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5 17:26:0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广告商业价值,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伦敦奥运会圆满落幕,比赛有终点,体育明星的掘金之路或许才刚刚开始。中国体坛将无可避免产生新一代的“吸金王”。开创中国男子游泳历史的孙杨,以及成功卫冕羽毛球男单金牌的林丹,将是最强有力的竞争者。
体育明星向来是商业宠儿,其高知名度、高曝光率、健康向上的形象被视为是商品通向消费者的最好桥梁。
在姚明退役、李娜状态低迷的情况下,刘翔一度有望成为中国体坛的“吸金王”。可惜事与愿违,当刘翔在本届伦敦奥运会110米栏预赛中踹倒第一个栏时,也踹飞了自己的商业前景。伦敦奥运会结束后,他的商业价值无疑将大受影响。
2007年,刘翔商业价值达到顶峰,代言品牌14个,广告收入达到1.63亿元,而在北京奥运会上的退赛,使刘翔的商业价值大打折扣。2011年,相比两年前,刘翔广告收入呈急剧下降趋势,全年仅为2800万元,代言品牌14个,平均每个仅为200万元。此次伦敦奥运会的退赛,究竟会对刘翔造成多大损失,目前还难以估计,不过已经有赞助商动摇。
青岛啤酒(微博)、伊利的电视广告中,刘翔仍是广告的主角。而在可口可乐的伦敦奥运电视广告中,使用的均是跳水和游泳的影像,并未出现刘翔的身影。
刘翔手术后放出可能继续征战赛场的风声,不知道算不算是一种危机公关,但无论如何,他想在商业广告市场东山再起,恐怕已经没有可能。
实力+外形+一个合适的项目,这几乎可以总结广告商对于“广告宠儿”的全部要求,本届奥运会中国共产生了40多位金牌选手,到底哪位能成就商业价值上的新高度?
伦敦奥运会上表现出色的孙杨,最有可能成为后刘翔时代的“吸金王”。1米98的身高,白皙的脸庞,俊朗的相貌,再加上时尚的打扮,让他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众多广告的男主角。而且,游泳是热门项目,在全世界都受到欢迎,这有利于商业品牌的借势推广。
事实上,当孙杨在伦敦奥运男子1500米自由泳决赛中破世界纪录、斩获其第二枚金牌后,就有业内人士预测,其身价可与当年刘翔雅典奥运相比,升至千万,而与他早早签约的伊利、361°和可口可乐三家算是押对了宝。伊利发起的“伊利邀你来奥运”互动活动上线,凭借着孙杨的超高人气,活动访问量上线首日即突破10万人次;另一家“押对宝”的361°,在孙杨夺冠后股价也大幅上扬。
不过,孙杨也面临着“超级丹”的挑战。论成绩林丹比孙杨更加辉煌,而且林丹张扬的个性也令其知名度在国内甚广。早在伦敦奥运会之前,林丹就以代言多种产品而走红,有网友戏言“穿李宁、喝红牛、开雪铁龙、嚼绿箭口香糖、剃须用吉列,在广告中你就知道林丹的衣食住行”。据透露,“超级丹”去年的广告收入应在200万美元以上,大有赶超刘翔之势。伦敦卫冕成功后,“超级丹”人气再度飙升,钱景也随之更加光明。
孙杨与林丹谁能加冕“吸金王”,归根到底还要看商业公司的具体运作。
豆瓣在行业内被认为是“慢公司”的典范,但阿北说:“其实我们并没有故意要慢,而是豆瓣的模式没有可参考的样本,很多事情需要我们去摸着石头过河。创新产品实际上需要付出很大成本,包括体会新模式的时间成本,要多花一两年的时间才能将模式稳定下来,之后再进入一个健康成长的阶段。这段时间你自己在折腾、在试错、在观察,可外面看起来似乎什么都没发生,好像很慢。”
用户价值与商业价值的关系
豆瓣非常重视用户体验,也许很多人眼中的用户体验是功能设计层面上的,但在豆瓣不只如此,豆瓣觉得,用户体验有更深层次的部分,并把它定义为用户价值。阿北说:“所谓的用户价值,就是从长期来看你到底给人们带来了什么价值,说穿了就是你是不是有用。这将决定用户在两三年后还用不用你的产品。因此,我们最早定义豆瓣的时候,就想它首先应该是有用的,其次才是用户体验。”
豆瓣知道用户的真实需求是什么,所以它并没有将力气花在一些花哨的噱头功能上,而是努力提高用户的便捷性。例如算法,除了通过技术手段清理一些不太真实的数据,豆瓣并没有介入内容层面的直接交易。豆瓣三百多人的工作团队中,超过半数都是工程师,他们日复一日的完善着豆瓣的算法,试图理解用户每一次点击、标记、发言等行为背后的逻辑关系,并最终为用户带来最匹配的推荐结果。
每一个豆瓣用户,都有一个独立围绕着他的数据库,通过人机交互,豆瓣将完全符合用户兴趣的内容顺次展开,其中也会有些商业内容,但因为“精准”,豆瓣用户对于商业内容的接受程度比其他平台更高。
豆瓣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在豆瓣的所有功能里,你最喜欢哪些?”结果,“广告”竟然进了前10名。这就涉及到了用户价值与商业价值的关系,阿北说:“我一直不觉得二者间有本质的冲突,逻辑是这样:当你只看用户体验,不看商业时,其实容易产生冲突,可如果豆瓣能产生足够的用户价值,对用户的实际生活有帮助,用户价值自然会成为商业价值。所以,如果产品只有好的用户体验,却没有好的用户价值,做商业化就会非常困难,当商业化的东西伤害了用户体验,这两件事就无法调和了。豆瓣做的事对用户有很多价值,用户每次在豆瓣上发现一本书,他决定要买的时候,豆瓣就不仅给了他价值,也给出版这本书的作者和出版社产生了价值,给书店产生了价值,就这是豆瓣产生的商业价值。”
豆瓣的发展过程和用户需求是一致的,每个新功能都有最佳的用户体验的方式去优化它,而它又和用户价值黏合得很好。
商业化发展
为了保护豆瓣的生态环境,豆瓣在接受投资时也有所挑选,投资方必须尊重并相信豆瓣的运营策略,所以豆瓣才能一直保持着慢却稳重的速度。
好的广告富有创意,能打动人心,可以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可有的广告立意粗俗,又常常不符合实际,难免会影响人们观看时的心情。对此,同学们都有哪些要“吐槽”的呢?
梁晓雅:广告的内容十分丰富,有好有坏。好的广告贴近现实,能够让厂商有效推销自己的产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少的好处。可坏的广告语句繁多、嗦,使人心生厌恶,一看到就想转台。这些坏的广告不仅没起到促销的作用,反而起了反作用。我认为好的广告不在于时间的长短、字数的多少,而是在于想象力丰富、语言风趣,这样才能真正深入人心。
李彦霖:现在的广告商为了吸引眼球,可以不顾一切地花大价钱请当红明星代言,为了让人们记住该产品,还将广告重复播两次、三次,甚至更多次。在看电视剧时,特别是看到关键时,突然插播这样的广告,令人气愤又反感!对于这些多次播出的广告,我是特别厌恶的!我希望以后播出的广告不要重复多次、不要太嗦。能够吸引人们眼球的广告应该是够新颖、有创意的。希望广告商们不要再做这种无聊的举动了!
莫诗莹:看电视时常会看到一些令人厌烦的广告,如关于老人三高、颈椎痛、购物之类的广告,这些广告不仅时间长,还很容易让老年人被其中不真实的信息所蒙骗。如果这些广告的效果都是真的,就不会有各种顾客投诉了!虽然国家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禁止这些骗人的广告播出,但是感觉成效不大。我觉得应该不断完善广告的法律法规,让人们看到更多优质的、体现真善美的广告!
左文欣:电视里的广告有些有趣,有些却让人厌烦。比如饮料脉动的广告“让你一刻脉动回来!”我就觉得很有趣,而且突出了产品的特点。而有一则服装广告是这样的:“×××羽绒服,做最好的衣服,全国销量领先,您舒适的衣服。×××羽绒服!”如果在节目中间插入这种乏味的广告,会让我们昏昏欲睡。所以我觉得,广告要想让观众看进去,就得有趣!
林芊芊:“味道好极了”这是人们很熟悉的一句广告语,也是人们喜欢的广告语。它简单而又意味深远,因为感受发自内心所以脱口而出。可是现在能让人过目不忘的经典广告少之又少,更多的广告都放在了追求商业效益上了,而忽略了如何打动人心。我觉得好的广告像一扇窗户,打开它,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就是一个不一样的天地;而坏的广告就像一股恶臭,闻到它,人人都会“逃之夭夭”。希望广告商们在制作广告的时候多考虑观众的感受,做一些拥有真心、体现真情的广告,这样才能真正地立于不败之地!
梁仕芳:我非常喜欢公益广告。公益广告能给我们很多帮助和启迪,受益终身!记得我小时候不懂事,经常顶撞爸妈,看了《有爱才有家》的公益广告,我感触很深,渐渐体会到了爸爸妈妈的艰辛,才发现爸爸的背早已驼得不成样子,妈妈的身材也早已臃肿。受到这则广告的启发,我决定要做父亲的拐杖,让他有一个肩膀可以依靠;要给母亲撑一把爱心伞,为她遮风避雨。
黄楚雯:现在的广告种类多得让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其中“有节操碎一地”的,也有画面美得让人不断感慨的。你有没有在看电视看得正精彩时,被突然“Duang”地一下跳出来的广告大倒胃口的经历呢?应该都有吧。但你会不会因为广告的代言人不同而改变态度呢?答案是肯定的。比如跳出的广告是由著名的偶像天团代言的,那该偶像的“粉丝”估计会想多看几遍吧。这就是广告的奥秘,只要你请的代言人有商业价值,就有看点了。我觉得现在的广告,找谁代言比广告本身的内容和创意都要重要,当然广告的创作能让人印象深刻、获得启迪会更好!
廖虹烨:现在新颖的广告语越来越多。好的广告语亲切实用,而有些广告语根本与实际不相符。比如某口香糖的广告“……根本停不下来”,事实上不到二十分钟那口香糖就没味道了,两相对比让人感觉被骗了。唉!广告商为了让消费者对产品产生兴趣,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我觉得做广告还是实实在在的好。
刘 力:我在大街上看到过很多“雷人”的成语广告,比如某摩托车广告词“骑乐无穷”、某服装广告“衣衣不舍”等。广告商认为把成语改成广告词可以增加广告的新颖程度,令人难以忘记。但我觉得这样改不好,因为这些成语改成的广告词不但把成语原本的意思给改了,还破坏了成语原本的韵味,而且很容易让我们小学生把成语写错或记错。如果想让广告词更新颖,应该自己创作,这样的广告才不会落入俗套。
李兴怡:现在的广告很多是用成语乱改一通,比如说“咳”不容缓、默默无“蚊”……成语是“嫁”给广告了吗?试想一下,耳濡目染,作为学生的我们以后写出来的成语都是这样的错别字,那有多可怕啊!抵制不良广告,保护中华文化,这是我――一个普通小学生的心声!
老师的话:
一个好的广告不仅具有比较高的商业价值,也能给人带来艺术的享受,更能给人以思维的启迪。今天,网络和新闻媒体的发达,给广告的传播带来了便利,一些优秀的广告作品也因此广为流传。当然,只注重眼球效应、忽视内涵的广告也有不少。
几种新闻客户端比较
说起并读新闻,笔者眼前浮现出几个具有类似属性的产品,浙江新闻、澎湃、网易新闻、今日头条,笔者尝试用图将这儿个产品的运作逻辑展示如下:
对这些产品进行区分的标准大致有两个维度,其一是产品的基本属性,其二是技术实现的基本方法。基本属性层面,主要看其内容选择上,是媒体新闻内容更重还是生活资汛内容更重,更倾向于媒体产品还是资讯类信息产品,或者说是媒介属性更重,还是平台属性更强;基本方法层面,主要看其以坚持传统的媒体生产方法为主还是更多使用互联网技术,来实现新闻信息的生产和传播。通过比较,我们能够清楚看到这几个产品在定位上的细分差异,媒体属性最强的是浙江新闻,最弱的是今口头条;浙江新闻更多继承原有媒体产品的生产流程和方法,包括内容生产模式以及推广方式等,而今日头条则完全是互联网手法,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内容的聚合。澎湃从自身媒体属性出发,将自己的内容生产能力通过一个新的渠道传播出去,建立传统传播介质和渠道之外的一个出口;而并读新闻则是根据市场上泛用户的资讯消费需求,通过技术手段聚合整理并推送信息。
并读新闻是什么
透过并读新闻主管方领导、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副总编辑曹轲接受记者采访时的谈话,我们可以总结出并读新闻的基本定位逻辑是:以泛用户为中心,提供满足用户资讯信息消费需求的平台级产品。其核心的内容出发点是以用户需要的内容为首选,通过技术手段进行新闻资讯的聚合。
虽然并读新闻的投资方有传统媒体背景的南方都市报(以下简称“南都”),但南都只作为投资方,作为其内容供应的一部分而非全部,其定位绝非一个成熟媒体的官方客户端产品。并读新闻与南都内部的南都APP也存在巨大的差异:前者是基于用户中心资讯需求的平台级产品,后者是基于传统媒体内容的新介质和新渠道。
如果说南都APP是一个航行在内河的运砂船,那么,并读新闻更像是航行在公海上的远洋货轮。
这种定位是清晰可见的,我们从产品的外部表现就能够清晰感知到,然而在表象对位之外,并读新闻还需要承载另外一个重任,一个与本源定位没有冲突却更加艰巨的任务,那就是成为南都作为传统媒体在全新媒体生态卜融合转型的承载平台。
在全新的媒体生态中,虽然媒体功能需求依然存在,但是以纸作为核心介质进行信息传播的需求在迅速减少。曹轲先生也曾坦言,他很多时候都在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有一天南部不冉印刷报纸,那么曾经优秀的媒体内容生产人员、媒体运营人员将如何继续实现其自身的价值。
报纸没有了,人还在,人去向何方,这是传统媒体主政者需要思考的问题。微博、微信这种较轻的产品无法承载如此厚重的传统媒体运营团队的生产能力,传统PC互联网已经不再是用户消费和时间留存的主要平台,基于这两点事实,一条全新的路径选择逐渐浮出水面。于是,新闻客户端儿乎成为所有传统媒体融合转型首选的承载平台。
并读新闻如何创新运作模式
多数人都清楚一个移动端的客户端产品是目前承载传统媒体原有生产能力和商业模式存量的最好载体,然而如何实现这样一个产品的研发和建设,如何将这样一个平台级产品打造出来并与原有的体系有效衔接是一个难题。
经历了之前以PC互联网为核心平台的传统媒体转型和融合的1.0时代,多少内部的变革阻力以及离心力,特别是体制机制的限制以及技术运营能力的匮乏等,都导致了融合转型尝试的失败。
如今,如何通过一种新型的运作模式,包括在体制机制上的创新,来实现融合转型新平台的建设,成为媒体人必须面对的问题。并读新闻虽然保持了传统媒体主导的一些特性,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拥有诸多创新性。
首先,并读新闻的运作主体与南都是资本合作关系,双方身份是合资公司的股东,虽然办公场所在报社大院,但并读新闻所在公司南华智闻公司是独立法人,特别是拥有独立的运营团队、完整的技术团队和独立的董事会。
其次,并读新闻的运营完全按照市场化方式进行,在人才招聘以及薪酬体系设计方面也区别于传统媒体的技术部门和业务部门,完全去除了行政化的色彩。特别是在并读新闻上线推广过程中,选择了直接用钱来换装机量的市场化手法,而非通过传统报纸版面印二维码推广的方式,在推广渠道选择上也完全选择主流的应用推广渠道,包括百度应用、腾讯应用宝、360应用商店等渠道。
再次,战略布局层面、产品层面的核心决策权完全在南华智闻公司自身,其与南都之间的业务沟通通过行政手段的协调,最终落实到市场化的操作方式。南都只在内容方向上严格把关,该管的管起来,该放手的都放手。
最后,在具体业务层面,采取对等的业务互助方式,而非绝对的从属关系。南都的内容团队保持优质内容向并读新闻的输出,并读新闻会将用户的反馈信息,包括阅读行为数据等互联网化信息反馈给南都采编团队,增强了传统媒体内容生产与市场需求的接轨,从根本上提升了传统媒体的内容生产效率。
此外,并读新闻作为承载南都媒体融合转型的核心平台产品,其工作机制效仿了国内一些公司成功的模式,通过与市场化机构合资合作,建立起与内部团队拥有一定业务合作关系的独立法人实体,并进行独立产品开发和业务运营,再通过传统媒体资源和业务的合作和导人方式,实现渐进式的媒体融合,而非完全从传统媒体体系内部进行所谓的创新。
先异地新建新规则、新生态模式下的新业务产品,再将老业务的人和资源渐进式地注入到新业务中,这才是当下靠谱的媒体融合路径。
并读新闻的核心竞争力和想象空间
并读新闻的核心竞争力还在于其平台级产品属性以及社交平台的特征,在营销模式上采用了颠覆式的读赚天下模式,打破传统广告商业模式的利益分配格局,通过南都的媒体背景进行增值背书,最终商业模式的实现完全基于并友社群的爆发。其想象空间和商业模式的设计源自传统媒体的广告商业模式,却又高于一般意义上的广告商业模式,最终回归到社群经济商业模式的体系之中。
读赚天下
“读赚天下”是并读新闻一个卖点,通过分享产品广告收入的方式,吸引用户的参与互动,最终颠覆式地改变传统媒体广告商业模式中的利益分配机制,改变支撑这一商业模式根基的普通用户无法直接获益的痛点,通过广告收入二次分配、利益共享模式,最终实现普通用户权利的提升,使用户的主人翁意识更加强烈。
互联网改变我们生活的根源,在于互联网技术进步对于社会个体的赋权。传统媒体的广告商业模式中,普通用户贡献点击,却不能直接受益,免费为媒体打工的局面在互联网赋权的大背景下是无法继续维持的。因此,顺应这种形势变化的“读赚天下”模式具有颠覆性的创新价值。
目前,“读赚天下”模式虽然也受到了诸多批评,包括能否持续下去,能否提高现金分成的额度以及兑换商城产品种类太少等,但这种充满了互联网精神的营销手法,具有明显颠覆式创新的营销模式,已经被更为广泛的用户所接纳,两个月不到,近500万的下载量和近乎于40%的日活率已经说明了这一点。
南都背书
南都的背书,虽然在内容供应量、技术实现支撑等方面对于并读新闻的直接贡献看起来还微不足道,但是媒体背景的存在,完成了并读新闻技术驱动、UGC为主、PGC背书的资讯信息生产和服务提供的能力,也为其在资本市场上的溢价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未来,南都传统采编力量转型完成之后的支撑力量,是并读新闻开拓区域市场,进行信息和服务落地的重要实践主体。
并友“发并”
广告商业模式只是一个切人口,而真正的商业价值实现需要的是并读新闻完成平台级产品打造,实现资讯服务平台的产品定位之后,让社交属性明显的用户――并友在并友圈进行全新的商业模式尝试,让并友“发并”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玩法。
在曹轲先生看来,真正能够实现并读新闻未来商业价值的,除了目前能支撑其大部分运营成本开支的广告收入之外,平台级产品之上的并友社群的建立,基于并友社群之上商业模式的开发和挖掘,成为潜力无限的发展方向。
综观并读新闻的整体战略布局,基于用户(而非传统媒体的存量读者)资讯消费需求的满足是产品的入口,读赚模式利益共享机制是重要的营销手段和核心竞争力之一,基于用户资讯提供和营销而建立起来的平台级产品是重要的支撑,最终并友“发并”网聚人的力量才是核心商业模式实现的终点。
在曹轲先生眼中,当并友真正“发并”那天,并读新闻可以很快实现众筹等模式,可以让并友在短时间内众筹建立一所希望小学,众筹一件大型家电,并在并友圈进行二次分配,基于并友圈细分用户需求的挖掘和运营又带来无限的想象空间。
传统媒体广告商业模式的承载平台只是一个起点,基于并友社群“发并”的社群经济基础上的商业模式创新,才是并读新闻发展的最终归宿。
展望并读
“读赚天下”火了一把之后,后续并读新闻1.2版本将全面接入南都的原创内容,这种以并读平台为核心内容输出渠道的模式,改变微博、微信简讯抢先、报纸在后的工作机制,而是所有南都的内容生产和输出都以并读为第一平台,再基于对用户反馈数据信息的加工,形成微博、微信以及报纸版面符合其目标用户定位的内容输出。此举也将真正改变传统媒体内容采编生产的固有流程。基于南都媒体背书以及并友圈的再次升级,并读新闻在1.2版本中将真正开始其商业模式的探索之路,并读新闻的真正面目也会逐步浮出水面。
关键词:博客 企业博客营销 广告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近年来博客正在成为全球热门的互联网词汇之一,博客已经引起各研究机构的重视。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密切关注博客,并意识到博客在企业营销中的重要性,博客正逐渐发展成为有效的网络营销工具,在企业市场营销活动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可否认,企业通过博客营销巩固了品牌形象,强化了用户忠诚度,实现了销售业绩的节节攀升。但是,如果仅仅把博客作为一个宣传窗口而不注重其内涵建设,就意味着把博客营销充当广告的角色,企业博客营销的其他应有功能便难以发挥。为此,厘清二者的界线很有必要。
1 企业博客营销与广告的内涵
1.1 博客的起源与企业博客营销
最早写博客的应该是万维网的发明人蒂姆・贝纳斯一李(Tim Berners-Lee),他开设的第一个网站http://Info.cern.ch实际上就是第一个博客网站,因为里面的内容就是列出所有出现在网上的各类网站。
英文“blog”一词一般被公认为是Peter Merholz在1999年命名的。1999年,也是博客开始高速增长的一年,主要是由于Blogger,Pita、Greymatter,Manila、Diaryland、Big Blog Tool等众多自动网络出版的免费软件的出现,而且它们往往还提供免费的服务器空间。
“博客”中文译文的创始人是方兴东博士,他认为新兴的博客是互联网技术促成的一次新的媒体革命,是真正发自草根阶层的个人媒体力量的体现。而在我国,最早提出博客营销概念的是“网上营销新观察”创始人冯英健博士(这个概念后来被广泛引用)。他认为:博客营销是一种基于个人知识资源(包括思想、体验等表现形式)的网络信息传递形式。开展博客营销的基础问题是对某个领域知识的掌握,学习和有效利用,并通过对知识的传播达到营销信息传递的目的。
企业博客是指以企业名义设立博客网站(或以企业员工身份开设博客网页),有意识,有计划地进行自身信息传播和品牌营销,为用户创造互动和沟通的网络平台,是企业形象、经营理念、品牌、产品,团队等元素的一种新的网络宣传形式。
企业博客营销是指企业利用博客平台从事营销活动,它与E-mail营销、站点营销等方式相比,在降低企业营销成本和有效传播商业信息等方面有突出表现,成为营销世界中一片新的“蓝海”。企业博客营销有三大特点:低成本,开放共享、交流互动及自主性。企业博客营销主要表现为三种基本形式利用第三方博客平台的博客文章功能开展的网络营销活动;企业网站自建博客频道,鼓励公司内部有写作能力的人员博客文章以吸引更多的潜在用户;有能力运营维护独立博客网站的个人,可以通过个人博客网站及其推广,达到博客营销的目的。
1.2 广告的内涵
现代广告之父阿伯特拉斯克尔称广告为“印在纸上的推销术”,那是在一个许多现代化的媒体都尚未出现的年代里提出的。
广告学者张金海教授回顾20世纪广告传播理论发展历史,指出关于广告的概念是动态发展,但离不开一个基本的定义;“广告是一种有策略的、艺术性的信息传播。”
比较公认的定义是美国市场营销协会AMA的定义:广告是由特定的广告主通常以付费的方式,运用说服的技巧通过各种传播媒介对产品,服务或观念等信息的非个人的传播。
莫梅锋,刘漂擂指出,广告是作为广告主的国家、政党、企业,团体、个人等,付出一定(金钱的、声望的、时间的等)代价,通过各种各样的媒介,将商品、服务,特定的观念或体验等,为了使广告对象对广告主采取有利的行为,所进行的有策略的,艺术性的信息传播。通过这个开放式的广告概念,我们可以把传统所谓的病毒式营销、会议营销,事件营销、口碑营销、体验营销,感官营销、庆典营销等等涵盖在新广告概念之内。
综上所述,广告的目的是为了促进销售增长率,利润成长率和市场占有率的扩大,它是实现市场营销目标的重要工具和手段。营销者通过广告与目标顾客进行沟通,使消费者注意企业的品牌、产品和服务,对它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并最终产生购买行为。同时,广告作为促销的一个重要手段,是企业营销活动的一部分内容,企业的博客营销功效的发挥既有赖于其中的广告,也有赖于除广告之外的其他形式。
2 企业博客营销中广告的运用
2.1 博客广告的特点
企业在博客营销中运用的广告,其实就是在博客网站和个人博客上的广告,是网络广告的一种新的形式。具体而言,博客广告是指广告主通过一定的策划与创意,在博客网站上有关商品和服务的信息,并劝说诱导用户购买和消费其产品和服务的信息传播活动。它的基本作用就是借助于博客这种传播载体,用以传递商业资讯,广告信息,刺激购买欲望,引导消费。
从本质上而言,企业在博客中做广告与其他各种形式的广告是一样的,其目的都是为了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引导,刺激消费者购买企业产品或服务。但是,从上分析的企业博客营销与广告的内涵来看,广告只是企业博客营销的一个内容而已,二者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因此,企业在博客营销过程做广告应把握博客广告的特点。
在博客营销过程中做广告作为一种全新的广告形式,必须要具有不同于其他网络广告的特点,才能被人们所认可和接受。正如博客广告网的创始人亨利-科普蓝德所说“博客广告应该有别于普通的网络广告。”他认为:“广告商要像博客那样去思考,应该记住他们是加入了一个正在进行的谈话。更重要的是,广告商应该停止用横幅广告来干扰访问者。”依此观点,如果用传统的广告概念来衡量博客营销中的广告,往往就会因为内涵的不确切性而否定博客营销中广告的特点和最有价值的部分。只有当博客营销中的广告有利于发挥博客营销自身的独特优势时,其价值才能真正体现出来,博客营销中的广告才会有很好的发展前途。所以,如果企业不注重博客营销的内涵建设而一味地做一般意义上的广告,那可能只会偏离博客营销的真实价值,降低企业博客营销的真实性和可性度,这种广告形式无疑会影响企业博客营销的潜在价值而影响其发展。
2.2 博客广告的形式及发展
从企业在博客中做广告这种广告形式的产生与发展来看,既是网络科技发展的产物,更是博客大众化、商业化的结果。早在博客产生之初,只是作为一种普通的网络日志,供人们进行写作和交流,不带任何商业性。后来,随着博客人数的
不断增多,吸引力越来越强,其商业价值便日益凸显出来,于是有人就开始进行广告的尝试,因此在博客做广告的情况便应运而生。逐渐地,在博客营销中做广告发展成为了以下几种形式第一种是刊登在博客网站,网页上的网络广告。这种类型的博客广告,在实质上就是常见的普通网络广告,主要包括旗帜广告、按钮广告、插页广告和富媒体广告等。第二种是以博客形式的广告。这类博客广告是由企业募集专业,在博客网站上发表和企业产品相关的具有较强知识性,专业性的博客日志,或是将广告内容写成文字,制成图片,音频与视频等,直接张贴在个人博客上,用以广告信息。它既是博客内容的组成部分,也可成为一种广告形态。第三种是博客型的专题广告。这类广告通常是由博客网站负责版面的设计、链接和其他功能的设置,以博客形式出现的企业或行业的专题和栏目,主要用于企业产品、形象的宣传与推广。不难发现,企业在博客中做广告的初衷并不是为了促进企业产品和服务的销售,而是为了向大众展示企业生产经营的形式和内容,让顾客了解企业及其产品,并与大众进行相互交流,从而树立和提升企业的形象。所以,企业在博客中做广告同普通的广告是不能同日而语的,应严格厘清二者的界限,不能混为一谈。
3 企业博客营销中广告运用的策略
3.1 从企业博客营销的价值出发开展有效的广告活动
博客能做的事其实主要有三件:一是让“有的说”的人“有地说”,为博主们提供一个自由表达、自我展示以及对外交往的平台;二是让“没的做”的人“有事做”,为大众提供一个娱乐、消遣以及获取资讯的平台;三是让“有的卖”的人(也包括机构)找到“有的买”的人,为广告商提供一个宣传自己、打动客户的平台。目前,博客的商业价值主要体现在广告价值、内容价值,企业一个人价值、生意价值和收费五个方面(BillGatel,2007)。鉴于企业博客营销的多重价值性,企业博客营销中运用广告而实现广告价值的同时应结合其他价值的实现来系统思考,灵活运用,不能为了广告价值而做广告。
3.2 发挥企业博客营销的互动性,注重同大众的交流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广告系的学者们提出了“新广告”的概念,他们指出:“从商业的角度来讲,广告是买卖双方的信息交流,卖者应当通过大众媒体,个性化媒体或互动媒体与买者进行充分的信息交流。”托马斯・罗素和罗纳尔德・莱恩认为:“很难确定未来十年广告会变成什么样子,但可以肯定的是,未来的广告和传播标志将是消费者参与程度更高,控制力更强,广告和传播将由单向传播向双向沟通转变。”郭汉俊,卓昌镐和马利林・罗伯茨通过建立互动广告结构方程模型,对消费者的两种网上交互活动――“人一信息”交互和“人一人”(非面对面)交互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前者的发生概率比后者高,但后者对消费者态度的影响更显著。他们认为,广告主如果能使消费者更多地参与“人一人”交互活动,网络广告的传播效果就会更好。为了使消费者产生更积极的反应,网站应当注重发挥“人一人”交互功能。从现实中情况看,一般意义上的广告往往是单向的,消费者从企业广告中得到的信息很有限,可能会导致自己想要的信息无法获取,而不需的信息却一大堆。弗雷德里克・韦伯斯特认为,网络互动技术为市场营销提供了充足的潜力。企业博客营销一个最大的优势和特点就是互动性、即时性,能够实现同大众很好地沟通,企业在博客营销中做广告应把这种优势延续下去,真实,热切地同大众沟通,引导好大众,引起对方的共鸣。
3.3 确保企业博客营销中广告的真实性
广告有创意性的特征,其含义是指广告作品中具有创造性、新颖性和独特性的令人拍案叫绝的元素及其组合。有创意的广告作品能够通过适当的传播途径,让设计者的真正意图有效地刺激或影响受众的大脑,使作品在受众的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这只是针对广告的表现形式而言,对于广告的对象来说,其创意性是很难有发挥空间的。如果企业没有过硬的产品或服务,缺乏真诚的态度,企业博客营销中的广告就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帮助你扩大正面影响,但同时也会迅速地扩大企业的负面信息。企业要努力为顾客提供高价值的产品或服务,才能赢得广大、真诚和忠实的顾客。
(甘肃政法学院人文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摘 要】21世纪必将是商业广告进行彻底改革的世纪,也必将是商业广告走向人文关怀的世纪。广告创作只有实现人文关怀与商业性并重,才能满足其自身发展的需要,才能满足社会文明发展的需要,才能满足现代人精神的需求。未来广告运动的宗旨将是:商业行为与人文精神的交汇,顾客满意与终极关怀的融合。它必将寻求广告终极之真、至上之善和最高之美。
关键词 商业广告;人性化;演进;融合
1 现代广告创意发展
20世纪,广告观念流派纷呈,既有创意上的科学论和艺术论之争,也有表现形式上的“硬性派”与“软性派”之辩。但总体而言,20世纪中前期的广告秉持的基本上都是“推销主义”广告理念,广告的基本原则就是推销术的基本原则。
随着人的主体价值和精神需求的逐渐强化,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日益受到全球范围内的关注;再加上社会的发展和广告自身的发展,广告全面渗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从物质到精神,从消费到审美,不断塑造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行为与价值观念,广告的社会文化功能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人们呼唤广告的科学精神与人文关怀。广告理论研究的视点逐渐从对广告本身的关注扩展到对所有营销工具的关注,从对人本身的关注扩展到对人生存状态的观照。在人类文明从工业一机械文明向信息一生态文明逐步转变的历史进程中,人的主体价值和精神需求不断被强化,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
2 人本广告理念
2.1 人本广告理念
所谓人本广告理念,简而言之,就是以消费者为主导,以消费者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的广告理念。它强调在尊重广告“市场利销性”的基础上,通过和谐的具有人文精神的广告沟通方式,寻求广告商业行为和人文精神的交融,实现商业利益与人文精神的完美结合。
目前,在我国的广告传播中,随着受众本位意识的逐渐增强,对广告的人文关怀也有了一定程度的体现。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商业广告的功利性和广告传播者缺乏社会责任感等原因,广告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人性的缺失。因此,“人本广告理念”一经提出,便受到广告商,尤其是消费者的认同,因而加强对商业广告人文关怀的认识、分析商业广告人性缺失的现状及成因以及对商业广告走向人文关怀应采取什么样的策略等问题的研究就成为当务之急。
2.2 人文关怀在广告活动和广告创作中的要求
一种观念之所以在明晰之际特别具有爆发力,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这种观念对新环境具有最大的适应性。人本广告理念的兴起和发展与催生其出现的社会大背景密不可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广告传播观念的发展、市场营销观念的发展、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以及广告文化语境的变化等,这些因素孕育了人本广告理念。
人本广告理念是一种新的广告观念,更是一种新的适应现代市场营销观念和现代传播观念的思维模式。人本广告理念是对传统广告理念的丰富和发展,是对销售观广告的改进和超越,如果说销售观广告理念是商业广告的基本特征,那么,人本广告理念则是商业广告的核心与生命之源。在广告表现创作中倡导人文关怀,就是广告在对消费者进行诉求时,能给与他们充分的理解与尊重、关心与体恤;以合乎人对真善美的创造和追求为目标,以促进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为使命。我们所提倡的人文关怀精神应该是具有现代科学意识的人文精神;我们所提倡的科学精神也应该是充满高度人文关怀的科学精神,二者共为广告文化健康发展的两翼,缺一不可。人文关怀的要求体现如下:
视广告受众为生活者,用生活化的语言,以受众的视角进行广告表现。把广告诉求对象视为生活者,广告必须关切他们的生存状态、重视人的价值、捍卫人的尊严和幸福、满足人的整体需求、关注人的个性发展、拓展人的精神愉悦。成功的广告能够打破陌生与隔阂,建立互动的默契,令消费者在与产品接触时感到很亲切,并不由自主地产生信任,这是一种非常奇妙的力量。广告作品的表现形式和艺术手法要得到受众的认可,其“认同契机”也体现在文化品位上。人本广告理念善于从受众的生存状态寻求创意资源,强化人性诉求。广告创作人员在创意之时,必然会把广告的表现形式和艺术手法纳入整个广告创作的设计之中,进行文化构思,而且会尽量地考虑到能使不同层次的受众接受。其次要赋予广告所宣传之物以积极、健康的社会意义。从已成型的消费趋势来看,人们对商品意义的消费早已取代对商品使用价值的消费,被人们消费的东西,与其说是物品,不如说是社会关系本身,它反映的是消费中人与人的关系。只有赋予广告所宣传之物以积极、健康的社会意义,才能规避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拜物教的流弊,匡护消费社会的真正意义。
3 关于现代广告创作的人文思考
广告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整合营销的一个手段,一个只为广告雇主利用和服务的工具。广告最终是人们的创造物。广告的角色,归根结底是人们赋予的,是广告主、广告人、媒介商等共谋的结果。广告是一种权力,是广告主、广告人与媒介商所共同拥有的一种支配广告生产、制造与传播的权力。人类创造什么样的广告文化,就有什么样的自我意识和文化价值取向。反之,人类有什么样的自我意识和文化价值取向,就会创造出什么样的广告文化。
如果我们用平和的心态仔细地品味一下近几年的嘎纳广告节的获奖作品,就不难看出,这些获奖作品有一个共同特征——人文意味很浓。而实现广告创作机器味与人性化的完美结合,一直是广告人和媒体以及大众所追求的。将来广告创作的趋势将会向人性化不断靠拢,具体总结会有有以下几点:
3.1 以人本观作为广告的指导性理念
传统的广告观是物本广告观。在以物为本的广告观念指导下,商品的销售是第一位的,是目的,而对人的关注则是第二位的,仅仅是促进销售的手段。与此截然不同的是,人本广告观“在重视人的合理物质追求的同时,高度重视人的精神追求和人的价值, 反对用物化的价值、异化的价值遮蔽和压抑人的价值,用物欲的膨胀挤压人的精神空间; 以人为本的广告观,即是广告以人为主体和目的,广告的宗旨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观 念。” 从人本观的广告理念可以看出,广告的终极目标是在有益于社会和人类的基础上来满足人的真正需要。这种广告理念深刻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和深切的人文关怀, 它应是商业广告人文关怀所应遵循的广告理念。
3.2 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相结合
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像鸟的两翼、车之两轮,共同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人文精神表现为对人的关怀,以追求真善美等崇高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科学精神的精髓与核心则是客观、求实、理性。这两种精神各具特点,相互独立,但在本质上高度和谐统一,两者在追求真理,要求客观、公正、诚实、美好这一点上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根本的目标都是社会文明的进步和人的自身完善。商业广告活动作为人类的文化现象,必然受到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指导和约束,在强调商业广告要有人文精神时,也不能忽视科学精神。
3.3 以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为目标
虽然形形的广告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中,但广告不仅在给芸芸众生制造着困惑,而且在很大意义上自身也陷入了价值追求的迷茫。
如果对广告价值进行界定,我们会发现一直以来广告的终极目标就是劝服消费者产生购买行动。广告追求商业目的本是无可厚非的,当广告采用文化手段作为促进销售的载体,广告本身的意义也就从商业利益中游离出来,上升为不仅仅是销售成功那样简单的事。广告的目的虽然是销售,但商业价值却不是唯一的追求。广告在社会上传播,以生存于社会上的人为瞄准目标。目标顾客不仅直接接受广告的商品宣传,而且从广告信息中提取能够用于自己生活的理念和思想。只有实现广告与人和社会发展的互动,才能最终沉淀广告的生命力,才能进一步纯化广告的发展方向。如果企业仅仅以商品促销作为广告的终极目标,让商业利润成了广告的唯一追寻,为了抬高商品的价值,鼓动人们的消费欲望而千方百计的计算消费者,将不仅造成了目前商业广告人文缺失的现状,而且也将成为广告生命的致命硬伤,进而影响到品牌的成长。
广告人文关怀的建构目的就在于超越商业广告现有的价值需求,避免现有价值对广告灵魂的腐蚀。它并不否定广告的市场工具性,而是要超越传统广告“销售第一”或“销售唯一”的缺陷,努力在文化利益和商业利益之间寻求最佳支撑点,使创作者能以贴近人性、合乎人性和求真、向善、趋美的价值追求为内在尺度创作广告,使企业通过商品、品牌、广告为人服务的同时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使文化“无厚”入商业“有间”,实现广告的商业利益和社会意义的对峙转化。
将广告赋予文化的内涵是商业广告走向人文关怀的必由之路。广告公司在进行人性化广告创作时,也无一不将广告进行文化赋值。一则成功的广告是商业宣传和社会文明的完美结合。最后引用福特汽车几年前的一个广告,在今天读来却依旧生动感人:“每一天,当我驾车飞驰此地,快车道上行人匆匆和穿梭的车辆,进行一场输不起的赌博。昨天,当我漫步走过,见她无助的伫立路口,默默等待,不知何时轮到,属于老年人过街的时刻。有一天,当我不再年轻,或许也将徘徊此处,望着随风而逝的巨兽,缓缓叹息,或是暗自垂泪。明日,当我驾车飞驰此地。我想,应该停车,让她慢慢走过”,像这样广告在平平淡淡的叙述中,基于道德良知的仁义之情跃然纸上,给人的心灵以强烈震撼,给社会文化注入一股鲜活的力量,这应该是商业广告运作的终极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宋玉书.广告的文化属性与文化传播意义[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2005.
[2]李思屈.论广告传播学的人文视点[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0.
[3]崔斌箴.市场经济条件下广告与社会道德的关系[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魏红梅.注意力经济下,广告宣传勿忘道德责任[M].现代经济出版社,2008.
[5]李世丁.整合致胜:打造强势品牌的锐利武器[M].广州知识经济出版社,2002.
[6][法]热拉尔·拉尼奥.广告社会学[M].林文,译.商务印书馆,1998.
[7]刘娟,刘九州.对当代传播中人文关怀的反思[J].新闻前哨,2003.
付继仁
一点资讯副总裁
2004年服务于网易,后负责华北区域策划。2010-2015年任凤凰新媒体全国营销中心总经理,负责华北、华东、华南三区的营销事务,2013年带领团队开创新的营销模式-原生广告,成功超越竞争者,成为中国原生广告的开创者和成功实践者。2015年5月加入一点资讯,任职一点资讯副总裁,负责一点资讯广告商业化。包括广告销售服务、广告运营、广告策略策划、本地化业务以及广告产品模式开发等工作。
2016年在移动市场上,一点资讯成绩斐然:成橹泄广告协会互动营销委员会唯一一家移动端战略合作伙伴,拿下了83项广告大奖,并与杜蕾斯、怡宝等多家品牌一起,开创了新型大数据营销模式。
如此亮眼成绩的取得,从战略和战术两个层面看,一点资讯始终聚焦两个方向:第一,广告的规模和精准。第二,内容的品质与服务,这两者是聚焦在战略层面最重点的核心。
从规模战术方面,一方面,一点资讯打造了“灵犀”广告平台,实现了规模化的精准和曝光;另一方面,打造“彩凤”流量系统对接更多价值流量;此外,一点资讯已经与OPPO商业化广告资源形成全面打通,全面OPPO商业广告营销服务。
从内容品质来看,首先,一点资讯具有非常优秀完备的营销策划团队,可以为客户提供从自媒体内容生产到H5、线下活动、视频拍摄在内的一站式整合营销解决方案。其次在追求营销品质上,一点资讯基于Smart Feeds(智能化信息流)之上开发了一系列创新性广告产品,包括无需跳转在信息流就可以完成销售线索收集的“一步到位”,点击广告激活品牌更多内容的“一触即发”,将品牌推广与明星等超级IP绑定的“如影随形”,可以将品牌信息规模化植入相关内容中的“场景融合”,以及当用户触达搜索时,在搜索页原生植入品牌信息的“一触即发”。另外,一点资讯面对内容商业价值挖掘层面也在发力,自主打造《健康预言家》、《斜杠青年》、《1.show》、《兴趣猎人》等多项优质内容资源。
2017年将成为移动营销爆发的元年。现在的市场一方面是程序化广告大放异彩,另一方面是品牌类广告主将更多预算投放到移动互联网。这两者之间的交集,即品牌的程序化,以及效果的品质化。
2017年依旧会是一点资讯快速扩张的一年,在品牌程序化方面通过PMP(私有程序化购买)与品牌展开深度合作,在效果品牌化方面推广内容型电商,让用户在消费内容时直接完成产品购买;另外,在数据变现、短视频、内容化创意等形式上,一点资讯也在探索更多的营销模式,增添更强的变现能力。
2017营销关键词
品质
移动营销从无序到有序的过程中,营销人越来越追求营销的品质。品质包含效果,经过了娱乐化吸引眼球的阶段后,企业更应该沉下心来把创意、内容做好。媒体要重视自身的品质,同样,广告主要重视在追求广告带来效果时更具品质。而一点资讯传递的也是一种品质,让用户多看一些有用有趣、有料、有价值的内容,而不是完全的消遣,好的产品能帮用户节省非常多的时间,一点资讯正在做这样有品质的产品。
任何明星的职业生命都是有极限的,姚明及他的品牌管理团队应该清醒地意识到,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尽管7月23日火箭队官方迫不及待地宣布了姚明左脚舟骨手术成功的消息,但是痊愈后,已经接近30岁的姚明还能不能找回巅峰时期的状态,这点谁也不能打保票。
姚明的伤病给姚明和他的管理团队提了一个醒儿,必须抓紧时间和利用机遇加快对姚明品牌进行强化、增值和扩展,借其运动生涯鼎盛时期,将品牌内涵作得更加坚实和充盈,将其品牌外延扩展,以便未来使其品牌在商业上的价值能够最大化。
试想,如果姚明现在就宣布退役的话,那么他在篮球之外能够做成什么大事呢,显然,还没有准备好一个延伸品牌、做一番大事业的平台。
姚明现在无疑是一个光鲜耀眼的品牌,但是品牌不是一个自然生长的东西,品牌需要精心地经营。在姚明退役之后的将来,能不能继续让姚明品牌发扬光大,取决于现在做什么和怎样做。现在,姚明和他的管理团队首先要设法在姚明休赛养伤期间,使姚明的品牌价值不会降低,二是抓紧做大做强姚明品牌。
首先,在国家级层面上多做文章,大树形象。
7月28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会见出席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国务院副总理时向赠送的礼物就是篮球。这个礼物意味深远,最能代表双方的交流,而姚明正是用篮球把中国和美国紧密联系并且贯穿起来的第一人。
姚明,就是一个中国符号,一个走向世界品牌!
正如美国著名篮球专家沃伊纳罗斯基所说,“他让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着迷于NBA,他是NBA从中国赚取大量美元的原因。”
因此,姚明品牌的运作一定要有高度,一是要促进美国与中国的篮球交流,职业层面和大众体育层面的都要搞。二是以体育为载体,以姚明为大使,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比如交流与体育和健康有关的赛事、引进国外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走出去培养国内体育经营管理人才等等。三是拓展姚明品牌的内涵和外延,为少年儿童事业、慈善事业、环保事业等做交流、做贡献。
无论搞什么,关键是要有高度,要具有国家级和国际性,这样才能为姚明品牌增值。如果姚明的品牌活动长期仅仅限于做商品品牌的代言人,姚明品牌只会被消耗被透支,不会增值。
“姚明是个伟大的运动员,他的商业价值未来可能会超过乔丹。” “姚之队”核心人物章明基不认为这话说大了。现在,姚明在商业上的价值远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峰。
是的,乔丹的球技再高超,他只代表美国,而姚明却代表整个东方,更代表崛起东方大国——中国,代表着世界的未来。如今的姚明已越来越成为了一种符号。2.26米,NBA最高中锋,幽默、机智、健康和亲和,他改变了美国人对中国人的既有印象。被《时代》周刊喻为“自以来最广为人知的中国符号”。
东西方都需要姚明,他所承载的东西方融合与交流的地位无人替代。姚明的商业价值,当然首先取决于在他在篮球场上的表现,但是,姚明的职业生涯已经达到前无古人的顶峰,他的影响力所达到的高度、广度和深度无人能比,比体育界的刘翔、演艺界的巩俐超出许多许多。因此姚明品牌工作的重中之重是,丰富内涵,拓展外延。
事实上,姚明的团队也确实开始这样做了。从2007年开始,着手让姚明进入新的品牌周期。这个新周期的目标是,让品牌更加丰富,更有深度和美誉度,不仅超越运动领域,还要超越运动员的运动周期。
2007年9月,姚明参与投资的“加州健身姚明运动馆”在北京和上海相继开业。2008年,姚明成立了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姚基金”;在北京投资兴建四星级酒店;今年夏天,姚明即将成为其母队上海大鲨鱼男篮队的新老板。
这些投资与活动,不仅让姚明的触角伸得更广,更是从运动化转向泛社会化与“姚明化”。就像李宁今天的体育服饰、李连杰后来的壹基金一样。“姚之队”已经在中国商标局申请注册了近30大类的“姚明”商标名称,包括运动服装和运动鞋。姚明品牌的开发和管理全方位展开。
我想强调的是,姚明的品牌经营,一是不必要现在就急于“去运动化”。篮球在中国的发展远没有达到乒乓球的水平,甚至不及排球曾经达到的高度和足球曾经实现的关注度。所以,姚明还需要在篮球上继续大做文章,持续培育市场。比如成立“姚明青少年篮球促进基金会”、“姚明篮球俱乐部”、“姚明职业篮球学校”等,因为姚明在他退役后的“后姚明时代”,其商业活动需要以篮球市场为基础,需要篮球市场的稳定和扩大,需要更多地像姚明一样篮球明星巨星的“李明”、“刘明”的出现。二是一定要有高度,不要任何事情商业目的都极强,要国家化、国际化、公益化、普众化。
其次是,在姚明治疗休养期间,要多为姚明制造曝光机会,为姚明品牌保鲜保值。
一个具有极高商业价值的超级明星,必须具备广泛的知名度、颇受重视的关注度、与粉丝结成一体的粘稠度、不断出现在人们视觉中心的活跃度以及言行举止广受好评的美誉度。无疑,姚明具备这个条件。
一个体育明星在商业上的价值与潜力当然首先取决于的职业技能和水准,在此前提下,还要看明星在上述“五度”指标上的表现。姚明的伤只会更加牵动广大球迷、粉丝和所有关心和喜爱姚明的人们的心。而所谓姚明的商业价值,恰恰贮存于这部分人当中。姚明受伤后,与之相关的一些商家观望都是正常的,就本次姚明的情况来看,姚明的商业链条没有出现松动迹象,因为没有松动的理由。
运动员商业价值从某个角度而言,曝光度意味着保值。姚明因受伤没有足够的曝光机会,关注程度降低之后,价值就会下降。姚明不出赛,CCTV-5会减少火箭队的直播,收视率会降低,广告牌没有机会展示。没有姚明的火箭队,中国观众对NBA就失去了感情需求,对NBA的关注度就会下降。这是正常的连锁反应。因此,在姚明治疗休养期间,姚明品牌的经营者要为姚明多多制造曝光机会,尽最大的可能保持公众对姚明的关注度。在此期间,在不影响姚明康复的前提下,要多安排一些由姚明参加的公益事业和非职业体育活动。一来将他在打职业联赛时“欠”下的人情债、媒体债还一还,二来为媒体提供对姚明曝光的理由。
整整6天,米卢的日程全被广告排满了。就在所有的中国人还沉浸在“神奇教练”的时候,米卢却以一个“神奇广告明星”角色充斥了电视屏幕。据悉,仅仅6天,米卢收入在8位数之上,商业的趋利行为使得所有的中国人不得不关注这个来自南斯拉夫老头的商业价值。 米卢的价值曲线
“不不不,身价并不重要,有人找我拍广告只是说明大家比较喜欢我,对此我真诚地表示感谢。”米卢很轻松地解释着自己对拍广告的感觉。
但是如果中国人不喜欢呢?米卢没有解释,也不知道寻找和开发米卢的商家有没有思考这个问题。
研究米卢的广告价值曲线我们会发现,米卢是历史上唯一一位连续4届率领不同国家的国家队打入世界杯16强的主教练。作为一个有相当业绩的世界级教练,米卢在其他国家从来没有得到广告商的追逐,在这一段时间,米卢的广告身价在缓慢、持续地增长;但是孤独的米卢来到中国后,不仅好运也同样伴随着他,而且他很幸运的碰到了一个世界上球迷最多、最期待世界杯出线的国家。这个等待了半个世纪的梦想在2001年10月变成了现实,几亿人为之欢呼雀跃。世界杯在中国的出线自然使得米卢成了13亿中国人心目中的福星,也成了2001年中国媒体上爆光最多的人。
无疑,这个高频度的爆光成就了米卢作为广告明星的资本。
从来到中国到取得世界杯的出线,米卢的广告价值直线上升,远远超过了中国的任何一个球员,狂热的10月23日是米卢的广告生命周期在中国的一个小;小之后,世贸的顺利进入和奥运会的申办成功的宣传让米卢再一次成了媒体上的宠儿,这一段时间,米卢的广告价值又创出了新的;之后,米卢与李响的绯闻不但没有给价值曲线造成低谷,反而由于李响的出书为米卢为“快乐足球”的呐喊让米卢的广告价值再一次飚升;之后的好长一段时间里,米卢受到了企业界的追捧,这又使得米卢的广告价值得到了刷新。
如今,米卢的广告片酬已经完成了底价40万美元的标底。其中金六福40万美元,奥克斯空调40万美元,金正DVD出场费同样为40万美元。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十强赛之后,春风得意的米卢在国内四处“走穴”和签名售书等,以增加自己的亲和力和知名度。去成都,当地某企业一次性就给了他40万元人民币;去长沙参加某电视节,他又拿到至少20万元人民币……
虽然,现在的米卢很可爱,广告价值也很高,但是当2002年6月来临的时候,估计米卢的价值会有一个新的变动。
如果在世界杯C组里面我们赢得了一场球,估计米卢的广告价值会随着媒体的追捧攀上50-60万美元的新高;如果我们取得了1/8的决赛权,那么米卢的广告价值将会突破100万美元;但是如果我们遭到三连败,那么米卢的广告价值可能会在原来的40万美元的基础上回落到30万美元,甚至回落到10万,甚至更少。 米卢的卖点
事实上,一开始很多企业并没有认识到米卢的广告价值。直到2001年10月23日晚在北京举行的中国队首次进军世界杯庆祝晚会上,飞利浦电子中国集团抓住时机赠送给中国国家队主教练米卢一件由飞利浦电子集团与LeviStrauss&Co合作开发的首批可穿戴电子产品的时候,许多球迷企业家在电视屏幕前才有所顿悟。
后来,很会煽情的米卢在参加香港足球总会举行的“贺岁杯”抽签仪式时,米卢被开场的热烈气氛搞得有些飘飘然,他随手抱住一名嘉士伯公关小姐,故意作“亲热状”,给嘉士伯做了一个免费而又上镜的广告。有媒体消息说当日的嘉士伯销量在香港明显上升,而且有媒体还在嘉士伯营销部探出消息说,嘉士伯也准备让米卢就中国队胜利后亲热嘉士伯啤酒小姐做一个广告,不过,广告中的米卢不是教练,而是一个球迷。
飞利浦和嘉士伯都是抓住了米卢的公众亮相机会而做的免费广告,从时间的选择和动作的设计来说的确是滴水不漏。但是这些企业都抓住了米卢的热点,而没有抓住卖点。
“福星,米卢!”“福星,米卢!!”当我们从电视上看到金六福推出的“福星”酒的时候,我们才真正找到了广告的USP,真正找到了米卢的广告灵魂,米卢不就是中国足球的福星吗?中国足球出线了,喝杯“福星”酒不是感觉很好吗?就是在相关度和和卖点十分契合的情况下,金六福完成了品牌延伸,硬是打出了一个新品市场。
在发稿前,我们还没有机会看到奥克斯空调和金正DVD的“米卢篇”广告,但是对于米卢的卖点,可能每一个有合作意向的企业和广告人都会有自己的把握。
米卢是一个提倡快乐生活的人,他认为对待足球就是对待生活,并提出了“快乐足球”的概念,所以快乐必然是米卢做广告的一大卖点。如果有一个足球生产商愿意将快乐的主题附加在企业产品广告中的时候,相信他的足球一定可以拿到年度销售冠军。当然,如果还有其他企业要将这个快乐主题与自己的产品进行概念整合的话,恐怕还是需要坚持USP的原则。
看过《大腕》之后,相信狂热的中国企业家们对米卢卖点的开发是不会亚于主人公尤尤对OO(待查)的开发的。 米卢的投资风险
在企业极力追捧米卢的时候,许多资深广告人和媒体评论却十分冷静,因为他们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在国外同样获得成功的米卢没有得到广告商的青睐,而在中国,米卢却得到了如此高的广告价值?
事实上,由于足球教练的流动性和短期性,国外的广告商更看重的还是球员,因为只有球员才具有世界的影响力,才可以让广告商得到持续的广告效应。另外,在球场上如果球输了,球员并不一定能够在广告价值上输掉;但是,如果球输了,这个教练就肯定会被媒体骂的臭不可闻,当然他的广告价值肯定也就没有了。
但是,这些担心却在中国被认为是杞人忧天。因为在中国选择名人做广告的标准十分底,只要有一点知名度的所谓名人都会得到广告商的垂青,不同的是,广告商的价码肯定区别很大。而且,虽然我们在2001年加入了WTO,但是中国的企业家们并没有用世界的眼光看待自己的企业,很多企业家的短视行为和短期操作依然在企业经营中占有主流。
对名人广告的随意处置和对企业经营的短视必然导致企业没有广告战略,没有长远的广告规划。当然,在对米卢广告的投资风险可能少有企业做系统的研究。
“米卢究竟对于企业产品和企业形象的附加价值提升到底有多高?”在记者对一家已经采用米卢做广告的企业电话采访时,这家企业的广告负责人告诉记者说:“这些是老总考虑的问题。况且,广告的拍摄和投放以及选择米卢作为代言都是老总亲自定的。”
“那么,你们觉得用米卢做形象代言有投资风险吗?”面对记者的追问,这位广告负责人回答的很干脆:“有风险,那可能吗?”
做广告是老总的事情,只要投资了,肯定没有风险。我不敢想象如果出现重大的危机突变这个企业会怎么办?我只能祝福。 把米卢卖了?
Facebook的成功撩动了全球互联网公司的心弦。根据市场调研公司eMarketer统计,2011年Facebook已正式超过雅虎成为美国最大在线广告商,其在线展示广告业务市场份额达到16.3%,远远超过之前的两代互联网明星―― 雅虎的13.1%和谷歌的9.3%。
在社会化网络大潮下,国内互联网厂商也跃跃欲试,腾讯公司就是其中一个。
“不少投行认为,腾讯的流量商务价值没有被更好地应用。”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网络媒体总裁刘胜义说,如何真正实现腾讯网媒系统的社会化转型,充分挖掘其社交媒体和社交网络的商业价值,是当前摆在腾讯面前的主要问题。他表示,希望通过一场社交变革整合腾讯的社会化媒体和社交网络资源,打造一个集用户、产品、技术和方法论于一体的“社会化营销平台”,而这个平台的上线时间已经被腾讯提前到今年4月。
要构建这样的社交平台,对腾讯来说首先要实现的就是QQ空间与腾讯微博之间的全面融合,而这两者是针对不同的用户关系链――QQ空间的关系链中,用户之间联系强,微博的关系链中联系则相对较弱,如何打通两者,还没有一个成功的范例可循。
对此,刘胜义表示,腾讯的计划是通过关系图谱和兴趣图谱将两者融合,实现内容互通、权限互通、用户管理后台互通,使资源互补,提高用户粘性和体验,同时对传统的网络媒体业务进行升级:腾讯网将着力于向社交集成、产品智能、资讯交互三个方向发展;腾讯微博则将朝着展现智能化、内容精炼化等方向发展;腾讯视频将朝着移动化和社会化发展。
“广告主在腾讯投放社交广告时,直接贯通两个平台,使广告主的社交广告和互动活动能够实现同步显示并和用户互动。”在刘胜义看来,腾讯社会化广告的目标是给用户提供“帮助”。
此外,为了让广告主更好的贯通用户社交关系链,腾讯还将开放数据,通过对用户属性分析,为广告主提供用户的“精准画像”;通过对用户行为分析,用户互动等行为数据挖掘,为广告主提供更有效的营销接触点;通过效果分析,为广告主提供客观的效果评估。
在YOU时代中,媒体会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
在以前,中国的传媒习惯上被称为喉舌,大家不要认为这是一个贬义词,其实喉舌的本质是通过控制渠道来控制很多的受众。而在YOU时代中,媒体的本质和功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媒体、客户、读者之间的三角关系
如何看待“媒体-客户-读者”三者之间的关系?早在2001年,我对此就发表过一些看法,其中一些基本观点我依然坚持――在传统媒体经营理论中谈到所谓的“双重出售”描绘了媒体向它的客户提供的服务,即:向读者出售新闻媒介内容;向广告主出售广告版面。但在传统的视角下,在生产型企业的状态下,这一理解往往会导致媒体与客户之间的对立。媒体为了满足读者的利益,可能会更多地从批评企业的角度入手,对企业挑毛病、找问题,即所谓的“挖黑幕”;而为了满足企业的利益,则可能以牺牲读者为代价,去写软文,报不实的内容。
而在为客户提供价值的角度下,三者不仅实现了统一、协调,而且还在创造更多的价值。以往的线性存在在这里成为了三者互动的闭环,而媒体则成为连接读者和企业的核心环节,其作用不可替代。根本原因就在于,只有媒体参与其中,才有可能实现品牌的增值。
这里,媒体面对的是一组新型的关系,即企业――媒体的客户;读者――企业的客户,也就成了媒体客户的客户。如此,在根本利益上获得了一致。面对企业,媒体为企业提供的是传播服务,但必须是从读者的观点以及行业的角度出发,唯有这样传输的信息才能是高效而有针对性的;面对读者,媒体为读者提供的是内容服务,但必须深入贴近企业,挖掘值得传播的精华,唯有如此才能更高质量地满足读者需求。
当然,我们现在对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不但要关注客户及客户的客户,还要关注传统媒体领域中广告主和读者之间的关系。
我们认为,读者又可分成客户的客户和一般性公众。传统的媒体一般都先从一般性公众下手,花了很多钱,先去“砸”在公众方面的影响力,“砸”完之后,再把影响力卖给广告商,应该说大量的媒体在这个过程中有成有败,近几年失败的居多。智囊传媒做的是一个“倒行逆施”,先从客户的客户的入手,继而扩展到一般性公众。
记得2003年的时候,IBM大中华区的总裁周伟火昆先生来拜访智囊的时候,看到了我们所提出的“媒体-客户-读者”三角图,他就笑了,他说:“傅总,你在玩儿客户和读者两者之间的平衡。”这的确是一语道破了天机。现在智囊传媒成立之后,尤其是对管理传播网的并购,可以说三者之间的关系开始平衡。前一段见到周总的时候我说:“您三年前的预言我在一点一点努力地实现。”
广告商和公众的角色
在YOU时代,我们的读者到底是什么?
在传统媒体里面,形成了一种所谓的“媒体霸权”――我说的你必须得听。但现在,互联网技术尤其是web2.0的出现,媒体与读者之间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You时代会呈现出如下特征――民主化、社区化、碎片化、交互性、开放性、及时性、讲真话、参与性、娱乐性、专业性,我们能否通过若干个关键词把这个时代中把读者的面孔勾勒出来?能不能在新的时代中把客户的客户在新的描述中找到?然后再谈媒体是什么?
如果是这样的话,会出现一系列这样的变化,也就是说确实出现了“谁消费、谁做主”的这样一个概念。消费者在不断地消费的同时,也参与了生产过程,甚至决定了产品的走向。比如,为什么超女选了李宇春?应该说是其粉丝的兴趣偏好选择了她,绝对不是来自评委的意见。你还会发现,消费者变成了媒体的一份子,尤其在博客上体现得尤为明显。与此同时,记者这个角色是不是也要发生变化――你说我来写,我再给你,还是更像一个主持人来引导话题,请消费者进入到媒体的生产环节。编辑则更像是电视制片人了,更多做的是资源整合的工作。
目前实际上进入了一个泛媒体的时代,没有谁能控制整个话语权。无数的媒体和无数的受众的相互交织是一种混乱的状态,已经很难有一个主渠道去传递你要传递的信息。
媒体和企业之间经历了一个演变的过程,原来是一种渠道,到后来变成一种平台,再后来能不能是一种社区?无论是媒体还是受众还是企业,这几者之间已经不再是泾渭分明的个体,而是相互融合、相互共生的统一体。
媒体还要寻求品牌价值和商业价值之间的平衡。
如果我是一个投资人,以前要并购一个媒体,先是要看媒体品牌优势,其次是媒体人才专业性优势,最后看媒体长期稳定的读者、渠道优势;而现在,首先要看媒体主张、话语权,其次看媒体人才综合性优势,最后看社区聚集、交互优势。
媒体一定要具有公信力,公信力和责任是画等号的。如果你失去公信力的话,谁都可以跟你掰腕子。如果媒体的操作丧失了一定的公信力的话,它的品牌一定是会下跌。
YOU时代的品牌传播
《新智囊》及中国管理传播网联合所做的“YOU时代的品牌管理”调查得出了很多重要而有趣的结论,有几个重要结果与大家分享:品牌传播的效果是品牌管理中最大的困惑:社区概念逐渐被强化:采用社区营销方式,在“BUSINESS2.0”时代,品牌营销的特征呈现多样化趋势;谁消费、谁做主,消费者力量不容忽视。
在YOU时代,媒体的作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主导社区。特别是聚集相关需求,形成有商业价值的社区。
宣扬主张。公众信任的是媒体的选择、媒体的责任感,而不是一万个人对一条新闻所做的无需负责任的回应言论。
成为买手。提供精准化的整合传播服务。
承担研究者的角色,搭建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与社区网络中的成员一起游戏。
不是简单的新媒体平移,而是立体的跨媒体营销。
在YOU时代,企业在传播中要把握几个关键点:主动而非被动、分享而非灌输、去中心化而非中心化、一定要借势(不能借势的就一定要造势)。在这里可以给企业几点建议:
个人化―― 使用真人来代表你的公司,最简单的方法之一就是为他们建立博客。可以让公司的 CEO建立博客,代表公司对外发言,也可以找一名杰出的员工代言公司。
开放性―― 真正的沟通并非自言自语的独白,而是你来我往的交流。当你坦诚与客户对话时,你既能获取市场情报,又能赢得客户信任。
趣味性―― 开辟媒体空间。或者是可以展现你的专业知识和信息的专家空间;或者激起受众共鸣,并给他们以鼓舞的激发空间;或者授权客户自己来创造有趣内容的授权空间。
想必广告在很早很早以前就已经出现了。我国古代酒楼前那迎风招展的幌子便是当时的一种广告。今天,无论是在家里打开电视机、收音机,翻开报纸杂志,还是走上街头,坐在火车、汽车上,目力所及的便是广告。
有人曾做过统计,大约有60%的人在购买商品时会受到广告的影响。作为商品经济社会的产物,广告除了宣传产品,还应给人们带来审美愉悦。然而,综观当前的广告,有些广告的内容和形式却不尽如人意。
其一是“名人乱荐”。近年来,一些厂家不在产品的质量上下功夫,却热衷于追求所谓的“名人效应”,请名人作为产品的形象代言人,为产品拍广告。就这样,影视明星、歌坛明星、体育明星们纷纷成为商家追逐的宠儿。在将巨额支票装进腰包后,这些明星们便匆匆“粉墨登场”,笑容可掬地向善良的观众们推荐起他们可能从未使用过的商品。试问这些明星对其所代言商品的性能和质量有多少了解?既然知之甚少,为何要利用观众的崇拜心理诱导观众、欺骗观众?所以,每当在电视上看到巴西著名球星、世界足球先生卡卡向我们举起某一国产护嗓药品时,我不禁想问:你使用过这种药品吗?再说,身为足坛巨星,何以对护嗓药品如此青睐?
其二是“美女攻势”。社会上曾流传着这么一句话:美女+泳装+歌曲=超级魅力广告。可以看出,当今广告中的“美女效应”似乎被过分强化了。曾几何时,一些广告模特儿都喜欢穿泳装来突显自己曼妙的身材,这样的形象在化妆品广告中还能凑合,但用于手表、领带的广告就不太合适了。一些广告商不管商品的性质特点,一律让各式各样的“美女”搔首弄姿,以增加“魅力指数”。记得在一个重型汽车的广告里,一位身着泳装的妙龄少女从驾驶室里飘然而出,这镜头让人看了实在是啼笑皆非。真不知道这些广告商们心里是怎么想的,他们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这其实也是一种精神污染。
其三是“偷梁换柱”。利用部分汉字形异音同的特点,将一些成语改头换面,给观众们上了一节节“成语精华”课。要吃鸡,得记住“鸡不可失”;要买礼物给朋友,就得“一箭倾心”;夏天点蚊香,定要“默默无蚊”;还有“一明惊人”的眼镜广告、“骑乐无穷”的自行车广告……于是,荧幕前的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影响,写作文时如法炮制,没想到等到作文本发下来时却发现错字连篇。作为一个中国人,本应该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祖国的语言文字,如此下去,后果将不堪设想。
更有甚者,在一些商品的包装上,一些人竟然加上一些外国国旗做广告,这可真是某些中国人的悲哀!盲目崇拜的心理使得现在的某些青少年穿衣一定要阿迪达斯的运动服,穿鞋一定要蹬耐克鞋,似乎只有裹上这样一些洋包装才有气质,才够味。而这些青年还被看作是中国未来的希望,岂不悲哉?
广告应当是一门雅俗共赏的艺术,好的广告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且赢得人们的信任,是因为它达到了实用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绝不会仅靠名人代言、泳装少女图像来吸引消费者,或通过把一些成语改头换面来达到宣传的目的,它带给人的应该是艺术的美感,而绝不应该成为精神文明的污染源。
广告折射出人们的文化素养,反映出一个时代的人文色彩。愿明天的广告既能宣传产品,同时也能带给人以艺术美的享受。
(指导老师:孔维红)
【简评】 作为商品社会的产物,广告除了宣传产品,还应给人们带来审美愉悦。可如今的有些广告却过分追求商业价值而忽视了给人以审美享受,朝着滥而俗的方向发展,于是作者不禁“戏说”了一回广告。当然,虽然题为“戏说”,“戏”的意味其实不浓,反倒说得鞭辟入里,总结出的三类广告现象更是切中要害,令人叫好。仔细想想,“名人乱荐”“美女攻势”“偷梁换柱”这些广告现象对于大家来说都不陌生,可能像作者这样进行深入分析和精练概括的并不多。这可能是因为你的社会责任感还不强,对社会现象缺乏关注;也可能是因为你的思维能力还有待提升。总之,写作是一门动脑筋的活儿,平时下足了功夫,下笔自然就“如有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