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5 17:27:3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科研课题创新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高职院校;科研课题;过程控制;实践性
课题研究水平和质量是衡量高职院校科研实力和教师队伍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准,是高职院校科研管理能力和水平的重要表现,也是提升学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职院校整体科研实力得到了快速提升,所承担的科研课题数量也不断增多,但随之带来的科研课题管理的弊端也越来越凸显。具体表现为:课题立项后不按计划开展研究;高职称、科研能力强的课题主要研究人员只作摆设,不参与课题研究;课题研究者参与课题研究的精力与时间不够,对课题的研究仅仅停留于初始阶段等等。这些都将严重地影响到课题研究的按期按质完成,致使科研成果质量下降,课题研究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因此提高教育科研课题的管理水平已成为大多数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工作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高职院校教育科研课题全过程控制的对象
ISO9000/2000认为过程控制就是对过程进行策划,并对整个过程实施控制,使其在受控条件下运行。其指导思想是:所有工作都是通过过程来完成的,通过过程控制来确保过程的结果符合规定的要求。我国高职院校教育科研课题管理过程一般都包括:课题立项前的管理、课题实施阶段的管理和课题结题后的管理[1]等环节,因此,对科研课题实施的全过程控制主要就是对课题申报立项、课题实施阶段、科研课题成果鉴定、课题文件资料归档等全过程要素进行必要的控制,确保科研课题质量符合预期效果。
二、教育科研课题全过程控制的内容及措施
1.教育科研课题申报立项控制
课题申报立项是课题研究的基础和开始步骤。控制内容主要有:课题选题立项控制、课题设计论证控制两个方面。
(1)课题选题立项控制。教育科研课题选题是课题申报的第一步,也是课题研究的关键性一步,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课题的主攻方向、目标和内容,对科研课题研究的发展也起着积极的作用。控制重点为:课题选题的针对性、创新性、独特性、前瞻性。对此,学院科研处每年都会根据各项教育科研课题申报时间提前着手组织申报准备工作,确保课题申报质量,增加课题的立项率。具体措施有:积极主动与上级立项单位加强联系,及时了解课题申报信息、课题选题信息、近期的热点题目信息等信息;通过校园网、宣传栏、公示、电话通知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发动;聘请国家、省部级著名职教专家来院进行科研课题申报知识和填报技巧讲座;用科研经费购买教育科研课题管理专业书籍,配发给每个系部组织学习,使申报者对科研课题申报所需要求、内容、审批程序有所较详细的了解,确保课题选题的针对性、创新性、独特性、前瞻性。
(2)课题设计论证控制。课题设计论证是课题研究的重要基础工作,是确保教育研究质量的关键环节,也是专家评审课题时最为关注的重点。控制重点是:课题论证设计的科学性、前瞻性、针对性、可行性、特色性和创新性;立项依据的客观充分;目标表述的准确、具体、简明;研究内容的切题、具体、完整,研究思路是否清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方法是否科学、路线是否合理、先进可行,措施是否具体明确,组成人员结构是否科学合理,完成条件是否实事求是;预期结果是否明确等。学院制定了教育科研课题申报评审审查机制,确保申报课题的高起点。所有教育科研课题申报必须先通过本系部专业教师的初审,再由科研处组织学院学术委员会专家进行会议评审论证,用投票表决的方式评出主题鲜明、优势突出、逻辑严紧、思路清晰、论述流畅的高质量优秀课题推荐申报。
2.教育科研课题实施阶段控制
课题实施阶段是指课题立项后到课题完成鉴定的全过程,是整个课题研究的中心环节。控制内容主要有:开题论证控制、中期实施阶段检查控制、课题结题鉴定控制、课题经费控制四个方面。
(1)课题开题论证控制。课题开题论证是课题申报立项后对课题研究的再认识,再深化过程,它是课题研究的前提,是顺利完成研究任务的基本保障,是保证课题研究质量的需要。控制重点:课题名称主题确切、特色鲜明;研究综述全面客观;课题研究界定准确;课题研究预期目标定位具体;课题研究内容突出主题和紧扣研究目标;课题研究方法有针对性;课题研究实施步骤、措施可操作。学院科研处对教育科研课题开题论证程序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即科研课题开题论证首先应在课题组范围内进行,让课题组全体成员全面了解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明确各自的研究任务和具体做法;然后再聘请有关专家、权威开题论证,对课题研究方案提出进一步全面的系统的研讨与审议,就课题的具体实施方案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修改意见和建设,并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然后要求课题组根据专家组的修改建设,认真修改、完善课题研究方案,按修改后的论证方案组织实施,以此提高课题整体研究层次。
(2)课题中期实施阶段检查控制。课题中期检查是课题研究管理的关键环节。其检查方法原则上是按《课题开题论证书》所设计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等逐条进行检查考核。控制重点是:课题研究是否偏离研究方案目标;课题研究是否按计划的内容与进度进行;课题研究过程的资料是否完整齐全等。对此,学院制定有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办法,对课题中期实施阶段各因素加以控制,确保课题有计划、有步骤、按质按量地进行。如学院科研处从课题立项开始,就安排有专人联系对接课题,进行经常性的沟通、跟踪、督促,并于每年9月份定期组织学院学术委员会成员对立项科研课题进行一次全面的监督检查,对提前或按进度完成研究任务的课题人员给予表扬和奖励,对未按进度完成的课题则进行认真分析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及时调整实际操作与计划的偏差,对于无故不能按期完成或进度缓慢者给予警告批评,直至终止课题研究,撤消课题经费,且课题主持人两年内不得再申报教育科研课题,以此来保持课题成果的高质量。
(3)课题结题鉴定控制。课题结题验收是课题研究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对课题研究情况进行的总结和评价。控制的重点:课题研究内容、最终成果是否按原计划完成;课题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创新性、理论性;课题研究的依据、思路、操作、方法是否科学。学院出台了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办法,对成果质量进行控制,如科研课题完成后,课题主持人要及时向科研处提出结题申请,并提供结题鉴定所需的有关材料及社会影响和效果的证明材料,在完成系部初审的基础上,科研处会同有关专家对照其开题论证书的要求进行课题完成情况评审,给出书面结论。对评审合格的课题,学院根据教育教学科研成果奖励办法有关规定给予结题奖,同时作为课题资料公开发表的论文、获奖的课题成果等,还根据不同级别另行给予奖励,确保教育科研课题的结题率和优秀率。
3.课题文件资料归档控制
科研课题文件资料是课题研究过程的真实记录,是学院对课题研究过程进行监督、管理和鉴定验收的重要依据,课题文件资料的收集和归档是科研课题管理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也是学院科研课题档案管理水平的具体体现。控制重点是:文件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系统性和规范性。学院制定有科研档案管理办法,确保课题文件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系统性和规范性。如把科研课题文件资料的形成、积累、整理和归档纳入科研管理工作的程序中,列入到有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范围,并针对教育科研课题研究不同阶段的工作特性,明确归档范围、工作目标及具体要求,把课题研究过程中所形成的文件、资料完整地收集、积累、整理、预立卷。管理办法中规定:教育科研课题归档实行课题负责人负责制,负责日常科研文件的收集,科研处负责督促、指导科技人员作好文件材料的积累工作;科研档案归档的重点是我院承担的教育科研课题各个阶段形成的不同载体的文件材料,特别是教育科学研究阶段形成的作为研究结果依据的原始材料。如:课题申请报告(书)及批件,任务书、合同书及开题论证书,课题研究工作进展和总结,科研成果申请材料及证书,专利申请材料及证书,在专业刊物上发表的教育科研论文,编写出版的专著及其他有保存价值的科研材料等;科研档案实行教育科研工作和建档工作“四同步”管理。即下达计划任务与提出归档要求同步;检查计划进度与检查教研科研文件材料形成情况同步;验收、鉴定成果与验收、鉴定档案材料同步;上报登记、评审科研成果与学院档案管理部门出具教育科研课题归档情况的证明材料同步等。
三、教育科研课题实施全过程控制的成效
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自2008年起对所有立项的教育科研课题实施全过程控制管理,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教育科研课题的立项率、结题率、优秀率稳步提高,学院科研工作显现出勃勃生机。至2011年8月,学院共获省部级以上教育科研类立项课题29项,省市级以上论文奖44项,省市级以上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12项;在核心期刊或国家级期刊上公开349篇(其中被SCI、EI、ISTP检索19篇);公开出版专著5部,课题研究得到了较好的控制,达到了预期效果。
教育科研课题的管理包括课题申报立项、课题实施阶段、科研课题成果鉴定、课题文件资料归档等多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对课题完成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对教育科研课题实施全过程控制,有利于对课题进行全方位的动态跟踪,有利于对课题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协调,为确保科研课题按预定的目标保质保量完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是提高教育科研课题研究质量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一)论证课题
1 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计划 这是由国家计划部门和国家科委等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各部门科技发展规则的基础上,经过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包括在情报部门、科技主管部门、同类研究单位,以及向专家的调研,综合分析,组织论证,并进行综合研究和平衡后,而编制的攻关项目计划。这是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由国务 院批准后,提交人大通过而下达实施,这类课题,如“八五”、“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课题
此外,各部门的课题仍然需要调查研究、综合分析、组织论证方式,确定各部门的重点课题,便于有关单位投标竞争。
个人选题在临床医疗工作中,常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就应该提出问题,捕捉联想,形成一种意念;随之查阅文献,建立假说,选择科学手段来证实假说。这样在有了科学的假说、证实假说的手段、合理的构思,再用确切的文字表达主体来确定课题,这就是个人选题、立题的基本过程。在确定选题以后,准备申报标书之前,为了增加获准的机会,应该初步写一份意向书,在本科室有关人员之间进行讨论,论证本课题的科学性以及证实假说的手段是否恰当,这样有利于标书的科学性和完整性。但是,有一些临床科技工作者,自选课题后,查阅资料闭门造车埋头书写标书,既不想找上级讨论,更不愿在科室集体讨论,自以为标书一定合格。这类的标书上报,很多是不合格的,甚至连院部的评审都不能过关,当然更不可能得到资助,这样的标书上报,很多是不合格的,甚至连院部的评审都不能过关,当然更不可能得到资助,这样就会影响申请者的积极性。因此,个人选题进行论证是非常必要的,应集思广益,使标书更趋完善,这是申请过程中不宜忽视的问题。
(二)具体措施的选择
临床科研选题途径有投标、接受委托和从自己的临床实践中自选题目,不论是哪种方式,在实施过程中都应注重下面的具体措施。
1 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全国科技体制改革后,竞争体制引入科技管理。国家攻关项目、部门重点科研项目和基金项目,都是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招标的方式落实。在这种情况下,所选择的科研课题必须有较强的竞争力才能中标,从而得到科研经费的资助。为提高竞争力最重要的办法是善于发现自己的特长,努力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形成“拳头”课题。各地、各部门情况不同,科技人员素质也不一致,总之都各有自己的优点。在全国或全省,如果把各方面的优势都集中起来,肯定会形成很强的科研力量。就单位而言,如能组合各科室的优势,进行课题协作,也会形成强有力的科研队伍。
充分利用、人力物力临床医学选择课题,要遵循卫生事业及经济建设同步前进、协调发展的原则,不能超出经济力量所允许的限度。我国卫生事业经费一般占国家财政支出的 6% ,而医学方面的科研经费仅占卫生事业费的 3% 左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由于我国国民经济总产值较低,因此用于医学研究经费绝对值与发达国家相比更为悬殊。而且近几年内不可能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在这种情况下,选择和确定科研课题,绝对不能把课题搞得太大,内容太分散;必须集中使用人力、物力、财力,确保出成果、出人才。
3 应用研究为主、加强开发研究 临床医学是属于应用性很强的一门科学,这就注定了医药卫生科学技术必须以应用研究为主。基础研究特别是应用基础研究,是应用研究的科学依据,没有相当的基础研究力量和成果,应用研究也很难有较大的突破。因此在高等院校中,在以应用研究为主的同时还必须加强基础科研研究,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随着科技体制的改革,科技开发越来越得到科技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的重视。今后还需加强开发研究,推广应用科研成果,特别是省市以下科研机构,主要应当搞好成果推广应用和开发研究。从全国来讲,科研课题经费比例卫生部要求基础研究占 15% ! % ,应用研究占 65% ! 5% ,开发研究占 1% ! 15% .
4 分层次找目标、避免低水平重复我国的经济建设以计划管理为主,反映到科技政策上,也是以计划管理为主。从国家级科研课题、卫生部招标课题、卫生厅申报课题,各有不同层次。每位医药卫生科技人员,固然要发挥自己的特长,同时,还要评估自己的科研水平与技术力量,申报力所能及的课题,应以地区或国内先进水平为起点,开展研究工作,避免同类工作低水平的重复。
(三)申报标书的途径 标书是课题基金的申请书,因此要按照国家部门的要求,确定课题,填报申请书,按照自己的实力,向不同层次的部门申请。由于投标具有很强的竞争性,因而在希望成功的同时,也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准备接受可能失败的局面。申报的途径,分别作简单的介绍
1 国家级科研课题 主要分四个层次。国家和各部门分不同层次,开辟了许多资助科研课题的渠道,其中与医药卫生关系比较密切有下列几种。
(1) 国家医学科技攻关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是国家经济建设的组成部分,每 5年为一阶段,如“八五”科技攻关计划,“九五”科技攻关计划。其中医学部门为国家医学科技攻关计划,由卫生部主持实施,分解出课题或子课题、招标范围、招标内容,面向社会公开招标。科技人员可参照《招标指南》,结合自己进行的科研工作,选择投标课题,投报标书
()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为了跟踪世界新技术革命中先进技术,国家安排了高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其中与医学关系密切的生物技术,主要是各种基因工程疫苗、生物活性物质、单克隆抗体、肿瘤的基因治疗等。这些项目国内能够承担的单位
不多,招标只能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不宜面向社会。国家计划的攻关项目或高科技计划,多属于指令性计划下达的科研任务,即通过政府文件下达的计划,要求承担单位和参加研究的科技人员,都要全力以赴,完成这项特殊的国家级科研任务。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该基金在临床医学上主要资助临床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每年印发《项目指南》,供申请者投标时选择课题。该基金资助的范围相当广泛,此外,还有鼓励研究领域。故拟申报基金者,每年都要关注《项目指南》,一般在年底发出,于次年第一季度各单位申报完毕,一旦被批准,资助额度相当可观。
(4) 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为了配合博士生培养,国家教委设立该项基金,资助部分医科大学博士点导师开展科研工作,以提高博士的科研、教学质量。招标时虽有招标通知,但并没有具体课题,只规定申报大学的课题限额数及经费额度,有关单位可根据招标通知要求,进行申报。
部、省级科研课题基金
(1) 卫生部医学科研基金为提高防病治病能力和医学科学水平,面向全国医药卫生部门招标、资助有创造性与开拓能力的科技工作者。每两年申请一次(双年申报),申报范围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传染及地方病、药物、新技术和新方法、社会医学及软课题研究、中西医结合研究等。目前是各级医学院校及各级医院医学科研经费资助的主要渠道,因而凡具有科研能力的科技工作者,应结合自己研究课题的性质和特点,通过投标途径,选择适合的科研课题。
() 卫生厅医学科研基金 各省卫生厅,每两年也有招标通知,根据各省特点制定相应内容,提供省内各医学院校或医院申请,虽然资助额度不高,但足以作为苗圃工作,奠定科研基地,为今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 青年科学基金 中国科学院、卫生部及部分省市都建立了有关的医学青年科研基金,资助范围是 35岁以下的医学青年科技工作者。目的是发现、培养青年科技工作者的科学思维体系,促进他们尽快成才,给他们创造脱颖而出的条件。招标时发招标通知,同时还公布招标课题和范围。
(4) 省科委科研课题基金 各省科委不同时期有重点不同的课题,包括理、工、农、医各项课题,科技工作者应在招标时,向科委了解有无适合本人研究性质的课题,以便按时投标申请。
3 地区及市级科研课题基金地区及市卫生局根据当地财经预算情况,多数均有一部分资金提供科研基金,所属地区医院或市级医院科技人员,每两年可向有关当局咨询科研课题基金招标情况,由于范围较小,竞争性也比较小一些。因此,估计申请省级课题基金水平不足者,不妨转向地区或市内申请,以争取更多的科研经费来源。
以上是申报科研课题基金的不同渠道,青年科技工作者,应通过不同层次进行申请,不能因为一两次投标失利而丧失信心,要知道“失败乃成功之本”,要不断创造科研条件,写好标书,不断争取科研课题经费。
(四)可行性的评估 我们对申报课题的可行性评估时,既要考虑到课题本身的科学性与创新性,还要考虑到申请者的研究能力与基础设施,评估时要依照下列几个条件,作好综合分析。
1 立题的科学性 首先要看申请者立题的科学依据,对国内、外情况分析及掌握国内、外动态是否十分清楚,以及该项课题研究目的及其科学意义是否十分明确。科研课题的提出如缺乏科学性或者立题依据不充分,就失去了研究的意义,也更谈不到可行性的问题。
研究水平的估计申请者在文献复习以后,对国内、外研究水平应有明确的分析与了解。结合自己所提出的课题,可以看出是否达到国际水平或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有无创新之处,与国内其他单位研究的重复性是否过多。如果一个课题有创新特点又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就可增加在申请科研基金中的竞争性。要是一个课题与他人重复较多,没有新的见解,处于低水平重复的状态,在评审中就完全失去了竞争性。因此,对自己申报课题进行研究水平的比较,在可行性的评估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3技术路线可行性分析 在计划书中的实施方案必须要明确、具体,然后在方案实施中的技术路线也要清楚,这样就可评估技术路线或研究方法的先进性与可行性。有部分申请书的实施方案,只提了一些实验技术的名称,如 PCR、斑点杂交、Suhen 印迹杂交、DNA分析、基因克隆等,而在其后面缺乏具体内容,这样会使评审者认为申请人不了解或不完全了解实验的具体方法和步骤,就这会降低可行性的评估。
4 经费预算及标本数量经费是进行科研工作必不可少的条件,要完成标书中的实施方案必需有确切的经费预算,而且要符合招标单位的额度要求,经费估算过高也是失败原因之一。再者,样本数量也需要作合理的估计,例如,研究急性心肌梗死需 8 例患者,但每月平均能收治 5! 6例,要想一年内完成该项研究工作可行性就成了问题,这就需要申请者延长研究时间或与他院协作进行研究来完成这项任务。
【关键词】科研能力 竞争力 生物类 本科生
【基金项目】重庆师范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162-02
自然科学是研究无机自然界和包括人的生物属性在内的有机自然界的各门科学的总称。其根本目的在于发现自然现象背后的规律。生物学(Biology)是高等学校自然科学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在针对生物学专业的培养方案中,主要设置生物技术和生物科学两个专业。二者均以专业性理论学习为基础,兼顾生物学实验技能的培养。通过本科学习阶段,旨在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实验技能良好的专业性人才。随着生物学科的迅猛发展,对生物类本科生的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主要表现在需要其具有良好的科研素质、熟练的实验技能和卓越的科研思维。学生科研素养养成、研究能力强化与提升成为当今生物学人才培养中最重要的任务。
1. 目前生物学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现状与背景分析
目前,众多高校对生物学本科学生的教学主要采用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其中,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一直是生物学本科生教学的重点。实验教学作为学生理论付诸于实践的重要方式,其在培养学生专业操作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学生实验教学这一环节却往往比较薄弱,其仅仅针对最为基础的生物学实验进行简单的传授,学生学到的仅仅局限于已经模式化的常规实验操作,而不能获得相关知识的拓展与延伸,这未能在对学生实践与理论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发挥作用。例如,在微生物学的实验教学过程中,微生物的接种培养与革兰氏染色是生物类本科生需要学习的常规操作技术,其能够让学生学习部分微生物的培养方法,且十分容易掌握。但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却未对微生物生长机制与细菌胞壁功能方面的探索进行拓展分析,这也就使学生仅仅学会做基础实验,却没有在整个过程中进行思路与专业知识的延伸与拓展。这一现象成为生物学本科学生专业技术能力、实验设计与创新能力、专业竞赛竞争力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增强生物学专业本科生科研动手能力、课题设计与执行能力,将有助于增强其科研素质的养成与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进而培养出专业素质高、专业技能优异、专业竞争力强的本科人才。
培养生物学专业本科人才,依赖于高校整体科研水平与科研方向。其中在对本科生科研能力与竞争力培养过程中,科研课题设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科研课题设计主要表现为本科生毕业设计或竞赛课题设计。各大高校针对本科生科研指导方案各具特色,其主要基于导师指导。但是由于本科生理论课程多、学生自由度大、科研时间较少等原因,教师往往缺乏系统的学生培养与指导方案,故只能让学生开展技术路线简单、可实施性强、创新水平低的科研课题。这使得本科生科研素质培养受到限制,其在各类科技竞赛(如挑战杯等)中竞争力也较为薄弱。
2. 本科生专业科研能力与竞争力提升方案
通过借鉴国外高校学生培养方式,开展实际调研,对我校生物类专业本科生科研课题设计指导情况进行了解,旨在提高生物学本科生科研能力、竞赛竞争力,提出以下方案:
2.1 明确专任教师指导本科生开展科研工作的职责
目前,我校本科生毕业实习主要由指导教师指导完成。指导教师具备坚定的政治方向、良好的专业科研素质与丰富的理论知识水平,具有一定的教学经历与良好的学术造诣,且熟悉专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与教学环节。但在对学生科研课题设计指导过程中指导教师一般仅参与课题布置与论文审阅的过程,对学生整个科研过程的监督力度不足,对其科研方向的引导作用也较为薄弱。而在读研究生在引导本科生整个科研过程中往往扮演主要角色。由于在读研究生专业基本知识与解决方向性问题的能力较为局限,使得其指导的本科生科研工作浅显且缺乏创新性,这就限制了学生科研思维的发散与创新,进而降低了学生的专业竞赛竞争力。因此,明确专任教师对学生科研工作的指导地位,拟定教师指导过程中的基本行为规范,加强教师对学生科研工作的全程监督与引导作用,将有助于培养具有较强学术创新能力的优秀本科人才。
2.2 建立学生科研素质养成方式
优秀的科研人才应该具备良好的科研素养与精湛的专业技术。科研素养的养成是科研人员应该具备的先决条件,端正的科研态度与良好的实验习惯将极大的促进学生专业能力的提高。因此,在明确指导教师职责的基础上,针对科研分流的本科生应该首先强调科研素质的培养,这对学生科研水平与专业技术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2.3 拟定对学生科研工作的指导方案
指导方案包括对学生进行指导的目标、内容、形式与时间安排等,其可以直接影响对学生的指导效果。因此,对学生科研工作进行指导前,需要制订较为详细的指导方案。需要兼顾方案执行的过程及需求,具体可遵循以下原则:1)指导目标要明晰;2)内容详实可行,具有创新性以及应用或科研价值;3)形式具体,兼顾特色;4)时间安排合理得当。合理的详实的指导方案,可以保证对学生指导工作的顺利开展,也可间接激发学生科研热情,拓展学生科研眼界,从而提高学生专业研究水平,直接促进其专业竞争能力。
2.4 制定一套科研课题创新性考核评价标准
科学课题的创新性是整个科学研究过程的灵魂。具备较强创新性的课题通常能在专业技能或课题竞赛中脱颖而出。因此,从课题原创性、应用潜力及对后续科研的支撑性等方面拟定科学可行的科研课题创新性评价体系,并主要对课题的创新能力与解决科学问题的实际意义进行评估。学生按照指导方案开展相关科学研究,通过专任教师积极的引导,使学生掌握相关科研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形成自选课题,通过指导教师的专业评估后进行开题,这就从源头上保障了学生科研的自主性与积极性。选题的创新性可从以下几点进行衡量:1)原创性;2)应用性;3)衔接性;4)基础性。而整个创新型考核评估体系的建立从以下几点考虑:1)所获数据的原创性;2)课题成果的产业应用度;3)成果对后续研究的指导意义;4)成果刊出的期刊级别。对完成的课题进行评估后,推荐创新性强的项目参加专业技能竞赛(例如“挑战杯”等),这将有助于提高本专业本科人才在竞赛过程中的竞争力。
总的来说,高校在强调生物类专业本科学生基础理论学习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实验教学与科研课题设计环节,采用合理的指导制度与评价标准,将对学生科研素质养成与专业科研竞争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唐琳, 赵欣平, 王健美, 等. 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的学分制指导老师工作体系建设与实践[J]. 教育教学论坛, 2012 (33): 225-226.
[2]吕春, 彭博文. 对高校科研评价若干问题的思考[J]. 沿海企业与科技, 2005, 7: 17-19.
[3]姬云涛,姜双林,屈长青. 生物科学专业立体式实验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探索[J]. 广东农业科学, 2011,19:147-148.
一、强势推进职教科研,
服务江苏职业教育创新发展
(一)建立以课题研究为纽带的智力支撑机制
创新是江苏职业教育发展的永恒主题,是江苏职业教育发展在全国始终保持领先地位的主要经验。无论是跨世纪实施的职业教育专业现代化建设,还是在全国率先启动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行动计划,以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为特征的集约化发展方式,以及江苏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建设,都是江苏职教大胆探索和改革创新的现实体现。创新是一项艰巨复杂而又充满智慧的实践探索工作,针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的突出问题破解、重大政策出台、制度建设需求,江苏注重以重大科研课题为载体,积聚教育工作者、企业家、各领域专家的群体智慧,建立多方广泛参与、共同推进改革创新的新机制,用研究的方式、研究的思维,着力攻坚克难,开拓创新思路,提升创新品质。
2011年,江苏省积极申报了16项教育部《创新行动计划》科研课题,并召开了全省职业教育教科研工作会议,由全省首批10个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和省职业教育教科研中心组、部分高等学校、出版机构等单位承担课题研究工作,围绕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校企一体办学、专业规范化建设、就业服务体系完善、德育工作创新、信息化建设、课程教材建设等课题开展研究。课题集聚了高等学校、职业院校、科研机构和行业企业的研究力量,每个课题组安排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或省、市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同志作为协调人,负责协调人员、经费、课题进度、课题研究思路与实际工作对接等课题管理工作。各课题组理论联系实际,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和理论实践探索,保质按时完成了科研任务。
(二)推动课题研究与创新实践的有机融合
教育部《创新行动计划》科研课题定位于政策咨询研究。课题研究启动会上,省教育厅明确提出,教育部《创新行动计划》科研课题必须体现行政委托课题的研究特点,课题研究必须联系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建设以及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加强面向社会、面向学校、面向行业企业的调查研究,注重发挥行业企业的指导作用。每个课题组都要吸收相关行业企业的人士参加,通过一线改革实践者边干边想、边想边干、边干边研究,在研究中行动,在行动中研究,充分体现课题研究的实践性和课题成果的可操作性。
2013年1月,江苏省教育厅召开教育部《创新行动计划》科研课题(江苏)评审会议,15项课题参加了结题工作。在科研课题(江苏)评审会议上,教育部职成司王继平巡视员对江苏组织开展《创新行动计划》课题研究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他充分肯定了江苏职业教育对科研工作的高度重视、有序组织和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指出这项工作的开展对于江苏乃至全国职业教育实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推进区域内职业教育工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推动职业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构建课程体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及促进校企融合、工学结合等具有深远意义。他要求江苏在进一步完善各项课题研究工作和成果的同时,认真总结相关经验和做法,全面推进职业教育教科研工作,为深化职业教育体制改革、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二、精心培育科研成果,
引领江苏职业教育改革实践
教育部《创新行动计划》安排专项科研课题,并明确科研课题的重点内容,其要旨在于促使改革创新的具体行动在科研的支撑下提高质量和水平。秉持这样的思路和理念,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组织专家对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过程、成果呈现等进行全方位的指导、检查和管理,带动课题组加强对一线实践的具体做法和存在问题进行全面梳理和理论思考,在审视和反思的基础上加以理论提炼,实现了实践与理论的融合,形成了实践化理论成果。现已达成的成果内容可从五方面加以概括。
(一)关于职业教育办学体制
“校企一体办学模式研究”课题组(苏州市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面向苏州工业园区60家企业、苏州大市7所职业院校开展问卷调查,举行专家论证会和校企恳谈会,阐明了校企一体办学的基本特征,即价值取向的趋同性、合作领域的系统性、合作触角的深入性、运行机制的稳固性,归纳了四种校企一体的办学模式,即学校为主模式、企业为主模式、校企共生模式、政府主导模式。提出了“校企一体办学”的标准共定、基地共建、过程共管、评价共鉴、文化共生等五项核心标准。
“中等职业学校管理制度与运行机制研究”课题组(苏州市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认为中等职业学校必须普遍实行校、系二级管理,其实质是在专业建设、教学科研管理、学生管理等方面突出系(部)主体的管理模式。作为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组向苏州市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提交了四个文件稿本:《关于苏州市职业学校实施二级管理的意见》、《苏州市职业学校教学工作二级管理实施细则》、《苏州市职业学校学生管理工作二级管理实施细则》和《苏州市职业学校后勤工作二级管理实施细则》。
“校企共建职业教育校园文化的研究与试验”课题组(无锡市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将校企共建校园文化分为五个步骤:精心筛选——巧妙改造——科学整合——有效实施——反馈完善。探索构建由“基础文化平台”、“专业文化平台”、“发展提升平台”三个平台构成的金字塔式的校园文化内容体系,并在3所职业学校中进行了6个案例试验,取得了较好成效。
(二)关于职业学校质量提升
“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规范化建设机制研究”课题组(无锡市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认为专业规范化建设包含四方面核心内容,即专业布局与区域产业结构匹配、专业建设注重内涵发展、校企合作支撑平台和专业规范化建设保障机制。课题组为无锡市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提供了《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监控评价体系》、《区域专业规范化建设组织机构管理办法》、《区域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规范化建设组织体系先进城市个案研究报告》、《区域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投入的管理办法》等成果。
“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教材建设创新机制”课题组(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从对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教材宏观、微观的实然研究出发,进行以理想的运行机制构建为内容的应然研究,以及基于弥合理想与现实差距、解决实践问题的使然研究,提出了实施“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工程”、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精品示范教材及其资源建设、加强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教材管理制度建设、加强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教材开发能力建设的政策建议。
“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创新研究”课题组(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教科研中心组)认为课程改革创新着重体现在三方面:一是课程结构科学确立;二是课程内容有序更新;三是课程门类优化配置。课题组完成了江苏省太仓中等专业学校数控专业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的重构与实施,取消了学科性课程,将理论课程与实践(实习)课程相融合,建立以职业实践活动为主线、项目化、理实融合的课程体系,设计了系统化、工作化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学习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
“新形势下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创新实践研究”课题组(江苏省职业教育学生发展教科研中心组,会同江苏泰兴、如皋、楚州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理念与内容创新、途径与方法创新、管理与评价创新等方面进行实践研究,探索新形势下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新模式,形成了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指导建议和德育工作评价体系,制定了《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督导评价标准(试行)》。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继续学习途径与制度保障研究”课题组(苏州市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认为应尽快实行中高职一体化办学,建立同一类别、不同层次教育的学分互认、累积制度。高职院校应扩大对口单招、自主招生的比重,按专业大类建立考核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职业倾向的试题库,开展多样化入学水平测试,尝试实行推荐保送制度。课题组建议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与常熟理工学院在苏州合作开展了汽车服务工程“5+2”分段培养实验工作。
(三)关于职业学校科学管理
“地方行政领导者职业教育管理能力提高研究”课题组(江苏理工学院)运用“头脑风暴”和“思维魔球”方法,建构了由5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构成的“地方行政领导者职业教育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建议以此引导领导者个人或团队学习研读、专项调查、积累经验、发现问题、形成策略、提高效率,开展地方行政领导选拔培训、任前培训、在任培训的系列化培训。
“中等职业学校校长执行力研究”课题组(江苏省职业教育发展战略教科研中心组)认为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校长执行力,前提条件是必须加强职业学校校长的能力建设,为此应着力建构职业学校校长评价体系和培训体系。开展职业学校“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有计划地挖掘和总结著名校长的教育思想和管理经验。实施名校长培养工程,造就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领军人物。
(四)关于职业教育社会服务能力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研究”课题组(常州市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建议建立政府、用人单位、就业市场、职业学校和毕业生齐抓共管、整体优化的“五位一体”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利用互联网等现代通讯工具与技术,完善信息采集、流通、分析的制度和机制,以人力资源基本情况基础数据库关联不同部门的业务专用数据库,构建现代化的信息系统,实现跨时空的就业服务网络覆盖。
“县域职业教育培训网络建设与运行案例研究”课题组(句容市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在实验区尝试建议以句容中等专业学校为主体,全市各乡镇社区教育中心,社会培训机构为网点的“一主多元”职业教育培训网络,构建“市镇村户”四级农业技术服务网、“示范基地示范村示范户”三级农业生产示范网、依托网络载体建立的“市农业网、特产信息网、句容中专现代农艺网、镇及村致富网”等农业信息网发挥了示范效应。
“成人职业教育培训支撑服务体系研究”课题组(江苏理工学院,会同东台创新发展实验区)认为应尽快完成由“政府主导、部门监督、学校主体、单位自主、社会协作”成人职业教育培训支撑服务体系的组织框架,从组织、制度、师资、基地和资金等方面提供保障条件,制定成人职业教育培训支撑服务体系建设标准,促进成人职业教育培训质量的提高。
(五)关于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
“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标准研究”课题组(盐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围绕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基础、特色、关键和保障,提出了实施三大工程、建设三个中心、培养三支队伍、采取三项举措,加快推进区域中职信息化建设的能力和水平,构建包含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建设、信息应用系统建设与应用、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四方面指标的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标准及评估体系。
“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建设研究”课题组(江苏省凤凰出版传媒集团)从现状研究、研发研究、应用研究、保障研究四个角度,分析了目前我国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现状,提出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标准化、个性化、智能化、专题化、多元化的研发思路,提出了五个统一的评价要求:个性与共享的统一、先进与适用的统一、更新与拓展的统一、教学与科研的统一、开放与安全的统一。
三、构建成果共享机制,
提升江苏职业教育发展水平
江苏承担的16项教育部《创新行动计划》科研课题,既涉及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的基础问题,也涉及前沿问题,既包含职业教育发展战略、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创新、职业教育管理方式变革等宏观问题,也包含职业教育校园文化建设、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等微观问题。课题研究中普遍注重运用政策研究、文献研究、实证研究、案例研究等多种研究方法。课题研究梳理出的问题、反映出的普遍现象已经触及了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深层次的实践和理论问题。可以说,无论从课题研究的广度还是研究的深度,无论是问题的揭示还是方案的解决,都为江苏职业教育创新实践提供了很大的理论启发,为进一步形成系统化的决策咨询报告成果体系创造了基础条件。
教育科学研究的价值不仅在于其是否来自于具体实践,更为主要的在于是否作用于实践。为此,需要发挥教育部《创新行动计划》科研课题的引领效应,进一步深入开展理论和实践研究,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科学发展提供更为丰富而有效的理论支撑、方法指导。为此,还应做好《创新行动计划》科研课题研究的持续工作。
(一)完善课题研究成果,放大课题研究效应
跟踪教育部《创新行动计划》科研课题后续研究工作,依据专家组的评审意见,促进各课题组完善课题研究工作,确保产出一批国内领先、紧贴实践的理论成果。同时,依托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江苏教育研究》(职业教育版)、江苏职业教育发展论坛,传播课题研究的优秀成果。集结出版优秀课题成果,放大课题研究的社会效应。
(二)发挥课题成果作用,服务职业教育决策
发挥《创新行动计划》科研课题研究成果的作用,建立和完善为教育决策提供各种信息和咨询的综合数据库系统,形成相对稳定和专业化的决策研究的专家库和智囊团,建立健全行政与科研的沟通互动机制,更好地实现决策依靠科研、科研服务决策,增强教育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三)健全社会合作组织,增强职业教育发展力
建立政府主导、行业参与、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专业合作组织,组建教育与产业部门合作的研究共同体,促进教育与行业、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与联系,逐步形成利益共同体,推进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用科研方式增强职业教育发展的活力和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高等学校;青年教师;科研;选题
当今,知识资本已经成为决定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核心要素,社会对高等学校的科技发展渴望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高等学校从事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高等学校科研既是提高师资水平的基本途径,又是培养大学生科研能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发展新学科的坚实基础,更是学校直接为社会服务的主要渠道,是加速学校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条件。
一、要深刻反省当前教师在课题选择中所存在的问题
所谓的教育科研课题,就是研究者所要研究的发生在教育领域中的问题或现象。在教育科研过程中,一项教育科研课题一旦确定下来,就意味着整个教育研究的任务及方向也随之确定。教育科研课题关系着教育科研的价值,决定着教育科研成败。然而,有不少教师,特别是从事教育研究经验不多的新手,所选择的教育科研课题,往往极易存在着课题所涉及的范围太广,非个人的研究精力所能驾驭的;或课题所涉及的相关知识与课题的研究任务过难,远远超越个人研究能力所能及的范畴。选择这种"偏大偏难"的课题做研究,其所直接带来的往往是课题研究难以在科学有效的轨道上运行。课题研究要么半途而废,要么随便胡诌一下所谓的"研究成果"。这不仅会严重地挫伤了研究者的研究热情;也会给教育科研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损害教育科研应有的尊严——对事实的尊重。当前教师在教育科研课题的选择上,之所以会存在着上述的"偏大偏难"问题,其主要原因可能有如下两个方面。
(一)缺乏确定一项合适的研究课题的技巧
研究始于问题,而问题的发现,到问题进入实质性的研究阶段,需要做好“从‘问题’到‘课题’的选定工作”。教育问题的复杂性,决定着一个教育问题其实际所涵盖的内容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层次的、多方面的。问题所表示的往往仅是研究所涉及的领域或范畴。研究者若要深入地对“所发现的问题”展开研究,就必须对该问题所包含的应有的信息作详细分析,再依据研究者的主客观条件,从中选定一个能够研究的、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研究。所确定的这一能够研究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所要研究的课题。
(二)存在着想象专家那样开展研究的心理
由于种种原因,教师的角色,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一直是游离于研究者之外。在多数人看来,开展教育研究似乎成为专门研究机构科研人员的专利。因而,一旦把教育研究的权利重新交还给久违研究工作的教师们手里时,他们也只能是诚惶诚恐地力求按照着专家研究的范式来开展一些研究,存在着想象专家那样开展研究的心理。这具体表现在:很多教师一提到课题研究,好像就必须是他人从未做过的,研究的成果最好是要填补某一空白、或者必须是实验研究的,片面地认为,只有这样的课题才是“有意义的”、才是属于“规范的”研究。于是,每次的课题选择,总会在课题的“创新”与“规范”上绞尽脑汁,而殊不知,越是想达到专家研究层面上的“创新与规范”的课题,对大多数年轻老师来说,就越是离她们的教育实践经验与实际的研究能力越遥远,就越不具备研究的“可行性”。这也许是有的老师所选择的课题“偏难”的原因所在吧。
二、要熟练掌握教师教育科研课题的选择途径
能否选择到一项好的课题,主要取决于研究者的专业涵养,以及研究者对参与教育研究的具体定位。当然,了解与熟悉课题选择的一些常见的途径也是很有必要的,特别是对教育研究的新手来讲,更具有现实的意义,是他们从事教育研究必修的一课。
(一)从教育实践中选题
从教育实践中选题,这是由教师教育科研的目的、性质与特点所决定的,也是当前教师教育研究所推崇的一个基本思想。从这一途径来选题,更具体的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从困难的问题中选题。教育工作,是一项高创造性的脑力劳动,更是一项错综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带有一定普遍性的困难问题。这些无疑是值得我们去研究的。选题若能从此入手,更能体现出科研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2.从争鸣的问题中选题。争鸣的问题往往就是教育改革与发展中所关注的急亟解决的热点问题。研究者能从见仁见智、各持己见的争鸣性问题中,选定一个合适的课题加以研究,以检验各家观点并形成自己的看法。
3.从盲点的问题中选题。教学领域中存在的有些问题,有的可能是熟视无睹,有的则可能是新出现的,这类问题常常会被人们所忽视,或不加以重视。特别是一些属于学科交叉的问题,研究者因各自受其专业修养等因素的制约,极易使这些问题的研究处一种“盲点”状态。如果研究者能敏锐地从“盲点”的问题中选定一个课题进行一番研究,往往也较易出成果。
(二)从感兴趣的问题中选题
一般来说,研究者通常会投入相应较多的精力,去关注自己所感兴趣的问题。因而,其对该问题的了解和掌握也往往较为全面深入。选题若从此切入,不仅有利于挖掘出有价值的课题出来,而且,也有利于课题研究任务的高质量完成。研究其本身所感兴趣的课题,即使是在研究中遇到困难,研究者也往往能坚持不懈,克服重重困难,孜孜不倦地投入课题的研究工作。
(三)从理论学习中选题
教育领域中有大量的理论文献资料,需要广大的教师去学习领会。加强理论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研究者的理论水平,也可以为研究者提供许多有价值的研究课题。
1.可以从验证、借鉴某一理论观点的行动中选题,即重复已有的研究,以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教育的共性与差异。
2.可以从整理、学习教育遗产中选题。在关注国际发展的潮流的同时,也不削弱对本土优秀教育遗产的继承与光大。
(四)从研究规划中选题
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领导,都会根据国家四化建设、改革开放的需要,根据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定期制定出教育科学研究规划;各级各类教育研究学会、各种教育杂志也会定地提供一些选题的范围。研究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主客观条件,从中选择能够胜任的课题。
参考文献:
[1]谌业锋. 怎样选择教育科研课题. 广州
教研网,2008.
[2]张睿.高校教育科研选题的思考分析[J].
中国校外教育,2011,11:35.
关键词:科研机构 科研业务费 专项资金 管理 优化
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管理概述
公益性科研机构是我国较为重要的一类科技创新活动主体,对我国科研水平、科技发展综合国力的提升都起到较为重要的作用。为了使基本科研业务费得到有效的利用,进一步的提升我国公益性科研机构的发展创新能力,在2006年,中央财政部设立了“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以下简称基本科研业务费),以促进我国科研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基本科研业务费在科研事业中的有效利用,能够极大的促进我国科研学科的发展与深入研究、进一步加强科研人才培养。而要做到对基本科研费的有效利用,相关合理的资金使用管理方法是必不可少的。
二、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主要内容
在2016年,中央财政部修订并发行了《2016年中央财务部修订并印发了《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管理办法》表明了国家大力支持公益性科研机构开展自主创新研究的态度,充分的发挥科研机构在我国创新体系中的引领与骨干作用,并进一步规范了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的使用与管理办法,以保障资金的有效使用。该《管理办法》中关于基础业务费专项资金是使用管理的主要内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基本科研业务费主要是用来支持辅助我国科研机构、科研院所开展的科研课题研究工作,课题研究要符合公益职能定位、代表学科发展研究方向、体现创新性与前瞻性等。
(2)《管理办法》中要求,基本科研业务费支持科研机构中40岁以下的青年科研人员负责的科研工作的比例,一般不得低于年度预算的30%。
(3)对于合作研究项目,科研院所可以使用基本科研业务费联合院(所)外单位共同开展研究工作。合作研究经费一般不能拨至科研院所以外单位,确需外拨时应经管理咨询委员会审议通过,并签订科研任务合同等。
(4)针对科研资金的使用规范,基本科研业务费具体开支范围由科研院所按照国家有关科研经费管理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确定。基本科研业务所发生的会议费、差旅费、小额材料费和测试化验加工费等,应当按照相关规定实行“公务卡”结算。劳务费、专家咨询费等支出,原则上应当通过银行转账方式结算,从严控制现金支付。
(5)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实施期间,年度剩余资金可结转下一年度继续使用。连续两年未用完或者完成任务目标并通过验收、项目中止等形成的剩余资金,报财政部确认为可留归单位使用的结余资金后,由科研院所按照基本科研业务费的管理和使用要求,在两年内统筹安排。
三、基本科研业务费使用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自基本科研业务费成立以来,相关的资金使用管理办法也在逐渐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改进与创新。近年来,也在不断的完善相关章程与管理组织,并设立了专项资金评审学术委员会,负责对申请的课题提出审查意见和遴选支持课题,并在符合研究所学科发展需求的前提下,按照规定的资助原则进行择优支持。在审定资助课题的同时,也对所需科研经费逐项进行核定。至今为止,基本科研业务费及其管理办法的制定,对于调动我国青年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科研实施与成果的增长、促进我国科研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等都有较大的作用与成效。
在基本科研业务费取得的进步性成效面前,也不应忽视管理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如科研资金经费的使用范围不宽泛、使用年度不均衡、对重点项目的扶持力度不够、科研创新度不高等问题,不仅限制了科研工作的进一步研究和再投入,也造成了很大程度上的资金浪费。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的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经费使用范围不够宽泛
在众多科研机构的基本科研业务费的使用过程中发现,科研项目中所需要的基础材料费用、测试化验费用、加工费用等等,都是保障科研实验顺利进行的基本费用。然而根据调查发现,在项目研究过程中,一些关键仪器、设备的缺乏,极大程度的制约了项目的进一步研究与发展。
(二)经费使用年度间不均衡
不同的科研项目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年度间任务存在有一定的差异。并且项目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会根据具体的发展研究情况对研究内容作出相应的调整,这就使得年度间的科研经费随着项目的调整有所变化,导致经费使用年度间不均衡。
(三)对重点项目扶持力度不够
由于我国对科研事业的大力支持,近年来,参与科研事业的人越来越多。尤其是近几年,科研机构的新近人才越来越多,课题申报的数量也随之不断增加。在基本科研业务费总额不变的情况下,资金经费的使用就较为分散,资助的人数一多,经费就显得不够。这对一些重点项目的研究来说,有一定程度的限制与影响。
(四)科研创新度不够,课题产出较少
科研的一个最基本、最重要的特点就是要有创新,有创新才能有突破、有发展。而在现阶段,科研项目中存在的一个较普遍的问题就是创新课题较少,科研成果也不够新颖,没有突破性。另外,有一些科研人员没有根据自己实际的研究水平去申请课题,导致申请的课题根本就不符合自己的真实水平,造成课题设立不切实际、难度过大等问题,最终导致经费使用没有或很少产出造成浪费。
四、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的管理优化措施
面对当前科研机构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使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下从加强基本科研业务费的使用管理、建立基本科研业务费课题导师指导制、打造良好的科研环境、提高对科研管理人员的要求、加强对科研的全过程控制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旨在改进目前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情况,提高科研工作的效率和效益。
(一)加强基本科研业务费的使用管理
在基本科研业务费的资金投入方面,我国可以借鉴一些国外的适用性较强、效果较好的观点与方法。对于一些有创新性的科研选题,在开始课题之前要进行科学准确的评估,确定可以进行实施后再进行试探性的投入,避免造成大面积的浪费。之后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与成果进展,再进一步的扩大资金投入力度。在科研课题评价方面,科研机构要坚持实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要将对课题的评价,由以往对比任务书文本条款等固定框架,转变为对课题研究过程、结果的科学价值、学术价值评价。
另外,还要仔细分析预估承担科研课题的团队有较高的完成课题的能力与概率,保证科研结果能够顺利的进行产出,又要排除在科研过程中可能会对科研工作造成干扰的因素,为科研课题的进行创造一个稳定良好的环境。
(二)建立基本科研业务费课题导师指导制
近年来可以很明显的看到,申请基本科研业务费进行课题研究的大多是年轻人,而且很多都是第一次独立进行科研课题研究工作,大部分人的科研水平、研究经验等没有经过较多的实践与积累,因此在科研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还有待提高。除了需要科研人员自己总结积累经验、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之外,由科研能力强、在综合素质高的“导师”带领进行课题研究是一个较好的方法。通过由科研经验丰富、道德素质高、研究能力强的研究人员进行课题研究指导,不仅能够对新型人才的研究进行合理的指导和培养,还能有效的帮助规划基本业务科研费的使用,使经费发挥最大的作用与效益。
(三)提高对科研管理人员的要求
随着近年来我国科研力度的不断加大,当前社会对于科研管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科研机构也在致力于培养出高素质、能力的科研及管理队伍,旨在做好科研工作的宣传、咨询以及管理等服务,特别要重视项目申请书的审查、工作,避免出现形式漏洞影响科研工作的进行。另外,科研单位的科研人员,包括科研管理人员,要加强单位内外的学术合作交流,进一步开阔自己的眼界,通过与其他优秀的科研人员进行合作交流,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通过基本科研业务费的资助,科研人员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术交流与合作,进一步的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与经验。
(四)加强对科研全过程的控制管理
首先,根据科研单位的实际发展与具体规划,结合国家科技计划与科研费用的申请规范,有重点的对科研课题申请者进行考察评估,为申请科研课题、经费打好基础。在顺利申请科研课题后,要对科研过程进行科学规范的监督管理,加强基本科研业务费的有效管理与使用,提高科研工作的效率、质量与效益。
其次,对于受资助的课题,应定期对其工作进行检查监督,对课题研究工作的进展、研究内容等进行详细的分析总结,并应用重点检查、年中抽查以及年底提交书面报告等方式,用节点考察的方式对整体的研究过程进行把控分析。同时,对于没有按照基本科研业务费使用规定的,或是由于能力不足无法顺利完成课题研究任务的,有相关负责机构直接更换主持人。对于基本科研业务费的预算执行,也要召开严格的监督、检查会议,进行审查、督促执行,酌情对无法按时顺利完成预算执行进度的,进行相应的资助经费核减。
最后,对于立项项目的研究进展与具体情况,要采取规范合理的措施进行审查,并设立相应的表彰或限制措施。对于项目认真计划并完成的、研究成果突出的个人或团队,给以相应的奖励。对于研究发展较好且有继续延伸价值的项目,为保证研究的连续性可以实施滚动资助方式,积极推荐争取高层次立项。而对于研究内容、人员等调整不当的,或者项目执行不力而不能导致项目顺利完成的,及时要求负责人进行纠正,适当的减缓拨助的经费,甚至中止或撤销不能继续执行的项目,并暂停其第二次申请专项资金的资格。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本科研业务费的良好使用对于公益性科研院所的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和不足,因此要依据财政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有关管理制度,成立专项资金评审学术委员会及专项办公室,实现对专项资金的科学化管理,并在制度上、组织机构上以及人员配置上给予充分的保障。营造一个健康良好的科研氛围,为实现科技兴国战略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李永明,董辉,刘伟利,张颖珍,佘义,杨翊.探讨基本科研业务费在公益类科研院所发展中的作用及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J].中国卫生产业.2015(14)
[2]柴新.科研业务费管理出新规严控现金支付[N].中国财经报.2016(002)
[3]郝志鹏,张燕卿,曾希柏,杨春莉.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管理的若干思考[J].农业科技管理.2011(06)
[4]郑有川,胡培松.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管理初探[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11(03)
关键词: 高校青年教师 科研能力 存在问题 必要性
一、高校青年英语教师的科研现状及主要问题
1.教学任务重,无暇进行科研。
随着高校的扩招,学生数量的增多,教学资源变得日益紧张,高校教师的教学任务越来越重。尤其是高校英语教师既要承担本专业的课程,又要兼顾公共外语的教学任务,备课的时间都不充分,更没有时间做科研。教学任务重使得广大青年英语教师没有时间静下来读书,没有时间思考,没有时间作科研。科研上不去,青年英语教师就不能将先进的教学理论运用到教学工作中,因此教学质量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
2.缺乏良好的科研环境,图书资料和文献资源不足。
科研环境的不佳突出体现在许多高校的青年英语教师缺乏进修、培训和学术交流的机会。据夏纪梅教授的调查,没有出国进修过或没有参加过国外外语教学研讨会的人数比例达84%,没有参加过国内外语教学研讨会或进修的人数占到35~40%。此外,许多高校特别是新建本科院校及地方院校的图书馆,由于资金问题或对外语科研的重视不足,无法提供足够的外语类核心期刊,尤其缺乏最新的国内外研究资料,这导致青年英语教师不能及时了解国内外学术界前沿研究及最新动态等问题。
3.科研意识薄弱。
大部分青年英语教师做科研的动机比较实际,即为了晋升职称,很少有发自内心地想自我提升的。一直以来,科研是高校英语教师的一个弱项,这种现象在理工科院校和地方新建本科院尤其突出。多数高校青年英语教师有一种错误的思想,就是认为只要上好课就行了,搞不搞科研无所谓。很多教师为了评职称,重数量,轻质量,只顾东摘西抄,自己并没有认真投入地做学问。
4.研究方向不明,申报经验不足。
不少高校青年英语教师虽认识到科研工作的重要性,也想在科研方面有所作为,但是自从事教学工作以来,从未申报或参与过课题研究。因此,在申报科研课题时研究方向不明确,无从下手,常有力不从心的感觉。同时,青年教师申报课题时经验不足,也是影响申报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许多青年教师对科研课题的选题、申报,评审、组织实施、验收等环节不了解,不知道如何运作。
5.科研经费分布不均。
在科研经费分布、科研课题审评、科研条件提供等诸多方面,青年教师与中老年教师都有相当大的差距。首先在高校的科研经费分配中,大量的科研经费分向具有高级职称的老教师,在省部级、国家级等重大的课题上,青年教师几乎没有经费,甚至没有申请资格。其次,高校科研课题审评和经费分配体系存在一些问题,审评过程受到外部及人为因素干扰较多,青年教师很难独立成功申报一个科研课题,从而挫伤了一部分青年教师搞科研的积极性。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可能是:青年教师课题申报的经验不足,选题缺少科学性、可行性和创新性,这和青年教师掌握学术动态,以及理论基础、基本技能的能力有关。当然,客观上也和青年教师的学术地位和知名度不是很高,因而也没能引起上级主管部门和有关专家应有的重视等有关。
二、高校青年英语教师进行科研活动的必要性
1.丰富学科内涵,支撑教学的需要。
科学研究是高等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科学研究往往是围绕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实际应用而开展的,通过科学研究,一方面可以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掌握本学科的最新理论,另一方面,科学研究所取得的成果,丰富发展了学科理论知识,解决了许多实践中的难题,还可以用科研的实践和成果充实教学。而且,教材的出版与使用往往滞后于学科的发展,因此,高校青年英语教师可以将其科研中学到的新知识、取得的新成果穿插于英语课堂教学中,这样可以大大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教学活动显得更生动、更具活力。
2.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的需要。
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未来人才的塑造者,肩负着把学生培养成社会所需的多功能、创新型应用人才的重任,他们的素质决定着学生的素质。作为高等院校的教育工作者,能否完成这一使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工作者自身的知识结构。高校青年教师如果自身不具备敢于创新的勇气,善于创新的思维和勇于创新的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引导、造就创新的学生?教学质量的保证在一定程度有利于科研工作。如果教师不从事科学研究,就不能更好地总结经验,更新知识,最终会导致教学水平无法提高,无从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3.青年教师自身发展成才的需要。
高校教师的科研素质是高校教师应该必备的素质,也是高校教师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内容和基本指标。如果不具备相应的科研能力,那么,他就不是“称职”或“合格”的高校教师。在目前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更新异常活跃、终身教育备受推崇的信息社会里,鼓励高校青年教师积极投身科学研究,提高其适应高等教育发展需要的教学科研能力,无疑是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教师综合素质的时代要求。大多数青年教师是刚从学校毕业就直接走向讲台的,以前在校学到的知识可能并没有更多的实践机会,而参加科研工作,可以将以前在学校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取得将理论联系实际甚至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只有把教学和科研结合起来,才能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通过开展研究加以解决,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自我发展。
三、培养高校青年英语教师科研能力的对策
就高校的实际而言,青年英语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应着重以下几个方面:
1.科研论文的写作能力。
科研论文写作能力是高校英语教师一项基本的科研素质。科研论文是科研成果的一种表现形式,试想,一个写不好科研论文的教师如何能产出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如何指导学生写好论文呢?由于我国现阶段的高等教育还没有开设科学研究方面的专修课程,学术论文写作也不是必修课程,大学生在校期间得到的科研锻炼相对较少,大部分学生只是在大学的最后一学年或一学期着手进行毕业论文写作,许多人不懂得科研论文的写作规范,写作中存在写作用语公文化、参考引文不标注、论文摘要不简洁等问题。走上高校教师这个岗位后,青年教师的教学任务比较繁重,承担科研任务的机会少,所以,科研论文写作的基本技能相对较弱,但面对职称评聘、学科建设和个人发展等,又不得不写科研论文。因此,如何写出高质量的科研论文已成为困扰许多青年教师发展的一道难题。写好科研论文至少必须把握三点:一要真实,忌无中生有地编造、拼凑或东挪西借地剽窃、抄袭,只有亲身参与实验,占有第一手的材料和科研数据,才能写起来自然流畅;二要会写,把握写作技巧,符合规范要求;三要多写。
2.科研项目申报能力。
科研项目申报是科研工作的开端,也是科学研究的基础。现在几乎所有的科研项目都要经过专家评审才能立项,能否立项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项目申请书写作的好坏。申报科研项目是一项严谨而艰辛的工作,它要求申请者做长时间的准备,对拟申报的项目进行调查研究。一份科研项目申请书看似简单,实则要求甚高。好的申请书必须做到形式与内容兼顾,既要给人以美感,又要有创新的思路和方法。科研选项要做到目的明确,有一定的意义;项目设计思路要清晰,方法要科学,经费预算要合理,不能“以不变应万变”。申请书的语言表述要紧扣主题,详略得当,表达准确;其中引用的资料和数据要可靠,要标明出处,不能凭印象而为之。
3.科研选题和立项能力。
科研课题是科研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好科研课题是科研工作取得成功的关键一环。寻找科研课题就是要寻找那些尚未解决但又急需解决的矛盾,或从已知的东西中了解到的应予以研究和解决的未知的东西。要取得立项成功是很有技巧的:一是要吃透某个课题意向的核心范围,抓住其关键;二是要有明确的、科学的科研构思设计,拟定具体设想;三是要掌握该课题的国内外研究动态,显示本研究的独创性或先进性;四是要有合理的人员搭配,包括人数、职称、专业、经验等因素,尤其是课题负责人要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丰富的科研经验、较强的组织能力和较高的知名度;五是经费估算要准确,要实事求是;六是进度安排和经费使用要合理,应分阶段出成果。
4.搜集科研资料的能力
占有丰富的资料和信息,是搞好科研的基本保证。资料和信息一方面要靠文献搜索,另一方面要靠实地采集。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文献检索要比以前方便得多,如图书馆、资料室中都有许多科技图书、期刊论文、学位论文、视听资料、文献检索刊物等,都可以利用。
5.加强外部科研环境建设
各高校的外国语学院或大学英语教学部要积极创造条件为青年英语教师提供专业进修、访学、参与课题研究和参加各种学术交流会议的机会;建立一系列对青年教师从事教学和科研的激励机制,进一步改革和完善高层次科研项目奖励制度,改善青年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福利待遇,充分调动他们从事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
四、结语
为了改善高校的科研状况,必须加大力度培养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把培养青年教师科研队伍当做一项长期的工作来抓。只有这样,高校教学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有效地迎接新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夏纪梅.大学英语教师的外语教育观念、知识、能力、科研现状与进修情况调查报告[J].外语界,2002(5):35-41.
[2]张庆宗.漫谈外语教师如何做科研[J].中国外语,2010(4):104-108.
[3]骆爱凤.高校在职外语教师职业发展情况调查与研究[J].外语界,2007(4):51-55.
[4]龚云霞.论大学英语教师科研素质的培养[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3):153-156.
[5]吴亚欣.关于提高外语教师科研水平的思考——由《外语界》十年来发表的文章想到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8):36-39.
[6]王海啸.大学英语教师与教学情况调查分析[J].外语界,2009(4):6-13.
[7]陈桦,王海啸.大学英语教师科研观的调查与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3,(3):25-29.
1、单选题()标志着课题申请通过了有关专家的评审,被科技主管部门正式确认并给予资助。CA.课题规划B.课题申报C.课题立项D.课题方案设
2、单选题()的特点是提出新观点、新概念或新模型,侧重理论证明和模拟分析。A
A.理论性B.实验性C.描述性D.设计性
3、单选题()的重点在于实验的设计方案以及对实验结果进行的观察和分析。B
A.理论性科研论文B.实验性科研论文C.应用性科研论文D.综合性科研论文
4、单选题()是测量的正确程度,即测量结果所能显示测量对象所需测量特质的程度。
AA.效度B.实度C.信度D.测度
5、单选题()是对科学问题的提炼、分解及解决的过程。DA.课题规划B.课题申报
C.课题立项D.科研过程
6、单选题()是对某一专题或某一论题具有独到学术观点的著作,它有学术论著、学位论著之分。BA.学术著作B.学术论著C.专题论著D.论文著作
7、单选题()是发表在国内外正式出版的学术期刊上的文章、通讯或报道,一般包括综述、文章、简讯(简报)等。BA.网络论文B.期刊论文C.学术著作D.会议论文
8、单选题()是反映客观现实的一种思想,是对研究对象有所断定的一种思维方式。A
A.判断B.推理C.想象D.直觉
9、单选题()是反映论文价值的最直接体现,是评价科研成效的公开尺度。B
A.论文撰写B.论文索引C.文献检索D.
10、单选题()是科研工作者必备的一种基本技能,是科研工作的重要过程。AA.论文撰写B.论文索引C.文献检索D.
11、单选题()是科研选题的使动环节,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指导作用。A
A.提出问题B.构建方案C.选题报告D.申报取向
12、单选题()是科研意义中最基本的意义。A
A.创造学术价值B.推动技术进步C.传承科研技术D.促进社会发展
13、单选题()是人类所拥有的一种智能,是一种高级的形象思维活动。C
A.判断思维B.推理思维C.想象思维D.直觉思维
14、单选题()是通过对学术期刊整体水平的评价,来界定刊载在该期刊上的学术论文水平和质量的评价方法。BA.指标评价法B.期刊评价法C.专家评价法D.综合评价法
15、单选题()是为了申请相应的学位或某种学术职称资格而撰写的研究论文。D
A.科学论著B.客观论著C.学术论著D.学位论文
16、单选题()是研究者在科研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参考文献,也是追踪国内外科研前沿最直接的科研信息来源。B
A.综述性文章B.专栏性文章C.报道性文章D.专题性文章
17、单选题()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属于弹性思维基本类型之一,与收敛思维相对。AA.发散思维B.联想思维C.反向思维D.直觉思维
18、单选题()是指在科学研究过程中,为解决课题研究中出现的科学问题、技术难点所使用的研究方法。BA.科学方法B.科研方法C.哲学方法D.一般方法
19、单选题()是指在某一领域中,针对某些热点问题而举办的学术会议。规模较小,但议题较为重要。CA.团体固定会B.代表会议C.专题会议D.研讨会
20、单选题()是指针对某一研究领域中的一些重点问题,召集一些相关的学术代表而举行的学术会议。此类会议规模相对较大,内容丰富,参会人数较多,影响面广。A
A.代表会议B.专题会议C.研讨会D.团体定期会
21、单选题()是追求事物的原本,以探索事物的本质为目的,以发现事物的内在的、特定的规律为目标。C
A.常规认识B.基础认识C.科学认识D.哲理认识
22、单选题()是最根本的思维方法,是研究各类方法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对一切科学具有最普遍的指导意义。CA.科学方法B.科研方法C.哲学方法D.特殊方法
23、单选题()一般有独著、合著、编著、主编、编写等类型。C
A.科学论著B.客观论著C.学术论著D.学位论著
24、单选题()一般指对研究情况的一种突如其来的领悟或理解,亦指突然跃入脑际的,能阐明问题的思想。DA.判断思维B.推理思维C.想象思维D.直觉思维
25、单选题()指以模型和原型之间在物理过程相似或几何相似为基础的一种模拟方法。
AA.物理模拟B.数学模拟C.职能模拟D.数字模拟
26、单选题()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各阶层的人士参与,并需要职能部门干预。AA.学术腐败B.学术不端C.学术失范D.学术不正
27、单选题()属于弹性思维范畴,通过由此及彼的思维过程,开拓研究者的思路。B
A.推理思维B.联想思维C.直觉思维D.发散思维
28、单选题()属于科学认识的"硬件",即在科学认识活动中进行观察、测量、计算、存储信息的各种物质手段。BA.科学方法B.科学器材C.科学探索D.科学计量
29、单选题创新思维的()是指研究者的思维活动不受常规思维定势的束缚和局限,并且能够根据具体的科研对象自由、灵活地采用多种思维方式探索问题的答案。D
A.跳跃性B.创新性C.批判性D.灵活性
30、单选题对缺乏科研实际经验的初学者,()的选取对科研工作的成败至关重要。B
A.科研方法B.科研策略C.科学选题D.科学创新
31、单选题根据实验结果性格的不同分类,可分为()DA.探索实验验证实验模型试验等B.化学实验 物理实验生物实验等C.地面试验空间实验地下实验等D.定性实验定量实验结构实验分析实验等
32、单选题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是()形成的基础,而新的科研方法的发现和创立,又使科研工作得以有效的进行,从而促进科学和技术的新飞跃。A
A.科学方法B.科学器材C.科学探索D.科学创新
33、单选题科研的()阶段是把以确证的假说同原有的理论协调起来,统一纳入到一个自治的理论体系或技术体系中,使其形成结构严谨、内在逻辑关系严密的新理论体系。C
A.提出假设设计B.获取科技事实C.建立创新体系D.理论技术检验
34、单选题科研的()阶段是科学研究中具有战略意义的阶段?A
A.确立科研课题B.获取科技事实C.提出假说设计D.理论技术检验
35、单选题科研方法中,演绎推理的主要形式是三段论,其中不包括()B
A.大前提B.中前提C.小前提D.结论
36、单选题科研规划中,()是科研规划的中层,是指规模较大、时间较长的科研计划。
BA.科研方向B.科研战略C.课题计划D.课题总结
37、单选题科研课题收集的标准不包括()DA.针对性B.代表性C.可靠性D.连续性
38、单选题科研论文是以()形式对最新科研成果的记录,它是科研成果的一种直接体现,也是学术交流的重要形式之一。AA.文字B.报告C.图表D.记录
39、单选题科研中,信息方法的作用不包括( )C
A.功能抽象B.科学预测C.科学决策D.结构探析
40、单选题利用书目文献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对课题相关知识点、事实和文献进行检索,属于论文检索的哪种方法()AA.工具法B.引文法C.借鉴法D.探讨法
1、多选题抄袭剽窃是一种极为常见的学术腐败现象,是对科研规范破坏力极大的一种学术腐败现象,其具体表现形式有()BCDA.夺取式B.拿来式C.拼凑式D.抢占式
2、多选题成果查新时,关键词的选择应注意些什么()ABCDA.检索词是否覆盖查新点B.检索词的不同表达方式是否找全C.注重专业词的选择D.不可忽略缩写词
3、多选题创新思维的特征有()BCDA.突发性B.创新性C.批判性D.灵活性
4、多选题从科研领域考虑,科研论文一般分为()等基本类型。ABCA.理论性B.实验性
C.应用性D.科学性
5、多选题从期刊论文性质及作用的角度出发,期刊论文的特点有()ABCDA.原始报道B.探索创新C.推翻旧论D.丰富发展
6、多选题代表性的弹性思维有()ABCDA.发散思维B.收敛思维C.跳跃思维D.纵向思维
7、多选题对光纤光栅的作用方式而言,包括()ABCD
A.机械传感方法B.电磁传感方法C.热传感方法D.震动传感方法
8、多选题对某一科研部门或课题组而言,科研规划主要包括()ABC
9、A.科研方向B.科研战略C.课题计划D.课题总结
9、多选题发散思维中,基于光栅性质的研究方法有()BCA.震动传感方法B.波长漂移方法C.带宽传感方法D.电磁传感方法
10、多选题根据会议延续时间的长短,可分为()等差异。ABCD
A.长期会议B.短期会议C.定期会议D.不定期会议
11、多选题根据我国的国情,目前科研课题的来源有()ABCD
A.指令性课题B.指导性课题C.委托课题D.自选课题
12、多选题就认识层面而言,认识活动可分为()ACD
A.常规认识B.基础认识C.科学认识D.哲理认识
13、多选题科学观察的原则有()ACD
A.客观性原则B.特殊性原则C.全面性原则D.典型性原则
14、多选题科学实验缺陷的产生主要有()等原因。ABCD
A.实验假象B.实验误差C.实验极限D.实验限制
15、多选题科研的特点包括:()AB
A.科研继承性B.科研创新性C.科研探索性D.科研常规性
16、多选题科研方法的重要作用体现在()ABC
A.正确的科研方法对科研工作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B.错误的科研方法会导致荒谬的结论甚至伪科学C.科研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科研的成败D.科研方法是科研成败的基础
17、多选题科研工作者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初学者应该做到()ABCD
A.学无止境,常学常新,常研常进B.对本专业的经典文献要精读细研C.批判性阅读,独立性思考,切忌因循守旧D.要把专业知识的学习与课题研究相结合
18、多选题科研课题方案设计的原则有()ABCD
A.科学性原则B.创新性原则C.规范性原则D.统计性原则
19、多选题科研课题立项后,需注意处理好()相关事宜。ABCD
A.确认立项,填报计划B.审批计划,下拨经费C.调整分配,落实任务D.分项把关,发展研究
20、多选题科研论文的学术性主要表现在()ABC
A.研究的科学性B.内容的专业性C.读者的专业性D.研究的准确性
21、多选题科研论文的质量把关有()等方式。ABCD
A.健全的监控规程B.成立审查小组C.课题组例会D.随机性检查
22、多选题科研论文评价的原则()ABCD
A.公正性原则B.准定量原则C.创新性原则D.可比性原则
23、多选题科研论文文献检索具有如下重要作用( )ABCD
A.资源开发B.协决策C.继承和借鉴D.便捷及高效
24、多选题科研思维具有哪些特点()ABCD
A.客观性B.能动性C.多样性D.交叉性
25、多选题科研选题中涉及的主要内容有()ABCD
A.提出问题B.构建方案C.选题报告D.申报取向
26、多选题科研中,现代方法包括()BCD
A.客观方法B.系统方法C.控制方法D.信息方法
27、多选题课题设计书是课题方案设计的实现形式,一般可分为()AB
A.研究性课题设计书B.实验性课题设计书C.规划性课题设计书D.创新性课题设计书
28、多选题论文编辑加工设计的范围较广,一般分为()BCD
A.文摘加工B.内容加工C.文字加工D.技术加工
29、多选题论文检索的方法有()AB
A.工具法B.引文法C.借鉴法D.探讨法
30、多选题论文投稿成功的原因有()ABCD
A.专业论文为重点B.期刊选择要适合C.权威期刊敢投稿D.学术争论须有据
1、判断题捕捉信息,是思维探索和理论抽象的事实基础,也是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重要手段。()√
2、判断题参会者在会议上的口头报告或张贴报告不论是否通过大会论文评审组的评审,都会由大会统一印刷成论文集并公开出版。()×
3、判断题查新机构保证对本合同及所附材料的技术内容在查新工作期内保密。()√
4、判断题查新完成后,查新机构对有关电子、纸介材料应予以存档,永久不得销毁。()×
5、判断题成果创新查新是科研论文投稿前应当首先进行的工作,此项工作不可轻视。()√
6、判断题是实现科研成果退出最快捷、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也是科研人员进行学术交流和技术推广的重要途径。()√
7、判断题根据科研论文的理论价值、实用价值和社会意义的大小,可以设计出高级科研论文、中级科研论文、和低级科研论文三种评价等级。()×
8、判断题科技文献稿件可以一稿两投或者将本来属于篇文章的内容拆成两部分,作为两篇文章投稿。()×
9、判断题科学方法属于科学认识的硬件。()×
10、判断题科学工作者一旦有了研究成果,必然希望尽快公诸于世并得到学术界及社会的承认,期刊论文是唯一的有效途径。()×
11、判断题科学论文的学术性是指科研论文所具有的学术价值。()√
12、判断题科学认识是人们对事物规律性的高度抽象,是对事物普遍的、规律性的认识
和把握,属于高级认识层面。()√
13、判断题科学实验方法可以简化和纯化研究对象,起到加速或延缓研究对象变化的作用。()√
14、判断题科学研究对象从广义上讲,是指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界、社会、人类思维)。()√
15、判断题科学研究是人类的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活动,方法问题是科研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事关科研工作的成效。()√
16、判断题科学研究最大的特点在于创新,科研过程绝不拘泥于固定不变的步骤。( )√
17、判断题科研抽象侧重事物的统一性而往往忽略其差异,若使用不当则很容易以偏概全,得出错误的结论。()×
18、判断题科研的目的是发现别人未发现的真理,而公开出版的国内外学术期刊,则是确认这种科研成果的正式而有效的主渠道。()√
19、判断题科研方向是科研规划的中层,是指规模较大、时间较长的科研计划。()×
20、判断题科研课题的基本类型有理论性研究课题、实验性研究课题和综合性研究课题三大类。()×
21、判断题科研课题的可行性原则包括研究基础、试验设备和智慧技能。()√
22、判断题科研课题方案中,实验型方案设计一般指通过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造作的手段,对科研课题的具体内容与方法进行设想和计划安排。()×
23、判断题科研课题是科学研究的第一步,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的特点。()√
24、判断题科研论文,就发表形式而言,一般包括期刊论文、学术著作和会议论文3种基本类型。()√
25、判断题科研思维的过程是:科研问题科学思维方式认识成果。()√
26、判断题科研思维是研究者在科研工作中为解决问题而采用的科学思维方式。()√
27、判断题科研思维属于抽象思维,而逻辑性是抽象思维的一种基本特性。()√
28、判断题科研选题的程序是:提出问题形成假说查阅文献构建方案确立课题。()×
29、判断题科研中,模拟方法可以作为最初的实验研究之用,也可以代替真是的实验。()×
30、判断题科研中期是问题的研究与阶段成果的积累阶段。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科研资料收集,文献阅读,研究思路整理,以及科研选题方略设计。( )×
31、判断题克隆干细胞造假事件属于学术腐败急功近利经典案例。()√
32、判断题课题调研,收集科研信息,是科研工作初始阶段的必要过程。()√
33、判断题课题申报的基本要求,可概括为"仔细填写,初稿讨论,意见综合,修改报送"。()√
关键词:地方高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0008702
高校具有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三大职能,而科学研究是这三大职能有机联系的重要纽带。近年来,地方各大高校引进了大量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成为地方高校科研队伍中最积极、最有潜力的力量。从现况来看,青年教师还未能成为科研队伍的强力军,其面临着诸多的现实问题和挑战。
1 青年教师科研现况调查
这里以南京中医药大学经贸管理学院35岁以下青年专职教师(不含辅导员和行政人员)为调查对象,了解青年教师的科研现状。
经管院35岁以下青年专职教师约占专职教师总数的68%,涉及到公共管理(18.3%)、经济贸易(20%)、工商管理(11.6%)、电子商务(11.6%)、信息管理(6.5%)六个系。每年发表的高质量、有影响的科研论文很少,主持完成的科研课题也很少,就统计数据来看,青年教师还未成为地方高校科研的主力军。
(1)青年教师的职称和学位状况(优秀人才、重要学术兼职、国际会议报告、举办国际会议)。
青年教师职称、学历情况如表1所示。从表1中可以看出,青年教师具有博士学位的约占14.8%,职称方面讲师占专职教师总数的58%,讲师以上或以下职称者比例很小。
(2)和承担科研情况。
根据调查数据和学校科技部门的统计信息可知:青年教师发表的高质量、有影响的核心期刊论文数量较少,大多是普通期刊,且年平均发表学术论文数量不到两篇;青年教师主持省部级、国家级项目数量较少,见表3,讲师主持承担的主要是省厅级和校内的科研基金。这说明青年教师在科研基础、成果积累及科研竞争能力等方面较为薄弱,在青年教师中还没有脱颖而出的具有一定学术影响力的学术带头人。
调查显示,80%以上的青年教师都积极参与了省级、国家级课题,还有部分教师在教材编写、论文获奖方面都取得一定的成果。近几年学校在科研方面的重视和鼓励政策也调动了大家的申报课题的积极性,青年教师科研意识大大增强。
2 制约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高的因素分析
制约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高的因素有很多,从调查统计的结果来看,既有教师自身的因素,也有学校和政府等的因素。
2.1 主要影响因素
(1)教学任务繁重,用于科研的精力有限。
近些年高校规模的迅速扩张,导致师资力量严重缺乏,高校教师的教学任务明显加重,青年教师作为高校教学的主力军,承担了大部分教学任务。大部分青年教师为讲师,讲师的教学工作量是最多的,平均每周有四天时间用于备课上课。可以想象,大部分的精力都在完成教学任务,何以有足够的精力去做科研。
(2)青年教师所处的特殊阶段分散了其精力。
高校教师至少都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正常情况从大学读到博士毕业一般接近三十岁,此阶段面临着恋爱、结婚、生子、考研、考博或读博。调查显示该院青年教师中:75%为女性,70%有三岁以内的小孩需要照看,18.2%的教师在攻读博士学位。这一系列不可回避的问题都导致青年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搞科研。
(3)科研团队意识不强、研究方向不定。
许多青年教师研究方向忽左忽右,浅尝则止,没有加入合适的科研团队。一方面,教师对国家在科技工作方面的各项方针政策不了解;另一方面,青年教师进校时间不长,对所在学校、学院的科研特长、科研环境等不熟悉。这两方面都严重制约了青年教师在申报科研课题的选题、申报、评审、组织实施、验收等环节的运作。另外,许多青年教师做科研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评职称而非自己的研究兴趣所在,致力于理论研究以发表几篇高质量的论文,尤其是在医药类院校的经管院,缺乏服务于实际需要的科研课题。
(4)高校对青年教师的评价考核机制不完善。
目前,高校的青年专职教师(以讲师为主)的任务主要是教学和科研,完成额定教学量(讲师平均4次/周)是基本条件,否则年终考核通不过。科研包括论文和课题,按照目前的考核标准,论文和课题每年都必须各有一项才算达标。由此看来,保质保量的完成教学任务已经是非常艰巨的任务,剩下屈指可数的一点点时间做科研,报课题、写论文都是有周期性的,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因此,青年教师面临着巨大的压力,高校对青年教师的考评机制还有很多需要商榷的地方。
2.2 影响因素的重要性排序
首先,通过对样本(样本数30个)的调查提炼出8个关键影响因素,并进行原始赋值。对8个因素赋值,采取五分制(5~1),最高为5分,说明该因素对科研能力提高的影响非常大,2.5分是平均分,说明该因素对目标的影响一般,0分表示没有影响。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8个因素分别是:教学任务过重导致精力不足(A)、学校科研保障条件差(B)、学术交流机会过少(C)、学校科研评价激励机制不够合理(D)、缺乏科研团队、科研带头人(E)、教师科研意识不强(F)、对青年教师倾斜扶持政策不够(G)、研究方向缺乏系统性和稳定性(H)。
第二步,计算各因素对科研能力提高的影响力。根据上一步对各个因素的赋值,取平均值作为影响力的数值(表中A列与5分行交叉数值“10”,表示给因素A打5分的有10次)。
计算结果及顺序如下表4所示:
均值在0-2.5之间,说明该因素对目标的影响较小;在2.5~3.5之间说明该因素对目标影响一般;在3.5~5之间,说明该因素对目标的影响较大。从表4调查结果可以看出,A教学任务过重导致精力不足(均分4.067)、C学术交流机会少(3.6)、B学校科研保障条件差(3.533)三个因素对提高科研能力的影响较大,属于影响因素中的最重要的一个层次,需要放在首要位置来解决;
D学校科研评价激励机制不够合理(3.133)、E缺乏科研团队、科研带头人(3.067)两个因素对科研能力的影响一般;
G对青年教师倾斜扶持政策不够(2.367)、H研究方向缺乏稳定性(2.2)、F教师科研意识不强(1.867)三个因素对科研能力的影响较小。
3 培养地方高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对策
根据前一部分的分析可以得知,影响科研能力提高的因素有影响很大、影响一般、影响较小三类。
3.1 第一层面:减少教学任务、鼓励学术交流、增强科研保障条件
(1)降低教学负担。减少青年教师的额定教学工作量,对于教学工作量不足但有科研项目的教师可以适当减免工作量。支持并鼓励在外进修的青年教师,免除其在外期间的教学任务要求,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等方面优先考虑,真正降低处于特殊时期的青年教师的教学、心理负担,保障其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科学研究。
(2)鼓励青年教师参与高层次的学术交流研讨会。一方面,学术交流是获取最新学术动态、开拓视野的重要途径之一,学校应有专门的经费保障。另一方面,积极举办和提供各种学术交流会议信息。因为现在许多国际性的学术会议都是由高资历的教授专家参加的,而年轻的学者很少有机会参加。让他们更多地了解相关研究领域的国际发展动态,更多地参与到国际学术中,对提升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3)强化科研保障条件。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浓厚的学术氛围,保障青年教师高度的科研热情和信心。
首先,要加强对青年教师的科研业务培训。科研管理部门要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指导,使其系统掌握国家、地方政府的科技工作、政策、申报科研课题流程及技巧、科研课题组织运作的方法及成功经验。
其次,可以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培养思路,以确保其尽早确定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进平台、融团队、融环境,避免研究方向摇摆不定,研究缺乏系统性和稳定性。
再次,科研部门应积极建立完善的科研信息库并及时公布本校在研的科研计划、科研课题,同时加大与地方政府的教育科研部门、科研院所、企业的交流,广泛收集科研课题信息,建立科研课题信息库,为青年教师及时、准确地提供科研课题信息服务。
3.2 第二层面:完善评价机制、形成科研团队
(1)政策引导,建立健全考评制度。
建立科学合理的青年教师年度考核标准及奖惩制度,营造青年教师积极参与科研的良好氛围,采取科学的评价体系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的综合科研能力。将年度考核与体现个人价值的个人收入、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等挂钩,借助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培养青年科研人才、建立结构合理的科研梯队。
(2)鼓励跨学科的科研团队研究。
鼓励不同学科人才的交叉合作团队研究。高校科研团队是高校为适应时展而在科研队伍管理中推行的一种新的人才组织模式,是高校培养人才、加强学科建设、提升科研水平、增强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其应有团结协作的精髓,由不同学科人才自主结合、结构稳定、不同年龄、不同研究经验、不同学科背景的人组成。团队成员之间应具有足以互补的知识和技能,相对稳定的共同的目标。
3.3 第三层面:对青年教师加大扶持政策、确定研究方向、增强科研意识
(1)打破论资排辈机制。
对一些需要先在学校层面初审的项目,应重点向青年教师倾斜,打破以往论资排辈的惯例。老教师申报的科研项目也要多吸纳青年教师参加,以便形成合理的科研梯队和稳定的科研创新团队。
(2)建立青年教师科研基金。
为鼓励地方高校青年教师在科研方面出成果,应建立青年教师科研基金,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开展创新性的课题研究,形成新的研究方向,培养年轻的学术骨干。
(3)提升科研意识和积极性。
地方高校对于推动地方经济及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学校、社会各个层面积极扶持青年教师的同时,青年教师自身应加强科研意识,努力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劲的支持和动力。
参考文献
[1]吴秋生.高校教师要树立正确科研观[N].光明日报,2009813(10).
一、前言
毕业设计(论文)是高校本科教学的一个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1,2]。对学生而言,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阶段,可以培养和锻炼应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科技文献查阅与科技论文撰写能力,以及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对学校而言,是提升本科教学质量的主要抓手,也是检验能否向社会输送合格人才的重要标准。生物技术是解决21世纪人类面临的资源、能源、环境、人口与健康等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生物技术产业已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大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点[3]。为了适应生物技术产业迅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我国教育部在1998年高等院校学科调整时增设了生物工程本科专业[3,4]。目前,高等学校的生物工程专业已成为最为重要的专业之一,它是培养掌握现代生物学和生物技术基本科学原理、基本技能、工艺技术过程和工程设计等基本理论,能在生物技术与工程领域从事产业化工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的工程技术人才[5,6]。生物工程专业是以工为主、以理为辅、工理管相结合的复合型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做好该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实践环节,对提高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高校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整体上出现了下滑的趋势,主要表现在:(1)师生比例偏低,指导老师无法利用有限的精力和时间高效指导毕业设计(论文);(2)选题盲目,课题研究内容陈旧,缺乏创新性,有的还脱离生产实际;(3)毕业论文的写作水平差,学生缺乏科技论文写作训练,论文写作格式与文献引用缺乏规范;(4)评价体系不完善。学生们在毕业设计(论文)阶段的表现是良莠不齐的,但最终毕业时获得的文凭却并无二致且本科毕业率几乎一直都是100%,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为了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如何改革并完善现有的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模式已成为高校教育者讨论的热点之一。从2010年开始,我们进行了依托省部级以上纵向科研课题教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探索和实践,让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实践环节参与到导师的在研课题中。本文以ε-聚赖氨酸高效生物合成和产业化实施项目为例,就相关的探索和实践进行了总结。
二、依托科研课题教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1.形成合理的科研团队。目前,高等院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方式多采用导师制。然而,导师制是一种精英教育的教学模式,其实质上是一位导师和一个学生之间面对面的、高度个人之间的接触和交流[7]。这种形式的制度是依靠学生对教师的低比率,它是一种高成本的制度。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来临,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生师比持续升高,办学资源日益紧张,高成本原始形态的导师制已难以为继,它对师生比例的要求无疑增加了导师的教学负担。通过依托科研课题教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学生在选题后就进入到导师的课题组中,与研究生统一学习和交流,建立一个由导师、研究生和本科生(1∶5∶3)构成的梯度研究团队。在这个团队中,导师对本科生、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和内容进行统一安排和规划,对项目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进行分解和归纳,形成一个个独立且相关联的子课题。然后,本科生自主选择一个具体子课题进行研究。团队中研究生协助导师对本科生进行实验技能、实验设备和方法等方面的培训和指导。这样,以科研课题为基础,通过科研团队各成员的分工和合作,一方面减轻导师的工作量,使导师能够高效利用有限的精力和时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避免了以往导师对指导内容不明确,对“如何导”、“导什么”等缺乏清晰的认识等问题。另一方面,传统的一个导师和一个学生的面对面的交流,转变成本科生与具有一定科研基础的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进行高度个人的接触和交流,有效地缩短了本科生的适应期,极大地提高了其积极性和主动性。
2.选择合适的论文题目。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显著影响毕业论文的质量,若选题过于陈旧或是假题目,研究内容与实际的研究和生产严重脱节,则论文的价值低或意义不大。学生仅为了学分和毕业而进行毕业设计(论文),会严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也得不到锻炼和提高。通过依托科研课题教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让学生参与到导师的在研课题中,做到真题真做,使得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不仅能够提高其主观能动性,还能极大地激发其创造性。另一方面,由于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内容与导师的科学研究具有极高的关联度,导师能够充分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学术能力使学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让他们参与到本专业某领域前沿的相关研究,实现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目的。比如,针对江苏省产学研前瞻性联合研究项目“新型生物食品防腐剂ε-聚赖氨酸高效提取关键技术与集成化研究”这一课题,要求学生尝试各种先进分离提取方法,发现和比较这些提取方法之间的优劣性和互补性,最终提出一种可行的分离提取工艺路线,并进行实验验证和评价。此外,由于生物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有两种形式,即试验性题目和设计性题目,为了能够兼顾学生的特长以及与学生将来从事的工作,对学生进行分流,充分发挥其特长,激发学习兴趣,保持个性。尽可能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并巧妙地加以引导利用,帮助学生实现“参与—成功—参与”的良性循环,使学生持续保持自主参与学习的动机。在ε-聚赖氨酸分离提取新工艺开发的课题中,鼓励学生尝试自己感兴趣和认可的分离提取方法,在对该方法进行充分实验和评估后,将其整合到原有分离提取技术路线中,并考察该提取方法的加入对最终产品质量和收率的影响。如果试验结果是积极的,则尝试让学生对新技术路线进行工厂工程设计,为实现新工艺或新技术规模化和工业化提供一定参考和依据。
3.开设学术报告会议。科研成果汇报和科研论文的撰写是展示科研工作者成绩的有效途径。这一过程,并不是单纯的工作总结,而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是提高分析问题、归纳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环节。然而,本科生在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环节之前,本科教学中没有开设关于科研成果汇报、论文写作等课程,学生缺乏一定的科研基础知识和实践机会。因此,学生在总结科研成果,撰写毕业论文的时候往往存在以下问题:(1)学术道德观念淡薄,论文有明显的拼凑,更有甚者直接从网上抄袭;(2)缺乏专业化和学术化语言描述实验方法和结果,措辞不严谨、论文层次不分明,图表说明不合理;(3)论文格式不规范,特别是论文的参考文献、中英文摘要、图表等。这些问题是导致毕业论文质量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通过依托科研课题教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在教学实践中,导师要求本科生也参与到课题组的各种科研活动,包括读书报告会、月底课题组汇报、中期汇报和专题讨论等各种学术报告会议。在读书报告会中,要求学生阅读、分析和归纳1~2篇与课题研究相关且是近期发表的高影响因子的SCI论文,以PPT的形式解释论文的研究内容、创新点以及对自身课题的启发,并要求本科生、研究生和导师一起讨论分析。在课题月底工作汇报、学期汇报的会议上,要求学生以PPT形式对一个月或一学期的研究内容和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导师和学生一起讨论分析,并依据实验结果安排下一步工作计划。此外,课题组不定期组织专题报告,由导师或高年级的博士研究生对某一专题进行学术报告,报告选题有“如何写好毕业论文”,“生物工程学科常用科研软件的使用”,“发表高水平SCI论文的心得体会”等等。通过这些学术报告会议,使得本科生在文献阅读能力,课题研究的总结、汇报和论文写作等多方面得到系统训练和提高。
4.构建合理的评价体系。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环节,从选题、实施到论文定稿,历经约8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学生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合理评价,建立奖惩制度,可以使学生产生公平感和信任感,对学生职业道德能力和素养的培养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目前,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估中分为指导教师评审、评阅老师评审和答辩评审三个环节。由于在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环节,学生与导师(指导教师)有更多的接触和交流,导师对学生的态度、能力和创新性等方面有更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因此,指导教师评审成绩往往占总成绩的60%以上。课题组在严格执行校教务处规定的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和管理规范的基础上,利用模糊评价的方法[8],构建一套合理、科学和客观的指导教师评价体系,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创新性三个方面定量地分析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实践环节的表现,保证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的客观、公正。
三、结束语
毕业设计(论文)是高校本科教学的最后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重要步骤,也是评价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笔者针对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剖析了造成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不断下滑原因的基础上,探索并实践了依托科研课题教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方法,通过形成科研团队、选择合适题目、开设学术报告和构建合理评价指标四个手段来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已毕业学生的就业单位均反馈学生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较高的职业道德能力和水平,得到了社会的初步认可。然而,在教学改革和探索的过程,发现仍有一些问题,如毕业论文(设计)题目的难度选择,毕业论文(设计)教学与学生考研和找工作的时间冲突等,这些问题尚需在实践中不断改进与完善。
作者:陈旭升 刘中美 周丽 张薄博 王金晶 周哲敏 单位:江南大学
关键词:医院图书馆 服务模式 变革
医院图书馆为医院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信息保障和信息服务,随着医院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医院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也需不断地变革,已满足医疗、科研、教学及管理方面的信息需求。
⒈服务模式的转变
长期以来,医院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主要是纸质期刊的借阅,及馆内阅览,其工作重心也多局限在传统的一次文献服务,用户对文献资源的需求也必须到图书馆方可实现,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实际上是一种等"读者上门"的被动的服务模式,显然已不适应信息时代的今天医院的发展需要,而变革服务模式的核心是转被动为主动的"服务上门"服务。在这一基本的理念指引下拓宽服务内容与范围,改进工作方法,将过去存在的只藏不用或多藏少用现象的"封闭式"服务,转变为全方位多领域的开放式服务[1]。基于这些理念,近年来有关于层次化服务系统的构建[2]及医院图书馆融入式服务[3]的研究。
⒉拓展服务范围和服务内容
改变传统的借阅和一次文献服务,充分利用网络服务平台,进行文献的 阅读、编译、传递等信息服务。在做好传统实体馆藏文献服务的基础上,加大虚拟馆藏建设,建立数字化信息库,全方位为全院医技人员提供文献资源服务,并把服务范围从馆内延伸到馆外,重点是对重点科室、医疗中心、科研课题组、学术骨干的不同层次服务和对不同的专家学者进行个性化服务。在深化改革的今天,服务部门和对象还应包括行政后勤保障等部门,甚至包含住院病人的健康教育,在征订图书时就要征求他们的意见,考虑到医院各行各业的信息需求。
如何拓宽服务内容,从图书的借借还还和馆内读者的简单服务,延伸到对文献资料进行二次、三次加工,即根据文献的出版形式,文献内容,整理出符合本馆特色的二、三次文件及相关产品,包括开展专题讲座,编发简报,综合述评等,按读者的需要进行个性化服务。尤其是对科研课题组、重点科室、医疗中心等,对有影响的专家教授及学术带头人服务。
⒊变革服务方法
医院图书馆的变革,主要是基于个性化服务的理念,拓宽了服务的范围和内容。具体讲就是把服务对象划分出不同层次的服务类型,提供针对性的个性化动态服务。不同的信息需求采用不同的服务策略,力求文献资源的最大利用率[4]。
⒊1对重点学科及科研课题组的服务
重点学科和科研课题组对医院的发展具有辐射作用与带头作用,图书馆应指定专人负责,重点搜索他们所需要的文献情报,并进行筛选、整理后及时用不同的形式提供给他们。对科研课题组的服务还应根据课题组不同阶段提供不同的服务内容。在立项时应查新,并出据查新报告,证明项目有无创新性、新颖性、可行性,在研究阶段要分析研究和协助解决进程中的各种新的问题和困难,在总结报告阶段要评估课题达到的水平,申报成果时要证明成果的先进性、科学性、适用性。为此,应建立目标用户信息库,把信息库信息按需要分配管理,并加强与学科及科研课题组的联络,切实做好跟踪服务。
⒊2对不同职称的医技人员服务
医技人员对信息需求的差异很大,具有高级职称的读者多为医院的业务骨干、学术带头人或具有影响的专家,他们多具有丰富的临床和科研工作经验,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沉淀。他们的需求主要是国内外相关专业的最新科研动态信息,因此服务是重点收集整理国内外最新专著、期刊、科研成果、会议论文等信息情报,为他们提供针对性的文献信息服务。
对中级职称的医技人员,他们属于继续充实自己专业知识时期,虽有可能从事和参与一定的科研项目,但基本从事的是日常专业工作,且日常工作较忙。因此,对他们应重点提供文献检索能力的培训,方便他们查阅和快捷地获取更多更有效的文献资料,服务重点是国内出版的新书目及内容介绍,以及新的期刊、学术会议内容及新的行业诊治标准、共识等。
对初级职称的医技人员,则需要更全面地掌握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服务重点是向他们推荐适合他们的各类参考书籍与期刊。
⒊3对管理层的服务
目前,医院管理层的科学化管理决策关系到医院的发展,向他们提供决策咨询服务,是为了协助管理层不断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深入了解与医院发展建设密切相关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尤其是双肩挑的干部,他们既担负着管理责任,也要从事一定的医务工作,相对工作更忙,很难有时间到图书馆阅读或查看资料。为此,可定期或不定期的编写文献信息简报,内容尽量涉及到不同的管理层和不同的专业行业。
⒊4举办文献情报讲座与培训
定期或不定期在全院范围或到相应的科室进行文献情报讲座,把收集整理的信息资料以讲座的形式呈现给不同的广大医技人员,尤其是小范围的讲座更利于交流与沟通。必要时还可以把新颖而实用的图书送到不同科室。为了方便和提高医技人员对文献的检索,还可开展中、外文医学期刊数据库使用的培训,帮助他们提高文献信息的收集、筛选、整合能力。
医院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变革还会遇到更多的机遇和挑战,需要不断地改进工作方式,不断地创新服务方式,不断地提高文献信息的服务质量,为医院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⒈孙明玉 现代医院图书馆服务变革与创新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1.20(9):12-14
⒉张祖坤 研究型医学图书馆层次化服务系统的构建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1.20(10):37-39
⒊李亚 医院图书馆融入式服务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1.20.(10):21-23
⒋王宝玲 医院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与个性化服务模式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1.20(2):20-22
【关键词】医学重点学科建设 医院图书馆 信息服务 关系
为了适应新医改带来的严峻形势,在激烈竞争的医疗卫生市场中赢得一席之地,不断发展壮大自己,综合性医院必须展现出自己的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学科建设工作是医院发展和壮大的核心工作,是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障措施。而且,医院图书馆作为医院的信息中心,保障和支持着医院重点学科的发展和建设。因此,医院图书馆应创新服务理念,构建重点学科文献馆藏资源体系,深化服务模式,促进医院及学科建设的全面协调发展。
一、医院发展中重点学科建设所起的作用
现阶段,诸多医院都意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都确立了“科技兴院”的战略方针。实施重点学科建设战略,加快学科建设的步伐,全面带动医院各项事业的发展,是实现医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也是提升医院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所以,加强重点学科建设,有利于医院集中人财物等各种力量突出建设一批高质量、有特色、有影响力的优势学科。这些学科的发展势必将成为医院科学研究得中心和人才培养摇篮。通过发挥其显著示范和辐射作用,从而带动医院其他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增强医院总体实力。
二、医院图书馆信息服务与医学重点学科建设的关系
医院重点学科建设是提高医疗质量、科研水平乃至整体实力的重要标志,它贯穿于医院的整个发展和建设过程。加强学科建设,增强专业优势,才能提高核心竞争能力,才能在竞争中的医疗市场赢得一席之地。医院图书馆作为医院的信息中心,应充分发挥图书馆对重点学科建设的支撑能力,以服务重点学科建设为目标,提供各种必需的服务,传播最新学科前沿动态,掌握学科最新的发展方向。强化科研服务意识,支持学科内科研人员进行科学研究,实现医院的持续协调发展。反过来,重点学科建设能丰富医院图书馆馆藏资源,从而推动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
三、建立满足重点学科发展需要的馆藏体系
(一)做好调研,结合医院重点学科建设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制定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规划。在了解、掌握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和发展方向方面做好文献采集工作,确保预见性和前瞻性。同时,图书馆应根据各学科发展需要,主动征求相关学科学科带头人、主任、专家等专业人员的建议,充实纸质文献、电子文献和网络信息资源三种信息资源,并合理局,形成特色的馆藏体系。
(二)增强图书馆文献保障能力,提高馆藏水平。医学重点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不仅需要高素质高水平人员和先进仪器设备,也需要全面支撑学科建设的文献资源系统。重点学科亟需跟踪国内外最新发展前沿和动向,而图书馆高水平的馆藏资源覆盖面宽、动态性强的特点可以满足其发展。这就要求图书馆找准服务方向,瞄准最新前沿,有重点有计划的加强对馆藏资源建设,特别是重点学科文献的收藏,确保其馆藏水平。
(三)构建以重点学科为核心的特色馆藏。要突出医院重点学科的特点和优势,以现有馆藏资源为基础,有计划、有步骤、有条理逐步增加文献数量,迅速补充一些学科建设中急需的有价值的文献资源。优化馆藏布局,增加电子文献收藏的比例,逐步完善馆藏体系建设,满足重点学科建设的需要。我院图书馆先后试用了万方医学数据库、CHKD 中文期刊数据库、迈特思创西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超星医学知识库等多家数据库,为重点学科科研人员提供了各种全方位服务,为重点学科科研工作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四、深化满足重点学科建设的文献信息资源服务
(一)加强科研课题的动态管理,参与科研课题的全程服务。图书馆为学科建设提供特色服务,一方面,主动加强调研,了解学科内科研人员所承担的各类科研课题,为其提供检索查新、课题实施、结题鉴定、最新信息报道等相关服务。另一方面,图书馆可从重点学科中选一个或一批重大项目,作为重点服务对象,重点加以关注和追踪,随时了解课题进展情况,同时充分收集与科研课题相关的各类文献信息,并及时传送给项目负责人,确保科研课题的质量和研究进度。
(二)整合各类文献信息资源,建立资源查询的导航系统。根据各重点学科的建设和发展的需求,创新性建设资源查询的智能导航系统,增强文献资源的利用率。纸质资源方面,可将文献信息资源分门别类地进行筛选、分类、并整理成册、以便查找,并结合信息发展注意随时更新。网络资源可开发有效的搜索引擎系统,提供文献检索服务,定期检索最新有关重点学科建设的文献,及时提供各类反馈信息。
(三)完善图书馆馆员培训制度,创新服务模式。图书馆馆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才能更好地、有效的为重点学科建设提供各类深层次的信息服务。通过与学科带头人及项目负责人加强联络,取得科研人员信任,及时进行相关文献跟踪服务,确保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对临床科研人员使用数据库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数据库和文献利用的效率和能力,促进医院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申红菊.学科馆员在综合性医院重点学科建设中的角色定位[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0,19(3).
[2]何茵.医院图书馆为重点学科建设服务的思考与实践[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06,19(3).
[3]苏晓英,王盛,王洁利,刘志红.医院图书馆管理与重点学科建设[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07,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