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中化学方法

初中化学方法

时间:2023-06-15 17:27:4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化学方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初中化学方法

第1篇

关键词:初中 化学 教学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c)-0164-01

1 教导学生转变观念,使“化学有用论”深入人心

无论是在初中学生还是家长眼中,化学似乎一直是离生活比较远的科学知识,其实化学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它渗透在我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例如,我们出行所乘坐的汽车等交通工具就是利用化学反应来驱动的,另外生活中的一些小常识也是同样利用了化学原理,例如醉酒的人喝点醋可以醒酒,用饱和盐水可以洗掉茶渍等等[1]。所以在初中化学的教学之始,就是要改变学生的观念,化学并不是一门无用的学科,而是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各种物质、了解整个社会的一门有用的学科,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愿意学习,想要学习。

2 培养化学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爱”上化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作为学生刚刚开始对化学的接触的阶段,作为教师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这对于他们未来的学习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对于刚刚接触初中化学的学生来说,化学是一门新奇的学科,尤其是仿佛可以解读实际奥秘的各种化学元素和化学反应。

所以,对于初中化学老师而言,要做的就是深化他们的这种兴趣,引领他们进入真正的化学世界,并且不断地排除各种让学生对于初中化学失去兴趣的情况发生,例如对于学生对于化学老师的厌烦,对于各种化学元素的记忆,多而复杂的各种化学作业,这些都是学生对于化学兴趣的无形杀手,化学老师尤其要注意。只有保持对于化学的兴趣,学生才能真正主动的学习化学,乐于学习化学,这个就是初中生学习初中化学的最好的、最强的学习方法了。

3 课堂上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让学生简单学习初中化学

作为一名初中化学教师,我深刻的了解到单纯的教与学是很难将抽象的化学知识深入到学生的脑海中的,更难以激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经过多年的实践经验,我总结出了几点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方法。

3.1 理论联系实际,变抽象为具体

书本上的化学概念、化学方程式离我们的实际生活还是比较远的,所以初中学生学习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这就需要初中化学老师用生活实际引出化学知识了。化学老师在教授化学知识时候,要结合所教内容,举几个生活中的事例,提出问题,让学生主动寻找答案。这就将抽象的化学知识变为具体的生活实践了。

例如,在对于氯化钠的学习中,我们就可以举例食盐的事例。可以让学生讨论如何清洗有汗渍的衣服,为什么食盐水可以清洗有汗渍的衣服。这样的联系生活实际的问题一定是学生最喜欢的,会让他们有种有所收获的感觉。课堂氛围也会被调动起来。通过学生的相互讨论也是完全有可能答出答案的,之后化学老师才来讲解氯化钠的特性,也是更加能够让学生记住的这些有趣的知识。为了提高初中化学的教学质量,初中化学教师一定要多观察生活,结合化学课本,在授课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这些有趣的生活常识了解化学知识,诱导学生主动探索生活中的初中化学,增加学习兴趣,也比较容易让学生喜欢化学、学好化学。

3.2 实验化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曾经有一名化学家说过,化学知识的学习和传授只是片面的,要做到全面学习化学,还有通过动手实验,这是化学学习的必要过程[2]。所以我国中学几乎都有化学实验室,里面的材料也是比较齐全的,作为化学老师就要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多多通过实验方式传授化学知识。而且学生一般对于实验都是比较感兴趣的,因为书本知识常常是看得到、摸不着的东西,但是通过实验表现出来,就会给人以生动的感觉,也是比较容易理解的,是培养学生对于化学的兴趣的很重要的一步。有时候一些很难以理解的化学概念,用实验来教学,就会容易很多,例如,催化剂的概念,这个初中学生认为比较难以理解的概念之一,可是如果我们在讲解这个概念的时候,通过实验方式,让学生分别加热KClO3、MnO2、KClO3和MnO2的混合物,就会让学生通过观察这几个实验的反应来了解催化剂的概念了。这样也是比较符合认识的规律的,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初中化学学习起来也会更加容易。

化学实验的有趣性是学生学习初中化学的吸引力,这项武器化学老师一定要利用好,对于化学的教学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3 现代教育手段与传统方式相结合

现代技术的发展,使得教学形式可以多样化,用更多的资料和图片、视频等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内容,认识更大的世界,但是有时候知识量过多,也会让学生感觉烦躁,反而记不住,所以运用现代教育手段时候一定要把握好那个度[3]。多媒体等等教学工具仅仅只能是辅助教学,初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主要还是要依靠化学老师的讲解、课本,而不能单纯依靠多媒体教学。

4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冲刺高分化学

对于学生而言,对于学习最好的回报就是高分了,所以初中化学教师在课堂上也要多多教给学生一些化学解题、记忆的方法,并且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自学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化学老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变“要他学”为“他要学”。化学虽然作为一门理科学科,但是需要记忆的内容仍然很多,那些化学名词的定义、化学方程式等等如果没有记住,是很难学好化学的,但是这却是一个难点,所以在讲课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给学生一些有趣的记忆方法,如元素符号表前几位的元素编成的顺口溜,是很有效的记忆方法。

高分是对学习的肯定,是每位学生的追求,这就需要复习。复习对于任何一门学科来说都是特别重要的,人的记忆曲线就是记住之后开始时间会忘得快,注重复习之后就可以几乎长久记住了,所以化学老师在每堂课要注意给学生做上一节课的复习,也要让学生自己课下复习,通过检查等形式看效果,这样学生想要的高分就不是难事了。

5 结语

总之,初中化学是化学入门的基础阶段,初中化学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怎样将化学课上的有声有色,提高化学教学的质量是每一位化学老师的奋斗目标。积极探索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方法是我不懈的追求!

参考文献

[1] 李其榕.如何提高初中化学的教学质量[J].2011.

第2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效率;方式方法

初中阶段的化学课程是化学这门学科的启蒙阶段,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化学教学的难题也摆在我们面前,初中化学课的课时安排并不多,但课程内容涉及面却相对较广,所以,要求化学教师在有限的教学课时中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对于化学的兴趣,让学生产生求知的欲望,掌握好初步的化学知识和技能,为高中进一步学习化学打下良好的基础。那么,怎样提高初中化学的教学效率呢?笔者结合实际教学经验,从两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培养兴趣

为了让学生能够愉快地开始今后漫长而又神奇的化学之旅,在初中阶段刚刚接触化学时培养起他们对于化学的兴趣是必不可少的第一步,因为兴趣是创造的源泉、求知的动力,能够有效地提高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学生在最初接触化学现象时大都是兴趣盎然的,然而在接触到真正的化学术语、化学元素和一些概念时,就会觉得抽象枯燥,甚至觉得化学像“外星语言”一样难以理解和消化了,因为他们很难将看不见摸不着的各种元素、成分与相应的符号、公式一一对应,只能死记硬背,以致对化学的兴趣越来越淡。针对这样的现象,笔者认为学生对化学不是没兴趣,而是难以将暂时的、偶然的兴趣转化为稳定、持久的兴趣,而且由于对抽象的化学理论知识的畏难心理,很难将感性的兴趣转化为理性的学习动力。那么,如何培养、维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呢?一是教师可以依据学生对化学现象的认识和关注,通过各种化学实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在课堂的不同教学阶段、不同教学环节适时地加以穿插,以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看与化学相关知识的科普书,让学生深入认识化学的意义。

教会学生初步的学习方法,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必要步骤。因为懂得方法才不会觉得学习起来无所适从,也才能更长久地维持学习的兴趣。打个比方来说,初中的化学课程,知识点比较多,有的又相对比较集中,有时在一个章节里就会出现二十几种元素符号,这大量的元素符号学生该怎样识记呢?这时化学教师就可以教给他们“化整为零”的办法,教他们将需要记住的元素符号分批次地进行背诵,单组循环,反复记诵,这样就大大减轻了识记的难度。此外,根据初中生形象思维比较活跃的特点,还可以鼓励学生多动笔、动脑、动手实践,通过具体的实验来验证化学方程式,这样用形象的实物刺激学生的大脑,让他们不仅记得牢,而且理解得更加深入,还能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学生学得容易,自然会感受到化学的无穷乐趣,从而主动地投入到化学学习当中来,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思维,化学教学效率自然大大提高。

二、精练精讲

提升教学效率的最佳途径就是要抓住重点、难点加以突破,把功夫用在刀刃上。虽然现代教学提倡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但是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仍然不可忽视,完全放任学生各行其是,将会迷失教学的重点,难以提升教学效率。真正高效率的课堂应该是学生能力得到培养、知识得到掌握,而这关键在于教师教学时能否做到精练精讲。

“精练精讲”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学生能力培养,二是知识传授。

1.学生能力培养方面

初中阶段的化学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能力,一方面是学生基本的化学学习能力:观察、思维以及实验能力,一方面是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自学和创新能力。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到这方面的教学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精心设计,通过不失时机的讲解和诱导,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锻炼。这时的精练体现在:问题的提出要富于启发性,能够带动学生积极思S,引导他们认真观察,督促他们动手实践;精讲体现在:教师要吃透教材,懂得哪些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不同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教师要有较强的表达和组织能力,能够在不同教学环节创设不同情境,让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发展。

2.知识传授方面

初中阶段的化学知识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基本的化学概念、化学原理、元素及其化合物和化学计算。学习内容比较庞杂,但并不是所有的都是重点、难点,难以掌握和理解。这时精练体现在:“练”要练在点子上,练一些教材中关键的知识转折点和学生学习中比较有针对性的问题,学生感觉自己独自学习比较有困难,或是容易混淆的地方,对于学生比较容易掌握的部分就不要花太多的功夫,比如,对于氢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种比较常见的气体的性质、用途、制取装置和原理等知识点学生比较容易混淆,教师就可以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多动手实验,比较三种气体的异同,以加深学生的印象;精讲体现在:“讲”要讲重点的、有代表性的难题,同时要讲究方法,不能所有的步骤都越俎代庖,对于学生理解的关键点,要适时地引导、点拨,而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探索解决的部分,要给学生充分的空间,能让他们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得出结论的就要让他们自己动手,自己能动脑、动口讲解、推导出的概念、原理,就给他们自己发现的天地。

由此可见,在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效率的过程中,兴趣是关键,兴趣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精练精讲也十分必要,它使化学教学目标更明确、集中,教学效果也更显著,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化学教学的质和量。

参考文献:

第3篇

进入初三后,我们接触了一门新的学科--化学,那么,对于这一新的科目,我们应该怎样学好呢?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初中化学学习方法与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化学学习方法与技巧首先要有兴趣。俗话说:“兴趣是的老师!”学习任何一门学科,最重要的是兴趣,只有你感兴趣了,你就会自己努力地去学。那么怎么才能对化学感兴趣的,首先是老师的实验要自己好好看,其次,课下可以去做些家庭小实验,最后,自己可以去搜索一些有趣的化学故事。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目,所以,我们尤其要记住一些重要的化学实验。

要学会做笔记。初中化学很简单,但是内容很杂,必须要在课堂上认真做好笔记,同时,课下要花时间去背诵。

要有自己的错题本。把自己在平时作业或考试中遇到的一些重要的错题记录下来,可以用三种不同颜色的笔,黑色记录题目,蓝色记录解题过程,红色记录解题关键点。

除此之外,化学方程式也是化学科目的一个重点,我们需要看看记住化学方程式的原理及其相关实验。

我们在记忆化学方程式时,有时过一阵子就会忘记,所以,我们应该及时复习。

化学的知识在初三是比较零散的,所以,我们只能采取复习的方法来学好初三化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我们要认真、细致地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认真做好每一次分组实验,对实验所用的仪器、药品、装置以及实验原理、步骤、现象和注意事项,都必须弄清、记熟。

要想学好化学,必须先了解这门课程。课前一定要预习,在预习时,除了要把新课内容仔细读一遍外,还应在不懂处作上记号,并试着做一做课本上的练习。这样带着疑问、难点,听课的效率就会大大地提高。初中化学内容比较多,知识比较零散,老师在讲课时,着重围绕重点内容进行讲授。因此大家要仔细听课?认真做笔记,这不仅有利于进行课后复习,掌握重点,而且还可以有效地预防上课时“走神”。不过在记笔记时,要在听清楚老师所讲内容的基础上,记重点、难点、疑点和课本上没有的内容。

对于化学的知识点,哪怕是微小的知识点,我们也应该重视,及时完成相关练习。

选好一本参考书。学习不能只学理论,还是要通过习题来巩固,根据自己的能力特点选一本参考书。学习好的可以选一本习题较多且难度大的;学习不太好的可以选一本有讲解且习题不是太难的。

化学实用性极强,所以,我们在平常的日常生活中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化学定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

初中化学复习建议考生应该跟着老师的步子走,因为老师会把时间安排得很清楚,不会浪费时间。认真听课很关键,只有认真听课才能领会到老师的精华,才不会落后于老师的时间表。

考前一个月,考生不要再大范围地做题,做题要有针对性,以便找出自己的薄弱点并想办法克服。学习成绩处于中等水平的考生在最后这一阶段没必要再拔高自己的成绩,应该查补知识点和学习漏洞,适当做一些难度小但灵活性较强的试题。学习成绩差的考生应该利用这一个月的时间学习基础知识,理解基本概念,力求保住60分。

学生要特别注意协调化学和物理的关系,要把物理中的密度、电流强度、伏力与化学知识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达到平衡,否则就会出现偏科现象。

因为难题一般出现在单科试题中,而不是出现在综合试题,所以考生在最后一、两个星期应多做一些难度不大的理综试题,以熟悉综合题的形式。

提高中考成绩的方法推荐课前预习

预习能够让孩子联系以前的知识,并把新问题带到课堂上,通过这种方式更好地听老师讲解。既培养了孩子的自学能力,又能提高孩子听讲的兴趣和效果。

课后复习

“温故而知新”是复习的目的。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创制的“艾宾浩斯遗忘速度曲线”表明遗忘是有规律的——先快后慢,刚记住的东西最初几小时内遗忘速度最快,两天后就较缓慢。复习其实就是与遗忘作斗争,巩固所学知识。

认真观察

进人中学后,每门学科都要求学生有良好的观察力。数学的能力培养要以学生对图形关系与自然界数量关系的观察为基础;物理的实验和化学的演示更离不开精确的观察;生物则要求学生对生命现象和动植物进行持久的观察;语文的写作训练自是不用说。这些观察要求学生不仅能感知事物的外部特征,还要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光看不想难以得出结论,因此,还需要养成边观察边思索的习惯,勤于观察的同时还要勤于思考。家长[微博]可以先引导孩子从身边的生活小事开始,经常提出问题并与之讨论,促使孩子观察思索,并能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独立解决问题

第4篇

【关键字】初中化学;预习;实验;复习

现在许多同学普遍认为化学的学习十分困难,需要记忆的太多,并且这些知识容易混淆。学生学习化学,是以实验、实物直观为基础,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和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是学生化学学习的规律。化学学习原则是根据学习任务、学习规律和总结化学学习经验,而对化学学习提出的基本法则。它是用来指导和改进学习、提高学习效率、质量的。教材大纲明确表示教师要注意正确处理社会发展需求,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初中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顺序以及认知规律的关系,处理好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区别与联系、各模块内容的要求与结构,合理构建体系结构。

1 做好充足的课前预习准备

预习对于学习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任何一个学习有成就的人,都非常重视这一点。预习对于学生事先熟悉将要学习的内容,理解里边的重点难点,确定自己听课的目标和方向都有很好的作用。在化学学习中,面对一节将要学习的知识,学生要了解课本里边的知识点,并进行有效预习。要进行有效的预习就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学会读,读懂内容才能理解,首先要通过读弄明白课本讲了哪些内容,它要解决什么问题。然后根据初读要深入思索,对于这一章节的内容,自己哪些是比较熟悉的,是通过自学就可以明白的,哪些是不甚了解,需要在课堂上听教师点拨的。哪些是完全陌生的,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仔细讲解才会明白的。教师要教会学生在这些地方标上记号,以便在课堂上有侧重地听课。对于那些重点和难点尤其要仔细认真地听,不要疏忽,避免为以后学习留下隐患。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学生根据自己对知识的学习状况,去发现问题,并尝试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锻炼他们的质疑能力。

2 注意实验能力的培养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具有相当的可操作性,教师首先要让学生知晓这一点,再此基础上进行其他活动。作为一名教师,首要任务便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通过各种手段明确其学习目的。同时贯彻一个科学科目教师应有的义务,那就是引导学生认识到从事化学研究既有宏观的物质及其变化的现象、事实,以及各种化学实验和理论的知识。教材的内容注重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向科技发展的练习,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生活实践,尤其重视学生发展基础的普及。因而,通过不断地根据教材上的实验,让学生认识到动手动脑的重要。比如关于乙炔的制取以及性质实验,这是一个基础的实验探究,给出了实验装置图,但是却在药品的用量和配置上留有较大的空间给学生思考,还增加了出去杂志的装置,贴近绿色生活的概念,如此让学生在实验的目的下必须亲力亲为,减低其对教师的依赖性,增强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提高学习兴趣和热情。

3 系统地丰富自己的知识面

系统化和结构化原则,就是要求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体系,成为他们的知识总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不是孤立的、不相联系的。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一切事物都是有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用到具体的学科上也是如此。比如哪些是放热反应,哪些是焰色反应,哪些常见的反应产生的物质是固体,哪些排除的是气体,哪些是分解反应,哪些是可置换反应。通过横纵联系、比较以及通过联系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多方位、多层面、多角度的联系,建立起知识网络和知识结构。同时学会分析各种反应的类型以及特征。比如“原电池原理”,教材指明给学生提供了所需要的实验用品,但是只需要学生根据所学的很浅显的电学知识从实验药品中选出适当的材料,独立设计一个原电池,并画出装置图,在课堂请学生做这个演示实验的时候,不仅让他们学得了原电池的原理,还让学生对电极反应跟原电池的形成条件有所了解,这就能从不同的角度去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4 重视课后复习,巩固知识

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步骤,它对于学生对知识查补遗漏,巩固深化有着重要作用,通过科学的复习,学生可以将知识总结概括,条理化、系统化地进行掌握,从而将书由厚变薄。因为化学知识繁多,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复习方法:例如比较法:化学很多知识点之间存在异同,如果在复习的时候能对其进行比较、分析,概括其共同点和不同点,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如物质的溶解度和溶液的百分比浓度,可以从定义、条件、范围、计算公式等方面来对比分析,找到联系与区别,以便灵活运用。再如联系实际法:要反复通过实例,联系实际,究竟联系什么和如何联系,逐步学会联系实际。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联系实际的重要方面,按上面所述,重视复习实验,对生产和社会主义建设,对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和现象,要结合教学加以联系,使学生逐步学会联系。

总之,初中化学学习以它特有的魅力为学生形成更大的吸引力,教师在探究各种方式的同时要钻研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同时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努力普及探究性学习,让化学课堂变得更有科学味道和趣味性,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前提下,发现各种学习方法的可行性并将之有机地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 安淑华.浅谈初中化学课学习方法的培养[J].青年文学家,2009(10).

第5篇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介绍如何正确选择初中化学教学方法。

一、结合学科实际选择教学方法

化学课程在初中义务教育中,是一门基础性学科。是必须要学好的学科。所以,首先要做的就是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基础的化学知识与技能。身为中学化学教师,需要在教学活动中,将学科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并让学生直接参与到各项教学活动中,让其主动去发现、分析并努力去解决问题。如可以从学生们最熟悉的电、酒、醋等生活用品入手,并在研究这些物品的过程中引入物质概念,让学生能够掌握物质的性质、变化规律和成分等知识。学生们也会因为这些内容是他们所熟悉的,进而对其产生学习兴趣。

二、结合教学实际选择教学方法

通常来说,完备的教学设备及优良的硬件设施系统,不但反映了一个学校的实力,同时对开展教学活动也更有利,这一点在化学教学上是格外突出的。所以,在进行化学教学时,应按照学校教学设备方面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方法。由于化学是一门需要不断进行实验的科学,所以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化学实验,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行培养,让学生通过实验对物质的变化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能够从实验中发现、分析并科学地解决问题。这不但让学生的实验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也能使学生对学习化学更感兴趣。

三、结合学生实际选择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占据的是主体地位,教师则是引导者,而真正成功的教学,就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能够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所以,教师在选择化学教学方法时,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必须要考虑的,最起码要对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这其中包括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体特点。年龄、生活环境、所处地域、家庭条件等因素都使学生在综合素质方面有所差异。针对这些差异,教师应该让教学方法更具有时效性与灵活性,要保证学生的参与,引导学生积极同他人进行交流与合作,让其在相互帮助、共同努力的氛围中获得知识、锻炼能力。

综上所述,初中化学教学是一个十分复杂而重要的过程,教师应认真对待,积极努力去探索合适的教学方法,并在实践中加以应用,让初中化学的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高。

第6篇

【关键词】 化学 概念 教学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概念教学几乎每章每节都有。所谓化学概念,是将化学现象、化学事实经过比较、综合、分析、归纳、类比等方法抽象出来的理性认识,它是已经剥离了现象的一种更高级的思维形态。在化学教学中,概念教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教学实践中,广大教师形成了化学概念的教学一般过程:概念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应用的方法。这种传统的概念教学方法,导致学生接受概念情感不积极,学习思维不顺畅,理解不准确,领会不深刻,运用不灵活。那么,作为一名化学老师,应如何上好概念教学。

1.讲清概念中关键的字和词

为了深刻领会概念的含义,教师不仅要注意对概念论述时用词的严密性和准确性,同时还要及时纠正某些用词不当及概念认识上的错误,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例如,在讲“单质”与“化合物”这两个概念时,一定要强调概念中的“纯净物”三个字。因为单质或化合物首先应是一种纯净物,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然后再根据它们组成元素种类的多少来判断其是单质或者是化合物,否则学生就容易错将一些物质如金刚石、石墨的混合物看成是单质(因它们就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同时又会误将食盐水等混合物看成是化合物(因它们就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又如在初中教材中,酸的概念是“电解质电离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其中的“全部”二字便是这个概念的关键了。因为有些化合物如NaHSO4它在水溶液中电离是既有阳离子H+产生,但也有另一种阳离子Na+产生,阳离子并非“全部”都是H+,所以它不能叫做酸。因此在讲酸和碱的定义时,均要突出“全部”二字,以区别酸与酸式盐、碱与碱式盐。

2.通过实验等直观形象教学,帮助学生导出并形成概念

由于刚进入九年级的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形象思维多于抽象思维,再加上初中学生刚接触化学,缺乏理解接受化学概念的基础,往往对概念印象淡薄,理解不深,对抽象概念的学习离不开感性材料的支持,在形成概念时要做相关实验加以验证;同时要照顾到化学概念形成的特殊性,要遵循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规律,不可急于求成,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采取各种直观手段,如实验、模型、幻灯、图表、录像、多媒体等形象教学模式,积极启发,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形成概念。

3.通过分类归纳教学法,帮助学生形成概念体系

教学中将分散在2册化学课本里比较零碎的20多个关于物质的概念按其的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等进行相应分类,并将同一类概念按其相互关系归纳在一起,让学生形成概念体系,使教材中零散的知识连成有序的知识网络,可突出概念的系统性和各概念中的包容关系,便于学生掌握。如物质类概念可归纳为:混合特、纯净物、单质、金属、非金属、化合物、无机物、酸、碱、盐、合成材料、复合材料、塑料、纤维、橡胶、蛋白质、脂肪、淀粉、维生素、溶液、乳浊液、悬浊夜、合金等,也可以让几位学生到黑板上把这些概念用“树状”分类法整理板演出来,从而构建层次清晰、简明扼要、科学规范的“概念图”。这样通过知识回顾、信息筛选、为知识构建做好铺垫,能用化学的眼光认识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为学好化学概念进行系统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体系。

4.通过应用类比教学法,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加强理解记忆,对某些概念常常采取类比教学。如教学“原子”和“离子”的区别时,先明确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一是从结构上时行类比:

4.1 原子的核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4.2 阳离子的核电荷数“大于”核外电子数、阴离子的核电荷数“小于”核外电子数。

二是从性质(颜色、化学性质、带电与否)上进行类比(以Na和Na+为例),钠原子(Na):

1、金属钠呈银白色;

2、化学性质非常活泼,与水剧烈反应,放出H2;

第7篇

一、初中化学情景教学法的尝试

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大多是教师进行口述,或者是板书,再由学生进行记录.这样的知识点比较散乱,而且使得学生容易混淆.单纯的去依靠传统的方法很难得到期望的教学目标.作者引进了多种多样的方法,可以使得学生主动投入进去.还对教学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效果.在初三的学习中,很多的基本概念和理论都很抽象枯燥.如果一味地用语言去描述,那么效果会差强人意.如果让课堂变得风趣幽默起来,即使学生对于计算进行推导和思考的时候,也会在进行着学习和理解,这样会使得学生有不一样的收获.教师还应该依照初三化学的具体的内容来进行教学目标的要求和参照.来对学生的兴趣进行激发,使得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之中,不断提升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的欲望,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素养.

二、利用探讨的初中化学教学方法

有位心理学家曾经说过:“讨论使得学生的创新意识被激发,也使得思考能更加主动.”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进行讨论的教学方法,创造讨论的氛围.当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之后.教师不要进行答案的公布,而是让学生去慢慢思考.进行自己意见的表达和彰显,使得每个学生都有着不一样的想法.以此来达到思维的创新和灵活,这样能使得学生在学术的探讨气氛之中发挥自己的思维和创造的能力,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三、开始进行探讨教学的方法

在目前而言,实验是化学学习的灵魂所在,因为实验也具有生动直观的特点,对于学习可以产生极大的吸引力.在初三的教材之中有很多都是验证性质的实验,在一开始就有了详细的实验的方法,这样使得学生可以按照实验的步骤来提高操作的熟练程度,但这样不能对学生的锻炼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培养.初三有很多的学生都对化学实验课更感兴趣,当教师将实验课的内容设计得更为巧妙灵活的时候,将某部分的验证性质的实验变更为探究性的实验,也可以对学生的创新欲望有激励的作用.这样也可以对学生的创新的精神进行培养,比如在一个实验里,教师做好了进行实验的晶体和蒸馏水,对学生的探究心理进行启发,学生都根据自己的想法来进行了实验.教师最后抛出了问题,由学生自己来进行思考和分析,从而得出了最后的原因和结果.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能使得学生更领会到学习的快乐,也可以让学生能进一步的感受到化学学习的魅力.

四、对于创新评价体系的分析

传统的评价方式是按照一张试卷的成绩来进行高低的判断,但这样一刀切的方法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也使得学生没有办法进行化学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的考虑.长此以往,就不会努力的进行化学的学习.新课程的改革就要求教师进行多元化的改良学习方式,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充分的尊重,对于不一样的学生要用不一样的方法来进行考查.不能一味的以成绩去判断一个学生的好坏.怎样把这样的方法评价体系在每一个学生身上进行落实,不仅要求对学生评价理念的转变,也要求对学生有敬业的精神和工作的高度责任感.还要对每个学生都花费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找到不同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和共性,对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行鼓励.与此同时,不一样的学生也有不一样的评价的方法,这样可以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热情都加以激励,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进步的可能性和空间也会越大.教师对学生的进步进行认可,使得学生有对自己进步的能力的相信,也会始终抱着一种高昂的学习热情进行下一步的学习.总的来说,对有创新意识和思维的人才培养已经是一个国家和社会的人才发展的迫切的需要,也是化学学科进行素质教育培育的灵魂,这也要求着我们要将培养创新型的人才作为任务和目标,对填鸭式的教育进行摆脱.还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的教育中要对学生所具有的发散性和创造性的思维进行培养,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挖掘.

作者:李小萍 单位:江苏省徐州市城北中学

第8篇

关键词:新课改理念 教学方法 兴趣

启蒙性和基础性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的核心。改革初中化学的教学方法。一方面要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帮助学生掌握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一些必备的化学技能,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要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逐步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有关自然现象及社会现象,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未来公民适应现代生活的能力。在新课程改革的条件下,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减轻负担,注重实效,应该是中学教师肩负的重任。笔者认为新课改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应该根据学生实际,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不仅好学,更要乐学。

一、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现在的学生头脑灵活、思维敏捷、见多识广、兴趣爱好广泛、网络等社会上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他们影响很大,厌学情绪比较严重,尤其是初中学生。如果老师在课堂上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不会喜欢那门课程,也就不会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强扭的瓜不甜”,学生在逼迫的状态下被动的学习,学习效果必定是事倍功半。所以,在教学中,尊重和满足学生的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

(一)挖掘综合素材,上好第一堂课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初三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化学,笔者认为没有必要在第一堂课上急着给学生传授化学知识,而要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上。要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结合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向学生讲述很多有趣的生活现象。比如:1、干燥的铁锅可以用很多年,可潮湿的铁锅和菜刀很快就生锈了。2、建筑工地上的生石灰倒入水会放出大量的热,很快就能把生鸡蛋煮熟。

其次,课堂上还可以做大量的实验。比如:1、浸了水和酒精的手帕怎么烧也烧不坏。2、燃烧镁条发出耀眼的光芒(烟花)。3、滴水生烟(水滴在包裹过氧化钠的棉花)。

最后,向学生讲述一些化学趣闻和化学科学家努力攀登科学高峰的故事。课后让学生进实验室自己动手做实验。给学生留下化学的第一印象----------简单,有趣,实用。

(二)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针对不同的教学时间、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精神状态适当的改变教学方式。例如:下午第一节课,在学习新知识前,可以组织进行小型的知识竞赛,如书写化学方程式接龙游戏:以小组为单位,分别书写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学生轮流上台,台下的同学给其他组的同学找毛病,补充完整,然后评选出表现出色的同学。这样的课堂虽然显得有些乱,但学生不再昏昏欲睡,不仅激活课堂气氛,复习了旧知识,而且为学习新知识做好了铺垫,使学习活动成了富有生命力的活动。

二、培养学生的对化学掌握的技巧能力

(一)重视学科间联系,培养综合能力

新课程倡导课程的综合化,淡化学科界限,还给学生一个整体性的课程。当今社会,人类面临着人口、环境、能源、资源、健康等问题的挑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多学科的协同努力。

例如:1、溶液与生命运动;2、水溶液的导电与金属的导电;3、土壤的简单分析;4、赤潮和水华现象;5、食品添加剂的种类、作用及不良影响;6、新能源的开发使用。这些课题的学习中,学生体会到化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使学生从多角度去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决策能力、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重视学生差异,培养创新能力

课程改革极为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要正确定位学生为发展中的人。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需要教师格外的关注,应当允许其差异发展,让其张扬个性。教学不要以现成的答案框定学生思路,不要以现成的教案圈定预设线路。在引导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设计,不要担心学生出错。例如,在探究石灰石与盐酸反应时,会出现过量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不出现浑浊的现象。我不预先告诉学生这一现象,由他们自己去发现。通过观察,我发现各组实验的现象很不一样:有的石灰石取的多,有的盐酸取的多,石灰水取的也很不一样。针对这现象应要求各组互相交流、讨论,由学生得出化学反应的现象与药品的用量多少有直接关系。然后在引导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老师再进行归纳小结,从而加深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和掌握。多组织他们参加课外实验作为奖励,邀请设计实验方案较好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实验室做实验,如粉笔炸弹、制作叶脉书签、会长毛的鸭子、配制去污剂、汽水等。并把实验产品拿给全班同学分享,这样既满足他们的成就感又培养了他们的动手探究和创新能力。

(三)重视实验教学,提升操作能力

第9篇

对于初中生来说,化学课是新接触到的一门学科,针对这门课程的特点来说,在初中阶段需要记忆的知识点较多,而学生课业负担重,自身又有懒惰的思想存在,如若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学习效果必定不明显。因此,根据自己在初中化学教学工作中的一点经验,总结一些简单快捷又有效的记忆小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记忆方法上的渗透理解

在初中化学课本中有许多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要采用透彻分析的方法,分析其适用条件和要点,在理解的情况下,进行记忆。理解是记忆的基础,只有深刻理解,才能牢牢记住。例如,将溶解度的概念剖析成四个要点:一定温度;100g;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克数。或者是挑出其中的关键词句强化记住。例如,过滤的基本操作,可以用六个字“一贴,二低,三靠”来掌握。再比如诸多化学反应是完全对立的。如,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氧化性和还原性等。此类性质相反的知识,只要掌握一方,则可自然联想到另一方。例如,化合反应:我们就说是“一变多”用A+B―AB表示;而对于分解反应:可以是“多变一”,用AB―A+B表示。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很快记住这两大反应类型,在判断时也不容易出错。

二、对于一类物质性质的记忆

一般采用分类归纳法,再加上一些对比找出其中的不同,加强记忆,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我们在学习氢气、氧气和二氧化碳这些物质时,都是按照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来进行探讨研究学习的。此时我们可以将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制成表格的形式,观察异同,分析对比,这样就更容易记忆和掌握。例如:

而对于实验现象的记忆,由于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加强实验课,对学生掌握知识来说,是很重要的一环。从直接感觉接受知识比听觉得到知识要牢固。化学实验课直观生动,学生看得到,便于接受。如,做镁条燃烧的实验,现象是:镁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发出耀眼的强光,生成白色的粉末氧化镁。现象非常明显,学生看过后,记忆会非常深刻。又如,盐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NaOH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蓝色,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色。只有通过实验对比现象,才能记得深刻。最后考虑到物质用途的记忆,平时我们在传授学生这方面的知识时,应尽可能多举一些生活实例,来提升他们的兴趣,加深他们的记忆,例如,生活上,可以用含Al(OH)3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的病人;生产上,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就是利用酸碱的中和反应;用H2可作探空气球,也可作气体燃料和冶金的还原剂,这样来掌握H2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三、对于初中整个阶段的化学知识的记忆

我们要将繁多的知识编排整理,抓住关键,记住特征,找出规律。虽然物质的种类多、变化多,但是它们仍有规律可循。比如,我们可以把所有的化学知识分为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科学探究实验五大板块,再把每一个板块中零散的概念、公式、原理等相互关联,整理成系统知识,组成一定的知识结构。或者可以按照化学一定的逻辑顺序、操作程序、解题步骤编制成简单程序或用数字表示出来。例如,溶液的配制方法,可用一计算、二称量、三溶解(或稀释)、四保存来掌握知识。

其实,关于知识的记忆方法还有很多,我们也可以根据自身的记忆习惯来记忆,但最重要的就是要对学过的知识及时复习,用复习来巩固知识,有时要反复复习强化记忆,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已学过的知识。通过多次反复记忆,而且每一次重复还可以使记忆上升到高一级的层次。也就是说,记忆是最基本的,但是需要通过复习与练习来强化巩固知识。

第10篇

关键词:学习方法 动手 观察 练习

在学习化学知识中,许多知识如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元素化合物性质等,都是通过化学实验而获得的。因此,在化学学习中必须学会对实验进行正确的观察,并在观察的基础上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从而掌握化学知识。同时学习化学还要和我们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因为很多化学物质就是我们生活中所接触到的。比如在初三化学中学到的氧气与水等物质,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所离不开的,所以在学到这些内容的时候都要与实际联系起来,这样就有利于化学知识的学习与记忆。

一、注意观察实验

由于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习化学当然就离不开实验了,因此如何观察实验对于我们学习化学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应明确实验目的,确定实验观察的重点。课本设置实验的目的在于实现某一学习目的,实验目的决定了实验观察的重点,只有明确重点观察的内容,抓住本质的现象,才能有效地观察,有效地学习。如在初中化学〈序言〉课的实验,所设置的几个实验都是为学生顺利理解和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而设置的。因此,观察的重点是物质反应前后是否发生质的变化,从而确定该变化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如镁带的燃烧实验,观察的重点是镁在燃烧后的产物的性质和镁带有何本质的不同,确定反应是否生成新物质,从而判断该反应是否属于化学变化,而不能仅仅注意实验过程中的“发出耀眼的强光,放出大量的热”这一非本质的现象。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实验的目的——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实质。

如何有序地、全面地观察化学实验呢?第一阶段(实验前)观察要素为:①反应物的物理性质(如反应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②反应条件(如是否加热、光照、通电等);③反应装置(使用哪种实验仪器、该装置有何特点等);④操作顺序(如何组装实验装置、添加药品先后顺序等);⑤其他(如药品的用量、实验注意事项等)。第二阶段(实验中)观察要素为:反应过程中的主要现象(如是否有颜色变化、是否有气体生成、是否有沉淀析出、是否发光、放热等)。第三阶段(实验后)观察要素为:①是否有新物质生成;②新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等;③仪器拆分顺序;④仪器整理等。

二、积极动手实验

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自己动手实验对于学生学习化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常言到“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验”,亲自动手实验不仅能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而且能加深我们对所学知识的认识、理解和巩固,激发我们学习化学的兴趣,转变以前的“要我们学习”为现在的“我们要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从而可以成倍提高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实验室制氢气的原理和操作步骤,动手实验比只看老师做和自己硬记要掌握得快且牢固得多。因此,我们可以在老师的安排下积极动手实验,努力达到各次实验的目的。

三、勤于记忆

每门课程都有其专业词汇,化学也不例外。与数学、物理相比较,“记忆”对化学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学化学的最基本方法,离开了“记忆”谈其他就成为一句空话。这是因为:第一,化学本身有着独特的“语言系统”──化学用语。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对这些化学用语的熟练掌握是化学入门的首要任务,而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必须记忆的;第二,一些物质的性质、制备、用途等也是必须记忆的,只有这样才能掌握它们的规律。怎样去记呢?本人认为,首先要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找出不同的记忆方法。对于元素符号、化合价和一些物质俗名及某些特性则要进行死记硬背;对于概念、定律、性质等要认真听老师讲,仔细观察老师演示实验,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其次要不断的寻找适合自己特点的记忆方式,善于总结规律,这样才能花时少,效果好。

四、善于动脑

遇到问题要多分析、多思考,并且要善于从个别想到一般、从现象想到本质、从特殊想到规律。上课要勤动口、动手,同时更要动脑,多问几个“为什么?”。在化学的学习过程中,碰到疑难,不能知难而退,而要深钻细研,直到豁然开朗;对于似是而非的问题,更不能朦胧而过,而应深入思考,弄个水落石出。多想、深想、独立想,就是会想,只有会想,才能想会了。

第11篇

一、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新课改提倡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是相对于班级授课制而言的。很多时间,在课堂上都是教师讲,学生听,即便让学生发言,也只能针对个别的同学,多数学生都没有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教师的教占了主动,学生学习被动,不能获得最大的教学反馈。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全体学生参与进来,布置一个学习任务,大家集体来解决。在小组学习中,学生没有任何心理顾忌,即使说得不对也不会担心在全班学生面前出错,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每个人的思维角度不同,互相取长补短,从中能看到自己学习中的差距和不足。在思维碰撞中激发灵感的火花,激发了学习的兴趣,课堂学习气氛活跃,提高了学习效率。

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教师要把尽可能多的宝贵的课堂时间用于学生间的互动,而不是宣读书本内容。教师凭借对学生的了解,把学生分成合适的学习小组之后,需要重新组织教学内容,以打破传统的教学顺序,这个目标也可以通过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其他知识来实现。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同时,教师不能袖手旁观,要参与到学生中去,听听他们的发言,及时发现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存在的问题。

二、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在教学中总是一味地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学到的是死知识,离开教师和书本就手足无措,遇到考试中的新题型,就不知如何作答,学习成绩自然不好。因此,教师要从教知识转为教学生学知识,让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让学生学会学习,教师就要给予学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新课的预习,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要指导督促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包括教材预习,学案使用等。有效的预习可以使学生在听课时有的放矢,能抓住重点,从而达到攻克难点的目的,提高了学习效率。在预习中,学生要对教材内容全面地了解,弄清知识的大概,找出自己的不懂之处,也可以自己试着去解决。这样,在课上听讲时,就能有的放矢,根据预习的掌握情况,选择听讲的重点,提高听课的效率。预习是学习的准备,为学生在课上学习打好了心理基础,学生不会因为忙着听讲,顾不上记笔记,或者忙着记笔记,跟不上教师的讲,缺乏了课上对知识的理解过程。相反,学生对知识进行了预习,课上就能集中注意力听讲,及时探究思考,跟上教师的思路,当堂就能掌握知识。课前预习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知道如何预习。预习不是盲目地把教材内容过一遍,而是让学生学会梳理知识,学会思维。这就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相应的阅读、质疑、分析等综合能力得到提高,使他们学会学习。

对学生的预习情况,教师要做好指导和调控,这样才能起到督促、引导的作用,让学生的预习有实效。例如,教师给学生列出预习提纲,让学生按照提纲进行预习,教师课上检查预习效果,渐渐地培养了学生的预习习惯。对于预习中的问题,学生能看得懂,就提倡学生先自己解决,如果有不理解的,教师要给予点拨。例如,学生刚学习化学时,对分子的性质会感觉很抽象,教师就适当给予点拨及深入浅出的讲解。对于课本上没有涉及的隐形知识,学生无法看透的内容,教师在课上要加以补充。

2.课堂学习的好习惯

课堂上指导学生要力争做好“五到”,即“眼到”“耳到”“手到”“口到”“脑到”。一个会学习的学生必须要用好课堂有效的时间,只有将知识理解于课内,才能灵活应用于课外。

3.养成课后巩固的好习惯

复结是对课堂学习的巩固和提高,是学习的重要环节。复习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记忆性的复习,即对基础知识的回顾;二是应用性的复习,即课后练习题。第二种类型的复习是建立在记忆的基础之上的,是对基础知识的应用。所以,教师应要求学生在复习时要做到从基础着手,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搞好自己的学习。

三、重视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要搞好实验教学。化学的教材内容不是靠教师讲就能让学生明白的,一些化学现象、定理只有通过实验让学生自己感受、自己看到,才能真正地把知识内化理解。

在现实的教学实际中,许多学生对实验很感兴趣,觉得好奇,但在观察实验时不够仔细和深入,甚至于停留在看热闹的低级阶段,没有形成良好的观察品质。因此,在化学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适时引导学生,激励他们设疑,引发想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改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引导激发学生多做实验,开放实验室,适当布置家庭小实验等等,使学生多实验、多体验、多观察。

化学实验的原理、装置、操作等方面总有规律可循。因此,教师在讲解实验时,向学生分析每一类实验的设计原理和内容要求,再指导学生进行“想象实验”,然后做演示实验或观看实验录像。在此基础上,师生通过分析、对比,共同总结出这类实验的规律,以期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目的。通过对实验进行总结,阐明化学实验规律和注意事项,来指导学生解题。

第12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互动教学;应用

初中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时期,从初中开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为更深层次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近年来化学中考试题的难度不断增加,学生对于学好化学知识失去了兴趣,严重影响了文化课程教育的整体水平。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互动教学方法的创新应用,为初中化学教育提供了可靠的指导。教师应紧随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以互动教学法为指导完善当前的课程教育工作。

一、初中化学课堂存在的问题

课堂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主要平台,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教授书本上的知识,并且提供学纲供学生参考,这样就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化学教育流程。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初中科学教学受到了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并且拟定了新时期课程准则规范化学课程的教学工作。以新课程标准内容为参考,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包括:

(1)认知问题。化学是一门理科学科,整个知识框架偏向于实践性的研究,而书本教材上的理论知识较难掌握,学生对化学课程的认知容易出现偏离。例如,气体性质介绍中,教材上提供了几种常见气体的类别,并说明了氧气、氢气等气体的可燃性特点。学生对于可燃性这一性质仅能从字面上理解,缺少必要的实验分析,往往使化学概念变得抽象化[1]。

(2)方法问题。教学方法是决定初中生化学知识水平的一个关键因素,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最终得到的教学效果也不一样。传统化学教育模式中,教师依旧局限于书本教材的应用,课堂上多数时间由教师向学生讲解知识,没有给学生留有足够的发挥空间。例如,化学品实验操作教学过程里,教师独自完成整个实验流程,未能向学生提供上台操作的机会。教学方法应用不当,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中化学课堂互动教学方法的应用

鉴于传统化学课堂教学存在的种种不足,新时期教育部门对初中教学工作给予了科学的指导,一些先进的教育理论开始推广于化学课程教学。互动教学法是近年来比较先进的教学方式,其主张把教师、学生这两个教学主体融合起来,制定师生的互动教学体系,通过师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共同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初中化学课堂采取互动教学方案,常有案例法、探讨法、思维法等方式。

(1)案例法。初中化学教育需注重实践能力的培训,当学生掌握一定理论知识后,应引导其合理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运用多媒体等手法呈现精选个案,请学员利用已有知识尝试提出解决方案,勘校正误,设置悬念,然后抓住重点、热点作深入分析,最后上升为理论知识[2]。这种方法直观具体,生动形象,环环相扣,对错分明,印象深刻,气氛活跃。

(2)探讨法。化学是初中课程的主要学科,初中学校应从中学生学习情况展开分析,以化学新课标为基础而调整现有的课程教育模式。主题是互动教学的“导火线”,围绕主题展开教学双方互动,有利于达成教学目的。这种方法主题明确,条理清楚,探讨深入,能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但缺点是组织难度大,学员所提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具有不可控制性,往往会影响教学进程。

(3)思维法。“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仍然存在,教师仅从书本教材上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没有提供有效的实践平台,让学生有机会应用化学理论解决问题,这显然不利于中学生知识应用水平的提高。思维法把现有定论和解决问题的经验方法提供给学员,让学员指出优劣加以完善,还可以有意设置正反两方,在争论中寻找最优答案。这种方法课堂气氛热烈,分析问题深刻,自由度较大,但要求教员必须充分掌握学员基础知识和理论水平。

针对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初中学校要及时调整现有的教学模式,通过拟定更加先进的教学方案辅助教育。初中教育是服务于社会人才培养的基础教学,也是影响中学生文化知识水平的基本要素。随着初中教育体制的日趋完善,各初中学校的教学工作面临新的调整,其主要是依据教育政策变动提出科学的教育方案,而引入互动教学法是化学课程教学的必然决策。

参考文献:

[1]初中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时期,从初中开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为更深层次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近年来化学中考试题的难度不断增加,学生对于学好化学知识失去了兴趣,严重影响了文化课程教育的整体水平。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互动教学方法的创新应用,为初中化学教育提供了可靠的指导。教师应紧随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以互动教学法为指导完善当前的课程教育工作。

一、初中化学课堂存在的问题

课堂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主要平台,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教授书本上的知识,并且提供学纲供学生参考,这样就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化学教育流程。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初中科学教学受到了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并且拟定了新时期课程准则规范化学课程的教学工作。以新课程标准内容为参考,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包括:

(1)认知问题。化学是一门理科学科,整个知识框架偏向于实践性的研究,而书本教材上的理论知识较难掌握,学生对化学课程的认知容易出现偏离。例如,气体性质介绍中,教材上提供了几种常见气体的类别,并说明了氧气、氢气等气体的可燃性特点。学生对于可燃性这一性质仅能从字面上理解,缺少必要的实验分析,往往使化学概念变得抽象化[1]。

(2)方法问题。教学方法是决定初中生化学知识水平的一个关键因素,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最终得到的教学效果也不一样。传统化学教育模式中,教师依旧局限于书本教材的应用,课堂上多数时间由教师向学生讲解知识,没有给学生留有足够的发挥空间。例如,化学品实验操作教学过程里,教师独自完成整个实验流程,未能向学生提供上台操作的机会。教学方法应用不当,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中化学课堂互动教学方法的应用

鉴于传统化学课堂教学存在的种种不足,新时期教育部门对初中教学工作给予了科学的指导,一些先进的教育理论开始推广于化学课程教学。互动教学法是近年来比较先进的教学方式,其主张把教师、学生这两个教学主体融合起来,制定师生的互动教学体系,通过师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共同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初中化学课堂采取互动教学方案,常有案例法、探讨法、思维法等方式。

(1)案例法。初中化学教育需注重实践能力的培训,当学生掌握一定理论知识后,应引导其合理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运用多媒体等手法呈现精选个案,请学员利用已有知识尝试提出解决方案,勘校正误,设置悬念,然后抓住重点、热点作深入分析,最后上升为理论知识[2]。这种方法直观具体,生动形象,环环相扣,对错分明,印象深刻,气氛活跃。

(2)探讨法。化学是初中课程的主要学科,初中学校应从中学生学习情况展开分析,以化学新课标为基础而调整现有的课程教育模式。主题是互动教学的“导火线”,围绕主题展开教学双方互动,有利于达成教学目的。这种方法主题明确,条理清楚,探讨深入,能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但缺点是组织难度大,学员所提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具有不可控制性,往往会影响教学进程。

(3)思维法。“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仍然存在,教师仅从书本教材上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没有提供有效的实践平台,让学生有机会应用化学理论解决问题,这显然不利于中学生知识应用水平的提高。思维法把现有定论和解决问题的经验方法提供给学员,让学员指出优劣加以完善,还可以有意设置正反两方,在争论中寻找最优答案。这种方法课堂气氛热烈,分析问题深刻,自由度较大,但要求教员必须充分掌握学员基础知识和理论水平。

针对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初中学校要及时调整现有的教学模式,通过拟定更加先进的教学方案辅助教育。初中教育是服务于社会人才培养的基础教学,也是影响中学生文化知识水平的基本要素。随着初中教育体制的日趋完善,各初中学校的教学工作面临新的调整,其主要是依据教育政策变动提出科学的教育方案,而引入互动教学法是化学课程教学的必然决策。

参考文献:

[1]初中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时期,从初中开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为更深层次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近年来化学中考试题的难度不断增加,学生对于学好化学知识失去了兴趣,严重影响了文化课程教育的整体水平。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互动教学方法的创新应用,为初中化学教育提供了可靠的指导。教师应紧随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以互动教学法为指导完善当前的课程教育工作。

一、初中化学课堂存在的问题

课堂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主要平台,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教授书本上的知识,并且提供学纲供学生参考,这样就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化学教育流程。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初中科学教学受到了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并且拟定了新时期课程准则规范化学课程的教学工作。以新课程标准内容为参考,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包括:

(1)认知问题。化学是一门理科学科,整个知识框架偏向于实践性的研究,而书本教材上的理论知识较难掌握,学生对化学课程的认知容易出现偏离。例如,气体性质介绍中,教材上提供了几种常见气体的类别,并说明了氧气、氢气等气体的可燃性特点。学生对于可燃性这一性质仅能从字面上理解,缺少必要的实验分析,往往使化学概念变得抽象化[1]。

(2)方法问题。教学方法是决定初中生化学知识水平的一个关键因素,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最终得到的教学效果也不一样。传统化学教育模式中,教师依旧局限于书本教材的应用,课堂上多数时间由教师向学生讲解知识,没有给学生留有足够的发挥空间。例如,化学品实验操作教学过程里,教师独自完成整个实验流程,未能向学生提供上台操作的机会。教学方法应用不当,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中化学课堂互动教学方法的应用

鉴于传统化学课堂教学存在的种种不足,新时期教育部门对初中教学工作给予了科学的指导,一些先进的教育理论开始推广于化学课程教学。互动教学法是近年来比较先进的教学方式,其主张把教师、学生这两个教学主体融合起来,制定师生的互动教学体系,通过师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共同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初中化学课堂采取互动教学方案,常有案例法、探讨法、思维法等方式。

(1)案例法。初中化学教育需注重实践能力的培训,当学生掌握一定理论知识后,应引导其合理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运用多媒体等手法呈现精选个案,请学员利用已有知识尝试提出解决方案,勘校正误,设置悬念,然后抓住重点、热点作深入分析,最后上升为理论知识[2]。这种方法直观具体,生动形象,环环相扣,对错分明,印象深刻,气氛活跃。

(2)探讨法。化学是初中课程的主要学科,初中学校应从中学生学习情况展开分析,以化学新课标为基础而调整现有的课程教育模式。主题是互动教学的“导火线”,围绕主题展开教学双方互动,有利于达成教学目的。这种方法主题明确,条理清楚,探讨深入,能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但缺点是组织难度大,学员所提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具有不可控制性,往往会影响教学进程。

(3)思维法。“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仍然存在,教师仅从书本教材上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没有提供有效的实践平台,让学生有机会应用化学理论解决问题,这显然不利于中学生知识应用水平的提高。思维法把现有定论和解决问题的经验方法提供给学员,让学员指出优劣加以完善,还可以有意设置正反两方,在争论中寻找最优答案。这种方法课堂气氛热烈,分析问题深刻,自由度较大,但要求教员必须充分掌握学员基础知识和理论水平。

针对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初中学校要及时调整现有的教学模式,通过拟定更加先进的教学方案辅助教育。初中教育是服务于社会人才培养的基础教学,也是影响中学生文化知识水平的基本要素。随着初中教育体制的日趋完善,各初中学校的教学工作面临新的调整,其主要是依据教育政策变动提出科学的教育方案,而引入互动教学法是化学课程教学的必然决策。

参考文献:

[1]

[2]

(作者单位;江西省九江市同文中学)

初中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时期,从初中开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为更深层次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近年来化学中考试题的难度不断增加,学生对于学好化学知识失去了兴趣,严重影响了文化课程教育的整体水平。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互动教学方法的创新应用,为初中化学教育提供了可靠的指导。教师应紧随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以互动教学法为指导完善当前的课程教育工作。

一、初中化学课堂存在的问题

课堂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主要平台,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教授书本上的知识,并且提供学纲供学生参考,这样就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化学教育流程。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初中科学教学受到了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并且拟定了新时期课程准则规范化学课程的教学工作。以新课程标准内容为参考,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包括:

(1)认知问题。化学是一门理科学科,整个知识框架偏向于实践性的研究,而书本教材上的理论知识较难掌握,学生对化学课程的认知容易出现偏离。例如,气体性质介绍中,教材上提供了几种常见气体的类别,并说明了氧气、氢气等气体的可燃性特点。学生对于可燃性这一性质仅能从字面上理解,缺少必要的实验分析,往往使化学概念变得抽象化[1]。

(2)方法问题。教学方法是决定初中生化学知识水平的一个关键因素,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最终得到的教学效果也不一样。传统化学教育模式中,教师依旧局限于书本教材的应用,课堂上多数时间由教师向学生讲解知识,没有给学生留有足够的发挥空间。例如,化学品实验操作教学过程里,教师独自完成整个实验流程,未能向学生提供上台操作的机会。教学方法应用不当,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中化学课堂互动教学方法的应用

鉴于传统化学课堂教学存在的种种不足,新时期教育部门对初中教学工作给予了科学的指导,一些先进的教育理论开始推广于化学课程教学。互动教学法是近年来比较先进的教学方式,其主张把教师、学生这两个教学主体融合起来,制定师生的互动教学体系,通过师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共同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初中化学课堂采取互动教学方案,常有案例法、探讨法、思维法等方式。

(1)案例法。初中化学教育需注重实践能力的培训,当学生掌握一定理论知识后,应引导其合理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运用多媒体等手法呈现精选个案,请学员利用已有知识尝试提出解决方案,勘校正误,设置悬念,然后抓住重点、热点作深入分析,最后上升为理论知识[2]。这种方法直观具体,生动形象,环环相扣,对错分明,印象深刻,气氛活跃。

(2)探讨法。化学是初中课程的主要学科,初中学校应从中学生学习情况展开分析,以化学新课标为基础而调整现有的课程教育模式。主题是互动教学的“导火线”,围绕主题展开教学双方互动,有利于达成教学目的。这种方法主题明确,条理清楚,探讨深入,能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但缺点是组织难度大,学员所提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具有不可控制性,往往会影响教学进程。

(3)思维法。“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仍然存在,教师仅从书本教材上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没有提供有效的实践平台,让学生有机会应用化学理论解决问题,这显然不利于中学生知识应用水平的提高。思维法把现有定论和解决问题的经验方法提供给学员,让学员指出优劣加以完善,还可以有意设置正反两方,在争论中寻找最优答案。这种方法课堂气氛热烈,分析问题深刻,自由度较大,但要求教员必须充分掌握学员基础知识和理论水平。

针对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初中学校要及时调整现有的教学模式,通过拟定更加先进的教学方案辅助教育。初中教育是服务于社会人才培养的基础教学,也是影响中学生文化知识水平的基本要素。随着初中教育体制的日趋完善,各初中学校的教学工作面临新的调整,其主要是依据教育政策变动提出科学的教育方案,而引入互动教学法是化学课程教学的必然决策。

参考文献:

[1]张新洋.初中化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初中教学研究,2011,29(13):17—19.

[2]陈维斌.中学生化学思维能力培养方法的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2009,27(10):18—20.

(作者单位;江西省九江市同文中学)

[2]

(作者单位;江西省九江市同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