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5 17:26:4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公司年终审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完成公司年度目标的制订、分解、落实和考核工作,不断完善、加强目标管理,实现薪酬与目标完成情况挂钩;
2、紧密结合年度目标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实现预算、核算、结算“三算”结合,加强预算执行情况的考核;
3、加强审计工作,规范内部管理,杜绝内部三角债;
4、加强物价监督和基建工程项目的管理,控制物资采购和工程建设成本;
5、加强统计工作,提高统计信息质量;
6、完善公司网络信息系统,完成信息化平台建设。
二、部门职能
组织优化公司组织架构,制订公司发展目标,对责任目标进行分解、考核,规章制度完善、修订与落实,全面预算编制、考核与审计管理,物价监督和工程建设成本控制,信息化建设,统计信息收集、分析与上报,工作质量考核,公司无归口单位管理的事务等。
三、20xx年工作思路
20xx年企业管理部将紧紧围绕公司“稳中求进,实干创新,持续提升”的发展目标定位和要求,在公司主管领导的带领下,按照“总管(制订总目标)”“不管(明确各”“总管(抓好总目标考核)”的工作思路,在提升公司整体管理水平中发挥积极作用,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加强学习,提升团队整体素质。通过不断组织加强员工的专业知识学习,不断完善部门与个人工作标准,细化各项管理流程、业务流程、操作流程,实施标准化管理的目的,采取工作交插兼顾、AB角替岗等措施和办法,提高每一名员工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升团队整体素质。
(二)细化量化,做好目标制订分解落实考核。根据公司“xx”发展规划和20xx年发展思路,制订公司20xx年各项发展目标,并根据各单位职责情况进行分解落实。同时,根据20xx年考核情况,进一步修订完善责任目标指标体系、基础分值、评分办法,尽可能实现量化考核,为工作业绩评比、薪酬发放提供依据,实现各单位员工及领导工资收入与目标完成情况、经营业绩挂钩浮动。在对各单位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时,对其经济运行情况着重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促进各单位完成责任目标,以此来保证公司目标的完成。
(三)推行全面预算,围绕利润资金加强集团管控。20xx年,我部将围绕年度目标制订和分解,进一步完善预算管理体系,做好对各单位领导和会计人员对预算编制的培训和辅导,以“利润为中心”建立建全从收入、成本、费用等全面的预算管理制度,“以资金为重点”加强资金预算的分析和考核,对各项资金、资产、资本进行跟踪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水平;对各单位预算目标完成情况每月定期进行汇总、分析,及时掌握各单位经营情况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督促、协调解决,加强集团控制和管理,确保公司年度目标的顺利实现。
(四)加强监督,控制物资采购工程建设成本。改进工作方法,及时收集各类物资价格信息,建立供应商、物资价格变动信息库,通过物资购进前的比质比价、处置前的市场询价,与采购部门配合,采购符合标准要求、性价比的物资;同时,与生产技术部门紧密结合,改进工艺配方,用成本更低的原材料替代成本高的原材料,节约物资采购成本。
配合项目规划部、基建工程部搞好工程设计工作,从源头上控制、节约工程建设成本。完善工程项目立项程序,从工程的土建、安装、设备购置方面综合考虑,依据立项时的工程造价控制工程建设成本。加强对工程合同内容的审核,避免合同纠纷。材料认价工作做到及时准确,达到与工程施工同步的目标。细化工程验收内容,规范验收流程。加强对工程决算资料的审核力度,提升决算效率与质量。按照工程管理流程,在监督控制工程质量的同时,加强对工程材料物资质量、价格的监督,及时办理立项、验收、交付使用、决算审计等手续。
(五)多角审计,维持内部经济秩序促进管理。20xx年,我部将转变工作方法,将关口前移,将离任审计和年终审计转变为任内审计和离任审计、年中审计和年终审计,定期、不定期对各单位的经营情况进行审计,审计时重点围绕目标完成情况、开支有没有依据、管理制度是否完善、制度是否很好的执行落实等开展,对下属单位进行全方位的审计检查,及时发现查找公司运营中存在的问题,指导各单位不断完善各项制度,正确进行会计核算,不断加强内部管理,杜绝不合理开支,维持公司内部良好的经济秩序,保证公司健康发展。
(六)完善制度,有章可循执行必严规范管理。在20xx年工作的基础上,转变管理理念,组织各职能部门对各项制度进行进一步的修订完善,满足公司发展管理需要,解决制度不连贯、相互矛盾的问题。同时,加大对制度执行情况的考核力度,认真研究分析在制度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
(七)真实统计,提高统计信息质量服务决策。对统计表格进行梳理、规范,加强对各单位统计人员的培训和业务指导,各项统计数据要求下属各单位及时、如实上报,积极推进统计工作的规范化建设,提高统计信息的质量,为公司领导提供统计信息,真正发挥统计职能,当好领导决策的参谋和助手。
一、建立和完善国有企业经营者业绩考评制度的必要性
国有企业经营者的选择对企业的兴盛衰败有着至美重要的影响,对国有企业经营者业绩的正确评价更是关系到个人的荣誉和个人价值的实现过去,对国有企业经营者的任免选拔大多是通过主管部门或人事组织部门直接选拔任用,对经营者的考评奖惩也是依据年终审计结果,主管部门下达的计划指标完成情况以及人事组织部门的考棱结果而定,而在实际工作中这种考评结果往往不能对经营者的经营业绩作出正确的评价,这是因为:其
一、年终审计结果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未必能作出正确的结论;其
二、主管部门下达的计划指标往往会因经营者采取步提步摊、不提不摊等种种弄虚作假的手段变得圆满完成,另外主管部门下达的计划指标是否符合实际、是否科学合理也值得考虑;其
三、人事及组织部门年终短时问内的考核未必能对经营者作出全面的、客观的评价。由于上述原因,过去对经营者业绩的评价在某种程度上带有一定的主观性,这样,就使得一部分经营者不能得到正确的评价,该奖的未奖、该罚的未罚,使一些经营者的业绩与所付出的努力在考评这一环节受到影响,使得昼营者的积极性受到一定打击,从而使他们走向消极的一面采取种种变相手段为自己获取灰色收人,侵占国有资产因而建立一种良好的考评制度不但是整个监督工怍的延续,更是对经营者进行奖惩任免的依据。同时也有利于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能给经营者带来一种荣誉感、社会认同感,也有利于任免部门发现^才、挖掘人才因而,建立和完善规范的业绩考评制度是完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运营体制的重要一环,也是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
二、建立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国有企业经营者业绩评价制度
资本的投人不仅仅只注重其社会效益而更重要的是其带来的增值,这是资本的属性,国家资本也不例外。国家资本所有者将国有资本授权给经营者是希望它充分发挥其经营能力,尽职尽责,忠诚努力地为所有者获取更多的收益而一个企业所追求的目标也是以不断追求所有者权益最大为目的。可以说资本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共同目标是一致的,而资本的所有者更关心的是其投入资本的保值增值,并且采取种种监控和激励措施来促使经营者台法经营,努力获取资本增值经济效益综合反映了一个企业获得收益的程度。效益好的企业从侧面也可说明其经营方式可行,市场销售良好,发展潜力巨大,从这一点来看,作为资本的所有者衡量和砰价经营者能力大小、素质高低、是否努力的关键是要从其给企业带来的效益出发而不能看企业规模的大小、资产的多少、行业的优劣等等。那么,如何对国有企业经营者的业绩作出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是选取能反映企业效益的简便易行.便于操作的指标体系,通过指标的计算全面衡量负债率、偿债能力、获利能力和资产营运能力。
2、是在考核初期,对所考接企业要求上报企业全面预算情况,并由考核部门对预算情况进行复核调整,根据预算情况计算出考核所需要的指标。
3、是利用企业经营年度结柬实际计算出的考核指标,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以求对企业作出准确的定位和拽出差距。纵向比较主要是将考核企业考核年度实际,得到的财务指标同本企业上年情况及预算指标相比较,找出其差异}横向比较是将考按企业同奉行业先进企业相比较,比较时首先要选取比较的对象,比较对象可以选择上市公司,因为上市公司是经过严格审查通过的,其经营业绩良好,并且综台反映了所承受的客观政策、市场变化等因素带来的风险,比较具有代表性,从某种意义上说,上市公司可以代表一个地区、一个行业的先进水平。同时,股市又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上市公司效益的好坏,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走向。而上市公司中期、年终业绩的审计和詹息的公开披嚣叉为这种比较提供了可能经过横向的比较,才能找出本地区企业与同行业同类先进企业的差距,才可能比较客观、公正的评价一个经营者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获取的收益,寸能发现和挖掘出一批有经营能力和品行良好的职业企业家。
4、是利用事中监督所提供的信息和资料对经营者作出定性的评价事中监督所获取的信息资料主要由派驻企业的监事或财务总监提供.监事或财务总监进驻企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财务收支情况进行监督审查,并参与企业的重要会议,能够掌握第一手材料,用来进行定性的评价是可行的。
5、是利用定性的评价和定量的考核指标的计算比较全面评价经营者的业绩和品行,并把评定的结果作为奖惩任免的主要依据。新晨
三、评价考核国有企业经营者考核指标的确定
前面提到,评价和考核国有企业经营者业绩要从企业经济效益人手。因此.对经营者考核指标的选择要以能反映资本所带来的增值及经营成果的大小为主。1994年原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颁布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试行办法》,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作为评价经营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完成情况的指标但该指标从实际执行情况来看,有一些局限性。一是该指标的设计没有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和物价上涨因索,在理论上不尽完菩;是计算该指标有许多别除因素,增加了人为的因素和操作上的繁琐;三是期初确定该指标容易在利润额的大小上扯皮,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因此,我们应选择当年净利润作为主要考核指标,这是因为在一个企业中,注A的资本金是按历史成本A帐的,按照法律依照一定的程序认定的,它的增减不是经营者所能左右的,资本公积金的增减也不受人为因素的影响。盈余公积盘是按税后利润的一定比例提取的有专r用途.而只有本年利润是经过一年经营后得到的投入资本的增喊或亏蚀。它和经营者的经营能力,努力程度,品行道德是联系在一起的。企业有了利润则说明投入资本经过运营带来的增值,亏损则说明投入的资本受到侵蚀。因此,对经营者业绩的考评应以当年实现净利润为主,并设置其它与上市公司业绩评价相对应的辅助指标,如资本金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等来全面考核经营者业绩。
一、顾全公司大局、服从领导安排。
今年,根据公司领导和公司财务部的工作安排,本人从原来的岗位上调整到公司记帐岗位上。在岗位变动的过程中,本人能顾全大局、服从安排,9月份以前在燕岭分站工作期间,本人任劳任怨,热情服务,不管是在财务工作方面还是在值班处理用户的投诉工作方面,本人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不管碰到什么困难,都能头脑清析,思路清楚,始终把公司的利益和公司领导的嘱托做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从入公司以来在燕岭工作的八年时间里,本人无愧于公司,无愧于领导,现已园满地完成了公司交给的财务派遣工作任务。
二、认真学习业务,适应岗位转化。
本人从今年9月份调入公司以来,工作岗位和工作内容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为了尽快适应新的工作岗位,本人又重新翻开了以前在大学里学习的与单位业务工作有关的书本,又一次进行学习,在具体的业务操作方面,虚心向有经验的同志学习方法,增强业务知识,并能开拓创新,总结经验教训,XX年建立了用友财务软件系统,使成本费用明细分类目录,使成本费用核算有了统一归口的依据,尽快掌握业务技能,很快适应了新的工作岗位,熟悉了公司全套帐务体系,与全体同志一起做好财务审核和监督工作。
三、规范会计核算,报表及时准确。
核算工作是本部门大量的基础工作,资金的结算与安排、费用的稽核与报销、会计核算与结转、会计报表的编制、税务申报等各项工作开展都能有序进行、按时完成。会计基础工作 ,规范记账凭证的编制,严格对原始凭证的合理性进行审核,强化会计档案的管理等。对所有成本费用按部门、项目进行归集分类,月底将共同费用进行分摊结转体现了部门效益。 按规定时间编制本公司需要的各种类型的财务报表,及时申报各项税金。为公司的年终审计及税务检查中,提供合理依据。正确计算各项税款及个人所得税,及时、足额地缴纳税款,积极配合税务部门使用的税收申报软件,保持与税务部门的沟通与联系,取得他们的支持与指导。
四、克服工作困难,不计个人得失。
1、 本人在在工作方面,能够急领导所急,想领导所想,对公司出现的突发问题,本人毫不犹豫地放下个人一切困难,为公司领导分忧解难,特别是在今年公司的下属票点出了财务问题,为了使公司尽量免受损失,经常长途往来于顺德与广州之间,加班加点,没有半点怨言,没有向公司领导提出过任何要求,发过怨气。
2、 本人调来东山上班之后,上下班时间出现了交通不便的困难,本人始终是以公司的工作为重中之重,有时赶不上班车,就是花钱搭的士,也做到不能影响工作。
五、找出存在问题,明确努力方向
1.做为公司的一名财务人员,在公司工作了较长时间的财务骨干,对公司的发展壮大,献计献策方面还做得不够。
2. 财务理论研究方面还做得不够,这么多年,自己是没有发表任何理论方面的文章。
关键词 项目背景 内控设计 计划实施 效果分析 推广建议
一、项目背景及目标
(1)项目背景。2010年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连同2008年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共同构建了中国企业内控规范体系。政府监管部门将对相关企业执行内控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建设与实施内部控制体系,既是国家的强制性的要求,也是公司高效配置资源、有效管控风险、提升竞争能力的内生性需求。
(2)项目目标。鉴于以上国家内控大环境和公司内控小环境的分析,通过《内部控制体系设计与评价》的研究,为公司设计一套符合内控规范要求,科学规范的内控制度,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防范财务风险。
二、现状分析
为了内控手册的可操作性、可执行性,对公司内控现状进行了调查问卷分析、头脑风暴法分析、关键财务指标数据分析等方法进行实地调研。分析发现如下问题:
(1)内控认知片面性。对经理层、管理层及主要关键岗位员工共计100人进行了内控认知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65%认为内控还可以,35%认为内控制差。
(2)内控制度不全面、业务流程不系统。1)财务核算业务头脑风暴法抽查发现以下问题:空白票据监管制度缺失,认购空白票据及日常保管都由出纳员一人完成,无登记领购核销流程;银行未达账对账不及时;会计工作交接清单记录未存档;现金平时无盘点记录,只有年终审计时形式化盘点记录;生产成本计算表中制造费用分摊按品种数平均分配,不能如实反映成本信息。2)头脑风暴法财务管理调研情况如下:财务人员岗位职责分工无管理制度约束,财务人员平时无自查记录;货币资金无计划管理制度,无具体细化制度;财务日常无债权分析报告制度,不能及时反馈客户信用情况和公司资金状况;存货日常盘点业务缺乏程序化,日常资产管控不到位,账实调整年终一次性完成,使财务成本忽高忽低,实物流程与资金流向不一致;公司无全面预算管理制度,预算填报都是财务负责人根据前期数据大约填列,管理数据参考意义不大;无财务分析报告内控制度,对财务报告出示时间没具体安排和下发公司文件,分析报告内容需要具体化;公司无内部审计报告清单,调查近3年内部审计工作情况,内部审计工作审计部门未开展,缺乏专业的内部审计人员。
三、整体设计思路
(1)设计遵循的理念和原则。综上公司内控现状情况分析,公司建设内控体系迫在眉睫。公司内控体系设计与评价项目整体设计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合法性原则。二是全面性原则。三是重要性原则。四是制衡性原则。五是有效性原则。六是成本效益原则。
(2)主要观点和整体设计思路。到2013年底完成了3套手册编制工作分别是:2012年12月底完成了财务手册编制工作;2013年6月撰写完成公司内部控制手册的编写工作,该手册各流程包括五个组成部分:流程目标、适用范围、相关程序和制度、业务流程及业务具体操作描述及单据报告五个部分。2013年12月底完成内部控制评价手册编制工作,手册包括评价组织机构设置与部门职责、评价工作程序、评价工作方法及工具等。
四、方案实施要点
方案实施关键环节,为了保证整个方案实施效果,方案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关键环节:第一,做好内控宣传,提升经理层和员工内控素质。一是在OA办公平台进行内控宣传。二是制作内控宣传手册分发给非管理人员。三是与人力资源部培训专员合作外聘内控专家对高层及管理人员进行现场培训。第二,完善公司治理,加强管理者监督与制衡机制。一是科学设置组织架构。二是明确部门职责权限。第三,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第四,建立内部控制评价制度。一是建立内部财务指标评价。二是建立内部考核体系评价:建立全面预算管理考核体系,将经济目标分解下发给各业务单元,指标落实到责任人和具体岗位,实现全公司全面预算指标考核管理模式。三是建立内部审计报告评价。
五、实施效果分析
实施效果评估设计与结果分析:
(1)公司治理方面。公司治理结构发生实质性变更,增设预算管理委员会,审计委员会,内部控制委员会等具体业务决策部门,各部门独立总经理行使管理监督职能,受总经理办公会领导,对总经理办公会负责,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在公司治理架构中的作用,使得公司治理结构更加合理;审计部独立,充分发挥独立审计职能,增设资金计划控制、采购预算控制及采购合同审计控制,通过以上增设控制程序,公司采购成本2013年下半年节省采购资金31万元。
(2)财务人员队伍建设方面。首先在财务部增设管理会计岗,将财务部以会计核算为主转变为以财务管理为主的管理模式。低增值、重复性工作由财务核算组完成,高增值服务工作由管理会计组完成;其次制定了财务岗位职责及日常财务自查明细,考核结果与财务绩效工资挂钩。通过上述财务改革,财务岗位职责分出高低层次,便于财务人员自身素质提高。
(3)产品成本方面。梳理前主要材料在总账中不能查询数量和金额,折旧费用未按作业归属进行明细分担;梳理后按成本作业工时法分配。
(4)全面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方面。全面预算绩效考核在全公司范围的应用推广是本人研究该课题的突破难点,也是内控有效实施的根本保障,在课题研究中利用了价值树和平衡计分卡科学理论,就公司考核管理现状,设计了一套《经营目标问责指标考核体系》。
(5)内控风险优化方面。公司设置了独立的审计部门,手册规定了审计部日常工作范围,具体对总经理办公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负责,财务总监对审计部日常业务监督指导。审计部内控风险审计工作程序是:首先,根据内控执行情况、总经理办公会全年经营目标及主要风险点撰写年度审计计划。其次,根据批准的年度审计计划下达审计计划通知书,安排全年审计工作。最后,根据审计结论建议优化内控制度,修改内控风险点流程。总之,内部控制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是一个不断优化完善的过程。
六、未来推广建议
总结这10个多月项目工作,在2013年下半年内控手册试运行和评价体系建立后续工作中,本人对推广工作提出几点主要建议:一是总经理重视度。二是员工内控素质。三是流程可操作性。四是完善的内控制度。五是全面预算执行力。六是绩效考核透明度。七是强化内部审计职能。
以上是我在公司内控体系设计与评价项目实践过程中的一些具体工作和体会,希望有机会能和同行一起学习沟通,配合我将公司财务管理水平再提高一个台阶!
(作者单位为锦西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会计司.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讲解2010[M]. 2010.
[2] 许国才.企业内部控制流程手册[M]. 2012.
[3] 卡普兰(美),诺顿(美).平衡计分卡:化战略为行动[M].刘俊勇,等,译校. 2004.
一、授权房产的修缮管理
授权房产指的是上海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授权各区房产集团管理经营的公房资产。此类物业公司管理的居住类房屋有两类,一类就是日益由于买下产权而减少的授权房产,亦叫公房;另一类就是所谓买下产权的售后公房,亦叫私房。在此类物业公司发生修缮业务,其资金来源分两块,一是公房缴纳的租金部分,用于公房的维修;另一种就是针对不同的修缮部位,运用三项维修资金,维修资金来源于买下产权时的部分资金,它分为维修资金、电梯水泵资金、街坊养护资金。房屋的承重结构、公共部位、公共设备的修缮、更新,在维修资金中按各业主的房屋面积分摊列支;高层电梯水泵大修理、更新,在电梯水泵资金中列支;公共设施(道路、照明路灯、绿化)的修缮、更新在街坊养护资金中列支。
二、授权房产修缮工程的业务流程(适用于投资额在30万元以下的工程)
立项订立合同施工监控验收阶段委托审计或内部审计分摊与结算支付工程款流程财务控制归档评价
三、业务流程的控制
1、立项业务流程控制
立项业务的流程如下:首先由业委会、小区经理提出立项建议,然后将立项建议上报集团(附维修资金状况表,本次工程分摊后维修资金情况说明)。立项建议待集团批复后需取得2/3居民征询通过,并经过业委会确认,然后物业公司需根据立项建议编制工程预算,并将其上报集团物业部门批复,最后经集团审计监察室复核后正式立项。立项的具体规定:(1)动用房屋维修资金的项目,要做好立项前的征询工作,维修资金按幢、门牌分摊的,应取得2/3以上涉及业主(指涉及分摊维修资金的对象)签字认可,并取得业主委员会签字、盖章确认,而且还需将相应征询单存档备查。小区经理对征询单的真实性负责,物业公司修缮部对征询单的真实性回访复核。(2)动用街坊资金的项目,应取得2/3以上涉及业主签字认可,相应征询单存档备查,并取得业主委员会签字、盖章确认,才能按实立项。(3)动用电梯、水泵大修资金的项目,应取得2/3以上涉及业主签字认可,并取得业主委员会签字、盖章确认,相应征询单存档备查,才能按实立项。业主大会《管理规约》对于立项有约定的,按照《管理规约》执行。《管理规约》必须合法(经业主2/3通过,并进行公告)。(4)杜绝跨年度立项,如有特殊情况,需上报集团采取结转审批。当年立项工作已结束,如有新增项目,须上报集团审批,审批后方能施工(抢险工程除外)。抢修工程可先施工并于当月上报集团审批。根据集团的批复在当年的中大修立项中给予追补立项。抢修工程,可以根据沪房地资物(2008)389号文第四条以及《上海市住宅物业管理规定》第37条进行操作。绿化工程在立项前须经集团业务部门现场察看后,才能立项。(5)动用维修资金原始本金(分别按房屋维修资金与街坊维修资金)的项目,除抢修工程外(急难愁项目),原则上控制立项。低于80%的原始本金的原则上不予立项。高于80%-100%之间的原始本金(分别按房屋维修资金与街坊维修资金)采用控制立项,经计算在动用本次工程款后,本金不低于80%的范围内,并须在2/3业主征询时如实告知业主,本次维修要动用本金,以及动用的业委会本金已经达到的百分比,2/3业主征询通过后,准予立项。任何项目单位平方米造价达到20元时,征询时应及时向居民公布原始本金以及本次使用后的剩余资金情况。(6)业委会的资金账无法体现最近数据的项目,不予立项。(7)项目征询的结果,物业公司应及时公示:其中涉及房屋维修资金项目在门洞中公示,涉及街坊资金在小区公示栏中公示。(8)街道补贴出资项目的立项。物业公司配合立项的,应首先验看维修资金(包括街坊资金)原始本金的状况,上报集团批复,在取得2/3以上涉及业主签字认可后,再报集团批准立项。待到立项后,应与街道签订协议,并取得街道已经立项的依据。另外,街道的补贴款可以作为施工的首付款。(9)拟立项项目中公房份额占到幢、门牌2/3以上的,产权代表人是集团的,应由集团立项审核部门到现场察看,严格控制立项。(10)不符合上述条件而擅自动工的,不予立项,由法人代表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如果已经开工,包括未能收到的资金,公房款项都应全部计入企业成本。
2、施工合同的订立与流程
(1)合同的份数物业公司修缮部应根据业委会以及集团的授权与有相应资质的施工单经过公开招投标后,与中标单位签订有关合同,合同一式六份(财务部、档案各一份,修缮部二份,乙方两份),其中正本二份,甲方正本交办公室(由办公室贴印花税)归档。(2)合同的内容一个项目只能与一个施工单位签订一份合同,一个项目不得进行不同单位施工段的划分。物业公司收取管理费的,应当在补充协议中明确约定。物业公司应在合同中约定好主要材料的品牌以及规格(按照集团规定的主材品牌,如pvc用亚通、衬塑钢管用沙家浜等),并约定违约责任。(3)合同的使用年底由修缮部门与财务部门按施工单位分别汇总装订合同,汇总的合同要与档案汇总一致,有收取管理费补充协议的,应当与对应的合同,装订一起,修缮部门与财务部门的合同上要用数码章敲好工程编号,用付款结算表做封面,合同应以工程编号作为序列号,与付款结算表的顺序一致,与施工单位付款依据一致。修缮部门的两份合同,一份进件袋装订,一份应作为日常请款审核的依据,并随着项目的进展逐步完善表2的内容。财务部根据合同视情况支付预付款(没有合同不允许支付),支付的预付款项必须在合同预算金额的20%以内,增加工程量必须补订合同,决算金额原则上不能超过预算金额(材料涨价因素可以在预算金额中考虑一个涨价系数)。未见合同财务预付款的,要追究委派会计的经济责任,造成严重后果的,不再聘任。财务部门的合同以及汇总表,作为日常付款审核以及年终审计的依据。修缮部门要对已经订立合同,但当年度没有进行决算的项目,向总经理室、财务部进行书面说明。财务部要根据合同以及账面情况在下一年度继续追问。一般情况下,除了中止履行的合同,原则上,已经支付预付款或已经履行的合同,必须在2个年度内进行决算。主管副总对该事项负全责。(4)合同的归档财务部门的合同作为财务凭证构成部分,待到财务资料归档时一并归档。修缮部门的合同一份进档案归档,一份留在本部门,作为部门管理的依据加以保留。
3、施工监控
施工期间,物业公司修缮部进行进度、质量监控,甲方代表应当及时进行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及时核实施工单位工程量,并由甲方代表、公派代表、业委会代表同时确认签字。对于缺少签字程序的,在以后的审价中,一律对工程量进行打折处理。物业公司主管副总必须要到现场复核主要材料是否与合同的约定一致,并对该项工作负全责。
4、验收阶段
应当由物业公司修缮部、小区经理、业委会、居委四方对工程的质量以及工程量进行验收,签字。
5、委托审计或内部审计
验收以后,由施工单位编制决算,绘制竣工图,并标注尺寸。决算时按施工单位进行分类,按照施工编号,上报物业公司物业部修缮部,物业公司要在业务副总的领导下对工程量进行现场复核,再由修缮部进行预审,再上报集团物业部审核后,最后由集团审计监察室复核。如果业主大会要求进行外审,应由集团审计监察室选择审计企业。集团内部审计或外部审计,根据施工单位出具审定单或审价报告。集团审计监察室在日常审计中对大中修项目进行抽查,以杜绝将大金额项目分解成小项目的现象,同时对项目的合规性进行检查。
6、分摊与结算
修缮工程经集团内审或委托外部审计后,审核以后的决算应报施工单位、业委会认可,之后由物业公司进行公私房分摊。分摊完毕,施工单位必须保留分摊原稿以及复制相关的盘片(二份),交业委会盖章确认(复印三份),并将正式确认书以及盘片交银行,一张分摊盘片存档(若遇银行遗失再复制报送)、两份复印件保留。等到分摊成功后,分摊员通知财务开贷记凭证,附上确认书复印件交业委会在贷记凭证上盖章确认。再交银行拨款,收到款项时,财务应做好业委会账目并将代管基金应收账款销帐。财务人员收到款项时应及时书面通知分摊员,而且财务与分摊员至少每三个月对一次帐。公房款按照集团公司统一格式,由物业公司上报集团部门审核、总经理室批准,并由集团财务部下拨款项。不属物业公司承担的项目,根据以往年度的惯例,不承担费用。物业公司实施的项目,在征得业主大会同意后,外审额扣除各方面补贴后,将其与工程费用一并按公私房分摊,税金在收取的管理费中列支,不得分摊。
一、根据企业选指标
要根据不同的对象确定不同的指标。规模一般跨国公司、大型企业、母公司等或决策者需要综合性分析指标。可运用杜邦分析、沃尔比重评分法将指标综合起来进行分析,一个指标内含企业的偿债、营运、盈利等多方信息。分公司、中小企业、子公司或投资者、债权人适用具体指标分析。针对不同的财务信息需求者的要求,应具体选择偿债能力分析指标、营运能力分析指标、盈利能力分析指标、发展能力分析指标等。不应不分对象盲目适用指标分析方法和选择不能体现企业特点的指标作为财务分析指标。
财政部颁布的财务分析指标有近30个,但具体到某个企业的一般性分析不必面面俱到都选择。一般企业可选择常用的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主营业务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资产负债率、速动比率、资本积累率等10项具有代表性的指标。
二、严把指标运算关
1.了解指标生成的运算过程。会计电算化进入日常工作后,财务指标数据由计算机自动生成,许多指标的计算过程被忽略,若指标波动大,计算生成的结果就不准确。如总资产周转率,如果资金占用的波动性较大,企业就应采用更详细的资料进行计算,如按照各月份的资金占用额计算,不能用期初与期末的算术平均数作为平均资产。若不了解指标生成的运算过程,就不了解指标的组成因素及各因素体现的管理方面的问题,从而发现控制方向和筛除不真实的因素就无从谈起。
2.进行对比的各个时期的指标在计算口径上必须一致。如计算存货周转率时,不同时期或不同企业存货计价方法的口径要一致,分子主营业务成本与分母平均存货在时间上要具有对应性,否则就无法进行比较。
3.剔除偶发性项目的影响,使作为分析的数据能反映正常的经营状况。如企业决算报表年终审计后,往往要调整年初或本期数,若调整数字涉及若干年度,作分析时就应剔除上年度以前的影响数,这样指标才能反映出企业本年和上年的财务和经营状况的实际情况。
4.适当地运用简化形式。如平均资产总额的确定,若资金占用波动不大,就可用期初期末的算术平均值,不必使用更详尽的计算资料。
三、公用标准讲科学
财务分析过程需要运用公认科学的标准尺度,对当期指标进行评价。一般采用:①预定目标,如预算指标、设计指标、定额指标、理论指标等;②历史标准,如上期实际、上年同期实际、历史先进水平以及有典型意义的时期实际水平等;③行业标准,如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颁布的技术标准,国内外同类企业的先进水平,国内外同类企业的平均水平等;④公认国内国际标准。
一般公认标准的选择除了要注意采用公认标准外,还要看服务对象,企业所有者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增强竞争实力,强调的是与同行业的比较,政府经济管理机构在考虑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要考虑社会效益,多采用公认的国内国际标准。同时还要看企业类型。同类企业相比,非同类企业没有可比性。
四、多种方法来分析
1.对同期指标注意运用绝对值比较和相对值比较、正指标与反指标的多方位比较,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企业的财务和经营状况,恰当地选用指标间的勾稽关系。如企业资产周转快,营运能力强,相应地盈利能力也较强,这时可以观察营运能力的反指标与盈利能力的正指标增减额与增减率的变化是否相对应。
2.范范分析与重点分析相结合,从范范分析中找出变化大的指标,应用例外原则,对某项有显著变动的指标作重点分析,研究其产生的原因,以便采取对策,对症下药。
3.采取构成比率、效率比率、相关比率等多种分析方法时,计算比率的子项和母项必须具有相关性。在构成比率指标中,部分指标必须是总体指标的子项;在效率比率指标中,投入与产出必须有因果关系。如主营业务利润率是主营业务利润与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不可用利润总额与主营业务收入比;在相关比率指标中,两个对比指标必须反映经济活动的关联性。如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不可用长期与流动指标互比。
我是一位普普通通的会计工作人员,从事经济管理工作二十余年,深知会计工作艰难,会计人员是随时会被站在被告席上,只有在工作中十分仔细,不辛苦,一心一意的工作。
我在事业单位从事经济管理工作五年;在工业企业从事经济管理工作十三年;企业破产后从事物业管理、建筑业管理、经济管理、公司等财务工作四年。经历了我国新旧会计制度的变革,从会计手工记帐核算到企业会计电算化核算的发展过程。会计核算采用微电算化,大量减轻了会计工作者的重复脑力劳动,能抽出时间更新知道,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参与长短期决策,参与企业全面预、决算,参与企业的方针政策的制定,更能体现会计职能反映和监督在企业中的作用。我喜爱这份工作,愿意用我所学的知识奉献给社会经济建设。
我在事业单位从事会计管理工作五年来,在站长和党委的领导下,全面负责江津市渔种站财务会计核算工作,负责制订每年各部的生产经营承包计划和经济责任制,完善站里的经济管理制度;负责核算供、产、销及利润的分配全过程和工程建设的核算;负责全站的社会统筹,劳动工资管理等。我站是事业单位,企业管理,拥有职工约五十人,单位小会计人员共两人,出纳一人,会计一人。在会计核算方法采取的是记帐凭证核算形式,材料按实际成本核算,成本按产品法核等。在编制每年的财务计划上,用上了在学校所的知识,对全站费用开支进行科学的划分,将费用分为固定性费用、变动性费用、混合性费用,获得站里盈亏保本点、保本量、保本销售额,目标利润,进行全面弹性预算,然后将各项指标分别下达落实到各经营承包中去。在会计工作中做到了事前预算,事中控制,事后分析;找差距、查原因、提出解决方案及合理化建议。在我任职期间,每年在会计核算上都得到江津市农牧渔业局的表扬。由于我家中几子妹都在永川化工厂和四川省天化所工作,为了更好照顾父母,于一九八八年调入永川化工厂工作。
我在工业企业从事会计经济管理工作十三年来,在厂长和党委的领导下,开始从事永川化工厂财务会计核算工作。该厂是大二的化工企业,先后在厂里从事工资基金的核算、结算资金的核算、物资材料采购的核算、成本核算、销售核算、货币资金的核算、总分类和明细分类帐的核算、对整个企业资金的运筹、xx年厂里开始采用会计核算电算化技术,为了适应会计核算电算化技术,自己平时抽出业余时间通过自学,现也能在工作中独当一面,能单独熟练地掌握会计电算化核算和基本的数据库操作技术等工作,由于工作上需要,在xx年全面负责厂里的财务处领导工作,在财务处领导岗位上,合理地组织财务处会计核算工作,按时准确地编制各类会计报告,运用国家给予企业的政策,为厂里里豁免地方税20多万元,新产品税减免10多万元,利用合理、合法手段,筹集企业经营资金。在各种会计核算中,能认真对待各种复杂的经济业务,搞清经济业务的来胧去脉,做到心中有数,能按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办事,对自己从事的工作能用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严格要求自己。在国有工业企业从事会计经济管理工作十三年中,永川化工厂财务核算,是按国家的方针政策、政策、法律、法规、会计制度的规定,严格执行的。在财务帐套的设置和各式各样项经济业务的处理上,都遵守了会计制度的规定,每年上级主管部门和当地税务部门对厂进行重点检查,会计师事务所年终审计,给予财务核算很高的评价。这几年来,由于财务部门坚持会计原则,按会计制度的要求办事,拒决企业某些领导为谋求个人利益的违纪、违规、违法等行为,对财务部门意见很大,在厂里进行曲不正当的反宣传,在职工中形成永化厂财务帐是假的、帐目不清、混乱的现象,给财务部门在企业经济管理上设置大大小小的障碍,企业经济管理失控。永化财务部门先后换了四个财务负责人,现在这个财务负责人是从一年倒闭的企业被下岗后,通过私人关系,调入永川化工财务部门负责财务工作,职称是会计师,但业务水平一般,对会计电算化不会,胆子还特别大,大到虚开增值税票,进行增值税进项税抵扣,强行会计人员进行帐务处理,这是违背税法,是一种犯罪的行为;对企业待处理财产盈亏,不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核审批,强行要求会计人员进行帐务处理;进行了财务改革已发现供销部门在财务上交了现金,财务上未入帐的现象;厂里某些部门对外工程或设备加工,财务上已无法进行监督,已失去会计的监督职能。现我深深地体会到,国有企业不重视企业管理,只重视规模效益,不重视市场的变化,搞一些虚假的经济责任制,不求实际,企业闭门造车的搞生产,更不重视财务工作者的脑力劳动,每年财务部门给厂里提了不少合理化建议,厂里都不完全认真予以采纳,这是国有企业体制造成。如国有企业在材料采方面,是一种盲目性的,生产部门提出急需材料,供应部门采购回来,价格上由供应部门确定,没有严格的监督措施,造成材料物资积压,资金形成极大的浪费,企业资金自然而然就越来越紧张。时间一久,这些材料生产上用不上了,只有等待统一报损。国有企业管理不合理,跟不上社会发展形势,是国有企业的人和管理体制造成,也是目前国有企业最普遍的现象,在销售方面,销售部门从不主动去争取市场,占领市场,拓展市场,任由市场变化,最终使国有企业在市场上所占的位置越来越小,面临困境。这类问题在国有企业我如牛毛,都是国有企业的人和体制造成,在这种体制下,形成人浮于事,人心不定,虽然有自己的理想,却得不到应有的发挥,也不可能得到实现。我曾经抽业余时间,对厂历史资料进行过认真研究分析,由于国有企业管理上失控,造成厂损失每年大约在800万元左右,形成费用年年增,利润年年少,负债年年增,市场年年小,企业已形成无法挽救的局面。 (1)(2)
[关键词]商品混凝土 企业并购 利弊分析
中国的“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产业结构的加快调整、城镇化的加快发展、各相关产业的发展需求和基础设施建设需求,为混凝土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混凝土是国民经济的“骨络”,在推进社会进步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07年,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的经济总量就已是位居建材行业的第二大产业,同时,我国也拥有世界上规模和产能最大的混凝土产业。随着国家基础建设设施投资的不断提高,商品混凝土行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产业。
随着水泥产业链向下游的延伸,以及商品混凝土产业的迅速发展,以商品混凝土为主导产业的集团化的混凝土公司正在悄然形成。由于各地区前期商品混凝土企业的迅速成长,为形成商品混凝土企业集团奠定了良好的并购基础;再加上这几年全球经济危机,银行加强对信贷资金的监管,银根紧缩,给这些单体混凝土公司生存提出了巨大的考验,给急于发展混凝土产业的大集团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混凝土企业高的投资回报率也吸引了很多投资者的眼球,混凝土行业的并购之风正在悄然刮起。
本文作者希望通过对混凝土行业特点的研究,结合企业会计准则以及税收相关法规的规定,对不同的并购方案,通过对比、分析总结各自的优缺点。
一、商品混凝土行业的基本特点
商品混凝土企业做为一个特殊的行业,有其独特的行业特点:
1、投资门槛低,投资主体多元化。一般一家年产60万方的商品混凝土企业,注册资本一般仅需要2000万元,便可取得商品混凝土二级生产资质。混凝土企业前期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很小,主要生产设备为搅拌车、泵车等运输设备,而且可以通过融资租赁形式取得,前期一次性对外支付金额很小。正是由于商品混凝土行业的这一特点,同时又具有丰厚的投资回报,很多企业或个人纷纷投资兴建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尤其是民营资本在其中占据了较大的份额。
2、采取租地经营模式。商品混凝土行业的另一特点就是租地经营。由于商品混凝土企业基础设施固定部分投资较少,尤其目前移动搅拌站正在成为一种趋势,所以,大部分商品混凝土企业采取更加灵活的租地方式解决生产场地问题。
3、三角债问题严重。混凝土企业的下游企业基本是房地产开发商及建筑施工单位,前期铺垫资金销售是一种普遍的趋势,造成应收账款居高不下。另一方面由于混凝土企业投资进入门槛比较低,投资主体实力有限,加之流动资金被应收账款长期占用,拖欠上游供应单位的货款成为家常便饭。混凝土企业社会信用等级不高。
4、增值税为简易征收。国家税务总局在2000年的《关于商品混凝土实行简易办法征收增值税问题的通知》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生产销售的商品混凝土,按规定应当征收增值税的,自2000年1月1日起按照6%的征收率征收增值税,但不得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5、运作不规范。由于混凝土行业的特点,以及混凝土公司投资主体多为民营资本,业务运作不规范是混凝土行业的一个重要特点。
6、生产资质管理。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在生产许可证管理的基础上实行生产资质等级管理。由于混凝土行业发展的不均衡,部分省市对混凝土企业的生产资质审核批准比较严格。
二、商品混凝土企业并购方案对比分析
商品混凝土企业的行业有其独有的特点,针对上述特点,结合企业并购的目的,综合考虑成本、税收及风险因素,基本上可分为“股权收购”及“资产收购”两种方式。
方案一:股权收购
所谓的“股权收购”方案,即通过收购混凝土公司出资者的股权,参考成本法与收益法的评估结果,在充分考虑混凝土资质这一“无形资产”的基础上,按高于审计结果以一定的溢价进行并购。
优点:
1、可以取得被并购企业的各种资质、证照,如:生产许可证、税务登记证、银行开户许可证等原公司的所有证照。各种证照不需再去重新办理,只需要进行营业执照股东的正常变更,相对手续比较简单。
2、由于是股权的收购,不涉及资产的转让问题,被收购方不需要支付流转环节的税收,只需就溢价部分交纳所得税,相应的税负较低。
缺点:
1、被收购方一般为民营企业,业务处理经常存在变通方式,账务处理不规范,股权收购可能承担潜在的或有风险,比如:股权收购日未体现的担保责任,税收隐患等等。这是股权收购方式收购方需要承担的最大风险,尤其是针对不规范的民营商品混凝土企业的并购需更加注意。
2、商品混凝土行业的一大特点就是高应收账款,由于经营主体发生变化,加之混凝土企业销售运作的不规范,债权手续不全,后续应收账款催收难度较大。
3、混凝土公司大部分没有土地使用权,主要生产设施为机器设备及车辆,从评估的角度很难评估增值。但考虑到混凝土生产资质等产生的无形价值,一般收购为溢价收购,收购企业由于收购成本大于被收购企业的公允价值,将形成商誉,按照最新的企业会计准则,每年需对长期股权投资进行减值测试,可能存在提取长期股权投资减值的可能,进而影响收购方当期的收益。
4、按照新的会计准则,对于采用股权收购方式并购企业,收购股权涉及被收购方的账面价值、被收购方的公允价值及收购方的收购成本三个不同的数字,作为收购方在进行会计处理后,应单独设置备查簿,记录其在购买日取得的被购买方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以及因企业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资产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应确认的商誉金额,或因企业合并成本小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资产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计入当期损益的金额,做为企业合并当期以及以后期间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基础。后续财务核算的工作量较大。
方案二:资产收购
所谓“资产收购”方案,即由收购方以现金或其它资产出资成立新的混凝土公司,由新公司通过购买被收购方的各项有形资产,达到收购的目的。
优点:
1、收购方不需承担被收购企业方由于持续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各项现时及潜在的风险。对于新成立的混凝土公司来说产权、债权关系非常清晰。
2、由新建企业收购被收购方各项有形资产,由被收购方开据发票,新公司依据购销合同及发票进行账务处理,相对账务处理比较简单、资产权属比较明确。
缺点:
1、新成立公司,需办理各种证照,包括: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混凝土生产资质等等。尤其在有的省市,对新办企业办理混凝土生产资质证有很严格的要求,办理时间也较长,将对新企业的销售产生不利影响。此外,国家对商品混凝土企业利用工业废渣有所得税方面的优惠政策,新的企业无法继承被并购企业的这些资质及批复。企业并购的过程时间较长。
2、由于并购采取的是资产收购的方式,被收购方需交纳资产转让环节的各项税收,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的相关文件规定,2008年12月31日之前采购的固定资产转让需按2%的优惠税率交纳增值税,2009年1月1日之后采购的固定资产需要按17%交纳增值税,由于商品混凝土企业全部采用简易征收,不是一般纳税人,所以,转让2009年以后采购的固定资产的税负非常高。
关键词:上市企业;会计政策;选择问题;成因分析;对策研究
现代市场经济的博弈中,公司上市对公司企业发展而言具有至关重要的价值。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为保证自身做大做强,借助充盈自身实力,完善自身条件来促成上市,并拓展自身的发展前景是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因此,企业为保证上市后财务信息披露的精准,财政决策的选择科学,采用合理的会计政策势在必行。目前,上市企业主要会计政策包括发出存货成本的计量、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量、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无形资产的确认、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计量、收入的确认、借款费用的处理及合并政策等。选择其中之一或者多种组合来辅助上市企业运用,是相对科学的运作方式,并且不同的选择也会导致企业会计处理上的不同,即产生了会计信息的差异。
一、会计政策的概述
会计政策是企业会计制度建立和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指企业在进行会计相关内容编制的过程中所要遵循的原则、方法及相应的程序,同时,会计政策对企业会计报表的编制起到积极的影响和指导作用。但是要格外说明和强调的则是,企业在会计政策的选择过程中要因时而变、量体裁衣,保证企业会计制度的有章可循。常见的会计政策主要有九方面的内容,分别是存货成本计量、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无形资产的确认、非货币性资产的交换计量、借款费用处理、合并政策等。
二、上市企业于会计政策选择应用中存在的必然性
当前,为确保上市企业会计政策科学选择,应在明确会计政策含义及类型的基础之上,着重明确会计政策选择在上市企业中应用的必然性,从而保证政策的科学落实。会计政策选择在上市企业中应用的必然性如下:其一,作为市场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上市企业的身份具备一定的特殊性,基于市场内部利益分配均以维护自身利益为先,上市企业在财务信息核算与财务资源调配方面自然需以自己利益最大化为首要考量。相对的,政府对于上市企业的监管也会适当放松,为降低自身成本投入,政府在基本原则与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会下放权利给上市企业,使其在会计核算及信息编绘上存在自,由此为会计政策选择奠定了坚实基础;其二,基于自的下放,上市企业选择会计政策来确认、评估、绘制自身财务信息,基于一定原则及方法来反馈企业经济活动,从而为企业投资者及经营者提供良好的信息辅助,便于其更好的调控企业发展方向,维护企业利益最大化。只是,由于自下放于企业,如何更科学的反馈企业的财政信息便成为了企业科学发展的关键,由此会计政策选择于上市企业中的应用呈现出必然性,选择合理的会计政策成为上市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三、上市企业于会计政策选择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会计政策选择虽然于上市企业中应用具备必然性,然而分析我国现阶段上市企业会计政策选择情况不难看出,我国虽然在规范会计行业,促进会计发展上做出了相应的政策引导,但就当前上市企业而言,其会计政策选择仍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上市企业于会计政策选择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上市企业利用会计政策谋取不正当利益
在我国,为保证上市企业的科学发展,在会计准则的设计过程中,为上市企业的会计政策选择提供了较为富足的选择空间,从而保证其在会计政策选择上更有自。只是,从现阶段上市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结果来看,很多企业选择的会计政策均侧重于减少税负或者是推迟税收,亦或是隐瞒红利,逃避监察等工作,其核心目标是借助钻法律、准则漏洞来获取不义之财,并以此来作为增大企业利益所得的方法。这种偏激而违背公平竞争原则的会计政策,侵害的是投资者与债券人的利益,并为企业发展埋下隐患,不利于企业发展结构的科学稳定。例如,企业上市企业为了营造良好形象,利用会计政策增加盈利的数据,私自篡改会计报表,在年终审计环节中这种行为极易影响上市企业的自身形象,由此可见,这种以利益为目选择会计政策的方法十分不明智。
(2)上市公司选择会计政策缺乏一致性
实际上上市企业在使用会计政策时正常目的是需要考虑到企业的发展情况,这样才能有效保证会计政策和工作具有全局性和合理性。但是很多上市企业在整体发展的过程中却完全忽视了这一内容,主要就是其会计政策的选择上定位不合理,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企业中会计工作的盲目性。只是公司的会计政策不具备协调性,忽视会计政策组合的整体优化,直接导致会计工作进行遇到瓶颈。所以现阶段上市企业普遍存在会计政策协调性不强,无法对企业发展构成积极影响,及会计政策应用缺乏引导关联性,虽然短期内从表面上可为企业争取利益,但是从长期的发展角度来看,缺失桎梏企业发展,影响企业决策人评估企业发展潜质。
(3)上市企业会计政策规范性不足
目前,在会计政策选择存在的问题中,除企业自身因素造成选择目标不准,选择过于盲目外,上市企业使用会计政策的不规范,随意性大也是主要的问题所在,例如:深方大曾经自行通过少计提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及资产减值准备造成了利润虚增1.5亿元,对三年以及三年以上应收账款坏账计提准备的比例由100%减少到50%导致年度净利润提升了1291万元,房屋建筑物折旧年限从20年延长到35年-40年导致净利润增加357万元。当今很多企业都如此,企业为达到利益最大化而进行利润操纵与财务报表粉饰,以此来达到短时间内的企业收益。从长远角度来看,这种借助会计政策不规范来获取收益的思想,不仅动摇了上市企业的健康发展基础,同时亦容易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产生,对上市企业发展与各股东、债权人的利益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4)会计人员素养的缺失
改革开放与经济调整巩固企业发展的同时,在优化会计行业上进行了日渐完善的改革,会计准则的日新月异为上市企业的会计政策选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会计法》的提出,进一步提高了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要求;而真实情况与《会计法》中规定的还存在一定差距,很多会计人员依然缺乏应用的职业判断力与职业操守,对会计政策应用的重要性理解不够,不能很好的配合企业发展需求,提供科学完善的会计信息与会计内容。可以说,没有良好的会计从业人员,上市企业自身的政策选择意识也无法提升,从而造成其政策选择不科学。
2.上市企业于会计政策选择应用中所存在问题的成因
分析上市企业在会计政策应用时存在的问题后不难发现,会计政策选择不科学是现阶段部分上市企业发展桎梏的诟病所在。因此,为保证扭转企业选择会计政策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问题成因,并拟定科学的解决策略至关重要。对此,本文分析上市企业选择会计政策时潜在问题成因如下:
(1)管理人员公司治理意识不足
当前,造成会计政策选择目标不准的根本性原因在于企业管理人员在公司治理方面没有良好的发展意识。按理来说,企业发展的核心是确保企业利益的最大化,但是何为利益最大却仁者见仁,不过从发展的角度分析,能保证企业利益的同时,促进企业的发展才是利益最大化的根本,因此,单纯的资金收益并不算企业利益最大。然而,现阶段诸多的上市企业管理者却并不明白公司治理需注重各方利益的均衡,因此在内部与外部控制上过分私欲化,不考量市场、股东、债权人的利益平衡,从而造成其会计政策选择目标的不明确。
(2)监管政策缺乏规范性
当前,会计制度与准则虽然赋予了上市企业较宽松的选择权利,但是其本身却未对上市企业有效监管,由此造成上市企业选择会计政策时仅注重自身利益,未注重全局考量及监管体系构建。从近年来上市企业的年度报表披露情况便可以看出,由于利己主义的思想贯彻于整个会计政策选择之中,因此上市企业的财务披露杂乱无章,没有明确的指向性,也无法真正的反馈上市企业的具体情况。
(3)税法及会计准则的影响
当前,会计准则虽然赋予了上市企业在选择会计政策时的权利,但会计政策的选择影响因素与税法之间仍然脱不开干系。例如,某些上市企业为保证减少申报、核算与缴纳税款时的环节,并尽可能的规避高额税负,企业在选择会计政策时便需考量税收问题。总体来说,税法和会计准则当中有冲突造成了会计公司政策选择上存在问题。
(4)注册会计师工作环境欠佳
注册会计开展工作能够为注册会计师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但是就当前注册会计师会计师开展工作的外部环境来说,其构建以及环境营造仍存在部分问题,一定程度上导致注册会计师素养不高,由此可见,会计政策利用者素养缺失的根本性原因与注册会计师监管体系无法分割。按照国际性注册会计师的行业要求,审计的公正、公平、客观与独立十分必要。但就我国现阶段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环境来看,其受外力影响十分严重,加上自身的职业操守不佳,职业定性不足,很难保证审计披露结果的精准与公正。可以说,我国注册会计师面临十分严峻的工作氛围,若不能坚守注册会计行I底线,很容易受客户控制,披露出违背事实,违背行业标准,违背社会公益的失真信息。
四、会计政策选择于上市企业应用的问题解决对策
面对上市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问题及成因,站在解决问题的思想高度,拟定会计政策选择问题的解决策略如下:
1.科学构建治理结构,有效优化管理意识
当前,为保证会计政策选择的科学精准,率先应着眼于治理结构的科学优化,以此来保证管理意识发展。对此,构筑治理结构,优化管理意识应注重以下两点内容的践行:其一,分析法律法规,构筑内部监管体系。为保证上市企业内部具有良好的会计政策选择思维,应注重对内部管理人员进行《公司法》、《会计法》的教育与普及,让公司内部人员了解会计政策选择的重要性及全局作用,促进其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扎实自身管理能力,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科学会计政策;其二,建立科学奖惩制度,保证管理思维积极。结合内部监管体系打造科学的奖惩制度,对具有良好的管理思维者进行褒奖,管理技能掌握不扎实者进行处罚及再教育,并不定期的考核其管理意识,以便保证企业的管理思维优化,管理意识先进。
2.践行会计准则,确保内外会计工作科学开展
为保证上市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具有战略性、宏观性与整体性,优化管理意识及治理结构的基础上,应于企业内部践行会计准则制度,保证对企业内部与外部的整体监控。对此,企业应具备较好的战略发展眼光,培养会计人员你站在市场的角度上去分析与评估企业的财政状况与发展风险,不再仅注重眼前蝇头小利,而是以长足的发展角度来审视企业发展的可能性。此外,明确会计造假及信息失真等行为的界定标准,落实新会计准则于会计部分,以便会计人员配合新会计准则的指导要求履行会计职务,最终为企业提供科学、准确的会计信息。此外,会计部分在践行新会计准则的基础上还要逐步意识到自身对企业内部及外部的财政监督与财政监管作用,配合企业的发展发挥自己的作用,充分保证企业运营科学,财务信息披露真实。
3.科学规范企业内部财务监督政策,打造会计披露机制
为保证上市企业会计信息政策选择的科学性,上市企业自身管理结构与意识的优化仅为其一,相对的,相关监督管理部门应注重敦促上市企业根据自身企业的情况建立科学的会计政策选择披露体系,以便针对会计政策选择的因由进行公示,从而接受包括债权人、股东、政府等在内的相关者进行监督与审查。此外,还要针对相关的信息披露内容进行注释与标注,严谨借商业机密为由拒绝披露现象,建立科学的连带责任制,将披露信息真实性与企业信誉度进行捆绑,以此来确保企业重视信息披露,重视会计政策的选择及披露机制的维护。
4.优化会计从业氛围,完善会计人员培养体系
为保证会计政策选择的精准,除对管理者进行科学教育外,会计从业人员的道德培养与思想培育也至关重要。对此,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考评及再教育工作,定期开展职业道德与职业操守的宣传教育,保证法律法规深入会计从业人员心中。此外,针对会计从业环境进行科学优化,独立审计部门,规定审计工作开展不受任何外界因素影响,具有绝对的自,以便其在审计中得出独立、公正、精准的会计信息,真正反映出现阶段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
五、结论
综上所述,作为企业财政核算的重要手段,为投资者或债权人提供精准的财政数据,以便其根据财政情况及企业发展需求,拟定科学的发展策略影响巨大。只是,在上市企业选择会计政策的过程中,确保政策选择的科学性,注重政策选择迎合企业发展需求需注意企业会计政策选择潜在的问题及问题成因,拟定科学的解决策略,对症下药解决会计政策选择问题,才能保证上市企业的发展决策制定科学,企业发展迎合现实需求。
参考文献:
[1]林野萌.我国上市企业会计政策选择问题研究[J].山东经济,2015,01:113-122.
[2]叶建芳.管理层动机、会计政策选择与盈余管理[J].会计研究,2015,03:25-30.
[3]王玉.企业会计选择与盈余管理--基于新旧会计准则变动的研究[J].中国会计评论,2015,03:255-270.
[4]隋玉明.我国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资产减值的会计政策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2:65-70.
[5]刘东山.基于相关者利益均衡的上市企业会计政策选择规范[J].财会月刊,2015,03:19-21.
[6]苏新龙.上市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分析--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模式[J].生产力研究,2015,03:134-136.
[7]田昆儒.我国上市企业会计政策选择问题研究--基于上证A股上市企业年报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J].会计之友(下旬刊),2015,08:97-104.
[8]汪猛.货币政策、债务融资与会计稳健性研究:中国A股上市企业的经验证据[J].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16,02:55-62.
关键词:专升本 会计专业 毕业论文 质量提升
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从2003年开始招收专升本会计专业学生。每年来自北京多所高职院校的高职会计等相关专业优秀毕业生进入北京联合大学开始为期两年的专升本阶段学习。以2013年入校的高职会计专升本学生为例,其在高职阶段毕业的学校和专业如表1所示。
专升本阶段教育是培养具有比较扎实的基础知识,良好的专业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富有创新创业精神和较高的综合职业素养,能在相关领域从事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应用性人才(齐再前,2011)。专升本学生毕业论文教学环节是服务于专升本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检验专业课程教学效果的综合性环节。北京联合大学对学生毕业论文质量高度重视,已经形成一套完整规范的毕业论文质量控制体系:在毕业论文教学初期,学校组织专家对毕业论文选题进行把关;在毕业论文教学中期,学校组织专家进行毕业论文的中期检查,督促学生和指导教师加快写作速度和提高论文质量;在毕业论文教学末期,对所有毕业生的毕业论文进行大学生防抄袭软件检测;学校组织专家对最终形成的毕业论文质量进行抽查;每年从参加答辩的毕业论文中择优分别进行二次和三次答辩评选院级和校级优秀毕业论文,并对获得优秀论文奖的学生和指导教师进行奖励。但是目前,在专升本会计专业毕业论文题目选择、毕业论文内容和论文指导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有待改善。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论文选题存在的问题。
1.选题研究范围过大。有些毕业论文题目研究范围过大,如:“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行为研究”“我国企业私募股权投资退出机制研究”。这类题目超出了专升本学生专业研究的能力范围。由于专升本阶段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理解能力有限,无法对存在的宏观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和把握,结果只能是整合他人的研究成果,很难提出自己的想法,创新不足。
2.选题专业相关性不足。专升本会计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应该是将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纳税筹划、审计等方面的理论专业知识应用于企事业单位的具体实践进行相关研究。学生在写作毕业论文的过程中提升了专业知识应用能力,体会到学以致用的快乐,也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撰写与专业相关的总结、汇报等工作论文打下基础。而有些毕业论文题目如:“关于《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3号――人力资源》的思考”“××企业的营销策略研究”等与学生所学专业没有相关性,学生为了写毕业论文,需要从零起点开始学习,花费几乎半年时间所写的毕业论文对学生专业知识的提升和未来工作几乎没有任何裨益。
3.选题过于老旧。有些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为近些年没有新的研究成果、比较老旧的偏理论性题目,如:“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这样的题目由于没有新的研究进展,也很少有公开的新的典型案例,教师也写不出有新意的内容,学生只能是把相关资料和别人写的论文进行整合。
4.选题难度过大。有些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选题时会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或感兴趣的内容,要求学生选择一些比较前沿或者比较边缘的题目,如人力资源会计、绿色会计、法务会计等相关内容。这类题目理论界正处于研究探索阶段,本科生进行这类题目的研究难度太大。而且这类题目偏重理论研究,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通常不会遇到这些问题,实用性不强。
(二)部分毕业论文内容存在的问题。
1.理论部分比重过大,实证研究不足。有些学生的毕业论文几乎都是理论性的内容,由于专升本层次的学生的知识积累还无法进行专业相关理论问题的创新研究,只能从网上或是其他资料上整合别人的理论研究结果,这样论文就几乎没有新意和实用价值。这类论文也偏离了专升本会计专业培养财务会计领域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2.偏重数据计算,缺乏自身的分析和思考。这类论文比较典型地存在于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类论文中,如“工商银行财务报表分析”“小天鹅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质量分析”等,这类题目的论文专业实用性比较强,比较适合专升本的学生,可以将学生所学专业知识运用于具体企事业单位的实践。但有些学生只是根据所学的专业知识把进行相关财务分析的一些财务指标计算出来,并罗列在一起,缺乏自身的分析和思考总结。
(三)论文指导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由于毕业论文写作期间也是专升本学生找工作和实习的时间段,很多会计专升本学生在会计师事务所实习,正是事务所年终审计工作最繁忙的期间,有些学生长期在外地出差,实习工作任务繁重。另外,专升本会计专业学生外省生源较多,有些学生回到自己的家乡找工作和实习。很大一部分学生很难做到定期去学校与指导教师沟通,指导教师只能通过电话、短信、邮件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毕业论文指导工作,这比面对面的沟通交流效果要差很多。
二、对策及建议
专升本会计专业的学生是从高职院校选拔的优秀会计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他们普遍勤奋好学,专业知识掌握的比较扎实,在写作毕业论文的过程中,指导教师的指导和毕业论文写作过程的合理安排对提升毕业论文质量尤为重要。
(一)组织专家对教师进行面对面指导。组织专家在早期对全部毕业论文选题进行检查,中期对毕业论文进度和内容进行抽查,末期对形成的毕业论文质量进行抽查,这对保证毕业论文质量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其中的不足是早期的毕业论文选题检查和末期的毕业论文质量抽查通常是把专家检查结果的书面意见传达给指导教师,这种书面的交流有时会表达不够清楚。另外,指导教师有时不能认同专家的书面建议,还是坚持原来的论文选题。建议专家对认为不够合理的毕业论文题目和毕业论文内容中存在的不足与相关指导教师进行面对面的沟通指导,这样专家也可以回答教师的困惑。另外,建议每年组织专家对毕业论文题目和毕业论文内容进行点评,指导教师可以从中学习经验和不足,从而提高指导教师的论文指导水平。
(二)建立毕业论文选题指南。专升本教育是培养技术应用型本科人才,强调实用性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专业基础理论,应该是在基础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专升本学生毕业论文选题应注重理论性与应用性相结合,相对于本科学生更加注重实用性。目前专升本学生的毕业论文通常是指导教师指定题目,或指导教师与学生沟通后确定题目。专升本学生在选择毕业论文题目时通常已经有了自己的专业兴趣点,但不知道与自己专业兴趣有关的毕业论文题目有哪些。为了规范毕业论文的选题,建议在校内外专家充分探讨的基础上建立《毕业论文选题指南》。《指南》可以方便学生在与指导教师沟通的基础上从相关论文题目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也能够给指导教师选择题目提供借鉴。另外,毕业论文的写作应该是将学生学习的理论性专业知识应用于现实实践,但有些指导教师会根据自己的研究基础和研究兴趣给学生指定一些与专业无关的题目,如果指导教师建议学生写的毕业论文题目不在《指南》中,学生可以与指导教师沟通,要求写《指南》中的相关题目。
(三)在2年级第1学期初确定毕业论文指导教师。专升本阶段学制两年,通常在2年级第1学期末放寒假前确定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学生主要在2年级第2学期完成毕业论文的选题和写作,而这段时间也是学生实习和找工作的期间,由于近年来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学生很难拿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毕业论文的选题和写作。而且由于专升本学生来自不同的高职院校,高职阶段的专业也不尽相同,学生之间的知识结构存在较大差异,指导教师在承担繁重教学科研任务的同时,在短期内根据学生的个体特点指导学生完成论文选题和论文内容的写作的压力也很大。由于专升本的学生在高职阶段已经进行过会计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高职阶段也进行了毕业论文写作,已经有自己感兴趣的大致研究方向,而且经过一年的专升本阶段的学习,学生对专业课教师(指导教师)的研究方向也有了大致了解。建议在2年级第1学期初根据学生的专业兴趣和指导教师的研究方向,指导教师与学生双向选择确定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这样学生在2年级第1学期初就可以开始利用课余时间思考和查找写作毕业论文的相关资料,提前开始毕业论文的选题和写作。这样不仅学生与论文指导教师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沟通交流,也可以解决第2学期学生忙于找工作和实习,没有足够的精力进行毕业论文写作和不能定期回学校接受指导教师指导的问题。可见,提前确定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对于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和毕业论文质量提升都有帮助。
(四)选题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专升本学生与本科学生不同,他们来自不同的高职院校,高职阶段学习的是会计或与会计相关的专业,导致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差异较大。指导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在与学生充分沟通的基础上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毕业论文选题。另外,对于专业知识相对薄弱的学生应该选择难度相对较低的题目,对于专业知识掌握扎实而且善于钻研的学生可以引导学生选择难度较大且收获也会较大的题目。S
关键词:独立性 审计收费 市场完善
一、影响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内部因素
(一)会计师事务所方面的影响。
1.审计委托关系。民间审计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产物。如果说所有者和经营者形成第一委托关系的话,那么所有者与注册会计师构成第二委托关系。注册会计师和经营者共同处于人的位置,因而容易产生共谋。除有共谋的可能之外,我国的审计委托关系还存在失衡。根据我国的审计准则,审计业务的委托人是股份公司股东大会或有限责任公司董事会,但实际上存在两种情况:一是我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使得财产经营者取代了财产所有者,审计实际委托人变为公司董事会甚至管理者;二是我国上市公司 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我国上市公司前五大股东的股权集中度的均值为 58.9%,远高于国际平均水平。另一项表明,我国每家上市公司平均拥有外部董事仅 3.2 人,平均内部人 控制度为 67%,内部人控制度超过 50%的占样本总数的 78%。这些足以证明,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着严重的内部人控制现象, 经营者事实上集公司决策权、管理权、监督权于一身,使选聘制度失去意义。
另外,我国现行的民间审计收费制度是由会计师事务所直接向被审计单位收取审计费,从而导致会计师事务所在经济上缺乏独立性,对被审计单位形成经济依赖。从自身经济利益考虑,会计师事务所与注册会计师完全可能为上市公司提 供其所需要的报告。
2.非审计服务对独立性的影响。提供审计服务一直都是注册会计师的主要业务,竞争也最为激烈,可是近几年该服务的边际利润和所占收入的比例却不断下滑。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会计师事务所从非审计服务中取得的收入和利润却不断提高,这就使会计师事务所乐于接受和提供非审计服务。当非审计服务所取得的收入超过一定限度以后,人们就会认为注册会计师更注重非审计服务,外界的相关利益者会担心会计师事务所为了获得提供非审计服务的机会而忽略甚至是纵容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在会计报表中的错误与舞弊。因此审计的独立性受到了损害。
3.审计市场和会计师事务所规模方面的影响。我国审计市场的现状是供大于求,审计市场处于买方市场,因此,作为供应方的注册会计师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特别是规模较小、资金不雄厚的会计师事务所,经济上对客户的依赖性更大,在面临生存的竞争压力时,为了争取客户很容易被客户的管理当局收买,致使其难以独立、客观、公正地发表审计意见。
(二)注册会计师方面的影响。
随着审计任期的延长,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不断增多,关系越来越密切,从而可能为了避免审计意见对被审计单位产生不利影响而放弃应坚持的原则。另外,从我国目前注册会计师的行业内部来看,注册会计师对会计和审计知识的掌握比较充分,而对其他知识比较缺乏,由于缺乏一些专业知识,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就不得不依赖被审计单位的指导和协助,这种依赖必然会削弱审计人员的独立性。
注册会计师同样是一个理性经济个体只要是理性经济个体,就必定要使其个人效用达到最大。注册会计师作为一个理性经济个体,也必然要使其个人利益达到最大。要实现此“目标”,通常要考虑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个人财富最大化,亦即对个人产生的未来现金流人现值量最大化;二是与未来的现金流人现值量相关的风险最小化。许多文章在分析审计独立性缺失的原因时,将注册会计师风险意识欠缺作为一个主要原因;但从经济学角度来看,每一次审计都是注册会计师在充分权衡了其个人收益与风险之后做出的选择。
我国颁布的《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中并未规定注册会计师必需强制执行的执业最低标准,在执业的过程中是否遵守职业道德全凭注册会计师个人的自觉行为,当注册会计师面临诱惑时,很难再按职业道德的标准要求自己了。
(三)我国的审计市场还是一个竞争性的市场
在美国,审计行业被认为具备典型的垄断或寡头垄断的特征,但在我国,无论从行业集中程度来看,还是从收费水平、人均劳动生产率和利润率来看,审计市场还是一个竞争性的市场。能提供有偿审计服务的事务所很多,但接受审计服务的客户相对稳定,因而出现“低价揽客行为”和“削价竞争行为”等非正常情况。“低价揽客行为”是审计人员在初次审计聘约签订时愿以低于初次审计成本的审计收费获取审计聘约的初次签订权,以期望取得客户的长期合同,而初次审计少收的审计费用将在以后的业务中得到补偿。“削价竞争行为”是事务所之间为了争夺客户而进行削减收费价格的无序价格竞争。这两种行为都可能导致审计人员独立性的丧失,审计人员有可能屈从于客户的压力,出具不实的审计报告。
我国的注册会计师不能自行执业, 审计服务由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之间直接进行。目前事务所已基本完成脱钩改制工作,成为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中介组织, 但事务所的格局呈现小、散、乱的局面, 许多小事务所还处于生存阶段, 承接业务时必需考虑成本与效益问题。审计收费是注册会计师生存的重要来源, 也是导致会计事务所竞争的突出问题。一方面事务所通过竞争可以为客户提供最好的服务, 另一方面竞争又使事务所以降低审计收费来取得审计业务, 因为低收入比没有收入强。由于审计市场是供方市场, 使打折已成为行业内公开的秘密。过低的收费影响到审计程序执行完善和审计工作底稿的质量, 使注册会计师无法收取到充分的审计证据支持其所发表的审计意见。
二、影响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外部环境因素
(一)宏观环境因素
1.证券市场和政府方面的影响。
我国证券市场的不完善致使市场对高质量审计服务比较轻视。目前我国的证券市场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 投机成分很浓, 缺乏对高独立性审计服务的需求。新股发行和定价方式使一级市场的证券需求远远大于供给, 使得本应关心上市公司财务信息质量的公众股股东无暇关心是谁提供了审计服务。因而上市公司没有聘请“独立性高”的事务所的压力, 反而需要“独立性低”的审计服务。不少股民认为只要买到发行的新股就会有高额报酬,至于该公司有没有真正达到发行新股的条件、在审计中被出具什么类型的审计报告等并不重要,这就相对降低了审计风险。对已经上市的公司而言由于股权集中,非流通股占绝对优势,往往是国有股和法人股掌握着控制权。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公众股股东不可能成为长期投资者,因而上市公司管理者缺乏对高质量审计服务的需求。由此可见,在我国现阶段,会计师事务所缺乏保持独立性的内在动机。
由于我国公司发行新股的成本较低,而取得上市资格就意味着拥有几乎无偿向社会公众筹资的机会,因此地方政府会为所属的争取这种宝贵的资格。在这种环境下,与注册会计师进行博弈的不单是企业还有政府,加上注册会计师的作用更多的是在宏观上规范市场秩序,在短期内不能给当地政府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效益,所以在政府看来不能与上市公司相提并论,有的政府可能通过一些渠道授意会计师事务所或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审计和验资的过程中提出有利于企业的意见。
2.企业方面的影响
经营者的权力过大与现行社会审计的委托制度损害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从理论上讲, 在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公司制企业中, 经营管理者对公司进行经营, 注册会计师是接受股东的委托对经营者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监督, 通过审计报告将信息提供给委托者。但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 公司股权高度集中“一股独大”, 来自于发起人或控股股东的经营管理者将公司的决策权、管理权、监督权集于一身, 有三分之一的公司总经理本人就是董事长或董事会重要成员, 股东大会形同虚设, 尽管聘用、更换会计事务所在形式上由股东大会决定, 但实质上与大股东决定并区别, 经营管理者由被审计人变成了审计委托人, 并决定着审计者的聘用、审计费用的多少等事项, 会计事务所明显处于被动地位,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迁就上市公司, 坚持独立客观的立场带来的未来的收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共谋受到查处和责令赔偿损失的概率很小, 会计事务在与上市公司之间的审计关系中处于从属地位, 严重损害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
3.监督机制和法规方面的影响。
外部质量控制机制方面,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是财政部下属的行政部门,由于其行政事务繁多且专职人员不足,因而很难对我国目前的四千多家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进行全面检查和控制。内部质量控制机制方面,我国已颁布了独立审计准则和质量控制基本准则。但是,从目前从业人员的素质和会计师事务所的构成及总体的执业环境来看,仅仅通过行业自律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根据《 刑法》的规定,中介机构提供虚假的证明文件,需达到“ 情节严重”才构成犯罪,但何为“ 情节严重”法律没有做出规定,这就为量刑的过程提供了一定的缓解空间,也为有效执行设置了一定的障碍。各民事处罚的方式也是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处罚重于对个人的处罚,即使案情十分严重、作假手段十分恶劣,也没有对主要当事人进行刑事处罚。在现行制度下,造假被发现的几率很小,从收益与风险相比的巨大差异来看,注册会计师有赌博的心态,因此造假也就成为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二)信息不对称是注册会计师独立性缺失的另一外部原因
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的不断发展,及产生的知识分工使绝大多数市场上交易双方的信日益不对称,加之审计业务的高度专业性,外界很难评判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工作中是否保持了应有的独立性。较小的外界压力使得注册会计师在执业时易于受到利益的诱惑,丧失应有的独立性。
三、加强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对策建议
(一)、改革审计收费,增强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
1、限定审计委托主体
审计委托入与被审计人合二为一这种现象,在中外都是客观存在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己、解决的办法是要将审计委托人与被审计人严格区分,使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单位管理层人士脱离关系,增强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使其免受管理当局的左右。可供选择的是:
(1)对于股份有限公司通过设立“审计委员会”来割断注册会计师与管理当局的联系)维护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审计委员会是由公司董事组成的一个公司内部机构,该委员会主要负责选择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并支付审计公费。公司审计委员会的主要目的是处理与独立审计人员的关系,改善内部审计控制,并建立适当的政策来禁止公司雇员违反职业道德和法_律的活动。审计委员会应当有绝对的权利来聘用独立审计人员孰_确定审计费用和解雇审计人员。另外,审计委员会应当与独立审计人员保持单独联系,接受会计师事务所有关审计报告,并了解会计师事务所向公司提供的全部服务。通过轮换审计委员会主席或许能增强审计委员会自身的独立性,审计委员会的主要职责之一是提出或批准公司独立会计师的聘用和解雇。
(2).对于非股份有限公司,可由政府部门组织成立一个“审计委派处”,由该处负责委托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对进行审计,并由该处向企业收取审计公费,转付给执行审计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我国的非股份有限公司,特别是国有企业,存在着严重的“所有者缺位’,现象。正是由于这个原因造成了注册会计师常与企业管理当局串通,丧失独立性。为了解决这个,我们必须为广大企业找一个“虚拟所有者”审计委派处这个“虚拟所有者”只是代行所有者对财产的监督职能。具体的操作过程是二年终审计委派处根据各企业规模、业务的复杂程度,按一定的收费标准向企业收取审计公费,然后由它委托各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进行审计,审计之后由审计委派处向会计师事务所支付审计公费。审计委派处同时负责将企业经审计的会计报表连同审计报告公布于众,为广大公众传递真实的会计、审计信息。
2、确保审计收费的数额
(1)从短期来看,各地注协应监督各会计师事务所遵循最低收费标准,严禁各事务所搞不正当的低价竞争,使注册会计师能够真正脱离开与企业的关联,增强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在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下,事务所普遍缺乏风险意识,不实行最低限价将会导致会计师事务所和会计师难以生存和。具体事例就是1998年发生的海南省会计师事务所收费全部放开,在一段时间的运作后,海南省会计师事务所的数量与改制前相比减少了一半,但日子并不好过,虽然同时期部分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年度报表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扩业务量相对有了增加,但由于会计师事务所刚刚改制完成,承受不规范会计市场环境能力差,再加上压价无序竞争,会计师事务所总体收费水平普遍降低。与此相匹配的是注册会计师独立性难以保证,会计师事务所质量难以提高,风险加大。可行的做法是,各省市注册会计师协会可采取全行业集体签约的形式,协议制定本地区执业收费最低限价,并相互监督,确保所达成的协议顺利执行。监督的方式可以是由行业协会不定期召集会计师事务所开会,讨论行业中的重大问题,通报最低限价的执行情况;也可以是会计师事务所通过举报的方式相互监督,如果有确实违反了最低限价的,在全行业内通报。
(2).从长远来看,必须进行供需调整,使供需达到平衡,由市场自主决定价格。这个市场有别于一般市场,它的供给要素——注册会计师是社会监督体系的主力军。对这一市场不宜让其完全自由放任,自由竞争。在供过于求时,靠供方压价竞争,要素流失,求得平衡。这样会使注册会计师职业不稳定,特别是在目前市场不规范、法制不健全的情况下,流失的要素不是劣等的,反而可能是优等的,因此政府应主要通过宏观调控来解决失衡问题。应建议有关部门:始终坚持以通过作为取得注册会计师资格的惟一途径;严格控制新会计师事务所的设立、审批;组织专门人员不间断地确定各时期注册会计师队伍的规模。
(二)、改革事务所“挂靠”体制,进一步规范事务所管理体制
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脱钩改制工作虽然已经结束,但我们仍应注意到脱钩改制之后尚存的一些问题,即“挂靠”体制的惯性,中注协乃至全社会都应积极地采取措施,改正问题,修正错误,使脱钩改制工作真正地进行下去,使事务所真正独立于挂靠单位,注册会计师能真正做到独立、客观、公正执业。可供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一)、完善行业法规,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合伙会计师事务所地位
目前,我国关于合伙经济组织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深圳有《深圳经济特区合伙条例》,合伙会计师事务所可以此为法律依据,有关部门尤其是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主管部门可通过采取提请修订、补充、完善《注册会计师法》或制定并出台更具有操作性的《注册会计师法实施条例》等办法,就合伙会计师事务所性质、地位、组织框架、运作模式、法律责任的实现形式等做出符合国情的相应规定,以完善合伙会计师事务所的管理、运作。
(二)、逐步扩大注册会计师执业市场的规模,提高企业自觉接受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自觉性
一方面各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严格执行国家及地律的规定,确保注册会计师的执业市场,减少事务所之间的恶性竞争;另一方面,有关部门应督促企业按规定选择事务所进行审计,使之逐渐成为企业的自觉行为,同时,对于提供虚假会计资料的企业,一经查出,应追究法律责任,绝不姑息纵容。
加大对改制后会计师事务所业务质量的监督力度,针对目前会计师事务所业务质量普遍不高的状况,检查机关应采取措施,加大监督力度,促使事务所提高业务质量,从而提高社会公众对事务所出具的报告的可信度。利用改制的有利条件,促进事务所走联合发展的道路。
加强对合伙人的,提高合伙人队伍的整体素质,引导合伙人认真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做到依法执业,自觉抵制违法行为。
(三)、扩展管理咨询业务,增强事务所的竞争力从而增强其独立性
从整个世界范围来看,管理咨询业务己成为今后发展的方向。然而,同时提供审计和管理咨询会对审计独立性产生种种不利的,但我们不可以因为这个原因而将管理咨询业务排除在外。我们惟有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将这种不利影响降到最低。可供选择的方法有两种:
(一)、在同一会计师事务所内下设两个部,一个是审计部,另一个是管理咨询部
审计部只负责审计工作,其内部人员属于从事审计业务的注册会计师;管理咨询部只负责管理咨询工作,其内部人员属于从事非审计业务的注册会计师。审计部与管理咨询部无论在工作上,还是在组织关系上应是完全独立的。利用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同一注朋会计师既为客户提供咨询服务,又为这一客户提供审计服务,可以有效地减少提供管理咨询服务对审计独立性造成的损害,但我们同时也应当看到我们将事务所人为地分为审计部和管理咨询部,但这两大部门同样还是隶属于同一会计师事务所,相互之间的联系、业务协商是不可避免的。
(二)、从整个社会的角度,将审计业务与管理咨询业务分开,分别设立审计事务所和管理咨询事务所
审计事务所仅从事审计业务;管理咨询事务所仅提供管理咨询服务。这种方法从本质上讲是十分的。可以将审计业务和管理咨询业务严格地合理分开。但这种方法在实践中较难运作。原因有二:一是现有事务所己经形成了审计与管理咨询业务共存的局面,较难将管理咨询业务从事务所中分离出来:二是各公司基本上已适应由一家事务所为其既提供管理咨询服务又提供审计服务的现状,一旦将二者分开,它们不得不找两家事务所分别从事审计与管理咨询,增加了它们工作的复杂性,将招致它们的不满。
(四)、通过限制政府权利介入以及完善外部市场环境来消除外部影响因素
(一)解决权力细分市场问题
权力细分市场最大的弊端是助长了事务所的贿赂和出具不实报告的行为,最终损害的是社会公众的利益。现在问题是如何制约权力,使权力在推动市场的同时不干预市场,也就是说在不该权力介入的地方权力要退出市场。一些人将希望寄予中注协,希望其能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实际上,中注协在这方面己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要形成强有力的制约,还需依靠更高的权力机构和立法形式来综合加以解决,即以权力制约权力,以法律制约法律。
(二)解决政府直接干预问题
政府部门对注册会计师执业过程进行干预的这种现状急待于改善。首先,我们可寄希望于中国证监会希望它能加大监管力度,减少各地政府部门干涉上市公司的权力;其次,我们还可以通过立法的形式来限制政府的权力,即以法制权,就目前来说这项措施的难度是比较大的,因为在我国这样一个由计划经济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国家中,政府的权力是相当大的,有时可能会出现权大于法的现象。
(五)、通过建立健全民事赔偿制度来完善法制
当注册会计师因偏移独立性给社会公众带来损失时,法律上规定应由相应的违规者承担相应的民事和刑事责任,这是保护社会公众利益而限制注册会计师偏移独立性的必要法律制度保证。然而从总体上看,我国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有关规定中,强调的是行政责任,而对如何处理虚假会计信息中的民事责任问题、民事赔偿的主体和客体问题以及赔偿判决程序问题等几乎没有涉及,法律制度的残缺,是导致当前注册会计师屡屡违规的关键因素。因此,完善民事赔偿制度,加大对注册会计师的处罚力度,追究涉案注册会计师的民事责任,是促使注册会计师自觉恪守审计独立性的强有力的法律措施。
首先应完善民事赔偿实体规范。正确划分民事责任主体,如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与助理人员所负法律责任的界限,委托方与其他相关所负法律责任的界限,公司、董事会、与经理之间所负法律的界限。完善处罚方式,对公司造假造成的法律责任,除追究涉案注册会计师与相关人员法律责任外,不能以对公司的处罚代替对犯错的董事和经理的处罚。其次,应建立和完善民事赔偿责任。在民事赔偿机制的管辖权限界定方面,从民事赔偿诉讼的专业性、技术型和节约司法成本考虑,可以通过指定管辖或专属管辖来确定由特定的法院受理民事赔偿案件。允许投资者单独起诉、通过投资者权益保护协会或公共基金组织等机构代表广大投资者起诉或实行律师的方式进行民事赔偿诉讼。
四、结论
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问题己经困扰了注册会计师审计职业十几年,已经根深蒂固,绝不是仅靠几项措施就可以彻底解决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提高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方面己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但问题仍然存在。审计独立性的提高需要一个过程,需要广大注册会计师、审计管理机构不懈的努力方能实现,这有待于注册会计师整体素质的提高。惟有这样,我国的注册会计师审计职业才能真正做到独立、客观、公正,才能真正提高审计质量,才能敢于打开国门迎接挑战。
主要:
1 李君.论审计独立性.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0
2 李君,李若山.浅议我国民间审计独立性的现状及对策.审计与实践,1998;5
关键词:一人公司;有限责任;公司治理
中图分类号:DF411.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7)07-0145-03
由于一人公司本身的特点给传统的公司法理论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在一人公司产生之初并未被公司法承认,但是,一人公司的立法发展并没有因此停滞。纵观世界各国关于一人公司的立法,大致经历了一个“普遍禁止―有条件确认―允许设立”的发展历程。我国也是如此,我国1993年《公司法》承认国有独资这一特殊形式的一人公司,《外商投资企业法》则承认包括自然人在内设立的外商独资企业,而将法人、自然人等其他投资主体排除在一人公司之外。然而现实当中除了公司法许可的两个领域中的一人公司存在外,实质意义上的一人公司在我国经济生活中广泛存在已是不争的事实,对其加以否定或禁止有悖于法律本身的公平和正义的价值目标,也与现实脱节太大。当然,因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仅有一人,所谓的董事会或监事会亦极容易因个人利害关系,而为该一人股东所操纵,极有可能利用一人有限责任公司仅负有限责任之特性,对公司债权人或相对交易人为欺诈事件。可见,对一人公司进行特殊规范显得十分重要。
一、关于公司治理的分析
1.公司治理的不同解释
公司治理是一个多角度多层次的概念,很难用简单的术语来表达,目前,法学界比较通行的解释主要有:第一种,英国牛津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柯林・梅耶在《市场经济和过渡经济的企业治理机制》中把公司治理定义为:“公司赖以代表和服务于他的投资者的一种组织安排。它包括从公司董事会到执行经理人员激励计划的一切东西……公司治理的需求随市场经济中现代股份有限公司所有权和控制权相分离而产生。”第二种,科克伦和沃特克将公司治理基本问题解释为实然与应然之间矛盾的产物。他们在1988年发表的《公司治理――文献回顾》中指出,公司治理问题的核心是:“(1)谁从公司决策及高级管理阶层的行动中受益;(2)谁应该从公司决策及高级管理阶层的行动中受益?当在‘是什么’和‘应该是什么’之间存在不一致时,一个公司的治理问题就会出现。”第三种,南开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认为,对公司治理应该从权利制衡与决策科学两个方面去解释。狭义的公司治理,是指所有者对经营者的一种监督与制衡机制,通过一种制度安排来合理地配置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权利与责任关系;广义的公司治理则不局限于股东对经营者的制衡,它是通过一套包括正式或非正式、内部或外部的制度或机制来协调公司与所有利害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以保证公司决策的科学化,从而最终维护公司各方面的利益。第四种,法学上的常见的定义,认为公司治理包括公司内部所有机关及相互关系的架构,即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之间的权力利益制衡关系。总之,公司治理可能涵盖了不同形式的制度安排(法律、经济、政治等),不同的主体(股东、董事、监事、经理、员工、政府等),不同的客体(即公司治理的边界,包括公司权力、责任以及治理活动的范围及程度),不同的治理手段和机制(约束、激励、制衡等)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2.公司治理应遵循的准则
公司治理应遵循的准则是:第一,提升公司治理框架的透明度,遵循法治原则,明确规定不同的监管、管理及执行权力之间的责任划分,这是公司治理总的准则;第二,确保所有股东利益得到平等的实现并便利于股东权利的行使。如果他们的权利受到损害,应有机会得到有效补偿;第三,应当确认利害相关者的合法权益,并且鼓励公司和利害相关者在创造财富和工作机会以及为保持公司财务健全等方面而积极地进行工作;第四,确保及时、准确的信息披露,这些问题包括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状况、股权结构及公司治理;第五,确保董事会对公司的战略性指导和对经理层的有效监督,并确保董事对公司和股东所负有的责任,以便董事会能对公司事务作出客观的、独立的判断。
以上我们谈的是公司治理的一般准则,它适合于所有公司类型的普遍治理。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只有一名股东,股东一人掌握着本应由三个机关各自行使的大权,股东权力的一人独揽,破坏了公司团体性和法人性的特征。传统公司内部治理机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三个机关能否继续发挥其原有的职能,是其中的一个关键命题。一人公司法人是对以“社团性”为核心的传统公司法人理论的挑战,不可避免的预示着公司制度的变革。新公司法在对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规定上做了一定的变通,具有积极效果。
二、新公司法对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治理方面的规定存在的缺陷
纵观新公司法可以发现,有关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法律规定比较笼统,许多应当细化的地方不是没有规定就是相当简洁,根本达不到规范的目标。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有关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范围不确定。新公司法第58条第2款规定,一个自然人股东或一个法人股东可以设立一个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并且规定一个自然人股东只能投资设立一个一人有限责任公司,但对一个法人股东是否可以再设立一个没有作出明确规定;另外,关于发起设立的复数股东有限公司在公司运营过程中,因股份的合法转让或赠与而成为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时的合法地位并没有得到明确承认;对于一些规避一人公司规定而设立的夫妻有限责任公司,以及实际上由一人绝对控制的有限责任公司也没有作出定性。第二,新公司法第59条第1款,规定了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最低限额,和股东应当一次性地交足公司章程规定的出资额。而对一人有限责任公司而言,只规定最低资本额并不意味着公司对债权人的财产担保可一劳永逸,相反,还必须如实贯彻资本维持原则,这对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显得尤为重要。这些在新公司法中没有明确的条例规范。第三,新公司法第61条规定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章程由股东制定,却没有对股东制定的章程如何通过做出特殊规定。第四,新公司法第64条规定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不能证明公司财产独立于股东自己财产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而这种连带责任是并行连带责任还是补充连带责任并不明确;同时,这种举证责任是倒置的,即一人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必须证明自己的财产区别于公司财产,否则对公司债务负连带责任。而实践中,一人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财产与公司财产实难区分,如常见的有公司资本与唯一股东生活费用的混杂使用、公司营业场所与唯一股东居所的合一等,股东自己真正分清都是不容易的,更何从举出证据给世人看。当然立法如此规定,也不是全无道理,其理由是一人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更易滥用公司独立人格与有限责任。但如此一来,一人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的责任形式表面上为有限形式,大多数情形下则为无限形式。可见,我国公司法中对一人公司的规定之严格是世界范围内少有的,过多的限制只会让投资者望而生畏,而采取实质一人公司形式以规避法律。第五,新公司法对一人有限公司组织机构的规定,如不设股东会,可只设董事会、监事会或设执行董事和执行监事,由于法律未强行规定设立前者,出于降低公司经营成本的需要,投资人多会考虑后者,只设执行董事或自己兼任董事,至于监事,找个“稻草人”即可。这样其内部监督就很难实现。第六,新公司法第63条规定,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应当在每一会计年度终了时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并经会计事务所审计。这样规定不够完善,仍可使股东有机可乘。因为,财务会计人员的任免都由唯一股东决定,唯一股东权力过大,财务会计人员只能对其“言听计从”,因此做假账的行为在所难免。
三、完善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治理的建议
既然,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治理规定有如此的不足,笔者就试着针对上述的不足提出一些完善的建议,以供法学界有关学者参考,为新公司法的再次完善提供帮助。
第一,明确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范围。对一人公司的规定,主要是针对实质一人公司的,如果仅规定单个自然人不得设立两个以上的一人公司,亦不得以转投资的方式另设一人公司而不给实质一人公司以一个认定标准很难实现立法规定的初衷,因此,立法中应当明确规定,公开承认发起设立的复数股东有限责任公司在公司运营过程中,因股份转让、赠与而成为一人股东公司的合法身份;规定夫妻有限责任公司和由一人绝对控制的有限公司是一人公司。另外,新《公司法》虽然禁止一个自然人设立多个一人公司以及一个自然人投资设立的一人公司再投资设立新的一人公司,但并没有规定出现此种情形的救济措施。我们不妨借鉴法国的做法,即规定,若有违反者,任何利害关系人皆得向法院申请解散不符合规定的一人公司。
第二,完善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法定资本制。就相对交易人而言,与一人有限责任公司进行交易所存在的风险要比与一般公司交易的风险高的多,为保障交易相对人的安全,规定最低资本金制度是十分必要的,但仅仅规定这一制度还是不够的,还应当在资本充实制度、建立基本储备金制度和严格资本维持制度上有所特殊规制,具体的规定如下:为了保证资本充实,将公司设立时出资程度更加严格化,规定缴纳出资金必须寄存在从事设立中的公司的计算工作的公证人、银行,禁止设立登记前返还寄存金。单一股东应担保其余出资,若单一股东不能提供担保,则商事登记机关可以拒绝其登记;为了防止出资的虚假,应当严格规定实物出资、工业产权和非专利技术的出资比例;为防止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滥用公司的资金导致公司资不抵债的情形发生,在一人有限责任公司运作过程中,若公司账上的资金减少至某一下限时,授权银行对该款项予以冻结,如果公司出现了非支付不可的债务,必须等到审计部门对公司财务进行全面审查,证明公司确实没有滥用公司人格行为后,方可解冻基本储备金;资本维持在一人有限责任公司中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笔者建议,可在公司法中规定: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除必须一次全部缴清出资外,必须保证其资本金与公司经营规模相吻合,若公司的资本金与公司经营规模不相符时,股东对公司的贷款应视为对公司资本金的补足。
第三,公司财务、会计监督制度的健全。新公司法规定了一人有限责任公司财务年度审计,一定程度上可以监督公司的财务状况,但由于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本身规模小,这种年终审计的费用要占到公司财务支出的相当一部分,加之该公司的财务会计人员的任免是由一人股东决定的,因此,财务报告的真实性也就大打折扣了,我们不妨借鉴上海市的做法,实行会计人员统一管理制度,即凡是进入上海市各企事业单位从业的会计人员必须由上海市统一通过考核进行招聘,由各企事业单位录用,如果从业人员出现做假账的现象,就被列入黑名单,逐出上海市永不录用。这样,会计人员就只属于会计公司,一人公司股东就对其不构成利害关系威胁,同时,还降低了公司在财务监督这方面的费用。
第四,我国新公司法规定,一人有限责任公司不设股东会,公司章程由股东制定,并且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组织机构的设立在本节中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总则的规定,这就意味着,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完全有可能既不设董事会,也不设监事会,这样,就会出现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制衡机制缺失,很难保证其他利害关系人的利益。笔者认为,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由一人股东行使股东会的权力,有利于更便捷地作出决议,让其有更多的裁量权这也符合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特点,但是,股东权力肆意滥用则并不能达到我们承认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合法身份的初衷,反而不利于社会整体利益的维护,因此,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必须设立监事会和独立董事。其中,监事会还必须处于独立的地位,监事会的成员可以由司法行政部门招标选定,通常是从符合条件的律师事务所中选定,来对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独立行使监理职责,对于独立董事,首先要不具有股东身份,其次,还应是具有一定法律知识和财务知识的人员。另外,如果独立董事兼任经理职位应当采用董事与股东的连带责任制度,这样能起到很好的约束和制衡作用。可见,公司治理结构中各个机构之间权利义务资源形成有效的分权制衡,才能很好地影响行为动机,塑造行为选择,从而实现公司绩效。
第五,增强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的正确适用性。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是防御股东滥用有限责任的屏障,只有也必须是有限责任的例外情况才能适用,而非普遍情况。对于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来讲,更应该谨慎对待,切勿滥用。新公司法,采用股东与公司财产混同来推定适用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而要求一人股东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这虽能一定程度上防止股东滥用有限责任,但由于事实上在一人有限责任公司中股东和公司的财产混同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它的适用势必会影响股东投资建立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热情。笔者认为,我们在借鉴其他国家在案例中的经验的基础上,对其适用要采取严格的判断标准。首先,对于一人股东目的评价应以恶意为限,而且,公司债权人或其他利害关系人应证明一人股东的真实恶意,比如,在制止欺诈的案件中,公司债权人或其他利害关系人必须证明股东具有真实的欺诈意图,推定其他情形不得作为适用该制度的理由,即不得人为扩大揭开规则的适用范围;其次,一人股东必须实施了规定的行为或未能履行其法定的义务;再次,公司债权人或其他利害关系人蒙受了损失;最后,一人股东的作为和不作为与公司债权人或其他利害关系人的损失之间有因果关系。只有这四个条件都具备了才能采用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这样可以避免公司股东有限责任原则遭到不必要的破坏。
第六,限制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业务活动。笔者认为,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应与一人股东之间在业务活动场所、业务活动范围方面明确区别,防止一人股东的自我交易损害公司的利益。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和一人股东之间如有合同行为,必须采用书面形式,并记载于记事簿。一人股东对该公司的债权,不得享有优先权待遇。
第七,进一步加强对债权人的保护。新《公司法》对债权人的利益显然非常重视,关于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规定尤其如此。但从比较的角度来说,新《公司法》在这方面的规定仍然存在一些缺陷。我们不妨借鉴法国的一些立法措施来强化对公司债权人的保护。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面对日趋升级的国际竞争,我们必须建立相当完善的市场经济主体制度,因为市场的竞争也就是主体的竞争。在这方面,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对于我国未来的市场经济的发展虽不是决定性的,但也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公司法的基础之上,我们再进一步完善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制度设计体系,将会对未来中国在世界经济竞争中的位势产生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 赵旭东.公司法评论[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
[2] 王文宇.新公司与企业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3] 王天鸿.一人公司制度比较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4] 赵德枢.一人公司详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