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5 17:26:4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数学教学环节,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形态下,优化初中数学教学环节,有利于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拓展教学空间,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彻底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提升初中生的综合能力,拓展数学思维,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素养。为此,作为教学管理者和实施者,必须立足学生主体,把初中数学教学内容与现代教育科技充分结合起来,积极发挥理论讲解、课堂互动、教学演示、创新竞赛、实际运用等手段,不断丰富和优化教学环节,方能实现创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一、深化巩固环节,为新课程的顺利导入做好铺垫
数学教学具有系统性和基础性,要顺利开展新课程的教学和实现新知识的科学领悟,必须在教学正式开始前利用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巩固一下前面学过和即将学习的相关知识。温故知新,方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是因为,新旧数学知识之间密切关联,只有掌握好前面的知识点,方能顺利进入下面的知识点学习;数学学科博大精深,初中生对其涉入还处于初级阶段,受智力和思维等影响,对已学过的知识的掌控和运用能力较为欠缺,对新知识的学习和领悟必须建立在已掌握的良好的知识基础上;教师也只有带领学生把旧知识温故好,为学生打好根基,才能顺利开展新课程的学习。为此,教师首先应在做教案前把巩固旧知识作为前提和基础,做好详细的温故计划,确保已学过的知识点温故全面、到位;在课堂开始之时,教师可通过现场做题、提问、讨论、简要讲解等方式帮助学生温故知新。学生应自觉履行学过数学知识的巩固义务,打好基础,跟上教学节奏。也唯有如此,才能实现新旧知识的融会贯通,不断开启学生的新思维,不断优化教学链条,培育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素养,在创新教育的轨迹中长足发展。
二、优化导入环节,为不断启迪学生创新思维领航
如果说课前巩固是教学开始的序曲,那么正式的教学务必应从课堂导入开始。这也是把学生迅捷地引入课堂教学最佳情境的首要和必然选择。这是因为,优化课堂导入可以理顺教学机理,帮助学生科学、便捷地进入新知识学习的最佳状态;可以明晰师生的关系,拉近距离,明确教学目标,促进教学互动,营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快速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不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动力和兴趣,启迪创新思维,为稳步学习新知识创造条件。此外,初中数学教学也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优化渐进导入环节,可以理清新旧知识脉络,突破新知识学习的瓶颈,构建起一脉相承的数学知识体系。为此,教师应注重以下节点:导入应突破传统思维模式,具有创新性,让学生产生眼前一亮的感觉,从而激发学生潜在的求知欲;学生易在快乐中学习,易对有趣味的知识和事物产生兴趣,导入应紧密立足学生的兴趣点,讲求趣味性,在最短的时间内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点,从而把学生带入最佳的学习思维情境中;导入应与旧知识紧密结合,用旧知识开启新知识,应与学生的知识结构、特点、兴趣紧密结合,让学生善于接受、易于接受、乐于接受;导入语言应与学生实际紧密结合,或生动活泼,或扣人心弦,或启迪思维,时刻把学生的目光、思想、思维引入到预设情境中。
三、优化教学过程,为切实提高教学质量铺就基石
课堂教学是优化的中心环节。学生能否真正掌握数学新知识,关键在课堂教学,课程导入主要也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因此,必须深入细化、优化课堂教学的每一个子环节,最终实现新知识的展现、分析、吸收、掌握。基于此,数学课堂教学整个过程必须包含如下几个层面:一是创设与新课程紧密关联的教学情境,包括课堂环境、思维情境、学习能量等。二是讲求新知识的剖析方法,力求通俗易懂。对于初中生而言,自主或在教师辅助引导下主动探求新知尚有难度,教师必须充分调动理论基础、教学素养、实战经验等,创新、细腻、深入浅出地为学生诠释新知识,掌握新方法,夯实理解力。三是积极与学生互动,让学生思考提问,老师或学生解答,注重研讨教学,在师生共同积极参与中深化教学效果。
四、深化巩固练习,为学生夯实知识基础做好功课
关键词: 初中数学 六步自学 教学策略
1.六步自学教学方法产生背景
现今,随着社会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教育教学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研究如何提高学习质量应该重视对学习模式和教学策略的深入探究。在我国应试教育背景下,学校单纯追求卷面上的高分成绩,教师扮演着传授知识的教书匠的角色,学生则是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长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习的学生,思维受到了严重束缚,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逐渐丧失。现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的知识、新的技能不断涌现,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策略,将教育教学的主体转移到学习任务的执行者身上,而不是片面地考虑学校及教师。自主学习能力作为当今时代的必备技能,教育者及相关工作人员应该重视并将自主学习理念深入贯彻落实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教学表明,自主学习可以使学生在提高学习能力的同时,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为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通过不断改革创新,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初中数学六步自学教学策略旨在打破原来传统教学模式下被动、封闭和单一的教学体制,使得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更积极主动、思路更开阔。
2.提倡六步自学教学方法的重要意义
数学扮演着其他众多学科基础的角色,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必备工具。在初中学习过程中数学学科显得尤为重要。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初中数学不仅仅是教授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自身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所以,培养初中生的数学自学能力应该作为初中数学教学活动的重中之重。从而使得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初中学习过程中得到很好的提升,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建立和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更好地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的发展,知识体系的更新,以及不断进步科学技术。同时,形成良好的自我学习能力有助于我们在现今社会激烈的竞争中使得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并且通过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提升自我。
3.初中数学六步自学教学方法策略的具体实施办法
3.1预习反馈
自学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过程。因此,针对初中数学,必须做到课前预习,预习在学习过程当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针对预习内容,可以结合每一章节具体学习的内容,教师可安排学生课前预习课本里的基本概念、公式及相关的课后练习题;预习的时间可根据具体的教学安排进行适当调整。通过预习环节,不仅可以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提取重要信息的能力,还可以使得学生对教材内容有基本的认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2目标展示
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可以起到良好的先行组织者的作用,从而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对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将每一章节的教学目标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方式传递给学生,使得学习目标成为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动力源泉。同时,明确学习的目标还可以使得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避免盲目看书现象的发生,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3小组讨论
任何一种教育教学活动都应该重视活动的执行者,脱离了执行者所进行的教学都是盲目的。当下新课程改革潮流下,更应该注重教育教学环节中对学生自身实际情况的考虑。为了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必须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也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实现教育教学目标,顺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有效的小组讨论可以帮助学习者与周围环境构成良好的交互作用,这一点有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深入了解,同时这一观点也符合构建主义的核心概念。教师和相关的教学工作者可以在教学环节根据章节难易程度及学生预习等情况为课堂讨论分配出合理的时间。
3.4讲解答疑
针对每节课设置的课堂内容,让学生将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对于学生理解比较合理的地方,教师予以鼓励,针对学生理解不到位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教师再给予充分讲解,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对学生思路的引导和开发,使得学生可以对章节难点逐一突破。
3.5互助练习
这一环节可以使得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做到及时检验,方便查漏补缺。练习的方法和形式应该灵活多样,同时注重这一环节老师的引导作用。
3.6综合检测
通过以上环节的学习,教师根据本节课堂内容针对基础和重点难点问题对学生进行课堂考查,考查的时间一般为5~10分钟。测试环节可以使得学生对课堂内容有较好的把握,同时了解自己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
4.结语
自学能力是学生在成长过程当中不断获取新知识、不断进步不可或缺的一种学习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育教学工作者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自学,传授给学生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初中数学六步自学教学模式适应了时代的需求,改变了传统死板的教学方式,有效减轻了学生课堂上的疲劳感,使得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最有效地学习,同时使整个教学环节始终处于民主的交流情境、和谐的教学氛围中。不仅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打破思维定势,训练发散性思维方式。
参考文献:
[1]蓝国坚.浅谈在初中数学中渗透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7).
[2]黄慧明.浅谈以基本数学思想为主线的初中数学导学设计.新课程研究(上旬),2015(4).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学生 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4-0264-01
1 引言
初中数学一直是基础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学生的终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重点不断变化。因此,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学会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初中数学施教的关键手段[1,2]。
目前,国内已经有一些学者和一线教师对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做出了研究和剖析,主要集中在有效教学探讨、教学方法提出,以及小组合作学习等方面。张余斌对初中数学如何达到高效课堂做出了探讨,并提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思考―实践等模式作为解决方案[3]。王中仙也探讨了教学有效性的方法,提出了相应的实施方案[4]。相似地,陈燕提出了教学四种指导方法,强调了四种方法的重要性[5];高卫卫也讨论了初中数学的“兴趣教学”方法,并对教学前后各个环节的落实提出了建议[6]。黄文雅研究了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小组学习存在的优缺点,并针对该模式给出了优化方案[7]。相关的研究还有很多,不再赘述[8-10]。
其他的研究还有关于教学过程中教学设施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例如孙崴等人对交互式电子白板在教学课堂中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基于该设施的互动反馈课堂的建立方法[11]。
这些研究和剖析立意新颖,具有很高的理论或实践价值,但是或多或少地忽视了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问题。而课程改革的关键之一,在于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及综合探究能力。因此本文针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的手段做出探讨,并结合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设计和组织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精心布置作业等实际教学案例,对培养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过程进行分析,为后续的初中数学的教学环节提供参考。
2 课堂教学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方法
课堂教学主要分为课前、课上、课后三个部分。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本文针对这三个部分,分别设计培养方案并做出说明。培养过程如图1所示。
(一)预习开路,培养自主
在上节课结束后,教师出示下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并布置由学生依据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自主预习本课内容,找出学习中的疑难和重点知识点,并在小组内或与其他同学合作解决部分疑难问题,为下节课的学习开路。
(二)教师引导,合作探究
本环节在热身和导入之后进行,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学本课的课文及重点知识。通过预习解决疑难。然后通过教师对本课重点的讲解,领悟学习重点,解决基本疑难问题。
(三)巩固拓展,提高能力
1、巩固练习。巩固练习有几种形式,具体应用哪一种形式,根据所学内容而定。
(1)通过完成课本上的练习,来巩固知识,完成知识的初步输出。(根据题目的要求可以个人完成也可以小组完成。)
(2)通过完成随堂练习来巩固知识。(一般由个人完成,小组可以互助检查。)
2、拓展练习
(1)教师设计任务,由小组共同组织完成,在活动中完成学生间的互助合作。(教师设计的任务,需小组合作才能完成,要侧重小组中的全员参与。)
(2)学生根据本课的学习重点,自由组织活动(如创编新题等)然后由各小组展示。这可以使他们带着问题积极主动参与,以探究者的姿态投入学习,获取新的知识,丰富自己的经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小组完成)
注:在本环节中,教师的指导和检查是必不可少的,主要目的是激励学生形成遇到困难不退却,知难而进,努力解决问题,勇于冒险,探索规律等,乐观的人生态度。
(四)布置作业,信息反馈
作业的布置的形式可以是由学生自主完成的,也可以是由小组或几个同学合作完成的,内容可以是教材题、创编题、参考书题目、练习册题目等诸多方面,重点突出,规律性要强,便于信息反馈,纠正错误。
案例:讲到分式有意义一节,新课结束就应该让学生预习下一节,分析何时分式值为零,并且留一些有梯度思考题,让学生思考解题思路,较难的问题(分式的值为0前提条件是分式有意义即分母不为零)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解决,最后找到规律,布置相应作业。
3 总结
学生的自主、合作、综合探究能力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数学教学在引导学生完成学习内容的同时,需要鼓励学生动脑思考、主动参与、大胆想象、通过合作,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激活思维、开启心智,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伍春兰,朱维宗,万雅奇,中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调查[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0(04):第42-45页.
[3] 张余斌.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16):1-4.
[4] 王中仙.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认识与思考[J].教育观察.2015,4(30):106-108.
[5] 陈燕.初中数学教学四种指导方法[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12):13.
[6] 高卫卫.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兴趣教学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4.
[7] 王文雅.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四川:四川师范大学,2011:1-44.
[8] 孟凤玲.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初中数学美育教学探微[J].中国校外教育,2016.
[9] 张瑞媛.浅谈初中数学课堂创新教学[J].学周刊,2016(26):199-200.
关键词:数学游戏初中数学教学作用途径
1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方法单一
相比较于小学数学,初中数学无论是在难度或者内容的复杂性上都比小学数学要高出许多,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当中必须要积极主动将教学观念进行转化,运用一些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来提升教学质量。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许多初中数学教师仍然沿用着传统、落后的应试教育模式,对于数学概念过于抽象的问题并不重视,只是用习惯的表达方式来进行讲解,学生长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对于数学的兴趣越来越少,导致数学教学的质量越来越差。
1.2教学模式固化、说教
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仍然有相当一部分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以自已作为课堂中心,自已想教什么就讲什么,对于学生的看法并不关注,学生在整个教学环节当中处在被动、从属的位置;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并没有跳出教材的框架,自顾自地讲课,学生一边听讲一边记笔记,整个课堂教学环节几乎没有任何沟通与交流,乍看之下教师认真、负责,但是学生却并没有掌握到多少知识。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教师仍然没有摆脱固化、说教的教育模式。想要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必须要将学生们从课堂中解放出来并让他们成为整个课堂教学环节的主力军,并进行有针对性地教学。
2数学游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及实施途径
2.1发掘潜能扩展思维空间
与传统初中数学教学模式相比,游戏活动的运用不但可以扩大学生的自识储备,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发掘。比如说教师在讲解《有理数的乘方》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先讲一个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聪明的大臣发明了象棋,皇帝非常喜欢。皇帝为了奖励大臣就开始问大臣说:“我要怎么奖励你呢?你可以提出任何要求!”大臣就说:“您只需要在这个象棋棋盘的64个格子里分别放上大米就行,第一格放一粒,第二格放两粒,以此类推……放满64格就行。皇帝哈哈大笑,觉得这个奖励太少了,再次问大臣要不要换一种奖励,大臣微笑着说:”我担心您的国库中都没有这么多米”。这个时候教师可以让两个学生分别扮演大臣与皇帝,并开始往讲台的棋盘中放上教师准备好的米粒,同时让学生寻找规律放米粒的规律:第一格为1=20,第二格为2=21,以此类推,第64格为264-1。如果每粒米的重量为一克,那么264-1大约有1500吨。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同学们你们想要知道这是怎么算出来的吗?那跟老师一起学好有理数的乘法就明白了!”这个游戏的运用不但活跃了课堂的学习氛围,又能够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与好奇心。
2.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将数学游戏运用其中对于学生形成数学思维是相当有利的。比如,在教学《相似三角形》这一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玩一个“拼图游戏”。首先要求学生制作出两个大小不同却相近的三角形,接下来让学生根据喜欢的方式把这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图形。摆好之后教师再让学生找出图形的对应点、对应角、对应边等内容。通过这个游戏能够让学生们在复杂的对应关系当中对相似三角形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让学生们“寓学于玩”。由于数学思维对于数学学习的意义非凡,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予以重视。比如,在教学《平移》时,教师可以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把教室画成一个直解坐标系,把学生设为(x,y),并在这个坐标系内自由平移。通过这个游戏能够让学生们在“平移”中掌握平移的概念,并体验到数学带来的乐趣。
2.3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初中数学枯燥无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尝试引用各种方式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人教版“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这一章节时,如果布置大量的练习题给学生只会让学生厌倦。但是学生如果了解并掌握了混合运算的方法之后,教师可以教学生们一起玩“24点”的纸牌游戏。教师可以将事先准备好的纸片拿出来,让学生在1—13这些个数学当中,使用加、减、乘、除或者各种括号的方式,把抽到的四张牌依照牌面数字进行运算,结果都等于24。通过这个游戏学生们在学习过程当中既可以避免运用单一化的运算方法,而且还能够在游戏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够拓展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提高运用思维导图意识
思维导图不仅有助于帮助学生理顺各知识点间的关联,加强对所学知识的深层次理解与认识,而且可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架构,实现学习的系统化。因此,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认识到思维导图的重要性,提高运用思维导图意识,为此,教师应注重以下内容:
首先,注重思维导图应用的合理性。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把握初中数学教学重点知识,认真分析与重点知识关联的其他知识点,并将思维导图板书在黑板上,展示给学生。同时,依托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点,并适当的提问学生,检查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情况,使学生能够对照自身数学知识掌握情况查漏补缺。其次,注重思维导图在不同教学环节中的融入。初中数学知识点多而零碎,为此,无论是新课导入还是旧课回顾,教师应注重运用思维导图引导教学活动的开展。最后,做好总结与反思。教师运用思维导图时,应根据学生反馈效果,对思维导图的应用进行总结与反思,了解思维导图应用中存在的不足,并及时补充遗漏的知识,使得思维导图更为完善,更好的为初中数学教学活动服务。
例如,在绘制全等三角形思维导图时,起初教师并未绘制角平分线性质这一知识点,但考虑到角平分线性质和全等三角形之间存在一定关联,尤其是一些题目中全等三角形判定时需应用到角平分线性质知识点,最终对之前的思维导图进行补充,使得绘制的思维导图更为完善,最终得出如下思维导图:
二、注重应用的示范与引导
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运用思维思维导图开展教学优势明显,仅用简单的图形及文字,便可清楚的了解数学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降低了学生掌握难度,有效避免学生畏难情绪的出现,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心。因此,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仅要注重思维导图的应用,而且还应教会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帮助总结所学的数学知识,为此,教师应通过正确的示范与引导,使学生掌握思维导图画法,使其应用到实际的学习过程中。
在给学生进行示范及引导时,一方面教师应为学生讲解思维导图的画法及应注意事项,确保所画的思维导图能涵盖所学的重要知识点。另一方面,为激发学生画思维导图的积极性,教师可鼓励不同小组、不同学生之间进行思维导图绘画比赛,不断提高学生绘画思维导图的熟练程度,从而更好的应用到实际的学习活动中。
例如,在学习完相似三角形知识后,教师示范与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在绘制过程中注重与学生进行互动。如,询问学生相似三角形有哪些判定定理,如果是直角三角形相似又有哪些判定定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有哪些等相关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绘制出如下的思维导图后,当学生内心的成就感油然而生,学习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从而更加专心的学习数学知识。
三、培养运用思维导图习惯
初中数学成绩的提高一定程度上受学习习惯的影响,良好的学习习惯可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众所周知,初中数学知识点彼此之间具有密切的关联,使用思维导图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的关联,使学生拨云见日,抓住学习的重点。因此,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思维导图的习惯,使其更好的指导学生完成数学知识的学习。
培养学生应用思维导图时,应注重一方面,教师应鼓励学生学会应用思维导图,而不是局限在教会学生画思维导图上,即,教师可鼓励学生根据思维导图,编相关数学题目并尝试解答,从而对数学习题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与理解。另一方面,在讲解数学知识时,教师可从思维导图进行延伸,并针对不同知识列举典型习题,使学生了解习题涉及的知识点,从而尽快找到解题思路。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简约化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35-0024-02
[作者简介]徐云(1982―),女,江苏南通人,本科,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河口镇景安初级中学教师,中学二级。
简约,以其简洁、节约的内涵成为当今社会所倡导、推崇的行为理念,这一理念同样适用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简约化的教学模式,可以通过有效简化不必要的课堂赘述,为重点教学内容争取足够的时间,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数学教学。
一、教学内容精炼化
想要实现课堂教学简约化,首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精炼处理。教材当中所包含的教学内容十分丰富,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虽然都需要涉及,但是绝不能均匀受力,而是要突出重点,这就要求教师要适当精炼教学内容。
例如,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一节“相交线”的相关知识比较零散杂乱,在这部分教学中,笔者将教学重点放在了“对顶角相等”“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垂线段最短”等定理的理解应用上。对于对顶角、邻补角等角的位置关系,则利用教材中的图形,让学生找到各种关系的角即可。
通过对非重点教学内容作简约化处理,教学重点得到了很好的突出。同时,节约下来的课堂教学时间可以全部应用于重点内容之上。正所谓,好钢用在刀刃上。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一定要分清轻重主次,进行合理分配。
二、教学环节简明化
除了从教学内容这个实质意义上对课堂教学实施简约化,在教学环节这一形式层面上入手同样重要。很多教师在设计教学流程时,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课堂气氛,会加入形式多样的教学环节。用心设计没有错,但如果教学环节过于繁杂,便容易喧宾夺主,使整个课堂教学显得冗杂。因此,教师有必要对教学环节作适当简明化处理。
例如,在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第二十七章第二节相似三角形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已经在前面的学习中对“相似”的概念有了一个感性认识,因此,本节教学时便无需以这个概念再次进行重复导入。教师可以直接给出相似三角形ABC与A′B′C′进行性质判定学习即可,学生可以顺利接受。
通过对教学环节作适当简化,整个教学过程都明显加快,同时也没有影响教学效果。只要把握住学生的思维节奏,在学生能够接受的范围内简化教学过程,就可以使整个课堂轻松高效,对于预期教学目标的实现是很有好处的。
三、教学方法灵活化
当然,要实现课堂教学简约化,仅仅对内容与形式上作“削减”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应当优化教学方法,以灵活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效率提高了,自然不需要在课堂中赘述过多不必要的内容,简约化的效果也就自然而然地实现了。
(一)灵活运用现代技术
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数学教学带来了很多便利。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这些现代技术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具体至数学教学中,几何画板是一款非常实用的教学软件。
例如,在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八章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与矩形、正方形之间的关系,笔者利用几何画板构建了一个平行四边形ABCD,并且通过拖拽其中一个顶点C,使其向矩形演变。再通过改变边AB与BC的长度,使其向正方形变化。
现代技术不仅以其生动有趣的形式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通过形象的演示向学生清晰阐释、剖析了数学概念与数学关系。学生在现代技术的辅助下,接受知识的速度更快了,理解知识的效果也更好了。
(二)广泛开展情境探究
数学学习不能只靠教师单方面的传授,而是要让学生参与其中进行思考探究,亲身体验数学思维方式的形成发展过程,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思考形态,从而提升数学能力。为了加强探究学习效果,教师可以采取营造情境的教学方式。
例如,在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十章中,学生学习了数据收集的相关方法。为了让学生综合运用统计、直方图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实践,笔者为学生创设了“利用数据谈节水必要性”的课题。在这一课题研究的情境下,学生以一个调研者的身份,深入身边的用水处收集数据,根据分析需要处理数据,学生的探究学习兴趣浓厚了不少,探究活动也进行得很顺利。
四、知识掌握牢固化
课堂教学过程简约了,但教学质量不能下降。教师应当采用多种方式来检验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落实情况。
(一)及时进行阶段评价
评价具有总结、甄别的功能,能够很好地判断当前的教学状态。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教师要在一个教学阶段结束后,及时进行评价。
例如,在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六章二次根式的内容学习完成后,笔者要求学生完成一道解方程的练习:3x-5-x+2=1。简短的一道习题,考查了学生对于二次根式加减乘除运算规则的掌握,同时还要把握好先将方程变形为3x-5=x+2+1后再同时平方的解题思路。解题的最后,还要将所得出的x1=2和x2=7这两个结论分别代入原方程验根,最终才能得出x=7的正解。在这道题解答完成后,笔者分别从上述几个方面展开了评价,对整章内容进行了总结,同时强调了学生容易忽略的细节。
(二)充分吃透课后习题
评价很重要,但最终还是要落实到笔头上,这时候,课后习题便成了检验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程度的有效途径。课后习题的设置是紧贴本章节知识点的,因此,学生完成课后习题的情况,能够很真实地反映出其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程度。
例如,在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一章中,学生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在本章的课后习题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在一道题的解答上犯了难:解方程(x2-2x+2)(x2-2x-7)+8=0。不少学生将两个括号内的部分分别相乘,扩展出的算式相当复杂,又对高次幂无法求解,其实这是学生解题方法不当造成的。于是,笔者对其作了重点讲解,引导学生观察方程中x2-2x这一共同部分,然后设m=x2-2x进行替代,方程便简化成为(m+2)(m-7)+8=0。这样,原方程便转化成为了先求解以m为未知数的一元二次方程,再求解以x为未知数的一元二次方程两个步骤了。
对于学生在课后习题当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善于发现、区别对待。对于因为思维方式、知识点漏洞而造成的错误,必须及时予以纠正。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简约化,是初中数学教学领域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其主旨在于通过适当简化不必要的教学部分,完善提升重点内容的教学效率,达到显著提升整体课堂教学实效的目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时刻树立起简约化教学的意识,合理配置有限时间内的教学比重,促进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刘海玲.简约数学课堂教学中预案的执行[J].教育科研论坛,2010(6).
摘 要:简单阐述了情境教学法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以便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数学;情境教学法;应用
中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主观思想、数学知识基础,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容易引起质疑,而且在教学细节中,我们常常会忽略教学主导性的回归、学生心理状态平衡等,因此,需要通过情境教学,将被疏忽的教学环节重新归纳到恰当的位置、细节处,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一、数学问题的设置,要符合生活情境
恰当的问题设置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将数学问题生活化,才能引发学生的多维度思考,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更加高效、便捷地理解知识难点,解决知识难点,且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调节课堂教学气氛的作用,能够使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变得生机勃勃,因此,在保证问题设置生活化的基础上,还要注意:(1)在教材允许的范围内,将问题设置得较活泼、自由,彰显生活气息。(2)要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包括学习水平、学习能力、生活经验等),保证学生有能力理解并解决所设置的问题。(3)问题设置要有针对性及代表性。举个例子,传授“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全等三角形的图案或者建筑物的某部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如,将问题设置为:你们日常生活中所常见的全等三角形图案有哪些,画出来,并且展开想象,说说它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作用。巧妙的问题设置,是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的,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如学生可以回答:将桥梁上的全等三角形支架撤除一根,则会引发整个支撑力的下降,会使桥梁倾斜甚至坍塌。
二、营造良好教学氛围,提升情境教学法应用价值
活跃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处在一个积极、有活力的学习氛围之内,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及改善高中数学教学质量。数学对于初中生来说,较为枯燥、深奥,大多数学生难以真正理解、学习和掌握,再加上传统的灌输式数学教育方式,学生对初中数学的学习更加失去了兴趣,甚至产生了极度的厌烦,因此,需要转变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式,全面推行情境教学法,积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即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为提升情境教学法的应用价值打好基础。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当全面推行落实情境教学法,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经历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策略 学会学习
一、科学地使用数学语言,达到师生认知和谐
数学语言是人工语言,它是在数学要求有准确的、明白的和压缩的陈述的影响下产生的,在日常语言中有三种作用:1.消除烦琐性;2.消除歧义性;3.扩展表达的可能性。使用符号是数学语言的特点之一,数学需要准确而清楚的语言,其中每一个符号、每一个由符号组成的式子只有一个意思。
理解词的意义,主要是对内部词汇的探索,即要考虑内部词汇中的信息。首先是该词汇的意义。例如,通过“三角形的外接圆”来看词的理解过程:词目是三角形的外接圆,句法是“三角形”、“外接”两词是“圆”的定语,词义是以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交点为圆心、该点到某一顶点距离为半径所作的圆。
数学句子表现为数学命题,数学语段表现为若干命题组合而成的数学问题或数学理论。数学句子是由数学词汇通过句法组成的,从而表达了某种意义。在理解数学命题时应先从句法上加以深刻的理解。例如,某工厂产量每年以固定增长率增长,1999年到2002年的产量和为100吨,2001年到2004年的产量和为121吨,则该工厂从1999年到2004年的年增长率是多少?通过句法得出“两个产量和”分别为100吨、121吨,是按固定的增长率增长的共5年的产量和,即是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学生学习的原有知识经验和认识水平,实质是按一定关系结合起来的原有认知结构,这是能进一步认识客观事物的基础。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原有认知结构在教学中的作用,使学生建立新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进而达到师生认知和谐,为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打下基础。
二、在经历过程中学习“现实”的数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关于课程目标的阐述中,首次大量使用了“经历、体验、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这就是说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要让学生经历知识和技能形成与巩固的过程,经历数学思维的发展过程,经历应用数学能力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形成积极的数学情感与态度。
1.数学知识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间包含着人们丰富的创造性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就是掌握前人的经验,进而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这期间经历着复杂的认识过程。因此数学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和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某些数学定理的发现过程,经历数学问题解决的探索过程。
2.“现实”的数学指教学来源于生活、生产实际,同时学了数学又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学习新的数学知识时,要尽可能以一些实际例子导入新课,尽量与现实原型进行联系。比如,手电筒的光束可以作为射线的现实原型,横放的温度计可以作为数轴的现实原型,两条笔直的铁轨可以作为平行线的现实原型……
三、在优化教学中注重教学策略与方法的养成
1.课堂教学环节与课堂教学的效益密切相关,优化教学就是使每一个环节尽量合理化、科学化。要运用课堂教学结构、环节的新理论、新技术,把握好两个原则:一是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即课堂教学环节的优化要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给学生较多的思考探索、发现、想象创造的时间和空间,使其能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独立完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二是学生认识发展的规律性,即确定课堂教学每一环节要符合学生认识发展和心理活动的规律性。
2.教学策略选择得科学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要优化教学策略,首先要研究的是教学内容特点和教学对象特征适合采用什么模式。教学内容的特点主要包括知识的类型、难度和抽象度。特别要指出的是,在每一堂课中一般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模式,只有广大初中数学教师广泛涉猎各种教学方法,了解和掌握各自的特点及其适用范围,吃透各个教学内容的特点,了解和掌握自己的教学对象的特征,才能科学地、合理地应用教学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教学要真正做到面向全体,最大限度地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潜能,尊重学生已有的经验,将丰富的现实情境引入课堂,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解题策略,促进同伴间的交流与合作。学校培养学生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健身……因此对于初中数学教师来说,必须想方设法通过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初中学生找回“自我”;通过让学生经历过程,学“现实”的数学,让初中学生找到“信心”。
参考文献
关键词:信息时代 初中 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c)-0112-01
伴随信息技术的跨越式发展,信息时代已经到来,初中数学教学倘若长期应用传统教学实践模式,将无法满足新时期学生的多元化学习需求。加之数学学科逻辑性较强,需要记忆并灵活应用较多公式原理,倘若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令其倍感学习的压力,找不到学习门道,久而久之将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教师只有明晰信息时代特色,科学应用信息技术辅助实践教学,方能提升教学效率,利用新鲜事物激发初中学生求知欲望,令其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实践学习活动中,掌握综合技能本领。
1 发挥信息技术交互优势,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信息时代,各类价值化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为提升教学效率,契合初中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理,数学教师应科学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发挥其交互性,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人机交互为信息时代计算机应用的显著特征,应用该手段可营造图文并茂、声色具备的良好效果,提升教学感染力,并快速获取教学反馈。为此,教师应应用该交互教学模式,提升学生求知欲望,令其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传统教学模式之中,教师为主体核心,学生仅能处于配角的地位,教师则将数学的知识内容、传授方式、实践步骤以及课后作业均事先进行了安排,因此,学生仅能被动滞后的参与,将对教学效果产生负面影响。为此初中数学教学应引入多媒体课件,令学生可自由的依据自身喜好,凭借基础能力,优选适合学习锻炼的知识内容,进而实现优化提升。初中数学进行复习课以及习题课教学中,尤其应采用信息技术营造人机交互的良好教学情境,这样能令数学教师发挥想象力,制作内容丰富、信息量大的教学课件,进而囊括全面的知识复习,进行经典例题的重点讲解。教师可将各个教学环节设计为不同各异的层次,令学生可依据自身状况,进入适应性层次之中,同时其享有进入更高水平层次的机遇。该类交互性教学营造的多重主动参与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其积极学习、提升兴趣,全面激发核心潜能创造了优质的信息化条件。
2 应用信息技术开展多样化教学,促进学生全面获取信息知识
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可为学生创造丰富的外部刺激,令其感官、视野获取全面的满足,进而集中注意力主动学习,积极动手操作,获取丰富信息知识,形成良好的学习效果。数学知识逻辑性较强,倘若单纯依靠教师的单一讲解,将令学生产生晦涩难懂的感觉,进而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为此,信息时代,教师应激发信息技术的多样丰富性,形象生动性,优化学生对知识的获取与巩固掌握。例如针对数学教学中理性知识比例较多的状况,教师应利用信息技术补充图形内容,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探索学习环境。例如,在讲授点的轨迹知识时,学生凭空想象轨迹怎样形成直线以及射线会具有一定难度,为此,教师可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向学生动态展示点的运动轨迹,最终怎样一步步的构成直线以及射线,同时还应为学生总结出轨迹之中点的一些条件。该类有形且动态的演示图形将清晰全面的阐释教学内容,令学生快速理解及掌握知识,巩固记忆,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初中数学教学之中存在较多的概念知识内容,往往该环节学生多为被动的接受,通过死记硬背巩固概念掌握。在实践运用中,则由于学生没有灵活掌握概念知识,而常常无从入手,不知如何应用。为此应科学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学生形成对概念知识的直观认识,进而灵活掌握,科学应用。例如,讲授函数概念知识时,应令学生对“X值均有唯一的Y同其对应”这一概念形成直观的印象,进而明晰函数特征,掌握实践应用技能。在数学几何知识的学习中,利用运动图形可对学生的视觉神经形成强烈刺激,加深其印象,进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可科学引入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将各个几何知识点实现有效的动态链接,进而巩固学生对几何定理的掌握,令其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在脑海中形成翻折、围绕一点旋转以及平移的空间概念,提升立体思维能力,进而快速的掌握几何知识并灵活的应用定理快速解决数学问题。
3 引入信息技术教学资源、优化网络教学,提升学生创新意识
信息技术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为初中数学教学供给并呈现多元化数据资料,涵盖文字、图像、声音片段以及视频动画等素材,可创设并生动模拟各类同教学知识内容相符合的生动情境,进而为学生开创积极探索各类复杂数学问题,多角度分析理解、锻炼逻辑思维的机遇,令其视野全面开阔,提升想象力、创新意识精神,更新固有学习方式,将更多的精力用于探索学习数学知识的实践活动中,提升综合能力水平。当然,信息时代,初中数学教学并非所有的知识内容均适应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倘若教师不加分辨,整体应用,将形成适得其反的效果,不仅浪费了教师制作课件的较多精力以及时间,还会令学生跟不上教学速度,被教师牵着鼻子走,甚至产生厌烦心理。因此,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应学会巧用、抑制滥用,不对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形成负面的分散影响。教师应把握课堂教学难点,明晰重点知识内容,引导学生创新突破,促进信息时代初中数学教学改革有效的同信息技术优质结合,弥补不足,达到全新的高度,优化教学水平。再者,信息时代,教师还应开创良好的网络教学模式,不单纯的局限于课堂教学模式,应利用信息网络平台,校园网系统,搭建数学学习网站,上传教学课件与典型学习材料,学生则可在课前下载,做好提前预习准备,明确课程重点内容、难点环节。还可在线提出对知识内容的疑问观点,同老师与同学一道展开交流与讨论。这样一来,学生对新课程知识的掌握将更加容易、快速,教师则可针对学生存在的疑难问题反馈,制定专项训练内容,帮助学生攻破难点,提升学习效率,并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令其体味到数学学习的真正快乐。
4 结语
总之,信息时代,初中数学教学只有科学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创新教学模式,利用丰富的信息资源,方能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精神,全面提升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行开放式教学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和数学学科教学的发展潮流。为此,广大初中数学教师在思想上要充分认识数学开放式教学的意义,并积极构建初中数学开放式教学的基本模式。
关键词:初中数学;开放式教学;教学方式
开放式教学是与封闭式教学相对的一种教学方式,是指在教学中把关注人的发展作为首要目标,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以知识教学为载体,通过建立开放的教学体系,使教学策略与不断变动的教学活动相适应,体现出一定的应变性、灵活性和弹性,从而创造一个生动活泼、自主的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充分发展的空间,从而促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探索过程中,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可以说开放式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它更是一种教学理念,它的核心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要达到以上要求,初中数学教学就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封闭式教学,转而实行开放式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着眼点,强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实践,使得学生在通过数学教学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也获得终身受用的数学能力、创造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具体说来,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1、思想上要充分认识数学开放式教学的意义
初中数学实行开放式教学具有多重的意义。对于教师而言,开放式教学有利于教师拓宽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从而优化教学能力,提升教学水平。对于学生而言,开放性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协作意识,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对于数学学科教学而言,有利于形成宽松的教学环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切实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实施素质教育。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并且对行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广大初中数学教师一定要首先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到数学开放式教学的重要意义,转变陈旧落后的教学观念,吸收和借鉴先进的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实施数学开放式教学服务,切实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2、数学开放式教学要做到全方位的开放
数学开放式教学的“开放”,应该体现在数学教学的各个方面,而不是某一个或几个方面的有限的开放。就数学教学的内容和题材而言,它主要来自教材,但是又不单独来自教材,也可以来自生活、来自社会;既可以来自教师也,可以来自学生,甚至可以来自家长等。就数学教学方法方式而言,应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教材的个性化处理,使教学方法体现出灵活多样的特点,并且在教学方式中多运用“探索式”、“研究式”、“分组合作式”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获取知识。就教学手段而言,不但要善于使用传统有效的教学手段,还要不断开发和丰富新的教学手段,比如自己根据实际情况动手设计和制作教学器材,特别是要学会善于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新技术产品来为数学教学服务。就课堂例题或练习题而言,数学开放式教学要体现在答案的开放性、条件的开放性、解题方法和思路的开放性以及习题类型的综合开放性等方面上。就对学生的学习评价而言,不但要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还要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努力程度。就课堂师生关系而言,教师既是学习的指导者,更是学习的参与者;既要重视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也重视教师从学生的学习中进行学习。总之,在初中数学开放式教学中,教师的教授和学生的学习必须是开放而多样的,开放性是初中数学开放式教学的一条重要原则。
3、积极构建初中数学开放式教学的基本模式
在初中数学开放式教学中,我们应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注重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为指导思想,以学生的质疑、解疑为核心实施开放式教学,尽量构建一种能让具有不同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等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并得到恰当发展的教学模式。这种开放式教学模式应包含以下几个前后连贯的基本环节:(1)、教师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兴趣;(2)、学生根据学习材料,伴随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全过程进行自主探究;(3)、学生积极参与小组活动,并讨论和交流自己的探究情况;(4)、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结束后,进行小组间的质疑、解疑;(5)、引导学生对所学得的零散的,不完整的知识进行巩固、应用和提高。当然,初中数学的这种开放式教学模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应该具有开放性,尤其是这种教学模式所包含的一系列教学环节更应具有开放性。
总之,当前大量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已经逐步证明了开放式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教学模式,并已经形成对数学开放式教学的研究热潮。数学开放式教学不仅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特别是自主学习能力、质疑解疑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等,实现了师生角色的彻底转变,确立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同时也强调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对初中数学开放式教学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伴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逐渐加快,教学改革的逐渐深入,初中数学也正在以多媒体为载体,让零散的数学知识更加科学化、系统化、灵活化、多样化。先进的初中数学教学应该融入现代信息技术,并提供更加广阔的展示舞台。初中数学要和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整合,初中数学教师要从数学教学的需要出发,确定教学环节,选择适合数学教学内容的现代信息技术,并运用科学的教学软件,创造教学的环境,实现多媒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辅助和运用,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笔者根据数学教学中的一些实践经验,总结出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1 巧妙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交互功能,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初中数学教师可以运用题组训练,实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过去教师常常采用点名的方法,让学生到黑板上进行演示,教师再进行讲评。而教师其实可以实现人机交互的功能。教师可以运用Authorware制作成题组训练的课件,并让学生进行笔算,选择正确的答案。如果学生回答对了,窗口就会出现激励性的文字表扬学生;如果学生回答错了,窗口就会显示“你答错了,请你重新试验一次”,直到学生回答对了为止;如果学生接连几次都回答错了,那么就显示出解题的步骤。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学习初中数学的兴趣得到激发,学习效率得到提高。
其实,当面对中考复习题目或者习题的时候,这样的教学也适合于人机教学的环境。教师完全可以设计出这类教学课件,从前面知识的系统复习,到精心选择例题进行讲解,到实现巩固性的作业训练,数学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设计成不同的教学层次,组织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选择性地进入相关的学习层次中去,让学生进入学习的更高的层次。这样的学习的交互性为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提供了学习的积极性,也为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创造了好的条件,真正实现发挥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作用。
2 巧妙运用多媒体,增加教学手段的多样性,保证学生学习效率的最大化
信息技术提供的外部刺激是多种感官的综合性的刺激,教师如果能调动学生的视觉参与、听觉融入、动手操作的实践,这样多样性的刺激一定会给学生带来很高的学习效率。教师要重视教学讲解,重视实现信息技术的丰富性和交互性、生动性和形象性,增加学生的参与性和可控制性,给学生更多的感官刺激性,促进学生知识学习的获取和保证。教师可以转换数学无形为有形的教学过程。过去教师只重视学生数学学习的逻辑思维训练,缺乏充足的数学图形的结合和支持,缺少学生探究的环境,只能通过学生的死学习和教师的说教和传授。教师也要转换抽象教学为直观教学。如初三数学的“二次函数”就是典型的数学概念的教学,教师要让学生对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增加和减少的关系形成丰富和深刻的印象。
此外,教师还要转换繁琐为简洁。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够帮助教师实现教学的目标,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提升教学效率。例如,九年级的代数的教学中,教师过去让学生在“60名女学生身高”的数据中找到最大值、最小值,再进行分组,一个一个标数出每个数组在红数据的个数,计算出频率,绘制出频率的分布表,再画出频率分布的直方图。这样又繁又浪费时间。教师可以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将60个数据输入Excel表格进行排序,最大值、最小值、各个组的频数一下子就看出来了。教师还可以运用Excel简单方便地绘制出柱状图、类似频率分布的直方图等。教师可以进行重点和难点的精彩讲解,透彻地分析,教会学生掌握方法和道理,将很多过程交给计算机进行处理,全面提升计算机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可以通过这样的很多方法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的能力,实现信息时代对初中数学教学的需要,全面体现教育面向现代化的教学的需要。
3 巧妙借助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丰富特点,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才能
教学初中八年级数学“镶嵌”,第一个步骤可以创造问题情景,播放“镶嵌”的动人的视频资料,让学生进入丰富多彩的世界中,进行各种数学问题的研究。第二个步骤可以进行实践的体验,学生运用校园网络,查找到一些平面的镶嵌的图,在教师的启发下,从简单到复杂研究问题,总结规律,掌握结论。第三个步骤实现表达交流,每个学生将自己的成果引入探究成果中进行交流和对比、归纳。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正多方形,配上颜色,让学生设计平面镶嵌的图案。这样,教学氛围活泼愉悦,学生经过复制、粘贴等方法可以排列出各种图案,丰富信息资源,拓展视野,激活思维,培养创造性学习的品质,优化学习方式,从而投入更多的精力到数学探究性教学活动中。
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恰当运用多媒体技术,直观动态大容量地进行教学,充分展示数学课堂教学的魅力,让学生快乐学习,振奋学生的精神,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初中数学教师要巧妙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优势,实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和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整合,将初中数学教学提升到更高的境界,优化数学教学过程,优化数学学习资源。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思维能力;全面发展;实施途径
一、初中数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研究的发展状况
初中数学在初中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不管是考试的分数比重,还是其与其他各门课程的联系,其在学生逻辑思维培养及基本素质养成中的教育启发作用,我们都无法忽视初中数学教育的重要性。因为初中数学的作用不仅体现在教给学生概念性的知识,更是在通过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和缜密的计算能力及科学的逻辑推理能力。研究证明,思维活动对于人类的各种活动能产生很大的影响,思维与人类活动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全面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将会对学生的长远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时期,如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显得尤为重要。
但在具体落实时,由于受到经济利益的驱动和社会对升学率的过高关注的影响,高考的压力被迁移到初中教学里,这些因素导致了不少学校教学理念的扭曲趋势,违背了学生的成长规律。重视成绩轻视个体素质的现象普遍存在。以知识储备和应对考试为标准的宣传趋势,加重了机构之间的非良性竞争,应试教育功利化的迁移影响逐渐加深。这其实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重视结果轻视过程必然加深急功近利状态下学生思维能力的欠缺。
我们必须认识到初中数学教学重在思维培育,其对学生思维、素质培养的意义远胜过知识的灌输、传播的意义,对学生的影响也是更为巨大的。
二、提高初中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措施
(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从小养成热爱数学的兴趣
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数学教育也是如此,激发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学生才能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意义与魅力,进行自主学习。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启发学生的灵活思维变换,开拓思维的发展潜力,才能真正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魅力。
在形成宽松学习氛围的前提下,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尝试的。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改变单一的教学形式,使课堂生动活泼。在教学中,开展辩论赛,手工绘图,群组讨论等形式丰富课堂,不仅寓教于乐,也能提高教学效果,克服学生对枯燥课堂的抵触情绪。初中数学教学的难点是函数曲线部分,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要求较高;又因为其本身的抽象性,许多一线教师反映在教学过程中难题较多。笔者认为,对于有条件的学校,通过多媒体的演示或做实验能化抽象为具体,易于被学生接受。通过开展手绘设计、描画函数曲线竞赛,锻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能力。另外也可以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中,引入课堂数学动画,以生动的图画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外也可提供适当的奖励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数学竞赛。教师在考评体系中,也可通过组织难度适中的数学竞赛,提高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可达到对学生进行阶段学习检验的效果,及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对学生能力欠缺之处着力进行弥补。
在教学中,不能一味强调老师的讲述,要注重加大师生互动的比重,开展丰富的课堂交流活动。在课堂互动环节,如鼓励同学集体讨论,通过提问,简述,案例分析,课堂快速口算竞赛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每堂课都要留出专门的供学生提问的时间,对学生的疑惑点要做出详细解答。这些方法都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克服学生的畏难心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的作用。
(二)优化教学内容,贴近生活和个人
初中生数学思维能力课堂教学设置一方面要减少应对考试所需要的知识,另一方面要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价值。在教学中,要选取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的问题为讲述内容的诱发点,结合不同班级学生的不同特质,选取合适难度的教学内容。如初中数学中所涉及的几何体积、表面积的计算知识,可以联系生活中的案例,以学生所熟知的事物为载体进行观察计算。这样能拉近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三)发展学生的灵活性思维
初中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思维以灵动的思维为前提,只有诱发思考,启迪灵感,才能产生大胆的崭新的想象,从而产生独一无二的创造。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是至关重要的。
具体在教学环节中,就是要注重学生的自主思考,让学生通过观察与分析,总结出自己的思想方法和解题规律,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在数学作业的选择与布置上,要选取知识联系强,综合性较高,思辨能力强的题目,精选题型。对于问题,不搞所谓的标准答案与统一方法,积极鼓励学生通过多种路径和多种视角解决数学问题。对于权威论证思想与方法,要激励学生大胆质疑,不盲目听从,养成批判思维,才能寻根究底,发现问题的本质。如在教学中,对于某些书上给定的公式和算法,不妨让学生小组思考讨论之所以得出这样结论的原因。通过对结果的验证和反思,学生对问题才能有更清晰的认识。虽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探究的结果不能反映问题的本质,逻辑也不都合理,但他们的思维能力却是在不断发展完善的。
结语:学生思维能力还包括严密的逻辑论证能力、观察能力等等方面。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与综合性及严谨的对待问题的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严谨的求知态度等都是要逐步培养的。这就急需数学教师在实践中积极探索,真正肩负起作为老师的责任和使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