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学语文课程的特点

小学语文课程的特点

时间:2023-06-15 17:26:1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语文课程的特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学语文课程的特点

第1篇

摘 要 MOOC具备教学灵活性、内容广博性以及课程精品性三个特征,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在日常教学中进行推广。

关键词 MOOC;小学语文;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1-0035-02

1 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MOOC逐渐取得人们的认可,并得到较为快速的发展。MOOC指的是大规模在线教学,主要是采用大规模的在线教学资源进行课程教学。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调动相关资源,帮助课堂教学在资源上更进一步进行整合,从而带动日常的课堂教学更进一步革新。MOOC在高等院校的教学应用相对比较广泛,对于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而言应用相对不多。因此,探索MOOC教学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具有积极意义。

2 MOOC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特点

MOOC应用在日常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主要表现出三个特点:首先,MOOC对于课程的选择相对讲究精益求精,所以如果课程并不是属于精品的话,在MOOC教育的课程范畴中就不会被选取和使用;其次,MOOC讲究课程内容的广博,也就是课程的容量相对于一般的多媒体课程更多,课程内容密度更大;最后,MOOC的课程相对比较灵活,灵活的授课形式帮助MOOC打破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促进MOOC在更为广阔的空间中产生积极作用。因此,MOOC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能够发挥重要影响,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相对比较刻板,通常采用填鸭式教学,并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很多学校的小学语文教学虽然已经引入相关的多媒体资源,但是对于多媒体资源的应用并不是十分到位,在多媒体教学开展过程,课程内容容量相对比较少,很多多媒体教学往往只是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让学生喜欢上小学语文课程的学习。因此,要进一步带动学生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学习投入,只有合理地应用MOOC,并且从其课程精品化、内容广博化、教学灵活化三个特点入手,使得学生对语文学习真正产生兴趣,才能促进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发展[1]。

3 MOOC精品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MOOC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品化,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积极影响是非常深刻的。MOOC对于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强调采用精品化的多媒体教学资源,提升整合小学语文课程在多媒体资源平台上的整体水平。传统的小学语文课程在应用多媒体资源上还缺乏精品化思维,有些小学语文课程在教学中使用过多的多媒体教学资料,不能够让多媒体资源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因此,在MOOC教学思维中,应该进一步推进多媒体教学资源的精品化以及集约化,比如通过日常教学研究会议,对相关的小学语文多媒体信息资源进行选择,挑选符合当前日常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的精品多媒体教学资源,从而让信息化小学语文课程更具备集约化的特征。

小学语文课程在MOOC的引导下,要注重多媒体教学资源的积极影响,控制多媒体课程材料在日常教学中的具体用量,保持多媒体课程的精品化。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分析当前语文多媒体课程的内容,从而合理分配课程内容,帮助多媒体课程形成合理化和精品化的结构,推动多媒体课程的发展。比如对于传统的小学语文课程中过分冗余而且性质上相对较为重复的内容,应该采用择优留用的观念,才能够让信息化的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更具备实际的教学引导作用[2]。

4 MOOC内容广博化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MOOC在多媒体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特征就是内容上呈现出广博化。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应该不断提高课程中的内容含量,帮助小学语文课堂成为小学生拓展自身知识含量的一个重要的平台。对于小学生而言,只有让他们感受到小学语文课堂上的知识含量相对较为丰富,才能够真正明白小学语文课程的作用,才能够带动小学语文课程的气氛。

而MOOC这一信息化的教学方式,重点就是将互联网上的相关信息资源都吸收到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中,让小学语文课程成为小学生学习和吸收各种知识的平台。小学生对于各种方面的知识都有非常强烈的求知欲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巧妙地运用MOOC,通过互联网等相关途径,将小学语文课堂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料通过集约化的方式进行编辑,让小学生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能够吸收到小学语文课本上所没有的相关知识。这种通过MOOC将网络上的教学资源进行集约化开发的模式,能够增强小学语文课堂的知识含量,从而让小学生更加投入到小学语文课堂中,增强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吸引力。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充分通过MOOC这一信息资源的整合模式,帮助小学生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小学语文课堂需要满足小学生对于知识的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才能够为小学语文课堂加大在小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赢得更为广阔的空间。

5 MOOC教学灵活性对于小学语文课程的影响

MOOC的教学灵活性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小学语文课程的发展。小学语文课程实际上是一门包含了许多相关知识的学科,所以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应该采用MOOC对有关的知识进行整合,并且让这些多媒体的教学资料能够通过网络等相关的平台进行加载。对于当代的小学生而言,其学习的时间以及空间并不是仅仅局限在课堂上,而是能在各种有互联网的渠道上进行学习。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MOOC进行教学资源的整合,通过教育信息化技术,帮助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打破时间以及空间上的局限,从而让小学生即便是在家庭当中,也能够参与到小学语文课程的学习之中,这对于小学生而言也是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的[3]。

因此,小学的语文教师应该根据MOOC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帮助小学生不断地将语文学习转化成为自己日常生活的一个部分。对于小学生而言,只有将语文学习转变为一种生活中的普遍化行为,他们才会愿意投入更多的精力进行小学语文的学习。小学语文课程和小学生的联系紧密性,也可以通过MOOC这种教学的灵活性加以实现。

6 结束语

对于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而言,应该更进一步地利用MOOC,才能够真正让小学语文多媒体课程更加精品化,呈现出更具备吸引力的趋势。MOOC可以整合相关的语文教学资源,不断让小学语文课程中的知识含量得到拓展,同时避免小学语文课程多媒体教学资源出现臃肿的状况。综合上述分析,小学语文课程中应用MOOC,能够帮助小学语文课程不断实现自身在结构上的优化,从而形成更加具备吸引力的小学语文多媒体课程,增加小学语文课程的容量,让小学语文课程能够更好地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些对于小学语文课程的可持续发展而言,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高永平.以翻转思维对接MOOC教育新范式的应用研究[J].信息化建设,2015(10):276-277.

第2篇

关键词学科教育类课程课程结构教材建设实践教学

2001年9月,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给小学语文课程开发、教学理念、学习方式等带来了一系列崭新的变化。而小学教育专业语文教师培养框架中无论是课程结构、教材体系、教育理念还是实践教育,变革步伐已经落后于小学语文改革与发展的步伐。

学科教育类课程作为培养专业人才的主流课程,传授语文学科教育知识、培养语文学科教育技能是它的两大基本目标,这两大基本目标之间的关系常常被表述为语文学科教育知识是基础,语文学科教育技能的培养要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但实际的情况是“语文学科教育知识是基础”这一地位被无形中当作为“重点”,需要在这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语文学科教育技能”往往成了陪衬。综上所述,学科教育类课程的改革与结构重建,目前可以紧紧围绕三个方面展开,即课程结构(内部学科构成)改革、教材建设改革和实践教育改革。

一、课程结构改革

主要解决课程层次提升和学科结构领域扩充的问题,应本着各有侧重、区分能级、明确阵地的原则,构建语文学科教育类课程的新格局,而《语文课程标准》在理念上将语文课程当作一个不断开发、不断深化的动态过程,对教师的课程资源的研究与开发、教学方案的设计与整合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要求很高。适应贯彻《语文课程标准》的需要,现有的以小学语文教材概说和小学语文教学概论为主干课程的学科教育类课程必须提高研究与训练的规格层次,本着各有侧重、区分能级、明确阵地的原则,建设好着眼于宏观课程开发与研究的小学语文课程论、教学设计和创新的小学语文教学论和协调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语文课程资源和教育力量的小学语文教育研究的学科体系。

二、教材建设改革

主要解决目前学科教育类课程教材存在的不足,适应当前小学教育专业建设的需要,编写贯彻《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理念的新教材当前。目前缺少一套适合小学教育专业语文方向需要的教材;从与小学语文教育关系看,当前使用的教材无论在体系上还是内容上与小学语文教育实际有一定的距离,对小学语文教育发展改革的趋势的反映缺乏一定的前瞻性;从《语文课程标准》所体现的课程理念看,当前所使用的教材自身没有体现出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三维统一,对小学语文教育的研究也没有从这三个维度去解析。

因此,按照新的《语文课程标准》重新解读小学语文教材,诠释小学语文教育的规律,研究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的趋势,开发设计小学语文课程,尽快建设紧扣小学语文教育实际、紧跟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步伐的教材体系,已经是当务之急。针对我国目前小学教育专业语文方向专业建设实际和各地初等教育存在的地域性差异,新教材的编写和体系建设需要考虑如下因素:

一是教材应该由对一般教育理论、教育规律和对小学语文教育实践和教育规律具有深入研究和深厚修养的人员编写,理想的人员构成是高等学校研究初等教育专家和小学教育界的名师的组合。这样,既可以站在宏观的、理论的角度审视小学语文教育全貌,又可以站在微观的、实践的角度深入小学语文教育内部,编写出的教材则容易体现出一般学科教育理论对小学语文教育的指导作用,又能够体现出课程的实践性特点。

二是教材要有鲜明的开放性,兼顾小学语文教育的普遍性和地方性差异,将反映小学语文教育一般规律、研究小学语文教育普遍现象作为必修课的主要内容,而将具体细部的问题诸如教学设计、活动创设等放在课外阵地或者教育实践阵地去完成,把广阔的课程开发空间留给不同地区、不同学校。

三是新教材要融会贯穿新课程标准精神,而不是对学生进行抽象的课程标准阐释与教育,通过足够量的课程开发、教学设计、活动创设等具体方案让学生感受到语文课程标准精神在小学语文教育实践中的融会与体现。

三、义务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贯穿的语文课程理念,要求学科教育类课程要转变观念,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语文教育实践的能力水平,培养学生从事小学语文教育的兴趣和情感。

第3篇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3-0197-01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给小学教育专业语文方向学科教育类课程提出了新要求,小学教育专业语文方向学科教育类课程必须在课程结构、教材建设方面深化改革。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程结构;教材建设;改革

学科教育类课程作为培养专业人才的主流课程,传授语文学科教育知识、培养语文学科教育技能是它的两大基本目标,这两大基本目标之间的关系常常被表述为语文学科教育知识是基础,语文学科教育技能的培养要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但实际的情况是“语文学科教育知识是基础”这一地位被无形中当作为“重点”,需要在这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语文学科教育技能”往往成了陪衬。综上所述,学科教育类课程的改革与结构重建, 即课程结构改革、教材建设改革必须引起重视。

一、课程结构改革

主要解决课程层次提升和学科结构领域扩充的问题,应本着各有侧重、区分能级、明确阵地的原则,构建语文学科教育类课程的新格局课程层次提升和学科结构领域扩充,指的是要提升课程的内涵,丰富学科教育类课程涵盖的具体学科范围。以往构成学科教育类课程的主干学科往往是小学语文教学法或者是小学语文教材概说和小学语文教学概论,外加教育见实习作为实践教育课程,培养出的小学语文教师能够轻松驾驭静态的语文课程。而《语文课程标准》在理念上将语文课程当作一个不断开发、不断深化的动态过程,对教师的课程资源的研究与开发、教学方案的设计与整合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要求很高。适应贯彻《语文课程标准》的需要,现有的以小学语文教材概说和小学语文教学概论为主干课程的学科教育类课程必须提高研究与训练的规格层次,本着各有侧重、区分能级、明确阵地的原则,建设好着眼于宏观课程开发与研究的小学语文课程论、教学设计和创新的小学语文教学论和协调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语文课程资源和教育力量的小学语文教育研究的学科体系。“各有侧重”是指适应《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教师的课程开发、教学理念、教学评价等方面提出的新要求,学科教育类课程各内部课程设置要具有对应性,并相对独立而又互相形成合力;“区分能级”是指不同学科在传授知识和训练能力、培养情感和价值观、探索过程和发现方法等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力量不同,教育影响的结果也有长效短效之分,学科教育类课程内部课程设置要综合考虑能级,实现学科的互补;“明确阵地”是指适应《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教育的综合性、交叉性和自主性等方面提出的新要求,内部课程设置要兼顾课堂教学主阵地、学校课外教育阵地和社会教育阵地,立足于不同的阵地加强对学生的专业思想和价值观的培养,促进学生语文教育知识学习和语文教育能力形成。以课程层次提升和学科领域扩充为基础,按照上述原则建构的学科教育类课程新格局,可以概括为“三个层次、四个方向和三块阵地”。

“三个层次”是指包含与教育学、心理学基本原理结合紧密的语文学科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等学科,以中观研究和探索小学语文教育的一般规律为主的课程论、教学论等学科,以及针对具体教学内容和方案的设计与研究的教材分析、教学设计等学科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按照从一般到具体的次序,越来越贴近小学语文教育实践,将课程开发、教育研究、教学技术、实践方法、课程评价等内容整合其中。“四个方向”是指具体课程设置主要围绕课程开发与研究、教育技术(主要指软性技术)、教育研究与设计、教育实践四个方面的内容,从不同的角度 传授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影响。“三块阵地”是指课堂教育与训练阵地(包括必修课与选修课)、课外活动教育与训练阵地和教育实践阵地(包括到小学进行的见实习和参加社会语文教育活动等)。各个阵地学生和教师承担的角色任务各不相同。这样的课程格局既符合一般课程建设的理论模型,知识与技能、理论与实践、继承与创造等多方兼顾,又体现了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从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训练。

二、教材建设改革

主要解决目前学科教育类课程教材存在的不足,适应当前小学教育专业建设的需要,编写贯彻《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理念的新教材。当前小学教育专业所使用的学科教育类教材,存在很多不足。从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建设的角度看,目前缺少一套适合小学教育专业语文方向需要的教材:从与小学语文教育关系看,当前使用的教材无论在体系上还是内容上与小学语文教育实际有一定的距离,对小学语文教育发展改革的趋势的反映缺乏一定的前瞻性;从《语文课程标准》所体现的课程理念看,当前所使用的教材自身没有体现出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三维统一,对小学语文教育的研究也没有从这三个维度去解析。

因此,按照新的《语文课程标准》重新解读小学语文教材,诠释小学语文教育的规律,研究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的趋势,开发设计小学语文课程,尽快建设紧扣小学语文教育实际、紧跟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步伐的教材体系,已经是当务之急。针对我国目前小学教育专业语文方向专业建设实际和各地初等教育存在的地域性差异,新教材的体系建设需要考虑如下因素:

一是教材应该由教育实践和教育规律具有深入研究和深厚修养的人员编写,理想的人员构成是高等学校研究初等教育专家和小学教育界的名师的组合。这样,既可以站在宏观的、理论的角度审视小学语文教育全貌,又可以站在微观的、实践的角度深入小学语文教育内部,编写出的教材则容易体现出一般学科教育理论对小学语文教育的指导作用,又能够体现出课程的实践性特点。

第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优化措施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语言、掌握语言基础知识,练习语文阅读能力、表达能力、书写能力的重要时期。小学生具有学习动力差,学习持久性、注意力不高的特点,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这些学习特点,明确小学阶段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采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式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参与度,活跃语文课堂的教学氛围,从而优化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果。

一、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目标概述

1.增强学生对语文语言学习的兴趣

许多小学生对语文这门语言类应用型学科的学习兴趣不浓厚,认为语文知识舞文弄字,过于枯燥。学习最好的老师就是兴趣,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的首要目标,就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参与度。

2.提高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

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最主要教学目标,就是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包括对拼音、识字写字、组词、造句、句子通顺、段落符合逻辑、能用语文语言来表达学生自己的想法或观点等等。这些基础知识或者基础技能的学习和获得是小学阶段语文科目教学最重要的内容,是教师教学必不可少的目标。

3.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语文课程,受到汉语环境熏陶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语言综合运用方面的能力。具体来讲,包括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语言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文章写作能力等等。因此,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是小学阶段语文科目教学的高层次目标。

二、优化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实践的具体措施

1.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师生之间的沟通的交流

语文教师优化教学实践的首要措施,就是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师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可以促进学生们之间的互相学习,教师也可以通过沟通和交流从而更加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因此,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十分重要。

例如,学生希望有活跃的课堂发言活动时,教师就可以按照学生的需求给学生十分钟的时间进行无限制的互相交流,从而带动课堂氛围,促进学生提高在课堂中的参与度。

2.丰富语文教学模式,从不同角度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能力

传统上,语文教学模式就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不利于学生产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还对学生语文学习上不同角度的锻炼有所欠缺。因此,教师要丰富语文教学模式,从各个不同角度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例如,教师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法与谈论课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讲述《杨梅》这节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一个情景,让学生展开讨论。如让学生讨论最近吃过的水果,外观什么样子的,口感是怎么样,这种水果是怎么样生长出来的等等。

3.将语文课堂教学与语文实践教学相结合

只有课堂教学对于语文来讲,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要将语文课堂教学与语文实践教学相结合。例如:在学习《秋天的雨》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室外观察一次秋天的雨,雨的特点、雨的温度、雨打在身上的感觉等等。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师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字、词、句等基础性知识的教学,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初步熏陶,提升学生用汉语表达自身想法的能力,增强学生用汉语写作的能力等。这些内容的教学,都离不开明确小学语文科目的教学目标,教师要及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和水平,增强学生对于语言的运用能力和水平。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积极营造课堂教学氛围,促进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丰富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不同的教学模式在不同方面来锻炼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此外,优化小学语文教学只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教师将语文课堂教学和语文实践教学相结合,让学生体会生活,并用语言来描述生活等,这样才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础。

参考文献:

第5篇

当今社会资源整合、技术整合已成为一种发展态势,随着小学语文教学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通过运用一定的信息技术,进而和小学语文课堂进行充分融合,能够进一步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水平和教学质量。小学语文是一们重要的基础课程,为促进学生文化修养、更好地促进身心发展,从而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现代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对于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而言,如何突破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的限制,引入现代信息技术,找到恰当的结合点,成为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研究课题。只有立足教学现状,找到两者之间的互相融合和渗透方式,才能更好地丰富小学语文课堂,进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定义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实际课程教学中通过运用一定的信息处理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等,将其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资源等进行有效结合,从而更新教学观念、完善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进而为完成教学目标而开展的一种创新性教学方法。

二、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的基本特点

信息技术的特征主要包括:第一,信息技术的多样化。信息技术包含多个方面,既有文本、图片,也有动的视频、音频等;第二,信息的丰富性。网络信息中的信息资源非常丰富,信息量巨大,可以随时找到所需要的或者相近的知识点。第三,信息的互动性。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可以实现教师和学生、教师和教师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从而增进交流和沟通,实现资源共享。第四,师生的主动性。信息化的学习是由学习的主体进行自由选择和开展信息交流活动的。

小学语课程的特征主要包括:一是基础性。小学语文课程是最基础的一门学科,小学语文学习水平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终身的文化素养和学习习惯等的养成。二是人文性。小学语文教学不是刻板的数字化的教学,是生动的社会生活课堂,重视学生人文情怀的培养和塑造;三是工具性,小学语文也包括很多方面,比如小学阅读、小学口语交流、小学语文作文写作等。

通过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的整合,使小学语文课程资源更加丰富,课堂氛围更加活泼,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增强对生活的理解,加强师生互动,从而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和学习成绩,实现双赢。

三、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具?w实施

1、弄清科学整合的基本要求

教师不能盲目地将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课程生硬地整合,教师首先要根据教学大纲对教学目标进行具体细化,明确教学课程章节实施计划,对教学重点、难点做出合理分析,然后通过在具体课程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比如运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查找资源共享等开展实施具体教学。最后教师根据信息技术在语文课程的具体实践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学生能够从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等方面的改进上受益,增加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教师也从教学实际内容设计等过程中发挥了主导作用,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

2、找准两者恰当的结合点

(1)提升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将陌生的东西熟悉化,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将复杂的内容简单化,让学生通过多媒体技术轻松认识、了解、理解他们没有看到过的,甚至是没有听到过的事物,提高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让生硬单调的教学内容变得更加形象、丰富。比如,在学习小学语文课程.《翠鸟》时,由于学生对翠鸟没有在生活中认识甚至都没有见过,如果单纯地进行语言描述很难吸引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搜集更多关于翠鸟的视频资料从而增强学生理解。

(2)拓宽学习内容,丰富课堂知识。

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并应用于小学语文课堂,能够从点到面将语文课程知识面进一步扩大,这也是为了更好地增强学生对课文知识的理解,传统的教学课堂上,由于课堂内时间限制等因素影响,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往往都是顺便说明一下和课本知识相关的背景,只是点一下而已,但运用信息技术,就能够最大程度地增大信息量,减少教师板书的时间,由于图文并茂,学生也会很快理解,从而在短时间内通过多种方式向学生传递和课本主题有关的全面信息量,继而提高学生的理解,帮助记忆。比如,借助多媒体技术开展课外知识拓展,采用声音、图片、视频等多种技术融合打造更加生动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创造力想象力全面激发出来,既能让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了解课堂内容的重点,理解难点,从而全面提高语文成绩。

第6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改革 内容 方向 课程结构 教材建设 实践教育

学科教育类课程作为培养专业人才的主流课程,传授语文学科教育知识、培养语文学科教育技能是它的两大基本目标。这两大基本目标之间的关系常常被表述为语文学科教育知识是基础,语文学科教育技能的培养要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但实际的情况是“语文学科教育知识是基础”这一地位被无形中当作为“重点”,需要在这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语文学科教育技能”往往成了陪衬。综上所述,学科教育类课程的改革与结构重建,目前可以紧紧围绕三个方面展开,即课程结构(内部学科构成)改革、教材建设改革和实践教育改革。

1.课程结构改革

主要解决课程层次提升和学科结构领域扩充的问题,应本着各有侧重、区分能级、明确阵地的原则,构建语文学科教育类课程的新格局。课程层次提升和学科结构领域扩充,指的是要提升课程的内涵,丰富学科教育类课程涵盖的具体学科范围。以往构成学科教育类课程的主干学科往往是小学语文教学法或者是小学语文教材概说和小学语文教学概论,外加教育见实习作为实践教育课程,培养出的小学语文教师能够轻松驾驭静态的语文课程。而《语文课程标准》在理念上将语文课程当作一个不断开发、不断深化的动态过程,对教师的课程资源的研究与开发、教学方案的设计与整合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要求很高。适应贯彻《语文课程标准》的需要,现有的以小学语文教材概说和小学语文教学概论为主干课程的学科教育类课程必须提高研究与训练的规格层次,本着各有侧重、区分能级、明确阵地的原则,建设好着眼于宏观课程开发与研究的小学语文课程论、教学设计和创新的小学语文教学论和协调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语文课程资源和教育力量的小学语文教育研究的学科体系。“各有侧重”是指适应《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教师的课程开发、教学理念、教学评价等方面提出的新要求,学科教育类课程各内部课程设置要具有对应性,并相对独立而又互相形成合力;“区分能级”是指不同学科在传授知识和训练能力、培养情感和价值观、探索过程和发现方法等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力量不同,教育影响的结果也有长效短效之分,学科教育类课程内部课程设置要综合考虑能级,实现学科的互补;“明确阵地”是指适应《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教育的综合性、交叉性和自主性等方面提出的新要求,内部课程设置要兼顾课堂教学主阵地、学校课外教育阵地和社会教育阵地,立足于不同的阵地加强对学生的专业思想和价值观的培养,促进学生语文教育知识学习和语文教育能力形成。以课程层次提升和学科领域扩充为基础,按照上述原则建构的学科教育类课程新格局,可以概括为“三个层次、四个方向和三块阵地”。

2.教材建设改革

主要解决目前学科教育类课程教材存在的不足,适应当前小学教育专业建设的需要,编写贯彻《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理念的新教材。当前小学教育专业所使用的学科教育类教材,存在很多不足。从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建设的角度看,目前缺少一套适合小学教育专业语文方向需要的教材;从与小学语文教育关系看,当前使用的教材无论在体系上还是内容上与小学语文教育实际有一定的距离,对小学语文教育发展改革的趋势的反映缺乏一定的前瞻性;从《语文课程标准》所体现的课程理念看,当前所使用的教材自身没有体现出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三维统一,对小学语文教育的研究也没有从这三个维度去解析。

因此,按照新的《语文课程标准》重新解读小学语文教材,诠释小学语文教育的规律,研究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的趋势,开发设计小学语文课程,尽快建设紧扣小学语文教育实际、紧跟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步伐的教材体系,已经是当务之急。针对我国目前小学教育专业语文方向专业建设实际和各地初等教育存在的地域性差异,新教材的编写和体系建设需要考虑诸方面因素。

3.义务教育

《语文教学标准》把小学语文教育当作师生不断探索、不断展开、不断体验的过程,客观上要求教师具有热爱语文教育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崭新的语文课程理念,具有比较强的课程资源开发的能力,具有从事语文教育的综合能力。适应这些客观需要,学科教育类课程也要转变课程理念,应对挑战。致力于培养学生热爱教育事业,特别是热爱语文教育的职业兴趣和情感,是小学教育专业特别是语文方向学科教育类课程的重要任务。随着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的推进,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正逐步推广并不断完善,教师这一职业逐渐提高对从事教育事业人员的素质要求。如何在新形势下,培养并巩固未来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思想,使其乐意为小学语文教育事业不断增长才干,增进专业学识,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热爱教育事业特别是热爱语文教育”这一呼声不仅不能降低,而且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增强感染力和感召力。

第7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习方式;学习方法指导

小学阶段的语文学科不仅是学好其他各门学科的基础学科,而且语文学科的学习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审美情趣的熏陶、思想境界的提升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见,学好语文学科对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而选择哪种学习方式学好语文学科就成为这其中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一、小学语文课程特点

小学语文课程具有的综合性特点,从理论角度来说,这既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小学生特定的身心发展规律对小学语文课程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语文学科自身发展规律的必然结果。小学语文课程是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内容、活动方式和方法的规划和设计,也就是小学语文课程方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和小学语文教材中预定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小学语文教学就是按照小学语文课程所提出的计划,由教师指导学生从事小学语文各种学习活动,实现小学语文课程所规定的各项教学目标的过程。具体地说,从小学语文课程实施和小学语文教学实施的实际过程来看,小学语文课程总是在特定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和实现的;而小学语文教学必然在特定的小学课程基础上进行和实现。

二、小学语文学习方式现状

1.语文学习的动机不强,学习态度不明确

动机是决定学生个体努力程度的动力因素,在语文学习中起很大的作用,并与学生的学习毅力、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正相关。很多学生上课时只是带着一只耳朵听老师讲课,不积极思考,遇到不会做的题目不愿开动脑筋去想。平时学习不刻苦,不按时预习和复习,学习成绩的好差好像事不关己。只见老师家长苦口婆心地规劝要认真学习啊,考出好成绩啊之类的。他们自己仍旧无动于衷,他们内心没有一种要认真学好语文课,跟同学们竞争这种意识,只想随遇而安,任性而为之。

2.小学语文学习方式僵化

一提起“语文学习”,许多学生就会想到“读书”、“练习”、“做习题”和“考试”等等,这就是语文学习方式过于僵化导致的僵化思维。这种僵化的学习方式主要表现是:学生仅仅依靠单一的接受学习方式进行语文学习,而且,这些学习通常仅满足于知识的积累。由于我们的教育长期以来以考试为目标,以集体大班课堂教授为形式,以题海战术训练为法宝,以获得知识的结果为追求,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忽视学生学习中的情感体验,忽视学生对不同学习方式的选择,最后造成学生的学习方式呈现出单一的、呆板的、低效的状态。

三、适合小学语文学习的方式

1.自主学习方式

主动性是语文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学习的目的是要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学习活动不应该成为学生的负担,而应该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成为一种内在需求,换句话说,就是要从“要我学”转向“我要学”。语文学习的成效直接关系到学生在未来社会中的生存状况,因此语文学习方式实际上是学生在课堂中的一种生活方式。只有学习的责任由教师身上转移到学生身上,学生自觉地担负起学习的责任时,语文学习才能真正成为一种有意义的学习。如学习《葡萄沟后》,老师为学生提供了以下自选作业:①画葡萄,根据课文为一串串葡萄涂上颜色,粘贴到教室的文化墙上,布置葡萄园;②假如你去葡萄沟旅游,热情的维吾尔族老乡会怎样招待你呢?请你写下来;③请你为吐鲁番的葡萄干设计广告。这样的作业设计给小学生提供了选择的机会,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来选择,并且这样的作业设计体现了开放性和与生活的联系性,更能激发学生课后自主学习。

2.合作学习方式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合作学习的重要代表人物,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教授沙伦博士对合作学习作了这样的界定:“合作学习是组织和促进课堂教学的一系列方法的总称,学生之间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则是所有这些方法的基本特征,在课堂上同伴之间的合作是通过组织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实现的,小组通常由3~5人组成,小组充当社会组织单位,学生们在这里通过同伴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交流展开学习,同样也通过个人研究进行学习”。例如:在《只有一个地球》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要求学生朗读全文并表示不懂的内容,然后教师继续通过设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教师将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明确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如:可再生资源为什么不能再生了呢?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在我们身边有哪些形成破坏了环境?这些问题都是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因此在问题提出以后学生迅速拿出课前收集的资料以小组形式展开积极讨论,在讨论之后同学们相互之间分享讨论成果。通过在自主小组讨论学习中精心设问,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有利于学生更加全面的掌握环境知识,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

3.探究学习方式

作为一种求知过程,探究学习与科学家的科研探究有许多相似之处。探究是一种复杂的学习活动,需要做观察,需要提问题,需要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以便了解己有的知识,它们在流程上相互联系,在内容上相互渗透,是构成一般性探究学习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并贯穿于探究学习的全过程。有一句名言说:“一张白纸可以画最新最美的图画。”学生学习的课文,就有一些“空白”,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善于挖掘这些有意义的空白处,引导学生就此进行探究,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就能不断闪现,由此加深对课文的领悟,提高学生语文探究的能力。

四、结束语

总之,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是语文课程重要的目标。现实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自然、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无论运用何种学习方式,只要适合学生的健康发展。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

参考文献:

[1]邢国红.适合小学语文第二学段合作学习的内容研究.东北师范大学

[2]王金洪.当代语文学习方式探析.四川师范大学

第8篇

【摘 要】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语言对于学生语文学科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以及良好语文学科素养、人文修养的培养和提升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对此教师应该不断改进自身的教学语言,提升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程教学 教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1.092

语文作为小学阶段的重要课程,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系统性的语文课程学习,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更好的进行语文学科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成绩和语文素养,另一方面则可以使学生在语文学科所具有的文学性影响和感染之下,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文学素养和人文素养。想要真正实现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在进行语文课程教学时能够运用有效的教学语言,发挥教学语言所具有的知识性和艺术性,激发学生的课程学习兴趣,从而提升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质量。

小学教育在知识性教学特点之外,还具有启蒙性教育意义,在这个阶段,教师作为课程教学的展开者,和学生之间有着大量的互动和语言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会在教师的带领和引导之下,进行语文学科知识的学习和挖掘,同时还会不自觉的对教师的教学语言进行模仿和消化,可以说教师的教学语言对于学生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应该充分认识到教学语言所具有的重要教学意义,不断对自身的教学语言进行反思和完善,从而改进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那么在对学生进行语文课程教学时,教师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对教学语言进行改进和调整,提升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和有效性,下面我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几点看法。

首先,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时,应该注重教学语言的规范性,提升自身的普通话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的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规范化交流,改进学生在语文语言表达中的问题和不足,从而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质量。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习惯于将注意力和重点放在对于语文教材知识的讲解和分析上,很少反观自身,对自身的语文教学进行审视和反思,有些教师即使发现自身在教学语文规范性方面存在问题和不足,但是却认为这对于语文教学而言是无伤大雅的事情,而很少真正的给予重视与改正,从而影响小学语文教学语言规范化的生成和提升。

针对这种教学问题,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明确的认识到教学语言规范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课程教学的组织者和展开者,是知识的化身,同时也是智慧的体现。小学阶段学生虽然已经掌握了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具备一定的语言词汇积累,但是小学阶段的学生仍然处在一个十分重要的语言学习期,他们对于自己所接触到的语言,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模仿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是语文知识的传达者和讲述者,同时还是语言的表达者和承载者,教师的教学语言一方面直接影响学生的语文课程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另一方面,则影响着小学生自身语言能力的提升和完善。对于小学生而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言一行,都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理想性,因此教师在语文课程的教学语言方面,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升自身的普通话运用水平和运用能力,凸显教学语言的规范性,做到发音正确、声音洪亮、语言流畅,在为学生树立榜样和示范的同时,引起学生对于自身语文语言规范化的认识和重视,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

其次,教学语言应该突出科学性特点,做到对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注重语文教学语言的明确性和指向性,避免混淆和模糊词义的现象出现,同时还应该注重语文的精炼和简约,避免教学语言的枯燥冗长。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语文知识和词汇本身可能具有多层含义,需要教师根据具体的文本情境和文本内容得出相应的结论,做出相应的解释,但是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由于缺乏对于教学语言科学性的认知和深层次把握,在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讲解和分析时,往往存在着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以及望文生义的教学现象,不仅不利于语文知识的讲解和传授,同时还会给学生造成认知上的误导和障碍,影响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以及未来的学习和发展。例如教师在讲解“落花生”一词时,有的教师因为没有深入的去翻阅资料,没有真正的弄清楚这只是花生的另一种称谓,而对“落花生”三个字做出错误的解释和讲解,认为这是种花生的意思,从而造成教学错误,造成语文知识的混淆。

在教学语言科学性这一层中,除了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握语文语言的感彩和深层含义,同时还要注重教学语言的简约和精炼,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展开之前,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整合,捕捉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并且选取简洁的教学语言对其进行表述和讲解,简明扼要的对教学问题进行总结和升华,把话说进学生的心坎里,抓住要点,突出精华,避免因为教学语言的冗长繁复而浪费教学时间,消磨学生的学习精力。

除了上述两个方面的内容之外,教师还应该注重教学语言的可接受性,要将教学语言的内容和学生的语言接受能力、理解能力等结合起来进行考查,使教学语言能够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和感情,能够被学生真正的理解和掌握,并且方便学生去进行记忆和消化,具体来看教师在组织教学语言时应该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语言发展水平,语言接受习惯等,对教学语言进行进一步的修饰和整理,应用生动活泼、灵活多变的语言表达形式,从学生所习惯和所熟悉的语言表达方法切入,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有效性。例如教师在讲解有关声音的教学内容时可以运用形象的拟声词,对语文教学内容中出现的声音,进行模仿和展示,使学生能够在教师所展示出来的具象化的声音中,体会语文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文字内容和思想感情,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能够进入语文教学内容所营造的氛围和情境中,提升语文教学语言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作为一种以语言为支撑的教学科目,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等,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和作用,教师应该从自身的教学实际出发,不断对自身的语文教学语言进行改进和完善,提升教学语言的有效性,从而提升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质量。

第9篇

一、网络教学的基本情况

放眼望去,当今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情况还处于一个相对落后的状态,所谓落后就是小学语文的讲授方式还是传统方式占主流。所谓的网络教学就是指通过对计算机和多媒体的利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小学生的眼、耳、口、手、脑都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这就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网络教学要求教师应用多媒体设备,制作出简洁明了、形状各异的word艺术文字以及图片丰富的展示PPT和一目了然的Excel表格,以此来辅助学生学习一堂全新的课程。网络教学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具有多元化的特点,这一特点与小学语文的课程要求有着极高的契合程度,故而苏教版低年级内容中提出,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之中要重视网络教学的应用,利用网络教学来打造一个更为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从而提高语文课程教学质量。

二、利用网络挖掘小学生学习兴趣

网络教学可以为小学生们学习语文创设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能让语文课程内容和学生们之间产生互动,从而达到挖掘小学生学习语文课程兴趣的效果,如此一来,语文课程学习效果必然与日俱增。在小学阶段,学生们的年龄都很低,如果教师们不能做到正确的引导,小则容易使小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教师们要利用小学生对事物充满好奇心的性格特点,充分挖掘小学生们学习语文的学习兴趣,利用网络创设课堂新情境,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让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把知识完整地传授给学生们。

在网络教学的推广之下,教师要懂得充分利用网络,通过备课阶段查找有助于教学的相关视频、歌曲与图片,从而更加直观地把信息鞯莞讲台下的同学们。

例如,教师在讲授苏教版中《地震中的父与子》这一课文的时候,由于学生们现在普遍生活环境舒适、安逸,没有经历过重大的自然灾害,不知道地震是怎样的,不了解地震带给人们的伤害究竟有多大,后果有多严重。传统的课堂往往并不能将地震后的悲惨状况直观地传递给同学们,然而利用网络教学,通过在互联网上查找有关地震后的视频、图片,搜集一些有关地震的影视作品在课堂上为同学们播放展出,使得同学们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地震为人们、为环境带来的巨大伤害。让同学们脱离安逸的现状,身临其境地感受地震为大家带来的伤害,在这种被感染的情绪之中,文章要表达的情感倾泻而出,学生们轻而易举地就把握住了文章的情感。对于语文课程而言,把握住文章的情感就理解了文章的一大半,从而窦现了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大幅度提高。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阅历不足,对语文知识的积累不够充足,导致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出现许多对于小学生来说难懂的生僻字。教师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在备课的时候预先上网查找一些关于汉字的动漫小视频,利用孩子们喜欢看动画片的性格特点来激发学生们学习新汉字的热情。比如“森”字,教师上课的时候除了可以在课前事先查找动画之外,还可以在上课的时候让学生们利用其想象力充足的优势来对陌生的汉字展开想象,发挥联想能力。“森”由三个“木”字组成,可以联想到在一片大森林之中有三棵木头。以此方式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网络教学的优势

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网络化教学的优势不言而喻。有以下几点

1.优化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小学生正好处于对任何新鲜事物都好奇的阶段。传统的讲课方式都是教师对小学生们实行单方面的知识输出过程,这并不适合当今的课堂。在苏教版低年级内容中提出,适当地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利用网络教学,可以对小学生们探索能力的培养做出贡献。当学生们被视频或图片中的内容吸引时,就会不自觉地想要去了解其背后的含义。教师只需要在此时进行相应的引导,即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增强学生们对文字的阅读整合能力:对于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苏教版低年级内容中指出要注意培养学生们养成良好的阅读能力。阅读不是草草读过文章就敷衍了事的过程,而是透过对文字的阅读,将文字的内容内化成自己的东西,从而做到知识的积累的过程。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能够把曾经读过的内容为己所用才是高效率的阅读。利用网络教学,在学生们诵读文章的时候播放适当的音乐作为背景,甚至可以为文章做一些配乐,使得学生们在读文章的时候更容易地把握作者的情感取向。理解了文章的含义,对文字的整合能力自然会在不知不觉中锻炼出来。

第10篇

语文教学活动是农村语文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其活动资源,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在农村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上,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笔者之见:

一、充分利用身边资源 遵循语文教学规律 加强听说训练

语文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叫语文,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在纸面上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结合说就叫语文。” 笔者认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在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方面,教师应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设施,对学生进行听说训练,给学生创造浓郁的学习氛围。

例如我们可以把学生在校时间作一定的安排。利用一日三餐时间用录音机在班上播放名著名篇的录音;课间活动时间播放一些短小生动有趣的故事、经典诗文的朗诵、富有哲理的童话和寓言,使学生在听中受到文学的熏陶并提高学习语文兴趣;坚持每次上语文课前要求学生进行不拘形式和内容的三五分钟演讲,为了引起全体学生的重视,还可对学生的口头说话进行评定打分。学生轮流每天在黑板上写一则名言警句并要求学生积累运用。

这些能给农村小学学生创造了浓郁的语文听说训练的学习氛围。无形之中语文知识在学生身上得到潜移默化,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语文听说经验,为写作提供了丰富的词汇和内 容,定将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把握课程特点 提倡广泛阅读 培养良好习惯

著名学者余秋雨说:“只有书籍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能把一切高贵的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能把一切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与丑陋一起给你,使你驰骋古今,经天纬地。”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农村小学图书匮乏,教师要想方设法尽可能组织学生广泛阅读,并学会并将自己对语言的感悟、体验内化为富有个性色彩的语言过程。广泛阅读可以使学生从中认识历史和人生,提高观察判断理解生活的能力。

图书资料缺乏,我们可以号召学生从家里拿来了各自的藏书,在教室里建立图书角。教师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根据需要每周组织一次读书会并且交流读书心得,教师适时指导阅读组织讨论,提倡学生读中质疑。

我们还可以通过举办朗诵会、读书知识竞赛等活动,提高学生阅读兴趣,进行广泛阅读。并大胆怀疑,大胆想象,大胆创新,得出自己独到的见解。达到丰富语文课程资源的目的。

三、发挥资源优势 鼓励自主探究 进行综合学习

语文教学应该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的综合。把阅读和口语交际定位在提高、充实、丰富学生整体语文知识之上,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语文实践能力。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黑板报,学习专栏这些优势资源,把学生写得好的、那怕只是有进步的文章或言论在学校或班级展示;成立文学社、自办手抄报、鼓励学生积极投稿;招聘小记者,积极引导学生把校园中的新面貌、学生中的新事物,报道在手抄报上;登在专栏板报上;指导学生参加各级作文竞赛;鼓励学生动手写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重视激发学生对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的体验和感悟,促进农村小学生语文素养全面提高和协调发展,培养农村小学生自主获取知识、运用知识能力。

第11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 灵动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0-0226-01

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应关注小学生身心发展和小学语文课程的特点,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把课堂教给学生自己。创设灵动的小学语文课堂可以成为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有效方法。

现在,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来看,有的机械单一,有的变化万千,没有统一的模式和标准,体现了教无定法的原则,但给小学语文教学也带来了好多不利因素,无法适应新课改要求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创设灵动的小学语文课堂,让学生自己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提高小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如何创设灵动的小学语文课堂呢?笔者以为:

1 创设情境,让小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角

小学语文老师要学会搭舞台,让小学生学会唱戏,成为舞台上的主角,老师只是这个舞台的导演或者算是个策划。戏唱的好与不好,导演的水平固然起一定的作用,但其最重要作用的是舞台的主角。小学语文课堂是否灵动,老师创设的情境固然重要,小学生能否进入角色,能否真正参与课堂才是关键。

教学《詹天佑》一课,学生对于“人”字形铁路很抽象,如何将文字变成学生头脑中的具体事物。我们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根据课文中插图,动手画“人”字形铁路示意图、练习讲清图意;然后,在班级中开展“小司机赛车”,看看哪位小司机第一个顺利地把“小火车”开上山去。几个简单的情境表演,学生把单一、抽象的文字变成了生生的现实,有了兴趣又动手实践,领悟了设计意图,提高了动手能力,还理解了课文的主旨思想。

再如,教学《海伦凯勒》一课时,我们创设游戏教学情境:把部分同学的双眼蒙上以后让其去抓没有被蒙眼的学生。游戏要求:被蒙眼的学生①不能说话;②不能求助;③看谁抓的速度快;④说说被蒙眼后的感受。通过游戏,使学生理解、体会文中海伦凯勒的处境与心理,也深化理解了海伦不屈不挠的精神。

情境教学,使小学生融入学习课堂,体会学习乐趣,增强学好语文的信心。这样的小学语文课堂充满了活力。

2 联系实际,让小学语文课堂扎根小学生生活

语文学科有它自身的特殊性,从字词到语句,从课文到写作,源于生活,扎根生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语文老师应该把课本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的联系起来。俗语说:百闻不如一见,一见不如实践。小学生自身的生活实践是丰富而宝贵的教学资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把社会生活搬到课堂,灵动的课堂更生动。

我们通过这样一些环节来教学《黄鹤楼送别》

第一环节:出示几个送别图片,

①涕泪交加;②依依不舍、一步三回头;③潇洒拱手、饮酒告别;④送完就走。让学生联系自己生活,说说自己喜欢的送别方式?送自己朋友时,可能选哪种并说明原因。

第二环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交流与朋友送别时的心情如何?联系课文,想一下:还有那些送别的诗?

第三环节,设想一下小学毕业时你会怎样和同学告别?

把学生的生活实践与课文交织在一起,互相融合、互相渗透的让灵动的课堂更灵动,学生便有了昂扬的学习积极性。

3 培养发散思维,让小学语文课堂色彩纷呈

发散思维是想象力丰富的源泉,丰富的想象力是学习的动力源泉。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是知识源泉。小学语文课堂,教师应着力培养小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利用并保护好小学生的好奇心,丰富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资源,增加课文内涵,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更具新意,更有活力,更有灵性。

嫦娥奔月大家耳熟能详,小学语文课本有一课叫《嫦娥奔月》。在教学《嫦娥奔月》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讲述他们自己所了解的故事内容,而后问:你认为嫦娥应该怎样帮助乡亲们呢?给吃?给钱?……

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只要有道理又是切实可行的就是正确的。学生的思维散开就比较丰富,集中又比较准确,课堂教学自然就色彩纷呈了,呆板的课堂变得生机勃勃。

4 学做合一,让小学语文课堂更高效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与写谁更重要,可想而知。读出韵味,陶冶性情,写出天地,抒其心态。学而不做,蜻蜓点水。学做结合,学生才能在主动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章内涵的理解和体验,才能有感悟和思考,享受学习的乐趣。

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学生对课文的最后一句“她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记忆深刻,学生对小女孩的悲惨命运的给予了最大的同情,对黑暗社会怒形于色,教师无需多言,只要能在此时放一首小诗,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聆听诵读,教学效果立即呈现。此时,教师再要求学生写下自己内心想和卖火柴小女孩说的话就好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被激发,实现高效课堂的效果。

第1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有效课堂 教学探究

一、小学语文课堂的现状

根据基础教育的要求,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目标不仅仅限于对字词文章的听、说、读、写,更强调对学生观察力、想象力以及创造力等思维方式的开发。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没有很好的把握教学目标,过多的使用“灌输式”的教育方式,使得学生学习只局限于课本的固定词句,难以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小学语文课堂中出现的问题

(一)教育目标的忽视

在当前素质教育中基础教育的教学模式中,教育目标不仅在于注重小学生的当下发展,更重视小学生的未来发展及小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创造。小学语文作为小学教育中的基础学科,是小学生掌握语言能力的基础,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包含了丰富多彩的知识,对学生性格的培养和基础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但是很多语文教师过多的注重学生对于课本上字、词、句以及文章的背诵方面,将学生的学习范围仅仅限于课本之上,不仅束缚了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还加重了小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学习压力,久而久之,小学生对小学语文的学习产生了厌倦反感的情绪,进而导致学生语文成绩的下降。

(二)教学手段的单一化

大多数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教师作为教学课堂里的施教者,而学生成为受教者,教师在课堂上仅限于对书本内容的概述,缺乏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小学生正属于身心发展的初级阶段,在对待学习的方式上思想并不成熟,教师固定模式的教学手段容易造成学生形成固定思维,缺乏变通,进而影响学生以后的发展。

(三)教学活动的枯燥性

由于小学生刚刚迈进校园不久,对校园学习活动中的一切都存有强烈的新鲜感和求知欲,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充分利用其这一特征,来开展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而对于大多数的语文教师而言,他们的教学活动主要是是对学生进行听写单词、背诵课本以及默写唐诗宋词上,枯燥的教学活动无法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小学生的学习状态始终呈现被动型。

三、开展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方法

(一)确立有效的教学目标

确立有效的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是有效进行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在制定教学目标之前,教师需要对语文基础课程进行充分的思考,要明确教育目标是什么,学生希望学到什么,能够带给学生什么以及学生学习之后能够收获什么。另外,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把握适度原则,应从教材的特点出发,与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还要把握适量原则,对教学目标的设定上不能求全,而是要有重点和针对性的设定每一阶段的目标,循序渐进。同时,对教学目标的设计上要保持一定的弹性,有利于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及时的修改完善。除此之外,教学目标的设定上要包括隐形目标和显性目标两种,显性目标即学生进行学习后能够及时得到的效果,而隐形目标指的是学习成果的积累过程,着重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进行有效的课堂授课

虽然新课改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授课方式,但是教师的“讲”仍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教师授课作为小学课堂的主要环节,其授课方式直接影响学生对学习知识的兴趣。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应把握分寸,根据现阶段小学生语言能力掌握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讲课,切忌不要蜻蜓点水或是面面俱到,这样毫无重点的授课方式会使小学生的思维疲乏,产生厌课情绪。在教师的授课过程中,应切实注重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所授知识必须是与他们的学习力相适应的,特别强调因材施教。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注重他们能力的培养。为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授课时可以利用灵活的提问方式来将学生的兴趣吸引到课程的主要内容上,利用开放性的情境提问方式来引导学生参与听、说、读、写的训练。

(三)把握有效的教学节奏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把握有效的教学节奏来对课程进行合理的调控。教师对于语文课程的教学难度和教学速度的把握,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教学速度的快慢意味着既定时间内学生对于课堂内容获取信息量的多少,而教学速度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水平相关。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开展阅读兴趣小组、举办诗词朗诵比赛、读书笔记交流会等等,充分调动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教学难度是教师在课堂上需要把握的重要方面,教学难度过高会使学生学习过程频繁受阻,对课本内容不理解,并使之学习兴趣降低,挫伤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因此,教师在进行重难点的授课上,要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及时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采取相关的办法解决。在课堂教学时间安排上也要注意合理分配,充分控制教师“讲”的时间,重视学生“学”的过程。

(四)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

小学语文教材注重学生的基础教育,多由诗词和短文构成,教师在教学安排上可以充分利用教材内容的特点来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例如在唐诗的学习上,教师可以开展唐诗朗诵比赛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在有感情的朗诵中,让学生领会唐诗的创作背景和诗人的创作意图,加深对整首唐诗的理解,以便背诵,最后实现唐诗的默写。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训练听、说、读写的能力,此外,教师还要对学生的表现给予一定的激励评价,这个评价的过程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进而将自信心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教师还可以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来帮助教学,例如播放诗词的音频来训练学生的朗读水平,播放课文的背景故事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等。

四、总结

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确立有效的教学目标,进行有效的课堂授课,把握教学课程的速度和难度,积极利用各种方式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实现素质教育下的语文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佟晓博.新课标视野下如何增强小学语文课堂的生命活力[J].学周刊C版,2013(12).

[2]王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对策探索[J].才智,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