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5 17:26:1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乐理教学的重要性,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音乐乐理学生主体性知识系统化理论联系实际学习兴趣近几年,我国教育事业得到飞速的发展,教育体制也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改革,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广和加强,音乐教育在各个阶段的教学中都逐渐受到了重视,特别是高中音乐教学更是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在应试教育中高中的音乐课程几乎就被语数外这些考试科目给占据了,而推行素质教育以后,高中音乐课程就必须重返课堂,并且要更加重视音乐乐理教学,让学生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因此对音乐课的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也会要求的更高。这就使得音乐教学不再像是传统教学中单纯的传授给学生唱歌了,在学习简单歌曲的演唱同时还要让学生学会基础的乐理知识。想要高效率的传授给学生乐理知识,教师首先就要自身掌握过硬的音乐乐理知识,然后将这门基础的音乐课程内容顺利的传授给学生。
在高中乐理知识的讲解中,由于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想要彻底透彻地讲解给学生并且让学生更好地将乐理知识应用到音乐实践中,这个教学目标似乎是很难完成的,为此在高中乐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认为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教学环节去抓,才能够让音乐乐理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改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教师为了能够更好地实施新的课程标准,高标准地完成新的教学目标,教师首先要进行教学观念和教学思想的转换。为了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过程中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增强教学的民主性,尊重学生的意愿和思维,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乐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设计出参与性更强的教学活动,积极引导学生主动的投入音乐乐理知识学习的环节之中,为学生营造一个十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教师的教学观念要从传统教学中“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学思想转化为“最大限度开发学生学习潜能”的教学观念,从以前重视原有知识的传授和应用为主到现在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让学生通过对原有乐理知识的学习、理解和应用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学生在音乐实践中应用乐理知识的能力。
我在高中乐理教学中,比较看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掌握的广度与深度,在教学形式上改变原有的传统的――教师讲解,学生听为主的教学形式,更加注重师生之间的角色转换。在乐理知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进行更加积极活跃的互动,从而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过于强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导致的机械性的死记硬背现象,更加倡导学生在学习环节中主动参与、乐于探索的精神,引导学生能够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更加细致的观察,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师以一名指导者和组织者的身份参与到整个知识探索及应用的过程中。并且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和实践应用的能力。例如,在学习第一章音的长短知识时,我引导学生主动去寻找自己不会的知识并在课本中标注出来,然后让各小组之间互相提问,如果学生之间能够互相解决的,就让学生通过谈论和交流来掌握基本乐理知识,一旦遇到学生们都无法解决的知识教师就进行讲解、点拨,此时学生便会全神贯注的听教师讲解,发自内心的愿意接受教师的传授的内容。这样就会比教师在课堂的开始就喋喋不休的讲个不停效果好的多,既提高了乐理教学的效果,又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乐理知识的兴趣,也让学生掌握了研究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通过教学的观念的及时转变,利用这种合适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掌握大量的乐理知识,并且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愉悦欢快的学习环境中养成学习乐理知识的兴趣,从被动的接受知识到主动的探索知识,促进了学生的发展,真正达到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二、掌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使教学规律更加系统化
事情有轻重缓急,知识有重点和难点。在音乐乐理知识的学习个中,教师要将知识进行详细的分类,详略要适宜,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抓住乐理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这样才能够达到异曲同工的教学效果。同样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也要将学生难以理解的重点和难点讲述的更加详细和周到,让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的过程中也能够抓住关键,知识有主次之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学习方法和知识规律的总结,只有教师首先寻找到乐理知识的规律并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传授给学生才能够比较快速的让学生准确的理解和掌握更多的乐理知识,才能够提高乐理课堂教学的质量。在音乐乐理知识中无论是多么难的重要内容,都会有重点和非重点的之分,教师总会在研究中寻找到规律可循。如讲述音符知识时,教师要让学生掌握如何增加或是缩短音符的时值――如果音符的时值较长就在音符数字的后面添加一至若干条横线(如5―或是5― ―等);如果时值太短就在音符数字的下方添加一至若干条横线(如5等)。这样学生就会深刻的掌握和理解音符的知识,并且在以后的学习和应用中能够举一反三。
三、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乐理知识的重要性
学生学习知识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这也正符合人类认识和学习活动的一个普遍规律。在音乐乐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只有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才能让学生学习的更加生动和具体,才能够在领会的过程中更加准确和全面,才能够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真正感受到乐理知识的重要性。例如,在学习音程知识时如果教师单纯的从理论知识入手直接告诉学生说C到F是纯四度,是协和音程而C到#E是增三度,不是协和音程学生就会很难理解。但教师如果能够结合调式音阶,通过适当的例子来让学生亲耳听一听,问题就会很有效的得到解决,并且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理论联系实际时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清楚理论产生来源于实践,反过来理论又可以指导实践,这样才会比较完美的体现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乐理知识是一门理论课程,但是想要很好地理解和掌握在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那就要在乐理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无论是讲述节拍、音程、音符还是其他内容都必须强调让学生加强实践活动,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学到的乐理知识更加深刻,并且达到熟练应用的境界。
总之,在高中乐理教学中,教师要不断的推陈出新,用更加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乐理知识的兴趣,通过丰富的教学形式和科学的教学环节来提高乐理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李振海.基本乐理教学方法之我见.
关键词:中职;音乐教育;乐理与视唱练耳;创新教学
乐理是学习音乐的基础,视唱练耳是提升学生音乐理解力、审美力和音乐综合素养的主要内容。中职阶段音乐教育教学,要强调乐理教学与视唱练耳的融合,要突出学生在掌握音乐基础理论的同时,逐步提升学生对音乐的认知和体验,增强自身专业素养。当然,在乐理与视唱练耳教学中,因教学实践性强,在课程组织及教学方法上对教师提出更高要求。为此,如何从兴趣导向来增进学生对音乐乐理与视唱练耳的学习积极性,着实需要从创新教学方法上,强调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的有效融合,增进学生的参与度,提升课堂教学整体水平。
一、乐理教学与视唱练耳融合的必要性与意义
从中职音乐教育实践来看,乐理及视唱练耳是重要基础部分,也是关系到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保障。新课改的实施,对于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打破了传统知识理论灌输的局限,更是将关注学生的自我体验,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作为创新教学方式的有效途径。为此,融合乐理与视唱练耳教学,其必要性表现在两点:一是有助于增强课堂教学活力。对于乐理教学在过去多以“讲述式”为主,课堂教学相对沉闷,学生缺乏参与热情,更难以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将基础乐理与视唱练耳进行融合,将之来作为创新教学的重要体现,有助于实现课堂氛围的营造,激发学生的学习表现力。二是有助于顺应新客观发展需要。长期以来,对于传统音乐课堂多限于教师一言堂窠臼,无法体现现代教育所倡导的“以生为本”理念,更难以关注学生的音乐诉求,也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因此,从教学改革创新上,转变教学理念,关注教学方法创新,特别是在乐理教学与视唱练耳融合实践中,要着力增强学生在体验与实践中获得音乐素养。
随着我国中职教育的不断发展,在音乐教育创新实践中,要立足乐理知识与音乐技能训练相结合,要突出素质教育理念,不仅要强调学生掌握必要的乐理知识,更要从乐理教学上渗透音乐实践,增强学生的音乐技能。如对于传统乐理课程多由专人教学,而与音乐其他课程融合度不够,特别是在视唱练耳融合教学上更是盲区。使得学生对音乐的热情降低,兴趣乏味。如在学习调式调性判断时,一味地从音乐理论讲解,学生难以对音乐的形象进行感知,而如果将之与视唱练耳相统一,学生在理论知识分析与自我视唱实践感知中,更有助于从中分辨调式调性的风格与特点。再如在学习音程、和弦等内容时,如果将之作为复杂的“数学问题”,则很多学生难以增强认知积极性,反而不利于学生掌握其中的差异。而如果将之进行演奏成变化丰富的乐曲,将音程与和弦的内涵利用节奏与乐曲来表现,则有助于学生增强听觉分辨力,还有助于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度。还有在乐理旋律分析时,如果我们从音乐作品的演奏与欣赏中来探讨不同旋律的表现手法,有助于学生从中感知和理解音乐语言,增进对音乐的理解力和审美情趣。
二、乐理与视唱练耳教学的创新方法
立足中职音乐教育现状,在乐理与视唱练耳融合教学中,响应课改理念,提升音乐课堂教学效率,迫切需要从不同的教学方法实践中,积极探索可行的新方法和途径。
(1)小组化教学法的应用
在新课改理念下,通过对课堂学生分组来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特别是在学生间交流探讨上,从组内学习交流、组间讨论分析中来激发学生参与热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乐理知识基础性强,而视唱练耳教学实践性强,两者的融合要体现在科学的学生分组上,要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探讨提供良好的条件,要能够增强学生对知识、音乐技能的掌握和学习。如在学习“音的强弱”变化时,将小组教学作为重点,让学生从分组学习上,自主参与到“节拍、节奏、拍子、排号等知识”的学习中,让学生通过探讨,结合不同的歌曲类型来进行自主学习,加深学生对相关基础知识的认识,也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不同音乐作品的艺术特色,锻炼学生的自我鉴赏力和自主学习力。
(2)接替唱教法的应用
接替唱教法多应用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目的是在学生接替演唱中,注重对学生自主性的启发,增强学生的学习参与度。新课改下,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自主性的唤醒,要鼓励学生从接替唱教学法的应用中,从自我对音乐的演唱中,增强视听能力和学习激情。如在学习“一个升号的大小调与五声调式”时,我们可以将视唱与练耳融合起来,并通过“接替唱法”来让每个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也让学生能够从中感受作品的调式差异。以“欢乐颂”为例,学生在接替唱法的应用中,通过对视唱小节的练习,学生们的活跃度被激发起来,学生的演唱激情被升发,锻炼了学生的自我歌唱能力,也提升了整个课堂教学效率。可见,将乐理知识与视唱练耳进行融合,鼓励学生在“唱”的过程中,增进对音乐的感知与理解,从“唱”中来锻炼心理适应性,提升对不同音乐作品的诠释与表现。
(3)分层教学法的应用
所谓分层教学,主要是基于学生自身的差异性,强调因材施教。每个学生在音乐学习上都有差异性,音乐教育旨在发挥和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而运用分层教学,有助于突出不同学生的才华,增强学生对自我的正确认知。当然,在分层教学中,要注重层次划分的科学性、针对性,还要注重音乐基础知识、音乐技能训练的分层化融合,要着重突出高效课堂教学。如在学习“五声调式的音阶特点”时,结合五声调式相关基础知识内容,要突出对不同学生都能参与到音乐课堂中,因此在分层教学上,利用A、B、C三层划分方法,将优等生化为A层,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从五声调式的特点、骨干音、音级标记等方面进行自主学习,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将中等学生化为B层,通过对B组学生进行分组,以小组合作模式来进行探讨交流,特别是从五声调式的知识探究中,让学生从辨析中增进认识,提升学习水平;将学困生化为C层,集中从乐理知识的讲授与细化分解探讨中,让学困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理解并运用好相关技能。
(4)学科渗透式教学法的应用
乐理教学与视唱练耳课程的融合,旨在突出基本乐理与学生音乐素质能力的渐进提升。因此在实践应用中,要强调对不同学科的有效渗透,特别是在中职音乐教育中,由于学生知识面相对狭窄,对音乐的体验、认知、实践、创新能力有限,更应该从不同学科知识的渗透中来强化学生综合能力。在如和声审美与钢琴演奏教学中渗透乐理知识,为和声教学奠定理论基础;在舞蹈教学中渗透节奏、鼓点等基础乐理知识,帮助学生认识节奏的变化,体验乐理知识的重要性。
三、结语
中职音乐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的融合教学,需要从不同教学方法创新与实践中,发挥各自的优势,提升学生对音乐的认知力和好感度,并着力从展现音乐教学价值,增强学生音乐素养上,变换和推进教学方法的创新应用,促进学生音乐综合素能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莫玲.浅谈中职幼师乐理、视唱练耳的教学发展[J]. 音乐时空. 2015(01).
[关键词]表演艺术专业 视唱练耳 基本乐理
引言
视唱练耳的教学是一种即兴能力培养的教学,是一项强调实践性与综合性的教学内容。在进行视唱练耳教学时,对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有一定的要求,需要学生以感知音乐要素和积累听觉经验作为基础,将其潜在的音乐创造力以及表现力激发出来,从而让学生的审美意识得到培养,自身的审美情趣与音乐素养得以提高。这样,有利于发展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而要想学生能够在视唱练耳的教学学习中表现出积极与主动,那么学生在学习之前就一定要具备丰富的音乐实践以及掌握较为完善的基本技能。也就是说视唱练耳这门课程不是一门孤立的音乐基础课程,它与基本乐理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就其本质来说,这两门课程是隶属于同一个学科的音乐基础共同课程。因此,对表演艺术专业的视唱练耳与基本乐理相结合的教学工作进行研究与探索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从而有利于高校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表演艺术人才。
一、表演艺术专业视唱练耳与基本乐理相结合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国表演艺术专业对学生进行视唱练耳与基本乐理教学时,采用的都是分离的教学模式,使得很多教师在教学这两门课程以及学生学习这两门课程时有诸多的困扰与不便。从现阶段的音乐教育发展状况而言,由于这两门课程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所以对这两门课程进行有机整合是非常有必要的。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视唱练耳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而基本乐理则理论性较为强烈。教学这两门课程采用分离的教学模式时,学生在学习视唱练耳时则会表现得无从下手,手足无措,不能将基本乐理知识较好地运用进来;而在学习基本乐理时,因其具有理论性较为强烈的特点,所以学生在学习时就会觉得枯燥无味,甚至还有一些学生会认为学这么多理论根本就没有用处,走出去靠的是实力,而不是令人乏味的理论知识。如果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实现视唱练耳与基本乐理的有机结合,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下,便能理解掌握得更为通透,从而将这两门课程学好。
其次,视唱练耳与基本乐理都是关于音符高低、节奏长短以及调性调式等音乐基本要素中的学科。尽管这两门课程在表现形式上各有不同,但是其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都是一样的,它们是可以相互融合与渗透的,从而为视唱练耳与基本乐理相结合提供出了有利的条件。
最后,实现视唱练耳与基本乐理相结合之后,将有利于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记忆,从而有助于学生对音准效果的准确掌握,逐渐将学生的精唱与范唱能力培养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音乐基本理论知识。
此外,在表演艺术专业中,对视唱练耳与基本乐理的整合进行加强,有助于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获得并掌握好比较全面的音乐知识,从而让学生学会从理论知识出发,将音乐实践技能的优势充分地发挥出来,促进音乐理论知识的音响化发展,慢慢地对学生的音乐素质进行培养与提升。
二、视唱练耳与基本乐理相结合面临的难题
现阶段,对表演艺术专业的学生进行音乐教学的时候,因为制定出来的基本乐理教学内容与教学计划的安排等都没能同教学实际实现有机地结合,使其与视唱练耳教学缺乏一定的衔接。而且,由于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视唱练耳与基本乐理都处在一个分离的状态,从而为这两门课程的整合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比如,一些高校在进行基本乐理教学的时候,太过于注重对音乐理论的讲解,而没有对学生对音乐技能的实践训练予以重视;在进行视唱练耳教学的时候,又太过于注重听辨音高与音响等方面的训练,进行训练时知识单纯地进行听音与视唱,过于注重实践的训练,没能实现其与音乐理论知识的整合,这样极不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知识。
三、实现视唱练耳与基本乐理相结合的原则与方法
1、坚持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原则
尽管,视唱练耳同基本乐理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在思维方式上,它们还是不同的。也正是因为它们之间存在着不同之处,所以它们才能实现良性的互补,有利于它们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这样才有将其结合在一起的必要性。听音、视唱是视唱练耳课程的主要形式,是对学生的音乐表现力与感知力进行培养,要求学生拥有更多的感性与直接思维方式;音乐基础理论的学习是基本乐理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要求学生具有理性的与逻辑的思维方式。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有将这两门课程有机结合起来,这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门课程才能实现整合与统一,从而将其整体优势与综合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2、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在进行视唱练耳与基本乐理教学的时候,表演艺术专业的教师有必要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教师只让学生孤立地去对音高、节奏、和弦以及旋律等进行训练,会让学生觉得这课程非常枯燥无味,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表现得较为困难。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教师以音乐的音响作为着手点,分析听觉,使得学生理解并掌握所感知到的音乐现象,学生便能很快地将其与理论知识相联系,并对其进行分析、辨别与归纳记忆,有利于获胜获取较为完整的音乐印象。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在教学视唱练耳的过程中缺乏了必要的理论指导问题就得到了有效解决。
3、将娱乐性、审美性以及知识技能相融合
在传统的视唱练耳与基本乐理教学中始终强调的都是专业性较强理论知识的讲述与枯燥的技能技巧训练,而采用娱乐性、审美性以及知识技能相融合的教学方式,这种情况将得到有效的改善。就音乐艺术的实质而言,它是一种情感的艺术与表现地艺术,具有较为强烈的审美娱乐功能。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将这种娱乐审美功能同训练以及知识技能的讲解相结合,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的专业性就能得到淡化,从而有利于将学生对这两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与欲望激发出来。
结语
社会、时代在不断地发展变化,教育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也要跟随着社会、时代的变化发展脚步而发生着或大或小的改变。只有这样,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才能适应社会、时代的发展,真正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而不是过期的人才。因此,对表演艺术专业视唱练耳与基本乐理相结合的教学进行研究与探索,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责任编辑:翁婷皓)
参考文献:
[1]石硕.固定与流动的结合--浅论高师视练教学中固定唱名法与首调唱名法的结合[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10(04):136-138.
[2]黄鹰.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整合与教学手段多样化探索--兼及音乐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J].中国音乐.2006(01):204-206.
[3]孙婷婷.论高师视唱练耳教学方法的扩展与延伸[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2):127-128.
[4]吕湘.关于视唱练耳与基本乐理合并为一门音乐基础课程授课的探讨[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8(03):98-101.
【关键词】 高校音乐;乐理教学;难点问题
目前各大高校的音乐理论课程教学的推进已经成为高校教师在音乐教学方面的一大难点,这主要是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对理论基础部分的学习不够重视的原因造成的这样的局面。事实上,许多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更为重视的是实践部分,而理论基础对于他们来说更像是鸡肋,弃之可惜,留之无味。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我们一直以来追求的准则,如果没有理论指导,实践只能是一项空泛的熟练过程。
一、高校音乐教学现状
目前各大高校的音乐教学模式大致是这样的,当学生步入学校,通常会首先安排学生学习音乐理论基础课程,然后教给学生音乐方面的实践,像是歌唱技巧,谱曲规律等内容。这样的安排是合理的,然而部分学生对于理论课程并不热衷,主要是因为学生认为无论如何,实践都比理论要重要,认为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他们通常情况下,都会将实践的课程作为重点主课进行进修。当然,单就“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句话而言是没有什么错误之处,但是实践检验真理,是需要前提条件的,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就是这个前提条件,要想让学生学习好以后的实践课程,就必须让学生为以后的实践打下夯实的基础。音乐理论并非是空泛的文字,而是多少年来许多音乐家总结,积累,沉淀下来的宝贵经验和财富。而这些财富已经是经过多代音乐人的检验,才总结出来是正确的真理,所以作为教师应该告诉学生,这些财富的获取是多么的不易,要知道,空中楼阁是虚幻的,没有牢靠的音乐理论基础做基石,是无法学好音乐的。
二、重视音乐理论教学
目前想要改善学生对于乐理课的态度,就要对他们的心态进行开发和纠正。乐理课程的学习内容主要是围绕着学生在今后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理论基础知识进行教学的。在这个教学的过程中,作为教师,首先就是要让学生对乐理课程的教学内容产生兴趣。而兴趣的培养并非是让学生一味的面对某一事物就可以产生的,有时也需要一定的技巧。
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一点不假。我们可以做这样一个实验,作为乐理课程的教师,我们可以适当的顺从学生的意愿,让他们在毫无乐理基础的情况下,谱写出一些曲目,或者让他们对音乐进行欣赏,而这样的实验,其结果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在毫无乐理基础的情况下,一部分人是无法谱写出曲目的,而另一部分人谱写出的曲目听上去也不能令人感到和谐和完美。此时作为乐理教师,我们可以通过简单的乐理知识对他们的曲目进行讲解,告诉学生什么样的曲目配合什么样的乐器,所出现的声音是最动听的。就像是竹笛,发出的声音配上竹笛名曲,是非常好听的,但是如果说让吹笛人演奏一首钢琴曲,这简直就是暴殄天物一样。当然学生在欣赏音乐名曲的时候,如果没有丰富的乐理知识,也是无法正确品评那些高超的艺术名曲。学生们能够说出来的只是觉得音乐沁人心脾,至于到底好在哪里,为何会让人产生这样的感觉,却无法言表。这时教师就要对学生讲述出曲目中的相关乐理知识,告知学生,第一,曲目中哪段旋律表达的是什么含义,这样的旋律是否有规律可以依循;如果有,那么对根据曲目想要表达出来的情感,遵循相应的规律来进行谱写曲目,这样表达出来的情感才是让人动容的音乐。第二,让学生知道什么样的乐器,适合什么样的旋律,比方说管弦乐器适合什么样的旋律,钟鼓乐器适合什么样的旋律,等等,可以配合实际的音乐实践,对音乐的旋律与乐器的配合效果进行对比,这样相关的音乐基础都会让学生对乐理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倡导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让学生重视乐理知识的学习,不仅仅是让教师的教学变得容易,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懂得运用乐理知识对音乐进行驾驭,赏析和创造。
第一,让学生明白乐理知识的重要性。所谓,基础是一座宏伟建筑的重要组成,乐理知识对于学生学习音乐也是一样,学习好乐理基础课程,才能让学生对以后的音乐欣赏,乐器选择以及音乐创作有好的影响。丰富的乐理知识,可以让学生清楚的知道音乐想要表达的情感,内容;对以后的乐器选择,有着一定的指导作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喜欢的旋律类型来选择乐器;更重要的是对于以后的音乐创作过程,学生可以依据乐理基础对自己想要表达的情感进行谱曲,而这样谱写出来的曲目,即合乎音乐理论,也准确的表现出自己的情感,那么创作出的曲子就一定会得到人们的认可与欣赏。
第二,积极推进乐理知识在学生学习的进程。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对乐理基础学习的推进是必然的,没有理论,就没有完美的实践。就像是上文论述的一样,理论是指导实践的,所以对于乐理基础课程积极推进的工作,是音乐教师义不容辞的一项使命。而对乐理课程的推进,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时机,当学生已经学习音乐三年之久的时候,再去推进乐理知识的学习进程,已经为之晚矣,但是如果能够在学生刚刚进入音乐学习的时候就对学生进行扎实的音乐理论培养,其学习效果,会非常显著。
第三,让学生明白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学好音乐。告诉学生不要对乐理课程有所厌恶,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的做好音乐。无论是对音乐的欣赏,演绎或是创作,都是离不开乐理基础的。尤其是日后的音乐创作,有些学生在音乐创作的时候,由于缺乏理论基础,所以创作出来的音乐无论怎样做出调整都会令人感到不满,由于音乐本身是一种可以令人心旷神怡的事物,但是如果音乐怎样修改都让人感到难受,或者不是被感动的效果,那么这个曲目一定是失败的案例,这无论是对学生来说,还是对教师来说,都是一种挫败。所以学习好乐理知识,才是学生以后学习音乐的基石。
四、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高校的音乐教学的难点就是如何让学生明白乐理知识的重要性以及针对学生对理论的忽视,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让学生以乐理课程教学为基础,在学生打好基础的情况下,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明白乐理知识是一个学生学习音乐的基础。只有对乐理知识进行透彻的学习,才能对音乐进行欣赏,用乐器对曲目进行演奏,用音乐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对曲目进行创作与改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让学生在音乐的路上踏实的走向康庄大道。
【参考文献】
[1] 段群勇,蔡跃忠.谈高师基本乐理课程教学的几个难点问题[J].普洱学院学报.2013(02)105-107.
[2] 潘艳军.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整合教学的探讨[D]. 湖南师范大学2012.
[3] 宋超,汤洁.高师基本乐科教学模式取向分析[J].音乐天地.2013(08)4-7.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美的展现,而音乐课堂教学就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的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如何在这种条件下把信息技术应用于音乐课堂教学中去,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能力。运用多媒体恰好为这种教学提供了保障,帮助学生体验美、感受美、表现美,给音乐教学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一、创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音乐是学校艺术教育的一门基础课,是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在教学过程中,不是只教唱几首歌曲和一些简单的乐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以优美的艺术形象感染学生、陶冶学生。演示型的多媒体课件能将文字、图像等直观地展示出来,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器官,把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审美体验推向。例如,在教授唱游课《小企鹅》时,由于学生没有去过南极,很少看到过企鹅,为了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歌曲中的音乐形象,将歌曲和有关南极、企鹅的画面做成幻灯片,让学生合着音乐,看着画面做律动。这样憨态可掬的企鹅和冰天雪地的南极一下就吸引了学生,使学生情不自禁的萌发了学习这首歌曲的兴趣。这样学生不仅能享受到参与音乐活动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和表现欲望。
二、突破难点,让学生更直观地去感受音乐。
许多音乐教师对乐理教学大伤脑筋,往往花了大量的时间来讲解,而学生却难以掌握。但是乐理教学对于音乐教学的重要性又不言而喻,如何解决这一对矛盾呢?其实教学过程中,以静态方式存在的教学材料,通过多媒体的手段可恢复其鲜活的面目,变得有声有色。例如歌曲《其多列》当中涉及到了学习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内容,屏幕上播放歌曲的同时还有小人的“走”和“跑”分别代替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学生们当然知道走是要比跑慢的,老师加以提醒告诉他们这里的两个跑加起来就是一个走的速度了。这样学生们可以眼到、耳到、心到,听得认真,看得仔细,建立起来的音符时值概念印象深刻,记忆牢固。
三、扩充容量,进行多元文化的渗透。
音乐的多元化不仅在于它的表现形式、演唱方法、创作手法,同时它本身也有丰富的文化背景。拿冼星海创作的《黄河大合唱》来说,在学习的过程中运用语言的方式传授是远远不够的,也达不到目的,而运用多媒体将抗日时期的资料以课件形式播放,让学生们感受在中国人民遭受深重灾难时的那种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这样既真实又自然,学生不仅能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更重要的是从中看出了中国人民英勇顽强的意志。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把图文声像有机结合的多媒体用来辅助教学,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情绪、调动学生的主观性,同时也很大程度的提高了音乐教学的水平和质量。
一、先听策略――感受体验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它的首要特征是“听”。乐理知识并不像数学的加减乘除一样,回归音乐的听觉本质,我们要引导学生在用心聆听中感受音乐要素,理解音乐知识,并进一步在听音乐、感受音乐的过程中感知音乐知识的重要性。
先听策略是指:(1)改变当前小学高段音乐课堂中乐理学习的通病――灌输式教学,而忽略了学生主体情感的感受和体验。(2)构建一种以“先听卡”为学习媒介,“星级卡”为评价手段的先学策略,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能力提升感。
1.梳理教材,寻出重点
在小学高段音乐教材中,明确要学的乐理知识并不多。但学过的或潜藏在歌曲和欣赏音乐中的音乐知识还是很丰富的,这就需要教师有一双“慧眼”,能重点找出这些音乐知识。接下来,我就以人音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的教材为例,进行分析与梳理。
如五年级上册中明确要掌握的乐理知识内容:
2.建立平台,巧设先听
音乐老师首先要在每班建立一个能及时、通知和布置任务的平台。我是通过加入各班的QQ群,及时和班主任、家长、学生建立联系的,在课前让学生完成所要聆听的先学任务。教师可以把要学生聆听的音乐、“先听卡”下载在QQ群文件中。
“先听卡”的设计:教师可根据教材乐理知识的内容,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提供给学生多元的听觉内容,可以是风格相同、题材相近的音乐组合;可以是不同风格、不同类型音乐的对比;还可以是与教材密切相关的其他艺术形式,让给学生以听激趣,初步感知。
如,第九册第一课《朝夕》的乐理小知识是6/8拍号的意义,我们就可以给学生提供这样的材料做成“先听卡”:
通过“先听卡”的学习,让学生在聆听中感受已学三拍子的律动,对已学的知识再一次感知,同时寻找共同点,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快乐互学――合作探索
乐理教学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单纯的理论说教,应当让学生主动参与,在同学、同创、同乐中不知不觉接受音乐知识,从而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快乐互学是指:打造一种以“小组共学”为支点、“集体辩学”为亮点、“老师帮学”为沸点的互学课堂,从而使学生主动参与,感受快乐,提高乐理学习的课堂效率。
1.小组共学
小组共学主要是指把个体“先听卡”的内容,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补充和完善,形成小组观点,为集体辩学做准备。把整个班分成六人小组,小组内有一人是组长,负责组织小组内活动、分工。一人为副组长,负责记录。
如,第九册第一课《朝夕》的乐理小知识是6/8拍号的意义,小组内共学:
(1)个体反馈“先听卡”,小组讨论得出正确的拍号,并向全班汇报其对这个拍号的理解。
(2)新学歌曲《晚风》,听、辨这是一首几拍子的歌曲?
第一步:不出示歌谱,让学生安静聆听。
第二步:各组讨论,每个人都说说自己的理由。
第三步:小组总结,确定答案。
小组合作共学的方式既能培养互助互学的合作精神,又可以增加信息量,还可以改变“几人唱戏,众人旁观”的局面,为每个学生都创设了“用耳、用眼、用脑、动口”的条件,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音乐,表现音乐。
2.集体辩学
集体辩学是小组上台发表自己小组对这个音乐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让下面的小组对自己小组的观点进行争辩,在辩学中产生智慧的火花,重在多维互动。如学生与教材的互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与老师的互动等。当然,集体辩学中各组成员要为自己组挣分,所以他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课堂气氛热烈,学习效果会很好。
在集体辩学的过程中要多一点赞扬和鼓励,要考虑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认真倾听。如果学生回答得不全面,甚至是错的,也不要批评,而是通过分析或引导全班同学友善、热烈地讨论进行补充,并鼓励他们以后还要积极举手发言。
3.老师帮学
老师帮学的作用在于通过对小组共学、集体辩学这两个环节的巡视、观察和参与,对学生互学中产生的问题和不正确的知识性观点及时进行全班性指正以及对一些观点进行提炼,起到一个正确的导向作用。例如,乐理知识中许多概念的解释和问题的阐述常常因体系的不同而不够统一,因习惯所致而不够准确,因而准确简明地进行乐理知识讲述是教师应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此外,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结合他们所熟知的事物,把乐理知识讲得生动而形象,这样才能使教学不至于枯燥呆板,才能使学生易于接受,容易记忆。
三、当堂运用――创造实践
当堂运用是指:努力改变当前乐理练习中“重复机械”的不良现状,形成一种以“创造卡”为载体,当堂巩固、无限创造的新型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认真钻研教材,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尽可能地采用各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因势利导,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无限的创造力。
1.创造卡
(1)游戏卡。在音乐乐理知识的巩固中,教师常常因为死板地“教”,让学生失去了对音乐的热情。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游戏令人兴奋,令人鼓舞,更能引导孩子去开拓新的领域,尝试新的组合,去实现惊人的新成就。
如我们在听、辨音的强弱的知识运用中,学生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来表达听到的音的强弱,听到的音越强,身体更舒展;听到的音越弱,身体则蜷缩。学生用丰富的肢体语言表现主题的力度,准确地表现了mp、f、mf等力度,让学生在准确听辨力度的同时玩得不亦乐乎。
(2)竞争卡。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潜能是无限的,要释放潜能,就必须进行潜能激发,而竞争是激活潜能的最好手段。竞争卡的设计是为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如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音符节奏创编中的竞争卡设计:
①将学生分成六组,每组从前到后分别编号A1(1~6),B1(1~6),C(1~6)……A1创编好后B1接龙,以此类推。②竞争的规则:每组都有一个王牌创作者,当遇到有一个自己组的同学不能顺利接下去的时候,王牌创作者可以出手,但每个小组只能用一次。在节奏的创编接龙中最好不要中断,超过八拍扣10分,创作一个节奏加10分,最后看哪一组先得到100分。
(3)独立卡。由于学生的年龄和知识技能有限,他们创造的成果、创造的作品还很幼稚,但孩子在参与过程中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程度才是我们所看中的。在独立的创造过程中,我们不能给孩子太多的条条框框,限制他们的想象。
例如,第九册音乐课本第49页,用模仿的方法创作6/8拍的曲调。
①先让学生创编出自己想要的节奏,并重点关注每小节的节拍要与拍号一致。②做旋律创作。③自己能试唱旋律。④教师演奏学生创作的旋律,一起评价是否合适。
2.有效评价
(1)自评、互评和师评相结合
这三种评价方式相结合,是实施综合性评价的重要方面。
随堂即评,提效率。新课后,创造卡的内容可当堂完成,采用即时反馈。最后由组长根据实际情况给每个学生记星。
小组互评,共促进。即把不同水平的学生安排成六人小组,小组内互相批改,并把批改的情况向老师汇报。尤其是课堂创造卡的完成情况、课外先听卡的完成情况,给小伙伴记几颗星。在评价他人的同时,自身也得到提高。通过有效的评价,学生特别关注自己的完成情况,使完成的质量有了一定提高。
师生共评,利辨析。教师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只是引导和参与,允许他们保留意见。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深受学生的欢迎,同时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有效性。
(2)善用激励性评价,呵护学生的自信心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的行为表现受到教师的肯定评价时,就会产生愉悦、积极、主动的情绪体验,就会以百倍的信心、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反之就会产生挫败感。因此,教师在歌唱教学中要及时发现、捕捉学生智慧的火花,对学生的出色表现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及时、巧妙地运用鼓励的艺术,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每到期末,我总会给孩子们发证书,证书是由五颜六色的A4纸打印的,有“音乐之星”“音乐进步之星”“小小歌唱家”等,每个孩子都能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特点努力去争取。每当我把这些证书郑重地发给孩子,并真诚地鼓励和夸奖每个人时,我看见孩子们的眼睛里闪现着自豪,脸上绽放着自信的笑容,我相信学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一定会成为他们前进的动力。
(3)创新性评价,星级卡更具针对性
关键词:声乐艺术 声乐演唱 声乐训练 传统声乐
声乐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它对于启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表现力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都具有重大意义。声乐教学还能培养学生独立识谱和鉴赏水平,对理解和掌握各种音乐表现手段等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声乐教学也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它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以及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和较丰富的教学经验,要求教师不但要懂得一定的声乐基本知识和较高的音乐修养,同时涉及作曲、和声、合唱指挥等方面的常识。要求学生必须学会一定的发声技巧、演唱技能,并了解掌握一定的乐理知识,达到一定的视唱、听音记谱以及乐曲欣赏水平后,还要进行合唱训练。所以在这里我采取了综合教学法,即集视唱练耳、节奏、乐理、歌唱,欣赏于一体的立体交错式教学法,其特点是科学性强,重点突出,顾及全面,灵活多变,便于反馈巩固、提高。
(1)听音(练耳)模唱。由教师先弹奏,让学生初步感受:第一步,听记单音,经过一段时间的过渡训练;第二步,听记双音,寻找听记双音的规律后,逐渐过渡;第三步,听记节奏和旋律;第四步,听记和弦,和弦要先听记原位和弦,然后慢慢过渡到转位和弦,并且先听记三和弦,再听记七和弦、九和弦等,听记旋律时,教师可按三个音为一组,依次弹出,由学生应用“啦”模唱,后唱出唱名,然后写出来。
(2)乐理教学。可采用讲、练、问、答的启发式教学,然后进行专题训练,改变以往乐理的空洞、枯燥的注入式教学,尽量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整个课堂的互动教学,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乐曲欣赏。每节欣赏课,欣赏乐曲的选择必须经过精心设计,对所选乐曲的作者,乐曲的时代背景、特点、结构等都要在欣赏前给学生详细解说;同时,欣赏的时间不宜过长;在欣赏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生动形象的比喻式授课,从而启发学生的想象力,以增强自己的表演能力和水平。
(4)声乐教学。对于初学声乐的学生而言,普遍存在着许多毛病,诸如声音的“白”、“扁”,气息浅,位置低,口腔打不开,下巴紧,上腭提不起,喉头放不下,针对这些情况采取以下方法进行纠正。
1.呼吸与发声同步训练。发声的动力是气息,要想获得理想的声音,必须掌握正确的呼吸。在教学中采用呼吸训练与发声训练同步进行的方法。首先,要学生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即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学习时身体要自然、放松,在吸气时肩膀不要上提,气息不能吸得过多,即吸到肺的底部,腰带周围有向外扩张,即肋部扩张的感觉,让学生更好地感觉气息的位置,可以让学生搬重东西时憋住气,爬山时憋住气和闻花时气息的感觉来启发,当学生掌握正确方法之后,可进行一些纯呼吸练习。比如:慢吸慢呼,快吸慢呼,快吸快呼,呼吸控制,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在歌唱中就可表现出来,而喊唱的毛病也就得到了解决。
2.做到字正腔圆。在演唱中,在很多学生中都会出现咬字模糊的毛病。方言习惯发声严重,这是由于归不好字的字韵而影响声音的质量,所以在演唱前,要求学生将不容易读的字用汉语拼音标好,每首歌词都用普通话正确朗读,随时注意纠正不正确的吐字咬字,训练正确的口形,使学生逐步学会自然地发声。
3.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声乐表演不仅是听觉艺术,而且也是视觉艺术。歌曲演唱如同舞台表演,不但要有优美动听的声音,完善的声乐技巧、感人的艺术表现,还要有优雅大方的演唱风格和气派,也就是面部表情、眼神手势、形体动作、姿态仪表等要与歌唱相配合,加强歌唱的艺术表现力,吸引观众,感染听众。在放声歌唱时,不到感情发展的必要时,切勿手舞足蹈,身体随意晃动。形体动作只是作为歌唱的一种辅助,一定做到恰如其分,不能喧宾夺主。演唱一首歌曲,如果从头到尾站着一动不动,也就显得太死板。现代歌唱表演应是视、听合一,既要有感人动听的声音形象,也要有优美大方的形体动作,这才是完美的演唱,形体动作与歌声一样,要发自内心,所谓“情动于中而形于外”,就是一切歌唱的外部形体动作,都来源于内心的感受,都必须从作品的内容和感情出发,表现在眼神和面部表情以及形体动作上。
总而言之,学习声乐好比盖楼房,首先都得打好地基。基本的发声方法就是歌唱的地基,地基打得越结实,你盖的楼房就越坚固。而歌唱的流派犹如房屋不同风格的装饰,如果只在楼房的装饰上下工夫而忽略打好扎实的地基,楼房终归要出问题的。
我们可以看出当今一些优秀歌唱家们的演唱,不管他是属于哪种唱法,他们的发声方法都越来越接近,但风格各异,这种现象非常值得重视。无论哪种唱法,既然发声器官的构造是相同的那必然有其共同的科学发声规律,而这种科学的发声规律掌握以后,就可形成科学可靠的训练手段。实践证明,这种科学的发声方法和训练手段对不同唱法的人都是行之有效的。
参考文献:
[1] 解伟. 浅析混声唱法在歌唱训练中的重要性[J]. 知识经济. 2008(05)
[2] 刘建刚,廖善维. 大学音乐教育现状及其发展的思考[J]. 成功(教育). 2007(02)
[3] 于立惠. 声乐教学方法初探[J]. 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5(01)
[4] 宁伟杰. 高等师范院校声乐教学刍议[J]. 锦州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4)
[5] 张杰. 情感是声乐教学的核心[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5)
关键词:音乐教育;教学改革;措施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C
作者简介:周涵佳(1986-),女,助教,研究方向为教育学,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研究教育学中的基本理论问题是教育学的主要任务,作为音乐教育也是如此,探求音乐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并且为音乐教育理论的发展和教育改革提供综合性的研究成果。但是,现在我国的音乐教育课程的实施情况不容乐观,很多学生甚至不知道音乐教育的内涵是什么,至于目标和任务更是不甚清楚。也有很多学生根本对音乐教育教学没兴趣,感觉太无聊,与正儿八经的歌唱实践不符合。本文结合实际,对音乐教育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
1当前音乐教育教学面临的问题
1.1学生兴趣不高
有学生认为音乐教育很简单,稍微一学就会,或者就是认为临到考试再突击理论知识也不晚,完全是应付的态度。还有部分学生对理论学习的意义不是很重视,虽说也知道理论联系实际的道理,但是还是在学理论的时候存在眼高手低的情况。另外,音乐教育也是讲究实践的,没有理论做支撑,后续工作也不能顺利开展。所以,要告诫学生,对音乐教育还是要脚踏实地去学习,以免实践的时候出错误。
1.2缺少合适的教材
关于音乐教育的教材有很多,但是,真正能适合学生发展,能跟时代接轨的教材是少之又少,很多高校的教材都用了很多年,即使有学校使用自己编制的教材,大多情况下还是依靠老教师编写,没有创新,也比较老套,内容讲不到学生心里,也体现不出学科特点。由于教育改革的实行,很多教材也被迫做了改动,但还是换汤不换药,没有实质性的革新,也没逻辑可言。此外,目前的教材都和实际情况脱离,虽说作为基础教材,但还是应该和实际情况相联系,因为理论也是从实践当中产生的。随着社会步伐的加快,科技的日益更新,音乐教育教学也要适应潮流发展,不能墨守陈规。
1.3教学评价方式不科学
如何看待一门课程学习的好坏,在我国最基础的评价方式就是考试,中小学逃不开考试,到了高校也是如此,成绩的高低直接是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尺,也是学生学习好坏的标准,因为考试答案都是在原课本里。另外,很多音乐高校临考试前,教师都会画乐理知识重点,学生为了不挂科,都是临时突击,这成为了“公开的秘密”,平常上课成为了形式,学生也只是应付考试。大家都知道,临时抱佛脚只能一时理解,但那不是自己的知识,也不能灵活运用,等到考完试,那些突击的知识也就随之忘记,没有任何意义。
1.4教学形式和方法不合理
当前的音乐教育理论方面教学讲课还是比较传统,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自己座位上听,整堂课下来都是教师占主导地位,这种形式比较单一,学生不容易参与其中,由于高等院校和中小学还是有区别,每门课程信息量大,重点多,不容花太多时间去琢磨其他事,也就要求教师必须要在规定时间里完成讲课内容,所以灌输式教育就很普遍。另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也应用到高校当中,丰富教学形式的同时也提高了授课效率,但是教师是方便了,可是学生却只能更加被动接受,加上幻灯片的翻页更快,有时候还没搞懂什么情况,就讲过去了,根本来不及做笔记,遇到缺少经验的老师,这样的情况就很容易发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音乐教育的教学质量。
2音乐教育的教学改革
2.1要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这里从两方面谈起:其一,教师和学生都要从内心摆正好的态度,一定要重视音乐教育理论知识,因为理论知识会左右实践情况,没有说哪个学生乐理知识不通,就能在音乐领域取得很大成就的。如果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是很扎实,实践的时候也会比较盲目,处理不了复杂情况的出现。其二,经验少的新教师在遇到比较难的问题时,也是需要理论来进行指导,从理论里抽丝剥茧,找到答案。这样,教师可以通过亲自探索,调动起学生学习音乐教育理论的积极性。
2.2要选取合适的好教材
好的教材是教学质量的保障,要想音乐教育课程开展得好,高校就应该选择适合学生,能和时代接轨的精编教材,不应该像是完成任务一样随便使用一套过时的教材,这样对学生不负责,也会制约学校的发展。所以,学校教研组在选择教材的时候要精挑细选,多做比较,针对学校定位和学生专业特点去选择。另外,学校也可以让学生参与其中,教师作为主导,教研组最后把关,然后把选好的教材依次评分,择优选用。除此之外,教材的选择面要拓宽,可以从网络上、期刊上选取好的内容放入章节当中,因为教材的选用始终是跟研究的内容不同步的,有一定的滞后性,网络上选材可以弥补这样的不足。
2.3要多创新教学方式
大多数高校在讲音乐教育理论的时候比较传统,教师在单位时间里完成教学任务,这样的教学效果不是很好,提不起学生兴趣,而且课堂气氛也不活跃,整个过程都是教师在发挥,所以教师应该多提倡学生发言,多研究其他教学方法,比如探究式教学、情境设置教学等等手段,以此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形成自己的认知,能主动去学,独立去思考。教师还可以通过案例分析教学,让学生多提为什么,勇于质疑,通过案例,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更直观,也便于理解掌握。另外,也可以分小组教学,让学生把所学音乐教育方面的理解跟小组成员相互探讨下,看看别人怎么理解,对好的想法要多加学习。
3总结
综上所述,音乐教育课程的顺利实施,需要学校选好教材,加以重视,教师多优化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也要端正学习态度,懂得理论的重要性,这样,才能把音乐教育应有作用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沈有禄,石连海.“教育学原理”教学改革探讨[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3):123-124.
[2]李章琼,封信福.我国高校教育学原理教学改革探讨[J].大家,2012,(4):182.
[3]顾媛.教育学原理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8):57.
关键词 钢琴教学 多元化教学模式 教学体系
随着我国教学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化,社会对于钢琴演奏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有效提升钢琴教学水平,建立全面完善的钢琴教学体系、培养具备良好演奏水平和创新能力的音乐人才是现阶段钢琴教学所面临的重要挑战。钢琴教学作为一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教学活动,所产生的广大音域、丰富音色和强大的共鸣音响是其他乐器无法比拟的,在进行教学体系改革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钢琴的艺术特点,运用多元化的思维和教学模式进行钢琴教学,实现提高学生专业水平和音乐素质的最终目的。
一、现有钢琴教育模式分析
钢琴教学是整个音乐教育系统中重要的基础学科,在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的前提之下,钢琴教育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长期以来,钢琴教学大多采用一对一的个别授课模式,旨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有效提升教学水平,这种授课模式也取决于钢琴教学的课程特点。随着钢琴艺术的逐渐推广,选择学习钢琴课程的学生也随之增多,这种单一化的教学模式的弊端充分展现出来,给钢琴教学水平和学生演奏技能的提升带来消极影响。
(一)专业化钢琴教育的发展现状
目前在我国专业的音乐教育院校已经形成了结构完善、特色鲜明、教学设施齐全的钢琴教学体系。许多国内知名的专业音乐教育院校都在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模式,为钢琴文化的推广和钢琴教学的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为有效提高专业钢琴学生的演奏水平和钢琴教学质量,专业音乐教育机构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和教学尝试。许多学校通过制定钢琴教学各阶段的技术和艺术标准、实行师生双向选择制度、合理规划考试模式等方法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注重中国优秀钢琴作品的演奏和教学,积极促进我国钢琴作品和钢琴文化的弘扬和推广。
(二)传统钢琴教学模式分析
传统的钢琴教学模式钢琴学科的课程设置一般为两年,每周一课时,每节课1―4名学生;课程内容一般为手指基础练习、练习曲、复调、奏鸣曲和乐曲;教学方法多为师徒传授式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体系已经成为我国钢琴教学的定式。随着钢琴教学的不断发展和推广,进行钢琴主科学习的学生日趋增长,传统的个别授课模式在师资力量与学生数量方面形成较大反差,导致教学质量有所下降。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手指基本练习和演奏能力的培养,忽略了学生理解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而且在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及考核机制方面都表现出单一性,难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进行审美体验和审美想象,影响了钢琴教学的质量。
二、多元化教学模式概述
狭义的多元化是指在社会科学中,不同的种族、民族、宗教及社会群体在共同的文明体或社会框架下,自主持续的发展自有文化或利益。多元化教学模式中的多元化指代一种学术观点,最初由美国著名教育家、哲学家杜威提出,并且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多元文化的思潮。随着我国教学改革进程不断深入,多元化的学术观点已经广泛应用于教学改革思路和教学活动设置之中。
多元化教学模式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根据教学培养目标,教学课程设置以及学生的综合发展需要进行教学模式的探索,主要表现为教学模式的多元化、教学内容的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多元化。多元化教学模式是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进行综合培养的多元教学体系,在教学内容、过程、手段、方式及方法上充分展现出多样性的特点。构建多元化教学模式是社会快速发展和素质教育体制对教学活动的必然要求,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学生全面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音乐教育多层次、多类型的发展需要。
三、钢琴教学中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应用
钢琴的教学过程是需要教师与学生进行相互协作、紧密配合的过程,从学习初期的基础弹奏技术练习到较为成熟的演奏具有一定难度的钢琴作品,并且表现出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对于师生而言都是一个漫长而困难的教学过程。在社会对于音乐人才的要求更加严格的背景之下,建立具有教学特色而且相对完善的钢琴教学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一)应用多元化教学模式进行音乐理论知识教学
钢琴教学是一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科学规律的学习钢琴弹奏技巧、弹奏钢琴作品的教学过程。钢琴教学中的理论知识通常比较抽象,很难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形成具体的感性认识,这给学生对钢琴作品的理解带来一定难度。应用多元化教学模式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变为具体的时间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分析和理解钢琴作品,同时锻炼了学生的演奏能力。在基本乐理教学中,对于和弦功能、和弦序进规律等理论知识的讲解可以转化为具体的实践活动,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变成有声的音符,增强学生对钢琴作品的感官认识,提升了学生对钢琴作品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二)应用多元化教学模式培养和学生的理解力和创造力
在传统的钢琴教学模式中,教师更为注重对学生弹奏力度、速度和表现力的锻炼,忽略了培养学生对钢琴作品艺术内涵的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应用多元化教学模式使学生在理解钢琴作品内涵的基础上进行演奏,才能够充分发挥演奏技能,表现钢琴作品的艺术内涵,使演奏更具表现力。对钢琴作品的弹奏是进行二次创作的过程,通过分析和理解作品,在原作品的基础上表达出自己的艺术感觉。在钢琴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作品的音乐速度、音乐形式、音乐情绪加深对钢琴作品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之上表达出个人的艺术创造能力。
(三)应用多元化教学模式进行即兴伴奏教学
钢琴即兴伴奏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协作精神的教学项目,传统的钢琴教学模式往往忽视钢琴即兴伴奏教学的重要性,导致一些钢琴演奏水平较好的学生面对即兴伴奏简谱的各种调号显得极为生疏,影响了演奏水平的发挥和钢琴教学效果。应用多元化教学模式进行课程设置,逐步构建全面完善的教学体系,在培养学生钢琴演奏技能的基础之上,加强即兴伴奏的锻炼以及键盘和乐理知识的巩固,对提升钢琴教学水品具有重要意义。在教材的选择上应该秉承多元化的理念,借鉴多种教材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学改革体系下的钢琴教材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知识性,但缺乏系统的技巧练习;车尔尼些列作品包含系统的演奏技巧训练,在钢琴教学可以将二者有效结合,确保学生综合能力的锻炼和提升。
(四)应用多元化教学模式进行演奏技巧教学
钢琴艺术主要是通过高难的弹奏技巧、娴熟的演奏技法来表现其艺术魅力,良好的演奏技巧是钢琴弹奏者表达作品内容、诠释作品情感的重要基础。忽视演奏技巧的系统训练,就无法满足钢琴作品所需要的速度和力度,不能较好的表达作品的内容、情感和意境。因此,在钢琴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元化教学模式为学生选择多种有针对性的技巧训练教材,根据学生技巧掌握程度的不同制定多种教学方式,从根本上强化演奏技巧的训练,使学生所掌握的演奏技巧能够满足不同钢琴作品的演奏要求。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钢琴教学中积极应用多元化教学模式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对构建适应时展的教学体系、提升教学整体水平以及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孙娟.论素质教育理念下的钢琴教育改革[J].社科纵横,2009,(3).
[2]张子辉.谈师范教育钢琴教学与综合素质人才的培养[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2).
[3]赵云.文化视域中的中国当代钢琴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10.
关键词:口风琴;小学音乐教材;有效渗透
口风琴源于联邦德国和日本,簧片发音,键盘与钢琴相同,分为长吹口和短吹口。用长吹口演奏时,琴呈横式平放于桌面或双膝,上身坐直,左手扶琴身,这样的演奏姿势能让双目看到键盘,适合初学者使用。短吹口演奏时,左手插入琴背的带子握住琴,琴呈竖式,可站立或行走,适合演出及各种庆典活动。其吐音技能需用舌尖控制,分为单吐、双吐、花舌等。
一、口风琴在唱歌教学中的渗透
(一)以唱辅奏
小学音乐教材中有丰富的歌唱内容,在学习歌曲时加入口风琴的演奏,能在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的同时丰富课堂教学形式,还可提高学生眼、脑、手、耳的灵活性。在口风琴初学阶段,可选取熟悉的歌曲作为练习曲目,降低学习难度。如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第四册第五课《两只老虎》短小精湛,幽默诙谐,选取它作为口风琴的练习曲目效果往往能事半功倍。在演奏时,还可着力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风格、情绪,启发学生用歌唱的情感来演奏。
(二)以奏辅唱
经过一段时间由浅入深的学习,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摸奏、齐奏、接龙演奏等形式来帮助歌唱。如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第四册第一课歌曲《大树妈妈》的休止符很容易受学生忽视,而口风琴的吹奏则能巩固学生对休止符及其他音乐符号的记忆。
(三)唱奏结合
《音乐课程标准》①规定:“3-6年级的学生能用已经学会的歌曲学唱乐谱,并能结合所学歌曲认识音名、音符、休止符及一些常用记号,识读简单乐谱。”为达到课标要求,可利用口风琴进行无声练习,即不用吹嘴弹奏键盘,同时轻声哼唱音高,这种唱奏结合的教学方式,能让学生深刻体会识谱的重要性。
二、口风琴在歌曲伴奏中的渗透
(一)主旋律伴奏
口风琴是一种很好的伴奏乐器,伴奏任务可由教师或学生单独完成,也可由师生共同合作。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第二册第八课歌曲《乃哟乃》旋律简单,只由dol、re、mi三个音符构成,但大部分歌词由“乃”和“哟”组成,唱起来非常绕口。教师可走到学生中间,用口风琴给他们伴奏,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及时校对音准,而且能激起学生学习口风琴的欲望,还能让教师近距离感受学生歌唱时反馈的信息。教师还可将学生分组,一组唱歌,一组演奏,让学生亲自体验自己的创造成果。
(二)和声伴奏
使用课堂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手段,而利用口风琴编配和声作为歌曲伴奏也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第七册第一课二声部歌曲《柳树姑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该歌曲第一声部抒情性强,表现了柳树姑娘温柔可人的一面,第二声部由三个跳音和休止符组成,塑造了柳树姑娘俏皮、活泼可爱的形象。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口风琴奏出自创和声为歌曲伴奏,既能丰富音响效果,又可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作意识。
(三)加花伴奏
用口风琴来演奏歌曲间奏并适当加花,既可增添歌曲的音响色彩,又可激发学生的创作水平和表现欲望。如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第八册第一课歌曲《拍手拍手》的每句歌词后都跟有一小节的间奏,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口风琴演奏出不同的节奏、音高为歌唱伴奏。
三、口风琴在音乐鉴赏中的渗透
(一)口风琴在声乐鉴赏中的渗透
将口风琴巧妙融入声乐鉴赏之中,能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作品,加深学习印象,并丰富他们的情感,提高其审美能力。例如欣赏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第五册第五课曲目《小白菜》,该乐曲描述的是旧社会一个失去母亲的女孩孤苦无助的生活。歌曲速度缓慢,旋律线条依次下行,带有哭诉的音调充满了悲伤。初听作品后,学生用口风琴演奏主旋律,通过识谱吹奏,学生不仅能感受到旋律的流动方向,更加能解了这位失去母爱的女孩清苦、悲哀的生活。
(二)口风琴在器乐鉴赏中的渗透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学生在感受音乐的同时总是试图找出它的规律来记住、表现它。利用口风琴吹奏器乐曲的主题或片段,能使器乐曲变得更加鲜活。例如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第七册第四课《乒乓变奏曲》,该作品有五个变奏,初听乐曲后,学生可视奏乐曲的主题旋律,待学生对主题旋律产生记忆后,再对变奏部分进行鉴赏就能如鱼得水了。
四、口风琴在多声部教材中的渗透
(一)口风琴在合唱内容中的渗透
近年来,多声部特别是合唱内容的不断增加,给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合唱最讲究声音的和谐,而影响声音和谐的主要因素就是音准。当学生无法完全把握音准时,教师可利用口风琴标准的音高加以引导。如人音版第十一册第一课《同一首歌》,这首合唱曲的主、副旋律节奏相同,当学生会唱主旋律后,可用口风琴自学副旋律,然后进行合作表演。这样以来,不但能解决二声部合唱的音准问题,还能使歌曲有不同的表现。
(二)口风琴与其他课堂乐器相结合
在合奏教学中,鼓励学生将口风琴与各种打击乐器、弦乐器进行合奏。不仅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音乐的旋律、节奏、音色、和声等各种和谐、变化之美,同时又能带动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精神,还能使歌唱基础差的学生扬长避短,让他们有更多机会参与到艺术实践。如人音版第九册第六课的《叮铃铃》就可作为这样的表演性教学。1-8小节可用口风琴吹奏,9、11小节用碰铃伴奏,节奏型为XX X—,10、12小节用敲琴演奏,节奏与碰铃相同,13小节到结束用碰铃、铃鼓一起击打每一小节的强拍,同时口风琴吹奏主旋律。在合奏时,教师要提醒学生不仅要听自己的演奏,更须注意同伴的演奏。
五、口风琴在乐理知识中的渗透
(一)借助口风琴键盘讲解变音记号
由于口风琴的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借助口风琴直观的键盘来讲解较抽象的“变音记号”,使教学效果更加简明、直观。如人音版第七册第六课中的听辩题:听一听,弹奏的是哪一组音?①23 21—2-②23 2#1—2-③2#1 23—2-,在听辨之前,教师可引导学生先找到口风琴上的中央C并吹奏感受音高,然后告诉学生中央C右上方的黑键是#C1,要求学生找到该音并吹奏。学生亲身感受中央C和#C1的音高差异后,就能较容易地分辨这三组音了。
(二)借助口风琴讲授移调
在乐理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口风琴使移调的学习变得非常轻松。如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第一册第四课《我有一只小羊羔》,这首歌曲由dol、re、mi三个音组成,而且音名与演奏指法相同。当学生会用C大调吹奏后,可把乐曲移至G大调弹奏,学生能很明显得感受到随着音调的移高,歌曲愉快、喜悦的情绪也更加鲜明。等学生掌握后,教师还可以提出新的要求,依次学习F大调、D大调等。
(三)借助口风琴讲解波音记号
波音有上波音和下波音两种,由主音开始很快进入上方邻音的叫上波音。很快进入下方邻音的叫下波音。教师可利用口风琴直观的半音关系来讲解并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演奏。如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第八册第四课歌曲《小螺号》中的一句: la音上方有一“小波浪”,称为上波音记号,要求学生在歌唱或演奏时,由la音很快进入si音,紧接着回到la音。在讲解理论的同时,教师可用口风琴范奏,诱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即能把抽象的乐理知识具体化、直观化,学生又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进行口风琴的有效学习。
结语
口风琴教学进入小学音乐课堂,丰富了音乐课的教学内容,改善了教学结构,还使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得到优化。口风琴在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有效渗透,不仅改变了以往把口风琴作为技能训练课的教学形式,还增加了小学音乐教材的吸引力。愿师生在共同体验课堂教学的乐趣当中,将口风琴有效渗透于小学教材中,不断促进师生成长,并把口风琴教学推向一个崭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义务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音乐(1-6年级)[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1.
[2]王安国.从实践到决策——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4:1-273.
[3]晨曦.铃木镇一教育法[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5:1-222.
[4]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5]周晓燕.口风琴初级教学的实践体会[J].北京:中国音乐教育,2008:3-72.
[6]吴尚勇.口风琴教学实验报告[J].成都: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3,(8):62-63.
[7]马自强;张荫尧.初中课堂器乐教学的有效性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1.4.
[8]崔红梅.以琴助教以趣激学—浅谈小学口风琴教学[J].通辽:内蒙古学报,2009,(4).
[9]阳丹华.《学生口风琴学习兴趣与成就感的培养》[J].北京:中国音乐教育,2009:24-25.
[10]买李红.口风琴教学与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J].焦作:焦作大学学报,2007,(4).
声乐作为人的心情和表达艺术,对于歌唱者的心理活动要求较高,声乐工作者不仅在日常活动中需要与感觉、知觉相互配合,还需要根据自身心理活动来掌握气息表现以及情感表达,通过心理活动全面性展示声乐特色。目前,我国高校声乐教学培养以技巧教学为主,教师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对于相关声乐知识的传授以及学生的知识领悟能力,对于教学心理角度关注较少,所以,在当前创新性声乐教育改革中,充分利用声乐心理学的特点,可以将声乐教育的意义扩大。本文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在当前声乐教学改革进程中心理学应用的重要性。
(一)促进教师教学
对于声乐教师来说,其教学内容需要对于学生的心理变化进行掌控,这样才能够保证声乐艺术可以作为人情感表达的一种方式而展现其自然美丽。所以,心理教学法作为探索内心发展的教学方式,成为了当前深化声乐教学水平的重要方式。声乐心理学作为交叉学科,对于心理学与声乐教育的结合是从教师以及学生两个角度出发,通过系统性的理论结合来对于声乐学习以及实践进行调控。在声乐心理学教学中,教师通过强调心理协调因素的重要性,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心理调控,从而掌握多个感官的信息反馈,促进理论以及实践课程的学习。对于声乐教学来说,心理学的应用令其在声乐教学活动上建立良好的心理活动基础,保证其声乐实践内容可以有所依据,在原有的声乐基础上实现突破。这样的教学方式,对于当前传统声乐教学的转型性改革有着极大的教育意义,是当前教师教学中需要重点学习和应用的教学方式。
(二)促进人才培养
从声乐教学的意义上入手,我们可以发现其教学课程是对于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素质培养,从声乐技巧入手,来全面培养学生在多个领域的声乐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在这样的教学出发点上,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发展需求,改革创新是声乐教学必要的发展出路。声乐心理学作为改革教育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其通过对于个体的强烈个性特征来分析在节奏、音律等环节的控制能力,保证教师可以通过心理反馈来调整教学计划以及教学内容。在声乐心理学中,无论是想象记忆能力还是创造审美能力,都有着系统性管理,这样的教学方式在人才的全方位培养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复杂的人类心理中展现了多方面的感情内涵,表现了歌唱活动的复杂心理变化以及感情需求。对于以培养综合素质人才为主的声乐专业来说,教师采用声乐心理学作为教学中的重要改革创新内容,可以将对于学生单方面的技巧引导转化为全方位的综合水平提升,保证其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对于自身性格以及素质都进行全面的培养,成为全方位人才。
(三)展现学生学习主导性
在传统的声乐教学中,教师作为声乐教育的引导者,对于声乐技巧的传授来展现自身的教学能力,其紧张的教学氛围,令师生之间的主体地位出现颠倒。对于现代化的声乐教学来说,学生作为教学培养的对象,在教育教学中占主体地位,当前的教育改革需要以此为重点,教师需要对于课堂教学方法进行改善。合理利用声乐心理学,可以保证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以及教学方式,构建合理的教学体系。在当前的教学改革中,学生的主体性需要从声乐教学活动中改善,其关键性的教学内容中,教师需要引入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保证学生能够在实践里寻找独立的思维以及声乐水平。在声乐教学大纲之中,声乐教学的要求主要集中于对于学生技能以及实践能力的规划,声乐的乐理知识需要在实践中得到体现。所以,心理学应用,可以在直接达到教育目的的基础上保证学生的教学主体性,真正从受教育者的角度出发来提升教育者的教学质量。
二、声乐心理学的应用要求
对于声乐教学来说,改革的前提是需要以教师的教学方式为主体,师生之间进行长期的交流沟通,才能够保证其教学方式在教育改革中的成功。对于声乐心理学来说,在声乐教学改革中需要有多种前提保证才能够达到既定的教学效果。
(一)教师全面掌握心理学知识
声乐作为技巧以及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式,教师对于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影响着学生对于该专业的认识。而在声乐心理学应用上,教师是直接向学生传递知识的主体,对于心理学的认识程度也是影响教学的重要因素。在目前的教育改革中,心理学教学方式的引入对于教师的心理健康提出了新的考验。与普通教学课堂相比,声乐教学的所采用的小班授课方式令其拥有强烈的针对性以及创造性,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心理状况的特点来制定自身的教学方案。在这样的条件下,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就极大程度上影响着心理学在声乐教学改革中应用的成功与否。声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学习声乐心理学知识来充实自身,保证自身的专业水平以及授课方式可以在其引导下逐渐提高。在这样的教学现状中,保证声乐教师的心理健康以及其对于声乐心理学知识的掌握就是最为重要的前提。
(二)师生进行双向交流
作为声乐教育改革中的重点,双向交流这一问题对于声乐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引用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是心理学应用的根本。一般来说,保证师生之间能够正确进行目标、态度以及学习方式的交流,能够保证其在交互的过程中产生影响,使两者之间互相调整。在声乐心理学中,主要追求内心活动的了解,所以保证长时间的沟通,能够促进心理学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只有在互相的交流之中,师生之间才能够展现自身真实的情感变化以及内心活动,了解在声乐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不足。对于教师来说,积极的看待声乐教学中的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对于教学内容以及声乐实践方式进行改变,能够保证引导学生进行技能学习与兴趣之间的思想转变。
三、声乐心理学在声乐改革中应用方式
从上文对于声乐心理学在声乐改革中存在的意义以及其应用的前提进行分析之后,我们可以发现其教学已经深入到了各个声乐教学专业,下面,我们对于其基本的应用方式进行深入探析。
(一)培养学生兴趣,提升自信心
声乐作为音乐艺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对于学习者的兴趣以及心理变化的要求极为严格。纵观古今,任何成功的艺术家都对于其从事的领域有着超常的耐心和兴趣。所以,在声乐心理学的应用中,教师首先就是要培养学生对于声乐这一领域的喜爱,保证在执着的学习中能够真正感受到声乐所存在的独特魅力,从心理情感上认识这一专业。另外,教师在教学中对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有助于令其在感情上注重这一专业的学习,能够更为专注的投入到声乐学习中去。总体来说,对于学生自信心以及兴趣的培养,是心理学在声乐教学应用中长期持续的培养方式和培养初衷。
(二)合理促进学生进行体验学习
与普通教育不同的是,声乐教育难以通过基本语言进行概述,其只能够通过情感以及技巧的展示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理解。所以,其教学不应该仅仅拘泥于技巧传授,还需要通过实践生活体验来感受声乐的特点。在当前的声乐改革之中,心理学的应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实践体验的发展,教师应注重在实践以及示范性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心理上接受这一教学方式,在形成正确的心理认识之后来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以及艺术水平。声乐心理学中对于学生的实践体验引导作用,促进了学生通过生活以及实践积累来完成艺术修养的提升和艺术技巧的掌握,这样的运用方法从被教育者的情感变化入手,全面引导着其感情变化。
(三)注重心理辅导
关键词:音乐教育;价值;基础教育;素质教
在我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音乐作为美学之基础,其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音乐文化的建设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另外,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然而多年来,由于世俗的偏见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音乐在很大程度上被人们认为是可有可无的“豆芽学科”和“小三门”,因此往往不受重视。在我国的社会主义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今天,学校的培养目标必须与社会主义教育的这个总目标相适应,使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各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在实施美育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需要,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校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素质的轨道上来。”实施素质教育,各科教学都有责任,作为美学基础的音乐学科当然也不例外。音乐教育有着很高的价值,如果能够发挥其价值功能就会是一笔不可估计的财富,因此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和了解音乐教育的价值,以帮助我们更有效地促使其发挥应有的价值功能。
1审美价值
音乐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音乐作为一种声音,是自然的物理现象;音乐对人的生理能产生明显的影响,“音乐疗法”就是一例;音乐对人的心理所产生的作用也是显著的,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心理的平衡稳定与和谐发展。音乐教育所产生的上述独特的作用,源于音乐自身所蕴涵的美。众所周知,音乐美是一种独特的只为音乐所特有的美,是一种不需要依附外部因素的美,它独立存在于音符、乐律的艺术组合之中。当优美悦耳的音响以巧妙和谐的形式呈现在我们面前时,必会震撼我们的心灵,使我们收获美的愉悦。一首好的歌曲,能够更贴近学生的生活,表达学生的心声,抒发内心的情感,如果立意与情感之美对学生有深刻的感召力,就会使他们的心灵萌发美的种子。常言道:歌为心声好的歌曲动听、耐唱、曲调优美,能产生动人的艺术魅力,使学生听了还想听唱了还想唱,百听不厌,百唱不烦。这种优美的音乐如果长久地占据学生的心灵,那么自然而然地就形成了“润物细无声”的审美奇效。
2创造性发展价值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音乐也是一个具有较高创造性发展价值的学科。它是人类的精神粮食,音乐的用途在今天的日常生活中已经频繁受到利用,比如说音乐治疗法和广告宣传的广泛应用。这都说明音乐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着很重要的位置和极大地发展空间。音乐的创造性可从音乐的产生开始算起,无论学生的表演或欣赏,都必须伴随创造性的表现,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音乐的不确定性特点,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具有比其它学科更大的优势。我们提倡音乐不追求统一答案,音乐课不结束真理。音乐的情感特征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热情。
3表现与社会交往价值
音乐教育的表现和社会价值主要表现在学生自身心理发展上。记得80年代香港的较为出名的beyond乐队主唱黄家驹先生说过这么一句话“只要有音乐,就不会有世界末日。”喜欢音乐得人是很少会寂寞的,即使在心情最失落的时候,有那么一两首贴切心声的乐曲或歌曲来抒发一下,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减轻自己的心理压力。另外,会一两样乐器更好,在大家相聚一起的时候奏上两曲,一来拉动一下气氛,二来也可以表现一下自己,吸引其他人更注意自己,和自己交往。由此,音乐的确可以说对一个人自我认同与自我表现有着很高的价值。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音乐几乎就跟我们说话一样,几乎无时无刻不存在着,尤其是在我们与人交往的过程之中,对音乐巧妙的应用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把握自己说话的语气与情感,增强与他人的情感交往。
4促进学生智力发展
人的智力来源于左右半脑的功能,左半脑主管语言和抽象思维,右半脑主管音乐、绘画等形象思维,二者相辅相成。音乐学习是一个长期听辨、视唱和视奏的过程。从单音到和弦、从单声部到多声部,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人的视觉、听觉以及口、手、脚等器官都在同时启动,并依靠大脑的活动来调节。所以,有人称音乐训练是多器官同步发展的训练。在这个过程中,人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感觉与知觉等心理活动得到了很好的配合与锻炼。这个特殊作用是其它学科所不具备的,音乐促进人的思维发展,尤其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发展。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的过程,也是培养、引导学生发展和运用形象思维的过程。分析音乐作品的表现手段、音乐形象和乐理教学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音乐教育能促进智力的发育,这一点不仅为音乐教育工作者所重视,还逐渐形成了社会的共识。许多成功的科学家都与音乐有着不解之缘。普朗克擅长演奏钢琴、波尔曼有很高的欣赏能力、耗散结构理论的创始人普里高津和美国系统哲学家拉兹洛早年都是钢琴家。爱因斯坦曾说过:“真正的科学和真正的音乐要求同样的思维过程。”因此,音乐教育不但使学生增长知识、掌握基本的音乐技能,同时促进了思维的发展,也增强了思维能力。
5促进全面发展、促进精神文明
音乐是美育的基础,社会主义的教育目标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音乐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今天,和谐自然的音乐是涵养是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在西方教育史上,音乐一直是西方教育的主要内容,自柏拉图的“四科”到西欧中世纪的“七艺”,音乐始终没被冷落过,并且在优良的西方国家人文素质中也一直有着很大的功劳。总之,在基础教育中,音乐不同于其它学科,他有自己独特的育人优势,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以声动人,以情感人,以审美、创造性发展、表现和社会交往为其价值观,因为世界不能没有声音,人类不能没有音乐,所以音乐课程的价值观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以人为本教育的今天,重视基础给予重音乐的教育有着很大的必要。
参考文献:
[1]马录文.浅谈音乐课程的价值观[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9,(5A):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