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品牌文化与企业文化

品牌文化与企业文化

时间:2023-06-15 17:27:4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品牌文化与企业文化,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品牌文化与企业文化

第1篇

【关键词】品牌文化 企业文化 性向 起源

品牌与企业、品牌与商业是一脉相连的。没有企业文化的品牌,很难形成独具一格的品牌文化;没有品牌文化的企业,其企业文化是一种生产车间文化,是单一的、原始的;没有企业文化氛围的品牌,仅仅是区别同类商品的符号。企业是品牌人格化的主体,品牌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品牌文化一旦形成,可以游离于企业之外,使人们只知其品牌,不知品牌所属的企业。正因为如此,品牌具有独立性,品牌文化具有自身的内涵,使之区别于企业文化。见下图:

一、品牌文化与企业文化起源之比较

品牌的载体是产品,是商品。不是所有的产品、商品都有品牌,但品牌的背后一定有产品、商品。可见,品牌的起点是商品,品牌文化源于商品,品牌文化靠商品的属性、靠商品的内在品质体现。因此,品牌先于企业,品牌文化的起点远远早于企业文化。

品牌的初始含义是商品的牌子,即牌号。它是一个名称、标记、图案、符号或这些因素的组合。可以用语言表达的部分是品牌的名称,不能用语言表达的部分是品牌的标记。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品牌的起点都是商品,品牌以商品为依托。品牌文化的起点是商品交换。同类产品在交换的过程中很难区别,在消费者心目中难以形成信誉的保证、质量的承诺。一旦在商品上融入文化,有了名称、标记、图案、符号,即有了品牌,就等于商品有了自己的“脸面”,并将在消费者心目中留下了“烙印”,这正是品牌文化的效应。品牌名称的构想,品牌标识的设计,品牌符号的推出等等,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概括与包含。如采用何种颜色作为品牌标识的基本色就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包括消费文化、流行文化、潮流文化、时代文化等。不同的产品通过不同颜色的品牌标识传递各自的文化、信息,使人们产生不同的联想、感受。

企业文化的起点是企业的问世。企业是工业革命的产物,企业诞生之后方能沉淀企业文化。18世纪以前未产生企业,也就无所谓企业文化。1769年英国阿克顿特在诺丁汉创办全球第一家企业,企业文化并未随之问世。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过历练的产物、结晶,在时间概念上要晚于企业。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品牌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品牌由商品领域扩展到服务领域。不仅商品有品牌,服务也有品牌,而且进一步扩展到企业品牌。品牌由商品品牌延伸到服务品牌、企业品牌。如《福布斯》等刊物评出的世界500强、100强显然是世界级著名企业品牌。企业形象战略、企业品牌战略的实施,意味品牌跳出了商品的圈子向更广阔的领域迈进。企业品牌的实施,使企业文化、品牌文化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二、品牌文化与企业文化基点之比较

品牌最初是商品的第一形象,进而又是服务、企业的第一形象。品牌作为“形象大使”是沟通商品、服务、企业与公众的桥梁;发挥“初始效应”进入公众心智的是品牌;特殊事物容易被人们牢记的“莱斯特夫”效应,在品牌身上体现得十分充分,而这些统统属于品牌文化。由于商品、服务、甚至企业品牌文化的差异,使得相同的商品仅因品牌不同而价格相差悬殊。现代品牌文化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品牌具有可塑性,品牌文化具有可塑性。值得注意的是:同一品牌,由于原产地不同,商品的制造者不同,服务的提供者不同,会有不同的品牌文化,即同一品牌的品牌文化具有差异性。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情况下,品牌及品牌文化的可塑性加大。

企业文化的基点是企业。正像不是所有的商品、所有的服务、所有的企业都有品牌一样,不是所有的企业都有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精神。从企业文化发展阶段看它有两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初级阶段的企业文化。它是企业内部分人、少数人的文化;是企业高层管理者、决策者的文化;在“家长制”企业甚至是一个人的文化,即“家长”文化。初级阶段的企业文化有正企业文化、负企业文化、零企业文化之分。正企业文化指决策者的意念、心智与企业的发展方向、企业员工的愿景相吻合;负企业文化指企业最高管理层的文化与企业全体员工的文化相冲突,甚至相抵触。

第二个层次是成熟阶段的企业文化,即高级阶段的企业文化。这一阶段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全体员工的理念,是凝聚企业全体员工的企业精神。成熟阶段、高级阶段的企业文化是全方位的企业文化,它以企业精神为核心,以品牌文化为形象,以企业社会责任文化为己任,以民族文化为根基。来自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尚有60%的企业没有自主商标,即没有品牌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60%的企业没有自主品牌文化,其企业文化是残缺的,失去了自己的形象文化。至于企业社会责任文化,我国大约有90%以上的企业尚无这一文化意识,因为企业以廉价劳动力为优势,形成了一种“低工资”“低待遇”的企业文化。企业及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不完善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企业社会责任文化的缺失。企业社会责任文化实质上是一种道德文化,是一种企业生存、发展的“底线”文化,故也称之为基准文化。

三、品牌文化与企业文化性向之比较

性向或向性是心理学中的一个范畴,它是指个体心理活动的倾向性,或者说人的心理活动的倾向性。心理活动倾向于内的称之为内倾型,心理活动倾向于外的称之为外倾型。品牌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性向或向性是借用心理学的概念来说明它们之间的区别的。

品牌文化的性向是外倾型、外向型的。它是一种公众的文化,是一种市场文化。产品的品牌是商品的“脸”,企业的品牌是企业的“脸”,故品牌文化是一种“脸面文化”、“形象文化”。它直接涉及产品的声誉、企业的名声,是一种“声誉文化”、“面子文化”;它直接影响产品的销量和市场占有率,是一种“价值文化”、“效益文化”;它直接改变人们的消费观念、消费结构,是一种“观念文化”、“理念文化”;它直接决定企业的财富,企业的潜力,是一种“软文化”、“资源文化”。

品牌文化是一种张扬性、扩张性文化。品牌竞争的典型特征是排他性,通过品牌注册以法律的手段保护品牌,保护商标的“唯一性”。正因为如此,一方面品牌抢注己成为当今品牌竞争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在企业并购、合并中,特别是企业跨国并购、合并中,控股方将另一方的品牌打入“冷宫”,用自己的品牌取而代之。没有品牌文化的扩张,其实质是市场萎缩。品牌文化张扬到哪里、扩张到哪里,意味市场的开拓到哪里,故品牌文化又是市场开拓文化。品牌文化的公众认知度代表品牌市场的广度,品牌文化的公众信任度,代表品牌市场的深度。如驰名商标、世界名牌的市场都是全球性的。

品牌文化的外倾性、外向性特征告诉我们,品牌文化是需要公众认同的文化,市场不接受的品牌文化,无论它是“老字号”品牌还是新秀品牌,最终会被市场淘汰而“出局”。

企业文化的向性是内倾型、内向型的。它是面向企业员工、企业内部的文化。正如“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分工一样,品牌文化是主外文化,企业文化是主内文化。品牌文化的市场开拓力、资本扩张力、无形资产聚集力取决于企业文化对品牌根基稳固的贡献程度。品牌文化在公众中的知名度、认可度、偏好度、美誉度、信誉度、满意度、忠诚度,靠企业扎扎实实练内功建立。世界级品牌没有一个不是建立在成熟的企业文化之上的,反过来,没有品牌文化的企业一定是短命的企业。

综上所述,品牌文化与企业文化均是与时俱进的文化,均是发展变化的文化,均是不断丰富、完善的文化。进入新经济时代和商业时代,企业全球化成为潮流,品牌文化、企业文化的全球意识渐浓,跨国企业、跨国品牌对全球资源环境的影响渐深,品牌、品牌文化这一无形资产己成为整合资源最核心的要素,实施以信誉为核心的品牌文化发展战略已成为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 刘凤军:品牌运营论[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2] 杨明刚:世界级品牌发展规律探讨[J].现代经济探讨,2006(2)。

第2篇

关键字:企业文化;电力;建设

Abstract: the enterprise culture is the modern enterprise management theory and method, the motive force of the enterprise's development. Through analysis of the study of the international brand culture construction and large enterprise managemen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esent stage for the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 culture capital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auses, the combination of the large enterprise culture construction are the advantages of the improvements.

Keyword: enterprise culture; Electric power;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作者简介:魏咏梅,(1969-),女,华北电力大学,副教授。(北京,102206)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无形的企业文化在企业竞争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如何切实地发展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企业文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已成为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中期形成的共同理想、基本价值观、作风、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以最大限度地统一员工行为,凝聚员工力量,为企业总目标服务,是企业的动力及凝聚力的体现[1]。优秀的企业文化石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精神支柱,它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远比技术、产品、市场、服务等因素更全面、更深刻、更持久。电力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受能源、环保等政策的影响,电力企业所面临的行业发展形势不容乐观,竞争将越来越激烈。处在首都的电力企业,不但受上述因素的影响,还要面临行业准入政策放宽后由此带来的国内、国际挑战。因此,首都电力企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积极推进企业文化建设,通过汲取国际大型企业文化建设经验和教训,不断深化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形象,使企业自身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国际大型企业文化建设与管理的特点

从国际大型企业来看[2],企业文化对企业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们令人注目的技术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都植根于优秀而独特的企业文化。我们从这些优秀的公司中也发现它们的企业文化有很多相似之处,是企业共同的发展趋势,如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培养员工,尊重顾客,强调产品质量与优质服务;鼓励发明创造,不断向市场投放新的产品;领导身体力行,带领公司员工,坚持公司的价值观和哲学观念;都有明确的企业目标和行为准则,全体员工都共同为之奋斗。具体地说,主要展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管理的现代化

企业管理的现代化同时又是本土化的过程。在学习借鉴西方先进管理理论、技术方法的同时,必须扎根于本土文化,即结合乡情、企情、人情,探索有自身特色的企业管理现代化之路。国际一流企业的发展与壮大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不断的成长中调整自身,正是由于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方式,使得这些企业能够迎接来自本土和国际市场中的挑战。

2、重视个人责任和权利

个人主义是一种道德的、政治的和社会的哲学,强调个人的自由和个人的重要性,以及自我独立的美德,是一种以个人为中心对待社会或他人的思想和理论观点。3M公司是世界著名的产品多元化跨国企业。3M公司素以用于创新、产品繁多著称于世,其核心思想和价值观是:尊重个人进取心和个人发展;容忍诚实的错误,强调个人的社会责任。公司基本价值理念是公司企业文化的灵魂,是公司生存和发展的动力源泉。正是由于这种优秀的企业价值,使得3M公司尊重社会会和自然环境、尊重员工价值、发挥其潜力、 创造力和领导力,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3、贯穿企业整体的价值观

国际大型企业能够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公司的本质在于能够完全将自己的核心思想和自己特有的进取精神融入公司结构中去,融入公司的目标、战略、政策、方法、文化活动、管理方法、工资制度、财务制度、工作规划、融入公司所做的一切活动之中。对企业文化的各种表现、各个层次,企业管理者都能够全面系统地整合,绝不厚此薄彼。

实施制度化管理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共同的文化观念,是由企业领导者倡导,为全体员工认同的本企业的群体意识和行为准则。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依赖于制度化的管理措施,只有建立一整套科学、高效的领导体制和运作机制才能得到保证。

5、经营理念国际化

所谓经营理念国际化是指国际大型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是以满足国际客户需求为宗旨的,其决策视野是国际范围的,经营指导思想是国际化的。当然,由于各公司对于国际市场的认识不同或介入国际市场的程度不同,其经营指导思想仍会有差异,但总体上国际企业的经营观念越来越趋向国际化。

二首都电力企业文化特征

电力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具有广泛的社会联系性、地域性、全方位的服务性等特点,长期由国有大型企业垄断。首都电力企业把企业愿景、企业使命、企业宗旨、核心价值观和企业精神作为基本价值理念,主要体现[3]为:

企业愿景——建设世界一流电网,建设国际一流企业

企业使命——奉献清洁能源,建设和谐社会

核心价值观——诚信,责任,创新,奉献

企业精神——努力超越,追求卓越

同时,首都电力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也存在方方面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对企业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有些电力企业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将其流于形式,简单的喊口号,认为只要加强对企业自身制度的建设,组织体育活动、职工教育活动就能搞好企业文化建设。不注重利用企业文化的巨大影响效力,使得企业文化不能真正成为企业发展的源动力。

缺乏市场意识、创新意识、制度意识

我国电力企业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具有垄断性,在这种背景下,企业长期脱离市场经济体制,缺乏强烈的市场观念、竞争观念,企业在应对市场竞争时缺乏灵活性和抵抗风险的能力。

第3篇

一:引言

许多房产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特别是一些大房产公司常设有自己的文化研究院之类的常设机构,专门研究企业的文化。这对于提升企业的知名度,美誉度有着重要意义。如绿城集团,有自己的内部期刊,名称为“HOME绿城”,通过期刊,对外宣传公司的形象,产品的特色等,使人们加深对其企业产品的了解,从而产生认同感,对其产品更加放心,扩大了影响力。这些期刊所产生的作用,难以量化,但却实实在在滋润着每一个读者的心田,净化着心灵。作为传播企业文化的主创人员,为此感到自豪。但他们也深感困扰,因为一直靠企业拨款来支撑企业文化宣传体系,所在部门虽然创造了社会效益,却创造不出更多的经济效益,总觉得有些抑郁,长足发展受经济来源局限,如何摆脱窘境,使企业文化与其产品结合,产生更加多的附加值,值得研究探讨。

二:房产企业文化与其产品融合的必然性

房产项目的内涵是文化,外在形态是项目产品。所开发的项目,内涵与其外在形态的融合是时展的必然趋势。

第一,从技术发展角度讲,科学技术进步为企业文化与其产品融合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强大动力,随着数字化,网络化技术迅猛发展,企业文化的传播途径空前丰富,文化产品的生产方式也在改变,行业之间的壁垒也被打破,相互渗透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如用红木制作一幅五牛图,如同一幅宣传画一样,将比手工笔墨纸画更为精细的机械雕刻产品附在红木上,其观赏及收藏价值大增,产品的附加值也大幅提升。一幅1.5*0.5米的红木五牛图可卖万元以上。

第二,从企业文化生产和再生产角度来讲,企业文化既要讲社会效益,也要讲经济效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文化与其他产业一样,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走市场化的发展道路,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只有加快企业文化与其产品融合,创新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储存、传播和消费形态,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开发衍生产品和服务,延伸文化产业链,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效益,实现文化产业和再生产,也才能更好地实现文化产业的社会效益。

第三,从消费角度讲,文化消费是社会消费的重要内容,是企业文化发展的内生动力。只有在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储存、传播、分配等环节进行市场化、产业化运作,与其产品及其他产业融合,才能进一步丰富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品种和样式,提升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拓展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消费渠道,扩大文化消费规模,提高文化消费水平,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拉动力。

三:企业文化与项目如何融合,才能产生高附加值

一方面,房产企业文化需要与其产品融合,另一方面,产品也迫切需要与其企业文化融合。一是当前国际国内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间竞争越来越变成品牌、创意之争。在产品价值构成中,原材料和劳动成本的分量越来越小,而产品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如创意、设计、品牌、服务和管理创新等要素分量越来越重,一个企业的品牌,实质上是企业文化的集中体现,包含着企业的产品质量、制造标准、创新能力和服务意识等诸多要素,是企业更为宝贵的无形资产,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所在。加快企业文化与其产品及他产业融合,发挥文化创意产业引领作用,有利于提升其他产业的文化内涵,提高创新创意能力,增强品牌意识、质量意识、服务意识,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二是经济发展面临越来越严峻的资源、能源、环境等因素制约,迫切需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有利于推动其他产业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减少对能源资源的依赖,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三是加快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可以催生许多新的业态。

只有企业文化与其产品及其他产业融合,将企业文化的创意不仅仅停留在宣传资料上,而是体现在产品之中,让人们实实在在体会其交融,从而得到美的享受。

第4篇

从本世纪始,烟草行业从上到下就极度关注品牌,国家局通过各种文件及研讨会明确要求各地公司要通过品牌建树来打造大且更强的中国烟草,国家局局长多次会议上提出对品牌打造的信心与意志。“大企业大品牌大市场”融入了整个烟草系统的品牌荣耀与梦想,两个“十几个”就成了国家局成就整个中国烟草在品牌世界的强势地位的宗旨。

近年来,在全力打造强势烟草行业的各级品牌体系之外,中国烟草行业的其它如文化建树的改革进行也是如火如荼,这也表现在各层级对文化的重视,不断的措施与政策的出台与实施,以至国家局副局长都亲自抓文化打造。

所以,关于文化的思考以及对文化打造的需求在烟草行业的各个企业、各个区域里是越来越多,他们对于文化对企业的提升能力不容置疑,对于文化对企业管理的加强求之若渴,对于文化成就内部资源整合充满信心,对于文化在企业重组过程中的指引寄予厚望。

文化虽然意义深远,文化虽然博大精深,文化虽然高屋建瓴,文化虽然能产生无穷动力,文化虽然能“上下同气”,步调一致,但是,针对于烟草行业来讲,更为重要,事先应该明晰的是:这么多文化如何区分?文化如何最终落地?文化如何产生价值与体现价值?文化如何在融入企业内部之时还渗透到社会、产品、消费者中?

文化有企业文化,也有品牌文化,虽然二者有一定的关联,但切不可二者混淆!企业文化提炼是一个管理名词,而品牌文化打造是一个营销动词,二者不能在执行过程中等同!企业文化是一种精神,但品牌文化更是一种力量!

烟草行业的两种文化探究

一、烟草企业的企业文化打造,主要是一个管理问题

在2004年《全国烟草行业企业管理研讨会》中,国家局李克明副局长谈到要提高企业文化的塑造能力:“企业文化是企业信奉并付诸实施的价值理念”,“要实现‘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迈进’”。这是理性的分析与长久的对企业文化研究的高度认识。

在2007年的一次关于文化内容的探讨中,可口可乐公司某一总裁与我交流时,他对企业文化的认识是:“企业文化是要在取得员工的认同,能形成一定的意志”。这是全球企业文化打造最成功企业的总裁对企业文化的现实感悟。

从上面看,无论是理性的分析还是感性的认识,都可得出:企业文化更是一个管理类名词,企业文化问题更是一个管理问题,是关乎人力资源的高度性、厚重性的管理项目。无论在愿景、使命、价值观体系、企业精神、企业哲学等命题上,都体现了企业文化的人文目标,其之间各要素的关系是:“企业文化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愿景是目标,使命是路径,价值观体系及企业精神是企业形象和品牌的两翼,而企业哲学是企业文化体系的统领。”

对国内企业来讲,有专业机构提出,企业文化塑造的主要原则是:“确立企业文化精神理念构成要素要把握的总体原则:从个人、单位、社会三个方面考虑,核心的价值理念要三者有机统一,不能择其一而避其他;要特色鲜明,有效适用,简明扼要。”

曾经作为可口可乐公司的一员,我在其十周年庆的纪念册上非常鲜明地记载了这个公司的文化的突出体现:团队精神。在企业文化的核心页面,我这个员工对其认同的浓缩是这样一句话:“你就是主人,你第一天就能成为这个公司的主人”。

有了人和组织,就有了管理,有了管理,就有了管理的各个层面,有了管理的各个层面,企业文化就成了很多企业管理的较高阶段。现实中成功的企业在不断证明:每个企业文化可能因为历史、环境等有一定的差异性,但成功的文化却一定是相似的—合作、奉献、团结、活泼、创新。。。。。。

回到烟草行业,每个烟草企业由于其历史、地域、人文、环境等的不同,其企业文化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烟草行业在近年来国家局的锐意创新与改革及独有的专卖体制下,企业文化中都得带有创新、奋进、奉献、高效、品牌化等关键词。

近年国家局确定通过重组来不断强大烟草行业,在企业重组过程中,企业文化整合也提上重要议程。常德卷烟厂通过拔专款成立“企业文化课题组”扩展了原来的企业文化内涵;长沙卷烟厂通过“管理与文化融合”,深化合作;,广州卷烟二厂体会到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形成最优秀的企业文化,从而在企业重组过程中提出文化整合“,逐步认同”的企业文化发展过程;徐州卷烟厂认为企业文化的整合,人是关键;红塔辽宁烟草公司通过品牌输入来体现文化输入等等,都体现了烟草企业在企业文化的塑造与整合上融入了自己的一些好的思路,也都说明了在管理上对文化的高度重视。

二、烟草企业的品牌文化打造,主要是一个营销问题

在《中国卷烟品牌战略研究》一书中,中国卷烟品牌战略研究小组认为:“品牌的巨大附加值,要依靠丰富的文化内涵、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坚实的产业基础的支撑”。

在2004年《全国烟草行业企业管理研讨会》中,国家局姜局长做出了重要批示:“企业重组、品牌整合,关键是要培育有较强扩张能力和竞争优势的品牌。。。。。。”

在2005年《全国烟草行业品牌维护研讨会》中,国家局李副局长提出了:“持续提升品牌的文化力”。“品牌是文化的象征,渗入到产品的营销服务乃至于一切市场行为中”,“品牌文化与企业文化一样,要经过长期艰辛挖掘和培育”“品牌的文化力要体现在企业生产营销的全过程”。 这些,都说明了国家局无论在思想、行动、组织、人员上,都已经将“品牌”视为烟草行业发展的最核心要素,都已经万众一心地朝“品牌”塑造的方向在努力,都已经在快马加鞭地追赶全球烟草品牌的脚步,都已经在专卖体制下坚定不移地融入市场思维,走有中国特色的品牌打造之路。这些目的只有一个:打造十几个强势的、有高度价值与附加值的、能强壮整个烟草体系、可持续发展的、可向世界品牌看齐甚至挑战的品牌!

对于品牌,从专业上来讲,品牌的内核是功能、个性与情感。文化是品牌的功能、个性与情感的高度升华,是品牌的最高境界与极致成功的表现。品牌中的个性、情感汇集成的文化,是品牌增值的最主要部分,也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品牌已经可以成为脱离技术、科技、质量等之外的独特的营销力量,能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仍能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已经能看到,品牌公司越来越多,品牌成功的中国公司也越来越多。

在烟草行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远不如其它市场经济大潮洗礼多年的一些行业早。所以烟草行业的近年连续不断的成功不主要来自于企业文化的成功,而是品牌文化的成功。中华品牌,“品牌文化是中华牌50年长盛不衰的底蕴”。白沙品牌,“白沙品牌的扩张势头比较好的原因就在于其品牌文化的建设”,“以文化为灵魂,演绎白沙品牌”;大红鹰品牌,“致力于打造具有积极向上的品牌文化,让品牌内涵的定位由内而发......让大红鹰诠释关于胜利的哲学,提出关于胜利理解的主张,将品牌塑造上升到精神层面”;娇子品牌,“抓住机遇,提炼品牌文化,提升品牌形象”,“以‘世界珍宝、熊猫娇子’为代表的‘熊猫文化’作为‘娇子’品牌文化的主线”......

在烟草行业,品牌打造就代表着对成功的追求,品牌打造就等于找到了前进的最主要方向,品牌打造就体现着一代烟草人的睿智与创新。近年不断的品牌成功打造,以及国家局对“十几个”的明示,已经证明烟草行业的品牌打造以及品牌文化的树立将是下一步工作的重中之重!

烟草行业的品牌文化与企业文化打造,厘清关系有利于下一步行动

一、烟草企业的企业文化与品牌文化打造,都涉及到价值问题,但角度完全不同

企业文化与品牌文化,都能提升企业的价值。企业文化提炼出了价值观和核心价值观,品牌文化带来价值,为企业营销升值,为企业长久发展提供基石。

企业文化中的“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回答在处理企业内部关系、企业和社会的关系方面,‘什么是正确的?’、‘应该以何者为先?’,是企业核心思想、基本指导原则、根本信条和做人做事的最高标准,一般具有不可变的特征”。而品牌文化从上面来看,就是品牌力的最高体现,揉合了品牌的个性与情感特别是情感的因素,从而更取得消费者的认同与持续消费与传播。

可以说,企业文化主要告诉企业内部关系以及企业和社会的关系方面,企业是如何看待价值与思考价值的,而品牌文化是最终能实实在在的提高价值以及不断产生与提升附加值的,品牌价值也是一个企业各种价值的最终体现与浓缩。

二、烟草企业的企业文化与品牌文化打造,都关乎情感问题

中国的五千年历史,让我们相信文化是长久积淀;很多企业的现实遭遇,让我们相信文化有些时候是可遇不可求,可能在没找到自己的文化时,企业已经消亡。

企业文化更像是一种外在现象,而品牌文化是内在的挖掘与提炼。

其实,在我们追求文化有时不能一蹴而就时,不如切切实实地先想想情感,文化的本源上能追溯到情感的基本面。情感是人的内在因素,企业文化追求一种上进的情感,但也基本上是统一的情感。而品牌文化不一定是上进的,甚至也可是负面情感的正面解读,甚至可以是片面的执着追求,甚至可以是个性的、偏激的、独特的、不主流的情感的发挥与固执,这种情感,只要是能针对目标受众的内心、针对他们的习惯、沟通他们的思想,就可做成独特而有效的、持久的品牌文化。

可以说,企业文化是要带领大家向一个积极向上的方向进发,从而使企业良性发展并取得成功。而品牌文化只要是取得目标受众的认同,就是可取的,如果能够取得与竞争对手的区隔,能够取得消费壁垒,就是一种可发展的品牌文化。

如何打造品牌文化和企业文化有章可循

品牌文化和企业文化毫无疑问是烟草行业下一步或者说正在关心的关键问题。那么,如何才能在统一思想、深入认识后,真正的打造好品牌文化和企业文化,或者说如何将企业文化与品牌文化更好地结合,将中国的烟草行业打造成强大的品牌聚合体?

一、 一切从情感挖掘与提炼、升华开始去做品牌

针对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不同情景,人类就能体现各种不同的情感。也正是因为人类的情感丰富与复杂,使我们凡人成就了大千世界,也使我们的情感打造总有挖掘和提炼的空间。当然,最重要的还有一点,那就是,情感本身就是我们自己的东西,所以我们了解、我们清楚、我们能感受、我们能进行交流,也就是能踏踏实实地落地。这种能落地的情感,如果能够在企业组织里、在产品上、在消费者心目中、在各种情感中能够有规律地体现与不断发展,那就成了一种文化,最后也就体现出了我们造就了一个成功的品牌。

二、 通过管理提升、人的建设打造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一套体系,最终在人文、风貌、思想、价值观、企业哲学、愿景甚至行为上达成目标方向。企业文化在于人,在于企业各层级的共同认识。

所以,打造企业文化从观察与总结企业的各处细微处开始,在最终高屋建瓴以最终可执行的一套体系结束,然后在过程中不断实施、修正从而发展。在管理上,通过人力资源、战略、甚至领头羊的风格等方面都可取得对企业文化的升华与特色。

三、 品牌文化提升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创造企业风格,从而又促进企业品牌的发展

品牌文化是一致的,品牌文化让消费者等受众取得了认同,那么,企业就在企业存在的目的上得到了好的答案。这样,品牌文化能提升企业的管理与执行,能使企业在愿景与使命上更加清晰化及与社会和谐。

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使企业与社会各层关系和谐,从而使一些受众与消费者与企业的沟通畅通以及取得认同,也能使品牌文化有了明确的方向,从而促进品牌的品位、美誉度从而忠诚度的提升。

第5篇

【关键词】企业文化 市场营销 关系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的企业面临着国际和国内前所未有的竞争,企业为了加强自身的市场应变能力,都在着力打造与企业品牌战略相结合的企业文化,由此文化营销应运而生。提起企业文化,人们往往会误认为它是虚幻和捉摸不定的,与经营活动更是难以挂钩。其实,很多成功企业的经验用事实告诉我们一个企业的文化是非常容易被外部人所觉察,并传播的。例如:我们很容易领略到“宜家”的快乐购物,“西门子”的严谨,“小天鹅”的全心全意,“海尔”的真诚到永远。

1.企业文化与市场营销的概念界定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创业和发展过程中灌输给全体员工的基本价值观,通过教育、整合而形成的一套独特的价值体系,是影响企业适应市场策略和处理企业内部矛盾冲突的一系列准则和行为方式。它具体表现为企业的形象、品牌,管理者的经营理念,员工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工作作风、行为准则等。

关于市场营销这个概念,菲利普·科特勒将其定义为实现组织目标而旨在创造、建立和保持与目标购买者之间有益的交换关系的分析、计划、保持和控制的全过程。这个过程在实物上表现为产品传递满足需要的过程,而在内层方面则是一种文化价值的传递和达到满意的过程,整个过程充满了文化的因素,如企业产品概念、品牌、包装、促销都包含了深刻的文化内涵。

2.企业文化与市场营销的关系和作用

企业文化与市场营销是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一个好的企业营销离不开良好企业文化在视觉形象、产品质量和服务文化上的支持;同样好的营销策略也会促进企业文化的质量和层次在企业价值观念、精神风貌、视觉形象、质量文化、服务文化、企业信誉等方面的提高。

2.1企业文化是市场营销传播产品信息的载体,营销人员是传播企业文化的重要途径

企业进行市场营销活动不是内部单一的活动,企业面对的是外部的市场,恰当的传递企业的品牌、品味可以加深顾客的认同感。企业通过企业名称、标志、商标、品牌等可视要素的设计和传播实现企业外观形象与内涵精神融合达到传送企业产品信息和文化的目的。

2.2企业文化巩固市场营销,市场营销提高企业文化

中国文化企业要构筑自己的销售网络,减少中间环节的盘剥,形成快速敏捷的反应机制。市场经济的特点就是竞争,产品竞争、质量竞争、价格竞争,都是通过市场来体现,其实我们研究一下世界五百强的企业营销就会明白,深层次的竞争是在企业文化上进行的。企业文化可以分为行为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等,每种文化都可由内而外体现出对市场营销的影响:行为文化营销是依赖企业的经营活动表现企业的文化精神,是一种非直接的但更具时效的企业文化营销方式。

物质文化方面宜家提倡简约、温馨,所以宜家在家居设计上面就非常简约,无论是单件产品还是家居整体展示无不是简约、自然、匠心独具、既设计精良而又美观实用,宜家的商品都是以展示厅形式陈设,各种各样家具组成温馨、舒适的场景,像一个个真正的家,吸引着客户。

精神文化是企业文化的灵魂。当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与消费者价值取向的共振时,就会产生巨大的销售影响。宜家一直以来都倡导“将购物变成一种娱乐”的经营哲学。他们利用自己独特的思维,将宜家建设成—个充满娱乐气氛的商店:蜿蜒的过道,造型奇异的家具,手感舒适的床上用品,还有耳边袅袅的音乐,在这种环境中,消费者不知不觉地被“宜家文化”所感染,购物完全成为了一种享受。

2.3企业文化凝聚企业力量,市场营销促使文化发展

企业文化是一种超血缘文化,将一批不同血缘关系或者说根本不相关的人网罗到旗下为了一个共同的公司愿景奋斗,市场营销在企业文化的指引下,员工共同努力,通过创造性的实践,不断地取得好成绩。同样市场营销直面市场和客户,把不断变化的市场情况和客户需求反馈回企业促使企业文化不断进步和完善。

3.根据市场营销环境建立适合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

3.1利用企业精神和视觉形象营造和谐的销售文化

企业标识、厂容店貌等都直接体现了企业的视觉形象,是最直观、最易于向社会群体传播的企业文化要素,也是消费者认识企业和产品最直接、最重要的途径。宜家在利用品牌标识、塑造品牌文化方面堪称典范:深蓝的矩形框内接着鲜黄的椭圆,椭圆内镶嵌着深蓝色黑体英文单词“IKEA”。

3.2以市场需求和客户利益为核心价值理念建立适宜的企业文化

现在市场的竞争是价格、质量和服务全方面的竞争,如果企业没有将顾客利益放在首位,只是不择手段地谋取利润,就会对产品质量和服务大打折扣,进而使产品没有销路而走人绝境。所以企业在核心价值理念的建立上一定要以市场需求和客户利益为核心,形成企业文化巩固和开拓市场。

3.3鼓励创新建立个性的企业文化

市场发展到今天,同质化现象非常普遍,如何在市场中取得更大发展是每个企业碰到的问题。构筑别具一格的企业文化是一条很好的路子,宜家在精心布置好店面后,不要导购和服务员,顾客只要随着地板上画的箭头,就可以从头到尾走完整间商店,顾客可以从一个参观者的角度来欣赏宜家卖场里的每一件展览品,这样做不仅是为了降低成本,更是为了给消费者营造一种轻松自主的购物气氛。宜家还专门为消费者开设了餐馆,可以提供香浓的咖啡和各国的风味食品,真正营造出了快乐购物的环境,也体现了快乐购物的企业文化。

总之,市场营销与企业文化是不可分割的部分,企业文化与市场营销统一于企业的生存发展之中,企业文化指导着市场营销活动.并为企业营销活动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而市场营销活动的开展,又不断培育、丰富、发展企业文化。两者互涵互动,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姚中华,文化营销与企业核心能力构建[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2000(07)

第6篇

[关键词]企业文化;全球化语境;校园礼仪文化;互动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24-0025-03

一、企业文化与校园礼仪文化互动现状及趋势分析

(一)企业文化与校园礼仪文化互动现状分析

随着社会对于应用型人才需求量的增加,高校和企业的联系越来越多,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已经在很多高校得以实现。与此同时,企业文化与校园礼仪文化的互动发展已经成为两者得以互动的重要纽带。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随着校企合作的积极开展,企业文化与校园礼仪文化的互动越来越频繁,在两种文化的相互交融中,高校的各项教学工作得以更好地进展。但是与此同时,企业文化与校园礼仪文化在互动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比如高校礼仪文化建设落后于企业文化的建设,在两者的互动方面没有凸显全面性等。由于企业文化与校园礼仪文化互动还不是太成熟,随着两者合作密切程度的加大,这些问题必然能够迎刃而解。

(二)企业文化与校园礼仪文化互动趋势研究

企业文化与校园礼仪文化的互动趋势越来越表现为全方位、互动性、多元性。随着校企合作的顺利开展,必然会有越来越多的高校选择与企业合作,通过两者文化的互动来实现制度、管理方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两者的互动性会进一步增强;全方位体现为:在企业文化和校园礼仪文化互动发展过程中,在企业文化的影响下,校园礼仪文化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这会进一步地影响高校教学体系的改变,从课程设置、教学体系、教学理念、管理方式等方面都会有很大的革新,即体现为全方位的改革;校园礼仪文化与企业文化是息息相关的,在文化的互动和作用下,文化不仅仅是文化,同时还深入到教学内部去,在影响教学本身的同时,还对师生的素质和思想模式进行了改革。以上的特征必然会成为企业文化与校园礼仪文化互动的必然趋势。

二、企业文化与校园礼仪文化互动的重要意义

(一)为校园礼仪文化建设提供价值引导

对于企业文化来说,它是企业得以健康发展的软实力,企业文化的塑造强调的是企业本身的精神取向、文化内涵、凝聚力,是推动企业向前发展的原动力;而对于校园礼仪文化来说,它对于开启学生的心智、能力有重要的意义,校园礼仪文化从根本上为学生的成长塑造了积极向上的软环境,对于高校教学氛围的塑造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校企文化对接可以使学校在与企业的交流中,通过校风学风、文化交流、价值观念、职业规划等方式表现出来的高度观念体系,从而引导学生树立价值取向。可以说,文化环境是一个组织得以前行的重要动力,企业文化与校园礼仪文化的互动在很大程度上打开了校企合作的大门,对于人才的培养、教学环境的提升、教学改革的实现等诸多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

(二)实现与校园礼仪文化的社会对接和制度对接

实现企业文化与校园礼仪文化的互动发展,对于实现校企制度对接有重要的意义。文化是一个组织独特的语言符号,它代表了组织本身的管理方式、制度、经营理念等等。通过校企文化对接,可以使企业文化渗透到校园文化中,从而为学生提供一种特定的文化环境。另一方面由于文化之间的融合,学校会增加与企业之间的共同语言,有利于全方位的校企文化融合,帮助学生早日适应企业需求。在企业文化的促进作用下,校园礼仪文化能够促进高校的制度改革,以此来拉近与企业的距离,实现高校与社会的对接,这就为高校教育及人才培养打开了大门。总而言之,实现企业文化和校园礼仪文化的融合与对接,不仅仅能够促进文化的改观,同时还对学校制度等方面起到了很大的影响作用。

(三)企业文化为校园礼仪文化提供了教育指导

在校企文化交融和互动过程中,企业文化为校园礼仪文化提供了教育指导,为高校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向进行了方向性的说明,有助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明确自身的职业目标。学生能够从一些优秀的企业文化中吸收到一些积极的思想观念,在这种积极的思想观念的感染下,学生会认识到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通过企业文化来了解社会,为未来身份的转变做好自己的心理准备,并从在校期间就树立起自己对社会的责任感和认同感。另外,学生可以从职业位置的要求为出发点,增强学生未来对职位的适应能力等等。可见,企业文化不仅仅在很大程度上对校园礼仪文化进行了改变和熏陶,同时也进一步地影响到了高校的教育模式,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学习起到了督导作用,让他们在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三、企业文化与校园礼仪文化互动中出现的问题

不管是企业文化,还是校园礼仪文化,对于文化本身而言,它具有文化传承、文化育人、文化兴校、文化品牌等多方面的功能。文化是一个组织独特的语言符号,通过建立积极向上的文化,能够从根本上来促进高校教学的顺利实现,从而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优秀的人才。但是在企业文化与校园礼仪互动中却出现了不少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校园礼仪文化建设明显落后于企业文化的发展;企业文化与校园礼仪文化互动过于片面化,没有体现全方位的互动;校园礼仪文化的构建处于被动地位。下面将重点从这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校园礼仪文化落后于企业文化

校园礼仪文化的构建明显落后于企业文化是目前两者互动中凸显的重要问题。首先,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场所,而企业是收纳人才的场所,这种供求关系决定了人才的发生动向,不是高校决定企业发展,而是企业决定高校人才培养的方式。这样,高校必须要根据企业文化来构建校园礼仪文化,加上文化本身就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在短时间内无法对其进行深入地掌握,这其中必然会存在一定的时间差,导致校园礼仪文化构建落后于企业文化的发展。其次,高校范围大、学生数量多、教学体系相对来说比较大,而企业则与学校相比,具有更强的灵活度。在两者的文化塑造方面来看,企业文化的构建和调整则比较容易,而校园礼仪文化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改革,则需要较长的时间。这样,在企业文化与校园礼仪文化互动方面,高校礼仪文化的调整明显处于劣势地位。

(二)两者互动片面化,没有体现全方位互动

在企业文化与校园礼仪文化的互动上,互相范围狭隘化、片面化,没有体现全方位的互动,这是企业文化与校园礼仪文化互动中出现的另一个问题。在急功近利的时代,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是片面的,在人才的选拔方面,企业过多地重视能够给企业带来直接经济效益的人才,在利益的驱使下,企业功利化色彩过于严重。高校不得不调整教学方案和教学规划,为了提升就业率,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来实现对于人才的培养。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都是“单向度”的人才,他们只掌握了企业需要的重重技能,能够带给企业最直接的经济效益,但是却没有养成科学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人文知识储备不够、基本功不扎实等,这完全不符合素质教育的需要。正是由于企业文化与校园礼仪文化互动的狭隘性,最终导致两者互动的片面化,没有体现全方位的互动,最终与素质教育改革的目标背道而驰,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和成长都是极为不利的。

(三)校园礼仪文化处于被动地位

校园礼仪文化与企业文化互动过程中,校园礼仪文化始终处于劣势地位,影响了高校人才培养,不利于健康向上校园文化的塑造。一方面,高校对于人才的培养都是依据社会及企业的需要来进行的,它们是供求关系,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高校就不得不按照企业的需要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样一来校园礼仪文化就要按照企业的要求来改变,因此校园礼仪文化始终处于劣势地位。另一方面,在很多高校的校园礼仪文化构建过程中,缺乏高校的特色与核心精神的支持,一味地迎合企业文化与企业需求,使得很多高校的文化塑造形式和内容都过于“散乱”,不利于优秀校园文化的构建。这从根本上导致校园礼仪文化的构建处于被动地位。长久以来,必然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人才培养效果。总而言之,只有扭转这种错误的关系,才能够从根本上保证企业文化与校园礼仪文化的良性互动。

四、企业文化与校园礼仪文化互动发展的对策探析

(一)充分挖掘校企文化精神的结合点

要想实现良性的企业文化与校园礼仪文化互动发展,必须要充分地挖掘企业及高校文化精神的结合点,在此基础之上来实现校企文化的互动与交流。首先,作为高校来讲,必须要挖掘学校自身历史文化资源,传承办学传统,突出办学特色,强化办学理念,培育和弘扬学院精神的同时,注重校企精神文化的对接与融合,以体现企业精神文化的元素和精髓为依托,立足本位,突出特色。另一方面,对于企业来说,应该放宽对于人才的需求,站在人性化和高素质的立场之上,来对人才进行评价,重在考察学校背景、学校教学条件及师资力量、学生个人的综合能力及素质,而不能仅仅意味地看中学生的技能,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素质。充分挖掘校企文化精神的结合点,就是要求高校和企业能够站在同样的制高点上,对人才素质和专业能力进行要求,尽量实现企业精神与校园精神的融合。

(二)构建校企文化互动的理论教学体系

构建健全的校企文化互动理论教学体系,对于实现企业文化与校园礼仪文化互动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首先,要以企业的人才需求为导向,来构建高校理论教学体系,从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工学结合等方面来进行构建,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人才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在高校人才培养中,不能一味地实现与企业单向度的合作,而是要坚守本校的教学特色,构建富有本校文化特色但又不失校企合作的课程教学体系;最后,高校应该坚守自身的办学理念和教学核心精神,通过社会调研与企业交流,具有前瞻性地来对于未来人才需求状况进行预测,准确地把握未来的人才需求,以此来开设别具特色的理论教学课程,构建完善的理论教学体系。只有通过以上几个方面来实现教学体系的构建,才能够从根本上来实现校企文化互动,让这两者在良性的互动中互相促进,共同成长。

(三)建立校企文化互动平台及实践基地

实现企业文化与校园礼仪文化的互动发展,就要建立校企文化互动平台和实践基地,真正确保两者互动性的实现。首先,在高校课程设置上,要通过设置与理论教学相配套的实践教学体系,多安排实践课程,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其次,对于高校人才培养来讲,可以依托规模大、技术强、管理先进的企业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提高学生对新技术的认知和适应能力,以此来为高校人才的培养指明道路。再次,要加强实训基地的构建、多带领学生到企业实习、企业参观,不断地提升学生对于企业的认识,让学生不断地根据企业的需要来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还可以通过奖学金等激励机制的完善来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断提升他们对于自身能力的提升。

(四)开展专业竞赛,实现校企文化融合

积极开展专业竞赛,实现校企文化融合,是企业文化与校园礼仪文化互动发展的重要方式。在高校教学过程中,要立足专业特色,结合行业需要,邀请相关企业进入,由学院、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参与的专业技能比赛,为学生提供实践自我、提高专业技能的科技创新实验平台,把学生的课内外实践活动、科技创新活动形成统一规范,培养学生创新及实践能力。在这个基础之上,还要对学生的优秀表现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对于表现特别优异的学生,还可以直接邀请他们毕业之后到企业来工作,从而不断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开展校企合作的专业竞赛,对于校企进一步融合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五)塑造富有特色的校园礼仪文化

塑造富有特色的校园礼仪文化,既要与企业文化相统一,又要保持本校的教学特色,这是实现两者互动的关键所在。对于高校校园礼仪文化来说,应该积极开展各种各样的校园活动来实现,比如开展校级的就业创业大赛,邀请企业的优秀人士或管理者来参加,对他们做出评价;积极邀请社会专家级企业优秀人士来高校作讲座,让他们给出高校人才培养的方案和规划,并对学生的进一步学习给予充分地指导。此外,在构建富有特色的校园礼仪文化的时候,还要根据本校的办学背景,及培养出来的优秀毕业生等,来制定出符合本校办学特色的教学理念,并通过学校广播、校园报刊等形式来进行宣传,让其积淀成为本校的文化,进一步地来鼓励学生的发展。总而言之,实现高校校园礼仪文化的塑造必须要能够凸显本校的特色,这对于增强与企业文化互动的主动性有重要的意义。

第7篇

关键词:企业文化;内部控制;互动关系

1引言

近年来,我国企业日益重视企业文化和内部控制,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以营造优秀的企业文化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本文主要研究企业文化与内部控制的互动关系。

2企业文化与内部控制的内涵解析

2.1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即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形成的经营理念、经营目的、经营方针、价值观念、经营行为、社会责任、经营形象等的总和。

2.2内部控制的内涵

内部控制是在一定的环境下,企业为了实现经营管理目标,为了提高经营效率,保护各项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性,充分有效地获得和使用各种资源,保证各项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性和可靠性,为了确保既定管理目标达成,而在单位内部实施的各种自我调整、制约和调节的组织、计划、控制的程序和方法。

3企业文化与内部控制的互动关系

企业文化与内部控制的互动关系体现在:内部控制是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有效手段,优秀的企业文化促进内部控制建设,企业文化改变内部控制实施环境。

3.1内部控制是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有效手段

企业文化包含企业经营目标,为了确保企业经营目标能够实现,就需要加强企业内部控制,通过内部控制实施一系列的财务管理制度以及各项规章制度实施的流程,同时也属于企业文化层次的制度文化建设,不仅直接影响到企业经济效益,还有助于提升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促进企业资产保护的安全和完整,增强企业的财务风险能力,从长远来看,有助于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3.2优秀的企业文化促进内部控制建设

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的企业,注重员工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内部控制需要企业内部各层人员加强自我管理。因此,企业文化有助于实现内部控制员工的自我管理,不断规范自身的行为;同时,优秀的企业文化有助于内部管理制度规范化、科学化,进而又优化了员工的行为,进而又组成了优秀的企业行为文化,为内部控制提供良好的人文支撑环境。

3.3企业文化改变内部控制实施环境

企业文化建设,注重企业价值理念体系,让员工在企业经营中自发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可以长到内部控制需要的价值观念,将内部控制需要的观念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活动或者载体来完成。因此,企业文化有助于改变内部控制的实施环境。

4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路径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融入树立正确的内部控制观念,加强内部控制知识培训完善企业文化体系,创新内部控制环境来打造优秀企业文化,通过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实现内部控制目标,最终实现企业经营目标。

4.1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融入正确的内部控制观念

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融入正确的内部控制观念,让企业员工能够借助价值观念,实现员工的自律精神提升,从而矫正其价值观,规范其行为,促进企业员工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减少员工个人价值和企业价值之间的冲突,促使个体目标与企业的经营目标趋于一致。

4.2加强内部控制知识培训,完善企业文化体系

为了实现企业内部控制水平,需要加强企业员工的内部控制知识培训,内部控制水平需要员工掌握专业化的知识,能够有风险管理与控制能力,并且能够分析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不足,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估能力,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评价方法与效果的改进,不断优化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符合企业发展要求,建立全新的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状况的企业内部控制系统,明确主要业务活动中的控制要点、控制标准和控制方法。

4.3创新内部控制环境,打造优秀企业文化

创新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包括从组织结构设计,优化业务流程,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截止和机构。企业内部控制需要专业的管理机构,因此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组织结构设计,明确职能分工,要求各个部门和岗位加强对于企业内外部环境分析,增强风险控制能力,并能够有效地进行控制效果提升,加强内部控制的科学合理的规划,建设有效的监督机构,加强企业内部的风险管理,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增加企业发展价值。加强科学合理的业务流程和严格的规章制度制定,优化业务流程,规范生产经营标准,这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基础。

5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文化与内部控制互相促进、互为动力。优秀的企业文化有助于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完善的内部控制有助于形成优秀的企业文化。内部控制的贯彻和实施,离不开企业文化的支持;优秀的企业文化,倡导的价值观有助于完善企业内部制度,营造企业良好的内部经营环境,促进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洪宇峰.国有企业加强企业文化与内部控制建设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4(16).

[2]王丽珍.关于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现代企业文化,2017(2).

[3]余雁.企业文化与内部控制的关系浅析[J].现代交际:学术版,2017(13).

第8篇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各行各业对企业文化的越来越重视,因为它不但是整个企业价值观的体现,是知识经济的象征,还是一种潜在的、蕴含无限潜力的生产力。而企业定位则是将企业文化即其价值观,作为企业的一种指导方式存在。接下来笔者将从企业文化、企业定位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来进行浅显的分析和探讨,来说明企业文化和企业定位对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词】

企业文化;企业定位;企业价值观

1 什么是企业文化

1.1 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在企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而形成的一种独特文化。它能够体现出企业的产品特征、人文关怀、价值观等。同时,企业文化还是一种无形的制度,约束着员工的行为。可以说,没有自己独特价值观的企业是不可能长久存在的,因为它不具备强劲的凝聚力,没有未来的发展潜力。但是,企业文化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在企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中逐步形成和完善的,是一种以企业价值观为核心,以人为主体的、具有独特性的人性管理文化。

1.2 企业文化的特征

企业文化最大的特征是体现在其价值观的差异性和普遍性上,但是,其差异性和普遍性并不是对立存在。普遍性是形成差异的必要条件,而只有差异且独特的企业文化才更具有价值。但是,要知道企业文化并不是所有文化中的主流,它只是一种依附于社会文化系统中的一种亚文化,因此,在企业文化的不断发展中就不可避免的要受到各种文化的冲击、影响和制约。例如,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传统的人文文化,社会的新兴文化等。只有经历过冲击且仍旧存在的企业文化才能够引导企业走向辉煌。细数历史上或者现在仍存在且成功的企业中,无一不拥有其独特的企业文化。但是不管人们是否意识到,企业文化总是客观存在的,且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并不断地发挥着或正或负,或大或小的作用。

2 什么是企业定位

2.1 企业定位的内涵

要想企业文化能够最大限度的为企业服务,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企业的定位问题,顾名思义,企业定位是指将企业的文化、价值观赋予在产品之上,并针对不同顾客的需求,塑造出企业的良好形象。要想对企业进行概括的定位是相对来说比较简单的,它只需要从产品和品牌的角度出发。然而企业定位不仅仅是在广告、品牌、产品等方面对其进行定位那么简单而已。要想拥有一个准确的企业定位确是相当困难的一件事,因为它需要企业管理者结合顾客对产品的需求、企业价值观的体现等方面来进行深入的研究。同时,还要做好营销、战略方面的工作。例如,在营销方面,要采用多种分销渠道,重视低成本和差异化,形成品牌效应,全球化经营;在战略方面,要确立明确的企业发展目标,站在全局的角度上,制定出相应的应对的解决措施等。企业定位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肩负着给消费者留下良好影响的作用,还肩负着推动社会文化发展的重任。

2.2 企业定位的步骤

目前,对于企业的定位一般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企业要在发展中不断地挖掘自身存在的优势,并时刻注意自身与竞争企业的差距和竞争企业的优势,从而制作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同时,企业还要时刻关注市场和行业的变化情况,从而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改进自身的不足,从而为企业的定位打下夯实的基础;其次,企业要选择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企业在发现了自身各种潜在的优势以后,就要对其进行相应的开发和利用,但在开发的过程中,并非所有的优势都具有开发的价值,因而必须要对其进行筛选。选择那些与企业的宗旨、目标、形象相符合的潜在优势,然后考虑企业自身的条件和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性,所需要的投资成本和投资收益,以及行业竞争对手的动向等;最后,就需要企业通过一系列的努力来显示出自身的竞争优势,例如利用相应的广告宣传,突显企业的独特的价值观,使其在顾客心中留下与企业预期在市场定位相一致的形象。只有通过以上三个步骤完成的企业定位,才更加具有竞争力,才能达到使企业经济实力增强的目的。

3 企业文化与企业定位的关系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企业文化与企业定位的重要性,但是由于缺乏较权威可靠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人们并不是很确定企业文化与企业定位的具体意义。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是构成企业文化的重要元素,对企业文化的形成起着不可估量的奠基作用,但企业文化却高于这些文化而独立存在。由于企业存在的缘故,企业定位与企业文化成了密不可分的两部分。首先,关于物质文化,它是企业日常生产和经营所必须具备的条件,是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的基础,企业只有拥有了必要的物质基础,才能对企业进行准确的定位,才能确定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前景;其次,对于制度文化,它是企业所有员工应该遵守的准则和行为规范,是企业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也是使企业定位成功施行的重要保障;最后,对于精神文化,它是企业所有文化的核心内容,也是企业定位的重要标杆。

由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知道,企业要想拥有成功的定位就必须要有优秀的企业文化为其奠定基础,同时好的企业文化也需要正确的企业定位来指导其发挥无限的潜能,使其在行业竞争对手强林中立于不败之地。所以说企业文化和企业定位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既要重视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同时也需要对企业进行正确的定位。

4 总结

总而言之,企业文化和企业定位都是企业发展不可缺少的部分。本文从什么是企业文化、什么是企业定位及其企业文化与企业定位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浅显的探讨,一方面是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另一方面是希望引起相关人员的注意,从而引起对企业文化和企业定位的重视,为企业文化和企业定位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从而使得各个企业能够基业长青。但是,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因此本文的不到之处还望各位不吝赐教。

【参考文献】

[1]重视企业定位与企业文化;期刊《中国汽车界》,2009-05-23

第9篇

[关键词]校园文化;企业文化;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 G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12-0055-02

高职校园文化是在长期的校园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是高职院校师生精神风貌、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的综合体现,是高职学校文化氛围、品位格调的最直接体现。它不仅在师生的个人发展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高校建设中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现状

(一)缺乏对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

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是广义的,是长远的,但是部分高职院校对于校园文化的理解,仅仅局限于具体的文化活动的开展,比如说定期开展军训、定期举行高职院校运动会,等等。他们认为简单的文化活动就能体现校园文化,忽略了文化活动背后的精心设计、系统安排和专业指导,这样发挥不了校园活动应有的作用。另外,还有一些院校为了加速学生与企业的接轨,过分推崇某些企业文化与职场文化。但是变相的企业文化并不适应高职院校的发展,它在浪费学校资源的同时,也阻碍了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严重影响了校园文化建设的进程。

(二)过分强调物质文化建设,忽视校园文化建设

随着社会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高职院校的竞争也日益激烈。部分高职院校片面追求高速发展,把高职院校发展的重点放在扩建、扩招上,为了增加学校的竞争力,增加学校的招生率,盲目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资,以物质条件来吸引家长与考生,以提高高职院校的影响力。但是过分强调物质文化,忽视校园文化建设的做法,从长远看,对高校的文化氛围的培养与品位格调的提高是不利的,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更为不利,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职院校的健康、和谐发展,使得高职院校的发展陷入形式化的危机。

(三)网络文化对校园文化的冲击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互联网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学生生活、工作不可或缺的部分。互联网在方便了他们学习的同时,也极大地丰富着他们的课余生活,成为高职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随着网络文化的普及,越来越多的高职学生沉迷于网络,对高职院校组织的各种文化活动与文化教育完全不感兴趣,不积极参与,这严重影响了高职校园文化活动的正常开展。另外,还有部分的高职学生沉迷于网络,受网络上不良文化的影响,思想价值观逐渐扭曲,道德约束力逐渐减弱,慢慢地丧失了明辨是非的能力。这在给他们的健康成长带来消极影响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

二、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的可能性与重要性

(一)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有利于高职学生更快地适应企业工作环境

部分高职学生毕业之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或者频繁跳槽,并非完全因为他们专业技能不足,而往往是因为他们习惯了单纯的校园环境,对复杂的企业环境不了解,没办法在新的企业环境中迅速找到自己正常的位置,发挥不了他们的专业才能,这才导致他们的职业生涯发展不顺利。而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能把企业文化的精髓注入校园文化中,让高职学生提前了解企业环境与企业文化,能让高职学生有针对性地加强专业技能,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更快更好地融入企业环境中,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

(二)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可以有针对性地培养企业发展需要的团队精神

我国大多数的高职学生从小就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过分强调对课本知识的学习,忽略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他们的沟通能力与协调能力过于薄弱,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比比皆是。但是在企业活动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关系,比如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关系、上级与下级之间的关系、员工与客户之间的关系,等等。如何恰当处理好各种复杂的关系,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职场人员立足于企业的关键。显然,过于竞争化的高职校园文化,是与企业的团队精神背道而驰的,而团队精神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文化理念传递与灌输的重要环节。所以,促进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提高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能为学生以后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对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位,企业就要更加关注管理的创新与技术上的创新,最大限度地引入创新型人才。传统的高职校园文化过分强调实用型的知识技能,很少开展针对高新技术的活动,很难实现技术与管理上的创新,这阻碍了学生向更高层次发展的步伐。而使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在高职校园内积极引进企业先进的管理与技术,创造机会,积极开展各种创新型比赛,能增强学生学习与创新的意识,让学生多接触社会新事物,培养学生自身的创新能力,可以为其日后在企业中得到更高层次的发展做好准备。

三、推进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的有效措施

(一)借鉴优秀企业文化,丰富课堂教学

首先,课堂教学是开展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途径,是高职学生学习、生活的重点。只有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平台,把优秀企业文化的内涵与要点灌输于常规的课堂教学中,才能使得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能结合实际的企业文化实例,理解基础理论的内涵,学习最新的企业文化知识,深刻感受优秀企业文化的魅力,把握企业文化的实质内涵,从而对企业文化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同时,在课堂内容的设置上,除了遵循职业资格标准与岗位任职要求外,还要充分分析企业的发展动态,确定核心能力要求,并进行有针对性的细化,针对性地培养,务求高职学生的各项能力培养都符合当前企业的发展需要。其次,在教学形式上也应该不断优化。应采取开放式实训教学,强调以项目为引导,以任务驱动为载体,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选定项目,借助高职院校的资源,让学生自主研究分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也邀请一些优秀的企业专家,参与制定、开发与评价开放实训教学,在关键环节上对学生进行启发、指导、引导与激励,并及时对项目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让学生能在不断提升自我能力的同时,学习到企业文化,把握企业发展资讯,跟紧企业发展步伐,为以后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搭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交流的平台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促进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的有效途径,是搭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交流平台的重要举措。首先,高职院校要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原则,组织各种企业实践活动,创造更多的机会,让教师与学生走向企业,走向社会,深入地在企业开展各种调查与研究活动,增进学生与企业技术人员、企业领导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也要积极“请进来”。定期与不定期地邀请一些优秀企业管理人员走进高职院校,以讲座、专题报告会、企业文化论坛等形式,重点介绍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企业现状、企业价值理念、品牌文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等等,从而加深高职学生对相关企业的了解,让学生明确认自己的职业方向,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有针对性地培养与提升自我能力,适应企业与社会的发展要求。

(三)抓好社团组织建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

社团活动是充分展示高职学生个人兴趣与特长的良好场所与平台,是学生个性品质发展的载体。应建立丰富多彩,充满朝气的学生社团组织,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安排专职教师进行辅导,保障高职学生能在社团中充分展示自己的青春与才华,发挥自己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这样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让学生从中建立强烈的自信心。通过创业教育基地,创业训练等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创业过程,在体验成功、经受挫折的同时,增强学生与困难相抗衡的斗志,培养学生的企业责任意识与爱岗敬业的职业意识,为其以后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总之,从现阶段高职校园文化的现状来看,部分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还存在很多问题。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应充分认识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的重要性,积极推进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实现校企合作;应让高职学生在校园环境中提前接触与学习优秀的企业文化,积极参与企业的各种实践调研活动,在实践中加深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同时,应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我能力,提高自身的沟通协调能力,培养自身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增强自身的企业责任意识与爱岗敬业的职业意识,为其以后适应企业的发展需要做好充分准备。

[ 参 考 文 献 ]

[1] 韩永伟,毕巍巍,付舒. 高职人才培养与企业文化融合探讨[J].科技视界,2016(2):188.

第10篇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供水服务市场化改革也在不断深入,但现有供水服务已经不能满足工业化、城镇化和百姓对供水服务的需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也不相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经营战略经营理念必须由过去以产品为中心转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向千方百计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因此将创新和服务的新理念贯彻到供水服务中势在必行。

一、实现企业文化与供水服务有效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文化的建设可以使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更好的发挥。企业文化建设不但是企业高层中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同时也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实现企业文化与供水服务有效融合的目的就是使供水企业更好的为社会公众提供更高水平的服务,把经济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有效的融合在一起,实现其内部真正意义上的联系,这是供水企业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重大问题。

二、实现企业文化与供水服务有效融合的具体措施

(一)建设一支高素质、执行力强的服务团队。

服务就意味着奉献,服务就意味着责任。实现企业文化与供水服务有效融合离不开一支执行力强、内部关系和谐的服务团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服务意识深入人心,服务行业也成为了社会发展的新型产业,要想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满足客户不断增长的需求和期望,执行力的强弱是根本因素。首先,要提高执行力,增强责任心是前提。执行力体现的是一种工作态度,需要用心去做事。其次,要提高执行力,监督考核是关键。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是提高执行力的必要手段。应遵循“业绩=收入”和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通过合理的岗位测评,不断完善绩效考核的程序、标准、办法,让绩效考核真正起到提高执行力的作用。再是,要提高执行力,激励机制是动力。提高执行力,只靠自觉性是不行的,只有建立起以公正、公开、公平为基本原则的员工激励机制,才能形成规范持久的执行力。在这方面,首先应搭建完整的文化体系,并逐步培育全面的符合客服中心工作特点的、积极向上的文化理念及文化氛围,进而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与氛围。要定期开展员工满意度调查和主管满意度调查,以此作为找出自身差距、改进工作作风、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要紧扣企业文化内涵,结合客服中心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建设活动,增强员工凝聚力,活跃职工业余生活。高品位的文化将会陶冶出高素质的员工,高素质的员工将会创造高水平的服务。

(二)树立服务品牌,提升服务形象。

服务文化是提升企业形象、打造服务品牌、增强员工魅力的文化,品牌服务可以更好地展示公司和员工魅力,使企业形象深入人心。供水企业要重视实施服务品牌战略,致力于服务品牌的打造和服务形象的塑造工作。首先,必须把满足用户的需求作为企业的第一目标,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用户服务的意识和理念,把为用户解决用水方面的困难作为第一要务,为用户解困,为政府分忧。努力打造供水企业的服务品牌,树立一个良好的企业形象,提升供水服务的品位,提升企业在市民心中的认同度。其次,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拓宽宣传渠道。供水企业的服务是一个牵动千家万户、涉及每个公民切身利益的社会热点问题,因此与此相关联的服务文化也是一种社区文化和社会文化,它直接影响和左右着市民的生活水平与社区和社会的服务品质。供水服务要主动、要诚信、要人性化,但社会对服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不容忽视。在处理敏感小区和敏感问题上,与政府部门、新闻媒体、业主委员会、社区居委会等各方面的沟通、联系与配合,顺畅与否,是百姓对服务满意不满意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在日常的服务工作中,要重视舆论宣传的重要性。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多媒体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利用多媒体、企业自媒体等各种各样的渠道,在服务的每一个环节宣传社会对供水服务理解支持的重要性,向社会宣传供水企业的社会性、公益性以及特殊性。有了社会的支持和理解,供水服务工作将会更加顺畅更加深入人心。

(三)发展企业文化,提升供水服务质量。

为适应时代的发展,供水企业应该积极提倡创新精神,发展创新文化。理念的创新是一切创新的基础,不但可以使企业文化适应当地环境,还可以使整个服务思维、工作方法和管理举措都变得焕然一新。服务理念的创新主要从整合服务资源,优化重组业务流程以及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管理平台为具体措施,在这个过程中要注重客户群体的分类和客户需求的挖掘,并且根据客户的不同开展差异化、个性化的服务,将被动服务转向主动服务,由主动服务转向服务营销。通过服务的提升推进运营管理的提升,进而实现服务创新为企业带来的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供水企业的服务是一个与社会广大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行业,服务文化也是一种社区文化和社会文化,它直接影响着市民的生活水平将企业文化与服务理念有效的融合在一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服务文化的构建,把服务价值观深深地渗透于员工心中,服务有了文化的支撑,就会越做越活、越做越实、越做越有品位;服务文化是优质服务的不竭之源,它一旦内化为员工的心理需求,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会持续不断地激发出来,使服务走向规范化、常态化,而且能主动服务、用心服务、创新服务。通过精神和文化的力量从管理的深层规范企业和员工的行为,使员工和企业站在市场和客户的角度,不断提升服务的品位。服务文化一旦确立,就能使服务从制度的层面完成文化和观念上的整合,充分发挥服务文化的辐射力、陶冶力、推动力,形成企业不衰的强大动力,就能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水平的供水服务。

作者:于文江

第11篇

关键词:文化营销;概念;功能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文化营销作为一种营销方式已经被很多企业所应用,但是对于营销文化的概念和功能还是存在很多不同的认识,本文主要针对文化营销的概念提出文化营销的功能,以利于企业在应用文化营销这一方式时有的放矢。

一、文化营销的概念

笔者就文化营销作为搜索关键词在重庆维普论文数据库中搜索到有727篇相关论文,研究者主要研究的是文化营销的应用,以案例研究居多,但是有一些论文还是存在文化营销的概念和功能上的模糊不清,特别是对于文化营销和营销文化的概念没有一个清楚的界定。

对于文化营销的定义有很多种,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文化产品营销,本理论认为文化营销是对文化产品在市场推广和营销的过程。例如,对电影《三枪》经过网络、电视等的营销推广,票房收入非常高。

文化的适应,这一理论认为文化营销是企业经营活动中,针对企业目标市场面临的文化环境采取一系列的文化适应策略,以减少或防止与异域文化的冲突,进而使营销活动适应和融合当地文化的一种营销方式。本理论说的目标市场的文化环境,是对目标市场文化环境的适应,目的是减少产品品牌蕴含的文化与目标市场的文化环境的冲突。

营销与文化的契合,基于文化与营销的契合,企业有意识的通过发现、甄别、培养或创造某种核心价值来达成企业经营目标(经济的、社会的、环境的)的一种营销方式。文化营销以消费者为中心,他强调物质需要背后的文化内涵,把文化观念融合到营销的全过程,是文化与营销的互动与交流。

本文比较认同认这一概念,文化营销是基于目标市场的目标消费群的文化,发掘与产品或企业文化中能满足消费者的文化内涵,使消费者在消费产品的过程中,不仅仅满足于产品本身的物质需求,而且要满足产品或企业文化所带来的文化需求。文化营销中的文化受众主要是消费者,需要发掘的是产品文化及企业文化与消费者文化的交集,使产品文化或企业文化满足消费者,创造产品的差异化营销战略,而且竞争者难以模仿。(图1)

图1是文化营销的概念,大圈是消费者文化,其文化内容比较多,圈大;小圈是产品文化及企业文化,内容较少,所以圈也比较小,而文化营销就是发掘两者文化的相交部分。

这一概念说明了文化营销是一种营销方式,主要是企业文化、产品文化、品牌文化与消费者的精神文化需求的交叉。

二、企业文化营销的功能

文化营销的实施会让企业得到满意的效果,不但确立企业产品的竞争优势,而且还会树立企业的社会形象,增强企业的品牌和声誉。按照文化营销对企业作用的不断深化和影响,文化营销的功能可以分为三种:差异化功能、提升品牌价值功能、沟通功能。这三种功能是不断递进的,当一个企业文化营销深入持久的话,作用就会得到不断的深化,从企业自身到社会都会受益。

(一)产品差异化功能。大机器生产时代,市场的基本特征是产品供大于求,并且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产品竞争激烈,实施差异化经营是企业的普遍选择。企业实施的差异化策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功能差异化,通过提供你无我有,你有我优,你优我奇等方式,在价格与对手相差无几的情况下,提供比竞争对手功能更多的产品,强调功能制胜;二是利益差异化,通过完善而周到的服务,给消费者最大的利益,利益差异化是产品差异化的延伸,由产品差异延伸到服务差异,由提供无形产品到提供无形服务,使消费者在购买产品的同时能获得额外的利益;三是文化差异化,文化差异化是差异化策略的高级阶段,是很难模仿和超越的,并且持续的时间非常长。功能差异化是以技术不断快速创新为前提,必须持续大量投入研发费用,才能达到功能差异化。真正做到功能差异化的是那些世界级大公司,并且功能差异化很容易被别人模仿和超越。利益差异化是通过特色的服务等手段为消费者提供额外的利益,但是服务质量的提高需要成本的增加,“羊毛出在羊身上”,由服务质量提高而带来的成本增加,最终还要转嫁给消费者,并且服务所带来的差异化也容易被别的企业所模仿,现在比较规范的企业,都很注意服务质量的改进和特色。功能产异化和利益差异化都面临着成本增加、持续时间短、容易被模仿和超过的缺点,利用功能差异化和利益差异化虽能在短期内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但长期来看,还不足以支持企业持续保持差异化,而文化差异化就弥补了以上两种差异化的不足,因为具有文化内涵的产品很难替代,很难模仿,并且赋予产品以文化内涵不需要增加太多的成本。所以,文化差异化是企业产品差化的有效手段。差异性是企业获取并保持竞争优势的基本战略,产品的差异性是指企业提供给顾客的产品或服务具有某种独特性并因此而获得溢价的报酬。竞争优势表现为两种基本形式成本领先和标新立异。在当今经济生活日益国际化的大环境下,科技与要素的充分流动大大限制了成本领先战略的适用范围。况且,只有在产品差异性基础之上的价值相等才能使成本领先者直接将其成本优势转化为较竞争对手为高的收益。低劣的价格战往往两败俱伤,标新立异往往获得远高于对手的利润而消费者仍趋之若鹜。因而,标新立异是企业获得并保持竞争优势的最基本战略。

文化营销提供了产品差异性的崭新思路。设计、采购、生产、营销、交货、人力资源管理等组成的价值链中任何一处都可能产生经营差异性。另外,对原有价值链的再造、拓展、将不同价值链加以整合,或者再造一条全新而有效的价值链,同样可以形成很大的差异优势。另外,企业将其价值链拓展到上游供应商及下游顾客也会提供差异性、提高最终消费者认知价值的思路。

文化营销的差异具有两个显著特点:1、低成本。文化作为人类延续到今天创造的众多现成的、尚未被充分利用的资源,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唤起文化的认同感,激发文化的感染力所需的经济代价远远小于技术突破、产品开发、广告宣传等。2、持久性。文化是特定人群世代相传、长期积淀而成的,因此它在一段时间内相对稳定。文化具有很强的差异性壁垒,具有模糊性,对手很难模仿。因此,文化营销具有差异的持久性和难以模仿性。

如大多数牙膏企业诉求的是牙齿的白,都具有清洗功能的牙膏,而奥奇丽公司却独辟小径,利用中药文化产生了牙膏的差异化,不仅仅中国还有国外都比较认同中药的文化价值,这中低成本的差异化使奥奇丽公司的田七牙膏独树一帜,很快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而且田七牙膏的这种中药文化的差异性很难被竞争者模仿。

(二)提升品牌价值功能。品牌竞争力不等于产品的竞争力,较低的价格、较高的质量不等于较强的品牌竞争力。在中国市场上曾有过“挑战”外国产品的宣言,“同等质量比价格,价格最低同等价格比质量,质量最高。”由于外国厂商在中国实施的是品牌战略,和我们不在一个竞争层面上,所以人家没有来应战。通过价格战可以扩大品牌的知名度,但缺乏美誉度,至今还很少有企业可以通过价格战使得品牌形象得到提升,美誉度得到增强。高质量的产品也并不必然提升品牌竞争力,因为产品质量分为技术质量和认知质量。所谓技术质量是指产品设计过程中应遵循的技术标准,既包括国家或国际标准,又包括行业标准;技术质量作为产品的内在质量是产品质量水平的最低要求,低于技术质量要求的产品是没有竞争实力的,甚至是不具备进入市场资格的。认知质量也称消费者认知质量,是指消费者对产品功能特性及其适用性的心理反映或主观评价,认知质量不同于技术质量,技术质量作为一种富有科学性的、可辨识的标准,具有客观性,而认知质量则是消费者对产品技术质量或客观质量的主观反映。消费者认知质量的形成基础是产品的技术质量,但又不等同于技术质量。受主观因素的影响,有时两种产品的技术质量可以完全一样,但消费者对这两种产品的认知却可能不相同。只有被消费者感知到的质量才能转化成品牌的竞争力。在市场营销实践中,很多企业只看重技术质量,而忽视消费者对其认可与接受的状况,结果使产品失去市场竞争优势。价廉能提高知名度,但不能提高美誉度,物美能提高美誉度,但不一定带来忠诚度,物美价廉加文化等于品牌忠诚度。

国内外许多成功的企业都认为,他们的真正资产不在于拥有先进的设备、厂房等有形资产,而在于他们员工掌握的知识和根植手头脑中的信念、价值观以及构思、见解、谋略等无形资产。无数事例证明,一种独特的价值观指导下的企业行为将给该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富。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经营、贸易、营销中的文化因素的价值再生问题。文化营销中的价值再生能力,是指通过文化的凝练、传播与沟通,以达到价值共振。这里包含了消费者对经营者的产品及服务乃至整个企业的价值认同,能够而且愿意去支付更高的价格来获得物质和精神享受。消费者支付了超过实物成本的额外附加值形成了企业的超额利润,这正是企业、贸易及营销中的文化所带来的增值部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营销文化的价值再生能力问题。文化的价值再生既增加了企业的利润,又增强了企业的差别竞争优势,这也是文化营销广为推行的根本动力之所在。

当奥奇丽以中药名称来命名品牌时,田七牙膏已与生俱来地植入了走向成功的基因,因为她直接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值得骄傲的精髓之一――中药文化,因此“田七”的文化内涵与价值成为品牌最珍贵的资产。此后,这一核心价值在“中药牙膏选田七!”的广告传播声浪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扬光大,为田七品牌深深打上中药的烙印,并进一步在田七与中药之间画上了等号。当田七牙膏推陈出新,在中药丰富的资源沉淀中深入挖掘并发扬光大,在本草、植物等中国传统中药文化之后,随着本草概念的传播,中国传统中药文化承载并引领着田七品牌,迅速在牙膏市场立足,开始了逆转国内牙膏市场竞争格局的中药牙膏颠覆之旅。田七的中药文化不但产生了产品的差异化还提升了田七的品牌价值。

(三)产品沟通功能。与其他营销方法相比,文化营销能够借助文化的亲和力,在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建立共同认知,在对产品价值的理解上达成默契和共识,增进消费者和企业的交流和沟通,把产品单纯的买卖行为上升到文化价值理念的融合和互动,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水平和竞争优势,奔驰轿车之所以能在市场上享誉世界,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具有与产品一样无可挑剔的价值观。始终重视在营销过程中标榜一种贵族文化,满足了顾客彰显自身地位与身份的心理,尤其是在顾客取车的时候,总会给顾客的孩子赠送小小的奔驰玩具模型,培养儿童对奔驰车的兴趣,把客户对奔驰品牌的忠诚世代传递下去,体现了高超的沟通艺术。由于文化营销注重的是价值观念的输出和产品价值的实现,追求顾客的认同感和满意度,强调通过顺应和创造某种价值观来达到与消费者的沟通与共鸣,因此更容易取得最佳的满意度,同样是汽车,尽管品牌各异,但无非都是一种交通工具而已,基本功能基本相同,所以企业应把营销的重点放在文化主题的宣扬上。

中国移动的动感地带业务就是一个很好的营销文化案例,“动感地带”定位在“新奇”,“时尚、好玩、探索”是其主要的品牌属性。“动感地带”的“新奇”,“时尚、好玩、探索”正符合年轻人的精神需求,它代表一种新的流行文化,用不断更新变化的信息服务和更加灵活多变的沟通方式来演绎移动通信领域的“”。动感地带用创新的手段拓展了通信业务的外沿,将无线通信和时尚生活融为一体,将引领令人耳目一新的消费潮流。动感地带代表一种新的流行文化,仅从名字上就能感受到澎湃的活力。年轻充满激情,碰撞迸出火花,动感地带给年轻人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不怕好动,就怕你不动。动感地带这一列的动感元素就是契合年轻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达到了与年轻人沟通的目的。这也是动感地带实施文化营销最成功的一点。

三、总结

对于企业文化营销的应用,首先必须搞清楚企业文化营销的概念,不能和企业文化营销混淆。企业文化营销是一种营销方式,虽然企业营销文化与文化营销都是为企业的市场营销服务的,但是两者从根本上来说是不一样的。企业文化营销的功能主要是产品差异化功能、品牌价值提升功能、产品品牌沟通功能。

(作者单位:中国移动集团贵州分公司)

主要参考文献:

[1]张党利,郗芙蓉.企业文化营销的概念及实施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

第12篇

一、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现状

(一)缺乏对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

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是广义的,是长远的,但是部分高职院校对于校园文化的理解,仅仅局限于具体的文化活动的开展,比如说定期开展军训、定期举行高职院校运动会,等等。他们认为简单的文化活动就能体现校园文化,忽略了文化活动背后的精心设计、系统安排和专业指导,这样发挥不了校园活动应有的作用。另外,还有一些院校为了加速学生与企业的接轨,过分推崇某些企业文化与职场文化。但是变相的企业文化并不适应高职院校的发展,它在浪费学校资源的同时,也阻碍了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严重影响了校园文化建设的进程。

(二)过分强调物质文化建设,忽视校园文化建设

随着社会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高职院校的竞争也日益激烈。部分高职院校片面追求高速发展,把高职院校发展的重点放在扩建、扩招上,为了增加学校的竞争力,增加学校的招生率,盲目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资,以物质条件来吸引家长与考生,以提高高职院校的影响力。但是过分强调物质文化,忽视校园文化建设的做法,从长远看,对高校的文化氛围的培养与品位格调的提高是不利的,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更为不利,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职院校的健康、和谐发展,使得高职院校的发展陷入形式化的危机。

(三)网络文化对校园文化的冲击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互联网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学生生活、工作不可或缺的部分。互联网在方便了他们学习的同时,也极大地丰富着他们的课余生活,成为高职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随着网络文化的普及,越来越多的高职学生沉迷于网络,对高职院校组织的各种文化活动与文化教育完全不感兴趣,不积极参与,这严重影响了高职校园文化活动的正常开展。另外,还有部分的高职学生沉迷于网络,受网络上不良文化的影响,思想价值观逐渐扭曲,道德约束力逐渐减弱,慢慢地丧失了明辨是非的能力。这在给他们的健康成长带来消极影响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

二、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的可能性与重要性

(一)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有利于高职学生更快地适应企业工作环境

部分高职学生毕业之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或者频繁跳槽,并非完全因为他们专业技能不足,而往往是因为他们习惯了单纯的校园环境,对复杂的企业环境不了解,没办法在新的企业环境中迅速找到自己正常的位置,发挥不了他们的专业才能,这才导致他们的职业生涯发展不顺利。而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能把企业文化的精髓注入校园文化中,让高职学生提前了解企业环境与企业文化,能让高职学生有针对性地加强专业技能,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更快更好地融入企业环境中,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

(二)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可以有针对性

地培养企业发展需要的团队精神我国大多数的高职学生从小就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过分强调对课本知识的学习,忽略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他们的沟通能力与协调能力过于薄弱,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比比皆是。但是在企业活动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关系,比如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关系、上级与下级之间的关系、员工与客户之间的关系,等等。如何恰当处理好各种复杂的关系,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职场人员立足于企业的关键。显然,过于竞争化的高职校园文化,是与企业的团队精神背道而驰的,而团队精神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文化理念传递与灌输的重要环节。所以,促进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提高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能为学生以后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对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位,企业就要更加关注管理的创新与技术上的创新,最大限度地引入创新型人才。传统的高职校园文化过分强调实用型的知识技能,很少开展针对高新技术的活动,很难实现技术与管理上的创新,这阻碍了学生向更高层次发展的步伐。而使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在高职校园内积极引进企业先进的管理与技术,创造机会,积极开展各种创新型比赛,能增强学生学习与创新的意识,让学生多接触社会新事物,培养学生自身的创新能力,可以为其日后在企业中得到更高层次的发展做好准备。

三、推进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的有效措施

(一)借鉴优秀企业文化,丰富课堂教学

首先,课堂教学是开展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途径,是高职学生学习、生活的重点。只有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平台,把优秀企业文化的内涵与要点灌输于常规的课堂教学中,才能使得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能结合实际的企业文化实例,理解基础理论的内涵,学习最新的企业文化知识,深刻感受优秀企业文化的魅力,把握企业文化的实质内涵,从而对企业文化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同时,在课堂内容的设置上,除了遵循职业资格标准与岗位任职要求外,还要充分分析企业的发展动态,确定核心能力要求,并进行有针对性的细化,针对性地培养,务求高职学生的各项能力培养都符合当前企业的发展需要。其次,在教学形式上也应该不断优化。应采取开放式实训教学,强调以项目为引导,以任务驱动为载体,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选定项目,借助高职院校的资源,让学生自主研究分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也邀请一些优秀的企业专家,参与制定、开发与评价开放实训教学,在关键环节上对学生进行启发、指导、引导与激励,并及时对项目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让学生能在不断提升自我能力的同时,学习到企业文化,把握企业发展资讯,跟紧企业发展步伐,为以后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搭建校园文化

与企业文化交流的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促进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的有效途径,是搭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交流平台的重要举措。首先,高职院校要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原则,组织各种企业实践活动,创造更多的机会,让教师与学生走向企业,走向社会,深入地在企业开展各种调查与研究活动,增进学生与企业技术人员、企业领导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也要积极“请进来”。定期与不定期地邀请一些优秀企业管理人员走进高职院校,以讲座、专题报告会、企业文化论坛等形式,重点介绍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企业现状、企业价值理念、品牌文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等等,从而加深高职学生对相关企业的了解,让学生明确认自己的职业方向,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有针对性地培养与提升自我能力,适应企业与社会的发展要求。

(三)抓好社团组织建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

社团活动是充分展示高职学生个人兴趣与特长的良好场所与平台,是学生个性品质发展的载体。应建立丰富多彩,充满朝气的学生社团组织,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安排专职教师进行辅导,保障高职学生能在社团中充分展示自己的青春与才华,发挥自己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这样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让学生从中建立强烈的自信心。通过创业教育基地,创业训练等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创业过程,在体验成功、经受挫折的同时,增强学生与困难相抗衡的斗志,培养学生的企业责任意识与爱岗敬业的职业意识,为其以后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总之,从现阶段高职校园文化的现状来看,部分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还存在很多问题。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应充分认识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的重要性,积极推进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实现校企合作;应让高职学生在校园环境中提前接触与学习优秀的企业文化,积极参与企业的各种实践调研活动,在实践中加深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同时,应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我能力,提高自身的沟通协调能力,培养自身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增强自身的企业责任意识与爱岗敬业的职业意识,为其以后适应企业的发展需要做好充分准备。

作者:吕波 廖荣盛 单位:顺德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韩永伟,毕巍巍,付舒.高职人才培养与企业文化融合探讨[J].科技视界,2016(2):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