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5 17:26:0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辩论赛总结技巧,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辩论赛;高校;学风建设;作用
一、前言
辩论赛是一种考验学生反应能力、思考能力、答辩能力的有益活动,通过辩论赛,学生可以提升自我、增长知识、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因此,高校通过开展高质量的辩论赛的方式来建立优良的学风着实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二、辩论赛主题
2003年以来,长江大学学生会以“掘英育才,打造长大学子的辩论盛会”为主题,以“发掘优秀辩论精英,培育卓越辩论人才”为理念,十年如一日的开展“清晓杯”辩论赛,取得了丰硕成果。
三、辩论赛主要目的和做法
1、甄辩题,精选辩论话题,引导同学思考
通过在全校范围内征集辩题、院系推荐辩题、资深辩论专家命题、各兄弟高校辩论队交流辩题等形式,组建“清晓杯”辩论赛辩题题库,精选与大学生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校园话题、当下时事政策、社会热点以及一些经典哲学辩题等等,如第九届“清晓杯”辩论赛的辩题主题即是“大学、实践、社会”,从辩题上吸引同学们对辩题积极思考和讨论,积极参与辩论赛当中,从而更深入的渗透辩论文化。
2、选辩才,笃定辩论精神,明确选拔标准
(一)广泛宣传扬辩论文化。通过活动宣传板、官方网站、新媒体、电子显示屏等平台,弘扬辩论的文化和历史,大力宣传最佳辩手、优秀辩手、口才明星成功事迹,增强长大青年学子的学习意识,在长江大学校园内形成良好的辩论氛围。
(二)严格选拔甄辩论队员。通过设立严格但不刻板的选拔标准,不拘一格降人才。辩论赛要求辩手首先要普通话标准,吐字清晰;其次,要对辩论有高度的热情,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交际能力及思辨能力;最后,要有团队合作意识,能够在完成自己辩位要求之外,配合其他队员顺利完成比赛。
(三)模拟比赛验辩论人才。通过设立常规性友谊赛、交流赛等模拟辩论赛与各院系辩论队的队员之间相互切磋,相互熟悉,互相磨合,在实战中成长,同时也通过实战演练,检验所选的辩论人才,根据比赛情况适当调整选拔标准和培养方案。
3、练辩能,夯实辩论才能,树立言行榜样
(一)强化辩手个人能力水平,了解辩论相关知识
通过阅读课外书籍,浏览网络资料,请教资深前辈等方法,学习和继承传统与现代辩论文化,博采众家之长,提升个人文化品位和人文素养。
(二)深入院系队伍整体素质,落实辩手培训措施
(1)文化素养培训:由指导老师选定古诗词,辩论队成员诵读,提高自身文化修养。
(2)思辩能力培训:辩论队成员可选即兴话题辩论,或对某一现象进行分析,以提高思辩能力。
(3)辩论技巧培训:观看往届比赛精彩视频,分析选手台风、辩风及辩论技巧,同时请专业指导老师进行专项培训。
(4)实战能力培训:不定期举行模拟赛,提高实战能力,并请专业评委点评,总结分析实战中出现的问题。
4、践辩神,深化辩论精神,展现语言魅力
(一)组建长江大学辩论队,完善辩手管理系统的组织建设。通过“清晓杯”辩论赛以及各院系辩论赛系列活动,以个人报名、院系推荐、公开选拔的方式在全校范围内遴选优秀辩论人才,组建长江大学辩论队。配合学校育人工作,建立一套完善的辩手培训和管理体系,致力于实现辩论队组织结构梯队化、选拔模式制度化、培训机制科学化。不断完善鼓励制度,加强组织纪律建设。
(二)以辩论赛为契机,加强校、院间交流。组织辩手积极研究辩论技巧、探讨辩论发展、推广辩论活动;积极参加国内外各大辩论赛事,通过辩论与各地高校加强交流、增进了解,将展示大学生精神风貌和探寻辩论艺术发展规律相结合。
(三)整合全校资源,搭建辩手成长成才的广阔平台。在全校各项辩论赛事中,为“清晓杯”辩论赛中产生的优秀辩手、最佳辩手、优秀主席提供机会,如指导“星火杯”新生辩论赛,对所有的参赛选手、主席、计时员、监时员进行一轮系统的培训,详细讲解辩论赛的赛制、规则、参赛技巧以及注意事项等。以友谊赛的形式积极的与院系进行交流,让其在发扬辩论文化的同时,进一步展现自我、锻炼自我,提高自我,真正的实现成长成才。
四、辩论赛对高校学风建设的作用
1、扩大了辩论的校园影响,引导了同学思考与学习
伴随着“清晓杯”辩论赛的成功举办,长大学子的辩论热情在校园内明显高涨。从各院系辩论赛的开展,到“清晓杯”小组赛、半决赛的激烈角逐,再到总决赛比赛现场的座无虚席,观众在比赛过程中不仅全程参与,而且对辩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多数观众对于贴近大学生活、深入社会热点的辩题比较感兴趣,部分同学建议辩论应该让经典更经典,辩题的选择应该走高雅文艺路线。与此同时,同学们对于辩题的分析更加透彻,对大学生活、教育科学、社会热点的思考更加深入。辩论赛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
2、提高了同学的思辨能力,涌现了一批校园明星
通过“掘英育才”系列辩论活动的开展,长大学子中涌现了一批校园明星。2012年,长江大学代表队赴许昌大学参加“三国杯”电视辩论赛,摘得冠军,杜森林荣获全场最佳辩手;首届长江大学辩论队队员、经济学院代表队最佳辩手李晓宇率队蝉联“清晓杯”辩论赛三连冠,并在第七届“万人创百星”活动中荣获“口才明星”称号;优秀辩手李欣、万楷荣获“学干明星”称号,杨丹、张程荣获“口才明星”称号,颜娇、王格格、韩等多位同学也在其他领域分获校园明星称号。经过了“清晓杯”辩论赛的培养与锻炼,这些同学的思辨能力得到明显提高,不仅拥有了伶牙俐齿,而且拥有了开阔的思维与视野。因而这些同学在其他领域也能够脱颖而出,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为同学们树立了良好的典范,充分发挥了榜样的力量。
3、升华了校园的文化品味,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
十年来,“清晓杯”辩论赛不断完善 “发掘优秀辩论精英,培育卓越辩论人才”的理念,开展了“甄辩题、选辩才,练辩能,践辩神”的系列活动,将辩论队的建设细化为“制度建设、文化建设、实战演练”三个部分,做到对辩论队员“文化素养、思辩能力、辩论技巧、实战能力”四级培训,将辩论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当中,培养了同学们勤学善思、能言善辩的能力,以辩证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形成了良好的学术氛围。
【辩论赛策划书一】
一、活动背景:
我系具有浓厚的思辩特色,在这份浓厚历史底蕴上,我们系更是屡获佳绩,屡得殊荣的剑锋。几年来我们政法系在教师职业技能赛的辩论赛中战果都是极其辉煌的。本次辩论赛力求携上胜之余威以弘扬我系辩论文化艺术,丰富我系同学校园文化生活。
二、活动地点:博西五、六楼教室(具体地点安排将另行通知)
三、活动时间:xx年5月3日
四、主办单位:政法系团委
承办单位:政法系法律协会、学生会学习部
五、报名截止日期:4月日上午9:3活动室
六、活动流程:(具体事项如有改动将另行通知)
(一)辩论资格赛:4月3日下午:3
在资格赛中获胜的辩论队于隔天抽取复赛辩题
(二)复赛:4月3日下午:3
在复赛中获胜的辩论队于隔天抽取半决赛赛辩题
(三)半决赛:5月3日晚上7:
在半决赛中获胜的辩论队于隔天抽取决赛辩题
(四)决赛:5月8日下午3:
七、活动宣传:
1、及时做好本次辩论赛的工作总结,为今后举办类似的活动积累经验。
2、由记者团宣传部制作宣传海报,展板。
3、把相关文件通知分发至5、6级各班。
4、由宣传部、网络部将每一轮的比赛结果及时公布。
5、由网络部在系网站予以宣传。
八、参赛对象:
6、7级各班各派一支队伍(4人)参加本次辩论赛,法律协会与学习部各派一支队伍(4人),共3支队伍参加本次辩论赛。
九、奖项设置:
冠军队
亚军队
季军队
除此之外,本次辩论赛还将设置优秀奖若干队。
十、比赛规则(见附件)
十一、注意事项:
1、请5、6级各班班长务必把本班的报名表(附后)于月日之前交到法律协会或学习部。
2、辩论赛每一轮的具体时间、地点安排如若有改将另行通知。
十二、经费预算:
1、评审的饮用水及打分笔
2、证书及奖品
现在全中国大学几乎都开设了法律专业,优秀学生的涌现也是层出不穷,为了更好的将我们学校的专业培养好,让他们在参加工作后不至于在工作竞争中失败,举办这样的辩论大赛时非常必要的,希望大家积极参加!
【辩论赛策划书二】
为协会成员提供一个交流和锻炼的平台,为展示新一代大学生特别是我们营销协会成员的蓬勃朝气和勇于展现自我的能力,丰富社团文化生活,活跃社团气氛,开拓营销思想。培养发掘辩论人才,本着公平竞争,力争第一的精神,以关注社会热点,要求进步,锻炼口才,发展自我为宗旨,传播科学精神,展现学子风范。
一、辩手组成
:营销协会新一届成员
二、参加人员
:营销协会全体成员
三、活动时间
:2014年11月22日至12月15日
四、活动地点:(待定)
五、辩论主题:
全才更适应社会竞争,专才更适应社会竞争
六、赛前准备工作:
1、确定参赛队伍和成员(组织策划部)
2、申请活动地点 (办公室)
3、广播宣传和宣传单张贴(宣传部)
4、协会网站宣传(网络调研部)。
5、邀请嘉宾杨婷当评委并点评、 Q群宣传(外联部)
6、制定并打印评分表2份(一张两份)(宣传部)
7、制作并打印会长的台词(副会长)
8、准备奖状(5张)和碳笔(2支)(文体部)
9、制作并准备红牌、黄牌一个
1、准备相机
11、准备三个电子表
12、具体人员安排:
主席:王凡
评委:
记时员:
接待员:
摄相: 查伟
分数统计:胡阿珊
辩论赛记录: 刘芮
维持秩序:
颁奖人员:
赛后清理场地:
七、辩论赛程序
1、开场白
(1)主席宣布比赛正式开始,并介绍评委
(2)主席请参赛双方入常并介绍参赛队及其所持立场
(3)主席宣读比赛规则(比赛由陈词、质询、自由辩论、观众提问、总结陈词五个阶段组成)
7 、主席宣布比赛两方团体分数和各辩手分数,同时分数统计员根据分数填写好奖状得主
8、 颁奖并照相留念
9、主席宣布辩论赛圆满结束
八、辩论程序
1、立论(6分钟)
正反双方一辩依次进行
A、正方一辩发言(3分钟)
B、反方一辩发言(3分钟)
2、攻辩
A、正方二辩选择反方二辩或三辩进行一对一攻辩(1分3秒)
B、反方二辩选择反方二辩或三辩进行一对一攻辩(1分3秒)
C、正方三辩选择反方二辩或三辩进行一对一攻辩(1分3秒)
D、反方三辩选择反方二辩或三辩进行一对一攻辩(1分3秒)
E、正方一辩进行攻辩小结(1分钟)
F、反方一辩进行攻辩小结(1分钟)
3、自由辩论(12分钟)
4、总结陈词(6分钟)
反方四辩总结陈词(3分钟)
正方四辩总结陈词(3分钟)
九、辩论细节
1、时间提示
(1)自由辩论阶段,每方使用时间剩余3秒时,记时员举红牌提醒;用时满时,举黄牌终止发言。
(2)举黄牌终止发言时候,发言辩手必须停止发言,否则作违规处理。
2、陈词
提倡即兴陈词,引经据典恰当
3、开篇立论
立论要求逻辑清晰,言简意赅
4、攻辩
(1)攻辩由正方二辩开始,正反方交替进行
(2)正反方二、三辩参加攻辩,正反方一辩作攻辩小结。辩方由攻方任意指定,不受次数限制。攻辩双方必须单独完成辩论,不得中途更替。
(3)攻辩双方必须正面回答对方问题,提问和回答都要简洁明确。重复提问和回避问题均要被叩分。不能以提问方式任意破坏对方答辩的完整性,不能以长时间答辩阻止对方提问(每次提问只限一个问题)切忌答非所问或不知所云。主持人有权终止一方过长的提问或答辩。
(4)正反方选手站立完成攻辩阶段。攻方落座视为完成本方攻辩,双方选手在限制时间内陈词。
(5)双方提问问题时,被问一方必须回答,不得回避,也不得反问。
(6)每一攻辩阶段为1分3秒,攻方每次提问不得超过1秒,每个问题回答不超过1分钟,用时满时,终止发言。
(7)四人攻辩阶段完毕,先由正方一辩再由反方一辩为本队作攻辩小结,限时1分钟。正方双方的攻辩小结要针对攻辩阶段的涉及内容,严禁脱离比赛实际状况的背稿。
5、自由辩论
(1)自由辩论发言必须在两队之间交替进行,首先由正反方一名队员发言,然后由反方一名队员发言,双方轮流,直到时间用完为止;
(2)一方发言结束落座后,另一方开始发言
(3)在总时间内,各队队员的发言次序,次数和用时不误
(4)自由辩论提倡积极交锋,对重要问题回避交锋两次以上的一方扣分,对于对方已经明确回答的问题仍然纠缠不放的,适当扣分
6、结辩
各方四辩应针对辩论会整体态势进行总结陈词;脱离实际,背诵事先准备的稿件,适当扣分
7、辩论中各方不得宣读事先准备的稿件否则适当扣分,但可以出示所引用的书籍或报刊的摘要等资料。
8、比赛进行中,辩手不得离开座位,不得打扰对方或本方其他辩手发言
十、评判
1、评委、嘉宾组成(待定)
2、评判标准依据
(1)团体部分(满分1)
辩论技巧:辩手语言的流畅程度,反驳、分析和应变能力及论点的说服力和逻辑性(3)
内容:论据内容是否充实,引用资料是否恰当(1)
风度和幽默感:各队在自由辩论中的表现(3)
整体合作:全队论点结构的完整性,队员之间的默契和配合(2)
(2)个人部分(满分1)
A、论
陈词是否合适,说理是否透彻,逻辑性是否强,引用实例是否恰当(5)
B、辩
提问是否合适,回答是否中肯,反驳是否有力、有理,反应是否机敏,用语是否得体(5)
一、策划书名称 尽可能具体的写出策划名称,如xx学校组织部辩论赛策划书,置于页面中央。
二、活动背景: 这部分内容应根据策划书的特点在以下项目中选取内容重点阐述;具体项目有:基本情况简介、主要执行对象、近期状况、组织部门、活动开展原因、主动影响、以及相关目的动机。其次应说明问题的环境特征,主要考虑环境的内在优势、弱点、机会及威胁等因素,对其作好全面的分析(SWOT分析),将内容重点放在环境分析的各项因素上,对过去现在的情况进行详细的描述,并通过对情况的预测制定计划。如环境不明,则应该通过调查研究等方法进行分析加以补充。
三、活动目的及意义: 举办辩论赛的目的、意义应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将目的要点表述清楚;在陈述目的要点时,该活动的核心构成或策划的独到之处及由此产生的意义都应该明确写出。如: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辩论技巧,培养同学的团队精神等。
四、活动名称: xx大学组织部第x届辩论赛
五、活动目标: 此部分需明示要实现的目标及重点(目标选择需要满足重要性、可行性、时效性)。
六、活动开展: 作为策划的正文部分,表现方法要简洁明了,使人容易理解。在此部分中,不仅仅局限于用文字表述,也可适当加入统计图表等;对策划的各工作项目,应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绘制实施时间表有助于方案核查。另外,人员的组织配置、活动对象、相应权责及时间地点也应在这部分加以说明,执行的应变程序也应该在这部分加以考虑。
七、经费预算: 辩论赛活动中的各项费用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周密的计算后,用清晰明了的形式列出。
八、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及细节: 内外环境的变化,不可避免的会给方案的执行带来一些不确定性因素,因此,当环境变化时是否有应变措施,损失的概率是多少,造成的损失多大等也应在策划中加以说明。
九、活动负责人及主要参与者: 标明组织者、参与者姓名、如果是小组策划应标明小组名称、负责人。
为指导同学们写出专业化、规范化的策划书,有效开展各项活动,现提供基本策划书模式如下:
注:1、策划书须制作一张封面,装订时从纸张长边装订;
2、系级以上的策划须按如上格式交电子版和打印版各一份。
以下是策划书范文:
一、活动目的:举办历届辩论赛既锻炼了机械系同学们的口才、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活跃了校园气氛,又培养了机械系系优秀人才,同时也促进系学生间互动,使同学们更好的融入大学生活,举办比赛还提高了机械系在全院的知名度。
二、活动时间:
地点:机电楼、多媒体报告厅
三、主办:机械工程系团总支、学生会
承办:机械工程系演讲协会
四、活动具体安排:
(1)、10月27日晚自习,在学生会的带领下,由宣传部王慧进系各班宣传此次活动,并向教室发此次辩论赛通知。通知如下:
关于举办机械工程系
第二届风采杯辩论赛的通知
机械系专业以理工科为主,学生往往以严谨务实见长,羞于张口,不擅表达,为了提高大家的表达能力,提高大家的思辨能力,挖掘和培养优秀辩论人才,培养团队精神,促进系学生间互动,我系特决定举办机械工程系第二届风采杯辩论赛,现将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一、参赛对象:机械工程系学生
二、参赛要求:(1)、每人自备一份关于回顾过去 展望未来稿件以便在选拔赛时读稿或演讲进入预赛;
(2)、表达流畅、说理透彻,有一定的辩驳能力;
(3)、普通话标准,吐字清晰,音质、音色较好 ;
三、活动方法:
(1)、比赛分为选拔赛、预赛和决赛三个阶段;
(2)、选拔赛以回顾过去 展望未来为主题朗诵或演讲;
(3)、预决赛前一周,以抽签方法决定正、反方以及辩题;
四、奖项设置:设冠军队一组、亚军队一组、最佳辩手若干名,颁发荣誉证书和相关物质奖励,并加相应德育分。
五、选拔赛时间:11月1日(周日)下午6:30
地点:机电楼508
六、报名方法:在各班班长处报名,留下姓名、教室、联系方法,由各班班长在10月30日(周五)晚自习后将名单交到系团总支。
(2)、11月1日下午6:30,机电楼508,由副会长张超主持此次选拔赛!评委主要有系团总支、学生会相关人员及会长刘超,由组织部张玉娇、张义庭组织参赛选手抽签签到及现场纪律维护,其他各部门负责人协调配合此次工作。
比赛完后,由秘书处赵曼曼负责统计此次比赛分数并排出名次。结合各评委意见,选出前16名同学作为此次辩论赛选手以及选出10名朗诵较好的同学参加全院的朗诵比赛(注:辩论选手和朗诵选手可重复)。
(3)、11月2日晚自习,把进入复赛的16名选手叫到团总支办公室抽签分组,抽辩题,抽签决定对战组。主要分为4组,每组4人。和他们介绍辩论赛的比赛规则,让他们准备辩题的相关材料。由张超、刘超负责。
(4)11月4日12日,对16名选手进行培训,教他们相关辩论技巧。并找一个主持人,让主持人熟悉辩论规则。
(5)11月13日在机电楼508举办辩论赛决赛。分为两组,以抽签方法决定比赛出场顺序!邀请系老师、系团总支、学生会的人当评委。当场选出获胜组。
注:根据各组情况,如果各组实力均衡并较强,获胜的两组进入决赛,不对辩手进行调动;如果获胜组中有辩论能力较弱的人,挑出前8名进入决赛。
(6)11月14日,选手抽辩题,总结他们辩论的不足!继续和他们介绍辩论赛的比赛规则,让他们准备辩题的相关材料。
(7)11月1519日,继续对8名选手进行培训,教他们相关辩论技巧。对主持人进行培训,继续熟悉比赛规则。
(8)11月20日在多功能报告厅举办决赛。邀请院部分老师、院学联会、院团委、机械系部分老师做评委。邀请学院各系、各协会作为嘉宾。由院部分老师颁发荣誉证书。
注:1、比赛时间可能会根据各参赛选手辩论熟练程度进行调整。
2、在17日左右在学院拉各种条幅庆贺比赛圆满成功。
五、活动注意事项:
(1)、整个活动必须在学校有关法律法规,在协会规章制度下进行,不得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或政策规定
自大陆高校代表队1986年参加亚洲大专辩论赛起,电视辩论在我国发展历经十余个年头,笔者认为,从宏观上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1986~1993年,1993~1997,1997~1999年。1986年~1993年这一阶段可以简单地概括为电视辩论的“上升期”,此期间人们对大专辩论赛处于一个由不了解到了解,由冷漠刭热情的过程之中。而这一时期恰恰也是电视这一强势媒体介人中国家庭生活最迅猛的时期,客观上为大专辩论扩大社会影响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各种因素夹杂在一起,最终促成了神话般的''''93复旦辩论队的横空出世,至今《狮城舌战》仍是许多辩论爱好者的启蒙教材,而“起承转合”的一至四辩的角色分工依然被许多辩论队奉为圭臬,在其后数年内,大陆各高校辩论队都难以摆脱复旦的影子。尽管用现在的眼光来看,这一支队伍绝非无可挑剔,但是他们毋庸置疑是新加坡辩论模式发展至顶峰的标志,因此获得后来者的广泛敬意当之无愧。
而任何一个事物到达顶点也就意味着站到了下滑的起点。1993年之后,电视辩论可怕地、不断地以一种重复性的面孔出现,其间的“长虹杯”大专辩论邀请赛,1995年上海第一届名校大学生辩论邀请赛,更多的是对狮城模式的一种强化,而绝非突破与创新。此种模式在1995年代表中国大陆出战国际大专辩论赛的南京大学队的身上发展到了极致,其突出的特征便是霸道的逻辑,华丽的词藻,极端的归谬,频繁的类比,乃至如出一辙训练有素的笑容与手势,不由得使人啧有烦言。这一点南大辩手自身都无法否认,甚至有辩手在某大报上发表文章《辩论反对辩论》,国内一时对电视辩论责难之声四起。而1997年在新加坡举行的国际大专辩论赛似乎只是在进一步论证人们对辩论赛攻击的合理性,首都师范大学的失利也正式宣告了新加坡模式的死亡,而电视辩论也由天堂落到了地狱。因此,1993年到1997年这一阶段似乎可以概括为电视辩论的“下滑期”。
1997年之后,回到起点的电视辩论赛进人了艰苦的摸索期。在深刻的反思与广泛的征求意见之后,1998年举行的“蓝带杯”对赛制进行了调整,增加了攻辩环节,到1999年国际大专辩论赛,更是有了大动作,完全取消二、三辩陈词,增加自由对话环节,保留攻辩。赛制的调整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比赛观赏性的提高,使得电视辩论赛重新恢复了活力。在此笔者不得不怀着敬意提到99年的西安交通大学队,可以说这一支队伍对于辩论而言,扮演了一个“挽狂澜于即倒、扶大厦之将倾”的角色。本人以为他们是在复旦大学之后,惟——支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辩论的升华的队伍。从理性的角度分析,1999年西交大队的成功取决于主客观两方面的因素。主观上是由于四位辩手实力强且平均,风格各异而又互补,尤其是一辩樊登、二辩郭宇宽,在“西交大模式”中扮演了两个不可缺少、权其重要的开创新角色,如果没有这两位的全新风格,那么西交大恐怕也很容易滑入平庸。而客观上的因素恐怕要归功于艰苦摸索之后赛制的全新变更。
就2000年全国大专辩论赛而言,主办者在赛制上显而易见地花费了大量心血,在''''99国际大专赛制的基础上作了许多调整,突出表现为以下三点:其一,强化了一辩的功能,增加攻辩小结,缩短陈词,这一切都是为了防止“背诵型”一辩的出现。其二,取消了自由人制度,将自由人对话转换成正反双方二、三辩的攻辩。其三,增加了观众提问,使得比赛的不可预见性进一步加强。应该说,这一赛制的改进基本上是成功的,二、三辩攻辩加强了比赛的比抗性,事先很难准备的观众提问对辩手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使得比赛的可观赏性进一步强化。但是,作为一名亲身参与的选手,我依然感觉到了其中的不足之处。第一,就一辩的功能而言,该赛制在防止“背诵型”一辩出现上并不尽人意,很大程度上只是增加了一辩的背诵量。因为在拿到辩题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对于对手的观点一般都可以有六七成的掌握。而攻辩小结至多只有一分半钟,因此只要根据本方的提问,抓住几个大的方面,多准备些内容,攻辩小结自然可以顶过去。要蒙住评委,恐怕也并非难事。
第二,就攻辩环节而言,该赛制要求提问的二、三辩只能提问,回答方只能回答,不得反问,并且规定提问只能用10秒,而回答可用2o秒。实际上,由于一辩陈词降至2分钟,提问方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对一辩陈词的一种补充,必须起到一个进一步展开体系的作用。可以充分利用规则,每次回答用足20秒,提问方便只能问出三个问题,这样必然减少攻辩的回合,容易降低比赛的精彩性。并且该赛制还规定提问方可任选二、三辩进行回答,因此大多数队采取了只玫二辩或者只攻三辩的策略,使得比赛责任不能被公平分担。
第三,观众提问的设计本身很好,但规定由一、二、三辩回答,相对而言,削弱了四辩的作用。纵观本次比赛,我们不难发现,以前一辩的尴尬地位似乎由四辩取而代之,即只要在自由辩论中发言几次,再加上大段陈词便大功告成,这种架空四辩的方式实际上也限制了许多优秀四辩的发挥。
笔者认为该赛制可作如下改进:首先由一辩陈词2分钟;其次由双方二辩对话,各用时2分钟;再由双方三辩对话,各用时2分钟。至此双方阵线完全展开,可进入攻辩阶段,先由正方一辩向反方四辩攻辩,再由反方一辩向正方四辩攻辩,用时各为l分30秒;攻辩结束由双方一辩用1分钟的时间作攻辩小结。之后是4分钟的自由辩论,然后进行观众提问,—、二、三、四辩均可回答,但不得一人回答两次,最后由四辩进行总结陈词。
这种设想基于几点理由,其一,经过''''99国际大专辩论赛的检验,自由人对话环节,本身是成功的,只不过是由于自由人以游离于整个队伍之外的感觉才将其取消。其实与其取消,还不如扩展到正反双方二、三辩各做一次对话。其二,将攻辩缩短成一次,既可体现攻辩与二、二辩对话的区别(前者强调对体系的补充,后者强调双方的对抗),又不嫌累赘。将提问与小结均交由一辩完成,可以进一步强化一辩。其三,明确攻辩对象为四辩,加强四辩责任。其四,观众提问四位辩手均可回答,强调比赛责任的平均分担。当然,以上仅仅是本人的一孔之见,还需要实践的进一步检验。
本人认为尽管辩论模式的发展的可能性是多种多样的,但是绝不是没有方向的。多年的比赛实践证明,其发展始终强调两点,其一是对抗性,即强调思维的碰撞,只有碰撞才能产生火花;其二就是整体性,必须要求比赛责任的平均分担,一个队伍只有平均实力强才是真正令人心悦诚服的队伍。
一、 常规工作:
1、 考勤工作。
对早自习期间各班进行早查工作有利于保证各班早自习质量,促进我院良好学风的形成。所以本学期我部将继续组织学习委员,联合精神文明服务中队开展考勤工作。做到每日必查,每周必报。严把早晚自习质量关。
2、 读书会。
经过上学期试验性开展的一次读书会活动,我部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本学期我们计划将读书会日常化、规模化,扩大其影响力并促使广大同学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使其可以真正受益于书本。
二、 部门活动:
1、积极筹备第八届“启真杯”辩论赛。湖北民族学院第八届“启真杯”辩论赛即将开始,我部从开学之初已经全力着手此事,起初做好辩手的动员工作,之后并根据实际情况举行多场模拟赛,以便我院辩论队在本次辩论赛中发挥出实力,力争拿到优异成绩。
2、专四讲座。为了迎接一年一度的专四考试,我部计划于三月举行一到两场专四过级讲座,邀请专业老师为广大报考同学做好专业指导,解决广大考生疑难困惑。
3、 英语风采大赛。为了迎接2019年英语专业教学评估,同时给广大同学一个展示自身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机会,我部计划于三月中旬在本院开展一次以即性演讲、自由对话,多种形式构成的英语风采大赛。
4、日语对对碰。为了突出我院专业特点,针对广大学生对日语学习兴趣较浓的现状,我部计划于四月中旬开展一场“日语对对碰”交流活动,活动主题为我院日语系全体学生,以达到加强我院各年级日语班同学的相互学习与交流的目的,同时也给日语爱好者们一个更进一步接近日语的机会。
5、 学术论文大赛。为了相应校学生会学术科技部开展学术论文大赛的号召,我部特计划于四月上旬开展院内的学术论文大赛,在加强我院学术之风之余、第22届论文大赛选送出更优秀的作品打下坚实的基础。
6、 争鸣论坛,启真论坛。思想的碰撞能产生火花,我部将从论坛的时效性加以调控,让论坛真正的发挥出交流思想、启迪智慧的作用。
7、 考研讲座。为了给报考研究生的同学给与指导,让他们能更加熟悉、了解研究生内容、方法、技巧等,力争在考研考试取得好的成绩,我部拟定于五月上旬举行考研指导讲座。
8、 积极拟定配合校学生会做好第二届“挑战杯”立项工作。
以上便是我部对本学期的工作计划,完备的计划是良好的开端,此后我们会本着广大同学服务的原则,严格把按照以上计划开展各项工作,争取将我部本学期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
关键词: 高级英语 辩论 反思
1.引言
高级英语教材《现代大学英语》五、六两册共包含24篇课文,题材多样。其思想性、艺术性都堪称典范,其语言难度较之基础阶段教材的课文又提升了一个台阶。学生不仅要面对大量生词,分析丰富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还要深入探讨作品的文化和思想内涵。所以这门课程的课堂活动通常是以教师―教材为中心,由教师对课文进行逐词逐句的分析,讲授自己的研讨体会,而学生在课堂上则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高级英语课堂教学与课程教学目标相分离的现象,在英语专业教学中具有一定典型性。为了改善这种不良现象,贯彻《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重视学生能力培养的相关精神,广大教育工作者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进行探索、实践,力求使自己的教学体现实用性、文化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教师普遍关注的热点是如何有效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在具体的课堂活动开展中,教师普遍以研究性学习为指导思想,注重凸显英语的工具性、实战性、应用性。和角色扮演、二人对话、小组讨论一样,辩论应作为重要的课堂活动受到充分重视。
2.活动设计
伶牙俐齿、能言善辩已成为现代人迫切的渴求、必备的素质。如何让对方赞同自己的观点又不伤和气,已成为一个现代人必备的能力。笔者于第五学期伊始,便在高级英语课堂上开展辩论活动,旨在引起学生对英语实用性的关注,激励其努力提高自身的说服技能。
2.1目的
此次课堂辩论活动的目的是考查的英语应用能力,锻炼其心理素质,学习辩论技巧,提高其辩论能力。
2.2准备
《现代大学英语》精读5的第一课是马丁・路德・金博士发表于1967年的演说“Where Do We Go from Here?”(《我们向何处去》)。文中金博士提到了这样一个观点:Love is ultimately the only answer to mankind’s problems.
综合考虑可辨性、难易度、教学内容相关度等因素,笔者将辩论话题定为“Love VS. Force:Which is the right choice in solving problems”。
笔者组织学生观看学习往届“外研社杯”全国英语辩论赛(FLTRP Cup National English Debating Championship)的精彩视频、2008美国总统大选电视辩论等相关视频材料,营造辩论气氛,激发其参与其中的积极性。介绍基本的辩论知识及技巧,比较中外辩论赛异同点,使学生认识到议会制辩论模式重辩轻论的优越性。
2.3描述及问题评价
按照议会制辩论模式,四名学生分正反方就Love VS.Force展开辩论。辩论活动包括结构辩论环节(Constructive Speech)和反驳总结环节(Rebuttal)。发言顺序为正方一辩、反方一辩、正方二辩、反方二辩、反方一辩总结、正方一辩总结。有别于正式的辩论赛,活动并未采纳结构辩论环节所许可的质询(Point of Information)。活动时长20分钟,其中的突出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3.1双方立论不够准确合理,不注意倾听对方立论观点。立论是通过结构辩论环节实现的,正方一辩(Prime Minister)的立论即是简单地重复了金博士的观点,而反方一辩(Leader of Opposition)则更简单到仅在以上观点中加上否定词“not”。双方均未能就各自观点进行深入、合理的阐述。这种情形一方面反映了学生的人文基本理论素质不够,另一方面反映了学生并不明确辩论活动中的重点环节。
2.3.2双方攻防技巧单一,不注意对方辩论技巧运用中的失误及其所要达到的意图。双方的攻防过程严格来讲是由相当数量的、关联不大的例子构成的,期间鲜有思想观点的碰撞。攻防过程中,正方二辩(Member of Proposition)提到2008年中国人民万众一心抗击汶川特大地震灾害这一事例,并以此证明爱的力量(power of love)。此时反方二辩(Member of Opposition)未就正方的论述作出任何回应,直接阐述了先前准备好的例子。这种情形一方面反映了学生缺乏辩论技巧,另一方面说明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薄弱,不能在短时间内从对方运用的技巧中找到失误与错误。
2.3.3双方不注意辩论各环节的逻辑性。最显而易见的是双方在发言顺序(Speaking Order)和时间分配(Timing)方面出现混乱。也因为如此,辩论活动未能整体反映辩论双方观点的合理性、辩手素质及整体配合能力。
2.3.4双方均遭遇不能表达自己的尴尬瞬间。具体表现为双方对一些辩论常用语(how to state an argument;how to ask for opinions;how to express agreement and disagreement;how to interrupt;how to settle an argument)掌握较差,不时会出现一位学生突然停顿,转头问同伴某某词该怎么说的情况。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缺陷明显。
2.3.5双方均有学生紧张,肢体语言僵化。学生的心理素质有待提高。
学生在活动中立论不够准确到位,有转移主题之嫌,攻防技巧单一,缺乏自发性。从Matter,Manner,Method,Spontaneity方面评估,此次辩论活动精彩程度不够,效果不甚理想。
3.限制因素
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辩论这种长期处于受冷落位置的活动重新焕发活力,走进了英语教学课堂。然而正如此次辩论活动所反映的,课堂辩论往往精彩程度不够,未能充分体现对抗性。课堂辩论效果不佳,可探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缺乏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由于高级英语课程以培养阅读能力为中心,兼顾其它语言能力,课堂教学的微观方法体现在如下重心的转移,以区别于低年级阅读教学:从低年级那种机械性的“词汇―语法―练习”解释为主转移至高年级创造性地分析和评价文章的体裁特点、写作风格、修辞技巧等为主;从逐段讲解为主转移至课文讲解分析后综合解释为主;从对课文的字面理解为主转移至评价性或欣赏性理解为主;从获取信息式阅读为主转移至评析式阅读为主(孙亚,2005)。教学目的及教学方法的改变要求学习者实时改变观念,改进学习方法。未能及时适应这种变化的学习者常常觉得沮丧,其学习效果也不甚理想。不少学生仅仅把高级英语课当成是基础英语的延伸,结果常抱怨“学不到东西”、“英语水平没提高”,影响了其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3.2缺乏独立思考能力
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内容长期局限在手头的课本上,对学习内容认识不足,且未能有效地把学习内容内化为自身的知识和技能。活动中,学生仅凭教材中的信息展开辩论,多数时间是照本宣科。其思路大多局限在语词概念或经验层面,虽唇枪舌剑、词锋凌厉,却缺乏深刻的思考。这凸显了学生在独立思考能力方面的缺陷。
3.3英语应用能力薄弱
在平时学习过程中,不少学生过于追求语言语调的标准,而忽略了通过语言表达内心的想法,在辩论中无法将想说的观点用英语有效地表达出来、表达到位。学生在辩论中的表现凸显出其英语实战能力的薄弱。笔者也认为学生在口、笔头表达上仍然没条理、没逻辑,对课文的主题等宏观理解问题知之甚少。
4.教学反思
此次失利的辩论活动启示教师从应多方面努力,消除不利因素,促进辩论活动的有效开展。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首先让学生明确《高级英语》的学习目标是要进一步提高其语言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并培养其课文分析能力(text-analyzing capability);帮助其从思想和学习方法上作出转变。其次,教师要通过课上引导及课下指导,让学生接触尽可能多的学习内容,开阔其视野,促使其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生主体活动,提高其英语应用能力。最后,通过观摩、培训、实践激发学生的兴趣,营造氛围,传达技巧。在具体的课堂辩论中,教师应鼓励每个学生发言,引导双方辩手换位思考,掌握好辩论时长,注重对学生辩论仪态和风度的训练。
最重要的一点是教师应对自己的角色进行反思,完成角色转变。教师不再是课堂中的权威和中心,但这并不等于说教师成了旁观者。这样反而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的工作将更具挑战性。辩论活动和传统课堂活动的不同是教师的控制减少了,学生投入大为增加,学生自主性加强了。必须明确的是,不管教师是示范者、组织者还是监督者,教师在课堂教学全过程的整体作用应是协调(coordination)、促进(facilitation)和指导(guidance)。教师要创造一种积极的气氛让学生得以充分调动、充分发挥,这是教师对课堂教学全过程担负的协调作用所要求的;不论学生的主体能力怎么样,教师都要通过课堂活动对他们进行有意识的策略和能力培训,使他们的自主创新精神更强,这是教师的指导作用所决定的,和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并不矛盾;不论学生的认知和技能达到怎样的水平,教师都要认真管理和引导,以保持课堂的动态平衡,这是一个调动各方因素的积极过程;不论怎样的活动,怎样的学习材料,怎样的课堂教学过程,学生的自我意识及在学习中选择并做决定的能力,都需要得到促进和培养,因为,这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点。在这个过程中也对教师的原有知识提出了挑战,因为他们面对的不再是有现成答案的问题,而是无法预知的涉及各领域的难题。这能促使教师放下架子,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不断学习充实自己,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需要。
5.结语
辩论让学生直接参与课堂活动的时间达到最大限度,让学生直接参与课堂活动的覆盖面达到最大限度,让学生的交际真实性达到最大限度,让学生相互学习的机会达到最大限度(文秋芳,1999:186-187)。这能够有效调动学生自主训练的能动性与创造性,大大提升其言语理解和输出能力,迅速提高以交际能力为核心的语言综合素质和智力水平。课堂辩论活动的必要性已毋庸置疑,如何有效地开展课堂辩论活动才是重点。宏观方面,教师应认真学习、贯彻大纲精神,根据学生学习英语的终极需要和其现有的语言知识和实际运用能力,采取相应的基本进路和选定教学起点和教学技巧。微观方面,教师应做好辩前准备、辩中引导、辩后评价几个方面的工作。这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2]孙亚.改革高级英语教学,提高语言综合技能.21世纪报・英语教学周刊,2005,(3).
[3]文秋芳,赵学熙,王文宇.专业英语口语指南[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4]杨立民,梅仁毅.现代大学英语(精读5、6).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5]曾丹.辩论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效果探析.学术・理论现代企业教育,2006,(7).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生物;竞争合作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2-0167-01
一、初中生物竞争一合作学习的程序
(1)小组一游戏一竞赛法(工G工)。小组一游戏一竞赛法(工G工)是由沃里斯和斯莱文(DeVries&Slavin,1978)设计的一种小组学习法。该方法包括的主要教学流程有:教学,即教师按照教学计划讲授新课;小组学习,在教师讲授新课之后,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学习教师布置的作业,以掌握学习内容;竞赛,这一阶段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在能力相似的3人竞赛桌旁展开竞赛游戏活动。这一阶段的活动具有一定的竞争性;小组得到认可,主要是计算出小组得分并准备班报和简报。
(2)小组调查法(GI)。小组调查法是目前得到研究最多,也是最成功的一种专门化的合作学习方法。这种方法主要包括的教学流程有:阶段1:选题并分组,论题要从课程中或者学生感兴趣的事件中来,组成小组的成员的能力应是不同的,不同组别间又是同质的;阶段2:小组调查设计,设计的内容包括:学什么?怎样学?每个人应该做什么?调查该论题的目的?阶段3:进行小组调查,学生搜集、分析资料,得出结论;阶段4:准备总结报告,确定所研究的论题的核心内容,并写出有关于整个研究过程的方案设计;阶段5:呈现总结报告:以不同形式向全班呈现小组报告;阶段6:评价:学生共同讨论有关他们研究论题、所做工作和情感经验的反馈,教师和学生共同给出评价。
二、初中生物教学中竞争一合作学习的实施过程
2.1 实施准备。这是在实施竞争一合作学习之前必须要做的工作,初中二年级学生对于竞争一合作学习还不具有清晰的认识,如果事先教师不能够让学生明白究竟何谓竞争一合作学习,那么这项研究也就无法进行下去。专题讲座的内容主要包括:
(1)引导学生了解竞争一合作学习的内涵与意义。教师向学生讲解竞争一合作学习的内涵,明确告知学生这里的竞争是组间竞争,并非组内竞争,而合作主要是指组内合作。引导学生为了在组间竞争中取得胜利而进行行之有效的组内合作。告知学生竞争一合作学习能够使其在相互合作与竞争的过程中,通过与同学的交流,进行知识的查漏补缺,既能对旧知识进行巩固,又能促进对新知识的学习。
(2)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明确组内成员的责任分工。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遵循的原则主要是: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小组分好后,小组内各成员还要进行分工,明确组长、副组长等职位,使小组能够成为一个有序的系统,为下面进行竞争一合作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3)教会学生在竞争一合作学习过程中进行正确竞争和合作的技巧。
2.2 实施过程。本研究的实施过程主要是依据竞争一合作学习的相关理论,设计能够进行竞争一合作学习的教案,最后实施教学。设计的教学过程有:以小组游戏竞赛法进行教学,以小组辩论赛法进行教学,以小组调查法进行教学。
(1)小组游戏竞赛法。小组游戏竞赛法学习课题为“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和“生物进化的历程”,课题一是初中八年级生物的第一章知识,课型为复习课;课题二是初中八年级生物第二章的第二节知识,课型为新授课。
(2)小组辩论赛法。小组辩论赛法学习课题为“生命的起源”和“自然资源的发展应以人为本还是以自然为本”,课题一,学生对于生命起源的种种假说充满好奇,同时由于生命假说众说纷纭,同学们也会有不同的看法,因此这节内容适合采用辩论赛的形式展开学习,课型为新授课;课题二,是围绕初中八年级生物第六章的知识开展的,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同时自然资源被严重消耗,很多人对待自然资源的看法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在学习本章知识之前开展一个辩论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章内容。
(3)小组调查法。小组调查法学习课题为“传染病的预防”和“现代生活与人类健康”,这两节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让学生进行课外调查,不仅能使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而且也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干预措施
(1)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策略。在实施教学过程中,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进行合作,适时地在小组之间加入竞争性元素,促进小组内的有效合作和小组间的激烈竞争。在教学过程中,如有学生产生疑问,先由小组内成员给予帮助,如未能解决,则由其他小组成员给予帮助,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其他小组会得到额外加分,在此基础上,如问题还未解决,则由教师进行讲解。
(2)布置任务时所采取的策略。为了使竞争一合作学习任务能及时、保质完成,并发展学生的竞争一合作意识和能力,在布置竞争一合作学习任务时会对小组提出以下要求:
①小组内所有成员必须有分工,每个人都要分配有任务。
②小组长必须将每次的分工情况进行记录。
③小组任务完成后,会抽取小组内任一成员进行成果汇报。
一、当前高职实用口才课程的现状
(一)高职院校学生现状
高职生整体素质偏低,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较为薄弱,在一些人多、陌生而又正式的场合,如课堂上、会场上,学生常表现为怯场,面红耳赤,用词不当,语无伦次,语句不完整,扭扭捏捏,结结巴巴,说话没有明确的中心或观点等现象。
(二)课程现状
目前,高职实用口才课程在内容选取上缺乏专业针对性,未能充分体现高职的培养目标和职业需求,课程内容安排上力求面面俱到,理论性指导过强,而专业实效性较为欠缺。
(三)教学现状
高职实用口才课程在教学中还存在一些模仿本科教学的现象,教学方式更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虽然都强调突出实践课训练,但大多只注重对学生语言表达技巧的教授与训练,而对于学生专业与岗位技能的实际需求却忽视了。因而,虽有围绕知识点创建模拟实训,但训练要点是孤立的,从而缺乏职场真实性,训练也缺乏前后联系。因而,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所谓的实战技巧是难以内化为实际的交际沟通能力的。
二、高职实用口才课程项目化教学的运用
近些年,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项目化教学法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与认可。与传统的学科型教学相比,项目化教学法实践性、操作性更强。为突破高职实用口才课程教学的瓶颈,笔者在学校国际贸易专业二年级实用口才课程教学中,采用了项目化教学实践。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点为线索,而是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组织教学内容,以职业岗位能力为主线,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串联单个的知识点,使得实训体现整体性。学生围绕专题展开有效分工、查找资料、小组讨论和成果展示等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乐趣,将与人沟通交际的能力培养与课堂教学实践紧密结合,为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奠定基础。
(一)课程设计理念与课程内容的选取
高职实用口才课程设计,以学生未来就业的实用技能培养为目标,突出行业特性。首先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课程设计紧扣所授专业就业岗位的基本能力需求。以沟通表达技能为基础,围绕职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树立一定的相关素质培养目标,比如职业修养、求职应聘技巧和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等等。其次,注重课程设计的效率化,课程内容的选取提高有效性。以项目化为导向,选取来源于企业或服务于企业的真实任务或情景安排。在课时安排上,注意提高实践性,加强课内和课外实践并举,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搭建平台。在课程考核上注重过程化,将平时实践表现、自评与互评相结合。
课程内容的选取与安排,以服务专业领域和就业岗位实际需求为基础,以够用为度整合教学模块,以教学项目串联知识要点。在课程设计上,有常规模块,即基本理论技能;也有变化模块,包括专业基础技能模块、专业实务技能模块和专业综合技能模块。当然,对于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岗位技能需求的不一,需要适当调整变化模块。以本校经济与贸易专业为例,在确定项目选题时,将基础理论技能分为普通话基础训练、心理素质与思维模式优化、态势风度设计;专业基础技能模块分为交谈口才、公关口才、辩论口才、求职口才;专业实务技能模块分为说明口才、叙述口才、报告口才、说服口才、主持口才、推销口才;专业拓展模块有职业生涯规划演讲比赛及课外实践。项目选题以把握实用性为原则。一方面是要求项目选题趋近于生产或服务一线对从业演讲及交际能力的特定要求;另一方面,要选择贴近工作及生活实际的社会热门话题,有利于学生展开辨证思维和发散思维来加以深入探讨的热点问题。
(二)项目化教学模式设计与实施
项目化教学的实施遵循“项目驱动-实践教学-情境体验-发现不足-引导点拨-训练提高-效果评价”的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组织做到任务设置精准、案例分析精确、视频内容剪辑精彩、学生演练精心、讲授要点精炼。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锻炼了方法能力、学习能力、与人协作以及与人沟通等各项社会能力的发展。
以“辩论口才”为例,项目化教学设计如下安排:
第一步:项目名称,如何进行辩论?确定教学目标。
第二步:实践教学,观摩一场国际大中专院校辩论赛,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论点拨。
第三步:情景体验,以八人为一组就观摩的辩题展开模拟辩论。
第四步:发现不足,采用现场观察、视频回放等手段,以自评、互评的方式发现并指出细节上的不足之处。
第五步:引导点拨,教师评点,归纳做法。
第六步:训练提高,通过反复训练得以训练提升。
第七步:效果评价,各小组通过班级组织辩论赛,展示训练成果。评选出优胜队伍和最佳辩论员。
其中辩论赛在组织安排时,同样以项目化教学法设计:
第一步:选定项目,选定要辩论的话题,这些话题应该是与学生当前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及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能经常引起学生的思考与讨论。
第二步:设定目标与分组,教师给学生讲解辩论赛的辩论程序,可以分为五人一小组。
第三步:计划与分工,由小组长组织小组成员分工,制定实施计划。
第四步:实施,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整理材料并准备辩论词。
第五步:成果展示,由课代表担任主持人,组织正反双方开展辩论比赛。
第六步:评价,先由班长、团支书与任课老师组成三人评委会对第一场比赛评分,评选出优胜队伍与每队各一名最佳辩手。这两名最佳辩手和任课老师组成下一场的评委。并且由评委会成员加以点评。
项目执行效果的评价:
对于项目执行效果的评估,教师应采取讨论、座谈等方式,让学生对项目的执行情况进行自评与互评,并要求学生将项目完成后的评价与项目开始前的预估进行对照,引导学生找出项目执行成功或失败的原因所在。
三、项目化教学实践的反思
项目化教学在高职实用口才课程中的运用,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参与,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更好的就业奠定了基础。经过实践操作,发现有一定的收获与一些经验反思。
(一)项目化教学实施要以师生双方的观念转变为前提
一直以来,学生习惯于“坐等”,被动式的学习,等着老师讲、老师点名、老师总结评价,而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活动的真实主体,必须由他来参与教学、甚至主持教学。这样的转变会让学生产生一种不适与压力。项目化教学的实施,不仅需要教师转变观念,同样需要学生深入了解、配合及适应教学活动。此时,就需要教师引领学生进一步深入认识、理解并认同新的教学模式。在项目化教学分布项目任务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定的相关参考资料,并且选取能力较强的学生负责各项目的协调安排工作,通过同学间的互帮互助提高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在项目开展的初始阶段,尽可能的放手让学生去做,多一些耐心与鼓励。当学生遇到困难或表现不佳时,适时提供一些指导,但并不亲力亲为,让学生学会独立解决难题。
(二)项目化教学实施要以科学合理的项目设计为基础
项目化教学的项目设计尤为重要,唯有科学合理的项目设计才能切实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项目设计时,既要考虑到任务的可操作性,又要顾及学生能力的全面深入培养,要注意形式的多样化,不拘泥于老套,又要难易适中,互相结合。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既能做到普遍参与,又存在一定的优劣竞争,在学生的能力承受范围内循序渐进开展。学生从不同的项目任务中获得自我锻炼与提升。
(三)项目化教学实施要以心理因素的干预为抓手
在项目化教学实训中,依然会发现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一般会差于书面表达能力,这很大程度上是受心理因素的影响。很多同学尤其是在即兴发言时,会较为明显地表现出紧张畏惧怯场,从而影响了表达交流的效果。此时,就需要适当的心理疏导来辅助,唯有从根源上引导改善才能疏通障碍。学生克服了心理阻碍,自然可以提升表达的兴趣,从而找回自我表现的信心。
(四)项目化教学实施要以引发内动力为支撑
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与提升绝非一朝一日即可速成。可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是一个长期不断积累与沉淀的过程。如果仅凭课堂的学习与训练是难以实现的。这就需要引发学生的内动力,树立积极主动进行自我训练的意识与决心,自觉地在生活的细节中注意表达技巧的运用。只有当所学能得以致用时,学生才能切实感受到口语表达能力训练带来的帮助与快乐,学生的热情与学习的兴趣自然会被调动。
当然,项目化教学实施中还有些问题有待日后的进一步探讨与解决,比如:在项目任务完成过程中如何避免学生训练时出现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现象;如何确保学生能自觉主动完成课外的训练任务;如何更好地让师生适应项目化教学中角色的转变等等。
四、结语
综上所述,项目化教学是一种充分地将高职实用口才课程中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有效合理联接的优秀教学方法。笔者期待这一方法的运用,能在高职实用口才课的教学实践中结出更为丰硕的成果。
2015年校级立项课题《高职实用口才课程项目化教学的实践研究》,编号:SY20151221-17。
参考文献:
[1]陈若蕾.高职《演讲与口才》项目式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3,(35).
[2]王彦,陈华炎.在《演讲与口才》课程中实施项目化改造的探索[J].价值工程,2013,(8).
[3]陈珏.论“演讲与口才”课程的“项目化”教学设计[J].现代交际,2014,(6).
劳动合同法课程的教学秉承这样一个理念:法学知识的传授到“够用”和“实用”的基础上,倾向于对高职学生进行法律意识的灌输和法律技能的应用。在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中,提倡让学生多说、多做,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课内实践项目设计
1、模拟求职与招聘活动模拟求职与招聘主要适用于项目一:签订劳动合同的前期工作。教学目的:学生通过模拟整个求职与招聘过程,熟悉劳动关系建立的前置程序,同时熟悉求职与招聘过程中的法律规定,以防在缔约过程中产生不应有的法律风险。教学设计:实训老师将全班同学分为两个组,一组同学扮演人力资源部门,另一组同学扮演求职的劳动者。每组选派一名组织能力强的同学任组长,负责本组人员角色分配并负责设计策划求职招聘全过程。活动开始之前,由组长提交本组人员分配名单和活动运行方案。人力资源部门这一组在老师指导下要制定招聘计划、拟定招聘广告、设计面试问题,进行人员筛选、办理录用手续等,扮演劳动者的同学提交个人求职简历。人力资源部门和劳动者必须现场展示求职和招聘全过程。最后教师进行点评,提出要求和建议。
2、草拟劳动合同文本草拟劳动合同文本主要适用于项目二:劳动合同的签订。教学目的:通过模拟签订劳动合同,使学生熟知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和约定条款包括哪些内容,从而知道如何草拟及签订劳动合同,同时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劳动合同中每一个条款对自身利益的影响和意义,引导学生毕业后在求职签约时学会保护自身的合法利益。教学设计: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17条的规定,劳动合同有九项必备条款和若干约定条款组成。本项目训练内容是:要求每一位同学提前准备好一份劳动合同的格式文本,老师在对每一项条款进行讲解时,要求学生假设情境,假定劳动合同当事人和劳动合同条款内容,草拟劳动合同每一条条款,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合法的劳动合同文本,并提交老师进行批改。
3、模拟签约对抗赛模拟签约对抗赛也主要适用于项目二:劳动合同的签订。教学目的:使学生对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和约定条款有更深刻的认识。教学设计:指导老师将全班同学分为四组,两组为人力资源部门的人员,两组为劳动者。一组人力资源部门人员与一组劳动者搭配成一个签约小组,形成甲乙两个签约小组。由人力资源部门提供劳动合同文本,然后人力资源部门与劳动者就劳动合同具体条款进行谈判确定,最终签订劳动合同。甲组展示本组签订的劳动合同,由乙组同学进行挑刺,乙组展示本组签订的劳动合同,由甲组学生进行挑刺,形成对抗赛,看哪一组的劳动合同签订的最好。最后由老师进行活动点评。
4、小组案例讨论小组案例讨论适用于任何一个项目的教学。教学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设计:指导老师把全班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然后精心挑选劳动合同法经典案例,启发每个小组对其中的法律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最后小组选派学生代表将本组的讨论意见公布,教师再进行总结点评。教师挑选的案例应该是难易适中,有一定代表性的。在具体教学实践中,笔者挑选给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的案例包括:2010年广东省佛山市本田员工集体停工事件、富士康N连跳事件、华为奋斗者协议事件、安徽反艾滋就业歧视第一案等,通过对这些案例的讨论,同学们对罢工的合法性问题、同工同酬问题、工会的职能作用问题、劳动争议处理机制问题、加班加点问题、员工辞职是否应支付企业违约金问题、平等就业权问题,劳动者的休息休假等问题有了更深层次的掌握。
5、模拟劳动仲裁庭模拟劳动仲裁庭适用于学生对七个项目的技能都有一定理解与掌握的基础上进行实训。教学目的:模拟劳动仲裁庭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模拟法律实践的场所和机会,让学生提前面对劳动法律实际问题的挑战和考验,熟悉和掌握仲裁庭仲裁程序和仲裁规则,促进理论知识向实践技能转化,培养和训练学生实践操作技巧和综合法律职业能力。学生在模拟劳动仲裁庭活动中,通过讨论案情、制作劳动法律文书、主持仲裁、在仲裁庭上陈述、举证、质证、辩论、合议、宣判等互动过程,法律实务操作技能得到了切实提高,同时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应变创新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社会交际能力等综合能力,从而为其成为高素质应用型法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学设计:指导教师选用真实的劳动合同案例,让学生充当各个仲裁法律关系的主体,扮演首席仲裁员、仲裁员、当事人、证人、律师等,从形式到内容应尽可能模仿真实仲裁庭开庭情境,按照实体法和诉讼法(或其他程序法)的规定,进行模拟案件从受理到审理终结的整个过程,在实践中深入体会如何进行仲裁活动。角色分配以及活动过程由学生自主完成,没有分配到角色的同学进行开庭观摩。模拟劳动仲裁庭具体的开庭程序如下:(1)由书记员查明双方当事人、人及有关人员是否到庭,宣布仲裁庭纪律;(2)首席仲裁员宣布开庭、宣布仲裁员、书记员名单,告知当事人享有的仲裁权利和义务,询问当事人是否申请回避并宣布案由;(3)听取申诉人员及其人的申诉和被诉人及其人的答辩;(4)仲裁员当庭调查,质证;(5)根据当事人的意见,当庭进行调解;(6)当庭达成调解协议的,应由双方当事人在调解协议上签字。仲裁委员会应当根据双方达成的调解协议制作调解书送达当事人。若不宜进行调解或调解达不成协议时,应及时休庭并作出裁决,裁决结果记录在案,由仲裁员署名;(7)首席仲裁员宣布闭庭;(8)仲裁庭闭庭后,书记员应将仲裁庭庭审记录交双方当事人和其他仲裁活动参加人校阅、签名;(9)仲裁庭庭审记录应由仲裁员、书记员签名。最后,各模拟角色提交相关法律文书,观摩同学提交模拟劳动仲裁庭观后感。
6、辩论赛同学们在学习劳动合同法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两难问题,如:劳动合同法对比劳动法加大了对劳动者的保护力度,那么,是不是劳动合同法对劳动者的保护力度越大对劳动者就越有利呢?还是说劳动合同法对劳动者的保护力度越大对劳动者不是越有利。这个问题在理论界和实务界争议都很大,笔者也组织了学生进行了相关论题的辩论赛。通过辩论赛,正反双方以及旁听的同学会对类似的两难问题有更深刻的感悟,会发现理论与实际的差距。辩论赛适用于学生对七个项目的技能都有一定理解与掌握的基础上进行实训。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应变能力,互相配合的能力以及较好的口头表达能力。教学设计:实训指导老师首先将全班同学分成正方、反方两组,每组选出四名辩手,分别担任各组的主辩、二辩、三辩、结辩,另选出一名同学做主持人,两名同学做计时员。然后指导老师根据课程的进度精心选择辩论赛的题目交由学生课后准备,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辩论赛规则的指导。班长和学习委员负责辩论赛的组织和协调工作,组织两个小组的同学进行资料的收集,课后的彩排,遇到问题及时与指导老师沟通解决。最后在实训课上正式展开辩论比赛,赛后老师进行点评,并选出胜方和最佳辩手进行奖励,除辩手之外的每一位同学赛后提交一份辩论赛观后感。
7、邀请专家讲座邀请专家讲座适用于任何一个项目的教学。教学目的:拓宽学生视野,使学生及时了解、熟悉劳动合同法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的问题,也使学生了解理论与实际运作不完全吻合,使学生学会辩证地思考书本知识的不足,以及实际运用的复杂性。教学设计:指导老师根据教学进度邀请实践部门包括劳动行政主管部门、人力资源公司等有关工作人员来校做讲座。我校邀请校外专家做的讲座包括:《工资改革专题讲座》、《调解在劳动争议处理中的作用》、《劳动争议范围》、《劳动争议与人事争议的区别》等。
(二)课外实践项目设计
1、法律咨询实践法律咨询是指提供法律知识问题的解答。由于法律的专业性与复杂性,非专业人士在遇到法律问题时,往往需要求助于律师一类的法律专业人士。我们的学生虽然还没有成为真正的律师或法官,但在学习了若干法律课程后也可以为非专业人士提供一些专业的解答。法律咨询实践的时间宜安排在学期末,劳动合同法课程即将结束之时。教学目的: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劳动纠纷的处理能力。教学设计:老师组织学生在校园里的空旷地带打出“义务劳动合同法法律咨询”的横幅,摆好桌椅,做好被咨询的准备。因为咨询的地点安排在校园里,前来咨询的都是其他院系的同学,他们提出的问题有:什么是劳动合同?哪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订立劳动合同?事业单位招用人员是否均应适用《劳动合同法》调整?劳动合同有哪几种类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就是“铁饭碗”吗?劳动合同必须具备哪些内容?劳动者依法享有的医疗期如何计算?什么是竞业限制?……虽然只是校园法律咨询,但是现场收集到的劳动合同法律问题数不胜数,老师要求学生尽量自己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解答,实在解答不出就记下来并找其他同学或者指导老师帮忙。在校园法律咨询活动中,学生面对真正的实践考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真正的检验和提高。
2、社会调查社会调查适用于任何一个项目的教学。教学目的:让学生亲自进行社会调查的目的在于加强学生对国情、民情,尤其是对社会实际的了解。该项实训活动有助于学生运用所学的法学理论和知识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锻炼学生对社会的基本认知能力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同时社会调查可以弥补教材滞后性的不足。教学设计:由指导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确定调查方向,如在讲解到非典型劳动关系时或工资制度时要求学生对“广东省、广州市、中山市及户籍所在地的劳务派遣和非全日制用工情况”进行调查或要求学生对“广东省、广州市、中山市及户籍所在地最低工资标准”进行调查。学生的调查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访问对象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企事业单位,要求学生保留访问对象的相关信息,以杜绝数据作假。调查问卷由学生自己设计,调查问卷的发放可以通过填写纸质问卷或通过QQ、微信、公开网站发放等方式进行。每个学习小组最后要形成不少于2500字的调查报告,报告应当涵括对调查数据的说明和分析。社会调查结束后,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在课堂上汇报调查报告,汇报时制作PPT,汇报结束后其他同学可以提问,指导老师则进行最后的点评。
二、结语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高中;课程设计;讨论式教学法
讨论式教学法属于常用教学方式,但受到多种内外部因素的影响,思想道德修养教育课程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通常应用传统教学模式,采取灌输式教学理念,极大程度上打击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团结协作意识,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发展需求、教学目标等方面的因素,科学应用讨论式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浓厚的讨论氛围中掌握思政教学内容,提升政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针对性、目的性。
1讨论教学法应用于思想道德修养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
讨论教学法诞生的时间较长,但一直未被明确其含义,如春秋战国时期兴办的私学,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大量运用提问、讨论等教学方式,这也就说明讨论教学法的应用范围较广。在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讨论教学法被定义为“在课堂教学环境下,师生就某个教学问题进行讨论,通过总结、归纳、探究等方式得出结论的教学方式”,此种教学方式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具备互动性、开放性等多种特征,可有效加深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从而锻炼学生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但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将讨论教学应用于思想道德修养教育课程设计过程中仍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1缺乏教师的引导
讨论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敢于发言、勇于发言,基于此,导致部分教师对于讨论教学法存在一定的误解,而没有充分发挥自身引导作用。如部分教师通常都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列出讨论问题后,直接让学生自主讨论,且不会主动参与到讨论过程,以旁观者的态度观察学生,而没有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使得学生很容易失去讨论目标,降低了学生对讨论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1.2讨论过于正式、形式化
高中政治学习任务重,教师为按时完成教学任务,通常会限制讨论教学法的使用时间,如部分教师仅在公开课时运用讨论教学法,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主动性。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大多会直接摆出2—3个问题,让学生讨论3min左右,导致讨论过于形式化,学生并没有深入讨论,而降低了讨论教学法的有效性。
1.3小组成员讨论缺乏合作
在思政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会选择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合作,但就实际情况而言,学习小组成员参与问题讨论的积极性不高,甚至部分学生不愿意与其他同学分享自身想法,小组之间的合作、交流较少。
2讨论教学法应用于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的设计策略
在思想道德修养课程中应用于讨论教学法,需要教师综合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需求等因素,抓住讨论教学法的重点,创新其应用方式,具体策略分为以下几方面。
2.1增强教师综合素养,教授学生讨论技巧
教师在讨论式教学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科学激发学生对于课程的兴趣与爱好,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具体而言,首先,教师应不断丰富思政知识结构,不再局限于思想政治教育,也应涉及其他学科,如教育与心理、科学与人文等,如教师可多与其他专业课程教师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日常表现、兴趣爱好,掌握学生基础情况,进而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其次,针对学生讨论过程中可能提出的刁钻问题,教师应用自身渊博的学识帮助学生,冷静处理课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同时,教师在运用讨论式教学法时,应教授学生良好的讨论、语言技巧,如在学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知识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通过网络等途径,仔细查阅高中生存在的不理性消费行为,并通过委婉的方式对其进行批评,以正确的消费理念为引导,促使学生朝着正确方向思考,坚持循序渐进、循循善诱的原则,帮助学生形成符合社会潮流的价值观。
2.2营造浓厚讨论氛围,加强师生有效互动
讨论式教学法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因此,在设计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利用合理的讨论方式,营造浓厚、轻松的讨论氛围,加强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通过此种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具体讨论方式分为以下几方面:(1)自由讨论方式:如在学习“感受文化影响”时,教师可以在仔细讲解理论知识后,给予学生10min的自由讨论时间,要求学生讨论“不同民族的交往方式”,如藏族接待尊贵客人时会献上洁白的哈达、泰国人会见客人时行“合十礼”等,同头脑风暴的方式,联想到更多文化现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适时引导学生朝着多元化的方向思考,加强理论与实践之间联系,加深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2)小组合作讨论方式:该种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方式的应用较为常见,如在学习“诚信”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看几个短小的视频,包括“到商场买东西花了3元钱,老板却将10元钱错看成50元,多找了钱,请问同学们你们会不会归还?”、“老师在考试时强调不允许作弊,但你的好朋友却要求在考试过程中给他传答案,你该怎么办?”、“别人在公交车上都没有给老人让座,你要不要让座?”然后再将学生划分为平均的小组,要求学生就视频进行讨论,结合自己实际情况,说出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正确面对道德与自身利益之间的冲突。(3)辩论赛:辩论赛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组织语言,调动自身已学知识,有利于锻炼学生良好的语言能力,提升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确定辩论赛主题时,应结合学生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因素,选择有争议性话题,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通过此种方式,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以及是非判断观念。
2.3合理安排讨论时间,科学丰富讨论内容
合理的安排学生讨论时间,丰富学生政治课堂讨论内容,是应用讨论式教学方式的主要目的。教师应协调好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之间的关系,选择恰当的时间段,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通常而言,教师可以先花15min左右的时间讲解理论知识,预留30min引导学生讨论,整个讨论环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引导,促使学生参与到讨论过程。丰富讨论内容时,可结合最新时事,如“四川凉山缉毒警察———贾巴伍个”,要求学生学习社会正能量,感受思想道德修养的力量,不断健全自身人格,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2.4落实讨论教学评价,提升学生运用能力
落实讨论环节的教学评价,是提升讨论教学法教学质量与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就传统讨论方式而言,大多是教师做最后的总结,学生被动接受教师观点,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及时转变自身评价方式,如要求学生选出总结人员,对讨论予以归整,教师应仔细聆听学生总结情况,对其进行中肯评价,如果学生提出较为创新的论点,须予以鼓励、表扬。
3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教师设计讨论教学模式的注意事项
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教师在设计讨论教学模式时,应特别注意以下三方面:(1)引进先进教学理念;教师应合理运用互联网等途径,积极接受新型教学方式、理念,适应时展的潮流,通过现代化科学技术,拓宽学生知识眼界,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2)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教师必须清楚认识到自身的主导作用,尊重学生课堂主体性地位的同时,带领学生探索政治知识领域;(3)树立学生创新意识,在新课程改革时代背景下,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引导学生认识到创新在思想道德修养中的重要性,促使学生从新角度认识自我,形成科学价值观念。
4结束语
综上所述,讨论教学法作为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教学过程中典型的教学策略,不仅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还可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在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协作意识。在以讨论教学法为基础设计思想道德修养课堂活动时,教师应协调好教学内容与讨论教学法之间的关系,科学安排课堂讨论时间,丰富课堂讨论方式,借助辩论赛、小组讨论等途径,提升学生知识运用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清玲,潘宗秋.高职院校思政课体验式教学法的困境与出路探究———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J].职教论坛,2016,23(5):74-77.
[2]欧海燕.热点案例教学法在课程教学中的运用策略———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29(6):70-74.
[3]张子林.“诘辨式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J].潍坊学院学报,2016,16(4):86-89.
历时三周的影子学校的课例研修过程走完了,我们忙碌着、学习着、充实着、收获着。我们研修的主题是“深挖课堂教学情境,优化思品课堂”,从我们每个人的收获来看,我们的研修是成功的。我们选定的课目是七年级上册《风雨中我在成长》,虽然我们都是首次接触“课例研修”,但我们在这个有助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上,在课堂观察中学会了观察、在课例研修中学会了研修,在亲力亲为的实践中掌握了教学技巧、提高了教学效率。
课例研修是以课例为载体、在教学行动中开展的教学研修活动,没有具体的课例,没有实实在在的教学行动,课例研修就是一句空话。我们在研修的过程中,对每一个细节都认真准备,尽心研讨,大胆地尝试教学设想,每天都感受到了进步的快乐。
—、课堂观察不再是被动观察,而是具有针对性
课堂观察是在课堂预设的观察点上更为细致、量化的研究工作。为此我们课例研修小组的教师专门一起设计了课堂教学观察量表,有观察教师行为的,有观察学生回答问题情况的,有观察教师移位的,这样教师在听课过程中就具有针对性。在议课时,每个教师就可以根据各自观察点的记录,用事例和数据来说话,大家都有话可说,避免了传统评课时教师说到最后无话可说的局面,也便于下一轮教师授课的教学改进。
二、把握和调控好课堂问题预设和生成问题
结合课例研修的主题,我们选定的课目是《风雨中我在成长》。刘居峰老师进行了第一轮上课,课堂上学时基本上是按照刘老师预设的问题来进行的,但他们对问题的挖掘不够深入,如乒乓英雄邓亚萍的事例挖掘得不够到位,而且在课堂上学生几乎没有问题生成,尤其是对“战胜挫折的方法”的处理是刘老师自己导出答案,而不是让学生分析而得出的。因此在王世超老师的第二轮上课中,我们创设了一些情境,对每个问题重新设计,让邓亚萍的事例贯穿两个问题,使她的事例得到了进一步的挖掘。但在评课时,带教老师说可以让邓亚萍的例子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从材料中摘出关键词、句来分析知识点,这样对事例的挖掘可能更加深入,而且由学生来分析课程资源(创设的情境材料),得出结论,这也是新课标的要求。带教老师的一席话,为我们对下一轮教学情境的深挖指明了方向。为此在第三轮的李秋红老师的教学中,我们设计了一例到底的教学模式,当然这次我们把事例换成了“无臂英雄少年刘伟”,加上了视频。学生受到的震撼更深,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思维积极活跃,问题不断生成,实现了学生情感上的升华,达到了预期的研修效果。但在教学过程中,李秋红老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设计了一个辩论的环节,目的是让学生明白“挫折是一把双刃剑”,但创设很好的情境却没达到最佳的效果,导致这场辩论赛以不了了之收场。在评课时带教老师也提到了这点,辩论赛不仅要具有可操作性,还要有老师适当的点评、总结。经过三课两反思的研修,笔者认识到:课前预设好的情境,在课上不一定收到预期的效果;学到了在讲课时可以采用“一例到底”的教学模式,对笔者以后参加评优课大为有利;注意对教材的深挖,教材是为教学服务的,要合理支配、充分利用教材,而不要成为教材的奴隶;对问题的预设要具体、适用、深入,要对学生生成的问题给以认真的追问、适当的评价,把握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三、使课堂环节的设计有效、实用,实现师生情感共鸣、升华
一堂课是否成功,和这堂课各个环节的设计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各个环节的设计要环环相扣,注重时效性,这样才能使教师的情感和学生的情感能在课上融合在一起,从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升华,课堂情境的效果才能发挥到极致。例如李秋红老师的第三轮讲课,采用了“刘伟成长经历的视频”,通过刘伟真实事例把学生带入到了刘伟面对挫折,不畏不惧,顽强克服困难的生活世界当中去,使学生在李老师创设的课堂情境中,认识到面对挫折时,应如何战胜挫折、困难。学生再结合自身实际谈自己的经历,加上李老师的激情引导、问题的深入挖掘,使学生的情绪在课堂上得到了充分的释放,让整节课教学环节的设计有效、实用,对教学情境实现了深挖,也实现了师生情感上的共鸣、升华。
总之,在课例研修中笔者学会了很多,收获了很多,笔者在课例研修中快乐着、成长着。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多样化;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086-01
1.现今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情况
如今,我国的语文阅读教学已经存在着许多为人关注的问题,比如教师教学态度严苛且过于追求以量求质,给予学生过多的压力,教学形式过于乏味陈旧,因此更加容易是学生感觉到阅读的无趣感,这些问题都将影响语文的阅读教学。
1.1教学态度过于严肃和条律化。大多数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都是以老师的理解为主,教师对学生的阅读要求过于严格,有时甚者要求学生的回答必须与答案几乎相符才认同学生的答案。再者,有的初中教师会让学生大量进行阅读的训练并让学生自己通过答案进行改正,大量的阅读任务让学生缺少思考的时间,无法真正体会阅读的真谛及掌握阅读的真正技巧,同时中压之下的学习会让学生产生疲惫感和厌倦感,因此影响了学习的有效性。
1.2教学形式过于陈旧乏味。现今,大多初中生学习语文阅读都是通过老师教授,之后学生认真听讲且勤于做笔记。这种学习方法不仅治标不治本,无法从根本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且显得陈旧无趣。日复一日地进行这种机械化的阅读,很有可能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动力。阅读缺少多样化,如此一来,学生的阅读能力自然也不会提高。
1.3学生缺少阅读的兴趣。初中是汲取阅读精华的最佳时段,他们对新兴知识和现实社会有着极大的兴趣,他们经常因为自己的爱好阅读大量课外图书,对阅读并非完全没有兴趣,但他们遇到语文课堂上的阅读时就会显得提不上劲。老师在台上字字珠玑地讲解,学生却在课上沉浸于其他事物,甚至陷入发呆状态或直接打瞌睡。教师会发现学生对自己讲的根本不感兴趣,极少能用心听下去。
2.初中语文阅读多样化途径
阅读是学生了解真实世界、发展个人思维、获得认知方法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了解学生对文本了解程度的有效方法。倘若学生在进行语文阅读理解时,教师过于松懈、固执,不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无法让学生真正参与到阅读学习中,那么学生的阅读水平必然难以提升。教师是课堂上重要的指导者和合作者。因此教师需要在引领学生进行阅读方面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通过积极的交流和讨论来解决问题,参与学生的交流探讨中,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这些是教师不容懈怠的责任。为了有效地进行阅读教学,笔者进行了以下对于语文多样化阅读教学的探讨。
2.1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加强合作。正确的教学理念应强调自主、交流、探索。学生应该作为阅读学习的主体,而老师为主要的引导者。因此,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切勿一味地占据主要的一方,应适当地让位给学生,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可以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地加入到阅读学习当中,而非以一种被动的形式。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分为5~6人为一组,以这种模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通过此种自主交流模式,可以有效地唤醒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不可漏掉任何一名学生,鼓励所有学生都加入到小组讨论当中,教师最好不加干涉,让学生在小组尽情地辩论及讨论。最重要的一点,教师可以在课前下发一些与课文预习相关的资料,要求学生在课前进行阅读文本的阅读,根据自己的了解搜集些资料。每当课堂开始时,教师请每一组的组长来代表发言,向大家陈诉一下小组的学习情况及相关成果并给予鼓励及支持。紧接着,教师简言意赅地介绍一下生词及课文主题。之后,教师通过多媒体的多样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适时提出一些有趣并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跟随教学的脚步,当学生回答问题后,无论正误与否,都不应指责学生,应该在学生回答问题后,给予充分的肯定。多人为一组的学习讨论,不仅强调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还增加了教学的多样化,改变了传统陈旧式的教学,利用多媒体手段,创造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的语文阅读变得更加有效果。
2.2增添有关阅读的辩论,增进理解。教师们往往让学生通过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来解决阅读中的问题,这种方法虽然可取,但不容易激发学生的自由思维。或许,老师们可以换一种探讨问题的方法,那便是组织辩论赛,老师根据文章内容选定相关的话题可供学生辩论,同时辩论主题不宜太过枯燥,应选用容易引起学生兴致的主题。辩论需要学生对文章进行一个深入的阅读和理解,因而学生会主动在课前进行与文章及辩论主题相关的学习和思考,学生自己总结论点论据,并且在辩论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说话能力,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思考。通过激烈的辩论赛,学生们发挥自己的水平,认识文章真正的内涵。此种形式有利于改变学生对阅读刻板、生硬、无趣和普遍印象,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3结合阅读文章的读写,强化效果。教师利用读写,可以更有效地向学生展现文章的魅力。以文章内容为载体,设计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写作任务,促进阅读、写作、思维的三方配合和提升,学生阅读文章后有感而写作,通过写作而理解文章,最后个人思维得到提升和发展,而这也恰恰是阅读的目的之一。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宜利用读写相结合的方式来强化学生阅读的效果,同时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
2.4运用多样的阅读方式,提高质量。教师可以教授学生集中阅读方法,便于学生集中,避免产生阅读迷茫。朗读、速读及复述等都是十分有效的阅读途径给予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让他们能将文章通读流畅后再进行内容的理解。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朗读方法,如小说的绘声绘道,诗歌的抑扬顿挫,散文的抒情韵味等等。在朗读之后,教师要让学生加深对文章的思考,并和读者的感情产生碰撞和共鸣,了解作者思想感情。之后再适当加快学生的朗诵速度,使学生能够流畅地朗诵课文,最后将他们的情感更好地表现出来,朗诵课文时可以指导学生有表情地阅读,便于他们一步一步慢慢体味朗读的乐趣。
结语:众所周知,阅读在初中生的语文学习中占据着十分关键的地位。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们必须创造和发现更多多样化的方法阅读方法,进行多种的阅读方法,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达到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习惯和能力,有效地提升阅读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张龙惠.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多样化形式探究[J]. 中学语文,2016,06: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