手段的分散管理。这一变化必然要求改变我国成人高等教育资源的配置方式,亦即成人高等教育从主要由国家包办、集中管理、单一办学的成人教育体制,转变为国家和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办学、互为补充、竞争共存的多元办学体制。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已经同企业、私人、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进行了合作,这是成人高等教育走向社会的第一步,是成人高等教育从学校教育到校外教育的开始。因此,成人高等教育要继续探究和开拓校外教育途径,主动深入广大的社区、企业、农村,共同促进社区成人教育、现代企业成人教育、新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让成人有针对性、适切性地参与学习。这将是学校与合作方双赢的选择,也是成人高等教育自身发展和完善的途径。
(三)拓宽教育对象:从学历补偿者到学习志愿者
随着学历教育的萎缩,高校应当明确成人高等教育在推进终身学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中的主体作用。社会个体需要接受成人高等教育的需求量还很大,成人高等教育还存在着大量的潜在生源。拓宽教育对象的关键是敢于改革创新入学制度和挖掘生源市场。首先,建立一个开放、灵活的成人高等教育体系。通过改革,减少成人接受教育的障碍,逐步取消全国统一的招生制度,考生凭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实际工作绩效和实际工作能力或者参加普通高考的成绩进入成人高校学习,宽进严出。其次,大力开拓农村成人高等教育新市场。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成人高等教育非常薄弱。发展农村劳务经济,促进“三农”合理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经对发展农村成人高等教育提出了迫切要求。再次,从单纯学历教育向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培训并重转变,落实非学历教育在成人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开展各类教育培训,如开展职业资格培训教育、执业素质和水平提升教育、职工转岗培训教育、新农民培训教育、新市民培训教育、老年教育、闲暇教育等校外非学历教育培训项目。最后,还可推出“带薪休假制度”、“教育开放制”和“学分银行制”,为成人接受教育提供多种便利方式。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原局长、法国学者保罗.朗格朗所说:教育应该是每个人从生到死都在继续着的过程,在每个人需要时,应以最好的方式提供知识。1990年,德国联邦议会发表了名为《未来的教育政策:教育2000》的总结报告书,报告提出:高等教育机构应向人人开放,无论男女均享有在高等教育机构中继续接受教育的均等机会。[8]今后,人们对生活质量有越来越高的要求,对知识和技能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主动要求学习的人将会越来越多,参与终身教育的愿望将越来越强烈,这些必将大大拓宽成人高等教育的生源市场。
(四)重视教育质量:从经济效益到品牌效益
品牌就是生命,品牌就是效益,品牌是成人高等教育增强自身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成人高等教育要做到不被其他教育类型所取代,就要办出特色、办成品牌,发挥其他教育类型所不可代替的作用和功能。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来临,人们知识价值观的转变以及终身教育、学习型社会的构建,人们对成人高等教育的“特色”要求必然高涨。要想办出特色,需要从几个方面着手进行改革:第一,改革评价机制。在教学质量评价主体和评价程序上转变观念,由专家评价、政府主管部门的评价为主扩大到社会层面,如用人单位、劳动力市场、学生家长等参与评价,从而建立起上下结合、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质量评价机制。第二,规范教学管理机制。加强成人高等教育管理机构、管理队伍及师资的逐步专业化。学科设置、课程设置、教学活动都要适应社会需求,使教师和学生保持教与学的活力。第三,建立弹性的学分制管理模式。采纳开放入学制、自由出入制、学分互换制,使课程安排灵活多样,改革考试方法,实行生活经验学分等,允许学员在一定限度内自由选择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方便成人学员参与学习。第四,设置终身学员制。承诺本校毕业的成教学生可以终身享受本校学生待遇,回炉继续学习享有优惠政策。成人高等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人们通过不断地学习,使其才智得到不断的开发,个人价值得到最好的体现,最终提高教育质量,实现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成人高等教育的目标如此之高,教学质量保障是前提。
关键词:成人高等教育课程;问题;对策
收稿日期:2006―06―15
作者简介:李志远(1954-),男,安徽财经大学成人教育研究所,教授;研究方向:经济学和成人教育基本理论。
朱建文(1964-),男,安徽财经大学成人教育研究所,副教授;研究方向:经济学和成人教育基本理论。
一、当前我国成人高等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
1.课程目标方面
目前我国成人高等教育课程目标存在主要问题:
(1)编制顺序倒置。按照正常程序,确定课程目标是成人高等教育程编制的起点,课程内容的选择、组织及课程的评价等都要以此为指导,并在此前提下开展。然而,在成人高等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经常看到的是先编写教材(课程内容),再制定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课程目标)的行为。这种编制顺序的倒置使得成人高等教育课程目标失去了其导向和控制功能,形同虚设。
(2)构成不完整。一方面,课程目标分为课程总目标和分科目标。但由于长期以来对成人高等教育课程目标的功能认识不足、编制随意等原因,目前我国很多成人高等教育课程目标都是只确定了课程总目标而缺乏各学科的分目标,从而导致了课程目标本应有的具体指导性显得比较模糊、笼统。另一方面,长期以来我国课程建设存在的偏重于社会需要而忽视学生个体发展需求的弊端导致我国成人高等教育课程目标过于偏重“社会角色”、“社会期望”而忽视“个性的发展”。这一点不仅体现在成人高等教育课程目标一般局限于知识掌握、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而忽略了成人学员情意品质的培养方面,也体现在知识、能力方面的目标多是基于社会、职业的需求而非以促进成人学员的全面发展为着眼点。
(3)不能适应不同需求。科学的成人高等教育课程目标应随着不同时代、不同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成人学员自身的发展不断进行调整、发展。然而,我国成人高等教育课程目标长期存在“大一统”、僵化不变的局面,既不能适应时代变迁、不同区域不同发展水平的需要,也不能满足差异性巨大的不同成人学习群体的需求。
2.课程内容、结构方面
我们知道,成人教育是一个内涵丰富、包罗万象的概念,正如197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对成人教育的定义所指出的:“术语成人教育是有组织的教育过程的整体,而不管这些过程的内容、水平和使用的方法是什么,不管它们是否正规或非正规,也不管它们是否延长或替代了学校、学院、大学和徒工培训的初始教育……”。当然,成人高等教育也绝不局限于正规教育、学历教育。相应的,成人高等教育的课程内容也必然是多样的、易变的,其课程结构必然是非常规性的。然而长期以来,成人高等教育的课程内部和外部相当一部分人对此认识不足,从而导致成人高等教育课程普遍陷入了片面追求“系统性、全面性和正规化”的误区。许多成人高等教育机构和行政部门津津乐道于追求成人高等教育课程在内容和结构上与普通高等教育标准的对等或一致,尤其是在学历教育上。
这种状况导致了我国成人高等教育课程内容(主要是教材)的陈旧与体系僵化:目前我国成人高等教育教材大都是“千校一面”、缺乏自身特色,一般都是直接搬用普通高等教育的教材或者是普通高等教育教材的翻版,很少顾及成人的学习特点及学习需求,不能根据社会和成人学习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具体而言,这种课程内容实践性不足,不能适应成人学员知识经验丰富、意义记忆能力较强而机械记忆能力相对较差的实际,难以突出成人高等教育培养学员实际操作能力的特点;不能很好地体现差异性和灵活性,不能适应成人学员之间知识、能力等各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的实际。
必然地,这种状况也导致了我国成人高等教育课程结构的不合理:目前我国成人高等教育课程普遍存在以学科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来决定课程的取舍和安排顺序、因人设课的现象,普遍存在讲求面面俱到、重点不突出、内容重复多、灵活性差、缺乏针对性的现象,严重背离了课程设置“以能力(技能)和知识素养为主导、以学员的根本需要为依据”的指导思想,从而导致了课程结构失衡――专业课程比例过高,基础课程比例偏低;注重理论课程,轻视实践性课程;必修课过多,选修课太少,基本上不存在研究性课程。
3.课程实施方面
当前我国成人高等教育课程实施中主要存在问题:
(1)主观随意。在实践中,我国成人高等教育课程设置一般是依据教育部门领导的主观意志,开什么?怎样开?大都取决于教务部门领导的认识,反映着他们的意志,形成了“我开什么,你就应该学什么”的现象。缺少标准,缺少监督,使得这种随意性有变本加厉的蔓延趋势。
(2)因人设课。目前为我国成人高等教学服务的教师大多都是科班出身,他们多为高校教师,普遍存在理论基础雄厚、实践能力较弱的问题。教师队伍的现状,直接影响了成人高等教育课程的开发。一些体现成人高等教育特色、旨在提高成人学员实际工作能力的课程,因为没有合适的师资而无法开设,于是便出现了因人设课的现象――有师资的课程就开设,没有师资的不开设。
(3)衔接混乱,重复设置。在现实中,由于成人学员原有的教育背景和工作经验存在很大差异,因而每个人在课程学习的量、速度和深度上会呈现出不同的需求。但是目前由于社会缺乏对成人学员已有学习成果的合理认定制度和评价手段,致使很多成人高等教育机构提供的课程学习计划很难考虑成人学员在原有知识结构方面的差异性,因而出现了课程衔接混乱、重复设置的现象(譬如,专科阶段已经开设过的课程或者已经学习过的内容,学生在专升本阶段又接触到了),造成了高等教育课程,不仅在课程内容上盲目照搬普通高等教育资源。
(4)盲目照搬。当前的成人高等教育课程,不仅在课程内容上盲目照搬普通高等教育课程,在课程的实施上也存在严重的“普教化”现象,诸如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学习年限乃至学时数普遍还是照搬普通高等教育课程。
4.课程理论研究方面
长期以来,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理论研究之薄弱是有目共睹的:成人高等教育理论研究方面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过少;迄今为止,全国高校中设立成人教育学专业硕士点的寥寥无几,博士点仅有一家;全国专门而优秀的成人教育刊物屈指可数。在这种大背景下,关于我国成人高等教育课程理论的系统研究理更是凤毛麟角,既没有形成有影响的成人高等教育课程理论,也没有涌现出有代表性的名人名家。系统的、理性的、体现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特色的课程理论研究极为匮乏的状况,使得我国成人高等教育课程实践缺乏必要的理论指导,使得成人高等教育课程工作者的大量工作还只是停留在直觉的经验水平上。这是当前我国成人高等教育课程问题重重的重要根源。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1.课程目标方面
(1)明确成人高等教育课程目标的价值,真正将课程目标作为成人高等教育课程编制的起点。在编制成人高等教育课程时,必须明确课程目标是成人高等教育课程编制的出发点和归宿,是选择和组织成人高等教育课程内容的基本依据,是评价成人高等教育课程效用的重要标准,从而真正将确定成人高等教育课程目标作为成人高等教育课程编制的起点,并使之作用于成人高等教育课程开发的其它环节,充分发挥其指导作用。
(2)完善成人高等教育课程目标的构成体系。一方面,成人高等教育课程目标要全面包括各专业的课程总目标和各学科的课程分目标,尤其要注意各学科的课程分目标必须详细可行、便于操作,课程总目标和课程分目标要保持一致和互补。另一方面,成人高等教育课程目标必须尊重成人学员的实际,体现成人学员的意志和需求,增加培养成人学员的情感、意志、信念及性格等方面的要求,同时,思想政治教育、知识技能掌握和能力培养等方面的目标亦应以促进成人学员的全面发展为宗旨。
(3)适时调整成人高等教育课程目标。成人高等教育课程目标应为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范畴,要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体现新时代的新要求,适应同一时代不同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差异,适应不同成人学员群体和个体的发展需要,不断进行调整、发展。
2.课程内容和结构方面
解决成人高等教育课程内容和结构方面的问题,必须结合成人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深刻认识成人高等教育的非正规、非正式特性,走出片面强调“系统性、全面性和正规化”的误区。
(1)在课程内容方面,各成人高等教育机构可以启动或加入成人高等教育精品课程建设活动,开发高水平且充分体现成人高等教育自身特色的精品课程。迄今为止,中国人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已启动成人高等教育精品课程建设,出版了一批成人高等教育精品教材。这套教材的编写鲜明地体现了成人高等教育精品课程建设,出版了一批成人高等教育精品教材。这套教材的编写鲜明地体现了成人高等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点,除了完整、简明地阐述基本概念、原理外,大量采用案例、实例的写法,将理论应用于实例中。这对以自学为主的成人学员而言,学习、掌握、运用理论知识将变得更为容易。这套教材还尽可能地配备了电子教案,这实际上是对使用它们进行教学的有关成人高等教育教师的一种间接培训,有助于真正发挥精品教材的作用。
必须强调的是,各成人高等教育机构启动或加入成人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建设活动,具体包括以下几层意思:有条件的成人高等教育机构自己组织编撰所需的成人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缺乏独立编撰条件的成人高等教育机构可以通过联合来做这项工作;鉴于精品教材建设的难度,不具备独立编撰条件的成人高等教育机构最好选用已有的成人高等教育精品教材,不能不顾质量地盲目组织编撰教材。必须避免成人高等教育教材编写重新陷入普通高等教育教材翻版的泥沼。
(2)课程结构方面问题的解决对策主要体现在:①拓宽专业口径,合理设置基础课和专业课。基础课的内容要扎实、宽厚,不在于大与多,而在于含量实与精;专业课的设置应强化新与精的特点,及时补充新知识、新理论、新科技成果。②针对分科教学的弊病,加强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增加综合课程,以适应学科综合发展的需要,提高成人学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集多元知识、多元能力于一体的复合型应用人才。③加强实践环节,加大实践中进行探索的直接体验,自主地把理论知识和具体实践结合起来。④实行灵活的课程设置,减少必修课程,增加选修课程,使学员有的选、能够选、愿意选。⑤此外,还要适当开设研究性课程,指导成人学员进行研究性学习,以发展学员的创新能力。
3.课程实施方面
(1)根据需求开设成人高等教育课程。要避免成人高等教育实施中的主观随意现象,就必须把握成人高等教育非正规、非正式的本质特性,根据成人学员特殊的学习需求,根据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及时开发、设置多元化的、体现成人高等教育特色的课程,做到“用什么就开什么、学什么”,而不是“开什么就学什么”。
(2)真正建立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一方面,要强化“科班出身”的校内教师队伍建设,在进一步提高其理论素养的同时适当提高其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从社会相关行业、企业聘请业务熟练、技艺精湛的人员,对其进行一定教学技巧和方法等的培训,让他们从事实践课程的教学工作,开全、开好必要的实践课程。
(3)建立并实施成人个体学习成就认证、评价制度。在我国建立并实施一种健全且成熟的个体学习成就认证、评价制度,对成人个体已有学习成就作出准确衡量、中肯评价,不仅能够有效避免成人高等教育课程实施过程中课程衔接混乱、重复学习的现象,大大提高成人高等教育资源的利用率,还能够使成人个体获得成就感,激发成人个体持续且强烈的学习动机。
(4)大量采用各种实践性的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增强课程实施的灵活性。由于成人学员具有比较丰富的人生经验和比较独立的人格特征,成人高等教育课程应该在大量采用各种适应成人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的实践性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诸如“情景教学”、“案例教学”、“从做中学”、“行动学习”、“体验式学习”、“角色扮演”和“游戏中学习”等等;由于教育对象之间的差异性十分明显,成人高等教育课程实施还必须具有相当大的弹性,以使成人个体的学习更富有成效,成人高等教育领域既要有历经数年的学历或证书课程,又要有短至一天半日的各种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既要有正规的、长期的课程,又要有非正规、非正式的、短期速成的课程。
4.课程理论研究方面
课程问题是成人高等教育领域的核心问题。解决课程理论研究薄弱的问题, 必须加强我国成人高等教育课程理论的研究工作:要形成共识,形成重视成人高等教育课程研究的氛围;要壮大和优化成人高等教育研究队伍,既要有一支专门型的科研队伍,又要有一支业余型的队伍;这两支队伍要树立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充分发挥自身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一方面要积极从事成人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展成人高等教育课程的改革实验,由点到面,逐步推广,从实践中汲取营养,积累经验和教训,形成比较系统、成熟的成人高等教育课程理论,从而改变我国成人高等教育课程建设缺乏理论指导、问题重重的局面。
参考文献:
〔1〕黄健.成人教育课程开发的理论与技术〔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2〕钟启泉.现代课程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
〔3〕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科教育出版社,1996.
〔4〕桑宁霞.成教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2(8).
〔5〕王锡林.试论成人教育课程体系设置〔M〕.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需求提出各种新的要求,传统的成人教育模式已不能适应新时期教育发展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需要正确分析当前成人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改变成人教育的传统教育模式,重视成人高校的基础建设和政策法规建设,推动成人教育体制的创新,才能促进成人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
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系统研究与探索;成人教育设计;思考与创新
成人高等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于普通教育的一种教育补充方式,它的的对象顾名思义是成年人,一般实行非全日制教学。现如今,社会上的许多企业对人才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到处可见高学历、高能力的人在外觅职,竞争越发激烈,人才的素质也在不断提高。虽然说文凭不能说明每一件事,但拥有一张“好”文凭还是为自己省却许多不必要的就业麻烦,让自己的就业起点更高,工作能够更好。对于一些本身只有小初中学历的人来说,他们想要获得大专、本科文凭,参加成考或许是他们给自己镀金的最佳的出路。而且,近年来随着高校人数的不断扩招,成人高等教育生源数量和质量明显下滑,尤其是质量状况引起人们普遍忧虑。与此同时,成人高等教育改革相对滞后,定位比较模糊,使成人高等教育缺乏对于很多想要文凭的人的吸引力。成人高等教育如果要走出这一困境,就应该让成人教育回归成人教育本义,进行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以适应社会发展的新需求。
1我们先来看一个关于成人高等教育的案例
2015年7月,小红作为一个中专毕业生,想要去他们镇上的政府部门工作,可是因为她的文凭不是本科学历,对于这个工作就不能够去争取。所以她就想去抱一个成教,学习成人教学,因为这样不浪费时间,还能拿到文凭。所以她专门去网上查询了关于成教的相关知识,然后询问他的很多朋友,选定了一家时间设立较长的成人教育机构,开始了他的成教生活。刚开始,她还比较有耐心,经常去上课,但是因为她的时间确实太少了,对于成教的学习非常不理想,因为现场去学习真的太浪费时间,而她现在的工作由没有辞去,所以就很紧张,后来她还是勉强的拿到了成教的本科毕业证书,但是她对于这个现行的成教模式非常不喜欢,老师的文化水平太低,上课的质量差,对于工作的人来说太浪费时间,而且含金量真的太低,很多就业机构因为知道成教的成分太水,就不怎么愿意认可成教的文凭。所以,本来是为那些没有文凭却想要文凭的人提供的一条出路,却让社会的人和本身接受培训的人都感到不满意,所以,成人教育系统本身存在很大的问题,需要进行深层次的探索与创新,为成教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思路。
2这一个关于成人高等教育的案例
对于成教的未来发展起到推动作用那么,对于以上的案例,我们有没有什么深入的思考,对于成教的未来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呢?
2.1我想深化成教的教育体制改革是必不可少的
现有的成人教育体制主要是被动的传授知识,对于文凭的重视度过于的官方化,而且,成人教育在社会中的地位很尴尬,很多企业对于成人教育的文凭是不认可的,认为成教的质量太差,因此,作为新体制下的成人教育发展,应该提升成教本身的含金量,对于成教的发展制定完整的规划,首先是从理念上来确立成教的基准是什么?然后在确定成教的发展路径和成教的未来发展趋势。
2.2坚持成教的个性化教育方式,坚持结合多媒体技术,科学的可持续的高质量的发展成人高等教育
因为个性化教育是当今世界极受欢迎的一个词,人们喜欢用它来说明自己的创新能力和水平。同时,它在如今社会中扮演着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就国家层面来说,个性化教育是一个国家经济发达,国家繁荣富强的助推器。一个国家如果实施的是个性化教育,那么它的创新能力就很强,也说明它的经济实力已经到了一个令许多国家望尘莫及的地步,对于自身国力的增长极为有利,同时也奠定了国家在世界格局中的较高的国际地位。就社会层面来说,个性化教育意味着更多的创新,创新意味着社会的活力十足,干劲十足,人民的知识水平和创新力后劲十足,对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辅助作用。就个人来说,你接受的是个性化教育,那么你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就比一般的人强。而创新意味着你比别人更成功,你的思想更活跃,你的视野更开阔,你的发展前景更大,你的社会价值越大。尤其是对于学生来说,学会适应个性化教育,学会创新思维,学会从多角度来看待问题,剖析问题,解决问题。所以,成教树立的理念应该是坚持个性化教育和培养,用创新思维来发展成人教育,培养成教的高素质人才。
2.3作为成教的发展对象应该意识自己的责任意识,有一种是去学知识的心态,而不只是混一张文凭,要坚持科学的运用多媒体技术来完成自己的成教学业
因为媒体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电脑产生到现在,经历了多次的更新换代,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也日趋成熟,从最初的计算机功能发展为集计算、物流、教学、工作、宣传、通知等多种功能于一身。而对于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技能的成教学生来说更是不可或缺的角色。他们可以用多媒体技术来上课学习知识,用多媒体技术来了解社会时事新闻,用多媒体社交软件,,用多媒体技术来努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用多媒体技术网上听课。这样对于成教的学生来说节约了时间和成本。
3结束语
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是未来教育发展的一个新趋势,所以针对成教出现的系列问题应该慎重对待,坚持用创新的思维来思考成教的发展理念和思路,为成教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卫安,邬志辉.机制设计理论与城乡教育一体化建设[J].理论与改革,2012(05).
[2]陈水平.面向农村社区教育的成人教育运行机制浅议——基于苏中次发达地区农村成人教育转型的视角[J].成人教育,2012(03).
论文摘要: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发展, 各国将人力资源作为竞争的焦点, 这是对人才数量与数量的竞争, 更是对人才培养与开发的竞争, 而成人高等教育作为人力资源开发与优化的重要途径, 如今已被各国所重视。我国当前成人教育主要通过成人高等教育机构实现的, 而随着社会发展, 深化成人高等教育模式改革, 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 已经成为成人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为了贯彻落实“巩固、深化、提高、发展” 的方针, 加快我国成人高等教育改革与转变人才培养模式, 提升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 本文提出了作者的几点思考, 如有不足之处, 请给予斧正。
1.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模式的特点与指导思想
成人永远是社会的主体和中坚力量, 他们决定着社会的发展与文明程度。人类知识不断更新, 许多在职的成人为了更新自己的知识与技能, 提升自己的职业技术水平,增强社会竞争力, 因此选择了继续教育这条路。成人高等教育与普通的高等教育有所区别, 是在一定教学思想和力量指导下建立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纲领, 将思想与理论结合起来, 重视培养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导向的、柔性的现代化人才。在日常的课程模式需要多样化, 在构建教学体系的时候要杜绝学科本位的影响, 而是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2.成人教育教学现状调查与问题
自从改革以来, 我国成人教育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人才, 为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 成人教育逐渐突显出了一些问题。
首先, 在通过对部分学生调查中发现, 40%的人接受成人教育仅仅是为了获得文凭, 以获得更好的岗位与待遇。文凭可以作为职业中的通行证, 是证明个人学历的资本。单位对员工的要求逐渐提高, 许多学历较低的人员面临着巨大的压力选择了成人教育。因此, 他们的动机以获得文凭为主, 使得学生在学校中考勤不佳, 教师上课积极性较低, 让课堂死气沉沉, 师生都有着懈怠的情绪。
其次, 教师队伍素质较低, 稳定性较差。教师是教育的主体, 是学校能否发展的重要基础。然而, 由于部分普通高校对于成人教育不够重视, 普遍采用兼职教师, 使得教学任务不能够按时完成, 而且容易造成师资队伍的不稳定性。部分普通高校为了能够招纳更多生源, 把一些专业能力较差的教师也让其任教, 使得教学内容敷衍, 无法与岗位的需要应用型人才相适应。这些因素使得师资队伍成为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
第三, 课程设置与教学编写较为滞后。成人教育是为了培养高素质人才, 为岗位输送高技能的人员, 而当前的成人教育课程设置中却与岗位需求相悖。在调查中, 有一半以上的人认为学校的课程设置不合理, 一般表现出课程老花, 枯燥, 缺少灵活性的特点。
3.成人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3.1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由于我国市场的不断发展, 我国部分高等院校并没有根据社会发展而转变对成人教育的管理理念。因此, 人才培养结构与飞速发展的经济社会极不协调, 无法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 出现了“毕业人数多, 适应性人数少”的状况。当前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是重中之重。各大高校可以结合市场需求与地区特点, 自行设置相应层次的成人高等教育方向,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展人才培养模式。高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并结合实际, 将学生的职业与岗位技能培训等内容作为教学的重点, 促进形成成人高等教育的特色。高校还可以汲取国外经验, 积极推行“双证书” 制度, 在培养出学生职业职能的同时, 让学生在学校通过相应的职业资格考试, 使学生毕业时能拿到“文凭” 和“职业资格证书”, 这样才能让学习者更适应市场的需求。
3.2 优化成人教育的师资队伍
“师者, 传道、授业、解惑也”, 诸多高校中教师却难以与教育需求相匹配。因此, 高校应当把优化师资队伍作为工作重点之一。学校要把握住老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根据成人教育的自身特点来招纳教师, 要求教师具有一些特质。成人教育中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在职员工, 教师需要尽可能地将课程与岗位实际相联系。比如在理论课上可以让在职教师讲解, 实践课程可以请一些外面的专业人士进行更新专业思想, 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实践经验, 培养出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录用教师的时候, 对于有自己教学见解的老师要优先考虑。
3.3 课程安排上体现培养人才的需要
由于成人教育的特殊性, 因此在课程设置上更需要注重社会需求与岗位实践, 因此在课时安排上实践与教学理论课至少要求1:1 的比例。院校作为一个教育机构, 需要根据社会的整体需求进行人才的培养, 学习可以将实践与职业引导相结合纳入到日常的教学内容中, 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将专业技能得到强化与牢固。
结语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成人高等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 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实用型人才。通过多种方式传授知识并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出学生的多元化素质, 适应市场的需求。通过不断地教学改革, 遵循教育规律, 实现加快我国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改革发展步伐, 提高成人高等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 姚安庆. 植物保护专业的发展方向及其人才培养方案的理论探讨[J]. 高等农业教育, 2004(1) .
新形势下,面对成人高等教育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作为教师既要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基本的教学目标,同时也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另外,面对高校扩招、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下降的情况,成教工作者必须严格控制好各个教学环节的课堂效率。
1 成人高等教育存在的基本问题
1.1 办学基本理念较为狭隘,管理不严
面对一些已经走向社会的工作人士对于学历提升的要求,一些高校不顾自身办学条件和基本师资配备,单纯地以招生为主要目标,这样不仅使学校的内部管理无法跟上,而且教学质量很难过关;还有一些学校甚至连办学条件都不具备,或者没有办学能力,根本无法保证正常的教学质量,这当然不利于成人高等教育教学发展。此外,有一些学校为了片面追求经济利益,不注重提高学生的教学质量,在教学和考试上对学生要求不严格,对教学时间、课程安排甚至基本的教学内容都进行了一定的删减,很显然,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肯定是不符合要求的。同时,个别学生由于单位对学历的要求,学习上会急功近利,如在考试中作弊或开后门寻求过关,正是由于学校管理松懈,才让学生可以轻易地钻空子,这样做最终还是会影响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和办学信誉。
1.2 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社会脱节
在某种情况下,成人高等教育的课程设置和基本教学内容之间的取舍关系缺乏独立的论证,加之当前成人高等教育深受普通高等教育的影响,造成一些专业一味去强调自己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没有充分结合当前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科技发展的变化,课程设置的内容往往比较落后,课程缺乏实用性。因此,也就造成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缺乏与时代联系,所以基本的教学目标很难达成。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的课程设置必须经过科学论证之后,根据教育发展的规律去设置。另外,学校所设置的教学内容一般是与学历证书相关联的,但是成人高等教育注重的应该是职业教育教学。从基本的教材设置和教学计划我们不难发现,很多成人高校主要都是一些理论知识,而很少有一些基本的实践安排,这种重视理论知识教学,忽视社会实践课程安排的现象依然可以在很多学校看到,成人高等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几乎一样去培养,这显然是与教学要求是不一致的。当前成人高等教育应该更多地去注重实际教学实践,培养人才的目标要与市场经济环境下对人才的要求相一致。
2 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2.1 转变传统观念,充分认识成人高等教育的重要性
高等教育要求所培养出的人才必须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且对社会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都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无论是建国初期关于走资本主义道路还是社会主义道路,曾经都面对着许多争论,但最终确定了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反观到教育事业上,也必须要坚持走专业化的道路,必须将多种教育路线进行协调,构建相对完整的教育体系。因此,成人高等教育正是对普通高等教育体系的补充,让全民都可以去学习,让人才发展成为全社会都可以去关注的事情,让终身教育伴随每个人的一生。成人高等教育的确立可以提升学校的办学实力,但不能只是一味地增加数量,而是要提高办学质量,教育行政部门必须狠抓教学质量,树立正确办学理念。
2.2 教学改革必须深化到学校和学生中
关键词:中医药;成人高等教育;改革
近年来,成人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改善了我国国民学历结构,满足了人民群众再教育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知识创新与科技进步。但是中医药成人高等教育在这些年的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比如成人高等教育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普教化”倾向较大、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工学矛盾突出等,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对于中医药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社会效益及社会认可程度,都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将会制约中医药成人高等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推动中医药成人高等教育的改革,从而保证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与可持续发展已是当务之急。
一、目前中医药成人高等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课程设置僵化,教学计划陈旧成人高等教育的学员,在年龄、文化层次、学习习惯、学习需求与动机等方面均有其自身的特点[1]。目前绝大部分的中医药高等成人教育课程,并没有针对成人教育学员的自身特点与职业需求进行设置,甚至只是简单地参照全日制学生的课程开展教学,不能很好的反映出成人高等教育学习者的特点、提高学员们的学习积极性、也不能帮助他们解决临床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二)教学模式单一,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目前中医药成人高等教育的学员均为在职学习形式,教学形式单一,利用业余时间组织进行集中面授。中医药专业属于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临床技能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重点内容,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往往只侧重于课堂理论知识的教授,没有很好地将授课内容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对于学生提高临床实践技能的需求无法满足。再加上作为医药专业的学生,因为工作繁忙,休息时间不固定,导致工学矛盾突出,面授时到课率不高,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证。(三)合作办学机构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中医药成人高等教育所取得的学历文凭,不能作为报考执业医师的依据,在籍学员均为在职学习,导致学员们无法长期奔波于工作单位与培养院校之间参加学习。许多医药院校受教学场地及生源分布广等原因的限制,为方便学员求学,并未选择在学校本部对所招收学员进行培养,而是将其按照生源所在地,由委托函授教学站集中对学员进行培养。但是因为函授教学站管理理念上的差异,导致教学与管理水平、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无法满足主办院校与学员们的要求。(四)考试停留于形式,无法体现教与学的质量在我们对中医药成人高等教育学员进行调查的过程中,发现有部分学员的学习目的并不是为了获取知识、提高技能,而只是为了获取一纸文凭,将其作为职称晋升的跳板,这就导致学习与考试存在很大的功利性,在这种情况之下所取得的成绩无法真实体现学员的学习水平。再加上大部分课程考试多以闭卷考试为主,通常是侧重于学科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的测试,而忽视对临床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极易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对学员临床技能的提高并没有起到太多的促进作用。
二、中医药成人高等教育的改革方向
(一)优化课程设置,侧重临床实践技能的提高中医药学是一门重视临床实践技能的学科,应当侧重于培养学员的实践动手能力,因此,中医药成人高等教育的课程设置,要讲求实用性,需要更好的将专业基础知识与临床实践技能进行有机结合,必须更侧重于书本专业知识的延伸与实际临床操作技能的有机结合。而且中医药成人高等教育的学员均为在职学习,所以课程设置的内容必须根据各专业的特殊性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优化,不能完全照搬普通全日制高等教育的模式。必须要在完善学员专业知识的基础之上,着重考虑如何能够提高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如何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如何能够将理论知识与临床技能更好的有机结合起来[2]。(二)丰富教学模式,做到按需施教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中医药成人高等教育所取得的学历不能作为报考职业医师资格考试的依据。目前参加中医药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学员均为医疗机构的在职工作人员,导致工学矛盾突出,集中面授到课率不高,教学质量得不到有效的保证。因此,主办院校应该在集中面授这一教学模式之外,借助于现代网络科学技术,搭建网络课程平台,开展远程网络教学,将集中面授与多媒体网络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以满足学员们在学习时间上的要求[3]。另外,教学管理部门应积极培养学员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学员中定期开展教学调研,了解学员们在临床专业技能知识等方面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临床专业技能知识讲座等教学活动,从而将专业知识与临床技能更好的联系起来,以提高学员的临床实践能力。(三)更新管理理念,加强教学监督随着办学模式的不断转变,原有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方式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新形势下中医药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这就需要我们成人高等教育管理人员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加强内涵建设,主动接受新的管理思维与方式,提高教学管理水平。而且由于部分合作办学机构对教学工作的不重视,为节约办学成本而不断削减教学投入,从而导致教学质量得不到提升,学员们的学习需求得不到满足。针对这些情况,主办院校应建立更为完备可行的教学管理体系,进一步制定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定期对各合作办学机构的教学情况做好监督检查,并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优胜劣汰、健康发展,从而保证中医药成人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有序进行。(四)以人为本,创新考试机制由于中医药成人高等教育是面向整个社会进行招生,所招收的学员在年龄、文化水平、工作环境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不能单纯的采用“一卷定优劣”的传统方式,而应以人为本,根据中医药专业特色及教学规律,开展以提高学员实践能力、培养学员临床思维与创新性思维为目的的考试改革,并结合现代网络科学技术,以网络课程平台作为载体,采用多种考试模式,从而能够客观真实的体现学员掌握知识与技能的程度。党的十指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生教育体系”。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医药从业人员对自身学历及专业知识技能等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中医药成人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也在不断增大,我们需要促进中医药成人高等教育模式的变革,努力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服务能力与服务水平,提升学员们的理论知识与临床技能,提高中医药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从而为国家培养合格实用的中医药人才。
参考文献:
[1]吴卓君.成人教育课程设置亟待改革[J].中国成人教育,2013,(7):112-113.
[2]杨小蕾,兰光明.关于成人高等护理教育的现状和教学改革的思考[J].科技信息,2014,(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