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病虫害调查防治

病虫害调查防治

时间:2023-06-15 17:27:0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病虫害调查防治,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病虫害调查防治

第1篇

关键字:林业调查设计 病虫害防治 分析

中图分类号:S76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5(c)-0000-00

对于林业调查设计中的病虫害问题,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对于病害主要是指微生物所造成树木受伤害的情况;而虫害主要是由昆虫取食或由其生活习性对树木产生的危害。对于防治,只有先弄清楚树木受害是由害虫引起的还是病原菌引起的,才能进行防治。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防治效果,否则会适得其反。

1病虫害防治在林业设计中的意义

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下,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同时我国的林业工程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1] 。目前我国的林业现状具体的就两句话来形容:一是成就巨大;二是问题严重。这就需要林业进行“可持续发展”。对于目前的现状来说,环境的日益恶化,自然灾害的日益增多,这些都促进了我国林业工程建设的重要性。

林业发展是一项很大的建设工程。我国林业的持续发展,关系着我国的经济、环保事业的发展。想要发展林业的建设,其中最主要的工作就是病虫害的防治[2] 。而在林业设计中如何更好的防治病虫害对林业设计来言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难题,这就要求林业工程项目在设计过程中加强病虫害的防治。

林业设计是开展林业工程项目的首要工作,在进行这项工作的时候,应该着重考虑如何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病虫害会直接影响林业工程建设的质量,只有把病虫害防治工作真正地实施起来,林业设计才能顺利进行。

2对于林业育苗设计中的病虫害防治问题

2.1 对于松树类的育苗情况

要想成功的把松树苗培育成功,最主要的是控制松苗立枯病,因为松苗立枯病是松树类最具有毁灭性的病害。对于这种病害的防治,就要从育苗的时候开始防治。松树类的土壤适合酸性,这就要注意避免碱性的土壤,对于病害少、菌根多的应该进行连作培育[3] 。这样的地方主要有燕山和太行山区,它虽然种植的是桦树,但我们可以利用桦树林来进行培育松树苗。那里的排水性很好,土壤间孔隙大,这样树苗的根部呼吸就很容易,吸收的养分就多。在整地翻新的时候,适当的放入硫酸亚铁,以此来疏松土壤,进行杀菌,对于那里的气候,在育苗时应该采取浅地播种,而且还要早播种,这样才能使培育出来的树苗在干旱地区能够存活下来。

2.2 对于杨树类的育苗问题

在培育杨树苗时,要注意在一块田地上不能连续栽种树苗,因为连作会导致杨树的烂皮病、溃疡病和冠瘦病的发生,严重影响柳树的生长。针对这个问题,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利用益生菌原液中的多种有益微生物来消灭这些病菌,并补充因连作被杨树带走的微量元素,就能够很好地防治因连作造成的病害。对于部分的杨树出现黑斑病的地区,这就要求在建立杨苗的苗圃时远离原有杨树林和苗圃。

3对于林业设计中的病虫害防治问题

3.1 在设计林业时营造混交林

在对林业的设计时,如果要求管理方便,有开阔的空间,同时树枝要能充分的扩展,再这样的情况下就不适合营造混交林。对于防止病虫害、抑制杂草生长就可以营造混交林。这种方式主要适用于经营条件差的地方,是用来通过生物措施来促进林分生长。混交效果最好的主要有:油松与橡栎、落叶松与云杉、杨树与刺槐等,可以因地制宜的进行选用[4] 。由实践我们可以知道,桦树与油松进行混交,这样有利于松树的生长。因为油松在桦林冠下生长时,吸收了桦林的养分,促使了油松根部菌根的生长。因此要在设计林业时注重营造混交林。

3.2 加强臭椿的栽种,以此驱避害虫

臭椿是有臭味的一种树。它对烟尘与二氧化硫的抗性较强,病虫害比较少。由于臭椿的生态习性加上本身的特殊气味,对于驱避害虫有很大的作用。所以在进行林业设计时,可以适当的选栽臭椿,或者把臭椿与其他的树种进行混栽。以此来防治病虫害,减少害虫对于树木的危害。

3.3 果园附近可以适当的栽种泡桐树以防蝽象

蝽象也就是放屁虫,它主要是依靠臭腺孔分泌臭液,在空气中挥发臭气的一种昆虫。茶翅蝽是蝽象的一种,它主要是寄住在梨树、桃树和枣树上,而它主要是以吃泡桐树、榆树为食。而在果树果实成熟时,他们就开始往梨树上寄住,这时候对于梨树果实的危害就很大[5] 。因此可以采取在果园周围适当的栽种泡桐,这样让茶翅蝽还在泡桐树寄住时进行消灭,这样就能在果园果实成熟之前消灭掉害虫。

3.4 在计划时应注意苹果园和梨园之间的距离

苹果树与梨树是同一类的水果种类,他们所患的病毒类病害也是一样的,对于两种果树患一样的病毒,症状却不一样,苹果树患病会造成果实减产,水果质量下降,严重的则会出现毁灭果树;然而梨树却只是只带毒不显示患病症状,所以在栽种时,两种果树不能混栽,对于新培育的苹果树苗,不能栽种在患病的苹果树周围,应该远离原来果树50米。

3.5 对于无病毒葡萄园与一般葡萄园防治

在对葡萄的种植时,要注意无病毒葡萄园与一般葡萄园之间的距离。因为线虫它主要生长在土壤中,他会严重的危害葡萄的质量、降低葡萄产量。这种病毒类病害严重影响着葡萄的产量。而这些线虫每年都有一定的扩散距离,他可以运用灌溉进行较远的传播。这就要求在计划时,注意无病毒葡萄园和一般葡萄园之间的距离,以防病害传播。

对于在林业设计中的病虫害防治的问题上,可以进行的措施有很多,对于上述所描述的只是一部分,还有很多类似的防治病虫害方法。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林业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对于林业设计中的病虫害防治问题已成首要任务。在目前的形势中,林业调查设计中对病虫害的防治仍然存在一些不足,面对这些不足提出有效的措施,希望更多的专业人士能投入到该课题研究中,提出指征和建议。

参考文献

[1] 舒江.林业技术与病虫害防治的方案研究[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4,37(5):78-79,88.

[2] 栗妍.浅谈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保障林业生态环境建设[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1,34(1):73-74,30.

[3] 苏玉珍,热希.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0,30(6):71-72,6.

第2篇

关键词: 金秋梨; 病虫害; 防治; 初报

中图分类号: S436.6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4-0222-03

金秋梨是新高梨的芽变株,它具有果实大、外观美、品质优、早果丰产、耐贮藏、方便运输、适应性广、抗逆性较强等优良性状。该品种于1994年通过湖南省科委鉴定,是南方梨中一种独具特色的名优水果,因此金秋梨栽培是山区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随着山区开发规模扩展,台江县金秋梨种植面积不断增大,全县累计面积4.5万亩(含房前屋后株数折算),金秋梨生产成绩喜人,但是金秋梨病虫害发生越来越严重、金秋梨产品质量劣质,经济效益不佳,实际发生经济效益的仅有3.2万亩。为了有效地控制金秋梨病虫害的危害,确保金秋梨高产、稳产、优质,促进这一名优水果得以迅速开发推广。笔者对台江县附近金秋梨园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危害金秋梨的主要病害有4种,虫害4种。本文对每种病害的症状、发生规律和虫害的生活习性、为害状及其防治方法进行了记述,以供参考。

1 病害

1.1 梨锈病

梨锈病又名赤星病,在梨园普遍发生。严重发病的果园,几乎每张叶片上都有病斑,引起叶片干枯,对树势影响很大。重病梨树,果实长不大,或幼果被害,造成畸形、早落。

1.1.1 症状

梨锈病主要危害叶片和新梢,严重时也能危害幼果。叶片受害,开始在叶正面发生橙黄色、有光泽的小斑点,数目由一二个到数十个不等,以后逐渐扩大为近圆形病斑,病斑中部橙黄色,边缘淡黄色,最外层有一圈黄绿色的晕。

幼果受害,初期病斑与叶片上的相似。病部稍凹陷,病斑上密生橙黄色后变黑色的小粒点。后期病斑表面产生灰黄色毛状的锈孢子器。病果生长停滞,往往畸形早落。

新稍、果梗与叶柄被害时,症状与果实上的大体相同。初期病部稍肿起,初期病斑上密生性孢子器,以后长出锈孢子器,最后发生龟裂。叶柄、果梗受害引起落叶、落果。新梢被害后病部以上常枯死,并易在刮风时折断。

1.1.2 发病规律

梨锈病菌以多年生菌丝体在桧柏病部组织中越冬。一般在春季3月间开始显露冬孢子角。春雨时冬孢子角吸水膨胀,成为舌状胶质块。冬孢子萌发后产生有隔膜的担子,并在其上形成担孢子。担孢子随风飞散。在梨树发芽、展叶、落花、幼果形成这段期间,担孢子散落在嫩叶、新梢、幼果上,在适宜条件下萌发,产生侵染丝,直接侵入表皮组织内,梨锈病菌一般只能侵害幼嫩的组织。当梨芽萌发、幼叶初展且天气阴雨连绵或时晴时雨时,发病严重。

1.1.3防治方法

一般在3月下旬(梨树萌芽期)喷第一次药。以后每10天左右喷1次,连续喷3次。雨水多的年份应增加喷药次数。药剂可用0.6%石灰倍量式波尔多液,或用65%福美锌300-500倍液。在梨树盛花期用65%代森锌500-600倍液,或用0.3%石灰倍量式波尔多液。

1.2梨黑斑病

梨黑斑病是金秋梨主要病害之一,此病的危害造成大量裂果和早期落果,病果率达90%以上。

1.2.1 症状

主要危害果实、叶片及新梢。幼嫩的叶片最早发病,开始时出现针头大、圆形、黑色的斑点,以后斑点逐渐扩大,近圆形或不规则形,中央呈灰白色,边缘黑褐色,有时微见轮纹。叶片上长出多数病斑时,往往相互融合成不规则形的大病斑,导致叶片畸形,引起早期落叶。

幼果受害,初在果面上产生一个至数个黑色圆形针头大的斑点,逐渐扩大,呈近圆形或椭圆形。病斑略凹陷,表面遍生黑霉。由于病健部分发育不均,果实长大时,果面发生龟裂、裂缝可深达果心,在裂缝内也会产生很多黑霉,病果往往早落。长成的果实感病时,其前期症状与幼果相似,但病斑较大,黑褐色,后期果实软化,腐败而落果。

新梢染病时,发生黑色小斑点,以后发展成长椭圆形,暗褐色、凹陷,病健交界处产生裂缝,病斑表面有霉状物。

1.2.2发病规律

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初,平均气温13-15℃时,叶片开始出现病斑,5月中旬增加,6月多雨期病斑急剧增加。果实于5月上旬开始出现少量病斑,6月上旬病斑较大,6月中下旬果实龟裂,6月下旬病果开始脱落,7月下旬至8月上旬,病果脱落最多。

1.2.3防治方法

梨黑斑病的防治须采取综合措施。应以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树体抗病力为基础。结合清园消灭越冬菌源,生长期及时喷药保护,防止病害蔓延。

1.2.3.1做好清园工作

在梨树萌芽前做好清园工作。剪除有病枝梢,清除果园内的落叶、落果,集中深埋或烧毁,消灭越冬菌源。

1.2.3.2加强栽培管理

在果园内间作绿肥,或增施有机肥料,促使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抵抗力,减轻发病。对于地势低洼、拌水不良的果园,应做好开沟排水工作。

1.2.3.3套袋

套袋可以保护果实,免受病菌侵害。套袋在5月中上旬以前进行。用一般的食品袋对果实进行套袋,这样既实惠、防治效果也较好。

1.2.3.4药剂防治

在金秋梨发芽前,喷1次0.3-0.5%五氯酚钠和5波美度石硫合剂混合液,杀死枝干上的越冬病菌,在4月下旬至7月上旬,要喷药保护。喷药间隔期为10天左右,共喷7-8次,药剂用200倍石灰倍量式波尔多液,或用50%代森铵1000倍液,或用65%代森锌可湿化粉剂500倍液,或用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发病严重的果园,于花开前至落花后可喷布10%多氧霉素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

1.3梨黑星病

梨黑星病又称疮痂病、雾病。侵害金秋梨叶片和果实,常造成大量提早落叶,果实遍布病班,严重削弱树势,影响果品产量和质量。

1.3.1症状

梨黑星病为害叶片、叶柄、新梢、果实、果柄、芽、花序等部位。叶片发病初期,在叶背主脉两侧和支脉之间产生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淡黄色小斑点,界限不明显,数日后病斑上长出黑色霉状物。为害严重时,许多病斑融合,使叶背面布满黑色霉层,造成落叶。叶柄受害,叶柄上出现黑色、椭圆形凹陷病斑,产生黑色霉层,易早期落叶。叶脉受害,症状与叶柄相似。

l.3.2 发病规律

梨黑星病主要以落叶上未成熟的子囊壳越冬,于翌年春季产生子囊孢子,进行侵染。

3月下旬至4月上旬开始发病,6~7月为发病盛期,8月中旬以后病势逐渐下降。

1.3.3 防治方法

1.3.3.1清除病源。秋季清扫落叶,收集病果,集中烧毁。结合冬剪,剪除病枯枝。发病初期及时剪除病芽梢。

1.3.3.2 药剂防治。在临近开花时和落花70%左右时,各喷药1次。以后根据降雨情况,每隔15天左右喷药1次,共喷5~6次。常用药剂有1:2~2.5:200~240倍波尔多液,50%多菌灵600~800倍液,70%甲基托津800~1000倍液,80%代森锌600~800倍液,45%代森铵1000~1200倍液,6%氯苯嘧啶醇(乐必耕)1000倍液,80%敌菌丹800倍液,12.5%速保利3000~4000倍液。喷药注意均匀,使果面和叶片正反面均能着药。

1.4梨轮纹病

梨轮纹病又名粗皮病、瘤皮病。它是金秋梨的主要病害之一,除为害金秋梨外,还侵害苹果、海棠、桃、李、杏、栗等多种果树。

1.4.1 症状

梨轮纹病主要为害枝干树皮和果实,还能侵害叶片。枝干树皮发病,多以皮孔为中心形成暗褐色、水渍状小病斑,以后逐渐扩大成近圆形或扁圆形褐色疣状突起,直径约0.3~3厘米,病疣较坚硬,里面暗褐色。第二年病疣周围一圈树皮变为暗褐色,浅层坏死,并逐渐下陷。病斑周围健树皮逐渐形成愈伤周皮,病健交界处隆起,出现裂缝,有些病斑被翘起、剥离。枝干树皮受害严重时,病斑密集,表面极为粗糙,故称粗皮病或疣皮病。在衰弱树上,成片的病疣死组织烂到木质部,严重削弱树势,甚至造成枝条枯死。

果实受害,多在近成熟期开始发病。病部果肉褐色、软腐,呈近圆锥形向果肉腐烂。

叶片发病,形成近圆形或不规整形的褐色病斑,微具同心轮纹,后逐渐变为灰白色,并长出黑色小粒点。一片叶发生许多病斑时,常使叶片焦枯、脱落。

1.4.2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器和子囊壳在病部越冬,为翌年的初侵染源。病菌孢子着落在树皮和果面上萌发,由皮孔侵入。侵入的病菌具有潜伏侵染的特点,待条件适宜时才扩展发病。在新梢部位,一般从8月开始以皮孔为中心出现病斑,当年基本不产生分生孢子器,需到第三年才开始大量散发分生孢子。

病菌侵染果实的时期为落花后至8月中旬左右,其中以6月至7月中旬最多,其间每当降雨后就有一些果实被侵染。被侵染果实一般到成熟期或贮藏期才明显表现症状。

叶片多从5月开始发病,7~9月发病较多。

1.4.3 防治方法

1.4.3.1 加强栽培管理。在金秋梨进入结果期后,应注意加强肥水管理,增施有机肥料,适当挂果,促使树体生长健壮,提高抗病能力。

1.4.3.2 清除病源。结合冬季清园,刮除枝干老翘皮,剪除病枯枝,集中烧毁。春季发芽前仔细刮除病疣,全树喷洒40%福美胂100倍液。

1.4.3.3 生长期喷药保护果实。在病菌大量传播侵染的5~8月份,结合防治其他病害,每隔15~20天喷药1次。常用药剂有50%多菌灵600~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80%敌菌丹1000倍液,50%退菌特600~800倍液,1:2~3:200~240倍波尔多液。

2 虫害

2.1 梨茎蜂

梨茎蜂俗称折梢虫、切芽虫。属膜翅目,茎蜂科。梨茎蜂是为害金秋梨新梢的主要害虫,在管理粗放的梨园发生较为严重。

2.1.1 生活习性

1年发生1代。多以老熟幼虫在被害枝内越冬。成虫羽化后多在中午前后气温高时交尾、产卵,早晚和夜间气温较低时,栖息在树冠下部叶片背面。成虫产卵时,先用锯状产卵器将嫩梢4~5片叶处锯伤,将卵产在伤口下2~4毫米处嫩组织里。每雌可产卵20余粒,卵期7天。幼虫为害至6~7月份先后老熟。成虫对糖蜜、糖醋液无趋性,亦无趋光性。

2.1.2 为害状

在新梢长至6~7厘米时,成虫产卵时用锯状产卵器将嫩梢4~5片叶处锯伤,再将伤口下方3~4片叶切去,仅留叶柄。新梢被锯后萎缩下垂,干枯脱落。幼虫在残留小枝橛内蛀食。

2.1.3 防治方法

2.1.3.1 人工防治

①根据成虫早晚低温时在树冠下部栖息,不善活动的特点,在早晨或傍晚,树冠下张接布单,振落成虫集中杀死。②被成虫产卵为害的新梢,上端枯萎,极易识别,在开花后的半个月内,巡回梨园,发现带有虫、卵的萎缩梢及时剪去销毁。

2.1.3.2 药剂防治

在发生量大、为害严重的年份或果园,在梨树新梢长至5~6厘米时,恰是成虫发生期,此时及时喷洒杀虫剂,防治效果较为理想。幼树园及时喷药更为重要。使用的药剂有50%对硫磷乳油1500~2000倍液,或40.7%乐斯本乳油2000~3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800~1000倍液。

2.2梨黄粉蚜

2.2.1 生活习性

1年发生8~10代,以卵在果台、树皮裂缝和潜皮蛾为害的翘皮下或枝干上的残附物内越冬。翌春金秋梨开花期,卵孵化为干母若虫,先在梨树翘皮处刺吸汁液,羽化为成虫后产卵繁殖。成虫活成力较差,喜在背阴处栖息为害。温暖干燥的环境对其发生有利,低温高湿则不利于其发生。一般无萼片的梨品种受害轻,有萼片受害重。老树受害重,地势高处受轻。采收期早的梨常带有梨黄粉蚜,在贮藏、运输、销售期间仍可继续繁殖为害,引起大量腐烂。

2.2.2 为害状

梨黄粉蚜喜群集果实萼洼处为害,随着虫量的增加逐渐蔓延至整个果面。果实表面似有一堆堆黄粉,周围有黄褐色晕环,即为成虫与其所产的卵堆及小若蚜。受害果实皮表面初期呈黄色稍凹陷的小斑,以后渐变黑色,向四周扩大呈波状轮纹,常形成具龟裂的大黑疤,甚至落果。

2.2.3 防治方法

2.2.3.1 人工防治

冬春季,彻底刮除老翘皮,清除树体上的残附物,消灭越冬虫卵。

2.2.3.2 药剂防治

梨芽萌动前树上喷5%柴油乳剂杀卵。在为害梨果期喷布40%乐果乳剂1000倍液,80%敌敌畏乳剂800~1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剂或20%杀灭菊酯乳剂3000~4000倍液。

2.3 梨二叉蚜

梨二叉蚜又名梨蚜,属同翅目,蚜科。寄主除梨外,夏季以及茅草等作第二寄主。

2.3.1 生活习性

梨二叉蚜以虫以卵在梨树芽或小枝缝隙等处越冬。翌年梨芽萌动时越冬卵开始孵化,初孵若虫群集于芽外露白处为害,待梨芽开绽时钻入芽内,展叶期又集中到嫩梢叶面,此时繁殖迅速,为害最重,被害卷叶显著增加。

2.3.2 为害状

梨二叉蚜只在春季为害金秋梨新梢叶片,被害叶向上纵卷呈筒状,以后渐皱缩,变脆,严重时引起落叶。

2.3.3 防治方法

2.3.3.1 药剂防治

金秋梨花芽开绽前,越冬卵大部分卵化时和树展叶期,蚜虫群集于嫩梢叶面为害但还未造成卷叶时,喷布40%乐果乳剂或40%氧化乐果乳剂1000倍液,20%杀灭菊酯乳剂等合成菊酯类农药3000~4000倍液。

2.3.3.2天敌

梨二叉蚜的天敌有食蚜蝇、草蛉、瓢虫及蚜茧蜂等,应注意保护和利用。

2.4 中国梨木虱

中国梨木虱属同翅目,木虱科,是金秋梨的主要害虫之一。以成虫和若虫刺吸寄主嫩绿部汁液。

2.4.1 生活习性

年发生4~6代,均以冬型成虫在树皮缝、落叶、杂草及土缝中越冬。若虫怕光,喜欢潜伏在暗处为害。生长季节若虫多在叶正反面、叶柄基部及芽基部吸食,且分泌大量淡黄色粘液,常将两片叶子粘合重叠,若虫潜伏其内群集为害。

2.4.2 为害状

春季成、幼虫多集中于新梢、叶柄为害,夏秋季则多在叶面吸食为害。受害叶片叶脉扭曲,叶面皱缩,产生枯斑,并逐渐变黑,提早脱落。且若虫分泌大量粘液,常使叶片粘在一起或粘在果实上,诱发煤病,污染叶和果面,果实发育不良,被害枝条生长停顿,不充实,易受冻害。

2.4.3 防治方法

2.4.3.1人工防治:早春刮除老树皮,清理园内和周围的残枝、落叶及杂草,消灭越冬成虫。

2.4.3.2天敌防治:该虫天敌有花蝽、草蛉、瓢虫、寄生蜂等。以寄生蜂控制作用最大,应避免在天敌发生盛期施用广谱性杀虫剂。

2.4.3.3药剂防治:金秋梨花芽开放前,越冬成虫大量出蛰活动尚未产卵时,喷洒50%对硫磷1000倍液,40%乐果乳剂1000~1200倍液,20%杀灭菊酯乳剂3000~4000倍液或5%来福灵乳剂4000倍液。

参考文献:

[1] 王金友,姜元振主编.梨树病虫害防治[M].北京:金盾出版社,1993.

第3篇

关键词:园林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S4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632022

随着园林越加成熟,生物防治作为对园林植物病虫害进行有效防治的主要防护手段,由于污染较低、价格低廉等优势,得到了人们高度重视。人们在享受高质量生活的过程中,对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安全性能也开始关注,传统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虽然效果十分显著,但是副作用十分明显。所以,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就成为了重点研究内容。

1 园林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概述

园林工程项目在进行植物管理时,最为重要的工作内容就是病虫害防治,病虫害防治手段较多,较为有效的为生物防治技术。简单来说,生物防治技术主要是采取生物学手段,对植物病虫害进行消灭,从而对植物病虫害进行防治。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主要分为3种类型,分别为天敌防治、菌类防治及激素防治,这3种类别能够有效对病虫害进行防治。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具有良好防治效果情况,对其他物种影响小,污染低,具有良好性价比。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与传统病虫害防治技术相比较,能够有效降低病虫害出现抗药性,具有良好发展前景。

2 园林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应用

2.1 利用病虫害天敌进行防治

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在对病虫害进行防治过程中,通过病虫害天敌对病虫害进行防治,属于常见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也就是通过虫治疗虫。对园林植物内所具有的病虫害类别进行全方位统计调查,然后对病虫害在食物链内位置进行判断,在保证植物体系完整情况下,添加园林内植物病虫害天敌,有效降低园林植物病虫害数量,起到病虫害防治效果。也就是说,病虫害天敌进行病虫害防治,主要具有以下几种形式:按照病虫害天敌,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对植物进行保护,增加园林内植物类别,有效提高植物病虫害防治效果;加速病虫害天敌繁殖,适当增加病虫害天敌在园林植物内数量,保证病虫害防治效果;在植物园林内所不存在的病虫害天敌数量,完善食物链结构,提高植物病虫害防治效果。病虫害天敌引入的过程中,需要保证园林体系生态平衡,合理对病虫害天敌物种进行选取。

2.2 利用菌类进行防治

菌类防治主要是按照园林植物所具有的病虫害类别,对病虫害进行详细调查统计,了解造成植物出现病虫害的内在原因,寻找病原微生物类别,然后按照造成植物病虫害原因及园林植物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植物病虫害防治手段,在保证植物园林生态系统平衡情况下,减少园林植物病虫害数量。通常情况下,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在采取菌类防治过程中,主要应用3种菌类,分别为青虫菌、松毛虫杆菌与杀螟松杆菌。主要应用3种方法进行防治,分别为喷雾法、诱杀法与土壤处理法。这3种防治方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主要是按照园林植物特征,针对性进行选择,有效提高植物病虫害防治效果。利用菌类进行防治过程中,在菌类防治手段选择上需要特别注意,慎重对菌类防治手段进行选择,有效降低菌类防治对园林植物所造成的影响,才能够有效对菌类防治手段进行推广。

2.3 利用激素进行防治

园林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仅仅可以采取病虫害天敌与菌类防治,还可以借助植物病虫害体系激素类别,对植物病虫害进行防治。激素防治主要是采取人工合成手段,将自然界内生物源进行提取,提取出针对性化合物,应用化合物对植物病虫害进行防治。根据有关部门统计,现阶段世界范围内已经发展病虫害信息素化合物类别已经超过1000多种,同时这些类别病虫害信息素化合物在病虫害防治效果良好,具有良好发展前景。我国现阶段在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上,所应用的昆虫性信息素类别超过20多N,例如梨小食心虫、棉铃虫等,在植物病虫害防治上面具有重要意义。在这个过程中,采取激素防治,还可以通过有益动物将病虫害进行防治,例如鸟类、蜘蛛、爬行动物等,植物园林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人员需要对这些有益动物进行防护,充分利用这些有益动物,对植物病虫害进行防治,保证植物健康成长。

3 结论

就植物病虫害而言,虽然具有较多防治措施,但是生态防治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具有良好安全性能,副作用较低,得到了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生物防治技术在不断发展完善过程中,植物病虫害主要具有3种防治技术,分别为引入天敌、菌类防治与激素防治,植物病虫害在防治过程中需要按照自身实际情况,对生物防治技术进行选择,有效提高植物病虫害防治效果,保证植物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吴霞.生物技术在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6(22):50.

第4篇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深入贯彻“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理念,树立既快又好的科学防灾思想,突出重点作物、重大病虫、重发区域、细化措施,加大重大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和绿色防治工作力度,推广应用病虫害综合防治集成技术,推进统防统治,实现病虫害可持续控制,保障粮食稳定增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二、目标任务

主要任务:主要病虫防治处置率达到95%以上;三县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均衡发展,每县不少于50个,同时建立面积不小于5000亩的水稻重大病虫害专业防治示范区。通过推广病虫总体防治技术,改变对单个病虫进行单一防治的做法,使总体防治实施区水稻、小麦、棉花、花生病虫防治次数亩平均减少1-2次。专业化示范区内,化学农药使用量比周边区域下降20%,防治成本下降20%,生物农药使用率达到20%以上。高效、低毒、低残留对路药剂使用率达到100%。

具体目标:重大病虫害预报准确率达到85%以上;防治平均效果达到85%以上。稻螟虫分蘖期为害株率控制在3%以内,穗期白穗率控制在1%以内;稻飞虱百丛虫量分蘖期控制在1000-1500头以内,穗期控制在2000头以内;稻纵卷叶螟卷叶率分蘖期控制在15%以内,孕穗期控制在10%以内;纹枯病病情指数控制在10以内;稻曲病病穗率控制在10%以内;稻瘟病病穗率控制在3%以内;小麦赤霉病病穗率控制在8%以内,小麦纹枯病病茎率控制在10%以内,穗蚜百穗蚜量控制在800头以内;玉米螟虫蛀茎株率控制在10%以内;棉叶螨红叶株率控制在10%以内;油菜菌核病病指防效达75%以上;花生蛴螬每平方米控制在4头以下;玉米螟虫防治效果达85%以上;化学农药亩使用量下降15-20%,大大降低病虫防治成本。

三、工作时间

为及时掌握农作物病害虫情,根据不同作物和病虫,按以下时间进行监测。

(一)午季作物

小麦纹枯病、麦圆蜘蛛、小麦蚜虫从3-5月进行田间系统调查,防治时间抓住3月份;小麦赤霉病从4月-5月进行调查,防治时间抓住4月中下旬。

油菜菌核病虫从3月份调查叶病株率,4月初-5月上旬调查茎病株率,防治时间抓住3月下旬至4月上旬。油菜蚜虫于3月-4月期间进行调查,防治时间抓住4月下旬前后。

(二)大秋作物

水稻二化螟于4月下旬至5月份、6月下旬至7月份两个关键调查期,包括秧田卵块调查,大田枯心率、枯鞘率调查,防治时间抓住5月下旬、7月中下旬两个时期。水稻纹枯病从6月-8月份调查病株率,防治时间抓住7月中旬前后的关键期。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于6月-9月份进行田间系统调查,防治时间抓住7月中旬前后、8月中旬前后两个关键期。

棉花于5月期间进行苗期病害调查,从6月-8月期间进行棉蚜、棉叶螨调查,防治时间抓住7月份,棉铃虫从6月-8月份进行调查,防治时间抓住7、8月份。

花生蛴螬于7月份挖兜调查2-3次,根据虫情进行生物防治。

玉米螟从6月初开始,做好春、夏玉米的调查,根据虫情抓住喇叭口期进行防治。

(三)蔬菜

根据近几年来的观测,蔬菜病虫害的种类较多,重点要抓住以下5种虫害的调查和防治指导:菜青虫和菜蚜要抓住5月1日-6月30日和9月1日-10月30日两个时间段,小菜蛾要抓住5月1日—6月20日和9月10日-10月30日两个时间段,红蜘蛛的主要时间段是4月20日-8月30日,甜菜夜蛾的主要时间段是6月20日-8月30日。

对以上病虫害进行系统调查的同时,每周市、县站要对全市进行普查,点、面结合对全市的病虫害发生进行分析预测,提出具体防治时间,落实好防治。

11月底完成年度防治工作总结。

四、保障措施

为完成年重大病虫害防治任务,确保防治效果,全市将突出抓好以下几项措施:

(一)加强监测和信息通报

根据今年病虫害发生新情况和新任务,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明确岗位责任制,加强重大病虫害发生防治动态的监测,及时开展虫情、病情会商,准确中期和短期预报,及时将有关信息上报,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报纸、手机短信、语音电话、农网、明白纸、防治现场会、农民田间学校等各种形式,大力宣传普及重大病虫防治技术,真正做到虫情及防治技术家喻户晓。

(二)强化技术指导

针对关键季节,关键病虫和关键防治环节,安排技术人员深入田间指导防治工作,开展技术指导,进一步提高防治技术科技含量和防治效果。市、县(区)植保部门要建立重大病虫综合防治示范区,要强化对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基础、技术与方法的研究,根据病虫害发生动态,及时开展技术指导,大力开展农业、生态、生物、物理等综合防控技术的试验示范和集成组装,引导农民选用科学防治技术,努力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次数和使用量,充分展示综合防治技术效果,提升农业重大病虫综合防治水平。

(三)建立示范片,推动专业化防治工作快速发展

今年在水稻重大病虫发生季节,要建立水稻重大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示范区,召开水稻病虫专业化防治现场会,每个县核心示范区面积不少于5000亩,同时抓好面上辐射带动,推动专业化防治工作快速发展,确保专业化防治目标实现,切实提高防治到位率。各县区要因地制宜,创新防治机制,大力推广县杨庙镇豸铺村机防队和丰乐镇新仓村、严店乡社会化服务模式,进一步探索植保专业防治队、植保协会、植保合作社等多种专业化防治组织形式,大力推进重大病虫害专业化防治。为确保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今年我市仍将出台政策,在全市范围内实行购置植保机械的奖补政策,以促进植保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

(四)充分作好防治物资准备

根据今年病虫害防治的实际需要,预测好所需农药品种及数量,提前与农药、药械供应企业衔接,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备足防治所需物资,各地要提前制定重大病虫防治药剂的统一供应方案,以乡镇为单位,统一时间,统一购药,统一防治。对突发性病虫害,当地政府和农业部门应及时调动植保机防组织,依照植保部门推荐对路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组织各村、组统一购药,按批发价格统一供给防治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户,进行统一防治。确保各项防治工作及时有效地展开。

第5篇

【关键词】绿色食品;苹果;病虫害防治

1.材料与方法

试验时间为2012年度,试验地点选在栖霞市杨础镇南林家村,供试苹果品种为红富士,栽植株行距3m×4m,树龄8年生,树势中庸,管理水平中等。试验设两个处理:处理一(按照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进行病虫害防治)、对照处理(按照当地常规方法则进行病虫害防治),每个处理重复三次,每个试验小区选择3株果树,两个处理的其它管理措施完全相同。

2.结果与分析

2012年全年,试验区和对照区各使用农药7次(详见表1),每次用药两个处理区均一同喷洒,同时做好两个处理间的隔离。

2.1 果园病虫害田间防治效果

分别于每次喷药的药前1天、药后3天、药后7天以及采收后对试验区和对照区内主要病虫害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对比两个处理区的药剂防治效果。

在苹果整个生长周期,共开展了22次苹果病虫害田间调查,统计了苹果枝干轮纹病、锈病、花腐病、褐斑病、斑点落叶病、卷叶蛾、叶螨、黄蚜、潜叶蛾的发生情况(图1至图9略)。调查结果表明,试验区与对照区内的苹果病虫害发生情况基本一致,但试验区用药结束后,对照区落叶严重,试验区落叶明显较轻(图10为对照区,图11为试验区)。这说明,与传统的病虫害防治措施相比,按照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进行病虫害防治能获得相同的防治效果。可见,按照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进行苹果的病虫害防治是可行的。

2.2 不同处理的苹果经济产量

苹果收获时,统计各处理3个试验小区内9株果树的苹果产量(表2)。结果表明,试验区的总产量较对照区增加4.6%,尤其是一、二级果的产量较对照区高出16.5%。

2.3不同处理贮藏期内苹果病变发生情况

采收后2个处理均剔除病、虫、伤果后,随即选取100个苹果装筐置自然室温下,于贮后20天、40天、60天各调查一次坏果数,两个处理的苹果病变情况见表3。可知,试验区的苹果在60天储藏期内无一坏果,对照区的苹果在20天内和40天内各有一个苹果因霉心病坏掉。

2.4不同处理的经济效益分析

对两个处理区的投入和产出情况进行了统计,结果如表4。可知,试验区的投入虽然高于对照区,但其高投入换来了高回报,其净利润高于对照区6.8%。

3.小节

(1)按照《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制定的苹果病虫害防治方案取得了与常规防治措施基本相同的效果,在整个生长周期,试验区内苹果的病虫害得到了有效控制,主要病虫害的危害均始终处于较低水平。

(2)按照《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制定的苹果病虫害防治方案不会影响苹果的产量,相反,试验区内的经济产量高于常规防治区,尤其是一、二级果的比例较常规防治区高出6.1个百分点。虽然,试验区的病虫害防治成本高于试验区,但同时获得了更高的经济产量,其纯收益高好于常规防治区。

第6篇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

1.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必要性

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不断增加,防治难度大。随着人工造林面积的增加,特别是单一树种纯林的增加,病虫危害加剧。

成灾病虫种类增多,危害损失严重。目前,全省发生严重能够成灾的病虫已由80年代初的35种增加到50种左右,其中有些是由外地陆续传入的,有的是我省从未发现过的。过去就危害比较重的松毛虫、杨扇舟蛾、天牛(类)等至今未得到较好的控制,有的在局部地区年年发生,甚至造成严重损失。全省每年因林木病虫害造成木材减产70多万立方米,直接经济损失达2亿多元,对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危险性病虫害潜在威胁增大。80年代末以来,已有美国白蛾、红脂大小蠹、苹果绵蚜及油松叶小卷蛾等多种危险性害虫先后侵入我省,由于我省对这些危险性害虫采取了有效措施极力控制,没有造成大的危害,但潜在的威胁却不容忽视。

顽固难治,暴发现象常有发生。过去危害就比较严重的松毛虫、天幕毛虫、黄连木尺蛾、杨扇舟蛾、落叶松尺蛾和青杨天牛等表现相当顽固,且大都具有暴发成灾的特点,有的几乎年年于局部地区暴发。如监测跟不上,病虫害发生初期往往不能及时发现,到发现时已是危害严重的局面,造成防治相当被动。

2.森林病虫害防治现状

一是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工作基础薄弱,有的地方还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虫情并预报和指导防治。二是科技力量不足,防治手段落后。新技术研究和现有科研成果推广力度不够,在防治时因大面积喷洒化学农药导致病虫抗药性增强、污染环境、杀伤天敌形成恶性循环,生物防治因技术和资金所限还没有推广开。三是林业内部部门之间缺乏协调,各个生产环节之间严重脱节,造林的只管造,育苗的只管育,引种的只管引,有些地方甚至搞造林规划设计也不认真考虑病虫害防治,预防机制差,使病虫害防治工作长期处于被动局面。四是检疫工作不到位,相当一些产地检疫跟不上,加上缺乏检疫检查站,调运检疫严重失控,控制危险性病虫害传播不力。五是防治经费短缺,整体抗灾减灾能力低下,具体表现是基础设施不足,缺乏必要的测报、防治、检疫仪器设备和交通通讯工具等,病虫害的防治率低(病虫害防治率最高年份2000年也仅达到73%),先进适用防治技术的研究与推广跟不上。

3.森林病虫害防治方法

森林病虫害直接影响着森林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今后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3.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一是从加速生建设和实施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是保护森林资源,促进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环节。二是从减轻危害损失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度认识。森林病虫害的严重发生,直接制约着森林资源的发展,抓好森林病虫害防治,不仅可以大大降低损失,保护森林资源,而且能够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三是从实现新世纪林业跨越式发展的高度认识。森林病虫害防治对加快造林绿化步伐,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森林资源质量,促进产业发展,担负着支撑保障任务,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必须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四是从保护我国及我省的生态安全提高国际声誉的高度来认识。

3.2加强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预测预报是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基础。各地必须坚持把病虫害的调查监测工作放在首位,对辖区内的全部森林资源进行病虫害调查监测,要以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森林病虫害动态作为基本目标,确定专人、固定地块、明确对象、指定方法、定时调查,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除治,坚决避免平时不调查,等到发现已是严重危害的局面。从发展看,全省要以国家级中心测报点为龙头,以省、市重点测报点为骨干,以县级测报点为基础,尽快建立起一个覆盖全省的、健全的预测预报网络体系。不仅要能够及时掌握全省森林病虫害发生情况、发展动态,进行区域性短期预报或预警,而且能够结合林木资源状况、气候气象条件等相关资料,进行全省主要森林病虫害的长期预报,为我省和国家林业主管部门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3加大森防科技含量,改进防治手段。森防工作离不开科技的支撑。针对我省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上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环境保护的需要不相适应的现状,防治手段急需大力改进。一是坚持搞生态林业。在保护好现有林的基础上,造林要坚持适地适树,采用良种壮苗,营造混交林,实行工程造林和集约经营等林业措施,把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贯穿于林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全过程),加强早期预防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增强林分自然抵御病虫害的能力,走出一条林业生产与病虫害防治协调发展的路子。二是认真遵守国家有关安全合理使用农药的规定,逐步禁止使用甲胺磷、水胺硫磷、对硫磷、久效磷、氧化乐果、福美砷、林丹、三氯杀螨醇、甲拌磷、乙拌磷、杀虫脒、除草醚、草枯醚等剧毒高残留农药,大力提倡使用微生物农药(BT乳剂和病毒等)、仿生农药(灭幼脲)、动物源农药(昆虫信息素等)、植物性农药(苦楝素、茴蒿素、烟碱等)、矿物性农药(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矿物油乳剂等),以减轻对环境和水源的污染。三是大力发展生物防治。

第7篇

关键词:柳城县,森林病虫害,防治对策

 

1自然概况及森林资源现状

柳城县位于广西中部,地理坐标在东经108°50′~109°36′,北纬24°26′~-24°50′之间。东与鹿寨县毗邻,西与宜州市、罗城县接壤,南与柳州市柳北区、柳江县相靠,北与融水、融安两县交界。县境东西最大横距79km,南北最大纵距47km。全县土地总面积210378.0hm2。

柳城县地处中亚热带南缘,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冬短夏长,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20.1℃,一年之中最冷是元月份,平均气温10.0℃,最热是七月份,平均气温28.6℃;极端最高气温达39.4℃,极端最低气温-2.5℃。≥10℃的年活动积温6547.6℃。年平均降雨量1368mm,但分布不均,多集中在4~8月,年平均蒸发量1419mm,蒸发量大于降雨量;年均相对湿度76%,无霜期长达317d,年均日照1647h。

据2009年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全县现有林业用地面积93115.5 hm2,其中有林地21709.9 hm2,疏林地69.8hm2,灌木林地53682.0hm2,森林覆盖率38.9% ,全县活立木蓄积1310566m3。

2主要森林病虫害及发生的特点

主要虫害为马尾松毛虫、松毒娥; 桉树病虫害主要有白蚁、大袋蛾、绿林象甲、桉树枝瘿姬小蜂、桉树青枯病; 柑桔的主要病虫害有:螨类、潜叶蛾、木虱、蚜虫、柑桔黄龙病。

2.1松树病虫害及发生的特点

马尾松毛虫、松毒娥是危害柳城县松林的主要害虫,也是柳城县的主要森林虫害。全县现有松树面积8295.6hm2,2003年暴发了多年来最为严重的虫害,发生面积达7797.7hm2。

2.2桉树病虫害及发生的特点

桉树是柳城县造林面积最大的树种,全县现有面积9662.5hm2,桉树病虫害主要有白蚁、大袋蛾、绿林象甲、桉树枝瘿姬小蜂、桉树青枯病。

1、白蚁主要是对新种植的桉树苗木及第一、第二年幼树的危害明显,危害的林地原树种为松树的迹地更新及低产林改造林地尤为突出,该类型受害率为30~45%,其它林地上的危害率为10~20%。危害症状为整株苗木或幼树枯萎最后死亡,白蚁主要啃食苗木或幼树的根部皮层,导致无法吸收水分。受危害的林分每亩平均株数不能达到预期目的,而且容易形成“残次林”。

2、大袋蛾主要危害第一年及第二年幼树。大袋娥幼虫时期蛀入桉树较幼嫩的顶梢,蛀入木质部并环绕向梢部蛀道,从而影响桉树的生长,容易被风折断,使树木形成“断头树”。

3、绿林象甲是危害隆缘桉的叶部害虫。隆缘桉主要分布在道路两旁,因此对道路绿化影响较大。绿林象甲啃食隆缘桉的叶部,严重的可以吃掉所有的树叶。

5、桉树枝瘿姬小蜂是一种从国外传入我区的新害虫,对桉树生长危害极大(危害桉树的新梢、叶柄及叶脉),受害部位肿大畸形,形成虫瘿,新叶、新梢细小,受害树冠丛枝状,树势衰弱,基本停止高生长,受害特别严重者枝叶枯死甚至整株死亡。

4、桉树青枯病为桉树的癌症,在中龄林、成熟林均有发生,植株一旦受害,如果自身抗病力不足以抵抗病原菌的扩散,就会枯萎死亡。

2.3柑桔病虫害及发生的特点

柑桔的主要病虫害有:螨类、潜叶蛾、木虱、蚜虫、柑桔黄龙病。

1、螨类

螨类主要有红蜘蛛、锈壁虱,以成虫和幼虫群集在果面、叶片及绿色嫩枝上为害,以刺吸式口器刺破表皮细胞,吸食汁液,造成果实品质下降,影响树势和产量。锈壁虱为害后易造成黑皮果。

2、潜叶蛾、木虱、蚜虫

潜叶蛾为害嫩叶、嫩枝,幼虫在嫩枝叶表皮下钻蛀为害,使叶片卷缩。木虱和蚜虫常群集于嫩叶上吸食汁液,造成叶片不能正常伸展,枝梢萎缩,木虱是黄龙病毒的传播昆虫,木虱的泛滥易引起黄龙病迅速蔓延。

3、柑桔黄龙病

果树感病后,秋梢不能正常转绿,果实萎缩,味酸、易落果,树势逐渐衰退常在1~2年内死亡。

3森林病虫害发生的原因

(1)大面积营造速生丰产林,树体抵抗能力较差,易感染病虫害,气候因素方面,受全球变暖的影响,使越冬害虫存活率较高,导致病虫害的发生。

(2)林种结构单一,绝大部分为人工纯林,而且集中联片,森林生物多样性下降,森林抗病虫能力降低.全县20704.3hm2的乔木林中,纯林20045.3hm2,占96.8%,混交林659.0hm2,仅占3.2%.

(3)森防体系建设滞后,机构不健全,队伍不稳定.设备不完善,防治、检疫、测报技术落后等.

(4)缺乏对森林病虫害防治的科学研究,无法掌握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规律,致使防治措施不力,缺少有效的防治方法.

(5)森防管理工作水平滞后,缺乏严格的责任制度.

4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对策

1、制定严格的森林病虫害监测制度,县森防站根据全县的松林分布,设定了34个固定监测点,每个乡镇、林场有一名虫情监测员,虫情监测员根据县森防站的监测调查通知对本辖区的固定监测点及所有松林进行全面调查,调查结果经过统计上报县森防站。

2、制定严格的报告制度。发现有森林病虫害大灾情发生必须在24小时内向主管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汇报,主管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根据发生情况确定是否为灾情,是否需要采取紧急防治。

3、预测预报制度。根据上一生情况及范围、防治等原有数据基础,同时根据测报灯、外业调查等方法预测下一代的发生时间、范围及发生程度等预报。

4、按照森林病虫害防治原则“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每年县森防站调入一定的防治药物,根据越冬代的发生情况分配到各乡镇、林场,要求对虫源地、常发区进行喷撒预防。如发现病虫害有蔓延、扩大发生趋势时,县森防站采取积极防治措施,根据防治原则“谁拥有,谁防治”,组织调运防治药物,组织森林管理权和使用权人进行喷撒防治并提供防治器械。

5、加强林木检疫严防危险性病虫传入,一是增设检疫检查站,加强对过往森林植物及其产品的车辆检疫检查,二是加强源头管理。重点是加强产地检疫,加强对森林植物及其产品的集贸市场、储存、加工生产及销售单位的管理,堵塞一切危险性病虫害的传播渠道。

6、采取营林措施,对现有林分进行改造,改善林分结构,创建良性森林环境以有效预防森林病虫害的发生。例如,避免大面积营造纯林,选用优质、速生、抗病虫害强的乡土树种营造混交林,加强新造林地的管理和中幼林的抚育间伐,清除林区衰弱木、病虫害木、受压木等,改善林内环境卫生,创建良性森林环境,提高林木抗病虫能力。

7、加强基础设施与队伍建设

森林病虫害防治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先进的检测设备,其专业人员应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政府要将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纳入当地防灾减灾计划,增加防治、测报、检疫对象普查和基本建设投资等,同时,加强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进行技术交流.积极开展防治技术的研究,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应用生物工程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遥感技术等最新成果,实现森林病虫害的灾前控制。

8、保护森林生态生物多样性

维护好林区生物的多样性,使生态系统更加稳定,是减少病害发生的根本措施之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为天敌提供丰富的食物和良好的栖息场所,天敌是控制害虫种群和数量最重要的生物因素,天敌的保护和增殖是害虫生物防治的重要途径,可以持续长效控制害虫种群增长。

第8篇

关键词:病虫害;危害损失;专业防治;防治效果

中图分类号:S435.11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科学评估水稻病虫害损失为“自防”(农民自行防治)和“专防”(专业综合防治)提供对比依据,揭示“自防”弊端,彰显“专防”优势,也为农民接受“专防”提供可靠参考数据。特别是弄清楚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也为综合专业防治对症下药提供方便。

1 韶关水稻病虫害调查

1.1 基本状况

韶关地处广东省北部,属于山地地形,典型的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春末夏初多雨,秋多干旱,冬多寒霜,非常适宜双季稻的种植。因为适宜的气候,病虫害危害也非常严重,特别是大多数稻田还是以农民自行防治为主,防治效果很难保证,农民损失还是比较大的。

经过调查发现,韶关地区病虫害主要由稻瘟病、纹枯病、稻纵卷叶螟、三化螟、稻飞虱等多种病害和虫害。虽然每年发生程度有差别,但对稻田的威胁是巨大的,特别是自防比较差的地方,出现大片的烂苗枯萎现象,减产甚至可以达到五成以上,农民苦不堪言。

1.2 几种主要的病虫害

水稻病虫害种类繁多,而且不断有新病害威胁水稻健康,防治难度很大。韶关地区最常见的病虫害有: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稻飞虱、卷叶虫、钻心虫等,南方黑条矮缩病是韶关地区最近几年才发现并漫延病害。这里介绍几种主要的病虫害。

1.2.1稻瘟病俗称火烧瘟

属于真菌性病害,和纹枯病、白叶枯病被列为水稻3大病害。可以通过气流进行传播,对水稻生产影响极大。一般轻微病症,可使水稻减产10%~20%,严重的甚至可以造成绝收。

1.2.2水稻纹枯病

别名云纹病,又叫烂脚瘟。是由立枯丝核菌感染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也是水稻最普遍的病害之一。一般轻的可以造成10%左右的减产,严重的可达到50%~70%的减产,甚至颗粒无收。

1.2.3稻曲病又称黑穗病

谷花病、“丰产果”。此病主要发生在水稻穗部,受害谷粒内会形成菌丝块膨大,开裂之后,露出淡黄色块状物,即孢子座。此病在晚稻上的发生率很高,发病后一般会造成10%左右。造成水稻减产是小事,这种病原菌有毒,染病会造成稻米污染,降低稻米品质。

1.2.4南方黑条矮缩病是病毒病

危害性很强,严重的可导致绝收。主要症状表现为分蘖增加,叶子僵直短阔,不抽穗或穗子小,结实不饱满。病情严重的也可以造成50%的减产。

1.2.5稻纵卷叶螟又叫卷叶虫

属于翅目螟蛾科,迁飞性害虫,分布极为广泛,全国各地均有发生。

稻纵卷叶螟成虫长7~9mm,体表呈淡黄褐色,卵长约1mm,椭圆形,低幼虫呈绿色,后转黄绿色,成熟幼虫桔红色。稻纵卷叶螟是一种迁飞性害虫,一年发生1~11代,韶关地区属于常年越冬区。幼虫大部分钻入心叶为害,食量岁虫龄增大而增加,在水稻孕苞抽穗期损害最大。在适温高湿情况下,有利成虫产卵、孵化和幼虫成活。韶关春末夏初适温多雨,非常适合稻纵卷叶螟的繁殖,发生几率当然很高。

1.2.6稻飞虱俗名火蠓虫

以刺吸植株汁液危害水稻,虫害严重时,可以造成水稻大片死秆倒伏,水稻产量急剧下降。

另外,还有二化螟等病虫害严重危害水稻生长发育,给农民造成经济损失。

2 农民自行防治的弊端

水稻病虫害防治是一项复杂的科技含量极高的技术,没有专门培训和一定的实践经验是不行的。所谓的“自防”就是农民在当地植保部门宏观指导下进行的防治。多年种植水稻的农民,虽然有丰富的经验,但由于缺少最现代的防治理论,又不了解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趋势,难免在很多方面出现不合理不科学的做法。防治效果当然就要大大折扣了。

自防的弊端大致有这么几个方面:

2.1 防治措施缺少前瞻性

水稻病虫害的发生有一定的规律,防患于未然显得尤为关键。早作准备早投入防治,效果肯定是事半功倍。

2.2 多“专治”少“兼治”

病虫害往往是并发症,特别是药物防治,要多一些兼治,可有些农民“专治”过多,防治效果很差。

2.3 用药不应过毒过多

农药用量都有严格限制,可很多农民为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往往不惜使用过毒的甚至是禁止的农药,而且在用药量上失控,随意加大药剂。防治效果也许会好一些,可也杀死大量的害虫天敌,稻米品质受损严重。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做法,真的是不可取的。

2.4 各自为战是不科学的做法

农户小片种植,防治措施不统一,施药时机也不一致,当然就是各自为战,病虫害自然就会和人们打起“游击战”,防治效果当然不好。

3 综合专业防治的优势

所谓综合专业防治就是指通过对病虫害情况充分调研的基础之上,采取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针对性极强的一系列措施,与科学性、综合性集一体。通常所说的专业防治,大体包括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几种类型。

3.1 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手段很多,农户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具体的防治措施。

3.1.1种子选育处理科学

专业防治要求选用抗病虫害的优质品种,这对预防病虫害的发生有重要作用。种子都是经过消毒处理的,一般浸种方式为1kg种子用20%三环唑3g浸种24h,或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750倍液浸秧,效果也不错。

3.1.2是深耕细作灭冬虫

冬季深耕翻土,或深水泡田也能使土壤中的越冬害虫大部分死亡,降低翌年害虫基数。适时改变播种方式、合理密植也能够达到防治的目的。

3.1.3肥水管理讲实用

底肥要足,追肥要早,适当增加磷肥钾肥的比例,能够增强水稻的抗病性,对减轻稻瘟病、纹枯病、稻飞虱等病虫害有显著效果。秧苗期要防止淹苗,成熟期不能过早断水,要适时适度烤田,对减轻稻飞虱、穗瘟等病虫害有一定帮助。

3.2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就是用农药来防治病虫害,作用快效果好,也是最常使用的方法。为了准确及时施药,还是要先做好病情调查,在确定病虫种类和数量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防治方法。专业防治要求,主治与兼治要统筹考虑,全面施治与重点挑治要相结合,施药时机和施药次数要科学安排,当然还注意使用无公害农药,避免使用剧毒农药,损害稻米品质,误伤害虫天敌。

不管是主治还是兼治,都要解决一个合理用药的问题,既然是专业防治,就要根据专业部门提供的时间和配方进行施药,这是专业防治的有效体现。

专业防治对时机的把握要求很高。做好病情测报就成为关键节点,像三化螟要在螟蛾开始盛期后8d为最佳施药期,稻纵卷叶螟在螟蛾始盛后7~8d施药,纹枯病要在水稻分蘖末期、始穗期各施药1次,稻瘟病在破口期或发病初期施药。

要严格控制药剂药量。不管是个体农户还是大片农场施药,都要严格按照配方配置药水,尽量避免使用剧毒高毒农药,还要选用新型的施药器具,保证药液均匀,施药时稻田还要保持1寸深的水层1周左右。

3.3 物理防治

所谓物理防治就是使用各种物理因子和机械设备来防治病虫害的方法。像人工捕捉、采摘卵块、拔出枯心,诱杀或诱集效果也不错,就是使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这样可以减少雌虫产卵量,从而减少害虫基数。

3.4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就是指用以虫治虫、以动物治虫、以微生物治虫的方式进行防治。农田蜘蛛、寄生蜂、蛙类、蟾蜍和生物制剂井冈霉素,都能够有效防治水稻病虫害。生物防治低成本,安全环保,值得大力推广。

专业防治还要讲究连片协作,群防群治,对迁飞害虫要做好通报预报,打人民战争。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防治效果。

4 结语

通过对比不难发现,“自防”和“专防”的效果是不能同日而语的,加强专业防治已经成为水稻病虫害防治的必由之路。水稻病虫害防治还是要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要把各种技术措施整合利用,体现专业化科学化。这样才能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危害,确保农民丰产丰收。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营林工作,森林病虫害,生物技术,防治方法

0前言

森林病虫害被认为是“不冒烟火灾”,森林病虫害对森林资源会带来多么巨大的灭绝性损害。森林病虫害每年给我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数十亿元,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更是难以估量。它的危害性和毁灭性远远超于其他森林灾害,直接威胁森林系统的生态稳定性,破坏森林资源数量和质量,已经成为制约林业可持续发展和实现其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营林工作中,一定要加强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力度。

1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现状

1、1现阶段我国常发性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持续上升

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持续上升与我国人工造林面积的连年增加,特别是单一树种纯林的增加,有着必然的联系。在过去一段较长的时间内,我国所造的人工林多为单一树种、单一结构的纯林,这样的人工林其生态系统十分脆弱,一旦有害生物传人发生,就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造成较大面积的流行发生,给森林资源带来严重的损害。而且人类对原始天然林的大规模开发,造成了天然林长期超负荷采伐,致使现有天然林的数量和质量下降,森林的生态环境遭受了很大程度的破坏,森林生物多样性、林分原始结构以及天然林特有的森林结构都不同程度地发生了衰退,这样的森林资源条件势必导致森林病虫害的发生与流行。

1、2在全球环境恶化的影响下,我国的森林病虫害发生的程度严重

温室效应不仅使全球沙漠化扩大和旱涝灾害频发,也为森林病虫害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环境。由于全球气候异常,使林木生长条件发生极剧变化,暖冬现象使森林病虫害越冬基数增大,为其病虫害的大发生创造了适宜的环境。

1、3对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各种森防法规、制度建设十分不完善,森防工作基础设施差,致使森林病虫害防治经严重紧缺。在实际工作中,人们对泥石流、火灾等灾害的预防工作都做得十分到位,各部门都能够严肃认真对待,而在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人们并没有意识到森林病虫害带来的巨大损失,仅直接经济损失就远远高于其它森林灾害。

1、4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还不成熟

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还不成熟,使得一些森林病虫害依然大范围、大幅度发生。现在人们已经避免营造人工纯林,进一步扩大混交林的比例。在林木育种、造林、抚育过程中加大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不给病虫害的发生提供适宜环境。

1、5森林病虫害检疫工作力度不够,致使森林病虫害不能控制在较小范围内发生。

现阶段我国森林病虫害防疫体系建设还不完善,无法实现全方位的有力监管,无法保证造林苗木的质量。更为严重的是有境外病虫害由于检疫力度不够,随着进口森林植物及其制品在我国境内迅速扩散,并且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重大的生态灾害。

1、6长期使用化学农药防治不能很好地多方面结合其他防治方法使用

当病虫害暴发后,大量使用化学农药,不仅杀伤大量天敌,长期发展下去使病虫产生抗药性,防治效果得不到保证,防治效率低,而且由于化学药品在森林中的广泛使用,势必会造成森林生态环境恶化,加剧森林病虫害的继续发生。

2森林病虫害的几点防治对策

在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一定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和“谁经营、谁防治”的责任制度。

2、1培育健康森林,从根本上控制森林病虫害的发生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要坚持从基础做起,完善营林措施,把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贯穿于林业生产全过程。切实做到适地适树、因地制宜,大力营造混交林,必须彻底解决现阶段人工林树种单一、抵御森林病虫害能力低的问题。加大良种壮苗的培育力度,充分利用基因工程等先进的林木育种技术,确保造林苗木无病虫害隐患。加强林木抚育管理,实行集约经营,做好水肥管理、松土除草、修枝抚育间伐等,不但可以增加林木的年成长量,还可以增强树势,提高树木对森林病虫害的抵抗能力,保证其健康成长,把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逐渐从有病治病、有虫治虫这种工作方法转变为未病防病、无病保健上来,从治标转为治本。

2、2切实加强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为科学防治森林病虫害提供决策信息

建立完备的预测预报系统是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关键措施。只有全面、及时、准确地预测预报森林病虫害的基础信息,才能及时高效地开展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因此在森防工作中必须坚持把病虫害的调查监测工作放在首位,对所负责的全部森林资源进行全面、及时、准确的调查监测,准确掌握森林病虫害动态,力求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除治。各级部门要加大预测预报仪器设备等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手段的提高和规范制度的健全,尽可能做到仪器设备现代化、技术先进、管理科学规范,务必定期监测情况,提高监测结果的准确率,使监测和测报能力能够适应防治工作的需要,真正实现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及早发现,及时除治,做到治早、治小、治少。

2、3加强植物检疫工作力度,确保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成果

由于经济往来的加多,现阶段一些外来的重大病虫害传人导致本地区大面积、大规模爆发森林病虫害的可能性在不断增加。因此必须做好植物检疫工作,提高检疫技术水平,杜绝或减少森林病虫害的外来侵入。认真抓好种苗产地检疫检验,经检疫合格后方可用于造林。国外引进种子、苗木及繁殖材料要进行隔离试种,发现危险病虫及时处理或销毁。坚决杜绝类似美国白蛾在我国大范围爆发的现象再次出现。积极宣传《植物检疫条例》等法规和森林植物检疫工作重要性,不断增强人们的法制观念和对检疫工作的支持力度,为更好地开展森林植物检疫工作提供良好的平台。

2、4加大科技森防,努力提高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水平

各级部门应当围绕当前防治工作中的难点和重点,寻求多方合作,集中力量解决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的重大技术难题,切实提高森防工作的技术水平,选用先进的森防手段,摒弃落后的防治方法。

2、5在确保防治效果的同时,重点推广应用生物防治技术

森林病虫害防治是人与自然灾害做斗争、保障林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千百年来,人们在防治各种森林病虫害的生产实践中,探索出大量好的经验和办法,如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综合防治和森林植物检疫等,在一定的时间内有效地促进了我国林业生产的健康发展。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必须以维持森林生态平衡的为出发点,在防治方式上,应大力推广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实现可持续控制森林病虫害的重要手段,可以保护天敌,维护生态平衡,实现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长远利益与短期利益的一种平衡。

第10篇

一、杨树病虫害治理示范工程初见成效

××年,我市被省林业局列入杨树病虫害治理示范工程区,自示范工程启动以来,通过采取生物、仿生制剂、人工物理等防治措施,强化监测手段,把好苗木检疫关,杨树病虫害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有效的控制了杨树病虫害的发生、蔓延。两年来,全市杨树木材生长量净增××万立方米,挽回直接经济损失××万元。

二、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圆满结束

根据省、××市林业局的安排,今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在普查过程中,成立了普查领导小组和专家技术小组,下发了《关于开展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的通知》,认真制定了《寿光市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实施方案》,举办了由各乡镇(街办)和市直有关单位的林业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的培查培训班。这次普查,在全市各乡镇(街办)和市直有关单位的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和各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取得了圆满成功,全市共完成踏查线路××条,设置标准地××块,采集制作标本××余号,昆虫生活史标本××种,其中对本土造成危害的害虫××种,外来入侵的害虫××种;病害标本××种;调查到林业有害植物××种,拍摄林木病虫生态数码照片××张,刻录光盘××张。调查范围涉及全市内所有的片林、路林、灌木林、经济林、公园、苗圃、村镇、机关办公场所、木材加工厂、木材销售市场等,调查树种涵盖了杨树、刺槐、泡桐、法桐、毛白蜡、国槐、合欢、各种针叶树种等防护林和用材树种,以及苹果、梨、桃、杏、葡萄、枣、柿子等经济林树种。

通过普查,进一步摸清了我市林业外来有害生物及本土林木病虫害的种类、分布及危害情况,建立和完善了林业有害生物数据库,并详细掌握了已传入我市的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及本土危害严重的林木病虫害对我市林业资源、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失,为今后加强区域间联防联治、制定预警方案、确定和实施工程治理项目提供科学依据。

三、围绕“四率”指标,积极开展林木病虫害监测、防治工作

按照××市林业局年初下达“四率”指标,我们将指标分解到各乡镇(街办)和市直有关单位,并进行不定期的检查、督促,年终对乡镇(街办)和市直有关单位的“四率”指标达标情况进行了全面验收、考核,各乡镇(街办)和市直有关单位都能够按照“四率“指标对林木病虫害进行监测、防治,使全市林木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成绩突出,效果明显,做到了有的放矢,能够及时掌握林木病虫害的发生、危害情况,适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基本控制了林木病虫害的发生、蔓延。

四、加强森保站建设

依据国家、省建设标准站的要求,我市对森保站加快了硬件和软件建设。在上级业务部门和林业局的关心支持下,已配备部分仪器设备,指派专人参加了省森防站举办的培训班,从人员配备到工作要求都进行了明确的分工。同时各乡镇(街办)和市直有关单位还指定专人负责病虫害防治、测报工作,加强基础设施和工作设备的完善配套工作,保证森保人员基本的工作条件。

五、林木病虫害网络测报体系基本形成

至今,我市已建成森林病虫害测报站(点)××个,其中:国家级中心测报点××个、乡级测报点××个,主要从事杨树、国槐、毛白蜡、刺槐、泡桐、法桐、枣、苹果等林木病虫害的测报工作。全市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网络体系基本形成。为加强和规范测报工作,我市颁布了杨树等主要病虫害预测预报办法,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了森林病虫害联系报告制度,每年定期《全市主要森林病虫害的发生趋势预报》。加大灾害预警工作力度,为领导决策和指定年度防治对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六、强化检疫和检疫证签发工作

今年我市开展了以产地检疫和复检为主的检疫工作,产地检疫主要针对当地产木材、苗木;复检主要是针对调入我市的外省木材,防止疫木扩散蔓延。共签发检疫证××份,对签发的检疫证随时开证,随时上报管理中心。

七、下一步工作打算

.继续抓好杨树病虫害治理示范工程工作,并按省站要求搞好病

虫害防治的监测、预报工作。

、进一步完善林木病虫害网络测报体系,按要求定期测报

第11篇

1材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2012年5~9月和2013年5~9月,分别在乌鲁木齐市人民公园温室、燕儿窝风景区管理站温室、红山公园室外立体花坛、新市区北京路立体花坛4处进行五色草病虫害调查。

1.2调查方法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方法,在“1.1”4处调查地对五色草病虫害进行调查,5~9月每月调查一次,每个调查地随机抽样500株,2012~2013年合计调查10次,每个调查地调查总株数5000株。观察五色草上的病害和虫害,做记录,拍摄数码照片用于观察危害症状,并用显微镜对病害进行鉴别。

1.3标本鉴定方法对于每次调查时在所设样地采集的标本,清样时将可鉴定的标本及时鉴定,分类保存。对于暂时不能鉴定的标本,编号记录(调查地、寄主品种和数量)。以调查时间和样地为单位,用75%酒精浸泡保存或烘干保存,寄送有关专家鉴定。

2结果与分析

2.1五色草病虫害种类通过2012~2013年的持续调查,发现五色草主要病害为白粉病、叶斑病和根腐病(表1),主要虫害为蚜虫、红蜘蛛和白粉虱(表2)。不同调查地点,特别是温室与室外环境下,病虫害发生差异明显。温室病虫害发生较严重,而室外立体花坛发生较轻;不同品种间发生病虫害种类及程度亦不相同,小叶红、大叶红、绿草、小叶黑差别不大。通过调查可知,根腐病只发生在白草上,其他品种上未发现。危害五色草最严重的是蚜虫和叶斑病。

2.2病虫害危害症状

2.2.1白粉病。发病初期在叶片上产生黄色小点,逐渐扩大发展成圆形或椭圆形病斑,表面生有粉状白色霉层,霉层早期较分散,后期联合成片状。

2.2.2叶斑病。叶片上产生浅褐色小斑点,逐渐扩大成不规则的大斑块,叶片边缘略微突起,叶片两面均有小黑点。

2.2.3根腐病。五色草根腐病主要危害育苗盘中的幼苗,只在白草上发生,受害的幼苗根部出现水渍状褐色小斑点,逐渐腐烂变黑,最终导致幼苗萎蔫、枯死。

2.2.4蚜虫。五色草蚜虫在室内外均有发生,在五色草叶背面吸食汁液,造成叶片向背面卷缩,生长受抑制。蚜虫分泌的蜜露影响光合作用。

2.2.5红蜘蛛。五色草红蜘蛛在室内外均发生,在高温干旱的条件下危害严重,危害方式在叶片背面刺吸汁液,结成网,导致叶片褪绿,叶片死亡。

2.2.6白粉虱。白粉虱成虫或若虫刺吸叶片汁液,被害五色草叶片褪绿,逐渐变黄,凋落,严重时全株死亡。

2.3不同环境下五色草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不同环境条件下五色草发生病虫害差异较大。蚜虫室外发生危害高峰期为7~8月,发生率可达10%左右,9月以后趋于平稳,维持在5%左右。温室内蚜虫发生基本在3%~4%,全年并没有大的波动(图1)。红蜘蛛全年室内和室外发生率基本在5%以下,但室外红蜘蛛在7~8月为高峰期,其大量繁殖,危害猖獗,发生率可达6%以上(图2)。白粉病和叶斑病全年发生情况相似,均是温室发生率大于室外,全年发生也较平稳。叶斑病发生率大于白粉病,最高可达15%,危害严重(图3、图4)。通过调查可知,温室内五色草病害发生率和危害程度大于虫害;室外立体花坛五色草虫害发生率和危害程度大于病害。五色草病虫害发生主要集中在7~8月,此时室外温度较高,利于蚜虫和红蜘蛛的繁殖;此时温室内湿度较大,有利于病害的发生。

3结论与防控建议

3.1结论通过2012~2013年调查发现,乌鲁木齐市燕儿窝风景区管理站、人民公园、红山公园及新市区4个地点的温室和室外2种环境条件下,共发现并鉴定出主要病害3种、主要虫害3种。2种环境条件下五色草病虫害均有发生,由于环境条件不同,病虫害发生程度不同。五色草因品种差异,所感染的病虫害也有所差别。其中白草在温室内病害只见根腐病的发生,虫害的发生率较低,危害也较轻;绿草在室内外,叶斑病的发生都较严重;大叶红、小叶红、小叶黑病虫害发生基本一致,大叶红和小叶黑发生率略大于小叶红,但温室白粉虱只发生在小叶红和小叶黑上。

3.2防控建议温室条件下生长的五色草人为控制因素较多,温室内温度较高,湿度大,植株感染病害不受季节影响。温室条件下五色草病害发生率明显高于虫害,这是由于湿度较高,更有利于病害发生。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五色草本身病害较少,在温室和其他花卉生长在一起,感染其他温室花卉病害较严重。五色草立体花坛的摆放通常是5月以后,此时室外温度较高,而湿度偏低,空气较干燥,特别有利于蚜虫、红蜘蛛等害虫的发生。通过调查发现,室外五色草虫害的发生较病害更严重,除了气象因素外,室外园林植物寄生害虫的传染也是重要原因。因此,五色草病虫害要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原则,合理运用栽培、化学、生物、物理的方法及其他有效的生态学手段,把病虫害控制在最低程度以不致造成危害。

第12篇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基层测报;工作管理

抓好基层工作管理首先要做好县级的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防治工作管理,它作为辖区森林病虫害测报工作最基本的技术工作管理,是省、市、县三个测报工作过程中的基础环节。因此,想要从根本上加强森林病虫害的测报工作管理就必须要从基层做起。

一、各个监测网店做到分类管理

在不同的县级地区,所在的生态环境、气候和降雨情况不同,所可能产生的病虫害的发生情况也不一样,因此,对于县级各个网店的测报监理工作,应该在全面监控和掌握的基础上,对于每一个区域的监测网店做到分类管理,对于一些病虫害比较严重的地区做比较严密的测报管理,对于灾害较少的地区采取踏查的测报方式。分清主次,以便于更有效的做好测报管理工作。针对不同方式的测报管理机制给予相应的测报资金,做好资金的运转和比例调控,以便于将更多的钱用在更需要的地方,从而能够更加准确的做好森林病虫害的测报工作,最大程度上减轻病虫害所带来的损失。

按照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对于监测点进行合理的分配,一如在病虫害常发区域建立严密监测点,这些区域往往是病虫害最为严重的地域之一,加强对这些地域的管辖和监测,能够更有效的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并在严密监测点设置有7到8个固定监测点和八个以上病虫害的临时监测点。根据以往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对该地区在规定时间内进行至少四到六次的调查次数。在一些病虫害偶尔发生的地区设置机动调查点,要求对其设置6到8个临时性的病虫害测报点。对于一些常年都几乎没有病虫灾害的地区设置报告点,不需要设置临时调查点和固定调查点。按照这这样的原则进行病虫害的防治,需要在相关县级设置9个严密监测点和21个病虫害机动调查点和两个报告点,它能够在实际的测报工作中起到很大的作用,提高了病虫害的预测监理工作,增强了对于病虫害防治的主控性。

二、测报工作管理制度的完善

为了能够更有效的完成当地的测报工作,增强本报工作人员监测森林病虫害的责任心,规范监测过程中的检测行为,设置相应的法律法规,以此来规范工作人员的监测行为、时间、方式等做好详细的规定。为了最大程度上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可以将测报工作作为各个县级基层工作管理责任的一个考核目标内容。

三、加强基础病虫害测报工作的设施建设

想要更加顺利的完成病虫害测报管理的基础工作首先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在原有工作设施的基础上,针对所需要管理工作的设施和设备要求,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对基础设施建设从而提高监测工作的效率。提高检测的工作质量,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监测工作的水平,为病虫害防治工作打好基础。

四、对于本站工作人员的素质培养

只有一个好的测报团队,才能够将测报工作及时认真的做好,在监测之前,对于病虫害的发生对人类生存和生态环境所造成的威胁,以及做好监测管理工作对于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所具备的重要性进行一定的灌输和学习,从而在根本上提高测报员对于监测工作的工作认知和责任认知。在此基础上,测报工作的完成,不仅仅需要测报工作人员对于技术要熟练地掌握和了解,也需要测报工作人员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因此,作为森林病虫监测的基层工作人员,对于员工的心理素质和工作技术培养应该作为重中之重。测报员因本身的工作经验、培训程度、工作经历、工作时间等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就需要在对测报员培训的过程中针对不同技术水平的测报员予以一定的考核,并进行优秀等级、中等、和比较低下水平的等级分类。针对不同测报员的技术水平给予相应的工作培训。在注重对测报员理论技术知识的掌握和了解的同时,应该加强对实际工作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和训练。例如可以在培训过程中,先对测报员的理论基础知识进行培训,比较优秀已经掌握基础知识的进行实际操作能力训练,通过对森林检测的实际操作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情况相互融合和贯通。

五、提高测报的工作技术的科技含量。

想要能够更加精准的做好测报工作,就需要针对测报工作的测报技术和测报方式进行不断的改进和探索。在以往的80年代的时候,县级病虫害的管理和测报工作只是对一些矮小林木的病虫情况进行考察,这种考察方法并没有对于病虫情况的检测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再后来90年代中期,更多的林分开始进入中龄林,对于以往的针对矮树的监测方法已经无法应对新的形势,对于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进行无法达到预期的工作。为此,为了做好适应工作,针对病虫害监测技术人员进行了反复的实验和探讨,最终推出了一种新的“振落法”的监测方式,它的应用是用木棒对于树木进行敲击,从而对于病虫的震落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使得病虫情况的监测效果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在社会不断发展,世界环境也在不断的更新和改变之中,要想更加精准的在不断的环境改变之中保持着较高的效率,森林病虫害监测工作就需要我们对于监测工作的方式方法进行不断的完善和更新,以适应病虫害新的形势发展。在此基础上,针对以往病虫害的监测方式进行总结和改良,及时组织测报工作人员进行探讨和实际操作实验等,结合大家的力量,不断的对监测工作进行改良,从而提高工作的技术含量,真正意义上落实监测工作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六、专群结合

人民群众是最接近森林病虫害的人群,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地理位置上,都有着最为便利的监测条件。利用群众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来加强群众对病虫害情况的监测工作,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森林病虫害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相关部门可以及时发放一些有关病虫害威胁森林以及人类生活健康安全的书籍、小杂志和病虫害的知识问答等有关资料,针对一些病虫害常发地区要不定期进行病虫害监测工作的实地调查和宣传活动。加强防治和监测病虫害必要性的宣传工作,与此同时,针对群众的病虫害举报情况予以相应的奖励制度,提高群众对于监测工作的关注性,做到专群结合,为防止病虫害的测报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七、综合分析、全面治理

通过一系列的分析,更需要对于森林病虫害所在整个地域的森林生长环境、所覆盖的植被种类、病虫的类型、以及病虫的繁殖能力进行全面细致的了解,针对不同病虫的繁衍阶段及时拟定出相应的病虫害预测和相应可能的防治手段,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坚实后盾。与此同时,结合有关乡(镇)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对于乡(镇)的森林种植和管理给予相应的意见和建议,将有可能繁殖病虫害的树种进行选除,根据所在乡(镇)的气候特点和环境特点,栽种抗病虫能力比较强的树种,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情况,从根本上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总结:

森林病虫害基层测报的工作管理,需要针对测报员本身的人员素质、所在森林病虫基地的环境调研以及相应的监测方式进行改进和完善,从而提高病虫害的基层测报工作。

参考文献:

[1] 武振涛. 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 2010,(17) .

[2] 王宗银. 互助县森林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 201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