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语言的训练方法

语言的训练方法

时间:2023-06-15 17:26:4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语言的训练方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语言的训练方法

第1篇

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为幼儿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幼儿在生活中,经常要将自己的各种信息以及主观感受、愿望或要求转换成言语与他人交流。然而,受生活经验、词汇量和思维特点的影响,常常会出现使用“错误”语言。此时教师应正确对待“错误”,给幼儿以支持、鼓励。相信孩子会在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中进行自我调整。教师积极的交往态度和高超的应答,不仅会为幼儿“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还会起到“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并使幼儿更加敏感主动地吸收、加工和输出语言信息,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一、通过直接感知,在认识周围事物中发展幼儿语言

婴幼儿学习语言,都要与周围现实的人、物、大自然及社会现象紧密相连。通过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听、看、触摸、尝、闻,等等,获得周围的一切知识,继而发展幼儿的语言。语言的发展提高了幼儿的认识能力,而认识范围的扩大,内容的加深又丰富了幼儿的语言。因此,要注意发展语言交往能力紧密与认知能力发展相结合。根据幼儿直观感知的特点,给幼儿创设条件、丰富生活内容,在实践中认识世界,发展幼儿语言。在下雪天,让幼儿去接雪花,实际观察雪花的形状,幼儿可以观察到雪花有六个瓣,是一片片,一团团飘落下来的。引导幼儿欣赏房上、树上、地上全是白茫茫的一片,美极了。然后可向幼儿提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这白茫茫的白雪像什么呀?”引导幼儿说:“像雪白的棉花。”有的说:“像白糖。”有的说:“像厚厚的毯子。”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形容白雪,欣赏雪景,相应地丰富了词汇。教师也可让每个幼儿在一次性杯子里种上一颗豆子,或其他花的种子放在自然角里,让幼儿仔细观察种子的生长过程,并要求幼儿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如“豆子长出了嫩芽”,“嫩绿的叶子。”通过种植与照料,不仅丰富了知识,也陶冶了情操,使幼儿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美,自然界千姿百态的变化。幼儿生活内容丰富了,思路也就开阔了。让他们动手、动脑、动口,在幼儿直接感知中丰富知识和发展语言。

二、让幼儿多看、多听、多说、多练

1.多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计划地带领幼儿直接观察,给幼儿多创造条件。采用直观形象的方法,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图画读物是幼儿的精神粮食,是幼儿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它形象生动可爱,色彩鲜明美丽,深受幼儿喜爱。欲想发挥图书作用,也需要教师与家长做具体指导。光知道给幼儿买书不成,还要教给幼儿看书的方法。幼儿不理解书意,也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指导幼儿看图画书。先教幼儿看书的方法,拿到一组图画,要求幼儿先看数码,或按情节排好顺序,然后找出书中的主要角色,记住他们的形象,观察他们的动作,想象他们在干什么?联想组合成故事。如此,幼儿虽一个字都不认识,却能看出画中的内容,并能根据图画内容讲述,既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又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

2.多听。培养幼儿注意地倾听,这是发展幼儿表达能力的先决条件。幼儿学习语言,首先要学会听,听得准确,听得懂,然后才有条件正确地模仿――说。讲故事是向幼儿介绍文学作品的基本方法。因为幼儿不识字,他们是文学作品的听众。将不识字的幼儿引入文学世界,就需要找人给幼儿讲,让幼儿认真地倾听,达到教育目的。给幼儿积极创设听的环境,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给幼儿听录音故事、听别人讲故事;邀请幼儿谈话,互相倾听并交谈;带领幼儿听多种声音:乐器的声音、动物的声音……让幼儿听后模仿,想像,并讲出他们听到的声音好像在说什么。让幼儿多听,是为了发展倾听和区别周围声响的能力,发展幼儿听觉器官,加强对语言的声音结构分析。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要求幼儿会听,听得懂,认真听不打断别人的话,这也是文明习惯的一种表现。

3.多说。为了发展幼儿的表达能力,不但要发展幼儿听的能力,还要培养幼儿说的能力。我们要给幼儿创设“说”的环境,在说话中练习说话,在日常生活中,利用与幼儿接触的一切时机,进行交谈,在交谈中建立感情,使他们无拘无束,有话愿意讲出来。当幼儿用语不当时,教师及时予以纠正。教师应该善于利用幼儿来园、饭后、游戏、离园等分散时间,有计划有目的与幼儿交谈。在交谈中,教师和幼儿易于进行感情交流,关系可更加亲密,幼儿有什么事就都愿意告诉老师。这不论对幼儿发展语言能力,还是形成对事物的正确态度都有积极作用。教师在组织幼儿集体学习时,更要注意启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克服教师说孩子听的教法。还要克服说得好的让说,说得不好的不让说的做法。鼓励幼儿说错了没关系,老师会帮助的。教师应注意给每个幼儿“说”的机会。幼儿学习语言是靠“听”和听后的模仿“说”。因此,我们要给孩子创设一个“说”的环境,让孩子练习“说”,学习“说”,在说中学说。

4.多练。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任务,主要是培养幼儿正确的发音,吐字清楚,丰富幼儿词汇,并能正确运用。教会幼儿按照汉语语法规则讲话。这些内容,都得在语言实践中学习,掌握。这就要让孩子多练习,重复地练习,逐渐地掌握。给幼儿提供多练的机会,创造多练的环境。幼儿的发音不准,教师和家长注意及时纠正、练习,就能掌握得快,说得好。幼儿还经常讲出不合乎语言结构的句子,如:“老师,我要一本书,葫芦娃。”教师就要给予纠正说:“老师,我要一本葫芦娃的书。”并让幼儿反复说两遍。这样,幼儿渐渐地就会说了。又如“老师,”幼儿经常说成“老希”,等,凡属幼儿用词不当时,老师就给予纠正,并让幼儿重复练习。幼儿学习语言,主要靠模仿,因此,我们就需要不厌其烦地让幼儿多练习。

第2篇

关键词:以读为本;阅读训练;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9-055-01

“以读为本,由读生疑,由读求悟,由读生情”是这一训练方法的指导思想。这一训练方法强调的以读为本,是对传统的讲读式教学方法的更新。讲读式教学方法包括讲解和朗读两方面。徐世英先生在《谈谈朗读教学》中,将朗读与讲解做过精辟的比较,他说:“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讲解是钻进文中,朗读是跃出纸外;讲解是摊平、摆开,朗读是融贯、呈现;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赋作品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更能使人感受。”徐世英先生的一席话,将以学生为主体的朗读的优势充分体现了出来。在讲读式阅读教学基础上创立的“以读为本”的阅读训练方法,发扬了讲读教学法中的“读”之长,避去了“讲”之短,是一种更合理、更有效的阅读教学训练方法。

为什么实施“以读为本”的阅读训练方法,就可以实现快乐教学呢?

一、“以读为本”的阅读训练方法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

早在几十年前,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提出:解放孩子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眼睛,使他们能看;解放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嘴,使他们能谈;给以空间,使他们能接触大社会、大自然;给孩子以时间,使他们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这就要求老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语文论文去读课本、自己去提问、自己去感悟、自己去说、自己去评价。而教师则是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点拨、引导、激励,起一个引导者的作用。

学生在学习中,通过自己读、分组读、齐读、个别读等多种形式,能做到认真读文、大胆提问、勤于思考、用心感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学生自主感悟到的一些知识,是讲读式阅读教学法无法做到的。说明学生对课文的分析、理解能力得到了提高,真正读懂了课文。自主的学习使学生悟出了学习规律和学习方法,变得爱读、爱问、爱答、爱动脑了,由“怕学”变得“爱学”了。

二、“以读为本”的阅读训练方法使学生体会到了读书的乐趣

在读的过程中,一方面是课文的丰富的内涵对学生的熏陶感染,一方面是学生以自己的全部经验对课文作出的多元反应,培养了语言的想象力,形成了良好的语感。

学生在读、疑、思、悟的基础上,动手查一查(资料)、画一画(场景)、演一演(故事内容);动脑编一编(课文后续),谈一谈(读后感想)、评一评(同学作品)等多种形式的练习,在轻松有趣的游戏中潜移默化地积累了知识,锻炼了语言能力,拓宽了思维能力。

三、“以读为本”的阅读教学是以尊重学生为前提的阅读训练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相信他们的智慧、潜力和创造力。学生在回答相互提出的疑问时,要采取开放式的补充回答方式,不要拘泥于单一的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作出了不同的回答,这些回答个个都与问题有联系,都是学生感悟的结果。如果学生的回语文论文答不够完整,可请其它同学进行补充,只要沾边,都应视其正确,予以肯定。即使学生的回答毫不沾边,也不要指责学生不对,反过来要肯定他敢于发言的一面,并表示老师相信他下次能答好。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非常重要。如果教师对学生足够尊重,认为他行,他的表现就会很棒。正如一副对联中写的:“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横批是“不服不行”。可见教师是否信任、尊重学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信心。受到尊重的学生必然会信心实足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愉快地学习。

四、“以读为本”的阅读教学法

第3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 写作训练 英语思维 创设情景

书面表达一直以来都是初中英语教学重点,它不但可以直接反映出学生在表达信息、传递信息的语言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在实际应用中解决问题能力,有效地提高了学生们语言交际能力和语言知识实用能力。然而,在实际的初中英语教学中,写作教学相对来说还是显得滞后,学生们的普遍写作水平不高,大部分学生在遇到写作类型试题时就会出现惧怕、烦躁的心态。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即:一方面,对于学生自身来说,其一,在写作中往往会受到自身母语(汉语)的影响,容易产生负迁移性学习影响;其二,学生们通常对于英语词汇掌握不充分,容易出现词汇句式搭配不当的问题。另一反面,对于教师来说,其一,教师们在教学对于科学、系统的写作教学方法较为欠缺,没有合理安排教学步骤和培养目标;其二,在实际的教学中缺乏有效的写作训练方法来真正提高学生们的实际表达能力,落实性较欠缺。因此,本文就结合初中英语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来对初中英语写作训练的几种方法进行浅谈。

一、采用“由词到句再到篇”的写作训练方法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往往对英语写作具有惧怕心理。因此,教师在进行英语写作训练中需要采用先易后难的方法来降低难度,为的是使得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容易获得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进行写作的兴趣性和积极性。为此,教师在写作训练初期可以进行诸如“同义词联想”、“词语组句子”、“一句多译”、“句型转换”等方法来训练学生们使用词汇和句式的能力;然后,到了写作训练中期,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们以句子为基础来进行段落的写作,训练他们较为复杂的表达能力;最后,教师就以整个篇章为训练目标,切实训练学生们的实际应用能力。此外,教师如果可以将平时的教学与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词、句相结合,效果就会更好,这样可以使学生容易接受、乐于接受,真正实现“乐学”并获得成就感。

二、采用“单元话题”的写作训练方法

初中英语中的每个单元都会进行某一话题的涉及,这些话题难易程度适中,非常适合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单元话题”的写作训练方法开展诸如“课文故事改写”、“课文故事缩写”、“课文故事仿写”等系列训练,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科本知识和加深课文理解,更重的是,还可以在其过程中训练学生写作能力,帮助学生们进行英语思维的习得。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得以开展:

第一,引导学生们进行情景对话训练。每一对法训练都是需要在一定情景之下进行的,没有了这N背景性对话也就失去了意义,因此,教师们可以在教材中寻找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之处,进行逼真口语交际情景的创设,让学生们通过运用语言的实际经历来掌握该语言的交际功能。例如,教材中有许多话题是相关学生实际生活的,“购物”、“野餐”、“打电话”、“生日聚会”、“旅游”等话题都可以使学生们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场景,为写作打下基础。

第二,训练学生口头复述课文的表达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口头复述课文,不但可以加深学生们对于所学课文的理解并巩固所学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们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而这种口头表达能力可以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促进了学生们写作能力的提高。因此,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围绕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口头表达训练,是进行写作训练的基础性教学,具有重要作用。

三、采用“英语思维”的写作训练方法

在学生的书面表达中,最具代表性的错误就是中文式英语的表达,这类错误直接反映出了学生们由于母语习惯定势从而对自身外语学习所形成的的负迁移性作用。根据原苏联外语教学心理学家别亚科耶夫的观点,如果想要学好外语就需要用外语的思维来进行学习。为此,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时也要注意“英语思维”的训练,那么,在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怎样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的习惯呢?首先,教师在课堂上要尽量用英语进行课堂教学和组织课堂活动,引导学生们全程使用英语进行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给予诸如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方面的介绍,这可以帮助学生们了解世界和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性,更好地进行交流。

四、采用“创设情景”的写作训练方法

语言交际中语境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因为一切真实的交际活动都产生于一定语言环境之中,而真实有效的语言能力获得又是以有效情景体验为前提和基础的。因此,在初中英语写作课堂教学中创设交际语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并在其实际应用语言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学习能力,使得学生们可以通过所创设某一语境得以写作训练而又不会使他们感受陌生和不自然。

总之,初中英语英语写作训练是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广大英语教师需要实践和改善的重要方面之一,教师们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方法安排和使用。随着学生学习英语的深入对学生进行写作教学引导,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获得成功感,从而达到真正的交际目的和使用功能。

第4篇

关键词:心理技能训练 心理技能训练方法 足球运动员 足球水平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应,它是认识、情感、意志、感知觉和思维等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能影响人的行为。有研究证明:心理因素可以影响内分泌激素进入血液,并通过体液调节的方式影响人的行为能力。由此可知,进行心理技能训练对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有积极的作用。而作为高校足球教学与训练,球员身体素质与技战术修养远不如职业运动员,因此心理技能训练对提高高校足球比赛成绩尤为重要。

一、高校足球竞赛中的心理分析研究现状

学术界把运动员表现出不同的赛前心理反应归类于两种认识模式。第一类是较为通俗的说法,把本阶段出现的心理状态分为“紧张”、“淡漠”和“兴奋”三种。其中“紧张”和“淡漠”属于影响技术水平发挥的消极因素。“紧张”状态表现为情绪不稳定、自控能力失调,“淡漠”状态主要有情绪低落、思维紊乱,它们均会造成运动员坐立不安、尿频、思维速度下降和动作反应迟钝。“兴奋”是有利于运动员技战术水平发挥的积极因素,状态表现为皮层兴奋适宜、肌肉活动协调。第二类是研究者根据条件反射学中“刺激频度或强度过大,大脑皮质的有关中枢会由兴奋转为抑制”的理论,总结出的三种低于适宜水平的不良心理反应:等待反应、厌腻反应和对抗反应。“等待反应”表现为非常松散、不紧张,心理过度松弛,表现不稳定,过低的心理兴奋使运动员竞技状态低迷,往往在激烈比赛中出现技术失常。“厌腻反应”表现为感觉身体虚弱、容易疲劳、头痛、食欲下降、冲动、口干、比赛愿望较弱。“对抗反应”是心理状态的一个临界点,比如球员之间争吵或出现过激的自我失控行为。

二、心理技能训练在高校足球教学与训练中的实践

心理技能训练是现代足球教学与训练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影响着足球运动员身体、技术、战术水平的发挥和改善,可以促进训练者心理过程的不断完善,从而形成足球运动和比赛的要求,为获取优异的比赛成绩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心理技能训练追求的是一种迁移效果,在足球教学中,它可以使训练者针对训练或比赛中出现某一问题时的心理调节能力得到提高,应付和解决能力也得到提高。这样不但能使训练者在参与运动时受益,而且会终身受益。其最终目的是使训练者能勇敢、坚强、从容、理智地面对一切困难和一切问题。

1、对学生足球习惯与意识的培养。对学生足球习惯与意识的培养首先应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加强对足球运动的理解和认识。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打下扎实的传、接、射基本功,培养学生在攻防体系中不同位置的跑位意识,并不断强化,形成条件反射――只要自己拿球,队友就在对应位置接应,并将球传至合理位置。这样可以减少在比赛过程中因出现逼抢凶横、比分落后及其他外界因素对心理的影响而引起的技术动作变形等状况。

2、表象训练法。表象训练法是指运动员在意识的指导下,在大脑中反复想象动作图像或运动情景,不断强化、描述,清晰完整地再现动作,从而提高运动技能的情绪控制能力的一种方法。表象训练法有利于建立和巩固正确动作的动力定型,有利于加快动作的熟练程度和动作的记忆能力;在比赛或完成动作前,体验成功的动作表象可以提高学生或运动员的自信心,达到最佳竞技状态。这样有助于消除肌肉酸疼和心理紧张的感觉,从而提高运动成绩。

3、自我暗示法。自我暗示训练法是指利用语言等刺激物对训练者的心理施加影响,并进而调节运动员的情绪、意志和注意力等心理活动控制行为的一种训练过程。它常常用来消除或减少因比赛、训练产生的身体上和神经上的紧张或焦虑,是一种自我调节方法。自我暗示训练法有积极和消极之分。运用积极的自我暗示训练法可以激励自己发奋努力以取得优异成绩;运用消极的自我暗示训练法也会刺激运动员的情绪,使他们产生自卑感,进而影响比赛成绩。体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自我暗示能提高运动动作的稳定性和成功率。目前,运动员大都采用增加力量的暗示方法,这也符合高校运动员的心理特征,这种训练方法也是比较先进的方法。

4、意志训练法。意志训练法是要求训练者克服困难、树立自信心、实现已经设置的目标的一种心理训练方法。常用的训练方法一般有鼓励法、诱导刺激法和施加压力法,应根据不同的训练者体质和水平的特点选择不同的训练方法或者混合方法。针对球员身体素质差的原因可采用鼓励的方法进行训练;在比赛前可对学生进行素质训练、战术训练和实战演习的训练,有意识地对运动员施加压力,做好比赛的心理准备,提高运动员的自信心和技术稳定。如果意志训练做到位,就会使运动员精神面貌佳,反之则会很差,影响运动成绩和训练效果。

5、模拟训练法。模拟训练法是指在比赛前针对比赛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或问题进行模拟实战的反复练习,为学生参加各类比赛做好适应性准备的一种训练方法。它可分为实景模拟和语言图像模拟两类。在实景模拟中可设置比赛可能出现的情景和条件,从而对学生或训练者进行训练,包括模拟对手可能采用的战术、技术,以及由于天气、场地和观众的行为等所引起的意外情况。语言图像方面的模拟就是利用语言或图像描述比赛的情景。

三、结论与建议

足球运动员的比赛心理主要是从学术和比赛结果的角度进行研究的;而对运动员的心理训练主要集中在比赛前的心理辅导和放松。足球运动员比赛中的心理状态分析和探索普适性的心理训练方法是各高校足球运动员系统训练的主要内容。心理技能训练应该与身体训练特别是技战术训练相互促进,而不应该是孤立的。重视大学生足球运动员比赛前和比赛过程中的心理状态研究,有利于提高竞赛成绩。

总之,在足球教学与训练中,我们应该重视心理技能训练。作为高校足球队,站在培养合格人才的立场上,更应该重视对足球运动员的心理技能训练,从而调动各种积极的心理因素,保证身体、技战术能力的发挥。

参考文献

1、贝斯威克 著 张忠秋 等 译 足球心理训练.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10。

第5篇

摘 要 如何在武术套路教学和训练的过程中寻找一个有效的训练方法,以提升教学训练的效率是当今武术套路教学训练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本文就针对念动训练法在青少年武术套路训练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了分析。文章首先简要阐述了念动训练法的概念与内涵,然后又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分析了念动训练法在青少年武术套路训练中的应用流程,提出了有助于其有效应用的几点建议,以期能够借此为青少年武术套路训练活动的科学化开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 念动训练法 武术套路训练 青少年运动员 应用分析

武术是我国传统体育项目的精粹,其主要包括了技击散打和套路两种最为主要的运动形式。其中,武术套路指的是以技击动作作为素材,遵循攻守进退、动静疾徐以及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创编而成的一种演练形式。简单来说,实际上就是一连串含有技击和攻防含义的动作组合。武术套路的技术动作是非常细腻和复杂的,再加上,如今随着现代武术套路竞赛“高、难、美、新”的发展特点,现代武术套路中的技术动作开始更加的复杂多变、快速灵活、跌宕起伏。所以,如何在武术套路教学和训练的过程中寻找一个有效的训练方法,以提升教学训练的效率就成为了武术套路教学训练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鉴于此,本文就针对念动训练法在青少年武术套路训练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了分析,旨在能够借此为青少年武术套路训练活动的科学化开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一、念动训练法的概念及内涵

念动训练法,简单来说,实际上指的就是在组织开展教学训练活动的过程中,教练员利用心理暗示和表象训练的有机结合,让受训者通过大脑活动对所感知过的声音、动作以及情境等反复进行再现,并通过反复再现不断加以强化的一种心理技能训练方法。其具体的作用过程,实际上是由于受训者之前已经做过的动作练习,会以痕迹的形式保留在自己的大脑之中,这些痕迹在遇到了一定的诱因时,如,语言暗示,大脑就会重新将这些做过的动作练习重现出来,而念动训练法,就是利用通过这些诱因来不断的让受训者中枢神经系统将已经感知过的动作演练过程,通过思维在大脑中重新呈现出来,做出反复的思维表象,从而引起受训者自身相应的神经肌肉系统发生变化,并进而达到强化所学习的技术动作的训练效果的一种方法。

二、念动训练法在青少年武术套路训练中的应用流程

首先,通过教练员口述技术动作的要领,给学生留下一定的动作印象之后,教练员就要进行准确的动作示范或者是有针对性的放映相关的动作资料。在这个过程中,教练员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根据之前口述的动作要领进行认真的观察,同时还要注意通过语言暗示等方法来让学生关注和分析动作演练时的技巧,例如:在采用念动训练法开展旋子转体360度接竖叉的训练活动时,在这一环节教练员就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和分析助跑和起跳时脚下重心的位置、身体摆动的方向以及空中转体的技巧和转体后的落点等等,以确保能够在学生的大脑中留下深刻、正确的动作影像。

其次,引导学生完成视觉神经的反射到大脑中枢神经的加工这一过程,通过这一过程的完成来让学生形成技术动作认知的表象。在这个过程中,教练员应该让学生在安静的状态之下,闭上双眼来重现刚刚所学习的技术动作,并且在教练员的语言引导之下,在大脑中重现所学习的动作影像的同时来进一步分析动作的重点和难点,以促进学生对于动作要领的领悟和掌握。

第三,组织开展原地模拟练习,形成动作定型。在完成了上述两个环节之后,教练员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原地模拟练习。而在经过了原地模拟练习之后,教练员就可以辅助学生完成整个动作,以形成完整的动作定型。

第四,在反复进行了多次练习,形成了完整的动作定型之后,教练员就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休息放松,让学生放松身体,将身体机能恢复到平静状态。而在学生的身心恢复到了平静状态之后,教练员就应及时的再次利用语言暗示等方法来引导学生集中意识,进行再一次的念动练习,让学生将刚刚学习的标准技术动作在头脑之中进行回放,并与自己所做的动作影像进行比较,以及时的发现和纠正自己的错误,同时结合教练员的语言暗示进行有针对性的动作重组,以提高学生对于技术动作的理解和掌握,在大脑中形成更为准确和完善的动作表象过程。

三、念动训练法在青少年武术套路训练中的应用建议

首先,要注意念动训练法只是一种辅助的训练方法,在青少年武术套路训练实践中进行应用时,一方面,必须要与“体练”密切的结合起来,如果仅仅依靠念动训练法,只“想”不“练”是无法取得理想的训练成效的;另一方面,还必须要与其它的训练方法有机的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够发挥念动训练法的最大功效。

其次,在利用念动训练法开展青少年武术套路训练活动时,一定要注意教练员示范动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教练员所给出的示范动作是学生念动训练的参照动作,一旦出现了偏差,那么学生念动训练的最终结果也必然会相应的出现偏差,从而影响训练的成效。所以,在采用念动训练法开展青少年武术套路训练活动时,教练员给出的示范动作一定要准确、规范,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认知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动作影像,也才能够形成正确的动作定型。

最后,在采用念动训练法开展青少年武术套路训练方法时,考虑到青少年学生的理解能力,教练员的语言暗示应尽量的简明易懂,否则,晦涩不明的语言将会降低学生的理解水平和注意力水平,并因此影响到念动训练法的应用成效。

参考文献:

第6篇

言语发生晚,口头表达能力差智障儿童无论是语言理解,还是语言的表达,都要比正常儿童发生得晚一些,且言语的发展速度也缓慢得多。这类儿童何时开始说话,这要取决于他们智力受损的性质和程度,也与家庭的早期教育的好坏有关。根据研究材料,正常儿童约从两三个月起就开始“牙牙学语”,但是智障儿童往往要到三五岁或十几岁才开始说话。如某学生,中度智力障碍,家里2个孩子,父母生活在农村,年纪都比较大。他被寄养在叔叔家里,刚入学时只能用单字表达简单需要。通过这2年的学习,他已有很大程度的提高,能用词语表达需要。

词汇贫乏,语法简单智障儿童智力低下,接触外界比较少,词汇贫乏,不仅表现在量上,而且也表现在质上,即对词义的理解往往不深刻、不全面,甚至不正确,他们表面上学会的词,却经常不能很好使用。如某学生,IQ<40,属于中度智障。笔者在课堂上第一次教词语“大”与“小”,感觉她已掌握,但在日常运用中却用错。这也许是词汇贫乏而造成理解和运用语言能力障碍的重要原因。按教学大纲的要求,智障儿童通过9年的学习只要求掌握1 500个字词。智障儿童的口头表达能力较差,有的完全不会说话;有的则可能说个没完,但是很难听懂他们说些什么;少数人说话流利,口齿清楚,但他们说得往往前言不搭后语。

发音不准,吐字不清智障儿童的语言表达通常都发音不准,吐字不清。他们由于自身生理、心理缺陷从而造成在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上均有障碍。他们对词汇的感知是很不精确的。对于相似的音节和相似的词,往往读得“四不像”。如某学生由于剖腹产而导致颅内出血,以至小脑发育缓慢而成尖头。该学生由于家庭教育比较早,故发音、身体的伤残相对好些,但发音还是不准,吐字也不够清楚,有时很难听清他在说什么。因为发音、身体的伤残也会影响智障儿童发音吐字的准确性:如想说话,必须能够控制发音部位(肌肉)的位置和运动,包括舌、唇和声带等。

言语参与人的全部心理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不及早对智障儿童进行言语发展和训练,那将会恶性循环。智障儿童的言语训练有4个方面。

注意保护智障儿童的言语器官由于智障儿童的某些言语器官已受损害,那么注意保护其他完好的言语器官是很有必要的。智障儿童的喉头、声带、口腔、咽喉、鼻腔等都非常娇嫩,很容易受到损伤,教师必须为他们制定好合理的作息时间,积极预防各类疾病的再次发生,并也应像聋儿一样进行嗓子、呼吸、舌位操的训练。

1)嗓子的训练。训练目的:训练声带活动,使嗓子发出所要求的声音。训练内容:模仿发音感觉操――如把“花”说成“瓜”时,就告诉学生“花”的气流大,“瓜”的气流小,通过多次反复比较练习以便发准这2个音。训练方法:示范法、模仿法、练习法、评价法。

2)呼吸练习。训练目的:针对聋儿声门以下部分进行训练,帮助幼儿产生气流,提供说话的动力,并加强对音量的调节和控制能力。训练内容:呼吸操、吹蜡烛、吹气球。训练方法:根据技能分解法,训练时所吹物体由小到大,由近到远,注意用气量的差异以及运气集中、均匀和气流的速度,反复进行。

3)舌位操训练。训练目的:加强聋儿舌的灵敏性和运转能力。训练方法内容:舌操,包括伸舌、卷舌、舔上下唇、左右顶腮帮等。训练方法:示范法、模仿法、练习法,并借助于镜子等道具以及各种游戏进行。

通过练习,智障儿童对言语器官的活动部位和活动方法会有所掌握,使其语言康复得到保障。

为智障儿童提供良好的言语环境家庭、社会、学校语言环境的好坏对智障儿童言语发展起着一定的作用,特别是家庭环境,良好的家庭环境能促进儿童言语的较好发展,使他们的言语缺陷得到部分补偿。相反的情况则会妨碍儿童的言语活动,使智障儿童的言语缺陷更加严重。因为儿童不可能凭空获得语言,他们首先是在家庭语言环境的熏陶下,逐步学会发音和说话的。调查发现,由于某些智障儿童在家庭里得不到良好的言语刺激,说话受不到鼓励。有的家长自身素质很差,不能为孩子提供良好的言语典范,因而语言比家庭教育重视的幼儿语言明显落后。对于这些学生,在学校,为了更好地让其掌握语言,更应为他们提供良好的言语环境。第一,教师用普通话与他们交谈,平时说话发音正确,用词恰当,语句符合语法规则;第二,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多练习说话,多问些为什么,力求每次都能讲一句完整的话。只有这样,智障儿童的口语能力才能充分地锻炼和发展。

找准病因、分析情况、进行矫正智障儿童的病因很复杂,应该为每位学生备好个人详细档案(包括从出生到入学的病史),对于言语有障碍的儿童进行个别强化教育。如某学由于脑瘫的原因导致语言障碍,他能理解和表述单字、单词、单句,并能说完整句,但是往往发音不准,吐字含糊不清,不分四声。笔者为他制定一份个人计划:1)听觉训练,每天课间10分钟让他听录音机,并且内容是变化多端的,有故事、歌曲、儿歌,让其听正确的发音;2)发音器官训练,包括舌操训练、发音训练和拼读训练。进行舌操训练很有必要,这样可以使舌肌得到相应的锻炼,因为舌头是否灵活,是发音准确的关键。为此,笔者每天多做2次舌位操,使其舌头灵活。经过训练产生一定的效果,他的发音有了明显的好转。

第7篇

关键词: 排球运动 发球技术 发球训练

1.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4届排球专选组的15名男生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测试法和数理统计法。

3.结果与分析

3.1发球技术认识

表1 专选组学生对发球在排球运动中作用认识的统计表 人数:15人

表1显示,73.33%认为发球技术在排球运动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20%的学生觉得发球技术在排球运动中作用一般;6.67%的学生觉得发球技术在排球运动中不重要。认为发球技术对排球比赛影响很大的有80%,认为影响一般的有20%。说明发球技术直接影响排球的比赛成绩,在排球运动中很重要。可以看出,学生对发球得分,破坏对方组织进攻的认识还不到位,要从思想上和意识上教导学生更重视发球技术。

3.2影响发球技术的因素

表2 专选组学生影响排球发球技术的因素统计表?摇人数:15人

表2显示,有20%的学生认为发球与心理因素有关;有13.33%的学生认为与外界条件有关,比如室内、室外、风速等;还有66.67%的学生认为发球与自身技术有关。从表2可知,掌握技术是师范生在排球发球学习中的重中之重。

3.3发球稳定性

通过测试统计2014届排球专选组学生发球的稳定性达90.67%,有9.33%的发球不稳定。通过观察统计发现不稳定是跳发时或大力发球时造成的。从中得出,师范生发球稳定性很重要,但是在稳定的基础上我们还要追求发球的攻击性和有效性。

4.提高发球技术的训练方法

4.1巩固和提高发球技术的练习

4.1.1发球的稳定性练习:一人多球,进行多次发球强化练习,提高发球成功率,达到发球的稳定性。

4.1.2发球的准确性练习:可以将对方场区划分为前后左右场区;或规定区域,进行点线等结合的练习,提高其发球的准确性。

4.1.3发球攻击性练习:在稳定性和准确性的基础上,发出球时注意降低弧度,加快挥臂速度等,向场地的“三角区”,1、5号边角处进行大力量、飘度大发球练习。

4.1.4发球多样性练习:每个学生一次多球,老师规定以不同的发球方法发在同一个区或点,掌握多样发球的技术与技能。

4.2心理训练方法

4.2.1暗示训练法

自我暗示是运动员通过用自己的思想、话语对自我的心理施加影响,调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意志品质等心理活动,从而在比赛中保持良好心理状态。比如运动员可以不断自我暗示:“发好球,发好球,稳就行了。”以类似鼓励的词语不断鼓励自己,克服消极情绪,建立良好的积极情绪状态。

4.2.2生理负荷训练方法

生理负荷训练方法是在一定生理负荷的情况下,以提高学生生理为目的的训练方法,训练时学生每人一球,在端线后发球,球发出后以中等速度追其发出的球,拿球后在另一条端线后发球,循环发球,但要注意发球质量。

4.2.3心理负荷训练方法

心理负荷训练方法是在一定的生理负荷的情况下,采用语言刺激的一种训练方法,假如发球前老师对发球失误者给予一定的奖罚等,对心理进行训练。

当然上述较合理的训练方法我们也可以巧妙运用在排球发球的训练当中。

5.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发球在排球运动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对决定一场比赛的胜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好的发球不仅能破坏对方的进攻、打乱对方的战术部署、打压对方的心理,而且能直接得分,鼓舞士气。由于排球发球是唯一需要球员独自完成的进攻技术,个人的技术水平高低直接决定发球的成败,即将走入教师队伍的师范生不但要改进发球的训练方法,而且要勇于思考探究改善教学思路,为排球运动项目尽微薄之力。

5.2建议

加强发球训练中排球技术的掌握,力求在稳定的基础上增强发球的进攻性,力求稳中增强攻击性。培养排球专选组学生发球的多样性,为以后在排球教学工作中更好地指导中学生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 创造力,头脑风暴法,强制联想法,训练。

分类号 B844.1

1 问题提出

创造力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对个体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影响重大。对于如何开发人的创造潜能,研究者们已经提出了多种方法[1~4],包括提高有效的创造动机、获得专门化的创造技术、群体互动进行有效的创造建构、创设最佳的创造氛围和文化、发展职业经验中的辨别和创新、进行增强创造力的训练等。研究表明,有针对性的教育与训练对个体创造力水平的提高具有显著的效应[5~10]。

在教育心理学中,有关儿童创造力训练的研究多集中在综合训练的实验研究上。对实验组进行的处理主要包括开设创造力训练活动课和结合不同学科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活动。这些训练活动以发散性思维训练为主,综合运用包括头脑风暴法、强制联想法、检核表法、语词联想、侧向思维训练法等具体的形式。Torrance在早期的研究中[11]回顾了142个这种类型的研究,其中的103个用了托伦斯的创造性思维测验作为评价标准,涉及训练评估包括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和精密性几个维度。结果显示72%的整体项目的训练获得了成功。其中创造性问题解决训练和生成性思维训练显示最为成功。Rose和Lin进行了涉及创造力训练的定量元分析研究[12],他把46个满足标准的研究纳入到元分析中,结果表明创造力训练效果具有0.64的内部效度,但这些训练离开学校,是否具有外部效度有待进一步验证。国内的一些实验研究[8~10]通过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对比,最后都得出创造力的训练可以显著提高创造力分数,训练导致了创造力提高的结论。

这些研究对培养和提高儿童的创造力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由于在这样的训练中集中了许多因素,缺乏能够详细说明哪种因素或哪几种因素更多的导致了创造力的提高。Baer认为[6]:“对未来的研究而言,一种潜在的较为广阔的领域将会是这样的实验设计,即能分离出哪种发散性思维训练导致了特定任务下创造力成绩的增加”。根据Baer的这一思想,创造力的训练研究应该有针对性地探索各种特定方法的效果。如果培养观念生成技能是提高其创造力的关键因素,那么应以提高观念生成的头脑风暴法训练为主;如果强制联想训练的效应较为明显,则训练应以其为主;如果情感、心境等是训练中的关键影响因素,则需要强调在项目训练中改善心境因素,这样的训练可以更有针对性并提高训练效率,避免盲目,对教学实践更具指导意义。

头脑风暴法和强制联想法是当前创造力训练中两种常用的训练方法。头脑风暴法又称智力激励法,针对要解决的问题或要讨论的主题进行小组讨论,按照一定的步骤,在轻松的气氛下,小组成员敞开思想、各抒己见、自由联想,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有使用价值的设想。训练中鼓励成员充分表达思想,不管这一思想看起来多么奇怪和疯狂,都严禁评判和嘲笑。其核心是自由联想、生成较多的创造性观念。强制联想法主要是一种有条框限制的强制思维,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彼此无关联的产品或想法强行联系在一起,从而产生出新奇的设计方案。两种训练方式都立足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研究证明具有良好的效果,但又有实质性的不同[13]。本研究将这两种常用的训练方法分别用于训练不同创造力水平的儿童,并设置控制组,对不同训练方法对儿童创造力发展的影响进行检验。

2 研究方法

2.1被试

抽取郑州大学附属小学4、5年级的学生476人。采用林幸台修订的威廉斯创造性思维量表,对被试进行施测,根据被试创造力5个维度的标准分总分,按高低进行排序,取前20%的学生95名作为高分组被试,随机分配到控制组、头脑风暴组和强制联想组;后20%的学生95名作为低分组被试,也随机分配到控制组、头脑风暴组和强制联想组。由于实验中的被试在训练中或后测中缺席,还有少量测验不合格,实际完成实验的高分组被试86人,低分组被试84人,其中男生79人,女生91人,平均年龄10.67岁。

2.2测量工具

被试的选取和后测都采用林幸台等修订的威廉斯创造力组合测验中的创造性思维量表,该量表共12个未完成的图形,要求被试在规定的时间内,利用图中的线条,尽可能画出与众不同的或有趣的图。研究表明[14],该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44~0.68,分半信度为0.41~0.92,内部一致性α系数为0.45~0.87;同时效标效度显示,与托伦斯图形创造思考测验相关系数为0.38~0.73,与宾西法尼亚创造倾向量表相关系数为0.59~0.81。该量表分别从流畅性、开放性、变通性、独创性、精密性和标题6个维度计分。流畅性主要包括观念数量的扩充、思路的流利、反应数目的多少;开放性主要包括思路的开阔,内外的反应;变通性主要包括提出不同的见解、变换类别、富有变化的思路;独创性包括非同寻常的反应、提出聪明的主意、得出不同凡响的结果;精密性包括能想象与描述事物或事件的具体细节,并能对创造出的成果进行精细修饰;标题主要考察语言创造力等。由于标题并不能直接归为创造性思维的维度,且在本研究的训练中并没有针对语言创造力方面的训练,因此本研究只选取了流畅性、开放性、变通性、独创性、精密性5个主要维度来作为创造力的指标加以记录。

2.3研究程序

2.3.1实验分组

将筛选的低分组被试随机分为三组,两个实验组和一个控制组(实验组各为32人,控制组为31人),采用被试间设计,两实验组中一个进行头脑风暴法训练,一个进行强制联想法训练。高分组被试也随机分为两个实验组和一个控制组,也采用被试间设计,其中的两个实验组一个进行头脑风暴法训练,另一个进行强制联想法训练。这样高分组和低分组中便各有两个实验组分别接受不同的训练方法,高分和低分各有一个控制组可以比较。

2.3.2实验设计

采用2(创造力水平:高、低)×3(训练方法:控制、头脑风暴、强制联想)因素的完全随机实验设计。

2.3.3训练教学

根据头脑风暴法和强制联想法的特点及训练要求,编制《头脑风暴训练法》和《强制联想训练法》教材。为减少实验材料差异的影响,两种方法在编排中尽可能选取一样或相近的材料,但由于各训练法自身的特点,并不苛求完全一致。但同样训练方法的两个实验组,则全部要求一致。训练教师选自同一年级的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集中培训后在每次课的前一天再集中讨论,做到统一上课内容和方式,尽量控制教师差异的影响。实验组每周五利用下午第三节活动课进行45分钟的创造思维训练,训练时间为每周一次,连续训练5周。

2.3.4后测

仍使用威廉斯创造性思维活动量表进行后测。由于在训练期间和后测时有少量被试缺席,最后,完成实验的被试人数和开始时人数不同,详情见表1。

2.3.5结果处理

本研究搜集的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由于前测和后测都采用了同一个测量量表,因此三种训练条件下(包括控制组,不采用任何训练方法)都取创造力各维度的前后测的差值(即创造力分数的增加值)作为评价指标,由于有控制组的运用,较好地控制了测量中的学习效应。创造力水平低分组和高分组在不同训练条件下创造力各维度的分数的增加值结果见表1。方差分析显示,训练方法的主效应方面,开放性维度,F(2,164)=20.87,p<0.001;精密性维度,F(2,164)=3.76,p<0.05,两个维度上训练方法的主效应显著。在流畅性维度上,F(2,164)=0.70,p>0.05,变通性维度上,F(2,164)=1.38,p>0.05,独创性维度,F(2,164)=1.23,p>0.05,训练方法的主效应均不显著。

创造力水平的主效应分析显示,开放性维度上,F(1,164)=11.27,p<0.01;流畅性维度上,F(1,164)=5.94,p<0.05;精密性维度上,F(1,164)=3.91,p<0.05,这三个维度上创造力水平的主效应均显著。但变通性维度上,F(1,164)=0.66,p>0.05;在独创性维度上,F(1,164)=0.67,p>0.05,创造力水平的主效应均不显著。

交互作用的分析显示,在开放性维度上,F(2,164)=15.92,p<0.001;精密性维度上,F(2,164)=6.57,p<0.01,训练方法与创造力水平的交互作用显著。而在流畅性上,F(2,164)=0.79,p>0.05;变通性维度上,F(2,164)=0.35,p>0.05;独创性维度上,F(2,164)=2.88,p>0.05,训练方法与创造力水平的交互作用不显著。

为了明确头脑风暴和强制联想两种训练方法在不同创造力水平儿童创造力的具体影响,在交互作用显著的维度上进一步做了简单效应的分析。结果显示,在低创造力水平组,开放性维度,F(2,164)=24.92,p<0.001;精密性维度,F(2,164)=11.50,p<0.001,表明在低创造力水平组在这两个维度上训练效果显著。在创造力水平的高分组,开放性维度,F(2,164)=0.20,p>0.05;精密性维度,F(2,164)=1.46,p>0.05,表明在两维度上创造力训练的效应不显著。

就训练方法而言,头脑风暴法训练在两个创造力水平组的结果是:开放性维度上,F(1,164)=24.76,p<0.001;精密性维度上,F(1,164)=14.44,p<0.001,简单效应显著,表明这种训练方法是有效的。强制联想法训练在两个水平组的结果显示:开放性维度上,F(1,164)=1.37,p>0.05;精密性维度上,F(1,164)=0.01,p>0.05,这种训练方法的效应不显著。

4 讨论

4.1两种训练方法对儿童创造力发展的影响不同

本研究发现,头脑风暴训练法在儿童的创造力训练中具有较为明显的效果。在开放性、精密性两个维度上提高的幅度都明显高于控制组和强制联想训练组。但是在进行交互作用和简单效应的分析中发现。低创造力水平组的儿童通过训练在创造力的开放性和精密性维度上成绩提高较为显著。这个组的学生训练后创造思维的思路更加开阔,对内部和外部的反应更加丰富多样;同时在想象与描述事物或事件的具体细节方面表现更为详尽,并能对创造出的成果进行较为精细的修饰。也就是说,对儿童创造力发展的影响来讲,对于低创造力水平组的儿童,头脑风暴训练在其创造力的部分维度上显示出良好的效果。这和Clapham进行的大学生的研究[5]得出的结果是一致的。他采用创造力综合训练和单独的观念生成训练大学生的创造力,结果观念生成的训练和更全面的训练对学生的创造力成绩提高影响是相同的。本研究的结论也较好地支持了Baer提出的存在着“较为理想”的训练方法的设想[6]。两种创造力训练显示的差异结果启发人们,并非所有的创造力训练在短期内都能提高儿童的创造力成绩,一些创造力的短期培训采用综合的、立体的等多种方法混合,实际上是一种资源的浪费,有的方法根本就难以奏效。把握创造力训练的高效性应是今后创造力训练研究和实际操作中的重要任务。

4.2短期的教学训练对高创造力水平儿童的创造力影响较小

在具体的训练过程中,将被试分了两个组,按照创造力水平不同分别进行训练,改变了创造力训练中忽视学生水平差异的做法,结果显示,对于一些创造力水平低的儿童来说,主要是在其发展过程中缺乏创造思维的观念以及创造思维的方法、技能方面的培养,形成了思维的发散能力低、思路狭窄和远距离联想思维较弱等。通过有针对性的思维方法与技能的训练,可以较为明显的提高创造意识和创造技能,从而明显地提高其部分维度的创造力成绩。而对于创造力水平高的儿童而言,短期的常规性的创造性训练课对其创造力发展的作用较差,这一群体已经具有较好的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和技能,且养成了良好的创造性思维习惯。因此,创造力的训练应该强调个性化地实施,对于不同的儿童采取不同的训练方式。国内也有研究[15]提出对不同年龄和不同水平的儿童应该采用不同的创造力开发的方法。对于创造力高的儿童来说,正如同对高智力的儿童的智力开发一样,不能仅仅再去传授简单的创造技巧和方法,而应该让其多参与创造性的活动,比如日常生活的小发明、小创造、创新技能竞赛、参与认知活动和交往活动的设计等,通过这些活动提高其创造思维的品质,培养其创新性的人格。

4.3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本研究只选取了创造力水平高低不同的儿童进行了训练,研究没有涉及对年龄和性别变量的探讨;同时在训练中只采用了两种常用的训练方法,而在创造力的训练中存在许多有效的方式。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实验研究能够更加有效地控制因素,得出较为科学地结论。实际上研究已经达到了目的,提出这种研究思路,为以后的研究涉及更多的因素和更复杂的设计提供有益的借鉴。

5 结论

本研究条件下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儿童的创造力可以通过训练加以提高。对于低创造力水平的儿童来说,头脑风暴法的训练明显的优于强制联想法。对于高创造力的儿童来说,单纯地进行创造性思维技能和观念生成技能培养的训练方法效果不显著。

参考文献

1 Collins M A, Amabile T M. Motivation and Creativity. In Sternberg R J (Ed.). Handbook of Creativity. Cambridge, Englan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9

2 Eisenberger R, Shanock L. Rewards, intrinsic motivation, and creativity: A case study of conceptual and methodological isolation. Creativity Research Journal, 2003, 15: 121~130

3 King N, Anderson N. Innovation in working groups. In West M A, Farr J L (Eds.). Innovation and Creativity at Work. New York: Wiley, 1990

4 Kurtzberg T R, Amabile T M. From Guilford to creative synergy: Opening the black box of team level creativity. Creativity Research Journal, 2001, 13: 285~294

5 Clapham M M. Ideational skills training: A key element in creativity training programs. Creativity Research Journal, 1997, 10(1): 33~44

6 张庆林, 曹贵康. 创造性心理学.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7 沈德立, 吕勇, 马丽丽. 中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 心理学探新, 2000, 20(4): 26~27

8 张景焕, 陈泽河. 开发儿童创造力的实验研究. 心理学报, 1996, 28(3): 277~283

9 段继扬. 小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实验研究.中国教育学刊, 2001, 6: 24~28

10 李孝忠, 李慧源. 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实验研究.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 3: 114~120

11 Baer J. Divergent thinking is not a general trait: A multinomial training experiment. Creativity Research Journal, 1994, 7: 35~46

12 Rose L H, Lin H J. A meta-analysis of long-term creativity training programs. Journal of Creative Behavior, 1984, 18: 11~22

13 Fleith D S, Renzulli J S, Westberg K L. Effects of a creativity training program on divergent thinking abilities and self-concept in monolingual and bilingual classrooms. Creativity Research Journal, 2002, 14(3,4): 373~386

第9篇

【关键词】唱歌 基本功训练 呼吸 头声 轻声唱

声乐是用科学的方法发现优美嘹亮的歌声,又用歌声通过音乐化的文学语言,生动地塑造乐曲中的人物形象,描绘其意境,表达其思想感情的音乐艺术。因此,“声乐”不是“声音”,而是歌声和音乐以及文学语言的艺术结合。从这个意义上讲,要唱好歌,仅有副好嗓子和一个美好的愿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丰富的艺术想象力、表现力、判断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最重要的是要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经过刻苦顽强的训练,掌握一套完整的训练方法,从而才能达到最完美的效果。

作为一名声乐教师,应注重抓好学生唱歌基本功的训练,总结一套有效的科学训练方法,来进行有效的音乐教学。

一、唱歌的呼吸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话时的气息较浅,声音缺乏气息支持,没有力度,音量小……连续用嗓时间久了,嗓子容易疲劳,嘶哑。如果把这种说话时的呼吸及方法用于唱歌那是绝对行不通的,因为歌唱时,面对广大观众,必须将歌声传遍每个角落。所以要求声音不但要有一定的音量,还要有力度的变化。要有长时间歌唱的能力,要将吸入的气息根据歌曲的需要有节奏地、均匀地呼出。可见,呼吸是歌唱者首先应该学会的一项基本功,要掌握它需要经过一番长时间的、艰苦的努力,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教给学生科学的呼吸方法:吸气要柔和、平稳,快而且深,全胸部自然地扩张,吸气时口鼻同时进行。呼气要均匀、缓慢、有节制。气息吸入后要善于保持,不要一下子让气息很快泄掉。还要控制呼气的力量,不能将气用力压住,以致产生沉重,逼紧的声音。呼气时,上胸部要放松,保持自然的突起状态,要用下胸肌和腹肌来操纵。

二、头声训练

头声唱法有许多优点,它能让歌唱者发出的声音音质好,而且嗓音持久,咬字清晰,音色明亮,避免喉音,克服喊叫等。头声训练是提高声乐水平的重要途径。所以进行以头声为主的训练,是我们训练学生声乐的一个重要原则。

进行头声训练,首先要做到高位置发音,高位置是指在鼻咽腔以上的部位发音唱歌,高位置是获得头声的捷径。要做到高位置发声,应采用以下方法:

1.讲解:首先向学生介绍高位置发声的好处,给学生做好高位置发声和低位置发声的示范,让学生辨别两种发声的优缺点。

2.意念:头声的控制由脑神经操纵,精神高度集中,要让学生时刻地想着高位置的发音效果,时刻有一个在高位置上发声的意念。不管是高音还是低音,都要从高位置上发出来。

3.听辨:当声音发出后,要仔细听听,是否在高位置上发音,如果不是则需要调整,使之合乎要求。

4.咬字:要求学生在说话或朗读时也要在高位置上发音,歌词必须在高位咬,在头腔咬字后让韵母在腔体延长。

要训练学生多用头声,向高音发展,高音区可用假声,有高位置的感觉。让学生体会声音是从眉宇间和头顶出来的。不要怕学生唱高音,不降调使用练习曲和歌曲。

三、轻声唱训练

优美的声音不一定是最大的声音。轻声唱不同于单纯的小声唱,轻声唱不是松弛懒散的弱声,不是没有力度的歌唱,轻声唱是在正确发声方法的基础上用弱音量歌唱,是一种有气息控制又不失音乐表现力的轻机能歌唱方法。

在轻声训练时应抓住以下几点:

1.要统一所有学生的音量和音色。找出那些音高不稳,尖锐刺耳的喊叫和某些个性强的声音,进行个别训练,制约他们在歌唱时用的声音,轻声唱更要把歌词唱得清晰,轻声唱不是含糊地唱,要指导学生多读歌词,读歌词时要轻声地读,要读的有韵律感和美感。

2.在训练轻唱时,一定要注意唱歌的姿势,不可有懒散的形态,注意力要集中,要保持正确的唱歌姿势。越是轻唱,越是要把气息吸得深一些,要有托住音调往外送的感觉。

3.让学生多听优美的轻声歌曲,让他们跟随音乐进行轻声模唱,从中让他们找出自己的优点缺点,从而进行正确的训练。

四、心理素质的训练

第10篇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2011年6月-2012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脑卒中失语患者60例,均符合1995年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脑血管病诊断标准[2],经CT或(MRI)检查确诊为脑卒中伴语言障碍,均意识清楚。按住院号的单、双号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50~75岁,平均65岁;对照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54~76岁,平均67岁。两组患者年龄、病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 对照组按常规护理进行;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入院后3d~5d生命体征平稳后开始用自制康复训练视听光盘进行语言功能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在康复师及接受过相关语言康复训练方法的护士指导下,进行如下训练,让患者及家属共同参与,掌握训练方法及要领。然后根据光盘进行自我训练。

1.2.1.1 口型训练 患者照镜子看自己的口腔动作是否与训练者做的各种动作一致,让患者反复做唇的张开、闭合,舌的伸缩、卷舌及舌左右运动,并模仿训练者的发音,从简单的数字、拼音开始, 每天5次~10次,每次5min~10min。

1.2.1.2口语训练 要求患者从最简单的数字、单词、短语开始,进行复述,如“1、2、3”,“你好”,“吃饭”等,让患者听常用句的前半句,嘱其说后半句,反复练习,逐步增加语句的长度。

1.2.1.3 听力练习 将日常生活用语,制作成光盘让患者跟读,并配上轻音乐,在患者每天训练使播放,使患者在轻松地寓教于乐方式中得到愉悦的训练。

1.2.1.4 强化读写训练 给患者看一些色彩比较醒目的儿童看图识物读本,并鼓励患者说出其名称,让患者书写阅读平时熟悉的人名、食物、植物、日常生活的东西,促进记忆力恢复及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1.2.2 疗效评定标准 两组患者在出院时采用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法进行评定。显效:患者语言功能基本恢复,能进行日常交流;有效:能进行简单交流;无效:仍不能交流。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第11篇

关键词:儿童创造力;头脑风暴法;强制联想法;训练

一、问题提出

在教育学和心理学中,有关儿童创造力训练的研究多集中在综合训练的实验研究方面。这些研究对培养和提高儿童的创造力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由于在这样的训练中集中了许多因素,缺乏能够详细说明哪种因素或哪几种因素更多地导致了创造力的提高。Baer认为,“对未来的研究而言,一种潜在的较为广阔的领域将会是这样的实验设计,即能分离出哪种发散性思维训练导致了特定任务下创造力成绩的增加”。

我们认为,对于不同创造力水平的儿童来说,若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存在着最佳的训练方法。

头脑风暴法和强制联想法是当前创造力训练中两种常用的训练方法。两者都立足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实践中被证明具有良好的效果。本研究中我们将这两种常用的训练方法分别用于训练不同创造力水平的儿童,并设置控制组、对不同训练方法对儿童创造力发展的影响进行检验。

二、研究方法

1.被试

抽取郑州大学附属小学四五年级的学生476人。采用林幸台修订的威廉斯创造性思维量表,对被试施测。根据被试创造力5个维度的标准分,按高低进行排序,取前20%(95名)的学生作为高分组被试,随机分配到控制组、头脑风暴组和强制联想组;取后20%(95名)的学生作为低分组被试,也随机分配到控制组、头脑风暴组和强制联想组。由于实验中的被试在训练中或后测中缺席,还有少量测验的答卷不合格,实际完成实验的高分组被试84人,低分组被试86人,其中男生79人,女生91人,平均年龄1067岁。

2.测量工具

被试的选取和后测都采用林幸台修订的威廉斯创造力组合测验中的创造性思维量表,该量表共12个未完成的图形,要求被试在规定的时间内,利用图中的线条,尽可能画出与众不同的或有趣的图。研究表明,该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41~068,分半信度为041~092,内部一致性α系数为040~087;同时效度显示,与托伦斯图形创造思考测验相关系数为038~073,与宾西法尼亚创造倾向量表相关系数为057~082。该量表分别从流畅性、开放性、变通性、独创性、精密性和标题6个维度计分。流畅性主要包括观念数量的扩充、思路的流利、反应数目的多少;开放性主要包括思路的开阔,内外的反应;变通性主要包括提出不同的见解、变换类别、富有变化的思路;独创性包括非同寻常的反应、提出聪明的主意、得出不同凡响的结果;精密性包括能想象与描述出事物或事件的具体细节,并能对创造出的成果进行精细修饰。标题主要考察独特的想象力、语言创造力等。考虑到创造性思维的维度,本研究只选取了流畅性、开放性、变通性、独创性、精密性5个主要维度来作为创造力的指标加以记录。

3.研究程序

(1)实验分组

将筛选的低分组被试随机分为,两个实验组和一个控制组(实验组各为32人,控制组31人),采用被试间设计,两实验组中一个进行头脑风暴法训练,一个进行强制联想法训练。高分95人也随机分为两个实验组和一个控制组,也采用被试间设计,其中的两个实验组一个进行头脑风暴法训练,另一个进行强制联想法训练。这样高分组和低分组中便各有二个实验组分别接受不同的训练方法,高分和低分各有一个控制组可以比较。

(2)实验设计

采用2×3因素的完全随机实验设计,一个因素为被试的创造力水平:分为低水平、高水平,为组间设计;另一因素为训练方法:分为控制组(不进行训练)、头脑风暴训练组、强制联想训练组,也采用组间设计。

(3)训练教学

头脑风暴法又称智力激励法,这种训练方法针对要解决的问题或要讨论的主题进行小组讨论,按照一定的步骤,在轻松融洽的气氛下,小组成员敞开思想,各抒己见,自由联想,充分发挥创造性,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可能有使用价值的设想。训练中鼓励成员充分表达思想,不管这一思想看起来多么奇怪,甚至是疯狂,都严禁批判和嘲笑。强制联想法主要根据是,联想可以活跃思维,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产生新的观念,出现创造的灵感。训练中采用焦点法,给学生一个指定的项目作为焦点,让学生再任选一项目与焦点相互联想。根据训练要求和主要理论,编制“头脑风暴训练法”和“强制联想训练法”教材,尽量控制因教师的差异而带来的影响,科学安排实验和训练的时间,是非常必要的。

(4)后测

仍使用威廉斯创造性思维活动量表进行后测。由于在训练和后测时有少量被试缺席,最后,完成实验的被试人数和开始时人数不同。

(5)实验结果的统计处理

本研究搜集的数据采用SPSSforwindows13.0进行统计处理。

三、结果与分析

1.不同创造力水平各组训练前后成绩增加值的方差分析

由于前测和后测都采用了同一个测量量表,因此,三种训练(包括控制组,不采用任何训练方法)我们都取创造力各维度的前后测的差值(即创造力分数的增加值)作为评价指标,由于有控制组的运用,较好地控制了测量中的学习效应。

创造力水平低分组和高分组在不同训练条件下创造力各维度的分数的增加值结果见上表。

方差分析显示,在创造力的开放性的维度上,F(2,164)=2081,P<0.001,在精密性的维度上,F(2,164)=3.76,P<005,训练方法的主效应显著。在流畅性的维度上,F(2,164)=0.70,P>0.05,在变通性的维度上,F(2,164)=1.38,P>0.05,在独创性的维度上,F(2,164)=1.23,P>0.05,训练方法的主效应均不显著。

在创造力水平方面,在开放性的维度上,F(1,164)=1127,P<0.01,在流畅性的维度上,F(1,164)=5.94,P<0.05,在精密性的维度上,F(1,164)=3.91,P<0.05,这三个维度上创造力水平的主效应均显著。但在变通性的维度上,F(1,164)=0.66,P>0.05,在独创性的维度上,F(1,164)=0.67,P>0.05,创造力水平的主效应均不显著。

通过对各维度训练方法与水平交互作用的分析显示,在开放性的维度上,F(2,164)=1592,P<0.001,在精密性的维度上,F(2,164)=6.57,P<0.01,训练方法与创造力水平的交互作用显著。而在流畅性维度上F(2,164)=140,P>005,在变通性的维度上,F(2,164)=0.35,P>0.05,在独创性的维度上,F(2,164)=2.88,P>0.05,训练方法与创造力水平的交互作用不显著。

2.训练方法与创造力水平的简单效应分析

为了明确头脑风暴和强制联想两种训练方法对在不同创造力水平上的儿童创造力的具体影响,在交互作用显著的维度上我们进一步做了交互作用的分析。结果显示,在低创造力水平组,开放性维度上,F(2,164)=24.92,P<0.001,精密性维度上,F(2,164)=11.50,P<0.001,表明了在低创造力水平组在这两个维度上训练效果显著。而在创造力水平的高分组,开放性维度,F(2,164)=0.20,P>0.05,精密性维度,F(2,164)=1.46,P>0.05,表明在两个维度上创造力训练的效应不显著。

就训练方法而言,头脑风暴法训练在两个创造力水平组的测试结果是:开放性维度上,F(1,164)=24.76,P<0.001,精密性维度上,F(1,164)=14.44,P<0.001,简单效应显著,表明这种训练方法是有效的。强制联想法训练在两个创造力水平组的结果显示:开放性维度上,F(1,164)=1.37,P>0.05,精密性维度上,F(1,164)=0.01,P>0.05,这种训练方法的效应不显著。

四、讨论

1.两种训练方法对儿童创造力发展的影响不同本研究发现,头脑风暴训练法在儿童的创造力训练中具有较为明显的效果。在开放性、精密性二个维度上提高的幅度都明显高于控制组和强制联想法训练组。

研究结果启发我们,并非所有的创造力训练在短期内都能提高儿童的创造力成绩,我们所进行的一些创造力的短期培训采用综合的、立体的等多种方法混合,实际上是一种资源的浪费,有的方法根本就难以起到有效的作用。把握创造力训练的高效性应该是今后创造力训练研究和实际操作中的重要内容。

2.短期的教学训练对高创造力水平儿童的创造力影响较小

通过有针对性的思维方法与技能的训练,可以较为明显地提高创造意识和创造技能,从而明显地提高其部分维度的创造力成绩。而对于创造力水平高的儿童而言,短期的常规性的创造性训练课对其创造力发展的作用较差,因为,这一群体已经具有较好的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和技能,且养成了良好的创造性思维习惯。因此,创造力的训练应该强调个性化,对于不同的儿童采取不同的训练方式。

3.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本研究只选取了创造力水平高低不同的儿童进行了训练,研究没有涉及对年龄和性别变量的探讨;同时在训练中只采用了两种常用的训练方法,而在创造力的训练中存在着许多有效的方式。

参考文献:

[1]CollinsMA,AmabileTM.Motivationandcreativity.InSternbergRj(Ed).HandbookofCreativity.Cambridge,England: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9:297~312.

[2]EisenbergerR,ShanockL.Rewards,intrinsicmotivation,andcreativity:Acasestudyofconceptualandmethodologicalisolation.CreativityResarchJournal,2003,15:121~130.

[3]KingN,AndersonN.Innovationinworkinggroups.InWestMA,FarrJL(eds.)InnovationandCreativityatwork.NewYork:Wiley,1990:81~100.

[4]KurtzbergTR,AmabileTM.FromGuilfordtocreativesynergy:Openingtheblackboxofteamlevelcreativity.CreativityResearchJoural,2001,13:285~294.

[5]ClaphamMM.Ideationalskillstraining:akeyelementincreativitytrainingprograms.CreativityResearchJournal,1997,10(1):33~44.

[6]张庆林,曹贵康.创造性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00~113.

[7]沈德立,吕勇,马丽.中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0(4):26~27.

[8]张景焕,陈泽河.开发儿童创造力的实验研究[J].心理学报,1996(3):277~283.

[9]段继扬.小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实验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01(6):24~28.

第12篇

一、英语口语训练过程中情绪的影响

英语口语训练,或说口语课,是一门以培养学生英语口头表达(交际)能力为目的的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就高中生而言,参加本课程训练的学习动机多为:练就较标准、较流畅的口语,提高外语交际能力,在考试中,尤其是在高考复试中取得好成绩。这样的学习动机既反映了社会环境对学生的要求,又反映了学生在学习中的自我追求,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应该能产生积极的内驱作用。然而,在具体的口语训练指导过程中,我发现:学习动机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内驱作用往往不能直接实现,学生的学习动机表现亦非始终如一,而是常常因各种教学因素的影响而变化,被不同的情绪反应所左右,有时甚至偏离了学习动机的目标指向,从而导致各种不同的训练效果。这种情况在训练过程中屡见不鲜,下面略举几个案例(cases),说明学生的情绪反应与口语训练效果之间的联系。

Case1:有无典型示范所导致的不同情绪反应对训练效果产生的不同影响。

训练内容:用英语进行自我介绍。

例A训练过程:(a)教师布置训练任务,讲述要求;(b)学生自练3-5分钟;(c)学生起立或上讲台进行自我介绍。

学生的情绪反应:对训练内容兴趣不大,只是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任务;无人主动提出要发言,教师无奈只能按座位顺序或点名(号)进行自我介绍,训练效果较差。表现为:介绍内容基本雷同,多为"Mynameis...Iwasbornon(in)...I''''mfrom...There''''re...peopleinmyfamily.Myfatherisa(an)...Heworksin(at)...Mymotherisa(an)...Ilike...",类似于套用数学公式。此外,说话时普遍低头,不敢正视其他同学;声音小,表情拘谨。

例B训练过程:(a)教师用生动、幽默的语言和态势语神采奕奕地进行自我介绍;(b)

同例A中(a);(c)同例A中(b);(d)同例A中(c)。

学生的情绪反应:对教师的自我介绍(含动作表情)很感兴趣,自练时情绪高涨,争先恐后举手要求起立或上台介绍,训练效果良好。表现为:自我介绍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句型变化多,仅对年龄的介绍就多姿多彩,各有千秋。如:"Intheyear19××,Iwasbroughtintotheworld."、"Itwasintheyear19××thatIcametothisworld."、"Likemostofyou,I''''ma(an)×-year-oldboy(girl)."、"Herestandsa(an)×-year-oldJuijiang-bornboy(girl)."、"I''''mverygladtobethesameageasmostofyou.Iwasbornintheluckyyear19××."等等。此外,说话时普遍目光炯炯、精神振作、声音响亮、表情动作丰富自然。

Case2:不同方式的引导提示所导致的不同情绪反应对训练效果产生的不同影响。

训练内容:用英语讲故事。

例A练习过程:(a)教师提出基本要求,并用中文口头交待故事情节或用投影仪投影故事的梗概;(b)板书或投影讲故事所需的某些keywords等;

(c)学生自练3-5分钟,教师巡回指导;(d)指名要学生起立或上讲台讲述故事。

学生的情绪反应:对教师的交待或投影,即引导提示,无多大的兴趣;自练中缺少激情,请教老师指点少;对自练要求不高,训练效果一般。表现为:尚能注意有声语言的表达技巧,语调语气有变化,但对态势语的运用不够;没有出现较高水平的故事讲述;个别同学甚至采用自练时书写好故事,背下来再讲述的方式,违背了训练口头表达(交际)能力的某些基本要求和基本规律。

例B练习过程:(a)教师提出基本要求,并播放与故事有关的录像或电脑合成动画;(b)同例A中(b);(c)同例A中(c);(d)同例A中(d)。

学生的情绪反应:观看录像或动画时兴致勃勃,不时流露出兴奋、愉快和跃跃欲试的表情,还有些同学手舞足蹈般的进行模仿;自练时情绪高涨、身心投入,求教老师较积极、踊跃;对自练要求严格、一丝不苟,训练效果好。表现为:除能注意有声语言的表达技巧外,语调语气的变化适应故事情节发展的

需要,且普遍注意态势语的运用;部分同学讲述水平较高,讲得维妙维肖,活灵活现。

Case3:不同的训练方法所导致的不同情绪反应对训练效果产生的不同影响。

训练内容:朗读英语短文(朗读例文附于例A分析文下)。

例A练习过程:(a)教师提出基本的朗读要求,并提示一定的技巧;(b)教师交待训练目标──每分钟正确朗诵文中120个单词(约150个音节);(c)学生自练3-5分钟,方法相同;(d)

随堂检测。

学生的情绪反应:基础差的同学因训练目标高不可攀而畏缩不前,自练时情绪低落;基础好的同学则因训练目标轻而易举而感到索然无味,自练时漫不经心,训练效果差。表现为:相当一部分同学在检测时未能达标,成绩最佳者每分钟才正确朗诵130个单词(约160个音节)。

[朗读例文(部分)如下]

AdventureatMidnight

Longagotherelivedtwobrotherswhowereverypoor.Theylivedintinyhutsatoppositesidesoftheirlargewheatfields.Attheendofeachsummer.whenharvesttimecame,thebrothersdividedthegraintheyhadgrownintotwoequalparts.Someofittheytooktobemilledintoflour,fromwhichtheybakedbread.Therestwassoldformoney,withwhichtheyboughtshoes,clothing,andtools.

Althoughtheytoiledfromsunuptosundown,sixdaysaweek,theyhardlyhadenoughtoeat.Inspiteofthis,theywerehappybecauseoftheirgreatloveforoneanother.

Butoneyear,Simon,theyoungerbrother,feltagreatsadness.

Hiswifesaid,"Tellmewhatismakingyousoblue?Youonlongersingwhileyouwork,andthetwinkleisgonefromyoureye."...

例B训练过程:(a)同例A中(a);(b)教师招标(90、100、110、120、130wds/min),学生自报达标数──每分钟正确朗读的单词数;(c)学生自练3-5分钟,不同层次采用不同的方法;(d)同例A中(d)。

学生的情绪反应:自报达标数时兴趣盎然,兴奋激动;自练时全情投入,情绪高涨;检测时达到自报指标后普遍流露出成功的喜悦,训练效果良好。表现为:经过几次招标后,所有同学均达到教师组织训练的预定目标,即每分钟正确朗读120个词(约150

个音节)以上,成绩最佳者达到150个单词(180多个音节)。

从上述三个Cases中可见,教师是否设置典型示范,引导方式是否吸引人以及训练方法的得当与否等诸多教学因素,会令学生产生截然不同的情绪反应。各种形式的英语口语训练,无论是朗读、介绍、看图说话,还是复述、描述事物、角色扮演、面谈、充当译员、按要求或录音作出反应,在其训练过程中,均反映出:学生的学习动力往往更多、更直接地来自学习内容和训练形式上的吸引力以及因其产生的情绪反应。而且,训练过程中的每一环节所引起的情绪变化,都会直接影响学生自我投入的程度,从而导致不同的训练效果。

在英语口语训练过程中,诸多因素使学生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情绪反应,我们可将之概括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两类。前者通常表现为兴奋、热情、愉快、兴趣盎然及满足自信;后者通常表现为冷漠、厌倦、胆小和无兴趣。而不同的情绪反应又导致了进攻型和防守型两种截然不同的动机倾向,前者一般对训练有较高的目标要求,视之为一种高级享受,往往突出训练愉快的一面而忽略其艰苦的一面,认为训练具有开拓性和挑战性,从而常常主动出击、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并期望成功、期望受到嘉许;后者一般对训练有一种被迫参与感,只满足于应付教师布置的训练任务,视训练活动为一种负担甚至痛苦,往往更多地夸大训练的艰苦,对训练过程中有关活动明显表现出畏缩、厌倦甚至抵触的倾向,自练时往往更多地考虑如何应付过关。不同的动机倾向支配下的口语训练活动,理所当然会产生良好、一般或差劲这样迥然不同的训练效果。所以说,情绪作为一种重要的动机变量,它对口语训练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二、英语口语训练过程中情绪的激发

由上可见,对学生进行英语口语训练时,只有在学生情绪上找到一个引爆点,才会得到他们积极的反应,收到预期的训练效果。因此,如何丰富、完善英语口语训练或教学的形式和手段,使口语训练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能卓有成效地激发起学生参与训练的热情,使其愿练、乐练,是摆在我们英语教师,尤其是口语教师面前的一个永恒的课题。在多年的英语口语教学实践中,我摸索出了以下激发学生积极情绪的路子。

1、形象恰当的引导提示

恰如其分的引导提示是英语口语训练的基础。教师的讲授或指导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与训练内容有关的基本知识、基本技巧,而且应该诱发学生对训练内

容和训练形式的向往期盼之情。譬如在进行“朗读训练”的引导提示时,我首先花三五分钟的时间,以“朗读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技巧”作为学生自练前的指导内容。一方面引导学生注意通过训练使自已的语调、语气、语流及态势语(表情动作等)与文章要表达的深层意义或故事发展的高低起伏相配合;另一方面提示学生一些必须掌握好的朗读技巧,如一般问句和反意疑问句的语调、辅音连缀的读法和逻辑重音的意义等等。然后,结合自已多年对朗读的种种体验,朗读一段文章,对上述指导内容作阐述性的引证。实践证明,形象恰当的引导提示收到了令人惊喜的教学效果:学生热烈的掌声和熠熠的目光,反映出自练前引导提示所产生的感染力和诱惑力,而由此激发的训练激情成为了“朗读训练”取得成功的内在动力。

2、赏心悦目的典型示范

引人入胜的典型示范,是英语口语训练的关键。它除了能展示口语特点,提供模仿样板外,也能发挥激发学生训练激情的作用。典型示范的这种职能,对示范本身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示范应该具有审美价值,使学生在获得享受感的同时,产生跃跃欲试的训练激情。譬如口语表达技能训练中的语音语调训练,内容比较单一,如何才能激发起学生的训练激情,使训练不至于枯燥无味?我选择了典型示范作为突破口。每次学生自练之前,先让学生欣赏一段由BBC播音员录制的对话或短文朗诵录音材料,在学生面前展示了一个语音语调艺术的瑰丽世界,学生们不禁为播音员们精湛、悦耳的语音、语调和发声技巧拍案叫绝,自然群情激奋地投入到训练中去。但是,当口语训练进入到一些诸如绕口令、连续或逻辑重音等口头表达技能的练习阶段时,许多同学往往在一些似乎简单的句子面前被卡住,读不下去,或读不准句子中正确的重音,训练往往会出现降温的趋势。这时,我会再次发挥示范的作用,用自己字正腔圆、抑扬顿挫、快而可跟、快而不乱的示读激发学生的情绪。我的示读,像给学生注入了新的兴奋剂,顿时,他们的士气又大振,一种热烈的

训练氛围又形成了。

3、形式多样的训练方法

经过精心策划的丰富多彩的训练方法,也可以调动起学生参与英语口语训练的积极情绪。口语训练方法的设计,既要有科学性、符合训练内容的需要;又要做到多样性、注意形式手段的多种变换。否则,学生会产生乏味和厌倦的情绪,导致训练时死气沉沉。在口语训练中,我做了两种尝试。一是训练方法因材而异,即不同的训练内容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譬如语音语调的训练,我充分利用语音室的设备,以个人练习为主,教师指导为辅,并在训练过程中穿插一些小组交流、表彰优胜等形式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而其它口头交际技能的训练(如讲故事、朗读、复述故事、描述事物、角色扮演、充当译员等),我采取在自练的基础上,实行小组推荐或选拨个人参加竞赛的方式,把激励机制引进训练活动。竞赛时,我让参与的双方,即小组代表(讲者)和听众,在诸多刺激物(精彩的环境布置,出色的主持人,激烈的赛场气氛等)的作用下,产生激烈、亢奋的情绪。在这种氛围中,不少同学都得到超常发挥,使训练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收到了理想的效果。二是训练方法因人而异,即不同基础的同学,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如我采用上文Case3中例B的招标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训练的热情。接着,我又指导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自练方法:基础好的同学立足于“快读”,采取“眼睛先行,嘴巴紧跟”的方法;基础差的则立足于“读准”,采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尝到了注意方法的甜头,从而训练情绪更加高涨。经检测达标后,全体参与训练的同学都沉浸在成功喜悦之中。这时,我又趁热打铁,再进行第二次、第三次招标(每次招标的各项指数都比上一次高一档),一次又一次地推波助澜,使训练激情经久不衰,终于取得了理想的口语训练效果(如上文Case3所述)。

4、挚真挚诚的情感投入

教师在口语训练过程中能投入充沛、真挚的情感,也是激发学生积极情绪的有效途径。这种情感的投入包括几个方面:

1)关心、理解学生

只有当师生建立起良好的情感关系时,学生才会对他所教的学科倾注极大的热情,这已为人所共知。而做到这一点的前提是,教师必须设身处地地为学生设想,关心和理解他们。在英语口语训练中,常常会有个别学生出现异常的情绪反应。如训练一向认真、热情的学生会突然对某一训练内容表现出厌烦、冷漠的情绪等。每每遇到这种情况,我从不简单粗暴地责备。一方面,我首先检讨自己的训练指导工作,即在训练的引导提示本身上找出原因;另一方面,我通过对学生的身体状况、家庭情况等的了解,寻找造成消极情绪的其他原因,并用尊重、理解、春雨般的说话关心他们,引导他们摆脱消极的情绪,进入积极的练习状态。

2)公正评价学生

正值青春期的高中生,不仅十分看重教师对自己的评价,而且十分珍视这

种评价的价值。在进行英语口语训练时,他们或多或少都怀有紧张和期盼的心情等待着老师对自己作出评价。但老师的评价公正与否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下一步的训练情绪,尤其是对于有畏难情绪的学生,讽刺、挖苦式的评价、无疑是雪上加霜。因此,我注意把自己的评价语言建立在中肯分析的基础上,审情度理,实事求是,既满腔热情地肯定学生的点滴长处,又恰如其分地指出各自的不足,使他们沉浸在成功喜悦的同时,明确自己之短,从而产生扬长弃短,再创佳绩的强烈愿望。

3)尊重学生的个性

原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指出,“当教师把每一个学生都理解为他是一个具有个人特点的、具有自己志向、自己智慧和性格结构的人的时候,才能有助于教师去热爱儿童和尊重儿童”。英语口语老师不但要承认学生的个性,还要注意不同个性所导致的不同语言特点。性格内向的学生,说话往往声音较低、态势语运用较差;而性格外向的学生则恰恰相反。因此,在进行讲故事(看图说话)、短文朗读等口语训练项目时,不必强求性格内向的学生在运用态势语方面都能做到维妙维肖,只有使这些学生感受到自己受到尊重和理解,才可以令他们产生更高涨的训练热情。

4)诚挚高尚的事业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