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

时间:2023-06-16 16:05:0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数学分层教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

第1篇

数学是一门系统的思维学科,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数学学习时,由于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的不同,思维会有慢有快,接收能力也不一样,致使教师在教课时很难统一进行教学,增加了教师的教课难度.

2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概念

分层教学是教师在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根据众多学生的不同素质和水平,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将所有学生按照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的高低划分为不同的层次,针对具体的层次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从而提高所有学生的学习水平.

3高中数学实行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实行分层教学就不需要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众多学生的考核成绩了,让好学生和学困生都可以有自己的衡量标准,避免学困生对高标准产生的挫败感和心理负担,好学生也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实行分层教学可以避免好学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的局面,减少两极分化的现象.

4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模式的分析

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智力情况和自主学习能力进行综合分组,让学生自愿报名分层,按照一定的比例分成3个层次:A、B、C.其中,A层次,有很强的学习和读书能力、探索性和积极性、掌握知识能力,头脑灵活,思维缜密.B层次,能够按照要求进行阅读,能够自主地掌握知识和学习方法.C层次,上课认真听讲,坚持努力,会进行基本运算,智力水平相对较差一些.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情况变化进行适当调整.教学分层A层:本层学生水平较高,必须按照高考的高要求进行教学,锻炼其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握知识的内在本质,形成良好的知识体系,提高对数学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B层:本层学生能力水平良好,需要按照大纲的较高要求使其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法则和数学原理,确保其数学的运算能力.C层:本层学生能力较差,需按照大纲的一般要求进行教学,教学中立足课本,注重基础知识,以会考和就业为目标来督促学生完成作业,上课认真听讲,尽可能多地对问题进行思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授课分层具体授课过程中,首先安排前20分钟针对全体同学讲课,重点处理和解决全班学生的共同问题,综合性地讲解和指导学习的基本方法.在这20分钟,前2层的学生会掌握新课程的内容,之后,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能力训练和强化,但C层学生感到困难,掌握吃力,需要通过教师的讲解,熟悉课本内容的同时再进行巩固和强化训练,从而达到基本要求.作业分层在课堂中会出现很多习题,教师按照不同层次学生的状况,将作业分为3个等级布置给学生.对于C层学生设置为:基础题目和补缺补差的题目;中等的B层学生为:基础题目;基础性好的A层:基础题目和提高强化题目.采用教师抽查,学生核对和互查的方式.

5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建议和对策

1)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在适当的时间分层

实行高中数学分层的时间不宜过早,过早的分层让差学生感到自己的成绩与别人的成绩差距太大,心里感到自卑,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导致不努力学习,成绩更差.好学生会感到自己成绩比别人好,容易出现骄傲和自满的情绪,学习上就不会太用功.

2)处理好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行分层教学的前提,这样学生会更信任教师的观点,更依赖于教师的课堂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3)突出学生的优势和特长

第2篇

摘 要:主要研究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策略。首先提出教学层次化、提高教学质量的相关理论,然后提出了分层教学,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策略探究

一般所说的分层教育具体是指由于每个学生之间的水平与差异,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也会有巨大差别。所以,老师必须根据每个学生层次的划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各种不同的教学目标与任务,同时提出较为有效的教学策略,进而使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增强自身的数学知识运用能力。分层教育能够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其自身所需要的数学知识。在具体实施分层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使用的教学策略、教学计划、教学目标都应该与学生的真实状况相符合,进而才能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还应该对每个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各种不同的评价,保护每个层级学生的自尊心,最终使所有学生都能得到进步。

一、教学层次化,提高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最主要的核心即为建立与学生相配套的实际教学目标,进而使整个课堂能够更加有目标、有计划地不断进步。在制订教学目标的环节中也必须进行分层,其具体操作如下:基础知识掌握较差、中等水平学生与成绩较好学生分别制订各种不同的学习任务。教学目标已经制订完成后,还应该对教师备课进行分层制订。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应该将所有学生具体划分为三个层次,其后再按照各种不同学生的层次分别制订教学要求。要想使分层教育不仅仅只是表面上的形式,就必须严格把控备课环节与教学目标制订环节。

二、关注问题设置层次性,让学生进行发散思维

让学生掌握知识最主要的教学方式为设置问题。老师在设置问题的具体过程中,应该按照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与实际情况进行结合,再对学生应答,如此便能够激发学生对知识点产生的共鸣,进而使整个班的学生都能够融入知识的海洋中。同时,为每个学生提供学习机会,使整个教学课堂能够有序、稳定地发展与进步。

除了上述两点外,老师还应该注重评价分层,根据不同学生的水平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其具体实施情况为对成绩较差的学生应维护其自尊心,对成绩较好的学生应增强其积极性,对成绩中等的学生要尽可能鼓励。总而言之,在整个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想提高学生数学成绩,就必须要知道所有学生学习的具体状况,同时按照学生本身的情况制订符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如此就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方便,了解到自身问题,逐渐达到新时期课标所需要的要求。

参考文献:

杨作财,刘旭.创建和谐的数学课堂[J].吉林教育:教科研版,2007(05):55-57.

第3篇

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普通高中,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又存在能力差异,导致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能力的差距很大,这势必对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带来负面影响。如果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仍采用“一刀切”,不顾学生水平和能力差异,以为教学就是把学生聚在一起上课,沿用过去同一教材下采用统一要求,同一方法来授课,势必造成“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

一、“分层次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根据心理学研究,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改革实践,人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目前普通高中,面对传统教学模式,有不少困难。鉴于上述原因,本着普通高中“为毕业生参加社会劳动和进一步学习打基础”的职能,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到学生差异的客观存在及教学现状,切实开展教改实验,探究“分层次教学”的有效途径,才能从根本上摆脱困境,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使数学教学符合素质教育要求,以适应社会需要。

二、普通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实施

1、学生层次化——学生自愿,因能划类,依类分层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再结合高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按教学大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可将学生依下、中、上按2:5:3的比例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即能在教师和C层同学的帮助下掌握课文内容,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习题;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练习,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习题,积极向C层同学请教;C层是拔尖的优等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习题,完成教师布置的复习参考题及补充题,可主动帮助和解答B层、A层的难点,与A层学生结成学习伙伴。分层次教学的主体是班级教学为主,按层次教学为辅,层次分得好坏直接影响到“分层次教学”的成功与否。为此,对学生进行分层要坚持尊重学生,师生磋商,动态分层的原则。首先,要向学生宣布上述分层方案的设计,讲清分层的目的和意义,以统一师生认识;其次,教师应指导每位学生实事求是地估计自己,通过学生自我评估,完全由学生自己自愿选择适应自己的层次;最后,教师根据学生自愿选择的情况进行合理性分析,若有必要,在征得学生同意的基础上作个别调整之后,公布分层结果。这样使部分学生既分到了合适的层次上,又保留了“脸面”,自尊心也不至于受到伤害,也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但学生的层次也不是永远不变的,经过一段学习后,由学生自己提出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变化情况,作必要的调整(一般是半个学期或一个学期为一次),最终达到A层逐步解体,B、C层不断壮大的目的。

2、在各教学环节中施行“分层次教学”

(1)教学目标层次化。分清学生层次后,要以“面向全体,兼顾两头”为原则,以教学大纲、考试说明为依据,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将知识、能力和思想方法融为一体,合理地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并将层次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对于教学目标,可分五个层次:①识记。②领会。③简单应用。④简单综舍应用。⑤较复杂综合应用。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要求是不一样的:A组学生达到①--③,B组学生达到①一④;C组学生达到①--⑤。例如,在教“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时,应要求A组学生牢记公式,能直接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三角函数问题,要求B组学生理解公式的推导,能熟练运用公式解决较综合的三角函数问题,要求C组学生会推导公式,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较复杂的三角函数问题。

(2)课前预习层次化。教师要深钻教材,领会一“纲”两“说明”之精神,把握其弹性,根据己定的教学目标,明确提出各层次的预习目标,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看书预习方法,就会获得满意的预习效果。比如,让高一学生预习时,可要求A层学生主动复习旧知识,基本看懂预习内容,试着完成相应的练习题,不懂时主动求教于别组的学习伙伴,带着疑问听课;B层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预习内容,会参照定理、公式、例题的推演自行论证,并据此完成练习题,遇阻时,能自觉复习旧知识,能主动求教或帮助别组;C层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预习内容,定理、公式要主动推导,例题要先行解答,能独立完成相应的习题,力求以理论和方法上消化预习内容,并能自觉帮助别组同学。

(3)课堂教学层次化。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又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在安排课时的时候,必须以B层学生为基准,同时兼顾A、C两层,要注意调动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比率,不至于受冷落。一些深难的问题,课堂上可以不讲,课后再给C层学生讲。课堂教学要始终遵守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上升的规律,要求不宜过高,层次落差不宜太大。要保证C层在听课时不等待,A层基本听懂,得到及时辅导,即A层“吃得了”,B层“吃得好”,C层“吃得饱”。从旧知识到新知识的过渡尽量做到衔接无缝、自然,层次分明。

第4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 分层次教学 目的 意义 策略 分析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行,高中数学教学也在逐步的改良教学模式,其中分层教学方法得到教育工作者的全面重视,在高中数学的分层教学程中,数学教师要依据学生个体差异和认知能力的不同层次,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法,部署相应的练习,积极调动各个层次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

一、分层次教学的目的

我们的教学活动要始终以学生为基本出发点。要以学生为主体,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前提,不断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这一目的,有计划的进行分层教学法的推广,十分必要,这要求教师要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本质特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敢于打破陈旧的教学模式,积极研讨新的教学方式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以素质教育为前提,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必要的认知,摒弃过去整齐划一的教学制度,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个性特长,在教学活动中既要把握整体教学效果也要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

二、分层次教学的意义

(一)有利于个体教育,完善数学教学的模式。数学分层次教学改变了过去的一本教案、一本参考书教一个年级的现象。这种教学形式迎合了学生的个别差异,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良好的锻炼,此外,分层次教学法也注重了班级的整体教学,突出了分层次教学良好的的发展性。

(二)分层次教学模式摒弃了传统教学的陈旧手法,建立了全新的教学形式。分层次教学的目的,是要真正达到以学生为中心的因材施教,积极的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各方面和谐发展,促进学生的个性发挥和整体素质的提高。激励学生稳步甚至是超前发展。营造优秀的平台,鼓励和扶持相对成绩较差的同学在数学方面的学习,及时肯定、及时表扬,最终达到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做到每个同学都学有所获,数学成绩都能得到相应的提高。

(三)分析分层次教学实验中所存在的漏洞和问题,有利于完善教学模式的方案和提高教学的科学水平。在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实践中,我们要积极的体现出该方法的作用和优势,同时要及时发现和研究该模式下存在的现实问题,深入分析不足之处,取长补短,努力完善教学方案。积极进行对比和评测,找出差距出现的原因,做到事半功倍。

(四)教与学的有机结合。数学分层次教学给学生搭建了一个发展的优秀平台。在高中数学的分层教学试验中,教学活动要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两种过程的有机结合。在数学分层次教学模式中,教的活动就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传导的过程,学生学的活动是进步和完善自我学习能力的过程。学生要积极的在教师科学有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活动。

三、分层次教学的基本策略

(一)对学生进行分层。认识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分层教学的基本前提。学生之间存在学习能力以及认知的差异。此外还有兴趣和爱好以及思想道德方面的差异。这些因素都会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并出现不同程度的学习障碍。学生分层,要立足学生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并要灵活机动的根据学生的学习变化而改变分层策略。

(二)班级分层模式。以学期主要文化课成绩评测的结果为依据,结合学生各自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分成若干个层次,重组新的教学实验集体,其最大特点是要求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群体,重新组织准备适合每个群体的教学方案,引导“学困生”有效的展开学习,同时又满足了“学优生”的知识扩展需求。

(三)课堂教学中分层互动模式的运用。教师要积极的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自由的互动模式学习氛围,将学生依据差别性进行合理化的分层,树立正确评价标准,促使每位学生在学习、情感等方都能得到显著的提高。“分层互动”的教学模式,是一种数学课堂的灵活教学手法。首先就要求教师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认真的去调查和掌握班级内每个学生的基本特征,包括知识水平、学习状况、家庭构成以及特长爱好,将学生依据基本心里特征进行分层,组成学习小组。互帮互助,努力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真情互动,为每个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在另一层意义上也大大的促进了团队观念和集体意识的提高。

(四)分层评估及指导。在分层教学法中,分层辅导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主要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不同的辅导和练习,辅助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高数学学习成绩。针对后进生的辅导,要特别注重学习态度的端正,从根本上培养其学习兴趣,促进其学习动力。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要进行综合练习和指导,达标评测时,必须要体现分层教学的特点,在练习的准备阶段,根据不同学生设置不同难度的习题,让所有学生都能在练习中温固知识点。

(五)分层教学,分层练习。对于课堂上的教学活动安排,要根据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和要求,要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最基本教学内容的讲授,完成指定的教学目标。此外,课堂教学必须注重学生自然实际特征,采取自然分层教学。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事宜的分层教学目标,进行不同程度的提问和练习。要努力提高学生的分层解题能力和思考能力,在课堂练习方面要分层进行布置,使每个学生均有所获。

综上所述,对于高中学生的数学教学,我们要积极的运用多种方式方法,摒弃传统的单一制讲授法,勇于创新,采用灵活的教学模式,积极的进行数学课堂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说,分层次教学能真正达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目的,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且极大的鼓舞了学生学习动力,促进学生自信心的培养,确保学生和谐稳定的发展。应用分层教学法的意义和作用是深远的,在未来的数学教学工作中,如何将分层教学法逐步完善和推广是我们数学教师要不断追寻和探索的重要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周仁.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J]

[2]李小娜.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分层策略[J]

第5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分层教学;分析与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0-094-01

现阶段,除了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外,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也是高中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视的一项。依照常规的教学模式,仅仅是老师制定计划,无法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因而,分层教学法的实施与应用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高中数学选取分层教学的作用

1、迎合各层次学生的实际需求

以往的教学方法一般都是选取“填鸭式”或者“灌输式”等较为呆板的方式,在实际教学环节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及主体性,于是,不同学生间的差异便体现得更加明显,对于教学活动更为棘手。但是,分层教学可以根据各个学生的基础水平及接受理解程度有的放矢,使教学工作更加具有针对性,迎合不同学习阶段学生的需要。同时,分层教学使用的是“低起点、多元化”的方针理念,尽可能令每一名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当中,这样便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激发学生们的主动性和热情

作为学习生涯重要发展时期的高中来说,无疑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热情是十分关键的。如果在高中数学的课堂讲授中,能够有效地利用分层教学法,对于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材施教、体现素质教学的要求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另外,分层教学法全面考虑了学生的学习基础,有针对性地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在学生们达成目标的过程中,其学习兴趣及主动性自然也会得到激发,经过一段时间后,学生心中对于数学学习的畏惧感等不良情绪都可以消除。

3、增强学生的主人翁精神

教学工作是师生两者之间进行双向交流和互动的活动,虽然在教学环节,老师是指导者,但真正的主体是学生,分层教学恰恰考虑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按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任务,这种教学方法不但能够深入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也可以改善教学环境、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二、分层教学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众所周知,提高教学水平是教学的根本目的,而分层教学则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性措施。然而,在分层教学的实际运用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若分层分得过于细致,将不便于教学秩序的维持,更容易造成学生两极分化现象的加重。所以,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为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必须进行综合考虑。

1、按照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分组

对学生的分层管理是采用分层教学的重中之重,在此时期,老师必须要掌握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做到因材施教。举个例子,老师在对学生进行分层时,可选取测验法,出不同难度的测试题进行成绩测验,并完成分组。一般来说,可以分成三组:一,成绩优异的学生;二,成绩中等的学生;三,成绩较差的学生。考虑到学生的自尊心,自始至终都不可以体现出后进生的观念。当然,分组也不是绝对固定的,经由定期测验,可以随时进行更改。

2、建立健全多种多样的分层教学体制

教师在相关分层课程的设计中,一定要做好不同课程的工作安排。因为所面对的学生底子各异,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老师们可设计基础性较强的教学方案,如基本公式、定理等的讲解,同时附上相应的练习测试题,慢慢培养学生的思维;对于成绩一般的学生,在教学时可侧重拔高内容,令学生学会灵活变通;对于那些成绩不错的学生,则可以重点加大授课难度,使这部分学生不断突破自我。

3、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效果进行对应的分层教学

教师在实施不同阶段、不同时期的教学分层工作时,课余辅导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对于高中数学的教学来说,课堂提问及课余作业同样是测试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方式,往常的教学方式仅仅注重课后作业的布置,在学生完成后,由教师进行统一的讲授;而在分层教学这种针对性较强的教学模式下,可以给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出各种难度的检测题。比如说,在函数奇偶性这一章节的教学中,老师可以给成绩较差的同学布置基础性稍强一些的习题,像利用函数的奇偶性来判断f(X)=X2;而成绩相对好一些的学生组,可以加大下难度,像需要经过简单变换才能论证的题目,f(X)=X2+2X+1;对于成绩最优异的学生组,可以继续加大试题难度,如f(X+1)=X2+2X+3。通过逐步增大习题难度,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师指导和师生间的互动。

4、选取分层激励的模式

经由系统的测评机制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分层激励是推行分层教学的关键举措。需要注意的是,分层过程需要结合教学的实际需求,由基础性定义到技能要求设置习题,这也有助于学生自主地选取题目,按照测试结果,对不同层级进行相应改变,最终达到提升学生学习热情、增强师生互动的目的。

结束语:综上所述,要想更快更好地提升高中学生的整体素质,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数学学习的水平,推进分层教学模式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随着分层教学的不断推进,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有助于增强教师和学生的自身修养,而这正符合新时代背景下素质教育进行形式创新的客观要求。

参考文献:

[1] 邵 锋.浅析高中数学任务型教学模式下分层教学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1,(03).

第6篇

从表面上看,分层教学似乎是将学生进行了平等地对待,教学过程中做到了一视同仁,但是从根本上分析,分层教学很好地凸显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做到了以人为本。春秋时期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就提出“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这是适应教学发展的。由于人与人本质上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性格特点,因此其学习的方式也各不相同。传统的应试教育讲授模式无法兼顾到每个学生的发展,教师为了考试而教学,这可能会导致许多数学成绩不理想的同学不受重视,导致班级内学生成绩分化严重,甚至形成教学恶性循环,不利于班级以及学生的整体发展。而分层教学能更好地兼顾到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习水平,要求教师做到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密切观察,既能提高班级的整体水平,同时又做到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力,但这也对教师提出了巨大的挑战。高中数学相比较初中数学而言,更注重系统性和归纳性,所以要想学好高中数学就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启发,而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而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方法。

一、教师对要接触的学生和课本进行充分了解

首先是对学生的了解。高中阶段,教师应该对每个学生进行密切观察,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分析哪些学生是应该不断进行鼓励的,哪些是应该不断进行鞭策以促进其学习的。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教师可以通过平日的测验进行了解。值得注意的是,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不等同于学习成绩,有些学生可能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较高,但是成绩较差,这就说明该学生可能在学习高中数学的过程中没有认真对待,教师应该对其进行鞭策,改变其懒惰习性。因为学习成绩不等同于学习能力,所以教师也不能简单地通过学习成绩来划分学生或者紧盯着学生的成绩对其偶然的进步和落后进行批评。另外,教师对学生的等级划分只是为了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教学,因此教师没有必要把划分的具体情况公布给学生,只要做到自己明白就行,否则将严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其次是对高中数学课本的了解。高中数学课本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简单来讲就是包括代数和几何两大部分知识点,但是其中又可细分,如函数问题、空间几何问题、概率问题、数列问题、向量问题、解不等式等。而函数问题又自成系统,包括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指数函数、幂函数、抛物线、双曲线、三角函数等。虽然知识点庞杂,但并不是无规律可循,大多数学生自己无法进行归纳分类分析,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良好指引。教师应该对高中数学的重难点有熟悉的把握,这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同时,熟悉高考题型,只有知道高考要考什么,才能落实重点教学方向。在掌握了教学目标和高中数学的重难点之后,教师就能针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

二、进行系统的分层教学规划

1.关注各层次学生的发展

一个班级学生学习成绩的分布基本是2∶6∶2的比例存在。其中,优秀的学生和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都占少数,而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占大多数,基本上呈纺锤形存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有所侧重,既要关注成绩优秀的学生,不断促进其学习创新能力和思维发散能力,又要加强对成绩较差的学生的关心,同时兼顾大局,抓好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成绩,针对其个别进行鼓励发展,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进步。针对优秀的学生,教师无论是在分析题目还是布置作业或者是平日提问,都要鼓励其对有兴趣的问题进行钻研,充分发挥自己对数学的热爱之情。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应该让其制定或者为其制定具体的学习目标,不苛责学生,要求其掌握基本知识,最起码应该保证对于数学课本中的概念以及基本的运算法则有足够的掌握。例如,最基本的指数函数运算公式是必须要掌握的。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并不一定在其他方面逊于别人,因此,对于其特长也要加以肯定,不能遏制学生兴趣的发展。

2.注重课堂提问

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对于回答正确的同学要及时给予鼓励,增强其不断学习数学的兴趣。许多时候,教师一句鼓励的话语就能改变一个学生的一辈子,因此,教师对成绩差的学生也应进行适当的鼓励,要认识到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其实是有很大发掘潜力的。同时,教师应该做到针对大多数学生的总体学习水平进行教学规划,鼓励具有钻研精神的学生,要求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知识之外,还应该对自己要求更严格一些,不断给自己制定新目标,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努力向优秀学生方向靠拢。

3.灵活教学

在高中阶段要做好数学分层教学的另一个要求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做到教学不死板,善于运用自己的教学特色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而不是在沉闷的过程中被动接受知识。另外,要做到严肃不严厉,既不失教师的威严,同时又不能与学生拉开距离让学生感到惧怕。教师与学生最好的关系应该是和谐、平等的,能在课余时间自由地进行学术探讨,做到互相促进。

第7篇

一、数学两极分化的原因

1、初、高中教材间梯度过大。

初中教材偏重于实数集内的运算,缺少对概念的严格定义或对概念的定义不全,如函数的定义,三角函数的定义就是如此;对不少数学定理没有严格论证,或用公理形式给出而回避了证明,比如不等式的许多性质就是这样处理的;教材坡度较缓,直观性强,对每一个概念都配备了足够的例题和习题。而高一教材第一章就是集合、映射等近世代数知识,紧接着就是幂函数的分类问题(在幂函数中,由于指数不同,具有不同的性质和图象)。函数单调性的证明又是一个难点,立体几何对空间想象能力的要求又很高。教材概念多、符号多、定义严格,论证要求又高,高一新生学起来相当困难。此外,内容也多,每节课容量远大于初中数学。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数学基础实力的不同就造成了对高中知识接受程度的不同。

2.不适应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

同学们普遍反映数学课能听懂但作业不会做。不少学生说,平时自认为学得不错,考试成绩就是上不去。初中教师重视直观、形象教学,老师每讲完一道例题后,都要布置相应的练习,学生到黑板表演的机会相当多。为了提高合格率,不少初中教师把题型分类,让学生死记解题方法和步骤。在初三,重点题目反复做过多次。而高中教师在授课时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注重举一反三,在严格的论证和推理上下功夫。又由于高中搞小循环,接高一课程的教师有的刚带完高三,他们往往用高三复习时应达到的难度来对待高一教学。因此造成初、高中教师教学方法上的巨大差距,中间又缺乏过渡过程,至使高中新生普遍适应不了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

3.学习方法不适应高中数学学习。

学生在初中三年已形成了固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他们上课注意听讲,尽力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但课堂上满足于听,没有做笔记的习惯,缺乏积极思维;遇到难题不是动脑子思考,而是希望老师讲解整个解题过程;不会科学地安排时间,缺乏自学、看书的能力,还有些学生上了高中后,认为可以松口气了,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上述的学习方法,不适应高中阶段的正常学习。

二、搞好数学教学的对策及方法

1、分层备课

首先对学生进行分层,比如把学生分成三个层次,A组代表成绩最好的学生,B组代表成绩较好的学生,C组代表以上两层剩下的学生。教师在备课时便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备课,在备课的过程中,对A、B、C组的同学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这必须在备课时体现出来。这样在实际的教学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不至于使分层教学留于形式。哪些内容对各个组是必须掌握的,哪些内容是只作了解的,对不同小组在作业上有些什么不同的要求等,这些都必须在备课时充分考虑。

2、分层授课

进行分层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便是对学生实行分层授课。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有点象复式教学。限于客观条件,不可能在同一堂课里将不同组的学生在不同的课室上课,因此,课堂教学时如何进行便是一个问题。对不同层次的同学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比如新高一第一章课时数要增加。要加强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教学。教学时注意形象、直观。如讲映射时可举"某班50名学生安排到50张单人桌上的分配方法"等直观例子,为引人映射概念创造阶梯。对A组的学生只要求会应用映射的知识的就可以了,对B组的学生要求对映射的认识外还要掌握一一映射的概念,对C组的学生还要掌握题外的引申,外加类似的问题加以巩固。对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弊病,应限期改正。严格要求贵在持之以恒,贯穿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成为学生的习惯。要增加考试的密度,如第一章可分为三块进行教学,每讲完一块都要复习、测验,及格率不达到要求的,应重新复习、测验,课前5分钟小条测验,应经常化,用以督促、检查、巩固所学知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只要有少少进步,无论哪个层次的学生都要给予表扬

3、分层辅导

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辅导是学生巩固和掌握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课堂分层授课后,在课外的辅导方面让学生之间相互辅导的办法进行学习辅导,课外直接对C组的同学进行辅导,B组的同学由C组的同学进行辅导,A组的同学由B组的同学进行辅导,这样,将全体同学的积极性都调动了起来

4、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第8篇

【关键词】数学;分层;教学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主动转换角色。教学中着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应给学生实实在在的探究空间,让学生去自主探究,从而有效地促进他们创新思维的发展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在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方面,我总结了一下几点:

一、创设多维情境,激发学习欲望

问题情境是指学生觉察到的一种有目的,但又不知如何达到这一目的的心理困境,是体现在学生原有的数学知识基础上但又不能直接解决的新问题。而“欲望”会让人产生一种冲动,是动力的源泉。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要为其提供丰富多彩的生活背景,让学生充分感受,真正体现书本数学向生 活数学的转变。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贴近学生生活、适合学生自主探索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创设学生自主探索问题的情境,要把握好“激励情感――设计问题――组织问题”三个环节,创设的问题要具有启发性、层次性、开放性、难易适度。然后让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水棱锥、棱柱和球的三个方向的视图。之后,让学生画三视图(根据所给物体)。接着给六块小立方体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搭出不同的几何体。 这样的开放性问题,既没有限制学生思维,又有效激发了学生兴趣。教师在教学时,要整合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教材真正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鲜活的生活学习材料,使学生的操作变“要我做”为“我要做”。 在课堂教学中,就要尽可能创造或利用适合于学生特点的学习环境以及数学内容的生动性和数学方法的直观性,使学生面临具体的学习任务,不断激发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及时运用评价等手段,引导并激励他们的求知欲望,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二、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探索的深入

学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自信心,他们总想成为研究者、发明者、探索者。在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时,尽量让他们进行自主探索,就能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因此,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应留给学生充分进行独立思考与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研究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应做到:凡是学生能看懂的内容就放手让他们自学;凡是学生动手操作能得出的某一规律,就放手让学生去完成;凡是学习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就放手让学生去解决……这样,就能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中学会思考,在自主探索中学会求知,从而调动了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向量》的知识的第一节课时,理论性较强,概念较多。我采取了如下方法: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并思考和讨论下述问题。

①向量的定义是什么?它是不是有向线段?

②怎样表示单位长度为3的向量?

③0与0的意义相同吗?单位向量能用1米表示吗?

④平行向量是不是共线向量?怎样判断平行向量?

⑤怎样判断相等向量?

这些问题的产生的原因,源于学生课后作业上出现的错误和学生的思维方式总体的体现。把这些问题摆同来,让学生思考。目的通过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索心理。这一环节的处理,目的让学生先看、先想,通过自学了解向量的有关概念和知识,再通过交流讨论,使自己获得的知识得以归纳和整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学生阅读讨论的同时,我则在四周巡视,不时地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也向学生提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探讨与合作交流,引导学生的讨论围绕着问题开展。增强了学生积极参与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归纳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直感,多进行逆向思维

数学知识的探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个借自己的直觉,先提出某种有目的的猜想,再进行验证,从而揭示某一类数学问题的有关规律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对这类数学问题进行大胆的、有目的地猜想,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在学生参与数学活动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如:教学“探索规律”时,由于教师鼓励学生质疑,有一学生针对“已知平面内任意三个点都不在同一直线上,过其中任两点画直线,若平面内有n个点,可画直线多少条?”提出“为什么要强调‘平面内任意三个点都不在同一直线上’,不要行不行?”这疑就质得很好,显然质疑能促使学生主动探索。

因此,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而且应引导学生排疑解难,以逐步提高学生的质疑水平和解疑能力,教给学生自主探索的钥匙。

四、对探究式学习的两点建议

1.探究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但并不忽视教师的指导。应该特别强调教师适时的、必要的、谨慎的、有效的指导,以追求真正从探究中有所收获,包括增进对世界的认识和学生探究素质的不断提升,从而使学生的探究实践得到不断提高和完善。从幼儿的摸索到小学里开展的实验,是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地发展的:孩子逐渐从自发的行为到采取有条理的态度,从漫无目的地发问到选择性地提出问题,从单纯地依赖感官到使用多种工具,从毫无规则的观察到更为合理、井然有序的研究,从迷恋到努力和精确严谨,从被魔力吸引到快乐地学习知识。无论哪个阶段或水平的探究都可能伴随有疑惑、阻力、障碍、专注、紧张、艰辛、兴奋、喜悦或激动,但都绝不只是轻松和愉快。

第9篇

分层教学是“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性的、良性的发展”的教育观念指导下的一种教学实施策略。课堂教学设计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准备阶段。确定怎样的教学目标,是实施分层教学的能不能达到预定目标的重要前提。进行分层之前,我们有必要对学生存在的学习障碍有一个大体的了解。在学习过程中,高中生常有以下一些学习障碍的表现:

1、注意力不集中,好动,坐不住。

2、做题时书写经常忽视关键词语或数据,论证时逻辑混乱。

3、做作业速度太慢,时间拖得太久。

4、不愿对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等作必要的记忆。

5、不爱阅读或阅读理解能力差。

6、上课没有记笔记的习惯,不愿进行思考,所提问题层次低。

7、对学习的兴趣不高,信心不足

以上均为存在学习障碍的表现。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以利于不同的学生克服自己的学习障碍为目标而采取相应的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具体实施如下

一、教学内容分层次,保证各有所得

1、课堂讲授内容分层次。教师备课时要兼顾基础与提高两套教学大纲的要求设计课堂教学内容,以基础课为主,适当渗透提高课内容。

2、课后练习分层次。每节课的课后作业除按基础课教学大纲的要求留必做题外,还适当加一至两个提高教学大纲要求的题作为选做题。

3、考试内容分层次。学校组织的每次考试,在试题的分量和难易程度上都加以区分,一般基础内容占80%,提高内容占20%。这样便保证了各类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二、变换辅导方式,培养自学能力

现代教育越来越重视教法和学法的研究。我认为,教师教学的重要之点是教会学生学习。所以,在调整课程和教学内容的同时,也变换了辅导方式。我采取了“个别辅导,分类推进”的办法。具体说,就是:

1、对各学科的尖子生,教师要有目的的布置题目,尽量挖掘其内在潜力。

2、对大部分中下等生,教师要在基础课的基础上适量加提高内容,以促进其知识的加深和拓宽。

3、对差生(包括单差生和双差生),采取学生多练习,教师多批改,集中进行训练的办法,以强化基础内容的巩固。由于采取了不同的辅导方式,针对性更强了,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变换教学方法,提高学习兴趣

1、利用好我校多媒体的便利条件,大胆地改变原有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提高课堂 的可懂性和生动性,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

2、利用好我校多媒体的便利条件,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四、指导学生掌握“提出问题”

在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勤学好问的学生总能掌握学习的主动,在我们高中这也是大多数学习较好学生的“法宝”,因此,指导学生掌握“提出问题”的方式很重要。

1、学生自我设问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经验,不同学生会由此对同一种问题形成不同的理解和看法,各人接受能力也不相同。指导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独立地提出问题,只有实践才有所得。

2、学生之间设问

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这时候他可以直接向其他学生询问。对于某些方面的数学教学内容,教师有必要组织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进行学生之间的互相提问学会“协作”学习。

3、及时问老师

在同学不能解决的情况下向老师请教,这样学生手中要准备好一本错题集,能做到随时问积累起来会有很大收获。

五、测试试卷的分层设计

为了使低分数段的学生有成功感,高分段的学生有激励作用,我将测试题设计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为达标级,按教学大纲的要求设计;第二层次为提高级,在达标级基础上增加分析层面的学习和变式练习;第三层次为优胜级,增加了新旧知识联系的综合层次练习;第四层次为高考级,提供与学习内容有关的高考试题和数学竞赛试题分析与解答。经过一段时间的分层教学后,我们进行了阶段性小结或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都表明:

1、改变了只抓少数尖子生的做法,使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得到了落实。

2、增强了教学工作的针对性,使学生各取所需,学有所得。

3、单差生、双差生转化很快,厌学的学生大大减少。

4、所有学生都能体验到经过自身努力而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了全体学生奋发向上的自信心,并对促进学生形成乐观、顽强的心理品质起到了积极作用。

第10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 导学案 层次教学

分层教学是指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的不同,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实施分层教学,形成阶梯式教学模式,不放弃任何一位学生,促进所有学生共同进步和全面发展。简单来说,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解决统一的教学要求与实际学习能力个体差异之间的矛盾,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模式。

一、设计导学案,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布置阶梯式作业

新课改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领路者,要承担为学生制定合适的学习目标的责任,并探究寻找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由于这一要求的提出,导学案的理念应运而生,为教师教学带来了便利。导学案解决了一部分学生不会预习、复习的困扰,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的不良学习方式。同时,导学案的设计也适应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

导学案中的课前预习、随堂练习适应了全体学生,针对课后巩固模块,教师在编排导学案时,可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去设计等级题目。因为不能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别编排好几种导学案,但可以在导学案内容上多下工夫,在课后练习题中划分等级,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忽略一些基础题,直接挑战拔高创新题,而学习能力较弱的同学可以多练基础题和典型例题。因为回顾传统教学,教师布置作业都是直接面向全体学生,不分等级,这种情况会浪费学生很多时间,无论是成绩好的学生还是成绩较差的学生。

例如,一份试卷,有些同学一节课就能完成,而有的同学则需要两三节课才能完成,因为试卷中题目难易程度不同,这样就使所有同学难题易题都去做,一些基础题是没有必要让数学成绩拔尖的同学反复练习的,而一些创新型题目,难度极高的题目也没有必要让数学功底较差的学生去尝试。因为这样不仅浪费了能力较弱学生练习典型例题的时间,也浪费了学习能力较高的同学的时间。我国的教育传统一直是如此,教师布置作业,所有同学都必须完成,殊不知这种无阶梯式的作业不仅达不到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效果,反而是对学生的一种压制。

所以,导学案设计中,可以分等级,教师在布置任务时,可根据日常学习成绩将学生划分作业等级,促使同学们能够根据自己的数学能力去做适合自己能力程度相符的数学题目。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更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导学案是学生课堂学习的随堂记录和课后自我反思小结的文本资料,数学课堂是需要学生全程保持高度注意力的课堂。因为高中数学教师在讲课过程中不会像初中教师一样,对每道题的每个步骤都解释的很详细。

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一道题目的讲解都是有跳跃性的,不会一步一步地很详细的写板书,甚至有些题目教师只是大体讲一下解题思路和方法,告诉学生该从何入手,这种跨越性很大的课堂,对于小部分学生来说存在很大的困难,有时会不能完全记忆教师讲解的思路和解题方法,有时会有一些同学上课走神,很难与下面的课程接轨,所以,导学案是一份很好的课堂随堂记录本,因为导学案上都是教师将繁琐的课本内容简化、归纳的精华知识,都是教师必讲内容。所以,学生可以将课堂所听内容记录在导学案上,省去了翻找课本的时间,而且导学案的最后都会有课堂反思总结,总会有一些易错题目集锦,供学生去巩固训练。

所以,导学案的设计虽然是面向全体学生,不分等级,但内容是有明显梯度的,可供学生自由选择的空间较大,有利于分层教学。

二、分类确定分层教学措施

导学案的运用是日常训练、作业的分层,而分层教学的其他措施也是必需的,如课堂提问分层、测试分层、日常课堂辅导分层等等,都是有效的分层教学措施。

多年的教学经验得出,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渴望和潜能。所以,教师教学要因材施教,因学定教,不能牺牲一部分学生的发展来促进另一部分学生的发展,班级两极分化太过严重只会降低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得班级不团结,没有向心力,这样的班级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整体成绩就会降低。所以,教师可将学生的不同能力作为可供开发利用的教育资源,以此来促进各层次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同时也促进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积极互动。

教师上课总会有课堂提问这一环节,有些学生因为教师提问而心生恐惧,上课总是战战兢兢,不把注意力放在听课上。所以,教师首先应该让学生明白提问只是为了能鼓励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调动课堂气氛。同时,教师也应明白,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提问时也需注意根据所要提问问题的难易程度去提问不同能力等级的学生。这一点教师尤其应该注意,因为一个不经意的行为很有可能给学生造成自尊心伤害。所以,对于一些有思维难度的问题,让数学能力较高的学生回答,这样不仅会得到建设性意见,也会调动这部分学生的积极思考,更安抚了数学能力较差学生的不安心理。当然,课堂并不仅仅是尖子生的主场,是全体同学的舞台,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给予适当的引导、点拨。

第11篇

一、高中数学分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以全面深入了解学生

分层教学要求教师对学生全面深入了解,加强教育理论学习,进行科学分层,这是也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有效实施的前提和保障.但是在现实教育中,实施分层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许多老师很难放下架子,主动走近学生,无法了解每一位学生现有的数学水平,学习方法,思维特点,甚至他们的兴趣爱好,性格特长等.另一方面,由于分层教学刚刚开始实施,教师还缺乏一定相关教育、教学理论的研究和学习,很难成为分层教学领域的研究者、领头人,甚至是这一领域的专家.缺乏科学的理论支撑、大胆实践的精神,使得分层教学的实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2.分层教学中应该注重内涵,而不是形式

“分层教学”的指导思想是以“循序渐进、因材施教”为原则,强调教师的教学方式要适应学生.根据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将学生分为几个不同的层次,最大限度地尊重并开发利用学生的差异,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这些教学工作者扎扎实实地开展分层教学工作,耐得住寂寞,甘于奉献,一切以学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要求教师在完成《高中数学大纲》任务的前提下,对学生个体有所不同的要求,使学生可以心理平衡,形成一个团结友爱的集体.但是在分层教学过程中有的老师会存在一些功利思想,将分层流于一种形式,使得分层教学很难有效,这样的分层对于学生,甚至对于教师本人都毫无益处.

3.老师过于依赖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仅仅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但不是万能的,它需要和传统教学方式或其他的教学方法互相补充,综合使用.但是,老师在实施分层教学的时候,过分依赖于这种教学方法,导致分层教学僵化和一成不变,使得教学没有达到好的效果. 此外,老师在教学中忽略了学生的兴趣培养和潜能激发,在各种竞争中打击学生的自信和学习热情,不顾学生的感受,随意因一次数学考试成绩不佳就把学生武断而生硬地分入更低的层次,这既违背分层教学的初衷,更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二、解决高中数学分层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1.教师从自身做起,深入研究分层教学

面对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探究“分层次教学”的有效途径,作为教育工作者要从自身做起,放下老师的架子,走进学生的世界,对他们充分了解,使得分层教学在实施中更加科学,更加合理,更加有效.另外,教师还应该加强自身教学,深入研究高中数学教材和大纲,清楚地知道所讲内容在章节甚至是整个高中数学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好地把握好教学目标和能力要求,进一步领悟新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2.教师要倾注爱心,投入热情,精心挑选,科学安排教学内容

分层教学模式无论对老师、对学生而言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面对分层设计问题,分层备课,分层课后辅导等等,无疑会加大教师的负担.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倾注爱心,投入热情,付出更多的心血. 在保证有效推进分层教学的同时,减轻自身繁重的负担,更好地促进教师本人的进步和发展.并且在安排教学内容的时候,能够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使他们的学习潜能得到更大的发挥.

3.教师要端正心态,正确看待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从组织形式上看,它只是教学组织上的一种变革,在某种程度来看它既不是一种教学思想,也不是一种教学方法,但是它却能影响到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变化.对于老师来说,要在充分利用分层教学基础上结合传统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兴趣培养,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第12篇

数学是一门比较难学的学科,但是在高考中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每个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及接受能力都不一样,数学老师在教学中,如果仍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但不能提高教学质量,还会打击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失去对数学的兴趣。针对这一情况,新课改推行后,开始采取分层教学的方法,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二、高中数学采取分层教学的原因

1.学生学习情况的差别

数学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及逻辑性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有的学生擅长文科类的记忆与分析,在逻辑性思维与空间想象能力等方面就稍微有所欠缺,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理解能力及思维方式的不同决定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有利于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能力。

2.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不同

每个班里的学生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不同,他们对教材知识点掌握的程度及综合运用能力也不同,教师在指导学生的时候,不能把同一种教学方法套用在每个学生身上,一定要因材施教,注意观察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以此确定学生需要指导的知识点是哪方面。比如数学老师在班里讲解难度大的教学内容,这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来说无疑是比较容易接受的,但是处于中等水平的学生或者处于下游水平的学生,他们就不易接受,进而觉得数学太难学,以至于降低学习的兴趣,产生放弃数学的想法。因此,采取分层教学的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个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获得一定程度的进步,进而对学好数学产生自信心。

3.新课标理念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才要求越来越高,需要的不是应试教育下的书呆子,而是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新课程改革后要求教师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全面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新型人才。在这样的情况下,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考试和评价标准根本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国家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开始推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中的分层教学模式正好符合目前推行的教育理念,同时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高中数学分层教学实施方法

1.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层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深度等方面进行一个层次的区分,分类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比如教师可从课堂上或者作业中观察学生情况,并且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了解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及知识的掌握深度。在把学生分类后,根据他们的不同需求给他们制定不同的作业要求及学习方法,同时密切关注每个人的学习情况,制定的学习任务要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而变化。

当然,也可以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按照学生的学习成绩及学习能力进行分类,比如把学生分为D,E,F三个层次,D代表的是综合能力处于下游的学生,E代表的是综合能力处于中游的学生,F代表的是综合能力处于上游的学生。那么对于D布置较简单的课内作业即可;而对于E则需要布置一定量的课后作业;最后对于F,除了布置一定量的课后作业外,还需要增加难度。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密切关注学生的进步情况,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根据学生的分层情况制定教学方案

在对学生分层次的基础上,高中数学老师的教学方法要做出相应的改变,必须最大限度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需求。首先,要激起学习成绩处于下游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他们扎实地掌握基础知识后,给他们布置相对应的练习题,帮助他们巩固知识点,使他们的成绩尽快得到提高;其次,对于成绩处于中游的学生,在理解了基础知识后,要注重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及给予方法上的指导,给他们布置对应难度的练习题,巩固强化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不断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最后,对于学习成绩处于上游的学生,要注重培养他们的自主思考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给他们布置难度大的练习题,更深地挖掘他们的潜力。

3.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考核标准

传统的学生成绩都是按照同一个考核标准进行衡量的,这样的情况下,有可能使成绩处于下游或者中游的学生看不到自己成绩的进步,对数学产生排斥心理,失去兴趣。如果根据学生分层次情况制定不同的考核标准,使每个层次的学生在本层次进行比较,这样成绩处于下游或者中游的学生会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增强自信心,有利于数学成绩的提高及学习能力的培养;而成绩处于上游的学生看见本层次学生的进步,也会激发他们的好胜心,从而更努力地学习。

4.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

每个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不一样,学习水平也不一样,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就要根据层次的不同决定题目的难度。第一,高中数学教师可以把题目难度不大的布置给成绩差的学生,对于他们来说,主要是扎实地掌握课本知识,因此课后的作业要体现课本的知识点,帮助学生巩固教材知识。第二,把难度中等的练习题布置给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对于这类学生,不仅要求他们充分的掌握教材内容,还要使习题有所变化,锻炼他们的分析能力及应用能力。第三,把难度大的练习题布置给成绩优秀的学生,这类学生基本上都能灵活地运用教材知识,他们需要加强的是怎样才能灵活地把所有知识联系起来,因此课后练习题要具有发散性的特点,从而锻炼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另外,要注意的是学生的课后习题不能长时间地固定在同一阶段,一定要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他们的进步程度,从而决定要布置哪一类型的作业。