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化学的重要意义

化学的重要意义

时间:2023-06-15 17:26:0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化学的重要意义,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化学的重要意义

第1篇

关键词:绿色化学理念;高中化学;渗透

一、绿色化学理念的内涵及意义

1.绿色化学理念的内涵。绿色化学又称为无害化学、清洁化学,是利用化学的方法和技术有效降低,甚至消除化工产品在设计、生产及应用中产生和使用的有害物质的一门科学。其主要目标是通过寻找、研究无毒的原材料,对其充分利用,最大程度地节约资源,实现污染防治、净化环境。

绿色化学的具体内涵包括:减少污染排放量、资源重复使用、资源回收、资源再生和拒绝使用这五个方面。减少污染排放量,主要就是提高资源转化率、减少资源损耗,减少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量,进而达到节省资源和减少污染的目的。资源重复使用,目的就是减少废弃物,同时降低生产成本。重复使用最典型的就是化工业中催化剂的使用。回收指的是对一些非反应试剂和未反应的副产品、原料等进行回收利用。资源再生就是变废为宝的过程,再生能够有效节省能源和资源,并且降低污染程度。拒绝使用是指化工生产过程中,拒^使用一些不可替代、不可回收、再生和重复利用的原料,而拒绝使用的原料一般又是有毒、有污染的。

2.绿色化学理念的重要意义。绿色化学理念强调的是严格控制化工污染源头,尽量减少有害物质的产生和使用,提高原料使用率和回收利用率,进而实现预防污染的目的。绿色化学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践行绿色化学的理念,要强化绿色意识,通过化学的一些原理、方法和技术,减少甚至消除对人类健康、生态环境有害的化工产品,同时研究发现新的无污染的化学产品,让学生建立绿色化学的理念和意识,为绿色化学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绿色化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渗透

1.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教材中的绿色化学要素,将化学教学与绿色化学有效结合起来,不断为学生渗透绿色化学理念。改革后的中学化学教材,充分融入了绿色化学的理念。如,必修一专题2第一单元“氯、溴、碘及其化合物”中,通过对金属单质和氯气反应的试验探究,让学生了解到氯气在工业和生活中的应用,通过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自来水氯气消毒,培养学生绿色化学的理念。另外教材中有很多内容都包含绿色化学的观念,例如,在讲到“有机化合物塑料”时,教师可以通过现实中的回收利用废弃塑料的一些例子,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科学在废弃物的回收利用中的作用,进一步深化绿色化学的概念。在讲到“氮的氧化物”时,教师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常见事件,让学生对氮氧化物产生的光化学烟雾和汽车尾气等问题进行积极讨论,引导学生意识到合理利用化学可以防止污染进而保护环境。总而言之,通过在课堂上,挖掘教材中的体现绿色化学理念的内容,合理设计课堂教学,使得学生真正领悟到资源循环利用的重要意义。

2.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践行绿色化学理念。化学是以试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教学,但化学试验一般都存在着废水、废气和废渣的“三废”问题。因此,要充分利用化学试验教学,让学生践行绿色化学理念。化学实验微型化,指的是在化学实验中,尽可能的减少化学试剂的用量。实验微型化的主要特点就是化学试剂用量少和化学仪器装置小。在实验时,采用微型化学实验能够有效改善实验室的环境,减少实验室的污染排放,同时,实验微型化操作较为方便。在进行氯气的性质的相关实验时,可以在培养皿中,通过稀硫酸与漂白液反应来制得氯气,这样生产的氯气量少、对实验室的污染减少,并且试验的效果更加明显。另外,规范实验操作步骤,可以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绿色化学意识。对“废水、废气、废渣”标准化处理,引导和培养学生的绿色试验的习惯。

第2篇

关键词:绿色化学;绿色实验;初中化学

针对新课改提出的“绿色化学”理念及对教师提出的绿色化学教学的要求,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如何开展绿色化学的教学实践。

一.绿色化学以及开展绿色化学教学的重要意义

1.绿色化学的概念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是指能够保护环境的化学。绿色化学最大的特点是:从始端开始就采取预防手段,到过程再到终端均为零排放、零污染。

2.开展绿色化学教学的重要意义

绿色化学的核心内涵在于从化学反应的始端就开始控制有害物质的生成和排放,主动预防,从源头上杜绝污染,达到高产出、零污染的目的。初中化学作为化学这一学科的基础阶段,在其教学过程中,利用绿色化学的指导思想及一些研究成果来辅助教学,对增强课堂趣味性、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树立绿色化学理念、增强环保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树立绿色化学教学理念

1.教师自身知识体系及思想观念的更新

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引导者,教师应首先树立起绿色化学理念,及时更新自身知识结构,不断重新认识化学科学,对绿色化学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并始终将绿色化学理念贯彻到教学过程中,加深学生对化学科学的认识和理解。

2.传递绿色化学理念,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鼓励学生积极主动接受新知识、新理念,将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与绿色化学结合起来思考,不但能起到加深印象、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还能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从而培养其社会责任感。

三、进行绿色化学的教学实践

1.教材资源的整合利用

翻开初中化学教材,我们发现,很多章节的知识,都渗透着绿色化学的理念,若能加以深度挖掘、整合利用,必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1)在讲解某些知识点时,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例如在讲解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时,可介绍给学生的知识有:水的净化,水污染源及其防治措施;酸雨的形成及防治,酸性土壤改良;锈迹斑斑的钢铁,如何进行防锈处理及除锈方法;贴近大家生活的甲醛污染(居室、衣物等)及白色污染(各种难于降解的塑料垃圾)。第四章《燃烧与燃料》中,可结合日常所见的各种燃烧现象来讲解燃烧带来的环境污染及其防治措施和能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等等。

(2)在讲解物质的制取反应时,鼓励学生积极探讨各种问题。例如二氧化硫的制取过程,可提一些问题供学生探讨,如制取二氧化硫的方案有哪些?各有何利弊?制取结束后,尾气如何处理?从而引出“酸雨”这个环境污染现象,使学生意识到控制污染源才是治理环境污染的根本所在。

2.在实验中体会绿色化学

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学好化学这门课的一种途径,但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水、废气、废渣在实验室里也形成了一个小污染源。我们应该重视减少实验室“三废”的产生及无害化处理,将实验“三废”的危害降到最低。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好表率,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不但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也可使学生能亲身体验治理环境污染的乐趣。

(1)良好实验习惯的培养。一是各种药品的保存和取用应进行规范化管理并严格执行,确保药品不会对实验室及周边环境造成影响,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二是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则和安全要求,每个实验均做到目的明确、仪器选择合理、药品取用适量,实验桌上的物品一定要远离火源,避免意外,剩余药品不随意丢弃或带出实验室,应按规定进行回收处理。

(2)改进实验方案。在实验过程中应融入“绿色化学”思想,在药品用量、实验装置、实验取材上积极改进,使实验过程绿色化。一是严格控制药品用量:教师要在课前就计算好实验药品用量,并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严格控制;二是改进实验装置:包括通风设备、密闭装置等;三是尽量选用安全、无毒、无害的材料进行实验:包括试剂、催化剂,化学反应尽量选转化率高、试剂利用率高的实验,反应产物也尽量保证无毒无危害。

(3)使用微型化学实验:对常用仪器进行微缩,限制常用试剂,做演示实验时可借助实物投影仪将反应所产生的现象放大,以便观察。

(4)计算机模拟化学实验:可借助计算机模拟微观化学实验、错误实验的危害、人和环境影响较大的实验等。

3.在习题中体现绿色化学理念

通过做习题,帮助学生掌握、巩固课堂知识,在习题中注入绿色化学的理念,能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使学生易于理解,学以致用,体会绿色化学的重要性。

4.在综合实践中进行绿色化学教育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通过实践积极探索和创新,应以学生所掌握的绿色化学的基础知识来指导实践,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拓宽学习空间,培养其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翟利军.论初中化学绿色实验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阅读,2012。

2.冯铃慧.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渗透绿色化学教学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J].理化生教研,2011.

第3篇

关键词:高中;绿色化学;教学;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c)-0000-00

所谓绿色化学,就是以环境保护作为依托的一种新型的化学教学理念,它的目标就是让人类能够与大自然持续并长远的发展,本文,以高中绿色化学渗透在日常化学教育当中作为切入点,对绿色化学这一理念在高中化学教学当中的渗透作为路径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为高化学教学的长远发展提供参考。

1高中阶段融入绿色化学的教育特点

高中化学不是简单的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还在于对于培养他们的素质,在让学生学会化学定理、物质的构成并了解生活当中的一些化学现象的同时,还要让学生学会怎样去运用化学去避害就利的改善我们的生活,使学生既学习了化学知识,还让学生在意识中形成知识的结构,把绿色的理念植根于学生的思想当中,逐步培养学生的绿色环保意识,让学生能够在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以绿色化学为指导理念,把环境保护作为自己的责任。

在高中化学的教学当中引入绿色化学的理念,是把传统化学的教学分成环境保护与应试这两大部分,以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的素养,能够认识到科技与经济的快速发展,用发展与进步的眼光去看待学习,了解人类生存的环境并以改善与保护作为前提。而化学的学习当中学生不应该是去被动的学,而是要主动而且自发的学,将绿色理念作为指导进行创造性的学习。

2高中化学教学当中绿色化学理念的渗透途径

2.1 把绿色化学的理念渗入到化学课堂教学当中

2.1.1 注重将教材基础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加强绿色化学的理念必须要教材基础内容的重视度,把教材当中所涉及到的像环境污染、医学垃圾、温室效应、食品污染、水体污染、噪声污染、重金属污染等等这些和绿色化学与环境保护紧密相关的透彻剖析,把相关的知识点充分理解并与实际的生活联系在一起,才能够更深刻的意识到绿色化学的重要意义。

2.1.2 化学教师要把绿色化学的理念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对于化学教师来说,其自身必须具备绿色化学的意识,而且也要把绿色化学的理念在充分的落实到化学教学中,才有可能逐步让学生形成绿色化学的意识。比如在氯气的性质与用途的讲解时,可用双氧水进行对比,使学生了解未来的造纸业漂白技术可能化进行彻底的变革,绿色、无污染的双氧水将替代能形成有害物质的氯气,作为漂白剂。通过这种对比,让不同的物质在工业生产当中的作用以及对于环境的影响以强调绿色理念的化学教学方法,这也是教师在教学当中对学生进行绿色理念传递的主要途径。

2.2 在化学实验当中融入绿色化学的理念

在化学当中,要想论证结果离不开实验,需要用实验的数据来说话,在化学实验当中融入绿色化学的理念,能够改善化学实验当中的三废现象。

2.2.1 小型化学实验的设计

在可以充分满足得出实验目标结论的情况下,可以把原有实验的内容与方法重新安排与调整,尽量精简化学实验的仪器,选择较小型号的化学装置,使用化学试剂的量减到最小,从而减少实验当中排出的污染性水体与气体,将化学实验给环境带来的不利因素降到最低。比如:在氯气性质的实验中,可使用少量漂白液与稀硫酸在型号最小的培养皿中制得,而产生的氯气也将扩散到培养皿其他的液滴当中,从而发生进一步的反应,使多个性质得到验证的同时,还降低了氯气对于空气造成的污染。所以,小型的化学实验,既能够节约化学试剂,操作也相对简便,污染程度也较低,这也是绿色化学能够实施的主要途径。

2.2.2 化学实验的操作要规范

在化学实验的过程中,实验的步骤、化学试剂称量的标准化、化学实验产生的三废都必须要进行严谨的处理,不然将会形成化学试剂与能源的浪费,还会加大环境的污染,实验中还容易导致实验事故的发生,给学生和教师造成不必要的人身伤害。因此,化学实验的规范化操作,具有非常重要的安全意义,还充分的体现了绿色化学的意义。

2.2.3 化学实验尽量采用无毒无豁的材料

在教师利用化学实验给学生展示化学原理以及化学现象的同时,还要对充分考虑达到实验结果采用的不同实验材料对于环境的影响,尽量选用无毒无害,而且对环境的影响比较小的材料来进行实验。比如:白磷自燃现象展示时,实验的材料是白磷,它的毒性比较大,而且在燃烧之后所产生有害的气体对于环境的污染也很严重,因此教师可用Mg2Si进行水解,而水解后所产生的SiH4也会在水面产生自燃,而实验的过程也不会排出有害气体,用Mg2Si来替代白磷实验,将绿色化学的理念很好的体现了出来。

2.2.4 将化学实验当中的三废作无害化的处理

当前化学实验当中的三废有很多处理的方式,但其最终的目标就是要做到无害化的处理,这也是为了贯彻绿色化学的理念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化学教师必须有意识的去引导学生,能够正确处理化学实验所产生的各种废渣和废液的方法,例如在化学实验后必须要求学生把产验的残留进行清理和分类,并按照各种残留的自身特点来采取相对应的方法来处理在,比如分解、中和、回收、深埋等,将实验残留对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

2.2.5 对于高危实验要尽量利用计算机去完成

化学实验当中有些实验的危险系数是比较高的,在实验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很多种有毒和有害的物质,较易造成实验事故,从而威胁教师和学生的人身安全,也对环境带来很不利的影响。所以,这样的实验化学教师应避免用传统的方式进行演示,应尽量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给学业生进行模拟演示,化学教师可在实验进行前在计算机中设置好实验的数据,让学生在模拟操作的过程中对实验的设备以及实验的步骤进行初步了解,让学生对知识进行理解与掌握的同时也实现在绿色化学的教学目标,也减少了三废污染。

3小结

伴随科技的不断进步以及人类对于环保意识的增强,绿色化学已成为化学的发展趋势。通过绿色化学能够让学生在他们发展的最基础阶段逐渐形成环保意识,产生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认知。因此,把绿色化学的理念充分渗透到高中化学的教学当中,让学生能够充分的认识到绿色化学理念对于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意义,从而加强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

参考文献

[1] 杨水金,侯倩,蔡千喜,徐明波. 中学化学教学中绿色化学理念的渗透[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3)

第4篇

关键词: 实验设计;高中化学;教学策略

一、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意义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都离不开化学这门科学,同时化学的发展与进步又无时无刻都依赖于相应化学实验研究的成果以及相关实验手段的更新发展。因此,想要了解化学并且学习化学甚至研究化学,都要首先以化学实验作为最开始的基础。而所谓的化学实验,就是根据一定的化学实验的目的,实验人员运用相关的实验仪器和设备以及装置的物质等手段,在特定的实验环境和条件下,不断尝试化学实验对象的不同状态或者性质,通过观察来获得化学科学事实的一种研究方法。同时对于高中化学的教学来说,科学的化学实验是必不可少的。

二、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目标

化学属于十分依赖实验的科学,因此化学实验的教学对于广大学生正确认识实验在学习中的地位并能掌握一定的基础化学知识、基本的实验方法和技能,同时培养良好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是有着重要意义的。因此化学教师在组织实验教学的时候,要尽可能着眼于实现以下具体的目标:首先,强化学生的化学知识。通过化学实验教学,使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化学变化的过程,进而能够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最后能够自主的建构独特的学知识结构;其次,培养科学严谨的化学实验态度。通过化学实验教学,能够使同学们了解到实事求是和严谨规范的实验作风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第三,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通过化学实验教学,使学生敢于动手、善于交流、懂得合作,进而提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激发学生创新意识。通过化学实验教学,使学生了解研究问题的方法并能体验探究的具体过程,强化科学探究的基本意识,进而激发科学创新的激情,成为创新的动力。

三、高中化学教学策略探讨

(一)构建高效实验教学模式:对化学实验课堂的教学策略进行演示,其中的演示实验应是相关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在课堂上进行的实验。同时演示实验应该能够紧紧扣住课堂教学的相应环节,通过灵活多变的实验模式以及直观的实验现象,高效地配合相应的化学概念,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在启发学生思维的同时,能充分发挥化学教师在教学中示范的作用,进而培养学生们的正规实验方法,强化学生们对实验精确性和规范性的认识。

(二)实施高效的课堂管理:课堂教学应在特殊的人际心理的实验环境中,以自身价值对建构核心的师生互动活动进行正确引导。课堂教学活动是否行之有效,不仅在于教学本身好坏,而且还依赖于课堂管理是否高效。同时还应协调并控制课堂环境所拥有的基本要素,保持动态的平衡,营造良好的课堂生态环境,使之宽松又不乏严肃,融洽又不失各自的人际心理环境的扮演,这也是实现高效教学的最重要环节之一。总之,课堂教学的管理是教师为确保课堂教学的秩序,协调课堂的各种因素的过程。

(三)开展化学实验教学评价:行之有效的教学评价是所有学科的教学系统重要组成,其具有导向和选拔以及反馈等重要的功能。化学实验的教学评价要在在化学实验教学的评价观具体指导下,同时根据化学实验教学目的,运用适当的教学评价方法,通过相关评价者之间的协调,对化学实验的教学效果进行价值判断,并达成共识的。

四、教学案例

第5篇

关键词:微型化学实验;教学模式

一、微型化学实验概念及特点

微型化学实验,即在尽可能少的使用化学试剂开展实验,其药品用量通常是常规实验的几十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却能够保证安全、经济的化学实验完成,达到绿色化学意义,微型化学实验的两个基本特征就是操作仪器的微型化和操作试剂的微量化,通过技术手段,将常规实验转变为微型实验。微型化学实验的普及,可以让化学试剂用量更少,节省了资源,并且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符合了环保理念;此外,微型化学实验将实验仪器简化,帮助在课堂上能有更多的学生参与进化学试验中,提高其动手操作能力,体现了绿色化学发展理念,在日常化学课堂中值得推广。

微型化学实验还具有常规化学实验所不具备的相关特点,例如,更加节省操作成本,更加节省时间成本,安全性能良好,反应速率快、实验现象明显、污染减少等等,学生们能够在其中通过自己的操作感受到化学实验的各种操作过程和结果,使其能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实现自我思考、自作、自我解决问题、自我反思等一系列学习过程,也能够帮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树立绿色化学的意识。

二、微型化学实验开展的意义

微型化学实验实验在高中教学课堂上的广泛开展对于高中化学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一)重构了化学改革教育目标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素质教育对于化学改革目标又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在这个过程中以对于科学的不断探索为核心,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化学实验的操作技术,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高中于化学实验的宏观认识,使其在独立构思实验、独立创新实验方面有所建树,并且在这过程中树立绿色化学意识,培养正确的化学观。通过推进微型化学实验,其优良特性恰好符合素质教育对于学生化学能力培养的目标,切实保证了学生人人都能参与实验,并且在独立思考与创新时节省时间反复操作,微型化学实验的小剂量也能够充分保证学生实践操作的安全性。

(二)推动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微型化学实验的各项操作均是在原有的实验操作上的创新,在这个基础上,学生通过对仪器的认识和操作,引起了他们对于化学操作的好奇心,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能够自主操作的环境中发散思维,对化学知识产生更多的想法,帮助其串联起所学化学知识,让他们在现有知识储备的基础上产生更多新的想法。微型化学实验不仅是对学生动手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同样也是对其知识运用上创新意识的体现。

三、微型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实施

(一)化学实验课题的优化

我们将传统的常规实验转化为微型化学实验过程中,就要注重对化学实验课题的选择和优化,不是所有化学实验都能够实现与完成微型化操作,我们在选择操作课题上,应当充分考虑其可行性,在对不适合微型化操作的课题选择中应予以摒弃,或者选择操作设计上的优化,让实验过程能够适应微型化操作,这个优化过程,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运用现有的化学知识来将实验过程改进。

(二)微型化学实验设施的选择

微型化学实验的操作并不像传统思维中想象的那么复杂,对于实验过程所需要的各种设施也很简单。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中普及微型化学实验的各项操作,教师还应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各种废弃物的利用,搭建起简易的微型化学实验模型,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在生活中自己利用简易装备完成实验,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到化学的实用性,还能让学生在操作中不断发现新的可用设施,完善自己的设计方案,增强自身的创造性。在简易设施的选择中,我们可以利用对平时废弃物的收集所选择出可利用的道具,例如矿泉水瓶、注射器、习惯、铝线等生活中常用物质来进行实验,通过这样的方式,还能够将绿色化学的理念充分融入进学生的化学学习中。

(三)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创新相结合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通过教师指导与学成创新的结合来实现微型化学实验的步骤进行。教师要在实验进行之初对所要研究的问题进行交代,通过充分了解不同学生的特性进行分组。而同学所要做的就是在各自的组别当中自主发掘资料,自主完成实验设备的搭建,完成实验后成员间要进行反思。

(四)交流微型化学实验完成效果

在微型化学实验时间结束后,教师要根据各组完成情况,进行总结与展望,重点是要在反思过程中找出实验漏洞,集思广益完成解决方案。各个实验小组可以通过不同组别的设计方式不同、得到结果不同找出其创新之处,同时也要反思该微型化学实验是否符合科学原理,是否符合绿色化学发展理念。该步骤不仅能拓宽实验内容,又让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培养起合作意识。

实验室化学的内核以及灵魂孙在,是激发学生具有浓厚化学兴趣的重要方法。我们一直在对高中化学教学进行改革,而高中微型化学实验就是其中一种最为生动有效的良好方法,在课堂中,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自主完成实验,还能让当前绿色化学理念充分贯彻,同时还能有效的缓解学校在化学资金投入上的压力,因此,我们应当在当前大力倡导微型化学实验的广泛应用,而如何将微型化学实验更好地与化学课堂教学进行良好融合也是当前化学教育工作者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不能否认的是,我们在微型化学实验的推广与实践中仍存在许多不足,例如教师未能树立起新型的教学观念,学生在接受这种教学模式时也常常感到不适应,我们在未来的发展之路中要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方式,帮助微型化学实验更好地普及于化学教学中,我们有理由相信,今后,微型化学实验将成为绿色化学发展理念贯彻的有利条件,成为高中化学课堂最优质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实践;思考

高中化学是一门知识理论性强、容量大、与生活和社会密切联系的课程。在教学设计中需要联系生活,以培养学生形成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和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这也符合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要求。生活化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地将知识学习与生活实际应用结合起来,起到提高学习成绩和培养相关能力的目的。因此,在高中化学课堂实践生活化教学有重要意义。

一、生活化教学的含义

生活化教学源自“教育生活化”的理念,是教育者在教学活动中引入生活元素,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方式理解知识,并将知识应用到生活中的教学方式。

二、生活化教学的实践

1.基本原则

生活化教学的开展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如主体性原则和合理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是要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是引导者和组织者。新课程改革提出以人为本,教学活动的设计就是要立足学生的实际。比如,在选修4化学电源的学习中,抓住电瓶车和电动单车已经普及和学生见过甚至使用过的实际特点,在教学上设计探究环节“为电瓶车提供电源的是什么电池,属于哪种类型的电池,请书写电极方程式表示其工作原理”。这样的课堂由生活开始,学生构建理论知识时会感觉十分熟悉和亲切。

开展生活化教学时,我们为了达到生活化的目的,往往会加入与化学无关的内容,忽略平常课堂该有的环节。这样容易浪费课堂时间,教学效果与我们的期望背道而驰。显然,坚持合理性原则能帮助我们脱离误区,发挥生活化教学应有的作用。

2.实施途径

(1)教学资源生活化

在新课程观念中,教学资源不能局限在教材上,丰富的生活素材也是教学设计的宝库。我们可以充分应用网络或订阅报刊来整理与化学有关的生活材料,特别是影像资料,它能真实再现化学知识。比如,给学生观看工商部门查处的一批被硫黄熏过的银耳视频时,学生就能观察到二氧化硫的漂白性。当我们有意识地关注和积累生活见闻,生活化教学的步伐就持续推进。

(2)教学情境生活化

建构主义观认为学习者想自主完成知识的建构,最好的办法是到现实世界和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是知识学习的生长点。我们在积累丰富的生活化素材的基础上,应认真分析教材,结合学生的能力水平,将知识巧妙融入情境中。例如,在必修1“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的设计中,以消防官兵处理重大氯气泄漏事件的措施为情境,即“消防员将泄漏氯气的铁罐车转移进临时挖掘的水塘中,并不断喷水和加入烧碱”,提出为什么采用喷水和加入烧碱的方式来控制泄漏,进而引导学生进行氯气性质的探究。

(3)教学内容生活化

化学内容与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应该在课堂中营造生活化情境,比如用生活经验来理解概念。高中化学理论性强,我们可以利用先行组织者理论,在学习概念前给予学生一些概括性较强的生活素材,引导学生从材料中获得启发,然后迁移到知识的学习中。“物质的量”概念的理解一直是学习的难点,我们可以给学生创设日常购买大米、鸡蛋的情境,学生通过研究材料归纳出化零为整的思想,并将结论迁移到“物质的量”的学习中。相比于传统的讲解、练习,这样的教学方式形象、深刻。

(4)作业布置生活化

课后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和拓展课堂学习的广阔天地。学生学习化学知识,不仅是为了完成学业、更好地生活,更要让知识为生活服务。我们不能只为考试成绩而单一布置习题,而是结合实践知识开展课外活动。例如,学生在学习酚类物质可作为消毒剂后,布置学生小组合作,利用网络资源收集生活中各种消毒剂的成分、性质和使用范围。在对比整理中,学生深刻认识到酚类消毒剂的毒害作用,在生活中就能正确使用消毒剂。通过作业布置的生活化,引导学生走出题海,用灵活、有趣的方式学知识、用知识。

三、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1.激发兴趣、降低学习难度

学生在生活中的所闻所见,不少与化学知识有直接联系。将生活经验引入高中化学课堂,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热爱化学的情感,减少学习理论知识的乏味感。此外,用生活素材来讲解知识是通俗易懂的,创设生活情境探究化学知识是有趣和深刻的,这些方式能降低学困生学习的难度,帮助其恢复自信心,在转化学困生方面有重要意义。

2.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围绕生活现象设计知识探究环节,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充分调动学生通过网络资源、生活实践等方式,拓展化学知识,运用课堂知识更好地服务生活。因此,开展生活化教学,是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应用知识能力的有效途径。

3.使评价方式多样化

学生的评价方式一般局限在测验成绩与学习态度上,评价欠缺多样性和全面性。布置作业环节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和以课堂创设生活化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能够在实践和探究活动中对学生的活动表现和成果进行评价。这样在原先的成绩评价上引入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价,丰富评价方式。

实施生活化教学,需要花费心思和精力去整理和积累生活素材,对教师的日常工作提出新的挑战。此外,由于高中生的学习节奏快、学习任务重,开展实践活动会受到一定的阻力。但是生活化教学的理念,能彰显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特点,充分展现化学的独特魅力。生活化教学的开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领学生体会学习化学的意义,更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意识。显然,实践这样的教学理念与模式,能使学生更好地生活,提高教师的教育研究能力。

参考文献:

[1]丁健.新课程下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

第7篇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不断推行,环境问题和绿色化学理念已经在化学教育中得到了认可。绿色化学是以保护环境,节能减排为前提新型的化学教学理念,旨在促进人类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目前为止,绿色化学理念已经被世界上的许多国家认可并实施。高中化学所涉及到的教学内容较为基础,同时高中也是培养学生思维模式的黄金时期,因此在高中化学教育中引入绿色化学的理念,能够从根本上树立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一、高中化学教育中绿色化学理念的特点和重要性

 

1.高中化学教育中绿色化学理念的特点

 

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化学教育在重点培养学生化学基础知识的同时,更是将教学重心放在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上。因此,教师在传授学生化学原理、物质组成等知识的基础上,更是通过生活中出现的化学相关现象讲解来帮助学生学会利用化学改善生活。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知识结构的同时,将绿色化学理念渗透到学生的脑海中,树立学生的绿色环保意识,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能够将绿色化学理念正确的运用出来[1],为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做出一份贡献。绿色化学理念的引入,将化学教育分割为环境保护和知识储备两个方面。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能够理性的认识科技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使学生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将一切化学的应用放在维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

 

2.高中化学教育中绿色化学理念的重要性

 

在以往的应试教育的体系中,并没有明确的引入绿色化学理念,许多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将教学重心放在应试上面,对绿色化学理念的渗透十分微少。以往的化学教材主要涉及到的知识都是物质的构成、结构、性质等等,极少涉及到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去解决工业发展中给环境带来的污染问题。绿色化学理念与之不同的是,通过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去学习理论知识,指导实验,从而对如何生产出对环境友好的化学产品进行创造性的探究。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国的工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然而国民在环保意识上却十分薄弱,这就造成了我国的环境污染十分严重,而绿色化学理念的渗透能够保证工业发展和自然环境的协调,使学生对化学的恐惧和偏见减少,因此绿色化学理念在高中化学教育中的渗透十分必要。

 

二、将绿色化学理念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1.教材与实际生活的结合

 

要想将绿色化学理念深入的渗透到学生的化学课堂上,首先要立足于教材的基础内容,将教材中涉及到的水体污染、重金属污染、温室效应等与绿色化学和环境保护密切相关的内容详细讲解,同时将其中的关键知识点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使学生意识到绿色化学理念的重要意义。

 

例如在讲解水体污染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对水体污染这一部分内容中所涉及到的知识点讲解清楚,并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对附近的水体样本进行采集和检测。

 

2.要将绿色化学理念融合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首先要具备绿色化学意识,然后才能将绿色化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只有将绿色化学理念深入的融合在教学内容中,才能够使学生逐渐形成绿色化学的意识。例如,在氯气的性质这一课中,在讲到漂白性质时,教师可以引入双氧水的漂白作用,并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分析,双氧水的漂白作用比氯水的漂白作用更加清洁,对环境友好,因此在将来,工业上会大量使用双氧水来代替氯气作漂白剂。这种对比,不但加深了学生对两种物质的漂白作用的印象,同时,通过两种漂白剂在工业生产中对环境的影响的对比,使得学生在潜意识里形成了绿色化学的意识,是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渗透绿色化学理念的重要途径。

 

三、将绿色化学理念渗透到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

 

实验是沿着课堂教学理论的重要手段,化学的学习离不开化学实验。因此将绿色化学理念融入到化学实验的教学中,能够从根本上是树立学生的绿色化学意识[2]。

 

1.尽量简化化学实验

 

所谓的简化化学实验,就是能够满足实验要求,并且得到预期实验目标的前提下,对原有的化学实验内容进行调整,尽可能使用精简的化学仪器和少量的化学药品以及试剂,使实验过程中排出的气体和废液量减少,从而减少实验过程中废气和废液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例如,在氯气的性质的实验中,选择小号的烧瓶对氯气进行制备,同时在培养皿中滴入其他需要用到的试剂,使氯气产生后直接扩散到其他试剂上,达到制备氯气和验证氯气的漂白性的目的,有效地减少了氯气在空气中的排放,同时节约了化学实验仪器和化学实验药品。

 

2.严格规范实验操作的步骤

 

在设计实验时应对实验的步骤进行反复的推敲,从而增强实验的规范性和可实施性;此外,在实验过程中,严格要求学生遵守实验设计规程,认真按照设计好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对化学药品要准确称量,切不能私自更改实验步骤以及随意丢弃实验废物。若不严格规范实验操作步骤,很容易导致意料之外的实验事故的发生,为其他人带来人身安全的危害;同时还可能造成不安全的化学药品对周围的环境污染。因此,严格规范实验操作步骤,不仅是保证化学实验安全性的前提,也是绿色化学理念的体现。

 

3.尽量使用绿色无害的实验材料

 

高中化学实验室一般都安排在学校的教学楼内,这里的学生密度很大,如果实验过程中一些有害物质泄漏或者发生其他实验事故,不但会给实验室内的学生造成危害,还会对楼内其他学生和教师带来安全隐患。因此,在满足实验要求的前提下,尽量使用绿色无害的实验材料。例如在学习NO2与N2O4相互转化的这部分知识时,由于NO2和N2O4具有一定的毒性,教师可以选择连通烧瓶作为实验装置,这样既不影响学生对实验的观察,还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实验环境,同时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学生绿色化学的理念。

 

4.正确处理实验过程中产生的“三废”

 

在实验后对实验过程中产生的“三废”进行回收处理,是体现绿色化学理念重要途径。实验过程中的“三废”根据其性质,有许多处理方法,其目的就是消除这些物质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实验时,应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处理实验过后残留的废气、废液、废渣。例如在实验后,教师应严格要求学生将实验残留物质进行分类处理,每个实验室内至少要有两种废液桶,一种用于回收水溶液,另一种用于回收有机溶液。

 

5.借助于多媒体教学

 

当教材中涉及到的一些实验具有高危性,不适合在课堂上演示更不适合学生动手操作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软件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模拟和播放。同时在实验中的一些关键步骤和重点现象能够放大以及回放,使学生对实验的观察更加清楚和仔细,不但能够贯彻绿色化学的教学理念,还能够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四、结论

 

绿色化学理念应贯穿于整个高中化学教育的始终,让学生对化学与健康、环境、能源之间的密切关系,以及工业绿色化发展的重要意义。高中学生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积极向上的意识的最佳时期,因此化学教师应利用一切教育机会,潜移默化的将绿色化学理念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中,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8篇

化学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具体体现课程改革理念和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科学素养的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学生全面深造或走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情况分析

从上期所任教的班级的化学成绩来看,成绩有所改观,但仍有许多低分。随着化学课改的推进,自己在教学资源的利用还有待加强。

三、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到一些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2、使学生学习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学习几种常见元素和一些重要的化合物的基础知识,学习一些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的基本技能;了解在实际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能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3、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四、教材分析

1、绪言从学生的亲身感受出发,从学生的角度提出了许多饶有趣味并带有一定想象力的问题,指出这些并非都是一些美好的愿望,它们正在通过化学家的智慧和辛勤的劳动逐步实现,从而使学生从开始学习化学起,就感受到化学学习的价值,并产生希望了解化学的强烈愿望。教材抓住学生的这种情感,从具体事例出发,引导学生了解化学是一门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的自然科学,它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接着教材以丰富多彩的图画和简明的语言,概括了人类认识化学、利用化学和发展化学的历史和方法,以及化学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再次展示了化学的魅力和学习化学的价值。

2、第一单元具有以下特点:①作为起步阶段的化学学习,教材注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尤其注意从殷实的史实出发,展示化学与人类进步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使学生能初步从化学、技术、社会这三者的密切关系中领悟化学学习的价值,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与责任感。

②突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强调走进化学实验室的重要意义,以及学习一些最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的必要性,引导学生体会化学实验是获取化学知识和学习科学探究方法的重要手段,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尊重客观事实,善于合作等的优良品质。

③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亲身感受,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并通过探究活动与合作学习,主动地获取知识,注意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体验探究活动的过程,方法和成功后的喜悦,从而使学生产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本单元教学重点:化学学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教学。本单元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等方面的教学。

3、第二单元是学生学习的第一大类物质。空气是人人都离不开的物质。由于看不见,摸不着,学生只知其重要,却又不十分清楚空气到底是什么。本单元选择空气和氧气的知识作为初中化学中接触具体物质知识的开端,不仅是因为小学自然课中对空气和氧气的知识已有过介绍,如空气占有体积、有质量、形成大气压、空气流动形成风筝;更重要的是因为他们在自然界中颁极广,是自然界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条件,是化工工厂的廉价资源;它与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是人类须臾不可离开的天然物质;还因为氧气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元素,它能与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化合形成氧化物或含氧化合物。通过对它们的认识和了解,可以比较顺利地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来探索物质的奥秘。

4、第三单元是从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在展现水与人类的关系,世界和我国水资源概况,水的污染和防治等问题的同时,以水为载体,将单质、化合物、物质的组成,原子、分子等化学基本概念及沉淀、过滤、蒸馏等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学习贯穿其中,力图为学生提供认识和探索周围事物的素材和线索,以及从身边事物中学习化学知识的意境。因此本单元的特点是将化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穿插于紧密联系社会、联系生活的内容之中。从知识结构上看,本单元的内容分为三块:

一是从社会学角度认识水,包括水在自然界的作用,水资源状况及其保持等;

二是一些化学基本概念;三是几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其中重点内容是:①人与水的联系,以及人其中的能动作用。②原子、分子的概念。③过滤、蒸馏等基本操作技能。

5、第四单元教材共分原子的构成。元素、离子、化学式和化合价四个课题。它们包括原子结构模型,相对原子质量、元素、元素符号、核外电子排布观念、离子、化学式、化合价、相对分子质量及其有关的计算等内容。本单元教材是“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教材对于学生十分重要。本单元重点:原子的构成。离子的形成,元素、元素符号和化学式。难点:核外电子排布观念、化合物。

6、第五单元共有3个课题。课题1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去研究并得出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为化学方程式的教学作好理论准备。这是学好本单元的基础。课题2讲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方法和步骤。说明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意义,这是本单元的中心。课题3从量的方面研究物质发展变化的过程,是化学方程式的具体应用。

7、第六单元包括三个课题。课题1主要介绍碳的几种单质。课题2是引导学生探究实验中制取co2的装置。课题3是通过实验探究碳的氧化物的性质。本单元教材重点:①碳及碳的氧化物的性质。②实验中制取co2的装置。③培养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④培养和关注社会与环境的责任感。本单元难点:探究实验室中制取co2的装置。

8、第七单元是从常见的燃烧现象入手,介绍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以及一些安全知识。本单元在内容的安排上注意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出发,选择学生熟悉和生活中常见的知识和现象,并配合图像和绘画,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受。

五、具体措施

1、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密切联系实际生产、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成立化学课外兴趣小组。

3、对学习化学兴趣不高的同学实行个别辅导。

4、对学生进行自己出题自己测试的训练。

六、课时安排

绪言 1课时

第一单元 7课时

第二单元 6课时

第三单元 7课时

第四单元 8课时

第五单元 5课时

第六单元 6课时

第七单元 4课时

期中素质检测 6课时

第9篇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12—0060—01

随着中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中学化学教师越来越关注化学实验的“绿色化”问题。绿色化学是社会对化学科学发展的新要求,对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中学化学实验“绿色化”是帮助学生树立绿色化学理念、建立环保意识、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途径。

《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化学课程的内容要“体现绿色化学的思想”,要使学生“树立绿色化学思想”、“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强化实验安全意识”。化学实验教学与绿色化学联系最为紧密,也最为直接。因此,在实验教学中贯彻绿色化学思想尤为重要。

在实验教学中,废气不加以吸收,废液、废渣随意排放,所有这一切对学生的负面影响是不可低估的。污染严重的实验以及随意排放实验废物的行为给学生传递的不良信息是:实验产生的废气、废液直接排放到环境中并无大碍。应该看到,实验教学过程中随意处理“三废”,不仅直接影响着环境,更对学生有着不良的示范作用。

教师应把绿色化学的思想渗透到化学教学中去,指导化学实验的设计,在实验中减少化学用品使用量和污染物排放量,并规范自己和学生的实验操作,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让学生知道随意排放污染物是一种错误的行为。

2.中学化学实验“绿色化”是开展实验探究、实现学生人人动手实验的重要保证。

化学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实现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是化学课程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化学教学目标的基本保证。新课程提倡每个学生都亲自动手做实验,学生实验的数量大大增加。但由于许多学生对于化学实验不够了解,对人身安全有所担忧,造成了有些学生只希望“看实验”而不愿意“做实验”的现象。化学实验“绿色化”,既能减少化学实验室的污染,又能降低危险事故的发生几率,减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恐惧感,为实现学生人人动手实验提供了重要保证。

按照绿色化学的思路设计,改进的化学实验往往更加安全、更加环保,同时也更加适合学生动手操作。这对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教学过程,在实验过程中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都是极为有利的。

3.中学化学实验“绿色化”有利于控制实验室的污染,是保护环境的重要措施。

当前中学化学实验产生的大量有害废弃物还没有统一规范的处理办法。许多学校对实验废弃物的处理相当随意,不经意间就对环境——包括空气、水、土壤造成了污染。有统计显示,在我国学生的高中阶段,人均有害废液的排放量大约是100 mL/年~400mL/年,因此,中学化学实验室是不可忽视的污染源之一。以高中化学中“铜和浓硫酸反应”的实验为例,如果每个实验小组取2mL浓硫酸,则会产生400mL左右的二氧化硫气体,一个班(24个实验小组)的实验就排放出9600mL二氧化硫气体。按实验室空间为90m2×3m=270m3计算,实验期间,实验室内二氧化硫气体的质量浓度约为100mg/m3,是我国规定居民区大气中二氧化硫最大允许质量浓度(0.15mg/m3)的667倍。这些气体扩散到大气中,也会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第10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情感教育;高效课堂;方法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9-0267-02

引言:

初中生正值青春期,心理变化较多,作为初中教师,要注意到学生细微的心理变化,有效利用,调整课堂教学方式方法,让学生乐于接受课堂知识。那么,怎样改善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习惯并喜欢上与教师的交流?怎样改进课堂教学,让学生能乐于学习化学知识,喜欢上化学教学?这就涉及到情感教育的重要性。教师要重视情感教育,积极探索情感教育在初中课堂上的实施方法。

一、情感教育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意义

1.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情感教育是指教师通过情感感化,引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从而喜欢上化学的学习,让兴趣成为推动学习的最大动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积极性。要处理好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化学学科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处于乐于学习的状态,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化学学习,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2.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初中学生处于身体、心理都高速发展的阶段。良好的学习氛围、愉快的学习环境、积极的学习方式,不仅能促进学生更好地接受知识,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对学生的智力发展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初中化学课堂如何实施情感教育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施情感教育,对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师生关系的促进、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心理成熟及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帮助学生提高能力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现就具体实施,提出以下建议。

1.构建良好师生关系,促进平等交流。要在课堂上实施情感教育,首先要缓和师生关系。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变化较大,敏感易怒,初三学生学习压力又大,很容易导致学生的抵触情绪。教师要留意学生的变化,注意自己的言行,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发生摩擦。这里笔者的建议是,与学生面对面,平等地交流问题。在课堂上,遇到问题大家一起讨论,教师不应自恃身份,一直以威严的面目对待学生,要主动亲近学生,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了解学生心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例如在一次课上,笔者提问硫酸铜、硫酸铁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有学生积极地回答:Cu、Fe都是+2价。明显他的答案是错误的,但笔者并未直接指出错误,而是表扬了他积极回答问题的可贵,并让他先坐下,和大家一起写出这两个化学式,再重新标出化合价,并在黑板上写出CuSO4、Fe2(SO4)3、FeSO4,大家一起讨论各元素原子的化合价,再分别标出其中Cu和Fe的化合价,让大家都熟记这个知识点,淡化对那名学生错误答案的印象。这样既保护了那名学生的自尊心,又能让大家参与讨论,活跃课堂气氛。

2.巧妙借助多种教学手段,引发学生积极情感。多媒体手段的介入,使得课件制作已经成为教师课堂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化学教师不应仅注重教学课件,更应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引发学生思索、探究的积极性。在氯气一节中,笔者通过带领学生一起用橡皮泥制作教具――氯气的球棍模型。学生在动手过程中,热情高涨,并自己推断氯气结构所决定的物理、化学性质,并积极讨论氯气的制备和有氯气参与的化学反应。笔者在旁边只起到引导和纠正的作用,这一节的教学任务就顺利地完成了。另外,笔者还尝试了让学生上台讲课、在实验室中边进行实验边讲解知识等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提出或选择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喜欢上化学课堂,喜欢上化学学科。

3.运用情感疏导,促进认知内化。情感疏导并不只是心理老师的责任,各个任课教师都有责任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在化学课堂上通过对化学知识的讲解,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和为他人着想的意识。尤其是在化学实验时,通过一些实验操作的讲解,培养学生的利他意识。例如:用试管加热液体,试管口既不能朝向自己也不能朝向他人;实验药品用过后要放入指定位置,避免误伤或环境污染;注意酒精灯的使用等,这些规定就像“不要随地吐痰”、“公共场所禁止吸烟”一样,通过这些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形成注意自身安全、节能环保、帮助他人的公共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利用化学史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树立爱国主义情感。化学发展过程中,不乏一些发现、探索的故事,可以通过在课堂上穿插些化学发展史上著名的故事或名人之间的趣事,既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通过励志故事,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培养学生爱国精神,树立学生科研的信心。例如,在元素周期表这节课结束的时候,笔者讲述了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表的故事,通过对门捷列夫专心科研、认真演算的描述,学生们都被科学家醉心科研和认真工作的精神所打动,并对科研生活充满向往。另外,还有居里夫人继镭元素后又发现一种放射性元素,并命名为钋,以此纪念其祖国波兰。同时居里夫人一生奉献科学事业,不慕名利,爱心公益。这个故事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奉献精神。甚至有位女同学励志成为像居里夫人一样的女科学家。名人故事能够引发学生对科研的兴趣,对科学家美好品质的效仿,但教师也要注重引导,选择适合学生模仿和崇拜的科学家的故事,向学生传达先进、阳光的思想。

结语:

情感教育对于初中化学的课堂教学的促进和改革,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利用,情感教育不仅能起到拉近师生关系的作用,更能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及科学探究的意识。同时通过情感感化、兴趣引导,让学生真正喜欢上化学学科,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自主学习意识。

参考文献:

[1]李海英.浅论初中化学情感教学[J].课堂教学,2012,(10).

[2]高文平.初中化学课堂如何实施情感教育[J].科教论坛(理化天地),2010,(9).

第11篇

科学素养是当前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4种情境创设,结合教学实践,对基于科学素养的高中化学设计进行了研究,也涉及了理论的创新.

1利用课程教材创设问题式情境

高中化学主要讲述了化学原理以及化学知识技能,一部分是以概念的形式给出的,更多的则是以问题思考的形式提出的.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应注重对学生发现问题能力的培养,为他们创设合理的问题式情境,并让他们参与其中,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氮和硫”时,涉及NO2与H2O反应的实验,会生成HNO3和NO,其中NO是有毒气体且不溶于水,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对此,教师提出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有效去除反应后生成的NO.有的同学提出加入NaOH,NO能与NaOH在NO2的作用下生成硝酸盐;也有同学提出通入O2,NO能在O2的作用下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硝酸.教师接着提问,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通过讨论分析,学生了解了NO2通入水中的2个化学反应,解决了本章的重要问题.

2利用化学实验创设吸引式情境

以实验的方式激发学生求知欲是高中化学的重要教学手段,学生对实验的过程充满了新奇和未知,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能增强对化学反应的记忆.例如,在讲“胶体”知识时,教师先将一束光照入牛奶中,会发现一条透明的通路,即光能够通过牛奶.对此,教师向学生提问,生活中还有哪些液体也能够在光的照射下出现通路?第2节课上,同学们纷纷带来了自己认为能在光的照射下发生通路的物品,有的同学带来了果冻,有的带来了玻璃,有的带来了淀粉溶液、泥浆水等,与教师一起用光对这些物品进行照射,发现有的物品光能通过,但有的不能.通过用光照射物品这个简单的实验,学生既掌握了胶体的性质与鉴别方法,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化学的神奇,提高了对化学的兴趣.

3通过生活现象创设发现式情境

生活与化学是息息相关的,生活中蕴含着许多的化学知识,只要稍加引导,学生就能提出很多与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这对增强学生对化学的理解以及提高化学与社会关系的处理能力都有着重要意义.例如,在学习“化学能与电能”时,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实际应用,并指导学生设计一套化学能发电的装置.教师先提出问题,能不能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然后为学生准备一些实验用品,有铜片、铁片、镁条、水果、导线、稀硫酸、小灯泡等装置供学生选择,让学生独立操作,有的学生成功让小灯泡发亮了,但有的却不行.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互相讨论和观摩,然后从电池的原理进行解释,以化学的角度为学生介绍电池发光的条件:正极、负极和电解质.锌片失去了2个电子成为了带2个正电的锌离子,而铜得到了2个电子,成为了带2个负电的铜离子,在电解质的作用下产生了电能,使得小灯泡发亮.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写出电极反应式和化学方程式.

4通过化学史叙述创设故事情境

化学有着悠久的历史,集聚了前人的智慧,在化学史上有辉煌的成就,也有令人叹息的遗憾,这些历史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化学知识,还有叹服.以化学史叙述创设故事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科学的热情,这也是重要的科学素养.例如,在学习“海水中的元素———氯”时,教师可以通过氯气产生的历史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氯气最早是由瑞典化学家舍勒发现的,他在加热二氧化锰和盐酸的过程中,发现了一种烟雾,这种烟雾在当时被称为脱燃素的盐酸气.

舍勒把这种烟雾通入到水中,发现所得到的液体有着长久的漂白作用,而且还能与金属化合物发生反应.自氯气被发现以后,先后有戴维、贝莱梯等化学家对它展开了研究,有人甚至认为氯气是一种奇特的物质.后来到1823年,一次巧合中,法拉第打破了一只装有氯的水合物的试管,他发现试管中原来是“油状物”不见了,变成了液态氯,这也让人们更进一步了解了氯的性质.后来,人们研究各种方法来收集氯气,这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氯气的性质以及制备和收集.以科学探究为中心是高中化学设计的重要内容,不是一两节课能够实现的,而是贯穿整个高中化学教学始终.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注重对学生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让他们养成科学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作者:陈超群 单位:江苏省邳州市八义集中学

第12篇

【关键词】科学探究 科学精神 创新意识 自主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3-0134-01

一 引言

1.时代精神

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家高举“理性主义”的旗帜,将人类从蒙昧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理性主义和科学精神成为时代的主题。严谨的治学态度、坚持以事实为导向、拿证据说话始终是科学研究的核心精神。化学作为现代科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必然需要科学的探究精神。在中国,初中化学课堂是学生探索化学奥秘的启蒙阶段,培养其树立科学的探究精神、自主的创新意识以及自我探索的能力对于其以后以严谨科学的态度进行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而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课堂教学的创新设计。

2.新时期的教育教学政策

以科学探究的精神进行初中化学的教学,一方面响应了我党十的伟大号召,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和严谨的科学素养,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具有深远意义。

3.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现状

当前的初中化学课堂大多依旧是教师的课本讲解、学生的记录学习,实验设计与实验操作较少。这一方面是由于初中本身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就不高,老师在这方面不太重视;另一方面则是由于部分学校的化学实验用品、器材严重不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更快、更多地学好、记好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在考试中能取得高分,在课堂上往往能多讲就多讲,在课后则布置大量的习题以弥补学生在实验方面存在的不足。这往往导致整个课堂沦为学生被动学习、机械记忆的温床,短时期内可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是对于其长久的兴趣培养和成长具有不利影响。

二 科学探究的定义与内涵

科学探究的基本精神即是以问题为导向,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去探索、研究相关课题,制定相应的计划并进行实验,在得出结果和结论后进行反思评价。它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提出问题、制定计划与进行实验、收集数据与做出结论、反思及评价。

贯穿于科学探究之中的则是崇尚事实、崇尚真理的精神。在以科学探究为出发点的初中化学新课堂教学设计,需要从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出发,找出问题的节点所在,并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进行反思。

三 以科学探究的精神进行初中化学新课堂教学设计

1.树立科学精神

初中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学习习惯和品性培养的重要时期,因而,在初中化学课堂教育中,就需要培养学生树立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精神,在化学实验中尤其如此。因为并不是每个实验都会得到理想的结果,有些实验在课本上的结论和自己做出来的结果可能有较大的出入,在这时就需要学生实事求是地记下实验结果,并反思自己在哪个环节可能出错;而不能直接忽略自己的结果而照抄书上的结论。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至关重要。

2.培养创新意识

在科学的领域中,创新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正是因为有了创新,科学的世界才大放异彩。在各大科学领域中,化学的创新可谓是平凡而伟大:我们生活中的塑料制品、穿的服装都是得益于化学这门科学;没有化学的发展,就不会有开辟新时代的炸药,更不会有记录历史变迁的书和纸。因而化学的发展与创新对于我们时代和整个人类意义重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在课堂上,应当充分利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在预习中主动提出问题,并由老师引导着去探寻答案;组织学生了解现代化学化工发展状况,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举办化学趣味竞赛,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提高自主探索能力

学生学习的不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而学生学习的这些知识也不应当仅仅是“这些知识”,还要能产生更多的知识。要实现知识产生知识,就需要能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不仅要让学生“学”,更要让学生“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