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5 17:27:2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语文教育效果,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语文 思想政治 教育
引言
语文学科是各个阶段的学习活动中的重要学科,它对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素养和语文能力有着重要作用,这也是语文课程最基本的教学目标。与此同时,一些语文教学内容还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能够让学生懂得很多人生道理。思政教育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意识。语文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其相互融合能够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一、语文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一)语文教育未达到相应的教育目的
语文课程在学生各个阶段的学习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学生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逐渐形成和提高了自己的听说读写能力和语文素养。但由于受一些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影响,很多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只是针对教学内容进行基础性地教学,让学生掌握相应的语文知识,而没有对教学内容进行很好地升华,也没有将语文学科在人文素养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也就不能达到其应有的教育目的。
(二)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和内容过于单一
思想政治教育在各个阶段的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意义都十分重大。它能够让学生形成和保持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对其认识和分辨事物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但传统的思政教育都是通过相应的思政课进行的,这种单调僵化的教学内容也不利于学生的接受和吸收,往往达不到相应的理想效果。
(三)语文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没有有效融合
首先,很多教师忽略了语文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衔接和互融,导致一些思政教育内容被刻板地加入到语文教育中,教育效果也不明显。其次,语文教育中还存在着过于注重思政教育的情况。这不仅忽略了语文学科的基础教育和人文性教育,还导致语文教育过程因过多的思政教育内容使学生没有充足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二、语文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语文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相应教师通过语文学科教育,可以使学生学习到相应的基础知识,如语言文学知识和文化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涵养。与此同时,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语文技能也能得到相应的提高,为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和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学生还能够在不断的学习中使自己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得到相应地提高和发展,从而使其创造性意识和创造性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相应地形成和发展。这不仅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不断发展,还为其各方面的发展提供相应的基础,也能使学生在语文教育的过程中领悟和接受相应的思政教育。
(二)语文教育具有浓厚的人文色彩
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往往涵盖了各个时代丰富的知识信息。这不仅能够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还能够使其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浓厚的人文气息。这样充满人文氛围的语文教育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还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同时,这些学习内容和人文素养的形成有利于学生形成和发展自身的思想意识及道德观念,为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提供良好的环境。可以说,语文教育的人文色彩使思政教育充满吸引力,也能够更好地达到相应的效果。
(三)语文教育有生动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语文教育能够让学生在了解和掌握相应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能使其通过相应的文字描述感受到或想象出一个生动形象的画面或世界。这与语文教学内容所展现出的形象性和画面感有着密切的联系。生动形象的教学内容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够使其主动通过学习获得相应的感悟,为思政教育提供有效的辅助。与此同时,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学科教学时往往可以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这不仅有利于教师将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合理地讲解和传达,还能使学生更好地接受和吸收,也能够使师生共同参与到相应的教学活动当中。多样的语文教学形式在提高学生参与性和学习兴趣的同时,也为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入和积极开展提供了相应的帮助。
三、如何将语文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一)对语文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准确的定位
首先,相关教师应转变相应的传统观念,正确认识语文教育。语文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学习素养,它还能够完善和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对其全面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其次,语文教育还要融合思政教育。依据教育方针和教育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应承担起相应的德育和思政教育的责任。此外,思政教育要打破传统的观念和形式,充分利用可以利用的形式和平台向学生传递科学的思政理念,以提高其对思政教育的兴趣。同时,思政教育的内容除了相应的科学理论以外,还应增添一些与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的内容,以使学生能够从日常行为中不断完善自我。
(二)将语文教育与思政教育紧密结合
首先,为了更好地将思政教育与语文教育进行有效结合,语文教育的相关内容要进行合理地挑选和设定。语文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明确的思想性的作品进行相应的思政教育,也可以通过适当的名言警句或者有爱国主义思想的作品进行相应的思政教育。这样的语文教育素材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相应的辅助,也有利于学生进行相应的学习和感悟。其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上,语文教育也要进行相应的协调和搭配。教师既可以针对相应的语文教育内容运用讨论分析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地去理解作品中的深刻意义和思想内涵,也可以通过专题性教学的方式,将相关主题的内容进行融合,还可以利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共同探索相关学习内容的背景和思想内涵。这些教学方式不仅能够使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还能够使其从中获得思考和启发,达到思政教育的目的。
(三)充分发挥语文教师在思政教育中的作用
教师在语文教育和思政教育中都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为了能够使教师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教师需要进行相应的学习和自我完善。首先,语文教师应掌握充足且与时俱进的思政理论。语文教师要想在语文教育中更好地融入相应的思政教育内容,其必须要对思政理论及其相关知识进行全面地了解和相应地掌握,这样才能够使其在语文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融合相应的思政内容。其次,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教学能力。这不仅要求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的相关知识进行不断地更新和及时地掌握,还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上进行相应的自我完善。这不仅有利于语文教师知识面的拓展,也有利于教师掌握相应的教学技能,对思政教育的进行提供相应的基础和保障。
(四)依据学生情况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每个阶段学生的学习状况和个人身心发展状况都存在着相应的差异。在进行相应的思政教育时,语文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成长需求。这既能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又能够使思政教育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五)充分开展合理的实践活动
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对思政教育内容进行有效地巩固和自我认同。首先,语文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实践活动来达到思政教育的目的,如举办以“爱心”为主题的校园实践活动。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举办“我爱社区”的实践作文活动,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找到写作的素材,也能够在无形中接受相应的思政教育。其次,学校也可以通过举办相应的活动,将语文教育与思政教育进行有效结合。如,举办“爱国主义”学习周,让学生通过语文学习了解到相应的爱国故事,进而受到一定爱国教育。
结语
语文教育是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对学生能力的提高和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思政教育是学校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有利于引导学生的思想方向,对其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语文教育与思政教育是相辅相成的。通过语文教育,可以使学生在无形中获得相应的思政教育;思政教育通过语文教育平台也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语
参考文献
[1]张军,荣国.语文课程与思想政治课程的交融[J].语文建设,2013(9):10-11.
[2]李琴.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思想教育[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92-94.
[3]孙普阳.大学语文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策略研究[J].语文建设,2013(8):77-79.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是基础性课程,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育督导工作尚处于不完善的阶段,迫切需要更加科学的语文教育督导,借新课改之东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笔者作为一名政府督导工作人员,在长期的工作经验及实际调研的基础上,对小学语文教育督导工作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并提出了加强小学语文教育督导,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举措。
关键词 小学教育督导;素质教育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督导在教育管理体制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并推动着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教育督导制度是我国教育的基本制度之一。教育督导不仅是一种教育管理行为,还具有代表政府行使执法监督检查、规范教育行为和教育工作运转机制,对教育工作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职能。教育督导制度不仅能有力地推动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更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养。
教育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小学教育是我国教育的基础,而教育督导则直接关系到我国基础教育的良性发展,是促进小学教育稳定有序进行的必要手段。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育督导工作中尚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指挥不当、执行偏差等等,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小学语文教育督导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一、小学语文教育督导现状
综观我国小学语文教育督导工作,虽然近几年颇有建树与成效,但是仍然不可避免的存在着诸多问题。笔者作为一名教育督导工作人员,对当地小学语文教育督导现状进行了实际的调查研究,发现当地语文小学教育督导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与提高。
1.小学语文教育督导工作不到位,督导评价方式老化且“一刀切”,督导效果不佳。通过笔者调研发现,小学语文教育督导工作不到位现象十分严重。一方面,小学语文教育督导工作过程中,存在着“一刀切”的现象,不少地区、不同的学校,在进行语文教育督导评估的过程中采取一个标准,故而,督导效果十分不理想,督导工作不到位。另一方面,目前小学语文教育督导方式方法相对老旧,不能适应当前的小学语文教育,头重脚轻,不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2.小学语文教育督导工作队伍整体素质低下,且老龄化严重。不少地区的小学语文教育督导办公室成员中,大部分为中专毕业,较少数为大专学历。其中,年轻人占极少数,老龄化较为严重。就学历水平层次而言,相对低下。作为语文教育督导工作人员,其中不乏水平较高者,但也有不少水平泛泛者,对于教育法律法规知之甚少,对于小学语文教育督导内容把握不准,无法提出科学的督导建议,不利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开展。
3.小学语文教学督导培训机制不健全。综合而言,我国不少地方的督导工作人员上岗之前都没有经过专门的督导培训,故而,对于督导工作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知之甚少。即便有的地方有岗前督导培训,时间也较短,不能满足督导工作人员对于督导知识技能的需求。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科目,教学质量的提高非一蹴而就,更需要专业的教育督导。而目前小学语文教育督导工作中的培训机制欠缺,督导工作人员自身对于小学语文教育督导的内涵、步骤、措施及重要意义不甚了解,故而,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育督导过程中,难以起到真正的督导作用。故而,就整体而言,小学语文督导培训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才能有效促进小学语文教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4.家长与社会参与积极性不高。在实际的督导工作过程中,缺乏家长和社会的积极参与,不少家长对于督导工作之深刻内涵、督导工作的积极作用与意义一知半解,故而,没有参与督导工作的积极性。同时,不少地区也缺乏社会参与督导工作的渠道。
二、加强小学语文教育督导的必要性
1.加强小学语文教育督导,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条件。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科目,小学语文更是基础中的基础。素质教育是目前我国教育界的中心主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充分培养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在自由的教育方式下获得素质的全面提升与发展。这些目标的达成则需要进一步加强小学语文教育督导工作。
2.加强小学语文教育督导,是创新教学管理方式、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步骤。小学语文教育是基础性教育,我国整个教育大厦之基础的牢固与否,与小学语文教育督导工作息息相关。故而,切实加强小学语文教育督导,给予小学语文教育更科学的指导、评价,才能全面创新我国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进而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3.加强小学语文教育督导,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我国教育的发展可谓翻天覆地,从传统教育到素质教育的提出,从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彰显了我国教育界的变化。新课改之东风,也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进一步加强小学语文教育督导工作,夯实我国教育的基础,才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进一步深化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
三、切实加强小学语文教育督导,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素质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素质教育绝不只是教育界的事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仅影响到学生、家长的个体利益,更重要的是它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小学语文教育督导工作在整个教育督导过程中居于基础性地位,如何加强小学语文教育督导工作,进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值得教育督导工作者研究的课题。笔者根据自己的实际调研,在参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抛砖引玉,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1.建立健全小学语文教育督导评估体系。教育评估是教育督导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督导工作的重要手段,因此,进行教育评估必须制定评估指标体系。健全科学的教育督导评估体系是保证小学语文教育督导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根据各地区小学语文教育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一套科学的教育督导评估体系,并充分发挥地方人大、行政监察以及人民群众在素质教育落实中的监督作用,构建完善、科学的小学语文教育督导评价体系,确保小学语文教育督导工作的顺利开展,且能落到实效。
2.进一步完善小学语文教育督导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小学语文教育督导工作有法可依。完善的法规政策是保证小学语文教育督导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依据,要进一步完善与小学语文教育督导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进一步落实执法细则。在政府牵头下,设立专门的小学语文教育督导机构,严格按照政策法规进行教育督导,真正促进小学语文教育的全面发展。
3.切实加强小学语文教育督导培训,提升小学语文教育督导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首先,对于小学语文教育督导人员的选拔聘用,均需要通过严格的选拔,精选对于教育督导深刻内涵、重大意义颇为了解的高素质人员。其次,通过多种方式,举办小学语文教育督导培训班,对于上岗人员进行全方位的培训,从小学语文教育督导的专业知识技能,到文明督导、专业督导等等,不断提升小学语文教育督导人员的自身业务素质。
4.多措并举,动员家长及社会的广泛参与。小学语文教育督导活动不是单纯的政府行为,更需要社会和家长积极参与。小学语文教育督导,不仅能够促进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还能够为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奠定坚实的基础。多措并举,通过电视媒体、广播、网络等传播媒介,积极动员社会人士及家长们的积极参与,做好监督工作,共同促进小学语文教育督导工作的开展,全民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四、结语
小学语文教育督导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而又艰辛的工作,责任重大、地位重要,值得教育督导工作者慎重对待。本着公正、科学、客观的原则,笔者从我国小学语文教育督导工作的实际出发,研究了小学语文教育督导工作的现状,分析了加强小学语文教育督导工作的紧迫性,进而提出了加强小学语文教育督导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科学举措。笔者希冀通过此文的论述,对于小学语文教育督导工作有所助益。
参考文献
[1]王琼.县级教育督导现状与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03-15
【作者简介】
电视剧《西游记》剧照 在中国漫长的文学长廊中,我们伟大作家们创作出众多经典文学名著,这些宝贵文学作品是中国悠久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诗经、孔子、庄子、楚辞到唐诗、宋词,再到元曲再到四大文学名著,以及现当代的“鲁、郭、茅、巴、老、曹、艾、丁、赵”,再到当代的王蒙、王朔、张爱玲、张炜以及莫言等著名作家的作品给我们的语文教育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发达,我们的语文教育手段不再是以前死读书和死背书的教育模式。特别是文学名著被改编成影像作品后,为我们的语文教育提供了新营养,我们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去解读和阐释作品。不论是阅读名著还是观看影像作品,二者都是为语文教育服务,都是促进提升语文素养,本质不矛盾。但原著和影像各有特色和侧重点,需要教育者和吸收者各自把握好、吸收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语文素养。本文试图探讨在语文教育和学习成长过程中,如何把握好语文教育与观看影像的关系。
一、 认真研读原著是提升语文素养的基础从文学名著到改编成影像,语文教育手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那些古老的名著焕发出新魅力和新奇效。特别是我国四大名著虽然在民间通过图画或评书形式传到百姓中和语文教育中,但教育和普及功能有限。真正大幅度普及和扩大传播作品的手段还是现代影像的出现,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很多文学名著改编成影像,通过影像运用到语文教育过程中,广大学生是百看不厌。四大名著先后被改编成电视连续剧,在中国学生教育成长中产生了深远影响。特别是文学名著《西游记》、《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先后两次被改编成影像,上世纪80年代呈现出万人空巷的现象,全家老小围观电视,不能不说是影像给观众带来的奇迹,其巨大震撼力、深刻性和审美性是不言而喻的。特别是给那些正在求学的广大儿童和青少年,从日常生活举动到人生观的形成,都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语文教育的学习和提高,基础是研读原著,这个是根本功夫。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把原著读好了,读熟悉了,背诵多了,写作多了,生活体验多了,见识广了,生活阅历多了,再观看经典影像,二者交叉结合,语文素养才能真正提高。文学经典是作家呕心沥血的作品,是在历史长河中经过时间考验留下来的精华。因此,阅读作品与观看影像不可本末倒置,不管视觉时代的影像多么发达,原滋味阅读文学作品是语文教育的基础,而不是整天陶醉影像的世界里。古人教育特别是发蒙教育强制背诵《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四书》、《五经》开始,这牢固的基础正是靠下功夫背诵原著得来的,这些功夫付出之后终生受益,现代语文教育也要继承传统语文教育的精华,认真研读名著可以感知作家对人物性格塑造上的精致刻画、精彩的语言、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生动描写、细节安排的合理巧妙,在一字一词中可以揣摩作家创作的艰辛劳苦。当今科技的迅猛发达,让我们摆脱以前那种单一的文字教育,特别是多媒体教育手段的运用,给语文教育增添了新活力。
二、 观看影像需要从视觉原理去解读
从文学名著到影像生成后,这会发生不少变化,因为这里有导演、编剧和演员的劳动创作,影像在视觉上更生动、更刺激和更形象。特别是当青少年还没能力理解那些经典的文学名著丰富内涵时候,通过观看影像,提前把读者带进文学经典的广阔世界里,现代影像打造出的逼真环境以及拍摄场景的大气魄,动作技巧的娴熟运用,影像作品呈现出的悦读性、审美性是文学原著不能代替的效果。
·文化艺术蔡兆蓬:论语文教育与改编影像的关系 现代青少年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只有一些优秀学子才会认真阅读原著,不少人是懒得去专研和阅读名著的。因此,通过改编的文学名著的影像,可以让那些不喜欢直接阅读的学生了解原著的故事情节,影像教育的生动性、形象性,让读者提前对名著产生兴趣,从而达到提升语文教育的效果。比如莫言的作品《红高粱》,如果直接让学生去阅读作品,由于作品采用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读者未必能读懂其中滋味。但通过张艺谋导演、巩俐和姜文主演的电影《红高粱》,其中抬脚、颠轿动作、在红高粱地野合的镜头,唱煮酒歌以及打日本鬼子的精彩场景,影像具体而又生动,给观众带来的震撼性和审美效果,这是文学原著不能代替的。让学生认真去多读几遍《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和《红楼梦》等大部头著作,这是难以做到的。但观看电视剧,那读者就会有兴趣得多。影像来源于名著,但融入了导演、编剧、演员等集体创作成果,特别是生动的视觉图像,那些感人动心的场景和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让学生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成为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经常模仿的对象。特别是六小龄童演艺的孙悟空形象,成为广大学生学习模仿的经典案例。三国英雄人物,曹操、刘备、孙权、关羽、张飞、诸葛亮、司马懿、周瑜、黄盖、司马昭等从文学著作到改编成影像,成为广大学生议论和模仿的对象。文学名著《水浒传》里刻画了108个英雄好汉,改编成影像之后,广大学生也更喜爱了,在观看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愤愤不平,对英雄人生遭遇的同情,对当时社会腐败险恶的痛恨,这都让学子深深陶醉在影像世界中。文学名著从高雅之堂走到大众生活,更贴近人生的日常生活,这些栩栩如生的人物传播更广泛、更深刻,我们更喜欢这些名著里刻画的英雄人物了。
三、灵活处理好语文教育与影像的关系
语文教育,主体是教师和学子,二者只有相互配合,才能学好语文。学文学名著是基础,是根本。有人说,上帝创造了第一世界,媒体创造了第二世界。文学经典是作家“仰观天象、俯察大地”创作出来的,所谓“世事洞察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就是文学创作的经典之谈。影像时代的到来给语文教育带来新变革,我们要继承传统语文教育重基础、下苦功夫的好办法,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哲学家卡西尔说,“最伟大的戏剧诗人绝非给我们一种悠闲的美,他们的作品常常充满了极大的辛辣感。”(《人论》,[德]恩斯特·卡西尔著,甘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版,236页)
我们的语文教育也要与时俱进,充分发挥现代科技的作用,积极运用多媒体,播放经典影像,通过对比学习,解读影像,让学生愿意接受名著,深刻感受文学名著的丰厚内涵,不断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经典的文学作品具有永恒的魅力,是我们语文教育的根基;现代影像更生动形象,倾注了导演和演员们的创作心血。总之,认真阅读名著是基础,用心观看影像是升华,二者并行不悖,关键是我们的教育者和学生都要充分认识本末、基础和升华的关系,既要把下功夫把握好原著的内涵,也要善于观摩影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语文教育实践和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好二者的功能,为提升语文素养服务,这是现代语文教育和提升语文素养必须走好的路。
摘要: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人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语文教育这门学科作为高中的基础学科更应该紧跟时代的脚步,着重于人才的培养。笔者对高中语文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阐述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语文教育;教材;考试体制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原有的单一、落后的教学手段已远远不能承载瞬息万变的社会信息,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欲。高中语文教育要开辟新路,走向世界,必须将现代技术与传统教育手段整合,实现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借助现代教育媒体的多种优势,拓展认知空间,加强直观感知,调动多种感官,激发学习兴趣,增强主体意识,提供师生交互学习环境,培养创造能力,以此来提高教学效果,培养素质,强化终身教育。并借助现代教学手段来推动高中语文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材体系以及教学方法的改革,使语文教学能早日与国际教育接轨。
一、高中语文教育所面临的问题
1.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只顾高考,不管学生的实际能力。没有研究学生的个性,没有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围绕着高考转,不自觉的使得高中语文教育变得单一,课堂脱离了生活,使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
2.语文的教学理论陈旧。先进的教育理论是教学实践和发展的指导,纵观全国,真正意义上能够作为指导实践高中语文教育的理论是少之又少的。面对各种流派,人们无所适从,教师们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各自为政、杂乱无章,导致教学效率变低。
3.应试教育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很大。高考本是检测学生能力的手段,现在却成了教学去适应考试。现在的试题客观题偏多,而主观论述题却偏少,且试题答案的唯一,教师就机械的去训练学生,揣摩出题者意图,这种错误的教学方法扼杀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语文能力下降,导致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严重的挫伤了。
4.教材、教法陈旧。目前我国的语文教材基本上仍跟以前没什么差别。不少课文无法与现代的学生贴近,老师不愿意交,学生也不愿意学,教学陷入一潭死水。当代的学生思想比较活跃,陈旧的教学方法会扼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使得学生渐渐对语文产生厌恶情绪。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额发展,多媒体教学受到了广泛的推崇。而现实情况却只有少部分学校运用这种手段,即使运用,也往往只是在公开课上而已,体现不了现代教学模式的优势,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欲,更不谈通过这来调动学生情绪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氛围。
5.高中语文教育在基础教育里是处于高级阶段的地位,所以教师必须具有牢固的理论基础、知识、基本功和驾驭能力。但是,现在很多地方的语文教师对现代的教育理论完全没有概念,知识也得不到更新。有些受条件的限制没有订过语文类书刊、没有研究过大纲,甚至有些本身就不热爱语文教学工作。
6. 教法陈旧,教学手段落后当代学生思想活跃,富有创造性,而教学手法的陈旧,从心理学上说就会压抑学生的兴趣,扼杀创造性,致使学生对语文产生厌恶情绪。同时,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已展现了广阔的前景。然而,纵观全国,除极少数有条件的学校运用了现代教学手段外,更多的语文教学仍凭借一本教材、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和一张嘴施教。即使有的运用,也往往是公开课偶尔为之,很难体现现代教学手段的优势,难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更谈不上调动其情绪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氛围和效果。
二、高中语文教育出路:全面改革,标本兼治
1.明确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这不仅是发展高中语文教育的前提思想,也是行动的指南。所以,我们必须转变观念,加强认识。一方面,要分析过去,清楚认识到应试教育所带来的弊端;另一方面,要了解新世纪语文与国际、社会的联系、来对高中语文教育进行研究,培养学生正确、恰当的运用语言,全面发展听、说、读、写,把应试教育彻底转向素质教育的这种目标。
2.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发展。缺少先进的理论作为指导,语文教学出现高耗低效的结果,目前,语文教育理论繁杂、教师无所适从,有关部门应该把一些有名望的语文教师组织起来,抛开经验和纯理论去讨论语文教育问题,构建一部设计现代及未来发展的指导书,并利用它去提高教师的层次、寻找教育规律。同时,加强以理论做指导的教改,以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发展来推动教改,从而早日摆脱高耗低效的状况。
3.选突破口。考试体制同步改革,为教师创造宽松环境,是高中语文走出怪圈的关键考试,应有利于教与学,有利于选拔真正的人才,只有这样,才能使语文改革向良性和优化发展。而目前的高考语文指挥棒,使语文教学为应试而教,偏离了语文教育的终极目的。要扭转这一偏向,必须加强考试改革,进行正确导向。考试内容应该体现综合分析能力、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考试题型应以简答、表述的主观题为主,减少客观选择题;考试方法多样化,如增加听说能力的检测,口试与笔试结合;同时取消校内不必要的考试。在评卷要求上,答案不应像数理化那样精确、惟一,应有灵活性,允许学生有创造性的见解。与考试改革的同时,要建立一套科学而全面的评估体系,摒弃把高考升学率作为评价教育部门的政绩和评价学校师生水平高低的惟一标准的做法。应综合考查一个教师的实际劳动价值,看看他平时怎样做,原来班上学生的情况怎样,后来有什么变化,学生在其他方面的能力如何,这样的评价才叫合理而全面。
4. 要使高中语文教育进入一个新局面,提高语文教师的整体素质是根本保证。要想培养新世纪的学生必须要有一支能够胜任这个任务的教师才行。所以,针对目前教师队伍的现状,再结合教育的发展,通过培训、进修等方法,学习当下先进的教育理论,使教师从“经验型”转化成“科研型”。
三、结束语
随着现代科技的日新月异,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作为高中基础学科中的语文教育应紧跟时代节拍,着眼于人才的培养。然而,放眼当今我国高中语文教坛,其现状令人忧虑。如果我们不客观面对,清醒认识,找出症结,寻求出路,那么,高中语文教育就很难走出高耗低效的怪圈,自然培养不出21世纪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温艳玲,贺彩艳.语文教育现状探析[J]. 教育与职业. 2006(36)
就现今各个高校中的教学目的以及教学任务而言,相比较大学中的其他教学科目,大学语文教学与大学生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有着最为紧密的联系,而且在提升大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方面有着最为明显的作用。无论是资源方面还是教学方式方面,语文教育都会以一种很自然的形式不断使大学生的政治思想觉悟得到提高。文章围绕着大学语文教育的显著特性以及相关的长处,展开了对于大学语文教育在紧密联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课程设置、教学方式以及教师的整体修养等的论述,希望通过自己的观点,给后来者带来指导或者借鉴的作用。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大学语文教育;结合;策略
大学语文课程对于教育学生而言是一科最为基础的学科,在组成高等教育的众多部分中占据着极其关键的位置,它依靠自身的优势以及独特性在学生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追捧。生活在高校中的大学生经过不断的学习语文知识,不单单掌握了应该知晓的文化知识,而且通过对于语文知识的不断汲取,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会在潜移默化间使自己的人文精神得到升华,更重要的是与此同时可以使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不断提升,完成自我的升华。
一、大学语文学科自身的优势
(一)人文特性是大学语文具备的独特优势,它在培养高校大学生人文修养上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大学语文涵盖了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资源,而且是遍布全世界的文化知识,有利于使大学生的个人情操、合作意识以及爱国信念得到提升,而且还有利于大学生更好地辨别出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以及假恶丑,与此同时更是决定了大学生在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世界观以及人生观方面的建立与完善。所以,要在高等院校的语文教育上投入更多的关注,对学生进行更加完善和全面的语文教育和引导是势在必行的工作。
(二)大学语文是以一种十分感官和形象的教学方式展
开对于大学生的人文教育的,说服力与侵染力极其强烈,学生大部分都会以一种十分认真和积极的心态去学习语文学科,而且还会以所学到的知识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进行相关的活动,使自己在思想道德方面拥有更加高尚的修养。
(三)大学语文学科对学生而言非常实用,是培养和锻炼学生各个方面能力的最佳渠道。
就是由于它这个强有力的渠道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去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技能。所以,站在大学语文作为强有力的教育渠道的角度而言,大学语文的任务不单单是为了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相应改善,还从另一个角度使学生的质疑创新能力以及应对处理困难的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从而使其具备了更好的综合本领,十分有利于培养和完善大学生自身的精神与道德境界。所以,在大学语文教育这一方面,一定要在结合好它所具备的独特优势的背景下进行语文教育,尤其要发挥出它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独特优势。为了达到对于大学生全面教育的目的,一定要在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展开相应的语文教育。
二、准确定位大学语文更好展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就当今大学语文发展的情况而言,尚存在许多有待解决的难题,最为明显的就是对于大学语文教育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位。截至目前,虽然有许多的学校在自己学校的公共必修基础课一栏中添加了语文学科,同时还为语文学科的实施提供了充足的时间,但是一旦落实到实际的课程实践时,就会很明显地看出没有给予大学语文教育一个准确的定位,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度。所以,在生活以及社会上会出现一些令人困惑的情形:从一个方面而言,汉语的发展愈来愈受到国际的关注以及重视,随之而来的便是愈来愈多的学习汉语的人群,仿佛马上就要拥有英语在国际上同等的地位。但从另外一个方面而言,大学语文的发展却呈现出一个比较颓势的状态,将会随时间的推移慢慢走出人们的视线。最近这些年,愈来愈多的高等学校把大学语文视为具有基础性的人文学科,可是即使这样语文教学也日益变得更加冷清,慢慢地脱离人们的视线。相比较一些不同于语文学科的课程,大学语文处于一个十分尴尬的位置,而且更为严重的是逐渐成为学生心目中并不重要的基础课。大学语文教学走到今天这般境地,究其关键原因就是由于众多高效的领导以及教师没有把语文摆在一个起眼的位置,站在他们的角度而言,语文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学科,对语文没有一个准确的价值定位。虽然还存在高效将语文教学视为一种必要的教学渠道,但是作用仅仅是针对于学生听说读写的提高上面。所以,要想使语文教学起到更加关键地作用,就要从根本上认识到语文教学的意义和内涵。大学语文教育中,不单单是为了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而是要从更深的角度去开展语文教育,即要结合中国的优秀文化传统、伟大的民族精神以及高尚的人文精神去实施大学语文教育。为了更好地开展大学语文教育工作,一定要在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实施语文教育,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大学语文的建设以及进步,也只有这样才能使思政教育达到高效化以及语文教育达到多元化的目的。因此,我们应该投入更大力度到大学语文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上面,并对其结合策略进行更进一步的探究,给出一个准确的定位,在这样完善结合的基础上,再进行大学语文教育的目的以及教学内容,加速改革大学语文教育的模式,最终给出具有自身优势的教学方式,实现大学语文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所起到的最大作用。
三、追求好方法,使大学语文教育达到好效果
为了使大学语文教育的效果得到改善,一定要在详细的教育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进行。而对于学生而言,在语文教育期间不单单是以接受学习的身份出现的,而且另一个身份就是语文教育的重要参与者;不单单是使教育更好进行的主体,更是表现人文知识与修养的主人。所以,一定要在把握学生特征的前提下实施大学的语文教育任务。大学语文教育对于学生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方面,也要在结合科学有效的方式的前提下进行。
(一)主要以个别案件结合一般理论规律的语文教育模式,来使大学生自身的文学欣赏能力得到相应的提升。
在社会发展以及科技进步的背景下,社会上呈现出愈来愈多的新颖信息,所以,在大学语文教育期间,给教师带来的首要难题就是会在教育学生的时候遇到许多类比较过时的信息和资源。教师在对大学生传授语文教学知识时,不单单要对学生传授简单的理论知识与技能,而且还要针对每个不同特征的学生给予他们一个合适科学的学习方式,也就是所谓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为学生只有拥有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学习到更多有利于自己发展的文化知识,使他们的思想觉悟得到更大的提升。
(二)把大学语文教学内容以课题化的形式呈现给大学生。
在目前的大学语文教育中,把语文教学内容以课堂式的方式传授给大学生与其他教学方式相比起来是比较先进和有效的教学方式。何为课题式的教学方式?它指的就是首先制定一个教学的目标,然后围绕着这个目标制定出一个专题式的教学模式。更为详细地说就是围绕着文本内容展开,收集起来与之有联系的一切资源和信息,经过后期的整理宠儿形成课题式的教学方式。以这种教学方式为基础对学生进行语文教学,可以从更加广泛的方面去教育学生,最终使学生得到综合性的教育目标。但是这种教学模式,首先给交是提出的要求就是他们要拥有比较好的专业素质与综合修养,教师不单单教学资料充足,还要把自己具备的丰富知识整理成为一个全面合理的课堂式知识体系,这样才能更好地传授学生以文化知识和思想政治素质。
(三)教学内容要选好。
大学语文教育所涉及的内容五彩缤纷,所以最重要的是要在有限的大学语文教育时间里,传授给学生最为关键和有用的知识与技能,那么这就要求一定要用心选好教学的内容。在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课外阅读期间,一定要有据可依,选择出那些特征显著的内容进行课堂教学,从而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中获取最大限度的知识。与此同时,在内容的选择上要带有一定的计划和目的性,通过文学佳作对于学生的吸引力,使学生带着一种兴趣去学习,只有学生以一种积极自主的心态去学习,大学语文教育才能更好的达到教学的目的。并且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一定要以那些有利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相关内容为主,这样方可达到进行大学语文教育的同时,使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得到落实。
四、完善教师团体,发挥教师的光和热
一个教学的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教师的整体素质水平,教师只有拥有了进行教育的充裕能力与高尚素质,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才能相应地得到提升。大学语文教育期间,针对教师而提出来的最基础要求为其一定要具备高尚的道德修养,要举着的旗帜充分地挖掘学生在学习方面的踊跃性,使大学生的社会实践以及先进创新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最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语文教育最佳的结合方式。大学语文教材涉及到方方面面,不但有从古至今的无数名言佳句,而且还有产生于不同时代和国家优秀文化资源,如许多文学作品中渗透出来的为人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个人修养观等;所以综上观点,在大学语文教学中为了有机地使语文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在一块,首先给教师的要求就是其务必拥有超高的思想政治修养,只有这样才能从五花八门的作品中挑选出有利于提高学生文学素质以及道德修养的佳作,相反,就会使教学的目的和方向偏离正常轨道。
五、结语
大学语文教育在培养高效学生的整体素质上起到了关键的作用,高效素质教育必须建立在它的基础上才能达到最终目的,但是大学地时间对于学生素质的培养毕竟还是有限的,这个时候把大学语文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地结合到一起,会在有限的大学时间里发挥出最高效的功能,而且考虑到课时受到时间的控制,这种结合起来大学语文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属于非常先进的教学模式。但是结合的时候一定要以实际情况为依据,一定要合理而准确地定位大学语文教育,并对其运行情况能够很好的把握,与此同时还要有一套较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以及一批个人修养比较高的教师群体,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实现预先的目标。
作者:陈冀东 单位: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重视发挥“大学语文”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
一、信息技术走入课堂,语文教学更加鲜活
信息技术走入语文课堂,必然打破传统语文课堂的封闭围墙,把语文教育带入到一个无限广阔而又全新的领域,在时间上、在空间上,甚至连课堂的主体都将是无限的宽泛。在这个信息技术与语文教育高度整合的天地中,课堂将是一个被无限拓展的无比宽泛的概念。
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语文课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情景,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性材料,还可以再现情境,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
如教学郭沫若的《屈原》,文中有一段心理独白《雷电颂》,其想象丰富,气势雄伟,充满了战斗激情。为了更好地理解屈原对黑暗和邪恶的愤怒诅咒、对光明和自由的热切追求之情,我帮助语文教师选用富有气势、铿锵有力、充满激情的视频语言进行声情并茂的朗读,很快就把学生吸引住了,学生由此情绪受到感染,从而全身心地投入课文学习中。通过创设视听情境,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信息技术化的教学,拓展语文学习内容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育的整合,必然最大限度地拓展语文学习内容,突破教材的极限,弥补教材的缺陷,使语文教材更富于针对性、实效性和多元化、立体化。使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实践活动相结合,使语文知识更容易吸纳信息技术的精华,更富于时代性和现代化。
1.离心拓展
这是以课内语文教材为中心,抓住某一结合点(知识点、情感点、内容交叉点等),设计一些课前、课后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资料搜集、网上阅读与交流等发散性、拓展性实践活动,以求把网络上的语文资源充实到现行语文教材中,使语文教材丰满起来,完善起来,把小小的语文教材拓展到无限广大,把薄薄的语文教材充实得厚厚的,使教材更富于立体化、多元化,更富于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
2.向心拓展
这是引导学生以网上语文资源为教材,通过信息技术进行广泛的网上阅读、网上作文、网上交流等网上语文实践,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以求通过这种百川汇海的形式,把网上的语文资源向学生的语文素养聚敛汇集,并与课内语文教材相呼应,相补充,相促进,共同对学生进行博大的语文教育。
三、信息技术做为“工具”,更新语文学习方式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育整合的不断深入,语文课堂和语文知识的无限宽泛,以及计算机作为一种学习工具逐步被学生所掌握,最终必然呼唤并促使语文学习方式的革新。而且也只有学习方式的不断革新,才能更好地适应和驾驭信息技术与语文教育不断整合的语文学习情境,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形成丰厚的语文素养和较强的创新实践能力。
1.作为“资料搜集工具”,构建“创新性”学习方式
未来的社会是知识化的社会,是创新的社会。必须想方设法把孩子的眼光引向无边无际的知识的海洋,教会孩子怎样思考问题,面对陌生领域,知道到哪里去寻找他所需要的知识,并学会怎样运用这些知识去组合,去创新,去回答他所要回答的问题。这种“创新性学习”也正是现代语文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信息技术与语文教育的整合中,计算机因具有快捷而又强大的信息搜索能力、存贮能力和处理能力,必将成为学生“创新性学习”的最佳的资料搜集和存贮处理工具。同时以下几种以计算机为工具的资料搜集、处理、存贮方法将是“创新性学习”中的重要学习方式:
①“任务驱动式搜寻法”,即按照“提出搜索任务(分析研究课题,明确要求、范围、问题实质等)确定检查标志(所需文献的类目、关键词、作者姓名、发表日期等)选定检索工具(“搜狐”等搜索器)输入检索途径(资料来源途径、内容途径、作者途径、类号途径等)查找原始文献资料(浏览、筛选、摘录、整理)”的程序进行搜寻查阅资料;
②“自由浏览式搜寻法”,即按照“上网阅读寻找资料(用找标题、中心句、关键段等方法搜集)摘录”的程序进行快速浏览,搜寻查阅文献,选取所需资料;
③“分类下载存贮法”,即指导学生对资料进行下载,并对获得的大量信息进行分类、整序、编码、建立索引等存贮处理,使下载的资料系统化、简明化,便于进一步查阅;
④“资料处理利用法”,如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资料的剪切、移动、复制、引用等文字处理方法。
2.作为“学科中介工具”,构建“综合性”学习方式
传统学科课程之间过分强调学科本位、互相割裂、互相独立的弊病已引起高度关注,软化学科界限,进行“综合性学习”,全面提高整体素质是当前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趋势。信息技术与语文教育的整合,以多媒体信息技术为“中介工具”,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抽象的语言文字与听觉、视觉等形象语言的相互转换,把语文与音乐、美术、动画、社会、自然、数学等结合起来,实现跨学科的“综合性学习”,发挥各学科的综合效能,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3.作为“沟通交际工具”,构建“交互性”学习方式
关健词:《文心》 读后感 语文教育态度
本世纪初,我国兴起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引起了中小学语文教学形式的变化,要求语文教学要适应新的变化关键是要求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同时,新的语文教学形式对教师本身也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文心》中所揭示的一些教育思想、教育原则、教学方法与新课标中所要求的教学理念有相通之处,至今能够给当前的语文教学以新鲜的启示,但是在关注这部教育小说以其新颖的体裁和对当下语文教学仍大有裨益的外显的教育教学方法的背后,却忽略了这些“极新鲜的极卫生的吃食”下内隐着的语文教育态度。若把语文教育态度作为课程改革的关注点,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文心》中的国文教师王仰之先生的思想和行为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教师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态度,有利于从教师角度引导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语文教学成为“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1]。现如今,语文教师的教育态度多数是无所谓更有甚者是消极施教,问题的严重性绝不亚于教学方法不对,相反,如果语文教师都能够学习王仰之先生的积极施教的态度并付诸于实践,我想其他的问题便会迎刃而解,语文教育的发展将迎来新的曙光。下面本人将从以下三方面来就《文心》中的语文教育态度的所思所感进行阐述:
一.关于《文心》中语文教育态度的概念界定
在讲什么是语文教育态度之前,有必要明确几个概念:一是对态度的定义。汉语词典对态度的界定是指个体对特定对象(人、观念、情感或者事件等)所持有的稳定的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蕴含着个体的主观评价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倾向性。可以得出态度涉及到行为主体和对象,包括了认知水平、情感体验和行为倾向三种成分;二是对教育态度的界定。教育的宗旨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它潜在地指向对教师的教育和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育上,所以说教育态度就包含了施教者对学生、工作、自身的态度。弄清楚这两个概念有助于我们理解什么是语文教育态度,它涉及到语文学科系统。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的朱跃林在他的论文中这样说到,语文教育态度是“指教师对语文学科、语文课程结构体系中涉及到的知识、价值和理念的认知,和教师对人文、伦理等的情感体验及认同,以及教师对语文教学的意向,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展现出的策略和行为”[2]。他的论述被许多学者认可,也给了我很多思考。让我想到了现实的语文教育教学实践中出现的种种弊病,有些是新问题,有些表面是新问题,但骨子里还是老问题;老问题还没完全解决,又出新问题,层出不穷,日积月累,难免会出现痼疾,病态百出!有些问题带有恶性循环效应,教育改革也不能操之过急,骨子里的问题解决了,新问题才能迎刃而解,我想这可能就是为什么教育改革、学科发展,讨论来讨论去的还是那些问题。
二.关于《文心》中语文教育态度的内涵
1.对语文学科的认知
教师对自身专业的认知,是对所从事职业的一个定位。对语文课程的认知,从学科纵向来看,《文心》向我们展现的是从汉字体系和人际交流、情感表达的文本以及文本构成来源等方面进行解构和体认;从学科横向来说,《文心》有一种想要打破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明显界限的愿望。如在第十九节《还想读不用文字写的书》中枚叔对乐华说:“现在再提醒你一句,真要求学的人是不一定要进学校的!”[3]所以,我们学习不仅需要读文字写的书,更需要读“不用文字写的书”;不仅需要在书本的图书馆,更需要“在社会的图书馆里做一番认识、体验的功夫”,因此,从语文学科元素构成来看,语文的本质其实就是生活。更何况如今的条件比那个年代要好的太多,教师可利用的资源也很丰富,这有助于教师增强自身的学科归属感。
2.对学生的情感认同
适应学生学习的特点,每个人因其不同的个性特征及社会经历而在作文、说话、表达思想情感时呈现出不同的面貌。所以,在读书过程中要倡导学生留心作者所处时代的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经历,将个人作者化,以期能够达到一个无限趋向情感本真的效果。语文教学至少包括文本作者、教师和学生的活动。因实际教学过程与教师的个人习性、 品格完美融合,要求教师在外化过程中以一种积极正面的人格去感染学生,这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更是对其教学艺术上的高要求:立足于时代、作者、文本,以其思想、情感、人格、价值观等内蕴作为语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并适时考量学生的接受程度,完善教师个人评价体系。
3.对工作的策略行为
叶至善在《重印后记》中说:“他们笔下的语文老师――王仰之先生不光是教语文,还随时注意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他做事认真,为人诚恳,对学生平等相待,有问题共同研讨,从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学生,所以学生都亲近他,敬佩他,把他看作榜样,毫不勉强地乐意学他”。“如果学校里的老师都能这样以身作则,就会蔚成浓厚的精神文明的气氛,使学生随时随处受到熏陶”[4]。这表明他希望也认为教师应该对教学态度做出重构。
《文心》对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这个定位不仅存在于意识里,还体现在了具体策略上。如在《知与情与意》、《文章病院》、《小说与叙事文》等章节的探讨中,是以学生作为主要参与对象进行讨论的,教师则起引导作用并作出有效评价。教学将日常生活引入语文课堂中,在小组活动中,教师多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注重培养其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在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理解和把握上,《文心》对语文知识的掌握、语文能力的提升和语文文化甚至是社会文化的感悟和学生个性的发扬是基于具体化、情境化教学的。这是因为语文学科具有其特殊性,教师需要通过语文教学使得学生有效利用语言文字进行人际交流,运用好语言工具,同时要使学生能从中获得思想甚至是思维上的提升教学,这实际上是跟“触发”一样,如第十三节《触发》中枚叔给乐华的信中写到:“读书贵有新得,作文贵有新味,最重要的是触发的功夫。所谓触发,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的事”[5],这实际上是在课堂内外找到一个触发点并以此发散,触发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三.关于《文心》中语文教育态度所带来的启发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教人做人,学做真人。这就要求教师要立德树人,所谓“德者,才之帅也”,教师要树立自己的职业道德素养,这不仅要求教师要有真正发至内心对教育的热爱,还要具有作为一名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那么一名语文教师,也同样须具备这些应有的素质,才称的上是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合格并不是目标,还要不断地提升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受人尊敬的,有独特教学风格的教师。从《文心》中我们看到国文教师王仰之先生在“立德树人”方面很值得人钦佩,虽然这个人物是故事里虚构出来的,但是他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无一不值得我们今天的语文教师去反省、去思考:当下我们的语文教师的教育态度是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台阶,存在的问题有哪些,如何去端正……
首先,我认为关于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要把握,这就如看家本领一样重要,如果不懂这些,那如何来进行在这个基础之上的活动、如何进行教学、如何进行创新……无从得知。其次,语文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也是符合新课程改革“生本教学”的要求。如今仍有不少教师或者说很大一部分教师都没有做到这一点,对学生不敢放手,抓的紧紧的,忽略了语文教学活动是一种动态的、开放的过程。最后,教学要置身于情景之中,以生活为大环境,尤其是文学作品中的思想内容和思维方式的教学中,要为学生开辟一条生活之路。生活体验和生存参与能够深化对世界的认识,从而形成更好地“触发”效果,学生能够在此基础上获得知识技能和思维方式上的积累,再通过适当地训练,从而达到“听、说、读、写”等技能的提升和有效应用,最终形成自我创作的过程。
根据个人及外部世界现象进行语文态度的自我教育和反思,语文教师的教育态度将更趋向于一种心理自觉上的特殊的教育态度。这种教师个体高度发展的教育态度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有很大影响:有因教师的工作态度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也有因教师对学生的态度而形成的不良学习态度……不仅如此,这也是现今教育改革大环境下教师应有的一种职业素养、一种专业意识!所以,教师更应立足于实际,进行语文教育态度的自觉构建。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朱跃林.中的语文教育态度及其反思[J].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2014.
[3]夏D尊,叶圣陶.文心[M].北京:三联书店,2008.
[4]夏D尊,叶圣陶.文心[M].北京:三联书店,2008.
[5]夏D尊,叶圣陶.文心[M].北京:三联书店,2008.
[6]夏D尊,叶圣陶.文心[M].北京:三联书店,2008.
[7]李霞芬.理想语文教育的全方位展示――我国第一部教育小说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8]吕正之.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研究[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
注 释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
[2]朱跃林.中的语文教育态度及其反思[J].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2014(7):22.
[3]夏D尊,叶圣陶.文心[M].北京:三联书店,2008:177.
关键词:高等教育 大学语文
一、问题的提出
大学语文作为高等院校的基础性学科,其旨在通过语文的智育目标、德育目标、美育目标等提升大学生的语言技能及语文素养。转型时期大学语文教育仍存在如教材内容安排不合理、课堂教学未与社会实践紧密挂钩、教学模式安排不科学单一等不足。创新大学语文教育也是实现教育面向现代化的重要要求。基于此,本文拟将立足于高等教育管理这一视角,探寻大学语文教育存有的缺陷以找出完善大学语文教育的路径。
二、高等教育管理下大学语文教育的困境
(一)教材内容设置不尽合理:重人文内容而轻技能培养
从现有大学语文教育的教材安排看,诗歌占有最大比例,其次才是散文、小说及戏剧。诗歌作为最富有人文精神与审美情趣的文学形式,融合了文化、道德、情感、美学等人文精神,而诗歌之外的散文及小说也蕴藏了丰富的人文关怀。这些举措都将大学语文教育重点置于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诚然,这样的教材安排扩展了大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大学生的综合素养,然而,其也漠视了大学语文教育提高大学生语文技能这一教育目标。[1]语文素质不仅仅意指文学素养,也包括对学生表达能力等的提高。近年来,大学语文教育对提升大学生的语言基本能力认知不充分,对大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素质不够重视。具体表现为学生的写作水平差、表达措辞不规范、语法不过关等方面。个别学生应用写作水平极差,对于申请书、简单的会议记录等都无法合格完成。总而言之,大学语文教育不仅要重视对大学生文学性、人文性的渗透,也应关注对其知识性、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二)语文教学未与社会实践紧密挂钩
课堂教学应立足于社会实践,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脱离了社会实践的大学语文教育难以实现其教育目标。长期以来,大学语文教育仅拘泥于课堂教学,大学生将过多精力投入于课本内容,缺乏社会生活的磨炼,也鲜少提炼对生活的感悟,更无从谈及将课堂教学延伸到生活实践。大学生一心只读圣贤书而不闻窗外事,缺乏生活感悟和社会历练,大学生往往难以感悟作者的写作情怀及文章深远的立意,也无法深化自身的人文素养,感受时代的发展脉搏。大学生生活于封闭的象牙塔,未能深刻、广泛地体验社会生活。语文作为一门人文社会科学,与社会实践应紧密联系。拒绝社会生活抽象地开展语文教育,语文教育即成为无源之水,这也背离了语文教育的宗旨。[2]
(三)教学模式的安排不科学
大学语文教育当下依然延续封闭、陈旧的教学模式,即以课堂教育为核心手段,以教师为重点;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大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提升;重视大学生的理论素养,忽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开拓意识及应用能力匮乏等等,所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大学生的思维空间,挫伤其学习语文的热情和兴趣,学生俨然成为知识传授的接收器,其主观能动性大大削弱。另外,语文教学过程固守单一模式,围绕教学大纲设置教学框架,无以发挥教师及学生的创新精神,也严重削弱了学生学学语文的热情。最后,是教学方法的单一,主要采取传授型方式,课堂重点锁定为对教材的讲解,甚少关注学生的情感意识及其心理活动,学生对于大学语文的学习俨然处于被动状态,学习潜能难以得到充分释放,教学效果自不待言。
三、高等教育管理下大学语文教育的出路
(一)提高学生应用语文能力的路径
1.注重语文基础知识
注重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是语文教育乃至其他一切课程学习的基础。针对上述大学生并未掌握、熟练运用语文学科基础知识的现状,建议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增加相关内容。考虑到这些知识大多已在中学语文课堂讲解过,故不必再专门占用过多课时来讲授,而只需在平时的课堂授课时,将遇到的此类问题作出针对性讲解即可。具体可采取以下方法:一是提问,通过提问让学生温故而知新;二是讲解,争取在短时间内准确地诠释该概念;三是举例,通过实例来巩固、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消化吸收。
2.采用模拟教学法
于日常教学中,常常碰到有的同学语文人文知识较好,但运用能力较差的情况。这主要是由于长期以来语文教育工作者忽视培养大学生语文素质及语文能力而导致,脱离了社会实践的语文教育必然削弱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有鉴于此,笔者建议采取模拟教学,让学生模拟作为社会实践中的某一角色,亲身体验这一角色所承担的工作任务。例如,其可以模拟担任某一单位的文职,对此应相应提高其语文应用文的写作能力,如熟练掌握通知、广告、会议记录、海报、启事等应用文体写作。此外,还应提高学生的语法知识,使其在文章写作中保证字词、句法等方面过关。模拟教学法一个关键的目的是通过给学生施压,从而强化其主动学习的动机。明显的危机感有助于大学生自觉将自身所学与未来的职业规划相联系,从而有针对性提升其应对能力。
3.强化语言表达训练
鉴于语文教学实践中,忽视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故而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在语文课堂上鼓励学生养成大声朗读的习惯。通过朗读,人的各器官能相互作用,借用眼睛、耳朵、嘴巴、大脑等的相互调节作用,促进学生对文章思想感情的把握,尤其是对于那些意境深邃、文笔优美的美文,更应注重朗读的作用,在潜移默化的训练中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3]其次,提供学生即兴发言的机会。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前预设一些问题,通过针对性提问,让学生在课堂即兴回答。最后,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如辩论赛、演讲比赛等,培养学生临场应急发挥能力。
(二)大学语文教育与社会实践相适应的路径
1.发挥校园文化的重要作用
校园文化具有感召性、广泛性、吸引性的特点,应致力于构建先进文化,为大学生提供积极健康、格调高雅的校园环境,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中,有助于大学语文教育目标的真正实现。具体可采取以下途径: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将课内教育延伸到课外教学。例如,可以组织诗歌朗诵会,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该类活动,它有利于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大学语文课程所特有的美学思想、完善自身的情感意志、提升自身的精神品格。此外,还可举办辩论赛,或者邀请学界著名专家等来校进行讲座,开拓学生的视野,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让学生各抒己见,从而使得学生自觉将大学语文课程所学知识与社会实践相互联系,为成为社会有用人才奠基。
2.强化课堂教育与社会发展的联系
语文教育亟需与社会发展保持密切联系,缩小课堂和生活之间的距离,处理好语文课堂学习与生活语文两者之间的关系。有鉴于此,笔者建议可利用好寒暑假的时间,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深入体验社会生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及历史使命感,提升学生的自我教育及自我修养,促进学生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增强学生与劳动人民之间的情谊,鼓励学生胸怀振兴中华民族的伟大理想及抱负。还可建议学生将所见所感写成文章的形式,并利用课后时间,组织学生互相交流,有利于学生将生活与学习相互联系,在生活的熏陶下,不断提升自身的语文素质,完善自身的人格品质。
(三)创新大学语文教学方法的路径
1.发挥情感教育的重要作用
人具有情感属性,健康正面的情感有利于促进人的学习质量及创新欲望,通过有效、合理的调动,能激发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情感,这也正是大学语文教育人文关怀的内在意蕴。语文教育中的情感教育,应重点把握以下几方面。首先,应重点把握学生的情感因素。应着力于改变以往将重心放置于对教材与教法的研究上,力求突破以教学为中心而漠视学生的情感关怀的单一模式。其次,还应重视教师本身的情感因素对语文教育的影响。教育本身是一项互动的行为,教师如若能以积极的情感投入教学,必然有利于为学生创造明朗健康的学习气氛,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教师的世界观、品性以及对生活的态度,无不深刻影响着学生。再次,利用大量贴近生活的文学作品,在这种人文关怀的启发下,可以滋养学生对生命意义的思考,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其与社会和谐关系的构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
2.更新教育观念及转变教学方法
大学语文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是要致力于改变现有大学语文教育的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模式要实现从填鸭式到启发式的转变,教师不能作为单一的主角,而应引导学生发挥作为教育过程主体的角色。教师应给学生足够的空间,予以其能动性处理问题的机会。对学生有所困惑的问题,教师也不直接给出答案,而应通过启发、引导、提示的方式,促进学生思维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完善。此外,考试作为评价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一种途径,大学语文教育中传统的考试方式多以闭卷形式为主,考虑到语文教学的情感性、审美性、形象性和渗透性等特点,难以有唯一的答案,对于主观题也难以回答对或错,对此,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如可采取课堂回答加分的方式,改变以闭卷考试考核、评价学生所学情况的单一模式。
结语
总而言之,为创新高等教育管理下的大学语文教育,首先,通过注重语文基础知识、采用模拟教学法、强化语言表达训练以提高学生应用语文的能力;其次,通过发挥校园文化的重要作用、强化课堂教育与社会发展的联系以实现大学语文教育与社会实践紧密联系;再次,通过发挥情感教育的重要作用、更新教育观念及转变教学方法的方式以创新大学语文教学方法。语
参考文献
[1]郭辉.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语文的新构建模式[J].语文建设,2013(23).
关键词:高职语文;教学改革;问题;路径
一、现阶段我国高职语文教育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1.不重视语文学科教育
语文教育是传统高职教育的重点学科,但是相关主管部门认为语文仅仅是语言科目,没有学习的必要性,只要会说话和与人沟通就够了。而实际上语文与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传播密切相关,语文教育更是关乎我国悠久文化历史的传承。如果简单地把语文学习归结为说话,不重视其内涵,是很难取得语文教学成果的。
2.无适当的语文教学教材
高职学生之所以会学习语文,主要是基于入学者的文字水平来考虑的。现阶段我国高职教育招生对象主要是初中阶段未升入高中的孩子,其文化水平相对较低。但是对于上述现状,相关部门并没有编写适合他们的对应语文学习教材,只是简单地拿传统普通高校使用的《大学语文》,这不仅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更是严重偏离了高职语文教学的本质。
3.教师本身缺乏认识
高职学校大都是由传统的中专转变而来,大部分学校仅仅是学校名称以及学生规模发生改变,并没有改变实际的教师教学情况。大部分高职语文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去上课,没有跟上学校的变化。正式教师固守传统的教学手段,不能及时更新教学理念,让高职语文的教学受到了严重阻碍。
4.学生学习基础千差万别
高职学院的学生大都学习基础较差,有一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大部分学生认为语文很简单,随便听听总不至于学不好吧,正是这种消极的学习态度,严重阻碍了高职语文教育的进行。另外,高职学校的学生基础比较薄弱,由于高职是面向社会广泛招生,生源比较广泛,导致整体招生的学生基础干差万别。整体招生的学生中不乏学习成绩极差者,这对于语文教学也是极大的挑战。
二、高职语文改革的途径和方式
针对上述问题,高职语文教学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1.转变教学理念
思想决定行动,要使高职语文教育取得应有的成效,对应的高职教育办学主体要能够从根本上充分认识到高职语文教育的重要性,进而充分发挥高职语文教育的作用。高职教育办学主体要认识到高职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同时认识到培养德才兼备学生的重要性。语文作为一项语言性工具,对于学生整体综合素质的培养至关重要,一方面语文课程内容都是节选自我国经典的儒家文化,其经典的文化传达,对于学生是一种很重要的熏陶。当然除了提升学生道德素质方面的熏陶,另一方面语文同时可以很好地提高个人的综合修养,对于学生日后的社会工作也是至关重要的。
2.提升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作为高职语文教育的教学主体,对于整个教学课堂至关重要,为此要做好高职语文教育改革,首先就要从高职语文教师抓起。要从观念上转变对传统高职语文教师的要求,不能把他们简单当做语言工具的传播者,更要要求其自身有一定的文学素养,同时爱好文学,只有这样的老师才能用心教学生,而且此类老师教学魅力很足,也能不自觉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要从根本上转变高职语文教学的教学传统,不能把语文当做死记硬背的课堂,而应该当做一个充满乐趣的课堂。高职语文教师应该强化知识文化传播,弱化对知识的死记硬背,这样学生也会不自觉地主动学习,进而提高高职语文的教学效果。
3.更新高职语文教材
陈旧的教材不能够激发起学生学习高职语文的浓烈兴趣,还忽视了学生自身的接受能力以及学习兴趣。由于现阶段的高职语文教材都是采用《大学语文》,这对于仅有初中文化水平的学生来说,整体学习起来非常吃力,为此学校领导要能够从根本上对高职语文教学内容进行改变,设计一些符合学生学习水平、同时能激发起学生兴趣的教材。
4.改革教学方式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以及计算机技术的逐步普及,我国教育的传统教学方式也逐步被颠覆,多媒体教学方式已经成为了现阶段教学主要的教学方式。为此,高职语文教师在对应的语文教学过程中,也要能够与时俱进,深入结合多媒体教学方式让学生进行对应知识的学习。
关键词:语文教育;汉语言文学;对接
一、语文教育和汉语言文学教育实现良好对接的重要性分析
从中国教育的实际工作来看,语言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积极推动语言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良好衔接,有效提升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的理解。加强学生对于其中各个环节以及内容的深入理解,使得学生能够通过更加熟练的技能以及技巧的运用,继而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同时,应该指出,积极实现语言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良好衔接,也可以有效地培养汉语教师。丰富汉语教师资源,有效促进语文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二、汉语言文学教育与语文教育出现断层现象
(一)汉语言文学教育针对性弱
语言教育始于小学阶段,因此对于学生来说,语言教育可以被理解为是贯穿整个教育生活的重要阶段。但是,在汉语教育的各个阶段,教学的特点和改进教学的能力也存在差异。每个阶段学生的特点都不尽相同,因此采用不同的教育教学模式已成为必然趋势。因此,语文教师在每个阶段都必须确定当前的教学目标,结合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并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对当前的教学重点和目标提出自己的看法,并注重语言教学。
(二)汉语言文学教育仅限于理论教学
对于语文教师要进行多方面的广泛培养,首先就是要明白实践的重要意义。理论知识只能够作为了解,最为重要的是技能,就是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之中,进而能够提升实际的实践效果。实践的经验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很大帮助。因此,在实际的汉语言教学内容中不应当只是将目光集中于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更多的是培养能够实践的能力。在进行语文教育教学的开展过程中,教师还需要通过切实可行的教学方式的变化以及手段的应用来保障教育教学质量。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学生当前的学习情况作为教育基础,辅以学生当前的心理状况,促使学生能够通过生活的感知来获得更多的人生感悟。
三、语文教育和汉语言文学教育实现良好对接的方式和策略
在当前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使得学生本身的语文综合性能力受到限制,致使现有的汉语言文学教育与基础性语文教育两种教育模式的良好对接的实现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要想能够完善两者之间的对接,就需要采用切实有效的手段与方式来进行实现。
(一)充分重视基础知识教学的重要性,不断巩固汉语言文学基础
在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中,语言教育一直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已成为应试教育的重点。针对于大专学生的语文教育进行深化研究就成为了当前教学体系中汉语言文学的重点内容之一。从另一个角度看,汉语教育是对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基本认识和建构,而汉语言文学教育则是对汉语教育的深入总结和进一步探索。因此,积极实现汉语与文学教育和汉语教育的联系,可以在各个方面积极推动语文教育的实践。它还使学生在巩固汉语言文学基础的同时,充分掌握汉语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知识点。
(二)充分重视汉语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关系
在发展汉语的过程中,教师应分析汉语言文学教育与汉语教育的重要联系和差异。同时,以此为基础更加完善的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首先要积极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来进行学生综合性语文能力的提升。在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同时,教师还应制定符合学生实际需要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使学生提高语言素养。除此之外教师还应积极寻求中国语言文学教育与中国教育的联系,并作为当前工作的重点内容,通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达到提高学生文学水平的目的。
(三)全面使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认识和理解
在进行语文教学基础性工作中,为了能够有效实现基础性语文教学与汉语言文学教学的良好对接,就需要教师能够采用多种手段进行教学方式的转变,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得当代语文教学能够在工作基础上得到有效的运功,甚至可以在后续的教学活动中取得良好的效果。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展示,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于语言文学的接受能力,同时还能极大程度的通过照片与视频的展示来获得开拓视野的机会,继而有效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与实际的感知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信息获取的方式更加便捷,教师可以从网上获取相关的教育教学知识,并针对一些学生难以从书本以及课堂上接收到的知识进行拓展,这就为汉语言文学的教育与语文的对接性建立起前提条件。
(四)积极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语文教育和汉语言文学教育的良好对接
在进行语文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通过切实可行的教学方式的变化以及手段的应用来保障教育教学质量。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学生当前的学习情况作为教育基础,辅以学生当前的心理状况,尽可能地进行与学生生活关联的实例选择,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以切实的感受来加深对于知识的理解与体会,促使学生能够通过生活的感知来获得更多的人生感悟。同时,教师还要积极对当前的课堂环境进行改善与调节,使学生不仅仅是坐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的学习,更多的是进行户外实践,使学生提高自身的语言知识和文学理解的能力。
关键词:职业高校 语文教育 现状 策略 改革
一、当下职业高校语文教育的普遍状况
近年来,职业高校里的语文教育逐渐被边缘化了。时代与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人们为了实现更多的物质、追求更多的利益,促使职业学校、教师以及学生们精神层面上的追求更加世俗化,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集中于实用性强的学科科目上。因此,职业高校语文学科等人文素养课程被严重忽视。当前职业高校的语文教育的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职业高校的语文教育性质和语文教育学科的定位存在认识上的概念模糊
职业高校的语文教育是在中学教育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人文精神和文化修养方面的培养。现今的这种语文教育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无论是从教学内容上还是教学模式方面都还局限在中学语文教育的笼罩之中,没有有效地将职业高校的语文教育与中学语文教育区别开来,没有彰显职业高校的语文教育的特殊性以及其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甚至,有些职业高校把语文课作为选修课,有的以其他种类的课程代替语文课,还有的职业高校就从来没有设置这类课程的开课计划。可以说,我国职业高校教育的发展历史还是比较短的,尚有许多经验不足的地方,许多人包括部分职业高校的领导和教师对职业高校的语文教育性质在认识方面还存在着不足。像我们大家认为的那样,职业高校主要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是针对某一特定的职业让学生学会一门技术,从而毕业后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所以说,大家普遍的想法就是,只要学好了专业的技术理论,并且具备了一定的专业技能,这就是社会所需要的。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学校就完成了教育任务。这就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人文素质,制约和影响了学生的全面进步和成长。在职业高校初始阶段,这种理论在实际上解决了“技工荒”,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广泛应用,职业者的素质越来越占据着重要作用。因此,以前的老观点――只是重视技能教学的培养方式对学生未来发展是非常不利的。总之,对职业高校的语文学科认识的混乱导致学科地位的不明确。
(二)职业高校语文教学在观念上比较落后,在教学方法与方式上比较单一,考试模式上比较僵化
当前,大多数职业高校的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普遍存在的教育方式为灌输式的教育方式。教师只是单纯式地说教,对于学生是否理解并没有完全重视。老师讲什么,学生就被动地去听什么,这样就造成了学生学习态度消极。长久以来,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问题,与老师也没有了交流。这样,老师的教课情绪与效果也是会受到影响的。考试也只是一张卷子,学生往往存在着应付式的心理,只重视成绩及格与否,对于能力的培养非常轻视。这种教学方法和考试模式,不但不能实现职业高校语文教育教书育人的目的,而且还阻碍了学生创新精神、研究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自我培养,这些状况对于即将走上社会的职业高校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创业和继续学习的能力是很不利的。可见,职业高校在语文教学观念上的落后倾向,认识程度不深刻,以及在教师素质方面和教学积极性上的矛盾,这些因素都给具体的职业高校的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
(三)职业高校的语文课程学习的主体――学生本身对于语文课程的学习重视程度不高
对于职业高校的学生来说,他们进入职业高校这类学校的主要目的就是掌握一门能够“吃饭”的技能,实用性和功利性较强。职业高校的学生往往是热衷于对新技术、新方法的追求与获取相应的知识。但是,他们对自己人文素质和综合能力方面的要求却不高,精神方面的需要往往被忽视。这种在认识上的误区,就导致了职业高校的学生对于语文课程的不重视。长久以来,他们缺乏了学习语文学科的主动性。对于语文课堂上的表现,人去了只是为了应付点名、出席率的需要,在课堂上学习一些有关于技能的知识,完全不重视对于语文学科的学习。在课堂上,有老师讲解,学生们都不愿意去学、记忆,更不用说课下是否能够学习语文学科的相关知识了。可以说,学生们首先觉得这门学科是无用的,没有必要去学习。其次,他们对于语文学科的学习缺乏主动性,在主观上不愿意去学习与掌握相应的知识。
二、关于改进职业高校语文教育的策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力资源是国家的第一资源。职业高校作为我们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部门,在语文教育方面必须要更新理念,加快改革的步伐。要改变职业高校语文教育教学的现状,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应该从与之相关的各个方面加强建设,探索教育改革之路,需求改革的策略与方法。
(一)更新职业高校语文教育的观念,努力树立起语文教育教学活动在人才培养中应有的地位
事实表明,职业高校学生的语文学科的素质对于未来的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职业高校语文教育的课程设置在整个职业高校的课程体系中要与专业技能等课程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必须在思想观念高度上给予足够的重视。众所周知,知识体系是相互联系和彼此融合与作用的,那么这种情况就赋予了语文这门学科强大的功用,因为任何知识体系得以联系融合的一个基础和纽带就是语文知识的运用。通过专业技术的教育,人可以掌握技能、进行工作,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是综合素质高的人。职业高校在课程设置方面不重视语文等人文学科知识的教育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只是仅仅局限于技术与操作的层面上,忘却了人文关怀和人自身发展的需要,这样就造成不少职业高校的学生“精于电脑,荒于人脑;精于谋利,荒于仁义;精于商品,荒于人品”的状况。这样的人是不可能成为一名成功的技术人员的。我们职业高校的人员,一定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重视语文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努力培养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
(二)利用多种手段,改革教学方式。语文能力形成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语言信息传递与交流的过程,是通过点滴的培养才能具有的
教师要通过较多的情景培养学生交流信息和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在人文方面的素质。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要结合教材充分利用图片、投影、电脑等现代化手段为学生创设贴近生活的真实情景,为学生提供环境背景,这样有助于将所学语言知识迅速转化为学生的综合能力。还要讲述与之相关的历史性的小故事,帮助同学们加深理解。在媒体的配合下,教师要充分利用录音机、光盘及电脑等多媒体设备进行语文教学,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际运用的场景。这种形式改进了传统枯燥的教学模式,同时多媒体网络突破了信息的时空限制,提供真实的实用场景,生动直观地培养能力。通过多种渠道,充分调动学生的表达积极性和学习欲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教学内容,培养他们的自学和语言运用能力。职业高校语文学科的教研第一线人员一定要积极主动发挥聪明才智,铺设多种教学路径,构筑提高以语文学科为代表的人文学科综合素质能力的平台。
(三)采取多种渠道,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职业高校语文学科的学习主体是学生,作为第一线的教师人员一定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学生的素质。可以说,语文课程的学习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综合素质是有重要作用的。这些能力的提高能够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工作的需要,从这一点来看,这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学生只有自身产生了主动性,才能更好地完成这个目标――提高自己的素质,进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教师队伍要想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学生去了解学习的意义,明确学习目的。只有了解了意义与明确了学习目的,学生们才能下定决心去克服困难,努力地学好这门语文课程。
为了让学生产生兴趣,教学活动要具有针对性。学生学进去了就会产生兴趣和主动性。为了让学生学进去,要对学生提出一些具体要求,比如说让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对内容有个概括了解。多多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使学生真正懂得教学大纲规定的重点和难点,准确掌握基本概念,清楚了解基本理论知识。提倡好学深思,充分理解,在加深理解的基础上强化记忆,避免死记硬背,要努力做到融会贯通。努力让学生做到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比较扎实地学到大纲所规定的知识和技能。为了让学生有兴趣,还可以开辟第二课堂,比如说组织关于语文课程学习的沙龙,可以产生很好的效果。活动内容包括报告学术会议动态,学习重要的文章,报告和讨论同学的研究成果。有时还带学生做社会语言调查,把课内学习与课外活动结合起来。
三、结语
职业高校的语文教育对于国家的人才培养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与意义,能够使学生在获得专业技能的同时,更好地发挥技术的功效。在职业高校语文教育出现困境的今天,我们一定要对这类课程进行教育改革,让其更好地适应未来人才发展的需要。进行职业高校语文教育的一线工作人员更要在这其中发挥关键性的作用,努力探索教育改革的新路径,解决好职业高校语文教育中出现的具体问题。
参考文献:
[1]李公文.大学语文教育的现状与教改刍议[J].中文教育,2010(02).
[2]李红伟,袁勤,宋彩凤.调整专业课程设置 实现教学分段管理――关于大专语文教育课程设置的实践与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4).
随着新课程教育理念的提出在高中语文教育教学中不断尝试着新的教育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反思正是在新课程教学理念下的一种趋势。在高中语文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对自己的课堂做出一定的反思。一方面通过课堂反思教师可以及时的发现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及时的给予更正。另一方面通过课堂反思能够帮助教师更好的进行课堂上的创新,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一、高中语文课堂反思性教学现状
新课程教育理念的提出使得课堂教W反思在教育教学中进行不断的应用。但是在当前的高中语文教育教学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一方面是在当前的高中语文知识教学中很多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反思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最浅层次的认识,并没有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进行实践。这主要是因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还是受到传统的教学思想的影响,不能将新的教学理念付诸于实践教学,也就不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此外,在高中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即使能够应用课堂反思进行教学,也只是出于片面的教学反思,不能够全面地反应出自身的教学情况。在课堂上的教学反思方法也比较单一,形式上有待丰富化,也就不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二、高中语文课堂反思性教学的应用
(一)注重实践应用
在高中语文教育教学中对课堂的反思不能仅仅停留在意识层面上,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对教学反思有足够的了解之后应用到实践教学中,并能够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地进行尝试对语文课堂进行反思,通过反思意识到其中的不足,以便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高中语文教师本身应该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为此,在课堂反思过程中要能够充分发挥高中语文教师的优势,将对课堂的反思应用到实际教育教学中,通过反思不断地吸取经验,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二)注重课堂教学反思的学习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反思的应用还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在教育教学中要能够及时地发现在教学反思中的不足,以便更好地应用课堂反思。高中语文教师要不断地进行课堂反思的学习,通过相应的培训和指导以及专门的学习,更好地理解课堂教学反思,将课堂反思应用到教育教学中,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此外,高中语文教师自身也要具备一定的学习意识,通过各种各样的信息技术手段不断地进行课堂反思的学习,以便更好地应用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三)课堂教学反思方式多样化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方式的应用中要改变单一的课堂反思方式,要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进行课堂反思,以便更好地发现课堂中出现的问题,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堂反思过程中可以采用交流会、报告会的形式,还可以采用反思笔记更好地进行反思,以此取得较好的效果。此外,还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进行反思。例如可以展开有关课堂教学反思的研讨会,可以让同一级部的教师共同的进行研讨、思考,以便提升教学效率。也可以是不同教师在一起进行课堂反思的研讨,通过反思得到一定的经验应用到教育教学中,以此更好的提升教学效率。通过这样的教学反思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出现重复的错误,从而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在高中语文教育教学中应用课堂教学反思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其课堂效率,找出在课堂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但是在当前的高中语文教育教学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一方面是在当前的高中语文知识教学中很多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反思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最浅层次的认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还是受到传统的教学思想的影响,不能将新的教学理念付诸于实践教学,也就不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为此,在高中语文教育教学中要能够充分发挥高中语文教师的优势,将对课堂的反思应用到实际教育教学中,通过反思不断地吸取经验,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高中语文教师要不断地进行课堂反思的学习,通过相应的培训和指导以及专门的学习,更好地理解课堂教学反思,将课堂反思应用到教育教学中,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要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进行课堂反思,以便更好地发现课堂中出现的问题,提升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