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学语文课文故事

小学语文课文故事

时间:2023-06-15 17:27:1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语文课文故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学语文课文故事

第1篇

【摘要】在中国的教育背景下,由于教学方式一直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从而使得本应该充满乐趣的小学语文课堂变得越来越枯燥,学生学习的氛围也越来越死板,以至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成效很难得到加强。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师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激活语文课堂,以便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本文主要从课堂导入、教学模式、提问等方面阐述了激活小学语文课堂的措施。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激活方式;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贯彻落实,小学语文的教学主体也由教师转变成了学生。而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促使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教学效率才能得到有效的提升。小学学生的天性就比较活泼好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想激活语文课堂就需要将课堂导入、提问等作为激活点,以便使语文课堂教学质量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

1.以课堂导入的方式激活语文课堂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导入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这使得课堂导入教学方式也逐渐受到了语文教师的关注。语文教学只有具备良好的开端,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激活语文课堂,就需要在语文教学中加入课堂导入环节,并利用课堂导入来提高学生的关注度,以便使学生的思想能够紧跟教师的教学,并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教师的教学水平,从而达到激活语文课堂的目的。

比如,在讲解《生命的壮歌》这篇课文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利用多种方式实施课堂导入,如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图片或视频,以便让学生对课文中表达的崇高精神有一定的感受,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这篇课文。此外,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导入一些小故事,如外婆在油炸一条鲤鱼的时候,发现这条鲤鱼在油锅中却总是保持一个头尾撑起腹部的动作,这让外婆很奇怪,于是就将鱼肚子剖开,最后发现鲤鱼的肚子里都是鱼卵。原来这条鲤鱼还是为了保护自己肚子里的孩子才一直保持那种动作。然后,由这个故事引出文章的主体“生命的壮歌”,以便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激活语文课堂这一目标。

2.以改变教学模式的方式激活语文课堂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式都是教师讲,学生听,强调的是教师的主体地位,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根本无法得到展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是被动接受教师所讲解的知识的机器。这种教学方式下的语文课堂根本就没有乐趣可言。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想激活语文课堂,则需要对语文教学模式进行改变,以便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为了充分展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起到的主体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利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开展语文教学活动,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保证语文课堂能够得到有效的激活。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则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在唱独角戏,学生也应该积极地参与到语文教学中去,并且教师可以利用合作型教学方式去开展语文教学活动,以便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为激活语文课堂奠定一定的基础。此外,语文教师还应该在教学活动开展中充分的考虑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及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便采用适宜的方式来激活语文课堂,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语文成绩的目的。

3.以提出问题的方式激活语文课堂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很少会有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提出问题。因此,传统教学方式的应用使得语文学习变得更加枯燥,从而导致学生在阅读课文的时候,一般都是对课文内容一扫而过,很难把握课文的主旨,也难以感受到课文语言的美妙之处,以至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都较为肤浅。激疑式提问的应用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对课文产生疑问,以便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比如,在讲解《只拣儿童多处行》这篇文章时,在通读课文后,学生一般都很难理解“拣”的意思,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可以提出自己遇到的问题,而教师则是对其进行指导,从而帮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方式去解决这一问题。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利用提问的方式促使学生去阅读课文,并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根据教师的指导,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决问题,可是很大程度的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这种方式进行语文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能够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对激活语文课堂也有很大帮助。

利用梳理式提问方式激活语文课堂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在教学内容、重要知识点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然后通过自主学习解决问题,以便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

比如,在讲解《秦始皇兵马俑》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用一句话概括课文第2、3自然段的主旨;或者是在讲解《天鹅的故事》的时候,提出一个问题:用三句话总结《天鹅的故事》这篇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由这两个实例可以看出,尽管教师提出的问题比较简单,但是却能够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并围绕学习任务进行课文阅读。而这种方式的应用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总结能力,以便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职责是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并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以便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达到激活语文课堂的目的。要想实现这一目标,语文教师需要将课堂导入、教学模式及提问作为激活点,从而达到提高语文教学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蒙福德.激活课堂,提高效率——浅谈激活小学语文课堂的策略[J].新课程.2013,4

第2篇

小学的语文课一般教小学生的是拼音啊、生字啊这些基础的东西,这对于孩子们能力的培养是远远不够的。而儿童文学作为一个很有活力的内容,它对于培养孩子们的阅读能力是有很大帮助的。所以“儿童文学”一般是以教学资源的形式出现在了小学阶段中,一方面它可以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另一方面它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也是有很大作用的。儿童通过阅读可以对于不同类型的文章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自己的能力,而且也满足了当前教育发展的需求。通过新课改我们了解到,改革后的方案中更加重视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儿童文学融入课堂让学生各方面有了进步,可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以前,儿童文学一般只是作为课外读物让学生拓展自己的知识,而现在,儿童文学中的作品越来越多的以小学课文的形式走进小学课堂,这对于儿童文学的传播也有好处。在过去,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涉及到儿童文学的内容特别少,造成了这方面的严重不足,近年来,随着社会的需求和人们文化理念的提升,国家教育部在编排教科书的同时,给人教版小学语文课程中融入了大量的儿童文学,丰富了小学语文课本,这是教育改革的一大优点。在小学语文课程中添加儿童文学的成分,有利于开发儿童的思维,丰富儿童的视野,让小学生得以轻松的掌握书中的课文,毕竟儿童故事对于引导儿童学习课文有很大帮助。

一、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课程中融入的缘由

儿童文学近年来的发展态势引起人们的关注,它逐渐融入小学语文课堂与它在语文课程中的地位以及我们国家对教育的不断改革所引起的。

(一)课程地位的演变小学语文课本来就是小学学习的重点内容,通过学习语文让小学生增加自己的一些知识,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过去的课本中大部分编排的是一些关于榜样、故事等,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培养一定的责任感,由于过份注重学习结果,以至于学生对于这方面认识不足,收效甚微。这就引起了教育部的重视,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就已经开始考虑把儿童文学纳入小学语文课程中,所以在教科书编排的过程中,这个体系被提上日程,这让儿童文学的地位得以提升。紧接着是新时代的到来,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儿童文学的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

(二)课程环境的改善近年来我们国家对教育的改革不断推进,这的个为儿童文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特别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出台,为儿童文学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它虽然说没有把儿童文学的目标和内容明确提出来,但是相关阐述为儿童文学教学的组织提供了很大依据。以前,那些故事书一般只作为家长为了吸引孩子学习的兴趣给他们买的课外读物,在学校老师并不允许它介入课堂,怕它干扰学生学习。但是现在,《伊索寓言》、《一千零一夜》、《安徒生童话》等故事书已经越来越成为儿童文学融入语文课本的重要参考,这些故事通过讲故事让小学生从中领悟其中的意味,这个对于小学生思想的引导效果还是比较良好的,至少要比死板的文章要有益很多。

二、儿童文学融入小学语文课的的教学策略

现在的小学生视野是很开阔的,一部分出于生活环境的改善,一部分出于教育环境的改革。所以说当前我们国家的教育改革对新一代青少年来说是极为有利的,特别是儿童文学融入小学语文课堂中,对于小学生学习更是有很大的帮助。

(一)把握小学生的特点,快乐学习小学生也可以说出在儿童期的儿童,既然是儿童,他们的想象力、思维能力就是很强的,教师就应该充分利用他们这一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尽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儿童文学具有形象生动的特点,老师可以采用丰富的表情,不断变化的语调来给学生讲书中的故事,让学生可以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去融入课堂环境中,从而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当然这就对老师的要求相对较高,他们必须具备很好的工作能力才可以做到这些。

(二)尊重儿童的理解特长,发散小学生思维对于看到的各种事物,儿童总是会有自己独特的理解,而当他们可以阐述自己的观点的时候,老师就应该加强引导,而不是片面的去打消孩子创造性思维的念头。一个合格的小学教师必须经常对孩子进行鼓励引导,尊重儿童的特长理解,发散他们的思维。儿童文学作品就可以完美的弥补小学教育的不足,值得关注。把儿童文学融入小学语文课程是很有必要的,国家教育部应该明确对比做出规定,看到这一举措的好处。儿童文学对于孩子们性格的塑造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同时能激起儿童对于学习的兴趣,老师的教学也应该不断与时俱进。

作者:吴国均 单位:赤峰市元宝山区平庄镇中心校

第3篇

对于我国学生来说,学习语文就是学习母语,而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主要科目,其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也可以丰富学生的内涵,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进程逐渐加快,小学语文课文的文化价值含量越来越大,一些文章中蕴含着丰富的爱国情怀,例如,《倔强的小》等,这些爱国主义文章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也能够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优秀历史,继承中国的优良品德,而一些科技类文章又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培养孩子们的创新精神和勇于追求的品格。

二、小学语文课文的教学设计

(一)强调文化内涵

在新课改下,我国教育部所编制的语文课文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并且是经过一系列文化认定程序审查的,因此大部分文章都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找到文章所讲述的文化内涵,并使之与课文内容联系在一起,以此来保证语文课文教学的效率。例如,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珍珠鸟》一课,这篇课文通过作者与鸟的亲密接触来讲述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并着重说明信赖的珍贵价值。在我国传统文化当中,诚信是一个重要的内容,自古以来祖先们就把诚信作为衡量一个人好坏的重要标准。而人与动物之间的信任也是如此,教师可以通过珍珠鸟的故事,引导学生说出曾经与自己为伴的小动物,并且以此来教育学生爱护动物、诚信做人。

(二)分析课文文化价值

小学语文课文所体现出来的文化并不是单一的,它在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还体现出了地理、历史、数学等多方面文化,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善于将语文与其他学科相联系,并且找准课文所体现出的文化内涵,使之能够在特定的环境下完全展现出来。例如,小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司马光》一课,这一课主要讲述的内容是小司马光如何运用聪明才智勇敢救人的故事。在我国历史上,司马光是一个十分著名的人物,他编辑整理的《资治通鉴》是我国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教师可以在讲述该课时简要介绍一下司马光的历史和贡献,以此来增加学生的历史知识,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三)实现课文文化创造价值

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挖掘课文所蕴含的深层次内涵,并且注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之在了解文化的基础上进行文化再创造,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创造力。例如,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一课,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西部建设者不畏困难与挑战,以顽强的毅力修筑了世界上最高的铁路———青藏铁路的光辉事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告诉学生发扬坚韧不拔的品质,还要培养学生的文化创造力,使学生能够在未来生活中时刻谨记中华民族的优良品格,不断发扬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

三、小学语文课文的文化价值与教学设计之间的联系

(一)文化价值是教学设计的基础

教师为了实现其教学目标,往往会对课文教学进行精心的设计,以保证学生能够在轻松的课堂气氛下进行有效的学习。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往往不是随意的,而是根据课文内容精心选择的。此外,教师在运用教学策略时还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并根据不同的文章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以此来保证课文文化价值的完全展现。由此可知,语文课文的文化价值是教师在设计教学流程时所考虑的主要因素,它能否得以体现将关系到整堂课程教学质量的好坏,因此我们说,文化价值是教学设计的基础。

(二)教学设计是文化价值得以传播的保障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满足学生的文化需求,语文课文更加注重其自身的文化内涵。但是课文的文化价值实现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环节,为了保证课文文化价值的实现,教师必须选取适合的教学策略对课文内容进行细致的讲解,并向学生展示课文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同时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只有这样课文的文化价值才能够得以实现。

(三)文化价值与教学设计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教学设计一直是教学的主要环节,语文课文是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因此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课文的文化价值要依靠教学设计来实现,而文化价值又是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教师的教学目标才能得以有效的实现。

四、结束语

第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效率提高

作为一门艺术的课堂教学是一种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语文是学校教育基础课程体系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高低对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及素质教育的实施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确是普遍存在无效或低效教学的现象,因此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就成为了当前小学语文教育者需要积极探索的重要课题。本文就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各种表现进行了分析,然后对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具体对策进行了积极探索。

一、树立我是课堂小主人的思想意识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是树立新型课堂学生观的关键,是学生在课堂中当家作主的真实表现,课堂中,只要学生的自主地位落实了,他们就能积极思考问题,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因此,要想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就必须想方设法让他们摆脱,做课堂忠实听众,的思想束缚,用信任去开启学生的心灵,在课堂上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学*充分读文,运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感悟课文,提出问题,反复诵读课文,从文本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学生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则小组合作$充分讨论、交流,保证学生人人动手、动口、动脑、人人有均等的学习机会,教师的精心设计,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发自内心地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培养他们自学的信心,牢固树立“我是课堂小主人”的思想意识。

二、捕捉精彩发言,引领学生触类旁通

课堂上,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发言,有些学生往往有独到的见解,因其思维特点与同学接近,其思维方式和所举事例,往往能引领其他同学敲开知识的大门,进而做到触类旁通。这些同学讲的时候,其它同学应认真倾听,才会有感同身受,或思考同学的思路与自己是否相同,而学会倾听也是学生会听课的重要标志,不但听教师讲,还要听同学讲,为了检测学生是否专心听讲,教师可采取复述、提问、背诵、概要、测查等方法来训练,此外,在理解课文的主旨之后,学生往往有自己的感悟,应该鼓励学生畅谈感悟,让学生积极发言,畅快地谈出自己的感受,会使学生学习探讨的兴趣倍增,学生想象丰富,联系生活谈感受,会拓展思维,做到触类旁通,将知识延伸到课外。

三、听说读写有机结合,动手动脑交替进行

学语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初级阶段,作为语文教学的基础,要从根本上抓好小学的语文教学,语文教学在小学时期更多地培养学生们的读、写等基本能力,而从小培养小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在聆听教师讲解之余,应鼓励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大胆质疑,只有对课堂所学的内容心领神会或积极思考时才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供师生探讨,而有时在讲读课或阅读课的间隙,可让学生齐读课文,在琅琅的读书声中既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可以提起学习的精气神,在掌握一些写作方法之后,模仿课文的小练笔会降低写作的难度,会将学习和运用有效结合,学生完成小练笔时,应结合本单元的学习,发挥创造力、完成习作,在学习生字时,往往都会矫正读音、分析字形、辨析字义,在分析之后,不妨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练习工整地书写,教师巡视,并矫正写字姿势,指导书写,这样动手动脑的结合,有利于提高识字的效率。此外,通过课外查阅资料来拓展思维,通过写读后感或小练笔来加深理解体会,表达读书的感悟,这种与课堂教学联系紧密的课外作业是教学的有效补充。

四、教师自身教学方式的改善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随着教师队伍的不断扩大,教学的方式也在逐渐变化,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远远无法赶上新时代的教学要求。对于语文教学而言,不再只是读与写的课堂,而更加需要发挥学生们的自我创造能力与想象能力,那么,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如何营造高效课堂,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效率对于每一位语文教师而言,都是一项挑战,我们要改善自身教学方式,进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首先,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们的学习能力,而不只是单纯知识的累计,因此,教师要有全新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上,以新颖的开课方式,如以一首诗歌作为开课的基础,将学生们的注意力引入教学课堂中。其次,互动式教学方式%教学是教与学的结合,有教就必须有学,也就是说,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最大程度地让学生们参与进来,例如:在学习《猎人海力布》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们进行朗读,朗读结束后,教师可以让一名学生以故事的形式给大家讲出来,这样学生们不仅觉得有趣,更是增加了学生的主动性,最后,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起到解疑与导向的作用,还是以故事性课文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进行互相提问的方式,各自解答,甚至也可以采用辩论的方式,实现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

五、结语

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既达成教学目标,又能让学生多学,这是广大语文教师一直在探究的课题。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加上长期的思考和观察,总结出一套提高课堂效率的方法,并将这一方法在本文中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以期为广大同仁提供一些参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的教师只注重用故事情节吸引学生,却忽视了课堂效率的提高,导致一节课下来,却没能把多少要求教给学生的知识传授出去。这也是语文教师不懂得提高课堂效率的原因。本文提出了四种方法,来帮助语文教师提高课堂效。

参考文献

[1]杨小忠.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之我见[J].学周刊,2013(26).

[2]曹利芳.浅析如何提高小学语文的课堂效率[J].学周刊,2012(27).

[3]吴延香.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之我见[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0(03).

第5篇

我国的教育在不断完善和改进当中,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出现很多新颖的教学方式,其中十分具有教学效果的就是情境教学。情境教学就是通过设立合理的情境故事把学生和老师引入到特定的故事场景中,将具体的情境和知识进行有效的结合,用寓教于乐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到具体的学习活动中来,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情境教学法

1.基本内容

情境教学法就是指教师利用实物和音乐等具体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出具有真实形象的学习环境,使每一个学生对于学习都具有很高的热情,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积极参与到具体的情境故事当中去,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的个性和个人魅力得到培养,还可以提高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的能力,使每个学生的身心都可以健康全面地发展。通过不断的实践可以证明,情境教学法将现代教育的特点充分体现出来,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2.优势

学生通过情境教学方法进行学习,可以经自身的感受能力进行提高,借助各种教学资源将现实的情况真实反映出来。可以将单调的语文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活跃。通过生动的情景的设置,学生的协作意识也不断提高起来。大多数的小学生普遍都会喜欢玩游戏,所以教师应当利用这一点,为学生创设出丰富的游戏情境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参与能力,增加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在具体的游戏和玩耍的时间里就将知识进行了有效的学习,学生的自主参与能力得到提高,思维也得到了活跃,学生在整个过程当中还会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二、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1.强化学生对于语文课堂内容的欣赏能力

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具体的实际生活进行虚拟,这也是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的最大的特点,可以将图像、音乐等具体的方式进行有效的结合,对现实生活进行展现。为学生提供对现实胜过进行高度还原的模拟情境,这样可以将学生的内在情感进行激发,学生对自己生活的场景进行再次的感受,将学生的欣赏水平不断提高。

2.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创设情境教学法的采用,使学生可以积极参加到语文教学当中去,将自己的思维进行一定程度的拓展,将过去单调、枯燥的语文课堂氛围进行改变。小学生普遍存在很大的好奇心和非常活跃的思维,创设情境教学法对于语文课堂内容进行丰富,使学生的想象力可以尽量发挥出来,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将同学之间的合作和互助不断增强

教师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的时候应该将那些有趣的游戏加入进去,通过游戏的设置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不断加强起来。学生在讨论问题和参加游戏的过程中,都需要和其他的同学进行交流,进行相互的合作,使学生和学生之间变得更加和谐、团结、互助、友爱。

三、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好地应用的具体措施

1.将语文课文融入情境教学法当中

要想将小学生吸引到语文课文的情境中,这就依靠教师将生动形象的导语进行设计,教师主动带领学生参加到课堂活动当中。这就需要教师对于教材进行细致的研究,将最适当、最有效的情境教学法设计出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可以将语文知识掌握在自己手中。

2.将学生的情感带到情境当中

小学语文课文中包含着特别多的优美的文学作品,情境创设可以将学生内心的情感激发出来,对于课文的深意有更深的体会。所以,对于小学语文课文中含有的丰富的情感,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起来,用来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将学生不断向艺术的境界引领,提高学生的艺术想象能力。

3.利用情境进行理性思考

情境教学的创设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可以在欢快娱乐的气氛中进行学习。学生进入到具体的情境当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利用理性的思维进行思考。所以教师在情境教学中,应该时刻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合作,进行研究和思考,让学生的情感体验向理性思考方向不断转化,将语文的课文知识进行完全的掌握。

四、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情境导入

教师应该将语文的教学目标预先设计好,利用各种方式,将学生带入生动形象的具体的情境当中,以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小学生的设计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以此为依据来选取图片和音乐以及故事,使其可以保证语文教学的正常有效进行,对于这个过程中,所存在的不合理的地方,应该及时给予改正,不断进行完善。

2.情境分析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把学生带进已经设置好的情境当中,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使学生将语文课程内容和自己的想象进行有效的结合,使学生可以真正融入具体的情境当中,提高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理解。

3.情境转化

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要将各种方法进行综合运用,让学生对于自己学到的语文知识进行领会,将这些语文知识点应用到具体的实际生活当中去,实现情境回归。

五、结束语

第6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境教学;实践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情境教学已逐渐成为学生最喜欢的教学方式之一。然而,学生对于情境教学的要求也在逐渐的变化,单一的情境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学情境的丰富化、多样性已经成为情境教学的发展趋势。

一、情境体验生活化

人的情感体验,主要是来自于生活经验。在语文教学中,若把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体验,与生活中的情感体验联系起来,或者转变为生活中的情感体验,则相当于将语文课堂教学融入到生活之中。要使情境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作用和影响,那么这个情境必须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此基础上,一个更重要的原则就是这个情境最好是学生经历过的,或者是能够引发学生共鸣的。在这样的情境中才能够使学生融入,才会让他们思考,他们也才能有话可说。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们体验到的生活情境与教学内容相连接,学生才会把情感与教师创设的情境相结合,与教学的内容想联系。这种情境教学的方式,使得学生将生活体验升华刭学习中,形成一种情感的迁移。小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相对较少,不仅注意力难以保持长时间集中,而且自我约束能力差。此外,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大都比较喜欢故事,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就要重视小学生的这些生理和心理特点,从学生的具体需求出发,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故事情境,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主动积极的情绪中有更为深刻的情感体验。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新授课内容在导入环节插入相关的故事,通过故事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顺利导入新课。正如俗语所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小学语文教师要通过具体的故事导入情境的创设来成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效激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求知和探究欲望,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和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情境表演化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或创造交流和互动的机会,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来组织、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并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群体中自主探索、锻炼能力、获得知识。而表演这种活动正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活动形式,教师要注重恰当的表演情境的创设,以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进来。小学语文课文内容大多都富有童趣,其中有很多都很适合创设表演情境,小学语文教师要结合具体内容在教学实践中为学生创设适合的表演情境,让学生能联系生活经验展开想象,并且通过亲身表演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使课堂充满活力。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来活灵活现地再现故事人物,这样,扮演角色的学生在其他学生眼前就成了演员,其他学生就成为了观众,全体学生在这种氛围中会很自然地进入到教材描写的情境之中。

在这种情境中,扮演角色的学生会感觉自己成为了课文中的人物,会将课文中描写的人物的喜怒哀乐通过自己的真情实感展现出来,使其他学生深受感染。此时,学生的整个身心都投入到教学活动之中,成了真正的主角。由传统的“被动角色”转变为“主动角色”,对课文中的角色必然产生亲切感,很自然地加深内心体验。例如,教学《晏子使楚》一文后,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文章内容要求学生选择故事中的一个人物来进行角色扮演,并且将此人物的说话语气想象出来,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表演:机智勇敢的晏子、傲慢自大的楚王、其他士兵。小学生本来就很喜欢表演,于是为了将角色扮演好,就一定会对课文内容进行仔细阅读,进而对人物心理和说话的语气及其神态等进行揣摩,这在无形中也会使学生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可见,故事情境的有效创设不仅可以使全体学生从喜闻乐见中更直接地了解课文内容,而且可以使学生充分发挥创造才能。

三、透过挂图促使情境再现

对于小学生而言,其思维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发展的,从形象向抽象发展,从直观向客观发展,在小学这个阶段,往往形象直观的知识是更加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在情境教学中,这种方式操作起来比较简便、容易,也是相对较为常见的。教学挂图就具有比较强的形象性和直观性,充分地满足了学生的需求。通过图画的方式,教师可以使学生更加生动、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庐山的云雾》的变化莫测、《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等等。

四、透过音乐播放进行情境渲染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音乐一直是占有重要地位的,配乐朗读是最为常见的方式,这种朗读的方式,可以更加优美、更加生动、更加吸引学生。在当前的教材中,有许多篇目都与音乐相关,或者可以用适当的音乐将学生带入其中。这对教师的备课和教学提出了挑战:在备课环节中,教师必须要精心设计,选择合适的音乐,不能草草了事,甚至为了课堂的多样化而生硬地加入音乐环节;在课堂教学中,播放音乐的时机也要适当,要在学生情感的爆发处,让音乐成为学生情感释放的导火线,从而让学生逐渐深入到作者的内心世界中,并与作者产生心理、思想以及情感上的共鸣。

【参考文献】

[1]李仲杰.浅析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价值[J].俪人:教师,2014(15)

第7篇

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把教学内容和德育渗透有机结合,并且贯穿于教学工作之中,不应当把德育视为课堂教学之外的附加任务。由于小学生道德认知水平低,要使德育一点一滴渗透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很好的渗透品德教育。

一、借助语文教材,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

小学语文教材中文章形式多样,有优美的诗歌,也有有趣的童话故事;有寓意深刻富含哲理的寓言,也有感人肺腑的故事。课文内容丰富多彩,古今中外,涉及爱祖国、团结互助、爱护动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等各个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对字、词、句、段、篇等的学习体会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通过引导学生听、说、读、写等的学习感悟祖国文化的璀璨夺目。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真正从外到内感其情,悟其理,化其神。使学生在道德情感的体验中感悟,在实践中提升。由此可见,借助教材内容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的一个基本途径。

二、注重课外实践,让德育在实践活动中渗透

教学是课内外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小学语文的教学更加离不开课外实践。通过语文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是语文整体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语文课外活动能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和思想品德的熏陶。所谓“实践出真知”,学生的良好品德来源于实践,也反映在行动上。教师可以根据课内教学开展一系列课外活动,巩固、加深课堂教学的效果,把德育落实到日常社会生活中。实践活动的设计要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并注意有层次性和针对性。课外活动要坚持选择正面良好的榜样,以培养优良品质、积极进取精神、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和爱国主义情感,可以革命诗歌朗诵会、名人成功故事会等形式开展课外活动。

三、依托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受到品德熏陶

在课堂实施中,把握好语文教材中德育的内容,才是有效渗透德育的关键。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应注意因文而异。有一些课文,具有很强的故事情境性,在课堂教学中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心理换位,使学生与作者或主人公产生情感共鸣。还有一些课文描绘和赞美了祖国秀丽的自然景观,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再造想象的心理活动,把抽象文字符号描述的事物还原,形成相应的新形象,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激感,获得感悟。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在朗读中巧妙地渗透德育。在教学中,在帮助学生了解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生动的朗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想象能力,得到了美的享受,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锦绣山河的情感。

四、利用CAI,让学生获得情感熏陶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各种多媒体电教设备已经成为辅助教学的必要手段,它从音、像各方面最大限度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利用各种电教设备,进行渗透德育。如播放录音、演示课件、看录像片段等。在教学课文前教师可根据课文特点,灵活运用电化手段,使学生受到环境场面的感染和熏陶,从而达到思想教育效果。

第8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师生互动;话语沟通

中图分类号:G623.2

小学教师普遍存在难以与学生和谐沟通的现象,这就阻碍了语文课程教学的顺利开展。对于教师来说,能够了解学生的需求和疑难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学生来说,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重要意义,因此,掌握有效的师生互动的话语沟通技巧对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是十分必要的。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的话语沟通技巧的重要性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中,教师按照教学目标讲授知识,学生机械、被动地听课,缺乏学习知识的灵活性,不懂得如何举一反三。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话语沟通技巧能够促进师生互动,让教师知道学生的需求,学生在哪一部分有问题就多花时间讲解,学得较好的地方就少花一些时间,有针对性地教学,有助于显著提高教学质量。另外,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话语沟通能够让课堂气氛变得生动和谐,有利于学生轻松自在地投入学习中,也会提升教师形象,有效打破师生间的情感隔阂。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的话语沟通技巧

1.确保沟通语言通俗易懂

小学生年龄较小,缺乏社会经验,因此在语言习惯和思维方式上和教师相比有很大差异,而确保语言通俗易懂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内容,从而探究课文的深层含义。例如,小学三年级语文课文《爱是什么颜色》,对于小学生来说,该课文题目有些抽象:爱本来没有颜色,是爱的东西有颜色,所以爱也有了颜色。教师可以换一种简单的语言讲解:我爱我的家乡,家乡的草和山都是绿的。我也爱着家乡的山水草木,在这里绿色是指家乡的草和山的颜色,所以我的爱是绿色的。这样的课堂沟通语言符合小学生的语言习惯,因此能够让小学生更容易地理解课文内容,课堂质量自然也得到了提升。

2.课堂提问气氛生动和谐

小学生是充满朝气与活力的群体,他们喜欢在活泼、有趣的环境里学习和生活,因此,调节课堂提问气氛(即话语沟通气氛)就显得十分重要。针对小学生的性格特点所设计的提问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W习《夏夜多美》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你见过的夏夜有什么特色?你喜欢夏夜吗?夏夜有什么特点?你在夏夜经历过什么有趣的故事?将课堂教学和学生的生活经历联系起来,会让学生有熟悉感,每一个学生都有相似的经历,因此他们有话可说,也愿意去说,会活跃积极地想要将自己的看法和故事分享给老师和同学,这样一来,课堂气氛自然而然会变得生动活泼。

3.增设实践教学活动

语文教学不只是课本内容的堆砌,语文本身就是一门灵活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开展相关的语文教学活动的同时还要配合适当的实践活动,这也是师生互动中的话语沟通技巧。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也同样是在进行话语沟通和师生互动,同样有助于学生掌握课本内容。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良好的师生互动十分重要,而良好的话语沟通技巧对促进师生互动有很好的辅助作用,因此,掌握相关的话语沟通技巧对小学语文教师而言十分有必要。而要构建良好的师生互动环节,不仅需要师生之间的相互配合, 更需要良好的话语沟通技巧。一方面,教师要通过创造生动平和的课堂气氛,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话语沟通;另一方面,需要重视小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性格特点,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展开有针对性的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活动,才能够打造良好的小学语文教学师生互动课堂。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综合实践活动 有机整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小学语文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恰好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合作探究为主的实践性课程。因此,我们应重视在日常小学语文教学中结合课堂教学、课外延伸、开放性作业方面与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整合,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下面笔者就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语文教学整合的实施策略谈谈体会。

一、结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整合

1.利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资源,把学习内容和方式灵活结合起来。比如可以让学生在田野、市场、商店中寻找发现课本所描绘的地方,体验作者的感受等。还可以在学习完课文后进行词语的积累,让学生在语言文字中感受、品味课文内容的美妙。

2.整合优化文本。比如我们在学习一些与祖国有关的课文时,可以组织以“祖国”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用画笔,记下祖国每一个美的景致,让查阅的资料形成了解祖国辉煌历史的记载等。这样的活动不但加强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和语文课堂教学的整合,还对学生进行了爱国教育,拓宽了学习内容,提高了学习兴趣。

3.展演自编课本剧。目前,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趣味性、故事性较强的文章,我们可以把它编成适合学生表演的小情景剧。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大大提高,会主动地识记课文里的语言文字,也会增强他们的运用能力、表现能力,达到良好的效果。

4.定期召开小型故事会。首先让学生自选教材中喜欢的故事,然后在班内轮流讲说,根据他们的表现选出有这方面特长的学生再集中召开小型故事会。这样的做法必须经过一番选择、表演、评选才完成,给学生提供自主表现的机会,同时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也有所提高。

5.课本优秀篇目朗读比赛。我们的课本中蕴含了许多诗歌、散文,这些篇目的中心思想和深刻哲理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如果开展得顺利,就会使学生的朗读水平大大提高。我们可以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主题活动方案,把课本中的每类主题一样的文章编在一起,形成不同风格的主题汇编,在学生展示朗读时会呈现一个异彩纷呈的朗读比赛。活动的开展将有利于促进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

6.口语交际课。我们的课本每册均设计了一些口语交际的内容,这就为以口语交际为主旨的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资源。我们可以让学生选择书中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准备,接着在每两周一次的口语交际课上展示,学期末选出表现最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演,并把口语交际材料汇总存档。如果长期坚持下来,学生的说、写、演的能力就会得到较大提高。

二、结合小学语文课外延伸拓展活动进行整合

课外活动可以理解为活动课程,可以看做是某一主题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一种方式,综合实践活动与课外活动的整合能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1.结合纪念日开展抒怀活动。国庆节、儿童节、感恩节、教师节、母亲节、老人节、父亲节等到来时,就让学生结合节日制作手抄报,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评比,既增强对节日的认识和感受增强,又锻炼设计、写字、画画的能力。

2.读书交流。学生课上或课外阅览许多读物,在增长知识、扩大知识面的同时,也经历了主人公和作者丰富的情感体验。为了及时把这份体验展示出来,可以让学生写一写读后感,收获的将是最真、最丰富的语言,同时学生的写作兴趣被激发,写作水平自然也会有所提高。

3.走进社区。学生的生活环境是最易让学生产生感触的场所,我们可以利用学生身边的环境污染和治理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内容,也是语文学科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学生调查、分析、交流改进措施、提出改进意见的过程就是实践能力的训练过程,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所需,比如在当前雾霾肆虐、空气质量低下的大背景下,开展这些活动就更有现实意义。

4.延伸课本。比如我们可以根据科幻主题的文章,结合我国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变化,设计一些综合实践活动课,既可以了解科技知识,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的意识,又可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中,学生搜集相关事例,挑选自己喜欢的人物,制作小科技作品,不仅激发阅读兴趣,而且从中获得很多知识。

在教学中我们以教材为依托,凡是适合学生需要的内容就作为开展实践活动的内容,以此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品位。

三、结合小学语文开放性作业的形式进行整合

1.新课程条件下的语文课程,在作业形态上呈现出开放性、层次性、趣味性、实践性的特点。开放性作业的提出极大地丰富小学作业的内涵,开放性作业一般强调学生的操作、探究及其他社会体验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方式具有一致性。于是,我们可以把开放性作业的设计与实施,与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设计实施整合起来。比如在教学有关“植物”的课文后,我们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请大家仔细观察、搜寻、了解一下我们身边还有哪些植物与书中介绍的植物一样?从某种角度讲这就是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要观察、搜寻、了解,就要运用综合实践活动的方法去完成,并进一步梳理、探究,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更增强对自然的热爱,培养爱科学的精神。

2.布置开放性的“阅读、习作”作业。社会是大学校,我们要利用这份资源,把课文中学到的相关文章引申到学生的课外阅读实践中,让他们搜集相近书目、阅读文章、比较不同、思考问题、感悟思想、交流体会,形成具有阅读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是小学习作教学的主旨。我们身边随时发生着感人的事情,让学生定期记住这些,就可以设计开放性的习作作业。比如:“今天我的变化”、“学校的跳绳活动”等,或者让学生写一系列的观察日记。学生做到这些就需要通过一系列的综合实践活动完成,这种完美的整合实在是显而易见且难度不大。

总之,通过实施小学语文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我们认识到这种整合是一种以学生活动为主体,以学习、增强语言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养为目标的活动。它可以使语文教学变得更真实可感,我们要灵活开展各种综合实践活动,使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综合学习、实践体验的主阵地。

参考文献:

[1]王玉婷.语文课堂中的有效课堂的创设[J].小学教学参考,2010,(34).

[2]何婉盈.创建语文课堂的精彩[J].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10,(Z1).

第10篇

生命对任何人来说只有一次,这也是生命为什么如此珍贵,而我们必须要真爱生命的最大理由。而生命教育融入小学语文课堂其目的要培养小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爱护生命,甚至要超越生命,让自己活得更加精彩。

一、生命教育的提出

生命教育一般从广义与狭义两个角度来展开研究与思考。广义的生命教育需要从生命的角度来理解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能充分体现出教育的人文关怀。从狭义的角度来看生命教育,主要是教育内容中涉及到生命教育的内容,教师需要有意识、有目标地来组织学生,并通过生命教育相关知识对学生进行熏陶,让学生不断的学习与领悟。进而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爱护生命,甚至超越生命。生命教育的提出,不仅是要学生掌握有关生命教育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懂得生命给我们带来的各种美好。

二、小学语文教学与生命教育之间的联系

1.语文教学与生命认知之间的联系

生命教育也属于一种生命意识上的教育,要让学生掌握生命之特点,对生命现象有一定的认识,从而熟悉生命法则,而小学阶段必然要让学生对生命有一定的认知。小学语文蕴含了丰富的人文精神,其教材也包含了对多元化生命存在的解读。例如:以自然界生命为对象的教材内容《咏柳》、《》等等,以动物界生命为对象的有《天鹅的故事》、《狼与鹿》、《两只小狮子》等等,而以人为生命的对象也比较多《我的弟弟“小萝卜头”》、《》等等。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涉及到生命教育题材的课文比较多,为生命教育开展提供了一定的资源,课文中对生命有不同的呈现,能帮助学生加强对生命的理解。

2.语文教学与生命实践之间的联系

生命教育也是一种生命践行的教育。学生对生命的认知与情感都还不够,必须要履行生命存在的义务与职责,要为自己的生命负责,也为别人的生命尽一份力。小学语文课堂可以利用课文中的正面人物形象,对学生的心灵进行感染,对学生的思想进行熏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榜样力量具有一定的现实作用,小学生的行为学习通常会以模仿性学习为主,而且喜欢模仿受欢迎、受尊敬的的一些对象。而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这样的典型人物,可以对小学生的行为进行有效的激励与示范,不仅可以起到对小学生践行生命教育内涵的导向功能,而实践能力也是提升小学生生存技能与生命质量的基本方式。

三、小学语文课堂生命教育实施具体策略

1.感悟生命之可贵,把握青春年华

语文学科的基本形式就是听、说、读、写。而小学由于年龄的特征与心理的特征,感情相对比较细腻、丰富。小学语文课堂中实施生命教育,教师需要对学生内在的情感诉求进行把握与分析,通过“听”的方式可以将他们成功引入教学情境,进而感受生命之可贵,才能更好的把握青春年华。例如:学习《生命生命》这篇课文时,首先教师让学生对本篇文章的作者背景进行了解。《生命生命》的作者杏林子由于小时候患上了类风湿性关节炎,90%的关节坏死,虽然她的腿不能动、手不能抬、腰不能转,但是她从来不肯向命运低头,忍受者病痛的折磨,利用这变形的双手创作了这篇《生命生命》这篇优秀的文章。笔者相信学生在没有学习这篇课文之前了解作者背景之后,心灵上已经产生了共鸣,在情感上非常佩服作者,也感受到了生命之可贵。随后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作者围绕“生命”的主题展开写作,如飞蛾求生片段中“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学生在阅读这个片段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生命的力量,飞蛾尚且如此,而我们又应该怎样把握生命的想法油然而生。教师可以利用《命运交响曲》打造课堂情境,让学生在对全文进行回读,真正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珍惜生命,绝不让它白白流失,让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生命因珍惜而可贵,生命因把握而更加美丽,在音乐的渲染下,真正唤起学生对生命的敬畏、真爱与赞美。

2.领悟生命之感动,常怀一颗感恩之心

生命教育中学会感恩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也是生命道路上最迷人的风景。人的一生往往会因为身边很多微不足道的小事而感动。甚至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对白都能将我们心中最柔软的感情激发出来,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温暖、来自父母的关爱、来自朋友的帮助等等。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把感恩之情“说”出来。语文教师可以开展相关主题研讨会,也可以通过课堂读报等等直接的形式,进而让学生将生命中的感动一一倾诉出来,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例如:学习《她是我的朋友》这篇课文时,教师让学生对本篇课文进行精读,《她是我的朋友》写的是战争时期的一个故事。孤儿院的孤儿阮恒,误以为献血会死,但是为了抢救受了伤的伙伴,还是已让献出了自己的献血,当问他为什么要献出自己的献血时,他只说了:“她是我的朋友。”文章重点对阮恒献血时的神情、动作进行细致的描写,生动的展现了他为了就朋友而无私风险的精神。学生在学习本篇课文时,受到感染与教育,感受朋友之间的真挚友谊,朋友之间要常怀感恩之心,朋友之间要相互扶持,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朋友观。

3.把握生命之真谛,敢于担当

人为何会来到这个世界上?而生命的意义又到底是什么?什么才是生命的真正价值?这类问题无论到了哪个时代,相信永远都是一个复杂深奥的哲学问题,而这个问题笔者相信也永远不会有一个标准的答案。而小学生面对这样的问题更是不知所措,甚至会感到困惑,感到不解。身为小学语文教师也不需要一定要给小学生一个定义,但是探索生命的真谛,诠释生命的真谛,把握生命的真谛,似乎要从古今之外的历史典故、名篇佳作中去分析与研究了。

第11篇

一、小学语文课堂互动教学的价值

(1)体现语文学科特性。素质教育理念下的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基本特性,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的应用能力,还要求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课堂教学根据语文教材的内容来教授基本知识,再通过对课文深层内涵的分析丰富学生的情感,语文课程的特性便能够体现出来。语文课堂的互动教学增强了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的交流,既发挥了语文学科的工具作用,又加强了学生对情感的理解,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特性。

(2)推进新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要求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小学语文课堂可以说是学生的精神摇篮,语文教学中的诸多情感因素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大有裨益,学生的心理素质以及道德品格都可以在语文教学中得到提升。小学语文课堂的互动教学打破了学生闭塞的情感世界,在互动过程中,学生可以展示自己的个性,与其他同学进行思想交流。互动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进一步深化新课程改革。

(3)培养学生的语言功能。人最根本的属性是社会属性,每个人都应当具备与他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在语言教育当中,必须要培养学生的语言功能。小学语文是开发学生语言功能的基础教育,如何提高学生的人际交谈能力是小学语文需要重视的问题。互动教学促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频繁地交流,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够在互动中得到提高,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二、小学语文课堂互动教学存在的问题

(1)互动缺乏明确的目标。小学语文课堂互动教学需要把握好教学的目标,而不能单纯地把互动当作一种形式,脱离实际的互动教学会降低语文小学的效率,反而浪费了课堂上宝贵的时间。教师在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容易偏离教学的主体,互动转而变成聊天,看似课堂气氛融洽,却并不符合语文教学的目标。所以,教师在实施互动教学之前,必须明确本次互动的目标。

(2)互动缺乏教学的内涵。教师对互动教学内涵的理解不够深入,也是小学语文课堂互动教学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互动教学是基于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平等地位的教学模式,教师必须把自己的情感投入到教学当中,与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同时又要紧密围绕语文课程的主题,完成语文教学的任务。然而当前的互动教学实践往往缺少深层次的教学内涵,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互动形式的创造上,互动的课堂表现力大过了互动的实质内涵。

(3)互动缺乏思维的深度。在小学语文课堂的互动教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或讨论的话题都比较简单,不需要学生有较高的认知水平。因此,互动教学未能让学生拓展思维,学生的思维发展受到限制。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问题需要控制在一定的认知范围内,但开放性的讨论可以提出比较复杂的话题,教师在互动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对话题进行全面思考,让学生在学习课程内容的同时增强自身的思维能力。

(4)互动缺乏有效的控制。在课堂互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清楚自己参与者的角色,与学生共同完成互动,而不是任由学生进行互动。小学生的自控能力有限,教师过度地放任自由很容易让学生的互动偏离主题,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遵守互动规定。互动教学对教师的管理控制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互动的状态,对课堂互动的效果进行评估,控制好互动教学的进度,确保互动教学合理有序地进行。

三、小学语文课堂互动教学方案

(1)提问互动。小学语文教学中常用的互动形式是提问互动,这要求教师预先设计好问题,然后在课堂上采用候答、叫答或理答等不同互动方式来解决问题。候答是为了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来思考问题,而叫答是要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互动当中,理答则是为了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常用理答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例如,在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的《卧薪尝胆》中,教师一般会问道“勾践为什么要卧薪尝胆?”这样的问题学生很容易根据课文找到答案,但教师进一步地提出“你知道与卧薪尝胆意思相近的成语吗?”的问题时,所有学生的思维都会围绕这个难题展开,教师便可以适时地讲述“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鼓励学生勤奋学习,多了解一些课外知识。提问互动要体现问题的价值。

(2)讨论互动。讨论互动也必须以合适的主题为基础,既要符合教学内容,又要引起学生的兴趣。课堂讨论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然后把不同的讨论结果汇总起来,教师再给予积极客观的评价。在《木兰从军》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之前的《沉香救母》,以“我为父母做的小事”为主体来展开讨论,小组的学生可以互相交流自己关爱父母的小行为,然后推选出对父母最好的同学,各个小组再来对比,看看同学们都帮父母做了哪些事。这个主题可以概括两篇课文的思想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能够让学生在掌握课文知识的同时加深对孝道的理解。

(3)表演互动。表演互动是为了提高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在参与或观看表演时加深对课文的影响,更好地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意思。例如,《狐假虎威》这则寓言的教学,教师要提前选定表演的学生,指导他们如何表现动物们内心的感受,表演要尽可能使用丰富的道具,有条件的话还可以播放有趣的背景音效,让学生仿佛在看一幕舞台剧。表演的效果越好,互动教学的效率也就越高。

第12篇

【关键词】教学规律 小学语文课 素质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小学语文课该怎么教?这是当前部分小学教师的困惑。其实,语文科实施素质教育的宗旨,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小学语文教学本身最具有特征的规律是什么?本人认为,一是教会学生“三读”,即读懂,读会,会读;二是构建“受益于课外”的教学模式。因而,小学语文教学要彻底扬弃应试教育的影响,要严格遵循教学本身的规律,构建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具体模式,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一、教授“三读”,让学生读懂文本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从小学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和大纲规定的语文学科的性质和任务方面看,完成“三读”对语文课堂教学来说意义重大。此外,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读”贯穿始终。俗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显而易见,培养学生的“读”的能力,作用多么重要。再者,但凡作文都离不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写”这三个要点,而“三读”恰好对应这三个要点,从文学创作的角度而言,正符合作文规律。下面,笔者就对“三读”做一个粗略的介绍:

一是读懂。语文课堂教学要从语言文字入手,引导学生领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准确地把握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比如《穷人》这一课,学生通过自读、默读等方式,不仅可以了解到课文写的是女主人公桑娜去探望生病的女邻居西蒙的过程,而且懂得善良的桑娜对不幸的西蒙的那种牵挂、那种同情,从而理解人物在特殊心情中的特殊行为。

二是读会。语文课堂教学要以课堂为学生的“训练场”,让学生“体验”课文内容,从而真实地体会出文章的思维感情。像进行朗读训练,可以使学生在课文中的激昂处来个激昂,悲伤处来个悲伤,从而促使学生不仅仅感知外在的美,还能进入内心进行激荡情感的品味。鉴于小学生语文素养并未完全养成,教师可在课前听有感情地范读,或播放课文录音教学磁带,唤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体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有助于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由学生试读,再组织学生来讨论交流,讨论试读是否正确流利,是否表达出了课文的思想感情等。

三是会读。语文课堂教学要带领学生走一个来回。“来”就是上述的“读懂”“读会”,即指导学生从语言文字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回”就是指导学生从思想内容又回到语言文字上来,知道课文是怎样表达这些内容的,即达到“会读”的程度,使学生从中学到作者是怎样立意选材、布局谋篇、遣词造句、运用各种表现手法表达中心和体现写作意图的。如教学《观潮》,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还要引导学生通读全文,领会写法:①作者看海潮,是怎样观察的?课文为什么能给人以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②作者是采用什么方法把“观潮”写得栩栩如生的?通过诵读欣赏、品味揣摩,使学生明白,作者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分别从形、影、声三个不同角度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并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从而给人们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下来,学生才能在不断的学习中,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达到“会读”的境界。

完成“读懂”“读会”“会读”这“三读”,从教学目的要求方面看,这就是语文科素质教育对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然而,在应试教育的阴霾下,语文教学却始终徘徊在第一二层次之中。

二、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受益于课外

课堂教学“得法”的多少,终归是“课堂”上的事,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充其量只是个典型的例子。语文科是一门工具性、应用性、人文性和教育性特强的社会学科。因此,语文教学要树立“大语文观”,在社会中开拓语文学习、巩固的大后方,把知识建筑在这个广阔的“智力背景”上,构建起“得益于课外”的教学模式。

一是上好语文活动课。语文活动课是语文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延伸,但在应试教育下,许多教师忽略了这一点,将活动课当成一般的语文课来上,显然得不偿失。上好活动课,加强课外阅读指导,首先要把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其次,要激励学生自学语文书籍的兴趣,使每一个学生在语文世界里都有自己的生活。再次,创造条件促使学生参加语文的各种小组活动,在活动中读书,读书后又在活动中进行创造性的语文劳动。又或每周举行一次讲故事比赛,比赛谁的故事最有趣,最有教育意义。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陶冶了学生的道德情操,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