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生物化学要点

生物化学要点

时间:2023-06-15 17:26:1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生物化学要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生物化学要点

第1篇

【关键词】生物化学 兴趣 师生互动 交流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194-02

1.引言

生物化学是介于生物和化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学好动物生物化学能够提高学生的科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对畜牧业的进展有很大帮助。而对于动物生物化学的基础知识难度较大,学生感觉枯燥无味的现象较为普遍,学习起来相对比较吃力,致使很多学生对动物生物化学的学习兴趣退化。因此,作为教师,有必要找到合适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动物生物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提高科学素养[1]。

2.教师首先要从提高自身素质做起

教师的教学态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教师首先要丰富自身的知识,提高自身素质,除了要熟练掌握教材的内容,努力钻研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大纲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外,还要积极查阅相关资料,学习有关动物化学最前沿的科学知识。要首先把自己的头脑用丰富的知识武装起来,才能用自己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学生提问的问题才能熟练的解答[2]。

3.教师的教学方法应该多样性

3.1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的辅助作用

有关动物生物化学的知识内容丰富,难度较高,仅靠教师单纯的讲解难以将广泛的知识有效的传授给学生[3]。教师应该多方面搜集资料,变枯燥无味的文字为生动有趣的图片,用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再根据图片的内容对学生加以讲解,可以有效加强学生对陌生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根据学生特点,制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方式把教材内容完整高效率的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变被动为主动,积极获取知识,提高学习质量[4]。

3.2教师要在教学中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又要回归到生活中去。教师要时刻注意到这一点,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理论联系实际,把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统一起来,注重应用,这样既可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认知能力,使学生在生活中用科学的眼光看待问题,何乐而不为呢?

3.3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归纳总结

众所周知,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强迫记忆的学习方式已经不再被提倡,也不适合学生的发展。但是,生物化学学科中大量的知识要点,必须需要学生进行记忆。因为,老师的讲解只能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学生要想掌握好所学知识,记忆知识点非常重要。要实现知识点的高效率记忆,就必须学会对所有知识的归纳以及总结。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对学生的引导。在教学中,对学生整理的知识要点多指导,多提意见[5]。

3.4教师要在教学中注意运用对比的方法

对于动物生物化学内容复杂烦乱的部分,学生难以理解,教师可以通过对相似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对相似问题进行比较,可以指导学生整理成表格的形式进行理解,掌握知识点的相同和区别,可以对这些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刻,也可以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6]。

4.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加强与学生交流

在动物生物化学的教学中,教师要制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在课堂中与学生加强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大胆的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师生之间既可以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又体现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可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师的素质和平时表现往往影响着学生对他所教授的课程的喜好程度[7]。因此,教师要注意发现学生的思维特点,与学生加强学术交流,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心境和学习环境。

5.对于教学内容,教师要及时补充学科的动态进展程度

动物生物化学是一门快速发展的学科,技术不断进步,成果逐渐趋于成熟,如果仅仅对学生讲授书本上的知识内容,必要会阻碍学生的视野,限制学生的发展[8]。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注意查阅资料,获取与本学科知识相关的最新动态,可以在讲授过程中以为学生穿插课外知识的形式,对学科前沿的动态进展做详细介绍,使学生及时了解学科动态,扩大知识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加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9]。

6.总结

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方法不适合动物生物化学的教学,它的内容枯燥无味难以理解的现象,只有通过教师寻求多种教育方法,探索新的道路,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10]。

参考文献:

[1]江春雨.动物生物化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新西部(下半月),2007,(4):135-136.

[2]赵素梅,张永云,高士争等.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全面推进动物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7(1):63-66,82.

[3]许二学.基于职业教育能力本位的高职动物生物化学教学改革与创新[J].现代农业科技,2013,(5):342,345.

[4]葛蔚,唐超,王政军等.成人教育教学中动物生物化学问题性教学模式的构建[J].价值工程,2011,30(8):312-312.

[5]陈继红,庞歌,冯巧婷等.动物生物化学教学方法探讨[J].河南农业,2010,(18):33-34.

[6]陆辉,卢军锋.动物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探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10):43-44.

[7]邝雪梅,朱鹏程,杨文等.基于网络环境的《动物生物化学》教改试验研究[J].教育信息化,2004,(4):59-60.

[8]杨群辉,胡建民,胡兰等.农业院校提高动物生物化学教学效果的途径[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6):730-733.

第2篇

1.1生物化学内容多,学时少

生物化学作为生物学相关专业本科生的基础课程,是进一步学习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等专业课程的基础。该课程的内容不仅限于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代谢途径及其调控和遗传信息及传递等基础性内容,还包括该学科的研究进展以及新的研究技术和方法。因此,生物化学的内容非常丰富,教材的厚度也异常突出。如教育部推荐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由王镜岩等主编的《生物化学》共1307页。该书的精简版,即《生物化学教程》(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也有718页。因此,要在有限的80学时学完,绝非易事。

1.2内容繁杂抽象,难以理解和记忆

生物化学主要讨论生物分子的结构及其生理功能、生物分子的代谢途径及其调控和遗传信息传递的分子基础与调控规律等,其中涉及的内容抽象,分子结构复杂,代谢途径错综复杂,学生不仅难以理解和记忆,而且感觉枯燥和乏味。

1.3生物化学发展迅速,新内容不断出现

生物化学研究进展不断突飞猛进,使得生物化学的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逐渐增加。如新发现的一类天然无结构的蛋白,这些蛋白在天然状态下没有明确的三维结构,但有正常的生物学功能,这冲击了蛋白质的结构决定生物学功能的传统理论。这些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已在生物化学教材中体现,增加了生物化学的“教”和“学”的难度。

2生物化学4a网络教学平台建设

4a(anyone,anytime,anywhere,anything)网络教学平台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和北京师范大学等共同研发的符合国际标准的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已成为全国各高校重要的网络教学平台之一。课程管理系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辅助系统,包括课程信息和课程内容两大板块。为便于学生更好的自主学习,我们在课程信息板块中提供教学大纲、教学日历以及教学活动安排等。而在课程内容板块中,我们不仅制作精美、可视性强的教学课件,更注重提供各章节的学习重点、内容小结以及相应内容的知识拓展,还提供在线作业练习及试题自测等。交互式学习是网络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因此,交互学习系统是生物化学平台建设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在该系统中我们设置了答疑解惑、讨论交流和网络学习活动等板块。在网络拓展资源系统中,我们设置了经典教材、参考文献、趣味阅读材料和科学家逸闻趣事等板块,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体验,以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习效果。

3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辅助生物化学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利用4a网络教学平台,通过将教学资源与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有机的整合,为教师和学生之间搭建一个网上协同教学空间,不仅创建一种利用网上资源的互动式教学方法,还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1网络拓展资源提高学习兴趣、扩大学习视野

尽管生物化学存在知识点多、内容抽象繁杂等不利于学生学习的特点,但生物化学也是一门与人类生活实践密切相关的课程。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网络教学平台,教师都把相应的知识点与生活实践,尤其是当前发生的与生物化学内容相关的热点现象联系起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短跑运动员为了提高比赛成绩,坚持吃低糖、高蛋白的食物是否有效等。这些内容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促进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知识本身,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利用生物化学知识去认识和解释生活实践中的现象。此外,还充分利用名人事迹、逸闻趣事等网络资源,如Mullis和PCR的故事等,拓宽学生的视野。

3.2利用网络平台强化自主学习、加强归纳总结

课前预习对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但这需学生能正确掌握预习要点。预习不仅要求学生阅读某一章节内容,更重要的是能按照教师授课的思路进行预习,有针对性的对重点及难点进行仔细研读。因此,我们将课堂授课的PPT课件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的“课程资源”板块,让每位学生下载并打印,对照平台中的“重点和难点”板块进行预习。此外,因生物化学的内容繁杂,因此,要学好生物化学就必须对繁多的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归纳总结是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善于学习的学生,也应该是善于归纳、总结的学生。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必须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每次课程结束后均要求学生对本次课程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并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的“网络学习活动”板块,与全班同学分享。这有效的促进和督促了学生养成归纳总结的习惯,而且通过这一过程极大的提高了归纳总结的能力。

3.3利用教学平台进行交互式学习

网络教学平台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有很大的优越性,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在网络中进行自由的交流和自主学习。如学生可以在网络教学平台中的“讨论交流”板块中尽情地阐述自己对某一问题的看法,或在“答疑解惑”板块对尚未理解的内容提出疑问,甚至分享自己学习生物化学的心得体会等。教师随时关注网络交互情况,及时回答学生提问,并及时对交互进行引导、启发、反馈与评价,形成真正的切磋交流氛围,促进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如我们在蛋白质一章学习了CO的中毒机制后,有学生通过网络交流平台提出“为什么CO中毒死亡的小鼠的内脏器官呈现鲜红色,而亚硝酸盐中毒和窒息死亡的小鼠的内脏器官是暗红色的?”这一疑问。教师通过网络在线回复,使得包括提出问题的学生在内的所有学生获益。

第3篇

近年来我国生物化学领域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生物化学科技查新工作在科技与经济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查新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着生物化学科研工作者研究水平的评定及该类科研工作的方向。本文结合工作实践,讨论了生物化学领域科技查新工作的相关问题。

1 科技查新工作的定义

科技查新(简称查新),是指具有查新业务资质的查新机构根据查新委托人提供的需要查证其新颖性的科学技术内容,按照《科技查新规范》(国科发计字2000544号)进行操作,并做出结论(查新报告)。

2 科技查新工作的作用主要的几个方面

科技查新工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为科研立项提供客观依据,用以证明其是否具有新颖性。

(2)为科技成果的鉴定、评估、验收、转化、奖励等提供客观的文献依据并保证其科学性和可靠性。

(3)为科技人员进行研究开发提供可靠而丰富的信息资源。

3 科技查新工作的主要步骤:本文由收集整理

科技查新流程如下图所示:

4 查新报告的撰写及对查新项目新颖性的评价:

4.1 科技查新工作的结果是为被查新项目出具一份报告,称为“科技查新报告”,该报告包括封面、正文及签字盖章等内容,正文为报告的核心,包括以下内容:

4.1.1 课题的科学技术要点

根据用户提供的研究报告及其它技术资料写出的课题的概要,重点表述主要技术特征、参数、指标、创新点等。

4.1.2 检索过程与检索结果

包括对应于查新课题选用的检索策略、数据库、检索年限、检索词(关键词)、检索式及检索命中的结果。

4.1.3 查新结果

对查新课题与以上命中的结果进行新颖性及先进性对比分析,最后得出查新结论。

4.2 对项目新颖性的评价

一般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4.2.1 相同排斥原则

查新项目的技术领域和目的相同,技术手段实质相同,预期效果均与现有技术相同,那么该项目缺乏新颖性。反之,则新颖性成立。

4.2.2 单独对比原则

进行查新工作时,应当将查新项目的科学技术要点与每一份对比文献中公开的与该查新项目相关的科学技术内容单独地进行比较,不得将其与几份对比文献内容的组合进行比较。

4.2.3 具体(下位)概念否定一般(上位)概念原则

在同一科学技术主题中,具体(下位)概念的公开即可使一般(上位)概念的查新项目失去新颖性。例如,对比文献公开某产品是“酪蛋白制品”,就使“利用蛋白质制成的同一产品”的查新项目失去新颖性。

反之,一般(上位)概念的公开并不影响具体(下位)概念的查新项目的新颖性。例如,对比文献公开的某产品是“利用蛋白质制成的”,并不能使“酪蛋白制品”的查新项目丧失新颖性。

4.2.4 突破传统原则

该原则通常用于数值范围的判断,主要是指:若在现有技术中公开的某个数值范围是为了告诫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不应当选用该数值范围,而查新项目却正是突破这种传统而确立该数值范围,那么该项目具有新颖性。

第4篇

[关键词]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教学方法;医学生

[中图分类号] R313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4-4721(2011)08(a)-122-02

生物化学实验是医学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同时,生物化学实验技术已广泛应用到医药学科的各个领域,为临床诊断、治疗、预防疾病及新药研发等提供了重要手段,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1]。通过生物化学实验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加深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初步掌握和熟悉实验技术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严谨求实、勤奋进取的科学态度和开拓创新的科学思维,为今后进行独立科学研究奠定基础[2],是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笔者结合自己多年从事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亲身体验,对改进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提高生物化学实验的教学质量谈以下几点看法。

1 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传统教学法重视讲解理论知识,轻视甚至忽视与临床的联系,老师只管讲,学生被动听,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影响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挥,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存在着很大弊端,传统的教学方法必须改革,才能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已广泛应用于医学、法学、管理学等学科[3],并已经取得非凡的教学效果,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认可。案例教学中将临床真实案例引入实验中,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引导鼓励学生把学过的知识与生化实验重点和要点联系起来,对典型案例中的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答案和结论,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方法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做肝功能检测实验时,探讨其中的白蛋白和球蛋白比例问题时,可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清蛋白,它有什么作用和肝脏有什么关系,进一步讲清蛋白系由肝实质细胞合成,用来维持血液的胶体渗透压、修复组织、运输激素、药物、胆固醇、三酰甘油。球蛋白作为嗜酸性白细胞增多抑制剂、免疫调整剂、自身免疫疾病治疗剂、抗炎剂、抗过敏剂的有用的活化免疫球蛋白,当人体患有肝炎时,特别是发展到肝硬化时,清蛋白合成不足,血液中清蛋白减少,病毒进入体液循环,刺激免疫系统,球蛋白分泌增加,球蛋白出现偏高就表明肝脏病情进一步恶化,白球比例就会下降甚至倒置,病程越长,病情越重,病变活动越频繁,球蛋白的值就越高。当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很容易就会有慢性肝炎发展为肝硬化,甚至变成肝癌。通过将肝病这一大家非常熟悉并且发病率较高的疾病的引入,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深入探讨的兴趣,提高了实验教学的质量。

2 规范基本实验操作,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生物化学实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互动的课程,教师和学生均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态度端正,认真对待。作为教师, 要本着对自己工作负责、对学生负责的态度,按照教学大纲要求,认真研读实验指导,提前把每次实验的操作目的、试剂作用、注意事项都铭记在心;熟悉课堂上将要进行的实验流程,提前检测实验试剂是否合格,验证实验结果。切忌不能不能抱有重理论,轻实验的思想,认真做好每次预实验。对学生而言,不能因实验成绩占总成绩比重少,就采取应付的态度。一定要提前预习实验,对将要做的与实验有关的理论知识、实验方法、实验步骤提前预习,实验时有针对性地进行观察和思考,有利于更好地掌握知识,圆满地完成实验[4]。

规范基本实验操作是做好生化实验的基础。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要从学生准备实验器具、量取溶液、滴加试剂、溶液混匀、加热等一系列基本实验操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纠正学生实验操作的不规范行为和错误的实验操作。以免增加实验误差,影响实验精确性,甚则导致实验失败。如:移液管吸取液体正确的操作是用食指堵口,其他四指来固定移液管。而部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往往存在用移液管吸取液体后,用大拇指去堵移液管的上口,其他手指紧握移液管。导致操作不好控制,刻度读数不准确。教师应该亲自示范,并充当监督检查者的角色,第一时间指出错误,并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提高基本实验技能[5]。又如酒精灯加热试管,严格要求试管底部在火焰上不停的移动,保证均匀受热,试管口是绝对不能正对人,防止喷射伤人。实验中教师要反复强调,详细讲解各种仪器的使用及注意事项,示范操作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演练,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之处,帮助学生牢固掌握实验基本技能,提高自主动手能力。

3 注重实验结果分析,完善实验考核办法

实验结束后要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第一对正确的实验结果学生要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客观准确的分析,用理论知识来解释实验现象;第二对没有达到预期实验结果的实验,学生要仔细地回顾整个实验过程,对照实验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寻找原因,对实验结果做出详细的分析,真正提高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每次实验后按照实验报告的规定格式,将实验目的、原理、操作、结果与分析做出完整的总结。理清实验思路,加深对实验的理解,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为以后的科研打下基础。

完善的实验考核方法一般采取平时成绩和期末综合性实验考核相结合的方法。考核内容要涉及课本尽量多的内容,重视基本技能操作,强调学生动手能力、解决问题和归纳总结能力。平时成绩包括学生对实验的预习情况,课堂教师提问的踊跃性和正确率;期末综合性实验考核,一般选择经典实验,主要考核生化实验的四大技术,学生抽签选择,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的规范、实验的态度、结果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情况进行综合考评。从两方面检查学生基本技能和动手能力,考察学生对实验设计的领会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生物化学实验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需要不断研究、不断探索、不断改革,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才能为学生以后的临床和科研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为国家培养出高素质、实用性人才。

[参考文献]

[1]贾连群,柳春,王艳杰,等.《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思考[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1):160.

[2]严玉霞,林春兰,吴志慧.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4):764-765.

[3]张俊河,董卫华,王芳,等.案例教学法在医学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学版,2010,12(2):140.

[4]宋国斌,席国萍.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几点体会[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学版,2010,12(7):727-728.

第5篇

关键词:“纲要式”教学法;生物化学;双语教学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生物化学学科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进步,目前其研究进展主要以英语的形式进行报道。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应从书本上获取相关知识,同时,也需要从各类报道、国际交流会议等方面获取所需知识,因此,很多高校开展了相应的双语课程,并采用“纲要式”教学法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

一、纲要式教学法的概述

纲要式教学法是一种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模式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教师运用问题引出所要讲解的课程内容,再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对课程内容进行详细讲解,最后利用问题的解决结束课程。在生物化学双语教学中运用这一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理解相关教学知识,同时,也能够增加学生生物化学方面的英语词汇量。长期坚持下去,学生便可以依靠自身英语水平,简单了解专业领域内的英文文章,并对其内容进行简单陈述。

二、采用纲要式教学法进行生物化学双语教学的要点

1.提出问题阶段

在这一阶段,教师应利用一个较为简单的问题或提纲,激发学生的兴趣,将教学内容引出。目前,高校信息化手段较为先进,教师可以充分运用这一手段,设计丰富多彩的课件,以吸引学生目光,并将问题和提纲设置在课件的第一部分,尽量采用全英文的形式。由于学生在长期的学习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英语阅读水平,因此,在观看课件时并不会出现完全无法理解的情况,可能会有一些专业名词不太了解,且全英语部分又仅限于几个简单的问题和提纲,学生未曾见过的专业名词较少,能够依靠自身英语水平大致了解教学内容,能够有效避免学生对双语教学产生较强的排斥心理。

同时,在设计问题时,教师应保证问题既能契合教学主题和教学内容,又能够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尽量提出贴近于学生生活的问题。例如,在学习脂肪代谢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将这一方面知识与糖代谢的知识充分结合,并在教学正式开始前提出引导问题“Why do some vegetarian monk was fat(为什么一些和尚明明吃素,却仍然还很胖)?”“Why some people do not eat fat but fat(为什么一些不吃肥肉的人却偏胖)?”等等。这样能引起学生思维上的共鸣,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究兴趣。

2.分析问题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教师针对上一阶段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纲要展开讲解,这一部分课件主要采用英汉双语进行展示,可以适当添加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动画演示、视频等。课程讲解英汉各半,或是以汉语为主、英语为辅的形式。生物化学双语教学虽然采用的是双语教学模式,但是最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能够使学生学习到生物化学知识,而这一课程内容本身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学生学习难度较大,再加上一些学生的英语水平有限,若是采用全英语形式进行教学,会使很多学生无法理解教师所讲内容。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学习情况适当调整教学中英语的运用程度,以保证学生能够完全理解专业知识内容。

同时,对于教学中的关键内容和专业名词,教师在课件上应重点用英语进行标注,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专业词汇。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对专业词汇的规律进行总结,便于学生记忆。例如,在学习“酶”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其中存在的特殊后缀“-ase”常用于表示“酶”,学生在了解单词“synthetic”为“合成”的意思后,便能够很容易猜测出单词“synthetase”为“合成酶”的意思,这样教学十分有利于学生对专业名词的积累和理解。

3.解决问题阶段

这一阶段所用的课件主要以全英内容为主,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求教师尽量运用英语进行教学,并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课堂互动,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同时培养学生运用英语总结专业知识的能力。例如,在讲解完三聚氰胺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结合自己所知道的事件、平时获取的资料等,用英语进行即兴演讲,并采用竞赛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激励,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深入改革,生物化学双语教学也应得到切实落实,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纲要式教学法,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获取前沿生物化学知识的能力,并进一步加强对这一教学法的探索和运用,以获得更有效的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芦晓晶,徐俊杰,吕士杰.采用“纲要式”教学法进行生物化学双语教学的探索[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1,2(2):122-123.

[2]赵青,黄炜,章喜明,陈新美,王燕菲.提高生物化学双语教学质量的探索与思考[J].基础医学教育,2015,1(1):69-71.

第6篇

【关键词】生物化学 项目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8-0185-01

高专院校学制短,教材内容多,学生基础相对较薄弱,尤其是文科生的化学、生物学等基础学科底子差,学习生物化学相当困难。笔者尝试在高专院校生物化学教学中运用项目教学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首先以项目的形式明确学习目标,通过搭建项目的组成分支,形成各部分内容的横向和纵向联系,使得较为复杂的、不容易把握的知识系统直观明了。在此基础上围绕护理专业大纲进行教和学,加强专业针对性,提高学生对生物化学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加强师生联系,开拓学生专业视野。

1.项目教学法在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1.1 以理论教材为基础,加强与临床实践的紧密结合,精心设计教学项目。人的学习是分:接受知识和经验,消化和整合知识经验,运用所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三个层次。教学项目的选取也要分层次:以培养基本技能为目的的验证性内容应占三分之一,以运用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问题为目的的综合性实验应占三分之二,从而更好地消化理解所学理论原理并将其与实践相结合。

1.2 组建强弱结合的项目学习小组。实施分组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优势,如有的学生善于理论知识的学习,但在实际操作方面略有欠缺,而有的学生虽然学习不是很用功,但他们思维活跃,解决问题的能力强,也有的学生独立操作困难,但他们能很好地与人合作。在组建小组之前,老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综合情况,在其自愿的前提下做到优化组合。这样不仅能提高学习能力,开拓知识面,锻炼实际操作能力,同时也能帮助基础薄弱的同学,不但减轻教和学的负担,而且能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

1.3改革考核方式,努力建立合理的、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学生最终成绩的评定由完成项目的效果直接决定,每个任务的完成都要经过老师的验收,最终成绩由各个项目的成绩累积而成。成绩的评定要公平、公正,以激发组员和小组团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为目标。

2.项目教学法在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实施步骤

Step1,分解、合并教材知识内容体系,形成关联知识结构体,做为展开教和学的项目。可以根据内容的相关性把教材划分为三个模块:代谢模块,基因信息模块和专题模块。然后以各模块为教学实施项目,并设计项目的具体实施方案和进行环节。例如,以代谢模块为一个教学项目时,首先要通过糖、脂肪、蛋白质的生理功能机器互相转变,以及氧、酶、维生素在代谢中的作用这几个内容搭建项目框架,使学生把握生物化学整体教材知识结构体系框架。最后充实每个项目的细小分支,甚至可以细化分子项目,针对性的进行学习。

Step2,学生的课前预习很必要,而且学生在课前预习时有必要查询了解相关资料。学生进行章节预习时,首先通读章节内容,然后根据各部分内容的相关性搭建知识框架结构。如以“糖的分解代谢”为一个学习项目,首先要了解这一节有糖酵解、糖的有氧氧化、磷酸戊糖途径这三个项目分支,然后了解糖酵解和糖的有氧氧化的主要功能是为机体供应能量,磷酸戊糖途径的功能是为其他物质合成提供原料。如此一来,学生通过预习就能初步整体把握这一学习项目的内容框架。

Step3,学生在课后复习和整理时,要进一步补充各个项目分支的具体内容。学生在课后复习时,第一要做的就是对预习时理解错误或不到位的,甚至是错误的认识进行重新的整理,并补充完整具体的内容。如糖酵解和糖的有氧氧化都是供应能量的,但是它们又是有区别的:糖酵解不需要消耗氧气,但生成的能量少,而且容易发生乳酸菌中毒;糖的有氧氧化生成的能量多,但需要消耗较多的氧气,而且需要特殊反应场所,如线粒体等,所以它们的生理功能也同中有异。

Step4,学生在阶段性复习时,采用倒状树形式,整体把握项目的框架,进而深入到每一个分支或者自学项目。比如糖代谢一章,通过图示糖的来源和去路,了解各代谢途径的特点、功能以及相互联系。

3.项目小组展开学习的方法

3.1项目小组在对学习项目进行调查、论证、分析后,要攻克项目的相关解决要点,并在教师指导下确定最终实施方案。项目小组首先要对这一项目进行分析,突破关键环节,根据所学知识,并查找相关资料,设计解决方案,根据现有的可以查阅资料的条件,选择切实可行的方法,经老师指导确定最终学习方案。

3.2小组成员之间分工协作,共同完成项目。在确定了实施方案之后,小组成员之间要根据个人情况分工协作,如有负责调查资源的,有采样测量的,有分析数据做比较图表的,也有根据资料及所测数据进行查询分析的。

3.3以小组为单位汇报项目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成绩评定,成绩由老师评定和小组互评所构成。

在护理专业生物化学课中引入项目教学法一年的实践中,笔者发现项目教学法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一方面,项目教学法通过先整体后具体的方式进行学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大大降低了学习的难度,便于学生理解、记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另一方面,项目教学法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项目教学法对生物化学实验课的教学也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加强了理论课与实际和临床的精密结合。

参考文献:

第7篇

目前很多学生进入大学后,一方面生存就业的压力比较大,对未来非常担忧、茫然无助;但另一方面,又缺乏明确的志向,处于茫然郁闷、寂寞空虚、学习倦怠等消极状态,心理问题、品德问题日渐突出,抗挫能力、社会生存能力日益让人担忧。因此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励志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点内容。但在许多高校,励志教育一般是作为思政课的教学内容,而严肃的思政课因说教的成分多,引起学生共鸣的成分少,所以部分学生对思政课重视不够,甚至还产生逆反心理。许多学校还专门为学生设立了心理咨询室,以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疏导心理问题,引导学生正视现实,但这仅限于主动咨询的个别学生,很多学生潜在的心理问题并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同时,有相当一部分生化教师在上课时,只注重专业技能知识的讲授,而对学生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树立及引导涉及很少,认为那是思政课的内容。这样做的结果是,一是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知识的积极性不高,课堂教学气氛沉闷;部分学生因没有得到有效的激励和正确的引导而缺乏积极的心态和完善的人格。不少学生虽然学习了一些专业知识,但没有学会与人相处、适应社会的能力,不知道如何正确认识自己以及如何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二是生化教师长期处于教书匠的状态,没有与学生产生心灵的交流与互动,无法从教与学中感受到教师的价值与意义,体会不到教师职业的幸福感,这也是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的一个重要原因。教师也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了许多教学方法方面的改革,如案例教学、问题教学、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等,而仍有部分学生的学习状态不理想,表现为学习参与度不高,专注度不够等情况,问题回答不积极等。要改变这一教育现状,就需要生化教师在讲授生物化学知识的同时,也要对学生进行励志方面的教育。笔者通过生物化学教学实践,尝试将励志教育的内容穿插到生物化学教学的各个教学环节中,旨在探索专业知识讲授与励志教育内容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为促进其他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2在生物化学教学中进行励志教育的方法

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将不同形式的励志教育内容运用到正式上课前、课堂授课过程中和授课结束后这三个环节,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及提高教学效果。

2.1正式上课前在每次上课前的3~5分钟,用多元化的方式进行励志教育,以调整学生的心理状态和课堂氛围。

2.1.1由生化教师将一则富有哲理的小故事读与学生分享,涉及感恩、自信、乐观、奋斗等方面的内容,如《心灵鸡汤系列》、《小故事中的大智慧系列》等。

2.1.2由学生轮流走上讲台将最近的阅读体会、思想感悟说与大家一起分享,如《做最好的自己》、《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自控力》、《哈佛女孩刘亦婷》等。

2.1.3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在黑板上或墙上写下励志格言,如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等。

2.1.4利用多媒体影音设备播放励志歌曲短片或音乐,如《真心英雄》、《感恩的心》、贝多芬交响乐《命运》、电影短片《永不放弃》等。

2.2课堂授课过程中

2.2.1教师要结合授课内容,挖掘励志素材。(1)介绍生物化学发展史艰难而光辉的历程及生化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执着精神以及团队协作意识。如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者克里克和沃森,他们那种永不放弃的科研精神、善于分析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智慧以及团结协作、攻克难题的团队意识,都是值得大家学习的。(2)生物化学知识内容本身所蕴含的励志内容。如酶这一章,温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这一知识点中,缩短反应时间,最适温度可升高,而延长反应时间,要降低最适温度。在这里可引入温水煮青蛙的励志故事,让学生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人时刻要有危机意识,如果固步自封,满足现状,就会像温水中的青蛙慢慢被煮熟,最终被社会所淘汰。又如酶与酶原的激活这一知识点,有些酶在分泌时就有催化活性,而有些酶在初分泌时没有催化活性,只能在理化因素的作用下形成活性中心,发挥催化功能。这让人想到,有些人奋斗一辈子得来的东西却是有些人天生就有的,从而引导学生平和心态,通过自己的奋斗来获得真正的幸福与成就。还有酶的竞争性抑制这一知识点,抑制剂之所以可以与底物竞争同一酶的活性中心,是因为抑制剂与底物结构相似。这就联想到将来毕业后的就业问题,相似教育背景的毕业生将会对有限的、待遇优厚的岗位产生竞争,最后只有那些核心竞争力较强的应聘者才会被录用,所以鼓励学生从现在起就要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2.2.2授课内容与执考点紧密对接,通过对生化知识在职业需要和岗位需求中的学习和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生化的热情,增强职业责任感。如糖的无氧氧化这部分内容,若机体严重缺氧,会产生大量的乳酸,导致乳酸酸中毒,甚至危及生命,可以由此引出不同情况导致酸中毒的临床病例,通过临床病例分析,培养学生成为一名优秀医务工作者的使命感和职业责任感。

2.2.3教师通过课堂提问、角色互换等方式,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勇敢展示自我,捕捉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进行赏识鼓励,提升学生的自我成就感,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

2.3授课结束后

2.3.1学生将学习感悟到的励志内容有意识地应用到日常学习和生活当中,并通过课余时间阅读优秀书籍或欣赏经典影视,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提高自身综合素养,为下次课前励志感悟分享做准备。

第8篇

1新媒体的定义及类型

新媒体是指新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新型媒体形态,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等渠道,以电视、电脑和手机为主要输出终端,向用户提供视频、音频、语音数据服务、远程教育等集成信息和娱乐服务的所有新的传播手段或传播形式的总称[1]。目前我国已出现的新媒体形态多达数十种,比较热门的有: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网上即时通信、虚拟社区、博客、播客等等。最大的新媒体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以互联网为信息传播载体的新媒体,简称网络媒体,例如门户网站、博客、网络论坛等;一类是以手机为连接终端的新媒体,简称手机媒体,例如手机微信、QQ、微博及各种APP软件等[1]。

2生物化学教学现状及改革趋势

2.1生物化学理论抽象,内容繁多复杂

生物化学课程作为基础医学中极其重要的一门基础学科,在生物医学及临床医学实践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但由于该课程有其自身特点,如理论抽象、概念繁多以及代谢反应错综复杂,这些特点一直是生物化学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尽管生物化学课本内容一减再减,但是仍然达不到预期效果,学生理解能力及掌握水平依旧不理想。面对如此教学难题,改革的重点不应该是内容本身,应适当考虑教学方式及方法的改革[2]。

2.2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厌学情绪严重

兴趣是学好一门课程的前提,但由于生物化学课程内容繁多抽象,学生兴趣不浓厚,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生物化学整体教学质量是每一位教师所面临的难题。同时,生物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临床专业学生而言认识程度不够,不能足够重视课程的重要性及对今后临床实践的影响。这些问题都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缺乏,厌学情绪严重,是生化教学面临的另一问题[2]。学习兴趣低的另外一个原因是目前教学方式和方法过于单一,多媒体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更好的满足教学需要。随着社会和科技的进步,人类生活水平及综合素养的提高,新的教学模式应该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3学生认知程度不足,与临床结合不紧密

生物化学作为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必修科目,在临床和科研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对于不同专业方向的同学其意义不同。作为基础医学专业的同学,生物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理论课和实践课,其意义非常显著;然而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而言,目前的重要性尚未在学习阶段体现,并未在生化化学和临床实践中构建起连接的桥梁。因此,如何利用充分的资源培养临床学生对该门课程应用价值的认知,同样是生化教学的重要目标[3]。而这些资源的传播与传递可能需要一种新的载体,传统的课堂面授的作用似乎微乎其微。

2.4学生多为短期记忆,长期记忆性差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新兴教学方法的应用,多样化的理论课程讲授已经易于被学生接受,短期记忆得到强化。但由于巩固环节薄弱,学生长期记忆性差,知识不易于长期存储和利用。导致长期记忆性差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第一,集体授课后教师不能对所有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和全面的评估;第二,缺乏有效的学习媒介辅助学生进行复习和巩固,同时不能激发学生对知识回顾的兴趣[3]。

3新媒体的优势及在生物化学中的应用

3.1交互性—学生由被动参与者变为主动执行者

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知识由一个源头,多个源头接收,而作为接收者的学生很难转化为者。新的教学方式应该是去单一化、去权威化,人人可以成为知识的接收者和者,打破学生被动接收知识的传统,让其成为学习的主人,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交互性作为新媒体最突出特点,它包括两个含义:信息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是双向的;参与个体在信息交流过程中都拥有控制权。传统的多媒体教学具有单向性,信息反馈不方便,交互性比较差。随着手机APP教学软件,微信普及及成本的降低为人们提供了廉价的传播渠道。这就使拥有联网信息终端的师生可以是信息的接收者也可以是发送者,真正实现了信息的双向交流[1]。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的及计划通过互联网以文字、图片及动画形式推送各类知识要点及测试题至学生的终端设备,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性地从手机等终端捕捉信息。同时,学生可以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进行在线学习及答题,及时进行问题的反馈。另外,终端论坛的开放可以给学生提供交流探讨的空间,为预习及课后复习提供了开放的学习平台。

3.2及时性—建立基础与临床之间的桥梁

生物化学教学APP软件、微信公众账号、手机QQ以及微博的使用,可以向学生推送与专业相关的实验技术,推送转化医学新进展等[4]。来自全球生物医学界的新突破第一时间被学生掌握,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生物化学学习的兴趣还能加强临床医学学生对生化课程重要性的认知程度,有利于今后课程的开展。另外,课堂理论课程学习加上业余时间新媒体推送的生物医学进展还可以培养基础医学学生的科研思维,不仅有利于理论课程的吸收及消化,还可以为今后的科研工作打下坚实基础。除外上述科研进展类消息,教学活动中的学习任务及课程安排同样可以依靠新媒体进行,及时性的特点可以极大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学习时间。

3.3超时空—学习方式灵活易于长期记忆

新媒体的出现扩大了教学信息传播的地理范围,特别是微信、APP软件、手机QQ以及微博等出现之后,信息可以借助互联网传播至任何一个角落[1]。然而由于传统的多媒体教学主要依靠课堂上信息传递,同时由于课时方面的限制,所以传统教学方式将教学活动局限于课堂上,并未真正实现知识的超时空传播。而新媒体利用互联网打破了地理位置的限制,只要有智能手机,在课堂内外都可以接收到由新媒体传播的信息。另外,无线网络的发展,还使新媒体摆脱了有线网络的限制,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接收信息。新媒体大大缩短了信息交互传播的速度,甚至实现了信息的“零时间”即时传播。除课上讲授之外,教师可以将知识点梳理后制作成电子文字、图片或者动画推送至学生新媒体终端,学生可以在不同时间和地点对知识进行预习和回顾,同时还可以对既往信息进行随时翻阅查看。

3.4融合性—单一教学模式向多元化转变

新媒体改变了以往传统多媒体教学只能提供某种单一形态信息的特点,它将各种信息形态(文本、图片、动画、音频、视频)、各种传输渠道(固定网络、移动网络)、各种接受终端(电脑、手机、PAD)整合在一起,将所有的信息站点与不同媒介的用户互联,保证学生可以在任何地方、通过任何终端进入新媒体网络,得到直接或间接的学习途径[1,5]。新媒体的融合性还体现在它具有超强的消解力和沟通力:消解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边界;以最丰富的信息形态建立起师生之间有效的沟通。

3.5个性化—制定真正的个体化教学方案

第9篇

关键词:生物化学;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5-0065-02

一、问题的提出

以往的生物化学课教学,多半是教师“满堂灌”,学生记笔记、背笔记,教师布置什么作业,学生就完成什么作业。这样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只能是高分低能。过去生物化学课教学,主要着眼于传授知识,力图把书本上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其结果是多数学生掌握的知识不扎实。在教学上,教师过分强调自己在教学中的责任。着重自己在组织上、学业上的特殊地位,力求体现自己的特殊地位,力求体现自己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自主动因”,导致“以我为中心”,学生必须要跟着老师的局面。有鉴于此才决定对生物化学课进行改革。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2007年开始,我们对生物化学理论课讲授法试行“引讲、自学、讨论、精讲、演练”五步教学法。具体分配如下:

1.引讲:上课伊始20~30分钟,教师指出本次课的重点、难点及关键内容,旨在交给学生学习方法,即为“引讲”。

2.自学:学生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以教师事先拟好的自学提纲为基础,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学,时间大约为40~50分钟。

3.讨论:是在教师或班干部的组织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时间约为10~20分钟。讨论时,每个小组确立一个主要发言人,组内其他人进行补充。讨论的问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布置的思考题,二是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对讨论中解决不了的问题在精讲中给予回答。

4.精讲:是由教师概括地总结归纳本次课的要点和讲授学生在自学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关键要在“精”字上下功夫,时间约为5~10分钟

5.演练: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重点、关键内容为中心,少量出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教师可通过此方法检查学生对学校内容消化掌握的程度,反馈信息,以修正下次课教学,时间约为5~10分钟。

三、试点资料

我们从2007年开始试用“五步”教学法,已经历五届。为了更好地评价此种教学方法的优劣,我们以2012届护士专业两个班的学生进行对比实验。具体情况如下:两班学生均为女士,生源均为经过国家统一考试,正式招生的高中毕业生。其他自然状况相近。护士1班为试验班,采取“五步”教学法,学生人数50人。护士2班为对照班,采取传统教学方法,但也尽量采取启发式教学法,学生人数48人。教学内容为有机化学理论课的内容,教学时数为38学时,两班教学均由同一教师担任,两班教学进度相近,实验教学方法相同。

四、结果分析

1.待课程全部结束后,理论课进行闭卷考试,试题类型为多选题、鉴别题、计算题三种。两班考题相同,同一时间考试,统计结果显示两班的频数分别基本呈正态分布。试验班90分以上者占9人,占总人数的18%。对照班为3人,占总人数的6.25%。试验班明显高于对照班,其原因可能是“五步”教学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由于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讨论较常规教学法更为深刻,解题方法也得到恰如其分的指导,学生解题能力有所提高。但也可以看出,试验班期末考试平均成绩为82.45,对照班为78.93,试验班与对照班平均成绩相差显著(P

2.学生意见:课程全部结束后,对试验班进行不记名填表法,发给课后调查表,每人填一份,共发出50份,收回48份,让学生如实评价。有77.08%的学生欢迎采用“五步”教学法,但也有6.25%的学生不欢迎,16.67%的学生则认为无所谓。有95.83%的学生认为“五步”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习能力,说明大多数对“五步”教学法是肯定的。

五、讨论

目前对教学质量的评价,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确定标准,但是以闭卷考试和师生的主客观反映为其评定指标,以此来评定授课质量,还是比较合适的,“五步”授课法采用以教师为辅,对高中生源的高职院校学生是比较合适的授课法。其评价如下:

1.“五步”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试行的结果来看,大多数学生是欢迎的。说明中专生的自学能力也应逐步提高。

2.“五步”教学法有利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了学习效率。避免了一些学生靠自己原有的“底子”,对问题不求甚解,应付了事现象。调查结果表明:有85.42%的学生认为此教学法有利于增强记忆,54.17%的学生认为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说明了此种教学法的试用是比较成功的,值得进一步推广。

3.“五步”教学法也给教师提供了更好的要求。这种教学法虽是以学生自学为主,但不是削弱教师的作用,而是对教学能力、教学法和知识水平要求更高。首先要求教师对教材要有更透彻的理解,钻研教学大纲,掌握重点、难点,高度概括地总结每章的精髓。同时,教师还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素质条件、思想特点和学习基础。因此,任课教师必须具备以下能力:(1)正确估计学生的自学能力,掌握新旧知识的比例,控制学习步调。(2)指导学生阅读过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观察和分析学生在阅读时遇到的困难,在精讲时有针对性地个个突破,激发学生自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4)能及时地把问题引向深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从被动学习逐渐过渡到主动、自觉学习,甚至达到上课前首先泛读了本章内容,课堂上能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4.试行“五步”教学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时间安排上学生一开始可能不习惯,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来掌握。(2)教师要注意基础较差学生的个别辅导,使他们跟上进度,共同前进。(3)讨论问题时,要抓住重点和难点,以启发学生思考,避免面面俱到。(4)教师要多介绍一些解题方法和典型例题,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效率。(5)教学班人数不宜过多,一般50人以下为宜,以便讨论。(6)自学的内容和范围等问题还需进一步探讨,一些具体教学环节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梅松玲.青年自学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2]胡志才.“学导式“教学法在微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2013,(6).

第10篇

关键词:医学生物化学;教学现状;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8-0146-02

《医学生物化学》作为本科护理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其理论和技术已经渗透到基础和临床医学的各个领域,是学生学习生理学、病理学及后续医学专业课程的基础,在医学课程教学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但因为课程内容的理论性强,涉及到物质的分子结构、化学式、复杂的物质代谢途径及调节方式、遗传信息的传递及分子生物学最新进展等,它也是医学科目中较难掌握的课程之一[1]。近年来,随着本院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修订,《医学生物化学》课程的授课学时被逐年缩减,受重视程度越来越低,加上课程内容枯燥、不易理解,课时的减少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及整体素质的提高。针对这些问题,课程组尝试进行了一些改革探索,以适应目前形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课程教学现状

1.授课学时逐年减少。课时压缩是国内许多院校课程存在的普遍现象,根据我校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修订,在课程设置上加大了专业课程及专业实训技能的讲授和培训力度,消减的学时就包括医学生物化学。近几年来,本院护理专业医学生物化学总学时数从72逐步缩减至45(详见表1)。学时大幅度消减之后,教师只能缩减教学内容,加快进度,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增大了学习难度。同时,由于学时减少,讲授内容不多,学生感觉这门课程与护理专业关系不大,对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以后的工作不重要,学习积极性不高。

2.教材更新不及时。虽然护理专业的学时数逐年减少,但是目前大部分医学院校使用的教材还是高国全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生物化学》。教材中内容多、理论性较强,教师顾及课程内容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在教学中对教材内容难做取舍,也不利于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和理解知识要点。

3.教学手段和方法单一。由于课时减少,教师为了完成主要内容的讲解,只能加快进度,多采用传统的讲授法。强调课程核心内容,减少了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及最新研究进展的介绍,有的教师会采用少量的启发式教学,但需要时间较多的讨论式、案例式教学等方法很难开展。教师与学生互动较少,课堂不够生动。此外,教师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上无法发挥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势,学生觉得课程内容枯燥,兴趣不高,自然无法有效提高。

4.学生基础不平衡。本院的护理专业实行文理兼招的招生模式,这使得护理专业学生的化学基础参差不齐。很多文科生的物理、化学基础相对较差[2],一提起化学就头痛,他们从心理上很排斥。经常有学生在第一次上课时就跟教师说自己是文科生,物理、化学肯定学不好之类的话,心理负面暗示很强。这样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也使得教师难以正常实施教学计划。

二、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1.优化教学内容。根据护理专业的岗位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修改教学大纲,整合优化教学内容,在总学时减少的情况下,保留课程的主要内容不被删减,保证内容的完整性,如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三大物质代谢、血液生化及肝胆生化。主要讲授概念、结论、生理意义及临床应用,淡化烦琐、抽象、复杂的物质代谢过程及反应机制,至于复杂的化学结构及化学反应,对化学基础较弱的护理专业来说不做要求。遗传信息传递这部分在中学的学习中涉及过,因此选择让学生自学。增加理论与临床病例的联系,如蛋白质变性与消毒灭菌、糖尿病及高脂血症患者的饮食护理、基因突变与癌症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丰富教学方法及手段。改变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加入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及案例式教学等,增加课堂互动,增强理论与临床的联系,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采用课堂教学与学生课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讲解重点内容,不能讲授的部分可由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给学生安排学习任务,学生可以组成学习小组,针对某个内容一起交流合作解决问题,也可以由教师指导学生利用课程网络学习资源,开展课后自主学习,查阅资料,书写心得报告。这样既能弥补课时缩减的影响,又能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此外,课程组还建立了学习交流QQ群、网上互动平台等,方便学生在课后学习时能及时与教师联系交流,提高学习效果。

3.加强实验教学改革。疾病的发生发展几乎都有异常的生化改变,人才培养计划的修订增加了实验学时比例,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实验技能,加深学生对复杂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3]。对于在大一第二学期就开设医学生物化学的护理专业来说,我们在实验内容上选择与临床联系密切及其他实用性较高的项目,如谷丙转氨酶及胆固醇含量的测定、血糖含量测定、血清蛋白质的分离及含量测定等内容,让学生明确生物化学与临床的联系,重视课程内容的学习。此外,精简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及设计性实验项目,让学生自己完成试剂的配置、仪器操作、结果的记录及分析等,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完善考核评价方法。考核评价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课程组改变之前单一的终结性评价方式,增加了形成性评价,将学生平时出勤、课堂提问成绩、课后作业、阶段性测试及实验成绩都计入学期总评。实验成绩除了实验报告还包括实验操作,即教师对实验过程中学生操作是否规范、步骤是否准确等进行评价,避免出现学生实验不动手只抄结果的现象,让教师对学生做出更客观、全面地评价,也能督促学生巩固所学,提高整体素质。

5.提高教师素质。作为基础课程的教师,往往缺乏临床经验和相关的临床知识,因此教师不仅要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动态,还可以有目的的学习护理学相关的专业课程,如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等,熟悉与生物化学有交叉和联系的内容及临床知识,及时补充到理论和实验教学中,丰富课堂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为了让学生能够适应护理临床工作对人才的需求,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让课堂教学与临床实际联系,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既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又具备基本的操作技能[4],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高。

参考文献:

[1]闻人庆,严春霞,何国产,张鸿鸣,陆伟宏.浅谈如何提高高职护理生物化学课的教学质量[J].当代职业教育,2015,(1):48-50.

[2]魏春华,苏燕,杨文杰,张晶晶,闰巧梅,王步云.医学院校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探索[J].高校医学教学研究,2104,4(2):16-18.

第11篇

关键词:自选项目;生物化学实验;创新;实验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8-0249-03

生物化学是生物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有着很强的实验性和应用性,因此生物化学实验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生物化学实验更新速度较快,为了培养能够适应新世纪发展的高素质大学生,需要不断改进、完善生物化学实验项目,创新实验教学模式,以求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创新性的在生物化学实验中引入学生自选型创新实验,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精神。

一、学生自选型创新实验与传统实验的区别

传统生物化学实验项目,主要分为基础实验、综合实验、设计实验三大类。其中基础实验和综合实验所研究的项目都是教师首先教授学生实验原理,不需要学生去发现,只要按简单的方式去重复实验,以验证事实和提供实验结果,而不是重复这些实验的发现路径,走的是获取知识的捷径。教师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主体,学生则被动地接受知识和技能。整个实验过程中,从实验项目的确定、实验试剂和仪器的准备和实验步骤的制定等都是教师完成的,实验时学生只需要机械地按照规定的步骤操作即可。而且实验前一般经过教师的详细讲解,甚至是操作示范,学生不需要主动思维和创新,依样画葫芦就可以了。学生自选型创新实验是对传统型实验的革新,通过引入现代化、主动化教学模式,统一、融合基础实验、综合实验、设计实验三大类实验,宗旨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实验教学,实验项目分类不是最终目的而只是辅助手段,打破原有的实验教学思维模式。其总体思路是通过对生物化学实验整合、分类后,选择同类实验,每类实验设计项目8~10项,在网上教学平台实验项目,每班学生自行分组,每组2~4人,进行网上自选,学生设计出实验路线,由教师指导论证,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获得实验结果,提交实验报告。整个流程由于通过网络平台辅助完成,具有快捷、高效的特点,最重要的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把学生推到实验的主体地位,在实验的过程中,由学生自行选定实验课题,选择仪器设备,制定实验步骤等,教师只在提供实验资料和解答实验问题等方面为学生提供服务。一方面摆脱了原有固定实验项目的束缚,由一变多,使学生思维更加灵活,另一方面通过教师辅助指导,学生由被动接受式转变为主动探索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有较大的思维空间和活动空间,可以充分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淋漓尽致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二、学生自选型创新实验具体突施方法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认知过程,实验自选法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循序渐进地实施。

1.实验项目、方案的自选。首先的实验项目要使学生选择面宽广些,项目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不必担心学生做错或者做得不好,重要的是打开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严谨的学术作风和创新的科研意识。比如可以开设从不同材料中DNA、RNA提取及鉴定的实验项目,由于实验材料不限,自选型项目题目可以有多种选择,如动植物中的猪肝、鸡血、洋葱等,微生物中的酵母、细菌,实验方法和技术路线由学生来定,比如提取方法可以是浓盐法、蛋白酶K法、CTAB法等,鉴定方法可以是琼脂糖凝胶电泳、核酸分析仪自动检测、苔黑酚法、定磷试剂等,只要具备科学性和可行性即可。再比如关于多糖的提取、分离与检测的实验项目,可以从植物中的银杏叶、牛蒡、山药,食用菌中的香菇、灵芝、金针菇等材料选择,范围也很广泛,提取方法学生可以自己设计路线,如醇沉水提法,酶解法,超声法等,检测方法可以是蒽酮比色法、苯酚硫酸法,也可以是层析法、色谱法等。从实验方案确定,讨论实验方法,预实验等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学生团队共同努力完成。这实际上是模拟了科学研究的过程,为学生今后独立开展科研工作奠定基础。实验过程中教师只讲解实验要点和容易出错的地方,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提高学生做实验的兴趣。

2.“线上线下”实验仪器、材料的自选。通过“线上”实验项目、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后,学生自由组成团队进行选择,根据网络平台统计出的选题结果,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可以包括多个学生团队,即多个相似实验项目同时开设。“线下”将实验室划分为实验材料准备区、仪器设备区两大部分。其中实验材料准备区可以划分为称量区、预处理区,实验设备区可以再根据仪器种类进行划分,使得选择不同实验项目的学生在实验中能有序的进行实验而不混乱。

3.结果提交方式的自选。自选型实验结果递交形式可以多样化,可以给学生划定几种提交形式,如小论文、大实验报告、小型产品等,来检验学生的实验结果。比如给定一些材料让学生自选,如各种蛋类、各种动物血液、各种奶制品等,要求学生在已掌握的蛋白质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基础上,从蛋白质含量的测定方面开展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对不同材料的营养价值从蛋白质角度进行分析和评价,最后以小论文的形式提交实验报告。这样从实验项目选址、实验材料准备到实验仪器操作、结果记录、书写实验报告均是由学生自己完成的。

三、学生自选型实验的开设效果

1.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学生自选型实验旨在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实验动手能力及查阅参考文献的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学生自选型实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极力于让学生思考,把教师放在从属的地位。培养、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辐射思维、异向思维、侧向思维、联想思维等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意识,鼓励学生主动提出、发现和探索问题,使学生真正进入知识世界去求知。学生自选型实验具有学生主导性的特点,可以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巩固学生已经掌握的实验操作技能、梳理已经学过的理论知识,而且可以拓宽学生思维空间,提高综合思维能力,挖掘潜在的创造力,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相互帮助的协作精神。由于影响实验的因素有很多,除了学生主体因素外,还会受到不同时间、不同季节的影响,有时对发现的问题教师也往往措手不及,但在发现问题时教师不要急于析疑,应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我矫正,将机会留给学生,从而不断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这样,学生自选型实验就克服了学生受传统教学限制的思维定势的影响,开拓了学生思维,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提出富有新意、与众不同的实验方案,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2.强化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采用开放式自选实验预约模式,学生根据教师实验项目,自己预约实验进行操作。虽然现场有实验教师指导,但是实验操作主要还是依靠学生自己完成,因此迫使学生必须经过严格的实验预习才能进行实验,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学生的实验准备和实际动手能力。

3.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特点。学生为了完成好自选型实验,需要亲身投入精力去进行文献研究、方案设计和实验准备,运用专业技能完成实验内容,并进行实验总结,撰写实验报告。在这些实践环节中,应用到文献检索、科研方法、专业课程等前期相关课程知识。学生只有将课堂上学习的专业知识加以整合并综合应用,才能取得圆满的实验效果。例如,以往学生在实验结束后,实验报告多是照搬照抄教师课堂上已经讲过的实验目的、方法、实验步骤,学生相互抄袭的现象十分普遍,实验结果也是简单描述,或照抄其他学生报告。开展自选型实验教学法,教师可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由学生为主体,根据不同实验项目完成实验报告,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专业素质可以得到提高。

4.有助于新的教学评价机制的建立。通常的实验教学中,学生实验的评价侧重于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和实验报告等方面。在自选型实验教学法实施过程中,由于学生是主体,教师能有更多时间和精力评价每一位学生,同时需要探索新的教学评价体系,将学生在实验中的专业素养、综合能力、创新精神等素质因素纳入实验成绩评价体系,体现对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和激励机制。例如,通过考察实验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综合性、创新性,评价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综合应用能力;通过学生在具体实验中的操作,评价学生真实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通过考核实验总结中的分析讨论、逻辑推理和总结报告,评价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归纳能力。

5.节约、高效利用实验室条件。传统的生物化学教学实验室一般为一学期集中开设使用2个月左右,大部分时间处于闲置状态,实验室的利用率较低,实验设备浪费极大。自选型实验的开设,提高了实验室和实验设备的利用效率,通过采用集成式管理、集约化运行模式,使实验室一年之中一直处于很高的利用状态,而且实验开设期间,中午、晚上以及节假日,实验室均对学生开放,使实验室和实验设备得到了充分的利用,节省了实验室建设和实验设备的投资,减少了实验室面积,为现代化实验室建设、管理与运作提供了可行性参考。

总之,在生物化学实验中引入学生自选型创新实验,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主观能动性和主动性学习的束缚,树立了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实验内容、设计实验方法,准备实验条件,完成实验研究,运用科学思维进行分析总结。在实施过程中,通过加强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引导和鼓励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达到整合生物化学实验知识和应用技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华忠,杨捷.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体系的优化[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7,91(1).

[2]周晓慧,王文勇,李素婷,等.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7,24(2).

[3]吴慧平.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J].医学教育探索,2007,6(8).

[4]杨红,刘国安,曾家豫.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8,78(2).

[5]朱正伟,刘东燕,何敏.加强高校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7,8(1).

[6]关怀,王地,马晗,等.“自选―自主―自助”互动教学法在中药制药学实验中的应用[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0,12(2).

[7]彭忠民,胡先明,丁高涛.学生自选课题型基础医学创新实验的组织过程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12(52).

[8]曾绍海.实验自选法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学生物学,2009,25(5).

第12篇

(大同市卫生学校,山西 大同 037000)

【摘要】生物化学是理论性强、内容抽象、知识点繁多、学生难学的重要的基础课,本文通过对学生产生厌学因素的分析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

关键词 生物化学;成因分析;应对措施

近年来,学生对学习生物化学产生畏难情绪,学习兴趣不高,日渐厌学,有些学生甚至望而却步。针对这种情况,我对医士专业、护士专业、助产产业,口腔专业学生进行分析,找出厌学的因素,并提出了应对措施。

1 成因分析

1.1 学生因素

中职卫生学校的生源是初中毕业生,而且近年来,录取分数线一低再低,造成生源的质量大幅度下降,学生基础差,缺乏扎实的生物学、化学、物理等基础知识,学习目的不明确,方法不当,有些学生学不会,有些学生能听懂课堂内容,但课后看不懂书,造成相当一部分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不感兴趣,产生畏难情绪,甚至厌学。

1.2 教材因素

中职卫校生化教材覆盖面广,难度深,内容抽象,枯燥,涉及的化学结构式、反应过程等复杂难记。代谢过程用化学结构式讲解学生听不懂,用文字讲解学生难以理解。致使学生难学,教师难讲的局面。

1.3 教学大纲因素

在教学改革中,生物化学教学时数大幅减少,就医士专业来说由原来的78学时(理论56,实践22)降至现在的56学时(理论46,实践6学时,机动4学时),护士专业总学时仅有36学时。且课程安排衔接不当,如生化涉及到生理学、微生物学等知识时,学生还没有学到。

1.4 教师因素

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教法单调,也是影响学生对生化产生兴趣的重要因素。同时,大多数生化老师不是医学院校毕业,对医学知识了解不够,在教学中缺乏联系临床实际,使学生对生化不重视,认为学不学都可。

2 解决厌学问题的对策

2.1 加强基础知识学习,增强学生对生化课的信心

学生厌生化的主要原因是基础知识薄弱,要培养学生学习生化的兴趣,首先要弥补基础知识的不足。在学习生化时,学生必需准备两本书,即以前学过的化学书和生物书,在开讲蛋白质和核酸化学之前,要指导学生把相关的化学知识和生物知识复习好。在讲物质代谢时,要求学生把酶、维生素等前面学的知识巩固好,使学生能够把相关知识衔接起来,防止出现知识断层,从而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生化的学习信心。

2.2 研读教材和教学大纲,合理取舍,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针对生化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学习现状,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研究,把握教学大纲,吃透内容,找准重点、难点,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取舍,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本专业必需够用的生化知识,如:脂类代谢一章,重点、详细讲解三脂酰甘油的分解代谢和血脂及血浆脂蛋白,对于检验专业,还要把脂类的生理功能,甘油磷脂的合成,胆固醇的转变与排泄也重点讲解,其它内容画龙点睛就可以了。再如维生素一章,学时数由4学时减为2学时,但内容不能删减,尤其是水溶性维生素大多数是酶的辅酶或者是辅基,讲代谢部分就要用,我对这一章的处理是讲完维生素的概念后,用一个图表把脂溶性和水溶性维生素的主要来源,主要生理功能,典型的缺乏病列出来进行讲解,这样即节约了时间,又把该掌握的和后期要用的都讲清了。

2.3 做好课前预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生化课内容多,课时少,要想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好教学任务,必需做好课前预习。具体措施是学生利用第二次上课前的时间完成第二次课程的自学任务,包括:①预习第二次课内容;②列出主要内容问题;③对问题和主题做全面的解答;④记录自学过程中不懂的问题。通过这样的预习,一方面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另一方面能使学生带着问题针对性听课,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好教学任务。

2.4 用运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生物化学课程体现出较强的理论性与抽象性,课堂上如果不注意教学方法,很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厌学。在讲授生化时,老师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方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4.1 启发式教学法

即提出一系列问题,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教学情境内,引导其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将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出来。比如在学习糖代谢时,老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①你们一日三餐都吃了些什么?(学生回答:馒头、大米、油条、面条、肉、蛋、奶等)②这些食物对机体有什么用?③在体内又是怎样变化的?让学生思考后,老师以糖类食物为例导入糖的生理功能,糖的消化吸收和糖的代谢概况,运用启发式教学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在思考中学习,这样一方面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其学习积极性,加深对生化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获得自信心和成就感。

2.4.2 形象比喻法

生物化学教学内容复杂,许多理论知识抽象难懂,中职学生第一次接触,往往很难理解,联系生活中的事物打比方,一方面可以使复杂的理论变得浅显易懂,便于学生的理解接受;另一方面,生动的比喻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促进师生有效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脂肪酸的β-氧化时,把β-氧化的次数和乙酰CoA的个数之间的关系比作切西瓜时,刀切的次数和切下西瓜的块数之间的关系。

2.4.3 列表比较法

列表比较可以揭示事物的互相联系和互相区别,还可以把繁多复杂的知识点通过列表的方法简明直观的展示出来。例如,在学完糖的无氧氧化和有氧氧化后,采用列表比较法将两条代谢途径的两个要点和概念进行对比,可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4.4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多媒体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形式新颖,科学的内容设计,丰富的影像画面以及生动的视听效果,能使学生耳目一新。比如在讲解蛋白质的结构,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过程时,可通过多媒体课件三维动态图像的演示,声像结合,使学生建立空间概念,从而更好地理解蛋白质的结构和蛋白质的合成过程。

2.5 指导学生掌握记忆方法,降低学生的畏难情绪

生物化学知识点繁多,代谢过程复杂,是大家公认的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一门课程。如何利用一些科学有效的方法,增强学生的记忆力是教师的重要职责,也是学生消除厌学的重要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应指导学生运用科学的记忆方法,如一个章节结束后,进行归纳整理,把繁多的内容条理化,如生物氧化一章就可整理成三个问题①水是怎么生成的?②CO2的生成; ③ATP的生成和利用。也可以把类似的事物和概念进行比较记忆,防止混淆,如生物氧化和生物转化,竞争性抑制和非竞争性抑制等。还可以用韵语、缩略记忆,如二十种氨基酸记为“中性有十五,酸性天冬谷、碱性赖精组,八种必须氨基酸记忆为”“赖色苯丙蛋、苏亮异亮缬。”这样,学生很快就能记熟。用列表图示法帮助记忆,也是一个好方法,如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的来源、功能、缺乏病,有氧氧化和无氧氧化的区别,DNA和RNA的组成等都可通过列表进行记忆。

2.6 适当联系临床知识,提高学生对生化的重视

在给各种专业上课时,都会有这样一个感觉,学生在学基础课时,往往对临床知识特别感兴趣,而生化的前一部分与临床知识联系少,学生认为学生化没什么用,对生化不重视,然而到后期,随着病理药理及临床课的相继开课,很多内容都与生化密切相关,学生往往又感到生化知识的重要而后悔莫及。抓住学生这种心理特点,讲课时适当联系一些。临床知识,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对生化的重视程度。例如讲酶一章时,联系到用酶的的竞争性抑制作用的原理,阐明磺胺类药物的作用机理。讲蛋白质变性后的特点联系临床上的消毒灭菌,讲糖代谢,联系糖尿病,讲蛋白质代谢联系肝昏迷等。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然而这种联系以说明主要生化内容为原则,不宜过多,以免喧宾夺主。

参考文献

[1]范启兰.《生物化学》教学中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及创新[J].瀚南医学院报2006,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