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大学生德育汇报

大学生德育汇报

时间:2023-06-15 17:27:1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学生德育汇报,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大学生德育汇报

第1篇

【关键词】经师;人师;辅导员;团队

徐特立先生是著名的无产阶级教育家,他曾说过:“教师是有两种人格的:一种是‘经师’,一种是‘人师’......我们的教学是要采取人师和经师二者合一的,每个教科学知识的人,他就是一个模范人物,同时也是一个有学问的人。”1(《徐特立文存・各科教学法讲座》)高校辅导员是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人生导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更应该学习徐老教育思想、弘扬徐老教育精神,立志成为“经师+人师”双师型辅导员。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全面普及,“95后”大学生成为大学校园的活跃力量,伴随智能手机的迅速崛起,他们的思想面临多元文化的严重冲击,要做好这群“95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单靠辅导员个人的力量很难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开展“经师+人师”双师型辅导员团队建设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一个重要途径。

一、高校“经师+人师”双师型辅导员团队建设的基本内涵

(一)团队的一般内涵和特点

美国学者乔恩.R.卡曾巴赫认为,团队是指由少数具有互补技能,愿意为了共同目标的实现而相互协作、共同成长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2。团队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有高度凝聚的团结精神;二是团队成员的多元化结构;三是能有效提高工作绩效。

(二)高校“经师+人师”双师型辅导员团队建设的基本内涵

所谓辅导员团队,是指在高校中由有共同愿景目标、知识技能互补、能够互相协作以更好地完成工作、促进自身发展的辅导员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

依据徐老“经师”“人师”教育思想及当前辅导员团队建设的基本内容,我们认为“经师+人师”双师型辅导员团队是由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为共同目标,以资源共用、优势互补、协同合作为基本要求,在学历、知识结构、性别、年龄、工作经验、优势特长等方面存在差异的各专业和不同年级的辅导员组成的一支正式群体(一般5-20人),强调团队辅导员既具备思想政治教育、职业指导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辅导员基本职业能力,又具备指导学生专业发展的一定专业水平,指导学生成才,更强调辅导员具备较高的思政教育水平,能深入了解学生、关心学生成长,善于立足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开展细致的思想教育,教学生做人。

二、新时期建设“经师+人师”双师型辅导员团队的重要意义

加强“经师+人师”双师型辅导员团队建设,对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一)建设“经师+人师”双师型辅导员团队对“95后”大学生具有特殊意义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形势的发展,高校所处的社会环境、经济环境、信息环境都有了深刻变化,辅导员所面临的受教群体“95后”一代也具有更趋复杂和多元化的特征,他们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给辅导员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使学生管理工作的强度、难度明显增加,对辅导员的人格魅力、职业能力、核心竞争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做好他们的教育引导工作,需要辅导员以徐老“经师人师”教育思想为指导,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使自己具有一定的专业素养,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切合实际的给学生引导,又要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及良好的技巧手段,让学生心悦诚服的接受教育,而且还要求辅导员善于借用具有不同优势的辅导员协同作战开展工作,需要强大的经师人师双师型辅导员团队的支撑。所以,建设“经师+人师”双师型辅导员团队对提升新时期大学生思想问题的应对措施、最大限度满足“95后”大学生所期望的合理发展需求并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特殊意义。

(二)建设“经师+人师”双师型辅导员团队将有助于人力资源的共享和互补,形成教育合力

团队建设强调的不仅仅是辅导员个体的发展,更着眼于相互借鉴以弥补个体差异和不足,促进团队成员的整体发展。建设“经师+人师”辅导员团队,能把不同年龄结构、专业背景、学术方向、性格互补的辅导员按照自愿的原则组合到一起,在相互交流和学习过程中提升工作技能。他们有共同的目标,互相依赖,分享合作,利用工作和科研的平台,依靠团队的整合力量,创造出特色的管理方法和工作模式,同时在实践中加强科学研究,创造出一定的科研成果。这样,在全校借助人力资源的共享和互补优势,形成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有效解决学生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提高工作效率。

(三)建设“经师+人师”双师型辅导员团队对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的教育形势,让辅导员从以往单纯的“政治引路人”3转变为承担学生专业发展、心理咨询、生活服务为一体的管理者、服务者和人生导师。“经师+人师”双师型辅导员团队良好的团队精神以及整体搭配,可以让辅导员逐步摆脱单打独斗的工作方式,参与到团队工作当中4,在相互交流和学习的团体中加速辅导员个人成长,培养和造就出一批工作典范和学术骨干,提高他们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专业化水平。一方面可以促进团队成员提高自身素质,走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道路;另一方面,使他们在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中提高成就感和职业认同感,愿意在辅导员岗位上继续努力工作,促进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三、高校“经师+人师”双师型辅导员团队自我实现的路径思考

高校辅导员团队是高校学生工作的一面旗帜,也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外在的表现形态。因此,经师+人师”型辅导员团队建设要以徐老所说的“经师人师合二为一”作为基本要求,注重团队的内涵建设,开展系统的业务培训和科研活动,促进辅导员团队成员的专业成长,提高团队成员的业务能力和“经师”水平,提高团队成员的精神境界和“人师”水平,同时,团队建设要将辅导员自身水平的提高付诸到指导学生发展的实践当中,以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从而促进团队的自我实现。

(一)建立和完善团队工作机制:团队自我实现的保障

1.建立专家指导机制。聘请学院领导、学工处教务处负责人、院系主要负责人等组成专家指导团队建设,对团队进行具体指导。专家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较强的学术科研能力和丰富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经验5,通过专题培训、听取工作汇报、参与辅导员工作案例研讨等方式指导团队建设,可提高辅导员在团队实践中灵活运用原学科专业知识解决学生工作问题的能力,并借助对共同目标的追求,以高屋建瓴之势拔高团队成员的思想政治专业水平。

2.建立制度保障机制。制度是团队建设的首要保证机制,只有建立了适合当前辅导员队伍现实和学生工作形势,同时又真正切实可行的辅导员团队制度,辅导员团队建设才能拥有持久稳定的秩序保证和政策环境。建立和完善辅导员团队工作制度,使团队日常工作逐步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建立好经师人师辅导员团队工作的长效机制。

3.建立条件保障制度,落实办公条件和建设经费。学校要为团队提供独立的办公场所和舒适的办公环境,并根据团队建设配备基本的办公设备,以利于团队开展工作研讨、交流学习、团队辅导等活动。同时,要维持团队建设的正常运转,必要的经费支持也是关键,同时完善辅导员津补贴制度,将团队成员的辛勤付出与工作评优、岗位聘任等实际问题相挂钩。

(二)组织学习培训提高团队成员经师人师水平:团队自我实现的基础

1.组织团队成员开展“学徐”、“师徐”活动,领悟徐老“经师人师”精神的精髓,打造团队文化,提高人师水平。

“经师+人师”双师型辅导员团队可组织团队成员参观徐特立纪念馆及徐特立故居等革命纪念地,开展清明祭奠徐老等活动,体悟徐老人格魅力、重温徐老奉献精神6,并通过成立徐特立读书会、沙龙研讨、培育团队优秀成员参与“徐特立优秀教师奖”的评定等“学徐”“师徐”活动,系统学习徐老教育理念,学习徐老一生致力教育、无私奉献的精神,对工作多份热心、对学生多份爱心、对同事多份关心,团结合作、刻苦钻研,朝“经师人师”双师型辅导员的目标努力。

2.建立起多层次、多形式的发展性培训体系,提高团队成员经师水平。

要打破以往固定、集中的单一学习培训机制,统筹考虑辅导员岗位培训、模块工作培训、辅导员专家化培训的需求,制定专门的培训计划,精心设置学习培训的内容,提供全方位、多渠道、不同形式的业务培训和各种专门技能的培训。

可以通过邀请专家指导以及讲座培训等形式,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可以通过专业学习和培训,提升辅导员对学生的专业指导能力。还要拓宽辅导员学习培训的形式和途径,如将定期交流研讨和外出参观学习相结合,汲取优秀高等院校辅导员团队建设方面好的经验和做法,为团队建设和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三)面向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做好经师人师:团队自我实现的落脚点

1.紧贴学生专业发展需要,多途径引导学生提高专业水平,做好经师

系统学习和领会相关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深入了解学生的课程设置和学习特点,掌握学生的学习目标和规律,了解学生实习就业政策与形势及相应的素质要求等,为学生学业发展起好导向作用。鼓励和引导学生开展专业实践活动,增强专业能力。团队成员要结合学生专业汇报、技能竞赛、见习实习等教学制度,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入学汇报、毕业汇报、专题汇报等各项专业活动,提高学生专业水平;打造以徐特立名字冠名的系列品牌课外活动,比如“特立杯”朗诵比赛、合唱比赛、书画比赛等,让学生在提高专业能力的同时陶冶自己的情操。

2.紧贴学生成长成材需要,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做好人师

“经师+人师”辅导员团队既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对学生专业学业发展给予引导,更要凸显团队工作特色,鼓励学生参加德育实践,当好学生的人生导师。所以,团队成员要在指导学生专业提升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各项德育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纪念地、伟人故居等,让学生瞻仰伟人风采,树立学习典范,砥砺言行;组织学生到农民工子弟学校进行支教、到残障中心进行帮扶、到福利机构奉献爱心、开展保护母亲河保护自然环境等,唤醒学生美好的心灵,让学生在助人的同时体会自身的收获和快乐,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注弱势群体的善良品质,号召学生关爱自然、感恩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思想境界,提高学生德育水平,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和生活的艰辛不易,磨炼学生意志,珍惜自己的幸福生活。

总之,徐特立先生的“经师人师合二为一”教育思想可以为高校辅导员团队的自我实现提供重要指导,可以有效提高辅导员团队的 “经师”“人师”水平,并将“经师”“人师”思想落实到辅导员的日常工作实践当中,指导学生将专业学习与德育实践相结合,培育德艺双馨的大学生。

参考文献:

[1]徐特立,武 衡等.徐特立文存[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5

[2]陈志明.徐特立传[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

[3][美]乔恩・R・卡曾巴赫.团队的智慧--创建绩优组织[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4]俞世恩.高校校院辅导员团队分层建设探究[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1(4)

[5]贺新芳.高校辅导员团队建设的思考[J].党史文苑,2010 (10)

[6]黄桂琴.辅导员团队建设中的专业结构优化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

[7]叶利军.徐特立的师德观及其特征[J].福建党史月刊,2011(02)

第2篇

实施目的:

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弥补班主任对学生管理中的不足,杜绝学生管理上的漏洞;壮大德育工作队伍,减轻班主任的工作压力;使年轻老师尽快适应学生管理工作,增强德育工作的意识,培养班主任后备人才。

每学年开学初,学校政教处从参加工作五年以内的年轻老师中选聘20~30位老师作为政教辅导员,充实到学生管理的各个岗位中去,政教处负责对政教辅导员的培训、管理和考核。一学年作为一个聘任期,学年结束根据考核结果决定下一学年是担任新班主任还是继续担任政教辅导员。一般情况下,年轻老师至少担任三年以上政教辅导员,才有机会选聘为班主任。

制度措施:

1 聘任:每学年开学初的全校教工大会上,校长亲自为政教辅导员颁发聘书,以增强政教辅导员的荣誉感和责任心;并在全校学生大会上介绍政教辅导员制度,以取得学生的认同和配合。

2 岗前培训:上岗之前,学校政教处将组织全体政教辅导员集中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当前我校学生的行为和心理特点;政教辅导员工作的意义和责任;政教辅导员工作的职责、方法和技巧;高中班主任工作的有关理论和实务。

3 岗位分工负责:政教处把全体政教辅导员分成若干个小组,如:学生考勤检查组、学生宿舍管理组、就餐纪律管理组、学校卫生管理组、晨练纪律管理组、自修纪律管理组、午休纪律管理组、图书馆纪律管理组、周末留校学生纪律管理组等。每个小组安排一名稍有经验的老师作为组长,协调本组人员安排和联络汇报工作。做到各组成员既分工又协作。

4 岗位轮换:每位政教辅导员每学期轮换一次岗位,这样的话,一位老师若担任三年政教辅导员,他将工作六个不同的岗位,涉及到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能够了解学生在各个时段的表现,积累全面管理的经验。学校举行重大学生活动时,如:运动会、艺术节、消防演习、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活动等都要求政教辅导员参与管理,以确保各项活动能安全有序地进行。

5 联系汇报:政教辅导员要将每次管理检查的情况做好记录,并及时向政教处汇报,若涉及违纪学生还要及时向班主任报告,使班主任及时掌握学生动态。每位政教辅导员还要求联系2~4个学生寝室,以使政教辅导员更深入学生基层,了解和掌握学生思想和心理动态,更有利于对学生的管理和教育。

6 定期总结学习:每学期举行两次以上政教辅导员座谈会,以总结前一阶段工作中的得失,交流工作中的经验和问题,学校举行的班主任工作会议、德育工作研讨会、班主任心理辅导活动等重大活动,都要求政教辅导员参加,以使政教辅导员及时了解学校工作动态,并有机会学习优秀班主任的工作经验,进一步增强对班主任工作的认识。

7 考核奖励:每学年结束都要对全体政教辅导员进行一次考核,要求政教辅导员写一份《工作总结与反思》和一份《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考核结合政教辅导员平时工作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实效性四个方面进行,结合班主任、年级组和学生对政教辅导员的评价,评比出优秀政教辅导员,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第3篇

技校 德育

一、入学时的起始教育

对新生进行初步的专业思想教育,并进行集体主义和组织纪律性教育,培养学生的爱校之情,促进班集体尽快形成,使技校生把道德原则和规范转化为自己的内心信念,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人格的完善,为今后各阶段德育工作的实施创造有利条件。

二、学习中的养成教育

这是整个德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我们尽力做到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特定优势,寓德育于教学之中,既教书又育人。加强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政治理论和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充分挖掘文化课、专业课内在的德育内容,结合有关知识的传授,实施有机的思想品德教育,配合教学进程反复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学习纪律、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教育;我们还根据教学要求,结合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技巧的需要,开展既有专业特点又富有德育色彩的教学活动,学科知识讲座和各种专业技能竞赛等;我们还积极开辟课余活动的阵地,如“课余兴趣活动小组”、“专业技能培训班”等。做到定时间、定内容、定人员、定教师,不间断地开展活动,培养学生多种能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专业技术能力。在课外活动及节假日期间,学校还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宣传、社会服务和社会调查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意识,并通过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教育渠道,采取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使他们充分感受到了在职业学校学习的优越性,“隐性教育”往往能起到入耳入脑的教育效果。

三、实习期的自我教育

实训实习既是强化学生职业技能,提高其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环节,又是对学生进行劳动观念、职业意识、敬业精神、职业纪律、职业责任感教育和促进职业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途径。在这个时期,我们结合生产实习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职业规范、反污染、拒腐蚀的教育,提高学生的是非鉴别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我们着重加强三个环节的教育:一是实习前的教育。使学生明确实习的目的、意义、内容、步骤、要求,了解实习单位的生产环境、劳动条件、劳动纪律等有关情况,建立由学校、实习单位和家长三方面代表组成的实习领导小组,负责制订计划,落实措施。二是实习中的教育管理。学校、实习单位、家长三方搞好分工协作,及时互通信息,解决学生在实习中出现的各种新问题。我们还加强带队老师的力量,充分发挥他们在实习期间德育工作的骨干作用。同时,我们还注意发挥校团组织和学生干部的桥梁和带头作用,组织学生开展自治、自理、自我教育活动。学校还组织实习通讯报道组,定期编印《实习简报》,让学生之间交流实习体会和收获,及时表扬好人好事,通报实习情况,积极占领实习期的德育阵地,使实习生更多地受到正面引导和熏陶。三是实习后的思想鉴定。实习期间,对实习生既抓专业技能、技巧的训练提高,又抓思想境界,结合专业技术成绩的评定,进行思想表现鉴定。实习结束时,从而切实有效地加强实习期的德育工作。

四、毕业前的职业观教育

这一时期,学生摆脱了平日的学业压力,注意力高度集中于自己的毕业去向、职业选择的问题上。学生思想矛盾主要表现在如何处理个人愿望与社会需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之间关系的问题上,这是毕业前德育工作应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

我们多采取对话会、恳谈会的方式,与学生沟通思想,让学生正确理解“三结合”就业方针的实质,引导学生客观面对现实,实事求是地认识和评价自己,了解当前改革开放的形势,做好就业前的思想准备。我们还以组织举办毕业生联欢会、毕业成果汇报会、优秀毕业生汇报等形式开展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五、就业后的跟踪教育

第4篇

关键词:高校;“谈心“工程;感恩教育

一、前言

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是教诲我们,当我们受恩于人时,不要忘了感恩。学会感恩,也是当代大学生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在了解学生、与学生谈心的过程中,开展感恩教育成效更显著。根据“谈心”工程的不同阶段和不同关注的学生群体,有针对性的开展感恩教育,让学生重新学会表达自身的感受,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感恩朋友、感恩社会,让他们一切以心为起点,做个有“感觉”的有心人。

二、当今大学生感恩教育的缺失问题

当今在校的“90后”大学生,张扬自主是他们鲜明的个性的象征,同时缺乏个人的责任感、归属感、感恩意识等,也是“90后”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其中,以缺乏感恩意识最为严重,大学生之间缺乏互相关爱之心,对身边关爱、帮助过自身人、事、物不会心存感激,不会感恩图报,是当今大学生尤为明显的一个问题。如“90后”大学生缺乏对父母养育之恩、缺乏对师长教诲之恩、缺乏对社会和他人救助之恩等。造成这一现象不是一时,而是日积月累、年复一年的结果,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有很多,如大学生本身由于受到自身局限、父母的溺爱与家庭教育方式不当、社会上存在充斥着功利、追求金钱利益和物质享受,人际关系日渐疏远淡漠,裸的经济利益关系等不良影响,造成了大学生感恩教育的缺失。大学生感恩教育的缺失问题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大学生感恩的缺失问题,应该从心开始,从“谈心”工程做起。

三、开展以“一切以心为起点”的“谈心”工程与感恩的教育

“谈心”工程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把握学生的发展和思想动态,有针对性的开展学生的各项工作,加强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解决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问题,促进师生间的关系的和谐发展。同时,以“一切以心为起点”为根本原则,把感恩教育潜移默化的深入和影响到每个“谈心“阶段和每以个学生。

(一)“谈心”工程实施的对象和工作内容

“谈心”工程主要分三个阶段,三种类型的学生进行谈话。

第一阶段(第一类学生)——普通学生。

对于没有特殊情况的普通学生,“谈心”采取的主要方式是通过走访宿舍、开班会和“直系”交流会等,了解不同年级学生在校情况,了解其存在的问题和对课程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及时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另外,开展“直系专业”以老带新,互帮互助的纵向培养计划。适时的开展不同年级学生之间的联谊、交流对话,加强不同年级同一专业学生之间的互动和联系对话,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第二阶段(第二类学生)——重点关注学生

1.留级学生。

主要工作包括:每月与留级学生“一对一”谈话,每月与留级学生家长汇报情况,定时向其任课老师了解留级学生情况,定时向学院副书记汇报留级学生情况,并做好相关的记录。

2.重点关注学生。

对学生进行摸底考察,将每班的存在学习、心理、家庭经济、人际交往等存在问题的学生列为重点关注学生。在每个学期开学初和期末考试前各进行一次“一对一”谈话,学期中根据班干各自汇报的每个学生的动态情况,不定时找其谈话。

主要工作:对于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先了解他们各自的学习情况,及时提醒相关的考勤、补考和留级制度,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并建议他们多与任课老师和同学交流,一步一脚印的学习知识。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我会先让班干摸底了解他们的在校情况,结合我和他们谈心了解的情况,制定较准确真实可信的贫困档案,对于以后奖助学金的选定和审核有较好的参考辅助作用。

第三阶段(第三类学生)——每班的班干

班干是班级发展的主要核心力量,班干的影响力和组织各项工作的能力,对班级的凝聚力和班级的和谐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班干的得力与否,直接影响整个班级的班风和学风的发展。主要工作:根据每班各自的情况,有针对性的跟每班班干进行集体谈话。根据班干提出每班存在的问题,共同讨论出适合本班发展的对策;根据每班的实际特点,制定适合本班发展的相关规章制度,建立本班自身完善的奖惩体制,有利于本班各方面的发展。

(二)“谈心”工程中的感恩教育

了解和掌握了以上三类学生的在校基本学习、生活等基本情况,实施“对症下药”,谈话和实际行动相结合,实施感恩教育,培养感恩意识。“感恩教育既是道德教育,也是一种情感教育,人性教育”,应以培育、塑造健全的人为其追求的目标,构建以“家庭教育为基础,学校教育为主导,社会教育为依托”的感恩教育的立体网络。对于90后大学生,结合“谈心”工程实施感恩教育,首先要从“心”开始,以人为本,让90后大学生学会用心感受,用心体会,用心理解,用心思考,用心行动。 (下转第88页)(上接第86页)

对于全部学生,要实施普及感恩教育。以励志树人为目的,增强感恩教育效能,以尊重宽容为前提,彰显感恩人文关怀。首先,在新生开学的第一个班会上,布置学生写一封给家长的信,同时要求第一个假期回家为家长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并记录下来。然后,在接下来每一年开学的第一个班会上,都要求学生再给家长写一封信,为他们做一件事。同时,有意识地设计感恩情景,促进大学生践行感恩理念。如定期开展“感恩——我最敬爱最想感谢的人”的主题班会、团日活动和征文比赛,让学生将自己对家人、朋友的爱和感谢最大限度的表达出来;组织学生观看感恩电影,以情动人,以情感动学生,让学生有所感触,有所思考,有所感悟。之后,收集相关活动中学生的感恩资料和图片,制作成电子书。将学生在大学四年中慢慢积累的感恩言语、事迹和图片,通过一种形象直观生动的形式得以体现,其乐无穷,感动不断,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建立积极快乐的感恩意识。

对于第二类情况比较特殊的学生,应有针对性的制定“感恩”影响。首先,让他们认识到身边有很多关心、爱护和帮助他们的有心人。然后,让学生定时为帮助过自己的人写感谢信。再次,就是以自身的实际行动来表达自己的感谢之情。特别是对于贫困学生,应以“知恩感恩、乐观快乐一生”为基本理念和教育的出发点,树立诚信感恩意识,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感恩教育使贫困生知恩图报,用实际行动报答帮助过自己的国家和热心人。

针对第三类干部学生,应带头做好榜样,言传身教,扩大感恩教育的影响力和传播效果。注意定时进行班干培训和对他们进行感恩教育,发动班干从影响身边的同学开始,并组织班干定期收集和汇总班级各项感恩活动或感恩事迹的资料。同时,可以借助媒体影响力,发挥班干群体作用,让学生感恩的实际行动变成新闻报道、视频报道、电子书的形式传播出去,让感恩教育理念和意识进课堂、进宿舍、进社团、进头脑,使感恩理念最大限度的传播出去,影响更多的学生。

四、小结

一切从心开始,从心出发,在“谈心”工程中实施感恩教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健康心理、积极乐观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推动高校的德育教育、人文教育、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学会识恩、知恩、惜恩,感恩,从心开始,从现在做起。

参考文献:

[1]毛启刚.大学生感恩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4):47-48.

[2]关彤.大学生感恩教育初探[J].理论探索,2012(6):3-7.

[3]蒲清平,高微,苏永玲.高校大学生感恩心理现状及培养对策——以重庆为例[J].中国青年研究,2011(5):109-112.

[4]柳礼泉,张红明,吴红艳.感恩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J].思想教育研究,2009(2):3-6.

[5]刘咏宝.关于大学生感恩教育缺失的思考[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12-15.

[6]刘向阳,黄芳.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影响、对象与内容[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03-106.

[7]张娟.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黑河学刊,2012(6):138-139.

[8]黄寒梅.新形势下高校谈心教育工作的思考[J].成功(教育版),2010(9):130-131.

[9]李艳,盛义保,夏富生.关于高校学生辅导员开展系统谈心工作的思考[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8(4):64-66.

[10]王永灿.高校受资助大学生感恩教育现状分析及路径研究[J].出国与就业,2011(8):27-28.

第5篇

一、德育中“三生教育”的价值凸显与缺失

(一)德育中“三生教育”的价值凸显

高校德育的目的是塑造全面发展的大学生。在大学生的发展过程中,生命、生存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整体,高校德育源于大学生生命、生存和生活发展的需要,德育的基础根植于大学生生命、生存和生活的沃土,德育的知识靠大学生对生命、生存和生活的体验和认知来生成,因此,高校德育理应关怀大学生的生命,关注大学生的生存,关心大学生的生活。但现存很多高校的德育与大学生的生命、生存、生活相脱节,只侧重于培养有知识的大学生,以考试成绩作为学生评优衡量的主要指标,在一定程度上说是一种知识德育、考试德育,这就导致了一部分大学生一味地认真钻研书本知识,而忽视了生命体验、自由发展、生存技能等。自2008年秋季学期起,云南省在全国率先在各类学校学生中试点实施以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为核心的“三生教育”,它是以生命教育为核心、以生存教育为关键、以生活教育为目标的教育体系。人的一生就是生命、生存和生活过程的有机统一。高校“三生教育”让教育回归人的生命、生存和生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也就是以学生的生命、生存和生活为中心的教育体系,要求教育过程与学生的成长过程结合,强调主体认知和行为实践,符合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真正使教育在指导思想上实现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关注。显然,“三生教育”所蕴含的基本思想与实施德育所要实现的目标是一致的。作为关注大学生的生命、生存和生活整体发展的高校“三生教育”理应成为德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德育中“三生教育”的缺失

从现实来看,高校德育中的“三生教育”缺失现象时有发生。主要表现在:一是大学生对生命的意义、生命责任感认识不足。例如,清华大学刘海洋的“伤熊事件”;复旦大学张亮的“虐猫事件”;云南大学马加爵的“杀害同学事件”等。大学生的自杀事件也频频出现“,2008年,教育部直属高校就发生63宗大学生自杀事件,其中北京、上海各23宗。2009年,大学生自杀趋势有增无减,仅上半年,北京就有14名大学生自杀身亡。2010年初,西安市高校中被媒体报道的就有3起。”[1]从红河学院“三生教育”状况的调查显示,20%的学生有过轻生的念头。这表明一部分大学生承受压力的能力弱,对生命的价值、生命责任感认识不足,生命教育有待加强。

二是大学生缺乏生存知识,不具备必要的生存技能。从“三生教育”的课堂教学和相关调查中了解到一部分学生缺乏生存知识,不具备必要的生存技能。在教学中了解到的内容如缺乏地震的自救和互救常识;不知道灭火器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方法;对处理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等。从红河学院“三生教育”状况的调查来看,51%的学生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42%的学生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18%的学生经常会感到压力,但不知该如何缓解;42%的学生打算为了将来的就业,现在开始在各个方面主动学习和训练;13%的学生面对生活的艰辛,生命的无常和生存的不确定,选择了“相信宿命”;烦闷的时候,6%的学生选择“喝酒解闷”、19%的学生选择“上网”,这说明一部分学生不了解当前就业形势和职业生涯规划知识;不懂得如何缓解压力;尚未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等,生存教育的实效性需要提高。

三是大学生生活自理能力欠缺。成都某大学大学生不会打扫卫生,同宿舍六人凑钱请保姆,每人每月出60元钱请保姆,每周到寝室打扫一次卫生和洗衣服。记者在成都川嫂子家政公司了解到,该公司也经常接到在校大学生需要家政服务的电话,开学时候居多,而且每年此类业务都有明显增加。[2]就红河学院来看,还未了解到有学生请保姆的情况,但存在个别学生出钱让别人洗衣服的情况。在担任班主任期间,从走访的学生寝室看,寝室卫生情况很差,个人卫生不注意的问题确实存在,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部分大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低下。大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欠缺不仅仅表现在不会洗衣服等基本的个人卫生技能,还表现在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差。2005年9月9日晚上广州某大学一名入学仅一周的新生,因“饭菜不合胃口、不能忍受这种生活”,从学校的7楼纵身跳下,当场殒命。9月9日上午,其父母特意从老家来到学校,准备在附近租套房子陪读。和儿子一起吃晚饭时,她告诉儿子,因租金太贵,她不在附近租房子了,但会每天从番禺的家里做好饭菜送过来。当时儿子十分失望,吃完饭后,儿子说要回宿舍。到了晚上7点多钟,就出事了。他的一名同学回忆说,跳楼前他曾经抱怨“饭菜不合胃口,衣服也不会洗,不太适应这种生活”。是什么原因最终促使他纵身一跳,恐怕永远是个谜,但这位大学新生的自理能力低下是不容质疑的。[3]由此可看出,生活自理能力欠缺的大学生虽是少数,但不能忽视。

二、基于“三生教育”的德育实践模式构建策略

德育实践的上述现实状况,客观上需要进行一次深刻的思想变革,高校德育的工作者应该重新认识德育与大学生的关系问题,重新认识德育的本质与规律。“三生教育”作为一种完善大学生的生命,促进大学生的生存、生活质量提高的实践活动,其价值就在于它可以引领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大学生为本,不断探索德育的本质与规律,并在实践中自觉遵循。因此,探索基于“三生教育”的德育实践模式,努力促进德育理论和“三生教育”实践有机结合,才能切实改善高校德育效果。基于“三生教育”的德育实践模式作为当代中国高校德育模式的一种新探索,是教育者根据一定阶级和社会的要求,遵循受教育者的品德形成规律,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从大学生个体出发,通过对个体生命的感悟、对生存的训练和对生活的体验,发展和巩固其良好品德的活动过程。基于“三生教育”的德育实践模式的构建,主要应抓好课堂教育、职业性实践活动、以“三生教育”为主题的“实战仿真”演练活动等三方面工作。

(一)以课堂教育为阵地

首先,以“三生教育”课堂教育为主阵地,创建“三生教育”教学团队。创建“三生教育”教学团队并不需要另起炉灶,关键是利用好三个教育团队。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团队,开展生命价值观教育、生命信仰教育、生命责任感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健康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利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团队,开展生命感恩教育、人际关系教育、团队教育,引导大学生建立和谐的生活环境。利用招生就业教育团队,开展职业生涯教育、职业规划教育、就业和创业教育,引导大学生明确和实现人生目标。当前“,三生教育”课堂教学要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课堂讨论、辩论、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更多地参与教学,使课堂成为教师与学生的良性互动过程。其次,要深入发掘蕴含在专业课程中的“三生教育”资源,讲究渗透技巧,提高对大学生的引导能力,发挥各门学科的“三生教育”效应。在专业课教学内容、课堂的组织过程、对学生的考核等方面都蕴涵着丰富的“三生教育”资源,有效的利用不仅可以提升专业教学的质量,还有助于完成“三生教育”的任务。如在布置和检查作业时,鼓励同学们相互讨论,但坚决反对抄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意识;通过专业知识的介绍,引导大学生结合专业尽早制定职业规划,并监督其执行;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

(二)丰富职业性实践活动

高校是绝大部分大学生走向社会的最后一站,与中学相比,职业性是高等教育的特点之一。只有通过相应的职业性实践活动,才能让学生感悟“三生教育”的真谛。职业性实践活动主要包括如下三个方面:一是专业实习。专业实习这个环节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涯的必要环节,让学生早点实习,直观地了解专业的实际用途,再结合课堂的讲解,学生学习的效果会明显增强,也有助于学生尽早制定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从学生的实习报告和实习交流中可看出,学生实习后,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很多学生有自己专业知识和技能不足的感慨。由此可见,提前实习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高校应创造条件让学生尽早参加专业实习。二是创业实践。创业实践活动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思维、竞争意识、团队意识和市场观念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要重视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如利用学校网站、广播站、各类报纸、橱窗、宣讲报告等宣传方式营造创业氛围;组织学生考察企业创业的历程、构建创业实践基地等。在创业实践中,应采用“模拟商业环境,引用大量案例,采用角色扮演、分组讨论、汇报演示等方法”,[4]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创业知识和能力选择不同的创业实践模式[5],如知识型创业、创意型创业、兴趣型创业、服务型创业、季节型创业等,提高学生创业的基本素质和创业才能。三是勤工俭学。高校应充分认识到勤工俭学既助学又育人的双重功能,不断开发拓展勤工助学岗位,给学生提供越来越多的勤工俭学实践机会。首先,立足校内,开辟勤工助学劳务资源,提供勤工助学岗位。如打扫卫生、整理图书、假期值班等,实行工时计酬;也要考虑长期兼职,如校园治安、宿舍管理、报刊阅览室管理、教学楼值班、教学科研辅助工作等。[6]其次,积极拓宽校外渠道,与社会企事业单位共建固定或临时勤工助学岗位,努力实现勤工助学岗位基地化建设。如参与科技研究、开发、出任家庭教师、修理服务等。

第6篇

  一、指导思想:

    学校预防教育工作是禁毒工作的基础工程。深入贯彻市教育局关于开展2018年“开学月”集中禁毒宣传教育活动的精神,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在预防教育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使广大学生认清的危害,进一步增强防毒、拒毒意识,确保“学生不涉毒、校园无”,具体活动总结如下:

  二、活动主题:健康人生、绿色无毒

  三、工作具体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增强做好学校预防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学校成立预防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领导组织学校预防教育工作、制订预防教育工作制度计划,组织和监督学校预防教育宣传工作的开展。成立了领导小组

     组  长:张可欣     

副组长:杨花亮 卫战华

组  员:冯俊峰、王辅国、汪肖红、贠永杰、刘岩、王青峰

及各班主任

    2、学校高度重视预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将预防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思品课程教学计划、学校政教工作计划,使预防教育工作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做到层层落实。

    3、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络作用,营造良好的预防教育氛围。 学校积极争取街道党政领导的大力支持,在社区加强禁毒宣传,扩大教育范围,在家长的协助下及时巩固教育成果,从而保证了预防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

   4、充分利用学校宣传阵地,为开展预防教育工作创造良好氛围。

具体活动汇报:

  (1)贠主任进行了国旗下禁毒宣传教育。

(2)邀请公安局王凯副大队长做“法律进校园”禁毒主题报告会,全体师生进行拒绝签名活动。

(3)进行了禁毒预防知识竞赛活动。

第7篇

一、网络视域下的挑战:“现实班级”的影响力渐弱

(一)网络对现实班级“引领力”的削弱

班级是进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是各种德育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教育的基本单元和场所。班级也是学生日常管理的基本组织,能使处于班级的学生无形中有一种归属感和认同感。然而,在网络时代,网络信息呈现泛滥性和隐蔽性,网络上各种错误价值观念、错误社会认同等影响学生的认知,使班级学生的政治意识弱化、政治观念淡化、集体观念淡薄等,而各种自我主义等现象却不断增多,即冲击了班级的“核心”地位,更导致班级思想引领力的减弱。

(二)网络对现实班级“组织力”的弱化

网络隐性空间的开放、自由和互动,可以使大学生毫无拘束的展示自我,其主体意识受到极大调动,这对班集体传统的单项“约束式管理”提出了挑战。在网络环境中,他们不再简单地按以往班级制定的架构去理解信息,而是将各种信息、思路集中在一起,自行选择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行为,对班级的一些组织和号召缺乏认同或反抗,仅仅从“网络自我”的角度去我行我素,以自我行为代替班级的集体行为。

(三)网络对现实班级“凝聚力”的淡化

班集体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组织,是班级成员达成共识、开拓共进的“号召者”。但是,当前许多班级成员参与集体生活和活动的次数越来越少,而在网上“闲逛”的时间越来越多,注册加入各类的网络群体,建立自己或参与他人的“微信圈”、“朋友圈”等,对于自己真正的班集体却很少问津。许多班集体的活动策划、组织等只是几个班干部参与,其他学生的参与率很低,导致班级的凝聚力不断下降。

二、网络教育中的机遇:“隐性班级”的宽阔平台与丰富资源

(一)网络为班级教育搭建了“引领平台”

网络平台上信息量大,信息更新速度快,各种网络平台都可以成为班级教育管理的隐性平台,通过借助网络丰富的德育资源、红色资源等,为班级的思想引领、德育教育等提供广阔的空间。各种网络主流媒体上的核心价值观念、先进事迹等都是班级可以利用的良好网络“教材”,通过借助网络平台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和引领,从而增强班级学生教育管理的实效。

(二)网络为班级管理提供了“中控平台”

网络的发展给当前高校学生班级信息化管理提出了挑战,只有适应信息化时展的步伐,才能使班级的管理更加科学与规范,才能适应当前大学生网络信息需求的现状。以往主要通过班会、电话等向大学生传达各种通知和信息的方式,可以转变为利用网络群发、网络班会等方式进行,既可以节省同学们时间,同时也可以快速的传达到每一名同学,确保网络“中控平台”信息的及时和准确,还能通过图片、录音、影像等多种现代手段加以演绎,从而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情趣,增强对大学生的吸引力。

(三)网络为班级建设构筑了“互动平台”

网络交流具有公开性和自由性,利用网络可以使班级的思想政治教育互动性不断增强,参与率不断提升,可以为班级的团队建设提供一个互动平台和共享空间。当前,学校班级建设依然倚重传统的“课堂式”建设模式,重管理轻引导,班主任、班干部等据主导地位,同学们只是听而不去“说”,无法发挥同学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班级建设模式单一,成效不足。基于网络的班级建设,可以增强同学们的主人翁意识,让更多的同学在同一时间发表自己的看法,实现大家共同参与班级建设与管理的目标,并在互动中凝聚班级建设合力。

三、网络班级育人模式:构筑隐性班级“三维度”

(一)构建网络班级信息共享“横向三平台”

发挥网络在班级学生教育管理中的作用,需要在横向方面建立健全三个平台。一是班级信息平台,可以通过建立班级网站、班级博客、班级“BBS”等平台,实现网络班级的信息;二是网络班级互动平台,通过建立班级网络“QQ交流群”、“网络讨论组”等平台,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实现主动参与和互动交流;三是网络班级舆情平台,通过建立网络问卷、网络访谈、网情反馈等平台,掌握班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需求,及时做好引领和帮扶。

(二)健全网络班级队伍管理“纵向三梯队”

建立“隐性”网络班级可以把个性发挥的空间留给班级成员,实现把课堂、班级还给学生的目标。在网络班级建设中,需要建立三支强有力的网络管理与服务队伍。一是网络班级管理队伍,主要是班主任老师要发挥好自己管理者的角色,走进网络,做好网络班级的“管理者”;二是网络班级维护队伍,主要是班委会成员,要建立班级网络管理办法、维护措施和网络突发事件预案等,确保网络班级的正常运行;三是网络班级监管队伍,主要是班级的一些网络信息员,根据自己在网络平台上搜集的信息,做好汇报和监控,为班级建设提供详实信息。

(三)完善网络班级育人助推“立体三层面”

网络班级建立的最终目标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宗旨,只有搞好网站助推,才能使现实班级和隐性班级的作用得以结合,才能增强育人实效。要发挥网络育人实效,必须完善网络助推的“立体三层面”:

一是思想引领。要利用网络丰富道德资源的优势,建立网络道德教育板块、网络爱国主义教育板块等,做好班级同学的思想引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等主流思想融入到班级同学的思想中去。

二要行为规范。要通过建立班级网络行为管理专栏等,将网络道德、网络法律法规等告知班级同学,避免学生在网络中的迷失和犯罪。同时,通过建立网络安全警示专栏,使班级学生对网络的利弊有一个理性认识,认清信息垃圾、网络犯罪、网络成瘾对他们的严重危害,防患于未然。

第8篇

高职学生感恩意识成因分析

《现代汉语词典》把“感恩”解释为“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感恩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主题,是一种被世俗社会所认可的思想感情状态。”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是加强大学生德育教育的要求,是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当代大学生能够怀有一颗感恩之心,心存感激之情,从感恩父母开始,学会关心他人、关心学校、关心国家。进而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并使这种对自己负责、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责任意识转化为自强不息的精神。

一、高职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表现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教育担负着向社会输送合格的劳动者和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任务。但是目前,由于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存在着安于现状、不求上进、内心空虚等令人担忧的不良现象,一些学生漠视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栽培之情,他人的帮助之心,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高职院校学生对中华传统美德的缺失,缺乏感恩意识。高职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仍是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一个重要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一部分同学对父母养育之恩的缺失,对学校、老师培养之恩的淡薄,对社会关爱的冷淡。

1.对父母不懂孝道

古语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家庭环境对孩子学习和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家庭的影响比学校的影响更持久深远。目前,高职学生以独生子女居多,从他们出生开始,身边就不乏各种关心他们的人,在日后的成长过程中,将其视为掌上明珠,他们却不懂得关心和照顾别人。一些从小娇生惯养的高职学生不能理解自己的父母,更不懂得何为孝敬和回报,绝大多数的学生与父母的主要联系方式是电话,而通电话的主要动机是要钱,仅有很少一部分学生记得父母的生日,更有学生嫌弃父母唠叨,让父母伤心至极。

2.对学校牢骚满腹

学校教育在学生成长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渊博学识使他们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榜样,教师在学生的感恩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学生的成长成才,学校在校园环境和师资建设上投入不少,老师们更是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可是在校园内,学生随意损坏公共设施,践踏草坪、顶撞老师等问题已不是个别现象。一些学生不满现实,牢骚满腹,不仅损害了教师的社会形象,也对学生感恩品质的形成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3.对社会人情冷淡

当今社会竞争压力大,诱惑颇多,使得一些高职学生心灵空虚,一些大学生在处理人际关系上冷漠、自私、责任感缺失,回报意识差。很多贫困生在校期间享受过国家助学金或是社会各界的资助,但是却很少有人想到要对那些帮助过自己的人真诚的说声谢谢,更有少数人错误的认为自己贫困,就理所应当得到资助,这样的冷淡,确实让资助者心寒,值得深思。

二、高职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成因分析

人在成长过程中,必然受到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影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是造就一个人的三个重要方面,每个人的成长都是这三种教育形式综合作用的结果,对于每一个人来说,缺少哪个环节都不可能成为合格的人。下面主要以下这三方面阐述中职生感恩品质缺失的原因。

⒈家庭教育的欠缺,淡化了感恩教育

家庭教育更侧重于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侧重于健康心理的培养,家庭教育对孩子学习和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中对孩子起着教育的作用。只有父母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对孩子进行思想、心理和行为上的影响,这是感恩之心形成的基础和前提。家庭教育的欠缺,直接导致感恩心理的缺失,在如今的高职学生中并不少见。有些父母以忙为借口忽视了对孩子品格的培养,孩子从亲人身上感觉不到亲情,自然而然也就没有了感恩意识;还有些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将孩子视为家庭的中心,过多的溺爱使孩子们以自己为中心,没有别人,久而久之,孩子就变成了只知索取不知感恩的人。

2.学校教育的单一,湮没了感恩教育

“爱因斯坦曾说过:青年人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专家。仅仅用专业知识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和谐发展的人。”

在小学、初高中阶段难以分出精力来引导全校践行感恩教育,到了大学后,虽然没有升学压力,但那种成绩至上的错误观念已经在学生和家长的心里根深蒂固,以至于道德、实践和社会能力往往不受重视,这给学生带来了心理上极大的压力和威胁。对于教育者而言,又通常只关注学生的能力水平,忽视德育教育,教育者们为学生提供了知识和技能,却忽视了对学生良好品质的培养。使得同学们认为教育的全部就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忽视了内心世界的发展,感恩意识湮没在茫茫人海之中。

3.社会环境的影响,冲击了感恩意识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建设对感恩意识和行为的“利”化作用,是同学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受到了严重的扭曲,现实社会中的腐败现象等不良因素也严重腐蚀了高职学生的思想,导致高职学生行为功利化现象明显。社会上不乏出现唯利是图、过河拆迁、忘恩负义等现象,给涉世不深的高职学生们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往来更带功利性,总是或多或少地与个人利益和得失挂钩,有的学生把当前社会出现的一些负面影响视为社会的主流意识,片面追求个人价值而牺牲他人利益、集体利益。特别是进入实习阶段,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事件的影响,极易产生认识上的冲突和道德选择上的迷失,不能正确认识和把握自己在职场上的责任和义务,更缺少回报国家、汇报社会的感恩意识。

三、总结

对高职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和成因分析,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解决问题,塑造和培养合格人才提供思路。高职院校在对学生的感恩教育中要构建学校与社会共同运作的互动机制,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感恩教育的思想、内容等与社会和谐统一起来。

参考文献:

[1]陶志琼.关于感恩教育的几个问题的探讨[J].教育科学,2004,20(4):9.

[2]高媛.浅议职业审美素质教育[J].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

第9篇

我以党的十以及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服务学校发展为目标,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各方面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下面给大家介绍关于2020德育主任述职报告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2020德育主任述职报告范文1

期德育处的强化管理和针对性教育,初中部学生基本做到了令行禁止,学生的违纪和不礼貌现象明显减少,一个“礼貌、自律、向上”的学生整体正在构成。

四、组织开展活动,丰富初中部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

本学年我们德育处主办的东北育才实验学校文化节正式开幕,组织召开了以“放飞青想,激荡花样年华”为主题的选修课汇报演出活动,并得到全体师生、家长及相关领导的一致好评;我们还组织了东北育才实验学校第四届运动会、教师篮球赛、中小学教师足球友谊赛、学生跳绳比赛、书法摄影绘画大赛等有好处的活动;同时定期组织学生观看情感教育电影,寒假组织学生参加“走进清华、北大”冬令营活动。

透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学生的思想基础得到了进一步的夯实,礼貌卫生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逐渐构成。另外我们还组织初中部各班级分别召开“爱校园”、“爱老师”、“爱同学”、“爱学习”主题班会,个性是初三学生,面临离校,我们在初三学年组组织向老师、学校说心声活动,让学生说出真心话,表达对老师、学校的爱和眷恋,以署名或匿名的形式展示出来,感动师生,感动校园,学生的感恩教育得到升华。

五、学生安全及心理卫生健康教育管理

安全是学校管理的头等大事,创造一个安全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是学校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保障。本学期,德育处定期组织对教学楼及宿舍进行安全检查,坚决消除一切火灾隐患,防患于未然。为了强化全体师生的安全意识,在班主任例会、教工大会、学生大会上安全工作都要作为重点强调。同时组织开展安全教育主题午检、主题班会;透过宣传橱窗等形式加大对全校师生的安全宣传与教育;组织初中部全体师生进行教学楼、宿舍楼的紧急疏散演习等。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使全体师生在思想上得到了统一认识,安全防范、自我保护潜力得到提高。

在学生的心理卫生健康教育上,德育处也加大力度,定期透过宣传橱窗及每周一次“心语留声”专题广播进行宣传,同时设立专职心理教师,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开设心理课和学生心理咨询,排除学生心理障碍,实践证明对问题学生的教育管理收效显著。

以上是对本学年的述职报告,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清楚地认识到个人在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如德育工作的创造性不够;德育工作思路还需进一步理清;还需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力度;个人仍需加强学习,改善工作方法,提高工作实效。这些不足的存在,意味着今后的工作任重而道远,只有不断地从工作中吸取经验教训,弥补不足,才能体现进步,从而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不断完善。

2020德育主任述职报告范文2

尊敬的校长、各位凯旋铜仁,大家好!

我是王朋涛,任凯旋双语实验学校德育主任,负责学生的德育管理工作(即安全、纪律、卫生)。任职几年来,在校长的正确指导下,在我校全体教职工的大力支持配合下,我校的德育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上一学年的德育工作总结如下:

一、分管工作完成状况

1、安全管理。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家庭、一个企业甚至一个国家,安全无疑是最重要的,因为,安全是一切的保障。虽然我们也经常地强调安全,给学生上安全教育课,但是,上学年我校大大小小的安全事件也出现了几例,这说明我们德育处的工作力度、深度还不够,仍需要提高,更需要全体教职工的配合。

2、纪律管理(即学生管理)。随着单亲家庭子女,外出打工子女的不断增多,学生思想和心理问题逐渐突出化和极端化,学生管理上新的问题也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新的思路。我校对于“问题”学生实行全员参与教育,进行对接帮扶活动,从心理、身心、思想、学习等方面帮扶学生。同时各班级还利用晨会、班会等途径,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强化深入,努力构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但是,在校园里仍能看见狂奔乱跑、骂人的现象,这告诉我,德育工作任重而道远,同志还需努力。

3、卫生打扫。学校卫生是一个学校的脸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也是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德育处的带领下,及各个职能部门负责人的配合下,无论是教室、校园、宿舍、餐厅、校车、洗手间等都是干净整洁,得到了领导及家长的赞誉和认可,个性是加强学生的行为习惯教育,乱丢、乱扔的现象少了,但是,对于一些卫生死角处还有待提高。我们还定期给宿舍长召开例会,总结一个月以来宿舍的状况,比如:展示照片,让他们明白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从而带动其他学生向好的方向前进,从而到达学校的目标。

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对于学生习惯的培养,还需要加大力度,学生养成工作一刻也不能松懈,要持之以恒,长抓不懈。

2、少先队活动开展不扎实,不具体,少先队的先锋作用没有得到很好地体现。

3、放学时的候车纪律、卫生不理想。

4、吃饭时的路队、唱歌、纪律仍需提高

5、礼貌礼仪教育效果没有得到好的彰显。

三、新学期工作设想

(一)总体思路:实施“净、静、敬”

1、校园环境和学生语言要干净。校园环境卫生要做到清洁,全天无垃圾,教育学生讲究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学生仪表要得体大方,语言要礼貌。

2、课堂、宿舍、餐厅、校车要安静。课堂上学生要持续安静,认真听讲,杜绝学生上课吵闹的现象。夜晚宿舍熄灯后杜绝说话现象,吃饭时杜绝聊天喧哗要持续安静。乘车时要持续安静,以防打扰司机开车。

3、全体师生态度要恭敬。全体师生要以“八荣八耻”为基本道德准则,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要相互尊敬,相互理解,努力营造和-谐校园。

(二)学生管理思路

1、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常规管理。全体师生必须要达成共识,对违背学校常规管理,尤其是对学校声誉造成影响的学生和事件,必须要严肃处理。

2、一切围绕育人。努力使学生做到行为上自律;学习上自主;生活上自理;人格上自尊;心理上自强。

各位领导、以上是我一学年来的工作、存在的不足及下一步努力的方向和打算,我明白以上的汇报是我就应做的工作、微不足到的工作,甚至离学校各位领导要求甚远。在此我在以后的工作中会取长补短,加强学习,改善工作方法,我必须继续坚持务实求新、真抓实干、勤勤恳恳、与老师们一齐,促进我校德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2020德育主任述职报告范文3

__年本人在上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与指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x大精神,积极实施素质教育,不断强化对学校德育工作的管理,在增强针对性、提高实效性上狠下功夫。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重视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加强德育工作指导

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习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起着导向作用。因此,为了确保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实施,不断增强了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

我校把德育工作摆上重要位置,认真做好德育工作计划,在认真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和纪律教育等德育常规工作的同时,为了严肃校纪,规范学生的仪表。

我们组织少先队的学生检查每个班学生佩戴红领巾和两操情况;不断拓展德育工作的内涵,取得了显著成绩。

二、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德育队伍建设

1、培训班主任,定期组织召开班主任例会。

提高班主任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班主任工作方法,有效地提高了班主任们开展德育工作的水平。组织开展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目的是为了通过班主任交流各自的先进经验,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提高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水平,以便今后更好的开展工作。

2、重视对班主任工作的评价,定期对板报、卫生和纪律进行平分等;将班级管理进行量化,学期结束时根据得分情况评选出优秀班主任.完善了优秀班主任评选表彰机制,有力促进了我校德育队伍的健康发展。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

爱国主义教育:

1、抓好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和国旗下的讲话,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组织学生开展征文比赛和纪念“一二.九”运动合唱比赛。

安全法制教育:

1、加强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德育处以创建“德育达标校”为契机,紧紧围绕“宣传先行,理想先行,氛围先造”的工作思路,充分利用黑板报、广播和班会等多种宣传手段,使学生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营造了浓厚的平安校园建设的宣传教育氛围。

2、签订各种安全稳定责任书,落实好各种措施。

文明礼貌教育:

1、加强了学生的常规教育。以《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内容,组织学生学习和测试。有力的促进了学校常规工作的开展和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2、进一步加强我校广大教师文明礼仪教育。逐步提高了广大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素养,使文明礼仪变为广大师生的自觉行动。

四、重视“双关生”转化工作。

“双关生”虽然人数不多,但他们在学校中、在班级中确是一个非常应该引起重视的群体,一个班的班风、学风都和他们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应当高度重视。

本人密切配合班主任及任课教师,重视“双关生”转化工作,凡是对问题少年及时发现,及时帮助,每周四早读课由本人亲自做专题教育,从纪律、安全、行为规范、法制教育入手,通过故事引导他们,通过身边发生的事教育他们,使他们明理知法,及时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和困惑,通过一年的帮教,已经有十名同学积极转化,正积极的投入到学习当中。

五、重视家庭教育工作,切实加强家校联系

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增进家长对我校的管理、教育教学以及自己孩子在校学习生活的了解。真正提高家校联系的质量,德育处分别于3、5月份和9、11月份组织召开了家长会;同时,对500多名家长进行了培训。加强了家长和学校之间的联系,使学校、家庭、社会联系更为紧密。搭建起了家庭、学校和社会三力合一的桥梁。

六、工作中不足之处

第10篇

关键词:地方高校;实践教学;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6-0271-02

一、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现状

我国多数地方高校处于地方城市,非省会或省府等中心城市,大多数是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在师资力量、科研水平、生源质量等方面与其他高校相比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属于本科层次的弱势院校。近几年,随着、教育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视,地方高校都在积极探索实践教学的各种有效途径。但是,很多地方高校多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进行,没有从思想认识上的高度即意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角度来对待这个问题,使得很多实践活动都流于表面形式。虽然也积极开拓出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模式,但是学生们多数是被动地接受活动,没有由经验层面上升到理论层面,使得思政课吸引力不大、实效性不高的教学状态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也因此依然没有真正、全面地实现思政课的育人目标。这就需要我们针对问题的症结所在,积极探索出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的有效对策。

二、影响地方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效性提高的原因

1.客观环境因素

在当前社会逐步现代化的过程中,地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状况都会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如地方经济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经济发展较落后、腐败问题、就业问题等其他社会问题都在进一步完善过程中,这些都影响着学生们的思想品德教育。而且在大众化教育阶段,与国内一流大学的毕业生相比,地方高校的毕业生面临竞争的压力更大一些,学校和学生们更关注将来从事某一职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而对只能起着潜移默化作用的思想理论课的需求相对弱化,这种弱需求心理必然导致对思政课缺乏兴趣,也直接导致对实践教学缺乏重视,这些原因影响了其实效性的提升。

2.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

在精英教育阶段,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过多强调借助一切可能的教育手段,使受教育者无批判地接受某种固定的道德价值,注重了培养对象的标准性、统一性,而忽视了对个体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个性的培养,忽视了对个体责任意识和责任行为的培养。这种德育认识和实践模式很明显地凸显了德育对象对外在要求的适应性,而忽略了德育对象自身的需要。这种传统的教育模式在很多地方高校适应大众化教育阶段依然保留着一定地位。多数地方高校为节省教育资源,思政课都是100人以上大班上课,以至于在组织学生社会实践时,很难针对每个个体做到因材施教,更多的是采用传统德育注重共性的模式,在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上缺乏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气质、性格等各方面特征。虽然思政教育开展的实践模式逐渐多元化,但是,没有真正从个性教育和培养角度出发,这也影响了其实效性的发挥。

3.地方高校内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情况

地方高校作为地方性的省属院校,办学实力一般不是很强,知名度不高,既缺乏重点大学的文化底蕴和办学实力,又不具备民办高校的活力。这使得他们在面对招生、就业等关系到地方高校生存的很多问题时,更多注重的是如何直接培养出适应社会的“速成品”。所以,他们更多关注的是对学生的知识、技能传授,而对于慢熏慢染的、短时间不能立刻带来效益的思想品德教育则无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顾及。于是在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时,地方高校自身内部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环境、方法、机制等载体因素缺乏有力的整合。学校的行政部门、后勤服务等部门认为只有思政课才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场所,没有使管理载体、服务载体、课堂载体这些载体因素处在最佳状态,形成最大合力,这都影响了其实效性的发挥。

三、提高地方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的对策

1.更新思想政治教育观念

观念是行为的导航,地方高校如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拥有竞争的优势,就应从长期发展的目光来确定教育理念,而不应急功近利,只看到眼前的利益。应注重培养人才的长远质量,促使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政治素质都得到协调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经济全球化时代对人才的需求必然是多样性的,只有适应时代的需要,培养出真正适应时代需求的人才,地方高校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其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虽然地方高校在办学理念的确定上已将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在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但是人才的素质中德行最为根本,所以要充分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更要充分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进步主义教育家认为,教育并不是强制听讲或闭门读书,教育就是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生活和经验是教育的灵魂,离开生活和经验就没有教育,他们认为大学教学要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去发展,学生应当自己学,在做中学。这才是大学教育的根本目的。德育只有回归生活世界,超越德育的道德知识中心化,注重对生活世界的主体参与,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以及他们多种多样的实际行为,不是孤立地研究道德意识的本质、特性、结构,只有这样才能完全、充分地理解道德,才会将道德观念、道德意志转化为道德行为。如果这个基础即道德实践层次被忽略了,对大学生的要求仅仅停留在“理论合格”或者“政治过关”的话,培养出来的人才只知“知”而不知“行”,知行脱节,那么所有的思想道德教育将会苍白而无力。

2.强调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实效性

地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跟随社会发展的形势来确定教育的内容,根据学生的思想实际情况来调整教育方法。地方高校应克服自身在信息来源途径较窄、观念更新速度较慢、受传统教育模式影响较深等弊端,积极开拓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多元化、实效化。要结合本校所处区域特点,所具有的实力水平,以及所开设专业、所招生源的特点等实际办学条件,量力而行。在确定实践教学的内容方面,要从培养学生的道德水准,培养适应当代社会所需人才的标准角度来确定具体实践的内容。例如,绥化学院位于农业市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农村的教育水平较低下,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来到城市务工,存在大量农村留守儿童。针对这个社会实际情况,我校双管齐下,分别组织了农村顶岗实习支教和关爱留守儿童的实践活动。实践证明,这项实践活动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不但起到了服务地方的作用,而且最主要的是提高了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切身深入到农村,亲身体验农村生活,生活中的苦与乐让他们学会了思考,学会了成熟,这种教育和学习模式远比单纯的课堂讲授效果要好得多。

课堂实践教学部分也要突破常规的模式,完全可以结合学生们自己的生活实际,或者老师预留社会调查题目让学生有针对性的对某一社会问题展开调查,放手让学生自己在实践活动中去研究,得到研究成果后再回到课堂上与教师、同学交流和讨论,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学生因此在课堂上得到的发展,也超越了一般的知识接受,而实现着全面发展。学生的学习不再是一种现成知识的选择和存储,以及现成技术的模仿,更多的时候是问题的探索。

学生的非认知素养更重要,包括怎么待人接物,怎么表达自己,怎么和人一起共事,怎样才能有宽容精神等,这都是教育目标不可缺少的。尽可能地将这些教育目标糅杂到具体的实践活动中。例如,在学生自我组织团体的实践活动中,学生们学会相互交流看法,学会把大家不同的看法整合到一起,,包容不同的观点,学会在团体中相互合作。在开展的公益活动中,大学生通过亲眼目睹、亲身经历受到潜移默化式的教育,自觉树立起符合社会需要的良好道德品质,增强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在现实中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总之,要以学生的经验为核心整合社会生活实践,独立自主地开展学习,发挥个人的特长和才能,促进个性的自由发展。

3.整合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地方高校在开展多元化实践教学时,必须善于整合社会各方面资源。对于像绥化学院这样的地方高校,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不高,历史文化底蕴相对薄弱,各种文化设施建设相对贫瘠,历史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大型的生产性工厂等实践基地相对缺乏。与外界进行文化、经济、社会等交流活动较少,所以,这需要地方高校打破传统的封闭性教育模式,树立开放意识,无论是在人力资源的整合,还是活动资源的整合,都要积极开创出更多的条件,拓展出适合本校的实践教育资源环境。要继续改革和完善德育管理体制,逐步确立以党委领导,党委与校长共同决策,政工部门和教学、行政部门协同负责实施的德育体制。用素质德育思想将全体教职员工的认识统一到育人这个工作重点上来。使大家都认识到,无论教学、管理,还是后勤服务都要服从服务于学生素质培育这一中心工作,确保“三育人”到位,实现育人一体化。开辟德育领域,逐步加强与社会、家庭、大众媒体的沟通和联系。总之,教育环境、教育方法、教育机制等载体因素给予有力的整合。

4.完善实效性评价体系

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最大实效性就是实现了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应然目标,即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会了用理论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达到知行合一。对于这种实效性的评价,从教育对象角度来讲,可通过学生对思政课的热情和喜爱、在课堂上积极主动的思考、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积极踊跃参加的程度体现出来。这点可通过学生最后提交一份实践心得或思想认识汇报材料进行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实践内容的意义、实践时间的长短、观察和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受教育情况等给予学生合理的评价。而学生们是否树立了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想道德素质和人生境界是否提高,这点很难用量化的指标体系体现出来,只能是在学生们日后的生活中点点滴滴体现出来。所以,以实践教学做为一门课程,地方高校可以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制定具体的思政课实践教学评价细则,评价体系完全不必拘泥于某一具体形式,可灵活运用。只要以学生为本,按照人性化原则,灵活机动的处理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德育教育;渗透;高职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09-2109-02

Study on Infused Instruction of Moral Education in Contents of Vocational Courses

MIAO Xing-hua, HU li-sheng

(Taizhou Polytechnic Institute, Taizhou 225300, China)

Abstract: The importance of infused instruction of moral education, infused instruction of moral character, professionalism and industry literacy, and evalu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Key words: moral education; infused instruction; Vocational Courses

进入21世纪,中央确定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战略任务,新形势下对高职院校培养跨世纪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立人”,也就是教学生如何做人;而要真正做人,其最重要的一条途径就是要加强道德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准。

1 在高职课程教学内容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高等职业院校不能只成为就业训练所,而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德育教育净化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丰富的情感,高尚的情操。因此,高职院校德育教育既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高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在课程教学内容中渗透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寓德育于各种教学之中,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人才的客观需要。其次,学生从课程教学中获取的知识如果不能同自身的思想素质、职业素养、行业素养等非知识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专业知识就不能很好地转化为能力,更不能转化为生产力。德育恰恰有责任、有能力担负起这个职能,将德育渗透进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中,将一切健康的非智力因素同学生的专业知识融为一体,学生才能综合成为真正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再次,高职教学内容中渗透德育,让学生在课堂、实验、实训和实习演练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操守,引导学生从职业的角度了解社会,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增强学生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自觉性。高职课程的教学内容是德育渗透的最佳载体,是对学生德育渗透的重要渠道,也是高职院校全面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在高职课程教学内容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思想品德教育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二者是辨证统一的。学生要想学好专业知识,就必须要有正确的学习目的和认真的学习态度。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和认真刻苦的学习态度,使他们自觉地把个人学习与国家的前途、社会主义事业联系起来。通过专业课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思想品德渗透,既能使学生学到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智力和能力,又能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这种“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教育方式,比单纯地讲大道理等教育方式自然、和谐,较少产生逆反心理。

以《网页编程》课程为例,该课程是我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专业技术课程,也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重点建设核心课程。该课程实施项目化教学,以一个贯穿项目“网上书店系统的设计与开发”作为载体,设计了会员管理、图书管理、后台管理和购物管理等4个学习情境。

在设计“会员管理”学习情境时,将尊重、诚实、认同、发言权、鼓励等品德融入会员注册页面设计、会员登录页面的设计等课程内容的教学中。要求同学们要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不要随意抄袭他人的设计和创意,这样别人也才会尊重你的劳动成果;坦诚地对待同学在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或缺陷,不因要讨好对方而隐瞒自己的观点;认同同学取得的成绩和做出的贡献,不因此心生嫉妒而故意陷害同学;倾听同学的观点,给同学发言和陈述的机会,而不是只顾自己侃侃而谈;同学之间应该经常相互鼓励,特别是在设计遇到瓶颈或者程序调试进行不下去的时候,而不是任其半途而废。

当然,思想品德的培养是多方面的,还可以从课堂的细节上体现。如,在机房上完课时提醒学生及时关闭电脑,提倡节约;离开教室时提醒学生将自己周围的个人卫生整理好;适当的时候提醒学生关闭空调风扇O设备;课前课后帮教师整理讲台等等。

3 在高职课程教学内容中渗透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是指人们从事一定岗位工作所需要的个体能力,它是由知识、技能、心理、道德等诸多要素所组成,它也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的一种综合体现,并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综合发挥作用。职业素养培养的重点与难点是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中与职业发展相关的部分,如职业道德、职业习惯、合作意识、敬业精神等。

以《网页编程》课程为例,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分组完成任务的形式完成课程内容的教学,为学生创造团队合作的环境。每个小组任务的完成即是一次团队合作的过程,整个团队需要对每个任务进行分工、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实施具体子任务等。分组时,要充分考虑人员搭配、强弱结合,便于任务的实施;分组完成后,各组根据任务进行分工,分工难免会有差异,此时需要大家相互协调,最终确定分工;分工完成后,各组在制定实施计划时,也难免会有分歧,此时需要大家共同探讨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在任务实施过程中,有人会遇到难题,此时需要团队互相帮助,通力合作攻克难题,才不会影响小组的进度。通过每个任务的完成,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和监督下,解决了一系列团队工作时将会面临的实际问题。

在培养学生具有团队精神外,还要向学生渗透爱岗敬业的精神。爱岗与敬业有着紧密的联系。爱岗,就是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敬业,基本意思是恪尽职守,大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敬重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并引以为自豪,二是深入钻研探讨,力求精益求精。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既爱岗又敬业。比如,在《网页编程》课程导入时,可以展示一些优秀的网站、列举一些优秀的网页程序员的先进事迹,激发学生的岗位自豪感。而在具体完成某个任务时,如设计一个包剪锤的网页小游戏:可以先实现一个纯文字的两人参与的只能玩一次的游戏;在此基础上再实现带图片的两人参与的只能玩一次的游戏;接着再实现带图片的两人参与的可以玩多次的游戏;还可以再实现多人参与的可以玩多次的包剪锤的游戏等。通过教师一步步地引导,学生逐渐掌握如何从简单到复杂,如何让自己设计出来的程序逐步完善并追求完美。

4 在高职课程教学内容中渗透行业素养

行业素养是对学生就职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它培养的重点与难点是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中与行业发展相关的部分,如社会责任感、开拓发展的创新能力、较强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等。

社会责任感是文明社会公民最基本的素质,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的核心素质,是学生毕业后进入就职的行业的基本素质。企业需要有责任心的员工,社会需要有责任心的公民,家庭需要有责任心的成员。以分组完成“会员管理”学习情境为例。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设计注册页面、校验注册信息、设计数据库、注册信息写入数据库、设计登录页面等5个子任务来完成该学习情境的学习。分组时,组内员工分工明确,每个人完成各自的子任务,个人完成子任务的情况不仅决定自己的进度和成绩,还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小组的进度和成绩,每个成员都要对小组最后的进度和成绩负责。在整个任务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不仅仅要传授专业知识,还要积极引导,每个小组成员都有责任完成好自己的任务。通过反复地训练,逐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尽管信息的表达、传输方式很多,但人与人的交际、沟通最主要还是通过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两种方式。“不妨看看咱们的社会主义社会,在工作中、在交际中、说话的切需超过过去时代何止十倍百倍,谁的说话能力差,不仅是他个人的吃亏,往往间接又会造成社会的损失”(叶圣陶语)。在《网页编程》课程的教学中,每次课都会安排学生汇报上一次课教学任务完成的情况,由学生自己组织语言讲解设计思路、设计理念、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问题是如何解决的、创新点在哪里等等。通过这些汇报,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可以通过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培养思维能力。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则主要通过撰写各种文档来实现。在《网页编程》整个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围绕“网上书店系统的设计与开发”,不同的设计阶段需要提交不同的文档,每个文档都要求学生自己查阅资料、组织内容。

5 渗透教育的考核与评价

将德育内容渗透进课程的教学内容,需要在课程的考核与评价中体现,要精心设计考核与评价环节,将德育内容的考核作为课程内容考核的有机组成部分。比如,在课程标准中要明确规定德育内容在课程考核中所占的比重,精心设计评价标准,让学生参与评分,学生的自评、互评和教师的评价相结合等。

考核应遵循以下原则:(1)全程性。从课程的第一次课开始一直到课程最后一次课结束,从每一次课的开始到每一次课的结束,有始有终。(2)公开性。在课程第一次课就公开考核办法,让每个学生都做到心中有数。(3)重能力性。考核的目的不是为了让某些人不及格,而是考查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是否掌握从事某岗位应具备的能力。

6 总结

总之,将德育内容渗透进课程教学内容中,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的思想、人品和知识,会在教学与教育活动中对学生产生示范作用,这种示范作用表现在要求教师要用自己崇高的思想、良好的品德、渊博的知识以及真善美的行为去影响学生,做学生的表率。教师要注重在思想品德、学识才能、文明礼貌等各方面自觉地做学生的表率,这样才能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教育。同时,还要注意让学生接纳教师,进而接受教师的教育和观点行为。

参考文献:

[1] 陈海燕.大学生德育社会化发展向度及建构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 2009,18(6):153-157.

第12篇

一、主要工作成绩

(一)狠抓德育工作,促进“三风”建设。

为促进“三风”建设,再创文明学校,我们一直把德育工作放在教育优先发展的站略地位,按照县教育局的德育工作目标管理的要求,结合当地实际,乡中心完小办与村委会学校、独立设置学校相应签定了主要目标管理协议书,指定各村委会校长负责各班级的德育工作,严格要求每位教师把德育教育与各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认真督促各校坚持开展不同形式的升国旗、唱国歌活动,并根据实际,对教师进行德育教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制定了校规、班规,从而激发了师生的教与学的积极性,树立了良好的教风和班风,在广大学生中不断涌现出拾金不昧和助人为乐的先进事迹。

(二)强化常规管理,完善教学工作。

(三)加强体育、卫生工作,丰富校园文化。

(四)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教研是教学的源泉,是教改的先导,是教育深入发展的内部机制。本人充分利用教务主任等各级教研骨干,积极调动学科组的教研力量,并建立管理体制和激励竞争机制,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更好地服务于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要求教师认真写好教学计划,做好教学反思,强化教学法规意识,采用“评课检查与随堂听课”相结合的办法,努力做到“上齐、上足、上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改革教学方法为突破口,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陈设多种教研途径,认真听课、评课,加强教学研究,从而指导好教师上课、评课的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五)筹措资金,改善办学条件。

我乡中心完小根据实际,在上级主管部门关心、支持下,装修了学生的住宿、教学楼,使学校布局更加合理;认真做好校舍的清查和修缮工作,办学结构得到优化,进一步改善了办学条件。同时,添置了一台打印机,办学设备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也为促进教育教学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六)严守财经制度,提高经费使用的透明度和效益。

为了使学校的经费正确用到实处,用出效益,我们认真做好财务人员的培训工作,认真贯彻宣传“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经费保障机制”政策,让广大师生、家长、社会各界人士明白“两免一补”政策,严格管理寄宿生生活经费,切实管好用好公用经费,做到专款专用,一人管帐,一人管钱,帐目日查月结,采购人员必须有原始记录,以便查帐时核实。

(七)加强安全工作,杜绝事故的发生。

为保障我乡中心完小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增强安全意识、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成立了安全领导小组。利用多种形式,组织学习安全知识,使学生树立了“安全第一”的意识。乡中心完小领导定期不定期检查安全工作,发现隐患,组织力量及时排除。为了增强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认真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经常组织学生在电教室里观看有关交通安全的录像,并在校园里贴上《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有关交通安全的彩图,让学生学习,使他们懂得安全的重要性和生命的可贵。因此,一年来,没有发生过任何安全事故。

(八)加强食堂工作,杜绝师生事物中毒的发生。

(九)因地制宜,绿化校园,安善师生的学习环境。

(十)加强校舍校产管理,使师生树立爱校如家的思想。

(十一)督导值日生和值日教师每日所做的工作。

(十二)加强少先队工作,充分利用节日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