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5 17:26:1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房地产审计风险,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政府正确引导、企业积极配合碳审计
首先是完善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机制,建立以碳会计确认、计量、记录以及报告为中心的审计体系,进一步确定低碳经济的房地产企业审计标准;其次是大力推广低碳经济的房地产企业审计,号召和鼓励更多的企业、学校等组织能够积极的参与到低碳经济的房地产企业审计活动中来,不断壮大审计队伍;再次是加大低碳经济的房地产企业审计监督管理机制执行力度,及时发现和查处碳排放领域的经济犯罪问题和违法违规现象,并予以严厉惩处,力争为公众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最后是增强企业、学校以及各组织的环保意识,使其能够全面认识碳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而,充分调动各组织的低碳经济的房地产企业审计的积极性、自主性,为低碳经济的房地产企业审计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打下坚实的基础。
强化低碳审计工作,降低低碳审计风险
传统的低碳经济的房地产企业审计工作主要着力于碳源的负债确认问题与碳汇的资产确认问题,此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低碳审计工作的高效性,因此,应进一步强化低碳审计工作,在传统低碳经济的房地产企业审计工作的基础之上,不断创新,一方面是充分披露因废弃排放对环境产生的各种风险,通过降低低碳会计报告的重大错报风险,起到降低碳审计风险的目的;另一方面是低碳经济的房地产企业审计应积极开展计划审计工作,严格按照风险评估程序,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保障审计工作和编制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合理性以及科学性。
加强低碳审计业务培训,培养“双复合型”审计人才
企业加强低碳审计业务培训,培养“双复合型”审计人才是加强我国低碳审计工作的有效手段之一。伴随着审计工作的日益复杂,给予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其不仅要熟练掌握低碳审计相关知识,而且还能够依据能源数据计算及时挖掘出企业使用能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纠正。因此,首先要企业构建专门审计知识培训机构,定期组织审计人员进行审计知识培训,不断提升审计人员业务水平和适应能力,保障其能够满足碳审计的需求;其次是加强培养“双复合型”审计人才。“双复合型”人才是指集审计知识、环境知识、工程技术知识等为一体的人才,同时,该人才需要具有灵活的头脑、清晰的思路、较强的综合能力、工作责任感以及实践水平,且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本文作者:邓丹红作者单位:中铁二局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 风险防控 内部审计
当前,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企业已经逐步认识到内部审计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内部审计起步晚,发展比较缓慢,审计方法明显落后。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由于投资规模较大,传统的内部审计方法存在着明显问题,难以及时发现房地产企业发展过程中潜藏的风险。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房地产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及时发现、规避企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风险,实现维护市场秩序,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目的。
一、内部审计的概念
内部控制指的是企业或者单位为了实现特定目标,避免或降低各种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效率,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方法、措施和程序。内部控制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内部审计是企业或者单位加强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环节和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种特殊的形式体现在内部控制系统中,企业应当根据内部审计的需要,制定科学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建立起独立有效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在贯彻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对内部加强审计监督并及时发现内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及时规避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风险,推动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当前房地产企业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内部审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在很多时候,由于内部审计并不能产生出直接的经济效益,所以房地产企业对内部审计工作并没有高度重视。同时,由于开展内部审计工作需要设置更多的部门和工作人员,也需要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增加管理环节,这在很多房地产企业看来,增添了管理难度。也有部分房地产企业把内部审计等同于成本控制,没有全面理解房地产企业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实际上,内部审计有助于维护房地产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确保企业资产的安全,有效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实力。
(二)内部审计的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在很多房地产企业中,虽然设置了内部审计部门,但是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内部控制意识薄弱,内部审计的作用很难得到发挥。主要表现在,很多房地产企业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财务评价制度和经济合同管理制度很不健全。同时,缺少对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进行事前预测,而更加重视对实物进行控制。加上奖惩标准不够明确,这在很大程度上对内部审计制度的贯彻执行产生出不利的影响。
(三)内部审计制度不够健全
在当前我国众多房地产企业中,还普遍存在着内部控制系统设计不合理、内部审计制度不够健全的情况。在很多房地产企业中,内审部门划归于财务部门,这实际上就导致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内部审计的作用很难得到发挥。同时,很多房地产企业的内部审计职能仅仅是审核会计账目方面,而在防范开发项目投资风险、降低项目运作成本以及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的作用没有得到广泛认可。
三、加强房地产企业内部审计的制度建设和创新
(一)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
内部审计制度是推动房地产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有助于房地产企业管理工作顺利进行。一方面,要通过制度确保内部审计在房地产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通过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可以有效保证企业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使内部审计的各项制度措施得到有效执行。另一方面,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加强内部监控的重要手段,通过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可以充分发挥管理职能。内部审计可以对企业的经营活动、组织效益以及成本费用等进行审查和评价,及时发现企业日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方案与改进建议,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加大房地产企业内审人员的培训力度
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员是提高房地产企业价值的根本保证。因此,房地产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掌握会计、审计、经济法规和管理等知识,而且还要遵守审计准则和职业道德规范。在我国很多房地产企业中,内部审计人员主要来自于财务部门,他们的知识结构不够合理。因此,必须根据内部审计工作的实际需要,进一步优化内部审计人员结构,加大对内审人员的素质能力的培训力度。同时,房地产企业必须重视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来吸引优秀的审计人员,建立起一个高效的审计团队,改善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努力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三)积极改进审计手段
当前房地产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重点是在对企业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的审查与监督上,审计对象是会计报表、账簿、凭证等会计资料。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这一审计模式出现了很多问题,在很多时候阻碍了房地产企业经营活动的正常运作。因此,房地产企业必须要积极改进审计手段,从传统的“查错防弊”转向为企业内部管理和企业决策服务,从审查和监督转向评价与咨询。与此同时,房地产企业内部审计的工作范围不应局限于财务领域,而应当扩展到企业经营的各个方面。在审计方法上,应该灵活多变,根据工作需要灵活采用多种方法。
四、结语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房地产企业必须高度重视风险防控工作,而内部审计工作有助于房地产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合理规避市场风险,因此,重视内部审计工作成为房地产企业必须要全盘考虑的题中之义,中长期的愿景是建立一套更加科学的内部审计制度体系,从而不断推动内部审计制度的创新,尽可能地减少或者避免突发性的经济风险,努力推动房地产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忠阳.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相关法律问题探究[J].法制与社会,2009( 12) .
【关键词】审计收费;公司治理;股权集中度
引言
审计收费的影响因素一直是审计理论与实务界研究的重点。审计服务价格(对公司而言是审计收费)作为会计事务所为公司提供专业服务收取的报酬,一定意义上体现了会计事务所与公司间审计服务的供求关系。审计服务价格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审计的独立性与财务报告的审计质量。本文主要关注审计收费的影响因素,特别是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创新性得将公司治理因素加入实证分析模型,试图验证公司治理因素对审计收费的影响。
一、审计收费影响因素分析与文献综述
(一)审计产品成本
现代审计理论把审计业务作为一个商品来对待,那么对于一个商品收费,或者说是售价,必然与该商品的成本存在联系。根据国内外文献研究,他们大致把审计产品成本归为两个方面:(1)被审计单位的规模。(2)被审计单位的财务复杂性。Simunic(1980)最早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考察了可能影响审计收费的10大因素,发现上市公司的资产规模是决定审计收费的最重要因素。Francis(1984)用修正过的Simunic回归模型考察了澳大利亚审计市场,同样发现上市公司的资产规模与审计费用呈显著相关。另外,Firth(1985),Taylor和Baker(1981)等学者的研究也均证实审计费用与企业的规模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我国在实证方面对被审计单位规模对审计费用的影响与国外研究基本一致。罗栋梁(2002);刘斌、叶建中和廖莹毅(2003);徐筱凤、李寿喜(2004)均验证了公司规模是审计费用的解释变量。因此得出结论,被审计单位的规模是影响审计收费的重要因素之一。
被审计单位的财务复杂性也不可避免的影响审计成本。Simunic(1980)对美国审计市场的研究用子公司数、资产负债率来代表企业的财务复杂性,从而验证了其对审计费用具有显著影响。Francis(1984)的研究结论与Simunic一致。但是,Low,Tan和Koh(1990)的研究发现财务的复杂性对审计费用的影响并没有在实证上得到支持。而在国内,罗栋梁(2002);刘斌、叶建中和廖莹毅(2003);韩厚军(2003);徐筱凤、李寿喜(2004);李斌(2004)等人的研究,由于选取替代变量的不同,他们的结论也出现了偏差,甚至出现相反结论。因此,本文认为被审计单位的财务复杂性在理论上是对审计收费产生影响的,但是在实证方面并没有得到相关的一致支持。
(二)审计风险
审计风险是指审计所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意见而可能面临的损失,很多相关的文献研究表明,审计风险也是影响审计收费的因素之一。因为在这个诉讼爆炸的年代,高风险也意味着高责任、高收益。Simunic(1980)验证了审计意见对审计费用有显著影响,保留意见的审计费用比非保留意见的审计费用明显增多,而被审计单位是否亏损(近三年)对审计费用并没有显著影响。Firth(1985)的研究也同样验证了是否亏损(近三年)对审计费用没有显著影响。而国内的学者韩厚军(2003)在其研究中指出注册会计师出具不干净审计意见会导致审计费用的增加,其主要原因是注册会计师需要更多的时间与企业沟通,并风险更高。伍利娜(2003)的研究结论显示审计意见由“不干净”变为“干净”与审计费用变动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主要是因为上市公司存在“购买”审计意见的现象。从上面的关于审计风险的文献综述中可以看出,各个文献选择的相关变量是不相同的。
(三)业务双方议价能力
将审计作为一个商品,那么商品交易双方的谈判议价能力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审计收费的定价。作为委托方的议价能力,大多反映在委托方的规模等因素上。所以,在这里我们注重强调审计事务所的议价能力。simunic(1980)实证结果表明“”会计公司不管是在大规模审计客户还是在小规模审计客户中,审计费用都没有显著偏高。Johnson,Walker与Westergard(1995)以新西兰企业为样本得到结论:规模最大的五个事务所的审计收费较其他事务所的审计收费平均高出24.1%,即事务所的规模会影响审计收费。而国内的研究,朱和章立军(2002);伍利娜(2003)等学者均证实会计事务所的规模与审计费用有关。从上述的文献综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审计事务所的规模是审计收费的影响因素之一。
(四)被审计单位公司治理对独立性的要求
随着公司治理、股权结构等因素在现代企业制度下被人们广泛的关注,公司治理因素对审计费用的影响也开始得到审计学术界的重视。Bsaely和Petnori(1998)发现在金融保险行业公司的董事会中,外部董事的比例越高越容易聘用声誉好和规模大的事务所,审计独立性和审计质量也越高。Susllivan(2000)对英国的上市公司进行研究发现,董事会中执行董事拥有的股权份额越高,公司就越不愿意花费较高的审计费用来监督管理状况。这说明控股类型和持股比例直接影响到公司对审计独立性的自发需求。Acrello等人(2001)得到的结论是:外部董事的比例、董事会会议的次数与审计费用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但是国内目前对这方面的研究缺失,这与我国上市公司实行公司治理制度的机制启动较晚有一定的关系。本文的研究会着重考虑这方面因素对审计费用的影响。
二、数据与模型解释以及假设
本文主要研究对象为影响审计收费的因素。综合上诉的文献理论,本文认为将“审计”作为产品,其成本应是价格的决定因素,因此提出本文的假设一。
假设一:被审计的企业规模越大,其审计收费越高。
本文模型采用样本公司的总资产代表被审计企业的规模。
在现代的市场经济中,在除去商品成本对价格的决定因素之外,商品的供需关系也影响着商品的价格,因此交易双方的议价能力也应该对商品的价格产生影响。因此本文提出假设二。
假设二:审计单位(会计事务所)的议价能力越强,其审计收费越高。
本文模型采用审计事务所的主营业务收入来代表审计单位的议价能力。
“审计”作为附带风险的产品,错误的审计意见将危及事务所的利益。因此,在对审计定价时,不可避免得将被审计单位的审计风险考虑在内。因此提出本文的假设三。
假设三:被审计单位的审计风险越大,其审计费用越高。
本文模型中采用被审计单位是否被ST来代表被审计单位的审计风险。(ST为1,否则为0)
高效的公司治理能有效的降低公司制企业委托成本。上市公司的年报审计作为外部监督的重要机制只有在高效的公司治理制度下才能发挥作用。例如完善的独立董事制度,以及合理的股权结构能够通过影响审计服务的聘用和实施过程最终影响审计意见的出具。我国上市公司引入独立董事制度源于2001年(《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这个意见要求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数量占董事会规模的1/3以上且必须有一个独立董事拥有会计专业知识背景。独立董事制度的引入最主要的缘由是出于对我国中小股东权益的保护。而独立董事发挥其监督作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高质量的财务报表,因此其对审计报告的高质量要求会使其督促公司聘用信誉好,独立性强的审计事务所,进而导致审计费用的上升。
因此提出本文的假设四。
假设四:独立董事对“审计”的“关注度”越高,则审计收费越高。
在下文的模型中,本文采用独立董事人数比例来代表独立董事对“审计”的关注度。
由于制度原因,我国上市公司的“一股独大”现象非常普遍。这样很容易造成上市公司只听“一家之言”,或者第一大股东“一手遮天”。这种公司治理上的权利分配不平衡为大股东自身创造了会计及管理舞弊的空间,同时,也缺乏对高质量第三方审计鉴证服务的需求。因此,本文假设股权集中度与审计收费呈反向关系。
假设五:公司的股权集中度越分散,则审计费用越高。
本文主要采用股权集中度Z值来衡量企业的股权集中度。
本文主要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来考察各个变量因素对审计收费的解释力度。具体模型如下:
SJSF=C+B1*BSJDWGM+B2*SWSGM+B3*ST+B4*DLDSBL+B5*GQJZD
SJSF―审计收费(数据来自各被审计单位年报中重要事项第10项的披露)
BSJDWGM―被审计单位规模(数据采用被审计单位总资产)
SWSGM―事务所规模(数据采用各个事务所该审计年度总营业收入)
ST―被审计单位是否为ST公司(若是ST公司数据取值1,否则取0)
DLDSBL―被审计单位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的比例(独立董事人数/董事会人数)
GQJZD―被审计单位股权集中度(数据采用股权集中度--Z值,即第一大股东比例/第二大股东比例)
本文采用在上交所上市的房地产公司2009年的数据,上交所共有49家房地产公司,由于数据缺失等原因,最后共采得45个有效样本。之所以取房地产公司的数据,是因为房地产公司属于主营业务较为突出的公司。本文认为,若企业的主营不突出,或者多元化经营,必然导致审计费用的变化,但是,衡量企业业务多元化的指标很难量化,且各个企业的多元化经营程度属于个别特例,因此,本文在选择数据时规避了这方面的影响。审计费用的具体数据来之各个公司2009年的年报,由笔者手工收集。各个事务所总营业收入数据来源于中注协网站的2009年我国100强审计事务所调查表。其他数据均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
三、数据处理以及结果分析
由于本文选择各个变量的取值都相对独立,因此本文认为各变量之间并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本文采用EVIEWS软件进行多元线性分析。
影响审计费用的变量主要是被审计单位规模以及审计事务所的规模。其代表的含义,即决定审计产品价格的因素主要是产品的成本,以及交易双方的议价能力。因此验证本文的假设一,和假设二。
同时,其他变量(是否被ST,独立董事比例,股权集中度)均不显著,都没有通过T检验。其中变量(是否被ST)的系数与理论值相反。因此,本文认为被审计单位的审计风险、独立董事制度及被审计单位股权集中度对审计费用的影响没有得到实证数据支持。
四、结论
本文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采用被审计单位规模、审计事务所规模、被审计单位是否为ST公司、被审计单位的股权集中度,以及独立董事比例为解释变量来对审计费用进行回归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公司治理问题对审计收费不存在影响。(2)被审计单位的审计风险也并没有体现在审计收费中。(3)主要影响审计收费的变量为被审计单位的规模,以及审计事务所的规模。本文的结论与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基本一致。
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笔者分析有以下几个可能性:(1)我国上市公司治理制度没有发挥有效的作用,特别是独立董事制度,并没有发挥其应有代表小股东利益的作用。独立董事沦为上市公司治理制度上的“花瓶”,没有实际意义。而且,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的设置完全是为了迎合证监会的法规条件而已。在数据收集中,大多数公司的独立董事个数都恰恰“踩”在“及格线”上,即,证监会法规显示“独立董事比例需占董事会总人数三分之一以上”。(2)小股东的利益没有得到很好的维护,上市公司的股权分散程度并没有分散到提高公司治理效率的程度,即大股东的权利并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
参考文献
[1]耿建新,杨鸿.审计收费探析[J].中国审计,2000,5.
[2]刘斌,叶建中,廖莹毅.我国上市公司审计收费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审计研究,2003,1.
[3]朱,章立军.审计费用的特征及其分析――来自沪市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深圳证券交易所行业课题研究.
[4]朱小平,余谦.我国审计收费影响因素之实证分析[J].中国会计评论,2004,12.
[5]王振林.审计收费的决定与审计质量[D].上海财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2.
[6]Dan A Simunic.The Pricing of Audit Serveices-theory and Evidence.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80,2(3),161-190.
[7]Taylor ME,Baker RL.An Analysis of the External Audit Fee.Accounting and Business Research,1981(4):55-60.
一、审计风险产生的技术原因
审计是专业人员依据审计准则的要求向社会提供的专业服务,其主要目的是对财务报表的公允性发表一个专家意见,以提高财务报表的可信性。分析现代审计环境和审计技术方法,我们可发现,导致审计人员未能有效发现财务报表中存在的重大错报漏报情况、以致发表错误审计意见的技术原因,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被审计单位经营业务活动日趋复杂,对审计人员的胜任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
随着现代经济的迅速发展,现代企业的经营规模越来越大,经营活动也越来越复杂。各种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各种金融创新工具的广泛运用,使得企业的经营活动和财务报表编报和披露的复杂程度远远超出了人们传统的认识程度。特别是当企业跨地区跨国家经营时,其复杂程度就更高。这些发展不仅大大提高了审计的难度,而且对传统意义上审计人员的胜任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要求审计人员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包括知识结构和行业经验,以不断满足被审计企业经营活动日益发展的要求。然而,由于受事务所规模和管理体制等的影响,大部分会计师事务所缺乏适当的培训制度,专业知识更新较慢,特别是对像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房地产公司等特殊行业以及各种高新技术企业和新经济知识的研究较少,且大都仍还沿用传统的审计方法;加之因审计收费较低,安排的审计时间不充裕,就很难有效地控制审计质量和发现这些企业财务报表中存在的问题。因此,被审计单位经营业务活动的日趋复杂对审计人员的胜任能力提出的挑战是导致审计风险产生的首要技术原因。
(二)审计质量控制制度未能有效落实
鉴于现代审计业务的复杂性,国际审计准则委员会和各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都制定了审计质量控制准则,要求各会计师事务所必须制定和遵循有关内部质量控制的要求,从每一个具体审计项目和事务所整体上控制审计质量。但是,由于我国的注册会计师职业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加之行业内的激烈竞争和审计收费的偏低,大部分事务所的质量控制制度很不完善。有些事务所即使实施了内部质量控制制度,其措施仍停留在最基本的审计工作底稿的审核上,还没有建立起从接受审计客户的评估到审计报告发出的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监控体系。因此,大部分会计师事务所、特别是具有证券业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其提供的审计服务大都处于一种走钢丝状态,充满着审计风险。有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工作离审计准则的基本要求还有相当差距;有的甚至对审计准则的要求还缺乏最起码的理解;更有甚者,为了低价招睐生意,竟无视审计准则的最起码要求。所有这些,无疑又提高了审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三)审计准则的相对滞后
从审计质量控制的角度来说,严格遵照审计准则的要求来实施审计,就做到了职业谨慎的要求,履行了审计人员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但由于社会发展总是处于领先地位,而相应的审计准则的制定或完善常常处于一种滞后状态,因而使得审计人员常常处于这样一种尴尬境地:即使遵循了审计准则的要求,但由于现存审计准则与现时社会发展要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涉及法律诉讼案件时仍处于相当被动的地位。这是因为,当现存的审计准则与现时的社会发展要求之间存在差距时,法庭的判案常常倾向于现时的社会发展要求。因此,审计准则的相对滞后性也导致了审计风险的产生。
二、审计风险产生的社会原因
(一)从西方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所经历的发展过程来看,对审计人员审计责任的追究是导致审计风险产生的社会原因
审计风险的产生除了有前述讨论的技术原因外,还有其社会原因。考察西方民间审计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审计风险的诞生与审计的诞生不是同步的。虽然民间审计在世界上已有200多年的发展历史,但人们对审计风险的真正认识则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西方“诉讼爆炸”发生后才逐渐加深的。在这之前,虽然也有审计风险,但对其认识一直是很模糊的,其中很重的原因是审计人员很少对社会公众承担法制责任,包括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正如1968年6月15日美国《论坛》报道的:“在1965年以前,由第三者提起的声称因注册会计师而蒙受损失的诉讼一般是难以成立的。”而20世纪60年代开始,由于人类社会开始迈向信息化社会,使信息成为重要的经济资源,因而信息像一切有形商品一样具有商业价值,而提供信息的服务也成了商业服务。同时,20世纪60年代西方商品市场迅速发展,但其中也不乏伪劣商品。为保护消费者利益,引导商品市场向健康的方向发展,保护消费者利益主义得以盛行。这些环境的变化使大量依据信息进行决策的投资者、债权人有了相应的法律保障。于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投资者因在财务信息消费中遭受损失而引起的控告审计人员失责的诉讼案便剧增,达到“诉讼爆炸”的局面。这一情况的发展,使审计人员的审计责任不断加重,审计风险也不断加大。因此,从西方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所经历的发展过程来看,对审计人员审计责任的追究是导致审计风险产生的社会原因。
(二)从我国民间审计的发展历程来看,审计责任的追究同样是导致审计风险产生的社会原因
从我国民间审计的发展历程来看,上世纪80年代初,当我国民间审计刚恢复重建时,由于人们对民间审计的目标、性质、特点、责任等一系列问题的认识都还较模糊,尽管这时的审计质量很低,有些甚至没有工作底稿,但由于没有明确的法律责任,因而这时的民间审计几乎没有明确的法律责任,因而这时的民间审计几乎没什么审计风险可言。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深圳原野公司和北京长城公司等恶性事件所引起的对深圳特区会计师事务所和北京中诚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责任的追究,才使人们认识到审计风险的存在。而近几年来,银广厦等一系列上市公司欺诈舞弊案例的接连发生及相关会计师事务所一家接一家的关闭撤销,使审计职业界对审计责任问题有了更普遍、更深入的认识,对审计风险的认识也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一、审前“三准备”,积极打牢有偿服务审计基础
(一)准备好业务培训
有偿服务审计政策性强,专业性要求高,需要审计人员掌握多学科知识和创新方法。为此,审计人员要加强业务学习和培训,采取“教、学、练”方法,每次审前组织开展为期一周的业务培训,重点学习掌握相关法律法规、财务审计、卫生经济、工程管理等综合知识,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丰富知识、积累经验、增长才干,只有提高能力素质,才能成为行家里手。
(二)准备好审前调查
为了增强审计的针对性,审计人员要采取查阅历年审计资料、走访业务主管部门、实地调查了解情况、核实等方式,对被审计单位的编制体制、保障体系、驻地经济社会环境、内部机构设置、内部制度建设、财务核算管理办法等情况进行审计前的调查,收集真实准确的第一手资料,评估审计风险,确定审计策略,为准确把握审计重点和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提供了保证。
(三)准备好审计方案
审计方案是审计质量控制的基础和灵魂,对全面指导审计工作、规范审计程序、提高审计质量起到关键性作用。编制审计方案要明确审计目标、审计内容与重点、审计方法与步骤、审计风险评估和防范,做到目标明确、内容翔实、重点突出、科学合理。如对医院审计项目时,重点突出医院的发展能力、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运营安全、运营效率和运营质量等方面;对招待所审计项目时,重点突出招待所收入的完整性、成本开支的真实性、各项费用的可靠性、往来款项的准确性等方面;对空余房地产出租审计项目时,重点突出空余房地产出租的审批、招投标、合同、收益等管理情况。
二、坚持“三突出”,努力提高有偿服务审计实效
(一)突出在“堵”上下功夫,促进建章立制
有偿服务项目要健康发展,必须建立一套权责明晰、纪律严明、完整连贯的内部控制制度。对此,审计人员要发挥职能优势,全面、深入查找内部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意见,促进建章立制,防止跑、冒、滴、漏。如审查物资采购环节时,在发现存在采购计划不合理、招投标、验收环节未落实、物资管理不到位等突出问题的基础上,要从剖析查找单位采购制度执行、监督等环节的薄弱点和失控点,及时提出改进和加强采购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帮助被审计单位堵塞漏洞、建章立制。
(二)突出在“纠”上做文章,查处违规问题
针对有偿服务项目的不同类别和性质,要按照“依法审计、严谨细致、客观公正、全程控制”的原则,采取审查、分析性复核、实地盘点、函证、召开座谈会、谈话等方法,重点做到“三结合”:一是审查资料与查看现场相结合,充分了解合作项目具体管理情况;二是核实效益与核查收入相结合,科学全面分析合作项目的绩效情况;三是内部检查与外部调查相结合,准确掌握合作项目运行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可靠性。同时,近年来,有偿服务经营单位为了改善经营环境,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固定资产建设,对于基建工程、信息化建设等重点项目,还提前介入、全程监督、后期跟踪,多层次、全方位地实施审计。在项目筹建阶段,跟踪审查立项、方案论证、资金来源、招投标、合同签订等情况;在施工阶段,采取全程跟踪的方法坚持长期工作在第一线,及时发现问题,立即督促整改;项目竣工后,全面搜集整理资料,狠抓结算审计,最大限度地节约建设资金。
(三)突出在“促”上动脑筋,积极建言献策
要重视强化审计成果的分析研究,确保为单位提供真实准确的内部管理情况。首先是全面梳理整改问题,在大量基础数据和审计情况进行全面细致分析、整理的基础上,对存在的问题全面梳理、逐一归类,分别从历史因素、外部环境、制度建设、管理思路、领导能力、员工素质等方面认真分析查找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意见。同时要提高审计建议层次,跳出就事论事的思维定式,从前瞻性、战略性的角度看待和分析问题,从体制、机制的高度提出解决和预防问题的对策、建议,为党委决策提供依据。
三、做到“三结合”,不断提升有偿服务审计水平
(一)常规审计与有偿服务审计相结合
有偿服务项目审计是较为单一的审计项目,特别是空余房地产出租等审计项目,涉及的金额少,占被审计单位整体资金的比例较小,如果单独开展有偿服务项目审计,势必影响到审计时间和效率。为此,要以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预算与财务收支审计等为依托,由点到线,由线到面,逐步拓展有偿服务项目审计的范围和内容。
(二)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相结合
有偿服务项目审计专业性比较强,往往会涉及到基建工程、物资采购、信息化建设等项目,由于审计人员的人手、精力、知识有限,尚无法完全胜任上述专业性项目审计,因此要借助社会中介机构等外部审计力量,社会中介机构在专业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为部队节约了大量资金。但社会中介机构也存在资质标准不一、外部审计人员的责任心难以保证、容易被承建方做手脚等风险。在委托外部审计力量进行审计时,要注意做到以自审为依托、社会审计为辅助,走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相结合的道路,从中互相学习、互为补充、相互促进。
关键词:工程投资;控制措施;限额设计;合同管理
随着我国房地产业的不断发展,各种房地产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健全,国家宏观调控的力度不断加大,同时消费者也越来越理性的进行投资消费,房地产行业正式进入微利时代。工程成本作为生产建筑产品的必要投资,成为房地产开发单位控制成本赢取利润的重中之重。过去单纯依靠增加销售收入或者压缩资金周期而不重视工程建设成本的盈利方式,将逐渐被严酷的竞争淘汰出局。如何巧妙地进行工程投资控制,是当前一大重要课题,结合经验以及参考若干成功案例,根据房地产投资项目的4个阶段划分,本文总结出以下原则。
一、设计阶段:限额设计
建筑产品的成本最关键的投入出现在设计阶段。在工程设计阶段正确处理技术与经济的对立统一关系,是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环节。据统计,在同样能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期下,技术经济合理的设计,可以降低工程造5-10%,有的可达10-20%。做好技术经济分析,提高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效果,应当成为建设项目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的重要措施。推行限额设计的另外一个重点,是监控可能变更的设计。建设单位作为项目计划和施工图的基础策划者,应该在项目初期对设计进行重点监控。对于设计提供的图纸,应该仔细核对并且在施工过程中尽量避免因为甲方原因提出的变更。比如某开发小区的各种功能用房规划,应该在招投标开始前就同设计进行周详地计划和定案。如果施工开始后再进行变更,那么不光会引起施工,设计的成本增加,还会牵涉到测绘等其他外界因素的干扰。
实行限额设计的主要阶段,是施工图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是设计单位的最终产品,是指导工程建设的重要文件,是施工企业实施施工的依据。设计单位发出的施工图及其预算造价要严格控制在批准的概算内,并有所节约。需要明确的是,工程投资甲方,即建设单位或者房地产开发单位是推行限额设计的主要力量。但是不能一味盲目地推广限额设计,目前存在有投资单位拼命压低投资,比如在设计招标中盲目压低单位砼含钢量,使得设计质量无法保证。设计的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最终受到客户索赔、品牌形象受损等负面影响的还是建设单位本身。
二、招投标阶段:合同管理
招投标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承包方与发包方的相互博弈的行为。业主通过招投标确定合同价以后,与施工单位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签订施工合同。该阶段存在两个关键点:
第一,工程预付款的支付和进度款的支付,采取工程预付款的付款方式往往会给施工单位带来挪用建设资金的契机,因此,采用形象进度付款的方式或者按照工程预算根据竣工计价付款的方式更为合理。而形象进度,需要有成本控制人员根据工期的安排到现场一一核实并确认方可支付工程款。
第二,建设单位和承包单位虽然各自计算成本,但并不是永远对立。适当的条件下,合理协商与协作,注重加强总成本的控制。比如各种建设材料的价格风险问题上,以2008年为例,上半年钢材等原材料的价格大幅飙升,给2008年以前签订合同的施工单位带来了巨大的风险。部分施工单位因为资金周转而影响到工程进度。建设单位针对这种现象的对策,应该是适当予以考虑,以控制总成本为目标,合理支付工程款。虽然短期内单纯的建设成本增加,但是工期的缩短以及工程质量的保证带来的收益,在总投资方面还是相当可观。
三、施工阶段:变更控制
作为建设单位造价控制人员,首先需要根据工程变更的原因严格区分各类工程变更并区别对待。在实施工程变更前必须弄清工程变更的根源,是否为非变更不可,是否有其他替代方案等。对于必须变更的,一定要坚持变更;而对于有必要变更的一定要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实行集体决策,征集专家意见。对于可变可不变的,考虑成本和工期的基础上一般应坚持不变。在工程量清单计价下,切忌变更随意性导致带来工程损失。
为了强化工程各方和造价工程师在工程变更中的作用,建设单位应该尽量配备高素质的人员。包括成本控制专家和关系协调专家。
第一,成本控制专家负责造价的技术监控,首先应从设计、编标开始按系统的要求建立数据库档案,设计中应按系统的要求计算工程量并记录工程量。其次作为工程变更的重要控制人员,建设监理和造价工程师应严格核查工程变更,保证总投资限额不被突破。在施工中,经常会碰到由于设计工作不细致,或发生不可预见的事故及其他原因,进行工程变更的问题。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对工程变更的控制成了施工阶段投资控制的关键。造价工程师应从使用功能、经济、美观的角度协助业主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工程变更。在保证变更目的的情况下,尽量用价格低的材料代替价格高的材料。造价工程师必须依据工程变更内容认真核查工程量清单和估算工程变更价格,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比较,检查每个子项单价、数量和金额的变化情况,按照承包合同中工程变更价格的条款确定变更价格,计算该项工程变更对总投资额的影响。
第二,关系协调人员则是在变更过程中与设计,施工,监理各方协调的关键人员。由于签证原因,可能引起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的各种矛盾,此时关系协调尤为重要。关系协调人员首先应该明确工程3大目标控制中的重点。当工期进度为主要矛盾时,尽量在工程变更中以灵活疏导为主,适当放松部分监控。尽管有可能短时期部分签证带来成本增加,但是从长远看,工期的节省带来的收益可能填补损失。而当主要矛盾转为成本,则需要更加严格的加强各种变更的控制。
四、竣工阶段:加强决算审计的管理
目前许多建设单位存在竣工与施工单位发生纠纷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两点,由建设单位在项目财务投入方面,应该有两套技术经济团队。
第一,团队负责解决合同中出现的问题。即加强合同管理,在项目合同签订之前,由该团队全权模拟将来可能出现的各种纠纷并提出对策,完善合同。
关键词:公允价值;审计
一、公允价值计量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及审计内涵
(一)公允价值涵义
广义地讲,公允价值实际上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范畴,涵盖了其它几个计量属性,需要反映交易和事项内的公平、允当的价格,并同时兼具可靠、相关的信息特征。狭义地讲,公允价值作为独立的计量属性,它所反映的是一种模拟的市场格,在尚未交易和非清算的情况下采用各种估价技术对缺乏有效市场的资产和负债项目的价值进行近似市场定价方式的评估,从而得到相对公允、合理的价格,以反映报表截止日各项资产和负债项目的静态价值。与历史成本计量相比,公允价值计量的优势在于投资决策的相关性更强,公允价值的最大特征就是来自于公平交易市场的确认。正是由于公允价值是理性双方自愿达到的交易价,所以,其确定并不在于业务是否真正发生,而在于双方一致同意就会形成一个价值。
(二)公允价值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
公允价值是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最大亮点,在新准则中,直接、间接运用公允价值计的会计准则多达31项,而没有涉及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准则只有8项,用到公允价值的会计准则比例高达79%。在直接、间接运用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准则中,有规定如何运用的会计准则有10项,没有规定如何运用的会计准则有21项,如(表1)所示。
具体来讲,新会计准则体系主要是在《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等准则中大量采用公允价值。另外,存货准则、固定资产准则、无形资准则、长期股权投资准则、企业年金基金准则、股份支付准则、收入准则、政府补助准则、企业合并准则等,也在某种程度上直接或接地运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三)公允价值审计
从公允价值审计的发展历程来看,公允价值审计是随着公允价值会计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正是因为在计量中公允价值的大量运用,才使得审计人员在对公司业务的审计时要采用公允价值审计。公允价值审计主要是指注册会计师财务报表审计过程中,在执行了必要的审计程序的基础上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确定具体的资产、负债和权益项目或交易公允价值确认、计量(包括初始计量与后续计量)和披露是否符合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并得出相应审计结论的过程。2002年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的国际审计准则公告第545号《审计公允价值的计量和披露》以及2003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的审计准则公告第101号《审计公允值的计量和披露》都指出其制定的目的是:为审计财务报告中公允价值的计量和披露而建立标准和提供指南,并提出与在财务报告中以公允价值列报和披露的资产、负债和权益特殊组成的评估、计量、列报和披露相关的审计考虑。由此可见,公价值审计的具体内容是财务报告中以公允价值列报和披露的有关资产、负债和权益项目的评估、计量、列报和披露情况。其中,IASNo.545指出:资产、负债、权益组成的公允价值计量可能产生于交易的原始记录以及后期的价值变化,即除了在交易发生日对交易进行初次确认和计量外,如果在资产负债表日交易情况发生变化,公允价值还应按变化的金额进行重新确认和计量,这是公允价与其它计量属性重要的不同之处。从中不难看出,公允价值动态变化核算,是公允价值审计具体内容的重中之重。根据《中国注册计师执业准则(2006)》的相关内容,笔者认为,注册会计师实施公允价值审计的目的就是要审查公司会计计量过程中公允价值运用是否恰当,管理部门是否有过多的干预。在计划和执行公允价值审计的过程中,审计人员要通过各种途径利用多种审计程序得到与公允价值有关的审计证据。
二、公允价值审计的现状分析
(一)公允价值计量确认困难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挑战性在于实践中公允价值的确定及其公允性方面。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还缺乏比较完善的公允价值评估体系或存在相关的标准作为参考。在实施公允价值审计时,审计人员如何判断被审计单位公允价值的计量是否公允,将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审计人员要通过各种审计程序和方法来取得审计对象的公允价值,从而保证审计的质量,并且要符合成本效益的原则。当然,审计人员也可自行确定公允价值,进而判断被审计单位的公允价值计量是否公允。一般而言,可以从观察到的市场价格或通过有效的估价技术直接得到公允价值,这样比较可靠,但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往往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程序复杂,用时过久。此外,由于资产、负债项目的公允价值将会直接影响被审计单位的全面收益,从而给审计人员传达企业的全面收益信息。随着公允价值计量方法的进一步运用,利用公允价值计量方法操纵利润,将成为继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之后的另一个利润调节的重要手段。就拿非货币易来说,过去非货币易产生的收益,只能计入资本公积,而新会计准则实施后可直接计入当期收益,进入企业利润表,高价“卖家当”是上市公司包装利润最常见的手法,资产置换双方都将各自的非货币性资产高估,然后互相交易,从而使双方账面上都有利润。审计人员能否对会计确认、计量的公允价值以及会计核算方式选择的恰当性、合规性做出客观、公正的审计评价就显得尤为关键,如果审计人员缺乏对公允价值相应的判断和把握能力,将会面临寻找、确定的公允价值“不公允”的风险。
(二)审计人员的素质不适应
我国现在的市场经济还处于逐渐完善阶段,运用内在需要完善市场经济的公允价值具有相当的风险。因为目前的市场经济中,寻找、确定真正的公允价值具有相当的难度,需要审计人员对经济、技术和市场环境高度的综合判断和把握能力。此外,由于公允价值审计不仅要了解企业过去的信息,而且要了解企业现在以及未来相关的信息,因而在实施公允价值审计时,仅仅依靠传统的审计程序和方法就很难满足公允价值审计的目的和要求。随着会计信息化、网络化的进一步发展,充分利用电脑、网络等技术资源,有助于及时、准确地获取与公允价值相关的信息,显然这需要一大批精通电脑、网络技术的审计人员。同时,由于公允价值不仅仅只关注过去,而是更多地面向现在和未来。因此在公允价值审计的过程中,需要审计人员运用大量的职业判断,审计人员要更多地关注被审计单位潜在的风险,要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流程、市场状况、管理层,甚至对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整体经营状况都要有比较清晰地了解。审计人员只有在对被审计单位的总体情况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实施公允价值审计,这对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与业务素质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有丰富的职业经验,还要拥有对风险管理和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方面的专业知识,甚至还要具有相关的法律、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的背景,而这点也正是目前我国大部分审计人员所欠缺的,因此缺乏高素质的审计人员可能会导致公允价值审计的风险的提高。
(三)审计理论和审计方法不完善
国际上从提出公允价值审计理论到审计具体实践只有很短的时间,这期间虽然对公允价值审计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相关的审计理论和实践并不完善,公允价值审计仍然处在基础准备阶段,更多的问题还需要被逐步地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目前还没有专门的理论框架或指南为实施公允价值审计提供科学的依据,公允价值审计还未形成一套比较标准、规范的审计方法。虽然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大量使用,但新会计准则体系却没有进一步说明公允价值如何确定,新审计准则中也未提到有关公允价值的具体处理及如何审计等,这样必然加大了公允价值审计的难度。如在审计人员选择方法对公允价值确认和计量进行测试、复合和独立估计时,审计结果与账面结果可能存在误差,虽然可接受误差是审计抽样技术方面的问题,但是在公允价值审计中误差的可接受程度会直接影响到公允价值可靠性的确认,可是在什么范围内的审计误差是审计人员或是财务报告使用者所能接受或承受的,新的会计、审计准则中并未予以单独指出,更没有给出一个计算可接受误差范围的方法。这样审计人员在实施公允价值审计时可能会因为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和审计线索,而使得审计的正常实施效果大打折扣。
三、公允价值审计完善的对策及建议
(一)全面树立风险导向审计理念,提高风险评估与应对能力
除了具备上市公司应有的会计知识及其运用以外,正确的审计理念辅以恰当的审计方法和程序,是提高应对审计风险能力的法宝。要顺利地实施公允价值审计,审计人员和会计师事务所必须要摈弃传统的审计观念,全面树立风险导向审计理念。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产生重大错报的风险,并对审计风险进行系统的评估和分析,以此为出发点来制定审计策略和与企业状况相适应的多样化的审计计划,将风险考虑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在进行公允价值审计之前,审计人员应当了解并熟悉公允价值审计的相关知识以及各种可影响公允价值确认和计量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预测期间的长度;与计量过程相关的、重要的假设的数量;与计量中所用到的假设和所考虑的因素有关的主观性的程度;作为假设基础的未来事项的不确定性的程度;在运用主观判断时客观数据的缺乏等。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要把这部分影响因素从被审计单位的利润中分离出来,并进行适当分析,以判断被审计单位有没有进行利润操纵的可能性。鉴于投资性房地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和债务重组等交易或事项越来越多地涉及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审计人员在审计时应当识别和评估与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相关的重大错报风险。在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时,审计人员应当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整个过程中对风险加以识别,并将识别的风险与认定层次可能发生错报的领域联系起来,然后针对评估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进一步的审计程序。审计人员在进行与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的有关审计风险评估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对公允价值计量过程的控制;进行公允价值计量的人员的专业熟练程度和经验;信息技术在整个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进行公允价值计量的账户和交易的类型(如该交易是经常性的、常规的交易,还是偶然的、非经常性的交易);企业利用专家工作的程度;管理部门进行公允价值计量时用到的重要假设和估计;支持管理部门假设的证据;管理部门作出假设和估计的过程,用来控制管理部门假设和估计的变化的措施;对估计方法和相关信息系统的控制和安全步骤的完整性;对估价方法所用到数据的一致性、及时性和可靠性的控制。在风险评估结束后,审计人员要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确定实质性测试的范围和步骤。
(二)审计人员在公允价值审计过程中应加强与公司的沟通
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与公司的沟通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与管理部门的沟通,这里主要是指管理部门声明;二是与公司内部审计部门的沟通。在公允价值审计过程中,及时与公司管理部门和内部审计部门进行沟通,对于控制审计风险、降低审计成本是很有必要的。与管理部门的沟通主要是指审计人员应获得管理部门就其公允价值的计量和披露所做出的书面声明。管理部门声明因为管理部门所雇用的专家、所使用的计量方法和所依据的假设和估计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无论何种情况下,声明都应当对下列事项做出说明:在公允价值计量中所使用的重要假设和估计的合理性;计量方法的恰当性和方法使用的一致性;对公允价值的披露是否完整、充分;是否参照期后事项对公允价值的计量和披露进行了调整。需指出的是,管理部门声明并不能代替实质性测试。同时,审计人员应当确认,公司的内部审计部门对于管理部门进行会计估计的过程和形成会计估计的基础有着清楚的了解。具体而言就是指:公允价值计量中所用的重要假设和估计、主观性的程度以及所计量项目在资产负债表中所占的比重等内容。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目前大多数公司的内部审计部门是隶属于管理部门的,代表着管理部门的利益,在地位和独立性上均逊色于审计委员会,所以在公允价值审计中,与内部审计部门的沟通,还要视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的不同而判断是否有实施的必要。
深圳中天勤师事务所(简称中天勤)由于为“银广夏”上市公司出具严重失真的审计报告而被吊销执业资格,其签字注册会计师也被吊销执业资格,并受到司法机关的调查。连同以前的琼民源、红光实业、东方锅炉、黎明服装、麦科特、大庆联谊等上市公司造假事件,会计师事务所因出具虚假审计报告而受到处罚的现象日趋严重。注册会计师提供严重失实的审计报告,不仅造成了证券市场的混乱和投资者惨重的投资损失,也日益引起整个对注册会计师行业存在的价值产生怀疑,使注册会计师行业步入了信誉危机,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环境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信誉寒冬。“银广夏”公司自上市以来,深圳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一直为之提供包括审计在内的鉴证服务,按常规,合作的双方应该彼此相互了解,是什么原因导致主审会计师没有发现“银广夏”公司如此大的造假行为。在整个事件未调查公布之前,我们未敢妄加评论,但根据相关媒体的报道,未遵循独立审计准则的相关规定,未履行应有的审计程序是“银广夏”公司审计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这种情况在注册会计师审计中带有普遍性。本文结合“银广夏”案件,就注册会计师遵循独立审计准则,防范审计风险的重要性谈一些个人的感想。
一、遵循独立审计准则与“银广夏”公司审计
财政部颁布的独立审计准则和实务公告基本涵盖了审计工作的重要领域,是规范注册会计师工作的权威性标准,也是衡量注册会计师业务质量的尺度。尽管国家以、法规等形式给注册会计师执业提供了较好防范风险的制度保证,但是从目前证券市场多数审计失败事件看,执行效果并不理想,多数会计师事务所和执业注册会计师都没有很好地遵循这些准则,没有认真履行应有的审计程序,审计风险意识淡薄,审计工作具有很大随意性。下面分别加以评述。
1.《中国注册会计师质量控制基本准则》要求:(1)会计师事务所应建立多层次的审计工作底稿复核制度,并规定会计师事务所在出具审计报告前,可根据需要委派未直接参与审计的人员进行必要的复核。多层次复核制度的规定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审计风险,保证审计质量。尽管当前大部分会计师事务所都制定有这一制度,但真正严格照章办事的不多,制度往往成了一些会计师事务所的摆设,或者成为应付相关部门检查的工具。有时为了赶时间,抢任务,即使有三级相关责任人的签字,也是敷衍了事。例如,在“银广夏”公司审计中,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只进行了两级复核;(2)为了保证审计工作质量,会计师事务所应当确保全体专业人员达到并保持履行其职责所必备的专业胜任能力,对于重要的审计领域和重要的审计,必须委派经验丰富,有较长审计经验和具有一定能力的人员担任。但目前的会计师事务所普遍按照会计报表科目分配审计任务,一些重要的会计科目如银行存款、固定资产、主营业务收入,甚至一些重要的分公司、子公司审计也分配给无足够审计经验的助理人员或新入门的大学生,有时为了节省审计成本,甚至交由实习的大学生。负责具体审计项目的签字注册会计师和现场项目负责人,由于缺乏相应的指导和疏于复核工作底稿,也就难以保证审计工作质量。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银广夏”时,基本上就属于这种情况。
2.《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3号—审计计划》规定,编制审计计划是审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总体审计计划就包括对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的了解、重点会计问题及重点审计领域的关注、审计小组的组成及人员分工、对专家工作的利用等。生活日趋复杂,注册会计师特别是从事上市公司审计的注册会计师,面对的上市公司不仅业务复杂,而且涉及的行业也很多,审计目的也各不一致。当前,不少会计师事务所对于常年老客户,出于对他们的信赖,往往不编制完整的审计计划。当被审计单位经营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和发生重大的交易事项时,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对于新客户,如果缺乏事前周密的计划安排和对重大事项的关注,其后果可能更是严重。“银广夏”公司自1994年上市以来,一直都是中天勤为它提供审计服务。可能出于对老客户的信任,当该公司1999年变更主营业务后,盈利和收入都增长得离谱,中天勤却未引起关注。如果中天勤事先将一些引起关注的事项通过编制总体审计计划的形式落实下来,然后在具体审计工作中,告知每一个审计人员,可能就不会出现如此大的漏洞。
3.《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5号—审计证据》规定,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是注册会计师形成审计意见、出具审计报告的充分必要条件,注册会计师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必须考虑审计风险、具体审计项目的重要程度、审计人员的审计经验、审计证据的类型与获取途径等因素,对于重要审计项目,不应将审计成本或获取审计证据的难易程度作为减少必要审计程序的理由。在索取审计证据时,除了应取得足够多的证据外,还应该判断证据的真假。对于一些非常重要的审计证据,即使有时无法函证,也必须进行详细的替代性测试程序或采取间接函证方式,以排除伪证。可是,现在大多数会计师事务所出于对客户的信赖,或为减少麻烦,却将所有询证函交由公司发出,也未要求被函证公司将回函直接寄送会计师事务所,对于不能进行正常函证或回函率低的情况,也未认真实施应有的替代性测试程序。有时,对于非常重要的函证事项,在出具审计报告后,如果仍未取得相关回函,也就不了了之。例如,在“银广夏”公司审计中,注册会计师将该公司所有的函证交由公司人员发出和回收,这样就难以避免回函不被涂改或被伪造。
4.《独立审计具体准则—分析性复核》规定,分析性复核是指注册会计师分析被审计单位重要的比率或趋势,包括调查这些比率或趋势的异常变动及其与预期数据和相关信息的差异,分析性复核在审计计划、审计实施和审计报告阶段都可以运用。通过分析性复核,将会计信息各构成要素之间、会计信息和相关非会计信息之间以及将被审计单位与所在行业或同行业中规模相近的其他单位进行比较,比单纯依靠抽查凭证、核对账簿报表的效果可能要好得多。将公司一些重要的财力指标,如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利润率、净资产利润率、每股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每股净利润、应收账款存货占总资产的比例等,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若指标数值异常,又无合理的解释,那么在审计中我们就应该给予重点关注。如果通过一般审计程序后还难以消除疑虑,从谨慎性原则出发,注册会计师完全有理由在审计报告中予以反映。例如在“银广夏”审计中,该公司2000年实现盈利4.17亿元,较1999年增长226%,每股收益由1999年的0.51元在股本扩大一倍的基础上,攀升至2000年的0.83元,超乎寻常的速度,有违基本。
5.《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2号—利用专家的工作》规定,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利用专家协助工作,注册会计师在利用专家工作时,应当考虑相关事项的性质、复杂程度及其导致错报的风险。注册会计师由于受自身专业能力的限制,对于许多重要的审计领域,如房地产项目的完工程度、矿山储量、农(林、水)产品存货数量和质量的确定、生物(制药)及IT等高产业、一些复杂的生产工艺过程和化学反应等,必须借助专家的工作,才能保证审计结果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尽管目前独立审计具体准则就注册会计师利用专家工作做了具体的规定,由于受审计时间和审计成本等诸多原因,利用专家工作还远远不够,由此导致的审计失败也屡见不鲜。例如在“银广夏”事件中,对于“银广夏”公司鼓吹的萃取技术,如果没有专家的协助,一般的注册会计师不可能获取满意的审计结果。
6.《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21号-了解被审计单位情况》规定:注册师在接受委托前,应当初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生产与业务流程、所处环境、所在行业等情况,注册会计师在执行会计报表审计业务时,应当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情况,以识别和理解对会计报表、审计过程或审计报告有重大的交易事项。同时,准则还规定在注册会计师连续接受委托时,应当及时更新和重新评价以前获知被审计单位有关信息。在很多案件中,注册会计师之所以未能发现错误,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不了解被审计单位所在行业的情况及被审计单位的业务。会计是经济活动的反映,不熟悉被审计单位的经济业务和生产经营实务,仅局限于有关的会计资料,就可能发现不了。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对包括利率、财政、税收、出口等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的,而国家对行业的鼓励和限制发展措施,则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因此,作为一个意义上的合格注册会计师,不仅要具备深厚的会计、审计知识,而且还必须具备宏观经济知识背景,重视从电台、报纸、报刊杂志等新闻媒体以及行业主管部门、技术权威、国家相关部门定期的国民经济景气指标等方面收集同本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客户有关的背景资料,特别是要重视收集同被审计客户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相同或相近,规模、技术水平相当的同行业其他公司经营和财务指标,从宏观上把握被审计客户的整体情况。此外,我国的上市公司资产重组、资产置换、购买和股权变更情况较多,伴随每一次重大产权交易,上市公司都会不同程度地变更主营业务,这就要求注册会计师要不断更新和补充被审计单位有关信息。以“银广夏”公司为例,根据相关背景资料,该公司上市之初,以生产软磁盘为主业,后通过兼并收购等一系列资本运作,由单一产业公司发展为拥有27家全资、控股子公司和分公司的跨行业实业公司,从牙膏、水泥、海洋物产、白酒、牛黄、活性炭、文化产业、房地产到葡萄酒和麻黄草,但盈利水平始终貌不惊人。“银广夏”公司“咸鱼翻身”的奇迹,是该公司1999年从国外进口一套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设备,对于“银广夏”公司生产经营的上述重大变化,作为主审会计师有必要从各种渠道详细了解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设备相关背景知识及从事同类产业相关企业的情况。如果主审注册会计师做到这一点,“银广夏”公司也不至于胆大妄为地造假到如此地步。
二、遵循独立审计准则时要注意的问题
严格遵循独立审计准则,对于防范审计风险,为投资者提供高质量审计服务有重要意义。在遵循独立审计准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作为项目经理人员及签字的注册会计师要时刻树立风险意识,以警觉心理从事审计。会计师事务所必须建立、健全一套严密、的内部质量控制制度,并将这套制度推行到每一个人、每一个部门和每一项业务,促使注册会计师按照专业标准的要求执业,加强工作底稿的内部审核工作,特别是要贯彻落实审计工作底稿三级复核制度。
2.必须改变目前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知识结构单一的局面,在人员招聘方面,有选择性地接受一些具备工程技术、管理背景的复合型人才,改变会计师事务所单纯的知识结构。在后续方面,要特别重视加强对员工的职业道德、风险意识教育,重视加强除会计以外的其他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工作,如银行业务、进出口业务、国际结算、证券业务等,培养他们对宏观、微观经济环境的观察力,改变注册会计师知识过窄的状况。
摘要:在跨区域作战等一些大型、复杂的火场,容易发生多头指挥、命令断节等指挥混乱情况,往往会造成灭火救援现场贻误战机的被
>> 火场秩序混乱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现阶段造成建筑用工混乱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基于火场感知的车载前线指挥系统 浅析消防通讯在火场上应用遇到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浅谈消防指挥院校队列素养的现状及应对措施 论新时期消防基层指挥员火场指挥能力的提升 计算机审计风险的成因及应对措施 小议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及应对措施 后进生的成因及应对措施初探 浅析房地产泡沫的成因及应对措施 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应对措施 浅谈会计造假的成因及应对措施 房屋墙体裂缝的成因及应对措施分析 欧债危机的演进、成因及应对措施 论学生挫折心理的成因及应对措施 浅析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及应对措施 邻避型的成因及应对措施 对写字教学现状成因及应对措施的思考 山体滑坡的成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贫困成因及其应对措施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07-11 -18/2014-03-12.
[2]黄书元. 火场指挥员应具备的几种能力[J]. 山东消防, 1997, 5: 018.
[3]朱国营. 谈消防部队作战指挥体系建设[J]. 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 2013 (005): 16-17.
[4]丰国炳. 重特大火场无线通信混乱问题探析和解决[J]. 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 2013 (11): 25-29.
[5]刘创新. 论基层消防官兵火场心理素质的培养[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9 (z1).
作者简介:曾 祥(1990.6-),男,湖南娄底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灭火救援指挥与技术。程 锦(1989.2-),男,宁夏银川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消防指挥自动化。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高安的社会和经济各项事业飞速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组建于1984年的高安市审计局与时俱进,不断发展,敢于争先,紧紧抓住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突出问题和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履行审计职能,强化审计监督,树立审计权威,提高服务水平,各项工作都名列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前茅;高安市审计局连续二十一年荣获宜春市“文明单位”称号,连续多年被宜春市审计局授予综合评比先进单位,且均位列第一名,连续九年被高安市人大常委会授予执法责任制先进单位;2005年,高安市审计局荣获“全国审计机关先进集体”光荣称号,2007年、2009年连续二届被江西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文明单位。这是审计部门的最高荣誉,也是对高安审计人最好的鼓励和鞭策。
如今,高安审计人满怀豪情,正书写着新的辉煌。
走进高安市审计局荣誉室,映入你眼帘的是那一排排金色的奖牌和奖状;走进高安市审计局的办公室,你看到的是审计人员精神饱满地在办公桌前紧张工作的身影;与干部职工交谈,你能感受到他们作为高安审计局一员的自豪感和成就感。是什么因素让高安审计工作能够在全市、全省乃致全国名列前茅,成绩突出,并且长盛不衰呢?
那就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气概;团结协作,严谨细致的作风;一身正气,无私奉献的精神。
一、把打造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廉洁型审计团队放在首位,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审计队伍
高安审计人有爱学习的传统,这首先从局班子成员开始,除了民主生活会、政治理论学习外,班子成员坚持每月一次的审务会,对审计报告和审计处理意见进行讨论,实行集体把关决定,这种做法就是了解、学习业务知识的过程。在重要的审计项目上,党组成员都兼任审计组长,一方面深入现场,为审计人员排忧解难,另一方面,能掌握审计工作方面的新方法、新动态。
高安审计局多年来秉承这样一个理念:“最大的福利是培训”。他们坚持做到每个月集中学习一次审计法规理论知识、每季度上一次政治教育课、每半年举办一次学术交流会、每年都有计划地选送2~3名业务骨干外派业务培训。在审计干部的学习培训上,高安市审计局舍得投入,近四年来在干部培训学习的经费达50多万元。如今,一线的审计人员基本都取得了中级以上职称,都能使用计算机审计,审计人员的理论素质和业务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
二、敢为天下先,以创新为突破口,保持争创第一流的业绩的动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高安审计人从局领导班子成员到每个审计人员都深切地认识到,审计工作只有不断创新,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因此,高安审计人勇立潮头,敢为天下先:
――2000年,高安市审计局率先在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上开展探索,首开先河,并拟订出台了《全市财政性资金投(融)资项目基建审计试行办法》。2005年,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台了《高安市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操作规程》,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操作办法,取得了丰硕成果。
――2003年,高安审计局大胆改革,全面打破审计计划行业分股室的界限,实行了审计组长、审计成员、审计项目双向选择与竞争上岗。组织开展竞赛评比,有效激发了审计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了业务水平的迅速提高。2008年,对授权审计也打破原来股室对应的做法,实行了“一统三集中”原则,即统一调配全局审计力量,集中组成审计组,集中时间进点,集中研究处理意见,高质量地完成了审计任务。
――2003年,高安市审计局率先出台了《高安市领导干部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高安市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也于2003年10月6日在《中国纪检报》作了专题报道,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吸引了部门外省市(县)相关部门前来取经。
――2008年,探索对民政、房产、城建、商务、供销五个单位实行“一条龙”审计,将五个单位和其下属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征收管理使用的专项资金一起捆绑审计,使监督的触角延长,审计内容更加全面、深入、系统,也更有利于帮助被审单位健全财务管理,加强内控制度。
三、以优质服务为重心,做到为政府决策服务、为企业发展服务、为保障民生服务、切实履行和担负起搞活经济、促进发展的保驾护航重任
高安市审计局根据不同时期政府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要求,及时调整每年审计工作的重点,把握经济生活的热点,找准搞好审计工作与服务经济建设的最佳结合点,在维护财经秩序,保障国民经济正常运行,保障民生,繁荣社会各项事业,推进依法治市进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2000年,高安市进入了产权制度改革的攻坚年,为了配合全市国有和集体企业以资产出售、股份制改造、破产重组为主要形式的产权制度改革,高安市审计局全力以赴先后对51家国有企业进行了清产核资,并协助企业收回坏账、呆账资金3 000余万元,有效防止了国有资产流失。2003年,该局又抽调全部业务骨干组成4个审计组,集中力量、集中时间对已破产终结的104户企业的破产费用进行全面审计,经过2个月艰苦细致的工作,共追回企业多付诉讼费160万元,追缴部分单位、个人占用企业破产费用、报销不合理费用98万多元。
――2007年,高安市审计局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围绕全社会关心的房地产开发等热点问题,首先,有选择地开展了房地产税费清查、水利专项资金和林业“一金二费”专项资金审计,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得到了广泛的赞扬和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房地产税费清查一项就为财政增收2 400余万元,局长陈小安代表市政府向市人大常委会作了专门汇报,得到了人大常委们的一致好评。其次,借宜春市局对全社会抚养费进行审计的契机,对全市24个乡镇(街)办和市计生委2005年和2006年度的社会抚养费收费情况进行了自查自纠,一次性收缴20个乡镇(街)办无票或未用专项票据收取社会抚养费1500万元。再次,按照宜春市局的统一安排,认真搞好新农村建设资金的审计。并根据新农村建设资金的特点,采取了审、调相结合的办法,走村串户,详细调研,重点关注资金的使用效应,审计报告得到了市主要领导的好评。
――2009年是“保民生、保增长、保稳定”之年,高安市审计局为适应这一形势的需要,及时调整审计计划,利用十、十一月份的时间集中全局主要力量对涉农的小水电、人畜饮水、口蹄疫、动物防疫、生猪标准化、优质粮产业工程、土地整理等方面三年内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专项审计调查,并向市委、市政府写出了专题报告。全年共完成了14个项目的专项审计,查处违纪违规金额1 143万元,管理不规范金额2 784万元,移送案件一起,两名正科级干部受到纪律处分,一名中层干部被撤职和。
四、积极开拓创新,以提高审计质量为重点,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作用
近几年来,高安市审计局严格按照《宪法》和《审计法》赋予的职责,认真履行审计监督职能,积极开拓创新,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作用的新路子。在审计质量、审计成果转化、审计方法新技术运用上力求取得新突破。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事关审计形象,也决定审计成败。高安市审计局全面实施了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制度。一是强化审计人员质量、风险、责任、纪律四种意识。二是完善问责制度,建立和完善了审计计划管理、回访问责、过错追究等制度,进一步明确了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审计组长、审计成员的层层责任,共同把脉审计质量、控制审计风险,对审计项目实施全过程控制。三是落实审计复核制度。成立了复核领导小组,建立了三级复核机构,演格把关,保证了审计质量的提升。
――注重审计成果的运用与转化是提高审计公信力和知名度,服务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直接反映。一是问题整改和案件移送到位。高安市审计局为进一步扩大审计影响,完善审计处理处罚执行力度,对预算执行、经济责任、授权项目和上级统一组织专项资金审计项目均明确了审计整改和案件移送工作落实到位措施。即:及时督促被审计单位整改措施和整改效果到位;审计项目责任人跟踪服务到位;领导积极参与亲自抓好落实到位。二是审计宣传报道工作有突破。高安市审计局非常重视审计宣传工作,积极组织干部职工进行审计理论研究,撰写审计宣传报道,及时总结审计实践中好的经验和方法,每年都有大量的稿件被各级报刊采用,同时也在全局形成了浓厚的理论学习、科学研究的氛围。
(一)审计重要性的概念界定
审计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中可能存在的不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和判断的错报及漏报的最大限额。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1221号——重要性》:重要性取决于在具体环境下对错报金额和性质的判断。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是重大的。重要性实质上强调了一个“度”,在审计报告中,允许一定程度的不准确或不正确的存在,但是要以这个“度”为界。如果会计信息的错报或漏报可能影响到财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或判断,就可认为重要,否则就不重要。在审计实务工作中,审计重要性水平是重要性的数量表示,是一个数量门槛或金额临界点。
(二)审计重要性水平的意义
设定重要性水平是现代审计的一个创新。审计实务中运用重要性原则,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一是有利于防范审计风险。重要性水平的恰当判断对降低审计风险、保证审计质量有重大帮助作用。在抽样审计下,审计人员对未审计部分要承担一定的风险,而风险的大小与重要性水平的设定、重要性的判断有关。重要性水平越高,审计风险越低;反之,重要性水平越低,审计风险越高。二是有利于提高审计效率。由于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被审计单位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组织结构日趋复杂,经济事项日渐频繁,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中使用审计抽样愈加普遍,而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及列报认定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即可容忍错报,在审计抽样确定样本规模及评价抽样结果时显得异常重要。重要性概念为解决审计人员的抽样决策问题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从而大大提高审计效率。三是有利于降低审计成本。由于审计费用预算与时间预算方面的考虑,审计人员必须在成本与效益之间进行权衡。重要性原则的正确运用,可以适当减少审计程序,缩小测试范围,使审计人员把审计重点放在那些对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决策的方面。
二、审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一)从数量上考虑重要性水平
从量上考虑重要性水平是注册会计师审计计划中重要环节,一般可以从财务报表层次和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及列表认定层次两个方面展开。(1)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准则明确规定,在计划审计工作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在考虑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审计的目标、财务报表各项目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以及财务报表项目的金额及其波动幅度的基础上,确定一个可接受的重要性水平,以发现在金额上重大的错报。在计划阶段确定重要性水平时,执业人员应先选择一个适当的基准,再选用适当的百分比乘以该基准,从而得出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在实务中,有许多汇总性财务数据可以用作确定财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基准。《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0号——审计重要性》第12条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当合理选用重要性水平的判断基础,采用固定比率,变动比率等确定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判断基础通常包括净利润、总资产、净资产和营业收入等。”并结合实务给出了一些相应百分比的参考数值。《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指南》(2007年修订)则又新增了两个基准,即费用总额和毛利,同时对相关基准参考数据予以修订,具体如下:
综上准则变化和相关要求,新准则对重要性水平的确定依然仅提供了原则性的指导,为注册会计师在实务中如何确定重要性水平提供了更大的空间。虽然重要性的数量门槛一直受到争议,但注册会计师必须将重要性标准进行量化并运用到审计实务中,因此,制定重要性量化标准对重要性的初步判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根据笔者多年在事务所实务工作经验以及笔者对部分上市公司近年相关指标的统计分析,笔者认为以下基准及比例可在实务中予以参考(见表2):
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具体审计业务时,可以根据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做出判断,对上述百分比进行适当调整,一般被审计单位规模越大,这个百分比可能要求越小,其目的主要是为了降低审计风险,因为同样的百分比,被审计单位规模不同,相应确定的重要性水平差异可能会很大。
此外,对于重要性水平计算基准的确定,实务中也可以同时区分以下情况予以考虑:
其一,根据公司性质考虑。一般来说,重要性水平确定的基准应具有关联性、稳定性与预计性特征,由于总收入、总资产具有相对稳定性,税前利润(净利润)对上市公司来说具有关联性,且基本能反映企业的盈亏状况及经营规模,因此用这几个指标计算出来的重要性水平对审计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有较强的指导性,一般将这三者作为重要性判断的基准。由于上市公司风险较高,依据相关指标计算重要性水平时应遵循谨慎性原则,适当从严确定。
其二,几个特殊行业的考虑。对于一些特殊行业,我们在确定其重要性水平计算基准时,根据实际情况需要考虑其他一些指标。大多数商品流通业的公司,资产总额较小但营业收入很大,而且审计的重点是利润表,因此不宜用资产总额为基准从而确定过低的重要性水平。对于房地产公司来说,其生产经营具有较强的周期性,税前利润不能较好的体现其经营状况,因此不宜用税前利润来确定重要性水平。对于软件开发公司而言,其生产经营亦具有较强的周期性,一般资产规模较小,研发周期较长且费用支出较大,因此资产总额和税前利润(净利润)不能客观及时的体现其经营状况,不宜将其作为确定重要性水平的基准。对于酒店行业,大多资产总额及营业收入较大,而税前利润偏低,因此不宜采用税前利润来确定重要性水平。对于金融行业,一般资产总额较大,资产负债率较高(其中银行类基本在90%以上;证券公司70%左右)而总资产周转率低(其中银行类基本在3%左右;证券公司10%左右),因此不宜采用资产总额、营业收入等来确定重要性水平。
其三,几种特殊情况的考虑。劳动密集型的企业,一般资产总额偏低,不宜将其作为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基准。利润波动幅度较大的企业,当期的税前利润(净利润)并不能完全体现其经营状况,可采用近几年平均税前利润(净利润)来确定重要性水平。亏损或微利企业,用税前利润(净利润)计算出来的重要性水平往往偏低,一般也不宜采用。经营不稳定企业,由于其生产经营不稳定,导致其营业收入、利润及资产总额等均波动较大,因此这些指标均不宜作为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基准,而净资产相对稳定,可予考虑作为确定重要性水平的基准。
其四,和母公司财务报表一并报出合并财务报表的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当注册会计师对母公司个别财务报表和合并财务报表一并出具审计报告时,应对其所有合并主体的财务报表和合并财务报表分别确定重要性水平。在确定非全资子公司财务报表的重要性水平时,不应受被审计单位所持股权比例的影响。在实务中,某些被审计单位(如较多的民营企业)可能没有编制审计前合并财务报表,注册会计师应当在计划审计工作阶段先明确合并财务报表重要性水平的确定方法,在业务完成阶段,根据审计后的合并财务报表确定重要性水平。:
(2)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即可容忍错报主要运用于在细节测试中采用审计抽样时确定样本规模,对审计据数量有直接的影响。实务中,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的重要性水平以财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初步评估为基础,同时考虑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性质及错报的可能性以及其与财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关系。一般而言,对于交易、账户余额及列报认定层次的重要性水平,既可以采用分配的方法,也可以采用不分配的方法。其一,采用分配的方法。采用分配的方法时,分配的对象一般是资产负债表项目,并且交易或账户余额重要性水平之和应等于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故一般按项目本身在报表中所占的金额比重分配,比重越大,相对来说出现差错的可能性就越大。同时,也要考虑成本效益原则,予以适当调整分配。但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内部的重要性水平是不同的,账户余额在具体的环境中,即便同一个账户出错的可能性也会不同,比如某企业固定资产较大,前一年度可能因为企业大量购建会导致其错报风险较大,而今年固定资产和去年相比没有变化,这样的话今年出错的可能性就会下降,而且即使出错也很容易检查出来。但其比重依然很大,采用分配的方法时分配的较高的重要性水平会显得不合理。其二,不分配的方法。不分配的方法,即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不分至各交易、账户余额及列报认定层次,而是采用其他方法进行分配。如根据出现错误或舞弊的可能性大小,按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一定百分比确定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列报认定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如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是100万,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列报认定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可确定为财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30%~40%即30万~40万,审计过程中,只要发现某类交易、账户余额和列报认定层次的错报或漏报超过这一水平,就建议被审计单位予以调整。而其他低于这一水平的错报,在考虑其性质及连同其他错报后的累计错报的基础上,进行适当调整。笔者认为,此方法在实务中可能更合理及更具操作性。此外,在制定总体审计策略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对那些金额本身就低于财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特定项目作额外的考虑。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运用职业判断,考虑是否能够合理地预计这些项目的错报对财务报表的影响。(二)从性质上考虑重要性水平明确重要性的数量标准便于会计和注册会计师具体操作,但不可避免的问题是,对重要性的判断一旦沦为数量化的门槛,就容易被误用或滥用,成为不正当会计处理并且推诿责任的护身符。因此,注册会计师必须从性质上考虑重要性。某些情况下,金额不重要的错报从性质上看有可能是重要的,例如:错报对遵守法律法规要求、债务契约或其他合同要求的影响程度;错报掩盖收益或其他趋势变化的程度;错报对用于评价被审计单位财务状况、经营成果或现金流量的有关比率的影响程度:错报对增加管理层报酬的影响程度;错报是否与涉及特定方(如关联方)的项目相关;错报对与已审计财务报表一同披露的其他信息的影响程度,该影响程度能被合理预期将对财务报表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产生影响等等,实务中注册会计师应根据实际情况予以判断,但不能以存在这些因素为由而必然认为错报是重大的。
在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审计中,对错报和漏报的性质判断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注册会计师更多地考虑上市公司管理层的意图,如果管理层出于盈余管理的动机,则即使金额微不足道,也应该作为重大差错对待。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及应用指南(2007年修订)。
一、审计计划阶段
审计方案是审计人员实施审计行为的行动纲领,一个审计方案是否合理,主要是看目的和范围是否明确,审计重点是否突出,能否保证审计工作达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审计人员配置是否合理,分工是否明确具体。
在编制审计方案时,项目主审应熟悉相关法律规定以及外界各类信息,对审计中可能遇到或已经掌握线索的问题反复进行讨论,明确审计工作方向。方案制定过程中对审计方法、审计对象安排、审计时间要求、重点审计领域、可能出现的法律问题等问题都要认真考虑。当被审计单位众多,审计范围广时,可选择所有被审计单位中最有代表性的单位开展一次试审计,根据试审计的审计发现以及以前年度的审计结果,对审计方案中的审计方法等内容进行修改和调整。细化的审计方案有利于日后对审计工作的质量进行监督,如在方案中必须将审计需要了解的问题都一一列出,对所采用的工作方法(如抽样比例)等都要在方案中详细说明。另外,方案中还必须明确参加审计的部门和人员、被审计单位、审计资源分配情况以及与主审的沟通方式等内容。方案经有关领导审核并听取相关单位和人员的意见,讨论通过后,批准实施。
二、审计实施阶段
1、审计取证
审计证据是控制和评价审计工作质量的重要依据,主要有实物证据、书面证据、口头证据等,各种证据可用来实现不同审计目标。充分和可靠的审计证据是决定审计工作质量的关键,审计人员形成任何审计结论和意见,都必须以合理、充分的审计证据为基础,审计证据的获取是审计工作的核心环节。因此,审计人员收集审计证据时应考查证据内容是否齐全完备,能否充分证明被审事项的事实和性质,是否坚持一事一证。在控制审计证据质量时应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⑴可靠性,即审计证据可以依赖的程度,审计证据应具有客观性(即证据本身客观存在,不需要主观判断。如:银行对账单、实物证据等)、相关性(即审计证据与被审计事项密切相关)、充分性(即指审计证据的数量足以支持审计意见)
审计人员可从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的高低来判断审计证据的可靠性,审计人员还可通过亲自观察、监督直接获取审计证据,比间接取得的证据更为可信。
不同来源取得的审计证据互相验证时,审计证据可信程度高。例如:向银行函证被审计单位的存款和债务情况,向与被审计单位有业务往来的客户函证被审计单位应收账款、应付账款是否真实等。
⑵审计证据的适时性
审计证据有特定的时间范围,某一审计证据,只能证明某一时期或某一时点的事项,超出范围就失去了证明力。要根据不同的审计项目,及时快速地进行取证,只有保证审计证据的及时性,才能使审计证据更可信。
⑶审计证据的重要性
一是指审计证据所反映的性质是重要的,二是指所反映的数额是重要的。三是审计证据的重要性是相对的,如一笔小金额的错报或漏报,无论是在性质上还是在数量上都是不重要的,但是许多账户或交易均存在小金额的错报或漏报,累加起来就可能变成大金额的错报或漏报,在这种情况下,必然会对会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同时,审计证据重要性也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这主要取决于审计人员的主观判断。
⑷审计证据的经济性
同一审计事项,证据多比证据少更具充分性,如审计证据可靠性较低则必须增加收集的数量,但同时也要考虑审计证据的成本,在充分考虑审计项目、取证成本、审计风险的基础上,确定适当的样本量,以满足形成审计意见的需要,获取充分的审计证据。
由此可见,审计证据对审计人员而言事关重大,它贯穿独立审计的全过程,是形成审计意见的依据。因此,我们必须慎重选择审计证据,降低审计风险,保证审计质量。
2、审计工作底稿
审计工作底稿是反映审计工作全过程、控制审计工作数量和质量的记录,也是发生争议时保护审计人员的有效证据。有的人认为审计工作底稿只是对查出的违纪违规问题的查账记录,这是认识上的偏差。
内部控制制度评审底稿主要包括叙述文字、问卷、流程图、符合性测试表。具体操作中,可结合审计重点进行健全性的审查,对容易产生问题的内部控制环节进行认真研究,找出控制功能不足之处,结合合法性进行有效性审查。
审计事项真实性和合法性的底稿可以合二为一,包括分项目工作底稿、审计工作记录、审计证据、审计证据清单、审计处理意见、汇总工作底稿。分项目工作底稿按照审计事项(会计科目)设置,主要验证审计事项的真实性并从中找出差异或疑点;审计证据是对发现问题的取证材料,审计证据清单中的问题按照性质排列,供撰写审计报告时使用;审计处理意见是对发现问题的定性和处理意见;汇总工作底稿是将分项目工作底稿和审计证据按照内容归集,设置审计金额和审计发现问题金额栏,用于对比并计算出比例,供审计评价时使用。
审计事项效益性的底稿包括主要指标对比分析和财务分析。主要指标可按选定计划、上期、行业水平进行比较,说明其效益情况。财务分析可采用因素替代、指数分析、比率分析、量本利分析等方法,找出影响效益的原因,加以评价。
三、审计结束阶段
1、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终结阶段,对被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经济效益及遵守财经法纪等方面进行客观、公正、准确的评价,提出书面建议,作出审计结论的一种书面文件,是审计项目工作质量的集中反映,应坚持客观、真实、准确、完整、简要的原则。
审计报告主要披露事项有:存货计价方法、存放时间超过3年的存货;坏账准备提取比例,逾期3年以上未作坏账损失的应收账款;企业待处理财务损益主要内容及处理情况;待摊费用、递延资产主要内容的形成及摊销情况;企业对外长期投资的主要类型及投资效益;企业固定资产主要类型、折旧年限、折旧方法;企业在建工程主要项目,开工时间及工程进度;提供抵押、担保,未决诉讼等或有事项及负债;企业从事证券买卖、期货交易、房地产开发等高风险业务占用资金和效益情况;债务重组总金额及收益和损失情况所有者权益的构成及来源情况;违纪、违规事项;审计人员认为需要披露的其他重要事项。
2、审计处理
审计处理意见必须经集体研究审定,主要看是否客观公正,实事求是。要认真督促被审单位全面落实审计意见书和审计决定,搞好审计回访和跟踪检查监督工作,建立审计结果报告制度和考核评价制度。
3、审计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